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陆高校

仪器信息网大陆高校专题为您整合大陆高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陆高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陆高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陆高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陆高校话题讨论。

大陆高校相关的资讯

  • 重磅!泰晤士公布重量级大学排名,97所大陆高校入选!
    日前,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式发布2022年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共有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698所高校上榜。上榜高校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高校共有97所,来自中国台湾的高校共有42所。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一次。今年的排名主要权重指标包括教学(30%)、研究(30%)、引文(20%)、国际视野(10%)和行业收入(10%)。中国高校表现突出 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高校连续第五年在前10名中占据7席,并再次包揽了前五名。北京大学今年占据排行榜的第1位,清华大学则位列第二。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位居第3、第4。上海交通大学连续第二年排在第5位。此外,前10名中的中国大陆高校还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7名)和南京大学(第8名)。在前20名中,中国大陆有11所高校入榜。其中,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兴大学,新兴经济体排名第12,国内排名第9,与武汉大学(第11名)、华中科技大学(第13名)同济大学(第20名)一起进入了前20名的榜单,表现不俗。今年有8所中国大陆高校首次入榜。其中东华大学(第179名)首次入榜就进入前200名。广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均为首次入榜。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一次,对位列富时全球分类系统中先进新兴经济体、次级新兴经济体和前沿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进行比较。共有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698所高校上榜。排名位居前50的高校中,中国高校优势明显,共有26所入围,俄罗斯共有5所,沙特阿拉伯共有4所,南非有3所,其他国家入围高校数均少于3所。
  • 2所中国大陆高校首次拥有ESI前1%学科
    p   ESI于北京时间7月14日更新了数据,最新的数据内容为10年4个月,覆盖范围为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 /p p    strong 2所中国大陆高校首次拥有ESI前1%学科 /strong /p p   基于本期ESI数据,我们与上一期5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了2所新进入ESI前1%的中国大陆高校。表1为这2所高校的名称以及进入前1%的ESI学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1 新进入ESI前1%学科的2所中国大陆高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6a2c94d2-74a5-492e-ab50-28cc122eed6b.jpg" title=" 1.jpg" / /p p    strong 拥有ESI前1%学科最多的大陆高校新增2所 /strong /p p   本期ESI数据中,拥有10个及以上ESI前1%学科的中国大陆高校共有25所,比5月份新增了1所高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临床医学”新进入全球前1%,总计10个ESI前1%学科,此次跻身大陆高校的前列 另外,西安交通大学新增2个ESI前1%学科,分别是“经济与商业”和“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共计14个学科。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增ESI学科“神经系统科学与行为学”,北京师范大学新增ESI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厦门大学新增ESI学科“物理学”,其他的20所高校仍然保持和5月份相同的学科个数。表2为该25所高校的名称和其进入前1%的ESI学科个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2 本期ESI中拥有10个及以上ESI前1%学科的中国大陆高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ae057083-c2e6-4b8d-a4e6-004dd4ded86d.jpg" title=" 2.jpg" / /p p    strong 13所大陆高校的ESI前1%学科较上期有所增加 /strong /p p   较上一期5月份的数据,进入ESI前1%学科的个数有所增长的中国大陆高校总共有13所。表3为这13所高校的名称以及新进入的ESI前1%学科名称。可见这些高校在相关学科上的引文影响力增长相对较快并有所突破,进入到全球机构的前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3 新增ESI前1%学科的13所中国大陆高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c8ed9814-a0c8-4094-8fe0-36f8dd63de3c.jpg" title=" 3.jpg" / /p p strong   拥有ESI前1%学科最多的港澳台地区高校 /strong /p p   本期报告也对港台地区高校进行了ESI前1%学科统计,帮助大家更全面了解两岸四地各高校拥有ESI前1%学科情况。本期ESI中拥有10个及以上ESI前1%学科的港澳台地区高校共有9所,与上一期5月份的数据相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4 本期ESI中拥有10个及以上ESI前1%学科的港台地区高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c3abe496-8899-4c27-9f8b-86b9ca4b879c.jpg" title=" 4.jpg" / /p p strong   2所港澳台地区高校的ESI前1%学科较上期有所增加 /strong /p p   较上一期数据对比,本期数据发现2所港澳台地区高校新增ESI前1%学科,分别是澳门大学,新增学科“社会科学”以及元智大学,新增学科“材料科学”。如图5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5 新增ESI前1%学科的2所港澳台地区高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8bb0337d-4ea7-4b23-8c1c-6bfc92683a5e.jpg" title=" 5.jpg" / /p p    strong ESI简介 /strong /p p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是一个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深度分析型研究工具。ESI可以确定在某个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国家、机构、论文和出版物,以及研究前沿。这种独特而全面的基于论文产出和引文影响力深入分析的数据是政府机构、大学、企业、实验室、出版公司和基金会的决策者、管理者、情报分析人员和信息专家理想的分析资源。通过ESI,您可以对科研绩效和发展趋势进行长期的定量分析。基于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引文数据,ESI提供对22个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国家、机构和期刊的科研绩效统计和科研实力排名。ESI是对科研文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的理想资源,可以帮助您轻松发现所需的信息。 /p
  • 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公布,大陆91所高校上榜
    北京时间3月9日晚11点,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1年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共有来自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606所高校上榜。上榜高校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高校共有91所,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共有38所。  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一次。今年的排名主要权重指标包括教学(30%)、研究(30%)、引文(20%)、国际展望(10%)和行业收入(10%)。中国高校表现突出  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高校连续第四年在前10名中占据7席。  清华大学蝉联这个排行榜的第1位,而北京大学连续3年排名第2位。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位居第3、第4。上海交通大学从第6位攀升至第5位。此外,前10名中的中国大陆高校还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7名)和南京大学(第9名)。  在前20名中,中国大陆有创纪录的12所高校入榜。其中,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兴大学,新兴经济体排名第14,国内排名第8,与北京师范大学(第17名)和同济大学(第20名)一起进入了前20名的榜单,表现不俗。  总体而言,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大学的发展速度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要快得多,中国在这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去年入榜的81所中国大陆高校中,有77%(62所)的高校排名今年提高了或保持了先前的排名。  今年有10所中国大陆高校首次入榜,其中浙江师范大学(第85名)是仅有的两所进入前100名的首次入榜的大学之一。  苏州大学(第81名)、四川大学(第87名)、重庆大学(第90名)和大连理工大学(第97名)较去年排名位次有所提升,首次跻身前100名。南方医科大学(第144名)、西南财经大学(第122名)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195名)的排名进步明显,首次跻身前20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一次,对位列富时全球分类系统中先进新兴经济体、次级新兴经济体和前沿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进行比较。  共有来自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606所高校上榜。排名位居前50的高校中,中国高校优势明显,共有26所入围,俄罗斯共有7所,南非、沙特阿拉伯各有3所,其他国家入围高校数均少于3所。
  • QS发布首个中国大陆大学排名,99所高校上榜
    p   10月11日,QS 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大陆大学排名。这项首次发布的QS中国大陆大学排名,旨在对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的表现进行独立分析,从而发布中国大陆地区排名前100位的大学。不过,QS官网显示的上榜高校仅有99所。 /p p   QS首次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陆大学排名评价指标包括八大类,包括学术声誉(30%)、雇主评价(20%)、师生比例(20%)、教师博士占比(10%)、篇均论文被引用次数(5%)、人均论文数目(10%)、国际师资占比 (2.5%)、国际生比例(2.5%)。 /p p   共有99所大陆高校上榜,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7所,非“双一流”高校10所。 /p p   清华大学被评为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1的学府,得分为100分。北京大学位居第2位,得分为95.6分。复旦大学位居第3位,得分为95.5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第4位,得分为95.3。浙江大学位居第5位,得分为94.8。排名在第6位—第10位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述高校均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p p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上海大学位居首位,位居大陆高校16位,超过大多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紧随其后,位居大陆高校27位。华东理工大学位居大陆高校32位,表现不俗。其他排名靠前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有北京工业大学(33位)、北京邮电大学(36位)、南京理工大学(40位)、苏州大学(41位)等。 /p p   非双一流高校中,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高校——南方科技大学居首,排名38位,超出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南京医科大学仅次于南方科技大学,排名57位。其他上榜高校还包括江苏大学(61位)、深圳大学(63位)、上海师范大学(68位)、燕山大学(72位)、汕头大学(76位)、西交利物浦大学(79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82位)、扬州大学(96位)等,上述高校基本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高校和发展较快的新兴高校。 /p p   QS 2019年中国大陆大学排名的详细名单和得分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c53573b-55ad-4a9d-b807-8b63816a2faf.jpg" style=" " title=" 1.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a0114a3-56c1-4cf7-97dd-74cb979b288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fa0776b-8bff-4d46-b1c4-f6ccc482c7a6.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db5320d-9050-4738-b0d9-94ceba1ccb53.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3a590fe-07cb-4ec9-ba0d-5723cb44c677.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395ade9-60bd-4848-8b41-697c5859e20a.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c706156-a375-41b6-95da-5f46c26059ce.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5241e21-2c15-4d54-a6fe-7edb460aec1d.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34af8b2-8b28-44ed-9eb6-7ef354c5155b.jpg" style=" " title="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1920b8d-3d4d-4bd5-af2d-e4f147b4bf0f.jpg" title=" 10.jpg" alt=" 10.jpg" / /p p br/ /p
  • 2017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中国大陆高校7学科全球居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0356503b-13ca-46cb-bf4f-c21a0bffc486.jpg" title=" 20170628033141849.jp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上海软科今天发布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对全球4000所大学的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个领域52个学科进行排名,最终共有来自80个国家的1400余所高校出现在各学科榜单上。2017年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共有162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1289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p p   在各学科“状元”榜单上,中国高校在7个学科位列世界第一,分别是清华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中南大学(冶金工程)。 /p p   美国大学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在32个学科中夺冠,上榜总次数达到3857次。其中哈佛大学占据15个学科榜首。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中上榜各学科次数最多的高校,共计42个学科上榜,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分别以37次,34次,34次和31次上榜数排在全国前五。清华大学在23个学科入选世界前50,在7个学科跻身世界前十。中国大陆高校在理学和工学学科表现强势,超过50所中国高校上榜的学科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电力电子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使用一系列国际可比的客观学术指标对全球大学在相关学科的表现进行测量,包括科研规模、科研质量、国际合作、高水平科研成果、国际奖项等。 /p p br/ /p
  • 十年ESI大学及材料科学排行榜,大陆241所位高校居前1%
    p   9月14日凌晨,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08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十年六个月)的统计数据。ESI指标用来评价一所高校(或机构)的科研水平,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也普遍把ESI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学科数作为建设目标。 /p p   中国大陆一共241所高校有学科进入全球前1%,新增8所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海南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武汉工程大学、中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遵义医学院。 /p p   高校有1个学科新晋千分之一为西北工业大学的材料学。另有30所高校的32个学科新晋全球前1%。其中武汉工程大学(化学、材料科学)、重庆大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分别有两个学科新晋全球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球科学新晋全球前千分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学科变化情况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0f13f9e-cc77-4e26-baea-226d7c27e6ec.jpg" title=" 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学科变化情况.jpg" alt=" 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学科变化情况.jpg" width=" 400" height=" 954"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954px " / /p p   全国有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241所高校中,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位列前三,并保持快速进步态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全国高校ESI排名情况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中,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不区分两地办学)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80b97a9-3283-4c59-bfe9-15c483b72441.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097px " title=" 全国高校ESI排名情况.jpg" width=" 400" height=" 2097" border=" 0" vspace=" 0" alt=" 全国高校ESI排名情况.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5fb260c-6468-4785-9026-7021e92291e0.jpg" title=" 全国高校ESI排名情况2.jpg" width=" 400" height=" 2059" border=" 0" vspace=" 0" alt=" 全国高校ESI排名情况2.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059px " / br/ (表中百分之一数包括千分之一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材料学科排名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dea9958-9e7b-43c9-97ed-3cdfc5b9b6ad.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57px " title=" 材料学科排名.png" width=" 400" height=" 457" border=" 0" vspace=" 0" alt=" 材料学科排名.pn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77718b9-6e0c-4ec6-8cf9-44952b8da813.jpg" title=" 材料学科排名3.png" width=" 400" height=" 457" border=" 0" vspace=" 0" alt=" 材料学科排名3.pn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57px "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c6ab967a-e860-4b88-86d7-1d4f8b1fb5f6.jpg" title=" 材料学科排名2.png" width=" 400" height=" 443" border=" 0" vspace=" 0" alt=" 材料学科排名2.pn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4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7c72b369-4c22-41d1-8e57-8780d1e465e2.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194px " title=" 材料学科排名4.png" width=" 400" height=" 194" border=" 0" vspace=" 0" alt=" 材料学科排名4.png" / /p p br/ /p p br/ /p
  • 去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大陆科学家分析报告出炉
    CFP    CFP   编者按   《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是国际顶尖智库&mdash &mdash 汤森路透发布的研究报告。汤森路透挖掘分析2002&mdash 2012年全球论文引文数据,甄选出大量高被引论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1%的论文),列出了3215位来自全球的&ldquo 高被引科学家&rdquo ,其中111位在中国大陆任职。   这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无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人才群体。为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在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中国办公室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对111位科学家国际化发展情况的专题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成才规律,为我国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突出特点:高学历、海外经历、应用科学研究   课题组统计发现,111位高被引科学家均为华裔(个人国籍信息缺失),其中105位(95%)男性,6位(5%)女性。截至2014年颁发&ldquo 中国引文桂冠奖&rdquo 之时,108位数据可得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为50.6岁。有7位的最高学位是学士(占比6.3%),5位是硕士(4.5%),99位是博士(89.2%)。103人(93%)主要从事应用科学研究,8位(7%)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课题组主要从国(境)外留学、访问、任职经历,参加国(境)外学术组织,以及获国(境)外资助、奖励和荣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察了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经历情况。分析发现,111位中国高被引科学家中有96人具有海外经历(具有以上五个方面任一项经历即可),占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86.5%。绝大多数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经历都在美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共有28位有国(境)外留学背景,占总数的25.2%。其中获得美国学位的人数最多,共10人,其次是日本6人,中国香港3人,英国3人,加拿大、德国、丹麦、奥地利、捷克和韩国各1人。初始留学年龄平均为26.5岁,留学总时长平均为4.9年。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41人先后在17个国家或地区有国(境)外访问经历,占总数的36.0%。平均访问时长约30个月。其中,赴美国访问的人数最多,共18人 其次是日本,14人 德国12人 中国香港6人 加拿大5人 英国和法国各4人 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挪威各2人 瑞典、荷兰、以色列、韩国、西班牙、巴西和苏联各1人。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57人在国(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有全职工作经历,占总数的51.4%。国(境)外全职工作的平均初始年龄为32岁,平均任职时长为6.1年。这57位高被引科学家均具有在国(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经历,其中39人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3人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大学的行政职务,有1人曾在企业任工程师、项目经理和项目主管。   在111位科学家中有65人加入了国(境)外学术组织,占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58.6%。学术组织成员身份包括刊物(副)主编、编委、编辑、客座教授、名誉教授、评论员、顾问、专家、学会秘书长、副主席、理事、委员、会员等。   国家重视:选入引才计划、给予学术奖励   在111位科学家中有57人具有国(境)外全职工作经历,其中29人被中国的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受引才计划的影响选择回国发展。其中,中科院的&ldquo 百人计划&rdquo 引进19人,中组部的&ldquo 国家千人计划&rdquo 引进7人,教育部的&ldquo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dquo 引进3人(其中2人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是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科院化学所&ldquo 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rdquo 引进1人。地方引才计划中,上海市&ldquo 东方学者计划&rdquo 引进1人,湖南省&ldquo 芙蓉学者计划&rdquo 引进1人。   在各类人才计划引进的29人中,有1人入选了3项引才计划&mdash &mdash &ldquo 国家千人计划&rdquo &ldquo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dquo 和&ldquo 百人计划&rdquo 1人入选了2项引才计划&mdash &mdash &ldquo 国家千人计划&rdquo 和&ldquo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dquo 。相比而言,中科院的&ldquo 百人计划&rdquo 引进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其次是&ldquo 国家千人计划&rdquo 和&ldquo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dquo 。   在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84人(75.7%)获得了中国的荣誉或奖励,包括获得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以及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等。   人才启示: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2015年3月5日,他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又说&ldquo 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rdquo 。据此,结合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集聚世界顶尖人才,提升中国人才全球影响力,必须从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入手,为此建议:   推进人才开放,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对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析显示,多数在中国大陆就职的高被引科学家的成功正是本土人才国际化和海外人才引进双向作用的结果。这揭示出并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鼓励和资助本土人才出国留学、进修、访问、交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创建海内外人才和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等。同时,进一步提升海外人才参与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进一步改善人才双向流动环境氛围,营造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和支持市场发挥人才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制度环境。   多种形式&ldquo 走出去&rdquo ,推动人才国际化。对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高被引科学家是在国内积累一定的教育经历并明确专业方向后再出国深造出成绩的。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自费留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在留学年龄、时长、专业选择、研究方向等方面做出适当选择,以利于我国留学人员更好地成长成才。同时建议继续将公派留学政策的主要资助对象瞄准博士研究生,强化出国(境)访问交流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加国(境)外组织等。   完善人才引进计划,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基于中科院&ldquo 百人计划&rdquo 引进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最多的分析结果,建议宣传推广&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的经验,从国家层面加大对&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的支持力度,并鼓励扶持更多科研工作条件较好的用人单位建立类似引才计划。   基于仅有约半数曾在国(境)外全职工作的高被引科学家享受到了引才计划的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各类引才计划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并借鉴&ldquo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rdquo 等国际人才评价标准,完善各类引才计划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基于存在个别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多个引才计划的情况,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规范各类各层次引才计划,避免重复资助,提高人才计划资金效益,使得更多海外人才能够享受到引才计划的优惠政策。   基于在中国大陆任职的高被引科学家均是华裔,建议依托&ldquo 外专千人计划&rdquo 等引才计划,加大对外裔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度。同时,加快破除外籍人才来华的签证、居留、医疗、社保等障碍,营造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创造国际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吸引集聚世界一流人才,赢得全球创新竞争优势。   (原标题:&ldquo 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rdquo &mdash &mdash 111位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中国大陆科学家群体分析)
  • 2017年SCI新收录中国大陆期刊及简析
    p   又是一年总结时。个人工作总结磨磨蹭蹭一直不愿意写,倒是惦记着科学网上这篇年度的博文得整理出来。为啥?喜欢科学网?好像也不完全是?没搞懂。 /p p   回到正题,2017年绝对是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从SCI新收录期刊这个视角,大大大丰收!中国大陆2017年有18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新收录!这绝对是最近这些年的新纪录啦!印象中,上一次收录这么多,是2007年左右的区域期刊拓展项目,当时一批中国期刊集中被收录。从我本人记录的201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之前SCI期刊中国每年新增最多的为2010年的11种。不仅数量上有大的增加,今年新增的期刊质量也很不错的,后面有点数据侧面验证这一点。 /p p   一表胜万言?今年打破惯例,不再进行期刊的一一罗列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3adaa7f-2602-479a-b121-bd5f4471317b.jpg" / /p p   刊名ISSN创办时间出版周期升级自 /p p   先来几个简单的分析吧: /p p   1.一半是2013年以来创办的新期刊。期刊界的朋友都知道,2013年中国科协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从国家层面支持中国期刊国际化发展,其中的D类项目更是极大地助力新刊的创办!此计划的确有成效的哦,这几年中国大陆新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不少是D类项目资助期刊。不是D类资助期刊的,也多申请过。还可以说,受此计划带动和影响,中国创办了一批新期刊。这些新期刊陆陆续续成长起来啦!中国科协领导请拿走此段表扬,不用谢! /p p   2.回归科研院所/高校SCI期刊半壁江山格局。中国SCI期刊的分布,原来是科研院所强过高校的,但最近几年新增的SCI期刊,高校是强过科研院所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高校新办英文期刊多过科研院所。2017年新增的SCI期刊,科研院所略微强过高校的。比如中国科学院5种、中国工程院2种、中国农业科学院2种、中国医学科学院2种。当然,有些刊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一起合作的,比如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是中国工程院院刊,同济大学一直具体操办。还有学协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和科研院所/高校有联系,不再单列啦。再几年呢?不好说,很可能高校强过科研院所,因为高校数量巨大,更多的大学/学院会积极参与创办新的英文期刊的。 /p p   3.这批期刊的第一个影响因子很可能十分惊艳。今年年初收录的Horticulture Research和Science China-Materials在今年6月已经拿到第一个影响因子,妥妥的两个Q1。据测算,其他还有8个左右期刊,2018年拿到第一个影响因子将直接进入Q1,还有两个在Q1和Q2之间。当然,影响因子测算是个苦差事,仅供参考。 /p p   再来一组冷眼观察: /p p   1.若干种暂时没有CN号。据我的了解,这些期刊还是希望拿到CN号的。建议相关部门考虑一下呀,中国的优质资产,呵呵~~~ /p p   2.若干种事实上Electronic Only出版。十年前,说Electronic Only,那是别人家的事情,中国期刊想做的其实不多。如今,中国人主导的Electronic Only期刊,已经被SCI收录啦。顺便提一句,相关部门的监管,还是需要纸质的?要不要顺应时代的步伐,改一改? /p p   3.这实实在在地解决了400多篇高质量论文“外流”的问题(这18种期刊2016年发表中国论文约440篇)。我个人不同意论文“外流”的说法,试想现在每年几十万篇SCI论文,全部“内流”了,发哪?中国现在的300多种英文期刊,根本就承接不了!但既然大家都说,那就从了吧~~~这些期刊做的,恰恰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有助于减轻大家的这个纠结吧! /p p   再来几个不成熟的观点吧,欢迎拍砖,拒绝谩骂: /p p   1.科学家关心什么?骨子里,是优先权确认和学术传播。 /p p   2.吸引好的文章在中国期刊(CN/EN)上发表,靠政策、情怀、奖励,可能都不够。最终要靠实效:发表在中国期刊上,也能很快传遍全世界,尤其是小同行! /p p   3.不能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问题,凌驾于中国科研之上。比如,要求科研人员将文章发表在中国期刊上以支持中国期刊的发展。这会不会影响优先权确认?会不会影响学术传播?如果不影响,自然可以。但如今,真的不影响吗? /p p   4.一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必须依赖本国的科研人员的文章吗?至少,荷兰的某全球顶级出版商是个例外。中国现在最强的几个学科,期刊其实一般。中国也已经存在这样的学科:若干种期刊不错,学科并不是特别强。期刊是期刊,科研是科研,能够相互借力固然很好,借不上力也需要坦然面对。 /p p   5.实实在在地办好每一种/期英文期刊,也是挺大的贡献!抱怨,不如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感谢中国英文期刊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尤其要感谢若干种老的英文版期刊,在未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下,坚持了很多年。比如Rice Science,GPB。感谢大家! /p p   犹豫要不要写建议,还是写吧: /p p   1.中国可以创办更多的英文学术期刊!现在太少了,300多种,占中国期刊的4%?翻一番也无妨,翻两番又如何?双一流的大学/学科,所有的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甚至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实力办好一两种英文期刊的。 /p p   2.重视中国英文期刊的学科布局。的确,很多学科中国一种英文期刊都没有。中国强势的一些学科,也存在英文期刊不强的问题。 /p p   3.已经操办起来的英文期刊,请坚持! /p
  • 未进检测项目 专家称“毒淀粉”大陆或滥用
    [ 记者在阿里巴巴、食品商务网等网站搜索,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经销商正在以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出售马来酸 ]   台湾地区“毒淀粉”风波愈演愈烈,奶茶店、鸡排店等台湾小吃均受到较大冲击。   不仅如此,“毒淀粉”罪魁祸首“顺丁烯二酸(俗称马来酸)”在大陆也发现大量出售信息,并且不少以食品添加剂的名义进行出售。上海质检部门表示,目前大陆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暂无马来酸的相关检测。食品专家董庆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马来酸”在大陆食品领域存在一定滥用现象,成本低廉是商家使用马来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动因。   “毒淀粉”不属食品添加剂   此次“毒淀粉”事件被台湾媒体称为继2011年“塑化剂”事件后台湾地区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最大危机。“毒淀粉”事件的曝光源自今年3月,台湾地区嘉义县调查站接获检举称,在食物中发现含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随着全台展开彻查,“毒淀粉”事件雪球越滚越大。   顺丁烯二酸是工业原料,加入淀粉后可增加食物的弹性、黏性及外观光亮度。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说,一片鸡排上通常会有将近200克的酥炸粉,如果酥炸粉里有“毒淀粉”,一名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一年只要吃下20片鸡排,就可能造成不孕或影响肾脏功能。   董庆利向记者表示,一般食品中添加有害物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食品添加剂,过量或滥用 一种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添加就是错的。马来酸属于后者,在大陆,马来酸不在GB2760-2011标准中,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不过,董庆利强调:“台湾媒体报道的马来酸对人体的影响有些夸大,首先,所谓有害物累积效应还要看人体的耐受性和排出情况 其次,马来酸对肾脏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科研证实。目前来看,马来酸未被大陆准许使用是因为其毒性未明。马来酸化学式并不复杂,有动物实验表明对肾脏有损害,也有研究表明无损害。不过,就日常人的消费量来看,不会给人带来较大的健康危害,大可不必恐慌。”   无相关检测   此外,董庆利也向记者指出,大陆食品业中,马来酸存在一定滥用现象。记者在阿里巴巴、食品商务网等网站搜索,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经销商正在以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出售马来酸。   大陆食品行业中是否存在滥用马来酸现象?上海市质监局新闻发言人沈伟民表示,作为一种添加剂,原来的标准中,顺丁烯二酸并不在检测的范围之内。上海市质监局正在考虑是否根据台湾毒淀粉事件进一步扩大大陆的检测项目,目前质监部门正在跟踪这方面的信息,也在做上海方面相关的监督、研判。   也就是说,此前,马来酸并不在食品添加剂检测范围之内,因此,即便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添加了也很难被发现。   目前,由于“毒淀粉”在台湾地区闹得人心惶惶,台北街头这几天珍珠奶茶销售量大受影响。而在大陆影响尚不明显。昨日,记者走访了上海部分台湾炸鸡排小吃店、奶茶铺等,大部分门店对“毒淀粉”事件并不知情,并表示生意未受到冲击,记者也看到一些炸鸡排店内仍有不少消费者正在排队购买。而鲜芋仙以及芋贵人等台湾风味小吃连锁餐饮企业均表示由于成本等原因,大部分材料均来自大陆,只有极少部分食材从台湾采购。   至于为何会有大量商家使用马来酸,董庆利告诉记者,利益驱使是主要动因。一些食品诸如关东煮、珍珠奶茶、炸鸡排等需要添加一定的添加剂以增加食品组织间的黏性和弹性,可增加食品口感。而目前能够达到这一效果的主要有植物胶、变性淀粉、马来酸等添加剂,前两者可用于食品添加剂,而马来酸则不能,但是由于马来酸价格低廉,一般只有植物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因此不少不法商家为节约成本,采用马来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
  • 大陆集团投资2930万美元建研发中心
    2011年3月22日报道 德国大陆集团日前宣布,该公司位于新加坡的新研发中心开始破土动工。该公司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   大陆集团表示,全球业务尤其是亚洲业务的扩大对该公司工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大陆集团决定司耗资2100万欧元(约合2930万美元)建设这个新研发中心。   据悉,新中心位于新加坡文庆路(Boon Keng Road),将于2020年4月落成,总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该中心包括一栋七层高的办公和研发大楼,总建筑面积为10170平方米,预计能容纳860名员工。今后,该中心大楼可能会根据需要再加高一层。届时,该中心将能容纳1000名员工。   大陆集团表示,新中心大楼将包括三个部分:研发及相关营运部门的办公场所 汽车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可靠性测试实验室。   此外,大陆集团还表示,今后,从产品概念到成品,整个过程都将在新中心进行。直至最终实现仪表盘和显示屏、多媒体和远程信息处理设备、无线电导航设备、车内模块和控制系统的批量生产。   据悉,该中心将吸纳管理和工程专家。今后,该中心将成为大陆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主要研发工程中心。
  • 大陆集团在华开设冬季轮胎测试中心
    大陆集团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底盘以及安全业务分支日前宣布,在当地开设冬季轮胎测试中心。   大陆此次在华开设冬季轮胎测试中心将有助于其拓展在当地的研发能力,加快本土化,满足当地市场对于汽车安全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道路安全。   黑河市的轮胎测试中心是大陆集团在全球开设的第四家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测试中心,其它三家测试中心分别位于美国、欧洲以及日本。   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系统业务部在中国长春以及上海(嘉定)均设有研发中心,主要进行车辆应用、系统测试以及工程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 LIBS 发现火星“大陆地壳”的证据
    p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发现火星“大陆地壳”的证据,暗示火星地壳非常类似于地球地壳物质成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7/insimg/9bf4394b-0df9-42bd-82fe-76040a09f09a.jpg" title=" hx.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好奇号火星车勘测分析发现火星岩石样本非常类似于地球地壳成分 br/ /p p   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化学摄像仪(ChemCam)发现火星表面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浅色岩石,这是首次发现火星表面潜在“大陆地壳”的证据。化学摄像仪首席科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罗杰-威恩斯(RogerWiens)说:“沿着好奇号火星车的路径,我们发现一些美丽的岩石,它们具有较大、明亮的晶体,与普通火星岩石差别较大。一般情况下,浅色晶体密度较低,大量存在于构造地球大陆的火成岩。” /p p   之前科学家认为火星主要是玄武岩构成,其火成岩成分颜色较深,密度类似于地球海洋地壳。然而,好奇号火星车着陆的加勒陨坑包含着非常远古时期的岩石碎片(大约40亿年前),化学摄像仪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岩石的颜色明显较浅。 /p p   法国和美国科学家观察分析22个岩石碎片的图像及其化学成分,他们认为,长石中富含这种灰色岩石,很可能带有一些石英,它们出乎意料地类似于地球大陆地壳成分。 /p p   该研究报告第一作者菲奥莲-萨德(Violaine Sautter)指出,原始火星地壳成分非常类似于“英闪岩-奥长花岗岩-闪长岩(TTG)”,这种岩石结构主要分布在25亿年前太古代地球大陆地壳层。目前,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地理科学》杂志上,暗示着火星早期存在着“大陆地壳”。 /p p   加勒陨坑形成于36亿年前,存在较古老的岩石层,为洞察火星原始地壳提供重要线索。陨坑壁提供了延伸至地壳3公里的自然地质剖视图。分析好奇号火星车路径的加勒陨坑岩石样本,可以发现轨道卫星等其它手段无法探测的至关重要信息。 /p p   化学摄像仪是一种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1730.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rong 激光感应击穿光谱仪(LIBS) /strong /a ,能够提供亚毫米等级的化学分析数据,此外,详细勘测图像是由远程微型成像仪提供的。 /p p br/ /p
  • 台湾毒淀粉 尚未流向大陆
    本报讯 昨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台湾的毒淀粉尚未被发现流向大陆。   据了解,今年3月间,台湾嘉义县调查站接获检举称,在食物中发现含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随着全台展开彻查,“毒淀粉”事件雪球越滚越大。顺丁烯二酸又名马来酸酐,是工业原料,加入淀粉后可增加食物的弹性、黏性及外观光亮度,但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极大损伤。这些毒淀粉流向小吃摊,鸡排、珍珠奶茶等台湾经典美食可能均受污染。经检查,含有“毒淀粉”的不乏一些名小吃,如基隆庙口夜市的百年老店“天一香肉羹顺”。台湾出口至新加坡的11项淀粉制品也被验出含顺丁烯二酸,包括知名的阿甘绿茶、台南上智关庙面、伯思美的珍珠粉圆等。截至26日,台湾各地卫生局封存问题淀粉超过200吨。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表示,台湾方面根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指定的相关联系窗口和联系渠道,已经向大陆方面通报了相关情况。大陆目前尚未发现台湾“问题淀粉”流入的情况。
  • 新大陆中标商务部7813万设备采购项目
    新大陆2月19日晚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中机国际招标公司的《中标通知书》,正式通知公司中标商务部2012年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采购项目,中标总价为7813.68万元。   公告显示,公司中标项目中包括零售电子秤4176.97万元 批发自动交易终端2917.51万元 城市平台软件719.20万元。资料显示,公司2011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5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为9.56亿元。   公司表示,项目的中标将对公司相关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对公司业绩造成积极的影响。   新大陆2月19日报收9.55元,下跌3.05%。
  • 大陆未发现台湾“问题淀粉”流入
    综合新华社电 就台湾近日爆出淀粉中检出毒性物质的食品卫生事件,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杨毅29日表示,台湾方面根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指定的联系窗口和联系渠道,向大陆方面通报了相关情况,目前大陆尚未发现台湾“问题淀粉”流入。   “问题淀粉”事件被踢爆源自3月间台湾嘉义县调查站接获检举称,在食物中发现含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随着全台彻查,“问题淀粉”事件雪球越滚越大。顺丁烯二酸又名马来酸酐,是工业原料,加入淀粉后可增加食物的弹性、黏性及外观光亮度,但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极大损伤。
  • 喜讯: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当妈妈了!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文:生物探索) /strong /span 2019年4月15日上午8点34分,一个小男婴顺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的手术内诞生!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看似寻常的分娩背后,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e73df30-9be5-4d78-bc80-68d372b33545.jpg" title=" 001.jpg" alt=" 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c43340d-3dd4-49fb-ada7-f0634a42ba07.jpg" title=" 002.jpg" alt=" 0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片来源:北医三院官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名身长52厘米、体重3850克的男孩在出生当天就登上了微博热搜——#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当妈#、#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等热词让其备受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主要是因为31年前,小男孩的妈妈——郑萌珠,同样也出生于北医三院,更重要的是,她是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31年前的勇敢尝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不孕不育是一个关乎民生健康的重要问题。依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发病率在 12.5%-15%,患者人数超过 4000 万,这意味着8对夫妇中就有1对患有不孕不育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十多年前的郑桂珍(郑萌珠的妈妈)就面临着多年不孕的难题,输卵管不通让她无法正常受孕。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北医三院的张丽珠教授。作为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先行者,张丽珠和团队克服重重难关,成功从郑桂珍卵巢内取得卵子,并在体外完成受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ced9e7f5-a786-4e42-8bd4-0cf629d5d8d8.jpg" title=" 003.jpg" alt=" 0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张丽珠教授与刚出生的郑萌珠(孙玉良摄,获当年《北京晚报》新闻摄影一等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顺利出生。郑桂珍之所以给孩子取名“萌珠”,有着多重含义:“萌”代表着萌芽之意,而“珠”则是取自张丽珠教授的名字,感谢她赋予自己拥有新生命的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郑萌珠的诞生是中国生殖医学史上的里程碑,被写进教科书。长大后的郑萌珠选择从事生殖医学,并在毕业之后回到北医三院,成为生殖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上天选择了我,我也得去帮助其他人。”她表示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现在,她的孩子同样在北医三院出生,这或许都是冥冥中的缘分,同样值得在中国辅助生殖医疗史上添上浓墨一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c1d2afc-c17a-48c4-af02-876c5ce8992d.jpg" title=" 004.jpg" alt=" 0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中),产科主任赵扬玉(右),生殖医学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刘平看望“试管婴儿二代宝宝”。(图片来源:北医三院官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回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诞生,这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后多国开始研究并在临床中使用试管婴儿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0年间,试管婴儿技术历经3次变革:一代试管婴儿技术(IVF-ET)针对女性不孕,解决了卵子问题 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针对男性不育,解决了精子问题 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S/PGD)是在一代、二代基础上真正实现了胚胎的择优选择,可以筛选出一个没有染色体疾病和遗传病的胚胎进行植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中国,1988年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同样也推开了新大门,30年的发展同样让人振奋:1992年中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诞生 1995年中国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诞生 1996年中国首例ICSI试管婴儿诞生 2006年中国首例、国际第二例“三冻”(冻卵、冻精子、冻胚胎)试管婴儿诞生 2016年 中国首例冷冻18年的胚胎试管婴儿诞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成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大陆已经批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478家,每年约有10万试管婴儿出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特别是2014年世界首例经MALBAC(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意味着“出生缺陷”的难题在技术上已有攻克的可行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写在最后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近日召开的第23届国际生殖协会联盟大会暨第五届浦江生殖医学论坛上,记者听到了几组数据:目前,全球的不孕不育率为10-15%,而在中国,截止2018年不孕不育率已从30年前的1-2%增长至15-20% 每100个新生儿中,有1-2个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孩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些数据提醒着大家,在生育力下降、出生缺陷增加的当下,围绕“生殖健康”“辅助生殖”的话题越来越热,医疗需求也在逐年上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现在,首例试管婴儿健康成长并顺利当妈妈,不仅证实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也体现了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strong 参考资料: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strong   [1] 筑梦新生——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应用30年庆典暨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strong   [2] 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当妈妈了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6px " strong 更多生命科学相关资讯,请关注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6px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3 /strong strong i /strong /span strong 生仪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6px " strong (仪器信息网官方生命科学公众平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8567269-a926-4c26-8b5c-1b1ad1e98721.jpg" title=" 小icon.jpg" alt=" 小icon.jpg" / /p
  • 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出炉!中国大陆大学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伦敦时间2021年3月4日,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第11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该排名对全球1440所大学的13883个大学学科进行了权威性的比较分析。涵盖5大教学领域,51个细分学科。  在 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国大陆共有 88 所大学的731个学科专业上榜。中国大陆大学中,有126个学科在本次学科排名中跻身世界前50名,这也是中国大陆大学的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上榜的 731 个大陆学科中,有 303个学科与去年相比有所提升,有 200个学科排名有所下降。276 个学科都保持了他们上一年的排名,还有 92 个学科首次上榜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两个大学学科专业是清华大学的土木与结构工程专业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农林专业。这两者在全球排名第7,同比去年上升 3 位。清华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升至全球第8位,其建筑学也已进入世界前10 名 (第8位,上升3位)。  艺术与人文领域 部分专业世界前十  自然科学领域 部分学科前十名  社会科学和管理学领域 部分学科前十名  生命科学领域 部分学科世界前十  工程领域 部分学科前十
  • 台湾地区禁止中国大陆生姜产品入台
    2013年5月7日,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出有关新闻,全文如下:   香港媒体报导中国大陆出产生姜含有禁用农药得灭克(ALDICARB陆译作涕灭威)之事,食品药物管理局表示,目前中国大陆生姜不准输入我国。另得灭克为农业委员会公告禁用药物,我国边境查验例行的多重农药检验列检项目已包括此项目。
  • 台湾脱口秀称将莱猪引进大陆,国台办表示已加大瘦肉精查验力度
    近日,一台湾脱口秀主持人在讨论莱猪相关问题时称要将进口' 莱猪' 做成肉松卖给大陆,引发网络热议和网友谴责。就此问题,在27日上午国台办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发言人表示,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大陆一向禁止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莱克多巴胺,严禁进口含有莱克多巴胺的肉类产品。同时因为台湾地区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为防范疫情传入风险,大陆严禁台湾地区生产或经台湾地区转运的肉类产品输入。据了解,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任何能够抑制动物脂肪生成,促进瘦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称为“瘦肉精”。能够实现此类功能的物质主要是一类叫做β-受体激动剂(也称β-兴奋剂)的药物,其中较常见的有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 、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西马特罗和硫酸特布他林等。近年来(2011年),因食用被“瘦肉精”污染的食物导致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且后果极其严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类健康,许多国家都禁止在食源性动物的生产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肉品中的盐酸克伦特罗残留作为必检项目,欧盟也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类药物。那么瘦肉精如何快速鉴别?针对瘦肉精的检测,目前主要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而各仪器厂商也推出了相关仪器产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瘦肉精检测仪HED-SSJ瘦肉精检测仪瘦肉精检测仪广泛应用于食药监局、卫生部门、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部门、养殖场、屠宰场、食品肉产品深加工企业、检验检疫部门等单位使用。瘦肉精检测仪可现场快速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己烯雌酚、喹乙醇等。仪器预留其他项目检测程序和端口,根据日后需求可方便的自主增加检测项目。日后可升级为检测抗生素、兽药残留、动物疫病、病害肉、的综合类型仪器。
  • 东胜成为API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总代理
    北京东胜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25日与美国API公司正式签约,成为其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代理,独家代理其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系统及活细胞显微成像工作站。   美国API公司产品:   ——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系统   DeltaVision OMX   DeltaVision OMX SR   ——活细胞显微成像工作站   DeltaVision Core   personal DV   详情可访问美国API公司网站:www.appliedprecision.com 东胜创新网站:www.eastwin.com.cn
  • 亚太材料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出炉 我国大陆13人当选
    p   日前,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 APAM)会议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召开。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45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3人当选,包括(以姓氏笔画为序):毛新平(宝武研究院)、介万奇(西北工业大学)、刘日平(燕山大学)、吴峰(北京理工大学)、单智伟(西安交通大学)、周少雄(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张志东(中科院金属所)、洪友士(中科院力学所)、姚燕(中国建材院)、黄维(南京工业大学)、徐坚(中科院化学所)、褚君浩(华东师范大学)、潘复生(重庆大学)。 /p p   随着事业发展并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2017年首次增加了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1名。我国大陆增加的有4名(以姓氏笔画为序):王立平(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孙明月(中科院金属所)、宋影伟(中科院金属所)、周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APAM现有11个会员国和地区,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现有院士(早期称Member,后改为Academician)500余人,其中中国大陆共有86人曾当选,包括(排名不分先后):陈能宽、林兰英、钱人元、徐僖、柯俊、师昌绪、肖纪美、颜鸣皋、严东生、冯新德、姚熹、蒋明华、周本廉、闻立时、胡壮麒、李恒德、王拂松、傅恒志、邹世昌、周尧和、李依依、金展鹏、周廉、朱道本、柯伟、洪茂椿、郭景坤、王震西、叶恒强、白春礼、谢思深、卢柯、包信和、成会明、刘维民、李卫、俞大鹏、谢毅、褚君浩、黄维等中国两院院士,以及40余名非中国两院院士。 /p p   过去25年来,APAM针对各国和地区关键材料的需求,促进各国和地区单边及多边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与创业育成,促进亚太各国和地区政府支持并进行人才培训,协助提升亚太青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上的参与层次,激励具有前瞻性的研发,进而创造材料科技的新生事业,并促成相关工商产业规模发展。 /p p    strong 我国大陆前两届当选的院士包括(以姓氏笔画为序): /strong /p p   2013年16名:刘维民(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会明(中科院金属所)、孙卓(华东师范大学)、李卫(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李殿中(中科院金属所)、沈鸿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建敏(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杨德仁(浙江大学)、周延春(北京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俞大鹏(北京大学)、易小苏(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罗毅(清华大学)、高超(浙江大学)、徐骏(南京大学)、薛徳胜(兰州大学)。 /p p   2015年8名:王志光(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王俭秋(中科院金属所)、孙军(西安交通大学)、戎利建(中科院金属所)、陈立东(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谢毅(中国科技大学)、温兆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蒋青(吉林大学)。 /p
  • 亚太材料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出炉 大陆13人当选
    p   日前,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 APAM)会议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召开。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45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3人当选,包括(以姓氏笔画为序):毛新平(宝武研究院)、介万奇(西北工业大学)、刘日平(燕山大学)、吴峰(北京理工大学)、单智伟(西安交通大学)、周少雄(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张志东(中科院金属所)、洪友士(中科院力学所)、姚燕(中国建材院)、黄维(南京工业大学)、徐坚(中科院化学所)、褚君浩(华东师范大学)、潘复生(重庆大学)。 /p p   随着事业发展并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2017年首次增加了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1名。我国大陆增加的有4名(以姓氏笔画为序):王立平(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孙明月(中科院金属所)、宋影伟(中科院金属所)、周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APAM现有11个会员国和地区,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现有院士(早期称Member,后改为Academician)500余人,其中中国大陆共有86人曾当选,包括(排名不分先后):陈能宽、林兰英、钱人元、徐僖、柯俊、师昌绪、肖纪美、颜鸣皋、严东生、冯新德、姚熹、蒋明华、周本廉、闻立时、胡壮麒、李恒德、王拂松、傅恒志、邹世昌、周尧和、李依依、金展鹏、周廉、朱道本、柯伟、洪茂椿、郭景坤、王震西、叶恒强、白春礼、谢思深、卢柯、包信和、成会明、刘维民、李卫、俞大鹏、谢毅、褚君浩、黄维等中国两院院士,以及40余名非中国两院院士。 /p p   过去25年来,APAM针对各国和地区关键材料的需求,促进各国和地区单边及多边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与创业育成,促进亚太各国和地区政府支持并进行人才培训,协助提升亚太青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上的参与层次,激励具有前瞻性的研发,进而创造材料科技的新生事业,并促成相关工商产业规模发展。 /p p    strong 我国大陆前两届当选的院士包括(以姓氏笔画为序): /strong /p p   strong  2013年16名 /strong :刘维民(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会明(中科院金属所)、孙卓(华东师范大学)、李卫(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李殿中(中科院金属所)、沈鸿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建敏(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亚非(上海交通大学)、杨德仁(浙江大学)、周延春(北京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俞大鹏(北京大学)、易小苏(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罗毅(清华大学)、高超(浙江大学)、徐骏(南京大学)、薛徳胜(兰州大学)。 /p p    strong 2015年8名 /strong :王志光(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王俭秋(中科院金属所)、孙军(西安交通大学)、戎利建(中科院金属所)、陈立东(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谢毅(中国科技大学)、温兆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蒋青(吉林大学)。 /p
  • 台湾关键耗材及设备厂暂停供货大陆企业!
    12月28日消息,据中国台湾媒体经济日报报道称,在美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越来越严的背景之下,光罩盒大厂家登集团子公司——家登自动化近日对中国大陆客户发出“重要通知”,宣布将“暂停相关设备服务提供”。根据这份发布于12月21日的通知称,受国际情势影响,家登收到银行通知2022/12/19皆已确认无法与部分中国大陆企业进行任何币别与形式上的资金往来。在确认与可顺利执行收付款的管道之前,需先暂停相关设备的服务提供家登集团随后也证实,子公司家登自动化确实向大陆客户发出相关通知。家登指出,家登自动化的设备出货仅递延,并非停止出货,出货品项为三台光罩清洗机,原订明年第2季出货金额约3,000万元,营收占比非常小。对母公司完全无影响,目前公司接单依旧畅旺。不具名的消息来源透露,家登大陆客户在汇出美元受到一些限制,因此无法顺利支付设备初期款项。业界研判,现在大陆官方并无扩大外汇管制措施,可能是在国际情势的影响下,使得该客户金流上有些问题,所以用管制的说法,看能否先取得设备,之后再进行付款。也有业界人士认为,此事与美中科技战脱离不了关系,可能是部分陆企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台厂作为陆企供应商,收款透过银行,银行端担心被列为黑名单的陆企后续资金流可能出现变数,所以才会发信给台湾企业,要求业者去跟美国申请,同意后银行才敢收款。某债权银行主管也表示,家登不能与大陆厂商往来,应该是基于美国的半导体禁令,可能影响家登的商机,但不至于影响家登的营运,银行会密切观察,暂时不会影响家登的额度动用。资料显示,家登现为全球晶圆传输载具龙头,全球极紫外光光罩盒(EUV Pod)市占率超过八成,客户囊括台积电、三星、英特尔、SK海力士等一线大厂,少了家登的光罩盒产品,所有晶圆厂都无法顺利运作。家登先前曾遭美商英特格(Entegris)控告侵权,一审败诉遭求偿9.7亿余元,一度使得公司面临现金见底窘境。随后传闻是台积电出手相助,让家登提足担保后再上诉二审,凸显台积电对家登的重视。最后家登与英特格侵权案以和解落幕,家登也搭上先进制程对极紫外光(EUV)相关载具强劲需求,生意愈做愈大,成为业界龙头。如果后续家登与大陆客户之间的供货持续无法恢复或断供范围进一步扩大,其对于大陆半导体产业来说也将是一个坏消息。多家台系设备工程厂商昨日表示,并未遇到类似家登的情况。但在得知台厂遭遇此状况后,纷纷提升对客户支付款项进度的关注,希望避免发生积欠货款等状况。相关台系设备工程厂商指出,通常洽谈接单时,会对台系企业做信用评估,包括是否为上市公司,观察资本额、营收规模等,作为判断付款能力的参考。至于陆企客户,则会上企业网进行公司背景调查,母公司是否属于某家企业集团。并从旁打听该公司于企业及供应链间的评价。台系设备业者指出,曾经遇到大客户表示因现金不足,要以银行本票进行“票贴”抵货款。这时候,就得要观察该银行是否为国企,或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作为评估其兑现可能性的参考。若是流通性较差的银行本票,若用来支付原物料货款时,容易被拒收。业内人士指出,大陆经济景气走弱,台厂也担心大陆客户资金有缺口,随时注意评估及付款的可能性。
  • 塑化剂风波波及全台湾 专家建议大陆速开展检测
    中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截至昨天(30日),受台湾“塑化剂”风波牵连的厂商已达206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是522项,台湾几乎所有食品大厂都被卷入其中。   那么,在食品中为什么要添加“起云剂”,而“塑化剂”又为什么会被添加到 “起云剂”中,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食品专家周应恒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梁宏卿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周应恒:塑化剂事实上并不是一个食品添加剂,而完全是一个工业用品。它现在被加到起云剂里,起云剂倒是一个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主要利用的是棕榈油和软化剂这样两样东西,但是塑化剂现在用来替代了棕榈油。加这个东西主要是为了防止运动饮料或者食品沉淀,能更加均匀,增加口感.现在台湾一些不法商贩就是用塑化剂替代了棕榈油,当然也是为了节约成本。塑化剂俗语叫邻苯二甲酸酯,过多使用的话将影响生殖功能甚至导致癌症,肯定有这样的危险性。   台商家声明产品“不含起云剂” 消费者不买账   台湾当局宣布今天(31日)是 “终止黑心起云剂行动日”,零时零分到卖场、超商开始联合稽查抽验,包括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糖浆果浆、胶锭粉状类等五大类产品,必须提供不含塑化剂的安全证明,否则将禁止销售,违反者将处以重罚。以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台北记者陈怡刚刚发来的报道:   这两天卫生单位去台湾各超市、便利店、餐饮店、机场的时候发现,许多商家来不及拿出检验报告,仅仅给出了声明书,上面写着本产品绝对不含起云剂。   卫生单位人员:你要拿出合格声明,不然你明天这个就不能卖了,我们明天还会再来看一下。   对于声明书这种形式,消费者显然不买账。   消费者1:就算他保证,问题是你没有正式的检验报告给我们看。   消费者2:这个就是讲一讲,这个谁都会写。   台湾卫生部:检验赶不及产品也要先下架   据了解,整个台湾地区只有14家民间检验所,不但要排队检验,而且要等待一个星期才出结果,许多商家觉得赶不及,对此,台湾卫生部门负责人邱文达表示,就算检验赶不及,产品也要先下架。   记者:现在检验塞车,如果业者赶不及的话怎么办?   邱文达:我想应该要先下来,还是要先下架。   从今天起台湾当局有关单位将通力合作对所有疑虑产品展开全面稽查和抽验,希望赶快终结这起风波,台湾卫生部门官员萧美玲呼吁所有商家予以配合。   萧美玲:我再一次呼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范围,无论如何业者一定要一起把这个安全的证明,把安全的产品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消费者。   萧美玲表示,对于不予配合者将处以重罚甚至可以罚到150万元新台币。   香港:200个血液样本均检出“塑化剂”成分   “塑化剂”的影响目前已经超出了台湾岛内,由于进口台湾问题产品的相关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将“塑化剂”列入食品添加剂监测范围内,因此这次事件也使相关国家和地区感到震惊。   香港浸会大学近日做了一份“塑化剂”的血样检测,在提供的血样中,几乎所有的样本都检测出了“塑化剂”成分,以下是香港电台记者高炬发来的报道: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早前的化验,由香港红十字会提供了200个血液样本,这些样本来自十多岁到五十多岁的男女,结果发现几乎全部样本都验到有毒塑化剂。负责这个研究的生物系教授黄港住说,反映这类化学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黄冈复还表示,市民可能透过空气以及食物接触到这类塑化剂的,建议市民已经暂停使用怀疑有问题的产品。   同一项研究还显示,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后代以雌性为主,而即使是雌性,它们的生殖器官也比正常的小2/3,相信人类长期吸收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会比女性大。   而香港的食物安全中心派人到市面巡查,在一些店铺抽取台湾出产的食品和饮品样本做检验,包括了台湾生产的运动饮品、果冻、台式饮品。食物安全中心在最新化验的结果就显示,两款由台湾进口的运动饮料验出含有塑化剂超标1到17倍,当局决定明天起禁止进口。市民如果偶然饮用不用担心,如果长期每天喝入半只到一只,所摄入的塑化剂就会超标,小朋友的风险会较大,长期饮用会影响肝脏、肾脏、生殖器官及发育。中心还表示,台湾进口的白兰氏超能金刚成长钙片也被验出含有塑化剂,根据风险评估不会即时对健康有影响。另外中心暂时主要是针对台湾生产的产品,不排除半制成品会流入其他地区。当局下一步会抽查其他地区的相关食品。   统一集团:大陆销售一饮料不含“起云剂”  受到塑化剂污染的几乎全是台湾本土品牌,这其中包括 “统一集团”的部分产品,那么,在大陆地区销售的统一饮料是否也受到影响呢?《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梁宏卿昨晚致电统一集团总经理助理杨寿正,他表示大陆地区销售的统一饮料产品都不含“起云剂”成分。   杨寿正:我们在中国大陆所生产跟销售的产品从来没有用过起云剂,那是台湾用的。   记者:就是说大陆的这边的包括茶饮料、果汁饮料什么的,里边不添加塑化剂的是吧?   杨寿正:对,那个是运动饮料在用,我们在中国大陆生产跟销售所用的原料都没有起云剂。   记者:所以说这次大陆方面统一品牌的饮料是不受到影响的是吧?   杨寿正:是。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除上海口岸外,其他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没有受理过台湾方面通报所列污染批次的问题产品,上海相关超市已经对进口的问题产品进行了下架封存,没有外流到市场中。   而另一个涉及到塑化剂的品牌白兰氏也发表声明,强调在中国大陆市场没有销售并进口与此事件有关的产品。   食品专家:大陆应该立刻开展“塑化剂”专项检测   那么现在大陆地区的饮料和食品是否含有“塑化剂”这一成分呢?食品专家周应恒认为,由此次事件,大陆地区应该立刻开展一次“塑化剂”的专项检测活动。   周应恒:世界上很多的地方并没有把这种不可想象的东西加入进去。这样的事件发生以后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我们过去的这种检测都是对已知的危害性进行检测。对于食品添加剂,过去是禁止用,而我们国家最近颁布的相关条例里规定只有是列入食品添加剂目录的才可以用,所以觉得应该说法规制度这个层面上已经先行一步了。   大陆地区的食品有没有起云剂使用,这个要检测以后才能确信。事实上台湾这次事情发生以后,在世界上都引起了高度警惕。我觉得现在大陆的食品安全部门可能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是反过来讲,我们是前几个月出台的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条例或者是规定,现在发现还更加有意义,或者更加必要。
  • IC Insights: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占全球份额15.3%排第四,即将赶超日本
    近日,半导体行业权威机构IC Insights发布了2020年底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的芯片产能数据图。下图显示了截至2020年12月份全球区域晶圆产能情况:需要注意的是,IC Insights的统计标准是根据工厂归属地来划分的。例如三星在美国设立的工厂会算到美国的总产能中,台积电在我国大陆设立的工厂算在大陆的总产能中。通过图片可以看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产能最高,占据世界总产能的21.4%,排在第二位的是韩国,占据世界总产能的20.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陆排在第四位,仅次于日本之后,产能只差0.5%。预计2021年中国晶圆产能将超过日本。中国大陆2010年晶圆产能占比首次超过欧洲,2016年首次超过ROW地区产能,2019年首次超过北美产能。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晶圆产能构成也不一样。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领先产能是8英寸晶圆,韩国的领先产能是12英寸晶圆。IT之家了解到,中国台湾地区在2011年超越日本后,于2015年超越韩国成为最大产能持有者。预计到2025年中国台湾地区仍将是晶圆产能最大的地区。预计该区域将在2015年增加近140万片晶圆(以200毫米当量计算)。IC Insights预计,中国大陆将是唯一一个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产能占有率增加的地区(增长约3.7%)。
  • 14位大陆学者当选201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p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8届院士大会11月27日在意大利开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位学者新当选TWAS院士,其中14位为中国大陆科学家。此外,4位大陆科学家获得2019年TWAS学科奖。 /p p   2019年新当选TWAS院士的14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化兰,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黄荷凤,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明,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中科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方复全,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徐红星,中科院院士、燕山大学田永君,北京大学曾毅,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 /p p   此外,来自赞比亚、老挝、尼加拉瓜、玻利维亚、利比亚的6位科学家新当选TWAS院士,TWAS院士来源国从99个增加到104个,实现新的突破。 /p p   TWAS学科奖颁发给在各自学科领域卓越工作的发展中国家科学家。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此次获得2019 TWAS化学奖,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获得2019 TWAS地学天文和空间科学奖,南开大学唐梓洲与印度科学家共同获得2019 TWAS数学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获得2019 TWAS物理学奖。 /p p   迄今为止,TWAS共有1221名院士,其中中国大陆232名。中国大陆获奖科学家共有66名。 /p
  • 2021年SCI新收录15种中国大陆期刊
    截至2021年12月22日,本年度新增15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技期刊被SCI收录,被收录期刊均可在科睿唯安旗下的网页Master Journal List中检索。祝贺所有收录期刊!Advanced Photonics主办/出版单位:中国激光杂志社、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创刊时间:2019年刊期:双月刊Biochar主办/出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创刊时间:2019年刊期:季刊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主办/出版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重庆理工大学创刊时间:2016年刊期:季刊Carbon Energy主办/出版单位:温州大学、Wiley创刊时间:2018年刊期:季刊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主办/出版单位:清华大学、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创刊时间:2015年刊期:季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Ecotechnology主办/出版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创刊时间:2020年刊期:季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主办/出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技术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创刊时间:2019年刊期:季刊Journal of Evidence-BasedMedicine主办/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刊时间:2008年刊期:季刊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主办/出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创刊时间:2014年刊期:季刊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主办/出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 大陆探针台设备厂商第一名冲刺创业板IPO
    近日,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探针台生产商矽电半导体设备(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矽电半导体”或“公司”)向创业板递交招股书,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据了解,矽电半导体主要从事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半导体探针测 试技术领域,系境内领先的探针测试技术系列设备制造企业。探针测试技术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制造晶圆检测(CP, Circuit Probing)环节,也应用于设计验证和成品测试(FT, Final Test)环节,是检测芯片性能与缺陷,保证芯片测试准确性,提高芯片测试效率的关键技术。公司自主研发了多种类型应用探针测试技术的半导体设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电芯片、分立器件、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等半导体产品制造领域。公司已成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探针台 设备制造企业。招股说明书显示,矽电半导体核心技术团队拥有超过 30 年的探针测试技术研发经验,自设立以来立足技术创新,掌握了探针测试核心技术,打破了海外厂商垄断,在探针台领域成为中国大陆市场重要的设备厂商。公司的探针测试系列产品已应用于士兰微、比亚迪半导体、燕东微、华天科技、三安光电、光迅科技、歌尔微等境内领先的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光电器件、分立器件及传感器生产厂商。根据 SEMI 和 CSA Research 统计,2019 年矽电股份占中国大陆探针台设备市场 13% 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为中国大陆设备厂商第一名。此外,矽电半导体还是中国大陆首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12英寸晶圆探针台设备厂商,产品应用于境内领先的封测厂商和12英寸芯片产线。公司搭载自主研发光电测试模块的晶粒探针台,已应用于境内多家领先的光电芯片制造厂商,满足新一代显示技术 Mini/Micro LED 芯片测试环节设备需求。基于公司在探针测试技术领域的积累和半导体专用设备行业的经验,公司研发并量产了分选机、曝光机和 AOI 检测设备等其他半导体专用设备。在营收数据上,2019年至2021年,矽电半导体营收分别为9331.73万元、1.88亿元和3.99亿元,2019年至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6.8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28.38万元、3285.38万元和9603.9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6.34%。
  • 11位中国大陆学者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p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日前公布2018年TWAS院士增选名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5位学者当选TWAS院士,其中11名为中国大陆科学家。此外,2018年TWAS九个科学奖项获奖者中有2位来自中国大陆。 /p p   2018年新当选TWAS院士的11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龚旗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陈十一,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谢心澄,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郭正堂,中科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邹志刚,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 /p p   TWAS奖颁发给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发展中国家科学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与肯尼亚科学家共同获得2018年TWAS社会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大兵获得2018年TWAS农业科学奖。 /p p   迄今,中国大陆共有TWAS院士226名,其中获奖科学家61名。此外,挪威科学家Nils Christian Stenseth是本国首位当选TWAS院士的科学家,TWAS院士来源国增加到97个。 /p
  • 全球市值TOP 100半导体公司最新排名:中国大陆位列4席
    依据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网CompaniesMarketCap最新数据,中国大陆有4家企业入列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TOP100,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矽力杰股份以及乐鑫科技。英伟达、台积电及博通居榜单前三位,此外,中国香港2家、中国台湾19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入列该榜单。以下为详细榜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