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创新药物

仪器信息网创新药物专题为您整合创新药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创新药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创新药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创新药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创新药物话题讨论。

创新药物相关的论坛

  • 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进展

    题目: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进展作者:张万年缪震元期刊:《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 第24期 9 页 2277-2284页链接:http://www.cqvip.com/qk/97417a/201024/36643931.html

  •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将在南京举办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将在南京举办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将于10月23日-25日在中国南京举行。届时,来自医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行业龙头和创新企业将齐聚南京,进一步交流医药创新领域的经验,传播创新意识,整合行业资源,推进产业合作。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由南京生物医药谷,国家“千人计划”官方杂志《千人》联合千人智库共同发起。旨在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各界交流。会议将针对国内外创新药物的最新研发态势,新的政策下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合作等议题,以高峰论坛、圆桌论坛、闭门会议等形式开展交流合作。发挥国内外专家智库的科技咨询作用,有效推动产学研融合,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建言献策。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诚邀国内外医药创新企业共聚一堂,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有序成长。  大会官网:http://conf.1000thinktank.com/pharma2017/[align=center][img=,408,25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311351_01_3244603_3.jpg[/img][/align]

  • 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

    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

    导读: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在药物研发领域,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本文带你一一解读。1. 原型药原型药物:随着对生理生化机制的了解,得到了一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在医疗效果方面,而且在医药市场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药物通常被称为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药物。2. 原研药原研药:即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3. me-too”药物"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这种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大都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种研究有时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例】最早治疗胃溃疡,是用胃舒平中和胃酸,此疗法治标不治本。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胃组胺H2受体一旦激动,就会分泌胃酸。科学家因此发明了西米替丁药,阻断胃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使溃疡逐渐愈合。此药一上市,就受到广泛追捧,科学家稍稍改变了西米替丁的化学结构,开发出了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药。这些后来的派生药,就被人称为Me-too药。4. 新药(NewDrugs)新药(New Drugs):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但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新药经申请、检验、审评、生产现场检查合格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核发给新药证书,申请人已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生产条件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81445_576821_2961690_3.jpg5. 特药特药:就是特殊治疗某种疾病的药。如酒精中毒就用纳络酮等。6. 新特药新特药:是新药和针对某种病特效药的合称,就是新的特药的意思。7. 首仿药首仿药:所谓首仿药,是指“首先研究申报国外已上市而在国内未上市的药品”。8. 仿制药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copy)。到期以后,其他国家和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药。9. 仿制药与原研药根据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白皮书,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区别如下:a) 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完全的保证在仿制药品许可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药品经测试反应具有原研发产品的利用度的+/-20%。b) 疗效有差异很多仿制药品成份中含不同添加剂及内在成分物质,此有别于原研发药厂的药物,故认为不具有生物等效性。仿制药只是复制了原研发药的主要成份的分子结构,而原研发药中其他成份的添加与仿制药不同,由此两者有疗效差异。c) 仿制药品替换原研发药的许可性很有限对于危急患者、危急时所需的药物、危急疾病,仿制药品均不可作强迫性的替换。在急救病人时,尽量使用原研发药。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白皮书虽然不具法规性,但研究报告用事实来表明原研发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仿制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治疗危急患者和危急疾病时更是如此。但是,原研发药太昂贵了,的确不符合老百姓,医生也不要在普通老百姓面前大力说原创的种种长处,毕竟,价格的长处就在仿制药品这里。10. 专利药专利药:凡申请专利的新化学单体药为专利药,它研制过程包括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新药临床前申请(IND)、新药临床试验I期、新药临床试验Ⅱ期、新药临床试验Ⅲ期、新药申请(NDA)。这些药品只有拥有这些专利药品的公司才能生产,或由他们自己转让别人生产。11. 创新药创新药:首先从实验室发现新的分子或化合物开始,经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应,了解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再经过首次人体试验,经历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制之后,才可以获得药物监管机构的批准。先后经历10到15年的时间,耗资可达数十亿美元。12. 创新药与仿制药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目前国家对药物自主创新的级别和程度没有明确分类,业内对创新药有多种称呼:自主创新药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创制新药、创新药物、原创新药、原创药品、专利药品、原研药品等。

  • 医药产业“十二五”:新药研发需加鞭 创新才能走更远

    医药产业相关的“十二五”规划文件陆续下达,这些文件可能侧重点各异,但都宣示产业研发创新的强劲之风。对于站在创新十字路口的制药企业而言,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新药加鞭创新药研发是国家和制药企业综合实力的缩影。我国创新药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相关基药制度、各地招标采购等政策落实,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只有创新才能带领企业闯出生机。http://www.bioon.com/industry/UploadFiles/201201/2012010318504982.bmp2005~2008年的创新药申报数据显示,国内已有90家企业进行创新药的研制和申报,从研发规模到适应症范围均明显拓展。以化学药为例,从2011年新药申报的资料来看,截至11月30日,一类化药品种有25个,其中3个为申报生产,占全部申报数量的12%。11月28日,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将主要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等生物制品,争取有5~10个自主创新的重要新药进入产业化生产。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于11月15日联合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也以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为总体目标。至于出台日子渐近的“十二五”生物医药规划,近日有消息传出,自主知识产权化学药、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将有望成为未来5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国家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获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亿元。据悉,除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外,数10个投资专项规划和支撑计划等扶持配套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中。虽有政策扶持,新药创制这条路并不轻松。新药的研发创新越来越成为全球性挑战,研发成本和周期空前加大。因此,仿制药研发又成了企业创新的另一种选择。仿制必须更好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其实,制药企业做原研新药的机会比较少,加上研究经费短缺,新药创新比较困难。目前看来,仿制药仍然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主业。”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正品向记者表示。在王正品看来,仿制药可以为中国带来很多好处。“首先,现在很多仿制药治疗领域广泛,副作用也优化得比较好。如果能够仿制,在经济上应该是很大的节约。其次,可以让民众使用较好的药物。这对政府、民众和制药企业都有很大的益处。”另一组数据让生物仿制药成为了医药产业近年最关注的焦点: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8500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药与仿制药创下新高,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在美国以外,生物仿制药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0亿美元。2013~2014年,一批生物医药专利将集中到期。美国FDA针对生物仿制药的法规也即将出炉,预示着生物仿制药在未来5~10年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提醒道:“明年仿制药虽然有机遇,但也有挑战。未来几年,很多专利药到期,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制药企业的仿制药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仿制药的仿制性也大大限制了药品的毛利率,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创新,造出“好”的仿制药,做到me-better。王正品建议,学术领域和产业界的创新要分开。因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弱一些,能看清哪种药能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或改变适应症的科学家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地发挥学术界的作用,让专注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对一个过期的或有很好市场前景的新药进行研究创新,然后由企业负责具体的产业化过程。中药传承固防随着国内传统中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中药产品高附加值化、营销理念现代化给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在传承的路上创新成为国内中药企业的唯一出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中药确实是个宝藏。毕竟在临床上用了几千年,如果没有疗效,中药是不可能传承下来的。目前,很多国外企业都对中药感兴趣。挖掘中药领域的好东西是一条很好的思路,值得国内企业思考。”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黄民向记者指出。传统受热捧2000年以来,中药行业的增速一直低于行业发展速度。然而,从2009年5月起,中药行业开始提速,逐步超越行业发展速度。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中药行业的收入增速达到35.66%,超出同期医药行业增速5.49%,其相对于医药行业的增长溢速也正逐步拉大。早前,科技部下属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十余年,中国将加速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大幅提高中医诊断与治疗水平,让更多人、更多国家接受和享用中医技术。同时,中国还将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中药标准体系,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和加工,提高中药创新能力。郭凡礼十分看好中医药的光明前景,他说:“在新医改共计8500亿元的巨额投资里,有一部分就是用于支持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如今,国家把国民健康的重点放在病前的控制而非病后的治疗,中药‘治未病’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我国中药产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记者了解到,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机理复杂、病程较长,目前仍缺乏化学特效药,因而,多靶点作用的中成药倍受追捧。由于中药含有很多指向性明确的活性成分,利用中药临床经验开发新药的效率比单纯的化合物筛选高10倍,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巨头都相中了中医药宝库。而且,由于我国在中医药等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尚存在许多空白,一些外资药企正加快收集研究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并申请专利。有数据显示,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高达1万多项。这已对中国中药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冲击。

  • 【资料】创新药物化学(英文原版)——药物化学研究圣书!

    【资料】创新药物化学(英文原版)——药物化学研究圣书!

    创新药物化学(英文原版)——药物化学研究圣书!价值连城  原版价值标价上千元,好不容易搞到,给专业人士分享。  出版社: Academic Press (2008年7月23日)  外文书名: 药物化学实践,第3版  精装: 982页  Now in its third edition, this classic reference is the one-stop-shop for information on the foundation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for pharmaceutical researchers who are involved in drug development & discovery but who do not have a background in medicinal chemistry. Wermuth aid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ers and chemists in making faster, 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s of the active substanc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treat the disorder they are researching. New chapters on Drug Absorption & Transport give pharmaceutical scientists information on how potential drugs can move through the drug discovery/development phases more quickly. This third edition still stands as the only source for practical aspect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by focusing on the daily problems met by the medicinal chemist in drug discovery.    下面是一些截图:如果你感觉好的话,一定要回帖啊,回帖是一种美德 网盘下载:http://www.namipan.com/d/a8824f1848f6813c454bc80b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091122_258360_2163545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091122_258361_2163545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091123_258364_2163545_3.jpg

  • 【分享】恒瑞医药望在创新药领域取得突破

    [center]恒瑞医药望在创新药领域取得突破[/center] 公司背景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抗肿瘤药占公司收入的60%以上。 主要发现 抗肿瘤药保持稳定增长。奥沙利铂逐渐进入成熟期,由于收入基数较大,未来增速可能放缓。公司正在进行多西他赛和伊立替康胃癌适应症的研究,新适应症的获批将使这两个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左旋亚叶酸钙上市也将给亚叶酸钙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新产品S1和培门冬酰胺有望于2009年获得生产批文。 手术用药快速发展。公司已将手术用药作为另一重点发展领域。麻醉药阿曲库铵和七氟烷增长势头迅猛,造影剂碘氟醇将是09年重点推广品种。 在研产品丰富。公司研发方向主要聚焦在抗肿瘤、手术用药、心血管、内分泌领域,并已积累了一批有潜力的在研产品。创新药卡曲沙星已经提交新药申请材料,艾瑞昔布正在进行三期临床总结。抗肿瘤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即将进入二期临床。 进入OTC领域。公司通过收购连云港华晨医药有限公司进入OTC领域,旨在培养OTC销售队伍和完善销售网络,首个OTC产品贝莱销售势头良好,未来公司将继续引入一些成熟的处方药品种来丰富OTC产品梯队。 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公司现有4个原料药品种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未来还将继续选取部分特色原料药进军规范市场。制剂方面,公司已向美国FDA提交了伊立替康注射液和加巴喷丁胶囊认证申请。 初步结论 公司发展战略清晰,现有产品梯队完善,在研产品丰富,正逐步实现从仿制药企业向专利药企业过渡,可能成为国内最早在创新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企业。信息来源:中银国际

  • 【分享】研发新药流失 挫伤我制药业的创新发展

    [center] 研发新药流失 挫伤我制药业的创新发展作者: 曾利明 来源: 上海情报服务平台[/center]近几年,我国不少重大创新药物和技术成果,由于缺乏后续研发费用、无法打入国际市场而无奈地被外资收购或控股,中国已成为跨国医药公司猎取新药的场所。一、现象呈现:多个重大新药成果和技术被外资收购或控股重组人纽兰格林是张江的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生科技)自主开发的抗心衰基因工程新药,已经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该药在刚进入临床试验Ⅱ期之际被某跨国药企收购。泽生科技以37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和该药上市后9%的全球销售额分成,出让了该新药的专利技术和全球销售权。重大创新药物一直是我国制药产业求之不得的“香饽饽”,为什么泽生科技却将重大成果“拱手相让”呢?原因是公司无力支付后期的研发费用和上市费用。其实,泽生科技只是中国新药研发企业的一个缩影。2005年,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制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重大新药——石杉碱甲衍生物,在欧洲6个国家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以后,因为无法承担后续的高昂费用,以区区600多万元的费用转让给了瑞士德彪药业公司。2007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代号为“NJS”的新型抗痴呆中药的研发,因资金压力将独家专利许可权出售给英国植物药公司,后者因此负责临床研究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开发。该院透露,这是目前国内医药最大额度的专利许可转让,不过“这次出售的是独家专利许可权,知识产权还属于我们,我们对他们的研发和经营都有监控权。”被转让的新型抗痴呆中药,是从传统中药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中提取的,目前已经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另外,在欧洲、美国等潜在市场也申请了专利。另一家研发企业——上海药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股权的变化史,同时是公司一类新药“肾参”所有权的变更史:2000年,公司由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出资300万元风险资金、占股65%,肾参研发者黄寰35%技术入股合而成立;2003年,肾参临床试验迫切需要资金,上海创投65%的股权因此被某港资收购,公司大股东易主,港资提供全部临床试验所需资金,肾参因此陆续申请了英、美、德、日、法等7个国家的国际专利。此后,随着港方逐步增资,黄寰35%的技术股比例被稀释至10%左右。如今港商正筹划以数倍于当年的收购价,把公司卖给其他国际投资公司。而一旦公司被外资控股,肾参的药材标准所有权、专利权以及产品的经营权都将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香港《大公报》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还举了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的例子,凯赛拥有世界领先的利用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技术。2006年9月,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踊跃投资帮助凯赛扩大长链二元酸产品的生产、下游产品开发以及股份重组,百奥威达[1](中国)、瑞士HBM基金、新宏远创投资基金[2]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共同出资,为凯赛一期融资2600万美元,其中引导基金200万美元。2007年1月,由高盛牵头,联合新宏远创等投资基金,又向凯赛投资5200万美元,此时引导基金则以400万美元退出。还有更多的例子,据2月14日《医药经济报》报道,在张江,有4个正在孕育国家一类新药的中小企业已被外资参股或控股,而被外资后期介入的新药则多达20—30个。报道因此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基地诞生的不少新药已经很无奈地转姓‘外国’了。”

  • [分享]新药物的开发

    新药物的开发   一、概述   近20年来,在药剂学基本理论和新的推动下,世界医药工业飞速发展,新药的研究、开发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昌90年代以来,第三代控释制剂和第四代靶向制剂的出现,使我国新药的研制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要使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走出困境,获得生机,除了调整策略方向,并主要依靠新药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的努力外,广大医药学工作者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学的迅猛发展,为医院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和药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当前新药研究开发体形势下,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药有下几方面的。第一,人才优势。医院药学技术队伍在我国药学专业人员中占绝大多数,尤其在大、中城市的大、吕型中,蕴集着相当数量的高,中级技术人员,他们大多有具有长期从事医院制剂工作的经验,其中不乏在某一技术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提高和利用这些人才的优势,将会在医院制剂大多是工业制剂供应不足或无供应,而临床的医疗和科研又迫切需要的品种。由于医院制剂来自临床,故有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合临床使用的特点,将其进一步研究提高为新药,有着良好的临床基础,成功率较高。第三,医院制有着品种和剂型上的优势。医院制剂品种多,剂型多,有的剂型甚至国内药典尚未收收载,且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新制剂和新剂型将不断出现。这些具有一定基础而临床疗效肯定的制剂是新药开发选题的雄厚基础,可以达到少走弯路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费用和提高命中率的目的。第四,如果说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那么医院中的药制剂是一个聚宝盆。许多大、中型拥有大量的中药制剂,这些中药制剂各具特色,很多都经过临床的长期考验,如果运用现代制剂技术,通过改变剂型,研制新制剂,或进一步研究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将是新药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目前一些大 、中型医院的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来看,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切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特别是临床药学深入开展和新方法技术应用,无凝进一步确立了医院制剂高层次研究开发的有效手段。从国内新药开发的现状来看,1992年-1995年国家批准的新药(西药)共568种,其中医院开发的16种,占2.8%;1992年卫生部批准的新药(中药)82种,医院开发14种,占16.6%。可见医院开发新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现实可行性。   然则由于医院制剂和新药之间的要求上有着严格的区别,医院药学科研究人员和条件也有着某些局限性,因此,在重视医院制剂在新药开发中重要地位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药开发的艰巨性,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引起循序渐进。 二、新药的概念与分类   (一)新药的概念 为了对新药进行管理,许多国家都对其含义和范畴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卫生部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进一步明确规定“新药系指我国未产生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管理范围”。这些规定指明新药管理范畴包括了:国内外均未产过的制制品,国外已有生产或仅有资料报导的仿制药品,以及由一般药品配伍新组方药品;还有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药品。   (二)新药的分类   1.新药分类的原则新药分类的应注意掌握如下原则:   (1)新药的类别要是从药政管理角度划分,以便于新药的研究和审批,而不完全从药物的药理作用角度考虑。对每类药品都相应规定必须进行的研究项目和审批必须申报的资料。   (2)对每类新药,要求呈报相应别的资料,必须能够保证该类药品的安全与有效。而不能仅仅为了简化手续或减少人财物的消耗而忽视新药研究的质量并进而影响到新药的评价。   (3)属于同一类别的新药,原则上应该具备相似的条件,即它们所需要研究的项目和审批时必须提供的资料是相同的或大部分是相同的。   (4)新药的类别中,尽可能包含各种类的新药,以便于研究者对号入座,正确地执行国家关于新药的规定。   2.新药的分类目前我国对于新药的分类,是将新药佞成中药和西药两大部分,而中药、西药又按照各自不同的成熟程度再分类。现行《新药审批办法》将在西新药各分为五类,具体如下:   (1)中药   第一类: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第二类: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制剂。   第三类:新的中药制剂(包括古方、秘方、验方和改变传统处方组成者)。   第四类: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中成药。   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中成药。   上面所列“中药材的人共制成品”系批用人工合成、培养发酵等方法配制的与原中药材性能和相仿的产品,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而不是指用提取或合成方法制的中药材中的某一有效成分,“中药材新药用部位”是指那些与原来使用的动植物药用部位不同者,如原使用的中药材为某一植物的,而现在用其茎或叶等,即属此类。“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主要是指注射剂,也含有传统中的药所不采用的喷雾剂、肛门栓剂等。“天然药物中提取效部位”则是指由动植物中用化学方法提取的非单一有效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甙等,此点请勿与“中药材新药用部位”相混同。   (2)西药   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第二类: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第三类: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   第四类: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者;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药品。   现就上面所列有关类别的药品作一简单解释。“我国创制的”药品,是指在国际上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药用的品种,或此化合物原属已知的,但从未见供药用的报道,我国首次研供作药用。一般为化学合成或从动,植物中提取所得的纯品,有明确的化学结构的理化性(抗生素可能为含有几种类似组分的混合物,其组成应基本恒定的并有足够的纯度),例如青蒿素是从植物提取出的一个新化学结构一倍半萜内酯的抗疟有效单一成分,是我国首创的与现有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的新药,青蒿即为植物青蒿中的“有效单体”。“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药品,其文献报道的内容可能只是少量的初期实验室药理、毒理的研究报告,也可能已达到临床研究阶段,但尚未成为产品投入市场,我国似首先作为药品生产。“西药复方制剂”主要是指自行设计处方的复方制剂。引用国复方制剂仿制品对待,列入第四类,但如果其中主药有所改变可能影响其安全、疗效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则应列入第三类。而“中西药复方制剂”则通常为我国所特有,由中药和西药组方而成。“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关全盛方法制取者”这里所说,“已知有效单体”系指经提取方法获得并已批准供药用的单一有效成分,如三尖杉酯碱为一已知有效单体,如由粗榧碱通过半合成方法制剂取,即属此类。另外,改变剂型如片剂改为胶襄、糖浆剂改为口服冲剂等;改变给药途径如片剂改为注射剂、片剂改为栓剂等,即原通过口服药的现改为注射给药或肛门、阴道给药等。 三、新药的开发   新药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及临床医学等诸多学科。开发新药的工作虽然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但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从立题报批,溶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否则很可能白白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而得不到任何回报。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药的一般程序为:情报资料的调研和立题一处方和生产工艺研究一质量标准研究一稳定性研究一药效学研究一毒理学研究一临床资料的整理和报临床一临床研究一全部资料的整理和报生产一生产或技术转让。   医院药剂科开发新药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医院制剂品种及剂型的优势,紧密结合临床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新剂型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剂型研究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药典90版(USP90)收载的剂型为31种,英国药典(BP88)为36种,日本药局方(12版)也收载了27种,而中国药典90版仅收载了12种。创制一个新剂型相当于创制一个新药,但比起缓释、控释、靶向及透皮吸收给药系统。这些新剂型具有高效、低毒、定时、定量、定向恒速和持久等特点。一个新的缓、控释剂型或靶向给药剂型有着相当高的技术含量,目前美国已把这类型列入NCE类管理,享受同等条件的专利保护。因此,从剂型改革入手制新药是一种短、平、快的开发新药途径。   (二)新制剂的研究   改变给药途径,创制的制剂属于四

  • 51.10 创新药物丹参素钠的体内分析及其代谢研究

    51.10 创新药物丹参素钠的体内分析及其代谢研究

    【作者】魏华 【摘要】:药物代谢动力学旨在通过测定生物样本中的药物或者代谢产物的浓度,定量描述药物进入体内以后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进而阐明药物的药效或者毒性,为新药研究的代谢筛选和临床用药的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丹参素为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中提取出的单体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作为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必要对丹参素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体内过程。本文建立的LC-MS/MS法测定血浆、尿液、胆汁等多种生物样本中的丹参素钠浓度,满足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对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的技术要求。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丹参素钠的体内、体外代谢研究,初步建立了体外代谢筛选研究平台,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用药及剂型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一、生物样品中丹参素钠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 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建立可靠、专一、灵敏、快速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才能保证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本文采用高灵敏度的LC-MS/MS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丹参素钠的浓度,生物样品以盐酸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其中的丹参素钠。色谱分析采用迪马Diamonsil C-18,5μm,200×4.6mm,柱温25℃;流动相组成为甲醇:水=80:20(含0.01‰甲酸),采用等梯度洗脱方式,流速0.80mL/min,3:2分流入质谱的流速为0.32mL/min,进样量20μl。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模式,选择MRM工作方式进行质谱分析。经完整的方法学确证,所有测定生物样品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稀释效应、稳定性等均满足生物样品的定量分析要求。该方法成功用于SD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尿液和胆汁的排泄研究。 二、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试验设计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丹参素钠15mg/kg、30mg/kg、60mg/kg三个剂量组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LC-MS/MS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内丹参素钠血药浓度。按血浆样品预处理操作,测得数据代入相应样品随行标准曲线中求得含量。经非房室模型法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大鼠单剂量静注给药丹参素钠15mg/kg、30mg/kg、60mg/kg三个剂量组药代动力学药时曲线末端相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73h、2.37h、1.95h;AUC0~∞分别为15.29μg·h/mL、34.58μg·h/mL和58.49μg·h/mL,AUC与给药剂量基本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836。 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丹参素钠30mg/kg后,于给药后收集0~96h的尿液,按尿液样品预处理操作,测得数据代入相应样品随行标准曲线中求得含量。结果表明,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主要经尿液排泄,96h药物累积排泄量为46.99%。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丹参素钠30mg/kg后,于给药后0~24h取其胆汁,按胆汁样品预处理操作,测得数据代入胆汁样品随行标准曲线中求得含量。结果表明,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经胆汁排泄量少,24h内胆汁累积排泄量为给药剂量的0.82%。综上所述,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主要以原型药的形式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三、丹参素钠体内外代谢的初步研究 丹参素钠给药后大鼠胆汁和尿液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其进入体内后,主要发生II相代谢反应,主要代谢物为:甲基化丹参素~-、硫酸酯结合物~-、甲基化硫酸酯结合物-、经尿液排出体外;胆汁中主要存在着甲基化丹参素。丹参素钠经在体肠灌流、原位肝灌流等实验后,主要产生甲基化代谢产物,说明这些器官组织中存在着参与其甲基化反应的酶。经过体外肝匀浆、肝微粒体、肾匀浆、肾微粒体温孵后,主要代谢产物为甲基化丹参素。丹参素钠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代谢的酶动力学结果显示,它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代谢的Vmax为185.19ng/(mL·min·mg)蛋白,Km为98940.74ng/mL,即5.0×10~(-4)mol/L,内在代谢清除率Clint为1.87×10~(-3)mL/(min·mg)蛋白。此外,本章还进行了丹参素钠在COMT单一酶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与肝微粒体酶相比,丹参素钠与COMT有较大的亲和力,Vm、Km与Clint均偏大:Vmax为243.90ng/(mL·min·mg)蛋白,Km为102156.1ng/mL,即5.16×10~(-4)mol/L,内在代谢清除率Clint为2.34×10~(-3)mL/(min·mg)蛋白。说明催化丹参素发生甲基化反应的主要酶是COMT。【关键词】:丹参素 LC-MS/MS 药代动力学 排泄 大鼠 代谢产物 肝微粒体 酶促反应动力学 COM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9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89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0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1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2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3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4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5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6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8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9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900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6_384901_2352694_3.jpg

  • 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新药研发之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谈中药创新发展

    在日前中国工程院第165次科技论坛——创新药物研发方法与策略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关于中药研发进展及相关问题思考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会下,记者就中药发展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药研发之路,对他进行了专访。 科技日报记者: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然而随着西药的大量引入,中药的作用逐渐暗淡。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中药产业又开始崛起,您对此如何看?您认为中药的发展前景如何? 张伯礼:中药对人类的贡献不容置疑。但随着西药大量涌入,中药地位开始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的实施,中药产业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我国的中药产业却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中药产值是1444亿元,去年达到5156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占到了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31%。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药产业技术的升级,重大新药专项和中药现代化的大力推进。因此,我认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科技日报记者:您能简单描述一下近年来中药产业升级和中药创新研究的进展吗? 张伯礼:近年来,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是行业的主基调。综观中药企业的发展,现代中药企业聚集度正在增强,2010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中药企业达到30家,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药企业占到1/3。中药企业科研意识普遍提高,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大幅增加。 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也推动了全球中医药研究。检索资料显示,全球中医药论文发表总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2.1万篇增长至2011年的5.3万篇,其中SCI论文由2001年的2274篇增加至2011年的7458篇,而我国研究论文贡献度最大。同时,中医药专利申请量也大幅增加,由2001年的983件增至2011年的5161件。 近年来,国家在中药创新研究方面投入很大,特别是重大新药专项的实施,大大推进了中药创新研究的进程。建起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平台及关键技术,比如基于整体观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技术平台、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网络药理学平台、中药安全性研究平台、组分中药研制平台及关键技术等。这些平台的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培育了一批中药大品种,到2011年,单品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品种已达305个,10亿元以上的超过18个,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生产规模。 科技日报记者:您认为当前中药研发和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张伯礼:目前中药产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三大制约因素:一是资源的约束。随着药材需求不断增长,原来采集野生药材的生产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濒危药材、动物药材的短缺,更是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环境的约束,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因素,影响着中药产品的质量。三是技术的约束,其中包括药材种植技术、安全性分析及评价技术、多成分质量控制及生产技术的突破。同时,在中药研发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中药与中医研究脱节;品种临床定位不清,优势不明;复方中药研发模式滞后,关键技术有待提高;中药安全性相关研究及标准滞后;中药生产工艺优化及质控水平有待提高等。 过去从不问津中药的跨国制药企业,开始大举进军中成药市场。这一方面说明跨国制药企业对中药开始重视,药物研发的思路向复方转变;另一方面也表示我国中药企业将会迎来强劲的竞争对手,为此必须想好对策。 科技日报记者: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药研发之路,通过哪些方法和策略将中药做大做强? 张伯礼:中药研发的策略和路径概括起来可以从六个方面考虑:一是中药研发必须突出以需求为导向,要针对西药缺乏有效干预或疗效不理想的病症,发挥中医药优势,填补市场空白;二是要学会从经典方剂中挖掘新药,包括经典方剂、名老中医优秀处方等;三是多源发现、分类指导,从复方中药、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当中,发现新药、开发新药;四是要做好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五是做好中药制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六是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科技日报天津8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冯国梧) 《科技日报》(2013-8-26 三版)

  • 中国化学原料药分析:药物创新才是产业升级之路

    中国化学原料药分析:药物创新才是产业升级之路

    导语: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医药工业的战略支柱之一。全球医药产业升级为化学原料药产业带来机遇。近年来环保、物流、能耗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成本急剧上涨。药物创新和制剂成药成为化学原料药产业升级之路的必然选择。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1/201311061329_475593_2814858_3.jpg  化学原料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医药战略支柱  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医药工业的战略支柱之一。通过几十年来的发展,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且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随着国际化学原料药产业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之一。  全球医药产业升级为化学原料药产业带来机遇  1、规模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规模稳定增长,约占整个医药制造业的19%左右。  2、特色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占较大份额: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特色原料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如抗感染类、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激素等大宗原料药和他汀类、普利类、沙坦类等。  3、全球医药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欧美国家的医药企业为控制成本,积极将生产和研发外包给发展中国家。我国化学原料药较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水平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世界制药跨国公司的眼光。  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近年来面临产业升级压力  近年来,受欧美经济疲软的影响,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增长乏力,行业利润显著下滑。与此同时,国内外环保压力持续加大、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双双面临巨大的挑战。  2012年,我国原料药市场再遇寒冬,产量同比仅增长7.47%,而2011年同期增速为23.3%。初步估计2013年全年增长速度将低于7%。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15年。  化学原料药工业生产工序多,原材料利用率低,能源消耗较高。以青霉素生产为例,每生产青霉素工业盐5吨,需要耗水大约200吨。  据估计,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只占其总成本的25%,而中国企业一般都高于50%。此外,我国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物流成本的不断攀升,也加大了化学原料药行业成本急剧上涨的趋势。  化学原料药产业升级应逐步向创新和制剂发拓展  发达国家停止生产的品种,我们也将逐步退出。我们必须在巩固和依托原料药现有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加大研发和技术的投入,逐步向创新药物和制剂成药领域拓展。中国的原料药出口将继续增长,我国化学原料药比较优势将继续保持,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结束语:在过去的两年,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增速放缓,有分析表明,2016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增速将逐渐回升至10%左右,据此推断,到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或将达到450万吨左右。化学原料药产业中长期市场前景良好。

  • 重大新药创制亮成果,桑国卫点评药企

    2013岁末,桑国卫接受新康界采访,总结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前五年,国家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总投入65亿元,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00多亿元,间接产出达到3000亿元,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是较高的;从研发成果看,截至2013年9月,我们共有52个品种获得了74个新药证书,其中36个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新药,占总数的69.23%。”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后,我国的创新药物显著增多,品质明显提升,桑国卫例举了如抗癌新药盐酸埃及替尼,Ⅰ类生物技术新药重组人尿激酶原,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抗糖尿病肾病1类中药新药大黄酸等。并且指出一五”期间我国的药品监管技术体系成为全世界第七个,发展中国家第一个WHO认可的评估中心,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也有了很大提高,突破了对部分前沿的关键技术,整个药物创新体系得到全面提升。桑国卫点评优秀企业桑国卫特别指出,通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企业创新实力明显提升。他例举了其中的佼佼者,如石药集团、天士力、恒瑞、义翘神州等企业,它们的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幅度提升。石药集团“石药集团依靠重大专项支持的5个新药成功上市,专项支持的恩必普,玄宁,欧来宁,津优力,多美素等已成为他们新的增长点。”桑国卫说,现在石药集团基本实现了“从原料到制剂,从普药到创新药”的战略转型,作为治疗脑卒中领域的全球领先药物“恩必普”也已经成功上市,获得全球86个国家的专利保护,并向欧美和韩国市场转让了专利使用权,开创了中国医药企业向世界最发达国家转让药品知识产权的先例,自主创新的一类新药丁苯酞系列产品2013年销售预计突破10亿元;而抗高血压药物“玄宁”,与进口药“络活喜”相比,使患者负担由每人每天7元降到了0.7元,减少费用90%,真正做到了造福于民。“十一五”以来,石药集团共承担了3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期间研发完成新药40种并成功上市5种,自主创新带来的利好逐渐显现;目前石药集团在研新药项目有170多项,其中国家一类新药25个,涉及抗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精神药物等多个领域,预计“十二五”时期将有12种新药获批上市。天士力集团天士力是中药现代化的领军企业,从1400万元规模起步,2012年实现收入212.53亿元,规模翻了几翻。坚持创新研发现代中药是天士力发展的基石,另外天士力率先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中药材GAP药源基地、现代中药数字化制造平台、数字化提取中心以及国内最大的中药冻干粉针剂生产基地。桑国卫指出,天士力牵头实施的“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建设”项目,形成了助推中医药国际化的强大平台,而且“天士力在中药国际化过程中得到了FDA很好的评价”,事实上,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于2007年启动FDAⅡ期临床试验,2009年12月圆满完成,现在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天士力凭借复方丹参滴丸增进了与FDA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从而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一条通路,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复方丹参滴丸FDA临床试验的有益积累转化成为重要资源。据了解,复方丹参滴丸 2009年销售额已有14.6亿元,201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天士力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新药普佑克,是“十一五”期间国内唯一批准的一类上市生物新药,标志着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个换代溶栓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恒瑞医药桑国卫重点介绍了恒瑞,称其建立的抗肿瘤ADC药物平台,实现了中国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零的突破,同时称恒瑞药业每年增长速度达到20%,被国际上认为是国内做肿瘤药物发展最快的企业。恒瑞药业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创新药孵化器基地,也是“中国抗肿瘤药物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的牵头单位,其中抗肿瘤药销售已连续7年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12%以上。桑国卫表示,恒瑞对新药研发非常重视,其2012年科研投入4.66亿元,2013年预计达到6亿元,公司拥有1117名研发人员,其中有500多名博士、硕士及海归人士,有4人被列入国家“千人计划”,7人被列入“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此外,恒瑞药业在上海、成都、连云港和美国都成立了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这四大研发中心为公司创新药的输出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4项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5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申请了近200项发明专利,其中90项全球专利(PCT专利)。前期的创新投入之后,现在恒瑞的创新药开始步入收获期,2011年公司第一个创新药艾瑞昔布上市销售,同年伊立替康通FDA认证,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据桑国卫称恒瑞还有10多个新药已在临床研究阶段。北京义翘神州生物在生物制药领域,桑国卫特别提及了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重点从事重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从该公司介绍看,该公司每年能够新增重组蛋白种类800-1000种,新增抗体1500余种,已经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数百种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的临床前生产技术服务是跨国制药企业在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研究开发领域的全球首选技术服务供应商。而且公司称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抗体生产速度最快的企业,从基因序列到1-30克纯化后单克隆抗体仅需几周的时间。对于公司的高效,桑国卫也有举例,“在H7N9病毒肆掠期间,义翘神州在短时间内获得并公开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又仅花了六个月时间,完成攻坚级的抗体GMP应急生产,现在已经有足够的人源化抗体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桑国卫也介绍道,该公司拥有5名“千人计划”专家,其抗体、VLP产品技术平台居国际先进水平,其重组凝血八因子,突破了关键的产业技术,产量比国外提高10~20倍。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得到提升,桑国卫总结道,我国现在有特色的企业基地60多个,核心团队80多个,产出新药70余项,大品种改造前五年完成150余项,大型企业科研投入占总产值的6.6%,中小型研发企业研发投入甚至达到43.53%,而企业内也聚积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仅“千人计划”的人才就有164位,位居各个重大专项之首。

  • 新药物可从“根”上抗流感

    新华社堪培拉2月22日电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22日发表研究报告说,澳科研人员与多国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一种抗流感病毒新药物,可能从“根”上防治各类流感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新药物的工作原理在于破坏流感病毒“识别发现”健康细胞的能力,从而阻止流感病毒传染。实验室模型中证实,该新药可有效阻止不同流感病毒株的扩散,同时也适用于具有抗药性的流感病毒。 常规流感药物“乐感清”的研发人员布莱斯金博士指出,“新药物对抗药病毒株是有效的,随着流感病毒中药理学标靶的发现,这种新药甚至可以应对未来新变异的流感病毒。”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数据,流感每年导致全球大约50万人死亡。 该项研究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巴斯大学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新药物用于治疗仍约须7年时间。(记者 王小舒)

  • “全球新”引领药物研发新格局

    转自【资讯中心】自去年3月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以来,已有539件化学药品注册申请按照新注册分类进行申报,其中创新药291件,占53.99%。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全球新”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药品注册申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记者日前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悉,自去年3月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以来,已有539件化学药品注册申请按照新注册分类进行申报,其中创新药291件,占53.99%。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全球新”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药品注册申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新药“全球新” 才能走上世界舞台  按照国务院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要求,经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同意,去年3月4日国家总局出台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将新药定义由过去的“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一个质的改变。  国家总局药化注册司负责人表示,新药概念的改变传递出一个信号:我们需要的新药,不是已有药品的简单重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这一改变,为的是鼓励业界走创新之路,更多地研发出青蒿素一样的药品,得到全球认可,解决病患疾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国制药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生产的新药走上世界舞台。这一政策同时也是希望鼓励国外药企研发的药品早日到中国来,让中国患者早日用上更好更新的药品,更好地满足公众用药需求。  对于按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注册申请,总局实行了新的审评审批标准。对于创新药,一是强调“创新性”,即应具备“全球新”的物质结构;二是强调药物具有临床价值:对于改良型新药,强调“优效性”,即相较于被改良的药品,具备明显的临床优势;对于仿制药,强调“一致性”,要求质量、疗效应与原研药品一致。  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法规与注册部总监由春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分类改革理念与国际接轨,体现了鼓励创新的监管思路,新药的含金量明显增加,审评审批的重点放在了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的临床价值和应用优势上,让创新脱颖而出,使审评审批标准更合理,对真正专注研发、专注质量的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创新药申报据半 药企研发趋于理性  在国家鼓励创新政策的影响下,2016年,药品注册申报结构明显优化,药企研发申报更加趋于理性。截至去年年底,按照新注册分类进行申报的药品注册申请中,创新药占据了半壁江山。过去以仿制药申报为主的格局正在逐渐被创新药所替代。  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处副处长方维介绍,广东省2016年创新药的申报数量为50个,创历史新高,而2015年只有20个,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另据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江苏省去年共受理药品注册申请176件,其中创新药注册申请137件,仿制药注册申请39件,创新药申请数量明显增加。  前不久,记者在对多地的走访中,切实感受到了鼓励创新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园区,坐落着一家家比肩而立的跨国药企研发中心、一个个海归创业的创新型企业。在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新政鼓励下,企业研发势头强劲。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处处长张清告诉记者,上海申报的15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注册申请中,就有6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  在集聚了大量高端企业和高端人才的泰州医药城,创新成果更加明显。据泰州医药城新药申报服务中心主任戴伟民介绍,改革之前,园区药品注册申报以仿制药为主,改革之后,仿制药申报数量急剧减少,创新药申报数量逐步增加。在去年的146项临床申请中,有15个一类化药新药和22个生物制品,创新药占比25.3%。在113个已获临床批件中,有15个一类化药新药和9个生物制品,创新药占比21.2%。2016年新增临床批件中,有11个一类化药新药和2个生物制品,创新药申报数量比上年增长了6.5倍。  新药研发成果初现 业界期待政策持续向好  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新政改变了医药研发生态,使行业环境趋于合理、公正和规范,新的研发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新一代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国家1.1类新药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获批上市,第一个国产生物制品创新药“派格宾”获批上市,中药新药——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面世,另外还有双价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HPV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人二倍体细胞)、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多个创新药获批̷̷  从长远来看,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仍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也有药企直言,创新药的研发难度很大。新药研究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一个新药研发大约会历经七八年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还要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这些都成为制约药物研发创新的瓶颈。  麦肯锡咨询公司前不久发布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显示,2015年全世界创新药市场近60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4万亿元,但我国占据的市场却不足100亿美元,其中在我国首次获批上市的19个创新产品贡献不到5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的药物研发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人口大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必须要有自己研发的新药。但做好新药,只靠企业和科学家不行,良好的政策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在药审改革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新药研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创新药正在崛起,相信未来几年,国内创新药格局将会有较大改观。  制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推动监管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亚太质量管理负责人肖志坚表示,阿斯利康会将国际领先创新药物的早期研发带到中国,通过“全球新”的注册途径进行研发申报,加速新药在中国的开发,早日惠及中国患者。  部分医药企业同时建议,加快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坚持不懈地把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完善审评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研究临床试验管理、数据保护、专利链接等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政策,为药物研发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更多的创新成果惠及百姓。“全球新”引领药物研发新格局_资讯中心_仪器信息网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213/212797.shtml

  • 【资料】华润三九2.5亿扩建创新药研发中心

    [font=Arial]华润三九近日宣布投资2.5亿元,在观澜华润三九医药工业园扩建创新科技中心及新药研发中心两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华润三九拟将总部职能部门搬迁至医药工业园。同时,华润三九将出售公司现有的位于深圳北环大道科技办公大楼的办公场所。[/font][font=Arial]华润三九在公告中指出,为更好地落实公司运营中心管理模式,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并满足新产品研发和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的需要,公司将在观澜华润三九医药工业园扩建创新科技中心及新药研发中心两个项目,使公司生产单元、研发中心、营销部门(三九医贸)和职能部门,逐步集中到观澜工业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全部使用自有资金,计划2010年中开工建设,2011年底竣工交付使用。[/font][font=Arial][/font]

  • 专家解读中药如何创新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研究起草《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指导原则》和《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以鼓励中药创新。”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专员杨威日前在吉林通化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科学监管通化交流峰会”上透露的。 对于中药如何创新?他建议,没有好的科学理论依据,或改良剂型以及低水平仿制的中药,企业应慎重开发。复方中药制剂应先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方,验证为安全有效后再进行研发。此外,对于企业的中药拳头产品,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其基本原则是有效物质相对清楚,治病机理相对清晰,适应症相对明确,这样新药研发才会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则在报告中说:“目前,全球天然药物、药用植物及其制品市场约为600亿美元,其市场发展速度为10%~20%,明显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我国药物创新环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应着力培育创新引领、依托科技发展的骨干医药企业,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 南开团队创新化药获临床试验许可

    3月25日,由南开大学药学院团队自主研发的化药1类新药CP0119片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获准用于治疗结肠慢传输的临床试验。该项目是南开大学作为申报单位的第二项获得临床批件的新药项目,团队曾在2017年获批了南开大学首个新药临床批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肠慢传输发病率达7.3%~20.39%,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现有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认知治疗,经过4-8周的基础治疗无效可选用药物治疗。但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与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可选用的治疗方法常常不能令人满意,结肠慢传输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研发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align=center][img=,600,59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f56ec165-88cb-40a1-854c-0c4d27555528.jpg[/img][/align][align=center]CP0119靶向Transgelin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作用机制[/align]基于此,南开大学药学院院长领衔成立了CP0119创新药物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为周红刚、孙涛和杨光教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CP0119是一种新型小分子胶转蛋白(Transgelin)激动剂,Transgelin是钙调蛋白家族中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2 kDa,主要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中。同时,CP0119能够激动肠道平滑肌细胞上的Transgelin,促进G激动蛋白(G-actin)向F激动蛋白(F-actin)的聚集,增加肠平滑肌细胞中应力纤维束的形成,进而增强细胞收缩能力,促进肠道蠕动,最终达到改善结肠慢传输的效果。目前没有以Transgelin为靶点治疗便秘的同类药物上市,CP0119的成功开发属于全新靶点的化药1类创新药物。项目骨干艾笑羽副教授和谷小婷老师主要负责推动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工作。该项目历时4年完成了原料药的中试放大、制剂开发、系统化药理和药代研究以及标准化临床前GLP安全性评价,充分证明了CP0119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因此,CP0119的开发有望成为结肠慢传输患者的新治疗选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成果还得到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王邦茂主任等临床专家的高度评价。CP0119项目的研发由南开大学药学院和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重)的创新药物研发团队承担,也是与华润医药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合作的重要成果,是践行产学研和全重共建单位之间合作的实例。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鼓励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大背景下,CP0119片临床试验的成功获批,不仅进一步助力南开大学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同时也对培养我校创新药学人才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南开大学][align=right][/align]

  • 【讨论】“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催生16张新药证书

    来源健康报 记者王乐民 刘道安从11月6日~7日在天津市召开的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上获悉,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有10多个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其中,近2/3的新药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确定化学结构、作用靶点的一类新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下,还有数十个品种处于临床三期研究阶段,已有10多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今年年底将提交一批新药注册申请。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启动于2008年,旨在实现两大目标:一是针对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10类重大疾病,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新药;二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由中国药学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刘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等到会并讲话。土豆:有奖征集,这些新药有哪个知道是什么药或者是治疗什么疾病的药吗?一类新药哦!

  • 镁睿化学A轮融资2600万美元,以‘AI-自动化-化学’闭环加速赋能创新药研发

    日前,[b]上海镁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镁睿化学”)完成2600万美元A轮融资[/b],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与LYFE Capital共同领投,创新工场与[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757/]镁伽科技[/url]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完善产品研发,开拓商业市场,支持国际化布局。[align=center][img=,400,16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fa955f68-064e-4419-a8d0-d2d26cd5a34e.jpg[/img][/align]镁睿化学成立于2022年1月,由镁伽孵化并完成天使轮投资。公司由一支具有国际跨学科背景的团队创立,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化学合成路径规划,及高通量全自动试验室两大技术平台的闭环协同研发,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中化学合成环节的交付周期。同时,彻底改变药化合成高度依赖化学家经验设计路径以及手工操作的现状,大幅提高药化合成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并大幅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实现绿色化学而为客户提供 ESG 价值。[b]镁睿化学通过赋能创新药研发,致力于将更多新药以更快的开发速度造福病患。[/b]目前镁睿化学已经成功完成多个商业订单的超预期交付,得到了海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镁睿化学创始人兼CEO林森博士于 2021 年 9 月开始筹备化学合成自动化智能化创业项目,于 2022 年 1 月与合伙人正式创立镁睿化学。他表示:“非常感谢新老投资人对镁睿化学的支持和认可。镁睿化学成立两年来,在研发成果及商业化落地方面均稳步前进,不断达成新的里程碑。[b]未来我们将继续着力于开发自动化、智能化合成的CRO服务平台,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降本增效的服务和ESG价值,另一方面,加速赋能创新药研发,解决患者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b]”[b]作为此轮融资的领投方之一,启明创投合伙人陈侃博士分析[/b]:“候选药物分子的合成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过去,候选药物分子的合成路径设计以及合成实验操作都是由化学家来做的,其间不乏反复试错的过程,限制了药物研发的快速推进。尽管过去有不少化学逆合成的算法和软件,但因为其建立在有限且粗糙的数据之上,效果不尽如人意。”陈侃博士指出,镁睿化学通过全新的AI算法,结合内部清理、生成的大量专有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化学逆合成路径设计的准确性。与此同时,镁睿化学的自动化工作站,能够操控不同类型的起始物料,操作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并且采集多维度的实时数据,极大提升了化学合成的效率,将化学家从常规的实验过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思考更具创新性的问题。“我们非常看好镁睿化学建立的这一套[b]‘AI-自动化-化学’[/b]闭环能力,相信它将成为未来化学合成的一个 ‘范式转变’ 的技术,加速药物研发,更快为患者带来疾病治疗的福音。”[b]LYFE Capital投资董事徐婧博士[/b]表示:“化学合成通过智能自动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缩短交付周期,同时更环保和安全,符合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ChemLex团队拥有强大的海外学术和技术背景,[b]真正实现了AI、自动化和化学合成的紧密结合,在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b]我们期待与ChemLex紧密合作,为其在商业化和国际化方面赋能,共同为国内外药企客户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具性价比的药化合成服务。”[b]创新工场投资董事冯亚东先生[/b]表示:“在科技跨学科交叉越来越频繁的当下,自动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科学研究的‘基建’。而医药行业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也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和突破。镁睿化学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跨学科团队,[b]将AI和自动化技术赋能于传统化学合成[/b],致力突破化学合成领域高度劳动密集带来的诸多弊端,大幅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并降低成本。我们非常高兴与镁睿化学合作,期待镁睿化学的发展更上一层楼。”[b]镁伽科技创始人兼CEO黄瑜清先生[/b]表示:“镁睿化学是镁伽在化学合成 CRO领域孵化并投资的优秀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跨学科的顶尖团队。镁睿化学自成立以来[b]聚焦自动化、AI和化学合成的有机融合[/b],已开发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模型及高通量自动化系统,将帮助制药企业及科研机构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探索更广阔的可成药化学空间,大幅度缩短药物研发迭代周期。未来镁伽将持续为镁睿化学提供全方位支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期主义,为建设更美好更健康的未来世界贡献更多力量。”[b][color=#ff0000]关于启明创投[/color][/b]启明创投成立于2006年,先后在中国上海、北京、苏州、香港及新加坡设立办公室。目前,启明创投旗下管理11只美元基金,7只人民币基金,已募管理资产总额达到95亿美元。自成立至今,专注于投资科技及消费(Technology and Consumer, T&C)、医疗健康(Healthcare)等行业早期和成长期的优秀企业。截至目前,启明创投已投资超过530家高速成长的创新企业,其中有超过200家分别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上交所及深交所等交易所上市,或通过并购等方式退出,有70多家企业成为行业公认的独角兽或超级独角兽企业。[b][color=#ff0000]关于LYFE Capital[/color][/b]LYFE Capita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投资平台,在新加坡、美国、中国、韩国设有办公室和团队。LYFE秉持“医疗健康无国界”的信念,选择具有潜力推动医疗健康进步的公司合作,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未满足需求,利用专业知识和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为医疗健康公司创造价值。LYFE经验丰富的团队对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有着全面的了解,持续携手并赋能被投企业在充满活力的全球市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b][color=#ff0000]关于创新工场[/color][/b]创新工场由李开复博士创办于2009年9月,作为国内领先的技术型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工场深耕在人工智能与硬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企业服务软件、医疗科技、可持续科技等领域,并不断探索与创新,致力于打造集创业平台、资金支持、投后服务等的全方位生态投资服务平台。[b][color=#ff0000]关于镁伽科技[/color][/b]镁伽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提供先进生产力工具的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赋能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应用化学及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数字化革新,让世界更健康、更美好。[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2014多肽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研讨会

    多肽作为药物,具有生理活性强、免疫原性低、疗效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默克密理博在多肽合成领域已有30年的历史,其品牌Novabiochem?除了满足多肽合成客户对常规产品的需求外,还不断进行创新,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研发产品及应用,并且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高效解决方案。为了增进多肽合成领域的技术创新交流,默克密理博在Novabiochem? 创新30年之际,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从事多肽制药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学者,议题包括:天然、非天然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新方法,多肽、蛋白质的合成新方法,多肽物质分离与分析方法推广应用,多肽合成中因素控制对质量的影响以及多肽纯化和分析的新技术等,针对以上议题,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和巨大反响,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http://blog.milliporechina.com/editor/upload/image/930F7A5B_BF1453AA.png

  • 探索化学药物检测的奥秘:安全与创新的双重奏

    标题:探索化学药物检测的奥秘:安全与创新的双重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化学药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治疗疾病到改善生活质量,化学药物的检测不仅关乎药品的安全性,更是推动医药行业创新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化学药物检测的神秘面纱,探索它如何保障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一、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 化学药物检测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确的检测技术,我们可以识别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杂质以及可能的污染物,从而确保患者使用的每一剂药物都是安全有效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亲身经历了一个案例,它凸显了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 二、化学药物检测的创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药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色谱分析到现代的质谱技术,再到人工智能辅助的数据分析,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让我详细讲述我的案例:我作为一家制药公司的化学分析师,参与了对一批新研发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检测。这批抗生素对于治疗一种耐药性极强的细菌感染至关重要。我们的任务是确保这些药物的纯净度和效力。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最新的质谱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检测到药物分子中的微小杂质。我们对样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经过连续几天的紧张工作,我们终于发现了一种之前未被记录的杂质。这种杂质的含量极低,但根据我们的分析,它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我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研发团队,并与他们紧密合作,调整了生产流程,以确保这种杂质能够被有效控制。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监测数据,调整参数,甚至重新设计部分生产步骤。我们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监控,从原料的采购到最终产品的包装,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了巨大的压力。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要确保不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这需要我们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调整。 我们的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我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分析了成千上万的数据点,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们发现,这种杂质是在药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副反应产生的,而这个副反应是由一种特定的原料引起的。 我们与供应商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原料。同时,我们也改进了合成工艺,增加了一个净化步骤,以去除这种杂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地将这种杂质的含量降低到了安全范围内。 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专业能力。我们通过精确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并解决了问题,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化学药物检测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化学药物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新型化合物的不断涌现要求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全球化的供应链增加了检测的复杂性。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推动了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 四、化学药物检测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化学药物检测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融合,检测过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能够实时监控药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此外,个性化医疗的兴起也将推动检测技术向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为每位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五、结语 化学药物检测是医药行业的基石,它不仅保障了药品的安全性,更是推动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和它在医药行业中的核心地位。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共同推动医药行业的进步。 [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171043460648_2578_6642855_3.jpeg[/img]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信息和启发思考,不代表任何具体药物或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一):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在西方是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而中国则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本系列将为中国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本章将讨论新药研发的复杂性。世界上有能力做创新药物的国家可能不到能在奥运会拿金牌的国家的三分直译。美国在有巨大市场(7000亿美元)的吸引之下,制药公司每年投入400-5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这些经费用于吸引制药界的顶级人才,建立和维护研发的宏观设施,开展研发活动等。这样巨额投入,加上几十年的经验,每年FDA批准的新分子药物在25个左右,其中3-5个是全新机理药物。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人才,经验,和财力才有可能成功地把新药做到上市,而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现在美国4300家研发企业中,只有 6%的企业上市过至少一个新药,就是说94%的公司从未上市任何药物。0.48%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现了50%的所有上市药物,就是说99.5%的公司只能去分剩下的50%。综合这些基本事实,加上中国在创新药物领域缺少实战经验,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新药研发公司发现并上市新药的机会是很小的。这个残酷的现实迫使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切入点, 尽力避免损伤投资者对这个脆弱的新兴工业的信心。新药研发为什么如此艰难呢?新药研发从来都很难,但由于以下几个原因近些年变得尤其困难。第一,容易的疾病(急性,外源性,机理单一简单如细菌感染)已经可以比较好地控制。目前的主要疾病都是慢性,内源性病,机理复杂多样,每个疾病在分子水平都是多种疾病的组合,任何一个药很难对多数病人有效。历史上慢性病药物的发现多起源于临床上的意外发现,比如大多数中枢神经药物均由少数几个意外发现衍生而来。当今的基因-蛋白-药物发现模式对于很多主要疾病,如中枢神经,肥胖等药物发现效率极低,因为没有可靠的动物模型和相关生物标记。第二,药监部门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要求提高。据Cochrane的估计,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只有11%达到了当今药监部门的疗效要求。安全性的要求同样严格,对于某些非致命性疾病,每数万病人发生一例严重副反应则被认为是不够安全。Merck的Vioxx每4000人引起一例心梗,就被迫撤市。这样小概率的事件几乎无法在临床前预测,所以很多特异性很弱的测试(如hERG)加到了先导物优化程序中, 增加了潜在药物被误伤的机会。同样,临床实验的任何安全性信号都可以中止一个来之不易的潜在药物。第三,研发费用增长迅速。由于疗效空间变小,安全性容忍度下降,必须通过更大的临床实验才能充分鉴定潜在药物,从而大大增加研发成本,也大大降低药企对风险的容忍,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潜在的重磅药物被错误地中止。??为了给大家一些基本概念,我列举几个历史上的几个实例。大家可以看到新药研发人员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必须做的艰难决定。第一个例子是有关他汀类药物。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但其发现却充满艰辛。1976年,A. Endo从青霉发酵液提出一复杂天然产物叫compactin,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但给大鼠高剂量的compactin并无降血脂作用。公司因此停止了该项目。几个月后,不甘心的Endo给母鸡使用了compactin,发现有降血脂作用,从而重新启动了这个项目。这时Merck也加入了这个领域。Compactin很快上了临床,但没多久高剂量compactin被发现在狗身上产生毒性反应,从而中止了它的临床实验。这时Merck自己的同类药物lovastatin已准备进入临床,听到这个消息后,Merck立即停止了Lovastatin的开发。当时Merck的CEO Roy Vagelos自己就是脂代谢专家,他对这个机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决定彻底弄清毒性的本质。Merck用了3年时间仔细研究了lovastatin的安全性,证明所看到的毒性信号不是致癌的,因此再度开始了lovastatin的临床实验并于1987年上市,开辟了250亿美元的他汀市场。如果没有Endo的持之以恒,没有Vagelos判断和在时间和资源上的冒险投入,他汀只能是药物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小的脚注。?第二个例子是甲氰脒胍的发现。60年代,胃溃疡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所以胃溃疡药物市场显得很小因为当时的药物无法和手术竞争。H2拮抗剂的峰值销售当时的预测是1000万美元/年。但是James Black决定开始H2拮抗剂的研究。当时胃黏膜上是否有H2受体还是有争议的,那时也没有HTS, 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是从非选择性组氨受体激动剂,组氨,一点点优化过来的。第一个临床药物导致白血球下降,当时不能断定是否是机理本身的问题。甲氰脒胍作为后备药物刚进入临床后有一例重症胃溃疡病人,胃出血马上有生命危险。当时给这个人用甲氰脒胍是十分冒险的,因为他要是死了甲氰脒胍的研究就很难继续。尤其是考虑到当时为了开发H2拮抗剂,公司砍掉了很多其它项目,这个决定就更加困难。但是公司还是决定使用甲氰脒胍,结果病人治好了。Glaxo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一个世界级制药企业。?新药研发要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经常相互矛盾的数据,每个决定都可以使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或使公司长时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如同带兵打仗,必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准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胜多负少。

  • 【行业资讯】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华药

    来源:石家庄日报日前,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发公司承建的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验收。这标志着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华药。 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总投资约1.4亿元,是“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2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是我国在微生物药物方面唯一由国家命名的工程研究中心。 按照国家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代表我国相关领域内国家水平的专业性研究开发机构,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形成从产品源头开发、中试到产业化的一整套技术体系。该中心依托于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公司, 采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发酵、提取分离等方面的工艺研究,为微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目前,该中心建成了27000株菌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54000种微生物产物的化合物库,微生物药物高通量筛选及活性评价技术平台、菌种选育技术平台、微生物药物工程化生产验证平台等,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微生物药物研发和工程化验证技术体系。建设期间,成功开发了9个微生物药物新产品,完成了柔性系统集成技术验证,初步具备了向行业转移相关技术的能力。 目前,华北制药已经成为河北省唯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级重要称号的单位。

  • 【转帖】美国化学文摘社积极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创新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美国化学学会的分支机构——美国化学文摘社(CAS)在“第十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上为中国的制药企业带来最全面、最权威的数据库和信息检索工具,以推动中国医药行业提升药物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与研发效率。展会期间,CAS为广大制药领域专业人士做了两场专题报告——“SciFinder助力创新药物自主研发”及“STN - 获取完整医药科研及知识产权信息权威平台”,前来聆听的数百名医药专业人士,与CAS的行业专家就医药行业中制药研发与知识产权等话题进行深入且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目前,新药研发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中国新药研发能力有所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制药企业生产仿制药。目前,中国制药行业正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一批注重研发,强调创新的企业以特色化学原料和新药研究为突破口,具有国际化、创新型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开始启动。如何提高中国制药行业药物研发的创新速度与自主能力,加快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步伐,成为中国制药行业当下面临的首要问题。[/font]

  • 欧洲7大制药公司联合学术机构共同进行药物研发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2/08/424366159_small.jpg欧洲制药团体正在加快发动药物研发的引擎。这个包含有30个合作伙伴的团体,正采用众包、开放式创新模式,发起一次新的活动以推动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该团体包括了拜耳、强生旗下杨森和5个其它制药巨头。7家合作伙伴计划献出至少30万个化合物,研究机构及其它合作方也计划开发大约20多万个化合物,目的是对该团体中的参与者共同分享药物研发成果,研发战略,这与以往制药集团传统的、秘密进行的药物研发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制药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因为他们的化合物数据库通常被秘密保存,”荷兰非营利组织TI制药公司科学主管Ton Rijnders说。“他们这样做是因为这种方式与以往建立自己更大的化合物数据库相比成本更低,而且参与该团体的学术机构把他们的创新理念也输送了进来。”事实上,制药集团已经变得更加开放,正在与外部组织一起来扭转消极的药物研发趋势。由欧盟10亿欧元支持的创新药物计划(IMI)也对这个新的药物研发团体进行了支持,并取得了较大进步,引入了大型制药公司参与到这个行列。例如,创新药物计划支持了2012年10月份宣布的、由罗氏领头10家主要制药公司参与的一项活动,该活动目的是借助干细胞开发出人类疾病模型,帮助神经疾病和糖尿病药物的开发。这次最新的1.96亿欧元的药物研发活动,有8000万欧元来自欧洲委员会第七框架研究计划,剩余预算由制药企业、大学及其它合作方完成。TI制药对该药物研发活动正在进行组织协调。7个主要制药企业包括阿司利康、拜耳、丹麦灵北、杨森、默沙东、赛诺菲及比利时优时比公司。

  • 医药产业创新力度亟待加强

    破解新药产业化难题,需要医药企业改变重营销、轻研发的现状,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推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日前,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陆勇案件,救命真药怎么买?!”,其中提到,一种治疗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药,国内专利药售价两万,印度仿制药售价两百。百倍差价,造成无数个“陆勇案件”产生。陆勇是一名白血病的患者,他在白血病患者中名声不小,这是因为他帮助过很多白血病的病友从印度购买一种仿制的便宜的抗癌药物。而正由于这种举动,他因为涉嫌销售假药罪被逮捕。经过媒体曝光之后,公众了解了陆勇的命运,也知道了他背后这一大批白血病患者的困境,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就在不久前,检察院撤销了对他的起诉。然而,对陆勇和他的病友们来说,往后的日子依旧很难熬。吃进口药太贵,按照陆勇的说法就是,“感觉吞进去的都是钱,一颗就200块钱,一天就吞了800块钱下去。”吃便宜的印度仿制药,又存在法律风险,因为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印度仿制药没有经过我国药监部门审批,在国内属于假药。很多人一定很好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药,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价差。这种药名叫格列卫,1998年进入了临床期的研究,2001年在美国上市后,因为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显着效果,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接近奇迹的癌症治疗药物。在研发期间,格列卫的研究经费就达到10亿美金。与此同时,中国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正以每年大约1万人的速度增长,如今,应该有至少十万计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格列卫,就代表生的希望,只是它太昂贵了。目前,格列卫在国内仍需23500元一盒,而去印度代购,价格已经从2004年的3000多元每盒,直降到了目前的每盒200多元。这样巨大的差价,对于许多艰难求生的白血病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在互联网上检索,很容易找到各种代购格列卫的消息,这些代购的药大部分是来自印度的仿制药。事实上,除了近期引发关注的格列卫外,国内比较受欢迎的印度仿制药还有易瑞沙(主治肺癌)、特罗凯(主治肺癌)、多吉美(主治肝癌、肾癌)、赫赛汀(主治乳腺癌)等药品,这些救命用的抗癌药物,在与原研药高昂的价格对比下,受到国内癌症患者的青睐。据统计,目前全球有20%的仿制药产自印度,印度仿制药的种类也很齐全,从“伟哥”到抗病毒药物,应有尽有。这些仿制药号称在作用上与原产的专利正版药完全相同,由于无需支付专利费,印度劳动成本又低,因此印度仿制药的平均价格只有原产专利药的20%-40%。按照专家的解释,印度是世界上极少数的几个贫穷国家,它没有加入国际的相关公约里,不受约束,可以采取对一个没有过期的药品进行强制仿制,就是所谓的强仿。不过,抛开法律的因素,即使让中国药企仿制,也未必能达到印度仿制药的那种效果。因为,这需要相关的研发、生产、工艺方面的技术能力,而这个能力我们跟印度比较起来,从过去很多年的实践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相比印度,中国也是不折不扣的仿制药大国,数据显示,国内药品90%都是仿制药,但是创新药所占的市场份额非常少。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创新药物和仿制药的产值比大概为3∶1,而中国则是1∶3。差距的背后,反映在药品研发方面,是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全世界的靶向治疗药物有150多种,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靶向治疗药物只有两、三种,集中于肺癌及淋巴瘤领域。国内医药企业之所以不愿意研发新药,是由于新药研发和之后的产业化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资金投入,同时又具有巨大的风险,令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医药企业望而却步。于是乎,众多医药企业重金投入到营销领域,而研发被忽视,而这导致医药产业创新活力不足,长期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