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创新联盟

仪器信息网创新联盟专题为您整合创新联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创新联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创新联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创新联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创新联盟话题讨论。

创新联盟相关的资讯

  • 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项支持联盟名单
    关于公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专项拟支持联盟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依据《北京市关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经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北京市2011年度拟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单位和个人对名单中联盟有异议的,请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提出异议应以事实为依据,内容具体详细,并尽可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对于单位和个人反映的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异议材料请签署联系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特此通知。   联系人:李建玲 元文芳   联系电话:66153425 66153439   传真:66153439   附件:拟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   1、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   2、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   3、闪联产业联盟(IGRS)   4、TD-SCDMA产业联盟   5、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   6、首都钢铁服务产业联盟   7、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   8、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9、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0、中国无线局域网标准联盟(WAPI)   11、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联盟   12、电子贸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3、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14、中关村绿色产业联盟   15、首都食品安全科技服务联盟   16、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IPv6)产业联盟   17、中关村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   18、中关村数字视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9、版式技术产业应用联盟   20、中国工业设计技术服务联盟   21、首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22、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联盟)   23、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24、音视频产业联盟(AVS)   25、污染场地修复科技创新联盟   26、首都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27、非晶产业创新联盟   28、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联盟   29、小卫星遥感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0、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   31、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2、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3、北京农村水环境治理创新服务联盟   34、中国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   35、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   36、机械装备工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7、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8、城市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9、UOML(非结构化操作标记语言)联盟   40、宽带无线专网应用产业联盟   41、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服务联盟   42、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1年12月13日
  • 广东省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
    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 进一步提升广东协同创新能力   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6年。20多年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建设规模和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广东共建有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81家省重点实验室,37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8家省公共实验室以及27家省重点科研基地,构建了极具广东特色的实验室体系。   省重点实验室在创新支撑和服务经济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实验室稳定和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优秀领军人物,承担了大量重大科研任务,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支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实验室已经成为了我省组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台,和聚集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配置先进科研装备、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诚然,广东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实验室在提出重大科学问题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实验室尚缺乏有效的整合与组织创新,部分实验室研究领域过于单一,实验室之间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交流,科研人员单枪匹马进行科学研究,缺乏整体合作意识 实验室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研究工作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有脱节现象,实验室相对封闭,对市场和资本动向不敏感,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等。   在当今多学科交叉融合、识宽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环境下,单个重点实验室往往难以在科学前沿探索研究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要提升重点实验室提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激活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使得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重要基础领域实现协同创新和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是必然之路。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实践   目前,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260个。为进一步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整体创新效能,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关领域的实质突破,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有意识地组成创新联盟,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   1.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创立于2009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倡议发起,从联盟成立至今,已发展到9个重点实验室,包括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联盟的战略定位是:为我国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提供从共建共享跨越式发展到以大科学问题引领下的交叉与融合创新平台,促进重大科研成果和战略科学家的诞生。   该联盟汇聚了我国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具实力的实验室,集聚了本领域众多的顶尖科技人才。联盟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优势,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实施重大科学问题攻关,接连提出了“华北克拉通寒武纪壳巨量生长、构造体制转变和环境突变过程中成矿元素巨量聚集的机理和规律”、“二叠纪大规模岩浆喷发的深部动力学控制因素及其环境—生命响应的机理”等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并连续三年获得国家“973”项目支持。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做出了一个实验室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增强了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我国在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方面逐步有了“中国声音”,为促进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了我国协同创新的先行者。   2.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是11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成立。这是科技部自2007年以来设立96个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个创新联盟,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联盟以“引导医药产业发展、推动新药研制技术创新”为宗旨,围绕新药研制过程中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瞄准国际研究的前沿,针对医药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瓶颈,整合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各环节的科研资源,综合运用各领域的最新成果,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体系和模式,突破我国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瓶颈,推进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到仿创结合、再到原创的提升。   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重大,目前医药企业承担国家“973”项目的能力总体来说还较弱,只有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医药企业才能具备承担大项目的能力。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可以预期的是:该联盟将针对目前医药领域亟待解决的共性基础问题,梳理出有前瞻性的973重大项目,通过整合行业科技资源,加强合作创新,协同攻关,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的实践表明,现代科学研究迫切需要科研机构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而组建创新联盟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主体协同创新的一种新范式。   三、广东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必要性   (1)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必然要求。解决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和重大国家需求问题,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协同攻关,有必要建立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以促使各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联合攻关,促进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带动和引领广东基础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2)是产生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客观需求。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不能够控制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全部资源,一个单独的创新主体往往难以完成一项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只有通过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实行多机构、多部门协作配合,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3)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内在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科技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可将产学研各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创新的方向、目标会更加明确,更有市场导向性,能很好地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4)是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开放、共享、合作的创新模式,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可以加快广东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实践证明,重点实验室可以通过组建创新联盟,实现协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   四、广东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可行性   (1)广东重点实验室数量多,领域广,基础好,具备组建实验室创新联盟的条件。目前广东各层次重点实验室数量达250家,而且都是根据我省学科与产业特色,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进行布局,基本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在同一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上都基本建设了有实力的重点实验室,这为重点实验室组建创新联盟提供了先决条件。   (2)广东重点实验室自成体系,组建创新联盟可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结合。广东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包括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公共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实验室体系一方面实现了地方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也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全链条的有效支撑。重点实验室组建创新联盟,可将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拓展等各个主体聚集在一起,使得创新链和产业链相互融合,相互协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国家和地方有能力支持和保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发展壮大。近年来,国家和广东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各个层面的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提炼出本地区或本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突破口,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快速产生重量级科技成果。   五、广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   广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组建,将围绕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发挥不同类型、不同领域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力争在国家和广东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集成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果。其具体的组建模式有两类:   模式一:按相同或相近领域组建,旨在凝练提出和实施解决本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该类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瞄准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依赖于科学家对重大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学术方向的把握能力,准确提炼科学问题,正确选择重大项目及课题的突破点。   模式二:按交叉领域组建,旨在研究开发并产生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学科的交叉及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获奖者中,超过40%获奖者的发现是在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尤其在上个世纪最后25年,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中接近半数都授予了在交叉学科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该类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任务是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重大科学前沿中寻找交叉点,通过多学科融合和多团队协作,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   以上两类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不管是聚焦提出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还是联合研究并产生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其组建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即要构建一条涵盖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应用开发研究、市场化成果的协同创新链条。即在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果的市场化应用,需要引进企业或者其他市场化主体进行协同,需要打通科技经济任督二脉,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例如,可以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体,以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作为应用技术开发骨干,引进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企业,共同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进行协同创新。   六、推动广东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明确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制度保障。创新联盟是以相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受益为基础,以合作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契约式组织,具有组织的开放性和动态性、行为的战略性、合作的平等性、利益的共享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通过创新联盟章程及相关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归属、开放共享及利益分配机制等,以保障创新联盟的健康持续运转。   二是用好政府部门的各类科技计划支持措施和配套政策。要营造政府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重大科技专项、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专项等多种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式,集中优势,形成支持合力,确保创新联盟快速成长和发展。   三是引进风险投资机构等市场力量加速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与市场脱节的科技成果并不是真正的成果。在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除了产学研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市场化力量的参与也是不能少。科技创新要面向、融入经济主战场,要与金融相结合,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四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创新联盟的开放共享。闭门造车是创新的天敌,创新联盟要实行开放共享的机制,培养全球化视野,引进国际化英才,加强对外开放,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提升创新联盟的创新水平、成果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
  •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成立
    1月28日,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中科院化学所朱道本院士、清华大学王崇愚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王海舟院士、物理所陈立泉院士、北科大谢建新院士到会表示祝贺,会议由物理所汪卫华院士主持,科技部、中科院、国家基金委、北京市科委等相关单位领导参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的章程,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3家副理事长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10家常务理事单位成员。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孟胜研究员当选为联盟秘书长并汇报了联盟未来工作设想。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的建立是继2011年香山会议(以“材料科学系统工程”为主题的S14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后在北京范围内建立的材料基因组工作平台。联盟的未来的工作宗旨,将围绕“开展材料基因组研究,加速新材料的研发过程,最终将开发周期和成本降低一半 以及发展急需的新材料,为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振兴制造业做出贡献,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联盟提出了今后5年的4项工作目标:一是完成联盟平台建设,革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模式 二是以平台建设为主,同时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亮点材料及应用 三是示范性地展示全新的材料研发与应用模式,确立在此领域的国内带头作用 四是在若干关键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及国内产业机构的变革。如先进量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催化/光催化材料、战略资源材料等。
  • 丝路食品检测创新联盟在西安成立
    日前,丝路食品检测创新联盟在西安成立。据了解,该联盟是在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的推动下,由西安5家食品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联盟以“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合作共赢、公平公正”为宗旨,第一批联盟成员单位共有18家,涉及12个省市,成员单位均在全国食品检测市场具备一定影响力。该联盟成立后,将重点做好5方面的工作: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贡献力量,积极同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代表及媒体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依托“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监管体系,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中;为政府监管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构建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联盟黑名单,为政府监管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营养到健康的全产业链的现代检验检测信息化服务产业;起草质量技术规范或团体标准,引导会员单位规范自律,树立公正、诚信的行业形象;通过开展培训或学术交流会,举办论坛或其他活动的形式,实现会员单位间检测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成立,清华副校长尤政任理事长
    p   日前,“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理事单位及理事、理事长,联盟理事长为尤政、常务副理事长为吴幼华,大会颁发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代表证书,同时审议通过了聘任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审议通过了聘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彤为联盟秘书长。 /p p   工信部科技司毕开春巡视员、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吴幼华常务副理事长共同为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揭牌。 /p p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本联盟从提升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出发,以“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突破相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体制约束”为宗旨,以大学、研究所、企业及各类非盈利组织等差异化发展的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聚焦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学术界与企业界进行有效的深度合作,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协同研发竞争前关键共性技术,共同培养各层次人才,推进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以建立并完善我国传感器领域的创新体系。将以发起单位为纽带,通过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联盟由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理事会、秘书处等机构组成。 /p p   “传感器行业要充分认识智能传感器的关键基础作用,一定要下力气攻克核心技术。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成立是传感器行业的一件大事。”毕开春在发言中指出,传感器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物物联网、车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的关键器件,更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产品,实施《中国制造2025》,尤其是智能制造工程是紧密扣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智能传感器是信息感知和数据采集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具有强基固本的作用,组建创新联盟十分必要。 /p p   他希望,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的成立,让市场在产业技术创新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中,担负起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功能。 /p p   会上,尤政在“智能传感器与中国制造”的主旨报告中称,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传感器的整体布局,把智能传感器列为“国家目标”,成为“国家战略”项目。传感器产业的技术进步不能一蹴而就,根本需要传感器在自身的产业链上整体提升。各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要注重企业优势,充分立足国内的产业基础,在良好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p p   紧扣智能传感与智能制造这条主线,联盟规划了今年重大活动的路线图。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对11月12日-14日在郑州举办的 “2018年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的筹备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据了解,大会将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全球传感器科技交流、产业推广和示范应用的最新成果展示。 /p p   据了解,为了促进协同创新、跨界融合、联合互补、合作共赢,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统筹我国传感器领域的创新资源,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的指导下,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重庆大学、苏州工业园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香港城市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广泛联合了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生产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用户等单位。 /p
  • 南京市检验检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10月31日,南京市检验检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市质监局、东南大学和三宝科技联合发起,旨在整合资源推动南京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国家质检总局、省质监局相关负责同志,市领导徐金万、华静出席成立大会。   检验检测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去年全国市场总额达到800亿人民币。去年底,检验检测服务首次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技术服务业。南京市检验检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有45家成员单位,涵盖了与检验检测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开发园区。成立大会上,首批8个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江苏省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揭牌。省市领导为联盟成员单位及一批中心、基地、实验室授牌。   杨卫泽在讲话中指出,联盟成立是南京检验检测行业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的积极探索,开创了检验检测领域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新局面,对建设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及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具有重要意义。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研发能力优势明显,发展检验检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检验检测服务首次以一个产业整体列为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领域,为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创造了崭新的历史机遇。南京目前的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政府部门和高校企业间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融合,优化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检验检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对促进南京优势资源的有效转化,服务南京经济转型升级,共同拓展国内国际检验检测市场,引领和推动全市检验检测产业创新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杨卫泽对联盟的建设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建立健全联盟协作机制,开创政产学研合作新局面 二是推进联盟载体建设,全方位服务南京产业发展 三是抓好联盟人才培养和集聚,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他要求市各相关部门关心支持联盟发展,主动服务协助联盟落实好各项配套政策,为南京检验检测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中国绿色无染纺织创新联盟正式启动
    2012年6月29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会同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和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联合20家企业发起的“中国绿色无染纺织创新联盟”正式启动。   该联盟致力于原液着色纤维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的研究,通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成创新,共同突破无染纺织技术发展瓶颈,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旨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成立
    近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共同发起,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农企业等23家成员单位,在京召开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  联盟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现代农业创新资源,打造目标同向、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成果共享的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创新格局,具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职能,接受国家和地方科技、产业主管部门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业务指导。  联盟主要任务包括:从京津冀区域整体出发,开展区域农业功能定位、农业产业布局、农业结构优化等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对接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科技需求,研究分析区域农业协同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策划凝练农业重大科技项目 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体系,提升区域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创新团队、共享科技条件资源、共同培养创新人才、成立创新合作基金等方式,构建开放、协同、畅通、共享的农业科技合作、共享平台。  下一步,联盟将继续加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围绕京津冀农业节水高效发展、菜篮子工程、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联合申报一批国家级和区域级项目,共建一批实验室及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实现京津冀三地的合作共赢。
  • 紧密合作,共创未来丨华南绿色工业创新联盟“理事互访”首站走进朗石
    2021年5月13日,华南绿色工业创新联盟“理事互访”首站走进朗石。在华南绿色工业创新联盟荣誉主席朱加林、执行主席周义斌的带领下,华南绿色工业创新联盟(下称“联盟”)副秘书长庄勤盛、专家中山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伟与联盟主席、副主席单位莅临朗石,共同就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会上,与会成员首先听取了朗石企业发展概况和创新研究成果的汇报。了解到朗石丰富的水质监测行业积淀后,联盟专家中山大学环境学教授刘伟对朗石前沿的创新技术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环保型企业聚焦行业、不断创新才能在环保产业飞速发展阶段更好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刘伟发言联盟执行主席广东沃杰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义斌认为,朗石现阶段已经发展成为水质监测方案的提供商,通过更深层次的行业聚焦,朗石能在保证研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研发投入,同时也能更好地打造口碑、树立品牌。周义斌发言面对“朗石未来发展重点”的提问时,朗石董事长严百平表示,过去三年朗石能有60%的复合增长率离不开客户的信任、日渐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和越来越深入的行业合作。未来,朗石将在深入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大市场开拓的力度,让可靠、智能、经济、准确的朗石产品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能量。朗石董事长严百平发言对于朗石的未来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广州恒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强对朗石提出建议。他表示,如果朗石能很好地“抓重点”,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把握大项目,未来就能在行业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带领行业真正走向“真、准、全”。张振强发言会议最终,华南绿色工业创新联盟荣誉主席广东华禹生态智慧城市水资源研究院院长朱加林总结,未来,联盟将继续培养行业创新土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企业沟通联动,为华南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更大的能量!朱加林发言▽与会成员参观朗石展厅
  • 西部首个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进军3D打印产业,成都发出第一信号。昨日,酝酿已久的西部地区首个成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ldquo 联盟&rdquo )在蓉成立。   据悉,作为3D打印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公共平台,该联盟将以成都市的制造企业为主体,由高等院校、材料研发企业和机构、工业设计企业、科研院所、3D打印服务应用提供商等&ldquo 抱团&rdquo 联动,先期从材料制造、航空应用、军工制造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率先突破。   突破点: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   据了解,作为3D打印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公共平台,成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成都市的制造企业为主体,由高等院校、材料研发企业和机构、工业设计企业、科研院所、3D打印服务应用提供商和其他团体自愿组成,将对本地区3D打印产业改革和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等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等,力求从材料制造、航空应用、军工制造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率先突破。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当前成都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和军工制造等3D打印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积淀了相当的技术基础,特别在航空关键零部件再制造、金属材料等领域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因此,成都将借助该联盟建立服务本地区3D打印的技术开发平台,并通过采用政府引导、主体企业支持、自主发展的模式,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社会协作较强的规模化3D打印体系。   优势点:材料制造、航空应用、军工制造   在昨日的成立仪式上,成都以5719厂为主体,正式启动了成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5719厂分别与四川有色科技集团、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签署协同创新意向协议,将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开展金属材料、热源装备、系统集成等项目的联合攻关。根据协议,联盟成员将通过开展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实现成都3D打印产业的全链突破。   3D打印产业链包括数据采集、材料、打印设备到行业应用服务,那么,基于庞大的产业链条,进军3D打印,成都从哪些领域先期突破最具优势?昨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我市在推进成都3D打印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过程中,对3D打印的成都优势与现状进行了非常缜密的&ldquo 摸底&rdquo ,成都在通用航空、汽车制造、军工制造等3D打印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聚集了相关的技术基础,尤其是在如航空关键部件维修和金属材料等领域的3D打印产业链高端环节,还占据比较突出优势。基于此,成都3D打印产业将瞄准材料制造、航空应用、军工制造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率先突破,大力发展飞机整机维修、航空发动机叶片修复3D打印技术等。   离我们很远?  网上就有卖!   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模式,被《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是&ldquo 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rdquo 。那么,3D打印距离我们有多远?据了解,2012年,全世界3D打印行业总产值达22亿美元,其中美国约占60%,德国、日本、中国等各约占10%。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预测,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市场,中国的3D打印市场有望在三年内从目前的约1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0亿元。   近日,国际品牌Cube3D打印机已在电商网站京东商城上成功开售,这是全球知名品牌3D Systems最新推出的第二代3D打印机,也是目前最贴近家庭、个人用户的消费级3D打印机。此外,在佛山顺德,已经有一部分新潮的企业家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玩具、小家电等实体产品。而在国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并取得了很多突破,比如美国科学家用牛耳细胞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   据悉,就国家层面而言,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3D打印技术路线图和3D打印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也在今年共同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3D打印被列入发展专项支持。   一直参与成都3D打印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的赛迪顾问副总裁赫建营分析,当前成都与国内其他城市的3D打印产业发展同处在起跑线上,但借助技术优势和材料优势将能够实现抢位发展,随着联盟的成立,成都可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航空产业3D打印示范基地。
  • 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盟成立 汇集64家检测机构、上市公司
    p   3月30日,以“支撑创新发展 服务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7广州国际检验检测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上,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盟成立。 /p p   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盟在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境内部分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盟。目前首批联盟成员汇集了包括中国检测集团、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中汽认证中心、广州检验检测集团在内的64 家有影响力的检测认证机构和上市公司。发起机构既有国有事业单位和企业集团,也有外资企业和民营机构。 /p p   据联盟秘书处负责人刘展博士介绍,联盟成立后将做好五方面工作: /p p   一、基于“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新模式,搭建“高效、可信、规范”的第三方检验检测网络服务平台,建立检验检测大数据研究应用中心。 /p p   二、制定联盟实验室开展网络化服务标准体系并审定认可联盟实验室,强化自律意识打造联盟品牌 建立联盟标准化服务机构,构建联盟标准化服务体系,拓展标准研发服务。 /p p   三、为联盟成员获取资质和政府采购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建立联盟实验室检测能力评价、质量监督体系及产品质量评价指数体系,协调监管部门认可联盟实验室资质和能力,采信联盟实验室检测结果。 /p p   四、发挥联盟纽带作用,以更好契合联盟成员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促进成员间的产业合作。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推动成员间人员和项目交流、技术创新协同、市场开拓,全面提升联盟成员单位的整体能力。 /p p   五、积极落实国家《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和行动》,引导联盟成员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国别制度研 究、标准比对、能力验证等活动,以体制、技术、能力互信促进结果互认,扩大“中国检测”国际影响力,助推联盟成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p p   据悉,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盟的成立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是多边合作共赢的重要举措。联盟将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一条新的检验检测之路,争做创新服务的践行者、产品质量的守护者、品质生活的宣传者,为互联网+检验检测新业态发展、检验检测创新基础融合发展和质量强国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p p br/ /p
  • 剑指产业乱象 无锡干细胞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3月14日,在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工作会议上,无锡市干细胞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布成立。“联盟的目标就是制定标准,规范市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无锡博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俊峰说。   据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移植疗法目前还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这一疗法在国内却被滥用,未经批准的干细胞治疗项目广泛存在。“干细胞产业乱象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无锡市生物产业推进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行业内缺乏相关规范和操作标准,缺乏伦理指导原则和临床准入标准。此次,无锡干细胞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将剑指干细胞产业乱象,从制定相关标准着手,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联盟在促进产业共性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上的作用,培育出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据介绍,近两年无锡共引进10家以“530”企业为主的干细胞研发领域的生物公司,目前有6家企业已经与医院合作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工作。接下来,位于马山的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将制定我国第一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制备、检测、储存、临床治疗一系列标准和操作规程,并在硬件设备、技术水平、质控标准、数据管理等方面与世界接轨,提高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化产品、医疗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此次会议上还明确了今年生物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举措,提出到年底全市生物产业产值要超过325亿元,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副市长方伟出席会议。
  • 国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1月15日,国家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牵头,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及涉农高校、技术推广单位和科技创新企业等94家单位组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冯忠武,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孙法军等出席联盟成立大会。 该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旨在通过加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合作、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目的,立足农业农村碳排放核算方法学、低碳农业标准和技术装备、农产品碳标识研发认证及农业碳交易项目开发等重大需求,集聚优势研发力量和行业资源,构建政府支持、任务牵引、资源共享、市场主导的新型产学研创新机制,促进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推动减排、固碳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推广落地,实现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联盟章程,投票选举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为联盟理事长单位,10家副理事长单位以及23家常务理事单位,选举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担任联盟理事长。 冯忠武指出,农业农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联盟的成立是为了更有力地加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协同创新。 围绕联盟发展,冯忠武提出三点建议:聚焦“三个目标”,即瞄准一个产业问题、凝练一个科学命题、打造一个创新团队,围绕双碳领域重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组成整体作战、协同攻关的“集团军”,形成联盟创新合力。 搭建“三大平台”,即多学科协同平台、科企合作平台、产业上中下游衔接的平台,引导农业农村双碳领域不同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引导优势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改变单一化、碎片化的科技创新和供给方式,有效解决科技创新和企业需求脱节、碳氮减排创新中基础应用研究和集成示范相割裂等问题。 发挥“三个优势”,即联盟的制度优势、集聚优势、协同优势,促进联盟成果的有效应用。 赵立欣介绍了该联盟成立背景、职责任务以及下一步工作设想。她说,该联盟的职责定位是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平台。该联盟的具体任务包括承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工作任务、重大问题政策咨询、承接竞争性科技研发项目、开发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交易方法学、研发农产品碳标识和技术示范应用。下一步,联盟将围绕“五个一”开展工作,即成立一个实体公司,建立一个基金,构建一套标准,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形成一套机制。 孙法军指出,成立“双碳”联盟恰逢其时、机遇难得,必将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做出应有的贡献,围绕如何建设好、运行好“双碳”联盟,他提出四点建议:树立一个共识,农业是减排固碳的重要贡献者;形成一个系统,把科研单位、推广部门、企业主体拧成一股绳,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一条主线,积极推进农产品碳认证,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核算方法、集成技术模式、开展试点示范;构建一套机制,强化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准入退出,实现联盟工作长效化运行。
  • 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佛山成立
    5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季华实验室成立。中国集成电路零部件创新联盟、广东省真空学会、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粤芯半导体等100余家单位参会,“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高峰论坛”同步举行。半导体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产业,而佛山是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强市,工业总产值全国排名第六、全省第一,并建有完善成熟的制造业工业体系,“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佛山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已使佛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战略布局的重要据点。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介绍,为助推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将以助力港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为主题,立足佛山、辐射全国,旨在集中展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成果,打造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交流与贸易平台,推动佛山泛半导体零部件集聚区快速建立。“联盟目前有初创会员22家,主要是装备和零部件企业,我们希望以联盟成立为契机,团结省内企业,一起努力在半导体装备和零部件方面做出成绩,提升佛山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胡琅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董业民表示,季华实验室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发挥佛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内外半导体装备创新资源,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希望联盟能够把握广东省集成电路巨大的应用市场优势和大湾区的区域优势,发挥公共服务和强大的纽带作用,加强行业交流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服务新业态重点产业聚集,推动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董业民说。
  • 海光承办“2019年汞污染防治产业创新联盟工作交流会”圆满成功
    为进一步明确汞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汞联盟”)2019年工作成效,明确2020年工作计划,针对大气汞、固废/土壤、废水行业发展进行交流,2019年11月25日,“2019年汞污染防治产业创新联盟工作交流会”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汞联盟主办,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公司”)、北极星环保网承办,汞联盟成员单位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汞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创新联盟陈扬秘书长,海光公司刘海涛总经理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冯钦忠研究员介绍了汞联盟2019年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表示未来要推进汞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进新兴技术的技术验证评价、强化与区域地方政府部门战略合作、推进汞履约及政策标准项目的制修订。会议期间,多位嘉宾围绕汞污染的来源、履约需求及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推动汞行业发展、亚太区域国家含汞废物管理现状以及国家生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及汞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进行专题报告。随后大气、固废/土壤、废水分组讨论,探讨2020年详细工作计划。 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汞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创新联盟陈扬秘书长 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冯钦忠研究员 分组现场讨论、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晓明进行会议总结 海光公司作为汞联盟理事单位,一如既往的与联盟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所研发制造产品在涉汞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完善解决方案。新款原子荧光光度计HGF-V9集多项专利技术于一身,具有优异性能;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无需繁琐化学前处理,全自动测量操作简便,尾气无害化处理的绿色设计理念使得该产品成为汞含量测量的选择。会议期间,汞联盟代表对海光产品具有浓厚兴趣,在市场部经理赵慷带领下参观了海光公司展厅及研发中心,同工程师深入沟通交流,进一步加深了解。海光一直在为应对和解决汞污染问题做着努力,未来将继续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继续为汞污染防治建设献计献策。 联盟代表参观海光展厅及研发中心
  • “全国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联盟”成立预备会在北京怀柔召开
    9月18日下午,“全国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联盟”成立预备会在北京怀柔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指挥部隆重举行,有近70家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的科研单位、医疗机构、企业等的代表参加。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怀柔区政协副主席、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创新服务处处长杨昊天,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副总工程师孙育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席教授、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副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装置一负责人高家红,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科技开发部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会议由孙育杰主持。程和平在致辞中向莅临预备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成立联盟的构想等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成像设施作为国家平台,为充分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北京大学等单位倡议发起全国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联盟,构建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生态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对于提升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促进行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他表示,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成像设施要托举怀柔科学城成为中国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科技重镇,要产生引领未来十年、二十年生命科学发展的生物医学成像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程和平致辞杨昊天代表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对科学城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怀柔科学城定位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至2050年,怀柔科学城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并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目前,怀柔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教平台集群已初步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配套保障体系也在同步建设中,“科学+城”的新型城市形态正在日趋完善,期待成像设施早日建成、创新联盟早日成立并显现成效。杨昊天介绍怀柔科学城规划等情况孙育杰介绍了成像设施及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的建设情况。成像设施通过建设四大科学装置及辅助平台设施,构建“从分子到人”的全景式结构和功能成像系统。科学中心是成像设施建设及运行的主体单位,大力发展基于大科学设施的科研,培养大科学创新人才,推动成像组学建设,组织实施大科学计划,致力于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孙育杰介绍成像设施和科学中心情况高家红介绍了联盟的设想等相关情况。联盟以“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宗旨,以推动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成为生物医学成像装备的领航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为目标,积极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公司、科技支撑及服务等单位参加,共同协力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类任务。高家红介绍联盟相关情况参会代表就成立联盟的相关事项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热切期盼,并就联盟的发展形式、合作内容、工作任务、人才培养等具体事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联盟章程(草案)也进行了交流讨论。此次预备会取得了显著成效,达成了联盟建设与发展共识,为11月3-4日计划在第二届“怀柔论坛”上举行的联盟成立大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参会代表讨论发言参会代表讨论发言最后,程和平总结强调,成像设施是国家设施,共建共享,开放包容。以成像设施为核心,构建生命科技的良好创新生态圈,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成像设施建设好,把联盟设计好,共同为生物医学影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此次联盟成立预备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线下参会代表还参观了怀柔科学城创新展示中心,实地考察调研了怀柔科学城整体布局以及成像设施的建设情况。与会代表参观怀柔科学城创新展示中心参会代表考察怀柔科学城建设布局参会代表考察成像设施建设
  • 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创新联盟落户环科园
    8月23日,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暨国家863项目“节能降耗污/废水处理成套装备研制及产业化”启动仪式在江苏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举行,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省科技厅副厅长夏冰等共同见证了创新联盟的成立。   近年来,环科园以“绿色、低碳、环保、创新”理念为指导,瞄准我国水处理行业节能减排及产业升级的重大要求,搭建“政、产、学、研、用、资”相结合的开放式服务平台,聚集技术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创新资源,以节能降耗、智能化控制、先进适用和绿色化为导向,突破废/污水处理与回用的成套化、标准化装备(产品),结合管理创新、产业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先进适用水处理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水处理产业技术升级,不断提升水处理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今年5月,由宜兴环科园发起组建的“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科技部审批,成为国家级试点联盟。该联盟由我国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处于领军地位的重点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组成,目前已聚集包括中节能、凌志环保、金山环保等在内的13家成员单位。同时,国家863项目——节能降耗污/废水处理成套装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也是我国首个由主题园区组织实施的863项目,已通过科技部认定,正式开展课题实施工作。   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表示,将以创新联盟和863项目的运行实施作为我国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和水处理装备新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推进器,并借助这一契机,突破和掌握一批水处理装备产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我国水处理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国际先进的水处理装备产业。
  • 美国TSI公司成为“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发起成员
    2014年7月11日,为积极开展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探索、研究和示范、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建筑节能产业化并最终迈向零能耗建筑,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参与CABR近零能耗示范建筑的32家节能企业联合发起,“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于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召开。 近零能耗建筑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发展的最新趋势,中国建筑节能工作通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需要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联盟成员单位在联盟内形成研发与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联盟内企业面临的各种技术难题,更有效的推动近零能耗建筑相关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实现联盟成员的创新资源有效分工,合理衔接;通过形成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推动近零能耗建筑标准、检测、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中国近零能耗建筑快速发展。 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美国TSI集团中国公司也积极参与了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的建设工作。示范楼的外墙上巨大的显示屏显示着温度、湿度和PM2.5等实时数据,这些该数据来自于位于示范楼顶部的小型气象站。而PM2.5的数据,是由美国TSI公司生产的智能型大气粉尘检测仪24小时不间断进行检测并实时提供的。 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第六批团体标准项目立项征集
    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第六批团标立项征集将于2022年3月截止,现征集符合申报范围的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标准立项。附件2:中关村天合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pdf附件3: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docx
  • 全国首个金属材料与焊接高端技术创新联盟在浙江杭州成立
    10月24日,全国首个金属材料与焊接高端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合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和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郭瑞、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4位材料与焊接领域知名专家,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学者、技术专家,以及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领军人物齐聚浙江杭州钱塘区,共同交流探讨我国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发展。该联盟由冯长根院士和郭瑞弗拉基米尔院士领衔,首批入盟单位汇集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以及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等3家科研院所,由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作为秘书处承担单位。据了解,联盟将以打造改善科技创新生态高地为引领,瞄准我国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领域科技难点,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定制实验室,启动“成果转化优先”机制,实现科技成果共建共享。将以打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高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采取召开产业发展峰会、分领域研讨会、专题展览、国际培训认证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国际水平的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将以打造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为主旨,围绕航空航天、特种设备、核能核电等高端制造领域的金属材料及焊接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针对我国高端轴承钢、高端焊接电源、超精密抛光工艺、高强度不锈钢等“卡脖子”技术,开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攻关,研究核心技术,研制新装备,研发新工艺,建立行业技术标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去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已达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高端装备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仍长期被发达国家所掌控。其中被誉为“工业骨骼”的金属材料与被誉为工业制造“缝纫机”的焊接技术,相较于日本、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诸多瓶颈和掣肘,例如焊接技术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焊接行业市场竞争力偏弱、高端核心技术能力不足、认证门槛高等。目前我国焊接行业企业近700家,但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的仅50余家,超过2亿的仅20余家,多数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技术良莠不齐,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和地域性。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一些高端装备尤其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以国产C919为例,原材料的国产化程度不到5%。为着力破解我国焊接技术自动化程度偏低、焊接行业市场竞争力偏弱、认证门槛高等难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汇聚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及优势,由其下属浙江省特科院牵头成立金属材料与焊接高端技术创新联盟,通过搭建一个集设计、产品中试、验证检验、技术咨询、科研攻关为一体的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产业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推动特种设备、核能核电等高端制造行业的关键金属材料和焊接技术发展及其成果转化,提升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打破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壁垒,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将于7月举行 首次设置技术创新联盟展区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将于7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举行。该展览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各省市环保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各省市环保产业协会协办。   据悉,本届展览会以&ldquo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rdquo 为主题,展出范围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声与振动控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和装备。   参展的知名国际公司有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西门子公司、岛津公司、日本堀场公司、美卓公司、德国杜拉革公司、欧陆风机公司、西克麦哈克公司等。   国内部分除传统展出内容外,还首次设置了技术创新联盟展区、环境影响评价展区、产业大省展区和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产品展区。其中,技术创新联盟展区展出内容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减排与控制等 产业大省展区则由北京市、重庆市、福建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安徽省展团组成。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内容丰富的环保产业政策、技术、商务交流活动,包括:环保产业政策报告会、PM2.5污染防治技术交流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技术交流会、环保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交流会、环保服务业发展研讨会,以及多场行业技术交流会、推介会等。   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是我国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历时25年精心打造的、唯一的全国性、综合性环保展览会,被业界誉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专业影响力、社会知名度最高的环保展。2011年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吸引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3万平方米,展会现场接待国际国内观众4万多人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到展会现场参观了展览。   详情请查阅http://www.chinaenvironment.org/
  • 新阶段 新发展|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3年度大会盛大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4月26日-27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3年度会议在常州金坛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金坛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胥亚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调研员陈春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学良出席会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主持会议。大会现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致欢迎辞在创新联盟年度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致辞表示,202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决定了整车续航里程、安全等关键性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重点任务。2022年,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294.6GWh,出口量全年累计68.1GWh,同比增长164.2%。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产业竞争日益加剧,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也使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全行业对高安全、长寿命、高可靠、易制造、可回收等方面的关注,使得大家愈加重视关键材料技术的攻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使得大家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安全、资源可控、绿色低碳等方向进行模式的创新探索。本次会议以“新阶段,新发展”为主题,为“政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相信通过与会嘉宾的深入的交流和紧密的对接,必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快新的产业生态的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致辞会议上发布了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了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大幅提升产品水平。到2025年,液态电池比能量高于350Wh/kg,循环次数高于1000次或12年,成本低于0.55元/Wh,在-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动力电池具备3C以上充电能力。全固态单体比能量达500Wh/kg,突破关键材料、电极等核心技术,制备技术,形成面向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储备;二是构建动力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电芯级、系统级、整车级产品安全水平大幅提高,电池产品发生热失控时,要求整车不起火,安全事故率大幅下降。确保在电芯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系统不起火。建立动力电池安全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和监管体系,健全动力电池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实现动力电池从生产到退役、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三是构建大规模智能柔性制造体系。到2025年,动力电池大规模制造CPK>1.67,产品一致性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制造在全行业全面推行,单一产线通过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兼顾多规格产品的生产,形成产销规模在60GWh以上(加储能约80GWh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4-5家;四是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生态体系。强调易制造可回收的动力电池设计理念,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梯次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标准研发,制定相关规范。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具备年回收能力达到100万吨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业,锂金属的回收再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五是构建低碳绿色动力电池产业体系。大幅提升动力电池装备水平,利用大规模、高智能、高能效装备技术,降低动力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系统、回收再利用等全产业链条能源消耗,基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推动实施动力电池生产体系碳足迹管理,促进降低碳强度,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全产业链碳足迹水平做到领先;六是推动动力电池及系统标准化。通过动力电池电芯、电池包标准化和换电电池包标准化,促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回收利用水平,到2025年,动力电池电芯形成8-12种标准化规格尺寸,加快换电电池的推广应用;七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体系。以新能源汽车国内国际大发展为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海外生产销售达到30%以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介绍“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会议还发布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动力电池售后维保行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国联研究院副总经理马小利介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综合管理部主任李健介绍“动力电池售后维保行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常州市金坛区相关领导,以及行业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代表共同参加了会议。------------相关线上会议:第五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3
  •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立项《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以及《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在有关方面申报项目的基础上,我盟于2024年1月30日组织五位专家对《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评审。标准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请起草单位按照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化管理工作规定,尽快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的编写。特此公告!联系人:田媛电 话 :13910073893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长虹东路36号院城建大厦405室邮 箱 :china_soil@163.com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二〇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立项公告--关于《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盐酸交换-离子选择电极法》团体标准.pdf标准立项审查意见通知书.pdf
  • 长三角省级仪器仪表学会成立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仪器仪表学会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于5月11日在上海举办了联盟签署仪式。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费敏锐、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张宏建、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宋爱国、安徽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胡鹏浩签署联盟合约,并对未来合作的方式、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联盟签署仪式作为庆祝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暨2024上海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福升,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出席会议并致辞。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先进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最活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其仪器仪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行业标准与规范、实验室共享、科技评价等方面加强四方学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扩大长三角地区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力,共同推进仪器仪表领域的科技进步,对于我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邀请函∣11.12-11.13日 · 2019年全国粮油科研机构创新联盟论坛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20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 200% font-family:宋体" 邀请函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尊敬的各位客户: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2019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年全国粮油科研机构创新联盟论坛将于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11 /span 月 span 12 -13 /span 日,由全国粮油科研院所(质检中心)创新联盟和广东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在广州华泰宾馆举办。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2019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年是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 “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年”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 “两决定一意见” ,推动粮油科研院所(质检中心)构建符合创新规律的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地位。本次会议的主题为 “传承粮食科研精神,致力行业科技发展” 。由各质检中心成员以为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技术讨论。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珀金埃尔默食品部门一直努力为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届时珀金埃尔默将携新品 span PaddyCheck6800 /span 创新型稻谷与糙米分析仪亮相此次会议,并设有展位。欢迎大家莅临!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right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珀金埃尔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第二届 span ICC /span 亚太区国际粮食科技大会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时间: span 2019 /span 年 span 11 /span 月 span 12 /span 日 span -13 /span 日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地点:广州华泰宾馆 广州市先烈南路 span 23 /span 号 /span /p p style=" margin-right:29px line-height:20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签到有好礼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00%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200% "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200% font-family:宋体" br/ /span /p
  • 首批7个项目与“南京检验检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签约
    近日,首批7个项目分别与“南京市检验检测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签约。项目内容涉及食品、物联网、承压设备、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公共信息标志等方面。   项目一:食品检测纳米固相萃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市质检院合作,将新型纳米材料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前处理,研制检测设备和检测耗材,依托南京市生物医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产业化推广。通过校院合作,为南京食品安全检测提供高新技术支撑。项目投入2600万元。   项目二: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物联网应用产品测试中心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江苏瑞福智能科技公司、市特检院合作,建设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监控应用产品测试实验室,制定物联网监控产品指标和安全测试规范,开展产品测试,形成监控产品性能及测试技术标准、测试规范4项。项目投入600万元。   项目三:承压设备在线检测机器人系统开发   南京理工大学与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合作,开发机器人在线检测系统,集成声、光、电等无损检测技术和机械与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在高空、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条件下,实现检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通讯,降低检验人员安全风险,提高检测效率和检验精度。   项目四:青奥电梯公共安全传感网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江苏省鸿信公司与市特检院合作,建设基于传感网的电梯运行监控平台,研究应用电梯数据挖掘、专家预警、在线故障诊断、海量运行数据存储等新技术,优化电梯应急保障机制,实现青奥会核心区1000台电梯的组网与监控。项目投入300万元。   项目五:有色金属材料与装备研究产业创新中心   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与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南京科技创新平台——“南京有色金属材料与装备研究创新中心”。项目投入2000万元。   项目六:非金属新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南京聚隆科技公司与市计量院合作,建设非金属新材料测试实验室,承担汽车、高铁等领域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物理化学特征参数测试,提供新材料领域工艺控制和试验用各类专用器具的校准与测试,提供检验检测、实验论证、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项目投入1500万元。   项目七:公共信息标志美学与标准化研究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与江苏九创标识公司、市标准化院合作,打造南京公共信息标志专业平台,在体育场馆、旅游景点、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的公共信息标志方面,建立规范兼具内涵、反映城市个性特征的城市公共信息标识系统,促进南京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品质的提升。
  • 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起航仪式暨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会成功举办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了更好的拓展应用开发,服务华南客户,加速海外市场布局,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应运而生。2月27日,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起航仪式暨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会在广州市岭南v谷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成功举办。立足技术创新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盛大起航近些年,离子色谱技术的日趋成熟,如何拓展离子色谱的应用领域,开发高效、稳定的应用方法,成为了当下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的实现应用技术开发,服务全国客户,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该创新中心是集应用开发、售后服务、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创新中心,并依靠湾区地理优势,积极布局盛瀚海外市场,实现“走向世界,服务全球”!在起航仪式上,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朱总谈到,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是青源峰达集团战略运营发展2.0阶段的重要一步。作为国产仪器仪表行业的重要力量,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不仅将专注于技术研发与突破,还将与行业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随着大湾区创新中心业务的开拓,将加速集团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布局,希望大湾区创新中心的发展能为湾区分析仪器行业发展起到助力、腾飞的作用。△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新勇广州市荔湾区科工信局副局长陈韫,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岭南V谷党支部书记张海彬,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杨教授,大业设计集团联合创始人瞿上,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青源峰达集团副总裁、首席战略运营官陈晓娟,共同为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落成剪彩,标志着盛瀚正式进军大湾区。△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剪彩仪式嘉宾在指引下,共同参观了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了解了盛瀚二十余年专注离子色谱的发展历程,参观了盛瀚离子色谱系列、液相、在线燃烧等产品。大家对盛瀚在核电、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开发和拓展颇为认可,希望大湾区创新中心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应用拓展与推广。△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施浩带领讲解参观构建合作共享生态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应用技术创新是推动分析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合作,与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同见证“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推动分析仪器事业进一步发展。 广州市荔湾区科工信局副局长陈韫对大湾区创新中心的开业和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的启动表示祝贺。陈局长表示大湾区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是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的重要一步,更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联盟将集聚业内精英,推动分析仪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广州市荔湾区科工信局副局长 陈韫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对盛瀚走出北方、融入大湾区表示祝贺。曾秘书长通过“融入”“坚持”“融合”三个关键词,诠释了盛瀚不忘初心、坚持创新,积极融入大湾区,与行业优秀企业合作共赢,希望盛瀚把创新思维和分析仪器的理解,带到广东,共同发展。△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曾伟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岭南V谷党支部书记张海彬对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入驻表示非常欢迎。张总提到大湾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盛瀚的入驻,岭南V谷不管是产业集群、产业服务都将有所提升。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将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仪器研发和销售的重要平台,将成为大湾区乃至华南区先进检测仪器的研发中心。△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岭南V谷党支部书记 张海彬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讲述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的布局规划,并希望未来盛瀚在大湾区,能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陈江韩广东省疾控中心钟志雄主任技师作为盛瀚客户代表发言。钟老师肯定了盛瀚这些年的发展与成就,对盛瀚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颇为认可。他提出,目前采购国产仪器是大势所趋,盛瀚打破国外垄断殊为不易,希望未来能继续提升技术创新,做优做强,让更多用户选择国产仪器。△广东省疾控中心钟志雄主任技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杨教授代表中国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同仁向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和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表示祝贺。陈教授谈到,早些年,国产离子色谱是跟着国外企业跑;近几年,国产仪器在一些技术上是属于超跑的状态。希望盛瀚为代表的分析仪器企业与高校、研发单位合作、联合攻关,让整个行业兴兴向荣,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陈白杨教授一直以来,陈白杨教授不仅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还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和前瞻性的学术视野,为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盛瀚将陈教授聘为大湾区创新中心的特聘专家,希望陈教授的加入带领盛瀚的科技创新水平迈向新高度。△盛瀚董事长朱总为陈白杨教授颁发特聘专家证书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总向到场嘉宾介绍青源峰达集团和盛瀚的发展历程。朱总谈到,盛瀚是一所国际化、高科技企业,目前盛瀚产品出口国家76个,服务客户超过1万家。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是重要基地,将充分发挥大湾区人才优势、区域优势、产业链优势,加强跨领域合作,以离子色谱(IC)为核心,综合布局科学分析仪器生态化产业发展;希望盛瀚能把北方的文化根基,与南方的灵动相融合,为湾区分析仪器产业发展,带来创新与动力。△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新勇在启动会上,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熙宣读了《大湾区分析仪器创新联盟发起倡议书》。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杨教授,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熙,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加才,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负责人邢进,仪器信息网战略发展总监张小师,仪器学习网总经理蒋超,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青源峰达集团副总裁、首席战略运营官陈晓娟,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熙宣读《大湾区分析仪器创新联盟发起倡议书》△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是开放、包容、合作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联盟单位共同促进产业链的交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借此合作契机,希望更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加入创新联盟,推动行业良性发展。2024是盛瀚突破向上的跨越年,也是青源峰达集团战略发展2.0的重要阶段。大湾区创新中心,作为集团“两个中心、两个示范区”建设布局的重要组成,为企业跨越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未来,大湾区创新中心将立足湾区,服务华南及周边客户;辐射全国,开展应用开发与拓展;走向世界,借湾区优势布局海外市场,让国产仪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起航仪式暨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会成功举办!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了更好的拓展应用开发,服务华南客户,加速海外市场布局,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应运而生。2月27日,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起航仪式暨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会在广州市岭南v谷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成功举办。立足技术创新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盛大起航近些年,离子色谱技术的日趋成熟,如何拓展离子色谱的应用领域,开发高效、稳定的应用方法,成为了当下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的实现应用技术开发,服务全国客户,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该创新中心是集应用开发、售后服务、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创新中心,并依靠湾区地理优势,积极布局盛瀚海外市场,实现“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在起航仪式上,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对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朱总谈到,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是青源峰达集团战略运营发展2.0阶段的重要一步。作为国产仪器仪表行业的重要力量,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不仅将专注于技术研发与突破,还将与行业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随着大湾区创新中心业务的开拓,将加速集团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布局,希望大湾区创新中心的发展能为湾区分析仪器行业发展起到助力、腾飞的作用。△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新勇广州市荔湾区科工信局副局长陈韫,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岭南V谷党支部书记张海彬,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杨教授,大业设计集团联合创始人瞿上,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青源峰达集团副总裁、首席战略运营官陈晓娟,共同为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落成剪彩,标志着盛瀚正式进军大湾区。△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剪彩仪式嘉宾在指引下,共同参观了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了解了盛瀚二十余年专注离子色谱的发展历程,参观了盛瀚离子色谱系列、液相、在线燃烧等产品。大家对盛瀚在核电、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开发和拓展颇为认可,希望大湾区创新中心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应用拓展与推广。△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施浩带领讲解参观构建合作共享生态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应用技术创新是推动分析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合作,与会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同见证“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推动分析仪器事业进一步发展。 广州市荔湾区科工信局副局长陈韫对大湾区创新中心的开业和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的启动表示祝贺。陈局长表示大湾区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是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的重要一步,更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联盟将集聚业内精英,推动分析仪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广州市荔湾区科工信局副局长 陈韫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对盛瀚走出北方、融入大湾区表示祝贺。曾秘书长通过“融入”“坚持”“融合”三个关键词,诠释了盛瀚不忘初心、坚持创新,积极融入大湾区,与行业优秀企业合作共赢,希望盛瀚把创新思维和分析仪器的理解,带到广东,共同发展。△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曾伟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岭南V谷党支部书记张海彬对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入驻表示非常欢迎。张总提到大湾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盛瀚的入驻,岭南V谷不管是产业集群、产业服务都将有所提升。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将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仪器研发和销售的重要平台,将成为大湾区乃至华南区先进检测仪器的研发中心。△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岭南V谷党支部书记 张海彬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讲述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的布局规划,并希望未来盛瀚在大湾区,能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陈江韩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钟志雄作为盛瀚客户代表发言。钟主任肯定了盛瀚这些年的发展与成就,对盛瀚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颇为认可。他提出,目前采购国产仪器是大势所趋,盛瀚打破国外垄断殊为不易,希望未来能继续提升技术创新,做优做强,让更多用户选择国产仪器。△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 钟志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杨教授代表中国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同仁向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和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表示祝贺。陈教授谈到,早些年,国产离子色谱是跟着国外企业跑;近几年,国产仪器在一些技术上是属于超跑的状态。希望盛瀚为代表的分析仪器企业与高校、研发单位合作、联合攻关,让整个行业兴兴向荣,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陈白杨教授一直以来,陈白杨教授不仅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还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和前瞻性的学术视野,为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盛瀚将陈教授聘为大湾区创新中心的特聘专家,希望陈教授的加入带领盛瀚的科技创新水平迈向新高度。△盛瀚董事长朱总为陈白杨教授颁发特聘专家证书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总向到场嘉宾介绍青源峰达集团和盛瀚的发展历程。朱总谈到,盛瀚是一所国际化、高科技企业,目前盛瀚产品出口国家76个,服务客户超过1万家。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是重要基地,将充分发挥大湾区人才优势、区域优势、产业链优势,加强跨领域合作,以离子色谱(IC)为核心,综合布局科学分析仪器生态化产业发展;希望盛瀚能把北方的文化根基,与南方的灵动相融合,为湾区分析仪器产业发展,带来创新与动力。△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新勇在启动会上,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熙宣读了《大湾区分析仪器创新联盟发起倡议书》。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白杨教授,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熙,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加才,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负责人邢进,仪器信息网战略发展总监张小师,仪器学习网总经理蒋超,青源峰达集团创始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青源峰达集团副总裁、首席战略运营官陈晓娟,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熙宣读《大湾区分析仪器创新联盟发起倡议书》△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大湾区分析仪器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是开放、包容、合作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联盟单位共同促进产业链的交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借此合作契机,希望更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加入创新联盟,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2024是盛瀚突破向上的跨越年,也是青源峰达集团战略发展2.0的重要阶段。大湾区创新中心,作为集团“两个中心、两个示范区”建设布局的重要组成,为企业跨越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未来,大湾区创新中心将立足湾区,服务华南及周边客户;辐射全国,开展应用开发与拓展;走向世界,借湾区优势布局海外市场,让国产仪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2013产业创新联盟科技专项启动 资助150/项
    2013年5月2日,北京市科委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13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的通知”,详情如下:   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为落实《关于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京科发[2011]303号),加大对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支持力度,即日起启动2013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即日起至5月24日,逾期不予受理。   二、支持方式   1.支持联盟能力建设。支持联盟围绕产业促进,在产学研用合作、标准制定与推广、科技成果示范应用与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每个联盟支持额度不超过30万元。   2.支持联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每个联盟限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一项,每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150万元。项目执行情况将作为对联盟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申报要求   申报的联盟应同时提交2013年北京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申报书、联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具体申报条件如下:   (一)联盟申报条件   1.联盟产业领域应符合北京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2.联盟的发起单位及主要成员单位应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除政府部门之外的其他法人机构。   3.联盟组织机构健全,具有有法律约束力的章程或协议,章程或协议中应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和产业促进目标,并有明确的研发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经费管理、利益分配、内部监督管理等制度。   4.联盟应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发展规划制订、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源配置与项目实施、联盟标准化工作促进、行业交流、市场推广、品牌培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工作。   (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1.应由联盟主要成员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   2.由2家及以上联盟成员共同实施,联盟成员应为北京地区注册独立法人机构   3.旨在解决对联盟所在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共性关键技术   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用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围绕重大需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项目。   (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依托联盟核心成员建立,或联盟成员之间建立有效机制保障平台运行,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2.对联盟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能够向联盟成员开放共享。   同一个联盟原则上只能承担一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四、申报材料   (一)《2013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申报书》(附件1)   (二) 《北京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书》(附件2)或《北京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3),联盟可选择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或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进行申报。   注:以上申报材料均须加盖单位公章。   五、申报流程   (一)请登录北京市科委网站(www.bjkw.gov.cn)通知公告栏下载申报书及相关附件,填写并打印。   (二)报送书面材料。书面材料使用A4纸张打印并按要求签字盖章,一式六套,左侧装订成册,在右侧骑缝处加盖单位公章,同时将所有原件一并提交至受理机构查验。2013年北京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专项申报书、联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报书或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分别装订成册。   (三)随申报材料提交材料电子版(光盘或U盘拷贝)。   六、受理机构   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   联系人:马海艳 刘宜珩   咨询电话:62577304转838 62631510   E-mail:mhy@chinatis.com   地址:海淀区苏州街甲49号(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D口往南约100米路西 北京市工商局对面)   原文通知:http://www.bjkw.gov.cn/n8785584/n8904761/n8904870/n8917796/9641814.html
  • 2013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名单公布 聚光在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根据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在地方和部门等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估,同意将节能减排标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55家联盟作为第三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名单见附件1),试点期2年 将日用及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1家联盟作为重点培育联盟(名单见附件2),待进一步完善并具备条件后优先纳入后续批次国家试点联盟。   各国家试点联盟要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扩散,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各重点培育联盟要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和目标任务,继续加强联盟组织和机制建设,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创新资源共享,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科技部将完善政策措施,对联盟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加大科技计划、平台基地等对联盟的支持力度。对国家试点联盟建立定期评估考核和淘汰机制,联盟试点期满后按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组织评估考核,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等要加强对联盟的联系和支持,进一步完善联盟发展环境,帮助其完善组织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水平,促进联盟健康发展。联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   联系方式: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 010-58881762   附件:1. 2013年度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名单 序号 联盟名称 责任主体单位 1 节能减排标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 安全自主软硬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3 高档数控系统及其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4 航天制造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5 膜生物反应器(MB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水环境监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7 科研用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8 数字视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9 先进稀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10 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圣泓工业设计创意有限公司 11 微纳加工与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2 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13 物流中心自动化装备及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4 磁电与低温超导磁体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5 极端环境重大承压设备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16 射频识别(RFI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华虹计通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7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 18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黑龙江奥宇石墨集团有限公司 19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 20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钢铁研究总院 21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2 智能电网终端用户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23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同济大学 24 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25 贵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26 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7 特种分离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 28 空间信息智能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武汉武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29 快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30 设施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31 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3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33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34 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大学 35 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6 兽用化学药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7 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 38 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 39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40 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41 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林业大学 42 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43 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44 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昭苏县西域马业有限责任公司 45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46 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47 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新兴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48 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 49 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50 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51 工业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52 深部地质矿产勘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 53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54 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55 公共体育设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2. 2013年度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名单 序号 联盟名称 责任主体单位 1 日用及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2 无人机遥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3 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毕升新技术开发中心 4 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5 电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浙江联合应用科学研究院 6 重载机车车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7 不锈钢长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8 绿色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9 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0 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1 兰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2 轻工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 13 地热能高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天津大学 14 数字与新媒体出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15 城市轨道客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6 果蔬及制品流通与安全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 17 速生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江苏东盾木业集团有限公司 18 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19 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 优质中国泡菜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21 椰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22 热带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3 蛋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河北凯特饲料有限公司 24 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浙江省花卉协会 25 桉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26 甘薯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7 葡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8 罗非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 枸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 蒙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1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32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湖北中医药大学 33 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4 特色药物(维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5 南药黎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海南医学院 36 电解锰清洁生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7 人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长白山皇封参业有限公司 38 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南开大学 39 动物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0 三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 41 黄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