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创新基地

仪器信息网创新基地专题为您整合创新基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创新基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创新基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创新基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创新基地话题讨论。

创新基地相关的资讯

  • 2018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开始申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教育部科技司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教技司〔2017〕360号 /p p 中央部门(单位)所属高校: /p p   为进一步优化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布局,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和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在国家“十三五”重点学科领域和优势学科方向布局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申报学科 /strong /p p   1.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创新引领的优势学科。 /p p   2. 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产业发展、有望实现颠覆性创新、催生新产业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学科。 /p p   3. 面向国家发展重点领域、问题导向、文理融合的综合智库型支撑学科。 /p p   strong  二、申报条件 /strong /p p   各校推荐的“111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p p   1. 学科基础: /p p   依托学科应为国内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建有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 /p p   2. 人员构成: /p p   (1)应聘请10名以上国外人才团队,其中包括:1名以上国际一流学术大师,5名以上高水平学术骨干 或成建制10人以上国际一流国外团队。 /p p   (2)国内人才团队10人以上,其中包括5人以上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拔尖人才。 /p p   (3)两个“111基地”不得引进同一名国际学术大师。 /p p   3. 人员条件: /p p   (1)国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研究机构任职或受聘于世界一流学科队伍中,与基地有良好的合作研究基础。 /p p   (2)国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对中国友好,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国际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诺贝尔奖获得者可适当放宽),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p p   (3)国际学术大师应为外国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或国际公认的一流专家学者,其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过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 /p p   (4)国外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拥有创新性思维,在所属领域取得过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p p   (5)国内工作时间:国际学术大师每人每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1个月 国外学术骨干每人每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保持有1名以上国外学术骨干长期在基地工作。 /p p   (6)国内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科研骨干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人才计划获得者应占有一定比例。 /p p    strong 三、申报要求 /strong /p p   1. 本次申报采取限额方式,每校1项。申报高校范围为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 /p p   2. 各校要高度重视申报、严格把关,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结合学校发展整体规划,认真组织、公开遴选,公示无异议后方可申报。 /p p   3. 请各相关高校严格按照申报要求认真填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申请书》(见附件),并出具盖有学校公章的推荐函,于2017年11月30日前将推荐函原件、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合并装订成册)、电子版光盘一式1份,报至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逾期不予受理。同时须通过“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管理系统”(http://202.119.81.147:8006/)上报“111计划”有关申报材料。 /p p   4.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将在高校申报的基础上对基地进行形式审查、专家函评及答辩评审(时间及要求另行通知)。有关通知和评审结果届时将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网站上发布。 /p p strong   四、联系方式 /strong /p p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教育部科技司联系人:杨文辉 /p p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p p   电子邮箱:zh@moe.edu.cn /p p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联系人:蔡顺康、胡灵山 /p p   联系电话:010-68948899-50522 /p p   电子邮箱:wjsjhc@safea.gov.cn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0/ueattachment/4726c4a2-e965-4f27-b6ab-e0a6258aeaa3.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申请书.doc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0月25日 /p
  • 献县将建“省建筑仪器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基地”
    日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献县筹建“河北省建筑仪器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基地”,这也是全省获批筹建的首家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建筑仪器产业是献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现有建筑仪器经营主体130余家,生产销售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围绕建筑仪器产业,献县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经过深入分析研判,确定了创建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提升建筑仪器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建筑仪器产业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甚至产业发展的思路。据悉,“创新基地”主要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吸纳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载体共同参与,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建立计量科技创新经费保障机制、打造人才高地的人才保障机制和建立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利用“互联网+计量科技创新”,构建计量科技创新成果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产学研创新合作,共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目前,献县推动组建了计量科技创新基地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章程,并组织了以沧州航天科宇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河北天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主的建筑仪器创新基地,将通过三年的创新基地建设,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构建计量科技创新成果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建筑仪器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力求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提供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 21个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外国专家局 教育部关于2017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外专发〔2017〕126 号 /p p   有关高等学校: /p p   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建基地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研究,批准济南大学“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21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予以立项(名单见附件1)。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p p   一、各依托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技〔2016〕4号)要求,强化管理责任,保障建设条件,支持新建基地面向世界一流学科目标开展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国际合作和联合科研,有效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各高校要围绕“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并按要求组织建设论证,进一步细化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基地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 /p p   二、各新建基地要全面落实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引智和创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引智工作效益。要根据立项申请书内容和建设论证意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凝炼并落实研究任务。要不断完善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统筹外国专家团队来华期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访问交流活动,发挥外国人才在学科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每年按要求上报基地年度工作报告。 /p p   三、基地建设所需费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所在地方政府及依托高校共同筹措。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经费通过各地方外国专家局划拨。各高校要积极筹措资金,设立专项配套和发展经费,全面保障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基地经费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科文卫专家经费管理规定。 /p p   各新建基地请于2017年8月31日前填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信息表》(附件2),通过 “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管理系统”上报。 /p p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联系人: /p p   黄芙蓉 蔡顺康 /p p   联系电话:(010)68948899-50522 /p p   电子邮箱:wjsjhc@safea.gov.cn /p p   教育部科技司联系人:杨文辉 /p p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p p   电子邮箱: a href=" mailto:zh@moe.edu.cn" zh@moe.edu.c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外国专家局 教育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8月1日 /p p   附件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7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名单 /p p br/ /p table width=" 60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序号 /strong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项目编号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基地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依托单位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1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济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2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3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3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能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津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4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4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青岛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5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5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绿色石油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福州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6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6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质谱科学与仪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东华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7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7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河南师范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8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8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含氟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浙江师范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9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09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湖北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0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0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包虫病防诊治一体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疆医科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1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1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西医科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2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2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绿色制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浙江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3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3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早期生命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西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4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4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菌类作物优质高产抗病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及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吉林农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5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5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四川农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6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6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贵州师范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7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7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长春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8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8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邮电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9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19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信息物理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20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离散制造智能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1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17021 /strong /p /td td width=" 43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22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p br/ /p
  • 打造精密仪器与装备创新研究基地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f438941-f1ed-412d-9570-f9f0f8051d92.jpg" title=" 201791854550123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186e28c-c1c1-49a8-a35b-23e78dbd7480.jpg" title=" 201791854550123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碳卫星载荷研发团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f58c26e-25af-476b-9181-6d1e1ecc1b88.jpg" title=" 201791854550107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工作人员在操作光栅刻划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9c77955-5390-4417-8255-21757bbf81e9.jpg" title=" 201791854550123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高性能CMOS 图像传感器 /p p   9月12日,“创响中国”长春站——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双创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长春光机所举行。 /p p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创新创业的基因深深植根于长春光机所的历史血脉中。” /p p   作为中国光学事业摇篮,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长春光机所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产学并举”发展理念,聚焦光电技术创新,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精密仪器与装备创新研究基地而不懈努力。 /p p    strong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产学并举 /strong /p p   这些年来,长春光机所在科研领域攻克了以离轴三反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世界最大口径4米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精度中阶梯光栅、我国首颗碳卫星全部载荷等一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成果。 /p p   同时,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对内挖掘孵化可转移转化成果,对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效果显著。“吉林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开创了我国民用商业卫星的先河 新型枪瞄系统、激光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系列军工技术实现军转民 02、04等重大专项成果顺利完成并实现产业化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绝对式光栅尺等产品,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p p   “无论是国家实验室,还是中科院创新研究院,实际瞄准的都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贾平说,“长春光机所的科研成果在国防安全、经济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p p   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长春光机所成为中科院系统以及吉林省内首批入选的单位。截至目前,双创基地共有参控股企业73家,长春光机所持有权益达到30多亿元。 /p p   作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长春光机所设有硕士点8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在学研究生近千人,为广大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毕业生。瞄准“中国制造2025”及双创对工程师人才的战略需求,长春光机所开办工程师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建设、高科技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工程师。同时,与吉林省教育厅联合发起成立吉林省工程师培训教育联盟,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长春光机所始终践行着研、产、学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p p   贾平介绍道,自双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春光机所双创工作发展迅速,探索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源泉,以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军民融合为亮点,以平台为载体,以资源为催化剂,贯穿创新链到产业链全链条服务的“长光双创模式”。 /p p   直击“十三五” /p p   贾平指出,长春光机所在中科院“十二五”时期“一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形成“十三五”时期“一四六”规划,即一个定位、四项重大突破、六个重点培育技术方向。 /p p   “十三五”时期,长春光机所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光电技术创新,进一步在大口径光学工程、航空遥感与测量、紫外/极紫外光学技术,以及高端CMOS传感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活水”。 /p p   科研方面,长春光机所将培育4到5个具有较高国际地位的研究团队,研制完成5种以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传感器、高端仪器或装备。 /p p   产业方面,长春光机所将重点在光电传感器、超精密光学、高档数控车床、智能农林信息技术、高端医疗设备、高精度光栅/光谱仪器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p p   国际合作方面,长春光机所将建成长春国家光电国际创新园、郭春雷中美联合光子实验室,实现国防科研成果出口,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教基地,推进Light期刊影响因子实现新突破。 /p p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正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相继出台一系列东北振兴相关政策,这也为长春布局精密仪器与装备国家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p p   贾平说:“长春地处东北核心区,依托长春光机所建设国家实验室或者创新研究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带动吉林、辐射全东北,以科技创新加速由老东北到大东北的跨越。” /p p   strong  迎接新挑战 /strong /p p   贾平表示,长春光机所将在新时期继续履行国立科研院所的使命担当,多种渠道建言献策,主动融入创新创业改革发展大计。 /p p   目前,长春光机所在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双创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向政府部门多方建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p p   2013年,长春光机所作为主要编制单位,在吉林省工信厅的组织下,完成《吉林省光电子产业链设计》。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联合下发的《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引领行动计划(2016-2020)》中,有5大专栏、11个重点项目采纳了长春光机所的建议。 /p p   长春光机所建设了促进产出和加速转化为核心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体系,率先推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长春光机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通过设立成果转化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 /p p   新时期也将面临新挑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员工待遇、发展机遇等因素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力度的逐年加大,使得东北地区的人才形势更加严峻。长春光机所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吸引力,以及政府推出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p p   贾平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更是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目前,长春光机所的科研项目绝大多数为竞争性项目,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每年需要应付大量的项目申请、检查,占用大量的科研人员工作时间。 /p p   “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助力度较小,重产业、轻研发的现象普遍存在。”贾平说,“如果政府可以加大相应的投入,将让更多的高、精、尖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p p br/ /p
  • 我国将围绕5个层面建15-20个重大创新基地
    2013年3月1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该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试点建设15-20个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而且,我国将围绕五个层面部署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具体包括光电技术、机械制造、智能制造、计量科学等领域。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计[2013]3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和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工作,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   科学技术部 发展改革委   2013年3月1日   附件: “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   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是指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为宗旨,以促进创新链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实现重大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与扩散为目标,设施先进、人才优秀、运转高效、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创新组织。   开展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服务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部署。   本规划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制定。   一、形势与需求   当前,国际竞争焦点日益从经济社会向科技前移,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根本上改变着全球竞争格局。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科技创新日益呈现出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新特点,更加强调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创新资源的集成配置。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等新型创新方式已成为当今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发展方向。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陆续发布了新的科技发展战略,都将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列入科技发展的总体布局,加大支持力度,集聚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   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尚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根本改变,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总体科技水平及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保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必须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此,需要部署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以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与扩散,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面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陆续建成了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多层次的创新载体,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创新载体集成创新资源、攻克科技难关、转化科技成果、汇聚创新人才、探索管理制度,有力地支撑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相比,现有创新载体和创新驱动模式仍有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尚未形成创新链各环节相互衔接、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难以满足以国家战略为目标的重大创新需求 创新载体之间存在系统封闭问题,缺乏协同创新机制,整体创新效能有待提升 创新资源相对分散,统筹协调不足,创新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机制有待建立。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发挥创新链上各类创新载体的整体优势,亟需在现有创新载体基础上,优化和集成创新资源,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以新的组织形式,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集中组织实施面向国家目标的协同创新。   二、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功能与定位   通过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的整体规划和统筹部署,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创新链上各类创新载体的紧密合作,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从整体上具备以下四个功能:一是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发现、提出、承担并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任务,保障国家重大需求,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二是集成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进行重大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保持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三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扩散,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四是吸引、汇聚、培养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化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队伍。   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通过集成创新链各环节的创新资源,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骨干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的互动与合作,探索形成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扩散,从而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紧密衔接,强化五大创新体系的支撑和互动,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   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优化科技资源,促进协同创新,推进各类创新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工合作,为相关领域和产业提供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及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形成可快速扩散的重大技术和产品。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将进一步促进转制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与优化现有创新资源,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 推动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有效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以及高等学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将探索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治理结构及评价制度,统筹配置科研设施、研发任务、人才团队等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构建创新链各环节紧密结合、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的创新环境。   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主要依托现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现有创新载体是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必要基础。科技创新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不同环节的互动过程。主要依托现有创新载体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有效地促进创新链上相关创新载体的纵向和横向协同与集成,充分发挥现有创新载体的优势和能力,推动创新链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加强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快速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和效率。同时,通过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可以引导和带动现有创新载体有序发展,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与扩散能力,促进现有创新载体的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   三、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在现有各类创新载体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链优势创新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协同创新,构建满足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扩散,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建设原则   国家目标,前瞻引领。从全局高度,突出反映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技的前瞻部署和超前引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建设代表国家最高创新能力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存量协同,增量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新载体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协同创新,选择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基础条件好的创新载体,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根据国家目标和发展需要,以增量投入引导存量发展,培育和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综合集成,机制创新。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的互动与合作,加强创新要素的综合集成。通过汇聚资源、集聚人才、持续发展、开放共享的制度安排,加速创新成果的转移、扩散和应用,探索并实践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在组织方式、资源配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机制创新。   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创新载体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各创新环节的不同特点,对现有创新载体的培育、建设和发展进行分类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在“十二五”期间,通过综合评估,选取条件相对成熟、创新能力突出、预期效果显著的创新载体,在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先行试点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三)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和现有创新载体的发展基础,选择具备优势创新条件和基础的领域,试点建设15-20个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通过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载体间的协同与集成,促进各类创新载体向全社会开放服务,大幅提升成果快速转化扩散能力 集成各类创新载体的优势资源,提高对国家重大需求的保障能力。同时,通过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有效解决现有创新载体存在的系统封闭、资源分散等问题。   到2020年,在试点建设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布局,建成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通过十年左右的持续建设,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初步形成国家层面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布局,引导现有创新载体围绕创新链合理建设、明确定位、有序发展 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探索形成灵活、高效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四、总体部署与重点领域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完善现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布局,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类创新载体按照各自功能要求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促进现有各类创新载体的协同与集成,推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   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整体建设框架下,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创新2020等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引导现有各类创新载体进一步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有序建设、发展和完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从创新链各环节强化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支撑。继续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研究实验基地建设,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需求,大力提高其原始创新能力 着力加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工程技术研发基地的资源协调和综合集成,大力提高其集成创新能力、工程技术开发与中试能力和成果转化与扩散能力,解决制约产业技术创新的瓶颈问题 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面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的各类产业创新服务基地的发展与协调,加强能力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为各类创新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 进一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完善建设布局,强化服务能力,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开放与共享,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以重大任务与需求带动,探索不同部门、不同创新主体的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增强能力,创新机制,集成资源。按照创新成果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不同环节扩散的特点,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在以下五个层面部署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建设基础性、公共性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瞄准世界科学前沿,主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横向联合为主的方式,重点集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等创新链上各类创新载体,部署建设若干基础性与公共性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加强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创新的规模效应。在前沿基础学科及基础条件领域建设的基础性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主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创新成果在科学研究阶段迅速扩散,引领科技持续发展。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重点公共科技领域建设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主要开展公共性、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研究,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科技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公共性科技支撑,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持续动力。根据现有基础,“十二五”期间,将在计量科学、海洋资源、公共安全等领域启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试点建设工作。   ——建设面向重点工程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面向国家战略目标,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家安全需求,推动军民融合,在交通、水利、电力、空天、深海等领域,结合国家重点工程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现有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强产学研联合,集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上的各类创新载体,部署建设若干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面向重点工程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主要开展重大战略产品与工程开发,推动创新成果在技术开发与工程化阶段迅速扩散,促进重大创新成果的工程化示范应用,以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填补国家战略空白,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根据现有基础,“十二五”期间,将在高速列车、智能电网与特高压、深海工程等领域启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建设面向农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围绕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骨干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作用,以纵向联合为主的方式,集成创新链各环节的创新载体,部署建设若干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面向农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现有基础,“十二五”期间,将在农业装备、农业生物育种等领域启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建设面向新兴产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源头创新作用,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纵向联合为主的方式,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主体,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集成各类创新载体,部署建设若干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面向新兴产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主要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以加快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转移进程,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扩散,支撑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现有基础,“十二五”期间,将在新能源汽车、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光电技术、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启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建设面向传统产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围绕冶金、机械、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主要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高等院校,以纵向联合为主的方式,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各环节,集成各类创新载体,部署建设若干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面向传统产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主要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提升创新水平,系统解决行业发展技术瓶颈,提高工程技术开发、中试及产业化前期验证能力,推动创新成果的成熟化与快速扩散,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根据现有基础,“十二五”期间,将在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等领域启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五、建设方式   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新载体的作用,集成创新载体的优势资源是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主要方式。在建设中,要根据不同领域的创新特点、发展需求和建设基础,合理选择横向集成、纵向集成或二者结合的集成方式。其中,横向集成指集成创新链同一环节上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建设的各类创新载体,形成科技创新的规模效应,使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具备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任务,保障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纵向集成指集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化、产业化等创新链不同环节上的各类创新载体,使研究实验基地、工程技术研发基地、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按各自在创新链上的功能定位有序衔接,以推动创新链各环节的互动与合作,加快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转移进程,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扩散。   在集成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领域内创新载体结合的紧密程度和创新资源的集聚特点,可采取如下三种建设模式。   一是一家为主、多家参与。在计量科学、农业机械等创新资源较为集聚的领域,以领域内最具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完备、创新载体齐全的创新主体为核心,通过产权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吸纳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组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立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人财物独立的管理机制,加强科研基础设施与科研条件建设,积极引进高端研究人才,鼓励成立法人实体。   二是多家共建。在海洋资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由领域内多家创新能力强、优势明显、互补性高的创新主体,共同组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制定并完善开展协同创新的各项管理制度,共建、共享科研基础设施与科研条件,联合引进和培养研究人才,形成人财物相对独立、开放发展的研究开发实体。   三是联盟组建。在移动通信等创新资源较为分散的领域,由领域内创新资源丰富的骨干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牵头组织,联合相关创新主体,以联盟形式组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立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协议,制定组织管理章程,形成以联盟决策机构和常设执行机构为中心,以各家实体运行的分基地为网络节点,地理上相对分散,体系上高度统一的合作创新组织。   六、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   科学技术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规划实施中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制度,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协调推进、规范发展。加强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合力推动创新资源的集成整合与高效利用,保障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运行与管理机制   建立与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定位与目标相适应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多主体的新型组织中建立常设管理与运行机构,探索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与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开放、流动的用人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加强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全过程管理,形成决策、监督、评价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立项、认定、评价与考核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运行效率。积极探索和制定有利于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运行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   要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创新机制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益。探索中央支持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财政资金投入与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多种投入支持方式,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的投入机制。   (四)统筹基地人才项目发展   统筹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创新人才发展工作和各类国家科技计划、产业创新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支持国家重大创新基地通过集成优势创新资源,形成持续创新能力,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任务,促进基地、人才、项目有机结合。在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创新项目安排等方面要优先向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聚集。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是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既要汇聚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产业化人才,又要汇聚从事技术推广和科研管理的专业人才。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主动加强与现有各类人才发展规划、计划和工程的衔接,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创新载体的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吸引世界各国优秀创新人才,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   (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支持国家重大创新基地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大学、学术组织及国际主要研究基金组织建立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搭建联合研发平台,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国际化发展。鼓励和推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把握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机会,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提升我国科学研究能力,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团队等方面的作用。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
  • 2020年我国将建成30-35个领域(专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p   近日,国家标准委关于印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的通知。依据通知内容,到2020年,我国将构建起覆盖重点领域和区域、涵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全过程的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一批区域(综合)、领域(专业)和国际创新基地、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培育和孵化一批标志性的技术标准创新成果、优化创新基地发展环境、提升创新基地工作的能力水平。 br/ /p p   通知显示,2017年-2020年,我国将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建成15-20个区域(综合)创新基地 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重要消费品、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建成30-35个领域(专业)创新基地 围绕中国标准“走出去”和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建成5-10个国际创新基地。 /p p   其中,先进制造以工业强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为重点 重要消费品以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领域为重点。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 /strong /p p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依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为科学指导创新基地建设,做到统筹规划、总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支撑构建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制定本规划。 /p p    strong 一、形势与需求 /strong /p p   进入“十三五”,国际经济和科技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加快,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愈发明显,新经济、新模式层出不穷。世界各国纷纷利用技术、标准、专利等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创新布局,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经济新动能不断积聚,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提速,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p p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以技术标准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然而,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创新活力不足,标准缺乏有效供给等问题。通过创新基地建设,搭建标准化创新服务平台,将有效整合标准、科技、产业优势资源,发挥技术标准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的作用,以更加高效、灵活、便捷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标准化基础保障与技术支撑。 /p p    strong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 /strong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国家重大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实施,加快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工作机制和模式创新,构建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益。 /p p    strong (二)基本原则 /strong /p p   市场驱动。探索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突出企业在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需求和投入等方面的主体地位,调动市场各方面资源参与创新基地建设。 /p p   政策引导。加强创新基地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健全支持创新基地发展的政策环境。 /p p   协作联动。加强各级政府之间、标准化与科技和产业等主管部门之间、政府与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之间的协作,强化标准化、科技、产业等资源的有效对接,充分吸纳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参与创新基地建设。 /p p   长期运行。围绕支撑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机制创新和优化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形成能够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创新生态圈。 /p p   动态调整。在技术标准创新需求旺盛的领域和区域先行先试,逐步健全创新基地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结合运行效果优化创新基地布局,鼓励创新基地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调整运行模式,提升市场适应能力。 /p p    strong (三)总体目标 /strong /p p   到2020年,构建起覆盖重点领域和区域、涵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全过程的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形成一批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技术标准孵化器,初步建立满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 /p p   ——建成一批区域(综合)、领域(专业)和国际创新基地。 strong 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建成15-20个区域(综合)创新基地 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重要消费品、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建成30-35个领域(专业)创新基地 围绕中国标准“走出去”和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建成5-10个国际创新基地。 /strong /p p   ——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根据创新基地功能定位,以构建市场化的利益共建共享机制为核心,形成多种各具特色、机制灵活的运行机制 围绕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多种满足市场需求的服务模式。 /p p   ——培育和孵化一批标志性的技术标准创新成果。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 形成一批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协同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联盟 培育一支既熟悉技术、产业和标准,又能满足创新基地市场化运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创制一批独创性、引领性的技术标准。 /p p   ——优化创新基地发展环境、提升创新基地工作的能力水平。支持创新基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措施基本建立 涵盖创新基地建设、运行全过程的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结合更加紧密,标准对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与跨界融合发展的导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创新基地带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p p   三、重点任务 /p p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标准化工作改革举措,支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大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加快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服务“双创”和“四众”,重点围绕创新运行新机制、优化服务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基础等方面任务开展创新基地建设。 /p p   (一)创新运行新机制 /p p   适应我国标准体系由一元结构向二元结构转变的改革趋势,围绕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等带来的市场需求,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产学研用等利益相关方以创新技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资金或项目等形式入股,构建以利益共建共享为核心,开放、多元的治理结构和机制。健全技术标准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措施,进一步集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化资源,构建适应创新基地发展需要的资源平台。 /p p   (二)优化服务新模式 /p p   依托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以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对技术标准的多样化需求为重点,加强区域或领域标准资源整理加工,为广大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标准化技术咨询、标准试验验证与符合性测试、标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等专业服务。积极组织参与以应用为导向或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计划的实施,为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咨询论证,协助开展标准研制、产业化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因地制宜开展标准化科普工作,展示技术标准创新模式、典型经验和重要成果等。 /p p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 /p p   构建和完善深度对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加速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进程、缩短产业化周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产业聚集度较高、技术创新活跃的区域和领域,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提供服务,形成一批独创性、引领性的技术标准。在新兴和我国优势特色领域,主导制定一批国际标准,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提升标准化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p p   (四)厚植发展新基础 /p p   推动各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鼓励政策,建立科技、产业、财政、税收、标准化等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鼓励创新基地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与创新基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支撑条件。加快建设创新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提升创新基地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鼓励创新基地探索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育形成一支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p p    strong 四、创新基地建设布局 /strong /p p   (一)区域(综合)创新基地 /p p   区域(综合)创新基地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重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京津冀、东北等地区进行布局。 /p p   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p p   根据已批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及区位特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完善科技、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培育优势特色领域技术标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整合标准化资源,构建服务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标准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促进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环境,促进高新技术和新兴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示范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p p   2. “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 /p p   在“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开展创新基地建设,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开展标准化务实合作,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快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全面服务构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格局。 /p p   3.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 /p p   按照国家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的总体要求,根据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的功能定位及区位特色,各有侧重推进创新基地建设。 /p p   上游区域创新基地建设侧重发挥标准化在保护和修复沿江生态、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集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内陆发展、统筹城乡规划、激发上游地区内需潜力等方面作用,服务上游区域现代化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长江上游开放高地建设。 /p p   中游区域创新基地建设侧重发挥标准化在培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增强干线航运能力、建设现代化航运中心等方面作用,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培育及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建设。 /p p   下游区域创新基地建设侧重发挥标准化在建设国际化航运中心、打造现代化专业港口、形成区域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开展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引导产业和区域同步融合发展等方面作用,服务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群,支撑资源节约型社会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引领示范区建设。 /p p   4. 京津冀地区 /p p   根据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体部署,依托京津冀城市群、首都经济圈及河北石保廊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发挥标准化在建立先进制造、北方国际航运、金融创新运营、打造全国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建立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等方面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并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p p   5. 东北地区 /p p   结合国家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发挥标准化在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区域内生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用,促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p p   (二)领域(专业)创新基地 /p p   领域(专业)创新基地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的落实,重点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重要消费品、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等领域进行布局。 /p p   1. 现代农业领域 /p p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发展方向,以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构建满足现代农业重点领域发展需要、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基地。 /p p   专栏1 现代农业领域 /p p   重点在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创意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生物农业以及信息农业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 /p p   2. 先进制造领域 /p p   以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为方向,以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各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加速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构建满足先进制造重点领域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基地。 /p p   专栏2 先进制造领域 /p p    strong 重点在工业强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 /strong /p p   3. 现代服务业领域 /p p   以现代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为方向,以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为目标,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重点,构建创新基地。 /p p   专栏3 现代服务业领域 /p p   重点在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生物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现代金融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旅游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 /p p   4. 现代能源领域 /p p   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为发展方向,以建设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整合我国在智能电网、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能源安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低碳能源技术、智慧能源技术、关键材料装备等领域标准研制与应用为重点,构建满足现代能源重点领域发展、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基地。 /p p   专栏4 现代能源领域 /p p   重点在高效智能电力系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电、非常规油气、能源输送通道、能源储备设施、能源关键技术装备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 /p p   5. 重要消费品领域 /p p   以深化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为发展方向,以推动消费和产业升级、扩大有效需求为目标,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企业主体作用,形成以创新助推标准制定、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以质量升级推动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大消费品标准供给力度,构建满足我国消费升级新需求的创新基地。 /p p   专栏5 重要消费品领域 /p p    strong 重点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领域布局创新基地。 /strong /p p   6. 生态文明领域 /p p   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为发展方向,以建设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生态文明体系为目标,以加强资源节约、节能低碳、循环利用、环境管理、生态保护和绿色消费标准化工作为重点,构建创新基地。 /p p   专栏6 生态文明领域 /p p   重点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地质和矿产资源保护、区域/园区/产业/企业等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环境管理与保护、节能低碳、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等领域布局创新基地。 /p p   7. 文化建设领域 /p p   以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推进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切实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发展方向,以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完善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重点,构建创新基地。 /p p   专栏7 文化建设领域 /p p   重点在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文物保护、广播电影电视、体育等传统领域布局创新基地。 /p p   (三)国际创新基地建设 /p p   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以标准“走出去”助推我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平台,提升企业国际标准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产业国际合作水平与竞争力,在“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的重点领域,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基地。 /p p    strong 五、保障措施 /strong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p p   成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按照创新基地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本区域、本领域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将创新基地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创新基地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p p   (二)加大标准化政策和信息支持力度 /p p   在申报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和国际标准提案,推荐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备选项目等方面,对创新基地给予政策倾斜 给予创新基地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权限,畅通创新基地获取标准化相关工作政策和文件的渠道。 /p p   (三)建立经费多元化投入模式 /p p   鼓励地方政府先期投入支持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在创新基地办公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保障 鼓励创新基地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双创”、科技服务平台、标准化等方面专项的支持,适时引入社会资本,逐步形成市场化的创新基地运行模式。 /p p   (四)健全绩效评价和约束机制 /p p   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相关考核评估制度,强化创新基地日常管理,加强对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的绩效考核,实施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p p br/ /p
  • 上海物联网中心奠基 打造物联网创新基地
    7月13日上午,“上海物联网中心项目奠基仪式”在上海市嘉定区城北路235号建设现场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为奠基启动开工装置,中科院和上海市相关领导为项目培土奠基。 奠基仪式现场   物联网与新能源、生命科学、绿色制造等被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也将物联网列为“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是国内最早开展传感网研发的单位,是我国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并在国防、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示范,引领了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微系统所和嘉定区人民政府在嘉定共建“上海物联网中心”。   “上海物联网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基地,将开展物联网产业化的卡位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 ,引领国家物联网产业体系相关标准制定 作为物联网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将通过深化中科院和上海市的院地合作,加快建设国家级的物联网技术测试综合服务平台、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物联网数据管控中心、物联网信息获取网络平台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将充分利用嘉定区“无线城市”和NGB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优势,率先完成3-4项应用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核心成果的推广应用 作为物联网高端产业集聚基地,将以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基础,大力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营造有利于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集群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物联网关键产业链迅速发展。   “上海物联网中心”将依托上海微系统所在物联网方面的研发力量、研究成果、人才优势,大力吸引各类物联网研发、示范和产业化项目落户,努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创新基地,攻克物联网核心技术,引领国家标准制定,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上海物联网中心将面向“智慧上海”,推动上海信息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上海物联网中心分三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包括技术研发中心和专家公寓等四个建筑单体。二期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产业孵化中心、交流培训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三个建筑单体。三期建筑用地200亩,主要打造上海物联网产业集聚核心园区。   上海物联网中心远景规划鸟瞰图   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王曦主持奠基仪式。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池洪,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陈杰,嘉定区区委书记金建忠、区长孙继伟,中科院高技术局、院地合作局、基建局、上海分院及上海地区各研究所的领导,以及承担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 中科院与吉林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
    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政府近日签订了《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协议。   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为依托,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以引领国家光电领域自主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共建研产学并举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四大公共技术平台和七大专业研发基地,争取每年实现100亿的经济总量,年增长率为25%。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人才”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为我国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国家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该基地四大公共技术平台包括精密机械、工程光学、光电子核心器件与集成、光电信息处理与控制 七大专业研发基地包括精密机械研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设备研发,航天光学遥感、侦察与测绘设备研发,航空光电侦察测绘有效载荷研发,大型光电测控与对抗设备研发,大功率激光器研发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研发。
  • 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获专家组认可
    12月14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前检查。“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进展得到专家好评。 目前“孵化基地”中3家机构通过美国FDA的GLP审查 5家单位动物实验室通过国际AAALAC(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认证 “阿德福韦酯片”、“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一批品种获得或正在申报新药证书。专家组对“孵化基地”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将于1月中旬到京开展现场督导。   背景:   “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建设”项目于2009年5月正式立项,是北京对接国家重大专项首先启动的两个重大项目之一,获中央经费支持2884万。该项目由市科委主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体承担,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同参加,旨在攻克一批共性、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孵化一批科技型高成长企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汇聚一批高素质人才,使园区医药产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打造中国最具创新实力和产业规模的药谷。
  • 第二批“国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公示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二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公布通告,共有99家企业和基地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名单,覆盖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生物医药和科技服务企业/基地也在名单之中。详情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的通告  工信部企业[2016]3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有关要求,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6〕194号),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我们确定了第二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现将确定的名单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同意授予北京市赛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天津市赛达新兴产业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北省清河县羊绒产业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等99个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称号(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示范基地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优化创业创新设施和环境,创新服务和运行模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要规范内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提升服务水平 要集聚社会服务资源,畅通信息渠道,不断满足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需求 要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 要加强与其他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的交流学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示范基地的服务质量、服务收费以及服务满意度等运营情况进行检查 做好示范基地年度工作总结和检查情况报告 要认真总结和推广示范基地的经验,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做好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的培育和认定工作。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示范基地进行年度测评,对测评不合格的撤销示范基地称号。  五、示范基地公告有效期三年。  附件:第二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1月11日
  • 5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将开展评估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各有关高等学校: /p p   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教技函〔2016〕4号)有关规定,为更好发挥评估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基地”)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111基地”引智工作绩效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组织开展“111基地”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评估对象 /strong /p p   2007年批复立项建设并通过验收获得滚动支持的“111基地”(名单见附件1)。 /p p    strong 二、评估内容 /strong /p p   重点评估“111基地”基础条件与总体实力,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水平、国际化团队建设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管理运行和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规划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p p    strong 三、评估方式 /strong /p p   本次评估采用分组答辩评审方式进行。具体评估工作由“111计划”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由“111”计划专家委员会具体实施。 /p p   strong  四、评估结果 /strong /p p   本次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对优秀和良好的基地可给予后续支持并优先推荐承担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任务 建设成效较差的基地不再列入国家“111基地”支持项目。 /p p    strong 五、相关要求 /strong /p p   1.参评基地按照评估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和梳理,编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申请报告》(附件2)。针对评估内容准备会议答辩材料、相关支撑材料。 /p p   2.依托高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参加评估工作,并于2018年5月24日前将评估申请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一式2份报送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同时通过各高校引智项目管理系统上报评估申请报告电子版。 /p p   3.会议答辩拟于2018年5月下旬进行。汇报采用PPT形式,时间30分钟。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p p    strong 六、联系方式 /strong /p p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教育部科技司联系人:余玉龙、何立芳。联系电话:010-66096358。电子邮箱:zh@moe.edu.cn。 /p p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联系人:蔡顺康、郑心舟。联系电话:010-68948899-50522。  电子邮箱:wjsjhc@safea.gov.cn。 /p p   附件: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清单 /p p   2.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39f2cef0-c944-4e5c-ad7b-7b05bfe8ba82.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申请报告.docx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5月10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清单 /strong /p p br/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序号 /strong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立项编号 /strong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基地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依托高校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1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基础医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2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环境污染控制和质量改善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清华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3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先进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4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插层结构分子材料的组装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化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5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通信与网络核心技术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邮电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6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6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植物-土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国农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7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7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西医结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中医药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8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8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师范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9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09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航空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class=" selectTdClass"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0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0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重质油化学与开发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1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1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成矿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2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2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特种分子纳米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北京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3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3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弱光非线性光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南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4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4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微米 纳米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天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5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5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东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6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6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无机纳米孔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吉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7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7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分子表观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东北师范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8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8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哈尔滨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9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19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深海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哈尔滨工程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0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0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先进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复旦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1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1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海洋(海底)地质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同济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2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2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智能视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上海交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3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3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与药物发现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华东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4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东华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5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数学研究创新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华东师范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6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6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微结构功能材料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南京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7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7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显示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东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8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8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煤炭资源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国矿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9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29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食品安全加工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江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0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0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农业生物灾害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南京农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1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1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信息与控制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浙江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2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2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合肥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3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3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计算科学与应用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4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4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厦门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5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5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心血管基因组医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山东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6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6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海-气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国海洋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7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7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软件工程及导航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武汉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8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8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光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华中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9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39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0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0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武汉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1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1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植物功能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华中农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2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2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华中师范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3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3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生物选矿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4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4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基因组学与进化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中山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5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5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家蚕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西南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6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6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电子信息科学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电子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7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7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能源高效与再生利用的热物理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西安交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8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8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9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49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植物病理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0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50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结构力学行为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西北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57" valign=" to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1 /p /td td width=" 94"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07051 /p /td td width=" 359"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旱寒生态学创新引智基地 /p /td td width=" 142" nowrap=" nowrap" p style=" text-align:left " 兰州大学 /p /td /tr /tbody /table
  • 北京建材总院基地成功举办创新券专题培训会
    p   因疫情关系,2020年3月北京建材总院基地借助腾讯会议软件成功以远程视频方式举办创新券专题培训会,此次培训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北京建材总院基地各开放实验室60余位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包括:1、市科委张瑶老师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创新券政策详细解读,包括政策背景、办理流程等内容 2、市科委条财处毛振芹老师与参会代表在线交流问答。 /p p   本次会议的召开使参会人员详细了解了首都科技创新券扶持政策,明确了今年工作的努力方向,将更有针对性的为首都乃至京津冀小微企业研发提供提供支持服务。 /p
  • 创新实践,化学人才孵化新阵地——厦大化院与HORIBA共建实习基地
    为鼓励更多化学人勇敢进入仪器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突出实践能力的科研尖兵,为材料与化工以及智能仪器与装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化学测量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科技创新方向,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称:厦大化院)与HORIBA合作,在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HORIBA Analytical Solution Plaza, 简称:ASP)设立“学生实习基地”。2023年4月,双方在ASP开幕典礼期间为“学生实习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厦门大学任斌教授(右)和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濮玉梅女士(左)共同为学生实习基地揭幕。 在战略合作揭牌仪式上,任斌教授回忆起与HORIBA的初识,感叹当年第一次接触HORIBA的时候,他还是个学生,如今已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而正因如此,任教授对学生实习基地成立的充满期待,他表示,学生实习基地的成立,不仅将为学生们提供实践创新的平台,也将成为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新契机。△ ASP门外的学生实习基地铭牌厦大化院历经百余年的沉淀与发展,现已成为化学化工学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摇篮和高水平的科研重镇。学院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致力于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有益的探索。△ 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位于上海嘉定的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SP)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汇集了HORIBA各事业部的先进仪器与设备。依托资深的专业技术团队,ASP与中国用户深化合作、协同创新,力求以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校等机构开展多维度的合作。而如何充分利用好ASP的硬件资源与技术优势,为中国科研发展培养下一代优秀人才也是ASP自觉担当起的社会责任之一。经过双方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厦大化院与HORIBA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在ASP成立学生实习基地。△ ASP所在地HORIBA上海厚立方 (C-CUBE) 全景在学生实习基地,企业导师将结合学生优势特长与化学领域光谱仪器的国际前沿和最新技术,对同学们进行个性化指导。ASP也邀请厦门大学以及福建省嘉庚创新实验室仪器与装备研发中心的专家学者来学生实习基地,与HORIBA的专家团队一起组成强大的联合导师组,共同为学生们提供更高阶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ASP创意角在学生实习基地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可以学习多种光谱仪器原理、技术及操作方法,还可以体验仪器在真实应用场景下的该如何工作和发挥作用,并体验仪器的研发过程。另一方面,在基地的实习经历也将帮助同学们融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为未来进入仪器相关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 HORIBA前沿应用开发中心汇集多种先进光学光谱分析仪器,涵盖从结构表征,元素分析,表面分析,颗粒表征,气体分析,半导体制程设备等多种先进设备。如:纳米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椭圆偏振光谱仪,辉光放电光谱仪等等。通过这种校企联合的办学方式,学生实习基地将促使学校、企业及行业形成有机联动,帮助企业更好地吸纳储备人才,推动化学测量领域高质量发展。学生实习基地不仅将培养高水平化学人才,未来厦大化院还将与ASP持续推动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探索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新途径,助力提升我国化学领域研究水平。
  •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
    关于征求《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根据规范性文件修订程序要求,现就《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或个人于2023年12月11日前将意见和建议以邮寄、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我单位,逾期视为无意见。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邮编:100088传真:010-82260710电子邮件:bzcxjd010@163.com2023年11月9日附件下载:1.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pdf 原文一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国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职责定位】创新基地是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整合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 以及科技和产业等资源,围绕全类型标准和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创 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方式、创新标准实施应用方式、创新 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步推进方式的重要平台。创新基地主要服务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的落实,服务国家重大区 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第三条 【建设运行原则】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遵循国际国内并重、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协作联动、动态调整的原则。第四条 【承担单位】创新基地主要依托企事业单位等建设, 实行“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运行机制。第二章职责第五条 【国家标准委职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的主要职责是:(一)组织贯彻国家关于创新基地的政策、规划,制定管理制 度,指导并监督创新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二)研究创新基地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要求;(三)批准创新基地的建设、成立、调整和撤销,组织开展创 新基地的验收、评估和监督检查。第六条 【部门和地方职责】创新基地所属领域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部门)或者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以下 简称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有关创新基地的政策、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创 新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措施;(二)组织申报推荐创新基地,指导创新基地建设;(三)推动创新基地纳入行业部门或者地方政府重点工作。第七条 【省级标准化部门职责】创新基地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受国家标准委委托,协助开展本辖区内创新基地的验收、评估、监督检查等, 并协调有关方面给予创新基地支持。第八条 【承担单位职责】创新基地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有关创新基地的政策、规划,建立健全创新基 地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二)提供创新基地运行基础条件保障;(三)按照创新基地的定位和目标,编制工作计划,推动任务 落实;(四)配合创新基地的验收、评估、监督检查等工作;(五)按时报送创新基地工作总结、亮点成果、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等。第三章建设第九条 【申报指南】国家标准委根据需要编制创新基地申报指南,明确创新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建设要求等。第十条 【申报条件】申请建设创新基地的承担单位原则上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得到行业部门或者地方政府的支 持;(二)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标准化工作队伍,能够提供必要 的办公条件及经费支持;(三)在标准化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丰富的标 准制修订经验,承担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或者与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紧密;(四)能够有效汇聚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 品以及科技、产业等资源,具有较强聚集创新资源和提供市场化服 务的能力。第十一条 【申报组织】行业部门的标准化主管机构(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指南确定 本领域本地区的建设方向,组织本领域本地区有意愿的单位进行 申报,并编制申报方案。第十二条 【审核推荐】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充分论证申报方案后,提交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审核。行业部门、地方政府认为符合申报条件的,择优向国家标准委推荐。第十三条 【形式审查】国家标准委根据申报推荐情况,适时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纳入专家评审范围。第十四条 【专家评审】国家标准委组织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方案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分为“通过”、“修改完善后通过”、“未通过”3 种。评审意见为“修改完善后通过”的,申报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申报方 案进行修改完善。第十五条 【网上公示】国家标准委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方案进行研究,符合要求的按程序在官方网站上公示,公示信息包括拟批准建设创新基地的名称、承担单位、推荐单位等,公示时 间不少于 1 个月。第十六条 【批准建设】公示后无异议或者异议处理完毕符合要求的,国家标准委予以批准建设,建设期一般不超过 3 年。第十七条 【建设过程】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创新基地承担单位根据申报方案开展工作,每年上报 建设情况。推动创新基地建设纳入行业部门或者地方政府重点工 作,并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创新基地支持。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如遇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行业部门、 地方政府、国家标准委报告。第十八条 【中期评估】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于创新基地建设中期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并向国家标 准委提交中期评估报告。第十九条 【自查和验收申请】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于创新基地建设期届满前 3 个月内,组织创新基地承担单位对照申报方案开展自查。创新基地符合验收条件的,由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 准化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报送国家标准委审核,并抄报行业 部门、地方政府。第二十条 【延期要求】创新基地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于创新基地建设期届满前 3 个月内提出延期申请,经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标准委。创新基地建设期延期一般不超过 1 年。未按规定提出延期申请、延期申请未获批准或者延期后未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国家 标准委终止创新基地建设。第二十一条 【验收要求】国家标准委组织专家对创新基地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意见。创新基地验收意见分为“通过”、“整改”、“未通过”3 种。验收意见为“通过”的,国家标准委予以批准成立。验收意见为“整改” 的,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创新基 地承担单位在 6 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再次提出验收申请。验收意见为“未通过”的,国家标准委终止创新基地建设。第四章运行第二十二条 【组织管理要求】创新基地应当重视和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创新基地不得自行成立或者 批准分基地等分支机构,不得刻制印章。第二十三条【机制模式创新】创新基地应当注重机制和模式创新,促进科技、标准、产业等资源有效聚集,强化产学研用合作, 加强共建共享。第二十四条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创新基地应当创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方式,建立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并根据需要支撑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本领域、本地区的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 推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融入标准,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以标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第二十五条 【标准制修订建议】创新基地应当加强与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联络协调,积极参 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重点领域国际国内标准比对分析、中外标准 互认等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创新基地应当围绕本领域、本地区标准化工作重点,定期开展 国际国内标准化发展趋势分析研究并报送研究报告,主动提出国家 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国际标准提案、标准路线图、国际标准孵化 清单,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验证、实施信息反馈和实施效 果评估等工作。第二十六条 【标准化培训和宣传推广】创新基地应当重视标准化知识普及和标准化实践经验推广,开展标准化科普场所建设、 成果展示及实习培训等工作。探索建设本领域、本地区技术标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或新媒体宣传平台,为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集成服务,助力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提升。创新基地应当注重总结创新实践、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通过交流研讨、宣传报道等形式加强推广应用,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十七条 【先行先试】国家标准委、行业部门和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等支持创新基地承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和相 关科研项目;支持创新基地向国家标准委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立项 申请和国际标准提案、开展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参与标准验证 等工作;支持创新基地间开展战略合作。第二十八条 【标准化人才培养】国家标准委、行业部门和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支持创新基地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开展国际标 准化、标准化职业等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第五章考核评估第二十九条【年度总结和计划报送】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 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 12 月底前,组织创新基地承担单位向国家标准委报送本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第三十条 【年度考核】行业标准化主管机构、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创新基地进行年度考核,掌握创新基地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考核结果同时报送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国家标准委。第三十一条 【监督检查】国家标准委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对创新基地进行监督检查。第三十二条 【定期评估】国家标准委组织对创新基地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周期为 3—5 年,评估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情况、服务能力与运行实效、运行模式与工作机制创新等。评估程序分为材 料审查、现场核查和综合评议 3 个阶段。第三十三条【评估结果及结果运用】国家标准委根据年度考核、监督检查和定期评估情况,形成评估报告并抄送推荐单位。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 种。评估结果为“优秀”的,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和国家标准委应当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给予 1 年时间整改,整改后再次评估结果仍为“不合格”的,予以撤销。第六章变更调整第三十四条 【主动调整】国家标准委可以根据创新基地总体布局需要和实际运行情况,在组织专家评估的基础上,对创新基地 进行调整。第三十五条【申请调整】创新基地名称、承担单位变更等重 大事项,应当由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向国家标准委提出书面申请。 经国家标准委审查、公示通过后进行调整。公示时间不少于 1 个月。第三十六条【违规处理】创新基地申报、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不实数据、出现重大学术诚信问题、存在其他违 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本办法行为,或者承担单位不再具备创新基地 建设运行条件的,国家标准委终止其建设或者予以撤销。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七条 【命名】创新基地统一命名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英文名称为“National Technical Standard Innovation Base of ×××”。第三十八条 【实施日期】本办法自 2023 年XX 月XX 日起施行。
  • 教育部拟开展26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评估工作
    为规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基地”)管理和运行,更好发挥评估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引智工作绩效,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日前决定组织开展“111基地”评估工作。  本次评估的对象涵盖2006年批复立项、2011年获得滚动支持、立项建设已满10年的26个“111基地”(名单见附件1)。评估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水平、国际化团队建设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管理运行和开放共享、存在主要问题、发展目标和依托单位支持等。  据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5年进行一次周期性评估,评估工作由“111专委会”或委托第三方专家组进行,对于未通过评估的“111基地”将被要求整改或淘汰。对建设成效显著、验收结果良好的“111基地”可继续滚动支持5年。  通知如下: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工作的通知教技司[2016]486号有关高等学校:  为规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基地”)管理和运行,更好发挥评估工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引智工作绩效,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教技函〔2016〕4号),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组织开展“111基地”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对象  2006年批复立项、2011年获得滚动支持、立项建设已满10年的“111基地”(名单见附件1)。  二、评估内容  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水平、国际化团队建设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管理运行和开放共享、存在主要问题、发展目标和依托单位支持等。  三、评估程序  本次评估工作由“111计划”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由“111”计划专家委员会具体实施。  1. 参评基地提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申请报告》(附件2)。  2. “111专委会”对参评基地进行分组答辩评审,按照评分指标体系打分并进行排序。  3.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对评分排名后20%的基地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  4. “111计划”领导小组根据答辩成绩和现场评估情况确定并公布评估结果。  四、评估结果  本次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对优秀和良好的基地可给予后续支持政策并优先推荐承担国家国际合作计划相关任务 对较差的基地予以整改或淘汰。  五、相关要求  1. 参评基地按照评估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和梳理,编写评估申请报告。针对评估内容准备会议答辩材料、相关支撑材料,并做好现场评估准备。  2. 依托高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于2017年3月20日前将评估申请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一式2份报送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同时通过各高校引智项目管理系统上报评估申请报告电子版。  3. 会议答辩拟于2017年4月进行。汇报采用PPT形式,时间30分钟。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教育部科技司联系人:杨文辉、王骁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电子邮箱:zh@moe.edu.cn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联系人:蔡顺康、胡灵山  联系电话:010-68948899-50522  电子邮箱:wjsjhc@safea.gov.cn  附件:  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清单.xlsx  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申请报告.docx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  2016年12月19日附件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清单序号年度基地名称承担单位12006生命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大学22006全球变化科学(陆地表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师范大学32006功能超分子与纳米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大连理工大学42006量子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复旦大学52006宇航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62006高分子塑料光电材料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华南理工大学72006煤燃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华中科技大学82006古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吉林大学92006超分子体系的组装与功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吉林大学102006西部环境变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兰州大学112006分子代谢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南京大学122006功能有机分子构筑与构效关系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南开大学132006智能与网络化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清华大学142006生物医学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厦门大学152006功能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山东大学162006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上海交通大学172006功能基因组与重大疾病生物治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四川大学182006绿色化学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天津大学192006细胞功能的分子基础学科创新引智地武汉大学202006轻质材料和智能结构的基础力学问题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安交通大学212006材料介观性能表征及尺度效应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安交通大学222006农业生物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浙江大学232006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2006植物抗逆高效分子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农业大学252006有色、稀有及粉末冶金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南大学262006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重庆大学
  • 关于印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 (2023—2025年)》的通知
    国标委发〔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现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2023—2025年)》印发你们,请申报组织单位与标准委沟通协商后,按照指南要求开展申报工作。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1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指南(2023—2025年)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是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整合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以及科技和产业等资源,围绕全类型标准和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创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方式、创新标准实施应用方式、创新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步推进方式的重要平台。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做好创新基地申报和建设工作,依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申报指南。一、申报范围“十四五”期间,拟新批准建设领域类创新基地不超过20个。申报领域围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等国家重要规划和战略,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数字孪生、操作系统、高端芯片、高端装备、元宇宙、数字乡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以及生物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共同富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通过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一体化推进,国内国际协同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申报主体基本要求(一)创新基地申报主体。创新基地的申报主体包括申报单位、申报组织单位和推荐单位。1. 申报单位。指申请承担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任务的主体。其中,创新基地的申报单位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等。2. 申报组织单位。创新基地的申报组织单位指所属领域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主管机构或所在地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3. 推荐单位。创新基地的推荐单位指所属领域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二)申报单位资质条件。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得到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的支持;2. 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标准化工作队伍,能够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及经费支持;3. 在标准化工作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丰富的标准制修订经验,承担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或与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紧密;4. 能够有效汇聚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以及科技、产业等资源,具有较强聚集创新资源和提供市场化服务的能力;5. 具有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经验;6. 其他有利于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条件。三、申报程序和要求创新基地申报程序主要包括申报组织、网上申报、审核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批准建设等7个环节(见附件1)。(一)申报组织。申报组织单位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及本指南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根据本指南确定的申报范围,结合本领域或本地区的标准创新需求、工作基础和优势条件,初步确定创新基地建设方向;2. 组织本领域或本地区有意愿申报创新基地的单位编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方案》(以下简称《申报方案》,格式要求见附件2),并对《申报方案》进行审核把关;3. 指导申报单位进行网上申报。(二)网上申报。申报单位登录“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系统”(网址:http://bzcxjd.com/,以下简称管理系统),注册账户,并在线填报《申报方案》。申报单位将系统生成的《申报方案》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4份),加盖单位公章并报送申报组织单位,由申报组织单位审核盖章后报送至推荐单位。(三)审核推荐。推荐单位对收到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相关条件的出具正式推荐函,将《申报方案》和推荐函邮寄或交换至标准委,同时将《申报方案》和推荐函扫描件(PDF格式)上传至管理系统。(四)形式审查。标准委根据申报推荐情况,适时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需要进一步补充材料的,相关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材料并报送标准委。通过形式审查的纳入专家评审范围。(五)专家评审。标准委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申报方案》评审会,综合考虑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形成评审意见。申报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申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标准委。(六)网上公示。标准委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方案进行研究,符合要求的按程序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信息包括拟批准建设创新基地的名称、承担单位、推荐单位等,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七)批准建设。标准委对公示后无异议或异议处理完毕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建设,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四、其他事项(一)数量和时间要求。1. 对于领域类创新基地,同一推荐单位每年度只能推荐一个相同或相近领域的申报方案;2. 申报推荐系统常年开放,根据申报推荐情况按年度滚动批准建设。(二)联系方式。1. 咨询电话:010—82262652、82262610。2. 书面材料接收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6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邮编:100088)。邮寄前请拨打咨询电话联系确认地址,材料上请注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材料”。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流程图附件下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方案模板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申报流程图
  • 三部委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 明确三大建设布局
    p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布局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本方案旨在落实《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中国家科研基地优化整合的任务要求,解决现有基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p p   具体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改革有关部署要求,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不同类型科研基地功能定位,对现有国家级基地平台进行分类梳理,归并整合为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进行布局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大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体系。 /p p    strong 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strong 定位于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strong 定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主要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p p    strong 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strong 定位于为发现自然规律、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数据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p p   此外,通知还介绍了对现有国家级基地优化调整,根据整合重构后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设运行标准,对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关基地序列管理。同时,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择优择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级基地,严格遴选标准,严控新建规模。加强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互衔接,推动设施建设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的紧密结合,强化绩效评估,促进开放共享。 /p p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附件: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strong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a9316e38-0e39-4669-9d2c-33da5203af3f.doc" strong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doc /strong /a /p
  • 重点研发IC等领域关键材料,有研新材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预计明年6月投产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有研新材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传来新消息。据大众网报道,该项目预计2021年6月份投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今年4月27日,有研新材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在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奠基。该项目旨在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建设超高纯稀有金属及化合物、稀土功能材料、高端晶体材料及器件9条生产线,涵盖企业电磁光板块主营业务,重点研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急需关键材料及产业化制备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约254.8亩,计划分两期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先期计划投资3.85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30000平米,建设超高纯稀有金属及化合物、稀土功能材料、高端晶体材料及器件三大领域等。据当时有研新材官方消息,一期项目7条生产线,全部采用有研新材近年来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均代表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二期项目计划投资4~6亿元建设稀贵金属循环、白光LED荧光粉、高端氮化铝粉、稀土催化材料、锆基陶瓷材料、特殊物性化合物、稀土永磁材料等生产线。预计从2022年开始逐步在基地实施建设转化。 /p
  •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规划出台 深入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基〔2017〕322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p p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部署要求,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 技 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7年10月24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 /strong /span /p p   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各项任务,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制定本专项规划。 /p p    strong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strong /p p strong   (一)现状与成效 /strong /p p   “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科研条件发展、科技基础性工作等专项规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为推动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p p   1. 在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p p   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世界科技前沿,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1984年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2000年启动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62个,启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81个、试点国家实验室7个,覆盖基础学科80%以上。集聚了新增的50%以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左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国家科技奖励569项,包括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100%、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62.5%、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5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50%。中央财政给予基础研究国家科研基地稳定支持,累计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经费160亿元。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6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p p   在科学前沿方面,取得了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带动了量子调控、纳米研究、蛋白质、干细胞、发育生殖、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解决了载人航天、高性能计算、青藏铁路、油气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勘探、防灾减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带动了大型超导、精密制造和测控、超高真空等一批高新技术发展。牵头组织实施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等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p p   2. 解决了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p p   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自1991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交通、现代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对产业影响重大、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工程化成果,突破了高性能计算机、高速铁路、高端数控机床等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培育和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推动了农业、环保、水利、国土资源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装备制造、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面向企业提供设备共享、检测测试、标准化、信息检索、人才培训等服务,促进了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 /p p   3. 提高了科技资源有效利用,为全社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服务 /p p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财政部支持了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运行,涵盖科研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领域,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体系,聚集了全国70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科技资源,涵盖了17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81个野外观测研究实验台站,拥有覆盖气象、农业、地球系统、人口健康、地震等领域71大类,总量超过1.6 PB科技数据资源,保藏的动物种质、植物种质、微生物菌种以及标本、实验细胞等实验材料资源超过3500万份。科技资源集聚效应日益显著,为开放共享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科学数据中心、生物资源库(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聚焦重大需求和科技热点,已开展上百项专题服务,年均服务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过万项,为大飞机研制、青藏高原生态评估、石漠化治理、防灾减灾等重大工程和重大科研任务提供了大量科技资源支撑和技术服务。 /p p   4. 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成效显著,为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重要手段和保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和开发专项,攻克了一批基于新原理、新方法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新技术,研制了一批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攻克了一批科研用试剂的核心单元物质、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了一批重要的科研用试剂。支持了重大疾病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新品种、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等研究。开展了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的基于量子物理基础前沿研究,计量基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互认能力进一步提高。 /span /span /p p   通过生态观测、材料腐蚀试验、特殊环境与灾害研究、大气成分本地观测、地球物理观测等105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长期观测、数据采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原始野外科学数据,并广泛应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技术模式改进、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p p   通过实施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开展了土壤、湖泊、冰川、冻土、特殊生境生物多样性等专题调查,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大湄公河地区等跨国综合考察。在中国动物志、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等志书编撰及中国地层立典剖面等立典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收集了一批重要的科学数据,抢救、整编了一批珍贵资料,促进了支撑科学研究的自然本底、志书典籍等基础性科技资料的长期、系统、规范化采集和整编。 /p p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科研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与美、德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家科研基地与条件保障综合实力尚有一定差距,还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1)科研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2)科研基地布局存在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晰,发展不均衡,在若干新兴、交叉和重点领域布局比较薄弱。(3)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相对薄弱,为科研创新提供手段和支撑的能力有待加强。(4)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整体水平仍较低,为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5)尚未完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支持结构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基地、人才的统筹协调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p p    strong (二)形势与需求 /strong /p p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事关国家全局发展的核心,是打造先发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支撑。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p p   1. 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已成为各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p p   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为继续把持世界发展主导权,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纷纷制定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把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吸引和集聚世界一流人才的高地,作为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发源地。各国通过加强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定位,围绕国家战略使命进行建设,稳定了一支跨学科、跨领域开展重大科学技术前沿探索和协同创新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不断突破重大科学前沿、攻克前沿技术难关、开辟新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 /p p   2. 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p p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创新,迫切需要优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布局,加强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p p   3. 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是我国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 /p p   当今科学前沿的革命性突破、重大颠覆性技术的攻克,急需改变科研组织模式,促进科研主体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合作创新转变,促进多学科协同、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综合运用,更加依赖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更加依赖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提升。 /p p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并跑、领跑和跟跑并存的新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 p    strong 二、总体要求 /strong /p p strong   (一)指导思想 /strong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任务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眼长远和全局,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发展,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聚焦提高科技创新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强化顶层设计,改革管理体制,健全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对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布局,建立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 /p p    strong (二)基本原则 /strong /p p   顶层设计,优化布局。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条件保障能力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明确功能定位,明晰工作任务,突出重大需求和问题导向,强化超前部署,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与发展。 /p p   重点建设,持续发展。坚持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国家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结合、协调发展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工作任务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统筹存量与增量,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的提升。 /p p   统筹协调,分类管理。加强国家、部门、地方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的无缝衔接、有机融合,推进分类管理、协同创新。 /p p   创新机制,规范运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能力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体制和制度创新,完善评估机制,强化动态调整与有序进出。建立与目标任务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方式。建立战略专家智库,强化学术评价、咨询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p p   strong  (三)建设目标 /strong /p p   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立足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能力,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向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分类管理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建设转变,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向大幅提高基础支撑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转变,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向大幅提高服务质量和开放程度转变。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 /p p   ——布局建设若干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国家实验室。 /p p   ——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推动学科发展,在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统筹推进学科、省部共建、企业、军民共建和港澳伙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 /p p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在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p p   ——面向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技术领域需求,建设若干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共性关键技术的需求,建设一批专业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p p   ——面向重大临床医学需求和产业化需要,建设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p p   ——面向科技创新需求,在优化调整的基础上,择优新建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数据中心、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馆)。 /p p   ——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生态保护、资源环境、农林业资源、生物多样性、地球物理、重大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择优遴选建设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p p   ——面向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需求,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突破实验动物资源和模型、科研用试剂、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等一批关键技术,组织开展重要领域、区域的科学考察调查,完成一批重要志书典籍编研。 /p p    strong 三、重点任务 /strong /p p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按照建设发展总体要求,加强统筹规划与系统布局,明确重点任务和目标,全面推进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p p    strong (一)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建设 /strong /p p   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总体部署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具体要求,加强机制创新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紧密衔接、互融互通的新格局。 /p p   推进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等三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与发展。按照各类基地功能定位和深化改革发展目标要求,进一步聚焦重点,明确定位,对现有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进行评估梳理,逐步按照新的功能定位要求合理归并,优化整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严格遴选标准,严控新建规模,择优择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加强机制创新,推动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相互衔接和紧密结合,推动设施建设。 /p p   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基地定位于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基地定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国家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主要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p p   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基地定位于为发现自然规律、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数据等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公益性、共享性、开放性基础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p p   以提升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为目标,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加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实验动物、科研试剂、计量、标准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有效提升高性能计算能力、科学研究实验保障能力、野外观测研究能力,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 /p p    strong (二)加强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strong /p p    strong 1. 国家实验室 /strong /p p   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 /p p   (1)明确国家实验室使命。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率先掌握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确保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技术领先、安全、自主、可控。 /p p   (2)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按照中央关于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的要求,突出国家意志和目标导向,采取统筹规划、自上而下为主的决策方式,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组建,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体现引领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p p    strong 2. 国家重点实验室 /strong /p p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p p   (1)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布局合理、开放协同、分类管理、投入多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体系,实现布局结构优化、领域优化和区域优化。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在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已形成优势学科群基础上,组建(地名加学科名)国家研究中心,统筹学科、省部共建、企业、军民共建和港澳伙伴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发展。 /p p   (2)统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面向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引领带动学科和领域发展,在科学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以及布局薄弱与空白学科,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强化第三方评估,对现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全面评价,实现实验室动态优化调整。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以解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瓶颈问题为目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基础研究能力,主要依托地方所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产业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促进产业行业技术创新,启动现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考核和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主要依托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的企业开展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按照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支撑科技强军为目标,加强军民协同创新,会同军口相关管理部门,依托军队所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科学前沿和区域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以提升港澳特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与内地实验室协同创新,主要依托与内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伙伴关系的港澳特区高等院校开展建设。 /p p   (3)探索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新机制。建立与各类实验室目标、定位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赋予实验室选人用人和科研课题设定自主权。完善人才、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实验室人才流动、开放课题设置、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目标考核评估制度。强化依托单位法人主体责任,为实验室发展提供必要的科研手段和装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快优秀人才的集聚和流动。 /p p    strong (三)加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strong /p p strong   1.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strong /p p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重大装备研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实验验证,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制约,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p p   修订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按照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相关运行管理办法和规则,细化明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任务、布局组建程序、运行管理、监督要求和支持政策等,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推动组建、运行和管理全过程公开透明。着眼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研究制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p p   优化整合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按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定位及管理办法要求,对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合理归并,对符合条件、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纳入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序列进行管理。规范对国家地方联合共建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与管理,提升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p p   新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需要,依托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等重点区域创新发展需求,集中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探索国家地方联合共建的有效形式,引导相关地方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打造若干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 /p p    strong 2.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strong /p p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面向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面向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围绕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行业技术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p p   (1)加快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构建若干战略定位高端、组织运行开放、创新资源集聚、治理结构多元、面向全球竞争的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为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p p   (2)推动专业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重要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订,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p p   (3)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运行管理办法和规则,实行动态调整与有序退出机制,实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良性发展。发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推动产业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的紧密合作,鼓励和引导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p p    strong 3.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strong /p p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面向我国重大临床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p p   (1)加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布局。依托相关医疗机构,在现有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疾病领域和区域布局建设。探索省部共建中心的建设,引导重大疾病领域的分中心建设,鼓励省级中心建设。推进医研企结合,打造各疾病领域覆盖全国的网络化、集群化协同创新网络和转化推广体系。整合临床医学资源,构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样本库等临床医学公共服务平台。 /p p   (2)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以转化应用为导向,加强考核评估,进一步规范运行管理。建立有效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利益分享的激励机制和高效管理模式,建立多渠道推进中心建设的支持机制。强化依托单位主体责任,为中心建设提供相应的人、财、物等条件保障。 /p p   ( strong 四)加强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strong /p p strong   1.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strong /p p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机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p p   (1)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布局。根据科技资源类型,在对现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面向科技创新需求,新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馆)等共享服务平台,形成覆盖重点领域的科技资源支撑服务体系。 /p p   (2)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结合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加强科学数据库建设,强化科学数据的汇集、更新和深度挖掘,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服务。加强微生物菌种、植物种质、动物种质、基因、病毒、细胞、标准物质、科研试剂、岩矿化石标本、实验动物、人类遗传资源等资源的收集、整理、保藏和利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库(馆),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扩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采集范围,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数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语义揭示和知识计算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构建完善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体系。 /p p   (3)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研究制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明晰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管理职责,强化依托单位法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与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科技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指标,完善平台运行服务绩效考核和后补助机制,建立“奖优罚劣、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升平台的支撑服务能力。 /p p    strong 2.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strong /p p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异规律,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布局,服务于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展,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研究工作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p p   (1)加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布局。继续加强国家生态系统、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地球物理、大气本底和特殊环境等观测研究网络的建设,推进联网观测研究和数据集成。围绕生态保护、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地球物理、重大自然灾害防御等重大需求,在具有研究功能的部门台站基础上,根据功能定位和建设运行标准,择优遴选建设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完善观测站点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体系。 /p p   (2)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建立分类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野外观测研究设施建设和仪器更新,制定科学观测标准规范,提升观测水平和数据质量。推动多站联网观测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功能拓展,促进协同创新和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和联网观测的高效运行。 /p p    strong (五)加强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 /strong /p p strong   1. 加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strong /p p   支持有关部门、地方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科技创新需求共同新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形成覆盖全面、形式多样的国家科研设施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研设施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衔接,提高成果产出质量,充分发挥科研设施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p p    strong 2. 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 /strong /p p   开展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等研究,开展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行业共性技术标准、基础公益和重要产业行业检验检测技术、基础和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等研究,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突破基础性、公益性的国家质量基础技术瓶颈,研制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国际互认计量测量能力,在关键领域形成全链条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示范应用,实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 /p p    strong 3. 加强实验动物资源研发与应用 /strong /p p   加强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动物模型的研究和我国优势实验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实验动物、动物模型的评价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保障实验动物福利。围绕人类重大疾病、新药创制等科研需求,通过基因修饰、遗传筛选和遗传培育等手段,研发相关动物模型资源。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实验动物资源培育,重点开展灵长类、小型猪、树鼩等实验动物资源研究,加快建立大型实验动物遗传修饰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体系。 /p p   4. 加强科研用试剂研发和应用 /p p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的协同创新。重点围绕人口健康、资源环境以及公共安全领域需求,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一批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试剂和专用试剂,注重高端检测试剂、高纯试剂、高附加值专有试剂的研发,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完善质量体系,提升自我保障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p p    strong (六)全面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strong /p p strong   1. 深入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 /strong /p p   全面落实《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任务要求,完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建成跨部门、多层次的网络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管理单位法人主体责任,完善开放共享的评价考核和管理制度。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为重点,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对开放效果显著的管理单位给予后补助支持。积极探索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培育一批从事仪器设施专业化管理与共享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深化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基地管理中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必要性评议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仪器重复购置,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益。 /p p    strong 2. 强化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对社会开放 /strong /p p   健全科技创新基地开放共享制度,深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把科技创新基地开放共享服务程度作为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围绕重大科技创新活动、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需求,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开展涵盖检验检测、专家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题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地的公共服务作用。 /p p   strong  3. 积极推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共享服务 /strong /p p   研究制定国家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完善科学数据的汇交机制,在保障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推进资源共享。加强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收集、加工和保藏的标准化,改善保管条件,提高资源存储数量和管理水平,完善开放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创新活动提供支撑服务。 /p p   ( strong 七)加强部门和地方的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 /strong /p p   1. 加强协调,明确任务分工,实现国家、部门、地方科技创新基地分层分类管理 /p p   各部门各地方要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总体布局,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加强建设,深化各类各层次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改革,形成国家、部门、地方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体系架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中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引领我国基础研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部门科技创新基地聚焦产业行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开展科研开发和应用研究,促进产业行业科技进步。地方科技创新基地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区域创新研发活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p p   2. 发挥部门和地方优势,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部门、地方科技创新基地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p p   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国家、部门、地方各自优势,充分考虑产业行业和区域需求,建立国家、部门、地方科技创新基地联动机制,加强国家对部门、地方科技创新基地的指导和支持,推动部门和地方组织开展符合产业行业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实现部门、地方科技创新基地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产业行业和区域创新保障能力。 /p p   3. 大力推进部门和地方科技资源共享,构建部门和地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p p   各部门各地方要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推进相关工作。支持各类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开展科研用试剂和实验动物的研发,提高相关产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p p   4. 探索国家、部门、地方联动的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管理机制 /p p   各部门各地方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大力推进科研设施和仪器的开放共享,强化科研单位在开放共享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后补助机制,形成约束与激励并重的管理机制。推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的整合,建设和完善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共享服务平台的协同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实施创新券的有效机制,增强创新券撬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扶持一批从事共享服务的中介机构,营造开放共享的社会氛围。 /p p   strong  四、保障措施 /strong /p p strong   (一)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strong /p p   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组织实施部门要根据基地定位、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提出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组织开展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宏观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前瞻部署,高效有序推进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基地创新能力和活力。加强基地和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的统筹协调,发挥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的工作格局。 /p p    strong (二)完善运行管理和评估机制 /strong /p p   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定位目标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全过程管理,形成决策、监督、评估考核和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建立分类评价与考核的标准及体系。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监督管理,健全用户评价监督机制,完善服务登记、跟踪和反馈制度,不断提高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 /p p    strong (三)推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strong /p p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符合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特点的人员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政策,开展国际化的人才评聘和学术评价工作,吸引和聚集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杰出创新能力的科学家,稳定一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专业咨询与技术服务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撑。 /p p    strong (四)深化开放合作与国际交流 /strong /p p   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健全合作机制,积极开拓和吸纳国外科技资源为我所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争取话语权并发挥重要作用。深化与国际一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聚集一流学者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科技创新基地。 /p p    strong (五)完善资源配置机制 /strong /p p   加强绩效考核和财政支持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分类支持方式和稳定支持机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基地要突出财政稳定支持,中央财政稳定支持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和能力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第三方考核评估,根据考核评估情况,采用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基地能力建设。 /p
  • 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揭幕 以创新驱动本土化进程
    2024年7月8日,全球光学和光电技术领军者蔡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全新研发制造基地正式开业。这是蔡司集团首次在中国购地建厂,用地总面积超1.3万平方米,未来将成为蔡司工业质量、研究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眼科设备在华的重要研发和制造基地。这标志着蔡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本土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升级。从左到右依次为:苏州工业园区高贸区党工委书记唐皓,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蔡司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蔡司工业质量与研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chen Peter博士,苏州市副市长季晶,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蔡司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谢磊"我们很高兴宣布苏州研发制造基地正式开业。"蔡司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蔡司工业质量与研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chen Peter博士表示,"蔡司在中国的业务及其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不仅推动了我们整个业务的增长,并且为我们提供了其他地方难以具备的行业领先的发展程度和市场规模。蔡司融入了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快速、大规模的创新创造互利共赢。随着苏州新基地的落成,我们在大中华区提升本土研发水平和扩大高端产品组合的征程上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先生表示:"中国是蔡司全球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利用长三角地区在资源整合、人才集聚和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充分体现了蔡司对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我们将利用先进产品技术,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表示:"蔡司苏州的全新研发制造基地体现了蔡司集团对苏州和工业园区投资发展环境的充分认可和坚定信心,也彰显了苏州工业园区与蔡司互利共赢、历久弥新的良好合作关系。今年恰逢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园区致力于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未来将持续为蔡司在内的跨国企业在园区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提供更优服务,也期待蔡司继续发挥光学技术优势,促进本土创新生态蓬勃发展。"蔡司苏州的建筑设计沿用了蔡司全球品牌的蓝白色调和简约风格,又将苏州园林和古典中式元素点缀其中,前沿技术典范与传统美学神韵交相辉映。在一楼展厅,中德两国的产品专家向与会嘉宾们演示了蔡司苏州生产的一系列标志性产品,其中包括O-INSPECT复合式测量设备、Axio Imager研究显微镜、PENTERO 800 S手术显微镜等。参观期间,嘉宾还通过影像资料回顾了蔡司苏州的建设历程,及其在苏州近二十年来所获的创新成果及业界嘉奖,见证了蔡司深耕中国市场、持续完善本土布局的长期承诺。2024年是蔡司进入中国的第67年,坚持本土化战略是蔡司在中国发展与共赢的基础。作为蔡司在中国高规格的研发与制造单元,苏州新研发制造基地将与上海的蔡司地区总部及创新研发中心协同互动、资源共享,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蔡司长三角高端设备创新发展生态圈",成为蔡司全球绿色可持续、创新、研发和高端制造的重要一环。如同凤凰栖于梧桐之巅,蔡司苏州羽翼展翔。蔡司集团将以此为新起点,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驱动本土化进程,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关于蔡司苏州蔡司于2006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生产和研发医疗设备和研究显微镜为主营业务。十多年来,蔡司苏州产品线持续丰富,研发能力不断升级,营收逐步上升。中国是蔡司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21年11月,蔡司在中国首次购地自建项目,投资设立新的苏州研发制造基地,旨在为研究显微镜、医疗技术、工业质量等多业务单元提供本土研发和制造能力,更好地服务中国和全球市场。2024年7月,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正式开业,主要生产包括工业显微镜、研究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精密在线光学和机械测量仪器等先进设备。自此,蔡司立足苏州工业园区,开启了在华本土化产品研发升级、高端产品生产种类进一步丰富的新征程。关于蔡司集团与蔡司大中华区蔡司是全球光学和光电领域的技术先锋,总部位于德国奥伯科亨。在2022/23财年,蔡司集团的全年营收超过101亿欧元,覆盖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光学消费品市场、半导体制造技术四大业务部门(数据截至2023年9月30日)。蔡司集团的业务遍及约50个国家,在全球30多个生产基地、60多个销售和服务网点以及30个研发机构拥有43,000多名员工。蔡司于1957年进入中国,目前其四大业务领域已在大中华区全部覆盖。蔡司在大中华区共有约7,000位员工,分布于各地的22个生产基地、销售与服务及研发中心,为本地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全球各相关业务提供生产保障。蔡司大中华区总部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有销售服务总部、应用服务与培训中心、蔡司工业测量部生产工厂及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蔡司上海总部及创新研发中心,协同苏州研发与制造基地、广州知识城制造基地,逐步形成以高端光学镜片、医疗设备及耗材为主的产业链闭环,全面支持中国本土研发与生产,携手本地合作伙伴共享高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机遇。
  •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 调研谱育科技 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基地
    7月6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 调研聚光科技青山湖创新基地 及 高端科学仪器子公司谱育科技,聚光科技创始人 王健、姚纳新,聚光科技总经理、谱育科技董事长 韩双来 作汇报讲解。谱育科技,赞123省长王浩一行先后参观了 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创新研发平台及产业化基地,全面感受了“硬科技”+“新制造”的新力量,充分肯定了谱育科技引领创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硬实力。王浩表示,企业需精准把握新形势、新需求,聚焦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抢抓浙江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发展机遇,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谱育科技 + 青山湖科技城打造中国先进精密仪器创新策源地承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任务推动国产科学仪器研发,解决国产仪器“卡脖子”问题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 财政部等持续政策支持谱育科技 紧追国家战略布局、承接国家专项任务建设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基地【100亩、13万方】谱育科技 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实现产业链 供应链 服务链的安全稳定、自主可控打造先进精密仪器的产业集聚群、人才集聚地建设浙江省质谱仪器创新中心“政、产、学、研、用、资” 协同创新机制突破关键零部件 核心主机 专用系统等共性技术解决关键技术供给薄弱和产品缺乏引领性问题打造高端质谱仪器技术创新协同中心搭建创新企业孵化基地
  • 中国农科院成立“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要想成为科技强国,必须成为仪器强国。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手段,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学仪器的创新发展,在国家科技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部门的支持下,2021年6月23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京举办“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成立暨国产仪器发展交流研讨会”,率先成立了“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该基地将紧紧围绕中国科学仪器的创新发展核心目标,团结有志于推动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努力开展国产仪器的性能评价、产品论证和应用推广等业务工作,全面推动国产仪器的快速发展。开幕式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副局长熊明民主持开幕式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现武致辞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致辞科技部基础司司领导班子成员王嵩致辞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丽娜做“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汇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从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科学仪器关键核心技术。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全面推动国产仪器的创新发展,开展专业技术需求对接和性能评价,提升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的平台建设等需求摆在眼前。  基于此,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聚束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7家国产仪器厂商合作,建设了“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第一期,涵盖质量分析检测平台、显微成像平台、国产仪器性能评价平台。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重大平台中心负责运行管理,为保障高效运行起到实效,还成立了专家组,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相关专家形成动态专业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将结合国家需求开展咨询论证工作,为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校、检疫检测机构提供仪器评价资讯,为仪器查重评议和进口论证提供技术支撑,为用户提供仪器实际使用信息。结合行业需求开展技术评价工作,为新产品技术验证和评价、标准制定、科普教育宣传提供支持。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应用示范工作,为仪器生产厂商提供应用示范场所;反馈使用信息,提升仪器性能指标;推进应用方法开发与研究;促进技术人员培训与学术交流;作为桥梁,连接起用户和仪器厂商。  下一步,基地还将配置专业的技术队伍,确保高效运行;开展专业技术需求对接和性能评价;宣传国产仪器,提升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凝聚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人才技术高地;筹划“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二期建设,促进国产仪器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参会人员合影  活动同期举办“国产仪器发展交流研讨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韩玉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韩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郇庆、北京大学教授毛珩以及华大智造、谱育科技、海光仪器、聚束科技、海能未来、皖仪科技、福立仪器、普析通用等仪器企业的代表带来精彩报告,内容涉及关键部件、基因测序、原子荧光、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色谱、数字化实验室等仪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国产仪器发展、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独特见解。《国产仪器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吴爱华《加强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全面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 韩玉刚《“十三五”大仪专项简介和核心关键部件探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 韩立《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尝试》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郇庆《迈入高清基因组时代,中国测序产业的崛起之路》报告人: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FS负责人王琳《围绕中国客户需求非标定制化的质谱发展之路》报告人: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良库《原子荧光40年自主创新之路》报告人: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海涛《愿做国产仪器创新的先行者——国产扫描电镜崛起》报告人: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伟《关于国产仪器发展的几点思考》报告人:海能未来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刘文玉《不忘初心使命,深耕核心科技——皖仪科技科学仪器事业发展规划》报告人: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张鑫《智能超灵敏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HiS-SIM》报告人:北京大学教授 毛珩《系统科学和整体解决方案对色谱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报告人: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GC研发部长 何剑威《浅析数字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及应用》报告人:北京普析通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郑清林与会代表参观“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 强强联手 共育未来 | 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诞生与成长
    EXPEC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学仪器创新发展,在国家科技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率先成立了“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立起来——国产替代 强强联手促创新2021年6月23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领导班子成员王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现武和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成立仪式。新华社、科技日报等相关媒体对该仪式进行了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虽从事不同的领域,但志同道合, 各自的领域中都有一个“育”字。前者培育出了中麦175、中黄30和中单909等一大批优良的作物品种,解决种业的“卡脖子”问题。后者孕育出ICP-MS、三重四极杆ICP-MS、ICP-QTOF、ICP-OES、LC-MS/MS和GC-MS/MS等一系列仪器,解决科学仪器的“卡脖子”问题。领导专家现场考察谱育ICP-MS用起来——产品入驻 服务专、精、优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成立后,谱育科技与示范基地强强联手,谱育的ICP-MS、超级微波消解系统、LC-MSMS、GC-MSMS和近红外光谱仪相继入驻,很多专家交口称赞,“没想到谱育已经把质谱和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都做出来了,国产替代,大有可为!”紧接着,专家也会问一句,“用得怎么样?”“ICP-MS自2021年8月投入使用至今,测样超过1600个,样品以土壤和农产品为主,得到了各示范基地及用户的一致认可。”工作人员自信地回答。张新荣老师现场指导工作的确,谱育科技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聆听客户声音、了解客户需求,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产品好,服务更优,谱育科技安排专职应用工程师与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一同工作。两位应用工程师经验丰富,不仅细致耐心地提供数月的现场培训,而且与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一同开展检测方法优化和开发的工作。张新荣老师与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负责人张丽娜合影谱育科技还邀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老师 莅临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答疑解惑、现场指导,让用户感受到偶像在身边的惊喜,以及科研本身的巨大魅力。
  • 浙江省省长郑栅洁一行调研聚光科技青山湖创新基地
    2021年4月29日上午,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郑栅洁等领导一行来到杭州市临安区调研。首站莅临聚光科技高端实验室科学仪器平台-谱育科技考察调研(全称“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光科技创始人王健博士、姚纳新先生等领导陪同调研及作汇报讲解。  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首先向郑省长汇报介绍了聚光科技发展历程、谱育科技的孵化历程与发展情况、聚光科技青山湖创新基地已取得的建设成果和创新策源地规划。姚纳新重点讲到对谱育科技十余年的孵化投入及在高端质谱领域已取得的重大突破,对打造中国高端质谱技术的自主品牌及解决“卡脖子”技术先行队伍的决心。2019年投资落成聚光科技青山湖创新基地(“聚光科技青山湖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自主可控、自主供应、协同创新的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集群”;根据2020年9月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指示精神,聚光科技和谱育科技积极响应打造先进精密仪器创新策源地,加快人才集聚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承担起中国高端科学仪器领域领军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随后,聚光科技创始人王健陪同参观介绍高端科学仪器制造产线和实验室,详细向领导们介绍了在过程分析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分析仪器及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介绍了谱育科技在高端质谱技术重大产业化成果,展示介绍了解决打破“国外垄断”和“卡脖子”技术的多款首台套和技术领先产品,充分展现了公司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的使命和实力。王健还向省政府领导介绍了谱育科技和聚光实验室版块的未来发展规划,即以谱育科技为核心,以青山湖为基地,对标国外优秀企业,丰富强大产品线和技术平台,力争成为中国先进仪器产业链链主,发挥中国制度优势,通过政企用研学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生态。并代表聚光和谱育提出恳切希望:政府积极引进高校相关院系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培育领军人才和核心技术团队,让政企共建工程师培养基地与协同创新机制,培养大批开发与应用工程师并提升超精密加工制造技术。  郑栅洁省长听取了相关介绍后,对聚光科技在高端分析仪器全产业链发展的规划布局及谱育科技作为创新力量的高速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了赞赏和肯定。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在当前外部形势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更加需要企业家有执着且顽强的进取精神,依靠创新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依靠创新在高精尖领域实现进口替代,积极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高端仪器基本被国外垄断,目前有了打破垄断的基础,必须集中要素资源支持高成长企业,通过领头企业把产业链板块做起来,依靠创新全力攻坚,加快形成标志性的自主创新成果和引领性产业竞争力, 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浙江力量。  副省长卢山、省政府秘书长陈新、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大可、省经信厅厅长徐旭、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杭州市长刘忻、临安区委书记童定干、区长杨国正、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书记蔡萌等省市区领导陪同调研。   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   是针对我国先进精密仪器产业缺少共性技术支撑、缺乏工程化中试加速的问题,通过技术攻关、设备购置与能力建设,打造的高水平、全链条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为国内先进精密仪器产业,尤其是落地青山湖科技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初创团队、中小企业,解决仪器工程化阶段的技术瓶颈,形成支撑仪器整机、核心零部件、试剂耗材、技术服务、高端专用仪器与系统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服务能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先进精密仪器全产业链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创新策源地。
  •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启动会在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8月14日,由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科信食品与营养交流中心、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启动会暨首届技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创新基地(乳业)共建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大专院校、乳品上下游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现场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b33cbf0e-c1d5-4363-bd6d-74a5713423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现场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f4fabeb5-9918-47c6-830f-8bb166d6e7c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相关部委领导、知名专家围绕乳业振兴、食品监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等热点问题进行演讲或报告。 /p p   蒙牛乳业总裁卢敏放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理部主任国换新宣读了批准文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卢敏放.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a9b2a39a-fec6-496b-ad87-7d580f08e4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蒙牛乳业总裁 卢敏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国换新.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d62f0a1a-6fa9-405c-970f-1c41ed7855c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理部主任 国换新 /strong /p p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粮集团推荐,国家标准委于2018年2月正式批准了中粮集团旗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承担单位,这也是乳业领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单位。 /p p   新基地将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的有关要求,以创新基地为平台,通过标准创新在降成本、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上发力,助力做大做强民族乳业。 /p p   据介绍,目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有五个分基地,分别是品质奶源生产基地、智能制造应用基地、乳品技术研发基地、检测技术研制基地、标准化服务基地;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李德发院士、沈建忠院士、陈君石院士、庞国芳院士等五名院士在内的14位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拥有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70余个共建单位。 /p p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于欣丽,国资委综合管理局巡视员刘源,中粮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马王军,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分别为大会致辞,祝贺和支持的同时,也对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行机制、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于欣丽.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f0bab7a-d691-4034-9715-80e0df67966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标准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 于欣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刘源.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5c99e17e-c9c6-4d46-aa5e-b6849502066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资委综合管理局巡视员 刘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马王军.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cbbc5823-92dc-4e17-9081-e584b05f18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粮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马王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高延敏.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62cc4ab8-7e72-46cb-8d51-be17d09ad81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 高延敏 /strong /p p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稽查专员毕玉安对乳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情况进行了介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磊时对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奶业处副处长邓兴照对奶业振兴进行了解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毕玉安.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bbc181a-12f9-49d5-825e-df25cee1b30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稽查专员 毕玉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张磊时.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8e4684ba-eeb5-46ea-b583-e77dc7b99bd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 张磊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邓兴照.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a1cbc75-5ce4-4f27-995f-8457eef4d1d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奶业处副处长 邓兴照 /strong /p p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边振甲,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琳等行业协会代表也出席会议并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边振甲.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798fcac7-41a6-43e0-8a66-79de53d09db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边振甲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刘美菊.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67ac0b4-0a12-4939-be27-6deb191a1c3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 刘美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刘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5f1d45b7-79f8-437e-be7f-1e9c8600f94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琳 /strong /p p   此外,作为专家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也为会议致辞。致辞中陈君石院士指出十年以来我国乳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还有很大的空间。标准化很重要,关键是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提高产品质量,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的建设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陈君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b95cf174-d3c0-4d14-b64a-f62acee5299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陈君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启动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26e69d58-2eee-457b-b924-f2d2453cfa7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启动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65ca9b7c-7aff-4de9-abdd-c12e47ee9a3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品)建设启动 /strong /p p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品)启动会结束后是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就奶牛养殖、智能制造、检测技术、标准化战略、营养标准、乳品新国标等内容发表主题演讲,并针对与会人员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p
  • 实朴检测拟投资超2亿元建设上海总部及创新中心综合基地
    近日,实朴检测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实朴检测”)发布公告,将以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方式出资购买坐落于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63A-01A地块,约18.42 亩,计划投资建设“实朴上海总部及创新中心”综合基地。该项目计划投资人民币约为2.004亿元,建设周期为30个月,建设实朴总部管理中心、信息管理技术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检测技术研发中心、各类检测中心实验室,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健康中心和必要的实验室附属配套设施等,探索拓展先进仪器设备校准组装、标准物质试剂生产智造等检测产业链相关上下游服务。实朴检测表示,本次拟购买土地用于投资建设实朴上海总部及创新中心综合基地,是从公司中长期战略需求出发,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拓展,有利于促进公司战略规划逐步落地,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 热烈祝贺纽迈分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第二批进站博士顺利开题
    热烈祝贺纽迈分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第二批进站博士顺利开题 2016年12月21日,上海大学与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招收博士后袁方、华帅进行了开题报告。上海大学力学所狄勤丰教授, 刘树林教授带领的博士生导师团队的顾春元,王文昌, 高新区人才开发处处长董良,纽迈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培强,纽迈副总邹平松,纽迈博士后工作站站长燕军,纽迈科管负责人唐冬梅及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吴飞和陈会娟博士等参加了此次开题。袁方博士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研究所, 他就“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页岩的有机孔与无机孔分布特征”展开了报告, 汇报过程中对该项研究目前所存在的缺陷、项目方案、预期的项目目标等展开论述,同时对到会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 华帅博士201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力学研究所, 他就“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过程的核磁共振可视化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展开了报告,他对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岩心中流体分布特征的可视化方法,以及在驱替微观机理研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对到会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也做了详细的回答。 袁方和华帅博士的开题报告展示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审专家也逐一发表了评审意见,一致通过他们的博士后开题。同时评审专家也指出, 作为企业与高校联合招收的博士后, 进站博士一定要重视理论知识与纽迈核磁共振产品和应用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技术转化为成果的目的。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发展迅速,2015年10月第一位博士吴飞进站, 2016年6月燕军作为外籍专家加入纽迈并担任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站长和导师。截止目前为止已有来自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大学的4名博士在站工作。团队目前主要致力于以核磁共振为主线的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信随着团队的不断强大,必定会给纽迈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年轻力量。也期待袁方博士、华帅博士能够在纽迈这个大家庭发扬“牛马哥”精神--创新、活力、坚韧、担当。
  • 国产电镜SEM3200在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投入使用
    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200即日起免费测样近日,国仪量子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200交付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并正式投入使用。即日起,可对已经干燥的样品喷金后进行观测,欢迎各位老师前来免费测样,试用周期一个月。SEM3200性能特点SEM3200是一款高性能、应用广泛的通用型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拥有出色的成像质量、可兼容低真空模式、在不同的视场范围下均可得到高分辨率图像。01低电压低电压的穿透深度小,获得样品表面真实形貌的细节更丰富;电子束辐照损伤减小,消除荷电效应。02低真空可实现不镀膜对不导电样品的观测。03大视场较大的生物样品,采用大视场观测,能够获得整体形貌,实现跨尺度分析。04光学导航系统样品仓内配备摄像头,实时获取样品台影像,快速定位样品。05二次电子和背散射探测器可同时获取样品形貌和成分双重信息。测试样品干燥颖壳外侧已干燥叶片胚乳未发育完全的花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重大平台中心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本文转载自公众号:ICS重大平台中心
  • 重庆拟打造1000亿级石墨烯产业基地 创新驱动助推产业发展
    石墨烯电子书今年面市,石墨烯手机2018年投入市场。赵连城李义春2016中国(重庆)石墨烯应用及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   11日-13日,2016中国(重庆)石墨烯应用及产业化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重庆石墨烯产业园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近年来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并以此助推石墨烯及相关产业发展。  2014 年,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把石墨烯产业作为区内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培育壮大触控屏、晶体管等石墨烯下游产业链,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招商引资等举措助推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重庆高新区表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产值1000亿元的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自主创新核心竞争优势。  打造千亿级  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  2013年,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落户重庆高新区,该产业园作为国家级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成为石墨烯技术源发地、专业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及企业成长地。  “作为重庆高新区石墨烯产业研究发展的主阵地,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规划占地1000亩,已建成石墨烯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紧紧围绕石墨烯显示触控屏、石墨烯晶体管、石墨烯电子仪器等产业方向,依托“一院(重庆石墨烯研究院)一基金(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构筑以应用企业为主体,研产相结合的产业链集群。  2013年,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上海南江集团合作投资3亿元的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项目在重庆石墨烯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行。这标志着重庆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实现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石墨烯单层薄膜材料大规模产业化,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我们现已建成年产100万平方米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实现了石墨烯薄膜的批量生产。”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史浩飞介绍,目前该生产线已升级至第二代,正在建设第三代生产线。  据了解,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石墨烯应用研发企业20家以上,引进、培育下游应用生产企业100家,引进和培养石墨烯应用技术研发人员100人以上,形成石墨烯应用技术研发团队10支以上,建成产值1000亿元的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自主创新核心竞争优势。  可弯曲可穿戴石墨烯手机  有望2018年面市  2013年3月,上海南江集团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共同出资成立了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希科技)。2015年,墨希科技与嘉乐派科技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揭开了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序幕。  据介绍,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涂料、石墨烯导热导电材料等,目前正进一步研发柔性石墨烯手机。石墨烯材料的特性使手机可以弯曲,并可佩戴在手上。加入石墨烯材料的显示屏透光率更好,显示更清晰,触控更敏感。“公司现在已生产出样机,并在今年的十二届重庆高交会上吸引了不少人气。”史浩飞说,6.25英寸黑白屏的可弯曲石墨烯手机将在明年上半年量产,彩屏手机预计在2018年能与消费者见面。  除了石墨烯手机,墨希科技还不断探索石墨烯在其他终端产品上的运用。2015年,墨希科技开始研发面对中小学生和高端用户的石墨烯电子书。“该产品具有屏幕大、无蓝光不伤眼、功耗低、待机时间长等特点,比传统的用稀土材料制作的陶瓷屏透光率更高、也更加环保。”史浩飞说。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石墨烯电子书已经面市,市民可通过微信订购。  多项服务扶持政策  助力“筑巢引凤”  在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大力发展石墨烯产业的进程中,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企业来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安营扎寨”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九龙坡区政府积极“筑巢引凤”,不仅建立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及措施。  九龙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九龙坡区建立了石墨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厂房租赁、能源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为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九龙坡区鼓励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为人才提供住房及安家补助费,实行科技人才股权激励政策。  截至2016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已招揽各类人才350余人,其中具有海外工作或学习背景人员100余名,形成了3D打印、机器人技术、微纳制造、智能多媒体等22个研究团队,并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促进高端人才引进。  纵深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  九龙坡区石墨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认识石墨烯并且发展比较好的是重庆,重庆石墨烯做得好的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因为该研究院设在九龙坡区,也可以说九龙坡区石墨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石墨烯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科学规划,逐步提高,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是很难的。发展石墨烯产业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要做好做精。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  九龙坡区石墨烯发展要融入本地产业  对九龙坡区来说,要用好“石墨烯+”的思维,促进石墨烯产业与周边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提高竞争力,增大利润空间。重庆的电子、汽车产业在全国都是发展得较好的,石墨烯产业要利用好重庆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增加新的产业增长点。政府应牵头打造平台,引进高效益、接地气的项目。石墨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运用具有很大前景,但稳定性还需要长时间检验,在此期间,引进效益高、检验期短的项目十分重要。
  • 西电常州签约共建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基地 聚集人才布局新基建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color: rgb(27, 27, 27)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9月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武进高新区联合建设长三角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基地。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alt=" " src=" https://img.dramx.com/website/dramx/20200903091052_2.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border: 0px width: auto max-width: 100% display: block height: auto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color: rgb(27, 27, 27)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其中化合物半导体在5G、物联网、功率器件、输变电、汽车电子、光电等领域至关重要。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color: rgb(27, 27, 27)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常州、武进抢抓国家新基建风口,以战略性眼光谋划布局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全市目前拥有相关企业百余家,瞄准关键技术研发,全力攻坚关键部件制造,努力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color: rgb(27, 27, 27)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为常州分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本地高校一起,联合培养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为常州分中心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现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队、武岳峰资本、武南汇智、常州承芯等产业链合作方签订意向书,将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促进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color: rgb(27, 27, 27)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表示,化合物半导体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新的驱动与方向,常州立足长三角布局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为区域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支点。此次与武进高新区合作,将争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常州地区转化,做强做大集成电路产业。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color: rgb(27, 27, 27)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表示,常州集成电路产业有很好的基础,正以战略性眼光谋划布局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打造工业智造的强劲“心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常州渊源很深,常州籍“开国中将”王诤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 /span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color: rgb(27, 27, 27)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normal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齐家滨指出,当前,常州正在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首要核心是抓创新,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延伸是常州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延伸,有利于推动全市经济增长方式从外延扩展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希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更多支持常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常州各级党委、政府将营造更优环境,全力服务长三角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基地建设,集聚更多集成电路企业和人才。 /span /p 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