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产业资源

仪器信息网产业资源专题为您整合产业资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产业资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产业资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产业资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产业资源话题讨论。

产业资源相关的资讯

  •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成立 全球设18分部
    由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主办、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等支持的2016(北京)国际石墨烯产业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全球设18个分部。  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宣布,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意味着这是国际石墨烯领域中,地域最广、起点最高、门类最全的集资源、科技、企业、资本、人才、信息、知识产权、产业促进等为一体的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标志着联盟将全面推进全球石墨烯产业化发展。  联盟成员由全球从事石墨烯制备和应用研究的大学、科研院所及国际范围内的石墨烯重点应用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协会等组成, 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非营利组织。目前,在全球石墨烯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应用起步阶段,联盟以促进国际范围内的石墨烯产业发展为目标,面向世界,搭建开放性的石墨烯产业、科技、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有关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推进石墨烯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高级顾问、外交部原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在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相互尊重,在此原则上寻找共同点互利合作,国际性联盟促进行业发展、造福人民的理念是一致的。联盟应扩大开放,利用好全球资源和市场,致力于创新、创造和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链,开展国际标准与合作。把联盟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能发挥实实在在作用的石墨烯行业的国际超级联系人。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理事长张景安在致开幕词时表示,联盟将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在促进科技成果交流、推动产业化进程的同时,着重推进石墨烯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为中国乃至国际石墨烯产业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诺贝尔奖获得者、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在专利申请方面都存在共同问题,即科研机构申请的专利数量远远超过企业,但真正做成商业化的较少。目前,在商业化应用方面中国处于引领位置,这主要由于中国对石墨烯的发展非常重视和支持。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在全球共设立18个分部,名分部在合作的基础上,可独立运营,共同打造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平台,每家会员单位都可以随时得到国际石墨烯领域最新信息,科研人员可通过联盟平台寻求资本的帮助,让成果迅速进入市场,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此次研讨会上,联盟向首批9个国家和地区分部授牌,包括美国洛杉矶、纽约、澳大利亚悉尼、葡萄牙里斯本、新加坡、印度新德里、日本东京、中国台湾和香港分部。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成立后,将全面推进石墨烯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 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会议通知(正式通知)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素集合。构建科技资源统筹管理与运营、科技服务、专业技术保障支撑、上下游产业等共同参与的融合创新发展生态,是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建设水平、对外服务成效,探索科技资源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模式,推动科技创新与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兹定于2023年4月26日-28日在海南澄迈举办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创新发展研讨会。高峰论坛由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中心)、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甘肃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等联合主办,海南德方培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广州仪速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等联合承办,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科颐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仪器学习网等协办,并获得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事会、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一、 时间地点26日下午报到,报到地点:中国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红树湾富力希尔顿逸林酒店27日、28日论坛地点:同报到地点(详细安排见会议议程)二、 参会人员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各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管理部门领导专家,各高校院所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训部、教务处、科技处、分析测试中心、公共技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共享和管理相关负责人;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市场化服务平台负责人;实验室服务商,仪器厂商;合作媒体等。三、 高峰论坛主要内容1.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及平台建设2.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创新发展模式3.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对外服务成效4. 科技资源区域共享服务模式与趋势5.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未来发展趋势探讨6.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实验教学7. 实验室安全建设与信息化管理8.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实验室管理运行的作用9. 科研仪器采购、研发与应用协同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具体日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四、 报名方式及缴费1. 请参会代表于2023年4月22日前任选以下方式之一报名。因场地限制,本次论坛人数限制在300人内,以缴费时间先后为准。方式一:扫码报名(线上报名二维码)方式二:多人报名可下载以下回执,按回执表中说明上传回执表。2. 会务及财务工作由海南德方培训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电子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由海南德方培训管理有限公司统一开具,并于论坛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邮件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中,请注意查收。3. 本次活动会务费线上支付标准980元/人;或现场缴费1180元/人,二选一。会务费包含会议资料、会务服务费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4. 缴费方式:方式一:银行转账至以下账户:户 名:海南德方培训管理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口金龙支行帐 号:2201028809200281061(汇款请备注:04HN)方式二:微信/支付宝缴费(可选择公务卡支付)(说明:缴费时请在附件留言栏标注“单位+姓名”;请核对收款方为“海南德方培训管理有限公司”)五、 联系方式1.缴费咨询:李琳138076498882.酒店预订:澄迈富力希尔顿逸林度假酒店姓名:盛志伟(欧文)电话:18389511902邮箱:Owen.Sheng@Hilton.com 请自行预订酒店,报“大仪研讨会”,享受会议价格。3.综合问题咨询会务统一邮箱:office@nuis.org.cn 会务联系人:会议助手,手机号,17701282863六、 注意事项1. 推荐住宿酒店,请您自行电话预订,费用自理。2. 除根据报名提交的到港信息,安排美兰机场定时定点班车外,不安排接送站。3. 4月底临近五一假期,进入海南旅游旺季,请有意参加高峰论坛的代表务必及时注册,并于4月21日前联系酒店预订房间。酒店房间有限,4月21日后,仍然会提供住宿咨询,协助安排附近酒店,感谢您的配合。4. 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届高峰论坛将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制定应急和防控预案,最新防疫政策将通过组委会官方渠道发布,请您予以配合,并保持关注。5. 酒店停车场停车免费。附:会议日程参会回执酒店信息交通信息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组委会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2023年4月14日 论坛日程(拟):(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时间报告主题/嘉宾4月26日13:00-20:00参会人员报到4月27日9:00-12:00致辞(有关领导、嘉宾、主办方致辞)报告主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举措、成效及发展趋势报告嘉宾:待定报告主题:长三角科技资源协同共享服务模式报告嘉宾:于伟东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科创资源推进小组副组长报告主题:待定报告嘉宾:海南大学/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互动交流12:00-14:00自助午餐/午休14:00-18:00报告主题: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技术开发,构建服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测试平台报告嘉宾:王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报告主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公共测试与计算服务平台的定位与发展报告嘉宾: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与计算中心主任报告主题:华东师范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系统信息化建设报告嘉宾:张三军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装备处副处长/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主题:功能离子液体及其固载化材料在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报告嘉宾:钱滢文 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互动交流18:00-20:00自助晚餐4月28日9:00-12:00报告主题:实验室安全规范报告嘉宾:艾德生 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报告主题:新形势下加强实验室全管理与大仪开放共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报告嘉宾:吴祝武 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报告主题: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报告嘉宾:杜武俊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健康、安全及环境处副处长互动交流12:00-14:00自助午餐14:00-18:00报告主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仪器开放共享模式报告嘉宾:钟灿涛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报告主题:共建共管,共享互联,构建集约化管理新模式报告嘉宾:席海涛 吉林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报告主题:高校区域共享联盟建设——以闽西南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报告嘉宾:施芝元 厦门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互动交流18:00-20:00自助晚餐/离会返程酒店信息酒店名称:海南澄迈富力希尔顿逸林度假酒店协议价格:350元/间(含单早);400元/间(含双早,入住办理不可调)澄迈富力希尔顿逸林度假酒店姓名:盛志伟(欧文)电话:18389511902邮箱:Owen.Sheng@Hilton.com请自行预订酒店,报“大仪研讨会”,享受会议价格。交通信息(一)定点班车:会务组将根据报名时提交的到达时间,安排美兰机场定时定点班车,班次信息请关注“遇见科仪”公众号,4月21日,发布班车时刻表,并发送至您报名的预留邮箱中。(二)美兰机场自行前往酒店方式:1.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打车到达酒店需35-40分钟车程;2.乘坐海口美兰机场穿梭巴士:需转站3.乘坐机场巴士2号线:美兰机场⇋汽车西站;西站转车:海口-福山镇(途径富力红树湾下车,步行100米到酒店)4.乘坐机场巴士3号线:美兰机场⇋老城;再打车到:海南澄迈富力希尔顿逸林度假酒店5.乘坐美兰机场动车:福山镇站下车,打车10分钟车程到酒店;或老城镇站下车,打车15分钟车程到酒店(乘坐动车建议到老城站,班次多)
  • 加快高端创新资源聚集,为中国产业升级打造强力引擎
    7月22日,以“探究未知,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圆满召开,此次大会吸引到众多企业、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与趋势,促进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创新成果。在论坛期间,来自埃地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坚在接受现场媒体记者采访时,共同探讨了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如何自主创新,并且对国内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进行精准的分析并提出宝贵见解。中国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市场潜力大、增速快许总表示,中国的科学仪器与传感器市场前景是一片光明,专有设备会有很大发展。但是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中国的小创企业多,其次地域广泛、农村区域较多,所以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中国专有的仪器跟传感器的应用前景非常明确,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一项关系到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的关键技术。传感器受益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感器市场需求旺盛,历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由于近年来硬件创新市场逐渐转移国内,中国成为全球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市场对于器件的需求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在这个市场当中,很多小创企业根据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开发出专有的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同时依托于中国极强的制造能力跟互联网的技术,万物互联把这些仪器在互联网环境当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传感器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放眼全球市场,传感器产业已然成为了一块美味的“大蛋糕”。然而,“蛋糕”虽好,吃起来却不容易。目前,传感器市场已经给想要吃“蛋糕”的人出了一份“考题”。许坚总经理表示,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我国的传感器面临市场高技术要求和国外同行竞争的双重挑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这些科学家成为企业家,支持他们成为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仪器技术创新是核心,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发展,在科创方面,我们也同样面临极大的挑战,需要解决中国企业在创新领域当中如何把独特优势体现,进而转化为产品、转化为解决方案。机遇在于国家的重视、人才的集聚、市场的需求。中国有巨大的人才优势,中国经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很多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当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我国政府对科创、科学研究、基础研究近年来非常重视,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人才,希望他们能在创新当中创造出更好的产品。聚焦高端创新资源 提升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为了加快高端创新资源聚集,怀柔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同时,非常关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这个产业,是具有长远眼光的一个区域发展战略。许坚总经理的具体建议是希望能够充分创造出一个创新的平台,能够让科学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的一个环境。希望政府各个部门能够给予大量的支持,快速吸引配套厂商聚焦在怀柔,形成科学城的特色研发基地。通过此次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为中国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加快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提升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实现中国在科学仪器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工信部、财政部:我国将搭建新材料产业国家资源共享平台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全面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近日印发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br/ & nbsp & nbsp 方案提出,到2020年,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初步建成具有较高的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安全可控水平和运营服务能力的垂直化、专业化网络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保障有力、服务协同、运行高效的线下基础设施和能力条件。建立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门户网络体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平台集聚资源总量和覆盖领域、共享开放程度、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平台网络体系和线下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备。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能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方案》对平台的系统资源建设提出了6个模块的内容,包括政务信息服务系统模块、行业知识服务系统模块、仪器设施共享系统模块、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模块、供需对接服务系统模块和其他资源服务系统模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全面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水平,按照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同意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平台建设工作的报告》,特制订本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br/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与其他产业、其他领域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具有大规模交互特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在各产业、各领域应用日趋活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新材料具有品种门类众多、生产和用户企业数量大、地区分布广泛、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复杂等特点。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已积累沉淀了海量资源,但各类资源分布于不同主体,信息封闭不对称,资源闲置浪费,交易流通困难,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资源共享不畅问题亟待解决。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加快产业资源交流互通,适应政府部门信息化管理需要,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br/ 二、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新材料领域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联合龙头企业、用户单位、科研院所、互联网机构等各方面力量,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同时紧密结合政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和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加强与各部门现有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及商业化平台的对接和协同,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垂直化、专业化资源共享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务信息、产业信息、科技成果、技术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采购销售、测试评价、质量认证、学术、标准、知识产权、金融、法律、人才等方面资源的共享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二)基本原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需求导向、服务引领。面向制造强国战略重大需求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补齐资源开放共享短板。不断拓展共享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促进资源高效汇聚、深度挖掘整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增值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协同共建、开放共享。形成政产学研用统筹推进机制,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共享共治。以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共享需求为目标,破除体制障碍,消除利益藩篱,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开放最大化、共享最大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统筹布局、有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针对问题和瓶颈,突出重点和急需,系统谋划平台布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按照先做实、再做大、后做强的步骤,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进度计划,急用先行,成熟先上,以点带面,分步推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支撑有力、安全可控。强化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及基础软件、硬件设施的集成开发与应用,提升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支撑能力。完善信息资源安全和隐私保护等管理机制,构建强有力的平台安全保障体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三)发展目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到2020年,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初步建成具有较高的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安全可控水平和运营服务能力的垂直化、专业化网络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保障有力、服务协同、运行高效的线下基础设施和能力条件。建立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门户网络体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平台集聚资源总量和覆盖领域、共享开放程度、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平台网络体系和线下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备。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能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三、建设和运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系统资源建设 br/ & nbsp & nbsp 1.政务信息服务系统模块。围绕新材料领域政策发布和咨询解读、项目申报和管理、行业统计监测和运行形势分析,以及其他行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信息资源,结合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各级政务信息网络平台、窗口或终端。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分级发布、报送、互动等进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流通和服务效率,促进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进一步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的协同配合。 br/ & nbsp & nbsp 2.行业知识服务系统模块。对新材料产品、企业、集聚区、资金项目、成果奖励、学术文献、标准、专利、专家等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加工,建设新材料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模块。通过专业数据融合与深度知识挖掘,为科研人员、创客、设计师、投资人等专业用户提供新材料领域知识的深度搜索、可视化交互和持续增量智能获取服务,促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 br/ & nbsp & nbsp 3.仪器设施共享系统模块。加强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和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以及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等已有系统(平台)的对接,整合集成新材料领域科研院所、企业的测试仪器、检测仪表和生产设备等资源,打破行业和区域资源壁垒,建设覆盖大中小企业的仪器设施资源共享系统模块。通过采用委托检测、委托加工或仪器设施租赁等方式,提高仪器、仪表、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和避免重复购置,促进闲置资源“共益化”再利用,实现关键仪器设施的在线互联与服务共享。 br/ & nbsp & nbsp 4.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模块。结合新材料领域各类资金项目,尤其是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项目实施,整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过程各环节的资源,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系统模块。通过提供研发服务、创业孵化服务,以及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转让等多元化创业创新服务,推动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培育新材料小微企业和“隐形冠军”,促进协同创新,打造新材料产业市场化、网络化的创新生态和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br/ & nbsp & nbsp 5.供需对接服务系统模块。探索“撮合”“自营”“开放平台”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自动匹配、智能推荐的一站式供需对接服务解决方案,建设新材料电子商务系统模块。通过将制造业对新材料的需求汇总,新材料企业产品和研发、生产、服务能力的在线发布,优化新材料资源配置。通过采用中介服务和在线交易相结合的形式,为新材料生产企业与设计、应用单位供需对接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实现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优化。 br/ & nbsp & nbsp 6.其他资源服务系统模块。建设包括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服务、标准服务、认证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会展服务、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资源共享系统模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二)网络体系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多元异构数据管理工具和数据资源分类、叙词表、知识图谱等知识组织工具,构建丰富权威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元数据海。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通过自建、联盟、采购、网络抓取等方式,汇聚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领域资源。开发更具针对性、准确性、时效性的垂直搜索工具,强化专业、精准、深度资源共享服务。结合系统资源建设规划布局,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和高性能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搭建细分资源类型和服务领域的系统模块,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总分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网络体系。建设统一的门户网,综合集成由各系统模块汇交的基础资源,以及政务信息系统和各系统模块特色资源的链接。除政务信息系统外,其他系统模块网络平台域名与门户网域名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平台门户及系统模块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提供移动互联资源共享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三)管理和运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资源共享平台将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设立专家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及总师团队等,加强重大决策的咨询和监管,制定资源建设和管理规划,确定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并对基础资源、特色资源和免费服务、收费服务进行界定。组建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发展战略合作联盟,推动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利用。鼓励优势机构参与平台建设,积极引入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化机构,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服务生态系统。参建单位可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由牵头单位发起组建的联合体等形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资源共享平台由优势机构发起并出资组建,建成后可通过信息服务、撮合交易等方式实现自我良性运营。资源共享平台运营模式定位为公益运行为主,基础服务免费,特色增值服务可根据内容合理收费。平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资金、参建单位自筹资金、社会资金等。平台建成后可通过服务推介、在线交易等方式实现自我良性运营。同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运营模式及特色资源、增值服务收费的解决方案。 /p
  • 上海废弃硫酸实行“点对点”资源化利用 破解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发展难题
    上海被赋予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的重大任务,随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废酸环境无害化处置成为突出问题。据了解,上海通过 “点对点”资源化定向再利用创新模式已破解这一难题。  日前,一辆挂有危险标识的罐装运输车稳稳驶入厂区,公司专职管理员引导车辆,过磅、取样、检验、联单签收… … 一系列流程后,车被引导至专用卸车区,车上的特殊液体被接收到公司的原料储料罐中,等待用于后续的生产。  这是记者在位于金山第二工业区内的上海澎博钛白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博公司)看到的场景。罐装车内装运的是液体硫酸,它的特殊性在于是上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企业使用过的废弃硫酸。  在现场,公司负责人何文龙告诉记者,公司是上海市集成电路芯片行业产生的废硫酸资源化利用定点单位,每天安排专用车辆将废酸运回工厂,经过严格的检验流程后再投入到钛白粉生产当中,今年1月-7月已处置利用废酸1.5万吨。  新模式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首创的废硫酸“点对点”资源化定向再利用模式运用逐步成熟,目前已经全部覆盖了上海具备回收废酸条件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总体上稳定地解决了上海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废硫酸处置问题。  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成电路产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浓硫酸,排放以硫酸物质为主,处理废硫酸成本很高,同时会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安全风险。这个问题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难题。  直面痛点。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积极探索,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论证处置方案,并于2016年开始由中芯国际和澎博公司开展废硫酸“点对点”资源化定向再利用试点运行,经过多轮试点验证,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  去年,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同多部门专门编写形成了《钛白粉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废硫酸》(T/SICA001-2020)团体标准,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网站和国家标准网上进行公示,全力保障废酸源头质量的把控。  多维度再利用效益明显  废硫酸“点对点”资源化定向再利用,这一新模式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模式的核心是实现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硫酸替代钛白粉生产工艺过程中用到的工业硫酸。经过试点验证,这种模式技术可行性很强,废酸再利用单位在使用废硫酸生产钛白粉时,不需要调整现有工艺。同时,替用过程不增加额外的环境负担与风险,不影响产品的质量,符合“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  谈到经济效益,这位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澎博公司再利用废硫酸每吨收费500元,按照上海市往年废硫酸处置费每吨2000元计算,今年1月至7月,澎博公司累计利用废硫酸1.5万吨,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节约2250万元。同时,澎博公司也节省了购置工业浓硫酸的费用,产废企业和再利用企业达到了“双赢”。  此外,新模式还符合循环经济产业需求,不仅解决了废硫酸处置出路难、处置费用高的难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废硫酸处理费用,还促进了钛白粉生产单位的升级改造、精准转型和绿色发展,为日后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铺平了道路。  深入推进“点对点”资源化再利用  “在探索推行这一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以守好环境底线为前提,做到严格把关,按程序推进。”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提出设想并加以论证的基础上,他们于2016年发文,同意将中芯国际和澎博公司设立为上海市首个废硫酸定向再利用试点单位,利用芯片废硫酸生产钛白粉。  2019年11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同意4家企业废硫酸定向资源化再利用备案。2020年10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扩大废硫酸定向资源化再利用备案,新增4家企业,全面覆盖上海市具备回收废酸条件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据介绍,目前,各方进展顺利,各试点企业在严格执行危险废物各项管理制度下,废硫酸源头品质得到保障,并委托具有相关运输资质的单位专人专车进行运输。澎博公司在废酸使用期间,生产运行稳定,各项污染物排放环保指标检测均符合排放标准。同时,澎博公司对生产设备工艺进行优化改造,在末端形成了可满足近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的每年6万吨废硫酸利用能力。  “十四五”期间,上海的集成电路产量将快速增长,需处置的废硫酸量也将随之增加。据最新统计,2020年产生废酸1.25万吨,2021年预计为2.8万吨,到2022年上海芯片企业产生的废硫酸将高达6万吨,2025年将达到10万吨以上。  面对这一形势,上海各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制定了“提前谋划改造,形成需求匹配、长久稳定”的废硫酸利用原则。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还专门组织专家队伍到资源化综合利用企业澎博公司开展现场调研,了解情况,听取企业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废酸再利用定点企业,澎博公司也启动了匹配废酸资源化利用技改规划,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对澎博公司以废定产、提前谋划的要求,规划“集成电路行业10万吨废酸资源化利用”技改。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的《上海市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文件上,记者也注意到相关条文:在环境可控的前提下,持续推动集成电路行业废酸等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资源化利用工作,形成稳定的与集成电路行业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废酸处置利用能力。  据悉,未来,这种废弃硫酸“点对点”资源化定向再利用模式,将有力保障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也将对其他行业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起到借鉴和引领作用。
  • 从中药资源-质量-质量标志物认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p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如何保证其“质”和“量”的重要性并未能真正认识。“靠天吃饭”的中药资源的“质”和“量”常常因受到天然条件的制约,而影响中药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和国际化步伐,也反映到中药资源需求和供给越来越突显的矛盾,成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个瓶颈。野生中药资源的无序采挖,带来的不仅仅是药用植物本身濒临灭绝,更会导致与之共生的生态系统走向消失的境地。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到毁灭。2011年以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院士领导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弄清中药资源的家底做出了巨大的重要贡献。本文基于前期有关质量标志物研究的基础,结合笔者在2016年8月召开的中国首届中药资源大会上的题为“从中药资源-质量-质量标志物认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报告和对分子生药学的一些体会,探讨从中药资源-质量-质量标志物认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p p   1中药资源是发展基础 /p p   中药资源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作为传统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草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及矿物资源的总和。《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到了42%。以利用野生植物为主的300~400味常用中药中有100多种资源量急剧下降,人参、杜仲、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目前无序而过度的索取,情况很可能已比当时更加危殆。野生中药资源的无序采挖,带来的不仅仅是药用植物本身濒临灭绝,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更会导致与之共生的生态系统走向消失的境地。 /p p   道地药材是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生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其具有质优、疗效好的特点。道地药材的质量又与地域性、多样性、可变性和人文性“四性”的特点密不可分,决定了中药资源发展中所占有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p p   1.1 地域性 /p p   地域性是道地药材维系其道地性的基础。中药资源与其所分布的自然环境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药资源的种类及其数量和质量均受着地域自然条件的制约。适宜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传统的道地药材。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复制的适宜的自然条件是道地药材的自然基础,否则成不了道地药材!如果过度依赖地域性药材,大产业发展是否具有可行性需要深入探讨。 /p p   1.2 多样性 /p p   中药资源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特点,是维持持续发展的基础。中药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应很好地保护这种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这种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技术创造出品质优良的中药新品种。如何保护这种生物多样性,创造出品质优良的中药新品种,能否到达新品种替代性目的值得研究。 /p p   1.3 可变性 /p p   可变性是提出资源保护的基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由于人类过度或不合理的利用,使资源逐渐枯竭甚至消失。若保护得当,使有生命的药用动、植物物种通过繁衍再生,使资源得到发展和扩大(再生性)。为了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地利用,应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资源消失,促进资源再生。目前基础研究如何与质量研究相结合值得深思,通过基础研究与质量研究来认识其关联性。 /p p   1.4 人文性 /p p   中药资源是中国人民长期与自然及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因而其既有中药本身的物质基础,又有如何使用它们的经验基础,其中物质基础研究需要以人文性来认真整理、总结、发展、提高。但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点需要去发现和证实。无视中药资源的“四性”而盲目栽培引种,或不适当连作,出现品种衰退、自毒化,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土壤肥力改变,将影响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无视质量的无序利用中药资源和扩大利用范围,也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p p   2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产品安全有效的核心 /p p   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中药质量的核心问题,质量标准是衡量中药质量的技术体系。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要求,为今后完善中药、民族药及药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指明了方向。然而现行的中药质量问题、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尚存在难以客观反映中药内存在质量的问题,质量标准中测定及鉴别的成分尚不能和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关联。 /p p   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2016年1-6月公布的1500多批药品检查结果可以看出,90%以上质量不合格的药品是中药,其中90%以上又是中药饮片不合格。特别反映出中药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而质量存在问题既反映资源危机问题,更损害了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p p   由于中药材多来源、多产地等复杂情况,使中药产品的质量差异悬殊,特别是有效成分的量差异明显。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录的中药材中,来源于2种或3种,甚至4种或5种的多基原情况较普遍(约占《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品种的三分之一),给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带来许多难题。当前中药质量控制的思路是控制中药中1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的量以及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当用这类药材制成复方制剂时,如果基于测定1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的量来进行质量评价,通常难以真正反映该中药的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p p   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及人力、物力的限制,很多中药成分的检测并不是十分合理,如《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大多数中药的基础研究还十分薄弱,并不完全清楚其成分组成,甚至不明确成分类型。据统计,《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共收载中药材(含饮片和提取物)665种,但其中210余种既没有指标成分的定性鉴别,也没有定量测定,而且已经进行过系统化学成分研究的品种不超过20%,这也是导致中药难以被外国接受的原因之一。具体品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如冬虫夏草测定腺苷的量、铁皮石斛测定甘露糖的量、板蓝根检测精氨酸的量、九香虫检测油酸的量等,而这些成分既不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也不是专属性成分,检测它们对其质量控制没有实际意义。又如桑叶和一枝黄花等检测芦丁、蒲公英测定咖啡酸等,虽然是有效成分,但缺乏特征性,它们广泛存在各种中药材及植物中,势必会给这些药材的质量控制带来很多漏洞。上述问题削弱了国家药典的科学性和国家法典的权威性。 /p p   在这次资源大会上,黄璐琦院士在题为“分子生药学20年”的报告中指出药材质量因产地、植物年龄、采集时间、加工炮制而异,导致指纹成分相似度低、有效成分量差异大。因此如何从次生代谢物的分析保证临床有效物质是与特有的化学组成的相关性,为研究质量标准及其标志物研究提供依据。笔者认为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分子生药学的发展,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鉴定、生产和成分的一门科学,所依据的主要是生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极富前瞻性的学科,在药用植物系统进化与应用研究、生药的分子鉴定、药用植物基因组研究、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调控及功能基因的发现、药用植物合成生物学研究及有效成分生产、道地药材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等问题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p p   天津药物研究院张铁军研究员在专题报告中指出,基于质量标志物的元胡止痛滴丸的“性-效-物”的三元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确定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等5种有效成分为其制剂的质量标志物。陕西中医药大学颜永刚教授的报告强调炮制方法对质量的重要性,指出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大黄的10种化学成分的影响明显。史顺敏等研究证明安徽野生丹参性状特征对脂溶性成分与不同环境下生长条件有相关性。因此要求建立多指标的质量评价体系强化炮制程序以及产地差异的质量标准相关研究,以保证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因此,希望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为规范道地中药材及其产品质量研究和标准建立提供新思路,通过新质量标准概念研究克服现有质量标准多种不足,提高质量一致性、可控性和朔源性,特别有利于以道地药材为原料的全产业链的中药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管。 /p p   3中药质量标志物新概念 /p p   3.1 中药质量物质基础的确定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提出的依据 /p p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关联性,Q-marker提出的依据: /p p   (1)中药含有多类化学成分且结构类型复杂,它们与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关,当具备了一定条件,中药成分就能成为反映中药质量的标志物。药用植物是中药的主要来源,受生物学因素或非生物学因素所形成的植物次生代谢物是其有效成分的物质基础,也是发现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以及发现新药的重要来源。许多次生代谢物是由初生代谢物衍生而来,其结构具有复杂的多样性。常见的次生代谢物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蒽醌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化合物。而且不同类型化合物具有类群(如科、属、种、亚种、变种等)的特异性,也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医疗用途。 /p p   (2)中药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生源途径)是化学生物学基础和亲缘学的依据,常见的次生代谢物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蒽醌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而且不同类型化合物具有类群(如科、属、种、亚种、变种等)的差异,形成不同骨架的亚结构,从而奠定了受多种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生长发育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而形成的、存在于不同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通过乙酸-丙二酸途径、异戊二烯途径、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等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和合成机制,形成具有千变万化的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并赋予其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治疗用途。 /p p   (3)中药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研究和制定标准存在不同方法和不同意见。目前被业界认同的系统的质量标准都在研究或争议之中。在《中国药典》中以1种或几种指标成分量的高低去评价中药优劣的颇多,但是中药的临床疗效并不一定就是某一种或几种成分的作用结果。 /p p   3.2 重申Q-marker的4个基本条件 /p p   为反映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单方或复方制剂中与功效有关物质与质量的关系,重申定义Q-marker的4个条件:(1)中药质量标志物是存在于中药材、饮片、提取物、单方或复方制剂中与功效有关的物质 (2)Q-marker是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物质 (3)Q-marker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特异性和来源的溯源性 (4)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体现组方配伍原则(如以君药为主,臣、佐、使药兼顾的原则)。 /p p   中药Q-marker新概念的价值在于回答2个问题:一是Q-marker是用作什么的?是控制药材质量、药品成品质量的,从而保障了临床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所以非常有意义。二是提出这些标志物的来源及寻找方法,回答为什么这几个特异性的标志性成分就能反映中药质量。中药质量是关系民生的大事,Q-marker概念和研究理念以及所建立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着眼于全过程的物质基础的特有、差异、动态变化和质量的传递性、溯源性,有利于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对中药标准化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药标准化研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认识Q-marker研究理念的方向,共同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通过“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才能切实把中药标准化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更多的中药标准走向世界。 /p p   3.3 通过质量标准和Q-marker研究提高药材品种鉴别水平 /p p   从《中国药典》2010/2015年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系统分析了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当前中药产品的质量和质量标准与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药质量的物质基础的确定及Q-marker的提出依据及其对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中药Q-marker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次生代谢物来源的生物学属性、制造过程有效物质传递和从药材-中间产品-成药的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及中医药理论(如药性的物质基础)、中药配伍理论(如君-臣-佐-使)等中医药理论体系特点,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出核心质量概念,以此统领中药质量研究,进一步密切中药有效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标志性成分的关联度,以有利于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 /p p   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此次资源大会上发布的研究信息表明山茱萸的标志成分为山茱萸碱、山茱萸次碱、甲基山茱萸碱和羟基山茱萸碱。湖南中医药大学在该会议上报道了有关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指纹分析信息,发现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指纹具有高度等效性,比较含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双黄连片和银翘解毒片也具有高度等效性。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这2种药材的产业应用奠定了质量基础,也为相关中成药制剂与疗效相关的标志物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p p   3.4 提高国家药典的科学性和国家法典的权威性必须用科学的质量标准予以完善 /p p   由于中药材多来源、多产地等复杂情况,使中药产品的质量差异悬殊,特别是有效成分的量差异明显。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录的中药材中,来源于2种或3种,甚至4种或5种的多基原情况较普遍,给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带来许多难题。特别是当用这类药材制成复方制剂时,如果基于测定1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的量来进行质量评价,通常难以真正反映该中药的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p p   目前建立中药的评价标准是从中药真假、优劣的质量标准的基本点出发。这就与基原的鉴别和确定直接有关。建立定性、定量检测方法获得具有多个特征成分分析方法、指纹图谱,使之具有特异性和可控性,是质量标准的基础。笔者考虑中药传统理论、遣药组方、成药制备、剂型和用法等复杂性,提出中药Q-marker的概念,为规范中药质量研究和标准建立奠定基础,以克服现有质量标准的多种不足,提高质量一致性、可控性和朔源性,有利于中药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管。 /p p   4推进“中药资源-质量-质量标志物”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p p   中药Q-marker的提出密切中药从“资源-物质基础-有效性和安全性-质量控制”的标志性成分的关联度,目前中药质量控制手段、质量评价指标及质量标准与中药的有效性关联性不强,缺少能反映中药有效性的核心质量概念的统领,在药材、饮片、中成药质量研究中存在碎片化的倾向。中药Q-marker概念的提出,针对中药生物属性、制造过程及配伍理论等中医药体系的特点,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出核心质量概念,以此统领中药质量研究,进一步密切中药有效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标志性成分的关联度。 /p p   中药Q-marker的提出有利于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中药Q-marker源自中药基原生物体内生物合成,经历采收加工、炮制及制药工艺过程的物质传递及化学变化,最终以复方制剂的形式通过药物传输过程发挥临床疗效,其以物质-功能为核心贯穿中药形成及生产全过程,以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为研究的核心范本进行质量研究,确定质量标志物,并向药材和饮片(及炮制品)溯源,并向复方制剂和中成药延伸,所建立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着眼于生产全过程的物质基础的特有性、差异性、动态变化和质量的传递性、溯源性,有利于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 /p p   为了落实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为今后完善中药、民族药及药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为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供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策略,通过建立中药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质量的传递性和溯源性,有利于建设质量创新质量体系和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p p br/ /p
  • 整合优势资源 建设产业基地 赋能质量强省!贵阳经开区促进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系列报道
    日前,贵阳经开区在《关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健康发展。这进一步为贵州省检验检测经开区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支撑。检验检测行业已被国家列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贵阳经开区在检验检测领域推出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在全省先行先试建设贵州省检验检测经开区产业基地,赋能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改革任务正深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聚焦一个矛盾近年来,贵阳经开区以“强省会”行动为主线,全力打造“强省会”、新型工业化、产业大招商、项目建设“四个主战场”,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两主一特”产业,加快构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链条更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质量基础支撑,就是检验检测。随着贵阳经开区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多、产品型谱的丰富,当前,企业在金属材料检验检测、工程设备几何计量校准、元器件检测与分析、产品认证检测等方面的检验检测需求激增。“贵阳经开区有检验检测产业基础,拥有产业发展优势。”贵阳经开区科技和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实体经济最为集中的区域,贵阳经开区已初步聚集一批检验检测企业,在计量与测试、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电磁兼容性试验等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积淀和实践经验。“但与此同时,贵阳经开区检验检测产业也存在检验检测机构较分散、创新能力偏弱、资质能力较单一等问题,至今未形成一个集标准计量服务、认证认可服务和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于一体的检验检测聚集区。”该负责人表示,这也同样是全市、全省的产业短板。一边是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数量质量待提升,一边是日益增长的高精尖检验检测服务需求。解决好这个矛盾,推进以检验检测为核心的工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对提升区域产业服务能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分迫切。推进一项改革破题,从深化改革开始。为解决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2023年,贵阳经开区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及检验检测平台的提质升级培育力度,促进产学研的协同联动和科研成果的贯通式转化”深化改革项目,由贵阳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领衔推进。先行先试、示范引领。贵阳经开区定下“一年建平台,两年提品质,三年取实效”的总体思路,推进建设贵州省检验检测经开区产业基地,探索打造一个集标准计量服务、认证认可服务和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于一体的检验检测聚集地,为全省、全行业提供创新发展经验。实地调研摸底数、企业座谈寻合作、外出考察学经验……2023年以来,贵阳经开区通过搭建平台、产学研合作、产业链招商“三位一体”的方法,全力推进贵州省检验检测经开区产业基地建设。针对优势企业受体制机制因素制约,检验检测领域高端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未能充分释放赋能产业的问题,贵阳经开区积极支持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打造覆盖全省的公共服务平台。针对航空航天配套企业金属基础材料检验检测难的问题,贵阳经开区依托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拟建设“数字化质量共享实验室”,形成虚拟仿真、数字化精密检测实训、产业技术科研与创新能力等功能,以解决该难题。针对新引进检验检测企业落地难的问题,贵阳经开区全面梳理符合检验检测企业入驻的场地,优化标准厂房空间配置,把现有标准厂房高层空间难以招引、难以出租等劣势转变为优势,提高标准厂房入驻率和使用率。打造一个标杆通过一年来的探索,贵阳经开区检验检测改革工作深入推进。目前,该项工作已被纳入《贵阳贵安关于贯彻落实深化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支持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检验检测基地建设发展”,这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2024年,贵阳经开区检验检测深化改革工作进入提品质阶段。该区将探索建立综合运营机制、设备共享服务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产业化机制等一系列机制,进一步释放优势企业的技术资源,提升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综合能力。依托检验检测企业的技术积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丰富的产品服务经验等优势,深入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贵阳经开区将积极强化组织、政策等保障,推动成立由贵阳经开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检验检测产业推进领导小组”,高效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检验检测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专家咨询评议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为符合发展方向的检验检测企业创造宽松的准入与发展环境。通过打出一套“组合拳”,贵阳经开区力争到2025年建立一套及多套检验检测领域的行业标准,在检验检测基地内初步形成集各类检验检测、计量认证、方法验证、体系认证、标准化研究与建设、检验技术与设备开发等10余项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全省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服务标杆,赋能质量强省。
  • 关于举办2020首届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的通知(第二轮)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全国科研仪器服务联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关于举办2020首届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的通知(第二轮) /p p   各相关单位: /p p   科技资源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规模、质量和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科学家座谈会上关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等重大政策的工作部署,不断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推动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的资源共享模式,让科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由全国科研仪器服务联盟联合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管委会、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十余家省市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以“融合创新、协同赋能”为主题的“2020首届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定于202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时间地点 /strong /p p   时间:2020年12月3日-4日(12月2日注册报到) /p p   地点:北京丽维赛德酒店会议中心 /p p   strong  二、组织机构 /strong /p p   主办单位: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科研仪器服务联盟 /p p   承办单位: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北京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p p   协办单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研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聚仪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仪速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华鑫安生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p p   技术支持单位: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 p    strong 三、主要参会人员 /strong /p p   论坛将邀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中关村管委会及中发展领导,国家及各省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专家,高院、科研院所及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职能部门负责人、下属二级部门(如分析测试中心)等人员,实验室主管人员,研发人员,市场化服务平台负责人,产业界代表,合作媒体负责人等出席。 /p p strong   四、论坛日程(拟) /strong /p p   本论坛由开幕式、主题报告、产品展览、专题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组成。 br/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576" style="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 none "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85"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宋体" 日期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04"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宋体" 时间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387"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宋体" 内容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85"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月 span 2 /span 日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04"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10:00-20:00 /span /p /td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参会注册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85" rowspan=" 4"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月 span 3 /span 日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04"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9:00-9:20 /span /p /td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论坛开幕式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04"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9:20-10:10 /span /p /td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签约仪式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04"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10:10-17:40 /span /p /td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大会特邀报告: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解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科研设施与仪器、生物物种、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建设成效与未来规划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报告嘉宾: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十四五”规划起草专家、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04"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17:40-18:00 /span /p /td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a name=" _Hlk55305673" /a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行业自律准则宣誓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仪式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85" rowspan=" 5"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月 span 4 /span 日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04" rowspan=" 3"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9:00-12:30 /span /p /td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及平台建设研讨会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国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新举措,各地区创新模式探索及成功经验等各方面开展主旨发言与交流研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参与单位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平台中心、首都、上海、广东、江苏、四川、深圳、安徽、湖北、浙江、辽宁、河南、黑龙江、云南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负责人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科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主题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科研实验室在发展理念、运营管理、人才队伍、软硬件设施等各方面建设与发展主旨发言与交流研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报告嘉宾: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秀单位领导专家、实验室服务商代表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生物成像技术与应用发展主题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生物成像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等方面主旨发言与交流研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报告嘉宾: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生物成像技术及应用专家 strong /strong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04" row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13:30-17:00 /span /p /td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科技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主题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科技服务在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服务相关产业及产业需求等各方面主旨发言与交流研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报告嘉宾: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中关村产业服务专家、科技资源建设单位专家、科技服务市场化平台负责人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387"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实验室运行与保障模式主题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实验室运行过程中软硬件、技术力量、协同互动、保障模式等各方面开展主旨发言与交流研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10%"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报告嘉宾: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10%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实验室运行保障领导专家、实验室软硬件及维保服务商等。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注:论坛详细日程在后续通知中公布,联盟官网(www.nuis.org.cn)将实时更新,最终日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p p   strong  五、参会方式 /strong /p p   1.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预报名,或关注“科研仪器服务联盟”微信公众号,通过会议专属通道报名,并于报名截止日期前将会务费汇至以下帐户: /p p   户名: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 /p p   银行帐号:110939255710401 /p p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支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65px height: 1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94db63c-822b-4056-bc70-5cf3e9f76b6f.jpg" title=" 2324.png" alt=" 2324.png" width=" 165" height=" 16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在线报名 /p p   会务组将在收到汇款的5个工作日内向参会代表发送确认函,并于论坛结束前由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提供发票(纸质或电子发票),参会代表凭确认函入场参会。 /p p   2.报名截止日期:2020年11月27日 /p p   3.注册费:2000元/人,含会议费、资料费、会议期间餐费 /p p   strong  六、联系方式 /strong /p p   邮箱:office@nuis.org.cn /p p   参会咨询:李晨光 13051077890 /p p   赞助、参展及媒体合作:梁玉敏 17701282863 /p p strong   七、相关事项 /strong /p p   1.年底为会议旺季,酒店客房较为紧张,请参会代表尽早报名,确保组委会能提供周到服务。 /p p   2.组委会将视报名情况在会前7天发送正式通知(第三轮)。 /p p   3.参会人员须按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参会当天本人“北京健康宝”的健康状态应为“未见异常”。 /p p   4.论坛组委会联合平安金管家为参会代表提供 /p p   新冠肺炎、航空意外、公共交通等保险保障,参会 /p p   代表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申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44px height: 14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cb4d3ec-606b-470d-8bf9-197856a1e9e5.jpg" title=" 2325.png" alt=" 2325.png" width=" 144" height=" 144"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11月9日 /p p br/ /p
  •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工信部联原〔2018〕78号 /strong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 /p p   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加快新材料产业重点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并经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p p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p p   2018年4月23日 /p p   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p p   为全面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水平,按照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同意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平台建设工作的报告》,特制订本方案。 /p p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p p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与其他产业、其他领域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具有大规模交互特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在各产业、各领域应用日趋活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新材料具有品种门类众多、生产和用户企业数量大、地区分布广泛、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复杂等特点。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已积累沉淀了海量资源,但各类资源分布于不同主体,信息封闭不对称,资源闲置浪费,交易流通困难,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资源共享不畅问题亟待解决。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加快产业资源交流互通,适应政府部门信息化管理需要,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p p   二、总体要求 /p p   (一)总体思路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新材料领域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联合龙头企业、用户单位、科研院所、互联网机构等各方面力量,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同时紧密结合政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和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加强与各部门现有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及商业化平台的对接和协同,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垂直化、专业化资源共享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务信息、产业信息、科技成果、技术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采购销售、测试评价、质量认证、学术、标准、知识产权、金融、法律、人才等方面资源的共享服务。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需求导向、服务引领。面向制造强国战略重大需求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补齐资源开放共享短板。不断拓展共享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促进资源高效汇聚、深度挖掘整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增值服务。 /p p   协同共建、开放共享。形成政产学研用统筹推进机制,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共享共治。以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共享需求为目标,破除体制障碍,消除利益藩篱,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开放最大化、共享最大化。 /p p   统筹布局、有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针对问题和瓶颈,突出重点和急需,系统谋划平台布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按照先做实、再做大、后做强的步骤,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进度计划,急用先行,成熟先上,以点带面,分步推进。 /p p   支撑有力、安全可控。强化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及基础软件、硬件设施的集成开发与应用,提升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支撑能力。完善信息资源安全和隐私保护等管理机制,构建强有力的平台安全保障体系。 /p p   (三)发展目标 /p p   到2020年,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初步建成具有较高的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安全可控水平和运营服务能力的垂直化、专业化网络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保障有力、服务协同、运行高效的线下基础设施和能力条件。建立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门户网络体系。 /p p   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平台集聚资源总量和覆盖领域、共享开放程度、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平台网络体系和线下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备。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能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 p   三、建设和运行 /p p   (一)系统资源建设 /p p   1.政务信息服务系统模块。围绕新材料领域政策发布和咨询解读、项目申报和管理、行业统计监测和运行形势分析,以及其他行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信息资源,结合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各级政务信息网络平台、窗口或终端。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分级发布、报送、互动等进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流通和服务效率,促进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进一步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的协同配合。 /p p   2.行业知识服务系统模块。对新材料产品、企业、集聚区、资金项目、成果奖励、学术文献、标准、专利、专家等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加工,建设新材料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模块。通过专业数据融合与深度知识挖掘,为科研人员、创客、设计师、投资人等专业用户提供新材料领域知识的深度搜索、可视化交互和持续增量智能获取服务,促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 /p p   3.仪器设施共享系统模块。加强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和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以及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等已有系统(平台)的对接,整合集成新材料领域科研院所、企业的测试仪器、检测仪表和生产设备等资源,打破行业和区域资源壁垒,建设覆盖大中小企业的仪器设施资源共享系统模块。通过采用委托检测、委托加工或仪器设施租赁等方式,提高仪器、仪表、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和避免重复购置,促进闲置资源“共益化”再利用,实现关键仪器设施的在线互联与服务共享。 /p p   4.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模块。结合新材料领域各类资金项目,尤其是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项目实施,整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过程各环节的资源,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系统模块。通过提供研发服务、创业孵化服务,以及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转让等多元化创业创新服务,推动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培育新材料小微企业和“隐形冠军”,促进协同创新,打造新材料产业市场化、网络化的创新生态和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p p   5.供需对接服务系统模块。探索“撮合”“自营”“开放平台”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自动匹配、智能推荐的一站式供需对接服务解决方案,建设新材料电子商务系统模块。通过将制造业对新材料的需求汇总,新材料企业产品和研发、生产、服务能力的在线发布,优化新材料资源配置。通过采用中介服务和在线交易相结合的形式,为新材料生产企业与设计、应用单位供需对接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实现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优化。 /p p   6.其他资源服务系统模块。建设包括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服务、标准服务、认证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会展服务、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资源共享系统模块。 /p p   (二)网络体系建设 /p p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多元异构数据管理工具和数据资源分类、叙词表、知识图谱等知识组织工具,构建丰富权威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元数据海。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通过自建、联盟、采购、网络抓取等方式,汇聚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领域资源。开发更具针对性、准确性、时效性的垂直搜索工具,强化专业、精准、深度资源共享服务。结合系统资源建设规划布局,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架构和高性能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搭建细分资源类型和服务领域的系统模块,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总分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网络体系。建设统一的门户网,综合集成由各系统模块汇交的基础资源,以及政务信息系统和各系统模块特色资源的链接。除政务信息系统外,其他系统模块网络平台域名与门户网域名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平台门户及系统模块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提供移动互联资源共享服务。 /p p   (三)管理和运行 /p p   资源共享平台将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设立专家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及总师团队等,加强重大决策的咨询和监管,制定资源建设和管理规划,确定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并对基础资源、特色资源和免费服务、收费服务进行界定。组建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发展战略合作联盟,推动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利用。鼓励优势机构参与平台建设,积极引入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化机构,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服务生态系统。参建单位可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由牵头单位发起组建的联合体等形式。 /p p   资源共享平台由优势机构发起并出资组建,建成后可通过信息服务、撮合交易等方式实现自我良性运营。资源共享平台运营模式定位为公益运行为主,基础服务免费,特色增值服务可根据内容合理收费。平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资金、参建单位自筹资金、社会资金等。平台建成后可通过服务推介、在线交易等方式实现自我良性运营。同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运营模式及特色资源、增值服务收费的解决方案。 /p p /p
  • 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 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通知(正式通知)
    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通知(正式通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效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兹定于2023年7月6日-9日在安徽六安举办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发展研讨会。本届高峰论坛由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中心)、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科技投融资中心)、甘肃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福建省高教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并获得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事会、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1、 时间地点时间:2023年7月6日报到,7月9日离会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许继慎路168号曙光铂尊酒店2、 参会人员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各地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管理部门领导专家,各高校院所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训部、教务处、科技处、分析测试中心、公共技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共享和管理相关负责人;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市场化服务平台负责人;实验室服务商,仪器厂商;合作媒体等。3、 高峰论坛主要内容1.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与实践2.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区域联盟与市场化机制探索3.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有偿服务持续发展模式探索4.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考核的实施与实践5. 地方高校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6. 智慧实验室与开放共享信息化建设7. 实验室建设与信息化管理8. 先进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制备(具体日程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4、 报名及缴费(1) 报名方式1. 个人报名请微信扫描右图二维码,填写对应信息进行报名。2. 团体报名请填写附件报名表,并在报名截止时间内发送到指定邮箱:office@nuis.org.cn,收到回复后即为报名成功。会务组将于6月30日开始向报名成功的人员发送《报名成功通知》,请及时查看接收邮箱(报名人员须提供有效邮箱)。(2) 缴费事宜1. 收费标准线上缴费:980元/人;或现场缴费1180元/人(含会议资料、会务服务费、培训费、证书费等)。所有参会代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不安排接送站。2. 付款方式(1) 对公转账账户名称: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银行账号:110939255710401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支行(汇款请备注“姓名+单位+7月峰会”,为避免疏漏,汇款成功后可将汇款单或截图等凭证发送至会务组邮箱。)(2) 扫码支付扫码缴费请核对收款方为“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支持报到当天现场刷卡缴费,缴费标准为1180元/人。培训费电子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由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统一开具,缴费成功并在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邮件发送至联系人预留邮箱中,请注意查收。5、 培训证书参会代表按照规定完成培训课时,由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与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联合颁发电子版“培训证书”,证书中注明培训课程名称及学时。6、 联系方式1.报名及会务咨询:李晨光:17701282863(会务组)2.缴费及发票事宜杜娟:18612990975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组委会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23年6月日 论坛日程(拟):(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时间报告主题/嘉宾7月6日14:00-20:00参会人员报到7月7日主持人:毛昌杰 安徽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采购管理中心)处长/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9:00-9:30致辞(有关领导、嘉宾、主办方致辞)9:30-12:00大会报告报告主题: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制度、考核指标及未来工作报告嘉宾:待定报告主题: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生态,高质量支撑创新发展报告嘉宾:孙兴莲 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副主任报告主题:面向世界一流的实验技术体系建设报告嘉宾:唐睿康 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教授报告主题:打造开放共享的一流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报告嘉宾:黄斌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 副教授12:00-14:00自助午餐/午休主持人:钟灿涛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副部长14:00-18:00报告主题:高校区域共享联盟建设——以闽西南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报告嘉宾:施芝元 厦门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报告主题: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与标准化工作进展报告嘉宾:罗元明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主任/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团体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报告主题:加强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服务科技创新报告嘉宾: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报告主题:河海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探索和实践报告嘉宾:陈红 河海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实验与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报告主题:地方高校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报告嘉宾:刘艳凤 海南大学/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18:00-20:00自助晚餐7月8日9:00-12:00高峰论坛-处长论坛主题:开放共享有偿服务与分配激励机制召集人(主持人):钟灿涛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副部长形式:报告引导(2)+圆桌研讨20家高校院所参与报告、研讨,探索开放共享有偿服务与分配激励机制创新模式发展。高峰论坛-院长论坛主题:开放共享学院有作为召集人(主持人):金葆康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形式:报告引导(2)+圆桌研讨20家高校院所参与报告、研讨,分享二级单位开放共享典型做法与成效,推动开放共享工作深入落实。先进光学制造和检测技术主题沙龙召集人(主持人):王孝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形式:报告引导(2)+现场研讨拟邀嘉宾:报告题目: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高精度集成制造技术报告嘉宾:王孝坤,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光学系统先进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中心,主任/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导报告题目:光学元件面形精密干涉检测技术与仪器报告嘉宾:沈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互动交流12:00-14:00自助午餐14:00-18:00“促共享 共交流”高校行安排前往安徽大学参观、交流。18:00-20:00自助晚餐会议结束酒店信息酒店名称:六安曙光铂尊酒店酒店位置:安徽,六安,金安区,许继慎路168号与迎宾大道交汇处西北角酒店预订事项:1.会务组根据报名缴费情况为参会人员提供酒店预订,请完善订房需求;2.如行程有变,请于7月2日前与会务组联系,调整酒店预订信息;3.到店后请于酒店前台办理住宿费缴费及开票等事宜;4.住宿标准:单间、标间均为350元/间日,含双早,最晚于退房当日下午14:00前退房。交通信息六安站:距六安站11.06公里,车程约15分钟;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离61.67公里,车程约50分钟;可乘坐机场巴士至六安市中心,六安市中心距酒店约9公里,车程约15分钟。新桥机场至六安市区机场巴士:票价38元,车程约1小时,目的地:梅山南路公安局旁。
  • 中科院“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应用”项目启动
    p   4月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在呼和浩特启动。 /p p   项目责任专家欧阳劲松代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就项目的执行提出要求,并作政策宣贯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张志宽代表推荐单位进行发言,表示自治区科技厅将在资金配套、优惠政策等方面对项目给予支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方广有代表技术专家组发言,并就项目的执行提出建议。 /p p   “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针对我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勘查领域,航空电磁探测核心装备长期受制发达国家技术封锁以及国际上现有设备存在探测盲区等状况,由内蒙古灵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联合空天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将围绕电磁复合效应和机载相干随机脉冲探测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研发机载相干随机脉冲电磁探测软硬件系统,实现地下0-800m深度全覆盖、无盲区探测,开展仪器工程化和产品化开发,完成多个矿区和地下水目标飞行试验与应用示范,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p p   会议按照重大专项管理要求成立了“两组一委”并颁发聘书。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空天院研究员刘小军作的项目实施方案报告和研究员杨景荣作的产业化与应用示范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项目牵头单位表示将切实落实与会专家意见,贯彻法人责任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p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的领导与专家等40余人参加会议。 /p
  • 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海口站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海南澄迈召开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素集合。为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建设水平、对外服务成效,探索科技资源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模式,推动科技创新与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26日-28日,由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联合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中心)、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甘肃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等多地科技资源统筹管理单位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科技资源与产业服务高峰论坛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海南澄迈举办。来自各省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责任单位(部门)负责人、全国高校院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市场化服务机构及实验室服务商代表等260余人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  本次高峰论坛得到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理事会、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海南德方培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赋智科技发展中心、广州仪速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科颐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锐竞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佰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马斯尔福实验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埃德伯格电气有限公司、仪器学习网等有关单位为高峰论坛的举办提供保障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会议现场  会议先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王海洁、海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副处长/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艳凤、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理事长黄绵佳主持。王海洁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刘艳凤 海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副处长/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黄绵佳 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理事长  开幕式上,黄绵佳理事长代表高峰论坛组委会等主办单位致欢迎词,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对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给予关心、支持的各位同仁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次高峰论坛包含五部分内容:  区域共享与分析测试中心技术支撑报告主题:长三角科技资源协同共享服务模式报告嘉宾:于伟东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科创资源推进小组副组长报告主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公共测试与计算服务平台的定位与发展报告嘉宾: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与计算中心主任报告主题: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技术开发,构建服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测试平台报告嘉宾:王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报告主题:当前形势下科研仪器维修维护保障体系建设的紧迫性报告嘉宾:李桂平 广州仪速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报告主题:功能离子液体及其固载化材料在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报告嘉宾:周鑫魁 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实验室安全主题专场报告主题: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指导性文件要点解读报告嘉宾:艾德生 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报告主题:高校实验室和实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报告嘉宾:吴祝武 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报告主题:智能 共享 安全 低碳 高校实验室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嘉宾:刘中孙 北京国马斯尔福实验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合伙人兼CEO报告主题: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报告嘉宾:杜武俊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健康、安全及环境处副处长报告主题: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报告嘉宾:任间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导  开放共享创新模式主题专场报告主题:华东师范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系统信息化建设报告嘉宾:张三军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装备处副处长/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主题:共建共管,共享互联,构建集约化管理新模式报告嘉宾:席海涛 吉林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报告主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仪器开放共享模式报告嘉宾:钟灿涛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邀请到黄绵佳理事长、席海涛处长、钟灿涛副部长、张三军副处长、杜武俊副处长等五位嘉宾发表了大仪开放共享的有关见解与观点,同时与参会代表围绕制度建设与执行、有偿服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海南大学参观交流  高峰论坛期间组织参会代表参观海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校史馆、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结语  高峰论坛环节形式多样,大咖报告精彩纷呈,圆桌会议研讨深入、参观交流实操落地,与会代表积极参与,收获颇丰。活动内容满满、形式多样,干货颇多,对促进大家工作开展十分有价值。高峰论坛接近尾声大家仍意犹未尽,希望能组织更多这样的交流学习活动,共同推进大仪开放共享工作。  高峰论坛期间,与会代表积极与组委会交流互动,使组委会方向更加明确。在未来的活动组织中,组委会将围绕大仪开放共享、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组织更加深入,更加贴近与会代表工作需求的活动与内容。  同时,高峰论坛也为大仪开放共享、实验室建设等有关单位与实验室服务行业间建立了一个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高效率平台,对各自的工作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精彩回顾:  赞助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广州锐竞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仪速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佰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科颐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国马斯尔福实验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埃德伯格电气有限公司  建发(广州)有限公司  海南瀚海质诚科技有限公司  参会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延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  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大连民族大学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锦州医科大学  盘锦检验检测中心  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  海口经济学院  武汉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林业大学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大连交通大学  西南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  汕头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杭州研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汕头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建发(广州)有限公司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华中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心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大学  常州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昆明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南医科大学  季华实验室  沈阳化工大学  上海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  上海理工大学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大连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海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  辽宁工业大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渤海大学  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北京库巴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南昌大学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海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大学南繁研究院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院
  •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96.00万元采购空气监测系统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公开招标招标公告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8-31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受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对[350191]HK[GK]2023002、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组织公开招标,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9月21日 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350191]HK[GK]2023002 项目名称: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1,960,000.00元 采购包1(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 采购包预算金额:1,960,000.00元 采购包最高限价: 1,960,000.00元 投标保证金:0元 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 品目号 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 采购标的 数量(单位) 允许进口 简要需求或要求 品目预算(元)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1-1 A02360500-环保监测设备 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 1(项) 否 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含点位论证、手工比对、站房建设、站点辅助设施等);2.采购数量:1套/项;3.主要功能或目标:开展点位优化论证,新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含NO2、CO、O3、SO2、PM10、PM2.5、校准设备等辅助设备);4.需满足的要求:中标人须熟悉并依照采购人要求和行业规范要求、质量标准,采用最新的技术指标,并及时、高效地完成本项目的交货、验收,保质保量完成本项目所有服务内容。 1,960,000.00 工业 本采购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0日,质保期1年。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采购包1: 本采购包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投标人须提供中小企业声明函。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采购包1: (1)1、投标人在投标(响应)时,按照规定提供相关承诺函(详见附件)的,无需再提交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保资金缴纳等证明材料2、采购人有权在签订合同前要求成交投标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核实成交投标人承诺事项的真实性。投标人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作出虚假承诺,承诺不实的,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依法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3、投标人可自行选择是否提供本承诺函,若不提供本承诺函的,应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三、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进口产品:不适用 节能产品:适用 环境标志产品:适用四、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 2023-08-31 至 2023-09-15 ,(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2:00:00,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 方式:在线获取 售价:免费五、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3-09-21 09:30:00(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金鸡山路59号鼎鑫创意园B区401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开标室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 无 八、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科技东路8号创业大厦10楼 联系方式:0591-62338327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称: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址:金鸡山路59号鼎鑫建筑设计创意园B区401 联系方式:13600807515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许燕虹 电话:13600807515 网址: zfcg.czt.fujian.gov.cn 开户名: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2023年08月31日 相关附件: 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文件集.zip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空气监测系统 开标时间:2023-09-21 09:30 预算金额:196.00万元 采购单位: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公开招标招标公告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8-31 招标文件: 附件1 项目概况 受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对[350191]HK[GK]2023002、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组织公开招标,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9月21日 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350191]HK[GK]2023002 项目名称: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1,960,000.00元 采购包1(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 采购包预算金额:1,960,000.00元 采购包最高限价: 1,960,000.00元 投标保证金:0元 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 品目号 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 采购标的数量(单位) 允许进口 简要需求或要求 品目预算(元)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1-1 A02360500-环保监测设备 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 1(项) 否 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含点位论证、手工比对、站房建设、站点辅助设施等);2.采购数量:1套/项;3.主要功能或目标:开展点位优化论证,新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含NO2、CO、O3、SO2、PM10、PM2.5、校准设备等辅助设备);4.需满足的要求:中标人须熟悉并依照采购人要求和行业规范要求、质量标准,采用最新的技术指标,并及时、高效地完成本项目的交货、验收,保质保量完成本项目所有服务内容。 1,960,000.00 工业 本采购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0日,质保期1年。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采购包1: 本采购包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投标人须提供中小企业声明函。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采购包1: (1)1、投标人在投标(响应)时,按照规定提供相关承诺函(详见附件)的,无需再提交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保资金缴纳等证明材料2、采购人有权在签订合同前要求成交投标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核实成交投标人承诺事项的真实性。投标人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作出虚假承诺,承诺不实的,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依法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3、投标人可自行选择是否提供本承诺函,若不提供本承诺函的,应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三、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进口产品:不适用 节能产品:适用 环境标志产品:适用四、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 2023-08-31 至 2023-09-15 ,(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2:00:00,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 方式:在线获取 售价:免费五、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3-09-21 09:30:00(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金鸡山路59号鼎鑫创意园B区401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开标室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 无 八、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科技东路8号创业大厦10楼 联系方式:0591-62338327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称: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址:金鸡山路59号鼎鑫建筑设计创意园B区401 联系方式:13600807515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许燕虹 电话:13600807515 网址: zfcg.czt.fujian.gov.cn 开户名: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福建恒康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2023年08月31日 相关附件: 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迁站项目-文件集.zip
  • 构建种质资源新格局 托普云农护种业资源安全
    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4月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实施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不可否认,热作种质资源是我国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农作物种业发展也偏向水稻、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  此前,为加强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制定了2019—2021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了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和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圃。新建、改扩建种质资源库建设,扩增保存种质资源的数量等实际需求,补充建设田间工程、购置仪器设备和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等。种质资源圃主要是指购置资源鉴定及田间测定、监控相适宜的农机,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等设施设备,购置仪器设备和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等。  托普云农自主研发设计的种质资源库系统采用特殊耐高温材料,同时内设有循环通风系统,对库房进行温度调控,双压缩机组防止机器故障,可以实时对每个库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视频监管和数据监管,通过远程报警、远程控制等功能,从而实现无人值守也可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行。另外该系统还可以采用综合监管云平台,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web端和app端,手机即可根据需求,实现分级管理。  除此之外,托普云农为实现智能育苗,精细化管理,建设了涵盖设施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农业病虫害自动监测系统的物联网云平台,这个物联网云平台类似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它可以对种子生长过程中的苗情、墒情、虫情等生产要素进行集中监测,对设施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在物联网云平台系统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种子生长过程中的空气温湿度、土壤养分、光照强度等数据变化,以及种子遭受的病虫害侵扰趋势和后续生长生产影响等数据。  为进一步增加我国的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和丰富多样性,发掘创制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构建种质资源安全保护与国际交流相协调、鉴定创新与有效利用相融合的新格局,托普云农依托新兴技术产业化转化的创新思维,从种质资源库建立到物联网云平台构设的实现,始终坚持积极提升科研数据精度,为现代数字种业提供助力,维护种业资源安全。
  • 温家宝: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祖国各地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   温家宝在回顾“十一五”以来的主要工作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我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5.3%。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   温家宝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温家宝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   温家宝说,“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温家宝指出,今年政府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温家宝说,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还需要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展工业节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广污水处理回用。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   今年政府还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
  • 高岭土资源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成立
    12月9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内蒙古天宇创新投资集团合作建设的高岭土资源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在乌海市成立,这标志着我市高岭土项目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市委书记鲍常青、市长侯凤岐、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等出席揭牌仪式。   据了解,作为内蒙古天宇创新投资集团的下属公司,内蒙古天宇化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的煤系高岭土项目于2009年开工建设。总投资6.2亿元,将建设年产20万吨煤系高岭土生产高档填料项目,其中包括年产8万吨造纸级填料、8万吨涂料级填料和4万吨改性级填料,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及地区。2011年9月,煤系高岭土高档填料项目一期工程年产3.3万吨高档填料生产线试生产一次性成功。   高岭土资源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现已建成科研楼一座,购置了一批新型化验、试验设备,基本具备使用条件。研发中心成立后,其工作目标是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将资源直接转化为高值化材料和产品,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材料合成和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循环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市委常委白彦、罗青,副市长林涛出席揭牌仪式。
  • 北京:市场运作破解科技资源整合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资源一直存在着运营管理成本高而使用效率低的难题,这直接影响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我们急需一种“伤筋不动骨”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建立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为北京科技资源的整合及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用较低的成本,高效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动员力。   在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中,北京市科委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化制度安排,实践出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向社会对外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践,打造出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研发实验服务舰队”,有效解决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开放共享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实践方向。   破科技资源之“冰”   北京拥有十分丰富的科技资源,高校院所也比较集中。长期以来,这些科技资源存在封闭、分散、闲置甚至使用不合理的现象,缺乏有效整合和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建立网络化的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和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有效解决了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利用率低和开放共享困难的难题。   北京市科委结合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的要求,采取行业分类聚集的方式,首批建立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能源环保四大领域平台,由北京市科委下属的4个专业中心管理,包括76个成员单位,开放部分科技资源。领域平台主要针对产业共性问题,将企业需求按产业分类进行整合,把以往分散独立的科技资源连接起来,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北京市科委首批联合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等12家开放科技资源过亿元且条件成熟的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以协议的形式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各基地对本单位与科研教学有关的所有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提出每年可开放的资源量,用3年时间全部实现向社会开放共享,解决了科技资源整体开放的问题。   中科院在北京有41家研究所,总科技资源量38亿元,其中可开放资源量20亿元,涉及20家研究所,2009年已促使13家研究所价值14.1亿元的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其余可开放的科技资源3年内将全部实现向社会开放。此外,企业的科技资源也纳入到整合开放范围当中,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拿出价值10个亿的资源,参与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中,并首次向全社会开放,为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通过搭建领域平台和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市科委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科技中介机构、高校院所、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2009年,北京市科委投入5800万元,撬动了76.3亿元科技资源,促使264个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3112台(套)仪器设备向全社会开放。这些科技资源占科技部中央在北京科技资源调研量的40%。   破体制机制之“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作为核心运营与服务载体,解决了对开放科技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和服务的问题。   高校院所授权一家在本工作体系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公司化运作且具有运营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核心运营载体,一手托资源,一手托市场,发挥连接社会需求和科技资源服务的纽带作用,实现科技资源的市场化运营服务,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路径。   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专业服务机构“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前只是其内部挂牌单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大力推动下,该中心已注册为企业法人,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基地建设的法人问题,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进一步实现基地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铺平了道路。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是中国建材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授权运营的专业服务机构。该中心在经营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加快了企业改制、区域扩张战略和资源整合力度,在2009年引入风险投资,完成公司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机构,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并计划上市。   高校院所在不改变现有科技体制的框架下,对内部开放科技资源的管理与运营进行改革,采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手段,实现开放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开放科技资源的所有权和日常管理工作仍属于高校院所。高校院所通过与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专业服务机构签署协议,将开放科技资源的经营权授权给他们。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整合资源、调动资源、挖掘市场需求、对接服务及深度研发实验服务五方面的作用,对开放的科技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与高校院所对接,解决了高校院所开放科技资源服务市场化问题。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和引导下,各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和领域平台逐步实现了科技资源开放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两个突破。也就是说各基地摒弃原有单一零散的开放模式,由校方(院方)、管理部门、实验室、服务机构共同组成工作团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合理分配市场收益,解决了基地内部制度建设问题。比如北方工业大学的实验室在接收对外服务项目时,学校只收取5%的管理费用,剩下的费用像实验人员费、水电费、材料费等等都由课题组自由支配,并纳入学校教师晋级和职称考评体系。   “目前各基地的经费来源有政府政策、单位投入和市场挣钱三个渠道。”北京市科委条件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采取这些措施,就是要建立政府退出机制,实现市场化运营长效机制。   破科技人才之“冰”   “在科研方面,我们不仅从社会上找到了新的科研渠道,同时又提高了个人收入。”很多科技人员纷纷表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立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从市场上找到了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高校院所的设备管理人才多数为本校教师或科研人员。他们承担着一些国家课题项目,但是从市场渠道获得课题的机会却很少。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有效破“冰”,实现了科技人才的合理利用。通过条件平台,企业的需求和技术项目有机会进入高校院所,解决了其缺乏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的难题。另一方面,企业的实际需求进入高校院所,给这些科技人才提供了接触社会、发现新课题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科研设备和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又实现了自我发展。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是一家提供超级计算服务及技术支持的支撑服务单位,以前只面向中科院内部提供计算服务。通过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该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开始面向社会企业提供服务。中心研究人员为企业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并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企业,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实现了自我价值。2009年,该中心与浪潮集团以“院企结合”的方式,整合中科院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开发技术和浪潮集团的高性能系统技术,将科研机构的应用经验、技术资源纳入产业化范畴,推进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效普及。中心为浪潮公司高性能服务器业务提供各应用方向的技术支持方案,以及包括系统运行管理、软件应用及设计优化等在内的技术支持服务,提高企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及服务能力,帮助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用户解决目前存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应用成本过高、软件开发滞后、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破管理模式之“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采取新型组织结构和网络服务体系,其组织结构由总平台、基地、领域平台和成员单位组成 网络服务体系则包括各级领导、科研人员、技术支撑人员、联络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这样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条件平台涉及单位多、管理分散,统筹协调难的问题 实现了聚集效应,对开放的科学设备采取统一对外形象 培养了一支从事条件平台经营管理与服务的队伍。   北京市科委通过政策引导、协议约束和机制带动,除与各成员单位签署合同外,还强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内部管理和运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成员单位实行绩效考评,规定各单位每年开放设备的数量,使高校的资源得以真正利用。同时,12家基地和领域平台全部出台红头文件,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进行规范管理。   “北京模式”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有效破解了科技资源、体制机制、科技人才和管理模式的难题。下一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将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工作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科技金融的结合,有效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的科技重大专项,成为支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撑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平台。
  • 现代中药对照品与标品资源库落户中山
    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对照品与标准品资源库,将落户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天然产物标样专业工作组常务副组长张天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个别中药药品近年来相继出现的问题,正是标准缺失所致。从现代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中提取有效成分制作对照品与标准品,使之成为溯源性的根据、分析检测仪器的校准标准物质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可为中药新药研发、生产提供标准,“这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突破国际技术壁垒的途径。”   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任德权称,选择在中山建立这个资源库,不仅因为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已经具备承载这个项目的成熟条件,而且由于中山毗邻港澳,可联合粤、港、澳的资源共同打造一个国家级的标准平台,为中国争取在国际标准化中的话语权。   “这样,中药出口就拿到了‘国际通行证’。”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公司总经理梁兆华形象地比喻。   该项目由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中山大学药学院和广东新龙和药业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运营后,3至5年内可以建成拥有几千种对照品与标准品的资源库。该项目有望在今年“328”招商经贸洽谈会上签约。
  • 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正式开建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奠基仪式在常州高新区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江苏省副省长徐南平及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常州市委、市人大、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参加奠基仪式。   仪式前,常州市委书记阎立会见了张亚平一行,双方对院市合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共同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表示要再接再厉,用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政策支持合作共赢。   奠基仪式上,张亚平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科院面向常州市乃至江苏省开展科技服务的主要窗口,中科院常州中心已累计引进近30家中科院属科研机构到常州设立分支机构或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成为中科院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成功典范之一。他希望,研发中心进一步重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把项目选择与地方重点产业相结合,采取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加强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将中心建设成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先行者。   遗传发育所所长杨维才表示,研发中心将凝聚现代农业与再生医学两大板块,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特点和市场需求,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组织工程修复与再生治疗为目标,探索创新科研产业化模式,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体系建立以及新产品示范等上中下一体化的现代科技产业孵化中心。中心也将作为中科院两大先导专项和种子创新研究院的有力支撑,为创新成果提供优质的落地和转化基地。   最后,双方领导共同为研发中心培土奠基,正式拉开研发中心建设的序幕。   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常州市、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方合作建立,占地面积366亩,计划于2016年年底部分竣工并试运行。 奠基典礼现场
  • 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广东东莞成立
    可喜可贺 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广东东莞成立。 可喜可贺!2013年6月6月7日上午,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东莞市副市长张科、省质监局副局长邱庄胜等领导的见证下挂牌成立。这也意味着,东莞拥有了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 东莞有资质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有100多家,但都分散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整合。昨日上午,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莞成立,这一分散的局面将得到改变。该联盟由东莞市质监局和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联合15家检测机构、龙头企业等单位发起筹建,包括徐记等企业自身配备的检测资源,也将为其他企业服务。   东莞市副市长张科、省质监局副局长邱庄胜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并致辞。   整合15家单位检测资源   据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本构建成检测覆盖能力较广的政府检测资源,为全市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技术助力。但与此同时,这些丰富的检测资源还缺乏很好的整合,也就没有最大地发挥有效作用。譬如,东莞企业所拥有的有资质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有100多家,但都是为了自己企业和质量把关,有些实验室投资数千万元,但不对社会开放,没有为全市发展发挥其作用。   此次东莞检测资源联盟成立,就将检测机构和企业有资质的实验室等进行了整合。联盟拥有东莞质检中心、东莞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东莞标检、华中科技、华为玖龙纸业、徐记、以纯、欧珀、生益科技等首批15个发起单位。检测资源联盟的成立,也是国内首次对检测资源进行联盟式整合的探索。   副市长张科说,检测资源联盟的成立,对东莞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壮大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政府、企业、院校等检测力量的协同发展;二是推动东莞质量强市建设,促进东莞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三是能助推东莞产业高端化。   服务费用细则还待完善   据市质监局局长罗晓勤介绍,此次检测联盟将以&ldquo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产业、共同提升&rdquo 为原则,整合东莞现有的各类检测资源,就地就近为东莞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外包服务。可以减少企业在检测方面的重复投入,降低企业成本,将有效提升东莞地区的整体检测能力和水平。   对于企业对外提供检测资源的服务,将如何收费?对此,市质监局解释,由于目前联盟刚成立,相关的细则如服务收费等问题还没有制定,接下来会进一步完善。
  • 扬企巧借“科研外脑”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近日,记者从在扬召开的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2009年工作会议上获悉,扬州企业可以通过全省大型仪器网,共享全省198所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的1600台大型仪器,这些设备总价值达10.8亿元。专家表示,扬州企业需要转变观念,让资源共享成为共识,通过这些家门口的“科研外脑”,解决企业检测、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帮助扬州企业科技创新。   扬州有大型仪器127台   前不久,我市一家企业花1000多万元买了一台产品检测设备,没多久就发现,它的“双胞胎”几年前就在扬州某高校落户了,只要付少量的费用就可以租借。目前,我市存在着一些企业和科研单位重复购买相同设备的现象,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资源浪费。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市积极动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将本已蒙尘的资源叫醒,大力促进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和共建。“我市拥有大型仪器127台(套),这些设备可有效支援扬州企业科技创新。”扬州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中小型企业受益最大   作为扬州光伏产业的标杆,川奇光电就受益于大型仪器的共享。该公司生产液晶板,因为受到污染源干扰,希望借助扬州大学的设备为产品进行检测。扬州大学借助学校科研设备,帮助设计了一套检测系统,可以快速完成检测。而此前,这样的检测需要到上海、北京等地才能完成。   我市加入到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后,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直接受益。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公司每次研发产品都需要跑上海、奔北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成本比原先下降了五分之一,研发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需要高校企业齐参与   有关专家表示,很多企业对这个平台还不了解、不信任。“人有不如我有”、“求人不如求己”,依旧存在于一些企业老板的心中,如何让共享成为共识,成为困扰扬州企业用好平台的瓶颈。   专家表示,这需要政府引导和企业化的运作,以品牌引资源,以价格引资源。让高校、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增添自身的品牌效应,让无形资产升值。同时,通过政府出资,购买产业相关的先进设备,租借给企业,让研发平台的科技资源源源不断。   编后: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十分重要。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只有充分认识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进一步营造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已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等社会科技资源,才能使扬州的科技创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 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第二批开放基金开始申请
    一、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ldquo 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rdquo 或&ldquo 中心&rdquo )于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设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内。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秉承资源循环利用的宗旨,重点开展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和政策研究,构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应用试验开放平台,培养城市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二、开放基金的资助范围   2013年度将重点资助典型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政策和体制机制、产业发展战略、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技术经济评价研究,以下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   1、 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与资源回收   2、 稀贵稀有金属回收   3、 材料再制备   4、 建筑垃圾和生活废物循环利用   5、 一次性干电池中有价金属的回收   6、 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污染控制   三、开放基金重点资助对象和资助额度   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固定研究工作人员,均可在以上规定的范围内提出申请。   资助金额为每项3-10万元,拟资助5-10项课题。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欢迎和鼓励获得项目资助的申请者来本中心开展研究工作或派研究生到本中心进行学位论文研究 申请者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原单位进行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   四、开放基金项目申请办法   1.2013年度本研究基金的申请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30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凭)。申请人应按规定格式填写《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核批复后,寄送到本中心(一式三份)。邮寄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L栋 511,龚靖婷,邮编:518055,同时发送电子版一份,电子邮箱:gjingting@163.com。   2.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读研究生、在站博士后和已离退休的科研人员不得作为申请项目的负责人,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3.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申请项目数,连同在研的基金项目数不得超过两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项目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和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4.关于基金项目的审批、立项与管理请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五、项目结题和成果标注   1.基金资助项目完成后,请认真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交中心主任签字通过、存档,并作为下一期申请的依据之一。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   中文: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518055   英文: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of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Tsinghua University and Shenzhen Green Eco-Manufacturer High-Tech.Co.Ltd.Shenzhen,China   并标注获得&ldquo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资助&rdquo 。 未标注的,验收时不计入成果。   2.自带项目和经费在本实验室工作取得的成果或发表论文需注明&ldquo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rdquo 。   3.基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收集到的资料、研究报告、相应软件及其测试检验报告等)归研究者及本中心共同所有。   六、此申请指南由本中心负责解释。   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来本中心交流!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10月
  •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应用交流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文件 [2009]中高办字第(12)号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各个科研机构、特大型企业及高等院校进行科学研究及培养高层次人才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我国高尖端科技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和完好率并使其信息化,是用方单位目前当务之急。为使研究专家、生产厂家以及用户单位三方能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拟定于2009年4月17日-25日在西宁市举办“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到会演讲,并与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望各单位接到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研讨涉及内容:   1、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国外发达国家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介绍   3、数据库技术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4、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协作平台的服务交流   5、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任务完成、运行与管理   6、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应用   7、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流程设计与制度建设   8、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资源共享与效益评价   9、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的研制、改造与开发,实验技术研究。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报名回执表 传真:010-86312187 联系人:李洋 单位名称 E-mail 联 系 人 电话 传 真 参会人姓名 性 别 部 门 职 务 电 话 手 机 住宿否 参会需求 □申请会上交流 /住宿:□单间 □合住 / □ 代定返程机票 □ 青海湖+塔尔寺+互助+嘉峪关+敦煌 2980元/人 □ 西藏考察 费用:2980元/人 □ 提交论文 论文题目: 技术交流 论文交流 交流题目: (各单位可以组织统一报名,也可单独报名,会前一周统一发报到酒店、地点、日程安排及行车路线) 组织6人参加会议免一人会议费;食宿、考察费用自理。 会务组安排接站;请各参会代表报名后,及时定好机票或火车票,通知会务组以便安排接站。   (一)、会议时间/地点:2009年4月17-25日(17日报到) 西宁市   (二)、会务费用:1280元/人  食宿、考察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三)、参会对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医院及特大型企业技术部门等单位的仪器设备研究专家、教授及使用设备的相关技术人员,大型仪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厂家。   (四)、编辑会刊《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论文集》:内容可涉及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展示,并择优安排会议发言。篇幅6000字左右(请在2009年4月10日前发至会务组Email:wzcz999@126.com),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论文摘要、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等。   (五)、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1616258 86312187(兼传真)   联 系 人: 李洋 手机:13641049897   邮 箱:wzcz999@126.com   网 址:www.chia.org.cn
  • 植物研究所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12月29日上午,植物研究所举行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杰、副处长许航,整合生物学处处长娄治平出席仪式,李家洋、植物所所长方精云院士、植物所匡廷云院士、洪德元院士为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揭牌。植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   仪式由方精云主持,植物所副所长葛颂从资源植物研发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必要性,定位和研究内容,研究基础和条件,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是植物所举全所之力,整合植物所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核心力量而成立的所级重点实验室,是植物所为适应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对生物资源的新需求,在深入分析中科院和植物所的定位和长远科技目标基础上,对植物所学科布局、科研组织方式做出的重要调整和尝试。   在学科定位上,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我国特色与优势资源植物为研究对象,发挥植物所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系统开展资源植物的收集、评价、研究和开发利用 在资源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的整合研究,解决我国在资源植物发掘与利用方面的重大科技难题和实际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资源植物的收集、评价和共享 (2)资源植物关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资源植物优良种质的发掘和利用。   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是力争1-2年内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队伍,建成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争取在5-8年内,在资源植物基础研究和种质资源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领我国资源植物的创新发展,显著提升我国资源植物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生物产业升级,带动生物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争取最终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在组织与管理形式上,作为植物所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的试点机构,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将采取新的管理模式,以研究群(Research Team)和研究组(Research Group)为基本运行单位,每个群下设若干研究组。实验室目前设有6个研究群: 1)资源植物收集与评价研究群 2)植物抗逆机理与应用研究群 3)环境和能源植物研发研究群 4)园艺植物研发研究群 5)种子特性及应用研究群 6)药用植物研发研究群。   在评估评价机制上,实验室将根据基础类、应用基础类、技术开发类研究任务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在人才队伍方面,植物所引进了“千人计划”研究员桑涛任实验室主任,聘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即将就研究群负责人(Team Leader)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刘杰受院生物局局长张知彬、副局长苏荣辉的委托致辞,对成立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表示祝贺,并希望植物所继续发挥基础性研究优势,加强交叉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加强系统性研究。他说,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研究所在经过深入研讨后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在强调基础性研究的同时,也强调科技成果产业化,整合分散的研究力量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集成性研究,符合中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要着力实现的“9个转变”,符合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相信植物所在今后几年内一定会做出好成绩来,同时祝实验室早日进入院重点实验室序列。   李家洋对植物所在学科布局调整中的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植物所在资源植物研究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而成立资源植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可以将分散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集中开展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体现了植物所的特色和优势。李家洋特别强调,作为历史悠久的基础类研究所,植物所需要找准定位,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凝聚研究力量,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前沿领域。李家洋希望植物所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和院“创新2020”规划,做好研究所的战略部署,统筹强弱学科、传统与新兴学科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特色”学科建设,推动“特色”研究所建设。   方精云对院领导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感谢院领导和生物局对植物所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感谢以葛颂为组长的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筹备组前期的努力工作。他简要阐述了重点实验室成立的简要背景,为适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需求,植物所将系统与进化、生态环境、发育与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和植物资源科学利用等5个研究领域作为重点领域进行部署。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植物所面向国家对生物资源的重大战略需求而进行的重要举措,是植物所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研究所将用更加精良的装备,更加宽松良好的环境,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更加合理的评估体系来建设和管理实验室,使其在资源植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取得双丰收,并争取把若干个项目推向产业化。   植物所将以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和优化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和开发队伍,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加快形成植物研究所的资源植物研发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植物研究所“十二五”规划和“创新2020”规划的目标的实现。
  • 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资源转化,广电计量举行首届科创节
    5月24日,“第十九期花城院士讲坛广电计量成立20周年成果报告会暨首届科创节”在广州举行。本次科创节聚焦计量检测创新与核心技术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郝跃作了主题报告,专家们围绕旋翼无人机、集成电路、高端测绘等方面开展国产化技术课题分享。活动现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广电计量成立20周年成果报告》,广电计量党委书记、总经理黄敦鹏介绍,2002年至2021年底,广电计量营业收入规模由294万元增长至22.47亿元,拓展分(子)公司60多家,业务网络覆盖全国,带动就业人数5000多人。“近年来,我们联合优势资源,共建技术创新及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核心技术问题,通过共建技术创新及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集结高校、企业,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技术高地。”广电计量副总经理、技术研究院院长明志茂说。他介绍,广电计量累计主导或参与各级政府的各类科研项目超过100项,承担国家工信部“面向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面向高端工程机械的数字液压技术”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为国产大飞机首飞、国本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国家地表水控断面采测等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服务保障。活动现场,广电计量还发布了《广电计量“十四五”技术发展规划报告》和《数字液压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共同推动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在“旋翼无人机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农村现代化科技转型中的推动作用”主题报告中提到,旋翼无人机的发展需要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建设,广电计量与上海审定中心在民用航空适航领域开展的合作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未来希望这类建设能延续到通用飞机领域。“广电计量发挥优势,联合上下游的企事业单位,扎实开展关键技术项目的协同攻关。”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玲在会上说,协同合作能有效保障现代测量安全可靠,为广州检验检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接下来,广电计量将依托技术研究院和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进一步与高校、协会、研发机构等进行技术资源精准对接,加强研究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检测技术、检测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装备。广州无线电集团总经理、广电计量董事长黄跃珍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计量检测技术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助力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海南地区服务中心落成
    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指导,经海南省科技厅授权,‍6月17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海南地区服务中心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成揭牌,标志着海南省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迈出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对于筑牢海南自贸港生物安全防控底线、推进该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类遗传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医学科学研究、控制重大疾病、推动新药创新、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合理使用与保护成为生物科技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海南地区服务中心落成后将主要开展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指导业务,包含事前咨询、办理材料形式审查指导、办理材料技术指导、审批结果咨询与跟踪指导等,并配合海南省科技厅开展海南省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精彩会议预告: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加“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
  • 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总投资20亿元
    总投资20亿元的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项目,5月份在常州高新区境内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奠基开建,将有力推动区域再生医学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   这家中心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常州市政府及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分2015年、2017年两期建设。建成后,将形成现代农业和再生医学&ldquo 两大基地&rdquo 。其中,再生医学基地将建成临床级干细胞库平台、高等模式动物平台,成为国内领先的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和遗传疾病基因检测技术研发中心 现代农业基地拟建的神农装置平台正在申报&ldquo 十三五&rdquo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种质资源库作为&ldquo 十三五&rdquo 国家先导专项分子模块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鱼类等方面提高产量和品质。
  • 资源配置改革成就科技创新
    p   “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 /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p p   科技创新,需要资源支撑 资源配置,须符合科技规律。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p p   但是科技创新的规律是什么,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却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 /p p   同样在“科技三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科研工作中的三大特点:灵感的瞬间性、方式的随意性和路径的不确定性。精准的描述和概括,引起了与会科学家的极大共鸣。 /p p   这“三性”表明,科研工作不同于流水线操作和简单重复劳动,它本身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既有始料未及的失败,也有不期而遇的成功。国家要发展科技创新,就必须正视创新中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为科技人员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宽容的环境,让他们得以解除后顾之忧、掣肘之患,从而全身心投入创新研究当中。 /p p   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已经成了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桎梏。 /p p   此前的管理方式,是在科研立项时,进行严格的预算审批 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必须按预算项目进行支出 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用完科研经费,否则剩下的经费必须上交 科研项目验收时,标准往往是论文数和专利数,而非研究成果的真实水平。 /p p   而事实上,上述“三性”,决定了科研工作不能“计时论功” 科研成果不能“计件论价” 科技资源的配置,不能“论资排辈”,甚至不能简单地“论功行赏”。 /p p   那么,到底应该“论”什么呢? /p p   一是论市场。宏观来看,当前我国最主要的资源整合和配置机制,依然是政府配置。其弊端是效率低、风险大,还往往配置不到位。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市场规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让政府更好地发挥监督和保障作用,为创新人才和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p p   二是论众创。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家对创新创造的投入,大多配置给了国家重大专项,或体制内的大院大所。而最具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尽管同样在为国家发展贡献才智,却往往接触不到这些资源。应当建立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和个人成为创新主体。包括:提供科学家指导团队、国内外信息资源服务、理论培训和支持基金等,与它们的核心需求相对接。 /p p   三是论人才。始终牢记,人才是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资源”。是资源,就不能当作行政管理对象来管,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流动的自由。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人的高水平智力活动,而科研经费的本质,就是对研究者的劳动及其成果的合理补偿。把钱花在“人头”上,才是把钱花在刀刃上。适当发挥科研经费的调节功能,对优质的智力活动予以肯定和奖赏,必然能很好地激励科研创新。 /p p   四是论转化。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理应服务国民主战场。相应的,科技资源配置也应当向成果转化方向适当倾斜,搭建系统优质的孵化平台,提供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支持。 /p p   五是论精准。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如习总书记提到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等,分别需要不同的资源类型、支持模式和保障机制。在资源统筹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需求,精准到位、高效节约。 /p p   自今年2月起,“引力波”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斐然成就,再次引发国内学者的反思和追问:“花那么多钱,用那么多时间,探测一个未知的东西,这在中国可能吗?” /p p   这次“科技三会”传达了一个信号:中国一定能!在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技人才的前提下,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将如何改变中国科研的现状,又如何解放中国科学家的大脑和双手,值得拭目以待。 /p
  • 北京吉天喜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200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隆重揭晓,经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定,由我公司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科学仪器支撑装置和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获得本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董事长刘明钟先生、常务副总经理王安邦先生同时获得此项目的个人奖励。   在本项目中,吉天公司承担“带模块的自动进样装置”课题,并以此为基础,一举研发了FIA-6000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系列。同时,进行“功率连续可调的微波消解”课题的科研攻关,结合公司的专利技术,将其成功产业化,推出了TMW-100介质辅助微波消解仪,填补了国内同种仪器的空白,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是国土资源部对国土资源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励,它代表了国土资源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吉天公司将以此殊荣作为新的动力,发扬团结协作,努力创新的精神,积极研发,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薪火效应,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 北京工业大学将开放6.5亿元科技资源
    10月15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工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正式成立。曾为北京奥运火炬进行焊接、我国宇航员宇航服焊接等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仪器设备,将实现社会共享。   北京工业大学今天将迎来50岁生日。该校10亿元左右科技资源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三年内开放其中6.5亿元的科技资源与企业和市民共享。届时,全社会的企业和科研人员都可以到该校的重点实验室里去搞科研,用该校的仪器设备测试项目,甚至梦想创业的在校生也可以借助这些科技资源实现梦想。   北工大将在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装备制造业等五个领域开放包括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科研人员等科技资源,为本市企业提供实验测试、深度研发服务,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北京科技振兴产业工程等提供有力支撑。今年,该校首批开放的科技资源达2.8亿元,其中仪器设备609套,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共10个。   据介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基地向社会开放的科技资源,向全国提供服务。目前,平台开放的科技资源价值总量已达109亿元,开放仪器设备超过1.8万台套,国家和地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达423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