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产业转型

仪器信息网产业转型专题为您整合产业转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产业转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产业转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产业转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产业转型话题讨论。

产业转型相关的论坛

  • 【建设新闻】助推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级家电实验室在粤启动

    [color=#ff7a73][size=4]助推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级家电实验室在粤启动 [color=#000000]中新广东网3月29日电  3月29日上午,由顺德区人民政府、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共建的“国家级家用电器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用能产品能效检测重点实验室”和“电磁兼容(EMC)检测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位于广东顺德的华南家电研究院正式启动。 [/color][/size][/color][color=#000000][size=4]  三大重点实验室是顺德区人民政府、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2008年8月12日签订的三方合作框架协议,由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顺德检验检疫局作为具体承担单位,共同打造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实验室建于华南家电研究院内,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配备有国际一流的家用电器安全、能效、电磁兼容(EMC)检测设备,可以根据国内外最新技术法规和标准开展家用电器产品的安全、能效、电磁兼容性能测试。 [/size][/color]

  • 【资料】轻工战略转型 行业标准先行

    7月1日起国家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盐、皮革等三种轻工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塑料、纸制品、家具、电风扇、玩具等17种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8%不等,受此影响,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的轻工行业所承受压力负荷骤然增大,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受到挑战,轻工行业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分析当前的轻工行业发展环境,两大矛盾制约了行业发展:一是生产制胜的致富经验引发企业无限的扩张要求与有限的环境和资源承受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发达国家即希望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又希望其本国现有产业体系不受来自中国产品的影响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部分轻工产品以“三低二高”即低附加值、低品质、低价格和高污染、高耗能为代价的竞争优势不仅浪费了我国大量能源资源,还带来了很多国际贸易摩擦,两大矛盾表明传统的增长方式已走到极限,轻工行业必须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 而要实现战略转型,轻工行业标准必须先行一步,要用全球化的宽视野、面向未来的高境界来审视当前的标准工作,要及时淘汰落后和“老龄”的行业标准,加快制定能与国际接轨、反映行业最新发展方向的先进行业标准体系,进而为轻工行业的战略转型提供明确的指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十分重视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根据国家“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力争每年制修订6000项标准,2007年轻工行业要完成282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特别是一批发展基础较好的行业如皮革等行业标准的提速,将成为这些行业冲击产业强国的助推器。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期待着轻工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提速,能够引领轻工行业实现新的战略转型,进而为全面实现轻工产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 仪器仪表产业与新兴产业相辅相成发展

    关于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显示出进入新轨道的迹象。仪器仪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正在不断推进中,新兴行业和高端行业更多的被孕育与开拓。  仪器仪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推动科技科研、工业制造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也十分重视仪器仪表发展,并将其列入各项规划和政策扶持中,重点发展大型、智能、创新仪器仪表。未来仪器仪表更将紧贴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等时代诉求发展,呈现出更健康发展态势。  近些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对仪器仪表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包括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此外,智能化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向高端发展,加速了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仪器仪表正在步入新轨道发展,也将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助推力。转自塑料问答

  • 计量助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 山西省计量院举办学术研讨会

    [color=#333333] 9月8日,计量助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举行。[/color][color=#333333]  山西省计量工作60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发展。省计量院也实现了由省级向国家级计量科技平台的跨越、由单一检测向检学研一体运行的跨越,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及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近年来,该院把准计量工作为社会、产业、科技发展服务的方向,强化对产业、科技发展和产品质量监督的支撑,为推动山西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和保障。截至目前,该院形成了“一院、三基地、四中心、五硕士站、十型评实验室”的计量科技平台。建立保存有全省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6项,可开展计量检定、校准、检测项目1100余项,计量产品性能参数1652个。年服务客户5000余家,检测量超过30万台件。[/color][color=#333333]  研讨会上,围绕计量助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一课题,来自中国计量院、华北大区办、中国计量学会、天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的专家和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天津大学的叶声华院士、中国计量院段宇宁研究员、中国计量大学兰婷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color]

  • 化学原料药产业升级系列报告

    结合印度药企Ranbaxy的制剂转型途径,我们对制剂出口对原料药企业的意义,制剂出口的方式,国内药企转型的基础和制剂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制剂转型打破原料药成长瓶颈。受到原料药需求量小、价格不断下行、附加值低的限制,原料药企业存在着难以跨越的成长瓶颈。通过制剂转型,原料药企业打通了产业链,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巨大的市场和需求的稳定性解决了原料药企业因为原料药价格波动引发的业绩波动。通过成本比较,我们发现制剂出口的利润空间可高达80%,而不断扩大的仿制药市场为原料药企业的制剂转型提供契机。国际经验显示制剂转型带给原料药企业超乎寻常的成长。印度药企Ranbaxy经过制剂代工、收购美国药企进入美国市场、仿制药出口美国,最后实现创新研发,以这种方式逐步转型为制剂厂商。尽管转型过程中的股价由不足80卢比大幅上涨超过600卢比,但是迅速增长的盈利带来PE由转型前夜的超过60倍降低为25倍左右。这个过程清晰的表明转型前夜是最佳投资期。中国的药企业已经具备了转型的基础。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市场准入筑就了高壁垒。突破壁垒的基础在于1)政府通过提高制剂与原料药的出口退税的差额和加大环保的标准促进企业向制剂转型。2)中国药企具备的全面成本优势使产业转移成为趋势。3)原料药企业在技术水平、认证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等方面已经全面提高。国际合作是主要的出口方式。受到市场销售环节缺失的制约,国内原料药企业进行制剂出口不得不以OEM、制剂代工、合作开发的形式与国际医药企业进行合作。基于企业研发的合作开发因为享受销售利润分成,获利的空间远远大于前两种合作方式,也是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式。国内制剂转型的代表企业。海正药业的多模式合作、丰富的产品线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使之成为制剂转型的代表性企业。他汀类药物在今年出口、与菲玛合资于明年投产都将推动业绩持续增长。华海药业则在抗老年痴呆药物的进展迅速,逐渐成型的研发体系、灵活的管理机制将是其未来转型的最大动力。以海正和华海为代表的中国化学制药业正处在由初级原料药制造企业向下游制剂生产商的转变阶段。在本篇报告中,我们结合了印度的案例对这一转变过程能够带给原料药企业什么,现有条件下那些途径可以实现角色转变,角色转变的障碍和风险在哪里,最后有哪些企业能够成功完成角色转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由于我国的化学原料药企业主要是以出口为主,未来制剂转型的主要方式也是以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制剂出口为主。因此我们报告中的制剂转型指的是企业由原料药出口转向制剂出口的经营模式变化。一、制剂出口带给原料药企业的不仅仅是盈利方式的增加制剂转型推动原料药企业成长模式的转变原料药企业的产品本质是化工产品,因此其市场竞争与医药产业的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原料药企业的成长瓶颈成长的周期性:由于新产品的价格远高于成熟的老产品,因此对于原料药企业而言成长的基本模式是在旧有产品量价齐跌之前尽快推出新产品以替代老产品。但是缺乏下游制剂的支持使新产品的开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风险,即使是研发力量雄厚、产品丰富的企业仍然有可能因为新产品价格下跌过快,后继产品断档引发衰退。成长的空间限制:原料药市场的多品种,小需求量并且附加值低的特点决定了原料药企业的长期成长性远弱于制剂生产企业。产业升级改变成长模式原料药企业进行制剂转型后形成了产业链,通过赚取原料药及制剂的双重利润提升盈利水平。制剂转型是原料药企业抵抗产品周期的重要手段。通过生产制剂,上游的原料药可以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减少了因为原料药的价格变化引发的企业盈利波动。原料药企业制剂转型是突破瓶颈最直接的方式。制剂的市场规模和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原料药,原料企业实现制剂转型是企业实现价值增长的主要方式。制剂出口巨大的盈利空间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良好的市场机制和严格的准入条件构筑了较高的市场壁垒,通常我们称之为规范市场。由于竞争壁垒较高直接导致规范市场的药品价格远高于中国为代表的非规范市场。以辛伐他汀为例,原料药的国内报价仅为2700~2900元/kg之间,但是制成制剂在美国销售后产品增值超过500倍。为了大致估算从原料药到制剂出口过程中的利润空间,我们比较了辛伐他汀从原料药到国内制剂生产的成本以及国际惯例的批发价格。按照欧洲医药市场药品分销的过程,例如:DPPH出口的价格是终端销售价格的25%~30%,药品由药厂向药店流通环节的批发价格则是终端价格的50%。以此推算由原料药到最后的销售分成,国内原料药企业制剂出口的最大毛利率将在80%以上。由于制剂的销售是由合作伙伴所承担的,因此销售费用率将远远低于国内的制药企业约30%水平,最终的净利润率不低于20%,有可能超过30%。当然不同形式的出口以及合作条件的不同所产生的毛利会有很大的偏差。制剂出口的市场空间惊人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医药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金,占世界医药市场份额的80%以上。相比之下2006年国内化学制剂业的销售收入仅1382.5亿元人民币,约合192亿美金,不到发达国家医药市场价值的1/30。近年来受到人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的驱使,欧美制药公司进行制剂生产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辉瑞、GSK、罗氏等国际制药巨头纷纷开始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制剂生产。仿制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制剂出口提供了契机自2002年起,一批重磅炸弹级的专利药品逐渐结束保护期,专利药品的市场迅速扩大。截至2006年,仿制药的市场价值已经高达2400亿,远高于原料药的300亿美金。另一方面,迫于不断高涨的医疗支出,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行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计划也促进了仿制药市场的增长,IMS预计未来仿制药的市场将保持15%增长率,大大超过了世界医药市场的7%~8%的增长。二、国际原料药企业转型案例分析原料药的生产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以及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国家。中国和

  • 江西省首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赣州

    [align=center][b]江西省首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赣州[/b][/align] 8月13日,江西省质监局正式批复,同意赣州市计量所与钨与稀土国检中心共同筹建“江西省钨与稀土计量产业测中心”。据悉,这是江西省首家获批筹建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建设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推进赣州钨与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心建成后,将为钨与稀土产业提供服务于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过程的计量测试服务,有助解决仪器仪表的在线校准、工况条件校准等技术难题,为全国特别是赣州相关产业提供良好的“专业公共计量测试平台”,成为赣州钨、稀土产业升级发展的“助推器”,有力地推进钨、稀土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据悉,钨与稀土是赣州市重要支柱产业,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善。为做好中心的筹建,赣州市质监局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质监职能,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的要求与江西省委关于“促进工业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精神,积极响应赣州市委“围绕建设中国稀金谷,加速推进稀土、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全局上下齐心联动。  下一步,赣州市质监局将制定详细筹建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为进一步申报国家级钨与稀土产业计量中心做好准备工作。[color=#ff0000]——————————————————————[/color][b][color=#ff0000]唉!我考考你,在上面这不到600字的报道中,有一小误,你能找到吗?看你是个细心的人吗?[/color][/b]

  • 质谱/光谱/能谱等分析检测技术入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2011年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质谱、光谱、能谱分析检测技术作为高端分析检测技术入选,以下是通知全文:   关于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工信部科 3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现印发你们。请积极组织做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 振动监测历经百年发展终于迎来数字化转型

    振动监测历经百年发展终于迎来数字化转型

    [b][b][font=黑体][size=21px]振动监测历经百年发展终于迎来数字化转型[/size][/font][/b][/b][font=宋体] 振动传感技术的历史不到100年。[/font][font=宋体]呕心沥血,[/font][font=宋体]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它已经成为[/font][font=宋体]工业,[/font][font=宋体]制造业、医疗保健、[/font][font=宋体]军工[/font][font=宋体]等领域的主要产品。检测振动的方向、严重程度和波动在我们的现代世界中很常见,在工业或商业领域更是如此,因为资产停机可能会导致生产损失或健康问题。就像上个世纪的技术一样,振动监控自早期以来,传感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font][font=宋体]但是目前世界振动监测德国依旧保持工业艺术霸主地位,世界各国因为工业核心技术问题极力对振动监测大力发展。我们国家近些年极力发展国产化,加上数字化转型趋势,国产替代呈现爆发式发展。[/font][align=center][img=,482,35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21353031409_8234_5927392_3.png!w482x359.jpg[/img][/align][font=宋体]传感器发展史:[/font][font=Calibri][size=14px][/size][/font][font=宋体] 从1920年到20世纪40年代初,振动传感技术还不存在。然而,对振动的科学探索正在进行中。第一个商业化加速传感器是由b .麦科勒姆和O.S .彼得斯于1924年设计的一种简单而笨重的乐器。一年后,工程师们将其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地震记录和其他工业用途[/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虽然早期的加速度传感器找到了它们的用途,但更小、更精确的传感器的发展从未减弱。世纪中期压电式加速度表上市后,直到今天,它仍在继续革新振动检测技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工业振动检测器[/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到20世纪50年代,企业开始大规模生产振动检测仪器。振动技术的早期先驱,如布鲁尔和克耶尔(B&K)、哥伦比亚研究实验室或古尔顿制造公司,发展了针对工业领域特定用途的加速度传感器技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候,佩尔v布鲁尔和维果克耶尔1创建了他们的公司(B&K)。他们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压电加速传感器由罗谢尔盐制成。这个概念很简单: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放在机器上,可以确定振动的方向、严重程度和频率,以及确定机器何时可能接近故障。[/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二战后的振动技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在60年代,可调模拟滤波器被添加到仪表中,以便用户可以区分频率。对具有连接组件的资产进行故障排除时很有价值。B&K也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个手持电表,也是世界第一。[/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80年代后期,微处理器在个人和工业计算能力方面都出现了爆炸。随着科技的萎缩,它变得更加便携。在1998年的一篇题为“加速度计冲击和振动五十年历史(1940-1996)”的论文中,Patrick L. Walter的结论非常简洁:[/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自诞生以来,加速度计市场已大幅扩张,微传感器和微电子领域当前的技术进步速度表明,加速度计制造商和能力的未来扩张速度将比过去更快。”[/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这是20多年前发表的。从那以后,振动监测技术已经获得了牵引力并进一步发展。[/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目前全球十大传感器德国占有率达到60%,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传感器技术直接关系到我国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形势,认为“传感器技术强,则自动化产业强”。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对自动化产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性。[/font][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img=图片9.png]https://www.cz-dianwoliu.com/Uploads/Editor/image/20230301/1677660929182613.png[/img][/font][/align][font=宋体] 国内传感器一方面表现为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的技术落后。由于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化应用,导致国内的传感器不仅技术低,而且价格高,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font][font=宋体]我国传感器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核心制造技术严重滞后于国外,国内产品差强人意[/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人才资源匮乏,产业发展不足[/font][font=宋体]4、[/font][font=宋体]统筹规划不足,投资力度不够[/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我国传感器产业未来将遵循的五大方向:[/font][font=宋体]1、以工业控制、汽车、通讯信息业、环保为重点服务领域;[/font][font=宋体]2、以传感器、弹性元件、光学元件、专用电路为重点对象,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和产品;[/font][font=宋体]3、以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加速产业化,使国产传感器的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达60%以上;[/font][font=宋体]4、以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为基础;[/font][font=宋体]5、[/font][font=宋体]以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为依托,加强制造工艺和新型传感器和仪表元器件的开发,使主导产品达到和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随着国内物联网应用的深入,企业将物联网应用引入工业生产,以提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度。作为工业4.0和现代制造业的核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能够在当前内忧外患环境下生存的企业,必须有坚实的数字基础。传感器收集数据到可视化数据的呈现,有助于管理者利用数据做出决策。企业通过传感器收集和分析数据,创造新的商业模式。[/font]

  • 【分享】奶牛规模化养殖:我国奶业现代化转型必由之路

    “我们呼吁维护中国乳业的正常秩序,这不仅事关中国乳业、事关消费者,而且事关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我们也期望和广大同行共同将中国民族乳业做大做强,造福百姓。”这是陷入舆论风暴中的蒙牛在10月20日所作声明中的一段话。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向现代奶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我国奶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等一系列奶粉事件,不仅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更使我国奶业发展陷入严重的困难和危机。 乳企之间的恶性攻击反映了我国乳业竞争的激烈。当舆论聚焦于这一热点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我国乳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奶业是一个新兴的、大有希望的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已基本形成,已成为一个惠及13亿中国人的产业。 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奶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08年9月爆发的“婴幼儿奶粉事件”不仅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更使我国奶业发展陷入严重的困难和危机,使我国奶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效益;奶牛饲养分散、规模小,单产低;乳制品企业盲目发展,重复建设;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等。其中,奶牛养殖规模小、养殖分散、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已成为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制约我国奶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规模化养殖:必然的选择 规模化饲养,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集约化的前提和必要的载体,目的是将先进的饲养技术集成,标准化实施,才能达到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所以规模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推进科学饲养的机制。 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向现代奶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进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已成为转变增长方式、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一是从根本上保证奶源安全。“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乳品加工企业长期快速增长的需求与高质量原料奶短缺的矛盾。虽然国家严查不法奶贩、关停不规范的小奶站,但是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依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安全牛奶的要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优质原奶供应不足,根本瓶颈在于能够提供好奶源的规模牧场太少。 二是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应用可将疫病风险降到最低。现代规模牧场能发挥其集约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优势,有效地进行疾病防治。规模化牧场一般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饲养区、饲料饲草区、污粪处理区和隔离区。人、牛、料、粪的流动均有各自的渠道,严禁车辆及非生产养殖人员进入奶牛养殖区,从根源上控制了交叉污染。

  • 【转帖】生物制药 打开医药产业新天地

    [font=宋体]2008[/font][font=宋体]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在生物制药方面追加投入5100万欧元以进一步确保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font][font=宋体]2009[/font][font=宋体]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font][font=宋体]2010[/font][font=宋体]年初,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官、研发总裁艾思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自2007年起,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始致力于从一家大型的从事制药及医疗保健相关业务的全球性医药企业向新一代生物制药企业转变,目前这个转变已经基本完成。[/font][font=宋体]为何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何多位医药业内专家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font][b][font=宋体]产业飞速发展市场风光无限[/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胡显文教授介绍说,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font][b][font=宋体]技术不断突破 跨国药企转型[/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从产品结构来分析,肿瘤治疗药物是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的重点。2008年在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254种用于肿瘤治疗,约占所有进入临床研究药物的一半。新药物以肿瘤细胞为目标,同时能将对健康组织产生的危害缩减到最小,这引发了治疗方法的示范性转变。现在,生物药物可以令医生在谈论癌症时把其当作一种可治愈的慢性病。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为例,其目前在研的抗肿瘤生物药物,就涵盖了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等诸多领域。[/font]

  • 产业计量是如何助力产业发展的?

    产业计量是如何助力产业发展的?

    [align=center][b][size=16px]产业计量是如何助力产业发展的?[/size][/b][/align][size=15px][color=var(--weui-FG-2)]关注→→[/color][/size] [size=15px]沅简计量科技有限公司[/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2-19 05:00[/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江苏[/color][/size][font=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back=#ffffff] [/back][/size][size=15px][color=#222222]将计量测试服务有机融入到产业发展中,深入了解产业、企业实际需求,着力解决计量测试瓶颈问题,[/color][/size][/font][b]将计量测试活动嵌入产业的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中,以量值的准确应用为核心,努力实现计量的精准发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有效新动能,[/b][font=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size=16px]成为新形势下产业计量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使命和机遇。[img=,690,5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2/202302200952053956_4407_1626275_3.png!w690x536.jpg[/img][b]产业计量工作重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提供产业专用的量值传递服务。[/b]主要是根据产业实际需求建立标准,开展量传工作,而不是根据计量专业需要建立标准,着力提高产业的量值传递能力,解决企业急需的综合参数校准、在线实时校准、动态校准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难题。[b]②提供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服务。[/b]根据产业需求梳理出影响产业关键产品关键性能指标的关键参数,确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计量测试服务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相关计量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制定和完善产业急需的技术规范。[img=,690,38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2/202302200954474662_2730_1626275_3.png!w690x382.jpg[/img][/size][/size][/font][b]③提供产业专用测试设备研制服务。[/b]开展大型试验系统(含综合设施)以及专用试验、测试设备等技术装备的研制服务,尤其是满足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要求的专用测量测试系统、自动测量测试系统等,建立大型试验系统和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测试监督管理机制和性能综合评价手段,提高现代产业测量测试装备研制能力。————————————————————————————[b]④提供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服务。[/b]从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综合保障角度,明确产品从研发到使用维护各个阶段实现计量测试技术保障活动一体化的组织工作模式与关键控制节点,明确关键测量参数及计量评价手段。[img=,690,4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2/202302200956279996_8895_1626275_3.png!w690x458.jpg[/img][b] 在产业过程中,精确测量的需求是非常普遍的,需要将计量标准充分融合进产业过程中,量化过程参数,优化设计,从而提高产品品质。[/b]然而人们对产业过程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反映在我国产品质量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上。其实计量融入产业不仅是方法也是理念,必须破除计量研究对象是计量标准这一边界条件的限制,将计量的对象扩充到产品和过程,围绕产品的计量性进行研究,围绕产品实现过程,提升产品生产控制能力,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进步。[img=,690,49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2/202302200958281878_8408_1626275_3.png!w690x491.jpg[/img][font=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color=#222222] 总之,产业计量的研究重点是产品实现过程的计量性,对象是产品及产品类,作用是解决产业过程中没能量化的控制难题,将复杂的产品性能测量问题转化为简单量值测量问题,方法是[/color][/size][/font][b]将计量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融进产业过程,完成产业过程中参数量化、优化、固化的过程,保证系统输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b]

  • 十八年中国塑料交易会助力台州模塑产业走向世界

    10月11日至14日,第十八届中国塑料交易会(简称塑交会)将在浙江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展会同期举办台州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及台州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览会。从2001年首次举办以来,中国塑料交易会已走进了第十八个年头。历经18年的发展,中国塑料交易会以成为全面展示塑料产业的一个重要窗口,吸引国际商家进入中国塑料市场,了解中国塑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展会助力产业发展,“中国塑料交易会的举行,为台州模塑产业打造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核心,有力地促进了台州塑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风生水起,同时也为台州模塑产业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台州市塑料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三友集团董事长张小赧说。聚变效应助推模塑产业打响品牌模具与塑料作为台州市重点发展七大千亿级产业之一,一些数据,凸显了中国塑料交易会以及台州模塑产业的几多骄傲: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塑交会”三字,会出现89万多条的搜索结果;输入“台州塑料”,出现1800多万条搜索结果。稍加留意,人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如影相随的紧密关系,“台州模塑”的响亮品牌更是尽在不言中。2018年一季度,台州模塑产业产销两旺,实现较快增长。模具方面,拥有规上企业85家,实现产值15.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和15.8%;塑料方面,拥有规上企业377家,实现产值74.4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0.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和6.4%。台州的模塑产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70年代,到80年代初具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模具与塑料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资料室里,历届塑交会的举办情景历历在目。从2001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塑交会以来,每年一届的塑交会全面展示了塑料、机械、原料、模具及相关技术,涵盖了整个塑料产业链。从2005年开始,商务部连续13年将塑交会列为塑料行业唯一引导支持展会,这也成为中国地级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展会。台州市塑料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陈嘉增回忆说:“塑交会吸引了国内外对台州塑料产业的目光,最终为台州赢得了‘塑料王国’的美誉。”事实上,在塑交会红火举办的同时,台州塑料产业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介绍,目前,台州市共有塑料生产企业1万多家,台州已成为中国塑料制品的源头产地和集散中心,特别是塑料日用品,已经占到了中国市场70%的份额。引擎效应助推模塑产业转型升级在谈到参加多年塑交会的收获和感受时,许多台州企业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参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宣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行业内最新技术。家门口举办的塑交会,让台州塑料行业企业家不出远门就可看出企业转型升级的“门道”。创新是塑交会的亮点所在,也是台州塑料产业的命门所系。据组委会介绍,从2001年开始,历届塑交会都会举行塑料产业发展论坛。论坛紧扣塑料行业发展前沿,从政策和科技等各个方面把脉全国塑料行业的导向,旨在将塑交会和台州塑料产业引向行业高端。据介绍,第十八届中国塑料交易会期间将举办“2018年中国塑料加工业专家院士-台州行活动”,活动包括中国塑料加工行业专家院士技术咨询活动及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对接等内容,从而促进模塑行业的科技创新,助力塑料企业转型升级。辐射效应助推模塑产业走向世界让台州模塑产业走向世界,是中国塑料交易会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在即将举办的第十八届塑交会上,来自海外的采购团将超过30多个国家。展会举办方介绍,每年塑交会都会吸引来自欧洲、美国、韩国、泰国、印度等近30个国家的塑料行业协会组团参加本届塑交会。组委会介绍说:“过去,外商采购主要在广州、义乌现在越来越多地往台州来了。自塑交会开办以来,每年的展会都有上千人的海外采购团参会采购。”事实上,台州塑料产业的国际化意识,也随着塑交会的举办正在不断增强,台州模塑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胜出。在塑料模具领域,无论汽车模具、电动车模具、家用电器模具、建材模具、挤塑模具、吹塑模具,台州的模具企业都具备很强的行业话语权,许多产品运用到航空航天、高铁制造领域。在塑料制品行业同样如此,永高、伟星的塑料管件,富岭的塑料餐盒,星威塑料家具,双马、龙士达的家居塑料制品,市下喷雾器、誉隆科技和聚丰机车的电动车塑料配件,步步乐箱包,海豹渔具……台州的这些产品都已经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领军品牌。

  •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成功转型为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align=left][color=#000000] 根据浙编办函〔2019〕117号文件,7月9日,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更名为“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并增加了科学研究、公共服务、职业教育、安全风险评估、事故分析预警及鉴定等新职责。浙这一承前启后的转变,标志着该院自我转型的改革成果和履职模式得到了认可和固化。[/color]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马剑平,副巡视员朱飞共同为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特科院)揭牌。省特科院全体班子成员及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参加了揭牌仪式。 此次更名,是浙江省编办对省特科院五年来自我转型改革的充分肯定。为克服事业单位体制下特检机构普遍存在的功能弱化和人财不足的两难问题,2014年省特科院以原省质监局内部人事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大刀阔斧的内部机制和职能转型改革,探索了新形势下特检机构强化公益属性和促进自身发展相辅相成的实现路径,有效解决了“激励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足、工作效率不高”的传统体制弊端,也有效规避了市场化改革“公益履职弱化、检验质量风险提升”的新矛盾,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六位一体’系统保安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质量安全公共服务综合体”的改革创新之路,推动了机构发展壮大,全面提升了机构保障安全和服务社会的贡献率。 五年来,省特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四特”精神,推进院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硕士及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员增加了67%,院净资产增加了135%,其中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原值增加了178%;公益履职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国家电梯质检中心、筹建定位高端产业发展的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检中心。建立了全国首家特种设备学院和首个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科普(普法)教育基地。获批工信部的国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是目前全国同行中最早拥有“安全、节能、环保”三位一体检测能力的单位之一;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质量之光卓越技术机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服务G20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杭州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多项工作分别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领导的批示肯定。[color=#000000][/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  “从‘检验’到‘科学’,定位更科学,履职更全面,体现的是整体工作思路、发展理念的跨越。”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机构职能改革后,该院以法定检验为基础,建立了集保障安全、服务产业、节能环保、职业教育、普法科普、科学研究6个方面为一体的新模式,全过程、全方位履行公益职责,实现了检验、安全与环保节能联动保障。[/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  仅仅两字的转变来之不易。为达成这一转变,浙江省特科院已努力探索整整5年。此前,该院传统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检验尤其是法定检验来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为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技术支撑。而随着特种设备新技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特种设备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的检测检验已难以适应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新形势。大量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联的公益工作没有机构去做,系统保障安全的综合能力无法向更高的水平提升。[/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  面对职能滞后于需求的现实,浙江省特科院把目光投向问题源头,开始研究思考多层次系统性的解决方案。2014年,因时应势开始主动转型,确立了“六位一体”系统保安全的新理念,积极构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服务产业发展。[/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  “这之后,我们陆续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普法基地)、两大服务产业的国家质检中心、全国首家特种设备学院与国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浙江省特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完成检验机构法定公益职责的前提下,深挖技术装备和专业人才的潜能,构建以增值性公共服务营业收入反哺公益法检业务和事业发展的自我造血机制,突破了靠政策、靠跑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瓶颈。[/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  在履职模式转变过程中,“特种设备安全顾问服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一项业务内容。“在鱼山大桥建设工程27个月的工期中,30多台套关键设备未发生故障,确保了制梁、吊梁、架梁过程‘零延误’,为实现‘鱼山速度’提供了重要保障。”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已向投资概算合计1200多亿元的工程项目提供该项服务,检查及分析各类特种设备3600多台,排查出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的安全投产。[/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  思路的转变与革新,让浙江省特科院公益履职能力明显增强,服务产业能力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最近5年累计检验检测设备50余万台套,排除各类重大缺陷(隐患)3000余例,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和死亡率不到全国的1/4。国家电梯质检中心、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检中心为相关产业发展持续贡献特检力量,依托科普教育基地与专业学院,特种设备公众教育能力更是不断提升。[/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  “六位一体”工作模式让各个业务板块相互促进。检验需求和检验积累让科研更容易出成果,科研成果又让检验更有效率、更精准。职业教育让检验和科研更加了解行业需求,同时能将最新成果快速应用到行业之中。该院工作人员介绍:“仅以电梯为例,目前已实现19个品种电梯整机和20个品种电梯部件检测能力,形成针对高温、高压、深冷、临氢、核辐射等极端条件下使用的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以及耐高温、耐低温、耐真空、抗加速的航天航空用轻质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检测试验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省特科院将以此次更名为契机,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思想、政治和行动自觉,继续巩固深化综合改革成效,进一步提高机构要素资源利用率、激发机构内部活力、增强机构公益履职能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体”,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作出新贡献![/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00][img=,,400]http://www.zjtj.org/cms/fileUpload/images/201907091114484.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00][img=,,400]http://www.zjtj.org/cms/fileUpload/images/20190709111502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00][img=,,400]http://www.zjtj.org/cms/fileUpload/images/201907091115173.jpg[/img][/color][/align]

  • 生物产业迎新契机

    生物产业迎新契机仪器信息网 2013/1/16 9:30:15 点击27次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31/201311692758867.jpg图片来源:platform.innovateda.org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在涉及医药、农业、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生物产业中,生物医药依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信息产业与之相融合、向个体化医疗发展的新趋势。被国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物产业,正处在新一轮变革过程中,产业发展规划无疑是生物技术企业谋划发展的重要指南。近日,业界盼望许久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布。在涉及医药、农业、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生物产业中,生物医药依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信息产业与之相融合、向个体化医疗发展的新趋势。生物服务业成为国家支持的新业态跃然纸上,其中合同研发和委托制造成为重点支持对象。而对于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生物技术对传统工艺的替代作用成为诸多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生物服务新业态在“十一五”期间还未被国家重视的生物服务业,在本次《规划》中已跃升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规划》指出:“重点支持合同研发和委托制造服务产业的发展,推动拥有优势专有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向国内外研发机构和企业提供单项或整合化服务。”业内将提供生物医药研发和制造服务的公司分别称为CRO和CMO,前者承担客户的部分研发任务,后者则进行药品的委托加工,部分公司则兼具这两者的功能。中美奥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创办的CRO,也是率先进入CMO领域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运营副总经理高峰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越来越多的药企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将一部分研发和生产外包给专业公司来做,可有效节约成本、分担风险和提高效率。在《规划》出台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曾对本报表示,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类似,随着生物产业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服务业将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行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内在需求和外力推动作用下,我国CRO企业整体规模不断膨胀,当前企业有300多家。”中投顾问研究员蒋华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现在国内CRO越来越多,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领域已开始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行业内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高峰对行业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亦直言不讳。此外,国际领先CRO的运作模式或可成为国内同行的重要参照。据世界最大CRO——昆泰医药大中华区总经理甄岭向本报介绍,该公司正从传统收费模式转变为一种与制药公司共同平衡风险/回报的新型合作模式,同时,已将业务范围从传统的临床研发拓展至商业、咨询和资本领域,形成四大支柱。而对于CMO,根据国内现有规定,本土企业可承担国外药企的委托制造任务,但不能为国内药企代工。高峰表示,监管部门可能是担心,若允许国内药企和CMO之间的委托制造,会影响药品质量,但不能因噎废食,应在严格监管的情况下逐步给这一领域“松绑”。重中出新从《规划》七大重点领域构成来看,医药相关部分占据其三,可谓重中之重。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和25.1%,利润总额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7.5%。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快速扩张,而且正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据普华永道预测,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230亿美元。《启航2012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和医药融合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虚拟研发促使研发更加灵活高效;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多元化;药品流通监管实现信息化。在医药产业变革过程中,另一大发展趋势便是个体化医疗。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国主席(2010~2012)、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前首席科学官陈力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人们认识到疾病与不同的遗传和生活背景有关,不同病人对于药物的敏感度和响应是不一样的,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体化医疗’。”它可针对不同患者独特的个体特征,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方案和一系列健康医疗服务。市场调研机构BBC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个体化医疗的技术市场将从2009年的114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92亿美元。顺应上述趋势,个体化医疗和生物信息服务相关内容在本次《规划》中都有明显体现。产业替代新机遇在《规划》中按照重要性的先后顺序,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紧随生物医药之后,这两大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渐替代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据统计,我国每年遭受农药残留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其中污染严重的比率达40%,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态型集约化植保技术来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表示,生物防治植保技术主要是运用自然界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增大原本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对病虫草害有相克作用的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故具有较小的环境风险。其中,生物农药正在兴起,可有效取代化学农药,正逐渐被各国政府重视。《规划》指出:“推动高品质植物免疫诱抗剂、生物杀菌剂或杀虫剂、天敌生物等生物农药产品产业化。”在生物制造方面,广州市西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师晏中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此次《规划》更加重视社会效益的体现,大部分生物制造产品用于替代传统的石化产品,有助于减少污染和节能减排。“最近,许多大的传统化学品公司,包括杜邦、帝斯曼、巴斯夫等大型化学品公司,也都开始转型生物技术,就是要利用生物技术来实现传统化工品的替代。”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研发总监吴文平说。而另一方面,本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在各国都在纷纷制定规划或路线图,争夺生物产业发展优势地位的局面下,我国若要更好地利用生物技术这一新契机,则亟须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出台具体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防止《规划》仅停留在原则和方向层面。

  • 丹东提出加快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平台建设

    为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日前丹东市经信委开展党组学习会指出要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研发与服务平台等在建产业集群平台建设。11月13日,丹东市经信委在产品推介洽谈会上指出,明年市经信委将加强工业经济运行“三大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运行监测、用电监测和生产要素保障,全力保障企业要素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产品推广与市场营销平台”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法律维权、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推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重点跟踪和服务新启动项目,使之尽快发挥牵动作用,包括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研发与服务平台等在建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加快筹建汽车增压器服务平台。此外,重点围绕产业和企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经济绿色增长。转自塑料问答

  • 海尔欣昕甬智测助力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日,国务院印发《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是我国继2013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的第三个"大气十条",明确了推动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持续改善的总体思路、改善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落实。行动计划要求以改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开展区域协同治理,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align=center][img=图片 1.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af412af8-89a8-4953-8721-f2354dfd6284.jpg[/img][/align][b]行动计划目标:[/b]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 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b]重点任务:[/b]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切实降低排放强度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监督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落实各方责任,开启全民行动为了更好地监测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组分和浓度,以支持响应国家关于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改善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号召,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昕甬智测HT8800系列便携式多组分高精度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sub]2[/sub]、甲烷/CH[sub]4[/sub]、氧化亚氮/N[sub]2[/sub]O、水/H[sub]2[/sub]O)分析仪。 [align=center][img=图片 2(1).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da08f3d2-3f1e-4e0d-8eb9-5ed41f0414f3.jpg[/img][/align]该系列仪器基于量子级联激光技术设计,利用气体分子在中远红外的"指纹"吸收谱,使用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QCL)作为光源,使激光通过中红外增强型光腔,被中红外光电探测器接收透射光并提取和分析透射光谱,准确反演获得目标温室气体成分的浓度,实现对目标温室气体分子的更精确、更及时、更科学的测量。HT8800系列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在便携的仪器箱内实现快速响应的高精度温室气体测量,采用独立强吸收谱线,使其不受其他气体分子光谱的交叉干扰。该系列气体分析仪可由太阳能或锂电池供电,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的定点或移动连续观测。随着《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发布,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心和行动。昕甬智测HT8800系列便携式多组分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将有助于我们更精确、更及时、更科学地监测和分析目标温室气体成分的浓度。这将为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我们向着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迈进。[来源: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align=right][/align]

  • 土壤健康产业的三驾马车:政策、科技与合作

    [size=16px]土壤健康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关键。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更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球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引导和农民意识的提升,土壤健康产业正逐步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size][size=16px]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建议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土壤健康产业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这包括制定更为严格的土壤保护法规,提供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以及支持土壤健康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当推动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土壤健康标准,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土壤退化的挑战。[/size][size=16px]对于企业,建议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投资研发,开发出更多高效、环保的土壤修复和改良产品。企业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土壤健康管理纳入企业战略,通过绿色生产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土壤健康产业的发展。[/size][size=16px]对于农民,建议提高对土壤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中来。农民可以通过践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方式,为改善土壤健康做出贡献。同时,农民应当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通过意见反馈和公共参与,推动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土壤健康。[/size][size=16px]总之,土壤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驱动和公众参与,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土壤生态系统。这不仅将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宜居的地球,也将为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绘制出一个繁荣、健康、可持续的土壤健康产业版图。[/size]

  • 安捷伦分医疗器械和电子测量两家上市公司,是产业化结构调整的结果吗?

    北京时间9月19日晚间消息,安捷伦科技公司周四宣布,为使医疗器械和电子测量两领域的增长最大化,将分拆成两家公开上市的公司。  其中医疗器械公司业务集中于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领域并保留“安捷伦”名称。同时,安捷伦将通过免税剥离方式将电子测量业务(EM)分配给股东,公司名称待定。华尔街认为此举将提升安捷伦公司的整体价值。  新的EM公司2013财年营收料为29亿美元,预计不会派息。  安捷伦首席执行官Bill Sullivan称:“安捷伦已拓展至两个明显不同的投资和业务机遇。我们将两者分拆并各自聚焦所在领域,从而使两家公司增长最大化。”  截至北京时间20:15,安捷伦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涨11.92%至55.20美元。其股价年内至今涨20.5%,与大盘表现持平。当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在转型、调整,同样仪器行业也需要。安捷伦的这个举措,是表示仪器行业在转型、在调整吗?

  • 职业转型到底该怎样

    在某离子色谱巨头的中国工厂建立初期就加入工厂,看上去前途光明,但人算不如天算,莫名的被某仪器行业巨头收购,然后今年又被裁员,然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向售后方面的转型过程中又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没有售后经验,面试碰壁,该怎么办?

  • 环境监测将如何转型?

    目前各地均开展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政府环境监测机构,如何紧密结合监测工作实际把监测站站和环境监测转型作为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作为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如何以为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思考各级监测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如何进一步解放干部职工思想、解放和发展监测生产力和增强监测站的活力?以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掣肘和开拓环境监测转型发展的广阔前景呢?

  • 【转帖】经济转型、两化融合力助仪器仪表行业发展

    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正式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在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而“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转型有利于仪器仪表业发展    1)工业化中后期机电制造业地位的相对上升    2)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向与仪控紧密结合的中高端发展    3)重视和突出高端设备制造使仪控技术发展再上议事日程    4)“节能减排”、绿色经济、自主创新、新型产业有力推动仪控装备的需求上升和技术发展    二、“两化融合”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重要方针和必经之路,“两化融合”将长期提升对测控装备的需求    1)“两化融合”是时代特色的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的信息化    2)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基础和重要是生产过程信息化,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PCS、MES、ERP、PIS、(单机及生产线)MES和ERP;PCS的提升和PIS产业的建立,PIS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离散工业用测试设备,专用仪器测试设备。    三、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1)制造业全球化由于受管理复杂度综合成本、市场变化及地域情况的影响,正由集中向分散,再向适度集中演变,而仪控长野的全球化又趋活跃,其中:    A、地域变化:东南亚、墨西哥、中国、中东欧    B、产品变化:由低档向有规模需求的中高档发展    C、模式变化:由组装为主的合资、独资向委托生产的外方为主,再向中方为主经营管理的模式发生变化。

  • 【转帖】生物制药:打开医药产业新天地

    2008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在生物制药方面追加投入5100万欧元以进一步确保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009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2010年初,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官、研发总裁艾思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自2007年起,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始致力于从一家大型的从事制药及医疗保健相关业务的全球性医药企业向新一代生物制药企业转变,目前这个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为何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何多位医药业内专家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b]产业飞速发展市场风光无限[/b]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胡显文教授介绍说,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举个例子,截至2008年12月31日,美国FDA共批准了99种生物技术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或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药物)上市,而2007年共有29种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即有30%的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磅炸弹”,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比例,说明生物技术药物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非常高的集约度。而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在内,2007年全球只有110种药物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也就是说,虽然非生物技术药物有上万种,而年销售额大于10亿美元的非生物技术药物只有81种,重磅炸弹的比例不到1%。更出人意料的是,由于近年来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飞速发展,2007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药物有16种是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阶段,第一发展阶段从1982年重组胰岛素问世至1997年G-CSF(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成为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药物,这个阶段主要是细胞因子类产品“挑大梁”,但这些产品在1994~1997年从快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100亿美元左右。1997年以后,随着多种治疗性抗体相继被批准上市,生物制药产业进入了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已连续10多年保持在15%以上,成为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之一。2007年生物制药市场销售额已达到840亿美元,2008年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生物制药市场销售额仍突破了900亿美元。[b]技术不断突破 跨国药企转型[/b]从产品结构来分析,肿瘤治疗药物是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的重点。2008年在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254种用于肿瘤治疗,约占所有进入临床研究药物的一半。新药物以肿瘤细胞为目标,同时能将对健康组织产生的危害缩减到最小,这引发了治疗方法的示范性转变。现在,生物药物可以令医生在谈论癌症时把其当作一种可治愈的慢性病。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为例,其目前在研的抗肿瘤生物药物,就涵盖了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等诸多领域。有专家分析指出,多年来,传统制药公司始终对生物技术退避三舍,因为它们不愿意在尚不确定的技术上下赌注。据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2007年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中有67%的来自生物技术公司,但制药行业数百亿美元的药品研发开支中,生物技术公司只占到了3%。但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突破和大量重磅生物技术药物的出现,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传统制药公司迫切希望加入到生物制药的“游戏”中来,有的制药公司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合作伙伴,有的干脆直接收购生物技术公司,还有的制药公司想方设法对自己的研发部门实行重组。艾思嘉告诉记者,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实施了一个独特的“珍珠链计划”,就是策略性地收购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借此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线。至2009年底,通过“珍珠链计划”共收购了9家生物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获得的产品涵盖了肝炎、心血管、肿瘤、免疫、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领域。[b]机遇挑战并存本土企业奋起[/b]胡显文认为,我国较好地抓住了生物制药起步发展的机会,EPO(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等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获准上市,稍微落后于美国,几乎与欧洲同步。但是,我国却没有抓住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生物制药第二个黄金发展阶段,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陷入了严重亏损状态。将来我们唯有在“卡住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喉咙”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在治疗性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上有较大发展,才可能在“钻石铺满地”的生物制药产业中把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扶持让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如沐春风。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除了政策大力扶持外,生物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也初步显现,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认定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目前基地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同时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增强基地集聚能力,推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如上海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基地为核心,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创新创业氛围。此外,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也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机遇,跨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向低成本市场转移研发环节,这些环节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研究、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全过程。根据IMS的数据,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市场总值约200亿美元,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的规模。虽然机遇当前,但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难。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普遍面对的困境是:产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研究投入不够。生物技术企业的诞生即以小企业为主,在开发上都面临后续资金问题,国内高科技发展体系中风险投资缺乏,支持力度不够,资金融通不顺。百泰生物董事长白先宏认为,融资是个难题,其所在企业在这方面就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生物技术企业融资一定要有耐心。研发方向偏离主流则是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从市场看,治疗性抗体类药物是销售额最高的生物药。2008年该类药物的全球销售额超过了300亿美元,占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的40%,有9种抗体产品成为“重磅炸弹”。全球销售额最高的5种生物技术药物都是治疗性抗体,各自的年销售额均超过40亿美元。而我国的治疗性抗体研发却比较滞后,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药物上市。专家指出,本土生物制药产业能否后来居上,除取决于自身准确定位和把握研发方向外,还取决于人才和专利保护方面的制度创新。[b]编后:[/b]科学家早已预言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医药领域尤为突出。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没有生物技术,医药行业最终只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事业。在众多跨国企业开始向生物制药企业转型的时候,相信本土企业也不会错失这难得的机遇。链接:http://pharma.dxy.cn/news/66/18/21/18339.htm

  • 深圳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首批配套项目开工 打造智能传感“光明样本”

    1月9日,光明区举行了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首批配套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据了解,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是光明区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引领片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力打造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光明样本”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成果。[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6d703ead-7059-4efc-afad-b303ceae0f76.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整体规划效果图[/color][/align]据介绍,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项目是由政府主导、公共利益先行的综合开发项目,坐落于光明区凤凰街道松白路与光明大道、公明大道交会处,毗邻南光快速出入口,轨道13号线贯穿其中,东面紧邻茅洲河生态走廊,处于光明区西部板块中心,紧邻光明区松白路城市发展轴线。产业社区内项目多、规模大,生态本底优良,拥有产业、居住、商业、文化休闲、公园及其他公共配套等多元化生态,将打造“生态、宜居、乐业”的光明区西南片区,构建“先进智造园区+科技产研街区”全链条智造产研空间。在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首批配套项目中,涵盖了工业及居住用地、城市道路、教育设施、绿地公园、文体设施、产业空间、智慧社区等七个方面。产业社区内的明湖智谷项目尤为引人关注。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汇聚之地,明湖智谷一期产业规模宏大,涵盖了32.54万平方米的厂房、82280平方米的宿舍、2500平方米的商业服务配套及10010平方米的公共设施。明湖智谷以“2+1”的产业发展体系,助力光明区打造千亿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在产业配套方面,润雅园占地面积达7.1公顷,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光明区的地标建筑之一,汇聚年轻家庭和专业人士,成为商业投资的热点,不断激发零售和服务的无限活力。而塘尾第一学校紧邻润雅园,学校占地面积25250.3平方米,建筑面积55738平方米,定位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为54个班,提供2520个学位。[来源:深圳新闻网][align=right][/align]

  • “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获批筹建

    “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获批筹建

    [size=24px][b]“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获批筹建[/b][/size][size=15px]计量资讯速递[/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298)]前天[/color][/size][img=,690,4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2/201912250447111819_178_1626275_3.png!w690x460.jpg[/img]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回函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依托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筹建“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促进环境监测仪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山东省产业计量测试工作基础,山东省人民政府致函市场监管总局申请依托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筹建“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筹备,“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获得批准筹建。  “国家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筹建运行,将强化环境监测仪器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计量技术研究和计量测试服务,提升关键参数测量能力和产业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能力,将计量深度嵌入到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全寿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中, 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计量测试技术瓶颈,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环境监测仪器产业乃至生态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 聚焦十大产业链,上海启动实施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

    为发挥检验检测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印发《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聚焦十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出十项具体行动举措,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高效,实现强链稳链补链延链。  建立供需两张清单,打通检企合作"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上海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领跑全国,规模以上企业467家,户均产值7484.8万元,并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检验检测机构。但市市场监管局在调研中发现,检验检测机构与相关制造型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现象,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或多或少还面临“检不了、检不全、检不准”等瓶颈问题。  为此,本次《方案》提出,聚焦汽车芯片、创新生物制品、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对检验检测需求和能力供给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梳理需求清单、能力清单,绘制检验检测能力全景图。完善检企供需对接合作机制,加强头部检验检测机构与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协作,形成一批检企对接标志性合作项目,建立业务互联、资源互享、质量互促协作机制。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迭代发展,汽车芯片已经成为支撑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保障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的核心问题。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提升国产芯片装车化应用为目标,加快建设汽车芯片全项检测体系,着重打造板级、系统级和整车级检测能力,在汽车芯片复杂装车应用环境在环测试、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测试验证等方面填补国内空白,解决检测方法不适配、检测能力不齐全、失效分析和质量鉴定能力不足的问题。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问题  伴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引领的技术迭代,向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仅靠传统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单打独斗,难以在关键核心检测技术上实现突破,迫切需要整合高校科研实验室、企业内部实验室及产业链上下游等各方资源,构建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检验检测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方案》提出,瞄准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问题,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组建若干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开展检验检测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拓展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和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智能检测装备发展应用。面向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储能、航空装备、先进材料等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和上海市质检中心,形成高端检验检测服务集群。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供覆盖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积极发挥质量保障作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一致性管控。  当前,从手术、康复到辅助及医疗服务,四大类医疗机器人正以其独特的优势,精准高效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不断改变着医疗行业的格局。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率先制定首个针对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的性能检测标准,开发出了具有高精度、自动化、通用性强等特点的测试系统,并深入研究手术机器人的力传感反馈功能和进给力评价装置,给手术机器人装上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够实时监测手术过程中的力度变化,为手术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为医疗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级,形成上下游同步共振的“链式反应”  目前,检验检测行业数字化转型大都局限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层面 在绿色低碳检验检测技术储备和业务体系方面拓展不足 真正走出国门、设立海外分支的还不多,国际化能力亟待提升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包括检验检测在内的产业生态,创新服务模式,夯实技术底座和发展基础。  针对这些问题,《方案》提出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在提升智能化水平方面,加强检验检测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产业互联网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交易全流程线上化 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质检中心建设,拓展大语言模型全栈式工具箱。推进绿色化转型方面,完善绿色低碳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创新融合化模式方面,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检验检测服务业耦合共生,根据重点产业布局,创建检验检测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增强国际化能力方面,推动实施一次检测、多国认可的“一测多证”试点工作 支持本土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提升大宗商品、航运、汽车等检验检测专业服务国际化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AI系统也出现了很多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新风险、新挑战,例如个人隐私泄露、生成虚假信息、AI模型攻击等,对检验检测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此,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人工智能质检中心将重点研究各领域“人工智能+”的质量评价和治理技术,通过可量化的评估工具、核心指标,发现应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人工智能技术漏洞、攻击提供安全防范手段。  “要将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可检测处处长陈雷表示,“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发挥检验检测在推动产业协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作用,以检验检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牵引产业整体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迈进。”[align=center]  (2024年度)[/align][align=center]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市级重点调研产业链名单[/align][align=center][img=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市级重点调研产业链名单.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f4b8829f-9e99-494f-bc90-4e8c7d09d0ea.jpg[/img][/align][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转帖】完善的产业链可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源头的疏忽,究其原因,中国有两亿多农户,在分散地生产各种食品和原料,包括鸡、鸭、鱼、肉、蛋、蔬菜等,大部分是以分散方式生产出来的。这就难免有人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越轨,再加上数量庞大、素质有限的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很难到位。此外,农民并非缺乏科学种田的意识,也不是不知道过量农药化肥的危害,但他们最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标准控制,只有利用市场机制将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从标准化生产中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收益,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学习、贯彻现代农业标准。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建立产业链来解决,运用统一、规范、协调、选优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指导和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以确保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从而在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新希望集团产业链的构建战略抛弃了以往的单打独斗,走了一条联合企业的发展道路。从2005年开始,新希望先后控股了山东六和、北京千喜鹤、陕西石羊等农牧业龙头企业,整合的力度相当大。通过打通“三链一网”(“三链”是指生猪、禽类、奶业三大畜禽养殖产业链,“一网”是指农村电子商务网),建立包括养殖、饲料、屠宰、加工和销售等完整环节的现代畜禽产业链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从传统的饲料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  以新希望农牧体系中的千喜鹤集团为例,新希望集团与千喜鹤强强联合,率先打造饲料、育种、养殖、屠宰、加工紧密型产业链,确保了原料肉的安全。目前新希望已经与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达成了意向,准备在那里建立年出栏百万头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小区。到2010年,计划在全国建立20个~30个年出栏30万头的无公害生猪养殖小区。这些将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无公害标准的猪肉及猪肉制品,建立一个可靠的、安全的生猪养殖溯源系统。  打通整个产业链,不仅能够把流失在各个环节的利润捡回来,还能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安全的食品。  新希望集团有产业链保障的食品安全蓝图是:若干年后,居民购买猪肉肯定会选择品牌,不会和现在一样,随便买都一样。相比之下,产业链保障下的每一块猪肉都是可追溯的:祖宗三代是什么血统,在哪个养猪场养大的,什么时候吃过什么,用过什么药。这才是真真正正、彻底的放心肉。

  • 如何将传统的检测行业向互联网+检测的新型模式转型?

    互联网,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名词,如今的各行各业都想尽办法跟互联网挂钩,都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然而作为一些传统的工业行业,比如检测行业,想要融入到互联网也还是比较艰难的。但是,由于检验检测属于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能够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政府要求检验检测行业能够在《中国制造2025》中发挥极致的功效。那么检测行业的专业人士,势必要去寻找如何向互联网+检测的模式转变。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向互联网+检测模式转型,不了解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是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要向互联网+检测转型,那肯定是没有办法成功转型的,下面我就这几点详细的描述一下。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要向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转型:现代检验检测活动是商品交换活动中供需双方出于各自利益需要,或产品质量判定,依托技术机构按相关标准、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测试的活动。目前,国内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因兼有公益性特质,普遍以政府监管的单向模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加强,以及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制造等新技术及互联网思维的大规模应用,催生出更广阔的检验检测市常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将是加快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手段的有益尝试;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改革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是落实《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的内在需求;是检验检测机构确立自身市场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提升核心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检验检测机构实现行业品牌建设创新的现实需要。针对现有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能力不足、面临国外检测巨头挑战等问题,基于开放、合作、创新、高效、专注、极致、口碑、快速等互联网思维的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和转型升级,便于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快速、便捷的检验服务。其次、需要了解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需解决的问题:第一、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应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全程参与检验检测产品服务的规划、开发,到检验检测的过程。借鉴B2B模式、O2O等模式将传统的检验检测机构-用户渠道升级为去中心化的、用户自组织、自涌现、自生成、信息共享的平台空间。第二、需要关注用户群体的小批量差异化的产品服务需求,并将这种需求转化成实体的产品、服务并实现产品、服务本体低成本扩张的目标。第三、作为互联网思维中的两大特点之一,“数据分析”与“用户核心”同等重要。在跨平台移动检测中,跨区域的不同平台要进行用户数据的交换,在进行数据流分析与快速反应中,商业模式平台、现代检验检测物联网、跨区域平台等要进行用户数据、检验资源信息的交换、核对、更新。上述数据交换的成功实现要求平台具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在这种前提下,应保证各平台对接接口的一致、保证交换数据的可信度,这将是现代检验检测数据处理方面的关键技术所在。了解了以上的信息之后,你可以发现,随着在线销售这种电子商务业务的迅猛发展,将传统的检验检测模式向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转变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那么、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就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全程参与检验检测产品服务的规划、开发,到检验检测的过程。2、专注于产品、服务、管理、资源配置。需要将复杂边际(检测对象、用户需求等差异化)转化为产品服务切入点,制定差异化检验方案,从而建设专一极致、低成本的新型检验检测服务。3、跨平台移动用户数据整合,可以将不同检测机构、区域平台在以往检验检测过程中搜集到的用户信息跨平台整合到一起并且进行分析。4、虚实结合的检验检测流程。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检测技术相辅相成,这才是互联网思维在现代检验检测技术中的真正体现。5、数据流分析及快速反应。6、精准推送及量身定制。检验检测机构不仅要以可靠、公正服务于客户,更要让客户参与到检验检测活动中来,让客户从参与者变为信息传播者。比如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检验报告,根据客户选择或者机构推荐的指标整理出订制的检验菜单;在检测报告上可以看到商品信息,通过手机扫描等方式链接到商品页,为客户带来精准的实时便利。结合以上所必备的特征,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教授研发了一款为检测认证机构提供基于SaaS的检测认证行业在线交易,在线商城(管理平台)--工蜂云(GonFen),检测检验认证机构可以通过注册上传机构的检测服务,给用户提供包含在线服务呈现,检测项目查询,快捷下单、支付以及检测服务全流程状态查询和管理的一系列的功能,完全跟互联网+检测的模式吻合,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全程参与检验检测产品服务的规划、开发,到检验检测的过程,并且降低了检测机构的成本,那么检测机构就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检测服务的费用,有检测需求的企业、工厂、电商平台就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权威的质量担保。

  • 江西省产业计量工作推进会暨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活动在赣州举行

    计量资讯速递报道[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 9月23日,江西省产业计量工作推进会暨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活动在赣州举行。会议对产业计量相关知识进行了宣贯,总结了近年来江西省产业计量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和部署了下一阶段产业计量相关工作。会议由赣州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b]刘平[/b]主持,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b]李捷[/b]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计量处处长[b]刘志凯[/b]参加会议和相关活动。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b]熊昌友[/b]副总师和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b]许志一[/b]博士受邀参会并作主题报告。[/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333333][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据悉,由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赣州西克节能自动化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以服务钨、稀土企业为重点,辐射医药、建筑、机动车等产业,提供完善的网上报检“一站式服务”。其中网上报检“一站式服务”主要围绕计量器具管理提供报检提醒、报检需求、咨询需求等。[/font][/color][/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535353][back=#fff8f2][b] 李捷[/b]指出开展产业计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提升计量基础能力建设的要求。省局党组高度重视产业计量工作,每年都将产业计量工作作为全省市场监管的重点工作来谋划和推进。省局先后制定了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验收细则,着力加快完善产业计量体系,重点打造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产业提供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前瞻性的计量支撑和技术服务。[/back][/color][/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333333][size=15px][b] 李捷[/b]强调近年来,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获总局批准筹建,江西省电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完成验收,我省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产业计量工作,李捷提出3个方面工作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深刻认识到产业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开展产业计量工作的紧迫性;二是要明确目标,措施有力,要做好工作计划和方案,排好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确保产业计量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三是要加强协调,统筹推进,省局计量处要做好全省产业计量的协调工作,做好产业布局的科学谋划,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计量科学研究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要发挥全省计量技术机构“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各设区市局要加强与政府有效沟通,以强烈的责任感抓好产业计量工作的落实,省计量协会、测试学会等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计量行政监管部门和计量校准机构、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推进产业计量工作迈上新台阶。[/size][/color][/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color][/size][/font][size=15px][b][color=#d92142] 赣州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刘平指出[/color][/b],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所中心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的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服务机构,建设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是加快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size][size=15px] 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计量科学研究院、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负责人、江西省各设区市分管副局长、计量科长、计量所长、江西省计量协会相关同志和有关企业代表以及省局计量处相关同志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size][color=#333333][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来源:赣州市场监管[/size][/font][/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