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产业金融

仪器信息网产业金融专题为您整合产业金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产业金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产业金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产业金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产业金融话题讨论。

产业金融相关的资讯

  • 王新哲:产业金融合作 建设制造强国
    p   2018年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产业金融合作 建设制造强国》,就深入开展产融合作,促进金融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p p br/ /p p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实现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p p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畅则实体兴。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一方面需要金融回归本源,增强服务制造业发展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保障支持。 /p p   strong  1、根源何在 /strong /p p   制造业遭遇融资难融资贵 /p p   【现状】 /p p   数据显示,2006—2016年的十年间,我国制造业的贷款比重从25%下降到16.2%。受此影响,我国制造业投资增幅从2012年起持续下滑,一直下降到2016年的4.2%,五年时间下降了27.4个百分点,持续时间之长、降幅之大,前所未有。2017年虽然止跌回升,但仅有4.8%。 /p p   融资难融资贵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p p   2006—2016年的十年间,我国制造业的贷款比重从25%下降到16.2%。受此影响,我国制造业投资增幅从2012年起持续下滑。投资不仅关系当期经济增长,而且关系新动能的培育生成,对优化供给结构起着关键性作用。投资的疲弱低迷,对我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形成了严重制约。 /p p   这一问题的形成,首先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不适应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结构的不适应。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速度效益型”特征,经济增长达到10%以上,所有产业、行业、企业都会取得利润 一旦经济增长低于8%,很多行业又会出现全行业亏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企业效益开始持续下滑。研究表明,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从2010年起不断下降,从12.9%降到了2015年的6.8%,而加权平均资产负债率则由2010年的58.2%上升到2015年的60.1%。2016年企业部门杠杆率仍高达165%,远高于90%的国际警戒线。 /p p   从金融结构看,当前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占到实体经济融资额的80%以上。这三种融资方式都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效益也好,银行乐于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也比较容易 经济形势不好,企业效益下滑,银行出于风险防控考虑会惜贷、压贷甚至断贷、抽贷,发行债券和股票也变得困难。2012年之前,这种融资方式对企业的投资发展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经济增速有降低的时候,但属于高速增长中的短期波动,不用多久又会恢复高速增长。或者换句话说,我国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金融结构,更适合之前的高速增长阶段,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样也需要改革优化、创新发展。 /p p   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短期看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是国家经济命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畅则实体兴。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着力消除制造业发展的融资制约,引导促进金融提升服务制造业发展的效率和水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p p strong   2、怎么支持 /strong /p p   制造强国对金融发展的新需求 /p p   【趋势】 /p p   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也需要金融提供包括咨询、投资、财务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从“融资”向“融智”的转变。 /p p   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p p   不同的发展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第一,要大力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目前,银行信贷资金占到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的2/3以上。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改进优化信贷条件,支持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好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严禁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进行脱离实体经济的所谓创新。事实上,“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也曾出现过类似今天我国的状况。为加快制造业升级发展,两国政府也都采取了结构性的信贷支持政策。 /p p   第二,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与产业直接结合的金融服务。产业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依托,为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与银行贷款相比,它服务性更强,更具针对性。而融资租赁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且减少了一次性资金支付的压力,为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技术装备升级换代。目前,美英等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渗透率保持50%以上,而我国尚未达到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p p   第三,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基金(PE)等融资品种,探索股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VC是面向未来的,看重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收益,对过去的经营状况不作要求,也不要求企业提供融资抵押。PE则集融资与融智为一体,除了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同时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如协调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关系、拓展采购或销售渠道、完善治理结构等,是可以跨越经济周期的资本,是智慧资本。VC和PE在我国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p p   第四,要着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实施者,制造业“走出去”势所必然。但“一带一路”沿线65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制度差异巨大。有关研究表明,其中有33个国家股票交易额占GDP比例低于10%,直接融资几近缺失 有24个国家实际利率高于我国,信贷供给严重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必须统筹协调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银行与非银行等金融支持方式,金融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努力为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p p strong   3、探索实践 /strong /p p   实现金融与制造业良性互动 /p p   【部署】 /p p   为推动金融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从2016年起联合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了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探索实践。 /p p   金融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要求。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一方面需要金融回归本源,增强服务制造业发展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保障支持。 /p p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国办发〔2017〕90号)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产融合作,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平台,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所谓产融合作,是指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企业,为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的效率和水平而进行的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其中,政府部门主要为金融机构和行业企业互动协同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同时对相关政策规定、体制机制进行必要完善改革,支持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不干预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决策。 /p p   产融合作开展一年多来,得到了有关各方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取得明显成效。仅以银企对接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参与产融合作的5000多家银行机构为95000多家企业实际发放贷款超过3万亿元。能有这样的成效,究其根源,在于产融合作通过建立产业与金融信息对接工作协调机制和银企直接对接,实现了金融机构和行业企业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联通互动,化解了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财政资金贴息、奖励、补偿、入股等方式,解决了金融部门不愿投、企业投不起的问题 通过先行试点、逐步推进,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p p   目前,产融合作只是开了个头。下一步,将着力在以下6个方面深入开展: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 二是拓展产融合作领域,支持企业有效运用资本市场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行业布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 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支持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发展 四是鼓励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国制造2025国家示范区建设 五是对试点城市产融合作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提出改革建议,推动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六是推动企业将产融合作内容纳入战略规划、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构建新时期的工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p p br/ /p
  • 资本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政府、金融机构齐发力
    仪器信息网讯 CIEPEC2021在北京盛大开幕,同期活动“环保产业与集聚区创新发展论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背景下环保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于2021年7月14日举办。如何采用资本的力量促进环保产业做大做强?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吕奔处长、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战略规划部负责人纪鑫华、上海证券交易所魏延军、E20研究院薛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赵云皓分别从政府、基金、上市融资等角度解读资本的力量。报告嘉宾 资金从哪儿来?如何来?一直是困扰环境行业发展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曾采用PPP、EPC、EOD、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借用多方力量,促进环保行业发展。目前, “谁污染谁治理(工业为主,纳入企业成本)、谁受益谁付费(市政为主,使用者付费+部分补助)、谁开发谁保护(环境综合治理,政府付费)”的理念已经基本得到认可。随着这些关系的不断理顺、不断强化,未来,环保将以环保服务业为主,即业主出钱,环保服务提供商以一定的价格并联合多业主的需求,以规模化项目的方式采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业主解决环保问题,从而改变现在依靠政府投资、等待政府批项目、等待政府付钱的单一模式。而在此发展过程中,环保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从而实现前期的项目开展,实现产品的升级,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而资本是很好的一个推动力量。 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吕奔处长介绍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基本现状。以环境监测为例,目前,我国企业数量为4064家,营业收入1059亿元,人均营业收入4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2.9%,利润率12.2%。虽然做不到完全统计,但也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偏小偏弱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而目前环保产业投融资渠道有限,73.6%的来自银行贷款,16.7%来自企业债券,2.1%来自私募股权,1.9%来自政府拨款,5.7%为其他。 为此,国家高度重视资本在企业投融资的力量,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战略规划部负责人纪鑫华介绍了基金的基本情况,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共885亿的规模,基金将支持环保项目、环保企业、环保基金的发展,全部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为与市场充分接轨,虽然此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是财政部,但也会追求一定的收益率。 上市融资也是一项很好的融资方式。上海证券交易所魏延军介绍了科创板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欢迎各大企业积极咨询,借助科创板的力量实现自身发展。 编者注: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各个部委、各个行业都积极响应,制定相关计划和发展路径,金融机构也在密切接触相关政府部门,PPP项目的不断暴雷,环保行业“国进民退”,省市级环保集团不断成立,环保项目规模不断创新高,这些因素似乎都在预示着:“我国环保行业还将大有作为,环保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独的技术,而是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监测行业来说,将自己定位为环境服务提供商。对于工业用户,不仅考虑单个企业,还要考虑园区、集聚区等;不仅考虑某项污染物的监测,还要考虑整个企业如何满足污染物和碳排放的环保要求。对于政府用户,全区域内的布点、污染物指标、减污降碳等都需综合考虑。环保管家、智慧环保等概念也许会越来越落到实处。而融资是促进是快速发展的路径之一。
  • “科技创新金融赋能”—首都临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5月9日,为推动北京市临空经济区科学仪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精准施策, “科技创新金融赋能”为主题的首都临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市顺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顺义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作为支持单位。论坛特邀请顺义区领导、委办局、科研/检测机构、科学仪器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单位代表就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现状及如何助推临空经济区仪器产业健康有序集群式发展进行探讨与交流。“科技创新金融赋能”—首都临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临空管委会科技产业处处长林冬宁主持论坛现场参会代表临空管委会副主任王卿致辞顺义区经信局副局长 张晓晖顺义区经信局副局长张晓晖表示,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顺义区高端制造走在全市前列的发展要求,推动顺义区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未来将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科技创新型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药健康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推动制造业项目落地投产,鼓励骨干企业稳产扩产,加快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软件信息业稳步发展,提供产业金融服务支持等方式加速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顺义区科委创新创业科技科 金鑫顺义区科委创新创业科技科金鑫表示,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顺义区未来将打造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平台,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专业化孵化服务平台体系,支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鼓励顺义区企事业单位参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大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综合性研究水平,促进技术市场发展,鼓励企业申请首都科技创新券,支持领军企业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优秀技术经纪人,支持科普基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区发展,支持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引导科技资源在顺义布局,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及应用,支持技术交易机构在顺义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吴爱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表示,国产科学仪器产业自90年代起开启了崛起之路。到目前基本实现了中低端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然而在高端分析仪器方面,国产分析仪器仍处于起步期,少部分的高端国产分析仪器仍亟待填补空白,同时部分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同时研发投入方面相比国外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当前增速快于全球整体水平,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国产分析仪器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产分析仪器厂商,相信国产分析仪器未来可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 韩玉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韩玉刚表示,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更是重要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是国家战略核心科技资源。要想成为科技强国,必须成为仪器强国。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科学仪器产业,未来10-20年是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应在相关科学问题、基础理论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关键部件、工业软件、维修维护等产业基础配套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国产仪器文化自信,引导科研用户使用国产仪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 宋彦彦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宋彦彦表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当前面临研发投入强度不足、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产品可靠性与稳定性受质疑、龙头企业较少、行业高端人才缺乏、应用开发匮乏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体系、行业管理、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等多方合力,加速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产设备的自主可用。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孙欢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孙欢表示,国内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机构数量和行业收入屡创新高,国产仪器设备数量在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占据明显优势。与此同时,第三方检测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检测行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面临的一大难题。我要测网站于2010年成立,是面向第三方检测行业的B2B检测平台,目前已通过订单系统、多方合作推动检验检测营销模式和业态创新、评选活动塑造行业品牌、仪器采购创新等多种途径推动检测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海光仪器副总经理 赵慷海光仪器副总经理赵慷表示,海光仪器经历了国产仪器必然面临的四个阶段:用户试着用,到可以用,再到放心用,最后到喜欢用四个阶段。国产仪器走向市场必然遭遇成果转化难、市场认可度低、市场推广见效慢等问题,海光从自身经历出发,介绍了在国家支持、企业坚持下,如何通过逐步建立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渐获取用户的信任,最终海光仪器获得了多方的认可。英大证券研究所讲师 刘磊英大证券研究所讲师刘磊表示,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内部结构不完善、无商业信誉、信息不对称、财务制度不健全、知识产权变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原因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体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备的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以及高成长的特点,因此股权融资是当前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同时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为投资人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和退出渠道。通过股权融资并最终登陆资本市场,是当前较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首要举措。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与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厚礼博精密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签署战略签约仪式座谈交流
  • 国内首个国家金融设备质检中心成立
    近日,国内首个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质检中心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正式挂牌,同时该中心大楼奠基。这是继国家鞋类质检中心之后,又一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落户温州。该中心的落户,为温州的点钞机等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后盾。   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质检中心由温州市质检院于2009年11月开始筹建,目前该中心已有5000多万元的检验设备,并建成了省内规模最大、检测项目最为齐全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防伪鉴别、环境试验、图像分析等方面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质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质检中心已有21个项目和126个产品标准获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检测范围已基本覆盖鉴伪点钞机、纸币清分机、纸币捆扎机等30种金融设备及零配件产品,年检测能力达5000批次。   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领导表示,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质检中心落户温州,对调整温州金融设备及零配件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该中心落户温州后,可督促温州金融设备生产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可使温州的点钞机等金融设备更准确地为金融部门及普通百姓提供点钞等服务。   来自温州市金融设备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温州有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生产企业上百家,为国内最大的金融设备产业基地,有纸币处理、硬币处理、票据处理、卡类制造及写读、安防监控、银行信息及网络安全工程设备等近百个品种的金融设备产品,其中主导产品点钞机年产量近300万台,占全国的80%以上,捆钞机年产量2万多台,占全国的60%左右。同时,温州的金融设备产品也走向全球,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国家金融设备检验中心有望落户温州
    昨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一行来温,对我市筹建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据悉,该中心有望成为继国家鞋类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工业电器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之后的我市第三家“国”字号检测中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决定新建一批国家检测中心,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与产品技术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浙江省地区有50多家机构申报,但最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列入筹建计划的仅有3家,温州市质检院的“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监督检验中心”入围。该中心预计总投资4670万元,将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点钞机、自助柜员机、POS机等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温州是全国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的主产地之一。自1989年我市诞生国内第一台鉴伪点钞机以来,目前全市共有金融设备制造企业近160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据预测,建成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监督检验中心后,3年内将使温州金融设备行业向高端调整,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区域品牌信誉快速建立,预计使产业产值翻一番,同时带动电子产业、零配件行业的产量提升。
  • 赛默飞金融租赁解决方案
    赛默飞金融租赁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持续增长,很多第三方检测机构都面临着实验室扩增、新建实验室和老旧仪器淘汰问题。在现金流为王的时代,如何灵活应对、平衡资金和发展以取得更好的企业竞争优势?赛默飞提供多元化服务,“金融租赁”解决方案可以帮您降低运营成本,达到资金管理的zui优化。 赋能第三方检测,金融租赁共促发展赛默飞“金融租赁”项目能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减轻现金流压力,增加采购设备数量• 提前实现规划目标,更新或新增检验检测仪器,保证仪器设备、技术手段的先进性,• 提高企业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布局及占领检测市场 依托赛默飞在色谱与质谱产品上的技术优势,江苏金融租赁在资金解决方案上的优势,目前我们已为近百家第三方检测客户定制方案,帮助客户升级技术和仪器,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客户需求定制化,方案创新便捷化无论您是想把握产业发展大趋势,走在行业前沿引领发展,还是希望精确把握检测细分市场,精zhun渗透行业长尾市场,又或是计划快速扩张业务链等,赛默飞都能够根据您的需求,开发灵活、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的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申请流程简单快捷,设备到位迅速,可满足短期内提高检测能力的需求,自您启动申请流程,仅需5个工作日即可获批。• 方案经济实惠,无需抵押,分期周期长,更多资金将可用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原厂工程师上门安装调试及售后保修等服务,与普通购新机尊享同等服务。 开启实验室升级之旅赛默飞色谱与质谱全线产品家族均可参与金融租赁项目,机型覆盖LC,GC,LCMS,GCMS,ICP,ICPMS,IC,前处理设备等,打包不同的检测解决方案,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液相色谱行业新dian峰,ge命性的UHPLC体验 质谱/液质联用随时准备应对日益严苛的挑战气相色谱/气质联用省心高效,永不停歇 ICP-MS痕量多元素快速检测,全面的联用技术离子色谱来自世界领导zhe的标准,毛细管IC系统Orbitrap 质谱仪可靠的定性/定量筛查金融租赁申请流程:1 填写表单 2 确认需求 3 定制方案 4 提供报价 5 签订合同 6 上门安装培训 赛默飞致力于帮助检验检测客户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完善检验检测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行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 《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印发!
    7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到2025年:1)与碳达峰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2)全省设立绿色专营机构40家;3)信用类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较2020年翻两番;4)绿色保险全面深入参与气候和环境风险治理,累积提供风险保障超3000亿元。到2030年:1)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2)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10%左右;3)2030年前支持我省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方案》提出七大实施措施(一)统筹规划全省绿色金融发展1.持续增强珠三角核心区绿色金融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共同率先建立健全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专业服务机构聚集发展。支持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因地制宜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扶持政策。2.提高金融服务沿海经济带绿色产业发展能级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湛江市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资源。支持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和气电等新能源、清洁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支持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制造等“三改”联动,推动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等金融服务创新。开展海洋、湿地等碳汇核算试点。3.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产品实现经济价值探索建立体制机制:生态产品确权登记;基础信息调查;价值评价核算(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1.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业务中心、绿色金融培训中心、绿色产品创新实验室等。2.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信用贷款、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绿色供应链票据融资等。3.加快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体系鼓励碳核算与核查、绿色认证、环境咨询、绿色资产评估、数据服务等绿色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4.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金融地方标准体系,探索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跟踪,完善绿色金融信用体系。5.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开展银行业保险业绿色低碳专项行动。(三)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园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探索与碳排放强度挂钩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精准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智能家电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低碳发展。建立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的正面清单。2.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推动资金资源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领域倾斜。3.支持传统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在部分地市或区域率先开展企业碳账户试点。在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处置等高风险领域持续推动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4.支持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立省、市、县三级绿色项目库,编制绿色金融服务项目操作指南,拓展重点领域绿色项目投融资渠道。(四)进一步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1.完善广东碳金融市场功能培育区域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搭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并积极使用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2.丰富发展碳金融工具探索发展碳资产抵押融资、碳资产托管、碳回购、碳基金、碳租赁、碳排放权收益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五)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领域合作1.强化绿色金融合作发展建立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专责小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探索跨境绿色融资、绿色金融资产跨境转让。2.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互认共认携手港澳开展碳金融领域标准、体系和产品研究,推动粤港澳三地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产品标准、绿色企业项目认定标准、绿色信用评级评估、绿色债券原则(GBP)等绿色金融标准的互认互鉴。(六)强化绿色金融风险监测与防控1.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资金后续使用管理2.构建绿色金融风险监测防范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建设绿色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绿色金融风险分析系统、绿色金融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七)构建精准有效的绿色金融激励政策体系1.强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财政支持支持各地级以上市设立绿色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研究设立绿色低碳发展基金。2.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配套机制积极用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将符合条件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作为发放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支持绿色金融创新项目申报金融创新奖。3.开展省级绿色普惠金融创新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园区、地区和机构积极申报开展碳账户、碳普惠、碳汇等绿色普惠金融创新试点。
  • 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实施企业将获开发银行金融服务
    日前,科技部发布通知称,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实施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首先是填写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等将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具体详情如下所示: 科技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关于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实施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各有关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国家开发银行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文件精神,探索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决定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仪器专项)实施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为加快发展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促进财政科技投入与金融资本联动,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根据仪器专项实施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通过开发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采取金融需求调查、定向服务等方式,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突破仪器专项实施企业在研发和产业化环节的融资瓶颈,加快仪器专项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动仪器专项实施企业创新发展。   二、工作安排   (一)开展问卷调查。   请仪器专项实施企业,结合企业需求和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实施企业科技金融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并于2013年5月31日前将调查问卷电子版发送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邮件主题填写为:“企业名称+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电子版请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通知公告”栏目中下载。   (二)开展实地调研。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联合组织相关技术、信贷、投资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推动实施。在分析企业调查问卷基础上,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为其配备专门融资顾问,协助企业制定融资和金融支持方案,并安排绿色通道落实支持措施。   开发银行金融服务内容。   开发银行将针对仪器专项实施企业的融资需求,采取投贷结合、投租结合、投债结合、贷债结合、债租结合及鼓励企业开展结构化融资等多种模式,通过贷款、投资、发债、租赁、上市(新三板、IPO)等方式,为仪器专项实施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内容介绍详见开发银行网站《国家开发银行金融产品手册》。   三、工作要求   各地科技管理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要高度重视对仪器专项实施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工作,按照通知要求,充分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和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优势,加强沟通协调,指导、督促企业认真填报调查问卷,按时反馈相关数据,积极参与实地调研。工作过程中,遇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科技部及开发银行总行反馈。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陈喆龙、马广鹏   联系电话:010-58881691、58881621   电子邮箱:chenzhelong_@163.com   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 刘江波、杜 洋   联系电话:010-68306741、68306740   附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实施企业科技金融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科技部办公厅 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   2013年5月9日
  • 探索新道路 开创新局面——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
    探索新道路 开创新局面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述评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掀起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力挽狂澜,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力举千钧,带领中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GDP比上年增长8.7%。在世人的瞩目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高张风帆、破浪前进。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环境保护不仅为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推力,在参与宏观调控方面展现了无穷的活力,书写了加快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的新篇章。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谋划保增长保环境策略   2009年,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环保工作如何更有效地服务于保增长、扩内需这个大局,怎么在保增长中保护环境、在保环境中促进增长?   面对这道考题,环境保护部准确判断,科学谋划,迅速行动,站在了应对危机的第一线。在2009年年初部署全国环保工作时,周生贤部长强调,   环境保护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放松地抓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要立足扩大内需,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要立足城乡统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要立足改革创新,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要推动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快速落地,环评是关键环节。服务保增长、扩内需这个大局就要从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开始。   早在2008年12月,环境保护部就向全国环保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形成实物经济工作量。   2009年,环境保护部进一步打破常规,将建设项目受理决定的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至两天,审议项目会议次数由原来一月一次调整为一月两次。如有重大国家项目需要审议的,及时召开部常务会议进行讨论。对建设项目实施ABC三级分类评估、简化流程,分级审查,减少程序。2009年,环境保护部批复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00个,总投资达2.7万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恢复增长。   针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积极创新环评审批管理制度。2009年6月,环境保护部与铁道部联合试点,对总投资达800亿元的新建昆明至南宁铁路(云桂线)进行了现场办公、联合审查。这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的有力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也纷纷开辟了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水平,推出了一系列便民高效措施,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赢经济增长“保卫战”做出了贡献。   当然,服务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地为建设项目大开绿灯,更不是放松环境监管。保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不容触碰的刚性底线。   必须承认,在保增长过程中,一些地方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确实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钢铁、水泥等传统过剩产业仍在盲目扩张,一些地区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违法排污等现象仍然存在。   “决不让今天的投资项目成为明天整治、淘汰关停的对象。”环境保护部一再要求,各地要不折不扣坚持“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原则不动摇,不得以简化审批、缩短审批时间为借口,降低环保要求,要切实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设置不可逾越的防火墙。   6月11日,一个由环境保护部发出的“限批令”引起巨大反响。由于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被环境保护部实行“限批”。这就发出了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环境标准不会降低,监管力度不曾减弱。   在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战略布局中,环境保护居于为推进科学发展把牢关口、筑牢基础的重要地位,环保部门守土有责。2009年,因不符合环评要求,环境保护部对总投资1904.8亿元的49个项目做出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   对项目审批,各地环保部门没有放松,严把环评关口 对严重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不惜拿出最严厉的措施予以处罚。2009年,山东省就对一个市、两个县和5个经济开发区实行了区域限批,安徽、福建、江西、黑龙江等省市对污染减排工作滞后的地区实施了区域限批。   正是由于在保增长中坚持严格环境监管,在“十一五”减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污染减排各项工作持续深入。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已成定局,化学需氧量减排指标也有望如期完成,一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保增长、扩内需是国家战略,抓好治污减排也是国家战略。推进这两大战略实施,既要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又要统筹协调找准重点。对于环保部门来讲,这是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一次能力考验。   全国环保系统把握全局,主动出击,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机遇。一年来,环保历史性转变的步伐没有放缓,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从表面上看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本质上是发展方式出了问题。如果不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不调整优化结构,单纯盲目的保增长将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埋下更大隐患,加剧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固有矛盾。   去年年初,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环境保护部明确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工作思路,这就是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统一起来作为环保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必须要从决策源头抓起。去年10月1日,规划环评条例正式实施,为从宏观决策源头防控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抓手。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工作已正式启动,将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部还积极建立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将区域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前提。对辽宁、江苏、广东等地的重点开发区域,对轨道交通、煤炭矿区、港口、能源化工区等开展规划环评或战略环评,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创新,污染减排形成的倒逼机制也在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的步伐,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各地把排放总量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例如,辽宁省针对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占工业排放量40%的情况,加大行业整治,上收了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环保审批权,对全省原有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停产整治,彻底关闭其中的285家。“铁腕”措施带来的不仅是辽河水质的明显改善,而且促进了当地造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准入门槛的提高也是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的重要手段。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的环境标准没有降低,而是提高了。去年一年,国家环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140余项标准全面修订。各地环保部门以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制定实施新的排放标准,使之成为撬动发展转型的杠杆。山东省在南水北调沿线区域执行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不仅极大促进了流域水污染治理,还推动了当地造纸等行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提高。   综合手段的运用、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快了经济发展向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转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使环境保护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了经济发展中。   把环保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抓,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就多次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   2009年,全国环保系统把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惠民生的重要内容,实施环保民生工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等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各地环保部门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活动。去年4月,环境保护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做出全面部署。一年来,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超过242万人次,检查企业98万多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万多件。   去年6月5日,环境保护部开通了“010-12369”环保举报热线,直接受理群众举报。半年多来,“12369”已经发展成为了环境投诉的主要渠道和环保部门执政为民的重要窗口。   2009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连续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针对这一情况,环境保护部迅速部署,联合九部门,在全国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查出违法企业2000多家,关闭了一批企业。9月,环境保护部联合七部门研究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随着区域性环境问题、跨界污染矛盾的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环境诉求越来越高,单一的企业监管执法、个别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已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对产业集中度高、污染严重的地区必须实施跨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去年4月,周生贤部长率队赴“锰三角”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考察企业,检查水质,访问村民,听取汇报,并主持召开了“锰三角”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座谈会,对12个省(区、市)197家电解锰企业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让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的水”。在2008年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设立后,“以奖促治”这一重大的政策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环境保护部的积极协调下,1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陆续下达各地,重点支持位于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届时将有1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900万群众直接受益。   将环境保护作为民生问题来抓,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深刻体现了发展为民、保护为民的执政理念,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开拓创新 大力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升华着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认识。   在污染减排、休养生息政策落实上,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环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只有真正促使地方政府把对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2009年5月20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作为新时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改革创新,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的全面建立,成为督促检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的重要抓手。   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3省区,淮河流域山东、河南、安徽、江苏4省,辽河、滇池、巢湖流域,都建立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责任制。江苏省在淮河流域全面推广“河长制”。用水环境质量变化综合反映重点流域地方政府的治污效果,与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地方环境质量考核体系。   在考核制度厘清责任的基础上,探索分配制度改革、建设流域补偿机制,将从根本上调动各地治污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   2008年以来,河北省在其境内的子牙河实施了全国第一个“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并试行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半年多时间,子牙河流域水质就得到明显改善,生态补偿金还被用来解决下游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目前,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也在新安江流域开展试点,研究探索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共建共管机制、跨省界水环境保护“赔付补偿”机制。   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的逐步深化、完善和落实,环境问题越来越牵动着地方官的“神经”,也在切实有力地推动着地方政府扭转发展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政绩观。   去年,在“锰三角”污染整治中,环保“一票否决”制得到严格执行,推进当地政府、各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行政效能监察和惩戒制度建设取得突破。重庆市把部门、乡镇“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乡镇主要领导必须“下课”。   去年三四月间,周生贤部长赴湖南、湖北两省,代表环境保护部分别与两省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拉开了部省合作、共促区域环保改革创新的序幕。为了切实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环境保护部主动参与、积极介入,加强宏观指导、提供全面支持。两地创新试点如火如荼,已经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环境主管部门积极促进国家意志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在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9年,我们抓住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机遇,联合各宏观经济部门,打出了环境经济政策的组合拳。   在已有阵地方面,环境保护部继续研究制定并向经济部门提供“双高”产品名录,进一步夯实环境经济政策基础。积极参与制定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促使矿产企业承担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的责任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保政策,标志着环境经济政策正由城市向农村拓展。   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入,环境经济政策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扩展。环境保护部门努力推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去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全力支持湖南、湖北等地开展地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和立法工作。配合财税部门提出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环保项目目录。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税等绿色税制设计方案的研究,组织开展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部分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研究工作。提出将稀缺资源开采、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本纳入资源税,遏制对稀缺资源的过度消费和浪费。这些税费政策将环境代价“内部化”,是对企业环境行为最直接、最有力的经济调节手段之一。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实战中,环保部门统一了思想、磨炼了意志、提高了能力、坚定了方向,为探索环保新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蓄积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困难和挑战重重 实现历史性转变,仍有大量的艰巨工作要做。要解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的问题,仍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环境保护探索创新之路没有尽头,环保事业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 检验检测客户看过来:这有一款为您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持续增长,很多第三方检测机构都面临着实验室扩增、新建实验室和老旧仪器淘汰问题。在现金流为王的时代,如何灵活应对、平衡资金和发展以取得更好的企业竞争优势?飞飞提供多元化服务,“金融租赁”解决方案可以帮您降低运营成本,达到资金管理的最you化。01赋能第三方检测,金融租赁共促发展赛默飞“金融租赁”项目能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减轻现金流压力,增加采购设备数量。✔ 提前实现规划目标,更新或新增检验检测仪器,保证仪器设备、技术手段的先进性。✔ 提高企业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布局及占领检测市场。依托赛默飞在色谱与质谱产品上的技术优势,江苏金融租赁在资金解决方案上的优势,目前我们已为近百家第三方检测客户定制方案,帮助客户升级技术和仪器,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业务快速发展。02客户需求定制化,方案创新便捷化无论您是想把握产业发展大趋势,走在行业前沿引ling发展,还是希望精确把握检测细分市场,精zhun渗透行业长尾市场,又或是计划快速扩张业务链等,赛默飞都能够根据您的需求,开发灵活、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的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申请流程简单快捷,设备到位迅速,可满足短期内提高检测能力的需求,自您启动申请流程,仅需5个工作日即可获批。✔ 无需抵押,方案经济快捷,分期周期长,更多资金将可用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原厂工程师上门安装调试及售后保修等服务,与普通购新机尊享同等服务。03开启实验室升级之旅赛默飞色谱与质谱全线产品家族均可参与金融租赁项目,机型覆盖LC,GC,LCMS,GCMS,ICP,ICPMS,IC,前处理设备等,打包不同的检测解决方案,对标国际先jin水平!金融租赁申请流程飞飞致力于帮助检验检测客户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完善检验检测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行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若您对金融租赁业务感兴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飞飞获取详细信息,或推荐其他朋友的租赁需求,经核实后可获得神秘礼品一份!
  •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启动 国产仪器企业将从中受惠
    科技部近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的政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日前也已正式启动,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包括国产仪器企业)将从中受惠。科技部称:“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一个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通过承担单位的科技金融创新,为超过1000家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7月2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青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12年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研讨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俞贵麟,工信部总工程师、党组成员朱宏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国务院参事、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石定寰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何德旭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赵昌文等著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条财司邓天佐副巡视员出席会议并以“科技和金融结合”为主题作了主题演讲。   本次研讨会以“破解融资难题、助推科技事业”为主题,重点研讨了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思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献计献策,取得了重要成果。参会领导和代表一致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社会各界都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当前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核心抓手和推动力,提升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效率,有利于科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启动 千家中小企业受惠   备受瞩目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于昨日召开,有关下阶段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金融政策的融合等问题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科技部也于近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的政策。   科技部人士称:“这些都意味着,今后的科技创新将日益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行,密集的科研经费投入和扶植政策可期。”   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昨日从科技部获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也已正式启动,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从中受惠。   科技部人士介绍说,该项目是在科技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   据了解,该平台项目的承担单位分别为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乌鲁木齐市科技投资经营中心、天津科技融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甘肃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一个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通过承担单位的科技金融创新,为超过1000家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科技部称。   科技部条财司司长张晓原还指出,实施该项目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重要举措。“一是为了为科技和金融搭建更好的对接平台,二是让科研成果更符合实际需求以便更大范围推广。”   科研经费投入将逐年增加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自主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将保持着年均2%的增速。   近日,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8600亿元,估计到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投入经费不会低于1.5万亿元,每年增长2%左右,按照购买力平价,到2015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和美国相当。”   另据科技部、发改委等人士向媒体透露,下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有五大方面,其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尤为突出,政策也将更偏向让企业设技术研发机构,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   此外,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也被列为重点工作,尤其是国家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所得税优惠、创新产品首购和订购、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收益分配等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金融危机催热测试仪器租赁服务业
    国际金融危机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了如何节约过日子,它们不再购买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却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即便一些财大气粗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如华为、中兴、大唐,目前相当一部分测试仪器都是通过租赁来解决的。这让主要为IT企业提供设备的科技租赁服务业开始逐渐升温。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科技租赁业务增长了50%。”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集成”)租赁事业部市场总监江懿认为,科技租赁可以让企业节省大笔设备购置资金,从而能将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   科技企业的省钱妙招   科技租赁业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欧美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市场模式。科技租赁业务主要面对各类研发单位与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以提供仪器设备等的租赁服务来满足企业日常研发、生产中遇到的测试与使用需求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008年年初,中关村海淀园推出了全国首家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由东方集成具体负责。该平台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包括电子测试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科学仪器设备、专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引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网络设备等产品在内的中短期综合使用服务,满足园区内各种规模的高科技企业在创业、研发、中试、生产各个阶段对于科研条件和研发设备的迫切需求。   江懿解释,科技租赁的主要产品以中高端仪器设备为主。这些仪器价格相对昂贵,企业可能只是在某一项目中或特定阶段使用。对于许多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一些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来说,一个新项目或新产品的研发往往会使用到许多测试仪器与设备。如果通过传统的购买方式来获得这些仪器设备,某些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但企业却要付出数以千万元计的购置成本,还可能遇到各种市场与技术风险。如果利用科技租赁的方式满足企业的研发需求,可能只需要不到100万元的投入就可以满足项目的需求。同时企业也规避了由于市场与技术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危机逼出来的变化   去年年底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许多IT企业对采购大量仪器设备变得慎重甚至停止采购。即使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最新的测试仪器,企业也会对技术更新带来的风险有所顾虑。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在招标后才开始购买昂贵的测试仪器,有可能会因到货周期长,丧失市场机会和利润 而如果在招标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虽然可以应对即时的生产要求,但是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也会陷于被动,可能因未中标而让设备闲置起来,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严峻的市场形势让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改变了过去仪器更新换代一味购买的习惯,而是以租代买,同时利用转租、出卖收回一部分资金,再购买最需要的仪器。借助科技租赁的优势,他们更快地用上了新的仪器,在保持生产线与技术发展同步的同时,也使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南京赛格微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微波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考虑,他们从东方集成租赁高端仪器设备。当时,一些同行还误认为该公司缺乏资金实力,但是后来的效果让同行们纷纷改变了看法。   南京赛格微相关负责人认为:“我们没有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比如新产品研发,以及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培训。”   多方共赢的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海淀园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自建立以来,已经为国内数百家科技企业提供了服务,形成园区管理部门、园区企业、科技租赁公司三方甚至多方共赢的模式。目前国内著名科技企业华为、中兴、普天、大唐等已经成为东方集成稳定的客户。   去年年底,该平台国内第一家免费提供电子测试服务的电子实验室正式运营。实验室能够满足各种规模的高科技企业在创新、科研、中试、生产各个阶段产生的电子测试需求,包括提供无线通信测试实验、通用电子与数字电路测试实验、射频与微波器件测试实验、微波与毫米波设备及系统测试实验、电路与系统设计及仿真实验。该实验室针对企业发生的短期、临时测试需求,提供免费使用测试仪器设备服务。针对长期大量使用测试仪器的用户,实验室提供测试仪器租赁服务。根据中关村海淀园的规划,下一步将进一步针对园区内符合产业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技租赁方式来解决科研条件的不足,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租赁费用补贴,从而鼓励企业复用和共享公共技术环境和条件,大幅提高园区企业科研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最终以科技租赁平台为核心建立园区内跨行业、跨部门的仪器设备公共技术交流共享大平台。   据悉,中关村海淀园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其他一些高科技园区推广。据东方集成仪器租赁事业部江懿介绍,目前东方集成已经与苏州工业园区、广州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等确立合作关系。   科技租赁方兴未艾   在发达国家,企业普遍采用购买与租赁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需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仪器应用市场有70%左右的份额是购买,30%是租赁。租赁业务在国外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制造与运营企业均是科技租赁服务的受益者,它们每年都从仪器租赁市场上租赁高端测试仪器来满足短期的测试需求。   “根据我们市场调查的结果,国内企业租赁仪器设备的比例仅有1%。”江懿认为,这是由国内企业的理念和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的,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给从事科技租赁业务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记者了解到,从事科技租赁服务的企业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购买用来出租的仪器设备,这需要在技术、市场、物流、财务、采购等方面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平。目前国内开展这一业务的企业只有几家。东方集成是中国科学院控股、与世界最大的科技租赁公司——日本欧力士集团下属的科技租赁公司合资合作的。东方集成的股东欧力士科技租赁公司拥有3.5万种型号、50万台件,总价值超过55亿元的科技仪器与设备租赁库存,同时东方集成在海关有2300平方米的保税库,利用自己的进出口权和本地化覆盖网络为用户提供租赁服务。   随着中关村海淀园科技租赁平台的建立,东方集成准备再投资数千万元增加相关的科技仪器设备库存,支持园区内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发展,如针对TD-SCDMA的我国自有3G标准的相关测试仪器设备,同时将在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加速器内设置实验室和运营基础设施。   有专家指出,“科技租赁服务是否成功取决于仪器的再租率,最大的风险在于买错科技租赁设备。”这行不好做,利润率不高,必须形成规模。不过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如科研单位和高校都是潜在客户,完全可以孕育出像欧力士那样强大的本地化科技租赁企业。
  • 问计河套创新发展、探寻科技金融路径、把脉精密仪器设备产业…… 深圳启动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
    9月7日,深圳市科创委发布2023年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指南,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如何制度创新、深圳科技金融路径研究、如何支撑深圳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软科学研究课题在列。软科学研究项目是深圳市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知识,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支撑的科学研究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产业创新、经济分析、重大任务,以及软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等范畴。记者从申请指南中获悉,网上填报受理时间为9月8日至10月16日。符合条件的单位需从《2023年度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选题》中选择课题题目进行申报,并在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完成提交。据介绍,入选2023年软科学研究项目的重点课题单个项目资助强度不超过100万元,一般课题单个项目资助强度不超过50万元。申报单位要求是在深圳市或者深汕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且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同时,鼓励项目申请单位与非本市研究机构开展软科学课题研究合作。9月7日发布的《2023年度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选题》包括“科技现代化路径研究”“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研究”等12个重点课题,以及“深圳市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新型科技评价机制研究”“深圳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研究”等14个一般课题。记者注意到,伴随《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正式公开发布,相关研究课题也出现在《2023年度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选题》中。其中,主题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研究”的重点课题资助金额为100万元。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围绕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科研规则,提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技创新重点布局方向和制度创新策略,形成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研究报告。
  • 山东出台碳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底碳债券融资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当前,山东正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减碳降碳潜力巨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3年年底,山东省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转型金融标准和激励机制基本建立,重点工业企业碳账户初步建设,碳信贷、碳债券、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取得较大进展。到2025年年底,碳资产托管、碳保险等碳金融产品破题并不断丰富,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有效提升;碳账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初步搭建起集评价、融资、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碳金融服务平台;碳债券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 开展碳金融试点示范据了解,《行动方案》明确了五大行动,即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碳金融试点示范行动、碳交易推进行动、碳金融支撑行动、社会资本投入行动。在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动方案》明确,编制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进一步明确金融支持的领域和范围,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高碳行业企业向低碳转型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强化转型金融标准的数字化应用,提高便捷度、精准度、普惠度。构建“两高”重点企业工业碳账户。依托“两高”行业电子监管平台,畅通全天候全自动全周期碳相关数据采集渠道,建立高耗能、高排放重点企业工业碳账户。对比行业基准值对碳账户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将“两高”重点行业企业按照能效碳耗标识为“红、橙、黄、绿”等不同类别,为金融机构针对性开发碳金融产品及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供支撑。引导金融机构依托碳账户将碳排放情况纳入授信审批决策环节,融入贷款定价等信贷管理模型,探索碳效贷、能效信贷、气候债券等产品。探索依托碳账户对发放贷款及债券的项目进行碳效分析,对比贷前贷后的碳减排量、单位贷款碳排放强度等,形成经济科学便捷的信贷碳效益评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围绕“衣食住行用”等日常行为,积极开发碳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将个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助力垃圾分类等绿色低碳活动碳减排信息纳入碳账户,形成可兑换的碳积分、授信优惠、差异化保险费率及增值服务等。在碳金融试点示范方面,山东省将围绕碳账户、转型金融、区域碳金融中心建设、“零碳银行”、碳资产证券化等,在全省布局一批试点。积极开展环境权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色消费信贷等领域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发展碳资产抵押融资、碳资产托管、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持续提升碳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此外,积极开展碳关税应对试点。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聚焦建材、化工、塑料、钢铁、有色等重点领域,依托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开展本行业本领域的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进行碳关税压力测试。加强国际市场碳关税影响分析,针对碳关税影响及应对方法进行专项辅导培训,引导企业提高碳管理能力,用好贸易救济规则,提前布局积极应对。完善碳交易金融服务,建立碳金融项目库在碳交易推进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指导相关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编制碳排放报告,开展碳排放报告核查,确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做到应纳尽纳。强化碳减排目标约束机制,按照国家部署,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引导重点排放单位做好配额清缴履约工作,做到应履尽履。围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搭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新能源、碳汇等“零碳”“负碳”产业发展,积极开发碳汇项目和产品。探索研究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计量方法,定期组织开展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和潜力分析,建立碳汇补偿机制,推进碳汇权益融资。在碳金融支撑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将统一碳金融项目库认定评价标准,推动符合标准的企业和项目入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符合碳金融支持方向的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在资源配置、利率定价、信息披露、尽职免责等方面优化管理、强化激励。培养碳金融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高等院校开设碳核查、碳交易、碳金融等相关专业,与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成立“双碳”计量技术委员会,提供全面基础性技术保障,提升重点领域碳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真实性。设立山东省碳减排政策工具,引导各类资本支持碳金融发展根据《行动方案》,山东省将积极对接国家低碳转型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各类绿色发展基金的引领作用,分级分类构建绿色低碳子基金群,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域。鼓励以基金直投等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项目。同时,发挥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碳金融重点项目的担保增信支持力度。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代偿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绿色信贷提供担保服务。积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用足用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吸引头部创投机构组建绿色技术投资联盟,引导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开展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投资。此外,山东省还将设立碳减排政策工具,支持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银行增加绿色低碳领域优惠贷款,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每年安排100亿元再贷款减碳引导专项额度,省财政按规定给予25BP贴息补助。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森林碳汇、海洋碳汇保险产品,将符合条件的相关保险产品纳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以奖代补政策范围。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碳金融业务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强绩效奖励等措施,提升基层机构和人员开展业务的积极性。完善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根据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降碳情况,对财政涉企资金实施正负面清单管理,将“两高”行业工业碳账户评价作为财政涉企资金使用的重要参考。
  • 八部门联合发布:鼓励金融机构为沿江省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信贷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锰三角”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工腾退地块治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移动源污染治理、新污染物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物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耕地土壤污染治理、重要湖库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小水电绿色改造与现代化提升等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立足职能定位,为沿江省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构建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沿江省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扎实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等四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监督管理三项保障措施,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力度,进一步发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作用。二、重点任务(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1.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培育高水平碳核算第三方机构,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和可信度。2.积极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引导长江经济带金融机构和企业根据国内国际标准发行绿色债券,便利国际市场资金投入我国低碳转型。加大对碳中和债等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长江经济带经营主体发债融资。积极运用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为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以下简称沿江省市)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3.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发展。支持长江经济带相关企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相关主题公募基金。研究编制绿色低碳发展指数,推出更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指数化投资产品。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和模式。4.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锰三角”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工腾退地块治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移动源污染治理、新污染物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物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耕地土壤污染治理、重要湖库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小水电绿色改造与现代化提升等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立足职能定位,为沿江省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构建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沿江省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5.加大对长江水道航运低碳化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长江水道航运低碳化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长江黄金水道、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进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城市管网、水网建设、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更好支持船舶节能技术研发应用、船舶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及其配套设施、低噪声船舶等领域。研究制定航运业转型金融标准。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发航运业相关保险产品。6.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丰富绿色金融评价场景应用。探索建立长江经济带重点行业企业和个人碳账户,利用数据平台提高相关经营主体碳足迹采集、核算及评级效率,支持金融机构根据碳账户数据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激励相容的碳减排金融支持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信贷计划、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业务流程、金融产品和服务管理权限等方面对绿色金融给予更多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和完善绿色低碳转型规划。分步分类推动构建覆盖各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鼓励金融机构主动披露环境信息,逐步提升碳排放和碳减排信息披露水平。7.稳妥有序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气候投融资试点。在守住风险底线前提下,支持和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沿江省市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相关试点地区依托二十国集团(G2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平台积极发声,讲好绿色金融中国故事。(二)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8.强化科技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数字技术运用,优化推广智能化、差异化、场景化绿色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基础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技术等精准捕捉、整合、分析碳数据,盘活绿色资产,降低长江经济带经营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本。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长江经济带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在“看得清、管得住”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支持沿江省市开展科技金融改革试验,推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协同发展。9.支持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产业转移合作相关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加大金融支持沿江省市产业合作力度,重点支持跨省园区共建、产业分工合作、科技协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等领域,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认真做好沿江省市外汇管理和服务工作。10.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长江经济带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在绿色新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绿色产业培育发展、碳减排技术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产品供给力度。支持沿江省市结合区域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优势,建立绿色项目库。探索建立服务绿色技术交易的相关平台,支持绿色技术加快转移转化。(三)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11.精准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态循环农业等产业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支持力度,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兼具绿色与普惠特性的金融产品,优化对农户、小微企业、特定群体等的金融服务。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为“三农”、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支持沿江省市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协同发展。12.支持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群众就业和养老金融服务等工作。做好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企业金融服务衔接,有效满足群众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为低收入群体、老年人做好金融服务,加强对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人工服务、远程服务和上门服务,针对性研发特定群体专属普惠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周边园区、工厂车间、电商物流、合作社等的支持力度,支持为“新市民”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规范经营行为,推出更多简明易懂、安全稳健、侧重长期保值的个人养老金产品。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物权等多种方式,积极投资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13.大力支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构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价值评估、交易流转、中介服务等市场化配套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生态产品预期收益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融资等绿色金融业务,参考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探索开发相关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立足职能定位,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总结推广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沿江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四)扎实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牢牢守住风险底线。14.提升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和评估能力。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建立智能化、规范化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为实施日常监管提供依据。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效益监测评估,量化节能减排效果。15.加强绿色低碳转型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完善监管手段,鼓励金融机构针对长江经济带环境风险,适时开展压力测试,提升气候和环境风险识别、监测和防控水平。加强金融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健全重大环境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负面信息分类管理机制,在绿色项目融资审批中充分考虑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强化资金流向监管,防范“洗绿”、“漂绿”风险。16.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做到“看得清、管得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满足地方合理投资需求,统筹好化债和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市场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和风险保障需要为基础开展金融支持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国人民银行沿江省市分行、沿江省市发展改革委、沿江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沿江省市财政厅(局)、沿江省市生态环境厅(局)、金融监管总局沿江省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沿江省市监管局、国家外汇局沿江省市分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需报批的按程序报批。沿江省市相关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要加强跨省市、跨部门联动,优化区域政策协调,鼓励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自律组织通过协调推进会等多种形式,协同研究解决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突出难点堵点问题,更好形成工作合力,支持沿江省市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二)加强宣传引导。沿江省市相关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自律组织要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有条件的可按程序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三)加强监督管理。沿江省市相关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自律组织等机构要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定期跟踪落实情况,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督促,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2024年8月25日
  • 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金融工作,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会议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切实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高端制造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等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不断提升。科创板、北交所建设和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通畅。科技保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加快培育。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新区科技金融试点等有序推进,为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新模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金融强国的重要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制度机制,抓紧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 金融风暴对分析仪器市场影响甚微弱
    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在金融危机袭卷全球的今天,仍以预期的增速一路攀升。2006-2007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和进口产品的增长幅度相近,增长都接近了13%,高于国内整个经济(GDP的增长)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有着诱人的前景。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超过22亿人民币,进口分析仪器达到17.6亿。2007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达到25亿人民币,进口分析仪器达到20.4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4%。与此同时,国际仪器市场也彰显了不凡的免疫力。以占据全球50%分析仪器市场的美国为例:美国2008年上半年,物理和化学分析用仪器的进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以两位数字增长。可见,金额危机对分析仪器虽有影响,但还未完全显现出来。   我国分析仪器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生态保护、疾病预孩子与控制、产品质量监督,生产安全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控以及基础研究的重视密切相关。在“环保与生态环境检测体系”、“生产安全(特别是硫井)保障体系”、“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国家科技基础平台”、“高校实验室”等等建设上,每一项投入都在几十亿以上。2008年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14亿。其中,将有一大部分用于分析仪器和测试设备的购置及配备。   国内对分析仪器的投入与需求,保留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近年来,科技部一直重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工作“九五”和“十五”期间都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攻关,国内仪器市场正逐步改变着技术密集的高端分析检测仪器等长期以来完全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   共性关键技术仪器的攻突,让国内分析仪器企业开始向高端分析仪器发展,一些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3%提高到50%。同时,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让国内分析仪器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原产品比较单一的分析仪器企业,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扩大了产品品种 国外分析仪器企业开始瞄准国内中低档分析仪器的市场,企图瓜分低端市场份额。   总之,2009年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制造行业,虽然拥有劳动力以及相对稳定的国内经济优势、新兴市场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技术存在差距非“一日之寒”,产业效益偏低,产品附加值低以及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都将对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期待2009年我国分析仪器制造行业能继续彰显更强的免疫力及生命力,在危机并存的市场环境中逆流而上,在科技发展的路上攻破技术难关,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 金融危机下中国环境监测行业的机遇
    2月底发生在江苏盐城的水污染事件将公众的视线再次集中到了饮用水安全问题上来。除了上游化工厂偷排污水的原因,盐城市水质监测能力不到位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政府对污染物控制和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作为环保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测领域也正逐步显现出其地位和价值。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应急监测及专项监测;主要的监测对象和介质有空气、水质、土壤、噪声、酸雨、辐射、光等等。根据2007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环境监测机构,全国环保系统及各部门、行业、企业已建监测站5,000多个。 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行业已经拥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以环境质量等服务性监测为主的三个历史阶段。相比较而言,由于起步较晚,中国环境监测行业现在仍处于第二阶段,即以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和环境热点问题为主的监督性执法性监测和调查阶段。据研究,当前国际上环境监测领域的市场份额在数百亿美元的范畴。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监测行业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设备技术、专业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产品多样性和服务广泛性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Frost & Sullivan环境部门研究经理陈昊雯(Vivian Chen)指出,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大约有150家,年产值在6亿元左右,仅占全球市场很小一部分。国产的监测仪器仪表多由中小型企业供应,技术存在差距,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也普遍偏低。而高端市场和专用市场多为进口产品或由国外品牌占据,如哈希、ABB、安捷伦、E+H等等。环境监测行业的另一范畴环境服务在中国的年收入大概在20亿元左右,有超过1,300家从业单位。 面临全球性经济发展减速,中国环境监测行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于一些受到影响的下游产业,主要有发电、石化、建材、冶金、造纸和食品等,而这些产业原先都对无论是设备还是服务都带来了很大的需求,例如用于工业污染源或污染排放口的在线监测分析仪器。所幸的是,工业污染源监测并不是环境监测中主导的种类,所占比例不大,产生的影响也有限。Frost & Sullivan认为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环境监测在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继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扩大内需的4万亿计划和促进经济的十项措施后,2009年2月底又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八大产业和环境监测有直接联系,包括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 2008年4月,环保部颁布了我国首部监管规划。根据规划,至2010年,我国将投资149.5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8.47亿元,共重点安排50个项目,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2008年年底,环保部又增设了环境监测司,统一环境监测的行政管理、数据发布等职能,这标志着中国环境监测行业正朝着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Vivian 预测中国环境监测行业主要会从四个方面实现产业升级。首先是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改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产能转移到中国,一些应用高技术的产品也逐渐引进,如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领域。国内企业也因此不得不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研发,尤其是开拓高端市场份额,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其次是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地区,重要污染源的监测分析服务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采样、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和传输。然而在国内,除个别发达地区监测手段较为全面,监测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外,大部分地区监测服务尚处在手工操作阶段,有些落后地区甚至只能通过手工实验分析的手段从事环境监测分析服务。因此,未来的中国环境监测应是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第三,产品和服务种类的拓展。在一些成熟市场如美国,目前能够开展监测服务的各类污染物达到1,600 多项,并且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而在我国目前能够进行服务性监测的各类项目不足400 项。在我国,一些新兴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产业基础,很多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另外还有些领域的服务性监测甚至尚属空白,这些领域无疑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最后,品质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完善。在环境监测服务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已在环境监测分析服务的全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QA/QC系统,然而我国在有些环节上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和全球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相适应,未来几年在中国自动化、多功能、即时的、系统化和智能型的高附加值产品会进一步受到青睐,重点发展的产品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烟尘和SO2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有机污染物自动连续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监测系统和在线便携式应急监测设备等。 Vivian 还认为,众多环境监测设备和服务是和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如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和酸雨监测,这些领域会产生有规律的设备更新和服务需求。与此同时“十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也加大了对重点流域的监测力度,包括“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一江”(松花江)、“一库”(三峡库区)。另外,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也扩大了对遥感监测仪器的需求,环境监测正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点领域有机载、车载、船载、星载遥感仪器仪表,如激光测污雷达等。 数据显示,近几年正是环境监测分析仪器、装备更新换代和提高水平时期,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投资购买仪器装备约两亿人民币。尽管受到金融危机一定影响,Frost & Sullivan仍然对中国环境监测行业持乐观态度,并预测其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在2009年到2012年获得15%的年平均增长率。
  • 中科院与深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跨界玩儿金融?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651ba45e-62a1-4296-9a83-54aa60187306.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01px height: 340px " width=" 501"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40" border=" 0" /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和深交所副理事长张颖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 p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据“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长期稳定、合作互惠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在支持已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分层分批培育拟上市企业,拓展债券等多元融资渠道,搭建平台促进投融资对接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p p   中科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目前境内外上市企业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深交所多年来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力打造创新资本形成中心,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致力建设全球最具活力的资本市场平台。目前上市公司突破2000家,成为战略新兴企业集聚地。以创业板为例,7成以上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8成以上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9成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 /p p   双方表示,将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持续联合开展专题培训、联合调研、投融资路演等活动,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联动融合,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 /p p   可以看出中科院此次签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涉足资本市场分得一杯羹,而是着眼未来,帮助具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壮大,扶持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p
  •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效激励机制 云南省积极推动碳金融发挥赋能作用
    记者近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省积极推动碳金融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效激励机制,碳金融在云南已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由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合作的“碳减排挂钩”贷款,于2022年9月成功落地,成为云南首个碳金融应用案例。该案例通过碳减排潜力评估,测算出华电集团下属的某光伏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1.46万吨,大唐集团下属的某风电项目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8.9万吨,并对这两个项目分别发放3000万元和1500万元“碳减排挂钩”贷款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及运营。通过碳减排贷款的发放,可使企业在建设新能源电站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运营成效和碳减排效应,并通过碳减排量的提升而降低融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产业、金融、财政、环境、能源、消费等方面采取系列有效的政策。碳金融的发展能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发挥碳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好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碳市场交易机制的出现使碳排放配额和碳减排信用具备了价值储存、流通和交易的功能,从而催生了新型资产——碳资产。优化碳资产的管理、盘活碳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降低履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碳金融业务也由此产生。碳金融产品正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  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林业碳汇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碳减排挂钩贷款等相关碳金融工作。
  • 实验室仪器设备金融分期服务,不断精益求精提升服务
    疫情发生后,90%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大面积停工,营业收入骤降,固定支出不减,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只有10%的企业表示自有资金能支撑半年以上。所以资金支持还是di一位的,维持企业运转、稳住岗位,主要依靠资金链不断。近年来,伴随国家转型升级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的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医药研发和检测、医疗诊断、商品检验、材料分析等行业,在产品研发、检测等关键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需求量随之增大。面对大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需求,前期投入的资金肯定不少,当预算经费不够的时候怎么办?贷款利息又太贵?银hang的门槛又太高?这时,有问题来找谱标,谱标科技始终为客户着想,急客户所急,全面为客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扩展了新业务-实验室仪器设备金融分期服务,我们不仅提供设备,安装,技术,售后,我们还提供金融分期服务。设备金融分期申请特点:---解决客户资金不足,门槛低,手续简单,审核快速,额度高达1000万---只需预付0~20%,80~100%分期结算,全年利息低至总金额3.7% 我们为客户优先交易方案如下图,年利率低至3.7%,期限3年,赠送财产一切险,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合作的金融机构:至今经营37年,上市公司,注册资本20多亿,国内权威信用评级为AAA,通过中国银监会批准、监管等金融贷款,诚信至上。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企业无诚信不稳。谱标科技始终如一,诚信经营,不断精益求精提升服务,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合作者的信赖,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才能行稳致远。
  • 金融危机之下 食品巨头研发中心在华扎堆
    金融危机之下,跨国食品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不减反增。全球第二大食品企业卡夫昨天宣布,其在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饼干研发中心在苏州工业园落成。这是近半年来,继雀巢、可口可乐公司之后,第三家跨国食品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中国。   卡夫四大“发动机”之一   昨天,卡夫公司全球研发和质量执行副总裁吉恩思朋斯一行出席了研发中心揭幕。她表示,“研发中心的落成是卡夫承诺在中国长期投资和发展的例证。”吉恩思朋斯更直言,卡夫亚太地区最大饼干研发中心之所以落户中国,原因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卡夫在全球市场的四大“发动机”之一,其它还包括俄罗斯、东南亚和巴西。她还透露,今后将以苏州研发中心为依托,在中国展开一系列投资计划,包括未来几年内计划将销售网点扩大到原来的三倍,以及携手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   研发中心在华“扎堆”   事实上,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虽然也受到一定波及,但相比于其它海外市场,仍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中国不仅成为了外资食品企业纷纷争抢的热点,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跨国食品企业将研发中心也投放在中国。业内人士指出,一场金融危机使得许多跨国公司对自己的全球布局策略进行了调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投资的“避风港”。   今年3月份,可口可乐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也在上海开业,其规模是原上海研发中心的5倍。   去年10月31日,跨国食品巨头雀巢在中国的第二个研发中心在北京开业。雀巢全球集团首席执行官保罗薄凯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他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认为这里“有着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 尼康成立亚洲大洋洲地区金融总部
    2013年6月3日,尼康集团成立了尼康亚太私人有限公司,负责公司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金融管理。   由于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商业机会不断扩大,该地区的财务、会计、法律事务和税收等的整体管理对尼康集团公司越来越重要,这也导致了新公司的成立。   该亚太公司位于新加坡,由尼康集团100%控股,目前有7名员工,将于2013年8月1日开始运营。   该亚太公司在亚洲和大洋洲拥有9家子公司,包括尼康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尼康(马来西亚) 有限公司、尼康澳大利亚公司、尼康印度私人有限公司等。 编译:刘丰秋
  • 赛默飞世尔科技选举拥有金融背景的新董事
    近日,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TMO)宣布选举Nelson J. Chai为董事,至此公司董事人数达11人。同时,Nelson J. Chai被任命为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委员。   Nelson J. Chai是CIT集团的执行副总裁、首席行政官及策略部主管,CIT集团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业务涉及向中小型提供贷款、咨询和租赁服务,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前,他担任美国银行亚太地区总裁及美林公司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   此外,Nelson J. Chai还在Allied Signal and Philip Morris公司任职,1997年加入医疗诊断公司Dade-Behring,2000年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加入了美国第一家电子化股票交易机构Archipelago Holdings。200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收购该机构,Nelson J. Chai成为NYSE泛欧交易所的首席财政官。   赛默飞世尔科技董事会主席Jim Manzi 说到,“Nelson J. Chai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多个行业从业背景,包括生命科学、化学、消费品和金融服务。他将给董事会带来独特的视角,我期待着与他一起共事。”
  • 精科公司以“双增双节”来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作为生产科学仪器的制造厂家━━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也无可避免受到一定的冲击,如今年头二月各地和出口的定单就稍有减少。对此,精科公司除在经营与营销策略上采取对策外,在企业管理上重点开展了&ldquo 双增双节&rdquo 活动加以应对,并把&ldquo 双增双节&rdquo 作为2009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抓紧抓好。 &ldquo 双增双节&rdquo 是指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措施中列入了群众性的QC质量小组活动和对产品小改小革,尤其看重员工小改小革对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贡献率,把提高产品质量、性能等与减少出差维修保养支出联系起来;而增收节支范围也不小,其中包括计划用车、节约能源、控制办公费用、统一采购办公用品和减少会议以及控制会议成本等。 通过开展&ldquo 双增双节&rdquo 活动,员工们逐步形成了工作讲效率、行动讲节约的强烈意识,配合企业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图为员工对产品进行小改小革以降低成本
  • 最新政策!防疫一线仪器企业将获国家金融补助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通过强化金融手段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帮助疫情影响下的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地运行。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通知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将对对生产、运输和销售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 /strong /span 、负压救护车、消毒机、84消毒液、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红外测温仪 /span /strong 和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物资,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名单内企业将获得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同时还将获得中央财政的贴息支持 /span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SARI疫情爆发以来,科学仪器人就踊跃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场上。赛默飞、安捷伦、丹纳赫、珀金埃尔默等捐赠不休,华大智造、西安天隆、锐讯生物等生命科学厂商也放弃春节,全力投入抗击疫情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和生产中。(详情请见: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131/521083.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感谢有你|战疫情 这些仪器厂商在行动 /span /a )国难当头,更见热血仪器人,更见团结中国!本次国家出台的金融新政,即是对科学仪器企业在内的在抗疫一线企业的一次表彰,更是一针鼓舞社会的强心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疫情固然可怕,可随着抗击疫情周期的延长,对抗疫结束后,我国是否会遭遇“黑天鹅”的担忧也日益增长。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减少疫情给金融和经济带来 的不利影响,通知还从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障日常金融服务、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建立绿色通道等维度进行了部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其中特别提及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适当延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财务资料有效期和重组预案披露后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时限,同时减免疫情严重地区公司上市等部分费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通知全文附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银发〔2020〕29号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确保金融服务畅通,支持各地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精神和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p p   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 /p p   (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继续强化预期引导,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因春节假期调整受到影响的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2020年1月下旬存款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p p   (二)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生产、运输和销售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消毒机、84消毒液、红外测温仪和相关药品等重要医用物资,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人民银行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强与有关医院、医疗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服务对接,提供足额信贷资源,全力满足相关单位和企业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 /p p   (三)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供给能力。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应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p p   (四)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型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对感染新型肺炎或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理赔客户,金融机构要优先处理,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应赔尽赔。 /p p   (五)提高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的效率。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和地区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要建立、启动快速审批通道,简化业务流程,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在受到交通管制的地区,金融机构要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在就近网点办公、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尽快为企业办理审批放款等业务。 /p p   (六)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加强统筹协调,合理调整信贷安排,加大对市场化融资有困难的防疫单位和企业的生产研发、医药用品进口采购,以及重要生活物资供应企业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资金支持力度,合理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p p   (七)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p p   (八)发挥金融租赁特色优势。对于在金融租赁公司办理疫情防控相关医疗设备的金融租赁业务,鼓励予以缓收或减收相关租金和利息,提供医疗设备租赁优惠金融服务。 /p p   二、合理调度金融资源,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金融服务 /p p   (九)保障基本金融服务畅通。金融机构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及营业时间,切实做好营业场所的清洁消毒,保障基本金融服务畅通。金融机构要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 /p p   (十)加强流通中现金管理。合理调配现金资源,确保现金供应充足。加大对医院、居民社区以及应急建设项目等的现金供应,及时满足疫情物资采购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大额现金需求。做好现金储存及业务办理场地的消毒工作。对外付出现金尽可能以新券为主,对收入的现金采取消毒措施后交存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p p   (十一)确保支付清算通畅运行。人民银行根据需要,放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延长大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运行时间,支持金融机构线上办理人民币交存款等业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清算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各类支付清算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营,开通疫情防控专用通道,保障境内外救援和捐赠资金及时划拨到位、社会资金流转高效顺畅。 /p p   (十二)建立银行账户防疫“绿色通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好与防控疫情相关的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简化开户流程,加快业务办理。要积极开辟捐款“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款项第一时间到达指定收款人账户。减免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办理防控疫情相关款项汇划费用。鼓励清算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向慈善机构账户或疫区专用账户的转账汇款业务、对疫区的取现业务减免服务手续费。 /p p   (十三)加大电子支付服务保障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采用远程视频、电话等方式办理商户准入审核和日常巡检,通过交易监测强化风险防控。鼓励清算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对特定领域或区域特约商户实行支付服务手续费优惠。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要强化电子渠道服务保障,灵活调整相关业务限额,引导客户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服务APP等电子化渠道在线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p p   (十四)切实保障公众征信相关权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要妥善安排征信查询服务,引导公众通过互联网、自助查询机进行征信查询。要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p p   (十五)畅通国库紧急拨款通道。建立财库银协同工作机制,及时了解财政部门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安排,随时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加强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指导,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跟踪资金拨付情况。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确保资金汇划渠道畅通和国库业务相关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构建疫情防控拨款“绿色通道”。各级国库部门要简化业务处理流程和手续,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安全、准确拨付到位。 /p p   (十六)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机构要树立负责任金融理念,对受疫情影响临时停业或调整营业时间的网点,要提前向社会公布并主动说明临近正常营业的网点。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线上等方式保持投诉渠道畅通,优化客户咨询、投诉处理流程,及时妥善处理疫情相关的金融咨询和投诉。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不得利用疫情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 /p p   三、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p p   (十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保障。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要从工作机制、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系统运维、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发行、交易、清算、结算等业务正常运转,尽可能实施全流程、全链条线上操作。要制定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理。要加强与主管部门、市场机构、其他金融基础设施的沟通,保持业务系统联通顺畅。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要开设“绿色通道”,必要时提供特别服务安排,并降低服务收费标准。 /p p   (十八)稳妥开展金融市场相关业务。金融机构要合理调配人员,稳妥开展金融市场相关交易、清算、结算、发行、承销等工作,加强流动性管理与风险应对。要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确保金融市场各项业务平稳有序开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金融机构,要保持正常业务往来,加大支持力度。 /p p   (十九)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效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要优化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工作流程,鼓励金融机构线上提交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申报材料,远程办理备案、注册等,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证券市场自律组织对拟投资于防疫相关医疗设备、疫苗药品生产研发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建立登记备案“绿色通道”,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p p   (二十)灵活妥善调整企业信息披露等监管事项。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公司债券发行人受疫情影响,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报或2020年第一季度季报有困难的,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要依法妥善安排。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难以按期披露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的,可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延期办理;难以在原预约日期披露2019年年报的,可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延期至2020年4月30日前披露。湖北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可向当地证监局申请延期办理年度报告的审计、披露和报备。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或其他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可向当地证监局申请延期办理年报审计和披露。对疫情严重地区的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适当放宽相关风控指标监管标准。 /p p   (二十一)适当放宽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办理时限。适当延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财务资料有效期和重组预案披露后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时限。如因受疫情影响确实不能按期更新财务资料或发出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司可在充分披露疫情对本次重组的具体影响后,申请财务资料有效期延长或股东大会通知时间延期1个月,最多可申请延期3次。疫情期间,对股票发行人的反馈意见回复时限、告知函回复时限、财务报告到期终止时限,以及已核发的再融资批文有效期,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暂缓计算。已取得债券发行许可,因疫情影响未能在许可有效期内完成发行的,可向证监会申请延期发行。 /p p   (二十二)减免疫情严重地区公司上市等部分费用。免收湖北省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应向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缴纳的2020年度上市年费和挂牌年费。免除湖北省期货公司应向期货交易所缴纳的2020年度会费和席位费。 /p p   四、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 /p p   (二十三)便利防疫物资进口。银行应当为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进口、捐赠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需的疫情防控物资进口,外汇局各分支机构要指导辖区内银行简化进口购付汇业务流程与材料。 /p p   (二十四)便捷资金入账和结汇。对于境内外因支援疫情防控汇入的外汇捐赠资金业务,银行可直接通过受赠单位已有的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办理,暂停实施需开立捐赠外汇账户的要求。 /p p   (二十五)支持企业跨境融资防控疫情。企业办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时,无需事前、逐笔提交单证材料,由银行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真实性的事后检查。对疫情防控确有需要的,可取消企业借用外债限额等,并可线上申请外债登记,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 /p p   (二十六)支持个人和企业合理用汇需求。银行应当密切关注个人用汇需求,鼓励通过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办理个人外汇业务。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其他特殊外汇及人民币跨境业务,银行可先行办理、事后检查,并分别向所在地外汇局分支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备。 /p p   (二十七)简化疫情防控相关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支持银行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凭企业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为其办理疫情防控相关进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资本项目下收入人民币资金在境内支付使用。 /p p   五、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p p   (二十八)强化疫情防控的组织保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p p   (二十九)做好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完善疫情应对工作机制,持续关注员工特别是从疫情较重地区返回员工的健康情况,建立日报制度,加大疫情排查力度,做好员工防疫安排,努力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疫用品。 /p p   (三十)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应急管理。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按照属地原则,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组织协调,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服从当地政府防疫安排,对防控疫情需要征用的人员车辆、设备设施等,不得推诿拒绝。各单位要继续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p p   各单位在执行中遇到的情况请及时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人民银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财政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银保监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证监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外汇管理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1月31日 /p
  • 我国专家牵头制定的ISO绿色金融国际标准发布
    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获悉,国际标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项目、活动和资产环境准则指南》(以下简称ISO14100)已于日前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这是该院专家牵头完成的首项绿色金融ISO国际标准,也是中国专家在ISO绿色可持续金融领域牵头制定的第2项国际标准。    ISO14100于2018年立项,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李鹏程研究员担任联合工作组召集人。标准制定过程中得到了国际广泛参与,工作组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巴西、法国、美国、奥地利、英国、德国、卢森堡、日本、韩国、马耳他、加拿大、瑞士13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    ISO14100给出了识别和评估项目、资产和活动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环境绩效的准则,并提供了将相关环境准则应用于项目、资产和活动时,开展环境风险和机遇评估的指南。重点规定了确定环境准则的原则、目的,确定项目、资产和活动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准则,以及项目、资产和活动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评估。标准附录A讨论了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绩效、显著性、背景、实质性等关键要素的关系;附录B提供了对融资方和投资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有支持作用的ISO国际标准说明;附录C提供了与融资方和投资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有关的国际倡议相关说明;附录D给出了如何为中小企业参与绿色金融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议。    ISO14100的主要目标用户是参与绿色金融的投融资相关方。ISO 14100首次对绿色金融相关的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相互作用的机理,给出了具体的应用示例。ISO 14100有助于支持投融资双方高标准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保障实现环境效益。    ISO 14100的发布,将有助于解决绿色金融业务实施过程中,投融资双方对项目、资产和活动相关环境准则的认识不一致、信息不透明等关键问题,将为全球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气候变化等重要目标提供新的国际标准支撑。
  • 央行等四部门:切实做好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金融系统要认真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有关会议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协同发力,做好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政府出台激励政策,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放贷款,切实提升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能力和质效。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统筹协调,确保政策落实落细。要尽快建立行内工作机制,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完善配套制度措施,优化业务办理流程。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找准工作重点,加快项目对接,积极满足重点领域融资需求。要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实效。
  • 维萨拉在《金融时报》2022 年气候领袖榜单中跻身前五
    维萨拉在《金融时报》的 2022 年气候领袖榜单中跻身前五《金融时报》评选出 2022 年欧洲气候领袖。这一榜单包含了在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温室气体 (GHG) 减排量居高的欧洲公司。从前一年的第 14 名荣升至榜单前五,维萨拉对此倍感自豪。维萨拉是天气、环境和工业测量领域的设备生产厂商,在《金融时报》的欧洲气候领袖榜单中排名第 5 位。IPCC 近期的气候变化报告着重强调了气候行动和减排的前所未有的紧迫性。《金融时报》宣传了各家企业迄今为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鼓励他们贡献更多的力量。“可持续发展是维萨拉的核心之所在,能够再次荣登《金融时报》气候领袖榜单前列,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去年我们就名列前茅,排名第 14,今年我们万分荣幸,一跃升至第 5。正如近期的 IPCC 报告所述,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挑战,其紧迫性超出了我们初始的认知。这也需要私营企业采取行动来改善这一局面,推动全球变化,”维萨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Kai Öistämö 表示。《金融时报》重点关注这 5 年期间的核心减排强度。核心排放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1)和外购能源排放(范围 2)。另一方面,对强度的计算还会计入与收入相关的排放量。《金融时报》的互动榜单显示,无论是按减排强度还是减排总量排名,维萨拉均排在前 5 位。维萨拉在这些量表上的数值分别为 41.3%(每年减排强度平均值)和 91.7%(总减排量)。“我们排放量的大幅降低主要得益于我们在全球工作场所中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 我们在 2020 年就已实现此目标。我们采取重大措施来不断减少环境足迹。现在,我们的减排目标将特别关注范围 3,虽然这不在《金融时报》榜单的考量范围之内,但我们仍雄心勃勃,想要实现这些未来目标,”维萨拉可持续发展经理 Marjo Hietapuro 补充道。3 月,为响应科学碳目标倡议 (SBTi),维萨拉承诺设定科学碳目标,以减少其未来几年的范围 3 排放。《金融时报》榜单只涵盖范围 1 和范围 2,这一事实意味着该榜单只考虑公司自身运营和其生成生产所需能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放。然而,范围 3(价值链中的其他间接排放)却是大部分公司碳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维萨拉现在将重点转向减少这些间接排放的原因。“除了减少我们自己的排放外,可持续性还紧密地融入到了维萨拉的战略和产品中。我们能够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为我们的星球做有益的事情,这十分难能可贵:在减少自己的环境足迹的同时,我们还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同样的业务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这个时代,所有希望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公司都需要审视他们的业务如何与世界面临挑战的关系,并相应地进行业务创新,”Öistämö 总结道。
  • 冰岛著名生物公司因金融危机申请破产保护
    11月17日,冰岛著名的基因解码(deCODE Genetics)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从此消失,它将借由一家投资公司的贷款继续运转。   deCODE成立于1996年,发表过许多论文,但是从来没有盈利过。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它曾进行过重组,并出售一部分资产以求自保。如今,deCODE已经在美国境内申请破产保护。同时,一家名为“传奇投资”(Saga Investments)的公司已经出价收购deCODE的药物项目和其在冰岛的一家分公司,这家分公司从事deCODE的研发和遗传测试服务。   据有关报道说,deCODE在破产过程中将借由Saga的贷款继续运转。法院已经批准这笔交易,其他公司也可以出价竞标。   几个月前,有流言说英国维康基金会将会收购deCODE的生物银行。不过一位维康基金会官员近日表示,计划中没有这样的交易。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