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试评价

仪器信息网测试评价专题为您整合测试评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测试评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测试评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测试评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测试评价话题讨论。

测试评价相关的论坛

  • 安谱有没有“色谱柱测试评价用溶液”?

    一根新的色谱柱到货后,应该进行一次测试评价。通常的做法就是按照色谱柱附带的分析报告中所列的色谱条件,进一针色谱柱测试评价溶液,与分析报告进行比较。或者用品种检测的对照品溶液来测试,看是否满足需求。安谱有没有这样的溶液提供?比如看到一份报告,测试C18,用的是尿嘧啶、苯酚、甲苯等。

  • 【分享】关于对《冲击耐电压测试仪检定规程》、《耐电压测试仪型式评价大纲》

    关于对《冲击耐电压测试仪检定规程》、《耐电压测试仪型式评价大纲》《直流高压高值电阻器检定规程》3个 规程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位委员及专家、各有关单位: 根据2010年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制修订计划,由全国电磁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立项的《冲击耐电压测试仪检定规程》、《耐电压测试仪型式评价大纲》与《直流高压高值电阻器检定规程》3个规程征求意见稿已完成,现开始征求意见。请各位委员、专家及有关单位尽快将《征求意见表》寄回或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给起草单位或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联系人:邵海明 附件下载: 1.《冲击耐电压测试仪检定规程》2.《耐电压测试仪型式评价大纲》3.《直流高压高值电阻器检定规程》二○一一年三月三日

  • 【原创大赛】【开学季】+实验室导热测试系统性能评价

    【原创大赛】【开学季】+实验室导热测试系统性能评价

    作为实验室仪器质控一部分,看了GB/T 27407-2010《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之后,决定实际演练一番。实际数据处理中,确实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先把实际流程呈上来:导热系数测试仪性能评价评价依据:GB/T 27407-2010《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第一步:收集原始数据收集20个测试数据。表1 单质量控制样品的系列结果样品序号导热系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9/201409231241_515057_2552812_3.bmp 导热系数平均值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9/201409231242_515059_2552812_3.bmpSUS304#不锈钢片115.2015.33 215.12315.43415.32515.24615.27715.24815.27915.191015.431115.56[/fon

  • 颗粒测试基本知识-对仪器进行重现性评价的意义

    [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颗粒测试基本知识[/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对仪器进行重现性评价的意义[/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就粒度测试仪器而言,重现性评价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一是用来了解仪器长期的稳定性;[/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二是用来评价取样方法的稳定性;[/font] [/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三是用来评价操作的规范程度;[/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四是用来评价仪器参数的设置的一致性;[/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五是用来评价环境对仪器的影响。进行重现性评价时要用标[/font] [font=微软雅黑]准样品,标准样品可以是有证的颗粒度标准样品,也可以用仪器附[/font] [font=微软雅黑]带的工作标样,还可以用用户自己留存的、经验证是合格的产品。[/font] [/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 [/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但无论用哪种样品,都要保证样品是稳定的、没有变化的。[/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重现性一般每三个月评价一次,将本次评价的结果与以前的结果比较,如果重现性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说明仪器、取样、操作、参数和环境都没有变化,仪器所测得的结果客观有效;反之则要查找原因进行处理。[/font][/font][font=微软雅黑][/font]

  • 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价和效果测试

    摘要:介绍了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和安全性、抗菌防霉效果的测试过程及其结果,说明了抗菌防霉效果的测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在抗菌剂选择中十分重要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抗菌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整理;测试;评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功能型非织造产品中,具有抗菌功能的产品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开发功能型纤维热潮中,抗菌纺织品发展得最快,目前也是产业化程度最高的。抗菌纺织品及非织造布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市场消费潮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高新技术在功能型纺织品开发上的集中体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抗菌纺织品的开发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和技术难度高于一般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特别是采用的抗菌体系的生物毒性问题,涉及到使用的安全性。1 安全性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讲,有机抗菌防霉剂都属于农药的范畴,因而对纤维用抗菌防毒剂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实行严格的管制。 早期广泛使用的抗菌防毒剂PCP已被证实是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的毒性化合物。而曾经大量用作纺织品抗菌整理剂的纤维改性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均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离子在与人体接触时会被人体吸收,并沉积于人体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脑中,累积至一定程度后便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较高的吸收能力,其危害性对儿童尤为突出。 在抗菌剂安全性评价中,急性毒性指标是最重要的。按目前国际通行的毒性分级标准,大白鼠一次经口LD=50~500mg/kg为中等毒,LD=500~5000mg/kg为低毒,LD=5000~15000mg/kg为实际无毒,而LD≥15000mg/kg则为基本无害。根据上述标准,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绝大部分属于低毒或中等毒性。 除了急性毒性之外,纺织品用抗菌剂的慢性毒性问题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多年来一直大量使用的抗菌防霉剂中,慢性毒性问题仍很严重。例如THDE(2,4,4′ 三氯 2′ 羟基二苯醚),商品名为SFR-1,其本身无毒性,对皮肤也无刺激,但因其能与含氯漂白剂生成3种有毒性的氯化衍生物,并在受热和紫外光作用下生成一种致癌物(四氯二氧杂环己烷),对人体有害。又如目前仍在许多行业使用的BCA(α 溴代肉桂醛),具有很高的致畸性,原来常用于纤维素纤维、腈纶和维纶织物;TBI也是一种老牌的抗菌剂,但其致畸性亦很严重;据称已在全球卫生洗涤用品中广泛使用了20多年的著名的IgasanDP300抗菌剂,也被发现有某些不良副作用而在服装纺织品方面遭到禁用;在服装面料上被禁用的抗菌防霉剂还有 4 羟基 6 苯基嘧啶等。2 对抗菌纺织品及其产品抗菌防霉效果的评价 在抗菌纺织品的开发中。对抗菌防霉效果的测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选择抗菌剂十分重要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抗菌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 由于抗菌防霉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广的概念,不同菌种的生物活性各不相同,不同的抗菌剂对不同菌种的杀灭作用也千差万别,因而实际上对不同菌类的杀菌、抑菌或抗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也五花八门,且各种不同方法的测试结果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可比性。因此,如何根据所选用的抗菌剂类别、抗菌产品的类别和性能要求,合理地选择相适应的抗菌防霉效果测试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选用抗菌纺织品产品时,还应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

  • 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对“计量测试评价”新思路和发展愿景?!

    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什么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如何构建计量,测试,评价体系?计量法涉及检定,校准,计量比对。而测试和评价报告内容一般不提及,为适应发展需求,如何实施和创新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color=#cc0000]摘要: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最大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  [/color][color=#cc0000]关键词:冷暖感、导热系数、吸热系数、织物、蓄热系数、热逸散系数[/color][align=center][img=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690,3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1221607_2636_3384_3.png!w690x32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cc0000][b]1. 引言[/b][/color]  织物冷暖感(或热舒适)是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后织物给皮肤的温度刺激在人大脑中形成的关于冷和暖的判断。当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由于存在温差,织物与皮肤之间会发生热交换,使皮肤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织物与皮肤之间的热交换形式主要为热传导,织物内部的热辐射和自然对流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通常情况下(除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外),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织物与皮肤接触后往往使皮肤温度下降,如果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从物理意义而言,冷暖感的强弱,取决于织物和人体接触过程中织物导走或保有人体热量的多少。  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二者之间存在温差,有明显的传热传质变化。影响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的物理参数主要有:皮肤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量、环境温度和时间等。织物的冷暖感可以用不同的物理参数进行描述,常用的有导热系数、吸热系数、人体与织物接触时由人体通过织物流向环境的最大瞬态热流。  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b][color=#cc0000]2. 测试方法[/color][/b]  织物的冷暖感常用最大瞬态热流法、吸热系数法和导热系数法来进行评价,但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中都包含了导热系数这个参数。因此目前冷暖感的各种测试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的测试方面。[color=#cc0000]2.1. 最大热流法(Q-max Method)[/color]  最大热流法是日本学者Kawabata根据瞬态热传导理论提出的一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最大热流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人体皮肤接触织物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对热流变化曲线进行实时测量。如图2-1所示,在测量之前,首先将样品放在温度保持恒定的样品座上,并将由良导热体制成的热板温度升高到比样品高约5~10℃。测量时将热板放置在样品的上表面,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板流向样品,记录和测量热板温度和接触面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2495694_4159_3384_3.png!w690x23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 最大热流法测量原理和测试模型[/color][/align]  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测量织物热性能的仪器是日本KATO TEKKO公司生产的KES-F7 Thermo LABO型热性能测试仪器,如图2-2所示。对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此仪器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上述最大热流法。由于KES-F7型测试仪只考虑热板初始温度比样品表面温度高的情况,因此测出的最大热流密度实际上是相对冷暖感,大的热流密度值对应冷感,小的热流密度值对应暖感。[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5395707_2074_3384_3.jpg!w690x46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 KES-F7型热物理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  如图2-3所示,KES-F7型冷暖感测试仪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1)T. Box(Temperature Detecting Box, 温度测试以及蓄热板)  (2)B. T. Box(Bottom Temperature Box, 热源台)  (3)Thermo Cool(恒温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193576_9190_3384_3.png!w690x45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KES-F7 Thermo LABO接触冷暖感测试仪[/color][/align]  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具有以下三种测试能力:[color=#cc0000]2.1.1. Q-max测试(冷暖感测试)[/color]  如图2-4(a)所示,将样品放置在恒温台上,并将蓄热板放置在热源台上进行蓄热,然后将蓄热板快速放置在样品表面上。蓄积的热量立即移动至低温侧的样品上,此时测试出的热流峰值为Q-max值,测试过程可在1分以内完成。[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380354_6647_3384_3.png!w690x47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冷暖感测试仪操作示意图[/color][/align][color=#cc0000]2.1.2. 稳态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试[/color]  如图2-4(b)所示,首先将恒温台设置为室温,将50 mm×50 mm的样品放置在上面,再将热源台的热板紧贴试样放置在上面。在热源台以及护环的温度达到稳定后,通过测量稳态热流既可得到稳态导热系数,测试过程可在2~3分以内完成。  通过达到稳定前的动态热流和温度变化曲线,并结合特定边界条件,还可以实现对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通过上述测量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如果知道样品的密度,则可以计算得到样品的比热容。  由此可见,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仪器,通过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即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的热性能测试带有明确的方向性。[color=#cc0000]2.1.3. 保温性能测试[/color]  将上述冷暖感测试仪结合风洞来进行织物的保温性能测试,如图2-5所示。  将样品(100 mm×100 mm以上、最大200 mm×20 mm)和样品安装框一起固定至100 mm×100 mm热源台上进行测试。通常风洞内的空气温度与室温相同,热源台温度为比室温高10℃。当热源台温度以及热流值稳定时,测量热流值就可计算得到保温性能,测试通常在2~5分钟内完成。在具体测试中,还可使用各种测试方法,例如Wet法、Space法和Wet Space法等。[align=center][img=,643,8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585934_7979_3384_3.png!w643x800.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color=#cc0000]2.1.4. 测试标准[/color]  尽管最大热流法测试技术已经开发了近30年,但一直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标准测试方法,具体原因将在后续进行分析。基于最大热流法,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应标准测试方法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大陆和台湾,如国家标准GB/T 35263-2017《纺织品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以及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制定的《织物瞬间凉感验证规范》(FTTS-FA-019)产业标准。[color=#cc0000]2.2. 吸热系数法(Thermal Absorptivity Method)[/color]  由于人体皮肤在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动态热传递会受到织物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的影响。类似上述最大热流法原理和基于瞬态热传递,捷克学者Hes提出了另外一种表征织物冷暖感的参数——吸热系数。吸热系数的定义为:[align=center]b=( [i]λ ρ c[/i] )^0.5   [/align]  式中:[i]λ [/i]代表织物的导热系数;[i]ρ[/i] 代表织物的密度;[i]c[/i] 代表织物的比热容。由此可知,织物的热吸收能力与其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容有关,反映织物和人体接触时织物从人体吸收热量的能力。  为了测试织物的吸热系数,Hes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开发了相应的测试仪器Alambeta,Alambeta仪器可快速测量瞬态和稳态热物理特性(隔热和热接触特性),也能测量样品厚度。该仪器由两个测量头组成,测试样品放置在两个测量头之间,如图2-6所示,两个测量头都配有热电偶和热流传感器。通过合适的冷却装置将底部测量头调节到环境温度,将顶部测量头调节到受控的恒定温差,热流传感器作用在两个测量头的接触面上。当顶部测量头下降接触被测样品时,可以测量流经样品的上下表面热流。Alambeta仪器可测量多个参数,主要包括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吸热系数、热阻、最大热流与静态热流密度之比以及接触点处的静态热流密度,该仪器还可以用来测定织物的厚度。[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87,6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266204_8528_3384_3.png!w687x63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 Alambeta测试仪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吸热系数(thermal absorptivity)也常称之为蓄热系数或热逸散系数(thermal effusivity),针对织物的吸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参数,2016年美国推出了ASTM D7984“采用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MTPS)仪器测量织物吸热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7984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将瞬态平面热源法中双样品夹持薄膜探头的测试结构改变为单样品测试形式,将另外一个样品用已知热物理性能的材料代替,并与薄膜探头集成为一个测试探头,同样可以实现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大部分测试功能,可以实现对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测量,但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密度。  执行ASTM D7984标准的典型测试仪器为加拿大C-Therm公司的TCi仪器,如图2-7所示。与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TCi仪器测试过程中是给探头中的加热元件施加固定量的热能(已知电流),给被测样品提供少量热量。该热量导致样品表面温度升高1~1.5℃,接触面处的温度升高引起传感器元件的电压变化,根据温度升高的多少和快慢来测量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align=center][img=,690,4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462214_3758_3384_3.png!w690x436.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仪器。(A)TCi仪器和测量探头,(B压缩测试附件[/color][/align][color=#cc0000][b]3. 分析和结论[/b][/color]  综上所述,上述各种测试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KES-F7和Alambeta仪器中的最大热流法测量实际上都是非常主观的相对测试仪器,织物冷暖感的最大热流取决于测试仪器和设定参数,最典型的如蓄热板的材质和尺寸,不同材质和尺寸的蓄热板代表不同的蓄热量,相应的就会得出不同的最大热流值。另外,热源台和恒温台的不同温度设定也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这也就是说最大热流值并不能代表织物自身的热物理性能,这也是造成三十多年来最大热流法一直无法形成标准测试方法的主要原因。  (2)KES-F7和Alambeta仪器都是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的典型应用,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维传热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三维传热模型,测试的是样品整体的热物理性能,因此无法进行方向性的测试评价,而织物的各向异性特征非常明显。  (3)KES-F7和Alambeta仪器的测试模型都是基于等温或绝热边界条件,这与同样基于瞬态传热理论的闪光法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只是加载到样品前表面的热信号形状不同。在闪光法中,样品绝热边界条件通过空气或真空环境来实现,而在KES-F7和Alambeta仪器对织物的测试则只能采用低导热隔热材料,由此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量带来了较大测量误差(10%),而闪光法测量误差一般小于3%。这种较大的测量误差很容易将织物结构和纤维等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掩盖掉,不利于织物的研究、生产和评价。因此,如何使得测量装置更准确的符合测试模型边界条件要求,提供更准确的测试评价,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4)与其他测试方法一样,ASTM D7984标准方法也对边界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边界条件是加载到样品上的热量只能在样品内部传递,即瞬态平面热源法(包括改进型)测试模型中相对于加热量和加热时间而言要求样品是半无限大。对于很多较薄的织物则不能满足这种边界条件,由此使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往往会非常巨大。因为这个原因,ASTM D7984标准方法比较适合最大热流密度比较小的保暖性织物的测试评价,而对于最大热流密度较大的轻薄凉爽型织物的测量则会误差较大。为了尝试解决使用ASTM D7984标准方法中存在的这个问题,TCi仪器采用将样品放置在探头之上,依靠样品另一侧的空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但这又带来了织物样品与探头表面接触不良的问题,测试结果中会包含很大的接触热阻。总之,对于织物这类较薄的材料,采用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测试非常勉强,这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对薄膜热物性测试的可靠性很低。正因为如此,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仪器厂家HOT DISK公司为了解决较薄材料的测试,专门又开发了新的测试方法。  (5)ASTM D7984标准方法的最大问题是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需要测量一系列其他热性能参数并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最大热流。但无论是瞬态平面热源法还是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在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测试中都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这势必会对最大热流的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积累。  (6)对于织物热性能的上述测试方法,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测量准确性的考核评价,缺乏稳定可靠的标准材料。在这方面美国ASTM已经开始着手开始进行相应的工作,并组织进行多个实验室的对比测试。  通过对上述两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测试方法都是基于人体皮肤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进行测量。尽管两种方法测试的参数和物理意义都不同,但基于瞬态传热方式,最大热流密度和吸热系数这两个参数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后续我们将对这种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研究相应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来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测试方法。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还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测试边界条件的保证:在最大热流法和吸热系数法测试中,边界条件包括等温边界条件和绝热边界条件两种。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在硬件上如何更完美的实现这些边界条件要求,从而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2)仪器测量准确性考核:测量准确性考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最大热流法测量准确性进行检验考核,第二是与其他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来考核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吸热系数测量的准确性,第三是采用已知热性能的固体薄片材料(或标准材料)来进行考核。[color=#cc0000][b]4. 参考文献[/b][/color]  略[align=center]=======================================================================[/align]

  • 第三届“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分析与测试评价技术”网络会议

    【重磅来袭】第三届“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分析与测试评价技术”网络会议(3月16-17日)汽车由数以万计零部件组装而成,零部件是汽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车性能的优劣。我国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在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轻量化已成为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由此,轻量化材料的研究、应用及分析表征技术日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宠儿,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技术的成熟,都促使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也向新能源汽车测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在汽车产品层次,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 (LCA),可以定量揭示汽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制定汽车相关的环境政策和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在前两届会议成功召开的基础上,于2021年3月16-17日组织召开第三届“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分析与测试评价技术”网络会议,并设置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 汽车新材料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4个分会场。一键报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v2[/url]4大分会场: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 汽车新材料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专家阵容】1、欧训民(清华大学)2、余海军(湖南大学)3、宋仁伯(北京科技大学)4、刘迪辉(湖南大学)5、龚先政(北京工业大学)6、陈轶嵩(长安大学)7、龚龑(北京服装学院)8、张仲荣(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9、刘柯军(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10、陈党文(某车企研究院理化科)持续更新ing一键报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v2[/url]

  • 2021年度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能力验证/测量审核

    [font=宋体]各有关实验室:[/font][size=15px]欢迎参加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2021年度能力验证计划。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ACAS)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下设机构,专门从事测试评价活动。中心作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CNAS PT0026)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CNAS RM0023),在国内外热点难点检测领域能力验证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研制方面均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size][size=15px]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ACAS)自成立以来每年成功开展百余项能力验证计划,涵盖食品、乳及乳制品、果蔬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粮油、饲料、酒类、水质/土壤、中药材、化妆品和药品等领域,项目涉及微生物、营养成分、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重金属、药物残留、毒素、转基因、动物源性成分,以及婴幼儿配方乳粉全部项目。[/size][size=15px]为满足各检测实验室对能力验证活动的需求,现发布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ACAS)2021年能力验证计划238项,详见附件1。同时,我中心也可根据监管部门或实验室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具体可拨打电话400-800-1061进行咨询沟通。[/size][size=15px]为保证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size][size=15px]一.报名:参加实验室请登录中心能力验证平台[/size][size=15px][color=black][url=http://www.acas.com.cn/][color=#333333]www.acas.com.cn[/color][/url][/color][/size][size=15px],点击“注册/登录”入口进入,进行在线报名。[/size][size=15px]二.缴费:实验室报名后请及时缴纳费用。为保证能够及时查收到您的款项、为您开具发票,汇款时请务必备注“ACAS”字样,并将汇款凭证上传至我中心能力验证平台([/size][color=black][url=http://www.acas.com.cn/][size=15px]www.acas.com.cn[/size][/url][/color][size=15px])中“我的财务”中。缴费通知在相应的能力验证项目中可下载打印,如无特殊情况,将不再提供其他形式的缴费通知。[/size][size=15px]三.能力验证计划更新信息以及能力验证计划实施过程中相关事项的通知将在我中心网站[/size][color=black][url=http://www.acas.com.cn/][size=15px]www.acas.com.cn[/size][/url][/color][size=15px]发布,请予以关注。[/size][size=15px] [/size][font=宋体][size=18px][color=#3366ff][b]能力验证平台:[url=https://www.acas.com.cn/]www.acas.com.cn[/url][/b][/color][/size][/font]

  • 【讨论】CNAS-CL08中 情况3 测试结果=限量值,怎么评价

    CNAS-CL08中评价和报告测试结果与规定限量符合性的要求,情况3和情况8一直没有理解透,不清楚到底怎么判断为好,希望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示例:某项目,客户规定的上限为100mg/kg,本实验室的本项目评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0mg/kg(95%的置信概率,k=2);某天测试结果为100mg/kg,问怎么按照文件中的情况3来评价结果?

  • 论检验检测试验装置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论检验检测试验装置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摘要检验检测试验装置多应用于研发、试验过程,也应用于产品研制、质量控制及性能评价等方面。随着检验检测标准对测试装置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现多参数且试验装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比如几何学、电学、热学等。从装置计量溯源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已经不能满足检验检测机构的需要。除了数据质量,试验装置的仿真质量也至关重要,装置为了能更为真实的反映使用环境的仿真程度,需要搭建一个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的体系。本文将介绍检验检测装置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检验检测试验装置的概述检验检测试验装置通常有多个测量系统组成,比如家电检测领域一般都会有家电产品性能检测实验室,该装置较为庞大,设备需要施工搭建。设备整体构造包括封闭实验室、制冷制热系统、控制室等。设备按照测量系统又有温度测量系统(铂电阻温度、热电偶温度、环境工况温湿度)、电参数系统(功率计、直流电源、变频电源、电能表)、压力系统(指针压力表、数字压力表、微压表、压力变送器等)、流量系统(流量计、限位开关、冷却塔、水箱等)、其他系统(欧美表照度、温湿度风速小盒、烟雾报警器等)。正是由于设备装置测量参数的多样性,导致设备在计量溯源,评价设备质量时,不太好把握设备综合技术指标,故装置的质量需要全面的考量,而不能单一只是通过每个设备的单独计量来评价设备整体的性能。比如,装置中压力变送器是连接在系统的,系统控制柜通过采集装置将变送器电信号转换为压力数值,通过电脑读取采集。如果只是单独将变送器送至计量院,可能变送器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接在实验室系统中通过采集,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一旦采集装置设置错误,可能都会导致数据的偏差。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数据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装置的计量溯源,应在系统中对被测系统部件连同采集控制显示端一起进行计量。比如,压力系统,应该让计量人员来到现场,将标准压力与被测压力连接好,通过实验室被测压力真实环境进行计量,被测压力通过线路管理将信号传送至采集端,再将信号经过处理通过电脑读取,计量人员应该读取自身标准压力和实验室电脑被测压力显示数值,完成对实验装置压力系统的仪表整体计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还是要以设备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为依据,综合考虑实验室产品检测要求进行制定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质量的评价首先要考虑评价的依据,选择正确的评价依据是第一步,其次就是测量范围和准确程度(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最后就是数据重复性和复现性。这些指标可能是超预期的符合,也可能是基本满足,可也能是较差但是符合标准的要求。故构建评价体系也是有优良中差之分的。仿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仿真质量是一般被实验室忽视的,实验装置测量就是在考察产品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比如,冰箱在性能实验室中需要做16℃和43℃的工况耐久性测试,来模拟冰箱在家庭环境中使用的情况。实验装置仿真真实性就需要评价。有些实验室在设定温度后,一个小时就到达了,很快完成实验室,该装置效率高,有些实验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设置温度,虽然在做数据计量时,可能并看不出来,但是在做仿真质量评价时就会发现。可能原因就是装置结构或者配置区别,因为实验装置并没有对压缩机配置提出明确要求,这个直接影响实验装置降温的速度。故仿真质量评价也是对设备性能的评价极为重要的。计量人员与检验检测人员协作的必要性数据质量评价一般由规程规范决定,但是仿真质量评价依据一般是检验检测人员根据实验室自身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一旦跟计量人员确保他们实验装置仿真的要求,计量人员会按照该标准进行计量,确保符合使用需求。比如模拟冰箱开关门的耐久实验装置,看似只是计量开关门次数的计数装置即可,实际检验检测人员还需要关注装置中开关门用力、开关门触点的位移是否准确、实际实验环境中上万次试验次数是否准确计数以及限位开关是否可以有效归零等。总之,计量人员与检验检测人员需要进行沟通确认,仿真质量评价还是要根据具体使用实验室需求来定制,确保每年计量人员进行计量时都能满足需求,当然需求要求也是动态调整的,实验室一旦对产品要求变严格或宽松都可以随时对评价要求进行调整。但是,一旦标准中对设备装置有明确的要求,还是要优先满足标准的要求。比如,对实验室温度从40℃降到25℃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那么这个实验装置就要能够仿真这个环境变化,同时设备装置稳定度、均匀性以及示值误差可以满足标准要求。综合系统评价体系构建数据质量评价是静态的,较为独立的,但是仿真质量是较为综合的。比如,产品检测都有防水实验装置,单独计量评价装置中各个部件一般都是满足的,压力表、流量计和一些几何量的装置,但是如果能够综合考虑整个防水试验装置运行是否如实仿真各种防水条件还是未知的。仅是静态测量仪器仪表,而不是动态测量整体仿真模拟接近真实情况的能力,设备装置的评价还是片面的。故综合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进行设备装置评价是必要的。所以,装置的性能应主要从试验测试数据质量和试验环境仿真质量两方面来表征。试验设施的综合评价,不仅应包括试验测试数据质量评价,同时也必须包括试验环境仿真质量评价,试验设施综合评价需要实验室系统性地构建试验装置综合评价理论和技术体系的通用性标准。评价体系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更为频繁,未来为了更好地满足产品多样化的检测,检测设备装置会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能够模拟更多的测试条件将是趋势,为了满足人员对产品使用的舒适度和耐用性等要求,生产企业就需要对产品进行不同的环境仿真,来充分考量产品的性能和好坏,故检测设备就不仅仅数据质量可以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实际仿真的能力也是关键。检测装置的好坏,未来将不止需要通过计量校准,还要通过仿真能力评价综合装置的性能优劣。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形成,检测装置将会优胜略汰,从而提升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为消费者购置更为优质产品提供有力保障。[b][font=黑体]参考文献[/font][/b]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动态计量技术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杨军, 张力, 李新良.动态校准、动态测试与动态测量的辨析 梁志国, 张大治, 吕华溢.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4年3月28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江苏纳克圆满召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致欢迎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先生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布局建设苏州区域中心,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力量,致力于支撑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力求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钢研力量。[align=center][img=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8dff21b1-27ee-47ef-bdf5-7b9d33592291.jpg[/img][/align]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必须技术能力条件过硬,工业技术开发方式创新,抓好仪器设备应用的优势所在,牢牢把握经济大省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align=center][img=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jpg,700,46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e37dbfd3-087a-411f-b94b-03292a6bf53c.jpg[/img][/align]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区域中心建设要锚定项目总体目标,立足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区域内研究机构、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测试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材料测试与应用人才,探索新材料测试评价区域中心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标准物质等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开放共享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align=center][img=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jpg,700,46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9c89bbed-1fdd-4493-a6e0-c4351e49394c.jpg[/img][/align]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由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于2023年成功立项,吸纳了众多长三角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在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上,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巍先生做苏州区域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启动会当天上午10点1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等十名嘉宾一同按下苏州区域中心启动键。随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植岗先生宣布成立苏州区域中心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align=center][img=启动会.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e4eb8ef4-3b7c-43b1-afcc-564a4b7959c9.jpg[/img][/align]  启动会后,举行“以标准化合格评定推动长三角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研纳克首席科学家王海舟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授课,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下午召开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通过副理事长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担任、副主任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担任,并颁发聘书。[align=center][img=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fe033534-639e-4eaa-a70a-5f07edd33034.jpg[/img][/align]  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在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公司展厅、各个仪器制造车间及检测实验室,嘉宾们对江苏纳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苏州区域中心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测试评价、认证、计量等机构,联合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提高测试评价仪器、装备和设施的能力,开展新材料测试、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应用评价和认证计量等公共服务,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形成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服务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江苏纳克将以苏州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协同新材料上下游优势单位,在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支撑新材料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战略在苏州的精准落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url=https://www.woyaoce.cn/member/T101109/][color=red]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lor][/url][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钢研纳克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4年3月28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江苏纳克圆满召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致欢迎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先生等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布局建设苏州区域中心,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力量,致力于支撑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力求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钢研力量。[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11c9c059-f618-4cd8-8487-7ac65d5d6682.jpg[/img][/align]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必须技术能力条件过硬,工业技术开发方式创新,抓好仪器设备应用的优势所在,牢牢把握经济大省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3d107cc0-b509-47f7-ab0b-5cd1a9d156e1.jpg[/img][/align]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区域中心建设要锚定项目总体目标,立足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区域内研究机构、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测试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材料测试与应用人才,探索新材料测试评价区域中心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标准物质等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开放共享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df83c493-f232-4802-98a4-aed48aa6e3ab.jpg[/img][/align]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由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于2023年成功立项,吸纳了众多长三角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在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上,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巍先生做苏州区域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启动会当天上午10点1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等十名嘉宾一同按下苏州区域中心启动键。随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植岗先生宣布成立苏州区域中心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fc5731f3-9b26-4a4f-bef8-405a6172c6b4.jpg[/img][/align]启动会后,举行“以标准化合格评定推动长三角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研纳克首席科学家王海舟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授课,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下午召开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通过副理事长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担任、副主任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担任,并颁发聘书。[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ef51de5f-f19b-4f02-8ecf-a1daf757f017.jpg[/img][/align]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在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公司展厅、各个仪器制造车间及检测实验室,嘉宾们对江苏纳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苏州区域中心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测试评价、认证、计量等机构,联合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提高测试评价仪器、装备和设施的能力,开展新材料测试、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应用评价和认证计量等公共服务,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形成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服务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align=center][img=屏幕截图 2024-04-03 181611.png,677,42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6849289f-5438-4494-bfae-f6fd6cbe1d65.jpg[/img][/align]展望未来,江苏纳克将以苏州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协同新材料上下游优势单位,在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支撑新材料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战略在苏州的精准落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来源:钢研纳克][align=right][/align]

  • 【金秋计划】+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首批国产 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省级计量技术机构,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发挥计量在质量强链中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助力国产仪器仪表质量提升,按照《2024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的有关要求,结合近期质量强链专项工作需要,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首批国产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b]一、评价目的[/b] 分析了解国产仪器仪表产业现状和质量发展水平,对比分析关键性能指标参数,查找制约仪器仪表国产替代和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帮助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突破,不断提升国产仪器仪表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仪器仪表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 [b]二、评价对象[/b] 此次计量测试评价主要针对以下9类国产仪器仪表,包括:质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频谱分析仪、高精度集成式多自由度激光干涉仪、高精度坐标测量机、高精度多功能校准源、固定污染源烟气(CO2)排放连续监测仪、核酸制备检测分析仪、微波/光频原子钟频标。 [b]三、评价内容[/b] 此次计量测试评价主要针对仪器仪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开展但不限于以下指标的评价: 一是功能性能指标,如准确度、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等。二是通用质量特性,如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等。 针对以上主要指标,识别出影响该类仪器仪表国产替代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b]四、工作程序[/b] (一)组织动员(2024年5月)。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学协会等单位鼓励动员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内的仪器仪表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此次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此次评价工作由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组织领导,采取自愿申请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提出申请(2024年5月)。仪器仪表生产企业向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提出参加此次计量测试评价的书面申请(申请表见附件1),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汇总后统一上报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汇总表见附件2)。 (三)审查确认(2024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收到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审查,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参加计量测试评价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并通知相应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 (四)评价试验(2024年6月—2025年10月)。此次计量测试评价根据仪器仪表类别分两个年度批次进行(具体见附件3)。确定参加此次计量测试评价的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按批次要求时间向市场监管总局指定的计量测试评价机构提交满足要求的样机。计量测试评价机构制定计量测试评价规范和工作方案,对产品开展计量测试评价,并出具计量测试评价报告。 (五)退还样机。评价工作完成一个月内,计量测试评价机构将全部样机退还原仪器仪表生产企业。 (六)工作总结。计量测试评价机构对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该类仪器仪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于评价工作完成后一个月内将总结报告上报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 [b]五、结果应用[/b] (一)结果反馈。此次计量测试评价主要以技术分析和综合评价为目的,不进行最终符合性判定。相关计量测试评价结果将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以供其后续相关政策制定和产品改进。 (二)优先推荐。对此次评价结果好、质量水平高的仪器仪表,将在后续首台套测试评价应用、政府招投标采购等工作中予以优先考虑和推荐。 [b]六、工作要求[/b] (一)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此次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工作重要性的宣传,积极组织发动相关仪器仪表生产企业参加评价,并对计量测试评价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计量测试评价机构要认真对待此次评价工作,坚持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评价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和责任。未经市场监管总局同意,不得擅自对外公布评价结果。 (三)参加此次计量测试评价的仪器仪表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后续计量测试评价机构通知要求及时提供样机和必要技术资料,并配合做好相关评价工作。 (四)申请参加此次计量测试评价的仪器仪表生产企业将盖章后的申请表报送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电子版发送至jlscyc@samr.gov.cn),请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汇总后于2024年5月31日前报送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

  • 【讨论】“室内空气甲醛测试灵”使用评价和比色分析原理

    “室内空气甲醛测试灵”使用评价和比色分析原理使用说明*提示:检测前要将待测房间关闭12小时(GB/T18883-2002).1.剪开粗颈管封口,将其药液全部滴入圆盒中。2.把圆盒盖扣紧后摇动三次使其药剂溶解;开盖后可放置于离地面高0.8-1.5米处,静置2小时。3.剪开细颈封管口(如封口端有溶液时可弹下后再剪开封口),把药剂全部滴入圆盒内进行搅拌;然后用细颈管将搅拌后的溶液吸入管内。4.用手握住细颈管底部加热5分钟。5.将细颈管中的变色溶液与甲醛速测色阶卡进行对比,即可读出被测房间每立方米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值(mg/m[sup]3[/sup])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室内空气甲醛浓度限值为:0.1mg/m[sup]3[/sup] GB/T18883-2002

  • 可再生能源建筑测试系统工程评价标准

    可再生能源建筑测试系统工程评价标准

    可再生能源建筑测试系统工程评价标准建筑可再生能源能效测评是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评估,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包括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和可再生能源系统能效测评两种。可再生能源建筑测试系统建筑可再生能源能效测评的评估,根据种类类型有两种标准规范。1、民用建筑能效测评依据省标《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DGJ32/TJ135-2012)、国标《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JGJ/T288-2012)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等。2、可再生能源系统能效测评依据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2003)、《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能效测评技术规程》(DGJ32/TJ170-2014)和《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能效测评技术规程》(DGJ32/TJ171-2014)。[img=可再生能源建筑测试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130905481989_830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可再生能源建筑测试系统真空管式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过程1、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辐射透过真空管的外管,然后被集热镀膜吸收后沿内管壁传递到管内的水,此时水受热而温度逐渐升高,比重减小而上升,形成一个向上的动力,构成一个热虹吸系统。随着热水的不断上移并储存在储水箱上部,同时温度较低的水沿管的另一侧不断补充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整箱水都升高至一定的温度。2、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其中介质在集热板内因热虹吸自然循环,随后将太阳辐热量及时传送到水箱内,介质也可通过泵循环实现热量传递,因此就有源源不断的人能来保持水温的稳定。为了体现太阳能热水器的整体性能和能效系数,可以使用专门的太阳能热水器测试系统做整体项目检测评估,提高热水器的使用质量和有必要的整改措施。[img=可再生能源建筑测试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130906140470_266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