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试技术

仪器信息网测试技术专题为您整合测试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测试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测试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测试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测试技术话题讨论。

测试技术相关的资讯

  • MTS Exceed静态测试系统及测试技术研讨会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12月25日,MTS Exceed静态测试系统及测试技术研讨会于北京召开。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TS)就MTS Exceed万能测试系统系列产品在建筑行业及塑料材料方面的静态力学测试技术进行研讨、交流,北京地区约70名MTS用户及潜在用户到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9c61fe8b-7cba-4e9f-b475-c079d9ed41f6.jpg" title=" xianch2.jpg" width=" 600" height=" 309"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技术研讨会现场 /p p   2015年,“双创”响彻中国大地 未来,中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型将不断深入。MTS认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将对材料测试领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包括了建筑工程检测和塑料性能检测。MTS是全球著名的高精度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制造商,本次技术研讨会上,MTS特别带来了MTS Exceed的建筑行业测试解决方案,与用户深入交流 从用户各自的检测需求出发,分享选购相应仪器型号的经验 分享不同试样规格下,MTS提供的标准夹具或非标定制夹具的解决方案。MTS也为用户安排了塑料静态力学性能测试解决方案的分享和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66e608c4-37ce-4797-8f02-bb5ab96d69ff.jpg" title=" zhang.jpg" width=" 400" height=" 267"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67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MTS工程师张素芬作建筑行业静态力学性能测试解决方案的分享和交流 /p p   MTS Exceed搭载进口MTS控制器,并配备易于操作的TestSuite软件。在现场展示的E43电子万能试验机前,用户就仪器性能和自己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各种测试技术问题,与MTS工程师进行热烈的探讨和交流。MTS不但为用户带来了测试技术的交流与分享,也为用户精心准备了各种神秘大礼——关注微信砸金蛋、现场抽奖,本次技术研讨会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MTS Exceed静态测试系统在塑料与建筑行业应用专项研讨会(北京站)圆满落幕。2016年即将到来,相信有更多的MTS Exceed静态测试系统× × × 应用专项研讨会(× × 站)让用户期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ce1bedbb-28ba-4596-bddf-945f71e4907d.jpg" title=" jiaoliu.jpg" width=" 600" height=" 309"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用户现场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d88482c-7780-4146-af45-163e4ca33402.jpg" title=" banjiang1.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MTS市场副总监张云龙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c60d4f13-98cf-4a6a-b837-f4c79d3cb5db.jpg" title=" banjaing2.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MTS华北区域经理俞森懋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p p br/ /p
  • 行业大咖齐聚上海,共议物理测试新技术-长春机械院应邀出席2016物理测试新技术研讨会
    2016物理测试新技术研讨会将于8月17-19日在上海材料研究所举行,长春机械院作为国内工程试验领域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研院所企业,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在会上作邀请报告。 会议将围绕“新的测试技术与方法”、“新的测试仪器和设备”、“新的试验标准与规范” 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经验,促进创新,进而推动我国物理测试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会议将会邀请业内 10 余名知名专家作精彩学术报告(部分特邀报告人及题目) 1.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马鸣图教授 金属材料的高速拉伸试验方法 2.上海材料研究所 王荣教授 轨道交通构件的失效分析与预防 3.上海材料研究所 巴发海教授 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新国标中的新技术与新要求解析 4.华东理工大学 关凯书教授 小试样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5.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 孙宝瑞高工 材料疲劳性能的测试设备与方法 6.西南交通大学 朱旻昊教授 微动磨损测试方法和设备 7.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吴益文研究员 iso 3108《钢丝绳整绳拉伸破断力测定》制订进展 8.沈阳天星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凤林高工 新国标《金属材料 硬度值的换算》解析 9.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蒋丹宇研究员 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 10.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虞伟良高工 纳米硬度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 长春机械院还将现场展示多款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1、材料力学测试领域黑科技产品:mtest系列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 原位测试(微观力学测试+可视化监测):在纳米尺度下对试件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可兼容集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raman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控制器(ccd)、金相显微镜等成像设备对材料发生的微观变形损伤进行全程动态监测的一种力学测试技术,深入的揭示了各类材料及其制品的微观力学行为、损伤机理及其与载荷作用和材料性能间的相关性规律。 2、动态试验高端新选择:mct系列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 mct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是应用静压轴承和涂层技术的新型电液伺服产品,用于高精度静态、动态材料和零部件测试及复杂力学试验。 mct静压支撑伺服油缸是国内第一台静压支撑伺服油缸,其采用德国mct公司世界领先的制造工艺,并经过长时间复杂环境下的严格测试,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端静压支撑伺服油缸的明显的优势(与传统油缸相比) 频响更高,最高可达300hz以上(可根据需要定制更高频率油缸) 产品精度更好 导向更精确 摩擦力极小 使用寿命极长 抗侧向力能力卓越 移动速度更快,最高可达4米/秒以上 静压支撑伺服油缸的应用:材料试验、车辆检测与测试、飞机火箭结构强度试验、太空装置模拟、高频振动试验台、建筑结构抗震试验、各类仿真模拟装置、各类可靠性试验。 时间: 2016 年 8 月 17-19 日 地点:上海材料研究所 学术报告厅( 上海市虹口区邯郸路 99 号) 电话:400-965-1118
  • 分析测试能力建设绝不止先进的仪器技术,更多的在“BCEIA 2021-高校分析测试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9月27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化学分析分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BCEIA 2021-高校分析测试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隆重开幕。会议围绕分析测试平台建设、分析测试平台综合服务质量提升等主题,从共享平台的先进管理理论研究、关键仪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形式丰富的分享和研讨,进一步促进同行之间交流合作,以推动高校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艳处长,中国物理学会电镜分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出席并为大会致辞。针对当前复杂的疫情,为进一步扩大交流,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线上同步直播、多平台转播。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致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艳处长致辞中国物理学会电镜分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致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秘书长姚文清主持开幕式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现代检验检测产业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公共管理平台,既是中国高校教学、科研的关键力量,也是现代检验检测产业的重要一员;“开放、共享”成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理念。新仪器、新技术奠定了检测能力的硬件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检测服务能力的倍增器。BCEIA 2021-高校分析测试论坛会议现场本次会议开幕后,首先带来的就是以“公共平台管理与开放共享”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和圆桌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李崧教授作《共享实验室质量控制》报告,清华大学江永亨副研究员进作《科研条件平台的组织行为规律及清华大学平台建设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李崧教授作《共享实验室质量控制》报告清华大学江永亨副研究员作《科研条件平台的组织行为规律及清华大学平台建设的思考》报告圆桌论坛以“公共平台管理与开放共享”,在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主任高禄梅主持下,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国资处处长赵明,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平台成果处处长王建波,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江永亨登场,针对目前高校公共平台管理的现状,开放共享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及面临哪些挑战等展开讨论。圆桌讨论:公共平台管理与开放共享左起: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主任高禄梅,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平台成果处处长王建波,北京工业大学国资处处长赵明,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江永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仪器设备装备优良,检测技术力量雄厚,是中国分析测试行业的翘楚。本次会议特别组织了“电镜分析技术应用论坛”。首先,电镜论坛特别邀请多家高校电镜方面的专家以及会议合作伙伴赛默飞给大家带来关于冷冻电镜、聚焦离子束、4D超快电镜等方面的主题报告。系列主题报告结束后,邀请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 兰州大学电镜中心主任张宏、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技术主管郭振玺 以及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组成的专家团队,围绕“重大仪器设备在科研中的引领”的主题,与现场的来宾展开交流、讨论,分享大家积极发表所在高校内的仪器使用情况,交换了高校重大仪器对科研的支撑作用的看法。清华大学研究员雷建林作《冷冻电镜单颗粒数据采集高通量自动化技术之路》北京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乔祎作《基于聚焦离子束技术的Ga离子注入与损伤研》报告赛默飞公司业务拓展经理孙秀荣作《赛默飞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材料原位分析中的应》报告南开大学教授付学文作《4D超快电子显微镜技术开发及应用》报告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鞠晶作《电镜原位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报告圆桌讨论:重大仪器设备在科研中的引领主持人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专家: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兰州大学电镜中心主任张宏、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技术主管郭振玺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共受到近4000人次的关注,很多现场参会人员和线上参会者,都对本次会议一致好评,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现场和线上的参会人员与专家的提问讨论,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参会网友获益匪浅。青岛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组织线上听会
  • 固定污染源烟气汞测试脱除技术及PM2.5测试技术交流会召开
    2014年3月18日,由北京迪特锐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举办的&ldquo 固定污染源烟气汞测试脱除技术及PM2.5测试技术交流会&rdquo 在北京兰溪宾馆召开。会议特邀国家分析测试中心李玉武主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禚玉群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薛志钢研究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蒋靖坤副教授、美国雅保公司刘昕博士、美国ES公司(ESC)总经理David作了专题报告,全国环境领域的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环境监测站、国企以及电力系统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参会单位名单见后)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交流会。会议由迪特锐公司邵经理主持。 会议现场   目前环境空气汞和PM2.5污染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汞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已经引起国际上的高度关注。而PM2.5作为灰霾的主要成分也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会上六位专家针对固定源排放的汞和PM2.5测试技术,结合自身工作内容,与在场的其他参会人员进行了知识交流和分享经验。   ES公司总经理David发言报告中首先介绍了ES公司的背景,接着详细介绍了烟气汞和PM2.5/10便携式采样仪(C-5100型和A-2000型)及其对应的方法标准,包括Ontario Hydro Method(安大略法)和EPA方法201A/202,以及烟气汞活性炭吸附采样仪(HG-220和HG-324K)及其对应的采样方法EPA方法30B和Appendix K,他还对基于活性炭长期吸附方法的HGK-PFI 型汞在线监测系统(Mercury CEM)和符合美国方法标准CTM-039的FPM型 便携式细颗粒物稀释采样系统进行了介绍。 美国ES公司总经理   李玉武主任对CVAAS、CVAFS、ICP-MS以及塞曼效应原子吸收法(ZAAS)等几种常见的汞分析方法原理、特点及其对应的国内外方法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最后一种方法在稳定性、灵敏性和重现性方面综合优于其他方法。此外对安大略法(OHM)和方法30B两种汞采样方法和实验室中使用质控图法评估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介绍。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李玉武主任   刘昕博士首先介绍了雅保公司的发展背景、美国汞控制立法情况和美国燃煤电厂的汞控制技术,然后分别介绍了雅保公司通过煤里添加溴化钙溶液氧化元素汞、混凝土无害溴化活性碳喷射吸附脱汞技术,及其在我国开展的烟气汞脱除试点等工作的内容,并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电厂、水泥厂烟气汞控制技术。 美国雅保公司刘昕博士   蒋靖坤副教授对目前国内外的几种分粒径颗粒物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他指出采样方法总体分为直接采样法和稀释采样法两大类。直接采样法又包括惯性撞击分级采样法、虚拟惯性撞击分级采样法、旋风分级采样法三种,其中惯性采样法由于切割头尺寸较大和颗粒物二次反弹等问题在我国使用受限,虚拟撞击采样法较好的解决了颗粒物的二次反弹,但存在小粒子污染现象,而且目前尚无商业化的产品,第三种旋风分级法适应范围较广,可满足高温高尘环境采样,而且对于 PM2.5 有很好的切割效果,但针对国内采样孔大小同样存在尺寸偏大问题。此外他还介绍了稀释通道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思路,并建议我国修改固定源采样孔大小的标准,建立固定源 PM2.5 稀释采样法标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蒋靖坤副教授   薛志钢研究员结合烟气汞排放特征的测试和燃煤电厂开展的烟气汞脱除试点工作,首先对比分析了烟气汞在线监测系统(Hg CEMS)和手动比对方法(OHM & 30B)的原理、特点,提出二者应结合使用,并且不同电厂应通过实测采取不同脱汞方法的新思路,并分享了试点电厂汞脱除试验的成果。此外,还简单介绍了针对水泥行业开展的分粒径颗粒物排放特征测试的研究结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薛志钢研究员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禚玉群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燃煤与汞排放控制的相关背景,提出燃煤电厂同时有脱硝、除尘和脱硫的情况下可采用非碳基吸附剂进行吸附脱汞的方法,并结合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应用结果,提出改性沸石和改性氧化铝在烟气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汞吸附脱除能力,相比于活性炭吸附成本较低,在已装备SCR + ESP + WFGD的电厂,可以代替活性炭吸附剂使用的新方法。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禚玉群研究员   此次交流会为汞和PM2.5测试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次良好的交流机会,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答疑解惑共谋合作,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资讯、发展动向和前沿研究成果,可谓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ES公司在会上分享了公司的理念,即: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以及可靠的产品的品质。并希望通过更多的交流,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并针对用户的建议进行更好的改进和完善工作。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让更多的学者互相交流相关的产品和技术。   参加交流会的单位名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清华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西安热工院   苏州热工院   东北电科院   江西电科院   广东电科院   中国电力设计集团总公司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国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院
  • 共议半导体测试技术与市场趋势:第四届纳博会分析测试应用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0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顾海东,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姚为克,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等出席开幕式。大会邀请诺贝尔奖得主、11名国内外院士、25名国家级人才和320名顶级专家参与,国内外龙头企业也将齐聚金鸡湖畔,就纳米技术上下游应用交流合作。大会开幕现场本届纳博会以“山容海‘纳’、无‘微’不至”为主题,将在10月27-29日举办十余场前沿高峰论坛、300余场行业报告,300多名顶级专家、行业精英“线上线下”齐聚一堂,2200多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参展、参会,一批纳米“黑科技”产品集中亮相。第12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正式启幕开幕式系列签约,左至右,上至下: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合作签约;江苏省未来膜技术创新中心签约;苏州胜科半导体分析测试平台签约仪式(左至右:爱斯佩克环境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刘龙官、赛默飞世尔中国区分析仪器集团商务副总裁周晓斌、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晓旻、日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渡边有浩、蔡司大中华区工业销售总监及特别代表王斌)据悉,此次签约的苏州胜科半导体分析测试平台,胜科纳米通过与赛默飞、日立、爱斯佩克、蔡司国际企业的强强联合,平台将汇聚大批世界顶级的全套分析仪器、设备,击破硬件壁垒,实现高等人才集聚,加速技术迭代,为半导体全产业链、面板等一切精密电子行业提供一站式可靠性分析、材料分析、失效分析等高端检测和辅助研发服务,将帮助中小型企业及初创科技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专注于主流研发与生产,更好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届纳博会分析测试应用论坛现场10月28日,作为十一个分论坛之一,第四届纳博会分析测试应用论坛如期召开,该论坛由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办,赛默飞世尔科技、日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蔡司中国、高德英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爱斯佩克环境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共同协办。论坛围绕射频芯片、滤波器芯片、功率半导体等的测试分析,邀请13位国内外半导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工程师分享相关的分析测试技术案例,探讨半导体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应用趋势。以下为论坛精彩分享摘要,以飨读者。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晓旻 致欢迎词李晓旻在致词中首先回顾了胜科纳米的发展历程,2004年在新加坡创立、2012年落户苏州,近二十年的专注帮助胜科纳米实现快速发展。目前,胜科纳米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测试公司,胜科纳米苏州在国内也保持很高的增长速率快速成长。接着,分享了关于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的两种观点,即Labless共享实验室模式和半导体行业三维发展。关于半导体行业三维发展,半导体市场每年规模超5000亿美元,但同时也是高度细分化的市场,细分领域数以万计,在领域内横向扩张或垂直于产业链的整合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对产业设备、耗材、场地,尤其是人才等资源的挤压。而半导体领域内不足2万分析测试人才的现状,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此背景下,胜科纳米希望通过全新模式、三维视角,构建整个行业的中央实验室,以服务成百上千家企业,解决供需矛盾,实现共赢发展。最后,对与会者表示欢迎,并期望论坛中业内专家的精彩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副所长 池保勇(线上报告)报告题目: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池保勇首先从1958年集成电路的诞生、摩尔定律带动下的飞速发展等谈起,分享了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接着,介绍了集成电路延续摩尔定律工艺持续进步的发展趋势,以及现行芯片技术在物理、功耗、工艺和经济四方面存在的四个极限。关于集成电路对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池保勇认为,全球GDP与集成电路呈现相关性,且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相关性越来越强。最后从网络基础设施核心技术、5G赋能、几何高清、全自动驾驶、智慧芯片等方面展望了集成电路的未来趋势。Bosch Sensortec 亚太区总裁 王宏宇 报告题目:智能算法、嵌入式AI和MEMS传感器——日常生活中的“隐形”小明星王宏宇首先探讨了万物物联背景下传感器未来的发展之路,接着介绍了BOSCH在MEMS传感器技术方面的发展历程,从1990年汽车传感器需求下的诞生,到2005年独立出子公司拓延至消费品需求市场,再到伴随智能手机需求的快速发展、万物物联等。针对MEMS传感器面临的功耗、个性化配置、智能化、信息安全等挑战,提出低功耗、嵌入式AI、智能算法等行业期望,同时这些趋势也将对对应的分析测试技术产生深远影响。三星半导体代工市场总监Pierce Li报告题目:代工解决方案:助力中国芯片设计的明天Pierce Li从全球芯片紧张、中国半导体市场机遇、三星Foundry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分享。新冠疫情、大数据时代芯片需求增长、产能紧张等现状都加速了全球芯片的紧张。此背景下,中国最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单一市场,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占比达34.4%,且近五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1.06%。中国芯片设计公司高速成长、资本推动、国产化政策、先进工艺需求强劲等都展现了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巨大潜力。三星先进工艺优势包括率先推出先进Foundry工艺、助力突破高端芯片、2.5D/3D封装Turn-key服务,并表示将扩大中国本土生态伙伴,芯植中华、共创辉煌。北京知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 李召兵报告题目:存算一体芯片传统架构的内存墙瓶颈,包括数据搬运慢、搬运能耗大等,与近存计算相比,存内计算具有更高效、并行度高等优势。李召兵报告介绍了知存科技团队发展现状,以及在存内计算方面的WTM2101智能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探讨了存算芯片在颠覆性架构设计背景下,对装置检测、IP检测,以及产品检测三方面芯片检验检测的影响及对应措施。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环节,由胜科纳米副总官浩主持,分别邀请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赛默飞半导体中国区高级商务总监朱雪雁、知存科技副总李召兵、芯云科技封测技术顾问张胜毅、资深行业专家赖李龙、睿熙科技经理陈耿等,从半导体制造、设计、封装测试、第三方检测、科学仪器设备商等角度共同探讨了半导体分析测试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大家对胜科纳米为代表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寄予厚望,并认为,在半导体不断细分趋势下,面对结构、材料、良率等挑战,对检验检测不断涌现新的需求。新的需求下,先进的仪器设备与专业性的技术积累并重,专业第三方检测迎来新的机遇。半导体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对第三方检测需求旺盛,对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还需与半导体企业间保持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深耕技术,基于广度优势上,实现深度上的突破。资深行业专家 赖李龙报告题目:集成电路及元器件失效分析和纳米尺度表征赖李龙首先简介了失效分析的流程,并概述了半导体成分分析和表面分析技术,成分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三类:电子分析手段(EDS/EELS/AES… )、离子分析手段(SIMS/RBS… )、X射线手段(XRF/TXRF/XPS… ),表面分析技术则主要包括AFM/SPM、TOF SIMS、AES、XPS、TXRF等。随后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实际器件中看掺杂质与载流子的分布,并介绍了APT与(S)TEM两种表征方法的比较。最后从产品级定位、试片制备、成分分析等方面展望了集成电路未来微纳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为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器件表征、FIB如何制备SCM样品等问题的思考。浙江睿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陈耿报告题目:VCSEL 及其在消费电子、数通和车载领域的应用VCSEL被广泛应用于手机3D摄像头、人脸支付终端、扫地机器人等场景,陈耿主要介绍了VCSEL的优势、主要工艺步骤及设计难度,整体设计过程都需要对其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机械应力等进行考量,这就涉及到系列检测技术手段的支持。接着分享了在手机、非手机、TWS耳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睿熙科技可以提供的VCSEL相关解决方案。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 华佑南报告题目:晶圆制造中晶体管栅极氧化层新型失效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半导体晶圆制造中,最具挑战的失效分析包括前端制程中的晶体管栅极氧化层失效(晶圆良率)、后端制程的铝焊盘失效(封装良率)等,报告中,华佑南主要分享了晶体管栅极氧化层失效相关的失效分析方法。报告通过使用两种分析流程,提出一种可靠的晶体管栅极氧化层失效分析方法。即当样品失效来自晶圆时,建议使用TOF-SIMS分析进行污染定性分析,然后使用D-SIMS法确定污染物;当知道样品不合格是来自可疑的工具或工艺时,建议使用VPD ICP-MS进行污染定性分析,然后使用D-SIMS确定污染物。接着以实际两个案例分别详细介绍了两种分析流程的分析过程。赛默飞高级经理 曹潇潇报告题目:助力良率提升及先进研发--赛默飞失效分析解决方案的新进展随着半导体器件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精确定位这些器件中的缺陷变得越来越困难, FIB在探寻这些失效点时也需要切割更多的材料,这些都为失效分析带来挑战,需要更高分辨的成像和微量分析技术来进行失效本质进行分析。曹潇潇主要分享了赛默飞基于芯片失效分析的挑战提供的相关前沿分析解决方案。基于近来PFIB技术在半导体物理失效分析中应用的不断增多,着重介绍了赛默飞Helios5 PFIB在时下比较热门的Power、Display、Packaging、MENS四个领域的详细应用方案及流程。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部长 周鸥报告题目:日立电子显微镜系列产品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能力日立相关仪器设备技术覆盖半导体晶圆工艺、在线检测、缺陷检测及分析等流程,周鸥主要分享了日立科学仪器在半导体缺陷分析方面提供的系列解决方案,包括SEM、STEM、FIB、SPM、纳米探针等。电镜相关核心技术包括ExB技术(用于控制SE/BSE信号检测,实现消除放电现象及信号混合)、Regulus探测系统等。接着依次分享了日立SEM、纳米探针NP6800、SU9000、低压STEM等在半导体失效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与优势。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黄承梁报告题目:蔡司显微镜的半导体晶片级和封装级失效分析解决方案黄承梁分别介绍了蔡司半导体晶片级和封装级失效分析解决方案,晶片级失效分析方案主要包括光学显微镜进行光学检测、电子探针/EBIC/EBAC进电气故障检测、C-SEM/FE-SEM进行缺陷检测、FIB-SEM/Laser FIB进行物理失效分析等;封装级失效分析方案则包括2D X-ray等进行无损检测、机械研磨等破坏性检测、SEM等进行端点检测、FIB-SEM进行失效原因分析等。高德英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科学家 鞠焕鑫报告题目:PHI表面分析技术(XPS/AES/TOF-SIMS)在产业中的应用鞠焕鑫首先介绍了XPS、AES、SIMS等常规表面分析技术的技术发展历程、各类技术的比较,以及应用现状。接着介绍了PHI在表面技术方面的历史积累与优势,并通过这些表面分析技术在半导体表面缺陷成分分析、Chip表面成分和钝化层厚度分析、半导体材料内部异物/污染/颗粒物分析等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PHI对应解决方案。爱斯佩克测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验室负责人、试验部部长 潘晨亮报告题目:可靠性测试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随着整体应用市场由4G向5G的变化,数据多元化、汽车电子化等趋势下,可靠性测试已变得不可或缺。潘晨亮主要分享了半导体生产制造过程中常见的可靠性测试流程,以及国内外主要半导体企业当前的可靠性测试现状。接着从加速环境应力测试、加速寿命模拟试验等测试项目分别介绍了各类测试的方法、对应测试设备,及验收标准等。同期展会掠影
  • 新高度:计量测试技术必须走在中国制造的前列
    随着2016年“5.20世界计量日”的日益临近,计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计量,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应该时刻关注计量。近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撰文论述了计量对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作用。  该论文指出,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聂荣臻元帅曾经说过: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那么对于中国制造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马爱文秘书长认为,计量测试技术必须走在中国制造的前列。  一、中国制造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中国制造2025》,在全面分析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的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国务院提出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通过分析这九个方面的关系,中国制造的实质可以概括为:通过创新、融合、强基,实现质量提升、企业转型和快速发展。  创新,《中国制造2025》中上百次用到“创新”一词,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创新领域和创新概念,如设计创新、工艺创新、创新网络、创新联盟、创新模式等,但最为主要、最为基础的是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其他创新最为依赖的技术基础。我国虽然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95%的高档数控机床、85%的集成电路、80%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究其原因,科技的落后是我国制造业落后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科技发展与创新,全面提高中国制造创新能力,激发中国制造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制造实现创新发展,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融合,就是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特征。美国提出的网络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以及德国的工业4.0,其实质都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问题。中国的制造水平落后于德国、美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必须加快这种融合,加快“机器换人”进度,这样中国的制造才能在“再工业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只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才能不断“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实力。  强基,就是要夯实中国制造的各项基础。我国已提出“四基战略”,就是把“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做为我国的工业发展的基础。零部件的精度直接决定着整机的精度 生产工艺、基础材料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与效益,产业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现代化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能力。要实现中国制造,必须夯实这四个中国制造的基础,不断提升精密加工、智能制造以及高质量产品的制造能力,才能全面提升我国基础工业发展水平和快速发展的能力。  二、计量测试技术是中国制造的基础  (一)计量测试技术是科技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排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之后,而我国的计量测试能力和水平也在这些发达国家之后,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计量对整个制造业的影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讲: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成百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计量测试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归纳出来的。计量对科技具有很强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2015年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大会上讲:计量测试技术是创新的“种子”和“引擎”,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计量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没有计量测试提供准确、可靠、一致、有效的计量测试数据,就很难提出创新的思路,也很难验证创新的成果。从科技领域来看,每一次计量测试精度的提高或者新的测试方法的提出,都会带来一些科技新发现,带来一些科技新发明,也会带来一些新技术上革命与进步。  (二)计量测试技术是“融合”的基础。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智能”“大数据”将成为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及至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这些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智能”,就必须以计量测试为前提,为手段。以智能制造为例:一个智能产品(原材料)的基本信息,如基本尺寸、基本成份含量,都必须经过计量测试才能得到 这个智能产品(原材料)要与智能装备进行信息交互,实现智能制造加工,必须经过计量测试才能相互感知,才能对智能产品(原材料)进行定制(按提前计量测试好的要求)化加工 加工后的基本信息只有通过计量测试才能重新写入新的智能产品中,为下一道工序加工提供新的更加完备的基本信息。德国一家玻璃智能制造生产线上有3000多个传感器,正是这3000多个计量测试用的传感器,不停地感知有关信息,并经传输、分析、再感知、再分析,才能保证制造出带有“智能”功能的玻璃产品。带有“智能”功能的玻璃产品再进入“智能”物流或其他“智能”制造过程中,成为社会需要的更加“智能”的产品。在整个“智能”制造过程中,计量测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计量测试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智能”产品最后的质量和效益。  (三)计量测试技术是“四基”的基础。  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包括基础检测技术)构成我国制造业的基础。直接把基础检测技术列入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础,这足以说明基础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计量测试技术也是其他“三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的基础。以基础零部件为例:齿轮是机械加工、高精密仪器制造等各类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零部件,齿轮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机械加工的精度。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是齿轮研究方面的专家,他制造的齿轮可以和德国的齿轮精度相一致。他多年来担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常务理事。2013年,我拜访他时,曾经问他:齿轮制造与计量测试有什么样的关系?他对我讲:要制造出高精度的齿轮,就必须要有更高精度的计量测试手段。同时他还讲到:我国精密加工机床精度不高,机器噪音大,寿命短等,造成的原因表现上是齿轮之间或轴承之间的有效啮合不好,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在这方面的计量测试精度不够。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过程中,计量测试是实现工艺过程控制的技术基础,计量测试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同样,在原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如果计量测试不准确,精度不够高,同样会直接影响到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四)计量测试技术是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基础。  在工业企业,人们常讲的一句话是:计量是企业的“眼睛”。的确,从原材料进厂,到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到企业的产品检测,再到企业的节能减排增效,计量都发挥着重要的“眼睛”作用。但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计量测试将成为现代化企业的“中枢”,甚至是大脑。在智能制造过程中,使用微型传感器进行计量检测,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经过计算分析,再将指令传达到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进行智能操作。这时,计量测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眼睛”,而变成一个系统,包括传输、分析甚至执行。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这一整套过程都会集成到一个小小的芯片上。计量测试已完全构成了一套系统,成为一个“智能人”。未来要实现定制化智能制造,一条生产线已不再只生产一种规格的产品,要随时检测、随时调节、随时制造不同规格、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性能的产品。这时更需要不断进行计量测试。计量测试水平以及计量测试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影响中国“智造”的关键。早在上世纪初,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就把合格的原材料、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计量测试技术做为现代化企业的三大支柱。计量测试已成为现代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基础。欧盟2002年一项统计表明,计量通过支持技术创新对欧盟GNP的贡献达0.77%,数额达610亿欧元。随着社会进步对科技的依赖,这个数字肯定还要高。  三、加快推进计量测试技术进步,引领中国制造快速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实现中国制造,计量测试技术必须先行。  (一)加强计量测试前沿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计量测试精度。  计量研究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精度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精确计量还将不断催生其他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伴随测量精度的大幅度提高,一大批革命性的新技术也会相继涌现,如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提升航空发动机的精度,也不断推动核潜艇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整体的计量测试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与中国制造相关的极大、极小,极高、极低等领域差距更大。因此,要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基本物理常数等精密测量和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在应对国际单位制重大技术革命的同时,建立一批新一代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为中国制造服务。要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建立一批适合中国制造快速发展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要加强高精度、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为精准制造、敏捷制造提供精准计量测试技术服务。  同时,要加强计量测试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计量测试产业发展。计量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等要与中国制造中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战略的科研项目对接,把科研成果的转化作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课题立项、执行、验收的全过程评审指标。要建立计量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机构交流平台,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联合立项、联合攻关、联合研发力度。  (二)加强先进实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推动计量测试技术与中国制造的深度融合。  要加快新型传感器技术、微型传感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等新型计量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研究,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加强传感器计量检定、校准特别是自校准、自适应过程中的量传溯源技术的研究,保证传感器量值的准确可靠。要加强远程传输、远传校准、扁平校准等新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以适应“系统计量”或“整体计量”的需要。要加快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现代制造业重点领域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专业计量测试水平。要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相关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本原材料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四基”战略打好计量测试技术基础。要加强数控机床、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整体中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特别要在柔性制造中,加强“柔性计量”技术的研究,提高整体(机)加工(制造)精度。加强仪器仪表核心零(部)件、核心控制技术研究,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产品。  (三)加强中国制造过程中智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2005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出了“聪明加工系统(smart machining system,SMS)”研究计划。我国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工业生产中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为精益生产、在线检测、质量诊断、精细化管理、绿色制造提供计量测试技术保障。加强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为全产业链、全产品寿命周期、全量传溯源链提供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加强智能产品、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制造中相关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为智能化生产提供计量测试技术服务。要加强互联网技术中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确保计量测试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真、保准、一致、可靠。要加强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过程中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促进制造工艺的优化、实时监测、远程监控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发展。要将计量测试嵌入到产品研发、制造、质量提升、全过程工艺控制中,实现关键量准确测量与实时校准。  计量测试是中国制造的基础,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制造精度的提高以及制造功能的扩大,计量测试的基础作用、先导作用将更加突显。计量测试技术必须走在中国制造的最前沿。
  • 国内外机器人关节测试技术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机器人关节测试技术现状及展望石照耀,程慧明引言2021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为1306.8亿元,预计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712.4亿元,同比增长31.0%,增速全球领先。关节是机器人执行姿态控制的执行部件,其性能对机器人的整机性能和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按动力来源可以分为液压、气动和电机驱动三大类,本文主要介绍电驱动关节。关节主要由传动、控制和传感部分组成,其中传动部分由电机、减速器和结构件组成,控制部分由驱动模块及通信模块组成,传感器部分使用了位置、力矩、电流和温度等。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与规模的快速扩张,关节种类不断增加、性能也不断优化。与此相适应,对关节性能的表征、测试和评价也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全面考察机器人关节测试技术现状,发现整体上呈现出四个特点:(1)测试技术多来源于减速器和电机测试技术,缺乏完全适用于关节的整机测试技术。(2)国内外研发的测试设备主要针对大中型关节,而针对小型或微小型关节的测试技术和设备较少。(3)对关节的测试多集中在减速器和电机上,而不是将关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试。(4)测试参数不全面,多集中于关节的定位精度、速度响应能力上,缺少对其传动精度参数、电参数及其与机械参数的测试和融合分析。机器人关节的结构不简单,同时蕴含着复杂的能量转化、能量传递以及运动控制等问题。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对机器人主机装备的运动性能精度、负载控制、能耗效率、振动噪声、服役寿命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对关节的综合性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对机器人关节进行综合性能测试,获取关键性能指标,并为设计提供指导具有重要意义。1 关节分类1.1 类型机器人关节的种类众多,可大致划分为刚性关节和弹性关节两类。刚性关节主要由电机、高传动比减速器、编码器、力矩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组成。Albu-Schaffer等为德国宇航局的轻量机器人设计的机器人关节,包括无刷电机、谐波减速器、绝对编码器、增量编码器、刹车和力矩传感器等,如图1所示。Samuel Rader等设计的机器人关节装有陀螺仪,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姿态控制。由于材料和设计上的限制,刚性关节存在功率密度值不高和机器人受冲击情况下关节强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刚性关节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图1 刚性关节弹性关节分为串联弹性关节与并联弹性关节两种。弹性关节的设计原理来自于Hill肌肉三元素力学模型,以求更好的模拟人体肌肉功能。Pratt首先提出了串联弹性关节的概念,串联弹性关节在减速器和电机之间增加弹性连杆,用于降低外部冲击载荷和储存能量。Vanderborght等设计了可平衡位置的关节,Negrello等设计了新型关节,并进行了负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实验,如图2所示。并联弹性关节是在机器人整机上增加并联弹性连杆,通过和关节共同配合,来达到释放冲击和储能的功能。图2 弹性关节1.2 技术要求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对关节的技术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以刚性关节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如表1所示。表1 关节技术要求第一种类型关节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和餐饮机器人等,对关节的传动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通常对整机的回差要求小于60′。减速器的齿轮模数在0.2mm-0.5mm之间,材料以金属和塑料为主,种类有平行轴齿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面齿轮减速器,其中平行轴齿轮减速器较为常见,部分减速器内部会增加离合机构,当机器人跌倒减速器受到冲击时,用于保护内部结构,该类型关节通常没有力矩传感器。第二种类型的关节广泛应用于大型双足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空间机械臂等,此类关节对传动精度要求较高,通常对整机的回差精度要求是小于3′。其减速器的传动形式主要有行星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其中谐波减速器最为普遍。电机多使用直流无刷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在安装上多采用无框形式。位置检测传感器有光栅编码器、磁编码器,力矩传感器有应变扭力计。2 关节测试方法现状机器人关节的性能主要反映在传动精度、机械参数、响应参数和电参数等指标上。减速器和电机作为关节的重要部件,两者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关节测试技术提供了借鉴,但减速器和电机的质量不能反映关节整机的质量,因此对关节的测试应面向整机。2.1 传动精度传动误差和回差是评价关节运动输出精度的主要指标。传动误差既反映了传动部分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又反映了其抵抗外界环境(如温度、负载等)的能力。回差则反映了关节传动系统中的间隙,其主要由空程回差、弹性回差、温度回差等组成。2.1.1 传动误差(1)测试方法对精密减速器等传动链的传动误差测试技术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K.Stepanek研制出基于磁栅式传感器测试齿轮机床动态误差的设备。C.Timmc基于光栅式传感器,通过将旋转角位移转换成相应电信号输出以得到传动误差的一种测量方法。黄潼年先生提出了“单面啮合间齿测量法”,发明了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彭东林提出一种时栅传感器,用于对传动误差进行测量。国标GB/T 35089-2018对机器人用谐波齿轮减速器、行星摆线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等精密传动装置的试验设备、传动误差试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做出规定。机器人关节的传动误差测试技术来源于上述方法,关节的传动误差是指:对应伺服电机任意转角,关节的实际输出转角与理论转角之间的差值,传动误差曲线如图3所示。图3 机器人关节传动误差示意图文献[3]基于光栅法对关节的传动误差进行测试。文献[4]利用高精度光栅测量关节的输出角度,关节电机编码器测量输入端角度,实现了对关节整机传动误差的测试。(2)测试难点关节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在工作原理、机械结构、传感器配置和控制方式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的齿轮传动机构,使得对关节传动误差的测试也存在不同,因此在测试方法上带来了一系列的不确定和难点问题。根据GB/T 35089-2018对精密减速器传动误差测试设备的规定,在减速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利用高精度角度编码器采集角度数据。对关节传动误差的测试,是以关节整机为测试对象,关节输入端角度数据的采集依赖于关节电机编码器。部分关节编码器精度较低或者没有安装电机编码器,因此在此类关节传动误差的测试中如何保证输入角度的有效性是一个难点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文献[4]中所利用的等时间间隔采样方式,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编码器精度不足的影响,但该方法可能存在时间滞后和关节本身不支持该模式的问题;二是以控制器发出的指令角度为输入端角度,即以理论转角为输入端角度,该方法符合关节传动误差的定义。综上所述,关节的传动误差测试方法多来源于精密减速器等传动装置,但由于关节本身的特点,使得其传动误差的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1.1 回差(1)测试方法机器人关节的回差是指:关节的输入端伺服电机运动方向改变后到输出端运动方向跟随改变时,输出端在转角上的滞后量。按照测试原理的不同,对关节回差的测试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静态测试:是指将关节的输入端固定,通过输出端加载、卸载,获取滞回曲线而完成的回差测试,滞回曲线如图4所示。输入端固定,给输出端逐渐加载至额定转矩后卸载,再反向逐渐加载至额定转矩后卸载,记录多组输出端转矩、转角值,绘制完成的封闭的转矩-转角曲线。图4 滞回曲线示意图在关节输出端不同位置进行回差测试,获得各个位置的回差,由此获得静态测试的回差曲线,如图5所示。图5 静态测试的回差曲线 动态测试法:通过测试关节的双向传动误差曲线,获取回差曲线而完成的回差测试。首先测出关节正向传动误差曲线,使输入端正向多转一定的角度后反向旋转,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出关节反向传动误差曲线,如图6所示。图6中反向传动误差曲线与正向传动误差曲线对应点的代数差即构成回差曲线,如图7所示。文献[5]采用动态测试方法对小型关节进行了回差的动态测试实验,并和静态测试进了对比,发现结果大体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互印证。图6 双向传动误差曲线图7 回差曲线(2)测试难点同传动误差测试类似,关节回差的测试也不同于精密减速器等传动装置,对测试方法的研究也需要从关节本身的特点来考虑。(1)关节带电状态是影响关节回差测试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关节回差静态测试方法的定义,需要将关节的输入端固定,即电机轴抱死。关节上电后电机轴抱死,在静态测试过程由于电机反向电动势的阻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2)角度编码器精度和有无问题同样影响关节的回差动态测试,按照定义需要获得双向传动误差曲线,进而获得回差曲线。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若采用等时间间隔采样的方式,则会存在采集点无法对齐的问题。若采用理论角度为输入端角度的方法,则存在测试不连续的问题。(3)联轴器变形会影响关节回差测试结果,在加载测试中需要对联轴器变形进行补偿。2.2 机械参数2.2.1 启动转矩与反启动转矩测试机器人关节的启动转矩测试是指关节的输出端在无负载情况下,关节内部的电机缓慢进行转动,至关节的输出端转动,期间利用关节内部的力矩传感器采集转矩变换情况,利用测试设备的高精度角度传感器来实时判断关节输出端的转动情况,取转矩的最大值为启动转矩,测试曲线如图8所示。需要注意的是若关节内部没有力矩传感器则无法进行启动转矩和反启动转矩测试。机器人关节的反启动转矩测试是指关节的输入端在无负载情况下,测试设备的加载电机缓慢进行转动,直至关节的输入端转动,期间利用测试设备的力矩传感器采集转矩变化情况,利用关节内部的输入端角度传感器实时判断关节输入端的转动情况,取转矩的最大值为反启动转矩,测试曲线如图8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对关节的反启动转矩测试要在不带电下进行测试,因为电机在带电状态下反向转动会存在反向电动势,对关节转动存在阻碍。图8 启动(反启动)转矩曲线2.2.2 工作区工作区用转速和转矩组成的二维平面坐标区域表示,如图9所示。关节运行时温度不超过关节允许最高温度,能长期工作的区域为连续工作区。图中连续工作区域是由关节的发热、机械强度、以及关节内驱动器的极限工作条件限制的范围。超出连续工作区,允许关节短时过载运行的区域为断续工作区。图9 工作区2.3 响应参数2.3.1 位置响应频带宽度根据JB-T 10184-2000的规定,对关节位置响应频带宽度的测试应按照如下方式。在给定某一恒定负载的情况下,关节输入正弦波信号,随着正弦波信号频率逐渐升高,对应关节位置输出量的幅值逐渐减小同时相位滞后逐渐增大,当相位滞后增大至90°时或幅值减小至输入幅值的1/根号2时的频率即为系统位置响应频带宽度。2.3.2 正/负阶跃输入的位置响应时间关节在空载条件下或按照试验要求加载某一恒定负载(根据需求确定转动惯量和扭矩大小)。外部控制器发送由0到1的正阶跃信号给关节,并同步读取角度传感器的数据,记录关节从阶跃信号发出至位置达到0.9的时间;重复上述试验,取多次试验的平均值即为关节的正阶跃输入的位置响应时间,测试曲线如图10。图10 正阶跃输入的位置响应时间同理,外部控制器发送由1到0的负阶跃信号给关节,并同步读取角度传感器的数据,记录关节从阶跃信号发出至位置达到0.1的时间;重复上述试验,取多次试验的平均值即为关节的负阶跃输入的位置响应时间,测试曲线如图11。图11 负阶跃输入的位置响应时间2.4 电参数电参数测试用于反映关节在工作状态下电流、转速、功率、效率与转矩之间的关系。电参数测试分为恒定加载测试与梯度加载测试。恒定加载测试是指关节输出端施加某一恒定负载的情况下,测试关节的电流、转速及转矩变化情况;梯度加载测试是指关节输出端梯度加载的情况下,测试关节转矩与电流、转速、效率、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获得相应的特性曲线。2.4.1 恒定加载测试恒定加载测试的目的是为检测关节在空载或稳定负载情况下,其瞬时电流、瞬时转速及瞬时转矩的波动情况,上述参数测试原理及测试曲线示意图如表2所示。表2 恒定加载测试2.4.2 梯度加载测试梯度加载测试的目的是为检测关节在最高转速下,关节输出端负载从0Nm开始等时间梯度加载至堵转力矩为止的过程中,关节的电流、转速、效率、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获得转矩—电流曲线、转矩—转速曲线、转矩—输出功率曲线、转矩—效率曲线以及关节最佳工作区域综合曲线,上述参数测试原理及测试曲线示意图如表3所示。表3 梯度加载测试3 关节测试设备现状3.1 大中型关节测试设备在工业领域内成熟的商用大中型关节测试设备不多,本文列举多型大中型关节测试设备,从测试范围、测试功能、测试精度、测试原理以及测试数据运用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如表4所示。表4 大中型关节测试设备由上表可知,大中型关节测试设备基本以单一类型性能参数测试为主,涉及定位精度、响应参数和机械参数,测试技术主要借鉴电机测试技术,少量来源于精密减速器测试技术,存在测试项单一,功能不完善等不足。在测试数据运用方面,主要目的为验证关节机械设计和运动控制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目前面向大中型关节的测试设备正朝着综合性能测试和云端测试的方向发展,作者团队所研制的新型机器人关节综合性能测试机可以实现对关节传动精度、机械参数、响应参数、电参数和抗干扰等性能参数的综合测试,测试机的性能指标如表5所示,测试机如图12所示。表5 新型机器人关节综合性能测试机图12 服务机器人小型关节综合性能测试机利用该测试机实现了对关节性能全面测试,相关测试结果如图13所示,分别为传动误差、抗干扰性能和阶跃响应测试。图13 关节测试测试机还具备云测试与数据云交互的功能,相关架构如图14所示,将关节测试中涉及的测试设备、传感器、控制软件、分析方法、测试方法、测试数据和辅助设备虚拟化为服务资源,通过通用的硬件设备接口和软件接口,依托云平台,实现了各测量资源统一的、集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组织管理和运用,最终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测试服务和体验。图14 关节云测试架构3.2 小型关节测试设备小型关节测试的难点主要表现在:(1)传感器精度问题,小型关节内部的传感器精度较低,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2)传感器缺乏问题图15 服务机器人小型关节综合性能测试机图16 能测试机小型关节测试综上所述,在机器人关节测试设备研发领域存在测试项单一,测试数据运用不足等的问题,考虑到关节对于机器人市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其测试技术的研究和测试设备的开发越发的迫切。
  •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以高精尖技术贴近民生
    提起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专业性强、技术性强,与百姓生活似乎很远很远……然而,百度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听上去冷门、高端的科研院所,所做的分析测试却是一次性餐盒、假羊肉、大米、鸡蛋、医疗垃圾、汽车、美白霜等等百姓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   “用高精尖的技术做贴近民生的分析测试,做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事情。”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刘清珺主任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   事实上,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历经坎坷,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清晰的定位,以分析测试为核心,以公益技术支撑、公共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为立足点。   刘清珺介绍说:“中心刚成立时,是为北京市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分析测试仪器和服务,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各个大学对科研的投入大幅增加,仪器设备都比较先进,而企业的创新活动还比较薄弱,我们的业务量一下子萎缩了。很多人才也流失了,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从二百人左右变成了四五十人。”   穷则生变。变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将眼光瞄向了民生领域,分析测试不能只是面向研发,而要面向各种产品质量的测试。他们开始与北京市海淀质检所合作,成为全国最早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科研机构之一。2003年,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又开始寻求企业合作,进行电子产品污染控制检测。2005年,又成立中心实验室,把发展好的增长点集中起来,进行食品安全、环境检测、材料检测三大块业务。   为了有效监督北京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供应,理化中心积极发挥分析检测方面的技术优势,从2006年起,积极与北京市工商局、发改委等部门联系,不断推进“实验室前移”,在大洋路、新发地、石门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分析测试实验室,为北京食品安全把好第一关。   2007年4月,北京市海淀、东城、大兴区连续发生4起居民由于食用了海南产西瓜引起的中毒现象。当时,医生怀疑是有机磷农药中毒,但在患者的呕吐物里又查不出常见的13种有机磷物质。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接下了这个任务,坚持进行广谱查毒,技术人员连续作战52小时,终于检测出是甲胺磷中毒。   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共参与抽检奥运食品及商品5000多个。在奥运准备阶段,实验室派出大量的技术人员,对北京市各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的食品和商品进行密集抽检,严控不能出现食品中的添加剂 在2008年3月份到6月份期间,对奥运会供货商、奥运场馆周边及奥运定点酒店的食品、环境水质等进行抽检,最终排查了36种食品中残留的兽药和其他有兴奋剂作用的添加剂。   汶川地震发生后,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参与救援工作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工作。第一时间参与了科技部组织的《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的编写 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积极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赴灾区“国家科技部抗震救灾应急分析专家组”工作 通过科技部提出的“堰塞湖水质监测”和“改善居民点室内空气质量”两个建议被中央决策机构采纳 对什邡市分析测试开展了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派出20多人次轮流驻守什邡市疾控中心帐篷实验室,承担分析测试任务并提供技术支持 捐赠26万余元的救灾资金和快速检测仪器设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除了做这些公益性的分析检测之外,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将重头还是放在了技术创新上。“‘十一五’之前,我们中心几乎没有什么科研项目,‘十一五’期间,承担的课题和科研项目年年增加,去年承担的课题经费达到700多万元。近几年的发展使得2009年获得了小丰收。我们中心获得了两个省部级奖项,申报了4项专利。我希望今后每年都能研发出几十种新的分析测试方法,每年都有科研成果奖励的人才产生,比如每年都能拿到两个以上的省部级奖项,申报5个以上的专利……”刘清珺希望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但从整体上看,国产科学仪器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及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产科学分析仪器仅占国内市场的14%。2008年,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这是我国首个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推广平台。该中心面积近1000平方米,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专业测试队伍,目前配备有东西电子、北分瑞利、普析通用、科创海光、长春吉大小天鹅、青岛盛瀚、莱伯泰科仪等国产品牌仪器,致力于国产科学仪器设备的应用方法研究、展示宣传、培训推广等工作。“作为一个地方科研院所,能够跻身到国家科研示范层面,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刘清珺说。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刘清珺并不满足。他希望,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能够逐步成为分析测试方法的技术策源地,分析测试类的人才高地,分析测试类产品技术应用和转化的平台……(管晶晶)
  • 颗粒测试技术专家宁辉博士加入百特
    2020年7月,业内知名颗粒测试技术专家宁辉博士正式加入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并担任产品总监一职(CPO)。日前,丹东百特举行了隆重聘任仪式,欢迎宁博士加入百特。2020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也是百特成立25周年。宁博士的加入使百特在颗粒测试及应用技术,尤其是在纳米测试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增添了新动力。宁博士于2003年在南开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荷兰Twente大学获得胶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德国Jülich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此后在国际著i名粒度仪公司担任十一年的产品经理一职,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市场开发和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大量用户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提供了优质服务。他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用户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丹东百特是国内外著i名的颗粒测试仪器制造企业,199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颗粒测试技术的研发、颗粒测试仪器制造和推广应用工作。百特仪器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含港澳台),还出口到58个国家和地区,很多技术性能居国内首列梯队地位。宁博士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百特的技术实力,为实现百特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目标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百特作为一个民族品牌,在颗粒测试理论研究、技术研究、仪器制造和应用工作日益深入,也必将为宁博士科技报国的情怀提供坚实的施展舞台。与微米颗粒测试技术相比,我国的纳米颗粒测试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高浓度胶体纳米粒度测试技术、PALS相位分析法、纳米Zeta电位测试技术和绝i对分子量测试技术等,是国内纳米颗粒测试的空白技术。宁博士加入百特后,将使百特在上述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进一步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百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纳米颗粒测试技术、方法和产品,将为国内外纳米材料颗粒测试提供有竞争力的新选择。作为百特的产品总监和资i深应用研究专家,宁博士在开展产品和技术研究的同时,还将在市场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他扎实的理论和长期的应用研究经验,将为国内外广大用户提供专家级的指导和服务。祝宁辉博士工作顺利,祝丹东百特更上一层楼!
  •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平谷实验室联盟”成立
    12月26日上午9时,&ldquo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平谷实验室联盟&rdquo 成立大会在平谷普析通用有限公司五楼的会议室上正式举行。参加大会的成员来自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的理事、平谷地区涉及政府机构及食品类和制药等各领域的杰出代表,共计100人左右。成立联盟的宗旨是&ldquo 打造区域分析科技行业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协作互助。联盟的理念是&rdquo 以科技为伍,用我们的专业与知识引领和推动平谷区分析科技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dquo 。   会议开始,由普析通用有限公司的平谷地区经理李嫣大致的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史,并阐述了与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建立联盟的初衷。随后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秘书处处长桂三刚介绍了自学会成立以来理事和单位的组成结构,并承诺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对平谷实验室联盟的工作予以全力支持与配合。   紧接着,大会上宣布了联盟组织的架构。由清华大学的孙素琴为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平谷实验室联盟的理事长,理事会成员由平谷疾病预防控制中的王春来、平谷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张成长志、平谷区药品检验所的范保瑞、平谷区环境保护局的付晓飞、析致通标技术检测有限公司的郑清林、正大蛋业有限公司的兰浩伟及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的陈朝江等7位组成 平谷实验室联盟秘书组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的桂三刚、普析通用有限公司的李嫣和熊小林等3人组成 联盟的成员由平谷区各行业实验室技术人才构成。   联盟组织的架构宣布后,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的监事长章燕女士为各位理事成员颁发了聘用证书,然后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汪正范老师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欧阳良老师致贺词。两位专家的发言中均表示对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平谷实验室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汪正范老师说,团结分析测试人才,整合分析测试资源,更好的为实验室提供服务,为分析测试行业打造更好的明天。欧阳良老师还特别提到,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平谷实验室联盟在这天成立会更具有纪念意义。希望大家利用好这个平台,实实相助,品质一方。   会议的最后,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质谱分会的熊少祥老师、色谱分会的张庆和老师、波谱分会的涂光忠老师和平谷实验室联盟的孙素琴理事长做学术报告,分别对各自学术应用领域中检测、分析和存在的疑难点进行阐述。   联盟全称: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平谷实验室联盟   联盟宗旨:打造区域分析科技行业交流平台,资讯共享,协作互助   联盟理念:以科技为伍,用我们的专业与知识引领和推动平谷区分析科技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联盟组织构架:理事长(1名)、理事(7名)、秘书组(3名)   联盟成员:平谷区各行业实验室技术人才 联盟组织成员
  • 分析仪器电源的核心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摘要:电源是各类分析仪器最重要的、最常用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重点讨论了分析仪器中使用最多的空心阴极灯、氘灯、钨灯等的直流电源、交流电源、脉冲电源等及其核心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有关仪器的研发者、制造者、维修者、使用者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0、前言目前,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分析仪器中最重要的的电光系统(包括电源和灯泡)普遍重视不够;大家认为只要灯泡好就行。其实不然,如果电源不好,仪器灯泡再好对仪器整机是没有用的[1];当然如果灯泡不好,电源再好也同样是不行的。本文只讨论有关电源;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原子荧光光度计(AFP)、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S)、旋光分光光度计(ORD)、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仪器中使用最多的空心阴极灯、氘灯、钨灯等电源;如果这些仪器中的电光系统(灯泡和电源)中有一个元件不稳定或出现故障,整个仪器就不可能稳定。特别是电光源系统中,所有灯泡都依赖于电源,没有电源,灯泡就不能发光;即使有了电源,如果电源的核心性能指标不好,整个分析仪器就不可能稳定可靠。例如:各类空心阴极灯、氘灯的电源的触发电压、工作电压、工作电流、预热时间、电源的纹波、电流调整率等核心指标中,只要某一个指标出现问题,灯泡就不能发出稳定可靠的光。所以,AAS、AFP、UVS、ORD、HPLC等所有光谱仪器和色谱仪器的研发者、制造者、维修者、使用者,都必须高度重视分析仪器的电光源系统中的电源。本文将对各类光谱、色谱仪器中使用最多的空心阴极灯、氘灯、钨灯等的电源组成及其核心性能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一、空心阴极灯电源1、直流电源空心阴极灯系统发光的稳定性,既依赖于灯泡的质量,又依赖于电源的稳定性。空心阴极灯必须要求电源有足够高的起辉(又称触发)电压(250~500V)才能点亮,同时必须要有足够高的工作电压(150~300V)和工作电流(4~20mA)才能维持正常工作。空心阴极灯的电源分直流电源和交流(脉冲)电源两类。目前,空心阴极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脉冲电源。但是也有人使用直流电源;如果使用直流电源,对其稳定性要求很高。通常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空心阴极灯恒流电源,并要求电流稳定性(电流调整率)达到(或优于)0.05%以上。 空心阴极灯的恒流电源组成图2、交流电源或脉冲电源一般来讲,空心阴极灯的电源如果是采用直流电源,其发光效率低,并且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自吸现象,同时还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为了提高空心阴极灯的输出效率,减少自吸现象、谱线变宽和减少干扰,目前,国内外的大多数的AAS都普遍采用脉冲电源供电。脉冲电源的脉冲调制频率和占空比根据不同仪器各异;一般都是采用400Hz以上的调制频率,例如作者使用过的TAS-986/990仪器的空心阴极灯电源的调制频率就是400Hz、其占空比为 4:1。一般空心阴极灯的脉冲供电电流波形如下图所示。 空心阴极灯的脉冲供电电流波形图脉冲供电方式可使用很大的峰值电流,但是平均电流很小。这样,可以延长空心阴极灯的寿命。例如:作者的实践表明:假设采用400Hz的脉冲供电,脉冲宽度为15µ s,峰值电流300mA,则可得到比直流供电时大150倍的输出光强度;但是,自吸现象和谱线宽度并无明显增加。这足已说明脉冲供电的优越性。二、 氘灯恒流电源及其性能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1、电路组成氘灯及其电源是UVS的电光系统的关键部件(对AAS仪器而言,氘灯主要用来扣背景,也非常重要)。氘灯的好坏直接影响UVS整机质量和AAS扣背景的能力,影响仪器整机的灵敏度和质量。所以,对氘灯电源要认真测试;特别是用直流恒流电源的氘灯,更加要注意重视对有关核心性能指标的测试。众所周知,氘灯属于气体放电的光源,它需要一个稳定的氘灯恒流电源,其输出电流一般为100-500mA。而氘灯工作时,其工作额定电流一般恒定为300mA,所以称为氘灯恒流电源。氘灯恒流电源是UVS和AAS(一般5mA)的关键部件之一。下图为作者研制的一种非常适用于高精度氘灯恒流电源的电路组成图。氘灯恒流电源的原理图目前,我国的许多计量部门,经常在有关的光谱仪器检定标准中规定:电源波动对测试结果影响的技术指标;如:1990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2-90中,明确提出“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外电电源电压在220±22V范围内改变,仪器100%透射比的最大变化应小于0.5%”。又如:199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G375-96中,提出“电源电压的影响:电源电压(220±22)V变化时对仪器的影响应符合具体规定的要求”。而该要求示值变化只允许±0.5%(对A级光栅式的仪器要求示值变化±0.3%;B级要求±0.5%)。这样规定的技术指标一是太低,二是不大科学。因为外电电源就产生±0.5%的分析误差,如果再加样品前处理、噪声、光谱带宽、环境干扰等引起的误差,仪器的分析测试结果总误差就会大得惊人,连一般分析工作的最低要求也达不到。这种技术指标的仪器根本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我们说这种技术指标不科学,主要是指它是一个电子学的技术指标,应该用电子学的指标(电流调整率、纹波系数、漂移等)来衡量,而不应该用“示值变化±0.3%”等来表示。当然也可以归一到吸光度(Abs)来表示。作者在实践中,计算了自己研发的AAS和UVS在紫外区工作时微光信号的大小,发现AAS、UVS的光信号在紫外区一般为毫微流明(nLm)级;所以,AAS、UVS属于微光测试范畴。为了保证AAS、UVS仪器的稳定性,一般高质量的AAS和UVS,其氘灯恒流电源的电流调整率要求达到0.05%,纹波系数要求在0.5% 以内。作者曾研究过一种高性能的氘灯恒流电源(DLPS-3型氘灯恒流电源),其电流调整率达到0.0006%,获得了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为了延长氘灯的寿命,在点燃氘灯以前,氘灯的灯丝一定要事先经过预热;预热时间可以从10秒到30秒均可,使用者可以自选。但一般科技工作者大都取10秒左右的预热时间。否则,如果氘灯不经过预热而直接点亮,氘灯的寿命肯定会缩短。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一般国产氘灯的氘灯触发电压为200到400伏,最低170伏也能点亮;一般进口氘灯的触发电压为350伏到650伏。如果一开机,氘灯不经过预热,氘灯的触发电压一下就直接加到阳极上,就会严重缩短氘灯寿命。氘灯电源向氘灯提供的灯丝电压和灯丝电流,一定要与氘灯灯泡的要求相一致。目前国际上一般都是两种类型;一种是2.5V(伏),4A(安培);一种是10V,0.8A。从氘灯电源的制作来讲,因为电流小,10V,0.8A比较好作。而2.5V(伏),4A(安培)的灯丝供电,因电流很大,氘灯的电源比较难制作,同时,因为电流大,容易因为发热而产生漂移。所以,作者认为在AAS中,最好不要选用2.5V(伏),4A(安培)的灯丝供电的氘灯。为了延长氘灯的寿命,还可将氘灯用在半功率点上;即将氘灯恒流电源的工作电流调节到180mA左右。作者的实践证明,最好使用在150到200mA范围内。这样作可大大延长氘灯寿命。有时可使氘灯的寿命延长好几倍。本人研制的优质氘灯电源,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用户使用“坏了”的废弃氘灯带到现场当场测试,都可以点亮,并且很稳定!使用者可以对氘灯恒流电源的稳定性作简单的测试,以便判断氘灯电源的稳定性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是测试三个指标;其一是电流调整率。其二是漂移,其三是纹波系数目前国际上几种高水平的氘灯电源及其主要技术指标2、氘灯恒流电源的电流调整率的测试方法氘灯是分析仪器中使用最多的光源之一,氘灯也是对电源要求最高的光源之一。因此,对氘灯电源的指标测试也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对电流调整率的测试更是如此;其测试方法如下:通过一只0.5KV的调压变压器,将交流电源引入恒流电源;通过恒流电源点亮氘灯,在氘灯电源的输出端用分压器取采样电压约取1.8V左右(直流信号电压),用数字电压表监控。氘灯电源预热半小时后,调节调压变压器,分别记录198V、220V、242V所对应的1.8V直流电压的变化(即记录交流供电电压220V变化±10%时,所对应的输出直流电压的变化值)。例如:作者在研制DLPS-3型氘灯恒流电源时,实际测量数据的结果如下表所示:DLPS-3型氘灯恒流电源时的实际测量数据 VS V0 V0 V0 V0 V01981.74801.74781.74791.74781.74792201.74791.74791.74791.74791.74792421.74791.74791.74791.74791.7480由上表可计算出,作者研制的氘灯恒流电源的电流调整率为:SI=ΔV0/ V0=0.0001/1.7479=0.0000572=5.72×10-5式中:ΔV0=V0242-V0198差值中的最大者;即1.7479-1.7478=0.0001V0为220V对应的直流输出电压根据国际微光测试协会的建议:用于微光测试仪器的电源,一般要求电流调整率SI达到0.05% (即 5.0×10-4)。3、氘灯恒流电源漂移的测试方法首先点亮氘灯,电源预热半小时后,在上述电流调整率测试的条件下,固定输入电压为220V左右,用高精度的数字电压表记录1.8V左右的直流输出电压在一小时内的变化值V0,即是氘灯电源的漂移。目前国际上氘灯电源的漂移一般为1×10-3~5×10-4。4、氘灯恒流电源的纹波系数(或纹波电压)的测试方法在点亮氘灯或假负载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直接测量。作者采用的氘灯恒流电源的纹波系数的简单测试方法有两种:第一,点亮氘灯,预热半小时后,用示波器或交流真空毫伏表,直接在氘灯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测试。例如:作者[2]在研制DLSP-3型氘灯恒流电源时,曾采用这种方法测得纹波电压15mV,测得氘灯两端的直流工作电压为69.11V;由此计算出纹波系数SR=15mV/69.11V=2.17×10-4。第二,点亮氘灯,预热半小时后,用示波器或交流真空毫伏表,在采样电阻上测得纹波电压3mV,测得采样电阻上的直流工作电压为1.7675V;由此计算出纹波系数SR=3mV/1.7675V=1.7×10-3;但是,这是一个假数据;如果采样电压变为为69.11V(增大39倍),则纹波电压也增大到117mV。纹波系数还是一样的。作者的实践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第一种方法较接近实际,比较可靠。一般要求氘灯电源的纹波系数在0.5%以内。三、开关电源的核心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目前,很多企业采用开关电源做氘灯供电电源;其测试方法如下:目前很多科技工作者们,经常使用开关电源。但是,不注重对开关电源的性能技术指标的测试,这是很不妥当的;因为开关电源的组成主要包括:输入电网滤波器、输入整流滤波器、电压变换器、输出整流滤波器、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是将220V的市电(交流电)先变成直流,而后通过变换器将直流变成交流,再将交流变成直流。它有体积小、重量轻(只有线性电源的25%左右)、功耗小、转化效率高(一般为60-79%;而线性电源一般只有30-40%)等优点。但是,它的输入电压调整率、纹波电压、电流调整率、漂移等指标也很重要,如果不经过测试,不知道这些性能技术指标的情况,就会影响正确使用 ,或者说不能将开关电源用在最佳状态;特别是输入电压调整率、纹波电压、电流调整率和漂移这四项核心性能技术指标,会影响开关电源的使用质量。直至影响仪器的整机的稳定性、噪声和漂移,影响整台仪器的质量。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调整率、电流调整率(负载调整率)、纹波电压、漂移和噪声的测试方法简述如下:1、电压调整率测试方法:输入电压调整率是指的输入交流电压变化时,输出电压相应变化的情况(或变化率)。其测试方法如下式所述:LRV=(V242-V198)/V220;式中:LRV为输入电压调整率;V242为输入电压为交流242V时的输出电压(直流);V198为输入电压为交流198V时的输出电压(直流);V220为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时的输出电压(直流);只要测出相应的交流电压、直流电压,代入式中,就可算得输入电压调整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开关电源的输入交流电压通过一只0.5KV(或1 KV)的调压变压器;采用假负载,在电源的输出端用分压器取采样电压约取1.5V-1.8V的直流信号电压,用4位半以上的数字电压表监控。冷态开机预热半小时后,调节调压变压器,分别记录198V、220V、242V所对应的直流电压(即记录交流供电电压220V变化±10%时,所对应的输出直流电压),代入上式即可得到电压调整率。根据国际微光测试协会的建议:用于微光测试仪器的电源,一般要求电压调整率SV达到0.05% (即5.0×10-4)。2、电流调整率(负载调整率)的测试方法氘灯的电流调整率(负载调整率)是指输出电流在额定范围变化时(一般在测试时采用假负载,取工作电流为50mA-350mA变化),输出电压的变化率。其测试方法如下式所述:LRI=(V50-V359)/VH;×100%;式中:LRI为电流调整率(负载调整率);V50为最小负载时(50mA时)的输出电压(直流);V350为最大负载时(350mA时)的输出电压(直流);VH为半载时(200 mA时)的输出电压(直流)。只要测出V50、V359和VH等相应的直流电压,代入式中,就可算得电流调整率LRI。根据国际微光测试协会的建议:用于微光测试仪器的电源,一般要求电流调整率SI达到0.05%(即5.0 × 10-4)。3、纹波电压的测试方法所谓纹波电压,就是指直流电压上叠加的50-100Hz的交流电压的最大值(P-P值或有效值);因此,可以用交流毫伏表直接测量。一般用LR表示。是指的在负载电流为350mA时,叠加在负载上的直流电压上的交流电压值。纹波电压还可以用示波器直接测量。纹波指标也可以用纹波系数表示;其测量方法如下式所述:SR=LR/V直;式中:SR为纹波系数;LR为直流电压上叠加的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即纹波电压值;V直(又有人叫V0)为最大负载时的直流电压值(也可以采用额定电压75V)。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一般光学类分析仪器的纹波系数要求得到1.0*10-3左右。4、漂移、噪声的测试方法:漂移和噪声是开关电源最重要的关键核心性能技术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开关电源的质量。目前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对各类分析仪器的漂移和噪声的定义、测试方法的理解尚未完全统一。尤其对开关电源的测试,很多科技工作者都较陌生。作者在总结目前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各类电子仪器的漂移、噪声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开关电源的漂移、噪声的测试方法如下:冷态开启开关电源,预热2小时后,在开关电源的输出端采用假负载(电阻),从分压电阻上采取取样电压约1.8V(直流信号电压)左右,用4位半以上的数字电压表监控。连续测试1小时;取这一小时里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是漂移。在这一小时内任取10分钟(哪里最差取哪里;或者说哪里的峰-峰值最大取哪里;总共有无数个10分钟),在这10分钟里的峰-峰值(最大值减最小值),前面加“”符合,即是噪声。我们还必须记住:噪声不同于纹波。纹波是出现在输出端子之间的一种与输入频率和开关频率同步的成分,一般指50周或50周的倍频,用峰-峰(P-P)值表示。而噪声是出现在输出端子之间的纹波以外的一种高频成分;也用峰-峰(P-P)值表示。但是,二者的数值不会相同,肯定是噪声大于纹波。也有很多科技工作者采用脉冲电源给氘灯供电,因篇幅所限,此不赘述。主要参考文献[1] 李昌厚,略论光谱色谱仪器五大系统的创新切入点,仪器信息网,2024-4-25.[2] 李昌厚,DLPS-2型多功能氘灯恒流电源,《电子科学技术》,1987,第5期.[3] 李昌厚,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 李昌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 李昌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 李昌厚,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7] 李昌厚,分析仪器应用中常见的12个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仪器信息网,2023-05-31作者简介李昌厚,男,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原仪器分析室主任、生命科学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分析仪器研究开发和分析仪器应用研究。主要从事光谱仪器(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旋光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拉曼光谱等)、色谱仪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及其应用研究;特别对《仪器学理论》和分析仪器指标检测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以第一完成者身份,完成科研成果15项。由中科院组织专家鉴定,其中13项达到鉴定时国际上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2项填补国内空白;以第一完成者身份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技部)科技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280篇,出版《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光谱和色谱仪器及其应用等专著5本。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兼光谱仪器、高速分析等多个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国家认监委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常任评审员、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仪器及其应用专项的技术专家组组长、上海市科学仪器专家组成员、《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学仪器》副主编、《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上海化工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员等数十个学术团体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和北京瑞利、北京普析、上海科哲、美国ISCO等十多家公司的技术顾问或专家组组长等职务。
  • 甘肃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学会成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促进甘肃分析测试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和技术人才成长,发挥分析测试技术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支撑作用,11月29日上午,,甘肃省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学会在兰州成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c8daf79-066b-41ee-968d-faf44d44684b.jpg" title=" a5c27d1ed21b0ef4c9e675a05dcefbdd80cb3ed0.jpeg" alt=" a5c27d1ed21b0ef4c9e675a05dcefbdd80cb3ed0.jpeg" width=" 600" height=" 40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甘肃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产业和创新体系,急需专业的分析测试机构提供支撑服务,分析测试领域学术型社团的成立迫在眉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甘肃省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学会由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发起,联合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国家润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兰州汉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成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未来,甘肃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学会将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区域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促进区域内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共用,发展及培养分析测试技术青年后备人才,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分析测试技术能力的提升,发挥分析测试技术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p p br/ /p
  • 会议通知 | 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最新内容预告!
    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2022年11月7-9日 大连香洲花园酒店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精密测试测量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重视,而光电测试测量技术作为现代精密测量的核心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传感器微型化、纳米技术的发展也对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各单位组织召开此次大会,旨在对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议题和痛点难题开展深入交流,共同促进光电测试测量领域理论创新、关键技术攻关、核心基础设备研发、测试标准制定和应用领域拓展,建立以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引领的光电测试测量创新技术生态链,为工业、科技和民用等应用领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光电测试测量装备,逐步实现高端测试测量设备的国产化献计献策。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筹)大连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支持单位:苏州慧利仪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镭测科技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瑞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沙麓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德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睿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大会名誉主席:庄松林院士,上海理工大学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刘文清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姜会林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房建成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会主席:谭久彬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罗先刚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李得天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大会共主席:方 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刘建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张学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会执行主席:付跃刚,长春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主席:曹 暾,大连理工大学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许 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程序委员会(按姓名音序排列):柴立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董 磊,山西大学董登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侯 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金德辉,大连理工大学阚瑞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刘 东,浙江大学光电学院 刘啸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麻云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 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王 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军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魏振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大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张文喜,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赵维谦,北京理工大学郑永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专题一:先进制造光电测量专题主席:邾继贵,天津大学魏振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维谦,北京理工大学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侯 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董登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专题秘书:胡小川,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产品质量光电检测;制造过程光电测量;装备运行光电监测;光电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发展与挑战 Keynote蔡引娣(大连理工大学)——制造装备精度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曹 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少角度激光吸收光谱成像与动态燃烧场监测陈善勇(国防科技大学)——面向制造的光学面形超精密测量崔海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题目待定 董登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激光跟踪测量技术及激光跟踪仪研究进展伏燕军(南昌航空大学)——一种最优量化相位编码的光电三维测量方法研究赫明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尺寸计量中双光梳绝对测距方法的研究进展刘国栋(哈尔滨工业大学)——题目待定刘 巍(大连理工大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中多传感融合测量技术宋丽梅(天津工业大学)——基于双转台角度对消轴线标定的三维光电测量方法谭秋林(中北大学)——高端装备中超高温环境下力/热/气参数原位测试技术研究王 彬(中图仪器)——光电仪器的国产替代产业化路径武中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快焦比大非球面度离轴非球面关键技术研究张虎龙(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先进光学技术在直升机旋翼试飞测试中的应用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芯片检测技术及装备张祥朝(复旦大学)——复杂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在位偏折测量技术张正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张祖义(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玻璃主要性能参数及其测试评价方法赵智亮(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都太科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φ800mm标准平面元件精度保障方法研究专题二:空间光电测量专题主席:郑永超,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张学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曹 暾,大连理工大学专题秘书:马冬晗,大连理工大学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红外辐射及目标特征测试测量技术;空间光学(可见/红外/光谱)测试测量技术;辐射/光谱/几何定标测试测量技术;空间激光测试测量技术;低温光学测试测量技术;激光/量子通信测试测量技术;光电信息控制与安全测试测量技术;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曹 暾(大连理工大学)——基于超表面的生物分子手性筛选技术崔祥辰(大连理工大学)——高相干单频激光器之研制范龙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空间光学载荷检测测试技术郭忠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空间长基线激光干涉低频段高精度测量技术李贵新(南方科技大学)——基于几何相位的非线性光场调控刘言军(南方科技大学)——上转换纳米材料发光偏振调控马冬晗(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孙德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环境减灾卫星大幅宽红外多光谱探测技术武震林(大连理工大学)——微纳米电光调制器及集成射频探测接收前端薛 勋(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通信终端地面全链路检测技术张志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低温光学技术专题三:环境光电测量专题主席:刘建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 东,浙江大学华灯鑫,西安理工大学董 磊,山西大学张文喜,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专题秘书:周雨迪,浙江大学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环境光学新原理新方法 大气探测技术、大气环境化学及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原位探测和遥测 地基/机载/星载光学遥感 海洋光学及海洋探测 水体、土壤光学探测 新型光源等技术和光电传感与环境光学应用 环境污染监测、应急预警及过程研究 光通信及光纤光学计量测试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任 伟(香港中文大学)——题目待定 Keynote狄慧鸽(西安理工大学)——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激光遥感探测技术杜振辉(天津大学)——挥发性有机物的激光检测技术进展黄忠伟(兰州大学)——多波段荧光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应用李 歆(北京大学)——大气活性有机物的高灵敏光学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刘 锟(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题目待定刘 磊(国防科技大学)——球载云粒子探测器研究现状及进展楼晟荣(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基于激光诱导荧光的OH自由基总反应性测量及与应用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石英增强激光光谱气体传感技术苏贵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气VOCs及其降解转化未知产物的监测与鉴定技术王建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便携式差分拉曼光谱技术吴 涛(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基于中空波导光纤的气体同位素测量技术杨 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面向激光遥感和通信的单频激光噪声特性测试技术尹旭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题目待定赵南京(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题目待定郑华丹(暨南大学)——新型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测声器及应用专题四、生物医学光电测量与成像专题主席: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熊大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李国强,之江实验室专题秘书:代永超,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视光学测量技术生物光学测量技术医/药光学测量技术在体光电检测技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生物医学光子学计算成像与医学信息医疗器械与转化医学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车团结(苏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国产化高效荧光定量PCR仪的创新实践刘显明(重庆大学)——面向介入式医疗的微型光纤法珀压力传感测量技术孙明健(哈尔滨工业大学)——肿瘤纳米光声光热诊疗一体化关键技术王 成(上海理工大学)——眼生物参数测量及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王贻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光谱成像若干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巫建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微流控光学传感在细胞迁移的应用杨西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先进显微内窥成像技术研究进展专题五、集成电路光电检测专题主席: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王 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马 旭,北京理工大学专题秘书:陈俊杰,大连理工大学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亚像素级测量技术精密与超精密光电测量技术激光计量测试技术成像光学计量测试纳米光学计量测试三维成像与检测技术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光学薄膜测量技术缺陷检测技术套刻精度测量技术远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光散射测量技术光学椭偏测量技术光学共焦显微测量技术混合测量方法先进数据分析方法亚波长成像技术X 射线检测技术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曹 峰(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成像测量技术在锂电材料中的应用陈 坚(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超精密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及应用冯 天(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大硅片形貌和缺陷的自动光学检测高志山(南京理工大学)——微结构的显微干涉测试技术付海金(哈尔滨工业大学)——甚多轴高速超精密激光测量技术研究黄 辉(深圳中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白光干涉仪测量及拟合微光学元件三维形貌林景全(长春理工大学)——极紫外光刻掩模缺陷检测的研究刘红忠(西安交通大学)——光栅干涉测量技术与应用刘 俭(哈尔滨工业大学)——共焦显微表面/亚表面缺陷一体化测量技术研究进展刘晓军(华中科技大学)——结构照明共焦层析宽动态表面高精度测量马 旭(北京理工大学)——模型驱动深度学习的快速计算光刻技术施玉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面向集成电路关键尺寸的纳米计量技术石俊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纳光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孙伟强(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良率监控的电子束缺陷检测国产装备王 彬(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仪器的国产替代产业化路径王 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器件检测应用研究夏豪杰(合肥工业大学)——激光干涉超精密测量技术新进展徐继东(苏州慧利仪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光掩膜板制造中的光学检测技术杨 琛(浙江大学)——高速原子力显微技术在超精密制造中的应用与展望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微纳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张 嵩(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光学智能检测技术与设备赵 严(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机器视觉工业检测应用专题六、两用光电测试测量专题主席: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王军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阚瑞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题秘书:李 喆,大连理工大学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高能高功率激光测量技术超快激光测量技术微光夜视测量与成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及应用紫外辐射与测量表征技术瞬态过程与超高速成像技术光纤传感与综合测量技术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及应用光学制导与场景匹配技术太赫兹光电测量技术拟邀请报告人(按姓名音序排列):曹华保(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超快激光产生与测量关键技术陈 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大能量碟片激光再生放大技术陈 羽(国防科技大学)——深海光纤矢量水听器垂直阵列目标探测技术高思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双色红外成像探测技术葛欣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电成像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研究胡晓阳(国防科技大学)——光纤中调制不稳定性的演化特性及其对分布式传感系统的影响金 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时空分辨率视觉成像技术李 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纤传感技术在海洋观测领域应用研究李宏光(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瞬态光源紫外至红外光谱同步触发及测量研究李健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相关光子定标技术在光辐射精密测量中的应用李王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光子辅助的宽带信号测量技术刘 俊(中北大学)——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技术刘元山(西北工业大学)——基于光纤光频梳精密光谱测量分析关键技术刘志明(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光通信测试仪器发展现状麻云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激光损伤测试技术彭 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基于光学超表面的新型剪切干涉技术谈宜东(清华大学)——混合飞秒/皮秒振动CARS燃烧场诊断技术王 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全光纤双光梳光热气体传感技术吴 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 太赫兹光谱测试平台建设进展伍 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全视场外差测量关键技术与应用武震宇(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集成钻石量子精密磁传感技术与器件肖 浩(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光纤电流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严 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高精度影像测量技术张铁犁(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张文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基于光纤传感的地震波测量技术张玉莹(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重复频率宽光谱激光探测技术衷洪杰(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复杂流场测试中的进展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近场显微技术及其应用专题七、大科学装置中的检测技术专题主席: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许 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刘啸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王 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专题秘书:叶鹏宇,大连理工大学议题/征文方向(不仅限于此,欢迎相关来稿):大功率激光器中的光学检测技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同步辐射光源中的光学检测技术引力波探测中的检测技术拟邀请报告人:一、大功率激光器中的光学检测技术:柴立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光学元件检测技术进展于瀛洁(上海大学)——光学平行平板检测技术杨 斌(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大口径激光元件透/反比均匀性检测技术刘 东(浙江大学)——大口径元件表面及亚表面微纳缺陷检测技术赵元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通量激光应用KDP类晶体的缺陷探测与激光损伤研究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同步辐射光源中的光学检测技术:刘啸嵩(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国加速器光源现状与实验技术发展李 明(中科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新一代同步辐射光学技术挑战和应对进展董晓浩(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张江光源装置X射线光学器件进展杜学维(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先进光源光束线光学元件需求及技术基础黄秋实(同济大学)——高精度X射线反射镜干涉测量方法研究崔俊宁(哈尔滨工业大学)——面向大型尖端科学实验系统的超精密环境控制技术研究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干涉技术在大科学装置精密检测中的应用三、引力波探测中的检测技术:王 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甚高精度空间精密测量技术研究进展赵立业(东南大学)——微半球谐振陀螺测控与误差补偿技术王运永(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激光干涉仪引力波探测器中的精密光学测量牛家树(山西大学)——月基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RO 初步设想张晓敏(北京理工大学)——月球环形山引力波天文台CIGO概念与挑战汪龙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引力参考传感器中感测与控制核心--电容传感与静电伺服控制系统于 涛(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探测相位计研究进展方 超(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空间引力波望远镜杂散光分析马冬林(华中科技大学)——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激光发射望远镜光学方案设计及技术需求研讨光电核心器件及其测量高峰论坛论坛主席:麻云凤,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拟邀请报告人:董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性能分布式光纤传感及其应用陈 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快光电探测设备及其应用孙鸣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高速LED阵列的光电测量邓 晓(同济大学)——面向晶圆制造微纳检测的自溯源标准物质及其应用郭广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激光电光开光器件及测试技术会议投稿: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收录在会议光盘中。会议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DCSCL2022.html参会报名:参会报名网址: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GDCSCL2022.html会议费2603元/人。会议地点:大连香洲花园酒店,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173号会议酒店住宿:标准双床房300元/间/天,标准大床房300元/间/天。报名参会代表请直接联系:张晓琳经理 13940998006(大连香洲花园酒店)同期产业化论坛:• 光电核心器件及其测量高峰论坛• 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人才引进宣讲会• 产品展览展示支持期刊:《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应用光学》(中文核心)、《中国测试》(中文核心)、《光学与光电技术》(中国科技核心)、《宇航计测技术》(中国科技核心)、《量子电子学报》(中文核心)、《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CSCD)、SPIE会议论文集 (EI)会议联系人:毛 晨,022-58168875,cmao@csoe.org.cn王海明,022-59013420,wanghaiming@csoe.org.cn产品展示联系人:郭圣18710157604guosheng@csoe.org.cn战嘉鹤15620516539zhanjiahe@csoe.org.cn
  • 皮革环保安全测试技术填补多项空白
    由国家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承担的高档皮革环保安全测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日前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优秀奖,这是该中心首次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该项目中的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皮革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空白。   皮革和毛皮制品的环保安全性能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有关皮革安全性的质量技术指标问题成为皮革行业的焦点。由于目前我国皮革标准化体系落后,相关检测标准缺乏,已有的测试标准可操作性较差,严重制约并影响了我国皮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据介绍,通过该项目研究工作,有效解决了六价铬测试过程中颜色干扰的难题,并能快速、准确测定皮革化工材料中游离甲醛的含量。此外,皮革及制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研究,皮革及制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研究,皮革用颜料膏热稳定性测试技术研究等多项技术还填补了国内测试技术空白,为提升国内皮革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提高革制品环保安全性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2009地质与矿产分析测试技术研讨会举办
    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华东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等鼎立支持、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地质与矿产分析测试技术研讨会于5月19日上午8点半在昆山市时代宾馆隆重举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罗立强先生、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博士、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正东先生等在主席台就坐,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严卫南主持会议。   我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博士首致欢迎词:五月的昆山,鲜花灿烂、景色宜人。逢此时节,2009地质与矿产分析测试技术研讨会在此召开,这是一大盛会。天瑞发展史有十七年了,但承办这样的会议还是第一次!感谢大家对天瑞的支持!随后,董事长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产品、市场、技术和明年的上市计划。谈到上市,他幽默地说,我相信在座各位专家肯定会购买天瑞的股票,因为我们“不差钱”。这一幽默让会场气氛瞬时热烈。致辞末,刘博士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罗立强先生作了“地质分析新进展”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三种最新的地质分析新技术,分别是: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质谱技术(LA-ICPMS)、激光透蚀光谱技术(LIBS)和X射线微束分析技术(MXRS)。罗老师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这三种技术的优缺点和它们的发展潜力,另外还穿插了许多分析测试行业的小故事,让与会专家听得饶有兴趣。   10时左右,我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余正东先生登台,以“分析测试仪器在地质矿产行业中的应用”为题,与各位专家一起探讨了“地质矿产分析测试手段现状”、“地质矿产行业常用分析设备”和“地质矿产行业常用设备应用”等几个专题。他充分分析了地质矿产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地质矿产分析测试仪器应具有的三大特点,即前沿性、实用性和高性价比。   清华大学光学博士张树龙先生带来了“国际国内分析仪器的最新研发动态情况”。他从自己的课题入手,严谨、细致地分析了原子分光光度计(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的国际国内研发情况,对这两种仪器在地矿行业中的应用也作了生动有力的说明。   下午13时许,本届研讨会的特邀嘉宾、国土资源部华东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主任沈加林先生莅临会场,为大家作了“XRF技术在地质与矿产行业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沈主任重点介绍了便携式、手持式XRF仪器的技术、性能、特点以及他们在地矿行业中的应用优势。17时左右,研讨会结束。   为庆祝研讨会成功举行,承办单位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天瑞之夜”晚餐会款待各位专家和嘉宾,并安排了年轻、激情和才华横溢的歌舞队进行现场互动表演。晚餐会气氛浓炽、新奇有趣,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这种和谐、交融和温暖的氛围中,2009地质与矿产分析测试技术研讨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营销总监严卫南宣布2009地质与矿产分析测试技术研讨会开幕 天瑞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博士致欢迎词 参加研讨会的全国各地专家仔细聆听罗立强老师的学术报告 罗立强老师、天瑞公司副总经理余正东等和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合影 公司举办“天瑞之夜”晚餐会款待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
  • 柔性材料在温度环境下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应用
    柔性材料在温度环境下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应用柔性电子器件飞速发展,它们被广泛用于医疗诊断、监测和柔性机器人等领域。柔性电子涵盖有机电子、塑料电子、生物电子、纳米电子、印刷电子等,包括RFID、柔性显示、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与照明、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柔性光伏、柔性逻辑与存储、柔性电池、可穿戴设备等多种应用。随着其快速的发展,涉及到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展,目前已经成为交叉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之一。Science将有机电子技术进展列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由于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近几年,国内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都先后建立了柔性电子技术专门研究机构,柔性电子技术已经引起了我国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异常火热,使得该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期,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实现融合,在高分子复合纤维交织点集成多功能微型发光器件等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华中科技大学吴豪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李卓研究员,基于负泊松比超材料结构开发出高性能柔性电子皮肤。相关成果 “Flexible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Enabled Electronic Skin for Real-time Detection of Unstable Grasping in Robotic Manipulation” 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杭州师范大学朱雨田教授团队通过简单的原位还原和溶剂浇注技术,开发了由聚乙烯醇(PVA)、 柠檬酸(CA)和银纳米粒子(AgNPs)组成的可拉伸和透明的多模态电子皮肤传感器,它具有应变、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多种传感能力。在柔性材料(柔性玻璃、柔性OLED、柔性电池、柔性电子皮肤)以及柔性电子元器件等研究过程中,在一定温度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延伸率、泊松比、杨氏模量)是评价柔性材料应用场景维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也是制定柔性电子制造过程工艺关键参数。一般情况下,该类测试载荷精度要求较高,且样品小,在进行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测试时,在实现温度冷热环境,拉伸功能同时还需配备非接触类视觉测量类仪器,如DIC。冷热原位拉伸微观应力应变解决方案冷热原位拉伸微观应力应变测试系统主要应用于小尺度的相关的柔性材料、生物、金属、有机聚合物、纤维等各种材料科学研究,可实现温度范围-190~600℃,温控精度±0.1℃ 最*大载荷5kN。冷热原位拉伸测试系统通过实时获取材料动态载荷下,形变和温度等数据,结合DIC联用进行材料微观结构分析数据,可实现定量分析材料微观力学性质、相变行为、取向变化、裂纹萌生和扩展、材料疲劳和断裂机制、材料弯曲、高温蠕变性、分层、形成滑移面以及脱落等现象,实现各种材料性能的研究。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具有准确性、稳健性和易用性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应变测量。但是,对于需要高放大倍数的测量样品,3D测量仍很难达到测量需求,这主要是由于3D测量缺乏具有足够景深的光学元件,无法从不同视角获取3D分析所需的两张高放大率图像。WTDIC-Micro弥补了传统设备无法进行微小物体变形测量的不足,成为一种微观尺度领域变形应变测量的有力工具。 该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核心冷热原位拉伸台采用专利技术自主设计、加工制造,开发出集成化、多功能、兼容性强、变温范围大、灵活小巧,安装快捷方便、操作简单、性能可靠的冷热原位微观应力测试系统解决方案,且性价比高。1) 应用范围广:可用于金属、无机(半导体、陶瓷)、有机(生物、高分子、纤维)、复合涂层等多个学科的材料科学研究。2) 温控技术强:三种变温模块(半导体冷热、液氮/电热冷热等)可自由更换,变温范围-190~600℃,RT~1000℃,温控精度±0.1℃,具有自主产权核心温控模块算法;3) 载荷加载功能多:可更换多种专用夹具,可实现测试样品的拉伸、挤压、疲劳测试;最*大拉伸载荷5kN,载荷精度0.2%;拉伸速率达1 -100 um/s,最*大位移50mm;4) 变温拉伸台适应性强:可适配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系统;5) 软件集成度高:集成温控、拉伸测试,可进行载荷、温度、位移多种参数设置,可结合灵活的阀值进行循环负载的复杂实验,可以实时进行材料研究应力应变;6) 软件界面表现丰富:系统软件提供多种模式的材料检测模式,温度、载荷、位移阈值设置,曲线生成,数据自动采集、多种格式输出;7) 技术支持:自主研发,定制开发灵活;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三维显微应变测量系统 WTDIC-Micro显微应用测量系统:光学显微镜和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结合,可以满足纳米级精度测量需求。 使用方法步骤 在柔性小尺寸试样测试过程中,冷热原位拉伸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步骤如下:(1) 通过专用的小试样散斑喷涂装置,制作散斑涂层。当然,也可以通过画线等方式制作标记,视频引伸计均可支持,但制作散斑涂层后面还可以扩展到其他用途,所以我们建议处理为散斑涂层。制作完成的试样类似下图。  小尺寸试样散斑喷涂效果 (2) 将小试样放在对应的试验机上并夹持住冷热原位拉伸测试系统加载试样测试结果(1)应变-状态曲线(2)位移-状态曲线温度波动曲线(3)数据表格计算得到的位移场(上)和应变场(下) 总结:在柔性材料研究中,高精度实时获取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数据,是解决柔性小尺寸试样变温环境应力应变测量问题的较佳方案。文天精策仪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针对小尺寸试样力学试验中的测量难题,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在小试样的加载装置、夹具设计、环境控制等方面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 《地质实验测试标准方法研制技术导则》正式实施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牵头研制的DZ/T 0451-2023《地质实验测试标准方法研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实施。《导则》依据ISO5725《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和GB/T20001.4《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编制,规定了地质矿产实验测试行业分析方法制定的基本要求、要素构成和统计技术要求,使地矿行业实验测试标准方法制订有了统一的、规范化的技术准则和依据,以确保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准确性、可比性。《导则》是指导和规范地矿行业制订实验测试分析方法的基础标准之一,其发布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地矿行业分析方法制定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地质矿产实验测试工作的不断进步,也为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招聘技术部助理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招聘技术部助理 /p p strong   岗位名称:技术部助理 /strong /p p   招聘人数:2人 /p p   薪资待遇: 转正后平均月薪 & gt 5000(税后) /p p   福利:五险一金 /p p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6:00 /p p   工作地点:北京-海淀区 /p p   工作性质:全职 /p p   工作条件:2年以上工作经验 本科及以上学历 /p p   招聘有效期:2018年7月12日至8月31日 /p p   应聘人员《个人简历》发送至:help@caia.org.cn /p p   strong  任职资格 /strong /p p   1.本科及以上学历,2年以上工作经验 /p p   2.分析检测类、化学类专业优先 /p p   3.有过成果评价、团体标准制定等类似工作经验者优先 /p p   4.身体健康,爱国,讲诚信,有责任心 /p p   5.良好的服务意识、有耐心,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 /p p   6.有较强的文字表达编写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p p   7.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中英文录入娴熟 /p p   8.熟练使用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 /p p   9.协助召开各类会议 /p p   10.完成上级交给的其它事务性工作。 /p p strong   单位简介: /strong /p p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以下简称协会)是由全国分析测试及相关业务的单位和组织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198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业务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协会的宗旨是团结会员单位,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有关政策和规划,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同时加强与国际分析测试及仪器界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国分析测试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 /p p   协会的会员单位包括了全国主要的分析测试单位、国内分析测试仪器企业和与分析测试相关的媒体,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分析测试网络。 /p p   协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举办“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开展分析测试仪器标准化工作 开展分析测试技术咨询和培训等。 /p p   协会官网:http://www.caia.org.cn /p p   招聘联系人: 宋先生 /p p   邮箱:help@caia.org.cn /p p & nbsp /p
  • 聚焦恶臭环境管理与测试技术
    第四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10-12日,第四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在山东淄博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办,山东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各省市环境监测系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单位从事恶臭研究或检测的专业人士共1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亦参加了该研讨会。 会议现场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及业内资深人士围绕“恶臭环境管理”、“恶臭污染测试技术”等做了相关报告。仪器信息网对部分报告的内容进行摘录,以飨读者。   恶臭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邹克华 报告题目:恶臭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邹克华在报告中介绍到:恶臭是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与其他环境污染问题相比,恶臭一直是困扰环保管理部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在科学理念和技术方法上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恶臭污染研究在我国开展得较晚,对环保的科技支撑作用明显滞后。我国在恶臭污染测定、恶臭污染评估技术、恶臭环境基准与标准、恶臭污染的环境与健康影响等方面开展的研究甚少,而这些研究是进行恶臭污染宏观控制的基础。很多实用性研究由于没有科学、标准的恶臭分析测试和影响评价方法作为保证而缺乏说服力。   恶臭污染控制已经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几年,国家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视推进恶臭相关科研工作,将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进行修订,并颁布实施行业排放标准,并鼓励举办恶臭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与培训班。   我国恶臭环境管理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恶臭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恶臭污染监测技术水平、推动恶臭污染控制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恶臭环境影响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开发和推广恶臭污染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   在恶臭监测技术方面,未来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完善现有恶臭测试方法,提高恶臭测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开发能快速定性、定量的便携式分析测试仪器,提高恶臭污染应急监测能力 开展恶臭连续自动在线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开发恶臭在线监测成套设备 建立基于有线和无线通讯网络的恶臭在线监控系统。   此外,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将牵头组建“恶臭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动我国恶臭监测、恶臭及VOCs治理、恶臭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联盟组建期间,由其成员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恶臭自动在线监测预警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总投资约4200万元),已成功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 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王元刚 报告题目:恶臭污染源识别与预警管理系统   王元刚认为,开展恶臭污染源识别技术研究,开发建立恶臭污染源识别与预警管理系统,成为我国恶臭环境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王元刚所在的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已在尝试相关研究,正建立恶臭污染源标准谱图库。   恶臭污染源谱图由恶臭污染物组分以及相对含量构建而成,从宏观上反映出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内特征,从理论上来说,不同污染源的谱图具有唯一性,从而为利用谱图识别污染提供依据。   根据企业恶臭污染排放源的恶臭谱图,能够辨别排放源排放的恶臭特征污染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对恶臭污染事故排放源进行定性分析。此外,将谱图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量化矩阵,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快速准确地求出相似系数,以此来判断污染物来源。   静态稀释法须严抓质量控制,动态稀释法尚无国标可依 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王亘 报告题目:嗅觉测试法的质量控制   王亘在报告中指出,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需人工配气和人工判定,实验结果受认为主观因素影响大 测试过程中使用的器材、设备多,引入误差的地方多 同样的样品不同的实验室给出的测定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等。因此,有必要制定嗅觉测试准则,以便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恶臭测试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从组织结构、日常人员/器材设备/文件管理、样品采集与测试的质量控制、使用标准样品进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李昌建 报告题目:动态稀释法和智能恶臭测定仪研究   李昌建表示,动态稀释法是通过利用文丘里管负压混合机理,混合已知流量的恶臭样品和中性气体进行稀释,实现快速动态配气的恶臭测定方法。这种方法与国家标准规定的静态稀释法相比,精度与重复性较好,易于质量控制 臭气浓度由淡至浓,避免了嗅辨员嗅觉疲劳 自动化过程更为便捷,节省大量人力。   他所在的单位采用动态稀释法,结合国家标准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研发出了新一代智能恶臭测定仪,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我国至今没有动态稀释方法标准,限制了这类技术的广泛应用。   恶臭传感器监测技术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耿利华 报告题目:关于德国PEN3系列电子鼻恶臭分析仪   耿利华在报告中介绍到,传统三点比较式嗅袋法在检测及时性、成本、人员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测量的准确度有待提升,而PEN3便携式电子鼻恶臭气味分析仪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该产品采用气体传感器阵列,其内含十种金属氧化物传感器,每种传感器可检测特定的恶臭气体族类,这些传感器覆盖了主要恶臭气体族类,通过独特的内置流量调节器确保在恶劣的条件下使用稳定。   当进行监测时,恶臭气体与传感器阵列响应,由多个传感器对特殊地点挥发的复杂气味的响应便构成了传感器阵列对该气味的响应谱,利用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程序对该响应谱进行处理,可以初步的分辨出气味的类别,通过建立 PLS量化分析曲线可分析出恶臭强度(OU值)。   PEN3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操作快捷,可用于野外现场检测,也可自动实时监测,还可直接接浓缩富集装置和气质联用仪,方便开发仪器联用检测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分析中心株式会社 李翊载 报告题目:复合恶臭及大气污染物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概况   李翊载在报告中指出,利用气体中的特定成分与传感器表面产生的化学反应,将传感器表面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值,由此来测量气体的浓度与成分。   基于气体传感器的恶臭检测设备,通过对复合恶臭灵敏反应的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MOS)、选择性反应突出的电化学式传感器(EC)以及光离子化检测传感器(PID)等,可评价复合恶臭和个别恶臭的程度和浓度,具有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性价比高等特点。   该类产品还可以用于水质气味成分检测与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取水质中的气味成分,可添加前处理装置。
  • 诚邀您参加光化学测试产品技术研讨会
    诚邀您参加光化学测试产品技术研讨会 滨松中国与北京赛泰克将于5月11日在北京翠宫饭店携手举办&ldquo 光化学测试产品技术研讨会&rdquo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杨国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建平教授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林君教授一起探讨光化学测试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届时,日本滨松的产品经理铃木建吾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滨松公司的绝对量子产率测试、荧光寿命及外量子效率测试系统并分享该类技术在光致发光及OLED测试领域的应用案例。 现场还安排样机演示及样品测试环节,与会者可以自带样品并现场测试材料的寿命及量子产率等参数。其中绝对量子产率测试设备内置积分球,可以对固体、粉末、薄膜及液体进行测试,操作简单,2分钟即可得到包含量子产率、激发谱、发射谱和波长依赖性等数据,重复精度可达到1,且不需要标准品进行比对。近红外型绝对量子产率测试设备的探测波长达到1100nm,很好的解决了以往近红外波段没有标准品进行比对的问题。 会议地点:北京翠宫饭店二层多功能厅(Jade Palace Hotel)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76号 会议时间:2012年5月11日 报告人: 杨国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学院&ldquo 百人计划&rdquo 入选者,化学所所长助理,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所和分子科学中心学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感光学会理事。亚洲大洋州光化学理事会理事,J. Photochem.Photobiol. A:Chem.编委。 林君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委员会委员,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 张建平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基地分子科学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物理化学学报》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理工分会副主席。 报名方式: 电话:010-82858336-19,13426082940 传真:010-82859156 联系人:范女士 如您对本次研讨会感兴趣,可将您的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发邮件至selina@cy-tech.com.cn 研讨会日程 9:00 &ndash 9:15 北京赛泰克公司总经理张冬梅致辞 9:15 &ndash 9:30滨松公司简介 9:30 &ndash 10:00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和质子转移化合物的强荧光材料&mdash &mdash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杨国强教授 10:00 &ndash 10:30 软化学方法制备多种形态结构发光与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探索&mdash &mdash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君教授 10:30 &ndash 10:45 茶歇 10:45 &ndash 11:45 条纹相机原理及应用&mdash &mdash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张建平教授 11:45 &ndash 1:00 中西自助餐 1:00 &ndash 2:30 光致发光绝对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及外量子效率测试技术&mdash &mdash 日本滨松Quantaurus产品经理铃木建吾博士 2:30 &ndash 3:30 样品现场测试1 3:30 &ndash 3:45 茶歇 3:45 &ndash 4:45 样品现场测试1 4:45 &ndash 5:00 提问交流 因名额有限,我们将以书面或电邮方式与您确认报名。 研讨会当天敬请携带我们发给您的确认书前来报到。 如有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来电咨询! 成立于1953年的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滨松集团),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光科学、光产业公司。使用滨松集团11200支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东京大学小柴昌俊教授的中微子实验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滨松集团的产品被广泛的应用在医疗生物、高能物理、宇宙探测、精密分析等产 业领域,是光产业界的领军企业。目前,公司下辖四个部门,即电子管事业部、固体事业部、系统事业部和激光部,产品群逐渐向光电倍增管、光学器件、光源、光半导体光子元件、光子计测仪器等多方面开展。在海外销售营业网点方面,我们已在全世界范围内15个国家设立了公司法人或办事处。 公司致力于光学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探索,以光子技术创立新的产业为目标。&ldquo 光子是我们的事业&rdquo (Photon is our business),从高柳先生继承的技术以及向未知未涉领域探索的精神,无论在研究开发领域,还是生产制造环节仍然一脉相承。 赛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活跃于化学及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科技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成为代理销售仪器、生化试剂及耗材的业内知名企业。目前已分别在上海、广州成立分公司,在重庆、西安、南京和天津设立办事处。专业的销售队伍以及客户至上的售后服务理念,是赛泰克发展壮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做为国内化学及生命科学产品最好的供应商之一,赛泰克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客户为本的原则,为中国的生命科学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技术论坛即将召开
    由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和广东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办,广东国际科技贸易展览公司承办的“2012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2012)”将于2012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技术论坛”也将与展览同期举行,日程如下: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技术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广东分析测试中心   会议时间:5月30-31日   会议日程: 5月30日 9:15-9:50 庄乾坤教授 分析测试与创新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9:50-10:30 蔡亚岐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样的磁性纳米材料固相萃取研究 10:30-11:20 吴雪美 Thermofisher 全新的与众不同的紫外可见/荧光分光光度计 11:20-12:00 贾丽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在线浓缩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应用 午餐,参观展会 14:10-14:50 魏开华教授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 14:50-15:30 梁逸曾副院长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复杂体系仪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 15:30-16:10 李攻科教授,所长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品与药品安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5月31日 9:00~9:10 主持人介绍来宾 9:10~9:55 郑建国总工、研究员 GD/TC22主任委员、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欧美消费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分析测试标准化 9:55~10:40 何建强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GD/TC22秘书长、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与方法学验证 10:40~11:00 美国布鲁克道尔顿公司 潘成松 博士 高分辨质谱在小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11:00~11:30 陈海鹏副主任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服务中心 标准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11:30~12:00 冯志强副站长、高级工程师 GD/TC22委员、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饮用天然山泉水》(DBS44/001-2011)标准解读 午餐,参观展会 13:30-14:10 罗国安博导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进展 14:10-14:50 关亚风研究员,博导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样品制备新技术 14:50-15:30 吴惠勤研究员,室主任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SPME/GC-MS鉴别地沟油新方法(Ⅱ) 15:30-16:10 孙远明副院长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食品安全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2013全国建材建工测试与评价技术交流会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1月1日-2日,&ldquo 2013年全国建材建工测试与评价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技术交流会&rdquo 在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隆重举行。近200名建材建工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由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CTC)联合主办。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促进我国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会议中19位来自国家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优秀检测仪器厂商、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就建筑材料与建工工程检测与评价方法、技术、标准和检测仪器创新应用等展开深入交流。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 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总经理马振珠主持会议   &ldquo 把脉工程质量,成就百年经典&rdquo 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总经理马振珠表示:&ldquo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以及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推动我国建工建材领域的技术进步。同时要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社会责任,传递诚信,服务建设,为实现国家质量发展纲要中提出的&lsquo 提高工程质量目标&rsquo 作出重要的贡献。&rdquo 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徐永模致辞   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副主任李文龙,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处长陈国义就实验室管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等内容作了介绍。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副主任 李文龙   李文龙就我国实验室评价制度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实验室建设当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近年来质检机构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李文龙总结了检测机构在工作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预警。他表示:&ldquo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育公平公正的检测市场,如何规避检测风险,是全体检测市场参与者共同关注的大课题,任重道远。&rdquo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处长 陈国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处长陈国义就我国建筑领域标准化问题做了介绍。据介绍,我国已发布工程建设标准近6000余项,覆盖工程架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会议还邀请了来自全国建材建工领域的知名专家介绍了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 张中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教授张中就电镜、XRD、AES、AFM等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在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做了介绍。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 包亦望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教授包亦望介绍了四项创新技术:陶瓷界面拉伸与剪切强度测试方法&mdash &mdash 十字交叉法 高温界面拉伸与剪切强度测试方法;陶瓷管材的弹性模量与强度评价&mdash &mdash 缺口环法;陶瓷涂层的模量与强度评价&mdash &mdash 相对法。这四项技术也获得了国际认可,已申请成为国际标准。 同济大学 姚武   同济大学教授姚武介绍了XRD、SEM/AFM、NMR等用于混凝土材料微观结构固相表征 ICP、ISE、NMR用于混凝土材料微观结构液相表征,以及声发射技术、敲击回声扫描技术、红外热像技术、断面三维重构等技术在混凝土宏观缺陷研究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阎培渝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阎培渝就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和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指标检测做了介绍。 北京三茂建筑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高小旺   北京三茂建筑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小旺介绍了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范围、建筑结构现场检测、建筑结构安全鉴定与建筑抗震鉴定等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程旭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程旭东对溢流火条件下有机保温材料外立面火蔓延进行了研究,并对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火灾特性做了分析研究。   同时,本次会议中还有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峰介绍了基于物联网及元计算技术的现代建筑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和应用。上海交通大学杨健介绍了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失效模态和影响因素、边界密封对中空玻璃耐久性的重要性,以及中空玻璃结构胶的测试研究及对玻璃耐久性的影响分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孙立新介绍了真空绝热板的物理性能、国外应用现状、基本热物理性能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燕翔介绍了建筑隔声评价、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隔声测量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与会人员合影   另外本次会议中,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紫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航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公司展示了企业在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检测方面所能提供的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 五洲东方(左)、三思纵横(右) 深圳万测(左)、无锡四联(右) 紫微机电(左)、航景科技(右)
  • 北京市启动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
    集中本市和中科院系统“优势兵力”的集成电路测试资源、能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北京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产业联合实验室”昨天正式启用了。   早在今年初,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通过联合实验室研发汽车电子、太阳能、风能功率器件及模块测试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建立高效的研发型测试服务平台,为北京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专业化、深层次、一站式测试服务。   当前,本市已初步形成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制造设备到材料研制较为完善的微电子产业链,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本市现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100余家,占国内设计公司的五分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在本市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材料测试技术高峰论坛在苏州召开
    2013年11月29日,由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和苏州中汽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测试技术高峰论坛在苏州拉开帷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位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内各地的顶级检测研究专家奉献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会场到处充满了浓郁的技术氛围,宝钢工业检测公司检化验中心(宝钢股份公司检化验中心)物理检测首席工程师李和平发表了《采用标准试样验证不同测试方法对屈服强度测定结果的影响》的演讲,宝钢中央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方健发表了《运用40000J大摆锤评价管线钢动态韧断行为》的演讲,武汉钢铁研究院力学研究室主任李荣锋博士演讲了《关于力学性能试验试样断口分层/分离开裂现象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会议中间,许多嘉宾纷纷踊跃举手提问,专家一一耐心解答,提问者笑逐颜开,平时的技术难题瞬间被专家迎刃而解,爽朗的笑声代表了满意的答案。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万测中汽联合试验室,该试验室包括了450J智能化可变能量多功能摆锤冲击试验机(带高速拉伸)、750J智能化可变能量多功能摆锤冲击试验机、1000kN单空间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50kN高低温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微机控制热变形维卡软化点试验机、10kN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塑料摆锤冲击试验机、熔体流动指数仪等。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但让广大嘉宾享受了一顿技术盛宴,而且深度体验了万测试验机的易用性、人性化界面及成熟且厚重的技术先进性,更为广大与会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技术平台。 上海宝钢工业服务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李和平教授现场作技术报告 武钢研究院力学研究室主任李荣锋教授现场作技术报告 宝钢中央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方健高级工程师现场作技术报告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轻量化所副所长赖兴华博士现场作报告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董莉副秘书长致词 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张振武秘书长致司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燕泽程主任致词 参观试验室 会议现场嘉宾提问 会议现场高朋满座 会议嘉宾大合影
  • 岂止于图谱——TA仪器测试技术分享会
    日常的测试工作中,您是不是常常烦恼无法做出漂亮的基线?有时又对如何分辨及解读图谱一筹莫展?错误的数据和虚假的图谱对您测试会产生何种危害?TA仪器,秉承一贯的为您提供最真实最可靠测试数据的原则,将会为您一一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来,和TA一起发现隐藏在数据和图谱里的真相吧!在此次讲座中,我们将带来如下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又巧妙的安排热分析测试?如何准确的分析及解读热分析数据?仪器精度所带来的图谱差异?新技术对传统材料分析产生的影响演讲专家:许炎山 先生 TA仪器资深应用技术经理曾先后任职于台湾台塑集团的南亚塑料公司第六轻油裂解计划ABS厂研发专员,与台湾化学纤维公司的ABS建厂专员,累积丰富的流变学与热分析技术在产业界与学术界之相关应用经验,并且也拥有超群的仪器实际操作能力。马倩 博士 TA仪器热分析技术专家美国Tufts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毕业于美国顶尖热分析实验室。有着多年高分子热分析表征以及X射线散射理论和实验研究经历。李润明 博士 TA仪器流变技术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聚合物流变学,在材料表征分析和测试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少数能结合流变理论、实际操作和产业经验流变专家。日程安排时间:2015年4月28日(周二)9:00-16:15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100号上海西藏大厦万怡酒店3楼会议室1+2日程安排09:00-09:30 TA公司介绍及产品概述09:30-10:30 TA热分析技术在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10:30-10:45 茶歇10:45-12:00 热分析数据差异解读及常见问题12:00-13:30 工作午餐13:30-14:30 材料研发涉及的黏弹测试技术14:30-14:45 茶歇14:45-15:45 如何测定材料的热传导性能15:45-16:15 现场交流及答疑详情请垂询:TA仪器市场部王小姐电话:021-34182128 传真:021-64951999Email:vwang@tainstruments.com或者请致以下链接填写详细信息并提交http://www.tachina.net/wot/index.html
  • 以色列沙漠中修建新能源技术测试中心
    沙漠中的新能源技术测试中心   为了更好地帮助以色列的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由地区政府牵头,当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了新能源技术测试中心,帮助太阳能企业或其他研发单位在广袤的沙漠里进行实地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成本评估与市场对接等服务,尽可能地使新技术成功迈向市场。记者了解到,如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其关键部件太阳能板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能够发挥最大功效,而沙漠里的高温和恶劣气候可以为测试有关设备提供严酷的环境,同时沙漠中漫长、干燥的夏季也可以让技术人员为这些企业在一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数据作为参考。今年2月16日刚刚成立的测试中心正在为五种光伏太阳能技术进行测评。在测评现场,记者看到一种半透明的双面太阳能板,板的正面可以吸收太阳直射的阳光,而背面则可以吸收地面反射光线,太阳能板的效率因此大幅提高。测试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不但对技术和产品进行量化测试,今后还要逐步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标准体系,以便向企业提供其产品是否符合某个特定市场需求的信息。   以色列唯一的太阳能热电厂   在离技术测试中心不远的萨玛尔基布兹耸立着以色列唯一的太阳能热电厂。占地半公顷的热电厂由30面巨大的镜子和一个30米高的热塔组成,据说这个花朵形状的热塔的设计师就是今年上海世博会上以色列馆的设计师海姆多坦。投资方以色列Aora公司表示,政府目前对热电项目的补贴只有20美分/度左右,只有光电项目补贴的一半还不到,这导致电厂入不敷出。该厂自去年6月开始并网发电,50万美元的投资和100千瓦的发电量虽然在同行内只能算小儿科,但由于其综合了生物能、太阳能、柴油发电等几大技术,使其能够24小时运转,在发电的同时还能够提供相当可观的热量供当地居民使用,其示范作用远比经济效益大得多。Aora公司把这个厂当成一个实地广告,在检验自身技术的同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前来参观与调研。   大型电厂与羊圈上的太阳能板并存   以色列去年刚刚推出新能源政府补贴政策,并从小到大逐步推进。由于50千瓦以下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有明确的入网价格(0.53美分/度),小型光伏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在以色列全境展开。在纳盖夫沙漠的一个基布兹(以色列的集体社区),一家太阳能公司投资在中心公园的停车场上搭建了用150块太阳能板组成的遮阳篷,既可以让车辆在此乘凉,又可以发电。农民的羊圈上也同样被太阳能板覆盖。这个基布兹最近又与一家太阳能公司签约,在羊圈上加装300千瓦发电量的太阳能板,使该社区太阳能发电总量达到400千瓦。这个基布兹的做法具有典型的以色列特色——在人多地少的以色列发展新能源,必须想方设法减少占用的土地。在刚刚结束的以色列新能源展览会上,一家公司最新开发的可以安装在水面上的太阳能板受到业内人士追捧。该技术在农用的水塘或蓄水池水面上安装太阳能板,不占用任何土地,即不影响水中作物的养殖,又可以降低发电设施的建设成本。   虽然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但小型新能源发电站毕竟发电量有限,难以帮助以色列实现其2020年新能源占总能源消耗10%的目标。所以在推广社区小型新能源发电站的同时,以色列政府也在挑选适当的地点建立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在纳盖夫沙漠西部,一个发电量250兆瓦的热电厂和一个发电量30兆瓦的光伏电厂正在拔地而起。以色列政府试图用5年时间探索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能源政策,在大型项目与小型大众化项目之间找到平衡,为实现其十年目标提供高效的政策保障。
  •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疑预设面试者成绩
    核心提示:2月6日晚,网友发帖称,2011年12月,位于成都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还没进入面试环节,院方已经给面试者提前打好了面试成绩。院方对此予以否认,办事人员称,此事纯属个人失误。   2月6日晚,天涯论坛上的一则帖子引来了上万的点击量。网友jb201112在帖子中说,2011年12月,位于成都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还没进入面试环节,院方居然已经给面试者提前打好了面试成绩。   这份“提前打好了面试成绩”的名单被粗心的工作人员发布到了四川人事考试网上。在他们发现之前,网友jb201112已经把名单下载并保存到了自己的电脑里。   2月9日,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人事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网友jb201112在帖子中说,2011年12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012年1月13日9时许,四川人事考试网上公布了《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2011年12月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确定面试资格审查人员的公告》,里面居然已经给面试者提前打好了面试成绩。在当天10时左右,这份公告被作了更改。   他附的两张截图显示,“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从左至右分别公示了招考单位、招考岗位、岗位编码、招聘名额、考生姓名、笔试名次、笔试总成绩等几列信息。在部分考生上述信息的右边,还出现了两列“奇怪的数据”——表格并没有显示这些数据属于什么项目,而且只有部分考生名字的后面有这些数据。   网友jb201112对这些“奇怪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惊人的内幕”。   他以化学研究所“初级研究岗位B”笔试总成绩第一名的考生为例,该考生的笔试总成绩为67.9分,其后最右边的两列数据分别是70和69.16。他用一个式子标明了三项数据背后的数学关系,即“67.9×0.4+70×0.6=69.16”。“意思是这个人笔试成绩是67.9,想让他总分算出来是69.16,就给面试打了70分。”   根据《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2011年12月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是:考试总成绩=笔试总成绩40%+面试成绩60%。网友jb201112所列的式子与公告中的方法一致。   据计算,每项异常数据均符合上述计算方法。比如,化学研究所“初级研究岗位B”笔试总成绩第二名的考生后面的两个“奇怪的数据”,分别是78和70.4,其笔试总成绩是59分,同样符合“59×0.4+78×0.6=70.4”的数学关系。   网友jb201112推测,最右边的两列数字分别是面试成绩和考试总成绩。   按照《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2011年12月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确定面试资格审查人员的公告》,面试资格审查将于2012年2月10日举行。也就是说,“还没面试,成绩已公布在网上”。   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上了网友jb201112。2月8日晚,他通过邮件给记者发来了他在1月13日9时55分下载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2011年12月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以及写给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举报信。   他在举报信中表示,那些“考试总成绩”第一的人,“面试成绩”比其它人都要高很多,这带有很明显的选择性,在面试成绩占总分的60%的情况下,面试成绩高的被录用的可能性就大。   记者注意到,在经过上述计算后,化学研究所“初级研究岗位B”笔试总成绩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名次发生了变化:笔试总成绩第一名的考生,在加权了“面试成绩”之后,“考试总成绩”变成了第二名。其他岗位的考生名次亦有相似的变化。   2月8日下午,帐号为“中测院人事处”的作者跟帖进行了回应。帖子说,网友发布关于《大胆中测院公招,还没面试,成绩已公布在网上》的帖子后,我院非常重视,院纪委及院监察部门对此事进行了专项调查。此事系院人事处新接手该项工作的计算机录入人员,在使用以往报送公招成绩的电子表格模板进行数据录入、粘贴过程中,未将以往的数据清除干净所致。同时我院“2011年12月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面试工作要2012年2月17日才会进行,所以根本不可能提前出现所谓的面试成绩。目前院纪委及院监察部门已对该工作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   帖子的落款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人事处”。2月9日,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人事处刘处长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证实,这条帖子确实是他们发的。   误发表格的当事人、该院人事处工作人员王晓玲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她对计算机不是很熟悉,“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是她在前任同事制作的表格的基础上修改的。由于最右边两列的陈旧数据没有删除干净,打印出来的纸质文档又没有显示出来,她误以为是正确的表格,就发到了网上。“这是我四十多年来犯的最低级的错误。”   她坚决否认这是在故意编造数据。她举例表示,从三人里面选一人,而表格上只有两个人有错误的数据,“不可能只有两个人的数据就可以决定(公招的结果)呀”。“没有任何有目的性的东西,完全是我的个人失误。”王晓玲说。
  • 云帆兴烨分立器件测试技术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女士/先生:   非常荣幸地邀请您参加于2010 年7 月22 日(周四)下午在深圳东方银座酒店举行的“分立器件测试技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将由美国STI公司副总裁John Bailey与大家一起分享半导体分立器件的测试技术,STI分立器件测试仪的应用,并为您现场解答您关心的测试问题。   本次研讨会我们邀请了艾默生网络能源,山特,意法,安森美等知名企业,希望大家能够相互交流测试经验。对于与会者我们将有精美礼品奉送!   时间:2010 年7 月 22 日星期四 14:00-17:00   地址: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竹子林东方银座酒店雅典厅   公交路线:乘公交车到竹子林站(深南大道北侧)即可到达酒店   地铁路线:乘坐地铁到竹子林站B出口,即可到达酒店   驾车路线:深南大道北侧,竹子林   酒店电话:0755-8350 0888   主办方:深圳市云帆兴烨科技有限公司 www.sinyee.cn   美国科学仪器测试公司 会议日程 日期 时间 主题 讲师 7月22 14:00-15:00 分立器件测试与ATE John 7月22  15:00-15:15 Tea Break   7月22  15:15-16:15 STI5000C 器件特性曲线扫描 John 7月22  16:15-16:45 现场答疑 John 7月22 16:45-17:00 国内客户案例分享 艾默生 报名方式   请填写下表e-mail至 caipf@sinyee.cn 或传真0755-83323909   如有疑问请致电(0755)83248861/13751095731 蔡鹏飞 公司名称   公司地址 姓名 所在部门 手机 E-mail 公司所在行业 □电源 □照明 □家电 □电力 □元器件 □教育 □电机 □其他
  • 岛津与江苏高校交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日前,江苏大学检测中心联盟在江苏常州召开年度测试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10余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和各个检测中心的专家210人与会。岛津冠名参加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传真 在研讨会上,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专家苗国玉先生做了题为《岛津公司及岛津公司大型仪器介绍》和《岛津X射线荧光EDX大学科研应用介绍》两个大会报告,和与会者分享了岛津先进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 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专家苗国玉先生做大会报告 从苗国玉先生所做大会报告中可知,EDX7000\8000是岛津全新一代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其中EDX8000分析元素范围达到创纪录的C-U, 属于世界第一台有如此能力的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仪。EDX7000\8000出色的硬件、软件,岛津独自开发的5种特殊滤光片,消除很多谱线干扰,以前能谱仪不能分析的谱线现在轻松实现分析;高速计数系统,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内置了贵金属、Rohs指令、ELV、玩具等分析程序,用户实现简单的快速分析;岛津开发的BG-FP法,很好的解决了少量样品和表面不规则样品的“无标样定量分析”,为大学科研用户分析未知样品,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比如分析极少量的未知样品,粉末、固体、液体、岩浆等各种形态样品。 在会议现场实机展示了岛津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7000,引起很多与会专家的强烈情趣,并现场测试了用户一些样品,现场大约有50多为与会者观看了演示测试。 岛津展台传真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KLA科磊快速压痕技术对隔热涂层的测试
    KLA科磊快速压痕技术对隔热涂层的测试什么是隔热涂层?隔热涂层(TBC)是一种多层多组分材料,如下图所示,应用于各种结构性组件中提供隔热和抗氧化的保护功能1。TBC中不同的微观结构特征,如热喷涂涂层的薄膜边界、孔隙度、涂层间界面、裂纹等,通常会极大地增加测试的难度。图 1. (a)多层、多功能的隔热涂层的示意图《MRS Bulletin》(b)隔热涂层的横截面的扫描电镜图KLA Instruments的测试方法利用KLA发明的 NanoBlitz 3D 压痕技术对TBC 涂层进行测试,每个压痕点测试只需不到一秒,可在微米尺度上对涂层和热循环类的样品的粘结层、表层涂层和粘结层—表面涂层的界面区域等进行各种不同范围的Mapping成像,单张Mapping最多可达100000个压痕点。结果与分析粘结层—表面涂层的界面区域是 TBC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微观结构及相应力学性能的变化,会影响到TBC 的热循环寿命。该界面处最重要的考量就是热生长氧化 (TGO) 层的形成,TGO是在高温条件下,粘结层的β-NiAl的内部扩散铝与通过表层涂层渗透的氧发生反应而成,TGO 层可防止粘结层和下面的衬底进一步的氧化,但TGO超过一定的临界厚度,又会导致严重的应变不兼容和应力失配,从而使 TBC 逐渐损坏并最终产生剥离2、3。下图显示了典型的等离子喷涂涂层的变化过程,TGO 的厚度会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对应的硬度和弹性模量Mapping结果也显示出类似的趋势,同时,从硬度mapping图中也可以观察到粘结层一侧的作为铝源的 β-NiAl 相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耗尽。图 2. (a,第一列)涂层状态下的 TGO 生长状况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mapping 图;(b,第二列) 5 次热循环后的 TGO 生长状况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mapping 图;(c,第三列)10 次热循环后的 TGO 生长状况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mapping 图;以及(d,第四列)100 次热循环后的 TGO 生长状况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mapping 图。TGO 生长引起的弹性模量差异会导致失配应力的发展,该失配应力又导致界面之上的表层涂层产生微裂纹,如上图(d,第四列)所示的mapping结果捕捉到了裂纹区域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降低现象。KLA的“Cluster”算法可以对不同物相的mapping数据反卷积处理并保留它的空间信息,即对相应的力学mapping图进行重构,如下图所示。图(c) 的Cluster的硬度mapping图清晰的展示出三组硬度明显不同的物相:(1)β-NiAl、(2)γ/γ‘-Ni 和(3)内部氧化产生的氧化物。图 3 .五次热循环后粘结层的(a)微结构图,(b)硬度mapping图(c) Cluster 后的结果。总结与结论KLA 的 NanoBlitz 3D 快速mapping技术可适用于隔热涂层的研究:TBC 不同膜层的界面区以及多孔的表面涂层的研究,甚至可以借助mapping技术获得的大量数据来预测 TBC 样品的剩余寿命。如想了解更多产品参数相关内容,欢迎通过仪器信息网和我们取得联系! 400-801-510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