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部属高校

仪器信息网部属高校专题为您整合部属高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部属高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部属高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部属高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部属高校话题讨论。

部属高校相关的资讯

  • 23所部属高校晒信息公开年报
    p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高校10月31日前须向社会发布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统计2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现,在京教育部直属大学中,23个高校按时“晒”出年度信息公开的“成绩单”,仅一所延迟,“双一流”建设规划首现信息公开年报。 /p p   今年各高校的披露工作较往年更加细致和透明,相较去年,多家大学邀请了第三方对捐赠收入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公布结果。各大学领导出国(境)透明度显著提高,费用支付来源、出境日期、出访具体内容都在公开之列。但部分高校未公布领导兼职是否取酬,校办企业资产经营信息仍有更新滞后的情况。 /p p   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高校要公开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信息”的清单管理,并纳入到信息公开年报的撰写。今年教育部进一步要求,各高校要以清单为底线,不断完善本校主动公开目录,进一步拓宽公开范围,细化公开事项,继续加大招生、财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北青报记者昨天统计发现,截至发稿前,2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里,23个高校按时“晒”出年度信息公开“成绩单”,仅中国人民大学延迟。据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的信息公开年报于本周内公开。 /p p   “信息公开”的“50条”细则里,高校招生一致被外界认为是“重头戏”。从今年公开年报的内容看,各高校的招生录取披露工作较往年更加细致,招生信息公开渠道更加多元,信息公示更及时全面。各学校均及时发布统招计划和录取的进展,及时公示自主招生、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的计划、办法和名单,各校均在招生网站和微信上公布信访举报电话。 /p p   今年6月,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反馈了巡视意见。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清华、北大、北师大及中国农大均在年度信息公开报告中公布了学校相关整改情况。 /p p   看点1 /p p   “双一流”建设规划首现信息公开年报 /p p   伴随“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正式出炉,“双一流”建设规划首现信息公开年报,各高校对学校“双一流”的建设规划方面多有着墨。清华大学在《2016~2017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提出,学校要研究制定“双一流”建设方案,通过调查研究、咨询座谈等方式,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北大也将其“双一流”建设方案纳入本次信息公开中,据了解,北大曾在学校官方微信发布相关信息。北师大则在其信息公开年报中指出该校“双一流”整体建设方案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期间召开30余次编制工作会议和12次专家论证会。中央财经大学则提出2017年的重点工作着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学校把 “双一流”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均列入其中,学校提出完善综合配套措施,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p p   文/本报记者 王晓芸 /p p   看点2 /p p   领导因公出国(境)信息细化到资金来源 /p p   就公开领导因公出国出境一项,今年各校的透明度明显增强。2015年北青报记者统计时,近两成在京部属高校并未公布领导“因公出国”信息,今年从已公开的情况看,各所大学领导出国出境情况披露很充分,费用支付来源、出境日期、出访具体内容都在公开之列,多所学校还在校内提前公示。 /p p   在清华大学公开的信息中,设有“校领导因公临时出国(境)信息公示”专栏。其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校级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情况共有36次校级领导出国(境)信息,每次都公布了领导名称、职务、国别地区、期限、邀请单位、费用支付来源、日期、出访内容共8项信息。其中“费用支付来源”除一次是“部分校内支付”,其余都是“全部校内支付”。 /p p   北师大、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个高校公布了校领导因公出国出境情况,还列出了出访日程安排,北京化工大学还配有专门的表格,写清了出访经费来源及拟支出金额。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领导每一次因公出国(境)之前,都在官网的“信息公开”栏目中进行公示,有异议者,还可拨打校内监督电话。 /p p   文/本报记者 刘旭 /p p   看点3 /p p   有高校请第三方审计捐赠款 /p p   在接受捐赠和使用捐赠款方面,清华大学2016年的捐赠收入从上年度的5亿元出头,猛增至15.89亿元,此外还有资助7.07亿元,京城高校居首。北京大学2016年共筹集捐款总额5.7亿元,其中直接奖励资助师生万余人次,现有捐赠项目2771项。 /p p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部分大学邀请了第三方对捐赠收入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审计结果予以公布。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今年2月出炉的审计报告。北师大发布了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2016年年检报告,对捐赠项目、捐款与公益支出、本年度捐款来源、使用方向、资助学生等进行了公开,同时在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了教育基金会财务会计报告。中国政法大学邀请第三方的审计人员进行校办企业和学校捐赠的财务审计,全文发布相关信息,全面公开学校受捐赠财产使用与管理情况。但也有一些高校,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的受捐赠情况更新滞后,其教育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还停留在2015年。 /p p   文/本报记者 雷嘉 /p p   看点4 /p p   部分高校领导兼职信息未标明取酬情况 /p p   经梳理北青报记者发现,大部分在京部属高校均及时公布了校领导社会兼职的信息,但有个别高校未公开领导兼职取酬情况。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公开的信息中均显示校级领导无企业兼职情况。华北电力大学公开的信息显示,该校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副书记等多位校级领导都在社会上有兼职,兼职单位多为行业协会,但兼职者都不取酬。 /p p   也有高校并未标明领导兼职取酬情况。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师大、中国政法大学等校在学校网站的“现任校领导”专栏里,将每位校领导个人简介向社会公开,但鲜有学校注明是否取酬。中央财经大学在领导简历上单列了社会职务一项,如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瑶琪主要社会职务为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但简介并未注明是否取酬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多位领导的社会兼职情况也没有注明是否取酬。 /p p   文/本报记者 王晓芸 /p p   看点5 /p p   高校校办企业资产信息更新多滞后 /p p   在每年的信息公开年报中,校办企业资产信息披露一直是薄弱环节。今年高校在国有资产保值方面的信息公开仍普遍滞后,只有中央财经大学和北师大少部分高校及时公布了2016年度的最新信息。 /p p   经北青报记者统计发现,大多数高校在校办企业资产、负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信息更新仍停留在数年前,或出现网页无法打开的情况。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信息公布至2015年度。清华的信息显示:2015年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705.39亿元,营业利润45.94亿元,利润总额58.16亿元,合并总资产2072.27亿元,所投资企业52家,其中控股企业25家。中央戏剧学院的校办企业北京亚盟演出有限公司资产信息只更新到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办企业资产、负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网页打开缓慢。 /p p   文/本报记者 雷嘉 /p p /p
  • 山东筹建中国能源大学,将新增一所部属高校?
    p   1月25日上午9点,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山东省省长龚正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山东科教融合发展实现突破,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整合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科大学组建稳步推进,中国能源大学正在谋划筹建。 /p p   有望再增一座“国字号”大学 /p p   不久前,山东组建了新的齐鲁工业大学。进入2018年,距离齐鲁医科大学的开建也越来越近。这一所新大学将在济南、泰安两地设置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济南。 /p p   除了齐鲁医科大学,山东还将迎来另一所新大学。 /p p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能源大学正在谋划筹建。 /p p   这意味着,未来山东有望再增加一座“国字号”大学。 /p p   今年,山东还将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p p   会落户青岛吗? /p p   这个大概率是青岛的,真的很难在济南实话实说。 /p p   也有说法放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理由是国家能源大学是中央送给山东的配合新旧动能转换实验区的一个附带礼物,是中央通过密线电话给省委交代的,很可能落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齐河。 /p p   王文涛书记在会议讨论时说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中央赋予山东的一项重大责任、重大使命。要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统领经济发展,助推山东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要“读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总体建设方案》的意义、落点、机遇,读懂济南的定位职责,用足用活中央政策,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p p   济南需要快马加鞭了 /p p   济南最要紧的还是引进一两所985或者211工科大学的分校,再不引进,过几年教育部不批了。就章丘区自己在做。 /p p   引进一所好大学是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啊,只有一个山大,撑不起来。 /p p   一个地级市义乌市就有7所大学分校,比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珠海市有吉林大学,北京理工等,威海有哈理工,哈工业。 /p p   为什么可能选择石油大学? /p p   既然叫中国能源大学,说明很可能是部属的大学,石油大学可能性比较大。现在石油大学是部属,省部共建,这个事很可能以教育部为主,山东省配合而已。 /p p   能源不只是石油和煤炭,至少还有电力,核能,地热,太阳能等等,能源是个很笼统,覆盖面很广的概念,当今石油工业长期徘徊,发展新能源,才是能源大学创建的创新点。 /p p   1.加中国两个字的,新申报教育部不允许,只能是原有基础上改名。比如中国计量学院改名中国计量大学。 /p p   2.这个中国能源大学明显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基础上筹建,因为石油两个字迟早要去掉。 /p p   3.济南有山大,济大两所综合性高校,山师范1所师范类高校,新齐鲁工业大学工科学校,新齐鲁医科大学医学高校,山东财经大学财经类高校,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类高校,把这7所发展壮大,对于济南这个体量来说,足够了。 /p p   4.目前的状况是现有的驻济高校,大而不强,山多峰少,名气打不出去,济南市的扶持力度太小,自然也就更难以吸引省外名校落户了。 /p
  • 部属高校人事调整密集期:3天内5校换帅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邱水平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郝平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转任校长;林建华不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至此,3天内已有5所部属高校换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邱水平曾任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等职,2017年1月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郝平曾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等职,2016年12月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3日早些时候,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南京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胡金波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张异宾不再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更早前,22日,教育部人事司在中国药科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金能明任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不再担任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金能明此前职务为宁夏大学党委书记,其调动也给这所宁夏唯一的“双一流”高校留下了职务空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2日,教育部人事司在江南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朱庆葆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拓不再担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1日,教育部人事司在华中农业大学宣布了教育部党组的任免决定,李召虎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邓秀新不再担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 /p
  • 75所部属高校晒预算:8所高校破百亿 清华预算近300亿超北大100亿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75所部属高校晒预算:8所高校破百亿 清华预算近300亿超北大100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你的母校进入榜单了吗?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月27日,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都在各自的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布了2019年财务预算。清华大学依然以近300亿元的预算遥遥领先,不仅比去年增加了27亿元,而且比今年排在第二名的浙江大学多出100亿元,北京大学位列预算榜单第三名。小编列出了本次突破百亿的8所高校供大家了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312f07c-4bd3-46c4-9689-e7a392a3fc9f.jpg" title=" 清华.jpg" alt=" 清华.jpg" width=" 527" height=" 344" style=" width: 527px height: 34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预算榜第一:清华大学 297.21亿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036d7141-e28f-48d6-8bbe-8c8b030ae47d.jpg" title=" 浙江大学.jpg" alt=" 浙江大学.jpg" width=" 525" height=" 396" style=" width: 525px height: 39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预算榜第二:浙江大学 191.77亿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6cf7ae4-25ee-455e-ba5f-599765c3423a.jpg" title=" 北京大学.jpg" alt=" 北京大学.jpg" width=" 525" height=" 352" style=" width: 525px height: 352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预算榜第三:北京大学 190.07亿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8cc75c6-daac-4d24-bc30-5a8ae8ad7f36.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429161201.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429161201.png" width=" 332" height=" 279" style=" width: 332px height: 27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预算突破百亿的8所高校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我国的大学有的是部属高校,有的是省属高校。大家都很关注教育部直属高校,因为这类高校在经济上都会受到中央财政相关部门大力度的支持。毕竟对高校而言,经费的来源非常重要。高校收入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和上年转结等8个方面,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是指中央财政当年通过部门预算拨入学校的财政资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据微信“青塔”分享,各个高校财政拨款收入及其占比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d82f63c1-be3b-47bc-a765-d649af7a558e.jpg" style=" width: 441px height: 1708px " title=" 榜单1.jpg" width=" 441" height=" 170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f7bd382-86b8-42d1-b2d2-2eb3b7a3282a.jpg" style=" width: 425px height: 1626px " title=" 榜单2.jpg" width=" 425" height=" 162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3i生仪社 /span ”上线啦!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扫码解锁更多生命科学资讯干货!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9f3ed7c9-7aa8-4daa-8331-f278d5dfdacc.jpg" title=" 小icon.jpg" alt=" 小icon.jpg" / /p
  • 中科院将部署15项重大科技任务
    北京1月16日电 从今天召开的中科院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中科院“十二五”将在重大产出和重要方向上部署15项重大科技任务。   这些重大科技任务包括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高温超导与拓扑绝缘体研究、空间科学、载人航天与月球探测工程科技任务、深海科学探测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海试、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分子模块育种创新体系与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重大新药创制与重大疾病防控新策略、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深部资源探测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储能电池、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
  • 七部门部署开展201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p   3月30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七部门联合召开201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部署2018年农资打假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狠抓农资市场监管,保障供应和质量安全,确保春耕生产需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efeb36cc-0c98-4151-a3e8-f9549b0d5c90.jpg" title=" faa9819d7aed49298946b3b16ac32116.jpg" / /p p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2017年全国“两杂”种子、兽药、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97%和97.4%,比2013年提高0.5、3.8和1.4个百分点。农业、工商、质检与公检法部门高效配合,5年来累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26.4万件,检查企业590万次、市场102万次,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p p   会议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农资打假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各地各部门要秉持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工作理念,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零容忍、出重拳,强队伍、严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健全农资打假长效机制。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要瞄准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整治。围绕假劣种子、肥料有效成分不足、农兽药隐性添加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再查处通报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典型案件。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要围绕重点区域强化质量监督抽查。紧盯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重点区域,按照“双随机”要求继续强化农资质量监督抽查。要推动关口前移严格投入品审批准入。提高农资产品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残留、高污染、高耗能农资产品重复登记注册,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span 要实施农资领域诚信建设计划。推动农资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制定出台农资违法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把信用作为各类农业项目申报、资格审查、行政许可审批的必要条件。要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在全国举办田间课堂、现场咨询和展览展示,指导农民科学购买、合理使用农资产品,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 /p p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宋建朝主持会议,总农艺师马爱国公布了2017年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分别对各自领域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湖北省农业厅、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辽宁省公安厅作典型发言。 /p
  • 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2026年完成调查评价
    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明确2024年开展实地调查,2026年完成调查评价,形成全国水资源基础调查成果。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关键因素。通知明确了水资源基础调查的工作目标:以“三调”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统一底板,以我国陆域国土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水体(液态水和固态水、淡水和咸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调查对象,紧紧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充分发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优势,构建高效、顺畅的中央地方联动和部门合作共享工作机制,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开展调查,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基础信息。通知明确了水资源基础调查的主要任务:水域空间调查,调查全国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夏季冰川及常年积雪的范围、面积等情况;水储存量调查,包括地表液态水储存量、地表固态水储存量和地下水储存量,开展水下地形测量;水资源量调查,从水利部门获取地表水资源量相关数据,开展全国地下水资源周期和年度调查评价;水资源质量调查,调查获取全国地下水、重点地区地表固态水等水资源的质量;年度变化调查,掌握水资源年度变化情况并形成年度成果;水资源专题调查评价,围绕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开展专题调查评价工作。在时间安排上,通知要求2023年做好准备工作,组织调查力量,部署调查任务;2024年至2025年组织开展实地调查;2025年下半年汇总形成水资源基础调查基本数据;2026年完成水资源调查评价,形成全国水资源基础调查成果。
  • 高技术中心组织召开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实施部署动员会
    p   8月29日,高技术中心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实施部署动员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各专项相关项目负责人及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相关司局领导、地方科技主管部门领导、专项专家组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br/ /p p   会议对新能源汽车、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纳米科技、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全球变化与应对、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高性能计算、地球观测与导航、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先进轨道交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等1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年度立项项目的实施工作进行了部署。 /p p   会上,高技术中心副主任袁建湘围绕2017年项目立项情况、项目管理过程、加强项目管理的考虑三个方面做了报告。报告指出,为确保评审立项过程公平公正,高技术中心通过构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核心专家库,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强化信息公开和加强对任务书的审核把关等措施,切实促进立项过程科学合理。 /p p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从监督评估角度指出,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现代治理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增强对科技监督和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谁主责、谁接受监督”的总体要求,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既要管好自己,又要带好团队,强化自律意识。同时,要强化合同管理,做到合规性监督和绩效评估并重,切实履行好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建立健全财务、诚信等制度建设。 /p p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介绍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相关情况,提出要切实发挥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作用,既要实现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融通,又要实现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融通,充分发挥项目牵头单位的作用,真正做到融通创新。 /p p   高技术中心主任刘敏在总结讲话中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做好政策学习、项目实施、角色转变等三个准备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切实”:一是切实强化责任意识,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意味着肩负国家使命和沉甸甸责任,如何在规定期限内交出成绩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二是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围绕项目任务落实好责任,切实体现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把握好关键节点,在加强一体化实施上下功夫 三是切实尽职履职,项目负责人需要同时承担科研责任、管理责任和社会责任,既要产出创新成果,又要培养人才和团队,同时还应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负有责任。 /p p   动员会上,北京大学、中车公司等单位分享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项目实施及管理经验等内容,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借鉴。下午,14个重点专项分别召开了专项分组座谈会,根据各专项实际情况,部署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专项工作顺利开展。 /p p br/ /p
  • 张永生:二十大对实现“双碳”做了最新战略部署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图/新华社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实现“双碳”目标,为何重点提出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能源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在当前世界局势之下,“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有何深意?就此,新京智库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新京智库:二十大报告关于“双碳”表述的这句话传递了哪些信号?张永生:这段话是中央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最新战略部署,显示中国在“双碳目标”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双碳目标”是党中央深思熟虑做出的战略决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中国在“双碳目标”上的战略是一贯的,一直保持着战略定力。在2020年10月提出“双碳”目标后,中国以“1+N”政策体系确定了“双碳”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目前正在全方位大力推进。新京智库:实现“双碳”目标,为何重点提出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能源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张永生:实现“双碳”目标,前提是能源体系的转型,从化石能源为主的体系转向新能源体系。这一转型是非常复杂艰巨的过程,必须立足现实。我国是煤炭大国,能源体系的转型必须立足这个现实,不是简单地去化石能源,而是必须“先立后破”,转型过程必须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煤炭的清洁利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多管齐下”,实现“双碳”目标的成本最小化。新京智库:在当前世界局势之下,“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有何深意?张永生: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一直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气候变化危机越来越加剧的今天,尤其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当前复杂动荡的世界局势,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产生了严重影响。二十大报告中发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声音,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对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北京2024年重点任务:集中部署高端科学仪器等重大专项攻坚行动
    2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围绕十二个方面部署302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出,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集中部署集成电路、高端科学仪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育种等9个重大专项攻坚行动。此外,还提出推进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北京市科学仪器产业迎来重大利好。《清单》提出,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体包括以下任务:加强有组织科研,深化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做好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实施,推动高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持续加大基础科学发展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加快布局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项目。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市自然科学基金与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对接合作,探索扩大联合基金规模或设立新的联合基金。加强在京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做好人才、空间、经费等支持工作。推进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认定布局一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落实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第三方评估,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等高水平活动,推动产出更多原创科研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支持组建一批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研究制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指引,布局建设新型共性技术平台,助力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集中部署集成电路、高端科学仪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育种等9个重大专项攻坚行动。聚焦重点产业技术薄弱环节,加大区块链、车规级芯片、前沿新材料等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应用和开放合作,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协同创新,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依托大科学装置,聚焦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赋能头部企业、链主等创新企业融合发展。抓好怀柔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推动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等5个“十四五”项目开工建设,高标准办好国际会议。提升未来科学城技术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环境,优化“两谷一园”创新布局,“生命谷”加快三期开发建设;“能源谷”加快“一企一策”盘活用好央企存量资源,持续推动央企“三率”提升,加大能源创新企业培育引入力度;沙河高教园区实施校城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建设未来大学科技园,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承接更多科技成果落地。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做强做优四大主导产业,着力解决关键装备零部件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顺义区深化拓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配套和专业服务水平,强化与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清单》还提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具体包括以下任务:大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加快建设机器人产业园、生物医药标准厂房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科技创新产业项目,拓展新型储能、高端显示、智能终端等新投资增长点。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推进标志性产品攻关,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增强装备研发生产能力,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深化拓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发挥临床研究质量和效能优势,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发挥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作用,争取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加速审评政策试点,完善创新药进医院流程。加强布局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制造等前沿新兴领域,推进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电机、电池、电控、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提升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鼓励支持汽车出口。推动卫蓝新能源固态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宁德时代电芯工厂项目一期。推进关键原材料、核心器件制造等上游产业集群和智能终端等下游产业贯通,推动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建设,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 “大学富豪榜”折射高校信息公开难点痛点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ac3b65d4-b122-4acc-9953-fc6ba9a9802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b6760d89-ddae-433e-8d6d-bfe6a7193c59.jpg" / /p p   一份在网络上被疯转、被称为中国高校“富豪榜”的榜单再次引起公众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的关注。 /p p   其实,这一榜单是在晒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钱袋子”:哪家高校富得流油?哪家高校排名垫底?高校贫富差距悬殊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大学“造富”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能力,社会需要一份“高校富豪榜” 也有人认为,这“富豪榜”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公众的视线。 /p p   那么,一所高校的开支能否代表学校的实力?公众应该如何看待这份“大学富豪榜”?高校公布预决算数据的背后,又有哪些信息公开的难点痛点值得关注? /p p strong   富豪榜是对高校公布财务信息的扭曲和误读 /strong /p p   被疯转的“高校富豪榜”,数据来源是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2014年决算报告。 /p p   榜单显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年度决算数均超百亿元,进入“百亿俱乐部”。其中,清华大学以175.60亿元的年度决算数位居“富豪榜”榜首,比榜单最后一名中央戏剧学院的年度决算数高出近40倍。 /p p   根据各校公布的决算表,年度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只有清华和浙大,大部分高校在50亿元以下。在年度支出方面,清华以115.97亿元成为唯一支出过百亿的高校,北大以85.93亿元位居第二,年度支出低于20亿元的高校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p p   此外,根据目前已公布的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5年预算情况来看,超过百亿元的4所高校与决算情况一致。清华大学以174.95亿元再次位居榜首,比排在第2位的北京大学141.60亿元多出约33亿元。总预算在20亿~75亿之间的高校共有45所,10亿以下的仅有7所。 /p p   有分析认为,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比如,985、211高校比较富有 东部高校比中西部高校更有钱 相比专门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更占优势 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比以人文社科为特长的高校“钱袋子”更厚。 /p p   那么,一所高校的收支情况能否代表学校的实力呢?仅凭收支情况就给高校贴上“高富帅”的标签合适吗? /p p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学校经费的多少,往往跟它的实力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关系。他说,一些小而美的学校,比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它们是培养精英的,经费排行排在后面,并不代表实力不行。 /p p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高校富豪榜”是对高校公布财务信息的扭曲和误读,“高校信息公开的本意在于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但有些机构却把高校的财务信息单列出来,根据收支数额的多少来排富豪榜,这样简单地以收支数额来论学校的地位,会误导财务信息的公开”。 /p p   他认为,高校的收支数额大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收入更多依赖于政府拨款,有“211、985”头衔的高校获得的政府拨款自然多,这与学校的办学实力固然有关,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收支情况对大学进行排名的做法,只会让大学更关注资源‘争夺’,忽略办学的根本”。 /p p   此外,熊丙奇提到,这种单纯以收支多少来评定高校实力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使公众忽视了隐藏在收支数额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细节问题。他认为,公众更应该关注经费的“用途”,而非经费本身。 /p p strong   高校经费从何而来,用向何处? /strong /p p   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滥用等腐败问题层出不穷。有专家认为,在网友感叹高校“贫富”差距的背后,是高校预决算公布的透明度不够,以及高校的投入产出比问题。 /p p   去年7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要求部属高校在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于2014年10月底前,统一公布清单上的各项内容。根据要求,高校必须在当年公开包含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等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 /p p   高校预决算就属于《清单》中第三大类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中要求公布的两个具体项目。 /p p   那么,高校收入从哪里来,又花在了什么地方呢,投入与产出是不是成正比? /p p   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采集决算收入和决算支出项目数据发现,从年度决算数50亿元以上的17所部属高校来看,事业收入、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是高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p p   其中,年度决算数排名前五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大的收入来源均是事业收入,其次是财政拨款收入。 /p p   在这17所高校中,事业收入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高校仅有两所,分别为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的事业收入总额66.05亿元,占比为53.45%,财政拨款收入占比为31.05%。上海交通大学的事业收入总额41.57亿元,占比为51.54%,财政拨款收入占比为29.43%。其他15所部属高校中事业收入占比维持在40%左右。 /p p   在其他收入中,清华大学的捐赠收入最高,达到3.96亿元。这个数字约是浙江大学的16倍,华南理工大学的57倍。 /p p   而在决算支出方面,教育支出均是17所高校最大的支出项目。除清华大学,其余16所高校的教育支出占比均在90%以上,同济大学的教育支出高达97.71%。 /p p   此外,清华大学在科学技术支出上花费不小,在统计中较为突出。清华5.7亿元的科学技术支出均为另外16所高校科学技术支出的5倍左右。 /p p   年度收入减去年度支出可以得出高校年度盈余数。从年度盈余来看,浙大以38.15亿元的年度盈余高居榜首。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分别为13.46亿元、 10.19亿元。 /p p   此外,记者在梳理76所部属高校年度盈余数据时发现,7所高校存在亏损情况。其中,5所为在京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亏损最多,为0.81亿元。 /p p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周云认为,现在,大陆一流高校的办学经费基本上可以跟台湾、香港和澳门看齐了,这是高水平大学的一个物质基础。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高校自产经费所占比例比较小,整个社会对教学科研不是很满意,这钱花得效率并不高。 /p p   “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产出低了,本应该靠科研创新赚取的收入低了。”周云解释说,部属高校每年从国家拿到的科研经费很高,但科研的产出、科技的创新、科研成果转换这些方面的收入却偏低,“从成果来讲,从产业化来讲,都不是很理想”。 /p p   “高校的收入来源在哪里,是否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市场竞争去获得这个收入?高校在达到这个收入之后,是否进行了合理的支出?是不是在重视教学、重视科研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效率支出?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熊丙奇说。 /p p strong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够透明吗? /strong /p p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115所重点高校2014信息公开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财务信息”在五大衡量高校信息透明度指数中指标最低,仅为58.12分。“财务信息”一项低于及格线60分的高校有53所,远多于其他指标的不及格高校数量。 /p p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程度与国家政府部门5年前的水平相当。 /p p   教育工作者张海英认为,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还没达到公众理想中的透明度,“有些部属高校都是副部级单位了,个人认为应该参照国家财政预算一样进行公开,每一条都详细注明”。 /p p   对此,熊丙奇认为,高校公布的决算数据只有大类开支、没有细目,略显粗糙。只看开支,不掌握开支去向,在一定程度上会纵容高校乱花钱。 /p p   “从常识讲,高校在信息公开方面都必须透明。我们不知道你把钱用在哪儿,也就无从进行监督。其实所有的财务信息公开是让高校实现透明办学、理顺所有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把学校的收支搞清楚了,每一笔账目都明晰了,学校才算实现现代治理。”熊丙奇说。 /p p   而在刘海峰看来,目前部属高校的公开程度已经是一个大的跨越, “高校毕竟不是企业,不是上市公司,公开要有个度。学校有学校的财务机密,这是不宜全部公开的,任何单位都是这样的”。 /p p   高校财政信息公开之所以“粗线条”,周云认为,这是因为政府财务公开是有相关法律法规作监督,而高校财务公开是教育部的行政命令,且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不会积极主动。 /p p   熊丙奇说,信息公开的评价指标有三个:高校是不是按照所有信息公开的规定,公开了所有的项目 数据是源于第三方,还是完全由学校自己统计 高校信息公开的途径以及是否愿意让公众获取信息。 /p p   用这样的评价指标来看高校预决算信息公布情况,熊丙奇认为要拿高分恐怕有点“悬”。 /p p   “从目前来看:第一,从是否按照所有信息公开规定公开所有项目来看,公众获取的信息实际上是很粗放的,这一块给及格分。第二,我们在获取数据方面,几乎没有第三方数据,基本都是高校内部统计的数据,这个我给他的分数基本上是不合格的。第三,至于公开之后,是不是让所有公众获得了,这点我给合格分。”熊丙奇说。 /p p   高校信息公开的难点痛点如何解决?熊丙奇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独立的第三方进行高校审计。但在张海英看来,部委高校应该由国家审计署来主导审计,如果由单独的一个社会机构来审计,权威性和可信度还是值得怀疑,未必客观公正。 /p p /p
  • 四川下达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2亿元,15所高校获支持!
    p   为促进四川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综合提升四川省高等教育实力、水平及影响力,近日,四川省财政下达2017年四川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2亿元,比2016年增加1亿元,增幅达50%。 /p p   资金按“扶优扶新扶需扶特”的原则,根据国际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与四川省重点产业发展的关联度等因素,对四川大学等4所在川部属高校、四川农业大学等11所省属高校的32个一流学科给予支持,主要用于学科平台建设、学科基础前沿研究、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重要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 /p p   目前国家双一流名单尚未公布。不过,根据8月15日四川在线的报道,四川本次入选国家双一流的高校达到8所,其中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拟建设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入选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名单。 /p p /p p /p
  • 时间就是金钱!正确部署建筑诊断解决方案的首要因素是.......
    众所周知,从商业摩天大楼到工业制造厂,关键设施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环境,以实现运营。为满足这一需求,更多建筑团队正利用红外热像仪加强周边的入侵检测,并简化入口处的体表温度升高筛查。如今,建筑工程师们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热像仪进行建筑诊断,提前检测发现问题,以便进行预防性维护。隐藏问题需及时检测如果不借助工具快速诊断建筑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继续隐藏,然后慢慢扩大变严重。比如方向偏离的暖通空调(HVAC)风管会导致漏风,将过多的热量吹进办公空间,为员工带来极不舒适的工作环境;如果管道系统中堵塞或破裂的管道未经处理会引起漏水和发霉;松动或发热的电气连接会引起热堆积,进而导致电路故障和断电。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系统停机、业务中断和经济损失。因此,设施经理和维护团队在故障发生前检测到问题,然后充分利用热成像技术保持楼宇系统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红外热像仪可视化隐藏故障虽然肉眼看不到漏气、水分入侵或电路过载,但是借助于红外成像技术能清晰可视化这些问题。所有物体都存在红外辐射,也就是热辐射。红外传感器检测所有物体的热辐射信号,并将其中的细微差异以图像的方式体现出来。更进一步,红外热像仪可生成显示温度值的图像。使用热或红外技术检查楼宇系统时,检测人员通常有两个选择:红外测温仪和手持式红外热像仪。红外测温仪是经济有效的选择,能生成单个检查点的温度测量值。红外热像仪可同时产生数千个点的温度测量值。这是因为红外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对应一个温度测量值,提供对检测区域更深入且更全面的了解。 因此,考虑到其诸多优点,检测人员很多时候都会选择手持式红外热像仪。首先,这些热像仪提供更大的扫描覆盖范围,这有助于更快地完成检测。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非接触式筛查工具,使检测人员能够从较安全距离处监测带电设备,如带电的电气组件。红外热像仪产生细节更丰富的图像,能够提供问题的更全面视图。这些红外图像可作为证实诊断以及确认问题已修复的证据,提高检测人员工作质量的可信度。红外热像仪还可作为区分工具,将装备精良的检测人员与其他承包商区分开来。FLIR红外热像仪应用情况红外热像仪用于建筑物诊断应用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使用红外热像仪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建筑外围结构检查和能量损失设施围护结构或外壳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设施的能耗。大部分商业楼宇的使用方式能效都比较低,或不必要地浪费了能源。为了检测这些问题,检测人员可使用手持式红外热像仪进行建筑外围结构检测,检查地板、屋顶、墙壁和门窗是否存在问题,红外图像使检查员能看出会造成能源损失的建筑物裂缝。如果冷空气通过裂缝进入建筑,导致某个区域意外降温,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人员能将相关情况可视化。就供暖而言,漏风可能占到多达50%的能耗。此外,红外热像仪还有助于检查员检测其它建筑物外围结构问题,如查找隔热层缺失、定位隔热层中水分蓄积、发现公寓屋顶渗水等。★ 暖通空调效率和节约成本保持大型楼宇中的暖通空调系统平稳高效地运行对于维护空气质量、温度和楼宇租户的整体满意度至关重要。此外,有效的暖通空调还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降低建筑业主的费用。比如,市政府在其设施中部署了一套高效的暖通空调系统,但却并没有降低成本,能源账单在一年时间里竟然翻了三倍。在一次检测后红外热像仪揭示了答案:某个房间在空调系统吹冷风的同时,供暖系统为它送入暖风。因此,维护人员能够查明并修复安装问题。然后,暖通空调系统开始按预期运行,这座城市也实现了成本节约。★ 电气和机械检测供暖和通风系统以及关键电机系统依靠数百个电气组件运行。一个故障组件可能会导致接头融化或引起电路故障。使用红外热像仪扫描组件能显示是否存在强电流、连接松动或负载不平衡,因为这些问题都会产生热堆积,并且会成为未来电路问题的最初迹象。所以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助于预防设备故障,避免意外停机和更换昂贵设备。正确部署检测战略当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建筑问题时,战略规划和准备是关键。下面是小菲给设施维护和检测人员的几条建议:★ 明确检测任务你需要测量什么?距离多远?需要什么水平的图像细节?建筑检测需要多大的温度范围?检测是在冬季还是在夏季进行?需要通过辅助检测确认诊断结果吗?这些问题将有助于确定任务需求,选择要采用的解决方案和确定执行检测的时机。★ 选择检测工具将能产生精确结果的高品质热像仪与其它可靠性较低的热像仪区分开来很重要。选择建筑诊断用热像仪的特性,包括坚固耐用、人性化的界面、高分辨率和集成报告软件。FLIR出品的优质热像仪包括FLIR C5、Ex系列和Exx系列。★ 训练检测技能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您可以参加FLIR红外培训中心(ITC)的培训课程,以更好地了解导热率、发射率和影响温度读数的环境因素,还可以为您量身定制检测方案。★ 确定检测顺序正确的检测顺序:从建筑外部向建筑内部执行热像检测。检查建筑外部:寻找隔热层缺失、热桥、冷桥等问题。完成检测后,转移到建筑内部,检查每个房间的墙壁。着重检查特定系统,如暖通空调设备、电气系统、电机等。建筑检测人员在进行巡检时有效的工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从而节省成本所以各位建筑相关菲粉们快来选择适合你的FLIR红外热像仪吧~
  • 诺禾致源上半年营收9.3亿,引入赛默飞高分辨质谱等平台部署实验室
    7月31日晚,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佼佼者诺禾致源(股票代码:688315)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得益于全球本地化战略带来的持续动力,报告期内,诺禾致源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9.4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03.4万元,同比增长32.34%。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总金额为4968.6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4%。  近年来,诺禾致源始终把全球本地化战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旨在全面提升全球测序服务能力和规模。不仅深耕国内市场,在天津、广州、上海等地扩建、新建实验室,也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增设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并部署新平台,持续优化全球区域性服务能力。目前公司业务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约9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客户近7000家,包括370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2600余家企业和650余家医院。而这一战略所构建的全球化市场布局优势与规模优势也为利润的稳步增加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诺禾致源业务覆盖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建库测序平台服务,为全球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医院、医药研发企业、农业企业等提供基因测序、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技术支持等服务。半年报指出,公司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化运营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巩固高效和稳定的服务优势,在Falcon、Falcon II等智能自动化平台的助力下,进一步降本增效,助推利润增长。  此外,诺禾致源还从客户角度出发,持续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体系,拓展多组学服务边界,全方位优化服务质量。诺禾致源积极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依托多组学解决方案完善的服务体系,在代谢组学、单细胞测序、空间组学等领域不断探索,并基于基因测序核心技术开拓临床应用,充分满足全球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诺禾致源紧随行业技术发展,全球性布局新技术平台。报告期内,诺禾致源引入因美纳 NovoSeq X Plus 测序平台、PacBio Revio三代测序平台、赛默飞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仪等行业领先设备,并部署至诺禾致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实验室,以大陆首批、中国首台等先发优势夯实高效、稳定、优质的竞争壁垒。  得益于诺禾致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追求创新的理念,诺禾致源获得了全球科学家的广泛认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报告期内,诺禾致源新增发明专利5项,累计共获得62项 新增软件著作权26个,累计共获得软件著作权320个 联合署名发表或被提及的SCI文章累计近20,000篇 累计影响因子近120,000。分析师认为:海外占比持续提升,业务逐步恢复高增长。营收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中国港澳台及海外地区营业收入增长所致,其中中国港澳台及海外地区营收46,346.18万元,同比增长30.79% 净利润同比提高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带来的投资收益增加及外币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每股收益增加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带来的投资收益增加及外币汇兑收益增加带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影响。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高,2023H1公司中国港澳台及海外业务占比已提升至49.8%,全力推动实验生产自动化体系。公司是业内首次开展全流程生产自动化尝试的企业,开创性地开发了全球领先的柔性智能交付系统,实现自动化。2020年,公司推出高通量测序领域多产品并行的柔性智能交付平台Falcon,满足四大产品类型(WGS、WES、RNAseq、建库测序产品)共线并行的交付,极大的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提高了数据质量。
  •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将部署科技体制改革
    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权威人士透露,大会将对下一阶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部署。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指向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危机阴影之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显示了国家最高决策层高瞻远瞩,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历史机遇的重大决心。   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此前由多部委起草的一份报告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 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 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改革的原则对企业、政府、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定位,进一步确认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据介绍,下一阶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五大方面。其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具体措施是,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时,强化和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等政策,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国家发改委技术与产业经济研究所负责人王昌林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未来的政策应该是要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 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科技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工作重点是要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关专家指出,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等五个体系。这次改革要加强创新各主体和各环节的协同,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第三方面的改革重点是科技管理体制,即要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要加强科技宏观统筹。完善统筹协调的宏观决策体系,健全中央与地方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完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的组织方式“国家将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强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科学评价,从需求征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监督评估等重点环节加强改革。完善项目评审评价机制,保证科研人员科研时间。”万钢表示。   其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围绕贯彻落实科技、人才、教育三个规划纲要,重点从两方面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一是统筹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加强高水平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35岁以下青年的培养使用。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   最后,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所得税优惠、创新产品首购和订购、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收益分配等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胥和平对记者表示“去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8600亿元,估计到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投入经费不会低于1.5万亿元,1.5万亿元折合成250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的研发经费1.3万亿美元,每年增长2%左右,美国是4000亿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到2015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和美国相当。”   “可以预期的是,有关方面将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从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方面,加大科技金融结合的力度。”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 首个大规模设备更新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印发:部署教学仪器设备等攻关任务
    为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日,中共浙江省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科技攻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新型工业化、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资源循环利用等5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技术源头创新和高质量供给,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提出,2027年前,在5个重点领域部署20个重大任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项以上,取得重大国产化替代成果1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更加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好满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科技创新需求。其中,在教育文旅医疗领域,部署实施教学仪器设备、文化旅游服务设备、医疗装备等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克生物样品真空温导超低温冷冻、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数字模拟、超声换能器关键器件制造工艺、医学影像处理、医疗多模态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制生物电子显微冷冻教学装置、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文化展演智能装备与系统、高端超声影像设备、多模态复合内窥镜、智能康复治疗及生命支持装备、大孔径超导磁体MRI成像系统等,在高性能冷冻透射电子显微仪、基于大语言模型场馆人机交换系统、演艺装备运动轴控制器、力反馈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实现国产化替代。全文如下:《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科技攻关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围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新型工业化、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资源循环利用等5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技术源头创新和高质量供给,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7年前,在5个重点领域部署20个重大任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项以上,取得重大国产化替代成果1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更加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好满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科技创新需求。二、重点任务(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激光制造装备、流程装备、新能源装备、半导体装备、工业软件等7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关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数控机床设计与精度保持性技术、复合化激光制造技术、流程装备流固耦合技术、叠晶圆级芯片封装技术、工业互联的可重构软件技术等,引领支撑专业化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千瓦级高功率飞秒激光器、高端流程泵阀、燃气轮机、大型空分装备、压缩机和承压装备等创新水平提升,解决高端制造装备工控软件“卡脖子”问题,实现激光复合制造装备国际并跑,12英寸大硅片制造核心设备国产化替代。(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二)加快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智能电梯、智慧安防、建筑节能等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突破电梯可靠性设计制造、城镇监控设备传感检测、隧道安全施工装备可靠性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引领支撑高性价比住宅电梯、智能化安防装备和低碳节能装备等创新水平提升,实现在城市电梯、智慧安防和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三)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智慧港航和绿色智能船舶、低碳航空无人机关键部件和装备、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农业机械等4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克超高热效率甲醇内燃机、新型燃料重型卡车动力集成技术、新型动力船舶技术、内河船舶智能感知技术、新型能源正面吊装设备、城轨列车自主无人驾驶控制、高精尖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适用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和产业特色的专用农机,形成长寿命、远距离、快充放、智能化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实现船舶动力、港航作业低碳化要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实现国产化替代。(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经济厅)(四)加快推进教育文旅医疗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教学仪器设备、文化旅游服务设备、医疗装备等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克生物样品真空温导超低温冷冻、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数字模拟、超声换能器关键器件制造工艺、医学影像处理、医疗多模态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制生物电子显微冷冻教学装置、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文化展演智能装备与系统、高端超声影像设备、多模态复合内窥镜、智能康复治疗及生命支持装备、大孔径超导磁体MRI成像系统等,在高性能冷冻透射电子显微仪、基于大语言模型场馆人机交换系统、演艺装备运动轴控制器、力反馈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实现国产化替代。(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五)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三电回收利用、退役风光组件回收利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关退役动力电池安全高效梯度利用、永磁电机能效提升改造及再制造、退役风光组件智能拆解及高值化回收、有价金属资源绿色拆解-智能分拣-高效分离回收等技术,在电机能效提升改造、退役风光组件高稳定层压件分离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退役风光高效拆解技术与资源高值化利用装备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在省委科技委员会领导下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建立完善工作清单,确保方案落地见效。各市可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经信、交通、建设、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二)强化资金保障。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项目,不再额外增加预算。鼓励省市县三级联动支持重大项目实施。支持省科创母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投资,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浙科贷”“创新保”等产品支持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三)强化联合创新。支持“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优先支持与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联合攻关的重大项目,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四)强化宣传总结。通过各类媒体宣传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成果、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技术和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科技企业等典型案例。总结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探索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 国产仪器机会!国常会部署支持制造企业设备更新改造
    在近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以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组合拳“,来支持制造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这一系列举措在客观上降低了企业扩产、优化产能的投资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励了制造企业加快设备更新,达到提升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制造业扩大投资,进而扩大了总需求,给国产设备企业带来巨大机会,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的机会。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部署阶段性支持企业创新的减税政策,激励企业增加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会议指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增后劲提水平、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会议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要实施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一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在今年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支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且地方和中央财政进一步予以支持。二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统一提高扣除比例到100%,鼓励改造和更新设备。三是对企业出资科研机构等基础研究支出,允许税前全额扣除并加计扣除。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会议决定,对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银行以不高于3.2%利率投放中长期贷款。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专项再贷款。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落实已定中央财政贴息2.5%政策,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 985高校的钱为啥花不完?
    日前,教育部直属高校连续第三年陆续公开年度预算。在32所教育部直属985高校公布的预算表中,结转经费规模巨大,令人瞩目,总额为464.02亿元,校均达到14.5亿(去年同期为12.2亿)。结转经费“冠军”仍然是浙江大学,数据达到惊人的47.63亿元(去年同期为46.58亿元)。前三位的另外两所高校为清华大学(43.14亿元)和北京大学(34.25亿元)。总体而言,多所高校上年结转经费高企,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何谓结转经费?占高校总预算多少比例算正常?  所谓结转经费是指以前年度预算已经开始执行但尚未完成、本年仍需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通俗地讲,就是上一年度预算列出来,但是没能花完的钱。一般情况下,高校编制预算不能超出上级所批准拨款的范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基本原则,二级单位只能被动执行学校所下达的预算。不大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作为事业单位也不能再参与融资和负债经营。中国大陆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占总办学经费的比重为25%-30%,科研项目的周期为1-5年不等。大致测算下来,结转经费占总预算比例在10%以内是比较正常的。据表1统计,结转经费占比在10%以下的高校只有4所,比例在20%以上的高校则达到20所之多。其中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7所高校占比在30%以上。  多数985高校上年结转经费增幅明显,哪些高校增幅高?  从数据来看,跟2013年同期相比,部分教育部直属985高校2014年的结转经费总额只有小幅增长,32所高校的结转经费总额出现了6.1%的小幅回落。但是2015年结转经费又出现了22.79%的明显增幅。排除四所数据异常的院校(表1),共有16所高校的上年结转经费增幅达到10%以上,其中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和兰州大学5所高校增幅在100%以上。复旦大学2015年的结转经费是2014年的2.9倍,四川大学为2.6倍。探寻其中的原因,一是部分高校启动了较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学校筹集了大量基建经费留待本预算年度支出 二是部分高校是因为科研经费总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 三是高校巡视力度加大,部分高校小心翼翼,不敢花钱。  年复一年往下转,985高校的钱为啥花不完?  经过进一步了解,985高校结转经费的主体部分包括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等科目。由于大部分科研项目任务并非年内完成,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很难做到当年完成。而重点建设经费及其过渡经费的地方配套部分,在很多省市是滞后的,这就造成了高校账面上普遍存在较大数额的沉淀资金。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结转经费高企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或者预算执行过程碰到政策瓶颈等问题 二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合理造成了科研经费支出困难。笔者调查了多位高校财务人员,普遍认为结转经费居高不下也反映了部分985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  近年来,985高校结转经费居高不下引起了国家财政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2012年以来,财政部门就开始大力推动高校用活沉淀资金。2015年11月国家启动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旨在通过改革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然而近一年来,各种管理政策继续将高校视同一般的机关事业单位,苛刻的管理严重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财务工作对外疲于应付繁琐巡视和审计,对内折腾教师填表、贴票、写说明、开证明。从而导致高校陷入一方面钱不够用,另一方面大量钱又花不出去的“怪圈”。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都在呼吁,不能用行政或工程思维考量科教经费使用,国家政策也在逐步调整,但是一旦进入执行层面,政策又开始“打架”,岂不怪哉?表1:教育部部属985高校近三年年度结转经费情况对照表  作者:张端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高校科技“十三五”重大课题招标 每个项目100万元
    高校科技&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战略研究 重大课题招标通知 教技司〔2014〕260号   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研究制定高等学校&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凝练和规划重大创新项目和优先支持方向,决定进行战略研究重大课题招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指南   本次招标包括四个项目:创新引领重大专项战略研究、重点创新计划项目战略研究、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优先支持方向战略研究、国防科技重点发展方向战略研究。投标名称不得更改。项目研究内容如下:   (一)创新引领重大专项战略研究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引领创新体系和培育产业为目标,提出一批体现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的项目计划,具有上升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潜质。   (二)重点创新计划项目战略研究   面向市场需求,以问题为主线,把分割在&ldquo 973计划&rdquo 、&ldquo 863计划&rdquo 、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创新工作上下贯通,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的完整创新链,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未来产业革命的高新技术方向,凝练提出一批项目,争取进入国家创新计划。   (三)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优先支持方向战略研究   需求出发和兴趣驱动相结合,加强系统性、长期性研究,强化目标牵引、学科交叉和有组织创新,注重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出一批优先发展方向,推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包括传统的数理化天地生学科,以及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材料、人口与健康等领域。重点关注3个方面,一是基础科学前沿,二是面向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三是交叉学科领域。   (四)国防科技重点发展方向战略研究   瞄准国家和国防战略需求,结合高校已有优势和基础,梳理国防科技关键技术,提出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发展方向,支撑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科技建设。主要聚焦以下3个方面,一是创新引领国防重大专项(具有上升国家重大专项潜质),二是颠覆性战略高技术(杀手锏类型、奇思妙想的创新技术),三是国防基础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基础能力和交叉领域)。   二、招标办法   (一)招标对象   本次招标主要面向部属高校,每个高校限报一项。承担高校要整合有关高校力量参与研究,原则上应由一名高校负责同志组织协调。   (二)投标方式   填写《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战略研究类(2014)》(附件),并于10月7日前提交光盘电子版(第四专项请专人报送),同时提交纸质版8份(联系方式附后)。   (三)评审立项   教育部将主要依据各高校学科优势、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情况和战略研究基础,于10月中旬前组织专家评审并最终确定项目承担高校及工作组成员名单,同时下发立项通知。   三、经费安排   每个项目配置经费100万元,立项后经费将直接划拨至项目承担高校。   四、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邮编:100816)   联系人:吴伟 010-66096943 18910956390   电子邮箱:kjw6943@moe.edu.cn   附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战略研究类(2014)   (申请书下载地址:http://www.dost.moe.edu.cn/dostmoe/xzzx/xmgsxz/2014092301)   教育部科技司   2014年9月23日   本通知PDF版本请点击&ldquo 下载&rdquo
  • 重磅:62所高校入选2018年国家111计划!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c8019b1-9d96-4125-8647-fa3610110a0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每一个“111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180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该项目原遴选范围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中科院等所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2016年首次面向地方高等院校开放。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本次共有62所高校入选2018年度新建111计划。入选高校中,除12所通讯评审优秀的高校直接入选111计划外,另有50所通过答辩,18所遗憾落选。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本次公布的2018年度111计划全部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中央部属高校,没有地方高校入选。111计划负责人基本都是各领域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顶尖科学家或知名专家。2018年度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bd544c8-b030-42ce-a3ff-4d9e421efcb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2102b5af-df54-4be9-a4fe-7e60580e604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38b3f3a-031f-484a-bb93-82ca19f560a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921724e-dd3d-4125-9653-a26fbe46a0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cb149394-54fe-4c6d-9aac-f0b01ebc2c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8.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ca13a70-069f-4fb0-a863-1ec3aa4d9066.jpg" / /p
  • 《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印发,明确高校、职业院校仪器更新金额与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推动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制定并印发《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针对普通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方案》明确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能源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更新不适应教学科研需求、性能无法达到教学科研相关配置标准或影响使用安全、已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备。  针对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教学设备,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及行业标准,或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的专业实训教学设备。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更新不适应实训教学需求、未达到相关实训教学条件标准、影响实训教学安全的设备。  在支持标准方面,明确对地方院校的设备更新项目,原则上按照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核定总投资40%、60%、80%、80%进行支持,享受特殊区域发展政策地区按照具体政策要求执行  对中央部属高校的设备更新项目,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核定总投资70%的比例进行支持。采取投资限额管理,“双一流”高校支持额度不超过5亿元,其他学校支持额度不超过2亿元。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项目,可不受上述限额管理。  原文如下: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推动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支持内容  (一)普通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重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能源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更新不适应教学科研需求、性能无法达到教学科研相关配置标准或影响使用安全、已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备。  (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教学设备。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及行业标准,或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的专业实训教学设备。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更新不适应实训教学需求、未达到相关实训教学条件标准、影响实训教学安全的设备。  二、支持标准  (一)对地方院校的设备更新项目,原则上按照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核定总投资40%、60%、80%、80%进行支持,享受特殊区域发展政策地区按照具体政策要求执行。  (二)对中央部属高校的设备更新项目,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核定总投资70%的比例进行支持。  (三)在上述支持比例的基础上,采取投资限额管理,“双一流”高校支持额度不超过5亿元,其他学校支持额度不超过2亿元。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项目,可不受上述限额管理。  三、遴选原则  (一)优先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设备更新项目。  (二)优先支持“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评估结果B+以上学科,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所需设备更新项目。  (三)优先支持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公典科研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需要的重大教学、科研、实训设备。  (四)严格落实教学、科研、实训相关配置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五)申请中央投资支持的教学科研和实训教学设备单台(套)价格原则上要在50万元及以上,不支持办公电脑、投影仪,以及多媒体、电子黑板、电子屏幕等一般性通用设备。  四、申报要求  (一)设备更新项目实行审批制,不支持核准、备案项目。设备更新项目需履行审批手续,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明确设备台套数、型号、价格、实施年限、资金来源等。项目审批权限参照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规定执行。  (二)项目建设能够落实资金来源,不会形成债务风险。  (三)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设备更新项目,要避免同时申报其他中央财政资金。已安排其他中央财政资金的项目不得重复支持。  (四)设备更新项目参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安排资金,按项目下达。  (五)教育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参照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流程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抓好实施方案落实,做好项目储备。各地要建立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加快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科学研判需求,把钱花在刀刃上,坚决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  (二)加强资金保障。将教育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允许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设备。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统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多种资金渠道筹措资金,统筹考虑设备购置经费和后期运行经费。科学评估配套资金能力,严防债务风险,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  (三)加强开放共享。更加突出重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公共服务属性,建立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扩大服务覆盖面,避免重复建设、低效投资。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建设的重大设备,要纳入单位统一管理,原则上都要做到开放共享。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可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收取服务成本费。  (四)加强高效利用。鼓励高校建立对接工作机制,将更新提升置换出的旧设备捐赠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和中小学,做好设备的拆卸、运输、安装、调试工作,指导接收单位掌握后期运行,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周转和利用效率。对设备捐赠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在安排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资金时优先考虑。  拓展阅读:  5万亿设备更新!院校11大学科仪器配置清单  大规模设备更新!中等职业学校10大学科仪器配置清单
  • 陕西省财政筹措7亿元支持高校“四个一流”建设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陕西省省财政厅消息,今年省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年初预算安排、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筹措资金7亿元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投入规模较2017年增加1.31亿元,增幅达到22.98%。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财政资金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用于高校培养卓越创新人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培育重大原创成果、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等关键环节。对6所部属高校以及有关省属高校50个一流学科、278个一流专业予以了支持。对于省属高校,综合考虑学校建设层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等因素,分级分类按建设绩效给予奖补,引导高校合理确定学科专业布局,实行错位发展。对于部属高校,给予定额补助,鼓励发展优势学科、前沿学科,完善研发平台布局,在人才培养、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省财政加快资金拨付,落实高校“放管服”改革措施,扩大高校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权和资产处置权限,并强化绩效目标约束,将高校申报的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连同预算一起批复下达,作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的依据,努力推动高校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p p br/ /p
  • 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决定共建16所高校 与地方政府决定共建25所高校
    从6月30日的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座谈会获悉: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决定共建16所高校,与地方政府决定共建25所高校,并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统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布局,支持打造一批一流的国防特色高校和国防特色学科,以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表示,建设好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创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抓好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的协同,既要潜心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也要瞄准装备研制需求,形成充足的技术储备 要抓好产学研用的协同,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科研院所之间,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创新联盟,形成创新合力 要抓好军民科技的协同,加强开放共享,强化体系融合 要抓好政策链与创新链的链接,让政策更好的引导创新、激发创新、服务创新。  许达哲说,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建设,对于大力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十三五”时期,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要着力提高基础前沿探索能力、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以及重大专项、重大工程支撑能力,真正成为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力量,成为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为国防军工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支撑,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积极开展共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国防军工专门人才,产出了一批服务国防军工事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建设了多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十三五”时期,抓好共建高校建设,要加强部门协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 要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一流军工人才 要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要共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一流国防学科。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防特色高校和拥有国防特色学科的共建高校向军工单位累计输送毕业生近12.5万人,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共建高校与各大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协同创新。学科领域涵盖机械制造、微电子、信息、材料、光学、核物理等多个方面,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信息、核工业等军工领域,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座谈会上,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代表和部分军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领导作交流发言,介绍开展国防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畅谈后续工作思路,并围绕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协同体系建设、推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根据相关报道,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和基础前沿科技研究中的优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按照“同等优先,择优扶强”的原则,在“十三五”期间支持共建以下16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防科工局除了与教育部共建16所部属高校外,还与地方共建了25所高校,根据报道,“十三五”期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新启动了高校共建工作,拟在各省选取1所有特色、有实力的省属高校进行省局共建。不过鉴于各个省份的情况不同,部分省份并非只有一所大学获得国防科工局的共建,包括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地方高校此次均获得了国防科工局的共建。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主持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建华、徐占斌,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王承文出席会议。教育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军工集团公司、国防特色高校、共建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代表参加会议。
  • 教育部将支持高校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冠肺炎疫情之战,P4、P3实验室成为防止病毒的坚强堡垒,引人关注。近期,针对一份关于加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提案,教育部透露,截至2020年,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共84个,其中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81个,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3个。未来,教育部将组织高校主动培育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并将组建高校生物安全专门委员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教育部表示,生物安全涉及人类、动植物、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在高校已建设的国家级、教育部科研基地平台有近500个,特别是近年来建设了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新药创制集成攻关大平台、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一大批生物和医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基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共84个,其中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81个,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3个。依托高校建设的P3实验室有10个,其中部属高校6个,地方高校4个,全国高校还未建设有P4实验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长期以来,在生物安全涉及的各研究领域,高校形成了一批优势团队,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成为了防疫的中坚力量。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组织13家附属医院的4万余名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其他地区有138所高校附属医院1.4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疫情一线。在科研攻关一线,组织百余所高校、万余名科研骨干投入到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攻关工作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高校生物安全创新能力建设,组织高校主动培育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育生物安全重大项目、加强高校生物安全管理等,支持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加强生物技术的大团队、大平台建设,在前沿科学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规划中加强生物安全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布局,指导高校加强相关前沿研究;并将在教育部科技委员会下组建高校生物安全专门委员会;同时,计划会同国家卫健委组织实施高层次应用型生物安全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支持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将生物安全相关内容纳入培养内容,多学科交叉培养现代生物安全事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p p br/ /p
  • 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宋晨)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产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表示,借助机器学习在高维问题的表示能力,人类可以更加真实细致地刻画复杂系统的机理,同时可以把基本原理以更加高效、更加实用的方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数学或物理学方法的强大能力,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化布局、重大系统设计、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科技部将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性能计算中心与智算中心异构融合发展,鼓励绿色能源和低碳化,推进软硬件计算技术升级,鼓励各类科研主体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开放科学数据。在人才与机制方面,科技部支持更多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投身于相关研究,培养与汇聚跨学科研发队伍,推动成立“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创新联合体,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解决癌症诊疗、应对气候危机等人类共同科学挑战。同时,重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科研伦理规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科技部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强的特性,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
  • 多所高校增设新能源、仪器、集成电路等相关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审批结果显示,北京交通大学和山东交通学院新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12所高校新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南大学等13所高校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吉利学院、江汉大学、西华大学等19所高校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中南民族大学、中北大学等10所高校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11所高校新增备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25所高校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附件: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xls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xls以下为公告详情: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我部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我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现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1),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更新(见附件2)。请你们加强对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2021年2月10日
  • 工信部部署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
    4月26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通知》明确了九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实施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行动、深化企业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运用、提高制造业产品可靠性水平、提升制造业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提高质量公共服务效能、推动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加快推进工业品牌培育和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其中特别提到,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推动实施可靠性“筑基工程”和“倍增计划”,加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攻关,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整机装备可靠性关键指标提升。《通知》部署了四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策划、加大资源投入、抓好工作宣传和强化组织落实。政策链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 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名单公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教育部科技司关于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结果公示的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教技司〔2019〕66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暂行办法》(教技〔2018〕7号)和《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教技厅函〔2018〕88号)的有关要求,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自主申报,在组织进行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研究,教育部拟认定依托清华大学等22个中央所属高校的基地、首都师范大学等25个地方高校的基地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现将上述基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2月12日至2019年2月18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明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反映情况的书面意见请于2019年2月18日之前通过信函邮寄至教育部科技司(以收到邮戳时间为准),逾期及匿名反映不予受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邮政编码:10081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系电话:010-6609673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附件: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1f314fc-ea90-45ea-be10-9bf6b3743831.jpg" style=" width: 607px height: 713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2-14 上午7.36.11.png" width=" 607" height=" 713"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f287d3b-2b04-4494-af13-72641a070913.jpg" style=" width: 595px height: 427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2-14 上午7.36.20.png" width=" 595" height=" 427"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feed1f2d-1fc9-46ae-8cea-e4e675027d9c.jpg" style=" width: 593px height: 744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2-14 上午7.36.35.png" width=" 593" height=" 74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4cf6dee3-38f3-41d7-8650-88d586efc66b.jpg" style=" width: 570px height: 503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2-14 上午7.36.44.png" width=" 570" height=" 503" / /p
  • 教育部征集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优秀案例
    教技发中心函[2011]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有关高校: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高校企业依托高校科技、文化和人才优势,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不仅有力支持了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对提高高校科研综合水平以及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高校企业通过艰苦奋斗与自主创新,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产品,促进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产业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五年多时间的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高校产业已经进入了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系统总结高校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走自主创新道路、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服务的典型经验,深入挖掘一批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产学研结合优秀高校企业予以宣传和表彰,经研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将开展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优秀案例的征集和宣传表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案例征集的对象   案例征集的对象为全国高等学校所属校办企业,具体是指与高等学校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股权投资关系的企业。案例征集的对象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正当经营,以推动本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案例征集的内容   案例征集的主要内容为高校企业依托本校科技、文化和人才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做法、模式和经验。请着重围绕以下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组织相关材料:   (一)高校企业成功转化本校科技成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典型事例。   (二)高校企业与本校相关学科的科技创新互动,并提升学科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事例。   (三)高校企业与学校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究机构,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典型事例。   (四)高校企业以产学研结合方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事例。   (五)高校企业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企业孵化提供优质服务的典型事例。   (六)高校企业为本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典型事例。   (七)其它有利于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相关内容。   三、宣传和表彰   (一)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将对各高校推荐的案例进行集中评审,遴选出反映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工作突出成绩的优秀案例,汇编出版《中国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优秀案例集》,在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相关企业及单位中广为宣传优秀企业的典型案例。此外,还将从优秀案例中遴选出具有示范性的高校企业案例在今年底前召开大会予以表彰。   (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还计划联合有关部门举办“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图片展览”以及邀请中央媒体对优秀高校企业进行采访报道等,为高校企业规范发展营造更为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有关要求   (一)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优秀案例的征集和宣传表彰工作是高校产业系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部属高校高度重视优秀案例的推荐工作,精心组织符合条件的高校企业撰写案例,中央部委高校推荐案例原则上不少于4个,地方高校推荐案例原则上不少于2个。   (二)请各高校在2011年8月31日前将推荐的案例稿件的纸质版与电子版寄至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科技产业处。   联 系 人:袁伟文 电子邮箱:cyc@cutech.edu.cn   联系电话:(010)62514691 传真号码:(010)6251469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008室   邮 编:100080   附件: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优秀案例申报表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 争创“双一流”:高校“抢人”背后的作茧自缚
    一所大学,只顾门面和指标,只能是地基浅浅。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单靠指标、计划,挖不来真正的大师。  为争创“双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只认钱不认情的流动让许多高校头疼。12月5日,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教育厅领导和来自75所部属高校的分管校长参加研讨。部分高校呼吁,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规范人才的无序流动。  “对于我来说,特别害怕听到某某某又被评上了长江学者、某某又被评上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类消息。因为他们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人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年薪100万元+1套房子+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有的甚至更高。”这位校长的吐槽极具代表性,可是往往他们的极力挽留在不断增高的价码前轻如鸿毛。  校长们的苦恼这些年一直没有间断。最早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孔雀东南飞,中西部高校的有实力教师被吸引到东部发达地区。此后,这种流动一直存在,东部发达地区高校院所借助自己的地理、经济及其他优势,不断挖人。一些原本整体实力雄厚的高校,被抢得伤筋动骨。历史悠久、学术声名显赫的兰州大学,甚至出现过某一学科人才断档的局面。群英荟萃的兰州大学被网友评为“最委屈大学”,人才流失是重要原因。  被掠夺的高校当然奋起自我保护,比如签订合约、要求经济补偿,甚至拒不放人、不给办理人事调动等等,但这些在抢人高校给出的科研经费、安家费、一线城市住房户口、子女入学等条件面前成不了障碍,教授“裸奔”出走不是个别现象,接收学校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可以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调动手续。  对于这种无序、恶性流动,教育部2013年年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禁止“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聘期内主动提出离职或有其他违约行为的,当事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可以说,这是对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必要、合理保护。  但是,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这类问题再次突出。推动力不仅在高校,也在地方政府,很多省市列出了重点扶持一批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名单,配套大量扶持资金,高校为了确保能当“一流”,到处“挖”人。  与之相伴的是各种“人才计划”。各省市大都以当地名山大川命名,气势如虹,比如“黄河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许多高校还相应地有自己的人才计划。  有多少计划里的“人才”,成为各个高校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也是各种排名、对比的硬杠杠,甚至有地方政府给高校下指标一年要引进几个。当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一举成名之后,学校马上推荐其为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并进行了公示,可惜,评选结果刚刚出来,他榜上无名。由此可见高校对这些“计划”的孜孜以求。这些各类人才计划的背后是大笔的经费拨款、高度的经费集中,而过于集中势必会产生新的浪费。  今年11月在太原举行的中国计算机大会上,特意举行了一场名为“‘双一流’能否推动我国计算机学科进入世界前列”的论坛。嘉宾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过分强调这些标签和“帽子”,会在两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具有这些头衔的学者应该说是出类拔萃,但也不能说1分之差就是差生,没当成“一流”就不是人才。过分强调头衔,会打击一部分人的科研热情。另一方面,过度强调各类奖项和“计划”,会使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投入过多精力时间去参评,而忘了追求科学和学术真理的初心,这样会使学术界、个体浮躁、短视,不愿投身长期的、有深远影响的科学研究。在学术界,伤仲永的例子不是个别。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一流的学科,必须要包含一流的研究方向、一流的学术大师,除此之外,还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与国外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比,中国高校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我们则落后得更多,而这恰恰是当前在“双一流”建设中不受重视的。  一座城市,如果只重光鲜的地面建筑,而不顾基础设施建设,当大雨来临,势必会遭受灾害。同理,一所大学,只顾门面和指标,只能是地基浅浅。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单靠指标、计划,挖不来真正的大师。  不过,当一所高校的校长在因人才无序拼抢而头痛叫苦的时候,也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高校是不是也曾热衷于引进人才,是不是也将各类“计划”的人数、获奖者放在学校网站的首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