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不合格率

仪器信息网不合格率专题为您整合不合格率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不合格率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不合格率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不合格率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不合格率话题讨论。

不合格率相关的资讯

  • 粮油检测不合格率近三成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粮食局获悉,青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2013年11月份,对粮油综合批发交易市场进场粮油商品检测共计1077批次,代表数量2.4万吨。其中定性检测638批次,单项不合格率29.1% 定量检测439批次,单项不合格率20%。   本月存在的单项不合格几乎全是大米、小麦粉的水分超标,入市粮食的整体质量较上月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另本月入市杂粮质量单项不合格率为11.9%,不合格率较上月也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   青岛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新大米上市,水分超标现象明显。目前处于初冬季节,气温较低,但随着市区供热季的到来,室内温度较高,粮食水分超标更易引起大范围粮食霉变与黄粒米剧增等现象的发生,消费者需有所认识,防止变质引发的身体危害。
  • 质检总局:5类儿童用品抽查不合格率最高19.1%
    我要测讯 5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2013年5类儿童用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本次抽查范围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包括儿童服装、童鞋、童车、玩具、纸尿裤(片、垫)五大类,其中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不合格率为9.5% 童鞋产品不合格率为15.1% 童车不合格率为19.1%,玩具产品不合格率为6.25%,纸尿裤不合格率为1.5%。   本次抽检的儿童服装、依据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技术安全规范》等标准的要求,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的纤维成分及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13个项目,涉及9个省、直辖市210家企业生产的210批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   童鞋产品抽查依据主要是GB/T 15107-2005《旅游鞋》、GB/T 22756-2008《皮凉鞋》、QB/T 1002-2005《皮鞋》、QB/T 2880-2007《儿童皮鞋》等标准的要求,抽查项目涵盖游离甲醛、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剥离强度、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帮底剥离强度、鞋帮拉出强度等14个,涉及7个省、直辖市118家企业生产的119批次童鞋产品。   童车产品抽查依据GB14746-2006《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GB14747-2006《儿童三轮车安全要求》、GB14748-2006《儿童推车安全要求》、GB14749-2006《婴儿学步车安全要求》和GB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检验项目包括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特定元素的迁移、标志和使用说明等4大类,抽查范围涵盖11个省、直辖市120家企业生产的120批次童车产品。   本次抽查过程中玩具的不合格率相对较低,主要抽查上海、江苏等6个省、直辖市160家企业生产的160批次玩具产品,涉及塑胶玩具、电玩具、娃娃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产品五类,抽查项目包括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特定元素的迁移、标志和使用说明等4大类。   纸尿裤(片、垫)产品不合格率最低,主要依据GB/T 28004-2011《纸尿裤(片、垫)》、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标准的要求,对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8个省、直辖市55家企业生产的65批次产品中仅1批次产品渗透性能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具体抽查结果详见附件:   附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公布2013年5类儿童用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rar
  • 2023上半年25大类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率降低
    202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921763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样品70174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40%,较2022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餐饮食品、酒类等25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但特殊膳食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蔬菜制品等8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5大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43%、0.53%、0.76%、0.15%、0.16%,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  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一些不合格项目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为:农药残留超标42.98%,微生物污染14.67%,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13.06%,有机物污染问题9.21%,兽药残留超标7.83%,重金属等污染6.46%,质量指标不达标4.92%。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已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核查处置,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2023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序号食品种类样品抽检数量/批次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上半年其中:第二季度1餐饮食品309708161365.21%5.15%其中:餐饮具901081345714.93%15.31%2食用农产品1175127410873.50%3.55%3蔬菜制品6717721643.22%3.46%4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444619922.23%2.71%5淀粉及淀粉制品543018471.56%1.66%6水果制品417886171.48%1.58%7水产制品193552511.30%1.23%8糕点11723314731.26%1.30%9茶叶及相关制品254963111.22%1.10%10酒类10140411361.12%1.12%11冷冻饮品9272860.93%0.88%12特殊膳食食品2371210.89%1.05%13蜂产品8905770.86%0.91%14食糖214501740.81%0.93%15肉制品798476090.76%0.79%16方便食品437513330.76%0.71%17豆制品490173630.74%0.78%18调味品16142211030.68%0.79%19饼干310411960.63%0.65%20饮料929425390.58%0.66%21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769184110.53%0.55%22薯类和膨化食品233131190.51%0.56%23粮食加工品1884448180.43%0.48%24速冻食品39406890.23%0.26%25罐头20839400.19%0.18%26乳制品45474750.16%0.21%27糖果制品38458600.16%0.14%28蛋制品14878220.15%0.13%29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136320.15%0.09%30保健食品9929120.12%0.14%31食品添加剂278230.11%0.05%32婴幼儿配方食品323910.03%0.05%3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1200.00%0.00%34其他食品44071.59%1.99%合计2921763701742.40%2.49%食品安全抽查根据2019年8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进行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规定》分为总则、抽样计划和实施方案、抽样、检验、检验报告送达、复检及复核、抽检后续处理、抽检信息化、法律责任、附则等10部分,共六十四条。  第一章为总则。总则明确制定本规定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抽检对象、承检机构等内容。  第二章为抽样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年度抽检计划的相关规定,并明确抽样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为抽样。明确抽样时的工作要求,规定抽样时应履行哪些程序。  第四章为检验。明确承检机构检验时的相关工作规定,对检验过程中发现可能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要立即报告市稽查局及组织抽检的市场监管部门。  第五章为检验报告送达。明确承检机构报告检验结论的时限,明确市稽查局及各辖区局接到不合格检验报告后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将报告送到相应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第六章为复检及复核。本章内容包括:复检组织者、复检机构的选择、不得复检的情况、复检手续、复检结果送达、异议及复核办理的相关内容。  第七章为抽检后续处理。本章对食品经营主体接收到不合格信息的风险防控措施,市场监管部门或市稽查局核查处置的组织、核查处置内容、情况通报等做出规定。  第八章为抽检信息化。本章对抽检工作信息化提出相关的规定。  第九章为法律责任。明确承检机构承接食品抽检任务的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章为附则。对于本规定有关行为进行定义。
  • 质检总局:化肥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22.3%
    4月28日从国家质检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3月,质检总局统一组织全国11个省、自治区质监局开展了化肥产品“质检利剑”行动,重点打击化肥偷减有效养分和标志欺诈等违法行为。截至4月22日,共执法抽查化肥2783批次,检出不合格化肥621批次,抽查不合格率为22.3%。   据介绍,为保障执法检查成效,质检总局提前组织精干力量,对有群众举报投诉的化肥生产企业开展暗访摸排,从外围对企业违法情况进行调查摸底。3月11日,11个省、自治区质监部门统一时间、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对涉嫌违法化肥生产企业开展全面突击检查,重点打击了化肥偷减有效养分和标志欺诈等违法行为,共查获假劣化肥6798吨,涉案货值1415万元,查获假冒化肥包装袋5180条,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起。   下一步,各地质监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案件线索摸排、案件曝光、案件评析、技术执法等举措,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扩大战果,严厉打击带有“潜规则”的质量违法行为,切实服务“三农”。
  • 北京餐饮业液化气瓶不合格率达7成
    针对近期出现的燃气爆炸事故,北京严厉查处了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加二甲醚的行为,并开展了餐饮经营单位燃气使用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检查发现北京市餐饮业使用液化气瓶不合格率高达7成。   记者18日从北京燃气行业安全工作会上获悉,当前北京市燃气供应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小餐馆的燃气使用安全隐患突出。据调查,北京市餐饮业使用液化气瓶不合格率高达7成,一半以上的餐饮企业未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气瓶间,气瓶间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当普遍。   “7月以来连续发生的几起餐馆液化气和居民用户天然气爆燃事故,触目惊心。”北京市政市容委负责人表示,在下一阶段的餐饮经营单位燃气使用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中,北京将进行新一轮全覆盖式检查,如发现存在隐患的燃气具,将立即限期整改并停业停工。   在当日的工作会上,有13家燃气供应企业因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加二甲醚被分别处以1万元至5万元罚款。据了解,二甲醚是一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易燃气体。燃气供应企业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加二甲醚,容易造成密封装置腐蚀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北京市所有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共同签订了《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安全服务质量公开承诺书》,表示将加强行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
  • 广东家具不合格率11.6% 玉庭等众多品牌上黑榜
    甲醛释放量超标一直是家具行业的顽疾。近日,广东省质监局发布《2013年广东省木家具等7种产品省级定期监督检验质量状况公告》,公告显示,502家企业生产的747批次木家具产品中,有87批次不合格。   其中玉庭、美保美罗、慕尔庄园、基昌、金品居、丽星、品标、理邦、忆东方、恒泽、家家乐、里昂风情、逸彩佳居、森拉堡等众多家具品牌,均因甲醛释放量不合格集体登上质检黑榜,诺华、城市风景等家具品牌则因重金属含量不合格登上质检黑榜。而这些家具的生产厂家基本集中在广东广州、东莞、佛山、深圳、中山等地。   诺华、玉庭等家具品牌登质检黑榜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了解,广东省质监局对木家具、内外墙涂料、金属材料等7种产品进行了省级定期监督检验。在2013年广东省木家具产品质量省级定期监督检验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名单中,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东莞诺华家具有限公司”、商标为“nova諾華”、规格型号为“W—749A_3645×495×505(mm)合格品”、生产日期或批号为“2013年02月”的床头柜因重金属含量和木工要求两项指标不合格而登上质检黑榜。同时,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东莞市永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商标为“玉庭”、规格型号为“5Y60B#合格品”、生产日期或批号为“2013年05月04日”的餐椅,因甲醛释放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也登上质检黑榜。   广东是中国家具产业最重要的生产、流通、出口基地。长期以来,广东家具产业形成了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一直牢牢占据国内家具产业的龙头地位,素有“中国家具看广东”、“世界家具广东造”的美誉。而此次被检出重金属含量超标、甲醛释放量超标等问题的诺华家具、永信家具也算业界小有名气的企业。   东莞诺华家具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自称从一个小微型的家具制造工厂蜕变成为一家拥有数百家营运门店的跨国家具企业。并称目前,诺华在广东东莞拥有占地超过10万平方米的全球家具生产基地与全球家具研发中心。此次,因重金属含量和木工要求两项指标不合格而登上质检黑榜。   东莞市永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号称是中国家具行业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综合性家具设计、制造及品牌营销企业,“玉庭”是其主打的家具品牌。此次,因甲醛释放量不符合标准规定登上了质检黑榜。   企业称“重金属含量及甲醛释放量超标问题出在油漆和板材上”   中国质量万里行工作人员分别致电诺华家具及永信家具,希望了解“不合格产品是否还在售及企业是否采取了召回等追溯措施?”“什么原因导致重金属含量及木工要求不合格、甲醛释放量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诺华家具总经理王亚云回应称,“目前,不合格产品已经停止销售,并按流程进行了召回。”他说,“床头柜重金属含量及木工要求不合格,问题出在油漆和板材上,原因在于供应商供货材料的技术含量出现了问题。供应商在油漆加工过程中可能混入了物料,导致整体指标重金属含量超标。”同时表示“消费者买到不合格产品,责任在于企业。今后,会严格审查供应商的情况,对供货产品由三月一次抽检缩短到一月一次”。   永信家具品质管理部经理户月祥回应称“不合格批次产品已经停止生产,产品并未向外发售”。   对于“什么原因导致该批次产品甲醛释放量超标”,称“该批次餐椅问题出在座板上,座板系复合板,原因在于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出现了漏洞。该批次产品是外发工厂加工,在该批次产品的质量流程上,品管员到对方工厂生产现场检查,也只能对外观、结构、承重力的物理性能做品质检查,对于甲醛释放量只能依靠国家鉴定机构才能完成。”   世界工厂的质量隐忧   据了解,广东质监本次监督检验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顺德等11个地市(区)502家企业生产的747批次木家具产品,发现8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1.6%。   在不合格项目中,木家具涉及甲醛释放量、重金属含量、力学性能、漆膜理化性能、软硬质覆面理化性能、木工要求、人造板件外观等 儿童家具涉及结构安全(边缘及尖端)、有害物质限量(甲醛释放量、表面涂层可迁移元素含量)、警示标识、外观要求(木制件外观)等。   公告一出,家具业为之震动,曾经带动中国家具行业发展的广东家具,如今却成为劣质家具的重灾区。这让人们不禁要问,广东家具到底怎么了?   广东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更是引领着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潮流。在定期抽检中,如此之多的品牌家具存在着诸多质量问题,已形成一种行业现象。尤其有害物质限量、甲醛释放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不达标,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用安全。   业内人士称,产品不合格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人造板等基础材料上,一旦基础材料不合格,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不合格。某些人造板材企业为什么总是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厂家为什么又总是愿意使用这些产品呢?   知情人称,这与价格竞争有一定关系,有的企业为了谋求低价,就选择低品质的人造板,价格压得越低,产品质量就保证不了。另外该知情人还透露,11.6%的不合格率一点儿也不惊人,还有更多不合格的产品没有被抽查到,而这些产品照常在市场上销售。   广东家具的品质是否还配得上“世界工厂”的美誉,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疑问与思考。   消费者购买家具慎选杂牌   在鱼龙混杂的家具市场,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要慎选杂牌产品。   通常杂牌家具厂家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材料、做工等要求上都不是那么严格,即使出现质量问题他们也很难重视,“他们本来就没什么品牌,更不用担心品牌荣誉受损带来经济损失,而知名品牌为了维护信誉,从选材到做工都会更加注意。”   北京家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秀苏建议,消费者到知名卖场去购买品牌家具,“品牌企业实力强,对环保、做工等指标也更加重视,他们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对各个方面要求都比较严格,从品质到环保、性能等都相对更好。” 文章转载自:新浪网
  • 燕之屋等血燕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不合格率100%
    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浙江省工商部门检查血燕经销商491家,抽检血燕537批次。截至目前,已经出具检测报告303批次,据初步统计,此次抽检涉及问题血燕达20万克,约3万多盏,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毫克/千克。在被抽检的血燕产品中,亚硝酸盐最高竟超过10000毫克/千克,超标330倍,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其中,标称 “鹰皇”、“燕之屋”、“正基”、“庆和堂”等品牌的血燕无一合格。   昨日(8月16日),燕之屋品牌部经理沈晓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博)》采访时表示,不认可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结果,公司所销售的血燕产品中亚硝酸盐系天然形成,并非人为添加或染色,且该成分具有可溶性,经多次、长时间地清洗、浸泡和炖煮后,其含量可降低到标准范围内。   抽检不合格率高达100%   近两个月来,浙江省工商机关集中开展了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分别由浙江公正检验中心、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心、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等6家机构进行检测。目前已出具检测报告303批次,结果亚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   检查结果显示,此次抽检涉及全省各零售店问题血燕达20万克,约3万多盏,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mg/kg,最高达11000mg/kg。其中,标称广东鹰皇参茸制品有限公司的“鹰皇”牌血燕、厦门市丝浓食品有限公司的“燕之屋”牌血燕、广州同康药业有限公司的“正基”牌血燕、北京庆和堂参茸有限公司的“庆和堂”牌等11批次的血燕产品检出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均超过10000mg/kg。   亚硝酸盐为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毒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严格限制添加亚硝酸盐,仅允许生产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残留,限量为30mg/kg。比照这一限量标准,此次抽检的问题燕窝中最高亚硝酸盐含量已超标330倍之多。   血燕被指多数是色素染制   浙江省工商局还引用了马来西亚国内一些权威人士披露的血燕造假黑幕。如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副部长蔡智勇曾对《星洲日报》表示,市场上根本没有血燕窝,所谓血燕窝多数都是色素染制。马来西亚霹雳州燕窝公会署理会长苏志雄也曾在《厦门商报》上揭露燕窝市场种种陷阱,称燕子吐血造窝是一些奸商为谋求暴利而故意捏造的谎言,并指市场上声称是血燕的产品“100%是假的”。   据悉,在浙江省工商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调查录像中,也有一些经销商承认,他们在杭州市场上销售的血燕其实是在作坊里对白燕窝进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一般性超标可造成人体缺氧,严重超标可造成窒息甚至死亡。”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肖迪娜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认为,作为加工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料有自检的义务,因此尽管是原材料的问题,但企业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燕之屋:不认可调查结果   针对浙江省工商局的调查结果,全国最大的知名燕窝连锁机构“燕之屋”昨日作出回应,表示无法认可这一调查结果。   “燕窝所含的亚硝酸盐是天然形成的,并不是我们人为添加或染色而成。”燕之屋品牌部经理沈晓聪表示,燕窝产品目前并没有国家标准,加之干燕窝是原材料,没有任何添加剂,浙江省工商局参照食品添加剂的标准,明显不匹配。   沈晓聪表示,相比白燕,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的确较高,因此干燕窝不能直接食用,但亚硝酸盐具有可溶性,血燕一般经过36至48小时的清洗、浸泡,然后炖煮,即可将该成分的含量降至标准范围内。“正是由于血燕特别难煮,所以我们有代加工服务。”沈晓聪说。   对企业的这一回应,一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懂得该如何清洗、炖煮才能将燕窝的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低,因此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企业这一说法不太站得住脚。事实上在浙江省工商部门的抽检中,实验也表明,亚硝酸盐达到1000mg/kg的血燕,即使经过13小时浸泡,含量仍然高达330mg/kg。   此外,沈晓聪否认了“血燕是燕子吐血造窝”这一传闻。“与白燕一样,真正的血燕也是燕子吐出的白色唾液,只不过有的在密闭的环境中、或是存放时间较长后,其自身颜色变红,于是成了血燕。”沈晓聪说,血燕的营养成分与白燕基本上一致,只是因为血燕产量较低,因此价格会贵一些。   燕窝国标有望明年问世   “我们担心浙江省工商局的这次调查会令消费者造成误会,以为燕窝有毒,导致不敢吃了。”沈晓聪表示,尽管燕之屋已将血燕产品陆续下架,但公司并不认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目前正在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沟通,希望尽快颁布国家标准,确定亚硝酸盐的限量后再名正言顺地恢复销售。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燕窝行业相关国家标准的研究已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共同启动,最快将于明年问世。据悉,除了外观、性状等感观指标,营养成分等理化指标和基本微生物等指标外,燕窝国家标准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准将是强制性的,近期消费者最关注的亚硝酸盐限量也将在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后作出规定。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同被列入“黑榜”的广东鹰皇参茸制品有限公司,被告知相关负责人出差,无法接受采访。不过据介绍,该公司目前也已将血燕产品下架。   新闻链接   “山寨发布会”力挺血燕   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副部长蔡智勇在《星洲日报》中指出,市场上根本没有血燕窝,所谓血燕窝多数都是色素染制。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主席马兴松也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披露,不良商家偷偷以燕子粪便,将廉价燕窝熏至血红色,当作“血燕”出售牟取暴利,而这种血燕含有超量的亚硝酸盐。   7月26日,声称是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马来西亚出口卫生部(出口检验局)、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公会等机构的相关人士在杭州举行燕窝新闻发布会,对血燕亚硝酸盐超标问题进行了所谓“澄清”。主办方称血燕并未造假,99%是真的,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也完全符合标准,只要经过几个小时的浸泡和清洗,亚硝酸盐就会消失,可以放心食用。   据浙江省工商局初步查证,声称由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邀请的马来西亚有关机构举办的燕窝新闻发布会,其主办单位有虚假。而次日相关媒体报道的新闻发布会主办方人员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局长拿督珉阿膜和马来西亚出口卫生部(出口检验局)总监拿督凯孺哈兴,其身份亦涉嫌造假。   主办方出据的血燕检验合格报告,其实是一份关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报告,检测依据的标准是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5-2010),检验报告里面35个项目中没有一个涉及亚硝酸盐含量。   专家亚硝酸盐摄入3克可致死   实际上,我省近年查处的问题血燕不在少数。2009年5月中旬,惠州检验检疫局曾对某贸易企业进口的一批30公斤血燕进行检查,发现高含量的亚硝酸盐,并作了全部退运处理。   专家介绍说,亚硝酸盐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工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天然的燕窝本身含有亚硝酸盐,但是经过一定的浸泡和炖煮,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降低,适合食用,而人工制造的血燕,其亚硝酸盐含量远远超过天然的燕窝。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季峰解释说,食品中过量的亚硝酸盐会对人的食管和胃造成巨大的危害,有可能导致食管和胃黏膜的癌变。“摄入约0.03克到1.5克就会导致中毒,而如果摄入3克,就会致人死亡”。   名词解释   亚硝酸盐为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亚硝酸盐具有毒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   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严格限制添加亚硝酸盐,仅允许生产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残留,限量为30毫克/千克,最高熏制火腿残留量也不得超过70毫克/千克。比照限量标准,浙江省此次抽检的问题燕窝中最高亚硝酸盐含量已超过350倍。   相关阅读:工商总局部署开展全国燕窝市场专项检查
  • 食药局公布2015年上半年抽检结果:微生物不合格率占比最高
    p   8月28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15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抽检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滕佳材,新闻宣传司司长王铁汉,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司长王红,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出席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res04_attpic_brief.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7c3e6099-b134-4ed0-87fc-b3d4c7c2a06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15年1-6月粮、油、肉、蛋、乳等5类大宗日常消费品抽检合格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res07_attpic_brief.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3a66cce9-f1aa-46d8-ad40-2df3296b5d7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15年1-6月24类食品样品抽检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占比情况 /p p   滕佳材介绍,上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抽检24类食品样品33252批次,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1236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6.3%。粮、油、肉、蛋、乳等5类大宗日常消费品中,乳制品抽检1391批次,不合格2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9.9% 蛋及蛋制品抽检409批次,不合格1批次,样品合格率99.8%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抽检1975批次,不合格34批次,样品合格率98.3% 粮食及粮食制品抽检6680批次,不合格144批次,样品合格率97.8% 肉及肉制品抽检4678批次,不合格148批次,样品合格率96.8%。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情况,上半年抽检样品916批次,检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样品19批次,占样品总数2.1% 检出不符合产品包装标签明示问题的(非直接的食品安全风险)样品36批次,占样品总数3.9%。此外,蔬菜及其制品的样品合格率为95.2%,水产及水产制品的样品合格率为92.8%,调味品的样品合格率为97.1%,茶叶及其相关制品的样品合格率为99.0%,酒类的样品合格率为96.2%。 /p p   关于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滕佳材介绍,一是发现禁限用农兽药残留超标,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2.8%。主要是部分样品中检出克百威、氯霉素、孔雀石绿、瘦肉精和恩诺沙星等禁限用农兽药。二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样品的19.3%。主要是个别样品中检出硼砂、罗丹明B、富马酸二甲酯和罂粟碱等非食用物质,部分样品中发现防腐剂、甜味剂和着色剂等添加剂不合格。三是微生物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的35.0%。主要是部分样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等指标超标。但也有个别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四是重金属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的12.7%。主要是部分样品铝、铅、镉等指标超出标准限值。五是品质指标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的31.9%。主要是部分样品酸价、酒精度和电导率等项目不合格。 /p p   经专家分析: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有种养环节违法违规使用农药、兽药的因素,也可能有在流通环节故意使用的情况。非法添加问题,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对法规标准认知度不高或者存在主观故意,为延长保质期或提升产品感官品相,违反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微生物污染问题,主要是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储运过程和销售终端未能持续保持储运条件,因包装不严、破损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造成。重金属污染问题,与产地环境污染和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受到污染等因素相关,也说明生产加工者原料把关不严。品质指标不合格问题,主要是生产工艺不合理或关键工艺控制不当引起,也不排除存在个别食品生产经营者故意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甚至违法掺杂使假的情况。 /p p   针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滕佳材强调,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时采取四项措施予以处置。一是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和涉嫌问题产品 二是督促企业及时排查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三是针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部署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注重查处大案要案 四是第一时间对社会公布抽检信息,在总局官网开设专栏,每周公布产品合格和不合格产品信息,并同时进行风险解读和消费提示。 /p p   下一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科学性和靶向性 将不断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加强日常监管与监督抽检有机衔接,规范治理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检信息公布力度,逐步实现全国统一、规范化公布,并深化监督抽检结果运用。 /p p   滕佳材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结合上半年出现的问题,在六方面做好食品抽检工作: /p p   一是进一步提高抽检的科学性和靶向性。明确分工,总局、省、市、县四级自己抽检,分出一个总体的安排,各有侧重,既做到分兵把守,又做到上下联动,实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抽检全覆盖。明确重点,突出农兽药残留、“一非两超”、重金属等化学污染项目,突出肉、菜和水产品等高风险品种,突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 /p p   二是规范治理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针对主要问题,做好原因分析和组织综合治理。加强从业者的教育,引导行业严格自律。督促各方严格落实总局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通告》。 /p p   三是夯实基层监管工作。目前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到位,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做到基层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推进系统内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指导,规范监管行为。 /p p   四是建立完善问题协调解决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部门间、国家与各省间、部门与行业组织间风险通报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在开发布会以前,总局已经召开了国家行业协会的情况通报会,把今年上半年抽检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向行业协会提出了通告,希望行业协会发挥好行业自律的作用,对行业问题通过制定规章、加强自律,提醒企业进行改进,要求他们做好这项工作,加强社会共治。 /p p   五是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共同做好标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切实做好标准贯彻落实工作。 /p p   六是加大抽检信息公布力度。在全国范围内作出整体部署,逐步实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各省级局同步规范化公布抽检信息。探索建立抽检数据统计与公布制度,深化抽检结果运用。   /p
  • 运动鞋抽检不合格率高 开胶断底问题严重
    近期,上海市质监局对该市生产和销售的纺织面料鞋产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50批次产品中,不合格15批次。耐克、“ME&CITY”等知名品牌均“黑榜”有名。   此次抽查产品覆盖上海市主要生产企业。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女子运动文化鞋,存在外底厚度不合格情况。   此外,上海米安斯迪服饰有限公司的“ME&CITY”男式硫化鞋,以及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725”男帆布鞋、“简适”SB女帆布鞋,也存在甲醛(内垫)不合格情况,属质量问题严重。游离甲醛项目标准要求应150mg/kg。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并未发现此前曝光的问题产品。随后,记者与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取得联系。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不清楚曝光的有关情况。通常情况不合格产品将会被企业收回,一般都是由当地总经销商负责,而不会进行跨区域经营。   沈阳市沈河区工商局丰乐工商所副所长齐言涛提醒消费者,一般情况下,运动鞋的很多部位都是用胶粘贴的。生产时间在三年以上的运动鞋容易出现开胶的问题,如果购买库存产品,开胶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如果出现开胶断底,消费者在购买之日起7天之内向商家提出退换。关于运动鞋的生产参数,必须送检相关部门,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商家出现大批量问题运动鞋,才会被送检抽样,并依据《中国产品质量法》根据案值进行处理。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并未发现此前曝光的问题产品,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挑选旅游鞋重在细节。
  • 阿玛尼等童装检测不合格
    据浙江省工商局网站消息,浙江省工商局近期对商场上销售的定位较高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童装进行了监测,抽检结果显示,批次合格率为73.7%,不合格10批,批次不合格率26.3%,不合格项目主要有pH值、耐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纤维含量及产品标识标志。阿玛尼ZARA等知名品牌童装部分项目被检测出不合格。   点评:此次检测不合格的品牌中有不少还是世界知名品牌,可见名牌也不是百分百令人放心的。今后在选购儿童服装时,要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服装安全性能上,在购买前要留意看商品标识,一般标识越是规范的产品其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较高,对安全指标的控制也会相对较好。
  • 妇女儿童用品检测合格率不足五成
    本报讯 六一”前夕,石家庄市工商局对全市商场、超市的婴幼儿用品、童装、女式内衣等商品进行了定向监测。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商品不合格率达到57%,合格率不足五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偶氮超标、纤维含量不足等。   据石家庄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为加强流通领域妇女儿童用品质量监管,该局对市区内的北国商城、保龙仓家乐福超市、永辉超市、勒泰中心等商场、超市的婴幼儿用品、童装、女式内衣的质量进行了定向监测。现场共抽检样品38个批次,经检测,其中16批次合格,2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到57%。不合格样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偶氮超标、标识不全、纤维含量不足及色牢度不合格。具体不合格商品信息,市民还可登录石家庄市工商局网站查询http://www.sjzgs.gov.cn。
  • 近半书包不合格 匡威等上黑榜
    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公布了儿童书包比较试验结果,35件样品中有16件不符合国家标准,不合格率为45.71%,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振荡冲击性能、缝合强度、摩擦色牢度等。而市质监局对少儿出版物、儿童服装和玩具质量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其中,有5批次玩具不合格。   振荡冲击性能反映了承受载荷和冲击时,书包的整体耐用性。本次试验显示,书包该项指标不合格的问题突出,35件样品中有16件不符合国家标准,比如由匡威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03849C匡威背包出现连接处开线,提把断裂。   摩擦色牢度是衡量样品与衣物接触后是否褪色的指标。本次试验中有1件样品不合格,即标称广州市新麟贸易有限公司经销的规格为KT5018的HELLO KITTY包袋,湿摩擦色牢度指标低于国家标准。   此外,市质监局对全市生产和销售的儿童用品进行了专项抽查,共抽查少儿出版物产品50批次,儿童服装50批次,玩具32批次。   其中,儿童服装产品不合格1批次,为西安欧亿来服饰公司生产的卡波树女大童长裤甲醛含量不合格,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此外,玩具产品5批次不合格,均为外地企业生产,包括义乌市凯利玩具厂生产的塑胶玩具、挤压玩具、摇铃及类似玩具不合格 广东飞轮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弹射玩具、非蓄能弹射玩具安全警示不合格 汕头市澄海区乐童贸易商行生产的静态益智玩具、非蓄能弹射玩具安全警示不合格等。
  • 自来水真相:一半水质不合格 含多种致癌物
    [提要] 2009年下半年,为了“大致搞清”全国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抽检范围扩大到县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这次普查,是近十几年间最大规模的检测,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然而,至今,住建部都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   自来水有多重要?   全国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   自来水水质如何?   一个悖论:几乎所有饮用水界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哪个更接近真相?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明确称:“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83.4%合格率,意味着不合格率超过15%,足以让人忧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仍然远远低估了不合格率。   上述数据所依据水样2000余份,仅是国内重点城市或少数城市水样,甚至不包括地级市水厂。“无法代表全国情况。”宋兰合告诉财新记者。宋兰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住建部是中国城市饮用水主管部委,水质中心专责监测水质。宋兰合说,“中国水厂的问题,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为了“大致搞清”全国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抽检范围扩大到县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宋兰合解释。   之所以交叉检测,是因为中国仅有两三个城市的水质监测单位独立于水厂,其余监测单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质中心的国家监测站和地方监测站,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部门担责,“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这样的自检自测可信度不高。”   这次普查,是近十几年间最大规模的检测,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至今,住建部都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   “没有授权,我无法告诉你那个数字(饮用水实际合格率)。”宋兰合对财新记者说。   在纪律允许范围内,宋兰合做了部分介绍——“那次全国普查,发现4000余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结果表明,多数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还强调,2009年以来,城市自来水水质并无“太多改善”。   出厂即水质不合格,意味着什么?   自来水供应是一个长链条,出厂后,经过输水环节,最终入户。绝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老旧,混乱的二次供水,也会带来新的污染。居民实际饮用的水质还远差于出厂水质。   “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么意思?   多位接近权威部门的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他们所获知的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也就是说,可能近50%不合格,“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以求淡化冲击而已。对此,宋兰合既未证实,也未证伪。他仅表示,在众多专家认为自来水水质不容乐观与各地政府和水厂的乐观数字之间,他“坚定地站在专家一边”。   更让人担心的是,除城市水厂外,还有上万座小自来水厂供应乡镇,工艺更落后,水源安全更难保证。目前,没有关于这些小水厂水质的全面数据。   水质“皇帝新装”   水质新标准很严,但没有牙齿   再过两个月,即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   上一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由卫生部组织饮水卫生专家制定,规定的水质指标为35项。2006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完成修订。鉴于新标准较严格,标准委要求,相关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国家标准委、建设部和卫生部备案,但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   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中国的自来水似乎即将实现直接饮水。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制标准只是纸上谈兵,因为没有实质性惩罚措施,并不为地方政府和水厂所惧。新标准颁发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   宋兰合称,未来一段时间,饮用水新标准只不过起个引导作用,而难以强制实施。各方政府仍然会声称属地的“供水水质全面达标”,哪怕许多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装”。   中国内地无一城镇实现自来水直饮。对照新标准,相关业内专家分析,饮用水水质状况大约分为几个层次:   ——首都北京,尤其四环以内的主城区,水厂普遍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水网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离直饮水距离最为接近。   ——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厂上马了深度工艺,但是因为主城区管道老旧等原因,目前无法实现直饮。   ——其他省会城市等二线城市,仅有少数城市上马了部分深度处理工艺,因水源、管道等原因,部分城市水厂属问题水厂。   ——上千座地级城市、县级城市,除少数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处理工艺缺乏等,有大量的问题水厂。   此外,中国城镇自来水质检测次数太少。按照现行规定,即便是新标准的106项检测,地表水厂一年只需要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通过少检,一些地方水厂可以避开水质不合格风险高的月份。所以检测时合格,不代表不检测时就合格。另外,水厂自检自测,检测合格就公布,不合格就不公布。”   水质检测次数少,还因检测能力过差。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仅有40%城市有能力检测106项全指标,地级市、县级市全部需要送检,大批县市、乡镇水厂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都不具备。相形之下,宋兰合告诉财新记者,发达国家至少每月查一次全指标,每天都会检测十几项到二十几项不等的必检指标。   危险来自何方   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取代微生物污染成为最大危害;定期检测之间发生的水质污染,往往不知不觉   饮用水研究权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认为,不合格水对人体的危害,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通常是微生物污染危害,可能致人突发急性疾病,好在国人习惯饮用开水,可以杀死微生物污染物,这个危害表现并不明显。   看不见的危害,容易被忽视但更值得关注。自来水的有机化合物总量(CODMn)超标易导致慢性疾病。王占生告诉财新记者,饮用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的水,"一天两天没问题,半年一年看不出问题,但有机化合物会在人体中富积,最终对身体造成危害,严重时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2009年的普查发现,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而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不少也出现了氟、砷、铁、锰等超标。   有机化合物总量是指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所测定出的水中COD值。COD俗称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各种有机化合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数量多少。美国环保总署曾发布报告称,现有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   王占生称,这些有机化合物中,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激素,又叫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激素有四方面的危害,会让人免疫力降低,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会致癌症,会对人神经系统产生干扰。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主任鄂学礼,2006年在论文《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中,引述了国内在多地水厂出厂水中检测到环境激素的情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认为,公众甚至各级官员哪怕是分管供水的官员,对饮用水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也严重认识不足。第一个误区是对有机化合物长期危害认识不足,因为这类危害一二十年才可能致病,并且很难证实疾病与饮用水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个误区便是以为家中只要装了饮水机便没事。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水中有害物质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饮用进入人体,另外三分之二是通过皮肤吸收和呼吸进入人体——在洗浴、洗涤、刷牙、洗脸时,仍然逃不脱水质污染。   即使是饮用水突发性污染多次成为关注焦点,其频率也很可能被低估。近几年发生的几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如2008年株洲、湘潭镉污染事件,2012年2月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每次都是偶然发现。"两次定期检测之间的发生污染,往往不能被察觉。"
  • “好家人”豆干抽检不合格
    昨日,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福建省企业生产的豆腐乳、豆腐干、腐竹等豆制品省级监督抽查情况,产品抽样批次不合格率为2.35%。   抽查结果显示,有2批次豆腐干产品质量不合格,其中福州惠万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好家人”豆干安赛蜜为0.1mg/kg(检测标准为不得检出),而福建沙县富口鸿光食品厂生产的富口豆干菌落总数超出标准240倍(实测为180000(cfu/g),标准小于等于750(cfu/g))。
  • 珠海前八个月检出175批不合格进口食品
    近日,记者从珠海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1月至8月,该局共检验2589批进口食品,共检出175批不合格,不合格率6.7%。   上述不合格食品主要包括酒类、糕点饼干类、乳制品类、糖果类、巧克力和可可制品类、小麦预拌粉类等产品,主要产自美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签不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超限量和超范围使用、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含违规转基因成分等。   对于不合格食品,珠海局均按照法律规定监督收货方进行了退回、销毁或整改处理。该局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所有从珠海口岸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实施了备案管理,要求进口商建立进口和销售记录,确保进口食品的可追溯性。该局还加大了对进口食品的抽检比例和安全卫生项目检测力度,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等高风险敏感食品,有效防范不合格进口食品流入国内市场。
  • “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检测结果令人惊愕
    9月10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宣布成品油涨价的同一天,湖南省工商局公布了二季度全省流通领域成品油抽检结果:抽检样品来自全省14个市州,共抽取各牌号车用汽油、柴油168批次,其中合格82批次,不合格86批次,合格率仅为48.8%,柴油的不合格率更是高达62.4%。问题批次产品主要集中在0号柴油和93号汽油,除岳阳外13个市州均被抽检出了问题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辛烷值、硫、甲醇、苯。   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这样的检测结果令人惊愕不已―――市场上还有哪种正规产品的合格率低到如此程度吗?我想象不出,哪怕用国家标准去检测各种小作坊生产的地沟油,合格率恐怕都不止五成。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问题油不仅来自民营加油站,还来自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比如中石化长沙合峰加油站、长沙河西加油站、浏阳河加油站都被抽检出问题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的成品油实行统一调度配送,这意味着,其他省份的中石化加油站也可能在出售问题油。而民营加油站的成品油大多批发自中石化和中石油,这意味着,问题油的源头很可能在石油巨头那里。   实际上,石油巨头的成品油出问题如同家常便饭,单举去年的几个例子:中石化一批不合格93号汽油流向河南安阳、新乡、焦作等地,烧坏了上万辆汽车 湖南岳阳一万多名车主在中石化70多座加油站加油后,汽车出现发动机发抖、无力、速度跟不上等问题,引发全市大修车 浙江温州一些车主在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后,汽车出现熄火现象,维修人员从一辆车的油箱里竟然抽出1200毫升水,据此计算,汽油含水率达到2.8%。   请注意,上述几例都是问题油导致汽车出现明显故障,就像人吃下问题食品后马上出现中毒症状。众所周知,有些问题食品并不会立即导致人体不适,而是让食用者慢性中毒,就像有些问题油并不会让汽车立即出现故障,但会日积月累一点点损伤汽车,湖南省工商部门此次抽检出的问题油就属于此列。   再请注意,正如我国很多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我国的成品油国家标准也低于国际标准。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无铅汽油的国家标准中,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烃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通行的无铅汽油标准则是硫含量不得大于0.02%、烯烃含量不得大于20%。成品油的价格与国际接轨了,成品油的品质却不与国际接轨,这已经相当于“以次充好”。而即使按照如此低的标准,成品油的合格率竟然仍不足五成,还要继续“偷工减料”、进一步“以次充好”,中国的成品油消费者就像“冤大头”,到哪里说理去?   成品油犹如汽车的“食品”,汽车“食品”安全事故与人类食品安全事故有着相似的发生机理,所不同的是,人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充分市场化,管理难度较大,而成品油的生产销售处于石油巨头半垄断状态之下,管理链条相对简单。只可惜,垄断并没能换来高品质,成品油质量粗劣、问题频出。对于此次湖南省的抽检结果,石油巨头难道不该站出来解释一下吗?成品油合格率不足五成,生产、销售、监管环节中不该有人为之汗颜、为之负责吗?
  • 质检总局抽查252批次农药 逾一成不合格
    26批次农药因有效成分、pH值等项目不合格被国家质检总局曝光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2009年第1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经对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广东、四川、广西、重庆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84家企业生产的252种农药进行监督抽查,发现有26种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3%。   此次抽查中,有14种产品pH值不合格,7种产品水分含量超标,1种产品乳液稳定性不合格。农药中pH值主要用来保证商品中有效成分的稳定,减小分解,每个有效成分都有自己稳定的pH值范围。乳液稳定性项目是乳油的一个理化指标,用以衡量乳油等产品加水稀释后形成的乳液中,农药液珠在水中分散状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乳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保持均匀一致,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害发生。pH值、水分和乳液稳定性不合格会导致农药产品质量不稳定,达不到产品的预期药效。   此外,有两种产品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不符合产品明示要求。农药有效成分含量是影响农药使用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使用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农药,起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农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 自行环境监测问题多 近7成企业不合格
    p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结果的通报,共对229家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159家企业比对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七成,其中山东省企业占42.1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4fedf6de-39af-4109-a0ef-3298836a3a31.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1589536736842_副本.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1589536736842_副本.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环渤海地区自动监测设备比对不合格企业地域分布 /span /strong /span /p p   自2013年起开始大力推行企业自行监测以来,除了国控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相对较好外,其他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p p   由于在线监测设备功能的局限性,以及排污单位和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关系,导致自行监测目前的应用效果还是受到了不少的争议,尤其是在2020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对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开展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质量的通报后,近7成的不合格率不仅引发了专业媒体的讨论,还引起了新华社的关注。 /p p   根据相关报道,小编注意到,监测数据失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p p   1、监测设备本身质量有缺陷 /p p   2、日常运维不规范 /p p   3、排污企业或运维单位弄虚作假 /p p   以上三个原因中,第三个原因尤其引人关注。相关人士指出,由于第三方运维单位是由企业付费合作的,在这种利益关系下,部分运维单位容易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企业超标的帮手。现在的运维单位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低价竞争、恶性竞争较为普遍,诚信的排污企业也可能遇到不讲诚信的运维单位。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偷排偷放能减少污染物处理的成本,瞒报排放总量能减少排污税费,因此尽管环境管控非常严厉,企业在环境自动监测方面总是倾向于不主动的,往往不查不报,查时瞒报。 /p p   总之,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恶劣之处,在于欺骗公众,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误导环境决策,危害严重。漠视法律法规,则更显造假者的猖狂。对此恶劣行为,必须“零容忍”。要严厉处罚弄虚作假行为,对涉嫌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查处,依法严肃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 /p
  • 手机质量抽查警钟敲响 小型企业产品三成不合格
    9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CDMA手机和GSM/GPRS手机质量抽查结果,其中,抽查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合格率不足七成,突出问题为手机的电磁兼容指标不达标。   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等10地138家企业的159种产品。CDMA手机抽查23款,合格18款,不合格5款。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合格率均为100%,小型企业合格率61.5%。抽查GSM/GPRS手机136款,合格93款,不合格43款。大型企业合格率100%,中型企业合格率85.7%,小型企业合格率58.6%。本次抽查企业数量约占全国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手机企业总数的30%,抽查的大、中、小型企业占比约为12%、7%、8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部分小型企业,其突出质量问题是产品的电磁兼容检测项目。抽查不合格的48种产品中有47种出现电磁兼容指标不达标。据抽检专家介绍,电磁兼容项目不合格率高的根源,在于部分企业不重视产品电磁兼容问题。“有的企业因为没有完善的电磁兼容设计能力,导致产品存在缺陷。有的企业在质量控制环节特别是来料的检测上存在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还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没有加干扰抑制器件。”   此次抽查中,共有43种产品传导连续骚扰不合格。据专家介绍,传导连续骚扰不合格的产品可能会影响其他共用电网供电的设备正常工作,并有可能对家庭其他设备的使用产生影响。这一项目不合格,主要与手机使用的充电器有关。“由于充电器属于外配件,企业进料检验把关不严,使用与CCC认证证书不符的适配器,缺少持续控制质量的概念均可导致此问题的产生。”专家称。   据了解,手机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或是在有空调或铺有地毯的环境中使用时,容易受静电的影响,特别在其按键、屏幕及外壳缝隙等部位容易出现静电放电测试不合格情况。   本次抽查中,7种产品静电放电抗扰度不合格。不合格现象通常表现为通信中断、异常关机、死机、无法充电等情况。3种产品辐射杂散骚扰不合格。辐射杂散不合格,在通话过程中可能会干扰其他手机的通话,降低通话质量。9种产品辐射连续骚扰不合格。该项目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时可能会影响到周围其它设备的正常使用。1种产品元器件不合格。主要是手机配套的充电器插销未使用中国制式的插销,使用时可能会导致接触不良。 (吉利/文)
  • 抽检茶叶3批次龙井不合格 忆江南龙井茶在列
    6月27日,绍兴市工商局消保处公布二季度商品抽检质量结果。在被抽检的40批次的食品中,7个批次食品不合格,合格率为82.5% 而在被抽检的10个批次的农药中,竟有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40%。   被抽检的食品包括含乳饮料、茶叶、酱腌菜、腐乳四类,共40个批次。其中10个批次茶叶中有3个批次不合格,分别是杭州虎跑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250克/盒的一级西湖龙井(生产日期20100119),杭州忆江南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100克/包的一级忆江南龙井茶(生产日期20090720),绍兴市越城大云龙宝茶庄销售的125克/包的龙井茶(生产时间201002),主要不合格指标是感官指标。据介绍,茶叶感官指标主要反映茶叶制造、工艺拼配程度,不合格说明茶叶在其承诺的质量品质等级内过于粗糙,茎梗或筋梗较多,茶叶较少,拼配不合理。   被抽检的10个批次的酱腌菜中,也有3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标签中未按规定标明食品添加剂。
  • 7月全国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230批
    8月28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新闻办公室负责人陈熙同发布2013年7月份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3年7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140.49万人次,同比下降17.65%。其中,发现传染病例355人次。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13.79万人次,同比下降5.24%,其中,发现病例7.16万人次。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16.72万人次,同比下降3.69%。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3年7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 2046种55751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44 种 4280次,一般有害生物 1902 种 51471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3年7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230批、化妆品18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6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饮料类、糕点饼干类和酒类,来自41个国家或地区,品质、微生物污染、证书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涉及肤用、口腔和香水3类化妆品,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微生物污染、品质和证书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3年7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31.28万批次,同比下降4.76%,发现进口不合格0.67万批次,批次不合格率2.15%。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99万批,计438.98万吨、26.54亿美元,检出不合格32批,计4103.29吨、204.64万美元 检验监管进口危险化学品0.97万批,计2860.26万吨、300.81亿美元,检出不合格264批,计15.71万吨、0.91亿美元。2013年7月,处置进口汽车缺陷召回9例、72289辆。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退运、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切实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进出境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检验检疫情况。7月份,全国各口岸共从进出境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中截获禁止进境物3.7万批次。其中从进境旅客携带物中多次截获有“东非罂粟”之称的恰特草共计四百余公斤 从进境邮寄物中多次截获新型宠物,包括绿树蟒、活龟、蜥蜴等活动物和多种植物种苗、多肉植物等。检验检疫部门经过认真的实验室检测,共从截获的禁止进境物中发现有害生物3000多批次,其中包括地中海实蝇、香蕉穿孔线虫等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质检总局提醒出入境旅客和寄递人,务必注意并遵守中国关于禁止携带、邮寄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法律规定。如已经携带相关禁止进境物,请主动放入进境通道的投弃箱内或交给机场、港口等口岸的检疫人员处理,共同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 广州桶装水近三成不合格 日之泉致癌物抽检超标
    昨日(11月9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的广州三季度桶装水抽检情况显示,广州各类桶装水的合格率为71.19%,仍有近三成不合格。   广州市工商局今年三季度委托检验机构对桶装水经营店和个体经营户所经营的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桶装饮用纯净水、桶装饮用天然净水产品进行了抽检。本次抽检共计抽取样品59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为71.19%,不合格率接近三成,主要是微生物超标,少量产品PH值、电导率、溴酸盐不合格。   广州市工商局公布的不合格名单显示,在不合格的17个批次产品中,有14个批次涉菌落总数超标。   据了解,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是反映饮用水卫生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菌落总数含量的高低,表明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人员卫生、包装容器、商品运输等都可能引起细菌污染,此外,瓶盖密封性不好也会污染饮用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一款名为 “山泉水天然净水”的桶装水也出现菌落总数超标问题,这款水的商标显示为“日之泉”,生产商为“新丰县日之泉综合实业有限公司”。   日之泉在广东有一定知名度,其所属公司广东日之泉集团有限公司为 “广东500强企业”和“广东制造业百强企业”。据该公司官网介绍,日之泉在香港、澳门和泛珠三角地区 (包括海南、广西、湖南)均有销售,已销往东南亚和欧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日之泉市场部获悉,广州市工商局公示的问题桶装水确系该公司产品,新丰县日之泉综合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下属企业。对方表示,目前公司已对涉及批次的产品进行召回。   记者还注意到,山泉水天然净水是此次抽检的唯一溴酸盐项目不合格的批次产品。据悉,溴酸盐是含有溴化物的饮用水经臭氧消毒后产生的副产物,是一种氧化性致癌物,国家对溴酸盐有严格限量值。
  • 光明鲜奶再爆不合格,大肠杆菌超标千万倍
    2月28日消息称,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2月26日公布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显示,该市去年下半年抽检的201批次鲜奶有63批次不合格,涉及光明、宁波、涌优、一鸣、新希望双峰等5个品牌,其中光明鲜奶产品共被抽检71批次,有21批次经检不合格,合格率为70.42%。   抽检结果显示,光明旗下的200毫升和500毫升盒装优倍高品质鲜牛奶分别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而浙江杭江牛奶公司乳品厂生产的200毫升盒装和220毫升瓶装光明鲜牛奶也分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超标。此外,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220毫升瓶装鲜牛奶,还同时存在β-内酰胺酶阳性及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   大肠杆菌超标千万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牛奶又闹安全问题了,昨天(27日),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了一份2012年下半年全市乳制品的抽检结果。报告显示:鲜奶合格率不到7成,只有68.66%,大肠杆菌最高超标1000万倍。   最令人震惊的不是检测结果,而是在结果发布之后,宁波市质监局和涉事的牛奶公司却称不存在质量问题。为何,身负监管责任的质监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唱了反调”?宁波的市民糊涂了,到底该相信谁?这奶到底还能不能喝?   昨天一整天,宁波市民蒋女士的心情只能用“特别气愤”四个字来形容。他们家喝宁波牛奶集团的鲜奶已经5年了。当时因为听说外地奶不放心,所以才特地定了本地产的牛奶,而且还是宁波牛奶集团特别推出的有机奶——涌优牛奶。谁知道,在这次食药局公布的检测中,涌优奶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想到自己平常喝的奶里含有那么多的大肠杆菌,蒋女士顿时觉得一阵恶心。   蒋女士:第一反应就是很恶心,因为我已经喝下去很多了呀。我就觉得那一灌就是一罐细菌一罐大肠杆菌,实在喝不下去,都扔了,两罐都扔了。然后退订了。我姐姐退订了,我妹妹也退订了。   引发牛奶退订潮的是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的一份全市乳制品评价抽检结果。在这份文号为甬食安办【2013】9号文件里,通报了去年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报告显示:鲜牛奶合格率普遍较低,为68.66%,其中玻璃瓶装鲜奶合格率仅为14.81%,不合格原因是部分样品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也就是俗称的抗生素残留。涉及品牌有涌优、宁波和光明。而涌优和宁波两个品牌均为宁波牛奶集团所有,宁波市有60万人次在饮用宁波牛奶。整份报告连续用了多个“问题很严重”这样的词语来下结论,并在”大肠菌群最高标值超过标准限量值1000万倍”这句话后面加了感叹号。   这份报告究竟是怎么出炉的?记者随后联系上了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处的负责人,不过对方告诉记者:这只是一份评价性检测结果,是用来做提醒用的。   负责人:抽样有两种,一种是监督性抽样,一种是评价性抽样。我们这是评价性抽样,本身就是不定期的对一些产品进行抽检,然后到年底的时候进行一个综合性分析,作为一个监管性消费提醒,不能作为一个执法依据的。我们不是监管部门,是质监局在管。   不过,对于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这份检测结果,宁波市质监局副局长朱学峰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肯定的说:宁波牛奶的质量没有问题:   朱学峰:从我们监管角度,宁波牛奶合格率还是很高的。我们也是按照国务院要求按照六天啊七天啊这样的周期在检的,检下来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食药局它可能从一个评价性的角度,是从居民家里抽。这里面情况就比较多了。我们是在企业的冷库里抽检,也就是厂门这一块。   宁波市质监局认为,食品药品监督局是从居民家中取样,不少居民没有及时把牛奶进行冷藏从而导致了细菌超标。而宁波牛奶集团随后发布的一份声明里,也把责任推到了奶箱上,认为是居民没有按规定温度保存造成的。该集团副总经理廉立伟甚至对记者喊起了冤:   廉立伟:它说宁波奶都是不好的,都不要喝,那我们其他人也都在喝啊,你想想要是不合格率那么大,那宁波所有的医院是不是都住得满啊。   廉立伟不仅对产品质量喊冤,还坚持说检测结果不全是宁波牛奶一家的事,而是整个宁波乳制品市场的问题。他说他甚至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检测结果。   廉立伟:官方也没说全是我们,它说是我们了?它说它是对全年的整个市场的乳制品进行评价性抽查,鲜牛奶合格率普遍较低,为68.66%。这里没说我们。   记者:那食药局不是过来告诉你们结果了吗?   廉立伟:它过来告诉我们就是我们的结果啊?它没说啊。那都不是我们的结果,这里面要说清楚的。   不过,宁波牛奶集团冤不冤,看数字就知道了。报告显示:涌优、宁波、光明三个品牌鲜奶的合格率是68.66%,但同属宁波牛奶集团的涌优、宁波两个品牌的合格率却分别只有64.26%和67.17%,也就是说都低于平均合格率。   然而,面对这样的数字和事实,企业喊冤,药监和质监两个政府部门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身为消费者,究竟应该相信谁呢?市民蒋女士表示,她有点晕:   蒋女士:你说那个小房子奶,它包装如果是合格的,中间到底怎么会出问题,又没破。它如果裸露的可能有问题,又没有裸露没有拆封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问题。   在公布检测结果后,除了宁波牛奶公司做出了一份把责任归于市民贮存不当的说明外,其他政府部门也没有举行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宁波的消费者这下真的有点懵了: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呢?
  • 北京市场部分化妆品汞、巯基乙酸含量不合格
    北京市药监局昨天公布了第三季度全市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结果,其中17种药品抽检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3%。   此次,药监部门共进行监督性抽验1185批次。抽检不合格的药品包括:度米芬含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补肾明目颗粒、仙鹿益肾颗粒、紫苏梗、女宝胶囊、橘红、款冬花、川贝母、丹参、瓜蒌、法半夏、柴胡、银黄颗粒、珍菊降压片、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清火栀麦片。   市药监局昨天同时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化妆品的抽检结果,共完成抽检335批次,其中有2批次产品不合格,分别是中法合资深圳市星孜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医圣牌美白祛斑霜和广州兰皙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澳桃美牌速效防敏脱毛膏。不合格原因分别是汞含量不合格、巯基乙酸含量不合格。
  • 质检总局:4月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196批
    中国质量新闻网消息 5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例行发布会,新闻办负责人陈熙同通报了2013年4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3年4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816.68万人次,同比上升1.95%。其中,发现传染病例329人次。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11.82万人次,同比上升5.34%,其中,发现病例4.99万人次。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10.7万人次,同比下降4.63%。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3年4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716种49258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0种4431次,一般有害生物1586种44827次。   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3年4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87批、化妆品9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5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糕点饼干类、乳制品类和糖类,来自31个国家或地区,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和标签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涉及肤用化妆品、口腔类化妆品和其他化妆品3类产品,来自4个国家和地区,品质、非法进口、货证不符、证书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3年4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28.74万批次,同比增长7.20%,发现进口不合格0.72万批次,批次不合格率2.52%。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91万批,计522.15万吨、28.37亿美元,检出不合格84批,计14362吨、639万美元 检验监管进口危险化学品0.99万批,计2890.46万吨、234.89亿美元,检出不合格245批,计74.03万吨、5.89亿美元。共处置进口汽车缺陷召回4例、12712辆。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退运、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切实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 质检总局:6月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86批次
    7月29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3年6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3年6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2930.37万人次,同比下降16.33%。其中,发现传染病例168人次。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13.03万人次,同比下降2.13%,其中,发现病例5.31万人次。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13.49万人次,同比下降10.16%。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3年6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863种38416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5种3895次,一般有害生物1728种34521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3年6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86批、化妆品8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2类,主要是饮料类、酒类和糕点饼干类,来自23个国家或地区,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和品质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全部为肤用化妆品,来自3个国家和地区,品质、禁限用物质和微生物污染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3年6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26.94万批次,同比下降8.72%,发现进口不合格0.55万批次,批次不合格率2.03%。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59万批,计398.17万吨、24.19亿美元,检出不合格39批,计30958.70吨、1109.86万美元 检验监管进口危险化学品0.85万批,计2387.86万吨、171.98亿美元,检出不合格219批,计96.85万吨、3.88亿美元。共处置进口汽车缺陷10例、22370辆,其中召回7例、20075辆,口岸整改3例、2295辆。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退运、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切实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 广州童装近四成不合格 英氏、迷你屋PH超标
    “六一”儿童节前,儿童及婴幼儿用品质量又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27日,广州市工商局在荔湾区新光城市广场专门举办了“三打两建”打击伪劣商品暨“关爱孩子月”主题实践志愿服务宣传日活动。市工商局及团市委与消费者代表共同将查获的伪劣儿童商品倒进清理箱。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了委托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对广州市流通领域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商品抽样检测结果。   据介绍,本次监测覆盖了广州市十二个区(县),抽查了包括商场、超市、专业市场及个体经营店等23家经销企业销售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100种,涉及生产企业88家。主要以T恤衫、针织衫、连衣裙、休闲裤等夏季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为主,囊括了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经检验,100种样品商品中,合格的商品有63种,不合格的有37种,不合格率为37.0%,将近四成。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不合格商品中不乏知名品牌。其中,标称广州英爱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英氏”婴儿连衣裤多个型号产品检出衣带缝纫强力和pH值不合格,标称广州市松丽屋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迷你屋”女小童蛋糕连衣裙多个型号pH值也超标。   抽检结果显示,pH值8项不合格,纤维成分含量有20项不合格,产品标识不合格数18项,5种商品色牢度不符合标准要求,2种商品的缝纫强力不合标准要求。   针对本次监测结果,市工商局开展儿童服装及婴幼儿服装专项执法行动。对经销不合格商品的经营者进行处罚,监督其做好退、换货工作,加大销售网点的检查力度,对抽检判定不合格的同品牌、同类型的商品全市范围内下架。   支招:买童装一闻二摸三清洗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时,尽量不要选购无使用说明的服装。打开包装检查产品是否有影响外观的表面疵点,在接缝处可用手拉一下是否脱缝,缝线是否有脱散,扣子和装饰性的小物件是否缝制牢固等 闻一下产品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甲醛含量高。建议消费者优先选购浅色、手感柔软面料,买回去后最好先洗一下再使用。购物后保存相关票据。
  • 天津市公布上半年药品质量公告 3%抽检药品不合格
    根据《关于做好2009年天津市药品监督抽验工作的意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了药品监督抽查检验。   2009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1766批次,其中共检出不合格药品53批次,不合格率为3%。全市各级药品监管执法部门应依据《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期公告中不合格的药品及时查处,进一步加大药品质量监管力度,确保质量安全。
  • 质检总局:我国金银制品计量器具超一成不合格
    近日,质检总局公布了2013年对全国金银制品加工、销售和收购领域进行专项计量监督检查结果。检查发现,金银制品加工、销售企业计量器具不合格率分别为12.92%、11.29%,部分金银制品使用"盎司"等非法定计量单位。   据悉,本次监督检查在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抽取金银制品生产、销售的计量器具分别为2445台和25012台,其中不合格、未检定或超过检定周期使用的计量器具分别占12.92%和11.29%。   国家质检总局介绍称,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金银制品企业法制计量意识不高,缺乏必要的计量常识。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质检部门都依法进行了查处或责令整改。   中国经济网记者还了解到,此次检查在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分别抽查金银制品样品9278件和11.1957万件。其中未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样品分别占0.64%和1.46%。据介绍,个别产品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情况主要集中在金银产品使用"盎司",如有的金银制品直接印制"盎司",有的在说明书、标签上只标注"盎司"。
  • 多品牌珠宝上黑榜 周六福一年四次不合格
    原标题:施华洛世奇金六福上黑榜 周六福一年四次不合格   合成珠宝标注天然标称纯度高出实测有害元素超出标准   广州珠宝玉石钻石贵金属超两成不合格   市工商局还曾约谈周六福老板   ■新快报记者 冯艳丹 通讯员 叶华新 胡凯   昨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珠宝玉石钻石贵金属商品抽检结果,共抽检了171家产品质量负责单位的278款商品,有62款商品被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3%,其中包括施华洛世奇、周六福等多个知名品牌。工商部门强调,同品牌同规格不合格商品必须全部下架退市。   施华洛世奇名称不合格   珠宝玉石标注名称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次抽检发现珠宝玉石名称不合格出现最多的情况是:将经过处理的或合成珠宝玉石标注为天然珠宝玉石。   另外,还存在未对处理、合成属性进行标注的情况,例如将漂白注胶处理翡翠(俗称B货)、漂白注胶及染色处理翡翠(俗称B+C货)标作天然翡翠(俗称A货)。如著名品牌施华洛世奇的“仿真首饰”,在“珠宝玉石鉴定及名称”项目上就发现不合格。   广州市工商局强调,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经营业户,将依据《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督促全市经销企业做好同厂同品牌同规格不合格商品的下架退市工作,对于拒不履行退市的经销企业将依法予以查处。   多款珠宝有害元素超标   据介绍,国家标准中规定,贵金属及其合金首饰中所含元素不得对人体健康有害,首饰中铅、汞、镉、六价铬、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都必须小于1‰。首饰中的有害元素超标会影响人体正常健康。而在此次抽查中,发现多款珠宝玉石的有害元素超标,如宝隆琥珀的925琥珀和佳鑫的天然碧玺吊坠S925。   此外,相关标准规定金、铂、钯商品及材料的测量允差在称量值不大于500g时,允差为±0.01g。银商品及材料的测量允差在称量值不大于2000g时,允差为±0.1g。不过,工商局本次监测发现了部分商品标称质量(重量)超出允差的情况。如罗新记珠宝的翡翠玉佛(A货.足金镶嵌)和金六福珠宝的千足金翡翠(A货)吊坠。   在纯度方面,本次质量监测中还主要检测了各种纯度的千足金、足金、18K金、千足银、银925、千足铂、铂990、铂950、千足钯、钯990等素金和镶嵌类商品,主要存在问题就是实测纯度和标称纯度存在差异,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周六福珠宝的S990银戒指就在“贵金属名称及纯度”项目上不合格。   ■新闻延伸   因加盟管理混乱 周六福成“老油条”   新快报讯去年“周六福”品牌曾两次被广东省质监局抽检出问题产品,一次被广州市工商局抽检出问题产品。昨日工商部门公布的去年广州市流通领域贵金属不合格名单中,又涉及周六福珠宝共10款产品。这意味着一年内四次登质量黑榜。新快报记者发现,问题产品责任单位众多,如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周六福珠宝行下九路分行、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铸福首饰店、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福乐多百货商场等。   广州市工商局局长张建华在人大视察会上透露,因为严重质量问题,曾约谈了周六福的老板,“后来我们了解到,一些珠宝品牌的店铺是加盟店,店内的货物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该品牌公司直接发货,二是店铺自己从别的渠道进的货。”张建华强调,不管什么渠道,出了问题就要找品牌。   一内部人士昨日也向新快报记者透露,周六福品牌存在质量问题多年。首要原因是周六福加盟比较混乱,“给加盟费就授权使用商标,”他分析,周六福目前走加盟模式,所以广州现在随处可见周六福品牌。而如果店面的进货渠道不走公司,而是通过另外的渠道,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事实上,发现问题的基本是门店与生产企业私自订货造成的。”该内部人士进一步透露,周六福、周六福珠宝等商标都没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通过,目前正在北京诉讼,“商标到现在为止归谁所属都不明确,公司管理混乱”。   产品质量负责单位(标称生产单位) 标称商品名称 标称商标 型号(款式) 不合格项目名称   广州瑞橡贸易有限公司 猛犸牙雕 瑞橡工艺品 猛犸牙雕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瑞橡工艺品店 十二生肖项链 十二生肖项链 印记、标签、其他标识物   施华洛世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仿真首饰 SWAR OVSKI 仿真首饰 珠宝玉石鉴定及名称、   标签、其他标识物   深圳市金大福珠宝有限公司 千足金翡翠吊坠 金大福 千足金翡翠吊坠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广州晶灵宝石有限公司 925银 晶灵 925 银 质量、印记、其他标识物、   石榴石吊坠 石榴石吊坠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广州市番禺区 千足金 周六福珠宝 千足金 珠宝玉石鉴定及名称、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石碁福乐多百货商场 翡翠戒指 翡翠戒指 印记、标签、其他标识物   华润万家生活超市(广州) 千足金翡翠 香港翠六福 千足金翡翠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质量、印记   有限公司前进店 佛公镶嵌 珠宝 佛公镶嵌   香港周六福(国际) 钯 Pd999 香港周六福 钯 Pd999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手链 珠宝 手链 质量、其他标识物   美亿珠宝(深圳)有限公司 18K 金手链 美亿 18K 金手链 质量   宝隆琥珀 925 琥珀 宝隆琥珀 925 琥珀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有害元素、印记、   标签、其他标识物   广州市荔湾区宝雅工艺品行 天然碧玺吊坠 S925 佳鑫 天然碧玺吊坠 S925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有害元素、印记、标签、其他标识物   深圳市龙嘉珠宝实业有限公司 铂 Pt990 吊坠 香港中国黄金 铂 Pt990 吊坠 贵金属名称及纯度   HK ChinaGold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