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病毒抗体

仪器信息网病毒抗体专题为您整合病毒抗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病毒抗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病毒抗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病毒抗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病毒抗体话题讨论。

病毒抗体相关的资讯

  • 中美科学家找到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中美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 28 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多株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这是国际上首次报告发现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能在某些病毒侵入细胞之前与该病毒结合,阻止其黏附、感染细胞,相当于把病毒“中和”掉。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和王新泉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上报告说,他们首先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人类受体蛋白 DPP4 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利用正常人的非免疫抗体库,像“钓鱼”一样筛选出两株中和抗体 MERS-4 和 MERS-27 。这两株中和抗体经过验证,可以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与其细胞受体 DPP4 的相互结合。美国戴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研究团队利用类似方法,鉴别出7株中和抗体,其中一株抗体 3B11 表现出了最高的中和活性,被认为最有医学应用潜力。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对比两项研究,张林琦表示,他们发现的两个抗体具有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即联合使用可以大大加强抗病毒效果,从而提高抗病毒的活性和广谱性,对可能变异的病毒保持高效抑制活性。而另一项研究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联合使用的效果不详。张林琦表示,他们将尽快展开动物和人体试验,现已开始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和香港大学的科学家讨论相应的试验方案。新型冠状病毒 2012 年 9 月在沙特被发现,它与非典病毒(SARS)同属冠状病毒。其感染者多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并伴有急性肾衰竭。新型冠状病毒致死率目前超过 50%,远高于 10 年前 SARS 流行期间大约 10% 的致死率。人们对这种病毒仍知之甚少。
  • 重磅!新冠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研究最新成果!专家在线交流
    前不久,重庆医科大学金艾顺教授带领新冠病毒应急攻关团队发现了三个对新冠病毒多种突变株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超强抗体,这项最新成果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近两年来,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已获得紧急使用授权抗体的中和能力正在显著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新的活性强的广谱新冠中和抗体,将对新冠病毒患者的治愈乃至最终战胜新冠疫情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新冠广谱中和活性抗体研究学术、技术交流,分享研究进展,展示创新技术,助力抗击新冠疫情,仪器信息网特别举办“新冠病毒广谱中和活性超强抗体的发现”专题讲座,诚邀生命科学、医学等各界科技工作者参与,为疫情早日结束贡献科技力量。扫码或点击报名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7a【会议日程】【演讲嘉宾】 金艾顺 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 主任 )金艾顺,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主任、免疫教研室主任,肿瘤免疫基础与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曾留学日本,攻读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分子肿瘤学并获得博士学位。2006-2014年期间,在日本富山大学医学研究部免疫学研究室兼日本SC World. Inc生物制药公司研究员,及日本学术振兴会特聘研究员(JSPS)(2011-2013)。长期从事抗体药物和T细胞受体T细胞治疗等相关免疫学技术开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等系列高水平学术杂志上(2009,2013)。2017年被重庆市以高层次人才引进,聘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组建免疫学创新研究平台(2018年被市科技局认定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展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获得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重庆市第一届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时期,带领科研团队投入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研发应急攻关项目。在短时间内攻克重重技术瓶颈,建立了高效快速筛选中和抗体技术平台,筛选得到多株新冠病毒及突变株的高效中和抗体。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Frontiers in immunology、Frontiers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Genes & Diseases等学术期刊共10余篇,相关成果申请15项专利,其中3项国际专利。张财辉先生 (赛多利斯 生物分析产品应用科学家)赛多利斯生物分析产品应用科学家,从事蛋白药物表达纯化以及结合活性分析工作近十年。有着丰富的分子互作和troubleshooting经验。曾协助国内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基于Octet平台的药物筛选和质量属性分析方法。
  • Nature:广谱抗体再添抗疫新武器 北大团队破解新冠病毒演化趋势
    自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来,其子代变异株井喷式涌现,并呈现出“趋同演化”的趋势,大量中和抗体药物和康复者血浆已经“被逃逸”,这给新冠疫情的防控带来了十分严峻的考验。“趋同演化”现象的形成机制以及演化终点亟需深入探究。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研究员/谢晓亮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课题组于2022年12月19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系统地探究了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RBD)“趋同演化”的机制,并前瞻性地对病毒未来突变演化方向进行了预测,为广谱疫苗和抗体药物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数据支持。研究人员对不同免疫背景人群中分离得到的抗体进行了大规模中和测定和逃逸图谱表征,发现病毒趋同进化产生的变异株几乎逃逸了目前所有中和抗体药物、疫苗接种者或康复者血浆,包括BA.5突破感染者血浆。并且,由于“免疫印迹”现象的存在,奥密克戎亚型变体突破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多样性逐渐降低,特别是BA.5突破感染,这提示基于BA.5变异株研发的疫苗加强针不能对新出现变异株产生良好的交叉防感染保护效果。另外,研究者基于抗体的大规模中和测定和逃逸图谱表征的数据建立了一个计算模型,对病毒演化方向进行了合理预测。尽管这些新突变株,特别是其中的XBB、BQ.1.1和CH.1.1等支系具有前所未有的免疫逃逸能力,作者团队此前筛选出的广谱中和抗体药物组合SA55+SA58,特别是SA55,仍然强效中和所有主要突变株和未来短期内可能流行的突变株,且能同时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是目前唯一已知能够高效中和所有新突变株的、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抗体,相关论文此前于12月初发表于知名生命科学期刊《细胞报道》(Cell Reports)。该抗体具有广谱中和能力强、将很难被未来变异株逃逸、半衰期长等特征,将特别适用于不适合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等群体的防护。本研究最早于2022年9月16日在线发布于bioRxiv预印本平台,是世界首篇系统性研究新冠病毒“趋同演化”机制,预测病毒进化方向的研究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病毒的持续突变演化使得多种较高增长优势的变异株陆续涌现,BA.2.3.20、BA.2.75.2及其支系,乃至最近出现的BQ.1.1和XBB等变异株相比于BA.5都具有更高的增长优势。尽管它们的进化过程各不相同,处于奥密克戎的不同支系,但其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上的突变都集中于R346、K356、K444、V445、G446、N450、L452、N460、F486、F490、R493和S494等位点,呈现出“趋同演化”的趋势(图1)。图1 奥密克戎亚型变体RBD蛋白携带的突变中和测定的数据提示“趋同演化”产生的变异株具有极强的逃逸能力,绝大多数中和抗体药物都被以XBB为代表的变异株逃逸(图2),包括此前已初步进入国内市场的阿斯利康公司Evusheld(“恩适得”)预防抗体药物。由于此类新突变株的流行,美国FDA也取消了礼来公司Bebtelovimab(贝特洛韦单抗)的使用授权。唯一的例外是作者团队开发的SA55抗体,它是目前唯一对包括XBB和BQ.1.1等在内的所有突变株仍旧有效的进入临床阶段的抗体药物(图3)。图2 奥密克戎亚型对中和抗体药物的逃逸情况图3 广谱中和抗体SA55和SA58血浆中和数据也显示,XBB,CH.1.1和BQ.1.1.10(或BQ.1.18)等毒株不仅逃逸了三针灭活疫苗接种者的血浆,也几乎完全逃逸奥密克戎BA.1/BA.2/BA.5突破感染者的血浆样本,显示出极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图4)。图4 奥密克戎亚型逃逸疫苗接种者与康复者血浆中和为了探究不同奥密克戎变异株呈现“趋同演化”现象的具体机制,团队从BA.1、BA.2或BA.5突破感染康复者体内富集了抗原特异性记忆B细胞,发现其中大部分记忆B细胞交叉结合新冠原始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印证了之前作者团队报道的存在于奥密克戎突破感染中的“免疫印迹”现象。基于高通量深度突变扫描技术,团队对不同来源的3051个交叉结合新冠原始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进行了突变逃逸图谱测定与聚类分析(图5a),发现奥密克戎特别是BA.5变体突破感染刺激产生的有效中和抗体种类明显减少,产生的主要是E2.2、E3和F1等不竞争ACE2结合表位且中和能力较弱的抗体(图5b-d)。图5 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突破感染刺激产生抗体的表位表征基于抗体逃逸图谱、抗体中和活性、RBD突变对于ACE2亲和力变化等数据,团队建立了一个模型,分别计算了BA.2和BA.5突破感染刺激产生抗体的突变逃逸图谱(图6a),结果显示,BA.5突破感染刺激产生抗体的突变逃逸位点显著减少,表明其结合表位多样性明显减少。这提示,免疫印迹现象使得奥密克戎变异株突破感染刺激产生中和抗体表位多样性降低,导致免疫压力集中,从而加速了病毒的趋同进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基于2022年8—9月真实世界的主流免疫状态,基于计算模型预测了BA.2.75和BA.5的进化趋势(图6b),这在随后趋同进化产生的新毒株中得到验证。图6 免疫印迹效应加速了抗体逃逸突变的趋同进化另外,研究人员基于BA.2.75和BA.5突变株的预测进化趋势,设计了携带不同RBD和NTD预测突变组合的假病毒(图7a),并测定了这些假病毒对不同中和抗体药物和血浆样本的中和情况及ACE2亲和力(图7b-g),结果显示,对BA.5或BA.2.75突变株最少引入5个突变就可以逃逸包括BA.5突破感染者在内的不同免疫状态下的几乎所有血浆样本。并且,合成的假病毒与之后真实世界流行的BQ.1.1支系、CH.1.1支系等高度相似,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图7 趋同逃逸突变的累积能够几乎完全逃逸BA.1/BA.2/BA.5突破感染血浆的中和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免疫印迹”造成的奥密克戎突破感染刺激产生抗体表位多样性降低,进而导致免疫压力集中化,促使新冠病毒RBD蛋白发生趋同演化的现象,这些积累趋同进化突变的病毒在获得极强突变逃逸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ACE2亲和力。本研究中的预测方法为预测病毒突变演化趋势、开发广谱疫苗和抗体药物提供了参考资料,且具有扩展到其他体系的潜力。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基于BA.5突变株研发的疫苗对于其他变体的交叉保护效果很可能不够理想,进一步开发设计能够克服免疫印迹、激活广谱中和抗体的新型疫苗至关重要。而以SA55+SA58抗体组合为代表的广谱中和抗体既可以通过鼻喷给药方便快捷地在呼吸道建立短效预防,又可以通过注射实现感染初期的治疗和中长期预防,特别适用于保护高风险的医护人员以及不宜接种疫苗的免疫缺陷人群和老年人。SA55与SA58已经授权给科兴生物进一步开发,初步的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喷雾吸入一次提供的即时保护可维持6—12小时,预防感染效率可达到80%以上,且成本较低,方便使用,目前正在进行更严谨的临床试验,预计将来可以大规模推广。北京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曹云龙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简繁冲、王菁、宋玮良,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于原玲为Nature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曹云龙研究员、谢晓亮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研究员为Nature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曹云龙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简繁冲、张志莹、阿依江伊斯马衣,地坛医院郝晓花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鲍琳琳研究员为Cell Reports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曹云龙研究员、谢晓亮教授、肖俊宇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秦川教授,地坛医院金荣华院长为Cell Reports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动物所、中检院、科兴公司等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为共同作者。本系列研究得到科技部、昌平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支持。参考文献[1] Cao, Y. et al. 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 Nature (2022).[2] Cao, Y. et al. Omicron escapes the majority of existing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Nature (2022).[3] Cao, Y. et al. BA.2.12.1, BA.4 and BA.5 escape antibodies elicited by Omicron infection. Nature (2022).[4] Cao, Y. et al. Ra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 and broad sarbecovirus-neutralizing antibody cocktails from SARS convalescents. Cell Rep. (2022)专家点评: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这一工作深入探究了构成当前新冠大流行的多个奥密克戎毒株对人类群体免疫的逃逸规律。曹云龙/谢晓亮联合团队发现,多个奥密克戎株亚型在受体结合蛋白上都显现出相同或类似的逃逸突变。这些突变,在保证病毒结合其受体的同时,躲避了之前中和抗体的抑制作用。这说明,人群序贯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所构建起的群体免疫,的确在阻断并降低既往毒株感染;同时,这种群体免疫的压力,也为未来病毒变异留下了越来越少的潜在逃逸路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已有的群体免疫状态和现有毒株的受体结合蛋白,来预测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逃逸突变呢?曹云龙/谢晓亮联合团队利用他们开发的一种高通量深度突变扫描(DMS)方法,分析、鉴定了BA5和BA2可能逃逸群体免疫的突变。非常重要的是,他们预测出来的突变,确实出现在了其它具有流行潜力的毒株上。曹云龙/谢晓亮联合团队这项研究所提供的这种预测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设计广谱抗新冠疫苗,也会使我们更可能为所有潜在逃逸现有群体免疫的毒株准备好“特效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王祥喜研究员:新冠病毒一直在持续性进化,衍生出多种突变株;然而在奥密克戎出现之后,新冠病毒的演变速度明显加快。近半年来,就有BA.5、BF7、BA.2.75、BQ、XBB等近十种新突变株在一些国家成为主要流行突变株。这些新突变株往往其传染性和抗体逃逸能力都在增强。总体来讲,人类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是被动地跟着病毒跑,一个新突变株出现后再去了解它的病毒特性,去探究新突变株对现有疫苗和药物的影响。如何前瞻性预测病毒演变的方向,提前预判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突变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2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谢晓亮/曹云龙团队联合中检院王佑春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题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RB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该团队继新冠中和抗体、新冠疫苗效果评估、追踪新突变株免疫逃逸特性后,又一系统性而创新性工作。该项研究有五点重要发现:1)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分析出近期有几十个新突变株其生长优势超越BA.5,且这些突变株有一定的共性,在某些特定位点携带相同或相似的突变,呈现趋同进化规律;2)这些新突变株展示出极强的抗体逃逸特性,基本逃逸国际上已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3)一个抗体对组合SA55/SA58(也是该团队的研究成果)依然高效中和这些新突变株;最后两点更精彩:4)从原始株感染康复者、BA.1/BA.2/BA.5突破感染者等不同免疫背景分离2000余株抗体,并绘制出不同免疫背景下抗体谱系特征。相对之前的免疫背景,BA.5突破感染者的主要中和抗体类别相对单一,非中和抗体比例提高,更容易滋生病毒变异去逃逸宿主免疫;5)利用高通量酵母展示技术精准绘制出抗体免疫逃逸图谱,与BA.2突破感染的免疫背景相比,BA.5突破感染中和抗体的免疫逃逸位点相对集中且大多出现在近期出现的突变株上。实验数据与真实世界监测结果高度一致。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新突变株的精准预测,预先了解这些新突变株的病毒特性能够为科学精准防控留出宝贵的时间窗口。
  • 科技部征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应急项目,要求三个月内完成抗体评价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4月28日,科学技术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f2701a01-2920-47da-8e6d-6744997f1d4c.jpg" title=" 捕获.PNG" alt=" 捕获.PN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和抗体具备阻断病毒侵染目的细胞的潜力,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康复期病人血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示出中和抗体在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方面的潜力。单克隆抗体具有作用机制明确、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是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研究的重点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本指南旨在 /strong /span 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具有成熟临床前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基础、产业化转化成功率高、能快速进入临床研究的抗新冠病毒全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包括全抗、抗体片段、双抗、抗体恒定区融合蛋白药物等,加快推动新冠病毒抗体药物临床评价,增强新冠病毒肺炎治疗和预防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研发目的 /span /strong :开发中和作用高、体内外模型评价充分、产业化 成功率高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增强新冠病毒肺炎治疗和预防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考核指标 /span /strong :抗体人源化程度高、与抗原的结合能力低于10nM、 建立抗体依赖增强作用评价模型、在P3条件下显示新冠活病毒阻断中和活性(EC50)低于10nM。完成申报临床试验所要求的药 学研究、非临床研究(包括一般药理学、药效、药代和安全性评价),以及制定科学规范的临床试验计划和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时间节点 /span /strong :三个月内完成抗体评价,一年内获得临床受理文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拟支持项目数 /strong /span :不超过5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有关说明 /strong /span :团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 鼓励产学研合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具体通知如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有关单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科技部将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要求,遴选项目择优支持,会同药监局共同组织推进项目实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项目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项目应聚焦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的应急需求,突出结果导向,明确研究目标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 项目研究涉及人体研究的,应按照规定通过伦理审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等,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应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3. 项目产生的科学数据应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对项目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二、申报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不设课题。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 项目(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 对项目负责人无限项要求,无年龄等要求,只要有能力、有决心为打赢防疫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均可参与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span /p p & nbsp & nbsp 5.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申报方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网上填报。请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将项目申报书进行网上填报,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申报书。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项目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项目申报书格式可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0年4月28日16:00至2020年5月8日16:0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http://service.most.gov.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20年5月8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专业机构。项目申报书须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邮编:10003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咨询电话:010-88225047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4月27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附件: /strong /span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4/attachment/ae1d37f0-8d6f-4c4e-b66a-70568356dcde.pdf" title="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pdf"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pdf /a /p
  • 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10个月后体内仍有抗体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10个月后,体内仍然存在抗体。  在该研究中,他们观察了圣托马斯医院38名患者和医护人员接种疫苗前体内的抗体情况,这些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暴发时受到感染。研究表明,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在感染10个月后,体内仍保持可检测到的抗体水平。  研究人员解释说,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来阻止病毒感染细胞,从而有助于对抗新冠病毒。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了抗体可以在体内停留多长时间来对抗未来的感染。  由伦敦国王学院免疫学和微生物科学学院的凯蒂多尔斯博士领导的这项研究还测试了针对新冠病毒特定变异毒株而产生的抗体对其他变异毒株的反应。他们研究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阿尔法变异毒株、贝塔变异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毒株。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感染新冠病毒特定变异毒株而产生的抗体能对该变异毒株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但在应对其他不同变异毒株时效果较差。  抗体会与新冠病毒上的刺突蛋白结合,刺突蛋白是病毒进入并感染人类细胞的关键。新冠疫苗的作用机理是让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新冠病毒抗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接种疫苗后,如果病毒此后感染人体,疫苗会引发免疫系统攻击病毒。  新冠病毒出现的新变异让人们担忧,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开发的疫苗能否有效对抗新变异,以及是否应针对这些新变异毒株设计新疫苗。最新结果表明,新冠病毒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围绕其中一种变异毒株设计的疫苗可能对其他变异毒株的效果较差。  研究结果还表明,科学家们目前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设计的疫苗提供了对所有变异毒株的最佳保护,应用于疫苗接种计划。
  • Nature子刊|清华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纳米抗体,对XBB等保持活性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研发出多款针对SARS-CoV-2的中和抗体药物,通过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授权多款治疗COVID-19的中和抗体药物的紧急使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华创共同研发的Amubarvimab与Romlusevimab抗体鸡尾酒疗法,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并在当前的临床救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尤其是传播性较原始株显著增强的Omicron多种突变株,对人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变异株在刺突蛋白(S)上所产生的重要突变位点导致疫苗和中和抗体活性降低或消失,对新一代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发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纳米抗体来自骆驼科等动物体内的重链抗体,是重链抗体中最小的完整功能结构。纳米抗体具有体积小、特异性强、稳定性强、易生产、穿透力强、免疫原性低等多种优势,使其更加容易识别常规抗体无法识别的抗体表位,加大了抗体的覆盖空间和结合能力,为新一代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广阔和更独特的选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2022年12月2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多种冠状病毒具有广谱中和能力和保护能力的纳米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d protective nanobodies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BA.1, BA.2, and BA.4/5 and diverse sarbecoviruses)研究论文。该研究从免疫羊驼体内分离鉴定纳米抗体,对SARS-CoV-2多种变异株、SARS-CoV-1和其他主要sarbecovirus病毒具有广谱高效中和活性。其中代表性抗体3-2A2-4识别受体结合域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蛋白上高度保守的表位,保护K18-hACE2转基因小鼠免受Omicron和Delta活病毒感染,并对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多种突变株BF.7,BQ.1.1和XBB等仍保持高效的中和活性,为研发新一代SARS-CoV-2纳米抗体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候选。研究人员使用新冠病毒S蛋白和编码S蛋白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等免疫羊驼,发现羊驼不仅产生了针对SARS-CoV-2病毒的中和抗体,而且产生了针对SARS-CoV-1病毒的中和抗体。通过酵母展示文库技术,研究者从免疫羊驼体内分离获得593个对SARS-CoV-2病毒具有结合能力的纳米抗体,其中124个对SARS-CoV-2病毒具中和能力,91个对SARS-CoV-1病毒具有交叉中和能力。研究人员挑选了其中32个具有高效交叉中和能力的纳米抗体开展了全面和深入的评估。通过表位竞争试验,这32个抗体被分为3组,其中第2和第3组中的大部分纳米抗体对14种SARS-CoV-2变异株(包括多种Omicron变异株)和5种sarbecovirus病毒保持了广谱中和能力。后续的初步实验结果显示,第3组的抗体对于最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BF.7、BQ.1和XBB等均保持活性。图1.鉴定获得的纳米抗体对SARS-CoV-2变异株和其他sarbecovirus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研究人员在具有较好广谱中和活性的前3组抗体中各选了一株代表性抗体,解析了与SARS-CoV-2或SARS-CoV-1RBD蛋白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阐明其结合表位的分子结构和抗病毒机制。第3组的代表抗体3-2A2-4结合位点独特,位于RBD核心区的outer face和inner face交界底部,识别的表位氨基酸大多高度保守。其CDR3上F102和F103深入到了RBD N343糖链下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疏水口袋中,形成了疏水相互作用,奠定了其广谱中和活性的结构基础。进一步的蛋白酶K、细胞染色实验与电镜结构解析表明该抗体结合SARS-CoV-2RBD后可将其固定在down的空间构象,影响S蛋白结合受体ACE2,从而阻碍病毒侵染细胞。图2. 3-2A2-4与SARS-CoV-2原始株RBD的结构解析为进一步研究纳米抗体3-2A2-4的体内保护效果,研究者利用K18-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了纳米抗体的预防保护实验。攻毒前一天通过腹腔注射10 mg/kg的3-2A2-4纳米抗体,24小时后通过鼻腔攻毒SARS-CoV-2 Omicron BA.1和Delta活病毒,对小鼠进行存活率和体重检测等。结果显示,3-2A2-4纳米抗体可以有效预防Omicron和Delta活病毒感染,防止和降低肺部组织感染,保护肺组织免于结构损伤和炎症反应,展示了优异的体内保护能力。图3.3-2A2-4在小鼠体内的预防保护综上,该研究从免疫羊驼体内分离获得上百个具有强中和能力的纳米抗体,并从中筛选出对目前所有SARS-CoV-2变异株(包括Omicron各亚株)以及5种其他sarbecovirus病毒具有强中和能力的纳米抗体。通过抗体抗原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在受体结合域RBD蛋白表面发现多个高度保守的广谱中和表位,系统阐释了广谱中和能力的作用机制,确定了高度保守的抗原位点。其中,代表抗体3-2A2-4在K18-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展示了对Omicron株和Delta株活病毒的预防保护能力,为研发下一代SARS-CoV-2纳米抗体药物提供了优秀的候选。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5642-2
  • 钟南山:两种抗体试剂盒获批 有助鉴别流感和新冠病毒
    p   2月23日下午,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各医疗分队、荆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机构召开广东省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远程会诊,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专家出席会议。 /p p   23日是钟南山首次与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远程视频会诊。他说,从目前数据来看,湖北疫情已出现转机,新增病例数绝对值已下降,广东医疗队到荆州后,对当地防治疫情工作起到很好作用,下一步的工作要主要集中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上。 /p p   在这次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过程中,核酸检测是常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检测过程中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PCR试剂盒配套使用。其工作原理大致为: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加以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则表明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则说明没有感染。 /p p   除了上述普遍采用的核酸检测方法,2月2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与广东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上宣布一则“好消息”,近日,国家获批了两个抗体试剂盒。与以往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不同的是,这两种试剂盒均采用了胶体金法,可以在患者感染的第7天或发病的第3天检测出患者体内的lgM抗体,从而帮助患者进一步确诊。据了解,lgM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项目之一,此外还有IgG。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在远程会诊上,钟南山院士表示:“特别是对湖北而言,能够很快鉴别病人,作出一个很好的诊断。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地将正常人和病人分开。” /p p   据进一步了解,此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的2个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其中之一来自于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款获批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静脉全血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15分钟出结果,可用作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另外还可以同时检测IgG和IgM抗体,满足了疫情期间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为防抗疫情的早日胜利带来了希望。 /p
  • 新型生物传感器可快速检测新冠病毒蛋白和抗体
    目前,大多数医学实验室主要仰仗逆转录PCR(RT-PCR)技术来诊断新冠病毒感染。PCR技术可以放大病毒的遗传物质,使其可被检测出来。但这项技术需要专门的人员和设备,供应链短缺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为了在不需要基因扩增的情况下直接检测出患者样本内的新冠病毒,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蛋白质设计研究所所长大卫贝克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设计出了一款生物传感器,可识别病毒表面的特定分子并与之结合,然后通过生化反应发光。抗体测试可以揭示某人此前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科学家们用此来追踪新冠肺炎的传播情况,但这种测试也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鉴于此,该研究团队还发明了另一款生物传感器,当与新冠病毒抗体混合时,这款传感器也会发光。而且,这款传感器不会对血液中的其他抗体——包括针对其他病毒的抗体产生反应,这对于避免假阳性非常重要。贝克说:“我们已经在实验室证明,这些新传感器可以轻而易举地检测到模拟鼻腔液或血清样本中的病毒蛋白或抗体,接下来,我们将证明它们是否能可靠地用于诊断环境。”研究小组还表示,除用于检测新冠病毒外,这些生物传感器还可用于检测其他人类蛋白,如Her2(某些乳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和Bcl-2(在淋巴瘤和其他一些癌症中具有临床意义),以及针对乙肝的细菌毒素和抗体病毒等。
  • 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抗体研发“发力”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国科学家在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北京时间6月22日22:00,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该项研究结果。这也是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全球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后,取得的又一项世界级科研成果。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迟象阳、鄢仁鸿、张军;通讯作者为陈薇、周强、李建民。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陈薇团队与西湖大学周强团队合作,使用冷冻电镜技术高精度解析了抗体与刺突蛋白的相互作用界面,为阐明其抗病毒机制提供了关键信息。该抗体单独使用时能发挥高水平的病毒中和作用,也可与针对受体结合域的抗体联用作为高效的“鸡尾酒”疗法。这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了强效候选药物,也为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药物和表位疫苗设计、新冠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 /span /p
  • 15分钟现场筛查!南开大学7天研制出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测试卡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南开大学丁丹教授牵头,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攻关,仅历时七天,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快速测试卡,可在15分钟左右完成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判读、灵敏度高等优势。该方法有望突破现有核酸检测方法对人员/场所的限制,缩短检测用时,提高便捷程度,推动诊断前移下移,实现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密切接触人群的现场筛查。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卡在40例确诊新冠患者血液中成功检出抗体阳性30例(75%),其中IgM阳性16例(40%),IgG阳性28例(70%),在健康对照及非新冠疾病中均未检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65ed6c4-6847-4d4e-baac-f0a9adeba460.jpg" title=" 南开大学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测试卡.jpg" alt=" 南开大学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测试卡.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开大学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测试卡 图自网络 /p p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尽管普通实时定量荧光PCR核酸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操作繁琐、耗时长等限制,还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大量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排查诊断的检测需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南开大学充分发挥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化学生物学分子探针方面的学科优势,由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佺教授、庞代文教授领衔,迅速组织了一支包括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答交叉科学中心相关专家在内的联合攻关团队。其中,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丁丹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开展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测试卡。抗体检测是病毒感染的重要诊断方法,因此,南开大学团队致力于研发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测试卡。此次成功研制的检测卡具备测试快速(15分钟)、简便、容易判读等优势的同时,引入AIE DOTS/量子点高性能发光材料作为信号单元,大大提高了抗体检测的灵敏度。 /p p   据了解,自2019年12月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以来,南开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集合在生物、医药、大数据统计等学科的尖端力量,从疫苗与生物制剂研究、流行病模型预测等多个方面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目前进展顺利,有望尽快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 /p p br/ /p
  • 无需任何抗体 碳纳米管传感器可快速检测新冠病毒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使用专门的碳纳米管设计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可在没有任何抗体的情况下检测新冠病毒,并在几分钟内给出结果。新传感器基于可快速准确诊断的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冠疫情,还适用于未来的流行病。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研究资深作者迈克尔斯特拉诺说,“快速测试意味着可以在未来的大疫情中更早地开放旅行。可以对下飞机的人进行筛查,并确定他们是否应该隔离,也可对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筛查。”在该项目开始后大约10天,研究人员就为新冠病毒的核衣壳和刺突蛋白确定了准确的传感器。在此期间,他们还能够将传感器集成到带有光纤尖端的原型设备中,该设备可实时检测生物流体样本的荧光变化。这消除了将样本送到实验室的需要,而这是新冠PCR诊断测试所必需的。研究人员将传感器整合到一个带有光纤尖端的原型中,该光纤尖端可以检测测试样品中荧光的变化。图片来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该设备在大约5分钟内产生结果,并且可检测低至每毫升样品2.4皮克病毒蛋白的浓度。在这篇论文提交后最新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实现了比现在商业上可用的快速测试更低的检测限值。该设备还可检测溶解在唾液中的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但不能检测到刺突蛋白)。检测唾液中的病毒蛋白通常很困难,因为唾液中含有黏性碳水化合物和消化酶分子,会干扰蛋白质检测,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新冠诊断需要鼻拭子的原因。研究人员表示,即使没有任何抗体和受体设计,该传感器也显示出最高范围的检测限值、响应时间和唾液兼容性。这种分子识别方案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可进行快速设计和测试,而不受传统抗体或酶受体的开发时间和供应链要求的阻碍。斯特拉诺说,研究人员开发工作原型的速度表明,这种方法可证明对在未来疫情大流行期间更快地开发诊断方法是有用的。
  • 美疾控中心称老年人可能拥有H1N1病毒抗体
    新型H1N1流感目前正在全球多个地方流行,其最令人费解的一个特征在于,有别于其它的季节性流感,老年人较少出现严重的症状。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流感主任Nancy Cox近日在一次访谈中讨论了这一点。而CDC《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计划于5月20日或21日发布一份详细报告,称一些老年人体内拥有对新型H1N1病毒起作用的抗体。 老年人可能拥有抗体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他们对过去的猪流感毒株建立了抵抗力。在5月20日召开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CDC流行病学家Daniel Jernigan提到,在1918年流感和1957年流感之间,一种H1N1病毒曾在美国传播,看起来使得一些人对新H1N1病毒具有了抗体反应,试管研究呈现出“交叉反应”(cross-reacts)。 不过Jernigan提醒说:“这并不是肯定说你有了保护作用,我们只能据此推断,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一定水平的保护效应,但是当下我们并没有很好的解释。”(科学网 梅进/编译)
  • 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抗体的稳定性
    Anti-COVID-CocktailsAbout two SARS-CoV-2-neutralising monoclonl antibody cocktails for the prevention or therapy of COVID-19新冠病毒抗体混合物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两种sars-cov-2中和单克隆抗体混合物。单克隆抗体是具有免疫活性的蛋白质,能特异性地针对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关于单克隆抗体 自1975年发表单克隆抗体以来,单克隆抗体的使用一直在增加。尽管最早的小鼠药物制剂(从小鼠中提取)没有今天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相同的功效,但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已经为它们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单抗的工作原理是识别和发现细胞上的特定蛋白质,即抗原。通过与这些抗原结合,一些单克隆抗体可以靶向不健康的细胞并触发免疫反应来对抗疾病。抗体混合——一种强大的COVID-19治疗方法 今年3月,著名的德国联邦疫苗和生物医学研究所保罗-埃利希研究所(Paul Ehrlich Institute)报告了两种SARS-CoV-2中和单克隆抗体混合物,它们有可能用于COVID-19的预防或治疗。 Casirivimab/Imdevimab(REGN-COV2)和Bamlanivimab/Etesevimab是靶向SARS-CoV-2刺突蛋白的IgG1单克隆抗体,有效地抑制了人类ACE2受体与病毒的相互作用! 这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目前正处于欧洲药物管理局(CHMP和EMA)的滚动审查过程中。抗体稳定性——质量控制的关键标志 但这和布鲁克有什么关系?如上所述,这些鸡尾酒使用两种原料药来提高效力。然而,如果多种治疗药物组合在一个单一的配方中,即共同配方,则必须保证单个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此,需要进行广泛的测试。 近年来,布鲁克CONFOCHECK FT-IR系统已成为抗体研究和质量控制的决定性工具。一些出版物使用该系统评估抗体稳定性和配方中的分解过程。一些描述了在开发生物仿制药和验证批与批的一致性中使用FT-IR高阶结构验证。另一些则描述了使用FT-IR的高阶结构开发生物仿制药和验证批次间的质量符合性。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强大的红外光谱技术来表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我们将在以下视频中解释FT-IR用于蛋白质分析的用法。 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FT-IR和蛋白质分析的知识,请联系我们(400热线:400-777-2600)了解更多!
  • 最新!湖北将新冠病毒核酸抗体检测纳入医保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湖北省医疗保障局下发通知,5月6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项目临时纳入医保目录,按乙类支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99px height: 2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ce14ead1-65f1-45c2-8dc1-5f484caf15fb.jpg" title=" 新冠核酸检测纳入医保.jpg" alt=" 新冠核酸检测纳入医保.jpg" width=" 499" height=" 265"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确保新冠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疫情之初,湖北明确将确诊和疑似患者在医疗机构治疗期间的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后,又启动新冠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集中采购,制定全省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最高限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湖北省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目录,须根据“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原则,经过申请、初核、专家评审、公示、批准等一系列流程。此次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将相关检测项目临时纳入医保目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湖北省医疗保障局明确,核酸、抗体检测项目医保支付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定,但不得高于此前全省核酸检测180元/次、抗体检测50元/项的最高限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22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做到“四早”首要是早发现。做好常态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具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423/536777.shtml" target=" _blank" 体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423/536777.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9fb01f0-ff38-4251-96fb-50e0cb74dada.jpg" title=" 中央核酸扩大检测规模.jpg" alt=" 中央核酸扩大检测规模.jpg" / /a /p
  • 新冠病毒预防药物新突破 鼻喷式中和抗体药实验证明可防奥密克戎感染
    喷一喷,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6日,重庆医科大学发布消息,由该校黄爱龙教授/金艾顺教授团队牵头的研究,发现了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强效中和活性的抗体58G6,并证明了滴鼻给药方式阻断奥密克戎变异株复制的有效性。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新冠病毒每变异一次,全球众多科研机构研发的中和抗体就失效一批,特别是奥密克戎具有更多突变位点,原来有效的中和抗体幸存下来的也不多了。很幸运,我们筛选出的58G6中和抗体仍然保持有效中和活性。”金艾顺介绍,他们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团队共同鉴定出的抗体58G6,单独使用就能对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多种受关注的新冠病毒突变体的假病毒表现出强效中和能力,显示其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研究人员通过滴鼻给药的方式,检验此抗体在仓鼠体内的中和效力。结果表明,很低浓度(2毫克/公斤)的58G6鼻腔给药,就可以有效预防仓鼠感染奥密克戎活病毒。目前在美国纽约发现的BA.2亚突变毒株BA.2.12.1以及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等变异株正快速蔓延。这3种变异株中,同样存在德尔塔的关键突变L452——正是该变异位点使德尔塔具有了传播优势。研究发现,58G6抗体对BA.1+L452R同样非常有效。黄爱龙介绍,目前由该校主导研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鼻喷药物(预防用)已经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资料的准备,近日已提交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中心。
  • 质谱法对新冠病毒和流感单克隆抗体进行模板辅助从头测序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的文章,Template-Assisted De Novo Sequencing of SARS-CoV‑2 and Influenza Monoclonal Antibodies by Mass Spectrometry [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德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支持中心的Maria D. Person。抗体在对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病毒中和抗体的详细表征对于开发能够有效预防病毒疾病的新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疗法至关重要。目前,仅从蛋白质中获得抗体的完整氨基酸序列仍然具有挑战性,且许多用于氨基酸从头测序的软件对计算、硬件及操作人员知识和经验的要求较高。另一种蛋白基因组学方法是使用来自DNA序列的数据库作为起点,以数据库序列和实验数据之间的最佳匹配作为模板。这种方法在分析抗体时特别有用,因为大部分抗体序列(不包括CDR3区域)通常与种系序列非常相似。此外,准确区分Ile和Leu在抗体CDR区测序时尤为重要,而大多数蛋白质从头测序软件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Supernovo是从种系序列模板开始的测序程序之一,该模板可以利用ETD和EThcD片段数据来自动区分Ile/Leu。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利用SARS-CoV-1人类抗体来开发模板辅助从头测序的方案,对两株SARS-CoV-2人类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测定,最终优化的方案使用四种蛋白酶、双片段化方法、优化补充激活归一化碰撞能量和Supernovo获得99%准确的氨基酸序列,并以该方案对25株流感人单抗进行了测序。一、模板辅助从头测序方法的建立Supernovo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MS/MS数据与种系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匹配,在初始种系序列选择之后,使用通配符搜索来确定接合(J)区域,以与可变区和恒定区候选最佳结合,然后进行in silico重组以生成模板。接下来,限制的从头测序和Byonic通配符搜索通过在迭代过程中改变单个氨基酸来改进模板,实现实验数据最佳匹配。最初由种系序列确定的Ile和Leu残基通过蛋白酶切割特异性和w离子的存在进行修正。利用多种蛋白酶从基因组数据库中选择种系支架序列,并通过通配符搜索获得从头测序所需的各种肽。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是根据其不同的切割特异性选择的,并选择特异性较低的弹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提供额外的切割位点。由于Supernovo利用来自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裂解肽的所有信息来构建序列,因此具有许多重叠的裂解位点对于序列测定至关重要。作者首先用序列已知的重组单抗CR3022制定和优化方案。CR3022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切,用HCD和EThcD LC-MS/MS分析酶切溶液。实验显示使用EThcD可以在不针对选定的单个z离子的情况下全局碎裂肽混合物,并且产生足够的w离子来区分Ile/Leu。b、c、y、z和w离子的产率取决于SA-NCE, 35%的SA-NCE值产生了最高数量的高置信度Ile/Leu分配,并被选择用于最终方案。图1显示了两种含有Leu和Ile的重链肽,其中检测到w离子z-43(Leu)和z-29(Ile),从而允许Supernovo区分Ile和Leu。虽然在碎裂谱中可以检测到w离子,但使用单一SA-NCE值的宽带碎裂,其丰度较低,这是该方法的主要限制。将多重断裂能量相结合,可以提高对w离子的检测,而使用额外的蛋白酶增加切割位点的数量,有助于分离位置相近的Ile/Leu。图1 使用EThcD对Ile/Leu进行MS/MS分配图2显示了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酶切的重链Fab区域在HCD碎裂下的序列覆盖图。由于四种蛋白酶的不同切割特异性以及Supernovo对非特异性切割肽的匹配,可以观察到肽在许多氨基酸残基上的切割。除脯氨酸外,大多数残基的MS/MS中都观察到对应碎片离子。图3显示了DNA确定的参考CR3022序列(DNA sq)、通过将IMGT数据库中的序列片段与MS数据(SNO-gm)进行数据库匹配而识别的种系模板,以及通过对抗体可变区Fab的MS数据(SNO-MS)进行Supernovo分析而生成的最终从头序列之间的比较。所有CDR区域均实现100%正确的氨基酸序列(灰色高亮)覆盖,具有正确的Ile/Leu分配。Supernovo的错误分配(蓝色高亮)主要发生在HC和LC上的N-末端残基以及LC上的C-末端序列。与DNA衍生序列不匹配的外来N和 C-末端残基均与初始种系支架存在偏差,如图3中重链末端的洋红高亮所示。末端氨基酸具有较少的裂解和片段数据,并且可能具有混杂的修饰。半胱氨酸残基可导致附近氨基酸的错误分配,因为半胱氨酸硫的氧化修饰。总的来说,99%的单克隆抗体序列是通过这种方法正确测定的。结合HCD和EThcD数据,68个Ile/Leu中有67个被正确分配。图2 用胰蛋白酶(黑色)、糜蛋白酶(蓝色)、弹性蛋白酶(红色)和胃蛋白酶(黄色)酶切并用HCD裂解的CR3022重链Fab的肽覆盖图。图3 对CR3022 DNA衍生序列(DNA sq)、MS Supernovo种系模板(SNO-gm)和Fab区域的实验结果(SNO-MS)进行比对接着,作者使用两种具有DNA衍生序列的SARS-CoV-2抗体CM66和CM67来测试该方案的最终版本(即四蛋白酶酶切,HCD和EThcD活化,SA-NCE 35%)。表1总结了该方法对已知序列的三种抗体CR3022、CM66和CM67的测试结果。CDR区氨基酸在HC和LC中的分配均正确,只有两个Ile错误分配给Leu。在高通量方法中,产生足够强度的诊断性w离子仍然不一致,但当与蛋白水解切割偏好和种系模板结合使用时,该方法是有效的,至少提供97%的正确Ile/Leu分配。因此,四酶酶切双活化法被确定足以对抗体进行高度准确的序列测定。表1 受试单抗的氨基酸序列和Ile/Leu分配置信水平以及正确匹配的总结二、基于质谱的25种流感抗体分析产生高置信度序列作者用最终确定的方案分析了另外25种序列信息不确定的抗体,以评估该方法在更大规模的实验下是否能产生与SARS-CoV-1和2抗体相同水平的高置信度结果,并最终确定生成的序列是否可用于产生克隆和表达功能性抗体的基因。对于25株流感单克隆抗体,平均97%的序列和76%的Ile/Leu分配可在高置信度下确定。大多数置信度较低的氨基酸分配位于N端和C端,因此不太可能影响抗体结合。与半胱氨酸残基相邻的序列也有较高的中低置信度分配和偏离种系序列的发生率。在25株单克隆抗体中的24株中,两条链上三个CDR区域的所有残基都得到了高度可信的鉴定。由于该方法不总是在可检测水平上产生可区分的w离子,CDR区域具有一些中低置信度Ile/Leu分配。因此,当大规模应用于各种IgG抗体时,该方案提供了高置信度氨基酸序列。获得的流感单克隆抗体序列随后用于通过克隆和在HEK293细胞中表达产生抗体。三、流感病毒HA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及序列分析在克隆、表达和纯化后,通过ELISA评估原始25种流感病毒和相应重组表达的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生物活性。图4显示了25种单克隆抗体与原始和重组单克隆抗体的HA抗原的结合曲线。通过评估单克隆抗体对相应HA抗原的结合活性,证实了单克隆抗体对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HA的特异性。如图4所示,流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表现出与季节性和大流行性流感病毒株的重组HA(rHA)的差异结合,与原始抗体显示的结合活性相当。图4 原始MS测序(左曲线)和重组表达(右曲线)流感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ELISA结合曲线总的来说,作者通过对25个未知序列单克隆抗体进行测序,确认所采用的方法在不同单克隆抗体上产生的残基测定置信度与已知序列或商业来源的单克隆抗体相同。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以用来检查基于DNA的方法,这些方法被认为更准确,或者可以用来清除样本处理和标记中的错误。通过ELISA结合试验观察并验证了CDR序列的多样性。这些分析证实,当克隆和重组表达时,质谱模板辅助从头测序产生的高置信度序列会产生与特异性流感病毒rHA抗原结合的重组单克隆抗体,从而对该方法进行生物学验证。撰稿:夏淑君 编辑:李惠琳文章引用: Template-Assisted De Novo Sequencing of SARS-CoV-2 and Influenza Monoclonal Antibodies by Mass Spectrometry.
  • 又一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目前获批产品已达16款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根据国家药监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 strong 3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了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strong 该产品采用免疫层析技术,通过间接法定性检测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抗体。该产品获批上市,扩大了快速检测试剂的供应,进一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截至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10个,抗体检测试剂6个。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家药监局指出,鉴于抗体检测试剂方法学特点,该产品仅用作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仅限医疗机构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内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获批不断增多,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strong 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目前已开始向国外进行援助,也是报答一些国家此前多我国的帮助。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p
  • cGMP制药洁净室整体解决方案:细胞治疗产品、单克隆抗体、疫苗以及口服固体抗病毒药物的生产
    目前,全球仍在继续竞相寻找抗击COVID-19 爆发流行的最有效策略。迫切需要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可靠的治疗手段来扭转这一激增趋势,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多种用于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开发。感染早期进行治疗是最有希望的,在寻找早期重要的临床数据过程中,发现当前批准的药物有新的适应症(又称药物再利用)。基于这个情况,把早期治疗中,对人体安全有效的药物分子进行联合用药,用于各种筛选试验。据说这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药物开发技术,相比新疗法可以更快地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人类与COVID-19的斗争仍在继续,从长远角度来看,接种新冠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它有助于个体产生免疫力,在不良事件发生时使个人感染风险降到最低。疫苗是一种生物物质,在外来入侵物质(如病毒)刺激身体后做出应答并产生抗体。抗体是由免疫B细胞天然产生的蛋白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与病毒部分特异性结合并阻止其进入细胞,从而免于感染或者控制感染发展为疾病。大多数获得批准的疫苗基本是通过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这两种方式进行接种。通常,这些抗体在接种疫苗或感染后自然产生,但也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生物工程进行制备。实验室制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mAb),其产生的方式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以及注射给药。尽管最近全球疫情有所改善,但许多国家仍面临着早期治疗需求无法满足的困境,早期检测对于避免产生重症病例和免于住院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研究,抗病毒的口服固体制剂 (OSD)出现并应用。第一个用于早期COVID-19治疗的抗病毒口服药物是由默克公司研发的莫努匹韦,临床数据表明,在治疗初期或病毒仍在复制的阶段,该药品具有很高的治疗疗效,这种药物会增加病毒RNA突变的频率并削弱病毒复制。COVID-19防治方法cGMP生产设施在药物开发和制造的所有阶段,必须遵守国际和国家法规,这保证了这些无菌产品在投放市场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当前良好生产规范(cGMP)是一项由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 (WHO)、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品检验联合检验计划(PIC/S)、治疗品管理局(TGA)和其他地方监管机构等执行的法规。这种正式的法规在充分实施后,可以避免造成污染、混淆、偏差、故障和错误,并确保药品符合其质量标准。根据FDA cGMP和无菌指南,有两个对无菌药品质量特别重要的清洁区域:• 关键区域该区域被视为关键区域,因为该区域内的已灭菌药品易受污染,且在后续过程中不能对其直接接触的容器进行灭菌。因此,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以保持产品的完整性和无菌性。在该区域开展的活动包括灌装区域、产品密封操作之前和期间过程对无菌材料进行操作(例如,无菌传递、无菌材料添加等)。区域中气溶胶颗粒数目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能通过作为微生物载体而对产品造成外来或生物污染。根据FDA的cGMP/无菌指南以及ISO 14644-1:2015,关键区域空气洁净等级为ISO 5级。ISO 14644-1规定,空气清洁度由每立方米允许的最大颗粒浓度进行分类。• 辅助清洁区域辅助清洁区域可以发挥多种功能。通常,这些区域是准备、操作或转移非无菌成分、产品配方、产品处理中需要的材料、设备、和容器的地方。辅助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分类取决于此处开展活动的性质。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在动态条件下,无菌处理附近的直接接触区域应符合ISO 7级(最低)动态标准。生产厂家也可以将该区域划分为ISO 6级或将整个无菌灌装室保持在ISO 5级的水平。而按照 ISO 8级空气清洁度等级分类的区域适用于非关键操作(例如,设备清洁等)。一个区域的ISO分类等级越高,运营成本就越高。由于增加了大量的HEPA和ULPA过滤器,风机和暖通空调的功耗也随之增加,以满足所需的空气洁净等级。符合cGMP的洁净室洁净室旨在为无菌和非无菌产品的加工提供高水平的清洁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加工工艺效率。根据操作要求,洁净室环境需要控制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确定数量的颗粒。为了实现这一控制,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PA)被投入使用,其目的是用来捕获和限制进入洁净室的颗粒数量。此外,风速也需保持在一定水平[根据相关无菌操作指南,通常为0.45 m/s(90 fpm)±20%],以确保受控空间内每小时有足够数量的换气次数(ACPH)。上述条件将有助于降低污染风险,同时提供合适的环境来进行相关操作。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他相关物理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压缩空气参数、噪音和振动以及静电放电等。COVID-19的关键技术由于对 COVID-19 治疗的医疗需求很高,研究人员、制造商和定制研发生产(CDMO)将用以上4种方法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新药能力。然而,这仍需要特定的专有技术来解决所涉及的复杂性和危险性问题。每个工艺步骤都需要调整设备以优化生产,从临床试验到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的监管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cGMP的设备来获得优势。凭借大量的创新和完整的解决方案,Esco Pharma旨在提供符合国际认证GMP的技术,以期在未来制定出更有前景的战略解决方案。现在与Esco Pharma合作,即可为您提供高质量和极具性价比的cGMP洁净室整体解决方案。关于Esco PharmaEsco Pharma提供专业的整套制药核心设备、工艺流程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提高药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每个过程的无菌水平,优化药品的无菌生产工艺,同时提高在操作过程中对产品的保护,有效地减低交叉污染的发生,提升公共职业健康水平和人类大健康水平。Esco Pharma提供优质定制化平台服务,帮助优化工艺流程使其符合国际职业健康和安全标准,并满足国际化药物、营养制剂、A**P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疫苗以及药妆品等的研发和生产。 Esco Pharma拥有遍布全球和本地售后服务网点和办公室,配有专业的制药设备资深售后团队,设备备件本地化供应,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反应,迅速为客户进行设备的维修和维护。
  • 611万!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传染病医院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服务项目
    项目编号:ZCZB-2022-D-205项目名称: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传染病医院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服务项目预算金额:611.44万元最高限价:611.44万元采购需求:包号是否设置最高限额预算(万元)最高限额(万元)采购目录采购需求第1包否611.44611.4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详见项目需求书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一年(特殊情况以合同为准)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 ,本项目不接受进口产品
  • 中国兽医协会发布《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竞争磁微粒CLIA检测方法》 等6项团体标准
    2023年4-10月,中国兽医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两次团体标准审定会,《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竞争磁微粒CLIA检测方法》《猪瘟病毒间接磁微粒CLIA抗体检测方法》《绵羊肺炎支原体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规模鹿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等5项团体标准送审稿经2023年中国兽医协会第十次团体标准审定会审定通过 《大熊猫剖检技术操作规范》团体标准送审稿经2023年中国兽医协会第五次团体标准审定会审定通过。以上共6项团体标准现予以发布(内容见附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TCVMA-128-2023 大熊猫剖检技术操作规范.pdf2.TCVMA-129-2023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竞争磁微粒CLIA检测方法.pdf3.TCVMA-130-2023 猪瘟病毒间接磁微粒CLIA抗体检测方法.pdf4.TCVMA-131-2023 绵羊肺炎支原体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df5.TCVMA-132-2023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df6.TCVMA-133-2023 规模鹿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pdf
  • 天深医疗联合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成功研发化学发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深圳天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响应国家联防联控,日前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共同开展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的研发工作,并于2月4日宣布研制成功。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目前正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进行临床试验。初步临床实验显示发热7-14天病人临床样本IgM临床符合率96.6%(29/30),IgG临床符合率96.6%(29/30),同时我们也正在对更大的临床样本进行验证。相关试剂盒的注册报证进度正在进行中。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25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42485ba-2e22-4346-9d7b-267d179d42ff.jpg" title=" s2.jpg" alt=" s2.jpg" width=" 550" height=" 25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试剂名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新型冠状病毒IgM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和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 nbsp IgG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技术原理:单人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样本类型:血清/血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检测时间:22mi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检测仪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天深医疗ACCRE系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CCRE 6、ACCRE 8、ACCRE 90、ACCRE 100、ACCRE 12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6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7a10f498-45a7-46c1-93be-d42b88614269.jpg" title=" s3.jpg" alt=" s3.jpg" width=" 550" height=" 36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临床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新型冠状病毒& nbsp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血清中IgM升高,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急性期感染的早期诊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新型冠状病毒& nbsp IgG是用于抗体测定,从血清抗体水平对病例的感染状况进行确认。尽量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血清应尽早(最好是发病后7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采集量5ml,建议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临床优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抗体浓度呈弱阳性患者有较好的检出,防止错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血清学IgM和IgG抗体检对发热病人进行快速初筛,提高疑似病例确诊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小型化POCT仪器,可以满足临床科室及床旁检测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4、单人份试剂条设计,避免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5、操作简单,实验人员15min内学会操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6、血清检测样本采集简便、快速、安全,大大降低医护人员暴露风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目前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使用的样本采集多为上呼吸道样本(咽拭子为主),采集过程对于医护人员暴露风险极大。天深医疗研发的化学发光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类型,血液样本采集便捷,一般血液样本含毒量低或者不含病毒,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省去样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22分钟即可得到检验结果,操作简单,能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同时也能极大缓解临床诊疗压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天深医疗专注于单人份化学发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全球销售,此次成功研发的全球首款化学发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具备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是较目前现有鉴别疑似病例的方法学特异性更高、检测速度更快的临床检验方法学,对临床发热病人进行初筛诊断,同时诊断结果与CT、核酸诊断进行互补。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自2020年1月份疫情开始之时,天深医疗第一时间便响应国家号召,全体动员,全力投入助力对抗疫情的工作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7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87ae1b92-1c5d-4821-9669-88da174a9ff5.jpg" title=" s6.jpg" alt=" s6.jpg" width=" 550" height=" 37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疫情期间,天深医疗售后团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队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投入工作中。 /span /p
  • 聚焦抗体产业化,共谋抗体治疗药物行业发展
    2013年6月21-22日 广州   2012年全球销售额前10名的药物中,抗体药物占据“半壁江山”,且市场增速势头不减 在中国,乐观估计,到2015年,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25亿-650亿元。对抗体药物生产企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重。   易贸医药第三届抗体药物高峰会,在两届成功召开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6月21-22日在广州举行。在议题上,本届会议更为专注的讨论抗体治疗药物产业化。从市场概况、前期研发、药物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工艺出发,通过总、分会场的形式,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抗体治疗药物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战略合作伙伴:   华南新药创制中心   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广东省政府主导下,由广东省科技厅等多家政府机构及部分骨干医药企业共同出资,于2008年10月成立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机构,坐落于广州科学城。理事单位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广州开发区、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广州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主会场   抗体药物产业发展趋势及项目合作   分会场一   抗体药物临床前与临床研究   分会场二   抗体药物的产业化流程   2013年抗体药物高峰会发言嘉宾:   郭亚军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抗体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倪健教授   苏州工业园区晨健抗体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被中央六部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及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国家主席胡锦涛等亲切会见)曾任二届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会长(2001-2003年),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学预见专家, 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周新华博士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国际公认的著名生物制药,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专家,是生物医药领域新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是膜层析技术应用于生物医药大规模生产的先驱,单克隆抗体药物工艺病毒验证专家,曾任全球最大生物制药公司Amgen工艺开发总监,首席科学家,现担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是具有十多年会龄美国制药科学家学会资深会员,目前也是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和美国华人生物医药协会终身会员。   Dr. Dorothee Ambrosius   Head Global Process Science at Boehringer-Ingelheim。Dr Ambrosius has a broad expertise in biochemistry/protein chemistry and over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biopharmaceutical proteins (antibodies and proteins factor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She completed her PhD in biology at the RWTH in Aachen and joint Boehringer-Mannheim,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in 1989. She held several research management positions at Boehringer-Mannheim and Roche in the area of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关于主办方   易贸医药,作为易贸商务旗下独立业务,自2008年开始紧密跟踪,秉承易贸十多年来对于各个行业深入研究,并保持与业内人士紧密联系的优良传统,以专业第三方的角度,定期举办围绕市场热点的行业高端峰会,打造品牌峰会、市场调研、公关路演、商务合作等一系列活动。我们致力于增进国际与国内同行的了解,促进科研与生产企业的沟通,提升政府和产业企业的交流,借助会议的平台,在政府、企业和园区之间建一个信息共享的桥梁。   官方网址:http://antibody.cbichina.com
  • 抗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发现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被忽视的名为FAM72A的基因在抗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激活诱导脱氨酶(AID)促进了高质量抗体的产生,有助于免疫系统识别和对抗新冠病毒、细菌和其他导致传染病的病毒。研究结果当地时间24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免疫学家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知道,AID对于产生能够清除感染的抗体是必不可少的,但其作用的全部机制仍不清楚。此次,研究人员解决了这个问题,发现FAM72A帮助AID促进抗体基因的突变。  AID可以控制人体免疫系统生成抗体。而抗体基因的突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AID驱动的机制展开的,称为体细胞超突变和类别转换重组,这两种机制都有助于抗体获得对抗广泛病原体所需的多样性和效力。  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广泛地了解抗体的发展,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阿尔贝托马丁表示,FAM72A也对癌症有影响。产生抗体的B细胞不受控制的突变与B细胞淋巴瘤有关,FAM72A在其他癌症中水平非常高,如胃肠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和卵巢癌。数据显示,高水平的FAM72A促进了抗体基因的突变,因此,FAM72A水平的提高可能会通过增加突变来刺激癌症的发展、进展或抗药性。  研究团队还发现,与其它哺乳动物不同的是,人类有4个FAM72A基因版本,它们在癌症和抗体产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抗体能救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月14日,中国生物集团宣布,从已经治愈的新冠病毒康复者血液中提取了抗体,成功制备出特免血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dea3fc43-3bbe-4a29-bd37-914666374f14.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2月8日,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为指南,首期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浆治疗,目前连同后续医院治疗的危重病人超过了10人。临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疗12至24小时后,实验室检测主要炎症指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比例上升,血氧饱和度、病毒载量等重点指标全面向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生物方面集团方面称在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尚未完全研制成功的情况下,才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仪器信息网了解,这一由中国生物承接研发的项目是科技部组织制定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之一,项目全名为“2019-nCoV感染恢复期患者特异血浆和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备”项目。项目成果——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冠特免血浆制品是由康复者捐献的含高效价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并对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多重病原微生物检测后制备而成,用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疗。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p
  • 揭示HIV疫苗中的有效抗体
    近日,美国杜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衔多国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对HIV疫苗有较强免疫反应的抗体亚类(IgG3抗体)。该研究成果2014年3月19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该研究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两种疫苗结合能够显示某些效果,而单独的一个疫苗不会起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新型疫苗。要想知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响应情况,需要进行疫苗试验,以揭示疫苗诱导的抗体的亚类抗体、针对性以及抗病毒功能。此前,该研究团队对在泰国进行的两次HIV疫苗实验进行了检查。第1例试验对静脉吸毒人员使用了VAX003, 2003年完成,后来证实该疫苗无效;第2个试验是RV144,涉及16 000多名成年人,2009年得出结论。该研究联合使用两种疫苗,一种是基础疫苗,一种是加强疫苗。该加强疫苗即为早先进行的VAX003实验使用的研究疫苗。在RV144研究中,结合疫苗在预防HIV感染的有效率是31.2(这是前所未有的成功率),但是推广后进行常规使用时,成功率降低很多。实际上,两例试验,疫苗是针对病毒同一区域,且VAX003相比RV144能产生更多抗体(从抗体量来看比第2例试验产生得更多)。然而,比较发现,RV144疫苗实验中的参与者体内却产生更多的HIV特异性IgG3抗体。因而,可知正是因为这类特异性IgG3减少了感染风险。不过抗感染的效果过一段时间会衰退,正如RV144实验观察到实际使用中效率下降的现象。此次研究揭示HIV-1特异性的IgG3可以作为将来的疫苗候选物。本文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研究快报网)游文娟。经授权,发布于 生物360。原文检索:N. L. Yates, H.-X. Liao, Y. Fong, A. deCamp, N. A. Vandergrift, W. T. Williams, S. M. Alam, G. Ferrari, Z.-y. Yang, K. E. Seaton, P. W. Berman, M. D. Alpert, D. T. Evans, R. J. O' Connell, D. Francis, F. Sinangil, C. Lee, S. Nitayaphan, S. Rerks-Ngarm, J. Kaewkungwal, P. Pitisuttithum, J. Tartaglia, A. Pinter, S. Zolla-Pazner, P. B. Gilbert, G. J. Nabel, N. L. Michael, J. H. Kim, D. C. Montefiori, B. F. Haynes, G. D. Tomaras. Vaccine-Induced Env V1-V2 IgG3 Correlates with Lower HIV-1 Infection Risk and Declines Soon After Vaccina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4 6 (228): 228ra39 DOI: 10.1126/scitranslmed.3007730
  • 开发广谱中和抗体和广谱新冠疫苗有希望啦
    从武汉大学了解到,近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体内中和抗体的持久性和交叉保护活性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提出及时更新疫苗的S蛋白氨基酸序列、合理安排加强免疫的时间或是更经济可行、更科学的免疫策略,并为发展广谱新冠疫苗和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介绍,研究者收集了武汉市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康复一年后的血清样品248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发现,武汉市的大多数新冠康复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和老年患者)在感染一年后体内针对SARS-CoV-2的中和抗体滴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而中和活性与康复者的年龄、发病的严重程度、性别等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研究还发现,大部分康复者血清中的中和抗体能有效的中和新冠病毒的野生株和英国株(B.1.1.7),而对巴西株(P.1)、立陶宛株(B.1.620)、尼日利亚株(B.1.525)、印度株(B.1.617.2)和南非株(B.1.351)的中和效果显著下降。其中,南非株在这些突变株中免疫逃逸最为显著。少数个体的血清对以上突变株都具有较强的中和作用,说明这些康复者体内存在高效的广谱中和抗体。 科研人员表示,这一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广谱的SARS-CoV-2中和表位,为开发广谱中和抗体和广谱新冠疫苗带来了希望。 受体结合域(RBD)是病毒介导入侵的关键区域,研究人员测试了RBD区域内的四个关键突变位点。N501Y是英国株RBD中的唯一突变,研究人员发现这一突变未引起显著的免疫逃逸,这与英国株较弱的免疫逃逸现象相吻合。L452R/E484Q突变表现出最强的免疫逃逸,其次是E484K、K417N和L452R,说明关键的RBD突变在突变株的免疫逃逸中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证明了在武汉地区大多数康复者体内的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至少可以持续一年,且能够有效中和野生株和英国株,但是对部分突变株,尤其是南非株和印度株,其抗体中和能力出现了较大的下降。 根据研究结果,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出,及时更新疫苗的S蛋白氨基酸序列、合理安排加强免疫的时间或是更经济可行、更科学的免疫策略。同时,少数康复者血清存在广谱中和活性,表明可能存在针对SARS-CoV-2的广谱中和表位,为发展广谱新冠疫苗和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创新》上。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武汉大学新冠科技攻关专项基金、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冠病毒专项等资助。
  • 无需血样|东京大学开发新冠抗体快速检测法
    尽管疫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而惊人的进步,但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关键挑战是识别受感染的个体。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抗体的新方法,用于快速可靠地检测新冠病毒,且不需要血液样本。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无效识别严重限制了全球对新冠疫情的反应,而较高的无症状感染率(16%—38%)加剧了这种情况。迄今为止,主要的检测方法是通过擦拭鼻子和喉咙来收集样本。然而,该方法的应用受到其检测时间长(4—6小时)、成本高以及对专业设备和医务人员的要求的限制,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国家。  确认新冠感染的另一种补充方法是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测试条目前在许多国家广泛用于即时测试。它们在10到20分钟内产生灵敏且可靠的结果,但其需要使用采血装置通过手指针刺采集血样,既痛苦又增加了感染或交叉污染的风险,此外,使用的试剂盒组件也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风险。  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解释说:“为了开发一种可避免这些缺点的微创检测方法,我们探索了对间质液进行采样和检测的想法,间质液位于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中。尽管间质液中的抗体水平约为血液的15%—25%,但仍然可以检测到抗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并且间质液可作为血液采样的直接替代品。”  在证明间质液可能适用于抗体检测后,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采样测试的创新方法。首先,研究人员开发了由聚乳酸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多孔微针,可从人体皮肤中提取间质液。然后,他们构建了一种基于纸张的免疫测定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通过整合这两个元素,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紧凑的贴片,能够在3分钟内现场检测抗体。
  • 中疾控: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有何异同?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新冠病毒检测目前主要分为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两种,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900d3500-db25-46cf-b258-6a4731dbf686.jpg" title=" 国务院联方控制.webp.jpg" alt=" 国务院联方控制.webp.jpg" / /p p    strong 中国疾控中心驻黄冈检测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曾毅院士、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光 /strong 介绍,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之后,首先会在呼吸道系统中进行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痰液、鼻咽拭子中的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病毒核酸判断 /strong /span 人体是否感染病毒。( strong 核酸检测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感染一段时间,一般是7-10天之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最先出现的是IgM抗体,随后会出现IgG抗体,所以使用免疫学检测方法能够检测这些特异性抗体,判断人体是否感染过病毒。( strong 抗体检测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新冠的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区别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至于两者的区别,核酸阳性说明标本中存在病毒核酸,意味着感染者可能具有传染性。IgM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处于感染早期,IgG抗体阳性说明感染过新冠病毒,但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康复者一般检测IgG抗体阳性,如果核酸检测阴性,间隔24小时再测核酸仍然是阴性,那提示其不具有传染性。与抗体检测相比,核酸检测更加灵敏,也是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张晓光表示, strong 无论是抗体检测还是核酸检测,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strong ,所以由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综合进行判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423/536777.shtml" target=" _blank" 【相关资讯】 strong 中央: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423/536777.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423/536777.shtml /strong /a /p
  • 国产抗新冠病毒的广谱单抗 可应对各种变异株
    8月19日,记者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研发出一种能够靶向多种冠状病毒入侵受体ACE2的阻断型单克隆抗体h11B11。该抗体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及其突变株感染宿主细胞及模式动物,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展现出良好安全性。同时,作为新冠肺炎病毒入侵宿主的受体的拮抗剂,该抗体表现出优越的广谱性和中和活性,可应对目前流行的各种变异株。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且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给新冠病毒的预防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亟需研发出可以应对病毒各种变异株的有效疗法。中和抗体疗法已被证明有效,但变异株的出现,则单一位点的单抗必然失效,广谱中和抗体的研发必须提上日程。幸运的是,近日我国科学家已经成果分离出一株人源化的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h11B11),该抗体针对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 (ACE2) 受体。所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分子,属于生物药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靶向病毒表面蛋白的单克隆中和抗体成为潜在的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手段,它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保护细胞免受侵害。相比小分子药物,单抗药物机理清晰,对靶点的选择性高、特异性强。好的单抗药物可以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该研究成果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抗体治疗,尤其针对目前多种变异株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经过多种冠状病毒的假病毒和真病毒中和评价,该抗体被证实对新冠病毒及其突变株病毒均具很好的抑制活性。同时,该抗体与微生物研究所早期开发的新冠治疗性抗体CB6联合使用能协同提高中和活性。CB6治疗性抗体是一款靶向新冠肺炎病毒S蛋白RBD的抗体,由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和严景华研究员团队联合研发,目前已在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杜艳芸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史瑞、北京大学张莹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文杰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王晨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严景华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 岛津赋能北京疫苗与抗体创新国际论坛
    在全球病毒感染性疾病此起彼伏的形势下,人们把疾病的预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免疫疫苗、抗病毒疫苗、抗肿瘤疫苗已成为开发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疫苗抗体药物研究领域的发展,促进国际研发合作,第三届北京疫苗与抗体创新国际论坛于2021 年7月8-9日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成功举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发表最新报告并分享疫苗抗体最新技术。此次论坛受到了中国生物器材网、分析测试百科网及仪器信息网等多家业内知名媒体的关注,论坛除主会场外共设置疫苗研发与评价、生物制药研发技术及生物制药研发技术三个专题。论坛首日主会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程汉兴发表了题目为《助力创新,岛津赋能中国疫苗与抗体行业发展方案》的报告。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程汉兴 在报告中程汉兴首先介绍了岛津有关抗体药物以及疫苗相关工作,以抗体药物为例,围绕工艺监测和质量控制推动生物药高质量发展。岛津现有基于LC MS/MS方法的培养基和工艺监测方案可以通过离线和在线模式实现分析培养基以及细胞上清液中有机组分,监控培养基中的氨基酸,核苷酸等125种以上物质浓度变化,研究培养基中营养成分消耗变化,进而优化培养基配方及补料成分,保证抗体产品高质量生产。 从质量分析角度,在抗体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的表征分析实验中,可利用岛津生物兼容型液相以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可以分析抗体的分子量,蛋白序列,二硫键以及糖型分析。如需要对抗体偶联药物关键参数DAR值进行研究,可使用针对ADC专门开发的SHIMSEN Ankylo HIC-Butyl色谱柱,可有效实现不同偶联药物抗体的分离,岛津将提供从色谱到耗材等整体解决方案。 在疫苗研究方面,程汉兴还介绍了岛津多年来与用户合作开发的多种类型疫苗解决方案。利用生物兼容型液相分析病毒疫苗抗原蛋白含量测定,使用LC-MS/MS用于百白破疫苗成品中多种抗原蛋白的定量以及TCT毒素分析。针对肺炎多糖结合疫苗,使用液相质谱快速定量糖醛酸等成分,效率大大提升。围绕mRNA疫苗相关的核酸定性分析,使用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可以对核酸分子量及序列进行定性表征。 现场传真 大会期间,岛津设立相应展位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嘉宾一同交流探讨岛津有关抗体药物以及疫苗相关方案,主要围绕工艺监测和质量控制以推动生物药高质量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