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并购重组

仪器信息网并购重组专题为您整合并购重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并购重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并购重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并购重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并购重组话题讨论。

并购重组相关的资讯

  • 国务院重磅发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取消审核
    p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很多行业需要整合并购,市场有强烈的需求,这些政策的松绑很有意义,如都能执行,真正的市场化并购将会在中国出现一轮高潮。原来的很多并购是国企间的资产划拨,真正市场化的并购成本大,并购完成后让企业也背上了包袱。非常期待市场化的并购能发展起来,它一能解决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二也能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只挤IPO一条道,通过并购可以达成此目的。期望政策都能落实。 /p p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主体作用,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要点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缩小审批范围。 /strong /span /p p   取消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事前审核,强化事后问责。取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行为审批(构成借壳上市的除外)。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义务豁免的部分情形,取消审批。地方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转让,下放地方政府审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简化审批程序。 /strong /span /p p   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相关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式审批,避免互为前置条件。实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类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实行快速审核或豁免审核。简化海外并购的外汇管理,改革外汇登记要求,进一步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国内企业境外收购的事前信息报告确认程序,加快办理相关核准手续。提高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效率。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生产许可、工商登记、资产权属证明等变更手续,从简限时办理。点评:此前证监会曾下地方调研并购问题,PE机构与上市公司反映称,上市公司现金不多,不可能用现金来实行产业并购、资产重组,希望通过定增方式实行,但定增的话,审批过多,流程太长,制约了效率,屡屡因难度大而放弃。此次国务院下发的意见,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赦”。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发展并购贷款。 /strong /span /p p   引导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重用资本市场。 /strong /span /p p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支付方式,研究推进定向权证等作为支付方式。鼓励证券公司开展兼并重组融资业务,各类财务投资主体可以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对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实施兼并事项,不设发行数量下限,兼并非关联企业不再强制要求作出业绩承诺。非上市公众公司兼并重组,不实施全面要约收购制度。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股份定价机制,增加定价弹性。这显然是针对新三板公司的,换言之,新三板并购的话,会豁免要约收购。非上市公众公司兼并重组,允许实行股份协商定价。 /p p   定向权证是个很新鲜的事物,竟然可用于并购支付手段了!而业绩承诺的取消,恐怕令资本市场无所适从,最终股价怎么走,需要更专业的投资者来判断,或者内幕者才知道股价真正价值了。这点貌似尺度太大了。不过,桌子底下的业绩对赌肯定不会因此消失。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完善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strong /span /p p   修订完善兼并重组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政策,降低收购股权(资产)占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资产)的比例限制,扩大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的适用范围。抓紧研究完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交易的企业所得税、企业改制重组涉及的土地增值税等相关政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6)落实增值税、营业税等政策。 /strong /span /p p   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的,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视同销售而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税务部门要加强跟踪管理,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牵头部门要积极协助财税部门做好相关税收政策的落实。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7)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strong /span /p p   中央财政适当增加工业转型升级资金规模,引导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转型升级。利用现有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资金渠道,调整使用范围,帮助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安置职工、转型转产。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各地要安排资金,按照行政职责,解决本地区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p p   上述税收等措施,将极大地降低并购重组税务成本。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8)完善土地使用政策。 /strong /span /p p   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有偿收回企业因兼并重组而退出的土地,按规定支付给企业的土地补偿费可以用于企业安置职工、偿还债务等支出。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搬迁的工业项目,在符合城乡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经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并以协议出让或租赁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重新安排工业用地。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土地转让、改变用途的,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相关用地和规划手续。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9)鼓励优强企业兼并重组。 /strong /span /p p   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实施战略性重组,带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优强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0)引导企业开展跨国并购。 /strong /span /p p   落实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鼓励具备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规范企业海外并购秩序,加强竞争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积极指导企业制定境外并购风险应对预案,防范债务风险。鼓励外资参与我国企业兼并重组。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1)消除跨地区兼并重组障碍。 /strong /span /p p   清理市场分割、地区封锁等限制,加强专项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平衡地区间利益关系。落实跨地区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兼并重组跨地区利益分享问题,解决跨地区被兼并企业的统计归属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2)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 /strong /span /p p   向民营资本开放非明确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难道要对民企实行负面清单)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企业。 /p p   母公司通过出让股份、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引入民营资本。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向民营资本开放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优势企业不得利用垄断力量限制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strong /span /p p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国有企业负责人任免、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p p   总之,此次松绑可谓大块资本之心。 /p p   国务院大尺度放开并购重组的权限,或许是基于如下逻辑: /p p   企业融资过度依赖发债——杠杆率提高——企业风险提高——资金的风险溢价也即利率提高——融资利率进一步提高——由企业风险加总的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危机。 /p p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子上看需要降低债权融资,以股权融资替代之。但是股权的投资者必然要求有退出套现的渠道,让上市公司通过兼并重组、产业并购来实现企业融资股权化,就可以走出上述融资危险圈。而产业升级转型也因此得以推进与实现。可谓一举多得也。 /p p br/ /p
  • 上风高科收购宇星科技新进展:并购重组成功过会
    2015年7月16日,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风高科)发布关于上风高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通过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于2015年7月15日召开的2015年第60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上风高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  重组准备充分,无条件通过  上风高科6月5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后,上风高科积极准备,主动出击,会同独立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一落实,并与6月29日按照《反馈意见》的要求对所涉及的事项进行了资料补充和问题答复。 准备期间上风高科还通过了商务部审批通过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和关于 Zara Green HongKong Limited 战略投资本公司的申请。  此次证监会审核的无条件通过,无论是在收购标的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的质量、上风高科的准备工作上来看都是一次充分的肯定,为上风高科在重组后的工作开展注入了强心剂。上风高科将会按照重组预案的相关内容,最大限度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  成功过会,再添发展新动力  重组成功过会后,上风高科将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收购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宇星科技将成为上风高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将给上风高科在环保领域提供软件新动力。收购成功后,“软硬兼施”的上风高科将成为国内唯一的拥有硬件和软件“双优势”,可以完全提供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上风高科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作为环保监测领域的综合性服务龙头企业,上风高科旗下宇星科技以“监测、治理、和谐、发展”为战略目标,逐步发展成为环保领域以及水利领域的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树立了“监测、治理、运营”多行业应用的品牌形象。未来三年,宇星科技将向上风高科贡献至少1.2亿元、1.56亿和2.1亿元的利润。极大的提升了上风高科的盈利能力,将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 天瑞“分步走”巧避借壳 并购重组各有妙招
    从联建光电吞并分时传媒到天瑞仪器收购宇星科技,并购重组巧避借壳各有高招   收购一家营收超过自身三倍、估值是自身凈资产两倍的企业而不构成借壳,创业板公司天瑞仪器做到了。近日,天瑞仪器公布拟以&ldquo 股票+现金&rdquo 方式收购宇星科技51%股权,从其一致行动协议的签署与解除、收购比例、发行股份对象及数量的选择到现金收购的安排,都精确规避了借壳的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借壳上市审核等同IPO标準的背景下,此类绕道监管而行的套利手法或被效倣。   &ldquo 分步走&rdquo 巧避借壳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等规定,构成借壳须同时满足控制权变更与购买资产总额超过控制权变更前一年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两大指标。本次并购过程中,宇星科技作价29亿元,按发行价16.01元/股计算,发行数量约为1.8亿股,高于天瑞仪器总股本,控制权变更与购买资产总额&ldquo 超标&rdquo 将不可避免。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11月末,证监会下发通知,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IPO标準,并重申不得在创业板借壳上市。   为避免踩雷区,双方在股权结构上下足了功夫。10月下旬,在宇星科技决定回购股份、拆除红筹架构的同时,公司董事长余仲控制的和华控股、董事李野控制的权策管理、董秘、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金田控制的安雅管理终止了此前叁人的一致行动协议,公司变成了无实际控制人。随后,公司以4.5亿元引入了太海联等3家机构,持股15%,进一步稀释了前叁人的持股比例。   同时,天瑞仪器实际控制人刘召贵也唿朋唤友稳固控股权。除了其亲属杜颖莉与刘美珍外,还拉来了公司总经理应刚(持股11.56%)作为一致行动人。回查公司此前的定期报告,直至叁季度末,公司前十大股东的关係还是披露为&ldquo 各股东也不属于一致行动人&rdquo 。但本次预案却显示,两人已经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由此,本次发行后刘召贵合计控制表决权比例超过41%。   仅此一进一煺,即可确保控制权无虞。   随后,双方敲定了收购比例为51%。一方面降低了本次收购的绝对资产规模,另一方面为下一步有选择地向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做了铺垫。   在发行股份环节,虽然权策管理与安雅管理出让了所持的大部分宇星科技股权,且基本以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但持股22.18%的和华控股仅出让了5.98%股权,且对价全为现金。其他3家接受股份对价的交易对方是突击入股的3家机构。发行完成后,权策管理与安雅管理分别持股9.60%、3.71%,5家发行股份对象合计持股低于25%,无力撼动刘召贵的控股权。   此外,现金支付将在后续收购中唱&ldquo 独角戏&rdquo 。双方约定,未经天瑞仪器事先书面同意,宇星科技股东不得将所持股份转让给第叁方。天瑞仪器表示,将根据宇星科技业绩承诺的情况,结合公司现金流情况,以现金方式逐步收购剩余股权。如此一来,彻底斩断了了借壳的可能。   &ldquo 这是比较巧妙的避免借壳的一个交易,当然这么多手段用在一起稍微有点用力过勐。&rdquo 一位保荐人如此评价。   另类设计或被效倣   近期,由于并购审核分道制的实施与IPO制度改革,一度火爆的借壳交易突然成为各方避之不及的雷区。往细看,天瑞仪器的&ldquo 底气&rdquo 主要是近7亿元的超募资金,而顺荣股份与联建光电的实际控制人则利用了配套募集资金以巩固控制权。在新的政策风向下,后续案例可能会效倣此类交易的设置。   10月上旬,顺荣股份披露,拟以&ldquo 股票+现金&rdquo 方式收购叁七玩60%股权。其中,25%的对价以现金支付,由上市公司配套融资解决,大股东吴氏家族拟出资约2.46亿元认购其中的2400万股。   玄机在于,如果吴氏家族不参与,则其控股权将旁落。而由于本次交易已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控制权若变更极易构成借壳。通过认购定增股份,吴氏家族在参与配套融资后持股比例刚好超过30%,控制权得以保留。   与天瑞仪器类似,顺荣股份本次仅收购了60%股权,&ldquo 有所保留&rdquo 降低了收购资产的规模。同时,在发行股份时,在叁七玩两名股东身上&ldquo 平均分配&rdquo ,两人在发行完毕后分别持有顺荣股份22%和20%的股权,且两人承诺不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若非精密设计,本次收购构成借壳恐难避免。   联建光电也採取了&ldquo 股票+现金&rdquo 的方式规避借壳。上周五,公司公布收购分时传媒预案,后者由何吉伦、何大恩父子合计持有近78%股权并实施控制。该方案首先对何吉伦持有股权採取股份支付,对于何大恩持有股权则採取现金对价。在配套募资时,向联建光电实际控制人刘虎军与何吉伦分别募资20537万元和5463万元,发行数量分别为1292万股和344万股。   交易完成后,刘虎军与其配偶熊瑾玉合计持有联建光电约5476万股,何吉伦持有3078万股,确保了控制权无虞。   前述保荐人告诉上证报记者,规避借壳很多时候也是迫于无奈,&ldquo 联建光电与天瑞仪器是创业板公司,肯定不能借壳 叁七玩成立时间只有两年,同样不满足同一控制下运行叁年的要求。&rdquo   当然,此类规避设计也是&ldquo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rdquo 的结果,&ldquo 以联建光电为例,可能何大恩也觉得多拿现金靠谱,同时也有交易税负需要支付。&rdquo
  • 开元仪器任命新高管 负责并购重组等事务
    p   2016年1月26日,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聘任投资副总经理的公告。 /p p   公告中称,考虑到下游煤炭产业面临较大压力,公司单纯依靠内生性增长的“天花板”越来越明显,开元仪器决定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通过投资与并购整合等手段进军新型产业,围绕公司转型发展战略打造第二主业。 /p p   根据开元仪器公司总经理罗旭东先生提名,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同意聘任彭民先生为公司投资副总经理,负责公司战略性投资、资本运作、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等事务。任期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为止。 /p p strong   附件:彭民先生简历 /strong /p p   彭民 男 汉族,1985年1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p p   2009 年12月至2013年7月就职于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任高级分析师与投资经理等职 2013年7月至2015 年7月就职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战略投资部投资并购工作 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就职于湖南源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p p   截止本公告之日,彭民先生未持有公司股票,与其他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 /p
  • 鼎泰-精锐并购重组 国产厂商纵横南北成合盟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8年7月21日上午,“鼎泰-精锐并购签约仪式暨新公司成立仪式”在武汉洪山宾馆隆重举行。鼎泰(湖北)生化科技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泰公司)总经理储涛及夫人陈宁、济南精锐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及夫人徐莉、鼎泰公司海外总裁杜平、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谢伟民、鼎泰公司总工程师王军、财务总监张杰、销售总监朱江涛等嘉宾出席签约仪式。仪器信息网与60多位专家、企业及用户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6c3255b-bdb1-4424-81fa-ac139c39f57e.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2232122_副本.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鼎泰-精锐并购签约仪式暨新公司成立仪式现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8c483e4c-d427-43d9-beb7-8378823f5869.jpg" title=" IMG_9049.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鼎泰(湖北)生化科技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储涛致辞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ca6a31e-fa42-45e9-84a2-d33d375ddddc.jpg" title=" IMG_9059.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济南精锐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致辞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鼎泰生化科技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通用实验室设备、样品前处理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包括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石墨消解仪、磁力搅拌器、柱温箱、恒温加热板、真空抽滤泵等。公司于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认定企业,主打的超声波清洗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凭借独特设计和优良性能在众多国产仪器中独树一帜。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济南精锐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高端箱式电阻炉、样品前处理设备、凯氏定氮仪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JK9880系列凯氏定氮仪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2011年度“BCEIA”金奖、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等荣誉。济南精锐以此为背景,成为《全(半)自动开始定氮仪》国家标准的起草、创建单位之一。公司全系列产品也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E欧盟认证及《双软认证》。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98a92ad-adc3-4914-b72c-bd8415439165.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1155855.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鼎泰-精锐并购签约仪式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63d559c3-4b21-47a5-9336-21a6f235cf4f.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1155847.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湖北鼎泰精锐仪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7b1e1edc-fd54-4f6a-8742-d9bd1867d9bb.jpg" title=" IMG_9167.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分析中心邢志为鼎泰精锐送上祝福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de4b014c-ff64-45b0-a7ae-e4f45807cc71.jpg" title=" IMG_9177.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谢伟民回顾鼎泰精锐合作渊源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59b0e29-ad2a-40e1-aa3d-355c2e56132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1223224.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邢志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授予鼎泰公司会员单位荣誉证书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鼎泰、精锐各自深耕实验室设备市场,产品线既有交叉又能互补。在转型研发制造之前,双方都有过从事仪器贸易的经验。短短三个月内,是什么促使两家有着相似经历的国产仪器厂商闪电“联姻”?并购完成后,双方的业务将如何整合?带着种种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在现场采访了双方高层,揭开两家企业达成合作的来龙去脉。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f9e40774-f7ab-49a1-8c64-deb4bf4cf4d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1155909.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参与媒体见面会的公司高管及股东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左起:王军、杜平、李中、储涛、谢伟民、张杰、朱江涛)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6eb7c14-2a47-441d-8ab3-f9117e695dd3.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鼎泰-精锐并购重组媒体见面会现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次会面确定并购重组方案 /strong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对于本次并购的初衷,鼎泰总经理储涛给出了解答:“首先,鼎泰与精锐均为技术储备型企业,鼎泰自主品牌也是自2013年才开始推向市场,在行业内来说还是一个年轻的品牌。济南精锐产品在技术、性能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力和行业优势,如:精锐的箱式电阻炉产品、凯氏定氮仪产品,在行业内很有知名度。我们需要像精锐这样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为合作伙伴,共同发力,合力开拓市场。”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其次,鼎泰与精锐的产品结构有其共性的一面,如都有样品前处理产品。但也有差异和互补的一面,比如:鼎泰的“实验室基础产品”与精锐“食品安全检测类产品”。双方互补共存,丰富了鼎泰原有产品线。此外,鼎泰和精锐最开始都是从事贸易,后期转向实业。相似的背景和经历让双方在洽谈过程中沟通顺畅,许多想法不谋而合。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李中补充到:“济南精锐近5年投入较大研发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升级改造,其目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合作伙伴完成企业梦。这个梦不是只生产几台仪器,目前以济南精锐的力量无法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来共同筑梦。我与储总交流过程中发现有共同价值观、共同目标,均将眼光放在长远利益,就选择而言,鼎泰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且时机正合适。”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据介绍,鼎泰与精锐的并购过程并不复杂,在外界看来甚至有些“草率”。李中与储涛前后见面3次,会谈全过程不过10小时即确定了并购重组方案。双方在方向性、股权结构几乎没有分歧,且一致同意在李中个人股权范围内再引入1名新股东,即:上海一恒公司总经理谢伟民。储涛解释说:“上海一恒是亚洲最大的箱体制造商,谢总的加入对丰富我们的生产管理经验、提升产品品质以及进一步开拓市场等方面都将有巨大帮助。”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维系双方的新纽带——鼎泰精锐 /strong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发布会上,“湖北鼎泰精锐仪器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这家公司由双方并购重组而生,目前拥有“鼎泰恒胜”和“济南精锐”两大品牌,将在业务整合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储涛补充说:“李总是鼎泰精锐的原始创始人之一,未来我们的任何收购案、并购案都将以鼎泰精锐的名义进行。鼎泰精锐将全资控股鼎泰(湖北)生化科技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济南精锐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和鼎泰精艺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鼎泰精锐总部设立在武汉综合保税区,总部将实行统一市场、统一财务、统一人事管理,保留位于山东和湖北的两个厂区,同时将产品线整合成“通用实验室设备”、“样品前处理设备”和“分析仪器设备”三条产品线。储涛担任鼎泰精锐总裁,李中担任副总裁兼任研发总裁。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李中表示:“我在近3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与技术,重组后我的职责是负责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及产品品质管理方面的工作,希望我半生积累的经验能帮助重组后的企业研发出更高品质产品更好地服务用户。”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储涛则坚定地说到“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并购案,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例并购案。未来我们将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一起来做这个市场。我们保留对方的品牌,融合双方文化 同时统一整合市场、财务、人事 优化产品线,共享双方资源,共同经营、维护市场。”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据介绍,鼎泰精锐成立后仍将采取渠道商销售模式,之前从事代理商的经历让公司对代理商有更大的包容和胸襟,将一如既往地给予代理商支持与扶植,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线供选择。发布会当天,李中也同步在精锐代理商群内发布《致!济南精锐签约代理商的一封公开信》,阐明观点以期未来更好地合作。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Analytica China上将有新品推出 /span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并购重组后,鼎泰精锐将专注于实验室通用设备、样品前处理设备及精锐目前的分析仪器设备。公司在3~5年计划待研发产品项目有9项,在今年11月份的上海慕尼黑生化分析展上将有2~3款新品推出。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储涛表示:“鼎泰精锐将继续完善济南精锐现有的分析仪器,短期内不会涉足新的分析仪器。主攻方向还是样品前处理设备及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最大程度降低实验人员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发布会现场,我们也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曾任职于戴安、赛默飞,有着20多年科学仪器从业经验的杜平正式加盟鼎泰公司,担任海外总裁一职。杜平表示,多年来国产仪器制造商一直坚持不懈地自主研发和生产创新产品,并且取得长足进步。此次加盟鼎泰精锐,就是希望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方法用到实处,齐心协力帮助国产仪器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国制造尽一份力。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c48dcc7-dd8d-4199-878c-354389b0689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2182909.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鼎泰公司海外总裁杜平 /strong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9ececa1-4a01-4b6d-bdfc-00a61d7f07f9.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1155825.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全体嘉宾合影留念 /strong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0e1cf1a-eabb-4bbe-9281-e680f6b06a86.jpg" title=" initpintu_副本 - 副本.jpg" width=" 497" height=" 681"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97px height: 681px "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bd04fc4-7272-4202-991a-85ca14b56fa6.jpg" title=" initpintu_副本1.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dd04637-d826-461d-b07b-4991547004dd.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721155904.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出席本次活动的部分嘉宾 /strong /span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strong  参会的部分企业嘉宾名单(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陈建刚 上海光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董逢武 武汉沃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冯婧 四川翼高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胡必祥 武汉朗玛恒瑞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胡章宏 赛伯乐(北京)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黄泰恒 黑龙江厚德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李桂平 广州湾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李素娟 江西华科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李涛 武汉集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李召春 济南东岱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刘继成 武汉久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刘坤 武汉泰沃斯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马天斌 哈尔滨天林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毛洛均 武汉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倪晨杰 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唐璘 广州市东南科创科技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王乐 北京华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王懿 武汉辉景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谢伟民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徐琨 上海杰晟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游明华 凯菲亚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张华安 武汉欣泰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张辉健 北京天空升达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   除企业嘉宾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分析中心邢志,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代理商分会王志勤等专家及用户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p
  • 基因产业并购“第一案”新进展 *ST天仪调整43亿重组方案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f6bf153-3c8f-4f84-b4a0-974d8514a817.jpg" title=" 1-1F41GF219320_副本.jpg" / /p p   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曾被业界喻为2016年基因产业并购“第一案”,而在经历了披露重组草案,连续不断地涨停,被深交所问询等风波之后,这份价值43亿元的重组计划的进展也渐渐有了眉目。 /p p   4月16日晚间,*ST天仪发布最新公告称,因重组交易方中,部分有限合伙企业追溯至法人、自然人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合计数量较多,因此转让了贝瑞和康股权,不再参与交易,公司也相应调整了重组方案。 /p p   除交易对象部分变化外,调整后的方案较原方案没有重大变化。公司仍将作价43亿元,发行股份收购知名基因测序公司贝瑞和康100%的股权,同时将公司资产与负债出售给通宇配件。公司股票17日复牌。 /p p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8月底,*ST天仪就已披露了重组框架,拟将其拥有的全部存量业务资产出售给大股东天兴集团或其指定的第三方 同时拟发行股份购买贝瑞和康全部股权。 /p p   而到了去年的12月份,停牌6个月的*ST天仪推出了重组草案,拟以21.14元/股,发行股份2.03亿股,作价43亿元购买贝瑞和康100%股权。同时,将向其大股东天兴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以2.97亿元价格出售上市公司资产与负债。 /p p   需要注意的是,此举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上市,*ST天仪变身为基因测序服务商,而贝瑞和康董事长高扬则将晋升为上市公司新任“掌门”。 /p p   而本次的收购方*ST天仪,其主营业务则为汽车仪表、摩托车仪表和车用零部件。但由于该行业近年来市场表现整体低迷,以及公司的自身经营不善,*ST天仪在2015年、2016年已经分别亏损了1300万元和418.59万元。 /p p   在众多业内投资者看来,待此次重组交易完成后,贝瑞和康将借壳上市,*ST天仪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进而变更为贝瑞和康董事长高扬。这对于壳资源稀缺的主板市场来说,其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有业内人士指出,和排队IPO上市相比,借壳上市通常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但也要付出巨额的经济成本。 /p p br/ /p
  • 生物医药并购再次来袭 政策助推10亿级并购
    医药行业并购高潮迭起,千亿市值龙头主导了第一波,百亿市值企业又掀起了第二浪。   作为九大兼并重组重点行业之一,生物医药行业原本已是并购活动的主战场,近日敲定的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更似一剂催化剂。   记者统计发现,生物医药并购少数是借壳或整体上市,多数是进行产业整合,或夯实主业,或跨界外延,或打通上下游,或海外并购。   生物医药并购&ldquo 第二浪&rdquo 来袭   2012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重组并购完成31单 仅1单出现失败 61单正在进行中,涉及296.38亿元并购金额。   近几年来,国内医药市场的重组并购一直&ldquo 高烧&rdquo 不退。   其中以医药商业领域试水最早,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华润医药&ldquo 三国杀&rdquo 的场景热闹非凡。国内医药第一轮整合主要就形成了这3家1000亿元市值级别的医药集团,并基本奠定了竞争格局。   第二轮整合期随之而来,并且更加高潮迭起。   据理财周报统计,2012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重组并购完成31单 仅1单出现失败 61单正在进行中,涉及46家公司和296.38亿元并购金额。   5000万元以上并购达到了37单,总金额为179.57亿元,共涉及30个买方上市公司。其中,1亿元以下的医药并购有8单 多数金额范围在1-5亿元,共23单 5-10亿级别并购共2单,买方是复星医药和信邦制药 过10亿的天量级并购4个,分别为天士力14.50亿、鑫富药业17.46亿元、上海莱士18亿元、洪城股份56亿元。   记者统计发现,这30家&ldquo 大手笔&rdquo 公司主要是100亿元市值级别的地方一级企业&mdash &mdash 市值在100亿以下的多达18家,100-200亿7家,200-500亿4家,500亿以上仅1家。   换言之,新一轮医药并购已换做体量不太大但手握巨资的公司唱主角。   &ldquo 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在推动,&lsquo 十二五规划&rsquo 明确将医药产业整合指向&lsquo 强&rsquo 与&lsquo 大&rsquo ,一般中小制药企业难以负担投入大、周期长的医药研发,这就给了行业龙头兼并收购的机会。&rdquo 华南一位长期投资生物医药的私募告诉记者,&ldquo 另一方面,新版GMP要求2013年底强制认证,资金较弱的中小企业难以加大改造投入,这些企业最可能成为并购对象。&rdquo   记者关注到,去年年底,在《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12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已确立了包括医药在内的九大推进兼并重组重点行业(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以来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节奏明显加快,相关案例不下20个。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整个医疗保健类并购交易数目共计121起,交易金额为428.37亿元。从交易数量来看,医药行业是实施并购最为活跃的一大行业 从交易金额角度,医药行业属于并购规模较大的行业。   对此,华南某投行人士认为,&ldquo 今年以来,由于IPO暂停以及政策支持,A股市场原本就掀起了一股并购、重组和借壳的热潮。接下来这九大行业可以走快速通道,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公司机会更大,并购重组效率也将提高,这很可能促使相关行业加快重组并购的步伐。&rdquo   &ldquo 曲线&rdquo 上市   &ldquo A股市场IPO停滞,通过并购实现资产证券化,既节约时间又降低成本,所以部分需要融资企业就四处寻找&lsquo 壳资源&rsquo ,借壳上市便成了企业融资的手段。&rdquo   记者在对资金量在5000亿元以上的37单医药并购进行梳理时发现,部分并购实为借壳上市或者整体上市。   在这37单并购中,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mdash &mdash 洪城股份就属于借壳。   2013年8月3日,停牌2个月的洪城股份披露重组公告称,公司拟置出全部资产和负债,置入济川药业100%股权。   由此,不振净利持续低迷的洪城股份将转型为药企意图扭转业绩困局,而济川药业则借壳洪城股份实现曲线上市。   事实上,济川药业试图冲刺资本市场已久,无奈并无过硬的拳头品种,缺少持续增长能力,申请IPO的难度较大。到2013年3月份济川药业才完成股份制改造。   然而,通过借壳,这家负债率高达50%、净资产账面价值仅9亿元的公司,评估值高达56亿元,溢价5倍有余。业界评价,即便是济川药业自身IPO,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估值。   对此,深圳的一位投行老总告诉记者,&ldquo 目前存在并购可能性的大都是已经改制的公司,规模中等,需要资金转型升级,但A股市场IPO停滞,通过并购实现资产证券化,既节约时间又降低成本,所以部分需要融资企业就四处寻找&lsquo 壳资源&rsquo ,借壳上市便成了企业融资的手段。&rdquo   鑫富药业的并购同样也是借壳案例。   事实上,鑫富药业重组早已迫在眉睫,2010、2011年已经连续两年巨亏,2012年4月26日被&ldquo 披星戴帽&rdquo ,变为*ST鑫富,通过变卖资产当年才勉强&ldquo 扭亏为盈&rdquo ,不过,进入2013年,鑫富药业的业绩持续恶化。   2013年9月12日,鑫富药业发布重组草案称,购买程先锋持有的医药销售公司亿帆生物100%股权以及程先锋等10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亿帆药业100%股权。根据公告,亿帆系拟注入资产预估值高达17.5亿元,其中亿帆生物预估值为14.8亿元,预估增值率高达664.29%,亿帆药业预估值为2.7亿元,预估增值率也达到161.05%。本次交易完成后,程先锋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将达到30%以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将发生变更,且构成借壳。   前述华南生物医药私募告诉记者,&ldquo 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的实施,今后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利用率会更高,未来更多的公司会涉足重组领域。&rdquo   华北制药实施并购则是为集团医药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去年10月份华药集团控股股东冀中能源耗资近30亿元包揽华北制药全部定增股份,晋身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当时这被市场解读为是冀中能源对旗下医药资产的整合。11月份,华北制药着手收购原大股东华药集团所持有的华胜公司、金坦公司和南方公司。这3家公司约占华药集团下属医药资产的90%,基本实现华药集团医药资产整体上市。   医药产业整合   记者统计前述37个医药并购项目发现,并购方向五花八门,主要为做强主业、跨界并购以及海外并购。   事实上,在前述深圳投行老总看来,&ldquo 借壳只是重组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各大产业均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艰巨任务,国家层面出台多项举措加强兼并重组工作,上市公司也积极参与其中,9大重组重点行业的整合尤其值得梳理。&rdquo   记者统计前述37个医药并购项目发现,并购方向五花八门。   首先是一批主业明确,希望通过并购来将主业做专做强的医药公司。   例如华润三九在去年以1.33亿元收购山东枣庄中药厂持有的山东三九45%股权,此前已持有山东三九55%的股权。山东三九是华润三九感冒灵重要的北方生产基地,此举被视为华润三九对体系内最为重要的中药业务板块作进一步整合。   主营血液制品的上海莱士今年7月1日披露,拟18亿收购邦和药业100%股权。而邦和药业的业主就是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重大收购兼并事件逐步增多,如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沃森收购大安制药、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等交易均使得收购方的综合实力得以大幅提升。上海莱士同样期望通过行业整合进一步增强自己在血液制品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莱士的年投浆量将由目前的355吨增至475吨,一跃跻身血制品龙头。   和夯实主业的医药公司不同,另一些医药企业从横向上做了一些跨界并购,切入新兴产品或领域。   记者研究发现,这些新领域跨度很广,涉及到心脑血管、肺结核、糖尿病、女性重疾及保健、体外诊断,都是相对前沿和先进的方向。   作为心血管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乐普医疗做了两起相关并购,一是较早布局收购主营心脏起搏器的秦明医学,二是在今年6月收购新帅克制药60%股份,挺进心血管药物领域。乐普医药计划在3-5年内形成医疗器械与药品两大产业板块,成为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领先企业。   体外诊断制品也是一大热门领域。相关案例包括新华医药拟募资逾3亿元收购长春博讯75%股权 西陇化工收购新大陆生物75%股权。   另外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则进行纵向布局,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其中,往上游布局,有科伦药业斥资4.62亿科伦药业收购上游生产塑料输液容器用盖的企业君健塑胶、中恒集团收购云南特安呐制药的制药及三七种植业务80%股权、大北农收购天邦生物46.98%股权拓展动物疫苗市场 往下游整合,有信邦制药收购科开医药以求在医药流通领域实现阶段性突破,有沃森生物近10倍溢价收购宁波普诺、宁波普诺、莆田圣泰3家医药销售公司。   还有一些医药企业进行的是海外并购。例如海普瑞收购Prometic10.02%股权切入蛋白质技术和生物制药产品研发,海南海药则通过收购中国抗体40%股份进军全球抗体市场。
  • 矿业及能源在市场并购中表现最抢眼
    矿业及能源在市场并购中表现最抢眼在经历了去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放缓,交易数量与规模均有大幅回落。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案例数量仅为1802起,环比下降38.01%,同比下降9.67 % 披露金额为1046.6亿美元,环比下降36.19%,同比下降39.92% 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1406例,平均单笔完成交易为0.74亿美元。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IT以及互联网行业交易数量分别为282起、227起和205起,分别占比15.65%、12.60%和11.38%位居前三位 能源及矿业、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并购规模分别以194.67亿美元、146.82亿美元、140.60美元,占比18.60%、14.03%、13.43% 位列前三甲。上半年并购交易市场放缓,宣布案例数量规模大幅回落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数量大幅回落,整体节奏放缓。上半年并购宣布交易案例4176起,环比下降40.11%,同比下降4.31% 宣布交易规模为2204.1亿美元,环比下降53.94%,同比下降25.98% 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 3459起,平均单笔交易规模为0.64亿美元。就上半年并购趋势来看,从2015年底到一季度末,针对定增市场的监督指导持续不断,包括鼓励一年期定增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基准日 三年期定增定价增加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70%的限定,再加上对发行价格的调整做严格限制,导致多家上市公司修改定增方案,延缓了原先的并购重组进程。从一季度末直至二季度期间,监管力度可谓是格外紧控。5月初,证监会例会表明,由于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的关注,中概股通过 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的影响已被纳入其分析研究范围 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并明确此次修改《重组办法》的重点就是进一步规范借壳上市行为。在这期间,并购重组市场再遭遇“叫停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行业跨界定增”传言引发的巨震。整体来看,监管政策的风云变幻是影响并购市场整体回落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从具体案例来看,规模最大的具体宣布交易案例是万科拟456.13亿元收购前海国际100%股权。2016年6月17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000002.SZ)拟以向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行2,872,355,163股股份,每股15.88元,共计4,561,300万元人民币的对价收购其全资附属子公司深圳地铁前海国际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前海国际将成为万科全资子公司。但就现阶段万科内部的激烈斗争,这一方案获得万科现两大股东华润和宝能系的公开反对,后续还要看相关态势的发展。另外,顺丰控股拟433亿元借壳上市作为上半年交易金额排名第二的案例也备受关注。5月23日,马鞍山鼎泰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002353.SZ)拟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持有的顺丰控股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6月15日,本次交易中拟置出资产评估值为81,153.03万元,最终作价79,600.00万元,拟置入顺丰控股100%股权评估值为4,483,000.00万元,最终作价为4,330,000.00万元。快递物流市场的竞争激烈,造就顺丰是继圆通、申通后,又一家快递民企借壳上市。2015年3月,大杨创世发布公告宣布拟通过非公开发行175亿元购买圆通速递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圆通速递将完成借壳上市 同年4月,申通宣布169亿元借艾迪西上市。其中申通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德军、常务副总经理陈小英(陈德军妹妹)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与此同时,快递行业暴利时代结束,2005年到2015年快递件平均收入已从27.7元滑落至13元左右,行业毛利率由30%降至目前的5%左右。顺丰控股未来只有持续保持物流时效以及良好的服务品质等优势,继而通过资本运营才能扩大其所在业内的领先地位。从实际完成的并购交易来看,201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情况与宣布案例走势相同,案例数量与规模均大幅回落。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案例数量仅为1802起,环比下降38.01%,同比下降9.67 % 披露金额为1046.6亿美元,环比下降36.19%,同比下降39.92% 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1406例,平均单笔完成交易为0.74亿美元。从实际完成的并购案例来看,2016年上半年,长江电力收购川云水电100%股权成为上半年完成交易规模最大案例。2015年11月6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600900.SH)拟以12.08元/股的价格,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发行17.4亿股并支付现金347.74亿元,向四川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8.8亿股并支付现金13.25亿元,向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发行8.8亿股并支付现金13.25亿元收购其持有的三峡金沙川云水电电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总价7,973,515.89万元,交易完成后,长江电力将持有川云水电100%股权。2016年4月1日,长江电力收购川云水电100%股权完成资产过户,收购完成,自此旗下囊括葛洲坝、三峡、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自有装机从2527.7万千瓦猛增至 4553.7万千瓦,稳居国内首位。制造业位居活跃榜首位能源及矿业并购规模第一就行业分布来看,2016年上半年制造业、IT和互联网成为并购数量热门行业。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在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案例中,制造业、IT以及互联网行业交易数量分别为282起、227起和205起,分别占比15.65%、12.60%和11.38%位居前三位。交易规模上,能源及矿业、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并购规模分别以194.67亿美元、146.82亿美元、140.60亿美元,占比18.60%、14.03%、13.43%位列前三甲。2016上半年互联网行业也发生几起引人关注的重大并购案例:4月6日,纽交所上市公司合一集团(即优酷土豆)宣布完成私有化,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伴随优酷土豆的加入,算上借壳分拆的阿里影业、仍在体系内运转的阿里游戏、阿里音乐、阿里文学和阿里体育,阿里巴巴集团的文娱板块布局可谓是创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另外一起案例则是完美环球120亿元收购完美世界网络100%股权。上半年跨境并购整体创新高公开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涉及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总额达375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8%,创下上半年期间的并购交易额最高的纪录。同时,这也是历史第二高的中国半年并购交易总额,最高是2015年下半年创下的4764亿美元的历史纪录。从具体案例来看,北京控股14.38亿欧元收购德国EEW公司是上半年中企跨境并购重大案例之一,也是中企在德国所发生的一起最大并购项目。 2015年11月17日,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00257.HK)与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00371.HK)拟参与竞购殷拓集团持有的Energy from Waste股权,首创集团、光大国际、北控水务已向EEW提交了初步收购要约。2016年2月4日,北京控股有限公司(00392.HK)拟收购殷拓集团持有的Energy from Waste股权,交易金额约18亿欧元(20亿美元)。3月2日,北京控股正式完成对EEW100%股权的收购,对价为14.38亿欧元。此次北控集团成功并购EEW公司将大幅提升其在固废环保领域的业务规模和行业地位,未来通过学习和引进欧洲先进的固废及环保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有力地提升国内的固废及环保行业整体水平。单从股权完成交易来看,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已完成交易1802起,交易规模为1046.6 亿美元,其中境内交易1702起,占比94.45%,交易规模956.74亿美元,占比91.42% 出境并购85起,占比4.72%,交易规模 83.92亿美元,占比8.02% 入境并购15起,占比0.83%,交易规模5.92亿美元,占比0.57%。在众多跨境并购交易完成的同时也有两起失败案例引人格外关注:一是安邦保险140亿美元竞购喜达屋失败,另一个是中联重科放弃对特雷克斯 (Terex)34亿美元竞购。两起并购案例的共同点均想通过提高收购价格而获取到对方企业,但随着竞价失败而退出难免会让人对并购双方相互诚意起疑,此举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对外公信力,而且会降低同期其它并购交易双方的谈判信心。值得一起的是,针对中联重科收购特雷克斯(Terex)失败的原因,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官网表示并不存在政策障碍,并同时申明,其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并将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测和管理,打击虚假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来看,跨境并购的成功除了需要国家政策的良好支持以外,更需要企业自身在双方谈判过程中的诚信互利,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内容来自中国稀有金属网
  • 开元仪器并购恒企教育获准通过
    p   12月15日,开元仪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获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审核,有条件通过,股票从16日开市起复牌。 /p p   2016年8月16日,开元仪器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恒企教育100%的股权,交易金额12亿元 以同样的方式收购中大英才70%的股权,交易金额1.82亿元。 /p p   恒企教育承诺,2016 年度恒企教育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 8000 万元,2016 年和 2017 年度恒企教育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 1.84亿元,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度恒企教育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19亿元。 /p p   中大英才承诺,2016 年度中大英才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 1500 万,2016 年和 2017 年度中大英才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 3500 万,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度中大英才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 6500 万元。 /p p   恒企教育于2013年注册成立,是一家会计职业培训机构,去年上线了一款会计垂直领域的行家咨询平台“会答”。2015年,恒企教育营收2.86亿元,净利润2224万元,毛利率70.5%。 /p p   中大英才成立于2010年,以资格认证培训为主要业务,前身为中大网校。2015年,中大英才营收3056万元,净利润705万元,毛利率73.6%。 /p p   开元仪器早在本月9日发布公告称,因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会将于近日召开工作会议,审核开元仪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开元仪器自12月9日起股票停牌,待公司公告并购重组委审核结果后复牌。 /p p br/ /p
  • 生命科学巨头养成术:不断并购
    行业有句俗语,“越往上游走,卖水人越安全。”继生物药、CXO相继"退烧"之后,他们背后的“卖水人”——上游生命科学行业,俨然成为下一轮行情的接力者,在“寒冬”之下备受关注。从2020年至今,A股已有16家生命科学上游企业上市,超过过去18年累计的2倍。2021年平均募资额为20.46亿元,是近年资本最活跃的时期。▲生命科学上游企业近年A股IPO数量和平均募资额截止2022年9月,来自招商证券全球化竞争,残酷又公平。在这个离科学最近、离下游最远的关键领域,国产化率目前仍是捉襟见肘,国际巨头如丹纳赫、赛默飞世尔雄踞市场多年,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落后就要学习。在拆解全球TOP企业发展路径后,我们发现,虽然起家的方式千种万种,但几乎每一家的成长都离不开并购整合,这一核心路径。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30多年里,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发生了上千起并购,有成功,也有失败,并购俨然成为生命科学行业的基础商业战略。未来,中国生命科学企业走向全球,除了打磨自身研发功底,并购一定也是必选项之一。那么,研究全球TOP企业的偏好,以及并购整合之道,就显得很有必要。持续活跃的生命科学并购生命科学行业较为特殊,细分赛道众多且每一项壁垒都不低。以生物药生产中的生物反应器为例:生物反应器是一个集机械、流体、控制、生物等多学科的高新技术产品,需要长年的技术积累才能研发出成品,而这样的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数不胜数。因此,除了并购或疫情等重大事件影响,几乎引不起排名的太大波澜。▲全球生命科学业务TOP 5企业① 汇率:1欧元=1.0477美元。② 每个企业生命科学业务划分及定义各不相同,以上占比为根据各企业年报测算而来,仅做参考。在全球生命科学巨头之中,业务组成多样,如果只统计生命科学业务,2021年,从营收看:• 赛默飞世尔第一,生命科学业务营收约217亿美元,连续第九年位列榜首。• 丹纳赫第二,生命科学是其一大业务,2021年营收约149.6亿美元,增速高达41%。• 安捷伦第三,79%业务在生命科学领域,2021年营收约50.2亿美元,同比+17%。• 赛多利斯85%业务在生命科学领域,营收34.5亿美元,驱动了整体高增长。对于以上行业巨头来说,排名与并购能力息息相关。• 据Bloomberg中收录的M&A数据,赛默飞世尔进行收购的次数位于可比公司前列,近十年M&A支出占收入比重达到18%。创造了股价十年十倍的神话。• 丹纳赫更是业内知名的“并购之王”,成立30多年以来,累计进行了超400次并购重组。过去十年市值增长超7倍。• 安捷伦起初剥离于惠普,以半导体业务起家,通过超近30次并购,脱胎换骨为一家生命科学企业。在过去的十年中,股票上涨近500%。• 赛多利斯起源于1870年德国的一个精密仪器工作坊,150多年里,从小小的天平产品完成了生命科学龙头集团的转型,不同于同行的频繁出手,赛多利斯近20年的并购仅10起左右,但却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市值十年增长30倍不止。相比之下,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超200%,黄金价格则仅上涨了19%。可见,并购不仅是生命科学企业保持行业地位有效方式,还是撬动股价与市值增长的有力杠杆,因此,才能让生命科学巨头沉迷于此道,并乐此不疲。去年,赛默飞世尔174亿美元收购CRO巨头PPD,吹响疫情之后大额并购的号角。另一方面,随着生物制药领域“低垂的果实”基本已被采摘完毕,将越来越依赖上游提供的高价值解决方案,因此并购在未来的几年里,势必将继续活跃。▲近20年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公司的市销率与标准500市销率对比,来自兴业证券并购、整合、分拆,颠覆赛道步步为营生命科学企业的大力并购,不仅让资本市场认识到该领域的巨大潜力,且明显具有赛道颠覆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虽企业并购动机多样,但无论出于怎样的考量,并购都是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来进行的,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 并购:抢占新市场高地,获取先进技术、延长自身业务线。• 整合:推动内部整合,依据市场需求,锁定发展方向。• 分拆:聚焦长板,保持适当规模,适时拆分以保持灵活性。并购:直击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作为头部企业,走在技术前沿是必要法则,而并购是抢占新市场高地的利器。全球巨头向来出手阔绰,从0到1迈向一个新领域,充满不确定,并购龙头公司显然会提高成功率。以赛默飞世尔为例,公司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热电公司(Thermo Electron),主要开发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仪器,在成为生命科学全球TOP 1的路上,部分对细分龙头的并购包括:• 2006年,Thermo Electron与Fisher Scientific合并成为赛默飞世尔科技,成为试剂耗材头部供应商。• • 2011年,收购戴安,成为色谱行业领先者。• • 2021年,收购PPD,跻身全球CRO行业TOP 5...▲Thermo Fisher股价与重要并购事件,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从上图来看,这些并购充分体现了其资本运作的能力、进入新市场的野心,以及对全球生命科学市场的前瞻力,与赛默飞世尔走向领先的道路息息相关。“老大哥”作业基本是明牌摆在这里,尽管细分龙头“价格不菲”,还是引发众多行业后来者亦步亦趋的学习。• 2021年7月,珀金埃尔默以约52.5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抗体和试剂领导品牌BioLegend。这是珀金埃尔默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 今年8月,赛多利斯宣布收购重组人白蛋白产品和技术的全球领导者Albumedix100%的股份,价格约为4.15亿英镑。整合:完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拼图收购可以高效拓展产品组合,之后该如何在公司内部发挥良好协同效应?这往往跟随行业趋势、企业战略而定。生命科学领域SKU众多,仅作为一个产品提供商,很难拓展市场,因此整合并购所得,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趋势。• 比如2013年,赛默飞世尔以136亿美元收购基因测序市占率第二的公司 Life Technologies ,后将生命科学业务作为独立业务重点发展,此后,又通过一系列并购优化产品组合、为疫苗、单抗、CGT 等多种疗法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迅速,2021年,其生命科学业务超越实验室产品及服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占比40%),且在不断拉大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丹纳赫更是优秀的“赋能型”整合选手,其业内闻名的DBS方法论(Danaher Business System),致力于将收购标的培养成行业数一数二的王牌选手,实现业绩和估值的攀升。• 今年9月,丹纳赫将2020年收购的Cytiva(前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 和2015年收购的Pall整合为一家 85 亿美元的生物技术集团(The Biotechnology Group),致力于打造服务生物分子开发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再到商业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丹纳赫称之为“零头痛”的客户体验。▲丹纳赫DBS示意图,来自:公司公告近几十年,赛多利斯收购的企业也都为一次性工艺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基、色谱、过滤系统等生命科学工具领域产业链相关的公司。比如在2020年4月,对丹纳赫部分生命科学部分业务的收购,同样是在补充“拼图”,向着全流程解决方案迈进。▲过去近20年,赛多利斯生物工程解决方案业务占比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第一大业务来自:招商证券分拆:聚焦长板,保持适当规模大量收购之后,企业需要明确业务版图,剥离非重点业务,为后续增长铺平道路。这一点,在丹纳赫身上最为明显,从一家信托公司发展到全球生命科学顶级提供商,离不开对无关业务的果断剥离。最近的剥离事件发生在9月15日,丹纳赫宣布将把环境和应用解决方案业务部门分拆成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丹纳赫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表示,“丹纳赫将成为一个更专注于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致力于创新并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精细管理大师,丹纳赫似乎非常懂得“点到为止”——保持适当规模,将有潜力的业务分拆上市,不仅有利于稳固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也拓宽了融资渠道,去进行下一轮收购,这种故事几乎贯穿在丹纳赫的全部成长阶段。• 2016年,拆分多元化工业成长型企业Fortive,随后以4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 2019年,丹纳赫剥离了其牙科业务Envista,之后以214亿美元收购了Cytiva。▲丹纳赫集团目前保有的品牌,来自:丹纳赫官微中国企业:在正确的路上走向远方中国,正在全球生命科学舞台上展露头脚。根据Frost Sullivan测算,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支持产业总规模可达500亿元左右,2024年,可达到约8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从中国走向全球的路途中,毋庸置疑,并购同样是国产崛起的关键方式之一。2015年,国企万润股份亮相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并购竞技场,以8.5亿人民币收购美国试剂公司MP Bioproducts。2021年,迈瑞医疗以5.32亿欧元收购全球知名的专业IVD原材料供应商HyTest(海肽生物),摇身握住行业“命脉”,成为专业原料厂家中数一数二的选手。今年7月,据外媒报道,国药集团考虑收购生命科学工具公司BBI Life Sciences,以增强其DNA合成能力,后者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当前阶段,国内企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方式多样,采取产品代理、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拓展产品渠道的方式也屡见不鲜。例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泰坦科技等选择代理之路,引入多个海外知名企业代理产品。• 通过灵活的投资并购策略打造生物制药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多宁生物等。越是起风时越要保持冷静。赛默飞世尔的案例告诉我们,并购的“初心”是为了巩固行业地位,切不可追求短期的资本增值,牺牲前途。毕竟只有走在正确的路上,才能到达想要去的远方。赛默飞世尔前身Thermo Electron是全球NO.1的科学仪器公司;2007年与Fisher Scientific合并后位居前三;2013年,收购Life Technologies后又重新回到了第一的位置,并且保持至今。▲赛默飞世尔近20年排名变化
  • 天瑞仪器静待并购机遇 可撬动20亿并购资金
    作为检测仪器供应商,天瑞仪器依靠过硬的产品曾多次抓住了政策红利及市场需求爆发的大机遇。不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公司未来又将如何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日,上证报记者走进了这家位于江苏昆山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刘召贵认为,随着我国对环保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升级,未来相关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公司将着重打造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两类产品。   与此同时,针对外界关注的并购动向,刘召贵对上证报记者表示:&ldquo 从国外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来看,并购是不可忽视的主题,公司将以此为鉴。&rdquo   技术才是硬道理   天瑞仪器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江苏省昆山市阳澄湖畔,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注册资本15392万元。公司专业从事光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测试仪器及其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多年的发展,公司于2011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剖析发展历程,恰是政策红利及市场的骤变成就了如今的天瑞仪器。&ldquo 2003年,中国珠宝行业铂金掺假问题非常严重。在珠宝商家焦头烂额之际,天瑞仪器自主研发的检测产品一时间门庭若市,产品供不应求。经此一役,公司脱颖而出,与国内一些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rdquo ,刘召贵介绍。   天瑞仪器&ldquo 踏准&rdquo 的另一个节奏是RoHS等环保法令。2006年,以RoHS(欧盟关于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为主的环保法令陆续推出,各国环保法令执行的日趋严格带动了环保市场爆发式增长。由此,2007年至2009年的这三年,公司EDX1800、EDX2800、EDXPocketIII等产品在RoHS为主的环保市场的销售量快速增加,并带动了其他产品销售。   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2010年1至6月,天瑞仪器的主营中环保业务的销售收入绝对额,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分别达到8829.96万、8401.40万、11635.72万、6806.82万元。   &ldquo 之所以能够抓住一次次重大的机遇,在于公司过硬的产品与多年来的不懈研发&rdquo ,刘召贵说。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天瑞仪器深刻明白&ldquo 技术才是硬道理&rdquo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ldquo 一位国内做钢材的老板,因精度问题退了我们的检测仪器,不料之后买的国外仪器精度更低,最后又重新回来选择了我们的产品。&rdquo   &ldquo 尽管本年度公司业绩微降,但我们的研发投入仍然达到了4000多万&rdquo ,刘召贵说。另据公司定期报告,2011至2013年研发占收入比均超10%,且呈现递增趋势。而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含深圳天瑞及邦鑫伟业)总数为788人,研发人员达到283名占比35.91%。   与之对应的是,天瑞仪器的专利数量逐年增加。据定期报告披露,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149项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10个,新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7个。今年7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又新获得专利6项,新取得专利23项。   立足环保、食品安全领域   &ldquo 与其不停地搞关系,不如好好钻研技术等待大机遇。&rdquo 这是刘召贵常挂在嘴边的话语。那么,下一个机遇在哪?   据介绍,天瑞仪器产品主要分三大类,即光谱类仪器、质谱类仪器和色谱类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检验检疫、农业和食品、能源、矿产资源等多个行业。在刘召贵看来,随着我国对环保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升级,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公司将着重打造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两类产品。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并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相较修订前,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要求更严,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权责要求更为明确。   &ldquo 为把握食品安全方面的机遇,天瑞仪器已开始涉足该领域。&rdquo 刘召贵表示。在今年9月26日,公司成功中标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的&ldquo X射线荧光光谱法粮食重金属快速检测仪项目&rdquo ,并于10月13日收到中标通知书,中标价格为434.4万元。&ldquo 这标志着公司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已将技术成果转化成为商品,真正走向了市场化。&rdquo 刘召贵称。   一位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以中标的情况来看,天瑞仪器的食品安全检测仪质量已获得了相关机构及政府的认可,未来销售放量是大概率事件。   在环保领域,业内预计,随着水、土壤等环保政策相继正式对外公布,将对环境重金属检测仪器的需求起到很大提升。&ldquo 在环保领域,公司也已布局并不断研发出新产品。&rdquo 刘召贵表示。据记者了解,公司正在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产品,其中,用于环境质量的重金属检测的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关键部件研发,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从预研阶段进入样机阶段,并完成样机装配,目前正在进行调试。   蓄势等待并购机遇   &ldquo 从国外的仪器仪表的行业发展来看,并购是不可忽视的主题,公司将以此为榜样。&rdquo 刘召贵称。据天瑞仪器的定期报告,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账面上躺着10.75亿元的货币资金,若运用资金杠杆,公司可撬动的并购资金可达20亿元。   &ldquo 目前我们也希望积极利用资金优势去整合相关的企业,通过外延式的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rdquo 刘召贵称。   实际上,在2013年年底,天瑞仪器已瞄上了另一家企业。去年12月底,天瑞仪器重大资产收购终于揭开面纱,公司拟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主营环保仪器网络化应用的宇星科技,由此介入在线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当初的交易对价为14.79亿元,其中以现金支付6.99亿元,其余以16.01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购买,杠杠效应可见一斑。惋惜的是,之后由于诸多细节未谈拢,公司不得不的放弃收购。   不过,刘召贵表示,未来公司仍会关注环境监测与检测相关的公司。并购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从我国仪器行业来看,企业的规模都较小,高度分散,竞争力不强,优势企业整合行业资源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创造条件加大技术投入和整理,提升企业及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走出天瑞仪器天色已晚,但刘召贵对未来充满了憧憬,&ldquo 做世界顶级的分析解决方案提供者&rdquo 是他未来的梦想。
  • 华测检测:目前在谈并购项目一二十个
    业内期待已久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正式破冰,国办近日发布通知,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通知指出,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与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同台竞争。据国家认监委测算,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1678亿,2015年有望达到2500亿。   中国质检行业协会人士向上证报记者分析指出,质检机构事业单位改制后,下一步就是市场化,对于行业资质和政府强检的要求有望取消,市场性检验检测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初步估算有几百亿的市场空间。该人士进一步分析,&ldquo 政府鼓励地方整合,地方性检验机构做大做强,在整合的过程中,部分成熟的民营检验公司也有可能参与到兼并重组中来。&rdquo   华测检测近日接受招商基金、华泰证券等10余家机构联合调研时表示,公司外延增长主要依靠并购。公司董事长万峰介绍,&ldquo 主要是并购。目前我们在谈的项目有一二十个,当前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感觉到机会比以前多。但能不能谈成功,我们也不能确定。&rdquo 此前,公司曾表示,未来三年将并购作为重点工作。   在谈到华测未来3年的战略规划时,万峰回答到:&ldquo 我们会向医疗方面倾斜,也会加大并购的动作。现在并购压力很大,上次董事会大家也看到了,收购华安有董事投了反对票。但是我们会克服困难,因为我们相信并购才是未来检测公司发展的趋势。&rdquo
  • 赛默飞2亿用于重组Life Tech 收购还在继续
    2013年4月15号,Life Technologies与赛默飞(Thermo Fisher)共同宣布了136亿美元的交易。从此,Life Tech成为赛默飞生命科学部。   两个疯狂的并购者终于撞到一起了。赛默飞成为独一无二的超级航母,业务体量已经超越了行业所有公司。   人们以为整个世界清静了。   怎么可能呢?   近日,赛默飞生命科学部宣布耗资3200万美元收购了某匿名动物诊断公司。   与此同时,赛默飞为Life Tech买的单还在膨胀:   目前,Life Tech重组已耗资1.688亿美元,其中:对员工持有期权的现金补偿9170万美元,对被解雇高管和雇员的遣散费7710千万美元。此外,重组导致赛默飞专业诊断和原实验室产品部380万和110万的现金支出,而收购相关运营费用为70万美元。共计支付给Life Tech前高管和雇员期权补偿9170万美元,遣散费8270万美元。   5月2日,赛默飞宣布重组还需要6500万美元,大部分都将发生在今年。   而2013年,其遣散费用支出不过5560万美元。但考虑到Life Tech有四名高管没有选择加入赛默飞&mdash &mdash 原食品安全与动物健康的副总裁兼总经理Nimrodi(后任Intrexon环境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前董事长兼CEO Greg Lucier(后任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主席,据说从收购中获得了3810万美元补偿)、基因测序业务Ion Torrent创始人兼CEO Jonathan Rothberg以及遗传系统业务总裁John L. "Kip" Miller(后加入Solulink)&mdash &mdash 似乎2亿美元也可以理解,但考虑到赛默飞原打算保留主要领导者的,似乎还是有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味道。好事者再一想,Rothberg博士当年创办了454卖给了罗氏自己辞职办了Ion Torrent,如今454已被关停,现在Ion Torrent卖给了Life Tech又打包卖给了赛默飞自己辞职,这是又要去办什么了呢?   那只是好事者的胡思乱想。在这技术疯狂革新的领域,并购或许是巨鳄们的唯一选择。更多资本大戏将在行业中上演,是成?是败?这恐怕就要看各家公司的基因了。
  • 白酒并购潮或将来袭 小型企业将陆续被淘汰
    受宏观经济下行加上三公消费限令等政策的影响,白酒行业业绩下滑严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不过产业调整并没有影响业内业外并购的热情,白酒业受到各方资本青睐。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白酒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小型白酒企业将陆续被淘汰,行业内并购和重组将成为白酒业发展的大趋势。   白酒业绩下滑严重   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白酒上市公司普遍度过了异常困难的2013年,整体业绩承压明显。从几家酒企已经发布的业绩快报来看,这些上市公司去年的净利润普遍下滑严重,水井坊和酒鬼酒都出现巨亏。   水井坊2013年前三季度水井坊的净利润为0.35亿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水井坊亏损范围为1.59亿至1.95亿元。若考虑水井坊2013年获得的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其白酒业务的下滑幅度更大。同样亏损的还有酒鬼酒,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亏损6800万元至7800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13.72%至115.74%.对酒鬼酒而言,高端酒"受创"是酒鬼酒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比较2012年年报和2013年半年报可以发现,在2012年,中高端产品线--酒鬼酒系列的营业收入一度高达13.7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3.68%.不过去年上半年,酒鬼酒系列的营业收入就下滑到2.958亿元。   不仅是酒鬼酒,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仍在继续。沱牌舍得1月29日发布业绩预减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3年年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将减少80%到100%.金种子酒预计2013年业绩下滑60%到80%.洋河股份预计201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不超过20%.泸州老窖的营业收入也在激烈的竞争中,从同比正增长变成同比下滑,净利润下滑21.55%.   政策对高端白酒的打压和费用增加成为业绩下滑主要因素。水井坊、酒鬼酒和沱牌舍得纷纷表示,受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影响,白酒尚处于深度调整期,公司高档酒销售下滑。公司导入新的消费产品要增加推广力度,造成销售费用大增,从而导致净利润减少。   而据商务部公布2013年白酒上半年数据也显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402.13亿元,同比增10.71% 累计实现利润399.09亿元,同比增长0.57%,利润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并呈现逐月下降态势。   产能过剩集中爆发   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还只是白酒行业调整的元年,未来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将进入最艰难时期,面临更深层次的调整。   "2014年白酒会更冷,届时白酒产能扩张问题将变得更加明显,而这一周期性的调整时间最短三年,最长则要达到五年。"泸州老窖总裁张良在2013年11月29日举办的中国白酒东方论坛上表示。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朱中玉也同样在会上表达了对目前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和投资过剩"的看法。   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行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8120万千升,其中白酒行业预计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4300亿元。但在"十二五"开局年的2011年,中国的白酒产量就高达1025.6万千升,提前完成了既定产量额。也就是说,在2011年,中国的白酒产量已经提前4年,超额完成了2015年的规划目标。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员表示,从总量上看,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非常突出。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了对白酒产能过剩的担忧。他说,"黄金十年白酒行业的高增长、高赢利成了疯狂的代名词,酒厂、投行纷纷投资扩建白酒产能,但前几年白酒业高增长、高盈利掩盖了白酒产能过剩,众多的白酒产量被转移到经销商手中,白酒产业库存严重。"   同时,出于GDP、税收及社会就业增长考虑,地方政府成了白酒产量飞速增长的最大推手。以全国几个白酒主要产区为例,四川省制定的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宜宾、泸州两个白酒千亿产业基地,到2015年末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湖北省政府则提出将在宜昌、荆州和襄阳三市做大做强稻花香、枝江、白云边等优势企业,以该三市为中心,打造成鄂西北白酒"金三角" 贵州省白酒重镇仁怀市,提出要争取在2015年确保全市白酒产量(较"十一五"末)翻两番,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相比于2010的水平超过4倍)。   白酒行业资深经理人晋育锋也表示,"过去几年在高增长背景下,包括茅台镇、四川宜宾、泸州、湖北等几个重要的白酒产区盲目投资,这些产能都会在2014年集中释放,新的大周期即将来临。"   "白酒行业产能规划明显冒进,品牌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极快,到2014年酒产能集中释放后,白酒行业过剩局面难以避免,特别是中高端白酒产能过剩压力尤大。受此影响,白酒企业不仅产量增速下滑,收入和利润增速仍将放缓,亏损面继续增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中小酒企将现倒闭潮   行业寒冬的应对之策,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押宝"中低价位的产品,这也正是行业内专家所共同认为的"白酒消费应回归理性".同时年轻消费者开始被白酒企业纳入主攻消费对象,低度酒、时尚白酒、小包装酒概念被炒热。   2013年7月,五粮液高调推出五粮特曲精品、五粮特曲、五粮头曲新品,售价定为200~500元/瓶之间。其中,各品牌自然是看到了中端市场庞大的消费空间,同时,企业也希望通过增加大众消费来弥补高端需求的减少。   2013年年底,西凤酒推出100毫升装、价格在15元/瓶-18元/瓶之间的西凤小酒,西凤古酒营销中心将负责新产品的推广。至此,西凤酒正式形成全线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产品体系。同时,西凤酒集团推出一款名为"凤翔烧"的新品颇受瞩目,它的价位在50元/瓶以下。   白酒营销专家铁犁表示,一线酒企产品的价格回落,给二三线酒企产品的销售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过去的行业发展中,所处行业地位不同,一二三线酒企的产品价格也就有所差别。如今具有品牌优势的一线酒企价格下行,势必会对二三线酒企产生冲击。市场和渠道方面都有,因为同等价位下,消费者或更倾向于选择大品牌的产品,商超及经销商也更愿意和一线酒企合作。"   目前我国白酒生产企业约有1.8万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有8000余家,而称得上规模企业的不足2000家。铁犁表示,随着白酒行业的调整,一大批生产落后、结构不优质的中小型白酒企业将被淘汰,一些小品牌将受到一线品牌和地方强势品牌的市场挤压,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而此前,在1998年~2004年的上一次酒行业低谷中,大批小酒厂纷纷转产或倒闭,一些风光一时的酒企走向没落,典型的如以秦池、孔府家为代表的山东军团。   肖竹青也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白酒市场整体在萎缩,各大酒企今年首要任务就是抢份额,竞争的加剧必然淘汰一大批企业。县级酒厂、边缘化酒企、基酒厂这三类酒企将最先受到冲击。   "以往县级酒厂靠一个县级,市场能做到几千万,靠一个地级市场做到几个亿,但随着一二线酒企将渠道、服务下沉到县城、乡镇,县级酒厂将直面一二线酒企的竞争,其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一线酒厂、区域龙头酒厂都有着自己的核心市场,在某一区域占绝对领导的地域。如西凤在陕西、洋河在江苏都有几十亿的年销售额,抗风险能力强。边缘的酒企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忠诚的消费者,品牌影响力弱,受冲击也很大。基酒厂随着今年产能大爆发也将面临倒闭潮。"肖竹青说。   白酒业并购提速   "白酒行业确实需要死掉一大批企业,才能形成类似全球白酒巨头帝亚吉欧模式的多品牌运营商。"铁犁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未来三年到五年将是白酒行业的整合期,白酒行业或许会经历一场"大浪淘沙",白酒行业间的并购成为一个趋势和常态。   "白酒行业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市场总额仍偏低,未来行业性整合必会出现。一个规范性、成熟发展的产业,其前十大企业的产销额应占到总额的70%至80%,而我国白酒行业前十位企业的市场额度目前尚不到20%,行业处于调整期也为并购创造较好的条件。"铁犁说。   实际上,在2013年白酒行业并购潮已经开始涌起。2013年7月,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2013年8月,五粮液注资河北永不分梨酒业。同年8月,泸州老窖华北基地在河北开工。2013年9月娃哈哈与贵州政府签订协议,注资150亿元,投资酒业。同年9月,天津荣程集团与泸州合江县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20亿元白酒项目。10月,中国平安集团入股宜宾红楼梦酒业,注资5亿元。   肖竹青表示,未来白酒行业进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阶段。随着白酒行业持续调整,白酒行业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白酒的消费市场改变。2014年,白酒行业并购大潮持续进行,并且持续加快,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白酒行业资深营销人士舒国华称,日前食药监局要求加强白酒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从目前看,有3000家小白酒企业将收到死亡通知书,白酒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铁犁还认为,酒行业目前估值较低,各方资本忙着来抄底,这说明各方看中了酒业未来的潜力。未来并购重组路径,既有同业整合,也有业外资本的投资重组,并购重组也将深刻地改变着白酒行业的品牌格局。"未来并购重组主要有三种主体,一是行业上市公司及区域龙头企业,如茅台、五粮液等 二是业外资本,如娃哈哈、中粮、投资机构等 三是外国资本,如帝亚吉欧。1亿~10亿规模的酒企或将成为首轮被兼并重组的对象。"   ■2013年白酒行业并购大事记   1帝亚吉欧全资收购水井坊   事件回顾:7月23日,全球饮料企业帝亚吉欧通过其官网表示,中国当局已批准其以2.33亿英镑收购中方伙伴持有的剩余47%的股份,因此,帝亚吉欧将成为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团公司的全资股东,后者为上市白酒生产企业水井坊的母公司。   声音:帝亚吉欧亚太区总裁顾斯霆表示,作为水井坊的控股股东,帝亚吉欧将一如既往与水井坊的中方管理层一起,致力于将水井坊打造成一个领先的白酒国际品牌,对白酒业务在中国的长远前景充满信心。   2五粮液控股"永不分梨"   事件回顾:8月5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河北永不分梨酒业有限公司、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在邯郸市临漳县投资设立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共同建设河北临漳白酒灌装工业园。此次新成立的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出资2.55亿元,占股51%.   声音:五粮液董事长唐桥表示,这是公司转型的又一战略举措,也是公司实施对外合作"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战役。永不分梨新公司的成立,是五粮液发力中低端产品的创新举措。   3钢铁巨头进军白酒业   事件回顾:9月28日,民营钢铁巨头天津荣程集团与泸州市合江县政府正式签署合江县10万吨白酒基地项目投资协议。据悉,荣程集团10万吨白酒生产基地项目位于合江县的泸州食品工业园区,总投资约120亿元,主要包括年产10万吨白酒、码头、酒庄和健康养生中心等四个项目。   声音:荣程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注册了白酒品牌和商标,并且将收购当地的酒厂来获取白酒生产的相应资格。发展酒业是荣程集团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还将实现全国布局。   4统一牵手泸州老窖   事件回顾:10月13日,泸州老窖集团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世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在泸州建立清香型白酒酿造基地,初步规划年产清香型白酒4万吨,预计总投资额将达30亿元。   声音:世华企业相关人士表示,此前公司已有自己的白酒品牌,并且产品已经进入大陆市场,跟泸州老窖合作是希望在生产方面进一步提升。另据了解,该企业此前已有打算将泸州老窖的产品引入台湾市场,而此次双方共同打造清香型白酒基地,业界猜测或与此有关。   5平安集团"输血"红楼梦酒业   事件回顾:10月23日,中国平安集团与宜宾红楼梦酒业正式签署协议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合作的内容包括,平安集团投资共计5亿元,帮助红楼梦酒业在品牌、渠道建设及技改等方面进行改造。   声音:红楼梦酒业董事长文万彬表示,根据协议,平安信托将分期以5亿元现金方式入股红楼梦酒业,完成后其将持红楼梦酒业25%的股份,而红楼梦酒业不会丧失控制权。在目前发展趋势下,红楼梦酒业将有望在3到5年内完成上市。   6娃哈哈150亿进军白酒业   事件回顾:2013年11月5日,娃哈哈集团与贵州省仁怀市政府签订白酒战略投资协议,入驻仁怀市白酒工业园区,一期投资额或高达150亿元,参与仁怀市中小型酱香酒生产企业优化整合,其首款酱香酒--领酱国酒也已亮相。   声音:宗庆后表示,当前中国的白酒行业进入发展低谷,而中国又有着悠久的酒文化,行业的振兴与传承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同时,当地政府也希望能有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整合本土资源,再培养出一个全国知名的酱香酒品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娃哈哈集团就选择在这个时机,进入白酒行业。
  • 环保产业并购基金设立大盘点 总规模近四百亿
    从“大气十条”、“水十条”的落地实施到环保“十三五”规划及“土十条”的预期出台,环保行业预计将带来近20万亿元的“大蛋糕”,上市公司则相继开启“争抢收购标的”按钮,并购重组已成为环保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从2015年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设立环保并购基金,包括万邦达、上风高科、先河环保、盛运环保、格林美等,总规模近四百亿元。  并购与重组是资本市场的永恒话题,发起设立环保产业并购基金似乎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种时尚。根据环境商会的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设立环保并购基金,包括万邦达、上风高科、先河环保、盛运环保、格林美等。进入2016年,这种热潮依然未改。  目前,国内环保并购基金普遍采用“上市公司+PE”,即上市公司联手PE成立并购基金的模式。通过设立并购基金是进行产业整合的较佳模式,可以借助PE等专业机构为其储备并购标的,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借道并购基金进行产业整合。  并购基金除了上市公司和搭档的自有资金,还来源于社会募集资金,实现了杠杆效应。环境商会特别梳理2015年至今设立的环保并购基金,目前,已宣布设立的基金总规模近四百亿元。  环保并购基金的热潮才刚刚开始,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产业整合的需求等因素,使得环保并购基金在2016年继续得到市场持续关注,并将掀起一股并购热潮。  盛运环保与国开金泰拟设50亿元并购基金  2015年12月4日,盛运环保公告称,公司与国开金泰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日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设立并购基金,规模为50亿元,共分2期,首期并购基金规模为20亿元,投资领域以盛运环保主营垃圾发电相关的固废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为主。  内蒙古设“环保母基金”初始规模40亿元  2016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引导性资金和包商银行、内蒙古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集团、双良节能上市公司4家企业,近日共同投资发起组成“环保母基金”。2016年基金的初始规模为40亿元,其中政府引导性资金10亿元。  内蒙古环保基金主要用于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共环境问题,支持企业解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染物综合利用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推动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第三方治理服务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环保母基金”总规模将达200亿元,用于环保治理项目的基金投资可达千亿元以上。  上风高科参与设立30亿元环保并购基金  2015年11月11日公告,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拟与盈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纳兰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马刚先生、刘开明先生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盈峰环保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  盈峰环保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后,公司拟与盈峰环保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设立盈峰环保并购基金。环保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预计为30亿元人民币(根据发展需要可调整)。首期规模不低于3亿人民币,存续期为5年。  美晨科技发起设立并购基金 规模30亿元  2015年4月9日,美晨科技公告,公司拟与常州燕湖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西藏鼎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自然人孙乐、常州燕湖永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中植美晨产业并购基金,并购基金的总规模为不超过30亿元,首期出资金额不超过5亿元。  并购基金将围绕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相关领域,互联网+节能环保相关领域开展投、融资业务,依托此平台迅速做大做强美晨科技的产业并购业务。  兴源环境等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规模30亿  2015年5月,兴源环境与人民网(北京)新兴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预计3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向为环境治理服务、环保产品生产及医疗产业等优质项目或企业。  总规模预计30亿元,首期不低于4亿元,其中兴源环境首次出资不超过1亿元,基金将投向环境治理服务及环保产品生产等。  万邦达携手昆吾九鼎设立20亿元环保产业基金  2015年3月3日,万邦达与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昆吾九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拟联合昆吾九鼎或其指定的关联方在上海自贸区共同发起设立万邦九鼎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不低于5亿,存续期为5年。  万邦达称,基金将作为公司并购整合国内外环保产业优质资源的平台,聚焦“大环保”产业链上下游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标的,充分发掘在工业水处理、市政水处理、烟气治理、固废处理处置、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机会,服务于公司的外延发展,与主业成长形成双轮驱动,巩固和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  云投生态:成立20亿元环保产业并购基金  云投生态2月公告,拟出资500万元与上海银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云投保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并拟出资1亿元与银都实业共同发起设立云南云投生态环保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拟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一期基金募集目标规模10亿元。基金投资领域包括生态环保行业、环境工程行业、生态文化旅游行业、能源管理服务等。  鲁丰环保拟设环保并购基金转型升级规模15亿  2015年7月14日,鲁丰环保发布公告称,为促进业务转型升级,培育和开拓新的核心业务,公司实际控制人于荣强和北京星际联盟拟与其他机构共同合作设立专门以环保节能相关细分产业投资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计划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该基金将作为支持鲁丰环保产业并购整合的平台,推进鲁丰环保快速转型升级。  据悉,该并购基金主要精选环保节能行业中成长性强、技术含量高、具有行业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开展投资、并购、整合等业务,并对并购的环保节能资源进行培育管理。  盛运环保拟参设产业并购基金  2016年1月14日,盛运环保公告,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德阳长盛基金拟设立设立长盛环保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各环保子基金,各子基金发起设立后将以环保固废行业为投资方向,投资方式以股权投资为基础,对于涉及环保固废行业并购重组的投资,可采取股权+债权的组合投资方式。各子基金总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亿人民币。  南方汇通设立10亿元环保产业并购基金  2015年4月22日,南方汇通发布公告,公司将以现金投资300万元与北京智德盛投资有限公司、双方派出管理团队代表李宏宇、唐龙刚共同投资1000万元设立北京智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并将联合设立规模不超过10亿元的“智汇节能环保产业并购基金”。根据协议,公司为有限合伙人认缴1亿元,占首期规模的10%。  公司通过节能环保并购基金加快外延式扩张步伐,在水资源化、节能环保领域抢占行业制高点。公司有望成为未来“中车集团”旗下环保类新兴产业培育平台,从而打开市值成长空间。  高能环境发起成立环保并购基金 规模10亿元  2015年6月17日公告,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与上海磐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磐霖高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专注于环保产业投资,主要投资领域为危废处理、垃圾发电、高浓度工业污水处理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固废管理系统等。  基金总规模拟为10亿元,其中,高能环境出资总额为3亿元,占基金份额的30%,其中首期出资9,000万元。磐霖资本作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出资额为1,000万元,占基金份额的1%,其中首期出资300万元。其余资金的募集主要由磐霖资本负责。  南方泵业设立环保科技并购基金初期10亿元  2016年1月20日公告,南方泵业近日与北京中核全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同中核全联投资共同发起成立环保科技并购基金框架性协议》,达成了共同出资设立环保科技产业并购基金的初步意向,初期基金规模不超过10亿元,后续根据项目情况逐步扩大规模。  格林美拟联合设立10亿元智慧环保云产业基金 加速“互联网+环保”布局  2016年1月19日,格林美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江苏广和慧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联合双方确认的第三方慧云环保(湖北)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格林美智慧环保云产业基金”。  公告显示,格林美智慧环保云产业基金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基金规模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出资总额1.5亿元,其中,格林美认缴6000万元,慧云股份认缴4000万元,慧云环保认缴5000万元,其余资金以募集方式解决。  该基金拟以互联网、大数据和环保产业为投资方向,拉动政府国资平台及金融资本,投资智慧环保分布云网络平台建设及采购用于政府的信息化与废物处理的解决方案,服务于各地的智慧信息化与废物处理服务市场。开展以湖北省为立足点,辐射中国主要地区的智慧化与环保化业务,在格林美优势业务地区进行智慧环保网络平台的投资建设布点,并为城市投资采购信息化与环保化解决方案,推动城市与城乡绿色发展。  东湖高新拟投资参设环保产业基金 规模10亿元  2016年1月19日,东湖高新披露,公司拟出资1亿元与关联方湖北多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关联方北京金州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及渤海信托共同投资上海胥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完成后,基金公司总规模为10亿元,该基金主要用于投资环保产业领域内的优质企业及投资上述产业的投资机构或投资基金。  盛运环保设6亿基金增资4个垃圾发电项目  2015年7月14日公告称,盛运环保拟与兴业银行成立规模为6亿元的并购夹层基金,由桐城兴晟运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股权增资方式,用于招远、凯里、拉萨、枣庄等4个垃圾发电项目建设。  并购夹层基金总规模6亿元,募集资金交由桐城兴晟向招远、凯里、拉萨等3个盛运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和枣庄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分别增资1亿元、1.5亿元、2亿元、1.5亿元。  梅安森参设环保基金拓展“物联网+环保应急”领域 规模10亿元  2015年6月16日公告,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与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金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环保产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环保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10,000万元认购其基金份额,占环保基金首期募集总额的10%。  文科园林拟与东方富海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2015年8月19日公告,文科园林拟与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东方富海”),共同发起设立深圳市前海富海文科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暂定名)。  并购基金总认缴出资额目标为7.1亿元:普通合伙人出资1000万元,其中文科投资出资450万元,东方富海出资550万元 有限合伙人出资7亿元:其中文科园林出资1亿元,东方富海出资1亿元,社会募集的优先资金,出资5亿元。合伙企业经营期限为7年,前5年为投资期。  主要投资领域包括:1、景观园林及生态治理 2、土壤修复、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环境监测 3、资源循环利用 4、节能技术 5、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 6、其他新兴产业。  再升科技发起设立5亿元环保产业并购基金  2015年11月19日公告,再升科技18日与福建盈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拟共同发起设立“再升盈科节能环保产业并购基金”。该基金总规模5亿元,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1.5亿元。  根据协议,基金规模初定为5亿元,首期到资20%,其余资金根据并购需要分期出资。其中,再升科技或其法定代表人郭茂任基金的发起人及有限合伙人,出资1.5亿元 福建盈科任基金的发起人及普通合伙人,负责出资1000万元,并负责基金募集、设立、投资、管理等工作。基金存续期为5年。  该基金的投资方向为符合再升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的节能环保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治理、水治理和节能保温行业等领域)。  先河环保投资设立环保产业基金 规模5亿元  2015年4月24日公告,为加快公司产业升级和发展步伐,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环境监测及相关产业,打造公司“产业+资本”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先河环保决定与上海康橙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起设立上海先河环保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环保产业基金目标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公司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认缴出资人民币不高于5000万元,康橙投资作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认缴出资人民币500万元,其余资金由康橙投资负责募集。  环保产业并购基金将作为公司的资产整合平台,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对环境保护相关行业进行股权投资。  华测检测参与设立钛和常山产业投资基金 规模2.5亿元  2016年1月4日公告,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华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与钛和(常山)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钛和常山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基金规模为25,000万元人民币(最终规模以实际募集金额为准)。其中华测投资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人民币,钛和资本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浙江华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10,000万元人民币,常山县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王则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  富望财富发起设立环保投资基金 规模8千万  2015年5月,富望财富与上海富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发起设立富程环保定向股权投资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8000万人民币。存续期为3年。公司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首期出资2000万元。首期其余资金,即6000万元,由富望财富负责对外募集。  富望财富关注于高成长的环保项目,而上海富程环保作为华东地区环保工程市场的佼佼者,是富望财富布局大环保事业的重要一环,据富望财富公告称,富程环保将于2015下半年上市。
  • 聚光科技正寻求有协同效应的并购对象
    p   5月2日讯 聚光科技2017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周三下午在全景网举行。关于并购重组、投资建厂计划,董事会秘书田昆仑表示,公司一直本着谨慎性的原则,围绕产业协同的思路,寻求有协同效应的并购对象。此外,目前在建的有全资子公司的生产基地项目。 /p p   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以先进的检测、信息化软件技术和产品为核心,为环境保护、工业过程、公共安全和工业安全提供分析测量、信息化和运维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p
  • 2017年并购前瞻:医疗健康及智能制造成焦点
    p   6月29日,在深圳举行的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年会上,投行代表、宏观与并购领域专家学者、产业领袖、上市公司董事长、全球顶级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等精英人士一起,深入探讨新形势下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8baece4d-cd8c-4fff-a080-30523df5b9ec.jpg" / /p p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资本市场的灵魂就是整合、并购和重组。以强监管,让过去在灰色通道中的东西见阳光,打击内幕交易,专业化的讲叫穿透,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不能把资本市场的灵魂给搞丢了,搞丢了以后就比较麻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重构对资本市场而言,映射的就是产业整合并购重组,把资本市场储蓄动员的能力从已经步入暮年的产业和企业中让渡出来,要么行业集中度提高焕发青春,要么转移给消费升级和新兴产业,要么通过跨境,把境外的代表中国新经济活力的最优良那部分引入中国市场,就是国际化。 /p p   论坛同期,创新性的加入产业峰会的形式,开设智能制造产业峰会及新财富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两大分论坛。 /p p strong   医疗产业增长空间大 /strong /p p   在分论坛上,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副董事长陈十游表示,中国的卫生费用总收入从2010-2015年已经翻了一番,2015年达到了4万多亿,复合增长率在15%以上,远远超过GDP的增速。医疗行业之所以有进一步持续发展的原因,很大的驱动因素,一个是中国的老龄化,另外一个是中国的疾病谱从21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p p   陈十游称,医疗健康产业的产业链非常广,狭义的说分成制药和器械制造,这是在上游,在中游有流通,在下游有医疗的服务,包括有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等等。广义的说还包括治疗前的预防、体检,还包括治疗之后的保健、康复。现在康复医院也是非常火的。因为人口老龄化,养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医疗行业的投资领域。 /p p   必康股份(002411)总裁香兴福表示,2016年是医药行业并购案例最多的一年,并购案例400起,并购金额达1800亿元,其中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案例8宗,涉及到医药、医疗、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必康未来的整合围绕创新、政府资源、医药工业、商业连锁等7个领域展开战略性并购。 /p p strong   智能制造产值有望超3万亿 /strong /p p   友利控股(000584)总经理乔徽在分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新型生产方式,从服务,到管理、到装备、到产品,都往着智能化的方向去做发展。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智能制造产值已达1万亿元左右,实际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庞大的体系,在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 /p p   中国物联网标准专家、赛伯乐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表示,物联网会是整个制造产业的下一个风口以及互联网后下一个爆发点,同时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是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拐点。张俊认为,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构建了物联网这个产业背后的技术基础。 /p p   嘉实投资CEO仇小川称,人工智能可以深入到各个行业,在制造业可能会掀起革命。智能制造未来拥有巨大机遇,目前离真正使用还有一段距离,但资本需要先行布局。 /p p   毅达资本董事长、证监会第六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应文禄认为,未来制造业具有投资价值。他认为,高成本的劳动力未必能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机器人取代人不可逆转。他建议密切关注智能化的一切技术、产品、应用场景、智能服务,尤其是数据采集分析、云制造、3D打印、供应链金融的机会 /p p & nbsp /p
  • 丹纳赫:全球最成功的实业型并购整合公司
    一、公司简介:  Danaher丹纳赫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包括医疗、工业、商业等领域,公司主要有5个业务部门:测试与计量、环境、牙科、生命科学与诊断、工业科技。  Danaher从一家投资公司,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综合管理集团,1986年到2014年底共收购企业400多家。公司营业额从1986年的3亿美金增长到目前的200亿美金,目前位列世界500强第149位,总市值高达600多亿美金。2015年期收购世界上最大的专注于过滤、分离、纯化技术的跨国公司PALL,交易规模高达148亿美金。  丹纳赫公司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业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的丰田汽车。  二、傲人的业绩表现  三、并购整合成功的法宝——丹纳赫精益管理体系(Danaher Business System)  在1980年代,Danaher的一个子公司基于Kaizen(来自日语,意思是“不断进步”)的原则发展了一整套的创新管理方式。目前,丹纳赫公司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业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的丰田汽车。  DBS处理系统是Danaher公司的灵魂,它指导着计划、部署和执行。公司的基石是Danaher公司商业对策管理系统(DBS)。DBS为所有运营管理人员提供了追求世界一流质量、交货和成本的衡量标准,以及卓越的客户满意度和利润成长的方法。Danaher公司在并购过程中成功执行DBS,促使它快速成长。  四、公司发展历程  1、20世纪80年代,丹纳赫的初创期,并购模型形成,并成功推出DBS系统  Steven和MitchellRales是四兄弟中的两个,在马里兰洲贝塞斯达长大。在1980年,他们成立了初期的投资引擎,即证券集团控股(Equity Group Holdings),目的是并购具有以下特征的业务:(1)特定利基市场下可理解的业务 (2)能带来现金利润的可预测收入 (3)有企业家精神的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在1981年,他们并购了硕士盾公司(Master Shield),一家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乙烯基壁板制造商。接着,他们并购了美国俄亥俄州哈得逊的莫霍克橡胶公司,用了自己的200万美元和借来的9000万美元。  很快,一家名为DMG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公司引起了多个投资集团的注意,其中包括Rales。DMG自1975年就没有公告它的利润,但是有超过1.3亿美元的税损结转。在1983年,Rales兄弟获得了DMG公开上市交易的控制权,并于次年出售该公司的房地控股。然后,他们把硕士盾公司和莫霍克橡胶公司并入了REIT,通过税收抵免保护制造业的收入。他们还把公司的名字改为Danaher公司。Danaher公司,源于蒙大拿州西部有名的假蝇钓鱼。Danaher河的名字要追溯到凯尔特字根“达纳”,或者“飞流”。  从那时起,两兄弟把最新重组的Danaher公司作为并购的工具。利用数量可观的债务开展一系列友好的或敌意的并购。他们对准低调的工业企业,在Danaher公司成立的前两年又并购了12家公司。早期的并购涵盖了工具、控制装置、精密零部件和塑料等各种制造公司。在这种兼并中,Danaher公司的重点是削减成本和通过剥离表现不佳的资产来支付债务。到1986年,Danaher公司以4.56亿的收入被列入财富500强企业。14家子公司就在那时候被重组成四大业务部:汽车/运输、仪器仪表、精密零部件和挤压产品。  尽管他们成长速度很快,但Danaher公司的并购战略一点也不含糊。正如1986年年度报告的概述:“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成为我们所提供的产品中最具创新意识和最低成本的制造商,我们寻求的市场地位是每个产品线都是第一、第二或是非常独特的利基市场。在14家子公司中,至少有12家是市场领导者。Danaher公司认为自己的战略与1980年代中期众多的并购者是不同的:“如果有一样东西可以把我们与企业并购领域的其它竞争者区分开,那就是我们与企业保持联系,”StevenRales在1986年评论说。无论如何,他继续说,“在长远看来,我们还很年轻。”  1988年左右,Rales兄弟在三个显著的方面转移策略。第一,把注意力放在内部——包括子公司的运作和整个公司实体的运作。Danaher公司的一个部门——皆可博车辆系统的经理们很成功地学习了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不久,Rales兄弟在全公司贯彻这个系统。这变化就如后来某些Danaher公司的经理人形容的“他们对精益生产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喜爱”。对精益生产的喜爱是“改善”广阔的哲学中的首要表现。改善,或者说持续改进,接近于后来大家熟知的DBS——Danaher公司的标志。  2、1990年代,谢尔曼的十年,标准化并购操作手法和机制,对其他品类和领域进行外延扩展,丹纳赫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公司  1990年2月,Danaher公司任命George M. Sherman为总裁和CEO。Sherman在任命时48岁,是受过培训的工程师,也是一位MBA。Sherman加入Danaher公司前是百得公司(Black & Decker)的执行副总裁和电动工具和家居装饰集团的总裁。Sherman是有名的高效领导者。一位分析师评论说,“他是我见过最有能量的CEO,他会竭尽全力投入。”在百得公司,因为电动工具业务的转机,他广受赞誉。在他任职其间,电动工具业务以两倍于市场的速度增长。在此之前,Sherman还曾任职通用电气公司和爱默生电气公司。  在加盟Danaher公司前,Sherman说过希望“加强战略计划的市场导向,以巩固Danaher公司令人钦佩的市场地位。”此外,他期待投资组合重新定位为更有吸引力、更少周期性的业务。这公司开始“寻找国际机遇,在海外产品销售和选择性并购两方面扩张。”他还开始出让那些为汽车产业生产轮胎、工具和部件的企业,因为Danaher公司既没有品牌特色也没有足够的规模去承受产业的价格压力。除此以外,Danaher公司投资新的“平台”,重新关注企业并购的方法,在生产和分销上都形成规模经济。最初的平台包括环境控制、电子测试仪器和精密电机。最后,Sherman集中在“更少但更大的并购,许多家族企业在差劲的财务下有很好的产品和可观的市场份额。”  1986年,Danaher公司有16家运营公司。到1995年,它有24运营公司,而到了2000年,它拥有51家运营公司。当Danaher公司进入电子测试仪器、水质仪器、食品和制药温压传感器,以及企事业单位硬件时,他们的管理团队“被证明是擅长于将各企业整合到现有的运营中的。”这些并购也巩固了Sherman 1990年推动的公司业务组合的转变。在1985年,86%的收入来自轮胎和橡胶制品 1991年,78%的销售额来自工具和汽车设备。到2001年,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环保、电子测试和运动控制平台。  在Sherman任职期间,Danaher公司的销售额从7.5亿美元增长到38亿美元。在Sherman最后五年的领导下,Danaher公司实现了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每年约15%的收入增长。Danaher公司还努力扩大和加深创始人引进的持续改进的经营技术。DBS被认为是公司不断成功的基石。一位分析师在1997年评论说,“Danaher公司内部和并购共同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衡。”投资界赞扬了Sherman的领导力,认为Danaher公司在1990到2001年间已经“从中型公司的地位发展为首屈一指的大型产业公司。”  3、2001年至今,丹纳赫的再度腾飞,一跃成为巨头  Danahe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LarryCulp自1990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就加入了Danaher公司,并在2001年被任命为CEO,那年他38岁。他接管的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年复合股票收益率已超过25%。在Culp领导的前五年,公司的表现依然持续向好。Danaher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纯收益增加了一倍多,兼并了50多家企业并不断壮大。因为丰厚的利润,它的股价持续高于同行。事实上,对于总部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产业集团,2007年已经又是一个创纪录的年份。他把Danaher公司看作战略成长平台而不是家族。公司管理层把战略成长平台定义为“在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中,Danaher公司可以获得10亿或更多的收入,并且是市场中排名第一或第二。”在2007年,Danaher公司的投资组合包含六个这样的战略成长平台,贡献了80%的收入。此外,这公司还在运营七种集中的利基市场业务——一种“在分散的或小的市场上的业务,Danaher公司在这市场中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令人满意的利润和回报”  五、Danaher的投资组合  在早些年,Danaher公司在选择企业时追求财务目标,根据投资回报率(ROIC)分配资源。从九十年代开始,Culp提出,公司的投资组合转变为“更少更好的业务”,建立基于在有吸引力的市场上有强势地位的领先企业的“平台”,在这平台可以进行额外的并购。Danaher公司在1998年并购福禄克(Fluke),这是一次重大的并购,证明了这种方法的价值。  业务的选择受“市场第一,企业第二”的信念驱动。对此,这家公司遵循巴菲特的名语“当一个行业处在困难条件下,即使遇到一位声名昭著的卓越的经理人,也完全无法改变原来的困境。”Danaher并不是先识别出有潜质的目标然后评估它的市场潜力,而是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分析方式,即从市场分析开始到公司评估,再到尽职调查、定价、谈判,最后是整合。  行业是经过一定的合理标准进行筛选的。“首先,市场规模应超过10亿美元。第二,核心市场成长率应至少5%至7%,没有不适当的周期和波动。第三,寻找参与长尾的分散行业,有2500万到1亿美元的销售额,可以获得他们的产品而不用必要的管理开销。第四,尽量避免优秀的竞争对手,如丰田或微软。第五,目标领域要有适用DBS的可能性,这样我们发挥Danaher公司的经营技术。最后,须是以实际的产品为中心的企业。如金融服务业,就不符合这些原则。总而言之,这套标准有个简单的前提:“我们寻找有规模的市场,而且是我们可以赢的市场。”  根据上面的标准,以目标和现有业务为基础,并购可以分成三类:  新平台  正如分类建议的,一个新平台的并购代表一次重大的扩张,Danaher公司投资组合进入新的市场和产品。切入点可以是大企业的一部分、一个独立的公众公司或一家私人企业。“建立平台的并购”,2001年度报告上解释道,“引入‘Danaher型’业务,我们的经营技巧和能力可以产生价值。”总结这些平台的重要性时,Culp说:“不在一个已建立的重心上,想通过之后的并购串成一条珍珠链是很困难的。”并购的目标趋向于大并且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部门上。Danaher公司进入一个属于吸引力市场的平台的实例是最近扩展了一个医疗部门。2006年,这公司已经投资了超过26亿美元进行并购,致力于建立医疗技术平台。现在,这个平台的收入接近总收入的25%,并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  协同  “协同”是为了寻找Danaher公司现有业务和新目标之间协同作用的小交易。被并购的企业在管理、组织和分销上被全面整合到核心业务。例如,2004年,Danaher公司以0.5亿美元并购了哈里斯公司(Harris)的各个产品线,把它们协同到电子测试平台上。  邻接  与“协同”不一样,尽管它们与一个特定的平台关联,邻接更多的是在并购之后作为独立的业务。例如,Danaher公司在2004年以1.91亿美元并购木马技术(Trojan Technologies)。虽然木马技术作为环保平台运营的一部分,它的水处理产品占据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在并购后或多或少地作为独立的组织运作。  Danaher公司选择适当目标的时候,乐于并购那些“未必已经具备优秀的领导团队、关键设备、或是极好的基础设施的入门级公司”。唯一选择终止交易的原因是当我们不能确定管理是否能够填补预期的差距。即便Danaher公司没有获得这样一个合适的公司,Culp也相信“由于我们的前期准备,当进入一个新的业务平台时,我们仍然具有战略优势。例如,我们在2004年决定竞标KaVo公司,因为我们已经对牙科市场进行了调查,并且董事会已将之作为2002-2003年的发展目标。”  把小的并购企业纳入现有的平台业务是比进入新业务领域更为普遍的方式。协同并购是运营公司的职责,由(原)企业并购团队通过法律、定价、交易知识技能方面对原企业的运作施加影响。实施这种并购通常涉及到将现有平台上与目标企业的组织和业务进行整合。尽管这会远远高于该公司最终达成的交易,这一业务领域的交易机会每个月都会进行评估。  从头到尾的并购流程揭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并购都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判断基准是并购后的模式。正如2011年年度报告所述,“我们审议了所有并购案的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我们要求三年内平均的最低收益率要达到税后投资回报率的10%,协同并购更容易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建立平台并购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五年。  六、danaher的组织和人力管理策略  Danaher公司总部设在华盛顿,在距白宫以北六个街区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公司的名字并未标示在大楼前面,甚至也没有列明在楼层指示上。大约有45位员工的办公室装修简约。华盛顿代表处的职能包括财务,会计、法律、税务、资产、人力资源、以及并购交易。  2008年,Danaher公司活跃于不同的业务领域,销售增长超过120亿美元。它拥有45-55个自负盈亏的独立业务单元,分属于三个执行副总裁(EVP)进行管理并向首席执行官(CEO)汇报。Danaher公司喜欢精简的汇报架构(向管理层直接汇报的人数较少),而不像类似Dover和 Illinois工具厂等企业集团那样,当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时,它们就分拆为更多的子系统。Danaher公司始终依赖于把各个较小单位聚合为一个经营实体。  Culp(H.Lawrence Culp, Jr. Danaher CEO兼总裁)每周大概花费半天时间处理对外事务(投资者关系),一天半至两天时间处理战略和并购问题,其余大半周时间用于处理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事务。尽管在过去,他和其他公司高管卓有成效地运营了Danaher公司的一系列业务,但他指出,“如今,我不会直接做出许多经营决策,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与组织和个人真正相关的,以一种发展的方式影响人、以及构建一种对话框架。”  在Danaher公司,另一个重要的机构是DBS办公室(Danaher Business System,业务管理系统),它由15-20个高官组成,他们不在总部而在业务部门工作。作为业务拓展的角色,他们在DBSO工作的工作时间有限,但是这个职位的最基本要求是他必须是一个高级运营管理人员。例如,DBSO当前的负责人,就是Danaher公司的前任总经理。DBSO的职责是培训Danaher商务系统的管理人员,无论是被Danaher公司并购的公司还是现有的公司。DBSO参与了所有新并购活动中的初期培训和持续改善。尽管DBSO现有业务在多数情况下是服务于企业本身,但有时候,它也会被要求协助特定业务。DBSO刻意保持小规模,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取代那些希望将DBS的思想和文化根植于己身的直线经理的职权。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由前公司总裁来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管理自己的人员,但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也有人才输送来填补高级的职位。然而从流程上来讲,企业人力资源和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新的职位都要从约2000人的企业人才库中筛选,所有重要的职位变动都要经过CEO和人力资源主管的审核。人才的审核是公司运营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Danaher公司认为,在单一业务下可以培养一个部门的专家,但是倾向于在公司内部提拔或者保留管理人员。因此,每年大约四分之三的高级职位由内部人员填补,每年大约有五分之一高级管理人员被提拔到新的位置。被提拔的机会不仅存在于原有的Danaher公司的业务部门,也存在公司的其他业务部门中。一项任命并没有预先设定时间长短,作为人才的审查过程的一部分,当一个雇员掌握了所需的能力,有达到或超过预期的表现时,公司就会考虑或者计划进一步升迁。高级管理人员被寄望于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绩效管理,并提升自己的团队成员。不过,没有设定目标来裁减表现靠后的员工,而是通过个人的表现和DBS价值观来考核个人的业绩。  这个公司的招聘流程包括一个心理测评以及更具代表性的面试程序。候选人被期望具备有这样的素质“和团队一起共赢,展现个人的谦逊,同时富有创造改变的激情和能量。”从外部招聘的管理人员要通过一个严格的8-12周的熏陶,以了解更多有关DBS的工具和文化。在此期间,新进管理人员集中沉浸式培训,不需要在他们的岗位上工作。雇佣的本科生主要来自像伊利诺伊州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这样的级别。在MBA的水平(层面),Danaher公司招聘来自于像达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凯洛格商学院、斯坦福大学、IMD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顶级学校的学生,他们关注的是一个员工长期的领导潜力。Danaher公司为新员工提供工作轮换机会,但在早期阶段期望他们能够管理Danaher公司的部分业务,无论是作为生产部门的轮值经理还是作为一个区域销售经理。  公司的并购团队是由交易员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该小组开展了和业务拓展部及战略发展部的广泛合作。业务拓展部门旨在发现和培养其行业内和邻近行业的潜在目标,而战略发展部门则将重心关注在潜在的新平台上。在过去四年中,Danaher公司并购了8-12公司。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并参股。Danaher公司的薪酬在同行业及同类职位上是具有竞争力的,没有统一的Danaher公司的标准化薪酬体系,但高级职务(如总裁及其直接下属)的薪资差异不大。随着资历增加,奖金等于基本工资的四分之一到一半。奖金的发放基于业务表现以及员工自身年度目标的实现情况。后者的设定是为了明确具体目标,如在中国的收入增长,或新产品的数量和成功发布,或者培养了多少潜在的总裁候选人。长期股权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激励高管长期创造财富。鉴于Danaher公司的股价表现,Danaher高管创造的财富确实超过了同业的其他高管。  (数据参考:哈佛商业评论;严海进,特此感谢!)
  • 安捷伦科技并购RVM科学公司
    SANTA CLARA,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2008年6月18日,安捷伦科技(NYSE:A)宣布已完成对RVM Scientific Inc. (RVM科学公司)的并购。RVM科学是一家生产对气相色谱毛细管柱进行直接快速加热和冷却的系统的主要制造商。   RVM科学的专利技术将扩展安捷伦公司气相色谱的产品线,进一步加强了安捷伦作为为科研、测试和质量控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卓越合作者的地位。RVM的技术使加热和温度传感元件直接交织于毛细管色谱柱,使色谱柱快速和有效地加热/冷却。该技术极大地缩短GC和GC/MS的分析周期,满足分析工作者对高效率、低能源消耗和占地少的需求。   “RVM科学将其最高效的LTM(低热容)技术用于安捷伦的色谱平台已有一段时间,”安捷伦副总裁和气相色谱系统的总经理Shanya Kane说,“这次并购是水到渠成,同时也显示了安捷伦对色谱技术不断创新的承诺。现在安捷伦可使全球的用户接触到这一最新技术,同时享受到安捷伦遍及全球的GC和GC/MS系统的服务”。   RVM的创始人和前总裁 Robert Mustacich 补充说:“现在安捷伦具有将LTM和GC技术进行真正整合并扩展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使其在可靠性和效率上有更大优势”。RVM总部在加州Santa Barbara,是1993年成立的私人企业。Mustacich博士现已加入安捷伦公司在R&D任职。   RVM科学建立时是为气相色谱和非线性光电高分子薄膜做签约研究工作。经过在这些技术领域的成功发展,RVM将其业务重组为生产高效率的气相色谱组件,并在这方面继续R&D的投入和知识产权的发展。其中包括低热容色谱柱组件、GC组件的高温绝缘技术、用于空气中水汽采样的低能热脱附、GC的接口技术和相关的制造技术等。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 A)是世界上最大的测量公司及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现有员工19,100人,为110多个国家的客户服务。安捷伦在2007财年的营业收入为54亿美元。如需与安捷伦有关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网址:www.agilent.com
  • 12年7次海外并购 这家国产仪器公司的“野心”有多大
    对科学仪器行业而言,“国产”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纠结”。面对科学仪器行业巨头的市场垄断,国产仪器如何做大做强?如何立足中国,享誉世界?这是一代又一代科学仪器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破局,是很多科学仪器人提到的关键词。那么,国产仪器如何“破局”就是关键之关键了!关键核心技术如何快速提升?标杆行业或者单位如何快速培育或者复制?国产市场之“印象”如何快速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仪器公司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在寻求“改变”,而通过收购、并购进行产品技术的引进,以及市场拓展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12年期间,国产仪器厂商收购进口品牌的举措已经有20余次。而有这么一家国产仪器公司,先后完成了7次海外并购,成为业界美谈。从法国Froilabo、瑞士Precisa、美国IXRF、英国爱丁堡仪器,到布鲁克GC和SQ两条产品线,再到今年刚刚公布的对Tekmar顶空进样器以及英国Isotopx公司的收购,天美将一个个国际知名品牌或产品线纳入麾下,其布局和魄力让行业为之振奋。特别是英国爱丁堡仪器公司的成功收购和运营更是业界收购的典范,为行业所乐道。  回首看:  第七次海外收购:2021年7月2日,天美集团正式宣布已经完成了对英国Isotopx 有限公司控股的收购。据悉,这是天美集团继爱丁堡仪器之后收购的第二家英国公司,未来,在天美的投资和持续支持下,Isotopx将在热电离质谱和稀有气体质谱仪领域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借力于天美的营销和分销网络,扩大其全球市场开拓。而天美中国团队也将全力支持Isotopx产品业务在国内的发展。  第六次海外收购:2021年4月15日,天美集团旗下赛里安仪器公司(SCION Instruments)从Teledyne Instruments Inc.收购其旗下Tekmar的顶空进样器产品线及其专利技术。本次收购Tekmar全自动顶空进样系统,不仅完善了天美现有的色谱产品线,提升了Scion品牌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也可以进一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环保等市场的需求。据悉,收购后天美集团将会把Tekmar顶空产品线的生产从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转移至天美旗下Scion生产工厂,转产计划于2021年9月1日前完成。  第五次海外收购:2014年10月9日,天美与布鲁克达成框架协议,拟以1350万美元收购布鲁克气相(GC)及单四极杆气质(GC-SQ-MS)产品线。随后,天美在荷兰成立赛里安(Scion)仪器公司。本次收购,不仅补充了天美的产品线,而且通过中西合璧的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提高了国内生产、研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全球的渠道网络。  第四次海外收购:2013年2月22日,天美宣布收购英国Edinburgh Instruments (EI)公司66%的股权,收购价格约为190万英镑(合约295万美元);2013年3月,天美再次向独立第三方收购英国Edinburgh Instruments余下34%股权,代价约130万英镑。完成后,Edinburgh成为天美的全资附属。此次收购,是天美收购历史上最为成功,收益最大的一次。不仅将Edinburgh Instruments的先进技术纳入麾下,而且后续还推出了拉曼光谱仪,成功踏入拉曼光谱行业。  第三次海外收购:2012年3月27日,天美在新加坡交易所申报,与卖方达成协议,收购美国公司IXRF Systems Inc. 56%股权,作价约153万美元。IXRF公司专注于精确的X射线微区痕量元素分析产品,包括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荧光分析(XRF)。特别是在世界上首次将微型X射线管整合到电镜上,利用EDS探测器来接受信号,实现了EDS分析和XRF分析的互补。  第二次海外收购:2012年2月,天美宣布行使认购权,以向Jürg Strub收购瑞士Precisa Gravimetrics AG余下的20%权益连股东贷款,行使认购权之总代价约为142万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为950万元),并由集团内部资源拨付。完成行使认购权后,Precisa 将成为天美全资附属公司。其实之前,在上海精科和天美合资成立“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天美就为合资公司引入了Precisa技术、现金及部分管理人员。  第一次海外收购:2009年7月,天美以1,950,000欧元成功收购了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温控实验室设备制造商——法国Froilabo公司75%的股权,首开中国科学仪器企业海外收购之先河。此次收购使得天美在获得高端技术的同时,对HCC子公司Froilabo SAS, Frilabor SRL 和 Craponne Tolerie SARL的品牌价值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拓宽欧洲市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科学仪器企业来说,收购、并购并不是新奇的事情,通过收购、并购,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涉猎新的产品线,或增强原有产品线的实力。同时,也借助自身的资源,使被收购方的价值最大化。但是对国产仪器公司来说,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来增强自身实力的案例还不太多,而且可以在10多年间先后完成7次海外收购的案例更是少见。天美这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不仅完善了产品线,拓展了海外市场,更是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内,中西合璧,提升了国产仪器的技术水平,给业界树立了典范。可以说,天美的每一次海外并购都是向“立足中国,享誉世界的专业科学仪器公司”的战略愿景迈进的坚实脚步。  不仅如此,回首天美“贸、工、技”的蝶变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天美用行动践行了国产仪器企业发展探索者的重担。且不说海外并购的“野心”,在业务剥离和重组的布局上也是走出了风采。未来,天美集团将全力开拓天美旗下天美仪拓(TIL)自主品牌产品和市场,而相对应的,上海工厂的整合、自有品牌仪器新品的研发等一系列的举措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相信,有立志做高品质国产仪器的“初心”,以及不断拓展的“野心”,天美的未来值得期待!
  • 盈峰环境:拟超145亿并购中联环境 今日起停牌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2c185b87-5dc8-4b9c-89ea-dd338ae00339.jpg" title=" 盈峰环境.webp.jpg" / /p p   盈峰环境(000967)5月17日晚间公告,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发行股份购买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100%股权,预计交易额将超145亿元,交易对方为宁波盈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联重科(000157)、弘创(深圳)投资中心等。盈峰环境股票18日起停牌。 /p p   这是盈峰环境拿下中联环境完全控制权的终极一步。此前,由盈峰控股收得中联环境51%股权。这场历时一年、谋划良久的超大并购终将落下帷幕。值此并购里程碑之际,中国水网特与读者一同回顾这场惊动行业的“恋爱史”: /p p   2017年5月21日,中联重科晚间公告称,公司拟以116亿元的价格向盈峰控股等4家受让方,合计转让全资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80%的股权。中联重科同时表示,仅依靠自身积累,短期内难以为环境运营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支持。而引入资金实力雄厚以及项目资源广泛的新股东,可确保环境产业公司继续高速发展。另外,公司可聚焦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领域。经初步估算,此次公司交易将实现91.31亿元税前利润。 /p p   具体来看,环境产业公司所转让的80%股权中,51%股权由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盈峰控股”)受让,对价73.95亿元。21.5517%股权由弘创(深圳)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弘创投资”)受让,对价31.25亿元,4%股份由广州粤民投盈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受让,对价5.8亿元 3.4483%股权由上海绿联君和产业并购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绿联君和”)受让,对价5亿元。 /p p   消息公布后,引起了环境产业不小的震动。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环境装备制造、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全环境产业集团,业务涵盖环卫机械与环境装备等高新技术装备研发制造、环境项目与环卫PPP项目投资与运营。因其招牌过硬、市场占有率高,是国内环境产业,尤其是环卫领域的一面旗帜。116亿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中联重科港股市值的3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040b0543-4e8b-452b-a1ba-31aa4bf85293.jpg" title=" 中联重科.webp.jpg" / /p p   早在2013年,中联重科就做出重大战略调整,将环卫机械分公司更名为环境产业公司。此后,中联重科接连收购意大利LADURNER、淮安晨洁等,积极布局环境领域。公司负责人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公司将加快实现环境产业过百亿。近年来,中联环境也有着不错的成绩单:据E20环境产业俱乐部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中联环境累积中标额已超50亿元。(相关阅读→ 中联环境累积中标超50亿!环卫一体化PPP这么做才精彩) /p p   彼时收下中联重科环境业务51%股权的盈峰系同样大有来头。其实控人为何剑锋,是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独子。盈峰控股成立于1994年,旗下产业涵盖环保与高端装备、金融、消费、文化、新材料等五大板块 同时是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是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粤民投”)创立发起人之一。(相关阅读→ 818新晋壕:74亿元收中联重科环境业务51%股权的盈峰系) /p p   在制造领域,盈峰集团控股国内风机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上风高科,后更名为盈峰环境(000967)。盈峰环境是盈峰控股旗下唯一一家面向环境产业的专业公司,盈峰控股持有盈峰环境32.23%股权。控股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后,盈峰控股将拥有目前国内最全的环保产业平台,构建出覆盖环保装备、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运营服务的全领域综合性环保平台。(相关阅读→站在未来看盈峰:快速发展、打造综合平台的软实力是什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5e8bb7fd-d890-47fa-89cb-8ed7f50aabdd.jpg" title=" 盈峰.webp.jpg" / /p p   2017年6月,盈峰控股又将收购中联重科环境51%的股权,全数转让给旗下全资子公司宁波盈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p p   如今,盈峰环境拟发起的这一笔145亿大并购,当为上回116亿并购后的进一步资产调整:自持有中联环境部分股权的几家股东手中买下股权,并将中联重科持有的剩余20%股权一并拿下。 /p p   关注中联-盈峰系列并购的行业人士大约都还记得盈峰何剑锋的那封“致员工信”,题为“更好的未来,从这里开始”。笔者从中摘取部分段落如下:“我们提倡中国梦,盈峰人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所为,不止为自身,更为世界而创造 我们所想,不止于明日,更为远见未来。更好的未来,从这里开始。从此,看万山红遍!” /p
  • 先河环保今年将寻求合适并购目标以补充产品线
    6月5日讯,先河环保董秘王少军周四表示,公司今年仍将遵照补充产品线的原则,寻求优质项目进行并购重组。   他是在河北辖区上市公司2014年度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上作出如上表述的。   先河环保是国内领先的环境监测仪器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占据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市场30%左右的份额。为拓展产业链,公司已经布局工业有机废气治理业务和部分民用产品业务。   王少军表示,2014年,公司将在专注环境监测业务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遵照补充产品线、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寻求优质项目和发展机会,进一步拓宽利润增长渠道。
  • 2014并购重塑仪器行业 中国市场喜忧参半
    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全球领先的分析及生命科学仪器公司而言,中低个位数的年增长率一直是常态。美国研发支出的限制、疲软的欧洲经济,以及新兴市场增长的放缓是这些公司都看到的挑战。   对此,许多公司纷纷转向交易决策,以驱动自身增长。在2014年,过去的几年中发生的并购活动将大大改变仪器行业状况。&ldquo 2013年,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公司表现突出的方法就是&lsquo 玩收购&rsquo &rdquo ,高盛股票分析师Isaac Ro在2013年底的一份报告中告诉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赛默飞世尔(以下简称为:赛默飞)以158亿美元收购Life Technologies。如果该交易如期于今年4月合并完成,Life Technologies每年40亿美元的销售额将可能使得赛默飞成为仪器行业的销售佼佼者。   而赛默飞也将与丹纳赫争夺仪器行业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丹纳赫通过收购建立了生命科学及诊断业务,包括2012年收购贝克曼库尔特。随着贝克曼库尔特业务上了轨道,丹纳赫似乎又开始搜寻收购目标。2013年12月的分析师会议上,丹纳赫首席执行官H. Lawrence Culp指出,该公司还有80亿美元资金待用。   同时,安捷伦生命科学和诊断业务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源于Dako,2012年安捷伦收购了Dako。安捷伦首席执行官William P. Sullivan告诉分析师,安捷伦对于诊断和制药市场,以及食品和能源市场持续关注。   在通过收购实现增长后,安捷伦却再次变得更小。去年9月安捷伦宣布分拆计划。其中一家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市场业务,保持安捷伦为公司名。另一家公司专注于电子测量业务,新的公司名为Keysight(是德科技)。William P. Sullivan说,2013年,安捷伦电子测量业务收入下降,但是随着预期经济增长,2014年下半年我们可以看到该业务增长。   在这些大的并购交易中,各公司也一直在使用较为平常的手段来控制成本,并重塑业务。一个常见现象是各公司已经减少了制造基地,同时实施互补性收购。   去年多家公司重组,以及经济挑战迫使仪器公司继续保持降低对销售和盈利增长的预期。展望未来,高盛股票分析师Isaac Ro指出,美国两党预算协议,今年可能会释放美国市场的仪器消费需求。他还认为,欧洲&ldquo Horizon 2020&rdquo 研究和创新计划有助于推动仪器销售。   Isaac Ro还表示,对于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正在放缓,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预期为7.5%,低于2013年7.7%。而工业、学术、环保、食品市场预期则喜忧参半。(编译:杨娟)
  • 盈峰环境环保产业百亿元并购逆袭记
    p   历经一年的酝酿,来自佛山顺德的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峰环境”或“盈峰”),再次在环保行业放大招。 /p p   7月17日晚,盈峰环境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环境”)合计100%股权,交易总价为152.5亿元。这也是继去年控股股东盈峰集团74亿元收购中联环境51%股权后,盈峰环境又一重大战略性力作。 /p p   同样引人瞩目的是,盈峰环境背后的大股东正是顺德千亿巨头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从接盘之初的濒临退市,到通过“产业+资本”不断并购,累计投资超200亿元,盈峰环境一跃成为国内民营环保集团产值最大的公司。 /p p   收购中联环境意味着什么?从家电业跨界而来,盈峰如何一步步在环保领域开疆辟土?日前,盈峰环境核心高管接受南方日报采访,首度披露152.5亿元收购交易的战略逻辑及进军环保产业的大计。 /p p   “中联环境是一个非常优良的资产” /p p   继去年控股股东盈峰集团斥资74亿元收购中联环境51%的股权之后,本次盈峰环境以“换股”的方式,拿下宁波盈峰、中联重科8名股东合计持有的中联环境合计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52.5亿元。 /p p   “这是一个非常优良的资产,能够收购这种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盈峰环境高级副总裁、新闻发言人焦万江坦言,盈峰之所以不惜重金收购,主要看中中联环境在环卫装备领域的龙头地位。 /p p   作为国内最大的环卫装备和环卫服务提供商之一,中联环境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国内领先的环卫装备生产制造能力。在环卫装备领域,中联环境已拥有清扫车、清洗车、垃圾车、市政车、新能源车等产品系列合计约400余款,是国内环卫装备行业地位稳固的龙头企业。2015至2017年,中联环境已有环卫装备产品线的市场份额均超30%,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p p   从财务报表来看,中联环境的业绩的确可圈可点。2016—2018 年1—4月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04亿元、64.27亿元和18.7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达到6.89亿元、7.62亿元和2.09亿元,占中联重科总营收近30%,是中联重科最赚钱的业务板块。 /p p   另据长沙晚报报道,今年6月,中联环境设备销售破10亿元,在北京、云南、山东、上海、重庆、山西、青海等省市纷纷斩获大单。预计全年业绩有望接近或冲击100亿元大关。 /p p   这样一块“肥肉”,中联重科为何舍得忍痛割爱? /p p   有业界人士分析,中联重科“割爱”主要是从公司发展战略聚焦考虑。从2016年开始,中联重科就将发展战略重心集中到主业工程机械上。因此,出售环境产业板块,将有利于蓄力做优做强核心业务,同时通过这次交易也将为中联重科带来90多亿元的税前利润。 /p p   “盈峰是一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有资金及运营能力,也有落地资源和异地扩张经验,与中联重科的研发制造优势互补。”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从2016年8月起,中联重科就在寻找合作方出售环境资产。经过了两轮竞标,最终选定了盈峰等一系列投资方。 /p p   在焦万江看来,盈峰与中联重科此次合作“情投意合”,能够实现战略共赢。“我们看好他的技术,他们看好我们这个平台、资本实力和坚定做环保的决心”。 /p p   “通过本次并购,我们也拿到了环卫机器人与AI领域的入场券。”焦万江介绍,在环卫装备领域,中联环境掌握了新能源环卫装备开发、环卫智慧作业机器人开发、无人驾驶环卫装备开发等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在盈峰环境的推动下,今年4月,全球首辆无人驾驶扫地车、环卫智慧作业机器人就在长沙面世。 /p p   由此,盈峰环境的战略定位也从以环境监测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环境综合服务商”,转变调整为以环卫机器人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环境综合服务”产业集团。 /p p   3年投超200亿在产业链上“攻城略地” /p p   随着百亿并购交易的和盘托出,盈峰环境曾经许下的“市值300亿目标”也再度引人关注。 /p p   早在2年前,盈峰环境在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公司的名称从“上风高科”更名为“盈峰环境”,就透露其全力进军“大环保”产业的野心。“到2018年,公司市值要力争突破300亿元,年净利润超过8亿元。” /p p   不过,利用资本进行一轮快速外延式并购,公司市值从35亿元激增突破百亿关口之后,盈峰环境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就进入到瓶颈,股价出现了一定回落,截至发起并购重组停牌前,公司市值依旧在100亿元上下徘徊。 /p p   对此,盈峰环境也重新调整心态,对市值目标淡化处理。 /p p   “现在才刚起步,我们的目标是要做成民营环保产业集团龙头,这个战略期应该10年左右,10年磨一剑,集中所有的资源精力,踏踏实实去解决行业的问题和痛点。”盈峰环境董事长兼总裁马刚说。 /p p   事实上,过去三年,依托上市公司及母公司盈峰集团的平台,盈峰环境一直舞动着“产业+资本”的利剑,在环保领域“攻城略地”。 /p p   2015年,由盈峰控股的上风高科斥资17亿元,收购环保监测领域的综合性服务龙头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为进军环保产业的跳板 同年,又以1.01亿元价格收购了绿色东方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并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作为公司重点的发展方向之一。 /p p   2016年更是堪称盈峰“爆买”环保界的一年。当年8月,盈峰以5.48亿元一举拿下大盛环球、明欢有限、亮科环保3家佛山企业100%股权,从而布局城镇、农村污水处理及生态修复业务 9月,盈峰通过增资1.3亿元持有广东顺控环投15%股权,从而深度参与到顺德地区的3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p p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近三年来,盈峰集团及盈峰环境收购或入股的企业达8家,参股环保产业基金2只,累计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p p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盈峰环境营业收入48.9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53亿元。此次收购中联环境后,公司将拥有国内最全的环保产业群,形成覆盖环境监测、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治理、固废治理等领域的全产业链综合性平台,预计净资产将超过130亿元,总资产250亿元,营业收入近150亿元,利润超过15亿元。 /p p   “从产值上看我们应该是国内民营企业最大的,长期来说要在全球环保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盈峰环境的对标企业是美国WM公司。后者2017年实现收入145亿美元,净利润19.5亿美元,市值370亿美元。 /p p   “腾讯不输facebook,阿里巴巴也不输亚马逊,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还比较滞后,但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我预判中国一定有企业做到全球环保行业的龙头。”马刚对此信心满满。 /p p   美的助力盈峰跨界逆袭环保产业 /p p   盈峰环境的前身上风高科,1974年在浙江以风机起家,并于2000年作为国内风机行业第一股在深交所上市。然而,上市后该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并不理想,2004—2005年间更因连续两年亏损被证监会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一度被冠以“*ST上风”的帽子。 /p p   2006年,广东盈峰集团分别受让浙江上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7%、美的集团有限公司18.2%、中山市佳域投资有限公司15.7%的非流通法人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0.9%,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盈峰集团的董事长正是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大儿子何剑锋。 /p p   尽管头顶美的集团“少东家”的光环,但何剑锋无意接班父辈的制造业江山,反而对投资、金融更感兴趣。2002年,何剑锋在美的总部所在地顺德北滘成立了盈峰控股集团,目前已成为一家多元化的投资控股集团,注册资本40亿元,涉足金融、环保、消费、文化、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不仅投资了顺德农商银行、香港卫视、海润影视等优质公司,还是易方达基金并列第一的大股东。 /p p   “有这样一个资本方作为大股东,资本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焦万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何剑锋作为盈峰控股董事长和美的集团董事的身份,会为盈峰环境带来很多合作机会,产生协同效应。 /p p   何剑锋显然对进军环保产业板块格外重视,收购中联环境更是其得意之作。去年斥资74亿元收购中联环境51%股权之时,一向低调的他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 /p p   对于这笔创业以来的最大投资,他意气风发,在信中慷慨陈词:更好的未来,从这里开始。从此,看万山红遍! /p p   而随何剑锋而来的,还有“美的系”在暗中助力。 /p p   记者了解到,在盈峰环境的员工队伍中,有40多人具有美的集团的工作经历。其中,高管更是有一半来自“美的系”。如公司总裁马刚,2001年从美的基层业务员做起,直至集团高层,2014年12月才正式加入盈峰环境。公司董秘刘开明同样是美的出身,新闻发言人焦万江也在美的有着十余年的从业经历。 /p p   一群家电业出身的管理团队,如何去“玩转”专业性较强的环保产业?盈峰环境的核心理念是管住风险,业务放开。 /p p   马刚告诉记者,从美的出来的高管团队,具有过硬的管理素养和能力,所以盈峰会对收购过来公司输出管理骨干 而在技术端,则完全以技术为导向,充分应用行业专业人才,并给予比高管还有优越的待遇。“虽然我们并购数量比较多,但目前来说总体整合效果还不错。” /p p   他还预测,未来3—5年中国环保产业会进入行业整合期,有一些小环保企业,没什么价值的话会被市场直接淘汰掉 有一些环保企业的项目或技术不错,但资金、管理跟不上,就会被迫出售一些资产,而盈峰环境下阶段则主要瞄准这一机会。“我们将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手里拿着大量现金,就等他走不下去时来找我,逐步整合。” /p
  • 资本并购风潮汹涌,瑞士万通安如泰山
    仪器行业风云变幻,资本并购向来是热点话题,财力雄厚的仪器厂商为了扩展自身实力,争夺市场对公司进行拆分或收购其他公司,进行新一轮的成本消减和资本重组的案例屡见不鲜。最近的事实证明:科学仪器市场的并购正如火如荼! 令人欣慰的是,有一些品牌和公司可以持续发展。瑞士万通很自豪地成为这样一家跨国企业,因此她能够向客户保证:信守承诺,持续服务于客户。而这,只有一个真正独立的公司才能做到!从瑞士万通使命宣言里可以看到:“未来仍延续自筹资金之方式,确保独立性。”这是一个公司能够“信守承诺,持续服务客户”的基石。 瑞士万通,创立于1943年。自1982年,已由“瑞士万通科学基金”全资拥有,该基金会承诺为客户提出色的产品和服务。其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公司运作,一部分用于帮助,奖励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学生和青年学者。 瑞士万通(Metrohm)使命宣言 1. 瑞士万通(Metrohm)是离子分析领域全球市场领导者,产品符合最高标准。 2. 瑞士万通(Metrohm)是客户心目中可信赖的、满意的方案供应商。 3. 技术领先源于自主创新,同时也是未来成功之保障。 4. 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 5. 追求与合作伙伴的公平合作,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6. 尊重员工,相互信任,追求共同愿景。 7. 授予各组织层面相应的权利及义务。 8. 长期为有志之士提供优越的工作机会。 9. 自主生产,保持核心竞争力。 10.未来仍延续自筹资金之方式,确保独立性。
  • 为保收购重组顺利 华测降低2000万募资规模
    7月11日讯,华测检测周五发布公告,公司拟降低2000万元的配套募集资金规模,以推进公司收购杭州华安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一事顺利成行。   根据公告,公司原计划向不超过10名其他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6000万元,用于支付购买资产的现金对价以及对杭州华安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ldquo 华安检测&rdquo )增资2000万元作为其运营资金。   结合资本市场情况和公司资金需求,为推动该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顺利进行,公司董事会经审慎研究,决定将此次交易配套融资的融资规模调整为不超过4000万元。   公告指出,调整前此次发行底价为15.67元/股,发行价格为17.42元/股 调整后发行底价为15.57元/股,发行价格为17.32元/股,发行数量调整为不超过256.9万股。   今年4月,公司计划收购华安检测,进军工业工程类无损检测业务。根据合同,交易对方承诺2014年度、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1920万元、2304万元及2649.60万元。   华测检测的业务范围包括工业品检测、消费品检测、贸易保障及生命科学四大领域,涉及电子、环境、食品化妆品、纺织、船舶、生物医学等众多行业。公司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并购战略,拓宽服务范围。   公司董事长万峰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明,今年的整体经营状况与预期基本相当,盈利主要在生命科学与消费品检测领域。   华测检测一季度实现营收1.70亿元,同比增长15.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降41.14%。
  • 某国产仪器商重组方案出炉 涉及13.8亿收购
    由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向教育产业转型已成为近期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热门路径,停牌四个月的开元仪器也拿出了并购教育产业链资产的重组方案。公司今日公告称,拟分别作价12亿元、1.82亿元收购恒企教育100%股权、中大英才70%股权,同时向4名特定对象定增募集不超过4.7亿元配套资金,用于支付重组现金对价。  开元仪器本次重组拟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其定增发行价为每股14.62元。其中,对恒企教育,开元仪器拟以现金支付交易对价的40%,即4.8亿元,另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60%,即7.2亿元,预计发行股份数为4924.76万股。交易对象为江勇等7名自然人及广发信德等9家机构。对中大英才,开元仪器拟以现金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50%,即9100万元 另9100万元对价则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预计发行622.44万股,交易对方为中大瑞泽。  相关资料显示,恒企教育是集财务研究、财务课程开发、财务人员技能培训、财务管理咨询、财务应用知识推广为一体的集团化教育机构。中大英才主营业务则为互联网在线职业考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图书销售等。  财务数据方面,恒企教育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月至3月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429.36万、2108.75万、1076.07万元 上述报告期,中大英才的净利润分别为305.88万、704.65万、190.45万元。  估值方面,截至评估基准日(今年3月31日),恒企教育100%股权按收益法评估价值为12.09亿元,增值11.45亿元,增值率为1770.48% 中大英才100%股权估值2.61亿元,增值2.59亿元,增值率11292.53%。  业绩承诺方面,恒企教育2016年扣非净利润应达8000万元,2016及201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应不低于1.84亿元,至2018年的三年累计净利润应不低于3.19亿元。中大英才方面,交易对方承诺,其2016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500万元,2016年、201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至2018年的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6500万元。  开元仪器表示,本次交易前,公司主营仪器仪表制造,目前受宏观经济以及煤炭、钢铁、水泥产业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营业收入呈下滑态势,利润亦伴随营收出现下滑。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新增“教育培训”板块,且恒企教育和中大英才分别涉足教育培训产业的不同领域,通过并入上市公司,上述标的公司之间将形成协同效应,有效促进业务发展。
  • 融资迅猛、并购井喷:医疗器械踏入快车道
    诺贝尔奖获得者蒂格利茨说过,“没有一家大的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经济的发展刺激着并购市场不断扩大,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与行业重组可占有更多的市场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疫情后,我国医疗器械与耗材走热,口罩、核酸检测试剂盒、ECMO等医疗器械需求激增,市场规模可超1万亿元,增长速度高达40%。医疗器械融资迅猛 在器械带量采购落地后、心血管、神经介入、骨科等创新器械赛道升温,IVD(体外诊断)赛道火爆,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相对于国外被巨头笼罩的市场,国内器械的国产替代空间大,加之器械相对于创新药而言确定性高,医疗器械赛道似乎重新成为了资本配置的重要标的。另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表示,今年是港股18A(港交所在2018年4月修订主板上市规则时新增的第18A《生物科技公司》新规,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爆发期,不少药企上市也让产业内投资并购交易数量变大。回顾2021年上半年国内医疗器械并购市场,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依据金额梳理出前10项并购案例,3家企业涉及医美器械领域、2家企业涉及IVD领域,另有家用设备和血液净化、眼科等高值耗材领域。其中,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产生在IVD领域,由圣湘生物出资19.5亿元拟收购科华生物18.63%股权。技术赋能、政策利好、市场扩容等多重因素催化下,让医疗器械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赛道之一。表:2021上半年医疗器械并购案例制图: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并购交易速度惊人2021年以来,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宣布并购交易的速度十分惊人。据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统计,医疗器械赛道仅仅在上半年就已产生33笔并购交易,这一数字远远超过2020年全年的33笔。其中,超亿元的并购至少就有8起,涉及的并购方包括圣湘生物、三友医疗、鱼跃医疗、昊海生物等。据了解,当下交易金额较高的是新氧发起的7.91亿元收购案。6月28日,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SY)发布公告称,拟斥资7.91亿元收购奇致激光,交易预计在2021年第三季度进行。公开资料显示,收购标的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和经营激光医疗美容设备的高科技企业。新氧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美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奇致激光为医美上游设备供应商,新氧为中游互联网平台。此次并购医疗设备研发科技企业足以窥见新氧并不满足于当下市场定位,将目光投放在了上游生产企业,从侧面体现了新氧深耕医美赛道的决心。今年起,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如此频繁的并购或与行业竞争格局的加剧,和医保控费下的带量采购政策息息相关。业内成熟业务面临增长压力,加之医疗器械领域产品迭代提速,种种因素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生存压力。事实上,抛开政策与竞争格局变换的影响外,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并购原本就已是常态。甚至可以说,医疗器械比医疗行业其他子行业更需要并购。仅从产品特性上看,医疗器械行业具有碎片化和离散制造属性,各个细分领域之间区隔较大,产品技术也处于快速更迭中,新技术对旧技术有着颠覆性影响。若企业无法拥有新技术,无法进一步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就将很难保持稳定的增长。由此,为了打破企业天花板,抢占高潜力的细分市场,相关医疗器械企业只能通过加速并购和license-in(许可引进)来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 阿拉丁挑战公众公司并购底线 新三板投资逻辑遭撼动
    “吸收合并一家公众公司,是否需要征得中小股东的同意?大股东固然有出售自有股份的权利,但此前向中小股东高价融资时,描绘的IPO蓝图就能一卖了之?”一位资深新三板PE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  银橙传媒并购案刚折戟,“飞行员都跳伞了,我还在机舱!”小股东的哀嚎尚在耳边,阿拉丁又来挑战公众公司并购底线。  10月12日,中小板上市公司西陇科学(002584)公告,有意收购新三板创新层公司阿拉丁(830793)64%的股权。该收购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若收购完成,阿拉丁的实控人便可以“成功退出、潇洒离去”,余下的近百名中小股东只能继续留守,而这些中小股东要么是阿拉丁登陆新三板后的4次融资中进入的,要么是从二级市场买入的。  “这并非一家公司的私事,而是关系到投资者退出路径和投资逻辑,关系到新三板的根基,此前深交所11问金力泰(9.190, -0.08, -0.86%)并购银橙,核心是因为涉嫌借壳,但阿拉丁并没有借壳之忧,以目前的法规看并无违规之处,一旦通过将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成为实控人退出的新通道,让PE机构都傻眼的是,后面的新三板应该怎么玩儿?”一位长期研究新三板的业内人士表示。  阿拉丁“神灯”将为投资者带来什么,承载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重任的新三板面临重要选择,如何在追求并购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对待中小投资者,这对监管层的智慧也是一场考验。  财技高超登陆新三板两年已成功融资4轮  10月13日,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一个月的阿拉丁突发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接实际控制人通知,西陇科学已与公司股东徐久振、招立萍、上海晶真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晶真投资)、上海仕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仕创投资)达成收购股权框架协议。  这一说法在西陇科学的公告中得到印证。就在10月12日,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同样停牌了一个月的西陇科学,首次披露重组交易对手为上述四位阿拉丁的股东,标的资产为阿拉丁的64%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公告中均只明确了西陇科学收购阿拉丁股份的交易方式,初步拟定是发行股份以及支付现金。但具体收购价格是多少,其公告中并没有说明,称需要继续协商和确定。  根据最新的股价计算,阿拉丁市值9.12亿元,去年收入1.01亿元,去年净利润2977万元 西陇科学市值92.9亿元,去年收入25亿元,去年净利润9079万元。  新三板挂牌公司能被上市公司收购,那可真算是中了奖,一来收购的估值普遍比新三板高30%以上,二来换成上市公司股份享有退出的通道。那么有如此好运的四位股东究竟是什么来头?  梳理一番发现,招立萍是阿拉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徐久振、招立萍为夫妇关系,是阿拉丁的实际控制人,他们除了分别直接持有阿拉丁36.99%和19.82%的股权外,还通过100%控制的仕创投资,间接持有阿拉丁1.773%和0.197%的股权,夫妇俩合计掌控了阿拉丁 58.78%的股权。而晶真投资在阿拉丁前十大股东中排名第三,占股5.18%,真实身份是阿拉丁员工的持股平台,而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招立萍。这么看来,这真是大东家捎带创业团队跑步离场的节奏。  阿拉丁,这家名字充满童话色彩的公司,其主营高端科研试剂和实验耗材仪器,产品定位高端,主要走进口替代路线,已实现几乎100%的电商销售,具有远高于行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当然,阿拉丁的吸金能力不仅体现在业绩上,其融资能力也同样不俗。阿拉丁2015年年报显示,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9月,该公司先后发起了四次融资,成功募资1.28亿元。募资对象中,除了董监高和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外,还有做市商、私募基金、信托,以及外部自然人。  2016年1月13日,阿拉丁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向上海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公司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阶段。  2015年5月8日起,阿拉丁开始做市,首日股价冲到了46.94元,涨幅达到622.15%,5天后一度涨到47.79元的高位,但此后便一路下滑,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阿拉丁收盘价为24元。截至今年6月30日,阿拉丁共吸引来了101名股东。  对比银橙案阿拉丁并购的四大不同  大股东挥一挥手,留下了一脸蒙圈的中小股东。看到上述情况,大家也许觉得会很眼熟。在今年上半年的银橙传媒收购事件中,就出现过相似的剧情。  今年6月2日,上市公司金力泰(300225)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哈本信息、圭璋信息、逐光信息等7家公司100%股权。而这7家公司,正是银橙传媒董事长隋恒举、副董事长王宇等七位董事高管的持股平台,合计持有新三板公司银橙传媒(830999)63.57%的股权,如果交易完成,金力泰将实现间接控股银橙传媒。因为交易采用换股的方式,根据交易作价,7家公司也将合计持有金力泰26.43%的股权,超过了金力泰原实际控制人吴国政的持股比例。  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媒体热议,深交所在重组问询函中连发11问̷̷在各种争议声中,7月上旬,金力泰和银橙传媒双双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案,和平分手。虽然业内分析银橙传媒收购案失败的主因归结为涉嫌借壳,但当时公众的焦点更多的是放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博弈上。  乍一看,两桩收购有相似之处:大股东出让手中股份给上市公司,大股东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成功退出,但是一众中小股东只能“望船兴叹”。  但是在具体细节上,两者还是有四大不同。  第一,在交易主体上,银橙传媒出让的是七家持股平台的股权,而阿拉丁更多的是实控人作为自然人直接持有的股份,也就是说前者是出售三板公司大股东的股份,而后者是直接出售三板公司的股份   第二,在交易方式上,银橙传媒采用的是换股,而阿拉丁则是采用股份加现金   第三,在股权结构上,银橙传媒被收购的股权经换股后,已经超过上市公司金力泰实控人的股权,涉嫌借壳 而阿拉丁的市值仅为西陇科学的十分之一,两者之间体量悬殊,2016半年报显示,西陇科学实控人控股约49.69%,虽然目前收购的具体价格方案还未出炉,但在正常情况下,阿拉丁这64%的股权即使全部换成西陇科学的股份,也不可能对西陇科学实控人的控股地位构成威胁   第四,从行业上看,金力泰和银橙传媒主营业务相差甚远,一个做涂料,一个做互联网广告的精准投放,属于跨行业收购,而西陇科学和阿拉丁属于同一行业,都涉及化学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同业竞争如何规避相爱还是相杀  公布接受IPO辅导9个月后,公司实控人突然宣布要走,其他中小股东该去哪里?  “本是一条船上的大股东倒是把股份卖掉先跑了,谁还带着我们这些揣着股票的股东向IPO这个目标前进?公司变成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了,相当于已经证券化了,多数资产已经上市,还怎么去IPO?”一名新三板投资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和许多投资者一样,揣着一个明确的投资预期来到新三板市场,就是指望投资的公司能成功IPO,实现手中股票价值的快速增长,“这是新三板的投资逻辑和其他市场不一样的地方。”  这位投资者的担心不无道理。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现阶段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直接独立IPO上市的,在国内证券市场几乎不太可能。一是控股公司主观意愿不强,缺乏动力 另外,也和不少中介机构有过沟通,大家都觉得即使控股公司愿意,但是审核上可能也很难获得通过。  那么分拆上市呢?证监会在2010年4月曾经表态,A股公司可以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但在当年11月,证监会官员在保荐人培训会议上重申,从严把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  再仔细看看证监会开出的六个必要条件,仅凭其中的“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上市公司及发行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严重关联交易”,就会让阿拉丁的股东感到IPO之路希望渺茫。如果说,当初卖涂料的金力泰想收购做精准投放的银橙传媒,是追求“白富美” 的话,那么,现在西陇科学收购阿拉丁,就不知道是“相爱”还是“相杀”了。因为在阿拉丁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曾明确表示,在中国试剂行业市场中,西陇科学是阿拉丁国产试剂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若收购成行,今后两者的业务范畴是会重叠还是重新分工,新公司的治理结构如何确保对两家公众公司的中小股东都公平公允,谁来界定各自的权益边界,新的制约机制如何体现,这些都是摆在并购案面前的棘手问题,也将成为影响监管层判断的重要因素。  应提供现金选择权或换股选择权  银橙传媒收购案例中,最令投资者难忘的一课恐怕是:新三板市场并没有强制要约收购制度的安排。这是一场合法的“出逃”。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而《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公众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在公司被收购时收购人是否需要向公司全体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收购,并明确全面要约收购的触发条件以及相应制度安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因为没有作强制要求,目前多数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在公司章程中都没有对全面要约收购做出明确说明,阿拉丁的公司章程中同样也没有,而新三板上至今没有完成过一例要约收购。北京市当代律师事务所李欣律师告诉记者,从法律的角度看,只要公司章程没有设定需要全面要约,那么大股东转让股份不要约的行为就是合法的。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大股东更替后,三板公司64%的资产已经属于上市公司,那么IPO已经不是努力的方向,IPO的预期名存实亡,剩下的中小投资者退出路径堪忧,公司的估值会降低,虽然阿拉丁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行为合法,但是会对中小股东权益带来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上海某私募机构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他所在机构在对一家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前,除了考虑行业、营业情况、可扩展性等众多因素外,还必须考虑退出是否有明确的方向或者时间点。  “各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市场教育的一个过程,吃了亏的投资者,下一次肯定就会谨慎规避风险了。”某PE机构高层人士提醒中小投资者,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投资人一定要把相关规则了解清楚。  另有券商新三板分析师表示,整个经济结构发展到现在,并购案例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中小股东同股同权的要求其实也是合理的,中小股东在面临公司控制权移转,在失去对投资的控制情况下,可以充分考虑收购方的收购条件,既然他们无法影响控制权的移转,应当允许他们有公平的机会以公平的价格撤回投资,也就是提供现金选择权,或者是提供换股选择权。借助强制性收购要约,让众多中小股东做出是否与新的控股者合作的选择,体现为一种机会的公平。只是关键在于现在制度还不健全。“新三板是个新生事物,发展得很快,很多东西没跟上,要推动它的发展,需要靠配套制度来解决。”  一位全国性券商的投行总经理也持相同的看法,“中小股东应该享有平等交易的权利,在大股东转让股份给上市公司的时候,应该有权以相同的价格将股份出让给上市公司。”
  • 2017回顾:盘点科学仪器行业并购案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每到年末,仪器信息网都会对上年度企业并购事件进行梳理,也因此记录了全球科学仪器市场整合重组的“变迁史”。来到2017年,仪器信息网跟踪报道的科学仪器企业并购案共59起,数量上相比上一年度的62起略有下降。但从金额上看,行业全年交易规模达233.28亿美元,相比2016年度的126亿美元涨幅显著。凭借多笔大额收购案加持,2017年科学仪器行业并购事件还是可圈可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3-2017科学仪器并购市场交易规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f0bf869-3edf-4ffc-857e-7b5b8f31c983.jpg" title=" 1.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注:数据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span /p p   前几年,多笔大型百亿收购案搅动科学仪器行业,导致全球仪器市场高潮迭起,体现在并购的交易金额和数量上也是曲折多变,而非直线上升。到了2017年,科学仪器并购市场公开交易金额为233.28亿美元,59起并购案中有50起为国外仪器公司主导,9起由国产仪器厂商发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20e2512e-e23e-4f86-938d-c8d8de0fb77c.jpg" title=" 2.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注:数据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span /p p   从数量维度梳理2017年度59起仪器并购案。近两年,布鲁克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继2016年完成5笔收购后,2017年公司又实现了对Hysitron、Luxendo等6家公司的吞并整合,在质谱、光谱、材料物性、生命科学领域多点位发力,收购数量引人侧目。 /p p   2017全年,“行业买家”赛默飞位居第二,全年完成4笔收购。VWR、丹纳赫分别完成3笔交易 安捷伦、默克、瑞士万通、珀金埃尔默、赛多利斯、桑翌各自也有2项并购入账。2017年国外仪器公司伺机出手,国产仪器厂商的并购数量还是单个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7年交易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仪器企业并购整合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37f2472-d473-4cbf-95ce-e4b619439d01.jpg" title=" 2.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注:交易金额未公开的并购案未在统计范围内 /span /p p   2017年,单笔交易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仪器收购案共10起。除赛默飞、赛莱默、丹纳赫3位老将外,其余7家均作为新面孔出现在“过亿美元俱乐部”中,尤其是位居二三的Avantor和苏伊士。 /p p   珀金埃尔默罕见出手,投入13亿美元收购欧蒙诊断,不仅贡献了公司史上数额最大并购案,也为科学仪器并购版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Teledyne一季度营收增长6.7%,公司直言7.9亿美元收购e2V“显成效”。此外,赛多利斯3.2亿美元买下实时活细胞分析技术领导者Essen BioScience,也显著扩大了其生物分析的业务范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生命科学领域高歌猛进 /strong /span /p p   科学仪器行业受技术创新引领,想要迅速进入某一壁垒高耸的细分领域,收购不失为一项快捷之选。近两年生命科学市场大热,巨头们忙着兼并整合,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更成为资本方眼中的优质标的。 /p p   2017年生命科学领域共发生12起仪器企业并购案,珀金埃尔默一家独大,不仅在年初将印度最大体外诊断试剂、工具和仪器供应商Tulip Diagnostics收入囊中,对EUROIMMUN的收购更让其在中国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连在资本运作方面一向谨慎的岛津,在2017年都收购了临床同位素标记企业AlsaChim,足见生命科学市场的火热。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光谱行业洗牌悄然加速 /strong /span /p p   生命科学市场受追捧显而易见,但在2017年,有一个领域也成为仪器厂商竞相买入的热门,那就是光谱。2017年光谱领域共发生9起仪器企业并购案,这一部分的买家有思百吉、日立高新、安捷伦、布鲁克、瑞士万通、蔡司、E+H等。 /p p   安捷伦收购Cobalt Light Systems快速进入高分辨拉曼市场,瑞士万通买进Diagnostic anSERS拓展表面增强业务,侧面印证各大仪器公司对拉曼光谱这一热点市场的“步步为营”。或许由于光谱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一领域的行业洗牌正悄然加速。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产仪器厂商整合放缓 /strong /span /p p   汤森路透此前发布的年度并购报告指出,自2015年创下交易金额历史最高纪录后,中国并购交易速度在2017年经历了第二次年度下滑,这一结论在国内仪器企业身上同样得到体现。2016年国产仪器厂商发起主导了20起仪器企业并购案,到2017年却下降为9起,国产仪器厂商在2017年的整合速度明显“遇冷”。 /p p   但在2017年,粒度仪国产翘楚丹东百特入股精微高博,试验机国产代表东菱振动“出嫁”苏州高新,加上年末海能仪器宣布购买欧洲DL公司HPCE相关专利及技术,国产企业几笔收购还是“吸睛”无数。2017年,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等几家国产厂商“领头羊”未见出手,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这些国产仪器“大买家”在2018年是否强势回归,我们拭目以待。 /p p   当然,2017年也有个别企业“修剪”了部分仪器产品线,如牛津仪器出售工业分析业务、资生堂放弃色谱业务、Electro Scientific转让激光剥蚀部门等。 /p p   上半年,连续发起三项交易的VWR,在5月份也以64亿美元“出嫁”知名试剂耗材生产商Avantor。科学仪器行业总是风水轮转,为记录更多精彩瞬间,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2017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并购一览表”,以飨读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7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并购一览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852e050-283c-4b30-a75c-a2af334f85c4.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28ac0d6-d2f8-4888-8cd8-90b5630f1fb9.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57bdefe-0925-4e54-bdda-e73e8ad65080.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