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标准装置

仪器信息网标准装置专题为您整合标准装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标准装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标准装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标准装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标准装置话题讨论。

标准装置相关的资讯

  • 计量院建立国内首台80米大长度标准装置
    日前,国内首台80米大长度标准装置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并通过专家验收。该装置测量范围达到80米,为测距仪、激光干涉仪等大长度仪器提供了有效检测范围的标准并保证其大长度量值的准确可靠,填补了测量范围大于50米的高精度测量仪器的国内检测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约有10万台手持式激光测距仪、4万台高精度全站仪和光电测距仪,这些仪器被广泛用于控制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震形变测量、水电水坝安全监测、核电站和高铁建设中 近600台激光跟踪仪及数量不断增加的组合式经纬仪坐标系统、雷达扫描测量系统等仪器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船舶和装备制造领域,且这类仪器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受测量范围的限制,目前国内能够满足这些仪器检测需求的大长度检测装置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08年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据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长度室主任李建双介绍,该装置主要由80米精密导轨系统、大长度激光测量系统、环境温度测量系统和自动控制测量系统4部分组成,装置不确定度可达到0.1μm+2×10-7L(k=2)。   另据介绍,导轨长度和直线度等性能指标,是评价大长度标准装置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仅有德国、美国、芬兰等7个国家建立了大长度标准装置。中国计量院的这套装置,在导轨长度方面仅次于日本的100米导轨,在性能指标方面则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 国内首台80m大长度标准装置建立
    日前,国内首台80m大长度标准装置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并通过专家验收。该装置测量范围达到80m,为测距仪、激光干涉仪等大长度仪器提供有效检测范围的标准并保证其大长度量值的准确可靠,填补了测量范围大于50m的高精度测量仪器的国内检测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大长度或大尺寸计量是近15年来随着大型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逐渐发展并在国际计量界形成共识的计量研究领域。根据应用环境不同,可分为室内和室外大长度计量,通常,测量范围在6m~100m的长度或尺寸计量,属室内大长度计量范畴 测量范围大于100m,应用于野外计量仪器、标准器或计量活动的,属室外大长度计量范畴。   目前,我国约有10万台手持式激光测距仪、4万台高精度全站仪和光电测距仪,被广泛用于控制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震形变测量、水电水坝安全监测、核电站、高铁建设中 近600台激光跟踪仪及数量不断增加的组合式经纬仪坐标系统、雷达扫描测量系统等仪器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船舶和装备制造领域,且这类仪器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受测量范围的限制,目前国内能够满足这些仪器检测需求的大长度检测装置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08年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据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长度室主任李建双高级工程师介绍,该装置主要由80m精密导轨系统、大长度激光测量系统、环境温度测量系统和自动控制测量系统4部分组成,装置不确定度可达到0.1μm+2×10-7L(k=2),相当于每米的误差优于0.0002毫米。   导轨长度和直线度等性能指标,是评价大长度标准装置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已有德国、美国、芬兰等7个国家建立了大长度标准装置。中国计量院的这套装置,在导轨长度方面仅次于日本的100m导轨,在性能指标方面则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该装置的建立,突破了此前我国室内大长度测量范围只有26m、34m和50m的制约,提升完善我国大长度传递溯源体系,为我国测绘、水电、勘探、工程测量、地震、国防工业、航空航天、船舶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广泛应用的大长度仪器提供重要技术基础支撑和量值溯源检测共享平台,保障其量值准确可靠,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宁夏计质院新建微量进样器校准装置计量标准
    近期,宁夏计质院新建的微量进样器校准装置通过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考核,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微量进样器作为色谱分析仪、酒精检测仪和其他化学分析仪器中常用的计量器具,主要应用于实验过程中对各种物质吸取定量样品,并进行微量定量、定性分析。随着全区医疗卫生、生物化学、食品安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实验室使用微量进样器越来越广泛,为满足在定性、定量分析中保证进样微小容量量值准确可靠的要求,宁夏计质院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和近两年微量进样器的发展状况,新建了微量进样器校准装置,测量范围为(0.5~1000)μL。该项计量标准的建立,将为全区微量进样器校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保证微量进样器的量值溯源准确可靠。
  • 天津计量院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装置》计量标准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PCR)仪的核酸检测技术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规定的新冠病毒确诊方法。因其操作便捷、相对快速高效、特异性强和较高的准确率,尤其适用于窗口期病例的及时筛查和判定,能有效防控疫情扩散。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频繁使用,其温度参数或光学物理参数可能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判定结果。因此,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参数的计量溯源至关重要。   天津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土确诊病例后,天津计量院高度重视,迅速建立技术团队。建标负责人,天津计量院热工室余松林博士放弃公休日积极组织撰写材料,同时为验证计量标准的准确性获取大量实验数据,与本室专业技术人员王喆赴医院加班加点开展现场实验。经过长期努力,完成了建标材料准备,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建标申请。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装置》计量标准将为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荧光定量PCR仪计量校准提供技术支持,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贡献力量。该标准可实现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温度参数,如示值误差、均匀度和升、降温速率,以及光学物理参数,如阈值循环数Ct值,溶解温度漂移和溶解温度比等全参数的计量溯源,与基于标准物质的荧光定量PCR仪计量方法相比,避免了后者可能引入的人为误差,提高了标准装置的溯源可信度。
  • “临界流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
    近日,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计量院)新建的中南大区最高计量标准“临界流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顺利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派出专家组的现场考核。   考评过程中,专家组严格按照JJF1033-2016《计量考核规范》要求,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核查、现场试验、现场提问等方式对计量标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核评定。经过考评,专家组一致认为,湖北省计量院新建的该项大区最高计量标准在计量标准器、环境条件、人员资质、实验数据、现场操作等方面均符合要求,同意通过现场考核。   气体流量计主要用于测量气体流量,广泛应用于燃气计量、工业过程控制、环保、医疗等行业气体流量监控或贸易结算。湖北省计量院此次新建的临界流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采用多个临界流音速喷嘴作为标准器,流量范围提升至20000m3/h,是中南大区范围内测量管径最大、流量范围最广的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可有效保证中南大区量值传递的可靠性及贸易结算的准确性。   此次考核的顺利通过,进一步提升了湖北省计量院在相关领域的计量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大区内气体流量计量能力的全覆盖,为“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可靠运行,以及中南大区工业发展、低碳排放、医疗卫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和保障。
  • 宁夏计质院新建液位计检定装置计量标准
    近期,宁夏计质院新建的液位计检定装置通过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考核,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液位计是物位仪表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加工、制药、电力、水处理等领域工业生产过程中罐、釜、塔、瓶、炉以及渠内部液位或界面的测量,其按测量原理可分为联通式、浮力式、压力式、反射式、电特性式等类型,具有调试方便、高精度、读数直观、可靠性好等特点。宁夏计质院通过新建该项检定装置,具备开展浮力式、压力式、反射式液位计的检校工作的能力,其浮力式液位计测量范围为(0~3000)mm,压力式液位计测量范围为(-100~200)kPa,反射式液位计测量范围为(0~50)m。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准确监测和控制液位至关重要。宁夏计质院该项计量标准的新建,将为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福建计量院新建紫外辐射照度标准装置获考核通过
    福建省计量院新建紫外辐射照度标准装置日前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考核,并获得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和考核证书。该标准装置可检定和校准紫外辐射照度计等紫外辐射照度计量仪表,测量范围包括UVA1(320nm~390nm)、UVC(253.7nm),测量不确定度Urel=(8.1~8.3)%(k=1)。   紫外线辐射照度计是测量波长范围为254nm紫外线辐射强度的仪表。使用专用的盲管紫外线传感器技术,不受阳光灯光等其它射线干扰、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具有自动电池欠压指示及数据保持功能。整机设计紧凑,使用非常方便。   紫外辐射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光电子、气象、航天航空及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紫外波段辐射照度的准确计量对于科技和经济发展、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福建省计量院建成紫外辐射照度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可为福建省医疗卫生部门和工业生产领域的紫外辐射照度计量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60年。前身为福建省计量标准研究所,1962年~1985年曾先后更名为福建省计量标准管理所、福建省计量所、福建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2010年7月,省委编办批复同意将福州市计量所、福州市衡器检定管理所、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监督所并入福建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福建计量院)。2008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省质监局依托福建计量院成立全国首家国家级城市能源计量中心。2010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又批准依托福建计量院成立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蒸汽流量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1年底,被认定国家质检总局质检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
  • 浙江省计量院新建(自动)核酸提取仪校准装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近日,浙江省计量院“(自动)核酸提取仪校准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填补省内空白。   近年来,随着全国生物安全和生物防护的逐渐重视及升级,相关实验室核酸提取仪广泛应用于疾病控制中心、临床疾病诊断、输血安全、法医学鉴定、环境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畜牧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种领域。浙江省计量院新建成的“(自动)核酸提取仪校准装置”,作为省内首个(自动)核酸提取仪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依据JJF1874-2020《(自动)核酸提取仪校准规范》开展(自动)核酸提取仪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   该标准的建立解决了当前(自动)核酸提取仪性能状态无法校准,测量数据难以达到可比性及可溯源性等问题。此外该装置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权威性、满足各实验室对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需求,同时对浙江省以及华东地区各类(自动)核酸提取仪的量值溯源提供技术保障。
  • 山东气、液相色谱检定装置标准通过验收
    日前,山东菏泽市计量测试所申请建立的两项最高计量标准——气、液相色谱仪检定装置顺利通过了山东省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在考核期间,专家组对该所的体系文件、环境条件、人员资质、设备性能等项目进行了考核,并对检定人员进行了现场检定操作考核。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所组织和管理、质量体系、资源配置和管理、检定实施、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服务与采购及质量改进诸方面均符合标准要求,具备了开展气、液相色谱仪检定的条件。这两项最高计量标准的建立,填补了菏泽市空白,既减轻了企业负担、缩短了检定时间,又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百特研制的PM2.5标准检定装置安装成功
    2013年11月22日,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PM2.5标准检定装置,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二基地安装调试成功,这标志着丹东百特PM2.5检测技术应用到了国家计量检验领域中。 PM2.5标准检定装置是丹东百特专门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设计制造的,用于检验PM2.5监测仪器监测结果准确性的标准检定装置。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外PM2.5检测方法有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和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都是间接方法,需要进行准确性检定。本标准检定装置的检定原理是符合环境监测质量标准的重量法,包含了自动采样、自动称量、自动换膜、自动数据传输等先进技术。采用的天平为百万分之一的超高精度的电子天平(感量为1微克,就是1克的百万分之一),并具备恒温恒湿、防振、防静电等功能,使天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高精度的检定提供了保证。此外,滤膜仓也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可进行新滤膜和旧滤膜的恒重处理,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检定精度。在软件上设计了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下用户可任意设定采样周期、滤膜选择、称量频次等;在自动模式下仪器将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连续周期运行。这两种方式便于对不同的PM2.5仪器进行实时检定。 PM2.5标准检定装置于10月30日运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1月19日开始安装调试,22日顺利完成,整个过程进行得很顺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二基地良好的硬件设施也是系统得以良好运行的保证,天平室保证了天平良好的稳定性,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得到了计量院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在这台PM2.5标准检定装置通过计量认证并投入使用以后,必将提高中国PM2.5监测的准确性和监测精度,为中国大气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发挥应有的作用。
  • 我国首次研制出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
    精密回转体零件是构成现代精密机械的最基本、最主要零件之一,也是保证精密装备精度的关键部件。记者12月24日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经过3年的科技攻关,该院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已于12月21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装置填补了我国在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参数测量的空白,为我国精密仪器制造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超精密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现行的测量水平和装置,已不能满足超精密制造业对精密回转体零件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质量等的测量需求,限制了超精密仪器生产链的形成。为打破这一困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课题,选择对生产制造影响最广泛的、最急需统一的关键量——直径和形状进行研究。   据课题负责人薛梓研究员介绍,通过对仪器设计的多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目前课题组已成功研制出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完成了基于误差分离技术的超精密直径和相关形状评价方法的研究,可实现对回转体类零件的直径、截面圆度、母线直线度、圆柱度等的精密测量。该装置的成功研制及相关形状评价方法的研究,为降低直径和形状测量不确定度、提高我国直径和形状测量水平、有效监控与实现直径和形状量仪的进口及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我国GPS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提高我国精密仪器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迈向标准化的一大步:《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3月,《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行业标准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最终审定后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2019年1月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立项,由宁波大学闻路红教授、东华理工大学陈焕文教授共同牵头,联合国内从事直接电离质谱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张峰、赵会安等专家,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在制订过程中,标准工作组广泛征求了我国公共安全、食品药品检验、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用户意见。标准制订单位除了宁波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还有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山东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江西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青岛理工大学等单位。《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标准的正式发布实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敞开式大气压直接电离质谱相关技术的研究、核心关键部件和仪器产业化,加快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在毒品检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环境应急、危爆品检测、中毒救治、体外诊断(POCT)等应用市场的应用推广。  敞开式大气压直接电离质谱技术最早于2004年由美国普渡大学R. G. Cooks教授首次提出并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上。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可在大气压环境下,对被分析样品直接电离后进行质谱分析,分析样品无需前处理或简单处理即可检测。直接电离质谱技术解决了传统质谱技术需要复杂样品处理、色谱分离、真空电离环境,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对使用环境和操作人员要求高的不足,非常适合公安禁毒、食品安全快检、环境事故应急、危爆品检测、药物质量监测、中毒救治、体外诊断(POCT)等行业对定量要求不太高,但需要现场、实时、高通量快速定性检测,检出限高于0.05ppb的应用场合。该质谱技术出现以来,引起全世界质谱分析领域的高度关注,很多分析化学家认为它是质谱分析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成为过去17年来质谱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之一。  根据文献调研统计,从2004年至今有超过40中敞开式大气压直接电离质谱分析技术方法被世界各个国家的科学家提出。目前,有10余种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已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经过大量应用研究找到了适合的应用场景、证明了技术的应用价值,并成果转化研制出了商品化的质谱电离质谱产品,代表性的有:DESI、DART、DBDI、PSI、EESI等。这些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已经被科学研究、公共安全、食品检验、药物分析、中毒救治等应用领域的尝鲜者采用并获得认可,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使用直接电离质谱技术用于快速检测有兴趣。而要实现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在应用端的大量使用,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和应用方法的标准化迫在眉睫。  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标准的正式发布实施,其规范了直接质谱离子化装置产品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构建了保证产品适用性的统一判定和验证方法,制定了研究、生产或应用机构开展对国内外各类直接质谱离子化装置的质量评价,解决了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产业化推广的标准化问题,扫除了后续应用方法标准制订时仪器装置产品标准缺失的问题,有助于推进并实现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技术体系化标准建设。  宁波大学科学仪器创新团队及成果转化企业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直接电离质谱仪及核心部件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科研团队和企业。2016年,华仪宁创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等国内从事直接电离质谱技术研究的团队共同申报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新型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研制与产业化”项目。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项目的支持下,团队成功研制了6款不同的新型敞开式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其中团队与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团队合作,实现了DBDI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的成果转化,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首创”,荣获国内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自主创新金奖、首届分析仪器创新成果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过去5年,华仪宁创依托国家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重大专项支持,基于自主创新的敞开式大气压直接电离质谱技术研制了直接电离便携式质谱仪产品,与国内公安禁毒、法医毒物、食品检验、药物分析、中毒救治等领域的代表性用户单位合作,已开发了大量的应用方法,证明了直接电离便携式质谱仪在各种现场快检领域的实用价值。  从2020年开始,团队已联合国内公安禁毒、法医毒物、食品检验、药物分析、中毒救治等领域科研团队和检测机构申请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应用方法标准制订工作,加快推动直接电离质谱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推广,欢迎感兴趣的科研团队和用户合作制订应用方法标准,共同推动我国质谱电离质谱技术及仪器的发展。笔者: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大学 闻路红教授
  • GB/T 14678标准起草当时国内外的实验室仪器条件如何?现在的仪器是如何替代标准原有的装置,优势
    GB/T14678-1993《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标准解读标准起草当时国内外的实验室仪器条件GBT14678是一个93年开始执行的标准,当时仪器条件比较落后,市面上还没有商品化的低温气体浓缩仪,采用相对简陋的装置进行低温富集,装置基本处于DIY状态(弹出标准中的实验装置图片)。该装置工作主要分为低温富集和高温脱附进样两个步骤,其中依靠液氧低温和填料捕集双重作用达到富集效果.脱附时将浓缩进样针扎入气相进样口,启动浓缩管升温,外接的惰性气体将浓缩管中的待测组分带入色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现在的仪器是如何替代标准原有的装置,优势在哪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有商品化的大气浓缩仪替代原来的浓缩装置。大气预浓缩仪将抽气泵、流量计、浓缩管、液氮控制阀、高低温控温装置及进样模块集成于一套系统内,产品性能及操作便利性有了极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1)浓缩管在富集与脱附过程中无需移动,高低温控制无缝切换,有利于样品的富集与脱附(弹出预浓缩的冷阱系统图片,可以问研发小朱要);(2)采用了多级冷阱串联,不仅有效排除H2O、CO、CO2等组分的干扰且待测组分可在无填料的捕集阱中被富集并快速脱附,得到更优异的峰形。(3)采用了电子流量控制,有效提高样品加入体积精度;(4)实现了内标气体的自动加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5)实现了与色谱的联动触发及反控,保证实验的一致性;(6)联用自动进样器,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弹出预浓缩自动进样器图片)。泰通产品秀全自动热解析仪24位全自动热解析仪50位全自动热解析仪自动二次热解析仪全自动热解吸仪是一款自带电子冷阱的,气路采用电动六通阀、八通阀和电磁阀相结合,可以编程自动完成吸附管的一次解吸冷阱富集、二次解吸、进样和反吹四个过程,冷阱温度、一次解吸温度、二次解吸温度和管路加热温度可以独立设置,并且在进样时输出同步信号,可以同时启动色谱和工作站。全自动热解析仪充分体现了先进的前处理技术和强大的实力,作为先进的热解析仪配备有:二级解析功能,除湿功能自动检漏,电子压力控制等功能,瞬间解析的技术,半导体冷凝至-40℃ ,所有的技术有效保护GC ,极大的提高解析效率。采用先进惰性加热传输管线设计,不占用色谱进样口。用户在需要时自行改变进样方式。24/48/50/100位样品位,转盘式自动进样设计,让您轻松应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检测。全自动吹扫捕集仪AutoTP-93全自动吹扫捕集仪是一款带电子冷阱的93位40mlVOA样品瓶全自动吹扫捕集仪。采用高精度注射泵精确取样,用氦气/氮气作为吹扫气,将吹扫管通入样品溶液鼓泡;在持续的气流吹扫下,样品中的挥发性组分随吹扫气逸出,并通过一个装有吸附剂的捕集装置进行浓缩;在一定的吹扫时间之后,关闭吹扫气,切换六通阀将捕集管接入GC的载气气路,同时快速加热捕集管使捕集的样品组分解吸后随载气进入GC进行分析。通过与GC或GC/MS的联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如饮用水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也可用于食品中挥发物(如气味成分)的分析等。全自动活化仪ATHH-12全自动活化仪是热解析(热脱附)仪的配套设备,用于吸附管在高温条件下通惰性气体吹扫,保护吸附管填料同时将吸附在填料上的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得到本底干净的采样管,再去控制现场采样,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原理:在高温及一定的惰性气流下将吸附管内残留物吹扫出去,使吸附管获得重生,吸附管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全自动顶空进样器全自动顶空进样器是气相色谱法中一种方便快捷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将待测样品置入一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加热升温使挥发性组分从样品基体中挥发出来,在气液(或气固)两相中达到平衡,直接抽取顶部气体进行色谱分析,从而检验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成分和含量。使用顶空进样方法可以免除冗长繁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避免有机溶剂对分析造成的干扰、减少对色谱柱及进样口的污染。全自动气体进样器GS系列气体自动进样器是用于气体样品直接进样的装置。通过配备多个样品选择阀、自动取样系统、多路进样阀及定量环以实现样品的取样和进样功能。搭配气相色谱或其他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气态样品的直接进样分析。大气预浓缩系统大气预浓缩系统可对苏玛罐、采样袋、采样瓶等多种采样装置中空气样品进样并低温浓缩聚集,能有效对空气样品中极性(醛、醇、酯、酮、醚)和非极性、活性硫、氮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浓缩分析,并有效去除气体样品中的H2O、02、CO2、N2等气体。自动制标仪将活化好的采样管插入制备孔,使用微量进样针精确注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一键启动制备程序自动通入恒定流速的惰性气体,模拟大气采样过程,标准溶液中的待测组份吸附在采样管的填料中, 而标准溶液中的溶剂被放空,完成制备过程。ZB-1自动制标仪的流量和制备时间可以设置,制备结束后会自动关闭载气。采样管
  • 卫健委发布GBZ 115-2023《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标准》
    近日,卫健委发布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15-2023《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非医用低能射线装置的放射防护要求,适用于能量从豁免值至1MeV的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离子注入装置、电子束焊机、静电消除器、电子显微镜和测厚、称重、测孔径、测密度用的射线装置。该标准自2024年3月1日起实施,GBZ 115-2002《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同时废止。标准下载链接:GBZ 115-2023 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标准.pdf
  •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用儿童保护装置检验标准
    2012年2月14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经济部”标准计量检验局发布G/TBT/N/TPKM/118号通报:根据“商品检验法”的公告。   车用儿童保护装置从2002年7月1日起就已实施强制性检验。标准计量检验局(BSMI)将采用与UN/ECE R44第2版修订协调一致的,经修订的CNS 11497“车用儿童保护装置”(2010年6月7日颁布)作为新的测试和检验标准,代替现行的CNS 11497(2001年12月31日颁布)。标准计量检验局提议,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在进口或投放市场时,检验范围覆盖的车用儿童保护装置必须遵照经修订的CNS 11497。车用儿童保护装置的合格评定程序是产品验证登录(RPC)。   该通报拟批准日期待定,拟生效日期为2012年7月1日,评议截止期为通报之日起60天。   更多详情参见:http://members.wto.org/crnattachments/2012/tbt/TPKM/12_0592_00_x.pdf
  • 湖南省计量院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通过升高级计量标准比对验证
    近日,湖南省计量院“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顺利通过升高级计量比对验证。湖南省计量院副院长刘卫平出席验证会。 此次比对验证邀请了来自广东省计量院、江西省计量院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专家组依据国家检定规程JJG 823-2014《离子色谱仪》进行了比对验证的方案研究和探讨,前往实验室对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及配套设备等条件进行确认,确认满足建设高级计量标准要求后,开展了比对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检定装置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高级计量标准水平。交流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化学计量的发展方向、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比对验证的通过,将进一步提高湖南省计量院离子色谱检定不确定度水平,为计量溯源提供更精准保障,更好地服务湖南经济的发展。
  • 江苏计量院新建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标准
    日前,江苏省计量院新建计量标准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顺利通过计量标准考核。检定装置的测量范围为总磷(0~500)mg/L,总氮(0~500)mg/L,不确定度为Urel=1.2%(k=2),可以开展相同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为总磷:±0.05mg/L~±10%,总氮:±0.2mg/L~±10%的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的检定工作。   在线水质分析仪作为一种水质监测工具,可以实现自动对水质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近年来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对水环境的治理和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大量出现在各行业单位的排放监测站点中。   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检定装置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江苏计量院在水环境监测和化学检验检测领域的技术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水质检测、石油化工、冶金等相关行业的客户提供服务。
  • 镇江建立在线天然气型气相色谱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
    近日,镇江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线气相色谱仪(天然气型)检定装置,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考核专家建标考评,成为全省首家、全国第3家建立该装置计量标准的计量技术机构。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9.6%,直接关系我国碳排放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采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分析天然气组分,通过组分数据计算发热量,是获取长输管道天然气热值数据的主要方式。目前,在国内大中型天然气贸易计量站中,在线气相色谱仪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计量设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考核专家、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市计量中心建标相关人员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开展了考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考核专家李春瑛审查认为计量器具配备符合技术规程要求,文件集格式规范、内容齐全,人员能力高、操作过程规范,对此次建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工作同时开创了疫情之下建标考核的新模式,通过操作视频、会议录制等方式进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网络考评机制,可在全国计量系统内复制推广。该计量标准的建立完善了我省的天然气能量计量量值溯源与碳计量检测体系,为江苏省天然气公司、国家管网西气东输公司等大型天然气储运企业的能量计量工作提供计量技术支撑,服务于国家天然气的公平、公正贸易,有效助力碳排放碳中和战略目标在我省的推进实施。
  • 宁夏计质院“苯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装置”通过高级计量标准考核
    近日,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宁夏计质院)“苯气体检测报警器校准装置”顺利通过高级计量标准考核,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  苯气体检测报警器是广泛应用于石化、油漆仓储等作业场所环境中检测有毒气体的安全防护类计量器具,其通过常见的光离子化(PID)检测原理将苯气体浓度转化为数值实现现场显示、声光报警的功能,从而确保现场作业环境的安全可靠。  目前,宁夏计质院可开展的气体检测报警器检校项目包括一氧化碳气体检测报警器、电化学氧气体检测报警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气体检测报警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等15余项,能够基本满足本地企业对于各类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定、校准需求,并为全区气体检测报警器计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 湖北省计量院新建“60Coγ射线水中吸收剂量(治疗水平)标准装置
    近日,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计量院)新建的大区级计量标准“60Coγ射线水中吸收剂量(治疗水平)标准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   该项标准装置主要用于校准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是常用辐射剂量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辐射剂量学量值传递、医学放射治疗、射线探伤,以及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领域辐射场的剂量测量。   此前,我国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一直采用空气比释动能作为量传参数。相比原有量值传递体系,将水吸收剂作为传递量值,可有效降低剂量计的测量不确定度。目前,湖北省计量院也是首家建立该项标准的法定计量测试机构。   该项大区级计量标准的建立,可更加有效地保障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的量值准确可靠,对于确保放射临床剂量准确,防止因剂量失准造成医疗人身伤害有着重要作用;可更加有效地提升各级医院放疗质量控制能力,为提高湖北乃至中南大区医疗卫生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 中仪宇盛生产的30位全自动吹扫捕集装置符合国家HJ605标准
    中仪宇盛PT-7900D型全自动吹扫捕集装置是一款由北京中仪宇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仪器,主要应用于水和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分析,也可用于食品中挥发物的分析等。符合国家“HJ605-2011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环境保护标准。气相色谱仪:具毛细管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能对载气进行电子压力控制,可程序升温。质谱仪:电子轰击(EI)电离源,具NIST质谱图库、定量分析及谱库检索等功能。吹扫捕集装置:中仪宇盛PT-7900D型全自动吹扫捕集装置。仪器参考条件吹扫捕集参考条件:吹扫流量:40mL/min;吹扫温度:40℃;吹扫时间:11min;阀箱温度:180℃;管线温度:180℃;冷阱脱附温度:280℃;冷阱脱附时间:3min;进样时间:1min;清洗流量:100mL/min。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参考条件:①色谱柱:60m*0.25mm*1.4um(6%氰丙基苯基94%甲基聚硅氧烷固定液);进样口温度:200℃;分流比:30:1;柱流量(恒流模式):1.0mL/min;升温程序:初始温度35℃,保持6min,以10℃/min升至120℃保持2min,再以8℃/min升至220℃保持5min。扫描方式:全扫描;扫描范围:35-270amu;溶剂延迟时间:4.0min;离子源温度230℃;传输线温度:250℃。②色谱柱:30m*0.25mm*1.4um(6%氰丙基苯基94%甲基聚硅氧烷固定液);进样口温度:200℃;分流比:30:1;柱流量(恒流模式):1.0mL/min;升温程序:初始温度35℃,保持3min,以10℃/min升至120℃,保持1min,再以8℃/min升至200℃保持2min。扫描方式:全扫描;扫描范围:35-270amu;溶剂延迟时间:1.5min;离子源温度230℃;传输线温度:250℃。实验数据色谱图一、配安捷伦气质各组分线性相关系数均能达到0.999以上。以下为中仪宇盛PT-7900D型全自动吹扫捕集装置对国家HJ605标准中的64种目标物进行的测试报告:通过以上测试报告不难看出,该设备实验效果优秀,满足“HJ605- 2011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对6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的实验要求,仪器性能表现出色。
  • 我国成功研制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
    我国成功研制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让材料可靠性测试更精准 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通过专家鉴定。经鉴定,该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方法研究方面的空白。 疲劳是指材料在重复或交变应力作用下,所受应力远小于其抗拉强度时,经多次循环后,在无显著外观变形情况下而发生的断裂现象。这种断裂一旦发生,往往将导致灾难性的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据了解,汽车零部件的破坏中85%由疲劳引起的,航空工程中有60%~80%的断裂是由结构材料的疲劳破坏引起的。为保证产品、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相关行业主要通过疲劳试验机来测量试件材料的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等性能指标。 该装置的成功研制,为疲劳试验机校准、检定和定型鉴定提供了高准确度的计量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装置和方法。为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冶金、建筑等行业的材料可靠性与使用寿命测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材料计量提供了强有力的量值溯源保障,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仪器专项:“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的研制”通过验收
    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之任务二“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的研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课题成功研制了最大量程2000 kg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实现了重复性和灵敏度等参数远超国际上现有商业测量装置技术指标的目标,将我国大质量测量校准测量能力(CMC)提高至世界第二。  验收会议现场  作为高精密机械功率的关键参数,大扭矩精准测量在国防、船舶、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里至关重要。为了应对我国不断增长的大扭矩精确溯源及高准确度大质量测量的需求,经过历时4年的努力,课题组科研人员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对技术细节的追求,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  据课题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力学与声学研究所王健研究员介绍,该课题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的任务之一。通过该课题研制的装置仪器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满载重复性为0.15 g,灵敏度为1.27 g,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3.6 g(k = 2),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被验收专家誉为“我国大质量标准测量装置中设计精巧、工艺创新的精品”。  2000 kg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  同时,该课题组首次自主设计开发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及任务在经费执行、技术资料、研发进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实时管理,并为各任务提供了信息化异地交流平台,确保了项目高效、规范化管理。(图/ 文:黄涛)
  • 我国研制出新型测量装置 实现二维图形高精度圆度校准
    日前,一种高精度的新型光学二维图形圆度测量装置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并通过专家验收。该装置首次将圆度测量的标准方法与影像探测技术进行结合,实现二维圆图形高精度圆度校准,准确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解决了高精度影像测头坐标测量机的溯源问题。   据介绍,坐标测量机是一种精密、高效的空间几何量测量仪器。小到五金件的尺寸确定,大到整机、整车的几何量测量,都须借助该设备。然而,我国已引进的高精度坐标测量机影像测头的探测误差达0.5微米,但评定用标准器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15微米。为此,高精度标准圆图形的圆度校准迫切需要建立更高精度的圆度测量装置。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所研究员王为农带领团队经过攻关,将圆度测量的标准方法与影像探测技术相结合,以自主研制的一维影像传感器作为测头,利用成熟的精密转台和数据处理系统,构成了高精度、可溯源“光学二维图形圆度测量装置”,实现了二维圆图形高精度圆度校准。   据了解,从测量原理上,该装置结合了接触法和影像法的优点,解决了零高度二维图形的圆度测量问题。同时,该装置误差来源简单,与传统测量的评价方法一致,量值溯源途径清晰,解决了光学系统数值孔径、光学传感器噪声等对分辨力和测量能力的限制等难题。   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可用于光学影像测量设备标准器的溯源,为集成电路、印刷电路和机械零件等加工制造行业的光学制版设备和光学成像加工设备的准确度验收提供了新的可能。
  • 计量院成功研制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 填补国内空白
    记者22日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经专家鉴定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   不仅人类会产生疲劳,汽车零部件、航空工程结构材料经过多次循环使用后也会产生疲劳——在无显著外观变形情况下而发生断裂,从而导致灾难性的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   据统计,汽车零部件的破坏中85%是由疲劳引起的,航空工程中有60%—80%的断裂是由结构材料的疲劳破坏引起的。相关行业主要通过疲劳试验机来测量试件材料的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等,而动态力值误差是疲劳试验机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目前,受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限制,国内对疲劳试验机检定或校准,通常只针对静态力值,明显降低了疲劳试验机动态力值计量的准确度,并增大了测量不确定度。此次研制的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就可解决这一难题。   课题负责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刚告诉记者,此套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由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及动态应变信号数据采集系统两部分组成,静态准确度达到0.1级,在500Hz频率范围内,归一化动态灵敏度优于1%,实现了高准确度的动态力测量,可实现校准装置动态特性测试、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装置的成功研制,为疲劳试验机校准、检定和定型鉴定提供了高准确度的计量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装置和方法。为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冶金、建筑等行业的材料可靠性与使用寿命测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材料计量提供强有力的量值溯源保障,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中测院力学所完成对1MN力值基准装置大转角油路压力的测量工作
    国家计量基准战略备份项目是我院“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目前已进入筹备实施阶段,我院力学研究所力值传感器实验室负责实施中小力值基准相关的技改项目。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测院)建立保存的1MN力值基准装置作为统一国家1MN及以下力值量的主要基准装置,其力值不确定度至今保持着国际领先的地位。5月9日,力值传感器实验室项目主要成员完成了对1MN力值基准装置大转角油路压力的测量,压力值的测量结果为子项目“大转角机械推进系统”伺服电机的选型奠定了基础。中测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直属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是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第三方检测与校准机构、测试技术与标准研究机构三位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院。除开展计量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外,中测院面向全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展计量检定校准、产品检验检测、工程测试与评价等,为企业保障和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受政府委托承担计量检定、计量比对、产品抽检、型式评价等法制计量工作,为政府履行监督职能,依法科学行政提供技术支撑。
  • 浙江省计量院通过锗γ射线谱仪校准装置建标现场考核
    5月30日,浙江省计量院“锗γ射线谱仪校准装置”顺利通过现场考核,后续将开展相关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锗γ谱仪是常用的辐射环境监测仪器,广泛应用在放射性环境检测、核应急和核事故处理中,其计量性能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关乎核电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所以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装置来对锗γ射线谱仪进行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该标准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辐射环境监测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同时可以为保护核电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启用新线角度基准装置
    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3月13日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启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研制建立的“线角度基准装置”,同时废除了原“线角度基准装置”。线角度基准装置是国家平面角基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圆光栅线纹复现平面角度量值,为分度盘、圆光栅和角度编码器等圆分度器件提供最高精度级别的参考源,满足数控机床回转定位、航空航天器飞行姿态调控及测绘仪器空间定向的计量需求,对精密加工、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前沿科学等领域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制造业发达国家将线角度计量作为产业链基础环节优先发展,德国、日本等凭借其线角度基准装置建立了国际领先的圆分度器件产业,有效支撑了其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建立的线角度基准装置在0°~360°范围内,测量步长优于0.005 ″,采样率比原有水平提升6个数量级(即一百万倍),可实现宏观和微观角度跨尺度测量能力,相当于能用望远镜观察到1公里外任意方向上的1根头发丝。其参与的国际计量局组织的线角度关键参量国际比对(APMP.L-K3),在规定测量范围内,连续测量2万个定位点,技术能力达到国际第一梯队水平,并首次获得该量值的国际互认。 新建的线角度基准装置实现了全圆连续超高分辨力量值复现,解决了我国圆分度器件产业向高端化升级所面临的精度评价难题,为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测控装备、精密科学仪器的圆分度测控核心器件实现国产替代,提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量值源头,为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提供了有效的计量技术支撑。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启用激光小角度副基准装置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启用由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分别研制建立的两项“激光小角度副基准装置”。 激光小角度副基准装置是国家平面角基准的重要组成之一,可复现和保存平面角单位,并作为激光小角度基准装置的备份,可为激光小角度测量仪、自准直仪、光学角规等小角度器件进行量值传递,满足航空航天用激光陀螺、精密机床用高精密导轨、芯片制造用光刻机等高精尖领域的小角度量值计量需求,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精密光学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建立的激光小角度基准装置突破了400mm超精密殷钢正弦臂、大口径空心角隅棱镜研制瓶颈,以及双频激光干涉差动测角等关键技术,实现了0.001"超高精度角度测量分辨力,相当于地球上的观察者能够看清400公里外空间站上宇航员手中的铅笔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建立的激光小角度副基准装置实现了超高分辨力小角度量值复现,具有微小角度的测量能力,其分辨力近似一个圆周的1亿3千万分之一对应的角度量值,准确度可以达到0.03″,相当于一根100公里长的圆棒,一端抬高15毫米对应的角度量值。 当前,我国测量仪器产业正在高速向国际领先水平发展,激光小角度副基准装置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大量小角度精密测量和准确度评价问题,将为我国小角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计量支撑,并推动高精度大范围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等高端测量仪器加速实现国产化。
  • 重庆:研制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工业CT等校准装置
    日前,重庆市印发《重庆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计量发展主要指标。其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计量装备国产化替代率要大于等于95%。《规划》强调要加快溯源技术及计量装备研究。重点面向先进制造、贸易结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及养老、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溯源技术和计量装备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结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标准化、智能化、高精度计量器具的研制应用,提升重点领域计量装备国产化率以及国产计量装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其中,在先进制造领域,重点开展微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发动机复杂部件失效定量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多参数仪器设备、无线传感器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规划》提出要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涉及五方面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出在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方向,重点研发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开发发动机运行试验平台性能评价系统,研制大齿轮多参量计量标准器具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工业CT等校准装置。《规划》原文如下:重庆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启全市计量事业发展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编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全市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计量基础建设、产业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已建成5个国家级计量检测中心,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项目超过2300项,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达到95%。计量整体能力实现西部领先,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给计量体系带来的全新挑战,我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与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新技术领域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部分产业计量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区域间计量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计量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实质性确立。推进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强化计量应用支撑,提升全市整体计量能力已成为提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计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着力提升供给质量,为谱写全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创新突破。强化科技创新对计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计量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兼顾区域、领域、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攻克计量领域“卡脖子”技术,加速计量测试装备研发和国产化替代,推动计量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好激发产业增长潜力,提高计量创新链整体效能。——坚持需求牵引、供需联动。把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计量工作的出发点,围绕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问题,明确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和计量服务发展方向,加强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强化计量服务支撑,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计量发展新机制。——坚持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加强政府对计量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将政府调控重点放在系统培育产业健康生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计量机构在技术路线选择、服务领域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系统协同、融合共享。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着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着力发挥计量的技术服务保障作用,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协同服务和综合应用。坚持将融合发展贯穿始终,有序推动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发展新生态,合力开创计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一代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基本建立,计量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计量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充分激发计量技术机构科技创新活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成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基础理论和战略发展课题研究,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测量实验室,搭建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的计量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全市计量技术能力提升。——计量服务保障效能日益提高。计量在全市重大战略中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更加突出,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基本覆盖重要产业发展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制一批专业计量测试装备,形成一批专用计量测试方法和技术规范,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体系日趋完善。——计量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实施一批计量基础能力提升重点工程,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物质研制、机构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协同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加速计量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统筹推进锻长板强优势和补短板蓄后势,全面提高计量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计量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持续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计量监管体制,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强化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探索构建新型计量监管模式,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展望到2035年,全市计量科技创新水平与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计量整体能力跻身全国领先梯队。全面建成现代化计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形成计量社会共治格局,区域计量能力高效协同发展。专栏1  计量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2035年指标属性1主持及参与编制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61030预期性2编制地方计量技术规范(项)5780110预期性3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计量科研项目(项)2510预期性4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计量科研项目(项)62686预期性5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84710001200预期性6建成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个)026预期性7建成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个)0610预期性8建成国家级计量检测中心/站(个)568预期性9建成国家计量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个)014预期性10计量装备国产化替代率(%)80%≥85%≥90%预期性11强检项目建标覆盖率(%)78%≥85%≥95%预期性12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95%≥96%≥98%约束性13主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90%≥95%预期性三、强化计量科技研发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四)强化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计量战略发展和基础理论研究,创新计量应用技术。积极参与和推进“量子度量衡”计划,应对计量基准量子化变革,重点开展时间频率、力学、化学等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形成一批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开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专栏2  强化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方向1.计量理论研究。重点开展计量战略发展研究,量和单位、不确定度理论模型研究应用、测量程序与有效性评价、可计量性设计、计量整体解决方案研究,计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研究。2.计量基础技术研究。持续开展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化学计量等方面的计量基础技术研究。3.精密测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高端数字测量技术、微纳米测量技术、图像识别测量技术、复杂几何测量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和高端计量器件自主可控技术研究和应用。4.时间频率及传递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长距离超高精度激光时频传递技术、光纤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应用,满足下一代时频同步精度需求的基于量子纠缠的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五)加快溯源技术及计量装备研究。重点面向先进制造、贸易结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及养老、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溯源技术和计量装备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结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标准化、智能化、高精度计量器具的研制应用,提升重点领域计量装备国产化率以及国产计量装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专栏3  加快溯源技术及计量装备研究重点方向1.先进制造领域。重点开展微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发动机复杂部件失效定量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多参数仪器设备、无线传感器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2.贸易结算领域。重点开展天然气计量检测、电子衡器智能检定及防作弊监管、高速动态汽车衡检测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3.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储供能、氢能源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4.医疗健康及养老领域。重点开展临床检验、医用诊断治疗、康复理疗、医疗环境监测、医疗器械安全监测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5.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开展能源、气态污染物、能效水效、油气回收监测与检测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六)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创新发展远程和在线计量技术、复杂环境和极值量计量技术应用,加快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况环境检测技术、直流电能计量技术、计量设备虚拟仿真技术、智能电网量测领域质量数据分析及评价关键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加强智能化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强化涉及全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多参数检测、在线检测、动态监测、远程监测、自动化检测等技术方法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增强快速检测能力。(七)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围绕国家战略和全市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卫星导航、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实施西部(重庆)科学城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发挥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科创引领作用,加速整合社会计量资源,充分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开展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鼓励联合申报计量科技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实施重大计量科技攻关项目。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栏4  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重点工作1.强化计量央地合作。加强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国家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深度合作对接,力争在国家计量基标准建设和技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突破。2.完善计量科技合作平台。加强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各专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围绕时间频率、导航定位和5G/6G通信等领域共建科技合作平台。3.建立重点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节能等项目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全市整体计量检测研发能力。4.服务众创空间平台。引导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各类众创空间展开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计量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提升产业计量服务水平,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八)服务制造业发展。实施全市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需求,搭建一批计量公共服务平台,聚焦全市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加强应用性、创新性、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和产业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及专用装备研制,为“重庆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实施制造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充分发挥计量对产业链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计量对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技术保障和创新服务。专栏5  服务制造业发展重点工作1.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软硬件产品中植入应用的计量服务需求,持续推动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通信领域全产业链、全溯源周期的计量技术开发与测试装备研制,重点开展5G/6G通信、毫米波传输、关键元器件、大规模天线阵列、空间射频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和分析应用。2.汽车摩托车产业领域。围绕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换电模式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充电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安全与保障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开展电磁兼容领域量传溯源技术研究。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机能效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建设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完整评价体系及规范性计量测试平台等。3.装备制造产业领域。顺应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新能源、增材制造等领域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重点开展数字化精密测量、大尺寸及微纳米高精密测量、复杂几何型面测量等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持续完善装备制造计量服务能力。4.消费品产业领域。面向全市食品、特色纺织品、新兴消费品等领域消费升级需求,重点推动食品添加剂、有机化学品残留、包装材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以及消费品中生化计量、电离辐射计量等前沿性计量技术研究和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5.材料工业产业领域。围绕全市增加高品质原材料供给和前沿材料工程化、产业化发展需求,重点开展面向绿色建材、化工材料等原材料,以及先进有色金属、石墨烯、气凝胶等新材料的前沿计量技术和关键特性参数计量标准研究。6.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面向全市居民健康管理、重大疾病发现、疫情防控保障等领域需求,持续推动远程医疗计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重点开展精密医疗设备检测、植入材料检测和蛋白质计量、药物及疫苗研发生产计量、核酸计量溯源技术研究。(九)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计量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大计量对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助力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服务我市建设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专栏6  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1.现代物流业。推进物联网核心元器件计量标准体系建设,重点研制物联网感知装备动态特性在线测试仪器设备,研究冷链环境动态监控系统校准技术,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2.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面向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测试、检验等计量服务。重点发展在线检测计量,完善检验计量服务体系。3.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加快商贸、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计量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加大计量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十)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面向高端仪器仪表和精密制造产业计量检测需求,重点完善压力、流量、电磁、光学、化学等仪器仪表检测能力开发,拓宽仪器仪表检测服务范围,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自动化水平。开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服务行动,建设一批计量测试共享实验室,解决企业生产设施不完备、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鼓励引导企业进行高端仪器仪表研发,拓展产品种类、扩大服务市场,在特色仪器仪表领域持续做大、做强、做响“重庆制造”品牌。专栏7  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重点工作1.高精度计量检测装备。重点研发面向卫星导航、环境监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精度计量检测装备,建立集成原子时标标准装置、高精度多轴转台标准装置以及大流量风速风向、微小流量、微小容量、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车辆动态多参数测量仪等检测装置。2.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重点研发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开发发动机运行试验平台性能评价系统,研制大齿轮多参量计量标准器具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工业CT等校准装置。3.面向高端应用的计量检测装备。重点研发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应用的计量检测装备,包括曲轴洛氏硬度测试系统、动态力值压力校准装置、大口径气体流速流量检测装置、自由曲面自动检测系统、多参数危险气体在线分析仪器等。4.传感器。重点开展面向环境监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传感器检测能力研究,包括多维力值传感器、惯性运动参数传感器、动态称重传感器校准装置。5.特色仪器仪表。重点研发面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层民生计量保障领域的仪器仪表,持续提升智能水表、燃气表、流量计、加气机、热能表、焦度计、高压电能表等我市特色仪器仪表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十一)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加强计量与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平台联动,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强化互联网与物联网领域计量服务,高水平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研究智能基础设施计量测试技术,解决影响全市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计量技术难题。开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性能。推进计量检测大数据采集,拓展“工业互联网+计量”智能检测的市场应用。加强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物联网感知装备质量水平。专栏8  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重点工作1.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测试评价技术及标准化测试数据集的研究。重点推进计算机视觉、跨媒体感知、自主无人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计量检测技术、关键参数测量与测试验证、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2.产业数字化领域。提高测量过程控制有效性,为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重点推进数字技术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在线监测计量体系建设。3.互联网领域。打造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促进5G/6G、区块链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物理信道、传输稳定性、功耗等参数的计量测试方法研究,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4.物联网领域。开展轻量级操作系统及测试技术研究,研究制定物联网感知装备测试标准和系统评价技术规范,开展测试评价。研制物联网感知装备动态特性在线测试仪器设备,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十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标准体系,推动地区和行业碳排放计量标准方法研究,依法开展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提升碳计量和碳汇计算技术支撑能力。推进全市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拓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加大能源资源和环境卫生计量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利用,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提高能源计量动态监控能力,强化计量测试技术在碳足迹、碳追踪中的应用。专栏9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1.碳排放领域。加强“双碳”计量技术、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碳市场基础标准、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和碳排放在线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组织质量法油流量标准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远程在线检定装置的研发。2.能源领域。打造综合能源计量云平台,推进重庆市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分析系统。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重点研究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检测技术。推进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电力碳足迹追溯、发输电能效提升以及特高压、清洁能源场景计量试验监测技术研究。3.环境监测领域。开展环境监测在线计量技术及装备、环境计量标准物质研究。加快用于水、土壤、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新一代智能监测装备集成开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类仪器的在线、便携、快速计量检测。重点提升环境、卫生领域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能力,提升成品油、液化天然气、页岩气领域监测能力,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4.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温室气体标准物质研究,进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纯度定值,开展污染物颗粒尺寸定值及分布研究。(十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计量专业优势,围绕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完善能源保障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工程、重要装备、重点网络线路计量需求,开展交通一体化综合检测、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和保证技术研究,开展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持续提升计量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保障能力。专栏10  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1.交通运输领域。重点推进高铁装备制造、机动车测速、道路交通称重等计量技术升级迭代。围绕国际大宗高价值产品贸易,加强“渝新欧”港口计量体系建设和互认。2.城市交通领域。重点推进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卫星导航及应用等技术,开展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等智能城市交通系统涉及的信息、通信、传感器等计量检测技术研究,为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平台提供计量测试数据,实现对交通运输领域能耗数据的动态监测。3.能源资源领域。重点推进能源资源计量领域的计量装备研制,制定修订能效水效标识产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创新能源资源计量检测技术手段,开展能源计量器具在线动态计量检测标准方法研究。4.水安全领域。重点推进城乡供水水源水质在线检测计量标准及计量技术研究,完善地表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水量计量、水雨情遥测、城乡供水监测、供水管网漏损监测、重点水源地水质监测计量标准及计量体系,重点提升漏水控制、污水处理、防洪能力等方面的计量检测技术水平。5.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面向5G/6G、千兆光纤、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空间互联网和量子通信网等网络设施建设需要,开展互联立体网络体系计量技术及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试验计量平台,打造一批复杂场景的应用试验计量基地。重点研发高精度守时系统,提供时间频率产品全产业链计量检测服务。6.自然资源监测领域。开展用于测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新一代地形地貌测量仪器校准溯源技术研究。五、夯实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四)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体系,确保量值传递溯源链条的完备性。加快推进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在重点领域新建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提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专栏11  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工作1.国家计量标准。重点围绕保障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需要,立足我市时间频率、气体流量、卫星导航等优势计量专业,积极参与相关国家计量标准研究。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及计量应用需求,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供给,加大关系民生和健康安全的相关产业计量标准建设力度,新建大长度、气体流量、膨胀法、真空等全市最高等级计量标准,填补西部地区相关领域量传溯源空白。3.部门(行业)计量标准。重点围绕部门(行业)发展需求,在能源、医化、理化、工业探伤、电力、水务等重点领域加强计量标准能力建设。4.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加强计量标准能力建设,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计量技术支撑能力。(十五)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研发应用的市场化培育,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加大对标准物质的研发投入,加强对涉及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发立项指导和知识产权政策扶持,大力支持公益性标准物质推广应用,提升标准物质质量控制、追溯管理能力。(十六)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持续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普惠性、基础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推动“一区两群”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更加平衡充分。建立以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为龙头、市级计量测试中心为骨干、社会共建共享计量实验室为补充的全方位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具有产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计量测试机构。加强计量技术机构间的协同服务、协同创新,推动形成一批公共检测平台。专栏12  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重点工作1.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重点提升我市现有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技术能力水平。围绕服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取新获批筹建一批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2.市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提升市级法定计量机构技术能力,完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区域法定计量机构保障能力。面向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监管、增材制造、石墨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建设一批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性能评价实验室。3.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负责部门行业计量标准建设与维护、专用计量技术与方法研究、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面向电力、水务、气象、地质勘测等领域开展行业内计量风险收集、评估、监测、预警,承担政府及行业指定的基础保障任务。(十七)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加快计量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创新型团队建设。支持计量技术青年骨干参加国家级、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平台的研究、实验活动。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加快培养产业计量服务与民生计量保障需求的紧缺人才。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探索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机制。(十八)完善企业计量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通过分类指导,帮助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工业企业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计量管理人员与计量器具,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和管理。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计量管理能力。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凡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十九)推动计量交流合作。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计量协同发展,持续深化计量服务区域合作,组建川渝产业计量技术联盟,建立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打造区域资源互补、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监管执法互联的服务平台。加强计量对外交流合作,推动计量领域高质量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计量援助和国际计量交流合作。六、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效能(二十)完善计量法规体系。积极推动计量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完善相关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快全市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建成符合市情实际、满足产业需求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成立重庆市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市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实施、评估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计量技术规范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修订和宣传推广。(二十一)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推动计量监管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实施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推动对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量值准确性、可靠性计量评价,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重大专项开展量值保障能力验证,推动对计量器具、测量软件、测量系统、测量平台开展综合计量评价。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二十二)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面向精准医疗、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卫生防护、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三农”领域延伸,持续提升乡村计量技术创新和服务供给水平,缩小计量领域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专栏13  民生计量监管重点工作1.民生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民生计量保障,实现涉及民生领域重点强检项目全覆盖。加大现场计量检定校准装备配置,实现民生计量检定校准便利化。2.民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持续开展加油(气)机、充电桩、出租车计价器、集贸市场(超市)衡器、民用“三表”和粮食市场在用计量器具等重点民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和商品过度包装的专项治理,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3.计量惠民专项行动。组织计量技术机构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医院、进养老院,开展计量技术服务,打通计量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4.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计量服务供给质量和效果,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粮食收储、农资销售、农产品收购等重点环节计量服务,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二十三)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聚焦数字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模式,通过器具智能化、过程自动化、数据系统化,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体系。推广新型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控制和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二十四)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做好诚信计量建设规范宣传工作,在供水、供电、供气、成品油、验配眼镜等领域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典型,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建立完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落实。(二十五)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提升计量执法效果。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打击计量作弊、缺斤短两、伪造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和综合执法相衔接,加快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二十六)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力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开放、多元的法制计量格局。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持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七、保障措施(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建立重庆市计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计量工作,协调解决涉及全市计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支持计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二十八)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预算。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积极落实国家计量检定相关优惠政策,努力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专项、重点工程及试点示范项目。加大对计量技术突破、模式创新、成果转化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服务。(二十九)加强学科和文化建设。支持高校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将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培育体系,在义务教育中增加计量基础知识教育内容,参与开展计量线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计量科普宣传,推动计量科普基地建设,在“世界计量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对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计量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计量科学素养。大力传播计量文化,积极开展计量先进典型和榜样选树,不断增强广大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十)加强协调联动。加强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区县间计量工作的协调联动,统筹推进计量功能布局、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重点工作。探索组建全市计量智库,广泛吸纳高水平计量人才,研究趋势性、前瞻性重大计量问题,做好计量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努力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计量工作格局。(三十一)狠抓评估落实。各区县、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落实规划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