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变革发展

仪器信息网变革发展专题为您整合变革发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变革发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变革发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变革发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变革发展话题讨论。

变革发展相关的论坛

  • 浅析氙灯耐气候实验机行业的变革及发展前景

    浅析氙灯耐气候实验机行业的变革及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的氙灯耐气候实验机企业大多处于低端市场,我国科研机构涉及测控技术及相关仪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实用性较差。对相关的生产制造技术,特别是核心工艺技术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很大,成果的转化率低。高中档仪器产品和系统涉及不同领域内具一定深度的应用技术,国外企业设有专业部门并拥有经验丰富的应用人才,而我国仪器仪表企业往往对大型工程工艺不熟悉,缺乏应用技术的集成能力。因此,生产高档产品比较困难。我国环境试验检测设备仪器仪表行业更应当抓住机遇,推动自己科研人才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化科研陈国,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真正的实现我国氙灯耐气候实验机行业向高、精、尖端发展,为行业带来了变革,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伟大变革。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91643_585516_3081173_3.jpg  随着经济结构深入调整,氙灯耐气候实验机全国能源会议报告为我国的仪器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呈现出新的变化。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现场仪表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等领域, 检测设备、光学仪器、电能仪表、可变电阻器、驱动器、过滤器、换热器、显示器等类型的产品,市场交易份额占较大比重。  氙灯耐气候实验机行业前景光明,增速惊人近几年来,国内检测、分析等科学仪器均保持20%以上的增幅。在仪器仪表行业中,专用仪器、检测设备的市场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行业景气度颇高,尤其是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检测设备被广泛看好。

  • 量的变革 质的飞跃——2019年世界计量日致辞

    [img]http://www.chinajl.com.cn/Uploads/image/20190523/20190523094442_95268.jpg[/img]~~~~~~~~~~~~~~~~~~~~~~~~~~~~~~~~~~~~~~~~~~~~~~~~~~~~~~~~~~~~~~~~~~~[align=center][b]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 秦宜智[/b][/align][align=center]2019年5月20日[/align]  144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并确立以实物基准向各国传递量值的基本计量制度,从此揭开了人类统一测量的历史。“米制公约”签署144年后的今天,在全球共同庆祝第20个世界计量日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见证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的“国际决议”正式生效实施,共同祝贺计量事业全面进入“量子化时代”,意义非凡。  计量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国际计量单位制是全球测量体系的基石。今年世界计量日主题确定为“国际单位制——根本性飞跃”。国际单位制新定义“国际决议”的正式生效,就是向全世界宣示:国际单位制已完成自身量子化变革,计量实物原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计量单位都由自然界恒定不变的“常数”进行定义,人类将开启任意时刻、任意地点、任意主体根据定义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大门。  计量量子化变革,使精准的极限测量成为可能,成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认知宇宙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嵌入芯片级量子计量基准,把最高测量精度直接赋予制造设备,并能长期保持稳定,实现对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更准确稳定地感知和最佳控制,这是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的“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支撑,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插上飞翔的“翅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将计量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加强战略规划,部署重点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对计量量子化变革高度关注、积极跟进。目前,我国获得国际计量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三,我国自主可控的国家时间基准达到3000万年不差一秒,长度量子基准达到每米误差不多于50纳米,都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在这次量子化变革中,我国对温度、质量的重新定义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能够保证我国量值与国际等效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是国际米制公约的正式成员国。作为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在此郑重承诺,将遵守国际计量大会决议,继续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此次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决议实施为契机,推进中国计量的量子化进程,让计量这块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更加稳固、更有分量、更具价值。  首先,要更多发挥市场力量,着力健全充满活力的计量工作体系。在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基本前提下,要大胆解放思想,强化问题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不断提升计量工作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要更多汇聚各方资源,加快制定量子化时代计量发展战略。应对计量量子化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规划、协同推进。要以计量量子化变革为契机,联合相关部门研究编制新一轮国家计量发展规划,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加强量子测量技术产业创新引领和布局发展,突破一批急需的关键核心计量测试技术,启动建设一批重大计量测试基础设施,研制以量子传感为基础的量子计量标准,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最后,要更多参与国际共治,切实推动计量国际国内一体化发展。计量是世界通用技术语言。要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国际计量治理格局,实质性参与国际计量发展规划、计量规则制度和计量科技研究,扎实推进国际计量互认制度改革和在中国的有效实施,筹备办好2020年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大会,强化国际计量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中国计量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计量事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站在了计量全面量子化时代的开端。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迎接变革,更加重视计量,更多宣传计量,更好发展计量,奋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table][tr][td] [/td][/tr][/table]

  •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

    [color=red][b]分析化学发展趋势[/b][/color]来源: internet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是随着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溶液理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目前,分析化学正处在第三次变革时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第三次变革的基本特点:从采用的手段看,是在综合光、电、热、声和磁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新成就对物质进行纵深分析的科学;从解决的任务看,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获取形形色色物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现代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不只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而是要对物质的形态(氧化-还原态、络合态、结晶态)、结构(空间分布)、微区、薄层及化学和生物活性等作出瞬时追踪、无损和在线监测等分析及过程控制。随着计算机科学及仪器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分析化学家也不能只满足于分析数据的提供,而是要和其它学科的科学家相结合,逐步成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近些年来,在全世界科学界和分析化学界开展了“化学正走出分析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科学”等热烈议论,反映了这次变革的深刻程度。本书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自然科学学科(分析)发展战略调查报告”在美国、前苏联这两个发达国家分析化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归纳为八个方面,以论述分析化学整体的发展: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新闻发布会

    [align=center][b]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新闻发布会[/b][/align][align=center][b]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助推计量迈入量子化新时代[/b][/align][align=left] 12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召开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新闻发布会。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在发布会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国将开始使用新修订后的国际单位制,为抓住此次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将强化计量量子化战略研究,并制定量子化时代的中国计量发展新规划(2020年-2035年)。 据谢军介绍,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在法国巴黎召开,这是被科学界和世界媒体同行誉为翻开人类科技发展新篇章,具有跨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科技盛会。在这次会议上,经包括中国在内的53个成员国集体表决,全票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1号决议。根据决议,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等4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将由常数定义,于明年的世界计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对时间单位“秒”、长度单位“米”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的重新定义,至此,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这是改变国际单位制采用实物计量的历史性变革,是人类科学发展进步中的一座里程碑。 作为国际通用测量语言的SI国际单位制,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法定单位制。这次国际单位制的成功变革,实现了国际测量体系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部建立在定义常数之上,将保证SI长期稳定性和环宇通用性,也将开启任意时刻、任意地点、任意主体根据定义复现单位量值的大门。 谢军表示,此次变革从表面来看,大家可能感觉不到发生的变化,就如同我们给房子换了一个更加坚固的地基,并不太会直接影响我们生活起居,但它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次SI重新定义生效后,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以及产业发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来说,不会直接造成大的改变,原有的测量结果仍将是连续的、稳定的。但从专业角度观察,SI的重新定义,将改变国际计量体系和现有计量格局。 一是重新定义将实现量值传递溯源链路扁平化,使量值溯源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测量结果更准更稳。第1号决议实施后,可通过嵌入芯片级量子计量基准,将能把最高测量精度直接赋予制造设备并保持长期稳定,从而实现对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更准确稳定地感知和最佳控制,有力支撑流程再造、节能减排和质量提升等。这将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以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科技革命,插上飞翔的“翅膀”。 二是重新定义将催生新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集多参量、高精度为一体的芯片级综合测量,不受环境干扰无需校准的实时测量,众多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极限测量等将成为可能,测量仪器仪表形态将全面创新。这将为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走向工业制造强国,带来重要机遇,也将迎来重大挑战。 三是重新定义和量子测量技术发展将使得计量基准可随时随地复现。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将能够直接应用最准的“标尺”。无处不在的精准测量,将直接促进市场公平交易、实现精准医疗、改善环保节能等等,将进一步促进社会诚信建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将惠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谢军介绍,我国目前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我国自主可控的国家时间基准、长度量子基准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这次国际计量单位制重大变革中,作为国家计量院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SI温度基本单位开尔文的修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已独立建立了基于新定义的千克复现装置,并成功研制了真空质量测量和质量标准传递装置,可以保障未来我国质量量值与国际等效一致。 谢军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履行法定职责,并将以此次国际单位制变革为契机,开启中国计量的量子化新进程。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从技术和应用层面出发,介绍了此次国际单位制变革的主要内容,并就新国际单位制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它将对人们日常生活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技术解读。他认为这次国际单位制的“基石”完全建立在“常数”上,使得全球测量体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方向指出,新定义用自然界恒定不变的“常数”替代了实物原器,保障了国际单位制的长期稳定性;“定义常数”不受时空和人为因素的限制,保障了国际单位制的客观通用性;新定义可在任意范围复现,保障了国际单位制的全范围准确性;新定义不受复现方法限制,保障了国际单位制的未来适用性。 谢军透露,我国将努力抓住和用好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计量基础研究、前沿性研究,加速推进国家计量基标准质量提升工程,研制以量子传感为基础的量子计量标准,重塑量传溯源体系,改革计量管理模式。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计量合作愿景与行动》,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计量的国家战略资源作用! 发布会上,谢军和方向还就媒体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align]

  • 多位院士专家提出:石化产业变革离不开材料创新

    在近日举行的弘扬闵恩泽科学家精神学术论坛上,多位院士专家认为,材料革命是[b]新一轮石化产业变革的充要条件,石化产业应结合材料发展格局、短板等,有所侧重地加速材料科技创新。[/b][color=#ff0000][b]科技突破加速产业变革[/b][/color]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表示,我国化学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新材料“卡脖子”。他认为,[b]针对有机材料,实现材料结构精准调控是重点;针对无机材料,实现材料高性能化是重点[/b]。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徐南平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期,新材料将成为产业变革的引擎。科技竞争、社会进步等对我国面向未来发展战略的材料提出要求。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洪流中,我国必须把新材料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材料科技的突破加速产业变革。[color=#ff0000][b]产业布局应有所侧重[/b][/color]“目前,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初显,各国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徐南平指出,[b]中国的优势在于稀土功能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先进储能材料[/b]等。对于材料领域未来布局方向,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发展战略各有侧重。到本世纪中叶,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国必须解决国家安全(生存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权)、抢占未来科技与产业制高点(未来主导权)这“三权”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谢在库表示,国内新能源行业高端石化材料涉及50种左右,自给率为60%至70%,需求规模近300万吨。他指出,材料变革重点布局高端高值及其复合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基材料以及塑料循环。[color=#ff0000][b]需加快相关技术创新[/b][/color]对以上问题,行业该如何做?谢在库建议:对于高分子材料,应注重材料性能、碳基结构、生产工艺,根据市场对材料性能的需求和结构与性能的科学认识,合理设计碳基结构;对于节能分离材料,应通过对材料组成、结构的科学设计与优化,构建快速、精准的传质通道;对于可回收材料循环利用,应加强生态设计、提高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提升合成材料的性能,从而减少塑料使用量或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明丰表示,石科院攻克了功能性尼龙聚合材料等技术,打通了己内酰胺—尼龙6/66、环氧丙烷—聚醚、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产业链,实现了新聚合材料技术、聚合材料新单体的高值化发展。未来,[b]石科院将致力于构建高端碳材料库,打造电化学高端碳材料技术平台,实现国产替代[/b]。[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align=right][/align]

  • 【原创】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

    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第一次:16世纪天平的出现,使分析化学有了科学的内涵。20世纪初,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的发展,建立了溶液中四大反应(酸碱、配合、氧化还原和沉淀)平衡理论。分析化学引入了物理化学的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分析化学从此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并被引入到分析化学中,出现了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发展为仪器分析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为新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不同,具有如下特点:a.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降低。b.选择性好;c.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d.相对误差较大。e.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分析化学进入了第三次变革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可以使操作和数据处理快速、准确与简便化,出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各种Fourier变换仪器相继问世,比传统的仪器具有更多的功能和优越性,如提高灵敏度、快速扫描、便于与其他仪器联用等。计算机又促进了数理统计理论渗入分析化学,出现了化学计量学。它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设计或选择最佳的测量条件,并从分析测量数据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化学信息。

  • 国家单位制的变革给计量带来的重大影响!?

    这次变革,既开启了任意时刻、任意地点、任意主体根据定义复现单位量值的大门,也对计量溯源产生重大影响。正如国际法制计量局局长指出的,“变革确实意味着:最终,溯源性的建立方式可能发生改变”。具体来说: 影响之一是量值传递溯源将扁平化。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重新定义之后将实现量值传递溯源链路扁平化,使量值溯源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测量结果更准更稳。 影响之二是测量测试手段将全面创新。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重新定义之后将催生新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乃至芯片级综合测量集成系统,不受环境影响、无需校准的实时测量,或众多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极限测量等将成为可能,测量仪器仪表形态将全面创新。 影响之三是精准测量更加无处不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重新定义和量子测量技术发展将使得计量基准可随时随地复现。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将能够直接应用到最准的“尺子”。

  • 书写亚太计量发展新篇章

    书写亚太计量发展新篇章时间:2015-11-25 来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3天、35个经济体、40余次会议、400多名会议代表,刚刚在北京结束的2015年亚太计量规划组织(以下简称APMP)全体大会,不仅会议规格高、活动内容丰富,而且秉承“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研讨未来10年亚太计量的挑战与机遇,具有历史性和里程碑意义,必将书写亚太计量乃至全球计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是APMP创始成员国之一,是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此次承担2015年APMP全体大会,体现了一个计量大国的担当,是中国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计量发展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此次大会一方面集中展示了中国计量科技发展成就,提升中国计量在国际上的地位,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报道,使得政府和民众对计量有了更好的认识,特别是在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以及计量支撑精准医疗、能源环境和先进制造等,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展示出一个在计量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具有蓬勃发展生机的计量大国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持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开展计量培训,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可再生能源和气候科学计量研讨会,共同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重大挑战,引领了世界计量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 如何实现光学仪器自动化、光电化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迅猛发展,光学仪器也出现了的新的发展。目前我国光学仪器在物理学新效应和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有了新的探索和发展。 目前,计量测试仪器、物理学测试仪器、地学和地质学仪器、化学分析仪器、医学仪器、无损材料检验仪器的研发都十分重视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SGUID)技术的应用。同时光纤、光学玻璃等检测,也逐渐应用到椭偏技术。 未来我国光学仪器将逐渐向自动化、光电化发展。目前三座标测量机、自准直仪和投影仪等光学计量仪器已经在微机化、光电化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更多的新光电器件、新功能材料的开发,将进一步促进光学仪器的光电化发展。同时CCD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光纤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着光学仪器的变革,使光学仪器更加微机化、光电化、自动化以及高精确化。

  • 质谱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在临床生化检验领域,技术的应用优势明显,也存在较多的挑战和局限性,但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将解决这些困境,促进技术的应用。在技术应用普及方面,相信行业协会和质谱技术应用较早的临床实验室,将会进一步推动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为满足临床在生化检验方面的需求,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质谱技术在一些特殊检验项目(如内分泌固醇激素方面)的应用优势将更加凸显,并得到扩展和深入,检测结果的快速准确性等各方面也会有进一步提升随着各类专业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课程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的开设、逐步推进以及相应教材的出版与应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未来的几年,质谱技术在临床生化检验领域的发展会有让人欣喜的表现。在微生物鉴定和核酸检测领域,虽然数据库和分析软件仍不完善,但随着质谱仪的国产化、中国人群菌库和特殊疾病特征的建立以及临床应用的深入,这些问题将会有所改善。而蛋白质鉴定和定量、蛋白组学研究持续深入、质谱成像等新应用不断发展与完善,将为质谱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变革。总之,随着技术本身的发展、基础应用以及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质谱技术正在成为医学检验领域非常有前景的、高渗透性的新兴检测技术。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

    [table=86%][tr][td]《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公开发布。为了解《意见》有关情况,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b]一、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意见》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几组重要概念?[/b]深化动能转换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并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北方地区的1/5以上,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均占全国1/10左右。从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看,山东工业基础地位和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关键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制约,探索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模式。国务院印发的《意见》对山东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生态环境领域转型发展等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山东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北方地区发展活力动力、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重大战略融合互动,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b]二、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来,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成效?《意见》与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否有什么联系?[/b]2018年以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的部署,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阶段性成效,呈现出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质量提升。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近四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2021年增长8.3%,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近四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二是结构升级。2021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比2017年提高13.2个百分点。能源结构深度调整,超额完成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任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比2017年提高17.6个百分点。三是动力换挡。新动能主导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科技创新提速突破,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4万家,比2017年增长2.2倍。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比2017年增长1.26倍;国家级领军人才数量翻了一番多。数字赋能态势强劲,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比2017年增长35%。四是活力迸发。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全程网办率超过80%。截至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市场主体总量1385.4万户,较2017年增加578.6万户、增长71.7%。此次国务院印发《意见》,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目标任务升级版,是发展方向再聚焦,是指导山东省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一方面,在发展目标任务上既有序衔接,又充分进行了深化升级。《意见》明确,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到2035年,努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展动能持续转换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定型,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目标既紧密衔接、一脉相承,又实现了深化提升、演进升级。另一方面,发展方向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进一步丰富拓展。在综试区重点部署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能培育等经济领域的路径探索基础上,《意见》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此为统领,强化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新的要求,明确了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能源交通结构调整、科学有序控碳减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任务。[b]三、《意见》重点从哪些方面对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安排?[/b]《意见》综合考虑山东现实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要求,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先行区”,即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个主题词”,即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两阶段目标”,即到2027年,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到2035年,努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四个发展导向”,一是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探索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二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三是促进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全链条赋能实体经济;四是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七项重点任务”,一是降碳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三是推动数字绿色文化赋能,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五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六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七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b]四、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请问在推进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意见》提出了哪些重要举措?[/b]能源领域是降污减排的主战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山东是能源消费大省,受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结构性矛盾突出。《意见》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支持山东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对化石能源,突出清洁高效利用。发挥煤电、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在确保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的基础上,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增强油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提升胜利油田、渤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清洁低碳生产水平。对非化石能源,突出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支持山东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建设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对区外能源,突出跨区域绿电合作。《意见》提出,推动“绿电入鲁”,支持山东加强与送端省份合作,积极参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新建特高压输电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b]五、工业化数字化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意见》对山东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有什么部署?[/b]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数字化应用的重要领域。山东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结构最丰富的省份之一,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2021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7%,在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版图中举足轻重。支持山东加快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意见》聚焦产业结构转型作了三方面部署。一是降碳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新建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二是推动数字绿色文化赋能,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基地,打造海上“能源岛”。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实施文化赋能行动,塑造一批原创标识和国潮品牌。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支持按程序稳步重组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支持山东探索建立顶尖人才“直通车”机制,聚集一批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b]六、《意见》在空间层面有哪些部署和要求?各区域板块间如何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合力?[/b]《意见》从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的角度,对城乡区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安排。一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开展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确保黄河下游长久安澜。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碳汇能力。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二是明确省内区域发展重点。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升鲁西、胶东、鲁南地区发展水平,促进协同互动。支持资源型城市、区域交界城市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三是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城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扛牢维护粮食安全大省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重要农产品和蔬果供应保障基地。推进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应用,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扶持。[b]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山东作为国内率先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将如何推动“双碳”领域国际合作?[/b]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山东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加强对外交流,加大合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意见》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以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为重点,支持山东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一是支持山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支持绿色低碳技术与产品“走出去”。巩固提升中欧班列良好发展态势,发展多式联运和绿色物流。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二是加快发展绿色贸易。充分利用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和技术贸易,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出口。合理调控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率先开展绿色贸易规则衔接。加强清洁能源、生态保护、气候变化、海洋和森林资源保护等国际合作,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绿色低碳领域科研联合攻关和技术交流。[b]八、为推动《意见》重要任务落地,有哪些具体安排?[/b]为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意见》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组织实施保障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一是健全动能转换的市场化机制。支持和鼓励山东在科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标准化创新发展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实践。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健全支持民企改革发展政策,破除制约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决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探索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路径。依法推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领域改革。二是建设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结合山东实际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一链办理”改革。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打造场景牵引、数据驱动、智能高效的新型数字政府。聚焦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大力推进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实现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等监管手段,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土地、价格、生态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形成合力。发挥重大项目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山东省的指导,统筹协调落实《意见》提出的跨领域、跨区域重点任务落实,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帮助解决改革转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td][/tr][tr][td] [/td][/tr][/table][table=100%][tr][/tr][/table]

  • 【征稿】“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回顾”专题专家用户约稿函

    1978-2008,这30年,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黄金岁月”, 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也不例外。仪器信息网响应广大网友、仪器生产厂家和专家用户的呼吁,将特别制作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回顾”专题。专题包括:政策变革篇、专家解析篇、厂商企业篇、第一台国产仪器、图说30年、网友互动等子栏目,全面总结回顾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总结经验和教训,引发大家对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关注,以促进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更加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现向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专家用户诚挚约稿。约稿的有关事宜及注意事项明确如下:  一、征稿对象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资深专家、仪器用户。  二、征稿内容  两种模式任选其一展开叙述  模式一:  文章可描述不同时期我国科学仪器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并通过不同时期我国科学仪器现状的对比,回顾我国科学学仪器行业发生变化的过程 可进一步阐述不同时期我国政策的转变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  最后,通过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我国科学仪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科学仪器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模式二:  (1) 描述本单位、本实验室30年来发生的与仪器有关的变化   (2) 叙述本人30年来有关仪器发展变化的所见、所闻及感受   (3) 记述某一种仪器30年来的发展变化   (4) 你认为值得与大家共享的有关仪器方面的事件。  三、征稿要求  1.文章稿件需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曾任)职务与主要的研究方向等   2.文章格式不限,可采用编年体大事记、记叙文、议论文等方式,也可用散文、诗歌。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一事一议。  3. 请将文章采用word文档形式发至本网征稿专用邮箱。  4.文章正文内容不少于500字,最好附仪器图片及相关图片说明。  四、征文起止日期  2009年1月1日起,截稿日期为2009年2月10日。  五、投稿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025  E-mail:news@instrument.com.cn.com[center]仪器信息网编辑部2008年12月31日[/center]

  • 臭氧老化试验箱发展趋势解析,邀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臭氧老化试验箱发展趋势解析,邀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b]臭氧老化试验箱[/b]行业的发展与前进离不开创新,该行业更是一个对科技有着敏锐嗅觉和感受力的产业,它也深深反映着科技的每一次变革,也在科技发展的支撑之下取得了新的发展 尽管我国环试行业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生产国,但是在数量上的突破并不代表着质量的飞跃,目前国内环试企业却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了影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从技术水平看还是管理水平看,都与其水平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align=center][img=,302,30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231511434462_7879_1037_3.jpg!w302x302.jpg[/img][/align]  臭氧老化试验箱行业未来将如何进行创新发展?这显然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创新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竞争中的一大利器,但如何创新、升级发展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环试企业希望提升利润空间,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要将这个观念真正转变和落实在行动上。否则一切都将只会成为空谈,对企业的发展起不到丝毫的推动作用,并会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之中失去竞争力。目前,环试行业成为了重点扶持行业,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都在向烘箱行业涌入,这极大的推动行业的发展。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情况之下,臭氧老化试验箱行业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首先要先在观念上有一定要转变 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的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尽管创新会带来一些发展和长远的利益,很多的企业都是在盲目跟风,设备的结构出现雷同,竞争力明显的被削弱,获取着眼前利益。要将创新发展为企业的理念和信仰,才能够根植创新的土壤 其次,在管理制度上也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是缺乏创新的环境。如果创新不能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其价值也无法真正得到体现,更无法为企业带来利益。

  • 坚持国家使命导向 强化计量科技发展战略保障

    [align=center][b][size=16px]坚持国家使命导向 强化计量科技发展战略保障[/size][/b][/align]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在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上发挥着战略支撑引领作用,有着重大原始创新效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十四五”规划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路径。 从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和国家发展整体利益来看,计量成为战略必争领域。 其一,计量关乎国家公益。古时,计量是田亩、税赋、历法、商贸等封建基本制度的技术保障,关乎政治稳定和经济统治。那时的度量衡器具须由最高统治者确认,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现代国家将国际单位制([font=&][color=#333333]SI[/color][/font])确立为法定计量单位,体现了国家意志。各国建立了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标准数据库、参考实验室等国家计量基础设施,作为全社会共享的公共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测量一致性和数据可靠性,传递信任,控制风险。 其二,计量关乎基础创新。计量被视为适用于所有科学的一门学科。就创新体系整体而言,计量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性技术,计量科技创新对提升研发效率和降低研发成本至关重要。数字化时代,没有精确计量,就没有准确数据,就难以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 其三,计量关乎战略全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美苏导弹竞赛中,美国人将苏联领先的原因归结为“美国的计量不够准确”,并认为“文明的前程可能要押注在百万分之一英寸上,或十亿分之一秒上”。随着计量单位量子化变革,国家计量体系呈现扁平化发展趋势,国际规则正在重构,欧美国家都在积极部署战略对策,制定和实施量子化时代的国家计量发展战略,试图进一步强化全球科技创新版图的竞争优势,牢牢掌控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权。[font=&][color=#333333] 19[/color][/font]世纪末,欧美主要国家为占领第二次科技革命制高点,支撑工业化发展,纷纷通过立法建立了国家计量院([font=&][color=#333333]NMI[/color][/font]),如美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font=&][color=#333333]NIST[/color][/font])、德国的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font=&][color=#333333]PTB[/color][/font])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font=&][color=#333333]NPL[/color][/font])。 国家计量院的主要职责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作为国家量值源头,研究、建立、保存国家计量基准,复现和传递国际计量单位,保持国家最高测量能力,保证国家量值国际等效;二是作为国家公益机构,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众健康和国防建设等各方面提供量值传递或溯源服务,保障全国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从事计量科学技术,特别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先导性、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开发,担当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使命。[font=&][color=#333333] 100[/color][/font]多年来,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美、德、英三国的国家计量院为本国核心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量子科技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欧美国家不断强化国家计量院的战略地位和财政保障,支撑抢占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制高点。[font=&][color=#333333]2018[/color][/font]年[font=&][color=#333333]12[/color][/font]月,美国总统签署的《国家量子倡议法案》投资约[font=&][color=#333333]4[/color][/font]亿美元用于支持[font=&][color=#333333]NIST [/color][/font]开展建立量子计量体系、研究量子测量和安全标准。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font=&][color=#333333]2021[/color][/font]年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未来法案》对[font=&][color=#333333]NIST[/color][/font]未来[font=&][color=#333333]5[/color][/font]年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总预算近[font=&][color=#333333]80[/color][/font]亿美元。美国以正式立法与国家投资方式,全力支持计量科技前沿攻关,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强化[font=&][color=#333333]NIST[/color][/font]作为世界第一国家计量院的地位。 不断强化对计量科技发展的战略保障和对国家计量院的持续支持,已成为欧美国家制胜的重要法宝,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从国家创新体系行为主体来看,国家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国家科研机构应当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为国家目标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新形势下,我们要高度重视计量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强化使命导向,不断加强国家计量院的战略力量和引领作用。 一方面,建议把计量摆在科技创新全局的优先位置,加快实施量子化时代的国家计量发展战略,将量子测量作为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优先领域,并作为重点列入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和规则制定权。 另一方面,建议尽快修订完善计量法,明确国家计量院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责,以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构建以国家计量院为核心的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予以法律保障。(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06月14日A8版,作者:于连超)

  • 东西分析演绎了怎样的国产科学仪器发展之路?未来之路如何?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西分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西分析历经两代人的努力,创造了多项“行业领先”、“国内第一”,如极具竞争力的煤炭安全专用仪器,国内首台商品化质谱,以及日前首次进入X射线领域(XRF/WDXRF)等,现已成为业内知名企业。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东西分析可谓是国产仪器厂商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历史也记录了国产科学仪器市场的变革与发展。那么东西分析是怎样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公司完成新老交接之后有什么样的战略部署?而东西分析新的掌舵人李晓鸥先生对国产科学仪器有什么样的独到见解呢?带着这些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您认为,国产科学仪器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作为国产仪器厂商和科研工作者又该朝哪个方向努力?——————————————————相关话题——————————————————————李晓鸥:国产仪器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访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1223/072394.shtml

  • 【原创】解读传感器如何发展

    解读传感器如何发展 传感器的出现,被誉为本世纪初高压电器制造业的一场革命。其数字化输出、网络化接线使得电网更安全、更环保、更利于一次设备乃至整个输配电系统的智能化。传感器与传统互感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小信号传输代替大功率输出,互感器小型化、低功率化可使原先数十公斤甚至上吨的重量减小到几公斤。 光隔离代替油、气绝缘。独立式高压互感器一二次间采用光纤数字连接,光隔离代替复杂昂贵的油气绝缘系统,这是一个革命性变革,使得电压愈高,互感器的性价比愈高。 数字化输出替代模拟输出,便于后续网络连接和智能化处理,采用光纤传输,具有更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网络数据共享代替多绕组并行接线。传感器单点测量数据可经由工业以太网传输,因而获得共享,在电站可省去大量的并行电缆。 应用情况 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上百个单位从事新型传感器的试探性研发,初步形成供货能力的大约有十家左右,门类较为齐全,可全面供货的目前已经有3~5家。产品涉及10~800千伏,电流、电压、独立式、组合电器式等不同品种。 2004年起,有源传感器先于光学互感器进入市场应用,有源传感器高压侧将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光纤传至地电位,像光学传感方案一样,实现了高低压之间的光隔离绝缘,加之便于工业化批量生产,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互感器种类。 同一时期,我国研发一种更加实用的“自励源”技术,从而有源式转变为一种“准无源”结构。这一方案可大幅度简化互感器,从根本上提高可靠性和寿命周期。 不久,一种适合电子式小功率分压的“等势腔”分压结构在我国出现,它具有很高的绝缘安全性和测量精度指标,因而可以替代传统依靠油、气绝缘的互感器。该技术特别适合于高压、特高压分压器结构的干式化,是一种出自我国的新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为了克服测量性能易受温度、震动应力的影响,目前,光学方案已经由环状磁光玻璃改进为一种光纤式传感器,使得光学方案登上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更加接近实用要求,这类被称为光纤式的电子互感器已经有少量试用,需要进一步克服结构复杂和造价过高问题。 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传感器改变了原有的装配应用方式,例如微电子器件被前移至户外环境的高压线、隔离刀闸、断路器等强干扰源附近,必须经受恶劣气候条件以及不规则强电磁干扰的考验,所以目前传感器研发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磁干扰防护、通信差错控制、可靠电源方式以及适应户外环境,如果措施不当,易引发信号失效、保护误判、锈蚀老化等。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尽快完善试验、检验相关标准,促进传感器下一步研发的关注点向高可靠、高稳定方向倾斜。 未来研发方向 传感无源化:由于无源传感方式具有技术优势,独立式ECT传感部件将趋向于无源化,这包括有源式传感器将通过摆脱对外源的依赖,实现自供电,走向准无源化,由此,传感器平均寿命周期将会达10年以上。 经过一系列传感器的脉理,我们熟知了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世界里,传感器的发展,人人可以见得.[color=#fe2419][size=5]以后发帖要注意版规哦,不能有超链接!!![/size][/color]

  • 数控技术应用使机械产品向智能化发展

    数控技术应用使机械产品向智能化发展

    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科技技术不断创新,各行各业都在随之升级转型,制造业也是一样。但大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人们的手工劳作创造的,而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制造业的发展仅依靠劳作是不可行的,只有过硬的技术在未来的制造业中才能站稳脚步。 3D打印、机器换人、大数据制造,这些频繁出现的数据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当下科技界三种飞速发展的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这些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而如果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制造业,那将绝对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改革”。数控机床应为典范 提到数控机床,可能很多人都不是特别了解,可它却是众多工业生产行业的基础支柱。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可以解决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目前一些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随之出现的“用工荒”为数控机床提供了又一具有潜力的应用领域——智能制造。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向智能制造转型以减轻人力短缺的影响,企业需要能够720小时连续不断高质量运转的机床设备,这就使得机床设备的可靠性变得尤其重要。 特别是近来,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的配合使用更使得智能生产或者“无人化”工厂成为发展趋势。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可以看到机械产品的数控化和智能化创新具有鲜明的特征、本质的规律,可以普遍运用于各种机械产品创新,可以引起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引起机械工业的深刻变革。这也是现在提出“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概念的缘由和根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2/201612231437_01_3169645_3.jpg二次开发是瓶颈 所谓智能制造就是数控机床产品除了完成直接加工任务之外,更应提升产品工艺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加工特点,这是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机床设备拥有一个足够开放的数控系统平台,只有在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上,用户才有机会把各种最新的创意和想法融到机床设计制造中。 然而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产品同质化泛滥,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很多制造商在使用上过于追求简便、省事,采用一些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封闭性极强的数控系统,最终导致装备极为标准化,工艺适应性差,产品雷同,最终成为低端产能的推手。 “这就如同傻瓜相机和智能相机。”许政顺表示,“傻瓜式”的CNC产品,用户调整的内容很少,使用方便,但系统开放程度不足,许多核心和关键功能的使用受到限制,不利于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使用范围,最终也只能导致低产能的市场现象。 然而数控平台二次开发并非易事。据了解,数控系统硬件部分的核心是高效的运算平台和一组控制设备的接口,也就是说,数控硬件部分可以看做是一台工业计算机。从这方面来看,无论是工业控制电源、工业控制计算机主板、还是其他嵌入式设备,我国的产业化水平都很高。 而问题在于数控系统的另一组成部分——软件。数控系统技术方案中软件承载着数控系统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和人机交互等主要功能。同时,在数控系统硬件趋同化的趋势下,软件正在成为系统中重要的价值构成部分。因此,软件产业化的问题已经成为数控系统产业化的关键。 由于我国数控产业技术开发源于某个技术关键点的突破,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没有很好的进行抽象和概念、逻辑设计,造成的结果是很难从以往的产品中提取出一些有用的、共性的技术为后来的产品所使用。加之,国内很多公司的产品很少具有连续性,往往是新的一个产品完全重起炉灶,和老的产品没有半点关系,在这种开发模式下,软件功能完善程度,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低水平的重复研发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使得技术积累缓慢。(来源:脉搏制造网)

  • 第四次工业革命给计量测试带来的思考——从计量扁平化来思考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

    [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第四次工业革命以[/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智能制造、智能生产[/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为核心[/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以互联为手段[/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以计量测试为重要的核心技术。第四次工作革命也是大数据时代[/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是信息技术时代[/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是把一切测试信息进行综合采集、综合分析并加以综合运用[/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在运用的过程中再进行新的采集、新的分析、新的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及时、准确、可靠的测试无处不在[/back][/color][/font][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无时不在。这对计量测试技术的挑战是全面的、综合的、全方位的。[/back][/color][/font][color=black]随着第四工业革命的到来[/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特别是随着无线传输、空间加载、远程诊断以及互联网的应用[/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计量检定、校准的扁平化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那么[/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区中心的职能是否会萎缩[/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省级技术机构做为主要的传递环节[/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可能会将量值直接传递到企业、到用户[/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那么地市级的计量技术机构和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还会有哪些检定、校准的职能[/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因此[/color][font='Arial','sans-serif'][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这此都对现在计量技术机构的设置、资源配置带来巨大的影响。  [/color][color=black]随着事业转企,研究院院所后加有限公司,各个研究院所合并发展。扁平化越发明显,量子化发展导致而成,虽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也不能小觑。[/color][color=black]作为计量人,应该突出自身优势,优化自身检测计量项目,在服务和技术上下功夫。可以结合培训、仪器设备、研发和标准规程规范制定上增加亮点,同时对于常规项目不能放松,依旧保持客户合作,随时发现机遇和计量校准疑难问题。[/color][color=black]不知道大家察觉没有,一些大型计量院所,已经开始跟企业强强合作,为企业解决计量校准问题,做到测不了,测不到,测不准的问题解决方案。[/color][color=black]针对新的领域项目,国家鼓励发展激励措施很多,同时约束也不少,科研实验室构建等。[/color][color=black]所以,一些机构可以考虑设置专有部门科室,做好前瞻性发展战略准备,扩展业务领域机遇,谋求更多新的发展新的思路,按照计量发展规划路线发散思维努力进取。[/color][color=black]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国际单位制全面量子化变革,计量基础技术孕育重大突破,量值传递扁平化、计量数字化加速演进,量值传递和溯源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必须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把计量关键核心能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自主安全可控。当前,我国一些新兴领域计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极值量、动态量、综合量以及复杂环境下精密测量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计量发展规划》对计量基础研究、计量能力建设作出重点部署,体现了实现高水平计量自立自强的发展要求。落实《规划》,要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加强计量研发布局,强化计量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促转型,切实把提高计量科技水平作为硬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color][b][font='Calibri','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 [/back][/color][/font][/b]

  • 机遇与挑战并存!恒温恒湿测试仪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恒温恒湿测试仪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任何一个行业都在发生激烈变革,环境试验行业也是一样,目前越来越受到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在环境试验设备行业当中,[b]恒温恒湿测试仪[/b]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带领着环视行业突飞猛进。在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生活中我们一般都只是关注产品的价格,然而现在已经慢慢的开始注重产品的高精密的质量和高品质的服务。[align=center][img=,348,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051635273087_4531_1037_3.jpg!w348x348.jpg[/img][/align]  恒温恒湿测试仪作为环试行业的主力军,需要不断的创新技术和加强完善售后服务。不断地创新技术才能在环境试验设备行业稳定脚步。随着经济增加率方面也有所进步,每一年的经济效益都会有新的超越,从而可见,中国的恒温恒湿测试仪的需求很的大,并且发展的前景也很的大。目前,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许多产品越来越智能化。高低温试验箱也需要提高本身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够跟上科技的脚步,不被市场淘汰。  鉴于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恒温恒湿测试仪的应用单位在对价格重视的同时,对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对生产企业的研发实力、交货期限、质量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规模相当的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因此,小型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有优势企业的规模则日益壮大,国内环境试验设备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 【转帖】我国速冻食品发展趋势分析

    2008年中国所有的产业都在面临盘整,面临洗牌,面临升级,在日益增长的物价和日益升值的人民币的相互挤兑下,中国很多出口企业纷纷崩盘,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倒塌的危险。可以说新一轮经济压力,比起1998年的大批国有企业倒闭,这次以民营经济、外贸经济、代工经济为特征的中国经济的危机,显然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作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速冻行业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和换代,谁能够在这轮经济环境下占领先机,瞄准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会成为下一轮经济高峰中的佼佼者,引领行业发展和进步。   未来速冻食品发展方向可以用六个字来定义,那么是哪六个字呢?健康、方便、国际   健康:健康这是食品消费的潮流,也是21世纪人类首要关注。中国人从20世纪的温饱生活中解脱出来之后,人们对于生活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对于自身及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红心鸭蛋、松花江水污染,太湖蓝藻,这都跟饮食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事件,促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比较关注健康因素。再比如说去年影响中日关系的有毒饺子事件,就是跟我们速冻行业密切相关。   在这种国际国内-全球品牌网-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下,中国食品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品质,更加关注健康,没有防腐剂,没有色素,纯天然健康的食品受每个人的热爱。   2007年肯德基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健康营养新型快餐,是为什么呢?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追求健康饮食的潮流。   2008年在中国首度推出其零度可乐,改变其赖以生存的配方,是为什么呢?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追求健康饮食的潮流。   而这对于发展了10多年的中国速冻产业来说,产品同样面临升级和更新换代,所以健康的产品潮流必然会成为速冻产品发展的方向。   方便: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的这速冻产品主要销售还是来自几个传统的节庆日,速冻市场销售要突破常规发展,必须改变其节日型消费特征,让速冻产品使用越来越方便,消费者可以像吃方便面一样去使用速冻产品,就必须让速冻越来越方便。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速冻越来越日常化,成为新兴起来的城市居民生活的必需品。   再者从国家食品规范来看,速冻产品被归为方便类食品大类中,成为继方便面之后的第二大方便产品。当前方便面的销售500多个亿,而速冻产品才100个亿左右。方便面的消费基本上已经成熟,而速冻产品的消费还在成长之中,如果能够解决方便的问题,速冻产品才能够急剧放大,超越方便面,成为方便类食品的带头老大。可以说,速冻产业目前还是一个朝阳产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国际:很多做速冻产品的人都知道,目前国际上有几万种速冻产品,而中国只有区区两千多种。中国速冻食品目前仅限于传统的米面制品,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白炽化的竞争状态,产品的同质化和创新性已经进入瓶颈期,必然要面临品类的创新。   而这种创新面临两个国际化的需要,第一个国际化是让中国传统的米面制品,走向国际成为国际速冻家庭中的一员,占领-全球品牌网-国际市场。   第二个国际化就是要让中国的速冻品种,更多的吸纳国际上成熟的主流的产品,引领中国速冻产业的创新。   中国速冻产品的空间还很大,速冻的发展潜力比方便面或者其他食品还有空间,只是中国目前的速冻产品还局限在现有米面制品中,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及拓宽市场发展空间,提升产品本身的品质,那么未来的市场前景将会是前途无量的。

  • 谱写“十三五”水利——节水灌溉改革发展新篇章

    1月11—12日,水利部在京召开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该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形势,科学谋划“十三五”水利工作,部署2016年重点任务,奋力谱写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近日,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对“十二五”水利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好水利这篇大文章,更好服务民生,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会中,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陈雷特别指出,“十二五”水利规划目标圆满完成,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完成41处大型灌区和40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再掀高潮。“十二五”是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进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在我国治水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加强,实施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亿亩。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2,基本覆盖主要农牧业县,为全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水利既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任务,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支柱,列入公共财政投入优先领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禀赋、水资源条件、发展水平不同,水利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必须围绕协调发展补短板,牢牢把握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和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聚焦中西部贫困地区,补强水利薄弱环节,破除水利瓶颈制约,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就农业节水灌溉方面,通过5年努力,到2020年要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任务。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 切实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参照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积极争取并足额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好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加快完善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健全乡镇或流域水利站,抓好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创新发展和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排服务、灌溉试验等专业化服务队伍,着力提升基层水利队伍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河北可道试验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滴灌带检测设备的高端试验机厂家,我司将矢志不渝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参与到水力改革发展新潮中,为节水灌溉做出我司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 数控切割机当今的发展境遇

    当今的中国工业发展中,对于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使用越来越需求广泛,对于切割质量,切割的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讲数控切割机当今的发展现状。  1、数控切割机的发展。从几种通用数控切割机应用情况来看,数控火焰切割机功能及性能已比较完善,其材料切割的局限性(只能切割碳钢板),切割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其适用范围逐渐在缩小,市场不可能有大的增加。  等离子切割机具有切割范围广(可切割所有金属材料),切割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等特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等离子电源技术的提高、数控系统与等离子切割配合问题,如电源功率的提升可切割更厚的板材;精细等离子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可提高切割的速度、切面质量和切割精度;数控系统的完善和提高以适应等离子切割,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切割质量。  激光切割机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和切割质量好等特点。激光切割技术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动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特别是政府强调要振兴制造业,这就给激光切割技术应用带来发展机遇。在国家制定中长远期发展规划时,又将激光切割列为关键支撑技术,因为它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科技前沿的发展,这就把激光切割提升到很高的重视程度,也必将给激光切割机的制造和升级带来很大的商机。 前几年,国内在销的激光切割机大部分为国外进口产品,国内产品所占份额甚小。随着用户对激光切割技术特点的逐步深入了解和示范性采用,带动了国内企业开发、生产激光切割机。  2、专用数控切割机的发展。数控管材切割机适用于各种管材上切割圆柱正交、斜交、偏心交等相惯线孔、方孔、椭圆孔,并能在管子端部切割与之相交的相惯线。这种类型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结构件生产,电力设备、锅炉业、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数控坡口切割机是行内比较高端的产品之一,此类型设备的回转坡口切割功能可以满足焊接工艺中不同板材开不同角度坡口的要求。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船厂在国内率先引进和使用了数控等离子切割机。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船厂纷纷配备具有回转坡口切割功能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以满足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的建造要求。  随着工业的切割生产需求,切割相关的一切都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能迎合我们的市场生存的切割设备才能长久的生存。

  • 【讨论】“在低碳中发展”还是“在发展中低碳”

    目前,国内国际关于中国低碳方向的议论很多,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个是“在低碳中发展”,一个是“在发展中低碳”,这两个方向有很大的区别。我国选择“在发展中低碳”的模式,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低碳中国,绝不是“在低碳中发展”  “在低碳中发展”是对中国发展进程的不合理修改。“在低碳中发展”,即事先设定一个“低碳”的框架,预设一大堆约束性指标,迫使中国被动接受“有条件的发展”模式。“先低碳,再发展”的路线图是一个无条件的普遍性约束,它不考虑中国的国情,带有强加于人的意味。  低碳,并不仅仅是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还包括很多方面,如低碳文化、低碳政治、低碳外交等等,研究“低碳中国路线图”不宜仅仅用“低碳经济”来概括。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又是全面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发展”的概念包括解决“人人对立”和“人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对实现物质极大丰富、文化极大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概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目的本身就包含了低碳理念的成分,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与低碳理念并不冲突。因为,发展会带来综合国力的提升,科学发展的成果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是目前的第一要务,不能离开发展谈低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已经展开了自己生态改善、环境友好、资源永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这是中国依据国情作出的发展战略选择。  “在发展中低碳”,符合国情和国家利益  与处在后工业化阶段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目前的中国正处在中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占比高达90%,其中煤炭就占了68%,而工业化对这种能源的需求仍然在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供给的增量需求加上能源供应结构的制约,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有可能到2035年以后才能出现下降的拐点。在可预见的未来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减排降碳的压力巨大。中国的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标准采取行动,中国只能从自己的国情现实出发尽最大努力积极采取自主行动。  保障自己的发展权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发展或者减缓发展就谈不上低碳。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低碳中国的主要内容,包括节能、增效、化石能源清洁化、大力发展新能源。  “在发展中低碳”,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在发展的框架内安排低碳行动才是中国正确的选择

  • 【第二届网络原创大赛】由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看分析仪器市场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分析化学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等离子体、微波技术、生物技术、功能材料、数理统计方法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快速发展,使分析化学和仪器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大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分析化学正处于第三次变革时期,分析化学已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分析化学正在成长为一门建立在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以上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B]1 分析化学的现状[/B]目前分析化学是化学中7个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分析、无机、有机、高分子,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从分析化学来看,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中的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学科中最热门的课题,从分析方法来看,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和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中最活跃的领域。分析化学实际上不再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已远远超出化学学科的领域。分析化学的飞跃发展使分析化学的定义、基础、原理、方法、仪器及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经典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定性分析系统、重量法、容量法、溶液反应、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而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化学计量学、传感器过程控制、自动化分析、专家系统、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以及分析化学微型化所要求的微电子学,显微光学和微工程学等。因此,现代分析化学正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即分析化学已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从单纯的数据提供上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B]2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B]分析化学发展至今天,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自动、快速、简便、准确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使得分析化学十分丰富.但是,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到当代水平,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分析化学将会更加迅速地、不断地发展。随着分析化学向应用领域的转移,各种新的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及其研究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继续快速发展之外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正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2.1 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包括分析方法中不同技术的联用)是分析化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出了一系列难题,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分析化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使分析化学的发展有了可能。因此一个时期分析化学的发展能达到什么水平,要看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分析化学提出了什么问题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什么条件。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分析化学发展的基本规律。2.2 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现代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要求消耗少量材料,缩短分析测试时间,减小风险,少支经费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化学信息。因此,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是高灵敏度(达原子级、分子级水平),高选择性(复杂体系)、快速、自动、简便、经济、分析仪器自动化、数字化和计算机化并向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分析仪器的发展历史与分析化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可概括为50年代仪器化,60年代电子化,70年代计算机化,80年代智能化,90年代信息化,而21世纪必将是仿生化和进一步信息智能化。当今,分析化学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由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等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如分析研究对象越来越多地选择了DNA、蛋白质、手性药物和环境毒物等与生命活性相关的物质 分析研究体系由简单体系转向复杂体系 分析研究层次已进入单细胞、单分子水平和立体构象 分析研究区间已由主体延伸至表面、微区及形态 分析研究方法除发展各类仪器分析手段之外,开始较多地研究酶和免疫学等生物化学方法,并注意结合应用化学计量学对分析结果进行解析和处理。[B]3 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B]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战略是: 应把分析仪器创新作为分析科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有关分析仪器和方法的研究。鼓励面向生命科学、环境化学、新材料科学问题中的分析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将数学和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新概念、新成就引入分析化学,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创造出一批具有新思想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该战略的实施,我国分析化学近5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些分支学科如电分析化学、毛细管电泳、生物传感器和化学计量学以及流动注射分析等的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B]4 分析化学的展望[/B]近几年内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分析化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将向生命科学(或生物医学)领域转移,适应应用领域的转移,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近两年来申请项目数在各分支学科的分布情况来看,以色谱、电化学、光谱和生化分析的研究居多。研究内容较多涉及疾病早期诊断的分析方法,微区、表面、形态的分析方法,以及微流控芯片、纳米、仪器联用等分析技术。有原始性创新的分析检测新原理和新方法探索的研究逐年增多 与生命、材料学科交叉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加强。我国的分析科学将对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使我国的分析科学早日步入国际先进行列。[B]5 分析仪器的市场和潜力[/B]作为仪器仪表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在农业、能源、生物、信息、环境、材料等众多领域高速发展的多重需求剌激下,展现出良好的市场潜力,再加上分析仪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分析仪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已经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厂商的注意,热电、安捷伦、岛津等已经各自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国内厂商还仅仅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大约70%的分析测试仪器都需要进口,而在一些高档精密仪器领域,这个比例更高。虽然目前国内的分析仪器生产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同国际先进技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技术系统性差、集成度不够,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国内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发力,并取得了一些突破。 分析仪器的发展将向实时在线的分析检测方向倾斜,产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更趋向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专用化。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应该重点围绕科研、生产、人类环境三大领域展开,以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及环保、防病治病等领域需要的分析仪器和技术含量高的中档产品为主,重点开发开发高灵敏度检测器、样品预处理装置和高效快速专用分析仪器,生命科学分离分析仪器,工业在线分析仪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及微型化分析仪器和专用软件等。国内用户要增强对国产仪器的信心,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仪器的发展,同时国产仪器行业也应该借助我国的技术优势,在加工工艺、装配等方面寻求突破,早日打破国外产品在高档、精密分析仪器市场的垄断局面。

  • 安捷伦科技变革性的原子光谱仪开创使用空气运行的时代

    安捷伦科技变革性的原子光谱仪开创使用空气运行的时代 2011年9月9日,北京—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隆重推出4100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该仪器创造性地使用空气运行进行元素分析。 4100MP-AES从根本上改变了科研人员进行元素分析的方式。该光谱仪使用空气即可运行,利用氮气产生等离子体,摒弃了实验室配置危险可燃气体和使用昂贵的气体。 4100MP-AES使用氮气微波等离子体,是所有元素分析实验室的理想选择,对于偏远地区和移动动实验室来说尤为可贵。有了该光谱仪,实验室无需再使用多种气体,也避免了手动运输和操作气瓶,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性。 Newmont 矿业公司内华达州实验室分析开发部的Bobby Joe Reichel 说道:“安捷伦MP-AES在黄金分析和有色金属分析方面无懈可击。出色的检出限和极宽的校准范围能够快速便捷地分析微量物质,并且无需费时的高浓度样品稀释步骤。” 安捷伦副总裁光谱产品总经理Philip Binns表示:“安捷伦4100 MP-AES是几十年来原子光谱发展历程上最重要的技术革新,安捷伦打破了元素分析领域的固有模式。4100MP-AES不是重新定义原子光谱仪,而是创造出全新的原子光谱仪,它以最低的运行成本进行元素分析,同时显著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4100MP-AES将经过实验验证的微波技术引入原子光谱分析,该仪器的超高性能令人难以置信。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相比,4100MP-AES 采用的微波等离子体源能够提供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更低的检出限和更快的测量速度。 针对可用应用开发的软件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提供预置方法,最小化用户方法开发、仪器校准及培训的时间。 4100MP-AES 无需使用可燃性气体,因此用户得以进行无人值守的多元素分析,甚至整夜运行。

  • 【资料】工业领域切割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自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成立以来,两会为切割行业的发展、切割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近几年,两会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焊接切割展览会和切割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现场交流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焊割机具产品的国家新标准和产品分等标准。通过这些工作,使我们对国内外切割行业的发展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行业各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信息互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切割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的工业领域中,焊接结构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板材切割是焊接成品加工过程中的首要步骤,也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工序。利用先进的现代切割技术,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使得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智能化精密切割将成为切割行业今后发展的趋势。  切割行业的现状 我国切割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类生产企业组成 1)门式切割机; 2)小车式切割机及割嘴; 3)等离子切割电源及割嘴; 4)手工焊割炬及焊割嘴等。 切割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品从单一的手工割炬发展成为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有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门式数控切割机生产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  门式切割机 现代仿形切割仍以门式数控切割机为主,因为只有这种数控切割方式,才能有效地保证切割过程中的工序完全自动化。我国数控切割技术发展比较晚,但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在80年代以前,在我国,板材下料主要是以手工或半自动小车下料为主。进入80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利用先进的切割技术,不仅是保证产品焊接质量的关键,同时也使得板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在一些板材用量较大的企业,由于板材利用率的提高,缩短了数控切割机的设备投资回收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数控切割机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切割行业的飞速发展。 目前,国内数控切割机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厂家主要有上海伊萨切割机械有限公司、梅塞尔切割焊接有限公司(昆山),这些企业在技术上得到了国外技术的大力支持,因此产品技术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而哈尔滨四海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华威焊切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厂、中船总公司船舶工艺研究所、深圳博利昌数控切割设备公司、无锡华联焊割设备厂等企业,则利用各自企业自身的优势,在技术上发展迅速,他们的产品规格齐全、性能良好,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另外他们还开发了一些专用数控切割设备,有些产品在技术上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我国数控切割机每年市场需求量约在350-400台之间,产品主要仍是以火焰和普通等离子切割机为主。大型水下等离子切割、精细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等先进切割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em09505]

  • 【转帖】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成上升趋势

    仪器仪表行业是我国发展的新型行业,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空间具备了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国内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中期水平,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产品中普遍采用,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3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国际末期水平。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可以承接30万-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大类产品满足需要程度:中高档科学测试仪器国内市场满足率为30%,中低档科学仪器满足率65%;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产品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达50%,中小型工程达70%。进口产品往往是科研、生产所需的重大、关键设备,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  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仪器仪表生产、科研、营销体系。建成了一批科研开发机构(其中机械系统的仪器仪表专业科研所20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9家);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特别是部分中低档产品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各种数字万用表、电度表、水表、煤气表、水准仪、中低档光学显微镜、望远镜等产量世界前列,在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大量出口。  通过科技攻关、联合开发、合资合作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等多种形式,使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部分中高档主导产品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形成生产能力。自主开发的主要产品包括中小型DCS、现场总线智能仪表、总线式测试系统、汽车专用检测试验设备、超声诊断仪器、微波等离子光谱、新型扩散硅敏感元件等,引进技术国产化的主要产品有记录仪、精小型调节阀、新型变送器、光谱、色谱、扫描电镜、水质分析仪、专用复合材料等;合资合作的主要产品有大型DCS、EJA、流量计、电子经纬仪、动平衡试验机、高低温试验仪器等。  一批国有、集体、民营、三资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市场竞争,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并显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和后劲,已形成主导、核心力量。  国外科技目前水平及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产品进一步与微处理器、PC技术融合,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提出的“DSPS”概念为例,以DSP芯片为核心,配合先进的混合信号电路、ASIC电路、元件及开发工具等提供整个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仪器仪表中采用了大量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的新器件、表面贴装技术(SMT)、多层线路板印刷、圆片规模集成(WSI)和多芯片模块(MCM)等新工艺,CAD、CAM、CAPP、CAT等计算机辅助手段,使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模糊控制、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新技术在现代仪器仪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网络化  当前国际上现场总线与智能仪表的发展呈现多种总线及其仪表共存发展的局面。HART、FF、Profibus、Lonworks、WorldFIP、CAN等总线都从应用于某一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展。  多种智能化仪器仪表已陆续推向市场,仪器仪表正经历着深刻的智能化变革。集成测试系统也走向了网络化,各台仪器之间通过GPIB总线、VXI总线相连。  微型化  MEMS是中末期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被视为21世纪广泛应用的新技术。被列为美国“对国家安全及繁荣有重大影响”的22项重大技术之一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主要是依托微型化技术。应用MEMS技术的微型仪器仪表被称为芯片上的仪器仪表,MEMS产品包括汽车加速计,压力、化学、流量传器、微光谱仪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工业、军事、工业控制等领域。

  • 【分享】分析仪器的发展及趋势

    分析仪器的发展及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分析仪器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展趋势主要表现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分析仪器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控制器和数字模型进行数据采集、运算、统计、处理,提高分析仪器数据处理能力,数字图像处理  系统实现了分析仪器数字图像处理功能的发展;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向测试速度超高速化、分析试样超微量化、分析仪器超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世界分析仪器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世纪之交的世界分析仪器技术可以说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光学、热学、电化学、色谱、波谱类分析技术都已从经典的化学精密机械电子学结构、实验室内人工操作应用模式,转化为光、机、电、算 ( 计算机 ) 一体化、自动化的结构,并正向更名副其实的智能系统发展 ( 带有自诊断、自控、自调、自行判断决策等高智能功能 ) 。   从世界分析仪器销售增势来看,世纪之交在农业、能源、信息、环境、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全球需求刺激下,加上分析仪器技术发展推动的分析仪器更新换 代周期不断缩短,使多年来世界分析仪器市场销售额保持 10% 左右甚至更高的年增长率。这说明分析仪器行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能不断更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世界分析仪器技术更新快、高科技含量增长迅猛。   为适应现代高科技研究和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时代信息获取一处理一传输链的源头技术,分析仪器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没有新的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和相应的全新分析仪器,不能更高、更全面、更灵敏、更可靠、更方面地获取研究、生产、社会、环境等领域中全方位的分析检测信息, 21 世纪的信息时代就无从谈起。这是我们在世纪之交期间面临新形势的一个特征,也是分析仪器新技术、新元器件、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大的缘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被世界科技和产业、人类社会发展大形势的要求逼出来的,是分析仪器技术适应大形势发展的结果。   ●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应用日益拓展。   在 20 世纪前些年,经典的分析技术现代产业大生产服务,主要为了适应分析、监控工农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大生产流程安全高效的要求而发展提高的;当今世纪之交的技术和分析仪器的“用武之地”已经大大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生物、环保、医学等有关人的生存、发展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现代高科技在军事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应用拓展 ( 例如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战争中调整、灵敏、准确的现场毒物检测、生命保障任务也大大扩大了分析仪器的应用领域 ) 。   可以肯定:在新世纪到来后,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应用由“物”到“人”的拓展趋势将更加显著。我们必须看准这个发展潮流,分析仪器事业的发展思路中摆正位置、选好方向。 全球科学仪器的主要市场为美、德、日、法、英、意等工业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美、德、英、瑞士、日本、意大利。近年来,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科学仪器的需求增长很快,这些国家 ( 地区 ) 有:智利、捷克、洪都拉斯、印度、台湾省、厄瓜多尔和埃及等,他们对科学仪器的进口正在以年均 15%~30% 的速度增长。   拉美市场由于不断开放,国内工业正在面对大量进口产品的竞争。市场的开放导致科学仪器进口关税率下调和外汇控制放宽,例如哥斯达黎加减让关税,为进口商及时提供外汇,进口商可从任何一家当地银行获得外汇,而无须中央银行批准,进口产品与当地产品的竞争迫使当地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并增加质量管理所用的各种检测仪器的进口。拉美地区大部分国家没有科学仪器的生产能力,少数国家如巴西虽然有一定制造能力,但无法供应精密的高水平的仪器。一些进行经济改革,特别是企业私有化进程加快的国家,如墨西哥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对研究开发项目越来越重视,这有利于科研用的各种物理、化学分析仪器需求的增长。另外,环保也更加受到政府的重视,气体分析仪器等的需求量正在上升。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是拉美国家科学设备的主要供应国,巴西因地理优势占有一定市场。该市场要求产品价格合理,质量优良,送货及时并耐用性强。 东欧国家中引人注目的市场是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由于公费医疗被取消和大型环保工程计划出台,捷克对仪器仪表有强大需求。波兰是东欧最大的仪表市场,国内生产有限,进口壁垒很小,用于科研的设备免征关税。匈牙利的医疗制度也正在变革,但受购买预算约束。乌克兰等其他东欧国家的主要需求部门也是科研和教育机构,这些部门购买力有限。东欧、俄罗斯、乌克兰精于生产各种分析测量仪,但在生产自动控制仪器、边缘设备和软件等方面比西方国家差。 非洲、 埃及、摩洛哥是重要的仪器仪表市场。根据埃及 1992~1997 年的五年计划,政府拨款 4 亿美元改造科研机构的装备, 由于本国产量很小,几乎均依靠进口。其中进口较多的产品有:化学分析仪器、光学仪器、检测仪器。此外,尼日利亚也很引人注目,该国对科学仪器需求很少,但仪器、制药业、化妆品的国家标准非常严格,迫使企业大量购买检测仪表。   在东亚,亚洲“四小龙”、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及泰国等对仪器仪表有旺盛的需求。亚洲“四小龙”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对科研开发十分重视。新加坡政府对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有专门的财政资助;香港产业转轨也加大了研究开发投入;台湾省当局不仅增加了基础研究开发的财政支出,而且对私人企业的研究开发给予减免税优惠。这些国家和地区对高附加值的化学分析仪器、物理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有很大需求。印度的仪器仪表市场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由于政府强调高效率和竞争力,再加上对能源、电力钢铁、化肥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制药、生物技术及食品加工等各个部门的技术改造规划及随着印度制造商和出口商越来越多的实行 ISO9000 系列质量认证体系,对购置仪器仪表的支出正在增加。印度还有相当大量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从事高科技研究和质量控制工作,这些部门也在推动高技术科学实验设备需求上升。    泰国在东南亚国家中是卫生防疫支出最多的国家,对分光仪、分光光度计、摄谱仪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日本的产品在这个市场占据首位。印尼正在提高其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在质量控制有严格的标准,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高级实验。马来西亚日益强调各产业加强研究开发,科学实验设备的销售正在增加。菲律宾以化工业为最大需求者,其次是冶金工业,对化学分析仪器的需求也在增长。

  • 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

    仪器仪表商情网 发布时间:2006-09-30 15:02 业内人士指出分析仪器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展趋势主要表现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分析仪器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控制器和数字模型进行数据采集、运算、统计、处理,提高分析仪器数据处理能力,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分析仪器数字图像处理功能的发展;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向测试速度超高速化、分析试样超微量化、分析仪器超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世界分析仪器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世纪之交的世界分析仪器技术可以说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光学、热学、电化学、色谱、波谱类分析技术都已从经典的化学精密机械电子学结构、实验室内人工操作应用模式,转化为光、机、电、算 (计算机) 一体化、自动化的结构,并正向更名副其实的智能系统发展(带有自诊断、自控、自调、自行判断决策等高智能功能)。 从世界分析仪器销售增势来看,世纪之交在农业、能源、信息、环境、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全球需求刺激下,加上分析仪器技术发展推动的分析仪器更新换。 代周期不断缩短,使多年来世界分析仪器市场销售额保持10%左右甚至更高的年增长率。这说明分析仪器行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能不断更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世界分析仪器技术更新快、高科技含量增长迅猛 为适应现代高科技研究和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时代信息获取一处理一传输链的源头技术,分析仪器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没有新的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和相应的全新分析仪器,不能更高、更全面、更灵敏、更可靠、更方面地获取研究、生产、社会、环境等领域中全方位的分析检测信息,21世纪的信息时代就无从谈起。这是我们在世纪之交期间面临新形势的一个特征,也是分析仪器新技术、新元器件、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大的缘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被世界科技和产业、人类社会发展大形势的要求逼出来的,是分析仪器技术适应大形势发展的结果。 ●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应用日益拓展 在20世纪前些年,经典的分析技术现代产业大生产服务,主要为了适应分析、监控工农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大生产流程安全高效的要求而发展提高的;当今世纪之交的技术和分析仪器的“用武之地”已经大大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生物、环保、医学等有关人的生存、发展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现代高科技在军事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应用拓展(例如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战争中调整、灵敏、准确的现场毒物检测、生命保障任务也大大扩大了分析仪器的应用领域)。 可以肯定:在新世纪到来后,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应用由“物”到“人”的拓展趋势将更加显著。我们必须看准这个发展潮流,分析仪器事业的发展思路中摆正位置、选好方向。 全球科学仪器的主要市场为美、德、日、法、英、意等工业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美、德、英、瑞士、日本、意大利。近年来,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科学仪器的需求增长很快,这些国家(地区)有:智利、捷克、洪都拉斯、印度、台湾省、厄瓜多尔和埃及等,他们对科学仪器的进口正在以年均15%~30%的速度增长。 拉美市场由于不断开放,国内工业正在面对大量进口产品的竞争。市场的开放导致科学仪器进口关税率下调和外汇控制放宽,例如哥斯达黎加减让关税,为进口商及时提供外汇,进口商可从任何一家当地银行获得外汇,而无须中央银行批准,进口产品与当地产品的竞争迫使当地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并增加质量管理所用的各种检测仪器的进口。拉美地区大部分国家没有科学仪器的生产能力,少数国家如巴西虽然有一定制造能力,但无法供应精密的高水平的仪器。一些进行经济改革,特别是企业私有化进程加快的国家,如墨西哥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对研究开发项目越来越重视,这有利于科研用的各种物理、化学分析仪器需求的增长。另外,环保也更加受到政府的重视,气体分析仪器等的需求量正在上升。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是拉美国家科学设备的主要供应国,巴西因地理优势占有一定市场。该市场要求产品价格合理,质量优良,送货及时并耐用性强。 东欧国家中引人注目的市场是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由于公费医疗被取消和大型环保工程计划出台,捷克对仪器仪表有强大需求。波兰是东欧最大的仪表市场,国内生产有限,进口壁垒很小,用于科研的设备免征关税。匈牙利的医疗制度也正在变革,但受购买预算约束。乌克兰等其他东欧国家的主要需求部门也是科研和教育机构,这些部门购买力有限。东欧、俄罗斯、乌克兰精于生产各种分析测量仪,但在生产自动控制仪器、边缘设备和软件等方面比西方国家差。 非洲、 埃及、摩洛哥是重要的仪器仪表市场。根据埃及1992~1997年的五年计划,政府拨款4亿美元改造科研机构的装备, 由于本国产量很小,几乎均依靠进口。其中进口较多的产品有:化学分析仪器、光学仪器、检测仪器。此外,尼日利亚也很引人注目,该国对科学仪器需求很少,但仪器、制药业、化妆品的国家标准非常严格,迫使企业大量购买检测仪表。 在东亚,亚洲“四小龙”、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及泰国等对仪器仪表有旺盛的需求。亚洲“四小龙”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对科研开发十分重视。新加坡政府对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有专门的财政资助;香港产业转轨也加大了研究开发投入;台湾省当局不仅增加了基础研究开发的财政支出,而且对私人企业的研究开发给予减免税优惠。这些国家和地区对高附加值的化学分析仪器、物理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有很大需求。印度的仪器仪表市场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由于政府强调高效率和竞争力,再加上对能源、电力钢铁、化肥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制药、生物技术及食品加工等各个部门的技术改造规划及随着印度制造商和出口商越来越多的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体系,对购置仪器仪表的支出正在增加。印度还有相当大量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从事高科技研究和质量控制工作,这些部门也在推动高技术科学实验设备需求上升。 泰国在东南亚国家中是卫生防疫支出最多的国家,对分光仪、分光光度计、摄谱仪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日本的产品在这个市场占据首位。印尼正在提高其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在质量控制有严格的标准,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高级实验。马来西亚日益强调各产业加强研究开发,科学实验设备的销售正在增加。菲律宾以化工业为最大需求者,其次是冶金工业,对化学分析仪器的需求也在增长。

  • 【转帖】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来源: 农业部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环境保护的耳目,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准确测取、解释和运用环境信息为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依据的系统性 工作;多年来的监测重点一直围绕着环境污染物及污染排放源的监测、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及其变化趋势等方面而进行。现代环境监测是伴随着工业污染的严重化发展起来的,地域范围由最初的区域性污染源及其周围的环境监测发展到全球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手段由化学、物理法扩展至生物方法;监测对象从环境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要素拓展至生态要素等 。“环境监测”已成为一个涵盖监测网设计、采样与分析技术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以及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学科。 在我国,作为一门大学本科课程,环境监测的教学内容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 50 年代。当时同济大学为给水排水专业开设的“水分析及水生物学”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日后“环境监测”课的水质监测部分内容,此外,医学院的公共卫生专业也开设“水和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等课程。此后,尽管该课程的名称和内容有所调整,但该类课程一直是给水排水、公共卫生等专业的必修课。 二十世纪 70 年代末,随着环境工程专业的设立,与环境监测有关的内容分散在该专业的“水污染控制”、“空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质量评价”等课内容中,有些学校则开设了“环境分析”课。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早期的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是“水质分析”课,这与同济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从事大量教学、科研与设计是分不开的。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二十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我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相继成立了环境监测处和各级环境监测站(中心),一时间环境监测人才急缺,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高校相继增设了环境监测专业。同济大学于 1984 年开始招收环境监测专业专科生(二年制),并设置了“环境监测概论”、“水污染分析”、“环境监测仪器”等专业课程; 1987 年开始招收环境监测专业本科生(四年制),与此同时,开设了“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等专业主干课。 二十世纪 90 年代初,鉴于国家对高等学校专业进行调整,环境监测专业并入环境工程专业而停办,但环境监测类课程因其在环境领域的重要性却得以保留在各个学校的培养计划中。同济大学于 2000 年将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水质分析”课正式改名为“环境监测”,并延续至今。 2001 年,同济大学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监测”是其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到目前为止,“环境监测”课已成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平台课程,每年的上课人数超过 150 人。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系于 1984 年成立环境监测教研室,负责与“环境监测”有关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室主任为李国建、陆雍森、陈青萍和陈若暾。 1993 年,环境监测教研室撤销并入新成立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该课程的教学与实验也由重点实验室承担。 2004 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撤所建系, “环境监测”的理论教学任务划归环境科学系,实验教学则由学院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担。 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曾经主讲过“环境监测”相关课程的教师有陆雍森教授、黄伟星高工、陈青萍副教授、陈若暾副教授、陈玲教授、仇雁翎讲师等人,另有多人相继参与部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目前,由陈玲教授、夏四清教授、仇雁翎副教授、 C. Paul Lo 副教授、 施鼎方讲师、方萍讲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聘请陆雍森教授、赵建夫教授、顾国维教授、陈若暾副教授等人为本课程的教学顾问。 担任本课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同时参加与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有关的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本课程主要教师负责和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高科技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在内的 10 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申请专利多项。通过大量的科研工作,使教师们能够紧紧跟上国内外环境领域的最新进展,学习最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本课程主要教师还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引入了引导式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与学并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尝试开展了部分内容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多次校部专家、学院专家听课记录和学生调查中获得好评。同时,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按部就班操作,而是紧密结合工程与研究实际,讲解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通过以上实践,为这门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境监测的基础分析方法和技术来源于分析化学,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以本课程教学梯队的研究历程为例,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现在的课程顾问 顾国维 教授就曾经带领前任教学梯队的主要成员和学生开展过黄浦江的水质监测工作,当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利用传统的化学方法进行 BOD 、 COD 等水质参数的测定;如今,教学团队又在课程顾问 赵建夫 教授的带领下开展黄浦江上游水质的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图片、高光谱数据和便携式水质测定仪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大节省了人工和时间,而且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开展全方位的监测工作,更及时地获得环境质量信息。目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以现场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多参数网络在线、多功能自动化监测方向发展;环境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手工单样品处理向在线自动化和批量化处理方向发展;由较窄领域的局部监测、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和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野外和现场环境监测仪器将向便携式、小型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环境监测方法的综合性、灵敏性和多功能性日益增强,方法检测限越来越低。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也日趋完善。 作为一门高校本科生专业课程,理应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将世界上最新的方法和技术传递给学生,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教学团队始终非常重视“环境监测”课的教材选用与编写。在最初选用外单位编写的教材基础上,历任教学团队相继编写了《水污染分析实验》( 1989 年,讲义)、《仪器分析实验》( 1989 年,讲义)、《环境监测系统及管理》( 1990 年,讲义)、《环境监测实验》( 1993 年,同济大学出版社)、《环境监测》( 1995 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监测》( 2004 年,同济大学“十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还编著了《环境工程手册 -- 环境监测卷》( 1998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部分等参考书。在上述教材和参考书的编写过程中,都及时补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介绍了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前沿。 环境监测既是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同时又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目前,“环境监测”课依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85 科技创新平台,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优势学科条件,正在学科交叉、理论及应用研究中不断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