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编制大纲

仪器信息网编制大纲专题为您整合编制大纲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编制大纲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编制大纲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编制大纲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编制大纲话题讨论。

编制大纲相关的资讯

  • 《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的函 国药典办发〔2010〕320号   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我委正抓紧筹备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及全体委员大会,届时将组织审议《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为进一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使之更加适应我国药品监管和世界药品标准发展需要,现将我委组织草拟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上网公示并征求意见,希望大家积极响应,认真提出宝贵意见,请务必于12月10日前将意见反馈至我委。   联系人:赵宇新   联系电话:010-67079523   邮箱:zhaoyuxin@chp.org.cn   附件: 《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pdf 国家药典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六部委敦促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环办[2010]160号   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为指导《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编制了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巢湖和滇池8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见附件一至八),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规划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省(区、市)具体情况,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依据各流域“十二五”水环境治理目标,制定优先控制单元综合治理方案,组织骨干工程项目并明确责任主体,协助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请各省(区、市)参照规划大纲的要求按流域编制本辖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力争于2010年年底前完成本省规划编制工作。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 王谦   联系电话:(010)66556263   传真:(010)66556264   附件:   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2.《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3.《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4.《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5.《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6.《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7.《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8.《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 《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发布
    p   为做好《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药品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国药典》标准整体水平,使《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国家药典委员会起草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初稿,现就编制大纲有关内容进行网上公示。 br/ /p p   如对公示内容有相关意见或建议,请于2016年12月1日前,将相关意见或提议以电子邮件或纸质文件的方式反馈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典委员会将结合反馈意见,对编制大纲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p p   联 系 人:洪小栩 /p p   联系电话:010-67079593 /p p   电子邮箱:hongxiaoxu@chp.org.cn /p p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小区11号楼 /p p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业务综合处 /p p   邮 编:100061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1/ueattachment/7216e462-d1c7-4ebc-b66e-a420daf4111e.pdf" 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pdf /a /p p br/ /p
  • 6个色谱/光谱临时型式评价大纲将起草
    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吉林省计量院承担了《液相色谱仪型式评价大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式评价大纲》、《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型式评价大纲》、《离子色谱仪型式评价大纲》、《凝胶色谱仪型式评价大纲》、《气相色谱仪型式评价大纲》等6个临时型式评价大纲的组织起草工作。   近日,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中国计量协会组织专家组对大纲进行了评审,经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6个大纲全部通过评审。这是首次由几个型式评价机构制定,通过专家组评审后,供全国使用的临时型式评价大纲,是型式评价技术规范的重要补充,也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临时型式评价大纲首先解决了型式评价大纲有无的问题,加强了型式评价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了型式评价工作的开展,待正式型式评价技术规范出台后,相应的临时型式评价大纲自动作废。   关于型时评价:   型式评价是指为确定计量器具型式可否予以批准,或是否应当签发拒绝批准文件,而对该计量器具的型式进行的一种检查。   根据上述定义,型式评价是型式批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技术机构负责实施的具有法制性的技术活动。   型式评价的内容包括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法制管理要求3个方面。型式评价的依据是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等技术性法规。 &mdash &mdash 摘自《领导干部质量安全知识读本》
  • 红外分光光度计等6个型式评价大纲印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根据质检总局《关于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实验室计量授权有关注意事项的通知》(质检量函[2006]59号)文件要求,我司委托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共同起草了红外分光光度计等6个型式评价大纲(内容见质检总局网站),现予以印发实施,指定作为全国统一的型式评价大纲。   当新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包含上述型式评价大纲时,上述型式评价大纲将自行作废。   计量司   2013年7月9日   相关资料下载:   红外光度计型式评价大纲.doc   离子色谱仪型式评价大纲.doc   凝胶色谱仪型式评价大纲.doc   气相色谱型式评价大纲.doc   液相色谱型式评价大纲.doc   原子吸收型式评价大纲.doc
  • 《原棉水分测定仪型式评价大纲》将于3月21日实施
    《原棉水分测定仪型式评价大纲》将于3月21日实施 确保棉花交易足斤足量   本报讯 (记者杨 蕾)我国首部《原棉水分测定仪型式评价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将于3月21日起实施。业内专家表示,该部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助于确保进入市场的原棉水分测定仪的产品质量和对棉花回潮率的准确测量,对于棉花的公平贸易及纺织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原棉水分测定仪历来都是棉花收购、加工、纺织、质检等领域的一种专业特点非常突出的重要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国家纤维计量站工程师张保国是《大纲》的主要起草人,他告诉记者,原棉水分测定仪是利用棉纤维的电阻值与其回潮率呈负相关变化的规律,在一定的纤维量、压力、电压、温度和测试面积条件下,测量棉纤维的电阻,间接测得棉纤维回潮率的一种仪器。“回潮率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原棉的水分含量,是棉花贸易结算时至关重要的一个参数。回潮率测量不准,就会导致不公平贸易。”   据介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原棉水分测定仪就一直广泛应用于棉花贸易结算。数十年来,我国原棉水分测定仪的技术标准及生产、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原棉水分测定仪产品研发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技水平有限,因此早年间研发生产的棉花水分测定仪已不能适应新疆的气候条件,这就导致了回潮率测试准确与否成为棉花重量结算的焦点问题。   在中国纤维检验局等单位的组织和协调下,国内原棉水分测定仪的主要生产厂家——陕西华斯特仪器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和厂家一起,用近两年时间完成了《温湿度对棉花回潮率测定影响及新型电测器的研制》项目。在该项目的基础上生产了新型原棉水分测定仪,新仪器全面改进了温湿度修正方法,提高了棉花回潮率测试精度。《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电阻法》国家标准也已修订完成并在全国应用。   伴随着国家棉花标准和水分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也必然带来原棉水分测定仪的改型和升级换代。然而,长期以来,原棉水分测定仪新产品的型式评价,一直没有全国统一的由国家计量主管部门权威发布的型式评价大纲用以指导和规范原棉水分测定仪新产品的型式鉴定。这一情况对控制进入市场的新产品的技术水准和质量要求都极为不利。“新的使用环境和国家标准,迫切需要有相应的型式评价大纲对原棉水分测定仪的定型进行规范。”长期从事纤维计量工作的张保国在2010年接受型式评价大纲编写任务时,深感这一工作已迫在眉睫。   将于3月21日起实施的《大纲》对测定仪的标准电阻校验回潮率示值误差、棉花样品测试误差、温度示值误差等主要计量性能以及试验方法和条件等都做了要求。   张保国介绍,目前我国使用中的原棉水分测定仪有近万台,广泛运用于棉花收购点、棉花加工厂以及检验实验室等。“《大纲》的发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测定仪的研发和生产,让进入市场的原棉水分测定仪的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燃油加油机型式评价大纲(试行)》和《燃油加油机计量检定规程(试行)》
    2024年01月0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燃油加油机型式评价大纲(试行)》《燃油加油机计量检定规程(试行)》发布实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名录该标准发布后,湖北等多地举办新版燃油加油机检定规程和型式评价大纲宣贯培训会。
  • 分享|一文搞懂检测报告的编制与审核
    检测报告的编制检测报告的目的和作用检测报告是质量检验的最终产物,是质量检验部门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获取产品质量特性的一系列准确数据,通过检验报告的形式将其反映出来。供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产品或为客户评判某产品的质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提供依据。检测报告编制原则结构完整内容详实结论准确形式美观检测报告的分类1、表单类: 一般比较简单,主要以表单的形式将检测的指标汇总在一起,结构简单、一目了然;2、综合类:将多项多种检测指标或产品参数分别进行统计汇总,辅以图表、文字,综合评判某产品或项目的质量情况。此类报告需要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检测报告的组成(宏观)内容表现(形式)检测报告内容组成三要素检测依据检测数据检测结论检测报告表现组成页面设置字体、字号段落设置样式设置如何提高报告编制水平?多读专业文献或论文;多写工作心得和工作日记;善于统计,善于分析;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创新思路,独僻蹊径。报告编制程序(综合类)1、了解客户意愿,根据客户需求选择报告类别;2、收集资料(广备料),加工提炼(深加工);3、拟定报告大纲(建立骨骼网络);4、检测数据统计处理、计算分析;5、对检测对象初评价;6、补充相关文字说明;7、补充相关图片及说明;8、对报告内容丰富润色;9、对报告外观进行精雕细琢。报告编制注意要点尽量利用自动化技术(如排版、计算);统一模板,完善模板;求同存异,有针对性分析和评价;检测依据要选准,特别对于多个检测标准的项目;报告编制思路要清晰,以检测前期、检测中期、检测后期工作内容为主线展开编写;检测数据的量要达到支持结论的强度,要科学、合理,既能反映事物的客观事实,也不出现数据堆砌。不能仅检测1~2个数据就下评价结果;报告中的用语讲究专业、严谨、慎密、简洁。要多学文献、论文以及专业书籍的用语。检测报告的审核检测报告审核原则检测报告审核要经过自查、互查、专人查三个环节;报告审核按先大后小、先外观后内容、先文字后数据、先结论后论据、先主后附的原则进行;报告审核要从委托单开始,逐步推进,将所涉及到的资料全部核查,不能缺漏;审核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数据是否可溯源,所涉及到的指标是否有依据,所涉及到的依据是否现行有效。检测报告审核中常见问题排版问题;错别字;结构不完整;量值单位不正确;数据修约不规范;报告用语口语化;报告引用依据不正确;信息量不全;数据无法溯源。
  • 关于编制《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汇编》的通知
    p   各有关企业: /p p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随着疾病谱、慢病谱和营养谱的变化以及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30年,食品营养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食物营养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法律法规到相关产品,为全球健康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其规模和品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食物营养科技创新日益受到科技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这给食物营养产业带来了升级发展的难得机遇。 /p p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我国食物营养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决定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企业共同编制首部《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汇编》,主要介绍国内外食物营养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状况,总结行业典型案例,展示企业形象,为行业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p p   现组稿工作已开始,欢迎热心于中国食物营养事业发展的专家领导、企业给予支持!具体如下: /p p   一、主编单位: /p p   指导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p p   主编单位: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 /p p   二、编制大纲: /p p   1.政策法规篇:近年来我国在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 /p p   2.专家论坛篇: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为我国食物营养产业相关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分析探索未来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趋势与路径 /p p   3.产业发展篇:当前我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概况 /p p   4.学术交流篇:入编企业产品的技术文章 /p p   5.优秀企业信息篇:国内外食物营养产业相关优秀企业信息展示(图文并茂形式)。 /p p   三、出版规格: /p p   采用6开国际标准版本(285mm× 210mm),铜版纸印刷,图文并茂,彩色精装。 /p p   四、发行范围: /p p   赠阅食物营养方面协会(学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相关会员单位。 /p p   五、账户: /p p   户 名:中国保健协会 /p p   开户行:北京银行阜裕支行 /p p   账 号:01090373100120109112168 /p p   六、联系方式: /p p   联系人:梁金刚 /p p   电 话:010-68946426 /p p   手 机:18610137276 /p p   E-mail:18610137276@163.com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3月1日 /p p & nbsp /p
  • 2020版药典大纲出炉,先来一睹为快!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大纲》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一、前言 /strong /p p   《中国药典》2020 年版的编制,正值“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是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编制好新版《中国药典》,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和产品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rong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strong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 密围绕“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以临床需求为 导向,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与淘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以《中 国药典》为核心的药品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国药典》标准整 体水平,经过五年的时间,使《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更加严谨, 品种遴选更加合理,与国际标准更加协调,标准形成机制更加科 学,努力实现中药标准继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化学药、药用辅 料标准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生物制品标准紧跟科技发 展前沿,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p p    strong 三、基本原则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提升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span /p p   坚持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促进药品质量提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研究成果应用 /span /p p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鼓励药品检测方法创新、生产工艺 改进、质量控制技术提升,使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药品标准中 得到转化和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坚持扶优汰劣,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span /p p   药典品种收载有增有减,优化增量、减少存量 有效发挥《中 国药典》的标准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推进改革工作,完善标准形成机制 /span /p p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着力突出政府在国家标 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在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地位,采取 积极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和行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投入到标准的研究制定,构建药品标准工作的新格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五)强化标准支撑,服务药品监督管理 /span /p p   药品标准提高要围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 配合支持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坚持监管依据标准,标准服务监 管。要以问题为导向,将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与药品一致性评价、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药品再注册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信息共享、协 调推进,促进监管能力水平的提高。 /p p    strong 四、具体目标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适度增加品种的收载,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 /span /p p   坚持“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工艺成熟、质量可 控”的品种遴选原则,全面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适应临床治疗用药指南调整变化的需要 重点 增加原料药、中药材、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 新制剂的收载,要 充分体现我国医药创新成果。 《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载品种总数计划达到 6400 个左右, 其中:中药增加品种约 220 个,化学药增加品种约 420 个,生物 制品增加品种收载 30 个,药用辅料增加品种约 100 个,药包材品 种收载 30 个,共约 800 个。药典已收载品种计划修订 1400 个, 其中:中药 500 个,化药 600 个,生物制品 150 个,药用辅料 150 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结合国家药品标准清理,逐步完善药品标准淘汰机制 /span /p p   全面清理国家已有药品标准,加大对已经取消文号、长期不 生产、质量不可控、剂型不合理、稳定性不高的药品标准的淘汰 力度。需要开展临床价值或风险效益评价的品种,提请相关部门 进行评价。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健全《中国药典》标准体系,强化药品质量全程管理的理念 /span /p p   进一步提高横向覆盖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原料药、药 用辅料、药包材以及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进一步完善 纵向涵盖药典凡例、制剂通则、总论、检验方法以及指导原则的 制定和修订,同时顺应药品监管发展趋势,逐步加强和完善涉及 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通用性技术要求和以及指 导原则体系的建设,体现药品质量源于设计,有赖于全过程控制 保障的理念。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强化《中国药典》的规范性,进一步促进药典各部之间的统一协调 /span /p p   加强药典各部内容的规范统一,通用性技术要求与相关技术 法规的协调统一,通用性技术要求与各部内容以及各论标准内容 的统一。建立统一规范的药品、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名称命名 原则,研究制定药品标准编码体系,制定药典名词术语。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五)提高通用性技术要求,全面展现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span /p p   紧密跟踪国际先进药典标准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制药生产实 际,进一步扩大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重点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 有效性控制方法的研究和建立。完善和加强《中国药典》通用性 技术要求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中国药典》标准规范性和导向 性作用,整体提高药品标准水平。增订相关检测方法约 30 个,新 增通则及总论 20 个,新增指导原则 15 个 修订完善检测方法 60 个,修订通则及总论 12 个、指导原则 10 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六)推进纸质标准与实物标准的协调统一 /span /p p   加强与中检院的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在标准研究起草过程中做好标准品工作的衔接,积极筛选、推荐标准品候选物,争取 标准与标准品同步推出。 (七)加强药品标准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药典的协调 统一 /p p   与 WHO 合作共同建立药典交换机制和多国药典比对信息平 台,为推进国际间药典协调奠定技术基础。以药品进出口贸易需 求为导向开展标准协调工作。通过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国际交流与 合作,突出中药标准的国际主导地位,不断扩大《中国药典》和 中国药品质量的国际影响力。 /p p    strong 五、各部重点工作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一部 中药 /span /p p   以中医临床为导向构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制定中药标 准。 安全性方面:有效控制外源性污染物对中药安全性造成的影 响,全面制定中药材、饮片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 标准 全面制定易霉变中药材、饮片真菌毒素限量标准。有效控 制内源性有毒成分对中药安全性产生的影响,重点解决符合中药 特点的肝肾毒性预测及评价方法,制定中药安全用药检验标准及 指导原则。 有效性方面:强化中药标准的专属性和整体性,不断创新和 完善中药分析检验方法。重点开展基于中医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 和测定方法研究,探索建立以形态、显微、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 相结合的能整体体现中药疗效的标准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二部 化学药 /span /p p   安全性方面:进一步完善杂质和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推广 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强化对有毒有害杂质的控制 加强对药品 安全性相关控制项目和限度标准的研究制定。 有效性方面:将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成果体现在提高相关制剂 的质量标准,完善药品临床有效与质控项目的设置以及控制要求 的相关性,提高药品的质量可控性 进一步完善常规固体制剂溶 出及释放度检测方法 对新型药物制剂,如缓(控)释制剂,研 究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控制指标 在整体质量控制方面, 进一步借鉴国际要求,逐步与国际要求保持一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三部 生物制品 /span /p p   1. 围绕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生物制品国家标准体系和收载 内容,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完善标准建立的技术原则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科 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2)完善通用检测技术和方法及国家标准物质,解决部分品 种的检定项目方法不明确,适用性差和结果判定不准确等问题 (3)进一步规范各论体例和通用名,逐步完成中国药典三部 的体例整合。 (4)扩大品种收载范围,使已上市生物制品均有效纳入国家 药典标准管理。 /p p   2. 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展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全面比对工作,分析存在的差异, 结合国内监管和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确定标准对接的原则和措施 (2)进一步完善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补充和完 善通用性技术要求,增强通用性技术要求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及 与各论的关联 (3)进一步补充完善生物检测技术、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指南, 强调检测技术、方法先行的基本原则,体现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的 先进性,并从源头上保证标准的严谨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加强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物质 推动动物试验替 代方法的研究以及理化分析方法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完善收载类别,建立治疗性生物制品的相关通用技术要 求,加快对我国近年来批准上市的、符合收载原则的成熟的疫苗及治疗性生物药的收载。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四部 总则 /span /p p   1.检测方法: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 则,进一步提高药品、药用辅料及药包材共性检验方法的通用性、 适用性和稳定性。紧跟国际药典标准趋势,进一步扩大先进成熟 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检验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可靠性。 /p p   2. 制剂通则:增加成熟新剂型的收载。以保证临床有效性和 安全性为导向,将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与制剂通则技术要求相结 合 充分借鉴药品一致性评价取得的成果,在符合制剂通用性要 求的基础上,突出制剂个性化要求,重点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批 间一致性 完善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过程控制要求,提高制 剂的可控性和质量稳定性。 /p p   3. 指导原则:紧密跟踪国际制药通用性技术要求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借鉴、吸收转化,用于指导我国药品研发、生产、过程 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检测数据分析以及药品包装、运输、贮藏 等环节的管理及质量控制。 /p p   4. 标准物质:进一步强化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化、管理、 使用、审定等相关通用性要求和技术指导原则的制修订,建立和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数据库,国家药品标准应与标准物质相对 应,实现纸质标准与实物标准的统一。 /p p   5. 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完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体系,加 强药用辅料、药包材通用性要求和指导原则的制定 建议以保障 制剂终产品质量为目标的药用辅料、药包材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和 质量控制体系,配合做好药用辅料、药包材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作。增加常用药用辅料和关键药包 材标准的收载,推进成熟的新型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的收载, 促进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品种的更新升级。进一步加强对药用辅料 和药包材安全性的控制,并与国际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p p    strong 六、保障措施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强化药典顶层设计 /span /p p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对《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 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组织制定好《2020 年版药典编制大 纲》,完成新版药典的顶层设计。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优化标准工作程序 br/ /span /p p   《中国药典》标准制定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断 优化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大制修订工作各个环节的信息公开和过 程透明的力度,完善工作措施,提高药典编制工作机制、工作质 量和工作效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加强委员专家管理 /span /p p   按照《国家药典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组建新一届药典 委员会,并进一步完善药典委员的管理,增强药典委员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委员专家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和 义务,加强委员专家的绩效考核。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完善标准形成机制 /span /p p   改革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完善标准遴选原则和技术要求, 积极探索和建立研究项目招投标管理模式,采取公示标准起草单 位、复核单位和参与单位,公开表彰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等政 策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和社会各界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到药典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指 导、社会参与”的药品标准工作新格局,不断提高药典编制工作 质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五)强化项目科学管理 /span /p p   与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评价等工作 紧密结合,重点关注临床用量大、安全风险高、质量问题较多且 质量标准不完善的品种,进一步提高标准研究立项的科学性和合 理性,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改善作为评判药品 标准提高工作实际效果的标准。建立药品标准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药品标准科研立项、课题任务书提交、起草复核资料的申报、 课题审核、专家审评、课题完成情况等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加 强对课题承担单位的绩效考评,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六)推进药典数字化和电子化 /span /p p   大力推进《中国药典》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在出版纸质版的 同时,同步发行电子版、手机版和网络版,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 需求。加快《中国药典》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 药典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药典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药 典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文字加工、文字编辑、文字处理、档案管 理等实现自动化和可追踪,最大程度地降低差错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七)加强常设机构建设 /span /p p   加强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业务能 力的培养,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药品标准人才队伍, 完善 ISO9001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保质保量完成 2020 年版药典编制任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药典一部 中药 /strong /p p    strong 一、目标和任务 /strong /p p   完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主体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体 系,以中医临床为导向制定中药标准。加强国际化并主导国际标 准的制定。 /p p   1、新增中药标准约 220 个,修订完善中药标准约 500 个。 /p p   2、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 各自完整的标准体系。 /p p   3、重点解决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 素以及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p p   4、 建立临床有肝肾毒性中药的检测方法,制定相关指导原 则。 /p p   5、重点解决中药标准的专属性和整体性。 /p p   6、加强栽培和野生抚育中药材的质量研究和中药材产地加工 技术研究,以质量为前提,修订完善中药材、饮片的相关项目。 /p p   7、开展基于中医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方法及其指导原则研究, 构建以形态、显微、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相结合的能整体体现中 药疗效的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有效性整体控制水平。 /p p   strong  二、设计方案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标准分类 /span /p p   一部中药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植物 油脂和提取物 下卷收载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品种遴选 /span /p p   收载品种要能覆盖临床各科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能体现中 医药特色和现代中药产业的现状,并且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 量可控、剂型与规格合理、应用广泛。 重点收载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中已全面完成标准提高工作,并 符合上述要求的品种。 完善中药标准退出机制,对药典收载老品种进行医学和药学 评估,对临床长期不使用的品种、剂型或规格不合理的品种、不 同意公开处方、制法的品种,应退出药典,转为其他局颁药品标 准,原则上不再收载。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标准提高和规范 /span /p p   标准提高要落实国家对药品质量的要求,要体现国家药品监 管理念,要解决药品质量的热点问题,其提高的水平要综合权衡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公 众健康需求水平。中药标准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要能体现中医临 床应用价值。 /p p   1.提高中药标准应对质量问题的能力,即要解决某些中 药标准在复杂多变的监管过程中面临标准“不管用”的问题。 要做到建立的标准能够切实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必须树立 创新思维,从整体观入手,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等能够整体评 价中药质量的技术手段,让质量问题一旦出现就能及时发现 和解决。 /p p   2.全面提升中药安全性检测能力和水平,中药材和饮片 全面收载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及其限量标准,逐步推动中成药建立外源性 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 继续开展农药残留和植物激素、真菌 毒素等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和限量标准研究。 /p p   3.着力提升能够表征中药有效性的检测能力和水平,推 广指纹和特征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等整体控制中药成分的 检测技术在中药标准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指纹和特征图谱 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加强中药对照提取物、对照品 的研究与收载,加强以替代对照品为对照的多成分定量分析 技术研究,包括以内标或自身内标、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多 成分含量测定等,解决对照品缺乏或不稳定等问题,降低检 测成本,为标准的提升和实施提供保障 针对贵细、易混中 药材和饮片,继续开展基于遗传物质的 DNA 分子鉴定研究, 解决当前形态和化学鉴别难以解决的问题 重点开展能够直 接反映中药临床疗效的生物效应方法研究,探讨生物活性检 测方法在中药质量检验中的适用性。 /p p   4.规范和完善检测方法、过程、限度、结果判断与制剂 规格等表述方式及用语 规范和协调同系列品种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指标与限度的相对一致性。 规范和统一中医医学术语,突出辨证用药的特色,规范 功能与主治的表述、主症与次症的排列,彻底解决描述不确 切、前后矛盾、主治病症宽泛等问题。 /p p   5. 积极倡导绿色标准和经济标准,推广采用毒性小、污 染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全面停 止苯等毒性试剂使用并全部替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中药材标准的增修订 /span /p p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的根本,是基础中的基础, 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标准。 /p p    strong 1.品种的增加与退出 /strong /p p   (1)增加收载有临床用药需求、基础研究扎实、资源 (野生和栽培)丰富的品种。 /p p   (2)增加收载现版药典收载或拟收载中成药处方药味 中未收入药典的中药材标准。 /p p   (3)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存在明显安全性、 伦理等问题(如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以及基 础研究薄弱的品种从药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药典。 /p p   (4)已有中药材品种新增基原,原则上按照“新发现 中药材”进行申报注册,获得批准后,可考虑作为新的基原 收入药典,但经本草考证证明属于历史误用需要正本清源的 品种不在此列。 /p p   2. 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的修订与规范 根据本草考证,结合中药材生产实际,对部分中药材名 称、来源和药用部位进行修订 对原植、动物的科、属、种和拉丁学名、原矿物的类、族和矿石进行进一步的考证,进 一步修订和规范中药材的来源。 /p p   3.中药材采收和加工方法及药材性状的修订 当前,随着中药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常用中药材已不 再依赖野生资源,实现了大规模种植养殖,且采收和加工已 相对集中,并逐步实现机械化。中国药典要顺应中药产业的 变革和进步,把好质量关,本版药典须对中药材采收和加工 方法及药材性状进行修订。 /p p   (1)制定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 把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p p   (2)收载和规范中药材趁鲜切片直接干燥的产地加工 方式。其收载品种必须符合上述指导原则的要求,仅限于部 分传统采收加工方法落后,药材难以干燥且长时间干燥过程 中易霉变或导致成分明显下降的中药材以及对传统采用硫 磺熏蒸改用产地无硫加工方法的中药材。 /p p   (3)对上述相关产地加工的中药材来源、性状进行修 订,鼓励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和保障中药材质量。 对于经产地加工后可直接作为饮片使用的按中药饮片 建立标准,其加工条件也应符合饮片生产规定,并按饮片生 产管理。 /p p   (4)对于存在明显的产地依赖性和对生长年限要求严 格的中药材,要明确产地、采收期和采收年限。 /p p   4.全面提升安全性控制水平 完善中药材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中药 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建立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 素、农药残留、易霉变中药材真菌毒素等的限量标准,尤其 对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必须制定统一的限量标准,通过 严格的限量标准,反制源头种植阶段滥用农药乱象,严把中 药材安全关。 对《中国药典》收载的有毒中药材以及已有报道存在肝 肾毒性等安全隐患的其他药材进行研究。通过系统的毒理学 研究,确定主要毒性成分,建立检测方法,制定合理的限度 范围及指导原则。 /p p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属性鉴别 继续补充和完善植物性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并 编写相应的图谱集 对于缺乏专属性鉴别的药材、贵细药材 和来源混乱的药材,继续研究建立专属性鉴别方法,必要时 采用特征图谱、DNA 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鉴别 重点开展鉴 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推广以对照提取物为对 照的薄层鉴别或特征图谱鉴别。 /p p   6. 逐步推广中药材成分整体控制方法,从源头上保障中 药的有效性对药效成分基本明确的 50 种大宗中药材开展指纹图谱 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条件成熟的收入药典,全面提升常 用中药材有效性控制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五)中药饮片标准的增修订 /span /p p   1.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为了加强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更好地服务于临 床,本版药典拟探索建立能体现中药饮片特点的独立的饮片 标准体系。根据现版药典各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状况,对各 项检测项目进行全面补充、修订和提高。 /p p   2. 增收中药饮片 根据临床需求,适当增加全国普遍使用的来源明确、炮 制工艺科学、合理的饮片品种。 /p p   3. 规范饮片名称 对本版药典收载的所有饮片梳理,全面规范饮片名称。 对于个别饮片名称虽然不规范,但中医临床已约定俗成的要 酌情处理(如有些饮片在药材名称后加“片”)。 /p p   4. 重点完善和规范饮片炮制方法 本版药典饮片炮制方法在体例和内容上要和饮片炮制 规范相结合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实现饮片炮制方法规范 化。 /p p   5. 增修订饮片的规格和性状 建立、完善和规范产地鲜切加工饮片、机械切制饮片、 非传统方法切制饮片等新型饮片片形的规格及性状,保障和 提升饮片质量。 /p p   6. 加强饮片的专属性鉴别 研究野生和栽培药材对显微特征产生的变化,对相关饮 片进行相应的修订 研究饮片炮制前后产生的成分变化,建 立饮片的薄层鉴别、特征图谱鉴别等专属性方法 尤其对于 贵细饮片、易混饮片、市场掺假染色增重等现象较严重的饮 片,着力研究建立特征图谱鉴别方法,通过专属的鉴别方法, 反制假冒伪劣。 着力研究“毒性” 、“生熟异治”等中药饮片有别于中药材 的专属性鉴别指标。 /p p   7. 重点加强饮片外源性有毒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检测,保 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中国药典》 “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 全面制定饮片中重金属 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并收入相应通则项下。 继续开展易霉变饮片的真菌毒素研究,对于易检出真菌毒素 的品种,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并收入通则项下。 /p p   8.研究建立专属性能体现饮片特点的含量测定,逐步建 立饮片成分整体控制方法 根据饮片炮制研究成果,研究并建立符合饮片特点的含 量测定方法,着力研究“毒性” 、“生熟异治”等中药饮片 有别于中药材的关键质量指标,并建立相关指标成分的含量 测定 依据中药整体成分发挥作用的特点,进行指纹图谱和 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并建立标准,提升饮片有效性的控制方 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六)植物油脂和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增修订 /span /p p   1.增加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品种 随着创新药物的发展,一批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新药获 得注册上市,重点遴选获得批准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提取 物收入药典,并对相应的标准进行提升,所有有效部位提取 物均须建立指纹图谱,有利于这类产品的监督管理。 /p p   2. 规范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的名称 针对现版药典收载的部分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的名称与 其实际生产工艺和提取物中所含主要成分不符,拟对名称进 行进一步的核实和修订。 /p p   3. 全面提高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标准 所有提取物均须建立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 现版药典部分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缺乏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 指标成分少,尚未建立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本版药典要 “填平补齐”,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七)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质量标准的增修订 /span /p p   1.品种的增加与退出 为了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保障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中成 药的遴选,本版药典计划增收中成药约 220 种。重点考虑临 床急需、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剂型合理,并能体现中医药 特色和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中成药品种,尤其是标准提 高行动计划中已全面提高标准并符合上述要求的中成药品 种。在品种遴选和标准制定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完善药典中成药的退出机制。对药典收载的老品 种进行医学和药学评估,以野生濒危动植物、化石类、人类 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为原料的中成药不再收入药典 对临床 长期不使用的品种、剂型或规格不合理的品种,可考虑退出 药典,转入其他国家药品标准 不同意公开处方量、制法的 品种,原则上不再收入药典。 /p p   2. 完善和规范中成药标准体系 全面完善中成药标准体系,补充各品种项下的缺项 进 一步规范药典收载中成药品种的名称 除国家保密品种外, 收入药典的中成药实现处方与制法全部公开。 /p p   3. 修订和规范中成药的制法 通过调研和现场核查,厘清中成药标准中规定的“制法” 与企业实际生产“工艺”的定位和区别,全面规范中成药制 法和制成量的描述。 /p p   4. 加强中成药专属性鉴别 对医保和基本药物收载的品种以及临床需求量大的重 点品种,进一步开展处方药味定性鉴别研究,建立处方中主 要植物性药味的薄层鉴别,积极推进 1 个薄层条件下鉴别多 个药味,简化鉴别方法 对于药味复杂、鉴别难度大的品种, 建立特征图谱鉴别标准。 /p p   5.加强中成药能表征其有效性检测技术的研究 对医保和基本药物收载的品种以及临床需求量大的重 点品种,开展处方药味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建立多成 分含量测定方法 对于独家生产的品种,原则上应建立指纹 图谱标准。 (八)国际协调 主动组织、积极参与药品标准的国际协调,进一步扩大 《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标准制定话 语权,保持中药标准的国际主导地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药典二部 化学药 /strong /p p    strong 一、目标和任务 /strong /p p   (一)新增药品约 400 个,继续扩大临床常用药品的收载 /p p   (二)充分利用现代药品质量控制理念和分析技术,做到质 量标准项目设置全面、方法科学适用、限度合理 /p p    strong 二、设计方案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品种遴选 /span /p p   进一步完善药典品种遴选机制,规范遴选程序和遴选原则。 按药典品种遴选程序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使用安全、疗效确切、 剂型与规格合理的品种。 慎重遴选尚未在国内生产的进口药制剂,将临床常用、疗效 肯定并已被国外通用药典收载的进口原料药及相应的制剂品种收 入药典。 淘汰临床已长期不用、临床副作用大或剂型不合理的品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标准提高 /span /p p   加强国家药品标准的科研工作,加强与原研产品的对比研究, 结合我国制药工业生产实际,制定具有我国特色并具有科学性和 适用性的标准,具体体现在: /p p   1.涉及与安全性有关的标准研究内容 /p p   (1)有关物质:进一步加强对杂质的定性研究,必要时将结 构确证的杂质列入标准中 进一步强化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科学 性,加强对杂质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 质的区别控制,加强对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该项 目并入有关物质项,增强限度设置的合理性,整体上进一步提高 有关物质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p p   (2)加强对治疗窗窄的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或释放行为的研 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p p   (3)加强对注射剂及眼用制剂中的添加剂如抑菌剂、抗氧剂 等的研究与控制 加强对注射剂中非水溶剂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控 制。 /p p   (4)加强对透皮吸收等特殊制剂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p p   (5)进一步增加适宜品种如静脉输液及滴眼液的渗透压控制。 /p p   (6)加强对包括催化剂在内的无机杂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修 订,提高方法的准确性。 /p p   (7)制剂通则中规定的无菌与微生物限度必检的品种的无菌 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p p   (8)加强大分子混合物药品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的 增订与已有方法的优化。 /p p   2. 涉及与有效性有关的标准研究内容 /p p   (1)增加对制剂有效性指标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剂型 特点的研究,适当增加控制制剂有效性的指标,研究建立科学合 理的检查方法。 加强对制订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法的指导,增强对现有常释 口服固体制剂(如降糖药等)和缓控释制剂有效性的控制。 增加对难溶性晶型原料药的粒度、注射剂的复溶时间等指标 的研究与控制,提高产品的有效性。 充分吸收现代分析技术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同时强化理化 测定方法和生物测定方法的关联性研究。 /p p   (2)鉴别:继续增加专属性较强的方法用于药品的鉴别,扩 大红外光谱在制剂鉴别中的应用 继续加强对多晶型品种的研究, 必要时建立适宜的检测方法。 (3)含量测定:在药品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继续研究建立原 料药遗留品种的非水溶液滴定方法中采用醋酸汞试液的替代方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加强专属性强、适用性广的方法用于制剂含量测定的研究。 /p p   (4)加强与放射性药品活性相关的检查方法的研究和增订。 /p p   3. 涉及增强质量可控性的方法学研究 /p p   (1)进一步扩大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典中的应用,如离子色谱、 毛细管电泳、粒度测定仪等,提高方法的科学性。 /p p   (2)及时把握国内外现代分析技术的进展,加强用理化测定 方法替代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p p   (3)进一步丰富色谱检测器的类型,加强没有紫外吸收品种 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应用指导。 /p p   (4)强化不同剂型同一项目之间检测方法的统一。加强方法 中系统适用性试验研究并在标准中予以体现,提高方法的重现性 和准确性 /p p   (5)关注不同色谱填料对于不同结构不同极性杂质分离的适 用性,对液相色谱柱填料进行科学分类,适时编制 HPLC 和 TLC 系统适用性图谱集或在药典会外网设立应用专栏,为药品标准的 应用提供参考。 /p p   (6)针对属 OTC 的感冒药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且目前标准 情况参差不齐的状况,建立各组分通用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药品命名与标准体例的优化 /span /p p   根据新版制剂通则的描述以及命名原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 药品命名,特别是复方制剂和涉及到亚剂型药品的命名。 继续完善药品通用名称数据库,进一步推广药品通用名称的 使用。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品标准中的广泛应用,药品标准中某些检测项目(如有关物质、溶出度等)的书写体例需要进一步优 化,增强条理性,方便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药典三部 生物制品 /strong /p p    strong 一、目标和任务 /strong /p p   (一)建立和完善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通用技术要求, 至少完成 8 个通用技术要求(包括生物制品通则、总论、通用检 测法和技术指南)的增订和修订 /p p   (二)进一步开展与国际先进标准协调和对接的研究工作, 初步完成治疗性生物药品种体例和疫苗制品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与 国际标准的同步 /p p   (三)进一步完善收载范围,完成至少 30 个新增品种标准的 建立和 150 已收载品种的修订 /p p   (四)强化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适用性,力争实现新增品种 关键检测项目与国家标准物质同步配套 完成已收载相关品种残 余细胞基质蛋白和核酸(q-PCR 法)检测国家标准品的建立 推 动理化分析方法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建立单抗类产品 质量特性分析方法。 /p p   strong  二、设计方案 /strong /p p   (一)整体框架基本同现行版中国药典三部,包括生物制品 通用技术要求(生物制品通则)、总论、各论、检测方法通则四部 分。 /p p   1.基于上市生物制品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用规则对现行 中国药典三部各论的分类方式及目录排序规则进行调整,便于标 准内容的查询和使用。 /p p   2. 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生物制品通则)及总论 完善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全面覆盖已上市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通过与各论的关联、衔接,在通用技术要求的 整体框架下平衡各论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提高。 /p p   (1)完善生物制品通用名命名原则,增订生物制品病毒安全 性控制和疫苗佐剂的质量控制 对已收载生物制品通则进行整合、 统一、拆分、增修订,以保持通则与现行相关法规的同步化发展, 同时增强通用性技术要求的系统性、规范性以及与各论的关联。 /p p   (2)增订 PEG 重组蛋白制品总论,基因治疗产品总论及螨 变应原制品总论,使上述目前上市品种少,产品质量控制相对复 杂、临床应用前景广泛,尚不适用以单品种在中国药典收载的制 品以总论形式收载,完善中国药典生物制品收载范围,促进上述 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p p   3. 各论 进一步明确品种收载的原则,建立药典收载品种的淘汰机制, 优先考虑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重组生物药 纳入药典收载,适当考虑工艺成熟的新型疫苗、重组抗体和激素 类药物及血筛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收载。建立至少 30 个新增品 种的国家标准。 /p p   4. 通则(检测方法) /p p   (1)补充完善生物相关检查技术和方法的收载,体现新技术 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增订免疫化学法,定量 PCR 技术 以及对抗体类药物结构分析方法,完善实验动物的病毒安全性控 制方法。 /p p   (2)进一步推动检测方法标准化、规范化,加强生物测定方 法标准化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 推动体外分析技术和方法 替代动物试验的研究。 /p p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生物制品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研究, 建立生物测定法验证指南和生物制品稳定性指导原则。 /p p   (二)已收载品种标准提高 /p p   1. 重组生物技术产品: /p p   (1)初步完成品种体例(通用名及结构式/分子式)与欧美 药典的协调一致 (2)完成重组细胞因子类产品杂质控制的标准提高。 /p p   2. 疫苗制品: /p p   (1)初步完成疫苗制品生产工艺控制(简化工艺参数)与欧 洲药典/英国药典的协调统一 结合国家对疫苗上市后不良反应监 测的相关要求及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中 国药典收载疫苗使用说明的作用和意义 (2)进一步优化病毒疫苗细胞基质残留蛋白含量和残留 DNA 测定方法及标准化 /p p   (3)完善减毒活疫苗毒种免疫原性检查,结合药品注册管理 要求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明确全基因序列测定在减毒活 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和要求 (4)进一步加强多糖疫苗多糖结构分析与鉴别的质量控制。 /p p   3. 血液制品: /p p   进一步加强对人和动物来源血液制品杂质控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药典四部 总则 /strong /p p strong   一、任务和目标 /strong /p p   (一)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凡例、通则(制剂通则、检 验方法、总论、指导原则)相关内容,完善药品标准体系、强化 《中国药典》标准的规范性、先进性、导向性和前瞻性。 /p p   (二)进一步加强药品、药用辅料、药包材等通用性技术要 求的制定,形成完善的《中国药典》标准体系。 /p p   (三)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建立,不 断将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检测技术应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特别是 针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方面 加强新型制剂,如缓控释制 剂溶出度检测方法的完善,完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方法,以及 生化药活性效力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完善。 /p p   (四)进一步强化药品质量全过程控制要求,以加强制定指 导原则、通用性要求、药品总论,强化生产过程控制要求,逐步 完善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通用性要求。 /p p   (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制剂质控要求,通过完善制剂质控 要求,特别是对高风险制剂,如注射剂、眼用制剂和吸入制剂, 加强安全性控制要求和限度标准的制定,整体提升药品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p p   (六)建立相应的生产过程控制要求,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缩小药品批与批之间、同产品不同企业之间的质量差异,加强药 品批间一致性的控制要求和检测手段 将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成果 以及质量控制要求在药典标准中得以体现,提高药品的可控性和 药品质量的稳定性。 /p p   (七)进一步完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体系,增加药品生 产常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品种的收载,弥补标准的不足。 /p p   (八)进一步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经验、 结合我国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现状,加强通用性技术要求的制定 以及国际协调和统一。 /p p   (九)进一步加强《中国药典》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制定《中 国药典》名词术语词汇表,规范药典编制用语。 /p p   strong  二、设计方案 /strong /p p   (一)通用检验方法 /p p   1. 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 完善和规范检验方法,重点加强共性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全面完善检验方法验证、数据统计分析,加强药品检验方法建立 以及限度标准制定的规范性。 /p p   2. 充分借鉴国外药典经验,加强先进成熟检测技术在药品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重点应用在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方面,提 高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稳定性和适用性。 /p p   3. 加强对中药材外源污染控制方法和限度指标的制定,完善 灭菌工艺验证、环境检测以及制药用水工艺提升等相关技术要求 的制定,开展生化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建立与临床有效性相关的 效力测定方法。 /p p   4. 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性控制方法的建立,包括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加强对制剂中有关添加物,如抑菌剂的 控制要求,建立抑菌剂含量通用性测定方法、规范制剂中抑菌剂 的使用。 /p p   5. 加强检验分析方法适用性研究,提高方法的专属性和稳定 性,确保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p p   6. 建立药典检测技术平台,进一步将检测技术系统化、在提 升检测技术方法水平的同时,通过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强化药典 通则技术的社会服务性功能。 /p p   7. 强化检验方法适用性要求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制定,以保证 药典检测方法在不同生产企业的适用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p p   8. 进一步加强检测方法的规范、优化和完善,如二氧化硫测 定、高效液相色谱柱的规格的规范等。 /p p   (二)制剂通则 /p p   1.以保证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导向,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和批间一致性为目的,缩小同品种不同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异,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制剂通则的要求。将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要求 与完善制剂通则相结合。 /p p   2. 增加国内上市药品成熟的新剂型的收载,及时将我国制药 的最新成果体现在药典标准中,体现《中国药典》的先进性。 /p p   3.建立和完善药品制剂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保证制剂生 产的规范性,确保药品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可靠。 /p p   4.加强制剂通则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控制要求。在安 全性控制方面,可参照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和检测限度,相关控制 项目和限度指标应与国际先进标准保持一致。 /p p   5.根据我国药品生产状况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研究制定 和建立相应的质控项目,以保证药品制剂的工艺合理和生产规范, 最终提高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淘汰不合理剂型。 /p p   (三)指导原则 /p p   1.进一步加强涉及药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质量评价、 运输、包装、贮藏、有效性、稳定性以及生产检验环境的相关的 技术指南的制定,建立药品质量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升 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p p   2. 密切跟踪国际药品质量控制通用性技术要求,不断完善现 有药典收载技术指南,包括方法学验证、药品稳定性评价及药品 基因毒性杂质评价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提高《中国药典》与国 际通用性技术的统一性 /p p   3. 加快制定检测技术指导方法,注重先进检测技术储备,实 现检测方法先行 为药品完善质控项目和限度标准奠定基础。 /p p   (四)标准物质 /p p   1. 进一步强化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管理、使用、审定等相 关通用性要求和技术指南的制定。 /p p   2. 加强相关标准物质数据库的建立。 /p p   (五)药用辅料和药包材 /p p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药典标准体系。 /p p   2. 加强药用辅料药包材通用性要求的制定。做好药用辅料、 药包材和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制度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作。增加常 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的收载,推进成熟的新型药用辅料和药 包材标准的收载,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制剂(注射剂、眼用制剂、 吸入制剂以及生物制品以及动物来源)用辅料标准的制定 推进 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更新换代 制定中药材炮制辅料通用性技术要求。 /p p   3.建立和完善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方法以及药用辅料相容性、 毒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控制方法 在药用辅料安全性控制要求方面, 检测项目和限度指标与国际保持一致。 /p p   4. 加强药用辅料杂质的控制,特别是对有害杂质的控制,建 立相应辅料杂质数据库,对药用辅料的杂质安全性进行研究和控制。 /p p   5. 进一步开展药用辅料结构与组成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特别 是针对具有功能性作用辅料质量控制的研究以及评价方法的建立。 /p p   6. 加强药包材标准体系的建立,在建立整体技术规范要求的 基础上,根据药包材案种类,如玻璃类、橡胶类、塑料类等,分 别建立相关的通用性技术要求。 /p p   7. 制定药包材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以及相关评价方法, 包括提取物、浸出物和毒性评价等方法的建立。 /p p   8. 制定完善原料药、药用辅料、药包材之间相容性评价指导 技术。 /p p   9. 制定高分子材料药包材稳定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p
  • 盈盛恒泰-天津115个电子鼻24小时监测预警大港异味
    目前,“大港城区VOC(用来连续测量危险或工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有机气体)、恶臭监测与预警系统”项目已通过专家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115个电子鼻在线监测仪全部“上岗”,它们分布在大港城区周边及所有重点异味企业厂界四周,在大港城区及周边区域形成了全覆盖的VOC、恶臭在线监测预警网络。目前,该项目是我国 大的异味监测预警溯源体系,它的建成投用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于大气污染的监测预警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电子鼻有多厉害???“嗅觉十分灵敏” 这些电子鼻“嗅觉”十分灵敏,对异味的感知甚至超过人鼻子,不但能够随时感知周围异味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还能够自动采样留存污染气团样品,为环境执法提供可靠依据。  它不但能够监测到周围空气中H2S(硫化氢)和NH3(氨气)、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还能够通过四个先进的恶臭传感器“感知”到周围的恶臭浓度。  “4个先进的恶臭传感器?” 这四个恶臭传感器可以模仿人的鼻子进行工作,但是远比人类的鼻子敏感,它们可以依据之前输入的数据模型对恶臭浓度进行准确的判断。  分布在各个重点异味源周边的“电子鼻”不但能够在线实时监测异味源的排放情况,还能够及时启动预警,帮助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快速“锁定”排放源,对污染企业进行处罚和惩戒。   异味的发生具有瞬时性和不确定性,在大港地区异味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大气污染源定位困难、缺乏监测执法手段等问题。  比如采取人工采样与嗅辨员嗅辩方式进行执法时,在接到信访投诉到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赶到现场之间存在着时间差,难以及时采集到有效证据,对于异味源的准确判断也十分困难。  115个“电子鼻”的投入使用将让这种困境得到很好的解决。  它们实现了对大港城区周边污染排放“第一时间采样、第一时间监测、第一时间预警”。“每个电子鼻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都将实时传送到监控终端平台,一旦电子鼻发生预警,监控人员将立即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研判,  如果排放物浓度接近超标值,将提醒企业注意,及时处理,预防污染事故发生, 大限度减少异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如果排放确实超标,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操作电子鼻进行自动采样,锁定证据,为下一步依法惩处提供依据。   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处于全面运行状态,可实时显示来自115个电子鼻的实时数据,并能准确无误的发布预警信息,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三个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全部建成”   作为“大港城区VOC、恶臭监测与预警系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也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个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分别位于南环路与津港路交口、世纪大道7号以及胜利街兴华里社区,监测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大港城区以及周边区域。  相比“电子鼻”,监测站的功能更为强大,它们可以对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进行分析,更好分析判断异味源,进一步破解“异味源”难确定的难题。  同时监测站还将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研究异味对空气质量影响收集基本数据、打下良好基础。  回顾滨海新区大港城区异味问题由来已久,也是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2014年8月,《每日新报》连续报道了《天津大港地区南环路刺鼻气味来袭 居民“受气”难开窗》以及后续报道《新区环保市容局:将分三阶段治理》,在居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推进了专项治理方案的更快出台。
  • 莱伯泰科中标大港油田实验室解决方案
    针对大港油田实验室的特点和需求,莱伯泰科公司方案事业部为其量身定做了整体实验室解决方案,近日得到了用户的赞许,最终采纳并中标成功。此方案包括实验室通风、家具以及实验室设备。这次解决方案的成功中标说明莱伯泰科公司对石油石化行业实验室更加熟悉和掌握。 莱伯泰科公司方案事业部是莱伯泰科公司最近组建的事业部,由公司副总经理丁良诚兼任事业部总经理,事业部的主要业务是针对分析实验室的特点、规模以及特殊要求,利用公司的专业优势、产品优势以及团队优势,对实验室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设计和布局,通风系统、超净系统、实验室仪器、实验室设备、LIMS等产品的设计、建设和供货,还包括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分析方法的设计。 莱伯泰科公司方案事业部将针对任何分析实验室的特点,依靠我们专业的设计团队,为其量身定做最适合用户的实验室解决方案。
  • 科技部牵头 《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启动编制
    p   28日,由科技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共16部委组成的《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意味着《纲要》正式步入编制阶段。 /p p   科技部部长万钢担任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指导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詹启敏担任主任,共由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领域的25位院士在内的32名专家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周琪担任《纲要》编制组组长。 /p p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步入战略机遇期。”万钢说,为强化生物技术发展,“十二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对该领域投入累计达到602.65亿元。经过长期的储备和积累,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科研水平大幅提高,产业方面,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 /p p   万钢表示,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当前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的国际态势相比,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还存在着自主原创性成果少,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技术转化效率低,产业化发展能力不足,生物战略资源保护和利用不够等问题,迫切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层设计。 /p p   万钢要求,《纲要》编制要凸显国家战略意志,中长期布局,超前部署谋划,引领跨越发展。同时,要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开放融合发展。 /p p   为确保《纲要》成为我国生物技术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行动指南,《纲要》编制将重点聚焦4个方面。一是科学研判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二是深入分析比较我国生物技术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 三是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创新的客观需求 四是科学分析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确定我国未来主攻方向。 /p
  • 科技部召开《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编制专家研讨会
    p   2017年12月12日、14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分别主持召开《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战略专家和中青年专家研讨会。科技部社发司司长吴远彬、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等出席会议,北京大学詹启敏院士等30余位专家,以及中科院刘光慧研究员等29名中青年专家分别参加2次会议。会议由吴远彬司长主持。 /p p   徐南平副部长强调,生物技术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和颠覆性等特征,已经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我们应当在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布局、主攻重点等方向上做好四个把握:一是把握好生物技术内涵,明晰生物技术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意义。二是把握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要求,科学研判分析,分阶段、分领域明确纲要的战略目标。三是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差异,明确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思路和路径,找准主攻方向和科技着力点。四是把握《纲要》的本质特征,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双轮驱动,站在国家的角度从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环境建设的全局上谋划。针对中青年科学家,徐南平副部长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有国家的责任感、行业的责任意识,要充满激情,激发潜能,承担重任。二是要摆正心态,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为《纲要》编制献言献计,并妥善处理好国家利益和单位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与会专家对《纲要》编制工作提出了加强产业支撑,优化改革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加大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支持等建议。 /p p   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科技部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前期制定了工作方案,进行了战略研究部署。会议强调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国际视野,将生物技术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争领域予以重点发展加强前瞻战略研究,广泛收集基础资料,切实做好《纲要》的编制工作。 /p
  • 基金委招聘23位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公开招聘流动编制项目主任的启事   一、招聘岗位:   根据工作需要,现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23名流动编制项目主任(其中,生命科学四处、六处 管理科学三处 医学科学一处、二处、四处、八处目前有空缺固定编制。本次招聘的流动编制项目主任,经过一个聘期工作,综合考察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等,由科学部和流动编制项目主任双向选择,部分流动编制项目主任在聘期满后可转为固定编制项目主任)。具体招聘岗位如下:   1.计划局综合处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2.国际合作局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3.数学物理科学部数学科学处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4.化学科学部化学科学二处化学生物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5.生命科学部生命科学四处神经科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6.生命科学部生命科学六处食品科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7.生命科学部生命科学七处植物保护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8.生命科学部生命科学八处畜牧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9.地球科学部地球科学二处古生物学、地层学与沉积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0.地球科学部地球科学五处气象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1.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五处水利科学与水管理/水利工程与海洋工程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2.信息科学部信息科学一处通信系统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3.信息科学部信息科学二处计算机软硬件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4.信息科学部信息科学三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5.信息科学部信息科学四处光学与光电子器件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6.管理科学部管理科学二处战略管理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7.管理科学部管理科学三处公共管理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8.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一处消化科学/血液科学/老年医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19.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二处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20.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二处泌尿/生殖/围生医学(Ⅱ)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21.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四处检验医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22.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四处烧伤/整形/康复医学/急重症医学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23.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八处中医学(Ⅱ)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二、主要职责:   (一)承担所负责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初步审查、组织评审、监督实施、成果管理等工作   (二)组织拟订所负责领域的优先资助领域、学科发展战略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等   (三)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选聘条件:   (一)作风正派,廉洁公正,能够热心为科学家服务   (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副高级一般任职3年以上   (三)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背景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能够保证聘用期间全时在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   (五)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55周岁 其中可转为固定编制岗位的应聘人员,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   (六)具有招聘岗位相关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科研、教学工作背景并做出了突出成绩,熟悉相关领域国际前沿与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敏感性和学术判断力。   有下列两种情况之一的,不得报名应聘:   (一)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其直属单位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   (二)曾担任过流动编制项目主任但离任不满2年的。   四、聘用期限和待遇:   (一)聘期一般为2年(含试用期2个月)。流动编制项目主任一经聘用,由我委人事局与本人及其所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协商,三方签订聘用协议。   (二)有关待遇:   1.流动编制项目主任的工资福利仍由原单位发给,聘用期间在我委享受流动项目主任岗位津贴(2000元/月,含税)   2.享受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工作人员同等的因公出差(出国)、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有关培训、国家规定的年休假、探亲假、产假、婚丧假、办公条件保障以及有关福利待遇。   五、重要说明:   (一)要详细了解我委组织机构、工作职责等有关情况,请访问我委网站http://www.nsfc.gov.cn查询。   (二)由于我委条件有限,京外聘用者请自行解决住房、交通等问题。   (三)本岗位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六、报名方式: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报名应聘。有关单位也可以组织名义向我委推荐人选。报名时请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流动编制项目主任申请表》,经所在单位人事或组织部门审核推荐并加盖公章后,以信件方式寄至: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人事局干部处   截止日期:2011年9月26日。   咨询电话:010-62326934,010-62326928   报名截止后,相关部门组成的招聘工作小组研究决定答辩人选,我委将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通知答辩。如在1个月内未收到答辩通知,则表明未能进入答辩人选范围。   附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流动编制项目主任申请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事局   2011年8月26日
  •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印发2023年度第一批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
    各市、州、县市场监管局,省计量院,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加强我省量传溯源体系建设,提高计量测试能力和水平,经研究,拟将大变形引伸计校准规范等9个项目列入2023年度第一批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见附件1),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依法依规开展编制各主要起草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开展计量规范编制。二、按时完成规范编制(一)编制计量规范方案。请各主要起草单位于2023年5月30前,向省局报送计量规范编制方案(大纲)(见附件2),编制方案应明确规范编制各阶段主要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计量规范编制方案(大纲)经省局审定后,统一向社会公开(特殊事项除外)。(二)编制计量规范并预审。请各主要起草单位于 2023年10月30日前完成相关计量规范起草工作。1.做好公示及征求意见工作。主要起草单位应通过公共网站向社会公示技术规范验证数据(特殊事项除外),并收集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公示及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1个月。2.修改完善。公示结束后,主要起草单位应当吸收采纳各方面合理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3.组织专家预评审。主要起草单位邀请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范及编制说明、试验报告、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预评审,并由专家组出具规范科学性、可行性的评审意见(见附件3)。(三)计量规范报审。主要起草单位根据专家预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计量规范(送审稿),并联同编制说明、试验报告、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向社会公示验证情况、专家预评审意见、征求意见汇总表等有关材料,于2023年11月30日前报省局审定(见附件4)。三、做好规范集中审查省局统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以函审或会审方式对各主要起草单位提交的计量规范报审材料进行集中审查,经专家审查通过后,在省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拟发布计量规范(征求意见稿)。四、其他事项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规范编制的,主要起草单位应提前1个月向省市场监管局书面说明理由,经省市场监管局同意,可以适当延期。省局将根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导各单位规范、科学开展规范编制。附件:1.2023年度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第一批)2.湖北省计量规范编制方案(大纲)模板3.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审定意见表4.湖北省计量规范报批表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23年4月14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
  • 2010年第一批原材料工业标准编制通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2010年第一批工业标准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工信科简函[2009]344号)要求,结合原材料行业特点,现开展2010年第一批原材料工业标准计划的编制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重点   (一)行业发展急需的标准项目,特别是钢铁、有色、化工等原材料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所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   (二)与原材料产品质量相关的标准项目   (三)标龄超过10年,经复审需及时修订的标准项目。   二、报送的要求   为始原材料工业领域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本次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一并编制,分开列表,同时保送。   (一)报送材料(含电子版)   1、申报项目的总体情况说明,包括项目编制的基本情况、编制原则等   2、行业标准项目汇总表(见附表1),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表2)   3、国家标准项目汇总表(见附表3),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表4)及标准草案,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表5)及标准草案,国家/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项目建议书(见附件6)及国家标准草案,研复制国家/行业标准样品项目建议书(见附表7)。   (二)时间安排   请各行业于2010年2月23日前将有关材料(含电子版)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联系电话:赵军锋:010-62276892   蔚力兵:010-68205591   邮件地址:wangshuying0427@126.com   附表:   1、行业标准项目汇总表   2、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3、国家标准项目汇总表   4、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   5、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   6、国家/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项目建议书   7、研复制国家/行业标准样品项目建议书   附件:2010年第一批标准计划通知_发_简函344号[1][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 今年启动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研究编制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1月9日透露,中国今年将启动国家&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规划研究编制,全面开展重点领域技术预测,征集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提出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建议。   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当天在北京举行,万钢在工作报告中介绍2014年科技工作重点任务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说,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从更高层次谋划科技长远发展。而启动国家&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规划研究编制,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万钢还提出,2014年,中国将围绕粮食安全、水资源、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电动汽车、高端芯片、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重大战略问题展开科技攻关,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同时,中国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清洁燃气、生物医药等重点方向,努力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 2010年稀土行业标准编制征集建议
    关于编制2010年稀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及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精神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2010年第一批原材料工业标准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原材料司函[2009] 210号)要求,现决定编制2010年稀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计划。为有效做好以上工作,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编制原则   1. 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任务,结合标准清理工作,突出做好标龄10年以上的标准修订,突出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2. 产业发展需要原则。突出编制产业发展急需的标准项目及社会、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所需的标准项目计划   3. 与节能减排(减碳)相关的标准项目   4. 国际接轨原则。进一步落实“采标”方针,提高标准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和产品出口   5. 协调配套原则。标准间要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协调配套。保证标准的协调一致,系统配套。   二、项目编制重点   1. 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及市场急需的项目优先安排   2. 标龄在10年以上的标准修订计划项目   3.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优先安排   4. 建立、完善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所需的标准项目   5. 项目重点领域:稀土基础产品,新材料,资源节约、再生和环境保护,检验检测等四大领域。   三、报送项目计划的要求   本次编制的项目为2010-2011年度需要安排的国家、行业标准计划项目。   国家、行业标准项目都要求填写“国家、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见附件一、附件二,“建议书”中的每个项次都要认真填写,尤其是立项的必要性、目的和理由、主要技术内容、国内外情况要重点论证,分析方法标准如有多个分方法,应按每个分标准分别填写“建议书”。同时要求字迹工整,纸质材料应加盖公章,纸张幅面一律为A4型纸 本次项目征集国家标准要求一同报送标准草案 请于2010年2月25日前将填好的项目建议书的书面文本(一式两份)寄至稀土标委会秘书处,同时将项目建议书以及标准草案的电子版本发至xtbwh@163.com。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1号8层815室 邮编:100080   联系人:高兰 王向红   联系电话及传真:010-6548189、62245003   附件一: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doc   附件二: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doc   二〇一〇年二月一日
  •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编制通知
    关于编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的通知 国科办计〔2009〕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自2000年编制并发布实施以来,成为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政策参考工具,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落实鼓励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政策,有效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实现转型升级,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和政策需求,现整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的修订工作,统一编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2009)》(以下简称《指导目录(2009)》)。《指导目录(2009)》将继续具有前两个目录在税收、信贷等方面落实相关激励政策的参考工具功能,同时也将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新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政策参考工具。《指导目录(2009)》编制完成并发布后,将停止使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请各科技厅(委、局)组织《指导目录(2009)》产品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单位范围   中国境内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均可申报。   二、产品申报原则   1.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属于国家鼓励和亟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且有较大出口实绩或出口潜力的产品。   2.产品主导技术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市场潜力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前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3.不属于国家限制发展或限制出口的产品。   4.已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和《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的产品可不再申报,在专家评审时统一核定并甄别纳入。   三、申报程序   1.为避免重复申报,本次申报实行属地化申报,委托各地方科技厅局负责组织本地区相关单位申报。   2.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附件1、2)电子版、纸件报送地方科技厅(委、局)。   3.地方科技厅(委、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4.地方科技厅(委、局)将通过形式审查的产品申报材料汇总(附件3)报送科技部。   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对申报产品组织专家评审,形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2009)》,经征求意见、公示、审定等程序后正式发布。   四、申报工作要求   1. 及时将申报通知的有关内容周知本地区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   2. 申报材料形式审查的重点:   (1)申报材料电子版与纸质版内容应一致。   (2)申报材料字迹清晰。   (3)必须填报企业法人代码。   (4)应附主要专利的证书复印件。   (5)出口产品应有报关单或海关《预归类决定书》复印件。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不予受理。   3.地方科技厅(委、局)报送材料包括:   (1)本地区《申报产品汇总表》纸质本(一式四份)和电子版(光盘)。   (2)各申报单位的《产品申报表》纸质本(一式四份)和电子版(光盘)及证明材料复印件。   4.通知及申报表格电子版可从科技部主网站(网址:www.most.cn)和科技兴贸信息网(网址:www.kjxm.org.cn)下载。   5.将申报材料纸件及光盘寄科技部火炬中心国际处 同时,将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电子信箱:kjxmb@china.com(标题注明“目录申报”)。   6.申报截止日期:2009年10月30日前(以邮戳为准)。   申报工作联系: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陈成 电话:010-58881606   科技部火炬中心国际处 李伟 电话:010-68511802   申报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54号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国际处 邮政编码:100045   电子邮箱联系电话:010-58884532 附件:1.《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2009)》产品申报表 2.《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2009)》产品申报材料格式 3.《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指导目录(2009)》产品申报汇总表 科学技术部 二OO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 广大联合清华编制《碳中和高校规划设计规范》
    近日,由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通过专家评审启动。据悉,《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的编制将为全国低碳校园高质量发展建立起一整套的供应体系以及校园碳中和评价体系。  作为国内首个以碳中和校园为核心议题的研讨会,当天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汇集了行业顶级专家以及17家知名设计院、国际事务所等代表参加,共同展望碳中和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会上,由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粤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始人王河,以《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为题作学术专题报告。他指出,高校是“双碳”创新的最佳场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更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  “高校是创新高地,汇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也有着典型的城市社区节能降碳场景,人口密集,楼宇众多,设备齐全。”王河表示,我国高校缺乏碳中和排放综合体系管理,只有少数研究对高校碳排放进行过核算,由于范围和方法不同,数据差异较大,但现有数据已充分表明高校是高碳排放单位,理应通过各种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据介绍,《碳中和校园规划设计规范》的编制将依托绿色建筑、绿色校园等评级体系,建立透明、可信的高校校园碳中和评价和认证系统;制定高校校园碳中和建设标准,让高校像企业一样发布ESG指数,要求高校公布碳排放信息和碳管理绩效,接受社会监督,也让高校碳中和实践影响更多组织和个人,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 山东省长郭树清:科研机构大学医院不再分编制内外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我们刚刚搞了科技改革和促进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省委十次全会通过的意见,就是鼓励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这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的差别,科研机构和大学医院,不再比照党政机关来管理,他们就不再区分为编制内编制外这样的待遇。  山东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区的前三位,其中工业产出占全国八分之一,农业产出占全国六分之一,可以说经济体量非常庞大。 而伴随着庞大经济体量的是山东巨大的能源消耗......  数据显示,山东的能源消耗总量位于全国第一,因此山东面临的供给侧改革任务也格外繁重,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在山东青岛,老城区工业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效果如何?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是怎样的?又是哪两大行业不再区分编制内外,待遇只看劳动贡献!一起来看一下!  供给侧改革:山东青岛加减并重!为老企业注入新活力  镜头里青岛一家老牌的化工厂—青岛碱业,这个老厂区已经快60岁了,我们看这些褪色的墙壁和生锈的厂房,年代感非常强。现场依然能看到有一些员工和车辆,在清理搬迁剩下的废弃物,到今年年底前,青岛碱业将全部搬到位于平度的新工厂。  在厂区内,记者见到了一个人四处转悠的杨东升。老杨的父母就在这个厂工作,他从小在厂里长大,参加工作也在这里,几十年下来,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他都非常熟悉。  青岛碱业职工 杨东升: 原来这个地方的声音很烦杂,一片热闹的景象,我们职工来回穿梭,每个人做自己的工作,突然停下以后人也不见了,声音也没了,所以有时候回到办公室以后,在那坐了很长时间,才翻过来,就觉得停了要搬走了,确实是舍不得。  去新工厂上班,坐班车要一个半小时。老杨说,新厂区的条件比现在要好很多,更重要的,是厂里的效益有希望提升。  青岛碱业职工 杨东升:我们原来这个产品,实际上在国内产能过剩的比较严重,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到那边去,公司也是选择了一些优势项目,同时我们选择了走高端市场的路,应该说市场前景是不错的。  记者:那我们到那边之后,您觉得工资收入会增加吗?  青岛碱业职工 杨东升:那肯定会增加。  伴随职工的来来去去,老企业搬迁也日渐显出了效果。目前,包括青岛碱业在内,被青岛列入搬迁名单的企业有110家,当中104家已经启动搬迁,分流安置职工近6万人。  山东青岛市李沧区发改局副局长 李宝群:我们成熟一块,我们要启动一块,现在已经取得一个初步的效果。  记者:已经回收了多少土地?  山东青岛市李沧区发改局副局长 李宝群:应该说是十七个平方公里,现在就说是从搬迁这个角度,高能耗高污染都停下了,应该说这十七个平方公里,将来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经济发展的土地。  据介绍,当地政府除了扣除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等必要支出,搬迁后土地处置的其他费用均返还企业,极大提升了企业异地再生的能力。目前,已启动搬迁的104户企业计划总投资550亿元,是原来固定资产的2.3倍 搬迁后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200亿元,较搬迁前提高60%。  山东省国资委主任 张新文:我们(国有企业)针对去产能制定了非常明确的任务计划,制定的不仅是宏观的大目标,不是盲目地去产能而是明确提出,哪个矿、哪堆井、具体到地点和具体的名单。 钢铁方面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去600万吨的铁和400万吨的粗钢,对具体的去杠杆,我们要提高资产证券化的水平,清理僵尸企业。  给力!100多项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仅支架一年就减轻两百亿医疗支出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今年一季度,山东全省共申请国内发明专利 18317 件,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同期水平 21.3 个百分点。目前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903家,同比增长14.5%。是什么样的改革思路和市场环境,吸引了大批科研力量在山东落地开花呢?我们的故事,先从山东威海的的血液透析中心说起。  记者:很多肾病患者都需要定期做血液透析,那么以往的透析治疗都是在二级以上的医院才能做,但是大医院往往都人满为患,而且一些县级城市的患者每周都要奔波到大城市去做治疗,往返一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这种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可以把透析治疗搬到社区,患者下了班花上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治疗,让血液透析变得非常方便。  血液透析患者 袁福信:生活质量都是比较不错的,跟正常人几乎差不多,我们有好多都是透析完了马上就上班了。  这个血液透析中心,从医疗团队和患者们使用的透析设备,全部来自山东威高集团,它拥有500多种、8万多个规格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是全球品种最齐全的医疗供应商之一。不过集团负责人最自豪的,是他们已有100多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创新产品。  山东威高集团总裁 张华威:当时国外进口这么一条,是三万多块钱,就这个,这个支架是三万多块钱,现在大部分都是国内生产的,国内现在支架占整个市场占到80%。就是几千块钱,医院收费就是一万多一点,所以一个支架省两万,现在一年中国能用八十到九十万个支架,一年就减轻两百亿医疗支出。  在威高集团,这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创新产品有100多项。能够拥有如今这样强大科研队伍,与山东省在引进科技人才的灵活性上是分不开的。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 石恒冲:如果你觉得你可以,公司经过筛选以后我就可以立项支持你。  石恒冲是搞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他正在测试一种输液针/外周导管的新材料,这种材料能随着体温变软,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石恒冲去年刚刚中标了“中科院--威高计划”,这一计划是由中科院、山东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和威高集团四方每年出资3000万元联合实施的,石恒冲团队中标后,拿到了3年共280万元的经费支持。除了企业出钱、科研项目招标,山东还探索技术入股等科技合作新模式。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博士 傅排先:有一些期权的奖励,当然我们个人可能会得到一些股票,对于科研院所来说也是首次的。  在灵活体制的推动下,仅中科院每年就有100多项成果在山东转化。山东还创建了32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专家3100 多人次到山东,取得了1335项高新技术成果,在冶金新材料、海洋监测仪器、高端数控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方面,都有高端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科研机构、大学医院不再区分编制内外  对经济大省山东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极为繁重,然而今年上半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东部其他省份,与此同时山东省企业杠杆率也连续三年低于全国水平。  此外还有一个数据特别值得关注。近三年山东平均每年社会融资总量新增9千亿元,就会增长近4千多亿元的GDP,这意味着每新增两元的投入就有一元的产出。那么山东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是怎样的?  记者:我们山东在生产要素方面其实是非常充分的,是工业大省农业大省,所以我们山东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是怎么发挥我们的优势呢?  山东省省长 郭树清:因为我们工业产出大,我们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我们的工业销售大数去年是15万亿,全国是110万亿,我们是15万亿,所以这个比重是很高的,那么工业遇到的问题,山东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全部工业当中,重工业的比重占70%, 10:15另外就是在传统行业里面,传统的工业,我们的重化工业比重也是70,所以两个70%,这个都是重化工业,所以我们感到转型的压力就更大,进行供给侧改革紧迫性就更强。  记者:我之前在青岛采访也看到了,我们去产能的力度确实是很大的,我们的能源结构,如果还是偏重于煤炭消费的话,如果我们去产能,如果经济还要发展,这样会不会出现一些矛盾?  山东省省长 郭树清: 我觉得这个供给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你比方钢铁,我们要去掉1500万吨的产能,这个比全国1.5亿吨这个标准来看,我们占十分之一,因为我们发现我们在这方面,钢铁方面没有比较优势,山东没有比较优势,所以必须下大的决心。所以这个市场要发挥主要作用,政府就是要把握住这些环境安全这些标准,顺应市场。  记者:去产能跟全国规定的,我们山东是五加四,我们多了四个行业,我们是通过哪些来论证必要性的?  山东省省长 郭树清:首先加了一个地方炼油,我们山东是个特殊,我们占了全国地炼70%的产能,我们要淘汰一半。再一个轮胎,轮胎我们占了全国将近一半的产能,这个也必须压缩,而且因为什么,我们看到我们的轮胎,都是中低端的,那你必须调整,你得提升,而且当时还是在扩张的,那不行。  记者:因为山东是农业大省,在供给侧改革当中,山东可能绕不开农业,就是您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  山东省省长 郭树清:农业方面就是推农业现代化,产品的质量,品质要不断提高,国家去年刚刚批准我们在东营地区设立一个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区,相当于就是国家的第二个农高区,山东给全国提供的食品,占了全国产量的17%,就是六分之一,还要继续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所以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  记者: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鼓励金融的血液要输送到三农,那我觉得您在山东也有一些创新的做法,在农业的金融方面。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农业方面我们首先是引导已有的银行机构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再一个就是我们通过改革发展了一批地方小型的金融机构,比方说小贷公司、村政银行、互助金融,特别是新兴的互助合作金融,山东是全国唯一的一个试点。  记者:山东不管是从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算,山东都是全国第二,都是人口大省,所以我们服务业一定要跟上,这样大家才能愿意在山东创业、在山东发展。  山东省省长 郭树清:我们山东还有很大的特点,就地转移的人口比重很高,比方原来就是农村,现在就是以工业和非农业为主了,原来就是农业为主,现在服务业占了75%以上,他变成园区,再建小区也都上楼房了,方式完全变了,但是他没有按城市公共服务完全配套。  那么就需要把这些服务业的短版,公共服务的短版都补上。另外,我们刚刚搞了科技改革和促进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省委十次全会通过的意见,就是鼓励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这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的差别,科研机构和大学医院,不再比照党政机关来管理,他们就不再区分为编制内编制外这样的待遇,就是说只要看你劳动贡献,这些方面我们觉得是供给侧结构改革核心的问题更要害的问题。  后记:  在山东采访,我带着很大的好奇,因为山东是传统的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山东提供占全国八分之一的工业品和六分之一的农产品,这样一种传统产业庞大的供给侧,意味着转型艰难和负担之重,然而山东的资金使用效率却是出乎意料的好,近三年山东每新增投入二块钱会增加一块钱的GDP,远高于全国三比一的平均水平。  在采访中发现,山东这种可喜的意外背后,是针对自身特殊省情,进行了主动改革、提早布局、统筹推进。其中,在全国要求去除五大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山东主动增加了地方炼油、轮胎等四大地方产业,壮士断腕,将地方炼油去掉一半,正是这种主动、提早、统筹推进的作法,让山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中赢得了更多先机。
  • 科技部:加快推进《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
    2021年3月4日,王志刚部长主持召开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工作。徐南平副部长出席、领导小组成员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科技部党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志刚部长多次批示要求抓紧落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工作,南平副部长多次召集专题办公会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部署。为统筹推进碳中和技术研发攻关、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科技部党组部署成立科技部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志刚部长任组长,南平副部长任副组长,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科技部关于碳中和科技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组织和协调各司局(中心)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开展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期长期的关系。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要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在整个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解决好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条件下,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的矛盾问题。会议强调,要把加快碳中和科技创新作为科技部当前的重要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抓紧研究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二是要加快推进《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提出我国碳中和技术选择、发展路径和有关部署建议。三是推动设立“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
  • 华测联合编制的《碳减排领域人才培训管理与评价规范》团标发布
    2月10日,由中国节能协会批准立项,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委会牵头、CTI深圳华测认证及其他企业单位联合编制的团体标准《碳减排领域人才培训管理与评价规范》(T/CECA-G 0220—2023)正式发布,2月11日起实施。该标准针对碳减排领域人才培训服务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依据,为各相关单位开展碳减排领域岗位人才招聘引进、培训评测、能力提升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据了解,该标准文件规定了碳减排领域各类培训机构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培训组织过程、培训内容、师资条件以及培训质量管理与评价等。标准正文内容分为九个部分,包括: 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要求、培训组织、培训内容、师资条件、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培训质量管理与评价、碳排放管理师培训方案与考核标准等。   近年来,团体标准因其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需求,引起企业的关注。高质量团体标准作为评价规范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规范化管理技术、国际化推广交流,进一步加速行业发展。国内碳减排人才培训行业要优化完善培训规范,需要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参与的制定。基于此,中国节能协会在编制该标准过程中广泛收集,结合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以及事业单位的声音。   据了解,此次编制有中企工培(北京)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中理检验有限公司、上海天工之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碳中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华力碳减排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嘉芈中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节能协会、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润城汇(北京)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20家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等参与,共同规范和持续提升碳减排人才培训行业标准,合力推动碳减排人才培训工作高质量有序发展。   近年来,在“3060”双碳目标下,我国各地积极响应政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行动。碳达峰、碳中和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能源转型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将催生新的行业,并由此带来人才需求。目前,碳市场、碳金融及由碳交易衍生的碳核查、碳会计、碳审计、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衍生的碳信贷、碳保险、碳债券等工作专业方面人才十分匮乏。碳金融、碳管理领域紧缺涉及能源、环境、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低碳人才,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和碳中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此次标准发布对落实碳减排领域人才培训管理规范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意义深远,为开展碳减排相关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中国节能协会作为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和能力评价测试机构的主管单位,与行业龙头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主体合作,指导研发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展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形成碳减排相关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为推动双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下一步,CTI华测认证将协同中国节能协会将推动《碳减排领域人才培训管理与评价规范》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助力打造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人才供应链、建立碳减排相关人才的评价机制,助力落地实施,推动提供碳减排领域专业技能岗位人才。
  • 国家食药总局“三定”方案公布 编制增一倍
    5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三定"方案以国办文件的形式,在中国机构编制网首次露脸。   和2008年的国家药监局 "三定"方案相比,今年的国家食药监总局改革有着更大的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发现,从职能范围调整,到人员编制变更等,不仅单纯和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相关,还与商务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部委联动调整,简政放权且编制翻番,药品流通监管首次明确落地。   新方案分工明确简政放权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家食药监总局一名内部人士在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药品流通监管究竟是归属商务部管辖范围,还是国家食药监总局,"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我了",当时这名内部人士表示,未来可能会对这方面展开调整。   5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上述"三定"方案中获悉,国家食药监总局与商务部首次在药品流通领域明确了职责分工。将由商务部负责拟订药品流通发展规划和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药品流通的监督管理,配合执行药品流通发展规划和政策。   在餐饮与酒类流通监管层面,方案规定将由商务部负责拟订促进餐饮服务和酒类流通发展规划和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酒类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而商务部在发放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进口许可前,应当征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意。卓创资讯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认为,此次明确分工,将有望解决药品流通领域及麻醉剂市场的部分混乱问题,同时将提高麻醉剂生产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许可证的发放会更加严格。   在"三定"方案中,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行政工作将"简政放权".   药品生产行政许可将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药品经营行政许可将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将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整合。   在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方面,药品再注册、药品委托生产许可、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等多项职责,将从总局下放到省级食药监管部门。此外,部分专项事务职能将下放到社会组织。比如对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管理职责,由中国执业药师协会承担。   首设"总监"职位   上述"三定"方案表示,国家食药监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牌子,内设17个机构,机关行政编制345名,与原国家药监局相比,编制人员有近一倍的增长。   国办文件透露,在司局领导职数中,设食品安全总监1名、药品安全总监1名。另外,还将设10名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从技术上,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专项监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一级政府职能部门设"总监",这应该是首次。汪玉凯称,这应该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设立的专业技术性的高级管理岗位。"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都是专业化非常强的领域,需要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专业角度,统筹监管决策和监管措施。"   同时,为建立国家食药监总局与卫生计生委加强药品与医疗卫生统筹衔接、密切配合的机制,增设1名副局长兼任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司局领导职数60名。   "管的事多了,增至345人也在情理之中。"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1正4副的配比相对合理,而且总监的设立是一个创新,更强调了专业性和管理性并重。   但是,此次新成立的食品安全监管三司的职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朱毅直言,"三定"方案中表示该司将承担食品安全统计工作,分析预测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参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并根据该计划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但在职能上,不能排除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存在重合。   "从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角度来看,应在分析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前提下,向大家进一步明确(国家食药监)总局与卫生计生委之间的差别。"朱毅说。 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一、职能转变   (一)取消的职责。   1.将药品生产行政许可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两项行政许可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2.将药品经营行政许可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两项行政许可逐步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3.将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两项行政许可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   4.取消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管理职责,工作由中国执业药师协会承担。   5.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职责。   (二)下放的职责。  1.将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职责下放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将药品再注册以及不改变药品内在质量的补充申请行政许可职责下放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将国产第三类医疗器械不改变产品内在质量的变更申请行政许可职责下放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将药品委托生产行政许可职责下放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职责下放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需要下放的其他职责。   (三)整合的职责。   1.将原卫生部组织制定药品法典的职责,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将原卫生部确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制定检验规范的职责,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3.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强制检验的职责,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4.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医疗器械强制性认证的职责,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并纳入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5.整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推进管办分离,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   (四)加强的职责。   1.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   2.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和综合协调,完善药品标准体系、质量管理规范,优化药品注册和有关行政许可管理流程,健全食品药品风险预警机制和对地方的监督检查机制,构建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机制。   3.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规范食品药品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的机制,推动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惩处力度。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食品(含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下同)安全、药品(含中药、民族药,下同)、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推动建立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的机制,建立食品药品重大信息直报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二)负责制定食品行政许可的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制定全国食品安全检查年度计划、重大整顿治理方案并组织落实。负责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公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参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食品安全标准,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公布国家药典等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检查。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开展监测和处置工作。拟订并完善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指导监督执业药师注册工作。参与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配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化妆品监督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四)负责制定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的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建立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置制度并监督实施。   (五)负责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落实情况。   (六)负责制定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电子监管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七)负责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八)指导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九)承担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协调,推动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督促检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并负责考核评价。   (十)承办国务院以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设17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督查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公开、安全保密和信访等工作。   (二)综合司(政策研究室)。   承担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以及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考核评价工作。研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重大政策,起草重要文稿。   (三)法制司。   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四)食品安全监管一司。   掌握分析生产环节食品安全形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督促下级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及时发现、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   (五)食品安全监管二司。   掌握分析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形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督促下级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及时发现、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   (六)食品安全监管三司。   承担食品安全统计工作,分析预测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参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并根据该计划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七)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中药民族药监管司)。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药品注册和部分化妆品行政许可并承担相应责任,优化注册和行政许可管理流程,监督实施药物非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实施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八)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第三类、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并承担相应责任,优化注册管理流程,组织实施分类管理,监督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   (九)药品化妆品监管司。   掌握分析药品、化妆品安全形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督促下级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及时发现、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承担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及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再评价。   (十)医疗器械监管司。   掌握分析医疗器械安全形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督促下级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及时发现、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再评价。   (十一)稽查局。   组织查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指导和监督地方稽查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监督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置。指导地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工作。   (十二)应急管理司。   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承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协调地方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十三)科技和标准司。   组织实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重大科技项目,推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电子监管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拟订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标准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产品目录、药用要求、标准,参与拟订食品安全标准。   (十四)新闻宣传司。   拟订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新闻和信息发布。   (十五)人事司。   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队伍建设、培训工作。拟订并完善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监督和指导执业药师注册工作。   (十六)规划财务司。   拟订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预决算、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及内部审计。   (十七)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人员编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345名(含两委人员编制2名、援派机动编制2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20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4名,为建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加强药品与医疗卫生统筹衔接、密切配合的机制,增设1名副局长兼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司局领导职数60名(含食品安全总监1名、药品安全总监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2名),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10名。   五、其他事项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二)与农业部的有关职责分工。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职责范围内的农药、肥料等其他农业投入品质量及使用的监督管理。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按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畜禽屠宰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两部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衔接,形成监管合力。   (三)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有关职责分工。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及时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于得出不安全结论的食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需要制定、修订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应当尽快制定、修订。完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理事会制度。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国家药典。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相互通报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   (四)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发现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应及时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是由食品相关产品造成的,应及时通报质量监督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应当立即在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环节采取措施加以处理。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进出口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和监督管理。进口的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应当收集、汇总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并及时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境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对我国境内造成影响,或者在进口食品中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应当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法广告,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两部门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   (六)与商务部的有关职责分工。1.商务部负责拟订药品流通发展规划和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药品流通的监督管理,配合执行药品流通发展规划和政策。2.商务部负责拟订促进餐饮服务和酒类流通发展规划和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酒类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3.商务部发放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进口许可前,应当征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意。   (七)与公安部的有关职责分工。公安部负责组织指导食品药品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公安部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机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公安机关依法提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检验、鉴定、认定等协助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八)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六、附则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 关注|药典委公示药包材元素杂质测定法标准草案
    2022年12月19日,药典委发布《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大纲。《大纲》指出, 到2025年,全面完成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进一步完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达到或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国家药典委员会曾发布了一系列的方法通则的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近期,药典委再次集中发布一批标准草案,涉及多个方法通则。相关新闻可点击下方专栏关注其中,4214药包材元素杂质测定法标准草案公示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以下为公示原文:https://www.chp.org.cn/#/business/standardDetail?id=0613de93-f9ff-4f6e-8cad-4415a22ef115 4214药包材元素杂质测定法标准草案的公示一、药包材元素杂质测定法起草说明:制定的目的意义 药品包装容器及组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因原料引入、工艺残留的有害元素杂质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因此对其进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形成 “药包材元素杂质测定法”方法标准,科学有效指导药品包装容器及组件元素杂质的测定。二、制修订的总体思路遵循药典委对药包材标准体系的架构思路,基于《国家药包材标准》中塑 料类、玻璃类、橡胶类包材金属元素及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以及国内外药典 中关于元素杂质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测定法。三、需说明的问题 1. 供试品的制备:“元素杂质总量”项下塑料类及含纸类的制样方法按 照 YBB 标准中相关方法,增加了微波消解法。“元素杂质浸出量”项下塑料类及弹性体类、金属类参照药包材溶出物测定法(通则 4204)项下或各品种 项下溶出物试验的方法制备样品;玻璃类、陶瓷类的制样方法按照 YBB 标准 中相关方法。2. 测定法:本方法收载了《中国药典》2020 版四部通则中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砷盐检查法。新增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锑浸出量,未收录前处理复杂、污染环境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方法中各测试方法项下载明的元素杂质已经过方法学验证,本方法中未载明的元素杂质如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测定,需进行方法学验证。1.4214 药包材元素杂质测定法公示稿.pdf2. 反馈意见表.xlsx
  • 我国加快编制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十二五”专项规划
    我国加快编制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十二五”专项规划   “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能力建设项目”2009年度技术协调会在西安召开   目前我国正在编制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十二五”专项规划、环保部“十二五”POPs(持久性污染物)削减控制专项规划,这些专项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国家实施计划中有关要求的落实。   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值《斯德哥尔摩公约》对我国生效五周年之际,也是在公约新增9种受控化学品后我国举办第一次大型国际POPs会议,   11月11至12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西安联合召开“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能力建设项目”2009年度技术协调会,会议的主旨是通报我国履行该公约的工作进展,以及探讨履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来自会议的消息称,今年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成果颇丰:淘汰了杀虫剂类POPs的生产和使用 推动二英减排工作,组织开展了生活垃圾、制浆造纸、钢铁、再生有色金属、殡葬等重点行业的二英污染物削减和控制近期行动计划及远期战略规划研究 制修订了相关法规标准,并加强了监管力度 积极应对新增POPs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是组织行业协会开展新增POPs调查,识别了重点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是与国际机构合作,积极开展新增POPs的策略研究。   尽管履约工作取得上述进展,但会议也认为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削减、淘汰和控制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新增了9种POPs,而且另外还有3种增列POPs正在审查中,我国的履约压力和挑战巨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较长时期内,还需集中力量解决我国的常规污染问题,要实现公约目标,我国在技术、资金、环境管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上,都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国的履约工作任重道远。   我国的履约工作进展以及应对增列化学品策略,受到国内外格外关注。UNIDO、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培训研究所等国际组织,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安监总局、质检总局、电监会等国家履约工作协调组成员部门,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蒙古等国家,14个省市环保厅局,以及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共15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仪器信息网制药主题月 6月火热开启!
    药物分析是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涵盖了药物成分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杂质检测、稳定性评估以及生物等效性研究等方面。为了探索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它们在保障药品质量、提高工艺效率和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仪器信息网特别于六月启动“制药主题月”系列活动,围绕制药领域热点话题组织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该主题的策划,帮助大家了解药物分析的最新趋势、工具和方法,以及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点击图片 直达主题月专题主题策划一:精品网络会议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博大智慧。在我国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程中,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标准体系、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激活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均显得格外重要。6月6-8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仪器信息网将联合主办第四届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网络会议。会议将围绕当下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领域的最新的成果,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梁琼麟、张铁军、饶毅、孟宪生、谭睿、陈啸飞、肖雪等业内专家担任分会场主席,近30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会议免费向公众开放学习,欢迎大家报名参会。点击图片报名主题策划二:《中国药典》解读与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是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195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诞生了,经过1963、1977、1985又出版了三次,从1985年起,每五年定期出版,到2020年,共出版11版。2022年12月19日,药典委发布《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大纲。《大纲》指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近期,国家药典委发布多项修订草案,引发热烈讨论及反馈。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制作 “《中国药典》的解读与应对”专题,解读新版《药典》变化,分享药典相关仪器分析解决方案。主题约稿: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530/667647.shtml点击图片直达专题主题策划三:《药物分析技术进展和应用》专栏专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分析学科师生与仪器信息网专业团队一起聚焦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进展,以问题为导向,分享药物理化特性表征、质量分析、制剂处方解析、生产工艺监控、体内药物分析等领域分析技术基本原理、技术特点、方法与仪器、应用示例,促进药物分析技术创新与应用。今后,专栏将定期分享药物分析技术最新进展及相关应用。专栏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kol/pharma.html主题策划四:院长光临—药学学科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直播2023年,为展示高校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提升科研平台和实验平台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特别推出“院长光临-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直播”节目,每期聚焦一个学科,每期邀请2位高校学院院长/副院长,以及1位仪器厂商高层进行线上圆桌对话,就学科的科研平台建设,最新科研成果及转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展开探讨。第二期,我们将聚焦于药学学科,邀请知名药学相关高校院长/副院长,共话药学学科建设话题。主题策划五:“药物分析新进展”大型征稿药物分析是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在药品质量控制、药物研发、药物安全性评估和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随着药品质量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药研制和开发工作的迅速发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药物分析技术,作为药品质量管理、新药研发的基石,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方法和成果,为了分享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促进专业领域交流,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仪器信息网计划推出“药物研究与分析新进展、新成果”主题策划,以多系列主题稿件的形式,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推广,向行业内传递前沿动态信息,为业内专家提供一个展示他们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平台,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主题策划六: 制药相关主题网络会制药月期间,仪器信息网还将举行一系列与药物分析相关的主题网络会议,目前已经策划的网络会议如下:6月9日 2023年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学术年会(线下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pa2023/6月9日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及存储转运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aiermedical230609/6月16日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lement230616/6月20日 创新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 【即将上线】7月6日化学药物研发及质控技术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hemicaldrug230706/更多主题策划,详情请见仪器信息网制药主题月专题,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 “制药主题月”等你来—仪器信息网 6月活动早知道
    “制药主题月”等你来—仪器信息网 6月活动早知道制药分析相关的仪器与检测技术是长期以来仪器信息网广大用户关注的话题,为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制药分析的最新趋势、工具和方法,以及应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挑战,获取最新知识,仪器信息网于六月开启“制药主题月”系列活动,欢迎参与。活动一:精品网络会议—“第四届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研讨会6月6-8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仪器信息网将联合主办第四届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网络会议。会议将围绕当下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领域的最新的成果,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梁琼麟、张铁军、饶毅、孟宪生、谭睿、陈啸飞、肖雪等业内专家担任分会场主席,近30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会议免费向公众开放学习,欢迎大家报名参会。 同期其他药物分析相关网络会议6月9日 2023年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学术年会(线下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pa2023/ 6月9日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及存储转运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aiermedical230609/ 6月16日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lement230616 6月20日 创新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ts230620/ 6月28日 第七届PCR前沿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iCPCR 2023)-制药/生物制品应用专场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 b inar/meetings/icpcr2023/活动二:《中国药典》解读与应对2022年12月19日,药典委发布《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大纲。《大纲》指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近期,国家药典委发布多项修订草案,引发热烈讨论及反馈。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制作 “《中国药典》的解读与应对”专题,解读新版《药典》变化,分享药典相关仪器分析解决方案。活动三:《药物分析技术进展和应用》专栏专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分析学科师生与仪器信息网专业团队一起聚焦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进展,以问题为导向,分享药物理化特性表征、质量分析、制剂处方解析、生产工艺监控、体内药物分析等领域分析技术基本原理、技术特点、方法与仪器、应用示例,促进药物分析技术创新与应用。专栏将定期分享药物分析技术最新进展及相关应用。活动四:有奖征集制药领域等资料——赢取手机大奖正如炎夏的微风轻抚着我们的面庞,我们希望您的思绪也能在这个活动中自由飞翔。制药,是为了探寻健康之道;仪器手册,是为了助力更便捷使用仪器;谱图,是为了解读物质成分的奥秘。而我们的目标,则是将这些珍贵的知识和经验聚集起来,为医药领域的探索和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有奖征集医药类分析方法,各类科学仪器操作手册/规程,各类物质的谱图。“制药主题月”活动同期,仪器信息网还将提供系列服务,全方位满足您的买仪器、用仪器、学仪器以及找工作需求。学仪器--仪课通精选课程及训练营课程名称活动时间点击查看仪课通超级会员-限量抢购6月1日--6月30日立即报名 有机质谱解析实操课程免费领6月1日--6月9日立即报名找工作--人才频道活动活动名称活动时间点击查看仪器技术支持类专场招聘会(仪器售前,售后,产品,应用岗位职位合集)5月15日-6月15日立即参与Easy 就业直通车(上传附件简历,平台直接推荐)6月1日--6月30日立即参与买仪器—导购平台热门活动活动名称活动时间点击查看推荐靠谱仪器 分享仪器心得截止6月10日立即参加仪采通发福利第二期(发仪器/消耗品采购信息领红包)6月1日-7月31日敬请期待移动先锋 “柒”势如虹——仪器信息网APP装机突破70万【竞猜】谁将是第700000名仪器信息网APP装机用户? 截止6月5日立即参加【活动】我为“仪器信息网APP”打“CALL”截止6月30日立即参加【活动】签到挑战赛,等你来战!——一起来瓜分更多的积分!长期立即参加疯狂6月——超级品牌直播2023益谷高峰论坛——聚焦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与检测科技6月3日 全天立即参加磐诺超级品牌日6月13日敬请期待拿风跃云 共赴未来——德国耶拿行业热点综合技术研讨6月15日 13:30立即参加20年再出发,一起向未来——欧波同二十周年庆6月20日敬请期待大集智入微,赋能未来——东京理化新品发布会6月30日敬请期待
  • 颜宁任院长|深圳医学科学院招聘不定编制/不定级别
    2 月 6 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发出招聘公告,12 个部门公开招聘 30 个岗位、41 名工作人员。据了解,这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首次大规模招聘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岗和科研岗。此次招聘的 12 个部门包括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科研部、平台部、教育与交流部和综合部等等;招聘的岗位包括科研部副部长、平台专职副主任、行政专员、法务专员等。接下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还会继续放出更多职位。2022年12 月,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颜宁正式受聘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 2021 年 3 月印发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2022-2025 年为建设期,完成深圳医学科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基本完成首批研究所和中心的建设工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深圳医学科学院各项工作,3-5 个研究院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此外,深圳医学科学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学术委员会是院内最高学术机构,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类似“企业化”运作。招聘原文:“ 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1名工作人员。”关于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一所集前沿科学研究、专项资金管理、科技创新咨询、教育与国际交流、临床转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点任务之一。深圳医学科学院(筹)设置科研部、科研平台、专项资金管理、教育与交流、运营管理、基础建设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下岗位,具体岗位要求和条件详见附件1。随着筹建工作推进,深圳医学科学院(筹)会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招聘程序请有意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和信息表(附件2)通过E-mail发送至Talent@smart.org.cn。邮件主题请注明“[姓名]+应聘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岗位名称”字样。经资格审查,择优确定面试人选,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有关说明1. 应聘者提供的材料须真实、准确、有效。凡弄虚作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2. 应聘者提供的联系电话应准确无误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能及时联系;因提供错误联系信息或通讯不畅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承担。3. 薪酬待遇按照深圳医学科学院(筹)薪酬标准执行。附件1. 深圳医学科学院(筹)第三批招聘岗位表(41名).pdf附件2. 个人信息表.xlsx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