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靶向研究

仪器信息网靶向研究专题为您整合靶向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靶向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靶向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靶向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靶向研究话题讨论。

靶向研究相关的资讯

  • 靶向质谱精确鉴别与研究
    p   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来来分享通过靶向质谱精确鉴别胰腺癌囊性前病变的研究。大家都知道胰腺囊性病变经常在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但是可能有一半是胰腺癌的征兆。因此,准确的鉴别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的诊断方法并不能强有力地识别癌前病变和恶性胰腺囊性病变。不久前,在著名肿瘤学杂志上JCO则发表的一篇文章旨在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p p   研究人员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样本进行分析。在一个24例患者的队列中,通过探索性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确定了8个恶性可能和高级异型增生/癌症的候选生物标记物。随后,利用30个重标肽和平行反应监测质谱进行了定量分析,在80例的队列中进行了测试,并在68例患者的验证队列中进行了前瞻性评估。终点为外科病理诊断/临床随访。 /p p   研究结果显示检测恶性可能最佳的一组标记是一组来自musin-5AC和mucin-2的肽段,能够在验证队列中区分出癌前病变/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准确率97%(95%CI,89%-99%)。这一结果与标准分析相一致:囊液癌胚抗原(61% 95%CI.46%-74% P& lt 0.001)和细胞学(84% 95%CI,71%-92% P=0.02)。结果蛋白质mucin-5AC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能够以96%的准确性识别出高级别异型增生/肿瘤(95%CI,90%-99%),并能发现95%恶性/严重不典型增生,而癌胚抗原和细胞学分别为35%和50%(P& lt 0.001 P=0.003). /p p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仅对三种囊液生物标记物做靶向的质谱分析,就可以以高度准确性来识别和评估胰腺囊性变及胰腺癌。 /p p   阅读上文小编认为,通过靶向质谱精确鉴别胰腺癌囊性前病变的研究,在临床、科研等影像研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不断新型的标记物和靶像分析与检测,相信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有着突破性的意义。 /p
  • 岛津超快速质谱助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靶向代谢组学中,通常需要同时检测多个目标组分,这对质谱数据的采集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岛津超快速质谱(UFMS)拥有业内首屈一指采集速度。以LCMS-8050为例,其驻留时间(Dwell time≥0.8 ms)、切换时间(Pause time≥1 ms)、扫描速度(Scan speed≤30000 u/sec)、正负极切换速度(Polarity switching time=5 ms);并且具有触发子离子扫描功能,可以实现MRM定量的同时对目标组分进行子离子扫描定性分析。 以下图为例,假设一个峰宽6秒的UHPLC色谱峰用于定量分析,必须有20个采集点左右,峰型才足够平滑,峰面积和出峰时间的重复性才能达标。如此算来,每个采集点的循环时间(loop time)只有300 ms。在300ms的时间段内,需要进行所有目标组分的采集,如下AB正离子,CD负离子: 1.采集循环开始,切换时间内对质谱通道电压进行调整(为A离子对“铺路”);2.A母离子通过四级杆Q1、碰撞池内进行碰撞、四级杆Q3筛选子离子、最终到达检测器进行离子计数,这段时间总和即为驻留时间;3.为B离子重复以上过程,到此正离子采集完成;4.接着切换从离子源到质谱通道到检测器的电压为负,此为正负极切换时间;5.进入到C、D的采集过程,过程与AB一样;6.最后将电压切换为正,到此结束整个循环时间,开始下个采集点的循环时间。 这只是两个正离子和两个负离子的采集例子,如果采集目标组分数量急剧增加,在峰宽不变的情况下(即循环时间loop time不变),分到每个离子的驻留时间和切换时间将急剧减少,因此最小驻留时间和切换时间,直接决定了该质谱在所能同时采集的离子对数量,这对于靶向代谢组学或其他需要进行多目标物同时筛查的项目,至关重要! 图2. 质谱采集信号的过程,以及频率和点数的关系最后,举例说明岛津UFMS在靶向代谢组学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脂质组学属于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为进行靶向脂质组学研究,岛津公司利用超快速质谱适于多化合物同时检测的特性,推出了第三版脂质介质方法包:包含了主要脂类化合物如类花生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物,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196种主要脂质介质及其相关物质的色谱、质谱条件(MRM通道)。 该方法只需20分钟的色谱分析便能获得这196种化合物的脂质介质的分析结果。此外,方法包中还根据出峰时间和结构特性,准备了18种氘代内标化合物的MRM通道。另外,该方法包可进行保留时间校正,可使用内标法进行半定量,所以可用于检索多变量解析时的标记物。下图显示了超快速质谱MRM模式中,196种脂质和18种内标同时分离所采集得到的色谱图。 图3. 脂质介质方法包用于196种脂质,18种内标的分离 撰稿人:钟启升
  •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南京建成
    [提要] 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今天正式竣工,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了竣工典礼,称这是江苏首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经过三年建设,投资2亿元,形成了完善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综合技术平台。   中新网南京1月8日电(记者陈光明)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今天正式竣工,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了竣工典礼,称这是江苏首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何权说,江苏是医药大省,也是医药强省。加大科研投入,将使民族医药的自主创新成为可能。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经过三年建设,投资2亿元,形成了完善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综合技术平台。   就在一个月前,先声药业宣布与著名国际生物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达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将携手研发抗肿瘤药物bms-817378。据了解,该化合物为小分子met/vegfr-2 抑制剂,目前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合作旨在加快临床概念验证实验的步伐。根据协议,先声药业获得在中国研发和将bms-817378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先声药业首席科学官王鹏博士说,“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合作,它证明了中国领先的医药研发企业可以与国际性大公司合作,加速产品研发进度,并推动中国国内临床试验的开展。”   先声药业集团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近三年来,先声药业研发累计投入5.1亿元,超过5200万美元。在国内的医药企业中,在研发方面投入方面先声药业显得先声夺人。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成,将加快中国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的步伐。
  • 合肥研究院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取得进展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林文楚课题组,在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em JQ1 synergizes with the Bcl-2 inhibitor ABT-263 against MYCN-amplifi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em 为题,在线发表在 em Oncotarget /em 上。 /p p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亚型,约占肺癌病人的15%至20%。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由于可靶向治疗的激酶(如EGFR和ALK等)很少在小细胞肺癌中发生变异,因此目前没有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该研究发现一种针对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靶向治疗方法:通过两种小分子抑制剂(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能协同抑制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的生长。 /p p   课题组发现,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对表观遗传药物-BET bromodomain抑制剂JQ1非常敏感。他们发现JQ1通过抑制N-MYC诱导BIM蛋白的表达,从而使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细胞对BCL-2抑制剂ABT-263更敏感。JQ1和ABT-263的联合处理有效地干扰BIM与BCL-2和MCL-1的结合,从而使BIM发挥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科研人员进一步在小细胞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中,证实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有效地抑制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生长。研究工作表明,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可能是有效治疗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的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p p   研究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的,并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Vivian Wai Yan Lui的大力协助。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058401963160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3936f6b9-e941-49e3-a2a5-e3e2fdf91dd9.jpg" uploadpic=" W02017111058401963160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JQ1和ABT-263的联合使用协同地抑制N-MYC扩增的小细胞肺癌生长的分子机理模式图 /p
  • Nature案例分享 | Monolith助力靶向RNA降解剂研究
    前言人类基因组中仅有1%是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其中疾病相关的蛋白大约有 3000个,只有不到700种被目前获批的药物作为靶点,绝大多数疾病相关的蛋白被认为是不可靶向的。针对疾病相关的非编码RNA以及不可成药的蛋白靶点,使用小分子靶向RNA的结构是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策略。但是小分子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产生生物活性,有些小分子可能结合在RNA的非功能位点,或者小分子的结合强度不足以影响RNA的生物功能。高分文献解读2023年5月24日,Scripps研究所的Matthew D. Disney教授及其合作者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Programming inactive RNA-binding small molecules into bioactive degraders”的研究论文,利用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技术将非活性小分子重编程为靶向RNA降解剂,成功降解miR-155和癌症靶标MYC、JUN的RNA。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091-8IF: 69.504 Q1研究人员基于二维组合筛选进行RNA和小分子高通量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发现了一些可以与pre-miRNA-155结合的小分子。接下来使用Monolith分子互作仪完成了大量RNA小分子结合表征。研究人员验证了C1仅结合于5′GAU/3′C_A motif,其他RNA凸起或者点突变RNA在相同检测浓度范围内看不到明显的结合信号。在使用Monolith检测时无需固定RNA,仅需带有CY5标记即可直接在溶液中精确表征Kd,检测一对样品仅需10min。图1:pre-miR-155-binder C1结合曲线构建靶向嵌合体小分子结合于pre-miRNA-155的非活性位点,并不会对细胞内的miRNA-155表达水平产生影响。接下来研究人员构建了双功能小分子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一端与目标RNA结合,另一端招募并激活RNA酶,从而靶向降解目标RNA。改造后的嵌合体成功在细胞内降低miRNA-155的表达水平,并且在细胞和小鼠模型中抑制了三阴乳腺癌。图2:将结合pre-miR-155的惰性结合物转化为活性RIBOTAC降解剂为了测试该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人员又构建了靶向MYC和JUN的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这两种蛋白都是重要的癌症靶点,但都是无序蛋白,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改造后的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获得了生物活性并在细胞内精准地靶向降解各自的靶向RNA,使这些癌蛋白驱动的转录和蛋白组学进程失效。这项研究表明对于由这些常见但具有挑战性的致癌基因驱动的癌症,重编程非活性小分子为靶向RNA降解剂可能会带来新的变革。图3. JUN-RIBOTAC选择性降解JUN mRNA抑制胰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onolith系列分子互作检测仪在此项研究中,NanoTemper的Monolith分子互作检测仪在RNA小分子结合表征的检测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RNA分子量小,体外容易降解,而Monolith系列分子互作仪对分子量无限制,同时10分钟的快速检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RNA的降解。Monolith系列分子互作仪覆盖几乎任何分子类型、缓冲液成分或亲和力强弱的检测项目,并且检测不依赖于分子量,能够轻松应对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难题,助力靶向RNA降解剂研究。NanoTemper微量热泳动分子互作检测仪Monolith-实用应用手册_诺坦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instrument.com.cn)
  • Orbitrap助力非靶向代谢组学在临床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Metabolomics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基于Orbitrap的非靶代谢组学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受心脏手术影响的关键代谢通路,并筛选出潜在的新生物标志物,有望应用于筛查手术预后不良风险较高的新生儿。早期识别手术致残风险较高的新生儿,可提示为患儿及时制定个性化长期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在未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图片来源:Metabolomics杂志 开创新篇非靶向代谢组学TGA应用新前景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先天性心脏病,需在新生儿出生3周内及时进行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bypass ,CPB)予以矫正。由于手术中使用的药物会对患者术后代谢图谱造成严重扰动,研究者首先建立了术中涉及的1255种药物及术后可从尿液中二次检出的药物相关的代谢物清单,将此清单在代谢分析时予以背景扣除。该项目对比分析了TGA患者术前和CPB术后尿液中的代谢物,共检测到39,000多种特异化合物,其中371种可预测注释的差异代谢物。最终准确注释的13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表明,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中色氨酸降解与手术干预相关性最强。 立意新颖创新数据分析流程克服基质干扰此次研究中,来自意大利的研究团队应用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一项重要优势:即建立了克服基质干扰因素的数据分析工作流程,这使可靠地测定目标代谢物的变化成为可能。而这一创新思路和研究进展,是基于QE高分辨质谱的超高分辨率和Compound Discoverer这一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完成的。 文中显示,作者首先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 2.1(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生成预期化合物”功能建立了给药药物及其内源性代谢物的列表。该列表包括母体化合物、术中用药成分,及它们可能的转化产物。接着在两步“生成预期化合物”功能生成的化合物离子列表中使用“寻找预期化合物”功能进一步搜索化合物,最终建立了一份“外源药物”相关的化合物质谱列表。研究者使用该方法,成功排除了外源药物对内源性代谢标志物筛选的干扰,从而发现真正与手术因素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对于新生儿心脏手术引发的不良预后监测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前景广阔,靶向定量与验证——早期脑损伤患者或迎曙光本研究中使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具备可区分手术前和手术后样品代谢物差异的能力,而发现的差异代谢物将研究者未来的思路引向犬尿氨酸通路。而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分析流程创新,研究者有信心后续更大范围的进行冠心病患者的定量(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这些代谢物的定量将与受损神经发育金标准GFAP以及手术后神经学和神经发育测试获得的数据有潜在相关性。这可以提供预测脑损伤所需的生物标志物,尽早识别处于不良神经发育风险的患者,对于先发性干预和辅助神经发育治疗的启动都至关重要。 相较中低分辨率质谱系统而言,文中提及的基于组学金标准Orbitrap技术的Q Exactive质谱系统,能够提供超高分辨分辨率和灵敏度,这也为代谢组学研究者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样本基质复杂、代谢产物鉴定数量不足、辨别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带来更加直观的帮助。而Compound Discoverer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能够延展性的帮助研究者创新工作流程,结合公共数据库信息,能够更加方便和准确的鉴定代谢物。 色谱质谱明星产品前处理气相色谱离子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AA/ICP/ICPMS软件 更多仪器配置和方案推荐色谱质谱全流程食品安全固废专项临床检测RoHS检测中药分析化药分析代谢组学
  • 罗氏和加尔文研究所合作开发靶向区域的表观基因组学技术
    罗氏和加尔文医疗研究所近日宣布合作开发基于DNA测序针对表观基因组学分析的新技术。基因组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重点关注的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中DNA序列信息的潜在用途。近期,表观遗传学(非DNA序列或者遗传密码改变,而是DNA的二次化学修饰和染色体结构蛋白的基因表达引起表观遗传的改变)被认为在生物进程的宿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染色体上负责影响基因表达的表观基因组事件大量存在,更多精确分析这些变化的先进手段正在出现。在为期两年的探索协议条款中,加尔文研究所和罗氏将合作开发精确分析表观基因组区域的新方法。这次合作汇集了加尔文研究所中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以及来自罗氏测序部门的Roche NimbleGen进行靶向富集的产品。在协议中,罗氏NimbleGen SeqCap Epi产品将被加尔文研究所的科学家进一步用于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中。加尔文研究所常务理事John Mattick教授说,这是一个领先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开发基因分析技术的优秀案例,这将促进更多人类生物学和疾病方面的研究并且促进交流机会。罗氏测序部门的研究部主管Tom Albert说,除了最近对测序技术平台的投资,我们的研究团队正在推进当下和未来技术中的测序应用。这次与加尔文研究所的合作展示了SeqCap靶向序列捕获产品附加的测序应用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潜力。这将促使我们向诊所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临床测序应用。更多关于Roche NimbleGen的信息,请访问www.nimblegen.com本新闻稿中使用和提及的所有商标均受法律保护。
  • 涉体外诊断试剂发展 FDA新规指引靶向研究新方向
    p    strong 草案一 /strong /p p strong   DevelopingTargeted Therapies in Low-Frequency Molecular Subsets of a Diseas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38e4fd0-771c-4640-8b50-8ba899f0fb2c.jpg" / /p p   在第一个名为《在分子低频突变的疾病中靶向治疗开展》的草案中(Developing Targeted Therapies inLow-Frequency Molecular Subsets of a Disease),FDA指出在临床研究中针对某些疾病中某类基因突变率低的不同分子变化的一组患者,可以衡量药物治疗的获益与风险。FDA的这项草案就鼓励研究者在入组患者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靶标的变化来探索不同研究。 /p p   草案目的: /p p   1. FDA对如何将具有不同分子变化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中的资格建议 /p p   2.对于一些疾病的分子突变发生低频时,如何评估靶向药物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p p   证据:免疫治疗药物Keytruda (pembrolizumab)被FDA获批治疗多种高突变的瘤种,复发或进展的MSI-H或者dMMR实体瘤患者均可使用。Keytruda的获批针对了多瘤种,他的研究研究属于篮子研究,也就是不同六种选择同样标记物,MSI-H和dMMR。 /p p   本草案内容包括四部分: /p p   - 纳入临床试验的患者识别 /p p   - 普遍性发现 /p p   - 适应症获益与风险 /p p   - 细化目标人群/适应症获批后 /p p   ||FDA局长Scott Gottieb说:“FDA需要新的方法去允许创新者去基于分子变化研发新的药物,而非用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药物研发。因为更多证据表明是在分子水平的变化驱动了疾病的发展。” /p p strong   草案二 /strong /p p strong   Investigation IVD Used in ClinicalInvestigations of Therapeutic Product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b5df3a0-526f-490c-bed9-a9b673ed7886.jpg" / /p p   第二个草案名为《药物治疗研究中IVD的应用》,目前很多研究者并不明白体外诊断(IVD)在临床研究的使用其实是有风险的,会影响到药物疗效的结果。FDA担心研究者并未理解“许多IVD的使用在药物研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前进行研究设备豁免(IDE)。 /p p   做什么:草案中指出,研究者与伦理委员会在评估药物研究风险是,需要提交一个研究设备豁免(IDE)。 /p p   本草案内容包括: /p p   1. 简介:IVD与药物研究效果的关系 /p p   2. 背景:IVD在药物研究中的使用 /p p   3. 政策:IVD、IDE、评估IVD使用、对IRB和Sponsor的建议、共性问题等 /p p   4. 附录:IDE申请内容及FDA审批办法 /p p   FDA局长Scott Gottieb说:“最终这项草案将明确IVD在药物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法规路径,这很重要,因为和新型靶向治疗的开发直接关联,目前诊断检测确定的新靶标之前可能还没有法规标准。此次法案的目的是给‘药物与诊断系统‘规范一个流程,使得后续的研究更高效简便。“ /p
  • 中广测研究团队基于非靶向表征方法评估医院废水处理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控疫药物和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会使医院废水中溶解有机物(DOM)含量增加。DOM是废水污染物的主要转运体,改变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吸附和归宿;而且废水中的DOM会与消毒剂作用产生大量高毒性的消毒副产物(DBPs)。因此,探究医院废水不同阶段处理工艺中DOM的组成特征,对有效控制废水中产生DBPs和准确评估处理工艺对DOM的去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省化学测量与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化学团队基于FT-ICR-MS高分辨质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EEMs)建立水中DOM非靶向分析方法,表征医疗废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并研究医院废水处理工艺单元对DOM组分去除选择性。研究团队在省内拥有2800多张床位某三甲医院的废水处理工艺中各处理单元采集水样,经浓缩处理后的样品采用ESI-FT-ICR-MS和EEMs进行DOM分子组成非靶向分析。通过数据解析鉴定出医院废水DOM中3000多种组分和10000多个分子式,未经处理的医疗废水中DOM以脂肪族和高度不饱和化合物为主,芳香指数较低。这些特征与河流水体中天然DOM和工业园区废水DOM有显著差异:与天然DOM相比,医疗废水中DOM表现出较低的不饱和度、较低的分子量和较高比例的杂原子有机物;与化学工业园区废水DOM相比,医疗废水DOM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医院废水中普遍检测到含氮和类肽化合物,它们可能是含氮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体。经研究发现,医院废水经生物单元处理后,脂肪族化合物显著降解,形成了更多CHNO化合物和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经消毒单元处理后,高度不饱和及芳香族化合物减少,芳香性降低;经反渗透单元处理后,高度不饱和及CHO化合物被去除。这些处理单元在去除DOM过程中效果互补,整个处理工艺可有效地转化和去除废水中DOM。 相关研究成果以“Non-targeted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by FT-ICR-MS:A case study of hospital sewage”为题发表于发表在国际环境工程技术期刊《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测试所(中广测)为唯一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上述工作得到了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究计划项目和广州市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
  • 研究速递丨LCMS-8060助力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mGWAS (metabolom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指基于代谢组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是将代谢组数据作为表型,与基因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的一种领先方法。由于代谢组数据对表型鉴定更为精细,因此关联分析的精度比传统GWAS分析更高。 海南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罗杰教授团队在mGWAS领域建树颇丰,近年来已有10余篇相关研究发表在高分杂志上。 2020年12月7日,《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了罗杰教授团队的最新文章《Selection of a subspecies-specific diterpene gene cluster implicated in rice disease resistance》,该篇研究针对水稻中双萜化合物的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簇进行了深度解析。双萜类化合物是水稻中植物抗菌素的主要种类之一,本研究在7号染色体(DGC7)上发现了完整编码5,10-双酮蓖麻烯(单环蓖麻烯衍生物的成员)整个生物合成途径的一个基因簇。 文章采用领先的代谢组检测技术——广泛靶向代谢组检测技术,实现高通量、高灵敏、广覆盖、无差异的检测近1000种代谢物,助力代谢组学和多组学研究。水稻中双萜基因簇的鉴定 本研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LCMS-8060,对采用相应候选物侵染或未侵染的本氏烟草叶片进行代谢谱分析,10-酮蓖麻烯和5,10-双酮蓖麻烯对照品从水稻叶中纯化得到。 5,10-双酮蓖麻烯的质谱图 图a为本氏烟草叶中同时过表达OsTPS28,OsCYP71Z2和OsCYP71Z21的产物图b为5,10-双酮蓖麻烯标准品本文中使用的串联质谱仪LCMS-8060和GCMS-TQ8040(拍摄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沃特世11月3日"食品过敏原分析:非靶向组学研究和靶向蛋白组学分析"网络讲座即将启动
    日期: 2017年11月3日时间: 14:00 – 16:00地点: 网络讲座语言: English 食物过敏原是食物中可能导致体内异常免疫反应的成分,通常是相对分子量为10000?70000的蛋白质或糖蛋白。食物过敏研究是蛋白质组学在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食物过敏会导致皮肤发红和肿胀,甚至休克死亡,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曼彻斯特大学的Clare Mills教授是这个领域非常活跃的学者。她与当地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大量的临床样本分析,从食物过敏原标志物的发现、鉴定到其对人体的影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在研究中,她使用高水平的离子淌度质谱系统发现食物过敏原标志物,进一步开发了可应用于食品过敏原监测和常规检测的高灵敏度LC / MS(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 在本讲座中,Mills教授将以花生为代表与您分享研究思路和成果。 主讲人:Clare Mills博士 曼彻斯特大学,炎症与修复研究所,曼彻斯特生物技术研究所,曼彻斯特健康科学学术研究所分子变态学教授 Mills教授目前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分子过敏原研究,并领导欧盟综合项目iFAAM和EuroPrevall。 Mills教授运用分子科学研究过敏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食物过敏症。 登录沃特世官网并搜索“食品过敏原分析:非靶向组学研究和靶向蛋白组学分析”即可进行注册报名。 此网络讲座免费报名参加。您只需要使用一台链接网络的电脑即可参加,如果您需要在讲座中加入讨论或语音提问,请您提前准备好麦克风。收到您的注册信息后我们会筛选并在讲座前一天通过电子邮件给您发送讲座登录链接。如有任何问题请拨打电话:021-61562642或发送邮件至minxing_guo@waters.com,谢谢。
  • 靶向Aβ蛋白的近红外荧光小分子探针的发现和成像研究获进展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起病隐匿,病程长,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表现为患者脑部出现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s,Aβ蛋白)的沉积。开发能特异性靶向Aβ蛋白,特别是AD早期的Aβ蛋白单体和寡聚体的分子影像探针,对于AD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及抗AD药物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柳红课题组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叶德举课题组合作构建了靶向Aβ蛋白的近红外荧光小分子探针,并应用于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部Aβ蛋白的实时荧光成像与可视化。该成果以Engineering of donor-acceptor-donor curcumin analogues as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in vivo imaging of amyloid-β species为题发表在Theranostics上。  近红外荧光成像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成像快捷、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中。近年来,研究人员也相继开发了Aβ蛋白响应的荧光探针用于Aβ蛋白的检测。但是,目前报道的荧光探针大多还存在荧光发射波长较短,与Aβ蛋白的结合动力学过程较慢、亲和力较低,以及仅能检测AD病程较晚期的Aβ蛋白斑块等不足。因此,发展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波长,对Aβ蛋白单体、寡聚体和聚集体具有快速响应和高亲和力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活体内Aβ蛋白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对AD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基于Aβ单体、寡聚体和聚集体的蛋白结构与结合模式,通过理性设计和官能团替换,设计并合成得到9个具有Donor-Acceptor-Donor(D-A-D)结构的近红外荧光探针(1-9),可以与Aβ蛋白单体、寡聚体和聚集体高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显著增强的近红外荧光信号。  该研究中发现的探针9具有较红的近红外荧光发射波长,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一方面可提高光对颅骨和头皮的穿透深度,从而提高探针活体上检测Aβ蛋白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可降低探针在活体应用时的给药剂量,从而减少了高剂量探针对神经系统的潜在毒性。此外,探针9因引入具有一定亲水性能的羟乙基官能团,改善了探针的理化性质,提高了探针的进脑量。同时,探针9表现出快速的结合动力学过程(  论文链接探针与Aβ蛋白响应机理示意图
  • 小动物活体影像仪助力抗体药物靶向&联合治疗研究
    p    strong 01 抗肿瘤药物活体水平药效学评价 /strong /p p   Avastin/Bevacizumab通过特异性结合并阻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世界上第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抗体类药物。Palbociclib(帕博西尼)是针对 CDK4/6 激酶靶点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辉瑞公司于2015年获得Palbociclib与诺华Letrozole(来曲唑)联合治疗ER+/HER2- 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FDA药物上市审批。Docetaxel(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传统化疗药物。 /p p   在2009年Clin Cancer Res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辉瑞肿瘤生物部研发团队就利用IVIS小动物光学成像技术平台,将荧光素酶标记MDA-MB-435 乳腺癌细胞移植入小鼠肾包膜下,建立肾包膜肿瘤疾病活体水平动物药效学评价模型,通过观测给药后光学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评价Palbociclib (PD-991)、Avastin 和 Docetaxel三种不同药物,特定的给药途径、时间、剂量等给药策略对于肿瘤的治疗效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bd4cf41-f7bb-40ed-86ba-6666a45320cf.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相对于触诊、肿瘤体积测量等传统方法,利用高灵敏度的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进行药物评价,可以更灵敏的发现残余病灶点或尽早发现肿瘤的复发,从而更准确的对药 物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并且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进行药效评价的另一独特优势在于,可以明确判断药物是否有效杀死肿瘤活细胞。这是由于生物发光的原理是基于活细胞环境的酶促反应,因此,能够发光的细胞必定是具有活性的,从而避免了传统体积测定方法造成肿瘤体积无变化、内部已出现细胞死亡的检测陷阱。 /p p   针对人类顽疾癌症的治疗,多靶点联合治疗是当前的一个新思路,而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大分子治疗的联合应用带来的治疗改善,给攻克癌症治疗难题也带来了新曙光。而高灵敏度的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平台,以其非侵入性、快速、高效、高灵敏度等特点,也为多靶点联合治疗开启了新篇章。 /p p    strong 02 免疫检验点抗体药物联合治疗研究 /strong /p p   Michael Lim等人在2017年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的文章中,首次使用PD-1阻断抗体、TIM-3阻断抗体和传统放疗(stereotacticradiosurgery, SRS) 三种方式联合,在小鼠神经胶质瘤模型上,评价不同组合联合治疗的效果,如下图数据所示,使用三种 /p p   方式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时间,并且通过IVIS成像系统检测发现,第14天以后治疗组已检测不到GL261-luc2细胞的生物发光信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19afff7-e279-40b5-8c7f-1f30623e10de.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Ronald Blasberg等人在2016年Molecular Therapy: Oncolytics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使用PD-1/PD-L1阻断抗体,联合靶向PSMA的人CAR-T细胞,对小鼠前列腺癌模型(Myc-CaP:psma(+))的治疗效果。如下图中结果所示,阻断PD-1/PD-L1,使得hPSMA-CAR-Tcell免疫治疗效果增强,但是治疗反应仅仅是在短期内,表示可能存在其他的免疫调节机制,限制了CAR-T细胞靶向、功能和在hPSMA阳性肿瘤的汇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9b2eeeb-6c1e-48e6-a671-eb9a9b332be7.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rong 03 荧光标记抗体药物靶向分布及代谢研究 /strong /p p   通过近红外荧光探针直接标记单抗药物,经尾静脉注射后,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荧光信号,而实时追踪抗体药物在体内分布、肿瘤靶向性及代谢情况。 /p p   利用近红外荧光探针直接标记抗体药物Herceptin/Trastuzumab,将XenoFluor 750-Herceptin通过尾静脉注射到HER2/neu阳性的小鼠模型体内。给药前21天使用人源前列腺癌PC-3M-luc细胞株,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进行细胞原位移植造模,并同时用Spectrum检测生物发光信号,判断肿瘤生长状况。 /p p   XenoFluor 750-Herceptin不同剂量给药后,使用Spectrum连续检测荧光信号72h,可直观看到药物实时分布且靶向肿瘤的情况,并通过软件定量分析 /p p   肿瘤区域的荧光信号后,得到Herceptin的代谢曲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542361d-205d-469e-a29a-3bf0d2758091.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Takuo Suzuki等人在2015年 mAbs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使用一种更先进的基于FRET的方法,分别标记Trastuzumab和Cetuximab,通过小动物活性成像平台检测完整抗体实时分布及抗体被降解的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4861b20-13a9-4035-88e1-c515eaecc01b.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以上这种FRET模型非常适合对抗体完整性、生物分布及稳定性的评价,且对Fc区域介导的ADCC效应及改造机制和抗体偶联药物设计(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提供重要有效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6daf28b-db0b-421c-89ad-e49cafece935.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f1c32a3-dbfd-486a-9cb0-a8a850330df0.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 质谱技术在靶向蛋白组学及脂质结构分析研究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李灵军教授在《美国质谱学会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quot Faces of Mass Spectrometry”的文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进展1: /strong /p p   本月,李教授的团队在分析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HOTMAQ: A Multiplexe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Method for Targeted Proteomic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11111.webp.jpg" alt=" 1111111.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4527389-10d7-4d2c-9392-40078abb0c7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靶向蛋白组学中的绝对定量研究由于复杂背景下的低特异性、有限的分析通量及广泛的动态范围等诸多因素而具有挑战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其课题组开发了一个混合offset-triggered多路复用绝对量化(HOTMAQ)方法。此方法结合了具有成本效益的质量差异和等压标签,能够在MS1前体扫描中同步构建内部标准曲线,在MS2水平上实时识别多肽,并在同步前体选择(SPS)-MS3光谱中对目标蛋白进行质量偏移触发的精确定量。这种方法将目标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分析通量提高了12倍。采用HOTMAQ策略对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候选蛋白生物标志物进行高精度验证。HOTMAQ的高通量和定量性能,加上样品的灵活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靶向肽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磷蛋白组学的研究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进展2: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清华大学欧阳证和瑕瑜教授与普渡大学学者共同在《自然通讯》上发表“Online photochemical derivatization enables comprehensive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es of unsaturated phospholipid isomers” 文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04" title=" 22222222.webp.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4px " alt=" 22222222.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f219c925-a096-478e-a956-d221f5b56fbd.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质谱技术是脂质结构分析的主要工具,但如何在不饱和脂质中有效定位碳碳双键(C=C)以区分C=C位异构体仍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Paterno-Buchi反应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在线C=C衍生化,开发了大型的脂质分析平台。这为脂质C=C位异构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揭示了牛肝脏中200多种不饱和甘油磷脂的C=C位,鉴定出55组C=C位异构体。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样本的分析,其课题组发现C=C同分异构体的比例受个体丰度的影响较小,这说明同分异构体比例可能用于脂类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p p & nbsp /p
  • Echo Revolve显微镜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获得性耐药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获得性耐药的驱动因素,但在治疗过程中导致肿瘤进化的潜在分子机制还不完全了解,治疗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促进突变过程积极推动肿瘤的发展尚不明确。因此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Hideko Isozaki和Ammal Abbasi等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名为《APOBEC3A drives acquired resistance to targeted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文章,文中作者研究了在NSCLC靶向治疗期间,是否有特定的突变机制驱动肺癌的基因组进化。结果表明靶向治疗诱导胞苷脱氨酶APOBEC3A (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作者在研究中发现,临床常用的肺癌靶向治疗诱导A3A的表达,导致耐药癌细胞持续发生突变。诱导A3A可以促进了药物治疗细胞中双链DNA断裂(DSBs) 的形成,从而导致耐药细胞进化过程中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如拷贝数改变和结构变异。通过基因缺失或RNAi介导的抑制来预防治疗诱导的A3A突变可以延缓耐药的出现。因此,靶向治疗诱导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抑制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因此靶向治疗诱导A3A突变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发展。抑制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在DNA双链损伤形成时,H2AX的Ser139 位点会被迅速磷酸化,从而形成γH2AX,γH2AX可以作为双链修复的标志物。文章中作者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利用ECHO Revolve正倒置一体荧光显微镜进行免疫荧光观察。在奥希替尼治疗2周后,我们观察到PC9细胞中组蛋白变体H2AX的Ser139磷酸化水平升高(图1),说明TKI诱导的A3A突变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促进耐药克隆的进化。将γH2AX映射到TKI处理的PC9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上显示,γH2AX最显著地定位于一个恢复细胞分裂并处于G2期的细胞亚群(图2),因此,TKI治疗诱导增殖耐药细胞中A3A催化的基因组损伤。▲图1:用1 μM奥希替尼处理PC9细胞0或14天,用γH2AX染色以量化DNA损伤。NT,没有处理;比例尺= 70μm。▲图2:左图是用1 μM奥希替尼处理PC9细胞14天,用EdU/DAPI染色以分辨细胞周期,代表G1、S、G2细胞 比例尺= 10 μm。右图是EdU细胞周期试验的散点图,用γH2AX定量DNA损伤。NT:未处理。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TKI治疗后APOBEC突变信号的获取可能指示了耐药克隆的进化路径,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通过该机制,靶向治疗可能在治疗期间无意中增加了癌细胞的适应性突变。因此,阻止A3A的表达或酶活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以预防或延迟获得性耐药的肺癌靶向治疗。参考文献:H Isozaki, Abbasi A , Nikpour N , et al. APOBEC3A drives acquired resistance to targeted therapi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2021.DOI:10.1101/2021.01.20.426852Revolve Gen 2正倒置一体电动荧光显微镜新一代Revolve正倒置一体电动荧光显微镜,拥有流行的触屏操控方式,配备智能荧光成像系统,将Z-Stacking全景深成像和DHR数字处理功能有机联合,提升分辨率告别照片模糊,为您打造全新的成像体验。
  • 如何实现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
    脂质体及聚合物作为纳米药物的常用载体,在药物合成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靶向递送方面,仍存在着诸多挑战,纳米药物该如何实现靶向递送呢?在谈论靶向之前,先要了解一个关键的药理学概念,以器官靶向为例:器官靶向药物输送不是将所有给药剂量都输送到目标器官,而是提供足够的剂量以达到所需的生物效果,同时限制脱靶积累的毒性;即使大部分注射剂量没有到达目标器官,也应该足以引起生理效应并为患者提供益处。靶向方式分类纳米药物靶向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如图1)。图1. 靶向方式归类图被动靶向被动靶向依赖于调整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硬度和表面电荷,使其与解剖学及生理学相结合。例如,调节纳米颗粒的大小可以确定纳米颗粒从不连续的血管(如肝脏和脾脏中的血管)外渗的趋势。主动靶向主动靶向包括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修饰纳米颗粒的表面,使其特异性地与靶器官高度表达的受体或其他细胞因子相结合。例如,用单克隆抗体修饰纳米颗粒,以使核酸传递到难以转染的免疫细胞中。内源性靶向内源性靶向包括设计纳米颗粒的组成,使其在注射时与血浆蛋白的一个不同的亚群结合,从而将其引导到目标器官并促进特定细胞的摄取。例如,参与体内胆固醇运输的蛋白质已被证明是脂质纳米颗粒有效的肝细胞传递所必需的。对比而言,被动靶向和内源性靶向的设计度与可控性相对较低,主动靶向自然成为了靶向递送的研究焦点。在肝外靶向的研究中,就涉及了较多的主动性靶向,表1也列出了多种肝外给药的纳米颗粒组合物。表1. 用于肝外给药的纳米颗粒组合物靶向修饰方法药物靶向本质上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纳米药物表面的核心基团与受体部位的基团进行化学结合。以脂质纳米颗粒为例,载体组分中的PEG脂质多位于颗粒表面且本身易于修饰,因此,可以在PEG脂质上加载受体部位的结合基团以实现靶向目的。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PEG脂质修饰方法。马来酰亚胺修饰使用DSPE-PEG2000-马来酰亚胺作为功能化PEG脂质,替换LNP中一定摩尔量的聚乙二醇脂质,通过其取代的羧基端半胱氨酸直接与肽偶联,可以形成肽靶向的纳米粒子。再如SS-31,一种线粒体靶向的四肽,具有巯基,只需与马来酰亚胺标记的脂质纳米颗粒孵育,即可进行硫酰马来酰亚胺偶联。NHS修饰NHS酯通常用于标记胺基生物分子。NHS酯与胺基的反应具有pH依赖性,结合的较佳pH值与生理环境的pH值相同。使用DMG-PEG-COOH-NHS作为功能化PEG脂质,替换LNP中一定摩尔量的聚乙二醇脂质,通过在C端添加赖氨酸修饰MH42,并通过其侧链的伯胺偶联,可以形成肽靶向的纳米粒子。同样,许多具有胺基的抗体和靶向肽也可通过该反应偶联到脂质纳米颗粒上:乳铁蛋白可特异性结合活化的结肠巨噬细胞上的LRP-1,实现细胞靶向抗炎治疗;还有较为熟知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氨基修饰氨基有利于醛酮分子的化学选择性附着。甘露聚糖还原端醛基与氨基羧基修饰的脂质之间肟偶联反应的正交特性保证了脂质纳米颗粒表面多糖分子的取向。甘露聚糖受体靶向脂质体既可以作为抗菌药物递送的载体,也可以作为用于免疫治疗的重组疫苗的载体。DBCO修饰DBCO标记可促进巯基-炔反应,并可选择性偶联荧光探针、亲和标记和细胞毒性药物分子。例如,抗体scFv-N3可被有效地偶联到DBCO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上。研究发现,抗体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可穿越血脑屏障,并诱导脑特异性积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论:人体复杂的生化环境给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制造了诸多阻力。在实际探索中,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内源性靶向,可作为靶向设计的联合工具,在寻找绝对的靶向位点、真实的靶向机理与达到实际的靶向效果之间寻求平衡。在此当中,主动性靶向的尝试值得支持,正如文中所讲PEG脂质的各种修饰方式,大量的设计性尝试定能排除越来越多的靶向干扰因素,朝靶向机理的挖掘处更深一步。参考文献:1. Menon, Ipshita et al. “Fabrication of active targeting lipid nanoparticle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Materials Today Advances (2022): n. pag.2. Dilliard, S.A., Siegwart, D.J. Passive, active and endogenous organ-targeted lipid and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delivery of genetic drugs. Nat Rev Mater (2023).3. Herrera-Barrera, Marco et al. “Peptide-guided lipid nanoparticles deliver mRNA to the neural retina of rodents and nonhuman primates.” Science Advances 9 (2023): n. pag.应用范围:纳米药物制备系统:
  • 浅谈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基因检测
    肺癌是全球和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肺癌,我国肺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0%。数十年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一直是肺癌治疗的三驾马车,虽然药物和技术有所进步,但对生存率的改善有限。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相继问世,各种治疗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得肺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肺癌的总体生存率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肺癌从绝症变成了慢性病。  所谓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即是专门针对癌细胞上的驱动基因作为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驱动基因是指癌细胞上存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基因,其突变或异常活性可以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生存和扩散。靶向治疗相较传统的化疗更为精准,起效快,可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通常不会产生传统化疗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毒副作用。靶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但一般都比较轻微,通过对症治疗基本都能缓解和耐受,一般都无须停药或减量。而且靶向药物基本都是口服的,给药方便,无须住院。约有一半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合并脑转移,传统化疗药物通常不能入脑,而靶向药物则能在脑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对脑转移有效。因此,靶向治疗已成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患者。  随着靶向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何正确的服用靶向药物需要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晓。首先服用靶向药物需要定时定量,即每天服药固定在某个时间点;定量是指必须根据医生指导服用相应的剂量,切忌随意增减。但饭前亦或饭后服用引起的疗效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胃肠道反应情况灵活选择。靶向治疗究竟需要持续多长时间,也经常困扰患者。晚期肺癌患者,只要靶向药物仍然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就需要长期服用,直至耐药的出现。另外对于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一般推荐服用吃1-2年,可考虑停药。另外,服用靶向药物期间,需要避免同服某些药物和食物。因为多数靶向药都是通过肝内一种主要的药物代谢酶(CYP3A4酶)进行代谢的,某些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苯妥英、糖皮质激素、卡马西平、巴比妥类等会诱导CYP3A4酶的产生,导致其含量过高,从而加快靶向药代谢,从而降低药物疗效;而某些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石榴、杨桃等,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也会影响靶向药的药效。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靶向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肺癌患者,通常只适用于特定的肺癌亚型和分子特征。  肺癌从病理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占肺癌的大多数,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随着肺癌系列致癌驱动基因的相继确定,肺癌的分型也由过去单纯的病理组织学分类,进一步细分为基于驱动基因的分子亚型,而其中EGFR突变是亚洲NSCLC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中国EGFR突变阳性患者约占50%,在女性非吸烟患者中EGFR突变比率则更高。ALK突变的阳性率较低,肺腺癌患者中ALK阳性发病率为6.6%-9.6%,肺鳞癌患者中ALK阳性发病率为3.7%。然而ALK突变是公认的“钻石突变”,其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尤其好。多项研究表明靶向治疗对比化疗,能够改善和延长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图: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使用靶向治疗疗效好。  然而以上靶向治疗相较传统化疗更好的疗效,是在明确了驱动基因,选择了合适的靶向药物后取得的。众多研究表明,突变状态未知,盲试靶向药物,耽误治疗时机,无法取得良好疗效,切不可取。因此,为了给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需要在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之前,进行基因检测。所谓基因检测(也称为分子诊断或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肿瘤组织、胸腹腔积液或血液中的DNA来检测驱动基因突变和其他分子标志物的方法。  那么哪些患者应该做基因检测呢?权威指南推荐首次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基因检测,指南推荐初治患者确定EGFR、ALK、ROS1、HER2、BRAF和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情况,早期NSCLC患者演变为IV期也应进行基因检测。手术、经皮肺穿刺、气管镜活检等取得的肿瘤组织样品是基因检测首选的样品,检测结果可靠,是首选推荐的分子检测金标准。但有些患者无法通过上述有创的手术或操作获得肿瘤组织标本,这时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等中的细胞学样品,以及血液检查可作为一种补充,但存在假阴性结果。  基因检测技术及检测基因选择众多,须听取正规医院临床医师的建议,科学、精准地选择检测方案。ARMS和super ARMS适用于组织样品,cobas和微滴式数字PCR适用于组织、细胞学样品和血液样品,FISH、IHC适用于ALK突变检测,荧光-PCR适用于ROS1检测;而二代测序NGS适用于组织样本,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  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短则数月,长者数年终将出现耐药,这是目前临床尚无法克服的难题。当一线靶向治疗发生耐药、出现疾病进展后,应该再次取得样本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耐药基因突变状态,精准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确立,此即二次基因检测。例如一代靶向药EGFR-TKI耐药后,二次基因检测T790M突变阳性可达到60%左右,这部分患者使用三代EGFR-TKI靶向药物仍可获得临床缓解,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当然经由二次基因检测还会发现其他一些罕见的耐药突变,从而有机会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耐药后的治疗非常棘手,争议颇多,亟待突破。对于靶向耐药后出现缓慢进展或寡转移的患者,继续原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局部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同时加用抗血管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是已被广泛接受的治疗选择。对于靶向耐药后出现快速进展的患者,如果二次基因检测没有靶点或没有进行二次基因检测,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近来有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化疗同时联用抗血管药物及免疫治疗,能获得总生存率的改善。  总之,肺癌靶向治疗的本质是将治疗焦点放在特定的分子异常上,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必要损害,极大地改善了某些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如何克服靶向药物的耐药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对于某些难以成药的靶点,如KRAS突变等,找到有效、低毒的相应靶向药物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 默克与艾德生物达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合作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SimSun"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日,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MERCK KGaA(以下简称“默克”)签署了合作协议。艾德生物基于PCR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的“肺癌多基因联合检测产品”(即艾慧键升级版)将用于默克MET抑制剂Tepotinib在日本的伴随诊断注册。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据了解,在PCR平台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艾惠健”(可检测多个肺癌核心驱动基因)已于2018年8月24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本次合作正是基于艾德自主创 新的又一个PCR平台肺癌多基因联合检测产品,该产品也是礼来、安进等公司靶向药物的伴随诊断产品。在NGS平台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出维惠健、维汝健等产品,全面覆盖了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重要癌种的伴随诊断需求,维惠健更是成为礼来、强生等肿瘤产品线伴随诊断产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此外,默克MET抑制剂Tepotinib已于2020年3月获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上市,用于治疗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span /p p br/ /p
  • 院企共建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
    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往往相当痛苦,一些抗癌药物&ldquo 威力巨大&rdquo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使大量正常细胞受损,有没有什么药物能只攻击&ldquo 坏细胞&rdquo ,绕过&ldquo 好细胞&rdquo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药物学研究团队和我市一家医药科技企业共建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重点研发靶向抗癌药物,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什么叫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对于普通药物而言,通常在进入体内后仅有极少一部分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这是制约药物疗效,并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获取具有像导弹一样精准靶向能力的药物是人类的梦想,也是药物开发的终极目标。   据了解,2012年以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药物学研究团队以生命健康为出发点,以肿瘤精准治疗为目标,以转化医学为实施手段,成功建设了以高通量为特色的蛋白层次核磁筛选系统、计算机高通量虚拟筛选系统和常规细胞层次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系统的药物开发和测试硬件体系。快速开发了研究肿瘤精准治疗所需的单基因依赖性的全细胞筛选库软件体系,建立了不同组织来源和基因背景的癌症细胞系库,构建了包含商业小分子药物和自行设计合成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库。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刘青松研究员介绍,目前,他们已经针对B细胞淋巴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急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研发出一批抗癌抑制剂,有望实现对这些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
  • 安捷伦科技公司推出首款针适用于疾病研究的 DNA 甲基化靶向序列捕获产品
    安捷伦科技公司推出首款针适用于疾病研究的DNA甲基化靶向序列捕获产品 2012 年 2 月 14 日,佛罗里达州马科岛(基因组生物学和技术,AGBT)-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推出其靶向序列捕获平台的新成员,SureSelect XT 人甲基化测序系统,适用于表观遗传学研究中 DNA 甲基化位点检测。这是市场上第一款采用靶向序列捕获技术的全面 DNA 甲基化发现系统。安捷伦将于明日在基因组生物学技术进展年会上揭晓该产品的技术细节。 Agilent SureSelect XT 甲基化测序系统基于液相杂交,是可以分析人类基因组中低甲基化与过度甲基化的胞嘧啶位点的独特研究工具。亚硫酸盐测序技术是 DNA 甲基化研究的黄金标准,也是第一种可以全面研究DNA 甲基化的发现系统。Agilent SureSelect XT 甲基化测序系统将市场领先的靶向序列捕获平台 SureSelect 与亚硫酸盐测序结合在一起,挑选了与表观遗传学研究最相关的基因组序列,包含了与多种疾病(例如,癌症、基因组印记疾病、行为和精神障碍等等)相关的区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序列覆盖范围。 &ldquo DNA 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之一。&rdquo 华盛顿大学西北参考表观基因组图谱中心主任 John Stamatoyannopoulos 说,&ldquo 如果拥有一种经济实惠的可以在亚硫酸盐测序过程中智能地检测数百万 CpG 的平台,那么将大大降低成本并大幅扩展基因组规模 DNA 甲基化分析的范围和适用性。&rdquo &ldquo Agilent SureSelect XT 甲基化测序系统涵盖了所有基因组中癌症研究领域关注的甲基化胞嘧啶位点,投入产出比相当好。&rdquo 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 Michal-Ruth Schweider 医学博士说道。 &ldquo 我们很高兴能为用户提供这种新工具来满足医学界日益增加的需求。&rdquo 安捷伦副总裁基因组学总经理 Robert Schueren 说道。&ldquo 由于异常甲基化是可逆的,因此这种分析方法非常有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rdquo Agilent SureSelect XT 甲基化测序系统使研究人员能够分析超过 370 万个CpG 核苷酸序列位点,研究它们的甲基化状态。该系统针对启动子、经典 的CpG 岛以及最近被关注的位于CpG 岛上下游 2kb范围内的&ldquo shores&rdquo 和&ldquo shelves&rdquo 区域设计。研究表明,许多甲基化变化并不发生在启动子或 CpG 岛,而是发生在 CpG 岛上下游2kb 范围内,也就是 CpG 岛shores区域。除上述区域外,Agilent SureSelect XT 甲基化测序系统的设计还包含了已知的差异性甲基化区域。 与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相比,Agilent SureSelect XT 甲基化测序系统具有更高的通量和更低的成本。它可以识别限制性内切酶或免疫沉淀法不能检测的区域。因为该产品也属于SureSelect XT 产品系列,安捷伦为用户提供全套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并配有适用于文库构建和靶序列捕获的所有必备试剂。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genomics/ngs。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8,7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成立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合肥合源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这标志双方合作走向实质深入。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带领的药物学研究团队和合肥合源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推动精准靶向药物的研究,提升药物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双方确定携手合作,共同成立&ldquo 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rdquo 。   目标明确、合作共赢   从2012年实验室成立以来,随着刘青松带领的科研团队快速的进展,目前已经在B细胞淋巴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急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领域有一批抑制剂相继问世,一批临床上迫切需要的科研成果有转移转化的需求,迫切需要可以提供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合作伙伴。   在此背景下,刘青松团队于2015年与合肥合源药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中成立联合实验室的立项原则明确规定&ldquo 联合实验室研究课题鼓励应用创新性、技术原创性研究&rdquo 、&ldquo 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科学研究、服务于生命健康&rdquo 。联合实验室将以靶向抗癌药物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为工作重点,双方初期主要致力于创新靶向药物的发现研究,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分工合作,以血液癌症和肺癌等疾病为目标,打通药物研发过程中从实验室到临床研究的通道,加快一系列&ldquo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rdquo 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后再根据双方需要扩展到其他领域。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强磁场科学中心青年千人刘青松研究团队以生命健康为出发点,以肿瘤精准治疗为目标,以转化医学为实施手段,建设成功了以高通量为特色的蛋白层次核磁筛选系统、计算机高通量虚拟筛选系统和常规细胞层次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系统的药物开发和测试硬件体系 近几年来,快速开发了研究肿瘤精准治疗所需的单基因依赖性的全细胞筛选库软件体系 建立了不同组织来源和基因背景的癌症细胞系库 构建了包含商业小分子药物和自行设计合成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库。   合肥合源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新药研究技术集成化开发服务平台,有着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可从事合成工艺研究,制剂研究、安全性评价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等多个领域,贯穿新药研发全过程,可以面向全球制药公司提供&ldquo 一站式&rdquo 的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经济有效地加速新药研发进程。合源技术服务获批上市品种包括阿奇霉素分散片、利巴韦林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113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品种包括泛硫乙胺片4个。其合作伙伴包括哈药集团、华素制药等公司。   双方秉承&ldquo 协同创新、合作共赢&rdquo ,共同为生命健康事业服务。合作目标是在研究院所和药企间建立共赢机制,通过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进行共同创新,促进药学研究的发展。
  • 【专刊论文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研究员: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本期推荐的是发表在《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2020年第3期的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研究员课题组 /strong 原创论文 strong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a08beaa-f9b4-45f6-9d6c-a71acc5cbd57.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郭睿,吕海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近日,国内第一本国际性的英文分析化学期刊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JOAT) 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作为客座编辑,主持“Metabolomics: state of art in method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专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课题组受邀发表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的最新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0edb75a-ab8d-4946-845d-843615694741.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生物膜是由多种微生物在外界压力环境下产生,表面被胞外聚合物(EPS)包裹的微生物群落,EPS的存在使细胞对杀虫剂,抗生素以及其他入侵力的抵抗力都明显高于其悬浮细胞。生物膜的形成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包括临床感染,环境污染,农业生产,食品工程和工业污染等。然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并且目前我们还缺乏解决这些问题以及破坏生物膜形成的有效手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探寻金属锰离子通过调节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关键功能代谢产物进而认知其调控生物形成的代谢模式与特征表型,以为后续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奠定靶向调控物质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388cbcf4-2dfb-43a5-9b92-a42f7ac258e2.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本研究初步发现,金属锰离子能够调控大肠杆菌生物模的形成,与作用剂量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且对其微观内质结构具有明显的修饰作用,进而影响稳态生物膜的形成与解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74c56a0-1141-4ad9-9e1d-dbbc853c3ce4.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3fa82ea-6ee5-4c86-8297-1e88465fb16b.jpg"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进一步,经过精准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我们初步确证锰离子具有调控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特征分子代谢的潜力,而这些代谢直接关联生物膜的形成。由此,我们认为,锰离子或许能够成为抑制和调控生物膜形成的一种生物基质选择,而其靶向调控的功能代谢物,也具备调控生物膜形成的分子特征。未来可考虑从锰离子靶向调控功能代谢物角度,设计全新策略,清除生物膜的形成,彻底解决上述不同生命科学领域与生物膜相关的有害挑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1b30c68-5ce7-44a0-9bf3-b24f437699f4.jpg"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9426807-d3b6-47a6-988c-5dd2a5467724.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课题组正在基于上述代谢表型结果,聚焦具体有价值功能代谢物,结合生物合成调控修饰策略,开展相关机理研究,核心目标是从金属调控代谢维度阐明生物膜形成与解离的分子机理,为生物膜相关挑战性科学与转化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共性策略和方法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课题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等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75em "   (感谢吕海涛研究员团队提供论文主要内容翻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下载本文: Guo, R., Lu, H. Targeted Metabolomics Revealed the Regulatory Role of Manganese on Small-Molecule Metabolism of Biofilm Form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J. Anal. Test. (2020). a href="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39-8" _src="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39-8"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39-8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7/attachment/73e7f637-5326-4057-aefe-d245e15b3247.pdf" title=" 10.1007@s41664-020-00139-8.pdf" 10.1007@s41664-020-00139-8.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研究员简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c915f0a-4375-4c52-9eaa-b84c216234d0.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812.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8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吕海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教授)/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发计划课题负责人,权威的QUT Vice Chancellor’ s Research Fellowship校长特聘教授席国际人才基金获得者,交通大学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功能代谢组学科学实验室主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2009年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得生药学博士学位,师从王喜军教授。2009-2013年先后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研究方向为代谢组学、化学生物学和RNA Modifications, 合作导师为Irwin J. Kurland 教授, Jeffrey P. Henderson 教授和Peter C. Dedon 教授。2012年9月-2015年12月,任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院长)助理,功能组学与创新中药研究实验室负责人。2015年12月,加盟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任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领衔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先后在Mass SpectrometryReview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Molecular Cellar Proteomics,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和Liver International 等权威杂志发表SCI检索论文46篇,被Nature Chemical Biology, Chemical Reviews和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 等著名杂志引用1000余次,并发表会议论文3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科研机构特邀学术报告40余次,担任分会主席主持会议5次。目前担任自2013年7月起,兼任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世中联网络药理学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委会理事,中国药理学学会分析药理学专委会创会理事,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荣誉会员和国际代谢组学学会会员。同时担任著名SCI检索杂志Phytomedicine (JCR 1区,IF 4.2)副主编,Frontiers inMicrobiology(IF 4.1)副主编,以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 5.57)顾问主编,Scientific Reports (IF 4.1)和Proteomics-Clinical Applications (IF 3.5)编委,以及SCI检索杂志Acta PharmaceuticaSinica B (IF 5.7)和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IF 1.9)青年编委。并受邀为Mass SpectrometryReviews, NPJ Systems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Biomacromolecules 等20余本SCI检索杂志审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澳大利亚NHMRC基金评审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近五年,吕海涛博士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2项,重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QUT Vice Chancellor’s Research Fellowships 1项(校长特聘教授席国际人才基金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计划项目1项(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重庆大学百人计划项目1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合作发明专利1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联系 Email: haitao.lu@sjtu.edu.cn /p p br/ /p
  • 安捷伦科技和Illumina共同推广靶向测序解决方案
    新产品将Illumina Genome Analyzer的读长和安捷伦SureSelect平台有效结合,大大简化实验操作流程   2009年4月30日,北京&mdash &mdash Illumina公司(NASDAQ:ILMN)和安捷伦科技(NYSE:A)于日前宣布,他们已经启动了一个非排他性的合作市场营销协议,旨在支持一项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靶向测序研究,全新的并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Illumina的Genome Analyzer是一款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同的新一代测序平台。安捷伦的SureSelec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针对该平台进行了特别优化,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可以对基因组中感兴趣的特定区域进行有效测序的方法。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不仅大大简化了实验室的处理过程,而且同时提供了测序数据的均一覆盖度和高可比对率。安捷伦的SureSelec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与Illumina的Genome Analyzer的组合应用,可以让研究人员突破技术瓶颈,从事以往无法进行的研究。   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本周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的会议上,Illumina和安捷伦突出展示了他们联合推出的解决方案的优点。这一新的研究方案,帮助研究人员在得益于起始样品量要求很低优点的同时,还能够检测多个感兴趣的区域,从而检出罕见的基因突变(如在癌症中常见的突变)。靶向测序技术,也使研究人员除了可以对候选基因和候选区段进行测序外,还可以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确定的区域进行测序。   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院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项目主任Chad Nusbaum,在2009年2月的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介绍了安捷伦SureSelect采用的杂交选择技术(论文联接):&ldquo 我们开发了一种杂交选择方法,用于捕获基因组的特定序列。该方法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基于杂交选择的靶向捕获,在很多应用领域可能极为有用。例如,对受到无关DNA严重污染、珍贵、保存久远的DNA的捕获,对临床样本中病毒群体的深度测序,或对环境或医学样本的宏基因组学分析等。&rdquo 在上述这些应用中,如果选择传统的单重PCR方法,可能费用过高或者通量过低。   &ldquo 我们与安捷伦的合作强调了我们将新一代测序技术推向应用的承诺,帮助研究人员用以往不可想象的规模化来计划并实施研究工作。&rdquo Illumin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y Flatley说:&ldquo 我们将不断扩展我们的解决方案系列产品,提供更多可用于基因组变异研究的强有力工具。这个解决方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益、易于自动化而且灵活的靶向测序方法,完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应用领域。&rdquo   &ldquo 安捷伦SureSelec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只需要新一代测序操作流程中已有的标准设备,就可以运行。&rdquo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Nick Roelofs博士说,&ldquo 安捷伦是市场上唯一一家能够准确、可靠地定制生产含有100个以上碱基对的寡核苷酸的制造商。SureSelect平台凭借安捷伦的这一独有能力,能够高度特异地捕获基因组变异。通过SureSelect与Illumina Genome Analyzer的联合应用,研究人员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利用Illumina的读长能力,获得及时、可重现的结果,并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耐用性。 SureSelect系统,使研究人员能够方便有效地通过eArray探针设计工具完成自定义设计,并且可以结合自动化系统以获得更高的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rdquo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llumina.com/resequencing 或www.opengenomics.com/SureSelect。   关于Illumina Genome Analyzer   Illumina Genome Analyzer因其设计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实验室设施,已为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所接受,包括基因组中心、个人研究实验室、核心和服务设施,以及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等。Genome Analyzer 可提供最高日产量以及最简单、最友好的工作流程。Genome Analyzer支持最广泛的应用,包括记录和发现新转录点,创造DNA -蛋白质结合位点的高分辨全基因组图,并以提高30倍的覆盖率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更多有关Genome Analyzer的信息,以及客户应用Illumina测序技术的信息,请访问www.illumina.com/sequencing。   关于SureSelec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   SureSelec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是一个独特的工具,允许科学家仅仅捕获感兴趣的基因组区域的序列,大大简化了新一代测序研究。当仅对基因组的某一特定区段进行测序时,安捷伦SureSelect平台可用于捕获一个外显子的子集或其他基因组目标,并洗去基因组的余下部分。SureSelect取代了其他劳动密集型的靶向重测序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这些方法也是新一代测序工作流程中的主要瓶颈。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9,000名员工为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安捷伦2008财年的净收入为58亿美元。 有关安捷伦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关于Illumina公司   Illumina公司 (www.illumina.com)是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生命科学工具的开发和生产者,并开发大规模分析遗传变异和生物功能的集成工具。我们利用专利技术,为测序、基因分型和基因表达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还将进入分子诊断市场。我们的客户包含一流的基因研究中心、药厂、研究院、临床研究机构和生物公司。我们的工具有足够的表现力、通量、成本效益和灵活性,使全世界的研究者能通过成百万次的遗传实验从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中得到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我们相信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研究者把遗传变异与生物功能关联起来,从而促进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让疾病得以更早的检测,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
  • “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破解卵巢癌治疗难题
    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是妇科领域的三大恶性肿瘤,其中,卵巢癌因死亡率排第一而被称为“妇癌之王”和 “沉默杀手”,其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最突出问题。“任何肿瘤的早期诊断都是治疗中的先决条件,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仍是难题,有约70%的患者发现卵巢癌就是晚期状态,这是卵巢癌治疗的最大难点。”10月28日,在“薰衣草花环”公益活动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高雨农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图为高雨农教授“在中国差不多有1/4的病人存在BRCA基因突变。”高雨农教授表示,有研究发现,一般女性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约为1.3%,而BRCA1突变携带者,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可高达39%,BRCA2突变携带者,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可升高至11%。所以说,对于有卵巢癌家属史的女性而言,BRCA基因检测可以作为预防卵巢癌的手段。《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也强调了基因检测尤其是BRCA检测的重要性。指南提出,对于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携带者,推荐从30—35岁起,开始定期进行盆腔检查、血CA125和经阴道超声的联合筛查。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和治疗手段的优化,卵巢癌治疗越来越精准,“手术+化疗+靶向治疗”让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不断延长。高雨农教授指出,在治疗的过程中,卵巢癌的治疗是按一定的程序,比如说化疗、手术,包括靶向治疗,甚至部分卵巢癌患者可以通过接受免疫治疗获益,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耐药,耐药以后的卵巢癌治疗起来是非常困难,所以卵巢癌的治疗,尤其是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它治疗的过程中伴随着她的耐药、复发,治疗再治疗。“卵巢癌现在是慢病状态,它会有一个持续治疗的阶段。”近年来,在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中,我们也能看到长足的进步。例如PARP抑制剂已成为我国卵巢癌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PARP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上皮性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通过合成致死机制介绍肿瘤细胞的凋亡,是近年来卵巢癌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高雨农教授指出,在病人接受了手术化疗的治疗之后,用这样的靶向药物进行维持治疗。这种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复发间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期。过去只有手术和化疗,病人只能“等待”复发,没有什么办法能让病人活得更长、复发得更晚,现在PARP抑制剂出现了之后,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对于患者而言,多次复发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患者常常难以坚持治疗,丧失信心,高雨农教授认为,肿瘤患者及家属需要对规范治疗有正确认识,初期的治疗计划对患者十分重要,走一步以后没有回头路,只能往下走,所以很难,肿瘤治疗是需要非常专业的医生,投入治疗,才给患者更多的治愈机会。
  • 19F NMR/MRI在肿瘤靶向成像取得重要进展
    4月1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Intracellular Self-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19F Nanoparticles Confer Respective &ldquo Off&rdquo and &ldquo On&rdquo 19F NMR/MRI Signals for Legumain Activity Detection in Zebra?sh》。该文章报导了一种智能靶向Legumain(Lgmn)蛋白酶的19F磁共振探针的研制,并在构建有肿瘤模型的斑马鱼上验证了其优异的靶向成像效果(ACS Nano, DOI: 10.1021/nn5b00287)。   Lgmn是一种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C13家族的天冬酰胺内肽酶。它和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中风和癌症等密切相关。并且Lgmn过表达在大多数肿瘤中,包括乳腺肿瘤、结肠肿瘤、前列腺肿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尽管Lgmn与很多恶性肿瘤关联紧密,但基质衍生Lgmn的确切作用仍然得不到完整的定义。这就需要更加灵敏的和生物兼容的方法来检测体外和体内的Lgmn活性。19F在体内极低的背景信号使得19F MRI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核磁成像技术的强穿透性及无损等优点也使得19F MRI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19F MRI通常需要高剂量的探针来提供足够的信号,这就带来了剂量毒性的风险,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化合物。因此发展出&ldquo 智能&rdquo 策略来降低探针剂量实现Lgmn靶向是十分必要的。   梁高林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两种可以特异性检测Lgmn活性的19F NMR/MRI探针Cys(StBu)-Ala-Ala-Asn-Lys(FMBA)-CBT(1)及Ac-Ala-Ala-Asn-Cys(StBu)-Lys(FMBA)-CBT(2)。其中Ala-Ala-Asn是Lgmn的酶切底物,如下图所示,当探针1进入细胞内,胞内GSH会还原Cys上的双硫键,Cys和CBT之间则缩合并自组装成纳米粒子,继而导致19F NMR信号峰展宽,信号强度减小。在Lgmn蛋白酶的作用下,组成纳米粒子的二聚体被剪切断开,纳米粒子解组装呈游离单体,19F NMR信号峰得以重新恢复。因此这种on-off-on的过程可以用于相继检测GSH的浓度和Lgmn的活性。而对照探针2进入细胞后,19F NMR的信号是个on-on-off过程。利用这个&ldquo 智能&rdquo 策略和探针1,在生命科学学院胡兵教授课题组以及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员课题组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实现了斑马鱼体内Lgmn肿瘤的靶向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该策略在肿瘤成像上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袁月。   该项目研究得到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5121,91127036,21175122,21372222)的资助。
  • 更高效——微液滴数字PCR在靶向测序建库中的应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二代测序技术,也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一次可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靶向捕获测序技术是二代测序技术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只对感兴趣的目标基因进行扩增测序,能够更高效经济地测定DNA序列。靶向捕获建库是测序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罗氏Nimblegen序列捕获芯片、安捷伦Sureselect基于液相靶向捕获系统和基于多重PCR扩增的基因捕获系统。 /p p   目前常用的靶向文库制备方法多样,但在捕获均一性、中靶效率、操作流程、检测成本等方面需要改进。基于PCR扩增引物设计的灵活性及简单的操作流程,多家公司开发了多重PCR扩增的捕获体系。多重PCR扩增体系通过多对引物对基因组进行扩增捕获,但随着引物增加时,扩增引物之间或引物与微量扩增模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降低扩增效率。微液滴数字PCR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通过数以万计的微液滴将扩增模板分散到不同微液滴中,降低引物对模板的竞争作用,实现对微量模板如循环肿瘤DNA等有效扩增,获得更高的捕获效率(如下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cef21ce-bed4-40fb-8419-d1eaccc0b6f0.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Tewhey最早将微液滴数字PCR平台应用于靶向捕获测序中,该研究先制备包含不同扩增引物和打断基因组DNA的微液滴库,然后将两种不同液滴按照1:1比例融合,PCR扩增后完成捕获(如下图所示)。该方法通过微液滴将不同引物进行分隔,避免了引物之间的竞争作用,提高了目标序列捕获的特异性和均一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液滴数字PCR技术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文库构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01f40e0-1a28-4973-a941-ed9813c483cf.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Taylor建立了Digital Deletion Detection(3D)检测方法,通过微液滴数字PCR技术最低可对10-8频率的线粒体DNA突变进行检测。该方法在PCR扩增后将微液滴打破进行测序分析。数字PCR使目标模板在微液滴中进行均一的扩增,提高了对稀有分子的捕获效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eedc0e0-6d46-4404-a3c0-94b7104c6145.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在遗传病检测、肿瘤液态活检等领域中已经成为极具竞争优势的检测方法。数字PCR技术的下一个爆发点是应用于靶向测序领域,如测序文库的精准定量、靶向捕获扩增等,展示出令人兴奋的结果。微液滴数字PCR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完美融合,将更好地推进精准医疗的进步。 /p
  • 西安交大和中山大学合作发明新型双光子靶向探针
    p   近日,西安交大生命学院教授刘健康的线粒体研究团队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巢晖合作,在国家“973”项目支持下,合成新型双光子线粒体靶向探针—铱配合物,成功实现对细胞和线虫的线粒体实时动态观察。与商用探针相比,新型铱配合物探针细胞毒性低,具有双光子激发特性,可用于实时标记和追踪线粒体动态。相关成果在《生物材料》发表。 /p p   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线粒体探针能够实时观察线粒体动态变化,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细胞3D细胞球模型、细胞线粒体自噬与融合/分裂缺陷细胞以及线虫中均具备良好的线粒体靶向性和光学性质,在生物成像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
  • 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靶标-靶向胞内促癌蛋白
    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之一就是使免疫系统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而突变相关的新抗原(neoantigen)正是这样的靶标,肿瘤细胞中体细胞突变产生的序列改变的肽段被细胞处理,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呈递至细胞表面,进而被T细胞识别,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由于新抗原只在肿瘤细胞中存在,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门靶标之一【1】。但是大部分肿瘤只有有限的肿瘤突变荷载并不能够产生新抗原相关的反应,同时只有5%的新抗原能被MHC分子提呈,而能激活有效的杀伤性T细胞的新抗原更少【2】。同时,肿瘤细胞中大部分的促癌因子和蛋白都是胞内蛋白,这也限制它们作为新抗原被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人MHC分子)呈递作为肿瘤治疗的靶标【1】。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儿童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具有很少的肿瘤突变,相反其是由于转录调控网络表观遗传学上的失调而引起的【3】。在实体瘤,尤其是肿瘤突变荷载少的实体瘤中发现特异性以及免疫原性都较好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标,一直以来是肿瘤免疫治疗存在的挑战。2021年11月3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儿童医学院的John M. Maris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题为Cross-HLA targeting of intracellular oncoproteins with peptide-centric CARs的文章。团队分析神经母细胞瘤的免疫肽组,在HLA-A*24:02上发现来自神经母细胞瘤主要促癌转录因子PHOX2B的未突变肽段QYNPIRTTF具有很好的肿瘤特异性,以该肽为中心设计的CARs能识别多种不同HLA呈递的QYNPIRTTF,且在体外和小鼠模型中具有不错的效果。高度多态性的人白细胞抗原(HLA-A,-B,-C)基因编码的MHCI分子能够将来自于细胞内蛋白质组的一段8-14个氨基酸长度肽段提呈至细胞表面,这些肽段为免疫肽组(immunopeptidome),随后T细胞识别监视这些肽-MHC复合体(pMHC),发现来自于外来病原的抗原。研究团队假设肿瘤细胞的免疫肽组中存着在一部分来自于肿瘤发生必须的促癌因子的特异性的肽,针对这些肽便可设计出以肽为中心的嵌合抗原受体(peptide-centric CARs, PC-CARs)来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首先,研究团队对8个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来源的异种移植物和病人来源的异种移植物(cell-derived xenografts (CDX),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 PDX)进行免疫肽组的检测,通过MHC的捕获,肽段洗脱以及后续LC-MS/MS质谱等一共发现了7608个肽段。筛选这些肽段和HLA的结合力,筛选到2286个强亲和力的肽段。随后分析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RNA-Seq数据,研究团队筛选到61个肽段,其来源的母基因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最后研究团队分析正常组织中MHC肽组,进一步把可能在正常组织中提呈的肽段筛选掉。最后得到13个肽段,其来自于9个特异在神经母细胞瘤中表达的基因。同时研究团队在原代神经母细胞瘤中也进行同样的免疫肽组筛选,发现56个肽段。CDX和PDX筛选的13个肽有7个在原代肿瘤细胞中也被筛选到。随后,根据pMHC结合力,HLA等位基因频率,母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神经母细胞瘤生物学信息对这些肽进行排序,6条分别来自来自CHRNA3, GFRA2, HMX1, IGFBPL1, PHOX2B 和TH的肽段被选择继续研究。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学数据,研究团队发现PHOX2B只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表达而在出生前的正常组织中PHOX2B完全被沉默。PHOX2B也是神经母细胞瘤发生的主要调控因子,PHOX2B的表达也是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检测的手段之一。这表明,PHOX2B是神经母细胞瘤高度特异性的肿瘤抗原且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标。由于自身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研究团队决定设计基于scFv-CARs而不是TCRs来靶向PHOX2B。随后研究团队筛选sc-Fvs库,寻找能结合PHOX2B肽的特异性克隆,并通过sCRAP算法预测排除其抗原交叉反应。研究团队筛选到10LH克隆并进一步研究,scFv 10LH和PHOX2B具有很强的亲和力,KD为13 nM,kd是 7.6 × 10-4 s-1。据此,研究团队设计出识别在HLA-A*24:02上提呈的PHOX2B 9氨基酸肽QYNPIRTTF的PC-CARs。发现PHOX2B 9氨基酸肽QYNPIRTTF也可被其他类型的HLA-A提呈,而10LH PC-CARs能打破传统的HLA限制和不同种类pMHC识别结合。随后在体外细胞模型以及体内PDX模型中证明了PHOX2B特异性的PC-CAR T细胞的跨HLA肿瘤杀伤能力。图1 肿瘤抗原的发现以及PC-CARs设计工作流程本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从非突变的促癌蛋白中发现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并靶向这些肿瘤自身肽段设计出了PC-CARs,具有较好的肿瘤杀伤能力以及跨HLA的反应活性。该方法将非免疫原性的胞内促癌蛋白纳入到选择中,极大扩大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靶标,有助于神经母细胞瘤以及其他肿瘤的免疫疗法的发展。同时打破传统的HLA限制,也会扩大肿瘤免疫治疗的受益人群。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61-6
  • 《Small》:微流控混合器件实现一步式构建靶向脂质体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分子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的球状泡囊体。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低免疫原性,能够保护药物不被降解,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近年来,脂质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多模态分子影像等领域。相比于常规的脂质体,靶向脂质体能够有效地改善药物的细胞摄取以及靶向富集能力,能够显著地提升药物递送效率。但是,常用的制备靶向脂质体的方法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操作复杂、耗时久、批次差异性大等问题。近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研究团队在《Small》(IF=15.153)期刊上在线发表题为 “ One-Step Formation of Targeted Liposomes in a Versatile Microfluidic Mixing Device ” 的原创性论著。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混合器件的靶向脂质体的一步式合成方法,成功实现了多种靶向脂质体的高通量、高可控性制备。使用微流控混合器件制备的靶向脂质体,在光声成像、小动物活体成像、光热治疗等研究中都表现出了优异的靶向性能。据悉,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均为中南大学。20级博士研究生单晗和20级硕士研究生孙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陈翔教授、赵爽副研究员和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陈泽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首先,作者基于靶向脂质体的制备流程筛选了微流控混合器的组合方案,提出了微流控混合器件实现靶向脂质体的一步式合成策略。然后,作者使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制作了微流控混合器件(MMD)。 图1 微流控混合器件(MMD)制备靶向脂质体策略图2 微流控混合器件(MMD)制造随后,作者对脂质体的组分、反应机理进行了设计,选择了吲哚菁绿(ICG)作为模型药物以及靶向PD-L1的适配体作为靶向基团,在MMD内发生混合后,巯基修饰的适配体和功能辅料DSPE-PEG-Mal发生共价结合,最终将适配体修饰到脂质体的表面(Apt-ICG@Lip)。 图3 一步式合成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反应机理接下来,作者对靶向脂质体Apt-ICG@Lip的性质进行了测试,包括脂质体的粒径分布、重复性、稳定性、包封率、形貌、细胞毒性、适配体结合效率等。结果显示,使用微流控混合器件(MMD)制备的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具有粒径小、批次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包封率高、低细胞毒性、适配体结合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生物医学应用。图4 靶向脂质体Apt-ICG@Lip性质测试接着,为了验证靶向脂质体Apt-ICG@Lip的靶向性能,作者进行了光声成像(PACT)和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研究。作者将高表达PD-L1的LLC肿瘤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对照组注射常规脂质体ICG@Lip。结果显示,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具有更明显的肿瘤摄取和药物富集能力。 图5 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光声成像和小动物活体成像研究接着,作者进一步进行了光热治疗研究。作者将LLC肿瘤模型小鼠分为PBS、ICG@Lip、Apt-ICG@Lip三组,在注射药物后分别使用808 nm激光进行照射,观测肿瘤的体积变化,并使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评估了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pt-ICG@Lip由于具备主动靶向能力,具有更好的光热治疗效果,也进一步验证了MMD构建的靶向脂质体的性能。 图6 靶向脂质体Apt-ICG@Lip光热治疗研究最后,作者为了验证MMD构建靶向脂质体的通用性,进一步制备了多种不同用途的靶向脂质体。除了吲哚菁绿(ICG)外,作者还选择了FITC、NHWD-870和亚甲基蓝(MB)作为模型药物,并使用MMD制备了一种anti-Her2抗体修饰的靶向脂质体。作者使用Apt-FITC@Lip进行了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高表达PD-L1的细胞和Apt-FITC@Lip具有更明显的结合效果。 图7 靶向脂质体Apt-FITC@Lip细胞实验该工作提出的微流控混合器件(MMD)一步式构建靶向脂质体的方法,适用于多种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分子成像、肿瘤治疗等)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安捷伦指定华大基因为中国首家认证的靶向富集服务提供商
    2011年4月4日, 安捷伦公司宣布,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BGI)已经正式成为安捷伦认证的SureSelect X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服务提供商(CSP)。安捷伦CSP计划是一项针对希望提供更高水平数据质量的服务供应商合作计划。   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研究机构,是中国第一家获得安捷伦认证的SureSelect X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服务提供商。该机构获得了SureSelect X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协议所涵盖的所有认证,包括人类所有外显子、SureSelect索引、DNA捕集、RNA捕集、kinome RNA和客户定制包。   安捷伦SureSelect XT 靶向序列捕获系统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成为安捷伦的CSP,”华大基因基因测序业务主管Li Jingxiang说。 “安捷伦SureSelect X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是一个很出色的,并且是国际上知名的产品,利用此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最好的目标测序服务。”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个重要的测序中心可以通过更广泛的基因组学实验,从安捷伦SureSelect X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中获利。”安捷伦SureSelect平台及基因组学市场营销总监Fred P. Ernani博士说到。   该平台自2009年成立,目前安捷伦可以提供35 种SureSelect靶向富集包。它已被超过45个同行评审的出版物所引用,包括在遗传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和发现工作。   SureSelect XT使靶向富集流程简化,使研究人员可以仅对目标基因组区域(而非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结合先进的新一代测序系统不断提升的性能,SureSelect XT 平台的多样本检测能力使基因学家可以在一次实验中相比以前探索更多样品的基因组。直到现在,文库制备和靶向富集步骤一直是限制此类实验速度的瓶颈之一。为了实现高通量样品处理,安捷伦现已发布综合式工作站,用于SureSelect XT 文库制备和靶向富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SureSelect XT 还为客户提供高度灵活的定制化产品。用户使用安捷伦eArray xD桌面设计工具,可以轻松设计出在单管中捕获任意目标基因组的定制产品,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安捷伦还提供eArray在线设计工具,用户使用该工具可定制和安捷伦目录SureSelect试剂盒类似的产品,例如 SureSelect 人全外显子系列产品。   SureSelect XT靶向序列捕获系统已经被科学杂志12月17期的两项2010年10大突破所引用,这两项突破为:“Reading the Neandertal Genome”和“Homing In on Errant Genes”。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