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澳优奶粉

仪器信息网澳优奶粉专题为您整合澳优奶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澳优奶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澳优奶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澳优奶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澳优奶粉话题讨论。

澳优奶粉相关的资讯

  • 澳优奶粉锌、磷含量不合格 遭遇退货
    刚踏进兔年,澳优乳业又被爆出“2010年3-8月的半年时间里,全国查获不合格进境婴幼儿配方奶粉共计459.49吨,其中453.55吨都是澳优乳业在中国销售的进口产品”,遭遇严重信用危机。   澳优回应“退货”又遭质疑   对于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澳优乳业代理有机婴儿配方奶粉被查出不合格,遭海关退货”一事,澳优高调回应称报道为“媒体编辑放大过时新闻并捏造,内容严重失实”。   有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3-8月的半年时间里,全国查获不合格进境婴幼儿配方奶粉共计459.49吨,其中453.55吨都是澳优乳业在中国销售的进口产品。不合格原因为“锌超标”和“磷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等。不少媒体对此在近日进行了披露。   对此,澳优乳业发出声明表示,2010年3月至7月,澳优供应商先后有7个批次的进口奶粉被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退货。其主要原因是该批次产品不符合公司与该供应商所议定的产品标准,与食品安全无关,有关的产品已全部退回供应商,并未在市场流通。   同时,对于“不合格遭退货”的相关报道,澳优则强调,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最近一期进口奶粉不合格数据的时间是2010年8月27日,时间过去已半年,实属陈旧报道 塔图拉在中国供应产品的客户不止澳优一家,媒体在报道中使用“澳优乳业独家代理经销”亦属“主观臆断,严重失实”。   但澳优的声明刚发出又马上遭到质疑:代理经销的产品遭到国家质检总局退货,公司为何并未发布相关公告告知投资者以及消费者?   就在澳优高调回应进口奶粉“不合格”报道的前两天,澳优乳业发布了盈利预警公告: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管理账目,预期净利润较上年减少30%至40%。但澳优把净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上市后加大宣传和推广费大幅上升,渠道重组造成短期销售下滑。
  • 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不明物质 直接退款拒绝检测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5日讯 圣元优博奶粉中出现黑色粒状物,厂家称是奶粉遇到高温受热不均导致的焦糊颗粒,不影响身体健康,并称国家标准允许检出少量物质,但因奶粉有合格的检测报告而拒绝为消费者检测。  案件直接退款了结,并没有权威的官方声明解释该黑色粒状物到底是否为焦糊物质?而此前圣元曾卷入“性早熟”事件。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圣元客服,表示稍后回复,截止发稿前均没有收到对方回复。  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粒状物  据新快报消息,9月18日,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的饶小姐在小乖乖婴儿用品商店购买了一罐价值288元的圣元优博奶粉,此前她也曾在该店买过奶粉,从未出现问题。饶小姐买回奶粉后,将一勺奶粉倒入杯中,加入热水约5分钟之后,杯子底部出现了不明黑色粒状物。饶小姐查看奶粉罐时,罐底标注的保质期为2011年12月9日至2013年的12月8日,并未过期。  随后饶小姐找到小乖乖婴儿用品商店,店主表示需要饶小姐自行检测才可进行处理,饶小姐认为不合理。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曾向媒体表示,会尽快与饶小姐取得联系,对出现问题的奶粉进行检测。  圣元称标准允许少量检出 不影响身体健康  新快报今日消息称,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已经上门处理该事件。但并未如之前报道中所述对奶粉进行检测,而是直接判断称,奶粉中的黑色粒状物是生产过程中烤焦的奶粉颗粒,并称小孩吃没有问题。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女士表示,公司在9月28日接到饶小姐的电话,当时约好9月29日上门处理。张女士称,这种情况并非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而是奶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高温,偶尔受热不均匀才会出现焦糊的状态,黑色粒状物是奶粉的焦糊粉。  “我们国家对此有限量标准,是允许极少量出现这种物质的,这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张女士还表示,此次公司并没有如此前所说将奶粉拿去检测,因为圣元是专业做婴幼儿配方粉的,每批次奶粉都会进行检测,有合格的检测报告,所以出现这种正常现象公司也不会拿去检测。  “但我们还是支持和鼓励媒体及消费者在发现我们奶粉有问题时,拿我们的产品去送检,随机购买后再去送检都行”,张女士这样说道。而饶小姐正是认为需要消费者自行检测的做法不合理才将此事投诉至媒体。  事件最终直接退款了结  圣元方面曾提出赔偿一些奶粉给饶小姐,被拒之后事件最终以直接退款形式了结此事。  此前,张女士在采访中曾表示,该事件在9月底已经处理完毕,消费者对处理方式挺满意。而饶小姐家人却向记者表示,厂家的最终处理方式是将购买奶粉的款额退还后,再将“问题奶粉”直接拿回去了,既没说要检测,也没对此事再有任何回复。  “当时圣元那边说是奶粉在烤的过程中烤糊了,说小孩吃了没问题,只是生产过程中有问题,我们也不太懂,他们说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饶小姐的丈夫表示。  对此,有消费者质疑,事件退款了结,黑色粒状物到底是不是焦糊物质,会不会危害健康?  圣元奶粉曾陷早熟门  2010年8月5日,《健康时报》报道了“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后调查发现,三名女婴的家长均称孩子曾食用过“圣元优博”奶粉,他们怀疑孩子的性早熟和圣元奶粉有关。之后,全国多个地方均发现此类病例,嫌疑直至圣元奶粉。  最早公布的病例在湖北武汉,后在安徽、北京、广东、江苏、河南、海南、云南、湖南、四川、浙江、山东等均发现类似病例。  8月7日,圣元奶粉发表声明:婴儿奶粉未添加任何激素。  8月9日,圣元奶粉称产品无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已采样。圣元否认奶粉致女婴性早熟将起诉两家媒体。  8月10日,农业部向湖北提供奶粉激素检测法,是否有问题待检。卫生部责成湖北调查奶粉疑致性早熟事件。  8月11日,各地媒体又报道了数地出现多起“性早熟”婴儿。湖北组织专家对圣元“早熟门”三名女婴会诊,称是单纯乳房发育,不一定是性早熟。  8月12日,圣元2009年报显示,优博优聪奶粉原料来自新西兰恒天然,恒天然曾是三鹿第二大股东。应湖北省要求,卫生部正在直接调查婴儿性早熟个案。  8月15日,卫生部通报圣元检测结果“性早熟”与其无关联。
  • 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粒状物拒检测 暴露制度难题
    洋奶粉价格在中国全球最高被持续炒作,国产奶粉行业也并不平静   近日,圣元奶粉被曝负面新闻:圣元优博奶粉中出现黑色粒状物,厂家称是奶粉遇到高温受热不均导致的焦煳颗粒,并以奶粉有合格的检测报告为由而拒绝为消费者检测。   近几年国内相继发生“毒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然而消费者在买到问题食品想要取证维权时,却被告知“自行检测”,消费者也因此面临检测贵、检测难而不得不放弃,最终等来的是“要不起的真相”。   圣元优博被曝负面新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粒状物。   据了解,上个月中下旬,家住广州白云区的饶小姐购买了一罐价值288元的圣元优博奶粉后,当即将一勺奶粉倒入杯中准备给孩子食用,但开水倒入约5分钟后,杯子底部出现了不明的黑色粒状物。经饶小姐查看,奶粉并未过期。   对此,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女士称这种情况并非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而是奶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高温偶尔受热不均匀才会出现焦煳的状态,黑色粒状物是奶粉的焦煳粉。圣元还表示不影响身体健康,称国家标准允许少量检出,并以奶粉有合格的检测报告为由而拒绝为消费者检测。   此次事件发生后,消费者饶小姐就曾找到销售此奶粉的婴儿用品商店,店主当时就曾表示需饶小姐自行检测,饶小姐正是认为此举不合理才将此事投诉至媒体。   虽然距离事件的发生已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对于黑色粒状物的真实身份,圣元公司仍未给出消费者明确答复,此事亦不了了之。   就在此事发生的前几日,有消息称,圣元优博奶粉结丝长虫,婴儿吃后腹泻致脱水。   据悉,国庆期间,福建泉州消费者许女士花238元购买了一罐圣元优博进口奶粉。但在许女士孩子食用这罐奶粉不久后,便出现腹泻的情况。此外,许女士发现了之前购买的圣元优博的奶粉中,居然有一条活虫,奶粉拉丝的现象也非常明显。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协调下,许女士与圣元公司达成和解,圣元公司赔偿许女士孩子医药费3500元。   时光往前追溯:今年年初,圣元优博陷入“婴儿一死一伤”事件。有媒体报道称,江西都昌县一对不足5个月大的龙凤胎姐弟疑因饮用圣元优博奶粉后出现抽搐、腹泻、便血症状。最终,男婴抢救不治,女婴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当地工商部门随即将该批次奶粉下架。   不过,企业称产品合格,圣元国际发表一份“自辩”声明。圣元国际董事长兼CEO张亮表示,“这是与圣元产品无关的孤立事件”。   2010年8月,圣元奶粉因“激素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相关资料显示,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是集产品研发、乳品生产、市场销售、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乳品企业。2007年5月,圣元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主板。公司主要产品有优博系列、优聪系列、名山系列、荷兰乳牛系列和米粉系列。   直击检测制度之痛   日前,德国喜宝公司发布的《奶粉行业报告》称,中国大陆在2012年上半年,已经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恢复高速发展状态,中国大陆奶粉市场回到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预计今年中国奶粉市场的销售额为400亿—50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0%—16%。   报告还称,在国内主要奶粉品牌中,惠氏、多美滋均呈现2位数增长 国内主要品牌如圣元和飞鹤稍现下降。   在国产奶粉屡屡遭受负面新闻的时候,洋奶粉却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   据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但此后很大部分消费者转向洋奶粉,目前洋奶粉已占据我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奶粉的产业链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   不仅如此,洋奶粉还在国内一波接一波地涨价,最终促成“全球最高价奶粉”。   针对此次圣元优博奶粉现黑色粒状物、消费者因不满“自行检测”不合理投诉媒体才将此事曝光,有专家认为,在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不可厚非,但“自行检测”制度确有不合理之处,“自行检测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拦路虎。   《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多数维权案例中,因为“自行检测”制度的存在,让势单力薄且难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消费者维权费用上涨,维权难度提高,实质上提高了消费维权的门槛,在畸高的代价面前,消费者只得选择放弃维权。   记者了解到,中国民法规定,对于消费类的民事纠纷,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然而,这种举证难、举证贵却阻碍了大多数消费者维权。同时,也成为一些商家、厂家不想承担责任的有利借口。   “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维权成本之高。现在的食品检测成为消费者“要不起的真相”。有消费者买了几元钱的问题火腿,送到质检中心检验,最终花了1600元,才换回了一个“所检样品实物质量检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产品不合格”的结论。   有评论认为,相比于商家或厂家,消费者因为不够专业、势单力薄而且一般处于信息不对称的那一头,所以本身就处于消费关系中比较弱势的那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权益受损还需要自己举证,这也变相给商家创造了堂而皇之推卸责任的理由。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食品行业存在检测难、费用高的问题,在其它行业,如家具行业也存在。
  • 圣元奶粉原料来自新西兰恒天然集团 曾为三鹿大股东
    在圣元奶粉被指含有激素造成婴儿性早熟的事件未调查清楚之际,又有消息指圣元涉嫌修改奶源地信息。   8月11日上午有媒体爆料,圣元“优博”奶粉的官网中宣传“精选来自欧盟纯净牧场的优质奶源”。而其在美国发布的年报却改为“进口自新西兰”。而且圣元优博1段婴儿配方奶粉(900g)和圣元优聪系列(900g)桶装奶粉外包装上标明“乳品原料全部来自欧盟”,而在外包装的底部有一行不起眼的提示“特殊情况下使用欧盟外的乳品原料,企业将不做特殊说明,但仅限于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圣元集团公关部经理张迎玖表示圣元“现在用的是新西兰的”,欧盟的则是“以前用过”。既然现在一直都用新西兰的,为什么产品外包装还一直写的源自欧盟呢?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根据美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新西兰养殖奶牛在繁育配种阶段也会注射激素。只有欧盟采取放养模式,不允许使用激素。”   圣元在2009年的年报显示,圣元优博、优聪和荷兰乳牛三品牌的奶粉原料全部来自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恒天然集团则是此前三鹿的第二大股东。   到底是不是奶粉造成婴儿性早熟?针对消费者的众多猜忌和疑虑,卫生部昨日表示,目前已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督领导小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农业部也向武汉市的相关部门了提供检测激素的方法。据透露,“有一部分关于调查结果的信息已经上报,近期会发布。”
  • 奶粉激素检测暂无相关国家标准
    “性早熟的原因是复杂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从媒体上知道了这个事情,“过去有7、8岁的孩子出现性早熟的例子,像这么小的孩子确实以前没听说过。但不能因此就说是喝了奶粉导致的。”   宋昆刚认为消费者对奶粉怀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牛奶是成分复杂的食物,“牛奶本身就含有激素,泌乳期的奶牛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雌性激素,人们喝奶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这是因为微量导致,那不会到今天才发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营养专家常素英告诉记者,国际上一直提倡婴儿母乳喂养,对媒体报道中 “孩子除了奶粉基本没有吃其他东西”的说法,建议孩子食物应该多样化,如果孩子只吃一样东西,受到危害的风险将比吃多种食物大很多。   圣元:没有提过赔偿   圣元乳业战略合作总监姜云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公开发布声明,其产品反复接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测,均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同时否认武汉消费者曾指出企业与之接触曾经提到过赔偿的说法,“我们没责任赔偿什么。”姜云鹏还表示,企业希望政府职能部门检测奶粉,并敦促尽早公布结果,澄清真相。   姜介绍,企业的奶源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主要是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售的圣元婴儿配方奶粉共有3个系列,分别是圣元优博婴儿配方奶粉、圣元优聪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和圣元优聪金D100婴儿配方奶粉,所有产品均标称“进口奶源”。此前圣元也曾陷入“三聚氰胺”事件。昨日圣元方面向记者承认中国独家代理商——北京澳内特乳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圣元乳业董事长张亮,目前掌握着乳清粉70%的市场份额。但是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目前还有什么产品在国内生产时,姜以开会为由挂断电话。   圣元此前已在官方网站上发布相关说明,“不存在添加任何 ‘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并准备对刊播消息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   质检部门:没有检测标准   8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对外界称,目前,卫生部已注意到相关媒体的报道,并已对此事进行关注。   弄清病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对奶粉进行检测,但昨日本报记者致电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家级权威检验部门,发现虽然检测部门表示可以接受个人申请,但目前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   “激素目前没有国家标准,所以没有检验办法。像三聚氰胺事情刚出来也没有检测方法,随后国家出台检测标准才能检测。”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技术部门尹主任表示,目前可以接受个人申请检测,然而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尹主任还介绍,目前中心正在投入技术力量,摸索这一检测手段,以求尽快开展该检测项目。他同时指出,激素属于药物,奶粉在生产环节中是不允许添加任何激素的。   专家:标准倒退是根源   78岁的国内乳业专家魏荣痛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奶粉问题频发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问题。“最近出台的乳业新国标我们就能看出来,已经倒退了25年”。   业内专家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指标的降低上。如新国标中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及体细胞的指标比1986年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有明显的降低。当时国标的第一等级要求生鲜乳蛋白质含量达到2.95%以上 微生物限量为每毫升50万个。而新国标的最低限值为蛋白质含量2.8% 每毫升200万个微生物含量,这一项就是国外标准的20倍。“细菌越多越不安全,代谢产品多牛奶易变味,企业就会加香精等添加剂。”   专家王丁棉表示,有人认为降低标准有利于奶业的监管是不对的,因为总有比现行标准更低的生乳生产出来。如何防止人为在鲜奶中添加东西,一定要靠制度化的保障和监管,不能靠降低标准。
  • 婴幼儿洋奶粉7成不合格 原产地以澳洲居多
    婴幼儿洋奶粉7成不合格 原产地以澳洲居多   我国半年查获670余吨不合格进口乳品   11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我国今年8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的信息。从3月到8月,我国进口乳品被检出有670余吨不合格,相当于每个月查出不合格洋乳品110多吨。不合格洋乳品中,婴幼儿奶粉不合格量占了近7成,总量超过450吨,原产地以澳洲最多。菌类、重金属超标是不合格主要原因。   不合格洋乳品数量   婴幼儿奶粉占了近7成   今年3-8月,进境不合格乳品总量共670余吨,其中奶粉(包括全脂奶粉、婴幼儿奶粉、妈妈奶粉等)数量最多,总量628.785吨,占不合格进境食品的93.8%。在这些进入黑名单的洋奶粉中,又以婴幼儿类奶粉居多,不合格总量达453.55吨,占进境不合格乳品的67.68%。   今年3月,湖南华一经贸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Nutribio公司”制造的43.7吨婴儿配方奶粉(1段)、45.725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2段)、41.975吨幼儿配方奶粉(3段),经感官检测不合格,被我国海关退货,这次就达130余吨。   ●专家解析并非外国产的就是好奶粉   “被检不合格婴幼儿类奶粉数量最多。”中国质量协会用户部部长、主导2010年中国乳制品用户满意度调查的樊天顺说,调查显示,在“三聚氰胺”奶粉和“激素奶粉”事件后,跨国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3.3%,目前国际排名前20位的乳企已全部进入中国。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销售的奶粉类是婴幼儿类奶粉和老年人奶粉,婴幼儿奶粉销量占70%-80%。巨大的需求量自然需要大量进口,因而进口乳品中婴幼儿奶粉数量最多,被检出问题的婴幼儿类奶粉数量自然也不会少。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国际乳联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宋崑岡表示,不要一味相信进口乳制品有多好,其实国外乳制品也是鱼龙混杂,有些国家标准不高,这就导致进口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不合格洋乳品原因   菌类和重金属超标是不合格主因   统计分析得出,进口婴幼儿奶粉被检不合格的原因,分别是菌类超标(包括霉菌和酵母菌超标、大肠菌群超标、酵母菌超标等)、检出阪崎肠杆菌、检验出亚硝酸盐超标,还有锌、磷等检出不符合规定。在这些不合格产品中,经过感官检测不合格的最多,共有4个批次,其次为重金属超标,共3个批次。   宋崑岡说,锌超标或过量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 误食亚硝酸盐会引起中毒,摄入量达3克就可致死。虽然阪崎肠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藏在乳品中,对于新生儿可能致病,严重者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专家解析生态恶化导致重金属污染   樊天顺称,在不合格乳品的列表中,特别是在婴幼儿奶粉中,可以看到很多是因为锌等重金属超标,再有便是菌类超标。“这与目前地球上的生态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人类工业文明发展,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世界上菌类的数量、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当它们通过环境进入食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不断积累后,对人类的伤害就不光是当代人了,极有可能波及到人类未来的幸福。   不合格洋乳品地域   问题婴幼儿奶粉澳洲产的最多   从3-8月不合格进口乳品列表中可以看到,进口乳品的原产地主要来自11个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新西兰、新加坡、德国、英国。其中不合格批次产品最多的是法国,主要涉及类别为奶粉、奶酪和干酪 其次是澳大利亚,种类涉及奶粉、酸奶等。   被检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多数来自澳大利亚。主要不合格产品为婴幼儿类奶粉,批次虽然不多,但是数量超过200吨。此外,统计发现,7月检测出的问题乳品批次最多。   ●专家解析进口数量多出问题几率大   樊天顺表示,环境和季节的变化对乳品有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大量的被检问题乳品出在澳洲和法国,这是因为澳洲和中北欧是我国进口乳品的主要来源地,婴幼儿奶粉自然也不例外。这两个洲的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均是乳制品的大产国。进口的批次多,数量大,出问题的几率以及数量也会随之增大。   从3-8月不合格进口乳品列表中可以看到,进口乳品的原产地主要来自11个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新西兰、新加坡、德国、英国。其中不合格批次产品最多的是法国,主要涉及类别为奶粉、奶酪和干酪 其次是澳大利亚,种类涉及奶粉、酸奶等。   被检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多数来自澳大利亚。主要不合格产品为婴幼儿类奶粉,批次虽然不多,但是数量超过200吨。此外,统计发现,7月检测出的问题乳品批次最多。   ●专家解析进口数量多出问题几率大   樊天顺表示,环境和季节的变化对乳品有极大的影响,之所以大量的被检问题乳品出在澳洲和法国,这是因为澳洲和中北欧是我国进口乳品的主要来源地,婴幼儿奶粉自然也不例外。这两个洲的荷兰、法国、澳大利亚均是乳制品的大产国。进口的批次多,数量大,出问题的几率以及数量也会随之增大。
  • 有机奶粉:欲做婴幼儿食品安全隐患终结者
    在历经“禁香令”和“激素门”风波之后,如何选购奶粉则成为大家最为关心、也最让人头疼的公众话题之一。   据记者调查,尽管禁香令尚未实施,激素门亦真相大白,然而公众消费理念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过去单纯对品牌的追求转变为品类的追求,而且处于食品金字塔之上的、针对婴幼儿的有机奶粉也大卖特卖。而其不添加香精香料,不含激素这两大优势促使消费者走上“有机之路”.   香料、激素影响健康   中山大学食品营养专家蒋卓勤对婴幼儿奶粉中添加香料表示“坚决反对”.他说,香精香料没有营养作用,不是必需的营养素,同时婴儿消化系统、解毒能力发育不全,长期食用会加重其新陈代谢负担。他主张所有婴幼儿食品中都不应该添加香精香料等各类食品添加剂。   对于性早熟的危害,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的副主任医师彭惠介绍,“性早熟”的孩子成年后普遍要比同龄人矮 另一方面,“性早熟”儿童在成长中产生的自卑、怀疑心理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 同时,由于心理与生理发育的不同步,甚至被坏人所利用。   选购有机奶粉看产地   近年来,“有机”作为一种代表时尚、健康、环保的生活形态理念,在生活中越来越受推崇。因为有机食品不仅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且最大化的保持产品的天然成分,富含较多铁、镁、钙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因此专家建议,怀孕时妈妈就要尽量吃有机食品,对于味觉比较敏感的宝宝来说,有机食品更有吸引力。   专家们建议消费者,选购有机奶粉要仔细研究产品的产地和标识,比如少数国家禁止在乳制品中添加人工合成激素,这些产地的奶粉相对安全。如近期受消费者欢迎的澳优能力多有机奶粉。据悉,澳优奶粉的产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少数严禁在乳制品行业使用人工合成激素的国家之一,而能力多有机奶粉所获得的中国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和澳大利亚NASAA双重有机认证,也成为消费者选购的理由。   针对近期引发的有机奶粉热潮,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消费者日趋理智,不再盲目追崇品牌,同时也昭示了行业发展趋势,既安全又营养的有机奶粉或将成为婴幼儿奶粉行业的中流砥柱。   相关链接   何谓有机奶粉?   据欧盟和国际有机运动联盟标准规定:出产有机奶粉的牧场必须经过至少3年净化期(转换期),而且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 牧草在生长过程中只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培养,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人工合成物料 有机牧场的奶牛从未使用基因胚胎移殖技术,不使用生长激素、催奶药、抗生素等化学药剂 产品最后还需获得该国权威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
  • 质检总局:逾23吨洋奶粉被禁止入境
    质检总局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69批化妆品7批   多批洋奶粉质量不过关   咔哇熊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胆碱不符合标准 每日牌牛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冠军牌全脂奶粉,亚硝酸钠超标……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公布新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信息,多批次洋奶粉、洋牛奶上黑榜,洋乳品的质量再次受到信任挑战。   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此次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69批、化妆品7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4类产品,主要是乳制品类、糕点饼干类和饮料类 微生物、品质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放心,这些不合格批次食品、化妆品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逾23吨洋奶粉被禁止入境   很多家长都愿意选择从国外买奶粉,然而洋奶粉并不都代表质量过硬。在本轮抽检中,有超过23吨的洋奶粉被禁止入境。其中,来自法国的5批次茉蒂雅克婴儿配方奶粉,来自德国的NEOLATTE1阶段、2阶段配方奶粉,均发现标签不合格。   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9.8144吨金装婴儿配方奶粉,泛酸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来自新西兰的2.9538吨金装贝婴嘉初生婴儿配方奶粉(900g),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注要求,均被退货。北京澳纽之窗商贸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0.01吨咔哇熊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胆碱不符合标准,被销毁。   洋牛奶的质量同样让人不够放心。上海百吉食品有限公司从德国进口的2升牧牌低乳糖全脂牛奶,包装破损 同时进口的3批菲仕利风味酸乳超过保质期,均已被销毁。来自韩国的970.5吨每日牌牛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来自德国的22.2吨优佳纯牛奶,包装不合格 来自马来西亚的冠军牌全脂奶粉6.3吨,亚硝酸钠超标 此外,佳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1.635吨桂格成长麦粉-五种谷类BIO益多配方,检出阪崎肠杆菌。这些产品均已被退货。   不合格食品不乏“大牌”   不合格食品名单中不乏国内消费者熟悉的“大牌”。来自英国的一批可口可乐健怡可乐,被发现超过保质期 大湖(天津)新鲜食品果汁有限公司从菲律宾进口的31.68吨芒果原浆,被发现霉菌超标 北京仙奇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唛奴卡蜂蜜黄油曲奇过氧化值超标。这些食品均已被销毁。   另外,来自家乐氏韩国农心厂的2.48吨葡萄麦维(营养谷类早餐)霉菌超标,被退货。从美国进口的0.204吨卡夫无糖巧克力烘培块铜超标,被销毁。来自新加坡的两批伯爵早餐茶、伯爵茶稀土元素超标,被退货。上海宜家家居有限公司从瑞典进口的3.395吨肉桂面包(餐厅),菌落总数超标,被销毁。   喜欢台湾食品的消费者恐怕要失望了。来自台湾的义美巧克力小泡芙、3.boy榴莲酥、明奇蜂蜜沙琪玛、乖乖公司的孔雀饼干、明奇葡萄芝麻沙琪玛、黑糖口袋饼等多批次小食品,被发现菌落总数超标或大肠菌群超标。   “思妍丽”修复霜上黑榜   此次不合格化妆品涉及肤用化妆品和香水类化妆品,来自3个国家或地区。   上海思妍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法国进口的思妍丽温泉舒缓修复霜(500ml),部分产品有漏液现象,被销毁。来自法国丽蕾克公司的丽蕾克眼部黯沉调理霜,因货证不符被销毁。从韩国进口的4批奥利丝男士修护露、男士护肤水、保湿润肤露、保湿润肤水等共9.516吨产品,因标签不合格,被退货。
  • 澳新食品标准局征集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新成分的意见
    2012年12月17日消息,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当日发布通知,就一份在婴幼儿及儿童奶粉中使用一种新成分的申请征集意见。   FSANZ首席执行官McCutcheon称,FSANZ正在考虑关于提炼自蔗糖的短链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的使用申请,申请的使用限量水平与从菊粉(inulin)中提炼的物质,包括菊粉中提炼的短链低聚果糖一样。   短链FOS是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制造商希望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这些物质,以更好地让奶粉喂养的婴儿具有与母乳喂养孩子同样性状的更软的大便。   该申请要求允许将源自蔗糖的短链FOS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和食品,以及一到三岁儿童的辅食中。   申请方同时要求允许将一种源自转化酶的新微生物用作在蔗糖中提炼短链FOS的加工助剂,该转化酶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真菌某个菌株中获得。   对于这份申请,FSANZ还未发现任何对公共健康和安全有影响的问题。   意见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2月11日。
  • 圣元奶粉致死续:回应称委托第三方检测涉案奶粉
    广州超市的圣元优博奶粉仍在正常销售中。   疑因食过此奶粉后,江西一对龙凤胎姐伤弟亡   广州工商去年抽检657批次圣元产品显示全部合格   1月7日与8日,江西都昌县一对不足5个月大的龙凤胎姐弟,疑因饮用“圣元优博”奶粉后,先后出现抽搐、腹泻、便血症状。男婴抢救不治,女婴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当地工商已将该批次奶粉下架。涉事奶粉厂商圣元公司称正等待检验结果。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圣元优博奶粉均正常售卖。   弟弟腹泻送院不治   据九江晨报等当地媒体报道,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在江西都昌县周溪镇新街,一对年轻的父母将不到5个月的儿子尸体摆放在一家名为“家家福超市”的门前,身边摆放着两罐圣元优博奶粉。   据受害家属江先生称,此前两婴幼儿一直食用该款奶粉,未曾出现问题,但是月初购买了该品牌“20111112B11”批次的奶粉后仅食用两天,两名小孩就出现腹泻,甚至抽搐。两名婴幼儿是龙凤胎,男孩江健在1月7日食用该奶粉后出现腹泻症状,被送往市妇幼保健院,当晚11时许因抢救无效死亡。第二日凌晨,姐姐也出现同样症状。   接诊医生刘国珍查看了入院时江云欣拍的脑部CT,显示脑部正常。刘国珍解释说,根据江云欣大便常规报告单显示,小云欣出现腹泻与食物中毒无关。   当地周溪镇派出所民警表示,奶粉是否存在问题暂时还无法确定,工商部门已对该批次的奶粉做下架处理,并抽样送往南昌进行检测。   广州各超市销售仍正常   新快报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各大商超,圣元品牌的奶粉仍在正常销售,其中900克一罐的一阶段“优博”婴儿配方奶粉售价228元,生产地为山东青岛,记者查看产品批号,暂未发现涉案批次的产品。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该品牌和国内伊利、蒙牛等品牌相比,销售情况一般,不过她也表示,还没听说过圣元奶粉的事情。家乐福的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广州的消费者多选择美赞臣、多美滋、惠氏等洋品牌,“国内奶粉占销售比例10%左右,圣元在国内奶粉中的销售也比较一般。”   “不管是不是奶粉质量问题,都不敢给小孩吃了”。来自越秀的汪女士儿子正好吃同款奶粉,她知道后表示很担心。在人民中路一带婴幼儿店,不少妈妈正在选购婴幼儿奶粉,但对江西龙凤胎一死一伤,大家称对其曾食用“圣元优博”一事并不知情。   昨日下午,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获悉,2011年以来该局共计抽查圣元各系列奶粉657批次,全部合格。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关注事态发展,将组织市场检查,如果发现将立即下架处理。消费者如果发现有疑问的奶粉,可以随时拨打12315举报,工商部门将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圣元回应   已委托第三方检测涉案奶粉 结果将在数日内公布   据了解,1998年成立的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属青岛公司,在2005年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国内营养食品企业在美国上市。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欧睿信息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圣元奶粉在国内的销售排名第八,市场占比2.5%。   对于此事,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圣元”)发出声明表示,对具体导致婴儿死亡的原因,圣元并不知情,但圣元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圣元客服人员昨日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圣元奶粉在入厂、出厂都经过检测,“目前圣元已经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涉案奶粉进行检测,结果将在数日内公布”。但她也表示,目前圣元并没有对涉案批次奶粉做下架处理。新快报记者昨日试图联系圣元相关负责人,但至截稿,电话仍没人接听。   同时,上述客服人员也向记者强调,“导致婴儿腹泻的原因很多,目前秋冬季节也是婴儿腹泻的高发期,同时,医疗的延误也可能是本次事故的原因。”昨日,圣元的官方网站上也挂出了一篇名为“腹泻儿童的家庭护理基本原则”的文章。   圣元奶粉致死事件回顾:   10日上午江西都昌县市民曹先生向晨报爆料称,两名婴幼儿是龙凤胎,男孩江健在1月7日食用圣元“20111112B11”批次的奶粉后出现腹泻症状,随后被送往市妇幼保健院,无奈当晚11时许,因抢救无效死亡。就在江健刚“离开”不久后的8日凌晨,姐姐江云欣也出现同样症状,随即被送往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抢救,目前病情稳定。   当天上午9时30分许,在周溪镇新街,一对年轻的父母将不到五个月的儿子尸体摆放在一家名为“家家福超市”的门前,身边摆放着两罐圣元优博奶粉。这一举动引起了过往人群的围观。据受害家属江先生称,此前两婴幼儿一直食用的是该款奶粉,未曾出现问题,但是月初购买了该品牌“20111112B11”批次的奶粉后仅食用两天,两名小孩就出现腹泻,甚至抽搐,家属质疑该批次奶粉存在质量问题。   圣元奶粉致死引网友评论:   夏---天:圣元在上次三聚轻氨就出事了,可打死说没问题,不赔偿。对这种企业,不知该说什么。   小一一妈咪Lala:天啊,看着太揪心了。商家还有良知吗。无辜得小生命断送在你们得无情利益下。   刘世坚:毒奶粉事件层出不穷!?这到底是什么社会?!
  • 新西兰奥兰金装婴儿奶粉因碘含量不符国标被退货
    质检总局通报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过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家质检总局上周最新公布的一批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新西兰“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共26吨因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退货。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会公布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记者统计了14个月以来的通报名单,发现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四分之三为婴幼儿奶粉。   据记者统计,14个月共有34批次奶粉在入境口岸被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不合格进口奶粉的总重量超过270吨。其中,界面(厦门)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一款脱脂奶粉重量达100吨,因亚硝酸盐超标被退货。   在通报公布的不合格进口奶粉批次中,26批次为婴幼儿奶粉,占总批次的76.47%。   除从德国进口的牛兰德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未公布重量以外,其余25批次不合格进口婴幼儿奶粉的总重量为71.135吨。统计发现,34批次不合格奶粉分别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地区的20家制造商。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最多,接近所有批次的六成,分别有10批次。   据了解,已公布的不合格批次进口奶粉是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质监部门已依法做退货、销毁处理 这些不合格批次的奶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采访时表示,在34批次不合格进口奶粉中,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有20批次,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这和这两个国家的进口奶类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是相对应的。   据介绍,在我国奶类产品市场上,进口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这些洋奶粉中还有知名的亨氏奶粉的旗下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 ,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三四年前新西兰的奶粉品牌只有五六家,而目前新西兰的奶粉品牌猛增至20余家,新注册的奶粉品牌大多找当地企业代工,专供中国市场。”乳品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
  • 澳新拟降低婴儿配方奶粉中L-组氨酸的最低限量要求
    据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消息,近日雀巢公司向澳新食品标准局发出申请,请求该局将婴儿配方奶粉中L-组氨酸的最低限量要求由原先的12 mg/100 kJ降至10 mg/100 kJ。   澳新食品标准局首席执行官麦卡臣(Steve McCutcheon)表示,L-组氨酸限量调低后可与国际限量保持一致,减少贸易摩擦,而且调低后的L-组氨酸限量仍可抵得上母乳中L-组氨酸的水平,完全可以维持哺乳期婴儿的生长需求,不会影响婴儿的健康。   目前澳新食品标准局正就此申请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20日。
  • AOAC研讨会召开 飞鹤婴儿奶粉配方引领行业发展
    p   2018年5月3日-4日,2018年AOAC中国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昆明召开。AOAC作为致力于食品和农业领域的分析方法验证和认可的国际组织,是被国际认可为金标准的颁布者和验证者。本届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交流国内外最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探讨AOAC方法和中国检测方法比对、沟通、对等使用等问题,搭建有利于我国检测方法与国际检测标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ac975ae-d521-4252-a390-6cc40027d4d6.jpg" title=" WEN_7606_meitu_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为飞鹤乳业质量管理部中心实验室副总监张凤霞作主题发言 /strong /p p   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论坛上,飞鹤乳业质量管理部中心实验室副总监张凤霞就“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核苷酸检测方法及工艺原因讨论”做主题发言,分析了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核苷酸变化的原因。 /p p   张凤霞的报告成果获得了业内专家的赞誉,其展现出的科研实力也再一次彰显了飞鹤在婴幼儿奶粉领域的领先地位。 /p p   56年来,飞鹤一直专注于针对中国人体质研究奶粉,对中国宝宝体质特点和需求展开大量研究,以中国母乳为“黄金标准”,同时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研制了贴合母乳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配方,打造了以& quot 星飞帆& quot 为核心的母乳化超高端配方奶粉,并成为完成临床喂养试验验证的奶粉品牌。如今,飞鹤引领行业开创了多种提升奶粉对中国宝宝体质适应性的技术、配方与工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这一标准也已成为行业共识。 /p p    strong 加码研发 飞鹤聚合全球资源创新升级 /strong /p p   为提升奶粉品质,飞鹤不断提升研发实力,加强国际化合作,整合国际资源,引进科学的婴幼儿乳粉配方理念。截止目前,飞鹤成立美国波士顿、中国北京、中国甘南设立研发中心,并与麻省州立大学、佛蒙特大学等共同搭建起两国五地的联合科研平台。依托智力升级、平台升级和研发领域升级,飞鹤不断加速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的持续优化。 /p p   凭借高品质,飞鹤已成为绝对领先的国产婴幼儿奶粉第一品牌。重视研发的飞鹤也屡屡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产品连续四年斩获“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并在去年入围世界乳制品创新大奖最佳成分奖。 /p p   飞鹤负责人表示,飞鹤未来将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国际化合作的投入,打造一个专业、广泛、严格的国际化研发体系,在奶粉配方和生产工艺上保持世界级精良品质,守护好中国宝宝的奶瓶。“ /p p   当前我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标准之一,我国婴幼儿奶粉质量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通过像AOAC权威会议的召开,使得我们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与国际检测标准的对接、沟通,了解国际检测标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更有利于我国民族乳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fcc9530-dcc8-4f6c-9f68-9a8efb608db2.jpg" title=" WEN_7638_meitu_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研讨会现场 /strong /p
  • 国家质检总局14个月检出34批次270吨问题洋奶粉
    据《法制晚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上周最新公布的一批入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新西兰“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共26吨因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退货。   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会公布入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记者统计了14个月以来的通报名单,发现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四分之三为婴幼儿奶粉。   34批次中,超过一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不合格洋奶粉中,除了亨氏、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澳大利亚的个别品牌外,其余均不出名。   专家称,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洋奶粉大量进入中国,有的品牌找当地企业代工,专供中国市场。   34批次问题洋奶粉   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多   据记者统计,14个月共有34批次奶粉在入境口岸被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不合格进口奶粉的总重量超过270吨。其中,界面(厦门)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一款脱脂奶粉重量达100吨,因亚硝酸盐超标被退货。   在通报公布的不合格进口奶粉批次中,26批次为婴幼儿奶粉,占总批次的76.47%。   除从德国进口的牛兰德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未公布重量以外,其余25批次不合格进口婴幼儿奶粉的总重量为71.135吨。   统计发现,34批次不合格奶粉分别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地区的20家制造商。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最多,接近所有批次的六成,分别有10批次。   广州安世乳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一款速溶全脂奶粉,分别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大豆磷脂、标签不合格,在今年年初被质监部门两次退货。   据了解,已公布的不合格批次进口奶粉是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质监部门已依法做退货、销毁处理 这些不合格批次的奶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除亨氏等个别品牌外   大多公司不知名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也告诉记者,这些洋奶粉中,除了知名的亨氏和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为有近80年历史的老企业)外,澳大利亚贝拉米有机控股有限公司和达能旗下的candia也算是小有名气。其余品牌的背景并不显赫,其中大多公司并不知名。   对于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品牌,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贝拉米、巴兰坦在当地不是著名的品牌。   留学澳大利亚、曾经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工作的周励女士说,她几年前留学澳大利亚期间没听说过澳大利亚有那么多婴幼儿品牌奶粉 ,反倒是三鹿奶粉出事后,冒出来那么多“被著名”的奶粉。   而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规定所有美国生产的奶粉营养价值要一样,不过制造商拥有独特的配方。其中,美赞臣、雅培、雀巢三大品牌占据美国奶粉市场的90%。   美国界面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的两批奶粉被检出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超标,记者登录其官方网站,发现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   “我有三个孩子,从来没有喝过界面蛋白质公司的奶粉,都没听说过。”当问到美国界面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的脱脂奶粉时,波士顿一名母亲Tim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美国孩子们通常喝鲜奶,偶尔吃奶粉也是偏向于惠氏等知名品牌。   波士顿大学的一些学生也告诉记者说,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在美国比较畅销的奶粉还是雅培、惠氏、美赞臣等等。   三聚氰胺事件后   洋奶粉品牌骤增   不少是贴牌生产,专供中国市场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太乱了,上百个品牌。”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也就几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而在中国包括网购在内,洋品牌就有上百个。“这在国外简直不可思议。”他说。   目前,惠氏、美赞臣、雅培、雀巢、多美滋等5大洋奶粉在国内奶粉市场份额约为50.1%。而让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就是2008年。   资料显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从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猛增至70%~80%,销售五强(多美滋、伊利、美赞臣、贝因美(21.34,0.62,2.99%)和惠氏)中,洋品牌占三席。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据了解,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乳品专家王丁棉表示,这些企业的背后多数是中国人在操控。   “三四年前新西兰的奶粉品牌只有五六家,而目前新西兰的奶粉品牌猛增至20余家,新注册的奶粉品牌大多找当地企业代工,专供中国市场。”王丁棉告诉记者。   部分洋奶粉入境前被检出不合格   新西兰10批次(奶粉名称后为生产商)   ●好健康婴幼童牛初乳奶粉,   Good Health Products Limited,标签不合格   ●羊奶粉(6个月以下婴儿配方奶粉) ,   Dairy Goat Co-operativ(N.Z.) Ltd,标签不合格   ●Newturn Growing up配方奶粉,   新西兰南太平洋(5.97,0.04,0.67%)国际生物和化学公司,检出阪崎肠杆菌   ●可益多幼儿/婴儿/较大婴儿配方奶粉 ,   Carrickmore Limited,标签均不合格   ●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1/2/3阶段   SUTTON GROUP LTD,硒、碘、乳糖含量/硒含量/硒含量不符合要求   ●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2段、3段、1段(200克)   新西兰善腾有限公司,碘含量不符合要求   澳大利亚10批次   ●贝拉米有机婴儿奶粉(阶段一/三)   Bellamy’s Organic Pty LTD,硒含量不符合要求   ●速溶全脂/脱脂奶粉   LIAN AGRI-FOODS IMPORT&CO PTY LTD,   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大豆磷脂/标签不合格   ●酸奶粉   LIAN AGRI-FOODS IMPORT&CO PTY LTD,   未能提供官方许可文件   ●脱脂奶粉   BURRA FOODS PTY LTD,蛋白质不符合要求   ●幼儿配方奶粉(第三阶段)/较大婴儿配方奶粉(第二阶段)   MILK POWER SOLUTIONS PTY LTD,标签不合格   ●婴儿配方奶粉   MILK POWER SOLUTIONS PTY LTD,泛酸含量不符合要求   ●亨氏婴儿配方奶粉   H.J.Heinz company Australia Ltd,维生素B2超标泛酸未达标准   德国6批次   ●泓乐较大婴儿配方羊奶粉/泓乐婴儿配方奶粉1段/2段/3段   (其中三段两批)   HOLLE BABAY FOOD GMBH,5批次均为标签不合格   ●牛兰德较大婴儿配方奶粉   TOPFER GMBH,蛋白质含量不符合要求   法国2批次   肯迪雅婴儿、较大婴儿配方奶粉,CANDIA,乳糖、维生素D、硒含量不符合要求/蛋白质、硒含量不符合要求   新加坡2批次   优萌配方奶粉一/二阶段OMNI NUTRITION PTE LTD,钠、钾超标/蛋白质含量不符合要求   美国2批次   脱脂奶粉,美国界面蛋白质技术有限公司,亚硝酸盐超标/菌落总数超标
  • 福斯羊乳检测方案全球应用分享-荷兰最大羊乳生产企业Ausnutria(澳优乳业)
    澳优(Ausnutria)乳业是荷兰历史悠久的乳品生产企业,也是荷兰最大的羊乳制品生产商,是以山羊奶为基础的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领导者。2013年,欧盟正式许可羊奶作为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来源。研究表明,与牛奶相比,羊奶的消化率更接近人类母乳的消化水平,这为那些牛奶不耐受的婴幼儿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也为羊乳制品打开了更大的消费市场。同时,对羊乳制品规模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牛奶检测已在全球的乳品生产行业应用多年,现在,所有这些重要的生产分析参数通过福斯MilkoScan™ FT3乳品分析仪,羊奶也同样可以获得。福斯MilkoScan™ FT3 乳品分析仪成为澳优羊乳生产检测的标准分析方案。澳优与荷兰三方实验室共同合作羊奶成分检测分析项目,该实验项目全部使用福斯MilkoScan™ FT3 乳品分析仪,从整个生产过程中收集大量的检测数据,完成定标模型的调整和验证。"我们使用 MilkoScan™ FT3 对鲜羊奶进行快速检测,了解原料质量及制定最佳使用方案。我们使用 MilkoScan™ FT3 对羊奶制品生产的关键节点进行快速检测,从而对生产进行监控和调整,优化生产。"-澳优生产经理BenjaminsMilkoScan™ FT3 乳品分析仪为乳制品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方法,适用于液体及半固体乳品分析检测,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IR),45秒内即可同时检测羊奶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总酸等多项参数,还可对掺假物进行筛查。"分析技术很复杂,但仪器却非常易于使用。"-澳优生产经理Benjamins在生产环境中,MilkoScan™ FT3 无需繁琐的样品制备工作,奶样直接上机一键启动检测,这对操作人员来说非常简单易用,直观优化操作界面不仅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大大减少人工失误对生产造成损失。
  • 卫生部关注奶粉致婴儿性早熟事件
    ■ “家长质疑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追踪   8月8日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称,目前,卫生部也已注意到相关媒体的报道,并已对此事进行关注。   无证据表明奶粉致婴儿性早熟   根据《健康时报》报道,家长怀疑,是食用的奶粉导致了几名婴幼儿性早熟。   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   他说,就目前的媒体报道来看,有三名婴幼儿出现了性早熟的症状,尽管他们的家长回忆,孩子除了奶粉基本没有吃其他东西,但导致性早熟的原因非常复杂,现有的样本量很难将奶粉与性早熟之间做出因果关系的判断。   “这与当年三聚氰胺的状况不同,三聚氰胺奶粉调查前,仅甘肃一个地方,就报告几百例婴幼儿食用奶粉后的异常状况。”陈君石说。   但截至发稿时,对导致几名婴幼儿“性早熟”的元凶是否是圣元牌奶粉仍无定论。如果是因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一些专家也分析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   若有激素可能来自产奶环节   8月8日下午,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协委员冯平认为,在奶粉生产环节添加激素的可能性不大。   此观点得到了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的认同:“奶企业在产品中添加激素,对企业是一点商业价值都没有。”王丁棉认为,激素是不允许添加到奶粉中的,这已有明文规定,虽然激素是能用仪器检测出来,但是现时还不是必检项目,他怀疑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来源于产奶环节,问题可能出在养殖环境,厂家应该对奶源进行彻底检验。   王丁棉分析说,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   他说,养殖是不主张使用激素的。有的国家甚至是禁止的,但即使是进口的原料,也可能有些养殖者违反这样的规定。   激素检测是国内奶粉业盲区   另外,王丁棉在接受凤凰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激素出现,主要问题在于奶源供应,但生产商和监管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昨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侯彩云介绍,按照现在的奶粉国家标准,激素这一项是没有纳入检测范围的,这应该是属于药物类的检测。   据介绍,国家标准对奶粉主要是做一些常规指标的检测,检测其奶粉里应该含有的物质,而激素并不属于这些项目。因此国家质检机构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侯彩云认为,激素是药物类,可以由药监部门来进行一些检测。   ■ 市场反应   北京圣元奶粉正常销售   记者从北京家乐福、物美等大型超市了解到,目前圣元品牌奶粉都销售如常,未接到任何下架通知,超市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   在丰台一家超市里,圣元优博、圣元优聪等奶粉都在销售中,有的还在做促销。销售人员甚至都还没听说圣元奶粉致婴儿性早熟一事,只说目前消费者还是选择进口品牌奶粉的多。“奶粉质量真让人不省心啊”,一大早就从网上看到消息的市民钱女士说,本来还想买点圣元优博奶粉送人的,只好放弃,改买别的牌子了。   家乐福、物美超市负责人表示,对这一事件,超市会密切关注事态进展,但也需要谨慎对待,是否下架,还需要看政府部门和厂家的通知,但目前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信息。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一商场地下一层的超市,工作人员称,在没有接到退货下架通知前,超市暂不会接受退货,如果对圣元奶粉不放心,可以先暂时不吃,并保留好购物小票。   北京市消协也表示,消协方面目前暂时没有接到关于圣元奶粉的投诉。
  • 诉奶粉标“亚油酸”不达标 法院:标签瑕疵不影响食品安全
    梁某于2015年1月5日在“1号店”上购买了由光明公司生产、优能公司代理销售的光明中老年高钙维E奶粉466罐,共花费34950元。此后,梁某及其亲属食用部分奶粉后出现不同程度腹泻等症状。同时梁某发现在该奶粉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注有“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1.9g”字样。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涉标示“亚油酸”商品的买卖合同纠纷。  原告梁某坚持认为被告生产的商品不符合规定,不饱和脂肪酸不属于国家强制性规定的营养成分标识,不应该标示在营养成分表中。而该型号产品中单独标示有暗示效果的营养成分的该型号奶粉是误导消费者,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此外,梁某还认为该奶粉的外包装上标注了“健体强身”字样,有暗示消费者该产品可以预防、治疗疾病的误导作用,不应该将“健体强身”字样用于外包装。梁某向“1号店”网站及被告要求退货赔偿未果,选择向普陀法院起诉光明公司及优能公司。梁某要求优能公司退还货款34950元,赔偿104850元 虽未要求光明公司承担相关赔偿责任,仍要求其与优能公司共同承担本案诉讼费。  优能公司在庭审中辩称,其与光明公司签订了经销合同,并取得经销授权委托书,已经尽到了审查义务。且所销售的产品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格产品,所以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光明公司则辩称,本案争议并非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引起,而是因为产品标签存在争议。本案中争议的光明中老年高钙维E奶粉经国家检测质量合格,不存在产品缺陷。且产品标签标示符合相关规定及国家标准。原告所述的产品上所标注用语“健体强身”仅为广告作用,不具有医疗功能之针对性,所以也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案件经审理后,法院认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主张赔偿损失及赔偿金,但食品的标签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该案中,原告认为系争产品包装上,“亚油酸”不应标示在营养成分表中,并以此主张系争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签、标识的要求,但标识错误并不等同于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亦不等同于食品不安全。原告主张涉案奶粉属于不安全食品,但并未提供相应的证据,仅以标示瑕疵为由主张涉案奶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法院不予采信。同时,法院认为“亚油酸”标示的位置,并不足以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原告认为其标示位置存在瑕疵,可向相关食品监管部门提出。此外,原告提出食用系争奶粉产品后出现腹泻等症状,但缺乏相应证据佐证,法院不予采信。针对原告认为系争奶粉产品包装标示的“健体强身”字样系暗示该产品有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亦缺乏依据,法院不予采信。  普陀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判决驳回原告梁某的所有诉讼请求。
  • 新西兰奶粉含毒续:质检总局要求提供奶粉详情
    ■ “新西兰奶粉被检出二聚氰胺”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廖爱玲)新西兰部分奶粉被曝出含二聚氰胺残留物,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已紧急要求新西兰相关部门尽快提供涉毒奶粉的二聚氰胺含量、批次等详细情况。但相关部门尚未表态是否会对奶粉启动二聚氰胺检测。   多地质检海关约谈进口企业   近日,新西兰奶制品被检测出含低含量的有毒物质二聚氰胺(英文名DCD,也叫双氰胺),而早在去年9月,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就已在产品中发现了二聚氰胺残留,但却“保密”了3个多月,备受诟病。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迅速做出反应,紧急与新西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要求对方尽快提供详细信息,其中包括奶粉中检出二聚氰胺物质的含量,涉及的奶粉具体品牌、产地、批次等具体情况。   不过,是否会对各个奶粉品牌启动二聚氰胺残留量的检测,国家卫生、质检等部门尚未对此表态。   但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质检和海关部门正在约谈部分进口企业,一旦查出问题后将采取措施就地封存。   专家称国内奶源应不含DCD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虽然二聚氰胺在国际上都没有相关限量标准,但“二聚氰胺并不难检测”,其是制造三聚氰胺的原料,含量达到多大对人体有害,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此次奶粉事件尽管可能是微量和个案,国家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也应该对其重视,加大对二聚氰胺残留量的检测力度。   使用国内奶源的奶粉会不会也含有二聚氰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安全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新西兰把二聚氰胺喷洒在牧草上,是出于环保的初衷,防止硝酸盐流入河流湖泊,而国内奶农还没有这种“意识”,所以, 新西兰的这种情况“在国内奶源上应该不会存在”。   ■ 探访   多品牌奶粉奶源地“不具体”   商场人士希望国家尽快对DCD进行检测并给出相关处理方式   昨天记者在顺天府、华堂、家乐福等超市的奶粉专柜看到,有的奶粉外包装上直接写“新西兰奶源”,有的根本看不到此类信息,多数品牌的奶源不止新西兰一个地区。   记者了解到,比如雅培0到12个月金装喜康宝婴儿配方奶粉,原料奶是“100%新西兰、美国、欧洲优质奶源”。美赞臣的A+系列婴幼儿奶粉、惠氏奶粉则仅是简单标注为“100%进口奶源”、“进口奶源”字样。   “就说是进口奶源,我们根本不知道买到的这袋奶粉用的究竟是哪一个地区的奶源。”一位孩子妈妈担心地说。   据了解,像雅士利、可瑞康等为纯新西兰进口奶源,雅培、惠氏、美赞臣等也都部分用了新西兰奶源,这些产品都在正常销售。   雅培公司称,经确认恒天然公司相关批次原料并未供应给雅培。   美赞臣客服热线工作人员称,美赞臣原料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的都有,符合国际和国内安全标准,新西兰奶源的事情目前正在查询中。   一家商场人士指出,这些涉及新西兰奶源的奶粉究竟能不能销售,国家应该尽快对DCD进行检测,给出相关处理方式和明确态度。
  • 农业部提供奶粉激素检测方法 结果近期公布
    “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引发人们高度关注。据有关部门消息,农业部已经向湖北省提供检测激素方法,至于奶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仍需等待检测结果。目前,湖北省工商等部门已对奶粉取样。由于奶粉过去没有激素检测项目,也无相应标准,有关方面正进行论证,将尽快公布调查结果。   农业部提供检测方法   8月9下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称,卫生部已关注到媒体对“武汉三女婴性早熟事件”的报道,现在正向主管业务的司、局了解情况。邓海华透露,卫生部没有为这一事件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计划。   另据卫生部最新消息,农业部已向湖北省提供检测激素的方法,至于奶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仍需等待检测结果。目前,湖北省工商等部门已对反映的奶粉取样。有关方面正在论证。   8月9日下午,设在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武汉市食安办工作人员表示,主管此事的是武汉市食安办,统筹的是湖北省食安办。由于事涉重大事项,相关调查结果由武汉市委宣传部统一发布。这位工作人员称:“有一部分关于调查结果的信息已经报给市委宣传部,近期应会发布。”   圣元称奶源为纯进口   圣元国际集团公关部经理张迎玖说:“对于企业来讲,在奶粉中添加激素,不仅没有任何好的功效,还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是不可能去添加激素的。”据她介绍,圣元的优博、优聪等系列产品的奶源都是纯进口,都有严格的检测,不仅出口国以及我国海关都要进行检验,圣元也要进行检测。   北京超市未下架圣元奶粉   8月9日,北京家乐福、物美等各大超市卖场都表示,正在密切关注该事件,但是在没接到政府部门的正式通知前,暂时不会下架处理。   圣元集团的张迎玖表示,集团位于北京的管理总部和位于青岛的生产企业,目前均没有接到任何政府部门通知,说圣元所生产的奶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已委托律师准备起诉相关媒体,近期将提起诉讼。   “目前,个别地区工商部门要求对圣元公司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圣元公司对此表示不解。”她说,报道已经影响圣元公司所产奶粉的销售,圣元公司急盼政府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尽快对圣元公司奶粉进行质量检测,并尽早公布结果,告知公众事实真相。   专家称性早熟成因复杂   武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姚辉说,婴儿“性早熟”的说法不准确,婴儿症乳房开始发育的正确诊断应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起病常小于2岁,乳腺仅轻度发育,但不存在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病因尚不明确,摄入雌激素只是可能的病因之一。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崑岡说:“当前吃的、用的,包括洗涤用品,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不可贸然把罪过扣在乳制品上。应当通过调查来验证牛奶激素含量是否正常,比如牛奶中含量是多少,乳制品中的含量又是多少。”宋崑岡说,牛奶当中本身就含有性激素,但这是非常微量的,不足以导致性早熟。现在,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对市场上的牛奶性激素含量进行调查,要等待调查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才能下结论。   湖北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奶粉生产企业添加激素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在奶源环节,如牧场环境、使用饲料、环境污染都有可能导致奶粉中含有激素。如为了催奶,饲养员会在奶牛饲料中添加激素,过量激素会残存在牛奶中,经加工进入奶粉。   公众希望尽快查明真相   在武汉光谷家乐福超市,一位正在选购奶粉的刘姓女士说,她女儿已经两岁了,听说了关于问题奶粉可能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报道后,让她对奶粉质量更为担心了,虽然商场有很多品牌可以选择,却依然提心吊胆,对奶粉质量不放心。   合肥市民文明说:“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尽早介入调查,尽快查明事实真相,向社会公布。拖得越久,老百姓的不信任感就越强。”
  • 供华日本奶粉用中国国标遭质疑
    消费者对日本奶粉的“双重标准”颇有疑虑。   消费者质疑“双重标准” 明治负责人深圳澄清:使用的是营养指标 非质量标准   日本地震对日本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产生了影响,其中也包括日本奶粉。日本明治奶粉相关负责人前日在深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明治已将生产基地由日本迁至澳大利亚。另外该公司负责人也澄清,虽然供中国奶粉是用中国国标生产,但质量上不会有影响。   生产基地迁至澳大利亚非因地震   今年上半年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引起了全球消费者对其本土产品质量上的怀疑,其中食品首当其冲,中国妈妈对日本奶粉的信任也因此打上了折扣。   明治乳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木藤说,近两年来日本奶粉在中国销售状况不佳,但跟地震没有直接关系。去年日本爆发口蹄疫,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就不进口日本奶粉了。当时明治公司就在积极想办法解决此事,最终决定将生产基地迁至澳大利亚。即将于8月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明治珍爱系列奶粉都是澳大利亚生产的,其产品安全性可以确保。   供中国市场产品使用中国营养指标   木藤告诉记者,日本明治奶粉供日本本土和中国市场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本土销售的是日文原装的奶粉,而新供中国市场的是珍爱系列。日文原装的奶粉原则上不供应中国市场,只供日本本国使用,但木藤承认,现在中国消费者确实能从淘宝等网络渠道购买到日文原装的产品。   前不久坊间指珍爱系列明治奶粉使用中国国标,这引起一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担心。对此,木藤说,使用中国国标主要影响的是营养指标,因为各个国家规定的营养指标确实是存在差异的,而不是对质量标准的直接影响,“明治奶粉有自己的一套质量体系,深圳消费者可以放心。”   虽然木藤已经说明质量上不会有影响,但对采用中国国标一事,一些记者仍然心存疑虑。在发布会上,木藤被一名记者追问,日本消费者是否有购买珍爱系列,以及他自己会不会购买。对此木藤尴尬地表示,他没有研究过日本消费者在中国的消费行为,而他自己则不会买,原因是他至今还是单身,当然不用去买宝宝喝的奶粉。   消费者心声:   “双重标准”影响消费选择   明治在日本和中国市场投放不同营养指标的奶粉,是否会影响中国消费者对明治产品的选购?昨日,记者在深圳街头随机访问了多位妈妈。一位刚做妈妈半年的陈小姐告诉记者,她给孩子的奶粉一般是从香港买的,偶尔也会去超市购买奶粉,也是要原装进口的,如果明治奶粉内外有别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她挑选的结果。市民丰小姐也表示,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属东方人,身体素质上差别不大,明治如果区别开来的话,会给人一种“双重标准”的感觉。
  • 贝因美等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
    涉贝因美、圣元优博、伊利三品牌   含量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   昨日,有媒体报道指国内三个奶粉品牌产品含有反式脂肪酸成分。广州市工商部门指出,目前这三款奶粉销售正常,并没有要求商超等对其下架。食品专家指出,反式脂肪酸不得人为添加,但可能天然带有,国家标准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有限制。   昨日有香港媒体报道称,由该媒体委托进行的检测发现,内地三个颇受欢迎的奶粉品牌,其产品含有反式脂肪成分。其中贝因美冠军宝贝俱乐部、圣元优博,以及伊利金装三只婴儿配方奶粉中,每100克奶粉含有0.4克至0.6克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但三种奶粉包装上均未注明含有反式脂肪。但该三种奶粉的反式脂肪含量尚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   报道还指出,目前内地法律没有规定婴儿配方奶粉包装须注明反式脂肪含量。   公司回应:   确含反式脂肪酸但安全   本报记者昨天则从工商部门获悉,目前这三款奶粉销售正常,并没有要求商超等对其下架。"这主要涉及到一个标准问题,"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广州对奶粉等乳制品的市场监管,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包括组织日常抽检和市场巡查,但对于国标中未明确的项目,工商部门只能在市场监管中予以关注,但不能强制下架。"   记者昨日致电上述品牌奶粉客服咨询,其中贝因美客服人员指出,公司曾在官网发布了有关反式脂肪酸的说明,奶粉之中确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含量是安全的。贝因美官网一份发表在2010年11月的《郑重说明》指出,"贝因美选择以若干种天然植物油复合调配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的精炼植物油作为贝因美配方奶粉的主要脂肪原料,脂肪酸组成合理均衡非常接近母乳中的脂肪结构,并严格控制反式脂肪酸,产品完全符合最新国家标准".   而圣元奶粉客服人员则表示,公司正在核实网上消息的真实性,按照消息所指的含量换算,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仅为1.57%,而国家标准规定,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反式脂肪酸是牛奶中天然存在的,我们并没有人为添加。"该客服人员称,公司还有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内控标准,产品检测合格才能上市。至于产品中并无标注反式脂肪酸,她就表示国家标准没有要求。   反式脂肪酸禁人为添加   奶业专家王丁棉指,由于婴儿器官处在发育阶段,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肾功能的压力,导致其他不良症状。所以国家设立一个安全系数加以控制。"国内外标准不一致。我认为如果检测接近临界点的话问题不大,若高出好多则肯定有问题。"他还指出,在奶粉加工生产过程中,脂肪酸会变性而产生反式脂肪酸。   儿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丁宗一昨日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他对香港媒体报道的科学性、权威性表示质疑。按照国际食品法典精神,反式脂肪酸对婴幼儿健康有害,不能作为营养物或原料加入到乳粉之中,但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规定控制在3%以下,但绝不允许人为添加。   国家卫计委在2010年曾发布《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管理及相关知识》一文,称尚未发现食物中的天然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甚至有研究显示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可能有益。但是,长期过量食用氢化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引起人体血脂代谢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 专家提醒勿盲目购洋奶粉: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成长
    洋奶粉的代购热潮,不断引发舆论热议。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认为,好奶粉不是由国籍决定的,国人不应盲目购买洋奶粉。他说,由于人种差异等原因,中外奶粉配方上有差异,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成长。  为了解中国奶业发展状况,近日记者跟随集体采访团,走进了三元河北工业园。婴幼儿乳粉在此已实现全程追溯,以生产高品质的“放心奶”。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总站,产品以奶业为主,涵盖包装鲜奶、酸奶、奶粉、干酪等百余品种。几十年来,为全国两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乳品特供。  “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孩子”  “国外代购的奶粉,与中国婴幼儿成长需求是有一定差异的。”吴松航说,中外奶粉在配方上有差异,用外国标准生产的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孩子。  他举例说,奶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中国要求奶粉中乳清蛋白比例大于等于60%,酪蛋白小于等于40%,是因为中国孩子体质更易吸收乳清蛋白。而因为人种的差异,美国、澳洲等国对乳清与酪蛋白的比例,没有要求。  中外奶粉在“钙磷比”上同样存在不同。吴松航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造成国人钙磷吸收比例约为2:10。这意味着,中国人日常过量摄取了磷,而磷代谢带来钙的流失,导致中国人更容易缺钙。所以中国不少奶粉对钙磷比有特殊要求,以补充钙摄入。  但同样由于人种、饮食习惯差异,造成世界各国对钙磷比标准不同,一些发达国家没有过量摄入磷的日常习惯,对奶粉中钙磷比的要求反而不高,所以盲目购买一些外国奶,可能容易造成孩子缺钙。  此外,对于一些标注“进口奶源”的产品,吴松航介绍,实则不少是在中国生产的,采用的是“干法”技术。他解释,奶粉的制作工艺分“湿法”和“干法” “湿法”工艺,必须用当天生产的鲜奶,新鲜度、营养均衡度高 而“干法”制造出的奶粉营养均衡度较低。  “用干法工艺,从生产安全上说是符合规范的,但从营养价值上来讲,比湿法工艺要差很多。”  他说,国人目前对外国奶粉有一些盲目购买的心态,不少国外奶粉在本国“风波不断”,反而出口到中国得到了认可。  吴松航认为,消费者要更理性地进行选择,用中国标准生产的奶粉其实更适合中国孩子。  “好奶不是靠国籍决定的”  深究中国奶“遇冷”的原因,吴松航称“信不过,是消费者大量代购外国奶的原因。”  据他介绍,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后,中国奶业整体进入了低谷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资奶粉占有率一度高达98%。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三元并未有奶粉产品。自三鹿倒闭之后,三元将其收购,重新优化工艺产业,严格把控奶源,开始生产奶粉。  近日记者走进三元婴幼儿乳粉的生产车间:全中央控制、自动出入库̷̷每罐乳粉的原料产地、采购信息、检测报告等,均实现了全程追溯。  “好奶粉不是靠国籍决定的,而是靠奶源、生产工艺、标准决定的。”他介绍,三元奶粉的生产,从原料奶收购、乳制品加工、检测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率先实现奶源“无抗”和体细胞的检测与控制,坚持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和玉米油,确保无香精。  科技投入,更是保障国产奶质量的关键。2014年,在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三元食品筹建了“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母乳及婴幼儿营养健康基础研究、婴幼儿配方乳粉临床应用评价等,实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自主开发与产业化。  三元食品总经理陈历俊透露,近三年正对1200余例样本,进行人乳喂养与三元婴幼儿乳粉喂养效果的对比临床试验,以探索更适合中国婴幼儿的奶粉配方。分析报告将于近期发布。  “京津冀三地乳品市场将共同发展”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化,北京奶企正积极“走出去”,以带动三地的乳品市场共同发展。  今年5月,三元河北工业园正式投产启动,这是首农集团三元食品在河北新乐投建的项目,是首批启动的振兴民族婴幼儿乳粉的重大项目之一。该工业园占地600亩,总投资18亿元,可年产婴幼儿配方乳粉4万吨、液态奶25万吨,集乳品研发、加工、物流为一体。  为何北京奶企选择落户河北?首农集团副总经理、三元食品董事长常毅介绍,河北物流、劳动力成本更低,能辐射北京物流市场的配送,也解决了当地就业等,有利于带动周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河北生态农业的发展。  “希望用首农的品牌、技术和管理,带动京津冀三地的乳品市场发展”,常毅说。  陈历俊则认为,河北与北京的市场是互补型和互动的,两地一个小时车程、一小时物流圈,便捷来往。如目前三元“轻能”等产品已在河北生产,但会出售到北京去。  据首农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傅鹏介绍,目前首农已在京冀两地投入超过80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总投入500亿元 将和河北共同打造11个批发市场,建立环华北的物流圈。
  • 夏余才:圣元奶粉门源于检测不在服务区
    “圣元优博,58种营养素,让妈妈的爱没有缺憾。”这句电视广告词,令无数中国年轻妈妈倍感温馨。然而现在,圣元奶粉却因“女婴性早熟”事件饱受质疑。弄清病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对奶粉进行检测,然而相关的检测机构不接受个人的申请,而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此前,邓小云等家长也曾想把奶粉送检,却遭遇“检测无门”,一些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婉言拒绝了家长们的个人申请。(8月8日新华网)   圣元奶粉究竟有没有质量问题,姑且不论,我们既不是相关专家,也没有能力和设备进行检测。而当我们认为奶粉出现了质量问题,或希望从相关部门那里得到答案时,似乎永远都是双目失明的盲者。我们虽然知道前进的方向,但终究因失明而找不到脚下的路。这条路,原本很清晰,原本也无须我们去寻找的。   在三鹿奶粉出现质量问题后,我们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并给以答案时,食品质量检测负责人却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因为三聚氰胺是国家严禁的违禁添加剂,一般谁都不会用这东西在奶粉上,所以国家一般都不对三聚氰胺进行检测”。这句话,不仅将自己的责任推卸了,也无异于替厂家向我们保证奶粉的质量没有问题。可事实证明,三鹿奶粉里添加了三聚氰胺,也导致广大婴幼儿深受其害!   而今天呢?当有婴幼儿家长感觉圣元奶粉有问题将奶粉送检,我们看到的情景和当初一般无二,听到的答复竟也如此“雷同”。据报道,两大国家级乳制品质量检验中心的机构工作人员均表示,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其拒绝检测的原因是,“我们只能检查奶粉国家标准里面规定的项目,激素并不在其中。”他们还表示,激素属于药物,奶粉里面是不能含有激素的,“一点含量都不能有”。   质检机构人员言下之意很明显,他们只检测奶粉国家标准里规定的项目,除此之外的成分,一例不在他们检测范围之内。三聚氰胺不在奶粉国家标准规定项目里面,所以他们不检测 激素也不在奶粉国家标准规定项目里面,所以他们同样不检测。进而言之,哪怕奶粉里含有剧毒的砒霜,他们也是不管不问和毫无干系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送检的成分由于不在相关部门的“服务范围”,我们的食品从此也失去了最后一道保障安全的防护网,而只能依赖于商家厂家的“自觉”。如果厂家自觉,不添加国家标准规定项目之外的成分,我们的食品也许是安全的 反之,如果厂家故意添加了国家标准规定项目之外的成分,我们的食品也就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看来,我们不能将食品安全与否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相关质监部门了。我们唯有求求那些生产厂家道德高尚,千万不要在食品里添加违禁的成分以毒害我们的身体 或者,我们自己成立第三方的质量检测部门,从而能够使我们“检测有门”。否则,我们就是那“待宰的羔羊”,任由不良厂家摆布。
  • 质检总局:洋奶粉仍是问题产品重灾区
    国际知名的伯爵红茶检出稀土元素超标,统一胡麻油酸价超标、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硒、碘、乳糖含量不达标……记者昨天从国家质检总局最新一期进口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中获悉,7月份进口的食品、化妆品产品中有300批次不合格,其中洋乳制品仍是问题产品的重灾区。   记者从上述公开的信息表中看到,多批次洋乳制品检出问题,其中由新西兰SUTTON GROUP LTD公司生产的24.76吨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1阶段、2阶段和3阶段共计3个批次产品检出硒、碘、乳糖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现问题产品已被退货和销毁 来自美国的2批次葵花牛美式成长奶酪,则检出防腐剂山梨酸超标,也被上海检验检疫部门作出销毁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发现来自法国的总统牌超高温消毒奶油,是黑榜中的“常客”,6月份时该品牌乳制品有2个批次被检出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问题产品重量达1.378吨。此次,该品牌产品有一批次共0.68904吨同样检出违规使用化学物质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记者昨天发现,今年以来在洋乳制品进口量持续攀升的同时,问题乳制品的进口量也在同步大幅上升。据国家质检局最新公布的7月份黑名单中,就有近25吨来自新西兰的奶粉不合格,而此前1-6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信息统计,约有380吨洋乳制品不合格。   此外,在进口的问题乳制品中,除了固体的洋奶粉,液态奶的增长也十分抢眼,如在7月份的进口问题产品中,其中包括有来自法国的14批次、共0.445吨的优诺牌酸奶被发现超过保质期,被上海检验检疫部门作出销毁处理。   据悉,近年来随着中国乳品消费高速增长,再加上国内乳品企业频频发生不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洋乳制品有强烈需求,外资乳品企业在占据中国婴幼儿奶粉绝对市场份额后,目前新一轮的乳业抢攻大战正在发起,而此次目标直指液态奶市场。   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能源分析师宋亮指出,当前外资新进入产品多以淘宝等网络、专(兼)营进口食品超市及专业食品店为主。
  • 国内机构检测表明国产与进口奶粉无明显差异
    最近一段时间,内地民众在香港、澳门大量购买进口婴幼儿奶粉,造成香港、澳门一度出现奶粉供应紧张。此后,有媒体报道内地有不法企业,将皮革下脚料溶解后制成蛋白粉混到牛奶里,提高牛奶的蛋白含量。一时间,国产奶粉和整个乳制品行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奶粉信心不足,近七成受访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奶粉。   现状 内地居民赴港澳买奶粉   春节前后,内地民众在香港大量购买婴幼儿奶粉,使得香港一度出现奶粉供应紧张的局面,其中一种婴幼儿奶粉甚至断货超过一个星期。此后,澳门也出现了内地民众大量购买婴幼儿奶粉,导致澳门市场出现奶粉短缺。此事引起公众普遍关注。   此后,有媒体报道,国内一些不法企业,将一种名为“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质,混到牛奶里,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报道称,这种所谓的“皮革水解蛋白粉”是利用皮革下脚料甚至动物毛发等物质,经水解生成的一种粉状物,因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添加在乳制品中可以提高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   消息一出,公众对国产奶粉质量的关注度随即大幅提升,国产乳制品的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澄清 皮革奶是2009年旧闻   针对所谓“皮革奶”的消息,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立刻展开调查。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媒体报道的所谓“皮革奶”事件,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件,相关部门最近一次在牛奶中检测出“皮革水解蛋白粉”,要追溯到2009年3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检出晨园乳业生产的多批次牛奶中,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粉”,这家企业随即被执法部门查封。   农业部门透露,在2010年的牛奶检查当中,并没有发现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现象。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俊勋说:“去年一年中,农业部依法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专项监测,在监测的7400多个样品中,包括生产环节、奶站收购环节和运输环节的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生鲜乳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临时管理值范围,也没有发现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等违禁物质。”   调查 七成受访者不选国产奶粉   按照监管部门的说法,2010年并没有发现所谓的“皮革奶”,但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明显不足。   记者在北京对一些婴幼儿奶粉销售比较集中的超市和母婴用品专卖店进行了调查,对购买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者进行了采访。结果显示,接近七成的被采访者都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品牌奶粉。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不足,导致大部分超市和专卖店中,进口奶粉的销量都明显好于国产奶粉。   北京某母婴用品专卖店店长李童说,国内和进口品牌奶粉一共30多个,其中进口奶粉占到七成左右,国产奶粉只占三成左右。   危机 去年洋奶粉供应量近半   从全国统计数字看,2010年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产量也出现明显下降。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介绍,去年国内婴儿配方奶粉产量在下降,而以往每年都是在增加的,去年约下降12%。   据统计,去年我国婴幼儿奶粉供应量达56万吨左右,其中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的提供量接近半数,上升明显。   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量和市场份额的下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质量安全的不信任,而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接连出现的国产奶粉质量安全事件。   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使得整个国产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形象大打折扣,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随之大幅下降。   抽检   国产进口奶粉没有明显差异   近日,国家乳制品工业协会委托国内权威的检测机构对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和进口婴幼儿奶粉进行了抽查检测。   这次抽检的样品都来自北京的超市、商场和正规专卖店,其中包括伊利、圣元、蒙牛、明一等11个国内品牌和雀巢、惠氏、美赞臣等13个国外品牌,产品检验依据的是现行的关于婴幼儿奶粉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检验项目主要有维生素、矿物质、污染物、微生物、强化的营养素以及三聚氰胺和革皮水解物。   经过严密地检测,这次抽查的婴幼儿奶粉中都没有检出三聚氰胺和革皮水解物,全部样品的检验指标都符合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   据了解,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钙含量不得低于300mg/100g,国内品牌的11个样品钙含量分布在375-695mg/100g,国外品牌的13个样品钙含量分布在347-537mg/100g,污染物铅含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0.5mg/kg,国内品牌的11个样品中铅含量分布在0.011-0.030mg/kg,国外品牌13个样品中铅含量分布在0.012-0.037mg/kg。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食品中心副主任刘艳琴说,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国产品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一些强化营养素的数据,和国外品牌没有明显差异,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没有明显差异。   整治 所有乳企重新申请许可证   经历了阜阳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乳制品质量安全风波之后的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信心不足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质量安全事件打击的不仅是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长此以往将给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甚至是灭顶之灾。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监管部门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乳制品行业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构建完善监管体系的基石是标准的设立和执行,从三鹿奶粉事件后,乳制品国家标准的修改成了当务之急。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透露,“我们一共发布了68项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有17项产品标准、2项生产规范和49项的检验方法标准。”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把生产准入关,加大非法生产经营乳品行为的打击力度。随即,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所有乳品企业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没有按期领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副司长嵇超说,“我们要求生产企业具有关键控制,要求地方企业对原料验收和成品出厂批批检验,还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电子记录系统,该系统须覆盖生产全过程。”   至少1/3乳品企业将被淘汰   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有800多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139家,其中十个主流品牌婴幼儿奶粉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半数以上。截至2月23日,全国已有70多家婴幼儿乳品生产企业通过了新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同时也将有一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被强制退出婴幼儿乳品市场。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肯定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最少得淘汰1/3。这很正常,因为有很多条件限制,第一对规模有限制,第二对技术条件有限制,特别是婴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其洁净区要达到制药标准。”   加强监管不合格乳品须退市   对于乳制品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更为严格的管理和审核措施。   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管司副司长白京华透露,从今年3月1日起,工商部门将把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项目,单独进行审核,并严格按照许可项目,登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对没有取得食品流通许可,非法经营乳制品的,要依法进行处罚。以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企业、大中型超市为重点的监管对象,要确定监管责任人,实行每周抽检,对小超市、零售商、食杂店,要经常抽检。对抽样检验不合格及有问题的乳制品,工商部门加大了退市监管力度,严防不合格乳制品再次流入市场。   专家 消费者勿盲目迷信进口奶粉   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进口婴幼儿奶粉对国产乳品行业的冲击非常明显。   对此,有专家说,一方面,消费者不能盲目迷信进口奶粉。仅去年3月到7月,遭遇我国退货的进口奶粉就超过450吨。另一方面,我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的窘境。   律师邱宝昌说,如果企业生产或销售了不合格商品,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消费者用脚投票也不选你,如果企业质量比较好,市场占有率高,老百姓喜欢,就会用货币来选择你。   相关监管部门也称,会督促乳制品企业苦练内功,在提升自身实力和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监管的有效性,通过长期脚踏实地的工作逐步提升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王小岩说,要恢复乃至提升消费者的信心,最根本的是产品的质量要安全可靠、值得信赖。同时对个别不良企业予以严厉打击,及时清除害群之马。为让孩子吃上好奶粉,国家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国家对婴幼儿乳粉的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量之茂、政策措施之实、监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 深度剖析:洋奶粉污染之罪恶源泉
    p   3月23日,搅乱奶粉市场的“荷兰毒奶粉”事件终于有了官方定锤: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最新通报,Rearing Baby(中文名称翻译为“润贝”)、Rontamil、Fabimilk等共计3个品牌5批次婴儿配方奶粉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风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13f2d63-1d25-4928-888c-8fdbc9caeada.jpg" title=" 640-7.jpeg" / /p p br/ /p p    strong 水落石出,阴霾犹在 /strong /p p & nbsp   本月21日,有消息指出,欧盟食品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发布预警与信息,一批次由荷兰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遭到致病菌阪崎肠杆菌的污染,且被污染的奶粉已被销往中国、沙特阿拉伯、瑞士、英国和越南。 /p p   根据23日国家质检总局的情况通报,此次疑受污染的产品批次目前仍在口岸监管仓库,尚未进入流通领域——这多少平息了民众此番的恐慌心里,早前购入了荷兰奶粉的宝爸宝妈也总算松了口气,不必忧虑自家宝贝“口粮存毒”。 /p p   然而“疑似污染”的措辞并不能遮掩“致病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尚未进入流通领域”更不可成为国内消费者打消戒心,继续盲目海淘的崇洋依据。 /p p    strong 似曾相识,毒讯归来 /strong /p p   此次的荷兰奶粉疑似污染事件,不禁使人联想到去年12月的法国毒奶粉事件,毕竟二者的事发间隔,不过三月余。 /p p   2017年12月2日,法国卫生部发布公告称,由法国兰特黎斯集团生产的共12批一段婴幼儿配方乳粉因疑似导致沙门氏菌感染,被紧急召回。此次涉及到的问题奶粉召回事件已影响83个国家,超过1200万罐奶粉。此前官方表示召回事件并不涉及中国市场,但随着该集团扩大召回范围,有37批次产品波及中国。 /p p   该集团在2005年也发生过沙门氏菌污染奶粉事故,造成141起病例。据其官方发言,这十年来,集团下属克朗工厂的沙门氏菌污染奶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污染致病菌一直残存于涉事工厂之中。 /p p    strong 疑毒流窜,岂止法荷 /strong /p p   因其波及范围之广,蔓延时日之长,法国兰特黎斯集团奶粉污染事件可谓近年来“毒奶粉之霸”。 /p p   且慢,这顶桂冠颁发给兰特黎斯,恐怕许多国外乳企便会叫板不服了: /p p   2017年,我们制造的生产安全事故也不少哇。 /p p   确实不少,这里有数据为证 /p p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信息,2017年1~10月份,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入境货物到达口岸监管环节,共检测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并未准入境奶粉产品62批次,涉及美欧澳洲10国23个品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afbdd3d-2533-4b64-a6d0-c7541ee69030.jpg" title=" 640-8.jpeg" / /p p br/ /p p   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来看,未准入境的不合格奶粉不仅包括波兰等发展中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韩国等国人偏爱的奶制品出口国同样纷纷上榜,且澳大利亚、韩国和台湾地区批次占比最多。而未准入境的原由,则涉及超过保质期、所含菌群或营养物质不符合我国标准等多层因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3bf88eb6-cf4e-41b6-8761-dfe2c8ea6291.jpg" title=" 640-9.jpeg" / /p p br/ /p p    strong 毒粉之殇,原罪在我? /strong /p p   标榜拥有世界上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的欧盟,为何食品安全危机不断?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对此早有论断:多国乳品安全事故频发,反应其安全监管已经严重滞后于产能扩张的步伐。从以往的食品安全危机中可以看出,欧盟国家原有的食品安全制度过于关注终端上市产品,严重忽视了产品的原料安全、动物防疫安全和生产过程安全。 /p p   有许多中国消费者恐怕倍感委屈,买了病菌污染的洋奶粉,我是受害者,始作俑者这个锅我才不背呢! /p p   然而,多国乳企产能扩张、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追本溯源,其实与国人这种崇尚洋货、盲目海淘的固化心理脱不开干系。 /p p   诚如宋亮所言,“这些年由于中国等国家的乳品消费需求剧增,他们的生产超负荷,资本管理已经跟不上生产产能扩张的步伐。” /p p   欧盟国家自给自足的生产规律被蜂拥而至的中国消费者骤然搅乱,利益驱动的扩张欲求与相对滞后的监管进程“愈行愈脱轨”,质量安全的链条终究难以承载产量剧增的负荷,不堪其重,戛然断裂。 /p p   2017年1-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2432批次,合格2425批次,合格率99.72%,不合格7个批次,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方面。而随后的12月、2018年1月,参与抽检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部合格,至此国产婴配粉已连续达标的8个月。 /p
  • 质检总局披露劣质洋奶粉名单 称已“挡在国门外”
    在国内对进口奶粉需求强劲的背景下,洋奶粉今年大量涌进国内市场,量价齐增。然而随着洋奶粉汹涌而至,问题洋奶粉、问题洋乳制品的批次和重量也在激增。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本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了6次进境食品和化妆品不合格名单,其中最新一次发布的信息是今年6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其中共有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其中包括25.25吨新西兰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149.875吨新加坡全脂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资料显示,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进口的有机婴幼儿奶粉也有问题。在最新公布的信息中,记者发现有二批次来自澳大利亚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共53吨检出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磷 另有171.775吨来自澳大利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检出锌超标。据资料显示,过量摄入锌可导致铜缺乏综合征,引起缺铁性贫血。而过量的锌很难被排出体外。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开发布的进境不合格信息,今年上半年进口不合格乳制品重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23.25吨,同比增幅为15.55% 今年上半年进口不合格乳制品重量占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重量的11.2%,约等于去年同期的6倍。   质检总局每次在例行公布信息之后均表示,公布的进境不合格产品,是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目前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但这一事实也从侧面说明,在国内消费市场对洋奶粉需求倍增的同时,部分劣质、有问题的洋奶粉也欲伺机倾销到国内。
  • 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交5100元可贴新西兰商标
    央视调查贴牌洋奶粉乱象 5100元即可变出洋奶粉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昨天,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记者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调查中,记者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   暗访   原产新西兰只需1万元   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新西兰商标注册”,立即出现了近300万的搜索结果。按照其中的一个电话,记者联系到了一个在北京市西三环某小区的商标代理公司,其工作人员王先生表示,只要交5100元就可以贴新西兰的商标。   王先生说:“一般情况下(奶粉品牌)做新西兰、澳大利亚的,还有丹麦、瑞士这样的品牌,一是环境优美,二是品牌口碑好。实际上是中国人在运作。”记者了解到,现在申请新西兰的商标有三种包装方式:一,直接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一个新西兰商标,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 二,就是在新西兰成立一家公司,以该公司名义申请商标,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源自新西兰的新西兰品牌,这也是多数贴牌奶粉的选择 三,在当地建工厂,在当地生产,但是成本过大,很少有人选择。   根据王先生的报价,注册一个新西兰商标的费用是5100元,“但不能写源自新西兰” 在当地成立一家公司的做法总计一万多元,“聪明人或者文化素养高的人会看产地是不是正宗、正源。所以高级一点的包装就是在那个地方成立一个新西兰的公司。这个有可能只是个皮包公司,但是你在新西兰是能查到的,包括记者也查不出来。这种高级包装在后期可谓滴水不漏”。王先生称,这种在国外成立皮包公司的包装方式较快,全办下来大概一个月时间。   当记者问及当地的公司会不会受新西兰政府监管时,王先生说:“你不在那卖,政府管不着你。”   解读   代工奶粉有极大安全隐患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专家组专家丁宗一说:“婴幼儿配方粉的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层级。代加工可以在一个操作过程中达到订货人的需求,但并不负责安全问题。有些人钻了中国市场这种巨大需求的空子。”   上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就制定了婴幼儿配方粉的国际标准。其中不仅对奶制品含量统一要求,还对整个奶粉的生产过程严格规范。“第一是生产准入 第二才是质量控制 第三是产品出来以后市场准入 第四是标签和召回。国外很遵守、也懂这个规矩。”丁宗一说。   丁宗一认为,把婴儿食品当做普通日用品代工生产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国外,企业注册虽然准入门槛低,但一旦出现问题惩罚相当严苛。而这种国外代工,进口回国销售的做法无疑是在打擦边球。一方面利用消费者对国外情况不了解牟利 另一方面逃避国外监管,很容易出问题。
  • 香港奶粉面临危机?让科技守护乳品安全
    父母总是为孩子的饮食安全费尽心力,新手父母更是“谈奶粉色变”,而近期媒体报道“香港多款奶粉检出致癌物”一事再次将奶粉问题推到幕前。8月17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公布了近期对15款知名婴儿配方奶粉检测的结果:15款样本中皆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即3-氯丙醇酯,3-MCPDe),份量为13μg/kg至120μg/kg。当中含量最高的样本“BELLAMY' SORGANIC”为120μg/kg。9款样本测出含有具基因毒性、致癌性的环氧丙醇 (即缩水甘油酯,GE),含量最高的样本 “雪印”为29μg/kg,但低于欧盟规定的50μg/kg上限。当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便澄清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参考值,全部奶粉均无超标,市民可放心按奶粉建议食用份量给婴儿食用。一时间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成为了热搜词,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呢?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属于食品加工类污染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特别是油脂中某些前体物质在高温条件下,比如油脂精炼脱臭工序或高温油炸操作,容易反应生成。MCPDE和GE被人体摄入后,在体内经过脂肪酶水解,会生成游离态氯丙醇和缩水甘油。其中3-MCPD(3-氯-1,2丙二醇,一种游离态氯丙醇)和缩水甘油属于致癌类物质。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不仅仅只存在于婴幼儿奶粉中,还可能存在于植物油、婴幼儿辅食、特殊配方食品、焙烤类食品(糕点、面包和饼干等)、油炸类食品(油条、油饼、薯条和薯片等)等日常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法规2018年,欧盟颁布了食品中缩水甘油(酯)限量标准,明确规定婴幼儿食品(固体)为50μg/kg,液态奶为6 μg/kg,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植物油为500μg/kg。关于3-氯丙醇酯的限量标准,欧盟正在讨论当中,不日将会到来,据欧洲企业预测时间时间为2021年初,对奶粉的限值预计在 125 μg/kg, 液态奶在 15 μg/kg.就目前而言,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订定的3-MCPD及3-MCPDE的暂定每日最高容许摄入量为17.2μg(以游离态计),欧洲食品安全局更建议为8.6μg。目前,众多食品生产企业正在改变原料存储条件和加工工艺条件降低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残留量。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方法国际上目前通用的ISO及AOCS的标准方法ISO 18363-1(AOCS Cd 29c或DGF C-VI),ISO 18363-2(AOCS Cd 29b),ISO 18363-3(AOCS Cd 29a),ISO 18363-4(Zwagerman Overman)、以及中国国标(GB)和海关等方法都为间接法,通过水解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之后对氯丙醇或缩水甘油总量通过GC/MS或者GC/MS/MS对最终水解产物进行检测。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方案然而,检测婴幼儿奶粉时,手动样品前处理包含了复杂的过程,在抽提脂肪之后,需要严格控制水解的温度和时间,保证转化效率的一致性,游离的氯丙醇还需要繁琐的衍生化反应,才能够上气质进行检测。这个过程根据方法的不同,手工需要1-2天,而且结果不稳定,容易造成误差。目前欧洲和美国食品检测用户已经大量启用全自动在线样品前处理的方法,由仪器严格控制水解以及衍生化的反应时间,配以特殊的反吹技术,用户只需抽提脂肪,再称到瓶中即可,仪器将自动完成余下所有前处理步骤和GC-MS进样操作。以常用的ISO 18363-1(AOCS Cd 29c或DGF C-VI)法,即快速碱解-差减法测量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仅需45-55min,而且结果准确,重复性高。该解决方案由仪真分析集成了德国Axel Semrau样品前处理控制技术及安捷伦GC/MS仪器组成。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系统全自动分析方案特点仪器配置微量移液针,确保了微小体积加液和移液精准性;液液萃取。系统可根据要求,自动保留萃取后有机相或水相,去除不需要的溶液。精准控制缩水甘油转化反应和衍生化等反应时间,保证实验结果稳定性和重现性;独家吹扫清洁技术,确保衍生化试剂不影响色谱柱和离子源工作。充分延长仪器维护时间;多功能CHRONOS软件,可以自动完成和优化多种自动化操作,同时满足不同分析方法。色谱图50μg /kg(脂肪或油脂)(GC-MS/MS)婴幼儿奶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方法检测限可低至10ug/kg。方法重复性目前,这个方法已经在中国使用并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使用上面的全自动分析系统,某国际知名食品企业在全球位于欧美亚洲及大洋洲的十台仪器内部考核样品分析中达到了仪器间分析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结果RSD小于2%的优良成绩。仪真分析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其他所有相关的全自动的ISO及AOCS的标准方法,如ISO 18363-2(AOCS Cd 29b),ISO 18363-3(AOCS Cd 29a),ISO 18363-4(Zwagerman Overman),通过增加在线离心,在线控温,在线冷冻和在线氮吹模块,搭载安捷伦GC/MS/MS仪器得以完整的实现。含氮吹模块的双臂全自动平台含氮吹模块的单臂全自动平台以婴幼儿奶粉为主的婴幼儿食品并非普通商品,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甚至家庭的命运。仪真分析愿为守护婴幼儿食品的安全品质略尽绵薄之力,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 国家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将实施更严监管
    洋奶粉近期再次卷入“质量门”。《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处获悉,进口奶粉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产品,《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近日发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现行管理要求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品牌数量达到100多个,出现良莠不齐的乱象。特别是部分海外进行贴牌生产的洋奶粉经营者,注重市场而忽视了品质把控,导致一些进口奶粉不符合国家标准。   问题   不合格产品密集检出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显示,从新西兰和新加坡进口的两款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出不合格。另据统计,在国家质检总局14个月以来公布的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3/4为婴幼儿奶粉。   事实上,近年来“洋奶粉”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但也不断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同样牵涉其中,比如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美赞臣奶粉金属污染、雅培召回事件等。   作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管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位官员透露,目前《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下称“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已经制定完成,并完成了对WT O的通报程序,将于近日发布实施。   早在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已发布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于进口乳品的准入、审批、标准、检验检疫和风险预警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上述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说,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对于乳制品提出了准入评估的要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国家才被允许向中国出口,对于出口商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主要的乳制品出口国本身产能有限,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监管上的漏洞,不排除奶粉会出现变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据了解,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欧盟是中国主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地,其中从新西兰和美国进口的乳品分别占到进口总量的46%和18%。2011年,中国进口乳制品91万吨,包括45万吨的奶粉,其中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占到80%。   洋奶粉的问题同样引起了出口国的重视,比如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新西兰海关日前发表声明称,将联合开展行动打击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行为。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和印度区总裁K elvin Wickham介绍说,新西兰担心非法出口的奶粉没有得到正式许可而通过其他途径出口到中国,采取相关措施不仅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更是为了加强监管,促进高品质奶粉的出口。   宋亮认为,要建立进口奶粉的安全追溯体系,对于企业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奶粉的原料地、生产地、销售地都要标明。比如日本对于奶粉中的碘和锌不做要求,如果在日本本土销售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碘和锌的含量就会不足。   监管   贴牌生产标准执行不严   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介绍说,进口奶粉的质检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据了解,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需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标准中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而标准执行不严,与目前大量“洋奶粉”贴牌生产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很多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就可以找个代工企业‘挂牌’进行生产。”宋亮说,有的企业自己开个小作坊,通过网络代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也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目前,在中国从事乳制品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商有数百家,不少贸易商宣称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100%原装进口”,实际上产品并不在国外销售,这种品牌被形容为“假洋鬼子”。   近年来,“洋奶粉”成为资本和企业追逐的一块肥肉,由此涌现大量贴牌产品。比如有一家新西兰奶粉生产企业,代工的品牌有15、16个,其中80%的产品是销售到了中国。一位贸易商说,现在大家都在新西兰扎堆,他只好选择代理其他国家的奶粉品牌。   记者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目前商会正在对奶粉行业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贴牌(O E M )生产的奶粉到底占多大的比重。   新西兰乳业集团董事长谢维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很多“洋奶粉”的经销商更注重“牌子”和利润,而不注重品质,没有很好地进行品质把控,在进口到中国前对于奶粉的奶源来自哪里、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销售国标准等并没有深入了解。   宋亮说,生产国和中国的标准不一样,贴牌生产如果没有吃透中国的标准,在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上就会出现差异。   谢维新认为,婴幼儿奶粉是要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不能只是盲目地做市场和品牌,而要管控好上游环节,从配方、生产、检验全过程都要符合中国的标准,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于经销商的审核。  影响   洋奶粉市场面临洗牌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场,而“洋奶粉”在这个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美赞臣、雅培、美素等国际品牌以及在国外贴牌生产的奶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光明、贝因美、娃哈哈等本土企业也在海外找寻奶源,打出“进口牌”。   宋亮说,今年婴儿出生率高,奶粉需求旺盛,很多进口奶粉卖得很好,有的地方甚至脱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口品牌,洋奶粉将获得婴幼儿奶粉市场更多的增长空间。2010年至2011年,洋奶粉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的态势非常明显,现在大约有120个至150个品牌   “洋奶粉”特别是几大国际品牌,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提高,而国产品牌一般只能处于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市场。   宋亮介绍说,一罐婴幼儿奶粉,低端产品的价格为80至100多元,毛利润为15%至20%,而中高端产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最高可以超过60%。   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进口奶源、升级配方等方式推出高端奶粉,利润率也能达到40%左右,但消费者对国产高端奶粉的认可度并不高。   在分析人士看来,“洋奶粉”频繁提价和出现问题,而仍然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这正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产奶粉面临的“信任危机”。   今年以来,伊利旗下部分全优系列婴幼儿奶粉被发现“汞含量有异常”,南山婴幼儿奶粉5个批次被检出强致癌物,这些安全事件再度打击着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显示,连续发生的乳制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不足,并由此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再加上洋品牌加快进军我国乳制品市场步伐,国内乳制品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未来“洋奶粉”的市场格局,宋亮认为,高利润率吸引着很多人进入奶粉市场,但品牌良莠不齐,未来竞争将不断加剧,最终包括国际四大奶粉品牌、国内的伊利和贝因美等在内的大品牌将主导市场,而很多小品牌将退出市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