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艾滋病毒

仪器信息网艾滋病毒专题为您整合艾滋病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艾滋病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艾滋病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艾滋病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艾滋病毒话题讨论。

艾滋病毒相关的论坛

  • 【前沿科技】科学家研究称 一治疗疱疹药物可控制艾滋病毒

    【前沿科技】科学家研究称 一治疗疱疹药物可控制艾滋病毒

    科学家发现一种用于治疗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经常感染的疱疹的药物能够降低患者血液中艾滋病毒的数量。这样,这种普通而常见的药物将能够帮助人们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中艾滋病的传播。 在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中经常会遇到感染二型疱疹的患者,因为疱疹溃疡为各种感染打开方便之门,其中包括艾滋病,它能够增加感染性伙伴的风险。众所周知,美国每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4万人,而全球每年新增总共4300百万人艾滋病感染者。 以前的研究表明,存在疱疹溃疡的情况的下感染艾滋病毒的机会是增加两倍,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而更加容易感染。[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3/200703181530_45482_1603372_3.jpg[/img]艾滋病毒

  • 婴儿感染艾滋病毒或可被治愈,会否提供治疗新途径?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近发表报告称,密西西比州一名出生时便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在经过18个月的密集治疗后停止用药,目前,这名3岁的孩子毫无艾滋病感染迹象,这可能表明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或可被治愈。该婴儿在母体中受到病毒感染,医生在婴儿出生后30个小时便开始对其使用3种药物治疗。目前,研究人员还需要谨慎地观察更长的时间来保证绝对没有复发的可能。

  • 科学家确认新蛋白可抑制艾滋病毒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最近在感染HIV病毒患者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新研究结果有望在未来艾滋病的治疗和疫苗研制中发挥作用。  美国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称,CXCL4隶属于名为趋化因子的分子家族,它能够帮助调节身体内部免疫细胞的运动。  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4种趋化因子可发挥HIV抑制剂的功能。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趋化因子连同CXCL4或许能够调节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水平,从而控制艾滋病的发展速度。  不过,CXCL4在多个方面与其他4种主要的HIV抑制趋化因子不同。其他趋化因子需通过与一至两种细胞受体相捆绑来抑制HIV感染,而CXCL4则可直接附着于病毒的外层表面之上;同时,CXCL4还能结合种类繁多的HIV菌株以阻止感染,而无需担心其对应的受体的特异性;最后,其他趋化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所制造,而CXCL4则由血小板所制成。  研究人员还将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CXCL4在艾滋病防护中发挥的作用,并确定趋化因子在人体内是否也能如在实验中一样具有防护效应。

  • 【分享】2010科学工程图片奖 三维艾滋病毒获头奖

    【分享】2010科学工程图片奖 三维艾滋病毒获头奖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211408_278617_2193245_3.jpg迄今为止细节最为丰富的艾滋病病毒(HIV)3D模型,获得2010科学工程图片奖图解类一等奖。图解采用橙色和灰色,分别代表艾滋病病毒和一个免疫细胞。图片呈现了病毒正在攻击和侵入细胞的可怕景象。

  • 【转帖】美研发猴子艾滋病疫苗取得进展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针对“猴子版本”的艾滋病疫苗在实验中取得进展,这将有助于未来研发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在人群中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而在猴子当中由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引起。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登载的报告说,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研发的疫苗能在一些恒河猴身上有效抑制SIV病毒的活动。   实验中,研究人员给24只恒河猴注射了这种疫苗,然后再让它们感染SIV病毒,结果其中13只猴子体内的SIV病毒很快就被完全抑制,检测不到病毒活动的迹象。对这13只猴子开展的跟踪观察还显示,其中12只猴子在一年之后仍然对SIV病毒具有抵抗力,该疫苗表现出长期持续的效果。   据介绍,这种疫苗是利用一种巨细胞病毒开发的,研究人员对这种病毒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能在某些方面模拟艾滋病病毒。猴子在注射这种疫苗后,其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T细胞会发展出识别并攻击艾滋病病毒的能力,这种T细胞还具有记忆能力,即使在艾滋病病毒被消灭干净后,也仍能保持相关的抗病毒能力,使得一些猴子的免疫系统在感染一年后仍对艾滋病病毒有抵抗力。   报告认为,此次研究成果是艾滋病疫苗研发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将有助于研发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不过一些专家指出,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人类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保用于制造疫苗的巨细胞病毒不会带来副作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一种试验性药物帮助携带艾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猴子控制感染超过一年时间,这说明或许可以利用它为人类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甚至是治愈办法。   研究人员表示,细胞巨化病毒(CMV)在艾滋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会立刻启动人体免疫系统,令其迅速对侵入病毒发起反击,此时艾滋病毒的攻击性最强。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路易斯·佩克博士表示,他认为不出3年之内有可能研制出一种用于人类试验的疫苗。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细胞巨化病毒能使免疫系统始终对艾滋病毒保持警惕。   研究人员给携带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注射不同版本的疫苗,并取得突出成果。超过半数接受治疗的恒河猴体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消失,即使采用最有效的检测方法也找不到这种病毒的迹象。迄今为止,大部分猴子的病毒得到控制的时间已经持续超过1年,并逐渐表现出它们从未被感染的迹象。未接种疫苗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携带者会发展成相当于艾滋病的疾病,最终它们的免疫系统将会崩溃,各种疾病袭来。

  • 【分享】WS 293-2008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WS 293-2008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2008-02-28发布,2008-09-01实施,现行有效。[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7899]WS 293-2008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url]

  • 新研究找到艾滋病病毒易被攻破的弱点

    成功研发出有效疫苗完全可能,人类击败“世纪瘟疫”大有希望2012年09月12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黄堃 李雯 综合新华社消息 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10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外壳上一个易被攻破的弱点,这能够解释之前相关试验中一种艾滋病疫苗的有效性问题。这一发现有望大幅提升疫苗效果,给人类抗击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带来新希望。 几年前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曾联手进行一个代号为RV144的艾滋病疫苗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能够帮助部分人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它的有效性只有31%,这一问题让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前述试验中一些参与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上一个名为V1/V2的地方是疫苗有效与否的关键。在那些注射疫苗且起到保护效果的人群中,疫苗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艾滋病病毒的这个部位进行攻击;而在那些注射疫苗但仍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中,他们感染的病毒多是在V2这个部位发生了变异。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这个部位是艾滋病病毒易被攻破的弱点。据估计,只要艾滋病病毒的这个部位没有变异,注射疫苗可以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80%。而对于那些这个部位产生了变异以掩盖自身弱点的艾滋病病毒,现在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研发新疫苗,针对这个弱点穷追猛打,帮助实现通过注射疫苗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梦想。 科学界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病毒最为有效的良方。但在人类发现艾滋病病毒后的30多年里,科学界进行了数十种疫苗的临床试验,数万名志愿者参与了试验,但大部分研究都以失败告终。而此次研究成果给了研究人员重新乐观的理由。 客观而言,一种疫苗具有降低不足三分之一感染风险的免疫效果,远未达到可以大规模进入临床应用的标准,有效疫苗应该至少能将感染风险降低50%。而本次发现有望将预防效果大幅提升,利用疫苗预防艾滋病将不再是梦想。这一成果表明,成功研发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完全可能,人类击败“世纪瘟疫”大有希望。 毫无疑问,艾滋病病毒复杂的变异性预示着人类对抗艾滋病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尽管身体试图自我防御,但无法跟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人类疫苗研究所所长巴特·海恩斯认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必须能激发人体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这样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将被抑制。(记者 黄堃 李雯) 《科技日报》(2012-9-12 二版)

  • 法研制出抵御艾滋病病毒的新疫苗

    新华社马赛1月30日电(记者韦巍)法国马赛蒂莫内医院研制出一种艾滋病治疗性疫苗,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并将于近期对48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展开人体试验。 主持人体试验的科研人员伊莎贝尔·哈沃对记者说,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已经研制出1000支疫苗。动物实验显示,这些疫苗在对抗艾滋病病毒时有效。接下来他们将把48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成几组,每组注射不同剂量的疫苗,以确定这种疫苗的最有效剂量。接受人体试验的感染者将在1年中3次接种疫苗,且每月都会到蒂莫内医院接受检查。 蒂莫内医院的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埃瓦诺·洛里指出,这种疫苗的原理是攻击艾滋病病毒中的TAT蛋白,使TAT蛋白无法阻碍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杀死受感染的细胞。第一阶段的试验将在一年后结束,预计第二阶段试验会有8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参加。 据不完全统计,法国每年超过7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男同性恋和吸毒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人群。

  • 【分享】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一、病毒与传染

    【分享】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一、病毒与传染

    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一、病毒与传染作者:小江 作为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遵循传染的一般规律,即必须同时满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3个条件方能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体。  作为传染的源头,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是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他们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艾滋病防治的战略和决策。先来看看传播链条上的主体:HIV。  这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从分类来讲,它属于逆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属,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该属病毒所导致的人和动物的疾病都属于有较长潜伏期的慢性疾病[1],此外,这些小东西们还有一些共同特征,如都可以引起被感染者(宿主)免疫系统的抑制,都能够对宿主的造血系统造成破坏,也都可以损伤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它们都不能够直接引起恶性肿瘤。该属包括能感染多种动物的不同种病毒。人们认识的第一个病毒就属于慢病毒,此即发现于1904年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1]。 按照著名微生物学和病毒学家Jay A.Levy 教授的说法“事后看来,如果艾滋病研究者要找到一种能够首先引起人的免疫功能紊乱,然后导致神经综合征的病原,慢病毒应当作为当然的第一候选者。”不过,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缺陷使当时研究的领袖人物Robert C Gallo执着于自己熟悉并引以为骄傲的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使得不仅他错过了首先发现HIV的机会,也错误的引导了整个研究方向(详情可参看拙作《艾滋病的发现历程》)。  由于HIV病毒很小,所以只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面才能看到,至于对它的更精细的结构的了解就只能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了。病毒体像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小球(或许像苍耳,不过要圆一些),严格的说那些遍布全身的刺其实并不是真的刺,而是嵌在病毒体最外层的一些糖蛋白,病毒学家们为了指代它们,根据它们的特征给起了名儿:gp120和gp41,不过为了叙述的方便,咱们不妨就叫它们小刺,这样的小刺一共有72个。比较起来gp120更像刺,所以病毒学家也就干脆把它叫做“刺突”,而gp41 跨越了外膜的内外,所以是一种跨膜蛋白。连同这些突起的小刺,病毒的直径约有100~120纳米。病毒的外壳由一层脂蛋白构成,这一层通常叫做包膜。它的内面就是病毒的核心了,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包裹着病毒的RNA,这就形成了核衣壳。核衣壳是所有病毒都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些简单的病毒没有包膜,核衣壳也就是病毒体。[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252310_100091_1644912_3.jpg[/img]

  • 艾滋病研究30年的成功和失败

    自从第一例艾滋病报告以来,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在艾滋病疫苗、药物和治疗方面科学界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不仅仅是因为像比尔和梅琳达盖兹基金会这样的资金大腕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资金,更重要的是30年来的科学研究使人类对艾滋病病毒有了深入的认识。http://www.bioon.com/trends/UploadFiles/201112/2011120116321364.jpg在遗传学、药物载体、疫苗、计算机模型和其他不同学科上的突破都使人类更深入的认识这种疾病,甚至最近的疫苗失败也为研究打开了新路径。Global HIV Vaccine Enterprise的执行董事Alan Bernstein对路透社记者说,“现在是艾滋病毒疫苗研究的关键时刻,过去五年是疫苗研究最多的时期。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这些科学进步的基础上该做些什么?”他补充说,科学家们跨国界和跨学科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要彻底战胜这一疾病,我们仍旧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重点已经改变,研究正在向前推进。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合的治疗、可能的预防措施以及重新兴起的疫苗寻找工作,艾滋病最终将会同天花一样走进历史的垃圾堆。

  • 【简讯】美实验室称艾滋病疫苗接近成功 三四年内问世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已接近成功,将在三四年之内问世。如果这种疫苗研究成功,将能够拯救全世界数千万人的生命。  这一研究工作已悄悄进行了15年,目前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这一实验室是GeoVax公司与艾默里大学、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及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共建,尽管规模比许多同行都小,但是却很可能率先取得突破。  GeoVa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希尔德布兰德表示:“返回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这种疫苗的个体上出现了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艾默里大学苗研究中心的哈里特-罗宾逊博士表示,这种疫苗中使用了与艾滋病毒有类似基因的诱骗病毒,但这种病毒不会使人感染疾病。人体免疫系统将对这种病毒产生记忆,并在遭到实际病毒入侵时发动起来。  这一实验到目前为止十分成功,研究人员甚至预言将在一年彻底完成。罗宾逊博士说:“该疫苗同时提高抗体和白血球的数目,在抑制艾滋病毒时可谓双管齐下。”  这种疫苗此前在对猿艾滋病毒的实验中疗效显著,不仅更够预防感染,甚至能够将已感染疾病的个体治愈。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疗效也将能够在人身上出现。

  • 【分享】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

    [center]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center]美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中药黄芪中含有一种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细胞分裂的化学物质——TAT2,对治疗艾滋病有非凡的功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艾滋病研究协会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药黄芪中包含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TAT2,研究人员发现TAT2是对付艾滋病主要元凶——“淋巴细胞杀手”的有效手段。黄芪有望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式——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式。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最近,德国一名医生在南非和其他一些国家报纸上发表文章,提出抗逆转录治疗具有毒副作用。 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指出,黄芪还可以治疗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尤其对病毒性感染和慢性病有奇效。

  • 珍惜生命 预防艾滋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02/200502021045_466_1844026_3.jpg[/img]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这是2003年12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名测试员为一名男子取血样进行检测。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统计发现,美国新诊断出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过去4年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目前,美国平均每年新增加艾滋病毒感染者4万人左右,全美感染者总数约为85万至95万。 新华社发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02/200502021045_467_1844026_3.jpg[/img] 这是2003年12月1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大教堂前的台阶上,点燃的蜡烛组成红丝带图案。当天,芬兰世界艾滋病日委员会组织活动,参加的志愿者在赫尔辛基大教堂前的台阶上点燃1600多盏蜡烛灯,组成红丝带图案,以表达对芬兰全国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关爱。 新华社发[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02/200502021045_468_1844026_3.jpg[/img]这是2003年12月1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一名外国人坐在一张有关艾滋病的宣传画旁边。到2003年,印尼已有13万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比2002年上升了两万。 新华社发

  • 【讨论】什么是阴性艾滋病?和正常的艾滋病一样么?

    从2009年起,陆续有媒体报道,有一群怀疑自己感染了某种“未知病毒”的人群,他们往往有高危性行为,起初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多次HIV检测均为阴性,可身体出现白毛舌、关节响、皮下淋巴肿大等症状。针对近期传得沸沸扬扬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由钟南山领衔,专门成立了由感染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室组成的专题研究小组,对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及病原体检测。根据检测,这60人无论是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还是白细胞HIV核酸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排除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性;而且,他们也缺乏感染了新病毒或未知感染性病毒的证据。研究人员专门对其中的12人做了心理测试,证实7人存在心理异常,其中疑病症5例、焦虑状态1例、轻度抑郁1例。 但是所谓的阴性艾滋病真的和艾滋病病毒没有关系么?真的是某些人的心理疾病?或者是某种病毒导致的么?阴性艾滋病的危害怎么样?是否和艾滋病病毒一样那么难于治疗?

  • 【很费解,很离奇】游戏玩家破解蛋白质谜题,艾滋病研究有望获重大突破

    仅用了三周时间,游戏玩家就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好几年的难题。一群玩家通过玩游戏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的结构,这种蛋白质在艾滋病毒生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发现标志着人类有望在艾滋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刊登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09/2011092014315283.jpg在一款名叫Foldit的游戏中,玩家可以预测逆转录病毒蛋白酶的结构,这种酶在艾滋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从理论上讲,解开这种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阻止蛋白酶传布的药物。“很多人尝试通过分子替代的方法解决M-PMV的晶体结构问题,但都失败了,于是我们向蛋白质折叠游戏Foldit的玩家发起了挑战,让他们制作该蛋白质的精确模型。出人意料的是,这些玩家制作的模型质量很高,可成功地用于分子替代和结构判断。这种更准确的结构为设计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提供了新的见解。”人类具有空间推理能力,这是计算机所不擅长的。游戏则提供了一个框架,把计算机和人类的优势整合到一起。Foldit首席设计师Seth Cooper说到。这项通过Foldit取得的突破不仅可用于艾滋病研究,还可用于癌症和帕金森症的研究。 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09/2011092014302289.jpgdoi:10.1038/nsmb.2119 PMC:PMID:Crystal structure of a monomeric retroviral protease solved by protein folding game playersFiras Khati Frank DiMaio, Seth Cooper, Maciej Kazmierczyk, Miroslaw Gilski, Szymon Krzywda, Helena Zabranska,Iva Pichova, James Thompson, Zoran Popovi Mariusz Jaskolski& David BakerFollowing the failure of a wide range of attempts to solv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M-PMV retroviral protease by molecular replacement, we challenged players of the protein folding game Foldit to produce accurate models of the protein. Remarkably, Foldit players were able to generate models of sufficient quality for successful molecular replacement and subsequent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The refined structure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the design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 艾滋病和HIV最新研究进展

    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206/2012060320153010.jp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纵切面的形象示意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机体可致人患艾滋病(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是后天性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缺陷而导致严重随机感染及/或继发肿瘤并致命的一种疾病。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国被识别并发展为全球大流行至2003年底,已累计导致两千余万人死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常也俗称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作为反转录病毒,在感染后会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将病毒根除。在2004年底,全球有约四千万被感染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同生存的人,该年并有三百余万人死于艾滋病;流行状况最为严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亚与东南亚,但该年涨幅最快的地区是东亚、东欧及中亚。下面小编带你一起回顾2012年至今世界各国科学家关于HIV病毒的研究进展以及艾滋病治疗手段的相应进展。Sci Transl Med:研究者发现潜在的艾滋病治疗新靶点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感染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猕猴,因其机体肠道内有某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相比其它猴类血液中的病毒量水平较低,而且感染6个月后,猕猴可以自如地控制SIV。SIV是一种可以感染灵长类动物的反转录病毒,人类感染SIV后可以慢慢发展为HIV感染。在猕猴中SIV可以促使猴艾滋病,因此在动物中研究SIV可以为理解HIV如何在人体内发挥作用提供新的思路。UCSF的研究者的研究更清楚地阐明了为什么有些HIV感染者可以更轻松自如的控制HIV而不受其危害,而且可以生活地更好。Nature:感染期间HIV如何劫持细胞?格莱斯顿研究院(Gladstone Institutes)科学家Nevan Krogan博士已确定HIV--导致AIDS的病毒--如何劫持机体自身防御机制来促进感染。这个发现有一天会有助于抑制HIV/AIDS大流行的扩散。Nature:新方法可增强抗HIV感染免疫能力1月5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Natur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ntibody-based protection against HIV infection by vectored immunoprophylaxis。”,文章中,研究着揭示了一种增强抗HIV感染免疫能力的新方法。PNAS:揭示内甘露糖苷酶结构有助开发抗HIV和HCV等病毒药物科学家们确定了内甘露糖苷酶(endomannosidase)的结构,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我们理解一组包括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在内的破坏力极大的人类病毒如何劫持人身上的酶来进行复制和导致疾病产生。2012年1月4日,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期刊上。这一发现为人们开发新的药物来对抗这些在全世界感染了1.8亿多人的致命性病毒提供了新的思路。英国约克大学化学系教授Gideon Davies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副教授Spencer Williams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将细菌内甘露糖苷酶作为人身上同样的酶的模型,利用最新的同步加速技术(synchrotron technology)成功地确定了这种酶的三维结构。2011年在中国AIDS/HIV杀死28000人根据一份官方报告,2011年在中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杀死28000人,而且在中国人们发现还有48000例新的HIV感染。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一份报道,表明在中国,780000人携带HIV病毒,其中154000人产生AIDS。这份报告说,2011年9月,有136000人因该疾病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覆盖率为73.5%,相对于2009年增加了11.5%。该报告被中国国家媒体新华社所引用,它说,一些新趋势出现了,特别是“输入型病例和性传染病例数量”增加。

  • 用艾滋病病毒对抗癌症可提高治癌药物功效

    有望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技网讯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让其“弃暗投明”帮助科学家对抗癌症,听起来似乎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据每日科学网8月29日报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的科学家日前就独辟蹊径,让其成为了现实。 利用艾滋病病毒(HIV)的复制机制,该机构的研究人员已经培育出了一种突变体蛋白。该物质能极大提高抗癌药物的功效,在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时,药物剂量减至先前的1/300即可达到同样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23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该发现有望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HIV通过大量复制病毒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来进行繁殖。其显著特征是,HIV通过不断发生变异并产生多种不同突变蛋白(突变体)来进行繁殖,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将其彻底杀灭。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使用HIV的策略来治疗其他疾病,尤其是癌症的设想。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们首先通过向HIV基因中插入一种人类基因对其进行改造。这种基因能够促成脱氧胞苷激酶(dCK)的产生。脱氧胞苷激酶是催化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在人体内合成其单磷酸盐的关键酶,是激活抗肿瘤药物的关键所在。不少病毒或癌细胞对药物的抗药性都与人体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的失活相关。因此,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一直试图通过增加脱氧胞苷激酶的活性、提高其效率的方式实现对肿瘤的抑制。 根据HIV的繁殖方式,该研究团队建立一个包括近80个艾滋病病毒突变的突变体库,并结合抗癌药物对其进行实验以确定其功效。结果发现,这些突变体在识别脱氧胞苷激酶方面比传统的未变异蛋白更有效。当抗癌药物与这些突变体蛋白联合使用时,在剂量上只需原先的1/300即可达到同样的疗效。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降低大剂量抗癌药物在使用时所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还能极大地提高效率。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在动物实验中对单独的突变体蛋白进行测试。研究人员称,除治疗癌症外,类似的疗法在抗病毒治疗中也具有一定潜力。(王小龙) 《科技日报》(2012-8-30 二版)

  • 新算法有望加快艾滋病疫苗研发

    新华社华盛顿5月9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9日在学术期刊《科学》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计算方法,可以更快地发现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强力抗体,这一成果有望加快艾滋病疫苗研发。 开发艾滋病疫苗是全球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尽管艾滋病病毒已发现30多年,但由于其多变和多样性,迄今还没有一种针对该病的疫苗能离开实验室并大量应用。不过近年来,科研人员在艾滋病病毒“中和抗体”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中和抗体”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能在某些病毒侵入细胞之前与该病毒结合,阻止其黏附、感染细胞,相当于把病毒“中和”掉。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将已知“中和抗体”的相关数据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种相对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能通过分析血样对毒株的反应,准确判断某人的血液中有哪几类抗体能够抵御艾滋病病毒。 这份报告的共同第一作者周同庆对新华社记者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那些具有强力中和活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因为了解这些人如何产生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强力“中和抗体”,可为设计疫苗提供线索。但血液中有多种抗体,常规分析方法不易确定哪种抗体能更有效地抵御艾滋病病毒,即便能确定相关抗体的中和原理,一般也需要多年艰苦研究,同时涉及复杂技术且需要大量血样。 周同庆及其同事开发出的新算法,则依据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的中和反应数据,组建数据库,通过比对血样成分对抗艾滋病病毒时留下的“中和指纹”与数据库中的相关抗体数据,可快速准确地确定血中“有用”抗体的类型和比例。对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样测试表明,该算法准确有效。 周同庆说,这一方法在未来艾滋病疫苗研发过程中,可用来快速评估接种人群的免疫反应,有重要应用前景。此外,他们还着手将这一技术扩展应用到丙型肝炎、流感等其他传染病疫苗研究中。 《科学》期刊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疫苗开发正从基于病毒灭活的经验科学,向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等相关研究的理性设计过程转型,包括新算法在内的一些艾滋病研究新进展表明,“对于新艾滋病疫苗的设计和测试前景,我们应该持乐观态度”。

  • “马赛克疫苗”问世 艾滋病感染风险或降低90%

    (原标题 含多种基因的“马赛克疫苗” 问世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降低约90%)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4日电 (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24日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拼接多种基因的“马赛克疫苗”。动物试验显示,该疫苗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降低约90%。这一研究成果有可能为人类“防艾”带来新希望。 目前,艾滋病病毒表现出的快速进化能力与多样性让科学家头疼不已。“马赛克疫苗”也被称作“镶嵌疫苗”,是以分析大量病毒基因序列以及人体免疫反应为基础,利用人工设计优化基因序列制造出的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更广泛的免疫保护反应,覆盖所有常见的艾滋病病毒亚型。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艾滋病病毒的3种主要蛋白Env、Gag与Pol开发出“马赛克疫苗”。在给恒河猴接种该疫苗后,研究人员又用致病性最强的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模拟自然感染先后6次攻击它们,以检验疫苗效果。 试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接种疫苗的12只恒河猴在病毒连续6次攻击后只剩3只健康无恙,但计算表明,与未接种疫苗的12只恒河猴(3次攻击后全部感染)相比,“马赛克疫苗”对恒河猴的保护作用高达87%至90%。 参与研究的哈佛大学刘锦彦博士对新华社记者说:“这就意味着如果人类也接种‘马赛克疫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有可能也会降低约90%。”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此前艾滋病疫苗试验多针对致病性较弱的病毒,而他们试验的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最强。此外,试验中所使用的攻击剂量是人类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时接触病毒量的100倍。 刘锦彦表示,这项研究为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指出了新方向,也说明研制出全球通用型疫苗确实很有可能。鉴于该疫苗在临床前动物试验中表现出的高保护性,研究人员计划接下来在美国与非洲同时进行临床试验。

  • 【分享】接种天花疫苗或可预防艾滋病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 新华社洛杉矶5月18日电(记者高原)随着天花在全球消失,天花疫苗已经在全球停止接种,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可能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证实,将使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研究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乔治梅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对曾经接种天花疫苗和没有接种天花疫苗的人进行了分析对比。  结果发现,接种天花疫苗的人要比没有接种天花疫苗的人更能有效抵御艾滋病病毒侵袭,后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要比前者高5倍。[/font]

  • 【分享】艾滋病发展速率与个体DNA有关

    [center]艾滋病发展速率与个体DNA有关[/center]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实,艾滋病(HIV)病毒以何种速度演变为艾滋病可能取决于个人的DNA。线粒体内DNA的某种变异,可使艾滋病的发展速率显著提升。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斯蒂芬• 奥布莱恩及其同事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开展了5项长期研究工作,对1833名HIV病毒携带者进行了追踪。由于研究阶段先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研究小组可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密切关注艾滋病患者病情的发展。 随着科学家对艾滋病相关疾病及其与遗传信息间联系研究的深入,研究小组发现某些线粒体DNA基因型与艾滋病的发展速率有关。例如:具有单倍型类群U5a1和单倍型类群J等特定变异的患者,其艾滋病的发展速率可比一般人群提升两倍。与此相反,具有单倍型类群H3变异的患者的发展速率则可比一般人群减缓2倍之多。这为线粒体与艾滋病发展进程有关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HIV病毒可导致免疫细胞的死亡,这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只可产生少量能量时更易发生。研究小组成员谢尔• 翰德森表示,线粒体产生越少的能量,越能加剧疾病的发展,而单倍型类群U5a1和单倍型类群J都可引发线粒体的能量缺失。 研究表明,线粒体DNA测试有朝一日可对HIV病毒携带者进行准确诊断,决定病人应在何时开始治疗。剑桥大学的HIV研究人员安德鲁• 利威尔表示,通过研究线粒体DNA的类型可确定哪些病人对HIV病毒的反应更敏感,应比一般建议的时间更早地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此外,对线粒体DNA进行扫描也可为医生提供帮助,以确定最佳的药物组合治疗。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 艾滋病疫苗研究有何新进展?

    打破砂锅 人类对艾滋病疫苗的探索已经进行了20年,迄今为止全球仅有四个艾滋病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但均以效果不佳宣告失败。近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正式启动二期临床试验。请关注——艾滋病疫苗研究有何新进展? 由于艾滋病病毒具有复杂的变异性,艾滋病疫苗研究异常艰难。人类对艾滋病疫苗的探索已经进行了20年,迄今为止全球仅有4个艾滋病疫苗进入了三期或二期b期临床试验,三个失败,一个在泰国进行的RV144试验获得了总体保护率31%的结果。 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取得预期效果,8月14日正式启动二期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有了重大进展。作为采用独特方法构建艾滋病疫苗的首席科学家邵一鸣教授认为:“艾滋病疫苗是最硬的骨头,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争分夺秒争相研制艾滋病疫苗,在科学的指导下,我们的新技术路线值得尝试。” 值得尝试的新路线 作为RV144疫苗后续的P5研究计划(痘病毒、蛋白质疫苗、公共机构、私人企业、合作伙伴计划)是当前最大的艾滋病疫苗计划。投入数亿美元,计划在5年内在泰国和南非完成2个大规模RV144疫苗的二期b/三期临床试验。 艾滋病疫苗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发展中国家是疫苗受益最大的人群。艾滋病疫苗已列入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我国科学家一直没有停止该疫苗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已经尝试了多种技术路线,邵一鸣表示:“我们不能放弃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不重复国外已有的路线。”他与国际上不敢用病毒载体的主流路线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发明的用于消灭天花的复制型痘病毒为载体研制了艾滋病疫苗,获得国际上少见的保护猕猴不受病毒感染的结果。在已结束的一期临床试验中证明,这个疫苗是安全的,接种者没有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且能够产生抗HIV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不久前,盖茨基金会发布的最新全球艾滋病疫苗展望中,列出了最有前途的8个在未来5年进入二期b期的疫苗,这个疫苗名列其中。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总师侯云德院士肯定了该疫苗创新技术路线,他认为应将疫苗与抗病毒药物合并研究,以寻找疫苗除预防以外的治疗作用,为功能性治愈艾滋病贡献力量。 经过20年的艰难探索才走到今天,邵一鸣慨叹:“我不怕欧美等国艾滋病疫苗研究能力强大,只要有科学设计,严格把控,我们的研究在战略上、科学上值得尝试。” 启动二期临床试验 负责此次临床试验任务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这是我国唯一一家通过国际AAHRP认证的临床医院,这标志着该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被美国FDA认可。佑安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之一,它注重感染与传染病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院长李宁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佑安医院将成为临床转化医学的科研型医院,力争“置身于国际医药科技竞争前沿,跻身于世界知名医疗机构之列”。 负责此次临床试验的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张彤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经过方案优化、伦理审查、试验准备和受试者招募等程序,开始了二期A临床试验,病人分为四组,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疫苗,以确定哪种剂量可取得最佳效果,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预计于明年底完成。二期B临床实验将主要检验疫苗的有效性,预计3年左右时间可以完成。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实验,因而备受国际艾滋病疫苗界的关注。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曙光 与已有的技术路线相比,创新性探索无疑困难重重,此疫苗采用全新技术路线,没有欧美等国现成的样本借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过反复考量,才于今年批复允许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艾滋病疫苗是国家传染病研究的重大方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李青问邵一鸣:“艾滋病疫苗研究是世界级水平的赛跑,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研究了20年收效甚微,你再做这个项目能有突破吗?“十一五”“十二五”国家对艾滋病疫苗的投入已经过亿,如果该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效果不佳,下一步将怎么办?” 邵一鸣表示:“科学竞争从来都是国际性的。只要有创新的科学设计,严格把控研究过程,我们的技术路线在科学上就值得去探索。”他还说,科技创新本身就是高风险探索,艾滋病疫苗是世界性难题,谁也无法预知后果。我们用好纳税人的钱的策略是不重复外国人做过的东西,只走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该疫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复制型病毒载体的艾滋病疫苗二期临床试验,是值得探索的。邵一鸣也有苦衷,在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美国一年投入约8亿美元,我国一年约投入1000万美元;美欧研究室的一线科学家大都是我国及其他国家培养的经验丰富的优秀博士后,而我们试验室一线研究人员大都是经验较少的在读研究生。 邵一鸣认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完成,也无法依靠少数队伍甚至少数国家完成,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他告诉记者,此次研发的疫苗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必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他表示,艾滋病疫苗研究不分国界,应在更高水平上展开创新合作,未来不排除与国际公司合作。 不少业界专家认为,我们已经看到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曙光。从近年来全球在抗击艾滋病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只要各国政府继续加大财政和科学方面的投入,在现有条件下是有可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记者 项铮) 《科技日报》(2012-08-17 四版)

  • 我国自主研制艾滋病疫苗进入Ⅱ期临床

    中国科技网北京8月14日电 经过方案优化、伦理审查、试验准备和受试者招募等程序后,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今天在北京佑安医院启动,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因而受到国际艾滋病疫苗界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疫苗研究全球科技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国际上多个国家正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作为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重点研究领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联合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强,可诱导受试者产生抗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今年3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该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在不久前盖茨基金会发表的备受关注的8个全球艾滋病疫苗名单中名列第五。 该课题组专家邵一鸣教授告诉记者,此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利于在随后的临床试验中检测疫苗的有效性。(记者 项铮) 《科技日报》(2012-08-15 一版)

  • 浙江重大医疗事故,5患者染艾滋病病毒,多人免职,负责任还是“连坐”?这事您怎么看?

    据2月9日出版的《浙江日报》报道,1月26日下午,浙江省卫计委接到浙江省中医院报告,因该院一位技术人员在某次技术操作中严重违反规程,该次操作涉及的治疗者可能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9日,浙江省卫计委官网也进行了通报,将此定义为“重大医疗事故”。据通报,经查,此次传染源为一名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个人原因在医院外感染艾滋病病毒。浙江省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经疾控机构检测,已确诊5例。浙江省卫计委通报,对于这项重大医疗事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对此事多次做出指示批示,要求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感染者治疗、关怀等工作,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责任人。省卫计委已组织专家根据感染者具体情况采取了规范化治疗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责成有关单位全力做好感染者的关怀和赔偿等后续工作。同时,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医疗安全大排查,认真检查和严格规范医疗操作管理,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目前,有关部门已对省中医院相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免去院长的行政职务和党委副书记职务,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党委书记的党内职务和副院长的行政职务;撤销分管副院长职务,免去其党委委员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撤销检验科主任职务;免去医务部主任职务;免去院感科科长职务。直接责任人以涉嫌医疗事故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通报】“新艾滋病”侵袭人类

    【通报】“新艾滋病”侵袭人类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131216_522902_2368943_3.jpg一种被称作“新艾滋病”的病毒正在肆虐美国。说是叫“新艾滋病”,更准确的叫法,是“美洲锥虫病”。据说,这种病在潜伏患者体内初期时没有症状,这一点和艾滋病一样,但是,一旦发病可能导致心脏衰竭或其他致命疾病。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警告,已有超过三十万人受感染。只想说这么一句话:生存不易,珍爱生命啊!

  • 【转帖】德国骨髓移植疗法“治愈”艾滋病引发争议

    德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血液》月刊上发表报告称,他们通过骨髓移植疗法“治愈”了一名艾滋病患者。但这一疗法能否推广引发争议。德国柏林沙里泰医院的研究人员介绍说,2007年,一名40多岁的美国男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患白血病在柏林接受骨髓移植治疗,当时捐献者的骨髓配型不仅非常吻合,而且还有一种能天然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基因。以往研究发现,在很少一部分欧洲人体内存在这种变异基因。3年后,这名美国病人已不再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迹象。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他们的结果非常明确地显示这名患者的艾滋病得到治愈。”但是,美国艾滋病病毒医学协会前会长迈克尔·扎格认为,如果将这种方法变成标准疗法,存在着较大风险。他说,目前,干细胞或骨髓移植常用于癌症治疗,但对健康人来说其风险尚属未知,因为它涉及利用强力药物和放射物摧毁人体原有的免疫系统,然后输入捐献者的骨髓,以重造一个新的免疫系统,这种疗法及其引发的并发症会提高死亡率。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西也认为,目前这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还不能应用,因为费用和风险都太高。不过,它为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疗法或其他方法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更多线索。

  • 【转帖】美国抗艾滋药物获重大突破 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44%

    据美国《商业周刊》11月23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全世界最大的艾滋病药物生产商吉利德科学公司生产的一款常规药片Truvada,有助于防止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男性感染HIV,终结艾滋病已经不再是梦想。分析人士指出,该种药片将为该公司年增收10亿美元。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44%研究人员此次追踪了秘鲁、厄瓜多尔、南非、巴西、泰国以及美国等六个国家2499名艾滋病检测呈阴性的男子,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67岁不等。参加测试者需要服用14个月的抗艾滋病药物,每个月可以获得避孕套、性安全咨询服务、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染病测试。研究显示,2004年开始作为抑制已经感染艾滋病患者病毒蔓延的药物,Truvada能够将HIV的风险降低44%。领导这项研究的加州大学Gladstone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院副教授罗伯特·格兰特说,那些经常服用Truvada药物的人,其新感染HIV的几率可以降低达73%。而91%的新感染者血液中没有这种药物成分。此次研究是过去14个月中第三次针对HIV的预防试验,大大增加了人类击败艾滋病的希望。此前,尽管医学界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努力,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未能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疫苗。另外,还有八项研究正在评估这种药物的安全性和药效,以及这种药物是否适合异性恋者和吸毒者用以预防艾滋病。

  • 加拿大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首阶段获成功

    新华社温哥华11月6日电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究人员6日宣布,他们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第一阶段的人体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朝艾滋病疫苗临床实用迈进的重要一步。 去年底,该疫苗获批在美国开展人体试验后,研究人员今年3月正式在美国开始试验。受试人群是年龄介于18岁至50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注射新型疫苗,另一组注射安慰剂。 研究人员表示,注射新型疫苗的受试者至今没有出现副作用。同时,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注射疫苗者体内的艾滋病1型病毒抗体增加。这些都显示出新型疫苗的安全性以及诱发人体免疫反应的有效性。 根据计划,该疫苗的第二阶段人体试验将邀请约600名属于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但尚未感染艾滋病的志愿者参与,评估疫苗对人体的免疫反应。(记者 马晓澄)

  • 【转帖】世界首个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移植骨髓后获抗体

    世界首个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移植骨髓后获抗体 核心提示:全球艾滋病患者将看到曙光,世界上第一位艾滋病治愈者出现,康复者叫莫西·雷·布朗,身患两大绝症——艾滋病和白血病,治愈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对于医生胡特而言,病人蒂莫西·雷·布朗就像漆黑抗艾研究道路上的一道亮光。这名被冠以“柏林病人”的特殊病患同时兼有白血病和艾滋病。在医学界看来,布朗已经是即将踏入坟墓的人,然而在接受骨髓移植后,布朗竟然奇迹般得以重生。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医学界,医生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医学界的奇迹:终结艾滋。  从1981年6月5日人类发现HIV病毒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就在HIV30岁之际,世界医疗科技领域已吹响消灭号角,将全力把这种可怕的病毒从世界上消除。这种动力的来源,一是科学的进步;二是金钱压力的迫使。据悉,仅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费用就已高达13亿美元。如果继续下去,到2031年这一数字将会变为现在的三倍。诺贝尔奖得主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表示:“艾滋病患者长期用药会带来大量的花费,我们必须要找到治愈他们的方法,我们会不断地努力,直至找到。”  无心插柳  ———发现骨髓移植法是巧合  蒂莫西·雷·布朗是一名美国白血病患者,并同时患有艾滋病。2007年他来到柏林找到了胡特医生。胡特医生是一名肿瘤病和血液病专家,现工作于德国西南部的海德堡大学。胡特说:“当时布朗的状态非常不好,病情正在恶化,几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随即,胡特做出一个决定:进行骨髓移植,先治白血病。结果却出人意料,经过3年来的临床观察,这次移植同时治愈了布朗的艾滋病。原来,骨髓捐献者的配型不仅非常吻合,而且骨髓中还有一种能天然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基因。据以往研究发现,这种变异基因只在少数北欧人体内存在。  “真的不敢相信,我们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竟然是这样开始的。”6月2日胡特对路透社记者说,“因为布朗患有艾滋病,本以为做完骨髓移植手术他依然会离开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想到,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还成为世界第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人。现在,他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病毒了,已经不再吃药。”  对于这种骨髓移植方法,大多数科学家则表示,不可能用于其他艾滋病患者。骨髓移植方法费用高昂、复杂、充满风险,而且在这个方法中,需要找到特殊的捐献者———体内具有抵御艾滋病病毒基因的人。据目前研究所知,北欧人的后裔具有这一特征。因此,要找到准确的骨髓捐献者很难,这一部分捐献者只占所有捐献者的一小部分。  去年,马里兰大学的博士罗伯特·加洛直率地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这个方法不具有实践性,会害死很多人。”  面对这项新成果,诺贝尔奖得主西诺西则表示:“虽然这种方法花费巨大、风险也很大,但是从科研人员的角度来看,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项进步,起码它告诉我们艾滋病是可以治愈的。”  美国国家卫生局日前提出一项资助艾滋病治愈方法研究计划,这项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将投入8.5亿美元。研究动力  ———迫于全球抗艾资金压力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5个年轻的艾滋病病人,全部都是同性恋者。”在资料中这样记载着。据联合国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天仍有7100多人感染艾滋病。  在不发达国家,一个艾滋病患者每年花费在医药费上的开销大约为150美元;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一个患者大约则要花费20000美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当这些开销加在一起,这个数字无疑是巨大的。  据一项由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名为AIDS2031的活动显示,到2031年不发达国家每年需要花费35亿美元在防艾和抗艾行动上,而这一数字目前为每年13亿美元。对于发达国家而言,20年后,每年将要花费50亿到60亿美元。  “很清楚,我们现在需要找到一个可行性的方法去治愈艾滋病,而不是仅仅应对艾滋病患者的发热症状。”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艾滋病问题专家莎伦·卢恩说。  取得成就  ———基因疗法和抗艾新药等  治疗艾滋病的终极目标是让病人停止用药,这将减少每年大约12亿美元的抗艾药物需求。这一消息或许对于制药商例如辉瑞、葛兰素史克、默克等公司不是一个好消息。虽然要得到能够普遍推广的治疗艾滋病方法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布朗的新发现,为艾滋病科研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布朗的发现告诉我们,我们可以让一个人的细胞变得能够抵御HIV病毒,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最终攻克病魔。”卢因说。  目前一些科学家正在模拟“柏林病人”案例的做法,并且已经取得初步的进展。关于研究原理,简单地说主要是采用基因治疗法从病人体内取出一些细胞,然后在实验室中将其培养成具有抗HIV病毒的细胞,最后再放回病人体内,并期望这些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细胞能够在病人体内成活进而不断繁殖。  今年早些时候在柏林举行的HIV研讨会上,美国科学家提供了一系列的研究资料:从6个艾滋病病人的体内取出血细胞,然后去除其中的CCR5基因,再放回病人体内。这个工作就像是用剪刀剪掉细胞DNA中有问题的部分,然后再将它缝合,放回病人体内。这个母细胞就可以通过在人体内不断地繁殖产生新的健康细胞,从而抵御艾滋。  在研讨会上,科学家们还提出了唤醒体内HIV细胞并杀死的方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人们发现HIV病毒可以把自己隐藏在免疫系统内的T细胞中,然后“沉睡”下去。如果HIV病毒躲避起来的话,就会使药物无法消灭它们。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抗艾药物无法治愈艾滋病的一个原因。  “如果当它在一个细胞中‘睡去’,它将会永远地待在那里,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药物无法把它们彻底消灭的原因。”卢恩说。卢恩和她的科研团队已经研制出一种新的药物名为SAHA,据信这种药可唤醒那些沉睡的HIV细胞。接下来卢恩和她的团队将对SAHA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据羊城晚报)

  • [【生物医药热点】] 艾滋病防治研究遭重大挫折

    艾滋病防治研究遭重大挫折来源:人民网 2011年11月28日艾滋病防治研究遭遇重大挫折,针对一种被认为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风险的新型阴道凝胶的临床实验已经被叫停,因为此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凝胶是无效的 来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创立的杀菌剂实验网络的研究人员对这一结果表示惊讶,因为此前针对含有药物替诺福韦凝胶的一项研究得出了振奋人心的结果  南非艾滋病规划研究中心进行的首次实验表明,在使用了替诺福韦凝胶的女性中,艾滋病感染率降低了3g%,在定期使用这种凝胶的女性中,感染率降低了54%。在2010年公布的上述结果令人们看到了希望:一种新型凝胶可以减缓艾滋病的传播,最终为女性提供一种自我保护的突破性方法。5 观察人士曾经希望,一项缩写为 VOICE(控制艾滋病的阴道和口腔干预)的研究将印证上述发现。这一研究始于2009 年9月,研究的进行得到了南非、乌干达和津巴布韦三国的5000名女性的帮助。  然而,一个独立的数据和安全监督委员会对VOICE项目所进行的临时评估确定,替诺福韦凝胶的疗效甚至不如安慰剂。这项研究的部分内容目前已经被取消。  研究人员沙伦·希利尔和伊恩· 麦高恩写道: “就目前而言,这项研究将继续进行,我们将完成对继续参与研究的妇女的疗效间访工作。我们都急切地想要弄清楚,坚持用药、我们的日常剂量安排、炎症或其他因素是否能够解释,在VOICE项目中,替诺福韦在口腔和阴道中的应用为何缺乏疗效。我们不大可能在明年晚些时候之前完成所有化验分析。  希利尔说,她对研究结果感到“意外和失望”。这些研究人员说,他们必须要等到剩下的实验结束才能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南非艾滋病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VOICE实验的区域负责人萨利姆· 阿卜杜勒·卡里姆坦承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失望。他说: “这些结果完全出人意料,因为来自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诸多证据表明,替诺福韦凝胶能够预防HIV感染。然而,科学并不总是能够得出我们希望的结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