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癌症治疗

仪器信息网癌症治疗专题为您整合癌症治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癌症治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癌症治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癌症治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癌症治疗话题讨论。

癌症治疗相关的论坛

  • 癌症晚期患者服用多种维生素会阻碍治疗

    诺奖得主詹姆斯·沃森警告癌症晚期患者服用多种维生素会阻碍治疗2013年01月10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华凌 中国科技网讯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月9日报道,“癌症晚期患者服用含有抗氧化剂的多种维生素片,会阻碍自身的治疗。”这是因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荣获诺贝尔奖的詹姆斯·沃森教授近日发出的警告。 长期以来,含有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C和E的营养补充品,一直是癌症领域辩论的话题。一些研究认为,它们可以产生适度的防癌效果。而现在沃森教授说,这种药片可能弊大于利。他在研究论文中声称,这些营养补充品会产生高水平的抗氧化剂,使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法“罢工”,从而成为无法治愈晚期癌症的原因之一。 在健康人群中,抗氧化剂可以是有帮助的,因为它们主要攻击破坏DNA的分子“自由基”。但是,很多癌症治疗中是使用自由基来杀死肿瘤细胞的,这就意味着抗氧化剂会阻止自由基的有益作为。 一直专注于了解和治疗癌症的沃森教授说,一些有意识的人会通过食用抗氧化的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而最近的数据强烈暗示,许多晚期癌症的不可治疗正是由于摄入过多抗氧化剂引起的。现在已到了开始认真询问抗氧化剂的使用是否不再起到防癌作用的时候了。蓝莓的口感好,是最好的高抗氧化剂,但不是因为多吃它就会减少癌症的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尼克·琼斯教授说:“我们从许多大型的、研究中了解到,抗氧化补充剂远远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有效抗击癌症的战士,其对于健康的人预防癌症似乎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略微增加患癌的风险。” 英国皇家药学会药剂师和癌症顾问史蒂夫·威廉姆森补充说:“很多人可能在治疗癌症过程中有用抗氧化剂帮助抗癌的想法。我总是建议那些进行化疗的患者不要摄入抗氧化剂,以免抵消疗效。” 该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生物学》杂志上。(华凌) 《科技日报》(2013-01-10 二版)

  • 【分享】癌症姑息治疗药品目录应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center]癌症姑息治疗药品目录应进入基本药物目录[/center]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我国首个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有望出台”,这引起了医学界人士及广大读者的关注。记者电话采访了主持此项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世英。于世英表示,关于建立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的建议还在申请中,尚未得到有关部门答复,草案也未开始拟定。但对于癌症的姑息治疗应引起重视。建立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不仅可以规范姑息治疗,还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建目录有助于规范癌症姑息治疗 “我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患者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这些病人大多病急乱投医,不合理用药过多,合理用药又得不到保障,既浪费医疗资源,又使患者家庭‘雪上加霜’。”于世英表示,由于缺少姑息治疗相关规范,癌症中晚期患者往往面临着“过度治疗”、“人财两空”的风险。 “例如,口服吗啡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有效价廉,但因知识教育不足及阿片过度管制,患者难以获得足够的止痛及姑息治疗。”于世英介绍,目前我国癌症患者中60%以上存在癌痛,晚期癌症患者忍受疼痛比例高达70%以上。而在癌痛治疗方面,我国的人均吗啡消耗量在全世界位列倒数第二。 “再如,便秘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目前临床多应用中成药冲剂,一天要十多元钱。实际上,恰当剂量的番泻叶作为治疗便秘的有效药物,一天仅需几毛钱。”于世英表示,用于癌症姑息治疗的药品应安全、有效、经济,具有可获得性并符合伦理,既要有效缓解患者痛苦,避免因过度治疗所致的经济负担,还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这与我国建立基本药品目录的初衷不谋而合。 “癌症姑息治疗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癌症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应该成为晚期癌症患者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医疗。制定并推行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及合理应用的宣传与继续教育,是确保癌症姑息治疗实施的关键性措施。” 癌症姑息治疗药品目录应融入基本药物目录 于世英介绍,2007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已正式公布。国际姑息治疗协会从147种常用于癌症姑息治疗的药品中,最终选出33种用于处理严重干扰晚期及终末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症状的基本药物,治疗包括疼痛、终末期呼吸问题等18种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制定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并将该目录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我国还没有制定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将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与我国2004年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对照,其中10种药品未列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即使列入的也没有标示是癌症姑息治疗药物),另有7种药物未列入姑息治疗适应症。” “世卫组织姑息治疗基本药品中的比沙可啶是一种温和泻药,治疗便秘疗效肯定、价格便宜,但没有进入一些地方的药品招标目录,因此临床无法应用。癌症中晚期患者常出现的呼吸困难症状,并非都是氧饱和度不够造成的,因此吸氧无法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早有研究证实吗啡对于缓解此类呼吸困难有确切疗效,但我国未将其列入适应症。”于世英表示,直接参照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将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纳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有利于制定更加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对于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中未涉及的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口干、多汗等5种症状,于世英表示,主要是由于治疗这些症状还缺乏简单、特效的药物,药物疗效还有待于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或者针对同一症状的不同病因,需要给予不同的方法缓解症状。但他表示,我国传统中医药已积累了大量辨证疗法的临床经验。例如,对于口干、多汗等症状辨证分为虚证与实证,针对不同症候可以给予不同的处理。于世英认为,虽然传统中医药是否能在处理这些难治性症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还有待临床试验,但在推行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过程中,结合中国现状与条件,建立我国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确保广大晚期癌症患者获得最基本缓解痛苦的姑息治疗势在必行。信息来源:健康报

  • 【转帖】研究发现消灭某类细胞有助治疗癌症

    研究发现消灭某类细胞有助治疗癌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癌症肿瘤中有些细胞虽然本身没有发生癌变,但会抑制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的攻击,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消灭这类细胞有助治疗癌症。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许多癌症疗法都依赖于刺激并提高人体免疫系统本身抗癌能力以杀灭癌细胞,但其效果常常不理想,他们在探索其背后原因时发现,一些基质细胞在免疫系统和肿瘤之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基质细胞在肌体中起着连接和支撑各种组织的作用,它们虽然存在于癌症肿瘤中,本身却没有发生癌变,仍属健康细胞。 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患有某些癌症的实验鼠肿瘤内存在一类基质细胞可以产生名为FAP的蛋白质,它会抑制免疫系统的部分功能,使其不能充分攻击癌变细胞。研究人员还发现,本来这些实验鼠的免疫系统已不能控制肿瘤扩散,但如果将其肿瘤内这类基质细胞消除,肿瘤就会在实验鼠免疫系统的攻击下迅速缩小。 领导研究的道格拉斯·费伦教授说,实验结果说明这些基质细胞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如果能够弄清这个抑制过程的具体机制,将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撤去免疫系统与癌症细胞之间的这道障碍,帮助医治癌症。

  • 【转帖】英国用转基因疱疹病毒治疗癌症获成功

    英国医生使用转基因疱疹病毒成功治疗了头颈癌。     此外,研究还发现,将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结合起来治疗癌症比只使用一种疗法效果好。   科学家对这种常见的病毒进行了基因改良以使得它能让癌细胞而不是健康细胞里面繁殖。然后爆炸杀死癌细胞,并且通过表达一个人类蛋白质还有助于刺 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但不会让患者感染疱疹。研究作者凯文哈灵顿说:“这种病毒已经过基因改良,因此它再不会引起疱疹。通常让病毒藏在身体中之后爆发也称 潜伏感染的基因得到分离,因此病毒不会再爆发。”   医生把这种病毒注入17位淋巴腺癌患者的体内。这些患者还接受了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其中,93%的人在皇家马斯登医院切除肿瘤后未显示癌症迹 象。13位接受高剂量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只有2位2年后癌症复发。该研究报告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这种疗法的副作用通常为中轻度,大多数副作用 ——发烧和疲乏除外——被认为来自化学疗法或者放射性疗法。   每年英国有多达8000人患上包括口癌、舌癌和喉癌在内的头颈癌。哈灵顿说:“通常,接受标准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约35%到55%的患者在两 年之内疾病复发,因此,这些结论比较非常有用。但这是非随机性的小型试验,基本上是安全测试,因此,得出这种疗法比标准疗法效果好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但 是,与之前的研究数据相比似乎效果明显。因此,我们已经决定进行一次规模更大的试验,将这种新疗法和当前的标准疗法进行比较。”(新浪科技)

  • 一种廉价抗真菌药物或能治疗癌症

    中国科技网讯 美国德州大学自然科学学院21日表示,通过深入分析酵母菌、青蛙、实验鼠和人类进化的关联性,该院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廉价的抗真菌药物——涕必灵能够减缓肿瘤生长,有望帮助寻找癌症化疗新途径。 涕必灵作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已在临床医学中使用了40年,但从未被用于癌症治疗。德州大学科学家查海吉(音译)、爱德华·马库特、约翰·沃灵福德和同事发现涕必灵如同血管破裂药剂,能够破坏新生血管。相关的研究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杂志上。 肿瘤通常会诱导生成新血管来为其失控的生长提供营养。抑制血管生长是十分重要的化疗手段,因为它能“饿死”肿瘤。在针对实验鼠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涕必灵能够让纤维肉瘤的血管生长减小一半以上。同时,涕必灵还能减缓肿瘤的生长。 化学教授马库特表示,新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因为他们首次发现了已获准使用的药物具有人类血管破裂药剂的作用。研究显示,涕必灵有可能与其他化疗方式相结合用于癌症临床治疗。这一新发现是跨学科和跨生物体研究的典范。 在过去完成的研究中,马库特和同事发现了单细胞酵母菌与脊椎动物之间因分享进化史而分享着基因。在没有血管的酵母菌中,分享的基因负责对施与细胞的不同压力作出响应;而在脊椎动物中,分享的基因被重新目的化后来管理动脉和静脉的生长或血管生成。 马库特和同事推断,通过分析这组特别的基因,有可能验证那些能够作用于酵母菌的药物同时也能作为血管生长抑制剂适用于癌症化疗。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他们的推断是正确的。 细胞和分子生物专业研究生查海吉的任务是寻找能够抑制酵母菌中基因活动的分子,结果发现涕必灵具有所需的功能。随后,她对发育过程中的青蛙胚胎进行药物实验。她发现,青蛙胚胎在含有涕必灵药物的水中生长时,要么不长血管,要么长出的血管很快被药物溶解。而在去掉药物后,青蛙胚胎的血管生长出来。接着,查海吉在培养皿中对人类血管细胞进行了药物实验,发现药物也能抑制血管细胞的生长。最后,她将药物用于患有纤维肿瘤的实验鼠,获得的结果是药物减缓了血管的生长,同时也减缓了肿瘤的生长。(记者 毛黎) 总编辑圈点 作为一种治疗癌症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化疗除了给患者带来病痛等副作用外,其昂贵的费用,更是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而涕必灵——这种已在临床医学使用了40年的廉价口服抗真菌药物,一旦真能起到减缓肿瘤生长的作用,无疑会给众多不那么富裕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也许以后癌症不再是那么令人可怕的洪水猛兽,而会变成另一种慢性病也不一定。 《科技日报》(2012-08-23 一版)

  • 划时代的癌症治疗法或将到来

    冈山大学学术研究院医齿药学领域的须藤雄气教授等人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为开发选择性杀死目标细胞的方法,着眼于生物细胞膜中的 “光敏蛋白”。作为光敏蛋白之一的古紫质-3(AR3)具有降低细胞内氢离子浓度,使细胞碱化的特性。碱化被认为会引起细胞凋亡,因此研究团队考虑通过人为诱导细胞碱化,实现仅杀死目标细胞的方法。实际在人体培养细胞中合成AR3后照射绿光,约3小时即成功杀死了大部分细胞。研究团队在多细胞动物模型线虫的感觉神经中合成了AR3后照射绿光确认,线虫对化学物质的反应下降,感觉神经死亡。今后计划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AR3导入癌细胞中,开发用光杀死细胞且没有副作用的划时代癌症治疗法。

  • 用于治疗癌症的“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观遗传学开关

    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即时杀手,能够即时杀灭外来侵入物和癌细胞。尽管科学家就如何利用这些细胞的潜在能力所开展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但对这些自然杀伤细胞是如何从非免疫细胞转化而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目前,研究者发现了一种酶,能够利用一种外遗传途径(一种能够修改细胞中DNA的读取方式,而不改变其基因蓝图)来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生长及其功能的形成。自然杀伤细胞可能有助于癌症的免疫治疗。这些免疫系统卫士时刻都在履行其警戒的职责,因此,人们认为它们能够消除那些偶遇的且经常躲过化疗的肿瘤细胞。目前,正在进行的二十几项旨在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应对癌症的能力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然而,正在开发的这类药物当中,没有一种采用外遗传途径。根据今天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份研究报告,这种情况也许是个错误。来自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由陈思毅(Si-Yi Chen)带领的团队的研究表明,酶MYSM1(代表 Myb-like, SWIRM 和 MPN 结构域蛋白 1)控制了自然杀伤细胞通过表观遗传变异达到成熟的最后步骤。他们认为,这种酶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通过增加成熟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来与癌细胞作斗争。来自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癌症免疫学家普鲁诺罗尔·马修(Porunelloor Mathew)说:“这对我们理解自然杀伤细胞的发育非常重要”。他本人并未参加这项研究。一种使肿瘤细胞自毁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一种新型化疗药物将其目标指向癌细胞的组织结构,可导致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自我毁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万灵抗癌新药。这种药名为TR100,该药的原理是摧毁构成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而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任何损害。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老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的“癌症研究”期刊上。就像一栋建筑物,细胞要保持其形状就必须有一定的支撑结构。两种分别称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蛋白质为癌细胞提供结构支持;它们就像一些较长的结实且互锁的线缆。健康的人体肌肉细胞,包括构成心脏的细胞也利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由于这个原因,多数研究人员已经放弃了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作为化疗的目标,针对这些蛋白质的药物的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几乎停滞不前。然而,国际肌球蛋白专家Dr. 彼得﹒冈宁(Peter Gunning)始终在不断推进这项研究,而目前,他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分离两种特定类型的肌球蛋白,称为原肌球蛋白。只有癌细胞需要利用这些蛋白,而健康的肌肉细胞并不需要它们。他与本论文的首席作者贾斯汀·史丹(Justine Stehn)共同开发了TR100这种药物。程序性细胞死亡:致使肿瘤发生内爆“我们已经对癌细胞的内部构架或结构的核心组件进行了跟踪,”一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医疗科学系,肿瘤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史丹(Stehn),在一次健康热线的专访中说道,“当细胞察觉到其构架出现重大错误时,它将会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情况。”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遗传性定时炸弹,潜伏在每个人体细胞中。如果细胞被损坏、被感染或运转失常,人体能够对它发出自毁信号。“它就像我们看到的大楼坍塌那样”,史丹(Stehn)说,“如果一个大楼的结构和支架被移除,它就会自己坍塌。”程序性死亡导致细胞自身分裂成为小块的碎片,这些碎片能够被其它细胞所吸收、回收并重新利用。

  • 《科学》癌症药物治疗的效果取决于营养微环境:忌口很重要!

    人们对常说的“病从口入”通常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同样,中医常说的生病吃药是需要忌口的,似乎西方医学慢慢也找到了这种感觉。 在本周的《科学》癌症代谢部分刊登了一篇题为《营养环境影响治疗》的文章(“The nutrient environment affects therapy” By Alexander Muir, Matthew G. Vander Heiden, Science 01 Jun 2018 : 962-963)该文主要分享了一些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1)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于微环境中的营养类型的偏好是不同的;2) 不同的微环境可以决定癌细胞不同的代谢类型;3) 微环境对于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具有决定性影响。[align=center][img=http://image.sciencenet.cn/home/201806/05/081603y2mzmljni0mhkw64.png]http://image.sciencenet.cn/home/201806/05/081603y2mzmljni0mhkw64.png[/img][/align][align=left]图解:尽管细胞谱系和基因工程可以使细胞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但是,究竟哪个代谢途径真正工作则受制于它们的微环境中可利用的营养素以及它们和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相同的细胞在不同的代谢微环境中会体现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表型变化,包括对相同药物的不同反应。[/align][align=left]该文还指出,因为在抗癌药物研发过程中,肿瘤模型所处的微环境和实际的微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导致很多情况下药物治疗的失败。[/align][align=left]因此,文章最后强烈建议人们必须重新定义肿瘤细胞的培养条件,建立接近实际的离体肿瘤器官/组织培养模型,从而最终消除癌症药物治疗的瓶颈。[/align][align=left][/align]

  • 美澳科学家成功将熟鸡蛋变生 有望用于癌症治疗

    美澳科学家成功将熟鸡蛋变生 有望用于癌症治疗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1月23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实验中成功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或将应用于癌症治疗、食品生产及其他生物技术领域,将极大地减少相关研究与生产的费用和时间。 据悉,该研究团队在实验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蛋白质材料,尝试将它们转化成可用的蛋白质。众所周知,鸡蛋的蛋清在煮熟的时候会变成白色,它富含蛋白质,在煮熟的过程中所含的蛋白质链会分解,然后重新组合成一种更紧密、更复杂的结构,因此蛋清才从透明的粘液状变成白色有弹性的固体。 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拆解复杂蛋白质链以使其恢复到原本结构的方法:首先,他们用一种化学物质液化熟鸡蛋的蛋白,然后用涡旋射流装置切断紧密缠结的蛋白质分子链以使它们正常重构。实验报告称,目前已有的解构蛋白质链的方法都需要花上好几天时间,而他们的方法只用几分钟。 研究人员对该成果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在一次采访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化学及分子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格雷戈里·韦斯(Gregory Weiss)说道:“我们的研究不仅会省很多钱,更重要的是会省下大笔的时间,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对于该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他尤其乐观。 目前,一些已有的癌症治疗方法需要在实验室制造抗体与癌细胞中的蛋白质结合,使其能够被患者免疫系统摧毁,这个过程既耗时又昂贵。韦斯教授称,他们的发现可以极大地促进抗体的生产效率,而且费用会更少。 该技术在其他生物技术领域及食品生产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已经为该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将很快投入市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291006_533415_2175233_3.jpg

  • 【金秋计划】银杏叶治疗癌症机制的新见解

    [size=15px][color=#595959]银杏叶(GBLs)作为一种草药膳食补充剂和中药,用于治疗疾病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BLs及其组分通过抗氧化、抗[/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血管[/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生成和基因调控等途径具有抗癌作用(化学预防)。因此,对GBLs药用价值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心脑[/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血管疾病[/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应用扩展到抗[/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肿瘤[/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领域。GBLs在抗癌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然而,GBLs的成分复杂多样,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color][/size] [align=center] [/align] [size=15px][color=#595959]系统总结GBLs在癌症细胞、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分子机制,批判性评价目前GBLs治疗癌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截至2023年7月25日,以“Ginkgo biloba”和“cancer”为检索词,在Scopus、PubMed、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 4个电子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检索。对数据库中未收录的文章进行人工检索,并对所有关于GBLs抗癌研究和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提取和总结。通过PRISMA 2020独立评估方法的质量。[/color][/size] [align=center] [/align] [size=15px][color=#595959]在数据库中发现的84条记录中,28条是与GBLs相关的系统综述,其余56条记录与GBLs的抗癌作用有关,包括在细胞、动物和临床水平上对GBLs提取物或其成分的抗癌活性和机制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与GBLs相关的前六种癌症类型是[/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肺癌[/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肝细胞[/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癌、[/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胃癌[/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乳腺癌[/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结直肠癌[/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和宫颈癌。[/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进一步分析表明,GBLs主要通过刺激[/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癌细胞[/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抗炎和抗氧化、调节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此外,还对GBLs的药理、毒理学及抗肿瘤活性的临床研究进行了讨论。?[/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该文首次深入研究了GBLs的药理作用、毒理学及抗癌作用机制。GBLs非常适合克服现有药物的不足,解决多靶点过程引起的恶性肿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有这些发现都将加强探索GBLs在癌症中的新用途的必要性,并为该草药的未来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数据和建议。[/color][/size]

  • 外泌体作为癌症治疗的载体

    [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8px][color=#000000]外[/color][/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8px][color=#000000]泌[/color][/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8px][color=#000000]体作为癌症治疗的载体[/color][/size][/font][/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理想的治疗载体[/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应作用[/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于特定靶向部位而对其他器官具有低毒性,并具有高传递效率。此外,在循环过程中应有[/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效[/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保护负载物,并保持稳定的释放效率。近年来,开发了一种具有特定靶向分子的纳米载体,主要包括阳离子聚合物和脂质体等。其主要问题包括药物会优先在其他组织而非疾病部位积累释放。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手段用于癌症治疗。其主要优势在于,首先,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在体液中较为稳定。其次,与其他纳米载体相比,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体更[/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容易穿透肿瘤细胞,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的毒性和免疫原性更低。再次,由于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体独特[/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的膜蛋白和脂质可以与受体细胞的特定受体结合,使其可以携带药物运送到特定的受体细胞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最后,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这也是药物输送中的一个主要挑战。[/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携带抗癌药物和功能性[/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RN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递送给癌细胞,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携带阿霉素和紫杉[/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醇靶向[/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给药可以有效抑制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异种移植瘤的体内增强作用。而且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可以携带治疗性[/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RN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如[/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RN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miRNAs[/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靶向递送给癌细胞。[/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如[/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miRNA-122[/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会诱导肝癌的化疗敏感性。研究人员利用来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携带[/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miRNA-122[/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以提高肝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靶向[/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RAD5[/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1[/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的[/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RN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通过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传递到[/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Hel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HT1080[/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细胞导致受体癌细胞大量死亡。来自[/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MSC[/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HEK293[/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细胞的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携带靶向[/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polo[/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样激酶[/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1[/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PLK-1[/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的[/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RN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使得膀胱癌细胞中[/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PKL-1[/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的表达降低。实验证明,外[/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体已经成功的将药物递送到了癌症病灶,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size][/font]

  • 癌症转移“开关“疗法或为癌症治疗提供思路

    当肿瘤转移或者在机体其它区域进行扩散时,最终使得癌症病人死亡的原因往往不是原发性的肿瘤。近日,来自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上,他们重点研究了癌症细胞如何通过识别关键的化学信号分子来进行肿瘤的转移。同时研究者也开发出了低成本、无需进行手术的遗传开关来对结直肠癌癌细胞的行为进行开关控制。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9月4日的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称为炎症趋化因子相关的特殊信号分子机制可以诱导结直肠癌细胞进行转移。炎症趋化因子是一种可移动的因子,因为其可以帮助细胞在集体中进行移动,其对于机体抵御感染的免疫效应非常重要。研究者确定了一种特殊的炎症趋化因子受体CCR9和炎症趋化因子配体CCL25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和结直肠癌爱细胞转移有关。炎症趋化因子的正常表达可以使得癌细胞处于肠道之中,但是一旦细胞缺失CCR9的表达,那么癌细胞将会扩散。换句话说,癌细胞就会“劫持”信号分子机制。

  • 你知道癌症免疫疗法吗

    癌症免疫疗法为治愈癌症提供了曙光免疫疗法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青睐的癌症疗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并主动发起攻击。机体免疫系统通常是选择忽视癌细胞的,过去数十年里对于免疫疗法的研究就是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一些疗法会制造一种标记癌细胞的蛋白成分,以便免疫系统识别。其他疗法包括从患者体内提取出最能有效抗肿瘤的白细胞,通过基因修饰让这些白细胞专门攻击癌细胞。几年前当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开始逐渐显现成效时,这一治疗方法才开始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2013年制药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免疫疗法让1800名黑色素瘤晚期患者中的22%寿命延长3年。其中开发的两种药物Yervoy和Opdivo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当年癌症免疫疗法还被国际顶级杂志《科学》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 【讨论】闻味识癌症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提起癌症,人们往往谈之色变,“不治之症”的观念根深蒂固。曾有个笑话说:世界上哪句话最让人心情愉快?答案不是“爱你一生一世”或“你中了500万”,而是“您的肿瘤是良性的”……罹患癌症的患者往往在病痛还没有造成巨大伤害之前,心理已经遭受了沉重打击,对康复和治疗失去了信心。但癌症其实并非总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凶残。在医生眼中,癌症实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很多癌症在早期经过合理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还有一些癌症即使病情一直进展,也不至于影响自然寿命。因此,对于癌症,大家伙儿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我们不能对所有的违法分子等量齐观一样。不过关于癌症,至少有一条是大家的共识,那就是要注重预防,争取早期发现并进行医疗干预,以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前提下,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筛查就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手段。目前很多单位都为职工安排了定期体检,这些体检的主要任务就是筛查癌症:比方说对40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直肠指检,可筛查出大约70%的直肠癌,同时对男性来说,直肠指检还能触摸前列腺,筛查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疾患;大便常规潜血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早期的结肠癌,因为结肠癌往往伴有微量出血,虽肉眼难以发现,但是化验可以查出;已婚妇女每年还要进行宫颈刮片检查,这项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恶变的宫颈癌细胞,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对女性进行定期乳腺检查并教育女性注重自查能够使得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体检医生的颈部触诊还能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这些手段都已经为大家所接受。不过,要是有朝一日你在体检中心遇到一些花色不同的狗狗,在对你左嗅嗅右嗅嗅打量一番后,旁边的医生先是意味深长地点点头,然后扶一扶眼镜,告诉你“兄弟,很不幸,您很有可能得了xx癌,需要马上住院手术”,你会作何感想?是不是很山寨很无厘头?别急,这也许不是一家骗子机构,此情此景没准还真有可能出现。

  • 【分享】纳米新材料"钯蓝"问世 或有望成治疗癌症新希望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一种蓝色的新型钯纳米材料,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或可成为癌症光热疗的“希望之星”。  日前,《自然—纳米技术》刊登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题为“具等离子体光学和催化性能的钯纳米薄片”。  钯是一种稀贵金属,在化学中主要用做催化剂。但高比表面积的钯纳米材料多为黑色,被科学家们通俗地称为“钯黑”。郑南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却发现,通过形貌的精细调控,纳米钯可以展示出绚丽的蓝色。实验表明,所制备出的这种蓝色钯纳米材料——“钯蓝”不仅拥有“漂亮的外表”,而且拥有独特的光学、催化等性能。  据了解,“钯蓝”由尺寸均一的六边形超薄钯纳米片组成,薄片的厚度仅为1.8纳米,边长可在20—200纳米间调控。郑南峰说:“这样超薄的结构特征不仅使‘钯蓝’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使催化性能更为优越,而且结合理论计算,我们还发现超薄结构是‘钯蓝’具有强近红外光吸收并呈现蓝色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发现使得课题组成员将之与当前用于肿瘤治疗的光热疗联系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课题组发现,“钯蓝”的超薄厚度使其无法散射近红外光,所吸收的光被完全转化为热,导致周围环境快速升温,可直接应用于肿瘤的近红外光热疗。“同时,作为近红外光敏剂,‘钯蓝’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超高光热稳定性,这一特性是其他现有贵金属纳米近红外光敏剂所无法媲美的。”  郑南峰说,目前,课题组正在对“钯蓝”的催化、生物应用等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着手与厦大医学院等单位展开联合攻关。

  • 【原创】Cancer Res.:敲除NLRP3蛋白可使肿瘤对治疗性癌症疫苗的反应增强四倍

    Cancer Res.:敲除NLRP3蛋白可使肿瘤对治疗性癌症疫苗的反应增强四倍上世纪90年代初,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家埃德加?恩格尔曼宣布他发现了一种疫苗,能利用人体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并表示在几年内他将开发出可以投入使用的癌症疫苗。自此后,癌症疫苗作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策略一度燃起了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对于疾病治疗的希望。然而,在过去的20年癌症疫苗的发展之路却并未能如人们当初希望那样顺畅。其中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科学家们尚无法找到既可终止癌症生长又不会抑制免疫系统的细胞靶点。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称他们的实验发现有希望能够提高癌症疫苗的疗效。研究人员证实敲除NLRP3蛋白可使肿瘤对治疗性癌症疫苗的反应增强四倍。相关论文发表在2010年12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论文的作者Jonathan Serody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NLRP3在疫苗的开发中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药物靶点提高疫苗的效力。”该研究工作由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免疫学计划的两位负责人:肿瘤免疫学专家Serod博士和NLR蛋白家族研究领域的先驱Jenny Ting共同领导。Serody是北卡罗来纳大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系的教授。Ting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教授、炎症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研究人员证实敲除NLRP3蛋白可抑制肿瘤相关的髓样抑制细胞的作用,使得达到肿瘤生长位点的髓样抑制细胞降低了五倍。在过去的研究中Serody和同事们曾证实这些骨髓细胞在肿瘤逃逸免疫反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研究发现是第一次将髓样抑制细胞、NLRP3蛋白与癌症疫苗反应联系起来。Serody说:“我们本以为NLRP3蛋白失活会降低免疫系统对癌症的反应能力。过去的研究表明NLRP3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当这些蛋白失活时,癌症疫苗会变得更为有效。这是因为NLRP3蛋白失活使得髓样抑制细胞无法到达肿瘤位点促进肿瘤生长和降低疫苗的效力。”尽管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出有效的癌症疫苗,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Dendreon公司研发的Provenge被美国FDA批准成为首个上市的治疗性疫苗,主要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Provenge被证实能够将患者的生存期延长3-4个月。

  • 癌症欺诈:残酷的欺骗

    [align=center][b]再次声明:这是转发自美国FDA网站的中文版信息,没有经过笔者的任何加工和修饰[/b][/align][align=center][b](尽管有的翻译不甚准确(比如,里面的‘红旗’应该是’需要警惕的地方‘,但笔者选择忠于原文)![/b][/align][b][b]癌症欺诈:残酷的欺骗[/b][/b]谨防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中声称治愈癌症的产品,如 Facebook 和 Instagram。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消费者安全官、公共健康硕士Nicole Kornspan表示,如今这类产品非常猖獗。“罹患癌症的人或者认识癌症患者的人,明白该疾病可能带来的恐惧和绝望,” Kornspan表示。“所以如果看到看起来有机会治愈的东西,就很难抵挡诱惑。”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合法的医疗产品,在被营销或销售之前,必须获得FDA批准和过关。该机构的审查程序有助于确保这些产品安全标签对于预定用途有功效。尽管如此,总是能够发现兜售伪造的癌症“治疗产品”的人或公司,这类产品有各种形式,包括药丸、 胶囊、散剂、膏剂、茶、油和治疗包。常常以“天然”治疗产品做广告,并且通常欺诈地标示为膳食补充剂,这类产品可能看起来无害,但是可能通过延迟或干预业经证明和有益的治疗而造成伤害。如果没有 FDA 批准或安全过关,它们还可能含有危险的成分。对于用于人和宠物的治疗产品,确实如此。“越来越多声称治愈了猫和狗的癌症的假的补救措施在网上出现,”Kornspan 表示。“无法支付大笔费用到动物医院为他们心爱的狗和猫治疗癌症的人们正在寻求费用较低的补救措施。”FDA敦促消费者避开这项潜在的不安全和未经证明的产品,并且总是与他们的持有执照的医疗保健提供最讨论癌症治疗选项。[b]FDA 采取行动[/b]2017年4月,FDA 向14家公司发出了警告信,通知他们变更或删除他们网站上的欺诈性声称。如果这些公司不遵守,则FDA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以防止他们的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b]红旗[/b]虽然一些欺诈性产品声称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和病症,欺诈性癌症产品通常使用某个特定的词汇,Kornspan 表示。消费者应该认识到特定的短语就是红旗,包括:治疗各种形式的癌症神奇地杀死癌细胞和肿瘤收缩恶性肿瘤选择性杀死癌细胞比化疗更有效攻击癌细胞,留下健康细胞完好无损治愈癌症此外,无论产品是否声称治愈癌症或其他疾病, 有一些口号向您提示它们是假的。“有合法的方法让患者获得调查性药物,例如临床试验,”Kornspan表示。希望尝试实验性癌症治疗的患者应该与他们的医生讨论治疗选项。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临床试验网站。[i]April 25, 2017[/i][b][b][/b][/b]

  • “酒煮海带”是癌症的克星?

    “酒煮海带”是癌症的克星?

    “酒煮海带”是癌症的克星?谣言:“酒煮海带”可让癌细胞自杀  有传言说“因为海带含有许多水溶性食物纤维,具有使癌细胞自杀的作用。”如果可行的话,很多食物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并不比海带少。例如裙带菜、燕麦、苹果等水果,如果说酒煮海带可以让癌细胞自杀,那酒煮燕麦、裙带菜、苹果也都具有相同功效了。解答:不会。  而且传言建议每天海带的服用量是3~5克,不宜超过20克。按照3~5克来计算的话,我们一天吃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就能获得这些水溶性纤维。那就没人会得癌症,怎么可能还会有那么多的癌症病人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281921_575406_1751239_3.png  其实,目前临床上证实有效的癌症的治疗方法只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式,而且治疗癌症的过程中是不允许饮酒的,此外海带中虽然含有多糖、纤维,但也不能过度食用。因为不仅会导致碘中毒,同时菌藻类的植物非常容易触及重金属,经常食用还容易造成汞中毒。所以任何信息说XX偏方可以治愈癌症,你统统忽略就好,不要理会。预防癌症,还是要注意三餐营养均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讨论:这些谣言您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您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能,谈谈您的观点,发挥您的想象力,参与互动,赢取积分奖励

  • 【简讯】科学家又发现约120种与癌症有关的基因

    伦敦3月9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一项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中,又发现了约120种基因的变异与癌症有关。这一发现使已知的与癌症相关的基因从350种增加到约470种。  此前的研究认为,癌症与人类基因变异有关。   这种基因变异导致细胞无节制复制,形成恶性肿瘤,并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  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说,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分析了200多种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样本,从中选取了一类名为“激酶”的基因。研究人员发现,在这类基因发生的1000多种变异中,有120多种基因变异与癌细胞的形成有直接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由此看来,导致癌症的基因数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这类基因被发现得越多,越有利于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为设计和开发治疗癌症的基因药物开辟新途径。

  • 【讨论】闻味识癌症?可行吗?

    【讨论】闻味识癌症?可行吗?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260851_296191_2185349_3.jpg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提起癌症,人们往往谈之色变,“不治之症”的观念根深蒂固。曾有个笑话说:世界上哪句话最让人心情愉快?答案不是“爱你一生一世”或“你中了500万”,而是“您的肿瘤是良性的”……罹患癌症的患者往往在病痛还没有造成巨大伤害之前,心理已经遭受了沉重打击,对康复和治疗失去了信心。

  • 听说癌症防治也将有疫苗了

    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Greet-Jan Boons透露,癌症也将有治疗性疫苗。最快1年,针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性癌症疫苗就将上市。这消息不知道是不是靠谱?

  • 宇宙神秘频率X射线能治疗癌症 不伤健康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们在研究恒星以及黑洞周围如何进行化学元素射线的放射和吸收时,发现诸如铁这样的重元素在受到特定能量X射线照射下,会发射出低能电子。依据这个情况,其联合了医学专家和放射肿瘤专家,研究这种特定能量的X射线对人体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并发现其具有某种特异性,计划发展一种新型的放射治疗的方法,旨在针对人体内顽固的肿瘤细胞,但是对人体的健康细胞和组织不产生巨大的危害。这个发现却为医学上的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利用确定的重元素制成一种植入物进入人体内,医生可以通过这种植入物放射出的低能电子消灭肿瘤细胞,这种方法比目前医学上使用全身放射性治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人体健康的组织危害较小,同时,这种植入物也可以进行医疗诊断成像,为医生提供药物效果的评估。6月24日,国际分子光谱研讨会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员Sultana Nahar对这个发现做了相关的叙述,主要使用电脑对金和铂元素放射情况进行模拟,并确定用来照射的X射线的频率  这个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单个金和铂原子在所给定的X射线频率的照射下,放射出低能电子,而如何确定并控制X射线的照射频率是极大的挑战。实验证实:这个X射线辐射频率的范围及其狭窄,大约相当于X射线频率谱宽度的十分之一,产生出超过20个的低能电子。而作为天文学家,运用基本的天体物理和化学知识探寻恒星内部的射线情况,但是作为一个医生,却也能采用相同的方法对癌症进行治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发现。  此外,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Nahar和Anil Pradhan发现:特定频率的X射线在照射重元素的时候,激发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导致电子振动并离开他们的运行轨道而产生低能电子,而剩下的物质基本为电离态的气体、等离子云以及纳米尺度的原子。  然而,当1890年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X射线的作用以及研发发展都有很大的进步,从基础物理学的角度看,物理学上的辐射在医生上的使用是非常的乱,这个现象几乎在国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的。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X射线的应用进展都还不能称为根本意义上的进步。而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医学院医学物理学家Yan Yu,作为该项目的长期研究合作方,也希望这种X射线成像和放射治疗技术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在会议上也叙述了金和铂为何会显示出此类的行为以及医院在今后如何利用这些物质进行放射治疗。  物理学家们知道,电子的轨道处于离核不同的距离上,当外围电子出现丢失时,轨道上的电子就会取代这个丢失的位置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俄歇效应。由法国物理学家俄歇所发现。通常情况下,当能量强大到足以踢出原子核模型中的第二个电子,就称其为俄歇电子。而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导致光粒子或者光子在特定的频率下发射出能量,这个频率科学家目前认为是K-阿尔法X射线。  俄亥俄州立大学该项目首席研究员认为在诸如重金属铂的原子核模型中,K-阿尔法X射线将近距离的电子给踢了出去,而其中就有俄歇电子,这些电子处于低能量的状态且数量庞大,从这点出发,足以扼杀肿瘤细胞并粉碎他们的DNA。而医院可将使用K -阿尔法X射线,这将大大地减少了病人的辐射照射剂量。相关研究人员也相信在人体中嵌入纳米级的重元素粒子,可以有效地吸收特定的频率的X射线并产生相对应的的低能电子放射,杀死肿瘤细胞。

  • 服用他汀与癌症死亡率较低有关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 美国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丹麦研究人员的一篇报告说,服用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与癌症患者较低的死亡率具有关联。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丹麦1995年至2007年间确诊的近3万名40岁以上癌症患者的数据,对他们的随访直到2009年年底结束,其中近1.9万名患者在癌症确诊前有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历史。 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研究期内,和从未服用过他汀的癌症患者相比,服用过此类药物的癌症患者死于癌症的比例要低15%。他们推测,其原因可能在于他汀能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生化通道。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该研究缺乏癌症患者的很多信息,例如治疗细节、肿瘤大小、肿瘤扩散程度等,他们还不能认定他汀类药物对癌症存活率具有直接影响。美国癌症学会专家埃里克·雅各布斯也认为,这项研究虽令人鼓舞,值得进一步研究,但不意味着癌症患者应该开始服用他汀。(记者 任海军)

  • 《科学》癌症免疫疗法非意外受挫:中国的机会?

    《科学》癌症免疫疗法非意外受挫:中国的机会?

    旭月[color=#333333]在本周的《Science》的In Depth栏目,有一篇题目《一种新的癌症免疫疗法遭受挫折》的文章,作者Ken Garber就上个月美国Incyte公司一项很有希望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失败做出分析,并对该领域近年近乎疯狂的非理性发展提出质疑。[/color][img=,248,24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6/201806081351487910_1104_3037344_3.png!w248x246.jpg[/img](图来自于网络)该药物旨在通过阻断一个被称为吲哚胺(2,3) - 二氧化物酶(IDO)的酶,从而激发人体自身的癌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尽管已有科学家,比如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神经免疫学家Michael Platten就认为,“围绕IDO酶的随机临床试验推进的速度过快了,[color=#ff0000]因为我们目前对该酶的认识仍然还只是一个黑盒子[/color]。(即:对这个蛋白质的作用机理还不是完全清楚)”如笔者在《PC膜片钳到NMT非损伤微测技术(2)》中的联想部分指出的,生物体是多维的立体时空结构,生命活动和生理现象会发生在不同的时空尺度。[color=#ff0000]试图单凭某(几)个基因或者蛋白质来解决类似于癌症这样的系统性,特别是组织生长发育相关的疾病,自然成功的概率会非常低[/color]。前两年在一次国际航班上偶然看到一个纪录片,内容是国际上一些多年从事癌症基因疗法的科学家,一致认为[color=#ff0000]人类半个多世纪的,寻找癌症疾病开关基因的努力基本上是付诸东流了[/color]。美国一个基因测序设备公司,前些年连年亏损,最后出售给了一个中国生物测序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业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后做出的本能商业反应。此次临床试验失败,迅速在整个制药行业引起了连锁效应。已有另外三家围绕IDO药物研发的公司已经取消,暂停或缩小了他们的III期临床试验规模。虽然,现在断言围绕单个蛋白质水平的药物研发会很快步基因药物研发后尘,还为时尚早,但是就笔者在美国和中国,从两国科学家们对科学仪器追求的趋势来看,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对相关基因/蛋白质功能的研究: 第一,不能只停留在细胞水平; 第二,组织水平的活体/在体研究必不可少; 第三,目标基因/蛋白质与[color=#ff0000]相关基因/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互联网机制’的研究,将是未来的重点[/color]。[img=,676,50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6/201806081352519400_5241_3037344_3.png!w676x509.jpg[/img][b](来自于:旭月生物功能研究院::BIO2014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报告。图释:左图-某大企业人事经理对一个膀大腰圆的男子说,根据您的DNA检测结果,您更像是一位93岁的中国妇女,但我们公司的这份工作需要托举重物,因此我们很遗憾地告诉您,我们不能雇佣您。右图-没有活体水平生理功能上的最后鉴定,DNA/RNA/蛋白质的工作就没有落实。)[/b]人类想尽快寻找到治愈各种疾病的迫切心态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欲速则不达。忽视了生物体的多维度,多时空的类似‘互联网机制’的特点,将某一种疾病同人体整体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研发的思路,似乎[color=#ff0000]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了[/color]。这里敏感的读者是不是还似乎嗅到了一丝[color=#ff0000]中国文化和哲学[/color]的味道?!

  • 用艾滋病病毒对抗癌症可提高治癌药物功效

    有望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技网讯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让其“弃暗投明”帮助科学家对抗癌症,听起来似乎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据每日科学网8月29日报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的科学家日前就独辟蹊径,让其成为了现实。 利用艾滋病病毒(HIV)的复制机制,该机构的研究人员已经培育出了一种突变体蛋白。该物质能极大提高抗癌药物的功效,在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时,药物剂量减至先前的1/300即可达到同样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23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该发现有望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HIV通过大量复制病毒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来进行繁殖。其显著特征是,HIV通过不断发生变异并产生多种不同突变蛋白(突变体)来进行繁殖,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将其彻底杀灭。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使用HIV的策略来治疗其他疾病,尤其是癌症的设想。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他们首先通过向HIV基因中插入一种人类基因对其进行改造。这种基因能够促成脱氧胞苷激酶(dCK)的产生。脱氧胞苷激酶是催化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在人体内合成其单磷酸盐的关键酶,是激活抗肿瘤药物的关键所在。不少病毒或癌细胞对药物的抗药性都与人体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的失活相关。因此,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一直试图通过增加脱氧胞苷激酶的活性、提高其效率的方式实现对肿瘤的抑制。 根据HIV的繁殖方式,该研究团队建立一个包括近80个艾滋病病毒突变的突变体库,并结合抗癌药物对其进行实验以确定其功效。结果发现,这些突变体在识别脱氧胞苷激酶方面比传统的未变异蛋白更有效。当抗癌药物与这些突变体蛋白联合使用时,在剂量上只需原先的1/300即可达到同样的疗效。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降低大剂量抗癌药物在使用时所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还能极大地提高效率。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在动物实验中对单独的突变体蛋白进行测试。研究人员称,除治疗癌症外,类似的疗法在抗病毒治疗中也具有一定潜力。(王小龙) 《科技日报》(2012-8-30 二版)

  • 发挥某抗精神病药物的转换功效 癌症干细胞也能“改邪归正”

    新华社温哥华5月26日电(记者马晓澄)加拿大研究人员日前在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研究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甲硫达嗪可使癌症干细胞“改邪归正”,成为正常细胞,而药物使用不会对其他正常的人体细胞产生副作用。研究人员称,基于这项研究成果,有望研发出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癌症干细胞被认为是很多癌症的“罪魁祸首”,传统的癌症疗法如化疗不仅会杀死癌症干细胞,同时也会伤害人体其他正常细胞,从而导致脱发、恶心和贫血等副作用,而且病症还容易复发。 由于癌症干细胞有别于普通干细胞,并不容易分化成稳定且不会分裂的细胞类型。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这种差异性对大量药剂进行筛选,从中找到了近20种可对抗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其中抗精神病药物甲硫达嗪的实验效果最为理想。 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甲硫达嗪虽然不会直接杀灭癌症干细胞,但能促使它们分化成稳定的正常细胞类型,从而消除这种干细胞。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巴蒂亚说,甲硫达嗪通过把癌症干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类型,实现了消除癌症干细胞的目的,这一过程中不会对其他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这显然更有利于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巴蒂亚说,他们下一步将在临床试验中检测甲硫达嗪的实际疗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化疗后复发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

  • 英开发出前列腺癌症检测新法 基因活动模式成检测关键

    中国科技网讯 前列腺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癌症,变化多端,有的患者可以活很长时间,而有的患者却很快地死去。因此,开发出有效的检测手段来评定不同类型的病症十分重要。英国癌症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新闻公报称,该所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手段,可利用基因活动的特点快速检测出前列腺癌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相信,这一血检手段可最终与现在的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试并用,用来判定哪些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在最近一期的《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英国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阐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对英国100名前列腺癌症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基因进行了扫描,这些患者中有69人病情已进入晚期,另外的31人则属于早期癌症患者。利用统计模型,研究人员将病人分成四组,每一组人员的基因活动方式皆不相同。在对患者长达两年半的病情进行系统评估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组患者的存活几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这组患者中,每名患者身上都有9个关键基因异常活跃。通过与美国的70名前列腺癌症患者的样本进行对比后,研究人员确认,通过这9个基因的活动模式可以准确确认哪些患者的生存几率更小。数据表明,具有这种基因活动模式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9.2个月,而其他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则为21.6个月。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癌症治疗来说,个性化治疗是未来的方向。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病人的基因活动模式可以判定病患肿瘤的恶性程度,这种基因活动模式就如条形码,可快速简便地加以识别。而这种通过读取前列腺患者基因变化情况来判定癌症病情的血检手段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可以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对病患进行针对性治疗。(驻英国记者 刘海英) 《科技日报》(2012-10-10 二版)

  • 【转帖】用红外光谱研究癌症?

    《生命科学仪器》2011年第04期  作者:杨红霞庞小峰;正常和癌症血清的红外光谱研究癌症是目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顽疾之一,其死亡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而且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癌症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从60年代至今,我国一些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不同的癌症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展开了癌症的初筛、普查普治,发现了许多早期病人,早期癌症病人约占普查发现癌症总数的30%~70%。早期癌症病人正规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高达70%~95%。因此找到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随着光谱技术与生物谱学研究的发展,光谱方法应用于肿瘤检测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课题。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研究小组用FTIR方法研究了各种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别,发现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FTIR光谱之间,很多谱带的峰位、峰强、相对峰强以及峰面积等存在差别,说明FTIR光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翁诗甫等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对各种组织的FTIR光谱进行研究。但是细胞培养周期长、组织取样麻烦,而且检测起来操作复杂。而血清相对来说取样方便,对患者伤害小,检测起来也很简便、快速,而且还不需要任何试剂。因此,本文利用红外光谱对血清进行检

  • 【分享】美科学家首次测序癌症患者基因组

    科学家首次测序癌症患者基因组美国科学家近日首次成功测序了一个癌症患者的基因组,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利用新方法揭开癌症的遗传学基础创造了条件。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测序的基因组来自于一位女性,50多岁死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皮肤样本的遗传材料,测序了她2套染色体的DNA,同时根据骨髓样本检测了其肿瘤细胞中的遗传突变。所有样本均采自患者接受癌症治疗前,以防DNA受到进一步损伤。随后,研究人员将患者的肿瘤基因组与其正常基因组进行了比较,以期发现遗传差异。在患者肿瘤基因组中接近270万个单核苷变异中,将近98%同样也在患者皮肤样本的DNA中检测到,这就大大缩小了进一步筛选的范围。研究人员最终在患者的肿瘤DNA中仅发现了10个可能与AML有关的遗传突变,其中8个很罕见,它们所处基因之前从未被认为与AML有关。研究人员还显示,肿瘤样本中的每个细胞拥有9个突变,而且较少发生的那个突变可能是最后形成的。研究人员怀疑,所有这些突变对于患者的癌症都很重要。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前任主管Francis Collins说:“首次确定人类癌症基因组的完全DNA序列,并与同一个体的正常组织相比较,这在癌症研究中是一个真正的里程碑。”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癌症研究所的Brian Druker说:“虽然这一研究尚不能告诉我们怎样治疗癌症患者,但它是这条路上关键的第一步。它为大规模癌症基因组测序和揭示癌症秘密打下了基础。”目前,研究小组正在测序其他AML患者的基因组,同时他们还计划将这种全基因组方法扩展到乳腺癌和肺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