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转化与应用

仪器信息网转化与应用专题为您整合转化与应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转化与应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转化与应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转化与应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转化与应用话题讨论。

转化与应用相关的资讯

  • 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
    2010年6月3日-6月5日 (技术培训6月6日-6月10日) 上海   会议简介   干细胞技术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其理论的日臻完善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在疾病治疗、动物育种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产生划时代的成果,将是对传统医疗手段和医疗观念的一场重大革命。干细胞在医学应用上有着光辉的前景,国内外政府,企业及相关单位也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   2010年10月,11月美国FDA分别批准杰龙生物,先进生物运用干细胞开展临床试验,可以预见干细胞在未来的几年里将是充满机遇与竞争的。   我国干细胞研究目前处于空前的好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批复关注干细胞发展,并且将干细胞列为重大研究计划的专项。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成果及研究量均已受到世界瞩目,近年来我国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已成为干细胞研究大国,并在许多领域几乎与世界同步,有的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通过加快干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及应用对提升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持续创新能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干细胞是基础研究与临床联系十分紧密的领域,尤其是癌症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各种组织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心脏干细胞,肝脏干细胞,胰腺干细胞等)发现,为人类解决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退行性疾病,损伤与修复提供关键性的治疗手段。为此,特举办干细胞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推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帮助中国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寻觅合作机会,推动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将继续秉承“高水平,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加强交流,提高水平,为干细胞科研事业及临床应用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最有效的支持和交流平台,技术讲座将邀请国内外干细胞领域的顶级科研和临床研究专家,分享干细胞技术进展,临床研究技术及临床标准探索,内容涉及干细胞培养/分化/重排/调控/临床研究实例等各项技术,议题包括:干细胞维持和分化 、干细胞重编程研究、发育与模式动物研究、干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胚胎与成体干细胞的应用、造血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干细胞与药物研发等。   为满足广大学员进一步了解临床级人类胚胎干细胞建系标准和掌握扎实的胚胎干细胞培养基本技术,同期还在同济大学医学院开展“胚胎干细胞技术培训班”。   为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加本次讲座及培训!   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组委会   会议时间:2011年6月3日~6月5日 地点:同济大学逸夫楼 会议规模:400人   培训时间:2011年6月6日-6月10日 地点:同济大学医学院   主办单位   华东干细胞库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学分会   中科院干细胞库   北方干细胞库   南方干细胞库   演讲嘉宾   徐国彤 同济大学医学院   金 颖 中国科学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孙 毅 同济大学医学院   周琪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肖 磊 浙江大学   康九红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曹谊林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曾凡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邓宏魁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卫立新 第二军医大学   沈晓骅 清华大学医学院   联系方式:   组委会秘书长:   路建伟博士   E-mail:jwlu33@gmail.com   Tel: 86(21)65984257   报名咨询:   张依寒 Yihan.zhang   E-mail:Yihan.zhang@bioon.com   Tel: 86(21)54481353  Mt: 13681810839
  • 网络讲座 | 高内涵筛选在转化医学与个性化医疗领域的应用:化疗药物反应的检测
    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又来啦!本期webinar邀请到的是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研究所的李响博士。李博士现就职于David Andrews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利用高通量,高内涵筛选药物组合和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的大数据分析。在David Andrews教授的带领下研发临床Chemoresponse Assay,立志于推动个人化精准医疗的临床转化与应用。Chemoresponse Assay目前可以为CLL的生理和病理药物反应提供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临床检测。接下来将把检测方式应用于AML临床验证。针对固体肿瘤,Andrews团队利用新型化合胶质建立了基于乳腺癌,肺癌病人原发癌细胞的3D类器官配合Chemoresponse Assay的检测筛选。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讲座题目:高内涵筛选在转化医学与个性化医疗领域的应用:化疗药物反应的检测讲座时间:8月29日下午14:00-15:00主讲人:李响 博士(多伦多大学)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内容简介本期讲座李博士将结合自己的研究给大家介绍以下内容:1. 概括介绍目前癌症治疗的方法,利弊和趋势以及对精准医疗的需求。2. Andrews实验室创立了利用高内涵药物筛选结合机器学习从而对癌症病人化疗药物反应的快速检测:HCS Chemoresponse Assay。结合目前进行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临床验证来讲述检测流程和检测原理。HCS Chemoresponse Assay的优势以及临床实验结果举例。针对固体肿瘤的肿瘤类器官的建立与HCS Chemoresponse Assay的结合简单介绍。HCS Chemoresponse Assay在转化医学,药物研发和临床检测的展望。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报名主讲人简介李响 博士Melbourne University墨尔本大学生物医学学士;Melbourne University Honours墨尔本大学生物医荣誉学士;Melbourne University-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WEHI) PhD墨尔本大学-伊莉莎霍尔研究所博士;University of Toronto-Sunnybrook Research Institute Post-doctoral fellow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研究所博士后;博士阶段在WEHI主攻细胞死亡与癌症研究。现就职于David Andrews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利用高通量,高内涵筛选药物组合和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的大数据分析。更多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安排,具体时间以珀金埃尔默微信推送时间为准。敬请关注! 主题预计时间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9/19/2019使用Alpha技术研究RNA甲基化“橡皮擦” (ALKBH5)10/24/2019研究蛋白相互作用就是这么简单11/7/2019细胞成像分析前沿应用案例心得分享11/28/2019原来药物研发还可以这样做—基于表型筛选的药物研发11月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助力脑靶向载体的研究12/19/2019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时事新闻】赛默飞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携手促进应用科学领域创新科技转化
    2016年1月25日,北京——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加速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整合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生物医学科学、转化医学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共同推进研发成果向应用市场的转化。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表示:“此次合作与中国‘十三五’ 核心理念中的‘创新’和‘共享’高度契合。我们将为研究机构提供优异转化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对接,加速应用科学领域的科技进步。” 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士杰表示:“通过与赛默飞的合作,我们不仅可以在技术层面上获得优异支持,更可以在创新科技转化效率方面获得显著提升,让我们研发的科技产品有更多机会为民所用。” 赛默飞致力于通过创新科技产品与服务,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此次与国内顶尖高校北京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旨在通过基础和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推进基础知识发展,同时加强互惠科研交流,并针对战略合作期间的研究发现开发相关应用。该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未来会将有望推广到中国其他科研机构,甚至覆盖亚太地区。---------------------------------------------------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 司,员工人数约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 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 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请扫码关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官方微信
  •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2012年6月27日,北京&mdash &mdash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和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于6月26日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旨在加速转化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促进基础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会云集中美专家,共同探讨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中医药转化医学,基因组学以及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共同分享科技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一种新的医学发展方向,其核心内容是针对临床问题,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患者病床前的临床应用,是一种旨在疾病防治的手段。本次研讨会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安捷伦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博士、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研讨会囊括多个话题,包括从研究探讨到临床应用,如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安捷伦公司在转化医学的研究策略和方向、中医药转化医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安捷伦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及其在转化医学的应用等。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取得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而平均转化率仅为20%,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其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如何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到疾病治疗中来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大量资金正投入蛋白质组学和治疗领域,政府也耗巨资建设、配备大量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实验室,增强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同时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厂商的积极参与和技术推动,是科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推动力。 凭借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整合生物学方案正在广泛并深入地被科学界和产业界认可,并在&ldquo 转化医学&rdquo 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捷伦科技公司也十分看重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的第二大市场。为了促进中国药物分析研究、转化医学等医学领域的实验教育和科研创新,安捷伦科技通过捐赠仪器设备、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数十所一流的大学保持长期的教育和科研合作关系。 安捷伦科技公司正站在生命科学技术前沿,引领并推进产业发展方向,其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正在并将一直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转化医学: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rdquo 的演讲 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分享安捷伦转化医学研究方向和策略 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中医药转化医学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rdquo 的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探讨了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话题 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发表题为 &ldquo Towards a Pathway-level View of Multi-omics Data and Its Use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rdquo 的演说,介绍了安捷伦整合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20,0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数据显示六成科研成果得不到转化应用
    盘点2012年,各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将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得奖情况作为喜报。然而,这一份份喜报背后却深藏隐忧。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六成的科研成果闲置在院所“高墙”内,得不到转化应用。最近在南通举办的“国家千人计划”创新论坛上,有专家发问:高校科研,到底该盯着得奖还是生产?   “最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高校院所更注重推出了多少项科研成果,而对有多少科研成果实现转化与应用不太在意。”中科院客座教授、海门慧聚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登贵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不少专家教授只顾埋头做科研,成果却未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不仅无法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在无形中造成科研资源浪费。   杨登贵说的这种情况,在江苏普遍存在。据统计,我省高校的科研资源与能力占全国高校的10%,仅次于北京、上海 在2012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共获奖63项,占授奖总数的20.5%,名列全国省市第二。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只有四成左右科技成果得到转化,真正走出实验室。   如何将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获得的成果转化应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对产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但数据显示,目前我国70%的科研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脱离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对此,该报告提出,加快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搭建更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成为不二选择。一句话,就是科研机构搞科研,要盯着得奖,但更要盯着生产。   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科研成果走出“高墙”。专家建议,首先应该建立新的科研成果考评体系,学术成果评价应以适用性和实用性作为量化的重要依据,鼓励院校科研方向和社会生产相结合,“让教授不再只盯着象牙塔里的一方世界,把眼光投放到更复杂广阔的现实世界中去,引导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   “专家教授也不妨走出院所,在生产中搞科研。”杨登贵“现身说法”。他曾任台湾中兴大学化学系教授、院长,10年前毅然选择走出高校的“深宅大院”,来到海门组建了慧聚药业有限公司。“走出来,才发现天地更为广阔。”慧聚药业这家不到100人的企业,先后从美国、英国、瑞士以及国内著名院校引进了一大批顶级人才,拥有35名博士,26名硕士,目前已成为一家集原料药、药物中间体、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申请了7项发明专利,有3项已授权,完成了200多个研发项目,其中转化至车间批量生产的项目有近50个,被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规模生产的项目8个,在欧美上市的新型药物2个,全球首个不含氟的喹诺酮类抗菌创新药TOPO获得国家临床批件,杨登贵也多次获省市以上奖励,“得奖与生产双丰收”。   “国家还要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加大科研力度,普及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更多企业、高校、研究所建立合作平台。”省经信委副主任戴跃强表示,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产学研合作引导与支撑,目前江苏新兴产业规模优势尚未真正确立,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国际竞争力还不强。这就需要更多专家提供智力支撑,离开了智力支撑,新兴产业“新”不了,也长久不了。   可喜的是,企业找高校打造合作平台,双方“一拍即合”的现象日益频繁。目前,1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500多个科研团队与我省企业结对、合作共建的校企联盟已达4500多个。不少专家教授到地方考察后,实现由嘉宾到创业先锋的转变,他们创办的高新企业、承担的科技项目成为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崭新亮点。
  • 专注TIMS技术 加速推进转化医学研究——访布鲁克道尔顿中国区组学与制药应用经理刘先明
    当前,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收录的质谱数据可覆盖人类约90%的蛋白,同比可映射至其他物种的蛋白。尽管如此,蛋白组学鉴定深度依旧受限于液相色谱分离能力、质谱扫描速度和灵敏度等因素。因此近些年,基于离子大小和结构在气相中进行分离的技术,离子淌度(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IMS)成为质谱领域的关注焦点,并被引入到大规模蛋白质组学分析,使得蛋白质组学进入了4D新时代。4D-蛋白质组学是在3D分离即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质荷比(m/z)、离子强度(intensity)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增加了第四个维度,离子淌度(mobility)的分离,进而大幅度的提高峰容量、扫描速度和检测灵敏度,带来蛋白质组学在鉴定深度、检测周期、定量准确性等性能的全面提升。  自1960年代起,IMS和质谱检测器实现耦合,随后各种IMS方法被研发出来并不断更新。这其中包括漂移时间淌度谱(DTIMS)、行波离子淌度谱(TWIMS)、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呼吸式离子迁移谱(AIMS)和捕集离子淌度谱(TIMS)等。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布鲁克于2016年推出了全新的质谱技术平台timsTOF,该系统的离子淌度分辨率超过了200,并将布鲁克专利TIMS(Trapped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技术与布鲁克高性能的QTOF质谱联用,该仪器可在高分辨率下分析未知物及化合物构象。此后布鲁克专注提升TIMS核心技术性能,基于tims平台不断推陈出新,适配多组学研究中各种新兴的应用需求... 2022年,布鲁克推出timsTOF HT(High Throughput)系统,直面蛋白成像的难题与挑战,该系统搭载了第四代的TIMS技术,可实现更高灵敏度的分析、更快的扫描速度以及蛋白定性和定量的深度分析。可以说,布鲁克基于timsTOF持续进行着技术创新,并努力拓展蛋白质组学应用研究的边界。  在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布鲁克道尔顿中国区组学与制药应用经理刘先明,与他就timsTOF平台的里程碑产品技术、4D-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蛋白组学成像技术难点、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布鲁克道尔顿中国区组学与制药应用经理 刘先明  基于TIMS,但不止于TIMS  仪器信息网:在timsTOF的发展历程中,您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和技术有哪些?  刘先明:布鲁克2016年发布timsTOF第一代产品,采用了布鲁克独特的捕集离子淌度技术TIMS,超高的离子淌度分辨率可满足研究和分析的更高要求,奠定了布鲁克质谱技术拓展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基础。  2017年发布的timsTOF Pro改变了蛋白组学的分析方式,在灵敏度和扫描速度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性突破。比如原来常规的蛋白组学可能需要微克级别的样本分析,而在timsTOF Pro上只需要纳克级的样品就可以做到非常好的数据。  2019年,布鲁克发布了timsTOF fleX产品,结合质谱成像技术让4D-多组学拓展到了空间组学研究。而利用质谱成像技术在组织上分析代谢物、脂质、糖苷和蛋白质等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成像像素点之间的相互叠加,为此,布鲁克近年接连推出了MALDI 2(二次激光电离)和MicroGRID技术,与质谱成像技术结合可大幅提升其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  2021年,布鲁克发布了单细胞质谱timsTOF SCP,专门针对单细胞组学应用。在这款商业化产品推出前,分析科学家们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否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蛋白组学,在细胞跟细胞之间进行差异分析。所以timsTOF SCP也是全球首款专门针对单细胞研究推出的商业化产品,可以说是单细胞领域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高通量timsTOF HT 助力转化医学研究  仪器信息网:2022年布鲁克推出新品timsTOF HT,其关键词之一是“更宽动态范围”,timsTOF HT的哪些创新技术得以实现该特点?该技术突破能解决哪些以前解决不了的应用问题?  刘先明: 新品timsTOF HT,也是基于TIMS这一核心离子淌度质谱技术来打造的。首先该产品采用了第四代的TIMS XR cell技术和14位的Digitizer(数模转换器),提升了离子容量,扩宽了分析的动态范围。不仅如此,timsTOF HT还能实现更快扫描速度(≥150 Hz), 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蛋白质组学分析通量。针对一些生物医学领域的特殊样本,如体液蛋白组的深度鉴定,timsTOF HT在扫描速度、动态范围等核心性能的提升将为该应用领域的分析科学家提供更好的分析工具。  实际上,timsTOF HT的目标应用场景就是针对含有高丰度蛋白的体液样本分析和转化医学应用的临床大队列的分析,上文提到timsTOF HT在采集速度的提升上能够实现高通量分析,能够帮助临床大队列分析缩减时间成本。  可以说,timsTOF平台打造的每一代产品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应用特点。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越发精细化,早期我们关心的是样本鉴定了多少蛋白以及能定量多少蛋白。而现在蛋白组学研究的精细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翻译后修饰组学,其涉及的不仅是有哪些修饰、能鉴定多少修饰,更关注的是修饰的精准定位,比如在同一个修饰肽段上,在哪个位置准确鉴定和定量。另外一方面是研究方式的变化,早期研究更多基于一群细胞,现在已经发展到从单个细胞层面研究细胞表达的差异。此外,当前比较“火”的空间蛋白质组学,其需要结合质谱成像技术分析空间分布的差异。  新型质谱成像解决方案 直面蛋白成像的挑战  仪器信息网:我们关注到,布鲁克联合AmberGen推出了HiPLEX-IHC 肽编码抗体探针为timsTOF 系统推出新型的成像解决方案,并于近期将Miralys肽标签抗体试剂盒应用于timsTOF HiPLEX-IHC 工作流程中,请问该解决方案有哪些技术优势?对于质谱成像研究来说,该技术提升为质谱成像研究带来了哪些改变?  刘先明:质谱成像技术是基于组织的原位分析并进行分子的空间分布分析,在空间多组学研究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基于质谱成像技术发展得较为成熟的有空间代谢组学、空间脂质组学、空间糖组学,而空间蛋白组学的分析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对于MALDI技术来说,做大分子蛋白的直接成像比较困难。因此布鲁克联合AmberGen,基于HiPLEX-IHC 肽编码抗体探针标记目标蛋白,而该标签的连接是光裂解试剂,经过MALDI激光照射后,标签与抗体间的键断裂,便可以直接测定肽段的信号,肽段的信号的分布就代表了特定蛋白质在组织上的分布。此外,肽段标签的特异性更好、成本更低,因此该解决方案可以在空间蛋白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HiPLEX-IHC技术目前已经拥有100多种抗体针对于不同的肿瘤的标志物,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某些疾病的标志物进行结合,因此未来该技术有望在临床辅助诊断领域落地应用。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质谱成像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刘先明:质谱成像技术在国际上已从部分前沿应用扩展到了临床辅助诊断等领域,比如欧洲一些医院已将质谱成像作为辅助工具,用在疾病临床诊断中。而制药领域中,质谱成像技术在新药开发、药物靶点研究、药物代谢等研究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成熟。文中提到的布鲁克2021年上市的新品——单细胞质谱timsTOF SCP,在日前由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的“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上获得了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奖”,具体请见:12台仪器获殊荣!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奖”重磅揭晓
  • ACCSI2019“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医疗”论坛:聚焦科学仪器临床转化与应用
    p    strong 2019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9) /strong 于2019年4月18日在美丽的“岛城”山东青岛盛大召开。年会为期两天,旨在让参会者在最短时间内把握科学仪器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进展,为政产学研用搭建一个思想碰撞的舞台,加快行业健康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60b9ece7-d722-49e8-9201-9dbbc629163a.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9)现场 /p p   作为本次年会的重磅论坛之一, strong ACCSI2019“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医疗” /strong 论坛于4月19日下午1:30-5:30举行。论坛得到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鼎力支持,邀请了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医生、医学实验室管理者、企业高管共同就大家关心的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发展,行业需求,产业发展等话题共同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5a01d92-51e2-4040-899d-a78a26d79896.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医疗”论坛现场 /p p   论坛上半场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3.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09abd5a-a56c-4c4c-9aba-dbf7da99f314.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颜光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4.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4.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2d851ee-68d1-4a0e-97d3-b189dacd1e5a.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主任 刘勇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核酸检测技术应用分享》 /span /strong /p p   刘勇主任就核酸检测技术、蛋白、多肽检测中的应用以及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具体介绍了飞行时间质谱核酸检测技术的实验流程、目前已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及鼻咽癌发病风险基因检测,从项目背景、质谱技术检测优势、结果判读等讲解了飞行时间质谱核酸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了耳聋基因筛查案例分享。其次,从肿瘤生物标志物筛选与早期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在不同酶解条件下酶解情况监测、阴道微生物质谱快速检测、Veristrat肽谱分对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及药效评估等四方面介绍了飞行时间质谱在蛋白、多肽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最后对临床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加以分析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5.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5.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6adf104-672c-47f0-ac75-5f44f688a880.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副主任 秦雪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精准医疗和分子诊断项目应用》 /span /strong /p p   精准医疗可以进行发病易感基因遗传缺陷风险分析、早期筛查、针对性预防疾病发展、针对药物的可能反应进行治疗选择。 /p p   精准医疗的核心即为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的诊断技术,分析材料包括DNA、RNA和蛋白质。通过各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分子杂交、荧光定量PCR法、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对各类标本(组织、血液、体液、尿、便)进行核酸/蛋白定性定量分析。该手段常应用于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肿瘤预防、早期诊断、个体化用药、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健康评价,具体包括分子诊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流感病毒检测、药物代谢、无创产前筛查、肿瘤个体化用药、胚胎植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肿瘤等,又在法医、药学、考古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p p   伴随着精准医疗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仪器灵敏度也越来越高。但仪器厂商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医院样本量多,工作量大,仪器操作过程的简化和实时快速是仪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6.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6.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c213f8c-572c-4bb7-97c6-3a22748508ba.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北京博晖创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周朋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精准医疗浪潮下的微流控技术》 /span /strong /p p   迄今为止,国内精准医疗的实施绝大部分用于辅助生殖、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单基因病检测、肿瘤个体化治疗、遗传性肿瘤风险评估、肿瘤早期筛查等。癌症治疗,是目前精准医疗的重要应用领域,以体细胞突变导致异常的蛋白为靶点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途径。 /p p   2016年,低收入国家的一半以上死亡是由所谓“第一类”疾病造成的,其中包括传染病、孕产原因,妊娠和分娩期间出现的病症以及营养缺陷症。临床基因测序对这类疾病诊疗效果的提高基本上无能为力。而POCT病原体多重联检可以从精准医疗的角度助力高质量延长寿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精确检测致病病原体比测“聪明基因”更有意义!周朋博士认为:精准医疗的推力应当也只能是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的检测需求 临床基因检测的大规模普及还需时日 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的基因检测产品在精准医疗的浪潮下大有用武之地。 /p p   论坛下半场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孙桂荣主任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7.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7.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129f7d4-1625-4579-80e0-0a697446c351.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 孙桂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8.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alt=" 8.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2106d6fc-2504-4a9e-8f96-f1af1d32e561.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分子病理诊断科主任 邢晓明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二代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 /span /strong /p p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即通过捕捉新合成的末端的标记来确定DNA的序列。二代测序技术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的同时,还大幅提高了测序速度,并且保持了高准确性。 /p p   从技术层面,NGS技术已经可以适用于临床检测,并且肿瘤的多基因检测大势所趋。在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领域,NGS的优势明显高于传统Sanger等检测方法。针对晚期或者无法获取手术组织标本的患者,NGS的平行多基因检测,可在有限的标本量的情况下,尽可能了解患者肿瘤相关基因状态。对于ctDNA的检测,在指导用药、治疗疗效评估及进展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同时也存在临床应用的挑战,仍需继续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00.png" alt=" 100.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ffcb09d-71be-499f-a801-4fd44785ff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MGI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器产品业务副总监 汪婧婧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国产测序平台助力“生”“活”“染”》 /span /strong /p p   基因测序作为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还是蛋白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以及本身也是一项前沿技术,涉及到精准医疗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精准医疗体系的建设以及整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p p   汪婧婧从三个层面来讲述国产测序平台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 /p p   生——生命健康,与生俱来的基因信息,如无创产前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新生儿单基因病、 /p p   活——针对肿瘤。肿瘤可能是遗传性肿瘤,也可能是体细胞突变积累产生的肿瘤。如果从技术层面能够更早的做肿瘤基因突变的检测,则有可能把肿瘤变成一种慢性病,人们不再谈癌色变,而是把状态从“死”控制成“活”。 /p p   染——外来基因,如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快速识别外来基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崔.jpg" alt=" 崔.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6979674a-9040-469e-abb8-f29b7d778a5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 崔巍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现状和进展》 /span /strong /p p   CTC是指存在于外周循环血中的肿瘤细胞,在实体肿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发生发展过程中释放入血,大部分肿瘤细胞在进入外周血后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存活下来的CTC具有粘附性和侵袭性,增加了肿瘤转移的风险。CTC在评估肿瘤负荷、监测肿瘤转移复发风险、判断预后等方面备受关注。结合富集和鉴定技术检测CTC的商品化方法已用于转化研究和临床应用,由于检测原理不同。其临床应用也有所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CTC检测技术,需根据临床方案进行验证评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373" title=" 1he.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73px " alt=" 1he.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9c46bb4a-013d-4274-8e81-49e574a0459c.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后合影 /strong br/ /p p   在我国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当下,本次“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医疗”论坛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精准医疗前沿技术的研发、临床转化及技术产业化进程,为精准医疗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让更多机构牵手合作,持续为精准医疗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共同助力国家精准医疗及基因测序行业的进步。 /p
  • 绿享未来 监测先行 | 谱育科技参加“首届环境监测前沿技术及转化应用(青岛)论坛”
    10月21-22日,由深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技术创新研究院与青岛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首届环境监测前沿技术及转化应用(青岛)论坛”在青岛召开。谱育科技作为高端国产科学仪器制造商受邀参会,携全新高端国产环境监测技术与产品亮相现场,为环境监测与管理提供新模式、新思路、新应用。精彩汇报,赋能智慧监测与协同管理论坛期间,谱育科技副总经理、技术总工 刘立鹏发表名为《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及在协同管控中的应用》的报告。刘立鹏对谱育科技大气环境监测板块的核心细分模块(大气网格化监测、颗粒物源解析监测、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和大气污染移动走航车监测等)和环境现场检测/执法便携监测设备等专精核心产品进行介绍,通过“创新+服务”赋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和协同管控,为环境决策和执法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依据。展台一览,监测先行 监测灵敏 监测准确在同期举办的环境监测核心技术与精密仪器成果展中,谱育科技带来大气环境管控、水环境管控、污染源管控、园区一体化管控与城市智慧环保5大生态环境智慧监测方案,同期展出EXPEC 3500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EXPEC 3200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测量仪(催化法)等大气监测便携新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与会人员驻足咨询。便携精品,创新环境监测新模式多年来,谱育科技依托多项高精尖自主创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便携化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旗下推出多款高科技监测利器,可实现大气、水体、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谱育科技便携监测仪器具备集成度高、灵活轻便、精准出数和操作简单等领先优势,能大幅度提升检测效率,保证检测数据“真、准、全、快”,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现场执法、应急管理等场景,目前已效力于政府督查、企业自查与三方检测等多监测领域。创新立基,服务加码。谱育科技同时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售后服务,锻造“产品+服务”的优质品牌金名片,解决产品使用后顾之忧,助力环境监测提质升级。未来,谱育科技将持续发挥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创新潜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
  • 聚焦转化医学创新趋势 加速研究成果应用转化 ——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京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9年9月19日,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携手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了“转化医学与生物影像---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邀请顶级权威专家进一步解读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生物影像等先进技术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来自全国的近200名学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参加了此次盛会。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5px height: 35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74cc5b1-2646-4a3c-8356-db59c1fe3a81.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width=" 555" height=" 358" / span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0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会议现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15f93bb-0331-47c0-8495-fafe22e60ebb.jpg" title=" image002.png" alt=" image002.png" style="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闫学海致开幕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生化室”)副主任闫学海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他介绍说:1992年建立起来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着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目前,实验室设有6个研究部,基本涵盖了国内生化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将实验室成果真正应用在医学诊疗过程,即医学转化过程,是生化室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转化医学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大部分的相关实验过程及流程都得自己摸索,并且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化室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难以获得最前端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专业的人员支撑,这个问题也正是转化医学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瓶颈,导致了虽然基础研究发展较快,但是应用效果与预期依然相差甚远的困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017年,生化室与同样想要解决国内转化医学现有问题的珀金埃尔默不谋而合,创建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旨在为广大科研机构、药企、医院等研究人员提供从分子、细胞、小动物到组织切片水平的全套转化医学技术和实验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运行两年来,已服务包括北大、清华、军科院在内的近180家单位;完成系统性实验407次,组织技术会议25场,针对不同设备的应用技术培训172次,累计参观人数达613人次;并相继在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JACS、Adv Mater等期刊连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此外,外泌体型和微球型肿瘤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向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迈进,也有部分成果已经通过伦理审批,即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共享开放,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ad10fdf-6af9-4b1f-b0a4-4364a6d96de9.jpg" title=" image003.png" alt=" image00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采取开放共享的模式,配备了三名全职实验人员和十台珀金埃尔默尖端仪器设备,涵盖现阶段转化医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检测。通过开放共享的模式,实验室可提供基本的机时服务和独特的技术服务,帮助科研工作者设计课程,产生优质数据。同时还通过举办多种技术培训、应用研讨活动,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业务中国区总经理刘疆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发展,共建实验室已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服务华北、辐射全国的覆盖范围,为人才培养、转化医学以及个体化精准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尖端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提升实验室的服务能力,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大咖云集,分享行业前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NIBS、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以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依次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e57f63f-c951-4cb1-8001-c3650f361766.jpg" title=" image004.jpg" alt=" image0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炜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中科院过程所魏炜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方向和发展情况。生化室目前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转化链,研究方向涵盖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和生化剂型工程。随后他做了题为“基于材料设计的抗肿瘤高效疫苗”的报告,阐述如何基于材料设计高效的肿瘤疫苗,以及具有多重仿病原体特征的新型仿生疫苗佐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被问及下一步颗粒型佐剂的应用发展时,魏炜表示:“未来,我们仍将聚焦颗粒型佐剂的创新,做更仿生的设计,例如更好地模拟病原微生物,去激活体内免疫系统。我们也将继续扩展佐剂的应用范围,比如针对于细胞治疗的佐剂等。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佐剂和其它疗法的联合治疗研究,以更好地造福病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谈到转化医学所面临的挑战时,魏炜结合自己所做的纳米药物为例,“纳米药物最近十年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发表了数万篇的论文,但实际上只有200多个进入临床实验,最后只有十个左右变成了产品。成药性转化比较低的原因,从生物学角度来思考,主要是由于人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和个体差异性;从材料的角度思考,过于复杂的设计和新的化学结构也会导致安全评价周期非常长,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为了加速转化进程,魏炜所在的马光辉研究员团队采用了不太一样的思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FDA批准或者至少是FDA备案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来提高纳米药物的应用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速成药性,更快地转化到临床上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005e97b-671e-4000-ba5a-2b1d318700cd.jpg" title=" image005.png" alt=" image00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 袁守军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袁守军研究员重点关注各类肿瘤模型、抗癌候选物成药性、癌症防治食品研发及新药临床前评价阶段面临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他做了题目为“不同靶点药物联用药效的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的报告,利用小动物活体影像技术建立各种肿瘤模型,进行抗癌药物的临床前筛选评价,同时结合多药合用协同/相加/拮抗的数学规律,建立了“一带一线”数学模型,该模型能为新复方药物研发、多药联合效应的定量评价和中药复方的效应评价等提供可靠通用的计算方法。报告也表明药效学是新药研发的基础和动力,基于此才能回答定性乃至定量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dff539b-68a4-490f-9cfb-df8bc40659c3.jpg" title=" image006.png" alt=" image00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家纳米中心 李素萍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国家纳米中心李素萍研究员做了题目为“医用纳米机器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的报告,她提出了智能纳米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用于抗肿瘤治疗;靶向干预血小板功能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以及靶向溶栓、抗栓的新型血栓性疾病治疗药物研究,开拓了现场参会人员的研究思路。她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通过构建DNA自组装纳米药物,靶向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诱导肿瘤退缩,以及相关产业化探索——抗肿瘤纳米栓塞剂的转化应用。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83abfae-5562-446b-99d3-2bd6835f1450.jpg" title=" image007.png" alt=" image00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天津中医药大学 朱彦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研究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理学、心血管病的动物模型、基因及细胞治疗、新药发现等研究,他做了题目为“生物影像技术助力多组分复方中药药效作用机理解析”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影像高内涵、小动物活体成像等对复方中药丹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揭示了生物影像技术对成分复杂,靶点众多的复方中药药效评价和机理解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他也在报告中阐述了传统中药(TCM)、现代中药(MCM)、和化学药物之间的传统与创新,让听众对传统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整合药理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5deb3c8-b4e8-4654-b5f7-dd721af2c663.jpg" title=" image008.png" alt=" image00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韩霆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韩霆研究员课题组近年主要研究建立新型癌症模型,包括人源细胞系、小鼠模型,从基因、分子、生物信息、生物化学等方面寻找新的靶向药物。在会上,他做了题目为“Expanding the druggable proteome”的报告,介绍了结合高通量药物筛选、正向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重组,发现和研究具有促进致癌蛋白降解功能的天然和人造小分子配体的研究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ac27335-38d9-48a1-b715-08f249bc8c3b.jpg" title=" image009.jpg" alt=" image0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 王韫芳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王韫芳研究员主要从事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相关研究工作。她在本次会议做了题目为“类器官和组织工程组织助力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研发”的报告,利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使其分化为成熟的、有功能的细胞,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发育、分化的机制研究工作,探索其在再生医学、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类器官和组织工程助力疾病模型构建,以人胎肝干细胞3D诱导的肝细胞organoids为模型,对药物从器官形态和功能水平多个角度进行个性化评测及肝毒性测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aaa7aa5-c1de-46dc-9714-6a27e5197c31.jpg" title=" image010.jpg" alt=" image0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丕龙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研究员分享了题目为“Utilizing and Mainpulating Biomolecular Phase separated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报告,阐述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液-液分离相变”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不溶性蛋白沉积引起的渐冻症的药物筛选应用。李丕龙研究员主要探索液-液分离相变在表观遗传学、癌症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生理病理意义。在实际应用方面,课题组利用相变开发生物大分子药物,用于癌症免疫治疗;高通量筛选寻找能调控异常相变的小分子,希望向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推进;用于高通量筛选蛋白/配体互作的小分子抑制剂/促进剂和各种修饰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促进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据李丕龙研究员介绍,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研究还很新,相关现象在10年前被首次提出,相关的研究直到4年前才被陆续发表,在基础研究还属于起步状态下,实际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说:“目前的研究方向只是该领域的冰山一角,相信在未来几年,利用生物大分子相变作为工具、作为对象的转化医学研究会蓬勃发展,或在渐冻症、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22aa68a-fd94-49dc-8462-f0931e3c8bd9.jpg" title=" image011.png" alt=" image01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 钟辉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钟辉研究员聚焦于免疫与人类健康领域,主要开展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分子机制两方面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她分享了题目为“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ion by the ER Stress Transmission Mediator GP73”的报告,介绍了高尔基体膜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 GP73)通过调控ER Stress在肝癌细胞向巨噬细胞传递进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珀金埃尔默EnVision VIP Club 旨在加强用户间交流,拓展应用思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珀金埃尔默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启动仪式,EnVision多模式检测仪作为高通量药物研发的金标准仪器,在国内拥有许多经验丰富的用户。EnVision VIP Club是珀金埃尔默为这些用户量身打造的平台,旨在加强用户交流,拓展应用思路,提升研发效率。俱乐部将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加强用户间的沟通,分享行业最新进展和动向。用户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会获得相应的VIP积分,可用于购买耗材,抵扣仪器维护工时费,抵扣DEMO实验机时费,兑换高峰论坛入场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对于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刘疆表示:“珀金埃尔默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先进设备,我们更注重给用户制定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与科研人员紧密的合作,攻克科研与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301px height: 3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134260a-efe4-419c-8f5e-c55103b43ad5.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14192607.png" width=" 301" height=" 37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543px height: 16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58659bb-6fe9-4300-8710-5d8c92a2186d.jpg" title=" 2e25b9b6-d0c8-4dda-8b8d-af6ff29795e8.jpg" width=" 543" height=" 169" / /p
  • 第五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将举行
    由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论坛科学委员会、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和全球医生组织联合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协办的&ldquo 第五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rdquo 将于2014年6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ldquo 转化医学全球化新时代&mdash 促进转化医学综合功能架构的建设&rdquo ,论坛将结合当前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交流前沿进展、实践经验、转化研究机构建设和转化研究发展方向,特别是以患者为核心,全方位促进创新科技、最佳产品和诊疗方案发展与临床诊疗实践应用的对接。   转化医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与前沿技术协同应用的创新学科领域。21世纪初,国际医学界开始倡导转化医学研究,并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战略共识。我国也将转化医学确定为生物与医学前沿领域的重大发展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阐明了:&ldquo 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rdquo 的国策。但与国际转化医学领域的发展相比,我国转化医学的现状仍处于起步阶段。   论坛将就&ldquo 大数据与转化医学前沿领域的机遇与挑战&rdquo 这一热点,邀请美国三院院士、系统生物学研究院Leroy Hood教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和华大基因研究院汪建研究员,分别从系统生物学、组学与跨学科交叉领域、多视野论述大数据和转化医学前沿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发表演讲。来自中美两国基础、临床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域,以及政策法规监管机构、生物医药与生物信息科技产业等专家学者和科研管理人员还将就临床样本库 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生物医学信息与大数据 医学研究伦理与科研诚信 最佳临床与转化医学实践规范等分论坛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 小微型NIR光谱仪开发与应用暨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讨会在江苏镇江顺利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深入探讨当前国内小微型NIR光谱仪技术与应用现状,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及应用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供需对接、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日前,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近红外光谱分会、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的“小微型NIR光谱仪开发与应用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讨会”在江苏镇江顺利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d20852c-d345-43cd-91dd-92ca6fa30f28.jpg" title=" 现场.jpg" alt=" 现场.jpg" width=" 500" height=" 33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小微型NIR光谱仪开发与应用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讨会会议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研讨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分会常务理事、近红外分会苏沪工作站主任、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陈斌教授主持,燕泽程高工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通过在线视频致欢迎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ee217a9c-ae34-4489-b99e-71cfc8fdcd7f.jpg" title=" 陈斌.jpg" alt=" 陈斌.jpg" width=" 500" height=" 33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陈斌教授致辞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d4fbcb53-ddb8-40be-b5e1-73bfaf09fbd1.jpg" title=" 燕泽程.jpg" alt=" 燕泽程.jpg" width=" 500" height=" 27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燕泽程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通过在线视频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本次会议同期开展了线上视频会议,总参会人数110余人,其中现场参会人员70余人,线上视频参会40余人。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中科院上海中科航谱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九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点睛数据、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巢科技、深圳研谱等国内外红外光谱仪器厂商或代理商就自己公司的产品特点、最新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5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ad0a1f73-b9f2-438f-a818-7a5d7502ce6f.jpg" title=" 011.png" alt=" 011.png" width=" 500" height=" 35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51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1995a6e-4709-4729-9b12-ce4c68ae5c23.jpg" title=" 02.png" alt=" 02.png" width=" 500" height=" 51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会上,与会专家就微型光谱仪防爆技术以及在农业领域(如牧草裹包发酵品质无损检测)、环境监测(如大气Voc监测、烟气分析)、医药检测分析(中药提取液检测)、烟草品质控制等做了深入探讨。贵州中烟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彭黔荣结合其烟草行业多年的近红外技术实际应用,介绍了贵州中烟近红外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在烟草品质控制与提升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e51b358d-3f63-4182-80e7-d410b1882919.jpg" title=" 03.png" alt=" 03.png" width=" 500" height=" 34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杜一平教授做研讨会总结发言,对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表示认可的同时,鼓励广大红外光谱从业人员及企业积极进入待开发的广大“荒原”,开发国内近红外光谱“重型武器”,并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及保护,更好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1b16984f-ea91-4f2c-85ea-e8e1e5763d3f.jpg" title=" 杜一平.jpg" alt=" 杜一平.jpg" width=" 500" height=" 33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杜一平教授做研讨会总结发言 /strong /p p br/ /p
  • 转化医学系列|人源化模式小鼠在肿瘤免疫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已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各大医药研发企业的关注焦点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CAR-T疗法,溶瘤病毒等等,但新型的免疫疗法如何进行可靠有效的临床前效果评估,是推进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关键节点。百奥赛图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为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筛选提供了可靠的体内药效模型,此外基于重度免疫缺陷B-NDG小鼠建立的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也为药物验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期转化医学系列webinar邀请到的是百奥赛图药理药效事业部总监郭雅南博士,郭博士将给大家介绍:1. 免疫检查点抗体单用或联用在体内药效筛选的策略2. 利用免疫重建小鼠和B-hCD3e人源化小鼠进行双特异性抗体的体内药效评估与毒性检测3. 利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B-NDG小鼠对CAR-T药物进行体内药效评估与毒性检测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第五期讲座题目:人源化模式小鼠在肿瘤免疫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讲座时间:7月25日下午14:00-15:00主讲人:郭雅南 博士(百奥赛图)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即刻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主讲人简介郭雅南 博士百奥赛图 药理药效事业部总监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神经生物学/药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伯明翰妇女医院转化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回国,担任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监。拥有10多年癌症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经验,现担任药理药效事业部总监。更多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安排,具体时间以珀金埃尔默微信推送时间为准。敬请关注!主题预计时间高内涵筛选助力个性化癌症医疗8月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9/19/2019使用Alpha技术研究RNA甲基化“橡皮擦” (ALKBH5)10/24/2019研究蛋白相互作用就是这么简单11/7/2019细胞成像分析前沿应用案例心得分享11/28/2019原来药物研发还可以这样做——基于表型筛选的药物研发11月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助力脑靶向载体的研究12/19/2019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实现分子诊断技术和临床应用与转化的良好互动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19邀您共探生命科学和精准医学未来新趋势
    p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基因检测的技术进步,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增长,分子诊断新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得到飞速发展。临床诊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分子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日益明显。2019中国国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labtech China Congress)同期论坛 strong “2019生命组学技术与转化前沿论坛——分子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趋势” /strong 应运而生,将于2019年11月6-7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隆重召开。 /p p   labtech China Congress由亚洲重要的实验室行业盛会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倾力打造。2019年大会将围绕实验室设计、实验室环境与安全、智慧实验室、实验室效率和管理、人与实验室和谐发展等热门主题,邀请海内外专家及企业展开交流与探讨。大会通过大会论坛、Live Lab& amp 精品展览、workshop& amp seminar三大主要方式及丰富多彩的同期活动形式,在舒适与高效的空间中打造场景式、体验式、沟通式与启发式的参与环境,提升沟通质量与效率。 /p p   此次 “ strong 2019生命组学技术与转化前沿论坛——分子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趋势” /strong 论坛将围绕甲基化检测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液体活检技术、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聚焦技术热点,分享科研成果,共同探讨分子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及临床应用与转化的新趋势,实现分子诊断技术和临床的良好互动,推动生命科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论坛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由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labtech China Congress与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并将邀请分子诊断领域的科研专家、行业精英、企业代表等莅临现场。 /p p   论坛同期,大会还将特别设立“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现场模拟实验室”, 现场展示前沿生命科学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实践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论坛与模拟实验室的结合也将提供崭新的交流及参与模式,使参会者获得全方位的收获。 /p p    strong 会议名称: /strong 2019 生命组学技术与转化前沿论坛--分子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趋势 /p p    strong 会议时间: /strong 2019年11月6日-7日 /p p    strong 会议地点: /strong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p p    /p p strong 分会主题: /strong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circle " li p   分子诊断技术发展新方向与临床应用趋势 /p /li li p   分子诊断前沿技术:甲基化检测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液体活检技术 /p /li li p   人工智能在分子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p /li /ul p    /p p strong 大会主席 /strong /p p   张 旭院士& nbsp & nbsp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p p    /p p strong 拟邀嘉宾 /strong /p p   黄荷凤教授& nbsp & nbsp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和平妇幼保健院 /p p   袁正宏教授& nbsp & nbsp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p p   张学军教授& nbsp & nbsp 安徽医科大学 /p p   卢大儒教授& nbsp & nbsp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p p   于文强教授& nbsp & nbsp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p p   陆前进教授& nbsp & nbsp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p p   周彩存所长& nbsp & nbsp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p p   孙英丽教授& nbsp & nbsp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p p   张 亮教授& nbsp & nbsp 广东妇幼保健院转化医学中心 /p p   谢建平教授& nbsp & nbsp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 /p p   肖君华教授& nbsp & nbsp 东华大学 /p p   刘 雷教授& nbsp & nbsp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p p   施奇惠教授& nbsp & nbsp 上海交通大学 /p p   傅启华教授& nbsp & nbsp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p p   王 洁教授& nbsp & nbsp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p p   李昌林 博士& nbsp & nbsp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p p br/ /p p strong 主办单位 /strong /p p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 /p p   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 /p p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p p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 /p p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 /p p   伯豪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 /p p    /p p strong 承办单位 /strong /p p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p p   labtech China Congress /p p   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 p br/ /p p   如需了解 strong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19 /strong ”更多详情,请关注官网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ttp://www.analyticachina.com.cn/zh-cn/content/labtech_China_Congress /span 或官方微信labtechChina。 /p p    /p p strong labtech China Congress简介 /strong /p p   labtech China Congress暨中国国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由亚洲重要的实验室行业盛会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倾力打造。从实验室综合体规划、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到实验室创新技术与产品、实验室管理与服务等,为用户呈现面向未来的实验室生态系统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大会致力于推动中国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引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智慧实验室趋势,关注实验室工作者的安全与健康。 /p p    /p p strong 慕尼黑博览集团简介 /strong /p p   慕尼黑博览集团作为知名的全球性展览公司,拥有50余个品牌博览会,涉及资本产品、消费品和高新科技三大领域。集团每年在慕尼黑展览中心、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慕尼黑会展与采购中心举办逾200场展会,共吸引5万余家参展商及300余万名观众齐聚现场。慕尼黑博览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的各类专业博览会遍及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南非、尼日利亚、越南和伊朗。此外,集团的业务网络覆盖全球,不仅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南美洲拥有数家子公司,还在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0多个海外业务代表处。 /p p   集团举办的国际展会均获得FKM资格认证,即:展商数、观众数和展会面积均达到展会统计自主监管团体FKM的统一标准并通过其独立审核。同时,慕尼黑博览集团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有着非凡表现:集团先行获得了由官方技术认证机构TÜ V SÜ D授予的节能证书。更多信息:www.messe-muenchen.de。 /p p br/ /p p strong 参会与赞助报名: /strong /p p   朱莉华 女士& nbsp /p p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p p   电话:+86-21-2020 5500 *646 /p p   传真:+86-21-2020 5688/5699 /p p   E-mail:lihua.zhu@mm-sh.com& nbsp & nbsp /p p br/ /p p strong 媒体联系: /strong /p p   余琳 女士 /p p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p p   电话:+86-21-2020 5500 *845 /p p   传真:+86-21-2020 5688/5699 /p p   E-Mail:tracy.yu@mm-sh.com /p p br/ /p
  • 六方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重庆广阳岛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以上六方将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联合申请和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持续深化长江模拟器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为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服务。   仪式当天还举行了 “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与评价联合研究平台”揭牌仪式。该平台将开展针对长江、黄河等国家重大需求的联合攻关与信息共享,建成后将为长江模拟器的建设和长江流域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支撑,更好服务长江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党委书记、站长陈善荣表示,此次签约对提升我国大江大河、江河湖库、岸线及城市群水生态监测评估、预测与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充分利用长江模拟器具有的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功能,建好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与评价联合研究平台,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激发产学研用创新活力,为促进生态环境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据介绍,此次六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主要是依托于长江模拟器项目在广阳岛的落地实施。签约仪式当天,作为长江模拟器项目发起人,武汉大学教授、首席科学家夏军院士现身会场并做了分享交流。夏军表示,长江模拟器是以水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将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相耦合的流域模拟系统及其软硬件装置,可实现对流域内的水环境、水生态的监测、监控,能直接服务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中。而依托于该项目,签约六方今后将围绕水生态环境监测,合作开展技术研究,联合申请和共同承担各类重大专项项目。   作为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岛,此次六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既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同时还将助力加快相关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技术、产品、产业向广阳岛片区聚集,形成岛内研发岛外转化的大科学生态,以科技赋能提速片区绿色产业发展,加快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后半篇文章。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张鸿翔、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陈慧东、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曹巨辉、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党委书记王岳和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以及签约单位相关同志参加活动。
  • 会议预告|新时代毒理科学前沿与创新转化
    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是世界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改变,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人类疾病70%~90%与环境相关。对污染物的生物安全性,包括遗传毒性、生殖毒性、代谢毒性、免疫原性及致癌性等,进行毒理及致病机理研究,是改善人类健康的前提基础。珀金埃尔默为您提供“毒理学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从毒物识别鉴定、细胞智能分析和毒理动物模型三个层次,递进高效解决毒理学各个环节难题,以优化实验流程,实现一体化智能管理。新时代生命、医学科学领域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新方法、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给毒理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又使我们面临新的冲突和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健康需求和美好生活期望不断提高,给毒理学科学研究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为促进我国毒理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交流,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中国毒理学会定于2019年9月17日-20日,在美丽的古城太原召开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大会以“新时代毒理科学前沿与创新转化”为主题,将邀请国际、国内毒理学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就国际毒理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新理念、新技术、方法及其应用作大会报告。会议详情点击以下链接:http://www.chntox.org/newsmes.aspx?t=4&pid=35&cid=65&id=233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沃特世与迈维代谢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临床项目科研转化
    2023年9月19日,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临床业务部门与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维代谢”)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在临床诊断与多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科研服务与仪器平台建设、临床诊断试剂研发与转化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助力精准医疗创新研究和发展。签约仪式在位于武汉光谷创新园的迈维代谢新总部举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丁慧琛、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产业处处长喻艳飞、沃特世临床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洪军、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松列、国药集团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永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冯钰琦、湖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德章等嘉宾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签约双方及嘉宾合影  迈维代谢董事长唐堂先生首先在开场致辞中对莅临的诸位嘉宾表示了欢迎并说道:基因告诉我们有可能发生什么,蛋白代谢告诉我们正在发生什么。近十年来,蛋白组、代谢组技术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复杂疾病机制研究和诊断治疗候选biomarker的发现。自成立以来,迈维代谢跟国内数百家医院开展了业务合作,并与多家研究型医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在过去8年时间里,不断创新研发,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上进行了10多项的biomarker发现研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迈维代谢发起“100创MS新应用”计划——依托其成熟的队列研究经验以及专业的临床质谱团队,联合国内医学专家,携手沃特世等优秀合作伙伴,计划在5年时间内完成100个临床创新应用项目的合作转化。  迈维代谢董事长唐堂先生致辞  随后,沃特世临床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洪军先生致辞道:沃特世临床业务部门是2022年初沃特世重点投资的一个全面独立运营的部门,从研发、生产、运营,到市场、销售和售后,都配备了专业人员队伍,致力于为临床科研服务、医学诊断、法医毒理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支持服务。临床业务部门的独立运作也标志着沃特世将以更加专注、专业、全面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临床客户取得成功。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基于双方2年来互信互惠、资源互补的良好合作基础。同时也很荣幸受邀见证迈维代谢的新址乔迁,祝贺迈维代谢以新的面貌开启新征程。希望未来我们能携手在代谢组学和临床检测领域持续地开拓创新,共同为生命科学研究、改善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沃特世临床业务大中华区 总经理洪军先生致辞  接着,洪军先生和唐堂先生分别代表沃特世临床业务部门和迈维代谢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备忘录将围绕临床组学科研方案开发、创新应用转化以及诊断试剂等方向展开深入合作。包括共同开发基于沃特世平台的临床组学方案以及 “100创MS新应用”计划的项目,并将共同协助客户完成临床新项目的科研转化。此外,双方将就诊断试剂与质谱设备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临床适用检测项目,完善临床质谱整体解决方案。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致力于临床诊断与多组学研究的高效研发与生产。  双方签约
  • 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 | 小动物多模态成像技术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本期webinar邀请到的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抗辐射药物研究室,副研究员李琳娜博士。李博士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11-2013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布朗医学中心做博士后,主要从事激酶组学和肿瘤转移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肿瘤转移相关激酶的筛选鉴定、小动物多模态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抗癌药物的临床前筛选评价。重点关注各类肿瘤模型、抗癌候选物成药性和临床前评价阶段面临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讲座题目:小动物多模态成像技术在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讲座时间:2019年6月13日14:00-15:00主讲人:李琳娜 博士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内容简介:以1.1类创新药物研发为线索,结合16年肿瘤药理的研究经验,介绍分享新药研究申报过程中,荧光标记药物在药代研究中的特殊作用;生物发光肿瘤模型在药效研究中的独特优势;肿瘤EMT研究中新模型创造的新突破;两药合用定量计算时生物发光肿瘤模型的特别贡献。即刻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报名吧!更多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安排,具体时间以珀金埃尔默微信推送时间为准。敬请关注!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Mathias Uhlen教授:测序技术下一个十年重在应用转化
    p   2003年,开放性知识源——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HPA)创建,为癌症预测与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017年,Science相继发表首个人体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图和首个人类癌症病理图谱,让我们距癌症精准治疗更进一步。以上这些重磅研究的背后,有着同一位科学家的身影——Mathias Uhle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7e1bba64-2877-4c6d-b8b5-1a3dca86e671.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368" height=" 344" style=" width: 368px height: 34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Mathias Uhlen /span /p p   Mathias Uhlen是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他被人们所熟知的身份就是人类蛋白图谱计划的领导者。Uhlen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组学、抗体工程以及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在测序技术与测序设备的研发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在第十三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3)期间,测序中国在华大智造展位上专访了Mathias Uhlen教授,就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蛋白质图谱计划、临床癌症研究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测序技术下一个十年:重在应用转化 /span /strong /p p   近年来,测序技术的发展革新速度加快,二代测序技术的兴起,使基因测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Uhlen教授不仅参与了第一代DNA测序仪的研发,其领导开发的焦磷酸测序技术更是引领了二代测序仪的发展。他认为,推动测序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驱动力不外乎三点:第一,更低的测序成本。基因测序需要降低成本,才能适应医院及临床应用场景 第二,更好的数据质量 第三,取样必须变得更容易。以上三点在全球科学家的努力下,正在不断被改进、解决。 /p p   采访中,Uhlen教授强调:“目前基因测序技术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拥有了高通量、低成本的测序技术。如今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成功将测序技术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去,尤其是医院及临床。” /p p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屡有创新突破,桌面式、便携式测序设备已经成为现实。从Sanger测序、焦磷酸测序到单分子实时测序、纳米孔测序,测序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是不断解决技术不足,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随着测序技术的日趋成熟,测序成本也随之降低,成功的商业、临床实际应用案例,更让人们对测序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应用充满了期待。 /p p   Uhlen教授告诉测序中国,当前测序技术的发展主要受高通量、低成本解决方案的驱动。目前的测序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很有可能维持到下个十年。如果能够继续开发、完善针对实验室的测序仪,满足小型样本测序研究与临床诊断的需求,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普及将会更进一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基因测序可以为每位癌症患者服务 /span /strong /p p   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优化,让人们有机会深入了解生命与疾病的本质。基因固然重要,但基因组中微小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蛋白质产生巨大的生理差异,所以了解蛋白质组也有助于阐释疾病的内在机理。2003年,以Uhlen教授为首的瑞典科学家开启了HPA项目,旨在研究人类蛋白质的组织和细胞分布信息。更令人兴奋的是,该项目的所有知识资源全部可开放获取,包括几千篇文献资料等其他资源。 /p p   构建人类蛋白质组图谱意味着更深入、细致地研究蛋白质功能。Uhlen教授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约2万个基因可编码蛋白质。对于每个人类生物学和疾病研究者来说,了解基因构建模块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了解心脏和大脑的基因模块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HPA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基础知识,为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的研究提供支持。” /p p   此外,他还介绍道:“HPA项目除了在精准医学的疾病研究与治疗方面提供帮助,还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信息指导,预测候选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提供可能的方向。目前,HPA网站每个月的访问量近30万,来自全球主要的制药公司每天都会访问HPA,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制药公司。” /p p   基因测序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对此,Uhlen教授很坚定的表示:“我坚信世界上所有的癌症患者都会被测序。这是非常明确的临床需求。对患者肿瘤进行精确的基因测序,能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我对精准医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十分有信心。”2014年,HPA研究团队发表了首个人类蛋白质图谱 2017年,该团队又相继发布了癌症病理图谱、人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图。HPA项目公布的多项研究成果可帮助医生根据临床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除了癌症,在其他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中,精准医学也将发挥巨大作用。通过结合基因组学数据与其他组学数据,如来自血液样本的蛋白组学数据等,可以对疾病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未来这将成为一个庞大的应用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临床癌症研究面临的挑战 /span /strong /p p   HPA研究运用了多种组学测序与分析技术,其中一项重要测序技术就是RNA测序。Uhlen教授表示,目前,转录组学分析手段对RNA表达定量的灵敏度已经非常高,通过RNA测序进行转录组分析,就可以了解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 /p p   “RNA翻译表达产生蛋白质,对每个蛋白生成特异抗体就能确认这些蛋白的准确位置信息。再对比转录组学数据及抗体成像数据,我们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准确的人类蛋白图谱,同时也是人类RNA图谱。通过蛋白图谱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RNA和相应的基因,也可以利用检测到的RNA研究蛋白,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验证过程。所有研究过程都要在严格的质量规范管控下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以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p p   临床癌症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除了严格的测序流程与数据质量控制,在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我们同样面临着挑战。Uhlen教授举例道:“已有生物标志物或蛋白质多是根据患者总体水平分析得到,是从群体角度诠释疾病及其机理。当面对一位具体患者时,现阶段我们很难将这样的生物标志物成功转化,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我们拥有很好的群体来源的生物标志物,但个体来源的非常少。为解决这一现状,研究人员需要更好的数据处理工具,更高质量的基因数据和临床数据,来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或许我们可以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疾病,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PA结缘华大 /span /strong /p p   采访接近尾声,Uhlen教授提到,HPA项目组已经与华大Lars bolund再生研究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致力于猪的转录组图谱研究。他表示,HPA研究团队与华大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有近15年的非正式合作。2017年,双方就猪脑部转录组图谱的项目展开了正式合作,研究猪大脑不同部位的蛋白分布与表达。该研究使用了华大华大智造的技术与设备,HPA研究团队对华大智造高通量测序平台提供的高质量测序数据十分满意。 /p p   HPA项目的研究仍在继续,相信随着测序技术与测序设备的不断进步完善,Uhle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为推动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p
  • 金义博公司成功将CO转化为二氧化碳装置应用于红外碳硫分析仪
    无锡市金义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将CO转化为CO2装置应用于红外碳硫分析仪。   上海材料研究所一行专家在鄢国强所长的带领下,于2010年5月考察无锡市金义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并对公司生产的红外碳硫分析仪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就C的测量方式上提出了将CO转化为CO2、SO2转化为 SO3并吸收SO3进行测量的设想。我公司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CO转化为CO2、SO2转化为 SO3的装置并应用到公司生产的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成功推出了CS-8800C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及CS-8810C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原CS-880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及CS-8810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两种型号仪器退出生产线。上海材料研究所率先使用我厂增加CO转化为CO2装置的红外碳硫分析仪,数据稳定可靠。   该装置应用到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上,**,彻底解决高碳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成功去除SO2污染环境的影响。使仪器上升一个档次,与国外红外碳硫分析仪技术完全匹配。   CO转化为CO2的装置,在加热方式上成功利用热流管技术及脉冲加热技术,利用电脑直接进行温度设定及显示。控温精度高,脱机可自行进行温度控制。     鄢国强(左四)来我司考察      CO转化为CO2装置图     CS-8800C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CS-8810C型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 创新背景下,检测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如何突出重围?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成为科技研发与应用转化工作的不二选择。如何开展国产检测仪器领域的科研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是检测领域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p p   基于现实性和迫切性的考虑,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携手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于12月27日在北京湖北大厦成功举办“创新背景下检测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论坛”。邀请到5位国内科学仪器研发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就成果转化的价值链构建、检验仪器新技术与应用、高校仪器成果转化思考、中国制造装备水平提升等话题展开精彩分享。来自检测机构、仪器厂商、认证领域中心等有关单位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ca2b8e4b-d217-40b5-a090-4d92136bff8f.jpg" title=" IMG_699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创新背景下检测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论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c7d85031-5f29-4110-853a-6dd810e7455b.jpg" title=" IMG_694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伟华主持研讨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c81bd97f-36b3-4388-81ca-4f7cf563136e.jpg" title=" IMG_695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副主任杨鹏宇为研讨会致辞 /p p   为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自2012年起开始启动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立项初期,培育项目更多考虑的是研发的先进性和技术的领先性。近几年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项目后期的推广和产业化在评估中所占权重越来越大,这一环节所打的分数也越来越高。杨鹏宇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能够倾听专家们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想法,吸纳成员单位的宝贵建议,为仪器产业今后的成果转化工作“增光添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7b39a30e-980c-460f-83f4-b31f611cf72c.jpg" title=" IMG_701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深化成果转移转化价值链构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处长 张凯 /p p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1日,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经过近60年的发展,研究所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已形成“部门建设为基石、成果积累为源头、成果推广为支撑、成果转化为核心、成果评价为拓展、风险防控为保障”的创新价值链条。通过采取“点面结合凝聚成果转化需求、摸清链条推动成果精准转化、聚焦地市推动成果集群转化、政府平台推动成果持续转化、推动青年参与成果转化形成后劲”等五项举措,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也在成果转化方面开辟了一条全新之路。 /p p   据张凯处长介绍,2015年面对产能过剩及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实现了成果转化210项,涉及经费1.8亿元,为企业创造销售收入名列中科院第二,创造税收全院第一。这样的进展还体现在装备共享加速上,2011-2015年该研究所研发、购置装置投入3.3亿元,在高分辨场发射透射电镜、高分辨率3D X射线显微镜等大型高端科学仪器的共享方面取得成效。下一步,研究所还将在智慧过程平台、绿色过程与工程模块化平台、双创科技支撑基地、前沿交叉专项资金、重大产出激励计划等方面持续加码,争取在2058年建成国际领先的高水平研发机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859216fa-6a81-4a41-abe8-9f142d637c1d.jpg" title=" IMG_703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伤员救治与现场检验新技术及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医用电子技术与装备研究室主任 陈锋 /p p   陈锋主任报告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卫生装备”和“军民融合”。 隶属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卫生装备研究所是我军唯一从事卫生装备研发的专业科研机构,它下设全军野战装备论证中心和全军卫生装备重点实验室,承担起了全军卫生装备规划论证与研制开发任务。通过对比我军与外军的卫生装备技术发展现状,陈锋主任指出近十年内卫生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有望在信息感知与处理技术,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新材料技术,便携式检测、诊断、治疗技术,便携式检验技术、人因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p p   此前,卫生装备研究所既肩负着卫生装备的开发研制,又管理着装备的论证评估,陈锋主任把这形象地比喻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还当“教练员”。未来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研究所会把卫生装备中间的研制和生产制造部分更多地让给地方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只负责前期的论证和后期的评估,以切实地推进卫生装备技术的“军民融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03a74381-5ff3-4acc-9370-93642d97bb40.jpg" title=" IMG_707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创新环境下的高校科研仪器研发和成果转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博士 刘卫国 /p p   高端科研仪器本身具有专业性、综合性、转化周期长、风险大、小众市场等特点,极易受大环境影响。结合多年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经验,刘卫国博士认为当前高校的科研仪器成果转化正面临着缺技术、却动力、缺市场、却资金、缺团队的困境。跨学科的技术屏障阻挡了一批高校老师的仪器研发热情,体制和评价机制的影响也冷却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加上市场的约束、资金的缺乏以及团队的稀缺,高校科研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并不乐观。 /p p   对应之下,跨学科协同发展、优化管理制度、校企协同开发、成果转化基金支持、专业化的产品开发团队或许可以成为破解之道。仅以北京大学来说,近几年在超小型荧光在体显微镜、光镊、光刀、小型质谱仪、小型中子治疗仪等仪器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还是取得一些进展。虽然仍有不足,但高校科研仪器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还在进一步提升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49301a7b-f29d-4ccf-ab90-a1aa27c196ce.jpg" title=" IMG_710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学仪器跨越式发展及体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袁洪福 /p p   作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近年来袁洪福教授主持开发了大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技术产品,在科学仪器的成果转化和跨越式发展方面拥有深切体会。就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来说,仪器本身价格高昂,在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的趋势下,许多国外品牌都推出了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产品,对比之下国产仪器厂商在其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可想而知。因此袁洪福教授在报告开篇即点出,国产科学仪器未来发展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市场。 /p p   通过列举自己运用光谱技术对蚕桑相关特性进行数字化分析、对食用油种类及其组分进行快速分析识别、制定分子光谱多元分析框架GB标准等案例,袁洪福教授认为国产科学仪器需要定位于解决国家重大社会需求,开拓新兴规模化市场,方可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拓展仪器的硬件、方法、软件、工程等内涵,重视集成技术和应用环节利益,重视应用标准的建立,最终助推国产科学仪器在进口品牌的挤压包围下突出重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c263df86-94be-43d5-97b9-ebfa9b1ae2ac.jpg" title=" IMG_712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装备制造水平提升的实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二十五所& nbsp 白建清 /p p   中国制造历经三十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多个方面给予国人乃至世界惊艳。但直至今日,可靠性仍然是中国制造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突破这一关口?白建清老师认为破题的关键还是在应用验证。通过暴露问题,优化改进设计,用好应用验证这把钥匙,做好中国制造。 /p p   报告中,白建清老师介绍了他所在的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二十五所团队通过可靠性应用验证提升我国国产装备水平的实践案例,其中包括与华北光电所、兵器北方夜视集团两家单位合作的红外探测器产业提升,以及与北京凌云光技术集团合作进行的工业现场智能检测机器人、高精度LCD视觉质量检测仪等实践案例。通过实行产品九级评估、制定可靠性解决策略、确定产品可靠性执行方案,遵循技术/管理归零五法则等方法,为国产装备的水平提升把好应用验证“关口”。 /p p   他强调“速度决定市场胜负,质量决定企业生命”,在SIMENS医疗、GE医疗的大型CT机已在航天科技有关院所进行振动试验、高低温试验时,许多国产仪器设备厂商脑海中的验证概念却还未诞生。因此一些应用问题无法得到深层次暴露,优化设计也就没有了抓手。希望未来在大型仪器设备的成果转化方面,可靠性的应用验证也能引起相关厂商的注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9ad8ca53-0a3b-409b-befe-039511817991.jpg" style=" " title=" IMG_717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32709293-cf9f-48d1-af99-23d1dde1dc56.jpg" title=" IMG_718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6家新增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p p   报告结束后,还举行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新增成员单位的授牌及优秀学员标兵的颁奖仪式。国家分析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钢研纳克、北京智云达、北京华科仪等16家机构及仪器企业当选认证领域中心新增成员单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f3a63570-0d07-4e85-9d4e-ef3133919edb.jpg" style=" " title=" IMG_718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d1803ff5-bea0-407f-a99a-7d5e47f8267e.jpg" title=" IMG_719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优秀学员标兵颁奖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撰稿编辑:韦东裕 /span /p p br/ /p
  • 国家药监局关于《大力推动干细胞应用转化大力发展国家干细胞产业促进机制的建议》的答复函
    杨铿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干细胞应用转化大力发展国家干细胞产业促进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答复如下:细胞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包括干细胞在内的生物医药新技术产品的审评能力建设和技术规范研究工作。一、明确细胞治疗产品的注册申报路径,增强产业研发信心近年来,我国细胞治疗类产品研究发展迅速,为更好的管理和服务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明确了按照药品进行管理的细胞治疗产品的申报注册路径,极大的提高了国内企业开展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先进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申报的积极性。二、研究制定干细胞研究相关技术指导原则2017年,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过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明确了细胞治疗产品的转化路径和申报要求。综合考虑干细胞相关产品产业化过程中对监管和评价体系的需求,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于2021年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于2022年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持续完善技术评价体系。三、积极探索细胞治疗产品上市后监管路径在前期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国家药监局着手在原有药品监管法规体系基础上,积极探索细胞治疗类产品上市后的监管路径、手段和监管措施。为促进我国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科学、有序、健康发展,针对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国家药监局研究起草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细胞治疗产品附录,以规范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行为,现已公开征求意见。下一步,国家药监局将与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建立有效运行的监管体系,继续完善相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为我国细胞治疗领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感谢您对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联系单位及电话: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010-88331059
  • 委员呼吁打破成果转化瓶颈:别让院士开公司
    p   “现在很多院士、专家取得了成果,不知道怎么去转化。让院士做科研,他们擅长 让他们去开公司,去谈价格,去拉客户,这个太难为他们了。”全国政协委员、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童国华说。 br/ /p p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这一提法,引起了很多政协委员的共鸣。 /p p   科技成果转化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难?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杨正国认为,主要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科研和市场、大学和企业、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p p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一直工作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线。在她看来,空间科学、空间应用技术中的许多成果,看起来“高高在上”,其实都可以落地,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p p   比如,在2017年4月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中,科学家所开展的“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就有望在心脏和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疾病等方面得到应用。 /p p   “但如果只凭借国家力量,很难培育起一个市场。”高铭坦言。 /p p   其实,一些企业对这些成果非常感兴趣,它们愿意来投资,把科研成果产品化,直接投放市场。因此,她建议,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应尽快介入进来,让成果转化的效率加快,让空间科技的成果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 /p p   “科学家和企业家,是创新发展的两条腿,两者本应相互配合,互为支撑。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肯定科学家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企业家这个重要角色。”杨正国说,“科学家的专长是总结新知识,研发新技术,并不是去发现市场中的不均衡,创造新的利润点。” /p p   事实上,很多科学家也缺乏对市场的把握能力,缺乏对机遇的掌控能力,缺乏对资本的引入能力。“将新知识、新技术变成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必须依靠企业家的创造性劳动。”杨正国说。 /p p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成果转化方面可以作一些积极主动的推介,但更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还应该是市场真正地拉动,“懂市场、用市场真正核心的还是企业家,因此要把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p p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工作还是培养人才和从事基础研究。”罗卫东说,企业研发方面的推动力和资金投入,加上市场的巨大拉动力,高校和科研院所再往转化上靠一靠,体系就比较清晰了。 /p p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抓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个“牛鼻子”。而要打破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难的瓶颈,一定要把企业和大学、企业家和科学家、资本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p p   为此,杨正国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建立以企业家为主导,以科学家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联合体,逐步形成以企业订单式研发为主的科研体系,建立大中小企业和大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p p br/ /p
  • 赛默飞与睿康生物、麋鹿医药达成战略合作 加速精准医疗临床转化
    2019年7月25日,上海——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分别与上海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康生物)和麋鹿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赛默飞在液相质谱技术上的优势,结合本土企业的丰富经验,双方将合作研发临床质谱仪器及试剂盒,以及基于质谱技术的外泌体蛋白分析平台,共同推动液相质谱技术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质谱在临床检测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拓展,在药物浓度监测、代谢物检查、维生素族检测以及微生物鉴定等众多医学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临床质谱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待提升。随着质谱在检验领域的不断普及,赛默飞全面布局,将产线全面的优势和先进的分析技术应用到更多临床检测领域,促进精准诊断,为精准医疗进一步赋能,由此推动中国临床检测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赛默飞中国区总裁艾礼德(Tony Acciarito)表示:“精准医学是赛默飞始终关注的重点领域,此次与睿康生物、麋鹿医药达成战略合作,体现了我们致力于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加速推动精准医疗转化落地,共同打造精准医疗生态系统的不懈努力,希望能助力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赛默飞中国区色谱和质谱业务商务运营副总裁李剑峰先生表示:“此次和睿康生物、麋鹿医药达成的合作,使得我们能够将赛默飞在液相质谱检测方面的专长,转化为真正的临床应用,帮助中国妇幼及更广泛的患者人群,实现精准诊断,使中国更健康。”在与睿康生物达成的战略合作中,赛默飞依托自身在质谱研发上的技术优势,结合睿康生物在试剂研发上的实力及其对中国临床诊断行业的深度了解,开发和注册适合中国医疗机构使用的仪器、试剂以及高质量、简单易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临床质谱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赛默飞与睿康生物签约仪式合影睿康生物董事长李伟奇指出:“我们将借助于赛默飞在临床质谱领域的领导力、尤其是仪器方面的优势,结合我司的试剂研发实力,共同拓展临床质谱的广阔市场。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推动质谱技术在我国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发挥其在精准诊疗中的应有作用,引领行业发展,服务中国大健康产业,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助力。”与麋鹿医药达成的战略合作则将基于质谱技术的外泌体蛋白分析平台,针对妇女的早期妊娠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验证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富集外周血中微量的外泌体和微泡颗粒蛋白进行分析,预测自发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果。这也是赛默飞质谱技术在精准医疗上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和转化,对早产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赛默飞与麋鹿医疗签约仪式合影麋鹿医药董事长 Daniel Chai指出:“此次非常荣幸与赛默飞达成战略合作,我们针对亚洲妇女健康这个细分市场,借助于赛默飞的先进的技术和高端平台,将孕早期风险评估技术进行本土临床实验,合作共赢,尽快推向临床,引领行业前沿。” 赛默飞世尔科技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4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7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加速药物上市进程、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领先结合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7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关于睿康生物睿康生物是一家由行业内资深人士投资并运营的专业从事医疗诊断仪器及设备、临床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睿康生物秉承“睿智创新科技,科技呵护健康”的企业宗旨,坚信精准检验是临床诊疗的关键,为实现目标,搭建了质谱专项研发平台,拥有行业内领先的高端人才,不但在上海建立了高标准的质谱实验室,而且在美国硅谷也设立了研发子公司及实验室,将专注于临床质谱检测试剂盒及仪器的研发、生产与推广,更好地为我国精准诊疗服务。关于麋鹿医药麋鹿医药(MILU Labs)是一家创新型的诊断公司,致力于亚洲女性健康产业。专注于引进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合作的学术机构包括哈佛医学院,霍普金斯医院,MD安德森等,并且与美国顶级医疗保健公司合作,一同开发创新诊断技术。凭借对亚洲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在中国建立,研发和营销尖端技术,通过推动先进的筛查和诊断科学,致力于提高妇女健康状况。目前,已经合作和转化的技术包括哈佛医学院的外泌体诊断平台用于早产风险分析,霍普金斯医院的多组学诊断平台用于乳腺癌和和卵巢癌诊断等。同时,国内也与多家妇产科医院展开合作。
  • 利穗:“下游工艺技术转化与清洗验证”开始报名!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小穗就来个2016春季好货提前爆。本年度我们依旧邀请了重磅大咖针对大家最关心的工艺转化和清洁验证带来全国巡讲 。 以下四个城市的小伙伴有福了:深圳、上海、长春、北京。 在隆重介绍本季巡回讲座之前,大家可以先回顾去年10月在天府之国成都举办的“下游工艺技术转化与清洗验证”,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成都讲座现场图 此次春季巡回讲座,特邀演讲嘉宾:GMP &生命科学领域资深专家罗健中博士,拥有超过20 年的生物工艺研发,实验室及GMP车间的设计、实施及验证经验。为新加坡首个GMP生物制药生产项目的先驱团队的重要成员。 同时,利穗科技国际市场总监林明益先生将做公司产品介绍。林明益先生具有超过30年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行业从业 经验,掌握从实验室到生产规模的蛋白纯化技术,熟悉生物工艺开发 和符合cGMP的生物制品和工艺控制,熟悉生物制剂和疫苗的下游纯化工艺开发。 主题:“下游工艺技术转化与清洗验证” 议程安排:题目:下游工艺技术转化下游工艺技术转化 什么是下游工艺技术转化 下游工艺技术转化项目管理 下游工艺技术转化中的关键因素 下游工艺技术转化中的典型问题 清洗验证(一) 为什么要进行清洗验证 法规监管要求 清洁验证程序的关键要素 验证主计划 清洗过程关键工艺参数 清洗验证(二) 清洗验证方案的开发 可接受的残留限量 下游工艺设备 层析柱 验证生命周期 报名方式:请将公司名称、姓名、职务、联系方式、邮箱发送到市场部邮箱:sales@lisui.net ,或可以直接电话报名:0512-69369998 Lisurescience 联系方式: 吴婷婷 18362618085 利穗期待与您相约3月下旬,不见不散!
  • 最新日程|"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一轮通知
    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窗口”大开。近年来,我国在细胞成像、细胞分析技术方面高端仪器成果不断涌现,正加速推动新一轮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召开在即,仪器信息网聚焦创新细胞科学仪器技术,首次发起举办"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旨在为细胞科学领域创新仪器企业与代表性用户单位搭建一个直接、深度对接的平台,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加速相关仪器成果技术完善和应用落地。——01—— 论坛日程 本届"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将于2023年5月19日(ACCSI 2023同期)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届时定向邀请细胞分析与成像领域的创新成果持有人、仪器研发科学家、大型仪器平台负责人、仪器公司企业家、投资人等,展示创新技术成果,加强产学研资对话,以期助力更多以细胞分析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落地应用。论坛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特邀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论坛主题:“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论坛形式:报告分享+座谈讨论论坛时间:5月19日 13:30-18:00“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日程【报告环节】主持嘉宾:张文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科技条件处 处长边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 主任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及职位国产SIM超分辨显微镜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毛珩广州超视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CEO单细胞拉曼+,生命科学领域黑科技李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国产STORM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开发与应用张猛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徐艇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平铺光片显微镜技术及其应用贺艳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fMOS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程柯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国产共聚焦显微镜的生存之道(拟)赖博北京世纪桑尼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非线性分子光谱成像技术的探索与前景王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圆桌论坛环节】主持嘉宾:张文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技条件处 处长边 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 主任圆桌出席嘉宾: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 主任吴航军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执行副主任王荣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三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 执行副主任郭振玺 北京大学电镜平台 主任赵长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 主任张丽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重大平台中心 主任姜 民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影像平台 主任李文奇 清华大学 电镜平台主任刘春春 清华大学细胞功能分析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孙正龙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王文娟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细胞影像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李晓明 上海科技大学 分子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蔡文娟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结构分析技术平台 主管(资深技术专家)方宁 厦门大学 教授王策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李 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张 猛 宁波力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徐 艇 江苏瑞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贺艳 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程柯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黄韶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王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EO持续更新中......欢迎从事细胞分析、成像等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开发、应用专家、企业、用户报名参会。论坛联系:刘编辑 13683372576 liuld@instrument.com.cn ——02—— 生命科学仪器展区 本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特别设置了生命科学仪器展区供相关厂商展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现场交流,欢迎相关厂商咨询。生命科学仪器展区示意图——03—— 关于ACCSI 2023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高校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忽视其产业转化率
    企业出资的科研项目拿不出成果,就交不了差;   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却很少有人去追究其产业转化率是多少   高校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在日前举行的2009年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上,与会的大学校长照着讲稿,宣读着自己学校所取得的一连串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代表们听得昏昏欲睡。当浙江沁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建荣走上发言席时,他的几句话让大家一下子振奋了起来。   叶建荣的开场白就是:“我的观点比较尖锐,大学校长最不愿意听。”他的发言几乎是与大学校长针锋相对。他说:“目前,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相距甚远。这座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非打破不可。”   叶建荣举例说,5年前,有一个大学教授建议沁园集团上马一个家庭洁净水工程系统,他们听后非常振奋,立即送给对方一个万元大礼包。企业后来收购了一家公司生产相应产品,次年大规模上市,销售量一直上涨。   今年5月,企业又把这位教授请到企业“支招”,没想到他的报告与5年前如出一辙,企业工程师听后直摇头,认为按照教授的提议去做,必然落后于市场。   说到这儿,叶建荣提高嗓门告诉大家:“企业在前进,大学没有跟进,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论坛主持人介绍的一组数字也和大学校长们列举的科研成绩唱了反调,而是印证了叶建荣的观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有关方面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加强产学研合作,但是成效不明显。对此,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原因就在于高校的科研机制还深深地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迹——研发与产业脱钩,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绩效无关。叶建荣说:“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武平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没有写出论文的话,即便产生几千万元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也只会被认为只有应用水平,不具备理论高度,不是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下一个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时就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眼下正在考察研究“金砖四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国科学院政策所专家张洪石说:“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导向扭曲,甚至在国家拨付项目经费的‘温室’中‘自娱自乐’。搞科研项目都是为了出SCI论文,有了论文就评教授,评上教授就是人才。国家给高校的科研经费,80%左右投向了应用科学项目。但在申请项目时,第一考量的是发表论文数,因为SCI论文发表越多,表示你的研究水平就越高。”   教育部科技司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该司副司长陈盈晖说:“高等院校用占全国16%的研发人力,不到10%的研发经费,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国际论文。”   张洪石在做一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发现,某班两名博士毕业后,一个在北京某著名大学工作,每年可发SCI论文七八篇,但应用技术专利少得可怜;另一个去了某工科大学的博士恰恰相反,每年有六七项应用技术专利诞生,但鲜有SCI论文发表。   据研究分析,问题就出在科研经费投资主体与评价目标上。上述第二名博士所在高校的科研项目除纵向有国家经费投入外,大部分经费来自军工集团或项目的横向投资。中科院这位专家举例说,如飞机、卫星材料科研项目验收时,根本不会考虑你发表多少论文,而在于这种材料做成的产品能不能上天。“上不了天,发表多少论文都是纸上谈兵,难以蒙骗过关”。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   “现在大学教师最不愿意承接企业投资的科研项目,10个科研人员难有一个。”张洪石介绍,因为企业出资的科研项目拿不出成果,就交不了差。“可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就不一样,很少有人去追究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率是多少。有的科研项目拿到几十万元经费后,就干脆直接发几篇论文,‘空对空’过关,大家知道项目评审要么是给钱‘走过场’,要么是圈内人士‘自娱自乐’。今年OK了,明年包装一下项目大家再相聚。”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中科院政策所这位专家说。   浙江振亚投股集团总经理沈国锋表示:“80%的科研经费被‘玩儿完’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他就碰到不少大学里的“江湖”教授。他们把一些还是理论层面或实验室技术状态的项目,拿来找企业联合申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或补贴。这是不少大学教授致富的一种途径。实际上,这些科研项目离中试与产业化阶段还非常远,但他们的各种理论与数据资料十分全面与系统。   同一个项目在好几个省市同时得到经费资助   据沈国锋透露,在不同省、市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获取国家科研经费,也是高校包装科研项目的一种策略。因为现在国家大力鼓励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从国家到省、市、县级政府都有大量的科研项目与配套经费,比如大学一个评审验收的技术成果,在杭州是填补市内空白,但到了苏州也同样属市内首创,就可以顺理成章拿到不同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   由于地方政府科研项目评审信息缺乏共享,他就遇见过一个在江苏省获科研经费资助的项目,到了浙江省同样获得国家经费补助。不少大学教授就钻这个政策空子,“‘玩’科研经费的游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科研经费被一些利益关系人当做一种潜在的资源进行运作。握有科研经费审批权的人,授意高校、企业今年哪几个项目可以报,能拿到钱,然后从中共享利益。“把国家科研经费老是拨给自己的‘关系户’,那些真正需要得到经费资助的企业或项目却难以受惠于此。”这位浙江企业老总说。   以科技部公布的200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名单为例,公众所能发现的信息只有项目名称、作者单位与拟安排经费预算数额,更多的信息无从查找。社会各界难以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建议,“大学确实要反思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更应考虑解决问题。”   张洪石表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高校科研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不变革的话,将“涛声依旧”。他与叶建荣不约而同地建议,国家除了对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直接拨付经费外,对应用科技项目可以走市场化道路,由项目业主单位或客户企业投钱,国家给予企业相应投资额的免税支持。因为企业奉行的是“谁投资,谁当老板,谁说了算”,“高校那些‘忽悠人’的科研项目就难以再去忽悠人了”。
  • 中美拟联合设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广州11月13日电 中美计划打造国际级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联合研究项目。这是记者13日从广州中山大学得到的信息。   当天,中山大学和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召开合作项目进展报告会,双方将率先开展为期两年的一期合作,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种子基金合作项目、基础设施评估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其中肝病、外科、糖尿病、孤独症、公共卫生领域的5个研究项目将成为种子基金合作项目的首期工程。   据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介绍,中山大学为促成两校合作研究,设立了种子基金,以启动双方研究者合作研究为目标,连续两年每年资助5个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每项目资助5万美元,培育两校学者共同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   今年的种子基金项目评选在美方学者当中反应热烈,共有121份申请书竞争,经过两校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以上5个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的负责人也与中山大学多个附属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黎孟枫强调,这五个研究领域都是双方院校的优势项目,最终会让中美两国的临床研究带来新的变化,从而让病人受益。   2013年3月,中山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学国际部签署协议,在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启动首期两年的合作项目。   按照协议,双方将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最大规模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也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并于今年9月份被中国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本次合作中,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科研人才成为合作重点。为此,美方将此品牌课程原汁原味地带到中国,以与美国课程一样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在中山大学开办相关课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其中,医学、公共卫生、空间科学等学科闻名世界,是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经费最多的大学。截至2012年,该校共有36名校友获诺贝尔奖。   据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院长丹尼尔· 福特介绍,此次合作项目也是该校在临床与转化研究领域的全球第一例合作,但由于这36名获得诺贝尔奖校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因而并未加入到此次合作项目中来,但曾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校校友卡罗尔· 格雷德如今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临床研究,或许她会考虑今后参与到此次合作中来。
  • ACCSI 2016“国产科学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研讨会”顺利召开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4月22日下午,ACCSI 2016分论坛之“国产科学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研讨会”于北京京仪大酒店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联合ACCSI 2016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共同举办。会议由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任孙月琴主持,并特别邀请了北京市科委条财处处级调研员李建玲致辞,论坛现场吸引了100余名听众。 span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uepic/75f60e07-2852-4715-9d20-608976fdd0c2.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现场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a2e80d18-8ab9-4c8c-b1e6-bdaf76b621c2.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现场1.jpg"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论坛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3a9e9c66-ff29-4788-8413-f7799b119e85.jpg" title=" 孙月琴.jpg"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主任 孙月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54140f61-9aef-4484-9665-0cb0f43266ca.jpg" title=" 李建玲.jpg" width=" 600" height=" 4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3px "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北京市科委条财处处长 李建玲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致辞中,李建玲处长强调了北京市科委对国产科学仪器创新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并阐述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国产科学仪器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国产仪器新产品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国产仪器设备的验证和评价工作以及国产仪器设备可靠性评价工作等,并预祝本次活动成功举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 nbs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a6ded44b-8185-42fe-a7bc-f6a3353d2c18.jpg" title=" 杨永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分析检测副总工程师 杨永坛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杨永坛在报告中以中粮为例,介绍了大型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及其在国产仪器上开展的典型应用,还介绍了食品企业对检测仪器的需求及国产仪器在食品安全中的机遇。仅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国产仪器近年在国家支持及企业的大力投入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原子荧光更是中国的特色,但是在高端仪器(如质谱)方面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常规的理化检测仪器应是国产仪器的用武之地,如稳定、耐用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同时,由于从产品检测到实现食品生产的全流程控制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必然趋势,国产仪器企业可以与食品行业合作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某些指标检测开发专用的仪器。另外,快速检测仪器及产品以及一些在线、无损检测仪器也将在食品安全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5f5e9c7e-523e-48a7-8c34-6b78895f4246.jpg" title=" 周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研究所研究员 周蕾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周蕾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新材料、新器件的生物检测监测技术,其中新材料以磁纳米颗粒、量子点为代表,新器件以MEMS微流控芯片为代表,并重点介绍了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UPT)的现场快速检测(POCT)系统的研究。该研究以免疫层析作为基础,将具有独特上转发光现象的上转发光材料UCP作为生物示踪物,建立了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原理设计、物理实现研制完成第一台UPT生物传感器样机,实现了免疫层析试纸上UCP信号的自动提取与分析,从而,将纳米材料、生物检测、生物传感有机融合建立了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平台,并根据POCT领域实际工作对于“单靶标检测速度更快”、“单样本同步筛查靶标更多”两个方面的需求,同时向更快、更多两个方面发展,研制出多种检测系统,最终建立了可满足POCT领域不同层面需求的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验技术平台(UPT-POCT)。该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学科交叉的原始创新和产品性能紧密衔接,协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科研工作从科技到产业的成功转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8d2bd54-514b-4bd5-a867-2c374469bb0c.jpg" title=" 赵自然.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清华大学副研究员 赵自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赵自然在本次论坛中作了题为《国产毫米波成像仪在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思考》的报告,从仪器的研究背景、研制过程、检测标准与应用研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展开。国产毫米波成像仪的研制需求相当迫切,一方面可以摆脱对国外仪器的依赖,为科研人员提供先进探测手段,另一方面可以应用于质检、安全等民生关注点,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对高端仪器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以带动毫米波核心芯片、成像算法等行业上下游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培养一支产学研结合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2a574987-e97c-4c7d-929e-3013a604af0a.jpg" title=" 刘鑫.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 刘鑫& nbsp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刘鑫在会上作了题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从基本信息、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发展现状及趋势、工作基础、任务目标及考核指标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国产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的具体情况。并指出今后的研究开发内容主要有建立完善的国产仪器验证机构准入条件和完善测评专家遴选方案,继续推进技术规范的标准化,编制检测仪器综合评价标准体系表,分类开展国产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工作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70c46cd1-6be8-44b1-8539-9847f2e3936c.jpg" title=" 周晓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nbsp 周晓光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周晓光从个人20多年科学工具(产品)的研发经历中对高端科学仪器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得出市场需求是产品研发的驱动、新技术要为市场需求服务、高端仪器研发需要多学科团队及人才储备以及技术创新是驱动产品转化的保障等启示。并通过自身多年的海外科研经历对国内外成果转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由于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国内外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强调“成果的应用”,而国外其实并不存在成果转化的概念,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普遍采用的是知识扩散、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的概念,更侧重于知识和技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bc39b3cd-5670-4c90-90bd-0d2f5ed7bd5f.jpg" title=" 谭鹰.jpg"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谭鹰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谭鹰在会上作了题为《在线移动式动车组空心车轴超声检测系统》的成果报告。由于我国的动车组车型众多、轴型复杂,进口设备兼容性差且价格昂贵,形成我国高铁空心车轴无损检测体系非常具有必要性,不仅能够兼容各型动车组空心车轴的检测应用,也可以有效降低空心轴检测设备的成本。该项目所研制的检测系统具备高分辨率探头、高精度探头组合技术、高集成度精密探针及高速多通道超声控制单元,在兼容性、检测效率和检出灵敏度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应用推广至全国18各铁路局,市场份额达90%以上,不仅保障了高铁运营安全,也降低了高铁运营成本,替代了进口,同时提升了我国高铁无损检测技术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无损产业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引起了现场热烈的反响,不少参会嘉宾针对各自感兴趣的部分提出了疑问,并当场得到了报告专家的解惑。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388cc314-d836-4088-a156-7db526748824.jpg" title=" 关晓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关亚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c6310bbc-d4e6-47ab-a672-30e0a26264f5.jpg" title=" 马老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刘学博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除了以上专家的精彩分享,另有两个厂商代表也做了报告,分别来自安捷伦科技和美国Restek公司。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7c13d2e9-14d0-4b46-81de-4c9bdbbf96e6.jpg" title=" 董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安捷伦科技真空事业部市场经理 董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报告题目:从安捷伦最新仪器5977B看仪器用真空泵的新趋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931c13fa-d5b8-414d-8403-0147ee5de389.jpg" title=" 朱卫.jpg" width=" 600" height=" 434"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美国RESTEK CORPORATION中国区总裁 朱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报告题目:Restek超惰性专利技术在分析仪器行业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right " 撰稿人:陈星羽 /p
  • 关于举办“农产品加工贮藏、质量检测新技术、新装备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近日,农业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推动&ldquo 产学研推用&rdquo 有机结合,加大成熟技术示范与装备的推广力度。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世界发达国家均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业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   为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配合农业部1号文件顺利实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会决定举办&ldquo 农产品加工贮藏、质量检测新技术、新装备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交流研讨会&rdquo 。届时将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以产学研推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此次提供仪器、设备展示平台欢迎咨询!   时间:2014年6月13日-15日(13日周五)全天报到   地点:苏州市(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联 系 人:王旭 13911530724
  • “临床与转化医学”等三个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
    关于&ldquo 临床与转化医学&rdquo 等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 教技函[2014]32号   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按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教技〔2014〕1号)的要求,在依托单位自主组建培育的基础上,我部按照&ldquo 成熟一个,建设一个&rdquo 原则,分别组织专家对中山大学&ldquo 临床与转化医学&rdquo 、吉林大学&ldquo 纳微构筑化学&rdquo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ldquo 气候与环境变化&rdquo 等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进行了立项建设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经研究,我部决定予以立项建设,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三年建设规划。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吸纳论证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联合实验室三年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落实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要注重与外方合作单位的战略研讨、管理协调和业务合作。   二、着力加快国际化进程。联合实验室要继续深入开展国际化科学研究,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扩大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博士后规模,广泛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到实验室长期工作。   三、探索国际化运行和管理。有关高校要支持联合实验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人事聘用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国际通行的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制度,建设高水平技术支撑队伍和专业化管理服务队伍,实行国际一流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四、广泛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应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广泛汇聚创新资源,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声誉。   有关高校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联合实验室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引擎,并为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对建设期满并达到建设目标的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可向我部申请验收认定评估。我部同时支持联合实验室积极申报&ldquo 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rdquo 。 教育部   2014年6月20日   附件: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名单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山大学 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