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专业委员会

仪器信息网专业委员会专题为您整合专业委员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专业委员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专业委员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专业委员会话题讨论。

专业委员会相关的资讯

  • 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职数设置
    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职数设置 序号 组织机构设置 委员职数 拟新聘数 专业或单位要求 1 理化分析专业委员会 19 4 熟悉药品检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的优先考虑 2 制剂专业委员会 17 4 企业或中药制剂方向的优先考虑 3 名称与术语专业委员会 7 6 熟悉命名与分子结构的医学、中医和化学方面的优先考虑 4 生物检定专业委员会 9 2 企业的优先考虑 5 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9 3 企业的优先考虑 6 药用辅料与药包材专业委员会7 2 药用辅料优先考虑 7 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 7 4 新增专职委员 8 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 15 4 其中藏医药2人,维医药2人 9 中医专业委员会 31 13 骨伤、耳鼻喉、肿瘤及临床中药学等优先考虑 10 中药材与饮片专业委员会 27 6 其中药材方面2人,饮片方面4人;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先考虑 11 中成药专业委员会 29 4 药检所和高校优先考虑 12 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 7 3 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先考虑 13 医学专业委员会 31 14妇科、内分泌、呼吸、皮科、消化、血液、麻醉、精神、免疫、儿科和临床药学方向 14 化学药品第一专业委员会 13 5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先 15 化学药品第二专业委员会 13 5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先 16 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 13 5 药检所和企业的优先 17 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11 4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先 18 生化药品专业委员会 7 2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先 19 放射性药品专业委员会 7 1 药检所和企业的优先 20 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 11 3 熟悉基因重组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生产工艺及检验方法的优先 21 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 9 2 熟悉病毒分子生物学和病毒疫苗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优先 22 细菌制品专业委员会 9 3 熟悉细菌疫苗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优先 23 血液制品专业委员会 9 4 其中血液制品2-3人,体外诊断试剂1-2人;熟悉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优先 总计 317 103
  • 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拟续聘及新增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共365人
    近日,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发布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拟继续聘任257名专业委员会委员与新增108名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关于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拟续聘及新增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的公示  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和工作计划安排,我委组织开展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的组建工作。  按照相关原则和程序,拟继续聘任257名专业委员会委员、新增108名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将拟续聘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和拟新增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予以公示,详见附件。  公示时间为2022年8月5日至2022年8月19日,公示期间,如对上述名单中专家有异议,可向我委实名反映。  联系单位:国家药典委员会 业务管理处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邮政编码:100061  电子邮箱:ywglc@chp.org.cn  附件: 1.拟续聘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2.拟新增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附件1:拟续聘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1丁野男湖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2马双成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3马玉楠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4马辰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5马超美女内蒙古大学6王伟男广州中医药大学7王向峰男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王军志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9王如伟男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王佑春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1王杰男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12王建男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3王春龙男盈科瑞(天津)创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14王柯男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5王彦女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6王勇男福建省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17王铁杰女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18王浩男上海医药集团19王跃生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20王智民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21王箐舟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2王璇女北京大学23毛秀红女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24公雪杰女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5孔令义男中国药科大学26邓艳萍女北京大学医学部27石远凯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8石建功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29叶文才男暨南大学30叶正良男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1叶敏男北京大学医学部32叶强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33申玉华女吉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34申昆玲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5史大卓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6白玉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37乐健男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38冯芳女中国药科大学39冯丽女河北省药品审评中心40冯怡女上海中医药大学41宁保明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42尼玛顿珠男西藏自治区藏医院43朴晋华女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44吕扬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45吕佩源男河北省人民医院46吕爱平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47朱凤才男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8朱立国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49朱晓新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50仲平男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51多杰男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52刘万卉男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53刘玉玲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54刘永利男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55刘英女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56刘浩男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57刘海青男青海省药品审评核查中心58刘海静女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59刘菊妍女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60刘铜华男北京中医药大学61刘雁鸣女湖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62江英桥男广州市医疗保障局63孙会敏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64孙苓苓女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65孙逊女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66孙晓波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67孙增涛男天津中医药大学68孙黎男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69阳长明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70芮菁女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71花宝金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72李云霞女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73李长贵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74李文莉女湖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75李玉华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76李宁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7李向日女北京中医药大学78李军女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79李青翠女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80李玲玲女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81李剑男华东理工大学82李振国男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83李萍女中国药科大学84李琦涵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85李敬云女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86李晶女泰州迈博太科药业有限公司87吴传斌男暨南大学101吴松男
  • 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加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云南省地区烟草、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应用研究水平,促进当地企业与企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学术交流,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水平。2011年9月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瑞升公司举办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暨近红外光谱应用学术报告会”,70多位业内专家、200多位瑞升公司的科研人员出席。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现场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 中科院方家熊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向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杨伟祖董事长、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王保兴副董事长/主任授牌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中科院方家熊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浙江大学瞿海斌教授、中石化石科院褚小立博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杨崇仁教授、红云红河集团王家俊工程师、红塔集团技术中心王毅副主任,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云南省科技厅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处郭红处长、昆明市科技局刘艳琨局长、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陆开文书记、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陈松处长、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王志勇副院长、昆明市高新开发区经济发展局郭俊局长、昆明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处钟斌处长,瑞升公司领导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杨伟祖董事长、王保兴副董事长等参加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由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主持。   瑞升:全球技术领先的综合性烟草技术公司 携手近红外技术 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杨伟祖董事长   瑞升公司发源于烟草烟气化学、香精香料等研究的部门,但在过去的基础、应用研究中发现,只做技术创新研究难以与市场、生产进行有效的对接。于是在11年前,瑞升公司进行了体制改革,公司的定位由研究平台变成了转化器、连接器,旨在将瑞升公司自己的、外面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瑞升公司又提出了将瑞升构建成一个专业技术最全面、最系统的烟草技术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瑞升公司已经构建了健康烟草事业、人的健康事业、自然健康事业三大事业板块,成为了种植、调制、加工、材料、香精香料等9个方面业务的综合性烟草技术公司,其综合性、全面性是全球唯一的。   作为一项先进的检测表征技术——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烟草、医药、食品、石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应用价值、经济价值,例如近红外技术可以用来表征烟叶的品质状况、风味特征,以及不同烟叶间的搭配,可以使烟草企业能够按照需要获得原料、烟叶“物尽其用”、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原料、配方成本大幅降低,潜在的商业效益可达几十亿、乃至上百亿。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积极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标准化、产业化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6日在北京成立,至今已成立二年多的时间,已经成功搭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交流平台。专业委员会主办两年一届的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该会议学术性强,全面展示了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专业委员会在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标准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专业委员会正在积极组织申办香山会议,探讨近红外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战略发展规划,已经获得了12位院士的支持。   为了大力促进近红外技术在某一地域、某些行业的发展,专业委员会与地方的、行业的优秀近红外技术研究单位组建“学组”,今天成立的“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就是以云南地区近红外技术应用优秀单位——瑞升公司为主要成员成立的学组,促进云南省地区烟草、制药、食品等行业的近红外技术应用研究水平。   云南物联站:实现近红外技术成果的互联和共享 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主任王保兴先生   瑞升公司的实验室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并且经过10多年的发展,瑞升公司培养和引进了较多的各学科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积累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瑞升公司特申请在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下设云南物联站,致力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制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   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方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如何加强近红外技术在烟草、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是各行业科研单位面临的一项巨大的课题。因此,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将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促进近红外技术学术交流、培训、推广应用等的站点,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实现近红外技术应用成果的互联和共享。   积极构建近红外产业化发展的典范性平台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   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的建立,为近红外技术交流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非常希望和瑞升公司、同创检测公司合作,为公司提供专家、技术资源,协同创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另外,瑞升公司由一个研究单位发展成为一个覆盖成为一个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公司,其发展历程、模式对于科研单位产业化等有着建设性的启发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科学仪器的发展提高到了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地位,科技部、基金委投入了几十个亿的重大开发项目。希望云南省科委积极组织申报相关项目,将相关科研技术力量、企业调动起来,汇集在一起共同创新。其中,云南物联站可以说是成为了近红外技术最好的应用平台、转化平台,对于促进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仪器的微型化小型化发展、产品品质控制快速检测等方面都将发挥很大作用。希望在近红外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瑞升公司、同创检测公司共同努力将云南物联站建设成为近红外技术产业化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范性平台。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由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主持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授牌仪式之后,国内近红外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做精彩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合作双方合影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专家、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部分领导、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主要成员合影 与会人员合影
  • 天瑞成立公司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2009年2月18日上午,天瑞仪器召开了公司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筹备会议,经总经理应刚批准成立公司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会议选举应刚为主任委员,王耀斌为副主任委员,胡晓斌、余正东、肖廷良、李胜辉、姚栋梁、张树龙、李玉花、吴勇、郑健明、黄清华、韩高峰、张雄勇为委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承担相关标准的制定、审核与执行工作。 公司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下设工作小组,李玉花为组长,李胜辉为副组长,姚栋梁、张波、詹丹丹、苗冬霞、王文华为工作组组员。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在委员会指导下,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企业技术标准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与执行工作。
  •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召开委员全体会议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0月14日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在“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同期举行了委员全体会议,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委员近30人出席,仪器信息网唐海霞总经理作为特邀嘉宾参会。 会议现场   会议主要包括工作报告、讨论增选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方面内容。   专业委员会袁洪福主任委员首先讲话,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6日在北京成立,至今已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成功搭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交流平台。袁洪福主任委员还谈了其两点体会:一是“尽力去干”。对于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各方面普遍认为该会议学术性强,全面展示了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果。这也鞭策、鼓励专业委员会继续努力工作。二是“引领应用”。目前,用户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认识不够,相应的对其需求不强,所以,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标准化等是各位委员的义务。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袁洪福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慧颖高工代表近红外专业委员会向各位领导、顾问及委员们做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   一、工作活动情况   1、专业委员会一年来共召开了8次常委会,讨论了常委分工、网站的运行维护、日常办公费用的预算、出版内部刊物等方案。   2、组织和参与了4次技术研讨会、主办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分析技术培训班。   3、专业委员会拜访了戴景瑞、张子仪、金国藩、陆婉珍四位在京院士顾问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院士们就近红外事业和国产仪器如何发展等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导。   4、专业委员会至今已出版内部通讯3期。   5、建设了专业委员会的官方宣传网站“近红外光谱信息网(www.ccnirs.org)”。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慧颖高工   二、2011年工作计划   1、学术交流活动   按常规计划2011年下半年举办一次专题学术研讨班,研讨内容主要是选择近年来研究应用效果显著的行业和仪器厂商,进一步推进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和提高研究应用水平。   根据委员们的推荐和需要,每年还可不定期的举办行业或区域的学术研讨会。   2、申办国际会议   积极申办2015年国际近红外学术会议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争取在2011年上半年出版一册《中国近红外光谱专家集》 计划每个行业汇集出版一册或两册论文集,作为技术资料积累并向国内外学术界展示。   3、组织发展   每两年发展委员或团体委员5~8人、会员不限 推荐或选举行业、区域的组织者,积极开展好近红外光谱学术研究、仪器研发、应用工作。   会议的讨论环节,各委员踊跃发言,纷纷为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献言献策。 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高工 江苏大学陈斌教授、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白雁教授 部分发言的专委会委员
  • 全国卫企协将成立“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
    基因是人类迄今为止惟一尚未被开发的一块宝藏。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产业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露端倪,不少投资者已经嗅出其中的商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涌入该行业。但是基因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基因技术临床应用标准和评价方法尚未系统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缺乏有效机制,基因检测机构良莠不齐、医院科室构建有待完善等。   为了促进基因产业的发展,2015年6月30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ldquo 全国卫企协&rdquo )发布《关于成立&ldquo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的批复》的通知,同意了卫企协成立&ldquo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的申请,为国内基因科技企业带来又一重大政策利好。 通知截图   全国卫企协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业务主管并经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行业服务管理职能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组织,成立于1992年10月,现任会长为原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窦熙照。全国卫企协的宗旨是&ldquo 发展卫生产业企业,为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服务。&rdquo   目前,全国卫企协已有&ldquo 医药技术开发专业委员会&rdquo 、&ldquo 妇幼卫生用品产业专业委员会&rdquo 、&ldquo 微创产业技术专业委员会&rdquo 、&ldquo 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rdquo 等20个分支机构,此次新设立的&ldquo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反映了我国基因产业发展的&ldquo 火热&rdquo ,也表现了全国卫企协的&ldquo 与时俱进&rdquo 。   新设立的&ldquo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将在全国卫企协的总指导下,大力发展基因相关企业,促进基因产业向高科技产业化发展。   &ldquo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工作重点   虽然&ldquo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还在筹备中,但是根据全国卫企协及其分支机构的工作布局和重点,我们可以预测到,&ldquo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成立后,将主要推进以下事情:   1、对基因技术开发企业进行专项调研,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与相关部门合作,促进基因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   3、为基因企业提供政策指导、信息咨询服务等,帮助企业提高科研生产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和品牌知名度   4、在国际和国内组织基因新技术、新产品科研研讨、学术交流、展览展示等,为基因企业提供研讨、技术论证、交流推广等服务,搭建投融资桥梁   5、组织基因技术相关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的健康理念、基因技术和科研成果   6、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为基因行业开展各类人员专业培训与服务,适时举办专业研修班和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   7、与有关媒体和出版机构合作,编辑出版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行业报告、有关书刊和信息资料等。   综上所述,&ldquo 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rdquo 的成立,将为国内基因产业注入一股暖风。这个由全国权威专家、顶级产业机构等联合成立的非营利性分支管理机构,将团结从事基因产业的团体和个人,构建一个集学术、教育、科研、产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促进我国基因产业的快速和良性发展。
  •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经过三年多的用心筹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6日在北京青塔招待所召开了筹备和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陆婉珍院士、金国藩院士、方家熊院士、科技部条财司马晋并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蒋士强副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仪器信息网唐海霞总经理、《现代科学仪器》杂志胡柏顺主编等领导、嘉宾出席此次会议。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厂商等相关单位的60余名业内人士到会。 大会现场   成立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主持。会上,专业委员会袁洪福主任委员作了《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包含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发展历程等方面的介绍,说明了专业委员会今后工作重点:“组织开展近红外光谱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工作、近红外分析技术培训工作、近红外分析标准制定工作;结合重大社会需求,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活动,为政府制定科学仪器发展战略提供建议;为政府、企业和用户提供近红外分析技术服务与咨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主持成立大会 袁洪福主任委员作《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   袁洪福主任委员认为:“近红外分析技术将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成为在线质量检测的主角,它的普及应用将显著提升工农业生产操作技术整体水平”。   刘长宽秘书长宣读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对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之后,现场领导及嘉宾为专业委员会主要组织成员颁发了聘书。 向专业委员会顾问颁发聘书 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向专业委员会主要组织成员颁发聘书   陆婉珍院士、方家熊院士、金国藩院士、马晋并处长为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并致辞。作为我国最早在近红外光谱方面开展研究的专家之一、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倡议者,陆婉珍院士在致辞中赞扬了后辈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并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欣慰。    为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从左至右分别为:方家熊院士、金国藩院士、陆婉珍院士、马晋并处长)    科技部条财司马晋并处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陆婉珍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方家熊院士讲话   闫成德理事长致辞时说:“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是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而成立的,为业内工作人员提供了技术交流平台,它的成立是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牌。”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致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讲话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蒋士强副理事长讲话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东海教授宣读了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eter Flinn、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Ozaki等发来的贺信。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东海教授宣读贺信   作为专业委员会团体委员代表,北京聚光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姚建垣先生在讲话时提到:“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能推动中国近红外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会支持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向先进企业学习,做好客户服务这项关键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近红外事业的发展。”    北京聚光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姚建垣先生讲话   袁洪福主任委员主持了成立大会之前的筹备会议。会上讨论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专业委员会徽标等。    副主任委员褚小立高工主持讨论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    副秘书长杨辉华教授主持通过专业委员会徽标 专业委员会徽标:以专业委员会名称缩写CCNIRS为主要设计元素,融合了青花瓷及中国红等中国元素及光栅、光源、光波、光谱等近红外元素,总体来看,象征圆满、团聚、和谐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慧颖高工介绍了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计划,包括:组织国内同仁参加2009年11月在泰国举行的国际近红外大会并在此申办2013年国际近红大会、筹备2010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和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开通专业委员会网站——中国近红外光谱信息网、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基础培训。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慧颖高工介绍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计划  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汇报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学术大会与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报告会筹备工作情况   本次大会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参会人员合影
  • 会议通知|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
    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通知(第二轮)各相关单位、专家、同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拟将举办2023年学术峰会。此次会议主题“精准诊断、守护健康”,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参会交流。会议组织学术报告会、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展示等活动,多家媒体实时报道大会盛况。会议特别设立优秀青年论文墙报展,以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一、时间会议:2023年4月13日-15日二、会议地点:浙江.湖州东吴开元名都酒店三、会议主要内容:1.学术报告会2.常委会会议3.企业专题卫星会4.新产品发布会5.新产品展示6.优秀青年论文墙报展四、参会注册1.报名方法:请关注“标记免疫资讯”微信公众号填写报名信息,预留酒店。网上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2.注册费:3月31日前注册交费1000元/人;现场交费1200元/人。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3.费用缴纳1)银行转账;户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账号:0200049209024907457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市阜外大街支行注:请务必备注汇款人姓名、单位。2)线上缴费、开具电子普通发票:手机微信/支付宝扫描二维码进入支付页面缴费;完成缴费后在下一页面选择“去开票”,填写开票信息获取电子普通发票。电子普通发票提取方式:通过所填写开票信息中预留的手机号码或邮箱,查看“诺诺网”发送的短信或邮件,自行下载打印。3)现场缴费:现场可刷卡、现金、微信缴费。备注:微信和转账缴费后请在大会网站的个人中心上传汇款凭证,会务组根据汇款凭证发送注册确认函,报到时直接在已缴费注册处,出示此函报到。银行汇款及现场缴费上传发票信息:扫描对应二维码提交普票或专票开票信息,发票现场领取。五、优秀青年论文征文1.征文范围:标记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2.参加征文作者年龄在45岁以下。3.征文请通过会务邮箱提交,提交截止日期为2023年3月20日。4.论文摘要形式:1500-2000字。格式备注:中文用宋体,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三号,正文小四,行间距1.5倍。六、会务组联系人及方式陈吉波 电话:18611998500冯杰 电话:15210009299会务邮箱:bjmy_2021@sina.com七、会议日程见附件此次会议要求已担任专委会第二届委员的专家、同道参会;同时也邀请从事检验医学、临床病理、核医学、食品药品检验、公共卫生检测、产品研发企业及生物医药投资等各地IVD行业相关单位和行业专家、从业人员积极参会交流,促进行业和学科的共同发展。附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日程2023-04-13(星期四)08:30-19:00 注册报到(一层大堂)15:30-17:05开展仪式及新产品发布会(开元厅) 主持:敬华、贾兴旺15:30-15:50开展仪式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15:00-15:10主席致辞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开展仪式15:10-17:00 新产品发布会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15:10-15:25《打通智慧化检验管理的最后十五米--智慧化样本管理》赵爱美苏州翊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25-15:40《实验室免疫自动化解决方案》詹红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40-15:55《普门科技IVD产品最新发展近况》邱亮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55-16:10《科技领航-中国速度 》王腾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6:10-16:25《磁微粒化学发光磁珠》 彭颖静苏州海狸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16:25-16:40《互联网体外诊断的应用实践》蒙杰柳州康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16:40-17:00中国分析测试协会BCEIA展会介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17:30-19:00 自助晚餐(二楼彩虹厅)2023-04-14(星期五)08:30-12:45 2023年学术峰会(东吴厅) 主持:陈建魁、高艳红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08:30-08:45欢迎致辞陈瑜浙江医学会检验分会08:45-09:00致贺词颜光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09:00-9:30 合影(酒店三层露台)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09:30-10:00《产品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宋海波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10:00-10:30《感染与自身免疫病》李永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0:30-11:00《糖代谢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叶棋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11:00-11:15茶歇(展区)11:15-11:45《标记免疫技术现状与发展》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11:45-12:15新书发布会12:15-12:45专题报告1《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郑冰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0-17:00 大会主旨报告(东吴厅)主持:李永哲、王萍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13:30-14:00《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王昌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14:00-14:30《炎症性肠病的筛查和诊断》孙桂荣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中心14:30-15:00《自身免疫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关秀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15:15茶歇(展区)15:15-15:45《AI辅助肿瘤蛋白标志物定量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陈万涛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肿瘤数字诊治技术研究中心15:45-16:15《神经系统自生免疫疾病自身抗体诊断技术进展》杨淑伟广州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6:15-16:45专题报告2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13:30-17:00 大会主旨报告(湖州厅)主持:崔丽艳、闫存玲13:30-14:00《多维传染性疾病临床检验体系建设和医防结合工作模式探讨》王雅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14:00-14:30《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疗效评价》李智勇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4:30-15:00《微流控在临床检验中的研究进展》夏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5:00-15:15茶歇(展区)15:15-15:45《基于患者数据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探讨》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5:45-16:15《新冠病毒感染病情监控相关标志物原料及试剂的研发》胡川闽 原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16:15-16:45专题报告3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16:45-17:45常委会(湖州厅)18:30-20:00 晚餐(东吴厅)2023-04-15(星期六)08:30-10:30 大会主旨报告(东吴厅)主持:应斌武、敬华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08:30-09:00《基于液体活检的MRD检测及应用前景》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09:00-09:30《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脑同患疾病中临床意义及试剂盒研制》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09:30-10:00《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功能分析》宗金宝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医医院10:00-10:30专题报告4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10:30-11:00专题报告5《小分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革命性突破》张小红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1:00-11:10茶歇(展区)11:10-11:40 闭幕式 (东吴厅)主持:李艳、张国军11:10-11:20委员、常委证书颁发特邀嘉宾孙桂荣、崔巍11:20-11:30优秀论文证书颁发特邀嘉宾石姗、宗金宝11:30-11:40大会总结颜光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11:40-12:30自助午餐(二楼彩虹厅)
  • 吴海龙教授谈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
    吴海龙教授在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近期工作汇报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   相关新闻: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尊敬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尊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主任,尊敬的俞汝勤院士、姚守拙院士,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了。这是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将为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和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对于各位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知道,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下设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是于1984年4月提出申请,后经中国分析仪器学会批准正式成立的。然而,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历史却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协作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协作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等工作,包括组织召开了1979年第一届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后被认定为第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高小霞及汪厚基先生的支持下,确定创刊“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讯”,即后来的“化学传感器”杂志。1984年在扬州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后被认定为第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代表人数达到140,取得圆满成功。1985年5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离子选择性电极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的组织者就是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老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我们今天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式的主持人章宗穰先生。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成立后,在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首先于1986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高小霞先生到会并作大会报告。会议征集内容已包括化学传感器研制,理论研究,测量仪器研制和配用微机技术,数字模拟、数学方法及软件方法,以及在工业、农业、环境科学、生理医学、卫生防疫、水文地质、海洋气象、国防、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还有生产技术经验和改进等。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第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省大庸市即现在的张家界市举行,此会由湖南大学具体承办。当时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92个单位的160名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史久泰高级工程师和分析仪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厚基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录用论文187篇,其内容涉及化学传感器和离子选择电极各分支领域的发展趋势,各种新的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化学传感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在热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生物敏传感器和药物电极的研究,化学传感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微型计算机在研究与应用中的开发以及新型智能化测量仪器的研制等。可见,当时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此后,我们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先后在 1991年的武汉(5)、1994年的太原(6)、1997年的上海(7),2000年的长沙(8)、2005年的扬州(9)以及2008年的重庆(10),召开了第五届到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的系列学术会议几乎与起源于1983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国际化学传感器系列会议同步,可谓反映见证了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回忆过去,我们今天更加深切怀念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高小霞先生、深切缅怀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先驱者汪厚基先生和殷晋尧先生、深切缅怀为我国化学传感器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苏渝生先生等各位。   2005年的扬州会议,成立了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新一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在2008年的重庆会议期间,对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进行了个别调整。本届专业委员会先后组织了于重庆举行的第十届和此次于长沙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会议。今天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收到了来自海内外的近200多位专家、学者及青年才俊的稿件,涉及化学生物传感技术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可谓盛况空前。此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由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我们衷心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共征集论文215篇,参会人员将超过350人(最后统计与会人数超420人)。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参会人员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包括曾为我国化学传感器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张国雄先生、丰达明先生、吴国梁先生、陆君涛先生、余瑞宝先生等,他们专程与会,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大会还有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德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特生物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台湾Zensor R & D Co,Ltd 、岛津公司等多家分析仪器厂家和Springer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仪器信息网等相关出版公司和媒体企业代表参加。他们不仅为会议提供了经费支持,更显示了企业界对传感技术研究开发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本次大会可谓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的一次空前盛会,充分显示了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特色和向产业化推进的美好前景。   这次大会学术气氛会非常浓厚。共安排11个大会报告、42个分会邀请报告、58个口头报告,还有100多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交流。本次会议还将对以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为主的优秀墙报论文作者进行奖励。评选工作将由专业委员会聘任的评选小组负责进行,也希望各位与会代表提出建议。   依据学会章程,任期已满五年的本届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和《化学传感器》刊物编委会成员都将换届。章宗穰、张国雄、金利通等多位专业委员会及编委会中的年长成员在会前多次提出了不再担任专业委员会和编委会工作的动议。希望由中青年同事承担起学会的全部工作。这一动议将在专业委员会和编委会委员的联席会议上进行讨论。与此同时,也将适当补充热心于学会工作的新成员。可以预期,经过调整和补充后的新一届学会和刊物领导成员的努力和全国同行的支持下,一定会将学会和刊物工作推向新的阶段。在此,我们也向离开学会及刊物工作的年长委员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敬意,恭祝各位前辈健康长寿。   会议期间,还将在单位申请的基础上,确定下一届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欢迎有意承办的单位提出申请。   10月的长沙,天气虽有些凉意,但山水洲城的美丽景色,一定会给各位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我衷心希望各位,在这人文、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将大会开成一个交流学术思想、促进学术创新,增进学术友谊的会议。   最后,预祝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圆满成功!谨祝各位在长沙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CNAS成立第二届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
    2010年11月29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第二届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0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和国家认监委实验室检测与监管部副主任肖良主持。CNAS副秘书长宋桂兰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宋桂兰代表CNAS宣读了成立第二届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的批文,并和曾毅院士一起为新一届委员颁发了聘书。宋桂兰在讲话中对新委员的当选表示祝贺,对上一届委员会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她介绍了CNAS秘书处2010年认可工作的总体情况和2011年的重点工作。曾毅院士在讲话中表示,将与新一届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各位委员一道,共同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的技术支持工作。   CNAS检查机构处负责人向大会作了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重点工作报告。各位委员就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的现状、明年的工作重点和计划,进一步加强标准法规研究,加强评审技术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及和政府主管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达成共识。
  •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4日,在“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期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举行了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40余名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委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首先代表秘书处及委员汇报了自2010年10月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以来至今近两年时间里,专业委员会所做的具体工作、未来的工作目标,并分析了现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慧颖高工   从2010年10月至今,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1. 组织常委会议。   2. 拜访在京院士和顾问,各位专家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了很多有益的指导意见。   3. 组织申办北京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4. 组织了两次近红外光谱技术研讨会。   5. 成立“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这是专业委员会成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区域间的团队。   6. 组织完成“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分析方法通则”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7. 组织申请了“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和发展战略”香山科学会议,并获得批准。   8. 组织申报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9. 组织近红外光谱培训班。   10. 出版内部刊物《近红外通讯》。   11. 网站维护,开辟“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   12. 增补新委员,增加专业委员会学术工作的活力。   13. 筹备设立“近红外光谱分会”。   14. 财务收支情况汇报。   对于未来的工作计划,刘慧颖高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介绍:   1. 每两年组织一次针对当前热点行业的专题学术研讨会。   2. 根据委员的建议和需求,每年不定期的组织举办行业和区域的学术研讨会。做好产学研用协作研发攻关和示范工程,争取在今后1-2年内有效利用学会平台,积极做好政、产、学、研、用的协调工作,争取成功申报1-2个科技研发和示范工程项目,为制造业创造引进合作技术和开创国家的流程工业、仪器国产化发展的良好开端做出贡献。   3. 与仪器信息网合作,进行国内外近红外仪器制造企业专项调研。借鉴发达国家仪器厂商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仪器厂商的崛起搭建平台,争取今后在近红外仪器制造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得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   对于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刘慧颖高工分别从经济效益问题、社会效益问题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剖析。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袁洪福主任委员   袁洪福教授主要谈了自己在担任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的三点工作感受。首先袁洪福教授简要谈了自身工作的突出点及不足之处。   其次袁洪福教授对专业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代表表示感谢,他说到:“虽然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成立时间不长,但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工作成绩、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学术氛围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这和全体委员的不求回报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最后,对于近红外光谱委员会未来的发展,袁洪福教授表示,“目前我们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这个圈子的发展很和谐,大家都很团结。但如果近红外光谱技术要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内的科研交流,而要把我们的研究和国家的重大需求相结合,这样我们的队伍才会更加有活力,近红外光谱技术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我们同企业的交流和合作还比较少,同政府、社会的联系还比较浅。当然要做好这些事情也不容易,希望我们能够有优秀的人才去组织,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更好的发展。”   随后会议进行了7名候补新增委员自我介绍。接着,刘慧颖高工公布了新任副秘书长和主任委员名单。经过近红外光谱委员会常委讨论决定:近红外光谱委员会副秘书长姚建垣先生由于从聚光科技退休,其职务将由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马放均先生担任。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辉华教授将担任副主任委员一职,以后不在秘书处工作。另外专业委员会还新增了两名副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闵顺耕教授。   最后,刘慧颖高工就目前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香山科学会议的召开、申请成立分会等问题向与会代表做了通报,希望各位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专业委员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 广东新批筹建19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近日,广东省质监局批准筹建广东省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9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据悉,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省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全省本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对接国家TC/SC,对完善广东省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宣贯相关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质监局紧紧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促进一保持”战略部署,稳步推进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此次批准筹建的19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涉及农业类、工业类和服务业类等广东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必将有力地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
    2013年10月12日,“第五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期间,第一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 核磁共振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创非侵入性检测技术具有迅速、准确、可重复等优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从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科,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核磁共振仪器不同于高场波谱核磁共振仪器和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其主要利用水,油,聚合物的弛豫特性,实现对水分相态,含油率及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析,在食品,农业,能源,生物医药等利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核磁共振分析仪目前国内的现状是:相关仪器科研开发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信息分享不够及时充分,市场推广力度不够,应用比较分散,规模有限。亟待一个较有力的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产学研机构的有机结合与互利共进,保障和促进行业有序,和谐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加快提高我国核磁共振分析仪器的研制开发、生产、应用以及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因此产生了筹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的想法。   纽迈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研发与生产核磁共振分析仪器的厂家,对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在筹备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宣读批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宣读了关于组建“核磁共振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的批复,第一届专业委员会由24人组成,中国石油大学肖立志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上海理工大学聂生东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张英力高级工程师担任秘书长,挂靠单位为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希望专业委员会广泛团结本专业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有益于本专业发展、进步的各种学术、技术活动,为推动核磁共振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专委会的成立 (图为公司总经理杨培强)   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学术顾问:叶朝辉 中国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   主任委员:肖立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副主任委员: 聂生东 上海理工大学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绍江 中国农业大学   陈 忠 厦门大学   范宜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冀克俭 兵器集团53所   江 雷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蒋 瑜 华东师范大学   雷 浩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   李建奇 上海卡勒福磁共振技术有限公司   刘登勇 渤海大学   罗会俊 深圳市贝斯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聂生东 上海理工大学   宋公仆 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   谭明乾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汪红志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王志战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夏 斌 北京大学   夏 灵 浙江大学   肖立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胥蕊娜 清华大学   杨 光 华东师范大学   杨培强 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姚 武 同济大学   张英力 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秘书长: 张英力   挂靠单位: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8月5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碳普惠专委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在“碳普惠专委会成立大会”致视频贺词。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孙晓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为专委会揭牌。来自政府和相关领域领导、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碳普惠专委会的成立,并围绕碳普惠主题展开研讨。 碳普惠专委会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全力促进消费端碳减排。努力践行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三大理念,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拓展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公众参与,以数字化、绿色低碳化作为基本抓手,推动公民消费端碳普惠的自愿减排机制,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中的重点任务“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强多方交流、促进广泛合作、开展有效传播,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好、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碳普惠以数字化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是推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碳普惠专委会致力于整合各方资源,打破行业、技术、信息壁垒,搭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开放交流平台,通过战略规划、调查研究、能力建设、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五大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专委会聚集了丰富的专家资源,拥有雄厚技术实力,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进行权威的行业解读,将积极给国家和地方建言献策、不断产出研究成果、稳步推进碳普惠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民提升减排意识,促进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双碳”目标下,碳普惠作为推动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手段,促进社会从微小处改变碳排放习惯,意义重大。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 碳普惠是动员公众践行低碳、零碳负碳行动的大平台和有效途径,希望专委会为中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贡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碳普惠机制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带动公众广泛参加绿色低碳行动,有助于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希望专委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打造碳普惠经典案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做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碳普惠专委会是我们动员社会力量参加碳普惠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和专业化平台,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把碳普惠事业做好,做扎实,希望碳普惠专委会不断探索,取得丰硕成果。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碳普惠专委会主任委员杜少中表示专委会将以碳普惠为主题,更好的引入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手段,更好利用社会资源,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果,使碳普惠成为我国碳减排机制的有效补充。国际上,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开始从需求和个人行为举止方面着眼于碳减排,指出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在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普及数字化绿色生活方式。国家和地方众多政策文件提出开展碳普惠建设,激励全社会减排行动,碳普惠专委会的成立可谓应势而生,将有助于推动碳普惠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在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山东省分析测试协会成立光谱专业委员会
    近日,山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光谱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光谱专业技术研讨会在济南市舜耕山庄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刑志教授,山东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刘建华,山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秘书长时新刚,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光谱届的资深专家及从事光谱分析的工作人员,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共13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时新刚副秘书长主持,刘建华理事长就光谱专业委员会表示了祝贺,并希望光谱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能够促进山东省光谱分析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郭成浩教授代表生物、水质、质谱专业委员会致以祝贺。会议推举祝培明研究员为主任委员,并确定了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人选。  会议期间,刑志教授、祝培明研究员、邵长伟高级工程师、沈永高级工程师、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逯玉凤高级工程师,普析公司应用开发事业部总监郭春涛先生,分别做了元素分析技术的新特点新手段、美国热电ICP仪器故障维修特例、固体粉末直接进样-电弧发射全谱直读光谱技术在土壤样品金属元素快速测定中的应用、原子吸收在医用高分子材料检测中应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在砷汞形态检测中的应用,普析全新智能化液相荧光联用仪等报告。并与参会专家、代表展开互动,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简出的解答,就相关光谱分析测试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 西北计量技术委员会化学计量与分析专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安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1月24日,西北化学计量与分析专业第一届委员会(以下简称“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安召开,西北五省市相关计量院所和检测院所站的有关领导、高校教师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代表与会交流讨论。本次会议宣告了西北化学计量与分析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宋艺光、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瑛和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姚立新等相关领导出席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2178376-372f-46a4-a3a2-905ac8070a91.jpg" title=" 会议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张皋主持本次会议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5c5b2b5-4ba0-46a6-9e4f-4a80ef38119f.jpg" title=" IMG_1978.png" /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 张皋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strong 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strong 宋艺光为大会致辞。他讲到,西北化学计量与分析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下应运而生的。它是服务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量支撑体系,是提供计量科技基础服务的具体实践和探索,它的成立对于提升西北地区产品、工厂和服务质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带动区域质量水平的提升,释放本地区质量组织的效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西北地区的相关计量技术机构、工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整合西北地区化学计量与分析技术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他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2f423a2-9707-4128-9ea1-3d9288d4f751.jpg" title=" 宋艺光.jpg" /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宋艺光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西北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瑛宣读了《关于成立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技术委员会化学计量与分析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批复》并宣布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正式成立。第一届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由62名个人委员和18个会员单位组成,张皋任主任委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7824a27-629c-48e2-8d86-a86a3d9a201d.jpg" title=" 陈应.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北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办公室主任 陈瑛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对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讲到,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计量在各行各业都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未来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立足西北,放眼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计量的重要性,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化学计量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国家先进测量体系的构建做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1e3098e-e04f-4ce4-bc6d-575814b61d3d.jpg" title=" 马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 马爱文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在接下来的技术交流环节,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吴江涛作了题为《西安交大在流体热物性领域的研究进展》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1c8ae1b-a1ff-4dbf-a6b3-1b7fdd591f55.jpg" title=" 吴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吴江涛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主任张皋对陕西国产分析仪器应用示范中心的情况作了介绍,并公布了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3f4c83bd-9d84-4a58-84c6-76b2c310decb.jpg" title=" 张.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 张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489b801d-3996-484e-978d-92d629686995.jpg" title=" 颁奖.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北计量化学专委会会员单位证书颁发仪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9930126-a678-4b10-9e9b-f0d2773ca2fd.jpg" title=" 合影.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北化学计量与分析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strong /p p & nbsp   最后,西北化学计量与分析专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圆满闭幕。 /p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激光拉曼专业技术委员会成立
    关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激光拉曼专业技术委员会”成立的通报  各相关单位和专家: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SCIS)为了做好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完成好国家标准委的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根据目前标准制定工作的进展和需要,特成立激光拉曼技术相关仪器仪表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激光拉曼专业技术委员会”(成员名单附后)。同时,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将成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专家库的储备专家,以参加后续开展的标准化技术工作,为学会开展的标准相关工作咨询、评审和专业支持。  针对上述的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如有意见或建议,或者有意参加相关工作的专家或单位,请随时联系我们。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郭晓维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锦秋国际大厦A座2308室  电 话:86-10-82800385,18601013495  传 真:86-10-82800485  email: scis@cis.org.cn  2016年1月4日  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激光拉曼专业技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姓 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戴连奎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教授姜育强利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杜一平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教授张 炜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主任/副研究员陈 达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邱宪波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张克非北京赛诺飞拓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康怀志厦门大学高级工程师刘国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张孝芳北京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刘 俊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阮伟东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郑军伟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教授施光海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教授兰 延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深圳珠宝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赵 冰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 关于征集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检测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及理事单位的通知
    各检测机构、实验室: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是经中国硅酸盐学会批准、民政部 登记注册的专业性社会团体,是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技术领域最 为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挂靠单位是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   为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和《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 号),提升检验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促进检验检测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分会研究决定,成立&ldquo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 试技术分会检测实验室专业委员会&rdquo 。   为了更好的推动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促进行业检测实验室的发 展,特面向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工程领域的国家和行业实验室、检测机构、分析测试中心、研究院所检测中心、高校和企业实验室等征 集委员会委员及理事单位。   &ldquo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检测实验室专业委员会&rdquo 成立大会将与 2013 年 11 月 1 日&ldquo 首届全国建材建工测试与评价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技术交流会&rdquo 同期召开,届时将选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和常务理事单位。真诚邀请贵单位加入委员会,并推荐单位相关领导或专家1-2人担任委员会委员等职。   请有意参加的单位和个人填写申请表,并于2013年10月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或邮寄至分会秘书处。   附件1: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检测实验室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申请表.doc   附件2: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检测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申请表.doc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秘书处   联系人:王艳萍   电话/传真:010-51167302 手机:13381289679   邮箱:ctest2013@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 号中国建材总院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407 房   邮编:100024 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举办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辅料专家讲坛
    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22年8月29日通过视频会的方式,召开了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专业委员会2022年第七次会议。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药用辅料与药包材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特邀专家对芝麻油、三氯叔丁醇、大豆磷脂等药用辅料标准草案进行了审议。 同期举办了辅料专家讲坛第十四期,邀请了美国药典委员会中华区总部凌霄博士、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李美芳主任药师分别就“PDG协调工作模式及进展介绍”和“PDG协调药用辅料标准比对实操培训”作了报告。药用辅料标准起草及复核单位相关人员、药典委其他专委会委员和药典委工作人员一百二十多人也应邀在线上进行了观看。会议期间审议了2023年药用辅料课题立项和“绿色环保”药用辅料标准建议。 药典委杨昭鹏副秘书长在会上特别强调,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相关标准工作机制;加强标准的国际协调,更好地提高药品质量,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希望各药用辅料标准起草复核单位在后续的标准研究及国际协调中科学把握、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制定最严谨的标准。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在开展标准颜值、推动标准实施等工作中积极作用。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 卫生部组建10个食品安全专业分委员会
    2012年2月8日讯 卫生部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1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其中在食品安全方面,卫生部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目前卫生部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   以下为卫生部2012年2月8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材料: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卫生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纳入医改重点项目,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制度向人民群众提供。一年来,卫生部组织各地有力、有序、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并取得了新成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方面,卫生部不断完善标准制定程序和工作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备案等法规;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鼓励公民、法人、专家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严格执行公开、透明要求。2011年卫生部新公布21项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复配食品添加剂、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等基础标准,针对6种真菌毒素的28个限量标准、54种农药的118个限量标准等安全使用做出了严格规定。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公布《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等重点产品标准,制定、指定216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修订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23类,2314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依法撤销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39种食品添加剂。对行业提交的3000余种食品包装材料进行系统清理,公布了107项包装材料用树脂名单,公告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生产。   卫生部还积极主动公开标准文本,便于各方下载和查询标准。通过印发文件、制订标准问答、召开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举办培训班等,向公众科学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公布情况。及时回应乳品标准、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食品添加剂、“标准内外有别”、“燕窝亚硝酸盐”等社会关注问题。   我国已连续5年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2011年我国还成功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卫生部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加强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卫生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建设,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全国共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1196个,覆盖了100% 的省份、73%的市和25%的县,在416个医疗机构主动监测食源性异常病例或健康事件。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卫生部立即组织各地开展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污染专项监测工作,及时公布监测情况,回应舆论关切。不断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和常规评估项目基础性工作,对事件处置、预警发布、标准制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务院组织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专项行动的技术支持部门,卫生部认真研究并提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及其检测方法。及时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纳入“黑名单”并明确了临时限量值,现已公布六批“黑名单”涉及非法食品添加物64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22种。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有效发挥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在国务院食安委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圆满完成了国务院部署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并通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组织的评估考核验收。整顿工作期间,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文件,加大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 组织各地持续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排查工作,及时督办社会影响恶劣,群众高度关注的染色馒头等重点案件;开展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台湾地区发生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后,卫生部积极配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部署排查,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监测督查力度,排除系统风险。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队伍,完善了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   2011年,卫生部组织各地认真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紧急联络员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规范信息公布管理。组织各地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确保中央层面食品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会同有关部门编制10万套“食品安全系列宣传小折页”免费下发各地,举办“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与新闻工作者、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012年,卫生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跟踪评价、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学处置以及食品安全检验规范等工作。   相关新闻:卫生部在全国布下1196个食品安全监测点
  • 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圆满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4月20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峰会在湖北襄阳圆满闭幕。此次峰会主题为“精准诊断,维护健康”,设有学术报告会、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展示、企业卫星会、优秀青年论文墙报展等活动,会议包括前沿基础研究、临床热点分享和产品研发等内容,吸引了众多体外诊断行业相关和从业人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徐国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国军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主任齐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陈建魁共同担任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徐国宾报告题目:《除测序外,检验科应该思考的与肿瘤实验精准诊断有关的几个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张国军报告题目:《神经系统感染性指标CFL1筛选及其临床应用研究》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产品推广经理杨亚茹报告题目:《高敏肌钙蛋白的临床价值》青岛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副主任刘明军《新胸痛三项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最后,颜光涛主任在闭幕式上表达了对全体参会来宾的感谢,同时赞扬了会务组、志愿者们等幕后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颜光涛主任表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的宗旨就是以产业为基础,团结各方面专家、技术人员传播专业知识,希望各位专家能通过本次学术峰会拓宽思路、拓宽眼界。最后,他祝愿今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学术峰会越办越好、再创辉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颁发常务委员证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颁发委员证书优秀论文证书颁发志愿者证书颁发
  • 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圆满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4月15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学术峰会在浙江湖州东吴开元名都酒店圆满闭幕。此次峰会主题为“精准诊断,守护健康”,设有学术报告会、新产品发布会、新书发布会等活动,吸引了全国数百位来自医院、体外诊断企业专家、学者参会并深入分享、交流合作。4月15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现任重庆市诊断用抗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川闽,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宗金宝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师程歆琦、北京电力医院检验科主任贾兴旺共同担任主持。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现任重庆市诊断用抗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胡川闽报告题目:新冠病毒感染病情监控原料及试剂的研发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 宗金宝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功能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师 程歆琦(左)北京电力医院检验科主任 贾兴旺(右)随后,由来自山东省立医院胡彬,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陈莹分别带来精彩的专题报告。专题会四 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山东省立医院 胡彬报告题目:高敏肌钙蛋白在新冠感染后人群的应用价值专题会五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陈莹报告题目:小分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革命性突破闭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委证书、委员证书、“新产业”杯优秀论文证书和志愿者证书颁发仪式。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作会议总结。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 颜光涛颜光涛主任在闭幕式上表达了对全体参会来宾的感谢,同时赞扬了会务组、志愿者们等幕后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颜光涛主任表示,标记免疫分析是生命科学、基础与临床医学、农业与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希望体外诊断行业相关和从业人士永怀初心,砥砺前行,携手共进,推动中国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及体外诊断行业蓬勃发展。最后,他祝愿今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学术峰会越办越好、再创辉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颁发常委证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颁发委员证书“新产业”杯优秀论文获奖者合影志愿者证书颁发
  • 江苏省热分析专业委员会的发展
    p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5月在南京正式成立,同期召开了“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开会地址在北极阁上的江苏省气象局外宾接待室。 /p p   下图是协会1990年的活动计划表,热分析委员会成立排第一要事哦。到现在已经28岁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01" title="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1990年活动计划(初稿).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01px " alt="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1990年活动计划(初稿).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6a84b37-6cfc-464a-9116-c86970a5dfbf.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 nbsp   看看“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的集体照片(下图,由钱义祥提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08" title=" 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08px " alt=" 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eec1a6b-a0b5-4fdd-875a-5d6be0c413b5.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 nbsp   第一排坐着的右起第四人就是我们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南京林产化工研究所的叶素老师,第六人是理事长邱大璜,他的右手边是钱义祥老师,南京大学的戴庆平老师是右起第一人,陈婉蓉老师在第二排右起第四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681" title=" 会议议程.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81px " alt=" 会议议程.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d77a775-8690-44db-a339-cde5ae35f41f.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 nbsp   上图是当时的会议议程。那时候的热分析仪器还是很稀奇的,进口设备基本上来自于“世界银行贷款”购置,也有一些国产热分析仪器。 /p p   翻阅“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的论文摘要集”(下图),有来自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单位,比较全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666" title=" 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的论文摘要集.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66px " alt=" 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的论文摘要集.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cd20071-9c7e-4780-a5e5-04f9728c311c.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width=" 500" height=" 709" title=" 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的论文摘要集2.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709px " alt=" 江苏省首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的论文摘要集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77be5e9-5b82-4f6c-af7c-fe5bee50c6eb.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第二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于1991年9月召开,只找到集体照(下图,由钱义祥提供),没找到论文集。据说当时没有出,就是交流会发言的人自己准备几份,以供交流之需,如下面两张图片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28" title=" 第二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28px " alt=" 第二届热分析学术交流会.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da67f8f-a494-4d4b-a963-c7e719eab7c9.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width=" 500" height=" 690" title=" 聚苯胺的热分析研究.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90px " alt=" 聚苯胺的热分析研究.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2d897aa-d0bf-49fd-8e75-d36a0a120746.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682" title=" 聚苯胺的热行为及红外光谱研究.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82px " alt=" 聚苯胺的热行为及红外光谱研究.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a01698d-0206-41bb-b205-52c32d51ddbb.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到1995年11月,江苏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就联合上海和北京三地,一起在扬州召开了“京、沪、苏三省市首次热分析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有集体照(下图,由钱义祥老师提供)与论文摘要集(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09" title=" 京、沪、苏三省市首次热分析学术会议.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09px " alt=" 京、沪、苏三省市首次热分析学术会议.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89783ef-7e6c-4cff-b9e8-6795596b7c25.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666" title=" 京、沪、苏三省市首次热分析学会议论文集.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66px " alt=" 京、沪、苏三省市首次热分析学会议论文集.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bbc60f5-c593-408e-830c-59880a51a129.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676" title=" 京、沪、苏三省市首次热分析学会议论文集2.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676px " alt=" 京、沪、苏三省市首次热分析学会议论文集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ab6bd33-4b33-4137-a679-f4690a96903d.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委员会后来历届主任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陈婉容老师和苏州大学的陆振荣老师。陆振荣老师也是“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他后来与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的胡荣祖等其他前辈一起,组织召开了“2001年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讨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73" title=" 2001年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讨会.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73px " alt=" 2001年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讨会.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def5e2f-62df-479e-a027-8ccedcda754b.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上图是2001年开会时的合影(由张建军老师提供),图片中,第二排右起第三人是胡荣祖老师 第二排右起第五人就是陆振荣老师。对的,感觉他站在中间,就是刚好卡在第一排两人中间露出小脑袋的那人。 /p p   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会议开了二届之后因故没有继续召开。一直到2011年,新一届的江苏省热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承办了“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会议”(见下图)。之后,这个会议就每2年举办一次,分别在石家庄(2013年)、延安(2015年)和南宁(2017年)召开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28" title=" 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会议.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28px " alt=" 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会议.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d2b71bc-9386-4781-b8e4-858e8426ffae.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委员会现任主任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昉老师(上图,第一排右起第一人为王昉老师,第一排左起第一人为现任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赵厚民)。委员会秉承“发展热分析技术,推广热分析应用”的理念,发扬老一辈热分析人的优良品质。至2017年,已先后举办了7届“江苏省热分析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地区热分析技术论坛及仪器展示会”,并在学术会议期间,不定期地举办“先进热分析技术培训班”,同时委员会还联合其它单位,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委员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第五届.jpg" alt=" 第五届.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418a94c-27fa-4c81-b74a-e2263c19215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第六届.jpg" alt=" 第六届.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65be3f10-b911-4827-a571-cd3a26f90df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第七届.jpg" alt=" 第七届.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5850d96-68bb-41d9-8c64-11c4f60dd07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33" title=" 培训班.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alt=" 培训班.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543124b-c7dd-4879-9587-3f4ab53f1600.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附: /p p 江苏省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名单 /p p (2018年,按拼音先后排序) /p p 主任: /p p 王昉(南京师范大学) /p p 副主任: /p p 成一(南京理工大学)、胡文兵(南京大学)、李小云(南京工业大学)、孙建平(苏州大学)、吴昊(南京天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周东山(南京大学) /p p 委员: /p p 卞国庆(苏州大学)、白华萍(南京理工大学)、陈登宇(南京林业大学)、蔡军(南京大学)、陈建梅(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陈军(南京中医药大学)、蔡挺(中国药科大学)、顾海兵(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顾敏芬(南京师范大学)、郭耸(南京理工大学)、刘畅(南京工业大学)、李艳春(南京理工大学)、罗亚莉(南京工业大学)、李忠红(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李照磊(江苏科技大学)、马淑凤(江南大学)、南照东(扬州大学)、石健(南通大学)、谭卫红(南京林化所)、徐颖(苏州大学)、吴德峰(扬州大学)、杨高文(常熟理工学院)、郁清(南京大学)、朱立忠(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张蓉仙(江苏大学) /p p br/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119/475499.shtml" target=" _blank" 相关资讯:第八届江苏省热分析学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a /p p br/ /p
  • 托普仪器被选举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4月21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尹成杰,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建,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陈生斗、副主任谢建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云伏出席开幕式。全国科研、教学和推广及相关企业共80位代表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谢建华副主任主持。在开幕式上,陈生斗主任首先宣读了民政部关于成立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协会多元推广分会副会长汤洁代表兄弟协会对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随后,代表们听取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组长赵春江有关筹备工作的汇报,讨论通过了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和秘书长,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被选举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会上,尹成杰会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信息化对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并对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提出了殷切希望。 会议邀请了9位领导和专家作了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报告。分别以《墒情监测与农业信息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小麦苗情物联网监测技术探讨》、《信息技术助推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基层农技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农业灾情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农村信息化与农业推广》为方向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及推广进行了讨论与规划,全面升华了本次农技推广会议的主题。 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致力于农业仪器的生产、管理,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教学和科研项目。托普总经理陈渝阳在会上关于《农业灾情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言强调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托普一直在探索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力求打造一个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的农业全局体系。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托普会向众人展示一个完美的集智能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并且,在众多相关农业人士的努力下,为中国现代信息化农业创造一片新的天地。
  • 宗金宝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学术会召开
    10月21日,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学术会议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023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研究新进展培训班在青岛顺利举办。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刘宏,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师伟,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党委委员、副院长范传波等出席会议,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检验科副主任李红主持会议,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各级医疗机构人员2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了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工作委员会。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院长助理、检验科兼中心实验室主任宗金宝教授当选主任委员。陈红兵、丁国良、高春海、李园、刘天蔚、隋在云、孙保亮、孙晋浩、王明义、闫宗廷、尹燕博、张全斌、赵峡、周建伟等14名专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江凤当选为学会秘书,郭云良教授被聘为名誉主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刘宏进行致辞,感谢集团对学会的大力支持,肯定了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分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希望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依托工作委员会的平台,扩展思路,整合先进医药、技术、物理手段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使中西医结合不仅停留在中医、西医上,重视其他手段在中西医结合实践中的作用,保持包容心态,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希望举办多种类型的专题活动,采取更便捷的沟通和联系方式,共谋高质量发展,使医学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使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到健康和幸福。集团党委委员、副院长范传波向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表示祝贺。他强调,医院将充分发挥分会的主任委员单位作用,加快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推进实验医学、学术前沿化、技术创新化、数据精准化的普及推广,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山东省卫生事业发展、实验医学学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宗金宝教授表示,实验医学分会是专家学术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将与各位专家同仁一起全力以赴做好分会工作,汇集实验医学与检验医学专家,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专业范围内着力拓展学术交流方向,努力提升学术交流质量,不断扩大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分会的影响力、凝聚力、辐射力,积极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随后,进行了实验医学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及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学术会议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023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研究新进展培训班,来自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汇聚一堂,程保合、郭云良、孙晋浩、常晓天、于涛、赵峡、尹燕博、张全斌、王明义、周建伟、孙桂荣、宋卫青、高春海、陈红兵、李义召、王恒孝、李园、隋在云、丁国良、刘天蔚等专家带来实验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就相关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前沿研究热点,各亚专业就所关心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最后,宗金宝主任委员对学术会议进行总结,希望大家以本次学术交流为契机,在实验医学领域继续多学科协作,促进实验医学前沿技术发展,推动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 中检院马双成研究员当选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年1月4日,按照《中国药学会章程》及《中国药学会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所马双成研究员当选第八届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所马双成研究员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系中国药学会专业委员会之一,每五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作为药物分析专业学会,在促进我国药物分析学科战略发展、提升学科科研、药物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以及在支撑药物开发、临床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药学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马双成198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学院,1992年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学硕士,2002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与中医药研究所生物与中药学博士(Ph. D)。先后担任中检院中药室副主任、药品检验处处长、标准物质处处长、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研究所所长、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社会兼职主要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届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会委员、美国药典委员会(USP)标准物质(RS)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质量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 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优化技术委员会体系、强化技术委员会职责、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秘书处承担单位支撑保障、规范技术委员会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5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强调各相关单位要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多方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技术委员会健康发展,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pdf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局(厅、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直属单位,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在开展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实施等工作中积极作用。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优化技术委员会体系(一)统筹规划布局。优化技术委员会专业领域布局,重点对第二产业技术委员会存量结构、新增数量进行优化调整,根据需求加快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领域技术委员会建设,适度提升其技术委员会总量占比。注重调控技术委员会规模,在满足标准化工作需要和技术委员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做到均衡发展。(二)实施分类建设。根据标准化工作需要分类组建。推动组建标准化总体组(AG),强化标准体系的统筹协调,满足交叉学科、跨领域融合发展需求。加快组建与国际标准组织已有技术机构相对应的技术委员会(TC/SC),着重支持国内国际同步建设技术组织,统筹开展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国际暂无对应技术机构的,根据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标准化需求,组建标准化工作组(SWG),运行三年后符合条件的建成为TC。针对前沿技术领域发展,探索建设标准化项目研究组(RG),适当超前布局,开展前沿技术的标准化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标准。(三)促进动态优化。根据国际对应关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发展和社会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相应技术委员会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技术委员会职责边界。推动相关联技术委员会建立联络机制,技术委员会之间通过互派联络员、联合开展标准起草、联合推动标准宣贯实施等工作,加强横向沟通合作。二、强化技术委员会职责(四)加强标准体系协同推进。准确把握各层级标准特点和定位,强化标准体系兼容性、协同性,根据国家重大战略、政策规划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完善标准体系,依体系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构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构建结构合理、先进适用、国际兼容的国家标准体系。协同推进本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展,对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予以指导和协助,推动符合国家标准范围、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国家标准。(五)着力提升标准质量水平。落实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复审等标准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质量管理和进度要求,进一步突出立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导向。加快推动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产出标准研究成果,提升标准科学性。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适度缩短修订项目及采用国际标准项目的研制周期,提升标准时效性。标准研制过程广泛征集各利益相关方意见,兼顾标准实施各方需求,提升标准公开性、透明度和适用性。把好标准技术审查关,严格审查程序,审慎提出标准实施过渡安排,提升标准严谨性和规范性。(六)强化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持续开展主流媒体、传统媒介标准宣传,综合运用小视频、网络平台、一图读懂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及时组织开展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充分运用“标准云课”平台,深入开展重要标准解读。广泛开展标准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系列活动。对各地方、各行业开展标准宣贯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七)推动标准贯彻实施。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注重收集分析处理相关国家标准实施信息,及时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反馈。积极主动对接行业部门、产业集聚区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加大标准应用推广和实施指导。对标准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准确答复,并支撑做好标准解释工作。收集分析相关法规政策引用实施标准信息,及时总结反馈重大标准实施成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标准实施情况,按要求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动态完善标准内容。(八)加强国际标准化能力。提升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对应比例,支持技术委员会与国内对口单位建立联络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标准比对,及时分析本领域国际标准适用性,在符合相关版权政策前提下,加速采用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高国际国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跟踪国际标准发展方向,依托我国技术和标准基础,积极申报国际标准提案,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不断提高我国标准国际化比例。在国际商贸往来、产能合作等领域,鼓励同步开展国家标准和外文版制修订。在标准化双边国际合作机制框架下,支持技术委员会与国外标准化机构对应领域互派联络员,加强联络沟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九)优化委员组成结构。畅通委员参与工作渠道,提升技术委员会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广泛吸收创新能力强的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代表参与工作,形成多方参与、开放合作的工作格局。鼓励吸收更多科技领军人才、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参与技术委员会工作,提升技术委员会科研能力。支持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主席、召集人,不断提高国际标准注册专家在委员中的比例。鼓励地方、行业推荐本地区、本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或专业人才加入技术委员会,注重吸收东北、中西部地区技术专家及组织通过担任委员、联合承担秘书处等多种方式参与技术委员会活动,促进标准化工作区域协调发展。(十)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发现和培养一批技术精、规则通、外语好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完善委员和专家参加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激励和保障措施。要运用“委员课堂”平台开展标准化政策法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等基本能力培训,提升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专家标准化工作能力。鼓励技术委员会积极参与高校标准化课程体系建设、技术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标准化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做好高水平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四、强化秘书处承担单位支撑保障(十一)充分发挥支撑作用。建立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选拔机制,通过主动申报、公开征集、竞争遴选等多方式选拔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优先选择技术实力、国际能力、行业影响力较强且标准化基础坚实的单位。发挥秘书处承担单位技术优势和行业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支持标准化工作,激发各方参与技术委员会建设积极性。(十二)落实必要保障。秘书处承担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秘书处应配备专职标准化工作人员,确保秘书处工作队伍稳定、工作条件完备、工作经费充足。秘书处承担单位应当建立标准化工作激励措施,提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履职能力,激发秘书处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工作活力。五、规范技术委员会管理(十三)规范日常运行。各技术委员会要建立完善技术委员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委员管理、标准化工作经费管理、标准档案管理、印章使用管理等内部制度机制,加强年报和统计工作,保障技术委员会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十四)加强考核评估。持续推进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秘书处承担单位保障等要素,健全完善考核评估方案。强化技术委员会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等次为一级的给予通报表扬,并在标准立项、评奖提名、宣传激励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技术委员会,限期督促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撤销或调整。(十五)严肃工作纪律。技术委员会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纪律约束,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技术委员会筹建单位、业务指导单位、秘书处承担单位协助做好技术委员会监督管理工作。技术委员会应当规范使用印章,不得将业务专用章用于标准化工作以外业务。不得开展国家标准有偿署名、竞价排名。不得以技术委员会名义举办展会、论坛、评比达标、等级评定等活动。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必将严肃处理。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技术委员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多方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技术委员会健康发展,努力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4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
  • 国家标准委撤销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据国家标准委消息,为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国家标准委决定对职责已调整、国际对口撤销、标准化需求较少的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予以撤销。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详细内容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标准委关于撤销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公告 /strong /p p   为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国家标准委决定对职责已调整、国际对口撤销、标准化需求较少的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予以撤销。其印章自公告之日起作废。 /p p   特此公告。 /p p   附件:11个撤销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截图2015110217592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23917ab8-85b0-4706-be94-69638549cd8e.jpg" / /p p br/ /p
  • 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18学术峰会圆满闭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8年7月1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18 学术峰会在江苏宜兴王子湾大酒店圆满闭幕。该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检验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分会、仪器信息网协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a1ca71ec-d411-4b34-9989-646c828cdb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会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闭幕式上举行了委员、常委聘书颁发仪式、中国标记免疫青年学者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威特曼乒乓球比赛颁奖仪式。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作会议总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738fdd30-99a1-4296-832a-a6bcd56ae29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委员、常委聘书颁发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fa56172e-397a-4ca8-b2e4-d81f042d35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标记免疫青年学者优秀论文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082febc-e609-4003-96aa-10de51bc8cb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威特曼乒乓球比赛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5933cb45-fc98-4d1f-b37b-9c01508fb9b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作会议总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由大会报告、分会场、卫星会、新品发布会等环节组成,共安排了大会报告11个、分会场报告24个,新品发布会报告9个,卫星会5个,收录论文116篇,其中,分会场部分共设置了头报告部分设置了分子诊断、免疫、IVT发展、新技术、仪器五个主题。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他们在临床检验创新研究和应用,仪器设备开发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分享了他们对于我国临床检验事业的思考和建议。此外,本次大会同期也举办了产品展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3f0f5292-16d6-4d2f-b9af-c8f62f5917c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嘉宾合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届大会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500余位临床检验医师、专家学者、IVD行业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参会代表既有临床医师,又有专家学者,同时还有医学检测仪器及试剂企业界人士,从人员组成来看,覆盖了体外诊断产业的全链条,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创新转化”,为我国临床检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高效、共荣的交流平台。 /p

厂商最新资讯

相关方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