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肿瘤标记物

仪器信息网肿瘤标记物专题为您整合肿瘤标记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肿瘤标记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肿瘤标记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肿瘤标记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肿瘤标记物话题讨论。

肿瘤标记物相关的论坛

  • 基于阻抗方法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肿瘤免疫治疗以及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font=&][size=16px][color=#343a40]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战胜肿瘤的治疗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免疫系统能否被激活到足够去特异性地杀死肿瘤的程度。在临床实验前,人们需要借助体外实验先行评估治疗方案的效力。 Axion BioSystems公司革命性地推出了使用生物电感应技术的Maestro Z/ZHT平台,完美具备评估体外效力的必要条件。它能在免除标记物影响的同时,在长达几天的时间中,以非侵入的方式对细胞的健康和活动开展监测,并自动且实时地获得多至384个样本的完整实验信息。其秘诀就是通过埋设在微孔板底部的高灵敏度电极来进行生物电阻抗的测试。这种技术能够追踪微小的细胞变化,从而能够揭示出远低于其它技术最低检出限的生物学信息。[/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343a40][b]--利用Maestro Z/ZHT评估T细胞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杀伤效力(car T治疗):[/b][/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343a40][b]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着高特异性和与生俱来的细胞毒性,在未来的脑胶质瘤治疗中被人们寄予很高的期望。Maestro Z的阻抗测试有着高灵敏、无标记及无损的特点,能够实时监测肿瘤细胞的增殖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溶解等过程,在体外评估免疫治疗的效价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借助Maestro Z平台,对不同条件活化后的T细胞,开展了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杀伤效力的对比评估。详情点击:[url=http://www.axionbio.cn/page_1.html]CAR-T治疗 (axionbio.cn)[/url][/b][/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343a40][/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343a40][b]--利用Maestro Z 评估药物对COVID-19病毒感染力的中和作用:[/b][/color][/size][/font][color=#343a40][b][font=&][size=16px]病毒学研究的重点就在于开发抗病毒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其中的挑战在于筛选到能够选择性抑制病原体复制并对宿主没有损害的化合物。病毒导致的细胞病变效应(CPEs)常常和靶细胞在形态、胞间贴合度、附着力及活力等方面的变化相关联。研究者可在体外联合使用宿主细胞、病原体和药物来模拟三者在体内的互作,借助 Maestro Z 定量CPE引起的阻抗变化。轻松实现在筛选药效的同时,完成安全性的初步评沽。[b]详情点击:[/b][url=http://www.axionbio.cn/page_4.html]page_4 - (axionbio.cn)[/url][/size][/font][/b][/color][font=&][color=#343a40][b][font=&][/font][/b][/color][/font]

  • 质谱技术在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20世纪基因组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水平上分析生命体、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以基因表达产物为研究对象,延伸了基因组学研究深度,更深层次地揭示了生命活动规律。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表达存在方式(修饰形式)的鉴定、结构与功能分析、蛋白质定位、蛋白质差异表达以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分析等[1]。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主要包括:二维电泳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质谱技术等[2]。其中,二维电泳技术是早期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由于实验步骤多,耗时长,重复性差等特点,已经逐步被新型技术所取代。蛋白质芯片技术是将多种蛋白质纯品点于芯片表面,形成蛋白质矩阵进行免疫等标记反应,主要受限于很多蛋白质无法获得纯品而不能用于芯片制备。质谱技术由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范围宽等优点逐渐成为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可以对特定生命过程中的功能性蛋白质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因此在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一、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1.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定性技术:蛋白质定性鉴定的基本原理在于:蛋白质组的基本序列已经通过基因组学信息获得,可以用来鉴定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且获得多肽与蛋白质的对应关系[1],即质谱提供的多肽碎片数据可以与蛋白质数据库自动匹配来确定多肽序列与蛋白质归属。基本技术策略分为:(1)自上而下(Top–down)策略[5],即完整蛋白质在质谱中进行分析,可以提供完整蛋白质的质量数,但是由于质谱仪受到质量分析范围的限制,此方法在常规实验室不易实现。(2)自下而上(Bottom–up)策略[6],即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多肽,然后对多肽进行质谱分析和碎裂。基于这条策略的大致步骤为:蛋白质样品首先经过酶解降解为多肽,然后对多肽进行色谱–质谱分离与鉴定,最后通过搜索引擎(MASCOT:http://www.matrixscience.com/server.html, SEQUEST:http://fields.scripps.edu/sequest等)在公共蛋白质组学数据库(SWISS–PORT: http://web.expasy.org/groups/swissprot, NCBI: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等)中自动完成质谱数据的解析,确定多肽序列与蛋白质种类。该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鉴定出生物样品中成千上万种蛋白质,被认为是大规模、高通量蛋白质定性检测的首选方法。2.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相对定量技术:对于大多数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来说,仅完成样品中蛋白质组的定性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蛋白质组进行定量分析。由于组学的研究对象是多个蛋白质,单次检测很难实现所有蛋白质的绝对定量,因此蛋白质组学定量多为相对定量检测。蛋白质组学定量的质谱技术包括谱图计数、质谱峰强度定量、同位素定量技术等。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内标定量的方法是目前质谱定量的最佳手段,即对整体蛋白质组进行同位素标记,并使用每一种天然蛋白质与同位素蛋白质的比值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主要分为细胞层面标记和蛋白质层面标记两种技术路线:(1)细胞层面标记的细胞培养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标记(stable isotope labeling with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SILAC)方法[7]:即在两种细胞样品中分别加入轻重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经过传代培养后,两种细胞样品中的全部蛋白质中分别嵌合了轻重同位素,可以在质谱上根据同位素的不同质荷比直接判断样品来源并进行定量比对。(2)蛋白质层面标记:使用含有同位素的小分子与样品全部蛋白质直接标记,如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8]、同位素编码亲和标记(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iCAT) [9]、18O标记[10]等方法,此类方法使用带有稳定同位素的小分子与特定氨基酸侧链反应,使得多个样品可以分别连接含有不同同位素个数(多至8个)的小分子,从而产生一级数据相同但是二级数据不同的质谱谱图,通过二级谱图强度比对进行多个样品的定量分析。3.基于质谱的目标蛋白质绝对定量技术:质谱技术对目标蛋白质的绝对定量检测主要通过质谱多反应监控技术与同位素多肽内标技术联用来实现[11]。该方法首先选定目标蛋白质的一个或多个多肽,合成序列相同但含有稳定同位素的多肽作为内标,定量加入样品中,通过监测特定多肽及其同位素多肽的质谱峰强度进行比对和计算获得目标蛋白质的定量值。质谱多反应监控技术通过进行母离子筛选与子离子筛选等二次选择过程,筛选出目标蛋白质,而非目标蛋白质由于无法通过筛选达到检测器,极大降低了噪音干扰。因此,此方法针对性强,本底噪音低,是目前质谱技术中定量能力最好的一种,可以控制变异系数小于15%,检测限低至纳克每毫升,适合血液、组织等临床样品的定量检测[11]。二、质谱技术发现肿瘤蛋白质标志物质谱技术作为一项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在肿瘤相关研究中,目前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肿瘤标志物包括多种蛋白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糖类抗原CA125等,均揭示了蛋白质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已有成果极大促进了质谱技术在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标志性进展。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Chan课题组发现了新型卵巢癌蛋白质标志物,他们使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技术(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and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 MS)技术对503个妇女的血清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的分析[12],在随后的大量临床验证中最终确定CA125、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甲状腺运载蛋白和载脂蛋白A1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卵巢癌的新型临床诊断指标。2009年9月该试剂盒OVA1(商品名称:http://ova–1.com)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进入临床使用,被认为是国际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同时,肿瘤仍然是国际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缺乏早期检测技术和有效治疗方案,临床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解决,新型标志物的研发迫在眉睫。由于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的难度大,风险高,因此近十年来仅有几例试剂盒获得了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使用。大量标志物研究还停留在论文研究水平,其中临床问题、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功与否。1.临床问题选择:在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中,临床问题的选择是研究核心。在肿瘤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往往包括肿瘤早期检测、肿瘤分期检测、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疗效评估等多个方面。研究者需要根据不同肿瘤的临床情况,具体分析并凝练不同肿瘤的主要临床问题。例如,对于病程发展快、五年存活率低、没有有效手术或化疗手段的肿瘤,早期诊断是研究重点,如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对于病程发展慢、手术效果明显的肿瘤,肿瘤的愈后与复发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如前列腺癌、肠癌等;还有一些肿瘤有特殊的检测需求,如乳腺癌虽然有临床有效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等基因标志物,可以进行药物靶点治疗,但是三阴性乳腺癌的检测还缺乏有效的标志物与治疗方案。因此,在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实验开展之前,明确临床问题,并以此确定临床样品入组标准,是研究成功的核心基础。2.研究思路设计:不同于基础科学实验,临床实验需要在大量样本中进行实验结果的验证,因此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研究往往包括新型标志物发现和验证两部分。标志物发现实验是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样本中的未知蛋白质组并进行相对定量比较,分析数据选择出在两组样本中差异最大的一个或几个蛋白质作为新型标志物的候选物。随后,标志物验证实验在大量未知样本中进行蛋白质候选物的定量检测,使用发现实验中建立的区分标准进行判读,计算检测灵敏性(sensitivity)和特异性(specificity)。有效的蛋白质标志物研究往往需要发现与验证的两步设计思路来相互保证。3.技术方案选择:根据蛋白质标志物研究的两步设计思路,发现实验中使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定性技术与相对定量技术对样本中的大量未知蛋白质进行分析,获得标志物候选物名单。验证实验中根据已有名单,进行目标蛋白质(非蛋白质组学)的精确定量检测。这几种质谱技术的配合使用,可以满足不同实验情况和目的,最终实现新型蛋白质标志物的成功研发。三、展望质谱技术是现阶段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通量大等优势,特别是其与同位素内标的联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质谱定量能力,因此在多种肿瘤标志物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目前,大量肿瘤蛋白质标志物候选物已经通过使用质谱技术被从血液、组织、体液中筛选出来,预计在完成大规模临床验证后可以作为新型标志物在临床使用,促进肿瘤检测水平的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质谱技术还不具备进行蛋白质组的绝对定量能力。相对于免疫等传统蛋白质检测技术,仪器昂贵,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这些因素决定了质谱目前适用于蛋白质的临床研究,但不适用于蛋白质的临床检验,这是质谱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参考文献[1]何华勤. 简明蛋白质组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1,76,85-95,119,125-138.[2]RuediA, MatthiasM. 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J]. Nature, 2003, 422(13):198-207.[3]甄艳, 施季森.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1):103-108.[4]孙瑞祥, 付岩, 李德泉,等. 基于质谱技术的计算蛋白质组学研究[J]. 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6, 36(2):222-234.[5]WhiteleggeJ,HalgandF,SoudaP, et al. Top-down mass spectrometry of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J]. Expert Review Proteomics, 2006, 3(6):585-596.[6]ChaitBT. Mass spectrometry:bottom-up or top-down? [J]. Science, 2006, 314(5796):65-66.[7]TranDT, AdhikariJ, FitzgeraldMC. StableIsotope Labeling with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 (SILAC)-based strategy for proteome-wid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protein-ligand binding interactions [J]. Mol Cell Proteomics, 2014,13(7):1800-1813.[8]DytfeldD, KandarpaM, StrahlerJR, et al. Proteomic Profiling of Multiple Myeloma (MM) Cells Using iTRAQ and Label-Free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for the Prediction of Complete or near Complete Response (CR/nCR) In Frontline Treatment with Lenalidomide,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J]. Blood, 2010, 116(21):271-272.[9]García-SantamarinaS, BoronatS, DomènechA, et al. Monitoring in vivo reversible cysteine oxidation in proteins using ICAT and mass spectrometry [J]. Nat Protoc,2014,9(5):1131-1145.[10]MirzaSP, GreeneAS, OlivierM. 18O labeling over a coffee break:a rapid strategy for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J]. J Proteome Res, 2008,7(7):3042-3048.[11]曹冬, 张养军, 钱小红.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绝对定量方法研究进展[J]. 质谱学报, 2008, 29(3):185-190.[12]ZhangZ, BastRC, YuY,et al. Three biomarkers identified from serum proteomic analysis for the detection of early stage ovarian cancer[J]. Cancer Res,2004,64(16), 5882-5890.

  • Nature:终于逮到你了!肿瘤干细胞

    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208/2012080216013081.jpg癌症研究人员可以测定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序列,扫描其异常的基因活性,剖析其突变的蛋白质和研究它们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生长,但研究者一直无法跟踪细胞形成肿瘤的过程。现在三个独立研究小组在小鼠体内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一小部分细胞驱动肿瘤的生长,而想要治愈癌症可能需要将这些所谓肿瘤干细胞清除。目前还无法确认,这些从脑瘤,肠癌和皮肤癌研究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肿瘤,但是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路易斯·帕拉达认为,如果它们适用于其他肿瘤,"将深刻地改变目前的化疗疗效评价和临床疗法的制定标准"。 不仅是看某种疗法是否缩小肿瘤,研究人员将更关注是否杀死了正确的细胞。帕拉达和他的同事们想检测是否特异性标识健康成人神经干细胞的一个遗传标记,也可标识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癌症干细胞。他们发现,所有神经母细胞瘤样本中至少有几个标记细胞 - 大概是干细胞。未标记细胞可被标准化疗杀死,但肿瘤可迅速恢复。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未标记细胞起源于标记的细胞祖先。当研究者把化疗与抑制标记细胞的遗传手段相结合进行治疗时,帕拉达说,肿瘤显著缩小到"残留遗迹"的水平。在另一项研究中,荷兰乌得勒支Hubrecht研究所的干细胞生物学家们把注意力瞄着了肠道。利用药物驱动的荧光素标志物表达系统,他们在小鼠体内证实,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其实是来源于同一干细胞的。而且,这些干细胞是肿瘤发展的驱动力。对皮肤癌的研究,Blanpain和他的小组标记单个肿瘤细胞,而不是特异地标记干细胞。他们发现,细胞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分工模式:它们要么在慢慢耗尽前分裂出少数细胞,或者产生许多细胞。这再次证实,一类独特的细胞亚群是肿瘤生长的驱动力。研究者说,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将是,搞清楚这些实验所跟踪的细胞如何与通过多年移植实验所确定的,假定的癌症干细胞相联系的。研究人员已经紧锣密鼓地在寻找杀死这些细胞的方法;现在他们有更多的工具来测试这样的策略是否会奏效。

  • 【原创大赛】外泌体作为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align=left][font='calibri'][size=16px]外泌体[/size][/font][font='calibri'][size=16px]作为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size][/font][/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外泌体是一种磷脂双层膜包裹的生物纳米颗粒,直径为[/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30-200 nm[/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近年来,由于外泌体携带大量遗传物质,在介导细胞[/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细胞间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液体活检最理想的分析目标。[/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协助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重要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肿瘤来源的外泌体携带分子和基因载体,反映了肿瘤细胞的部分组成,广泛分布于血液和包括尿液在内的其他体液。这些外泌体可以作为一种微创的液体活组织检查,对肿瘤进行实时的非侵入性分析,帮助疾病的临床诊断。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相比于传统的[/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miRN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分子具有明显的优势。肿瘤细胞衍生的外泌体携带的[/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mRNA[/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miRNAs[/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通常构成了肿瘤细胞的总蛋白质组或转录组的一部分,反映了亲本细胞的遗传信息。而且这些生物活性分子由于受到外泌体双层膜结构的保护使其在运输过程中不被降解。此外,这些外泌体在不同的储存情况下,包括在[/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4[/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下短期储存[/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96 h[/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或在[/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80[/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下长期储存,都具有很强的活力。外泌体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癌症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的重要监测指标。[/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多项体外研究表明,通过应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的方法,使用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和表面蛋白可以更早地发现癌症,从而提高预后和生存率[/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43][/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结肠癌患者血浆标本中外泌体水平的提高与肿瘤细胞的整体存活率的下降有相当大的联系[/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32][/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另一项研究表明,外泌体上的[/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CD24[/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EDIL3[/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和纤维连接蛋白被认为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志物。此外,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外泌体中,研究人员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EGFR[/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胎盘碱性磷酸酶([/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PLAP[/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和富亮氨酸的α[/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2-[/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糖蛋白[/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1[/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LRG1[/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的过表达。最近的报告显示,使用无标记的液相色谱[/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串联质谱([/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检测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液,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于尿外泌体中的[/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PCA3[/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TMPRSS2:ERG[/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蛋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表明从体液中分离得到的外泌体可能是肿瘤早期检测的重要非侵入性标记物。[/size][/font]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转帖】肿瘤早期检测方法研究方面获进展

    【转帖】肿瘤早期检测方法研究方面获进展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早期检测及诊断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与改善治疗效果有重大意义。而在众多检测靶点中,对于癌变细胞DNA变化的检测,是最直接、可靠、早期的检测方式之一。 G-四链体是由富含鸟嘌呤的DNA序列形成的一种特殊二级结构,其形成、解聚以及不同结构之间的转变涉及到体内一系列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过程的调控。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亚林研究员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菁染料超分子聚集体识别和标记肿瘤相关DNA结构的研究工作,在识别特定结构DNA G-四链体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J. Phys. Chem. B., 2008, 112, 8783-8787; Chem. Comm., 2009, 1103-1105)。韦顿-赫德克大学的Hans J. Lipps教授和剑桥大学的Daniela Rhodes教授在其综述中评述了这一成果,“为进一步认识人体端粒序列中的G4结构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方法”(Trends in Cell Biology, 2009, 19(8), 414-422)。 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这一检测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际生理条件,在溶液体系和界面体系实现了对特定DNA G-四链体结构的识别(Anal. Chem., 2010, DOI: 10.1021/ac1017716),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该课题组通过对染料分子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平行/混合结构的DNA G-四链体的高特异性、高灵敏性识别。该成果发表在在国际核酸领域最重要期刊之一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0, 38, 1022-1033)(IF 7.479)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这一技术为特定DNA结构的识别与标记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应用于临床肿瘤早期预警与诊断。目前课题组正在与医院合作,将这一技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及相关试验,已取得进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72158_262379_1606681_3.jpg菁染料聚集体在溶液和界面识别特定DNA G-四链体结构示意图

  • 常吃这7类食物易患肿瘤

    常吃这7类食物易患肿瘤第一种:过食温热性食物。  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第二种:酒。  酒为辛热之性,长期饮酒,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最常见的因素。山东西南地区为食道癌的高发区,就与这一地区饮食中嗜热、嗜酒有关。其实,早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酒精饮料的过度消费与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关。在分别对江苏启东县肝癌相对高发的通兴乡与相对低发的西宁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2.5倍。而两乡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吸烟率也相当,所不同的是肝癌高发区的人们爱喝酒,低发区的人们则喜欢饮茶。第三种:煎炸、熏烤的食物。  同样属于中医热性食物的还有煎炸、熏烤的食物,这类食物因经过高温的油炸和烤制,亦随之变为热性食品。经研究证实,长期食用此类食品,易于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第四种:咖啡。  就像中国人嗜茶一样,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国学者在经过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后认为,咖啡因对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经常饮咖啡的人比不饮咖啡的人患这两种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过多饮用咖啡引起的。第五种:咸味太过的食物。  除了食盐,咸味食物还包括咸菜、咸鱼、咸肉以及其他腌制食品等。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常食腌制食品者食管癌发病的危险性是不常食用者的2.79倍。嗜食咸味食物最容易导致的癌症是胃癌。嗜食咸鱼的日本渔民,胃癌、食道癌的发生较为普遍。嗜食咸鱼亦是致鼻咽癌的一个重要因素。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发现,沿海居民患鼻咽癌较多,原因与他们爱吃咸鱼有关。我国普查资料证明,在胃癌高发区,人均每天摄人食盐50克;而胃癌低发区,人均食盐摄入量仅为6克左右。 第六种:霉烂食物。  黄曲霉毒素已被公认为是最强烈的致癌物,而黄曲霉菌富含于霉烂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该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繁殖,研究发现其可诱发实验动物的多种肿瘤。这种因素是导致亚洲、非洲某些地区癌肿高发的重要原因。第七种:腌制食品。  亚硝酸盐也是公认的致癌物,蔬菜、鲜肉等腌制后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盐腌的干鱼中,发酵的腌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肠、肉类中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险。

  • 【分享】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效果明显 市场潜力巨大

    [center]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效果明显 市场潜力巨大[/center]近日,由阿斯利康举办的我国首届CSCO靶向治疗知识竞赛在上海、北京、广州3个赛区正式拉开序幕,据阿斯利康公司透露,此次竞赛的目的在于将肿瘤靶向治疗这一先进的治疗方法更广泛、更正确地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从而通过多学科、多途径的治疗,尽可能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疾病之一。而近年来,我国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化疗的疗效却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据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林桐榆教授介绍,临床经验证明,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率一般在30%~40%左右,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备受关注。肿瘤靶向治疗作为21世纪肿瘤治疗的热点,其优势在于,它以癌细胞作为特异性靶点,能够准确地作用于肿瘤,因此不会或者很少伤害正常细胞,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已被证实能在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头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 昆明植物所等发现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的铂类抗癌化合物

    铂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肿瘤化疗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治疗包括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睾丸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铂类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缺乏选择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较大伤害,导致明显的临床毒副作用。同时,肿瘤病人容易对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化疗失败。 针对铂类药物存在的以上两大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艳研究组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刘伟平研究组合作,发现mixed-NH3/cyclopentamine和不对称的3-X-1,1-cyclobutanedicarboxylato与Pt(II)配合物对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选择性,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同时对顺铂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细胞株有较高的杀伤活性,显示出重要的研究开发前景。 近日,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用途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01027465.2)。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上海有机所在抗肿瘤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对结构独特、活性显著的天然产物进行生物合成研究是从基因簇、生物合成途径及酶催化反应角度理解自然界“全合成”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功利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复杂抗肿瘤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课题组最近在两个课题上均取得突破。 抗生素谷田霉素(Yatakemycin,YTM)可以抑制致病真菌,且对肿瘤细胞表现出极强的毒性(比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的活性高约1000倍);该家族化合物属于DNA烷基化试剂,典型的结构特征是吡咯吲哚环上的环丙烷结构。为了阐明其独特的生物合成机制,课题组利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定位其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基因敲除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基因簇边界。在对突变株的发酵检测中成功分离鉴定了中间体YTM-T的结构,并结合体外生化实验揭示了一类同源于粪卟啉原III-氧化酶(Coproporphyrinogen III oxidase)的甲基化酶以自由基机理催化YTM-T发生C-甲基化(J. Am. Chem. Soc., 2012, 134, 8831-8840),这是此类蛋白催化自由基甲基化反应的首例报道。这一阶段性结果为下一步阐明YTM结构中最重要的环丙烷部分生物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萘啶霉素(Naphthyridinomycin,NDM)、奎诺卡星(Quinocarcin,QNC)及Ecteinascidin 743 (ET-743)均属于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家族化合物,它们都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ET-743已发展为第一例海洋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肿瘤新药。这三种化合物都具有一个独特的二碳单元结构,其生物合成来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为了揭示这一谜团,唐功利课题组在克隆了NDM和QNC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基础上,通过前体喂养标记、体内相关基因敲除-回补以及体外酶催化反应等多种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阐明了二碳单元的独特生源合成机制:NapB/D及QncN/L在催化功能上均属于丙酮酸脱氢酶及转酮醇酶的复合体,它们负责催化二碳单元由酮糖转移至酰基承载蛋白(ACP)上,而后经过非核糖体蛋白合成(NRPS)途经进入到最终的化合物中。这一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2, 109, 8540-8545)上。这种将基础代谢中的酮糖直接转化为次级代谢所需要的二碳单元在非核糖体肽合成途经中是首次报道,该研究结果也有助于揭示海洋药物ET-743独特的二碳单元生物合成来源,为非核糖体聚肽类天然产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带来新的前体单元。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04343205531340.pngYTM合成机制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04343205536236.gif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化合物的独特生源合成机制

  • 荧光标记抗体:原理、应用与进展

    [b][font=宋体]一、引言[/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荧光标记技术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常用的可视化技术,其中荧光标记抗体凭借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许多研究方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标记抗体的原理、应用及最新进展。[/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二、荧光标记抗体的原理[/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荧光标记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对目标进行标记,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后发出荧光,从而实现可视化检测的方法。荧光标记抗体则是将荧光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荧光标记抗体,用于对目标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和荧光标记。常见的荧光物质有荧光素、量子点、上转换纳米颗粒等。[/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三、荧光标记抗体的应用[/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分析:荧光标记抗体在免疫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等。通过荧光标记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实现对目标抗原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例如,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font][/font][font=宋体]细胞成像:荧光标记抗体在细胞成像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内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了解细胞的功能和行为。例如,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对细胞膜抗原进行标记,可以观察细胞迁移、侵袭等行为。[/font][font=宋体]组织切片染色:荧光标记抗体也可用于组织切片染色,对病理组织中的特定抗原进行标记,有助于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研究。例如,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对肿瘤组织进行染色,有助于肿瘤类型的鉴别和恶性程度的评估。[/font][font=宋体]药物筛选:荧光标记抗体在药物筛选中具有重要应用,可以用于药物作用靶点的检测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例如,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对药物作用靶点进行标记,可以观察药物对靶点的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四、展望[/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随着荧光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标记抗体在灵敏度、特异性和可视化效果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新型荧光物质的开发和制备也为荧光标记抗体的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随着荧光标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多色荧光标记技术的发展,荧光标记抗体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生物学、医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提供[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fluorescence-service][b]免疫荧光检测服务[/b][/url]:[/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fluorescence-service[/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

  • [分享]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免疫偶联物 抗肿瘤药物 单克隆抗体 (简称单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的研究已获得重要进展。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 单抗治疗剂与单抗偶联物。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显示特异性结合,对肿瘤细 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并在动物实验有显著的疗效。单抗药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抗 肿瘤单抗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寻求新的分子靶点、抗体人源化以及偶联物分子的小型 化。由于单抗有高度特异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抗药物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 要作用。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medicines)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重要方面。单抗作为诊断剂或检测剂,近20年来已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单抗作为治疗剂的研究也已获得重要进展。单抗药物(monoclonal antibody agents)可能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疾患,尤其是用于治疗肿瘤,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两类,一是抗肿瘤单抗;二是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immunoconjugate)。免疫偶联物分子由单抗与“弹头”药物两部分构成。单抗所针对的靶标通常为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用作“弹头”的物质主要有三类,即放射性核素、药物和毒素;其与单抗连接分别构成放射免疫偶联物、化学免疫偶联物和免疫毒素。自80年代以已对抗肿瘤单抗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Ritux an、Herceptin在美国相继获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单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有了新的发展势头,成为生物技术药物的新热点[1,2]。 单抗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单抗药物研究已取得多方面进展,研究结果为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3,4]。  单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单抗与药物偶联物或与毒素偶联物对肿瘤靶细胞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对表达有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作用强,对抗原性无关细胞的作用弱或无作用。研究还表明,单抗药物偶联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比无关抗体偶联物的活性强;药物与单抗偶联后对肿瘤靶细胞的活性比游离药物强。这种选择性杀伤作用是单抗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重要基础。免疫电镜观察可见单抗或单抗偶联物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化过程进入细胞。结合到肿瘤靶细胞表面的数量多,到非靶细胞的数量少;进入靶细胞内的数量多,进入非靶细胞内的数量少。这种特异性结合和内化进一步阐明了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对靶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的机制。  单抗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 由抗人体肿瘤的单抗与药物构成的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药物比较,一般具有更高的疗效或显示较低的毒性。曾与单抗进行偶联并在裸鼠进行疗效观察的抗癌药物有阿霉素、柔红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丝裂霉素、新制癌菌素、氨甲蝶呤、苯丁酸氮芥、苯丙氨酸氮芥、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使用的肿瘤模型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乳癌、卵巢癌、脑胶质瘤、黑色素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来源于植物或细菌的毒素,由于有强烈毒性,很难作为治疗剂使用;但毒素( 或单链毒素)与单抗的偶联物可在动物模型显示疗效。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在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确定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为进一步阐明其疗效提供了依据。   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 分子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 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5]。Herceptin 是抗HER-2/neu 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 [6],亦已获批准用于治疗肿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 EGFr 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 EGFr 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7]。转铁蛋白受体在某些肿瘤有较高的表达。抗转铁蛋白受体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对脑瘤细胞有高度细胞毒性;高度恶性的肿瘤对免疫毒素的敏感性更高[8]。在人体乳腺癌和卵巢癌常见HER-2 基因扩增而且相应的HER-2 蛋白含量增高。抗HER-2 蛋白单抗与抗 EGFr 单抗联合使用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增强,显示相加的抗增殖作用。CD30 受体在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高度表达,可以作为免疫毒素攻击的靶点。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受到广泛关注。实体瘤的生长与血管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增殖如果缺乏相应的血管新生成将不能发展为肿瘤。以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抑制血管新生成,可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而且静脉注射的单抗药物也易于到达靶部位(内皮细胞),不需要穿越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深部的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 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 [9]。  单抗药物对抗药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单抗偶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偶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性(MDR)的肿瘤细胞,抗 P-170 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单抗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已为其应用于治疗肿瘤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但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3]。单抗药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免疫学和药理学两方面。免疫学方面问题主要是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因为多年来用于临床研究的单抗药物多数使用小鼠单抗制备,往往导致HAMA反应。此外,肿瘤细胞群体在抗原性方面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调变等也可能影响单抗药物的疗效。药理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到达肿瘤的药量不足。单抗药物在体内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它是异体蛋白,会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有相当数量将积聚于肝、脾和骨髓。单抗药物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层以及穿透肿瘤细胞外间隙均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  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 目前多数单抗药物使用鼠源性抗体制备,在临床使用可导致HAMA 反应。据报告,在黑色素瘤、结肠癌、乳癌和卵巢癌患者,HAMA发生率高达100%。 HAMA 对注入的单抗药物起中和作用,从而抵消其疗效。避免或减少 HAMA 反应的主要途径是使鼠源性单抗人源化或研制完全的人源抗体。单抗人源化主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或改形抗体(reshaping antibody)。嵌合抗体是将 Fc 段置换为人源性,其它部分仍为鼠源性。改形抗体是指除互补决定区(CDR)为鼠源性外,其它部分均为人源性。临床研究表明,嵌合抗体的副反应轻,HAMA 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在血中半衰期也较长。已获准在临床应用的抗肿瘤单抗药物 Rituxan 和 Herceptin 均属嵌合抗体。  植物或细菌来源的毒素为大分子肽类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人体使用免疫毒素,不仅鼠源性单抗部分可引起 HAMA 反应,而且毒素部分亦可导致产生抗毒素的抗体。使用人源化单抗仍不能解决“弹头”(毒素)的免疫原性问题。使用化疗药物为“弹头”则可避免此部分的抗体反应。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 单抗药物具有体内分布特异性,但有研究表明,能到达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仍属有限。据推算,肿瘤组织的单抗摄取量约为 0.005% (注入剂量/克组织),说明可到达靶部位的药物量甚少。单抗药物在体内的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与肿瘤局部的血供状况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血管丰富、血流量较大的肿瘤,用单抗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较好。  单抗及其偶联物均为大分子物质。以IgG型单抗为导向载体、以蓖麻毒素 A 链为“弹头”制成的免疫毒素,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80 000;用 IgM 型单抗为导向载体,偶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庞大的药物分子难于透过毛细管内皮层和穿过肿瘤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的深部。用体外培养的多细胞球体观察表明,免疫毒素对多细胞球体的穿透性很差,培养1 h 仅到达球体外周的 2 至 3 层细胞。对在裸鼠移植的肿瘤进行观察,发现静脉注射免疫毒素 1 天后,瘤结外围部分与中心部分的浓度比为 2∶1;在注射后 5 天才达到 1∶1[ 10]。使用抗体片段,如 Fab、Fab′ 制备分子量较小的偶联物,可能提高对细胞外间隙的穿透性,增加到达深部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为提高药物在肿瘤的浓度,单抗药物分子的小型化是研制的重要途径。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浓度的另一种办法是局部注射。据报告,在移植人

  • 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进展

    题目: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进展作者:张万年缪震元期刊:《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 第24期 9 页 2277-2284页链接:http://www.cqvip.com/qk/97417a/201024/36643931.html

  • 【分享】国际在研的750个抗肿瘤药物

    【分享】国际在研的750个抗肿瘤药物

    国际在研的750个抗肿瘤药物,拿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291253_168322_1856701_3.jpg[/img]下载:[~168321~]

  • 图文讲座第233期: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在肿瘤研究和病毒抗体疫苗检测中的应用

    图文讲座第233期: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在肿瘤研究和病毒抗体疫苗检测中的应用

    【线上讲座233期】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在肿瘤研究和病毒抗体疫苗检测中的应用 主讲人:周尧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9日-10月19日 热烈欢迎 周尧 老师光临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进行讲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75_2685866_3.gif引言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TCA, Real Time cell Analysis)是艾森生物全球独有的专利核心技术,该技术采用特殊工艺,将微电极列阵整合在细胞培养板的每个细胞生长孔底部,用以构建实时、动态、定量跟踪细胞形态和增殖分化改变的细胞阻抗检测传感系统。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因子测定、细胞增殖检测、大规模抗肿瘤药物筛选、细胞毒性检测等研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75_2685866_3.gif提要一、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原理 1.传统终点检测与实时无标记动态检测 2.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原理 3.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优势二、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平台产品简介三、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在肿瘤、药物细胞毒性检测领域的应用 1.RTCA实时动态细胞毒性检测 2.肿瘤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RTCA实时动态检测 四、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在病毒、细胞毒素、中和抗体及疫苗检测与评估领域的应用 1.RTCA实时动态检测病毒Cytopathic Eff ect效应 2.RTCA实时定量检测病毒侵染效力及评估中和抗体效价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75_2685866_3.gif提问时间:2013年10月09日--10月19日答疑时间: 2013年10月09日--10月19日特邀佳宾:生命科学仪器版面版主、专家以及同行们参与人员:仪器论坛全体注册用户活动细则:1、请大家就ATR技术知识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直接回复本帖子即可,自即日起提问截至日期2013年10月19日2、凡积极参与且有自己的观点或言论的都有积分奖励(1-50分不等),提问的也有奖励在活动期间我们将评选出20名积极参与奖和5名精彩问答奖。3、提问格式:为了规范大家的提问格式,请按下面的规则来提问 :周尧老师您好!我有以下问题想请教,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75_2685866_3.gif说明:本讲座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本人概不负责。虽然讲座的内容主要是对知识与经验的讲解、整理和总结,但是也凝聚着笔者大量心血,版权归tianzhen老师和仪器信息网所有。本讲座是根据笔者对资料的理解写的,理解片面、错误之处肯定是有,欢迎大家指正。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75_2685866_3.gif

  • 【原创大赛】片姜黄提取物14种挥发油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试验

    【原创大赛】片姜黄提取物14种挥发油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试验

    片姜黄提取物14种挥发油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试验 从国内外对姜黄挥发油的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发现,姜黄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他们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使其逆转、增强和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起到抗肿瘤作用。 本研究采用体外方法评价了从片姜黄中提取分离得到的14种挥发油单体化合物在体外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Du145(人前列腺癌细胞)、Hep-3B(人肝癌细胞)、U87(人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受试化合物显示出不同强度的抗肿瘤活性。挥发油单体结构式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281001_525011_2188679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281001_525012_2188679_3.jpg实验部分1实验材料1.1受试品14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14)由合作单位离得到并进行结构鉴定,阳性对照购自药店。1.2 实验细胞株HL-60(人白血病细胞),Du145(人前列腺癌细胞),Hep-3B(人肝癌细胞),U87(人胶质瘤细胞),购自ATCC2实验试剂 RPMI1640培养基:Gibco 胎牛血清: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甲基偶氮唑盐(MTT):美国Sigma二甲基亚砜(DMSO),NaCl,KCl,KH2PO3,Na2HPO3,NaHCO3:沈阳化学试剂厂酶标仪:奥地利TECAN 96孔细胞培养板:Costar公司3.试验方法3.1药物的处理[fon

  • 肿瘤医院公布的六种致癌食物

    针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调查数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公布了致癌食物黑名单。看看您都吃了几种致癌食物。一、腌制食品咸鱼、咸蛋、腌菜、咸肉、火腿等食品在腌制过程中,都可能产生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过量食用这类食物,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道癌变的几率升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腌制品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二、烧烤食品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烧烤的各种肉类如之前经过不恰当腌制易产生过量亚硝酸盐,烤焦的肉和鱼皮含有强致癌物苯丙芘,空腹吃时,这两种物质直接与胃粘膜接触,比人群平均患胃癌比率高二十倍左右。致癌物质还有相当一部分混在烤肉时弥漫的烟火里。饱含毒气的烤肉烟火给大家带来的伤害也是要十分小心的。三、熏制食品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经常食用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对于腌制食品引发致癌的问题,事实上人们早已知晓。对此,江苏省 肿瘤医院专家黄新恩主任介绍,我国西北地区人群胃癌高发,这与他们爱吃腌肉腌菜不无关系。盛产烟熏肉的湖南地区胃癌发病率也不低,主要与烟熏烤食物制作过 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污染食物有关,其中很多都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四、油炸食品食物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如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研究发现,经常吃油炸类食品的人群,不但内脏等器官会受到损害,如果长期食用更会有致癌的危险。五、霉变食品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黄曲霉菌素比砒霜还要毒68倍,毒性为剧毒物氰化钾的 10倍;它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致癌能力比“六六六”都要大1万倍。它容易在花生、玉米、坚果上滋生,它不易溶于水,却极为耐热,一般的水 洗、烹调难以去除。六、隔夜熟白菜和酸菜、反复烧开的水隔夜熟白菜和酸菜、反复烧开的水: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致癌的亚硝酸铵。

  • 求助:载抗肿瘤药物PLGA微球的研究

    作者:李像题目:载抗肿瘤药物PLGA微球的研究期刊:华南理工大学年份:2010链接: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QueryID=4&CurRec=68&dbname=CMFDLAST2011&filename=2010229180.nh&urlid=&yx=

  • 上海药物所在中药牛蒡子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目前治疗肿瘤策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实体瘤细胞通常处于氧气、葡萄糖或其他营养物质匮乏的状态。因此,靶向葡萄糖缺乏的肿瘤细胞可能会成为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一个新策略。 牛蒡子苷元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有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课题组对牛蒡子苷元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葡萄糖缺乏条件下,牛蒡子苷元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造成肿瘤细胞内ATP水平下降以及活性氧族水平升高,从而促使肿瘤细胞死亡。 研究同时还发现,牛蒡子苷元和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联合使用能够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 该项研究成果为用中药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策略。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于Biochemical Pharmacology杂志。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cas.cn/ky/kyjz/201208/W020120806465949579476.jpg中药牛蒡子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 营养所在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Dihydroartemisinin exerts its anticanceractivity through depleting cellular iron viatransferrin receptor-1。该研究揭示了青蒿素类化合物双氢青蒿素抗肿瘤的又一新机制。 随着我国科学家凭借对青蒿素类药物的研究获得2011年国际拉斯科临床医学大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再度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分子,其中双氢青蒿素(DHA)是青蒿素的主要代谢产物和活性最强的一种衍生物。近年来,王慧研究组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功能及机制开展了多项研究,已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卵巢癌、肝癌的抗癌效果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本研究中,该组巴乾等研究人员发现,DHA能造成肿瘤细胞铁元素的缺乏、降低铁元素的吸收、干扰细胞内铁元素既有的平衡状态,且这种改变与氧化损伤无关。进一步研究发现,DHA可以降低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1(TfR1)水平,通过脂筏介导的内吞作用对其进行调控,减弱了细胞对铁的吸收,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该研究结果将为青蒿素类以及铁元素靶向类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该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论文链接

  • 日发现促使肿瘤生长新基因 有助于癌症新药物开发

    来源: 中国科技网  肿瘤为了获得营养,会不断产生新血管,作为补充营养的通道。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能促使肿瘤产生新血管的基因。这一成果将有助今后开发出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研究人员曾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与肿瘤新生血管有关,且已开发出数种阻碍这种基因发挥作用的药物,不过有时患者会产生抗药性,有时还会出现副作用。  日本三重大学教授田中利男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开发的斑马鱼改良品种“三重小町”展开实验。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鱼,但是基因序列约有80%与人类基因组相同,所以经常被用于科学实验。  研究人员将前列腺癌细胞植入斑马鱼体内后,发现一种名为“ZMYND8”的基因表达增强后,肿瘤就容易生成新的血管。而利用药物遏制这种基因的功能后,新血管的生成也随之受到遏制。研究人员随后利用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展开实验,也获得了同样效果。  田中利男说:“今后科学界有望通过遏制这一基因的功能,开发出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 复旦将抗肿瘤药物专利6500万美元转售美国公司

    3月15日,复旦大学与美国HUYA(沪亚)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青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有偿许可给美国HUYA公司。此次许可转让将至多为复旦大学和杨青教授带来6500万美元的收益。据了解,IDO抑制剂作为具有新药靶、新机制的药物,可应用于治疗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白内障等多种重大疾病,社会、经济效益前景广阔。目前,国外医药行业对于IDO抑制剂药物的市场前景颇为看好,多家国外知名药企均宣布要加入IDO抑制剂的研发竞争。但现有的IDO抑制剂普遍抑制效力低下,尚无IDO抑制剂药物问世。截至目前,美国New link Genetics公司与美国Incyte公司研发的相关化合物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而杨青带头研发的新型IDO抑制剂,已经申请了国内专利和PCT国际专利,有望成为第三个进入临床实验研究的IDO抑制剂。据悉,协议签订后,美国HUYA公司将向复旦大学支付一定额度的首付款。若该IDO抑制剂在在国外临床试验结果取得优效;在欧盟、美国、日本成功上市;以及年销售额达到不同的目标后,美国HUYA公司向复旦大学支付累计不超过6500万美金的各项里程碑付款来源:澎湃新闻网

  • 过程工程所开发出新型难溶性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多数抗肿瘤药物因其本身的难溶性而无法实现有效的靶向递送,进而严重影响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紫杉醇(Paclitaxel, PTX)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解决其难溶问题,现用临床注射制剂(Taxol®)是将其溶解于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后再行给药。然而,该制剂因缺乏靶向性,对其他正常组织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添加的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会释放组胺,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开发方便安全的靶向给药系统对PTX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如图所示)。首先,利用O/W/O复乳液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法,成功地将PTX以纳米晶形式原位装载于亲水性材料羧化壳聚糖纳米球中,并结合快速膜乳化技术实现了纳米球粒径的均一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球表面的羧基,引入具有隐形效果的聚乙二醇(PEG)链和靶向肿瘤细胞的RGD肽,最终制得兼具隐形和靶向能力的纳米给药系统。 后续的体外细胞及体内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表明,该制剂能够有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周期,改善纳米球对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另外,与传统的注射制剂相比,该制剂还具有很低的毒副作用。 上述研究工作已发表在Molecular Pharmceutics(2012, 9, 1736-1747)上,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方法新颖。该研究工作受到973项目(2009CB930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20102036, 21161160555)的资助。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20343496926834.jpg PTX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示意图

  • 鲨鱼不生肿瘤是谣言 鲨鱼软骨无治疗癌症功效

    在医院门口,经常看到有些人散发一些“鲨鱼软骨粉”之类的小广告,也经常看到有病人相信这些广告并花大钱去买了来吃。鲨鱼软骨,听起来是一种很贵重的药吧,那么疗效到底如何呢?  我们先看看美国肿瘤学会的评价:“大多数鲨鱼软骨产品以片剂或粉剂的形式作为膳食补充剂(作者按:在我们中国叫保健品)销售。其中大多数没有就效果、安全性进行检验,也没有验证过成分的纯度。目前的科学证据不支持作为食品补充剂销售的鲨鱼软骨产品可有效治疗肿瘤、骨质疏松或任何其他疾病。”  既然这样,那鲨鱼软骨产品是怎么让人相信它们能治疗肿瘤的呢?  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鲨鱼不会生肿瘤”,所以吃鲨鱼软骨能治疗肿瘤。这种说法是基于一种“吃什么长什么”或者“吃什么像什么”、“吃什么变什么”的荒谬理论;按照这种逻辑,我们人类吃了那么多植物类的食物,早该长出叶绿素来自己进行光合作用了。更让这个说法的支持者情何以堪的是,鲨鱼其实也会生肿瘤。  还有一种靠谱一点的说法是鲨鱼软骨中含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吃下去之后能抑制肿瘤周围异常血管的生成,肿瘤得不到血管的营养,就会被“饿死”了。这个说法跟医学上的一些药物原理有点相似,所以连不少医学界人士也曾经对鲨鱼软骨寄予厚望。在实验室中,鲨鱼软骨的浓缩提取物确实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但遗憾的是,走出实验室走上真正的治疗战场,鲨鱼软骨就真的“软”了,不能在人体上显示抗肿瘤的效果。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药物的研发中极为常见,实验室里表现很好,应用到人身上却显示不出效果,因为人毕竟不同于单纯的试管和培养基,也不同于鼠、狗这些实验动物。因此许多药物在完成体外研究后,在动物实验中没有被证明疗效而被淘汰;或者完成动物实验后,在人体中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没有被证明疗效而被淘汰。真正最后进入市场的药物远远少于实验室中发现效果的。  眼看鲨鱼软骨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这时有位牛人的出现挽救了它。这位牛人名叫威廉•雷恩,他与人合写了一本书,《鲨鱼不生肿瘤》(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句话是错的了),又通过美国影响比较大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上了电视,火了一把(写书、上电视,这套组合拳倒是跟我们国内很多大师的手法有些相似)。然后雷恩和他的儿子就开了个公司,生产鲨鱼软骨产品。现代媒体的煽动力加上患者的求生欲望,使他们的产品销路非常旺。  雷恩父子的发财之路倒也并不平坦,因为美国有强大的FDA(食品药品管理局)。照理说在临床试验证明药物有效之前,任何人都不能把这种药物上市销售。但雷恩公司一面利用书籍、报刊和网站夸大宣传鲨鱼软骨产品能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一面把本来只能用作研究的这种新药卖给患者。FDA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先后向这家公司发出警告、提出起诉,命令他们停止虚假宣传并对其处以罚款,但这家公司并没有停止这些非法活动。2004年,法庭裁决雷恩公司停止销售他们的鲨鱼软骨产品和其他一些类似产品,销毁除研究目的以外的所有库存,并发出禁令,禁止他们将来再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否则可能面临入狱的处罚。  还有一些公司见药品这条路走不通,就开始打保健品这个擦边球(美国叫膳食补充剂),因为膳食补充剂的上市不需要FDA的批准。对于保健品就更不能宣称有治疗作用,但这些商家为了促销又不愿意放弃这种宣传,导致许多患者相信这种产品就是能治肿瘤的灵丹妙药,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保健品。到现在互联网上还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宣传和销售信息,看起来FDA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商家的猫鼠游戏还将继续。  地球上有许多像鲨鱼一样的动植物因为莫须有的,或被夸大的疗效而惨遭人类围剿。它们的这种牺牲没有给人类带来想象中的收益,也许会死不瞑目的吧。何况它们大概不会是心甘情愿被牺牲的。同时,迷信鲨鱼软骨的肿瘤患者有可能错失接受正确治疗的机会,有些患者放弃了已被证明有效的放疗和化疗,而宁愿选择鲨鱼软骨产品,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悲剧性的。人类和鲨鱼双双成为了这场博弈的失败者。

  • 免疫微环境角度探索NSCLC患者免疫治疗标记物

    [align=center][font='楷体']免疫微环境角度探索NSCLC患者免疫治疗标记物[/font][/align][font='楷体'][size=16px]本实验[/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纳入100例一线接受免疫治疗且临床信息完整的晚期NSCLC患者,并对其基线组织标本分别进行以下检测:多基因NGS测序、PD-L1表达、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多重免疫荧光(Microenvironment analysis panel,MAP)检测和T细胞炎性基因表达谱(GEP)检测;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随访,直至一线免疫治疗进展。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转归资料,探讨患者肿瘤组织DNA变异情况、PD-L1表达情况、以及免疫微环境特征(包括TILs和GEP)等多维度指标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从基因突变、TMB、PD-L1表达以及免疫微环境特征等多维度探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旨在利用综合指标体现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真实状态,为受益人群的精准选择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size][/font][size=16px]本研究通过探讨患者肿瘤组织[/size][size=16px]DNA[/size][size=16px]变异情况、[/size][size=16px]PD-L1[/size][size=16px]表达情况、以及免疫微环境特征(包括[/size][size=16px]TILs[/size][size=16px]和[/size][size=16px]GEP[/size][size=16px])等多维度指标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从基因突变、[/size][size=16px]TMB[/size][size=16px]、[/size][size=16px]PD-L1[/size][size=16px]表达以及免疫微环境特征等多维度探寻免疫治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size][size=16px]NSCLC[/size][size=16px]患者精准免疫治疗提供更多参考。[/size][size=16px]从基因突变、[/size][size=16px]PD-L [/size][size=16px]表达以及免疫微环境角度探索[/size][size=16px]NSCLC[/size][size=16px]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标记物,构建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模型。[/size][font='楷体']创新点[/font][font='楷体'][size=16px]1[/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的方式对520个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其中310个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捕获,210个基因进行热点区域的捕获。采用专利算法进行TMB计算和MSI状态的评估,前期经过大量临床验证,保证算法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2[/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采用靶向RNA测序的方式检测81个T细胞炎性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独特的链特异性建库技术和双端UMI矫正,保证90%的捕获效率,确保可利用低起始量的FFPE样品实现准确的基因表达分析;[/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3[/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技术,进行组织免疫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分析。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从包括肿瘤实质和肿瘤间质的维度上实现CD3+T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PD-1、PD-L1表达的检测。[/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1[/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通过基因芯片目标区域捕获和高通量测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遗传、治疗、预后及风险控制全方位信息分析;[/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2[/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对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进行全面免疫微环境特征分析,包括RNA测序检测T细胞炎性基因表达谱的分析,以及多重免疫组化进行肿瘤T淋巴细胞浸润[/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分析;[/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3[/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综合分析基因变异、PD-L1表达及免疫微环境特征(包括TILs和GE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免疫治疗临床效果相关性。[/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1)[/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小结[/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1)明确[/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NSCLC患者[/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突变特征,包含高频突变基因、突变类型等,探讨[/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NSCLC[/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临床表型-基因型相关性;[/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2)明确[/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NSCLC患者[/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免疫微环境特征,包括各类型免疫细胞在该类患者中的浸润情况,探讨[/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NSCLC[/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临床表型-免疫特征相关性;[/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3)将[/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患者[/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免疫治疗的疗效标记物与[/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突变[/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PD-L[/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1[/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表达以及免疫微环境特征([/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包括TILs和GEP[/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相关联,[/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构建预后模型,用于预测NSCLC免疫治疗的疗效[/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本研究拟采用高通量测序[/size][/font][font='楷体']、[/font][font='楷体'][size=16px]多重免疫荧光平台[/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以及靶向RNA测序平台[/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研究[/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NSCLC免疫治疗疗效标记物,构建疗效预测模型,[/size][/font][font='楷体'][size=16px]为该类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size][/font]

  • 【分享】2009中国抗肿瘤药行业分析报告

    国信证券-高速增长的中国抗肿瘤药行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0902017【资料名称及年份】:国信证券-高速增长的中国抗肿瘤药行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0902017【文件格式】:pdf【页数/文件数/大小】:53/1/1101K【数据来源】:国信证券上篇:高速增长的抗肿瘤药行业1、肿瘤与抗肿瘤药物概述(6)2、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8)3、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处在高速增长期(12)4、国内抗肿瘤用药类别分析(18)5、本土企业享主流品种优势,面临多重机遇(20)6、行业风险分析(25)下篇:公司案例分析1、瑞士罗氏(26)2、恒瑞医药(29)3、海正药业(40)4、一致药业(46)5、兰生股份(47)6、先声药业(48)7、海南海药(49)8、华神集团(49)9、铭源医疗(50)这个内容较多就不贴出了~~下载地址:[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1751]国信证券-高速增长的中国抗肿瘤药行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0902017[/url]

  • 外泌体对肿瘤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font='黑体'][size=21px]外泌体对肿瘤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size][/font][/align][size=18px]1[/size][size=18px]外泌体在乳腺癌靶向治疗[/size][size=18px]中[/size][size=18px]的研究进展[/size][size=16px]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趋于年轻化。外泌体在乳腺癌治疗上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包括调控外泌体的表达、将外泌体作为药物运输载体、将外泌体进行工程化修饰用于靶向治疗等。[/size][size=16px]Limoni[/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2][/size][/sup][/font][size=16px]通过特异性改造,将[/size][size=16px]siRNA[/size][size=16px]装载于[/size][size=16px]HEK293[/size][size=16px]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改造后的外泌体显示出显著的[/size][size=16px]HER-2[/size][size=16px]靶向性,并成功敲[/size][size=16px]除[/size][size=16px]低乳腺癌细胞[/size][size=16px]TPD52[/size][size=16px]基因的表达。[/size][size=16px]Liang[/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3][/size][/sup][/font][size=16px]将抗肿瘤药物[/size][size=16px]5-[/size][size=16px]氟尿嘧啶和[/size][size=16px]miRNA-21[/size][size=16px]寡核苷酸拮抗片段一同包裹在外泌体中,成功实现了[/size][size=16px]HER-2[/size][size=16px]阳性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外泌体表面定向性修饰是增强外泌体靶向性的一种有效方式。[/size][size=16px]Yu[/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4][/size][/sup][/font][size=16px]通过修饰改造,将化疗药物[/size][size=16px]Erastin[/size][size=16px]成功装载于叶酸标记的外泌体中,实现了乳腺癌的靶向治疗。[/size][size=16px]Li[/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5][/size][/sup][/font][size=16px]通过对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做[/size][size=16px]c-Met[/size][size=16px]修饰,成功实现了外泌体携带多西他滨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size][size=18px]2[/size][size=18px]外泌体在肝癌靶向治疗[/size][size=18px]中[/size][size=18px]的研究进展[/size][size=16px]肝癌是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size][size=16px]miR-122[/size][size=16px]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与肝癌相关的外泌体[/size][size=16px]miRNA[/size][size=16px],它在正常肝组织中丰度最高,约占肝组织[/size][size=16px]miRNA[/size][size=16px]的[/size][size=16px]50%[/size][size=16px]。[/size][size=16px]miR-122[/size][size=16px]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在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量也显著下降。[/size][size=16px]L[/size][size=16px]o[/size][size=16px]u[/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6][/size][/sup][/font][size=16px]研究证实,将[/size][size=16px]miR-122[/size][size=16px]转染到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待其产生大量富含[/size][size=16px]miR-122[/size][size=16px]的外泌体后,将外泌体运载到肝癌细胞中,能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鉴于[/size][size=16px]GPC3[/size][size=16px]在肝癌细胞外泌体分泌的特异性,也表明了[/size][size=16px]GPC3[/size][size=16px]有望成为肝癌的治疗靶点。[/size][size=16px]Zhang[/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7][/size][/sup][/font][size=16px]将阿霉素或索拉菲尼装载至红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该载药外泌体可明显抑制小鼠原位肝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其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强于传统化疗药物给药方式及剂量所诱导的肝癌抑制作用。[/size][size=18px]3[/size][size=18px]外泌体在胃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size][size=16px]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我国是胃癌发病大国,好发于[/size][size=16px]50[/size][size=16px]岁[/size][size=16px]以上[/size][size=16px]的中老年人,其早期发现困难,极易误诊,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因此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性治疗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size][size=16px]热点问题。在研究[/size][size=16px]miRNA[/size][size=16px]靶点或制定[/size][size=16px]miRNA[/size][size=16px]靶向治疗策略时,发现外泌体可研发成新型[/size][size=16px]miRNA[/size][size=16px]的纳米载体,能够调控某些[/size][size=16px]miRNA[/size][size=16px]的表达,最终抑制肿瘤的进展。[/size][size=16px]Z[/size][size=16px]hang[/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8][/size][/sup][/font][size=16px]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包裹肝细胞生长因子小干扰[/size][size=16px]RNA[/size][size=16px]([/size][size=16px]HGF siRNA[/size][size=16px]),并将其转运到胃癌细胞中,负向调控[/size][size=16px]HGF[/size][size=16px]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size][size=16px]HGF siRNA[/size][size=16px]在胃癌的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外泌体在胃癌中[/size][size=16px]也[/size][size=16px]可作为治疗靶点。服用[/size][size=16px]PPI[/size][size=16px]抑制剂已被证明是可以减少胃酸产生和促进抗癌作用的药物。[/size][size=16px]Guan[/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19][/size][/sup][/font][size=16px]人最近证明了[/size][size=16px]PPI[/size][size=16px]抑制剂可能抑制外泌体释放作为胃癌治疗的一种潜在的治疗工具。[/size][size=18px]4[/size][size=18px]外泌体在卵巢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size][size=16px]卵巢癌是影响全世界众多女性的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诊断时往往已为中晚期。靶向杀灭恶性肿瘤细胞是一个高效的方式,外泌体和外泌体模拟物在靶向药物的治疗剂递送中的新兴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size][size=16px]。[/size][size=16px]卵泡刺激素受体[/size][size=16px]β[/size][size=16px]([/size][size=16px]FSHβ[/size][size=16px])链特定的氨基酸片段能够特异性的识别[/size][size=16px]FSHβ[/size][size=16px]阳性的卵巢癌细胞,锚定[/size][size=16px]FSHβ[/size][size=16px]的外泌体通过其表面的特异表达分子诱导外周血[/size][size=16px]T[/size][size=16px]淋巴细胞的增值效应从而激发其抗肿瘤效应,负载外泌体[/size][size=16px]/FSHβ[/size][size=16px]的树突状细胞能显著激活[/size][size=16px]T[/size][size=16px]细胞的卵巢癌细胞杀伤力,展示了外泌体装载靶向肽的潜力[/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20][/size][/sup][/font][size=16px]。外泌体[/size][size=16px]miR-21-5p[/size][size=16px]在肿瘤患者中高表达,研究表明其可促进腹膜间皮细胞间皮[/size][size=16px]-[/size][size=16px]间质转化,促进肿瘤细胞腹腔转移,外泌体[/size][size=16px]miR-21-5p[/size][size=16px]可能成为腹腔转移的新型治疗靶点[/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21][/size][/sup][/font][size=16px]。此外[/size][size=16px]miR-1246[/size][size=16px]在卵巢癌外泌体中高表达,[/size][size=16px]Kanlikilicer[/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22][/size][/sup][/font][size=16px]发现其表达水平是来源细胞的几百倍,抑制[/size][size=16px]miR-1246[/size][size=16px]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肿瘤负荷。[/size][size=18px]5[/size][size=18px]外泌体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size][size=16px]近年来外泌体在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认为外泌体在肺癌的治疗领域中有望为新的治疗靶点。可通过减少外泌体含量、调控特异性[/size][size=16px]miRNA[/size][size=16px]的表达,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提高抗肿瘤免疫等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size][size=16px]L[/size][size=16px]i[/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23][/size][/sup][/font][size=16px]证实耐紫杉醇肺腺癌细胞([/size][size=16px]A549/PTX[/size][size=16px])、顺铂耐药肺癌细胞([/size][size=16px]A549/PTX[/size][size=16px])中[/size][size=16px]miR[/size][size=16px]-181a[/size][size=16px]过度表达,促进肺腺癌细胞([/size][size=16px]A549[/size][size=16px])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size][size=16px]EMT[/size][size=16px]),而抑制[/size][size=16px]miR[/size][size=16px]-181a[/size][size=16px]表达,可逆转[/size][size=16px]A549/PTX[/size][size=16px]和[/size][size=16px]A549/PTX[/size][size=16px]细胞[/size][size=16px]EMT[/size][size=16px]表型,并增强肺腺癌细胞对紫杉醇和铂类化疗敏感性。上调外泌体[/size][size=16px] mi[/size][size=16px]R[/size][size=16px]-630[/size][size=16px]在[/size][size=16px]NSCLC[/size][size=16px]细胞中的表达,通过靶向[/size][size=16px]LM03[/size][size=16px]蛋白,可抑制肿瘤[/size][size=16px]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转移。[/size][size=16px]Kim[/size][size=16px]等[/size][font='times new roman'][sup][size=16px][24][/size][/sup][/font][size=16px]将紫杉醇载入外泌体中制成外泌体紫杉醇制剂,发现气道给予的外泌体能够将药物足量有效的运送至肺癌细胞,并且对耐药肺肿瘤有显著治疗效果。[/size]

  • 【原创大赛】6种AOBO粗提物抑制NO释放活性及抗肿瘤活性测定

    【原创大赛】6种AOBO粗提物抑制NO释放活性及抗肿瘤活性测定

    6种AOBO粗提物NO释放活性及抗肿瘤活性测定 某中药AOBO,多以果实入药,现代药理学显示该药具有抗菌,抗炎、镇痛作用,而且具有抗肿瘤及心血管系统方面等新的活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本实验为了阐明其活性部位与活性成分,对其乙醇总提取物和不同极性的有效部位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对分离到的几类单体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生物体中NO由NO合成酶(NOS)来调控产生,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3种同工酶,分别为神经型NOS(nNOS),血管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iNOS)。通常状态下,人体中nNOS和eNOS都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调控NO的释放而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iNOS的表达与炎症和癌症反应有密切的关联。由iNOS诱发的NO释放过多,会非选择性的对细胞组织造成损伤,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近年的研究表明,NO与癌症及癌症组织的增生也有关系。高浓度的NO还会损伤正常细胞的DNA合成,能够诱导细胞变异。今后iNOS选择性阻碍剂在抗炎抗肿瘤药剂的开发中被给予厚望。1、抑制NO释放活性实验材料和仪器RAW2647细胞,Ham,sF12培养基,INF-r,LPS,MTT;Griess试药。酶连免疫检测仪样品均由实验室自制,1号为AOBO95%乙醇提取浸膏,2号为石油醚萃取浸膏,3号为氯仿萃取浸膏,4号为乙酸乙脂萃取浸膏,5号为正丁醇萃取浸膏,6号为水层萃取浸膏。试验方法用含10%FBS的Ham,sF12培养液配制RAW2467细胞悬液,浓度为1.2x106/mL,每孔200uL[

  • 对CDE关于欧盟人用抗肿瘤药评价指南中文翻译的批注

    Guideline on the Evaluation of Anitcancer Medicinal Products in Man原文链接:http://www.tga.gov.au/pdf/euguide/ewp020595enrev3.pdfCDE中文翻译链接:http://www.cde.org.cn/dzkw.do?method=largePage&id=1711以下为批注。I.简介本指导原则意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方面提供指导,作为补充,该指导原则应结合Directive 2001/83/EC来理解。在临床试验中,申请人也参考欧盟和ICH其它相关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如……(列举的指导原则名称详见原文)。抗肿瘤医药制剂指导原则于1996年被采用,并于2001年和2003年进行修订,当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细胞毒类化合物。虽从调整的观点看指导原则的主要问题在于应根据药物分类进行确证性研究,无论是细胞生长抑制剂或是细胞毒类制剂,例如,由于非细胞毒化合物相对不重要,故以前的指导原则主要集中在细胞毒类化合物上被认为是一个缺陷。【注1】因此,修订版本的目的是为能涵盖更广泛的抗肿瘤药。【注1】:“从调整的观点看”对应的原文为“from a regulatory perspective”。这段话没有清楚地展现原文的逻辑层次。原文为“Although the main subject matter of a guideline from a regulatory perspective should be on confirmatory studies where the class of drug, whether it be cytostatic or cytotoxic, for example, is less important, this focus on cytotoxic compound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deficiency.”个人理解:从法规的角度看,指导原则的主题应该是确证性研究,而药物分类(例如:细胞生长抑制剂或是细胞毒类制剂)则不那么重要。尽管如此,当时的指导原则侧重于细胞毒类化合物仍然是个缺陷。这个长句里有两种转折关系,第一种是由“Although”引导的整个句子:“Although…this focus on cytotoxic compound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deficiency.”――尽管对于指导原则来说,药物的分类不是那么重要,但当时的指导原则只侧重于细胞毒类化合物还是有缺陷的;第二种转折关系在句子前半段,由“where”引导(英语里“where”可表示轻微转折):“where the class of drug …is less important,” 其中“whether it be cytostatic or cytotoxic, for example”只是作为药物分类的一个例子。正如下一段所述,抗肿瘤药物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目前有多个可能的抗肿瘤药分类方法,如直接抗肿瘤direct anti-tumoural和间接抗肿瘤indirect anti-tumoural,或是基于药理学或分子靶点molecular target(如激素hormones、免疫调节剂immune modulators、作用于胞核nuclear-targeting以及作用于信号传导途径signal-transduction targeting等)。正如本文意欲就临床用药的发展提供指导,其目标是根据探索性研究的合理设计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如细胞毒类化合物与非细胞毒类化合物相比,其毒性和客观应答率(ORR,PR+CR)被认为是药物活性的适宜指标,而非细胞毒类化合物的ORR和/或毒性则不用于该目的。【注2】【注2】:原文为“As this document is meant to provide guidance on 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the aim has been to classify compounds according to reasonable designs of exploratory studies, i.e. cytotoxic compounds where toxicity and ORR are considered suitable markers of activity in drug development vs. non-cytotoxic compounds where ORR and/or toxicity may not serve this purpose.” “则不用于该目的”应为“或许不用于该目的”。大量的抗肿瘤化合物已经或正处于研制阶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性证据或存在有害的安全性方面证据,只有少数药物能完成整个临床研究并最终上市。直至认识到非临床研究模型可以作为很好的预测工具【注3】,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保持本质不会改变,在可预测的将来,模型的缺乏被认为是构成药物研发的有效性方面的最大障碍。【注3】:原文为“Until non-clinical models with good predictive properties have been defined, this situation is likely to remain essentially unchanged and the absence of such models is considered to constitute the greatest hurdle for efficient drug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个人理解:在确定/建立具有良好预测性的非临床模型(指能准确预测人体试验结果的动物模型)之前,这种情况本质上不会改变。“药物研发的有效性”改为“有效研发药物”更便于理解。由于化学保护剂和增敏剂常作为抗肿瘤方案的一个部分,关于这类药物的部分指南也将在本指导原则中合适的章节加以讨论。但是止吐药和造血生长因子将在单独的文件予以讨论。有关儿童恶性肿瘤和儿科药物的研制会作为“附录:儿科肿瘤学”另外介绍。本文仅作为指南,即使完全背离也是可以的。【注4】由于有关肿瘤生物学的机理研究、抗肿瘤治疗靶点的研究以及成像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得肿瘤学科被公认为是一个极富活力且呈动态发展的学科。当药物研制过程中所建立的方法被认为并非最理想时就有必要进行调整,明智之举在于寻求调整的科学建议,特别是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前。【注5】【注4】:原文为“This document is meant for guidance only, but deviations should be justified.”个人理解:本文仅作为指南(即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如果背离该指南,应证明其合理性。“justified”表明背离该指南应当是有依据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背离。【注5】:原文为“it is advisable to seek regulatory scientific advice, especially prior to the conduct of Phase III studies.”这里的“regulaory”应是指“法规的”。文中的寻求建议是指咨询FDA。II. I/II期探索性试验本指导原则一再坚持强调Ⅰ/Ⅱ期探索性试验和III期确证性试验的区别。这并非是说探索性试验的目的不应作为III期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进行假设和假设检验也应成为Ⅱ期试验的组成部分,例如有关定义III期研究适宜的目标人群是应基于传统标准、生物标记物还是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注6】【注6】:原文为“This does not mean that exploratory aims should not 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Phase III trials. Similarly, hypothesis gener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may form parts of Phase II trials, e.g. with respect to defining a suitable target population for Phase III studies, whether based on conventional criteria, biomarkers, or pharmacogenomics.”个人理解:尽管I/II期临床试验是探索性试验,III期临床试验是确证性试验,但探索性和确证性在每个临床试验阶段并非是割裂的。探索性可以作为III期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I期临床试验也可以用到假设和假设检验。虽然鼓励尽量鉴别靶点结构和解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可变性,但在药物研发过程的计划中确认结果的必要性不应被忽视。【注7】众所周知在刚申请市场授权许可时at the time of first submission for marketing authorisation,存在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对于解释确证性研究结果的重要药理学因素的新鉴别。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