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终身责任制

仪器信息网终身责任制专题为您整合终身责任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终身责任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终身责任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终身责任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终身责任制话题讨论。

终身责任制相关的资讯

  • 我国明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从环境保护部获悉,我国首次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  根据《办法》,对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名单的,环保主管部门应通知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进行土壤环境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并将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污染地块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相关开发利用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控。  《办法》规定,对拟开发利用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染地块,经风险评估确认需要治理与修复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开展治理与修复。由第三方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效果评估,编制评估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时间不得少于两个月。  如果污染地块未经治理与修复,或者经治理与修复但未达到相关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不予批准相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办法》提出,对未按规定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对造成土壤污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将推行“法人责任制”
    “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法人单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后续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日前,科技部深入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创新地推出了“法人责任制”,强调充分发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过程管理中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   据悉,科技部将加快建设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系统,科学记录、管理和评价承担单位信用信息,据此作为评价研发基础的重要指标。信用优良的承担单位,优先考虑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创新基地建设。同时,对于拒不履行项目(课题)任务书中的约定责任造成一定损失以及违规操作甚至存在科研不端行为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课题)直到取消其1-3年项目申报资格的处罚措施。   推行了“法人责任制”后,承担单位在经费方面的主要责任是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监督与支撑服务。首先,按照有关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承担单位内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认真行使经费管理、审核和监督权,对本单位使用、外拨项目(课题)经费情况实行有效监督。其次是加强间接费使用管理,按照项目(课题)预算中核定的金额,与合作单位共同安排好间接费用支出。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要充分尊重课题负责人的意见,注重发挥对一线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另外,承担单位要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关经费使用必要的政策咨询。
  • 汪洋:食品安全要建企业首负责任制 有问题先赔偿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有着更高的期待,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解决质量安全问题十分迫切,刻不容缓。   一、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这些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在生产经营主体“多小散”、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但同时也要看到,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不可低估,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涉嫌严重违法犯罪,性质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   首先,食品药品安全成为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再快,老百姓的满意度也不会高。特别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如果食品药品安全这一基本民生问题还得不到有效保障,我们的小康社会就是不全面的、不完善的,是名不副实的。   其次,食品药品安全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食品药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仅食品工业就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我国人口13亿多,有着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越来越大的食品药品消费需求。只要质量安全不出大的问题,它就能成为扩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否则,人民群众就会丧失消费信心,就会严重打击相关产业、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前几年的“三鹿乳粉”事件重创了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加工业,其负面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教训极为惨痛。现在国人出国出境到处购买婴幼儿乳粉,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采取限购措施。一个“三鹿乳粉”事件后果尚且如此,今后如果再发生类似严重事件,人们对国产食品丧失信心,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成为摧毁我国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危及产业安全和经济发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再次,食品药品安全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公众对健康安全高度关心的时代背景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一旦出现事件,哪怕是个别的不大的事件,也会在国内外迅速传播扩散,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媒体聚光的焦点。如果我们再应对不力、处置不当,个别问题、局部问题就会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酿成重大的公共危机,这将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专题研究婴幼儿乳粉质量安全问题。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大的气魄、大的担当、大的作为。这项工作做好了,就是各级政府最大的政绩。当然也要看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极其复杂、工作任务极为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运用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攻坚战与持久战结合起来,把国际社会成功的监管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使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实现较大的提升。   二、坚决打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这场硬仗   制度是管长远和根本的。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关键在于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最严格的监管制度。针对以往监管中存在的多头管理、分工交叉、职责不清等突出问题,中央决定组建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这在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一届国务院成立后,就立即启动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国务院第1次常务会议就原则通过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三定”方案和《指导意见》。现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机构组建工作已基本到位,开局良好。下一步的“重头戏”就是地方监管体制改革。各地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研究实施方案和相关措施,各项准备工作比较扎实。但由于各地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基础和条件不一,情况比较复杂,推进改革的难度不小。必须看到这次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全社会寄予很高的期待。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确保职能和机构整合到位。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核心就是“整合”、“统一”、“加强”。各地要吃透文件精神,参照国家层面的模式,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做到机构在哪里、职能和责任就在哪里。同时,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体制改革与转变职能结合起来,把整合机构与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结合起来,让该整合的资源得到整合,该充实的力量得到充实,把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该放的坚决放给市场、放给社会。既要通过改革消除过去多头管理的体制弊端,也要切实把以前没有做或没有做好的空白领域、薄弱环节加强起来。   确保人财物划转充实到位。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需从质检、工商等部门划走一部分职能、机构、人员和资源。涉及到的部门要积极配合,不折不扣地做好人财物划转工作。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面临的责任压力增大,如果只是简单将相关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编制划转到新机构,不考虑原有部门相关配合力量,有可能形成名义上加强、实际上削弱的局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承担的繁重任务,在力量配备、资源配置、投入保障上予以倾斜,确保新机构有足够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防止先天不足。要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在乡镇或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   确保机构组建按时到位。食品药品监管如履薄冰,改革过渡期越长,越容易出问题。国务院要求省市县三级机构改革工作,原则上分别于今年上半年、9月底、年底前完成。各方面要按这一时限要求,倒排时间表,加快工作进度。地方各级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精心组织,中央编办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加强指导,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   确保各方面职责落实到位。《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地方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新组建的监管部门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农业部门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对食用农产品,各地可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分工方式,因地制宜划分二者之间的监管边界,以不留死角、盲区为基本要求。要建立部门间高效通畅的协作机制,实现相关工作的无缝衔接,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庸懒行为,严防失职渎职现象。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地方各级政府也设立了相应机构。近几年,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很多方面,需要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从而形成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省级政府要牵头抓总,一抓到底。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推进本地区改革的责任,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扎实推进。二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涉及相关部门之间职责、机构、人员的调整,我们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念,自觉理解和支持改革。要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切实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各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相互补台。三要统筹安排,抓好监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考虑机构改革和监管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原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改革过渡期间继续承担监管责任,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各项工作,坚决防止出现纰漏,实现与新建机构监管工作的平稳交接。四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政策,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这一重大举措,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提振了各方面的信心和期望,形成了有利的舆论环境。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治标与治本并举、整治与建制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各方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着力提高食品药品产业整体素质,创造公平法治诚信市场环境,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水平。   第一,要建立企业首负责任制。企业是生产经营主体,也必须成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抓食品药品安全首先要从企业抓起,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现问题,要在经济上重罚、法律上严惩,使之不敢、不能、不想生产经营不合格、不安全商品。在食品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哪个环节发现问题就由哪个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先行进行赔偿,自己的“孩子”自己抱,谁也不能推卸责任。这样,倒逼生产经营者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对上游供货、下游经销严格审查把关,形成层层追溯、相互监督的机制。下一步,要在修订食品安全法中作出具体规定。要完善食品药品民事赔偿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不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公开其违法信息,使其“一处失信、寸步难行”,情节严重的要实行清退和行业禁入。治乱要用重典,对那些蓄意谋财害命、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加大惩处力度,以儆效尤。   第二,要认真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新的监管体制建立后,监管机构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构建覆盖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为群众健康安全把好关。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扰乱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重点产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积小胜为大胜。同时,要打建结合,打一处问题、建一项制度,使监管制度逐步得到完善。现在,婴幼儿乳粉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被视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标志性问题,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迅速行动起来,进行综合治理,以婴幼儿乳粉质量安全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乳制品生产经营管理,力争尽快收到成效,增强人们对国产食品的消费信心。   第三,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食品药品安全,人人都关心、人人都有责。现在社会公众有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让亿万双眼睛帮助政府监督,让不法分子在人人监督的“天网”下无处藏身,打一场保卫食品药品安全的人民战争。要畅通投诉渠道,对消费者反映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核查处置、及时回应回复。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要支持行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工作。   第四,要强化科技支撑。我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从业人员有的诚信意识不强,质量安全的未知风险、人为风险、衍生风险交织共存。加之一些不法分子处心积虑、翻新花样,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非法牟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沿袭传统的监管模式,靠“人海战术”,成本代价会很大,效果不彰,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提高监管能力、水平和效率。要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电子信息追溯系统、信息化指挥平台等。在这些方面,多花些钱是值得的,这个账要算明白。   第五,要加强保障能力建设。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起步晚、基础条件差、投入欠账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投入力度,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改善监管执法条件,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尽快补齐监管能力薄弱这块短板。虽然目前各地财政都比较紧张,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这个重点必须保证。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第六,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近些年,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在治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以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地方行动起来。一些地方搞的食品安全放心城市、放心县创建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很好的抓手。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搞一些试点。国务院将专门部署这项工作。   第七,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关注、公众关切。要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力度,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标准、监管信息等,都可以向社会公开,但要有规范、有规矩,不能谁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事项、重大案件等信息,由监管机构或监管机构指定的单位发布。对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或公众有疑虑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有关单位要及时拿出科学客观、有充分说服力的数据和报告。各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既要发挥监督作用,又要考虑新闻的社会效果,推动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必须如实报道有关情况,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夸大其辞,更不能报道虚假信息甚至谣言,误导社会公众、影响消费信心、打击国内产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监管体制改革意义重大。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推进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中国道路”,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中国将建立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
    近日在公布德清血铅事件调查结果的同时,环保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加工、组装、回收)及再生铅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据悉,中国将建立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对于发生重大铅污染以及由铅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区,环保部将对该区域所在地级市实行区域限批,暂停该市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浙江德清县新市镇孟溪村,居住在海久电池附近的一名女孩及显示她血铅超标的检测报告单(5月4日摄)。建厂以来从未有过环保违规记录,又通过极为严格的 ISO14000环保认证,一年前还通过上市前的环保核查,然而就是这个堪称“环保标兵”的浙江德清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却被曝出是当地居民“血铅超标”事件的“祸端”。截至11日,300个送检样本中,就有31个超标,其中11个是孩子,还有1000多个血液样本正在检测,血铅中毒人数还可能增加。记者最新获悉,目前海久电池已被勒令停产整顿。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对造成环境危害的肇事企业将立即责令停产,停止排放污染物。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群发性健康危害事件或造成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将依法对造成环境危害的企业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将从企业的立项、审批、验收、生产和监管各环节,依法依纪对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责任人员实施问责,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造成较大影响的,取消其三年内在环保系统评先资格。今后凡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地区,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应承担领导责任。   今年以来,中国各地频频发生的血铅超标事件,大多“祸”起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防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多次要求,出重拳、用重典,严厉惩治重金属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他指出,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特别是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铅酸蓄电池、铅冶炼等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警示一片,把污染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针对重金属污染高发态势,中国决定以整治重金属污染为重点开展2011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对已确定的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落实整治措施,切实消除环境污染隐患,其中铅蓄电池企业的整治将被作为首要任务。   环境保护部等九部门要求对铅蓄电池行业进行彻底排查,坚决做到“六个一律”: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 对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 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 对无危险废物资质从事废铅蓄电池回收的,一律停止违法经营活动 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责任。   今年7月30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公开媒体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加工、组装和回收)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按照中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将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制定办法严格铅锌冶炼企业准入条件,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了一批涉重金属污染排放新标准。
  •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 多所高校被撤销
    记者今日获悉,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2016年湖南省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吉首大学等9所高校主动撤销55个学位授权点,另外还有12所高校增列了34个学位授权点。我省是全国学位点动态调整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中南大学撤销26个学位点  在此次动态调整中,中南大学一次性主动撤销了26个学位点,其中包括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中西医结合等4个博士点,还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湖南大学撤销了软件工程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还有政治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南农业大学则撤销了草学博士点。省学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调整中,各高校主动撤销需求不足、专业特色比明显、发展潜力不足或不符合办学目标定位要求的授权点。  而增列的34个学位授权点中,湖南农业大学增列了农业工程博士点。湖南科技大学增列的硕士点最多,达到7个,包括生物学、金融、法律、体育、艺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等。  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  从今年起,我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而是实行动态调整。根据《湖南省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在批准授权3年后,需接受复核。而主动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在3年内实行有限授权,同时在有限授权期内停止招生,但保留对已招收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3年期满后完全撤销授权,仍未毕业研究生由学位授予单位转由本单位其他学位授权点培养并授予学位,或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授予学位。  今后,我省各高校可以每年自主开展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学位授权点“有上有下”、“有增有撤”将成常态。  【原标题: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 湖南9所高校撤销55个学位授权点】
  • 天津大学打破博导终身制 由“资格”变为“岗位”
    天津大学:讲师也能当博导  198名新人上岗,85位原博导未上岗——这是天津大学2016年博士生导师岗位选拔的结果。3年前,该校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导师遴选机制的学术自治,打破终身制,使导师由“资格”转变为“岗位”。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刚过而立之年的讲师丁振扬,是这次改革的受益者。作为新机制下评选出的首批导师之一,他在2016年秋季学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名博士生。尽管学生并不属于他一个人,而是属于他所在的“导师团”,但这足以让丁振扬感到欣喜:传统的“师兄”带“师弟”、“小导师”帮导师义务带学生的方式,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我国高校中,博导岗位长期与高校职称“绑定”,导致青年教师无法施展拳脚,而已经具有资格的教授却动力不足。此外,“单打独斗”式的导师制已不能适应高校综合性、跨学科的科研、教育需求,不利于团队优势发挥。  为解决这些问题,天津大学此次改革着眼于只聘不评、规模放开、权力下放,让导师岗位选拔实现3个“脱钩”:导师规模与计划配置脱钩,导师岗位与职称体系脱钩,导师岗位与缓退制度脱钩。同时,新机制下导师“上岗”也有3种形式:独立指导、正副导师和导师团队。无论讲师还是教授,所有符合申请标准的教师都可以竞争上岗,具体选拔标准“一院一法”,“上岗”与否取决于各学院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评定。  改革的关键是考核。对正副导师或导师团队中任何一名导师为第一完成人、学生为第二完成人的学术成果,天津大学都在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时予以认定,这就解除了导师和学生双方的顾虑。“团队里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随时可以请教一些细节的技术问题,氛围也更好。”2016级博士生芮小博说。  “有了‘名分’,权力大了,责任也就更大。”在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胡明列看来,有了自己名下的学生,青年导师做科研的劲头更足,同时新机制也催生了更多跨学科合作,“比如,我的研究方向是激光,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光电催化,我们经常探讨合作探索新方向的问题。虽然合作还没开始,但起码这项制度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和可能”。  经过3年改革实践,天津大学导师岗位选拔制度进一步健全。截至2016年底,该校博导队伍中,年龄40岁以下导师的占比由2014年的9.1%提高到28.2%。
  • 安捷伦高级技术负责人获色谱终身成就奖 成功商品化5µm色谱柱
    p   近日,LCGC宣布Ronald E. Majors获得LCGC第十一届LCGC终身成就奖。该奖项将于2018年2月26日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Pittcon2018会议的学术研讨会上正式颁布。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bf5d923-0cae-4502-8e97-d3b3d7f9ac46.jpg" title=" Ron-Majors_web.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Ronald E. Majors /p p   “色谱终身成就奖”授予一生致力于色谱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且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2018年获奖者Ron Majors于1968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师从L.B. (Buck) Rogers,主要开展分子印迹研究 1971年就职于塞拉尼斯研究公司,担任分离实验室的主管,同年进入瓦里安工作。在就职瓦里安公司期间,Ron Majors发表了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即成功开发了填料粒径为5-µ m的色谱柱,并对该填料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是色谱界填料粒径为5-µ m首次成功填充,且成功商业化。 /p p   1987年,Majors就职于EM Science公司色谱产品部门总经理一职,三年后,又在惠普公司(即现在的安捷伦公司)就职。在23年的就业生涯中,Majors担任过产品营销经理,业务发展经理,产品营销专家和高级化学家多个职位。多年来,Majors作为总经理的技术顾问,一直担任色谱柱和耗材部门的执行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为色谱柱和样品制备产品提供技术支持,该项工作关系到全球范围内的会议、用户会以及安捷伦重要事件。 /p p   Majors在色谱、样品制备以及表面化学方面发表了250多个出版物,获得包括芝加哥色谱讨论组的色谱优秀奖、以及CASSS赞助的分离科学杰出贡献奖以及明尼苏达色谱论坛和英国色谱学会的马丁金奖等多个奖项。 /p p br/ /p
  • 出具虚假食品检测报告者或被判“终身禁入”
    ■每日一评   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我们说过太多的狠话,但真正严厉的制度安排却乏善可陈,事实上一千句狠话比不上一个&ldquo 终身禁入&rdquo   王聃   在颁布实施5年之后,食品安全法首次进入法律修订程序。据悉,修订的目的是想探索和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完善的&ldquo 餐桌污染治理体系&rdquo 。6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草案对违法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对情节严重的除保留吊销许可证,增加了行政拘留和追究刑责,对食品安全犯罪增加了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定。(6月23日新华社报道)   修订现有法律,通常是因为现实已急剧变化,食品安全法也面临这个问题。尽管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不过刚刚五年,但它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如今愈加引发社会重视,但不安全食品生产的方式与手段也更加呈现出隐蔽性和复杂性 另一方面,新的食品消费形态也在出现,食品安全法修订势在必行。   一个越来越焦灼的食品安全环境,必然需要一部严厉的食品安全法。观察迄今为止呈现出来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内容,它或多或少地契合了类似的现实监管诉求。   无论是草案要求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对情节严重的除保留吊销许可证,增加了行政拘留和追究刑责,还是将&ldquo 间接损失&rdquo 纳入赔偿范围。它们莫不都指向于此。但其中最值得关注与放大的是,草案提出,食品安全犯罪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mdash &mdash &ldquo 终身禁止准入者&rdquo 不仅包括违法生产经营者,还包括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   如何看待可能出现在食品安全法中的&ldquo 终身禁入&rdquo 规定?虽然听起来还稍稍不适应,但其所释放出来的高违法成本意味不言而喻。从人性来说,&ldquo 个体经济人&rdquo 的道德往往是靠不住的,这早被迄今为止仍不轻松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所验证。正因为如此,提高食品安全违法的成本就刻不容缓。&ldquo 终身禁入&rdquo 就是将食品生产者和监管者都置于违法的高风险中,这也是与国际经验和地方举措接轨。在此前,譬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就明确提出,对单位被吊销许可证负有责任的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我们习惯性谈论的是分段治理的弊端,九龙治水式的推诿,以及监管虚置让食品安全治理陷入困境。在这些论调之下,食品安全治理似乎进入了一个几乎不可逆转的泥沼。在食药监总局成立之后,分段治理的弊端或会有所改观,但监管能力的建设依旧面临一系列的考验。   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如何提高?这样的话题虽然看似宏大,却绕不过让监管者承担与权力大小相对应的法定责任。对于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要求其终身禁入食品管理行业。即便这只是新闻粗线条报告透露出的信息,也具有&ldquo 法定责任赋加&rdquo 的意义。   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我们说过太多的狠话,但真正严厉的制度安排与执行却乏善可陈。事实上,一千句狠话比不上一个&ldquo 终身禁入&rdquo 。期待&ldquo 终身禁入&rdquo 规定最终写入食品安全法修订案中。   当然,依然需要指出,就新闻所呈现的内容而言,&ldquo 终身禁入&rdquo 的前提仍然严苛,可执行的空间有限。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包括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夯实监管工作基础&mdash &mdash &ldquo 终身禁入&rdquo 无疑就是监管工作基础的一种。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依旧揪心,有关部门不妨从&ldquo 终身禁入&rdquo 开始,重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 北京食品安全犯罪者将终身禁入
    去年9月14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泔水油。   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毒、有害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昨日,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将于明年4月1日起施行。   从去年9月开始,现行《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启动修订,对于如何“加大违规生产经营毒害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惩戒力度”曾反复修改。   在北京市法制办征求草案意见时曾规定,根据信用程度,实行食品生产经营者分类分级管理,设置行业禁入规定。对于被吊销食品相关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的,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投资食品行业或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因食品犯罪被追究刑责的,终身不得投资食品行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但在初次审议时,“终身禁入”一条被删减。   今年11月29日,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对《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进行二审,一审中被删除的“因食品犯罪被追究刑责的经营者终身禁入食品行业”的规定,经修改后再被写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追责,对于触犯刑律的责任人,除了追究刑责以外,还应当加大信用惩戒的力度。   12月27日表决通过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规定,对单位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负有责任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自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   鼓励组织或个人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提供线索或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焦点   【关键词:管控措施】   问题食品“区域退市”   在一审草案中被删除的“区域退市”条款在表决稿中得以保留。在某种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情况下,北京可以对来自同一产地或相关企业生产的同类食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自2007年起,全市共实行了9次区域退市的临时控制措施。《条例》规定,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市食品办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向社会公布。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情况紧急,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实施责令暂停购进、销售相关食品等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对相关企业、区域生产的同类食品采取相应的临时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消除或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的条件和原因消除后,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解除风险警示和临时控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关键词:经营准入】   流动摊贩可定时定点经营   根据《条例》,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保证安全的原则,划定临时区域、规定时段供食品摊贩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社会公布。   划定的临时区域应当在幼儿园、中小学门口200米范围以外,并不得占用道路、桥梁、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及其他不宜设摊经营的场所。食品摊贩不得在临时区域和规定时段外经营。   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经营,应当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卫生设备、设施,所经营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国家和全市规定的其他要求。   从事食品摊贩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申请登记。乡镇人民政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发放食品摊贩经营证,并应当将登记信息及时通报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关键词:食品经营】   无店铺者不得经营散装食品   利用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在网店主页的明显位置公示经营者名称、联系方式、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性网站备案登记号等身份信息及食品流通许可证号。   采用无店铺方式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在销售前以适当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标签上的内容,不得经营散装食品。   集中交易市场或者庙会、游园会、展销会等场所内有食品经营的,或提供出租柜台供食品经营者从事食品经营的,市场开办者、活动举办者或柜台出租者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并建立场内经营者档案,记录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等信息,设置公示栏,公开相关食品安全信息等。   【关键词:责任追究】   无证卖食品最高罚货值10倍   全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未获得许可证或者准许证,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未按照许可证或准许证上标明的业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 食品生产加工作坊生产加工食品品种目录以外食品的 食品摊贩经营食品品种目录以外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 科研不端可能要面临终身被禁参与科技计划
    未来,北京市科委将建立一个可随时查询本市科技计划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状况的数据库,一旦某科研项目负责人出现瞒报或谎报重大事件等科研不端行为,将以D等级被存入科技信用数据库,且终身不得参与科技计划任务。9月14日,北京市科委发布了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记者了解到,在科技计划任务完成验收(结题)后,市科委将对项目主持单位、课题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按照信用优秀、信用良好、信用一般、信用不良和信用差五个级别,进行科技信用评价,分别用AA、A、B、C、D表示。其中达到信用优秀AA标准,须具备在科技计划任务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一次以上等突出成绩,届时,市科委在商议重大科技项目时,将优先采纳其意见建议。而信用良好的A等级单位,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承担科技计划任务。信用评级为B,则勉强获得参与市科委科技计划任务的资格。   一旦相关机构和个人出现信用不良和信用差的记录,则会受到严厉惩罚。其中因发现重大问题未及时上报造成严重后果,或绩效考评差等原因被评级为C时,责任主体为机构的,北京市科委将取消其相关资格三年 责任主体为个人的,自信用评级生效起三年内不得参与科技计划任务相关工作。   而由于存在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承担科技计划任务资格、瞒报或谎报重大事件、经费管理严重违反科技经费管理有关规定等科研不端行为,导致信用评级为D时,责任主体为机构的,北京市科委将取消其相关资格五年,并在其恢复资格后,连续三年对其参与科技计划任务进行科技信用重点监督 责任主体为个人的,自信用评级生效起终身不得参与科技计划任务相关工作。   据悉,相关责任主体信用记录一旦进入数据库,将长期有效。市科委会对这些信用评级按年度进行更新管理。该办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
  • 农工党中央提议改良院士终身制 院士去官员化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提案》中,提出两院院士去&ldquo 官员化&rdquo 、改进两院院士选举制度等建议,特别是提出要改良两院院士&ldquo 终身制&rdquo ,以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   历史告诉我们,我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共81人当选。1955年,我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著名学者成为学部委员。将学部委员直接转为院士而正式建立院士制度,始于1993年。那一年,我国还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院士作为国家科技、工程领域的支柱,对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最近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下5188米的下潜记录等等,都有院士的贡献。但随着世界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推动经济复苏增长,克服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纷纷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也对我国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国两院院士的增选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程度一届高过一届。从世界范围看,在其他主要国家,院士增选基本上被界定为科学界内部的事情。但在我国院士增选如今被放在聚光灯下,受到过多社会关注。因为,院士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权力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界,发挥着类似于历史上&ldquo 国师&rdquo 的作用。科学界在我国传统上享有极高的甚至是过高的名誉、地位,使得本来只对科学界重要的事情也进入公众话语。我国的院士增选又与很多科学以外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一些科学界领导人没有选上院士,比如大型国企和政府官员争当院士,比如国家重大项目的评审和申请等等。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指出,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但在我国却存在着把&ldquo 终身荣誉&rdquo 和&ldquo 终身能力&rdquo 、以及&ldquo 职业生涯终身制&rdquo 概念混淆的情况。终身荣誉是对科研工作者已经取得成绩的肯定,是对未来取得更多科技突破的精神鼓励,绝不是对科研工作者争取科技成果的&ldquo 封顶&rdquo ,也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ldquo 绊脚石&rdquo 。因此,他们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为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创造良好环境,逐步完善我国的院士制度,应该进一步改良院士&ldquo 终身制&rdquo 。   他们认为,&ldquo 创新&rdquo 是科学的灵魂,&ldquo 批判精神&rdquo 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即使今天达到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明天仍处于最高水平。同时也阻碍了其他科研工作者在科学创新方面与其公平竞争。建议将&ldquo 院士终身制&rdquo 改为任期制,一期5年,最多连任一期共10年,到任后转为名誉院士(或荣誉院士)而不是现在规定的院士80岁以后转为的资深院士。
  • 洛克菲勒大学Brian T.​Chait教授获US HUPO 2021组织颁发的蛋白质组学终身成就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3月8日-11日,第17届美国人类蛋白质组学会议(US HUPO 2021)于线上盛大召开。自2005年以来,美国HUPO每年举行一次年度会议,除US HUPO外,该组织还联合多方举办过3届HUPO国际会议。本年度的US HUPO会议期间公布了该组织的多个奖项结果,其中洛克菲勒大学Brian Chait教授获2021年的蛋白质组学终身成就奖,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eiPei Ping教授获2021年的蛋白质组学杰出贡献奖。  US HUPO颁发的蛋白质组学终身成就奖全称为“Catherine E. Costello蛋白质组学终身成就奖”,该奖项由US HUPO赞助,是为了纪念其第一位获奖者Catherine E. Costello而设立的。  第三届获奖者(2021年) 洛克菲勒大学 Brian T. Chait  Brian T. Chait教授在过去的42年中,曾与卡米尔(Camille)和亨利德雷福斯(Henry Dreyfus)教授任职质谱和气态离子化学实验室的负责人。最近,他一直领导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国家资源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实验室。Chait教授因开发用于表征蛋白质的仪器和方法方面的研究而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2002 ACS质谱杰出成就奖,2007 HUPO蛋白质组学杰出发现奖和2015 ASMS质谱学会的杰出贡献。  往届获奖者一览:  第一届获奖者(2019年)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 Catherine E. Costello  第二届获奖者(2020年)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Ruedi Aebersold
  • 佑谱光学-拉曼终身成就奖
    前不久,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在巴西福塔雷萨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树霖荣获了拉曼终身成就奖,这是给予长期为拉曼光谱学及其应用的深层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的最高奖。“从1985年开始,张树霖教授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专著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国际著名拉曼光谱学专家德国的wolfgang kiefer教授如是说。 获得拉曼光谱终身成就奖,张树霖说自己也没想到。拉曼光谱终身成就奖由国际拉曼光谱大会于2014年首次设立,采取首先由提名人推荐,然后由30位委员秘密投票,在会议闭幕式上当场宣布并颁奖。今年该奖项的三位候选人都实力强劲。其中一位巴西教授则是国际拉曼光谱大会的主席。“所以当时听到自己的名字,我也吃了一惊。当时脑中闪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奖被中国人拿到了。”张树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树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拉曼光谱学研究与中国人有着很深厚的渊源,也是为数不多的由中国人持续作出历史性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是由印度科学家c.v.拉曼在1928年发现的,拉曼也由此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散射效应是光的散射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效应,光的频率在散射后会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拉曼光谱来探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种探测方法的分辨率很高,很细微的差别都能探测出来。比如,目前拉曼光谱成像是唯一能够把一个生物体的单个活细胞成像的方法。  拉曼光谱学的发展和应用分三个阶段。在1944年以前,拉曼光谱仪利用的是汞灯光源,探测对象只能是化学物质。这一阶段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的总结性工作是中国人做的,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二战以后,拉曼光谱学领域没有什么进展,进入沉默阶段,直到1960年激光器的诞生。激光器作为拉曼光谱的光源,使得固体的拉曼光谱研究得以进行,拉曼光谱学领域的研究热度又开始上升。“固体拉曼光谱学研究需要有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物理学家黄昆在1952年出版的《晶格动力学理论》中打下的。”张树霖说,“第三个阶段是超晶格出现以来,固体拉曼光谱研究进入到纳米结构领域。我这次得奖主要是由于在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方面的研究,这说明在现阶段中国人也是做得非常好的。”  “底子很差”的北大学生  如今在国际拉曼光谱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张树霖,却坦言自己求学时期并不是“学霸”,反而是“底子很差”。  张树霖1964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我在进北大之前的学历只是中等师范一年级,由于时代原因,后两年都没学就去参加工作了。能考上北大也是有点‘投机取巧’。”张树霖笑着说,“我工作时给一个小报写过社论《论又红又专》,结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恰好就是这个。那时候搞大炼钢铁,我想化学肯定要考大炼钢铁的化学反应,结果也猜对了。再加上当时对工作过的人有照顾,所以我就等于搭了扶梯爬墙进了北大。”  进入大学后,张树霖本以为能专心学习。结果由于以前有工作经历,第一年学校便让他去管理当时陆平校长直接关注的话剧队,白天有时没办法上课,晚上更是无法自习。第二年,由于当时北大要建设昌平校区,张树霖干脆被安排脱产去当基建组组长,带着一名教员和一名脱产学生,从调研、提设计要求到与工程师打交道都需要参与,整整一年时间不能学习。  张树霖记得很清楚,当时返回学校上课时,系里的意见是让他留一级,但他不愿意。“我要跟着原来的班级,这就必须把拉下的课自己补回来。”张树霖说,这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当时的外语是俄语,班级同学大多是中学就学了六年,但他一个字母都不会,往往只能熄灯后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单词。代数和三角也基本没学,他就趁着暑假补课。后来,与他同路回家的同学还打趣说:“老张的代数和三角是在火车上学的。”就这样,到毕业时,张树霖一门补考的课都没有,顺利按时毕业。  大学毕业后,张树霖留校做一个国家重大项目的行政秘书。该项目的学术负责人黄昆知道张树霖想做研究,便把他当作自己的研究生一样进行指导,让张树霖看相关领域的英文书,一两个星期就听他汇报一次。可是不到一个学期,因为北大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有“文革”,张作霖的学习和工作又被打乱了,一直到“文革”结束后,他才开始得以安心做研究,直到现在。  “基础科学研究,不能吃苦是不行的”  1978年,各项研究工作渐渐开始重新启动,张树霖开始了拉曼光谱学的研究,那时用的激光拉曼光谱仪都是他自己组建的。  “‘文革’前我们曾经买过一台利用汞灯做光源的棱镜拉曼光谱仪,可因为‘文革’,这台仪器在仓库一躺就是10年,到1978年拿出来用的时候,它已经过时了,当时需要的是激光拉曼光谱仪。那时国家又没钱,怎么办呢?还好原来我参加过氦氖激光器的研制,我们就自己拼成了一台激光拉曼光谱仪。”张树霖说。  1985年起,张树霖开始集中于低维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低维材料超晶格的光谱特征谱一共有五种,其中有两种是最难得到的,很多年都没有成果,最后由张树霖团队研究出来。另外,研究人员根据纳米结构的性质,已经对纳米结构材料在理论上推出很多性质,但张树霖发现了其中8个与理论上的规律不一致的反常性质,并对其进行了解释。他的一系列研究使低维纳米材料的结构被了解得更加深入和正确。  2000年后,张树霖成为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国际执委会终身委员和2002—2004年的主席。2004年,以他为首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和2012年,张树霖先后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和英文专著《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和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  基础研究的工作是辛苦而枯燥的,但自己的成果能打上中国的标签,这给了张树霖极大的动力。  1985年夏,张树霖曾赴美国伊利诺大学访问,在美国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要回国时,美国方面挽留张树霖,被他拒绝了。张树霖当时在美国一个月的工资有2000美元,在国内只有650元人民币。但是张树霖认为在美国做出的成果是美国的,不是中国的,于是他认为他必须要回来。他回国一年后,美国的教授还给他写信,问他要多少工资能回来,他还是立即拒绝了。  “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张树霖说,“上世纪90年代,我去法国巴黎卢浮宫,说明书里还没有中文。2002年再去,已经有中文说明书了。我原来到意大利开国际会议,外国专家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几年后再去意大利,旅馆的工作人员看到我就用中文跟我说‘您好’。不是我张树霖变厉害了,是中国强大了。”  在美国访问时,张树霖每天早早就到办公室,工作到晚上很晚才离开,周末也是一样,就是想充分利用美国先进的仪器和材料多做些工作和多积累经验。他临回国前,一位合作的美国教授对他说:“树霖,从你身上,我知道了中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这样的工作习惯,张树霖一直保持到现在。如今,已经80岁的张树霖仍然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起床,骑自行车去办公室上班,除了吃饭、午休和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都在工作,直到晚上十点半以后才睡觉,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只有在出差时,才找机会到处走走看看。张树霖说,“从事基础研究,目标必须是世界第一,努力做创新性工作。”因此 “基础科学研究,不吃苦是不行的。”
  • 柴之芳院士荣获“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1月18日,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武汉开幕。在大会首日的开幕式上,特别举行了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荣获“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颁奖合影(右二为柴之芳院士)柴之芳院士,1942年出生于上海,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院士长期致力于核技术和核分析方法学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利用核技术研究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纳米安全性。发现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限铱异常和异常铱的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地外星球撞击理论;将中子活化分析引入环境科学领域,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微量元素化学种态研究。现从事放射医学、核能化学和纳米生物效应研究,负责和组织了多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在 NATURE 及其子刊和 PNAS 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中文著作8本、英文5本。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国家级和部委级奖9项。2005年获国际放射分析化学和核化学领域的最高奖﹣ GEORGE VON HEVESY 奖。2019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宁永成、徐广智获“终身成就贡献奖”——2021年度北京波谱年会圆满闭幕
    5月16日,2021年度北京波谱年会圆满落下了帷幕。本次年会共进行了6个大会报告、12个技术报告、8个青年报告以及3个厂商报告。大会吸引了近150位波谱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参与,报告专家与参会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共同推进了我国波谱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会议还举办了“波谱当自强—嘉宾面对面”研讨会和颁奖仪式等环节,清华大学宁永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徐广智研究员荣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终身成就贡献奖”。下午首先进行的是颁奖环节,由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李中峰主持,JEOL产品经理夏骏致辞。清华大学宁永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徐广智研究员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终身成就贡献奖”,清华大学陈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世歆、北京理工大学罗贤升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优秀青年论坛奖”,天津医科大学史昭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崔洁、北京理工大学彭山青、天津医科大学单金鹏、北京大学赵莎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优秀墙报奖”,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杨海军高工、JEOL分析仪器部主管经理福嶋隼人、JEOL应用部高级经理叶跃奇以及获奖学生的导师们分别为获奖者颁奖。“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终身成就贡献奖”颁奖清华大学宁永成教授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终身成就贡献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徐广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向俊锋研究员代领)荣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终身成就贡献奖”清华大学陈阳(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世歆(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罗贤升(二等奖)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优秀青年论坛奖”天津医科大学史昭军(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崔洁(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彭山青(二等奖)、天津医科大学单金鹏(二等奖)、北京大学赵莎(二等奖)获“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优秀墙报奖”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李中峰主持JEOL产品经理夏骏致辞颁奖环节结束后,主办方举办了“波谱当自强—嘉宾面对面”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杨海军高工和北京大学扶晖高工主持,特邀北京波谱会荣誉理事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颜贤忠研究员,《波谱学杂志》副主编蒋滨研究员,2021年度北京波谱会终身成就贡献奖获得者宁永成教授,优秀青年论坛奖、优秀墙报奖一等奖获得者陈阳、史昭君,以及赞助企业代表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经理丁皓、JEOL产品经理夏骏、北京京能普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小纳、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贺羽、上海寰彤科教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寰彤参加了研讨会,并就“波谱如何当自强”、“目前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宁永成教授表示:国内有独特的条件,如中草药等,他觉得我国的科学家可以在核磁共振谱学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希望后一辈尽快的超过老一辈,创造波谱领域更璀璨的未来。蒋斌副主编表示,期刊作为信息的载体,也体现了国内学者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果中国自己的波谱期刊能够做到更大更强,那中国的波谱人一定可以做到“自强”。颜贤忠研究员觉得:中国的波谱仪器目前只走出了“一小步”,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仪器只是工具,更重要的还是波谱领域的科学研究,国内技术近些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丁皓经理表示,华为曾经技术远不及爱立信等通信巨头,但凭借优秀的服务态度慢慢实现了反超。国产的波谱仪器目前在硬件和服务能力上可能目前还不及国外,但已经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后面需要做的就是提升硬件实力和服务能力,做到真正的自强。贺羽总经理并表示,“波谱当自强”对他们来说主要是“仪器当自强”,除了重视仪器本身的技术外,还应该重视仪器的培训和应用,给更多的专家普及波谱仪器,可以让国产仪器有更大的发展。夏骏经理说,“波谱当自强不仅仅指科研工作者,仪器公司也要自强。”他认为,如果大家都自强,那整个波谱领域都将有更进一步的提升。谢寰彤总经理认为,国产的波谱仪器目前广受质疑,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证明国产的技术指标可以达到使用需求,他呼吁在场的专家完善相关仪器标准,让国产仪器可以“有法可依”。于小纳董事长认为,目前的国际局势对中国非常友好,应该抓住现在的窗口期,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未来一定对国内非常有利。史昭君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他和年轻的一代都应该有创新意识和拼搏努力的精神,让自身强硬起来才能做到“自强”。陈阳表示,作为国产仪器的用户,希望更多新生代的波谱人可以团结起来,通过与国产波谱仪器企业合作的方式促进国产波谱仪的发展,和国内的仪器企业一同进步。讨论环节随着杨海军高工宣布会议结束,2021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也圆满落下了帷幕。明年,北京波谱年会将继续与波谱专家相约,共话中国波谱发展。
  • 分析化学家荣获“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
    10月19日,从山东省青岛市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传来喜讯,长江大学地环学院王培荣教授荣获“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教授为王培荣致颁奖词,高度赞扬他在多环芳烃、轻烃和非烃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引领性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王铁冠院士在颁奖词中对王培荣教授的科研成就从两个大的方面予以了概括。  第一,王培荣教授从1970年起从事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科研,是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在岗位上持续从事有机地球化学第一线实验研究工作时间最长的地球化学家。1984年国内引进亚洲第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数据系统(GC/MS/MS,又称“串联质谱”),他作为这台大型仪器实验室的负责人,多年保持仪器连续满负荷运转,完成大量国内样品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相关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有机地球化学科研工作,而且以大量的实际分析数据为基础,1993年他在国内首创了第一套电子版石油生物标志物的质谱库,命名为《JH-生物标志物谱库》,并编写了生物标志物培训教材,正式出版了国内第1部《生物标志物质量色谱图集》工具书,并在北京、胜利油田和新疆油田,为石油系统举办推广生物标志物的培训班,这项工作成果荣获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十大科技成果,并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王培荣教授对多环芳烃、轻烃和非烃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作了大量引领性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对于轻烃的分析与应用。1983年他在国内率先引进、开展罐装岩屑顶部空间C1-C7轻烃分析方法与地质应用的研究,并在南海西部公司推广应用。1984年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以来,他总共设计、建成四个版本的烃源岩吸附烃分离装置以及C1-C12轻烃化合物定性鉴定软件,最近又初步实现了该装置与气相色谱仪或色谱-质谱仪的联机分析;除了一系列轻烃研究论文外,2011年他撰写、出版了《烃源岩与原油中轻馏分烃测定及其地球化学应用》一书。二是对于多环芳烃的分析研究。早在1986年王培荣教授在第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对15个系列105个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的论文和相应的保留指数,1993年相关成果收录于他的《生物标志物质量色谱图集》一书中。三是对于非烃的研究。王培荣教授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完成大量国内样品中非烃类化合物色质分析工作。于2002年撰写、出版了《非烃地球化学和应用》一书,是研究非烃生物标志物重要的工具书。上述有关轻烃、多环芳烃、非烃的地球化学论著,均属国内第一部或唯一的一部专著。  据介绍,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前14届共评选出三位终身成就奖,王培荣教授此次获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四位有机地球化学家。
  • 科技部就强化国家科技计划承担单位责任答记者问
    明晰责权关系 强化法人责任   ——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就强化国家科技计划承担单位责任答记者问    目前,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其中一大举措就是,“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全面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并将其作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的着力点,大力推动。   为什么要明晰责权关系、强化法人责任?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总体要求是什么?科技部将出台什么举措保障课题承担单位发挥好法人责任?为此,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   科技日报:我们知道,国家科技计划实施课题制,赋予了课题组较大的科研和经费自主权,这次为什么提出要增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面临哪些新的形势和要求?   答:进一步发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法人作用是加强科技计划管理的必然要求。自2000年国家科技计划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制度以后,课题成为科技计划管理的基本单元,课题承担单位就肩负起了落实法人作用、加强课题日常管理与服务的职责。“十一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深入推进,通过明确项目实施各方责任,赋予课题组科研自主权,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障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完成、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需求持续增加,创新复杂性增加,科研规模日益扩大,承担科研任务单位的类型和结构多样化,对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课题实施更加需要在单位层面加强技术集成和统筹布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过程管理中,项目承担单位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在了解项目研发信息、把握项目进度、加强资源整合、监督经费使用、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从“十一五”的情况看,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弱化的问题,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对课题的服务和监管不到位,课题组各自为战,经费使用方面随意性比较大,在科学编制、合理调整课题预算方面也遇到了一些专业性的问题。   科研经费是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钱,管好用好经费,切实发挥出资金使用效益,是科技管理和财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是课题承担单位的职责所在,也是科研经费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   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责任体系、强化计划项目(课题)的过程管理。必须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起一套权责明晰、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管理和问责机制,特别是要大力强化课题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   科技日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二是要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科研活动顺利进行作为计划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和鼓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按照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基本原则,加强申报立项阶段的组织和指导,加强预算编制阶段的咨询和服务,加强组织实施阶段的协调和支撑,加强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审核和监督,加强结题验收阶段的检验和凝练,加强计划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切实提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项目(课题)研究和管理各方积极性。要通过加强承担单位法人责任,进一步改进科研活动的氛围和环境,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责任机制,强化计划过程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促进计划统筹和成果集成,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日报: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过程管理中,主要加强承担单位哪些责任,发挥哪些作用?   答:落实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关键是单位要在课题管理和服务中发挥好五个方面作用。一是课题申报和立项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各单位要从国家科技计划目标任务出发,结合自身情况,集成本单位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组织团队申请项目,并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帮助课题组科学制定预算 二是在项目(课题)实施中的协调服务作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课题合同任务书和预算书要求,配置相应资源,支持课题实施,同时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加强过程管理 三是在资产和成果管理中的统筹开放作用,各单位既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特别要大力推动仪器设备的开放运行和科研成果的汇交共享,促进社会公益服务 四是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审核监督作用,各单位要加强财会核算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切实保证专项资金规范运行 五是在课题管理全过程的支撑服务作用,各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把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国家科技计划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制度建设能力、科研组织服务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发挥好这五方面的作用。   科技日报:主要通过哪些措施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   答:在这次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中,建立了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而且大幅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对单位在组织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给予充分补偿,为保障课题承担单位发挥好法人责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有效约束激励承担单位法人责任落实,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法人单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后续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科技部将加快建设国家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系统,科学记录、管理和评价承担单位信用信息,据此作为评价研发基础的重要指标。信用优良的承担单位,优先考虑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创新基地建设。同时,对于拒不履行项目(课题)任务书中的约定责任造成一定损失,以及违规操作甚至存在科研不端行为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课题),直到取消其1—3年项目申报资格的处罚措施。
  •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就“土十条”答记者问
    p   国务院今日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条》出台的背景、意义及《土十条》的主要内容,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 /p p   1、《土十条》出台有哪些背景? /p p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其环境质量受到显著影响。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实施《土十条》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向污染宣战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系统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对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p p   2、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哪些特点? /p p   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p p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p p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p p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 /p p   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p p   3、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p p   土壤中的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一般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以重金属为主,如镉、汞、砷、铅、铬、铜、锌、镍,局部地区还有锰、钴、硒、钒、锑、铊、钼等。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农药类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p p   4、土壤污染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 /p p   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活动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容易淋溶或随渗水进入地下水,日积月累造成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污染。 /p p   5、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p p   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p p   一是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 /p p   二是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p p   三是生活垃圾、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等随意丢弃,以及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p p   四是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p p   6、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p p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工作基础还很薄弱,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形成。上世纪80年代至90 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关注矿区土壤、污灌区土壤和六六六、滴滴涕农药大量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等问题。“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开展农业土壤背景值、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等研究,积累了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的宝贵数据,在此基础上制订并于1995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p p   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组织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了我国土壤污染特征和总体情况 二是出台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三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四是制定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 五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p p   7、《土十条》编制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p p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为此,我们重点在开展调查、摸清底数,推进立法、完善标准,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同时,提出要坚决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p p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国内外实践表明,解决好土壤污染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针对当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土十条》以农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中的污染地块为重点,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行业和区域,严格控制新增污染,对重度污染耕地提出更严格管控措施,明确不能种植食用农产品,其他农作物不是绝对不能种 对于污染地块,区分不同用途,不简单禁用,根据污染程度,建立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同时紧扣重点任务,设定有限目标指标,以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p p   三是坚持分类管控、综合施策。为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分为三个类别,分别实施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等措施 对建设用地,按不同用途明确管理措施,严格用地准入 对未利用地也提出了针对性管控要求,实现所有土地类别全覆盖。在具体措施上,对未污染的、已经污染的土壤,分别提出保护、管控及修复的针对性措施,既严控增量,也管好存量,实现闭环管理,不留死角。 /p p   8、《土十条》的出台实施将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p p   《土十条》的出台实施将夯实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力。 /p p   一是通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p p   二是通过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体系等,使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健全。 /p p   三是通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模式,逐步建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p p   四是通过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明确治理与修复责任主体,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等措施,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p p   五是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加强信息公开,宣传教育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p p   9、为什么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如何组织开展? /p p   全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2005年至2013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面积约为630万平方公里。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截止2014年,已完成调查面积150.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调查面积13.86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8%。2012年,农业部启动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调查面积16.23亿亩。 /p p   总体上看,已完成的土壤环境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征和格局,了解了土壤主要污染物。但是,由于调查时间跨度大,调查方法不统一,调查精度难以满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需要,迫切需要在现有调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底数,获得地块尺度的土壤污染数据。通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准确掌握污染耕地的地块分布,评估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探明土壤污染成因,了解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获取权威、统一、高精度的土壤环境调查数据,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分类、分级、分区的国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满足环保、国土、农业和卫生等领域需求,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详查总体方案,积极筹备各项工作。 /p p   10、农用地详查2018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2020年完成,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p p   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量进行测算,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农用地详查,用四年左右时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 /p p   11、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哪些与土壤相关的监测调查?行业监测网都有哪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如何整合? /p p   目前除环保部门外,开展土壤监测调查的部门还有农业、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开展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以农用地、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状况为主,农业部门以耕地地力为主,国土部门以测定土壤中矿物元素及其他无机指标为主。 /p p   除环保外,与土壤相关的行业监测网主要涉及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农业部门针对耕地地力的监测,在全国建立了107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 针对农产品产地及周围环境污染,重点在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等布点监测,计划设立15.2万个产地安全监测国控点。国土部门组织开展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但尚未建立常规监测网。 /p p   环保、农业、国土部门已开展的监测调查多属于专项工作性质,部分指标重合,但各自监测调查的规范、点位、频次不尽一致,需要逐步整合,以满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管理需要。 /p p   1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如何建设? /p p   环境保护部正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已在全国设置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31367个,其中包括一般点位22816个,风险点位8551个,已覆盖90%县(市、区)。2016年拟再增加7000个风险点位。 /p p   13、为什么要专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p p   目前我国尚没有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法规,现有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主要分散体现在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类法律法规之中,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由于这些规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亟需制定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律,以满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要。 /p p   14、《土十条》提出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地方性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有什么进展? /p p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受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建议稿,于2014年12月报送全国人大环资委。为推进土壤立法工作,近两年来,环境保护部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深入开展调研,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修改草案10余稿。在起草过程中,陈昌智、沈跃跃副委员长分别亲自带队赴山东、辽宁、湖南、河南、广东、福建等多省区调研。根据全国人大环资委安排,拟在2016年年内进行两次内部初审,2017年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提请和审议的任务。 /p p   2015年12月,福建省发布《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 2016年2月,湖北省颁布《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湖南、河南、广东、吉林等省正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 /p p   15、目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有哪些?还需要制订哪些标准? /p p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包括三类、48项标准:一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类标准,包括1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项特殊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4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技术导则 二是土壤环境监测规范类标准,包括1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7项土壤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 三是土壤环境基础类标准,包括2项相关术语标准。 /p p   下一步标准制修订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制修订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替代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是制修订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三是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制订可降解农用地膜标准,修订农用地膜、农药包装标准 四是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 五是分类研制一批土壤环境标准样品。 /p p   16、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什么要修订,进展如何? /p p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以下称“现行标准”)于1995年7月13日颁布,1996年7月1日实施,在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目前已不适应现阶段土壤环境保护实际工作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适用范围小。仅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缺少适用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二是项目指标少。仅规定了8项重金属指标和六六六、滴滴涕2项农药指标,而近年来土壤污染形势日益复杂,尤其是工业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需要评价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三是实施效果不理想。一级标准依据“七五”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数据做了全国“一刀切”规定,不能客观反映区域差异 二、三级标准规定的指标限值存在偏严(如镉)、偏宽(如铅)的争议,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农产品质量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p p   针对现行标准存在的上述问题, 2006年环境保护部启动标准修订工作,先后组织召开20多次专题工作会、研讨会,反复研究、梳理土壤环保标准体系结构、作用定位和主要内容。目前,制修订后的标准已三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环境保护部标准审议专家委员会和部长专题会议审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 /p p   17、为什么要修订现行农膜标准?全国每年废弃农膜有多少? /p p   现行农用地膜厚度国家标准为0.008± 0.003mm。即便是符合标准的农膜也比较容易破碎,导致废弃农膜回收难度大、成本高,需要通过修订标准提高厚度要求,便于回收利用。据有关调查研究,2013年我国废弃农膜总量超过100万吨。 /p p   18、重点监管行业是如何考虑的? /p p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筛选出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作为重点监管行业,主要考虑是,这些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均为重点监管污染物,严重威胁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 /p p   19、为什么要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别? /p p   为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分别采取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农业、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主要反映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主要依据地理区位、水热条件、经济价值等因素进行划定。 /p p   20、企业防治土壤污染的责任有哪些? /p p   企业责任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开展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监测 造成土壤污染的,应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 /p p   21、农艺调控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p p   在土壤污染防治中,农艺调控是指利用农艺措施对耕地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调控,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作物特别是可食用部分的转移,从而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种植重金属低积累作物、调节土壤理化性状、科学管理水分、施用功能性肥料等。 /p p   22、为什么要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p p   23、什么是风险管控? /p p   对农用地而言,风险管控主要是指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换林还草,以及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等措施,保障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安全。 /p p   对建设用地而言,风险管控主要是指通过对污染地块设立标志和标识,采取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划定管控区域,限制人员进入,防止土壤扰动 通过用途管制,规避随意开发带来的风险。 /p p   24、土壤污染风险主要有哪些?下一步将采取哪些管控措施? /p p   土壤污染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耕地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和富集某些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长期食用超标农产品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危害人居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地块未经治理修复就直接开发,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三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p p   下一步采取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对轻中度污染的土壤,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对重度污染土壤,严格管控其用途,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 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二是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供地管理和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p p   25、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内容是什么? /p p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是指采用概率方法对土壤污染造成的某种危害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表征。土壤污染风险通常可分为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两大类。健康风险是指人体暴露于污染环境而导致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生态风险是指土壤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中的某些要素或生态系统本身造成破坏的概率或可能性。 /p p   26、现阶段对重度污染耕地为什么采用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而不是治理与修复? /p p   基于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对重度污染耕地进行治理与修复,资金投入大,时间周期长,并可能对土壤功能造成严重破坏。考虑到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对重度污染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避免了产出超标粮食的风险。 /p p   27、如何从城乡规划环节防范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的风险? /p p   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实施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城乡规划工作将在两个环节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污染地块开发利用风险的防范:一是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时,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布局,特别是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三类工业用地,要按照相关标准,预留安全防护距离。二是在旧城有机更新过程中,加强对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后的用地管理,尤其是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有污染风险企业用地,并拟将用地性质改变为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需要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对土壤环境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结果达到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块,方可进入用地程序。 /p p   28、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责任怎样界定? /p p   《土十条》明确提出,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责任界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承担。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 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p p   29、针对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和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土十条》有何应对措施? /p p   《土十条》对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和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污染地块开发利用方面,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一是建立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前的调查评估制度。二是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 暂不开发利用的,要划定管控区域,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三是落实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监管责任,将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 /p p   在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方面,一是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四是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p p   30、土壤污染了,有办法治理吗?有哪些修复方法? /p p   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p p   生物修复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优点是不破坏土壤有机质,不对土壤结构做大的扰动,成本低 缺点是修复周期长,通常不适宜对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 /p p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客土法、热脱附、土壤气相抽提、机械通风等。优点是修复效率高、速度快 缺点是往往成本偏高等。 /p p   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鳌合或沉淀等化学反应,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淋洗、氧化还原等。优点是修复效率较高、速度相对较快 缺点是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因添加化学药剂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p p   31、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p p   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通常可分为调查评估、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调查评估主要包括污染物识别,污染程度和范围确定,污染风险评估,修复目标值制定等 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修复技术筛选、工艺参数确定、工程量估算、可行性论证、施工图设计、环境管理计划等 工程施工是指按照方案设计要求,组织实施现场施工和工程建设等 工程验收是对修复工程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p p   32、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本如何? /p p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成本因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以及修复技术的不同,其成本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成本每亩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成本每立方米从几百元到几千元。 /p p   33、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p p   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研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下,初步建立了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物、污染程度、土地利用类型等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从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业人员从约2000人增加到近 1万人 项目数量累计达300多项。总体来看,从技术储备、人员队伍等方面,基本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土十条》的发布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链将逐步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形成一批专业化的土壤修复企业。通过规范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可以促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p p   34、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是如何确定的?如何推进实施? /p p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综合考虑区域代表性、土壤污染类型、现有工作基础、地方政府积极性等因素,确定在浙江台州、湖北黄石、湖南常德、广东韶关、广西河池、贵州铜仁等6市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并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p p   2014年,环境保护部开始筹备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相关工作,组织有关地市编制先行区建设方案,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组织召开了先行区建设启动会,正在制定先行区建设标准,目前相关地市按照建设方案要求推进相关建设工作。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加强对先行区建设情况的评估检查,督促有关地方按时完成建设工作。 /p p   35、我国哪些地区已通过发行债券筹集污染治理资金? /p p   2013年6月以来,湖南省累计发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67亿元。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总额为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用于清洁能源、生物发电、城镇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p p   36、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是如何考虑的? /p p   为统筹协调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初步考虑,成立由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林业局、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 /p p   附: /p p   背景材料 /p p   1、什么是土壤? /p p   土壤是指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p p   2、土壤有哪些功能? /p p   土壤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植物生长的场所和植物生长必需的养分 提供各种生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具有环境净化的作用 提供建筑物的基础和工程材料。 /p p   3、什么是土壤污染? /p p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导致生态或人体健康危害的现象。 /p p   4、什么是污染地块? /p p   污染地块是指因生产、经营、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者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害废物等活动使土壤或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土地。 /p p   5、什么是土壤环境背景值? /p p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固有含量。 /p p   6、什么是土壤环境基准? /p p   土壤环境基准是指土壤中物理、化学等要素对土壤生物、作物、健康或使用功能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限值或临界含量。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和受体,可分为保护农产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生态受体和保护地下水的土壤环境基准等。 /p p   7、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p p   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 建设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未利用地包括滩涂、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等。 /p p   8、什么是替代种植? /p p   替代种植是指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较低的作物替代农产品安全风险较高的作物的措施,如用重金属低积累作物替代高积累作物。 /p p   9、什么是种植结构调整? /p p   种植结构调整是指综合考虑农作物特性和土壤污染状况,将食用农作物调整为非食用农作物或其他植物。 /p p   10、什么是重金属低积累作物? /p p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是指可食或可用部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较少的作物种类或品种。 /p p   11、什么是土壤修复植物? /p p   土壤修复植物是指对土壤中污染物具有去除、降解、转化或固定作用的特殊植物,通常是指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的超富集植物。例如,蜈蚣草是砷的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是镉的超富集植物。 /p p   12、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壤日、世界粮食日、全国土地日分别是哪天? /p p   世界地球日是4月22日,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世界土壤日是12月5日,世界粮食日是10月16日,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p
  • 拉曼终身成就奖得主张树霖:做基础研究须下苦功
    前不久,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在巴西福塔雷萨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树霖荣获了拉曼终身成就奖,这是给予长期为拉曼光谱学及其应用的深层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的最高奖。“从1985年开始,张树霖教授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专著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国际著名拉曼光谱学专家德国的Wolfgang Kiefer教授如是说。  (相关新闻:北京大学张树霖教授荣获国际拉曼光谱大会(ICORS2016)拉曼光谱终身成就奖 )  “这个奖被中国人拿到了”  获得拉曼光谱终身成就奖,张树霖说自己也没想到。  拉曼光谱终身成就奖由国际拉曼光谱大会于2014年首次设立,采取首先由提名人推荐,然后由30位委员秘密投票,在会议闭幕式上当场宣布并颁奖。今年该奖项的三位候选人都实力强劲。其中一位巴西教授则是国际拉曼光谱大会的主席。“所以当时听到自己的名字,我也吃了一惊。当时脑中闪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奖被中国人拿到了。”张树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树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拉曼光谱学研究与中国人有着很深厚的渊源,也是为数不多的由中国人持续作出历史性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是由印度科学家C.V.拉曼在1928年发现的,拉曼也由此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散射效应是光的散射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效应,光的频率在散射后会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拉曼光谱来探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种探测方法的分辨率很高,很细微的差别都能探测出来。比如,目前拉曼光谱成像是唯一能够把一个生物体的单个活细胞成像的方法。  拉曼光谱学的发展和应用分三个阶段。在1944年以前,拉曼光谱仪利用的是汞灯光源,探测对象只能是化学物质。这一阶段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的总结性工作是中国人做的,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二战以后,拉曼光谱学领域没有什么进展,进入沉默阶段,直到1960年激光器的诞生。激光器作为拉曼光谱的光源,使得固体的拉曼光谱研究得以进行,拉曼光谱学领域的研究热度又开始上升。“固体拉曼光谱学研究需要有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物理学家黄昆在1952年出版的《晶格动力学理论》中打下的。”张树霖说,“第三个阶段是超晶格出现以来,固体拉曼光谱研究进入到纳米结构领域。我这次得奖主要是由于在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方面的研究,这说明在现阶段中国人也是做得非常好的。”  “底子很差”的北大学生  如今在国际拉曼光谱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张树霖,却坦言自己求学时期并不是“学霸”,反而是“底子很差”。  张树霖1964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我在进北大之前的学历只是中等师范一年级,由于时代原因,后两年都没学就去参加工作了。能考上北大也是有点‘投机取巧’。”张树霖笑着说,“我工作时给一个小报写过社论《论又红又专》,结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恰好就是这个。那时候搞大炼钢铁,我想化学肯定要考大炼钢铁的化学反应,结果也猜对了。再加上当时对工作过的人有照顾,所以我就等于搭了扶梯爬墙进了北大。”  进入大学后,张树霖本以为能专心学习。结果由于以前有工作经历,第一年学校便让他去管理当时陆平校长直接关注的话剧队,白天有时没办法上课,晚上更是无法自习。第二年,由于当时北大要建设昌平校区,张树霖干脆被安排脱产去当基建组组长,带着一名教员和一名脱产学生,从调研、提设计要求到与工程师打交道都需要参与,整整一年时间不能学习。  张树霖记得很清楚,当时返回学校上课时,系里的意见是让他留一级,但他不愿意。“我要跟着原来的班级,这就必须把拉下的课自己补回来。”张树霖说,这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当时的外语是俄语,班级同学大多是中学就学了六年,但他一个字母都不会,往往只能熄灯后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单词。代数和三角也基本没学,他就趁着暑假补课。后来,与他同路回家的同学还打趣说:“老张的代数和三角是在火车上学的。”就这样,到毕业时,张树霖一门补考的课都没有,顺利按时毕业。  大学毕业后,张树霖留校做一个国家重大项目的行政秘书。该项目的学术负责人黄昆知道张树霖想做研究,便把他当作自己的研究生一样进行指导,让张树霖看相关领域的英文书,一两个星期就听他汇报一次。可是不到一个学期,因为北大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又有“文革”,张作霖的学习和工作又被打乱了,一直到“文革”结束后,他才开始得以安心做研究,直到现在。  “基础科学研究,不能吃苦是不行的”  1978年,各项研究工作渐渐开始重新启动,张树霖开始了拉曼光谱学的研究,那时用的激光拉曼光谱仪都是他自己组建的。  “‘文革’前我们曾经买过一台利用汞灯做光源的棱镜拉曼光谱仪,可因为‘文革’,这台仪器在仓库一躺就是10年,到1978年拿出来用的时候,它已经过时了,当时需要的是激光拉曼光谱仪。那时国家又没钱,怎么办呢?还好原来我参加过氦氖激光器的研制,我们就自己拼成了一台激光拉曼光谱仪。”张树霖说。  1985年起,张树霖开始集中于低维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低维材料超晶格的光谱特征谱一共有五种,其中有两种是最难得到的,很多年都没有成果,最后由张树霖团队研究出来。另外,研究人员根据纳米结构的性质,已经对纳米结构材料在理论上推出很多性质,但张树霖发现了其中8个与理论上的规律不一致的反常性质,并对其进行了解释。他的一系列研究使低维纳米材料的结构被了解得更加深入和正确。  2000年后,张树霖成为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国际执委会终身委员和2002—2004年的主席。2004年,以他为首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和2012年,张树霖先后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和英文专著《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和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  基础研究的工作是辛苦而枯燥的,但自己的成果能打上中国的标签,这给了张树霖极大的动力。  1985年夏,张树霖曾赴美国伊利诺大学访问,在美国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要回国时,美国方面挽留张树霖,被他拒绝了。张树霖当时在美国一个月的工资有2000美元,在国内只有650元人民币。但是张树霖认为在美国做出的成果是美国的,不是中国的,于是他认为他必须要回来。他回国一年后,美国的教授还给他写信,问他要多少工资能回来,他还是立即拒绝了。  “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张树霖说,“上世纪90年代,我去法国巴黎卢浮宫,说明书里还没有中文。2002年再去,已经有中文说明书了。我原来到意大利开国际会议,外国专家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几年后再去意大利,旅馆的工作人员看到我就用中文跟我说‘您好’。不是我张树霖变厉害了,是中国强大了。”  在美国访问时,张树霖每天早早就到办公室,工作到晚上很晚才离开,周末也是一样,就是想充分利用美国先进的仪器和材料多做些工作和多积累经验。他临回国前,一位合作的美国教授对他说:“树霖,从你身上,我知道了中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这样的工作习惯,张树霖一直保持到现在。如今,已经80岁的张树霖仍然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起床,骑自行车去办公室上班,除了吃饭、午休和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都在工作,直到晚上十点半以后才睡觉,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只有在出差时,才找机会到处走走看看。张树霖说,“从事基础研究,目标必须是世界第一,努力做创新性工作。”因此 “基础科学研究,不吃苦是不行的。”
  • 2015APWC闭幕 柴之芳院士获“原子光谱终身成就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20-22日,&ldquo 第六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国际会议(The 6th Asia-Pacific Winter Conference on Plasma Spectrochemistry,2015 APWC)&rdquo 在福建厦门召开。2015 APWC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3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为期三天的2015 APWC共组织了56个口头报告,149个海报论文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等离子体光谱/质谱分析、光谱分析仪器、元素形态分析、新型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应用、样品制备与引入等主题,在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上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与技术交流。 2015 APWC现场   在22日的大会闭幕式上,2015 APWC上还向柴之芳院士颁发了&ldquo 原子光谱终身成就奖&rdquo ,以表彰他在原子光谱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 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左一:黄本立院士、左二:柴之芳院士、左三:柴之芳院士夫人、左四:Ramon M. Barnes先生)   在第四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会议上,黄本立院士、倪哲明教授获得了&ldquo 原子光谱终身成就奖&rdquo 。详情请见:第四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会议在成都召开   本次大会还从149篇海报论文中评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并颁发获奖证书,此次优秀论文奖是由岛津公司冠名。 岛津公司市场部经理胡家祥与获奖者合影 撰稿:刘丰秋
  • 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全国最严 违规者终身禁入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今天(1日)起,号称“全国最严”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开始施行。   这份食品安全条例,它的严格之处首先体现在,北京将会对于食品安全方面严重的失信者,除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之外,构成生产经营问题的食品从业者以后将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也是北京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这一点进行明确的规定。   第二个严格之处在于要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其实北京已经在乳制品、生猪、牛羊肉这些环节实施了全程可追溯的制度。以后北京将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归集共享公布的平台,追溯的范围将会更大。在这份条例中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规定报送相关的信息,实现对于重点食品生产、收购、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安全信息的可追溯。同时这份新条例也针对北京特大型消费城市的特点,借鉴了香港等地按行业类别发放食品牌照的经验,把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细分为食品生产、商场超市、快餐店、小吃店、夜市服务等等这19种具体的行业类别,按照不同的业态的类别分别提出不同的准入许可要求,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对于此前在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当中,禁止网上销售奶粉目前实施的条例还是有变化的,北京市工商局表示在充分听取了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决定对网店销售乳制品也按照国家规定的予以严格专项审批许可,在没有店铺,也就是网店经营的形式中增加了乳制品这一项。   尽管网店可以销售奶粉乳制品,但是它的前提是必须要经过一个严格的审批,取得流通许可证才能够进行,取得流通许可证的同时还要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凡是在北京注册的网店销售奶粉的都需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同时具备这两个证件才行。   近期各地陆续出炉了食品安全条例,《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在今年2月1日出台,抢到了"全国首部"的交椅。其中亮点是:重点排查和治理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地沟油"、"瘦肉精"、"病死畜禽"和水产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 同时还公布了违规企业"黑名单"。   上海市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规定:各市级监管部门于每月1日向社会公布上月审定的"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管理的期限,原则上为1年。被吊销许可证照的"黑名单"企业,相关责任人将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惩处。   海南方面,《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规定:生产者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物品对农产品进行清洗、加工、保鲜、包装,没收违法所得,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最新出台的最严的《北京条例》:"行刑衔接"是一抹重彩。   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地沟油的喧闹和塑化剂事件的波折 尽管说"民以食为天",但如此恐怖的经历,使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似乎已变得麻木和无奈。希望各地出台的《食品安全条例》能一直刷新"最严"的记录,让天大的问题,有解决之道 让我们在放下碗筷时,没有一丝顾虑。
  • 中科院构建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责任体系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日前,中科院党组发布《贯彻落实& lt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gt 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构建责任体系、强化流程管理、教育先行、严肃查处科研不端行为等作出具体安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科院党组强调,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中科院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要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目标,以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为保障,坚持教育、预防与惩治并举,坚持自律与监督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是厘清责任,构建责任体系。《办法》确立了院、分院、院属单位三级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全院科研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是院科研道德委员会,院机关有关部门是分管学科领域和科研计划等科研活动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各分院是统筹协调本地区院属单位科研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成立分院科研道德建设督导委员会;院属各单位是本单位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将科研诚信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中科院学部要强化对院士的科研诚信要求和监督管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是狠抓细节,强化流程管理。《办法》要求在全院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承诺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在各类科技协议中增加和完善科研诚信条款。同时,完善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中的科研诚信审核程序。对有不良诚信记录者依规进行限制,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者实行“一票否决”。《办法》还提出试行项目、成果评审专家的“诚信档案”、强化科研原始记录、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是教育先行,融入关键节点。《办法》要求各单位充分运用传统媒体阵地、积极拓展新媒体渠道,加强科研诚信宣传,及时曝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典型案例。同时,要对科研项目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科研诚信教育。院属各单位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继续教育计划。院属高校应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四是严肃查处,紧扣学术监督。《办法》要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调查处理办法,落实科研不端案件调查责任制。坚持学术、行政两条线,注重发挥专家、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同时强调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学术处理要遵循客观公正、专业审慎、程序透明、集体决定的原则,区分学术处理措施和其他措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五是共同发力,培育诚信氛围。《办法》要求各级责任主体主动担责,共同发力,培育科研诚信氛围。全院将推进诚信信息系统的检测和评估,同时要求畅通监督渠道,主动开展调查并公布处理结果。此外,《办法》还提出要同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互动,开展科研诚信领域的合作。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植树节献礼丨重大突破,朗石重金属监测仪电极终身免维护!
    时逢植树节,朗石来献礼!礼是什么?问就是,电极终身免维护的重金属监测仪!NanoTek 9000 多参数重金属在线分析仪是朗石创新研发的,专门用于水中痕量重金属自动监测的仪器。它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原理,可稳定、准确监测水中镉、铅、铜、锌等重金属的含量,测定下限达μg/L级别。阳极溶出伏安法阳极溶出伏安法是指在一定的电位下,使待测金属离子部分还原成金属并溶入微电极或析出于电极的表面,然后向电极施加反向电压,使微电极上的金属氧化而产生氧化电流,根据氧化过程的电流一电压曲线进行分析的电化学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的优势在于在合适的工作电极、合适的分析环境条件下,可以对水质中μg/L数量级的重金属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基于聚合物修饰电极技术,朗石成功破局,创新研发了电极终身免维护的NanoTek 9000多参数重金属监测仪。电极终身免维护创新地解决了电极需打磨维护的问题,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工作电极终身免维护。 测量周期短、废液量低独特的流程及反应体系,极大缩短多参数一次的测量周期同时节省了废液量,废液量低至40mL。定量下限低测量算法的优化,大大提升了仪器低浓度监测的准确性,定量下限得以突破,定量下限低至0.5ppb。朗石成立初期,自主研发的多参数重金属监测仪在云南省环境监测站的重大建设采购项目中,与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进口设备进行技术比对,凭借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成为了云南省环境监测站的最终选择,成就了“国产品牌击败洋品牌”的佳话。项目验收现场朗石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实现多参数重金属准确监测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坚定地“守护水安全,创新水智慧”,为客户持续创造更大价值!
  • “最高科技奖”不如更名为“终身成就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皆老人 被称像终身成就奖   师昌绪,90岁 王振义,86岁。这两位老人站在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他们的科学成就和为人得到公认。媒体在报道师昌绪院士时,突出了一个细节,“退休后坚持上班30年” 在报道王振义院士时,描写了他从巅峰时退下来提携陈竺、“一门三院士”的美谈。可以说,这是对两位老先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全面评价,而非仅针对他们获得的某项重大成果颁奖。回顾以往16位获奖者的情况,也是如此。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2000年设立以来,媒体就将其称为“中国的诺贝尔奖”,因此,公众也常以诺奖的评选来审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发现,获得“中国诺奖”的,全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而获得诺奖的,很多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不少青年人面孔。比如,李政道31岁、杨振宁35岁便获得诺贝尔奖。   从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设立意图看,确实有打造“中国诺奖”的那么点意思。但从实际评选结果看,最高科学技术奖更像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评选针对一个人的全部科学技术成就,而非像诺奖般完全针对某项重大科研成果,所以18位获奖者中80岁以上的达13位,没有一位60岁以下的获奖者 奖励金额达500万,其中450万鼓励课题研究,但从18位获奖者的平均年龄高达80.83岁看,他们早已经超过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期。   评选针对一个人的全部科学技术成就,还是针对某项重大科研成果,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客观上说,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字面理解,这两者有些模糊不清,既有针对重大成果的用意,又有考虑终身成就的意味。可能给人的误会是,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是要论资排辈的。以笔者之见,这有必要清晰,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激励、导向作用。目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更名为“国家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或更合适(这类似于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奖励那些德高望重、取得突出学术贡献的科学家。   至于如果要奖励重大科研成果,目前已有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奖项太多,每年几百项之多,而且带有很强行政评价色彩,导致学术界跑奖、要奖现象日益增多,一些学术研究甚至还未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就被包装去报奖。于是,我国教育界、学术界课题越来越多、论文越来越多、奖项越来越多,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却寥寥。对于这些奖项,很有精简的必要,如果要打造“中国诺奖”,可借鉴诺贝尔奖,取消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每年只设少数几项真正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审。这实质也是学术管理去行政化,将学术评价由政府评价,转向专业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的重要方面。
  • 梁逸曾教授荣获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
    2016年6月6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XVI Chemomeric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十六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CAC2016),超过300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大会。在大会上,国际化学计量学科学委员会常任委员会主席Lutgarde Buydens 教授隆重颁发了本届“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是本届唯一获此殊荣的化学计量学家,是继湖南长沙举办的CAC2015会议颁发给俞汝勤先生的又一中国人。另外,Lutgarde Buydens 教授就梁逸曾教授的杰出贡献作详细介绍。梁逸曾教授“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证书“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奖章  常任委员会主席Lutgarde Buydens为梁逸曾教授颁发“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奖章和证书,中南大学许青松教授代其领奖  梁逸曾教授。师承俞汝勤院士,88年于湖南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90-92年于挪威Bergen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94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Dr. Philos.)。97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98年评为湖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二十年来发表科学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400多篇,SCI h-指数为45,SCI引用超过10000多篇次,单篇SCI引用最高次数为626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现为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CAC)常任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分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化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并受聘为国际刊物《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副主编、《Journalof Separation Science》、《Near Infrared Analysis》及国内刊物《分析化学》、《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分析测试学报》杂志编委。出版著作(包括译著和外文著作)5本以及教材4本,包括《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Chemometrics from Basic to Wavelet Transform》,《白灰黑复杂多组份分析体系及其化学计量学算法》,《分析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基础》双语教材,《医科大学化学》,《分析化学手册(第10分册)》,《复杂体系仪器分析——白灰黑分析体系及其多变量解析方法》等   梁逸曾教授曾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有关白灰黑分析体系的分类概念,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与好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成功应用到中药质量控制中,近年又提出广义灰色分析体系以及基于集群分析的思想开发化学建模新算法来解决存在的分析化学问题。他长期从事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和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奖6项,其中一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排名第二) 一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1995年)(排名第一) 一项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94年)(排名第一)。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04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09年)。培养了众多化学计量学相关人才,包括45位博士研究生和超过100位硕士研究生,一些优秀的学生已成为中国有关化学计量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 近年参与欧盟项目Erasmus Mundus,共同培养了来自5个国家的8名来华交流留学生。  梁逸曾教授多次举办化学计量学会议,1997 年,在湖南张家界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化学计量学国际会议,谱写了中国化学计量学与国际同行广泛交流的新篇章 2004年,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亚洲首次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国际会议 2015年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这是该系列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的大型会议,来自21个国家近300名专家学者参会,国外学者近80名,这次会议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也充分提高了中国化学计量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对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梁逸曾教授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大型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在业界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简介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是从第十二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CAC 2010,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始设立。该奖项由国际化学计量学科学委员会组织评选、颁发,以表彰为国际化学计量学做出杰出贡献者,具有非常高的国际影响力。目前获得该奖项的化学计量学家有CAC-2012: Vandeginste博士和Forina教授,CAC-2014:Hopke教授和Zupan教授,CAC-2015:俞汝勤院士。  (中南大学 云永欢博士 供稿)
  • 2017年色谱终身成就奖揭晓
    p   近日,LCGC宣布Pat Sandra获得第十届LCGC终身成就奖。色谱终身成就奖是为一生致力于为色谱技术和应用做出贡献的专业人士而设立。 br/ /p p   Pat Sandra教授于1975年获得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次年获评副教授,1988年被评为分离科学领域全职教授。1991 - 2000年和1998 - 2013年间任职荷兰艾芬德霍芬理工大学和斯泰伦博斯大学客座教授。 /p p   1986年,Pat Sandra教授在比利时创办了色谱研究所,围绕色谱、质谱和毛细管电泳开展研究和教育。目前,该研究所在比利时和法国拥有员工35人。2016年,Pat Sandra教授创办了anaRIC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为需要加快其生物制药药物开发过程的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量身定制的分析服务。 /p p   Sandra教授及其团队活跃在色谱多个领域,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教书电动色谱和毛细管电色谱,在样品前处理装置、高温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尤其是与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p p   Sandra教授将其研究技术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包括天然产物研究、环境分析、食品分析、手性合成、药物分析和生命科学。1999年,Sandra教授利用其研究成果,为比利时政府提供了快速分析解决方案,以应对当年的二噁英事件。近期,Sandra教授主要开展生物药和生物仿制药的研究工作,开发了用于全表征单克隆抗体的分析方法。 /p p   截至目前,Sandra教授共著有550项科学出版物,拥有五项专利,受邀在科学会议上做过300多次讲座 1983年至2010年间,曾担任意大利里瓦德尔加达国际毛细管色谱国际专题研讨会的主席和组织者 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包括1989年“特威特奖”、1994年马丁金奖、1995年 GELay奖、2005年ACS色谱奖、2008年EAS色谱奖、2008年CASSS创新贡献分离科学奖,2009年约翰诺克斯奖,2010年LCGC欧洲联合分离技术杰出成就终身成就奖和2013年Csaba Horvath奖。 /p p br/ /p
  • 刘源张院士获费根鲍姆终身荣誉奖
    在11月2日召开的“第八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暨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论坛”上,亚太质量组织(APQO)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源张院士颁发了费根堡终身荣誉奖,以表彰他为全球质量做出的卓越贡献。刘源张院士还获得了上海白玉兰质量特殊贡献奖。   刘源张院士,我国全面质量管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国迄今为止惟一的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被国内学界称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他提出了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而确立了中国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思想体系,他在质量管理上的思想、理论和方法都被应用到不同的学术领域和不同的工作领域,为我国现代化管理科学和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费根鲍终身荣誉奖由亚太质量组织设立,以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费根鲍姆名字命名,旨在表彰全球质量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
  • 破钱学森纪录:张锋成MIT史上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
    据美国《侨报》报道,日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宣布晋升五位副教授为终身教授,其中包括年仅34岁的著名华人科学家张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钱学森在35岁时晋升为终身教授,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纪录的保持者。  张锋如今打破钱学森的纪录,成为MIT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据了解,张锋于1982年10月22日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1994年随家人移民到美国,读高中时开始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于2004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化学及生物工程博士学位。  张锋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他在自然微生物CRISPR系统用于真核细胞(包括人类细胞)的基因编辑工具开发方面做出了最前沿的探索。通过CRISPR及其他方法,张锋深入研究了基因和遗传机制与各种疾病的关联,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紊乱方面。  张锋于2011年加入MIT,同时在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大脑与认知科学部门,以及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他的实验室开发出创新性CRISPR/Cas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编辑基因的可靠性和效率,引起国际关注,因其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获得了众多荣誉。  2014年,张锋被《自然》杂志评选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2015年获得“年度波士顿人”提名,2016年三月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
  • 俞汝勤院士荣获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6月23日,湖南长沙举办亚洲首次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mdash &mdash &ldquo 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rdquo (CAC2015),国际、国内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大会。在大会上,国际化学计量学科学委员会常任委员会主席Lutgarde Buydens 教授隆重颁发本届&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湖南大学俞汝勤先生是唯一获奖者。Lutgarde Buydens 教授就俞汝勤先生的杰出贡献作详细介绍。   常任委员会主席Lutgarde Buydens为俞汝勤院士颁发&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奖章和证书   俞汝勤院士是中国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发展者。1959 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化学系,上世纪60年代初来到湖南大学, 在70年代后期开始化学计量学方向研究。作为中国化学计量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在上世纪80-90 年代就研究开发了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系列稳健方法、系列多元校正方法以及基于形态学及混沌概念方法等 并出版了两本有关化学计量学专著:《现代分析化学的信息理论基础》(1987年)和《化学计量学导论》(1991年),作为国内早期的化学计量学书籍,在中国系统地介绍了化学计量学。1992年俞汝勤院士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在湖南大学主办了高校青年教师化学计量学讲习班,主要培养化学计量学人才。他指导的逾80 位研究生中有四分之一从事化学计量学研究,一些优秀的学生已成为中国有关化学计量学方向学科带头人。由于他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对化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俞汝勤教授在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1 年,俞汝勤院士领导共同创建了我国高校分析化学领域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于在复杂分析系统化学计量学多元分辨、高维校正等方面的重大贡献,他领衔的小组荣获200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结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获得的化学计量学方向最高奖项。   1997 年,俞汝勤院士领导,在湖南张家界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化学计量学国际会议,开创了中国化学计量学与国际同行广泛交流的新局面。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他就开始了许多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机构包括:瑞士联邦工业大学(苏黎士,1985)、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鲍尔曼,1989)和爱达荷州立大学 (1989)、俄罗斯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莫斯科,1991)等。1991年,他应邀在挪威卑尔根召开的第二届斯堪的那维亚化学计量学研讨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ldquo 化学计量学在中国&rdquo 。在 1993-94 年期间,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国家标准机构主讲2期化学计量学讲习班。俞教授在新加坡组织了国际化学计量学研讨会。1997 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亚洲分析科学大会(Asianalysis)上,做"分析化学: 化学计量学最新发展趋势"大会邀请报告。   俞汝勤院士在国际化学计量学领域学术研究发展中做出了特别贡献,在促进中国与世界以及国际上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特授予其&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仪器信息网专题采访俞汝勤先生,畅谈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在中国、化学计量学与中国分析仪器产业升级等话题(详见:化学的哥白尼革命&mdash &mdash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汝勤)。 第十五届国际化学计量学会议报道,请点击!   俞汝勤院士简介   19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化学系   1959-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2年至今在湖南大学任教   以化学生物传感器与化学计量学为研究方向。1981年任教授,1983年任博士生指导教师。1991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99年任湖南大学校长。现任《化学传感器》主编。曾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及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ldquo Analyst&rdquo 地区顾问编委。现任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Chemometrics》编辑及国际分析化学期刊《Analytica Chimica Acta》顾问编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三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召科技奖与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   &ldquo 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r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简介   第十二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CAC XII 2010)开始设立&ldquo Chemometric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rdquo ,该奖项由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科学委员会组织评选、颁发 ,以表彰为国际化学计量学做出特别贡献者。
  • Osmo Suovaniemi荣获Konsta终身成就奖
    百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Osmo Suovaniemi作为一名发明家因为优异的成果获得获得Konsta终身成就奖。   劳动部长Anni Sinnemä ki于世界知识产权日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颁布Konsta终身成就奖。百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Osmo Suovaniemi作为一名杰出贡献的发明家被授予Konsta 终身成就奖。   Konsta是芬兰发明家协会的支持和重要奖项。目的的为了突出和奖励那些帮助发明者成功或是改善芬兰的经营环境更有利于发明者的个人或是组织。   该奖项的委员会认为Suovaniemi 是一位天生的多才多艺发明家和创业家。专利大王的头衔在芬兰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Suovaniemi具有创新精神、不屈不饶的毅力和积极的态度让他成为一个杰出的发明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