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医药项目

仪器信息网中医药项目专题为您整合中医药项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医药项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医药项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医药项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医药项目话题讨论。

中医药项目相关的资讯

  • 1172万!山东中医药大学专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SDGP370000000202302008725 项目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专用设备采购项目2023年第二批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475.0万元 最高限价:475.0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1快速半干转等 1 详见附件 25.000000 2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 1 详见附件 320.000000 33D数字共聚焦分析系统 1 详见附件 130.0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质保期满。2.项目编号:SDGP370000000202302009097 项目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新建科研楼高速冷冻离心机等科研设备购置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203.0万元 最高限价:203.0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1新建科研楼高速冷冻离心机等科研设备购置 1 详见附件 57.000000 2新建科研楼纯水仪等科研设备购置 1 详见附件 72.000000 3新建科研楼旋转蒸发仪等科研设备采购 1 详见附件 74.0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质保期满。 3.项目编号:SDGP370000000202302008589 项目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新建科研楼科研设备购置项目专用设备第二批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174.0万元 最高限价:174.0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1薄层点样及成像仪 1 详见附件 65.000000 2多功能酶标仪 1 详见附件 64.000000 3凝胶成像仪等 1 详见附件 45.0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质保期满。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4.项目编号:SDGP370000000202302008726 项目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新建科研楼科研设备购置项目超高频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采购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320.0万元 最高限价:320.0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1新建科研楼科研设备购置项目超高频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 1 详见附件 320.0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质保期满。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采购文件: 1.时间:2023年12月1日8时30分至2023年12月7日17时0分,每天上午08:3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 2.地点:山东东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济南市历下区工业南路与茂岭二路交叉路口华润置地广场6号楼11层1109室) 3.方式:将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扫描件、资料费汇款凭证原件扫描件、营业执照及中国山东政府采购网注册及网上报名截图等资料发送至zb82376720@163.com,并注明供应商名称、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包号、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初审后向供应商报名邮箱发送竞争性磋商文件。说明:采购代理机构向供应商报名邮箱发送竞争性磋商文件后视为报名成功,报名时的资料查验不代表资格审查的最终通过或合格,供应商最终资格的确认以评审时的资格后审为准。所要求的报名资料不能提供或提供不全的,代理机构将不予办理报名及竞争性磋商文件发放手续。 4.售价:300元/包。资料费用从供应商公司账户以电汇或网银转账方式汇入以下收款单位:山东东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济阳分公司,账号:162820538,开户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舜华北路支行,联系电话:18063414727电汇时请标明“项目编号+包号+资料费”。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山东中医药大学 地 址: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山东中医药大学) 联系方式:0531-89628116(山东中医药大学) 2、采购代理机构 名 称:山东东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县(区)经十路4577号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E座三层 联系方式:18063414727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山东东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8063414727
  • 1994万!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设备更新项目——校级共享平台建设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Z2301862B020368项目名称: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设备更新项目——校级共享平台建设项目预算金额(万元):1994最高限价(万元):1994采购需求:标段划分 序号 项目(产品)名称 是否接受进口产品 数量 计量单位 是否是核心产品 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1标段 1 实时单细胞多模态分析系统 否 1 套 是 工业2标段 2 超分辨显微镜 否 1 套 是 工业3标段 3 大小鼠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 否 1 台 是 工业 4 清醒自由神经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否 1 套 是 工业 5 多色多通道光纤记录系统 否 1 套 否 工业 6 二氧化碳安乐死箱 否 2 台 否 工业 7 移动式微屏障(小鼠) 否 1 套 否 工业4标段 8 离活一体micro-CT成像系统 否 1 台 是 工业5标段 9 高性能计算平台 否 1 套 是 工业6标段 10 二氧化碳培养箱 否 15 台 是 工业 11 三气培养箱 否 1 台 否 工业 12 超净工作台 否 2 台 否 工业 13 生物安全柜 否 10 台 是 工业 14 制冰机 否 2 台 否 工业 15 电冰箱 否 5 台 否 工业 16 低速离心机 否 5 台 否 工业 17 倒置显微镜 否 5 台 否 工业 18 全自动化学发光图像分析系统 否 2 台 否 工业 19 超纯水机 否 3 台 否 工业 20 自增压液氮罐 否 1 台 否 工业 21 真空泵 否 1 台 否 工业 22 防爆冰箱 否 1 台 否 工业 23 全自动图像熔点仪 否 1 台 否 工业 24 荧光定量PCR系统 否 1 台 否 工业 25 多功能荧光成像分析系统 否 1 台 否 工业 26 超低温冰箱 否 1 台 否 工业7标段 27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 否 1 台 是 工业注:▲本项目共划分7个标段,投标人必须对所投标段内所有内容作出完整唯一的投标报价,不得缺项、漏项,否则投标文件将按无效处理。具体要求等详见本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1标段、3标段、4标段:合同签订后90日历天内完成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和设备使用培训工作,投标人可自报最短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 2标段:合同签订后120日历天内完成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和设备使用培训工作,投标人可自报最短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 5标段、6标段、7标段: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内完成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和设备使用培训工作,投标人可自报最短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11-24 00:00至2023-12-01 23:59,每天上午00:00至11:59,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http://ggzy.yn.gov.cn/#/homePage)方式:网上获取招标文件 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文件获取截止时间前(北京时间,下同),登录“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http://ggzy.yn.gov.cn/#/homePage),从投标方入口进入“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使用CA数字证书进行登录,在我要投标模块下【确认投标】菜单中针对要参与投标的项目确认投标。确认投标之后,点击【下载采购文件】菜单,选择参与投标的项目即可查看和下载采购文件(电子招标文件,格式为*.ZCZBJ)及其他附件等文件。未在规定时间内按上述流程获取招标文件的不得参与本项目投标。 注:如果投标人之前已经在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进行过注册并办理过企业数字证书(CA),此次无需重复办理,可直接登录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网址:http://ggzy.yn.gov.cn/#/homePage)进行登记并获取招标文件。售价(元):0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云南中医药大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联系方式:刘老师 0871-65919731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云南中医药大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中天融域小区17幢1单元4楼联系方式:0871-68103662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艳、子亚萍、吕艺帆、陈洁、杨洁轶、阮斌丽、丁红梅、王军电 话:0871-68103662
  • 1086万!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蛋白组学分析检测平台建设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采购计划-[2024]-01439号项目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蛋白组学分析检测平台建设预算金额:1086.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086.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本项目主要采购四极杆超高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质谱仪及蛋白纯化系统等仪器设备,用于新药研发,代谢物鉴定、研究与疾病有关的标记物和蛋白组学、脂质组学、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快速纯化多种生物分子等,进行中医药生物组学分析检测平台建设。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国产设备30天完成供货安装;进口设备9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任何迟交货将不予接受。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5月10日 至 2024年05月16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5: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长春市绿园区皓月大路1888号(吾悦国际中心15栋1908室)方式:有兴趣的合格投标人,请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单位负责人授权书(含单位负责人及被授权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加盖红章的复印件,于2024年5月10日起至2024年5月16日(法定节假日除外)北京时间每日9:00至15:00,在吉林省公诚采购建设招投标有限公司领购招标文件。售价:¥10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长春中医药大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联系方式:曲婧 0431-8617212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吉林省公诚采购建设招投标有限公司            地 址:长春市绿园区皓月大路1888号(吾悦国际中心15栋1908室)            联系方式:李佳 18946768247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佳电 话:  18004312825
  • 1115万!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融创”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SCZE2024-ZB-1457-001项目名称: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融创”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1,154,520.00元采购需求:详见采购需求附件合同履行期限:采购包1:30日历天采购包2:30日历天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1: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2: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4年07月17日 至 2024年07月23日 ,每天上午 00:00:00 至 12:00:00 ,下午 12:00:00 至 23:59:59 (北京时间)途径: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应标-项目投标中选择本项目参与并获取采购文件方式:投标人有意参加本项目的,应在陕西省政府采购网(www.ccgp-shaanxi.gov.cn)登录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申请获取采购文件售价: 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地址:陕西省铜川市新区长虹北路26号联系方式:0919-8181243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陕西省采购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二路2号山西证券大厦8层联系方式:029-88490543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怡、马超电话:029-88490543采购需求.docx
  • 1.59亿!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大设备更新项目获批
    近日,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大批教育领域、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其中教育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拟投资33亿、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拟投资54亿!多个省属高校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近日,广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批复》明确提到,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为达到教学科研相关设备配置标准,推动教育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同意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建设(投资项目统一代码:2406-440113-05-03-634742)。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更新不适应教学科研需求、性能无法达到教学科研相关配置标准、已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备,购置新医科类仪器设备共69台(套)。项目估算总投资15731万元,均为设备购置费。项目建设资金由学校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及自筹解决。根据《广东省政府投资省属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粤府〔2022〕12号)第六条(三)的有关规定,医疗设备、实验室装备、实训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专业性较强的设备购置,可以由项目使用单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自行组织建设,同意该项目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自行组织建设。-----------------------------------------------------------------------------------------------------------------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设备更新,主要是更新不适应教学科研需求、性能无法达到教学科研相关配置标准的科学仪器,那当下中药分析对科学仪器有哪些需求?为了分享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满足广大相关从业人员对知识分享学习的需求,自2020年起,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开始举办“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网络会议”,旨在为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专家和厂商提供更优质、有效的交流平台,为促进我国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24年,第五届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网络会议将于7月9-11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将围绕当下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领域的最新的成果,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
  • 陕西开展“医研校企”中医药创新平台项目建设
    日前,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医研校企”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项目申报工作。该项目将联合“医研校企”共建多学科融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研发转化一批基于古方秘方、经方验方、保护品种、院内制剂且疗效确切、市场推广前景好的中药新产品与中医药特色器械产品等 对接“秦创原”中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搭建政、产、学、研、医、融多级资源联动的交流平台,促进全产业链交流合作 坚持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产业成果转化人才、跨界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服务人才。平台建设承担单位主要为省内中医药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项目周期3年,2022年拟推进2个“医研校企”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
  • 819万!湖北中医药大学肝脏疾病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分析检测平台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STBN-ZC-2023-5082、采购计划备案号:420000-2023-158353、项目名称:湖北中医药大学肝脏疾病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分析检测平台4、采购方式:公开招标5、预算金额:819.77(万元)6、最高限价:819.77(万元)7、采购需求:本项目为2个项目包,具体内容见附件。项目的交货地点、交货期要求、主要技术及服务要求等详见第三章货物需求及采购要求。8、合同履行期限:包一:合同签订后120日内完成设备到货并安装调试完成; 包二:合同签订后60日内完成设备到货并安装调试完成。9、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10、是否可采购进口产品:是11、本项目(是/否)接受合同分包:否12、本项目(是/否)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否13、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为:10%二、获取招标文件1、时间:2023年11月10日至2023年11月16日,每天上午08:3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2、地点:武汉盛泰百年招标有限公司网上(网址:http://www.zbwjxt.cn:8080)或现场3、方式:供应商可按以下任一方式获取招标文件(咨询电话:027-87320607-601):(1)网上获取:供应商可在招标文件获取时间内,登录http://www.zbwjxt.cn:8080,选择相应的项目,点击 “文件获取登记”,按要求输入相关信息并上传附件后,招标文件将发送至填写的邮箱。(2)现场获取:供应商可在招标文件获取时间内,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文件获取登记表(格式见附件)至武汉盛泰百年招标有限公司(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31号知音广场写字楼11层)获取招标文件。4、售价: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湖北中医药大学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联系方式:黄老师 027-68891363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武汉盛泰百年招标有限公司地 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31号知音广场写字楼11层(地铁四号线楚河汉街C出口知音广场2号门)联系方式:谌佳莹、胡跃、荆嘉孚、张雪、田建 027-87320607转分机609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谌佳莹、胡跃、荆嘉孚、张雪、田建电 话:027-87320607转分机609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应用推广项目 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落地云南
    7月9日,云南省再生经济研究会联合省老教授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云南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的智库专家,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行的“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云南)项目进行了评审。参加评审的省中医药智库专家,全票支持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落地云南,此举标志着云南中医药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是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早在200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召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前景》研讨会,会议把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中医药临床运用结合起来探索研讨,并将此项技术及时转化成为了“中医CT设备研发”。2014年3月,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专项课题《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正常人体中医特征热图研究》【201407004】正式立项启动,“中医可视化数字红外智能诊断系统”被国家纳入了“十三五”100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2020年1月,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成果“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结题验收,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标准》(ZYYXH/T472-2015)。项目课题正式步入成果转化阶段,并由《全国亚健康红外检测服务基地》与《全国医用红外特色专科百名工程办公室》实施推广。至此,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拉开了序幕。  据介绍,“中医CT”检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无损伤、无介入的绿色检测技术,方便快捷、无辐射,随来、随检,全身检测直到拿到检测报告只需3—5分钟;“中医CT”检测可对全身九大系统、上百种疾病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乳腺和甲状腺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可提前6—12个月的预警作用;通过早预见、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老百姓重大疾病风险。目前,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该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  “中医CT”检测是以治病为目的的中医辅助诊断手段,其《中医健康评估报告》,用简单明了的中医术语阐述人体中医辨证体质,一人一方的经方/成药、经络/穴位和饮食/药膳调理方案,从而为老百姓解决了就医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样就能助力实现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及“慢病就近规范治”和“小病康复在乡村”行动方针。  据承担云南省该项目落地和推广工作的云南彝仁堂中医馆有限责任公司介绍,为了快速推广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云南省亚健康数据采集任务,根据行政区域划分,预计将在云南29个区域内设500个中医CT检测数据采集网点,主要植入现已开通医保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药店等。  当天评审结束后,专家们还实地考察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直管单位“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授牌、国家商标局授权使用“黄十字商标”在昆明落地的昆明尧康医院的“中医可视化红外智能检测(中医CT)”项目运营。
  • 中医药世界认可 中医药发展白皮书发布
    p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6日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全文如下: /p p   中国的中医药 /p p   (2016年12月) /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p p   目录 /p p   前言 /p p   一、中医药的历史发展 /p p   二、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 /p p   三、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p p   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p p   结束语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前言 /span /strong /p p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p p   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p p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中医药的历史发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1.中医药历史发展脉络 /span /strong /p p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了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概括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西晋时期(265-317),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系统论述了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初步形成了经络、针灸理论。唐代(618-907),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明代(1368-1644),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著。清代(1644-1911),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清代中期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中西医药学汇通、融合。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2.中医药特点 /span /strong /p p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p p    strong 第一,重视整体。 /strong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p p    strong 第二,注重“平”与“和”。 /strong 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p p    strong 第三,强调个体化。 /strong 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p p    strong 第四,突出“治未病”。 /strong 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p p    strong 第五,使用简便。 /strong 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3.中医药的历史贡献 /span /strong /p p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中医药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更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 /p p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维护着民众健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p p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针灸的神奇疗效引发全球持续的“针灸热”。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同时,乳香、没药等南药的广泛引进,丰富了中医药的治疗手段。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 /span /strong /p p   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把“团结中西医”作为三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确立了中医药应有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1986年,国务院成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中医药管理机构,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中国卫生工作五大方针之一。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医药政策体系。 /p p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这些决策部署,描绘了全面振兴中医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p p   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p p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中医药成果人民共享。中医药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文化理念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医药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扩大中医医疗服务供给,提高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推进中医药与社区服务、养老、旅游等融合发展,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p p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在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和实践应用上的平等地位,健全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制定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促进中、西医药协调发展,共同为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p p   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中西医相互学习,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现代医学课程,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中医医院在完善基本功能基础上,突出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推动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促进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机制,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p p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保持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传承制度,系统挖掘整理中医古典医籍与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组织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研制开发。 /p p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构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体系。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推动中药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非药物疗法。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弘扬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p p   坚持政府扶持、各方参与,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把中医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相关规划、给予资金支持。强化中医药监督管理,实施中医执业医师、医疗机构和中成药准入制度,健全中医药服务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鼓励社会捐资支持中医药事业,推动社会力量开办中医药服务机构。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span /strong /p p   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形成以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类门诊部和诊所以及综合医院中医类临床科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的城市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在农村,形成由县级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临床科室、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为主的农村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供基本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其中民族医医院253所,中西医结合医院446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含民族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2528个,其中民族医门诊部、诊所550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诊所7706个。2015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2691.5万人。中医药除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防治中贡献力量外,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疗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取得良好效果,成果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同时,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都发挥了独特作用。 /p p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发展。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医养结合。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单独一类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潜力和优势正逐步释放,推动卫生发展模式从重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 /p p   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的特色优势,放大了医改的惠民效果,丰富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中医药以较低的投入,提供了与资源份额相比较高的服务份额,2009年至2015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由14.3%上升到15.7%。2015年,公立中医类医院比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低11.5%,住院人均费用低24%。 /p p   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基本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社区、农村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从中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院校25所),200余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75.2万人。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开展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建设了101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64个中医学术流派建立传承工作室。开展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等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124名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正在出站考核。探索建立引导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褒奖机制,开展了两届国医大师评选,60位从事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的老专家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p p   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积极进展。组织开展16个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临床科研体系建设,建立了涵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形成了以独立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中医医院为研究主体,综合性大学、综合医院、中药企业等参与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有45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荣获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明显提高,王振义、陈竺获得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并初步建成由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心、65个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以及16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种质资源库。组织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与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涉及150部重要民族医药文献、140项适宜技术。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提高临床疗效、保障中药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 /p p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颁布实施一系列加强野生中药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一批国家级或地方性的自然保护区,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研究,部分紧缺或濒危资源已实现人工生产或野生抚育。基本建立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医药特色、强调临床实践基础、鼓励创新的中药注册管理制度。目前,国产中药民族药约有6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全国有2088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生产中成药,中药已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膜剂、胶囊等40多种剂型,中药产品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建立了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8.55%,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中药产品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中药出口额达37.2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海外市场发展潜力。中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p p   中医药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国政府重视和保护中医药的文化价值,积极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已有130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加强中医药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向公众讲授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全社会利用中医药进行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公众健康素养提高。 /p p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制定实施《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标准数量达649项,年平均增长率29%。中医、针灸、中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材种子种苗5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广东、上海、甘肃等地方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和针灸治疗指南临床应用良好。民族医药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制有序开展,14项维医诊疗指南和疗效评价标准率先发布,首个地方藏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西藏自治区成立,民族医药机构和人员的标准化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span /strong /p p   推动中医药全球发展。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4个会员团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251个会员团体。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p p   支持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为全球传统医学发展作出贡献。中国总结和贡献发展中医药的实践经验,为世界卫生组织于2008年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传统医学大会并形成《北京宣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政府的倡议下,第62届、67届世界卫生大会两次通过《传统医学决议》,并敦促成员国实施《世卫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年)》。目前,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p p   促进国际中医药规范管理。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中国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目前已发布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在中国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积极推动传统药监督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障传统药安全有效。 /p p   开展中医药对外援助。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70多个国家派遣了医疗队,基本上每个医疗队中都有中医药人员,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0%。在非洲国家启动建设中国中医中心,在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马耳他、纳米比亚等国家还设有专门的中医医疗队(点)。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在海外支持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近年来,中国加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开展艾滋病、疟疾等疾病防治,先后派出中医技术人员400余名,分赴坦桑尼亚、科摩罗、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援外医疗队采用中药、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结束语 /span /strong /p p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已成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 /p p   中国将学习借鉴各种现代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探索医疗卫生保健的新模式,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p p br/ /p
  •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中标公告
    2011年5余人5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结果。此次采购仪器涉及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全波长酶标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微量热仪、电泳系列、移液器系列、分析天平、超微量高精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系统、高效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高速逆流色谱仪等,采购金额近500万元。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730-1161GD021101/01、02、03、04、05、06   采购人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采购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第一包: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多通道生物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1   预中标商:中国科学器材公司   预中标金额:¥1015000.00(人民币小写)   壹佰零壹万伍仟元整(人民币大写)   第二包:全波长酶标仪、电子万能试验机、超速离心机、中医数字化采集及分析仪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2   预中标商:北京诚茂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预中标金额:¥1070000.00(人民币小写)   壹佰零柒万元整(人民币大写)   第三包:微量热仪、红外热像仪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3   预中标商:众联瑞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预中标金额:¥929288.00(人民币小写)   玖拾贰万玖仟贰佰捌拾捌元整(人民币大写)   第四包:正置荧光显微镜、无创性大鼠血压计、酸碱度PH计、自动高压灭菌锅、小型高速离心机、电泳系列、移液器系列、分析天平、水迷宫系统、组织捣碎匀浆机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4   预中标商:众联瑞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预中标金额:¥515398(人民币小写)   伍拾壹万伍仟叁佰玖拾捌元整(人民币大写)   第五包:低温高速离心机、超低温冰箱、酶标仪、核酸蛋白转印系统、超微量高精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系统、高效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分液收集器、台式高速离心机、高速逆流色谱仪、低速大容量离心机、微波真空干燥机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5   预中标商:众联瑞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预中标金额:¥706020(人民币小写)   柒拾万陆仟零贰拾元整(人民币大写)   第六包:手动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快速密闭自动组织脱水机、摊片机、石蜡包埋机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6   预中标商:徕卡仪器有限公司   预中标金额:¥480000(人民币小写)   肆拾捌万元整(人民币大写)   联系人名称及联系方式:李伟 电话:51909634 传真:51909681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05月05日   相关新闻链接: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采购项目开始招标
  • 甘肃明确2022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实施中医药特色发展重大工程
    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印发《2022年甘肃省中医药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聚焦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提升、中医药特色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中医药内涵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等8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推动甘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出,实施中医药特色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中医药研究平台,打造甘肃省“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要点》提出,实施中医药特色发展重大工程,坚持依法发展中医药,推动实施《甘肃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加快推进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医院“三中心一专科”建设,在全省新建4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2个中医康复中心,继续推进2个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新建23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打造中医专科集群。在130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实现全省中医馆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中医馆进行提档升级,打造示范性中医馆,年底前实现乡、村两级中医适宜技术全普及。为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要点》明确,制定印发《甘肃省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医药防治工作指引》,建设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组织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成员开展年度培训,及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要点》明确,建设中医药研究平台。争取获批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打造甘肃省“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组织开展中医治疗优势病种、中医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筛选工作。建立中医药古籍保护修复基地,培养一支具备中医药古籍基本修复能力的人才队伍。此外,为促进产业发展,要全力办好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启动陇粤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中药质量保障项目。
  • 2016:加速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推进中医药全面发展
    p   1月14日,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卫计委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在工作报告中从十个方面总结了2015年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效,包括法制建设、继承创新、深化改革、服务能力建设、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民族医药、海外发展和系统党建。 /p p    strong 2015年中医药发展亮点多 /strong /p p   回顾2015年,中医药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比如法治建设方面,《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国家标准和政策方面,发布实施3项目国家标准和一批团体标准,建立了12个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民族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span /span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医药标准化 /strong /span /a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9"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7"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建设也同步推进,发布14项维吾尔医诊疗标准等。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文件,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育计划等。 /p p   王国强表示,2015年,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服务总量也大幅提升。并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深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建设方面,首次在全国开展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和中医药知识普及率调查。 /p p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也在相关沿线国家紧密布局,中捷中医中心可谓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的首个卫生合作项目。甘肃、四川、海南等多个省市都在积极布局“走出去”战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王国强.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230fcca1-9ce9-4d72-81c0-edd17d781c61.jpg" / /p p    strong 2016年中医药发展全面推进,精准发力 /strong /p p   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对于今年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王国强透露,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规划制定与实施等。包括抓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制定与实施,编制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2030纲要、深化医改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编制,体现中医药特点、发挥中医药作用。 /p p   同时,还将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持续推动深化医改等各项改革。王国强表示,各项改革任务要向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个目标聚焦、向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聚焦、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 /p p   此外,还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一是要加快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三级中医医院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办医格局。二要推动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发展,推进“治未病”能力建设,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康复疗养机构的转诊与合作。三要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新业态。四要壮大相关支撑产业,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开发和服务项目设计,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推广科学规范的养生保健知识,传播好中医声音。五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管理,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引入认证制度,引导行业自律。 /p p   中医药继承创新方面也将加快推进。王国强说,“我们要学习屠呦呦研究员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坚持继承创新、团结协作、辛勤耕耘、甘于奉献、勇攀医学高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医药继承创新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措施。”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把握原则,加强自主创新。二要探索路径,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和整理,加紧编撰《中华医藏》,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探索现代传承模式和解读方式。三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研发中医诊疗仪器设备,开发中药新药和以中药为基源的新产品,发展中药产业和中药装备制造业,推进中药全产业链标准化和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创新发展。 /p p   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以及继承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也将得到尽快发展。在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加快促进民族医药发展。 /p p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成为2016年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重点。王国强表示,将全力推动中医药的海外发展,以服务“一带一路”为重点,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p p   具体包括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建设一批服务贸易示范机构,逐步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推动建立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体系等。 /p p br/ /p
  • 4755万!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2024年中医药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N5100012024001660项目名称:2024年中医药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设备采购(二次)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47,555,500.00元采购需求:详见采购需求附件合同履行期限:采购包1:1.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6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进口设备合同签订后9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采购包2:1.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6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进口设备合同签订后9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采购包3:1.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6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进口设备合同签订后9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采购包4:1.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6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进口设备合同签订后9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采购包5:1.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6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进口设备合同签订后9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采购包6:1.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6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进口设备合同签订后9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采购包7:1.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6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进口设备合同签订后90日内,中标人须将所有货物运抵现场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采购人验收,具体时间可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1: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2: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3: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4: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5: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6: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7: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9月02日至2024年09月06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2:00:00,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途径: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投标(响应)管理-未获取采购文件中选择本项目获取招标文件方式:在线获取售价: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4段51号联系方式:028-85233869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四川新宇盛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天仁路387号3栋1单元4楼404号联系方式:028-86095158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陈女士电话:028-86095158
  • 1081万!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JXBJ22121342501、JXDY2022-HW-G0031、JXBJ22121342601项目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0810000.00 元最高限价:108100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2F000683251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2包--高效液相色谱仪3套102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83250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2包--超临界流体色谱仪1套7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83255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2包--显微拉曼光谱仪1批16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83252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2包--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套58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83256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4包--双系统冷藏箱等国产设备1批11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83249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4包--全二维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1套35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91758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5包--数据分析设备1套2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91759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5包--微波消解仪1套3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2F000691761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05包--细胞微流控芯片联合质谱分析系统1套28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生效后90个工作日内完成安装调试并交付使用。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 “《中医药法》即将出台”。《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则设立“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  今年3月23日,王国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也公开表示,《中医药法》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与此同时,坚持中西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以及广泛开展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也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中医药法》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随后的几年屡次传出将出台的消息。  “扶持、促进、发展”,此前王国强用六个字概括了中医药立法的主要内容。据其透露,中医药立法中已考虑到名贵中药材的保护内容,同时还包括医疗、文化、民营医院等。目前,国家中医药法草案正在广泛征求各个省市的意见,顺利的话,将尽快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对于是否会在上半年出台时间表,王国强表示“尚不可预见”,“我们希望越快越好”。  2013年3月10日,王国强又称,国家中医药法草案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第一档项目。当时就有媒体分析指出,“按照立法程序,这意味着国务院有望今年通过草案,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  然而,《中医药法》草案在2015年才最终通过。2015年12月2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由国务院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议案。  草案提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平等对待民营和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同时,考虑到中医诊所主要是医师坐堂望闻问切,服务简便,不像西医医疗机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草案将中医诊所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另外,草案规定,对于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需求,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医疗机构炮制的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草案还规定,鼓励医疗机构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对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和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只需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剂批准文号。  在评价《新医药法》的意义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司富春曾表示,这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并有利于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与贸易。  既然《中医药法》如此重要,那为何中医药立法迟迟未能落地?记者发现,有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则是早在1983年的事情,按照媒体的说法,在当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一事。  对此,著名中医学家米烈汉坦言,我国中医药立法30余年求解路之所以不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外部因素,也有学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更有政策落实不力的主观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士对中医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目前不少卫生部门的人对中医的特色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思想上没有意识到立法对中医保护和发展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立法进程,虽然国家很重视中医,但卫生部门的一些人没有推动立法的积极性。  而中国卫生法学会秘书长吴崇其认为,主要在于中医没有诊断标准、中医没有死亡标准这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医理论多为自然哲理,难以找出事实依据,很难进行标准界定,而没有标准,中医药立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内容,也就无从保护中医药的合法权益。”
  •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采购项目开始招标
    3月31日,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委托,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参加投标。   1、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1、02、03、04、05、06   2、 招标人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3、 招标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4、 招标人电话:010-64286594   5、 采购内容:见下表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一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 1台 2 多通道生物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二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全波长酶标仪 1台 2 电子万能试验机 1台 3 超速离心机 1台 4 中医数字化采集及分析仪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三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微量热仪 1台 2 红外热像仪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四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正置荧光显微镜 1台 2 无创性大鼠血压计 1台 3 酸碱度PH计 1台 4 自动高压灭菌锅 1台 5 小型高速离心机 1台 6 电泳系列 1套 7 移液器系列 1套 8 分析天平 1台 9 水迷宫系统 1套 10 组织捣碎匀浆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五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低温高速离心机 1台 2 超低温冰箱 1台 3 酶标仪1台 4 核酸蛋白转印系统 1套 5 超微量高精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系统 1套 6 高效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 1套 7 分液收集器 1台 8 台式高速离心机 1台 9 高速逆流色谱仪 1台 10 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1台 11 微波真空干燥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六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手动石蜡切片机 1台 2 冰冻切片机 1台 3 快速密闭自动组织脱水机 1台 4 摊片机 1台 5 石蜡包埋机 1台   6、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7、 投标人资格要求:   1、满足《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要求: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8、 评标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   9、 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从2011年3月31日-4月19日(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4:30(北京时间),经审查合格后方可购买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 500元,售后不退。若须邮购,须另加人民币 50 元。   10、 招标文件发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5号远大中心B座20层   11、 投标截止日期:2011年4月20日上午9时00分(北京时间)   12、 开标日期:2011年4月20日上午9时00分 (北京时间)   13、 开标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会议室   14、 本招标公告同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北京市政府采购网上发布。   凡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须由其法人授权代表携带资格证明文件、法人授权委托书(需包含购买本项目文件的授权)、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每页须加盖投标人公章),到招标代理机构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购买本项目的招标文件。   资格证明文件名称:   1. 营业执照复印件2、税务登记证3、授权书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招标代理机构: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5号远大中心B座20层   邮编:100101   电话:010-51909695、010-51909634 传真:010-51909681   联系人: 刘洁、李伟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3月31日
  • 2022年湖南中医药工作敲定重点:推进“湘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
    4月20日,2022年湖南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将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进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医疗保健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产业振兴、文化弘扬等重点工作。湖南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中医药服务和医疗保障基础。组织开展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和试点县建设,继续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付费管理试点,选择1~2个市州探索开展中医按病种分值付费、日间付费、打包付费等试点工作 建设10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4个门诊“中医特色诊疗中心”、2个中医康复中心和19个骨伤科、老年病科示范科室 推动基层医疗机构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应用和20个基层常见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推广全覆盖。此外,湖南还将在中医药产业和海外推广上发力。提质建设20个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推进“湘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 推动1~2个重点中药大品种年产值过10亿元,4~5个中药大品种年产值过1亿元 加快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一批“湘产”中成药在境外注册上市。
  •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9年12月18日 ,科技部发布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公布了43项“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重点专项 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通知原文如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公示时间为2019年12月18日至2019年12月22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联 系 人:方子寒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联系电话:010-88225195 传真:010-88225200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电子邮件fangzh@cncbd.org.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附项目清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97d01909-f1c7-4fd3-aaf1-f25dc448974f.jpg" title="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704f257a-9c81-4049-a12f-704fd362a7c2.jpg" title="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74d6ab59-4f02-4135-9cb0-b894309369bf.jpg" title="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4160b7a3-4532-47a2-b889-14508c9b0d44.jpg" title=" 4.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2/attachment/bea55a4c-a322-4a1e-9f84-8df5674ab030.pdf" title="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 年度项目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pdf"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9 年度项目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pdf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 中医药传承“乍暖还寒”--张伯礼谈中医药传承难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一边是红红火火的社会需求,一边是难尽人意的精髓传承。时代的发展让中医药传承问题成为业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中医药在百姓的求诊就医中、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医药“传承难”难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记者2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的传承工作会议上采访了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我国中医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记者:中医药在百姓求诊就医中、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伯礼:一些数字能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去年10月卫生部统计的数字,中医以4%的医疗机构、6.79%的人员、6.36%的财政投入,承担了15.38%的急门诊和12.61%的住院医疗任务。这已经显示了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   2011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4100亿元,约占全国中医药工业总值的27.8% 中医药企业聚集度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制药企业百强中,中医药企业约占1/3,中医药大品种战略取得成效,过亿元品种超过200个。   中医药科研成绩突出,每年发表的中医药相关科技论文达到5.3万篇,高影响论文增长7.5倍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大幅度增加,每年申请已超过5000件。   这些数字最能说明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重视传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   记者:这些能否说明我们已经完全继承了中医药的宝贵财富?如果不是,那么“传承难”难在哪里?   张伯礼:应该说中医药发展形势不错,但我们还应保持一份冷静和淡定。中医药发展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医药学科特色优势缺少认真的总结提炼,中医药基础理论尚没有系统的整体提高,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中医思维弱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评价西化的倾向普遍存在。   同时,我国浩瀚的中医药古籍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特别是近百年中医史研究尚属空白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形式大于内涵,重方药而缺少学术内涵提炼 科研研究注重罗列数据,用现代医学诠释的多,较少进行中医理论的分析、思考 民间中医药的人才、方药、技术尚未受到重视,弃之不问、自生自灭,甚至失传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内容还有待与深化改革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短板和瓶颈,甚至是隐患和内伤。   记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张伯礼:归根到底是中医药基础理论支撑作用薄弱,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尚未构建系统的中医生命科学认证体系,传统文化底蕴浅薄,忽视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一些理论零散破碎,甚至是歪曲谬解。精通中医理论,并能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人才短缺,民间医药对有一技之长的人缺少政策支持等等。   其实,各个学科都有继承发展的问题,但对中医药来说更加重要。传承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形式,师徒相授、薪火相传,延续了学术的生命。传承是中医药的基础,没有基础就如空中楼阁虚幻缥缈,就没有了根基。重视传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事业越是发展,我们越要坚守学术的底线。   基于实际的需求和问题做好传承   记者:如何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传承难”?   张伯礼:中医药传承是个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面向需求,在解决当前生命科学重大难题过程中做好传承工作。中医药的典籍浩如烟海,中医的理论百家争鸣,从哪儿入手做好成传承工作?是基于实际的需求和问题。现在很多生活方式疾病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传染性疾病变化多样等等。近几十年来,针对临床重大需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心血管疾病、通络解毒方药治疗脑血管病、扶正祛邪疗法对肿瘤治疗有效果等等。这些工作就是传承创新的榜样和范式。从临床难点入手,解决问题才是最大的动力。   几千年来,中医药薪火相传,历史悠久,但其理念并不落后,历久弥新,现代生命科学很多难题可以从中药宝库寻找到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带着问题研究经典,传承经验,按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不但总结学术发展演变的过程,还能掌握多种破题的思路和方法。
  •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拟采购大批仪器设备
    2011年4月8日,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拟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等12种仪器进行采购(第七-十一包);而此前3月31日,该项目曾发布采购公告,拟对全波长酶标仪等34种仪器设备采购(第一-五包)。采购仪器情况请见下: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一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 1台 2 多通道生物信息采集分析系统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二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全波长酶标仪 1台 2 电子万能试验机 1台 3 超速离心机 1台 4 中医数字化采集及分析仪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三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微量热仪 1台 2 红外热像仪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四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正置荧光显微镜 1台 2 无创性大鼠血压计 1台 3 酸碱度PH计 1台 4 自动高压灭菌锅 1台 5 小型高速离心机 1台 6 电泳系列 1套 7 移液器系列 1套 8 分析天平 1台 9 水迷宫系统 1套 10 组织捣碎匀浆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五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低温高速离心机 1台 2 超低温冰箱 1台 3 酶标仪 1台 4 核酸蛋白转印系统 1套 5 超微量高精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系统 1套 6 高效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 1套 7 分液收集器 1台 8 台式高速离心机 1台 9 高速逆流色谱仪 1台 10 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1台 11 微波真空干燥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六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套) 1 手动石蜡切片机 1台 2 冰冻切片机 1台 3 快速密闭自动组织脱水机 1台 4 摊片机 1台 5 石蜡包埋机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七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 1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八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套) 1 水平电泳系统 1套 2 蛋白质常规电泳系统 1套 3 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 1套 4 全自动电泳系统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九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套) 1 荧光定量PCR仪 1套 2 电穿孔仪 1套 3 蛋白纯化系统 1套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十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 1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1台 2 自动细胞计数仪 1台 项目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十一包) 序号 设备分类与名称 数量(台) 1 落地式高速离心机 1台 2 落地式超高速离心机 1台 附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委托,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11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参加投标。   1、 招标编号:0730-1161GD021101/07、08、09、10、11   2、 招标人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3、 招标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4、 招标人电话:010-64286589   5、 采购内容:见上   6、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7、 投标人资格要求:   1、满足《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要求: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8、 评标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   9、 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从2011年4月11日-4月30日(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4:30(北京时间),经审查合格后方可购买招标文件,售价人民币 500元,售后不退。若须邮购,须另加人民币 50 元。   10、 招标文件发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5号远大中心B座20层   11、 投标截止日期:2011年5月4日上午9时00分(北京时间)   12、 开标日期:2011年5月4日上午9时00分 (北京时间)   13、 开标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会议室   14、 本招标公告同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北京市政府采购网上发布。   凡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须由其法人授权代表携带资格证明文件、法人授权委托书(需包含购买本项目文件的授权)、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每页须加盖投标人公章),到招标代理机构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购买本项目的招标文件。   资格证明文件名称:   1. 营业执照复印件2、税务登记证3、授权书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招标代理机构: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5号远大中心B座20层   邮编:100101   电话:010-51909695、010-51909634 传真:010-51909681   联系人: 刘洁、李伟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4月8日
  • 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受理项目公布,13项未通过形审
    关于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公示的通知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日前结束,共收到推荐项目187项,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中有关规定,中华中医药学会对申报项目材料进行了形式审查,审查合格174项,现予以公示。202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参评项目目录 KJJB31220004《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等4项国家标准修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严世芸、朱邦贤、周强、李照国、朱建平、竺丽明、罗颂平、阎小萍、陈小宁、严隽陶、程磐基、窦丹波、苏励、李明、董全伟KJJB23220005益气活血通络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希成、李洪涛、孙晓伟、周海纯、王东岩、朱路文、白云、刘宏、张婷婷、段芳芳KJJB31220008丹参及其制剂全产业链质控升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上海上药华宇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张聪、吴树华、杨弘、宋嬿、李琦、俞磊明、黄丽娅、顾萍、张玉莲、王立会、宋庆、王慧、谈景福、范明松、苏海波KJJB13220009固本抑瘤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应用评价石家庄平安医院张书臣、刘红茹、刘红英、吴向荣、李进、王润超、周凤伟、李亚秋、吴克峰、张晓娟KJJB61220010电针为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尿失禁临床应用研究和推广陕西省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南京市中医院苏同生、宋琴琴、刘志顺、万兆新、陈跃来、章薇、安军明、陆瑾KJJB23220011肾消康对糖尿病肾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姜德友、刘春红、李富震、解颖、王兵、陈飞、王远红、乔羽、柳成刚KJJB31220016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慢性胃肠病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蔡淦、凌江红、丛军、林江、张正利、申定珠、李熠萌、陈明显、辛红、许雷、朱梅萍、李莉、顾志坚、韩力、练慧KJZR14220020五子衍宗丸干预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凋亡途径防治神经管畸形的分子机制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柴智、樊慧杰、薛晓明、马艳苗、马存根、周然KJJB11220022糖尿病肾脏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规范与疗效评价方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进喜、田金洲、王世东、贾冕、武曦蔼、牟新、杨洪涛、黄学民、岳虹、董超KJJB31220023“调肝补肾消积疗法”及其有效单体干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郑岚、沈小珩、陈敬贤、张惟郁、吕玲玲、朱伟嵘、郭元彪、孙学然、应海峰、阮铭、徐佳悦、朱文华、张凯媛KJJB13220027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制造及质量控制研究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中医学院、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牛丽颖、陈钟、段吉平、高晗、麻景梅、甄亚钦、安丽娜、高乐、李军山、张岩岩、李领娥、王迎春、高会芹、姜晓娅、吴玲芳KJJB35220028茵陈蒿汤类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物质基础研究与应用厦门大学、厦门市中医院陈少东、梁惠卿、赖鹏华、王玉杰、张春芳、周志佳、林立、张绍良、吴昦辰、陈悦、杨嘉恩KJJB51220030慢性顽固性便秘的发病机理研究及综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杨向东、魏雨、蓝海波、赵美珠、骆春梅、汪丽娜、宋崇林、敖天KJJB41220038益肾通络法对男性生殖障碍患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孙自学、陈建设、张宸铭、樊立鹏、赵莉娜、王祖龙、张辉、郝高利、刘海锋、邵世营、门波、李鹏超、陈翔、黄永光、梁卓KJJB13220039基于浊毒理论与血瘀学说论治缺血性中风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省中医院赵见文、田军彪、张颜伟、闫国强、冯娜娜、王峰、刘学飞、杨丽静、臧春柳、赵层闪KJJB11220040青石止痒软膏的研发及抗炎止痒机理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李元文、蔡玲玲、张丰川、孙占学、杨碧莲、李纬、胡博、李楠、孔宇虹、姜颖娟、姚荣、贺凌宇、李雪、任雪雯、杭小涵KJJB43220043基于代谢组学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刘密、杨宗保、钟欢、刘琼、佘畅、何灏龙、常小荣、朱伟、曹佳男、范丽红KJJB42220045针对肿瘤特征的何首乌药理学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十堰市狮子潭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汪选斌、钟森、蔡晓军、冯奕斌、李洪亮、佐志刚、李虎年、贾佳、刘明、马恩耀KJJB13220047综合外治法对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河北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林志健、刘小青、王雨、李文静、黄晶、褚梦真KJJB13220065
  • 中医药-与时俱进的产物
    《科学时报》:近些年来,国家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但是社会上对中医药也存在一些争议,您如何看待中医药?ELISA试剂盒  肖小河:不同的人看中医药,眼光是不一样的。我希望能“正眼”地看待中医药。  从现在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中医药学历经了近三千年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医药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固然很多,但我认为,对于中医药学人来说,首先要明确三大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中医药?第二,中医药研究什么?第三,如何研究中医药?  我认为,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更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中药的概念应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与时俱进。中药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中药(Chinese medicines)是基于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或经验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的物质”。  根据其现代化程度,中药可分为传统中药、近现代中药、现代中药、后现代中药。同时我认为,“粗、大、黑”是中药,“半粗半黑”也是中药,“不粗不黑”还是中药。  《科学时报》:中医药学历经了近三千年的发展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中医药形成了什么样的传统?ELISA试剂盒  肖小河:中医药的传统本身是创新而不是保守,讲求包容而不是排外。我认为,CT、PET、B超、细胞、基因,是现代物理、现代化学、现代生物学的产物,它们不是西医的也不是中医的,既是西医的也是中医的,中医西医都可以利用。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医药是与时俱进的产物,中医药从其内涵来讲是兼容并蓄的,既不保守,也不排外;我们还不应以“出身”论中药:西医药人会研制中药,中医药人也会研制西药;老外也会研制中药,国人也会研制西药。  《科学时报》:国家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政策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中药要现代化。怎样看待中药现代化?如何实现中药现代化?  肖小河:中医药学经历漫长发展历程,发展到今天产生的一个重大课题是“结合”:结合当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结合保留传统、发扬创新的需要,结合未来人类进步的需要。  要保证中药科研又好又快地出成果,我认为需做到“三个优先”:一是直接关联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项目应该优先。现在不少立项课题是绕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外围而走的,直奔主题的还不是很多。  二是“古为今用”比“今为古用”优先。“古为今用”就是要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用好,更好地服务当今医疗保健事业。“今为古用”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去阐释和证实老祖宗的东西是科学的、有道理的,二者都重要,但我认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医药学人优先考虑的应是前者。ELISA试剂盒  三是“洋为中用”比“中为洋用”应该优先。“洋为中用”,我认为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去提升它、发展它,即中药现代化;“中为洋用”,我认为就是天然药物或植物药的研发模式,提取其单体成分开发新药。二者都重要,但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医药学人优先考虑的应是前者。
  • 800万!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THZB2022-552CGHW项目名称: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项目序列号: P52000020220005J1预算金额(元):8000000最高限价(元):7300000 采购需求:标项名称: 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 数量: 不限 预算金额(元): 80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获取(交易中心网址:http://ggzy.guizhou.gov.cn/) 获取招标文件 。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于2023年1月18日 9时30分0秒(北京时间) 前递交投标文件。 备注:无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详见招标文件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2022.12.27)_采购文件.pdf
  •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
    12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了“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围绕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目标,主要部署了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3个方面具体措施。二是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提出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4个方面具体措施。三是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提出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4个方面具体措施。四是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提出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助力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新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4个方面具体措施。同时,在四大任务下设立4个信息化项目专栏,共14个项目,全面支撑任务的具体部署、实施和落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中医药规财函〔2022〕2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11月25日“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中医药行业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升,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实施《“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专章部署“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融入中医药各领域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二是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中医药行业重点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依托现有资源初步建立了国家和省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31个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近1.62万家中医馆接入,部署了9个行业系统,基本建成局直属管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为3.23。三是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就医诊疗、结算支付等10项“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逐年提升、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逐步缩短,截至2020年,81.9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08%的建立了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36%的建立了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46.53%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等系统得到应用,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共享中药房以及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等不断发展 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支撑 2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信息相关学院、开办中医药信息专业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94项 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对事业发展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及防护能力进一步强化。(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信息化创新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弱项,中医药政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较差,中医药特色信息系统应用不够,便民惠民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尚不健全,贯通行业的综合统计平台还未建成 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激活,挖掘应用不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专业人才不足,标准应用尚需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亟待完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仍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中医药信息化管理职能相对薄弱、投入保障亟待加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普遍缺乏专门管理力量,顶层设计不足、推进落实乏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全面夯实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中医药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正确方向。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把握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加强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和集约建设,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融合发展,协同共享。深入推进中医药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探索构建中医药与数字化融合的多元场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强化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统筹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治理、共享及创新应用。安全可控,规范有序。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把安全治理贯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全过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中医药管理体制相适应、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医疗健康融合协同的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基础设施、人才、标准等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完成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健全完善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速开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的试点示范 中医医疗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平均水平基本达到4级,数字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药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信息化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三、主要任务(一)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绿色集约、高效智能、应用驱动、可信可用为导向,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助中医药主管部门开展信息化相关工作。加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业务平台应用及完善,鼓励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规范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构建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中医药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增强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中医医院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推进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建设,在保证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医院信息系统云上部署。2.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全面贯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推进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级保护、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个人隐私保护、安全审查、数据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和快速恢复能力,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形成多方共建的网络安全防线,全面提升中医药行业安全保障能力。3.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健全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优先制修订中医药分类编码、系统共享、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信息标准及中医药统计指标元、中医医疗服务统计数据标准,加强与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协同对接,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发挥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的作用,多形式开展标准应用推广培训、实施咨询服务,强化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的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提升参与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专栏1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项目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好国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推动建立稳定的专业化技术团队,参与区域中医药信息化规划编制和实施、承担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指导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研究和制定信息标准、开展统计调查、组织人才培训等。中医药信息标准推广应用组织开展中医药信息标准培训和推广应用。研究与制修订50项信息分类、系统建设、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基础性标准,中医医疗服务统计标准以及与医疗健康信息共享标准。(二)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1.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鼓励各地开展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推进医疗业务协同、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精准决策,建成一批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中医医院。鼓励各地研发应用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推广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模式。加强中医医院数据质量体系建设,构建中医医院主数据管理系统,强化中医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推动各地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支持力度,建设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涵盖便民服务、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实现临床诊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推进通用信息系统开发及试点应用。2.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持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进10项服务30条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落实,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力度。3.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继续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业务功能一体化集成,推进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持续完善中医药知识库和视频课程内容,增强中医适宜技术、中药处方的智能推荐。鼓励各地发挥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引领作用,试点联通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扩展本地化功能。4.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开展智慧化建设,统一建设部署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等。医联体牵头中医医院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构建远程医疗中心、共享中药房,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和统一规范的中药药学服务。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推动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专栏2 数字便民惠民服务项目智慧中医医院试点建设支持20家左右三级中医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级别达到国家要求。中医药数字便民惠民试点建设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遴选数字便民惠民应用场景,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案例,发展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便民服务。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提质升级扩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覆盖范围,优化升级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教育和治未病等核心功能。智慧中医医共体建设试点支持10家左右中医医共体开展远程医疗中心或共享中药房建设,实现中医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中药制剂共享、中药同质化服务等。(三)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1.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根据国家政务信息化有关要求和标准,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应用管理。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有效提升国家中医药局直属机关及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管理效能。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应用相结合,积极稳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按照应上尽上原则,推动行政管理业务网上办理,推进业务流程优化、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强化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推动中医医院提升管理水平。2.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贯彻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快建设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过程可控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制定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指标、管理制度等。加强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部署、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评估、统计分析、发布共享等全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开展中医药相关专项统计试点和预调查。3.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完善中医药统计直报系统。加强数据源头治理,建设数据采集报送、传输处理、存储管理、发布共享等信息系统,形成数据上下流通的循环体系。建立完善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评估和反馈机制,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监督检查,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4.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构建统一规范的国家中医药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加强与业务应用系统协同共享,初步建成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资源库。探索建立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汇交、协同机制,与卫生健康等统计信息安全共享机制。研究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分类、分级、分域开放应用,开展深度分析挖掘,建立统计数据定期发布机制,稳步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专栏3 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项目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推动核心业务线上流转、建设具有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特色的跨地区跨部门应用,实现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强制度宣贯及人员培训,开展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督导检查等工作,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落地实施。全国一体化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建成国家-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医药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构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研究等统计生产流程,加强与业务应用系统互通衔接,实现统计渠道共建、数据集中共享。(四)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1.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活态传承,支持中医学术流派发展。依托现有数字平台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构建中医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系统。针对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医医院以及中药创新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智能中医设备研发及应用。支持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数字馆。2.助力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持续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不断充实全国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有序推进中药资源基础信息共享应用。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快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中药饮片、中成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3.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新模式。推动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中医药数字教育体系,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推动中医药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开发,开设在线课堂和远程学堂。鼓励各地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教协同的融合应用,开发多样化在线开放课程。4.推动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鼓励中医药机构将中医药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加强中医药领域数字出版、文化资源库、数字文化传播平台等建设,增强中医药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加强网络原创优质内容建设,丰富中医药数字化文化产品创制,推动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扩大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开放范围。专栏4 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结合应用研究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智能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集成应用研究,探索一批中医药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组织实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数字化、影像化,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数字馆从藏品的采集、保护、展陈以及藏品资源的数据挖掘,制作数字藏品,建立藏品数据库,以数字化的思维规划建设智慧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持续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充实全国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有序推进中药资源基础信息开放共享和应用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及管理示范完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开发一批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实践为重点的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探索国家中医药考试数字化管理。四、保障措施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根本保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中医药信息化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中医药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工作联动,及时研究和推动解决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和完善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合理配置人员力量。(二)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办医主体责任,引导社会投入,加大中医药信息化与统计投入保障,切实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医药信息学建设,依托相关机构建立中医药信息化及综合统计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培训1000名中医药信息管理与技术人员、1000名中医药统计人员,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一批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一批掌握了解中医药综合统计的管理者和数据工程师,形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立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专家智库,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四)完善实施评估机制。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保障,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持续开展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医院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五)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和科学引导,大力宣传中医药信息化与统计建设发展成效。及时总结提炼地方好的做法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形成利用数字技术支撑保障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
  • 800万!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THZB2022 -552CGHW 项目名称: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二次)项目序列号: P520000202300007P预算金额(元):8000000最高限价(元):8000000采购需求:标项名称: 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数量: 不限预算金额(元): 8000000 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二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获取(交易中心网址:http://ggzy.guizhou.gov.cn/) 获取招标文件 。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于2023年2月7日 11时0分0秒(北京时间) 前递交投标文件。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详见招标文件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附件:采购文件.pdf
  • 吉林省出台中医药“十四五”规划: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旨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4所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 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领域的服务能力 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 鼓励优质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可自愿加入现有城市医疗联合体,实施名医堂工程,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等。《规划》指出完善中医药服务供给。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推动省市县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加快构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 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开展 “十四五”省级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建设 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现有机构建设1个省级中医康复中心、2个市级中医康复中心,10个县级示范中医康复 (医学)科,20个标准化传统康复治疗室,100个标准化中医治疗室 加快中西医结合发展,推动吉林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实施 支持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民族医专科和少数民族医疗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发展智慧医疗等。《规划》明确全面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健全重大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和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工作机制,配套完善中西医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中医药应急与救治能力建设,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 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支撑保障能力等。《规划》指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师承教育,鼓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设置传承工作室,推进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 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医药特色骨干人才、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 健全基层人才保障机制,鼓励实施中医药人员 “县管乡用” 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评选表彰吉林省名中医30名等。《规划》明确推动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实施吉林省中医药古籍保护项目,编撰 《中华医藏 (朝医卷)》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与联合攻关,基于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院内制剂等开展中药新药研发 完善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等。《规划》指出要健全中药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究和开发利用 加强中药全产业链质量保障,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 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国家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北方)中心建设 加快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等。《规划》明确拓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及太极拳、八段锦中医传统运动 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向农村、社区、家庭下沉,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推出一批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 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产品等。《规划》指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开放合作。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积极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发挥地缘优势,开展对外交流与服务贸易,打造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规划》明确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实施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实施体现中医药特点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常态化推进三级和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合理确定付费标准 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等。《规划》指出加快推进中医药信息化与法治化发展。持续推进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优化升级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吉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开展全省中医药行业 “八五”普法工作,推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吉林省中医药发展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规划》还明确了保障措施和具体职责分工等。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pdf
  • 《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提速提质推进中医药建设 附全文
    近日,河南省政府发布《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提速发展,中医药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中医药文化更加繁荣,中医药治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规划》确定了七项战略任务与重点工作:一是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做强龙头中医医疗机构,壮大骨干中医医疗机构,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促进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持续规范发展,加快中医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二是提供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打造“豫医服务”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巩固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特色优势,鼓励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强化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增强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三是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药院校教育水平,夯实基层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四是发展高效能中医药健康产业。推动“豫产”药材质量提升,做大做强“豫药”产业,强化中医药安全保障能力,壮大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五是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中医药科技评价和管理体系,挖掘传承中医药精髓。六是推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七是提升中医药治理管理水平。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法治建设,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22〕8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9月2日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推动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我省中医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1.政策机制持续完善。出台《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20〕4号),调整完善省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各级、各部门联动机制,中医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施5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6个市级中医医院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儿科医疗中心、67个县级中医医院中央投资建设项目以及一系列省重大建设项目,建设2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中医医疗机构5623所,其中中医医院637所,综合医院普遍开设中医科室,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全覆盖,89%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化的中医馆,基本形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3.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全省共有12个专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3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成68个省级特色中医专科和58个强化专科。2020年全省中医医院门急诊总量达到3774万人次,出院患者达到249万人次,全省98%的乡镇卫生院、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8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7%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4.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省独立设置中医药学类高校2所,5所本科高校开设中医药学类专业,另有16所高校开设24个中医学、中药学、中医骨伤等中医药相关专科专业点。“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校中医药类专业招生3.69万人,培养毕业生2.36万人。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拥有3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和4名岐黄学者。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县级中医医院骨干医师和专科带头人培养等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有序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5.中医药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50万亩、产量177万吨、产值175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中药材企业11家,中药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370家,2家企业入选全国50强中药制造企业。中药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94.46万吨,较2015年增长111.3%;中药仓储年周转量达到4928.53万吨,年均增长17.5%。在全省打造2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6.传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成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单位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医院入选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省循证医学中心。1人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荣获2017年吴阶平医学创新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全省中医药行业“中原学者”增至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增至10个。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6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55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立项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及纳入管理课题近1800项,评选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近500项。7.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印发《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工作方案(2015—2020年)》,组建省级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团,开展全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人才和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组织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活动。建成5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6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施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立项资助中医药文化著作出版,《太平圣惠方校注》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图书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国外开办“仲景学院”,实施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建设等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医药“走出去”。8.中医药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及时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组建中医药专家团队,推出中医药预防方案和治疗指导意见,全方位参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的开局期,也是提速提质加快健康中原建设的关键期,中医药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1.中医药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寄予厚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中医药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医药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叠加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创新驱动成为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我省面临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为中医药拓展服务领域和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2.中医药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省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医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缺乏;中医药科研成果少、层次低、转化慢;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聚集效应不强;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提速提质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原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二)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服务群众。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坚持传承创新、发挥特色。深入挖掘传承中医药核心理念和价值精华,强化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协调发展。找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勇于突破,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模式。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健全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发挥政府提供基本中医医疗服务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社会办医力量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三级中医医院为核心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建设3个以上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实现中医药科室标准化设置,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儿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25%以上建成示范中医馆。——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培养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设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河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医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规模化、体系化发展。——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提速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现代中药产业规模居全国先进行列,打造一批中药制药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中药产业发展园区,培育一批中药知名品牌。——中医药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实施一批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中医药领域省级创新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医药文化更加繁荣。打造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为优质丰富,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支撑保障不断加强,治理管理能力不断提升。2.主要指标。三、战略任务与重点工作(一)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1.做强龙头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加快国家(中医肿瘤、骨伤、脑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强化省级和部分市级中医医院在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提升区域内疑难、危重、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能力,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2.壮大骨干中医医疗机构。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公立中医医院办医主体责任,持续改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90%以上的市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水平,9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坚持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方向,建设一批中医特色重点医院。3.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全面增强中医药在医疗、康复、治未病、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25%以上建成示范中医馆,100%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持续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推动中医馆按标准配备中医医师。4.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推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和治疗室,配备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其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5.促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持续规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权利。加强行业监管,促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规范发展。6.加快中医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支持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中医专科联盟,推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联盟建设,提高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每个省辖市至少建成1个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网格化城市医联体。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基础薄弱的可由三级中医医院实行“技术+管理”下沉支持。7.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设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推广应用、优化升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创新“互联网+”中医药便民惠民服务模式,鼓励医院为患者在线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及科技创新。(二)提供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1.打造“豫医服务”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围绕骨伤、肿瘤、儿科、肛肠等专科和肺病、心血管病、艾滋病、糖尿病等专病,优化诊疗方案,推广成熟技术,研发有效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3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动中医(儿科、骨伤)等专科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学科,促进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整合汇聚,形成中医优势专科集群。2.巩固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特色优势。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多发疾病和重大疑难疾病多学科联合攻关和临床协作,逐步提高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加强中药药事管理,落实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使用中药。加强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中医特色护理能力。3.鼓励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升级工程,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试点。建设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制定推广一批妇幼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动中医药治未病与妇幼保健服务深度融合,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推广20个适宜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的治未病方案。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治未病服务。4.强化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推广中医康复方案,研发康复器材。三级中医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70%以上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培养500名中医康复医师。建设一批示范中医康复科,促进中医药、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加强中医康复服务管理。5.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打通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业务协作渠道,对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体系,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形成一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全面提升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能力。6.增强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省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具备条件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能力。健全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防控和应急救援机制。三)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1.提升中医药院校教育水平。突出中医药办学特色,扩大中医学、中药学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中医药院校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置中医药及相关专业。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加强医教协同,推进中医药毕业后教育与专业学位衔接,完善以中医思维和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培训模式,将中医药知识作为临床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内容。2.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流派传承工作室,培养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在基层设立专家传承工作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师承过程管理,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增加全科医生中医医师特设岗位和“县管乡用”中医医师比例。按实际需求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强师资培训和基层培养基地建设。依托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妇幼保健专科“西学中”骨干医师培训基地,规范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妇产科、儿科专业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训。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仲景工程”,建立“领军、拔尖、青苗”有机衔接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梯队。支持中医药院校与其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学术经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深入开展“西学中”培训,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药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优秀高端人才。4.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创新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选拔、流动和职称晋升机制,提高基层中医医师职称晋升业务能力和实绩考核权重。以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思维、临床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为重点,完善中医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构建符合中医规律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聘、薪酬分配、评比表彰等挂钩。“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评选表彰50名省级名中医,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四)发展高效能中医药健康产业。1.提升“豫产”药材质量。以卢氏县、嵩县、淅川县、新县等42个县(市、区)为重点,发展优质“豫产”药材,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加快大宗中药材及濒危名贵中药材发展,在符合国家耕地用途管制规定的前提下,建设一批种植规模在千亩以上的大宗、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在中药材重点种植区域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升种子种苗繁育能力,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对珍稀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的保护、筛选、提纯复壮、繁育推广。推动融合发展,支持中药材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发展中药材衍生产业,支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支持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中兽药、中药饲料添加剂、植物源农药及美容护肤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市场开拓。2.做大做强“豫药”产业。挖掘和传承道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应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豫药”品牌。制定省内名家名方、民间验方目录,开展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研发。引进药物研发人才,加强中药加工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加强道地药材产地加工和产地仓储能力建设,研究制定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指导意见,提升中药材仓储能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发展,利用互联网电子交易平台,促进我省优质中药材“走出去”,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培养一批“链主”企业,加强“豫药”全产业链建设,推进“豫药”产业全面提升。3.强化中医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违法加工、违法经营活动。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优化新增第三方检测机构审批流程。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医疗机构中药质量管理,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4.壮大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中医功法,推动形成“医体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强化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衔接,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建医疗养老联合体,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支持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深层次合作,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升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开发更多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支持将中药材种植与城市园林绿化、国土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中药特色生态绿化等“中药+”新业态。(五)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1.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继续推进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骨伤、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等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建设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强化循证医学研究,总结中医药优势病种治疗经验,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积极发挥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好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创建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建立中医药科技评价和管理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规划管理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学术特点、研究规律的中医药科技评价标准体系。聚焦中医药发展科技需求,组织实施中医药领域省重大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在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土地供给等方面,对中医医疗、中药产业、中医养生养老和健康旅游等项目给予支持。(三)强化监测评估。加强省、市、县级规划衔接,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建立规划监测评价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末期评估,了解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四)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效,提升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科学引导和舆论监督,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 1030万!甘肃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平台基础配套及检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2024zfcgjkky00004项目名称:甘肃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平台基础配套及检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预算金额:700.0(万元)最高限价:(万元)采购需求:甘肃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平台基础配套及检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进口已论证),本项目共三个包,第一包:超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预算金额310万元;第二包:流式细胞仪及小动物鼠尾无创血压系统,预算金额203万元;第三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配件等,预算金额187万元;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按合同约定执行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2.项目编号:2024zfcgjkky00003项目名称: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道地药材化学与质量研究平台建设项目预算金额:330.0(万元)最高限价:(万元)采购需求:本项目共一个包,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道地药材化学与质量研究平台建设项目(进口已论证),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按合同约定执行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05-23至2024-05-29,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在线免费获取 。方式: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免费下载或查阅招标文件。拟参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潜在投标人需先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获取“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以软认证方式登录;也可以用数字证书(CA)方式登录。这两种方式均可进行“我要投标”等后续工作(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售价: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甘肃中医药大学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联系方式:0931-5161091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甘肃致一辰源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名城广场3号楼2614号联系方式:0931-8529004、13909429420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高蕾电 话:0931-8529004、13909429420
  •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设备(二)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设备(二)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1、招标编号:CEIECZB01-11YX032   2、采购人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   3、采购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4、采购代理机构全称:北京中教仪国际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5、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教仪办公楼   6、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010-59893112、3115、3116   7、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8、确定中标的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   9、定标日期:2011年8月23日   10、中标情况如下:   第1包   货物名称: 双色近红外激光成像系统等   中标金额: 211,360.00美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蓝海弘彧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海淀区学清路16号学知轩2008-2009室   第2包   货物名称: 60导联专家型多导睡眠监测系统   中标金额: ¥448,000.00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漪林顺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朝阳区北四环中路华亭嘉园D座26A   第3包   货物名称: 混合震荡型研磨仪、心电图解析系统、自动高压灭菌锅等   中标金额: ¥339,877.00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东迅天地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朝阳区小营路12号亚运花园3号楼3B   第4包   货物名称: 梯度PCR仪、超低温冰箱等   中标金额: 30,700.00美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蓝海弘彧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海淀区学清路16号学知轩2008-2009室   第5包   货物名称: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中标金额: 101,000.00美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神州恒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海淀区北三环西路99号西海国际3号楼503室   第6包   货物名称: CO2显微观察培养系统   中标金额: 115,000.00美元   中标供应商: 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朝阳区新源南路1-3号平安国际金融中心A座8层   第7包   货物名称: 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   中标金额: 52,200.00美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科众联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海淀区阜成路42号33号楼C202室   第8包   货物名称: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台式冷冻离心机   中标金额: ¥429,939.00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西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丰台区丰管路前泥洼乙4号中龙商务楼102、108室   第9包   货物名称: 快速细胞分析仪、二氧化碳培养箱、微透析活体取样系统   中标金额: 116,000.00美元   中标供应商: 北京东方诺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海淀区彰化路银利娜物业中心3号328室   11、评标委员会名单: 徐军、安邦勋、汤宁、王玉良、章小麟   12、项目联系人:俞学东、陈思佳、崔博   13、联系方式:010-59893112、3115、3116   北京中教仪国际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2011年8月23日
  • “以岭杯”2015年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中医药国际标准榜上有名
    p   2016年1月1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世界中联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网邀请有关媒体及专家评出的《“以岭杯”2015年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榜单揭晓,内容如下: /p p   1、 strong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strong /p p strong   Chinese Scientist Tu Youyou Wins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 /strong /p p /p p   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 C· 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 p   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登上诺奖论坛,以《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为题,讲述了中国科学家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让全世界眼前一亮,感动之余意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宝库。 /p p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获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 古斯塔夫颁发的诺奖证书。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上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是中国医学界和中医药成果迄今获得的最高奖项。 /p p   2015年12月25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发布的97568第96939-97570号公报称,第31230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屠呦呦(Tu Youyou)星”。从此,在宇宙苍穹间有了一颗遨游的小行星,名叫“屠呦呦”。 /p p /p p    strong 2、中国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大好时机 /strong /p p strong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lcomes all the Aces and Big Chance /strong /p p /p p & nbsp & nbsp 2015年12月9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2015年12月21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进行了首次审议。草案一旦获得立法表决通过,中国将诞生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对依法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p p   2015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贺信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批示并讲话,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p p /p p    strong 3、匈牙利《中医立法实施细则》10月19日生效 /strong /p p strong   Detaile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ngary Goes into Effect on October 19 /strong /p p /p p   2015年10月19日,由匈牙利人力资源部颁布的《中医立法实施细则》正式生效。此法令对中医人员行医许可证的发放条件做了明确规定,为中医在匈牙利行医提供了法律保护。民调显示匈牙利约25%以上的人尝试过中医疗法及中医药产品。该国前总理迈杰希认为,中医疗法在匈牙利是非常重要的补充疗法,中医法案获国会顺利通过并付诸实施,对中医药在匈牙利的发展,造福民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p p /p p   strong 4、ISO/TC249正式命名,新发布4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strong /p p strong   ISO/TC249 has been Formally Named, 4 International TCM Standards Issued /strong /p p /p p   2015年6月1~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暂定名)技术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投票表决方式解决了悬置6年的名称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的名称正式确立。 /p p   2015年5月1日,ISO发布了《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与分类》国际标准(ISO/TS 18790-1:2015 Health informatics-Profiling framework and classification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informatics standards development-Part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该项标准为ISO/TC215(健康信息技术委员会)与ISO/TC249首个联合工作项目。 /p p   2015年7月21日,《中医药—中草药重金属限量》国际标准(ISO 18664:201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herbal medicines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发布。 /p p   2015年11月1日,《中医药—煎药机》国际标准(ISO 18665:201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rbal decoction apparatus)和《中医药—艾灸具》(ISO 18666:201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moxibustion devices)正式公布出版,这是ISO出版的首批中医药器械国际标准。 /p p   以上标准发布,将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p p /p p    strong 5、中捷中医中心、中法中医药中心成立 /strong /p p strong   China- Czech TCM Centre, China-France TCM Centre is Established /strong /p p /p p   当地时间2015年6月17日,捷克首家中国-捷克中医中心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医院成立。该中心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赫拉德茨市医院合作开办,将致力于中医领域治疗方法的研发、培训和临床试验,为捷克及周边国家提供中医治疗方案。这是捷克乃至中东欧国家第一所由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捷克副总理别洛布拉代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p p   2015年11月9日,中法中医药中心在法国巴黎成立。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关键、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法方主席基诺等共同为中心揭牌。该项目是在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框架下,第一家由两国政府支持成立的中医药中心。该中心由中国江苏省中医院与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比提耶医院合作开办。主要功能是中医药的科学文化展示、信息交流,同时在两国医学专家之间开展相关科研和培训等工作。 /p p   以上两个中心的成立,体现了中捷、中法政府间卫生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典范。 /p p /p p    strong 6、康莱特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获批进入美国FDA临床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Kanglaite Injection and Lianhuaqingwen Capsule Receive FDA,US Approval for Clinical Tests /strong /p p /p p   2015年6月27日,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北京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获批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三期临床研究,允许在美国癌症患者中扩大使用。这是首个允许在美国本土进入三期临床研究的抗癌中药注射剂产品。 /p p   2015年12月25日,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YILING PHARMACEUTICAL,INC.接到美国FDA批复,“连花清瘟胶囊”获批同意在美国进行二期临床研究。这是全球第一个获准进入的治疗感冒和流感的复方中药产品。 /p p   美国FDA是国际公认的药品审批与监管的权威机构,以上中药产品获准进入美国FDA临床研究,对推动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p p /p p    strong 7、WFCMS与WHO建立官方正式关系,WJTCM英文刊创刊 /strong /p p strong   Official Relations between WFCMS and WHO is Established,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rts Publication /strong /p p /p p   2015年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执行委员会召开第136届会议第14次会议,通过了包括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与WHO建立官方正式关系的决议。2015年3月11日,WFCMS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WHO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代表陈冯富珍总干事到会祝贺并讲话。WFCMS主席佘靖女士表示,这体现了WHO对发展中医药的重视以及对WFCMS国际地位和综合影响力的认可,有利于拓宽WFCMS参与国际活动的渠道和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对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与发展,推动中医药进入各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p p   2015年1月31日,由WFCMS主办的《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刊(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JTCM)正式创刊。该刊以国际化专家团队和中医药学科领域前沿的学者、作者为支撑,采用国际标准化办刊流程,旨在全方位展现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及成果,引领中医药学术的国际化发展。2015年6月25日,该刊被列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新增2015年度D类资助项目。 /p p    strong 8、首家中医针灸国际传承基地落户加拿大多伦多 /strong /p p strong   First TCM Acupuncture & amp Mosibustion Inheriting Base Sets up in Toronto, Canada /strong /p p /p p   2015年9月25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中医针灸国际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在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中医学院举行,这是迄今为止WFAS设立的首个中医针灸国际传承基地。WFAS主席刘保延表示,希望通过设立针灸国际传承基地,使针灸医术及经验能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使之发扬光大,并称未来5年内还计划在欧洲等地设立多家传承基地。 /p p   2015年9月25~27日,由WFAS主办的“2015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也在多伦多同时举行。来自6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名代表出席。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等致信祝贺。大会以“交流、协作、创新”为主题,遴选了129篇优秀学术论文进行交流和研讨,并举办了针灸新技术、新产品展览展示,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针灸学术的发展。 /p p /p p    strong 9、WHO传统医药合作中心落户澳门 /strong /p p strong   WHO Collaborating Center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augurates in Macao /strong /p p /p p   2015年8月18日,“国际传统医学论坛暨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药合作中心成立典礼”在澳门举行。该中心将携手WHO,共同致力于传统医药的人员培训、药品质量及安全合作,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将传统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中心成立典礼上表示,WHO传统医药合作中心落户澳门,将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传统和补充医学政策分享与研究的宝贵场所。 /p p /p p    strong 10、国际制药巨头及农场业者瞄准中药市场商机 /strong /p p strong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iants and Farm Operators Target Market Opportunit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rong /p p /p p   2015年3月2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凡诺华缓解关节肌肉疼痛片(Phynova Joint and Muscle Relief Tablets)”成为首个获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批准发售的中药产品。该药片的活性成分为豨莶,中国亦称“猪膏草”,主要用于治疗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凡诺华首席执行官罗伯特· 米勒(Robert Miller)称,公司正计划申请第二例传统中成药产品,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 /p p   2015年7月30日,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宣布,在中国的首个独家中成药非处方药(OTC)“乐可通”正式上市。这是勃林格殷格翰携手中国辅仁药业首次拥有中成药品牌,并进军中成药市场。希望将此款中药产品作为其“乐可舒”的重要补充,构成完整的“乐可”系列产品组合,借此赢得巨大的便秘治疗市场的更多份额。 /p p   2015年12月29日,据中新网报道,愈来愈多美国农场业者投入中国草药的生产,企图争取这个获利丰厚的新市场。虽然中医业者对中药需求仍仰赖中国进口,但因中国野生草药产地日益萎缩,使得美国生产的草药需求升高,数州并成立“草药种植团体”,以协助农场业者尝试种植最普遍使用的草药。据估计,此市场一年产值可达2亿至3亿美元。由于传统中国医药日益被美国主流接纳,全美有照中医业者约3万人,有46州核发中医执照。 /p p strong br/ /strong br/ /p p strong br/ /strong br/ /p p strong br/ /strong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