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药标准化

仪器信息网中药标准化专题为您整合中药标准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药标准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药标准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药标准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药标准化话题讨论。

中药标准化相关的论坛

  • 我国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12日在此间说,实现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环节。我国中医药行业将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以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医药科学发展。 这是于文明在12日出席“广东康美药业现代中药自主创新及标准制定平台启动系列活动”时说的。当日,广东省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康美药业中药饮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康美药物研究院挂牌成立。 于文明说,随着国家“民生优先”的社会管理战略不断深入,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既表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中医药的关注与重视,也为发展中医药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撑。 “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基本药物标准,加快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中药产业提出的新要求。”于文明表示,作为行业主管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通过标准化的形式加强中药人才、科技和投入,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于文明介绍说,目前中药标准在国际的需求更大,影响更深远,我国将从“先药后医,医药结合”的原则,从中药标准入手,逐步实现中医中药标准结合,同步推进。同时,“先点后面”,先选择好几个突破点,做深、做细、做透,通过不断完善成熟,再形成国家标准推广应用。 于文明表示,作为我国最早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和任务的省份,广东省依托作为康美药业公司成立了广东省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是我国推进中药标准工作中的首个地方中药标准化组织。“广东的实践和经验,必将促进我国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值得全国学习和推广。” 据了解,广东康美药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多个国家中药饮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作为广东省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与建设单位,康美药业在率先参与制定国家中药饮片标准的同时,积极参与中药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制定出高于《中国药典》要求的企业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标准,率先推进中药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 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知道总比不知道好

    [align=center][size=21px]标准化管理[/size][size=21px]的重要性知道总比不知道好[/size][/align] 现在制造业有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谁把住了标准,往往就把握住了产业,把握住了市场,把握住了竞争主动权。其中像生产工艺规范、7S管理标准、国标、地标、行标、团标、企标、文件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等都是标准化管理内容。 下面列举几个标准。 第1, 生产工艺规范。生产就会有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制造业企业非常重要的标准,甚至和核心或绝密的标准。这个标准虽然重要,但却不一定会体现在纸面上,有的企业可能是有1个或几个核心员工掌握的,并没有形成文件或书面化的东西,这不能代表他没有,只是在生产流程文件里不够透明,没有形成标准化文件。 生产规模大的、管理科学的、先进的、合理的企业,他一定会有很多标准及标准化管理,而且这些标准也会很科学、合理,并且有纸质或电子版文件,作为生产或生产管理的依据,供员工参照、学习等。这些文件的编写、管理、使用等环节会有严格的把控或管理,这个文件一定不会缺失。 第二,7S管理标准。7S 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包括了生产环境和人员素养。这个管理标准最早出现在日本,给日本制造业带来很多好处,使日本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个标准看起来很不起眼,说的就是一些细小的事项,平时注意些就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没有标准规定,大家认识就不会深刻,最终效果就会有限。这7项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又相互指导、相互促进。 现在7S管理方法生产、研发、检测、管理、销售、服务等行业企业或部门都在应用或推广,已经成为多类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有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衍生出了“绿色”、“节能”、“再利用”、“形象”、“合作”、“共赢”等管理理念及方法并逐步应用推广。 第三,标准化管理。企业不管是生产、还是管理方面都离不开标准化管理,制造业需要标准化,服务业、管理行业同样也需要标准化。 就拿食品、药品、化学品、环境等这些企业、检测实验室等标准化做的也必须非常到位,环节中的每一步都要严格的规定或要求。比如采样、收样、样品存放、样品前处理、样品检测、废液(实验废弃物)、检测报告、存档、上报、留样等环节都需要标准化,大多环节都得有非常具体标准化文件规范指导。 标准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非凡,企业发展离不开各种标准的束缚、规范、指导。所以企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标准的编写、完善、执行、履行的过程。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一流的标准成就一流的企业。

  • 【转帖】涂国士——对传统中药及成方的标准化做出重要贡献

    【转帖】涂国士——对传统中药及成方的标准化做出重要贡献

    涂国士——对传统中药及成方的标准化做出重要贡献[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7/200707081323_57543_1634962_3.jpg[/img]涂国士,药物分析化学家。他提倡药品检验的“全面质量观点”,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检定方法研究。采用现代科技研究传统中药及成方的标准化,为发扬祖国医药做出了贡献。主编中国药典1988年英文版,为对外交流开拓了道路。 涂国士,1919年6月21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四川江津。幼年丧父后流离在外,30年代初期,在延吉读书。“九一八”事变后,迁居青岛。1936年,在胶济铁路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七七”事变后,生活更无着落,辗转回川。1938年,考入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并取得“战区学生贷金”得以完成学业。毕业后有志于教学工作,曾留校任教。工作中深感缺乏实践经验,即去化工厂工作,1945年,考取首届英美奖学金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药学系学习。他想到将来从事药物化学工作,应具有坚实的药学和化学基础,因此在药学系毕业后又入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著名化学家皇家学会会员斯波林教授指导下,从事甾体化学的合成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涂国士怀着爱国之心,决定立即回国参加建设,但屡遭英当局无理阻挠,于1950年底才回到祖国。   回国后,适逢卫生部组建药物食品检验所,应孟目的所长的邀请,于1951年初到该所工作,担任调查研究课课长。涂国土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培训新人,添置仪器设备,建立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法等,使检验工作逐渐开展起来。1954年,根据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该所进行改组,涂国士任卫生部药品检验所(1962年改名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化学药物室主任,负责西药及其制剂和食品的化学检验,同时,还兼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面对繁重任务,他不断总结经验,把化学药物检验操作归纳为36项基本操作,并多次开办学习班培训人员,组织流水作业的单元操作组合,提高了检验效率。   涂国士还积极推广控制药品质量的新方法,不仅在所内组织大家学习,而且委托有关药学院开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介绍。1980年以来,涂国士还培养了药物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提高药检队伍的水平,作出了成绩。   涂国士在总结长期工作经验基础上,提出药品标准化研究和药品检验的“全面质量观点”,并在常用中药及成方研究中探索质量标准的新路,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他热心对外学术交流,先后出国15次,在对外交流中为提高祖国医药科学的声誉和促进先进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   涂国士是一位德高望重、正直、勤劳的爱国科学家。为了从事研究,他献出了许多业余时间及节假日。他为人朴实,谦虚谨慎,讲求实效,不谋私利。他从不以长者自居,非常平易近人,遇到疑难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诲人不倦,尽心竭力,既放手发挥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又勇于为下级承担责任。他勤俭节约,严守纪律,每次出国参加学术活动均将节约的外汇上交国家。   涂国士除承担繁重的药检工作外,还担负大量的社会工作,曾先后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兼药物分析分科学会主任委员,《药学学报》副主编、编委,《药物分析杂志》主编,农业部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74年起,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药物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

  • 【“仪”起享奥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table=100%][tr][td][font=FZXiaoBiaoSong-B05S][size=29px][color=#244fa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color][/size][/font][/td][/tr][tr][td][font=KaiTi][size=27px][color=#800000][/color][/size][/font][/td][/tr][tr][td][color=#a0a0a0]时间:2024-07-31 10:00:09[/color][/td][/tr][tr][td] [/td][/tr][/table][table=100%][tr][td]国中医药法监函〔2024〕116号[/td][/tr][tr][td][font=fangsong_GB2312][size=21px][/size][/font]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局机关各部门,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社会团体: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我局制定了《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align=right]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align][align=right]  2024年6月17日[/align][align=center][size=24px][font=黑体]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font][/size][/align]  标准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化是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font=黑体]一、总体要求[/font]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为契机,立足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需求,发挥标准作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作用,推动标准化战略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中医药标准化治理能力,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b]坚持统筹协调。[/b]发挥中医药标准化组织体系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中医药标准化功能定位,统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及区域标准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短板弱项,形成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b]坚持需求导向。[/b]以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中医药标准体系布局,合理确定标准重点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不断适应标准需求的变化。  [b]坚持质量优先。[/b]充分运用前沿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标准质量提高,推动标准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优化结构,提高制定效率,实现标准数量、质量、结构、效率相统一。  [b]坚持应用为本。[/b]坚持标准制定与实施并重,健全标准推广实施反馈机制,强化标准推广应用,加大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力度,充分发挥标准技术引领作用。  到2026年底,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完成180项中医药国内标准和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医药标准质量进一步提高,标准应用推广和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化科研水平大幅提升,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增强,培养450名中医药标准化骨干人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能力显著提升,标准化支撑和服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font=黑体]二、重点任务[/font]  [b][font=楷体_gb2312](一)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font]  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b]动态研究分析中医药标准需求和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标准的制定范围,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系统配套、规模适度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高中医药标准供给效率,加快中医药标准更新速度,不断提升中医药标准质量。  [b]2.强化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b]提高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行业起引领作用的国家标准以及中医药行业的产品、技术、服务和管理标准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提高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通用性和覆盖面。  [b]3.鼓励发展中医药区域标准和地方标准。[/b]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推进区域标准化工作探索与创新,共商联合制定标准、实施标准。鼓励推进中医药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的地方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  [b]4.有序发展中医药团体标准。[/b]充分发挥中医药领域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引导中医药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满足技术创新和市场的需求。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对中医药团体标准的引导和监督作用。[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1 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font][/td][/tr][tr][td][b]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b]围绕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少数民族医、器械设备、信息等,制定与颁布《中医药标准体系表》,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库,明确中医药标准制定的优先级。[b]2.制定中医药标准发展报告。[/b]总结年度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分析标准制定、推广、实施、评价现状,编制中医药标准发展报告。[b]3.推进中医药标准转化。[/b]遴选一批标准质量高、实施效果好的中医药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二)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font]  1.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b]围绕重大疑难杂病、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优势病种,制修订一批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指南。研究建立中医医疗技术命名标准体系,发布一批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老年人、妇幼、儿童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完善不同人群的治未病指南、食养药膳指南等。完善少数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医药病证分类与代码、名词术语等标准的制定。探索制定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监督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中药药事服务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调剂、煎煮规范,建立中药临床应用标准体系。  [b]2.完善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b]健全中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以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综合考虑中药材道地性、生长年份、炮制工艺等方面因素,研究制定中药材等级标准,推动优质优价。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涵盖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评价、生产标准规范性评价等多维度的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和标准。  [b]3.加快推动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制修订。[/b]健全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加强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大力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深度融合应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推进中医药数据获取、处理、储存、交换、共享、管理、应用、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多形式开展信息标准应用落地见效。  [b]4.加快中医药智能化装备标准制定。[/b]研制中医特色诊断、治疗、治未病智能化装备标准,开展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制造等器械装备的核心技术、工艺以及应用的标准研制。推进中医药器械装备共性标准等可度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促进中医器械装备规范安全使用标准制定。[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2 中医药标准制定[/font][/td][/tr][tr][td][b]1.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b]完成50项重大疑难杂病、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指南。修订一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修订20项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20项老年人、妇幼、儿童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健康干预指南。完成中医医疗服务相关管理标准5项。制定3-5项中药药事服务规范。[b]2.中药相关标准。[/b]完成30项中药材种子种苗、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生态种植技术规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及道地药材质量规范,制定中成药综合评价标准。[b]3.中医药信息标准[/b]。制修订中医药信息标准20-30项,包括中医药分类编码、技术规范、功能指引、建设指南以及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交换、数据安全等。[b]4.中医药器械装备标准。[/b]制定3-5项中医、中药、针灸器械装备核心技术、工艺及应用标准。[b]5.少数民族医药标准[/b]。完成20项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医药名词术语、常见病诊疗指南及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研究制定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医疾病分类与代码。[/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三)推动中医药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font]  1.深化中医药标准化理论、方法、技术研究。[/b]夯实中医药标准科研基础,利用科技创新助推标准水平提升,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方法、原理创新,开展中医药标准全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研究,围绕中医标准制定的关键技术环节,形成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通则,显著提升共性关键技术标准数量。  [b]2.推动中医药标准数字化。[/b]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研究,加快中医药标准与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的互动发展,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建立中医药标准数据库,开展标准数字化试点,不断提升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程度。[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3 中医药标准科技创新[/font][/td][/tr][tr][td][b]1.中医药标准关键技术研究。[/b]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数字化中医医疗服务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等多领域标准制修订技术方法及关键技术,形成系列通则不少于5项。[b]2.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研究。[/b]利用数字技术对中医药标准承载的诊疗规则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探索标准制定、推广、宣贯和实施的新方法。[/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四)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font]  1.深化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b]落实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积极践行开放包容、共同合作的国际标准化理念,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我国承担ISO/TC249秘书处工作优势,加强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加强中医药国际技术交流中的标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行业性国际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贡献中国智慧。  [b]2.推动中国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应用。[/b]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产学研联动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以中医药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医药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强化中医药标准外文版的编译。 [b] 3.推动国内国际标准相互促进转化。[/b]加大中医药国际标准动态跟踪、评估力度,发展和推动满足国际应用需求的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积极采纳引用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开展中医药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评价。[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4 中医药标准国际化[/font][/td][/tr][tr][td][b]1.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b]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及重大问题研究,动态分析及研判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医药国际标准政策研究报告。[b]2.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b]建设中方后备项目库,形成一批中方储备项目,提出ISO新工作项目提案,并推动8-10项国际标准立项和制定。[b]3.中医药标准外文版。[/b]编译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文版20项。[b]4.优化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b]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开展藏、蒙、维等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推动1-2项少数民族医药国际标准在ISO立项,建设少数民族医药ISO国际标准中方后备项目库。[b]5.ISO中医药国际标准推广应用评估。[/b]对中方主导发布满5年的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开展评估,完成5项国际标准的推广应用评估工作。[/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 (五)深化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font]  1.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b]推进中医药标准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标准全周期管理,持续优化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标准复审管理机制,完善标准制修订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管理水平。建立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协同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探索行业融合发展标准制定的新路径。调动行业积极性,对已发布的中医药标准,作为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鼓励将中医药标准纳入各级奖项评选范围。  [b]2.创新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模式。[/b]规范、引导、监督中医药团体标准有序发展,搭建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平台,鼓励社会团体公开团体标准信息,减少团体标准交叉重复。组织对团体标准开展评价,遴选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进行转化。建立以团体自律和主管部门必要规范为主要形式的团体标准监督机制。  [b]3.打造中医药标准化智库。[/b]建立450人左右的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标准化工作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充分发挥专家在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和重大决策、落实标准化改革、推进标准制修订与实施等方面的重要咨询和指导作用。  [b]4.强化中医药标准实施与评估。[/b]公开共享中医药标准信息,通过标准数字化、新媒体等途径开展标准解读宣贯。推动将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及推广应用情况纳入各级各类考核评审指标。建立中医药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常态化开展重点标准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构建中医药标准评估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开展标准质量和标准实施情况评估。鼓励并接受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标准制定活动、技术委员会工作和标准审评工作的监督。[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5 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font][/td][/tr][tr][td][b]1.建立中医药标准管理平台。[/b]配套中医药标准管理有关文件,顺畅中医药标准管理程序,搭建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平台、中医药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医药标准实施反馈平台等。[b]2.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建设。[/b]建立450人左右的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民族医药、方法学等领域,搭建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管理系统。[b]3.中医药标准宣贯。[/b]完成100个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宣传推广,编印出版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广手册。[b]4.中医药标准实施应用项目。[/b]试点开展100项中医药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推进中医药标准实施效果评估。[b]5.中医药标准评价项目。[/b]形成中医名词术语、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系列标准评价指南,示范性完成100项中医药标准的评价工作。[/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六)夯实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基础。[/font]  1.加强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b]加强对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各专业领域标准的衔接。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围绕考核评估指标统筹谋划各项工作,提升标准制修订质量,加大标准宣贯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的技术支撑作用。  [b]2.加强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机构建设。[/b]遴选若干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开展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标准化理论和基础研究,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应用实践。鼓励建立省级标准化研究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在标准发布前测试、标准发布后宣传推广的作用。  [b]3.实施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育计划。[/b]积极推动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列入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分类分梯度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不同层次的标准化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中医药标准化管理、科研、应用、教育人才以及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标准化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鼓励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参与科学技术进步奖、标准创新贡献奖等相关评选表彰。鼓励有关高校开展“专业+标准化教育”的融合教育,将标准化内容纳入培养全过程。[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6 中医药标准化基础建设[/font][/td][/tr][tr][td][b]1.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建设。[/b]围绕中医药标准制定、应用、评价等领域,建设3-5个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及协同创新网络。[b]2.深化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b]对已建立的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明确定位,优化运行,持续开展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评价。[b]3.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b]支持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医药临床人才标准化培训不少于50次。[b]4.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训指导用书。[/b]支持编纂满足中医药行业标准化人才需求的中医药标准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教材、中医药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指导用书等,不少于5部。[b]5.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b]培养20名中医药标准化领军人才,100名中医药标准化骨干人才,50名中医药标准化科研人才,50名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人才,100名中医药标准化应用人才,20名中医药标准化教育人才以及50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td][/tr][/table]  [font=黑体]三、保障措施[/font]  [b][font=楷体_gb2312](一)强化组织保障[/font][/b]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局相关业务部门、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社会团体分工负责,组织和动员行业力量推进行动计划实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合理统筹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确保落到实处。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有关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b][font=楷体_gb2312](二)加大经费投入[/font][/b]  各有关部门要合理安排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经费,通过政府投入、单位自筹、社会支持等多渠道筹措,加大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入中医药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标准制修订以及标准的应用实施评价,推进中医药标准高质量发展。强化标准化经费管理,加强项目绩效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b][font=楷体_gb2312](三)开展实施评估[/font][/b]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评估,开展行动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针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按时完成。[/td][/tr][/table]

  • 【资料】标准化随想

    今年是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里面谈到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一个纲。在新的世纪里,标准化工作如何为这个纲服务,有何设想,应该怎样看待标准化,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本上建立了标准化体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IAD人wTO的临近,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如何与国际接轨便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在新世纪要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改革,认真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化工作思路和方法,而且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理论研究,吸纳各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的标准化理 论来指导和推进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践。   对新世纪的标准化工作,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我谈一谈对标准化的本质的一点看法。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为保证这种发展变化稳定而有序,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事物和概念以及人的社会行为等制定许多人为的约束,并不断地强制或非强制地加以实施。标准和标准化就是其中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人为的约束。标准是人们根据某种需求制定出来的,是人们根据客观需要通过主观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显然这种结果取决于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正确的分析和研究。其次,这种约束及其实施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展是硬道理,标准如果脱离了市场和社会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那么这种落后的标准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第三,这种约束必须能够取得效益,这里所讲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中,更加突现了标憋的重要作用。产品、工程、服务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通过系列化、通用化、程序化、规范化等标准化的手段来建立简化和统一的秩序,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约束为了共同的、长期或短期的目的,需要经过协商来取得基本一致。总之,标准的本质是人为的约束,这种约束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并能取得效益的约束,是有关各方共同协调的结果;这种约束具有与其他约束不同的方法,如简化、统一化、组合化、程序化和综合标准化等。   从这种观点出发,标准化工作不一定拘泥于"标难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广义的。标准"也不一定都要靠政府主管部门来发布。

  • 【分享】农业标准化以及标准文献的管理-标准化基础材料之二

    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由标准化概念按行业分类衍生而来的。因此,要准确表达这一概念,首先要理解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学科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即标准和标准化。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称为农业标准化。标准化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一、前言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加以实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产品生产商品化、规范化、集约化、最终目标是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有效的监测,并贯穿于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全过程。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数量,从而形成社会化的、批量生产的大农业。  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  通过多年各地实施种子标准证明:仅种子标准化一项工作,就可使粮食单产平均提高5%~10%,特别是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实施,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效果更加明显。  (2)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如瘦肉型猪综合标准,在各商品瘦肉商品基地组织实施后,提高了瘦肉率,获得直接经济效益显著(2 500万头,每头增值10元,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提高了养殖生产标准化饲养整体水平,带动了新技术及设备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3)有利于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  70年代农村家用沼气发展很快,数量达到700万个,但没有制定沼气池型系列标准,建池无章可循,绝大多数变成废池,无法使用。80年代制定了沼气池型系列标准,沼气池严格按标准进行建设,沼气池合格率达到98%,沼气灶具的热效率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60%,每年节约原煤约80万吨。目前沼气池标准已被20多个国家采用,受到第三世界的普通欢迎。  (4)有利于安全、卫生、环境保护  如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已发布了五批标准,实施效果非常明显,既保护了农产品安全卫生,有利于人身安全、健康,又节约了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现已批准发布了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11个标准,使农药评价登记工作有了科学的技术依据和方法。  (5)有利于规范农产品购销行为和市场秩序  建国以来,农产品等级标准对于保证国家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烟草、棉花等级标准的贯彻和监督检查,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合理调整了农民、购销和企业的利益。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将成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对规范市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如种子、饲料等)不法行为,对于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汇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农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对推动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加强科学管理,保护环境和资源、扩大出口贸易,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显著的作用。    二、农业标准化工作情况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国发[1992]56号),尽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以主要农产品等级标准为重点,逐步向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面标准化发展,率先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993年,我局会同农业部、国家科委联合召开了“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与标准化研讨会”,研究建立两个体系的目标、任务、措施。1996年我局和农业部商林业部、国内贸易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和农业监测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技监局标发(1991)183号],对建立健全两个体系的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此件经国务院同意下发到各地、各有关部门。  同年10月我局与农业部联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农业标准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这次会议取得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会后即发了《全国农业标准化“九五”计划》。  全国有20个省市、区召开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国农业标准化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经验、部署了工作。21个省市、区是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召开的,7个地方是以省政府、自治区政府名义召开的。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布置。  我局主要抓了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工作并率先在主要农产品重点产区进行实施;农业监测机构的完善,开展了农业生产资料国家监督抽查、专项抽查、统检等工作。  1、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到目前为止,共有农业方面国家标准900多项,行业标准1 600多项,省级农业标准规范11 000多项。这些标准覆盖了农业基础管理、粮食与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渔业、林业、植物保护、土壤与肥料、农林机械与设备。  一批生产和市场急需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近几年优先安排了一批农作物种子、动植物检疫和病虫害测报,工程造林和农产品等级划分等急需的标准项目。  如农作物种子,经过6年16个省市试验、验证,已完成5项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包括粮食作物种子、油料作物种子和蔬菜作物种子。此外还对20种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指标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全部淘汰了三级指标,整体水平有了提高。  为规范生产、保证种子质量,又制定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等6个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适应种子加工的需要和国际种子检验技术的新发展,配套制定、修订种子包衣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规程等9项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满足实施“种子工程”的需要。  又如完成了动物检疫规程、植物病虫害预报等22项标准,这些都是生产和市场急需的重要标准。总体上说,农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  2、农业标准在主要农产品重点产区率先实施  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形式,推进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和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区的117个县。确定中心示范镇1 405个,示范村19 513个,示范户450万户,覆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禽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林业、烤烟等生产领域。  各地在实施标准过程中,配套制定了大量适合当地应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有的地方还把标准技术要点制成了通俗易懂的图表,深受农民欢迎。据初步统计,117个示范县共制定地方标准规范741项,地方技术监督部门为推广实施标准,共印发标准文本240多万册,培训人员540万人次。与此同时,示范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还制定了大量的企业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使企业发展有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  为了确保标准实施工作有序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局制定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各示范县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等,使各项示范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3、农业标准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转化一批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如水稻旱育稀植、水稻再生高产栽培、玉米地膜覆盖、吨粮田栽培、棉花丰产栽培、蓄禽快速养殖、蔬菜保护地栽培、果树矮密早丰产栽培、速生丰产林营造等,1996年达405万公顷,1997年达229万公顷。  第二、主要农作物单产显著提高。据统计,各示范县连续5年示范项目的农作物均取得丰收,增产效益十分显著,粮食单产幅度提高。  第三、示范项目的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方面,通过搞示范区质量等级普遍提高。如:新疆建设兵团103团哈密瓜示范项目,从1992年实施标准以来,哈密瓜糖度一直稳定在14%~16%,比示范前提高2~3度,使哈密瓜“甜、香、脆、酥”的优良品质得以恢复和稳定,出疆销售哈密瓜的商品逐年提高,这充分显示了标准化对于提高哈密瓜质量从而提高市场信誉的巨大作用。

  • 标准和标准化

    [font=&]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解释了秩序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就会造成的无序、浪费,甚至产生更加糟糕的事。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那如何来衡量规和矩到底是否符合当前面对的情况呢,就需要一个评判准则,那这个评判准则就是标准,那到底什么是标准呢?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下什么是标准和标准的实现过程-标准化。[/font][font=&]什么是标准呢?[/font][font=&] 唐代人吕延济在《三国名臣序赞》中“器范自然,标准无假”的题注中“器量法度出於自然,为人标望准的,无所假借也” ,这应该是我国有证可查关于“标准”的最早记录了。而“标准”一词最早出现在同是唐代人的杨倞在《荀子?儒效》中“行有防表”的题注“行有防表,谓有标准也”中。[/font][font=&]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制定和使用标准,而近代我国从改革开放后,敞开大门,与世界接轨,各种新的理论和思想开始涌入,“标准管理”理念也是在此时进入我国,而我国关于标准的定义是在198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 3935.1)中,其涵义为:“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第二号指南(第四版)对“标准”的重新定义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它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font][font=&] 1996年颁布的GB/T 3935.1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font][font=&] 在2014年的GB/T 20000.1中将标准定义修改为:“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附录A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font][font=&]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这从法律层面对标准进行了定义。[/font][font=&] 目前,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font][font=&] 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font][font=&] 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标准是自愿性的,而法规或合同是强制性的,标准的内容只有通过法规或合同的引用才能强制执行。[/font][font=&]那什么又是标准化?[/font][font=&] 标准是一个准则,而标准化则是标准实现的过程,在GB/T 20000.1中,标准化被定义为“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font][font=&]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font][font=&] 所以简单来说,标准化就是一项制定条款、制度或细则的活动;所制定的条款、制度或细则应具备的特点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内容是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这些条款、制度或细则将构成规范性文件,也就是标准化的结果是形成条款、制度或细则,一组相关的条款、制度或细则就形成规范性文件。如果这些规范性文件符合制定标准的程序,经过公认机构发布,就成为标准。所以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果之一。[/font][font=&]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font][font=&]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包括产品、过程、服务等,以及各种诸如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等,都可成为标准化对象。[/font][font=&]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font][font=&] 总之,标准和标准化是一个统一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形成标准,就要有标准化的过程;而如果有标准化的流程,就会形成标准这一最终结果。[/font]

  • 【资讯】人参标准化及产品开发获进展

    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领衔完成的“人参标准化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经过5年多的刻苦攻关取得了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近日,该项目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为解决我国人参的种植方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炮制加工和产品开发水平还较落后、应用基础研究较弱、人参生产企业研发和竞争能力还亟需大力增强等问题,2001年10月,在吉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吉林大学、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9家单位联合承担了吉林省重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人参标准化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   经过5年攻关,研究人员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揭示了中药炮制、复方中药配伍规律、组方原则及物质基础;建立了快速、简便的人参有效成分,特别是皂苷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人参基因组文库。在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还组织推广了13000多亩示范田,占吉林省全省人参生产总面积30%以上,创造利润8亿多元,并开发出多个人参高端产品。

  • 【资料】-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标准化的研究

    [b]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标准化的研究[/b] 摘要:概述了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制订中在方法验证、分析步骤、条件对比试验、干扰及分离度研究、多个实验室质量控制等内容,为方法标准化提供可资借鉴的实例。 关锐词:BHC DDT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国家标准 制订 研究[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8242]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标准化的研究[/url]文献为caj格式。下面是PDF格式的:[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0733]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标准化的研究.pdf[/url]

  • 标准化的意义在哪呢?

    [color=#333333]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尤其是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入证。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有效地迎接这些挑战,我国颁布了质量法和标准化法,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世界有关组织和国家也不断出台新标准,新规范。人们对标准的认识和要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越来越高,查询和查询标准信息已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广泛使用。[/color][color=#333333]那么标准化的意义在哪呢?[/color][color=#333333]1.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color][color=#333333]现代化大生产有两个显著特点: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前者表现为品种、质量、效率和效益。后者表现为过细的社会分工。两者都离不开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际是标准化体系,认证是对标准化实施程度的认证,所以称之为合格评定。[/color][color=#333333]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正如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在总结日本质量管理经验时说,“没有标准化的进步,就没有质量的成功。”[/color][color=#333333]2.科学管理的基础[/color][color=#333333]现代生产讲的是效率,效率的内涵是效益。179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中运用标准化原理成批制造可以互换的武器零部件,为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路。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又用标准化的方法制定了“标准时间”和“动作研究”,证明标准化可以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核算、分配都需要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都离不开标准。现代企业实行自动化、电算化管理,前提也是标准化。[/color][color=#333333]3.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color][color=#33333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在科学技术没有走出试验室之前它只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技术标准提供的统一平台,才能使科学技术迅速快捷地过渡到生产领域,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从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olor][color=#333333]所以说一套可以使办公室人员到野外施工人员,管理层到一线作业人员随时精准的查阅标准的技术是多么重要,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提高标准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共同实现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使得夯实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基础,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进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强保障。[/color]

  • 【转帖】中药国际化,标准由我创

    中药国际化,标准由我创   天士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滴丸生产线。   看现在中国医药市场的竞争,着实很令人忧虑,一方面,中国有望在未来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跨国药企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完成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制药企业既要在本土市场与外企展开激烈竞争,又还远未达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准。   除了原料药之外,本土医药产品鲜有真正走出去的。就是在中国具有优势的中药领域,中成药以药品身份进入世界医药主流市场的案例也几近于零,尽管全球对于植物药、天然药物的需求处于上升期。   对此,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感触颇深:“国际化竞争是个大的趋势,中国企业早晚要面临。”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代表我们的精神;中国企业走进去,代表我们的胸怀,敢于与西方的科学文明合作;走上去,代表我们科研水平整体的上升。”   而提高中国制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尤其是将有优势的中成药推出国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药国际化面临最好机遇     目前,随着全球对于天然药物需求的增加,以及化学药物新药研发遭遇瓶颈,中药国际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在国际社会,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天然药品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已达30%以上,国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迅速扩大,增速远高于化学药品。   一份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大约40亿人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中医药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落地发展,全球170多家公司正致力于中草药的研发,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等8个国家还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传统出口的主要产品,中药出口额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8年,中药出口额已经突破13亿美元。而近两年间,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药类产品的出口仍能稳中有增。2009年,我国中药出口达到了创记录的23亿美元,其中62%是中药提取物。传统的中医药制剂和中医药饮片出口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另外,从新药研发的全球趋势来看,化学药物的研发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平均每5000种药物中有5种药可以申报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而仅有一种可以被批准。根据《美国制药协会年报》,近年来FDA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徘徊不前,2009年批准的新药数量仅为27例,而在2004年,这一数字也只有36例。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2004年发布《植物药研究指南》,开启了植物药的审批大门,其后又承认中医药学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加上美国新医改后对植物药的门槛略有放宽,中药国际化迎来了很好的时机。   曾在美国FDA工作多年的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孙鹤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美国FDA对植物药的大门已经打开,而且越开越大,理念越来越新,有的理念转变是难以想象的。   主流市场高门槛难以攻克     虽然中药国际化迎来机遇期,但国内对于中药走进全球医药主流市场并不乐观。   一方面,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药政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中医药与西医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治疗机理与化学药、生物药单一成分、集中靶点的治疗机理完全不同,欧美国家接受中医药独特的治疗机理还需要一个过程。   换句话说,复方中药要以药品身份在欧美国家上市,要完全符合新药上市注册审批的程序,既要解决欧美cGMP认证的问题,也要解决其治疗机理、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对方所认可的问题,而且后者的难度更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既是全球第一大药品市场,也是药政管理体系最严格的市场。美国FDA要求,新药上市必须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必须在通过FDA cGMP认证的制剂车间进行生产。   孙鹤告诉本报记者,FDA对新药审批上市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以植物药为例,其程序和规范是:由药材基地(GAP)-有效成分分离(cGEP)-药品生产(GMP)-药品研究(GLP)-临床研究(GCP)到新药批准上市(NDA)。   “中药要获得FDA批准上市,必须严格执行上述程序和规范。FDA临床试验为三期,Ⅰ期主要试验药品使用剂量的安全性,Ⅱ期主要验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Ⅲ期要在重复和再验证Ⅰ、Ⅱ期取得成果的同时,进一步验证大样本状态下的药品安全性。其中,Ⅱ期临床试验很关键。”孙鹤说。   据介绍,要启动FDA的临床试验,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该药疗效明确;二是具有明确的作用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三是具有比同类药物更好的安全性。   如此严格的门槛,加上巨额的费用,以及熟悉国外技术法规人才的缺乏,将在中国使用多年的中药挡在了FDA的大门之外。科技部“中药国际化”的目标提出14年来,至今尚无一例复方中药以药品身份在全球主流市场获准上市。   建立中国的中药标准     针对中药国际化的难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梳理中药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药的研制生产标准与国际上有差距。一方面,我们不太熟悉国外的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标准。”   因此,近年来,由中国来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呼声不绝于耳,行动也一刻未停。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落户上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黄建银表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体系下制定国际标准,有利于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推行。”   闫希军告诉本报记者,中药国际化的实质是中药标准国际化。“目前,国际上没有通行的关于中药的标准和规则,中药标准国际化要‘以我为主’,实行两手抓,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推广。如果说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应该是按国际公认的GAP、GEP、GCP和GMP标准推广,以期国际认可我们的中药标准。”   沿着这种思路,天士力花10年时间建立了复方丹参滴丸的GAP、GEP、GCP和GMP标准,并在2007年启动了复方丹参滴丸的FDAⅡ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在分布于美国东南西北中地区的15个临床中心、完全按照国际公认的GCP临床试验标准严格进行,并于2010年初顺利完成全部研究。   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减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二次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FDA认可复方丹参滴丸Ⅱ期临床数据,并同意其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成功通过美国新药上市最为关键的Ⅱ期临床试验环节,恰恰印证了天士力创建的中药标准体系是科学的,是能为西方医学认可的,这种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国内制定中药标准体系指明了方向。   正如闫希军所说:“不仅仅是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了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更重要的是为世界新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把传统中药变成现代中药,把中国的中药变成世界的新药。建立了中药自己的质量标准、技术方法,建立了一种技术平台,建立了复方中药技术标准法规的对话机制,这些经验和体会的获得高于一个产品的国际化。”

  • 标准化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尤其是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入证。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有效地迎接这些挑战,我国颁布了质量法和标准化法,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世界有关组织和国家也不断出台新标准,新规范。人们对标准的认识和要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越来越高,查询和查询标准信息已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广泛使用。那么标准化的意义在哪呢?1.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现代化大生产有两个显著特点: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前者表现为品种、质量、效率和效益。后者表现为过细的社会分工。两者都离不开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际是标准化体系,认证是对标准化实施程度的认证,所以称之为合格评定。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正如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在总结日本质量管理经验时说,“没有标准化的进步,就没有质量的成功。”2.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讲的是效率,效率的内涵是效益。179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中运用标准化原理成批制造可以互换的武器零部件,为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路。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又用标准化的方法制定了“标准时间”和“动作研究”,证明标准化可以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核算、分配都需要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都离不开标准。现代企业实行自动化、电算化管理,前提也是标准化。3.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在科学技术没有走出试验室之前它只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技术标准提供的统一平台,才能使科学技术迅速快捷地过渡到生产领域,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从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说一套可以使办公室人员到野外施工人员,管理层到一线作业人员随时精准的查阅标准的技术是多么重要,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提高标准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共同实现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使得夯实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基础,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进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强保障。

  • 【分享】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摘 要:什么样的实验室算是标准化实验室?怎样建设标准化实验室?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四个行业标准,对中小学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理科教学仪器配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的形式进行了规范,这也为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为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标准化;控制点;教学仪器的保养。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已经纳入全国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议事日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装处也把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什么样的实验室算是标准化实验室?怎样建设标准化实验室?2006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四个行业标准,对中小学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理科教学仪器配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的形式进行了规范,这也为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涉及“建、配、管、用”四个方面,因此,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也应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不仅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要标准化,实验室管理和使用也要标准化,只有“建、配、管、用”都实现标准化,才算实现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这样的实验室才能算是标准化实验室。 一、标准化的定义 要想解决实验室管理标准化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了解到,标准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重复性事物”,因此,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二、实验室管理标准化的提出 实验室管理是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常说“ 建设” 是基础, “ 配备” 是条件, “ 管理” 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由此看来,实验室管理是整个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各地装备部门都为实验室管理出台过不少文件,制定过许多制度,但各地出台的文件、制度的内容不尽相同,要求也不一致,有些要求显得繁琐, 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学校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之间由于各自的职责、任务不同,工作协调上也存在问题。 根据标准化的“统一、简化、协调、最优化”原理,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工作很自然地就提上了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议事日程,通过实现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力求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达到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统一只是相对的,省与省之间在教育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但以省为单位实现实验室管理标准化还是可行的,因此,我省就在这方面作了些探索。

  • 【资料】品质管理工具之一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 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 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下面是国内某企业的《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指南,开机前应检查油位、油位计。   2)、检查设定值,将压缩机运行几分钟,检查是否正常工作。   3)、定期检查显示屏上的读数和信息。   4)、检查加载过程中冷凝液的排放情况,检查空气过滤器,保养指示器,停机后排放冷凝液。   5)、当压力低于或高于主要参数表中限定值时,机组不能运行。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   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  • 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  • 标准(ISO等)已经改变   三、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   笔者指导的甘肃山丹水泥厂经过8个月的努力,在现场管理工作标准化方面卓有成效,成为甘肃省建材行业现场管理标兵。他们提出现场管理的工作都要按照“五按五干五检”,即:   • 按程序、按线路、按标准、按时间、按操作指令  • 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线路干、干到什么程度  • 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落实   用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评价及检查每项工作,使现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下图是山丹水泥厂为了现场工作标准化而在各个岗位设立的工作管理图(工作程序图:标识所属工作职责、设备巡检线路、设备保养点、保养方法;时间序列分解图:以15分钟为单位明确所要做的事情;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具体工作内容)。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国内许多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 【分享】标准化基础概念以及ISO简介-标准化基础材料之一

    什么叫综合标准化?   综合标准化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标准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形式之一,是在现代条件下保证原料、材料、配套产品和成品标准化整体协调一致性的重要标准化方法。  综合标准化是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具体的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准化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综合地解决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可以这样说,综合标准化的实质就在于使那些能够保证产品达到最佳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所有相关要素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和最佳关系。  综合标准化以标准化对象的整体最佳效益为目标,对包括设计、工艺、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配套制品、技术手段、生产准备、检验方法等综合考虑,进行整体标准化。 什么叫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为技术标准。它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技术标准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标准化对象特征和作用,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按其标准化对象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可分为零部件标准、原材料与毛坯标准、工装标准、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及检查标准等;按标准的强制程度,可分为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按标准在企业中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公司标准、工厂标准和科室标准等。 什么叫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称为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按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 概念和符号标准;2) 精度和互换性标准;3) 实现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4) 结构要素标准;5)产品质量保证和环境条件标准;6) 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7) 管理标准;8) 量和单位。 什么叫产品标准?   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称为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分别由国家、部门和企业制定;它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是产品生产、质量检验、选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洽谈贸易的技术依据。  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 产品的适用范围;2) 产品的品种、规格和结构形式;3) 产品的主要性能;4) 产品的试验、检验方法和验收规则;5) 产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什么叫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例如:试验方法、检查方法、分析计法、测定方法、抽样方法、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生产方法、操作方法及包装、运输方法等 什么叫术语标准?   以各种专用术语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称为术语标准。术语标准中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外文对应的词等。 什么叫符号代号标准?   以表示事物和概念的各种符号代号为对象制定的标准,称为符号代号标准。这种符号和代号具有准确、简明和不易混淆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及安全等方面,也常常作为科学技术上的一种共同语言。

  • 标准化实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尤其是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市场的准入证。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有效地迎接这些挑战,我国颁布了质量法和标准化法,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世界有关组织和国家也不断出台新标准,新规范。人们对标准的认识和要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越来越高,查询和查询标准信息已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广泛使用。那么标准化的意义在哪呢?1.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现代化大生产有两个显著特点: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前者表现为品种、质量、效率和效益。后者表现为过细的社会分工。两者都离不开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际是标准化体系,认证是对标准化实施程度的认证,所以称之为合格评定。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正如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在总结日本质量管理经验时说,“没有标准化的进步,就没有质量的成功。”2.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讲的是效率,效率的内涵是效益。179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中运用标准化原理成批制造可以互换的武器零部件,为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路。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又用标准化的方法制定了“标准时间”和“动作研究”,证明标准化可以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核算、分配都需要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都离不开标准。现代企业实行自动化、电算化管理,前提也是标准化。3.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在科学技术没有走出试验室之前它只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技术标准提供的统一平台,才能使科学技术迅速快捷地过渡到生产领域,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从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标准查询网站看似内容全面、功能完善。但是存在局限性:限制了移动终端(手机用户)的查询体验、查询系统涉及多个行业,看似全面实际实用度不高,普遍存在以下局限性:1.PC为终端查询系统。绝大多是标准网站的终端系统为PC机,这样就限制了移动终端(手机用户)的查询体验。2.大而不精、大而不全。多数标准网站貌似很庞大,可以提供所有行业的标准,但没有考虑为某个行业或企业进行定制。3.企业标准更新不及时。个别查询网站(如标准网)可以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T/CEC)、南方电网企业标准(Q/CSG)、中国石化企业标准(Q/SH)等企业标准查询功能,但存在标准过期没有及时更新、新颁布标准没有录入等问题。4.缺少在线阅读功能。多数标准网站提供标准有效或废止、标准发布信息的查询,但对于标准的内容需要单独下载查询。5.缺少模糊查询功能。个别网站虽然可以在线阅读,但提供的照片、PDF等版本,用户既无法根据“关键词”迅速检索到相关标准条款,也无法根据需要复制粘贴相应条款。6.查询界面、方式与查询需求不符。所有查询网站,是基于“专业/类别——标准号/标准名称——标准内容”顺序查询,也就是说查询人员要先知道标准名称或标准号,然后一个个去通读,找到“贴切”的条款;不能按工程建设特点“工程/管理类别——专业/管理类别——专业/管理内容”的形式查询,即“想查询的内容,查找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内容”。鉴于上述局限性,因此绝大数“工程人员”急盼一种便捷的标准查询平台:既可以PC终端查询,也能移动终端查询;既可以查询标准的有效性,也可以查询标准内容;既可以下载保存,也可以在线阅读;既可以在线阅读,也可在线模糊查询;既可以按标准名称检索,也可以按关键词快速检索等。作为工程人员(项目管理方、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监督人员),在项目建设期间,需要根据项目类型、工程阶段、管理内容、专业工程等查询大量的国家、部位、地方、企业甚至是国际标准。因此建立一个便于“工程人员”使用的专业的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环境及项目管理的标准查询系统尤为重要。标准实施根据分部分项抽取标准条文,确定适用规范及条文;依据规范创建检查记录,提升标准执行效果。借助平台发起定制化的检查,帮助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严查管理漏洞。辅助用户贯彻落实三大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标准化程度。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完成标准查询平台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补充原有的以纸张推动的标准查询系统,提高标准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共同实现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使得夯实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基础,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进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强保障。

  • 【资料】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

    7月11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党组书记李传卿出席成立大会并为受聘委员颁发了首批中国标准化科学家、首批中国标准化专家证书和委员聘书。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主持会议并宣读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立的决定》和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李传卿代表总局党组对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十一五”规划对我国的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化工作者任重道远。专家委员会的组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委员会结构科学合理,一定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进一步为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建立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发挥顾问作用。他表示,专家委员会是整个标准化知识的宝库,必将对推进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由23位标准化科学家和标准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由刘源张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国务院参事郎志正担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是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机构,是中国标准化领域的思想库和智慧库。成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新形势,构建一个高层次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和资源共享平台,科学规划我国标准化各项事业发展,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充分发挥各领域标准化专家作用,提高标准化工作科学决策的水平,使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和重要技术标准充分满足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自主创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成立大会结束后,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还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编制情况的报告。专家委员会原则通通过了委员会章程,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草案)》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相关信息: 7月11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11位两院院士,一位国务院参事,一位原IEC副主席和15位标准化专家组成。委员会的成立将对我国标准化重大问题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十一五”标准化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委员会成立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 记者:国家标准委为什么要成立一个作为高层咨询机构的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 刘平均: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抓紧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标准化工作,涉及一些事关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和重要技术标准。这些都是具有很强前瞻性、宏观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我们认为,确保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成立高层次的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形成标准化领域的专家咨询机制,专家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提出建议,可以提高标准化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使标准化工作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我们成立了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 记者: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要参与哪些重大问题的咨询,要在哪些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刘平均:标准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推动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中涉及很多重大问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对国家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出指导意见;对标准化事业发展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改革措施、重大举措提出咨询意见;对标准化重大科技项目提出论证意见;对重要技术标准的制修订进行指导和协调;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以我国为主形成国际标准的前瞻性战略提供决策建议。 记者:我国标准化工作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 刘平均:成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委已经确定、将要陆续推出的12项自主创新的举措之一。主要措施还包括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以龙头企业专家为主体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新机制,设立标准化创新贡献奖,改变现行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确立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实行标准化工程师制度,构建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增设全国性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解决我国标准老化、提升国家标准水平,以科研带动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统一、权威的国家标准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等。这些创新措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对我国实施标准战略,实现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对各项自主创新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发挥重要的作用。

  • 检测流程标准化

    在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实验室定义为:从事检测、校准、与后续检测或校准相关的抽样中一种或多种活动的机构。在企业、高校、及专门的检测机构中,实验室活动多种多样,也是提供公平、公正、有效的检测结果的重要场所,但是,要保证提供的结果是有效、准确的,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是稳健的,那么就需要检测标准化。所谓检测标准化,就是对检测活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检测活动的每一流程、每一操作程序进行分解,以规章制度、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检测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稳健、高效、省力的检测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实验室管理水平的两大指标。创新及改善是使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实验室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实验室的技术和管理都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也不会持续的提升。对于实验室开展的检测活动,按照流程通常可以分为:收样、记录、检测任务的下达流转、测试前确认、检测实施、数据处理、报告出具、检测后样品处理。1收样由于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样品的接收、流转、保管、处理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及控制。通常情况下,接收样品需要送样人填写“检测申请单”或“检测委托单”,申请单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内容:1)样品编号 2)委托方 3)检测依据 4)样品名称 5)样品编号 6)检测类别:如委托检测、仲裁检测、型式检测、其他检测等 7)样品的来源和特性描述等,如样品数量、样品描述、包装方式、储存要求等 8)样品提示 9)检测方法要求 10)委托方信息 11)报告类型 12)报告形式 13)委托方签字。其中要特别注意填写样品提示(性质、大概成分)一栏,注意样品的异常情况及唯一识别编号,并按规定程序控制检测过程的传递。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样品的识别编号规则,此规则各个实验室不统一,但是,基本涵盖yy-mm-XXX(年-月-编号)。

  • 如何计算标准化漂移系数alpha,beta?

    Spark-OES中标准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也是Spark-OES区分于AAS、ICP-OES及ICP-MS等传统湿法分析非常重要的特征,其标准化概念也是其灵魂所在,如何计算标准化漂移系数alpha,beta?此外,如何判断分析前是否应该标准化?

  • 2022年度中国标准化十大新闻事件

    [b]2022年度中国标准化十大新闻事件[/b] 来源:中国标准化杂志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三年抗疫终见曙光,这是值得铭记于史册的一年。这一年里,标准化事业依然欣欣向荣,在维稳、强基、促发展、国际化方面建树颇多。《中国标准化》杂志社集纳了一年中标准化领域重要新闻事件、出彩新闻人物、具有较大反响的新出台标准,经专家评议,推出了年度评议结果,让我们用这种形式回忆标准化的2022年。[size=20px][b]1. 16部门印发贯彻实施《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b][/size]  7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印发《贯彻实施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共33条,就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提出具体要求。  制定《行动计划》是为贯彻实施《纲要》,明确2023年年底前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任务落实,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b]2. 国家标准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b]  2月23日,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规范团体标准化工作,促进团体标准优质发展,经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标准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b]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b]  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第59号令,修订后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第10次局务会议通过,予以公布,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办法》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为落实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基础上,结合国家标准化工作实践,调整了国家标准的具体范围。二是为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和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和各阶段的工作要求。三是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标准需求和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明确了国家标准在制修订程序、组织管理、实施监督等方面的新要求。四是为促进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从实施到制定的反馈机制和标准更新机制。[size=20px][b]4. 国家标准委开展2022年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确定中国主题为“ 数字时代的标准化”[/b][/size]  2022年10月14日是第53届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世界标准日的国际主题确定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并发布国际祝词。为彰显数字时代标准化发挥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标准的数字化转型,标准委将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数字时代的标准化”,同步发布中国祝词。[size=20px][b]5. 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b][/size]  10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为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size=20px][b]6. 我国代表队勇夺第17届国际标准奥林匹克竞赛白金奖[/b][/size]  2022年8月23日-25日,第17届国际标准奥林匹克竞赛通过线上方式举行。由北京市十一学校崔嘉起、蒋誉航、赵逸平组成的高中代表队勇夺白金奖,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北京中学等三支队伍分别获得ISO特别奖、金奖和铜奖,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第十七届国际标准奥林匹克竞赛为期三天,通过线上方式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卢旺达、日本、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40支初、高中队伍,共120名学生参加了本届竞赛。[size=20px][b]7. 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闭幕 中国代表团取得积极成果[/b][/size]  3月1日-9日,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WTSA-20)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共有来自成员国、部门成员和区域电信标准化组织的近千名代表参会。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议题讨论,来自中国产业界的13名专家成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相关研究组主席或副主席,携手各国共同推动“加强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与非无线问题相关的标准化活动(第92号决议)”等决议修订并获批准,为进一步加强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界的技术标准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是ITU-T最高级别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对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研究确定了2022-2024年研究期ITU-T的研究组结构、工作任务、研究组主席和副主席人选等重要事项。[size=20px][b]8.“ 2035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启动[/b][/size]  2022年3月1日,“2035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  “2035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围绕双碳目标研究2035年前全面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领域战略布局,建立二元结构互为补充、统一协调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框架及分阶段重大标准项目建议清单 探索绿色低碳前沿领域创新技术与国际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布局技术路径 研究温室气体管理等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标准制修订策略及重点方向 建立绿色低碳领域强制性标准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机制等内容。研究成果将重点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重点任务和有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提供政策咨询建议。[size=20px][b]9.首个技术法规主题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b][/size]  7月23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柳经纬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法治、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技术法规研究”(21&ZD192)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本项目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10月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国务院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提出的“建立法规引用标准制度”的积极回应,旨在通过技术法规这一载体,建立法律法规与标准协调机制,运用标准支撑法律法规落地实施。[size=20px][b]10. 2022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召开IEC中国首个分支机构落户南京[/b][/size]  8月20日,2022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出席会议,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致辞。在大会开幕式上,与会代表共同见证了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的成立。

  • 【转帖】新世纪标准化展望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个什么样子,标准化将采取什么形式,现在还不可能说得很清楚。但是,我们现在不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都会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性事态正在发展:当代人类正在为迈向高技术的信息时代而进行科技知识和经济实力的准备,在一些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国家里同样也在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准化做 认真的准备。现在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未来标准化发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有:   1.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把标准的国际化问题提到了每个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国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成了标准国际化的强大推进器。在1977年签订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又称"标准守则")中规定:在一切需要有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地方,当已经有国际标准或相应的国际标准即将制定出来时,参加国均应以这些国际的技术法规或标准的有关部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依据,目的是为了克服因各国标准的不一致而造成的技术障碍。这一国际准则的确立,不仅促使国际标准化活动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而且使全世界都认识到采用国际标准是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并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国际标准的内容和水平,直拉关系到各国的资源状况,生产技术水平和出口竞争,某国或某企业标准为世界所公认,不仅本国企业的生产轻车熟路,而且在贸易上也会先声夺人。可以预料,在新的世纪里,国际标准制订权的争夺,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必将越来越激烈。   2.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将逐步让位于知识经济,传统的工业标准化必将发生重大变革。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标准化是同工业经济的特点和要求相适应的。例如建筑在细密分工基础上的大量流水生产方式,必然要求每一个零件、甚至每一项操作都要标准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虚拟化和柔性化,这就必须开辟标准化 的新形式,以适应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要求。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是划时代的转变,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质的飞跃。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以及为适应市场需求而采取的全新的产品开发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虚拟技术,网络、数字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都将向传统的工业标准化发起挑战。信息时代的标准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标准化,它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方法,不可能是工业化时代的简单复现,而是要按照信息化社会和信息技术的特点重新构筑。曾担任ISO主席的山下勇预言:国际标准作为整理、编纂科学和技术成果并将其提供给全世界的工具的作用,在"信息社会"时代仍将保持不变,但是其工作规则将有所变化,我们将不得不更多地注意国际标准的三项功能:即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结构的基础;作为控制信息流动的工具(过量信息的控制功能);作为信息的存储库。继承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创新。例如新材料的开发对新技术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的标准化同样也是重要课题。新材料没有标准不行,但却不能像以往那样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反复修改,而是要在极短时间内把标准制定出来,才能赶上新技 术发展的速度。有些技术成果转向应用需要有相当的条件,标准化要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创造条件。就生物工程技术来说,从开发阶段的细胞培养等基础性工作开始,直到接近实用化阶段的重组DNA技术,横跨广阔的学科领域,到了实用化阶段,成为最难下手的标准化领域,然而这个领域恰恰应该抢先下手开展标准化。除此之外,由于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以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C(计算机辅助管理)、CAQC(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MRNI(制造资源计划)等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将提出一系列紧迫的标准化课题。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标准化将发挥重大作用。正像工业化社会里有一系列难题需要通过 标准化来解决一样,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里将有更多更难的课题需要通过标液化来解决。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结果是信息形成网络。不论是一个企业内部还是一座建筑物的网络,部在从局部地区网络,向着范围更广的、包含更多企业、甚至向全世界规模的网络扩展,它的终端正在进入每个家庭。如何使种类各异的、不同厂家制造的信息设备(包括软件),构成网络时能准确而有效地工作?这方面的标难化已经成为当代和未来社会的重大课题.   保护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社会发展中最需要开展标准化的领域。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淮在国际上被认同的程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速度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经济时代取代另一个经济时代,不会在一个晚上完全实现。在我们谈论信息时代、网络经济、高新技术的同时,切不可将工业经济、传统产业一笔勾销.它们将有很长二段"和平共处"时期;固然高新技术产业、网络经济具有超常的经济增长力,可做为未来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但工业经济和某些传统产业仍有自己的优势和必不可少的作用,正确的做法可能是要走结合之路,也就是用新技术改造旧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于像我国这样的经济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国家来说,这是必由之路。这样一来,中国的标推化将面对两类经济、两代技术并存的挑战,标准化将遇到从未有过的两难选择,这真是到了需要聪明、智慧、 才能和战略眼光的时候了。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标准化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是工业化时代所不能比拟的。今后的标准化工程师,应该是站在信息技术前沿最优秀的专家,他必须突破以往狭窄的专业分工,通晓信息技术的诸多方面,并且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方能担当这个时代标准化的使命。

  • 【分享】标准化知识集锦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4377]标准化概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标准化研究所所长于欣丽研究员[/url]标准化发展史1.古代标准化李时珍《本草纲目》秦统一度量衡、文字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搏斗中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需要,逐步邮现了原始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钵口上刻划的符号可以说明它们的萌芽状态。元谋、蓝田、北京出土的石制工具说明原始人类开始制造工具,样式和形状从多样走向统一,建筑洞穴和房舍对方圆高矮提出的要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和可视为标准化“药典”;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用律令如《工律》、《金布律》、《田律》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必等"是集古代工业标准化之大成;

  • 类型标准化

    我想问下类型标准化做出来的数值和输入标钢的数值相差有点大,而且做类型标准化的时候漂移也很大,请问这是标钢的问题还是光谱仪的问题?如果做类型标准化时的数据比输入值要低,做定量分析时的数据为什么会偏虚高?

  • 新《标准化法》 解读

    [align=left]文/孙琪(华测检测 食药农化事业部)[/align][color=#444444]2017年[/color][color=#444444]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标准化法[/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发布引发了各界强烈关注,[/color][color=#444444]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促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color][color=#444444]1. [/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法》修订的背景与意义[/color][/b][color=#44444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于1988年,已施行近30年[/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贡献巨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989年施行的《标准化法》确立的标准体系和管理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1月4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新的标准化法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意义[/color][color=#444444]重大。[/color][color=#444444]2. [/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法》修订的指导思想[/color][/b][color=#444444]此次标准化法的修订,主要以解决活力与秩序的关系问题为核心,以下[/color][color=#444444]3[/color][color=#444444]点为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color][color=#444444]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不断拓展标准范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适应建设质量强国、创新大国的需求,发挥市场主体活力。3.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活动,适应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争取话语空间。[/color][color=#444444]3. [/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法》修订前后的区别[/color][/b][color=#444444]标准化[/color][color=#444444]法的修订[/color][color=#444444]以“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共同效益”为目的,[/color][color=#444444]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分类,建立了政府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及时淘汰落后标准,切实解决标准老化滞后问题。修订前后的主要区别见表[/color][color=#444444]1.[/color][color=#444444]4. [/color][b][color=#444444]结束语[/color][/b][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促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该法的修订,[/color][color=#444444]有利于更好的规范行业标准化,有利于企业提高标准化水平和能力,有利于提高群众[/color][color=#444444]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 [/color][color=#444444] [/color][color=#444444][/color][color=#444444]表1 新旧《标准化法》对比表[/color][table][tr][td][align=center][color=#444444]项目[/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444444]旧《标准化法》[/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444444]区别[/color][/align][/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范围[/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条 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color][color=#444444](一)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color][color=#444444](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color][color=#444444](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color][color=#444444](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color][color=#444444](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color][color=#444444]重要农产品和其它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color][/td][td][color=#444444]标准制定范围从工业领域扩大到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并明确标准样品属于实物标准,属于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分类[/color][/td][td][color=#444444]第七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color][color=#444444]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条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color][/td][td][color=#444444]现行法从制定主体角度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从标准效力又将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化协调机制[/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六条 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color][color=#444444]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color][/td][td][color=#444444]增设了标准化协调机制,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化奖励[/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九条 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color][/td][td][color=#444444]增设了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的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强制性标准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第七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标准是推荐性标准。[/color][color=#444444]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条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color][color=#444444]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前款规定进行立项审查,对符合前款规定的予以立项。[/color][color=#444444]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立项的,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color][color=#444444]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color][color=#444444]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取消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仅保留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级,限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范围,并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进行了职责分工。[/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推荐性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一条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color][color=#444444]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增加了对推荐性国家标准范围的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地方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二条 制定标准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color][color=#444444]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参加标准草案的审查工作。[/color][color=#444444] [/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三条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color][color=#444444]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将地方标准的制定权下放到设区的市[/color][/td][/tr][tr][td][color=#444444]团体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color][/td][/tr][tr][td][color=#444444]企业标准的管理[/color][/td][td][color=#444444]第六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十七条 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公开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企业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国家鼓励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取消了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建立了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并对公开的方式、内容等做了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公开[/color][/td][td][color=#444444]/[/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七条 强制性标准文本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国家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对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公开的规定[/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技术委员会[/color][/td][td][color=#444444]第六条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六条 制定推荐性标准,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制定强制性标准,可以委托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专家组承担相关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color][/td][td][color=#444444]现行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都应当由技术委员会承担草拟和审查工作。新标准化法对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进行了区分处理。[/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实施监督[/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color][/td][td][color=#444444]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color][/td][td][color=#444444]增加了实施监督部门,新标准化法在保留现行法“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新增“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部门[/color][/td][/tr][tr][td][color=#444444]标准实施后评估[/color][/td][td][color=#444444]第十三条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color][/td][td][color=#444444]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color][color=#444444]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其制定的标准进行复审。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经过复审,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color][/td][td][color=#444444]新标准化法增加了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的内容,并规定标准的复审周期。[/color][/td][/tr][/table][color=#444444] [/color]

  • 【转帖】标准化基本概念

    标准化基本概念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制定标准: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 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 标准备案:是指一项标准在其发布后,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或单位,将该项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存案以备查考的活动。 标准复审: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所进行的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 标准的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企业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去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 标准实施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它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 标准体制:是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根据一些要求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有关标准分级和标准属性的总体,反映了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标准化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标准化法律是指调整涉及有关标准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标准化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规和规章;狭义的标准化法律,即是指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它是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法。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 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国家标准是四级标准体系中的主体。 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地方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标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推荐性标准: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先进的企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活动。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idc或IDC。 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或EQV。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或NEQ。 图形标志:是指用于表达特定信息的一种标志。它由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几何形状(或边框)等元素的固定组合所形成的标志。它与其他标志的主要区别是组成标志的主要元素是标志用图形符号。 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图形标志。[em24]

  • 江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进程

    [align=center][b]国际标准化组织资产管理技术委员会全会在南京召开[/b][/align][align=center][b]江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进程[/b][/align][align=left] 5月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资产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51)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这是我国对口和参与ISO/TC 251工作7年来,ISO/TC 251全会及工作组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align][align=left] 本次全会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办。据国际标准化组织资产管理技术委员会主席里思戴维斯介绍,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国际资产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一经推出即成为全球广泛采纳的通用体系,目前已在10个国家以及15个区域内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该体系适用于所有行业所有规模的单位和组织,目前普遍应用于电力、煤炭和天然气、水务、港口、铁路和医疗等领域。[/align][align=left] 据了解,江苏省作为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份之一,自去年开始重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标准转化、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创新实践。江苏省今年重点构建由政府主导、市场自主的新型“江苏标准”体系,使标准供给成为制度供给的重要支撑,在今年年底前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标准化工作模式。承办本次会议也是江苏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的重要举措。[/align][align=left] 资产管理标准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学术机构、企业、社会各方面及国际资源联合起来推动。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表示,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抓标准、建平台、促推广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参与新型“江苏标准”体系建设,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全力助推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align][align=left] 据了解,本次全会会期5天,其间举办了资产管理国际标准化论坛。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资产管理技术委员会的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荷兰等14个国家的34名外籍专家和国内近百位专家参加会议。[/align]

  • 制定中药标准应需考虑“道地”因素

    制定中药标准应需考虑“道地”因素我国从“九五”时期就已进行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研究,现在仍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出台。日前南京一家企业推出“中药饮片指纹图谱控制法”,有媒体指出指纹图谱是每一味中药饮片特定的身份证,就像是DNA。所谓图谱,是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材或饮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来。北京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宝指出:“传统和现代的鉴定方法都能鉴定出是否是道地的中药材,但对于中药是否"道地"与疗效的关系现在临床医生研究很少。”据了解,现在中医开药方基本不注明药材产地。 王国宝认为,不管采用何种技术对中药饮片做鉴定,药材是否道地需要列为中药材优劣的标准。比方说杭州出产的白芷,在当地供不应求,很快在其他地方也有引种。“其他地方引种的白芷,用高科技手段做鉴定,某一成分的含量和杭白芷是一样的,但作为整体用做临床,疗效是否一样值得商榷。”现在中药疗效不如以前,关键原因是非道地药材大量充斥市场。“制定中药饮片标准是为了临床有效,考虑"道地"因素应为重要标准之一。”王国宝表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