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科院分院

仪器信息网中科院分院专题为您整合中科院分院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科院分院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科院分院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科院分院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科院分院话题讨论。

中科院分院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北京分院获2018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p   1月10日上午,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工作大会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是今年唯一获此奖项的单位。 /p p   中科院北京分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国作为获奖单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中科院与河北省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2002年,双方就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分院紧密结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共同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通过合作研究、项目落地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支撑和促进了河北省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 /p p   北京分院作为与河北省科技合作的具体实施单位,近几年已经陆续与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衡水等重点城市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以来,北京分院在河北省转移转化的科技项目累计500多项,使河北省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70多亿元。 /p p   吴建国表示,中科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条件和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在支持和服务“河北省万企转型”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做出更大贡献。北京分院将继续立足京津冀,服务全中国,调动和统筹全院资源,共同助力河北创新发展。 /p p   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河北省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省外、境外的个人或组织,每年授奖不超过5项。 /p p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5"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90110609809862220.jpg" alt=" W020190110609809862220.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5afa756b-5173-4977-8c92-cd38495284f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王东峰为获得科技合作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p p /p
  • 中科院沈阳分院服务企业 百台精密仪器免费用
    企业搞科研开发都需要分析测试仪器,这笔仪器购置费和租用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6月11日,记者从中科院沈阳分院了解到,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该院将于年底前把系统内所属单位的100台套分析测试系统(仪器)免费向社会开放,目前已开放75台。   先期开放的仪器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仪、气相色谱质联用仪、碳硫分析仪等75台分析测试仪器,能满足光学、电子、生物等众多科研领域的需求。企业要想查找自身的技术问题、解决生产技术难题,都可以来这里免费测试。 此项活动是为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部署,积极响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的号召,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和长春分院共同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一项活动内容,在年底前向社会免费开放100台套以上分析测试系统(仪器)。沈阳分院经精心组织,现将所属各单位此次先期开放的75台套分析测试仪器面向社会公布,欢迎广大企业和相关部门积极使用,使用单位可直接登录:http://www.syb.ac.cn/(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主页),点击“仪器共享”导航条。
  • 一期投资24亿 中科院成都科研中心开建
    一期投资24亿元 “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齐聚成都科学城  规划总面积1020亩,一期投资24亿元,中科院7个在蓉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整体入驻,3-5年集聚创新创业人才4000余人̷̷上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相关情况及成都科学城建设进展做了说明。据悉,四川省2016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开工建设仪式31日在成都科学城举行。该研究中心包含6大组团。  带动投资总规模不低于60亿  据介绍,中科院成都科研中心项目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020亩。其中,科学城园区用地总面积约520亩,包括整体搬迁还建用地约300亩和中科院成都分院及有关单位新建科研项目用地约220亩。同时,在科学城园区用地附近预留建设用地500亩,作为今后中科院成都科研中心的拓展区。  中科院成都分院园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李铁牛表示,项目暂定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24亿元。建成后,中科院成都分院7个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将整体搬迁入驻。同时,新建“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综合研究平台”“强震区山地灾害形成机理模拟试验平台”等平台项目。后续将带动中科曙光西部创新中心及芯片项目、国科控股产业发展基金、近代物理所重离子治癌项目,中科院光电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及光电产业园区等一批项目的投资建设,带动投资总规模不低于60亿元。  此外,中科院成都分院下一步将引进更多中科院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院地、院校和院企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力争3-5年聚才超4000人  中科院成都分院7个科院研所、高技术企业为何要整体迁入成都科学城?对此,李铁牛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共有70多个院属研究机构及企业的近800个项目在川、渝、藏进行转化,为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超过750亿元,同时还孕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在成都孕育成长的地奥集团、中科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当前,中科院正从地方和院两个方面发展需要出发,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考虑优化调整区域科研布局,提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的合作内容、合作方式与合作举措,使院地合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李铁牛表示,作为中科院在西南地区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中科院在全国布局的12个区域性科研基地之一,中科院成都分院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合作将不断深化,打造成果转移转化大平台。  李铁牛表示,中科院成都科研中心一期项目通过3-5年的建设,将力争实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4000余人,初步建成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特色鲜明、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基地。  80余个重大项目已签约落户  成都科学城如今建设进展如何?中科院成都科研中心项目落户将为其带来怎样的助力?“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将为成都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聚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批现代化研究所、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翼介绍,今年3月11日,中科院成都分院与成都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28日又与成都天府新区签署科学城园区项目实施协议,同时拟于10月31日开工建设。“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用了大约半年的时间,这又一次体现了‘成都速度’。而整个成都科学城的建设进展也无时无刻不在体现这样的速度。”  据介绍,目前,成都科学城“三纵一横”骨干道路已建成投用,区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连接“双核”的地铁1号线南延线建成投用、三期正加快建设。除了中科院成都科研中心,还新引进了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校院地合作项目。重大科技项目方面,深圳光启、中环晟天、盟升电子、吉利新能源汽车、中信戴卡等80余个重点企业签约落户科学城。  中科院成都科研中心6大组团  生物医药组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开展天然药物与人口健康、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业生物技术及现代农业等方面研究。  山地生态、文献情报及基础物理组团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开展山地灾害、山地环境和山区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以及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究,并提供西南地区资源最丰富的科技图书馆、实力雄厚的信息服务和情报研究服务。  信息技术组团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展计算机科学理论、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网络与通讯、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现代集成制造等领域研究。  有机化学组团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开展不对称合成与手性技术、生物有机、药物合成、有机合成、催化新材料与技术、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精细化工、绿色化学与工艺、功能高分子、生物医用高分子以及高分子合成与改性等领域研究。  光电技术及先进制造组团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开展光电跟踪测量、航空航天光电设备、微纳光学及微电子光学、生物医学光学等领域研究以及先进光学制造技术研究。
  • 中科院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启动 747台仪器已共享
    6月15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成员单位签约暨授牌仪式在中科院北京分院举行。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基地专业运营机构,与13家基地成员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科技部平台中心副主任胡世辉,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副主任王荣彬,中科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党组书记何岩等为13家成员单位授牌。 推动首都创新城市建设 今年3月,北京市全面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北京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全市性行动纲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则成为贯彻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重要体现。 今年6月3日,为发挥首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北京市科委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等12家单位签署了联合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协议书。闫傲霜表示,这是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推动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何岩指出,北京分院加快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对于促进《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将首都较为密集的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服务首都科技创新,是中科院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和认真落实的重要举措。 院地合作新探索 胡世辉介绍,推动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实质上是科技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建设,不仅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科技部下一步平台建设提供了借鉴。希望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在面向企业开发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对此,何岩表示,中科院历来都重视科研设备的开放与共享,“十一五”期间中科院结合区域特点与学科共性,规划部署了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推动大型仪器共享工作。同时,院地合作作为中科院特别是北京分院的重要工作内容正在扎实推进。6月12日,北京分院与北京市科委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怀柔科教产业园建设工作被列为双方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是中科院开展院地合作的全新探索,在院内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何岩说,北京分院系统研究所积极支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和咨询服务,让中科院科技资源优势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撑。 中科院北京分院院地合作处处长、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静表示,2009年,北京分院将重点通过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天津分中心和包头分中心两个技术转移平台,推动中科院科技资源向全国辐射。此外,中科院北京分院还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江山、无锡等6个工作站,下一步也将借助这些工作站推动中科院科技资源服务长三角企业需求。 良好开端 据了解,鉴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及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要求,北京分院授权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基地专业运营机构负责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基地将在3年内整合中科院京区约20亿元的可开放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其中2009年将先期开放13家研究所共15.6亿元的设备资源服务企业需求。 “今年上半年,北京分院推动了747台套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共向541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合同金额达5364万元,已超额完成了北京市科委给北京分院预设的全年任务目标。”李静介绍。 李静表示,要真正发挥基地的开放效果,必须加强对基地的有效管理和运营。随着基地的全面启动,基地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北京分院和北京市科委将发挥其相应的指导和管理职能,通过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与专业中心互动以及引入专业孵化机构和二级运营服务站,充分挖掘企业需求,推动实验基地面向企业开放。 据悉,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将深度挖掘企业需求,为研究所提供市场需求,集成各院所优势,解决企业难题。而各研究所也将针对企业难题,作好为企业的技术服务。 何岩表示,中科院将全力支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服务企业创新,为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好科技支撑工作,做到让政府满意、让企业满意、让科研院所满意。 研究所积极响应 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各研究所的积极响应。 中科院理化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的研究机构。此前,“我们偏重基础性研究,所以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高校,而针对企业单位以应用为主的研究涉及得比较少,这方面的信息也不太对称。但随着公共仪器设备逐步向社会开放,我们将加强与企业需求的更好对接。”中科院理化所测试中心光化学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李文研究员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据了解,测试中心拥有各种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主要为材料研究、材料应用与器件研究提供各种先进的分析测试和评价手段。服务范围包括:有机物分析、无机物分析、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分析、光谱分析与光学性能表征、计算技术培训等。 理化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前身为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检测室,是我国第一家独立运行的抗菌材料及其制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心主任季君晖研究员介绍,检测中心主要从事抗菌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质量检测与评估等工作,“除了国内企业,国外家电、医药行业的大企业基本上都在我们中心做过检测,主要涉及健康与微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检测。”季君晖说。
  • 中科院天津合作 微生物、雾霾研究是重点
    3月12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科技合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会议。   在座谈会上,院市双方相关负责人就双方建立科技合作以来,在共同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中科院成果在津转移转化、加快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构建自主创新高地和高端产业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汇报。   白春礼对天津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予中科院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党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国家战略不仅对于天津市是一个机遇,对于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院市双方在过去几年的合作中取得了众多成果,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多家研究所分支机构已在天津扎根成长。他表示,中科院将牢记习总书记的&ldquo 四个率先&rdquo 要求,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实施&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结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科技需求,促进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天津市实施科技型&ldquo 小巨人&rdquo 企业成长计划 根据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修订并推进《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院市合作&ldquo 一三五&rdquo 规划纲要》部署实施 结合科技服务网络(STS-Network)计划,发挥天津工生所在工业微生物领域优势,推动工业微生物生物信息网络建设 汇集中科院各类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关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科技问题,在盐碱地治理和灰霾研究等领域为&ldquo 美丽天津&rdquo 工程建设作出贡献。   孙春兰对中科院长期以来给予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和赞赏,对中科院北京分院与天津市科委共同制定的《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院市合作&ldquo 一三五&rdquo 规划纲要》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仅是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规划,也是中央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方式的创新探索,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是天津市发展的重要定位。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工作,通过双方的共同推动,院市合作成效显著,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希望,下一步继续借助与中科院的科技合作,使天津吸引并集聚更多科技成果和优秀的科研人才。最后,她邀请白春礼及研究所科研团队访问天津,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推动院市科技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副市长何树山,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施尔畏,党组成员、北京分院院长何岩,科技促进发展局、北京分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008年12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平台及技术保障条件”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出席并宣布开工。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出席开工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并讲话。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平台及技术保障条件”项目,坐落于上海岳阳园区,新建、改扩建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投资6亿元,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中,围绕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在生命科学领域布局的重大项目。   据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华仁长介绍,布局在上海市岳阳园区的“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基地”,就是中科院立足我国人口、营养与健康等领域发展,围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在长三角地区重点建设的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10”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创新二期、三期的探索与实践,中科院已经在上海形成了以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人口与健康、新药创制等领域的关键科学技术为牵引,在更大范围内调动资源、部署前沿增长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集群能力的创新基地,成为我国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之一,为上海乃至国家的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成就。   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三期工程中,根据我国人口、营养与健康等领域发展的战略需求,并紧密围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在长三角地区重点建设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基地,生命科学项目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科院院长陈晓亚指出,该项目主要面向我国人口与健康的重大科技需求,建设生命科学综合研究平台,为与法国、上海市三方共建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德国马谱学会共建的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等研究单位在感染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医学、营养学、计算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提供技术保障条件和实验设施,为形成开放共享技术的疾病系统生物学平台创造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建成后将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控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这是我国一个具有生命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基地”。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平台及技术保障条件”项目是中科院和上海市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已被列入2009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有关专家认为,它的建成将与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科研生产条件相配套,在上海形成国更加完善的硬件条件和科研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引进国际一流研究人员,对迅速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水平,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健康、营养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的科教基础设施条件,为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国科学院创新三期战略的实施做出重大贡献。
  • 中科院先进仪器设备产业化项目推荐会举办
    5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主办的&ldquo 2014年中科院先进仪器设备产业化项目推荐会&rdquo 在张家港市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半导体所、过程所、金属所等10家研究所的20名专家与来自张家港市江苏星A包装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金科创投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创投公司的代表共同参加。张家港市副市长陈进华、张家港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董建刚及中科院南京分院科技处处长尹睿等参加了推荐会。   本次推荐会参会研究所共推荐了20余项在先进仪器设备领域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成熟度均处于产业化阶段。通过本次推荐会,增强了企业对中科院先进仪器领域科技成果的了解,也增进了中科院专家对张家港市产业发展、人才政策等方面情况的了解,为促成双方合作搭建了很好的桥梁,将有利于推动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张家港市的转化和深化中科院与张家港市的全面合作。
  •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嘉兴市举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和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共同为研究院揭牌。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原秘书长竺玄、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田静、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朱志远,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孟刚、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和省有关部门领导,中科院14家入驻嘉兴的研究所领导,中科院、浙江省和嘉兴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家代表等共250多人出席了揭牌仪式。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致欢迎词,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鲁俊主持揭牌仪式。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是全国首家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事业法人性质的院地合作平台机构。研究院是在中科院嘉兴中心6年来取得快速良好发展的基础上,由中科院、浙江省和嘉兴市三方共建,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技术、人才为依托,面向国际竞争,面向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突破重大产业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引领地方未来产业发展为目标,组织前瞻性工业技术和应用研发,构建浙江省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公共孵化中试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检测服务平台。在现有建成面积11.5万平方米,科研人员505人,仪器设备1.51亿元,年转化新增产值116亿元的基础上,5年内规划投资9.55亿元,建成面积扩展到26.5万平方米、科研人员规模达到1500人,每年为浙江省转化新增产值300-500亿元,努力促进中科院项目和成果的规模产业化,支持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揭牌仪式上,研究院的新光源及其装备技术、光伏光热及其装备技术、低碳烯烃三个产业创新联盟,化工新能源研究所,听力与电子辅助技术实验室,中俄科技产业孵化园,上海物联网创业基金浙江投资中心等九个重点项目与浙江省32家行业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进行签约。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首届理事会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学家王曦担任该院技术委员会主任。
  • 中科院构建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责任体系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日前,中科院党组发布《贯彻落实& lt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gt 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构建责任体系、强化流程管理、教育先行、严肃查处科研不端行为等作出具体安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科院党组强调,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中科院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要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目标,以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为保障,坚持教育、预防与惩治并举,坚持自律与监督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是厘清责任,构建责任体系。《办法》确立了院、分院、院属单位三级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全院科研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是院科研道德委员会,院机关有关部门是分管学科领域和科研计划等科研活动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各分院是统筹协调本地区院属单位科研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成立分院科研道德建设督导委员会;院属各单位是本单位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将科研诚信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中科院学部要强化对院士的科研诚信要求和监督管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是狠抓细节,强化流程管理。《办法》要求在全院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承诺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在各类科技协议中增加和完善科研诚信条款。同时,完善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中的科研诚信审核程序。对有不良诚信记录者依规进行限制,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者实行“一票否决”。《办法》还提出试行项目、成果评审专家的“诚信档案”、强化科研原始记录、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是教育先行,融入关键节点。《办法》要求各单位充分运用传统媒体阵地、积极拓展新媒体渠道,加强科研诚信宣传,及时曝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典型案例。同时,要对科研项目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科研诚信教育。院属各单位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继续教育计划。院属高校应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四是严肃查处,紧扣学术监督。《办法》要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调查处理办法,落实科研不端案件调查责任制。坚持学术、行政两条线,注重发挥专家、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同时强调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学术处理要遵循客观公正、专业审慎、程序透明、集体决定的原则,区分学术处理措施和其他措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五是共同发力,培育诚信氛围。《办法》要求各级责任主体主动担责,共同发力,培育科研诚信氛围。全院将推进诚信信息系统的检测和评估,同时要求畅通监督渠道,主动开展调查并公布处理结果。此外,《办法》还提出要同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互动,开展科研诚信领域的合作。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验收大会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召开。通过验收后,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和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共同为上海高研院揭牌。会议由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等参加验收仪式。   根据2008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扩大)会议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院市合作协议精神,上海高研院由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研究院定位于原始创新研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产、学、用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科教机构。   上海高研院筹建工作组组长、院长封松林介绍,历经3年筹建,全院15万平方米的科研用房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1.5亿元的科研装备也已到位并运行,建成了交叉前沿与先进材料、信息科学与技术、空间科技、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与技术共5个研究部,集聚形成了一支近800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队伍,初步具备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   目前,上海高研院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以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各类项目,开展了广泛的院地、院企、国际合作。上海高研院正与上海交大、帝国理工等国内外名校展开科技合作,培养高级创新创业人才 与上海电气、壳牌等国内外企业和组织,或设立前瞻研究基金,或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进行技术开发,或成立技术公司,实现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
  •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成立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日前内蒙古包头市揭牌。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经中科院批准设立,由中科院北京分院、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政府、包钢集团联合共建,中心将立足于包头稀土产业发展和内蒙古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实际需求,集成双方的科研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稀土资源及行业基础,有效集成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为稀土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力争经过3&mdash 5年的建设,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稀土产业界知名的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并率先建成为引领和带动包头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优化提升包头稀土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展示基地,中科院稀土研究的集聚地和重大科技产出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基地。
  •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验收
    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的正式验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广东省委常委、代市长王荣等共同为深圳先进院揭牌,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市长科技顾问刘应力,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邓麦村,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深圳市政府秘书长李平、副秘书长高国辉,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出席了验收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   与会人员观看了深圳先进院筹建工作汇报片,听取了樊建平代表筹建工作组的工作汇报,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验收意见,表彰了在研究所筹建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宣布了研究所第一届领导班子。   2006年9月22日,中科院与深圳市签署了共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协议书,与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的协议书。在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的关心支持下,在筹建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筹建组和深圳先进院的创业者们,坚持“边筹建、边招聘、边科研、边产业化”,经过艰苦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年来,深圳先进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珠江三角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工作定位,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不断凝练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围绕集成工程学、健康工程学、数字工程学三大前沿领域,系统的部署科研工作。多途径多方式吸引凝聚高端科研和技术人才,建立起了一支质量较高、结构较合理、与国际前沿研究和产业发展接轨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科研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学术技术影响力不断扩大,体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大胆探索基础前沿研究与应用研发工作协调发展的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构建科研院所与企业携手创新的“双螺旋结构”模式,探索建立新型国家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体制。园区规划和建设、公共科研装备与技术平台建设等成效显著,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规范。融汇中科院和深圳市的文化,唯实求真,敢于探索,形成了勇于创造的独特文化和精神。深圳先进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筹建任务,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学科交叉、集成创新、技术预见、市场开拓”的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基本实现了“共建方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各界满意,国内外同行认同”的目标。   深圳先进院通过正式验收,标志着筹建工作圆满完成,已正式成为知识创新工程序列新的重要一员,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刘遵义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向深圳先进院筹备组各位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深港两地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共建,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今后将继续加强合作,支持深圳先进院的发展,务求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祝贺深圳先进院顺利通过验收,对深圳先进院前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该院未来得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热切的期望。他指出,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深圳先进院秉承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发扬创新无极限的先进院精神,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了三所两中心的框架,探索出了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特色优势,在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共建技术研究、工业合作与高科技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成为深圳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希望深圳先进院结合深圳市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继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人才,持续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在深圳的快速发展,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路甬祥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广东省、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等对中国科学院给予的信任、支持和关心,筹建工作组与先进院的全体职工及其家人的奉献表示感谢,并表示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深圳先进院通过验收这样一个十分值得纪念和庆贺的美好时刻。   路甬祥指出,当前,系统集成创新已经被列为三大创新方式之一,利用先进技术实现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城市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应急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数字工程学,支持数字智能城市建设的需求无限广阔,这些需求是深圳先进院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路甬祥要求深圳先进院要以这次验收为契机,进一步深刻思考,前瞻谋划未来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理念不动摇。要充分利用深圳市改革开放前沿、深港澳合作以及深圳作为高科技产业创新城市的优势,有利于集聚高科技人才的良好环境,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加快发展,创造国家科研机构服务支持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模式和典范。   第二,坚持需求目标牵引不动摇。深圳先进院是高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的机构,必须坚持立足深圳、立足广东和珠三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民生改善的需求,在需求中提炼基本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在需求中寻找发展动力,要始终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检验深圳先进院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人才队伍、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立足于培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技术转化人才的培养和高技术创业人才的培养,创造凝聚、培养人才和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的有效模式。   第四,充分重视高技术前沿领域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布局。建设坚实的学科与技术基础,开拓重要的战略应用领域,创造新的创新手段、方法和平台,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持续的知识源泉和发展动力,创造形成深圳先进院的特色和优势。   最后,路甬祥强调,深圳先进院通过验收后,迈入了一个新起点,希望深圳先进院继续按照“三满意一认同”的要求,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果,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深圳先进院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   深圳市相关委、局、区的领导,中科院办公厅、生物局、资环局、高技术局、院地合作局、规划局、计财局、人教局等机关局领导,中科院广州分院领导,中科院有关研究所领导及相关合作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至此,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五个新建研究机构的正式验收工作圆满完成。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验收会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讲话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验收会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讲话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筹建工作组组长樊建平作工作汇报     在研究所筹建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获表彰     院市领导共同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
  • 中科院瞄准地方需求推院地科技合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与有关省市领导举行了一系列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会谈,共同总结双方科技合作经验,商讨下一步科技合作大计,推动更多的中科院高端科技资源落户地方,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在来访时表示,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边疆省份,吉林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要靠改革开放,二要靠自主创新。没有创新,地方发展不能实现可持续。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要靠创新。希望推动中科院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吉林省与市场对接,与金融对接,并实现共赢。 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在来访时介绍,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江西省将围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打造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鹿心社表示,江西省已将与中科院的合作作为加快科技进步的重大举措,希望中科院在技术和智力方面给予江西支持。 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在来访时表示,贵州在过去发展过程中,视野不够宽,思路比较僵化,科技和人才资源薄弱。围绕贵州省“十二五”发展目标,希望在贵州省的新型工业化、贵州科学城建设、贵州特色生物资料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能得到中科院的科技支撑。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来访时介绍,青海是资源大省,但无论是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还是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以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青海省省长骆惠宁表示,中科院通过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计划,为青海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通过院士青海行,对青海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青海省将继续高度重视和支持与中科院的合作,为落实新一轮合作协议创造良好的科研和科技开发环境。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来访时表示,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近年来随着中央中原区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速,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对高端科技人才、高端科技成果、高端研发平台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些需求为省院合作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空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车俊在座谈中强调,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兵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民生,提升维稳戍边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中央的要求,兵团发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大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兵院合作是实现兵团跨越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白春礼在与各省市领导座谈时表示,国务院批准中科院启动实施“创新2020”规划,就是要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作出贡献,要为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作出贡献。 中科院提出的“创新2020”规划,拟从2010年起,经过10年努力,有效解决一批事关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培养凝聚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 与省市互访期间,白春礼反复向各省市代表阐述这一规划。并表示,中科院要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至2020年形成覆盖全国、特色鲜明的院地合作体系。 白春礼还表示,今后,中科院也将加强与地方科学院的合作,组建全国科学院联盟、野外台站联盟等,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促进协同创新,提升地方的区域创新能力。 据统计,通过院地合作,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在地方实现了转移转化,经济效益逐年快速增长。仅在2011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628.8亿元,利税41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3%和22.9%。 在院地合作中,中科院有力地支撑和服务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支撑和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061亿元,利税325亿元。 在座谈中,中科院与部分省市签署了十多项相关合作协议。 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李静海、詹文龙、丁仲礼、阴和俊、张亚平,秘书长邓麦村,副秘书长何岩、潘教峰,以及各有关部门、分院负责人出席了会谈活动。
  • “属实”!中科院回应停用知网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网传邮件截图4月17日,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媒体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至于何时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表示,目前并不确定,“至少今年应该没有这个计划了”。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49年11月,是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院共拥有11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等,正式职工6.9万余人,在学研究生7.9万余人。这已不是知网第一次因高昂的订购费被中断合作了。近年来,知网还多次因频繁涨价遭高校抵制,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不过,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网传知网“坚持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中科院暂停与知网14年合作“多年来,CNKI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近日,一封指责知网续订费高、续订条件“苛刻”的中科院邮件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邮件提到,自2008年以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承担全额订购费用,在全院范围内开通使用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2022年,双方就费用、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但在多轮艰苦谈判后,知网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随后(4月15日)中科院图书馆面向全所用户发布了一则《关于即将停用CNKI中国知网的通知》,证实了中科院将不再续订CNKI中国知网。通知同样称,200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院文献购置经费全额订购、为全院研究所开通了CNKI(中国知网)的使用访问。近期,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就2022年全院续订CNKI方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CNKI数据库的全院访问将在4月21日停止。”官网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端于1950年4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图书管理处,1951年2月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4月17日,中科院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红星新闻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至于未来是否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介绍,“现在不好说,至少今年应该是没有这个计划了。”一名中科院学生也表示,学校图书馆早在4月初就发布了停订知网的调查问卷,向学生征集意见。“4月13日下午,我们所就发布了邮件通知,称4月中下旬起停用。”“知网停止服务后,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上述老师介绍称,目前中科院研究所已开通万方数据库(增强版)、维普数据库,对CNKI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以后可以用万方和维普替代,应该80%的文献都能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4月14日,中科院发布试用2022年万方数据库的通知有媒体注意到,4月14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官网就发布了一则试用开通2022年万方数据库的通知,称已开通了万方数据库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权限,即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万方数据库面向全院124家研究所,开通资源内容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增强版)、中文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受较大影响的是知网独家刊1330种,他们将无法通过知网获取全文,在其他平台上获取的可能性也不大。”“虽然不能一站式搜索,麻烦了一些,但是部分资源还是可以找到。”上述心理研究所研究生说。
  • 中科院颁发2021年度系列奖项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在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了2021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促进发展奖,以及2021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二维碳石墨炔研究集体、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地面应用系统研究集体、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饮用水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集体、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研究集体、高能物理研究所慧眼空间天文望远镜研究集体,以及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力学研究所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相关研究集体等8个研究集体和2名个人获2021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魁、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汤秋鸿、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奇慧、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栋、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游经碧、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恺、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英杰、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伟、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获2021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轻型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团队、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团队、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一代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产业化团队、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学影像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与转化团队、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玉米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研发与应用团队、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潜龙”系列深海资源勘查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团队、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黑土地退化机理与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团队、水生生物研究所生物生态协同的水质改善和稳态水生态系统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团队、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团队、武汉分院科技合作团队获得2021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此外,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献华、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文涛获评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赵景柱、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崤峣获评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恒、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文获评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人工合成淀粉团队、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站科学实验柜研制团队获评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  据悉,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予中科院院属单位在近五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研究集体或个人。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表彰中科院一批在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专家。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表彰中科院科学技术研究面向国家地方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团队。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授予在中科院各个战线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尤其是在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 中科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天津开发区揭牌
    日前,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与吉尔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天津开发区举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盛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阎锡蕴,开发区管委会副巡视员贾守月,天津市科委及滨海新区科委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王盛在致辞中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领域的重点科研单位,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平。吉尔生物科技公司是正在天津开发区茁壮成长的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先进,发展前景良好。此次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对于发挥各自优势、探索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盛表示,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双创工作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氛围。天津开发区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迸发出了创新创业活力。当前,开发区更加重视创新驱动的力量,立足发展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搭建更多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和企业,促进“产学研” 在开发区更好地融合发展。他说,开发区将以本次揭牌活动为契机,加强与中科院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以开发区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承接更多首都资源,促进更多的医药研发、医药行业总部经济向开发区转移。同时,天津开发区将一如既往地为吉尔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全力推动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表示,该联合实验室项目是中科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此次在天津开发区实现落户和转化,离不开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她说,该项目在开发区的落户将会推动中科院和开发区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更多科研项目在开发区实现成果转化,实现多方共赢。  据了解,吉尔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由院士带领,在纳米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全球领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此次与中科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项目位于开发区中区,使用技术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教授世界首创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的创新性突出,系首次合成具有肿瘤识别和催化显色的双功能纳米材料,首次将纳米磁颗粒特性应用于临床检测,将对未来的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点项目。  开发区委办、科技局、教文卫体局、人社局、中区办和投促局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与吉尔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天津开发区举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盛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阎锡蕴,开发区管委会副巡视员贾守月,天津市科委及滨海新区科委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王盛在致辞中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领域的重点科研单位,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平。吉尔生物科技公司是正在天津开发区茁壮成长的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先进,发展前景良好。此次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对于发挥各自优势、探索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盛表示,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双创工作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氛围。天津开发区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迸发出了创新创业活力。当前,开发区更加重视创新驱动的力量,立足发展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搭建更多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和企业,促进“产学研” 在开发区更好地融合发展。他说,开发区将以本次揭牌活动为契机,加强与中科院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以开发区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承接更多首都资源,促进更多的医药研发、医药行业总部经济向开发区转移。同时,天津开发区将一如既往地为吉尔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全力推动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表示,该联合实验室项目是中科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此次在天津开发区实现落户和转化,离不开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她说,该项目在开发区的落户将会推动中科院和开发区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更多科研项目在开发区实现成果转化,实现多方共赢。  吉尔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由院士带领,在纳米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全球领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此次与中科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项目位于开发区中区,使用技术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教授世界首创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的创新性突出,首次合成具有肿瘤识别和催化显色的双功能纳米材料,首次将纳米磁颗粒特性应用于临床检测,将对未来的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点项目。  7月15号,中科院“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与吉尔生物科技公司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在天津开发区举行揭牌仪式。截至目前,中科院与本市合作了400多个项目,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纳米酶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它指的是一类纳米材料本身具有酶学特性,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产生如同天然酶一样的催化效率。中科院与吉尔生物科技公司共建的联合实验室项目,使用技术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世界首创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首次合成了具有肿瘤识别和催化显色的双功能纳米材料,首次将纳米磁颗粒特性应用于临床检测,可以实现快速检测,手术期间快速定性分析、准确率高等特点。这次,落户天津开发区的吉尔生物科技公司希望从一个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吉尔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德玺说:  张德玺:因为有了纳米酶技术,颠覆性的产业升级,联合实验室立足于把新技术做成新产业,带动一系列在临床诊断上的革新。比如在检测艾滋病的时候,有一个窗口期,如果灵敏度低的时候,窗口期很长,但是随着灵敏度提高,检测期会逐渐缩短,我们这个技术就可以在检测窗口期,缩短过程,更早地发现疾病,这是对临床的变革。它有很多应用领域,可以用于肿瘤诊断,也可以用于传染病诊断,也可以应用于癌症筛查,它是新产业,是一系列产业带动。这对我们吉尔的技术是很大的提升。  吉尔生物科技公司在开发区建设的生产基地包括车间,技术研发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通过搭建联合实验室,公司和中科院双方将建设开展全球领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说:  李静:因为纳米酶这个技术还是比较前瞻的,基础性的第一研究,在国际上,中科院也是首次提出,但是对于技术成果到应用有个过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中科院是科学创新主体,技术要是要依托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把技术和应用做好,才能为产业突破奠定基础。  据了解,从十二五开始到现在,中科院已经有400多个项目与本市开展合作,包括共建联合实验室、园区等形式。其中,在本市,近年来陆续有中科院共建的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中心等。十三五期间,中科院还将继续与本市小巨人企业等开展合作,推动更多科研项目在本市实现成果转化。李静说:  李静:十二五期间,我们有组织、策划、共建园区这种聚集效应,帮助小巨人转型升级,研讨、研发,共建实验室,我们在十三五期间,既要围绕天津市提出的产业先进制造做一些成果转化和孵化,在研发,像纳米酶这种技术,做些研发布局,在生物医药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去推动。我们会组织全院力量要推动,推动天津的经济技术发展。
  • 中科院湖北育成中心生物技术工程化中心揭牌
    近日,中科院湖北育成中心生物技术工程化中心在武汉举行了揭牌仪式。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中科院武汉分院副院长袁志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吴四发、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吴新潮及湖北省发改委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有关领导就本中心的定位和建设规划作了简要汇报。生物技术工程化中心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与湖北省科技合作的成果,也是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下属的二级机构。生物中心前期已投资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的购置。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作为生物技术工程化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将在技术、人才上给予大力支持。生物中心将以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发展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和分离纯化等生物技术。   湖北省科技厅郑春白副厅长发表讲话说:生物中心的成立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希望中心在为产业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能探索出一条工程化的路径,并密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保持沟通与合作,争取各方面资源的支持。省科技厅将会密切关注生物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揭牌
    5月18日,乘着2010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的契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揭牌仪式在常州举行。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熊有伦,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蔡鹤皋,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谷孝鸿,合肥研究院院长王英俭、党委书记匡光力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2007年3月,常州科教城与合肥研究院共建常州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斗,研究所着力为常州市企业搭建先进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已经建成先进装备虚拟样机、智能自动化工程、机器人应用技术、精密加工与检测、汽车电子技术、半物理仿真验证6个实验室。2010年初合肥研究院和常州市整合中科院常州中心合肥研究院分中心、合肥研究院智能车辆技术中心和常州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共同组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并注册为地方事业法人单位“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建制齐全,领域完整,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为学科方向。
  • 中科院“晒”科技成果转化账单 老问题需新解法
    p   3月29日,中科院向社会公布了一份账单:去年中科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3831.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68% 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利税472.44亿元,比上年增长6.83%。其中江苏、广东、河南、浙江、安徽、山东、重庆、辽宁、吉林、湖南、陕西、北京等12个省市的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均达到100亿元以上。 /p p   一份相当漂亮的账单。 /p p    strong 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strong /p p   记者注意到,去年上半年,国务院印发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下半年,中科院和科技部又印发了《中科院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一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纷纷出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依然不易。 /p p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成果,靠政策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守着“金山银山”却只能卖出石头的价钱,“指导意见”好像也不能直接“变现” 而“象牙塔”里的高新技术想要走进产业“接地气”,拿着“方案”仍旧迈不开前行的脚步…… /p p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个老问题。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是简单的问题,它必定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刘中民院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如果有100个条件决定它能够成功,那成功就得是这100个条件必须都具备,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就可能导致失败。 /p p   烟花三月,油菜花开。记者在苏南苏北采访,想在这个经济大省,寻找科技成果转化的那些“条件”。 /p p    strong 你看得清市场需求吗 /strong /p p   科技成果要想转化为商品,首先得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市场到底需求什么,可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清的。 /p p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研究强激光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的激光专业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有个实验室,在国内最早开展粒子计数研究。早期它将此技术成功转给一家从事洁净实验室洁净度检测的公司。当PM2.5为社会关注时,实验室就开展对PM2.5的检测研究,并研制了检测仪器。但这种仪器又大又重,市场反馈很差。研制整个PM2.5检测仪器显然不是实验室人员的优势。 /p p   但在上海光机所与南京开发区2012年共建的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情况发生了逆转。通过南京激光院与生产空气净化器企业合作,科研人员把这项检测技术结合到相关产品中。他们研制出PM2.5的检测模块,把模块嵌入到企业产品中,结果,这款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p p   市场需要针对PM2.5的检测技术,但不见得需要你生产的净化器或空调。 /p p   找准技术的市场定位,这或许就是刘中民院士所说的“成果转化需要的N个条件”中的一个。不论国务院、科技部、中科院或其他部委有多少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也不论你的技术多么先进,找不准市场定位,市场就不会向你张开双臂。 /p p    strong 专家点评 /strong /p p   陈卫标(上海光机所副所长、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院长):上海光机所与南京激光院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前者定位于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和重大基础研究,作为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持续输送原创性科技成果 而后者则承接这些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眼睛紧盯着市场需求,开展技术服务、产业孵化与产业集聚。南京激光院的建立,使得上海光机所原来多项难以转化或沉睡的科技成果,在研究院进行“二次开发”后成功获得转化,显著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p p    strong 思想解放才能点石成金 /strong /p p   科技成果的转化有时也要突破常规。 /p p   苏北盱眙县盛产凹凸棒石,其储量占世界总量的48%,国内总量的74%。这是一种黏土,属天然纳米结构矿物材料,被广泛用作吸附剂、悬浮剂、支撑材料、补强材料和功能材料等。 /p p   1990年代,美国大量采购中国的凹凸棒石,买一吨矿石仅100元人民币,然后又以产品形式卖给我们,每吨2万多元人民币。盱眙县副县长章文风说:“由于缺少科技支撑,以前我们的凹凸棒石主要是出售原料。”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盱眙凹凸棒石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寻找能够“点石成金”的科技专家却有障碍。 /p p   国内有研究凹凸棒石的高手。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王爱勤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全世界发表凹凸棒石SCI论文最多的作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2件,其中获授权45件。 /p p   然而,要让国立科研机构的高手专家到一个小县城里建立中科院的研发中心,这在以前还没有先例。 /p p   中科院南京分院力推与盱眙县的合作。2010年6月,中科院与盱眙县政府共建了“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王爱勤受聘主任。中心先后引进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宁波材料所、广州能源研究所,以及常州大学等单位共同构建了“学科交叉、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产研共融”的凹凸棒石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现在盱眙凹凸棒石的年产值已由2010年的不足4亿元增长到20亿元。科技部还将“盱眙凹凸棒石特色产业基地”列入第二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 /p p   国立科研机构的参与,激发了盱眙的创新热情,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使盱眙能够“点石成金”。 /p p    strong 专家点评 /strong /p p   周健民(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过去中科院建立这种研发中心,至少是在地级市建立。在县级建立这种研发中心还没有先例,但盱眙县有强烈的科技需求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中科院又有强大的研究实力。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这里成立了中科院院省合作的第一个县级研发中心。事实证明,盱眙研发中心对凹凸棒石的产业促进作用极大。 /p p    strong 成果转化需要“唱戏”的平台 /strong /p p   科技成果转化难,高技术成果转化更难。比如纳米技术的转化不但对技术要求高,对研究条件、设备的要求也高。中小纳米企业要转化成果怎么办? /p p   2009年底,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成立了。这个第一家落户苏州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定位于纳米科技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主要围绕能源、环境、信息、生命与医学等领域开展研发工作。 /p p   苏州纳米所致力于成果转化:在国内第一个实现GaN基激光器产业化,是国际上能够生产氮化镓晶片的少数单位之一 高性能纳米碳纤维技术实现碳纳米管批量化生产 印刷电子技术也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 /p p   纳米研究和生产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许多刚刚起步或规模不大的纳米产品企业是买不起微纳加工与测试设备的。为了推动整体创新,在中科院和苏州市的支持,苏州纳米所投资建设了纳米加工、测试分析和生化平台3个纳米技术公共平台。其中的纳米加工平台是利用微纳米尺度的加工手段进行电子、光电子器件、微纳光机电系统、生物芯片和各种传感器开发的技术支撑体系,它与一系列的测试系统,满足了科研单位和企业小批量的加工需求。 /p p   目前,这3个公共平台年均服务客户300余个,累计服务机时超过40万机时,服务金额超过2亿元。 /p p    strong 专家点评 /strong /p p   周旭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平台的对外开放,解决了大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课题组缺设备、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的种种难题,为纳米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有效改善了所在区域的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环境。一批纳米技术相关企业依托平台开发产品,逐渐实现成果转化、中试放大,并最终落户苏州。截至2016年底,以苏州纳米所的平台为核心支撑,在周边聚集起约410家纳米技术应用企业,实现产值383亿元。苏州工业园区也成为全球8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 /p p br/ /p
  • 首家中科院与云南企业联合实验室在昆揭牌
    7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与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国家锗材料基地签署了“光电半导体材料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中科院院士、半导体所所长李树深,云南锗业董事长包文东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半导体所与云南锗业已开展近8年的合作,中科院昆明分院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高校给予了长期关注,光电半导体材料项目是昆明分院重点助推的“科技入滇”项目,也是云南省科技厅促成“平台、企业、成果、人才”入滇落户的主要成果。双方在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要,主动推动原创性、前沿性科技成果支撑产业发展,主动培养科技带头人和管理骨干起到示范作用。  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旨在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光电半导体材料研发平台,重点围绕锗、砷化镓、磷化铟、碳化硅单晶材料、材料物性检测分析、光电子微电子器件研发,开展低成本单晶生长炉的设计和制造、研究开发高产能大直径低位错密度单晶生长关键工艺、高平整度开盒即用抛光晶片加工、光电半导体单晶片批量生产中质量和成本控制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技术开发。  签约仪式结束,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云南锗业产业化基地。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龙江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昆明分院、半导体所、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工信委、昆明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云南冶金设计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专家和教授见证了此次签约。
  • 5亿资金将支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16年3月31日下午,中科院在北京发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五大方面25项重点任务。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根据该方案提出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有明显增长。到2020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年,利税600亿元/年 院所投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年,利税600亿元/年 院属机构孵化“双创”企业5000家,为不低于2万家企业提供“四技”服务 “十三五”期间专利实施超过1万件次,比“十二五”翻两番。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专项行动”在五大方面确定了25项重点任务。如在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并落地转化方面,中科院将按照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已有部署,结合创新研究院建设,狠抓“重大产出” 在已部署B类先导专项中,推动一批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在“十三五”期间分阶段实现转移转化 持续推进“科技服务(STS)网络计划”,建立研究所及其科研人员劳动、知识、技术转变为社会财富的顺畅通道 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通过与院所投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部门的紧密结合,有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了解,中科院设立了专项资金5亿元,用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的实施,并将探索通过“后补助”等方式促进重大成果推广应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在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方面,中科院将设立“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加强对院属单位知识产权的运营管理 设立“中国科学院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对重点专利进行再开发 发挥分院的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完善全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 建立分级管理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报告制度 在现有基础上建设统一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对可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发布。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此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还在培养培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载体、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环境和氛围等方面设立了具体的重点任务。 /span /p p & nbsp /p
  • 中科院将制定大型仪器“十三五”修购计划
    3月6日至7日,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管理工作研讨会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条财局组织,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副秘书长吴建国出席会议。中科院14个区域中心的管委会主任和专家近40人参加了研讨。   会上,条财局介绍了&ldquo 十二五&rdquo 区域中心整体建设情况,通报了2013年区域中心评估结果,并对区域中心的布局调整、运行管理、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以及&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制定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与会代表和专家围绕区域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就完善区域中心管理、设立功能开发项目提出了建议。   吴建国介绍了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和主要任务。他指出,院机关正在开展资源配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改革与创新探索,今年将启动&ldquo 十三五&rdquo 基本建设规划和修购专项规划的制定工作,各单位的资源配置和区域中心规划要围绕院的重点工作和研究所的科研发展需求,要优先考虑卓越中心、先导专项、重大突破和&ldquo 一三五&rdquo 规划发展目标,要加强各类资源的统筹协调,相互配合,提高效率,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张亚平充分肯定了区域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他认为,区域中心是中科院仪器设备配置模式及运行管理机制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和有益探索,是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突破了研究所的界限,有效整合了全院的科技资源,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中科院整体技术支撑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各区域中心要充分重视&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的制定工作,密切围绕院党组的重大布局和各所的中心工作,有的放矢,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限的资源向科研发展重点倾斜、向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倾斜,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他要求,条财局要继续组织研讨,加强交流,深入研究共性问题,认真总结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的运行管理水平 同时与人事局积极配合,深入研究制定更加符合技术支撑队伍稳定和发展的人才政策,提升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推动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发展。   中科院人事局和昆明分院相关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阜新研发中心正式揭牌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阜新研发中心正式揭牌。上海有机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与阜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忠林共同为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阜新研发中心揭牌,标志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4月,沈阳分院组织推动上海有机所与阜新市政府签署了共建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合作协议,启动了上海有机所阜新氟化工研发中心的建设。经过双方3年共同努力,在阜新氟产业园区建成的研发中心1万平方米综合研发楼和3000平米中试车间正式投入使用,并争取将其打造成&ldquo 国家级氟化工研发检测平台&rdquo ,为阜新氟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氟产业园区还在研发中心旁建设了20000平方米企业孵化中心,为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园区内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揭牌仪式后,第三届中国(阜新)氟化工产业高峰论坛开幕,上海有机所郭勇、赵经纬和董佳家三位研究员应邀作了氟化学前沿领域主题报告。
  • 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将建科研机构聚集区 或将筹建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p & nbsp & nbsp & nbsp 陕西省今年将开始建设该省的第一台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未来这个系统的建成将有助于使我国各行各业的用时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记者9日从中科院西安分院获悉的。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的十大项目之一,将建立与星基授时系统相对独立、融合公用、互补增强的地基授时系统,它能够有效整合国内时频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彻底摆脱对国外系统的依赖。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日前,中科院与陕西省政府签署协议,决定共同建设中科院西安科学园。根据规划,科学园将建设科研机构聚集区、科学装置聚集区、创新平台聚集区、丝路科技合作区、科教融合聚集区等。其中的科学装置聚集区将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目标,培育建设一批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国际合作、高质量创新服务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据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杨青春介绍,科学园将加快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建设,今年即将开始建设;加快加速器质谱中心集群、西安阿秒光源、大陆环境钻探岩心标本库及分析测试设备集群、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的培育;积极引进筹建新的大科学装置,包括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飞秒激光精密制造装备的工业化可靠性研究测试中心、西部质子(医疗)中心等科学装置等。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根据协议,科学园将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在时间频率科学、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谋划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在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争取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加快推进陕西省加速器质谱应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筹建陕西省超快激光装备制造工程中心、陕西省大气污染与雾霾防治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先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p
  •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路甬祥为中科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揭牌   200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并为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揭牌。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北京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何岩,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办)主任邓麦村,生物局局长张知彬,计财局局长孔力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领导和专家陪同调研。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活动载体和功能执行者,也是生物技术研发的主体,是药物靶标发现、重大疾病诊断标志物、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诊治、重要农作物改良、生物能源转化、工业生物催化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源泉和重要的战略资源。蛋白质研究集科学与技术、基础和应用于一身,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引领未来生物经济。因此,蛋白质科学是目前发达国家激烈争夺的生命科学制高点。   中科院北京地区蛋白质研究力量是目前国内蛋白质研究实力颇为雄厚的一支研究队伍,在中科院奥运园区生命科学园内汇聚了生物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拥有一批以多名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领衔的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在蛋白质科学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最为密集,成果产出丰硕,创新能力强大。曾以胰岛素晶体结构解析等成果为中国蛋白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更以中国膜蛋白结构零的突破、SARS、禽流感、H1N1病毒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大成果引领中国蛋白质研究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承担着国家中长期重大科学计划——“蛋白质研究计划”、973、863、“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等一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研究平台依托生物物理所,从2004年开始建设,历经两期工程,已经投入3.7亿元,着力打造国际先进的蛋白质研究共享设施,同时平台高度重视优秀的技术支撑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和开放共享机制创新,组建了一支以首席技术专家领衔的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并在大型科研装备开放共享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先后为众多科研机构、大学、医院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平台56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全部上网对全社会开放服务,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完成6203个有效预约服务,测试样品数达到29254个,有效机时达到35639小时。大型仪器平均有效共享率达到82%。   该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和资源集成,以高起点、高水平、高目标、大框架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支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开拓蛋白质科学前沿研究领域、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造就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引领生物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研究实验基地。   路甬祥一行视察了蛋白质科学中心的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工作情况,并与科学中心的院士、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路甬祥指出,中国科学院大力推动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强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联合合作,进一步对外开放,为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条件保障,为我国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几年的实践,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大型仪器公用共享方面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路甬祥强调,作为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国家实施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蛋白质科学的发展,不论设施建在什么地方,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都要汇聚国内最强的研究力量参与建设,都要面向全国开放共享,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科学院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代表的京区各单位,在国家几十年来长期支持下,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形成了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和优良的学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中科院京区有关单位应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蛋白质科学北京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与其他蛋白质科学研究力量开展强强联合,共同为提升我国的蛋白质科学研究水平,为促进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保障13亿人民的健康,不断做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贡献。
  • 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揭牌
    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兰州化物所举行。甘肃省委副书记刘伟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化物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为实验室揭牌。   中科院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今天下午说,该实验室的成立将面向我国人口健康、西北区域经济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定位于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及其利用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西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西部生态环境治理、西部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提供科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上述实验室是在兰州化物所分离分析科学技术研究室和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立的。分析化学作为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三大学科领域之一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色谱学、质谱及其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波谱学等研究领域已有雄厚的学术积淀,在药物分析、油田分析、环境分析、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2002年成立了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和863合作项目、国家基金项目、中科院西部行动、科技支甘、科技支青、地方和企业科技项目等。   兰州化物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赵秀茹今天下午说,该实验室建立以后,将以西北特色植物资源为对象,以植物资源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为主线,在兰州化物所原有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植物成分分离分析新材料和新方法、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的发现与表征、西北特色植物在医药保健中的应用与资源保护等研究工作,着力打造西北植物资源利用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为西北地区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效益,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统一与和谐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目前,该实验室先后与甘肃省定西市共同成立了“中药研究发展联合实验室”,与甘肃奇正藏药集团共同成立了“藏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并与兰州佛慈制药、甘肃扶正制药等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已成为甘肃省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重要的科技支撑平台。
  • 中科院假借科研经费花1.58亿 102人持因私护照出国
    中科院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审计署对中科院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院本级和所属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生态中心、大气所)等6个单位,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   一、基本情况   中科院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院本级和127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组成。财政部批复中科院2013年度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为3 303 697.40万元,中科院决算(草案)反映的当年财政拨款支出2 466 472.06万元,其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异总额为837 225.34万元,差异的具体情况及产生原因见附表1。   本次审计中科院本级及所属单位2013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共计156 832.31万元,占部门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4.75%。审计查出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35 969.87万元,其中2013年24 255.88万元 其他财政收支方面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6056.94万元。上述问题对中科院2013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见附表2。   审计结果表明,中科院本级和本次审计的所属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基本遵守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本符合会计法及相关制度规定,对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整改。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所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2012年用已完工项目申报预算,套取财政资金912万元 物理所2009年重复申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606万元。   2.2008年以来,所属纳米中心、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大气所、物理所、生态中心扩大经费开支范围,在基本支出、课题和项目经费中列支无关支出等15 826.84亿元,其中2013年5757.59万元。(注:审计署官网称违规花15826.84亿,后更正为15826.84万)   3.2013年,所属物理所未严格履行协议,提前从零余额账户向其控股公司支付设备款935.15万元。   4.截至2013年底,所属大气所和物理所有667个项目应结题未结题,涉及金额3190.05万元 纳米中心和大气所有209个已结题项目未及时结账,涉及金额6668.99万元。   5.2013年,所属物理所未执行政府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物业管理服务和办公家具,涉及金额1115.92万元。   6.2013年底,所属生态中心决算报表中劳务费、委托业务费支出不实,涉及金额5618.98万元。   因公出国(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013年,所属物理所和大气所有102人在无出国任务批件的情况下持因私护照执行出国任务 物理所、大气所、生态中心超预算列支出国费884.47万元 院本级和所属生态中心7个出国(境)团组在非定点购票点购买机票   (2)2012年和2013年,所属生态中心的3个出国(境)团组中,2人擅自增加出访国家,9人擅自增加出访城市,21人擅自延长境外停留时间共计79天 未经批准组织双跨团组,邀请自然科学基金会1名工作人员持因私护照分别出访美国、加拿大,承担其出国费用4.12万元,其中2013年2.46万元 2个团组超标准列支出国费8.68万元,其中2013年2.46万元 将2013年出国费6.10万元转嫁给挂靠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承担。   8.截至2013年底,院本级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17辆 所属半导体所2011年以来违规占用参股公司公务用车2辆,其中1辆超标准 物理所2012年无预算购置价值76.20万元的3辆公务用车,且未执行政府集中采购。   9.会议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013年,院本级未经批准召开4个二类会议 所属物理所在非定点饭店召开4个会议、支出26.35万元,其中2个会议在五星级酒店召开   (2)2013年,所属大气所将1个研讨会的后半程议程安排在游船上召开,26.02万元费用由收取的会议费和企业赞助费承担   (3)2013年,所属生态中心委托旅行社组织28名职工赴江苏宜兴考察4天、北京游览1天,支出14.92万元,其中10万元以会议费名义列支   (4)2013年,所属物理所收取的会议注册费6.42万元未纳入其法定账簿核算   (5)截至2013年底,所属半导体所将在往来款挂账的2010年举办国际会议收取的注册费及广告费42.66万元,全部用于所内职工劳务费、办公用品等支出。   此外,中科院2013年年初预算中有22.43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   (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013年,所属物理所、半导体所、生态中心等9家单位部分领导办公用房面积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0%,其中物理所和生态中心主要负责人办公用房实际使用面积共计242平方米,但向中科院上报为49平方米。   2.2012年,未经财政部批准,院本级自行批复所属大气所拆除价值1095.51万元建筑物 所属物理所未经批准将该所一栋应拆除的平房加层扩建,支出297万元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为变更科研办公楼用地性质,在项目概算外支付给民营企业&ldquo 规划立项程序审批服务费&rdquo 466万元。   3.2011年至2013年,所属物理所和大气所购置的294.04万元软件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其中2013年18.04万元。   4.截至2013年底,所属物理所2012年已投入使用基建项目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实际支出超概算2131.24万元,在该项目中编造虚假接待业务,使用不合规发票报销15.40万元。   5.2011年以来,所属物理所未经公开招标或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等,涉及金额1222.81万元 2013年在没有工程计量结果的情况下报销工程款300万元。   6.2012年,所属半导体所收取的房屋租金128.04万元未缴纳房产税、营业税及附加。   7.2009年至2013年,未经院党组批准,院本级、北京分院、沈阳分院个别领导干部在中科院所属企业兼职,领取津贴共计106.90万元,其中2013年25.20万元。   三、审计处理情况和建议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套取财政资金问题,要求追回资金,纳入以后年度预算 对提前支付设备款问题,要求按照协议支付款项 对违规扩大开支范围问题,要求有关单位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规范费用管理,及时处理经费结余 对科研项目管理不规范问题,要求及时办理结题结账 对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问题,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对决算报表不实问题,要求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 对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要求纠正处理,加强因公出国(境)和公务用车管理 对会议费存在的问题,要求纠正处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对领导办公用房超标问题,要求对办公用房进行清理 对越权批准拆除建筑物问题,要求补办审批手续 对软件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要求按规定处理,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 对基建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求尽快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尽快履行或补办审批手续,严格基建报销程序和招标管理,据实支付工程款,追回违规报销资金 对房租收入未纳税问题,要求补缴税金 对部分领导兼职取酬问题,要求停止此类行为。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中科院应加强预算执行和零余额账户管理,规范科研课题支出,严格基本建设项目、&ldquo 三公&rdquo 经费和会议费管理,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中科院在审计前开展了自查,并纠正了部分自查出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部分已经进行整改,其中半导体所已将资金归还原渠道并调整了相关会计账目 生态中心已将多计提的科研用房费用归还课题组 半导体所等6家单位已完成超标办公用房的整改工作。具体整改结果由中科院向社会公告。   附表:1.中科院2013年度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2.中科院2013年度重点审计单位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情况
  • 中科院研制出实验室废液处理系统可无害排放
    经过一套处理系统的过滤,实验室和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废液,能实现无毒无害的排放,甚至还能用于绿地浇灌。   4月14日,中科院新疆分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出的实验室废液综合处理系统进入调试阶段。这是新疆首套针对实验室废水排放的处理系统,并可应用于医疗机构。   该系统可以将各类型废液安全、高效的实现净化,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与生活污水一起排放,也可以用于绿地浇灌。   记者看到,处理系统占地约10平方米,由多个废液收集稀释箱、沉淀箱、絮凝剂药箱等构成,通过物理和化学处理,能达到每小时1吨的处理能力。一套处理系统的价格在20万左右。   项目负责人贾汉忠说,这一技术目前已经完全成熟,下一步将向疆内乃至西北地区、中亚国家推广。   贾汉忠介绍,实验室综合废水以及医疗废液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一类污染物,过去,由于实验室废液排放总量不大,污染常被忽视。但近年来,乌鲁木齐各类实验室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医疗机构也会排放出大量废液,因此在排入城市管网前需要先行处理。
  • 科技联合企业,企业奉献社会——中科院施院长一行来公司考察
    4月22日,中科院施尔畏院长一行来公司考察指导,随行参观的领导包括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翟鲁宁,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李海舰,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副院长韩恩厚,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施平、党委书记高玲瑜,烟台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许立华等。 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君才以及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高玲瑜书记陪同施院长一行参观了中科院烟台海岸所与公司共建的实验室,共建实验室的的检验检测仪器的齐全,技术水平之高都让施院长看到很惊讶,这其中包括水质检测仪、拉曼光谱仪、无溶剂萃取仪等。在参观过程中施院长细心听取了汇报,并详细询问这些仪器的技术水平以及产业化的时间。&ldquo 这些仪器什么时候能上市&rdquo ,施平所长回答说&ldquo 如果没有海诚,这些仪器永远都不能上市。&rdquo 的确,海诚高科为科学和市场搭建了一个桥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成果,达到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目的,并将其推上市场,更好的为社会和人类服务,此外,施院长还提到,海岸带研究所要广纳人才,形成高校、学生、老师网络节点,增加烟台海岸所跟海诚合作实验室的的科研力量。 参观之后,施院长在座谈会上引用卢院长&ldquo 三个馒头&rdquo 理论重点强调了科研机构的作用及其与企业的关系, &ldquo 科研机构要做第一个馒头,要做第二个馒头还要做第三个馒头&rdquo ,只做第一个馒头老百姓会质疑,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脱节,要达到科技与经济相接合就要做第二个馒头,第三个馒头是和企业结合。&ldquo 第三个馒头是与企业合作&rdquo ,&ldquo 三个馒头构成了研究所的基本框架,研究所的主要精力要做好馒头,把三个馒头相互联系起来&rdquo 。施院长指出三个馒头的理论涵盖了所有的管理要素和科学发展思想,以此来指出海岸带所和企业应该如何循环发展,并感谢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瞻远瞩,将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当地的经济和人类服务,海诚高科董事长赵君才在会上表示,施院长的考察跟讲话让企业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企业甘愿做第三个馒头,下一步会加大投入,更加深入的加强与中科院的研究开发,尽快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施院长和海岸带所以及公司领导合影 公司科研人员为施院长及其它领导讲解展示仪器 赵董事长向许市长和翟厅长讲述公司情况 施院长召开会议 赵董事长和海岸带所施平院长参加会议
  • 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中科院百余研究所开启“科学日”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5952250.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磁感应现象。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9616.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观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7450.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学生了解碳排放序列知识。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8973.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计算所的公众科学日上,小朋友们一起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编程难题。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8432.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欢乐的天文舞台剧。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6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2885.jpg" height=" 6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自然史所副研究员黄兴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91197.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香港与内地姊妹学校签约。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73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参与折纸DNA活动。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9504.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正体验展品。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6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955.jpg" height=" 6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植物水信玄饼制作。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738781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文“男神”李菂给大家作科普报告。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57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420.jpg" height=" 257"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潜龙三号”AUV。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1272.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正在体验物理小实验。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1813.JPG" height=" 48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上,可不只有“人类”。 /p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5/2018521548202354.JPG" height=" 4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朋友正在摆弄人机对抗机器人。 /p p   5月19日至20日,中国科学院全国百余个研究所将自己装点一新,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是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在中科院的各个分院、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参观者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人群中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惊叹与欢笑声。观众们怀着对科学的极大兴趣,近距离触摸真实的“科学大院”。 /p p    strong 兰州分院 /strong /p p strong   科学日传播科学知识 /strong /p p   近距离感受重离子加速器的庞大、探寻青藏铁路铁轨下的冻土、坐在电子显微镜前观察微观影像、上一节院士“摩擦学公开课”……5月19日,中科院兰州分院举办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吸引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团体近万人走进科研院所,体验科学魅力。 /p p   “到2035年,中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座的你们就是创新的中坚力量。”当刘维民院士做《摩擦润滑中的科学与技术》报告时,下面座无虚席。从昨晚雷鸣闪电中的摩擦讲起,刘维民带大家进入神奇的摩擦世界,“希望通过科学日传播知识,因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刘维民说。 /p p   听完院士报告,兰州树人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吕卓忆跟爸爸走进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还未开始化学课,但这个小姑娘对化学尤其感兴趣。“希望她能多接触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吕卓忆爸爸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p p   在一台刚刚购置的瑞士生产的划痕仪前,邓科峰很认真地观察着。他是兰州一方水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虽然工作十年了,但还是想随时给自己充电,了解最新的设备信息。”邓科峰对记者说,无论何时都要有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p p   在兰州分院的科研园区里,有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兰州大学核物理专业一行十个小伙子刚刚参观出来,“比我想象中更庞大” “耗电量这么大”“运行起来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这一队“准专业”参观者收获满满,研究生一年级的刘通对记者说:“或许可以通过研究改进,降低加速器的耗电量。” /p p   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门外,一队小学生正在整理队形,前往下一个参观地点。他们是兰州市通渭路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们。语文老师赵小玲对记者说,上学期刚刚讲过的课文中,有一篇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从那篇课文中,学生们了解到,在青藏高原修铁路,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冻土。今天通过参观,我们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比如青藏铁路运行过程中会受温度的影响,需要监测冻土层的变化。火车在沙漠中运行会受到风沙的干扰等等,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 /p p   “问题来了:请问这根热管是夏天工作还是冬天呢?”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讲解青藏铁路热管路基结构冻胀融沉的原理。小听众们来自武汉外国语学校,他们有的认真记录,有的录音、拍照。小听众黄益轩告诉记者:“我们回去要写一篇一万字的报告论文。”接下来,他们还将去天山冰川站和沙坡头站参观。 /p p   “兰州分院将科研基地本部资源与异地资源相结合,同时开放兰州、西宁的科研院所以及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四川、云南等省区23个野外台站,覆盖区域广泛。”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表示。(刘晓倩) /p p    strong 昆明植物所 /strong /p p strong   畅享清新植物科普“大餐” /strong /p p   5月20日,主题为“美丽植物 健康生活”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举行。夏日炙热的晴空下,共计5000余人次穿梭于研究所和植物园的浓密绿荫之下,边纳凉边游乐边探秘,神奇奥妙的植物科学知识伴随大伙儿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日。 /p p   最先迎来的,是公众开放日启动仪式上的沙画表演。在扶荔宫草木百兼馆内,飘逸挥洒的沙画,向公众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增强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随即转入奇异植物馆游览,大家认识了猪笼草、捕蝇草、瓶儿草、茅膏菜。原来,植物可不是吃素的,个个身怀绝技专吃小昆虫。种子博物馆里的猪腰豆、猪屎豆、鹰嘴豆、山羊豆、木蝴蝶也等不及了,形态各异的果实和种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植物做不到的。 /p p   互动活动“药对· 我们约会吧!”是本届公众科学日的一大亮点。昆明植物园百草园里,挤满了成双成对的年轻人。主办方以风铃、展板的形式,准确地介绍了中药药对的概念,并展示中药两两配伍后药效发生的变化。科学日当天正值“520(我爱你)”之机,参观者在了解植物之功后,纷纷在药对明信片后留下对生活、亲人希望的寄语,悬挂在风铃之上,让风送去美好的祝福。 /p p   本届公众科学日还设置了两项更具专业意义的活动——探索植物中化学的奥秘和植物· 水信玄饼DIY两个互动体验科普活动。科普互动活动让体验者感受到了植物之美,了解了植物之功,品尝了植物之味。(郭爽) /p p    strong 沈阳分院 /strong /p p strong   让科学普及推动科技创新 /strong /p p   5月19日,2018年中国科学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举行。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中科院沈阳分院与系统各单位一起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科普大餐。 /p p   沈阳自动化所推出了建所60年主题展和机器人成果展,并举办了多场科普报告。在机器人展区,两款水下机器人以实物的方式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其中,今年4月成功完成海试和试验性应用潜次的“潜龙三号”自主水下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尼莫造型引来不少围观。 /p p   沈阳应用生态所研究员卢宗云为文化路小学的学生们作了题为《化肥—人类的功臣》的科普报告,并告诉同学们化肥的使用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应正确地认识化肥的贡献。随后,志愿者带领公众参观了植物、真菌、苔藓、肥料等科普展区,并动手学习了标本制作。 /p p   金属所的室外展区向公众介绍了材料科普知识,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了3D打印、新型净水材料、抗菌不锈钢材料、先进炭材料、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热电材料、仿生材料、光催化材料、涂层材料、可溶解铝合金等科研成果。 /p p   化学微观察、生命万花筒、走近高精尖、能源伴我行,大连化物所的四个主题展区串联了8个楼宇的24个展点,展示内容包括研究所科技成果和前沿科学知识介绍、10余种科研仪器和大型设备,以及20余项趣味互动实验。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员、青年博士和研究生还为公众精心准备了13场报告。 /p p   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表示,没有科学普及,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科技创新。“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实验室开放、科学知识讲座、科普走进校园等活动,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集中展示中科院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产品,希望让公众走近科学、了解中国科学院。”(沈春蕾 刘妍 刘万生) /p p    strong 物理所 /strong /p p strong   上演“奇迹时刻” /strong /p p   “物理所的公众科学日新奇、有趣,将科学知识穿插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十分具有吸引力,值得一来。” /p p   吃着棉花糖,与“轻松熊”握个手,跟“网红”井盖合个影……5月19日举办的中科院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把科普活动变成了一场科学“游园会”。 /p p   作为本次开放日的“重头戏”,科学魔术秀《奇迹时刻》由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与著名心灵魔术师木春联袂上演,科学与魔术的迷人魅力在表演中得以尽情展现。 /p p   曹则贤通过偏振光的原理为大家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穿墙术”,还教会了大家让小钢珠穿越硬币的科学小魔术,让现场的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而木春进行的现场 “读心”则更加震撼,每位参与互动的观众都仿佛被木春看透,所有的微表情和小动作都没能逃开他的眼睛,将不可思议全都变成可能。科学与魔术的碰撞激发了不一样的火花,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 /p p   物理所党委书记文亚表示:“希望通过科学日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更多孩子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p p   此外,“科研零距离”让观众拥有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实验室的机会。今年,物理所开放了国家级实验室、院级重点实验室等近30个实验室,让大家可以近距离观看科学家平时所使用的高端科学仪器 “科学一起嗨”让来访的大小朋友一起体验各种科学实验,最受欢迎的是莫比乌斯磁悬浮,随着超导材料像悬浮小车一样在轨道上滑行,小朋友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p p   今年的物理所园区内添置了不少“新装”,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物理主题的井盖涂鸦。园区内近百个井盖都被装饰上了与物理相关的卡通图案,不少观众纷纷与井盖合影。其中一位家长感叹:“物理所的井盖涂鸦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发现物理中的乐趣,让孩子喜爱上学物理。” (丁佳) /p p    strong 天津工生所 /strong /p p strong   在实验中感受“有料的科学” /strong /p p   5月19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了以“工业生物技术· 创造绿色世界”为主题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约800名青少年学生、亲子家庭和社会公众接踵而至,享受了一场“有料”的科普盛宴。 /p p   活动期间,工业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得意门生”们在公众面前一一亮相。向装有生物酶的电池模具中加入几滴糖水,原本没电的小电子钟瞬间就被点亮了, “原来糖也可以发电啊!”围观的公众不由啧啧称奇 其貌不扬的小瓶子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那是人工合成的香叶醇,不需要玫瑰花提取就能高效率、低成本地生产出更好更纯的玫瑰花精油,引起了公众的连声赞叹 生物基塑料餐盘、水杯、包装袋、地膜、排水管等等积极列队接受“检阅”,向公众进一步传递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p p   孩子们也在充满创意的小实验、小游戏中尝到了科学的乐趣。一双双小手紧紧地捏着接种环,小心翼翼地将乳酸菌在平板上“播种”成各种图案,密封后爱不释手地握着,期待着菌落快快长大 一个个小面团逐渐被搓揉成型,“义无反顾”地投入水浴锅中,用不断膨胀上浮的身体向孩子们讲述着酵母菌的“威力” 一支支画笔在涂板上飞舞,孩子们用色彩斑斓、生态环保的贝壳粉涂料认真地描绘着他们心中的科学梦。 /p p   还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3D微打印、DNA折纸与组装、多姿多彩的世界、隐形矫正牙套展演……10余项创意科学实验、路演和小游戏,在公众的新奇目光和阵阵惊叹中轮番上演,充分展现了一个“有料”的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迈向生物科学新世界的大门。(郭爽) /p p    strong 自然史所 /strong /p p strong   从司南看中国古代文明 /strong /p p   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谓人人皆知,但“勺状”司南人们几乎只在教科书里见过。事实上,“勺状”司南最近的一次复原还是70多年前王振铎的复制方案,此后其他研究者一直未能重复实现。5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公众开放日活动中,该所副研究员黄兴带来了他制作的磁石勺。 /p p   该活动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家讲座”系列活动之一(第六讲),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指南针实证研究——兼谈磁技术的历史与文化”。 /p p   近年来,黄兴通过查找文献、复原模拟和科学分析等方式,在实证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不仅复原了磁石勺,并得出唐以前发明磁石指向器是可能的、磁石勺是最佳方案的结论。 /p p   在讲座上,黄兴回顾了关于古代指南针研究的百余年历史,介绍了自己复原磁石勺的过程,并从磁性技术与历史文化关系的视角对磁石、方术、礼俗、指南针、航海等进行了解读。 /p p   讲座现场,观众对展示的磁石勺、天然磁石、传统罗盘、现代指南针和船用磁罗经以及各种现代磁铁等实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体验天然磁石,操作磁石勺指南,制作小指南针。 /p p   作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2018年公众科学日的重要内容,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小型展览,介绍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大量原创性科技成就。(李芸) /p p    strong 自动化所 /strong /p p strong   探秘“国重”实验室 /strong /p p   面孔,俗称脸,或许是一个人出生之后最早赋予视觉意义并加以重视的物体。两个半月大的婴儿就已经会对母亲的笑脸报以微笑,识别面孔对于人类这样一种高度社会性的动物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p p   那么,识别面孔的秘密究竟是什么?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第十四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开放日活动,通过人工智能(AI)+、脑科学+、走进实验室和科普报告四大板块集中向公众展现了自动化所在类脑智能、自主进化、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发展成果,带领公众走进科学殿堂,上演了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AI大秀,吸引了众多各界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p p   今年,自动化所举办了“走进实验室”特别板块,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公众揭开了神秘面纱。大家通过这一活动,零距离领略了走在国家甚至国际前沿的技术诞生的美妙过程。 /p p   此外,人工智能+板块也是公众日的明星项目。端端机器人、可爱灵巧的机器鼠、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实时测心跳的心率检测仪、无人售货亭、人机对抗机器人以及三维实感更是备受体验者欢迎,让参观者流连忘返,玩起来就不想走。 /p p   主办方表示,自动化所一直突出智能引领作用,通过本次开放日的项目展示和体验,希望公众能切身感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激发青年一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丁佳) /p p    strong 上海分院 /strong /p p strong   “科技嘉年华”一起嗨 /strong /p p   5月19日,以“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的2018年上海科技节在上海科技馆拉开帷幕,其中一大重头戏便是中国科学院的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等市领导参观了“时间故事”主题展览,仔细察看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氢原子钟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提供的空间冷原子钟模型。 /p p   当天,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除了科普课堂、科普模型、科普参观等传统套餐外,还有科普舞台剧、科普微课堂、“光学欢乐城”等新口味科普大餐带给公众。 /p p   南洋模范中学的多名学生走进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研究组所在的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的科研仪器、满眼的瓶瓶罐罐,让同学们好奇地瞪大了眼睛。王恩多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让中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探索,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p p   5月20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子弹时间3D成像体验”“FaceCapture人脸三维成像”“红外写真馆”、无人机DIY、记忆金属“变形记”以及液氮冰激凌现场制作品尝等活动让大家意犹未尽。同时,参观者竞相利用“子弹时间”拍摄创意纪念照。(黄辛) /p p    strong 声学所 /strong /p p strong   声音也会变魔术 /strong /p p   “快看,水和油被变成牛奶了!”参观的学生们欢呼了起来。随着超声仪器的搅动,烧杯中原本分离开的水和油完全混合在了一起,变成了乳白色的液体。这是5月20日中科院声学所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超声乳化”互动体验活动的现场,声音在这里有着“变魔术”般的神奇。 /p p   现场的科研人员讲解说,谁都知道油和水不能混在一起,但是如果施加大功率的超声,油和水就混在一起,放置很久都分不开,这种方法叫超声乳化。在医药行业、化妆品行业中,现已广泛应用超声制造各种乳剂型产品。 /p p   除此之外,“汽油、煤油可以添加少量水经超声乳化后形成乳浆状液,在燃烧过程中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效果。”科研人员说,这是由于强超声产生空化气泡,气泡溃灭时把液体和固体分散为小的液滴和颗粒,这些液滴和颗粒会悬浮在其他液体中,形成乳状液体,从外表上看,仿佛溶解在一起。 /p p   声音的魔术还远不止超声乳化这一项技能。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声学手电筒”如同手电筒能够产生一个光束一样,它能产生一列有指向性的声束,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馆、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实现对特定方向的个性化广播,也可应用于ATM提款机、掌上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实现个人化、私密性声场和虚拟声场重放。而便携式导盲仪能够提供前进路线上1米至5米范围内的障碍物识别预警服务,用音频声的频率和音色变化来提示盲人。该产品体积小巧,可放置于盲杖顶端,配备GPS定位系统,可将当前位置信息通过短信息发送到指定手机或服务终端上,以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及时救助。(潘希) /p p    strong 国家天文台 /strong /p p strong   “男神”给你讲银河 /strong /p p   5月20日,北京气温骤降,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天文爱好者们的热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公众科学日活动如约而至,上千名大小朋友会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p p   9点半,随着一场由国家天文台小家属们表演的舞台剧节目,国家天文台2018年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国家天文台“科学大咖”——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FAST副总工程师李菂为公众带来一场题为《猎户的生与死》的科普报告,从恒星的形成,讲到神秘的暗分子气体,到最后如何利用“天眼”FAST研究银河系恒星的形成,李菂将高端的科学问题讲解得通俗有趣,让现场专注听讲的大小朋友们意犹未尽。 /p p   除了科普报告,开放日现场还有两台显微镜提供给公众进行各类陨石切片的观察。十余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户外广场全天播放,众多优秀科普图书的展售也全天开放。 /p p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科学日活动,国家天文台总部今年全部在户外举办活动,其间包括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舞台剧表演以及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系列活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沙河科普基地也在5月19日部分向公众开放,参观2.16米望远镜、球幕天象厅体验及太阳黑子观测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p p   多年来,公众科学日已经成为国家天文台的品牌活动,为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的兴趣、了解科研机构搭建了平台,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丁佳) /p p    strong 大气所 /strong /p p strong   让大气知识“活”起来 /strong /p p   广场上几只冰雕的企鹅,在北京夏日的阳光下,一点点消融,脚下留下一道长长的水迹……这是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中的项目之一 ——“融化中的世界”,意在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形象地展示地球所遭受的温室效应折磨。 /p p   一旁科研楼一层大厅内,志愿者手中的卡片和平板电脑,同样吸引了很多孩子的注意。这是增强现实(AR)玩转气象游戏,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扫描,卡片上的图像能够鲜活地动起来,向孩子们展示螺旋雨带、云墙区、台风暴眼等气象知识…… /p p   此次科学日活动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一切都是“活”的:活动的卡片,活泼的场景设置,还有活动的孩子们。 /p p   记者看到,现场的参与者可以从志愿者手中领到一份任务卡,其中涉及有观测记录以来二氧化碳历史新高数据、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年等看上去十分专业的六道题目。然而,现场的小学生却告诉记者,他们都知道答案。 /p p   原来,这些题目的答案,都被科研人员藏在了碳排放序列的海报,空气质量一体机,科氏力转移游戏等精心设计中,需要孩子们活动身体和大脑,一点点把知识搜罗起来。 /p p   有趣、直观、可参与,今年大气物理所在公众日活动中花了不少心思,还在室内外展馆中摆上了大气研究中所用到的无人机、探空气艇、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让孩子们和高大上的设备来了次“零距离接触”。 /p p   上午10点,大气物理所的科普达人魏科,站在消融的小企鹅面前,给孩子们作了“冰雕——融化的世界”科普讲座,边讲边同时做了一场手机在线视频直播。工作人员说,高峰时在线观众达到了9.5万人……(王佳雯) /p p    strong 计算所 /strong /p p strong   神“计”妙“算”游乐场 /strong /p p   公众科学日当天,中科院计算所变成了一个游乐场。在四层报告厅,一扇通往编程世界的游乐大门开启了。 /p p   在这个编程世界里,所有的物品都是通过编程控制的,有的程序让灯一被吹气就能亮起来,有的程序让长得像蜘蛛一样的智能车来回溜达……在小游戏造就的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走迷宫、开坦克、荒野逃生、拯救世界。在畅快的游戏里,体验者不经意间就成了编程小能手。 /p p   下午一点多,七岁的小学生田雨阳跟着妈妈和妹妹来到了这个编程世界。 /p p   “跑一步”“如果左边有路就往左走”“如果前方有路就往前走”……各种指令在田雨阳的手指下一一形成,虚拟机器人也跟着他的指令在迷宫里穿梭。时不时地,他还能得到计算所科学家叔叔的“外援”。 /p p   看到他的虚拟机器人穿过迷宫拿到宝箱,田雨阳高兴地扭过头去望向一直在背后鼓励他的妈妈。两岁的妹妹则紧紧依在他身边,抱着智能小汽车,安静而好奇地看着他过关斩将。 /p p   当今时代,编程语言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语言。通过科研人员开发的青少年编程教育游戏手机App,与田雨阳年纪相仿的青少年们可以参与编程游戏对抗赛,优胜者还能获得科研人员精心准备的小礼品。 /p p   今年,计算所提高了科学日活动的参与性,把每一个来参观的“观众”和听讲座的“听众”变成“大玩家”,将常规的科普活动穿插在“解密”游戏中进行,将各个单独的科普活动串联成三个主线游戏——科学护照之旅、解密开宝箱、编程游戏挑战赛。在这个神“计”妙“算”的游乐场里,科学和公众的距离更近了。(倪思洁) /p p    strong 空间应用中心 /strong /p p strong   体验酷炫空间科学实验 /strong /p p   宇宙,浩瀚而又神秘,载人航天是开启这个神秘空间的钥匙。5月1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开放日,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机构,向社会公众开放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有关任务场所,同时开发了体验互动展品,制作了科普视频,举办了科普讲座等,普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知识,展示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取得的成就,反映我国未来空间科学与应用发展新方向。 /p p   空间应用中心开发了多感官、高沉浸的虚拟实验场景和操作演示平台,让观众充分体验了空间科学实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交互式空间应用遥操作平台通过操作力觉交互设备,对机械臂进行控制,实现制备生物样品和更换实验样品操作。 /p p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遥科学实验平台,几近真实地复现出太空环境和空间科学实验场景,大大延伸了科学家的感知能力,支持让人们以地面实验室类似的交互方式,身临其境地对空间实验进行最有效干预。 /p p   此次活动,中心还设计了遥感图像九宫格科普教具,准备精彩有趣的科普图书,让空间科学知识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环境中,给公众的科学素质提供丰富的滋养。 /p p   家长与孩子参观后纷纷表示,体验了空间科学与应用的美妙与神奇,感受了空间科技带来的乐趣。家长希望此次活动的记忆能够深入孩子的心里,结成一颗颗“空间科技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使孩子有志加入到中国载人航天的队伍、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来,在长大后真正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丁佳) /p p    strong 深圳先进院 /strong /p p strong   香港内地结成多对“姊妹校” /strong /p p   5月1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南、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00余位公众在此感受到浓厚的科普氛围和科学魅力。 /p p   今年,深圳先进院公众科学日以“科技教育与创新素养”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著名科教界专家学者、基础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活动。 /p p   在活动现场,来自香港和内地的10余位校长签约结成姊妹校,约定在未来将共同开展基础教育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创课程以及学生之间的文化与学习交流。 /p p   签约后,香港与内地的姊妹校校长们继续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双方共同参加基地的多场大型赛会和研学活动,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创新科学教育。(沈春蕾 姜天海) /p p    strong 让孩子亲近科学需要“用心” /strong /p p   中科院公众开放日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传统科普项目,每年5月中下旬,中科院上百个研究所、多个实验室打开大门,向公众开放,向人们展示科学的妙趣。 /p p   今年是中科院第十四届开放日,各个研究所早早开门迎客。大楼里、园区内一如既往地热闹。放眼望去,现场多数是父母带着孩子来参加,以及各中小学的参观团队。让孩子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可以说是父母们的心愿。记者在现场的感受是,父母们让孩子们体验科学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他们非常乐意让孩子们从小能接触科学。 /p p   科学是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看不见、摸不着。零距离触摸莫比乌斯磁悬浮 “轨道”,亲身感受虚拟世界的神奇……科学院的公众开放日,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让科普以轻松有趣活泼的方式进行,从讲课式的刻板灌输,变成一个个科学小游戏,充分体现了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欢乐学习中不知不觉接受科学精神熏陶。 /p p   科学院设立公众开放日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接触科学、了解科学,从而爱上科学。只有好的科普作品、用心的科普作品,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从中诞生未来的科学家,从而使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沈春蕾)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