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关村论坛

仪器信息网中关村论坛专题为您整合中关村论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关村论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关村论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关村论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关村论坛话题讨论。

中关村论坛相关的资讯

  • 开放合作共享未来|2023中关村论坛将在京举办
    经国务院批准,2023中关村论坛将于5月25日至30日在京举办。本届中关村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年度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设置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六大板块。在主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2023中关村论坛将深化打造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广泛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顶级机构、知名创新创业主体参与,围绕前沿科学和热点议题,搭建深化交流、增进了解、互惠合作的平台,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 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举办
    5月27日,2023年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于军等各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主持。本届论坛邀请了徐南平、詹文龙、聂祚仁、欧阳明高,吴骊珠、卫昶、丁玉龙、陈忠伟、Clara Camarasa、冯威、马延和、朱庆山等12位国内外双碳领域院士专家,围绕“能源关键科技发展创新”开展深入交流,从能源发展战略、先进核能、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以及工业建筑交通减排降碳等领域方向探索能源革命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实现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陈海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国科学院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发挥国家科技智库作用,开展双碳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了碳中和重大咨询项目,提出了“双碳”技术路线图和技术研发体系等重大战略研究成果;二是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部署了8项行动、18项重点任务,统筹项目、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系统化布局,体系化推动;三是围绕着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储能和氢能、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等方面部署了一批重点专项,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本届论坛有70余家单位近400位代表现场参会,并在中科院之声、科学网等网络平台实时直播,线上参与人数超过20万。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和科学技术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承办。
  • 美国O.I公司出席中关村绿色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日前,中关村绿色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位于清华大学南门附近的文津国际酒店举行。   中关村,曾经是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而中国在发展经济时,在环保上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今在强调绿色,低碳的大环境下,中关村开始逐渐转向绿色发展之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宋乾武高工指出,在贫困地区,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不得以发展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来拉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相当尖锐的,而作为环境保护标准这一话题,宋屹武先生认为政府必须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在中国,存在着不同体系,不同的政府部门,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析,这在执法上以及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着问题。此次论坛的重要参与者,ASTM,美国材料与测试学会就是希望借此机会向中国的广大环保工作者介绍和推广在美国以及全球非常重要的ASTM方法.   作为ASTM重要成员的美国OI公司,委派了水质分析专家William Lipps出席了此次论坛。威兼利普斯向大家介绍了美国OI公司在化学分析方法中如何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他举例在硝酸盐分析方法中,原来的方法要使用镉还原法,每次分析都会产生毒性远大于硝酸盐的镉离子,这样的方法在面对当今环保压力时,就应当进行调整。同时美国OI公司在流动分析领域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所有的化学分析方法均采用了ASTM方法,这样就使得美国OI公司的仪器在方法上得到了极大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为化学分析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方法保障。
  • 德诺杰亿应邀参加中关村论坛,并在高端医疗器械专场发表演讲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肩负重要使命。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为面向全球高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中关村论坛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自2007年起,历经十余年发展,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中关村论坛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每年设置不同议题,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新锐创业者等共同参与,纵论创新,交流分享,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不断传播新思想、提炼新模式、引领新发展。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已于9月24日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德诺杰亿(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本届中关村论坛,参加“新技术新产品首发与推介大会”系列活动并在高端医疗器械专场发表演讲,介绍德诺杰亿创新研发生产推出的打破进口垄断的基因分析仪产品。德诺杰亿是全球第二家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片段分析及测序解决方案制造商,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建立分子检测仪器/试剂/耗材/软件的完整供应链。以分子检测核心技术为平台,打造国内组件化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创新数字化服务,形成非标化设备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平台,聚焦分子检测领域的垂直生态发展。公司通过GMP/GSP/ISO13485/GB29490认证,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项产品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证书。
  • 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举办,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即将发布
    经国务院批准,2023中关村论坛定于5月25至30日在京举办。5月1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于英杰介绍有关情况。吴朝晖介绍,本次中关村论坛年度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围绕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将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及配套活动六大板块,举办150余场活动。论坛期间,还将发布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和权威性研究报告,举办科技服务创新发展专场会、新型实体企业论坛,以及科学家关于硬科普的讲座等一系列配套活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于英杰介绍,为突出中关村论坛国家级、前沿性、国际化特点,本届论坛新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3家主办单位。平行论坛中,由国家部委牵头或参与主办的有25场,占比达45%。“紧扣科技发展前沿,论坛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探讨科技创新趋势,展示最新成果,开展项目路演。”于英杰介绍,在国际化方面,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出席,近200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与,包括17位诺奖级嘉宾在内的近120位顶尖专家将发表高水平主旨演讲。“其中,外籍演讲嘉宾占比超四成。”“中关村论坛是个国际性论坛,我们希望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一个国际性的科技交流峰会,一个能够宣讲重大政策的平台,一个高端人才汇聚交流的平台,也能成为一些重要成果展示的平台和前沿思想碰撞的平台。”吴朝晖说。围绕热点议题举办55场平行论坛会议板块是今年论坛的重头戏。于英杰介绍,今年论坛会议板块包括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等多场活动。其中,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以及数据治理、女性科技创新、数字体育等热点议题,将举办55场平行论坛。于英杰介绍,今年的平行论坛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探讨前沿话题,聚焦工程创新、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共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科技热点,围绕创业孵化、科技向善等话题,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三是推动共治共享。值得一提的是,2023中关村论坛还首次设立女性平行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通过精心设计“星空倡议”“揭榜挂帅”等环节,展现前沿科技“她力量”。“本届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目的是让公众通过与高水平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于英杰说。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于英杰介绍,今年共有650多家参展单位。其中,西门子、默沙东等外资企业和机构120余家,中国商飞、中国建材等央企70余家,小米、京东方等科技领军企业30余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还有天津、安徽、湖南、广东等30个省份参展。于英杰介绍,展览将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将集体亮相。此外,今年论坛将开设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26场活动,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届时,将举办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集中发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项目。举办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推出120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 2018年中关村论坛举办 雷军、施一公等发表主旨演讲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4fb8ddf-5979-4dea-a688-3a7344dfb8d4.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1月2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图为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斯特凡· 黑尔发表主旨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4ed36b5-7d65-4f05-a470-361adcea0c3b.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1月2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图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长雷军发表主旨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960270f-bf68-4f54-86a7-2ccddd2e43ed.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1月2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图为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董事长、英国拉夫堡大学委员会主席、前英国电信首席执行官彼得· 邦菲爵士发表主旨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9d044ca-5a38-4567-92e3-b6fcc01c3ae4.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1月2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发表主旨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eeb60b6-025c-4dfa-990f-77efba5311f7.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1月2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图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院院长赵弘发布《中关村指数》。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6b846d4-4e53-4432-8af2-2c73e4d2a55e.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1月2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图为高端对话环节,嘉宾讨论《全球化创新》。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03703f9-ca58-4e8f-9ab4-5b2d82fb4661.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1月2日,2018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p
  • 中关村论坛之高端仪器创新,天隆智造再获殊荣
    中关村论坛之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4月25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次日,作为“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工信部及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24年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海慧厅圆满举办。来自国家工信部、中国工程院、北京市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各领域仪器仪表用户等单位的40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该论坛。论坛以“智仪融合,创领未来”为主题,围绕高端仪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如何开放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导彭年才教授受邀参加论坛并出席活动,天隆“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入选该论坛十大首发产品。天隆Panall 8000作为论坛首发创新产品亮相 3月初,作为推动国内乃至全球高端仪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面向全球各领域征集十大首发高端创新产品,旨在推动高端仪器的创新发展及应用。经过多位业内专家严格评审及遴选,天隆Panall 8000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最终获得该殊荣。同时入选发布的还有包括北京大学、浙江法拉第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原子选频激光器,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七位半数字多用表,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机元素分析仪,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的无人机载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等9款高端创新首发仪器。Panall 8000是一款国产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基于磁珠法核酸提取及实时荧光PCR原理,可真正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一体化核酸检测体验。该产品在功能集成化、试剂预封装一体化、全程自动化、高效防污染等方面拥有多个技术创新。已获得1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个,也已获得美国FDA、欧盟CE等多个市场准入认证,并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受理。[集约高效]单机集信息扫描、开/关盖、加样、核酸提取、体系构建、核酸检测等功能于一体。[操作便捷]样本及耗材加载完毕,一键点选“开始实验”,即可完成实验操作。[多重联检]8个样本通量,4种荧光通道,一份试剂即可完成单份样本高达24种靶标基因检测,尤其是适合呼吸道、消化道多重病原检测。[多重防护]专利旋转匀混技术(专利号201710435931.8)、定向排风、负压系统、HEPA过滤、紫外消毒等措施,并有监测警示。凭借创新的设计、优异的性能、便捷的操作,该产品已在国家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等国内外多个疾控中心、医疗科研等单位广泛应用,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以技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东西分析应邀出席2020年中关村论坛技术交易大会
    2020年9月17日,以“合作创新共迎挑战”为主题的“2020中关村论坛论坛技术交易大会-新技术新产品首次发布系列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临展区拉开序幕。东西分析携“Ebio Reader 3700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应邀出席。 Ebio Reader 3700飞行时间质谱系统(简称Ebio Reader 3700 MALDI-TOF)是一款采用自主研发的具有学习功能的AI神经网络聚合分类和人工智能算法软件多用途多功能的生物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病毒、核酸鉴定,蛋白和多肽、医学SNP 检测等领域。公司生命科学团队负责人马龙华老师借助中关村论坛对Ebio Reader 3700 MALDI-TOF的首发做了大会报告。 报告中马老师同与会人员分享了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公司通过多方面努力,使用该系统建立了新冠病毒的蛋白指纹图谱,采用该方案的特点是筛查新冠患者仅需采集人体血清样本,可大大降低医务工作者感染风险。Ebio Reader 3700 MALDI-TOF采用的具有学习功能的AI神经网络聚合分类和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系统,在精确鉴别和筛查新冠病毒阳性患者、携带抗体者、无症状患者以及健康者,鉴别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E.coli)和福氏志贺菌(Shigella Castellani)混合菌等蛋白组学分析应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Ebio Reader 3700 MALDI-TOF在血栓性微血管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TTP)早期筛查,肿瘤病原体的分型检测,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早起预警等方面做了相应的应用。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一背景下,东西分析推出了Ebio Reader 3700 MALDI-TOF,我们期待我们的产品能给世界抗疫事业增砖加瓦,为精准医疗提供准确信息,为正确用药提供可靠依据,为人类疾病提供诊断保障和预警。
  • 钢研纳克参加2024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并首发质谱新产品
    4月26日,以“智仪融合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承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编辑部协办,来自国内外的知名院士专家以及有关省市工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领域仪器仪表用户等单位的45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同期发布了十项高端仪器首发产品,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秀鑫受邀参加本次高端仪器产品首发仪式。 钢研纳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 PlasmaTQMS 1000作为首发产品之一参与本次发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Plasma TQMS 1000的串联四极杆设计实现化学高分辨,提升干扰消除能力。耐高盐透镜系统,有效提升仪器基体耐受性。新型碰撞反应池,具备KED、反应等多种模式,满足材料、地质、环境、矿冶等领域的各种分析需求。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重装亮相。展览以“四个面向”为主线,展示了多家在京科研机构、企业在新材料、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命健康、等前沿科技领域的430多项技术、产品,全面展示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展和成效。 钢研纳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400 作为常设展品在智能制造和新材料展区进行展示 钢研纳克致力于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质量评价为导引,标准为基础,表征数据为依托,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喜讯 | 华龛生物入选2023中关村论坛【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
    近日,由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作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国家级平台,全球顶尖科学家、科技创新企业代表等都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以下简称:榜单)作为中关村论坛的一大亮点,更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域。点击查看大图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凭借【基于3D微载体技术的细胞规模化“智”造系统】荣登榜单,并由华龛生物联合创始人&CTO鄢晓君博士在相关领域专场活动进行了报告介绍。 华龛生物 No.80 图:部分榜单(完整榜单,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告介绍图:鄢晓君博士对获评技术&产品进行介绍榜单评选旨在汇聚全球技术交易要素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故而要求参评技术产品:① 须为近一年内研发推出,具备推广应用条件;②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方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③ 核心技术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高;④具备广泛应用前景,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明显。论坛召开及榜单评选发布的一系列过程,促进了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也展现了我国通过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能力与信心,更体现出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强烈信号。此次入选榜单,充分体现了华龛生物原创3D细胞智造平台相关技术、产品的突破性创新和领先水平。从核心产品——自主创新型、首款获得中美双认证,用于细胞药物生产制备及再生治疗的微载体;到近年来不断通过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构建成可覆盖细胞制备、收获直至制剂分装的全流程“一站式”产线。今年5月,更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中心】,将凭借这一重要对外展示窗口,以领先的原创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把握国际合作机遇。未来,华龛生物将持续聚焦生物医药领域3D细胞智造与再生医学方向相关技术开发及落地,推动细胞产业及其衍生物生产对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积极影响,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全球细胞产业化发展。
  • 最终确认!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重磅来袭!
    为加快推动怀柔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助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将科学城建设过程转化为仪器和装备创新研发过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2021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将于2021年7月21日-22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作为中关村论坛走进十六区的活动之一,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以“探究未知,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优化的路径和模式,促进国内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重大成果落地北京,推动国内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未来新型生态系统建设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同时,怀柔区主动融入北京市“两区”“三平台”建设,将论坛打造为“中关村论坛”的高水平系列论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态势吸引先进项目落地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大会简介  中文名称: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  英文名称: Yanq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Sensors Forum 2021(英文缩写: SISF 2021)  大会时间:2021年7月21日-22日  大会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大会主题:探究未知,引领未来  本届大会将凭借怀柔科学城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吸引科学仪器核心资源集聚,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助力,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提供坚实储备。论坛聚焦科学仪器及传感器领域的前沿科技和产业趋势,注重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是技术交流、政策解读、成果转化、产业衔接的开放式平台,必将成为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力强的品牌生态大会。  整合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产学研融合  本届论坛汇聚诸多国内外科学仪器及传感器领域的重量级嘉宾,整合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专家将详细分析仪器产业和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思考,为论坛提供坚实的学术、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  国内外大咖共话科学仪器&传感器关键技术和应用进展  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作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战略基础作用,其中的关键技术既包括基础科学,也包括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的顶级学者将展示这一领域中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也将为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科技成果、解决方案和多维思路。  把握网络化时代新机遇,共促怀柔科学仪器及传感器新发展  5G时代已然来临,网络成为产业要素重置和生态重构的基础架构,随之而来的测试、安全、存储、传输、数据处理等环节技术难题也层出不穷。这是重点领域的必解题,也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只有领先一步才能把握时代机遇,促进怀柔科学仪器及传感器新发展。高端、融合、创新、引领促进科学仪器及传感器创新成果集聚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产学研融合加快新型生态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7月21日-22日北京怀柔不见不散!  怀柔概况  怀柔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北依燕山山脉,南偎华北平原,全区总面积2122.8平方公里,距中心城区50公里,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2公里。截至2020年底,怀柔区有12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4.1万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怀柔区的功能定位是:首都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和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生态发展示范区 绿色创新引领的科技文化发展区。“十四五”期间,怀柔区将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定位,坚持“怀柔就是科学城、科学城就是怀柔”的工作理念,聚焦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为核心,以打造新型城市形态为支撑,以培育“高精尖”产业业态为根本,以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保障,不断开创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新局面。  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规划范围100.9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部分地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怀柔科学城正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将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在中关村论坛发布
    9月25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在2021中关村论坛全体大会上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报告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等三大维度32个指标,对全球5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 GIHI指数逐年跟踪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并且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GIHI指数首席科学家陈玲介绍,今年GIHI指标体系从评估范围、指标测度、数据粒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评估城市(都市圈)由30个增加到50个,从而反映出全球创新网络中二级梯队的变化趋势。指标体系保持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不变,优化了31个三级指标中的14个,并新增“电子政务水平”三级指标。GIHI2021还采用更多微观可测量的数据集,深度拓展数据测度范围,并聚焦数字创新多层次业态。测算结果显示,GIHI2021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北京、波士顿、东京、粤港澳大湾区、巴黎、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巴尔的摩-华盛顿。与GIHI2020相比,北京的综合排名从去年的第5上升到第4,由深圳、香港、广州等“9+2”城市合并的粤港澳大湾区首秀惊艳,排名第7。全球领先的50个国际科创中心,有23个在亚洲,有9个在中国。通过综合评估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表现,GIHI报告得出一系列结论:全球创新网络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亚洲城市科技创新领域的上升态势持续增强。美国在科学中心仍具有压倒性优势,欧洲城市的创新生态积淀深厚、生机勃勃,而亚洲城市在创新经济中展现新的活力,形成厚积薄发之势。一大批中国城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兴力量正在崛起。报告发现,新冠疫情没有阻断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疫情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互联网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井喷式增长。随着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平台经济的扩张,网络宽带连接速度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 新品首发!海能在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发布E500元素分析仪!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日在北京举办,以“智仪融合 创领未来”为主题,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展示行业发展成果,助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同期发布了海能技术元素分析仪等十项高端仪器首发产品,促进产需对接和交流合作。E500 元素分析仪 论坛首发论坛同期发布十项高端仪器首发产品,海能技术的元素分析仪在列,这也是海能正式对外发布该仪器。元素分析仪是有机物主元素分析的实验室精密分析仪器。在一台仪器上实现了对固体、液体样品中、、、、五种元素快速精准定量分析测定,在研究有机材料及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农业、食品、石化化工、地矿、制药等领域。01 样品灰分高温原位置换技术位坩埚自动进样器,实现了样品灰分的原位置换。02 特异性吸附解吸附技术独特的吸附解吸技术,进样量大,特异性强,可快速实现、、的分离。分离效率高,寿命长。03 高灵敏度检测器高精度检测器和非分散红外检测器联用,保证很高的气体组分动态测量灵敏度和定量的重复性。海能技术具备多年研发有机元素分析及燃烧法氮元素检测技术和仪器的丰富积累,该产品是海能承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项目的研发成果。产品已顺利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项目验收,并投入批量生产,在多所科研、检测单位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验证,经验证,仪器工作精准、稳定、高效。赓续努力,继续前行去年,海能携高效液相色谱仪参加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并在高端仪器创新产品和需求发布环节发布产品。时隔一年,海能再次在论坛展示发展成果、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荣幸且备受鼓舞。个自有品牌,大产品系列,服务用户超过万家;个研发中心,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海能一直致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可靠、稳定的科学仪器及方法的解决方案。把握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海能不变的追求与行动。海能也将在助力行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进程中赓续努力,继续前行!
  • 聚焦仪器科技 华科大校长尤政在中关村论坛作主旨演讲
    5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在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中作题为《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思考》的主旨演讲。尤政从仪器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仪器设备的作用不可忽视,从上天到入海,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进步的重大进展,往往是以实验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突破为先导。先进仪器行业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仪器行业产值通常占GDP的5%左右。尤政介绍,仪器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和“助推器”,也是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预警器”和“守护者”,仪器科学和技术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础研究的水平,仪器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高端制造业的水平。仪器产业中,传感器备受关注。传感器是重要的“工业基石”,是各类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决定重大装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尤政介绍,我国目前是传感器生产与应用大国,品种齐全、产量第一,已完全可以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但还不是传感器强国,特别是高端产品依靠进口,80%的传感器芯片依赖国外。针对目前仪器科研与产业存在的瓶颈,尤政表示,要创新测试方法和理论,实现“人无我有”的引领,解决“卡脖子”的窘境,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此外,仪器产业高端产品要实现国产化,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普通产品要实现微型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做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据悉,尤政院士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方面研究的团队之一,在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工程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 钢研纳克PlasmaMS 4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
    5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承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以“数智驱动引领未来”为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出席论坛并致辞,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尤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维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宁夏大学前沿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马玉山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报告,以及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所等约300余名代表参加,交流实践经验,分享创新成果,探讨前沿问题,畅谈应用体会。论坛现场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王雷博士,带着新产品PlasmaMS 4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亮相中关村论坛,展示公司最新成果。钢研纳克最新推出的PlasmaMS 400型质谱仪采用了超高功率离子源、高效离子偏转、组合式接口等多项创新技术、同时结合智能推荐模型及序列测试功能,整机具备了高灵敏、高耐受及智能分析等特点,综合技术指标可全面对标进口产品。王雷博士PlasmaMS 4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针对材料、高纯物质及试剂、土壤、有机样品等相对复杂应用场景进行了系统性优化,配置上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通过与自研的激光剥蚀、离子色谱、液相色谱等外部设备联用,还能给出元素分布、离子价态、元素形态等定量及定性信息,全面覆盖各类应用场景。报告最后,王雷博士还对钢研纳克最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进行了新品预告,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该产品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具备单四极杆ICPMS高灵敏度的同时,能够满足全元素范围ng/L量级的定量需求。钢研纳克 PlasmaMS 4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智仪融合 创领未来 钢研纳克参加2024中关村论坛 —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并首发质谱新产品
    智仪融合 创领未来 钢研纳克参加2024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并首发质谱新产品4月26日,以“智仪融合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承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编辑部协办,来自国内外的知名院士专家以及有关省市工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领域仪器仪表用户等单位的45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同期发布了十项高端仪器首发产品,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秀鑫受邀参加本次高端仪器产品首发仪式。钢研纳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PlasmaTQMS 1000作为首发产品之一参与本次发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Plasma TQMS 1000的串联四极杆设计实现化学高分辨,提升干扰消除能力。耐高盐透镜系统,有效提升仪器基体耐受性。新型碰撞反应池,具备KED、反应等多种模式,满足材料、地质、环境、矿冶等领域的各种分析需求。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重装亮相。展览以“四个面向”为主线,展示了多家在京科研机构、企业在新材料、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命健康、等前沿科技领域的430多项技术、产品,全面展示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展和成效。钢研纳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400作为常设展品在智能制造和新材料展区进行展示。 钢研纳克致力于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质量评价为导引,标准为基础,表征数据为依托,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水联网应邀参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2016工作年会暨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发展高峰论坛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恒集团2016年4月8日消息:安恒集团水联网应邀参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2016工作年会暨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发展高峰论坛,并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等三项年度大奖,副总裁王志军先生以题为“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的发言,通过详实生动的技术讲解和动画形式,物联网技术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理论知识和水联网的工程实践联系在一起,将北京等多地实施效果显著的DMA精细化压力控制和LeakView——漏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展示给全体参会者,特别是由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工程与系统结合的跨越式应用,给供水管网资产维护、运维管理简化、水资源大量节约等方面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引起与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作年度总结和工作计划报告 本次大会是中关村物联网产业总结十二五,布局十三五这个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有来自全国十几个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到会,共同探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大会邀请欧盟物联网专家和工信部专家分别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动态。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过去的五年,物联网产业从雏形走向了成熟期,特别是国际巨头纷纷布局物联网,从不同角度进行产业布局。面对着国内外的竞争,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作为中国第一家物联网产业的专项社会组织,经过5年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展望2016年,联盟提出了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路线图”为核心的战略布局,并通过资本助力,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实施“10×10”计划,争取在5年内在物联网10大产业方向上实现2000亿产值。王志军先生以“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作主题发言 水联网副总裁王志军先生以题为“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的发言引起本次物联网产业大会现场嘉宾的重要关注,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国内多家重要供水企业的成功实施,轻松实现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各项理论知识与水联网的工程实践相结合并成效卓著,以及北京等多地实施效果显著的DMA精细化压力控制和LeakView——漏损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果,给供水管网资产维护、运维管理简化、水资源大量节约等方面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令人侧目,无不惊讶于物联网技术与水务管理相结合所带来的跨越式成果。水联网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等三项年度大奖 随后,中关村产业联盟对2015年中优秀的企业、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表彰和嘉奖,水联网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优秀示范应用、优秀会员三项年度大奖,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特别赞扬王志军副总裁所领导的水联网用企业自身艰苦的奋斗和那份对水资源保护的敬畏之心在践行着环保人的执着。对于这份沉甸甸的奖状既是对水联网过往付出的一份见证,同时也是对水联网一种鞭策,2016年水联网将毫无保留地加倍努力。关于安恒安恒集团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职员工三百余人,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高科技创新园区核心,是中关村物联网智能硬件产业基金(在筹)发起单位和最具创新能力TOP100企业、水联网--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体系的持有者,也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牵头单位。 安恒集团长期专注于中国水问题,致力于通过市场角度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问题,始终坚持用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坚持技术是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原则,通过现代科学的集团管理结构和企业经营理念,秉承精益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在水行业管理设施存量资产上价值提升、效益提高、环境资源效能优化等服务,同时创新地提出T2T轻资产业务发展模式,以体验式服务提升用户的核心价值。安恒集团专业从事水资源环境服务领域的技术服务体系平台、仪器设备供应、现场技术支持、系统集成工程、区域化服务及水管理学院网络培训等业务,已构建覆盖全国的稳定可靠、行业信赖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体系。安恒集团以专业的能力和标准的服务,服务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 首创大气3个环境监测智慧化项目成功入选中关村论坛
    本次论坛以“智慧• 健康• 碳中和”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北京市第三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共30个,首创大气3个智慧化项目成功入选! 中关村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次论坛旨在以创新应用场景以解决产业升级、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打造具有黏性的产业生态系统。首创大气3个项目的入选,充分体现出主办方对首创集团数字化转型影响量级、带动意义的积极认可。 01《基于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面向工业园区的环境空气和有毒有害气体的一体化监测预警平台技术解决方案》代表性应用案例-北京市房山区工业企业污染源全过程管控及智慧环保平台示范项目 针对高度集中危险源的工业园区,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结合地理信息、遥感影像、视频等数据,克隆出与园区物理场景对应的虚拟世界,替换传统二维地图,更为具象的展现园区重大危险源、敏感目标等的三维状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结合三维地图实时显示园区内的全部监测点的站点信息、监测数据,实现不同类型区域、不同功能点位、不同时间段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统计和对比,发现污染变化规律,定位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和时间段;系统还针对园区及企业重点区域、涉及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建立安全监管档案,对其信息进行记录管理;针对园区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提供监测、预警和日常管理,把企业部分安全技术参数纳入监管范畴,园区管委会、监管部门可以快速了解园区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时现场情况,同时结合GIS和应急指挥系统,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方案、应急措施,快速调配应急物资,全面提升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 02《基于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面向工厂的降尘治理设备联动及总尘报警的一体化粉尘监测治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代表性应用案例-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钢轧厂雾炮在线平台项目 针对容易产生大面积扬尘颗粒的厂区,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结合CAD、地理信息、视频等数据,克隆出与厂区物理场景对应的虚拟世界,替换传统二维地图,更为具象的展现厂区料棚、车间的三维状态;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棚内总尘浓度及雾炮设备的状态,并以扬尘点为单位,结合三维地图实时显示厂区内的全部扬尘点的生产状况,实现不同类型区域、不同功能点位、不同时间段的无组织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发现污染变化规律,定位扬尘最严重的区域和时间段;系统还针对无组织排放设定报警机制,一旦总尘浓度超过报警线,棚内雾帘自动开启封闭棚内扬尘,同时系统可指挥雾炮车自动针对无组织排放区域开始喷淋,并联动现场摄像机拍摄实时作业画面并记录,传输至系统,供给监管人员查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提升工厂的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 03《面向各级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和智慧决策平台技术解决方案》代表性应用案例-定州市生态环境管理和智慧决策一体化项目 通过为目标城市部署的环境空气质量微站、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城市道路监测站、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等小型、微型设备,积极引入无人船、无人机等多形式监测,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一体化监测网络;通过物联网技术、4G/5G技术,基于专属云资源构建目标城市生态环境云平台,为“智慧环保”提供计算、存储、安全等资源和基础架构;对目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内外部数据进行全面、科学的梳理整合,通过数据对接、采集、清洗等进行大数据汇聚、治理和融合,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应用支撑体系,实现应用基础组件支撑服务、大数据共享支撑服务、大数据业务模型服务、大数据业务功能服务,促进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为“智慧环保”建设和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和工具重要支撑;在现有的业务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水环境管理、大气环境管理、固定源综合管理等方面,建设覆盖市区两级、横向纵向互联互通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体系,包括水环境目标管控决策系统、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决策系统、固定污染源综合监管系统、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生态环境督察管理系统、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系统、宏观生态环境决策分析系统、生态环境综合决策一张图等内容。 专注,坚守,创新。首创大气始终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核心,通过“智在管理、慧在应用”,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和智慧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业务协同智能化,以数据为支撑的目标管控智慧化,全面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持续巩固成果,不断强化大数据辅助生态环境管理决策与政府治理能力,不断用科技创新践行“智慧健康碳中和”。
  • 聚焦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2023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实现营收10112亿元
    4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记者从论坛获悉,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稳步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10112亿元,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论坛现场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发表精密测量仪器发展趋势、智能装备与在线检测、多模态AI赋能高端仪器创新主旨演讲,交流实践经验,分享创新成果,探讨前沿问题,畅谈应用体会。发布十项高端仪器首发产品论坛还发布了北京大学、浙江法拉第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原子选频激光器,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七位半数字多用表,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的W波段脉冲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高精度复合式影像测量设备,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机元素分析仪,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的无人机载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注采双向高压轴流式调节阀,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的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的晶圆检测仪等十项高端仪器首发产品。论坛还发布了十项高端仪器首发产品,原子选频激光器、晶圆检测仪、七位半数字多用表、离子体三重四极质谱仪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尖端检测仪器入选,促进产需对接和交流合作。
  • 可折叠玻璃、新一代人造太阳,20项重大科技成果亮相中关村论坛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5月30日举行,发布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20项重大科技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共5项)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与多功能系统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是在同一硅基衬底上,集成光电子与微电子优势的微纳芯片,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首次研发由微腔光梳驱动的硅基片上集成系统,采用高稳定性的并行激光光源给芯片装上了“大脑”。根据应用需求,设计不同光子芯片架构,实现多通道海量信息传输、感知、计算,在超高算力密度、超高图像识别准确度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云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发布单位:北京大学)夸父卫星在轨获得世界一流天基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2022年10月9日,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期间,获得一系列重要科学观测成果。其中,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首次实现我国在空间开展高时间分辨、高精度的太阳磁场观测,所获取的太阳局部纵向磁图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首次实现我国对太阳硬X射线成像,是目前唯一提供地球视角太阳硬X射线图像的专用设备;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的子载荷之一,即太阳日面成像仪(SDI)首次实现在卫星平台上获取莱曼阿尔法波段全日面像,另一个子载荷—太阳白光望远镜(WST)观测到太阳上多个之前罕见的“白光耀斑”。卫星在轨表现为后续的科学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SegGPT是国际首个利用视觉提示完成任意分割任务的通用视觉模型。SegGPT“一通百通”:给出一个或几个示例图像和意图掩码,模型就能get用户意图,“有样学样”地批量化完成同类物体分割任务,无论是在当前画面还是其他画面或视频环境中。SegGPT可以“分割一切,识别万物”,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和通用机器人等实体智能产业的发展。(发布单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满能量出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电子束发射度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亮度比太阳光高一万亿倍,可为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前沿领域,提供多维度、实时、原位表征的“探针”,解析物质结构生成及演化的全周期。2023年3月14日,作为电子诞生地的直线加速器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束,束流能量达到500兆电子伏特,标志着该设施进入科研设备安装与调束并行的阶段。该设施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中科院、北京市共建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是中国首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为全球前沿基础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提供先进研究平台。(发布单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下一代云化开放无线网络新型空口试验验证平台基于6G“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愿景与需求,中关村泛联院联合中国移动开发了下一代云化无线新型空口试验验证平台,为无线人工智能、通信感知一体化、智能超表面等6G前沿关键技术提供原型验证。该平台基带部分采用异构硬件开放架构,与5G基带相比,提升了近5倍的数据处理能力,并首次实现与多频段前端的灵活接入。该平台将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开放的联合研发测试验证环境,支撑6G技术标准路线选型和系统方案验证,同时将协同带动芯片、器件等产业链研发布局和技术迭代。(发布单位: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面向经济主战场(共5项)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是全球柔性显示技术与终端发展的焦点,可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卷轴电视机、柔性医疗检测装备、5G天线等领域。中国建材集团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厚度30-70微米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其中30微米产品厚度仅为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弯折半径小于0.5毫米,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打造了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全流程的工业化产业链。(发布单位:中国建材集团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完成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成功攻克了宽负荷压缩机、高负荷透平膨胀机和高效蓄冷蓄热器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空气内能到电能的高效转换。基于该技术,已在张家口建成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顺利并网发电,系统额定效率达70.2%,比国外同等规模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高出10%-15%,整体性能良好。(发布单位: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己内酰胺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石化首创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采用新反应途径、新反应工艺、新催化材料,使碳原子利用率由80%提升至95%,使氮原子利用率由60%提升至90%,与国际同行业技术相比,装置投资下降80%,生产成本下降50%。中国已成为己内酰胺的第一生产大国,全球市场份额达60%。(发布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80kW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亿华通自主开发180kW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通过氢能转换为电能,为新能源重型卡车电机提供动力。通过优化膜电极、双极板的流道设计,大幅提升了氢燃料电池寿命、氢电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动态响应速度。电池寿命达3万小时,是行业均值的2倍;能量转化效率达52%,比行业均值高10个百分点;从怠速到平稳运行最大功率点的动态响应时间小于3.2s,发动机提速快,比行业均值缩短60%。主要指标参数行业领先。(发布单位: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中科院物理所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该电池由铜基氧化物正极材料、煤基无定型碳负极材料,以及高安全电解液体系组成。目前,该电池已在短续航电动车、1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等进行示范应用。(发布单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共5项)随钻成像测井仪器及井地数据传输系统 开发深层和非常规油气是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需要。随钻成像测井仪器利用井下传感器探测地层特性,在钻井过程中给钻头装上“眼睛”,是石油工业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科研团队攻克了强振动冲击条件下动态测量等多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高温石英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等5种井下核心传感器,成功开发出地质参数成像测井仪器,实现了从随钻一维曲线测井到二维成像测井的技术跨越;同时,研发出将井下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的泥浆连续波高速传输系统,并取得了最高速率每秒12比特的重大技术突破。这套仪器为油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布单位: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集成电路用12英寸高纯钴靶材及阳极12英寸高纯钴靶材及阳极是先进制程逻辑芯片及存储芯片关键支撑材料。通过自主开发,有研亿金成功突破高纯钴深度净化、高纯熔铸、磁性能调控及高可靠焊接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配套国内外高端PVD机台用于国内最先进制程逻辑芯片,及DRAM和3D NAND FLASH先进存储器,批量销售给国内外多家一流半导体生产企业。有研亿金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掌握集成电路用高纯钴靶材和阳极成套制备技术的企业。(发布单位: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低温法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控制(COAP)技术当煤燃烧时产生大量有害烟气。华能集团基于低温氧化吸附脱除技术,利用多孔材料,完成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烟气经梯级冷却降至零下温区,低温烟气进入吸附塔,一体化吸附脱除多种污染物。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的排放浓度远低于国际超低排放标准,同时,还可实现三氧化硫、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的深度脱除,并实现硫的资源化利用。这一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发布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基因编辑新型核酸酶 基因编辑是高效、精准的生物育种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全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核酸酶Cas12i和Cas12j。当前,已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业生物遗传改良中,支持培育了高产玉米、高油酸大豆等产品,为基因编辑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工具。(发布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新一代人造太阳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新一代“人造太阳”,是规模和参数在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装置,等离子体电流可达300万安培,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1.5亿摄氏度,将使我国等离子体聚变三乘积参数达到聚变堆芯级水平,综合性能跻身国际聚变先进行列。目前该装置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15万安培,书写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发布单位: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共5项)颅内病灶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 由华科精准、天坛医院等机构共同研发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包含磁共振监测激光治疗设备及一次性激光光纤套件,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磁共振引导颅内激光消融治疗系统,开创了我国神经外科微创治疗可视化、可控化、可量化的全新手术方式。该治疗系统磁共振温度监控误差小于1℃,温度刷新时间间隔小于4s,关键技术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国内率先完成难治性癫痫、脑肿瘤等各类微创手术超过400例。(发布单位: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深脑成像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三光子显微镜基于荧光分子吸收三个光子并发射荧光的效应,实现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北京大学科研团队研发了重量仅为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采用新颖的光学构型设计,并自主研制传输飞秒激光的柔性光纤、微型高分辨率物镜等核心部件,一举突破此前微型化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极限。该显微镜神经元功能成像最大深度可达1.2毫米,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为揭示大脑深部结构的神经功能连接机制提供了观测手段。(发布单位:北京大学)北斗卫星通信融入大众智能手机及实现产业化兵器工业集团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科,应用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研制射频基带一体的核心芯片,可搭载于个人智能设备,实现直连卫星,可在无地面网络情况下持续保障应急通信、即时报告位置。这是成功链接高轨卫星、随时随地实现双向通信的重大跨越。目前,核心芯片量产规模突破千万。如您的手机搭载了这款芯片,当您身处无网络的险境,可点开北斗卫星消息选项,发出短报文,将获得及时响应。北斗,为您的生命保驾护航。(发布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基于国际首创技术的基因测序仪赛纳生物首创荧光发生和纠错编码技术,其中荧光发生技术是荧光切换的测序化学技术,纠错编码技术则是编码再解码的自校正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两项核心技术,进行基因序列检测,准确度达99.99%。目前,推出首款桌面型S100基因测序仪,具有体型小、操作简单、通量灵活、多场景适用的特点,在肿瘤诊疗、生殖健康等领域进行基因异常检测,实现了精准的疾病预警和诊断。(发布单位:赛纳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长征医疗联合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悉心研制的辉昇-I型ECMO产品,能够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提供动力及安全监测,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其他治疗方法难以控制并有可预见的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风险的患者。主机采用航天伺服系统中的电机控制技术,可精准控制泵头转速,减少对血液的破坏。该设备稳定性强、集成度高,产品仅为同类产品重量的1/2-1/3,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用案例说话,借实践赋能,到第四届中关村标准周听听“标准故事”
    近期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4年要扎实做好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标准是创新的体现和固化。跟进落实会议精神,2024 年 1 月 24 日,中关村标准化协会联合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启动第四届中关村标准周(ZSW 2024),以一场全体大会和五场平行论坛,拉开本届“标准周”的序幕,深度诠释了标准化于创新的内生动力。会场全景据悉,本届“标准周”标新立异,以“标准化案例:全球成功企业打赢标准战的最佳实践”为主题,讲好“标准故事”,力争把握全球趋势,从案例中洞悉实践的成功密码。全体大会,领导、企业代表、与会专家共计出席300余人,气氛热烈。1月24日上午的全体大会上,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原副司长陈洪俊的主持下,前ISO主席,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发起人张晓刚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创新创业服务处杨鹏宇处长进行致辞。在随后的主旨演讲阶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团体和企业标准化处处长宋国建,就“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企业标准制度设计”进行了政策解读;原国务院参事张纲,就“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 联想诺谛创始人兼CEO胡长建博士,围绕“从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阐述了精彩观点;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虚拟现实事业部总经理曾杰,介绍了“多模交互引领虚拟现实进入新阶段”;ISO/TC 336实验室设计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建宇,则结合标准化案例进行了主题演讲。大会现场实况与会嘉宾认为,总结分享企业标准战的最佳实践,对于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意义重大。国际上的代表性案例有IBM、苹果、高通等,国内有华为、海尔、国家电网等。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创造性的打造了“中关村标准”加“1字标”自愿性认证模式,在高科技领域各技术方向上培育最先进的科技产品,涌现出丰富的最佳实践。这些成功案例极大提升了科技企业的品牌价值、扩大了市场营收,助力甲方建设一流工程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主旨演讲的过程中,本届标准周还穿插了六大“亮点”仪式,例如:在2023年“1字标”认证证书颁发仪式上,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获得 “1字标”认证证书;采信签约仪式上,北京中航军融科技管理中心和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牵手互信”;在战略签约仪式上,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与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与生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的聘书颁发仪式上,该协会医工融合、智慧实验室、智能电气分技术委员会均获得授牌;同时,发布了2023年中关村标准市场影响力十强并表彰了对中关村标准有突出贡献的个人。“1字标”认证证书颁发精彩继续。1月24日下午,五场平行论坛如约而至。来自一线企业、研究院所、检测认证中心等单位的嘉宾,分别围绕 “1 字标”助力企业发展论坛、医工融合创新论坛、“碳”索绿色标准化、创业领袖闭门会、智慧实验室创新论坛五大主题,重点分享国内外最佳实践,研究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方向、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做法,旨在通过深度交流,提炼成功要素,复制成功模式,促进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标准化体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立和不断巩固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大幅度提升国际竞争力。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在中国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进程中,中关村标准正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体系兼容,共创标准发展新时代!
  •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增至83家 探路产学研用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发展三年多来,对分散于北京的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放共享,实现企业科技研发需求与科技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   开放实验室已成为首都独具特色的科研资源最丰富、最宝贵的科研创新群体。   问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三年多来的工作,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负责人刘晓华回答了3个字——“干实事!”   在国内产学研合作发展尚不成熟的今天,在创新型机制体制尚待完善的阶段,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干实事”绝非易事。   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的步骤和理解。   从2007年之前不足36家挂牌实验室,到如今已增至83家 在领域设置上,开放实验室依据中关村产业发展布局,涉及了生物医药、环保能源等六大热门领域,检测和研发设备已超过了一万多台 其中,已有800余名专家进入了开放实验室人才库,每年仅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就达700项。   刘晓华的回答是明晰的:“以小撬大,发挥引导、辐射、放大作用,为产学研各方提供很好的政策环境,在北京市及整个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形成最具价值的创新群体。”这是刘晓华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定位。   集聚一流资源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是顺势而生。   2006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做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的会议纪要》“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有基础和优势的领域,支持建设若干开放式重点实验室”的精神,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大会文件的有关要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会同北京市发改委、市科委等部门联合启动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同年6月,《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施试行办法》发布。   据悉,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发展三年多来,对分散于北京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放共享,实现企业科技研发需求与科技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积累各项资源已达到一定规模,成为集科研人才、专业设备、高精尖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信息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平台,开放实验室已成为首都独具特色的科研资源最丰富、最宝贵的科研创新群体。   以数据为例,2009年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挂牌数量已达到83家,在单位性质上,既有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一流实验室,又凝聚了中科院科研机构的力量,还包括其他来自军工院所、行业转制院所的实验室以及企业、孵化器性质的实验室。   相对于其他同类性质的机构,集聚一流科技资源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一大优势。在83家挂牌实验室中,国家级工程中心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40家,接近总数的一半 国家级认证中心16家、北京市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家。   刘晓华表示:“平台选择是为了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把国家宝贵的研发资源和产业的需求相结合,向高科技企业服务。”   为此,开放实验室设置了包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19家、计算机网络通信11家、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14家、环保能源9家、新材料13家、生物医药17家在内的六大前沿领域实验室。   项目是搭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纽带。   据悉,实验室每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近700项,市级重大项目百余项,实现专利许可和技术转移111项 在创新产出方面,累计申请专利2194项,创制各类技术标准1023项。   此外,开放实验室还拥有一批高精尖技术,科研成果贴合市场需求、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如,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IPv6领域和传感器网络领域研究,其许多科研成果是物联网关键技术 北大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实验室研究的“艾滋病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地建立”技术等。   “一流科技资源的凝聚,离不开开放实验室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口碑。在这样的发展群体推动和速度的验证之下,说明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 刘晓华说。   搭建开放信息网络“全集”   化虚为实,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又一大特色。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推动产学研用的合作是“务虚”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产学研信息和资源整合的效率,2009年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正式开通。   有别于传统科技成果转化网站,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特别重视信息库的建设,形成了从实验室到专家、项目、合作洽谈等分类的“全集”。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产业领域的负责人定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企业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基本上都能在这一信息平台上全面地获取到。”刘晓华介绍说。   据悉,目前该信息网络平台收集了59家开放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还收录了其他准备挂牌和非挂牌实验室总计106家各类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研发能力、开放资源、合作项目等基础信息。   刘晓华表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信息网络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网站,而是一个集成了留言、聊天室、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多项功能的信息平台,注册企业用户和实验室用户可以直接借此平台进行项目洽谈,足不出户即可达成意向。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高科技企业在网络平台上注册,开放实验室在数据信息的更新上也有很大的积极性。以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等实验室为代表的实验室积极上报相关新闻和相关数据,目前网络平台的访问量逐步攀升。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的开通为促进企业和科技机构的密切合作搭建了桥梁,信息更新和沟通的及时性也为产学研用工作务实地开展奠定了基础。”刘晓华表示。   推介有效的政产学研用创新机制   刘晓华指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从2006年启动以来,已经成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强力“黏合剂”。   这得益于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的形成。   首先,无论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还是教育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创新扶持政策,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一个有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政府的驱动机制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社会中介服务是一个动态、开放、有层次、有结构、有目的、有功能的系统,具有同时紧密接触政府及企业双方的特点。北京民协作为企业家的组织,服务是它的天然属性,并且能从企业创新需求的角度入手,利用政府很少的委托资金发挥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把专项工作落到实处。   业内专家指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委托一个民间机构——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来具体承办本身就是一个制度上的创新。   再次,科研机构的开放机制正在逐渐形成。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科研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研院所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非常强烈的开放意愿,希望与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开放实验室工程恰好给其一个开放的窗口和途径,形成新的开放机制。   同时,企业主体的拉动机制不容忽视。鉴于当前经济活动中竞争愈发激烈,徘徊于低端竞争会陷入困境,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投入能力又很有限,因此当企业越来越集中于自己的应用性技术开发时,它也就非常有赖于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不同的行为主体与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与机制构成了地区创新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突出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各种优质的科研资源,并配以专项资金予以引导,促进了学、研的全面配合,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剂。”刘晓华指出。   据悉,为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完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已经形成了开放实验室和园区企业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立联合研发机构、进行联合研发、联合研制标准并实现产业化,园区企业提供检测和测试服务,提供技术攻关服务、人力培养等不同要素组合、不同目标组合、不同机制合作、不同领域合作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型。   助推新兴重大产业发展   谈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意义,刘晓华表示,开放实验室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搭起了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的桥梁,搭起了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三者之间的桥梁。   “开放实验室的建立更是一种示范和尝试,在现有的沟通和服务的平台下,发挥着用较小的资金调度社会服务以及产业转化的目的。这本身就是创新体制建构的一种常识。”刘晓华指出。   2010年,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将涉足和引领当前最前沿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将通过产学研系列领域对接会、走近开放实验室等形式,聚焦智能电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物联网、农业生物技术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引领全国龙头的科研机构,众多的应用产业企业,为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共同探讨新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优势和发展路径。   “在更高的层次上,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实际经验的积累,探索构建类似于欧洲创新驿站、台湾工研院模式的,适合中关村产学研发展的新模式。”刘晓华指出。
  • 访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仪器信息网走访参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011年3月30日,仪器信息网一行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既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公司),并参观了生命科学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公司项目经理陈正先生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   拜访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专门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和留学生医药企业提供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搭建等全方位的创业孵化服务。孵化器公司的宗旨在于加速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帮助中小型生物医药科技企业成长。   此外,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公司还承担着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具体运作,并于2004年4月正式面对留学回国创业人士展开服务。在此,留学生企业除了能享受到一般的孵化服务外,还可获得一系列优惠政策。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外观   据陈经理介绍,“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公司成立至今,已经累计孵化企业60余家,实现技术成果、科技专利与产品50多项。公司先后获得‘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分析测试实验室ILAC-CNAS认证’、‘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企业奖’等资质与荣誉。”   参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生命科学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产业与技术资源优势,为园区内及北京地区的各类医药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服务,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成员单位之一,已通过国家CNAS认证。服务平台包括分析检测、药物筛选、药物制剂和生物技术等4个独立技术服务平台。平台采用的运营模式包括“委托测试服务、产业配套合作、科研项目合作开发、培训服务”等几方面。配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化学发光仪等50多套仪器设备。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取得的资质   在陈正经理的陪同下,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了生命科学园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分析测试实验和生物技术实验室。分析检测服务平台主要为中药、代谢药物、化学药、蛋白质、多肽、核酸等提供定量分析;生物技术实验室主要提供蛋白质纯度分析、基因合成、RNA质量控制、单抗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分析测试实验: 分析测试实验整体布局 分析测试实验的样品前处理室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TRACE GC ULTRA--POLARIS Q气质联用仪 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 Agilent 2100 Bioanalyzer生物分析仪 Promega GLOMA生物发光检测仪   生物技术实验室: 正在建设中的生物技术实验室 OLYMPUS CKX41 荧光倒置显微镜 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 北京东胜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DC-810型PCR 上海天能Tanon1600全自动数码凝胶图像分析系统   陈经理介绍到,“由于实验室在建设,目前仪器总值在1500万左右,预计实验室建设完成后,仪器总值将在3000万左右,服务项目将有大幅增加。” 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和陈正经理(右二)合影   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http://www.zgcbmi.com.cn/
  • 中关村成立未来制造业产业技术联盟
    12月5日下午,中关村未来制造业产业技术国际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工程院举行。工程院副院长干勇等与会领导为联盟代表成员授牌,并为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据介绍,中关村在未来制造业主要产业链环节具备较好的基础,在部分材料、设备等核心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态势及个性化定制生产的新兴业态在中关村初现端倪。   为鼓励协同创新,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产业发展,不断探索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在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下,京城控股、北新建材、数码大方、优纳科技等34家核心企业和院所发起成立了未来制造业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单位是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据悉,该联盟将以高端装备为牵引,主要针对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等进行研发攻关和集成创新,联合相关单位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形成一批对行业和北京市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重大成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 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成立 构筑科技传播新格局
    会上,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和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建设的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与中原、雄安、大湾区、徽州、天府、海河等区域性科技传播中心共同作为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打造全国科技传播和产业服务体系的枢纽节点,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进一步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在致辞中表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形塑科技工作者群像、展示国家科技形象、促进科技创造价值”为宗旨,以“议题为先、渠道为本、内容为王、品牌为上”为价值导向,应时而谋创建全媒体矩阵、构筑开放型科技传播合作网络,应需而动创设开放性平台、建设枢纽型科技传播组织体系,应能而为创新多场景应用,打造平台型科技传播工作矩阵,广泛推介中国创新故事,充分鲜明地展现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科技传播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区域性科技传播中心既要深耕区域,也要有全球视野,事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形成同频共振,以科技传播支撑高质量发展。  以此为目标,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立足“科创中国”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试点,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创新资源、行业传播资源、融合媒体资源等优势。据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张金辉介绍,借助中国科协科技传播平台和中央媒体资源,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集科学实验、前沿技术应用、科技成果存证、媒介制作、科技成果展示交流、科普与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将面向园区内外企业、媒体和公众提供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传播服务,传播北京及中关村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和创新突破新形象,活跃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打造中关村科技应用与传播创新实验室,建设全国科技成果加密存证平台,打造源新闻科技传播平台,基于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组织一批产业创新活动,策划深度专题采访和重点事件传播等。  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的建设,不仅是中关村软件园的试点任务,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服务体系。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贾一伟表示,基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搭建的区域创新平台和全球创新网络,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在关键要素集聚、服务模式探索、创新品牌塑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更多双创主体成长和发展。  据了解,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对接丰富的产业资源,为实现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界与学术界的深度交流和合作 此外将对带动中关村产学研合作交流,传播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生态活力,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五年突破百家
    11月30日电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百家授牌大会暨五周年成果展11月30日上午在北京创业大厦举行。至此,中关村开放开放实验室已累计授牌六批,总量达109家,为中关村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授牌大会暨成果展由北京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出席授牌大会并参观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五周年成果展。北京市相关委办局、中关村创新平台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关村重点企业代表300人参加此次活动。   为促进中关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发改委、市科委和市财政局于2006年6月启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五年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始终以政府引导支持为保障,以创新要素聚集和产学研协同为路径,促进科技资源社会化 始终以多位一体创新平台的搭建为目标,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和文化创新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助力示范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会上,赵凤桐等为第六批共25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进行了授牌。截至目前,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挂牌数量突破百家,达到109家。累计推动包括检测认证、技术攻关、试验指导与合作研发等在内2.8万项服务,受益示范区企业1.25万家次,实现了创新要素的高效聚集,搭建了政产学研介五位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形成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为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放实验室已成为首都独具特色的科研创新群体之一。   实验室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将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紧跟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示范区建设的新思路,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入挖掘首都优质实验室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与服务活动,提升示范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再用五年时间,使开放实验室工程辐射更宽,影响更广,初步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创新合作的国际品牌。
  • 产学研合作助力中关村企业自主创新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关村产学研合作展(2009)上,有59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10家大学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以及16家军工科研单位参展。展览重点包括软件与互联网、先进制造和集成电路、能源环保和新材料、生物医药、军民共用技术五大技术领域。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关村的科研能力、科技资源、待转化的成熟科技成果与合作需求。   据展览组织单位、海淀园管委会国际合作与品牌建设处介绍,中关村产学研合作展举办的目的,是为园区科技企业与国家科技资源之间,在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合资或合作、联合开发、技术转移、使用首都科技平台等领域的洽谈合作,搭建起面对面的沟通桥梁。对于园区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形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海淀园将在《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及20项配套政策的框架内,给予项目一定的支持。   用足76亿元仪器设备资源   2009年以来,北京市科委主导建设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推动价值76.3亿元的科技资源开放,编制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开放服务目录》。在目录中,有264个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3112台(套)仪器设备已经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北京市科委有关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企业在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方面,不但可以就近获得资源,更可按照“用多少、花多少钱”的方式租用设备和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自身花钱添置固定资产的压力。   降低50%分析测试费用   在此次展览上,中关村开放实验室59家已挂牌的实验室也将集体露面。根据《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施试行办法》,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为园区企业提供的分析检测服务和技术攻关服务,中关村管委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以优惠价格提供的分析检测类服务,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按实际优惠金额给予实验室补贴。对于技术攻关服务,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按照实际收费金额的50%给予补贴。   根据该办法,海淀园企业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之间,在诸如技术攻关、分析检测等方面发生的费用(在一定限额),将获得政府资金补贴。如此一来,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来说,又节省下来一笔宝贵的资金。   设立产学研合作   自主创新专项资金   海淀区在《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规定,海淀区每年将从不少于8亿元的政府专项资金中,安排相应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   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海淀园管委会在《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相配套的20条办法中,通过《海淀区促进产学研合作实施办法》(海行规发[2009]11号)、《海淀区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办法》(海行规发[2009]5号),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上办法中明确鼓励海淀区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在风险共担、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制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 支持企业接受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转让 支持企业委托高校、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开发或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技术开发 对产学研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贷款给予贴息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创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研发中心 对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产业化等项目给予支持 支持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在海淀区产业化 支持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产业技术联盟等
  •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达134家,设备总值71.6亿元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发展成为集科研人才、专业设备、高精尖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信息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开放创新平台,直接影响和受益企业上万家,牵动了上千亿产业规模的发展。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已先后进行了七批挂牌,目前挂牌实验室达到134家。挂牌成员主要来自于中科院、军科院、医科院等国家研究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各类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级研究中心等。   探索出&ldquo 521&rdquo 产学研合作模式   经过七年的发展,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形成了政产学研介五位一体的组织机制。并探索出了&ldquo 521&rdquo 产学研合作模式。   &ldquo 5&rdquo 指五种类型的共建联合。包括开放实验室和示范区企业共建企业实验室,这种方式是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实验室参与,以企业提出的研发任务需求为目标常设的企业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开放实验室和示范区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这种方式是以开放实验室牵头,企业参与,共同承担国家有关部委的项目   开放实验室和示范区企业共建国家科技基础设施,这种方式是以开放实验室与示范区企业联合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围绕产业链上的共性需求为研发目标,将科技成果由成员单位直接产业化   开放实验室和示范区企业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种方式是以开放实验室和示范区企业共同参与组建以研究和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为目标,以服务面向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开放实验室和示范区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这种方式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由企业出资或申报课题,由学校提供培训场地、培训导师,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ldquo 2&rdquo 指两种类型的委托服务,开放实验室为示范区企业提供委托测试认证、开放实验室为示范区企业提供的研发服务 &ldquo 1&rdquo 指实验室和企业之间的成果转移。   推动科技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   &ldquo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经过多年积淀,并借助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政策推动和支持,极大地推动了科技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rdquo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齐广海表示,研究所承担的大多数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ldquo 863&rdquo 高新技术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均为实验室与企业共同承担。   齐广海举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ldquo 十一五&rdquo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ldquo 安全高效预混合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rdquo 获得65项省部级奖,72项专利。研究过程中,产学研密切协作,先有5家代表性企业直接参与,企业又吸引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共6家,后者又吸引另外17家企业参与研发。   &ldquo 项目实施后北京&lsquo 7+1&rsquo 饲料高科技企业联合体全部采用本项目的无药物、功能型、地域性预混合饲料生产技术,获利增加200元/吨,增收3000万元。&rdquo 齐广海说。   北京伟嘉集团副总裁李冬青说,针对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合作的&ldquo 甘露聚糖酶产业化项目&rdquo ,集团投资2亿元,在通州区建立了北京最大的发酵基地,由研究所指派专家与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同时研究所也将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益分享,成功促成项目的产业化,实现了院企的双赢。   &ldquo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为科研院所与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使科技资源能直接服务于企业。同时,促进了双方优势互补,科研院所对行业标准、行业信息比较了解,而企业接近市场,使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了共赢发展。&rdquo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网络验证与测试实验室刘峰主任表示。   七年发展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成果显著   七年发展,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已成为有规模、有体系、有政策、有模式、有成果、有品牌、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开放式产学研结合创新服务平台。   据统计,开放实验室总数已达134家,云集了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截止到2012年底,134家开放实验室人员总数为13917人,其中,两院院士70名,占0.5% 教授级专家1505人,占10.8% 副教授、副高级专家2274人,占16.3% 千人计划34人,长江学者32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89人。   同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激活了北京地区50年积累沉淀下的价值几十亿元的高端科研设备,面向示范区企业开放共享检测和研发设备70299台(套),设备总价值近71.6亿元,大部分设备属国内外先进水平。   在科技成果方面,截止到2012年底,134家实验室累计申请专利共6912项,其中发明专利4388项 累计已授权专利3979项,其中发明专利2264项 累计参与创制标准3317项,其中国家标准1382项,国际标准282项 累计获得科技奖励2028项,其中国家奖励219项,省部级奖励1263项 共获得各类资质725个,其中挂牌称号240个,行业认证181个,授权许可163个。   另外,2012年实验室共承担国家重大项目2284项,项目预期投资规模33392万元。
  • 三大交易中心落户中关村
    本报讯 全国技术交易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三大中心将落户中关村西区。今天上午,海淀区全面启动海淀园核心区建设,推出了20项政策,从今年开始,海淀区每年将安排总规模不少于8亿元的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4月1日本市正式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记者了解到,核心区建设将首先在中关村西区先行先试,随后在海淀园全面推进。全国技术交易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等将落户中关村西区,还将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 “一站式”和“一条龙式”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同时支持商业银行率先在核心区设立专门为科技中小企业服务的分支机构。   中关村西区北侧紧邻四环路,西接苏州街,东临白颐路,规划用地51.44公顷,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城毗邻。西区的首都科技中介大厦和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将实现高端创新型人才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另外,在中关村西区建设同时将吸引创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专利和商标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入驻,建立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体验、交易中心。   核心区将最终建设成为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首都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验区和全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首都创新人才发展中心、首都科技中介中心。   目前海淀园已形成了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的创新资源聚集区、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沿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的聚集区,去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4900亿左右,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近50%。
  • 中关村又添25家开放实验室
    7月18日,中关村25家开放实验室授牌仪式在此间举行,至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数量已达134家,汇集了中科院、军科院、医科院等国家研究院所、行业转制院所的顶尖实验室。   此次挂牌的25家实验室中,有国家级工程中心与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计量认证实验室2家,中科院系统实验室6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实验室13家,军队实验室1家,企业实验室5家。实验室服务领域均为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发展产业,涉及了网络通信、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能源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在释放高端科技资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检测和测试服务、提供技术攻关服务,与企业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立联合研发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共同创制先进标准、成果转化给企业和提供人力培养等八大合作模式。   最具推广意义的典型模式是,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北航计算机系统结构所与联想集团共建了“联想-北航高性能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通过开展面向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科研教育等应用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方案的技术研发,该联合实验室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深腾7000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性能列2008年世界TOP500第19位和中国TOP100第2位。   再比如,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与搜狐公司共建的“清华-搜狐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自2007年成立以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同时产生了大量创新成果如申请专利1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863重大专项1项。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不但面向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技术攻关、试验指导、合作研发等各项服务,还可与企业在共同承担国家项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自2006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累计为企业提供包括检测认证、技术攻关、联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技术成果转移等在内的服务项目3.2万余项,受益的企业达1.34万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