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医药全球化

仪器信息网医药全球化专题为您整合医药全球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医药全球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医药全球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医药全球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医药全球化话题讨论。

医药全球化相关的论坛

  • 【原创】一本好书之——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经济自由的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可行目前正值全球出现通货膨胀、经济放缓,反全球化的声浪空前高涨,国际势力阴谋论滥觞,民主主义者大肆鼓吹关起门来搞发展。但是,假如让美国分裂为50个州,各自设立阻碍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进出的关卡,你认为人民的福利会得到增进吗?假如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资本市场,让GE、微软、IBM这样的企业只能在其中一个州里开展业务,你认为消费者会从中得利吗?在那样一个美利坚不合众国里,投资、市场和贸易将大大萎缩,人民的生活水准会迅速下降。有的地方恐怕会成为监狱,把绝望而沮丧的人民封锁在其中……因此,人为地割裂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关心如何让世界经济有效运转。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全球化太多,而是太少。经济一体化的潜力才刚刚释放,假如我们想提高各国穷人的生活水平,那就需要更多而非更少的全球市场。社会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民主主义者应该团结起来,保卫和促进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反对从各地纠集起来的对手。作 者:[英]马丁沃尔夫 出 版:中信出版社

  • 【分享】全球化是推进质量主要驱动力

    10月30日,受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邀请,美国质量学会(ASQ)前亚太地区主席威尔出席了该院举办的珞珈质量双周论坛。论坛上威尔做了“质量专家角色的演进”的主题演讲,并与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全体师生及湖北省质监局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威尔从美国质量专家角色演进的角度给人们带来关于质量发展的新视角。据介绍,尤其是近10年来,美国质量专家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在以前,质量专家无非是怀揣着朱兰的《质量手册》,手持测量和计算工具,忙于产品质量的各个监控环节。然而,随着质量概念从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到满意性质量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单一的产品质量的关注到对服务、工程、环境等“大质量”的关注,质量专家不但要“下得厨房”做出具体的好产品,更要“入得厅堂”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发展层面的质量策划。 据介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已成为“家常便饭”,质量专家更要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社会制度等实施管理和策划。美国质量学会每3年都会举行一次活动预测质量的未来。活动会邀请很多专家,关注同样的话题,即质量的未来和推动力,并依据征集的回答做出分析。过去6年里,美国质量学会做出的第一个预测就是质量的未来是全球化,并明确指出全球化就是推进质量最主要的动力。《中国质量报》

  • 三大机遇多重挑战!全球化正成为固废头部企业的必答题

    [font=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近日,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联合主办“净未来”国际固废产业合作交流大会暨康恒环境 × 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 全球伙伴日活动。三百五十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机构齐聚一堂,共庆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合作十五周年,共同探讨全球化视野下固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font]作为全球最大的固废处理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2003年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固废处理行业经过了20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有了足够的力量,有着超过千亿的收入,也积攒了很多经验,让我国在垃圾焚烧领域成为世界级大国。疫情之后,国内固废行业一路“狂飙”的盛况戛然而止,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也开始凸显: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我国垃圾焚烧行业来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代,国内一些更具实力的垃圾焚烧企业放眼国际,开始积极尝试走出去寻找海外新机遇。从15年前引进日立造船先进炉排技术,大幅提升焚烧炉排的国产化率,为国内固废行业带来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一次大变革,到如今成为“一带一路”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重要代表,正在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争取五年后在海外再造一个康恒,康恒环境用实力书写着自己的国际化之路。近日,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联合主办“净未来”国际固废产业合作交流大会暨康恒环境 × 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 全球伙伴日活动。三百五十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机构齐聚一堂,共庆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合作十五周年,共同探讨全球化视野下固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b]01垃圾处置是全球性难题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话题[/b]当前,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全球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需求持续增长,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市场。对此,康恒环境董事长兼CEO龙吉生博士在当天的主题演讲《让我们在全球一起做点事》中指出,全球垃圾量持续增加,尤其是东亚、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区,但固废处置管理水平和能力却存在巨大缺口(演讲原文:[url=http://www.solidwaste.com.cn/news/349363.html]康恒环境董事长龙吉生:让我们在全球一起做点事[/url])。以全球80亿人,每人每天产生1Kg生活垃圾计算,预计全球每天有800万吨垃圾产生;而全球垃圾焚烧处理规模目前仅约200万吨每日,仅有1/4的城市生活垃圾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还有大量的垃圾正在填埋或者露天堆放,甚至都没有收集,未被科学无害化处理的垃圾正危害着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其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近年来积极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的各类排放稳定达标,与填埋相比污染排放大幅度削减,焚烧厂与周围环境能够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和能源回收利用等,随着设备制造、建设运营技术经验的逐步积累,我国在固废处理行业的优势逐步显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装备和建设运营经验都已具备“走出去”优势。[b]02“一带一路”开启新十年全球化成为固废头部企业的必答题[/b]立己达人,绿色发展跨越山海。我国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国人的认可,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赞誉。2023年3月底,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博士参观康恒环境珠海项目后,竖起大拇指,表示这才是“一带一路”需要的技术。4月初,马来西亚安华首相带团访问我国,委托马方住建部倪部长参观康恒三河项目后说,这种技术不仅马来西亚急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就需要此类技术。在龙吉生看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也是中国环保人的使命。如何借助“一带一路”东风,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共赢,更好地满足世界的需求,为全球固废可持续管理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赋能是业界共同的愿景。参与当天活动对话环节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指出,“全球化应该是今天中国各领域头部企业的一个必答题”。他表示,当前我国环保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面临三大机遇:十年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平台,为国际合作搭建了新的舞台,同时也为全球的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消减提供了中国方案。2024年,“一带一路”拉开了新十年的序幕,也为环保企业出海提供了最大的机遇。截至2023年10月,有152个国家与中国政府签署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86%,覆盖人口约13亿,占比达93%,需求潜力巨大。同时,我国环保企业有后发优势,在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孕育了像康恒环境这样的优势企业,形成了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投资、项目建设,包括标准化于一体的打通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三大机遇叠加,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成熟。据了解,早在2017年,我国《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了“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的要求。2020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及:鼓励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2023年11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中明确了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绿色发展作为新领域合作的内容,将大力拓展绿色发展合作空间,围绕绿色基建、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共谋绿色发展,共筑清洁美丽世界。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魏源送带来了关于加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治理的提案,他指出“我国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可向这些共建国家共享发展经验。”当前我国垃圾发电自主技术和设备已走向成熟且具更高性价比,“带路”国家垃圾发电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正在成为国内垃圾发电龙头的新角逐地。[b]03抱团出海让世界读懂中国垃圾焚烧发电[/b]然而,蛋糕很大,能否吃到嘴里的风险也很大。对于多数固废企业来说,承揽国际项目能力不足,企业国际化基础薄弱,信息不畅沟通渠道少,缺乏配套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机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环保产业在‘走出去’的路上长期受阻。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主持当天“全球化视野下固废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对话环节时指出,“一带一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国家之间发展现状与需求也各不相同,生态系统差异显著,对固废产业链各方来说,既有机遇也是挑战。同时,固废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政策、标准,包括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的健全度以及标准的差异度等现实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等问题。由于法律、项目标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海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制度、政府付费履约、项目建设等风险;另一方面,复杂的国际环境、汇率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项目在收益方面的风险。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东发言时表示,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企业应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如高效焚烧技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他指出企业在参与国际垃圾处理项目时,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求和现状,通过技术和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和本地化策略来解决问题。关于企业在海外项目拓展中如何处理好各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问题,日立造船顾问(原环境事业本部长)白木敏之指出,在寻求广泛合作的过程中,要关注市场差异化和股东需求,同时意识到每个地区的特性和局限性。有效的合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对接,更需要深入理解对方的核心诉求和主要矛盾,并借助高效的沟通机制和技术交流,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广和实施。龙吉生表示,康恒环境走过了创业阶段,完成了全产业链转型,来到了全球化发展阶段。他总结了固废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四个关键词:品牌口碑、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文化融合。他指出,国际化首先是要融入当地,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本地企业,双向奔赴双向融入势在必行。要走出去在全球做点事,仅康恒环境一家是难以成功的,单打独斗很难持续,同行形成产业联盟,合作共赢,才足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与机遇。龙吉生随后提出倡议,为了实现更加友好、可持续的未来,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发起成立WtE国际联盟,以全球视角推动资源共享与共赢合作,以期助力全球各地更有效地进行固废管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b]04在海外再造一个康恒在全球一起做点事[/b]龙吉生透露,康恒环境计划在接下来的5年,向海外加大投资,建设处理规模更大的垃圾焚烧发电设施,为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环保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加上国内已有规模,预期到2028年康恒在全球投资建设的焚烧发电项目整体提高一个量级。事实上,包括康恒环境在内,光大环境、中国天楹、三峰环境、浙能锦江环境等众多典型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早已着眼海外战略布局,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走出海外,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中国方案。而每一个“走出去”的项目都是实力和担当的体现。以炉排炉为代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与工艺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植根中国,走向世界。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正携手多国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这也体现了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大国担当。

  • 简述国内盐雾测试仪如何在全球化经济中脱影而

    简述国内盐雾测试仪如何在全球化经济中脱影而

    盐雾测试仪是现代高科技产业,世界上发达国家无不重视试验设备的发展,各发达国家都把试验设备作为其优先发展的产业,是一个高速、平稳发展的行业,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具有市场、人力资源和行业基础三大比较优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正在培育和已经出现具备这种规模和能力的企业。[align=center][img=,348,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101546112603_5992_1037_3.jpg!w348x348.jpg[/img][/align]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新一轮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高潮正在掀起。为盐雾测试仪行业创建出更加繁荣的市场。它的增幅高于大部分制造业主要得益于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科技进步、关注民生等有关政策措施的带动。同时行业还应跨越一些鸿沟,企业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研发资金的投入 还应该拓展仪器仪表行业的应用领域,寻求广阔的市场和新的发展机会时还应掌握科技的创新和高端产品的研发,跟随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迎头赶。  智能型盐雾测试仪越来越多的被厂家采用,其主要优势为试验可循环。在新开发的产品上,利用了计算机测控技术及设计的传感器对温度进行快速、连续的测量,这正是盐雾测试仪今后的发展趋势。

  •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将出 医药研发外包迎机遇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任志武日前表示,我国将大力扶持生物服务业的发展,在即将出台的《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专门强调“着眼市场需求,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从支持生物产业合同研发、技术转移、金融投资等角度鼓励行业大规模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生物产业以医药产业占比最大,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RO)将因此迎来机遇。同时,随着政策扶持,生物医药服务业龙头企业有望出现。   生物服务业率先受益  任志武预计,2020年生物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总规模可能达到7万亿至10万亿元,而形成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的服务方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步骤。  参与制定《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青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将“过程”和“服务”实现产业化,打造基因产业、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使技术研发的每个阶段也能直接变为产业。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杜冠华表示,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生物服务业的发展,而在生物医药领域,系统全面的服务将促进企业产生新的成果,形成新的企业增长点。  根据《规划》,我国将从五个方面支持生物服务业的发展,包括支持合同研发标准与生产、委托制造服务产业发展,推动拥有优势专业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向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服务;积极提高公共技术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育基因测序、分子测试、生物信息等专业服务企业;鼓励生物产业服务外包,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产业成果等。  任志武表示,还将把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来,从而使“十三五”期间的生物产业大规模投资获得坚实支撑。据介绍,生物服务业需要有设施条件和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行支撑,而国内医药产业缺少这个基础,所以有些落后。  培育外包产业龙头  目前,国内生物产业以医药产业占比最大,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RO)将因此迎来机遇。国内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介绍,中国CRO行业新兴且脆弱,起步较印度等国家晚,但科技含量、服务能力等已走在了前面,未来5-10年CRO非常需要国家大力支持。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近1/3的新药开发工作由CRO公司承担,CRO服务的全球市场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加,2010年全球CRO的市场规模达到约360亿美元,国内CRO业务量超过170亿元人民币,北京、上海两地份额最大,且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CRO企业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有超过500家CRO企业,但是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并不多。由于国内医药研发能力较弱,中国的医药研发外包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对新药研发的需求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政策扶持,生物医药服务业龙头企业有望出现。  加入研发外包领域的上市药企也不断增多。天士力(600535)通过与全球领先CRO公司ICON和PAREXEL签订复方丹参滴丸全球三期临床的合作研究,以推动药品海外认证的顺利开展和实现现代中药的全球化,成为中国药企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记者 刘国锋)

  • 【资料】16部委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趋势 ——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 ——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 【转帖】全球医药市场板块或将发生漂移

    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金额增长7.0%,达到8370亿美元。随着“重磅炸弹”药物专利的到期,非专利药上市品种增多,产品可及性增加,支付方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扩容和全球医药市场重新布局,未来的药品主战场将会向亚洲、非洲和拉美市场转移。

  • 【资料】全球化学品调和系统GHS介绍

    GHS的背景介绍利用化学品以提升及改善生活是当今的世界潮流。这些产品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人体或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多年来许多的国家或组织制定了各种法律或命令,要求以标记或物质安全数据表的信息来传达至各相关化学品的使用者。鉴于化学品的数量和种类繁多,任一单位的个别法规无法有效管理所有的化学品。信息的提供可使这些化学品的使用者全盘了解,能在个别使用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现行相关的法规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不同国家间内容上的差异,也可能差别到同一化学品有不同的标记或物质安全数据表。由于危害定义的不同,例如某种化学品在某一国家被认为是易燃,而在另外一国家被认为是非易燃。或另如是在某一国被认定是致癌物,在另外一国家则认定不是。因此,世界各国对于何时或用何方法经由标记或物质安全数据表作危害通识,也都不一致。所以希望参与国际贸易的公司,必须具备大量的且有经验的专家,以便因应这些不同法规要求,编制不同的标记和物质安全数据表。除此之外,建置及维持可理解的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记制度是一项复杂工作。鉴于化学品的全球贸易,与制定国家法规以确保使用、运输和处置的安全性,其范围十分广泛。因此认识到采用国际调和的做法进行分类和标记,可为此类方案提供基础。一旦各国掌握 了在本国生产或是进口化学品的一致和正确的信息,就能建立控制化学品接触和人员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GHS的发展历史1. 国际组织早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化学品分类和标记的工作。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 ( ILO ) 开始了解并且学习危险物质的分类和标记。2. 1953 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 ECOSOC ) 创建了欧洲经济理事会并且联合国的专家委员开始负责在危险物品的运输工作 ( UNCETDG ) 。委员会精心制作了第一个系针对危险物品运输为目的的国际公认化学品分类及标记系统。3. 在1956 年则出版了第一版的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 橙皮书 ) 。联合国的组织,如国际海事组织 ( IMO ) 、国际民航组织 ( ICAO ) 和就如其它在国际上或地方上的运输模式实体 ( 组织或公司 ) 使用这部建议书来作为在运输目的上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记基础。这部建议书现在包括了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采用来做为在运输立法上并且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以这本建议书作为在工作环境中化学品分类及标记的准则。4. 1989 年,国际劳工组织接受了一项有关于工作场所中危害性化学品使用上分类和标记的决议,在1990年,发表了一项关于工作场所中化学品使用的安全协议和建议案。5. 为降低对劳工与消费者身体危害及环境污染,并减少跨国贸易障碍,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 ( UNCED ) 与国际化学品安全论坛 ( IFCS ) 于1992 年通过决议,建议各国应展开国际间化学品分类与标记调和工作。UNCED 与 IFCS 于1992 年通过决议,建议各国应展开国际间化学品分类与标记协调工作,以减少化学品对人体与环境造成的危险、及减少化学品跨国贸易必须符合各国不同标记规定所衍生的成本。故由 ILO、OECD 与 UNCETDG 共同研拟化学品分类与标记的GHS ,其分工为: (1) OECD :负责制订化学品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危险分类标准; (2) UNCETDG :负责制订化学品物性安全标准; (3) ILO :根据前两个单位发展出标准,负责发展出相关的标记与分类方式。6. 2001 年工作完成后,即移交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所新成立的全球调和分类系统制度专家小组委员会( UNSCEGHS ),由理事会于 1999 年 10 月 26 日第 1995/65 号决议设立,作为前危险物品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一个附属机构,该委员会同时更名为“危险物品运输和全球化学品分类及标记调和制度专家委员会”(UNSCETDG/GHS)。委员会及其各小组委员会展开为期两年的前置工作,其第一项任务是将全球调和制度提供给全球使用与应用。 目前乃由国际劳工组织 (ILO)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专家委员会 (UNCETDG) 共同研拟化学品分类与标记全球协调制度。7. 2002 年9月4日在约翰内斯堡所通过的《行动计划》第22(c)段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鼓励各国尽快执行新的全球协调制度,期待让该GHS制度到2008年能够全面实施。在世界各国广泛广泛传播的化学品管理,将会带来对全球公众和环境更安全的状况,同时使用化学品的便利得以继续。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各公司必须符合的化学品危险分类和表述更加一致,协调也将便利国际贸易。2002年12月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标记系统专家委员会( UNCETDG/GHS )完成制订 GHS 系统,在 2003 年 7 月经联合国经济社会委员会议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正式采用 GHS ,并且授权将其翻译成联合国官方语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8. 2005年对已经出版的GHS进行修订,出版发行了第一修订版。[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51099]全球化学品调和系统GHS介绍[/url]

  • 【分享】云南:发展特色药 医药产值后年要达百亿

    [center]云南:发展特色药 医药产值后年要达百亿[/center] “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提升云南中医药现代化产业技术水平,实现以中药、天然药物为主的医药工业产值100亿元。昨日,中药全球化联盟(昆明)研讨会正式召开。会议围绕“中草药资源、品种质量,中草药在治疗、预防、保健、美学的进展和应用”等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据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表明,云南共有药用动、植、矿物463科,2107属,6559种。主要动、植物药材的产(藏)量近10亿公斤,矿物药材11亿余吨。品种和数量均属全国之首。 “云南除了有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云南民族药。”据介绍,千百年来,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不断摸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形成了彝族傣族医药为主干,藏、苗、壮、白、纳西等民族医药为辅的独特的云药文化体系。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制药工业完成生产总值77.78亿元,比2006年增长29.85%,工业增加值32.69亿元。 据悉,云南省“十一五”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就提出,要培育一批中医药创新企业和知名品牌作为首要任务,以全面提升云南中医药现代化产业技术水平,全面实现以中药、天然药物为主的医药工业产值100亿元,把我省建成世界上有特色的、我国重要的、连结东南亚、南亚的天然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信息来源:春城晚报 -------------------------------------------------------------------------------- 相关链接 - 医药外贸业:08年一枝独秀 09年寒冬将显 - 云南:发展特色药 医药产值后年要达百亿 - 欧洲医药市场庞大 国内企业需跨高坎进入 - 2008年3季度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三) - 2008年3季度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二) - 2008年3季度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 - 医药新兴市场金砖四国独好 - 新型辅料是推动医药制剂发展的有效途径 - 开拓国际仿制药市场符合国家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 GMP认证促医药产业升级 未来步伐不会放慢 - 金融风暴之下国际医药市场仍将继续增长 - 内外形势多变 医药企业战略突围寻良方 - 医药经济稳增仍是明年主旋律 并购重组扩大经营 - 融风暴下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 壮医药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大显身手 - 国际药品厂商一致看好中国医药市场前景 - 中药成新药研发宝贵资源库 吸引全球医药界目光 - 医药行业未见"寒冬" 危机在内不在外 - 中国医药行业暂未受到金融危机明显影响 - 湖北22家医药公司将集中采购 部分药品有望降价 - 医药保健品最后的掘金场 畸形转型和繁荣 - 广东医药行业稳增不改 借金融危机抄底海外 - 我国医药外贸出口企业应对寒流之策 www.chinapharm.cn 2008-12-15

  • 【分享】2010全球医药产业年度盘点(二):市场风云篇

    根据IMS health的数据分析,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的份额达8500亿美元。未来几年,整个行业的发展将会保持5%~8%的增长率,预计2011年的全球医药行业产值将达到8800美元。这个增长率略高于其他行业,但是,2010年对于整个全球制药行业来说,并不好过,甚至可以说有些“阴冷”。本年度FDA、EMEA批准的新药为历年最少。制药行业引以为行的重磅炸***物,几乎多在面临专利到期的窘境。新药产品开发线上缺乏有前景的候选药物、赖以盈利的品牌专利药又要面临仿制药的竞争。面度这种困境,不少跨国公司或者采取“并购”、“重组”的战略,重新整合行业资源提高竞争力。或者采取“瘦身裁员”的办法来减负。2010年制药行业的裁员比例甚至名列各行业之首。新药获批稍显不足2010年,FDA共批准了上市新药79种,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为已上市产品的剂型改变或增加临床适应症。真正意义上的新药——NCEs、NBEs仅有21种。这与2009年获批新药NCEs(25种),以及2008年获批数字(24种)相比,有所下降,为历年最低。在FDA批准的新药中,值得注意的是安进公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的Prolia?(denosumab),基因泰克用于治疗重度风湿性关节炎的Actemra?(tocilizumab),勃林格殷格翰抗凝血剂Pradaxa?。诺华公司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Gilenia?(fingolimod)。以上药物的上市后的表现值得期待,尤其是Prolia? 较有可能培育成“重磅炸弹级”的上市药物。此外,今年备受瞩目的“癌症疫苗”——首个前列腺癌症疫苗,也在年前获批上市。虽然在西方,减肥药市场庞大、前景广阔,但是减肥药Lorcaserin、Qnexa在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很好药效性,但是FDA还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最终拒绝了两者的上市申请。此外,2010年,此前被寄予厚望重磅单抗,罗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ocrelizumab,和阿斯利康的呼吸系统抗病毒药物motavizumab都没有获得上市批件。加之,年内FDA基于药品安全的考虑,限制使用文迪雅、西布曲明。可以预见,FDA在新药审批过程中,对药品安全性会日益强度。从这个角度看,2010年新药获批数字为近年最低,在未来几年,这个数字也不会有较大增幅。2010年,医药产业新药产出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健康的需求。本期《柳叶刀》刊出的社论对此进行分析。首先,新药研发投资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制药行业的普遍经验是,一个NCEs的开发周期在十年以上,成本在10亿美元。而研发的成果率更是低的可怜,十个候选药物,往往只有一个能最终走向临床。EMEA的官员也承认,每年大约有850亿美元的经费用于新药研发。但是,若以上市新药来计,有600亿的美元是“打了水漂”。中小型制药公司难以承担新药研发的巨大风险。只有行业巨头敢在新药开发商投入巨资。在fiercebiotech盘点的十大研发投入的公司里。罗氏、辉瑞、诺华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高达七、八十亿美元Amgen投入27.2亿美元,BiogenIdec投入12亿美元等等。在研发上投入巨资,以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行业规则。动辄几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或许促进、培育重磅炸弹级药物的开发。新药研发产出不足的另一原因是,制药公司之间、制药公司与科研机构的缺乏沟通、互动,表现为“学术”与“临床”的脱节。新药研发缺乏新的药物靶点,临床试验遭遇失败,新药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制药公司技术力量所能够解决的。目前,辉瑞、默克,礼来就已经决定在亚洲建立“癌症联合研究中心”。美国NHI也投资六亿五千万美元建立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旨在加速新药研发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过程。“重磅炸弹”风光不再在过去二十年内,“重磅炸弹式药物”的经营模式曾经是制药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整个行业的经济增长依赖于上百个重磅炸弹式的药物,行业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这些百余个产品。整个行业最为欣赏的莫过于辉瑞公司开发“超级重磅炸***物”——立普妥。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销售额过百亿美元的药物。立普妥的成功,也引发了降血脂药物市场的数年繁荣。可以说,一个药物,能够让一家药企盈利,甚至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重磅炸弹面临着专利到期的局面,随着仿制药的不断上市,其盈利空间将不断压缩。《自然 药物发现》杂志将此形象的比喻为“日益陡峭的专利悬崖”,随着品牌专利药的专利到期,其仿制药即将上市,必将拉低品牌药的药价。预计2010年到2014年之间因为专利到期,全球医药产业的产值将缩水780亿美元,占整个行业产值的十分之一。但是,这一超级重磅炸弹面临着专利到期的尴尬境地。制药公司为了维持其发展,需要每年有两到是三个重磅炸弹级药物上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种境况就迫使制药公司不得不改变已有的经营策略。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就目光投向市场小,但是盈利空间大的“孤儿药”研究。国外制药界已经开始尝试“精确制导导弹”(Niche buster)来代替“重磅炸弹”(blockbuster)经营模式。2009年,辉瑞公司吞并惠氏也验证了这一点。《自然》杂志在报道此事以“辉瑞并购惠氏,验证了Niche buster的胜利”。跨国药企“裁员”加“并购”对于医药产业的企业并购重组,人们可能还记忆犹新,辉瑞并购惠氏、默克并购先灵葆雅、罗氏并购基因泰克。每宗并购都是震动行业的大手笔,并购金额都超过400亿美元。本年度这样的超级并购只有一宗,即诺华并购爱尔康。与往年相比,2010年全球制药行业“并购”、“重组”的潮流没有改变,只是规模有所变小。企业并购的背后,基于对行业发展走向的盘点,不仅是简单的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还有这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本年度,诺华斥资410亿美元并购爱尔康,后者是全球最大眼科用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斥资185亿美元并购健赞,是因为后者手里有诸如campath?这样的抗体药物。默克斥资52亿美元并购密理博,是因为后者长期致力于制药工程中下游技术的开发。2010年,全球整个制药行业共裁员五万三千多个岗位,制药行业的裁员已经位居各行业之首。裁员名单中不乏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在年初裁员8000多人,创下了“暗淡”的行业之最。随后,罗氏裁员4800人。雅培裁员3000多人,年末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于十二月初大刀阔斧的削减了1700个职位等等。整个医药行业的裁员人数已经位居各行业之首。生物仿制药前景光明2009年,小分子化合物的市场份额约4110亿美元;而大分子生物技术药物的份额为1240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重磅炸弹及药物专利保护的失效,两者所占的市场份额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跨国制药公司将战略中心转向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新兴的抗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364亿美元。在fiercebioteh最新统计的“十大畅销药物”中,抗体药物、类抗体蛋白药物占到5个。其中,安进公司用于治疗的风湿性关节炎的TNFR拮抗剂Enbrel?,年销售额高达62亿美元,最有可能替代立普妥成为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重磅炸弹级药物。本年度,除了生物技术药物的关注莫过于的“生物仿制药”政策的放宽。不同于小分子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分子量大,生产工艺的复杂,多用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物的生产工艺稍有改变,就可能会造成产品诸如疗效、免疫原性的改变。因此,对于生物仿制药的审批,FDA、EMEA都是甚为审慎的。2010年奥巴马政府在推动医疗改革的计划,为了降低药品价格,就有放宽生物仿制药的倾向,指示要求FDA创建一个生物仿制药审批途径。年末有居停听证会讨论具体细节。业内将这种政策的改变视为“为生物仿制药上市铺平道路”。11月26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网站上公布了法规草案,对生物仿制药,指其中包括重组单抗的仿制药申报进行了规范。与品牌抗体药物获得批准所需的试验相比,针对生物仿制药开展人体试验的深度和广度通常要小得多。

  • 【转帖】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一、形势分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1.趋势——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需求——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是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将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 ——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其创新发展,培育以中药为基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产业,将对提高中医药市场份额,发展中药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扶助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医药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综合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并对世界有所贡献。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3.挑战——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医药还未能进入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其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亟待挖掘。——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总体来看,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现代研究一直没有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而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已经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这无疑是一个挑战。4.机遇——中药现代化为中医药整体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年前国家提出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经过广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整体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有效集成国内外资源,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可能突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使人类认识生命和疾病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走出中国特色的医药自主创新之路。——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药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产生。21世纪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大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不断满足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确立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化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2.基本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中医药学的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和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的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 ,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现代化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达到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目的。——多学科结合。中医药理论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多学科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医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要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的合作加以突破。3.战略目标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为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要努力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和养

  • 辛酰羟肟酸安全性评价及其在全球化妆品法规管理中的现状

    【序号】:4【作者】: 孟潇1陈庆生1陈亮1【题名】:辛酰羟肟酸安全性评价及其在全球化妆品法规管理中的现状【期刊】:日用化学品科学. 【年、卷、期、起止页码】:2019,42(12)【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RYHX201912005&uniplatform=NZKPT&v=_9PSjfzGTFlIRMTdp4lePORDpY7rIpooimdn12Myi7dKww4TuZkk5rVW03OT0DKI

  • 【分享】陈竺称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产生巨大影响

    [size=6][b]陈竺称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产生巨大影响[/b][/size]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曾利明) “过去一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不仅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都已取得的重要进展”。这是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今天对中国医改的总体评价。  陈竺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柳叶刀》杂志中国专辑发行仪式上称,要完成近期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现2020年宏伟目标,既有着有利机遇和条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  他提出,当前卫生政策研究领域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包括:在政府对卫生事业持续投入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卫生资源公平和有效的配置;在农村和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考虑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人才政策,使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适应卫生筹资和服务体系的新需求,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健康问题和气候变化与健康问题。  陈竺强调,卫生政策研究既要着眼于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长远,又要立足卫生改革的现实,从国情出发,吸收国际先进理论和知识,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创造出学术水平高、应用价值大的研究成果,切实服务于卫生改革的实践。  由北京大学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共同创办的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通过开展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卫生政策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水平为宗旨。该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成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

  • 【分享】受跨国药企青睐的全球四大医药化工数据库

    目前国际制药行业竞争激烈,无论是开发高价值终端产品的欧美制药企业还是提供原料药为主的中国和印度,对药物研发和客户资料的需求都越来越大。由欧盟权威部门对全球多家跨国制药集团的调查显示,4种化学药物数据库在70多个同类数据库产品中排名靠前。 数据库介绍 IMS医药研发数据库 IMS药物研发数据库是IMS HEALTH公司的产品。该数据库偏重药物的商业信息,信息来源于药物公司调研、高层访谈和官方发布的资料,还包括一些医学期刊、国际会议,科学论文和专利文献等数据库内容包括每种药品的属名、药厂编号、CAS注册号、化学名称、同义词、治疗说明、专利文摘、发展历史、世界范围发展的最新阶段、商业潜力、公司活动、科研进展和专利信息。 IMS药物专利数据库 IMS药物研发数据库是IMS HEALTH公司的产品。该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于各国专利文献和相关的化学资源,提供了超过1,000种商业药品及其相关产品的专利申请状况,市场动态和III期临床试验之后的信息,包括药品的属名、药厂编号、CAS注册号、化学名称、同义词、治疗说明、专利文摘、发展历史、世界范围发展的最新阶段、商业潜力和公司活动。重点在药物专利的全球申请状况 国际原料药采购商信息库 由美国利斯科德化学咨询公司根据全球几大原料药和提取物展览的2.7万家参观商名片为基础,采用发送调查问卷送精美礼品的方式,对全部采购商进行其所关心商品分类调查,约1.9万家采购商回复了问卷,回复率达76%左右,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采购商达到60%左右,信息的准确率达到95%,采购商的采购商品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细化。 Pharmaproject药物综合信息数据库 Pharmaproject药物综合信息数据库是著名的PJB出版公司的产品。该数据库的信息来源包括非公开渠道和公开渠道,非公开渠道来自与药物公司相关人员的访谈,国际会议和各种调研活动;公开渠道包括期刊、学术资料和会议论文等文献。数据库内容包括正在研制的药品,和已经广泛投放市场的药品,以及由于毒性或商业而终止发展的药品数据,数据记录包含行业名称、化学名称和同义词、治疗说明、药学机理,发行公司与登记号、发展状况等。 来源: 欧洲医药技术产业报

  • 全球领先技术含油水、医药费水成套模块式处设备应用

    AQUATEC+班马鱼毒性在线水质监测仪1、全球领先的技术:其提供的水安全和污染预警系统,以鱼观水,半米见方的鱼缸形设备里,培育着20条被称为“水中小白鼠”的斑马鱼。记录、监测斑马鱼的游动速度、进食状态和群聚性等行为特征,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可得出水质是否安全结论。2、可靠、准检性高:已在环境标准要求最严格的美国环保署、中国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新加坡,澳洲、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与地区成熟运行多年;该系统对突发性水安全事件的准检率可达90%以上。3、使用方便:遥控掌握实时情况、监控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一旦水质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形成警报,还可实现将消息直接发送到监控人员的手机上。4、应用领域:?● 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 重点流域水质预警监测?●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测?● 非常见危险品翻车、翻船预警监测?● 多种毒性物污染事故综合预警监测? ?北京睿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睿克科技在中国北京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睿克科技于2017年底投资3.36亿元设立中国总部,建立研发和生产中心,是一家以科技为先,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的国际化多元业务公司,北京睿克设立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司业务包括:● 生物综合毒性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全球领先);● 污水、工业费水、油水、医药费水处理(国内大多数公司处理不了的我们都可以处理);?● 土壤修复;全球领先的环境生态系统性修复服务等。北京睿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李总,17710498881[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271254365366_604_3449297_3.jpe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271254358011_8753_3449297_3.jpe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271254365176_7995_3449297_3.jpe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271254363916_5437_3449297_3.jpeg[/img]

  • 【分享】你不能不知道?GHS制度资料汇总(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1.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是十多年工作的成果。参加这项工作的有来自众多国家、国际组织和利益有关者组织的许多个人。他们的工作覆盖从毒理学到消防的范围广泛的专业,而且最终要求广泛的妥协诚意和意愿,以便实现这种制度。2. 工作始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应统一现行的制度以便制定一种单一的、全球统一的制度来处理化学品的分类、标签和安全数据单。这不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因为在很大程序上运输部门已经在对物理危险和急性毒性的分类和标签制度进行统一,它是以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危险货物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为基础的。但在工作场所和消费部门尚未实现统一,而且各国的运输要求与该国其他部门的要求经常不一致。3. 推动完成这项工作的国际授权在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环发会议)上通过,它反映在《21 世纪议程》第19.27 段。“可行的话,应于2000 年之前建立全球统一和配套的危害分类和标签制度,包括物质的安全数据单和易懂的符号在内”。4. 工作在组织间健全管理化学品方案(化学品方案)统一化学分类制度协调小组主持下协调和管理。完成这项工作的技术联络中心是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发组织);和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危险货物运输问题专家小组委员会。5. 2001 年完成后,工作即由化学品方案移交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新成立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专家小组委员会(全球统一制度专家小组委员会),它由理事会1999 年10 月26 日第1995/65 号决议设立,作为前危险货物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一个附属机构,该委员会同时改组并更名为“危险货物运输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专家委员会”。委员会及其各小组委员会以两年为期开展工作。6. 全球统一制度专家小组委员会负责维持全球统一制度和促进它的执行。它将随着需要而提供补充指导意见,同时又维持制度的稳定性以鼓励采用它。本文件将在它的主持下进行修订和更新,以反映在将各项要求落实到国家、区域和国际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国家、区域和国际经验,以及从事分类和标签工作的人员的经验。7. 全球统一制度专家小组委员会的第一项任务是将全球统一制度提供给全球使用和适用。意在作为全球执行全球统一制度初始基础的本文件第一版经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会议核准(2002 年12 月11 日至13 日),并以ST/SG/AC.10/30 号文件在2003 年出版。专家委员会第二届会议(2004年12 月10 日)通过一套对全球统一制度的修改,合并ST/SG/AC.10/32/Add.3 和ST/SG/AC.10/32/Add.3/Corr.1 号文件中,本全球统一制度第一修订版并入了所有这些修改,还列入吸入危险的新规定以及关于使用防范说明和防范象形图的指导和编制安全数据单的指导。8. 在2002 年9 月4 日在约翰内斯堡通过的《行动计划》第23(c)段中,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鼓励各国尽早执行新的全球统一制度以期让该制度到2008 年全面运转。随后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2003 年7 月25 日第2003/64 号决议中,请所有各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通过适当的国家程序和/立法,尽快并不迟于2008 年实施全球统一制度。还请区域委员会、联合国各方案、专门机构和其他有关组织推动全球统一制度的执行,并在相关的情况下,修订他们各自有关运输安全、工作安全、消费者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文书,以通过这类文书实施全球统一制度。9. 各国和区域政府是全球统一制度的主要对象,但它也包含充分的背景和指导意见,供业界最终落实所通过的本国要求的人们参考。如能提供关于化学品、它们的危险和保护人民的方法的信息,将为安全管理化学品的国家方案提供基础。世界各国广泛管理化学品,将为全球人口和环境创造更安全的条件,同时又能继续享受利用化学品的好处。此外,统一还通过提高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必须达到的有关化学品危险分类和公示的国家要求的一致性,具有促进国际贸易的好处

  • 进击的类器官技术|瑞孚迪携手嘉士腾医药共推类器官培养全自动化技术普及

    2024年1月6日瑞孚迪(Revvity)与重庆嘉士腾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士腾医药”)宣布将在类器官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基于各自在生命科学自动化工作流程平台和类器官领域领先技术的优势,携手打造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开发和推动类器官培养全自动化技术普及,更好地服务中国及全球类器官临床和科研客户。[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e80bb42d-c119-4e46-a17b-66de8e10ab8e.jpg[/img][align=center]图: 嘉士腾医药创始人、董事长黄璘先生(左) 瑞孚迪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总经理刘疆先生(右)[/align]类器官已成为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精准医疗、临床科研、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多学科前沿生命科学领域。类器官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先进生物模型,广大临床及科研用户期待获得更为成熟的类器官技术体系和更为标准的培养及应用方案。在此背景下,瑞孚迪与嘉士腾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将瑞孚迪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生命科学自动化仪器装备优势和嘉士腾医药创新的类器官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互融互通,携手开发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致力于将类器官技术发展推向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9dc83678-0acd-4939-940e-bbe07eefd714.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align]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瑞孚迪与嘉士腾医药将共享资源和信息,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嘉士腾医药以其在类器官、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经验,联合瑞孚迪仪器平台为类器官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9e5f31ef-e574-48aa-8911-6609d2d0da39.jpg[/img][/align][b]瑞孚迪(Revvity)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总经理刘疆先生[/b]表示:作为全面的生命科学方案提供者,瑞孚迪持续专注于类器官这一前沿研究领域。此次能与嘉士腾医药达成战略合作,也代表着瑞孚迪与业内领先的类器官企业共同深耕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决心,共同助力类器官自动化培养工作站的广泛应用。[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ee92f49a-2574-4de4-86a8-3d2257fdcc8a.jpg[/img][/align][b]嘉士腾医药创始人、董事长黄璘先生[/b]表示:嘉士腾医药已拥有深厚的类器官技术储备,专注于为类器官客户提供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嘉必利全系列类器官试剂耗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嘉士腾医药依靠自身特有的类器官技术与先进的AI技术,与仪器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瑞孚迪强强联合,共同推动类器官技术走向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类器官技术的普及应用贡献力量。双方期待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在未来类器官的研究和应用中得到广泛普及,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探索类器官技术的更多可能性,为类器官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b]关于瑞孚迪(Revvity)[/b]在瑞孚迪(Revvity),我们将“ 不可能 ” 视为灵感,将“ 做不到 ” 视为原动力。瑞孚迪提供健康科学解决方案、前沿技术和专业服务,业务涵盖科研探索、开发、诊断、治疗的端到端全流程。依托在转化多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鉴定、成像、疾病的预测、筛查、检测与诊断、信息学等领域的多年深耕,瑞孚迪正以科技之能,突破人类潜能的边界。2022年瑞孚迪的营业额超过30亿美元,全球拥有11,000多名员工,为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诊断实验室、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等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公司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员,客户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b]关于嘉士腾医药[/b]嘉士腾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类器官平台。嘉士腾医药通过将前沿的类器官生物技术与精准医学、药学、生物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整合,把先进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肿瘤类器官(PDO)与iPSC/ESC来源类器官双管线类器官技术,持续向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应用场景输出多元化产品。同时,公司将芯片与人工智能技术与类器官相结合,开发出多款不同设计理念的类器官芯片产品以及基于AI的全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使类器官实现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更加贴近人体的微生理系统。嘉士腾医药致力于将先进的技术转化符合应用场景需要的高品质产品,通过不断升级的类器官多元化产品与精准治疗配套药物,服务大众,给社会和产业带来价值。[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新闻@综述】针对中国生物医药和中药行业的PE将立规

    2007年6月1日,《合伙企业法》将正式实施,这部自2006年8月修订的法令,将为中国国内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即Private Equity,下称PE)提供完备的法律架构。 届时,以国际PE主流的有限合伙制私募民间资金进行投资、并购的形式将得以正名;其次,这也标志着国内以公众股权(上市公司)为顶、以PE为第二层、以创业风险基金为第三层、以天使投资为底层的金字塔式股权市场加速形成;接着,PE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都在向国内转移,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外资机构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本土化PE逐渐成为外资大行们依傍的对象。 目前,针对中国生物医药和中药行业的PE在投资界渐成热点,其形式大致有三种:由弘毅投资、鼎晖这样具有国内背景的管理公司在境外发起募集资本,依据各自不同的投资套路,着眼于感兴趣的医药项目;多数是由外资机构募集资金并自行管理,例如IDG在医药行业的投资;此外,外资PE与境内产业龙头联手,五五投入又五五分成的模式,尚处在其他行业的实验阶段,有待磨合。针对PE在中国医药行业中的作用,喝彩者众,质疑者也有。 喝彩者认为:PE在中国医药市场上的积极运作,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靠现金流赚钱转变为卖企业价值赚钱。 近年来,全球PE发展如火如荼。据英国调查机构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统计,截至2007年2月,世界共有950只PE,直接控制了4400亿美元,今年内很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而两年前,这一数据是不到500只PE和130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去年在中国私募股本市场国际研讨会的发言中,将其定义为“是把富人的钱筹集在一起,投资于未上市的股权”。 质疑者则称:PE的“黄金时代”终会结束,PE交易都是典型的“债台高筑”,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支付。一旦利率上扬,导致融资困难,PE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只做不说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PE的魄力就在于“私”。一方面,可以自由选择投资对象,积极改革公司治理,着眼于长期回报,要求在高潮期套现;另一方面,由于使用高杠杆率信贷,高风险高成本,且目标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因此,大部分PE无论业绩还是员工薪酬都秘不示人,都保持着隐秘的低调作风,只做不说。 在今年两会期间,联想控股下的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重组国内医药巨头石药集团的消息被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证实:当地政府将把石药集团的股权整体转让给弘毅投资,各项工作正在按照进度表进行;目前资产审计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的资产评估工作也已在进行中。 联想旗下的投资公司全面介入石药重组的消息从2006年起就开始在业界流传,石药方面重组需求迫切,国资委乐见其成,当地政府已然表态,而弘毅投资方面对此事一直保持缄默。 2005年,弘毅投资向先声药业投资2.1亿元,取得先声药业31%的股份;2006年,先声出资控股麦得津生物,从而得到抗肿瘤药物“恩度”;2007年3月23日,先声提交美国上市申请,计划近期登陆纽交所。这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弘毅投资涉足医药的经典案例。 但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国企与民企的不同,弘毅投资大举介入石药重组,可能会套用其投资中国玻璃的成功经验。弘毅投资总经理赵令欢称:中国玻璃的案例完整地呈现了弘毅投资于成型行业和成熟企业的核心理念及操作逻辑。 2003年,江苏玻璃集团缺少资金,但股东没有注资意向,弘毅投资开始与之接触。2004年1月,弘毅与江苏玻璃管理层一起溢价收购该公司国有股,最终弘毅拥有85%,管理层拥有15%。2005年6月,江苏玻璃在香港上市,更名为中国玻璃。有了这一资本平台后,中国玻璃于2006年初以4.16亿元收购整合了国内七家玻璃企业,现已跃居中国平板玻璃上市企业第一位。在上市的同时,弘毅又为中国玻璃寻找到国际玻璃行业的领先者皮尔金顿作为战略投资者。 有限合伙制 目前,在内地活跃的PE基本上都是通过在美国、开曼、英属维京群岛或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有限合伙企业离岸运行,介入华源重组和投资慈济体检的鼎晖投资就是采用这一方式运作。而此前,作为本土PE,其盈利最终必须通过海外退出来实现。 今年6月1日《合伙企业法》修订稿生效后,对有限合伙制的引入,将使这种“两头在海外”的发展状况得以改变。有限合伙制企业的基本架构为:由基金管理人担任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其出资一般为总资金的1%,而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承诺并认缴基金出资的绝大部分(总资金的99%);有限合伙人不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普通合伙人掌握管理和投资等各项决策权;作为回报,普通合伙人一般每年提取相当于基金总额约2%的管理费,以及占基金超额收益一定比例(一般为20%左右)的收益分配。 鼎晖于2006年2月收购了华源集团原第三大股东金夏投资,进而间接持有华源集团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根据为外界所知的重组方案,鼎晖收编除国资委外其他华源小股东所持存量股权,华润接手国资委所持华源集团股权,然后再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最终实现对华源70%的控股,鼎晖的最终持股比例为30%。 据资深PE人士介绍:鼎晖之所以可以介入众多有名的投资案例,除了其中金公司的背景及专业投资团队的助力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与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际机构的紧密合作关系。这一模式被称为“海外IPO生产线”:鼎晖发现项目——联合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共同投资——借助国际投行的经验及其广泛的全球化投资者资源——最终实现海外上市,大大提高了投资项目的退出率。

  • 【转帖】2010全球医药产业年度盘点(一):技术突破篇

    《时代》杂志评出的“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第一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Truvada?的能显著降低HIV病毒感染率第二名??利用人工合成的细菌基因组创造出首个“人工生命”第三名??血液检测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症)准确率可达80%第四名??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被FDA批准用于头痛治疗第五名??美国心脏学会(AHA)修订“心肺复苏术急救指南”第六名??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文迪雅(Avandia)第七名??血液检测可以诊断心脏相关疾病83%第八名??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第九名??成功培育人造卵巢第十名??更快更安全培育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解析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201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美国FDA批准了首个干细胞产品(GRNOPC1)进入临床试验,首个癌症疫苗(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也已获批上市,越来越多的特异化组织细胞可以利用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成,“千人基因组”首阶段工作结束,第三张“人类遗传变异图谱”绘制完成。但是,面对艾滋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顽疾,临床上还是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在全球的范围内,上半年H1N1疫情的继续蔓延、下半年临床上又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耐药菌”。国内更是频现 “嗜血蜱虫”、阿瓦斯汀“眼药门”,西布曲明“曲美下架”等等。可以说,虽然,本年度生命科学、医药产业收获颇丰。但是,在于人类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领域,每每出现的问题,都在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以及药事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本月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0年年度十大医学突破”(见附表),一份大众媒体评选的医学突破,不可能完全体现着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据此去盘点本年度的医学最新进展,也难免有“以偏代全、挂一漏十”之嫌。但是,《时代周刊》作为公众媒体,它所评出的“技术突破”也许更能体现公众对于医疗健康事业的种种希冀、以及此愿望的满足程度。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为主线,盘点2010年全球医药产业的最新技术进展。抗艾药物“聊胜于无”排在年度十大医学突破首位的是“Truvada?降低HIV病毒感染率”。这是源于11月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对2500人的人体试验表明,艾滋病常规治疗用药Truvada,竟然也能起到预防作用。它能降低HIV病毒感染率44%。Truvada?算是抗艾药物中的常规用药,早在2006年就已经上市使用。它是两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tenofovir和emtricitabine的混合剂型。一种数年前就已经问世的常规用药,位列“十大突破”之首,更加凸显了普通民众对于HIV预防与AID治疗的强烈愿望。与之相比,近二十年没有真正可以预防HIV病毒的疫苗问世,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抗逆转病毒疗法”也不能完全治愈AID患者。可以说,医药产业中抗艾药物的研制只能用“聊胜于无”来形容。 根据WTO最新的数据,目前全世界上感染HIV的人数已经达到三千多万。AID更是成为非洲一些国家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在众多的感染患者中接受“抗逆转病毒治疗”的患者只占上述数字的三分之一。理论上,人类对HIV病毒免疫的最为直接办法当属研制HIV疫苗。早在1984年,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发现艾滋病病毒时,有人乐观的估计两年之后,随着针对HIV的疫苗的问世,AID如同其他传染病一样可以被预防。但是,事实上,近二十年,HIV疫苗研制异常的“步履维艰”,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HIV病毒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常规疫苗很难奏效。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许多在黑猩猩和猕猴身上有效的HIV疫苗,在人体临床试验上却没有任何效果。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又延缓了疫苗的研发进度。本年度,HIV疫苗研发的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亮点,当属发现中和多种HIV病毒的抗体被发现。这也许正如《自然》杂志所刊论文的题目所言:这或将成为“HIV疫苗设计的新思路”人工生命意义重大其实,本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最引起轰动的科学进展,当属利用“合成生物学”创造出首个“人工生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中,人工生命更是位列榜首。饶有兴趣的是,完成这一工作的科学家是,挑战“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的文特尔。十年前,他与现任NHI负责人格林斯联合宣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十年后,他有利用人工合成的细菌染色体,创造了人工生命“辛西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特尔人工合成“人工生命”,当是“后基因组时代”十周年,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明证。类似的注解还有,千人基因组发布“第三张人类基因组变异图谱”。截止到今年9月,世界上至少已经完成2700份基因组图谱,而到2011年年底前,这一数量会超过3万份。干细胞疗法走向临床本年度,越来越多的特异化组织细胞如脑细胞、皮肤细胞、干细胞等,可以由多能干细胞(iPS)诱导分化而成。而且,可以“多能干细胞细胞可以被更快更安全的培育诱导”(排名第十)。更为重要的是:此前被迫中断临床试验的,首个干细胞产品GRNOPC1(美国杰龙公司)终于进入人体试验阶段。这对于干细胞疗法来说,人类追逐组织修复、器官再生的梦想又进了一步。虽然,9月份美国地方法官兰博斯提出了冻结NHI干细胞研究经费的动议。 但是,政策的禁锢,难以束缚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目前,NHI所建立的干细胞库,以及接受了76种胚胎干细胞用于科学研究,2011年NHI的预算中也将有11亿美元用于干细胞疗法的研究。“更快更安全培育诱导多能干细胞细胞”则可以帮助科学家,避开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BIOMARKER路途遥远利用血液中的特异性蛋白作为标记,诊断疾病的发生如:老年痴呆症、心脏病等,这不是“滴血鉴定”的传说,这属于biomarker(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范畴。此前,老年痴呆症作为退化疾病,必须在尸检时才能发现。而血管梗塞则需要使用“血管造影术”才能诊断。Biomaker技术的发展,无疑给了人类诊断、预防疾病又增加了一种手段。更为重要的是,Biomarker可以用作药效学研究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在新药申请程序中,使用Biomarker作为临床上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指标。用易检测,可定量的Biomarker去描述、判定疾病的发生和药物的疗效。10月29日,FDA出台文件讨论Biomarker指导原则草案,希望对于已经确证的Biomarker进行统计。生物标记物如何成为新药申请的临床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points),加速新药临床研究的进程,这将是Biomarker技术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

  • 医药研发测试

    [font=&][size=16px][color=#333333]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39815.html[/url]服务背景[/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131)是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与产业化应用的平台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发,以及小分子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技术改进,为全球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从药物发现到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规模化生产的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药品研制各个阶段质量控制提供一体化服务。公司配备多种高端进口品牌大型仪器,具备专业的分析及质量研究团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全球客户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药品质 量研究和分析检测等服务。曾完成艾日布林、曲贝替定、艾地骨化醇等这些高技术壁垒、高难度、复杂手性药物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的质量研究。[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内容[/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 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药品研制各个阶段质量控制提供一体化服务。公司配备多种高端进口品牌大型仪器,具备专业的分析及质量研究团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全球客户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药品质 量研究和分析检测等服务。曾完成艾日布林、曲贝替定、艾地骨化醇等这些高技术壁垒、高难度、复杂手性药物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的质量研究。[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标准[/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tr][td]产品名称[/td][td]检测项目[/td][td]检测标准[/td][/tr][tr][td]医药[/td][td]理化测试[/td][td][url=https://www.woyaoce.cn/download/paperinfo_12316.html]GB/T 18916.10-2006 取水定额 第10部分:医药产品[/url][/td][/tr][/tab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我们的优势[/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的专业团队拥有5000+的分析实验室,200+的分析技术人员,依托200+精密的仪器设备、高水平的数据解析,借助强大的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a.完备的仪器资源 公司配备了一流的大型分析仪器,如高分辨质谱(QE)、[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M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NMR、[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IC等,可为产品全方位研究提供不同选择。 b.深厚的专业积累 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拥有优秀的技术研发实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药物开发、生产、研究,具有丰富的中外申报实战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适合的药物质量评估与研究方案。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贯穿于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生产阶段,助力了众多药物的临床申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高效、高质量、高性价比 核心技术成员擅长攻坚克难,凭借在医药行业扎实的专业积累,可为客户提供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一站式服务,以专业的QC、QA、注册团队、资深合成技术专家团队作为保障,及时响应,高效服务,满足客户不同类型的需求。 d.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参照ISO 9001管理体系和GMP体系,确保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溯源性,符合法规要求。支持客户审计和配合官方核查。[font=arial, sans-serif][size=15px][color=#0096e0][/color][/size][/font]

  • 全球化学品迎来风险管理时代

    目前,各国化学品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化学品风险管理制度,对化学品进行有效的监管,以降低化学品在其生命周期内对人类健康或环境的危害风险。  自2006年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在全球推行以来,为了达成其2020年的目标即:在化学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之实行健全的管理,以便最迟在2020年把化学品的使用和生产方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各国化学品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化学品风险管理制度对化学品进行有效的监管,以降低化学品在其生命周期内对人类健康或环境的危害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  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化学品管理政策部负责人樫尾友里子表示:“日本化学品安全管理已经从原来的危害性管理上升到风险管理。”  据杭州瑞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部经理温健麟介绍,日本化审法(CSCL)最早于1973年开始实施,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化学品管理法规。化审法自实施以来,分别于1986年、2003年、2009年和2011年的四次修订,其中2009年修订版特别加强保护化学物质安全相关的公共利益,建立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体系,审核新化学物质的评估体系,建立高关注物质的管理办法。  修订后化审法要求所有化学物质每年必须申报[color=#434343

  • 【分享】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成功召开

    http://www.most.gov.cn/kjbgz/201012/W020101207560221136583.jpghttp://www.most.gov.cn/kjbgz/201012/W020101207560221291628.jpg 2010年11月25-26日,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教育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15个部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协办。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四川省省委常委王少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词,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主持会议。 本届大会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老挝、缅甸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参会。国内29个省市和香港特区组团参会。老挝卫生部部长Ponmek Dalaloy(本梅·达拉洛)、缅甸卫生部副部长班梭、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部主任张奇、国际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主席David Trevor Graham(戴维·格雷汉姆)等外国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官员;诺贝尔奖获得者K.Barry Sharpless(贝瑞·夏普利斯)教授、陈凯先院士、陈可冀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一批知名企业出席了大会。 大会以“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创新论坛、专题活动、科技博览三大板块活动。大会共收到论文1300余篇,论文收录1037篇,大会报告8人,分会和专题活动发言350余人次,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医药政策、资源、科技、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生物医药产业对接洽谈暨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共达成合作意向60项,金额70多亿元。 王伟中副部长在开幕式上指出,以“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其目的就是要汇聚国内外的力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思路和手段,深入挖掘中医药科技内涵,加快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把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特色转化为疗效优势,更好地推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让中医药惠及全人类的健康。王伟中副部长强调,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要大力推进多学科融合和创新,加快突破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科技问题;要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突破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要大力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不断推进中医药的有效应用;要着力加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进中医药更好更快发展和惠及全人类。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每隔三年举办一次,旨在面向全球打造中国中医药和世界传统医药高水平、高规格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医药和世界传统医药的共同发展和广泛应用,造福全人类。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已分别于2002年、2005年在四川成功举办过两届。两届大会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全面展示和广泛宣传了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成效,促进了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大会品牌。来自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

  • 【分享】医疗行业之医药经济:潜力巨大

    医疗行业之医药经济:潜力巨大目前,全球医药经济发展得很快,预计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6800亿至7200亿美元。 从消费结构上看,全球药品消费有85%以上集中在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购买力将有较快的增长。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每年增长7%左右。到2020年,居世界经济前15位的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将使药品市场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对外公布,给全球生物基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大知名跨国制药企业正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和技术,以抢先占领市场。 2、医药贸易国际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医药贸易的关税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日趋减少。另一方面,国际著名医药企业正加速其产品、技术、资金、市场等向欠发达国家渗透,合资、独资企业不断涌现,市场的国际化不可避免。 3、非处方药(OTC)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加快 1996年全球OTC销售额达486亿美元,占整个药品市场销售额的17%。到2000年,该市场增至650亿美元,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人们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自购自用药品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疗效好并畅销的药品在专利期满以后改换成OTC药品以延长其生产周期。这一切将促使非处方药品发展速度加快。 4、在制剂方面,透皮吸收控释药物制剂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已有20余个品种。研究工作集中在性激素、心血管、抗组织胺药及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大分子多肽蛋白质药物经鼻粘膜给药已有产品问世,口腔黏膜,眼黏膜给药也有产品问世。目前发展较快的靶位给药制剂有前体药物全盛途径和药物载体(单克隆抗体、脂质体等),其中不少已进入临床研究或应用阶段。 5、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美国2.3亿人口中有2700万65岁以上的老人,未来几年中老年人的比例将达到23.5%,德国达到22.3%,意大利达到20.1%,我国将达到10%,为1.4亿人左右。6、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天然药物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在自然资源药物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和矿物中被人们先后发现许多具有抗病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质。目前人们对海洋资源药物的开发刚起步,随着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当生物工程与海洋生物学结合时,将具有更大优点,由此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 从中国市场来看,2006年,在经济加速发展、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及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等几方面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10.8亿元,同比增长15.6%,明显高于全球同类市场增长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增长趋势不变,2011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有望接近500亿元。诊断、监护和预防分析是医疗电子重点发展的三个方向,在具体设备上,大型医疗电子设备在图像处理、信号拾取向“快速、精准”发展,而小型医疗电子设备向便携家用发展。政府投入加大、基层医疗市场构建、全民医保的建设,这些因素都将刺激整个医药市场的发展,行业内的公司都将受益。2008年医药行业的关键词非“医改”莫属,医改方案将在2008年上半年出台实施,预计政府将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有望实现全民医保——低水平、广覆盖,初步匡算全民医保情况下总体筹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20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2007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十一次常委会上,医改总体框架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医改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改包括四个体系的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国家加大对居民个人医疗的补助将有利于释放市场对药品消费的需求。据中国医药经济信息会上发布的行业预测显示,全民医保将使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扩容1000亿元。医疗行业的现状和其它行业的现状比较来看,可以发现其它行业的竞争已经趋向白炽化,饱和化,如餐饮、电器、IT等行业,介入风险极大且不易操作,而医疗行业还正处于改革的浪潮中,存在着巨大商机。正是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医疗健康类网站运营可以细分为医疗类、药类、综合信息类、健康管理类、B2B、B2C类、医疗健康信息的搜索等多种模式。随着人们对健康与身体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医疗产业电子化信息化的加速,医疗电子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显示出极大的市场潜力。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医疗器材市场将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医疗电子将达900亿美元.目前,医疗健康类网站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激烈,多数网站只能实现收支相抵,盈利很少,而且还要面临医疗政策的发展和变化这个最大的变数。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受惠于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互联网渗透率的提高,风险投资的资本推动,医疗健康网站领域将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发展前景乐观。

  • 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11月23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公开场合透露,“《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下称《中医药法》)即将出台。”这就意味着,《中医药法》将正式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而可以预见的是,万亿市值的中医药产业将全面迎来利好。王国强是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公布这一消息的,他同时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设立“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王国强进一步透露,中医药立法中已考虑到名贵中药材的保护内容,同时还包括医疗、文化、民营医院等。目前,国家中医药法草案正在广泛征求各个省市的意见,顺利的话,将尽快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尽管对于是否会在上半年出台时间表,王国强表示目前“尚不可预见”,但他也同时表态:“我们希望越快越好”。

  • 【分享】2009年药品全球增幅与今年持平

    [center]2009年药品全球增幅与今年持平[/center]新兴药品市场增势强劲、专科用药受关注、美国市场增幅仅为1%~2%、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IMS近期发布了2009年全球制药和医疗前瞻性报告。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制药市场规模将超过8200亿美元,增幅将为4.5%~5.5%,与2008年5%~6%的增幅基本持平。该报告还认为,新兴药品市场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可以缓解美国等成熟市场增幅趋缓带来的一部分压力。   报告列举出了一些重要的市场动态:   ●成熟市场增幅趋缓。受药品专利到期、上市新药减少和经济衰退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美国市场的增幅预期为1%~2%,为2870亿~2970亿美元,低于年初预期的2%~3%。2009年,美国医药市场的增幅仅为1%~2%,达到2920亿~3020亿美元。   2009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五大欧洲药品市场的增幅为3%~4%,销售额为1620亿~1720亿美元。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费用的支付者们为了控制治疗费用,正在减少医疗保健技术的使用;政府医疗保健预算的权利下放。   日本市场2009年的增幅稍高一些,为4%~5%,达到840亿~880亿美元。推动该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动力在于新获批准的抗肿瘤药、疾病预防项目和两年一度药品降价的缺席。此外,政府促进仿制药的使用,将给2009年的日本医药市场带来轻微的冲击。   ●新兴市场迅猛扩张。包括中国、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和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医药市场,2009年的增幅将高达14%~15%,为1050亿~1150亿美元。随着医药行业对这些高增长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当地政府加大在医疗保健、公共和个人医疗上的投入,这些市场将会从中受益,进一步推动对创新药物的接受和需求。   ●专科用药市场是重点。2009年主要的专科处方药的增幅为8%~9%,将为全球医药市场的4.5%~5.5%的增幅贡献67%。2009年,生物药市场的增幅为11%~12%,其中,肿瘤药的增幅将高达15%~16%,抗艾药的增幅为13%~1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初级医疗保健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的市场增幅仅为2%~3%,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重磅炸弹”药物的专利到期,上市的产品越来越少。   ●获批药物将会越来越少。2009年,全球获得批准的新药将创造历史新低,仅有25~30只新分子实体药物能获准上市。另外,这其中许多药物是市场潜力有限的专科用药和细分领域产品。2009年有望上市的4~5只有“重磅炸弹”潜力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脑膜炎。   ●美国经济衰退已在所难免。经济恶化将成为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震荡的一个复杂因素。在美国,考虑到药品费用支出继续向患者转移,经济因素对医药市场增长的影响因此将比经济衰退本身显得更加强烈,使美国医药市场的增幅下降2~3个百分点。   ●仿制药市场继续演变。2009年,包括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在内的总值为240亿美元的专利药,在八大主要医药市场的专利即将到期。这将促使2009年仿制药销售额超过680亿美元,增幅为5%~7%,但仍低于2006、2007年的增幅。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美国、英国仿制药市场增幅在下降。   ●医疗保健费用承担者和医疗保健技术顾问的影响加剧。2009年,欧洲领先医药市场的增幅主要是受到医疗保健费用承担者行为的影响,其中包括了提高回扣、德国减少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意大利扩大区域性处方集、英国专利药价格下降5%、法国多种专利药价格下降10%,西班牙扩大价格参考体系等行为。   2009年将是一个多事之年,这些事情将给全球医药市场带来长远的影响:欧洲市场开始允许使用人生长激素和EPO等生物仿制药、日本开始使用仿制药、欧洲普遍开始使用合约的策略、欧洲医药市场的权利下放、美国大选结束可能带来的医疗保健政策的变化。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 【“仪”起享奥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table=100%][tr][td][font=FZXiaoBiaoSong-B05S][size=29px][color=#244fa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color][/size][/font][/td][/tr][tr][td][font=KaiTi][size=27px][color=#800000][/color][/size][/font][/td][/tr][tr][td][color=#a0a0a0]时间:2024-07-31 10:00:09[/color][/td][/tr][tr][td] [/td][/tr][/table][table=100%][tr][td]国中医药法监函〔2024〕116号[/td][/tr][tr][td][font=fangsong_GB2312][size=21px][/size][/font]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局机关各部门,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社会团体: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文件精神,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我局制定了《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align=right]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align][align=right]  2024年6月17日[/align][align=center][size=24px][font=黑体]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font][/size][/align]  标准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化是推进中医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font=黑体]一、总体要求[/font]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为契机,立足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需求,发挥标准作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作用,推动标准化战略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中医药标准化治理能力,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b]坚持统筹协调。[/b]发挥中医药标准化组织体系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中医药标准化功能定位,统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及区域标准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短板弱项,形成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b]坚持需求导向。[/b]以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中医药标准体系布局,合理确定标准重点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不断适应标准需求的变化。  [b]坚持质量优先。[/b]充分运用前沿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标准质量提高,推动标准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优化结构,提高制定效率,实现标准数量、质量、结构、效率相统一。  [b]坚持应用为本。[/b]坚持标准制定与实施并重,健全标准推广实施反馈机制,强化标准推广应用,加大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力度,充分发挥标准技术引领作用。  到2026年底,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完成180项中医药国内标准和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中医药标准质量进一步提高,标准应用推广和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药标准化科研水平大幅提升,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增强,培养450名中医药标准化骨干人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能力显著提升,标准化支撑和服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font=黑体]二、重点任务[/font]  [b][font=楷体_gb2312](一)优化中医药标准体系总体布局。[/font]  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b]动态研究分析中医药标准需求和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标准的制定范围,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系统配套、规模适度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高中医药标准供给效率,加快中医药标准更新速度,不断提升中医药标准质量。  [b]2.强化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b]提高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行业起引领作用的国家标准以及中医药行业的产品、技术、服务和管理标准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提高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通用性和覆盖面。  [b]3.鼓励发展中医药区域标准和地方标准。[/b]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推进区域标准化工作探索与创新,共商联合制定标准、实施标准。鼓励推进中医药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的地方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  [b]4.有序发展中医药团体标准。[/b]充分发挥中医药领域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引导中医药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满足技术创新和市场的需求。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对中医药团体标准的引导和监督作用。[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1 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font][/td][/tr][tr][td][b]1.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b]围绕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少数民族医、器械设备、信息等,制定与颁布《中医药标准体系表》,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库,明确中医药标准制定的优先级。[b]2.制定中医药标准发展报告。[/b]总结年度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分析标准制定、推广、实施、评价现状,编制中医药标准发展报告。[b]3.推进中医药标准转化。[/b]遴选一批标准质量高、实施效果好的中医药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二)加强重点领域中医药标准供给。[/font]  1.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b]围绕重大疑难杂病、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优势病种,制修订一批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指南。研究建立中医医疗技术命名标准体系,发布一批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老年人、妇幼、儿童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完善不同人群的治未病指南、食养药膳指南等。完善少数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医药病证分类与代码、名词术语等标准的制定。探索制定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监督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中药药事服务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调剂、煎煮规范,建立中药临床应用标准体系。  [b]2.完善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b]健全中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以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综合考虑中药材道地性、生长年份、炮制工艺等方面因素,研究制定中药材等级标准,推动优质优价。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涵盖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评价、生产标准规范性评价等多维度的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和标准。  [b]3.加快推动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制修订。[/b]健全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加强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大力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深度融合应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推进中医药数据获取、处理、储存、交换、共享、管理、应用、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多形式开展信息标准应用落地见效。  [b]4.加快中医药智能化装备标准制定。[/b]研制中医特色诊断、治疗、治未病智能化装备标准,开展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制造等器械装备的核心技术、工艺以及应用的标准研制。推进中医药器械装备共性标准等可度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促进中医器械装备规范安全使用标准制定。[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2 中医药标准制定[/font][/td][/tr][tr][td][b]1.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b]完成50项重大疑难杂病、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以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指南。修订一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修订20项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20项老年人、妇幼、儿童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健康干预指南。完成中医医疗服务相关管理标准5项。制定3-5项中药药事服务规范。[b]2.中药相关标准。[/b]完成30项中药材种子种苗、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生态种植技术规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及道地药材质量规范,制定中成药综合评价标准。[b]3.中医药信息标准[/b]。制修订中医药信息标准20-30项,包括中医药分类编码、技术规范、功能指引、建设指南以及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交换、数据安全等。[b]4.中医药器械装备标准。[/b]制定3-5项中医、中药、针灸器械装备核心技术、工艺及应用标准。[b]5.少数民族医药标准[/b]。完成20项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医药名词术语、常见病诊疗指南及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研究制定藏、蒙、维等少数民族医疾病分类与代码。[/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三)推动中医药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font]  1.深化中医药标准化理论、方法、技术研究。[/b]夯实中医药标准科研基础,利用科技创新助推标准水平提升,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方法、原理创新,开展中医药标准全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研究,围绕中医标准制定的关键技术环节,形成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通则,显著提升共性关键技术标准数量。  [b]2.推动中医药标准数字化。[/b]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研究,加快中医药标准与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的互动发展,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建立中医药标准数据库,开展标准数字化试点,不断提升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程度。[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3 中医药标准科技创新[/font][/td][/tr][tr][td][b]1.中医药标准关键技术研究。[/b]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数字化中医医疗服务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等多领域标准制修订技术方法及关键技术,形成系列通则不少于5项。[b]2.中医药标准数字化研究。[/b]利用数字技术对中医药标准承载的诊疗规则进行读取、传输与使用,探索标准制定、推广、宣贯和实施的新方法。[/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四)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font]  1.深化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b]落实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积极践行开放包容、共同合作的国际标准化理念,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我国承担ISO/TC249秘书处工作优势,加强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加强中医药国际技术交流中的标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行业性国际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贡献中国智慧。  [b]2.推动中国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应用。[/b]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产学研联动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以中医药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医药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强化中医药标准外文版的编译。 [b] 3.推动国内国际标准相互促进转化。[/b]加大中医药国际标准动态跟踪、评估力度,发展和推动满足国际应用需求的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积极采纳引用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开展中医药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评价。[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4 中医药标准国际化[/font][/td][/tr][tr][td][b]1.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b]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及重大问题研究,动态分析及研判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医药国际标准政策研究报告。[b]2.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b]建设中方后备项目库,形成一批中方储备项目,提出ISO新工作项目提案,并推动8-10项国际标准立项和制定。[b]3.中医药标准外文版。[/b]编译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文版20项。[b]4.优化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b]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开展藏、蒙、维等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推动1-2项少数民族医药国际标准在ISO立项,建设少数民族医药ISO国际标准中方后备项目库。[b]5.ISO中医药国际标准推广应用评估。[/b]对中方主导发布满5年的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开展评估,完成5项国际标准的推广应用评估工作。[/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 (五)深化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font]  1.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b]推进中医药标准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标准全周期管理,持续优化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标准复审管理机制,完善标准制修订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管理水平。建立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协同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探索行业融合发展标准制定的新路径。调动行业积极性,对已发布的中医药标准,作为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依据。鼓励将中医药标准纳入各级奖项评选范围。  [b]2.创新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模式。[/b]规范、引导、监督中医药团体标准有序发展,搭建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平台,鼓励社会团体公开团体标准信息,减少团体标准交叉重复。组织对团体标准开展评价,遴选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进行转化。建立以团体自律和主管部门必要规范为主要形式的团体标准监督机制。  [b]3.打造中医药标准化智库。[/b]建立450人左右的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标准化工作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充分发挥专家在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和重大决策、落实标准化改革、推进标准制修订与实施等方面的重要咨询和指导作用。  [b]4.强化中医药标准实施与评估。[/b]公开共享中医药标准信息,通过标准数字化、新媒体等途径开展标准解读宣贯。推动将中医药标准制修订及推广应用情况纳入各级各类考核评审指标。建立中医药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常态化开展重点标准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构建中医药标准评估工作体系和技术体系,开展标准质量和标准实施情况评估。鼓励并接受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标准制定活动、技术委员会工作和标准审评工作的监督。[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5 中医药标准化改革创新[/font][/td][/tr][tr][td][b]1.建立中医药标准管理平台。[/b]配套中医药标准管理有关文件,顺畅中医药标准管理程序,搭建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管理平台、中医药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中医药标准实施反馈平台等。[b]2.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建设。[/b]建立450人左右的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民族医药、方法学等领域,搭建中医药标准咨询专家库管理系统。[b]3.中医药标准宣贯。[/b]完成100个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宣传推广,编印出版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广手册。[b]4.中医药标准实施应用项目。[/b]试点开展100项中医药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推进中医药标准实施效果评估。[b]5.中医药标准评价项目。[/b]形成中医名词术语、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系列标准评价指南,示范性完成100项中医药标准的评价工作。[/td][/tr][/table]  [b][font=楷体_gb2312](六)夯实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基础。[/font]  1.加强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b]加强对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各专业领域标准的衔接。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围绕考核评估指标统筹谋划各项工作,提升标准制修订质量,加大标准宣贯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的技术支撑作用。  [b]2.加强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机构建设。[/b]遴选若干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开展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标准化理论和基础研究,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应用实践。鼓励建立省级标准化研究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在标准发布前测试、标准发布后宣传推广的作用。  [b]3.实施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育计划。[/b]积极推动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列入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分类分梯度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不同层次的标准化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中医药标准化管理、科研、应用、教育人才以及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一批中医药标准化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鼓励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参与科学技术进步奖、标准创新贡献奖等相关评选表彰。鼓励有关高校开展“专业+标准化教育”的融合教育,将标准化内容纳入培养全过程。[table=90%,#666666][tr][td][font=黑体]专栏6 中医药标准化基础建设[/font][/td][/tr][tr][td][b]1.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建设。[/b]围绕中医药标准制定、应用、评价等领域,建设3-5个中医药标准化重点培育机构及协同创新网络。[b]2.深化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b]对已建立的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明确定位,优化运行,持续开展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评价。[b]3.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b]支持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医药临床人才标准化培训不少于50次。[b]4.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训指导用书。[/b]支持编纂满足中医药行业标准化人才需求的中医药标准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教材、中医药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指导用书等,不少于5部。[b]5.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b]培养20名中医药标准化领军人才,100名中医药标准化骨干人才,50名中医药标准化科研人才,50名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人才,100名中医药标准化应用人才,20名中医药标准化教育人才以及50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td][/tr][/table]  [font=黑体]三、保障措施[/font]  [b][font=楷体_gb2312](一)强化组织保障[/font][/b]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局相关业务部门、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社会团体分工负责,组织和动员行业力量推进行动计划实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合理统筹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确保落到实处。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有关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进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b][font=楷体_gb2312](二)加大经费投入[/font][/b]  各有关部门要合理安排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经费,通过政府投入、单位自筹、社会支持等多渠道筹措,加大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入中医药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标准制修订以及标准的应用实施评价,推进中医药标准高质量发展。强化标准化经费管理,加强项目绩效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b][font=楷体_gb2312](三)开展实施评估[/font][/b]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评估,开展行动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针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按时完成。[/td][/tr][/table]

  • 【分享】医药招商更需要专业化

    依据代理商特点将代理商客户为省级总代理和区域代理两类,两类代理商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管理手段和考核方案。采用新的销量考核方法,降低销量返利权重,增加任务管理返利权重。   认真分析医药招商企业对代理商的市场管理要求,科学、细化每一项任务考核内容及权重,如市场开发、市场推广、销售管理等方面。   最终的效果是彻底改变了以往厂商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使企业对代理商的结果管理上升到过程管理,配合企业学术推广的大力推动,深入密切了厂商关系,加大了厂商双方对市场的掌控能力,真正向厂商长期合作、互利共赢方向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在专业的基础上再加上建立组织化营销体系,是不是对医药招商企业和制药企业产生更好的绩效呢,企业若尝试着去创新,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医药代表的专业化  因为医药代表直接关系整个医药市场的整体形象,专业的医药代表能够对其他的人群产生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引领行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随着医药招商模式的转轨,亟待呼吁专业化的医药代表,在面临国际化经济的挑战,中国制药企业当前存在着营销模式上的重大改革同题即如何从非专业化模式走向专业化的模式。   所谓的非专业化模式是指以往国内制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销售驱动型营销模式,其特点为不注重研究市场策略,运用特殊销售政策,通过销售代表的社交性拜访,满足客户的低层次需求,获得短期销售业绩的增长。   最大的好处就是医药招商企业在对制药公司进行招商时,不至于出现二级代理商的身份,从事招商的人都经历过当应招企业有招商意向时。   其实这个所谓的“应招商”实际什么都不懂,他的目的只是为自己转资金而已,并非是专业人士,这就很有可能由于对医药不专业造成一些事故。  从过去几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来看,事实也在证明非专业化“药企”,销售并未帮助医药招商企业取得良好的业绩,相反很多企业越来越深的陷入了财务状况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 【转帖】2009年中医药行业十大交易案

    2009年全球医药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组和并购风暴。为了应对全球经济萧条、重磅药物专利危机、新药审批门槛提高风险等系列不利影响,制药巨头纷纷采取措施以挽救销售下滑所带来的损失。以上半年三大超级并购案为序幕的并购潮风起云涌,成为09年医药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现以交易额度大小为序,历数全球医药行业09年发生的10大交易案,与大家共同回忆这一惊心动魄的一幕。 [b]№1 辉瑞/惠氏[/b][b]类型:收购 时间:2009年1月 额度:680亿美元[/b]辉瑞以每股50.19美元的现金股票交易收购惠氏拉开了医药行业09年大型并购序幕。通过此次收购,全球第一大制药公司辉瑞得以在疫苗和生物制剂薄弱领域扩大领地。预计2015年辉瑞因立普妥、伟哥等其它重磅药物专利到期而丢失近一半的收入。辉瑞称此次收购将为其节约成本40亿美元,减员约19000人,占合并后员工总数的15%。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