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许智宏院长

仪器信息网许智宏院长专题为您整合许智宏院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许智宏院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许智宏院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许智宏院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许智宏院长话题讨论。

许智宏院长相关的资讯

  • 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现代农学院 许智宏任院长
    p   1月29日,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现代农学院,聘任中科院院士许智宏为首任院长。 /p p   在29日下午举行的现代农学院行政班子任命会上,林建华校长代表学校向许智宏院士颁发了首任院长聘书。许智宏院士表示,现代农学院将立足于北大学科优势与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吸引全球顶尖农业科学人才,开展一流的农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前沿理论支撑、核心技术以及智力和人才支持。 /p p   林建华校长对现代农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成立现代农学院是北大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做出的重要决定。他对以许智宏、邓兴旺、黄季焜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核心团队在筹建现代农学院过程中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希望现代农学院在许智宏院士的带领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利用北大厚重的学科资源和交叉特点,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提升影响力 同时,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国际合作以及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致力于解决中国及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现代农学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p p   据悉,根据学校规划,现代农学院为学校独立建制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下设四个学科方向:作物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学。 /p p   记者了解到,2014年底,北京大学决定筹建现代农学院,并聘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邓兴旺教授担任筹备小组组长、许智宏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筹建以来,现代农学院在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去筹”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底至今,邓兴旺实验室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了近30篇高水平论文,包括《Cell》、《Nature》系列杂志7篇,《Plant Cell》1篇、《PNAS》11篇。2016年,邓兴旺教授领导的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创新研究群体”。 /p p   与此同时,筹建中的现代农学院已初步组建起国内一流的农业经济管理教研团队,设置了“农村转型经济学”二级学科,并着手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2014年底以来,以黄季焜为首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85篇,其中SCI/SSCI收录近60篇。2016年,黄季焜教授当选为美国农业与应用经济学会(AAEA,Agricultural & amp Applied Economics Assciation)Fellow。2017年,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山东省潍坊市合作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p p & nbsp /p
  •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吴宏春副院长一行莅临正业科技考察交流
    7月3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吴宏春副院长一行在东莞市科技局张建明主任的陪同下莅临正业科技考察交流,正业科技副总裁徐国凤女士、人力资源中心总监严敏升先生接待了考察团,并详细介绍了正业科技在激光、X光、新能源、光电、PCB等领域的创新技术、优质产品以及软硬件资源优势,吴宏春副院长一行对我司的企业规模、先进技术和设备赞不绝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外,考察团还着重了解正业科技产学研的丰硕成果。正业科技先后组建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组建了以服务集团旗下各事业部、各分子公司技术创新的中央研究院,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全国二十多所高校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主导或参与起草、制定10多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技术标准,拥有600余件专利;荣获“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优秀民族品牌企业”、“2017锂电行业十大上市公司最佳表现奖”,在全国构筑起卓越的人才、技术、市场和品牌等资源优势。?双方就“产学研合作”、“名校研究生实践基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一致表示今后要共同探索新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结合正业科技的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优势,努力加大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将项目合作及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同时解决技术问题和企业储备高端人才的难题。
  • 饶毅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长 吴虹继任
    9月3日上午10点,北大宣布饶毅卸任生科院院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吴虹教授将出任新一任院长。   吴虹简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和医学药理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遗传技术中心主任。JCCC癌症干细胞研究项目联合副主任。JCCC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项目成员,信号转导研究及治疗项目成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脑研究所成员。   在北大医学院取得学士学位后,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白头研究所博士后。其在UCLA的实验室主要进行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及分子机制研究。   饶毅博文&mdash &mdash 《卸任辞:尽其心以事天》
  • 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白洪海院长莅临信立方指导交流
    p   12月1日下午,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白洪海院长到访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信立方公司CEO唐海霞及相关人员热情接待。 /p p   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是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设立最早的民营研究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研究、开发新测试方法,研发新的检测测试设备,参加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参加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制定等工作。白院长充分肯定了北京信立方旗下两大产业互联网平台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为中国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技术标准制定和检测互联网平台运营等方面表达了与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及我要测网深入合作的意愿,双方在共同提升仪器及检测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唐总就我要测与华测集团在检测服务电商平台及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相关行业标准等合作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同时双方就目前检测产业互联网及平台运营模式等方面做了热烈的讨论。 /p p   经过深入沟通,双方一致认为,华测集团与信立方之间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会谈,双方就下一步深入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并将共同积极推进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ce6e769-e91a-469c-96d3-510b831b1a4c.jpg" title=" 合影_副本1.png" alt=" 合影_副本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白洪海院长(左二)北京信立方公司CEO唐海霞(右二)合影 /p
  • 两院院士大会今起举行 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将卸任
    [导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今日召开,会期5天,共有1215名院士参会,工程院将选举新一届院长,徐匡迪将卸任。 徐匡迪,工科教授,又懂经济,属典型的专家型官员。   新京报讯 中国现任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即将在今年的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卸任。   工程院领导将换届   昨天,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将于今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共有1215名院士参会,另有23位“两院”外籍院士应邀与会。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宣布,工程院院士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及院领导的换届选举,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院领导及主席团成员,即将组成的新一届院领导将是工程院第五届领导班子。   按照《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下称主席团)。主席团由院长、副院长、当然成员、各学部主任和若干名经院士大会直选成员组成。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主席团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一次。经院士大会直选的主席团成员,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每次至少更换其中一半人数。   徐匡迪望未来班子能担重任   中国工程院官网发布了徐匡迪一讲话稿显示,依照《中国工程院章程》,他和工程院现任副院长邬贺铨、刘德培、杜祥琬已连续担任两届主席团成员,不久将退出领导班子。   该稿来自徐匡迪在工程院第四届主席团第22次扩大会议的换届动员讲话。这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主要议程是民主推荐工程院第五届院长和副院长候选人,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和中组部考察组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4月10日举行的会议上,徐匡迪希望从政治思想、学术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威望、学风道德等方面,全面衡量提名候选人,选出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班子,“应该是热爱工程院和工程科技事业,能够热情为大家服务,有奉献精神和年富力强的院士”。   除徐匡迪、邬贺铨、刘德培和杜祥琬外,目前工程院官网的“院领导”还包括院党组副书记周济、常务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潘云鹤、副院长旭日干。   ■ 人物   徐匡迪:懂经济的冶金专家   徐匡迪,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桐乡。在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学习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后,到上海工学院任教。1971年至1972年,被下放安徽省凤阳“五七”干校劳动。后返沪任教于上海机械学院、上海工业大学。   徐匡迪的第一个转折,发生在英国进修期间。   1981年,徐匡迪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到附近一个Mall去买日用品。走进Mall后,徐匡迪感到“震撼”,因为当时在国内一切需要票才能购得。   “当时我就很惊讶,为什么英国的物质会这么丰富。”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徐匡迪说,当时很纳闷为什么他们的物质会这么丰富。后来,徐匡迪认为,学一学经济也有好处。因此,在帝国理工学院,选了一门宏观经济学课程。   在到一位经济学教授那里申请课程时,对方告诉徐匡迪:不要浪费时间了,你用不着的,因为你们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政府计划好生产多少,不会有竞争。   这给了徐匡迪很大刺激,他坚持去听了这个课程,“也许还是对我们国家有用的”。   听完所有授课后,徐匡迪坚信,中国的经济必须要改革,必须采用市场经济运作机制。此后,徐匡迪又到瑞典一家大公司里工作三年多,对市场经济的运作加深了了解,包括如何发股票、发债券、转换债券等。   这些都为另一个转变打下了基础。   回国后的徐匡迪,任上海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1989年至1991年,任上海市教卫办公室副主任兼市高教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0年,徐匡迪陪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到欧洲访问。在参观巴黎证交所时,法国人不大愿意说英语介绍情况,而选用母语。代表团一名翻译虽然法语精通,但不懂期指等经济名词。陪同的徐匡迪插话,解释了相关经济名词。   “你懂这个?”朱镕基问徐匡迪,徐告知曾在海外学习经济的经历。在回上海的飞机上,朱镕基决定,把徐匡迪从教卫办主任调到计委工作。   徐匡迪直言,自己不喜欢计划经济,喜欢市场经济,到计委工作,“有没有搞错”。朱镕基大笑说,“我终于找到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去做计委的主任。”   此后,徐匡迪便从事经济管理,历任上海市计委主任、副市长、市长等职。   徐匡迪在任上海市长期间,要求家属一律不进公司。徐匡迪说,无论是工作的问题,还是参与经济活动,都不要来找他,否则将“六亲不认”。   2001年12月7日,已是工程院院士的徐匡迪辞去上海市市长职务,调任中国工程院,并于2002年开始担任院长,2006年连任。   多名上海市民回想起徐匡迪市长时,都会竖起大拇指,“外语顶呱呱”,经济“老懂行啦”。   任院长期间,徐匡迪将研究与咨询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他还兼任中美友好协会会长。   作为冶金专家,徐匡迪从事专业目的就是立志报国,为国家钢铁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曹妃甸首钢新厂,他还是专家委员会主任。
  • 凝聚态物理学家高鸿钧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据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院领导”栏目更新显示,凝聚态物理学家高鸿钧院士已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中科院官网简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74c066a-0cb2-49e0-be50-4b615ed70443.jpg" title=" 高鸿钧.jpg" alt=" 高鸿钧.jpg" /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鸿钧,男,汉族,1963年生,安徽人。博士,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正局级)兼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IUVSTA)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先后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简介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鸿钧 研究员&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简历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63年8月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4年 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4年8月 任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副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5年10月 任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7.08-2000.04 美国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任客座研究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社会兼职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nbsp 杂志副主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New Journal of Physics杂志编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获奖情况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0年, Humboldt Research Award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物理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8年,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ROBERT T. POE PRIZE)”&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3-2011年,国家基金委优秀群体学术带头人&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3年,中国真空学会成就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1年,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6年,第六届“茅以升”北京十大青年科技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91年,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凝聚态物理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佳”称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要研究方向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低维功能材料的精准制备,新奇物性的高精度表征及多层次调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超导拓扑材料的拓扑物态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基于新奇物性的功能器件的构筑及相关输运特性的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新型低维量子体系的理论设计与物性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鸿钧与合作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系统研究了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与物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前沿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作。首次提出一种提高STM分辨率的新方法,增强了STM观察表面电子结构的能力,保持了STM发明三十年来对Si(111)7× 7表面原子结构的最高分辨。首次在Au(111)表面上构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轴的单个分子转子,实现了大面积有序阵列的组装并对其转动行为进行了有效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在单个分子层次单自旋量子态的可逆控制及其在超高密度量子信息存储中的原理性应用。首次构筑了硅烯、锗烯、铪烯、硒化铜、二硒化铂等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并研究了其新奇物性,为新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首次在单一铁基超导块体材料、相对较高温度中观察到高纯度的马约拉纳任意子,有望用于构建对环境干扰免疫的拓扑量子计算机。二十年来,其相关成果连续被Science News, Nature, Nature Materials,美国物理学会Phys. Rev. Focus和美国能源部Weekly Report等进行研究亮点报道,称“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单个分子极限水平上实现的电导转变”等等。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高鸿钧的相关研究成果三次获得了由两院院士推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引用1万8千余次。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80余名,其中有4名在美国和新加坡的著名大学做教授,10余名在国内著名研究机构或高校做学术带头人。在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00余次。在国际上,他荣获了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在国内,他获得了“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或奖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 许智宏院士谈转基因安全性
    前段时间,有关转基因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转基因作物到底安不安全?带着疑问,《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   许智宏认为,人们之所以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如此强烈,其实是因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进行作物育种的历史毕竟较短,公众对转基因还缺乏基本的了解。而科学家有责任用公众能明白的语言把转基因讲清楚。   批准安全生产证书不等于商业化   《科学时报》:2009年年底,国家刚刚批准了三个转基因农作物品种。这是否意味着,这三个转基因品种将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   许智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说明转基因研究已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   不过,尽管国家已正式给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水稻颁发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它作为新品种进入商业化生产之前,还须通过正常的品种审定顺序,这个顺序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此外,它还必须开展大量的田间试验,通过审定,然后推广到一定的面积,最后才是大规模生产,这至少需要三五年左右的时间。   人们对转基因缺乏基本了解   《科学时报》:生物学界还在研究转基因主粮对人体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而社会上对转基因作物仍有很大争议,也是出于安全性的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许智宏:不能笼统地讲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所以必须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地去讨论,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牛奶、鸡蛋出了问题就否定整个食品行业。1996年,从美国第一批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品种推出以后,至今已有14年时间,目前还未发现有安全性问题。至今已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去年全球种植面积已达1.34亿公顷。从作物种类而言,主要是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以大豆为例,目前全世界种植的大豆中约3/4的面积是转基因大豆,美国作为全球大豆的主要生产国,转基因大豆的面积已达90%左右。   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是否安全,这属于食品安全的范畴 二是对环境是否安全。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对转基因的生物安全性检测来讲,也需要由不同的部门开展工作。   首先,对已经研发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如新近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抗虫水稻、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都要做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试验,测试对人体是否可能有害,是否有过敏反应,还要看其营养成分等方面是否有变化。   其次,是看所试验的特定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生态的影响,比如转的抗虫基因除了杀死害虫以外对有益的昆虫有没有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影响。   对老百姓来讲,一般会首先关注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我个人觉得,截至目前,不少人仍对转基因作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一听到抗虫基因、毒蛋白,就开始怀疑它是不是对人体有毒。其实,抗虫毒蛋白只对部分昆虫有毒,有很强的专一性。就像现在的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里的抗虫基因所产生的抗虫毒蛋白,它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这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的毒理试验。   这个抗虫毒蛋白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才开始使用的,人类知道这个抗虫蛋白已几十年了。所谓“BT”,其实就是一种细菌——苏云金杆菌的缩写。科学家早就发现这种细菌在其芽孢中生产一种可起到抗虫效果的晶体蛋白,以前人们是通过发酵生产把它作为生物防治药物用于农业,拿到田间去喷,但其缺点是很不稳定,一下雨很易被雨水冲刷掉而失效。现在,科学家只是让植物自己生产这种晶体蛋白杀虫。   我国现在有40%多的污染源来自农业,像长江、太湖、滇池的污染很大部分就是由农业污染造成的,主要是我国使用了太多的农药、化肥。我国农药使用量全球第一,2005年就达140万吨,而1990年才用了不到30万吨。我年轻时曾在棉花地里工作过。当时,每年因农药使用不当或过量导致中毒、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棉花的病虫害很严重,而喷洒农药都是在最热的夏天,而且棉花在生长过程中要多次喷洒农药。种植抗虫转基因棉花后,不用喷那么多农药,这其实也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而转基因的棉花地里也会播种非转基因棉花,或在周围种植其他作物,给昆虫提供繁殖后代的机会,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些人认为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不利,也只是通过一两个假设的例子推出来的结论,并没有确实的科学研究依据。现在,人们仍对转基因的基本科学知识了解不够,所以才会产生种种误解。这只能通过更多的科普宣传,使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是怎么回事。科学家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用公众明白的语言,增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了解。   《科学时报》:有人认为,转移的基因是否会在自然界中扩散并繁衍复制,从而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后果,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许智宏:我想不会,科学家们只不过是用了一个细菌的基因使转基因水稻、玉米达到抗虫的目的。   例如,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外来物种——褐飞虱,对稻米危害很严重。科学家希望通过转基因的办法,寻找其他生物物种中是否存在能杀死这种害虫的基因。武汉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已经在一种野生水稻中发现了这种基因,他们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希望能将这种基因转移到我们需要的水稻中去。   其实,育种学家每天都在进行品种间、近缘种间,甚至远缘种间的杂交,把有用的基因从一个品种、一个种转向另一个品种或另一个种,并通过漫长的选育过程,培育新品种。人类农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身就伴随着减少生物多样性。例如美国在大规模推广双杂交玉米后几乎垄断了玉米的种植。我们现在吃的蔬菜最多的是什么?大白菜、卷心菜、菜花、番茄、黄瓜等等。这些种类占绝对优势是因为它们适合大规模生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化农业总是倾向于更适合大规模种植、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物种、品种,使人类从开始时吃的几千种植物逐步到现在常吃的不过百十来种植物。   由于意识到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未来农业的影响,科学家已认识到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比如,我国已在中国农科院设立了国内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另外,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建立了野生种质资源库。保留这些物种,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使用,因为野生植物或作物的近缘野生种中有不少有用的基因仍有待开发利用。   解决未来的粮食安全必须依靠转基因   《科学时报》:能否谈谈转基因作物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许智宏:发展转基因技术培养新品种的目的就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未来人口的增长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挑战。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要增加1000万吨粮食。说实在的,每年要增产1%的粮食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耕地还在减少,即使要维持现在的产量,也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依靠品种改良。中国在解放以后,大概是10年换一批农作物品种。因为农作物品种的寿命是有限的,害虫在不断演化,自然环境也在改变,人们的需求也在改变,只有不断更新品种,才能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到2050年,世界人口估计将增长约30亿,从现在的61亿增加到90亿,而且气候也在发生变化,全世界那么多干旱地区,自然资源在不断减少,科学必须走在前面,考虑我们的农业到2050年要满足大约90亿人口的需求。   不过,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达到抗虫效果,只是发展转基因技术的第一步,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科学家现在还在考虑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氮、磷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使农作物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此外,科学家更感兴趣的是,除提高产量外,如何使转基因作物有更好的品质,营养成分更好。例如,全世界以吃大米为主的地区,如非洲、亚洲南部,也包括中国以吃大米为主的南部地区,由于大米本身缺少维生素A,许多人因此都患有夜盲症、脚气病。菲律宾已批准的到2012年推广的“金色大米”,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胡萝卜素形成的几个基因转到水稻中去,使水稻的胚乳里合成胡萝卜素,大米也因此会变成金黄色,胡萝卜素作为维生素A原使大米可以满足人们对维生素A的需求。另外也有很多研究旨在改良食用油的组成,使之更加有助于人类的健康。   《科学时报》:转基因作物与杂交水稻都有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能否谈谈相对于杂交水稻,转基因作物的优势在何处?   许智宏:多少年来,育种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人类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定向地培育人们需要的品种,但是这太难了。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通常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加上在栽培植物中缺少一些特别的种质,比如对特定病虫害的抗性材料。因此,科学家的眼光转向野生植物,希望找到有用的基因转到栽培种中。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科学家创建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海南的普通野生稻中发现的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简称“野败”),以它做母本,用栽培稻连续回交获得栽培稻的雄性不育系,再通过一系列的选配种,才制成现在生产上用的杂交稻。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创制的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是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两者发生基因重组后把抗病等优良性状基因转入小麦而培育出的新品种。   用杂交的方式能培育出新的品种,但是很耗时间和功夫,需要育种学家在田间对杂交后代成千上万株植物进行挑选、杂交、回交,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一个新品种的出现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袁隆平等从1960年7月首次发现天然“野败”,到1973年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就花了十几年时间。   两个品种在杂交的时候,可能把好的性状整合到一起,但同时也可能把不好的性状一起带进去,这是没法控制的,就像爸爸妈妈很漂亮,未必生出来的孩子就一定很漂亮。   杂交育种,本质上是利用天然的有性生殖过程把有用的基因从一个物种或品种转到另一个物种或品种,但转移过程是随机的,把有用的基因转移了,同时也可能把不好的基因转过去了,那就再通过不断地选育来获得所需的育种材料。而用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就可以在实验室操纵基因,把需要的基因搬到所需要的农作物中去。基因工程的目标就是使人们更有目的地培育人类需要的品种。其实这个品种只是增加或者改造了一个我们需要的性状。例如,植物中有些成分会让人体过敏,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把过敏原去掉,使之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为人类谋利益是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时报》:目前对转基因的指责,还在于人们对围绕转基因作物形成的一个庞大利益共同体的质疑,质疑的对象既包括某些跨国公司,也包括相当部分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人们质疑,对于转基因问题,这些科学家并不能保证他们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许智宏:我不这么认为。从本质来讲,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是为人类谋利益的,这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不能因为某一件事情就怀疑整个从事这方面研发的科研共同体。   不过,这也说明开展转基因研究工作需要有第三方,像从事环保的人、从事生态的人,而不是作转基因研究的人自己来说他是否有问题。   当然,国际上可能有几个大公司垄断市场的情况,这并不是转基因出现之后才有的。在中国,转基因的科技专项都是由政府支持的,尽管也有一些企业在投资,但最终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有很大的公益性。例如我国的抗虫转基因棉花种植已占到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68%,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药使用少了,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人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觉得还是让事实说话。美国种植转基因作物这么多年来,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美国正在考虑加速转基因作物的审批环节。印度比我国开始得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去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840万公顷,而我国去年是370万公顷。   就中国来说,中国对于转基因作物的管理已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规则和条例。关键问题是,现在的管理都是“多头”,各个部门都在管,究竟听谁的,科学家们都感到很困惑。因此,应当对转基因工作有更为规范的管理,至少可以做到在转基因品种释放到市场以前是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同时,全社会都应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和应用。
  • 59岁李晓红成为工程院历史最年轻院长,领衔新一届平均年龄小于60岁院领导层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6月1日,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于北京胜利闭幕。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59岁的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李晓红 /span 院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第五任院长,成为中国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首位小于60岁的院长。同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还有,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陈左宁 /span (61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钟志华 /span (56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邓秀新 /span (57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何华武 /span (63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王辰 /span (56岁)。至此,由李晓红领衔的新一任中国工程院领导层正式就任,平均年龄小于60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院长-李晓红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width=" 150" height=" 203" title=" 李晓红.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a2c2e56-d84f-436b-b4df-60a08e88ee3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李晓红(1959.06-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重庆人, 1993年1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重庆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煤矿灾害动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学术奖励,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陈左宁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1" title=" 陈左宁.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fecb32e-036d-45c2-bb67-d6a22ef83e8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陈左宁(1957.10- )(女)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北京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硕士。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科学协术协会副主席。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长期致力于国产安全可控计算机系统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发,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系统软件和体系结构方向学科带头人。自1979年以来,先后参加或领导多台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工作,主持研制了多套国产大型系统软件项目,其中80年代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与UNIX系统完全兼容的并行操作系统,在并行处理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多次获其他等级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重要奖项。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副院长-钟志华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0" title=" 钟志华.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efe9e93-95d0-4dd9-8782-672c7900807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钟志华(1962.07- )车辆工程专家。湖南湘阴人。1988年毕业于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和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创新技术。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与上述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软件研发、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并提出了多项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发了多项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同时,也开展了多年的科技改革、科技管理和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20多项。并获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邓秀新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192" title=" 邓秀新.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19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3bc77968-a3ff-4194-90fe-d240c0aca46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邓秀新(1961.11- )果树学专家。湖南宜章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国际柑橘学会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常委,十二届中央副主席。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培育出多个柑橘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多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美国园艺学会杰出国际园艺学家称号。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何华武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1" title=" 何华武.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30bcf0c-da6e-4724-8451-77c009446fa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何华武(1955.08- )铁道工程专家。四川资阳人。1982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一直从事铁路工程、运输技术工作和铁路科技研究与应用,是中国高铁技术主创人和主要实施推广人之一。主持并参加了中国高铁、铁路干线及复杂枢纽的勘察设计、系统集成、综合试验和运营验证的全过程,在高铁高平顺高稳定、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究与应用,构建现代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立中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持并参加研究多项重点国际项目系统解决方案,为推动中国高铁技术及装备“走出去”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以及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团队奖等奖项。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副院长-王辰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50" height=" 211" title=" 王辰.jpg" style=" width: 15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47be969-2c8c-4e23-a23b-06198e06c3f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王辰(1962.08-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山东德州人。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医院、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临床、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主要领军者与推动者之一。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span /p
  • 国务院任命中国工程院院长、副院长
    据人社部网站7月8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李晓红为中国工程院院长,钟志华、邓秀新、王辰、吴曼青、李仲平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另外,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名单。 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名单名誉主席:宋  健、徐匡迪、周  济执行主席:李晓红成 员:王  辰、邓秀新、卢春房、卢锡城、曲久辉、刘  旭、刘炯天、孙宝国、苏义脑、李仲平、杨宝峰、吴曼青、何华武、张  军、张守攻、张伯礼、张建云、陈左宁、陈建峰、林忠钦、周守为、周绪红、赵宪庚、赵晓哲、胡文瑞、钟志华、费爱国、贺克斌、聂建国、徐惠彬、郭东明、曹雪涛、康绍忠、谭天伟、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各学部新一届常委会成员名单中国工程院院长、副院长简介院长:李晓红李晓红(1959.06- ),工学博士学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学术奖励,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钟志华钟志华(1962.07- ),工学博士学位,车辆工程专家,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和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创新技术。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与上述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软件研发、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并提出了多项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发了多项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同时,也开展了多年的科技改革、科技管理和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20多项。并获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邓秀新邓秀新(1961.11- ),农学博士学位,果树学专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常委,十二届中央副主席。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培育出多个柑橘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多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美国园艺学会杰出国际园艺学家称号。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王辰王辰(1962.08- ),医学博士学位,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医院、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临床、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主要领军者与推动者之一。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吴曼青
  • 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为第三届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暑期研讨会致辞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d77f85a0-c003-48f6-8c49-0ba316c37412.jpg" title=" 第三届显微成像会议11420383.jpg" alt=" 第三届显微成像会议1142038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8月10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和西湖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联合主办,仪器信息网和北京清科创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暑期研讨会如期举行, strong 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生命学院院长、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和生物医学测试中心主任王宏伟教授 /strong 为本次研讨会做开会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90px height: 37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014b96d-b30b-4127-a95a-599de777ba76.jpg" title=" 清华大学 王宏伟 仪器信息网 显微成像大会WeChat Image_20200812151325.png" alt=" 清华大学 王宏伟 仪器信息网 显微成像大会WeChat Image_20200812151325.png" width=" 490" height=" 37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 王宏伟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王宏伟教授表示,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不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也暴露出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短板。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号召“要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和公共平台攻坚克难、坚守岗位,积极为防疫攻关和科研支撑贡献力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公共平台的建设和人员技术能力提升,力争建成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平台。我校更希望将先进的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理念及实验技术进行推广,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真正发挥出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第三届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暑期研讨会”在线上如期与大家见面,相信这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宏伟教授对清华大学、西湖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北方脑科学研究中心的著名专家和会议主办方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并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此次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将所授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为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贡献自己的力量。预祝本次会议研讨会圆满成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随后,会议的发起人之一, strong 西湖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主任王亚林老师 /strong 讲话。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57px height: 19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930d93c-38d7-4ed5-adfd-5b4a3a2c9fcc.jpg" title=" 王亚林老师97d0fca7-b4ba-4f32-af7a-eb24c7066b41.jpg" alt=" 王亚林老师97d0fca7-b4ba-4f32-af7a-eb24c7066b41.jpg" width=" 157" height=" 19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西湖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主任 王亚林老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亚林老师表示,举办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研讨会的初衷是希望帮助大家充分了解显微镜这一工具,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科研,并能够促进交叉学科交流,加速国内技术研发。今年疫情原因改为线上研讨会,虽不是最理想的方式,却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我们拍摄了一些培训视频,虽不能代替实际动手的经验,但能使大家在有限的条件下得到最大的收获。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研讨会将持续到8月15日结束。会议由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共享仪器平台技术主管冯倩倩主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持续进行中,扫码参会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0d7a76ff-960d-4905-9ebe-148ec5094bd8.jpg" title=" 扫码报名 清华显微WeChat Screenshot_20200810135231.png" alt=" 扫码报名 清华显微WeChat Screenshot_2020081013523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span br/ /p
  • 许智宏院士解读中科院院士增选规章制度
    1月16日讯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今年初启动,为使整个增选工作更加规范化,中科院学部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今天上午,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许智宏就相关规定进行了解读。   今年,中科院学部首次制定出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候选人行为守则》,对院士候选人以及相关者的行为作出相应规范。   对此,许智宏表示,院士增选是中科院院士群体的一种内部学术评估活动,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近年来,个别人和单位出现了一些违反规定的情况,如利用学术会议、评比评奖等名目变相“助选”,通过媒体过分渲染被推荐人的科研成果等,都给增选工作带来了干扰。   新出台的《守则》中,对被推荐人及其推荐单位在增选工作中的各种行为都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同时也适用于增选后续环节中产生的有效候选人、初步候选人和正式候选人,并明确了出现相关问题后的处理办法。许智宏说,此举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关个人和单位在院士增选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提醒他们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增选。   除《守则》外,中科院学部还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规范》对中科院全体院士在增选工作中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许智宏还指出,增选的首轮投票采取通讯评审的方式进行,各学部将把候选人的材料发给每一位院士,让院士们有更充分的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也有时间深入调查,严格把关,保证推荐、评审和选举的质量,维护学部声誉。   据了解,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增选工作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引起了广大院士的忧虑。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对此高度重视,除上述文件外,还出台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办法等规定,不断改进和完善增选工作程序,努力构建并维护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遏制不良社会风气对增选工作的干扰。
  •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锚定“双碳”提升计量水平
    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准确的碳排放计量是指导减排任务分解、考核绩效评定、碳市场定价的基础。计量技术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并为碳排放、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等标准制定提供量值依据。(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图片来源:郑州广播电视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很早便在国内开展碳排放计量标准的建立、关键测量技术研究和高端测量设备研发等工作,并取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力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派遣领先技术团队将碳和大气污染物时空精准测量系统技术整体落地郑州,建立国内首个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时空精准计量监测系统,研究成果整体转化应用于城市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实时精密测量。将世界“唯二”的国家烟气流量计量实验室搬至郑州,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联合实验室,形成全国最高的企业烟道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量检定校准能力。此外,还把“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实验室系统”带到郑州,形成有效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模式,并把相关技术就地转化。无论是从基础计量科研到精密高端仪器仪表生产线,再到规划的仪器仪表产业链,还是从常年深耕实验室到赴多国学习和交流技术,再到扎根郑州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这背后都离不开国家对加强科技创新的持久支持。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这条路从来都不容易,但我们充满信心。
  • 欧阳证教授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近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干部扩大会议在CII栋一层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原院长姜培学线上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教授代表、职工代表参加会议。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主持会议。  会上,校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婷宣读学校党委对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调整的决定。欧阳证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 姜培学不再兼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职务 高虹不再担任副教务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职务。欧阳证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高虹不再担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职务。    姜培学线上讲话  姜培学在讲话中指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过去几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院党政班子的密切配合和全院师生员工的拼搏奋斗。姜培学表示,高虹老师担任执行院长期间,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带领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完成整合升级,推动各渠道的资源汇聚,在两院基础上建设发展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成功帮助学校与深圳市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肩负着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深圳市“双区”建设的双重使命,此次主要负责人调整,是从学校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现状出发,经过充分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做出的人选方案决定。面向未来,姜培学对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期望:继续深入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机制,继续坚持“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继续服务深圳市产业和城市的发展,继续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最后,姜培学代表学校祝愿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各项事业在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张婷线上发言  张婷表示,过去几年,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相信在学校党委的统筹布局和院党政班子的团结带领下,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能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地方建设、服务清华一流大学建设、进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虹发言  高虹深情地回顾了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这四年来充实而难忘的时光。她对学校的信任指导、对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的办学支持、对院党政班子全体同事的协同努力、对全院师生的支持奉献以及对校友、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站在高质量发展跑道的新起点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任重道远、机遇无限。高虹希望大家同心同德,推动学院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不负时代,创造辉煌。   欧阳证发言  欧阳证对学校以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员工的信任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多年来为深圳的建设发展不懈奋斗的清华人致以崇高敬意。他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创新阵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基地,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大家的期待。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的清华人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三到五年是学院发展的宝贵窗口期,欧阳证希望与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院师生一道,以发展带动变化,共同推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展更上一层楼。  武晓峰发言  武晓峰表示,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四年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展,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领导班子有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团结一心、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协同机制,强化担当作为,发扬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高质量创新实践、高层次国际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  会议现场  【院长简历】  欧阳证,1970年出生,博士,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学士及硕士,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物理化学理学硕士,普渡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博士。曾在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系主任及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现任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 周绪红调研重庆大学电镜中心
    2015年4月3日下午,校长周绪红专程到虎溪校区调研重庆大学电镜中心,常务副校长张四平、虎溪校区党工委书记田明、校长助理夏之宁及材料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中,材料学院院长黄晓旭从建设目标、特色与优势、发展历程、人才队伍和设备水平、资金投入情况等方面汇报了电镜中心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电镜中心购置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和三维原子探针 材料学院唐文新教授介绍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自主研发三维透射电镜和像差校正超快自旋极化低能电子显微镜的最新进展及良好前景。   周绪红充分肯定了电镜中心的建设进展,对电镜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高端设备购置和开发与高水平研究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电镜中心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充分发挥出高端设备的使用效能。周绪红表示,重庆大学电镜中心是学校近年来重点建设、重点投入、力争打造世界最高水准实验设备平台的重大建设项目,对促进我校材料、物理、化学、生物、机械、信息、电气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高度重视,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电镜中心建设和发展,希望电镜中心再接再厉,早日建成设备、技术、人才队伍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运行高效、成果丰硕的国际一流电镜中心。
  • 德祥赞助并参展“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
    德祥赞助并参展“首届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 12月19日,首届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在滨海新区开幕。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药学院院长、医药百强企业负责人和国家新药重大项目的主持人围绕“新药创制及其前沿发展”展开交流与探讨。 此次论坛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天津市科委共同主办,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高校的药学院院长、制药百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中科院院士饶子和,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刘昌孝和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王宏广均出席并做了重要的会议报告。 德祥作为仪器厂商的代表,展出了多款制药行业产品,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目前德祥的制药行业产品线已经非常丰富,涵盖了药品质量控制、生产研发、基础建设三个领域。 药物质量控制:  Pharma-test固体制剂分析仪器  Schott多功能滴定仪、水分测定仪  Polychromix 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  Binder 恒温恒湿箱  PSI 渗透压仪  AES 微生物检测产品  S+H 旋光仪、折光仪  Lovibond 自动色度仪 药物研发:  Postnova场流分离色谱  Semba 模拟移动床色谱  Pharmag 实验室制剂中试系统  Heidolph 旋转蒸发仪、平行合成仪  Hamilton 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  Genevac 真空离心浓缩仪  YSI 生化分析仪 基建设备:  Tuttnauer 高压灭菌器  AQUA Solution 超纯水系统  Ilshin 超低温冰箱、冻干机  Elma 超声波清洗器  Steelco 清洗消毒机  Lauda 恒温系统  Erlab 超净工作台、通风橱、储药柜  Kern 电子天平、快速水分测定仪  …… 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tegent.com.cn 客服热线:4008 822 822
  • 书院制培养!西湖大学迎来首届本科生,α/β/γ/δ四大院长公布
    本科生实行“书院制”培养,α、β、γ、δ书院院长公布7月31日,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正式开学。随着本科新生的到来,西湖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添上了最为关键的一块拼图,也标志着西湖大学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又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西湖大学本科生实行“书院制”培养模式,承袭古代书院精神与传统的同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书院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跨文化、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中成长。李凌、杨丹、杨剑、陈虹宇担任α、β、γ、δ书院院长,四人兼具海内外的学习与教学经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与期待。图|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经教育部批准,西湖大学于2022年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选拔立志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愿意投身基础科学领域,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为实现重大科学理论突破及核心技术攻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引领者。据悉,创新班首届招生人数不超过60人,高二、高三学生均可报考。首届创新班学生将进入新落成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学习。
  • 曹雪涛、邓宏魁当选《细胞》杂志新一届编委
    邓宏魁(左)、曹雪涛首次当选《细胞》(Cell)杂志编委   日前,Cell杂志公布新一届编委名单,编委中第一次出现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教授。据悉,Cell杂志编委们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曹雪涛、邓宏魁成为Cell杂志新编委,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科学家的工作正在逐步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Cell杂志是学术界公认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杂志,自1974年创刊迄今近40年间,其一向以学术严谨、评审严格、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论文为主而且发表的论文系统性非常强而著称.   2009年Cell杂志编委换届时有4位华裔编委,分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钱泽南(Robert Tijan),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伯克利分校联合納米医学中心主任林温德(Wendell Lim)、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庄小威、耶鲁大学遗传系分子遗传学系副主任许田。这四位华裔科学家均是HHMI研究员,其中,钱泽南教授自2009年起任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所长,庄小威教授是最年轻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目前Cell杂志编委中华人科学家增至6位,   曹雪涛教授是著名免疫学家,1964年出生,是国内自主培养出来的学者,198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并于1990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是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主席、全球慢性疾病防控联盟候任主席。 在天然免疫、免疫调控与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系列成绩, 以通讯作者在Cell、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等SCI杂志发表论文210余篇。培养的10名博士生获得全国优博论文。   邓宏魁教授是著名细胞生物学家,1963年出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1995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于纽约大学DAN LITTERMAN院士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年4月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细胞分化与细胞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事细胞分化、干细胞工程及其再生医学研究。曾经在Cell、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今年7月18日, Science刊登了其研究团队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希望。
  • 施一公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
    官网截图  据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经不再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新任院长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伟。  2009年9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由施一公教授担任首任院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致辞(官网截图)  附:  施一公简介(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施一公 博士  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  1985-1989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1990-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  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1996-1997  美国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  1998-200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2001-200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副教授  2003-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  2007-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Warner-Lambert/Parke-Davis教授  2008-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  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与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王宏伟简介(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王宏伟 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简历  1992-1996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1996-2001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博士  2001-2006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命科学部,博士后  2006-2008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命科学部,研究科学家  2009-2011 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Tenure-Track助理教授  2010.12-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主要科研领域和研究方向  冷冻电子显微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细胞骨架与生物膜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构及分子机制   2. RNA代谢途径中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分子机理   3. 冷冻电子显微学结构解析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 院长光临直播间,共商环境学科校企合作新模式!—院长直播间第1期活动圆满完成
    为展示高校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学科实验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快速发展,4月26日,仪器信息网“院长光临-高校学科平台建设直播间”第1期节目成功举办。本期活动聚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邀请多位重磅级嘉宾做客直播间,反响十分热烈,观看总人数达3100人。一、圆桌论坛环节圆桌论坛(从左到右)珀金埃尔默副总裁、亚太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 朱兵;南开大学环境学院 副院长 王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副院长 冯成洪教授;仪器信息网资深编辑 叶建圆桌论坛环节特别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冯成洪教授,南开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鑫教授,珀金埃尔默副总裁、亚太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三位嘉宾出席,对“环境热点”、“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话题展开探讨。话题1:环境热点近几年,环境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频发,二十大和两会也重点部署了环境相关问题。面向美丽中国远景建设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升水生态环境等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圆桌论坛环节各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双碳、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等研究方向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势在必行;不仅如此,当前的环境热点也对新能源提出了新的需求。话题2: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科研引领前沿,也必然需要仪器技术的助力。活动中两位院长分别介绍了北师大和南开在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中的新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纷纷表示:在解决科研问题方面,色质谱等高端科研仪器,以及仪器联用、功能优化、智能化、自动化等需求明显;同时,在提高本科生教学水平方面,教学仪器有一定的缺口。对此,朱兵从教学和科研两个角度,介绍了产业方在仪器产品和技术方面可以提供的相关支持。话题3: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一直是国家引导和支持的方向,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需求方和产业方共聚一堂,就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位嘉宾给出了非常落地的建议和意向,例如合作仪器开发、联合实验室、仪器试用等。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未来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互利共赢,共促学科发展。圆桌论坛完整视频二、报告分享环节圆桌论坛结束后,本次活动还特别安排3位专家分享了相关的学术报告,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李阳介绍了水环境条件对微塑料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从研究背景和科学问题、研究进展和成果、研究结论和创新三个方面讲述了天然有机质、无机离子、悬浮泥沙和光照等不同条件下对于微塑料聚集及沉降的影响;珀金埃尔默环境科研市场经理魏攀向大家展示了珀金埃尔默环境市场前沿应用方案;南开大学环境学院彭建飞教授以《机动车排放与二次转化:实验室模拟与外场观测》为主题,提出机动车是城市颗粒物与VOCs的重要来源,并对机动车蒸发排放VOC的定量评估、非尾气颗粒物影响因素与环境贡献、机动车排放VOCs氧化生成二次有机颗粒物的潜势与途径等进行了分享,他还提到,长时间驻车会增加蒸发排放,疫情防控导致车辆长时间停泊,2022年紧急封城阶段,最高可达平时的30倍。报告分享环节节目主持人合影留念节目负责人员合照自2023年4月开始,仪器信息网将持续推出“院长光临-高校学科平台建设直播”节目,每期聚焦一个学科,每期邀请2位全国知名院校的院长/副院长,以及1位头部仪器厂商高层进行线上圆桌对话。对于未来相关内容的开展,敬请期待!☞☞☞关注仪器信息网微信视频号,相关视频回放等你来看!扫码即可观看回放
  • 连环“抄袭”相互致谢:厦大院长博士论文再调查
    p   博士毕业论文正文近一半篇幅与自己所带的学生硕士毕业论文雷同,就连致谢也部分一致。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建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 /p p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院长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学生硕士论文》,指出厦门大学在7月14日宣布“进行调查”后,一直未公布调查结论。8月10日晚,厦门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蔡建春博士论文被指抄袭”调查情况的说明》。 /p p   厦门大学表示,蔡建春博士论文与两位学生硕士论文的重合,皆来源于其博士期间主持的两个项目,“不构成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曾“被抄袭”的硕士生黄安乐硕士毕业论文又与其师兄刘凯华的硕士毕业论文存在大面积相似,而刘凯华也为蔡建春的硕士生。同时,读博期间,蔡建春本人另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p p   按照厦门大学的说法,蔡建春论文内容出现重合是因为他与学生一同享有项目成果。但该课题成果三度作为学位论文被陆续发表,过高的重合率为何顺利通过审核?蔡建春本人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或“自我复制”,为何顺利毕业?按照教育部对学术不端的处理规定,为何未见校方公布处罚措施? /p p    strong 厦大称不属剽窃系学术不端 /strong /p p   厦门大学表示,8月9日,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认定,蔡建春读博士期间曾主持过“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作用”及“shRNA沉默MMP-9及应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两个项目,拥有研究成果的所有权,蔡建春指导的两个硕士生黄安乐和黄坤寨将上述两个项目试验结果应用于硕士论文,蔡建春本人也将其运用于博士论文写作中,不构成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p p   教育部2016年9月起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通报批评 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 辞退或解聘 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该声明仅表示,学校已按照“学风委员会的认定结论正式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并未说明将对蔡建春进行何种处理。 /p p   蔡建春2004年到2010年在厦门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于2010年2月完成,共4万字左右,其中有近半与其学生黄安乐、黄坤寨的硕士毕业论文相同。黄安乐和黄坤寨分别是福建医科大学2008届、2010届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蔡建春曾担任他们的硕士生导师。蔡建春本人也是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2002年获得该校硕士生导师资格。 /p p   目前,黄安乐、黄坤寨都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而1998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14年间,蔡建春曾担任该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 /p p   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联系上了蔡建春的硕士生黄坤寨。他回应称,认同厦门大学的这份通报。 /p p    strong 连环“抄袭”,相互致谢 /strong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黄安乐、黄坤寨论文的致谢部分里,除了提及的部分老师相同外,还都提及了刘凯华。 /p p   刘凯华是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2007届的硕士研究生,是黄安乐、黄坤寨的师兄,他的指导老师也是蔡建春。目前,他也供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 p   刘凯华在硕士毕业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中的致谢里,也提到了感谢师弟黄安乐。 /p p   黄安乐、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中的“原创性声明”表明,“本人呈交的学术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导师蔡建春均在其上签字。 /p p   《中国青年报》此前的报道显示,蔡建春博士论文约4万字,其中有近1.7万字与黄安乐的硕士论文相似。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比对了黄安乐的硕士论文《应用RNA干扰技术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细胞克隆》与刘凯华的硕士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发现除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外,黄文2.7万多字,其中约7300字与刘文相同。而刘文一共只有约1.3万字。 /p p   值得注意的是,黄安乐与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也是蔡建春博士论文与刘凯华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 /p p   黄安乐和刘凯华的硕士论文显示,黄文在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刘文在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完成。 /p p   在两人关于实验目的的阐述上,都出现了“首次”“首先”的字样,黄文指出“首先构建了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的MMP-9基因沉默细胞模型。”而刘文则表述,该研究“尝试在胃癌细胞中对MMP-9基因通过RNA干扰进行沉默,首次构建了MMP-9基因沉默的BGC823细胞株”。 /p p   在黄的这篇论文中,除了材料与方法与刘凯华文章基本相同外,黄文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的2、3两节也与刘文结果与分析大部分相同。黄文讨论部分的第2节“pGenesi载体介导的稳定RNAi 系统”,与刘文讨论部分的三节中的两节内容高度相似。仅将其中的两处引用作了字词上的改动,如将“考虑到”改为“鉴于”,将“效应”和“半衰期”扩写为“沉默效应”和“半衰期长短”。 /p p   黄文得出的结论也与刘文结论部分相似。在图片使用上,黄文与刘文的10张图中有8张相同。 /p p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多次联系该科,试图询问几位学生硕士论文相似率极高如何通过查重,但该科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p p   《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p p    strong 4年间同一成果申请3个学位,论文大面积雷同 /strong /p p   厦门大学官方微博声明中所提到的第一个项目是“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作用”。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在刘凯华的硕士论文附录里找到了类似的结果,其申请的课题项目为“RNA 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应用”,截至发稿,记者未能查到该项目的公开信息。 /p p   也就是说,厦门大学通告所称由蔡建春主持的第一个项目“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侵袭力研究中的作用”,也是刘凯华硕士论文的来源项目。刘凯华论文的附录显示,该项目为获厦门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编号WSK200601。 /p p   按照前述的调查,黄安乐为刘凯华的师弟,黄文在刘文发表一年后发表,而作为两人导师的蔡建春,又于黄文发表后近2年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三人是否一同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项目的终结时间是否早于黄安乐、蔡建春的毕业时间?研究是否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就项目的详细情况多次拨打厦门市卫计委科教处电话,对方回应称负责人不在。 /p p   比对3人的论文,记者发现,在结论部分,未有明显的更新。在结论部分,蔡建春的5条结论中有3条与黄文雷同,最后的小结与黄文小结近似。而黄文的3条结论中有1条与刘文雷同,小结大部分来自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也就是说,蔡文的小结与黄文的小结高度相似,而黄文的小结又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几乎重合。 /p p   厦门大学通告提及蔡建春主持的另一项课题为“shRNA沉默MMP-9及应对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公布的蔡建春履历中,蔡建春曾主持过名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的课题。 /p p   厦门大学医学院官网显示,该项目启动于2009年3月,2012年4月终止。属于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为2009D004。 /p p   都有谁参与了这个项目?“被抄袭者”是否在列?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显示,上述项目学科为肿瘤外科及普通外科学,成员为7人,其中高级职称成员有3人,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各1人。系统显示,项目负责人学历为博士,单位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该项目结束后的第三年,2015年4月底30卷第4期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刊发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沉默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文章注明,该论文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侵袭力抑制的研究”课题项目资助,第一作者为黄坤寨,黄安乐、蔡建春分别为第二、第三作者。 /p p   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坤寨及黄安乐的硕士论文中,并未有任何课题来源的标注。而在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上,该项目目前状态为“未立项”。 /p p   厦门大学官方微博中称,蔡建春论文写作来源于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不构成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窃。但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论文库存档的蔡建春博士论文电子版中,其原创性声明一页均未填写论文所属的课题组、实验室及获得经费资助,且注明“未有此项内容,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p p   为询问论文的纸质版一般是否填有课题组和实验室,记者致电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图书馆,该馆一位老师表示,“我们纸本和电子版是一致的”,当问到课题来源信息为何缺失时,该老师称,“可能本来就没有”。 /p p    strong 博士期间蔡建春另有多篇论文涉一稿多投 /strong /p p   厦门大学《关于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显示,2005年6月27日起,该校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以“厦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2篇以上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p p   据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不完全查询,蔡建春在2004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有1篇——《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序列微卫星改变》。该文发表在2007年6月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 /p p   该文第一作者蔡建春,标明来自厦门大学。其他几名作者刘棣、刘凯华、张海萍、钟山及夏宁邵,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实际上,在该文刊发前一个月,上述团队已在《福建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类似文章《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初步统计,上述两文还与蔡建春的另外一篇论文《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 in phenotypically normal esophageal squamous epithelium and metaplasia-dysplasia-adenocarcinoma sequence》也存在大面积相似,该文发表于2008 年7月的《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 /p p   比对发现,这3篇文章均使用了近似的样本,在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除了部分语句经过调整语序外,内容高度相似,使用的表格和图片也几乎相同,在第3篇英文论文中,大部分语句都为直接翻译。 /p p   像这样“一稿多投”,内容、图片、表格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蔡建春的另一组文章中,即《胃癌组织中相关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老年人胃癌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胃癌组织和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E—cadherin hMLH1 APC和MGMT的过甲基化》和《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它们分别发表于2007年4月10日第87卷第14期《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7月第41卷第4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华肿瘤杂志》和2008年2月第23卷第2期《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p p   同时,蔡建春曾于2007年署名发表的《老年人胃癌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其中显示,福建医科大学2006届肿瘤学硕士生刘棣为第二作者。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该文也与刘棣的硕士毕业论文《胃癌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中的两张图表和部分结论相似。值得关注的是,刘棣该文并未标注任何课题来源,刘棣的指导教师也为蔡建春。 /p p   2008年9月24日印发的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第四条规定,研究生不得实施以下违反学术活动规范的行为:引用他人成果不符合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而构成不适当引用,或者引用部分构成引用者成果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 故意重复发表自己内容实质相同的研究成果。 /p p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官网显示,自2002年开始,蔡建春的导师张其清曾担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p p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联系到了张其清,他拒绝回答蔡建春博士论文如何通过查重并取得学位一事。他表示,自2010年以来,蔡建春已经很少跟他联系,关于厦门大学对蔡学术不端的认定,张其清称要“问他自己”。 /p
  • 白春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2月28日,中科院召开干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受中央领导同志委托,宣布了中央关于中科院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任命白春礼同志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主持会议。   刘延东指出,这次中科院主要领导的调整,是中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大局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体现了中央对中科院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和重视。   刘延东指出,路甬祥同志长期在教育、科技界从事领导工作,多年来为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路甬祥同志团结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刘延东指出,白春礼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科院的全面情况,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科技教育领导工作经验。中央决定由白春礼同志接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既是对白春礼同志的高度信任,也是对中科院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相信白春礼同志一定会按照中央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负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刘延东强调,中科院作为我国最大的国立科研学术机构,是代表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和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火车头”,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在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中科院承担着重要职责。她对中科院提出六点希望:第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开展科技攻关 第二,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水平 第三,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增强科技发展的活力 第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第五,建设国家高端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 第六,提高机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   路甬祥在讲话中表示,衷心感谢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科院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衷心祝愿中科院在白春礼同志为院长、党组书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弘扬传统,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顺利实施“创新2020”,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实现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实现“四个一流”,更好地发挥“火车头”、“思想库”作用,将中科院进一步建设发展成为党、国家和人民更加可以信赖、更加可以依托的科技战略队伍,在国际上更加有影响的国家科学院。   白春礼在讲话中衷心感谢中央的信任、肯定和重托。他说,中科院13年多来在路甬祥同志的领导下,及时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启动并成功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衷心感谢路甬祥同志为中科院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白春礼表示,面对新的使命深感任重道远,面对全院同志自觉信心百倍,决心虚心向中科院历任领导学习,向全院干部职工学习,向实践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负重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近期离开领导班子的中科院老领导,中科院各分院、京区事业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科控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京的部分学部主任、专委会主任,以及院机关各部门副局长以上领导干部出席会议。
  • 搬迁补偿成“肥羊”,北京某科研单位前院长被判刑
    “价值观失衡了,自我约束丧失了,才会有自己今天的结局。”曾任某科研单位党委副书记、院长的丁辉在留置场所写下的这段悔过词,是其终于想明白心里那颗贪婪的种子最终只会滋养出恶的果实。如果当初自己没有收那笔钱,如果自己能多听听劝谏,恐怕不会像今日这般抱憾终身。  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丁辉犯国有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 犯受贿罪(受贿数额:10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20万元 决定执行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20万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令丁辉自食恶果?一切要从15年前的一个搬迁项目说起… …   补或不补:搬迁补偿成“肥羊”  整件事情缘起于2006年底。当时,北京市某科研单位的下属研究中心因故即将搬迁。搬迁补偿资金历来是搬迁项目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搬迁项目能否高效顺利推进以及被搬迁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为妥善解决搬迁补偿问题,该科研单位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了搬迁资金使用的意见,要求各项资金使用应符合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专款专用。丁辉作为该科研单位的党委副书记、院长,自然紧盯着搬迁项目的进展,以免在搬迁补偿方面出现纰漏。  这样看来,似乎搬迁补偿只要能按部就班地推进,就不会节外生枝。然而部分别有用心之人的贪婪恰恰成了这根“节外之枝”。  由于该科研单位的下属研究中心将部分办公场所对外出租,其中就有三家承租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找到丁辉,询问承租单位能不能续租。丁辉显然听懂了话外之音:“续租”不过是个幌子,这三家承租单位之所以要续租,无非是想在搬迁补偿资金上“分一杯羹”,至少租赁关系如果能够得以延续,本身就是获取补偿的一份保障。但是,丁辉当时并没有同意对方的请求,毕竟搬迁在即,原则上不会再与任何承租单位进行续租。  三家承租单位显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借着实际控制人就是该下属研究中心领导的便利,把持中心班子会接连签下了几份租赁协议,并且明里暗里多次提出,自己在搬迁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损失。根据规定,此次搬迁资金只补偿给搬迁主体即研究中心,承租单位无权获取搬迁补偿。丁辉当时义正词严地表示,一切要按照规定、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操作,最终搬迁补偿要上报市发改委审批,怎么能说给谁就给谁呢!  “丁院,我们确实有困难,承租单位搬迁也需要费用啊。”听到这话,丁辉觉得对方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更重要的是这名承租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是本科研单位的一位领导,有些话说得太死似乎也过意不去。“这样吧,那就拨给你们一部分搬迁流动资金借款。”丁辉觉得,既然是借款那就必然有归还的时候,这样既解决了承租单位的燃眉之急,又不违反文件规定,可谓“两全其美”。  然而,令丁辉始料未及的是,承租单位“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经到账的3000万元借款在他们看来便是煮熟的鸭子,必须要捂在自己手里。他们通过多次伪造借款协议、增加降息免息条款等方式,试图将“借款”拖成“补偿款”。  所谓的“两全其美”,终究为丁辉的职务犯罪埋下了导火索… … 丁辉资料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拿或不拿:收人贿赂成“枷锁”  为了彻底达成非法占有搬迁补偿款的目的,三家承租单位派出张某某为代表,让他和丁辉逢年过节多“走动走动”。于是,2010年到2017年间,每逢春节张某某都会来拜访丁辉。  “丁院长,这件事拜托您帮我们出出主意,您也知道我们几家单位不容易,这3000万元就当是补偿我们的损失了,这点小意思您先拿着。”面对诱惑,丁辉抵御过一次、两次,但无法招架这种糖衣炮弹七次、八次地轰炸,廉洁自律的心理防线轰然崩塌,最终他同意了对方的请托。  在这段时间里,接踵而来的一连串事实都表明承租单位根本无权获得搬迁补偿:一是包含给予承租单位补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被驳回,相关批复人员明确答复,这次搬迁补偿只给搬迁主体,报告必须再修改 二是其他已经搬离的承租单位都没有获得搬迁补偿 三是最终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剔除了承租单位补偿后,已经获得了批复。  丁辉端详着批复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心里也在犯嘀咕,现在收了别人的钱,就算报告下来也只能硬着头皮“替人消灾”了。  此时的丁辉可谓心急如焚,果然拿了不该拿的钱一天都别想踏实。可是这种重大资金性质的认定不是丁辉一个人就能做主的,还需要开会集体讨论 这里面审计还可能会查出来当年钱款的真实性质,究竟怎样才能瞒过所有班子成员呢?丁辉陷入了沉思… …   定或不定:滥用职权成“祸根”  无论丁辉怎么踌躇不定,终归迎来了直面问题的一天。在一次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这笔3000万元的借款长期挂账未还。眼见罪行败露,承租单位的人再次拜托丁辉,一定要把这笔款项的性质问题“拿下”。丁辉一方面召开了专题会要求承租单位说明款项性质,为转变款项性质争取时间 另一方面则尽可能地延缓自己迈出滥用职权这一步的时间。  2017年4月10日院长专题会上,丁辉终于把这件事拖到了自己担任该科研单位院长任期的最后一天,企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草草将这场荒唐事收场。会上,丁辉全然不顾议事决策规则,以“雷厉风行”的架势抢先表态“这笔钱历史上就是补偿款”。说出这句话的同时,丁辉内心的焦躁、煎熬和急迫溢于言表,祈祷着与会人员能够听信他的一面之词,抓紧通过决议把补偿性质定下来。  当然,会上还是有人挺身而出,质疑之声此起彼伏:“这种事情需要有材料做支撑,不能直接认定为补偿款”“现有材料反映出来的都是借款,而非补偿款”。面对质疑,丁辉自知是“赶鸭子上架”,不能在气势上落于下风,便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也许是慑于院长的威严,会上的质疑声逐渐被丁辉的气势所压倒,将“借款”重新定性为“补偿款”的决议就这样落了地。  不仅如此,为了能让这份荒唐的决议有依据支撑,丁辉还让下属研究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员出具了虚假说明,让他们出具书面材料,证明当年的3000万元就是给三家承租单位的搬迁补偿款,以佐证定性为搬迁补偿款的合理性。有了上级单位的决议和丁辉的背书,三家承租单位如愿以偿地将常年趴在账上的“借款”进行了账务调整,部分钱款以“分红”形式流入个人账户,最终造成该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损失近3000万元。  “了解丁辉成长履历的人,无不为他的落马表示惋惜: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一线科研人员,主攻安全科学与工程,先后拥有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头衔… … ”  2021年5月2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对丁辉涉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依法提出对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的公诉意见令丁辉低下了头,这种深入骨髓的疼痛不是因为被揭开了他曾经违法犯罪的伤疤,而是因为那根深深刺入其原本拥有良知、廉洁自律之心的刺,终于被拔了出来。丁辉当庭认罪悔罪,表示是自己底线失守给国家、社会、单位造成了重大损失,愿意接受处罚。  2021年12月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丁辉犯国有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 犯受贿罪(受贿数额:10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20万元 决定执行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20万元。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针对本案中该科研单位在机制建设、内部监督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问题制发了检察建议书,提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监管全面覆盖、严格落实廉政责任风险防控预警前置等整改建议,以免此类职务犯罪再次发生。
  • 贺福初副院长出席温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关村园区发展创新座谈会
    2008年12月27日上午10:30-12:00,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刚等陪同下,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温总理主持召开中关村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温总理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具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此次来中关村就是要听取大家对如何发挥科技作用的意见,不仅是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而且要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贺福初副院长应邀出席了温总理主持的发展创新座谈会,并作为5个主旨发言人之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唯一的发言人,首先向总理简要介绍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基本情况:1、获得了我国医疗卫生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数名列全国第一,且全部转让企业投产,其中“抗疟药”青蒿素开创了我国药品转让跨国制药集团的先例 3、在抗击“非典”、阻击“禽流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胡主席、温总理的肯定 4、在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中表现突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是全国唯一的双项表彰单位。根据会议主题,他向总理提出三点建议:1、设立“中关村创新经济特区”。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体 90年代以浦东经济特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虽已努力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体,但主导技术均从发达国家引进,仍缺乏原创技术与自主技术。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我国亟待建立“创新经济示范区”和以创新经济为特征、自主技术为主体的新一代经济特区。建议充分利用中关村地区大学、大院、大所密集,自主创新能力强劲的优势,建立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经济特区与创新经济示范区”。2、允许军队科研单位技术入股,积极推进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型成果的高效转化。“军队不经商”的决策总体上符合国情、军情。但对于军队少数大型科研单位,这种“一刀切”既限定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又使得市场、企业、社会急需的科研成果深锁书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不利于“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国策的落实。建议允许军队大型科研单位技术入股,大力推进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型成果的高效转化。3、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国际科技计划,积极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完全具备引领世界的能力。例如,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就发挥了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主导作用,贡献突出,国际学术界希望我国在更为宏大的整个“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与领导者的作用。国家发改委近期已批准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议充分发挥此设施的作用,及时启动与之相应的大型国际科技计划,抢占生命科学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开拓医药生物技术创新的源泉。   温总理同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鼓励大家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提高水平,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成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   贺福初副院长应邀出席温总理主持召开的发展创新座谈会,既是对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极大鼓励,也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决心按照温总理的要求,在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勇敢负起责任,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为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战胜危机做出新的贡献。当前,我们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紧握机遇、主动作为、锐意创新、灵活经营,使之尽快成为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我军军事医学事业开疆拓土、开辟新天地。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这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办好,并请总后勤部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 多渠道及时响应,全力保障用户设备平稳运行——访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董旭峰
    随着科学仪器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分析仪器市场蓬勃发展,相关用户数量激增,对应售后服务市场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售后市场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大量增加的业务和客户量对仪器厂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仪器性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售后服务质量成为了用户采购仪器时越来越关注的因素。为促进产业交流,优化仪器售后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仪器信息网特邀请用户代表为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现状与未来发声。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董旭峰教授。访谈中,董教授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应用,高度评价了牛津仪器客户服务及时响应以支持用户,其值得信赖的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为单位平台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董旭峰老师董旭峰,大连理工大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大连市高端人才,材料测试分析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智能复合材料及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期刊论文 150 余篇,出版英文著作一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PCT国际专利1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及邀请报告20余次,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仪器信息网:请您简要介绍您所在行业领域?您的主要工作研究内容以及其意义?董旭峰老师:我们大连理工大学的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是公共测试平台,现开展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材料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检测,材料微结构表征,微区成分、表面形貌分析,多晶体相分析、腐蚀行为检测等。仪器信息网:您主要使用牛津仪器的哪些仪器设备?采购这一品类设备的过程中,您综合考量了哪些因素?董旭峰老师:主要使用的仪器是牛津仪器的能谱仪EDS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在采购这类设备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设备功能可否满足当前的科研需求,另外售后服务的水准及响应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大连理工大学分测中心配套牛津仪器能谱及EBSD的FIB及SEM仪器信息网:您使用过牛津仪器哪些形式的售后服务?您如何评价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董旭峰老师:使用过牛津仪器的在线支持、现场技术支持和仪器培训等服务,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响应快、专业程度高。工程师上门时现场举办的应用讲座和上机操作演示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仪器信息网:对于牛津仪器在线商城、仪器培训、应用支持、维护保养、升级服务、设备搬家、远程在线智能支持等提供的售后服务,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案例分享?董旭峰老师: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件事情,由于我们平台是24小时开放预约测试,由于设备使用强度高,运转时间长,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紧急问题。有一次晚上九点多钟,学生使用电镜时样品台撞到EBSD探头,造成EBSD探头无法退回。我们马上联系牛津仪器的售后服务,虽然时间很晚了,工程师还是非常负责地远程指导检查设备,提出应急方案,并且随后安排了上门服务,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仪器信息网:您对牛津仪器售后服务工程师有着怎样的印象?在与牛津仪器售后工程师的交流中有着怎样的收获?董旭峰老师:无论是工程师远程提供技术支持或者上门服务,都能感受到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较高的专业素养,通常他们都是先详细地了解设备状态,诊断故障原因,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尽快解决问题。仪器信息网:针对您当下或者潜在的需求,您希望未来牛津仪器能够提供或进一步改善哪些售后服务?董旭峰老师:希望牛津仪器在本地备件库可以更加丰富,进一步加强零配件需求的时效性。另外希望未来牛津仪器快速地响应售后需求的同时,在现场或者在线技术交流方面探索更多的模式,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 精细化维护,个性化支持——HORIBA“服务万里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巡检圆满完成
    2024年4月24日,HORIBA“服务万里行”团队踏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圆满完成了对燃料电池领域的领军团队邢巍教授课题组的巡检回访工作。此次活动,HORIBA 依托自身在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邢巍教授课题组团队高效驾驭科学仪器,深化研究探索,给其带来了卓越的服务体验。同时,这也是 HORIBA 全力支持新能源科研及开发的一次具体实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老师课题组仪器负责人梁亮老师(右二)与 HORIBA“服务万里行”团队成员李得勇(左一)、徐洪章(左二)及冯国辉(右一)合影留念HORIBA“服务万里行”,秉持“专业技术,卓越体验,合作共赢,服务更优”的核心理念,旨在帮助用户用好仪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为科研与开发工作解除后顾之忧。“服务万里行”巡检活动于2024年4月正式开启,历时一个月已顺利完成首轮巡检工作。综合报道可点击查阅《专业护航,行稳致远—— HORIBA“服务万里行”首轮巡检圆满完成!》。邢巍教授课题组深耕可再生能源领域,专注于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前沿研究,尤其在聚合物电解质能源系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小分子催化产氢及风电电解水制氢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邢巍教授课题组实验室内,HORIBA LabRAM Odyssey™ 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作为分析催化剂机理、捕捉制氢过程中微量中间产物的得力助手,凭借其高精度、高灵敏度性能以及在线实时检测能力,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中间产物检测的难题,为研究团队在可再生能源转化、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得知 HORIBA“服务万里行”巡检活动后,邢巍教授课题组仪器负责人积极报名,希望工程师上门为这台核心设备 LabRAM Odyssey™ 进行维护并提供培训服务。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教授课题组实验室中的HORIBA LabRAM Odyssey™ 高速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巡检过程中,HORIBA 工程师们通过与仪器负责老师的充分沟通,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进行了仪器性能优化并指出了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比如:了解到实验室空间局限,操作人员日常很容易触碰实验平台,时间久了造成光路系统偏移,工程师对仪器光路系统进行了全面调试,优化了激光聚焦性能,并通过标准样品检查了仪器的共焦比性能和拉曼信号强度等参数,让仪器性能达到最优状态,确保了测试的准确与高效。此外,针对课题组实验中常见的腐蚀性电解液溅落问题,工程师还贴心为工作人员演示如何加强防护,以避免长期腐蚀对平台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除了仪器硬件的性能,仪器操作人员灵活设置实验参数的能力对提升测试效率也至关重要。目前,邢巍教授课题组正经历新老交替,部分成员在仪器操作经验上尚有不足。工程师们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情况,特别定制了两场小班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硬件介绍、开关机操作、软件基本使用、仪器校准方法、mapping 制作以及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尽力为每位学员提供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保障培训效果的最大化。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他们不仅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还了解了拉曼设备的构造与光谱分析技术原理。这些为他们在未来实验中,更加自信地操作仪器,提升测试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ORIBA 售后工程师徐洪章正在为课题组师生们进行培训“服务万里行”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巡检活动虽已结束,但 HORIBA 对服务承诺的坚守还将继续。同时,我们也期待与邢巍教授课题组保持长期合作,见证并参与更多科研成果的诞生,共同绘制新能源发展的宏伟蓝图。展望未来,HORIBA 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携手科研伙伴,共克技术难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免责说明 HORIBA Scientific 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文章原创作者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用于分享,供读者自行参考及评述。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本平台未对文章进行任何编辑修改,不负有任何法律审查注意义务,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原创作者或出处。
  • “院长光临-高校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直播”重磅来袭 ——第1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新兴学科,下含环境科学与和环境工程两个研究方向,以研究与解决环境问题为核心任务,主要研究包括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传统学科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原理和手段,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近两年,“十四五”环境相关规划频出,二十大和两会也着重提及环境相关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渐增强,“碳中和”、“碳达峰”、“温室气体”、“新污染物”等已成为当前环境热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也更加受到重视。当前,在科研前沿方面,各大高校环境研究的热点聚焦在哪些方向?环境学科科研和教学平台的建设情况如何?在成果转化方面,科研研究又怎样能高效的与市场化、产业化相结合,打通科研成果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为展示高校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学科实验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快速发展,自2023年4月开始,仪器信息网将特别推出“院长光临-高校学科平台建设直播”节目,每期聚焦一个学科,每期邀请2位全国知名院校的院长/副院长,以及1位头部仪器厂商高层进行线上圆桌对话。除圆桌对话外,还将邀请该学科的专家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仪器厂商解决方案,为学科相关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在4月26日,第1期节目将聚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就学科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欢迎您的关注!点击直达直播详情页面一、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二、 举办时间2023年4月26日 下午:14:00-17:00三、 话题【1】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最新成果【2】环境热点对科研和分析技术的需求【3】环境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规划【4】环境学院产学研合作探讨四、 直播嘉宾冯成洪教授 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冯成洪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主要围绕主要围绕水环境修复技术与工程、污染物絮凝分离与残余毒性开展等相关教学、科研、环境科普教育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课题、环保公益专项等20余科研课题工作,获得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京师英才”等资助;相关成果出版专著3部,在ACS nan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环境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进入环境/生态领域ESI世界排名前1%。王鑫教授 副院长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鑫,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曾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天津市杰青项目资助。多年从事微生物电化学原理与技术相关研究,目标是实现污染物高效处理和资源能源回收、生物电化学辅助的污染环境修复以及水质检测传感等。在ES&T、Water Res.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技术实现了应用转化。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金奖、Scopus青年科学之星、全国百优博提名奖等。任Front Microb副主编,ACS ES&T Eng、JHM、ESWRT、FESE等期刊的编委/青年编委。朱兵 副总裁、亚太区销售及服务总经理珀金埃尔默1999年初加入PerkinElmer,历任材料表征产品线技术支持,上海办经理,中国市场部经理,南中国区销售经理,南中国区总经理。2015年任PerkinElmer环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管理中国区分析仪器市场、销售及维修业务。2016年, 任新成立的DAS事业部中国区销售总监,整合分析仪器和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环境健康和生命健康市场。设定 “Go Campus、Go County、Go Channel”的发展规划,建立涵盖分析仪器及生命科学解决方案的优化中心(CoE),推动PerkinElmer在中国业务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4月起, 担任DAS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及销售维修业务总经理。推动亚太资源一体化, 强化在中国的持续投入,促进业务健康增长。2019年任PerkinElmer副总裁、大中华区销售和服务总经理加入PerkinElmer之前,在华东理工大学任教及从事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李阳教授 环境科学系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系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致力于纳米材料迁移转化机制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在 ACS nano, Environ. Sci. Technol.和 Water Res.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SCI论文他引4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7篇。获授权国家专利7项。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环境领域)。担任国际期刊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Materials编委,国际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青年编委等职务。彭剑飞教授 教授南开大学环境学院彭剑飞,南开大学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长期从事气溶胶化学、机动车污染防治等领域研究。在PNAS、ES&T等SCI期刊发表一作或通讯文章20余篇,H index31,引用5500次。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获世界气象组织(WMO)、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和美华大气与海洋协会(COAA)颁发的优秀青年学者奖。魏攀 环境科研市场经理珀金埃尔默2010年底加入PerkinElmer,历任原子光谱产品技术支持、应用及产品开发科学家,2022年担任珀金埃尔默环境及高校细分市场部经理,熟悉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热点捕捉等系列市场活动,持续为高校及环境应用市场提供有效的产品解决方案,梳理产品定位策略,促进公司产品更好服务于行业细分市场。点击图片报名五、直播日程如下:日期日程(拟定)报告人(拟邀)14:00-15:00院长光临-圆桌论坛嘉宾冯成洪,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鑫,南开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朱兵,珀金埃尔默副总裁、亚太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主持人:仪器信息网资深编辑 叶建15:00-15:05抽奖15:05-15:35光照条件对微塑料迁移转化的影响机理李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系主任15:35-16:05珀金埃尔默环境市场前沿应用方案魏攀,珀金埃尔默科研行业经理16:05-16:35机动车排放与二次转化:实验室模拟与外场观测彭剑飞,南开大学环境学院教授16:35-16:40抽奖及结束扫码预约直播关于“超级品牌日”2020年,仪器信息网“超级品牌日”诞生,为仪器企业和用户举办一场粉丝节。多年以来,超级品牌日已形成特有风格直播:超级访谈、超级新品发布、高端论坛、周年纪念、主题会议行业拓展等。我们注重用户与企业的互动,在这里您能收获行业亮点与技术前瞻,与专家交流,与企业对接。如果您想参与,请关注#超级品牌日。关于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仪器信息网的品牌合作伙伴项目始于2006年,从首页广告拍卖到2017年起为30家头部企业提供专属品牌服务,不断为行业传递正能量,引领新发展。品牌合作伙伴作为用户与企业的纽带,一直在为搭建更好的平台而努力。 请访问2023品牌合作伙伴,体验全新互动。点击查看2023品牌合作伙伴:https://www.instrument.com.cn/event/2023partner
  • 一位分析测试研究院院长的贪腐忏悔录
    王正强,男,1963年2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贵州省植物园党委副书记;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贵州科学院科技与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2022年6月,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二纪检监察组和盘州市监委对王正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分别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2023年1月,王正强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职务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2023年7月,因犯贪污罪、受贿罪,王正强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王正强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在组织培养下而立之年就成长为县处级领导干部,但他把资历当成晋升的资本,仕途稍不如意就自暴自弃,在附庸风雅中玩物丧志,在知天命之年顶风作案,肆意收受贿赂、贪污侵占,甘于被“围猎”,最终在花甲之年身陷囹圄,既令人惋惜,更发人深省。  心态失衡,小节不守终累大德  “我是靠领着助学金完成学业的,最终却成了啃食人民利益的‘蛀虫’……”被留置后,王正强在忏悔时陷入了深思。  王正强小时候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16岁就考入大学,一时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大学临近毕业时,王正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主动申请到偏远的基层工作。1983年,年仅20岁的王正强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选调生被派往江口县太平公社锻炼。因工作表现突出,1992年,时年29岁的王正强被提拔为贵州省植物园党委副书记,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彼时的他一时风光无限,开始飘飘然起来,滋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  1994年,贵州省植物园领导班子调整,未获提拔重用的王正强心生不满,工作不再积极主动,而是浮于表面、将就应付。出于关心爱护,组织上将其调整至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先后担任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后又于2000年派其至基层开展扶贫。在组织的关怀下,王正强在工作中逐步有了起色,并在2006年被提拔为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后单位更名为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  2013年初,身为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王正强,看着班子成员陆续得到提拔,自己却原地不动,再度心生不满、心态失衡。“受到‘官到处级止,人到50休’的错误观念影响,感觉自己没有发展前途了,便开始盘算自己的后半生……”王正强反思说,由于在人事安排和行政管理上拥有话语权,在2013年春节期间,面对两名新入职员工先后送上的4瓶高档白酒,他欣然接受。从此,逢年过节找王正强“拜码头”的商人老板、单位下属络绎不绝,且在第一次收到不菲的红包、内心激荡着极大的满足感时,便认为与其守着无望的前途,不如趁着手中还有权力另谋“钱途”,于是他开始伸出越过廉洁底线的“黑手”。  最初时,王正强在帮助请托人谋取利益时,担心“树大招风”,谨慎的他不选择一次性“变现”,而是妄图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来掩人耳目,每次收受的好处费大多是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现金,而管理服务对象也乐于通过“常来常往”的方式拉近彼此关系。  2016年至2021年,每逢元旦、中秋、春节等节日,研究院工程项目承包商冯某、检测业务合作商张某、单位下属李某某等人纷纷送上节日礼金……王正强怀着“小打小闹无伤大雅”的心态,一步步迈入歧途。祸患常积于忽微,截至案发,王正强共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财物累计50.8万元。  打尽算盘,带头大搞“四风”  曾经一段时间,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上下违规吃喝、滥发津补贴行为屡禁不止。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面对奢靡享乐之风“漂浮满院”这一情况,作为党委书记的王正强不仅不带头制止,反而抱着“法不责众”的想法,继续参与、带头违规发放,并自定标准设立院长基金、所长基金,向班子成员、干部职工违规发放津补贴。2013年至2020年,王正强共组织违规发放津补贴5338万元,其本人违规领得142万元。  “2016年,我任院长后,有了签字报销的权力,更加胆大妄为地把手伸向公款……”王正强忏悔说,党政“一肩挑”后的他拥有决策拍板权,由于每次巧立名目套取的补贴大于实际发放数额,看着账目上“年年有余”,他索性伙同时任副院长朱某(另案处理)予以私分。2016年至2020年,王正强伙同他人私分补贴结余款71.2万元,其本人分得42.1万元。  2017年9月,《贵州省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正式实施,王正强不仅不如数上缴单位库存接待用高档白酒,反而自作聪明,以变卖接待用酒为名,安排下属套取公款,以他人名义购买单位库存接待用酒,制造接待用酒已清理的假象,并继续打着公务接待名义,安排下属虚列开支、继续购买高档白酒。为了规避检查,王正强安排朱某在单位管理使用的专家公寓、实验楼地下室等场所辗转存储接待用酒。2020年4月,眼见违规购买存储的192瓶高档白酒无人知晓,王正强与朱某商议后予以私分,其本人分得96瓶,并将分得的高档白酒标注好年份,藏匿于朋友家中。  作为单位“一把手”的王正强,不仅在津补贴发放、借酒生利上“机关算尽”,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打尽算盘、雁过拔毛。为了彰显身份,他安排单位公务车辆送他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还要求承接单位物业管理的公司提供车辆,供其儿子上下班使用,甚至伙同下属张某,购买两辆汽车挂在机动车交易公司名下,指使下属单位租赁使用该车辆,其本人坐收租金24.2万元,手中权力可谓被他用到了极致。  毫无原则,滥权妄为搞变通  “我性格软弱,考虑问题前怕狼后怕虎、举棋不定,不敢坚持原则,却又胆大妄为,反过来拿原则作交易……”在交代自己带头放任奢靡享乐之风时,王正强忏悔道。2013年,出于事业发展需要,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启动综合实验大楼项目建设。项目实施期间,在时任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朱某的鼓动下,王正强为笼络人心,未经上级单位批准同意和会议研究决定,便擅自追加预算投资,追加内容主要为外围环境设计、室内豪华装修等非刚性需求,最终导致追加内容华而不实,仅大厅装饰用的一块海百合化石,采购价便高达14万元。  在项目建成后,经审计认定,项目超概算投资2000余万元。为了弥补资金缺口、彰显自己“手段过硬”和“雷厉风行”,王正强擅自决定从科研经费中挪用2100万元用于支付超概算装修工程款,最终导致研究院近100项科研项目因缺乏经费无法按期完成,且因已有项目未结题,无法申报新的科研项目。  作为鼓动其把项目“搞好点”的下属朱某,则在追加投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朱某在设计、装修发包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多名承包商贿赂,甚至授意承包商笼络好王正强,而王正强所收受的第一笔大额贿赂,也来自于该项目承包商。至于通过“围猎”拿到供应资格的商家,则大搞低价购入高价销售,仅实验大楼340万元的办公家具采购项,利润便高达200万元。  除了对下属放任不管,甘被“围猎”的王正强也不忘在实验大楼项目建设中“分一杯羹”,利用项目验收、款项拨付审批权,竭力榨取“蝇利”。按照他的要求,项目建设商要从其亲友处购买水泥、雇佣其亲友务工,在已有水泥供应商、施工队伍的情况下,项目建设商为了不得罪王正强,只能选择送上“好处费”将其打发。2017年,王正强要求项目装修承包商狄某为其住房进行装修改造、添置家具,一切完成后,看着狄某递来的8万元的开支清单,王正强以“杀价”的方式支付5万元,变相索贿3万元。分包商万某从狄某处分包拿到实验大楼通风、消防工程,在完工后,狄某未及时与其结算,走投无路的万某找到王正强,请求其向狄某打招呼、及时拨付工程款,在收到2万元的请托费后,王正强才肯出手帮助,把“鸡脚杆上刮油”演绎到了极致。  沉迷古玩,借“雅”消愁被“雅”噬  “在工作上没有了追求,便弄些假古董装点门面,搞些假文雅、假斯文……”王正强交代,在他由风及腐的历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沉迷于古玩。自认为仕途无望后,他开始沉迷于接受请吃和收受礼品,并结交了一群爱好古玩的朋友,开始跟着购买、收藏古玩,以此消磨时光、寻求精神寄托。在听到古玩界“张三”“李四”靠着“捡漏”发家致富的诸多传闻后,王正强在购买收藏古玩上便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梦想着能“捡大漏”而一夜暴富。  “我占有欲极强,喜欢的东西就想方设法去获取,得不到就寝食难安。玩了古玩后,我感觉钱不够花了,整天想的是怎么才能买到这些瓶瓶罐罐……”在欲望的驱使下,王正强开始收受下属的红包礼金,随着“入不敷出”,他便把主意打到公款和项目工程、人事安排上来,自此开启了“一路向钱”的不归途。  此时的王正强,已经对古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研究古玩。上班期间念念不忘,一下班马上奔赴古玩市场,甚至长年安排单位公车帮其运送古玩,其违纪违法所得也大多用于购买古玩。由于买到的“古玩”大多是仿制品,他更加不甘心,梦想着有一天捡到一个“大漏”、拍出一个天价,把花出去的钱连本带利赚回来。在赌徒心理驱使下,王正强在收受贿赂、贪污侵占时更加肆无忌惮,在他居住的家中,不仅床头边、案板前摆满了古玩,甚至其名下的另三处房屋内均堆满了古玩,为此还经常与家人发生争吵。“自己玩物丧志,最终把自己的家弄成了3个‘破烂’收集地,堆的全是一些仿制品、假古董。”王正强懊悔地说。  “我平时生活是很俭朴的,10多元一件的背心,批发10件能穿好几年 吃早餐时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加,我贪污受贿那么多钱,买那么多的瓶瓶罐罐干什么?”回忆起自己被瓶瓶罐罐绊倒、并将背负罪名终老的一生,王正强痛哭流涕,但人生没有如果。  王正强忏悔录(节选)  我所犯的错对组织、国家、人民、社会、单位、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对自己的过往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忏悔。  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自己没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哪有不迷失方向的道理?没有高尚的追求,当金钱送到手中时,就把持不住自己,贪腐就成为了必然。我也曾为了装点门面,肤浅学了一些马列主义,但只是装在“电筒里”,光照别人不照自己,没有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没有用党规党纪要求自己,这哪能不犯错。  二是学习动力不足。工作中常用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对新时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去深入研习,对党的拒腐防变决策部署不去  三是纪法观念淡薄。时常把组织的监督教育摆在对立面,想方设法逃避问题,对领导同事的善意提醒看成是在找自己的毛病,是和自己过不去。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撞南墙不回头,有时撞了南墙还找理由安慰自己,如果能听进不同的意见,能接受组织的批评教育,哪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四是玩物丧志。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发展前途后,就没有了正确的人生追求,就在古玩上寻找精神寄托。每天除了上班,其余时间都花在古玩上,玩物丧志让自己丢掉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我贪污受贿的钱,乱发绩效领的钱,绝大多数都花在了购买古玩上,买了三大堆瓶瓶罐罐,基本上都是仿制品、假古董,自己还死不承认,最终这些东西都成了我的罪证。  五是不健全的人格。首先是占有欲强,我迷恋财物,追逐私利,就像没有见过钱一样。其次是工作和生活中特别要面子,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当别人提拔时总感觉面子挂不住,常常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我非常怕事的同时暗地里又非常胆大,常耍小聪明,如果我能坚持原则,敢于和单位不讲纪律、目无法纪的行为作斗争,自己也就不可能贪污。  我痛心疾首。组织给我优厚的待遇,每月有1万多元的工资,正常使用是用不完的,我去贪污受贿来干什么?党组织对我花费了许多心血,我却把单位当成了谋取个人利益的平台,把单位搞得乌烟瘴气。我的错误对家庭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首先是精神上的伤害,我是他们曾经的骄傲,现在轰然倒塌,这是我高龄母亲无法面对和接受的。还有妻子和孩子,她们的人生将如何调整和面对?  我要用自己的余生,用自己犯的错误明明白白地告诫身边人,向他们讲清自己为什么会犯错,呼吁他们以我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我要用自己的余生,把自己是怎样错的,告诉我的家人、亲属,提醒他们要敬畏法纪,绝不能私欲膨胀,绝不能用任何非法手段去获取个人私利,并以此为鉴。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1100万仪器采购结果揭晓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需仪器设备项目中标公告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委托对其所需仪器设备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该项目已于2012年7月27日公开开标。   现将本次开标结果公布如下: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需仪器设备项目   招标编号:0701-124010150094   第一包:   设备名称:中带OPO激光器   中标商名称:北京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124.15万元(人民币)   第二包:   设备名称:高分辨光谱仪   中标商名称: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222.93568万元(人民币)   第三包:   设备名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中标商名称:北京博伦凯鑫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67.84万元(人民币)   各投标商对中标结果如有异议,请于七个日历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中技国际招标公司提出质疑,其他形式或七个日历日外的质疑概不受理。   联 系 人:张琼   联系电话:0431-88668681   传 真:0431-88669290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2012年7月28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ICP-MS招标采购项目评标结果公示   采购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委托招标单位: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ICP-MS招标采购项目   采购编号:OITC-G12031176   结果确定日期:2012年7月25日   招标公告日期:2012年7月2日   第一包:ICP-MS   中标单位:上海碧宇实业有限公司   中标单位地址:上海市交通路4703弄6号504室   中标金额: 234000美元   谈判专家组: 孙家跃、麦振洪、姚青芳、李文军、廖伍平   本项目联系人:王军   联系电话:68725599--844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扫描电化学显微系统中标公告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委托对其扫描电化学显微系统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该项目已于2012年7月24日公开开标。   现将本次开标结果公布如下: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扫描电化学显微系统项目   招标编号:0701-124010150100   设备名称:扫描电化学显微系统   中标商名称:北京中润汇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165.75万元   各投标商对中标结果如有异议,请于七个日历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中技国际招标公司提出质疑,其他形式或七个日历日外的质疑概不受理。   联 系 人:张琼   联系电话:0431-88668681   传 真:0431-88669290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2012年7月24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项目中标公告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委托对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该项目已于2012年7月24日公开开标。   现将本次开标结果公布如下: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项目   招标编号:0701-124010150104   设备名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中标商名称:蔡司光学仪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240万元   各投标商对中标结果如有异议,请于七个日历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中技国际招标公司提出质疑,其他形式或七个日历日外的质疑概不受理。   联 系 人:张琼   联系电话:0431-88668681   传 真:0431-88669290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2012年7月24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原子力显微镜项目中标公告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委托对其原子力显微镜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该项目已于2012年6月19日公开开标。   现将本次开标结果公布如下: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原子力显微镜项目   招标编号:0701-124010150059   设备名称:原子力显微镜   中标商名称:长春安圣源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中标金额:156.68万元   各投标商对中标结果如有异议,请于七个日历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中技国际招标公司提出质疑,其他形式或七个日历日外的质疑概不受理。   联 系 人:张琼   联系电话:0431-88668681   传 真:0431-88669290
  • 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戴道锌院长一行莅临朋谱科技调研交流
    9月21日下午,光电学院院长戴道锌、何建军教授、百人计划研究员刘柳、程宏高工,学院校友分会会长李五一、发展联络主管朱坚、团委书记张曼华、校友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冯爱琴一行走访了杭州朋谱科技有限公司院友企业。 朋谱科技创始人是光电96级院友叶华俊,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 座谈会上,叶华俊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概况和公司主营的大气ECOC分析仪、碳质组分监测系统、大气元素检测系统等大气颗粒物组分检测系列产品,零气发生器、动态校准仪等常规大气站系列产品以及太阳总辐射计、气象五参数等微型气象站系列产品。全方位展示了朋谱科技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监测、气象参数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之后双方讨论了在激光光源、光谱仪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加强学院与院友之间联系以及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设想。 座谈会后,叶华俊院友陪同参观了公司的办公环境和生产车间产品线,并介绍了几款光谱监测产品。 参观结束后,戴道锌院长代表学院向叶华俊院友赠送了光电学院70周年院庆纪念品,并深切期待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学院与院友企业的密切合作。衷心祝福院友企业越办越好,希望院友企业与学院加强联系、携手并进,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光电学院目标迈进。(注:图文节选自“浙大光电学院校友分会”公众号,稍作修改)
  • 有关参加“2010(第四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 及入刊《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2009-2010》的函
    一、 《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是我国材料领域最具权威性、导向性的工具书,2009-2010卷继续由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发函并直接参与出版。   二、 时间:2010年4月17日-19日 地点:江苏太仓锦江国际大酒店(五星级)   三、 会议的主要内容:十二五新材料科技发展战略 十二五新材料人才发展战略 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次论坛恰逢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正在制定,新材料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时,大会将就科技部正在制定的“新材料领域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研讨,献计献策,共同探讨加强新材料核心竞争力的新机制、新举措、新办法。   四、本次“2010(第四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参会代表由组委会采用定向邀请方式确定。一般来说,每个相关高校可推荐一个主管校长和材料院长(系主任)参加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可接受邀请参加会议。受邀参会代表的会议费、会议期间的餐费等均由组委会提供。没有组委会的邀请函,论坛不接待自行参会人员。如果受邀代表因故不能参加论坛,不必推荐其他代表。   五、有关战略发展合作单位   1、注册资本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高等院校的院系必须承担有国家级项目)   2、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同时参加年鉴、展览、会刊中的两项及以上的单位   符合以上条件的前20个单位将在《年鉴2009-2010》和院长论坛会刊目录页位置刊登其单位简写(六字以内)、标识和负责人姓名,同时在年鉴网站上同步公示。   六、自行参会人员,需持组委会邀请函和提前缴纳会议费1200元后方可参会,1200元包括资料费、餐费、会务费等 参会代表交通、住宿费自理。   七、年鉴和院长论坛会刊入刊提供资料:   图文资料(最好是按照版面规格设计好的样稿):文字300-1000字,图片2-6张,主要包括单位和产品/技术简介及图片、证书、联系方式等   八、所有参与合作的单位将同步免费获赠一年“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网站首页或二级页面图片链接广告。   九、年鉴入刊价格表(单位:元,规格:210mmх285mm):   □前扉首页:12800 □目录前页:10800 □彩色跨页:8800   □彩色整页:6000 □黑白跨页:6800 □黑白整页:5000   十、材料院长论坛展位价格表(单位:元):   □协办单位冠名:50000元 □首要位置:10000   □较好位置:8000 □普通位置:6000   十一、材料院长论坛会刊入刊价格表(单位:元,规格:210mmх285mm):   □封面:18800 □封底:16800 □封二:16800   □封三:12000 □彩色整页:5000 □黑白整页:4000   十二、论坛赞助   □资料袋:10000 □不锈钢保温杯:8000 □笔记本:5000   □碳素笔:2500 □胸卡:2500 □资料发放:2500   *印制赞助单位广告(或Logo)和组委会联系方式,随大会资料袋派发现场所有与会代表。赠参会名额一人。   十三、我编辑部正在组织新材料领域“国家863”计划承担单位展示专题,如果贵单位承担有863项目或课题,请索取有关函件。   十四、参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可免费散发资料,所有合作单位赠送精美玛瑙礼品手镯一只。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太仓市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   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媒体支持   仪器信息网、中国材料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新材料产业》、《材料导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化工报   指导委员会   石定环:国务院参事,中国材料网理事会理事长 干 勇: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屠海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戴国强: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陈志敏: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   高瑞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厅主任 黎懋明:科技部评估中心高级顾问   邵立勤: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高级顾问 李临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浦荣皋:江苏省太仓市委书记 陆留生:江苏省太仓市市长   组织委员会(汉语拼音排序)   徐禄平: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 卞曙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   张国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 朱旺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与工程学部处长   教育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 高战军:中国工程院处长   徐 坚: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 陈弘达: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   张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 周科朝:中南大学副校长   李义春: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王西涛: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崔振铎:天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李贺军: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潘 峰:清华大学教授   聂祚仁: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刘 庆:重庆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耿 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谭建中:太仓市副市长 陈惠良:太仓市科技局局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103室 邮编:100084   电话:010-81738904 81937558 传真:010-81738904   http://www.cmasteq.com E-mail: cmse2003@vip.sina.com   联系人:李四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