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分子技术

仪器信息网新分子技术专题为您整合新分子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分子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分子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分子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分子技术话题讨论。

新分子技术相关的论坛

  • 【分享】日本利用分子马达开发“分子快递”技术

    日本开发“分子快递”技术日本一研究小组利用分子马达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将微小颗粒经由生物芯片上的微细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这种“分子快递”技术将来可促进特定蛋白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在芯片上发生高效反应,帮助人们研发新药。据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藤田博之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开发了这一技术。他们首先在玻璃基质的生物芯片上的微细通道内“铺设”一种分子马达——驱动蛋白;然后,再向通道内添加微管和作为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进入通道的微管会沿着通道整齐地排列起来,相当于“ 快递” 系统的“ 铁轨”; 最后, 用紫外线照射芯片,驱动蛋白就会抓住微管将其固定下来,其作用类似“ 路基”。至此“ 分子快递” 的基本装置安装完成。除了起到“路基”的作用外,驱动蛋白还可起到“火车”的作用。需要运送某种微粒时,就将特定微粒附着到驱动蛋白上,然后放入芯片的微细通道。添加一些三磷酸腺苷后,驱动蛋白就会沿“铁轨”运动将微粒送达指定地点。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芯片上设置宽0.5 毫米、长30 毫米的通道,并在里面铺设好微管“铁轨”。将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直径为0.32微米的微粒附着到驱动蛋白上后放入通道,研究人员观察到微粒以每秒1 微米的速度沿“铁轨”运动。生物芯片作为分析蛋白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反应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使用时,需要将试剂放入固定地点,再把它们运送到指定的反应地点。目前常用的运送微粒的技术依靠沿通道流动的水为载体,但这样的技术难以实现精确控制,而利用“分子快递”技术,可将微小颗粒高效精确地搬运到目的地。

  • 【技术@创新】我科学家在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size=4][font=黑体]简介:量子调控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与谢心澄研究员及英国利物浦大学Werner A. Hofer教授合作在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font][/size]量子调控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高鸿钧研究组与谢心澄研究员及英国利物浦大学Werner A. Hofer教授合作在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在酞菁铁分子Kondo效应中由于分子中心铁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位置不同对Kondo效应产生很大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99, 106402 (2007))上。这是首次报道吸附位置对单分子Kondo效应的调控作用,为单分子自旋态的量子调控及其在量子信息中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Kondo效应是指磁性杂质中的局域自旋与自由电子强关联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低温反常现象。近年来,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够精确地测量单个磁性原子或分子在金属表面上的Kondo效应,而在原子尺度上探索影响Kondo效应的因素是实现单分子自旋态量子调控的关键。 物理所高鸿钧研究组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及扫描隧道谱,在对吸附在金表面的磁性分子酞菁铁的测量中,发现了Kondo温度高于室温的Kondo效应,并发现分子中心铁原子在金表面的吸附位置对Kondo效应影响很大。他们发现酞菁铁分子在金表面存在两种吸附取向,虽然在分子中心测量的扫描隧道谱显示两种分子取向都存在Kondo效应,但是彼此却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根据Fano理论拟合的Kondo温度,以及扫描隧道谱在费米面附近的线型。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实验测量表明,两种取向的分子的中心铁原子吸附在金表面的不同位置:第一种分子取向,铁原子吸附在金表面两金原子之间的桥位置;第二种分子取向,铁原子吸附在金表面金原子的正上方。他们的理论分析表明,分子中心铁原子在金表面的吸附位置不仅影响到局域自旋与自由电子耦合相互作用的强弱,而且还会影响扫描隧道谱测量中隧穿电子的通道。 近年来,高鸿钧领导的研究组对纳米功能结构材料的调控生长、机制与物性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如:Phys. Rev. Lett. 97, 246101 (2006);97, 156105 (2006);96, 226101 (2006);96, 156102 (2006);Adv. Func. Mater. 17, 770 (2007))。根据该工作观察到的吸附位置对单分子Kondo效应,他们提出了调控单分子自旋量子态的可能途径:1)通过基底上不同位置或不同基底的物理化学性质(如:Phys. Rev. Lett. 97, 156105 (2006));2)通过调节纳米分子体系中非功能性侧链(如:Phys. Rev. Lett. 96, 226101 (2006))。这对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 【资料】-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及其他分子印迹文献)

    [B]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B][I]作者:胡小刚 李攻科[/I]摘 要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及制备简单的特点,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引人关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膜分离,评述1 引 言  复杂基体如生物、医药和环境样品中痕量、超痕量物质分析要依赖高效和高选择性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但相对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展一直较缓慢。  固相萃取(SPE)是70年代中期出现的技术。其萃取机制取决于分析物与固相(填充剂)表面的活性基团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SPE填充剂主要为键合材料,如C8、C18离子交换树脂等,选择性不强,在富集分析物的同时,大量基体和干扰物质也被富集,导致洗脱液中仍含有基体和杂质,干扰最后的色谱分析。近来出现一种利用抗体自身选择性的免疫吸附剂[1],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具有选择性高的优点,但制备复杂、耗时且可供选择的抗体种类少,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均较差。  1989年Belardi等提出了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SPME是基于分析物在流动相以及固定在熔融SiO2纤维表面的高分子固定相之间两相分配的原理,实现对样品中的有机分子进行萃取和富集。然后可直接在联用仪器中解吸、进样及分析,使样品预处理过程大为简化,提高了分析速度及灵敏度。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索氏提取、SPE相比,克服了需使用大量溶剂和样品、处理时间长、操作繁琐、易产生二次污染及不易在线联用等缺点,在环境、食品、生物以及药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SPME技术中,纤维涂层的材料是最关键的。但目前商品化的纤维涂层仅有少数几种,并且以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为主,选择性不够高,在样品前处理时仍有大量化学、物理性质相近的基体物质同时被富集,处理极性或碱性药物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2,3]。虽然一些文献报道了新的SPME涂层的研制工作[4~5],但主要是用于测定挥发或半挥发性的有机环境污染物,急需研制出选择性更高的纤维涂层。  分子印迹(MI)技术的发展,可望解决以上问题。分子印迹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进行预组装,与交联剂共聚制备得到聚合物。除去目标分子后,聚合物中形成与目标分子空间互补并具有预定的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对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记忆”效应,能够高选择性识别复杂样品中的印迹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制备简单,能够反复使用,机械强度较高,稳定性好。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作SPE的填充剂或SPME的涂层材料来分离富集复杂样品中的分析物,以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MIP作为膜分离的材料可将膜的筛分作用与MIP的高选择性结合在一起,用于样品的富集、回收或去除杂质等。  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MIP是以某种化合物分子为模板合成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类似于酶底物的“钥匙锁”相互作用原理。目前,根据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在聚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将分子印迹技术分为共价法与非共价法两种类型。目前各类文献上报道的MIP制备方法基本上是非共价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预先自组装排列,以非共价键形成多重作用位点,这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联聚合后保留下来。常用的非共价作用有:氢键、静电引力、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以氢键应用最为广泛[6]。   目前,文献报道中制备出的MIP一般均具有较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较高;耐高温、高压;能抵抗酸、碱、高浓度离子及有机溶剂的作用;在很复杂的化学环境中能保持稳定[7]。研究表明,MIP反复使用300次之后印迹能力也未发生衰减[8];保存八个月之后其性能不发生改变[9]。  关于MIP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综述文章详细介绍[10~12],本文不再详述。[color=#DC143C][B]注:其他的三篇相关文献在4-6楼。[/B][/color]

  • 【资料】分子光谱技术应用现状

    分子光谱仪和液相色谱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均为分析和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常用分析工具。紫外-可见和红外这类分子光谱技术通常作为检测器集成在液相色谱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器上 在许多质量控制和研发实验室中,分析者也会单独(或离线)地 使用分子光谱设备作为补充工具。  分子光谱测量的是光与待测样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光波长在紫外、可见、和/或红外区域时,样本对光的吸收、发射、和/或反射,特征地反映了不同分子振动、转动、及相互作用的化学样本的一些能级变化,不同分子的这种特征吸收、发射、反射是不同的。除核磁共振(NMR)外,分子光谱技术是非破坏性的,可用于分析液态、气态和固态样本。  荧光、紫外-可见(UV-Vis)和近红外(NIR)光谱技术是定量测试技术,而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显色(color)和拉曼光谱则是定性测试手段。NMR和IR测量的均为光吸收谱,而显色(color)和拉曼光谱测量的则是散射或反射光。上述光谱技术中,NMR是最强大的分子光谱技术,它可以表征样品非常确定的结构信息。  不久前对全球525家分子光谱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上述分子光谱仪中,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仪最为常用,在接受调查的用户中使用率分别占70%和50%。接受调查的用户来自40多个国家的不同工业领域,其中多数来自美国和欧洲。

  • 分子光谱新技术

    [font=&]【题名】: 分子光谱新技术[/font][font=&]【全文链接】: https://mtoou.info/jueban/686948.html[/font]

  • 【实战宝典】分子印迹膜分离技术

    [font=宋体]链接:[/font]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6028886问题描述:[font=宋体]分子印迹膜分离技术[/font]解答:[font=宋体]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合成对模板分子或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font]molecularlyimprinted polymers[font=宋体],[/font]MIPs[font=宋体])的新型分离技术。[/font][font=宋体]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font]molecularly[font=宋体]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这种作用就会被记忆下来,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font]MIPS[font=宋体]最广泛的应用之一是利用其特异的识别功能去分离混合物,近年来,引人瞩目的立体、特殊识别位选择性分离已经完成。其适用的印迹分子范围广,无论是小分子(如氨基酸、药品和碳氢化合物等)还是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已被应用于各种印迹技术中。[/font]以上内容来自仪器信息网《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

  • 【资料】一种可用于农残检测和分离的新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

    前两天有人发了关于分子印迹的问题,因此想把有关分子印迹的知识和应用发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交流一下。同时把word版本作为附件上传。------------------绪论1.引言分子印迹也叫分子模板技术,是一种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人工生物模板技术。最初出现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免疫学,当时的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ing[7]在研究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时,首次提出了抗体形成学说,要点是抗体在形成时其三维结构会尽可能地同抗原体形成多重作用点,抗原作为一种模板就会“铸造”在抗体地结合部位。虽然这一设想并不可行,却是对分子印迹最初的描述,为分子印迹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Wulff[8]等人利用新的方法合出了几种高分子,对糖类和氨基酸衍生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被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固相填充物[10],这种新的方法,被称为分子印迹。但由于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价型模板聚合物上,动力学过程较慢,其应用仅限于催化领域,而在分子识别领域的应用没有展开。80年代后非共价型模板聚合物的出现,尤其是1993年Mosbach[2]等人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报道,使这一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人工抗体模拟及色谱固相分离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并由此使其成为化学和生物学交叉的新兴领域之一,得到世界注目并迅速发展。欧洲委员会并于1998年启动了一项科研发展计划,资助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结构表征以及将MIPs用于临床分析、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全世界至少有包括瑞典、日本、德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100个以上的学术机构和企事业团体在从事MIPs的研究和开发[1]。短短的二十多年,分子印迹由于其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化学工作者的热门研究课题。分子印迹(MIPs)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它有三大优点:即预定性(predetermination)、识别性(recognition)和实用性(practicability)[1]。由于MIPs具有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如色谱中对映体和异构体的分离、固相萃取、化学仿生传感器、模拟酶催化、临床药物分析、膜分离技术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2.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和作用方式MIPs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为模板合成的聚合物。在印迹分子存在的条件下,将带有特殊官能团的单体与大量的基质单体在适当的介质中进行模板聚合反应,两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如共价和分子间作用力。由于印迹分子的存在,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分子本身所带的官能团会根据与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需要, 在分子印迹分子周围按一定的取向和排列形成分子聚合物,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得到高度交联的聚合物。聚合结束后通过洗脱等方法除去聚合物上结合的印迹分子,聚合物主体上就形成了与印迹分子空间结构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结构。这种具有“记忆”效应的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及其它与印迹分子结构相似的客体分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类似于酶-底物的“钥匙-锁”相互作用,依赖于印迹聚合物和客体分子大小及形状的匹配。如图1所示:根据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时作用力的性质,分子印迹可分为共价型和非共价型两种。两种印迹类型的印迹过程如图2所示。共价键法 在共价型印迹过程中,印迹分子与官能团单体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而形成印迹分子的衍生物,该衍生物在交联剂的存在下连接到聚合物的基质上。在印迹聚合物形成后,再将与印迹分子连接的这些共价键打断,并将印迹分子洗脱出来,从而形成具有吸附活性的印迹聚合物。在共价键法中,所采用的单体通常为低分子化合物,在选择时应考虑该单体与印迹分子形成的共价键键能要适当,达到在聚合时能牢固结合,在聚合后又能完全脱除的目的;另外还要考虑该单体与客体印迹分子有良好的相互作用。目前,共价键结合作用包括硼酸酯、西佛碱、缩醛(酮)、酯、螯合键作用等。非共价键法 把适当比例的印迹分子与官能团单体和交联剂混合,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制成非共价键印迹分子聚合物。这些非共价键包括离子键、氢键、偶极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由于这种方法与溶剂的极性密切有关,所以印迹高聚物的形成是在有机溶剂中完成的。在溶液中官能团单体与印迹分子的比例至少为4:1,以便尽可能多的非共价作用形成。这些与印迹分子相配位的官能团单体在溶液中与交联剂达到快速平衡,形成印迹聚合物将印迹分子包围,产生与印迹分子在形状、功能上互补的识别位点。在聚合物形成后再将印迹分子洗脱掉,所得的印迹聚合物就具有吸附活性。 共价型分子印迹中,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连在一起的,印迹过程复杂,形成的复合物也很稳定,必须采用化学方法除去模板分子。有限的可逆化学反应,限制了此法的应用性。与共价型印迹相比,非共价型印迹简单易行,模板分子易于除去,是目前广为流行的方法,其分子识别过程也更接近于那些天然的分子识别系统,如“抗体-抗原”和“酶-底物”等。在印迹过程中还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单体,以提供给模板分子更多的相互作用,产生更好的印迹效果。[/color][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5867]分子印迹MIP论文[/url]

  • 【培训信息】赛黙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交流会

    [b]尊敬的客户,您好![/b]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分子光谱技术有着很多突飞猛进的发展。赛黙飞世尔科技作为分析仪器行业的领导者,分子光谱产品不断推出了新的技术与应用。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N10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以全新的集成化设计理念,高效的光学系统和智能的操作方法,为不同应用领域提供了性能卓越、方便快捷的显微红外检测分析技术。最新推出的Thermo Scientific DXR显微拉曼光谱仪,是专门为帮助非专业人员完成对小到微米尺度的粒子进行快速的进样和分析而设计。同步推出的DXR SmartRaman 智能拉曼光谱仪将拉曼光谱的力量引入质量控制领域,可直接穿透玻璃和塑料包装对材料进行高重现性、高特征性的表征,不仅节省测试时间,避免样品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减小了误差。傅里叶近红外(NIR)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快速、高效、无损、低成本的绿色分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一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不超过1分钟,即可获得多个分析项目的信息,现代化的近红外仪器操作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低,基本无消耗品。[align=left]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西部地区的客户,使客户了解我们的新技术及应用,赛黙飞世尔科技将在西安举办一场技术交流会,热忱欢迎广大分析工作者莅临![/align][align=left][b]时间[/b]:2010年6月3日[/align][align=left][b]地点[/b]:西安 美华金唐国际酒店(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79号)[/align][b]会议内容及日程安排[/b]: 8:30--9:00 来宾签到 9:00--9:10 致欢迎辞,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介 ------王峥,赛黙飞世尔科技 分子光谱北方区销售经理 9:10--10:10 Nicolet iN10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设计特点及应用 ------王峥,赛黙飞世尔科技 分子光谱北方区销售经理 10:10--10:30 休息 10:30--11:3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基本原理及产品系列及应用 ------黄文,分子光谱南方区销售经理 11:30--11:40 提问 11:45--13:30 午餐,地点:美华金唐国际酒店二楼餐厅 13:30--14:30 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 Mark Wall 博士,拉曼产品专家 张衍亮,拉曼应用专家 14:30--14:40 提问 14:40--14:50 有奖问答 14:50--16:00 Nicolet iN10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现场演示[b]联系方式[/b]: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系人:张爱琴电话:010-84193588转3649 传真:010-88370548邮箱:[email]annie.zhang@thermofisher.com[/email]

  • 【分享】分子膜驱油技术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5956]分子膜驱油技术[/url]

  • 【实战宝典】分子印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font=宋体]链接:[/font]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74432问题描述:分子印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流程有哪些?解答:a) [font=宋体]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中的功能基团结合,形成功能单体[/font]-[font=宋体]模板分子的主客体配合物。[/font]b) [font=宋体]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在惰性溶剂(致孔剂)中,对功能单体[/font]-[font=宋体]模板分子配合物进行交联,形成共聚物。在交联过程中,将功能单体上与模板分子结合的功能基团的空间取向与排列位置固定下来。[/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 [/font][font=宋体]通过一定的方式(物理或化学方法),断开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键,再去除模板分子。[/font]以上内容来自仪器信息网《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

  • 【技术@创新】化学所合成新型高效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的支持下,分子识别与选择性合成实验室有机催化课题组深入开展手性有机小分子(Chiral Organocatalysts)催化研究,最近,他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的二胺型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实现了对aldol反应的高活性、高立体选择性催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07, Vol. 129, No. 11, p. 3074-3075)上。 Aldol反应是存在于生命体中的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也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用于碳-碳键构建的一类重要化学手段。实现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aldol 催化对认识生命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设计合成了手性离子液型催化剂,并探索性地将其应用到不对称aldol反应催化,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以及中等的立体选择性(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3093 Tetrahedron, 2007, 63, 1923-1930)。该类催化剂兼具手性胺催化和离子液体的优良特性,在高效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催化剂的分离、循环利用的目的。

  • 你知道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吗?

    你知道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吗?

    [color=#333333]在科研方法和仪器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你是否发现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检测方法、仪器、耗材,已经又不能满足我们对“高效率”永无止境的追求?[/color][color=#333333][b]使用新型的检测方法、新型仪器和耗材,就是为自己赢得时间![/b][/color][color=#333333]那么何为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color][color=#333333]它能为我们的前处理过程带来哪些好处呢?[/color][color=#333333][/color][b][color=#333333]基本原理[/color][/b][align=center][img=,600,37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0/201910141549069798_4494_932_3.jpg!w640x396.jpg[/img][/align][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分子印迹(MIP)固相萃取技术是近些年来逐渐流行的前处理技术,它在食品安全、环境和医药分析等领域[/color][color=#f41616]复杂基质样品中的痕量分析[/color][color=#333333]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外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color][color=#333333][b]应用案例[/b][/color][b]采用分子印迹小柱净化同时测定谷物中伏马毒素B1、B2和呕吐毒素[/b][color=#0d76dc][b]实验步骤[/b][/color][color=#0d76dc][b][/b][/color][b]样品制备:[/b][color=#333333]25g样品+100ml提取液(水/乙腈/甲醇=50/25/25,v/v/v),均质提取3分钟;[/color][color=#333333]提取液用滤纸(4-7um)过滤;[/color][color=#333333]取10ml滤液+10ml去离子水,再经滤纸过滤即得上样溶液(待净化液)[/color][b]样品净化:[/b][color=#333333]净化小柱:月旭AFFINIMIP分子印迹小柱 FumoZON 100mg/3mL[/color][color=#333333]活化:2ml乙腈、2ml水[/color][color=#333333]上样:6mL上样溶液[/color][color=#333333]淋洗:6mL淋洗液(乙腈/水=40/60)[/color][color=#333333]洗脱:2ml洗脱液 (含2%醋酸的甲醇溶液)[/color][color=#333333]浓缩与复溶:洗脱液浓缩后用水复溶供HPLC分析[/color][b][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色谱条件:[/b][color=#333333]色谱柱: Ultimate XB-C18 column 50mm x2.1mm[/color][color=#333333]流动相:ZON和FB1: 0.1%甲酸水溶液/乙腈= (73/27,v/v) FB2: 0.1%甲酸水溶液/乙腈= (65/35,v/v)[/color][color=#333333]流速: 0.2mL/min[/color][color=#333333]MS 条件:[/color][color=#333333]m/z 722 for FM B1 (ESI+)[/color][color=#333333]m/z 706 for FM B2 (ESI+)[/color][color=#333333]m/z 317 for ZON(ESI-)[/color][color=#333333]进样体积: 20μL.[/color][b][/b][color=#333333][b][/b][/color][b]分析结果:[/b][align=center][b][img=,500,45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0/201910141549162308_4838_932_3.png!w272x250.jpg[/img][/b][/align]经小柱净化后得到的谱图:其中ZON加标为38μg/kg,FB1加标为2408μk/kg,FB2加标为630μg/kg回收率:[b][/b][align=center][b][img=,600,1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0/201910141549197578_6652_932_3.png!w559x137.jpg[/img][/b][/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33](注:本规格的分子印迹小柱也可用于伏马毒素B3的测定。)[/color][/align][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b]评价:[/b][/color][color=#333333]该方法采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同时检测两种类型的毒素,与原国标方法中采用免疫亲和小柱相比,[/color][color=#f41616]大大缩短了前处理时间[/color][color=#333333];同时分子印迹小柱[/color][color=#f41616]价格更低廉[/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f41616]也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color][color=#333333],是很理想的前处理方法。[/color][color=#333333]分子印迹和免疫亲和方法对比[/color][color=#333333] [/color][table=379][tr][td=1,1,151][b]特点[/b][/td][td=1,1,107][b]免疫亲和[/b][/td][td=1,1,121][b]分子印迹[/b][/td][/tr][tr][td]选择性[/td][td]高[/td][td]高[/td][/tr][tr][td]载样能力[/td][td]6μmol/g[/td][td]10-100μmol/g[/td][/tr][tr][td]分析物溶于水[/td][td]可靠[/td][td]不稳定[/td][/tr][tr][td]分析物溶于有机溶剂[/td][td]差[/td][td]好[/td][/tr][tr][td]稳定性[/td][td]一般[/td][td]很高[/td][/tr][tr][td]重复性[/td][td]较好[/td][td]好[/td][/tr][tr][td]成本[/td][td]昂贵[/td][td]相对经济[/td][/tr][/table][b]分子印迹的优势:[/b]1、高亲和力2、高选择性3、重现性好4、应用范围广5、定量限更低分子印迹小柱还可以检测哪些项目[align=center][img=,500,7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0/201910141549229588_7400_932_3.png!w490x775.jpg[/img][/align]

  • 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来本版块发技术性帖子,双倍积分

    离2008北京奥运还有500多天,为宏扬奥运精神,凡是在奥运会来临之际在本版发技术性帖子(气体检测相关)和回复技术性问题,一律双倍积分,论坛一半,我一半。发优秀帖子除加精华外,还额外送积分。欢迎大家前来分享奥运的快乐。

  • 【原创】药品包装容器分子的红外光谱测定技术

    药品包装容器分子的红外光谱测定技术 药品包装容器分子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由较低的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一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的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药品包装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同样,红外光谱在识别高分子化合物各种官能团信息,确定材料的组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欧洲药典对于高分子材料的控制也首选红外光谱法。为通过加强对材料的控制以达到对药用包装材料配方的控制,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可靠。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颁布了34个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对高分子材料的控制,普遍采用了红外光谱法进行测定。 为便于理解标准的要求,掌握红外检测技术,下面,结合药品包装高分子化合物的物相,介绍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和制样技术: 红外光谱测定技术分为二类。一类是指检测方法: 如透射法(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方法),多次内反射法(MIR),衰减全发射法(ATR)(美国药典的方法),漫反射法,光声光谱法,偏振红外法、镜面反射法等。另一类是指制样技术,在高分子化合物分析中,常用的制样技术有:直接法,溶剂挥发成膜法、溶液法,切片法,热裂解法等。 直接法:取片材试样二片,剪切成适宜大小(使之能放入检测装置),用绒布蘸取无水乙醇,擦试试样表面以除去表面水分(或用适当方法干燥,如用干燥的氮气吹拂),采用透射法或内表面反射法测定。若用透射法测定时,试样太厚,导致最强吸收峰透光率小于10%时,则应采用热压方式,使试样变薄。 溶剂挥发成膜法:将试样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必要时可加热。如聚乙烯(PE)材料可选用甲苯为溶剂,聚氯乙烯(PVC)可选用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取上述溶液滴在溴化钾晶片上,待溶剂挥发,形成一层薄的粘膜后,采用透射法测定。 溶液法:将试样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形成溶液,然后将此溶液装人密封吸收池中进行测定。 切片法(适用于多层复合材料):将试样置于切片器上,采用手工方式,切成厚度适宜的薄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各层应能明显区分,采用红外显微透射法测定。 热裂解法 (适用于热固性材料):将试样剪成细小颗粒,取出适量,置于试管底部,在酒精灯上水平加热,移取试管口的裂解液,涂于溴化钾或氯化钠晶片上, 采用透射法测定。 透射法:厚度在50μm以下的高分子化合物膜片样品,可用透射法直接测定膜片光谱。 全反射法:厚的膜片,不透明的膜片或涂层等样品可选用全反射法测定光谱。 镜反射法:对涂覆在金属表面的高分子化合物,若涂层较薄,则金属表面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射,可选用镜反射法测定光谱。 偏振红外光谱法:是指在红外的测定光路上,选用偏振器,通过改变光的振动方向,对具有一定空间取向的试样所进行的红外光谱测定法。通常,偏振器调节的角度有00、450、900等。比较不同角度所测得的红外图谱,可确定试样的空间取向(适用于有空间取向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单向或双向拉伸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等)。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为 2917、2849、1472、1463、730、719cm-1PE。为2951、2920、2870、2840、1457、1376、1167、998、973、 841 cm-1PP。为PET1716、1340、1245、1101、1020、873、726 cm-1。为2941、1429、1333、1250、1099、960、690、615 cm-1PVC。

  • 【简讯】我国动植物检疫性疫病的分子检测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在动植物检疫性疫病的分子检测技术取得突破,开发出一批适用于口岸检疫和野外诊断的快速、特异、灵敏检测技术产品,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制出动物水泡性疾病分子鉴别检测试剂盒,并进行了验证应用。该试剂盒适合于水泡性口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水泡病病毒的鉴别检测,适用于动物肌肉和内脏组织、淋巴结、扁桃体、肉品、血液、水泡皮、水泡液及OP液等样品的检测,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和简便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反转录等温扩增技术的BTV、VSV、EHDV、AKV四种病毒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证明RT-LAMP 扩增技术是一种检测程序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基因检测手段,在BTV、VSV、EHDV、AKV病毒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目前正在进行LAMP快速检测试剂盒组装的研究工作。 采用AFLP、RFLP、RT-PCR、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以功能基因、核糖体 ITS等区域为靶标,筛选获得了大豆疫霉病、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瓜类果斑病菌和亚洲梨火疫病菌等10多种植物检疫性疫病检测的特异性分子靶标,并开发出PCR检测试剂盒。

  • 【资料】我国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入国际前沿

    我国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入国际前沿最近美国出版的《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百科全书》(十卷丛书),收入了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新涛院士及其研究组人员应邀撰写的评述性论文———《超分子配位聚合物》,这表明我国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领域已进入国际前沿。该文以占幅19书页的专章形式被收入,据介绍,该丛书其所“囊括”的全部章节均由“世界顶级科学家提供”。   纳米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尖端科技领域,构筑超分子和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意义重大。这一领域在结构化学方面有结构多样性,并在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超分子配位聚合物》这一章主要评述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几个方面的纳米结构材料,评述国内外这方面的前沿研究进展,特别是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新涛、洪茂椿两位院士分别领导的研究组的工作。   据介绍,《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纳米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百科全书。它在概括了近20年来有关开拓性研究成果的同时,填补了纳米科技基础和应用方面基本信息的空白;是自从纳米技术领域开辟以来唯一的一部由该领域核心知识和最新进展相结合的科学著作。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ichard.E.Smalley教授评价说:“这部百科全书是专业研究人员、技术投资人员和开发人员查找科学、工程和医学等学科有关纳米技术的最新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参考书。它将鼓舞未来几代致力于开发新的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研究的人们。”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ean-MarieLehn教授亦高度评价该书“对纳米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广大科学家获取科学信息和精神鼓舞的源泉。”

  • 【原创】假如删除悬赏帖子的短信也算积分的话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悬赏帖子的短信通知有意见,平常几十个我也没有觉得什么负担,通常选择全部删除就好了。但今天发了一个悬赏帖子,另外加上几个帖子的加分通知,我删除近200个短信。我在想,如果这个也算版务积分的话,我这个月能拿到多少版务积分啊?[em0814]

  • 快讯!新羿生物再获亿元融资

    4月18日,新羿生物对外宣布获[color=#ff0000]北京医药基金1亿元投资[/color]。本轮募集的资金将加速新羿生物在[color=#ff0000]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及分子POCT系列试剂产品的临床注册[/color]。据仪器信息网的跟踪报道,新羿生物在今年 2月18日就已经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盛迪投资、礼来亚洲基金和九智资本共同投资。新羿生物本次获北京市医药基金支持,将继续推动新羿生物高质量发展和新业态发展,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做出贡献。新羿生物基于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和分子POCT两个高增长赛道不断推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仪器产品。以临床尚未满足的重大疾病为导向,在肿瘤、病原体、优生优育等领域研发创新解决方案。[align=center][img=,700,796]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0bd78aa3-7854-4264-b402-db0f171443e2.jpg[/img][/align][b][color=#0070c0]关于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color][/b]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是2023年底北京市设立的医药健康产业领域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b][color=#0070c0]关于新羿生物:[/color][/b]新羿生物成立于2015年,位于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分子诊断的自主创新,拥有在仪器、芯片、材料、试剂、软件等领域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公司发展迅速,申请国内外专利2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持续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承担国家级科研基金。公司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系统,获得首个基于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技术的感染检测试剂NMPA 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两次获得中国体外诊断优秀创新产品金奖,荣获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冠军,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子POCT一体机获NMPA 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秉承“创新,让精准触手可及”的理念,发展多指标、高通量、自动化、防污染、成本低的先进技术,致力于成为领先的生命科学和分子诊断企业,服务于生命科学、精准医疗、药物开发及健康管理。[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通知】挣“钱”的机会来了,优秀的技术性帖子,有赏

    [我们本期的仪器快讯杂志为论坛开辟了4页的版面刊登论坛的精彩帖子,请各位版主推荐1-2个优秀的帖子,将该帖子的链接发短信发给我。帖子的内容应该是技术性讨论,最好是原创,长短不限。资料下载类的帖子就不要推荐了。如果推荐的帖子最终刊登在仪器快讯上,我们将给发表帖子的用户一定的积分和声望奖励。]上面是4077的原话,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哦!

  • 【转帖】基因芯片技术进展!

    基因芯片技术进展及应用 作者:刘炎 [关键词] 基因芯片;核酸探针序列;杂交 1 基因芯片概述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即全部核苷酸测序的即将完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逐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Postgenome Era)向基因的功能及基因的多样性倾斜[1,2]。通过对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量基因表达的平行分析,研究相应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阐明不同层次多基因协同作用的机理,进而在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将大大推动人类结构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的各项基因组研究计划。  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方法(southern 、northern)是一致的,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探针与互补的靶核苷酸序列杂交,通过随后的信号检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基因芯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硅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识别探针,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平行分析大量的基因,进行大信息量的筛选与检测分析[3,4]。基因芯片主要技术流程包括:芯片的设计与制备;靶基因的标记;芯片杂交与杂交信号检测。  基因芯片的设计实际上是指芯片上核酸探针序列的选择以及排布,设计方法取决于其应用目的,目前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基因表达和转录图谱分析及靶序列中单碱基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或突变点的检测,表达型芯片的目的是在杂交实验中对多个不同状态样品(不同组织或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药物刺激)中数千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定量检测,探针序列一般来自于已知基因的cDNA 或EST库,设计时序列的特异性应放在首要位置,以保证与待测目的基因的特异结合,对于同一目的基因可设计多个序列不相重复的探针,使最终的数据更为可靠。基因单碱基多态检测的芯片一般采用等长移位设计法[5],即按靶序列从头到尾依次取一定长度的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形成一探针组合,这组探针是与靶序列完全匹配的野生型探针,然后对于每一野生型探针,将其中间位置的某一碱基分别用其它三种碱基替换,形成三种不同的单碱基变化的核苷酸探针,这种设计可以对某一段核酸序列所有可能的SNPs位点进行扫描。  芯片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点样法:首先是探针库的制备, 根据基因芯片的分析目标从相关的基因数据库中选取特异的序列进行PCR扩增或直接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6],然后通过计算机控制的三坐标工作平台用特殊的针头和微喷头分别把不同的探针溶液逐点分配在玻璃、尼龙以及其它固相基片表面的不同位点上,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之固定,该方法各技术环节均较成熟,且灵活性大,适合于研究单位根据需要自行制备点阵规模适中的基因芯片。(2)原位合成法[7~10]:该法是在玻璃等硬质表面上直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阵列,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光去保护并行合成法,压电打印合成法等,其关键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模板定位技术和高合成产率的DNA化学合成技术,适合制作大规模DNA探针芯片,实现高密度芯片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待分析样品的制备是基因芯片实验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靶基因在与芯片探针结合杂交之前必需进行分离、扩增及标记。标记方法根据样品来源、芯片类型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是在待测样品的PCR扩增、逆转录或体外转录过程中实现对靶基因的标记。对于检测细胞内mRNA表达水平的芯片,一般需要从细胞和组织中提取RNA,进行逆转录,并加入偶联有标记物的dNTP,从而完成对靶基因的标记过程[11],对于阵列密度较小的芯片可以用同位素,所需仪器均为实验室常规使用设备,易于开展相关工作,但是在信号检测时,一些杂交信号强的点阵容易产生光晕,干扰周围信号的分析。高密度芯片的分析一般采用荧光素标记靶基因,通过适当内参的设置及对荧光信号强度的标化可对细胞内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近年来运用的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可更直观地比较不同来源样品的基因表达差异,即把不同来源的靶基因用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素标记,并使它们同时与基因芯片杂交,通过比较芯片上不同波长荧光的分布图获得不同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图谱[12,13],常用的双色荧光试剂有Cy3- dNTP和Cy5- dNTP。对多态性和突变检测型基因芯片采用多色荧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芯片的准确性和检测范围,例如用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靶序列及单碱基失配的参考序列,使它们同时与芯片杂交,通过不同荧光强弱的比较得出靶序列中碱基失配的信息[14]。  基因芯片与靶基因的杂交过程与一般的分子杂交过程基本相同,杂交反应的条件要根据探针的长度、GC碱基含量及芯片的类型来优化,如用于基因表达检测,杂交的严格性较低,而用于突变检测的芯片的杂交温度高,杂交时间短,条件相对严格。如果是用同位素标记靶基因,其后的信号检测即是放射自显影,若用荧光标记,则需要一套荧光扫描及分析系统,对相应探针阵列上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待测样品的相应信息。由于基因芯片获取的信息量大,对于基因芯片杂交数据的分析、处理、查询、比较等需要一个标准的数据格式,目前,一个大型的基因芯片的数据库正在构建中,将各实验室获得的基因芯片的结果集中起来,以利于数据的交流及结果的评估与分析。

  • 【转帖】NTT DoCoMo:分子通信是全球潮流

    【信学会】NTT DoCoMo:分子通信是全球潮流 DATE 2008/09/19   【日经BP社报道】   NTT DoCoMo、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庆应大学在正在召开的“2008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综合大会”上举行了以分子通信为主题的指导演讲会。 近程通信成为热点   分子通信是指利用生物体内运输荷尔蒙、神经传导物质和信息素的传导机理,将化学物质送达通信对象的技术。   传统通信大多是与远程对象交流。因此,传送介质主要使用电波及包括光在内的电磁波。而近来,面向极短距离,节能且小型化甚至微细化的通信技术的需求逐渐增多。但在数cm距离以下,电磁波不是最合适的传送介质,此前一直使用与电磁波不同类的电磁场。   例如索尼开发的近程通信技术“TransferJet”,以传送距离小于频率相应波长的临近电磁场作为传送介质。某些人体通信使用称为“爬波”,在人体皮肤表面传播的电磁场表面波。   分子通信不使用电磁场,而是利用了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运输机构作传送介质。从2003年开始研究该项技术的NTT DoCoMo先进技术研究所先进技术研究部门研究主任森谷优贵表示,按照最初设想,该技术将首先用于通过检查汗液实现半实时健康诊断的手机。   检查及诊断生物体物质的技术还有由晶体管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组成的“DNA芯片”等。森谷指出,作为分子通信的特征,“在生物体物质从‘发送’位置运送到‘接收器’附近的过程中,因为可以过滤多余的化学物质,并且按照化学物质分配,所以生物传感器的寿命长,效率也比较高”。   森谷表示,读取动植物的需要和反应,基于生物体内生物纳米机械的自动健康诊断系统,记录再现过去的兴奋与感动的生化状态存储器和与家人和熟人分享兴奋与感动的“心灵相通”等也将成为未来的新用途。   分子通信从2005年开始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世界广泛涌现。“2008年2月,美国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国家科学基金会)为分子通信下拨款”(森谷)。但海外大多开展的是理论研究,“很少有我们这样实际制作系统并进行操作的先例”(森谷)。(记者:野泽 哲生)

  • 未名环境分子诊断(广东)有限公司今日正在招聘,项目工程师,坐标佛山市,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b]职位名称:[/b]项目工程师[b]职位描述/要求:[/b]职责1、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各相关方顺利完成项目任务;2、负责项目评估报告的撰写和数据分析,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负责与客户的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岗位要求1、硕士及以上学历,化学、分子生物、微生物、环境及相关专业;2、吃苦耐劳,适应频繁出差;3、有良好的与客户沟通能力,有团队精神;4、有责任心、严谨细致,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薪酬福利1工资+年底奖金2五险一金3商业保险4出差补贴5餐补6节日福利(生日+节日+下午茶等)[b]公司介绍:[/b] 未名环境分子诊断(广东)有限公司是依托北京大学科研成果成立的高科技公司,获得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和佛山市的大力支持,建有超过1500平米的分析实验室,拥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和配套实验设备,以及专业的采样和分析技术团队。 公司主要从事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建立了通过污水监测违禁药物滥用水平的技术体系,能够提供污水毒情监测、药物滥用评估、污染溯源等技术服务。...[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4191]查看全部[/url]

  • 未名环境分子诊断(广东)有限公司今日正在招聘,项目工程师,坐标江苏,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b]职位名称:[/b]项目工程师[b]职位描述/要求:[/b]职责1、负责项目的实施,协调各相关方顺利完成项目任务;2、负责项目评估报告的撰写和数据分析,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负责与客户的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岗位要求1、硕士及以上学历,化学、分子生物、微生物、环境及相关专业;2、吃苦耐劳,适应频繁出差;3、有良好的与客户沟通能力,有团队精神;4、有责任心、严谨细致,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薪酬福利1工资+年底奖金2五险一金3商业保险4出差补贴5餐补6节日福利(生日+节日+下午茶等)[b]公司介绍:[/b] 未名环境分子诊断(广东)有限公司是依托北京大学科研成果成立的高科技公司,获得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和佛山市的大力支持,建有超过1500平米的分析实验室,拥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和配套实验设备,以及专业的采样和分析技术团队。 公司主要从事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建立了通过污水监测违禁药物滥用水平的技术体系,能够提供污水毒情监测、药物滥用评估、污染溯源等技术服务。...[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4536]查看全部[/url]

  • 【转帖】纳米筛能分析微小分子

    生物谷2007年5月24日报道:利用一滴样本溶液就能快速地鉴定其中的微小分子,如DNA或毒性物质,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美国国家标准及科技机构(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奈米级的筛网,能侦测并分类不同分子量的的分子聚合链(polymer chain),此研究将发表于近期的PNAS期刊。一般来说,要分析未知的分子,大多是利用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来进行,此技术可涵盖许多不同种类的大分子鉴定,但是此技术必需先将该分子崩解、离子化后才能分析质量,获得该分子的身份确认。而相反地,此研究中的单分子质谱分析(single-molecule mass spectrometry)则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技术,原则上一次在一个微芯片装置中可以分析一种分子。 研究人员制造了宛如细胞膜的脂质双层膜(lipid bilayer),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cus aureus)的α-溶血素(α- hemolysin)将之打洞,此孔洞最小的孔径只有1.5奈米(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10,000奈米),研究人员以溶液中不同大小的PEG(polyethylene glycol)混合物进行分析,再拿其中一种高纯度的PEG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混合溶液中该种PEG的质谱图几乎与标准品完全相同,显示这个奈米级的分子筛对于微小分子的身份确认极具潜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