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消费者警告

仪器信息网消费者警告专题为您整合消费者警告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消费者警告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消费者警告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消费者警告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消费者警告话题讨论。

消费者警告相关的论坛

  • 【原创】EUP对中国产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

    EUP对中国产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2009年10月16日,EUP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产自中国的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英国。此次通报涉及的锂电池序列号范围系PBI23456773500161至PBI23456774303460,应用在Advent and EiSystem系列笔记本上。由于该产品存在过热的问题,因此可能引发火灾或烧伤使用者,而且还可能导致电池外壳脱落,已经有5起事故报告。目前,进口商已经将该产品撤出市场,并从消费者手中召回已售出的产品。为此,建议国内有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分享】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多款产品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7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原产于中国的“LASER1 LED”牌激光指示器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西班牙。该激光指示器的货品编码为:0513,条形码编码为:8400000005135。由于该激光器的等级为3A级,因此即使距离很远,该激光器仍可能对使用者及其他人的眼睛(尤其是视网膜和晶状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另外,该激光器的标签不符合标准,无安全使用的相关说明。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标准EN60865。目前,西班牙主管部门已下令将该商品撤出市场。2007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原产于中国的“Wonderful life”牌的数款长颈热水瓶和热水壶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意大利。该长颈热水瓶的Art编码分别为:011673CF60、011679CF24、011675CF36、011678CF24、011672CF60、011676CF24、011674CF48、013692CF24和013693CF48;该热水壶的Art编码分别为:011681CF36、011682CF24、013695CF12、013696CF12、013698CF24和013694CF24。该商品的保护层如发生破裂,其制作材料--石棉纤维将挥发且极易被人体吸入,有使消费者致癌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关于限制危险物质使用和经营的指令》(76/769/EEC)的相关规定。目前,意大利主管部门已下令将该商品撤出市场。2007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原产于中国的婴幼儿围兜和手镯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法国,该产品的型号为3283111703696;Ref.码编码为:60398、70692和70369;该手镯是用布料制成,且装饰有一个可以发声的白色牛头;以白色透明塑料袋包装。在检测实验中,该产品上的小部件正好塞住实验用的小部件气缸,如被婴幼儿吞食,有致其窒息的危险;另外,该产品的塑料包装袋的周长超出了380mm,且其平均厚度小于0.038mm。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玩具指令及欧盟的相关标准EN71-1。目前,法国主管部门已下令由进口商对该商品实施自愿性召回,并撤出市场。2007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原产于中国的“Pitzelpatz and friends”牌带吸盘的毛绒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法国。该玩具的型号为:70302,条形码编码为:4045455703027,NOZ编码为:5117708 99781。由于该玩具(适于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玩耍)上的小部件仅用90N的力就可能与主体分离,且在检测实验中,其正好塞住实验用的小部件气缸,如被婴幼儿吞食,有致其窒息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玩具指令及欧盟的相关标准EN71-1。目前,法国主管部门已下令禁止销售该商品,并由进口商对该商品实施召回。2007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原产于中国的快乐龙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立陶宛。该玩具的货品编码为:500,重量为:184g,规格为:115mm×150mm×170mm。由于该玩具的边缘锋利,有致儿童受伤的危险;同时,该玩具未通过拉力测试,且在检测实验中,该玩具上的小部件正好塞住实验用的小部件气缸,如被儿童吞食,有致其窒息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玩具指令及欧盟的相关标准EN71-1。目前,立陶宛主管部门已下令禁止销售该商品,并将该商品撤出市场。为此,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建议国内有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欧盟对中国产某系带款男鞋发出消费者警告

    2011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男鞋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保加利亚。此次通报的男鞋为黑色系带款。 由于该男鞋中二甲基甲酰胺的含量达85.6%,存在致使用者化学过敏的危险。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可致使人体皮肤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物质,且根据欧盟2009/251/EC号指令该物质禁止在消费产品中使用。 目前,保加利亚主管部门已下令将该商品撤出市场。

  • 【转帖】欧盟对中国产橡皮发出消费者警告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img]http://www.cacs.gov.cn/images/upload/2008-07/2008-w28_10-1f.jpg[/img]2008年7月18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橡皮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匈牙利。此次通报的橡皮为3支装、冰激凌形状,规格为5.5cm×3cm×1cm,条形码编码为85000358181043;产品的外包装上贴有标签和CE标识。由于该橡皮中邻苯二甲酸二乙基乙酯的含量高达29%,远超欧盟的最大限值0.1%,有致儿童化学中毒的危险。目前,匈牙利主管部门已下令将该商品撤出市场。为此,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建议国内有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原创】欧盟对中国产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9年10月16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产自中国的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英国。此次通报涉及的锂电池序列号范围系PBI23456773500161至PBI23456774303460,主要应用在Advent and EiSystem系列笔记本上。 通报原因是由于该产品存在过热的问题,因此可能引发火灾或烧伤使用者,而且还可能导致电池外壳脱落,至通报时已经有5起事故报告。目前,进口商已经将该产品撤出市场,并从消费者手中召回已售出的产品。 专家称,按规定,出口的锂电池必须持有由具备民航总局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UN38.3测设合格的报告才能运输。所谓UN38.3测试是指联合国针对危险品专门制定的标准,即要求每个品种的锂电池要进行冲击、碰撞、振动、热测试、外短路、过充电、强制放电、高空环境模拟这8种测试。通过此项测试后,可极大程度地排除安全隐患,保证锂电池的正常使用。 专家就此也提醒广大国内有关锂电池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到权威的具有国际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做相关测试,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更能够协助企业顺利进入国外市场。

  • 【原创】欧盟对中国产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9年10月16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产自中国的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英国。此次通报涉及的锂电池序列号范围系PBI23456773500161至PBI23456774303460,主要应用在Advent and EiSystem系列笔记本上。 通报原因是由于该产品存在过热的问题,因此可能引发火灾或烧伤使用者,而且还可能导致电池外壳脱落,至通报时已经有5起事故报告。目前,进口商已经将该产品撤出市场,并从消费者手中召回已售出的产品。 为了解更多相关情况,笔者迅速通过其热线电话,400-819-5688联系到了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测试集团的锂电池检测专家,咨询了中国出口锂电池安全情况。 测试集团专家称,按规定,出口的锂电池必须持有由具备民航总局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UN38.3测设合格的报告才能运输。所谓UN38.3测试是指联合国针对危险品专门制定的标准,即要求每个品种的锂电池要进行冲击、碰撞、振动、热测试、外短路、过充电、强制放电、高空环境模拟这8种测试。通过此项测试后,可极大程度地排除安全隐患,保证锂电池的正常使用。 测试集团专家就此也提醒广大国内有关锂电池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到权威的具有国际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做相关测试,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更能够协助企业顺利进入国外市场。

  • 【分享】欧盟对中国产音乐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

    2011年6月10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音乐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西班牙。该音乐玩具为旋转木马形状,且其上安有小灯;该玩具的款式/型号编码为27489,条形码编码为8412842274891。 由于该玩具极易破裂,而致小部件暴露于外部,一旦儿童吞食,有致其窒息的危险。此外,该玩具中带电元件的保护性外皮太脆弱,存在致儿童触电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玩具安全指令以及欧盟的相关标准EN71和EN62115。 目前,西班牙主管机构已下令将该商品撤出市场。

  • 【原创】欧盟对中国产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9年10月16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产自中国的锂电池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英国。此次通报涉及的锂电池序列号范围系PBI23456773500161至PBI23456774303460,主要应用在Advent and EiSystem系列笔记本上。 通报原因是由于该产品存在过热的问题,因此可能引发火灾或烧伤使用者,而且还可能导致电池外壳脱落,至通报时已经有5起事故报告。目前,进口商已经将该产品撤出市场,并从消费者手中召回已售出的产品。 锂电池检测专家,咨询了中国出口锂电池安全情况。 专家称,按规定,出口的锂电池必须持有由具备民航总局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UN38.3测设合格的报告才能运输。所谓UN38.3测试是指联合国针对危险品专门制定的标准,即要求每个品种的锂电池要进行冲击、碰撞、振动、热测试、外短路、过充电、强制放电、高空环境模拟这8种测试。通过此项测试后,可极大程度地排除安全隐患,保证锂电池的正常使用。 专家就此也提醒广大国内有关锂电池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到权威的具有国际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做相关测试,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更能够协助企业顺利进入国外市场。

  • 【转帖】欧盟对中国产“AHM”塑料玩具飞机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8年3月14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AHM”塑料玩具飞机,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奥地利。此次通报的塑料飞机的产品型号为Article No 716。 此次通报的玩具为多种颜色的“AHM”塑料直升飞机,装有糖果的驾驶舱的窗户可打开。飞机底部带有卷形装置,外侧装有按压式制动装置及3个轮子,尾部有附有1个黑色的小圆柱形配件。 该玩具飞机的小配件易脱落,如被儿童误食,有致其窒息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玩具指令》及相关标准EN71。 目前,奥地利主管部门已下令将该商品撤出市场。 为此,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建议国内有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 【分享】欧盟对中国产“Seagull”牌童装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8年8月1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Seagull”牌带帽童装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匈牙利。该童装的款式/型号为6 Segu 955和CSQ-955,条形码编码为545321692和7000074921754。由于该童装的帽绳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标准,如被儿童缠绕于颈部,有致其窒息的危险;同时,该童装上胶粘的亮片极易与主体分离,且正好塞住试验用的小部件汽缸,如被儿童吞食,也存在致其窒息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标准EN14682。目前,匈牙利主管部门已下令将该商品撤出市场并召回。为此,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建议国内有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分享】欧盟对中国产套装塑料玩具汽车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8年8月1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套装塑料玩具汽车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捷克。此次通报的玩具汽车为8只装,款式/型号编码为No.526-8p,EAN码编码为8713145152689。 由于该套装玩具汽车中,绿、黄两种颜色的小车铅含量分别高达375mg/kg和433mg/kg,远高于欧盟的最大限值90mg/kg,且黄色小车中铬含量也高达97.9mg/kg(欧盟的最大限值为80mg/kg),有致儿童化学中毒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玩具指令以及欧盟的相关标准EN71。 目前,捷克主管部门已下令禁止销售该商品。

  • 【分享】20080801欧盟对中国产套装塑料玩具汽车发出消费者警告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2008年8月1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套装塑料玩具汽车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捷克。此次通报的玩具汽车为8只装,款式/型号编码为No.526-8p,EAN码编码为8713145152689。由于该套装玩具汽车中,绿、黄两种颜色的小车铅含量分别高达375mg/kg和433mg/kg,远高于欧盟的最大限值90mg/kg,且黄色小车中铬含量也高达97.9mg/kg(欧盟的最大限值为80mg/kg),有致儿童化学中毒的危险。该产品不符合欧盟的玩具指令以及欧盟的相关标准EN71。目前,捷克主管部门已下令禁止销售该商品。  为此,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建议国内有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分享】欧盟对中国产婴儿鞋含六价铬溶度过高发出消费者警告

    2011年2月2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C&A”牌婴儿鞋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德国。此次通报的婴儿鞋共有5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米色、紫色、褐色和粉色,且鞋头印有不同的图案,由于该婴儿鞋中含有六价铬,且浓度分别达到3~51mg/kg,直接与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目前,分销商已自愿对该商品采取撤出市场和召回措施,建议国内有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功效牙膏不公开临床报告被疑忽悠消费者

    牙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新口气的普通型牙膏,另一类是能减轻某些口腔问题的功效型牙膏。2008年9月1日生效的《功效型牙膏》标准规定,功效型牙膏必须由口腔医学机构出具的功效验证报告为依据。换言之,功效牙膏要宣传功效,必须公开其临床试验报告。  可是,目前市场上一些热卖的功效牙膏却在包装上找不到临床试验的任何信息。互联网搜索也只能找到个别厂家公开的《功效临床验证报告》。  2009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指南称,功效型牙膏按QB2966《功效型牙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由此可见,没有功效临床试验报告为依据,功效型牙膏宣传功效,涉嫌虚假宣传,涉嫌欺骗消费者。那么,厂家为何不公开其临床试验报告呢?  据业内人士披露,一些牙膏企业明知其产品没有功效,根本不可能进行功效医学临床试验;但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就编造虚假的功效进行“忽悠”。  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可要求商家出示厂家的医学临床试验报告。执法部门应依法查处没有医学试验为依据的所谓“功效牙膏”。  有专家呼吁,牙膏企业必须公开其产品的《功效临床试验报告》和《安全性能试验报告》等资料,以通过口腔医学验证的功效为依据,如实进行宣传。只有这样,“功效牙膏”无功效的乱象才能杜绝,市场才能净化;倡导多年的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在牙膏行业才能实现。

  • 【转帖】EN 71-1草案修正:警告要求的修改

    [color=#DC143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了一份EN 71-1关于玩具警告要求的修改提议。经过内部讨论之后,该提议已被提交至国家标准委员会进行投票。投票结果预计将于2009年2月公布。如果修正案被通过,它将于2009年中期发布。另外,该修正案在欧盟委员会于欧盟公报发布之后,要与欧盟玩具指令一致才能成为相应标准。[/color][size=4][color=#00008B]⇒ 为何要修改警告要求目前的警告要求的措词在标准全文中并不一致。在当前标准中,对警告条款应该出现在何处可能存在误解。有些信息必须是在销售时就能被消费者看得到,其它信息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的。⇒ 提议要求“警告!不适合36 个月以下儿童……”的特殊危险举例:下列例子可作为指定和说明最小年龄:• “警告!不适合36个月以下儿童。有窒息危险”• “警告!不适合36个月以下儿童。有窒息危险”• “警告!不适合36个月以下儿童。有勒颈窒息危险”当存在不止一种危险时,必须至少说明主要的危险。标志说明:“警告!不适合36个月以下儿童……”目前,该标志并未列入EN 71-1,而是列入了EN 71-6。为了方便起见,该标志要求将写入EN 71-1,而EN71-6将被废止。摇摆木马:座位高度超过600毫米的摇摆木马必须有警告:“警告!小心跌落。请勿让36个月以下儿童自行坐上或玩耍。”[/color][/size]转自:SGS网

  • 【转帖】“防蛀、加钙”说法欠科学 牙膏广告误导消费者

    “防蛀”“加钙”说法欠科学 不少牙膏广告误导消费者   不少牙膏广告宣称自己“防蛀”、“加钙”,但在3日一次“口腔健康与和谐消费”论坛上,与会的数十位权威口腔医学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口腔护理的首要任务不是防蛀,而是预防牙周病;牙齿上被酸腐蚀掉的钙也无法通过“加钙”牙膏补回去。不少牙膏广告在误导消费者。[color=red]【由于该附件或图片违规,已被版主删除】[/color]图表:护牙的14个误区

  • 消费者引领行业走向?换个角度:中国消费者与西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对比

    如果消费客户追求低价格和质量过得去的产品,这个行业会进步吗?1.你购买产品时对供应商进行评定吗?你对供应商的质控数据和原始数据的管理了解吗?对供应商的质量理念和服务理念了解吗2.产品的质量批次稳定性对你实验重要吗?这个月购买的产品过得去,下个月的购买产品过不去,难道再换一下过去了,你就认可这样的产品吗?3.低价格对你的实验成本真得很重要吗?实验的失败和找不到实验失败的原因和时间成本,这样的成本想过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影响整个行业的进步,不知大家认可吗?我们国产的产品为什么与进口的产品有差距,这与我们国家消费用户与西方国家的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的差距有关系吗?

  • 【讨论】消费者!警惕环境污染治理的欺骗

    国室内环保商机巨大,这些年来象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公司已有数千家,据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公司,由于受到生产商和贴牌商的欺骗,盲目的加盟并购进了许多不合格的除甲醛产品,使很多室内环境检测治理公司无法正常开展市场,造成许多产品积压,为了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在当地市场上欺骗消费者,甚至承诺消费者“先治理、后付款”或以低价来引诱,这些产品根本无法将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祛除,在给消费者上门治理服务时,用伪劣甲醛检测仪和试管,在给消费者室内环境检测时,弄虚作假使室内环境污染严重超标,治理完后,就用装水的试管来检测室内环境污染,以达到治理环境污染检测达标,欺骗消费者。 室内环境专家告诉我们,室内装修污染其主要污染源,是装修使用的各种油漆、板材、家具中等释放出来的甲醛等有害异味,所以要警惕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的欺骗,上门治理服务所谓的承诺行为,同时期盼国家权威部整顿规范市场。

  • “美白牙膏门”:消费者为什么等不来权威检测结果?

    3.0%(以存在或释放的H2O2计),产品质量责任者应提供产品安全的相关数据;牙膏中无机亚硫酸盐类和亚硫酸氢钠盐类最大允许使用浓度0.2%(以游离SO2计)。  另外,在GB 22115-2008中表5 牙膏中许用防腐剂第28栏“无机亚硫酸盐类和亚硫酸氢钠盐类”规定:牙膏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0.2%(以游离SO2计)。  但记者注意到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5月3日《关于牙膏中美白成分安全性的说明》提到:“亚硫酸盐实际上是强制性国标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中明确的禁用物质。”  对此,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解释称: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中对亚硫酸盐的表述并无冲突。根据该标准的规定,亚硫酸盐不能作为组分(即行业中通常说的活性成分)添加,但是可以作为防腐剂添加。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采访回复中表示,GB 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对亚硫酸盐、过氧化氢的使用限量和限制都有明确详细的要求,这两种成分按标准规定是允许存在的,普通消费者在合理正常使用合格牙膏的情况下理应不会对人体牙齿造成危害。  我们的美白牙膏还安全吗?  记者了解到,亚硫酸盐是一类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漂白、防腐、抗菌等作用。人体摄入少量亚硫酸盐时不会有明显危害,但1天摄入4克至6克可能造成胃肠障碍并引起腹泻,若慢性中毒则可引起头疼,肾脏障碍,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减少等症状。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氧化作用,吞食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如今市面上的美白牙膏林林总总,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统计美白牙膏在我国占约30%的市场份额。即使牙膏中允许存在亚硫酸盐、过氧化氢成分,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大疑问还在于我们的美白牙膏还安全吗?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称,此次事件发生后,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对产品中的过氧化氢进行了检测,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而亚硫酸盐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近期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已经会同广州市质检院积极研究制定亚硫酸盐在牙膏中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美白牙膏的这些成分含量究竟是否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人体有无危害,相关职能部门却仍然意见不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处处长胡振洲告诉记者:由于这些牙膏产品的生产企业都不在广西,目前广西质监无法从企业生产领域进行监管;若市场上的美白牙膏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主要也应该由工商部门进行抽样送检、发布结果并采取措施。  广西壮自治区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徐可告诉记者,判定某一特定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必须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目前多采用GBT2828.4-200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消费者自行购买送检得出的结果都不具备科学性和说服力。  “目前只是媒体质疑较多,截至目前我们既没有接到消费者关于美白牙膏问题的投诉,也没有接到上级要求抽样送检的指令。眼下我们就是密切关注并畅通投诉渠道,并加强与其他监管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徐可说,“牙膏生产才是源头,实际上到今天,这次事件最缺的就是一个权威的检测结果。”——转载于互联网

  • 【简讯】多数欧盟消费者主张对酒类商品附加警示信息

    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14日公布的调查显示,近80%的欧盟消费者支持在酒类商品包装和广告中附加警示信息,以提醒孕妇和司机等特殊人群注意饮酒的危害。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一天公布的这份民意调查结果中,77%的消费者赞成对酒类商品实施类似香烟的警示标志措施, 提醒孕妇、年轻人和司机等群体注意饮酒的危害,以免损及健康或引发安全事故。 调查显示,欧盟男性饮酒的比例要高于女性。84%的男性受访者承认,在过去一年里曾经喝醉过,而女性的这一比例为68%。 这份调查还表明,提高酒类商品的价格将有助于减少年轻人酗酒现象。3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价格上涨25%,他们将会少买酒,受价格影响的年轻人比例则为44%。 据估计,欧盟平均每年有19.5万人死于饮酒过度或与饮酒有关。年轻人酗酒现象尤其严重。在年龄介于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中,19%的人通常都会喝得酩酊大醉。而在年龄介于15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每4起死亡事例中就有1起与过度饮酒有关。

  • 【分享】鲜榨果汁“潜规则”了多少消费者?

    鲜榨果汁“潜规则”了多少消费者?近一个月来,记者与武汉市工商、质监部门联合跟踪调查,发现该市酒楼鲜榨果汁行业令人瞠目的“潜规则”——大部分鲜榨果汁实为兑入了十余种添加剂而炮制的“杂交产品”。(1月4日楚天都市报)笔者2个月前曾出差武汉,和新朋好友多次在饭店消费过鲜榨果汁(木瓜汁、玉米汁等),因为其价格都在50元/扎左右,所以一直都以为它们肯定是现榨的纯天然果汁。 看了这个报道,实在令人气愤,搞半天鲜榨果汁里面不仅掺水,更可恨地是还勾兑了十余种色素(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糖精、酸度调节剂、安赛蜜、香精、苯甲酸钠、等添加剂,水果味道都是人工合成的。无良商家的鲜榨果汁“潜规则”了多少消费者?这种杂交的鲜榨果汁是否有毒,和标准差距多远?谁能尽快告诉我们。众所周知,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和三聚氰胺鸡蛋等问题食品震惊全国,政府曾三令五申加强食品安全。可这些丧了良心的酒楼、饭店竟致国家法规之不顾,仍然在食品中掺假使坏,蒙骗消费者。这不仅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当资本的利润能达到100%,它就无所不为,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而且也表明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新春佳节日益临近,酒店餐饮消费也渐渐迎来高峰。武汉市工商、质监部门联合跟踪调查具有普遍意义和警示作用。武汉还有多少家酒楼、饭店的鲜榨果汁在“潜规则”消费者?全国其他城市又有多少家酒楼、饭店的鲜榨果汁在“潜规则”消费者?消费者不是万能鉴别专家,希望由纳税人供养的政府职能人员好好管一管,让我们过年吃得放心。(责任编辑:李清)http://star.news.sohu.com/20090105/n261567658.shtml

  • 消费者不必闻"香"色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越来越喜爱食用快捷方便的加工食品和休闲食品,包括各种肉类罐头食品、方面便、膨化食品等,尤其喜欢这些食品的香咸口味。这些香咸口味只有通过添加食品香精才能实现。  而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往往又都有咸味食品香精的影子。两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滴香”事件,使人们对咸味香精依然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认识误区,甚至陷入到了闻添加剂而色变的恐慌之中。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味精、鸡精这些常用的调味品,很少有人听到香精或者香料,咸味香精这个名字就更少听说了。高级食品安全师、波顿香料有限公司法规部经理钟巧霞说,香料一般是指可以作为“香”来使用的原料物质,一般都具有挥发性和扩散性,让人嗅到后,感到十分愉悦舒适。香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香料混合、复配使用。而香精是为了适应人们的喜好,根据不同加香产品的要求,把多种香料调配成具有一定香型或香气、香味的混合物。  那么味精、鸡精和香精香料有什么不一样?波顿香料有限公司咸味香精事业部总经理张春璟表示,大家所熟知的味精和鸡精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到。味精和鸡精是属于食品,而香精、香料则属于食品添加剂,鸡精里面会有香精的成份,有重组的关系。  张春璟说,香精香料的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北宋时期著作《天香传》中就写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在距今5000余年的炎黄时代,已将芳香植物用于日常生活。夏商周时期有记载:“纣烧铅锡作粉”;春秋时代左丘明著《国语》中载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名句。古今中外的人们,早就从生产、生活中发现、认识到香精香料的作用与重要性,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又应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比如民间一直保留着用鲜花制花茶,以桂花作桂花糕的习俗,这里面的花就是一种香料香精的作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香精香料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的各个方面,比如香水、化妆品,洗衣加香,车内香水以及各种食品中,都有香精香料的影子。 钟巧霞说,其实咸味香精是在食品行业中的一个普遍叫法,它的概念主要对应于咸味食品,咸味香精就是能给大家带来鲜、咸、香的一些调香、调味感受的一类香精的统称。她表示,咸味香精是食品行业里一个比较普遍叫法,它的概念主要对应于咸味食品来说,咸味香精就是能给大家带来鲜、咸、香的一些调味香精的统称,比较通俗。  张春璟表示,咸味香精主要区别于甜味香精,比如饮料、果冻类似的产品。咸味香精主要用于肉制品类、速冻食品、休闲膨化类食品,吃起来有点咸的东西,就是用的咸味香精,用来加强咸味的味蕾感觉。 张春璟认为,由于这个行业比较偏门,大家不是很了解。咸味香精主要来源于一些猪、羊、鸡一些肉类的骨架,通过萃取的方式提取出来,绝对不是化学合成物,比如猪肉香精,用的原料也是猪肉。她说,给大家强调这个概念非常有必要,香精绝对不是化学合成剂,而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  张春璟说,咸味香精成份上主要分为三大块:一个是食品的热反映香料,第二个是食品辅料,第三个是食用的香料。其中,热反映香料是猪、牛、羊、鸡、鱼肉的骨架。  近些年来,各种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往往又都有咸味食品香精的影子。两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滴香”事件,虽然卫生部称按标准使用对人体无害,但人们对咸味香精依然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认识误区,甚至陷入到了闻添加剂而色变的恐慌之中。  张春璟表示,“一滴香”其实就是咸味香精。一滴香如果按照标准使用的话,对于人体是无害的。张春璟说,从香精角度来讲,安全性主要控制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有适当的添加量,作为咸味香精这个行当,它的添加量一般控制在0.1%到0.8%之间;第二,在合理的保质期内,保质期很重要,如果超过保质期的话也不行。为什么普通消费者谈到“一滴香”就色变,因为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这么小的添加量是很难界定的,一旦用大就会适得其反。当时一滴香会起到这么大的反应,是在餐饮过程中没有把握好量度,所以,一般普通消费者我们不建议食用。  消费者现在为什么会闻添加剂而色变?钟巧霞说,其实这个问题源于消费者对于添加剂的误解,以及对于食品安全的疑虑。钟巧霞表示,影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原材料,第二是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三个方面是使用量。企业一定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来生产。国家现在对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进行整顿,目的就是要把企业正规化,生产正规化,规范化,不然食品的安全的路会走得很长。  张春璟说,作为食品企业来讲,一定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香精。正规厂家的,包括标识各方面都会比较明确。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如果生活当中确实要自己去使用香精,钟巧霞建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必须购买正规厂家的,看有没有QS标志。QS是生产许可证的一个标志,如果没有一定不能使用。第二,看产品的标签里面有没有食品添加剂推荐的使用量,如果是没有的话也不建议使用。第三,香精的使用量一般都非常的小,在千分之八以内,一般的消费者很难精确的使用,所以我们建议是不要轻易自己去用,确实是要用希望认真的去读标签,严格的把握好添加剂的使用量。 味食品香精与复合调味料的区别是什么?张春璟说,首先其定义不同:咸味食品香精是由热反应香料、食品香料化合物、香辛料( 或其提取物) 等香味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食用载体和/或其他食品添加剂构成的混合物。复合调味料是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配制,经特殊加工而成的调味料。  第二,原料不同:复合调味料是以调味品为基础的混合物,咸味食品香精所用的主要原料食用香料、天然香味复合物、氨基酸、还原糖、维生素等均不属于调味品,显然不能作为复合调味品的原料。对于某些复合调味品来说,咸味食品香精可以作为其辅料,但不能直接使用食用香料。  第三,用途不同:咸味食品香精用于食品加工,一般不直接食用,复合调味料是终端产品,直接用于食品。  有消费者说,现在市场上咸味香精都是当调味品来卖。钟巧霞表示,这是属于违规的行为。咸味香精不能当调味品来卖,这一定不能够混淆,从厂家来讲,咸味香精是需要商业许可证,跟调味品所需要的许可证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市场上卖的时候,不能拿香精当做调味品来卖,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钟巧霞说,原则上来说,食品用咸味香精是可以直接用于餐饮业,与工业食品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其实全世界的餐饮业已经很早就直接在使用某些食品香料或者是其他的食品添加剂,比如说像香味料,但是从操作的层面上来说,对于大多数的香精香料来讲,餐饮业的直接使用确实是有难度的,量不好控制,还有一个就是争议最多的就是向消费者如何明示的问题。  钟巧霞说,工业食品是有一个标签的成份表,餐饮事业做不到这一点。从管理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应该把食用香料香精配置成调味品以后再用于食品当中的食用,既方便管理消费者也容易去接受,又不影响这个香精厂家的生产。这也是目前餐饮业使用食品用香精香料的基本的现状,也是需要更加进一步规范。

  • 【讨论】你知道食品--警告标签吗?

    近日,来自欧盟的消息称:  截止本周二,欧盟的大部分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必须张贴警告标签,这些标签声明:这类食品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和注意力造成不良影响。在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SPI)于本月初所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已对目前普遍使用的人造食用色素的相关风险做了说明。这些人造色素在美国比在欧洲使用的更为普遍,CSPI希望欧盟保护消费者的此项举措能促使美国FDA也采取行动。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人造食品用色素就被怀疑能造成儿童的行为问题,近来的研究则加强了这种联系。由于人造食用色素比天然色素便宜,所以美国大多数公司都使用的由原油加工而来的色素。   芬达汽水在英国使用的南瓜和胡萝卜提取物中的天然色素,而在美国用的是40号红色和6号黄色色素。麦当劳的草莓圣代,在英国使用草莓上色,而在美国使用的是40号红色色素上色。  据悉澳大利亚也正在考虑出台一项关于在其境内销售含有有害人造食用色素食品的禁令。 那么,我国的现状又是怎样呢?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 【转帖】“白象”?“白家”?到底谁在忽悠消费者?

    “白象”?“白家”?到底谁在忽悠消费者? 人民网2月19日电 (记者 孙杰)去年炒得沸沸扬扬的“白家”和“白象”商标纠纷事件,似乎并没有因为有了审判结果就宣布终结,该事件反而愈演愈烈,双方各有说辞,消费者真假难辨。到底谁在无端炒作?到底是谁在侵权?到底是谁在忽悠消费者?  有意思的是,昨天白象食品集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宣布历时两年的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商标侵权第一案以“白象”获得胜利告终。而白家得知白象的举动后,随机发布“严正”声明,反驳白象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并表示对于河南高院二审判决的结果,该公司将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申诉,要求重新审理。   究竟谁在侵权   其实,双方的商标之争所诉讼的并非一回事。白家粉丝与白象公司之间的纠纷始于2007年。  最开始,是因为2007年7月左右,一直生产方便面的白象公司推出“白象”牌方便粉丝,这自然与一直生产方便粉丝的白家叫上了板。其实市场竞争这本来无可厚非,但白家认为白象新推出的10余款方便粉丝的外包装均与自家的外包装十分相近,在市场上误导了消费者。因此2007年10月在山东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白象公司提起“侵犯外观专利权”的法律诉讼,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对白象公司的“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诉讼。   那么白家告白象,怎么又被白象告了呢?原来,白家告了白象之后,白象于2007年10月正式向郑州市人民法院提起白家侵犯商标专用权诉讼,也就是说,白象品牌早于白家,但白家显然是模仿了白象的商标,因此2008年1月31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四川白家构成商标侵权。在商标侵权的纠纷中,白象胜出。   对于这一点,白家粉丝的负责人也承认,白家确实在商标纠纷中落败,但该公司辩解:竖版商标已经弃用,横板商标拥有商标专用权。   叙述到这,我们也就能理出一个脉络了。也就是白家的商标侵权在先,但反咬白象一口,诉其方便粉丝的外包装侵权;而白家随即反击,再反咬白家一口,追踪溯源告其原本商标就侵权。   白象眼中的白家:靠“打劫”起家   众所周知,只有讲究商业道德、遵守市场规则,才能创造和谐稳定的市场。但是,白象和白家是怎么做的呢?  白象向媒体表示:白家“贼喊捉贼的招数由来已久,是其起家的手段”。   为什么?白象透露:“白家原来是一家广告公司,对方便粉丝一点不懂,更善于的是炒作。”8年前,面对光友创造出的良好的方便粉丝市场,白家眼馋了。经过前期的筹划,白家完成了成都各大超市、卖场的全部铺货,出道半年销售额轻松突破了4000万元,赶上了光友三年才走完的路。  随后“白家”又针对光友的“无明矾”下了阴招,居然通过媒体来谣传光友产品含有明矾。让光友深陷无端而漫长的官司中,等到两年后真相大白时,光友已元气大伤。   白象方面揭露,2006年5月14日,白家食品在成都以“大揭行业黑幕”为名,借势当时风头正健的非油炸第一品牌五谷道场的“拒绝油炸,留住健康”广告诉求,发起“拒绝油炸,捍卫健康——全国百万消费者签名活动”,开展以两袋白家方便粉丝兑换一袋方便面的活动,纵容不明真相的群众将方便面现场扔进垃圾桶里,公然诽谤和挑衅行业发展秩序,践踏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  白家眼中的白象:恶意竞争   白家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白象将如上事件揭露后,白家申诉到:两家企业,一家做方便粉丝,一家做方便面,近8年来相安无事,各自发展,但因为白象公司以一种涉嫌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进入方便粉丝市场而引发系列诉讼。白家辩称:“到底是谁在误导消费者,到底是谁在侵权,到底是谁在搞不正当竞争,到底是谁在恶意不实炒作,实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白家、白象所谓商标之争,说到底是市场之争!”  同时,白家表示:对于白象在北京召开新闻会“涉嫌误导媒体,混淆视听”,该公司将密切注视,一旦有损该公司声誉,将立即诉诸法律。   记者手记:到底谁在忽悠消费者?   白象和白家到底谁在撒谎?到底谁在搅乱市场?到底谁再利用媒体忽悠消费者?也许很多消费者从事件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但无论是谁对谁错,这样的竞争方式,这样的互相诋毁,都是不可取的,也是对消费者极不负责任的。消费者需要的是食品质量安全,企业的诚信经营,市场的有序竞争。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企业想恶意炒作,故意借媒体混淆视听,达到非正当竞争的目的,早晚都将被市场淘汰。

  • 【转帖】雨润食品回应消费者质疑 散户采购引瘦肉精事件?

    午餐肉”事件的发生,令一向声誉良好的雨润食品,前所未有地经受着大众对其质量的“拷问”。尽管雨润食品对外发布“《诚告消费者书》,表态称受影响产品已悉数召回,但消费者对于事件发生原因及后续影响仍心存疑虑。  “雨润如此大的肉制品加工公司,生产的一批次午餐肉只有100多箱?”“瘦肉精事件涉及原料采购,是否只有阜阳工厂的该批午餐肉受到影响?”对此,雨润食品香港上市公司上周接受本报采访,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正面回应。  疑团1 问题产品只有100多箱?  上周雨润食品“午餐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迅速做出反应,于第二日对外发布了一份《诚告消费者书》。南京雨润食品在该份对外声明中表示,公司已找出或追查出约115箱(每箱24罐)受影响产品,并表示已经将该批次问题产品全部召回。雨润食品承诺,这些产品没有销售给消费者。  作为国内肉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雨润食品的这一说法显然未能令消费者完全放心。有消费者即表示质疑,雨润食品如此大规模,这批原料生产的产品是否只有午餐肉,还有没有其他产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雨润如何完成排查并悉数召回?有没有其他产品流入市场?这些都是雨润在其声明中未对外公布的。有关这些问题,雨润集团的香港上市公司雨润食品上周通过其公关公司对本报作出回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先生表示,雨润食品在国内有上下游不同的产业,其中下游产品主要包括高温产品和低温产品。李先生称,雨润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低温产品,而午餐肉属于高温产品,其原料是用一种叫做“8∶2碎肉”制成,且该种原料只能用于午餐肉的生产。  李先生还表示,因这些产品还停留在批发渠道且数量较少,所以可以迅速全部召回。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也了解到,2008年,雨润食品在深加工肉制品业务中,低温产品的营业额为26.44亿元港币,占深加工收入的89.8%,高温肉制品的营业额为3.02亿元港币,占深加工收入的10.2%。  疑团2 “瘦肉精”仅限阜阳工厂?  有关此次瘦肉精事件的原因,雨润食品对外表示,是因雨润当地生产工厂向一家小型加工厂采购原料所致。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曾表示,瘦肉精的使用,已经是和三聚氰氨、三鹿奶粉一样,使用了高科技,不仅仅是瘦肉精加在饲料里,加在饲料里农业部门一查就可以查到,现在的瘦肉精已经可以撒在猪睡觉的草上,通过皮肤吸收。  专家的这一说法,立即引发消费者的对“午餐肉”事件影响的质疑。既然雨润阜阳工厂因采购陷入瘦肉精事件,即说明其采购系统出现问题。这就难保雨润的其他工厂会受原料影响,也与瘦肉精“沾上边”。  对此,雨润食品公关公司的李先生作出回应称,雨润除下游深加工肉制品业务外,同时上游也有生猪屠宰业务。“雨润食品七成以上的肉制品加工原料都是来自集团本身的屠宰场,这部分业务原材料的采购多与大型、固定的肉类供应商合作,因此可以避免瘦肉精等质量问题。”李先生称,雨润在东北、华北一带皆拥有自己的屠宰场,但在阜阳以及广东一带却没有。  这是否就意味着,雨润另外那三成非自身屠宰场提供的肉制品原料,“安全系数”要远低于自产原料,容易引发诸如“午餐肉”事件的食品安全问题?李先生回应,部分肉制品原料可能采购自散户,而这些散户的饲养中的确是有更高的可能使用瘦肉精。  “不过,现在雨润食品已经加强监管,产品和原料都会重复检验确保不含瘦肉精,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雨润食品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向记者表示。

  • 【讨论】“奶粉哥”是消费者对监管的无奈嘲讽

    妻子怀孕,对于“准爸爸”来说,是件令人高兴的喜事,但在奶粉危机的今天,让孩子吃上安全的奶粉却成为最为纠结的事,于是,一位“奶粉哥”横空出世了——吃遍海内外各大小品牌奶粉,从散装的到精装的,从便宜的到贵的,吃得身上一股奶牛的味道。  奶粉不安全,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孩子变成“大头娃娃”,这是任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痛苦”,本来,奶粉有没有问题,消费者根本不用管,因为有监管部门管着,我们放心购买就行了,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奶粉是否安全,完全需要消费者炼成火眼金睛,需要凭自己的勇气和运气去挑选,即便是电视广告给你的建议,往往也是个陷阱,只是让你成为“冤大头”。  其实,成人吃奶粉,是极不合适的,可能还会导致乳房发育等性征变化,但对于“奶粉哥”来说,肯定是不在乎的,与其让自己的宝宝当“小白鼠”,还不如辛苦自己。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火锅八成以上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料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对此,质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太多了,他们也无法明确告知记者这些产品究竟能否食用。工商部门表示,对于市场在售的商品,只要不是三无产品,他们就视同合格。监管如此不作为,表现得如此迟钝,如何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一边是监管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弱,一边是有毒食品越来越多,这迫使消费者必须提高“自护”能力,对此,媒体也是不遗余力地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在培养消费者的“眼睛辨识能力”上下足功夫,这使得消费者受益匪浅,然而,辨识食品是否有毒的能力提高,是多么无奈的事,这意味着纳税人的钱被白白糟蹋了。监管部门何时才能强大起来,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这样的问号难道永远是一个“问号”?背景:奶粉哥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再让人们忧心,今年的“奶粉致婴儿性早熟事件”虽然已经被卫生部证实并无依据,但很多群众仍然不太放心。近日,一个名为“叫我蛋疼的奶粉生涯”在网络迅速走红,发帖人被网友们称为“奶粉哥”。他自称妻子怀孕后,担心今后孩子吃的奶粉有问题,于是让他试吃各品牌奶粉,他拿奶粉当饭吃,并研究出了各种“雷人”吃法,引得很多网友“顶礼膜拜”。(12月19日 《新民晚报》)

  • 【分享】强力剖释——中国乳业如何重塑消费者信心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无疑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信息带来了巨大打击。而且,迄今为止这个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又多处再现三聚氰胺奶粉,加上前不久刚刚发生的圣元“性早熟”风波以及蒙牛“诽谤”事件等,再一次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即便官方明确表示“性早熟”事件与圣元奶粉无关,蒙牛也一再强调“诽谤事件属于员工个人行为”,但消费者尚未愈合的伤疤再一次被揭开,不得不对中国乳品企业颇为失望。中国质量协会与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的2010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液态奶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只有72.5分,低于2009年的76.2分,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乳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无疑是如何尽快恢复或重塑消费者的信心。下面,笔者围着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沉默不是金,责任才是金     说句实话,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发生危机事件,但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避免危机事件。尤其,当一个企业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企业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有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危机事件。因此,危机本身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解决危机事件中的企业态度和行为。  笔者认为,每一次危机事件都是一次检阅,它不仅考验你的态度,更要考验你的行为。事件过后,消费者的信心能否恢复,更多取决于企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表现。  然而,我们的企业往往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要么态度消极,要么行为不当,甚至想通过“沉默”来解决问题。尤其,面对蜂涌而至的媒体,他们最擅长说的一句话是:对不起,不可奉告。  两个孩子吵架了,其中一个保持沉默,也许是件好事;但在危机事件中保持沉默,却不是好事。这不仅让公众看不到你的态度,还给人感觉像是“默认”,更像是“销声匿迹”,会导致更大的危机。因此,笔者想说:“沉默”不是金,“责任”才是金,在每一次危机事件中,只有勇敢地负起“责任”的企业才能真正活下来,赢得消费者更大的信任。  不过,遗憾的是,每当危机事件袭来的时候,把“责任”真正做到位的企业却寥若晨星,多数企业都在找借口推卸责任,找缝隙逃离危机,把真正的法则抛在脑后。  2005年雀巢“碘超标”事件,本应该在发生之初就可以控制和解决。但由于雀巢公司当时的态度不积极,采取的行为不妥当,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也许,当时正如雀巢所说,碘超标对人体确实不会带来太大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但面对已经爆发的危机事件,这种“辩解”是毫无意义的,就算你有道理,也无济于事。更糟糕的是,当消费者要求退货时,雀巢居然表示:“对问题奶粉,目前尚不实行召回”,面对愤怒的消费者采用了“沉默”的态度。然而,后来事情一天比一天恶化,甚至上中央电视台,到了实在无法“沉默”的时候,雀巢公司相关负责人才露面,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宣布召回相关奶粉。而这个来之不易的道歉,自从事件发生即日起整整推迟了半个月。  可惜,对危机事件而言,沉默不是金,但时间是金,责任更是金,假如当时雀巢公司把这两个要素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也许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危机。5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让我们回头看雀巢奶粉,由于“碘超标”事件的影响,曾经位居中国奶粉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已经失去往日的风采,甚至被伊利、贝因美、雅士利、圣元等诸多本土品牌超越,至今难以翻身。

  • "美素丽儿"退赔难,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证?

    哪些条件下可提出退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消费者可以依法提出退赔要求:(1)所购买的玺乐天赋美素(美素丽儿)奶粉经相关部门调查、检测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2)所购买的玺乐天赋美素(美素丽儿)奶粉的经销商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或在奶粉经营中未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符合退赔条件的,可在奶粉购买处办理退赔(网上购买的消费者可与卖家或网站经营者协商退赔事宜),也可到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工商部门申投诉或直接到法院诉讼。提出退赔申请,需提供以下全部材料:(1)购买玺乐天赋美素(美素丽儿)奶粉的发票、收据、小票等原始购物凭证;(2)玺乐天赋美素(美素丽儿)奶粉的外包装;(3)消费者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联系方式。如果需要达到退赔的条件,消费者付出的估计比退回来的款项要多得多,我们买到假/劣/问题产品还是自能自认倒霉吗?

  • 【转帖】2008年消费者申诉十大热点

    【转帖】2008年消费者申诉十大热点

    2008年消费者申诉十大热点 手机问题最突出 发表时间:2009-03-15 0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四日电(记者 刘长忠)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今天披露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手机问题等被列为二○○八年消费者申诉十大热点。二○○八年度消费者申诉的热点,随着整个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八十九种商品消费和八十七种服务消费的类型中,手机问题成为消费者申诉的十大热点。十大申诉热点为:——手机问题突出,排在商品申诉的第一位,主要问题是质量和性能不稳定 售后服务人员素质低 手机配件质量问题多,电池待机时间与宣传不相符等。 ——服装和鞋申诉量大,分别居商品类申诉的第二位和第三位。消费者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服装衣领起毛、面料起球等 皮鞋断底、开胶 商家不履行“三包”责任,质次价高、牟取暴利等。——电信服务申诉居高不下,移动电信服务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擅自为用户开通短信服务或信息业务,取消难等 固定电信服务申诉的主要问题是资费不透明等。——家电维修服务不到位,申诉的主要问题是“三包”期内拒绝为消费者提供免费修理服务。——洗染服务索赔难,其申诉列服务类申诉第四位,消费者申诉的问题集中在部分洗染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洗衣设备,经营者衣物保管不当或因店铺倒闭导致衣物丢失等。——邮政服务满意度低,申诉增长幅度排在各类申诉第一位。——金银珠宝优劣难辨。消费者申诉的问题集中在宝石名称、质量标注错误或未标明,贵金属材料及含量标注错误或未标明等。——家用电器良莠不齐,其申诉主要集中在电视机、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等。——非现场购物纠纷解决难,申诉主要为邮购、互联网购物、电视购物等,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夸大商品性能和品质等。 ——预付款消费陷阱多,主要集中在美容卡、健身卡、汽车卡、洗浴卡等居民服务方面,主要问题是消费者未签定正式合同就盲目购买了会员卡,享受服务时却发现多了许多附加条件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