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鲜活农产品

仪器信息网鲜活农产品专题为您整合鲜活农产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鲜活农产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鲜活农产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鲜活农产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鲜活农产品话题讨论。

鲜活农产品相关的资讯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新升级
    民以食为天。无论置身繁华都市,还是深居山乡村野,世上的滋味在餐桌上千回百转。每一个制造和享用美食的人,体味着食物带来的幸福感,也希望有一日三餐的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四个最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今,吃饱已不再是难题,“食以安为先”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一些群众反映对吃的、喝的不放心:吃米要多淘、吃菜要多泡、吃瓜果要去皮,吃面少面味、吃肉少肉味、吃菜少菜味、吃蛋少蛋味… … 这些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品质越来越关注。保证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是最基本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生产环节到加工、消费环节,做好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三审稿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2006年制定的,2018年对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正。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时,建议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21年10月,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202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8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此次审议为三审。9月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摄影/许麟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社会公众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应全面体现“四个最严”的要求。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以下简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作以下修改:一是,在本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义中增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内容;二是,在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要求“确保严格实施”;三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中增加“储存、运输”农产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社会公众建议,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作以下修改:一是,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同时,还应当通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二是,增加规定,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不力、问题突出被约谈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三是,明确被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约谈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有的常委委员提出,应规范有关部门的履职行为,加强“双随机”抽查监管,提高执法效能。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时,采集样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明确建立健全随机抽查机制。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地方、社会公众提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应当从生产环节到加工、消费环节,做好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一是,食品生产者采购农产品等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查验许可证和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检验;二是,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协作机制,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有的常委委员和部门建议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内容,增强可操作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明确在承诺达标合格证中承诺:不使用禁用的农药兽药及其他化合物,使用的常规农药兽药残留不超标等。同时,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三审稿进行分组审议时,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农产品作为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建议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大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需要系统治理、溯源治理。近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办理了一系列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促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保护农产品产地,规范农产品生产,整治农产品包装、标识和销售中的违法行为,取得积极成效。”陈国民委员说,司法实践表明,有必要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协同增强法律的供给和法律保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于有关民生方面“急难愁盼”的大事要事,需采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治理方式。“国务院已经决定成立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这充分说明质量是底线、是红线、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需要最严密的监督和最严格的保护。具体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确确实实是民生大事,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涉及民生安全。”吕世明委员说,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的职能作用,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很好成效,也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保护农产品产地,规范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对小到包装标识、大到销售过程中的违法不良行为都采取了非常有力、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在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修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食品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以立法担当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生动体现。”李锐委员说,修订草案自2021年10月提交审议以来,修改历经了10个月,充分吸纳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和全过程管控措施,规范加强了相关监督管理措施,并且加大了处罚力度,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对于修订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表示,修改的内容主要包括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和标准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管控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五个方面。一是将农户纳入监管范围,明确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地方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负责;加强收储运环节监管,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者等的检测、合格证明查验等义务;针对出现的新业态和农产品销售的新形式,规定了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二是明确实行源头治理、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农产品品种的风险管理。同时,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内容,并确保严格实施。三是坚持源头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和评价制度,对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农产品生产者的内部质量控制;明确储存运输环节的监管要求,防止对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建立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追溯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责任可明晰。四是明确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健全随机抽查机制,并明确采集样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同时,强调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执法衔接,建立全程监督管理协作机制,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五是与食品安全法相衔接,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对做好行刑衔接作了规定。此外,考虑到我国国情、农情,对农户规定了较轻的处罚,既起到震慑作用,又兼顾农户的发展现状,引导农户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法律严格实施让农产品从田间“鲜”到餐桌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在法律实施中,需要注重与相关法律衔接起来,形成合力,不仅要保证在生产环节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安全农产品,还要保证在储存、运输、交易、加工等环节的绝对安全,强化从田间地头到百姓最终消费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大量的调查研究中,我看需要集中力量抓好3个环节。”吉炳轩副委员长说,第一个是生产环节。主要是4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一是污染问题,包括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危害。二是药害问题,即农药的残留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危害。三是虫害问题,虫吃鼠咬等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危害。四是霉变问题,由于天气条件,在收获季节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危害,小麦、玉米、水稻,包括一些薯类,每年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问题。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生产环节这4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有问题的农产品不能进入市场。吉炳轩说,第二个是贮运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有不少是在贮藏和运输环节造成的,这也有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鲜问题,一些鲜活产品怎样保证鲜活,特别是瓜果蔬菜和肉蛋奶,应是当前着力攻关的重点。二是腐烂问题,这方面造成的浪费最多,损失最大,虽然很少上市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但损失是有的。三是霉变问题,也是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四是虫咬问题,谷类、豆类时有发生。吉炳轩说,第三个是销售环节。这也有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质问题。任何农产品都有保质期,有些时间长些,有些时间短些,到底多长时间为宜,包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可使产品不变质。这方面的问题较多,浪费也很多。另外,保鲜和保质是不同的概念和要求,不能混淆。这些标准怎样划分和确定,应该有参照的标准为好。二是包装问题,过度包装,包装危害,因包装而影响品质,甚至导致变质的问题也不少。三是变质问题,因保管不当,出售不及时,虽没有腐烂、霉变,但串了味儿、变了质,这种食品、商品也有。四是污染问题,在销售的过程中受到污染。“以上3个环节12个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在法律的贯彻实施中,需要重视解决。”吉炳轩说。
  • 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指标增至122项
    p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掌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近日,农业部印发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计划,作为2018年农业部“农业质量年”活动的重要措施启动实施。 br/ /p p   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计划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指标。进一步调整完善监测方案,扩大监测范围,重点增加农药和兽用抗生素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监测指标,由2017年的94项增加到2018年的122项,增幅29.8%,增强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突出重点品种。重点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5大类老百姓日常消费量大的大宗鲜活农产品,约110个品种4.05万个样品,回应社会关切。三是突出重点范围。抽检范围重点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150多个大中城市的蔬菜生产基地、生猪屠宰场、水产品运输车或暂养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实施精准监管。 /p p   农业部自2001年在京津沪深四城市试点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例行监测制度,对发现问题隐患、开展风险预警、加强风险防控、组织风险评估和加强执法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结果已成为评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和各级政府部门监管决策的重要依据。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将继续坚持“六项制度”。一是异地抽检制度。承担例行监测(风险监测)任务的各部级质检机构均不承担所在省(区、市)的抽样检测任务,全部实行异地抽检,确保监测工作的公正性。二是复检制度。统一指定承担复检工作的技术单位,每次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结束后,随机选择例行监测(风险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开展复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三是能力验证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要求所有承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的部级质检机构,必须参加与承担任务相关的能力验证项目,不合格的将取消承担任务资格,确保检测机构规范管理和检测能力。四是会商制度。针对每次例行监测结果,邀请有关专家和一线监管人员进行会商,深入分析监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查找原因,确保监管措施整改到位。五是结果通报制度。及时将每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结果通报有关部门和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针对突出问题较多的地区,发函督办,确保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整改。六是检打联动制度。根据部省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结果以及日常监管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问题多的地区及时跟进开展监督抽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依法处罚的力度。 /p p   据悉,为了保障春节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让人民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第一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工作将于春节前完成。 /p p & nbsp & nbsp 【原标题:农业部全面启动实施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p
  • 关于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strong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为充分发挥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作用,有效开展农产品生产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及风险预警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从业人员快速检测技术管理和应用能力,我单位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技术政策法规、农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重金属等快检技术进行培训。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培训内容 /strong /p p   (一)农产品安全快检技术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p p   1. 快检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中的地位 /p p   2.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快速检测技术执法现状 /p p   3.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及生产环节风险分析 /p p   4. 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评价规范 /p p   5 我国农产品安全现状、快检技术产品及企业发展现状 /p p   (二)农兽药、霉菌毒素快检技术应用 /p p   1. 种养殖环境农兽药残留现状及相关标准 /p p   2. 酶联免疫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p p   3. 胶体金及荧光免疫层析技术 /p p   4. 酶抑制法农药快检技术 /p p   (三)鲜活农产品微生物快检技术应用 /p p   1. 鲜活农产品微生物污染现状及相关标准 /p p   2. 培养基纸片法等微生物培养鉴定技术 /p p   3.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p p   4. 测序微流控等新型微生物快检技术 /p p   (四)优质农产品掺伪等其他快检技术应用 /p p   1. 掺伪等其他农产品安全现状及相关标准 /p p   2. 化学比色分析技术 /p p   3. 红外、拉曼等光谱技术 /p p   strong  二、培训安排 /strong /p p   报到时间:2016年6月27日13:00-20:00 /p p   培训时间:2017年6月28-30日 /p p   培训地点:贵州省铜仁市 /p p    strong 三、注册方式 /strong /p p   请于6月15日前将培训班回执发邮件至会务组邮箱 培训费共计2000元/人,请于会前提前办理转账汇款。 /p p   户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p p   账户号:11050601040011011 /p p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北下关支行 /p p   汇款用途处务必请标明:学员姓名+快检培训 /p p    strong 四、联系人 /strong /p p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p p   陈爱亮 010-82106557,13811661539 /p p   徐贞贞 010-82106560,13811076769 /p p   张新新 010-82106557,18301673761 /p p    strong 报名者请填写以下回执,并于2017年6月15日前E-mail至联系人邮箱。如有其它需要,请在备注中说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5月15日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trong 附件1 /strong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b202951c-0add-4747-aa76-57494aad9f0f.docx"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会议回执.docx /span /a /p p   (备注: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text-decoration: none " 此回执发邮件至wzwsc2012@126.com /span )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附件2 /strong : img style=" width: 16px height: 16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height=" 16" width=" 16" /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2b053c8a-9e0d-4db9-87c3-a7af7864a70f.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关于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pdf /span /a /p p br/ /p
  • 食药总局发文规范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 强调加强快检设备配备
    p   日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要求,例如对于果蔬类和水产类食用农产品而言,无法提供产地证明、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三者中任意一项的,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自行或委托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 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p p   此外,通知中还对监督抽检和快速检验进行了说明:要将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纳入年度检验检测工作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 /p p   不仅如此,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快检工作,明确指出要加强快检工作,针对食用农产品鲜活易腐、流通性强的突出特点,充分借助快速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易行的技术优势,及时锁定并做好问题食用农产品处置工作。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要加大配备快速检测设施、设备的工作力度,监管所要利用配备的快速检测设备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样检验。有条件的县(区)监管部门要配备快速检测车或功能比较齐全的快速检测设备。 /strong /span /p p   详细内容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p p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现就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p p   一、关于食用农产品的范围 /p p   食用农产品,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业活动,指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农业活动,以及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指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干燥、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以食用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食品生产的,应当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p p   二、关于禁止销售食用农产品情形的判定 /p p   由于食用农产品所特有的自然属性,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食品的特点,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对产品进行外观的基本辨识,购买后需经挑拣、清洗或加热等再加工处理后方可食用。因此,凡是通过挑拣、清洗等方式,能够有效剔除不可食用部分,保证食用安全的食用农产品,像果蔬类产品带泥、带沙、带虫、部分枯败等和水产品带水、带泥、带沙等,均不属于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等情形。 /p p   三、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范围 /p p   (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即食用农产品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市场主体后的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的监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贮存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其贮存、运输、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负责。 /p p   (二)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市场开办方依法设立的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含农贸市场)等。 /p p   (三)根据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农质发〔2014〕14号),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属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 /p p   四、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要求 /p p   (一)果蔬类和水产类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要求 /p p   1.食用农产品进入集中交易市场,销售者应当提供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无法提供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的,不得入场销售。无法提供产地证明、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三者中任意一项的,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自行或委托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 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p p   各省可根据与农业部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对接情况以及监管实际,适当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对无法提供产地证明(或购货凭证)和合格证明文件的,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 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p p   2.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场销售的,应当提供社会信用代码和合格证明文件。 /p p   3.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供货者及购进食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p p   (二)肉类产品市场准入要求 /p p   1.销售畜禽产品,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要求,依法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农业部门尚未出台检疫规程,无法出具检疫证明的除外。 /p p   2.销售猪肉产品,除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外,还要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p p   3.各地对肉类产品市场准入有具体规定的,按照各地规定执行。 /p p   (三)进口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要求 /p p   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要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证明文件。 /p p   五、关于食用农产品标签标识问题 /p p   (一)销售食用农产品可以不进行包装。 /p p   (二)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在摊位(柜台)明显位置标示相关信息,如实公布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或者姓名等相关内容。产地标示到市县一级或者农场的具体名称。 /p p   (三)除必须要标示的信息外,销售者可以自行决定增加标示的内容。 /p p   (四)销售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食用农产品,其标签标识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标示。 /p p   (五)进口食用农产品标签标识问题按照《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执行。 /p p   六、关于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p p   (一)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印制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供入场销售者使用,销售凭证可以作为销售者的销售记录和其他销售者的进货查验记录凭证。鼓励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开办者印制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供入场销售者使用。鼓励批发市场开办者采用电子销售凭证等信息化手段落实销售者进货查验义务。 /p p   (二)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销售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落实销售者义务。对于大型商场超市,鼓励其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方式,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于规模较小的食品店、便利店、农贸市场入场销售者等,可以采取粘贴票据、签订食用农产品采购协议等形式落实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鼓励其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和记录所销售的食用农产品信息。 /p p   七、关于监督抽检和快速检验 /p p   (一)要将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纳入年度检验检测工作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 /p p   (二)突出针对性,根据食用农产品季节、地域、品种等,结合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不同食用农产品的特性,确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度,分类开展监督抽检,并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手段。 /p p   (三)加强快检工作,针对食用农产品鲜活易腐、流通性强的突出特点,充分借助快速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易行的技术优势,及时锁定并做好问题食用农产品处置工作。要加大配备快速检测设施、设备的工作力度,监管所要利用配备的快速检测设备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样检验。有条件的县(区)监管部门要配备快速检测车或功能比较齐全的快速检测设备。 /p p   八、关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信用信息管理 /p p   (一)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销售者、贮存服务提供者等食用农产品市场主体分类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如实记录对各个市场主体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 /p p   (二)加强信息采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制度,明确采集责任,制定采集规范。要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公开权限、程序和责任,依法公开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p p   (三)对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进行信用分类管理,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失信名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将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销售者、贮存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列入严重违法者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6月13日 /p
  • 我国将建设一批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国务院2月13日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并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建立种业发展基金。《规划》提出,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鼓励兼并重组。   《规划》列出了未来五年要重点开展的14项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程,包括改扩建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补充建设一批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全方位建设市(地)级综合质检中心和县(场)级综合质检站,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预警平台。 2月14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11.40,-0.18,-1.55%)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 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 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三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四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迫切。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 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 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 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十二五”时期,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选择、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展望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专栏:“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农产品供给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亩)棉花总产量(万吨)油料总产量(万吨)糖料总产量(万吨)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总产量(万吨)奶类总产量(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5.016.48596323012008792627633748537394.8 5.416.0700350014000850029005000600096 3.271.623.121.410.975.932.23[1.2] 农业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309.31.7 36102.2 [6][0.7][0.5] 农业物质装备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农机总动力(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0.59.252 0.531060 [4000][0.03]1.68[8] 农业科技 科技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万人) 52820 551300 [3]6.8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量(亿户)奶牛规模化养殖(年存栏100头以上)比重(%)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比重(%) 1.072835 1.33850 3.97[10][15] 农业生态环境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3370.2 5080 [17][9.8] 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919 8310 5[4000]7 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2. 820万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2008年底数;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三、重点任务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南方稻区“单改双”,扩大东北优势区粳稻种植面积,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稳定小麦面积,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积极恢复和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开发和选育马铃薯优质专用高产品种,提高脱毒种薯供给能力。继续加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发展油糖生产,多油并举稳定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满足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实现糖料基本自给。   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扩大大中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建设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等国家南菜北运重点生产基地。推动苹果、柑橘等优势园艺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加快发展肉禽和奶牛,稳定增加水产品养殖总量,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二)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合作。改善农业科研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科研布局,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快优质超级稻、专用小麦、高油大豆、耐密玉米、双低油菜、杂交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新品种推广,加强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水稻大棚和工厂化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甘蔗健康种苗、机械化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快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联合育种,加快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进程。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在有条件地区实行整乡整县(场)推进,力争实现优势产区和主要品种全覆盖。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   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社会管理和涉农企业用工等需求,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田间工程建设,开展农田整治,完善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设施,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支持政策和制度,延长各类设施使用年限,确保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持续稳定提升。   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大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和川西北等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建设投入,加快草原围栏、棚圈和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健全水产原良种体系,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渔港和渔政执法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重点突破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推进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农用航空。加快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农用工业发展,提高大型农机具和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生产水平。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开展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技术研发应用,强化气象灾害、草原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国家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和重点地区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工程建设。加强种子、饲草料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推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国家、省、市(地)、县(场)四级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动、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诚信制度。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加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六)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   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增效农业,继续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实施草原保护重大工程。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培育门类丰富、层次齐全的综合利用产业,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   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淘汰报废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部分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引导各地借鉴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推动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示范带动范围,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重点区域   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为核心,着力建设重点推进、率先实现和稳步发展三类区域,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重点推进区域。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七区二十三带”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水土资源匹配,农业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农业生产条件具有良好基础,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水果、蚕茧等其他农产品主产区,承担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体功能。加快推进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事关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粮食生产核心区。主要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24个省(区、市)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该区域粮食安全基础保障作用,调动各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科技指导服务,推广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大幅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及仓
  • 莫问剑:农产品变现与价值提升的电商策略
    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相关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风生水起,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服务于农产品营销,从而加速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在中国电信和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秘书长莫问剑先生,就新形式下的区域资源变现提出的相关电子商务策略进行了分享,以下是精彩全文: 首先,我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分享机会。其次,今天,我觉得我的身份非常特殊,这是我进入电商领域三年以来,第一次在涉农领域来作分享。今天,有不少领导专家讲得都非常专业,所以对我本人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几个月前,托普的陈总就跟我说,让我来作一次分享,希望能从真正的农业口里去撕开一个电商的小口子来作一次交流。我写了个题目,叫农产品变现与价值提升的电商策略。现在,全中国都在讲电子商务、农村电商、互联网+,但不论是电商,还是互联网+,最核心的是把货卖出去,把资源变现,从而提升价值,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会忽略到电商是什么,互联网+是什么,但是,如何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模式,从电商领域迈出去,这才是我们的根本。 三年前,我开始从事农村电商,到今天为止,我们公司服务了全国200多个县,已达目标的大概有1000多个农业企业。今天,我接触的并非都是行业龙头企业,着地更多的是县级以及县域级的农业企业。 从县域级农业企业来看,困难和问题很多。我们先讲电子商务,包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要增加农民收入,但实际上农民增收非常困难,这是客观现状。第一,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非常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多,成本非常高;第二,是农业投入的问题,从县域级的情况来看,投入总量大,但条块分割,效率低,引导性差;第三,是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控制非常难,标准模糊,品牌缺失,不可追溯;第四,是农业融资非常困难,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与现在的金融体系相脱节,金融机构缺乏协同创新,这也是一个难题。 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或者资源变现,它所起的作用在哪里?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作用很多,但对电商而言,首先最根本的是把生产流动方式进行重构。第一,我们要通过一号文件的目标——电子商务,来促进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标准化与互联网化,使农产品在产品包装内构、质量标准方面进行完善;第二,推进农村各类服务的互联网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利用电子商务挖掘贫困地区的各类资源价值。 在一个这么好的大政策环境之下,近三年以来,农产品电商一直是非常热的点。但是,农产品电商到今天为止的状况,我用“雷声大雨点小”,“即是风口也是刀口”来形容。我们在座有多少涉农企业已经同电商相连接了,有数据统计,2015年(16年情况差不多),生鲜电商现状艰难,农产品电商88%是亏本,7%巨亏,4%持平,1%盈利。所谓1%盈利和4%持平,是账面上的数据,换句话说,农产品电商到今天为止,在某种程度上是全军覆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个问题,是谁在做农产品电商?今天,做农产品电商从业者,80%是不懂农业的,那是什么人?是从媒体圈子里出来的,是在互联网圈子里赚了钱的。这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片蓝海,生鲜领域可以再造一个淘宝,农村电商前景广阔,所以纷拥而入。而这些人出现是什么状况?从从业的角度去分析,他们存在对产品的无知,对需求的误判,对风口的离信,导致的结果叫做蜂拥而入,成群败退。 我做农业比较早,三年前做的农业电商,做的第一个案例是吉林省一个偏远的小县,叫通榆县,是杂粮杂豆的主裁地。我们卖了三个月的杂粮杂豆,简单包装的产品,亏了几百万。为什么会亏?首先亏是因为我不懂。品质、包装、物流、供应链等所有会出问题的地方,一个都没有落过,全都发生了。我说落后贫困地区在当今社会发展时代里面,剩下唯一次机会,就是互联网,我们只有造一条云高速,才能够把我们过去交通落后、偏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所以2014年,2015年我们持续做了,也做成了,让通榆真的成了国内县级电商的模式之一,我本人也因为通榆,才能做成全国这么多县。 农产品电商第二个最大的问题叫做B2C的社会。会电不会商,做运营是高手。过去卖服装、鞋帽、化妆品太容易了,但农产品电商的核心不是运营,这导致了什么结果?就是这些人还是用卖化妆品的思维来卖农产品。农产品在整个电商里的产业链还要拉地更长,我们必须要懂行业懂产业,要有基地支撑、后端和服务。所以会电不会商,这是目前电商行业的现状; 第三个问题,是生鲜冷链。我们目前大部分生鲜冷链的客单价低于200的基本上亏本。但是,在平台电商像淘宝、天猫、京东,农业农产品的客单价大部分都不高于100。我们的物流成本或者用大数据来讲,我们国家的平均物流成本是18%。就我家里人,我对他们讲,第一,尽量不要淘宝,因为越淘宝,生活质量品质越低,但是我们会在淘宝中买大量的水果,为什么?第一,我懂水果,知道国内哪个地方原产地最好的是什么;第二,我知道大部分在天猫、聚划算,包括京东卖水果,在大促的时候,都是亏本的,所以我们买的便宜。但是对于普通的农产品做不到,原产地小米一斤五六块钱,买三斤才十五六块钱,还有快递的问题,那我怎么赚钱。 农产品电商的核心是什么?第一,是种养环节的利润;第二,是生加工环境的毛利;第三是流通环节的。而今天大部分人,在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上消化掉百分之三五十,所以谁能赚钱?现在的问题是,涉农企业和农民又不懂电商,所以能赚钱的人赚不了钱,想赚钱的人也赚不了钱,就是这么一个局面。 为什么说农产品电商对涉农企业有帮助?第一,农产品电商的核心是供应链问题,必须解决市场流通点的问题。综合起来讲,四句话,首先没有放心产品,什么都白干;有了放心产品但不能形成标准化产品,是枉然;有了放心产品,能形成标准化产品,但不能保证物流和运输,是徒劳;如果最后服务水平跟不上,是蛮干。所以农产品电商的理想模式是什么?第一要有基地种植,如果没有基地的储备,直接从市场批发来的,这生意一定不能干;第二要有采摘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把物流成本营销成本降下来。有物流控制,有质量追溯,然后再到运营。 我们摸索了这么多,农产品电商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配套的基础服务,到区域品牌打造,到网货设计和研发,再到展示;从服务商本地卖货人的培育,到与采摘业务融合项目,到互联网密集分销渠道的搭建,然后再到影响力的打造,这是全套的流程。 农产品电商短期需要打造的三大基础,第一个基础,是人。首先是县域级的干部观念转变。经过这三年,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基础干部从过去懵懂的状态,初步到了认知的状态,但是认知是不够的,还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传统的涉农企业对互联网的感觉还是模糊的,有感觉但不知道怎么做,要是大投入又不敢;第二个基础,是货。互联网元素的表达同线下农贸市场的展示是两回事。农产品要经历互联网的改造这样一个过程,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第三个基础,是渠道。很多人都讲淘宝、京东和天猫等等。我一直在倡导,农产品电商一定要打造第三条道路。什么是第三条道路?我个人觉得到今天为止,商务部496个示范县经过了3年的努力,成效仍旧甚微。原因之一,因为农产品并没有打通从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今天农产品进一线城市的主要通道,第一,是传统的农批市场,传统农批市场到消费、餐桌上还是有四五个环节;第二,是通过电商平台,以客单的方式,包括小包,包裹的方式去建立,而小包裹的方式通过快递价格的提高,是把物流成本增加了,竞争力不强。所以,渠道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没有花心思去研究我们身边的渠道。 我建议涉农企业第一件事情是要说服政府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知名度再大也大不过这个地方。我觉得电子商务的第一要务就是开启名字,改变观念;第二个就是,先赢地域后卖产品。第二件事情,我们要重视产业互联网,基于现货的B2B交易才是根本。我们还要重视媒体电商。另外,我觉原产地大直播一定是一个蓝海市场,并且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我们还可以做全城的品控,农业的大数据,短视频直播等等,我想这里面有很多机会都可以让我们突破。 最后,我给自己做个广告——一本书,叫《八万里路,云和月》,写东北一个县的杂粮杂豆怎么和互联网相结合,我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第二本书叫做《上山下乡,又一年》,写的是十几个县遍布全国。我正在写第三本书叫做《风生水起,正当时》,写的是县级电商,农产品电商的方法论,请大家多多关注。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陈总给我的机会。
  • 农业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水产)局:   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36号)(以下简称《规划》)已印发,这是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举措。各级农业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决定》和《规划》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社会氛围。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决定》和《规划》的重大意义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做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这次《决定》和《规划》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要求,对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依法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   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仍然存在,在一些地区、一些品种上还比较突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加上各方面对质量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决定》和《规划》确立了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总原则,明确了未来3-5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决定》和《规划》作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干部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系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决定》和《规划》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根据《决定》和《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和体系建设要求,对照农业部门的职能和职责进行认真梳理,细化各层级、各环节任务分工,实现目标明确、任务量化、责任落实到位。   二、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要按照《决定》和《规划》的要求,把专项整顿治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加以推动和实施,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在专项整顿治理中,要强化摸底排查,集中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坚决打击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   种植业重点抓好禁限用高毒农药的治理,严厉打击在蔬菜、水果、茶叶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质量监管,严格登记审批,开展蔬菜用药调查,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组织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畜牧业要继续深化“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生素整治。会同有关部门严打“瘦肉精”源头,强化全程监管措施,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加强工作督导,巩固整治成果,防止死灰复燃,不断完善“瘦肉精”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生鲜乳监测与执法力度,加强奶站和运输车监管,妥善应对奶业各类应急事件。积极推进兽药立法,加大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普法宣贯力度,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市大检查。根据国务院统筹部署,加强“病死猪”监管。渔业要抓好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的治理,加强问题排查和研究,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采取综合监管措施,切实解决部分地区、个别水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禁限用药替代药物的研究,推进生产单位诚信体系建设、产地准出、质量安全追溯等试点工作。农资打假要集中力量查办和曝光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   三、进一步强化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监管   要紧紧围绕下半年重要节庆、重大活动和鲜活食用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重点时段,突出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投入品监管,开展“秋冬种”时期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执法检查,强化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执法监管和农资物流配送监控,从投入品源头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结合生产技术指导和科技下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扩大“三园两场”生产规模,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整体示范,严格落实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强化生产全程监管和督导巡查,及时化解和排除风险隐患。加强产地准出管理,强化产地准出检测和产销对接,加快推动建立蔬菜、肉类和淡水鱼等“菜篮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行农产品标识准出和生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积极配合商务、工商等部门尽快建立与产地准出制度相配套的市场准入制度,严防不合格产品入市销售。   要有计划地安排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对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危害因子实施专项评估,为专项整治、执法监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强化“检打联动”,在农产品集中上市时节和重大节庆期间,组织对“菜篮子”产品实施专项监督抽查,及时查处不合格农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实施例行监测,切实做好会商研判,充分发挥国家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功能作用,科学指导生产,正确引导消费。   四、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决定》和《规划》对各级政府完善监管体系和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发改、编制、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加强监管体系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既定的措施,确保年底前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要抓紧启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加快完善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工作条件。加强质检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全力推进地市级综合检测中心建设,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加强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好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当前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社会关注度高的食用农产品,抓紧制定和公布一批强制性质量安全限量标准和生产质量控制规范,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和标准化生产需要。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促进年活动,尽快争取启动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行业公益性科技项目,积极推动设立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学科平台建设,着力用科技手段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五、切实做好应急处置和宣传培训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工作,结合地方和行业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能力。加强舆情监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完善举报线索受理、核查、移送、反馈机制,对举报人实施奖励和保护。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定期向社会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正面信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强大声势,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全系统依法监督、科学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水平。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大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强化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生产质量控制技能。   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同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决定》和《规划》的工作方案,于2012年7月31日前报送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我部将适时组织对各地贯彻落实《决定》和《规划》精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 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发布 农药和兽用抗生素是监测重点
    p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掌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近日,农业部印发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计划,作为2018年农业部“农业质量年”活动的重要措施启动实施。 /p p   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计划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指标。进一步调整完善监测方案,扩大监测范围,重点增加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农药 /span /strong 和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兽用抗生素 /span /strong 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监测指标,由2017年的94项增加到2018年的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122项 /span /strong ,增幅29.8%,增强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突出重点品种。重点抽检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 /span /strong 等5大类老百姓日常消费量大的大宗鲜活农产品,约110个品种4.05万个样品,回应社会关切。三是突出重点范围。抽检范围重点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150多个大中城市的蔬菜生产基地、生猪屠宰场、水产品运输车或暂养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实施精准监管。 /p p   农业部自2001年在京津沪深四城市试点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例行监测制度,对发现问题隐患、开展风险预警、加强风险防控、组织风险评估和加强执法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结果已成为评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和各级政府部门监管决策的重要依据。 /p p   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将继续坚持“六项制度”。 /p p strong   一是异地抽检制度 /strong 。承担例行监测(风险监测)任务的各部级质检机构均不承担所在省(区、市)的抽样检测任务,全部实行异地抽检,确保监测工作的公正性。 /p p strong   二是复检制度 /strong 。统一指定承担复检工作的技术单位,每次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结束后,随机选择例行监测(风险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开展复检,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p p strong   三是能力验证制度 /strong 。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要求所有承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的部级质检机构,必须参加与承担任务相关的能力验证项目,不合格的将取消承担任务资格,确保检测机构规范管理和检测能力。 /p p strong   四是会商制度 /strong 。针对每次例行监测结果,邀请有关专家和一线监管人员进行会商,深入分析监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查找原因,确保监管措施整改到位。 /p p strong   五是结果通报制度 /strong 。及时将每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结果通报有关部门和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针对突出问题较多的地区,发函督办,确保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整改。 /p p strong   六是检打联动制度 /strong 。根据部省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结果以及日常监管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问题多的地区及时跟进开展监督抽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依法处罚的力度。 /p p   据悉,为了保障春节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让人民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第一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工作将于春节前完成。 /p p br/ /p
  • 农业部将建120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
    12月9日,记者从农业部在山东寿光举办的首期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管理培训班上获悉,农业部将在全国建设120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目前已投资建设435个。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程金根介绍,县级质检站主要以开展常规检测、现场快速检测、指导地方农业生产为目的,直接面向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重点承担所辖区域范围内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工作。   程金根告诉记者,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举办此次培训班,就是要加强县级质检站的建设管理,确保县级质检站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效发挥作用,从而确保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培训班上,专家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的定位与建设、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的机构认可与管理、县级农产品质检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农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状况等方面对全国部分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负责人和有关省(市、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
  • 专家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言献策
    7月1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农学会承办、14个全国学会协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长根在开幕式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如何构建覆盖全产业链、高效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监管机制,亟待深入研究和着力解决。举办此次专家论坛,就是要以多学会共办为枢纽,以多部门联合为机制,以多学科融合为基础,搭建一个跨学科、多部门、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检测管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研讨,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与监管制度建言献策,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舒惠国在致辞时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后一段时期,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动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亟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头等重要位置,进一步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好经验,潜心研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集专家之力,采众家之长,不断探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新规律和新思路 亟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介绍,当前我国农产品总体上质量有保障,消费安全可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稳中有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农兽药残留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风险评估和“三品一标”为抓手,完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执法监管体系,重点在执法监管、标准化生产、制度建设和基层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在报告中认为,目前我国缺乏成熟的农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难以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使用技术,难以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缺乏简单快速样品前处理、准确高效的快速检测及精准检测技术,难以有效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配套性差,难以客观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后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协作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体系 加强农产品中主要污染物残留、富集、迁移及消解动态研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和溯源追踪技术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研究和标准物质研究,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为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报告中指出,产地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和违规使用添加剂是造成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解决食品污染的关键,要找出污染源,确定关键控制点,从其特性、毒性、剂量和人体摄入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建立起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在作报告时建议,食品污染控制要从后验(检查产品)向先验(控制过程)转变,积极推行HACCP(公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管理体系,对食品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对每个环节(或关键环节)可能发生的公害预先进行科学的识别、分析、评估和监控,从而主动预防食源性污染,同时要通过风险分析来设计规章制度和标准。要确保畜产品安全,应对饲料与添加剂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执行国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采用HACCP体系,使饲料质量保证体系从被动反应转向积极预防 实施原料供应商认证制度,使预防措施覆盖整个原料生产链 实施饲料去向追踪和来源追溯制度,使发生事故时可迅速查明原因 建立预警系统,对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   论坛期间,还有近30位专家分别就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产品生产、环境、贮藏、加工、监测、过程控制的关键技术难点以及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战略、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与服务能力、强化农产品产业链安全监管体系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 农业部获批4000万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
    2012年12月5日,农业部公布了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统筹经费的通知,133个项目获得统筹经费,经费总额达4000万元。以下公文具体内容。 农业部关于下达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统筹经费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部关于批复农业部2012年部门预算的通知》(财预[2012]168号),经研究,现将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统筹经费下达你单位(详见附件),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及监督抽查等工作。请入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30109“农产品质量安全”。   各项目单位要设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明细账(财务核算实行统一管理而不单独建账核算的单位,应建立辅助备查账),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及有关财务制度执行,专款专用,合理列支相关费用,项目实施中如有变更事项,应按照申报程序及时履行调整报批手续。主管部门要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并于2012年12月31日前将项目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分别按项目内容和经济分类进行分析)报送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和财务司。   附件: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统筹经费分配表.xls   农业部   2012年11月23日
  • 农科院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率领的&ldquo 农业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及行为&rdquo 团队经过多年努力,运用农产品中化学性典型污染物检测技术在仿生材料制备及膜固定化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构建的精准识别与确证检测技术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快速检测品种不全、检测灵敏度不高、样品前处理烦琐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成果通过了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   &ldquo 农产品中化学性典型污染物精准识别与确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rdquo 项目设计发明了三嗪类农药等6大类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建立了富集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环境友好型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平台 发现了催化剂与增强剂的相互作用对化学发光检测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将原有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 建立了农产品中3类农药助剂的检测技术,构建了我国农产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环境污染物、违禁添加物等多残留确证检测方法,实现了5大类300多种危害因子的多残留确证检测。发表论文143篇,其中sci论文55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形成国家/行业标准7项。   以孙宝国院士等专家组成的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 农业部将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加强风险评估监测、科学研究及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尽快构建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标准、检测、认证、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一是以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控制规范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力争使农业标准普及率达到50%以上,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的能力 二是以检验检测为抓手,建立部省地县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监测网络,完善例行监测和行业普查制度,健全检打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 三是以风险评估为抓手,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办法规范,积极构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主产区风险评估定位监测站点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监测计划,大力推进应急处置科学化 四是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整建制示范创建,通过标准化,带动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五是以质检体系建设为抓手,尽快建立以部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
  • 山西建29个县级农产品检测站 投资8000万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获悉,今年山西省将以县级为单位,加强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检测 山西省29个县将新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今年山西省新建的29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预计总投资达8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667万元,地方配套2333万元。   山西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山西省县级行政区域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并且要以此为中心,把遍布各个乡镇、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连成质检网络,再通过计算机传递信息,形成一个反应灵敏的检测预警体系。
  • 山西省13个农产品检测建设项目获批
    12月15日,记者从山西省发改委农经处了解到,为提高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全省质检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山西省13个农产品检测建设项目获批,总投资7000余万元。   获批的13个农产品检测建设项目包括,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大同市等3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山阴县等9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站。   此次批复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等,项目估算总投资714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投资4427万元,地方配套投资2713万元。据了解,该工程建设完成后,对于全面提升山西省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 果蔬呼吸测定仪,为农产品保鲜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在农产品储藏与保鲜研究中,果蔬的呼吸强度是决定其新鲜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果蔬呼吸测定仪正是为此类研究量身定制的工具,能够测量果品和蔬菜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呼吸强度,为研究人员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确保其品质。了解更多果蔬呼吸测定仪产品详情→https://www.instrument.com.cn/show/C542220.html果蔬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在储藏期间,果蔬仍然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如果这一过程不加以控制,会加速果蔬的老化和腐败,进而影响其营养价值和口感。因此,精确测量并掌握果蔬的呼吸强度,对于制定科学的储藏策略至关重要。有效测量多项关键参数果蔬呼吸测定仪能够有效测量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和湿度等多项关键参数,帮助研究人员实时掌握果蔬的呼吸动态。这些实时数据不仅有助于优化储藏条件,还能显著提高保鲜效果,延长果蔬的货架期。灵活设计,适应多种果蔬该测定仪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种果蔬的不同大小,提供了多种体积的呼吸室选择。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果蔬的具体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呼吸室,从而缩短实验的平衡时间并大大提高测量效率。这种灵活性使果蔬呼吸测定仪在食品、园艺、果蔬外贸等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简便有效的操作流程使用果蔬呼吸测定仪进行研究,过程简便而高效。将待测果蔬放入呼吸室后,研究人员只需设定采集时间间隔,便可以通过主机显示屏实时监测CO2和O2浓度的变化。仪器不仅能测量多个参数,还可以同步显示温度和湿度信息,确保实验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数据导出与分析支持数据采集完成后,果蔬呼吸测定仪支持快速导出数据,方便研究人员进行后续的分析处理。通过专门的软件,研究人员可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准确掌握果蔬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呼吸强度变化。这些数据不仅对优化储藏环境非常重要,还能为果蔬的市场销售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消费者享受到更为新鲜和高品质的果蔬产品。果蔬呼吸测定仪的应用价值总的来说,果蔬呼吸测定仪是农产品保鲜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它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果蔬在储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保鲜策略。无论是在科研院所、学校,还是在食品企业中,果蔬呼吸测定仪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推动农产品保鲜研究取得新的突破。
  • 十二五农业部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12月14日,记者从在京召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加强风险评估监测、科学研究及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尽快构建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在讲话时说,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确立的一项最基本法律制度,也是国际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最通行做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风险评估,既是政府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和构建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现实需要。   于康震指出,国际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风险评估已实现常态化、例行化、规范化和批量化,在人才队伍、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呈快速强化态势。而我国整个风险评估工作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督和科学管理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管理预警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跟进。希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各位委员和专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多加关心、多加关注、多加支持,共同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献计献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督、科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表示,专家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学研究,围绕污染物毒理学评价技术、剂量反应评估技术、暴露评估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公共模型软件设计等风险评估共性技术开展研发,针对农产品中潜在的各种生物、化学和其他外来的危害因素,加强其危害途径、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为科学、合理和有效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交流合作,跟踪国际风险评估技术前沿,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水平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科普宣传,主动答疑解惑,营造一个政府、企业、消费者、科研教学人员等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者都了解、认识、接受和支持风险评估工作的氛围。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介绍,“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监管,不断提升水平,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消费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按照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遵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思路,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持“源头控制,标本兼治”,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手抓风险防范和执法监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同时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标准、检测、认证、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一是以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品质规格标准相配套,生产控制规范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力争使农业标准普及率达到50%以上,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的能力 二是以检验检测为抓手,建立部省地县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监测网络,完善例行监测和行业普查制度,健全检打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 三是以风险评估为抓手,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办法规范,积极构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主产区风险评估定位监测站点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监测计划,大力推进应急处置科学化 四是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整建制示范创建,通过标准化,带动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五是以质检体系建设为抓手,尽快建立以部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地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
  • 这个农产品快速检测实验室“有点闲”
    农贸市场里的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多年来鲜有市民光临。今天,为让更多市民知道这项便民服务,金华市五一路农贸市场在最热闹的蔬菜区挂了一块32寸的液晶显示屏,实时直播所有检测过程。   已在农贸市场买了2年菜的金惠芳,今天才得知,对买的菜不放心,还可以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于是,她把刚买的千张递给检测员李伟跃。短短10分钟,检测报告就出来了:甲醛含量为零。金惠芳说,单位里的小姐妹都在这里买菜,她要回去跟大伙说说,不放心就来做个检测。   记者了解到,&ldquo 农产品快速检测&rdquo 服务已在金华推广多年,然而却鲜有人知,来检测的人更少。以五一路农贸市场为例,周边人流量很大,但每天来检测的顾客,多时一天也不到10个,有时甚至一人都没有。   宣传力度不够,是重要原因。农贸市场门口有一个显示屏,上面滚动显示着每天15个品种的抽样检测结果,但很少有人知道,检测室除了用于农贸市场,还免费对市民开放。而且快速检测室是在菜市场的一个角落,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民对这项便民服务有想法。刘光明是这家农贸市场的常客,买菜经常路过这个快速检测室,但他对这种检测半信半疑,&ldquo 我看到也就一台机器,一些瓶瓶罐罐,是不是随便做做样子?&rdquo   对于这一点,检测员李伟跃现场演示了一遍食品安全检测的全过程,流程是固定的,并非随便操作。而且,食品可检测的类目共有甲醛、双氧水、二氧化硫、蛋白质、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8项。像蔬菜类主要是检测农药残留,豆制品则检测甲醛、吊白块,而卤味、咸菜等则主要是检测亚硝酸盐。   检测员都要持证上岗。李伟跃掏出自己的资格证书,上面写着&ldquo 浙江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员&rdquo 。他说,这本证书可不好考,要掌握食品检测的流程、要点、原理,&ldquo 绝对不是瞎糊弄的&rdquo 。   消费者没有检测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五一路农贸市场负责人施长佐说,拿着菜进行检测的,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人。&ldquo 年轻人买菜的也不少,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还不如老年人。&rdquo 他说,餐桌安全,不仅要政府、市场进行把关,消费者也要养成检测的习惯。   便民服务很实用,不用起来太可惜。据了解,除了这个农贸市场,金华的四牌楼、工商城、石门农场、五一新村、七里畈等7家农贸市场也有快速检测室。如果五一路农贸市场的做法有效果,其他农贸市场也将跟进。
  •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7.6%!
    我国农业要做到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链子”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到供给保障强,必须坚持数量质量一起抓,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百姓生活福祉,也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历史性进步。数据显示,过去1年我国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7.6%,在11个重点品种中有8个合格率比整治前得到明显提升,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万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总量达到2亿吨,生产规模占食用农产品比重为12%,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据悉,各地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法,从生产、技术、监管、追溯、宣传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产管并重,系统施策保安全、提品质。例如,江西省借助数字手段为监管高效赋能,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大数据智慧监管,构建了“全域监管一张网、全程追溯一条链、全面评价一幅图”的“图说质量安全”新模式,做到全省各地和各企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综合排名实时呈现,大大提高了人、企、物、事的管理效率。在生产环节,云南省发挥当地四季时鲜的鲜明优势,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茶叶、蔬菜、水果等重点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生产模式,其中有机产品的获证产品达4580个,居全国第一位。  但也要看到,当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依然艰巨复杂。马有祥介绍,一方面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必须坚持大食物观,农产品供给格局必然是品类多样、来源繁杂;另一方面在大国小农的现实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很长时期内,农业经营主体都将是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随时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  立足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围绕三方面展开。首先,解决少数农产品在农兽药残留方面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当务之急。对此,要聚焦重点品种,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精准发力,督促上较真碰硬。坚持长短结合、系统施治,把监管网眼尽可能织得更密,让监管措施贯穿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具体从摸清底数、提醒指导、严打蔬菜禁用农药源头、绿色防控、上市把关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其次,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高质量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是农业领域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经过认证登记是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接下来要围绕关键要点继续发力,包括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品质提升技术模式、搭建消费促进平台、完善监督管理措施等。其中,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把主要精力从登记转向产业培育,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再次,落实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完善长效监管制度机制。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坚持源头治理、风险管理、全程控制三大原则,与食品安全法有机衔接,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在具体落实方面,各地要继续从依法加强对农户等各类主体监管、全面推动乡镇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和着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方面入手,既要做到普法宣传形成强大声势,也要保证制度落地工作抓紧开展。
  • 新技术助力“鲜”生活——海能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
    近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郦湾国际酒店举办。大会聚集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企业及用户,就此机会畅谈农产品储藏加工技术,海能应邀参加。 此次大会从食品安全标准与质量控制、贮藏、保鲜与杀菌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等七个专题展开交流讨论。旨在使大家及时掌握国内外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的研发进展与动态,大力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搭建科企对接平台,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海能携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参加本次会议,分享了关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在农产品保鲜及加工过程中风味变化的研究的报告,和大家共同探讨气相离子迁移谱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使用气相离子迁移谱,不经样品前处理便可直接检测农产品的气味(风味)物质,据此可判断农产品的产地(如五常大米原产地的鉴定)、农产品加工前后风味的变化(豌豆加工过程去腥效果的评价)、农产品保鲜方式对于果蔬风味的影响(如冷藏保鲜、静电场保鲜、硫磺熏蒸保鲜、气调保鲜)、农产品品种对品质的影响等等,还可用于选择农作物的最佳保鲜方式。 FlavourSpec® 风味分析仪 此次大会收获颇丰,沟通交流中,我们对农产品贮藏加工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希望GC-IMS技术在未来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农产品贮藏加工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帮助和便利。
  • 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公布 103个县4个市入选
    近日,农业部命名北京市房山区等103个县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东省威海市等4个市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农业部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重点,“产”“管”并举,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在创建内容上,主要围绕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创新等8个方面开展,突出了责任落实、全程监管、能力提升和社会共治。在创建方式上,按照国家定标准、县创、省评、部公布征询意见的方式确定。在考核评价上,由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部分组成,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让数据说活、让群众说了算。  2014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农业部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法制化监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地把落实责任摆在创建工作首位,建立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各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质量安全县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绩效考核,平均权重由2.5%提高到5.8%以上。 二是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质量安全县针对监管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创新监管,形成了一大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三是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严密高效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平均每个县三级监管人员数量由创建前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年财政预算由3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农产品定量检测数量由300个增加到800个,培训监管人员1200人次。 四是品牌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质量安全县的正面效应,发展特色产业和优质品牌农产品,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质量安全县的监测合格率达99.3%、群众满意度达90%,比创建前分别提高2个和20左右个百分点。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巩固创建成果,把质量安全县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共治的样板区,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扩大创建范围,明年再确定200个创建试点单位,力争“十三五”末覆盖所有“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名单
  • 辽宁管农产品的“警车”:农产品监管车上路了
    管农产品的“警车”上路了   11月5日,省农委在沈阳举行发车仪式,向14个市配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车辆。此举将进一步提升全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快速反应能力。   据了解,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先后更新和完善了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建设了14个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38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并为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发了农药残留速测仪600余台(套)。特别是在2008年又为全省1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配发了农产品质检流动检测车。今年7月,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为主要内容、以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为主要方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 陕西今年将新建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菜、蛋、肉等农产品有没有农药残留?有害物质是否超标?这些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都很难鉴别。为了让消费者安全消费,今年陕西省将新建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总投资400万元,刚刚通过省、市两级验收的&ldquo 西安市长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rdquo ,这几天开始投入试运行。监测中心,除了对原有的检验检测室进行&ldquo 整容&rdquo 扩建后,还添置了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农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更详细、具体。   西安市长安区农检中心主任白海琪:以前我们检测像这个小青菜,只是停留在是否有农药(残留)超标进行检测,不了解它什么超标,目前我们就可以做到对小青菜进一步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了解它什么农药超标,超标多少。   除蔬菜外,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还能对水果、肉类等农产品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目前陕西省已在西安临潼区、宝鸡陈仓区、咸阳武功县等县区建成了11个&ldquo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rdquo ,今年将计划投资4500万元,在阎良、扶风等县区再建成15个&ldquo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rdquo 。   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长林:力争到年底末,使陕西省的农产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数量达到26个,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 黄石六举措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湖北省黄石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筑牢抓基础、强科技、重检测、克难点、严监管、提能力六条防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连续多年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抓基础,织牢乡镇监管网。黄石市连续两年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写进市委一号文,要求乡镇一级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覆盖,加大基层监管力度。印发《关于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健全一个体系两支队伍。建立市县镇三级监管体系,全市39个涉农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780个村聘请了监督员。2022年全市乡镇开展生产基地日常巡查、抽样检测农产品77177批次,全部合格,实现了监管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守住了生产环节第一道关口。二是强科技,推进生产标准化。黄石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58个,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宣传到户率达到100%。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禁止制售、使用禁用农兽药,持续开展化肥、农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净化行动。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71.2万亩,覆盖率62.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持续负增长。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17%,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95%,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三是重检测,建好质量安全防火墙。黄石市现有3个农产品检测机构,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大冶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已通过资质认定(CMA)和机构考核(CATL),阳新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将于年底前完成“双认证”。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总建筑面积1718平方米,实验室配置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辅设备66台(套),可检测91个项目参数。四是克难点,打好重点品种整治攻坚战。摸清豇豆等11个重点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病虫害发生、用药习惯、上市时间等情况,建立生产主体监管名录。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全覆盖网格,明确落实责任人,真正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结合实际开展日常巡查工作,落实豇豆等11个重点品种精准治理清单,及时发现、处置风险,坚决把住第一道关口。五是严监管,打好农安执法组合拳。常态化开展重大节日执法检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和“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建立行刑衔接机制,着力整治种植、畜禽及水产品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农兽药残留超标及非法添加等问题,打击非法调运生猪及使用瘦肉精行为,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2022年,全市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案件14个,违法案件立案率和办结率达到100%,有力推进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六是提能力,创新监督管理新平台。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黄石市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将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26家规模生产主体纳入国家追溯管理系统。全面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积极融入国家一张网追溯监管,用一张合格证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集成起来。
  •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揭牌
    9月13日,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举行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现场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程奕女士致辞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陆文龙先生致辞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先生致辞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金发忠副局长、黄修柱处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钱永忠副所长、王敏处长,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质量标准处崔野韩处长,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基因检定处宋贵文处长,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蒋凡凡副主任,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齐成喜副主任等多位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关领导合影   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暨天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其前身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78年,是集科研、质检工作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实验室,是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和天津市现代中药质量检验中心技术依托单位。   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工作职责是参加农业标准化、国家及地方标准的制定、检测技术、检测产品的创新研发和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其工作重点是以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为主,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兽药残留、微生物、转基因以及未知有害物等开展风险评估,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监测与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技术等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是“天津市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和“天津市农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天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天津市唯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辖的三个质检中心是经政府授权,实施第三方公正性检验,为社会公益性、非营利的技术服务事业单位,分别通过了CAL、CMA、农业部转基因中心“2+1”认证、CNAS认证,主要承担政府下达的质量监督检验任务和社会企事业单位送检的委托检验项目。该研究所定位天津,服务环渤海,可以承担农产品、食品、中药、保健品、饲料、肥料、土壤、水等产品的品质指标、感官指标、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及违禁添加物、转基因成分等检验分析、质量评价等工作。
  • 高光谱技术:或将破解农产品采摘保鲜难题
    “十四五”时期,在高效育种、耕地保育、智能装备、绿色低碳等领域新增一批重点实验室,体系进一步优化,力量进一步增强,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落实落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等重点领域发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并且要主动对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在县域建立技术示范基地或推动技术成果在企业转化熟化,尽快落地应用。浙江大学机械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晟介绍,现在一些智能采摘设备已经可以大大提高采摘效率。如智能的机器视觉,它可以模拟人的视觉,通过辨别这个芽叶上的几何形状,同时可以探测芽叶的品质,可以用到三维成像的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测量。除此之外,在高光谱技术方面,可以用一种更绿色、快速、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来达到一些光谱扫描,可以从中可以知道产品的有效成分、多酚类的植物碱、氨基酸等一些特征信息,因此就知道如何去进行摘采。其中,高光谱技术也是一个高效的、大面积的技术,可以实现有效的提供品质监控,局部腐烂、害虫侵害等问题可以被及时监控到,从而实现农产品的保鲜。
  •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公布
    p   据了解,2014年11月,农业部首次印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强调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重点任务是: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 依法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 切实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完善创新制度机制。 /p p strong 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名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d7c9f6b-29f5-423a-b9d5-84b79bd2e055.jpg" title=" 1438909932355820.jpg" /    br/ /p p   2016年12月,农业部命名了首批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这些县(市)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3%、群众满意度达90%,比创建前分别提高2个和20左右个百分点,率先实现了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即“五个率先”的目标,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十三五”期间,农业部将持续加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力度,逐步扩大创建范围,力争“十三五”末覆盖所有“菜篮子”产品主产县。这次确定的第二批创建试点单位,就是农业部在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的有力举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北京市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大兴区 /strong 地处北京南郊,素有“京南门户”、“绿海甜园”、“南菜园”之称,拥有蔬菜、西甜瓜、果品、甘薯、花卉、畜禽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第一批建成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率先研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逐步形成了区、镇、村(基地)三级监管体系和三级检测体系。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三品”认证、监督执法和产品检测等工作。2013年荣获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区。 /p p    strong 顺义区 /strong 是北京市传统农业大区与强区,农业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居全市首位,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籽种农业、花卉产业、休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近年来,顺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抓住重大活动及节日、阶段性专项整治、农产品生产秩序规范、宣传和教育培训、信息交流五个重点,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监测体系、监管资金投入、应急预案体系五个环节,不断强化监管力度,保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天津市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西青区 /strong 是天津市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年产蔬菜58万吨、水果2.1万吨、水产品2.8万吨、肉类1.3万吨、鲜奶0.7万吨、禽蛋0.7万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2016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5.8%。近年来,按照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要求,西青农业正在由追求数量、保障供给向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方向发展,一大批以“沙窝萝卜”、“精武种猪”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脱颖而出,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亮点和标杆。 /p p    strong 宝坻区 /strong 位处京津冀城市群中心腹地,现有耕地114.17万亩,形成了优质粮食、设施农业、立体种养业、“三辣”产业、林下循环经济、休闲农业等多个特色农业板块。宝坻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制度建设,狠抓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监测、“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逐渐成为服务京津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河北省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元氏县 /strong /span 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676平方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208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耕作制度一年两熟,优质麦、特色林果、奶牛养殖和设施蔬菜是优势产业,元氏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元氏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突出抓好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设施蔬菜标准园,加强 “三品”认证。狠抓关键环节,强化投入品监管,加大抽样检测频次和力度,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平泉县 /strong /span 地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是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设施菜、食用菌为特色主导产业,食用菌总产量60万吨,蔬菜年总产量80万吨。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蔬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我县坚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两手抓,通过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强化行政执法、推行质量追溯制度等措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一直高于98%。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卢龙县 /strong /span 地处秦皇岛市西部,是传统农业大县,被评为“中国甘薯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酒葡萄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卢龙县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投入品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准出方面严格把关,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监管网格,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98%以上。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乐亭县 /strong /span 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素有“燕东天府”、“冀东粮仓”之称。全县蔬菜产量258.47万吨,生猪25.57万头,牛存栏2.51万头,水产品13.5万吨,先后被授予“中国果菜十强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乐亭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落实责任、强化检测能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追溯系统等措施,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涿州市 /strong /span 毗邻北京,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蔬菜、小麦、玉米、水稻、生猪、肉鸡等,全市种植面积80万亩、瓜菜播种面积24万亩、蔬菜标准园20个、肉类4.5万吨、禽蛋1.26吨,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绿化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多年来,涿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实施“千千百”层级考核,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监测、“三品一标”认证,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农产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涞水县 /strong /span 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地处太行山北端东麓与燕山的交汇处,已融入北京半小时经济圈。张石、廊涿、张涿、京昆等4条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全县自西北向东南形成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耕地面积36万亩,初步形成了以设施蔬菜、食用菌、麻核桃、畜禽、水产品、优质杂粮等农业主导产业,围绕“环首都蔬菜产业示范县”打造四个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涞水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前移质量关口,开展了“双安双创”活动,创建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任丘市 /strong /span 耕地总面积92.2万亩,人口90万,是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河北省优质粮食主产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201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亿元,种植业2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7.2%,蔬菜7.3亿元,占种植业33.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业执法、检验检测监管体系健全,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了城乡居民消费安全。2016年获得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双认证”。 /p p    strong 宁晋县 /strong 是河北省产粮第一大县。全县奶牛存栏4.8万头,牛奶年产量20.3万吨,是全国牛奶生产50强县 食用菌种植户2.5万户,年产量6.7万吨,2016年获“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 优质梨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量37.4万吨,“宁晋鸭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蔬菜种植12万亩,总产41万吨,是河北省60个蔬菜生产大县之一。拥有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宁晋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着手加强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监管监测、“三品一标”认证等,拥有绿色产品2个,有机认证3个。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p p    strong 磁县 /strong 地处河北省最南部,全县总面积99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1万亩,总人口63.1万。粮食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38万吨 蔬菜播种面积6.8万亩 生猪出栏31.3万头 肉牛存栏2.81万头 水产品总产10400吨。荣获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河北省“莲藕之乡”、 “河北省菜篮子产品生产县”等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三品一标”基地面积1.2万亩,有68 家畜禽养殖场通过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建成部级养殖示范场3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近三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p p    strong 双滦区 /strong 位于承德市西郊,南邻京津,北靠辽蒙,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形成了以设施蔬菜、果蔬采摘、垂钓、特种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是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发展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双滦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创建了“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责任到位、措施有力”的监管模式,以提高检测、监管能力和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多年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优质安全,畅销京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山西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小店区 /strong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部,辖3个乡(镇)和3个涉农街办,农业主导产业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是省城太原重要的肉蛋奶菜副食品基地,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高效示范园区,强化源头治理,从严执法监管,营造规范的生产环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和补助形式,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测频次,扩大监测覆盖,有效提升了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水平。 /p p    strong 大同县 /strong 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距大同市区25公里。国土面积1503平方公里,总人口18.2万人,辖10乡镇,是一个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黄花、蔬菜、玉米、绿豆、谷物等。畜牧养殖以蛋鸡、肉羊、肉牛、猪为主。共有重点生产基地、加工流通企业、农资经销企业42家。现有一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一个县农产品信息中心,20个村农产品信息服务室,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编制、人员、经费全部到位。 /p p    strong 定襄县 /strong 地处山西省北中部,下辖3镇6乡155个行政村,是全省有名的商品粮基地县,“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重点县,《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农产品优质玉米、杂粮主产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定襄县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三项责任”,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安全监测,抓好专项整治,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制度机制为主要抓手,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 /p p    strong 孝义市 /strong 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下,汾水之滨,太原盆地西南缘。201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5.5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90个,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2.25万亩,规模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32个,核桃高标准栽植面积达30.4万亩。围绕畜禽、蔬菜、核桃和小杂粮精深加工等产业,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9家。率先在吕梁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了“市、乡、企”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保障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p p    strong 曲沃县 /strong 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面积38万亩,粮、果、菜、畜是全县主导产业。水果面积5.2万亩,蔬菜面积 15万亩。规模养殖企业76个,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监管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黄瓜之乡”和“全省蔬菜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p p    strong 长子县 /strong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主导产业有粮食、蔬菜、中药材、畜禽养殖。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荣获“中国青椒之乡”“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等称号。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以监管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推行农产品追溯管理为重点,逐步形成了“生产经营企业负主责,政府监管不松懈”的安全长效机制,保障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内蒙古自治区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杭锦后旗 /strong 地处河套平原腹地,耕地面积137万亩,全旗盛产优质小麦、高蛋白玉米、向日葵、苹果梨、蕃茄、脱水菜、枸杞等优质农产品。多年来培育形成了酒类酿造、乳品加工、肉类加工、籽类炒货、粮油加工、果蔬保鲜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全旗128万亩耕地通过了“三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共有28家企业的62个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先进旗、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和监督示范旗。建成了旗、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和旗、镇两级检测网络。 /p p    strong 丰镇市 /strong 农牧业生产以马铃薯、蔬菜、杂粮杂豆、生猪、肉羊为主。全市全面落实农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和市、乡两级监测网络。农产品检测室于2015年9月通过“双认证”,检测项目达到90个,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并作为考核乡镇和有关科局的重要依据,监测费用纳入政府预算。“三品一标”和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初步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重点企业实施了产地准出。 /p p    strong 商都县 /strong 播种面积155万亩,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一粒薯、一篮菜、一袋糖、一瓶酒、一头牛、一口猪”六个一绿色农字号品牌,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民”新模式,实现农牧业全产业链无缝对接,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现拥有年生产5万吨法式薯条企业---美国康佳食品蓝威斯顿 全国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希森薯业 亚洲最大的甜菜加工企业---商都县佰惠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口速冻蔬菜加工企业---内蒙古乐耕食品有限公司。全县有种植、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6家。荣获“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两项殊荣。 /p p    strong 开鲁县 /strong 以玉米、红干椒和肉牛肉羊为主导产业。全县粮食总产量158.5万吨,玉米150.5万吨,红干椒10.5万吨,肉类总产量为9.72万吨,蛋类总产量为2.24万吨,奶类总产量4.3万吨。开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百名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自治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全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39个,建成20万亩全国绿色原料(红干椒)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国家检验检疫局确认为国家级出口食品红干椒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p p    strong 五原县 /strong 全县耕地总面积230万亩,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葵花籽、瓜果、蔬菜、肉羊等农畜产品,是河套雪花粉之乡、巴美肉羊之乡、葵花之乡、瓜菜番茄之乡。近年来,全县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现已建成1500平方米农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并通过“双认证” 初步构建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 建成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65万亩 认证“三品一标”产品77个。灯笼红香瓜、五原黄柿子、五原特色西甜瓜、五原红腌菜等一大批特色产品远销全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p p    strong 乌审旗 /strong 属于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种植业面积65万亩,农牧业总产值12.88亿元。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55万亩,1000万亩有机草牧场、139.3万只有机细毛羊、8.3万头有机肉牛产品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证书,是国家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基地 、生猪调出大旗、食品安全示范旗。近年来,乌审旗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旗为契机,建成460平方米开放式检测室,并已投入使用,初步构建起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施产地准出制度,突出源头监管,大力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辽宁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辽中区 /strong 位于辽宁省中部,区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万亩,水域面积46.9万亩。区农业主导产业有水稻、玉米、蔬果种植和畜禽、淡水养殖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近几年来,辽中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认证、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p p    strong 康平县 /strong 耕地面积153万亩,花生、蔬菜、薯类、杂粮等高效作物53.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以上 推广花生、地瓜、蔬菜、寒富苹果等标准化操作规程20项 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78.72万亩。康平县整合资源,形成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检测中心、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及8个乡镇监管站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已通过“双认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建立,追溯点26个,100㎡的综合监管平台室已改造完成。 /p p    strong 海城市 /strong 是国家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面积140万亩。全市蔬菜生产面积55万亩,总产量165万吨 牲畜存栏猪40.77万头、牛3.6万头、家禽2382.76万只 水产总产量2.15万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健全,县级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重点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平台管理。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制度完善,重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实行全程可追溯管理。创建了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p p    strong 新宾满族自治县 /strong 是辽宁水源生态区的农业县,有耕地面积59.8万亩。创建了国家级“农业综合执法示范县”,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农业投入品监管示范县”。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了农资经营备案制度、二维码备案管理系统,大力推广农业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健全农事生产档案。创建省名牌农产品3个,注册和登记农产品地理标识4个。 /p p    strong 黑山县 /strong 辖21个乡镇,27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58万亩,是全国产粮大县、蛋鸡第一县、生猪调出大县、辽育白牛基地县和蔬菜生产大县。全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三品”认证面积205万亩,黑山花生、黑山地瓜、黑山锦丰梨和黑山褐壳鸡蛋为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了县、乡两级检测机构。全面实行农业行政、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联动机制,确保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p p    strong 大石桥市 /strong 辽宁省重要粮生产基地,曾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水果、淡水鱼、畜牧业、蔬菜、柞蚕为全市优势特色产业。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10.84亿斤,水果产量12.8万吨,水产品产量10.06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12.43万吨,蔬菜产量40.5万吨,农业增加值实现40.6亿元。多年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第13家通过“双认证”单位,多次被评为“辽宁省农业执法标兵单位”称号,并连续多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 /p p    strong 铁岭县 /strong 是辽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围绕粮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牧菜榛果”的产业特色,2015年获批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铁岭县始终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着重完善农产品监管、检测体系,建立三级监管网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通过省“双认证” 狠抓农资经营规范化管理,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在畜牧、水产养殖方面,建立“黑名单”制度,常年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测,对违法案件坚决查处。 /p p    strong 凌源市 /strong 耕地面积74万亩,是北方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称号。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超过43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190万吨,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产值达到44多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政府负总责,县、乡、村三级监管机构健全,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规范农药登记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吉林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辉南县 /strong 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耕地面积120万亩,2016年粮食产量13.6亿斤,生猪20.6万头,肉牛13.4万头,肉鸡645.4万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吉林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2016年开展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创建,并纳入创建范围。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狠抓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检测、“三品一标”认证,制定并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p p    strong 前郭县 /strong 隶属吉林省松原市,辖22个乡镇。前郭灌区水田面积7.3万公顷,年产水稻7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51.2亿元。拥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68项、中国驰名商标4个。农业集约化经营面积200万亩,各类合作社1300户,粮食年产量300万吨,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县主要领导始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围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一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监管,强化安全监测,严格监督执法 。 /p p    strong 大安市 /strong 隶属吉林省白城市,是大兴安岭南麓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幅员总面积4879平方公里,全市耕地面积203万亩。以玉米、水稻、蔬菜、花生、黄菇娘、杂粮杂豆、肉牛、肉羊、肉鸡、鱼、狐貉等各类农产品为主。大安市农产品监管已纳入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费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现已建成市、乡、村三级农产品监管检测网络,建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并获得了资质机构认证,“三品一标”达到24个,并建成了十万亩绿色水稻食品原料基地,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11个,农产品历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并且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strong 伊通县 /strong 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创建试点县。近年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加强抽检监测,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到16个,蔬菜标准园区13个、省级蔬菜园区3个、畜牧小区247个,国家级畜牧小区2个。 /p p    strong 东丰县 /strong 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多次获国务院、农业部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加强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拥有蔬菜国家级标准化园区2个,省级标准化园区3个。“三品一标”产地认定20.05万亩,认证产品13个 牧业小区430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个 水产养殖面积2.262万亩,水产养殖户214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3处。 /p p    strong 龙井市 /strong 位于吉林省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南部,长白山东麓。幅员面积2207.75平方公里,总人口17.3人 全市耕地面积35196公顷,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120公顷,主要特产有中国苹果梨、延边黄牛、松茸等。2016年,龙井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吨,延边牛4.8万头,生猪10.3万头,禽类406万只,园艺特产业总产值为1.56亿元。龙井市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畜禽养殖、特色农产品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以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准出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黑龙江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穆棱市 /strong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现有耕地面积24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实现整县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大豆、玉米、肉牛、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96个,该县从建立组织体系入手抓安全,强化生产标准助安全,注重过程监管保安全,狠抓市场营销促安全,走出“产、管、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展之路。该县有机土豆等产品畅销欧美,加工后每斤售价达12元,延伸了产业链和价值链。 /p p    strong 宝清县 /strong 地处三江平原核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现有耕地总面积243万亩,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该县主要发展水稻、大豆、玉米、食用菌等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富硒食品之都”,培育富硒品牌10余种、种植富硒农作物6万余亩。多年注重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逐步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有效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p p    strong 讷河市 /strong 生态环境良好,现有耕地607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优质大豆主产地,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该市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屯、监测全覆盖”的思路,狠抓监管体系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围绕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全程质量管控、风险监测等重点建章立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p p    strong 同江市 /strong 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现有耕地面积225万亩,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全市认证“三品一标”总量达到223个。盛产鲟鳇鱼、大马哈鱼和“三花五罗”等名优特鱼水产品,江水灌溉优质水稻面积达10万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该市注重健全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管理体系,突出落实全程标准化生产措施,建立健全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安全水平。 /p p    strong 萝北县 /strong 立体气候明显,自然和生态环境优良,现有耕地113万亩。主要发展玉米、水稻两大优势产业,全县“三品一标”种植面积达89万亩。该县围绕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安全执法监管等重点,逐级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达3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00多个,201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p p    strong 铁力市 /strong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灌溉用水水质优良,适宜优质农产品种植。该市现有耕地面积75万亩,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监控面积已发展到43.4万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九河泉大米、玉双粘豆包经中央七套报道而享誉全国。该市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注重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水稻示范市、国家A级绿色水稻原料生产基地。 /p p    strong 肇源县 /strong 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北纬45° 最佳农牧产业带,现有耕地265万亩,光热资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良,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肇源大米和古龙小米等享誉全国的肇源地域特色农产品,11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肇源县坚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实施农业“三减”,大力打造优质品牌,“三品一标”持续稳定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监管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向好。 /p p    strong 双城区 /strong 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现有耕地352万亩,适宜玉米、水稻、果蔬、杂粮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全国牛奶生产第一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该区围绕调结构、增效益、抓外向、促转型的农业发展思路,全力夯实监管基础,打造“农娃”等安全品牌,推进有机循环农业,强化质量溯源管理,推行全程标准化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力保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上海市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崇明区 /strong 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三岛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8万亩。近年来,崇明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总体目标,形成了河蟹、优质大米、特色果蔬、白山羊四大主导产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宣传培训、农产品追溯等六大体系,确保了农产品消费安全。 /p p    strong 嘉定区 /strong 位于上海市西北部,与江苏昆山、太仓接壤。嘉定农业有粮食、蔬菜、葡萄等主导产业及哈密瓜、草莓、鸽子、湖羊、梅山猪等特色产业。2016年粮食总产量5.39万吨 蔬菜上市量13.4万吨 葡萄总产量1.7万吨。按照监管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任务、有经费、有考核”的总体思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构建“一图、二书、三员、四定”的监管制度,形成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与检测网络,强化宣传培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生产档案记录,实现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江苏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高淳区 /strong 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商品油基地县,现有耕地61.09万亩,水面26万亩,其中螃蟹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固城湖”牌螃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驰名商标。高淳区立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已发展农药连锁店220多家,占农资经营户的90%以上 扎实推进产地证明与产品准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诚信体系建设,有效落实了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 /p p    strong 江阴市 /strong 是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连续十二年蝉联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榜首,现有总耕地面积48.57万亩,蔬菜总产量55万吨。全市坚持产管并举,涵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监管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市、镇、村三级农产品网格化监管队伍,农贸市场监测队伍三支监管监测队伍高效运行,年监测(含快检)农产品超过3.5万个,实现了规模基地监管和检测全覆盖。 /p p    strong 贾汪区 /strong 地处苏鲁两省交界,是全国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以施蔬菜、山地林果、规模畜禽、优质稻麦等四大产业为主导。全区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以标准化生产、专项整治、社会共治等工作为重点,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2016年全区农(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9%。 /p p    strong 吴江区 /strong 位于太湖之滨,是第三批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标准化示范县,“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农产品,“三品”面积占比达93%以上,有效数186个。吴江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较早建立完善了各项监管工作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p p    strong 昆山市 /strong 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总面积9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4.4万。该市以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精准绿色种植业、生态精品水产业、健康高档园艺业三大主导产业,主推优质农产品丰富市民“菜篮子”,全市共有“三品”425个,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昆山市2003年就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建设,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农产品检测网络。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政府重视程度高,社会共治氛围浓”的共治共管良性机制。 /p p    strong 大丰区 /strong 是全国菜篮子主产县,总耕地面积174.3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00万亩次,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其中大蒜种植面积20万亩。大丰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整治,监管机制创新充满活力,连续三年荣获江苏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评价一等奖。 /p p    strong 东台市 /strong 是首批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市、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全国出口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市,现有耕地面积200多万亩,食用农产品总产量达550万吨以上,“三品”产量占比达46.9%。东台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档案资料,建成农产品可追溯示范基地40多个 严格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产品检测全覆盖,2016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p p    strong 江都区 /strong 下辖13个镇,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高效农业总面积28万多亩,38%为设施蔬菜,全区形成了“两带三区一圈”的农业产业格局,粮油、花木、蔬果、水产、畜禽五大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江都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考核评价、网格化监管、标准化生产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趋向完善,品牌农资连锁和政府统购配送经营点相结合的农资经营模式不断健全。 /p p    strong 高港区 /strong 现有耕地19.82万亩,年产粮食14万吨、蔬菜17万吨、水产品1万吨,出栏家禽235万只、生猪21万头。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权重占8% 监管检测体系不断健全,“一图、二书、三员、四定”的网格监管模式全面推开,形成“全面覆盖、层层履责、责任到人”的格局 信息化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产源头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浙江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桐庐县 /strong 地处钱塘江中游,耕地面积32.39万亩。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通过建设多元监管新网络、农资连锁新机制、追溯管理新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乡,进一步健全了监管队伍、完善了检测体系、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了“五有一追溯”的农产品产地准出模式,全面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p p    strong 瑞安市 /strong 地处浙南沿海,陆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总人口123.1万人。围绕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五大主导产业,已建立起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粮食生产功能区5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通过开展“标准生产、全程监管、强化宣传”三大举措,创新“基层监管、安全追溯、市民监督”三大机制,着力打造特色优质、生态高效、安全放心的绿色农业,已获得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p p    strong 海盐县 /strong 位于杭嘉湖平原东缘,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著称。全县辖以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作为农业主导产业,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6元。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突出“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重点,强化属地管理和主体责任,探索创新“农安海盐智慧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p p    strong 上虞区 /strong 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主导产业为葡萄、杨梅、猕猴桃,是浙江省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围绕“产出来、管出来”两个重点,不断创新长效机制建设,开展“信义园”评比,提高生产主体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以“减量、清洁、循环”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主线,全力推进畜牧养殖治理、种植业污染防治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等工作 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全覆盖。 /p p    strong 东阳市 /strong 位于浙江省中部,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 主要优势产业有茶叶、中药材、香榧、青枣、火腿等。通过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追溯和全程追溯体系建设,把全市163家农业生产主体纳入信息库,112家农业生产主体实现主体追溯,其中3家实现了全程追溯。并将全市17个镇乡街道农产品检测室数据全部实现实时联网,将巡查情况同步上传省监管平台。 /p p    strong 定海区 /strong 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主要农业大区,现有耕地面积10.2万亩,已初步形成粮油、舟山晚稻杨梅、浙东白鹅、皋泄香柚、定海草莓、西甜瓜、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海岛特色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67万亩,2015年实现农渔业总产值21.78亿元。全区“三位一体”农渔业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2016年定海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县。 /p p    strong 黄岩区 /strong 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有“中国蜜橘、杨梅、枇杷、茭白、紫莳药之乡”美誉。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产管并重促提升,安全放心美生活”主线,通过职责分工具体化、制度建设法制化、监管对象清晰化、技术推广标准化、部门协作亲密化、抽检监测随机化、台帐收集常态化、应急处置迅捷化、处罚打击严厉化、宣传培训普及化等“十化”建设引领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p p    strong 遂昌县 /strong 地处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源头,是“中国菊米之乡”和“中国竹炭之乡”,并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称号。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通过创新 “绿色惠农卡”补贴平台,对新技术应用及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形成强大推力,确保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p p   象山县位居浙江省中部沿海,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之美誉。全县农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浙江省首位,“象山柑橘”和“象山梭子蟹”驰名长三角。近年来,该县创新农产品收储运环节“五个一”监管模式,实施农产品产地合格准出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与金融征信联动,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三前、监测全覆盖、追溯到主体”监管模式,荣获“浙江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称号。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安徽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庐江县 /strong 地处皖中,北濒巢湖,是以粮食和蔬菜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是重要的供应长三角地区蔬菜生产基地,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对乡镇政府工作考核,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构建县镇村监管网格,日常检测监管实现电子化上传和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常年正常开展。健全县域农资经营网点、农产品企业(基地、组织)信息和台账的电子档案,实行备案审查管理。 /p p    strong 宁国市 /strong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面向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市”,中药材前胡产量全国第一,名特优水产品种美国鲥鱼产量约占全国1/3,国家级生猪保护品种“皖南黑猪”原产地。市委、市政府结合宁国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所有农业主体已纳入监管平台数据库,动态掌握辖区所有农业主体基本情况。通过GIS定位分产业进行网络化管理,及时上传巡检工作动态、现场可视资料等信息,实现日常监管电子化、智慧化。 /p p    strong 黄山区 /strong 位于“北纬30° 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是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的主产地和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坚持“三绿三宜”现代国际旅游区建设目标,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了“五个一”(一片叶、一尾鱼、一杆竹、一枚果、一朵花)特色产业。通过大力实施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农药集中配送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兽药,全区6.8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10.4万亩水产品全部通过有机认证。 /p p    strong 砀山县 /strong 素有“世界梨都”美誉,同时盛产黄桃、苹果等20余种水果,是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数字果园”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水果产业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同时,建立安全可追溯的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体系,以农业投入品信息化监管为抓手,实现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信息备案,销售过程应用会员卡身份证识别实名购买制。 /p p    strong 当涂县 /strong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是全国粮棉生产大县、全国河蟹生产强县、安徽省水产大县,被誉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全县所辖11个乡镇全部设立监管站及农产品快速检测室,所有行政村配备村级协管员,并在18个重点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建设自律性检测室开展自检工作。实行农资规范经营及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制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及物联网技术对重要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进行全程监管。 /p p    strong 涡阳县 /strong 地处黄淮平原南段,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拥有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苔干之乡等称号。县委、县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调转促”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立领导负责制和联席会、通报督查等制度,实行目标考核。农业部门与生产主体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做到监管覆盖率100%。组织开展“放心农资店”示范,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制定小麦、大豆、蔬菜等一系列操作规程,全县农业“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数达到92个,规模化养殖率达80%以上。 /p p    strong 贵池区 /strong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农业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水稻、水产、茶叶、畜禽、果蔬、休闲农业6大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秋浦花鳜、西山焦枣、九华佛茶、富硒大米等远近闻名。全区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农产品“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农兽药准入管理、农产品例行监测、部门联动协作、“三品一标”认证奖励、举报奖励、应急处置等管理机制。区农产品质检站监管检测人员编制7名,所辖17个涉农镇街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构建了区、镇(街)、村(社居)三级监管网络,农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p p    strong 义安区 /strong 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紧邻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迅速,耕地集约化程度高,凤丹、白姜等名特优农产品先后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在原有乡(镇)监管站基础上,配备检测室,农残检测仪等。统一印制生产记录和监管日志,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等按要求规范建立种养殖档案,并作为日常监督、年度考核及项目申报和验收的依据。 /p p    strong 来安县 /strong 地处安徽省东部,区位独特,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禽类产品(鸡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监管检测体系健全,县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所辖12个乡镇全部设立监管站,配备标准检测室和速测设备。县财政加大对“三品认证”的奖补力度, 2016年全县“三品认证”数量己达96个,“来安花红”(水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建立农兽药准入管理、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质量可追溯等管理制度机制,完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档案,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较高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福建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安溪县 /strong 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发源地。全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135亿元,“安溪铁观音”以1401.38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全国茶类品牌首位。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以源头农资专营、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专项执法检查、基地监督抽查、终端质量追溯、经营主体培训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p p    strong 平和县 /strong 位于闽粤交界处的漳州市西南部,盛产名优特水果和乌龙茶,荣获“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白芽奇兰茶之乡”称号。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底线,以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准出等为重点,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历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 /p p    strong 仙游县 /strong 地处福建沿海中部,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等荣誉 主产水稻、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家畜和家禽等,特色农产品有文旦柚、薏米、甜柿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通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健全县、乡、村监管检测体系,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等举措,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p p   strong  泰宁县 /strong 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主产水稻、茶叶、食用菌、家禽和家畜等,已建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6.9万亩 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39个,认证产品22个 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个。重点推进投入品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验监测、质量追溯、预警应急、社会监督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农产品历年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strong 武夷山市 /strong 是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森林覆盖率达80.28%,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生态市、省级农民创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着力提升执法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检打联动”机制、农资和农产品追溯“两个平台”,农产品市级以上各类监测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 /p p    strong 上杭县 /strong 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优质稻、优质水果、高山蔬菜、高山茶、生猪等重要生产基地。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增收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以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提升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抽样监测、建立落实长效机制等为重点,健全和完善监测体系,强化监管措施落实,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strong 蕉城区 /strong 农业主导产业主要有水产品、蔬菜、水稻、茶叶、果树、甘薯、马铃薯、瓜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主线,以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为重点,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核心,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要求,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整体提升蕉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江西省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宜丰县 /strong 是中国“竹子之乡”、“猕猴桃之乡”,有耕地面积42.6万亩,主导产业有水稻、猕猴桃、蔬菜、中蜂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2016年实施“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发展战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构建了县、乡、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全方位加强监管,确保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多年来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发展观考核名列前茅。 /p p    strong 永丰县 /strong 隶属江西省吉安市,耕地66.12万亩,我县注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粮食、蔬菜、畜禽养殖为主导产业,以井冈蜜柚、茶叶、烟叶、白莲、百合等经作为主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县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加大整治力度、强化属地管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规范生产行为,突出检测、追溯、执法监管重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1个。 /p p    strong 南城县 /strong 市全省第一个“吨粮”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果业、蔬菜、水产、畜禽大县。按照“政府负总责,县、乡、村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质量追溯体系等绿色品牌建设。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市场抽样监测、市场准入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按照习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strong 玉山县 /strong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面积1728平方公里,是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农业主导产业有水稻、油菜、设施蔬菜、生猪等。我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属地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严格质量安全监测、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强化案件查处,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在99%以上。积极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全县现有“三品一标”产品85个。 /p p   莲花县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2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2年来,连续4年获得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2016年粮食总产13.72万吨、水生蔬菜莲子1800吨、生猪出栏22万头、家禽出笼202.1万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二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机构 ,三是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开展了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四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8个。 /p p   九江县农业以棉花、油料、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优势主导产业,是全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重点渔业县,全省蔬菜生产和粮食生产先进县。九江水梨有赣北梨王之称,赤湖螃蟹被封为“蟹后”。近年来,九江县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定量和速测检验覆盖全县监管对象,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4个、有机食品10个。 /p p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以蔬菜、脐橙、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经济作物10.4万亩,生猪出栏30万头,花卉苗木突破10万亩。现今大余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蔬菜脐橙标准化生产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落实“三级定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多年来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p p   山东省 /p p   平阴县地处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汇处,是省会济南的西大门,以中国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原产地著称。全县耕地面积50万亩, 年产蔬菜产量66万吨,出栏肉猪34万头,肉鸡530万只,肉类总产量4.8万吨,禽蛋产量3.4万吨,牛羊奶产量3.6万吨。该县紧紧围绕“一环两区一带”现代农业布局,大力发展“一红一绿一白”(玫瑰、蔬菜、牛奶)特色产业,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着力抓好保障体系、投入品控制、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质量追溯、诚信体系六大体系建设。2015年被评为 “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建立“平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已有53家农资店、3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追溯平台监管范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p p   桓台县是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素有“鲁中粮仓”之称,是全国、全省粮食高产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小麦单产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优质粮食、特色蔬菜、生态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了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基本要求。 /p p   龙口市农业以种养加一体化、高效生态、产业化带动为重点,形成以果业为主导,粮食、蔬菜、畜牧、水产齐头并进的五大支柱产业,农业总产值60亿元。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有131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16个产品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山东省名牌产品。先后荣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果菜10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山东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等荣誉。 /p p   泗水县地处鲁中南部,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道),62万人,耕地面积83.6万亩,花生、地瓜、西瓜、粉条等农产品享誉四方,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著名的“中国泉乡· 圣源泗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中之重,健全了县、镇街、村三级监管机构,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行业促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构筑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市场监管、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五大工作体系,实现了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p p   宁阳县位于鲁中偏西,泰安市南部,北依泰山,南临曲阜,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人口82.7万,耕地105万亩,粮食总产70.52万吨,生猪年出栏91.7万头,肉类总产10.67万吨,家禽出栏1926.15万只,禽蛋总产3.8万吨,牛奶总产11.81万吨,水产品产量 1950吨。宁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山东省首批“粮改饲”试点县、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近几年,该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监管、标准、检测、追溯、执法、应急处置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p p   蒙阴县是典型农业大县。生态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59.8%,果品面积100万亩,居全国县级首位,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中国蜜桃之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药备案告知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农产品抽检与农业执法,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p p   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耕地80万亩,人口53万,辖9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是“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区。近年来禹城市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建设。各乡镇均建立了质监站和快检室,配备了采样车 每个村庄均设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 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被列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和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p p   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人口54.28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境内沃野平畴,光热充足,淡水资源丰富,适于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果品、蔬菜等,是茌梨和圆铃大枣的源产地。县政府着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全县共认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5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6个,完成认证面积81.6万亩,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阳谷县位于鲁西平原,为农业大县,耕地105万亩,其中瓜菜播种面积62万亩,年产蔬菜190万吨。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112个,面积20万亩,被誉为“鲁西优质西葫芦之乡”。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创建了“县、乡、村”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现有村级监管员864名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网点29处。拥有农产品精密检测设备99台套和专职检测人员 县乡年检测蔬菜样品3万余个,合格率98%以上。 /p p   无棣县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主导产业为粮棉、菜、枣、畜禽及水产养殖。粮棉种植面积达97万亩 瓜菜菌种植面积近2万亩 枣种植面积达20.4万亩 畜禽年出栏9069万头(只) 水产养殖达7.5万亩,实现产值17.34亿元。渤海黑牛、无棣驴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几年,无棣县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着重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15年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 /p p   沾化区是传统农业生产大县,有沾化冬枣、畜牧、水产三大支柱产业。沾化冬枣种植面积50万亩,全年畜禽存栏量470万头(只),海水养殖面积42万亩,是“中国冬枣之乡”、“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县”、山东省最大的洼地绵羊繁育基地。沾化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于2009年通过省级质量认证并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沾化区推广冬枣绿色控害技术面积15万亩,沾化冬枣“中国驰名商标”品牌进一步叫响,2015年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p p   郓城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人口127万人,耕地面积158万亩,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基地县,形成粮食、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和畜牧工作先进县。多年来,郓城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全程监管,着重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检测、追溯、执法五大体系,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p p   河南省 /p p   罗山县地处大别山区,农产品生产以粮食、生猪、淡水渔业、蔬菜、茶叶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20万亩,其中粮食160万亩,蔬果26万亩,茶叶12万亩。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1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5万亩、标准化茶园6万亩、标准化生猪养殖场56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执法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稳步推进,突出生产环节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p p   西华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耕地面积130万亩。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6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79万亩,蔬菜水果66万亩。生猪存栏95万头,牛34万头。围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全县创建热情高涨,呈现“监管严”、“制度全”和“硬件齐”的特点。“监管严”是把握关键环节,严格源头监管 “制度全”是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成绩卓著 “硬件齐”是检测设备齐全,可满足县乡日常检测需要。监管、执法工作强化,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城乡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大幅提高。 /p p   长垣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垣县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水系完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123个,基地面积42.1万亩,位居全省前列。所辖18个乡(镇)、办事处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涉农行政处罚案件按期结案率100%。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孟津县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毗邻洛阳市区,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54公顷,全县大家畜存栏6.45万头,其中奶牛存栏46.7万头,生猪存栏37.7万头,肉蛋奶总产量23.7万吨 全县各类水产品年产量达1.75万吨,渔业经济产值3.48亿元。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面积38.2万亩。近年,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建设,形成“县检测站—镇监管站—自检室”两级三层检测体系。全面保障了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博爱县位于太行山区,耕地26.3万亩,农产品生产以蔬菜为主,是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复播),每年约有100万吨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是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商品蔬菜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全县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5个,面积10万余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19个,形成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健全完善了有效的监管制度机制,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p p   灵宝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地区,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16.4万亩,果品、烟叶、核桃、大枣、蔬菜、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业鲜明,规模分别达到115万亩、5.5万亩、33万亩、11万亩、12.4万亩、10万亩、1.12亿袋,是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市、中国优质苹果基地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市。近年来,按照“抓检测、强监管、保安全”的要求,狠抓产地环境安全、生产过程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安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p p   延津县地处黄河、海河流域,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延津是传统农业县,素有“花生之乡”美称,蔬菜种植面积20余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70余万亩。延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建成了河南省区域性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生产经营全程监管,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巩义市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河洛文化的摇篮。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0万亩,其中粮食35万亩,蔬果5万亩。 2016年认定为第一批“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创建试点。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0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07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全市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两级三层”监管和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对企业(基地)的24小时动态监控,检测全覆盖、数据实时上传,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p p   金水区位于东北隅,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各3家,涵盖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花卉苗木生产流通等方面。建设形成了以林、果、花卉为主的生产型示范园区,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两级四层”已经建成(区有检测中心,办事处有监管站,基地有自检室,批发、农贸市场有检测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级追溯网点和区级监控分指挥中心建设正在进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p p   湖北省 /p p   蔡甸区主产蔬菜、粮食、畜禽及水产品,是全国“菜篮子”工程主产区,也是武汉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近年来,蔡甸区以发展安全、生态、高效农业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市民消费安全为宗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和执法监管两手抓,加大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力度,全区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59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两级三层”检测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 /p p   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是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县辖17乡镇254个村47万人,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8万亩,主导产业为茶叶、食用菌、畜禽水产养殖。近年来,竹山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全县所有乡镇成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建立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域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网络,健全了县、乡、基地“三位一体” 检验检测体系,连续10年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零发生”。 /p p   南漳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四季分明,环境优美,光照充足,各种天然资源丰富。全县版土面积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2万亩,总人口约60万,以粮食、茶叶、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生猪、蛋类等农畜产品生产为主,是全国粮食产能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湖北省粮食主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近年来南漳县通过强化政府主导,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 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 强化宣传引导,构建农产品安全齐抓共管格局,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58个,一大批品牌农畜产品已具有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p p   宜都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全市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亩,辖10个乡镇,总人口39.5万人。柑桔、茶叶和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全市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是全国柑桔产业二十强县市、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市、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该市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市、乡镇、村监管网络,建成农业检测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层层签定监管责任状,并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p p   洪湖市素有“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全市现有人口94万,其中农业人口76.25万,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常用耕地96.29万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94万亩(再生稻20万亩)、蔬菜(含水生蔬菜)24万亩,拥有养殖水面85万亩,农业“三品一标”12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近年来,洪湖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硬”, 健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先后获得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淡水水产第一县市、平安渔业示范县、河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县、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p p   钟祥市位于湖北中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是世界、中国长寿之乡,是中国最美30县、中国十佳宜居市。耕地156万亩,总人口103万,辖21个乡镇场处,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国家级食用菌出口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125.5亿元。市委市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着力构建了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了“组织保障体系化、技术服务流程化、规范管理常态化、跟踪检测长效化”。 /p p   蕲春县地处鄂东南,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人口103万,辖15个乡镇办。全县播种面积179.8万亩,畜牧养殖业存栏1916.9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21.4万亩,形成粮、油、果、药、畜、水产六大主导产业,是全省粮食大县、水产大县和牲猪调出大县,先后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称号,县农产品检测中心是全省最早获省级“双认证”单位之一。建立了社会共治、以 “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落实农产品生产“十有”管理制度为举措的监管新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p p   鹤峰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县。现有茶园30万亩,高山蔬菜15万亩,已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69个,建成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13.3万亩。在全省率先建成身份证实名购买农资监管平台,建成全州首家茶叶质量全程二维码追溯系统,建成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县乡茶叶、蔬菜农残速测信息平台,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开发有机硒茶质量管理与追溯智能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 p   宣恩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享有“中国贡品之乡”、“中国白柚之乡”等美誉,现有茶叶40万亩,“三品一标”认证面积40.5万亩,建成“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强化监管工作,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设施设备及交通工具,建成标准化的检验检测室 建成“宣恩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严格实行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准入制、销售处方制、购买实名制。 /p p   黄陂区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农业人口91.6万人,耕地80.5万亩,山场90.5万亩,林地104万亩,水面38.6万亩,森林面积693平方公里。水稻、蔬菜、茶叶、特色水产和生猪是全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完善监管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p p   湖南省 /p p   隆回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耕地面积110.3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生猪调出大县、“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全国“金银花之乡”,已获“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38个,无公害认定面积67.8万亩,2016年农牧渔业总产值55.2亿元。该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一体两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 /p p   祁东县位于湘南地区,土地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现有耕地82.18万亩,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等称号,祁东黄花菜、祁东酥脆枣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县构建县乡村组四级农产品监管网络,构架标准转化、综合执法、认定认证、质量检测四大运行体系,构筑质量安全标准、疫情疫病防控、农业投入品控制、全程质量追溯四大保障防线 推行分区、包片、联点责任制,创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7个11.5万亩,改造升级规模化养殖场62个,强化投入品监管、严格监管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 /p p   道县地处湘南,毗邻两广,耕地面积66.3万亩,农业人口63.19万,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脐橙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该县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规范乡镇监管站建设,坚持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场)125个,整体推进面积80.4万亩,出栏生猪97.7万头,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49个 一手抓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规范生产经营、强化日常巡查,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监督执法,严格生产过程管控和产地准出、建立农产品“二维码”溯源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在98%以上。 /p p   资兴市位于湘东南,农业人口23.63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3.44万亩,有水果、蔬菜、茶叶、水产、畜牧和油茶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建有茶叶和柑桔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了“东江湖蜜桔”、“东江鱼”等地标产品。近年来,该市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岗位责任制,推行网格化监管,狠抓投入品诚信规范经营、标准化生产、产地检测准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8%以上。 /p p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国土面积444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2万亩,总人口97.5万人,辖27个乡镇。粮食、生猪、油料、茶叶等主导农业产业进入全国百强,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先进县、“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县和蛋品基地县。该县紧紧围绕监管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市场无隐患、百姓无担忧“五无”目标,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行标准化生产,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8个,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9%以上。 /p p   新化县位于湘中地区,现有农业人员126万,耕地面积80.9万亩,主产优质稻、玉米、茶叶、中药材、杨梅等农产品。该县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领导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部门配合、强化经费保障、加强宣传培训、夯实监管基础、加强督查考核 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并重,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监管、执法、检测密切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连续多年省、市监测合格率达100%。 /p p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和“中国黑茶之乡”,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该县大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所辖23个乡镇监管站实现机构队伍、职责职能、制度机制、设施装备、标识档案“五个规范化”,监管执法全覆盖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3个、标准化养殖场385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达43个 “安化黑茶”是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之一、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年来,全县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8%以上。 /p p   鼎城区位于湘西北,全区耕地116.96万亩,总人口76.6万,是一个以水稻、油菜、蔬菜、生猪、淡水养殖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是全国产粮产油大县、蔬菜生产重点县、生猪大县、水产养殖百强县。近年来,该区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执法监管、督导检查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区、乡、村、组四级监管网络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创新制度机制,不断强化全程综合监管,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产事故。 /p p   赫山区现有耕地面积68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110多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多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茶、竹生产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6年获“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近年来,通过狠抓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得到巩固加强,监管制度机制逐步健全,县乡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制修订农业生产技术规范76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p p   广东省 /p p   番禺区是广州市重要的农产品产区,辖区面积529.9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5.6万人,2016年上半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3.15亿元。2016年,番禺区全面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通过狠抓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检测体系投入,创新监管机制等举措,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70%以上等创建目标,打造了“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p p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韶关市西北部,位于南岭山脉南麓,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展重点县之一,县域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75.6万亩,耕地14.87万亩,辖9个镇,总人口21万人。乳源坚持“生态立县”和“农业稳县”发展战略。形成以高山蔬菜、中草药、落叶水果为主的山区特色农业,县里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县镇村有监管机构,监管到村,检测全覆盖。形成责任明确,监管到位,全民关注的工作常态。 /p p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91万亩,有“全国水果第一县(市)”之称。全市粮食年产量38万吨、蔬菜年产量73万吨、水果年产量131万吨、生猪143万头、水产品年总产量7万吨,是全国整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广东省水果生产先进县、广东省重要冬种北运蔬菜基地。高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切实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建设完善的溯源体系,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惠东县地处广东南海之滨,辖16个镇街,耕地面积47.6万亩,是“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马铃薯之乡。以“品牌两薯、绿色蔬菜、优质瓜果、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有冬种马铃薯、甘薯、梁化梅菜、火龙果、赤岸蚝、南美白对虾等名牌产品,常年为港澳特区输送放心农产品。全县培育81家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作示范带动,建立县、镇、基地(村)三级网络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常态开展抽检执法、农资监管和“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做法在全省通报推广。 /p p   德庆县位于广东西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1万亩,辖12镇一街,人口38.8万,是是全国柑桔产业十强县、中国贡柑之乡。水稻、柑桔、“四大南药”、蔬菜等主导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贡柑,砂糖桔是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该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各项保障制度完善。国家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已改造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抓不懈,例行监督抽查、农资市场监管和“三品一标”认证并重。 /p p   阳山县是广东省西北部的典型山区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60多万亩,总人口54.3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环境优越,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主导产业水稻、蔬菜、水果、畜禽优势明显。该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溯源管理体系和预警、应急机制,突出抓好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先后创建了供港澳出口蔬菜备案基地、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p p   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县农垦土地总面积371.4平方公里,荣获中国菠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冬季蔬菜之乡的称号,“愚公楼菠萝”和“徐闻良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该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12年全县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统一实行“五项制度”严格管理,并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农产品检测、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宣传培训等纳入管理平台,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 /p p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万亩,全县总人口100万人,主导产业为水稻、甜玉米、茶叶、淮山、蔬菜、青梅等。全县共有12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20家,全县累计获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24个,绿色认证11个,有机认证2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广西壮族自治区 /p p   钟山县规模农业产业有水稻、蔬菜、贡柑、马蹄、生猪、家禽等,建立有县级质检站和农产品监管平台,在规模企业建立检测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智慧农业信息系统,有雅瑶华香大米、英家大头菜、洲星马蹄、钟山贡柑、温氏畜禽等农业品牌,是自治区级、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 “中国长寿之乡”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p p   全州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广西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广西、湖南两省区三市十县的交通枢纽和农产品集散地,农业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粮食、水果、养殖业、蔬菜等四大农业产业支柱。近年来,全州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绩效管理,充实基层监管力量,突出巡查整治,前移质量关口,狠抓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开展“放心农产品”工程建设,实现大宗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全覆盖,全县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高于99%。 /p p   东兴市是我国唯一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盛产对虾、沙虫、石斑、青蟹等海产品,是广西特色水产业先进市 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红姑娘”红薯、“皇帝果”等无公害养生佳品享誉国内外,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 东兴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三品一标”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农业,强化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大力培训推广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p p   恭城县地处桂北柑桔产业带内,享有“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美誉。历届政府坚持以生态农业发展为本,全县水果、粮食、经济作物及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恭城县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月柿)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p p   武宣县地处广西中部,耕地面积92万亩,总人口46万人,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6.65万亩,甘蔗37万亩,水果18.24万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县、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广西奶水牛生产基地县。牛心柿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万亩红心柚生产基地特色种植初具规模。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p p   田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全国第一个“芒果之乡”,“南菜北运”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7万亩(含复种),芒果种植面积26.14万亩,肉类总产量为3.37万吨。近年来,田阳县紧紧围绕“质量强县”发展战略,突出产业特色,突出主体功能,突出示范引领,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p p   南丹县是“中国长角辣椒之乡”、“中国瑶山鸡之乡”、“中国黄腊李基地”,耕地面积35万亩,特色优势产业有生态巴平米、长角辣椒、红心猕猴桃、黄腊李、瑶鸡等。近年来,南丹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和检测网络,初步构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2016年被认定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p p   海南省 /p p   东方市位于海南省西南部,享有“感恩福地、花梨之乡”的美誉。建成了大田香蕉、大田芒果、东方火龙果、小岭甜玉米、板桥哈密瓜、江边橡胶、八所花卉、感城水稻、三家瓜菜、四更花生10个万亩种植基地和四更泥蚶、板桥高位养虾、高坡罗非鱼、红兴鱼鸭混养、唐马园十万头生猪、三家老乡鸡、新龙原种虾苗、新龙小黄牛八大养殖基地。专项资金支持建设1个市级、10个乡镇级检测站及11个田头综合服务站。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基本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 /p p   陵水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我国冬季瓜菜主要种植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5.4万亩,总产量30.44万吨 热作种植面积10.7万亩,总产量9.6万吨。已形成“山区橡胶、槟榔经济带,平原区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特色经济带,沿海渔业经济带”三大农业经济带。先后荣获南繁科技产业园、热带作物标准化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等殊荣。“陵水圣女果”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有1个县、11个镇级、126个村委会和农贸批发市场检测中心(室、点)。 /p p   重庆市 /p p   梁平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县。按照“政府负总责、乡镇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要求,合力构建特色效益农业、新型农业经营、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支撑保障等五大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全区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98%以上。 /p p   璧山区以蔬菜、水果、禽兔为主导产业,是重庆市蔬菜保供四大核心基地县之一,率先完成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站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安全监管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农产品质量持续保持向好态势。先后荣获“中国优质葡萄之乡”、“中国儿菜之乡”、“全国无公害果菜十强县”、“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殊荣。 /p p   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国家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创建试点县。近年来,忠县严格属地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深入推广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p p   铜梁区是国家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农业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是无公害蔬菜产地县、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县。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渔业、名优经果和特色畜禽为重点产业。常年蔬菜产量72万吨,水果产量8万吨,水产品产量3.4万吨,肉类产量9.3万吨,蛋类产量4.48万吨,农产品检验检测合格率在99.9%以上。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多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四川省 /p p   旌阳区是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区,坚持发展“三高两优”农业,建成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8万亩、高标准农田20万亩、标准化养殖场40个、省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个。在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县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综合监管能力,建立了三级监管服务体系和四级质量检测体系,形成生产和市场两端自检常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发展品牌农产品新途径,开展收储运单位建立入市检测试点工作。 /p p   射洪县是四川省粮油生产大县,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政府监管平台和企业监管平台为抓手,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提高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水平 以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为抓手,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地理标志农产品金华清见等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万亩,提升农产品质量 以8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为抓手,打造地方特色品牌20个。已获得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等多项荣誉,并于2015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p p   峨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因“峨眉山”而得名。茶、菜、药、畜是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基地县和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2012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监管、检测、追溯、执法体系,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突出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建成茶叶、蔬菜万亩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场10个,有“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和“竹叶青”、“ 峨眉雪芽”等驰名商标,“三品一标” 认证产品104个 狠抓投入品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7%以上,是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p p   华蓥市是四川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已建成禄市广安蜜梨、永兴蜜橘和阳和葡萄等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广安蜜梨” 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享誉全国。华蓥市坚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行“市-乡镇-村”三级联动网格化监管模式。狠抓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监管,推广绿色循环农业,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和追溯管理,全市主要优势农产品实现“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 /p p   岳池县是全国粮油生产先进县、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初步建成了“优质粮油、柑桔、蔬菜、生猪”四大主导产业和“优质干果、梨子、葡萄、蚕桑、畜禽、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实一个方案、推进两化生产、压实三个责任、严把四个关口、开展五个整治、建好六个体系,基本实现了监管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市场无隐患、百姓无担忧“五无”目标,保障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201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p p   达川区是以粮油、蔬菜、水果、生猪、乌梅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全区认真谋划了“产”(标准化生产)、“管”(执法监管)、“检”(瘦肉精、农残检测)三篇大文章,全力主打了“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室”(生产基地内检室规范化打造)、“店”(农业投入品门店统一化管理)的三张监管能力建设牌,积极推行了监管工作制度化、监管责任网格化、监管过程痕迹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的“四化”建设。 /p p   宣汉县是四川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2008年以来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特色产业以牛、菌、茶、果、蔬为主,“蜀宣花牛”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牛。全县整体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4.1万亩,县、乡、村“三级”监管检测体系健全 逐步构建“重民生、重投入、强体系、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p p   渠县享有“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是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省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省沼气化县。全县耕地面积97.89万亩 ,农业资源丰富,有粮油、黄花、柑桔、核桃、优质花椒等5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着重抓好“两药”(农药、兽药)“两料”(饲料、肥料)管理,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投入品示范门店打造、县乡检测室建设、“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监管、抽样监测、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等为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日常巡查、强化风险监测,实施网格管理,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通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中国银耳之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确立了食用菌、茶药、生态养殖“三个百亿”工程,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全县有“三品一标”产品54个,其中青峪猪、银耳获得欧盟认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考核奖励办法,纳入了目标考核,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监测体系。实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硬件、有手段、有制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p p   洪雅县地处四川西南,幅员1896.4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5%,有“绿海明珠”之称。茶叶为全县主导产业,面积达到了27.72万亩,年产量1.8万吨。为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政府对全县进行了“一地三区”( 国际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打造“四心工程”(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住得舒心、购得称心),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2016年已全面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绿色、生态、友好、合作、共赢的洪雅明天会更美好。 /p p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区,主要以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农产品为主。2014年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生产经营者主体“三大责任”。建设农产品检测、监管和执法“三大体系”。全县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覆盖全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13个乡镇建立监管服务机构,81个村设置协管员,通过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p p   贵州省 /p p   凤冈县隶属遵义市,古有黔中乐土之称,今有锌硒茶乡美誉,全县以茶叶、肉牛、生猪、水稻、烤烟为主导产业,已荣获国家级生态建设、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综合标准化等示范县称号。历届政府坚持生态兴县,“三品”认证率已占种植面积的60% 建立了茶叶生产 “五级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红黑榜、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制度和追溯体系、监督执法等平台 制定了5大产业64个地方标准,实现全产业链、全过程标准化覆盖。 /p p   七星关区耕地面积88.74万亩。主导产业为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有独具高寒山地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属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按照发展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要求,坚持强化生产控制、强化体系能力建设、强化风险应急管理。“三品一标”认证数达54个。逐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并已通过“双认证”。初步建立完善了县、镇(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三品一标”认证体系,科技示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p p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现有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茶叶、果品、优质稻米、中药材及特色种养等优势特色产业。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行产业布局、标准化生产、投入品供给“三统一”,健全监管、检测、追溯、问责“四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水平。 /p p   习水县位于贵州省的北部边缘,地处大娄山脉的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中间地带,与黔北、渝西、川南交汇,紧靠遵义市和泸州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农业(肉羊)标准化示范县、贵州省蔬菜种植大县,年出栏生猪84万头、肉牛15万头、黔北麻羊31万只,家禽391万羽,肉类总产量8.7万吨,蔬菜种植40万亩,农产品合格率99%以上。集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形成了网格化管理、责任全落实,标准化生产、生产源控制,检打联动、监管全覆盖,宣传造氛围、社会共参与的格局。 /p p   长顺县位于贵州中南部,总面积15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94万公顷。近年来,长顺县坚持走具有典型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以“长顺四宝”--绿壳鸡蛋、高钙苹果、紫王葡萄、小米核桃为主打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助农致富奔小康。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县政府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体系,落实经费。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源头管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产品可追溯系统,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p p   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南麓,国土面积1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3万亩,森林覆盖率67.73%,总人口24.36万人。全县有3个省级农业园区6个市级农业园区,8个县级农业园区。茶叶园区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县主导产业为生态茶叶、精品果蔬、特色生态及水产养殖、乡村旅游观光业。全县“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县级农产品检测站2015年通过“双认证”。建立全县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监管大数据平台,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即时动态管理。 /p p   云南省 /p p   麒麟区是滇东的交通门户和商品集散地,同时是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麒麟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区人民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所占权重达8.2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年度增长幅度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2013—2016年累计投入810万元,年均增幅达10%以上。100%落实了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畜禽屠宰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实名制度,以供港澳生产基地为依托,“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为标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p p   马龙县处于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核心地带,是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云南省重要的早熟苹果生产基地县、农业部绿色防控蔬菜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开展创建工作,辖区内生产经营主体建立法人责任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农资经营质量承诺制、农药经营质量承诺制等,每年签订承诺书 同时,农药经营户建立“十项制度”、种子经营户建立“六项制度”、种植企业建立“六项制度”,养殖企业(小区、规模养殖户)建立“十项制度”,检验检测遵守“五项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逐步规范。 /p p   师宗区位优越,素有“滇东锁喉”之称,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基地县、云南省蔬菜生产主产县。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师宗县全面落实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建立了农资经营店管理名录,规范了农药、兽药、饲料等经营行为 100%实行定点屠宰、生猪调出检疫及无害化处理 重点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养殖等集成技术应用,标准化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p p   广南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农业人口726776人,占总人口94.3%,是典型的农业县。通过大力开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了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构建了由政府监管、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者参与的“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保障全县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p p   宾川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是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是中国水果之乡、中国柑桔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优质柑桔基地、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宾川县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责任,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宾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业标准化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p p   嵩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滇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嵩明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我省花卉园区所在地,省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县域内聚集了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外销率高。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嵩明县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并结合本地特点,进一步加大“三品一标”发展力度,提高了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品质,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嵩明县农产品竞争力。 /p p   瑞丽市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被云南省确定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2015年2月瑞丽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实验室资质认定“双认证”,各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配备了检测设备,明确了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通过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监管名录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了瑞丽市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手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p p   西藏自治区 /p p   达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平均海拔3700米,下辖五乡一镇,20个行政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8.70元。县区大力发展设施果蔬、花卉、原种藏鸡、奶牛、藏香猪等特色城郊种养殖业,依托达孜工业园开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强化政府监管,着力构建管理体系,加大政策宣传,积极推行绿色生态种养殖技术,创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高标准养殖基地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地理标识2个。 /p p   卡若区位于西藏东部,平均海拔3500米,下辖15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8681人。农用地1533.55万亩,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430元。近年来,我区大力打造特色农畜产业产品:康巴香鸡,康巴香猪、茶马藏鸡蛋及“阿妈菜”獐子菌加工厂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主要体现:一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措施到位,二是监管责任层层落实,三是强化质量监测,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五是加大宣传、执法力度。 /p p   陕西省 /p p   鄠邑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中国十大优质葡萄基地,葡萄种植面积6.6万亩,总产10万吨,“户县葡萄”品牌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5.85亿元人民币,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称号。鄠邑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农产品监管与“三品一标”奖励补助制度,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对主要生产基地进行实时监控、舆情预警和智能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p p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耕地面积59.4万亩,全县形成了优质粮、苹果、猕猴桃、畜禽养殖、大棚瓜菜五大主导产业,先后荣获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农业执法先进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该县突出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分级检测、监管追溯“三大亮点”,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实现了监管检测信息化,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2016年被陕西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p p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形成了优质小麦、生态养殖、优质果品和精细瓜菜四大主导产业,果品面积达到30万亩。县委、县政府以发展“三品一标”农业品牌为抓手,创新农产品分散种植户管理机制,农产品监管体系健全、责任到位、制度完善、运行协调、监管有力,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确保全县农产品绿色、环保、优质、安全。 /p p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耕地150万亩,是著名的菜篮子大县并有“中国枣乡”之称,全县冬枣35万亩、产值30亿元。近年来,围绕冬枣这一主导产业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冬枣》国家标准,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县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健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6个。2016年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县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县。 /p p   澄城县地处陕西关中东部,位于秦晋豫黄河经济协作区腹地,耕地面积86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荣获全国果品生产30强县、全国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p p   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农业硅谷”之美誉。近年来,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畜牧养殖、良种繁育、食用菌栽培等为主的八类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达13.8亿元。杨陵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开展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做到生产过程可追溯,严格落实农产品准出制度,形成了“源头有保障、生产抓标准、流出重检测、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模式,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称号。 /p p   甘肃省 /p p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段,辖37个乡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耕地面积145.77万亩,总人口103.93万人。粮食作物面积104.85万亩,瓜菜面积37.45万亩,肉蛋奶总产量14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北方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实现了网格化监管 狠抓标准化生产,全区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8个,认证规模占食用农产品生产规模的60%,从源头上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省肉牛、蔬菜产业大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基本建立了集农产品检测、标识监管、行业追溯、源头治理于一体的网格化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物联网平台+产地追溯”体系,把好生产“质量关”,构建经营 “诚信关”,强化设施“投入关”,提升产品“公信关”,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无缝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p p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辖17个乡镇,总人口51.9万人,耕地面积165.9万亩。全县围绕中药材和马铃薯两大支柱产业,全方位、深层次推动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6年,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173.49万亩,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45万亩。全县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健全绿色生产、全程追溯和执法监管机制,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西峰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腹地,素有“陇东粮仓”、“陇上明珠”之称。已形成了“东果、南菜、北畜”为主的三大产业格局。全区区乡两级及重点生产经营主体配备了农药快速检测仪、标准化实验台,100个行政村配备了村级监管员,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健全 区乡两级及重点追溯企业已全部接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全区农产品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全覆盖。全区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60%以上。 /p p   青海省 /p p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原料基地,也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6年总播种面积70万亩,特色农畜产品有油菜、马铃薯、蔬菜、牦牛肉、藏羊肉等。2016年肉产量为3.4万吨、蔬菜产量33万吨、油料产量为4.5万吨。目前,全县已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了生产环节控制与管理,引导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共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58个,建成并应用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全面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地准出制度,将农产品种养过程、投入品使用、质量安全检测全程纳入监管。 /p p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是全省主要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2016年粮食、蔬菜总产量分别达29.7万吨和31.5万吨。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检验检测、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工作。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活动中,着力在:落实责任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监管体系、提升检测能力水平、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等八个方面狠抓落实,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p p   宁夏回族自治区 /p p   灵武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中部,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长枣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著名的水果之乡。全市耕地面积26万亩,牛、羊、猪饲养量分别为7万头、360万只和26万头。灵武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进网格化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先后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48个,全市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无工业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马铃薯、西芹已申请为全国驰名商标,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该县质量安全基础好,投入大,起步早,坚持以“三品一标”认证牵动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2016年实施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系统,围绕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者第一责任推行各项监管制度,多年来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中宁县位于宁夏中部,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盛产枸杞、硒砂瓜、畜禽等农副产品 现辖6镇5乡、2个管委会和2个区属农场。辖区总面积4165.89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人。多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强化依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将全县的农产品纳入质量追溯范围 通过实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p p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腹地,辖17个乡镇场,形成棉花、香梨、设施农业、畜牧四大优势产业。作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优秀县、农产品监管示范县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推行产地准出、质量追溯、市场准入和标准化生产,突出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质量安全监测、“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全市农产品合格率高于98%,已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p p   阜康市拥有国家5A级名胜区—天山天池,农业以蔬菜、林果、畜禽、林下种养等为主导产业,是自治区重要菜篮子基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总目标,做到组织保证、资金保障、宣传引导“三项机制”,搭建源头控制、标准生产、追溯管理“三大平台”,健全监督管理、基地准出、行政执法“三大体系”,全市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监测工作扎实有效、制度机制建立完善,产品认证成效显著。申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4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75个,2016年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 /p p   伊宁市农村人口17.7万人、4.2万户 耕地面积21.21万亩,“三品”种植面积12万亩。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牧业,主导产业为设施农牧业。伊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统一协调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前、产中、产后、执法等各个方面,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正在试运行《伊宁市种植业产地管理证明制度》。全市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农贸市场都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每天对新出、新进产品进行速测管理 市检测中心(双认证)每个季度进行定期抽检定量监测。 /p p   高新区(新市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辖5个乡镇有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8.8万亩,素有“首府菜篮子基地”的称誉。高新区(新市区)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开发运用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残检测、农资销售追溯、农技服务推广、合作社管理六大监管系统及电商销售服务平台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农业生产环节的全部生产者以不同的组织模式纳入平台管理,为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初步实现了对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p p   博乐市是新疆粮食、油料、蔬菜生产基地。博乐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检测中心已获得双认证,不定期开展例行监测,监测范围覆盖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建立“黑名单”制度,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已经完全落实。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到100%,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2个,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60%以上。制定农畜产品无公害绿色种养标准18个。 /p p   泽普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县。全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以林果(核桃、红枣、苹果)、马铃薯、蔬菜、畜产品等为主导的产业布局。泽普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绩效管理,充实基层监管力量,突出农资市场监管整治,狠抓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28.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3%,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7%以上。加强品牌建设和追溯管理,主要优势农产品实现“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 /p p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p p   第八师石河子总场位于石河子市北郊,耕地27.3万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团场之一,优势产业为鲜食葡萄、酿酒葡萄、设施蔬菜、畜牧水产养殖及食用菌。石总场果品面积、总产、效益居第八师首位,水产养殖和蔬菜是石河子地区“菜蓝子”主要供应地。场领导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种植管控过程的指导服务,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潮体系,全面打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工程建设。连续十年,蔬菜及果品抽检合格率达100%。2016年创建兵团第一批食品质量安全团场荣誉称号。 /p p   十二师二二二团位于天山脚下、乌市以东、阜康以北,以酿酒葡萄、啤酒花、加工番茄、粮油、制种、蔬菜种植为主。建有产地葡萄酒庄五座、大型有机面粉加工、番茄加工、啤酒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一座,是国家第八批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团。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限制性农药农资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三品一标”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联合各监管部门,全面加强市场销售监管、农产品及投入品检测和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程监管。 /p p   厦门市 /p p   同安区共有山地422平方公里、耕地13.12万亩、浅海滩涂12万亩,盛产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品等,志称“同邑依山面海,飞潜动植,无所不备”,是厦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水平居全市前列。 /p p   大连市 /p p   庄河市特色产业突出,蓝莓、草莓、歇马杏、大骨鸡、杂色蛤等特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在安全县创建中,庄河市创新“产管并举”、“检打联动”新机制,建立网格化监管新模式,探索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新载体,实现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全链条覆盖,全市“三品”生产面积比重达到80%,禁限用药物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多项称号。 /p p   旅顺口区水果、蔬菜、花卉和海珍品等优势主导产业突出,在安全县创建中,全区紧紧围绕监管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市场无隐患、百姓无担忧“五无”目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加优质品牌农产品供应,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建立监管责任清单制度,搭建监管信息平台,实施网格化监管和全程可追溯。先后获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蔬菜、大樱桃)”、“国家级全域食品农产品出口示范区”等多项称号。 /p p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公开征询意见名单及简介 /p p   河北省 /p p   唐山市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是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全市粮食、瓜菜、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08.4万吨、1553万吨、74.11万吨、37.24万吨、182.39万吨、56万吨,是京、津等主要城市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015年8月,唐山市制定实施了《唐山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组织以县域为创建主体,全市整域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创建活动。已有曹妃甸、玉田2个县区创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p p   辽宁省 /p p   盘锦市辽宁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形成水稻生产优质化、机械化 水产养殖设施化、精品化 棚菜生产标准化、基地化 畜禽养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三品一标”生产面积占81.5%。下辖大洼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盘锦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区、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盲区。 /p p   江苏省 /p p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下辖5区2市,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0万。全市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品牌化发展”的“三化”工作战略,创新“全员、全域、全程、全民”监管的“四全”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综合平台、标准化生产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监管工作不断细化,持续创新,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多年“零发生”。 /p p   浙江省 /p p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优越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特种水产、蔬菜、茶叶、水果、畜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农业生产总值22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8元。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深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德清县、长兴县已被命名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2018年将实现省级放心县全覆盖。 /p p   江西省 /p p   宜春市素有“农业上郡,赣中粮仓”之称,是全国粮食主产地,粮、油、生猪、肉牛、中药材、有机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宜春市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富硒、肉牛、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下好军令状、建好监管网、打好绿色牌、抓好无害化、把好执法关等举措,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p p   山东省 /p p   潍坊市以瓜菜、畜禽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为主,瓜菜种植面积342万亩,总产1353万吨,肉蛋奶总产203万吨,渔业养殖面积140万亩,总产57万吨。近年来,潍坊市以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入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检测、市场准入,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形成以例行和专项、风险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常态化监测机制,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通过农产品合格证明试点,初步建立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机制。2016年出台了《潍坊市禁用限用剧毒高毒农药条例》,属于首批实体地方性法规。 /p p   广东省 /p p   江门市位于珠三角西岸,下辖“三区四市”,是广东省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品的主产区,“三品一标一名牌”居全省前列,新会区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全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监管、执法体系,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农业投入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监管新模式,全省首创推行农产品安全责任险,开创“社会共识、社会共创、社会共治、社会共享”的新局面。 /p p   四川省 /p p   广元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围绕全域全面创建,建立了目标考核、述职、约谈和飞行检查制度,严格人均3-5元经费标准,落实属地责任。健全了监管、执法、检测体系,70%县级检测站取得“双认证”,乡镇“一图、二书、三员、四定、八项制度”规范化建设100%。推进绿色发展,认证“三品一标”品牌329个,建成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13个、166万亩,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建成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推进“市、县、乡、村”四级联创,探索建设了“三入三化· 智慧监管”模式,建成四川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广元实践成为四川经验在全国推广。 /p p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p p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州府所在地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市35公里。全州有耕地面积800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盛产品质上乘的小麦、制种玉米、加工番茄、酿酒葡萄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各类蔬菜和林果产品。实施“检测与执法”联动机制,全面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对农产品监督抽查中存在的问题农产品,进行100%立案查处,确保了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98%以上。全州所辖7个县市和一个州级检测中心8个农产品检测机构全部通过实验室“双认证”考核并正常开展工作。 /p p   青岛市 /p p   青岛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走“产城一体、产管结合、集约高效、开放融合、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近年来,以落实中央“四个最严”要求为引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成了市、区(市)、镇(街)、村(合作社)四级农产品检测体系,高毒高残留农药全域禁止销售使用,“三品一标”产品产地面积占比达到73%,胶州大白菜等知名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地产农产品平均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p p   宁波市 /p p   宁波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35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2.5万。已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多彩农业美丽田园,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强市。所辖县(市、区)均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已命名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省级放心县3个。强化监管、检测、追溯、标准、共治5大体系建设,率先实行全域高毒农药退市制度、肉牛定点屠宰、整市推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保险联动机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定较好。 /p
  •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开始申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的通知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是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正确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近期我部将规划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积极筹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同时,分期分批认定一批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跟进规划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站点,负责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隐患动态跟踪评价和风险交流等工作,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现就首批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重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按照产品专业类别和地域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规划、申报和认定。首批专业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按照粮油产品和“菜篮子”产品类别进行申报和认定,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立足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省份(地区)进行申报和认定。   二、申报原则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为评估对象。专业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原则上从农业部属科研院所、农业部与教育部或相关省(区、市)共建的农科类高校中择优选建,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主要从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研究机构和省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省级农科院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各流域水产研究所中择优选建。   三、申报条件   申请承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报单位有相对独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与检测机构,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质量安全监测重点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研究团队技术力量强,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浓厚,学风正派   (三)具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和规章制度   (四)拥有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研究基础和技术交流平台   (五)能够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人员的日常经费基本支出和后勤条件保障。   四、申报程序   申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申请单位应当根据申报要求提供申请报告,填报申请表。中国农业(热带农业、水产)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申报材料,经院(校)级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后,以正式文件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申请 省级农科院(所)和其他农科类高校的申报材料,经所在地省级业务对口农业行政主管厅(局、委、办)签署推荐意见后,以院(校)正式文件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交申请。一个依托单位原则上只申报1个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请各申报单位对照申报条件进行综合衡量,集中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组织申报,严格把关。请各申报单位将符合规定要求的全套申报材料一式10份于2011年9月30日前按规定要求和程序报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至jgjyjc@agri.gov.cn。   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将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要求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审,择优选定50家科研院(所)和农科类高校作为依托单位筹建首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筹建经自查符合考核认可条件的,由筹建单位以正式文件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交考核认可申请。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组织考核认可专家组依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考核认可规范》进行考核认可评审。考核认可符合规定要求的,报请部领导审查批准,命名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在依托单位加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牌子,正式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名义承担相关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各单位在申报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联系。联系人:于 潇 陆柏益 联系电话:010-59193165、59192123。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筹建申报书20110907.doc
  •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管理规范》发布
    相关新闻:65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实验室名单公布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管理规范》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水产局),各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及依托单位:   为规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运行管理,依法科学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管理规范》。现予以印发实施,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推进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简称“风险评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实验室和主产区风险评估实验站组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按照农产品品种类别和区域分布进行规划设定,分为专业性和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   第四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农产品主产区设立风险评估实验站,承担风险评估定点动态跟踪监测工作。   第五条 农业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支持风险评估实验室能力建设、人才培育和学科发展,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适当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六条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规划和建设,组织编制风险评估实验室发展规划,负责风险评估实验室考核认定工作。   第七条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受农业部委托,承担风险评估实验室的申报评审、考核评价和技术指导,牵头实施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指导风险评估实验室建设和业务工作,承担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根据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子类别,可以在机构内部设立基准实验室,承担相应领域的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能力比对实验。   第八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依托单位负责风险评估实验室的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提供风险评估实验室正常运行的条件保障。   第九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承担授权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交流任务,开展科学研究和营养功能评价,提出风险评估实验站建设方案,指导业务归口风险评估实验站的工作,承担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第十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的基本支出和人员经费由依托单位足额落实,所需风险评估工作经费由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任务下达部门(单位)通过年度预算落实。风险评估实验室能力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各级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能力建设范围统筹规划和落实。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 专业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原则上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属三院”)所属研究机构和农科类重点高等院校中择优选建。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主要从建有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或者质量标准检测研究机构的省级农科院中择优选建。   第十二条 农产品主产区风险评估实验站原则上从农产品主产区所在地区农科院(所)和省及省级以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中择优选建。   第十三条 申报承建风险评估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相对独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或者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研究机构   (二)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并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带头人,研究团队力量强,学科结构合理   (三)有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监测所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   (四)有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等相关技术研究的工作基础。   第十四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应当由具有一定行政职务、具备统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所需资源和条件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担任。根据需要,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设立技术负责人,可以配备2-3位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   第十五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组建技术委员会,负责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大问题的审议和决策。技术委员会应当由风险评估、标准、检测、认证、科研、监管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总人数不得少于9人。其中,风险评估实验室具体承建单位人员不超过三分之一。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应当由依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第十六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有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在职在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6人。   第十七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仪器设备应当满足所承担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需要,并通过计量检定或者校准。   第十八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的实验环境条件应当满足所承担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的需要,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   第十九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遵循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规定,保证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结果科学、准确、可靠,建立风险评估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编制并正确实施风险评估实验室管理指南。   第四章 考核认定   第二十条 申报承建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由符合条件的依托单位编制申报书,经依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省级业务对口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审核推荐意见后,按规定要求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第二十一条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受农业部委托,对风险评估实验室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对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进行技术评审。根据需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受农业部委托,可以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资质条件和相关能力进行现场核查。   第二十二条 专家技术评审通过的,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下达评审合格通知,明确风险评估实验室拟定名称和需要补充完善的材料,由依托单位编制风险评估实验室建设方案。建设方案经审查符合要求的,由农业部审查批准纳入农业部建设计划的风险评估实验室名称,明确建设要求。   第二十三条 农业部对风险评估实验室实行考核认定制度。纳入农业部建设计划的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自建设计划下达之日起2年内通过农业部的考核认定。   第二十四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对照基本条件经自查符合考核认定要求的,以书面形式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考核认定申请。   第二十五条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审查符合考核认定评审要求的,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组成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核。现场考核实行专家组长负责制。   第二十六条 专家现场考核应当在2天内完成,并按照规定要求出具现场考核评审报告,经专家组成员和依托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后10个工作日内报送至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审查。   第二十七条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应当自收到考核评审材料和考核评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全套评审考核材料的审查确认。符合要求的,签署审查确认意见,按照规定要求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审定 不符合要求的,发出书面通知书,由依托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和材料补充。   第二十八条 考核评审材料和考核评审报告经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审查确认合格的风险评估实验室,由农业部对外公告,核定风险评估实验室业务范围,颁发风险评估实验室考核认定资质证书,准许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用标志,由依托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刻制风险评估实验室工作用章,启用风险评估实验室相关文书。   第二十九条 经考核认定的风险评估实验室在风险评估、风险监测业务范围增加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申请增项考核认定。   第五章 运行管理   第三十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和业务工作。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和技术负责人任免前应当由依托单位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审查核准。   第三十一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组建方案,应当由依托单位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备案认可。技术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当召开2次以上全体委员会议对风险评估实验室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审议和研判。   第三十二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定期对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第三十三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建立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仪器设备和信息数据共享。   第三十四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定期对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会商,每半年向所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至少报告1次工作。重大发现、政策建议和突发性问题,应当及时报告。   第三十五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承担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任务时,应当制定实施方案,报任务下达部门(单位)备案认可。   第三十六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人员执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任务时,应当持工作证件和农业部印发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商请函”开展工作。   第三十七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应当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工作,确保风险评估、风险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第三十八条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应当及时汇总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结果,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按照规定要求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第三十九条 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需经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按规定要求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第四十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保守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工作秘密。   第四十一条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应当定期对风险评估实验室承担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工作质量进行跟踪评价。   第四十二条 风险评估实验室工作质量经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机构确认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按照规定程序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审定,暂停安排承担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任务。   第四十三条 被暂停承担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任务的风险评估实验室,整改结果经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确认符合规定要求的,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审定后可恢复承担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任务。   第四十四条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实验室、风险评估实验站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组织开展技术法规培训、学术研讨和风险交流。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管理规范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另行组织制定。本规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 农业部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名单
    为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我部依托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和省级(含省)以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性技术机构,经过广泛申报、专家评审和综合考核,认定北京市房山区农业环境和生产监测站等145家单位为首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具体承担授权主产区范围内相应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定点动态跟踪和风险隐患摸底排查等工作。现将首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的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请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管理规范》(农质发〔2014〕2号)要求,强化内部管理,加快能力建设,并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等工作中,按照行业归口,加强与所在地业务对口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汇报沟通与业务联系 请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加强对业务对口的风险评估实验站的业务指导与技术服务。   工作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联系。联系人:于潇、胡桂仙、贺妍,电话:010-59193165、59192353、59193235,传真:010-59191891,电子邮箱:jgjyjc@agri.gov.cn。   附件:首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依托单位名单  实验站编号 所在省(区、市) 实验站依托单位(全称) 备注 FPZ001 北京市 北京市房山区农业环境和生产监测站 FPZ002 北京市朝阳区植物保护检疫站 FPZ003 延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FPZ004 天津市 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 侧重于生鲜乳及相关产品 FPZ005 天津市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侧重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 FPZ006 河北省 承德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FPZ007 唐山市畜牧水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FPZ008 廊坊市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管理站 FPZ009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侧重于畜禽产品 FPZ010 沧州市畜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 FPZ011 邢台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 FPZ012 山西省 太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FPZ013 长治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FPZ014 晋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FPZ015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FPZ016 包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FPZ017 通辽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FPZ018 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FPZ019 锡林郭勒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 FPZ020 辽宁省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侧重于水产品质量安全中环境因子及病源微生物 FPZ021 沈阳市农业监测总站 FPZ022 大连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FPZ023 辽阳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FPZ024 朝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FPZ025 葫芦岛市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FPZ026 吉林省 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 FPZ027 梅河口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FPZ028 白城市洮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 FPZ02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FPZ030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农垦乳品检测中心 侧重于生鲜乳及相关产品 FPZ031 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FPZ032 哈尔滨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FPZ033 大庆市绿色农产品监测中心 FPZ034 上海市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FPZ035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FPZ036 上海市金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FPZ037 上海市松江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FPZ038 崇明县食用农产品监测中心 FPZ039 江苏省 常州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FPZ040 常州大学 侧重于农产品收贮运环节 FPZ041 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FPZ042 连云港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FPZ043 盐城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FPZ044 泰州市农林畜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FPZ045 浙江省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FPZ046湖州市农畜水产品检测中心 FPZ047 浙江中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 FPZ048 丽水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FPZ049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FPZ050 宁波市渔业环境与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FPZ051 安徽省 阜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FPZ052 宿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FPZ053 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FPZ054 福建省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FPZ055 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FPZ056 漳州市农业检验监测中心 FPZ057 江西省 江西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侧重于生鲜乳及相关产品 FPZ058 南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FPZ059 萍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FPZ060 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FPZ061 赣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 FPZ062 山东省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FPZ063 济南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 FPZ064 济南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FPZ065 青岛市饲料兽药检测站 FPZ066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FPZ067 潍坊市畜牧检测中心 侧重于生鲜乳及相关产品 FPZ068 济宁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FPZ069 济宁市渔业监测站 FPZ070 泰安市岱岳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FPZ071 临沂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 FPZ072 河南省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侧重于&ldquo 三品一标&rdquo 产品和收贮运环节 FPZ073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 FPZ074 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FPZ075 鹤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FPZ076 漯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FPZ077 漯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FPZ078 三门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FPZ079 南阳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FPZ080 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FPZ081 湖北省 武汉市农产品检疫检测中心 FPZ082 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FPZ083 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 FPZ084 孝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FPZ085 荆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