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物联网标准

仪器信息网物联网标准专题为您整合物联网标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物联网标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物联网标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物联网标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物联网标准话题讨论。

物联网标准相关的资讯

  • 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在哪?答:中国
    5月20日,20日从国际标准组织(ISO/IEC)正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物联网标准化(WG10)大会传来消息,新成立的WG10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将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并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标志我国继续拥有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   2009年8月7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物联网973首席科学家刘海涛提出建设&ldquo 感知中国&rdquo 理念,得到国家高度肯定并作出迅速建立&ldquo 感知中国&rdquo 中心指示。几年来,刘海涛和他的&ldquo 感知中国&rdquo 团队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创造着价值,也向世界展示着物联网时代的中国力量。该团队提出的物联网三层架构、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化架构与发展模式等物联网顶层设计被物联网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全面采纳,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组织中拥有过半的主编辑席位,为中国赢得了绝对话语权。   刘海涛透露,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专家代表中国牵头提交的物联网体系架构,自去年9月通过国际标准组织立项以来,美、日等国一直试图通过国际标准管理规则方面的漏洞,抢夺这一新兴热门领域的国际最高话语权。特别是2014年11月份ISO/IEC JTC1 全会新成立物联网标准工作组(WG10),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参考体系架构标准项目。西方个别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更换该项目的主编辑,来推翻中国提出的体系架构。   为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也正式发出严正声明的函,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等的全力支撑和指导下,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标准化专家会同相关单位的专家一起,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在此次比利时会议上,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沈杰博士重新当选为ISO/IEC 30141国际标准主编辑。
  • 物联网标准草案年内发布
    眼下,国内物联网产业规划速度之快令人称奇,不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工程院进行相关规划,各地方政府争抢产业基地,各路企业也都在着手或准备投资物联网。在“创新中国DEMOCHINA2010”总决赛中,有关物联网项目都备受风投关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告诉记者,物联网是风投关注信息产业领域的三大重点之一。   传感网标准草案年内发布   通常来说,物联网产业链有四个重要环节——标志、感知、处理和信息传输,分别对应射频识别、传感器、智能芯片和无线传输网络四个领域的技术。而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感知、信息处理和传输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大量技术,这些技术可能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就会导致物体和物体间沟通不起来。因此说,物联网要大规模发展,首先应该解决技术标准的制定问题,在会场上,风投们也对该问题投以极大的关注。   对此,作为传感网标准重要参与者、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无线传感网研究院副院长冯一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联网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前景,政府和企业对该领域的标准制定高度关注,目前,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传感网技术标准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预计到年底草案就会发布。   但对于传感网标准真正出台的时间,冯一汀未给予正面回答,“这里面涉及企业与政府协调问题,也涉及企业之间的利益问题,要达成一致估计至少得一到两年时间。”   企业争夺先发优势   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商机高达上兆元。   作为毫无争议的重要领域,物联网产业自然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对象。对杭州家和智能有限公司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其作为物联网设备解决方案的设备商,以无线传感网的UNIT技术体系引领无线传感网技术发展,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价值提升。   冯一汀告诉记者,公司一直致力于物联网领域,早在2004年,国内市场还未提出物联网概念的时候,公司就已经着手物联网相关应用的研发,目前公司核心的无线传感技术正在进入商用阶段,尤其在电力智能网改造方面应用较为突出。如无线操电表技术应用,该无线电表能够自动生成准确数据:除完成普通电表基本功能外,该技术能够实现远程操表,电力公司只要在内部工作就能实现远程操表,同时还能实现预付费功能,以及远程拉闸,当用户拖欠电费的时间超过期限,公司就可以用无线技术实现远程拉闸,有效地节约了电力公司人力,提高效率。   目前,家和智能有限公司已率先在电力与节能行业同国内的龙头企业展开合作,并在多个省市展开项目的试点工作。   风投关注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   杭州家和智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物联网无线传感网产业的领导企业之一,其以UNIT技术受到了风投们的广泛关注。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就有传闻因为技术上的领先,家和智能已经与风投达成合作协议。席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表示,信息产业一直是风投关注的重点领域,该领域中他们又更关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节能领域,“这三个领域是毫无争议的朝阳领域。”   从大的角度讲,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目前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   可以预见,物联网未来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 环保物联网不知如何选 看看国家标准怎么说
    p   近几年,我国环保物联网业务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关注,物联网、智慧环保、大数据、互联网+,不断涌现的新名词也说明我国环保物联网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统一,对于各厂商提供的服务,我们还无法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选择。不过很快这个问题将得到一定的解决,环保部于近日发布了一批环保物联网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环保物联网 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环保物联网 术语(征求意见稿)》、《环保物联网 标准化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环境专题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四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p p   《环保物联网 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主要规定了环保物联网的概念模型、应用体系结构和各个域及其实体的主要内容,使用者主要为从事环保物联网研究、设计、管理和应用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不同于常规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三层简单划分,标准将环保物联网概念划分为七大域,分别为:环保用户域、环境目标对象域、环境感知控制域、环保服务提供域、环保运维管理域、环保资源交换域。详见征求意见稿全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0749691-8fd9-48de-a698-ad4bc0ffbfd5.jpg" title=" 11.png" / /p p   《环保物联网 术语(征求意见稿)》主要规定了物联网建设和应用在环保领域共性的、基础性的术语和定义,共包括58个术语,如物联网、环保物联网、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化、数字环保、智慧环保网等等。 /p p   《环保物联网 标准化工作职能(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环保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原则、组织体系和工作要求,以及环保物联网标准体系,适用于环保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与实施,以及指标环保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 /p p   《环境专题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环境信息系统中所使用的地理信息专题图的制作以及地理信息图形化表现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环境专题地图的制作。 /p p   附件:1.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7805457.pdf" 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a /p p   2.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7878341.pdf" 环保物联网 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 /a /p p   3.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8029806.pdf" 《环保物联网 总体框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a /p p   4.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8092293.pdf" 环保物联网 术语(征求意见稿) /a /p p   5.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8151747.pdf" 《环保物联网 术语(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a /p p   6.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8239203.pdf" 环保物联网 标准化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a /p p   7.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8343120.pdf" 《环保物联网 标准化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a /p p   8.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8408766.pdf" 环境专题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a /p p   9.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th/201706/W020170615543338812433.pdf" 《环境专题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a /p
  •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正式成立
    涉及国计民生各个领域、涵盖庞大产业群的物联网,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实体平台。前不久,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正式成立,以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联合工作组由全国11个部门及下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智标委等19家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组长张琪担任联合工作组的组长,负责协调各标准组的工作。张琪表示,物联网标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进行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加强协调,倾全国之力,联合推进。张琪最后表示,在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内,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各成员工作组间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时欢迎更多相关组织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联合工作组工作。
  • 物联网交通领域应用标准体系年底前发布
    7月30日,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ITS标委会)2012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提出在2012—2013年度重点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物联网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在今年年底前发布物联网交通领域应用标准体系。   标准化工作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性工作,是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的技术支撑。近年来,ITS标委会正式发布的国家及行业标准39项,相关研究报告20余项,列入计划及正在制定、修订的标准60余项,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会议,对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ITS标委会主任委员、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在年会上说,在2012—2013年度,ITS标委会要继续重点开展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基础性标准、示范工程急需标准、全国大范围应用标准等建设工作,继续支持物联网的两项示范工程的标准化工作,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内河智能航运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为未来交通运输行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好指导作用。
  • 工信部张琪:物联网标准短期难出台
    新华社22日消息,中国工伸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日前介绍,物联网标准很复杂,短期难以出台。目前中国12个部委23个已有的标准工作组正联合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分析人士指出,物联网大规模落地的首要条件便是标准体系的建立,如果行业、企业之间物联网应用标准难以达成一致,将导致物联网项目难以互“联”。
  • 上海成立物联网产业联盟推动行业标准制订
    首届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海)论坛11月8开幕,下一个万亿级产业——物联网领域全球顶尖的专家、行业巨头今天汇聚申城,共同研讨如何通过物联网提升城市和社会管理水平。   本次论坛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和国际化的物联网产业盛会之一,以“中国智慧感﹒动世界”为主题,分为一个主论坛和应用、技术两个分论坛,分析物联网产业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介绍国家和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和产业政策,分享国内外成功案例,探讨上海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本次论坛还成立了“上海物联网产业联盟”,集聚上海物联网产学研用各界领军企事业单位,以推动物联网的技术进步、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为上下游相关产业集聚创新和应用推广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推动行业标准制订,共同打造具有整体竞争力的上海物联网产业链。联盟的成立将对上海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次论坛上还为浦东新区授牌建设上海物联网产业基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设内容:一是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主要推进包括物联网核心芯片、电子标签、高端传感设备、软件及系统集成、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等的研发和产业化。二是物联网后台运营支撑服务,主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和存储服务、数据交互中心、物联网系统后台管理中心、大型结算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为金融、航运物流、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物联网后台运营支撑服务。三是物联网产品展示和示范应用,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和成果演示、物联网示范应用以及产品推广和交易平台等。   我国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上海作为中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源地之一,在投资环境、信息化应用基础、产业配套、标准推进、人才聚集等方面具有优势。据悉,从“十五”起,上海市政府在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方面已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超1亿元。今年4月,上海公布《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到2012年要在重点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
  • 上海物联网中心奠基 打造物联网创新基地
    7月13日上午,“上海物联网中心项目奠基仪式”在上海市嘉定区城北路235号建设现场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为奠基启动开工装置,中科院和上海市相关领导为项目培土奠基。 奠基仪式现场   物联网与新能源、生命科学、绿色制造等被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也将物联网列为“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是国内最早开展传感网研发的单位,是我国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并在国防、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等领域应用示范,引领了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微系统所和嘉定区人民政府在嘉定共建“上海物联网中心”。   “上海物联网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基地,将开展物联网产业化的卡位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 ,引领国家物联网产业体系相关标准制定 作为物联网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将通过深化中科院和上海市的院地合作,加快建设国家级的物联网技术测试综合服务平台、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物联网数据管控中心、物联网信息获取网络平台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将充分利用嘉定区“无线城市”和NGB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优势,率先完成3-4项应用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核心成果的推广应用 作为物联网高端产业集聚基地,将以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基础,大力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营造有利于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集群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物联网关键产业链迅速发展。   “上海物联网中心”将依托上海微系统所在物联网方面的研发力量、研究成果、人才优势,大力吸引各类物联网研发、示范和产业化项目落户,努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创新基地,攻克物联网核心技术,引领国家标准制定,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上海物联网中心将面向“智慧上海”,推动上海信息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上海物联网中心分三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包括技术研发中心和专家公寓等四个建筑单体。二期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产业孵化中心、交流培训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三个建筑单体。三期建筑用地200亩,主要打造上海物联网产业集聚核心园区。   上海物联网中心远景规划鸟瞰图   上海微系统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王曦主持奠基仪式。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池洪,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陈杰,嘉定区区委书记金建忠、区长孙继伟,中科院高技术局、院地合作局、基建局、上海分院及上海地区各研究所的领导,以及承担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我国将拓展万亿级战略产业
    从6月22日在上海开幕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了解到,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我国作为全球互联网大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全球产业高地。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说,在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举办期间召开中国物联网的大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已具备基础。物联网连接物品网,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或实现人和物或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系统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创新方向和机遇,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李刚在会上表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物联网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以中国国内RFAD为例,在2009年就达到了85亿人民币,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未来更加安全稳定的有线无线数据的传输网络,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   会上专家认为,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物联网突出的障碍,包括技术标准还在制定之中、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链尚未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亟待出台。
  • 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水质监测与环保物联网密不可分
    10月30日下午,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国内外知名环境专家、物联网专家及众多顶级机构代表出席,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共同探讨环保物联网的标准制定、发展趋势、需求应用等话题。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秀荣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就水质监测与物联网的关系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  水质监测与民生息息相关  水质监测,汪尔康说,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它牵扯到民生所有的生活。  汪尔康称,吃饭要水,生活中哪都少不了水,所以水必须是非常符合标准的,如果水源出现了问题,那么后面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事关人民生活健康,“所以,水质监测,必须重视。”  对于这项工作,汪尔康说,需要持之以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我们现在体会到,实验室里的成功,不等于真正的成功,必须经过实践。太湖,我们建立了四个水质监测站,有的三四年,有的一两年,经过实际的检验,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完善,现在基本上可以达到实时监测。”  提及水质监测与物联网关系,汪尔康笑了:“数据共享”。他解释,像他们现在推出的水质监测创新方法,如果做出来一家家去推广,一家家去介绍,时间是不行的,“所以说互联网,几乎同步,几乎家喻互晓,这是最行之有效、最快速的。”  汪尔康认为,物联网就眼下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今后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环保物联网与水质监测密不可分  杨秀荣也多年从事水质监测。  说起环保物联网,她说这是个非常新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不断加深认识,环保互联网跟环境监测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本身它的基础就是对环境有个正确、准确的感知,那么只有这种环境监测的手段、技术都非常发达,才能给我们非常正确的对于环境的感知,我们才能把它正确地反应到环保互联网。”  从另一个方面讲,杨秀荣认为,环保互联网也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很重要契机,因为用互联网手段,能够对监测的各项指标进行远程控制、操作和管理,这样可以使环境管理领域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这种环保互联网能够把环境检测很快融合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让大家通过环保互联网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和重要性,只有老百姓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那么才能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我觉得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实时监测,是个创新性成果  董绍俊说,她们这个团队从事水质检测已经20多年了。  她介绍,在水质监测里,有很多重要的指标,国企规定的必检指标,比如融氧、PH值、氨氮等,只能反映水质的一个基本状况,还有些方面不能顾及到。她说,其实在水质监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但很多水质监测仪器都监测不到,那就是BOD指标。“BOD指标,是一个非常好的、和生物直接联系的一个指标,就是一个水质,如果被有机物等污染以后,它被水生的微生物同化,也就发生了生化反应,被分解以后,指标就会和生物的活性相联,这个指标直指生物的直接关系,所以它对于水的质量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她透露,一般国际上和我们的标准国标都是用的BOD5或者BOD7,也就是5天或者7天才能知道水质情况,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信号,同时也没有办法及时调整。  董绍俊称,后来,她们采用了另外一种思维,其实就是创新,就地培养,比如说某一个地方的水,采取该水系里的微生物,这个微生物群肯定最熟悉自己的环境,对外来的有毒物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肯定最有代表性的,道理非常清楚。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个快速检测BOD的问题。”她说,他们在太湖做了一个现场的监测,现在预警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可以说完全达到了实时监测,“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上是没用的,在这方面,我们获得了专利。”
  •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 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 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 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 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点行动计划 日本的 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 韩国的 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社会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抓住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同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应用牵引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研制关键标准,拓展规模应用,构建产业体系,为我国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既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面向市场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政府调控引导,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全国统筹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各地区根据自身基础与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   3.坚持技术创新与培育产业相结合。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   4.坚持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逐步推进全社会、全行业的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的局面。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保障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 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应用规模与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在9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   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1.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支持位置感知技术、基于MEMS的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制,推动二维码解码芯片研究。   2.推进传输技术突破。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的开发。   3.加强处理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支持数据库、系统软件、中间件等技术的开发,推动软硬件操作界面基础软件的研究。   4.巩固共性技术基础。重点支持物联网核心芯片及传感器微型化制造、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研发,支持用于传感器节点的高效能微电源和能量获取、标识与寻址等技术的开发,推动频谱与干扰分析等技术的研究。   (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保障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标准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1.加速完成标准体系框架的建设。全面梳理感知技术、网络通信、应用服务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做好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层次分明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   2.积极推进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重点支持物联网系统架构等总体标准的研究,加快制定物联网标识和解析、应用接口、数据格式、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3.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应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做好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的研制,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标准。   (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   以形成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为目标,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协调发展与物联网紧密相关的制造业、通信业与应用服务业。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发展瓶颈,推进物联网通信业发展,加快培育应用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1.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配套产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微纳器件、集成电路、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积极支持物联网通信业。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推动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与终端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M2M终端、通信模块、网关等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基于M2M等运营服务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   3.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鼓励运营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新业态。着力培育海量数据存储、处理与决策等基础设施服务业,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快速发展。   (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 营造企业发展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做好一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 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   引导企业间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联网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传感器网关及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   (五)积极开展应用示范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为引领,注重自主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展应用模式的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通用、标准、自主可控的应用平台,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应用、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1.开展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应用示范。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生产和经营运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精细化管理,推动落实节能减排,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2. 开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在重大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维护方面的应用模式创新,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监测管理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开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   (六)合理规划区域布局   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结合现有开发区、园区的基础和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按照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以点带面推进产业长期发展、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初步完成我国物联网区域布局,防止同质化竞争,杜绝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加快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物联网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基础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以重点城市或城市群为依托,高起点培育一批物联网综合产业集聚区 以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进步及物联网服务业为导向,以特色农业、汽车生产、电力设施、石油化工、光学制造、家居照明、海洋港口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物联网特色产业聚集区,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已有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   (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好物联网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加强监督管理,做好物联网重大项目的安全评测和风险评估,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大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研发。研制物联网信息安全基本架构,突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各环节安全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关键技术与关键标准。重点开展隐私保护、节点的轻量级认证、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安全路由、入侵检测与容侵容错等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2.建立并完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第三方测试机构参与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对各类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工作。重点支持物联网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研制,测评系统开发和专业评估团队的建设 支持应用示范工程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机制建立,在物联网示范工程的规划、验证、监理、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推行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从源头保障物联网的应用安全可靠。   3.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前部署,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布局,提高网络速度,促进信息网络的畅通、融合、稳定、泛在,为新技术应用预留空间,实现新老技术的兼容转换。加强对基础设施性能的分析和行为预测,有针对性的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   (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积极利用现有存量资源,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源投入,支持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提升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公共服务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物联网公共支撑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物联网公共服务与运营机制,确保形成良性、高效的发展机制。   1.加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明确需求,细化专业分工,加强建设和完善共性技术、测试认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推广应用、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快公共支撑机构建设。依托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资源,建设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推广应用中心等公共支撑机构,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产业化。   3.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整合各区域、各行业现有平台建设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相应的社会资源投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一)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利用高校和研究所实验室的现有研究成果,在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在信息传输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力争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   专栏1 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1. 信息感知技术   超高频和微波RFID:积极利用RFID行业组织,开展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协同攻关,实现超高频和微波RFID技术的整体提升。   微型和智能传感器:面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传感器敏感元件、微纳制造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技术联合研发,实现传感器的新型化、小型化和智能化。   位置感知:基于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开展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导航电子地图软件等技术合作开发,实现导航模块的多模兼容、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   2. 信息传输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传感器节点及操作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组网等技术研究,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适用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和产品。   异构网络融合: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等各种网络间相互融合技术的研发,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快捷、低成本融合。   3. 信息处理技术   海量数据存储:围绕重点应用行业,开展海量数据新型存储介质、网络存储、虚拟存储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海量数据存储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数据挖掘: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各种数据挖掘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实现国产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的全面推广。   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应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现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在物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   4. 信息安全技术   构建“可管、可控、可信”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二)标准化推进工程   以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为目标,依托各领域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完善标准信息服务、认证、检测体系,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专栏2 标准化推进工程   标准体系架构: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标准,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开展顶层设计,构建并不断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共性关键技术标准:重点支持标识与解析、服务质量管理等共性基础标准和传感器接口、超高频和微波RFID、智能网关、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   重点行业应用标准:面向工业、环保、交通、医疗、农业、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需求,以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载体,总结成功模式和成熟技术,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应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制定物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重点推进物联网感知节点、数据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物联网安全监测体系,明确物联网安全标准的监督和执行机制。   标准化服务:整合现有标准化资源,建立国内外标准信息数据库和智能化检索分析系统,形成综合性的标准咨询、检测和认证服务平台,建立物联网编码与标识解析服务系统。   (三)“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   重点培育10个产业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形成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专栏3 “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   产业聚集区:培育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测试认证中心为主体的综合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紧密结合相关行业应用特点,在感知制造、通信运营、应用服务等领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   骨干企业培育: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经营状况良好、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大、发展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骨干企业。   (四)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在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应用部署和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准备。经济领域应用示范以行业主管部门或典型大企业为主导,民生领域应用示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联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关键产业和重要标准机构共同参与,形成优秀解决方案并进行部署、改进、完善,最终形成示范应用牵引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专栏4 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智能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智能农业: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产品溯源。   智能物流: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   智能交通: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同控制,建设开放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   智能电网:电力设施监测、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智能调度、远程抄表,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智能电力网络。   智能环保:污染源监控、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态监测,建立智能环保信息采集网络和信息平台。   智能安防:社会治
  • “十二五”开局年物联网发展需以点带面
    物联网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发展情况尤为引人关注。专家们普遍表示,破除物联网发展阻碍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因此需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同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集思广益,以形成可行且各环节企业乐意执行的统一标准和各种协议。   物联网作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又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链将初见雏形,但是由于概念混淆以及缺乏统一规划,其走上正轨尚需时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日前也表示,物联网虽然发展很快,但还缺少合理的科学规划,“物联网的发展必须从产业中逐渐培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10年。”   事实上,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之一,物联网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发展情况尤为引人关注。就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物联网涉及芯片、软件、电信服务等多个领域,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集思广益,以形成可行且各环节企业乐意执行的统一标准和各种协议。当前的关键则在于冷静布局、稳扎稳打,在各个环节形成领先企业,同时着力发展热点应用,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发展。   “十二五”物联网发展初现雏形   物联网已被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领军企业。据悉,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此外,“十二五”期间,物联网还将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在明年元旦前后出台。   另一方面,各地目前纷纷试点物联网概念向产业转型,河南、北京、天津、杭州等省市均成立了物联网产业联盟。例如,由中科院、大唐电信等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首个物联网配套产业基金“物联网产业基金”在今年5月成立 而据福建省政府下发的《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显示,到2012年,福建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300亿元。   资深电信专家马继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预测,在“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会得到不错的应用,但最重要的仍是产业基础工作将更为扎实,如芯片成本、地址问题等将得到初步解决。   短板明显,产业走上正轨尚需时日   尽管物联网发展很快,但其短板同样明显。马继华表示,当前物联网的发展是“动嘴的多动手的少”,讲概念的多讲实用的少。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逐步推进与协调发展,但现在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呈现出一哄而上、层次不清的局面,并没有很好的阶段性发展方针和梯度规划,这很可能导致发展瓶颈。   电信专家付亮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联网涉及芯片、软件、电信服务等多个领域,基本上“IT领域所能涉及到的它都涉及到了”,因此,如果要从试点起步到规模应用,还需要各方面配合。   “应该说现在各环节都很积极,都在做试点,但(物联网形成产业链)并不是说有一个传感器或是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如何推出有效解决方案,让整个产业链形成共鸣,这方面还需要时间。”付亮说。   综合多位业界专家观点,目前物联网发展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概念混淆。由于应用广泛,物联网产业价值潜力惊人,但也令一些地方对物联网过分“神话”。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物联网专家说:“很多地方从村长到省长都对物联网感兴趣,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实际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能明确,甚至有的人把物联网和物流搞混。”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计算机专家倪明选认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还“比较粗放”。尽管各地政府部门都在试点,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产业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   此外,中国泛在网技术与发展论坛秘书长张平强调,“物联网需要有高层的应用,同时还必须做好底层的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两层内容,中国就很难在物联网领域实现领先。”   通力合作,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们普遍表示物联网是一个大系统,破除其发展阻碍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因此需要找好切入点。但在具体举措方面,马继华认为,重点是“抓住几个关键行业和领域进行有价值的应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同时“集合产业链的上下游,集思广益,形成可行且各环节企业乐意执行的统一标准和各种协议”。   付亮则认为,在物联网这种提供整合性信息服务的领域,更需要在各个环节率先产生一批领先的企业,形成几个产业集团一起把市场做大。而所谓统一标准还只是“最低层次”。因为假如行业内出现一些“领头羊”企业的话,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自然会对要使用符合什么标准的“配置”提出要求,标准本身并不会成为行业的最大障碍。就物联网标准问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周宝信也表示:“物联网标准与应用相辅相成,缺乏标准而各自为战是不利于产业发展的。但只是谈论标准而没有实际的应用也很难推进标准的进行。”   因此,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王汇联认为,各行业和企业在物联网的占位和布局上,应该要从长计议、冷静布局、稳扎稳打。   就电信运营商而言,物联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传输网络。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王献义认为,电信运营商不能局限于“管道”角色,而可以立足传输网络与传感网络和应用网络开展产业合作,并借助物联网与3G网络结合的机遇在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 水联网应邀参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2016工作年会暨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发展高峰论坛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恒集团2016年4月8日消息:安恒集团水联网应邀参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2016工作年会暨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发展高峰论坛,并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等三项年度大奖,副总裁王志军先生以题为“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的发言,通过详实生动的技术讲解和动画形式,物联网技术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理论知识和水联网的工程实践联系在一起,将北京等多地实施效果显著的DMA精细化压力控制和LeakView——漏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展示给全体参会者,特别是由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工程与系统结合的跨越式应用,给供水管网资产维护、运维管理简化、水资源大量节约等方面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引起与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作年度总结和工作计划报告 本次大会是中关村物联网产业总结十二五,布局十三五这个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有来自全国十几个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到会,共同探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大会邀请欧盟物联网专家和工信部专家分别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动态。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过去的五年,物联网产业从雏形走向了成熟期,特别是国际巨头纷纷布局物联网,从不同角度进行产业布局。面对着国内外的竞争,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作为中国第一家物联网产业的专项社会组织,经过5年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展望2016年,联盟提出了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路线图”为核心的战略布局,并通过资本助力,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实施“10×10”计划,争取在5年内在物联网10大产业方向上实现2000亿产值。王志军先生以“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作主题发言 水联网副总裁王志军先生以题为“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的发言引起本次物联网产业大会现场嘉宾的重要关注,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国内多家重要供水企业的成功实施,轻松实现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各项理论知识与水联网的工程实践相结合并成效卓著,以及北京等多地实施效果显著的DMA精细化压力控制和LeakView——漏损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果,给供水管网资产维护、运维管理简化、水资源大量节约等方面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令人侧目,无不惊讶于物联网技术与水务管理相结合所带来的跨越式成果。水联网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等三项年度大奖 随后,中关村产业联盟对2015年中优秀的企业、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表彰和嘉奖,水联网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优秀示范应用、优秀会员三项年度大奖,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特别赞扬王志军副总裁所领导的水联网用企业自身艰苦的奋斗和那份对水资源保护的敬畏之心在践行着环保人的执着。对于这份沉甸甸的奖状既是对水联网过往付出的一份见证,同时也是对水联网一种鞭策,2016年水联网将毫无保留地加倍努力。关于安恒安恒集团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职员工三百余人,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高科技创新园区核心,是中关村物联网智能硬件产业基金(在筹)发起单位和最具创新能力TOP100企业、水联网--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体系的持有者,也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牵头单位。 安恒集团长期专注于中国水问题,致力于通过市场角度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问题,始终坚持用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坚持技术是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原则,通过现代科学的集团管理结构和企业经营理念,秉承精益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在水行业管理设施存量资产上价值提升、效益提高、环境资源效能优化等服务,同时创新地提出T2T轻资产业务发展模式,以体验式服务提升用户的核心价值。安恒集团专业从事水资源环境服务领域的技术服务体系平台、仪器设备供应、现场技术支持、系统集成工程、区域化服务及水管理学院网络培训等业务,已构建覆盖全国的稳定可靠、行业信赖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体系。安恒集团以专业的能力和标准的服务,服务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 物联网发展意见即将出台 产业规模是互联网30倍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人士表示,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相关文件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后续将有相应配套政策出台。   日前消息称,决策层面将很快下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加快布局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其后相关部门将陆续出台财税、金融、投资等扶持政策。   记者采访中,此消息也得到工信部证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相关文件正在上报,后续会有相应配套政策出台。”其透露,预计今年上半年该意见基本可以完成并发布。   业内人士指出:《意见》的出台将加强我国对物联网的认识,是我国互联网建设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指导意见孕育两年之久   或将今年上半年出台   经过多年调研和探索,今年我国加快物联网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还在起草过程中,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基本可以完成并出台,由于整套计划完善时间较长,完成周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而早在两年前,关于物联网指导意见的消息就已在业内广泛传播。2010年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透露,正在制定一个关于在全国发展物联网的指导意见,但处于论证阶段,待时机成熟将对外发布。   去年十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在开幕式上曾透露,相关部委当时已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已报送国务院。预计很快下发。   物联网是智能化时代的产物和重要部分,物联网分传感器、系统集成和通讯网络三大产业同时广泛应用于铁路、电力、交通、治安、能源、金融等各类领域。中国社科研究所指出,预计10年内物联网会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规模比互联网大30倍。   我国物联网主抓部门工信部早就已经把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纳入工作规划。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的规划,并积极研究和推进。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2012年8 月底,国务院又批准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牵头的《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首次在产业中对物联网(即传感网)产业发展成立两个部际联系会议机制进行协调和推动。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表示:“物联网行业尚属于起步阶段,政策指导对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的出台将明确我国物联网阶段性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为行业整体发展做了全面布局,同时也传递出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的信号。由于信息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物联网的发展将支撑我国产业效率、技术和质量提升到另外一个阶段。”   物联网带动新技术规范化   移动支付三年或增长25倍   消息称,即将出台的《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力争在物联网感知识别、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等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并率先在工业、农业、环保、交通、电力、公共安全、物流、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实现物联网示范应用,其中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薛胜文表示:“此次《意见》将相对于此前出台的规则在内容上更加细化、更具可行性。其中包括推进物联网发展的10个专项行动计划,如顶层设计、标准、技术研发的专项行动计划、应用推广计划、产业技术的行动计划、商业模式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安全保障的行动计划等。”   网络电视、云计算、3D打印、空中下载(OTA)付费、大数据与平板技术皆是目前发展最快、热门技术,而这些均与物联网息息相关,在未来显著影响并融入人的生活之中。   在技术层面,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体系构成,网络电视、云计算、3D打印、大数据与平板技术在三个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构建、丰富着每个层面的应用价值。薛胜文认为,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体系的引领下方能形成规范化、快速、方向正确的发展。   物联网专家表示,当前,物联网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应用技术还未能真正落地,只有集中资金率先在重点应用领域建立一批专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发展模式才能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前进。   薛胜文告诉记者:“从物联网中的一个小应用如近场通讯移动支付的交易总额将在2016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实现25倍增长来看,未来经济中物联网的作用将会得到彰显。”
  • 博伦气象发布Cims 科研物联网气象站 Campbell物联网气象站新品
    Cims物联网自动气象站 Cims物联网自动气象站参照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监测标准,采用先进的气象传感器来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环境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热通量、土壤氧气、土壤二氧化碳、总辐射、净辐射、光照度、光合有效、雪深、水位、温、水中盐分等指标,主站数据记录仪采集分辨率高,工作稳定,主站下面可以拓展1-20个无线节点,可在方圆2公里内组网传输数据。系统工作稳定。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生态、高校、科研等领域!技术指标:通道:数字、模拟、脉冲物联网传输格式:主站对节点,无线传输数据输出格式:RS232/RS485/无线电台/无线DTU节点数据传输时间:节点为30min或60min或其它自定义主站采集时间:1min~24h时钟:±300秒/年本地存储:采集频率为30min,可以存储10000小时以上子站拓展数量:10个节点、20个节点电源:12VDC 电流:无传感器主站功耗 闲时:10mA 典型:85mA输入协议:支持电压、电流、脉冲、RS485、RS232、SDI-12等通用传感器接口数据输出协议:可定制规约手机APP:网口输出的可使用手机APP,无线类型的正在其它开发中工作环境:-40℃~+80℃ 工作湿度:0-99%(无冷凝) 无线节点WE90-425 无线节点WE90-425是我公司于2017年3月份设计的,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正式推向市场,此无线节点采用无线传输,有效距离可达2公里,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可连接多种气象传感器,如温湿度、总辐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电导、土壤水势等指标。技术指标:通道类型:数字输入通道电源:12VDC 能量:5AH电池寿命:4-7年(6个传感器1小时一次)接口:可并接多个传感器,根据需要可定制传输频率:425MHZ尺寸:235*165*110重量:4kg工作环境:-40℃~+80℃ 0-99.99% 3.1 风速风向(机械式)3.11 Bljw BL-FS 风速传感器3.12 Lambrecht ARCO SDI-12 风速风向3.13 Lambrecht 14574/14564 风速风向3.14 Metone 034B 风速风向3.2 超声波风向仪3.21 Bljw Usonic 2D 超声波风速仪3.22 Gill WindSonic RS232 二维风速仪3.23 Gill WindSonic SDI12 二维风速仪3.24 Gill Windmaster RS232/RS485三维风速仪3.3 温湿度传感器3.31 EE08 温湿度传感器3.32 HC2AS3 温湿度传感器3.33 CS215 温湿度传感器3.34 HT03 温湿度传感器3.35 HTP03 温湿压传感器3.36 HT04 温湿度传感器3.37 HTP04 温湿压传感器3.38 THP-8095 温湿压传感器3.39 HMP155A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3.391 GMX300 温湿压传感器3.4 大气压力传感器3.41 BP-8121 大气压力传感器3.42 PTB110 大气压力传感器3.43 278/CS100 大气压力传感器3.5 降雨传感器3.51 6465 雨量传感器3.52 TE525MM 雨量传感器3.53 15189 雨量传感器3.54 15184.000001称重式雨量计3.55 T-200B 称重式雨雪量计1个传感器3.6 太阳辐射3.601 6450 总辐射3.602 SP110/CS300 硅光总辐射3.603 SP510 短波总辐射3.604 ML-01 硅光总辐射3.605 ML-02 硅光总辐射3.605 MS40 二级全波总辐射3.607 MS60 一级总辐射3.608 MS802 副基准总辐射3.609 MS80 副基准总辐射3.61 SPP/PSP 副基准总辐射3.611 SQ110 光量子3.612 SQ500 光量子3.613 ML-020P 光量子3.614 SE110 光照度3.615 ML-020S-0 光照度3.616 SL-510 长波辐射3.617 PIR 长波辐射传感器3.618 IR02 长波辐射3.619 MSA40 二级反照率辐射3.62 MSA60 一级反照率辐射3.621 SK16 一级反照率辐射3.622 MSA80 副基准反照率辐射3.623 NR-LITE 净辐射传感器3.624 NSR1 净辐射传感器3.625 SN500 四分量辐射3.626 CNR4 四分量辐射3.627 NR01 四分量辐射3.628 MR60 四分量辐射3.629 MS57 直接辐射3.63 STR21G 太阳跟踪器3.631 STS1000 太阳跟踪器3.632 CUV5 紫外辐射传感器3.633 TUVR 总紫外辐射传感器3.634 UVA MS-10S 紫外辐射传感器3.635 UVB MS-11S 紫外辐射传感器3.636 BL-01 日照时数3.637 CSD3 日照时数3.638 SD4 日照时数3.639 480 日照时数3.7 土壤测量仪器3.701 MP406 土壤水分传感器3.702 EC-5 土壤水分传感器3.703 5TM 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3.704 5TE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05 TEROS 11 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3.706 TEROS 12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07 SMT100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3.708 TDT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09 TDR315H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1 TEROS 21 土壤水势传感器 (原 MPS-6)3.711 TRIME-PICO 32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12 TRIME-PICO 64 土壤水分温度盐分传感器3.713 SoilVUE10 土壤水分通量传感器(水分、温度和盐分) 50cm3.714 SoilVUE10 土壤水分通量传感器(水分、温度和盐分) 100cm3.715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4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6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8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7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12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8 EnviroPro 土壤水分探针 160 厘米(水分、温度和盐分)3.719 HFP01 土壤热通量传感器3.72 HFP01SC 自标定土壤热通量传感器3.721 Eosense EosGP 土壤二氧化碳监测传感器3.722 GMP343 土壤二氧化碳传感器3.723 Eos FD便携式土壤CO2通量监测系统3.724 SO-210 土壤氧气传感器3.8 环境气体水质测量设备3.81 EE872 二氧化碳传感器3.82 GMP252 环境二氧化碳传感器3.83 AQT410 温湿度/NO2、SO2、CO、O33.84 AQT420 温湿度/PM2.5/PM10/NO2、SO2、CO、O33.85 ES642 PM2.5监测仪3.86 HYDROS 21 水位、电导率、水温传感器(原 CTD-10)3.9 一体化气象站3.91FS6003 一体化气象站: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光照/总辐射/夕阳光照/GPS/方位角/高度角3.9216430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3MSO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4GMX500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5GMX600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降雨3.96u[sonic]WS6 一体化气象站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3.97ATMOS 41/ClimaVUE50 一体化气象站: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水汽压/气压/降水/总辐射/闪电等 创新点: Cims物联网自动气象站参照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监测标准,采用先进的气象传感器来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环境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热通量、土壤氧气、土壤二氧化碳、总辐射、净辐射、光照度、光合有效、雪深、水位、温、水中盐分等指标,主站数据记录仪采集分辨率高,工作稳定,主站下面可以拓展1-20个无线节点,可在方圆2公里内组网传输数据。系统工作稳定。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生态、高校、科研等领域! Cims 科研物联网气象站 Campbell物联网气象站
  • 回顾2012年物联网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一、两会上,温总理再次提及要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事件:   3月5日,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二、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事件:   2月14日,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预期到2015年,初步完成物联网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主管部门将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九大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三、发改委启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   事件:   5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通知称,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目标是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为(博客,微博)依托,着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 制定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着力解决我国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 依托已有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问题 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优势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品设备制造优势企业。   四、工信部公示2012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149项入围   事件:   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公示了2012年度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包括八项技术研发与五大智能领域共计149项。这些项目是工信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从申报了“2012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中评选出来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聚光科技(300203,股吧)、宝信软件(600845,股吧)、长安汽车(000625,股吧)、海康威视(002415,股吧)、远望谷、佳讯飞鸿(300213,股吧)、国民技术(300077,股吧)、航天科技(000901,股吧)、万达信息(300168,股吧)等上市公司有关项目入围。行业专家认为,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我国物联网产业更加汇聚,引发更为庞大的产业群体效益。   五、国务院修改物联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宽支持范围   事件:   11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中央财政自2011年起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并制订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政策执行一年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12年,在总结原有政策助推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实施了修订后的《2012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方向和重点,进一步完善了支持方式,并建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六、我国主导的“物联网概述”标准成全球标准   事件:   2月17日,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T)第13研究组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物联网概述”(Y.IoT-overview)标准草案,标准编号为Y.2060。该标准是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5月发起立项,并作为该标准的编辑人单位,组织国内相关单位提交了标准文稿。该标准涵盖物联网的概念、术语、技术视图、特征、需求、参考模型、商业模式等基本内容,同时反映了我国利益诉求,转化国内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和促进全球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标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工信部发布两项物联网标准   事件:   2012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了5项通信行业标准,并于2012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此次发布标准中包含YD/T 2398-2012《M2M业务总体技术要求》和YD/T 2399-2012《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两项物联网标准。目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物联网领域有4个国家标准在审查报批阶段 9个通信行业标准中除此次发布的2个以外,尚有2个等待发布、2个在审查报批阶段、3个在研 协会标准和研究课题共47个,其中4个.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已发布。   八、商务部加大物联网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   事件:   2月,商务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加强冷链配送、共用托盘、信息管理等技术或设备的研发与采用,开展“智能商店”试点。另外《意见》还明确,要加大零售业财税金融支持,在零售业落实内贸领域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清理和整顿不合理收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九、卫生部要求食品企业建立产品追溯召回制度   事件:   2月,卫生部起草发布《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指导原则》,并对其征求意见。《规范》规定,食品经营企业未来应建立产品追溯和召回制度,确保各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时,企业应确保能追溯和召回食品。   十、国家扩大智慧(601519,股吧)城市试点建设   事件:   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部下发通知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要求各地于12月31日前提交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材料。住建部随通知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项文件。试点城市在创建期内,每年12月31日前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交年度自评价报告,说明预定目标的执行情况。创建期结束后,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创建任务书组织验收。对验收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 六项传感网国标年底出台 明确物联网产业分工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紧张酝酿和制定,日前,涉及传感网顶层架构及基础性规范的六项国家标准的征集意见稿如期而至。《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独家获悉,这六项标准将于今年9月截止意见征集,有望在年底正式出台。届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将有可以遵循的国家规范,有望在规范之上实现产业具体分工,加速规模商用。   9月上交国标委   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对《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征集意见的截止时间为9月份,届时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将根据征集上来的意见,向产业界发布意见反馈和处理报告,然后这六项标准将被递交到国标委,走最后的审批流程,最终国标委发布标准的时间应该在2012年初前后。   据了解,由于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提前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参与,截止到记者发稿,这六项标准征集上来的意见并不多,并没有实质性上的矛盾,这意味着标准的正式出台已进入快车道。   据邢涛介绍,这六项标准涵盖了产业分工各环节所关心的大部分领域,对运营商的泛在物联网业务及传感网及互联网的接口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范。   标准体系成型   此前,在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时,确立了六个项目组,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即为这六个项目组所制定。据了解,当时预计发展的时间即为两年。   据悉,除了这六项标准之外,我国目前正在制定传感网标准,的还有三项基础标准和两项行业标准,标准工作组同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立项新的标准。上述两项行业标准分别为: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和面向大型建筑节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由我国主导的一项传感网标准已成为我国首个传感网国际标准,这项标准是关于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和接口规范的标准提案,于去年3月通过了传感网国际标准工作组的立项,有望在2013年前后出台。   加速规模商用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时也带隐忧:各个企业各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彼此间的物联网应用是封闭的信息孤岛,因而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商用困难重重。六项传感网国家标准确立后,有望推进传感网产业链的分工,推动物联网规模商用进程。“标准已经制定出来,关键在于后期的执行。”邢涛说,最坏的结果是,即使一些企业不遵循国家标准,但至少有了国家标准可以进行参照。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这六项标准,不论是对物联网系统集成商、传感器设备商、网关厂商,还是对电信运营商都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邢涛坦言,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挺进物联网领域都以M2M解决方案为主要手段,M2M应用采用的主要是移动通信的点对点通信技术,运营商也凭此获得收入。“在物联网时代的未来,电信运营商必然走向泛在网物联网应用,而传感网有关标准对运营商来说,不论是运营商自己做,还是集采有关企业的解决方案,都有了可遵循的统一原则。”他说。   链接   六项标准具体内容   《传感器网络第一部分:总则》对传感器网络进行整体概述,提出了传感器网络的总体功能性要求及参考体系架构   《传感器网络第二部分:术语》是名词解释,是对传感网术语的梳理和汇总,确立了中国传感网名词使用的统一规范   《传感器网络通信与信息交互第一部分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应用支持子层技术规范》属于网络协议,是根据一些典型应用场景的要求,特别是设备需要移动的应用场景提出的标准,规范了不同传感网设备之间网络通信原则   《传感器网络接口信号接口规范》给出了传感器接入不同传感网的接口规范,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准,可实现遵循协议的传感器与网络之间的自由接入,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TCP/IP协议   《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提出了传感网的数据加密机制和基本安全框架,包括一些安全等级的分级   《传感器网络标识传感节点编码规范》统一了传感网的编码原则。
  • 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实验室投资3000万
    近日,弘道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负责人慕名来到无锡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请求为网络型数字电能表终端等产品开展第三方质量评估认证。“预计6月底前将完成全部检测工作,到时我们将成为国内动力设备智能监控领域首家通过物联网产品检测认证的企业。”公司负责人说。   物联网产品质量好不好,国家实验室帮你来把关。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一实验室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设立的唯一物联网产品检测“国字号”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开展物联网产品、工程质量评估认证资质的机构。去年底以来,实验室已先后为江苏、上海等地10多家物联网企业开展了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及技术规范制定、系统工程质量评估等一揽子服务,被业内人士尊誉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把关者”。   “开展第三方质量检测认证,是物联网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俞建峰博士说,经过2-3年研发期,目前许多物联网企业都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但与研发期不同,随着产品批量入市,应用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对产品质量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物联网产品缺少相应的国家标准,物联网企业“自卖自夸”的营销方式也常常遭到市场置疑。“如今,在国内外许多物联网项目招标中,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报告,已成为一项‘门槛’或加分点。”俞建峰说。   为物联网企业发展护航,无锡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投资3000万元,从美、德等国引进了成套先进检测设备,并组建了一支由6名博士、硕士领衔的专业团队。为了帮助物联网企业顺利获得出口国际市场“通行证”,他们又与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国必维集团牵手,首开物联网产品国际质量认证先河。无锡航天飞邻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物联网智能园区系统是该实验室开展认证“第一单”。围绕智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物联网智慧园区平台三个方面,他们对系统实施全方位质量把关。如今,通过评估的这套智能园区系统已在江苏、青海等地“开花结果”。   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实验室还当好企业产品质量的“高参”。针对许多物联网企业缺乏高精尖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不足,他们主动提供技术帮扶,解决技术难题。在对一家科技公司研制的智能路灯管理系统进行质量检测中,实验室人员发现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该系统存有安全隐患。于是,他们提出了一套技术解决方案,以最小的成本帮助企业实现最佳安全性能。产品稳定性差,是许多物联网企业的通病。他们又通过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产品技术参数和质量指标,有效避免了以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目前,该实验室已为江苏宏溥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
  • 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申报开始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加快引导和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根据有关工作部署,2012年我委将组织实施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目标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为依托,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 制定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着力解决我国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 依托已有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问题 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品设备制造优势企业。   二、支持重点和要求   重点依托交通、公共安全、农业、林业、环保、家居、医疗、工业生产、电力、物流等10个领域我委已启动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为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提供有效支撑。   (一)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高可靠性智能传感终端。   一是专用及多用途感知设备,如:集成加速度/温湿度/光感等传感技术、RFID技术及定位技术的智能终端;基于环保监测、森林资源安全监管、油气供应、粮食储运监管、电网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等物联网应用、并支持多种通信传输方式(如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智能终端等。   二是传感器件,如:精度在±0.02%以内的低成本压力/应力光电传感器、高灵敏度GMR/TMR磁性传感器、CCD/CMOS图像传感器、精度在±0.2℃以内的数字温度传感器、精度在±3%以内的数字湿度传感器、快速响应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等通用传感器,以及粉尘传感器、PM2.5细粒子传感器、磷化氢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专用传感器。   三是用于传感器/传感终端的专用芯片,如:基于CMOS工艺、支持多协议处理单元、接收灵敏度优于 -70dBm且输出功率大于23dBm的超高频RFID读写设备芯片;基于CMOS工艺、激活灵敏度优于-14dBm、存储器不小于2Kb且芯片面积不大于0.25mm2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基于CMOS工艺、接收灵敏度优于 -100dBm、输出功率在-10~3dBm范围、最大功耗为25mA且支持消耗电流小于5µ A的低功耗监听模式的微波频段RFID标签/读写器芯片;基于CMOS工艺的压力/加速度/陀螺仪微机电系统专用芯片等。   2、智能仪表。集传感器、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化仪器仪表等。   3、网络传输设备。物物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网络通信产品,如:自组织通信网络、无线传感网设备,基于TD-SCDMA技术的M2M通信模块等。   4、信息处理产品。物联网海量信息分析与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实时数据库、智能视频图像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可视化数据展现、智能决策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感知层与传感层间数据接入中间件(包括物联网传感节点标识定位、底层解析软件)等。   (二)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重点支持物联网应用示范亟需的基础共性技术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包括:标识与解析、智能传感器接口、中间件、信息安全、测试方法等。   (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现有第三方评测服务实验室(平台)为基础,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构建涵盖物联网标准与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标准符合性验证,及物联网智能传感终端、智能仪表等产品检测与认证、解决方案测评等功能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2、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提高物联网标识管理和规划能力,促进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为目的,研究提出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申报要求   (一)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专项实施重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备案工作,组织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见附件一)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   (二)项目主管部门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类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为企业法人,研发产品需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应用,重点支持与应用示范工程主管部门或牵头实施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类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为行业内具有相应工作基础的企事业单位 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实施申报。   (四)各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 在制定建设方案时,严格控制征地、新增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   (五)为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工作,本次专项继续采取纸质材料申报和网上申报并行的组织实施方式。   请项目主管部门于2012年5月31日前,将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见附件二)、项目的备案材料等一式两份(同时须附各项目简介及所有项目汇总表的电子文本)报送我委高技术产业司。   同时,请项目主管部门登陆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系统http://ndrc.jhgl.org/xxcyh,履行相关网上申报手续。纸质材料申报和网上申报的截止时间相同,项目信息应完全一致,未履行网上申报手续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六)在项目主管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专家评审,择优支持。   特此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 物联网产业链或进入爆发期 传感器率先受益
    6月11日,为期3天的&ldquo 2015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rdquo 开幕。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指出,物联网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密不可分,企业要围绕转型升级方向、战略布局物联网。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相关人士则透露,多部委正积极参与起草互联网+行动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物联网是链接一切的基础,也是互联网+的底层技术,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多样化,物联网的生态将逐步建立,物联网产业链或进入爆发期。   物联网爆发在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ldquo 互联网+&rdquo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目前,各部委正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处长邹力介绍,交通运输部正参与&ldquo 互联网+&rdquo 行动计划的编制,其中互联网+交通作为重要内容得到高度重视。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一直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设有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部委推出了一批示范项目。   物联网在国际上也是各家抢占的高地。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   近日有消息称,新成立的WG10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将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并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这标志着我国继续拥有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催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分析人士指出,如今智能硬件层出不穷,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从智能盒子到智能家居,无不是在强化硬件的远程操控力。智能化硬件之间的连接,让数据、信息、控制实现互通,而硬件本身提供的各种服务又帮助人们实现方便简单的智能化生活。这实际上就是物联网。   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260亿个联网对象(不包括PC、智能手机和平板),大约是2015年48.8亿个的5倍之多,物联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传感器率先受益   目前,互联网巨头纷纷收购相关物联网技术公司,如Google收购Nest,Nest收购Dropcam,三星收购SmartThings,Facebook收购Oculus,赛普拉斯收购Spansion,高通收购CSR等,一系列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并购案,从IT、设备商延伸到了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分析人士指出,与物联网相关的收购案例集中爆发,反映出企业对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普遍看好。   业内人士介绍,从网络结构上划分,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是物联网的数据和物理实体基础。没有感知就没有物联数据的采集,也没有网络上物体的特征数据,感知是物联网的先行技术,也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   感知层中的基本硬件包括各类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识读器等基本标识和传感器件。目前A股中有航天电器、汉威电子、上海贝岭、远望谷等超过1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其中,另有多家A股公司有进军传感器领域的打算。   国内传感器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到2013年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860亿元,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或达到1100亿元以上。
  • 物联网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在10月28日开始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向大会发来书面致辞。致辞中,他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   “在刚刚闭幕的共产党第十五届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工作发展第十二个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张晓强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围绕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应用示范等工作做相关的推进工作。   而在无锡示范区建设上,张晓强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无锡传感网示范区建设纳入促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任务近日,发改委批复了无锡传感网建设示范区,在规划布局、创新能力建设、技术研发和优势项目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 全球首例物联网工程国际认证项目在华完成
    5月15日,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携手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为惠山经济开发区O-Park智能园区“量身”定制的一套国际认证方案正式“敲定”。“这是全球首个开展国际认证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标志着无锡物联网产业在公共检测认证领域实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心主任钱建明介绍说。   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一实验室,是检验检疫系统唯一一家国家级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现拥有博士、硕士等技术管理人员40多名。两年来,该实验室担当起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把门人”,先后为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物联网相关企业开展各类检测服务1300多批次,服务企业200多家。   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惠山,为无锡率先形成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添上了重要一环。看好物联网发展前景,近年来,以无锡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已迅速集聚了一大批物联网研发机构和企业。   但在这一快速扩张的产业链中,为物联网产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认证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尚空缺 同时,许多企业在跨入物联网产业中,因缺乏高精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也急需新品研制、质量控制、技术改进等技术支撑。   “产品要获得市场准入,必须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质量检查、符合性评定和产品认证,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就是要为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国际话语权提供帮助。”去年6月,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惠山经济开发区开始共建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9月又与法国必维集团牵手。   据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认证方案的敲定,使该实验室的认证范围从以前的单个产品拓展到综合工程。双方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围绕园区智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物联网智慧园区平台等三个方面,在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环境可靠性、信息安全等方面将开展全方位认证评估。   走进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一台台来自日美等国的高端设备正在运转。凭借着一流的硬件设备和强大的人才队伍,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已享誉长三角。去年,他们为苏州一家企业具有通讯功能的热交换器产品做检测分析时,发现空间辐射有超标现象。经仔细排查,终于寻找到干扰源,使得测试最终达到标准要求,为产品走向市场赢得了时机。
  • 物联网十二五将催生百亿传感器产业
    备受关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完稿,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工信部科技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正进入专家论证阶段,预计9月份召开部长办公会,最快将于当月出台。   伴随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信部还起草了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目前已上报国务院。此外,无锡传感网示范区规划也已上报国务院。   产业规模或超5000亿元   目前,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有专家预计,‘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将形成万亿规模,不过目前这一论断尚存争议。”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早期编写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其中传感器100亿元,系统和试验检测700亿元,芯片、中间件和集成模块及设备产业600亿元,工程实施、服务开发系统和运维600亿元。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今年5月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中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的规模,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据悉,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也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编制组成员单位之一。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上述人士介绍,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锁定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 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据悉,无锡传感网示范区规划现已上报国务院。   据了解,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还将对上述十个领域给出针对性的专项规划。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课题组成员张宏科公开表示,智能交通细分专项的重点发展方向是,通过智能芯片和称重传感器监测轨道交通、航运交通和公路交通的实时运行情况,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对交通工具的速度、故障、位置以及整体交通拥堵情况进行检测,并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给出解决方案。据悉,目前智能交通每年以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有关专家预计,到2015年仅交通运输管理就将达400亿元。   多渠道资金扶持   日前,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已下发,近百家物联网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这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以来,国家首次设立的专项基金。该物联网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技术研发类、产业化类、应用示范与推广类、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四大项目。   据了解,物联网专项基金总计50亿元,贯穿于“十二五”期间,预计5年内发放完毕。首批5亿元物联网专项基金申报工作已在今年5月启动,共有600多家企业申报,最终工信部筛选出近1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了首批专项基金。   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根据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及其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健全支持物联网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加强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并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本地区支持物联网发展的财政政策。   另外,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将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扶持机制,并表示将完善物联网发展的投融资政策,鼓励银行和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支持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物联网发展应全国统筹   当普通民众还在纠结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时,许多地方政府已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一次论坛上透露,全国90%以上的省份已把物联网作为支柱产业。目前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根据各地公布的公开数据,到2015年,广州、重庆、浙江、江苏等地预测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将分别达10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4000 亿元。福建省则提出到2012年实现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 重庆也准备设立物联网产业基地,希望在两年后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按照上述几个省市预计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到2015年仅上市省市的产业规模就达8000亿元。   事实上,对于物联网真正能达到的产业规模,业内尚存分歧。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参与方之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则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才可能超过1万亿元。   据重庆市经信委经济信息化处易小献介绍,重庆市在获批成立物联网基地之后,将通过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进大批物联网相关项目。这一运作的思路与国内绝大多数地区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类似。   而现阶段的物联网产业却难以支撑遍地开花的物联网产业基地。据了解,即便目前发展相对完善的感知层领域,国内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与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同时,以核心的芯片技术、芯片封装设备为代表的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以及服务尚在起步。   因而,业内人士将地方的物联网热情视为GDP的冲动。为拉动投资,地方政府上马物联网基地的时候,没有长远规划和清晰定位,盲目投资引进国外系统和设备,兴建大量配套设施。因为缺乏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资源共享不足,从而出现项目研究成本过高、基地资源利用率过低、大量项目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该规划在描绘物联网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将阐明物联网的发展思路,对于“过热”的地方物联网投资而言,似乎需要仔细研读。对于该规划的落实,业内人士也希望,应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解决各部门、地区、行业之间分割问题,改变目前无序状态,使得物联网产业真正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
  • 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将于10月举行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及江苏省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IOT Expo China 2010)将于2010年10月28-31日在无锡太湖博览中心举办。   博览会的主题是“以应用促发展,完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技术与各行各业相结合所带来的大量新应用,将会催生信息技术新一轮的增长和发展。首届物联网博览会的举办正是配合国家物联网产业规划,打造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推进物联网标准的建立,促进物联网由“概念”向“产业”的转化。   博览会将围绕“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四大核心领域,展示物联网产业链上各个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展示物联网在工业、电力、物流、交通、安防、环保、医疗、银行、广电、家居等领域的全新应用。   为办好首届物联网博览会,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准备,挑选具备行业代表性、技术先进的企业参展。博览会的组织承办工作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贸促会负责,具体参展事项请直接联系部电子贸促会。
  • 沼气工程物联网,让沼气工程测控再简单一点
    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在农村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安全性也成为影响推广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对于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的监控已经成为沼气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可以基于传感技术、传感网络实时获取运行现场的各类数据,在沼气工程运行监控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沼气工程设备、沼气工程质量、沼气工程运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沼气工程可持续运行与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沼气工程运行监测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沼气工程的预警手段不健全。沼气泄露、爆炸事故发生,均会产生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需防患于未然。2沼气工程的监测方法相对落后,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不能实时记录和统计,导致劳动力、原材料浪费。3沼气工作信息化流程不健全,沼气工程的安全评估不完善。故此,沼气工程运行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就成为发展沼气产业的必要措施。一基于物联网的沼气运行智能监管系统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是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把物品和物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通信。随着监测技术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推进农村沼气工程监测信息化的进程。沼气工程运行管理智能监控环节沼气工程运行管理智能监控系统是由前端采集与传输平台、后端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组成。前端数据采集与传输平台利用在线监测设备采集数据、通过定义在线监测设备标准化的数据通讯协议,形成传输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后端的数据服务器上,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分析和展示。下面以四方仪器沼气工程物联网为例,其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监测系统框架完全遵循分层设计理念,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系统应用系统层5个部分组成。沼气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通过在沼气工程各个工艺流程中安装各类数据监测设备,获取各类实时监测数据,包括温度、流量、压力、液位、气体成分分析、浓度等,并通过现场的工业组态软件显示监测数据,并控制泵、阀等装置。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通过定义在线监测设备标准化的数据IP协议,形成传输网络,利用现场的测控传输单元以GPRS模式向远程的数据采集服务器发送现场采集到的各类实时的监测数据,数据采集服务器接收监测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数据传输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作为整个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监控系统的数据支撑,采用专业的数据库系统统一存储沼气站点的基本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数据、沼气站现场传送的监测数据。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包括开发平台和各类组件。组件包括为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监控系统提供基础运行支撑的组件,主要有GIS组件、数据分析组件、数据交换组件等。应用系统层应用系统层主要是指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包括数字化监控与管理和综合管理两个子系统。数字化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有实时数据、状态报警、数据分析、监控配置等功能模块;综合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站点管理、工艺流程管理、运维管理、短信平台、权限管理等。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是保障整个系统建设成功实施的软性因素,是各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二沼气工程物联网价值效益1.实现对全市沼气工程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预警,保障沼气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沼气工程整体管理水平。2.通过对实时监控、预警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细化沼气工程运行模式,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升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使沼气工程成为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3.实现精确统计沼气工程产气量、进一步为沼气工程科学监测提供依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服务。
  • 刘海涛:物联网规模产业化共性平台初步完成
    11月23日,在2011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上,我国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刘海涛表示,“感知中国”团队已初步完成推动物联网规模产业化的“共性平台”研究,并在行业应用。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引领物联网国际标准之后,再次占领其关键技术的国际“制高点”,为我国加快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由刘海涛率领的“感知中国”团队从1999年起与国际同步启动物联网研究,其创立的感知社会论,首次提出物联网是“基于智能化、网络化基础上的全新社会属性感知体系”,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推动物联网发展。目前,在全球32个国家参与的物联网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感知中国”团队已拥有过半数的主编辑及联合主编辑席位,获得决定性“话语权”。   刘海涛说:“这个‘平台’就好像软件行业的windows操作系统,它的诞生将把当前分散在物联网研究各领域的‘应用软件’整合起来,并提供基于同平台下的应用设备开发、接入环境,使物联网产业真正实现互通共融。‘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模式目前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全面采纳。过去说到物联网产业,涉及感知、传输、应用等多领域、多行业,但它们相互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仅是单一的产业‘线条’。而有了这个平台,一切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或应用,都可以通过它相互联系,从而‘由线到面’逐步构成物联网理念下的感知体系。”   据悉,目前,由百余家企业参与,涉及感知、传输、应用等领域的我国物联网基本标准体系已经达成,其中仅传感器网络标准已拥有106家成员单位。而以刘海涛为组长的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中,标识、安全、架构三个工作组已经启动,公安、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子集标准也开始制定。
  • 点将科技物联网监测系统项目投入运行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建设的榆林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物联网监控系统于2019年12月顺利完成调试,系统投入使用,运行正常。点将科技为此次项目提供了物联网监控系统和风蚀监测站、气象站、土壤呼吸等等监测设备。 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经过半世纪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局部出现沙漠化逆转,许多地方变成了绿洲、农田、林场、牧场。然而“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沙地总面积在扩大,沙化仍在加剧,防沙治沙工作任重道远。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和逆沙漠化是一个多因子,多系统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各系统的作用规律需要长期的大量的科学监测数据做支撑。项目的建立为沙地生态系统研究、保护和防沙治沙工作积累科学数据,协助科学决策,使脆弱的沙漠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呼吸站监测 风蚀监测站 10米标准气象站 风沙收集器 蒸发盘 项目包括五个监测站,分别是:风蚀监测站、风蚀监测站、自动气象站、十米标准气象站、土壤呼吸监测站,共约64个数据监测点。每个监测站都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因特网,连接到用户自己部署的具有固定IP的服务器,接入监测系统平台,实现监控画面和监测数据的实时查看。物联网平台操作界面: 自动气象站 风蚀监测站土壤呼吸监测站 项目使用我司的基于b/s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提供了丰富和强大的SCADA监控功能,同时基于浏览器和传统数据库的云配置组态、以及现场数据配置的一键导入使得组态配置工作相当灵活和简单。平台同时使用非关系数据库进行高并发、大吞吐量的实时数据处理和持久化,使得系统运行顺畅稳定。数据曲线图和柱状图显示点将科技物联网具备以下突出特点:1、 丰富的各类通讯协议的接入:各类工业通讯规约、Modbus等协议转换;2、 各版本MQTT协议的平台无缝对接;3、 有丰富的数据采集、云组态、自定义报表和曲线图表分析、报警推送、设备管理、用户权限分配等功能;4、 平台基于b/s架构,同时基于浏览器和传统数据库的云配置组态、以及现场数据配置的一键导入使得组态配置工作相当灵活和简单;5、 此外,平台同时使用非关系数据库进行高并发、大吞吐量的实时数据处理和持久化,使得系统运行顺畅稳定。 榆林市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物联网监测系统是点将科技物联网在农业、生态行业的又一次实力验证。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方技术人员积极配合中标方按项目实施节点,按质按时完成设备安装,平台软件配置和调试。该项目周期短,使得我司平台的易于部署、配置工作量低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物联网——仪器仪表制造业新的驱动力
    “2010中国(杭州)物联网与仪器仪表及自动化产业商机高层沙龙”召开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2010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物联网,众多代表委员也聚焦物联网,并建议把它作为国家战略来抓,可见其对于我国在今后夺取全球产业链制高点的重大意义。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经过几年的时间,物联网的发展已经炙手可热,产业前景广阔,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5月20日,由浙江省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联合会、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杭州)物联网与仪器仪表及自动化产业商机高层沙龙在杭州金溪山庄举行。 沙龙现场   来自仪器仪表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共30多人参加了此次沙龙。与会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物联网技术对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影响。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沙龙。 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主持沙龙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弟首先介绍:“有人预测,2015年物联网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将是‘人人互联’业务的30倍,产业值将达到1万亿元。”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高鹰忠表示,目前浙江省具有良好的电子产业基础,并且是较早开发物联网的省份,传感网、RFI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在发展物联网技术方面浙江省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未来应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作为支撑,以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作为主要特征,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弟(左)、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一副主任高鹰忠(右)   尽快制定标准,占领制高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采用已经十分普遍,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汪力成(左)、浙大中控科技集团建筑节能事业部总经理邹骁(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于海斌(左)、杭州家和智能控制公司董事长方正平(右)   对于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汪力成、浙大中控科技集团建筑节能事业部总经理邹骁、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于海斌研究员均表示:中国发展物联网应先占领制高点、尽快制定标准、实现标准化管理、争取主动、推动统一、少走弯路,否则会浪费大量的社会成本。朱森弟委员对此持同样观点,他说:“我们应该早着手标准体系的建立,一是技术体系标准,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每一层都有大量标准需要明确。二是基础平台的标准,应用于子节的轮廓标准等基础标准体系。早做准备,不应在若干年后发现走了许多弯路。”   杭州家和智能控制公司董事长方正平对于标准制定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标准的制定是十分重要但也是十分困难的,不能等待标准,产业之间应该融合标准。   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合作共赢   目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有很多,各个企业该如何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做才能更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健康的发展?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兴(左)、杭州自动化研究院院长徐赤(右)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兴强调企业之间只有通过合作,在资金、人才、决策上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形成新的竞争力。方正平董事长认为在未来的竞争中,各个企业之间应该实现合作共赢。杭州自动化研究院院长徐赤希望在未来发展中能够由单个企业发展成为产业联盟,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保护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式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在在很多新的领域,比如网络领域等,面临很多技术管理方面的挑战。 香港科技大学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主任徐建(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令(右)   对于此,香港科技大学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主任徐建女士表示,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无论是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是商业及应用模式的突破都应受到保护。物联网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庞杂的,需要大量资源,中小企业力量有限,很难完成这样的工作,政府在工作规划中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令博士称物联网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我们需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这对于国家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物联网发展对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   要谈物联网发展对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首先需要认识物联网和仪器仪表行业的关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应用技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蒋士强认为,物联网是感知网,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很有发展前途的工程技术,仪器仪表就是物联网的源头,因为它能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加工等。于海斌研究员指出:仪器仪表是物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把物联网仅看成是网络技术,物联网的产业链是很长的,从传感器、到互联网、到信息处理、到应用,有很多创新的工作要做。   物联网发展对仪表仪器行业的影响,与会的多位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应用技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士强(左)、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长宽、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钦汉(右) 聚光科技总工程师王健(左)、上海舜宇恒平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钧(右)   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钦汉教授指出,目前成分量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如食品安全、健康管理等都需要成分量检测,通过化学传感器及成分量感知技术实现成分量的实时快速采集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聚光科技总工程师王健博士介绍说:“聚光科技最初是做分析仪器,进入环保领域之后开始做信息化,环保的用户数相对较少,那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希望物联网技术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舜宇恒平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钧谈到:“将科学仪器与物联网衔接,应用的市场非常大,比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都需要定性定量的深度感知。另外,科学仪器与物联网的接口技术和标准,与传统的接口和标准有什么区别,物联网对传统科学仪器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机会,能否带来革命性的商机,这值得我们考虑。”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长宽表示,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我们会积极配合物联网的建设,继续跟踪物联网技术对科学仪器发展的影响,将来会开展更多的专题来讨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闫成德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闫成德发言:“我们仪器仪表制造正走出低端和价格战,向高技术含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若想在市场上争取到主控权和提高占有率,中国仪器仪表制造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对于物联网这个新兴技术,我们要进行系统的融合,提高综合集成能力,这个任务是很重的。在信息和知识社会,关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到底从哪儿出发,我认为在感知和智能技术出现之后,很可能就是在物联网,这将会是仪器制造业的驱动力和方向,我们应该抓住物联网对仪器制造业的影响和深远意义,促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相关新闻:2010中国(杭州)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发展暨物联网高峰论坛开幕   附录:2010中国(杭州)物联网与仪器仪表及自动化产业商机高层沙龙嘉宾名单   浙江省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联合会、浙江大学副校长 褚健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闫成德   浙江大学材料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 张泽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朱森弟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省中小企业局局长 高鹰忠   杭州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郝志毅   杭州市信息办公室主任 缪承潮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管理办公室 邬韶杭   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副区长 吴兰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李令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 于海斌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首席技术官 沈晓卫   香港科技大学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主任、教授 徐建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李宗津   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金钦汉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应用技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 蒋士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2所所长 陈宗年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院长 孙叔平   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院长 徐赤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 汪力成   四联集团总工程师 张军   浙大中控科技集团建筑节能事业部总经理 邹骁   聚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健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文杰   正泰中自控制工程公司总经理 黄永忠   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总经理 林长春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副总裁 赵志峰   杭州家和智能控制公司董事长 方正平   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新荣   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新民   浙江威星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黄文谦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沈勤   浙江银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宋锋   上海舜宇恒平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钧   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 赵群   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卜琰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刘长宽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兴
  • 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环境监控能力
    无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论证,周建出席论证会并讲话 “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日前在江苏省无锡市通过了专家论证,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出席了论证会并讲话。   周建指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把握感知为先,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完善项目具备的各项功能,突出对项目的自主研发 坚持传输为基,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和示范性,便于在更广范围内推广。在实用性上,加强对基础技术的研究,充分考虑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水生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坚持计算为要,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编码。在技术性上,要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实效性上,要确保研发成果尽快应用于实际 在针对性上,要研究太湖的历史、时代变迁和环境质量的演变,建立模型加以推理。作为实施治理太湖的重要城市,无锡对于物联网技术要先行先试,发挥项目的应用示范作用。   近年来,无锡以治理太湖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环境监测监控能力不断提升。此次建设的“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是无锡在环保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举措。这项工程重点针对水体水源、大气、土壤、噪声、放射源、危险品废弃物等几类典型环境监测对象,构建环境与社会全向互联的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达到“测得准、传得快、搞得清、管得好”的总体目标。   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环境保护厅(局)负责同志也出席了论证会。
  • 上海首家物联网产业联盟揭牌 “十二五”实现千亿产值
    上海首家物联网产业联盟6月21日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揭牌,张江着力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高地,“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千亿元年产值。   2006年,全国惟一的“国家射频识别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张江建立。目前,张江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等方面领先国内,集聚物联网相关企业约500家,已形成上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十二五”期间,张江将建设1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化核心基地,以带动70平方公里张江园区的物联网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