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无公害食品

仪器信息网无公害食品专题为您整合无公害食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无公害食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无公害食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无公害食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无公害食品话题讨论。

无公害食品相关的资讯

  •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何区别?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认证等级划分,食品等级由低到高主要分为:普通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我国农产品认证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部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2001年,在中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背景下,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并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各地自行制定标准开展了当地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此基础上,2003年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标志、统一程序、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一些机构引入国外有机食品标准,实施了有机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标准化管理保障安全是这三类食品突出的共性,它们在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采用了无污染的工艺技术,实行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差别对比:名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识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对生长激素、转基因也没有严格的要求限制,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在我国,绿色食品还可分为A级和AA级两种。绿色食品A级:由我国农业部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化学合成药剂,但对用量和残留量有严格规定。较便宜。绿色食品AA级:相较于绿色食品A级,完全不能使用化学合成药剂。价格也偏贵。是全球通用的一种食品认证标准,采用有机农业体系,生产过程非常严苛,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和转基因食品技术及其衍生物。生产方式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遵守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合成物。绿色食品生产是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常规农业技术手段相结合,从选择、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他有毒有事生产资料,并实施“从土壤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有机食品生产必须采用有机生产的方式,即在认证机构监督下,完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土地需要有1-3年(转化期),被确认为有机农场后,方可进行有机产品生产。用药要求允许限量合理地使用化学合成物。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执行标准执行的是相关的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的是相关的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和国家标准,具有国际性。有机食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类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 云南质检院取得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质
    云南省自然环境状况优良,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0.96,0.12,1.11%)、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优势和潜力。随着云南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认证产品数量逐年递增。为充分发挥质检机构服务云南经济发展的作用,今年,云南省质检院(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出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质的申报,现已获得批准。   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的要求,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工作,严把认证检验检测关,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为云南无公害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 七机构承接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上海、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宁波、福建、四川、广西等9省(区、市)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湖南省农药检定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四川省饲料工作总站(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为确保获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部中心决定对部分省(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跟踪监测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年度质量安全跟踪监测是证后监管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掌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落实依法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风险防范、践行科学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措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落实《2014年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工作方案》(见附件),确保各项抽检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沟通,协同配合。承担跟踪监测任务的各检测机构应主动与有关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衔接与沟通。有关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要在抽样检测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和协作,并督促各受检单位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抽样工作,不得拒绝抽检,拒检产品按不合格对待。今年农业部例行监测或者省级监督抽检已抽检的产品,不宜再重复抽检。   三、客观公正,科学研判。有关检测机构要严格依照抽检程序要求,科学公正地开展抽样、检测、复检等工作,确保抽检过程的规范性和抽检结果的有效性,并按照方案的要求,及时上报抽检结果。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检测结果研判,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科学评估危害程度,合理提出防范措施。   在跟踪监测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部中心监督处联系。联系人:温少辉、杨玲。电话:010-62133119 传真:010-62191445。
  • 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方法公布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水产)局,各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定点检测机构: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现印发你们,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14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1]1号)中所规定的“茄果类蔬菜等14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停止使用。   附件: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方法目录.xls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
  • 9家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资质恢复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检测机构:   2014年1月,部中心依据《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对2013年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不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暂停了资质(见农质安发[2014]1号)。近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等9家检测机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提交了整改材料。经部中心核查确认,同意从发文之日起,恢复其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资质(详见附件),可以继续承担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工作。希望上述机构在今后的检测工作中,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检测能力水平,规范检测行为,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有效。   附件:恢复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资质的名单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2014年3月28日
  • 安徽省蔬菜质检中心开展供沪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查
    近日,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联合和县农业委员会蔬菜办公室,深入历阳镇和姥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开展供沪蔬菜质量抽样检测。   本月2日至3日,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和县蔬菜办的农产品质量监督员深入历阳镇和姥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供沪蔬菜质量抽样检测。此次共抽取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豆类蔬菜三大类共计21组样品,其中茄子4组,番茄4组,辣椒4组,黄瓜5组,毛豆1组,四棱豆1组,豇豆2组。省蔬菜质检中心将对蔬菜样品中的毒死蜱、乐果、杀螟硫磷、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农药残留及铅、镉等重金属共计21个指标进行检测。   目前,安徽省蔬菜质检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正依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对抽检的蔬菜样品加紧检测,为上海世博会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
  • 婴幼儿奶粉将成北京首个全程追溯食品
    北京规定蔬菜产品须持省级以上无公害认证入市 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正检测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物。   市食品安全办昨天公布《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年)》,首次提出“首都安全食品”品牌,在这一目标框架内,未来五年,本市将建立3000个食品风险监测点,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桶装水实现全程追溯,只有取得省级无公害认证的蔬菜才能进入北京市场。   目标   食品安全抽检   合格率超97.5%   根据该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期,本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将达到97.5%以上 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豆制品等重点食品的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下架并退出首都市场。北京将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   行动计划还首次提出“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概念,提出要打造首都安全食品的品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措施   将建小作坊加工园区   本市将取缔、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高风险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小作坊食品加工园区,整合食品加工资源,解决食品生产小、散、乱的问题。   市食品安全办新闻发言人唐云华告诉记者,诸如豆腐宴、油炸食品等受市民喜欢的特色食品普遍来自小作坊,它们不具备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客观条件,但市民又确实有需求。将来,在区县政府规划食品园区的前提下,有地区特点、有集约化生产能力的小作坊,可以整合在一起集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产品须持产地证明入市   北京目前85%以上的食品靠外省市供应,本市将严格首都食品市场准入标准,要在“十二五”期末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进京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必须是经当地工商部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农民合作组织,产品持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入市。进京蔬菜产品应来自标准化基地,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取得标准化基地证书、省级以上无公害蔬菜资格认证或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婴幼儿配方乳粉全程追溯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立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本市将利用物联网信息记录、识别、追踪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从养殖、收购、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全程追溯。通过标签、条码和电子台账实现酒类、桶装水等重点预包装食品流通和溯源管理。在19家大型食品批发市场、500家商场、超市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追溯信息查询验证系统。   “以肉制品为例,动物在出生时就被打上耳标,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用药、饲养、检验检疫情况,身份信息将负载至屠宰和深加工环节,直到成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标签。由此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唐云华介绍说。近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问题频发,不少妈妈选择进口奶粉,目前追溯系统也覆盖到洋奶粉,从商品条码可倒追至奶场。   寄宿制学校须自办食堂   学校“小餐桌”,家长最关心。本市将改善学校食堂的硬件设施和就餐环境,完善餐饮管理制度。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设有自办食堂,新建、改建学校应当尽量设置自办食堂,自办食堂餐饮服务量化分级全部达到B级以上标准。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全部达到A级标准。   信用记录永久保存   本市将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统一归集、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良好信息等信用记录并作永久保存。纳入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作为重点加强日常监督抽检 对因严重违法行为被吊销生产、流通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安全经营活动。   记者了解到,食品安全信用平台独立运行,与49个部门联网,依据法律规定强调“行业禁入”惩罚措施。开通后,该平台与现有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联网,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惩戒。   设立3000风险监测点   全市设立3000个风险监测点,制定并实施市、区两级食品安全统一监测计划,年监测抽检样本10万个以上。   据唐云华介绍,“十一五”末期全市风险监测点数量在1000个左右,未来五年要达到3倍。食品办根据地域特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食品案件特点和抽检情况确定监测点。比如北京市场上四分之一的肉制品来自鹏程食品,这就构成生猪风险监测点。   扩大举报奖励覆盖面   本市将修订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扩大奖励覆盖面。鼓励基层组织、行业协会、媒体、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员、信息员、志愿者和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隐患和违法线索。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发生重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区域性食品违法生产经营现象长期不能解决的地方,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办法拟将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作为奖励对象纳入其中,换言之,市民提供线索使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消灭在萌芽阶段,也可获得政府奖励。晨报记者 朱烁   名词解释   食品卫生监督   量化分级管理   2002年卫生部出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分A、B、C、D四个等级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A级表示优秀,食品卫生信誉度高,食品卫生的风险低 B级表示卫生规范,食品卫生信誉度较高,食品卫生的风险较低 C级表示卫生合格,有一定食品卫生的风险 D级表示卫生不合格,发生食品污染甚至食物中毒的风险高,要限期改正。
  • 云南省质检院获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资质
    最近,记者从云南省质检院获悉,该院已被批准为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至此,该院成为全国同时具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定点检测资质的检验机构之一。   2010年以来,云南省质检院在顺利完成“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验收,先后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资质授权”、“云南省司法厅司法鉴定实验室资格”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发挥“国家中心”检验检测水平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优势,主动加强与农业部、省农业厅等部门沟通交流,积极争取其他领域检验资质,最终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资质。
  •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与泰坦科技(Titan)达成贝类毒素标准品战略合作
    2015年4月16日,泰坦科技副总裁周晓伟先生应邀出席上海市食品所关于贝类毒素标准品相关事宜的讨论会议,并参观食品所的样品分析实验室。作为食品所的科研物资总服务商,泰坦科技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的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受到食品所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泰坦科技发布贝类毒素(甲藻毒素)标准品,填补国内空白 贝类毒素其实是甲藻毒素,因容易在以海藻为食的贝类海产品中富集而被称为贝类毒素。近年来,食用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频发: 1.从2010年5月15日起,粤港澳陆续发生逾60例“毒带子”中毒事件,最终鉴定为贝类毒素中毒;2012年11月7日 – 香港进口的一批来自澳洲生产的活紫贻贝,验出麻痹性贝类毒素。2.浙江紫贻贝毒倒宁德100多人:2011年5月25日至30日,福建宁德市发生食用紫贻贝中毒事件,共有168位疑似食用淡菜中毒者入院治疗,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和腹泻, 疑似“腹泻性贝毒”中毒。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1.2006年广东雪卡毒素中毒人数就达数百人,汕头、深圳等地均发生过大规模中毒事件。其罪魁祸首是广东人喜欢食用容易遭受雪卡毒素污染的深海热带鱼类,如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 2.2012年4月,香港出现进食海鱼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 赤潮毒素的源头是有毒甲藻,甲藻(Dinoflagellate)又称双鞭毛藻,个体通常约几十微米大小,为海洋低等单细胞藻类,起源于15-14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为海洋第二大浮游植物。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代表种约有1200多种,是赤潮生物中最主要的门类,大部分种属分布于热带海洋。 赤潮(甲藻)毒素为非蛋白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一般具有热稳定性, 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中毒。按中毒症状和毒素来源不同,甲藻毒素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全球范围内DSP的分布(摘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网页) 目前已有13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范围从16~200(OA)μg/100g。(1)其中美国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为20μg/100g (2)欧盟、德国、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制定DSP(主要指OA)为16μg/100g (3)而日本规定了紫贻贝和扇贝中肠腺的标准分别为120μg/100g、200μg/100g (4)澳大利亚和德国规定贝类肝胰腺的标准为40μg/100g。我国也对海产品中贝类毒素进行了限量:(1)农业部2001-09-03发布2001-10-01实施的行业标准NY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DSP不得检出(贝类);(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曾经发布了《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要求》,规定PSP含量 ? 80 pg/100g,DSP含量 ? 60 pg/100g ;(3)200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规定,DSP含量? 200mg/kg。但我国尚未制定水产品中DSP国家限量标准。 而作为检测DSP的关键试剂“大田软海绵酸标准品”,因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海洋研究所垄断,非常昂贵,每毫克的价格要接近1.2万人民币。泰坦科技化学品产品团队联合国内海洋学,生物发酵学,化学分析学三个顶尖实验室,立项攻克难关,从Prorocentrum属甲藻中分离出Okadaic Acid并成功实现量产,填补了我国长期在该领域依赖进口标准品的技术空白,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检测提供标准品依据和相关技术服务,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添砖加瓦。Prorocentrum lima 的实验室规模培养 大田软海绵酸 (OA) 的1H-NMR图谱 软海绵酸 (OA) 分子式 最后,泰坦科技软海绵酸(OA)产品已经上市啦,【探索平台】(www.tansoole.com)有售哦!
  • 中国第一个天然食品联盟在郑州成立
    6月10日,以&ldquo 尚德守法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rdquo 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全国拉开序幕。活动的第二天即6月11日,中国第一个天然食品联盟在郑州成立。该联盟由一加一天然面粉公司呼吁发起,是从事天然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性联合自律组织。联盟主张&ldquo 只减不加&rdquo 的经营理念,即只减去食品中有害成分,不加任何添加剂,这为今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刮进了天然春风。   主题解读   尚德守法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ldquo 民以食为天&rdquo ,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社会热点之一,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我国食品领域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特别是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很多人提起食品安全常常感慨&ldquo 伤不起&rdquo 。   2011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确定每年六月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促进公众树立健康饮食理念,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责任意识。   2014年6月10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信部等17部门主办的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年的主题为&ldquo 尚德守法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rdquo 。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张勇在会上表示,食品产业是&ldquo 良心产业&rdquo 、&ldquo 道德产业&rdquo 。安全食品既是&ldquo 产&rdquo 出来的,也是&ldquo 管&rdquo 出来的。必须拿起&ldquo 德治&rdquo 和&ldquo 法治&rdquo 这两大武器,提升治理能力,规范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行为,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形成&ldquo 尚德守法&rdquo 的良好秩序和社会风尚,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任重道远 确保群众&ldquo 舌尖上的安全&rdquo   在2014年河南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副省长、省食安委副主任王艳玲介绍,2013年我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59亿元,居全国第二,其中主食加工业达1393亿元,居全国第一。虽然我省食品工业实力不俗,但是我省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相当薄弱,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道德缺失、不讲诚信的问题比较严重,个别不法分子见利忘义、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同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远不能满足监管实践的需要,仍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需要我们在&ldquo 产&rdquo 和&ldquo 管&rdquo 两个方面下工夫、出真招、见实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ldquo 舌尖上的安全&rdquo 。   行业标杆   中国第一个天然食品联盟在郑州成立   2014年6月11日,在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河南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第一个天然食品联盟宣布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一加一天然面粉公司呼吁发起,是从事天然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性联合自律组织,首批有近20家食品企业加入。联盟主张&ldquo 只减不加&rdquo 的经营理念,即只减去食品中有害成分,不加任何添加剂。   一加一天然面粉董事长王刚告诉记者,他从事天然面粉这么多年,深知行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ldquo 没有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rdquo 就目前来说,很多食品也的确是这样,离不开添加剂。但事实表明,很多之前被认为合法、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最终还是被取消了,因为它们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些还会致癌。比如面粉领域的溴酸钾、增白剂和今年7月1日即将取消的含铝添加剂,还有4月份因为&ldquo 增筋剂&rdquo 事件、现在呼声很高可能被取消的&ldquo 增筋剂&rdquo 。面粉领域以外: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函拟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 2014年3月15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拟撤销14种食品添加剂。这说明,很多添加剂需要时间的检验,才真正知道是否对人体有害。因此,他认为,&ldquo 不添加&rdquo 更安全,&ldquo 不添加&rdquo 更健康,&ldquo 不添加&rdquo 更负责任。这也是一加一天然面粉坚持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根本原因。   致力于给更多消费者提供天然食品   在河南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上,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红林致辞,接着由省工信厅总工程师陈振杰做了《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发展 食品发展提升食品安全》的报告,河南工业大学孙中叶博士讲了《食品安全与天然食品的进展》的专题报告。一加一天然面粉董事长王刚,讲述了天然食品的经营理念并宣布天然食品联盟成立。   天然食品联盟的成立,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安全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建立了河南消费者对联盟的公信力。该联盟后续的发展还需要持续关注,如果能严格按照联盟章程执行,始终坚持&ldquo 只减不加&rdquo 的经营理念,肯定会推动河南食品安全进程,同时又能抱团打造一批天然食品品牌。至少,目前该联盟的成立,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了河南食品安全的春天已经到来。   联盟标准高于食品安全标准   只减不加 为消费者提供天然食品   作为中国第一个天然食品联盟的发起方,一加一天然面粉董事长王刚对&ldquo 天然食品联盟&rdquo 这样定义:中国第一家天然食品联盟,是由从事天然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性联合自律组织。天然食品联盟肩负&ldquo 抱团打造天然食品行业领导品牌&rdquo 的使命,以&ldquo 给更多消费者提供天然食品&rdquo 为愿景,奉行&ldquo 只减不加&rdquo 的核心原则(即只减去食品中有害成分,不加任何添加剂),坚守提供优质食材的信念,以质量为本,视诚信为金,忠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   河南国银律师事务所管歌律师对《天然食品联盟章程》进行了解读:这个组织属行业性联合自律组织。加入联盟的食品品牌审核极其严格,只求质量不求数量,不求快,只求强,对于不讲诚信的品牌,实行严厉惩罚。从法律角度来讲,促进了食品安全的进程,同时也杜绝了食品安全违法事件的发生。   审核严格   严把进入条件和退出机制   一加一天然面粉董事长王刚表示,天然食品联盟有着严格的进入条件和退出机制。   天然食品联盟进入条件:认同并践行联盟章程 有清晰的战略,并朝着行业领导品牌快速发展的品牌 公众认可的行业领导品牌。   天然食品联盟退出:违反章程 战略执行不到位,不能快速朝着行业领导品牌快速发展,止步不前,战略摇摆的 损坏联盟名声和利益的。   一加一天然面粉董事长王刚表示:&ldquo 今天联盟成立,目前已有意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有十几家,都在积极了解和参与。但能否成为正式会员,还有待审核。&rdquo 对此,王刚解释,因为进入天然食品联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经过专家组和理事会的综合评估,确实符合条件后方可加入。联盟要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因为联盟不允许打着联盟旗号糊弄消费者,也不允许没有清晰品牌战略的企业破坏和影响联盟的发展。对于不讲诚信的品牌,借着联盟的幌子欺骗消费者的,一旦发现立即除名,并通过媒体曝光,糊弄消费者就等于自杀。&ldquo 随着一个个强势天然食品品牌的成长,天然食品联盟一定会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成为全国各种安全食品组织的标杆!&rdquo   各方观点   在河南食品安全与发展论坛上,与会者也纷纷就食品安全或天然食品联盟的成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省政府食安办副主任张红林:一加一拓展了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当前,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危及产业发展的一大公害。在这种背景下,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成为消费者食品安全追求的首要目标,天然、绿色、有机等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理念。一加一和我省部分食品企业及时回应社会关注,主动向这种公害挑战,并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独辟蹊径,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天然食品,也在实践中为新兴食品企业反弹琵琶、逆势而上趟出了一条新路,拓展了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天然食品联盟高举反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的大旗,力求只减不加、走高端安全的路子,这既是食品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当前条件下企业背水一战、追求卓越的智慧之举。希望天然联盟在这个旗帜下,坚守诚信之道、法治之道,并注重在科技上开拓创新,形成三位一体保安全的坚实根基,努力实现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省工信厅总工程师陈振杰: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天然化转型   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提是确保食品安全,没有食品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发展,更谈不上安居乐业。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如今,全球食品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并聚焦于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国内食品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食品工业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推动食品工业产业结构向绿色化、天然化、生态化转型,向创新化、新技术转型,向品牌化、特色化转型。   河南工业大学孙中叶博士:天然食品顺应公众崇尚天然的需求   在食品安全观的演变上,我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又到如今追求吃得健康。而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却呈现问题食品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三个特点,每天在吃饭时都要担心一个问题&mdash 我敢吃吗?要想保证食品安全,需要从自然链和加工链两个链条去控制。   正是由于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呈现了新的消费需求,那就是对天然食品的需求。这是继QS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之后的又一食品体系。天然食品要求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杜绝或限制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要求原料天然且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要求加工过程天然且无公害化,顺应了公众崇尚天然的需求。建议就此制定相关标准,开展天然食品的认可认证以及技术培训。为了健康、生命和子孙后代,让我们一起关注食品安全!   一加一天然面粉董事长王刚:顶着压力谈天然   天然食品联盟的思路仅代表天然食品联盟,这里面或许会有其他专家企业家朋友或者领导有一些不同的观念,我再次强调这仅代表天然联盟的一些观点。因为把这一段话说完之后,可能我下面的话题才会放开来讲,不然确实有点压力。   天然食品联盟是否允许添加添加剂,是适当地添加还是有的添加、有的不添加,最终我们决定天然的添加剂也不能添加,这代表了天然食品联盟这样一个群体的态度。这个群体其实更多的不是站在行业的角度考虑,而更多的是站在广大消费者的立场上去考虑。消费者为什么谈添加剂色变呢?为什么谈到这害怕呢?因为确确实实有非法添加、滥用添加情况的存在,还有些添加剂一段时间内很难证明其对身体是否有害,我们不能证明的东西我的观点就是不加更安全、不加更健康、不加更科学、更符合人们的需求,这个就是联盟的观点。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更多的食品企业抱团打造品牌,共同推进食品安全进程和食品工业发展。品质是打造品牌最基本的门槛,要确保食品安全,又要使品质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只有将品牌打造成一个行业、一个品类的代表才更加有尊严!   在此,我希望天然食品联盟的成立能造就一批新的强势食品品牌,虽然做到天然很难,但难才是机遇,如果随便就能做到,也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实现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更多极具竞争力的食品品牌产生,一个个强势的食品品牌的成长也必将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当一个个强势天然食品品牌形成以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 内蒙废止18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4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发布2014年第6号公告称,决定对18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予以废止,2个食品地方标准保留并进行修订。   18个废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名称是:鲜绿芦笋,牛奶蒸馏酒,沙棘籽油中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内蒙古优质无公害大米,发酵性奶酒,食用沙棘籽油,食用沙棘果汁油,蒸制类面食品,非发酵豆制品,荞麦米(仁)检验规程,混糖月饼,乳及乳制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脱水胡萝卜片(粒)检验规程,盐渍宝塔菜检验规程,糜、黄(大黄米)米,线麻籽油、蓖麻籽油,奶片。   2个保留修订的食品地方标准名称是:炒米、风干牛肉。
  • 食品标准清理全面启动
    记者张昊从1月21日召开的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竹天为组长的食品标准清理技术组正式成立并履职,这标志着我国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全面启动。   王竹天介绍,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已完成梳理目录并确定清理范围,从各部门提交的5000余项标准中剔除了不属于食品标准的饮用水、饲料、化妆品等分类,剩余可列入清理范围的标准有4934项。其中,认证认可类标准将按照其食品安全要求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原则,交由农业部等相关部门自行清理,包括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500余项推荐性标准。此外,还有约1000项农兽药残留标准及检验方法将交由农业部负责清理。其余3500余项标准将由卫生部门组织清理,其中包括850余项强制性的标准。   王竹天表示,标准清理工作将注重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已颁布或即将颁布的各类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为清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使食品产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相衔接,生产经营范围与食品产品相配套,检验方法与基础和产品标准相配套,避免重复和交叉。
  • 苏芽食品与江南大学组建联合实验室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无锡苏芽食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达成产学研深度合作意向,签约设立了“江南大学——无锡苏芽食品联合实验室”,将共同实施推进“芽苗菜生产与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加快提升以芽苗菜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据了解,无锡苏芽食品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现代工业化芽苗菜生产企业,也是江苏省第一家获得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豆芽生产企业。此次与江南大学在科技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合作交流、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帮助企业在筛选芽苗菜生产益生菌、优化芽苗菜生产工艺、开发芽苗菜深加工产品、做大产品市场营销等四方面实现质的提升,助力企业做强延伸芽苗菜产业链,加快打造特征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p
  • 国家食药监总局明确界定食品安全欺诈行为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5日发布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普通食品使用“可治疗”“可治愈”等医疗术语、使用“纯绿色”“无污染”等夸大宣传用语、以转基因食品冒充非转基因食品等,构成食品宣传欺诈。 /p p   《办法》规定,用非食品原料、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等情形,属于产品欺诈行为。虚假标注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标志,虚假标注“酿造”“纯粮”“固态发酵”“鲜榨”“现榨”等字样,属于食品标签、说明书欺诈。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时,提供虚假信息、数据、材料和样品等情形,属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申请欺诈。 /p p   对于有食品安全欺诈行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办法》除规定相应的罚款,还将给予信用惩戒,将其记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列入食品药品安全“严重失信名单”,通报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管机构和有关金融机构。 /p
  • 真假有机食品认证乱 九龙治水难保食品安全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人们对食品缺乏安全感的背景下,“有机食品”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不仅获有机认证的企业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的事件频频出现,假冒的有机认证也常常在市场上鱼目混珠,人们开始对“有机食品”产生了质疑,那么,市场上的价格不菲的有机食品是否值得信赖呢?   按照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安全的食品从低到高共有三个阶段,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但是据记者了解,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往往只知道有机食品是不使用农药和化肥,除此之外有机食品也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且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之间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就是说比如原来你这块地是种普通蔬菜的使用过农药化肥,但是要转而种有机蔬菜就需要等个两三年的时间。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有定地块、定产量这样的严格要求,既然有这么多严格的要求,其实真正的有机食品价格不菲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也正因为高价带来了利润空间,鱼目混珠的食品就不在少数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要多长一个心眼,一方面食品必须有国家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还附有有机认证证书编号可以上网查询。业内人士还提示如果消费者到正规的超市、商场、专卖店选购的话,遇到滥竽充数的有机食品的机率就会小得多。   国家认监委相关工作人员:有机食品认证监管体系暂不完善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拥有有机食品认证的机构达到24个,目前已经颁发有机食品证书近八千个,认证机构对于有机食品的认证要经过环境检测、过程检查、产品检测三关,还应该有长期的追踪和复查。   但是实际情况是你只要花两、三万块钱,一些认证机构或者中介公司就会帮你搞定全流程。不仅如此,因为受到利益的驱动,有些认证的机构甚至会主动找加工企业,推荐其花钱来买有机食品的认证。   针对认证中出现的问题,负有监管责任的国家认监委的相关工作人员此前也是接受采访,表示按照相关的办法,他们应该组织地方认证监管机构对有机产品进行认证,但是目前监管体系不完善,仅仅靠一个部门很难进行全覆盖的监管。所以传统的食品安全领域九龙治水的老问题也同样给有机食品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 农业部清理废止132项食品行业标准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部对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了清理,决定废止《无公害食品 葱蒜类蔬菜》等132项无公害食品农业行业标准。此132项标准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无公害食品 葱蒜类蔬菜》等132项废止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NY5001-2007 无公害食品 葱蒜类蔬菜 2 NY5003-2008 无公害食品 白菜类蔬菜 3 NY5005-2008 无公害食品 茄果类蔬菜 4 NY5008-2008 无公害食品 甘蓝类蔬菜 5 NY5021-2008 无公害食品 香蕉 6 NY5103-2002 无公害食品 草莓 7 NY5115-2008 无公害食品 稻米 8 NY5118-2002 无公害食品 菜籽油 9 NY5119-2004 无公害食品 饮用菊花 10 NY5122-2002 无公害食品 窨茶用茉莉花 11 NY5177-2002 无公害食品 菠萝 12 NY5184-2002 无公害食品 脱水蔬菜 13 NY5185-2002 无公害食品 速冻绿叶类蔬菜 14 NY5186-2002 无公害食品 干制金针菜 15 NY5187-2002 无公害食品 罐装金针菇 16 NY5188-2002 无公害食品 粉丝 17 NY5189-2002 无公害食品 豆腐 18 NY5192-2002 无公害食品 速冻葱蒜类蔬菜 19 NY5193-2002 无公害食品 速冻甘蓝类蔬菜 20 NY5194-2002 无公害食品 速冻瓜类蔬菜 21 NY5195-2002 无公害食品 速冻豆类蔬菜 22 NY5200-2004 无公害食品 鲜食玉米 23 NY5209-2004 无公害食品 青蚕豆 24 NY5211-2004无公害食品 绿化型芽苗菜 25 NY5215-2004 无公害食品 芥蓝 26 NY5229-2004 无公害食品 辣椒干 27 NY5232-2004 无公害食品 竹笋干 28 NY5241-2004 无公害食品 柿 29 NY5244-2004 无公害食品 茶叶 30 NY5246-2004 无公害食品 鸡腿菇31 NY5247-2004 无公害食品 茶树菇 32 NY5248-2004 无公害食品 枸杞 33 NY5252-2004 无公害食品 冬枣 34 NY5255-2004 无公害食品 火龙果 35 NY5014-2005 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 36 NY5024-2005 无公害食品 常绿果树核果类 37 NY5074-2005无公害食品 瓜类蔬菜 38 NY5078-2005 无公害食品 豆类蔬菜 39 NY5082-2005 无公害食品 根菜类蔬菜 40 NY5089-2005 无公害食品 绿叶类蔬菜 41 NY5086-2005 无公害食品 落叶浆果类果品 42 NY5109-2005 无公害食品 西甜瓜 43 NY5112-2005 无公害食品 落叶核果类果品 44 NY5173-2005 无公害食品 荔枝、龙眼、红毛丹 45 NY5182-2005 无公害食品 常绿果树浆果类果品 46 NY5202-2005 无公害食品 粮用豆 47 NY5221-2005 无公害食品 薯芋类蔬菜 48 NY5230-2005 无公害食品 多年生蔬菜 49 NY5238-2005 无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50 NY5299-2005 无公害食品 芥菜类蔬菜 51 NY5300-2005 无公害食品 甜菜 52 NY5301-2005 无公害食品 麦类及面粉 53 NY5302-2005 无公害食品 玉米 54 NY5303-2005 无公害食品 花生 55 NY5304-2005 无公害食品 薯 56 NY5305-2006无公害食品 小杂粮 57 NY5306-2005 无公害食品 食用植物油 58 NY5307-2005 无公害食品 落叶果树坚果 59 NY5308-2005 无公害食品 果蔗 60 NY5309-2005 无公害食品 聚复果 61 NY5310-2005 无公害食品 大豆 62 NY5316-2006 无公害食品 可食用花卉63 NY5317-2006 无公害食品 芽类蔬菜 64 NY5318-2006 无公害食品 参类 65 NY5319-2006 无公害食品 瓜子 66 NY5320-2006 无公害食品 甜叶菊 67 NY5321-2006 无公害食品 荚果 68 NY5011-2006 无公害食品 仁果类水果 69 NY5323-2006 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 70 NY5324-2006 无公害食品 (常绿果树)坚(壳)果 71 NY5095-2006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72 NY5355-2007 无公害食品 芝麻 73 NY5029-2008 无公害食品 猪肉 74 NY5044-2008 无公害食品 牛肉 75 NY5045-2008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76 NY5129-2002 无公害食品 兔肉 77 NY5134-2008 无公害食品 蜂蜜 78 NY5135-2002 无公害食品 蜂王浆与蜂王浆冻干粉 79 NY5136-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胶 80 NY5137-2002 无公害食品 蜂花粉 81 NY5142-2002 无公害食品 酸牛奶 82 NY5143-2002 无公害食品 皮蛋 83 NY5144-2002 无公害食品 咸鸭蛋 84 NY5146-2002 无公害食品 猪肝 85 NY5147-2008 无公害食品 羊肉 86 NY5268-2004 无公害食品 毛肚 87 NY5271-2004 无公害食品 驴肉 88 NY5034-2005无公害食品 禽肉及禽副产品 89 NY5039-2005 无公害食品 鲜禽蛋 90 NY5140-2005 无公害食品 液态乳 91 NY5356-2007 无公害食品 腌腊肉制品 92 NY5062-2008 无公害食品 扇贝 93 NY5068-2008 无公害食品 鳗鲡 94 NY5154-2008 无公害食品 牡蛎 95 NY5156-2002 无公害食品 牛蛙 96 NY5162-2008 无公害食品 海水蟹 97 NY5164-2008 无公害食品 乌鳢 98 NY5166-2008 无公害食品 鳜 99 NY5168-2002 无公害食品 黄鳝 100 NY5171-2002 无公害食品 海蜇 101 NY5172-2002 无公害食品 水发水产品 102 NY5272-2008 无公害食品 鲈 103 NY5278-2004 无公害食品 团头鲂 104 NY5286-2004 无公害食品 斑点叉尾鮰 105 NY5291-2004 无公害食品 咸鱼 106 NY5053-2005 无公害食品 普通淡水鱼 107 NY5056-2005 无公害食品 海藻 108 NY5060-2005 无公害食品 石首鱼 109 NY5064-2005 无公害食品 淡水蟹 110 NY5158-2005 无公害食品 淡水虾 111 NY5311-2005 无公害食品 鲷 112 NY5312-2005 无公害食品 石斑鱼 113 NY5313-2005 无公害食品 鲍鱼114 NY5314-2005 无公害食品 蛏 115 NY5315-2005 无公害食品 蚶 116 NY5058-2006 无公害食品 海水虾 117 NY5066-2006 无公害食品 龟鳖 118 NY5152-2006 无公害食品 鲆鲽鳎 119 NY5160-2006 无公害食品 鲑鳟鲟 120NY5288-2006 无公害食品 蛤 121 NY5325-2006 无公害食品 螺 122 NY5326-2006 无公害食品 头足类水产品 123 NY5327-2006 无公害食品 鲻科、鯵科、军曹鱼科海水鱼 124 NY5328-2006 无公害食品 海参 125 NY5329-2006 无公害食品 海捕鱼 126 NY/T5004-2001 无公害食品 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127 NY/T5050-2001 无公害食品 牛奶加工技术规范 128 NY/T5191-2002 无公害食品 粉丝加工技术规范 129 NY/T5296-2004 无公害食品 皮蛋加工技术规程 130 NY/T5297-2004 无公害食品 咸蛋加工技术规程 131 NY/T5298-2004 无公害食品 乳粉加工技术规范 132 NY/T5334-2006 无公害食品 小麦粉加工技术规范   农业部   2013年6月26日
  • 查询机成摆设 食品追溯查询青岛歇菜?
    近日,湖北暂未追查到源头的三聚氰胺超标奶事件,将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推到公众眼前,不少市民疑惑,食品源头到底在哪里?21日,记者就岛城食品溯源的现状调查发现,多数商场的查询机早已歇菜,就算顾客想知道也无处可查,而猪肉追溯实行几个月了,由于需要上网或者去管理处才能查到,因嫌麻烦也鲜有人去查询。   商家维修不积极   超市追溯查询机多“罢工”   “可追溯查询机?没听说过?”21日上午,在台东一路某大型超市内,记者拿着蔬菜以要查询为名,连问了五名超市销售人员,对方均表示不清楚是什么机器。而在沃尔玛超市内,记者转了半天才在一个高高的展台后面,找到了一台由青岛食品安全委员会、市质监局和青岛经贸委联合设置的食品追溯查询机,但这台机器却处于断电的状态。“没见它通过电啊,一直是这样子。”旁边销售饮料的工作人员说。   在香港中路家乐福,查询机的条码扫描处虽亮着,但却一直黑屏。而佳世客的查询机虽然看上去很正常,但当记者按照操作要求打算进入页面查询条形码和生产许可证时,屏幕却没有任何反应。   据了解,为了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青岛市于2007年10月份在香港中路家乐福安装了第一台自助查询机。此后,在佳世客、沃尔玛、利群、麦德龙等也陆续安装了十多台。通过这些机器,消费者可查询自己从市场购买的蔬菜的出处、种植过程中受过哪些病虫害等。然而时隔3年多,这些机器彻底沦为了摆设。   就超市这些食品追溯查询机多损坏的情况,设置方之一青岛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项目试点后查询的市民不多,机器长久不用才发生损坏。此外,商家也不愿自己被监督,因此对机器的检查和保养不是很积极。   查询程序太麻烦   猪肉来源可查却无人查   21日,记者走访了南京路农贸市场、生活家农贸市场多处市场,记者看到,销售猪肉的商贩都使用统一的电子秤,称重的同时就可以立即打出一张交易凭证。   在南京路农贸市场,记者看到2号摊位的肖女士正在给顾客称肉。连着三个市民称完肉后,都是直接走,没有人要交易凭证。记者采访前来买肉的徐小姐,问她是否知道猪肉质量可以追溯?徐小姐表示,自己从报纸上看到过,不过她从来没有要过追溯条码。   摊主肖女士表示,自己这里可以进行猪肉质量追溯已经好几个月了,不过从来没有人要过。她给记者拿出徐小姐购买猪肉时所打印的交易凭证。记者看到,上面除了市场名称、交易时间、摊位号、产品名称、重量、单价和金额外,还有一个追溯码。   记者登录青岛市商务局网站,在肉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里,输入了该交易凭证上的追溯码“1AOBKO2234”后,经过搜索显示出“猪肉追溯信息”,上面标注着生猪产地为临沂,养殖场为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养殖场,货主、屠宰场、分销商的信息也都很详细。系统中还显示,该产品查验点为华中蔬菜批发市场入市查验点,零售点的编号为2420,销售地点则为金锣南京路农贸市场(市南)。另外,徐小姐购买的这块肉,是从重45公斤的半头猪分割下来的。   肉类信息如此齐全,为何市民都不要这个交易凭证呢?在南京路农贸市场,看到记者拿着交易凭证拍照,不少买肉的顾客都觉得很新鲜,问拿到这个凭证去哪里查询?摊主肖女士表示,自己不是很清楚去哪里查,好像管理市场的地方就可以,而徐小姐则表示,是不是应该去超市的食品追溯系统机器上去查?当市民得知可在农贸市场的管理处查询,或登录青岛市商务局网站查询时,不少市民都连连摇头表示太麻烦,“我也不会上网,自己挑挑就行,上网查太费劲了。”市民胡先生说。“每天买肉的数量也不多,每买次肉,还要专门上网查询,好像不太现实。”另一位买完肉的市民说。   费用高且查询少   蔬菜企业退出追溯系统   记者了解到,向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供应绿色蔬菜的寿光市燎原无公害果菜生产基地,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可追溯查询系统。每份蔬菜都带有“身份证”,包括蔬菜从土地、水质的取样化验,到用药、灌溉等几乎所有信息。消费者通过短信、电话、网站等方式可查询。此外,有着36年种植历史的夏庄杠六九西红柿和黄瓜,也均在产品包装上设置了可追溯的二维码,在特定电子秤上即可查询。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却发现,超市里的燎原蔬菜只剩下一个绿色食品的标志,没有了可追溯条形码,而夏庄杠六九目前因生产季节的原因未上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夏庄杠六九有二维码,但从未在超市里设置能够查询的电子秤。“那种秤很贵,至少上千,即使在超市里设了也没有人去查。”某品牌肉制品销售人员如是说。   而寿光燎原无公害果菜生产基地方面负责青岛果菜总经销的马经理则表示,公司在今年已经从青岛市场全面撤出了可追溯查询系统。“现在只有我们公司里还有这种可以查询蔬菜生产过程的机器,超市里面已经不做了。”马经理表示,可追溯查询系统上马以后,查询相关信息的消费者并不多,考虑到费用成本的原因,公司才做此决定。记者 苑菲菲 孟艳
  • 认监委将开展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
    国家认监委日前下发通知,将组织开展2009年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重点检查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尤其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相关认证。重点查处获证企业、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标准要求,买证、卖证,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认证机构未依法有效实施跟踪调查、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工作格局。目前,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证书数达到57077张。   为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的监管,认监委加强了对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的监管力度,已连续5年组织质检系统,对认证机构、获证企业、获证产品、认证标识等方面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食品农产品认证工作对于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 北京5000卖场将配食品安全查询机
    只要扫描蔬菜、生鲜肉类包装上的条形码,就能看到最新的食品质检报告和详细的“身份”信息。昨天,中国生态环境开发研究所表示,预计明年内,将有5000台食品安全监测公示系统走进超市、社区菜站等便民市场。   据了解,通过该系统,目前共可以查询到包括鱼肉蛋奶、蔬菜等在内的1.7万余种食品的质量信息,且处于实时更新状态,某种产品因不合格等被曝光或下架的信息也可即时查到。查询品种还将不断增加。   目前,本市40余所大型超市、22家社区便利菜站等都已安装了此系统。消费者购买食品后通过摆放在各公共场所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查询一体机扫描条形码,即可得到详尽的食品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信息,为消费者提供自主寻求食品安全保障的手段。   中国生态环境开发研究所副所长刘国立介绍说,食品安全公示系统就是食品的电子身份证,依托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对食品各环节安全信息的融合和监控,“现在市场中标着‘绿色’、‘无公害’等各类新奇标签的产品很多,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的,食品的身份证管理系统杜绝了食品的弄虚作假,保证了食品的全程安全”。   刘国立表示,目前正在和工商、食品安全办等部门商议,预计明年内,食品安全公示系统将走进本市包括超市、社区便民菜站、生鲜便利站等在内的5000余个销售场所,方便消费者在购买前,详细了解食品的各项信息,辨别“优质产品”的真伪。   ■记者体验   从生产到销售信息完备   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食品安全查询机高1.5米左右,灰色机身的电子触摸屏幕上,显示“食品安全公示系统”共包括5大查询功能:安全查询、政府通道、便民服务、服务导航、热点新闻追踪等。输入产品的18位编号或在指定位置扫描其条形码后,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该产品详尽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及产品销售等信息。
  • 上海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体系将与国际接轨
    11月10日,由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市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协会、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质量创新论坛在新世界商城举行。   围绕“食品安全与风险管理”这一主题,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国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政府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200余人展开了交流。   据悉,上海相关部门世博后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体系,规范食品质量和生产、加工、营销过程,同时修订丰富各环节标准,在整个食品加工行业推行HACCP、GMP、ISO9000、ISO14000以及无公害、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
  • 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成功取得有机食品产品和产地环境监(检)测机构资质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前期细致的准备工作,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于2014年4月18日成功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委托监(检)测机构资质。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tion Center,简称COFCC)是中国农业部推动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有 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 取得该资质后,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除了能够承担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品及产地环境监(检)测任务外,还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全部有机食品产品和产地环境监(检)测,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中心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范围。
  • 贵州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黔西南)揭牌
    1月11日,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黔西南州分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在兴义举行。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琼、州政府副州长汤向前、州政协副主席王殿宗出席仪式,并为检验中心揭牌。   2009年5月,省政府出资180万元,省工商局与省科学院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合作,黔西南州工商局具体协调落实的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于2009年9月完工,并达到国家法定要求。检验中心是计量认证合格实验室,可以开展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微生物指标及理化卫生指标检测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检测。   汤向前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黔西南州分中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监管转变,由专项整治、事后监管向风险监管、事前监管转变,这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里程。他要求,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设 要借助科技手段,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充分利用好我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启动后的信息平台,按照“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扩大功能、优化流程、信息共享”的原则,引进人才,科学管理,加强培训,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安全评估体系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区域食品安全检测服务能力,有力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省科学院理化中心副主任陆洋,州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和州工商、财政、质监、卫生、农业、科技、物价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参观了检测中心
  • 南宁打造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将加强食品检测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打造食品安全城市也被南宁市提上日程。近日,《南宁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要求,2018年6月底前,南宁市力争建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从《方案》看到,创建范围为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以及高新区、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市级“食品安全县”试点为马山县。  根据《方案》,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力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另外,还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市级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实验室、仪器设施、人员配备到位,具备对当地主要食品种类、重要食品安全项目的检验及快检能力 县级有效整合或统筹使用检验检测资源,具备常见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现场定性速测能力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  在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方面,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开展高毒农药经营示范和实名购买,规范兽用抗菌素、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促进农药、化肥科学减量使用 严厉打击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违禁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种养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比重达40%以上。  目 标  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良好  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尤其是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蛋、水产品、乳制品、保健食品等主要食品和专供婴幼儿及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在较高水平。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稳步提高  即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食品安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监管所需的人、财、物投入 监管执法不断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有效落实,食品安全问题有效整治 食品行业依法诚信经营,产业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公众对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措施认可度高,对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满意度高。
  • 北京将建3000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7月28日公布《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年)》,首次提出“首都安全食品”品牌,在这一目标框架内,未来五年,北京市市将建立3000个食品风险监测点,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桶装水实现全程追溯,只有取得省级无公害认证的蔬菜才能进入北京市场。   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正检测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物。   目标 食品安全抽检 合格率超97.5%   根据该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期,本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将达到97.5%以上 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豆制品等重点食品的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下架并退出首都市场。北京将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   行动计划还首次提出“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概念,提出要打造首都安全食品的品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婴幼儿配方乳粉全程追溯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立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本市将利用物联网信息记录、识别、追踪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从养殖、收购、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全程追溯。通过标签、条码和电子台账实现酒类、桶装水等重点预包装食品流通和溯源管理。在19家大型食品批发市场、500家商场、超市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追溯信息查询验证系统。   “以肉制品为例,动物在出生时就被打上耳标,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用药、饲养、检验检疫情况,身份信息将负载至屠宰和深加工环节,直到成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标签。由此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唐云华介绍说。近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问题频发,不少妈妈选择进口奶粉,目前追溯系统也覆盖到洋奶粉,从商品条码可倒追至奶场。   设立3000风险监测点   全市设立3000个风险监测点,制定并实施市、区两级食品安全统一监测计划,年监测抽检样本10万个以上。   据唐云华介绍,“十一五”末期全市风险监测点数量在1000个左右,未来五年要达到3倍。食品办根据地域特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食品案件特点和抽检情况确定监测点。比如北京市场上四分之一的肉制品来自鹏程食品,这就构成生猪风险监测点。   扩大举报奖励覆盖面   本市将修订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扩大奖励覆盖面。鼓励基层组织、行业协会、媒体、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员、信息员、志愿者和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隐患和违法线索。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发生重大、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区域性食品违法生产经营现象长期不能解决的地方,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办法拟将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作为奖励对象纳入其中,换言之,市民提供线索使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消灭在萌芽阶段,也可获得政府奖励。
  • 上海首家区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启用
    记者近日从崇明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崇明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近期已正式启用,这是全市首家挂牌的区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将为保障崇明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食品安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崇明地处上海远郊,三岛范围内没有第三方食品检验实验室,政府食品监管需依靠岛外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样品检测,这既不便于采样送检,也可能因采送样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数据准确性,从而直接影响监管的公正性。  “崇明行政区域较大,从最西面的新村乡、绿华镇到市区,车程有百余公里,夏季高温期间,部分食品样品很容易在路上腐败变质,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另外,一旦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发生,完全依靠第三方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检测数据,及时性、公正性也不一定能得到完全保障。”崇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崇明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建成启用,解决了这一尴尬。  2015年11月,在市、县两级财政的支持下,检测中心实验室一期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去年8月底,检测中心一期建设工程初步竣工,去年年底通过了相关资质认定。检测中心位于崇明工业园区内,目前启用的一期工程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此前,原崇明计量质量检测所的食品检测实验室面积仅为300平方米。检测中心还配有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气相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一大批先进检测仪器设备,价值共4000多万元。这样的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水准,目前在全市同类实验室中处于领先水平。  据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检测能力覆盖82个食品产品和3个食品相关产品、5大类345个检测项目和参数,其中药品参数59个,食品及其他产品参数286个。今年,检测中心还将进行检测能力扩项,扩项内容主要涉及百姓关心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方面。  崇明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除了有保障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之外,未来还将为在崇举办的重大赛事、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提供支持保障。此外,这些年来,有着崇明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检测中心还可以为崇明绿色生态农业、有机食品、无公害特色食品的加工产业、长兴国家级海洋渔港——横沙渔港水产品检测等诸多领域提供技术检测服务。  以农业为例,崇明农产品广受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赞誉,越来越多的人在崇明从事农业生产。不过,自家的农产品到底达到了怎样的品质?如何才能种出更好的农产品?这个问题困扰着崇明的不少农人。检测中心的成立,将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检测中心可通过精准的数据,检验地产农产品的成色,为‘绿色生态’ 打分,协助农人种出营养价值更高、更加绿色健康的田头小菜。”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 我国50家食品、农产品认证机构签署诚信宣言
    国内50家从事食品、农产品认证的机构9月28日在北京签署了“食品农产品认证机构诚信宣言”,郑重承诺严把认证质量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证书;恪守诚信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这份诚信宣言承诺,以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承担认证评价主体责任,严格遵守认证认可法规;严格执行认证程序,确保认证过程完整、客观、真实;不从事认证咨询及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产品开发、营销等活动;严把认证质量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证书;实施有效证后监督,保证获证产品和企业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这份诚信宣言是在国家认监委当天举行的全国食品农产品认证工作会议上签署的。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指出,食品农产品认证关系“三农”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本着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切实提高认证有效性。   据悉,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种类目前已达10余种,包括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绿色市场、绿色食品、食品质量认证等,覆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认证证书总量达到73000多张。此次签署诚信宣言的认证机构是所有从事食品农产品认证的机构。
  • 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第一威胁
    3.15日,农业部给河南与江苏农牧部门发出指令,令两地严查“瘦肉精”喂出的“健美猪”流入双汇发展。农业部当天成立专案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下午,双汇发展股票跌停。3月16日开始,双汇发展股票停牌,公司公告待相关事件核实清楚后复牌。   早在2002年,国家多个部委就联合发文,严禁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甚至规定,对使用“瘦肉精”者追究刑事责任。安邦咨询认为,双汇发展爆出“瘦肉精”仅仅是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每年全国农药中毒者高达上百万人,农药残留才是中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   农药残留潜规则 年均百万人农药中毒   2008年, “三聚氰胺”中国乳业,威胁数千名婴儿生命。至今两三年间,“三聚氰胺”卷土重来,“激素门” 、“皮革奶”、大米石蜡、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接二连三地冲击着消费者的信心。   近年大量显现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部——它们只是由于事态严重而“被偶然曝光”的问题。迄今,中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基本上都是“事件应对型”、“事后弥补型”,这样的处理模式使社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已暴露的事件上,而忽略了潜藏的、非事件型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食品安全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上述这些冰山一角,而是被普遍忽视的农药残留问题!   2010年1月,根据武汉农业局的抽检,来自海南多个地区的豇豆样品均出现了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随着调查的深入,同样已被严令禁止的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实际上一直都在市面销售。根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农药厂家超过4000家,获得农药登记证的产品3万多个,进入海南农药市场的品种也有上万个。   据了解,农药经销商在应付检查时,通常是两种方式,“迎接一个月4次左右的检查,买烟、买水每次需花两百多元 执法人员突击检查的时候,随便看看,没查出大问题,便象征性地罚500元。”掌管食品安全的政府执法部门如此轻率地工作,这无异于严重的渎职!   令人遗憾的是,农药市场乱象纷呈的局面不止发生在海南。2009年,绿色和平组织曾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购日常蔬菜,送往青岛一家国家授权的、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化验。结果发现:在45个送检的蔬菜样品中,40 个检测出农药残留 农药种类高达50种,其中5种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高毒农药。北京一家沃尔玛超市一颗草莓上竟残留有13种农药。   而上述“潜规则”的长期存在,造成了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鲜明的处理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食品的农药残留,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据了解,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危害。   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50%,中国更高。同样,农药对其它生物也会形成直接杀伤和慢性危害,植物中的农药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对人和动物构成潜在威胁,并影响生态系统。   如果时间倒推20-30年,中国不会大面积感受到农药带来的危害。因为那时,中国有能力生产的农药尚不足80种,还很难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逐渐由农药进口国变成出口国,近两年,农药进口量只相当于产量的2%-3%,出口量已是进口量的十几倍。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前理事长介绍,目前中国农药大约40%左右的产量出口,出口量达到了50万吨以上的水平,如果按照制剂计算数量更多。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农药产量为190万吨,2010年为240万吨,产量和增幅均居世界首位。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数据为此说法提供了佐证:全世界每年使用的600余万吨农药,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其余99%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中国大陆是最大的毒源。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每年有4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30万人死亡 而中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   四大环节层层失控 治理陷入“治乱循环”怪圈   一份食品,从田野走向餐桌,按中国现有的规定,要经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进出口、药监等六部门的监管,为何还屡有问题蔬菜事件发生?擅用高毒、不达标的农药显然是违法的,为何中国对农药残留的治理长期陷入“治乱循环”的怪圈?   农药进入市场后大致经历以下流通环节:原药提供商-制药生产厂家-农药批发商-农药经销商-农户。而在农民买入农药之前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规定来限制厂商的经营资格、收费标准和农药许可等。可以说,监管在所有环节中的把关不可或缺。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梳理的深入,农药从田间到饭碗隐藏了太多畅通无阻的绿灯。   第一, 源头监管“关口”若有若无。   中国的农药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产量来看,2000吨/年原药生产厂家不足200家,农药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不足20家 从产值来看,中国农药排名前20的企业,其产值只占据行业约32%的份额 从销售来看,年销售量2000吨以下的企业占85%,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的企业只有7家。相比之下,一个拜耳公司的销售额可与中国整个行业相当。   而作为“田间地头”最典型单位的县级蔬果产地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几乎缺失。比如,早已列入黑名单的水胺硫磷等并未从此退出江湖,而由于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每个县的农药厂都能生产,此类高毒农药一直潜伏于市场,所以才有了海南“毒豇豆事件”。   在2011年“两会”的分组讨论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居然发表“提高农药化肥价格,让农民用不起,自然会用畜禽粪便”的荒谬提议。如何能让消费者吃上健康、绿色、安全的食物,唯一的解决方案竟是倒逼农民“出去拾粪”?   第二, 农业生产环节出现了严重问题。   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中。   第三, 农药安全预防体系全面缺失。   2004年,中国取消了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农药经营门槛降低,经营单位数量猛增,农药市场秩序更加混乱。这意味着,农药流通环节中的企业、生产厂家,都有机会成为 “毒菜”事件的“策划者”。   一家广州农药经销商曾经“自爆家丑”:一些农药生产厂家在合法登记的农药产品中偷加高毒农药等“隐形成分”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而在这个链条上,零售商、经销商和农药厂家都难辞其咎。“许多山寨厂家一方面为了本身利益,另一方面也为迎合零售商的需求,把各种农药成分随意加减,然后冠以悦耳的商品名或者借以合法的标签,推出所谓的特效产品,给某些零售商独家经销。甚至直接把配置好的产品以大包装给某些零售商,任由零售商处置。”   “有毒豇豆”事件之后,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海南豇豆1亩喷一次药的用药成本是60-90元,平均3-5天用一次药,一季豇豆种植下来一亩地至少250元。与常规农药相比,水胺硫磷和甲胺磷等高毒禁用农药价格便宜,300毫升包装的每瓶7-8元,1瓶兑3-4桶水,可以喷1亩地。如果换成水胺硫磷,成本至少减掉三分之二以上,每亩用药成本不到100元。 倘若取消个体经营,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   广东农业县徐闻曾上演了一出管理者“借机敛财”的闹剧。在该县工商局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全县的药品进行了一次“紧急召回”:所有个体农药经营者的工商营业执照全部被收回,这次行动不是为了更换执照,而是要求个体经营者重新办理。一时间,徐闻个体农药经营者全部成了黑户。   而办理的程序是:农药店只要加盟供销社,每年上缴5000元管理费和5000元保证金,就可告别“个体户”,转为集体性质。与此同时,供销社根据农药店的经营规模制订了不同的收费价码:县城徐城镇的农药零售店需交管理费5000-8000元/年,保证金为5000-15000元不等。据农药店老板介绍,大的农药批发商则须交纳50000元的保证金。通过“收编”的方式获取巨额保证金,农药的经营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在这类事件中,寻租意识强烈的政府部门成为了问题的重要制造者。   第四,“最后一关”形同虚设。   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失效,也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2009年湖北省工商局对武汉、荆州、黄冈、天门、潜江五个地区的农资市场进行的抽检中,共抽检农药样品78组,合格57组,有21组不合格,合格率仅为73.08%,比2008年同期下降22.25%。   农药产品的合格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这意味着,农药残留的把关令人担忧。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司长叶贞琴曾表示,“在影响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是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对生鲜蔬菜进行检测效率是个现实的大问题。在蔬菜批发市场,检测和销售同时进行。如果检测速度过慢,蔬菜都卖完了,结果可能才会出来,那检测也就失去了意义,极易导致不合格蔬菜流入社会。正如济南农业监察支队工作人员所说,蔬菜批发市场的农药检测设备,都是属于“快速检测”设备。   快速检测的结果没有法律效力,即使查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也不能作出处罚。按照常规,市场检出蔬菜农药残留不合格的蔬菜后,一边让蔬菜商停售,一边上报市农业局,再由农业部门做精确检测 一旦确认蔬菜确实农药残留超标,农业部门就会出具检测报告,再由工商部门实施处罚。这个过程走下来,至少得两天的时间。   如何投入人力、技术、设备进行农药检测的把关,如何行之有效地设置流程、标准,将对农药残留物检测环节在农产品生产链条中向前设置,成为目前中国政府监管农药市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807项残留标准把关 四大弊病缠绕农药结构   与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一样,农药残留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很好解决,与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2010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宋稳成博士公开中国食品农药残留标准,发现现有的标准仅有807项。而相比之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38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5万多项。差距之大,不可以道里计!   直到2010年4月,在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对下一步农药残留标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3年内,中国的农药残留标准要从目前的807项达到7000项,探索建立由国家标准、临时标准、豁免物质名单和一律限量标准等组成的农药残留限量框架,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作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中国的农药出口基本覆盖了全球农药市场,涉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每天上市的蔬菜水果分别达到上千万公斤,由于检测标准不同,中国人每年要多吃多少农药?想想都让人心惊肉跳。   以黄瓜为例,根据2010年《农药电子手册》统计,在黄瓜上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达到111种。但根据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黄瓜》公布的标准,只要检测中不含有敌敌畏、乐果、三唑酮等8种农药和铅、镉、亚硝酸盐等3种重金属或致癌物质,就可以达到“无公害”的标准。而剩余的上百种农药成份,均不被纳入检测的范围。 正是基于此,果蔬消费市场上“有机”、“绿色”等概念应运而生。据了解,有机蔬菜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首先由欧洲国家提出,2000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启动。在部分消费者心中,为了保证安全,往往愿意花上多好几倍的价钱去购买“有机”农产品,基于此,全球的有机食品市场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   但在中国,截止到2007年底,有机食品产值仅30亿元,其中出口2亿多美元,占当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的1% 中国境内有机食品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0.02%,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国内消费总额2%相比,相差达100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食品消费市场中,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有机”真的能等同于“放心”吗?“有机”又是如何验证的呢?   安邦研究人员发现,有众多认证咨询机构收取高额的认证费,“收了钱之后如果检测不合格,那就需要整改,肯定就会通过的,我们一定会帮你过关拿证。”实际上,关于“有机食品”是否更安全、更营养的争论,美国农业部一直公开申明,不对有机产品是否更有营养和更安全发表评论,也不允许宣传有机产品对常规产品的优势。他们的逻辑是:没有可靠的证据,不允许想当然地乱说。   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食品和农药是其中涉及的重点行业。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预测,受欧盟REACH法规的影响,中国农药产品将部分退出欧盟市场,每年将减少出口额7000万美元以上,随着欧盟东扩,中国农药出口所受到的损失将超过8000万美元。   不久前,欧盟发布了新法规(EC)NO.901/2009用来代替(EC)NO.1213/2008法规,内容涉及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动植物源性食品农药残留监控计划。该法规已于2010年1月1日开始生效。欧盟认为,农药的使用每3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每次欧盟都会制定一个3年的食品监控计划。   而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报告,中国农药结构存在巨大的弊端:   1.品种数量少。世界上已注册的农药化合物有2800多种,其中商业化应用的有1300多种,常用的有500多种,而中国能够生产的尚不足300个品种,且产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十几个品种,大多还是老品种。   2.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不尽合理,高效、低毒、无公害的新品种短缺,而传统农药产品严重过剩。   3.部分高毒品种如灭多威、氧化乐果等还在大吨位生产,影响出口量。   4.农药制剂品种少,剂型不合理。发达国家农药制剂品种多达几千种,中国只能生产800多种,具体到1个原药品种,发达国家可制成30多种剂型,而中国只能做出5-6种。在剂型上,国外以无溶剂、水剂、固体化为主,而中国仍以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油约占50%,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纯苯以及溶剂造成环境污染。   监管的失控,跟中国本身的管理体系有关。美国管农药的只有三个部门,分工明确:环保局,主要管农药的注册登记、安全使用最大残限的标准制定,开发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农业部,专门有一个部门,专门做国内的残留抽样 FDA,则做国际和州之间的进出口检测。三部门工作协调,分工明确。相比之下,中国的农药监管多头并出,但在农药使用方面几乎毫无控制和限制。   中国已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又强调以人为本。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这意味着食品安全标准应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压力将持续加重,对农药残留等问题的监管制度应该不断完善。然而,在此背景下,国内迄今对于农药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及生物等方面似乎仍未被列入系统防治的范畴。倘若中国仍然允许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对农药残留的监管继续放任,隐性的农药残留物问题,将继续悄悄地吞噬中国人的健康,这对整个中国将是个巨大的不幸!
  • 我国研制的瘦肉精快速检测产品为食品安全"护航"
    新华网北京2月29日电 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涉及瘦肉精的食品安全事件。记者29日从科技部举行的通气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依托国家支撑计划,研制出针对“瘦肉精”等重要非法添加物的一批监测技术及检测产品,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我国组织实施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制出了基于信号增强和抗干扰特性的瘦肉精残留快速检测酶联免疫试剂盒和胶体金检测卡,可用于动物尿液、血液、饲料、组织、生鲜熟食制品等样品中瘦肉精残留检测。其中胶体金检测卡产品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3至5分钟即可出结果)、使用方便、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等特点,易于被基层检测单位和养殖屠宰企业掌握。   目前,瘦肉精快速检测产品已在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国家食药局食品放心工程等重大工作和活动,以及30余省市瘦肉精例行监控工作中广泛应用,检测样品近200万份。全国近万家养殖、饲料、屠宰、加工等中小企业在日常例行检测中广泛使用,累计检测样品超过2亿份,提高了产品上市和出口的合格率。   据了解,我国研制的瘦肉精快速检测产品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左右,大大降低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监控的检测成本。近三年来,瘦肉精快速检测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及相关企业还共同研发出了三聚氰胺、氯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黄曲霉毒素等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化合物检测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和胶体金检测卡58种,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 食品保障安全 13类食用农产品禁售
    p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3月1日起,农贸市场等农产品集中交易场所需设置农产品检查制度,13种禁止销售的食用农产品不得进入市场。违者将依照食品安全法给予相应处罚。 /p p   禁止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包含,使用国家禁止的兽药和剧毒、高毒农药,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等13类食用农产品。 /p p   支招 /p p   咋选购安全优质农产品? /p p   想要购买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最好去正规的市场,同时还可以参考“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环境上有监测、生产上有记录、出厂后有检验、质量上可追溯,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农产品,且这些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识别标志,市民们在选购农产品的时候,可通过查看标识和相关认证证书来识别。” /p p   点评 /p p   民以食为天,《办法》从市场交易环节对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了过滤,要求交易市场建立检查制度,将责任具体落实,这将有效提升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 /strong /span /a ,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实打实地执行才能发挥作用,期待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和监督,让这13种禁止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真正从交易市场消失。 /p
  • 佛港或建食品安全信息沟通体系
    “通过访问,我们希望与香港方面就食品安全建立监管机制,尤其是在信息管理方面。”记者昨日从市食安委获悉,近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委副主任汤建军带队,各区政府及经贸、农业、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负责人赴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环境卫生署进行调研,并实地参观考察了香港五丰行上水屠房。   为做好全市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借鉴香港的先进监管经验,加强佛港之间工作交流,近日在市食安委副主任汤建军带队下,佛山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考察团15名成员,赴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环境卫生署进行调研。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助理署长李小苑向我们重点介绍了香港在政府监管体制、食物安全监管模式、食物安全风险评估、食物安全监控、食物业发牌和执法、牲畜屠宰、食物安全事故处理、食物溯源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相关部门已准备将取经回来总结经验。”市食安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考察团就佛山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生猪养殖基地的建立与管理、生猪宰前宰后的检测、食品小作坊和流动摊贩的监管等与香港食环署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在香港新界上水屠房,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范国光总经理向考察团详细介绍了上水屠房的基本情况,随后,考察团参观了生猪屠宰过程和污水处理等设施,重点了解了屠房制定、执行及监控生猪及其肉品安全以及屠房的环境卫生和清洁管理等情况。   市政府副秘书长汤建军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在食物安全监管,特别是在食物安全监管中的政府投入、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群众发动以及在生猪及其肉品安全监管中建设亚洲一流屠宰厂等做法都值得佛山学习。“佛山可借鉴香港的模式和做法,进一步提高政府对生猪及其肉品安全监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有效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制,希望佛港两地加强沟通与协调,特别是在信息管理上,形成合力,以推动佛港两地食品安全工作的交流。”   根据上月出台的《佛山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佛山将加大对蔬菜、水果和茶叶中农药残留、猪肉产品中喹噁啉类、硝基咪唑类等促生长剂药物残留、禽肉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磺胺类药物残留和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监督检查力度 并打击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对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行为查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