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生物传播

仪器信息网微生物传播专题为您整合微生物传播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微生物传播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微生物传播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微生物传播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微生物传播话题讨论。

微生物传播相关的资讯

  • 科普宣传丨 什么是微生物气溶胶?我们该如何防范气溶胶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那么,什么是微生物气溶胶,它有何特性?我们该如何防范气溶胶传播?跟着众瑞君一起看看吧!呼吸、说话都会产生微生物气溶胶1. 什么是微生物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是指在1~100微米粒径范围内,其中包含细菌、古真菌、真菌孢子、花粉、病毒、活性生物分泌的有机物质以及植物或动物碎片和碎屑的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胶体体系。2. 微生物气溶胶是如何形成的?呼吸活动导致含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当病人在进行呼吸、说话、唱歌、咳嗽、打喷嚏等呼吸活动时,会产生携带病原体的飞沫,由于人员的个体差异,在进行不同呼吸活动时呼气流速各不相同,所产生的飞沫数量和粒径分布也不同。飞沫主要受到重力和空气的拉拽力作用,大粒径的飞沫(100 微米)在重力作用下会在数秒内下沉到地面,100微米以下的飞沫在数秒内会蒸发干。由于飞沫中通常含有溶质(如氯化钠),飞沫蒸发干后会形成飞沫核.飞沫核的粒径通常小于5微米,飞沫核存在空气中,与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水分混合,形成气溶胶,然后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进行远距离传播。未与患者见面也会通过微生物气溶胶染疾3. 气溶胶内微生物的存活特性病人呼出的飞沫携带大量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离开其宿主并雾化成微生物气溶胶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活性。影响飞沫中病原体生存的因素包括飞沫中的介质、温度、相对湿度、氧敏感性以及紫外或电磁辐射。如果病原体在传播过程没有丧失活性且被易感染人员吸人一定剂量,那么就可能造成疾病感染。一般认为有包膜病毒(大部分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在较低湿度下(20%~30%)存活时间较长。4.微生物气溶胶传播的距离空气传播的微生物气溶胶由称为液滴核(≤5微米)和液滴(>5微米)的小粒子组成。气溶胶在气体介质中作布朗运动,液滴核可悬浮于空气之中达数小时甚至更久,不易因重力作用而沉降,从而造成远距离的传播;液滴可污染1米(3英尺)范围内的表面。这些气溶胶能作为潜在的感染物深入到肺泡中。所以易感染者即使未与患者见面也可以通过空气中悬浮的微生物气溶胶而感染疾病。微生物气溶胶在部分环境里容易再生5. 微生物气溶胶再生微生物气溶胶粒子一旦沉降于物表,落地变干的飞沫核或患者分泌物直接落地变干后,也可与尘埃混合在一起,如遇到风、扰动或各种机械力,如随着人员的快速走动、不合适的清扫,带菌的尘埃又会飞扬到空气中,产生再生气溶胶,这经常被忽视。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可沉积、悬浮、再沉积、再悬浮不停地播散,直至微生物粒子失去活性。微生物气溶胶的再生性决定了其感染的广泛性。因此,在医院环境或感染者生活或工作的环境,要充分估计微生物气溶胶的传播作用,强调空气消毒是必要的。6.了解微生物气溶胶及特性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大城市拥挤状况的恶化,可能使得传染性疾病传播更加快速,尤其是呼吸道传播疾病。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呼出气流中包含大量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和飞沫核等,病原体通过生物气溶胶传播给易感染人群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了解人体呼出微生物气溶胶的蒸发、散布及微生物在其中的凋亡特性以及感染风险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作用。相关问答如下气溶胶传播对我们的威胁是不是很大?要重视,但不必恐慌。气溶胶虽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并不容易,而且我们还有措施预防。一般的医用口罩可阻挡大部分气溶胶颗粒。由于一般气溶胶颗粒比较大,通常大于 10 微米、50 微米以上的最多,一般的医用口罩就可以阻挡。特别小的气溶胶微粒(半径小于 0.1 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它们会随风飘走,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气溶胶质点比表面能很大,又有电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坏,存活度不高。对于非医务人员的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而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气溶胶存在于空气里还能开窗通风吗?对于一般小区的居民,能开窗通风。要减少悬浮的气溶胶的影响,适当的通风措施是必要的。例如在建设医疗设施时,往往采用上进下出方式,替换房间内的污染空气。但需要注意,气溶胶是有可能随空气流动的,由于气流方向不当,可导致污染气溶胶流向干净的区域。如果有居家隔离者,必须单间隔离,或处在全屋出风的位置,公共区域或其它房间自然通风时必须关闭患者所在屋子门窗。同时注意不要用风扇等高流速设备通风,以免引起湍流,让本已沉降的微粒重新悬浮。如果在不通风的环境怎么预防?不通风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比如,患者乘坐电梯后,电梯中就会有病毒的气溶胶,而由于空气流通较差,如果健康的人随后进入电梯,传染风险会增加。所以,进入电梯的人都建议佩戴口罩,不能因为电梯里面只有一个人就不戴。此外,含病毒的气溶胶可能沿中央空调系统、下水道系统等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进入房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不同房间内空气会交叉流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这类中央空调一般用于商场、机场、体育馆、礼堂、影剧院等场所,所以在疫情期间要停用。为防止下水道的气溶胶传播,需及时给地漏加水,形成有效的堵塞,以免气溶胶逆行进入室内。防臭地漏可有效避免气溶胶逆行。还有什么措施能预防气溶胶传播?关于这点,上海的发布会给了 7 个建议,做到「七个要」:一要取消一切人员聚集活动,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来访;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戴好口罩;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 阻断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 生物气溶胶消杀机技术浅析
    背景:大量证据表明,新冠肺炎患者在咳嗽、喷嚏等呼吸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携带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生物气溶胶,吸入SARS-CoV-2是新冠肺炎(COVID-19)的主要传播途径。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可以保持活性,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空气中积聚,有可能导致超级传播事件。气溶胶是指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生物气溶胶是含有生物性粒子的气溶胶,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致敏花粉等,具有传染性和致敏性。生物气溶胶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图1),并可扩散至50米及以上的范围造成远距离传播。因此,为了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针对生物气溶胶的预警、采样、消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这些手段可以在做到早发现、早定性、早消杀,尽量减少人员受新冠病毒暴露的可能性。 图1 飞沫与飞沫核的传播产生与传播(图片来源: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01—气溶胶与呼吸道感染病不仅是SARS-CoV-2,气溶胶还可以传染多种呼吸道感染病。研究表明,非典病毒、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鼻病毒等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而目前城市中的人类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室内的体积有限并且与外部空气对流交换少,因此在室内由生物气溶胶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阻断空气中的潜在有害生物气溶胶的传播,对于疾病传播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02— 生物气溶胶如何消杀目前各地为了尽快复工复产及消除疫情传播,都把公共空间的消毒视为常态化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除了物品表面的消毒工作,封闭、半封闭空间的生物气溶胶也需要科学消毒。消毒方法可以分为高、中、低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指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中水平消毒: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传统消杀手段与存在的问题空气中细菌和病毒的消杀技术,大体上可分为物理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包括药物杀灭、过滤截留、紫外线、臭氧及光催化技术等。1、 药物杀灭 针对气溶胶消杀,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传统的喷洒方法,常用的化学试剂有84消毒液,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过氧乙酸,双氧水等。喷洒化学消杀药剂,剂量大时消杀见效快,但是往往具有异味大、刺激性强等缺点;而将剂量下降时所需的消毒时间则会延长,并且低浓度持续缓释技术也将额外带来仪器成本。另外,化学消毒剂消耗量大、人力物力成本高,不适宜人群密集场所,在舒适、经济、安全、效率等方面使用化学药物喷洒空气和物表的消杀方法很难全面满足。图2 化学消毒剂喷洒(图片来源:襄阳消防助力古隆中景区开展防疫消杀)2、过滤消毒 空气过滤消毒指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去除空气中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孢子等。针对不同病原体的尺寸,通常用不同孔径滤材对生物气溶胶进行过滤,其过滤效率与滤材的孔径密切相关。通常孔径越小,过滤效率越高。空气净化器大多采用此技术,在处理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的同时即可处理生物气溶胶。该技术的优点是在室温下就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病原体,操作简易;缺点是只能起到过滤的作用,并不能杀灭微生物,而过滤膜上可能还存在湿度和其他营养物质,在温度合适时,反而可能成为微生物繁殖的温床,造成二次污染。3、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指利用波长 220~300 nm 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 DNA 或 RNA 的分子结构,将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这是最常用的密闭空间内生物气溶胶消杀技术。紫外线消毒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几乎对所有的细菌、病毒都能有效灭活。紫外杀灭病原体的作用取决于照射剂量、空气的水分含量、空气运动模式以及密闭空间的大小。常规应用紫外线消毒需要无死角照射并且达到照射剂量才能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但是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均有害,可能造成红肿、发炎、疼痛,增加癌变风险,无死角直接照射不能应用于有人员活动的场所。目前使用该技术的消杀机使用紫外线向无人区域(房间顶部、底部等区域)进行照射,虽然显著降低了对人的危害,但是难以覆盖全部区域,需要等待生物气溶胶随机扩散到照射区域才能实现消杀,因而降低了效率。4、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直接氧化胞内有机物,遇到水蒸气可以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等自由基间接氧化病原体,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目的。臭氧消毒为溶菌级方法,杀菌彻底,具有杀菌广谱、高效的特点,对所有细菌和病毒都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但是臭氧对人体也有伤害,国标规定室内臭氧1小时的平均浓度不超过0.16 mg/m3,低于通常臭氧消杀的浓度。因此虽然臭氧在应用于室内消毒取得很好效果,但是杀菌时无法人机共存,杀菌后还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臭氧残留。5、光催化消杀技术 光催化杀菌技术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活性氧物种(ROS)和自由基氧化微生物达到杀灭效果。如光触媒还原技术:光照下二氧化钛的表面形成电穴和游离电子,结合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生成强氧剂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部分无机物。其缺点为需要光照射和经常喷涂,作用时间短,消毒效能有限。可见,不同的消杀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消毒的连续性、人机共存性、实时性上需要具体结合应用场景加以应用。而对于办公、公共交通、医院等大人流密集且不便无人消杀的场景,还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或者复合方法联用进行连续实时消杀,确保在这些场所的人们的健康安全。 等离子体消杀技术:杀灭空气中病毒的新技术与常见的生物气溶胶消杀技术相比(表1),等离子体技术消毒杀菌效果显著,消杀过程对人体无伤害,适用范围广泛,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理想的空气杀菌消毒技术。其原理包括几个方面(图3):(1)持续不断产生的高浓度正负离子,在微生物表面产生的剪切力大于细胞膜表面张力,壁膜受到破坏,导致死亡。(2)当电场强度过高时,被加速的高速粒子会将微生物表面击穿从而起到破坏微生物的作用。(3)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原子氧、自由基等活性物质,与细菌体内蛋白质、核酸、脂质层发生反应,致细菌/病毒死亡。此外,当细胞结合了正负离子而带电后,更容易被滤膜、口罩等吸附材料通过静电作用而被吸附,从而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浓度。但是高压放电产生等离子时,有可能会产生臭氧等副产物,如何优化离子发生量并降低臭氧产量是研发高水平等离子消杀设备需要攻克的问题。 图3 等离子体除菌技术原理图(图片来源:陕西科技传媒网)多种消毒技术的对比表1 等离子体技术与其他消杀技术实用性对比 需求 技术优势消杀技术等离子体过滤紫外线药物臭氧光催化为高水平消毒法√❌√√√√气溶胶消杀适用性√√√√√❌可24小时持续消杀√√√❌√√可人机共存性√√❌❌❌❌无需耗材√❌√❌√❌不具有金属腐蚀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综合各种消毒技术的原理与特征,等离子消杀手段在对生物气溶胶的消杀具有较为全面的技术优势。 实时空气消杀机结合以上的技术分析,适用于空气中生物气溶胶消杀的空气消毒机应采用大功率等离子体释放技术,可以实现99%以上的生物气溶胶灭火率,实现“高效杀灭”的特性。同时配备初中高效复合过滤系统,有效吸附净化甲醛、乙醛、苯、二甲苯、异味、PM2.5、PM10、过敏原等有害物质,实现“1+12”的效果,使一台空气消杀机具备“广谱适用”的功能特点。使用等离子消杀和过滤膜吸附的设备可人机共存,克服了传统消杀方法有刺激性、臭氧超标、紫外辐照的问题,有害物质在反应后主要生成氧气、二氧化碳、水,对人体无害,设备消杀时“安全环保”。同时考虑到气溶胶长期悬浮在空气中,采用这两种技术的消杀机可持续对室内生物气溶胶消杀,因此可以实现“持续保障”。此外,由于空气消毒机使用环境往往人流量大,空气消杀机应与生物气溶胶探测设备联动,动态调整功率与启停状态,做到全天候的动态防护。 03—生物气溶胶消杀效果为验证等离子体消杀技术在日常环境中对生物气溶胶消杀的优越性,我们进行了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实验采用安德森采样的菌落单位计数法评价某款实用了等离子消杀技术和高效过滤技术的空气消毒机的综合消杀效果。结果显示(表1)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30min就可将病原体全部杀死,远超国标要求的消毒作用时间(2h),证明了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具有高效杀菌性,可在短时间内将实验舱内的细菌全部消除杀灭。表2 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消毒时间/min对照组试验组存活菌落数(CFU/m3)自然衰亡率(%)存活菌落数(CFU/m3)杀灭率(%)030247-14841-302204927.10100%601795140.650100%901484150.930100% 04—生物气溶胶消杀系统应用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三年时间里,对人的安全防护(口罩、面罩、医用防护服)已经被广为接受,成为保障人员健康的有利手段。而针对环境中生物气溶胶的传播,也需要建立起生物气溶胶的预警、采集检测与消杀的防控系统,特别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及高级别保障区域。只有对新冠病毒传播链条中的人与环境同时控制管理,才能保护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保障社会的稳定运行。
  • 喜报!仪器信息网荣获“年度生物医药传播媒体Top 10”称号
    仪器信息网讯:2024年4月10日,经过BioCon China Expo 2024的BioCon Awards组委会评选,仪器信息网荣获“年度生物医药传播媒体Top 10”称号,以表彰仪器信息网在推动生物医药领域信息传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仪器信息网不仅在生物医药领域扮演关键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还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月17日至19日,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4)将于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届时,将有超过1500位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科学仪器产业的辉煌盛举,论剑巅峰,共谋未来发展大计,一场专为科学仪器人打造的产业峰会,等您参加~点击上方图片查看大会完整日程参与报名关于ACCSI 2024: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将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ACCSI2024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力争对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官网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4/联系方式:参加展团或参会报名:17600646530 黄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2006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成立 构筑科技传播新格局
    会上,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和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建设的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与中原、雄安、大湾区、徽州、天府、海河等区域性科技传播中心共同作为国家科技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打造全国科技传播和产业服务体系的枢纽节点,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进一步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在致辞中表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形塑科技工作者群像、展示国家科技形象、促进科技创造价值”为宗旨,以“议题为先、渠道为本、内容为王、品牌为上”为价值导向,应时而谋创建全媒体矩阵、构筑开放型科技传播合作网络,应需而动创设开放性平台、建设枢纽型科技传播组织体系,应能而为创新多场景应用,打造平台型科技传播工作矩阵,广泛推介中国创新故事,充分鲜明地展现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科技传播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区域性科技传播中心既要深耕区域,也要有全球视野,事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形成同频共振,以科技传播支撑高质量发展。  以此为目标,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立足“科创中国”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试点,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创新资源、行业传播资源、融合媒体资源等优势。据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张金辉介绍,借助中国科协科技传播平台和中央媒体资源,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集科学实验、前沿技术应用、科技成果存证、媒介制作、科技成果展示交流、科普与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将面向园区内外企业、媒体和公众提供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传播服务,传播北京及中关村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和创新突破新形象,活跃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打造中关村科技应用与传播创新实验室,建设全国科技成果加密存证平台,打造源新闻科技传播平台,基于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组织一批产业创新活动,策划深度专题采访和重点事件传播等。  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的建设,不仅是中关村软件园的试点任务,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服务体系。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贾一伟表示,基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搭建的区域创新平台和全球创新网络,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在关键要素集聚、服务模式探索、创新品牌塑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更多双创主体成长和发展。  据了解,中关村科技传播中心将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对接丰富的产业资源,为实现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界与学术界的深度交流和合作 此外将对带动中关村产学研合作交流,传播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生态活力,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 动物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被低估了吗?
    导 读今年初,在香港由仓鼠引起的新冠病毒传播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新冠病毒在人畜间传播的已知证据以及相关的最新变异株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分析,从下列几方面探讨人们关心的问题:1. 动物会传播新冠病毒吗?已知的证据有哪些?还有哪些是我们不知道的?2. 动物携带的新冠病毒,对人类究竟有没有威胁?3.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正进入第三个年头,并逐步转为局部爆发的地方性流行病,但这同样会广泛传播且具有危险性。新冠病毒自出现以来一直在不断变异和进化,出现了如Omicron这种兼具显著传播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异株。目前接种的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和死亡方面非常有效,但无法彻底预防感染和阻止传播。庞大的感染基数和逐步形成的病毒多样性增加了不同病毒谱系共同感染同一宿主的频率,为病毒重组提供了条件。重组病毒株已经大量出现,例如可能具备比Omicron更高传播力的XE,以及可能重获了肺嗜性的BA.4等。新变异株仍在不断产生,未来公共卫生也将面临更大挑战。今年初在香港发生的一起宠物仓鼠新冠病毒传播人的事件,令人十分担忧。据报道,仓鼠在欧洲感染了Delta毒株,并在感染后的数月内在其种群内复制传播,最终在香港传播给了宠物店店员和饲主,导致Delta病毒在香港局部爆发。在此报道之前,各种哺乳动物感染人源新冠病毒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图1A)。然而,过去人们倾向于认为在动物宿主的选择压力下,动物体内的新冠病毒会丧失对人的传染性,病毒大多只是由人到动物进行单向传播。不过也有例外,水貂养殖场内极高的病毒含量导致了水貂与人之间互相传播。图1 图文摘要鉴于多种宠物包括狗、猫、仓鼠等皆可感染新冠病毒,在国际旅行仍受诸多限制的当下,病毒似乎更容易通过动物贸易进行跨境传播。但由于监测有限,已知的动物感染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新冠病毒已经在北美白尾鹿中扩散传播,并通过N501Y变异在大、小鼠体内获得了复制传播的能力。考虑到在人群与环境中都广泛检测到了大量含N501Y的变异株,新冠病毒有可能正在鼠类甚至其他动物中隐匿地传播而未被发现,其获得关键宿主适应突变而转化为人畜共患病毒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新冠病毒宿主范围的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新变异株,对人类造成更大威胁(图1B)。新冠病毒天然宿主的形成尚未引起重视。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例,野生鸟类作为其天然宿主,是家禽、猪和人中流感持续不断爆发的源头。包括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2009年的猪流感等,均是由宿主适应突变引起的跨物种传播导致的。如果任由新冠病毒在全球野生动物中传播,类似的情景可能会重演。而鉴于新冠病毒频繁重组的固有特性,全新的病毒也有可能通过新冠病毒与野生动物中其它的冠状病毒重组出现(图1B)。然而,目前对动物种群中的病毒重组监控力度极为不足。因此,即使新冠大流行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结束,但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似乎不减反增。对各类野生或家养的动物中存在的新冠病毒进行系统性的调研和监测至关重要。有必要考虑对新检测到的变体进行疫苗研究和生产的准备工作。在宠物贸易中有必要加入对新冠病毒的监控,但在制定和执行宠物防疫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宠物与主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总结与展望目前对动物种群中的新冠病毒监控力度并不足以让我们完全了解病毒传播、重组的现状。由于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重组,其宿主范围和传播能力都在不断变化,已有结论随时可能会因新出现的毒株而被修正。有鉴于此,亟需研究新冠病毒新变异株宿主范围以及传播能力的变化,同时对动物中流传的新冠病毒毒株进行系统性的调研和检测。唯有详细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科学地判断动物携带的新冠病毒是否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三期以News & Buzz发表的“Zoonotic attack: An underestimated threat of SARS-CoV-2?” (投稿: 2022-03-18;接收: 2022-04-07;在线刊出: 2022-04-15)。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2.100242引用格式:Zhu L. Chen H., Cai Z. (2022). Zoonotic attack: An underestimated threat of SARS-CoV-2? The Innovation. 3(3),100242.作者简介朱 林,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主任蔡宗苇,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海洋安全 | Microtox 生物毒性测试技术用于船舶压载水检测
    Microtox® 船舶压载水检测—生物毒性01 船舶压载水 船舶压载水,又称压舱水,被用于调整船舶的重心、浮态和稳定性。远洋大型货船通过装载和排放压载水能够保持船体平衡,用以避免倾斜,并能抵御风浪。随着压排过程,大量物种也借机“漂洋过海”。 船舶压载水潜在危害&公约02 船舶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微生物、细菌甚至是小型鱼类以及各种物种的卵、幼体或孢子,这些生物在跟随船舶航行的过程中有的因为无法适应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变化而死亡,但有的能够生存下来,并最终随着船舶压载水排入新的环境中。由此导致一个水域的生物或种类繁多的生物组随着压载水传送到另一个地理性隔离水域,如果这些生物因为缺乏天敌或其他原因能够在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生境中生长繁殖、建立种群,就可能威胁到这些海湾、河口或内陆水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成为外来入侵种,而且压载水还会传播有害的寄生虫和病原体,甚至可能导致当地物种的灭绝。 对于这一系列的潜在生态风险,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中国于2019年加入《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在国际海事组织的合作框架下,远洋船舶须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按公约标准处置压载水。依照公约,我国在加入后有5年的经验积累期。而随着履约时间点临近,我国船舶将面临港口国更加严格的执法检查。 船舶压载水检测-Microtox® 生物毒性03 2022年7月中国太平洋学会发布了《船舶压载水检测方法》团体标准(T/PSC 1.6—2022),该团体标准由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联合起草,并基于使用费氏弧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制定,Microtox® 方法所对应的生物毒性分析流程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此前,相关研究团队曾对大型客轮渡轮的舱底水进行了生物毒性研究,旨在表征舱底水样品中不同组分与生物毒性的关系,包括油脂、多环芳烃(PAH)、金属、悬浮固体和表面活性剂等,该研究使用基于费式弧菌(Vibrio fischeri)的Microtox® 生物毒性检测技术对舱底水进行毒性分析(SS-EN-ISO 11348-3:2008),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与毒性效应强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Microtox® 生物毒性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传感器监测受试水生生物的生物学指标变化,它的检测范围广,对大多数有机/无机有毒物质敏感,可反映水体的综合毒性变化。Modern Water 作为 Microtox® 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开发者和推广者,拥有丰富的生物毒性检测分析技术和经验,使用生物发光细菌作为生物传感器已有30多年的历史。01实验室生物毒性分析仪-Microtox® LX,时长02:01 Microtox® LX 是新一代实验室生物毒性分析仪,在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时更为精确、简便和可靠,内置了多达17种急性毒性分析模式,针对不同样品的毒性强弱提供高、中、低三档稀释模式和快筛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测试未知样品EC50(半数效应浓度)时的检测时间和试剂消耗。对超过3500种简单或复杂化合物敏感全自动样品色度校正样品和读取槽主动冷却控温02便携生物毒性分析仪-Microtox® FX,时长02:01Microtox® FX 是一款操作简便且灵敏度极高的便携式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采用生物发光检测技术,并使用先进的光电倍增管(PMT),可检测到发光细菌在分析过程中的发光量变化,可对事故或人为的饮用水及废水污染紧急事件进行快速毒性检测。快速检测 - 样品准备后5分钟可得到结果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及新污染物检测轻量便携 - 适用于现场和应急场合通过ISO 13485 质量体系认证END
  • 赛默飞中国市场传播总监毛君玲
    简介 毛君玲现任赛默飞中国市场传播总监。毛君玲80年代中在复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职业生涯前10年主要在国外实验室工作,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今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Brain Kobilka 做技术员。后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取得生物技术硕士学位,并在美国ATCC从事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工作。95年回国,加入当时的发玛西亚(后并入Amersham 和GE Healthcare),先后担任产品专家,技术中心主任,产品经理,市场经理等职,负责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支持,应用开发和市场营销,在GE Healthcare一共工作了11年。 2006年加入原热电,担任中国市场总监,负责与飞世尔合并后公司新品牌的建立和宣传,支持业务成长。对中国分析仪器和实验室产品市场,尤其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等行业有较深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工作突出业绩:   在 GE Healthcare 工作期间,正值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公司在这些领域有较好的产品和技术,利用在实验室工作积累的经验和对产品技术的了解,与团队一起做了大量的产品普及和技术支持工作,将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并与多个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在为客户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公司的业务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在行业里建立了较好的知名度。   在赛默飞工作近7年,建立在中国的公司品牌宣传策略,整合产品品牌,推动跨部门合作,有效地利用行业媒体和各种传播平台,让客户了解一个全面的赛默飞。在这几年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与品牌和客户体验相关的项目,包括建立与发展客户服务中心,推出卓越客户体验项目,扩展客户展示应用中心,建立中文网站等。近年来赛默飞在网络营销,电商平台,网络媒体的投入也有很大的增长。由于赛默飞的规模和其在中国的快速成长,加上有效的公司传播,赛默飞连年都被评为“最受关注公司”的第一位。另外,增强员工沟通,组织员工参加社区关怀等各项志愿者活动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受到员工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也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好评。   三八妇女节寄语:   往年很少注意三八妇女节,我觉得中国男女挺平等的,我们女同胞现在有“面包”也有“玫瑰”。今天借仪器信息网这个平台向活跃在仪器行业的客户和同行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不仅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也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的每一天都散发我们女性的魅力和能量,收获成功和快乐!
  • 第六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公示 仪器相关专家有7位
    p   1月24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发布通知,对中国科协第六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名单进行公示。 /p p   公示内容显示,根据《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2018年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科协普函综字〔2018〕64号)要求,经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推荐,中国科协认真研究,拟继续聘任戴兰宏等35名同志、新聘任陈云峰等144名同志为第六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聘期3年。公示期为2019年1月24日——1月30日。 /p p   值得注意的是,179名专家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推荐的专家有7名,包括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杨永坛、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杨培强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64f2064b-dafb-48c9-8eb6-2795569c67fa.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8853513c-4839-4794-b9d3-2016138bbed1.jpg" title=" 22.jpg" alt=" 22.jpg" / /p p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附件: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804218bd-47f3-4f61-a80e-e402f7c0019b.pdf" title="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名单.pdf" style=" line-height: 16px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strong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名单.pdf /strong /a /p p br/ /p
  • Nature子刊|重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
    截至今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世界卫生组织5日最新估计显示,2020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造成近150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区。据《以色列时报》4日报道,以色列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北半球今年夏天存在另一波全球性疫情浪潮的可能,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或卷土重来,构成比预期更大的威胁。随着新冠病毒变异,病毒刺突蛋白进化,全球多家研发机构正在针对性研发新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计44款新疫苗进入临床Ⅱ期、Ⅲ期试验阶段,2款在接受监管机构上市评估中。美国辉瑞公司、莫德纳公司等药企均在研发专门针对更多毒株的候选疫苗,此外,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欧洲药品管理局疫苗策略主管马尔科卡瓦莱里5日说,欧盟可能在今年9月前批准经过改造、可针对奥密克戎等多种新冠变异株的疫苗,以便为欧盟计划今秋推出的免疫接种活动做好准备。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可以归类为吸入病毒颗粒、病毒沉积在黏膜上,以及黏膜与被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因此,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对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是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预防措施,直到大部分人口通过接种疫苗或通过感染获得免疫力。之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有通过感染者附近的空气或物体表面传播的可能性。感染者所携带的新冠病毒通过呼吸可在气溶胶中保持并存活数小时,在物体表面甚至可以存活长达3天(具体取决于温度、相对湿度和表面材料等环境因素)。因此,评估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或物体表面传播的可能性大小,对于控制新冠疫情和制定相关措施至关重要。近日,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奚传武教授团队等在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Monitoring SARS-CoV-2 in air and on surfaces and estimating infection risk in buildings and bus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几所大学校园及周围场所的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了采样和新冠病毒检测,结合校园的新冠感染情况,来评估环境接触相关的新冠传播概率。评估结果显示,在接触空气中的新冠病毒颗粒后感染的概率大约为每100次接触感染1次。而接触新冠病毒阳性物体表面后感染的概率则非常之低,每10万次接触仅有1次感染。这提示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通过空气吸入新冠病毒的风险,而不是接触物体表面的感染风险,尤其是那些定期清洁的环境中的物体表面。与接触门把手、饮水机、键盘、桌子、开关等等物体表面相比,通过空气吸入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要高得多,大约高出1000倍。图源网络对于这项研究,西蒙斯大学的 Elizabeth Scott 教授表示,越来越的研究表明,新冠主要通过空气传播,WHO 也证实了这一点。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物体表面传播的风险很低,但实际生活中,人们会反复接触相同的物体表面,因此传播的风险会相应升高。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0-0 2 2-00442-9
  • Nature关注:野生动物中正在传播新冠病毒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流行,美国和加拿大已有相当数量的人类感染了新冠病毒,2021年底,一篇发表在 Nature 的论文显示,北美地区许多野生白尾鹿已经感染了新冠病,甚至感染了多种新冠变异株。这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在野生白尾鹿体内长期生存,为新冠病毒的进一步进化并重新传播人类带来了新的途径。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野生动物中的新冠病毒会传播给人类,但科学家们越来越担心这些白尾鹿会成为新冠病毒库,从而产生新的变异株并带来新的疫情暴发。还有一些研究认为,Omicron 在人类大规模暴发前曾在动物宿主中潜伏一段时间。到目前为止,这些感染新冠病毒的白尾鹿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症状,但它们可能会将新冠病毒传播给其他牲畜或野生动物,一旦新冠病毒在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疫情将变得难以控制。自 COVID-19 大流行开始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关注野生动物感染情况。为了能有针对性的监测,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 ACE2,ACE2 是新冠病毒入侵人类细胞的受体蛋白。具有与人类相似的 ACE2 蛋白的动物具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全世界的科研团队开始对这些动物进行实验性感染测试,已确定它们能否感染并传播新冠病毒。研究显示,灵长类动物、猫科动物、鹿鼠、貉、水貂、白尾鹿等动物具有感染和传播新冠病毒的潜力。2021年1月,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发现,圈养的白尾鹿能够感染新冠病毒,并通过鼻粘液和粪便传播给相邻围栏中的其他白尾鹿。这些鹿感染新冠病毒后一周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且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这些发现令人惊讶,因为牛、羊等其他有蹄类动物并不会感染新冠病毒。而在2021年7月,美国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 bioRxiv 发表论文。他们对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从白尾鹿身上采集的385份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发现近40%的血液样本中可以检测到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这表明已经有相当比例的白尾鹿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也是首次发现野生动物广泛接触了新冠病毒。实际上,在新冠大流行刚开始的2020年,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了对白尾鹿的检测,但整个2020年的检测并没有发现它们感染新冠病毒。而在2021年,情况完全改变了,2021年1月开始的各种检测样本,均发现野生白尾鹿种群中大量感染新冠病毒。而这恰恰紧随着人类,尤其是美国感染新冠的高峰期之后。白尾鹿群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也证明了人类多次将最新的新冠变异株传播给了野生白尾鹿群。自2021年1月起,研究人员在美国的24个州检测到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野生白尾鹿,加拿大的各个地区同样也检测到了。2021年12月底,纽约市史坦顿岛上的野生白尾鹿竟也检测 Omicron 变异株。2022年3月,犹他州的野生骡鹿体内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然而,野生鹿群中的新冠病毒传播似乎只局限在北美地区,到目前为止,欧洲的野生鹿群中还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生物学差异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从 ACE2 受体来看,欧洲鹿群和北美白尾鹿的新冠易感性是相似的。这说明北美地区的白尾鹿中的新冠病毒传播很可能是因为那里白尾鹿种群密度很高,并和人类频繁接触所致。在北美,野生鹿经常在野外随处走动,甚至会走进人们的后院,但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很少见,野生动物通常生活在保护区。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这些野生白尾鹿是如何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是因为直接接触,例如人类直接抚摸白尾鹿或给它们投喂食物时的接触。在美国的一些州,有人专门饲养白尾鹿,还有一些针对受伤白尾鹿的救治,这都可能导致其与人类的密切接触,当它们感染新冠病毒后再回到野外,就可能将新冠病毒传播给其他白尾鹿。但这些接触难以解释如此野生鹿群中的如此大比例的传播。因此,也有观点认为这些野生白尾鹿可能是通过环境接触而感染新冠病毒,但这一点尚未得到严格证实。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废水流入野外水源,可能使白尾鹿感染新冠。许多研究已经在污水中发现了新冠病毒 RNA,但目前还没有在废水中分离出具有传染性的新冠病毒毒株。此外,还有报道称,野猫或野貂等动物可以能作为传播媒导致白尾鹿感染新冠病毒。上述观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不能完全解释野生白尾鹿中的大规模传播情况,很可能它们并不是通过单一原因造成的感染和传播,而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白尾鹿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通常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活动,然而,在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二月的繁殖季,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此期间,鹿群会相互接触并大大扩大行动范围。它们之间在接触时会有很多鼻子碰鼻子的接触,这就导致一旦一只鹿感染了新冠病毒,它们的行为方式很容易造成新冠病毒在种群内的广泛传播。之前在中东地区暴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也是一种冠状病毒所致的致命传染病。而这种病毒就是由骆驼传播给人类的。因此,科学家们担忧白尾鹿成为新冠病毒的宿主,从而向人类传播。一旦新冠病毒在白尾鹿体内建立长期感染,就可能在其体内发生变异、进化,并与其他冠状病毒重组,从而可能感染其他鹿或放牧动物如绵羊、山羊、奶牛等。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新冠病毒在白尾鹿体内显示出长期进化的迹象。今年2月份,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 bioRxiv 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安大略省采样的白尾鹿感染的新冠病毒与新冠原始毒株相比,具有76个突变位点,这些突变导致新冠入侵宿主细胞的S蛋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高度可传播变异株成功的关键。而对这些病毒基因组的分析显示,与之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一年以前感染人类的新冠病毒,这表明该病毒已经在白尾鹿中传播了很长时间。2月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表在预印本 medRxiv 的论文显示,当地白尾鹿中发现了与人类基因组不同的新冠 Alpha 变异株,这表明 Alpha 变异株之前感染白尾鹿后一直在白尾鹿体内独立进化。更重要的是,有研究发现,安大略省一个人体内的新冠病毒与在白尾鹿中发现的新冠病毒基因组高度相似,尽管缺少关键证据,但科学家们怀疑此人可能从白尾鹿身上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这一点得到证实,那么白尾鹿对人类的传播将令人担忧。此外,白尾鹿和人类一样,能够多次感染新冠病毒,例如有研究发现,感染了 Omicron 的白尾鹿体内同样存在着针对 Delta 的抗体,这表明白尾鹿可以多次感染新冠病毒,这也意味着新冠病毒将难以从白尾鹿体内消失,从而继续造成传播。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112-4
  • 美国研究首次证实新冠病毒不能通过蚊子传播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一项研究证实,新冠病毒不能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研究人员 17 日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新研究首次提供了确凿的实验数据,支持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蚊子不能传播新冠病毒的论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6d4240a-be7e-4d91-aaf4-51bcef20d29f.jpg" title=" 11111.png" alt=" 11111.png" width=" 600" height=" 2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对于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蚊子进行传播的问题,WHO 明确表示不能,称 & quot 没有信息或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蚊子传播 & quot 。该论断是基于其他冠状病毒研究的各种观察结果所做出的推论,并没有确凿的实验数据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为寻找相关科学证据,堪萨斯州立大学生物安全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进行了针对性实验研究。他们通过病毒胸腔内接种法对新冠病毒在三种常见且分布广泛的蚊子中的感染和复制能力进行了测试,这三种蚊子分别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它们代表了感染人类的两个最重要的虫媒病毒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39120f1d-e2d0-48a0-a54d-c92053c8a302.jpg" title=" 3333333333.png" alt=" 333333333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称,胸腔内接种是对蚊子进行病毒攻击的最极端方法,如果在胸腔内接种后新冠病毒没有在蚊子体内复制,那么即使蚊子吸食了含有病毒的患者血液,仍可以排除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在接种后两个小时内收集的样品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证实该病毒可以有效地传递给蚊子;但在接种 24 小时之后的所有时间点收集的 277 个样本中均未检测到该病毒。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新冠病毒无法在蚊子中复制,蚊子不会成为该病毒的传播媒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指出,新研究用科学数据回答了公众关于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蚊子传播的疑问,表明即使在极端条件下该病毒也无法在蚊子中复制,吸食了含病毒血液的蚊子无法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作为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发生感染的疾病,新冠病毒主要直接从被感染者的飞沫中传播,因此最好的预防措施加强检测,戴口罩,保持距离并经常洗手。 /p p br/ /p
  •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的气溶胶传播研究
    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病毒存在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作者设计了6组试验,设置了6个房间,每个房间11只猪仔。实验使用SPF( specific-pathogen-free )猪仔,部分猪仔带有母源性抗体(maternally-derived antibodies,MDA)。带有抗体的记为MDA+,没有抗体的记为MDA-。Room 1 : 11只 MDA-Room 2 : 11只 MDA-Room 3 : 11只 MDA-Room 4 : 11只 MDA+Room 5 : 11只 MDA+Room 6 : 11只 MDA+以下为每个房间的猪仔分布,红色是接种病毒的猪仔,其中4只和能发生直接接触,另外5隔开在房间的另一侧, 隔离距离为30cm,不发生直接接触。空气采样设备放在隔离空间的中间。检测方法:通过corioli u生物气溶胶采样器采集含有接种猪仔空间的空气样品,通过RT-PCR的方法监测。同时对猪病毒感染情况进行采样监测。监测天数:25天 结果:空气气溶胶采样:经过25天的监测,一般在接种气溶胶2-4天后,45-Ct值较高,峰值出现在第九天。非直接接触的猪基因组检测:4-6天左右出现病毒检测阳性的病例,到第15天,所有非接触的猪都出现阳性。 讨论:以上结果表面,这次实验表面确实存在气溶胶传播。MDA并不能阻止阻止SWINE INFLUENZA的传播。 注:以上实验是基于猪流感病毒,隔离距离只有30cm,实验动物是长期密切接触的。本实验没有非密切接触数据。对于其他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可能性研究需要单独实验验证,不能套用该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Hervé, S. Andraud, M. Gorin, S. Paboeuf, F. Barbier, N. Quéguiner, S. Deblanc, C. Simon, G. Rose, N. (2016). Maternally-derived antibodies do not prevent transmission of swine influenza A virus between pigs. Veterinary Research 47:86
  • 世界卫生组织:有34国报告发现寨卡病毒原地传播病例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298" title=" 传播媒介.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3af02a51-58b1-4570-bb9d-2f18e01d666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据联合国网站16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纽约办公室负责人梅纳布德(Natela Menabde)16日在经社理事会向成员国通报寨卡病毒传播疫情时表示,目前已有34个国家报告发现寨卡病毒原地传播病例,此外间接证据表明另外6个国家也存在寨卡病毒当地传播情况。 /p p   梅纳布德表示,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寨卡病毒的地理分布稳步增长,到目前为止已有34个国家报告发现原地传播病例。她表示,7个国家报告与寨卡病毒传播同步出现小头畸形病例或格林巴利综合征。在2001年至2014年之间,巴西平均每年出现163起小头畸形病例。但截至2016年1月30日,报告疑似小头畸形病例增加到4783例,有四分之一的病例得到调查,有709起病例被排除,17例确认同寨卡病毒有关,387例病例与先天性感染有关。在巴西小头畸形的病例分布同寨卡病毒传播的地理轨迹相同,但他们之间的潜在联系还有待调查。 /p p   梅纳布德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进行国际旅行的飞机和船只进行消毒处理,但目前不建议对旅行和贸易实施限制。 /p
  • 官方猴痘治疗指南发布,明确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诊疗指南》),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有关猴痘的诊疗指南,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提升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目前已有多家检测公司做出应对,发布了多种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点击查看)。《诊疗指南》指出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另外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全文如下: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报道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猴痘的早期识别及规范诊疗能力,特制定本诊疗指南。一、病原学猴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电镜下猴痘病毒颗粒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00nm×250nm,有包膜,病毒颗粒中有结构蛋白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基因组为双链DNA,长度约197kb。猴痘病毒分为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两个分支。本次非流行国家部分病例病毒测序结果为西非分支。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二)传播途径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三、临床表现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四、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等。(二)病原学检查1.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2.病毒培养:采集上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可分离到猴痘病毒。病毒培养应当在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五、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对符合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标准的病例,应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报告。(二)鉴别诊断主要和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麻疹、登革热等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还要和皮肤细菌感染、疥疮、梅毒和过敏反应等鉴别。六、治疗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一)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二)并发症治疗。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三)心理支持治疗。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支持、疏导和相关解释工作,根据病情及时请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并参与疾病诊治,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辅助治疗。(四)中医治疗。根据中医“审因论治”、“三因制宜”原则辨证施治。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症见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七、出院标准符合以下标准可以出院: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痂脱落。八、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对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血液污染物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 Eppendorf荣获2012年美通社企业多媒体传播奖
    10月18日,首届&ldquo 美通社企业多媒体传播奖&rdquo 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了颁奖仪式,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Eppendorf China Limited)选送的&ldquo 寻爱之旅&rdquo 系列微电影摘得优秀多媒体传播奖,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Claus Ritters先生参加了颁奖典礼并发表获奖感言。 作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的领先企业,Eppendorf首次试水微电影这一网络时代的主流传播形式,以最简洁和直观的方式为大众解读最新高科技技术,将科普教育、情感体验等元素融入微电影的制作中,精心制作的系列微电影在网络上一经推出获得很多好评和支持。推广同期举办的&ldquo 寻爱之旅&rdquo 爱心传递活动收到了观众的热烈响应,Eppendorf代为手写并发送的祝福卡片令人印象深刻。 Eppendorf作为生物医药行业B2B领域的唯一获奖者,不断探索用最佳的互动传播方式,致力于为专业人员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技术,更希望将&ldquo In Touch with Life&rdquo 的理念带给大众,从而肩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 &ldquo 美通社企业多媒体传播奖&rdquo 是中国首个企业多媒体传播领域的评奖活动,由美通社主办,东方IC以及TFM&A China联合协办。活动自2012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近50家企业提交的参评案例。梅赛德斯-奔驰、TUV南德意志集团、中国国航、沃尔玛等知名企业获得了各类奖项。 Eppendorf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eppendorfchina Eppendorf 中文官网:http://www.eppendorf.cn 关于艾本德 (Eppendorf) 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于194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包括移液器、分液器和离心机以及微量离心管和移液吸头等耗材,此外还提供从事细胞显微操作的仪器和耗材、全自动移液系统、DNA 扩增的全套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科研、商业化的研发机构、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生物研究的领域。2007年 Eppendorf 收购美国 New Brunswick Scientific (NBS) 公司,2012年 Eppendorf 收购德国 DASGIP 公司,拓展了其细胞培养领域的产品线。 Eppendorf 与科学研究领域保持紧密合作,每年在全球分别与《Nature》和《Science》杂志一起颁发&ldquo Eppendorf 欧洲年轻科学家奖&rdquo 和&ldquo Eppendorf & Science 神经生物学&rdquo 奖项。 关于艾本德中国 (Eppendorf China Ltd.) 2003年 Eppendorf 在中国注册了艾本德(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启动直销的经营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售后服务。目前全国雇员数量200多名,产品销售覆盖各大中型城市,是 Eppendorf 全球发展最快的子公司。
  • 为应对新冠病毒粪口传播,元圭仪器推出消毒剂快速检测方案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除前期国家权威指南提出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之外,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还存在一定的粪-口传播。为了加强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链接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002/t20200201_761163.html,其中,通知中附有《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方案中提出消毒剂、臭氧消毒的投加量下图所示,在抗击疫情期间,元圭仪器代理的英国百灵达产品中,现有用于游离氯和总氯、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剂浓度快速检测用便携仪器和耗材,以确保各地区和单位对公众场所、污废水体以及垃圾的消毒安全保障工作有效实施。元圭仪器在全国均有销售及服务网点,欢迎各单位根据地区所在咨询当地服务网点。
  • “超级细菌”传播性不强,但应高度重视滥用抗生素问题
    一种名叫NDM-1的&ldquo 超级细菌&rdquo 最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哪怕最高级的抗生素都很难对付它。对此,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倪语星教授昨天表示:&ldquo 超级细菌的出现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滥用抗生素问题,但细菌与SARS这类的病毒有截然不同的传播方法,它的传播性暂时还不会太强。&rdquo 最先报道这种超级细菌的是新一期的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蒂莫西&bull 沃什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称&ldquo 超级细菌&rdquo NDM-1具有超强的抗生素耐药性。 NDM-1并不是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种耐药基因,能够在细菌之间传递,一旦细菌获得这一基因,就可能变身为超级耐药细菌。目前,科学家多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发现了此类变异的细菌。携带了这一耐药基因的细菌能够产生一种酶,名叫新德里一号金属酶,英文缩写为NDM-1,而它恰恰能水解和破坏大多数抗生素,使之失效。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细菌,前者会引起泌尿道感染,而后者是细菌性肺炎的致病因素。 作为临床微生物专家,倪语星对NDM-1的出现非常重视和警惕,但他也表示,公众需要了解的是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学会预防,而非恐慌。与此前引起人们广为关注的SARS、甲流或者禽流感不同,这些细菌虽然常见,但并不是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播的,而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因此养成&ldquo 勤洗手、勤洗澡&rdquo 等个人卫生习惯,医疗机构加强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就能够防护。 不过,倪语星说:&ldquo 我们需要反思超级耐药细菌产生的原因,人类正在自尝滥用抗生素的苦果。&rdquo NDM-1的出现已经是国际上大众媒体关注的第二种超级细菌了,此前一种名叫CA-MRSA,也就是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近80年来,人类一直在用抗菌药物与细菌打一场&ldquo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dquo 的消耗战,在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不断升级,从青霉素到头孢菌素再到碳青霉烯类,而细菌也从普通耐药进化为超级耐药。 根据调查,这两种携带NDM-1的细菌最初都源于医院。在最初感染的患者中,有不少病例曾去过南亚&ldquo 医疗旅行&rdquo ,在当地接受过整容或者移植手术。超级细菌一般最初仅在医院内流行,感染住院且机体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这表明此类细菌虽然耐药性极强,可致病能力相对较弱。 令人担忧的是,细菌会继续变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就经过变异,增强了致病能力,&ldquo 走出了医院,走进了社区&rdquo 。 倪语星说:&ldquo 人们不能再继续制造超级细菌了,抗生素在更大的范围内甚至整个社会都必须慎重使用。&rdquo 对于普通病人而言,不要随便服用抗生素。患上例如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都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需要喝水、卧床休息,大部分情况下,就能够自行痊愈。 对于畜牧业者,也不能给鱼、猪、牛、羊等动物滥用抗生素,因为由此产生的耐药菌会通过排泄物进入泥土、水等环境中,最终也会回到人类身上。
  • 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一文让你了解医院废水该如何监测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 strong 在医治患者的同时,医院废水的排放也成为重要污染来源,并可能导致粪-口途径传播疾病的流行及耐药菌的产生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前期,社会上公认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 strong 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strong 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strong 这也指示着粪-口传播风险的存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20年2月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及《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安排部署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管理工作,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杀菌消毒要求,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471e520a-e15c-49f1-8341-c78dd983c9be.jpg" title=" 图片 1.jpg" alt=" 图片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以上的严峻形势, strong 医院废水的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时监控医院废水?应该使用什么仪器?需要检测哪些指标?遵循哪些标准? /strong 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目前较为实际的废水检测手段是利用大肠菌群在线自动监测仪, /strong strong 仪器可以监测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为什么不是直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新型冠状病毒最有效的检测方式是 /strong strong PCR检测,但检测周期长,检测能力有限,不能实时反应污水的情况。检测大肠菌群的实时状况可以监测医院废水的消毒效果,以此及时作出相应措施,阻断粪口传播的途径。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为什么要监测大肠菌群?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肠菌群来自人和其他温血动物的肠道,通过粪便排出。大肠菌群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病原菌最接近,且以大肠菌群在肠道中的数量最多。因此,大肠菌群含量能较好的反映水体中肠道致病菌的含量,符合对水质进行粪便污染检测指示菌的要求。 strong 在实际工作中常以大肠菌群为指示生物来评价水的卫生质量。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strong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06)都把大肠菌群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为什么把粪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肠菌群最初作为肠道致病菌而被用于水质检验,现已被我国和国外许多国家广泛用作食品卫生质量检验的指示菌。 strong 用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的指示菌的原因有: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①在人粪中大量存在,在为人粪所污染的水体中容易测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②检验方法比较简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③对氯的抵抗力相似于致病的肠道细菌。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各行业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要求?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① strong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规定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为粪大肠菌群100MPN/L;综合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为粪大肠菌群500MPN/L.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粪大肠菌群I类水不大于200个/L;II类水不大于2000个/L;III类水不大于10000个/L IV类水不大于20000个/L ;VI类水不大于40000个/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③《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粪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④《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一级A标准水粪大肠菌群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103个/L 一级B标准和二级水粪大肠菌群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104个/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⑤《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06)规定粪大菌群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废水中余氯和大肠菌群的关系?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目前对氯消毒存在一定的误区,并非只要经过氯消毒,就一定会杀死所有的细菌病毒。 /strong 目前市场上用的各种含有化合性余氯或者游离性余氯的消毒液,虽然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的也快,而且在余氯浓度降低以后,细菌病毒有可能会复活。而且要区分杀菌跟抑菌的区别,抑菌是抑制细菌的生长,不让其继续繁殖,而杀菌是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让细菌死亡。所以 strong 医疗废水杀菌效果是否达到安全排放的一个标准,还需要精密的检监测设备实时连续性的检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粪-口传播途径之关键节点把控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水循环的流通,在粪-口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有如下水循环流程:饮用水源地-供水管网-医疗等单位-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地表,病菌的传播也会按照这个流程进行流通。这里的 strong 三个节点分别为供水口,医疗废水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水口 /strong strong 。管控住以上节点,实时监测粪大肠菌群的数量,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大肠菌群在线自动监测仪”的作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大肠菌群在线自动监测仪已经在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权威检测机构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大量验证性数据。 /strong 其检测技术具有监测速度快、数据重现性高、无需验证性实验、操作简单、便于数据网络共享等有点。该在线自动监测仪应用以来,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对城镇周边环境水体中粪大肠菌群含量的影响、病死家畜投入河道对水体粪大肠菌群的影响、水体中富营养化指标浓度与大肠菌群含量的关系等研究领域, strong 提供大量的连续有效的数据。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关于青岛佳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微生物在线监测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院士鉴定)的环保企业,是国内微生物在线监测仪器的重要厂商, strong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捐赠了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strong 并在第一时间安排工程师安装调试,投入到抗疫一线当中,确保防疫期间医院污水排放安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8c522d54-2acc-46f8-bb7a-b56d8b1835d4.jpg" title=" 图片 2.jpg" alt=" 图片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c196a56-c77b-48d2-9dba-f9b4cde95e59.jpg" title=" 图片.jpg" alt=" 图片.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运行现场实物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此非常时期,青岛佳明呼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及《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执行,各水质净化厂、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和管网运营单位要全面加强人员管理,加强生产工作的防疫防护,强化进出水水质监测,以及加强出水消毒,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每天监测粪大肠菌群等。 /p
  • 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为新冠病毒在母婴之间垂直传播研究提供证据
    最近,人们发现新冠病毒SARS-CoV-2有可能在母婴之间进行垂直传播,而这种传播的后果,无论是胎儿还是新生儿,均尚不清楚。来自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的科学家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Congenital Infec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With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With Molecular Analysis 的文章,该文章是关于SARS-CoV- 2因母胎传播而继发胎死腹中并伴有先天性感染,胎盘和胎儿组织损伤的第一篇报道。文中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来自于一个SARS-CoV-2孕中期先天性感染的病例。一名孕妇在SARS-CoV-2检测呈阳性后入院观察。随后检测到胎儿只有少量运动,羊水正常,胎盘形态正常。第二天,患者出现失血,胎儿运动减少。在超声检查中未发现胎儿心脏活动。在引产后,这对夫妇提出并同意了胎儿和胎盘的病理学检查。后续采用免疫化学,RT-qPCR和RT-dPCR对胎儿和胎盘进行病理学检查和SARS-CoV-2基因组变异分析。为了提高SARS-CoV-2基因组检测的灵敏度,文中作者采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检测。在SARS-CoV-2病毒RNA的3个特异性区域设计引物和双标记探针:NI和N2为N基因,IP2为RdRP基因。均在FAM通道中检测荧光信号,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HEX通道中测量的人类基因被用作内部控制来验证样本的存在。▲利用RT-dPCR技术,从阳性对照(PAC)、固定肺组织和胎盘检测SARS-CoV-2病毒载量的2D微滴图。(A)HEX通道的阳性微滴检测内源性细胞。(B)FAM通道检测3个SARS-CoV-2靶点。(C)在FAM通道和HEX通道均可以检测到内源性细胞和SARS-CoV-2靶点。(D)阴性微滴通过临床病理学和分子水平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胎盘发生组织学病变,出现组织细胞间炎症和滋养层细胞坏死。胎儿表现出轻微的生长限制,出现肝细胞损伤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在胎儿组织中没有发现炎症细胞,在福尔马林固定胎盘、冷冻胎盘标本和胎儿肺和肝样品中均检测到SARS-CoV-2,在福尔马林固定胎盘组织中检测到最高的病毒载量。本案例中,SARS-CoV-2孕中期先天性感染,伴有子宫内胎儿死亡,继发于SARS-CoV-2感染的极度弥漫性胎盘损伤特征。母胎交换严重受损,导致胎儿缺氧伴心力衰竭和胎盘组织中高水平的病毒RNA。因此,在疑似SARS-CoV-2垂直传播的病例中,应考虑对孕妇进行产科急诊管理,特别是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导致胎儿移动减少的情况下。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cid/ciab840
  • 科研成果有效传播的四个步骤
    2月23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与公共政策系教授巴鲁克· 菲诗霍夫(Baruch Fischhoff)在科学与发展网上发表名为《让科研成果有效传播的四个步骤》(Four steps for effective science communication),提出科研成果要有效传播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分别为传播过程中让人们充分发表意见、消除公众理解某一科研议题的知识障碍、采用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以及对自己预传播的信息不断修正,直到达到最终的传播效果。   菲诗霍夫认为,科学家应该采用更加系统的方法,解释自己正在做的研究。科学研究能解释许多难题,例如疾病是如何传播的,如何提高种子的产量,培训项目如何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因此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有效的传播,而是科学家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如果人们对科研成果抱有过高的估计,他们就会依照研究成果冒险,或者大胆的进行实践,而忽视了科研成果中所指出的那些可能存在的错误,就像病人希望自己尽快康复,而大量服用药物,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忽视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或者农民希望大丰收而不计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大量种植一样。另外,如果人们不能正确看待科研成果,只是对它抱有过高的期望,很可能会忽略其所存在的风险,而一味地希望科研能够提供更大的确定性。就像人们一直寄期望于用科学完全解决气候变化或疫苗安全问题。   实际上,科学家们也常常因为如何有效进行科学传播而苦恼,怎样才能准确告知公众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既向公众讲述科学研究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又能准确传播科研成果本身的意义,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解决的问题。   科研成果传播不确定性的根源   菲诗霍夫在文中分析了科研成果传播不确定性的原因,认为首先科学研究本身就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完成,因此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时,气候变化会对当地的雨林造成影响,而受到资源和测量仪器的局限性影响,在精确度上,科学家们的测量方式不如他们理想中的方式,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适用。   在某种意义上,人们确实知道科学在所有领域中并不是万能的,但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面临特殊或具体问题时用一般性原则进行解释。例如对于金融问题,人们或许关心经济萧条对既定产业会造成哪些影响,而对医疗问题,或许人们关心药物测试后的结果如何,病人如何成功解释被测试药物间药效的差异等。也许科学家们通常能在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向大众解释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但前提是科学家和公众间有足够时间进行交流。但如果公众不熟悉相关问题所在的领域,又不能与科学家面对面进行交流时,科研成果的传播通常比较粗糙,不仅公众不能充分理解科学家们所做的事,科学家们也不能完全了解自己所做的研究成果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倾听是有效传播的秘诀   科学家们有时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对自己所了解的一切有着过高的估计,认为自己充分了解了别人和所研究的议题。但这并不能创造有效的传播,因此要达到有效的传播,就需要科学家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的双向交流机制,从而消除科学家和公众之间对同一科研议题的误解。   菲诗霍夫认为,科学家与公众间的交流应该包括一对一的讨论,或者是相关的咨询或研究顾问。通过论坛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能感受到自己是接受服务的人,而不仅是测试人群,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造福人类。菲诗霍夫也在文中提出了让科研成果能有效传播的四个步骤,第一就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让人们充分地发表意见。第二就是明确公众在面对科研议题时还需要知道些什么,消除公众理解某一科研议题的知识障碍,不要重复公众已经知晓的东西,因为那样只会浪费公众的时间和对科学家的信任。第三就是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例如有研究发现,在传播的过程中,解释概率问题时,使用数字比文字更有效,譬如我们可以说&ldquo 今天有30%的概率会下雨&rdquo ,而不是说&ldquo 今天有可能会下雨&rdquo 。另外人们可以通过计算一生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或者遭遇物种入侵的几率等向人们阐释相关议题。或者可以告知人们如果不对气候变化采取任何行动的话,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第四个步骤就是拟定要传播的信息,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修正,直到公众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内容。
  • "剧情"反转 对于气溶胶病毒传播反应无需过度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日前,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首先是发生在浙江省的两个病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对传播途径的猜测:一个是“菜场15秒近距离与感染者共同驻留被感染;”另一个是“医院药房吧台和感染者近距离驻留50秒被感染”。而在2月8日下午上海市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卫生防疫专家明确表示,目前可以确定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增加了一条:气溶胶传播。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要知道,气溶胶传播此前还被微信辟谣助手定义为“谣言”。那么,气溶胶传播途径被确认后,是不是意味着就此空气中病毒弥漫?什么是气溶胶和气溶胶传播的概念呢?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大小为0.001~100 um,分散介质为气体。气溶胶传播通俗点就是可以悬浮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也就是说病毒携带者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nbsp & nbsp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气溶胶颗粒的大小,决定了气溶胶的物理传播性质: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对于5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穿透呼吸道,一直到达肺泡腔;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对于10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到达声门下方;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如果颗粒大于20微米,因为重力的影响,传播不太远,就不太容易被吸入。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按照气溶胶的大小,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把10微米以下的颗粒定义为“可被动吸入颗粒”(respirable),把10微米~100微米之间的定义为“可主动吸入颗粒”(inspirable)。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总之,气溶胶的大小决定了传播的远近,颗粒越大,传播的距离相对较近,即便被主动吸入,也是沉积在上呼吸道中;颗粒越小,颗粒就飘得越远,也容易穿透进入下呼吸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50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35891742-1cc3-464d-be44-5a2646484325.jpg" title=" 4006-ipfprtn8524705.png" alt=" 4006-ipfprtn8524705.png" width=" 600" height=" 50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近日“剧情”似乎又发生了反转。 /span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有关环境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而需要重视气溶胶传播的主要场所则包括汽车和办公室环境中等,没有足够通风情况下,又比较狭小的地方。而对于开放环境,如果附近没有传染病医院的话,则不需要过度担心。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现在全国各地的网友开工在即,尤其是对于办公室的白领们而言,开窗通风显得尤为重要。小编自己已经打算办公时间全程开窗,裹着羽绒服办公了。 /p
  • 操控片上飞秒光脉冲传播的新方法
    随着高度集成化的纳米光子器件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在更小空间尺度(如纳米尺寸)、更快时间尺度(如飞秒尺度)上灵活操纵片上光信号的方法。通过在纳米空间尺度和飞秒时间尺度上对光信号的操纵,不仅能够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思路,还能为超高时空分辨的光学探测和成像,以及片上超快光信号处理、传输、精密波前调控和光谱测量提供有效的研究平台,因此在光子芯片器件、量子信息处理、光子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超快光学波前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空间尺度方面,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超材料、超表面等人工微纳结构来精确调控光波前,已经能够在纳米空间尺度上自由控制光信号的传播特性,例如让光信号沿着艾里光束的抛物线轨迹进行传播,应用于显微成像、光镊、光通信等领域。在时间尺度方面,传统的动态调控设备(如空间光调制器SLM)和动态调控材料(如电光材料)受制于材料的响应速度,难以达到飞秒量级。而随着飞秒激光脉冲整形技术的发展,频域调控逐渐成为超快时域调控的主要手段。将飞秒脉冲频域调控方法与人工微纳结构相结合,就有望实现极小时空尺度(飞秒时间尺度、纳米空间尺度)下的光场产生和调控,创造出很多新颖的时空光场并拓展新应用。深圳大学的袁小聪、闵长俊教授团队将脉冲频域调控与纳米结构空间调控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时空傅里叶变换(FT)的片上光脉冲调控方法,可用来操纵片上光脉冲的时空传播轨迹,让脉冲在不同时刻展现出不同的传播特性,从而使得极小时空尺度下的光场时空特性操控成为可能。FT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相关的应用中,如白光的光谱测量、脉冲整形和全息等。该团队研究发现,通过片上纳米聚焦结构调控空间域FT,可实现光场空间分布的构建;再通过光的色散效应来调控时域FT,可实现飞秒脉冲时域上的波前整形;最后将时空FT结合就有望同步调控飞秒脉冲传播的时空特性。为了验证这个方法,该团队以金属表面传播的表面等离激元(SPP)作为例子,理论研究了时空FT方法对飞秒SPP脉冲时空传播轨迹的调控效果。SPP作为一种可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光学表面波,不仅可以提供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还能够极大增强局域电磁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片上光子器件、光存储、光学传感、光镊、拉曼增强等领域。而由飞秒激光激发的飞秒SPP脉冲,同时具备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能力与飞秒尺度的时间分辨能力,在极小时空尺度下的光场调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该团队基于金属膜上时空FT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入射光色散的调制,成功展示了多种新颖的时空光学效应,包括:将传统SPP聚焦形成的单个焦点逐步弯曲,形成一个环形分布的时空焦点;产生SPP-Airy脉冲并灵活控制其在不同时刻的传播方向,形成S形的时空传播路径(图1)。图1 时空傅里叶变换结构激发和调控飞秒SPP脉冲传播的示意图与传统片上光学调控方法只能调控空间、时间其中一个维度相比,这种时空FT方法提升了光脉冲调控的自由度,尤其在时域方面提供了更加出色的调控效果,为超快片上光学信息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在超快光子调控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 钟南山:H7N9存在人际传播可能性
    央视《面对面》2013年4月14日播出《钟南山:H7N9之战》,以下为内容实录:   钟南山:H7N9之战   演播室:   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面对面》。在过去的两周,H7N9这个新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了全国上下密切地关注。每一天,都有新增的确诊病例,数字在一天天不断地增长。而与此同时,在民间关于“H7N9是SARS重演”“H7N9与黄浦江死猪事件相关”的流言也喧嚣四起。就在本周五,我的同事董倩来到广州,采访了著名的呼吸科专家钟南山院士,请他就确诊病例的起源和发展情况、病源研究和救治方案,以及公众的预防措施解疑释惑。而就在采访结束之后的周六凌晨,北京确诊了一位7岁的女童患H7N9禽流感,这是北京出现的首例禽流感病例,而北京也成为了此次禽流感疫情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之外的第五个地区。   2013年4月13日凌晨 媒体报道北京出现首例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   2013年4月13日上午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布会确诊女童患H7N9禽流感   记者报道连线:病患女童的最新状况   新闻播报:   2013年2月 上海和安徽率先发现H7N9新型禽流感   2013年4月7日上周日 全国报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20例   ……   2013年4月14日本周日 全国共报告确诊病例60例,其中死亡11人   解说1:   4月12日,本周五,广州举行了抗击非典十周年学术论坛。而在论坛上,众多专家却都不不约而同地讨论着有关H7N9禽流感的相关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在其中。而就在这一天,全国的确诊病例38例,其中死亡病例10例,死亡率超过了25%,也就是说每四名患者中,就有一例死亡。   董倩:人们都在说这个死亡率高,作为医生您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比例,是高还是正常?   钟南山:它的问题根本就不能说它是死亡率高或者低,为什么呢?我看还有几个还要死亡,只能说在重病的H7N9病人里头死亡率高。   董倩:那为什么有些能治愈,有些就死亡,有些就病情稳定,有些就病情非常剧烈。   钟南山:它跟他的免疫系统失调有关系,这个往往不见得是免疫功能差,甚至是免疫功能好的,人体免疫系统释放一些细胞因子,趋缓因子本来是保护人体的,但是一下子触动太厉害了,释放的太多以后,它变成自己杀自己了,那么这个过程在每个人身上是表现不一样的,那么至于为什么表现有些是厉害,有些是不厉害,这个我想现在没有答案。   解说2:   在目前所有的H7N9禽流感病例中,只有上海的一位4岁男童痊愈出院,浙江一名患者达到康复标准被转至普通病房,其他绝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还处于重病甚至危险之中。到底有没有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公众最关注的问题。   董倩:那这是不是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的药,还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钟南山:那么现在目前很有效的药物还没有。现在就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第一,临床医生要很敏锐的来观察,一旦有变化,马上送到监护室来早期抢救,这是很重要,就抓住这个一小时、一小时都很关键。第二就促进我们要寻找一些药物,现在已经找到一些,一些所谓的多病毒抗原,多功能的综合抗体。   董倩:干吗用的?   钟南山:我们在深圳,跟深圳东湖医院合作就救活一个多抗体衰竭,就是H5N1的,就打康复病人的血浆,结果打了两次,病人恢复了。那么对H1N1也是有这样,在很多国家的分析,康复病人的血浆也行。但是这个总归没有那么多来源,康复病人血浆,所以现在要根据这个经验以后要寻找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抗体,那么现在这个是可行的。   董倩:所以科学家和医生在这种禽流感面前,在新出现的一个基因重组和病毒面前,是不是会有一种被动的、无奈的这种心情?   钟南山:是被动,但不是无奈,无奈是什么呢?它出现了以后,还自己没有认真地去监测,任凭疾病传播,甚至以后转变为人传人,这个就是无奈了,但是这个完全是主动的。   解说3:   今年2月,从上海发现第一例H7N9确诊病例以来,随着中国H7N9禽流感疫情急速升级,特别是4月以来每一天都有新增病例在不同的地方出现。然而对于病毒的来源,却没有准确的说法。   (4月8日卫计委发布会同期声)   而就在此次发布会两天之后的4月10日,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近日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溯源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董倩:有了这种解释之后,人们就担心,现在是一个候鸟往北迁徙的一个季节,浙沪皖安徽出现和鸡群的基因重配,不断地向北的过程中会不会再发生这种基因重配,再出现一些新的病毒?   钟南山:有这个可能,因为这个是从一个基因的序列分析,特别通过八个基因片段发现禽里基因,有这种一些禽的基因片段,这个有可能是野鸟和家禽的基因重配,这个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永远都存在。H7N9有一个很特殊的特点,跟H5N1不一样,这个在禽里头是很低致病病菌,就是它属于不发病,或者症状很轻的。   董倩:您指的是H5N1?   钟南山:不,H7N9,但是它要到了人身上变成高致病病菌,所以这个问题比起H5N1以前的禽流感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说这里涉及到农业、涉及到卫生,假如说发现这个的话,我们怎么办,总不能说这些低致病性的H7这些发现全部都杀掉,或者在整个省,或者全中国。   董倩:现在不就是这种做法吗?   钟南山:我想现在不完全是这样。过去H5N1是什么,三公里之内全部杀掉,现在不是,现在是一个区,而且在发现H7N9这些家禽,这些里头在某一个区域里头杀掉,现在暂时还是采用这个办法。   董倩:您作为科学家,现在能不能揭示,为什么以前是鸟传鸟的,现在变成了鸟传人?   钟南山:我看很难解释,跟气候关系,跟人,跟鸟它们关系密切,但是我想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解释,为什么现在会变成人的传染性,因为鸡瘟这些东西已经是几千年的事了。   解说4:   此次H7N9的感染人群和地域,除了新增的北京市之外,大部分病例目前都集中在沪、浙、苏、皖四个地区,为什么这四个地区几乎同时爆发疫情?相互之间的关联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关联是否意味着疫情更加严重?而为什么此次疫情又多集中于城市?一连串未解的问题隐含着人们的担忧。   董倩:如果说在一个地区,禽流感频发的话,人们能够理解,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同时爆发,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钟南山:这个恐怕就增加了这种候鸟感染的可能性或者预测,但是这个可能不能作为唯一的解释,因为有时候在禽里头出现一些就是基因的突变,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这两个可能都存在,所以我想当时一般来说都是发生在经济,就是人口比较密集、来往比较多的地区。   董倩:但是我们看如果说从地域分布来看的话,跟这些家禽接触多的应该是农村地区,但是呈现出来往往是城市是禽流感的高发地区?   钟南山:在这个城市或者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个禽的集散和分配比较多,在这个农村的话是散养,散养就固定在一个地方,有时候禽之间的感染,或者什么就比较少,所以这个可能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解说5:   在H7N9禽流感疫情不断升温的阶段,有传言猜测在华东地区出现的死猪与人类病例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而在本周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否认了这一关联。   (4月8日卫计委发布会同期声)   然而,这样的解释还没有完全打消人们的顾虑。在H7N9禽流感患者中,上海市27岁的吴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而吴某的工作却恰恰与"猪"有关。据了解,他是今年1月从江苏到上海闵行一家菜市场从事猪肉销售工作,虽然菜市场也有禽类销售,但是吴某与他们并没有接触。   董倩:您怎么看待这种猜测和您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钟南山:我不觉得奇怪。作为一个学者需要证据,这个证据在什么呢?第一就是没有在这些死猪上发现有瘟疫,也就是死猪由于是这种病毒性的疾病造成死亡,没有。第二,在我们查出来的这些禽流感病毒里边的基因片段八个都是来自禽物,没有猪的,也没有混合的,也没有人的,所以你凭什么说是猪传人的,没有证据,我们关键是需要事实,没有任何事实的话,只能是一个现象的……   董倩:猜测。   钟南山:表面的联系,到现在还是一个表面的联系。   解说6:   (4月8日卫计委发布会同期声:无证据显示有人际传播。)   “没有证据表明”是否就能够确定H7N9不会在人际间传播,目前还难以定论。而就在本周六4月13日,上海市的最新患者顾某,他的妻子在此前的4月4日已经被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而对于此前的病例,研究机构也在密切观察。   董倩:没有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染,但是你们能不能作为科学家,能不能拿出这种非常实在的证据说明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传染?   钟南山:没有,只能有根据现在的事实,没有发现有人传染,不等于就证实他不可能传染,现在根据我们今天的学术会议的讨论,还在变化,所以它这个变化,所以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东西常常像SARS,早期传染性也不强,后来就传染性强了,也有这个规律,所以这个东西,你不能够现在去预料说它不可能人传人,所以我们这个东西要紧密地追踪跟观察。   解说7:   虽然目前还不确定人际传播的可能性,但对于高危人群已有明确的标准。中国官方4月10日对外公布: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危人群,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而在传播途径方面,方案也明确,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疾病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董倩:人们知道跟这个禽类接触多的人,有可能更容易感染上,但是我们看这些已经确认的病例,有相当多的人是没有跟禽类有过任何接触的,那为什么他们也会感染上?   钟南山:这个是一个我们现在搞科技工作的一个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从一般的规律是直接接触,但是比如说禽类的排泄物,或者接触过禽类的一些毛类这些东西,通过间接的途径能够感染的话不知道,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呢现在还是一个很大的谜。   董倩:如果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释的话,怎么能够就是下这样的结论,说是跟禽有接触的人是高危人群呢?什么人不是高危人群呢?   钟南山:一部分是由于这些已经发作的、已经确诊的人,里头有一部分跟禽接触,这个比例是高很多,第二个就是什么呢?这些是从禽的就是这一次H7N9基因分析来看,基因分析主要是来自禽类,所以从这个也是一个推断、一个分析。   董倩: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释,没接触的人得了?   钟南山:我看最主要的还是它一定有一个传染源,到现在这个问题可能还是不是很清楚,现在这个来看,H7N9的话,不见得是鸡,可能有水禽,可能是候鸟,可能是鸽子,所以这样接触的面更广了。   解说8:   H7N9禽流感来袭,民众的恐慌情绪扩散,社会上不断出现一些荒唐的事件。04月10日,浙江湖州,一位姑娘在高速停车报警,我前挡风玻璃上有一坨鸟粪你给我弄掉吧!在甘肃、贵州等地接连发生网民散发H7N9谣言的事件,称为炒作社会热点提高知名度,不仅如此,在10年前的“非典时期”,一度畅销的板蓝根冲剂又开始热卖,在北京市的一些药店中,平日每天销售二、三十盒的板蓝根冲剂现在每天销售量激增到了每天一百多盒,更有甚者,浙江一养殖户为防禽流感给1800只鸡喂板蓝根。   董倩:比如说前一段时间,人们会蜂拥而至地去买板蓝根,还有一些药,您怎么看这些防护的手段和措施?   钟南山:像板蓝根,从SARS以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做,现在已经从事了六年的研究了,确实发现了里头有一些成份是对H3和H7有效,但是这个含量很微,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中药以后找到更有效的成份,但是现在很快就把这个作为一个预防,我觉得还是要注意,因为板蓝根本身,它用得多也是有些毒性的,靛红玉这些它的有些成份会对造血系统、对胃肠系统造成损害,所以大量地使用,我并不赞成,,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提高警惕,提高警惕。   董倩:但是现在有病例显示,没跟它们接触也得上了,那对于我们来说又应该怎么防呢?   钟南山:我想不接触比接触更好,我现在只能这么说,那么说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怎么可能说绝对地能够防,但是有一条,不接触比接触好得多。   解说8:   在本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梁万年主任接受媒体提问时明确表示,H7N9的疫苗制备工作正在启动,它的过程非常复杂,从病原体到生产出疫苗的时间周期来说最短是6-8个月。目前外界对于H7N9的防范措施和戒备状态意见不一,钟南山院士认为,“外松内紧”是目前态势下的恰当选择。   董倩:您说现在是外松内紧,你们要紧到什么地步,我们又要松到一个什么程度?   钟南山:我想首先是紧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这里头,我们现在为什么每天都要报病情,每天都要,就是很重要追踪监测,一个是监测,一个是扩大范围,这个监测,不但是监测人,而且要监测不同的禽类,这个就是非常紧,因为没有疫苗,没有什么,所以这是紧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而完了一旦发现很快隔离或者捕杀禽类,这就是紧,外松是什么呢?就是说既然没有证据人传人,没有人际的传播,所以没有必要升级、警戒各方面什么,但是外松里头,我觉得最重要的提醒一条,要所有的老百姓和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都要警惕一个现象,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一旦你发现一个家庭,一个学校有这个聚集性的发生流感人症状的时候,那必须要赶快报,聚集性是人传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它可能是同时感染,但是可能是人传人,所以公众假如对这种现象非常警惕的话,我相信会把这个疾病控制在早期状态。   字幕:4月12日 卫计委宣布 治疗H7N9禽流感救治费用由医保承担   演播室:   疫情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小心应对,不能掉以轻心。然而从2003年的非典,到后来的H5N1禽流感,再到今天的H7N9禽流感,这些新型的病毒一次次向我们发起挑战,有着一系列前车之鉴的我们,已经逐步学会了如何应对。关注疫情,从保护好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开始。
  • 我国首现奥密克戎跨省传播链条,如何应对?
    1月9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河南安阳2名病例与天津本土疫情属同一传播链,感染者携带的新冠病毒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详情可戳)。这是在我国本土首次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跨省传播。由于突变点数量远超已经发现的所有变种,奥密克戎一经发现便引起高度关注。应对这一新变种,我们需要恐慌吗?应对策略应该有哪些新变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席卷全球的新变种自2021年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以来,该毒株的感染病例急剧增加,其变异高达30多处,世卫组织因此迅速将其列入值得关切的变异株(VOC)。在奥密克戎全基因组序列公布初期,研究人员从它的突变位点中判断,奥密克戎的感染能力将大大增强,可能比先前变异株传播快70倍。例如N501Y突变会使得病毒S蛋白与人体细胞ACEⅡ受体结合力更强,D614G突变能够促进病毒更容易与人体细胞膜融合,这些突变都出现在奥密克戎中。后来的感染数据也不断证实了这一点——从传播范围看,截至1月7日,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变异株。而且奥密克戎变异株正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从感染数量看,2022年新年过后,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3亿例,近一周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接近190万例,超过上一波疫情高峰的2倍。越来越多人感染,但它并不“温和”。尽管不少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引发重症风险低于先前流行的其他变异株,但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6日仍旧警告:和先前流行的变异株一样,奥密克戎在多个国家造成重症和死亡。现行措施还有效吗?传播力强70倍,引发重症和死亡,这样的奥密克戎近日在我国多地出现,并出现了跨省传播,原来的方法还防得住吗?防控奥密克戎首先要快速发现它。核酸检测是“金标准”,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导致了国际上的部分核酸检测产品失灵。我国现行的核酸检测仍然能高效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变位点主要在S蛋白基因上,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核酸检测靶标是ORF1ab基因和N基因,不在它的突变区域内。”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解释,针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核酸检测仍然是疫情防控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我国监测体系具备及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的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发生疫情后,疫情防控部门充分利用疫情发现之初的黄金24小时,发挥流调和监督队伍的作用,在疫情没有扩散之前,或者感染者还不具备传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力争用一个潜伏期左右时间控制住疫情的社区传播,实现动态清零。针对奥密克戎防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在此前德尔塔变异株造成的疫情中,中国的动态清零策略已经被证实4周左右终能应对。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针对奥密克戎有这些变化“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防范丝毫不能放松。”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从多个方面部署和加强奥密克戎变异株防控工作。变化一:在外防输入方面,除了此前执行的闭环管理、人物同防等要求,还加大高风险国家入境物品抽检比例,做好物品表面的预防性消毒。变化二:在集中隔离场所管理方面,除落实此前的隔离、消毒要求,还严格隔离人员解除标准,满足人、物、环境三样本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变化三:相关部门加强新型变异株监测,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输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关环境阳性样本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如测序结果为奥密克戎等新型变异株,立即报告。变化四:强化疫情应急处置,疫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体系。本次天津第一时间开展全员筛查、暂停全市旅行社开展旅游业务活动等举措均是强化疫情的应急处置。疫苗要打第三针
  • 被证实了!粪尿气雾可传播病毒,卫健委发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昨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的第七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strong 其中正式新增了粪便和尿液可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的内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前,从粪便及尿液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已被证实,此次卫健委发布第七版诊疗方案,正式确定了新冠病毒可通过此途径传播。方案显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除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外, strong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可能出现气雾传播。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研究显示, strong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C 30分钟、乙醜、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请广大网友注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点击下载附件: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d9894078-0f99-496e-b0af-98266d8146ea.pdf" titl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pdf"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pdf /a /p
  • 华大基因携新浪、网易等成立“生命科学传播联盟”
    11月6日,在第十一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科普嘉年华上,由华大基因领衔,新浪科技、网易科技、搜狐公众平台、腾讯科普、新华网科普、央视财经、三联生活周刊、一点资讯、蜻蜓FM、造就TALK、北京科技报、科学加等媒体共同发起的“生命科学传播联盟”正式成立。  据了解,该联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成立后会以科学开放的态度继续吸收新成员,包括有志于“让生命科学流行起来”的传统媒体、自媒体及各种新型传播平台等,共同践行“爱生活 爱科学”的主张。  作为打通仪器制造、测序、大数据、科研、医学健康、农业生态等生命科学产业链条的华大基因,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的传播和推广,有极大的热忱成为各大机构与生命经济连接的入口。“华大可以输出专家及提供基因组学领域精准的垂直细分内容,媒体平台可以参与共同推广,这样的结盟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将实现科普文章、报道、视频、专栏等内容共享,并通过科学沙龙、讲座、科普活动、调研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传播。  除此之外,华大基因内部也有13个自媒体平台加入联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杨文志对“生命科学传播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万物互联时代,按照原来的方式,把大家固定在一个孤岛上来做科普一定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多方联合。
  • 2015中国能源传播大会将在京召开 百余家公司、媒体高层共商能源企业品牌传播之道
    p   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夏能源网、新浪网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能源传播大会,将于2016年01月2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新常态、新语境、新思维:探寻能源企业品牌传播之道”。作为能源和传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本次大会将邀请超过100家企业、50家媒体高层参会,就新媒体时代的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媒体传播进行深入研讨! /p p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超高速增长不再。而能源行业,也同样进入一个新常态时期:国际油价暴跌至低位运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大步推进,煤炭行业陷入严重的过剩泥淖不能自拔,新能源行业弃风弃光问题严重…… /p p   面对新局面、新变化,能源行业该如何应对?能源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媒体传播,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在传播话语权大幅度向新媒体转移的当下,能源企业和新闻媒体直接如何才能构建双方都适应的新语境?对于这些热门话题,2015中国能源传播大会嘉宾将在论坛现场给出答案! /p p   2015中国能源传播大会将邀请中宣部、国资委、能源局领导,各大能源企业新闻与品牌负责人、媒体高层、资深能源记者共聚一堂,展开一场高水平的官、学、企、媒四方对话。活动将邀请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IBM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周忆,一点资讯副总裁、原搜狐网总编辑吴晨光,《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何伊凡、《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黄洪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等业界大咖出席并发表演讲! /p p   作为本次论坛的另外一个重头戏,活动主办方还将评选出年度十佳能源报道、年度优秀品牌企业、年度优秀能源记者、年度优秀公关传播人物等多项大奖。参选参会报名2015年12月25日已开始,奖项通过公开报名征集,微信投票初选,权威专家评审团复选,产生最终的获奖者,获奖名单将在2016年1月24日下午的论坛现场揭晓! /p p   附:论坛议程(2016年1月24日) /p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style=" height: 28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91, 155, 213) 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 height=" 28"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时间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91, 155, 213) 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8"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拟邀嘉宾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91, 155, 213) border-width: 1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8"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拟定事项、议题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25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5"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3:30-14:0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5"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嘉宾签到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5" width=" 301" /td /tr tr style=" height: 10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0"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4:00-14:05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0"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著名主持人、艾问传媒创始人 艾诚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0"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主持人开场、来宾介绍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22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2"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4:05-14:1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2"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主办方致欢迎辞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2" width=" 301" /td /tr tr style=" height: 22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2"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4:10-14:2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2"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领导致辞:国资委宣传局局长 卢卫东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2"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央企新闻传播与品牌建设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37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37"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4:20-14:4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37"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 吕大鹏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37"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能源企业声誉管理与新闻发言人角色定位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16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6"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4:40-15:0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6"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王勇平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6"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媒体沟通艺术与技巧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19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9"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5:00-15:2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9"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IBM /span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 周忆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9"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数字时代企业品牌与营销传播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11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1"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5:20-15:5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1"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圆桌论坛一(嘉宾待定)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33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主持: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华夏能源网总编辑 王康鹏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1"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主题: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能源企业在舆情危机中如何做好媒体应对和声誉管理?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21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1"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5:50-16:0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1"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茶歇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1" width=" 301" /td /tr tr style=" height: 24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4"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6:00-16:2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4"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一点资讯副总裁、原搜狐网总编辑 吴晨光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4"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财经新闻选择与能源新闻报道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24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4"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6:20-16:4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4"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 何伊凡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24"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能源企业领导人形象塑造与公司品牌建设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15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5"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6:40-17:0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5" width=" 241" p style="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沈阳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5"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能源企业如何玩转新媒体?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17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7"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7:00-17:3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7" width=" 24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圆桌论坛二(嘉宾待定)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33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主持: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 清华新闻学院副院长 陈昌凤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7"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主题: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能源企业与能源媒体如何才能有效沟通?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15px "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5"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7:30-18:0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5" width=" 241" p style=" margin: 0px 0px 0px 7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颁奖嘉宾待定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19, 229, 241)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5"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颁奖盛典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17px "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7" width=" 9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18:00-20:00 /span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7" width=" 241" /td td style=" background: whit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 height=" 17" width=" 30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3px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 晚宴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 nbsp /p
  • 全球首个!钟南山团队首次精确描绘德尔塔变异株的完整传播链
    南京、扬州的疫情还没过去多久,这几天福建疫情又刷爆了热搜,让人们稍微平静的心再次悬了起来。经检测,此次疫情仍是因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引起的,那么德尔塔变异株的完整传播链到底是怎样的?  近日,钟南山院士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相关科研学家给出了答案,他们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题为“Transmission, viral kinetic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emergent SARS-CoV-2 Delta VOC in Guangzhou, China”的文章,将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组测序技术相结合,针对此前德尔塔病毒在广州引起的“521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深入分析,首次追踪并完整报道了这起疫情的清晰传播链,并结合临床资源,多方位描绘了这次疫情中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病毒的动力学特征。  据悉,此次“521新冠肺炎疫情”的起因是一名75岁女性因意外暴露感染,并通过密切的家庭接触或聚餐又感染其他3人,然后该变异病毒传播6代,致使159人感染。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该疫情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近距离接触,其中30.8%的感染者是用餐传播,30.13%的感染者是家庭接触传播、18.59%的感染者是社区传播、19.87%的感染者是包括工作和社交接触在内的其他传播途径。  为了了解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主要特点,研究人员提取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期间七个传播代的159例德尔塔感染病例相关的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并将病毒载量动力学和临床特征与广州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收治的野生型感染队列进行多方位分析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新冠毒株相比,德尔塔变异株的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在10天内可传播4代,中位潜伏期只有4.7天,其中最快的代际传播不超过24小时。不仅如此,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也更高,感染后核酸转阴的时间明显延长。  除此之外,感染德尔塔变异株是预测病情转为危重症的危险因素,在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中,感染德尔塔变异株出现危重症的风险是感染野生株的1.65倍,发展为危重症的速度比野生株快2.98倍。这说明快速追踪、隔离以及时发现病毒感染者,对重点场所实施及时管控和在特殊情况下实施局部地区全员核酸筛查均非常重要。  (图注:德尔塔毒株的流行病学传播网络)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揭示了德尔塔变异毒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更易发展为危重症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一项“潜伏期”数据似乎与近日发生的“莆田疫情”不符,据了解,莆田疫情源头疑似出现了“38 天”的潜伏期。为此,有专家分析可能有3种原因。  其一是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但德尔塔毒株病毒载量较高,理论上应该可以轻松检测出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极小。而另一种推测是患者出现了所谓的超长潜伏期,相关专家表示,不排除个别病例存在超长潜伏期的可能性。超长潜伏期或者长期病毒携带者在其他一些病毒感染中曾被发现过,比如在脊髓灰质炎中,有些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会长期排毒,甚至长达数年。因此尽管还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也能在特殊人群中长期携带,但这种风险也需要考虑。此外,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隔离过程中的暴露感染。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防控须臾不可放松,没有发生疫情时关键在“防”,发生疫情后处置措施要“快”要“细”,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风控管理、场所和物资准备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责任到人、精准到位,只有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才能避免“一失万无”的后果。
  • 新皮米光子波能在硅半导体内传播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皮米尺度波,这种波可以在硅等半导体中传播。研究人员指出,在半导体材料中使用皮米光子波有望催生新的功能性光学器件,应用于量子技术领域,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应用》杂志。最新研究由普渡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副教授祖宾雅各布博士领导,他说:“微观这个词源于微米,1微米仅为一米的百万分之一。我们的最新研究是在比微米小得多的皮米范围内,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万亿分之一,在这样的尺度内,原子晶格的离散排列以惊人的方式改变了光的性质。”从激光器到探测器,材料中的光—物质相互作用是许多光子器件的核心。在过去十年中,研究在光子晶体和超材料等工程结构内光如何在纳米尺度上流动的纳米光子学,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而最新发现利用了物质内原子反应量子理论的重大进展,有望催生皮米光子学。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是原子晶格、其对称性及其在皮米尺度光场中所起作用之间缺少联系。为解决这个难题,理论团队开发了一个物质的麦克斯韦哈密顿框架,并与物质内光致响应的量子理论相结合。他们发现,原子晶格内出现了新的异常波,隐藏于传统的电磁波内,而且,这些光波即使在硅晶体的基本结构块(亚纳米长度尺度)内都是高度振荡的。雅各布说:“最新研究与应用于纳米光子学的经典光流处理法迥然不同,光在材料中行为的量子性质是皮米光子学现象出现的关键。”
  • 中国三例超级细菌病例仍未查出传播途径
    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但截至目前为止,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仍无法定性。   据专家介绍,该种细菌的背后,与滥用抗生素有着直接的关系,直到目前,未找到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还是接触性传播无法定性。唯一可以暂时定性的一点是该细菌是一种“医院内的相关性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表示,目前看,该耐药性细菌的感染方式是医院相关性感染,国外报告的病例都是医院的病例,而中国目前发现的三例,也都是在医院。而超级细菌事实上只是表现出一种耐药性,还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细菌,不会传染,只是感染。也不会引起其他疾病。   徐建国称,有关资料显示,两名新生儿属于正常分娩,但体重比较低,低于正常新生儿的体重。低体重儿一般营养跟不上,也许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刚生下来4天就出现拉肚子。   “两名新生儿是3月份患病,住院时间是10多天左右。当时还没关于超级细菌的报道。按此推断,当时医院肯定不是按超级细菌治疗的,应该是按腹泻、肠道感染治疗的。”徐建国介绍,专家们调查过一次,由于治疗档案没提取到,治疗方式无法预知。   据了解,两名新生儿是在一个县级医院治疗。按卫生政策有关要求,进入医院的患者都要留存档案。但有关专家表示,县级医院,可能管理比较松散。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