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分离技术

仪器信息网微分离技术专题为您整合微分离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微分离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微分离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微分离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微分离技术话题讨论。

微分离技术相关的资讯

  • 国产仪器“创新100”企业报道第33站——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我要测网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挖掘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视频、线下座谈会等方式展现其基本情况,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通微分析) 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色谱仪器及相关耗材产品研发的企业。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阎超。这也是“创新100”项目企业报道第33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阎超.jpg" alt=" 阎超.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cc8a317-08a5-4a9b-a8f6-f1415a7c46a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阎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企业概况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其实,通微分析的创立及公司的定位与其创始人兼董事长的阎超教授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阎超在1985年考取公费出国留学,1991年获得美国乔治城(Georgetown)大学博士学位,从事色谱相关的研究。并在同年前往欧洲,在瑞士的诺华制药分析研发部做博士后,潜心于毛细管电色谱方面的研究。1993年回到美国,在斯坦福(Stanford)大学继续开展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的研发和相关应用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彼时,中国市场上液相色谱相对少见,更不论当时属于国际前沿的电色谱技术。因此通微分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公司的定位和愿景是打造“中国微分离色谱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做一家分析领域的“百年老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美国通微技术有限公司最初从硅谷起家,后来相继在中国上海、苏州、无锡、临沂成立了四家子公司。其中,无锡通微公司于2011年成立,是通微分析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并且通过了ISO9001-2015和CMC的验收 苏州环球色谱公司潜心于色谱填料和色谱柱的研制与开发 临沂通微则专注于各种零部件的加工和研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通微分析致力于打造金字塔式的产品布局,即以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等通微分析已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大众仪器为基础 中身为行业专用仪器,比如黄曲霉素检测仪和手性分析专用仪等 金字塔顶部为通微的高端电动微分离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产品创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通微分析于2007年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并顺利产业化,目前已经研发至第五代。并于2012年承担了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应用”,将微流电动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出了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仪(eHPLC)和全自动定量毛细管电泳仪(qCE)两个产品,并成为了填补世界空白的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50年来,液相色谱领域的重大突破甚少。能数得出的突破可能是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其在柱效、柱压和分离速度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基本不涉及理论和产品的原始创新,且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的空间较小。而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技术(eHPLC)结合了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双重优点,不仅具备了UPLC所具备的性能,更在柱效和反压以及溶剂用量上拥有优势。因此,我们的研发主要围绕着微流电动技术展开,而且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越钻越深,越走越远,并实现了产业化”,阎超如是说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据介绍,通微分析的主营产品包括高端微流电动产品(eHPLC,qCE,CE,LIF) 传统液相色谱产品(HPLC,prep-HPLC,ELSD) 以及从微分离到制备各系列的色谱柱产品。通微的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再结合重大专项的支持通微开发了很多应用方案,目前其电色谱产品已经落户在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产品合集.jpg" alt=" 产品合集.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8e7eec7-faa8-4b6b-bd93-f370721bc4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通微分析新品一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市场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通微分析自主研发的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系统(eHPLC)结合了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双重优点,具备“一机三用”(eHPLC、Nano-LC和CE)的功能以及“三高一快”(高柱效、高分离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分离)的性能。可以看出,电动微分离技术是上海通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同时也作为通微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通微分析后续也将持续加大在产品线上的投入,包括软硬件研发、应用开发、客户体验以及市场宣传。以期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和使用其产品,打响通微分析的品牌效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img title=" 合影2.jpg" alt=" 合影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cfdf823-3a5b-4c38-ac7c-8cd6f0b997b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合影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赵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附:国产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介绍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助力国产仪器中小厂商腾飞发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一、“创新100”入选标准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1) 企业主营业务为科学仪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 企业主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创新性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3) 企业总部设在中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4) 企业科学仪器产品的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5) 企业需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会员之一。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二、“创新100”申报流程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国产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筛选流程包含以下环节:企业在线申报——企业创新能力审核——公益报道服务——线下资源对接——最具成长潜力企业评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三、“创新100”报名方式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创新100二维码.jpg" alt=" 创新100二维码.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f0d3886-3cab-4057-915f-c49c6e8a321f.jpg"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 nbsp /span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扫描二维码填写申请表,完成“创新100”预报名。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进入专题 a title=" 《“创新100”助力国产腾飞》"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chuangxin10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创新100”助力国产腾飞》 /span /a /span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史:创业艰难百战多
    p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通微)专注于分析仪器行业二十余年,集分析仪器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为一体,潜心经营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仪、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仪、液相色谱柱及色谱耗材,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微分离领域仪器和耗材的领军企业。上海通微是世界上首台商品化的微流电动高效液相色谱仪(eHPLC)和全自动定量毛细管电泳仪(qCE)的发明者和制造商,也是国内首台蒸发光散射检测仪(ELSD)和国内首台商品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的制造商,填补了色谱领域内多项国内和国际空白。这些成果对提升国内仪器实力和形象,打破高端仪器的国外垄断,乃至振兴科仪民族工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4826843-c2ef-488e-be32-c2c814388950.jpg" title=" 上海通微1_副本.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bdbcdba-b34b-4fec-80e8-e188b1170aef.jpg" title=" 上海通微2_副本.png" / /p p   公司创始人阎超博士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77级),1985年公派到美国乔治城(Georgetown)大学留学,师从Daniel Martire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潜心于色谱的分子理论研究。199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去欧洲,在瑞士的诺华制药Friz Erni领导的分析研发部做博士后。在那里,他开始发现毛细管电动分离技术的奇妙之处,并从此由物理化学转向了分析化学。1993年回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Richard Zare教授的实验室致力于毛细管电色谱及微分离分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迅速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736d04b0-a914-4416-84a7-2e419b6e5ddd.jpg" title=" 上海通微3_副本.jpg" alt=" 上海通微3_副本.jpg" / /p p   从出国的那一刻起,阎超博士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信念就从来没有动摇过。1991年曾为中国最惠国待遇到美国国会游说并受到美国总统老布什接见。1993年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协助下,阎超博士组建了海外华人创业联合会,并任该会主席,曾五次组团回国考察访问,代表团的成员里包括了如今为大众熟知的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以及其他几位上市公司的创始人。1999年朱镕基总理访美期间,他被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推荐去华盛顿,受到朱镕基总理接见,同年应邀作为团长,率领由25位博士、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回国考察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同时参加“面向21世纪人才发展战略研讨会”,受到李岚清副总理接见。 /p p   1996年,阎超博士辞掉斯坦福大学的工作,怀着满腔热忱,踏上归国之路,开始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0年入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百人计划”,任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导。2006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药分和代谢组学课题组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包括:微流电动分离分析技术、癌症的代谢组学、药物分离分析及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二十年余年的研究和执教生涯,共培养了120多名博士后、博士、硕士,以及一支集光、机、电、自动化和分析应用为一体的工程师队伍。 /p p   为更好地传承电色谱技术,创立民族仪器品牌,阎超博士于2002年创立了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公司设立之初,国家人社部就授予了分析仪器行业的首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至今为止,上海通微17名博士后成功进站并出站,并在历次的考核中保持优秀。 /p p   2005年,上海通微“高效微流电色谱”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6年公司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并获BCEIA金奖。在之后的十年里通微对蒸发光不间断地更新换代,并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称号。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推出了五代蒸发光散射检测仪,一直牢牢地占据着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其中UM58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还入选了《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p p   2008年,上海通微被认定为“浦东新区研发机构”,同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之后数年,上海通微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产出,目前上海通微拥有授权专利68项,其中含美国专利3项,日本专利1项,PCT 4项,软件著作权4项。 /p p   上海通微于2010年推出公司第一代液相色谱仪,并于2011年在苏州成立了“苏州环球色谱有限公司”专注于液相色谱介质和色谱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4年在无锡市创建了“无锡通微”生产基地,并通过ISO9001认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2014年,成立临沂通微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分析仪器的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以及天然产物的分离提纯。 /p p   2011年,国家首次设立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由阎超博士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上海通微作为牵头单位的“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批。2016年率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以张玉奎和庄松林两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在项目验收会上,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验收意见为“项目总体水平国际先进,部分关键技术属国际首创”。“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的成功立项和完成对通微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高效微流电色谱系列产品经过大项目的洗礼,实现了跳跃式的升级,软、硬件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新研制成功了微流蒸发光,微流激光诱导荧光,微流电化学,和微流质谱等一系列检测器,极大地拓宽了高效微流电色谱系统的应用领域。之后,上海通微连续两年荣获“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全自动定量毛细管电泳仪(qCE) 荣获了全国“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称号”。2018年,“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还获得了国家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同时阎超博士还荣获了“当代发明家”称号。 /p p   上海通微从成立之日起,就立足于分析仪器的研制、生产和销售,立志为改变我国科学仪器,尤其是色谱仪器的落后局面而添砖加瓦。然而,我们深知,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创业艰难百战多,我们走过很多的弯路,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我们依然秉承着创立的初心,继续行走在振兴民族科学仪器的道路上& #8230 & #8230 /p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与通微共建“微流电动分离技术联合实验室”
    p   10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与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微流电动分析技术联合实验室”签字仪式在化物楼三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兰州化物所副所长张俊彦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邸多隆主任与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阎超董事长分别代表本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br/ span    /span 兰州化物所师彦平研究员、邵士俊研究员、邱洪灯研究员及其他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向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捐赠了TriSep-3000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仪一台。 br/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a7b4ac-bc52-4e67-8535-2153d27d0ff8.jpg" title=" 1_副本.jpg" alt=" 1_副本.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副所长张俊彦研究员发言 br/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1f0ce81-2a38-4311-a427-942b57e677ea.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邸多隆研究员介绍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 br/ /strong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372450f4-d751-4856-b5fe-a52f709a0850.jpg" title=" 2_副本.jpg" alt=" 2_副本.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静博士介绍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strong /p p   签字仪式由邸多隆研究员主持,李静博士和邸多隆研究员分别介绍了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br/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c438115-1b48-4622-9827-d63a98fd61f4.jpg" title=" 3_副本1.jpg" alt=" 3_副本1.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共建“微流电动分离技术联合实验室”签字仪式 /strong /p p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在未来就功能化色谱填料的开发、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微分离色谱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申报国家或地方科研项目、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促进双方在色谱分离分析新材料、新技术(特别是微流电动分离新技术、新仪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 br/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4aeaaa1-f296-4196-855e-6998d486d6f1.jpg" title=" 4_副本.jpg" alt=" 4_副本.jpg" / /p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阎超教授做学术报告 /strong /p p   由于正值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六十华诞,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博导阎超教授,还做了题为“高效微流电色谱(eHPLC)和定量毛细管电泳(qCE)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为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六十华诞献礼。 /p p    strong 报告人简介: /strong /p p   阎超,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药分和代谢组学课题组组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通微(Unimicro Technologies) 创始人、董事长,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国际Electrophoresis杂志编委, 中国《色谱》 副主编,美国CASSS副理事,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副会长,上海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员。1991年获得美国乔治城(Georgetown)大学博士后在瑞士诺华制药(Novartis))做博士后,之后回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任助理研究员。1996年回国后曾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任客座教授,2000年入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百人计划”,任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导。2006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在分析化学和色谱分析领域,特别是在微流电动分析分离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制出世界首台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定量毛细管电泳仪和中国第一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多项成果为国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 已完成国家及省部级各类项目等50余项,包括2011年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在色谱领域共发表300余篇科学论文,申请和获得80余项国际和中国专利。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编4部。 曾获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奖、中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当代发明家、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优秀发明人奖、BCEIA金奖、上海实施发明成果优秀企业家称号等奖项20余项。 /p
  • 提升品牌、质量意识,布局后仪器市场——访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静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刚刚过去的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8)上,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领导企业——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微公司”)携TriSep& reg -3000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仪、qCETM-3010全自动定量毛细管电泳系统、UM 58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EasySep& reg 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多款创新产品亮相。为了解通微公司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仪器信息网于展会期间采访了通微副总经理李静博士。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与李静博士的交谈中,除了解到通微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还获悉了他作为从事色谱技术自主研发十余年的“老兵”和企业管理者对行业现状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213a82eb-840d-4dbe-8df4-66d7907af72a.jpg" title=" 李静.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静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走国产高端色谱发展路线 /strong /span /p p   “从产品特色来讲,我们这些年一直专注在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这个领域来做,实际上这并不是单指一个产品,而是结合国家重大专项形成的一系列产品。”李静介绍说。 /p p   通微的产品线既包括定位中高端科研市场的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仪、全自动定量毛细管电泳系统等微分离分析产品,又有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液相色谱仪、色谱柱这些面向应用市场的常规分析产品。 /p p   2011年,通微申请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并于2016年顺利通过了验收。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仪是一种全新的液相色谱技术,兼具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的特点,更适合于蛋白大分子和复杂生物样本的分离,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生物医学、药物研究、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手性化合物等科研领域。李静介绍说:“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仪使用的是毛细管色谱柱,相较于钢管色谱柱,用毛细管色谱柱时,来自科研领域的用户可以在填料上面DIY,更容易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2004年,通微承担“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首台国产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并于2007年研制成功,同年获得BCEIA金奖,2013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奖。这是通微公司瞄准中药饮片这个特色市场开发的产品,到目前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一直保持领先的市场占有率。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本土企业需重视品牌意识 /span /strong /p p   “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到质量、创新、品牌的这个维度上。”李静说到,“在仪器行业里,国内同行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创新,在品牌意识上还很欠缺。” /p p   李静博士认为,行业里很多具有专长技术的本土公司,往往就是因为品牌和外观的欠缺而没有展示的机会。这种情形在科学仪器行业这个完全开放的商业环境下,显得格外突出。 /p p   作为国内最早生产液相色谱仪的厂商之一,通微会在未来2-3年内努力把产品的质量、品牌、外观再提高一个档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皮实稳定”和“后仪器市场”是关键 /span /strong /p p   通微公司把提升产品质量作为首要任务。“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为基础,再辅以创新点,不断地进行升级迭代。例如通微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已经出到第五代了,每一代不仅质量稳定,还都有技术升级和创新,用户非常认可。所以我们对中高端的理解是,产品对客户来说能用、好用,而且皮实稳定,这是关键之关键。” /p p   据了解,现在有大量包括食品、环境、化工在内的新行业用户需要使用液相色谱仪。“他们需要一款质量稳定、服务好、皮实耐用的产品,这真的是我们国产企业该努力的地方,因为这些用户的要求的确也不过分。” /p p   此外,在李静博士看来,市场上之所以充斥着很多低端产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普遍在售后服务上有很大的不足。通微公司未来几年会重视对后仪器市场的布局,在客户培训、仪器检修、售后服务等环节形成服务链条。下半年通微公司会推出全新的服务产品,包括上门培训、仪器检修、委托方法开发等。 /p p   对于通微公司的未来发展,李静表示:“将来还是以技术和产品质量为着眼点,从服务客户的角度出发,做深,做透一个行业。” /p
  • 关于举办“扫描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培训通知
    随着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扫描探针显微镜用途日益广泛。现在已广泛用于材料科学(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冶金、生命科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地质勘探、刑事侦察、宝石鉴定、工业生产中的产品质量鉴定及生产工艺控制等。为适应广大分析技术工作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作者的应用和研究水平,推动显微分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特举办“ATP008 SPM扫描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培训班,NTC授权单位培训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承办并负责相关会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 培训目标:了解扫描探针显微术(SPM)分析测试技术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知识,熟悉SPM仪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具备SPM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SPM分析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及观摩实操,面对应急问题学员可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调谐最佳机器运转状态,查找故障原因进行仪器自检及修复。2、 时间地点:培训时间:2023年10月23日-10月25日 上海(时间安排:授课2天,考核1天)3、 课程大纲:课程内容10月23日上午SPM分析技术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和功能、标准方法与应用10月23日下午样品制备、SPM仪器基本操作10月24日全天SPM仪器基本操作、图像处理10月25日全天考核4、 主讲专家:主讲专家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熟悉NTC/008 SPM扫描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大纲要求,具有NTC教师资格,长期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分析技术研究的专家。5、 授课方式:(1) 讲座课程;(2) 仪器操作。6、 培训费用:(一)培训费及考核费:每人3000元(含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考试认证费),食宿可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二)本校费用:每人1500 元(含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考试认证费;必须携带学生证)。7、 颁发证书:本证书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认监委共同推动成立的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经过严格考核后统一发放,证书有以下作用:具备承担相关分析检测岗位工作的能力证明;各类认证认可活动中人员的技术能力证明;该能力证书可作为实验室资质认定、国际实验室认可的技术能力证明;大型仪器共用共享中人员的技术能力证明。考核合格者将由发放相应技术或标准的《分析检测人员技术能力证书》。考核成绩可在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 训委员会(NTC)网站上查询(https://www.cstmedu.com/)。8、 报名方式:(一)请详细填写报名回执表(附件1)和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分析检测人员考核申请表(附件2),邮件反馈。(二) 注:请学员带一寸彩照2张(背面注明姓名)、身份证复印件一张,有学生证的学员携带学生证复印件。(三) 报名截止时间是10月16日16:00前。(四) 如报名人数不足6人取消本次培训。9、 联系方式联系人:吴霞(报名相关事宜)、高梅(技术咨询)电话: 021-34208499-6102(吴霞)、6219(高梅)E-mail:iac_office@sjtu.edu.cn官方网址:iac.sjtu.edu.cn
  • 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
    各位新老顾客: 为更好的服务于北方区域客户,我公司特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目前已开始运营。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应广大顾客需求,在公司全体员工的通力支持下成立了北京办事处。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优质、顾客至上和回馈社会的宗旨, 为广大从事科学研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提供更高质量的仪器及配件产品和更及时的售前、售后服务。 北京办事处详细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六号楼364室 电话:010-82176650 传真:010-82176850
  • 通微邀请您参观第四届中国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论坛
    CBPT2018 第四届中国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将于2018年3月22日-23日在武汉纽宾凯光谷国际酒店召开。作为领先的生物制药技术推广平台,CBPT中国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办,在生物医药行业专家领导和朋友的支持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是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科研成果最新和专业性最强的年度行业盛会。 届时,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将携带分析型及制备型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柱等产品参展,欢迎各位朋友莅临展位参观,展位号:17号。
  • 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坚持中迎来曙光——访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微流控芯片已被列入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的行列。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国内建立较早的专门从事微流控芯片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建所十年来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010年8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上,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就该研究所的情况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现状、技术发展、产业化等问题采访了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 方群教授   Instrument:方教授,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下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以及贵所建立以来在微流控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方群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我国已故的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于2000年1月创建,其目标是借助浙江大学学科比较齐全、综合交叉优势明显的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与系统。目前,研究所有教师11名,研究生40余名。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围绕微流控芯片展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 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目前,研究所在微流控芯片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荧光和光度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十年间,研究所发表了140余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共承担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0余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创造了有利基础。   Instrument:您是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请谈谈该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哪些成果?遇到了哪些困难?   方群教授: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由全国11家单位参加的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分为6个课题,我所负责的是其中第三课题,参与单位有浙江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东北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要进行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目前,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取得一些出色的研究成果,预计能够完成既定目标。   我的研究组主要进行了微流控系统的试样引入技术研究,将微流控芯片与缺口管阵列结合,进样通量最快可以达到6000个样品/小时,这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单通道通量最高的芯片进样方法。同时,我们通过将自发进样技术与基于短毛细管和缺口管阵列的毛细管电泳(CE)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微流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将进样量减少至低于100pL的水平,并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高速毛细管电泳(HSCE)分析,建立了一种通用型的HSCE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试样的电泳分离,其分离速度和效率等性能已经达到甚至优于芯片HSCE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还将皮升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及其HSCE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基于胶束电动色谱模式的氨基酸手性分离和基于凝胶电泳模式的DNA片段和蛋白质分离中。   近期,我们研究组还研制了一种用于纳升级试样测定的全集成微型化手持式光度计。该光度计所有部件包括双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光电二极管检测器、长光程液芯波导检测池、微量试样驱动装置、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和电池均集成于12cm×4.5cm×2.1cm 的仪器内。该仪器成功应用于微量DNA 试样的纯度和含量测定,以350nL的试样消耗获得了约15mm的有效光程。对比商品化的微消耗光度计,手持式光度计以其1/3的试样消耗量获得了其15倍的检测光程,且价格低廉,在现场分析和即时检验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我们还将该光度计与缺口管阵列结合,成功用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的快速自动分析。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研究组研制的手持式光度计   在研究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寻找能产生原创性成果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一个难点。其次,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是多学科综合性交叉的研究,需要生物、医学、光学、机械、电子等其他研究领域人员的参与,但我们现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再有,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困难。实验室的研究出来的装置距离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有相当大的距离,这里面还涉及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诸多问题,所以比较困难。   Instrument:下一步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方群教授:研究所成立之初,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对我们的期望是“顶天立地”。“顶天”即要做好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立地”就是要把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做成商品化仪器,应用于各种实际应用领域。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目前,在某种意义上,其研究已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的阶段了。所以根据建所之初的规划,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我们研究所明确了下一个“十年”的工作方向:   (1)坚持进行原创性的研究。   研究所建立之时,方肇伦院士就一直强调要做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和要有“小米加步枪”的创业精神。近些年来,我们更是把工作的原创性和系统性放在首位。我们试图走通这样一条道路,即从新现象的发现,到新方法的提出,新系统的建立,一直到新仪器的产业化和实际应用的道路。微流控芯片因其结构微型化,因而具有许多宏观系统不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研究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现象,基于这些新现象建立的新方法新技术则具有较强的原创性,而基于此研制出的仪器装置和系统是全新的,研究者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然后可以将其产业化。所以,原创研究是后续应用和产业化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   (2)研究所将在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让微流控芯片产业化,是我们研究所的更高目标。在原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将现有的微流控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构建出完整的仪器,然后将这些仪器推广到多个应用领域,尤其是化学、生物医学、药学、临床检验和现场分析等一些重要领域,希望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产生一些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我们将尽力而为。   Instrument:您前面所说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已处于‘十字路口’阶段”,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能否为我们解释下?   方群教授:这里我是用“十字路口”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在分析化学中的情况为例,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研究者众多,大家在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普遍地尝试。然而,十多年已过去,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内相对容易研究的领域已基本了解清楚,而剩下的领域和任务都是“硬骨头”。这些“硬骨头”研究难度大、耗费时间长、不易出成果且成果产业化难度大,这需要研究者具有极大的毅力、耐力以及坚持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形下,研究者们面临着多种选择,也即处在“十字路口”。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不容易决定的。而我们研究所不会轻易改变研究方向,一定会坚持啃“硬骨头”。   Instrument:能否谈谈当前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情况以及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方群教授:我国科学家们对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大部分从2000年以后开始。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题目为“微流控生化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的重大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对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到2006年,相关的研究几乎是“遍地开花”。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发表的以“微流控(microfluidic)”为主题词的SCI论文数目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我国的微流控技术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较先进的地位,在部分研究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优势。   从已发表的论文来看,目前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流控或微-纳流控;(2)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3)液滴微流控系统。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微流控芯片研究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微流控芯片研究将向极限发展:从微米到纳米,从多细胞到单细胞,从大量分子到单分子,从单一通道到多通道阵列,分析通量越来越高;   (2)微流控技术不断向其它相关学科渗透,相互间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3)微流控液滴分析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在分析化学和高通量筛选领域;   (4)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展,将有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   (5)微流控芯片将实现产业化,相关仪器将得到推广。   Instrument:微流控芯片目前的应用领域是哪些?将来可能向哪些领域拓展?目前科学家们是否已经找到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关键性应用)”?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已超出了其创始人原先预料的那些领域。微流控芯片出现后,其应用领域很快从分析化学扩展到医学、药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环境分析、化工、材料科学,甚至物理光学、计算机学等领域,而且目前还在持续拓展中。   就目前的情况看,国际上对具体什么是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微流控芯片可能没有“Killer Application”,而是有很多“Application”。通常我们认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比较适用于药物筛选、疾病诊断,这主要是针对微流控芯片的快速、高通量和低消耗的特点来说的。因为在这两个领域,所要筛选的样品的数量非常之大,并且要求筛查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低,而这正好是微流控芯片系统的特点,所以其在这方面将会大有可为。此外,微流控芯片系统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使得它很适合应用于现场和个体分析。我个人认为: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最有可能出现在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领域。   Instrument:至今为止,国内外仪器厂商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过微流控芯片的仪器,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比较缓慢。您认为当前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在哪里?以及应当如何推进其产业化?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确实进行得较为缓慢,相关仪器的销售也不尽如人意。追溯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历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大家都非常看好它,很多的风险投资蜂拥而至,所以在这个领域,一下子建立了许多的公司,并有相关产品推出。但随后不久,投资企业发现这个领域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就转向了,这就形成了微流控芯片这个领域产业化的低谷。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最开始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光明前途,但却低估了该领域研究的难度和技术的复杂性。但是,伴随着产业化的低谷,微流控芯片的基础研究却蓬勃发展起来,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就说明当初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其产业化的进程。   而先前推出的产品在市场定位上并不明确,这些产品虽有一定的应用领域,但其介于通用与专用之间,难以打开广阔的市场。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就在于其相关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Killer Application”。而促进其产业化,就是要加强相关研究,在技术和应用上寻求突破。目前,微流控芯片历经十几年的基础研究积累,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出一些重要的产业化成果的阶段。最近,已经出现了一些好苗头,一些公司又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利用微流控芯片完成样品的前处理,然后与其他仪器联用。这些仪器可以手提,可以做现场检测,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说明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虽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已曙光初现。我们希望有远见和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加入到这一进程中,与科学家们一起合作努力,以早日实现微流控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和广泛的普及应用。   后记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之中,方群教授一直强调:“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基础研究为主,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之路才走得如此艰难。但即便如此,方群教授以及他所在的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一直“顶天立地”,从未放弃过在微流控芯片科研与产业化方面的努力,他们这种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让人着实敬佩。   采访编辑:杨丹丹   附录1:方群教授简历   方群,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辽宁大学分析化学学士(1985年-1989年),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学硕士(1989年-1992年)和博士(1994年-1998年)。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分析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和前处理技术、微流控液滴分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微流控光谱和质谱检测技术、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以及微流控系统在生化分析、临床检验、药物筛选、蛋白质组和单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加出版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9项获得授权。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Analytica Chimica Ac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色谱”、“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和“化学传感器”的编委。   附录2: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介绍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创建于2000年初,目标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分析技术和系统。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使分析效率成百倍、千倍地提高。   研究所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研究所每年在化学一级学科和分析化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并接受博士后人员和访问学者,同时欢迎生物、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研究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微流控分析仪器的产业化之路。   研究所成立近十年来,在全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微流控芯片分析的有效途径。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包括:微流控玻璃芯片的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芯片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吸收光度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在相关学术领域已具备一定国际领先优势。研究所成立以来,共承担和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项,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项目课题1项,973项目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1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此外,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利基础。
  • 通微成功参展2018第四届中国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论坛
    三月,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在这樱花盛开的季节里,“cbpt2018第四届中国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论坛”在武汉纽宾凯光谷国际酒店如期召开,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少雄和中检院生检所重组药物室主任饶春明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分离纯化技术,吸引了约600位听众参加。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应邀参加此次论坛,会上展出了毛细管电泳仪、分析型及制备型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液相色谱柱等产品,吸引诸多参会人员和客的现场咨询。大会图集 通微公司致力于色谱仪器及相关耗材产品的研发,始终密切关注生物制药行业,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和应用方案并提升服务力度,将继续努力为生物制药行业客户提供创新、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
  • 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培训班—福州站圆满结束
    2019年11月8日,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培训班—福州站圆满结束,来自福建及周边地区的近百位材料显微分析专家和技术人员莅临会议现场,共同探讨蔡司光镜、电镜在材料领域的显微分析应用技术,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课题涉及汽车、机械、电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会议现场还展示了蔡司智能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Smart zoom 5、研究级体视显微镜 Stemi 508及最新推出的智能数字显微镜Axio Scope 5。会议现场首先,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小涛先生介绍了欧波同产品线及公司业务成长趋势。作为德国蔡司在亚太区的重要合作伙伴,欧波同集团历经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倾力打造出国内一流的实验室解决方案服务品牌,逐步完善了以蔡司光学、电子显微镜为核心的显微分析产品线,生态业务布局涉及理化检测产品平台、软件与解决方案、耗材与售后服务、第三方检测平台、标准物质等多个领域。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小涛先生作公司介绍在技术报告环节,应用专家们围绕“蔡司显微镜在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现代金相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欧波同显微分析新技术”及“显微分析技术在材料测试中的应用”等主题展开报告,详细介绍了在材料分析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来实现技术突破,使显微分析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质控和研发工作。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光镜技术部经理王守壮先生介绍《蔡司显微镜在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盖秀颖女士作技术报告《现代金相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应用工程师卞鹏举先生介绍《欧波同显微分析新技术》北京欧波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吴成先生介绍《显微分析在材料测试中的应用》培训会议现场所展示的蔡司光学显微镜:智能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Smart zoom 5、研究级体视显微镜 Stemi 508及最新推出的智能数字显微镜Axio Scope 5,吸引着现场客户围观、体验。客户参观体检欧波同显微分析设备欧波同集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稳步转型,实现企业发展的巨大突破与飞跃,关键在于把握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竞争力。自成立以来,欧波同始终注重技术团队培养,不断完善服务体制,积极拓展分析产线,与国际化公司深入交流市场战略。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着眼客户根本需求,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进,为实现自主创新、科技领先而砥砺前行!
  • “控”是微流控技术的精髓,“SODA”系统大有可为——访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微流控芯片(亦称芯片实验室)技术是指在方寸大小的微芯片上加工微通道网络,通过对通道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实现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被列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被认为有可能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带来颠覆性改变。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不断引来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有业内专家认为,微流控应用的春天来了。那么,微流控技术发展即将进入全新阶段了吗?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特别专访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请这位在微流控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学者谈谈他对微流控技术发展的看法以及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7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60630bf-b260-4574-8ba2-1323ebdeda60.jpg" title=" 方群教授.jpg" alt=" 方群教授.jpg" width=" 600" height=" 47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方群教授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strong 缘起:20年微流控科研旅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很幸运,微流控技术起源于分析化学。1990年,瑞士有一位叫Manz的分析化学家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创刊期发表了一篇概念性的文章,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 μTAS)的概念。“他当时的想法就是在一个微加工的芯片上加工很多微通道的网络结构,在这些微结构中进行取样、样品前处理、分离、检测等所有步骤,将所有操作过程都集成到芯片上进行”方群教授向仪器信息网介绍道。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92年,Manz与加拿大的Harrison合作,共同研发设计了一款具有十字通道构型的玻璃芯片,并基于此实现了氨基酸的高速毛细管电泳分离。这个时候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才真正落地。后来人们查找早期的文献,发现在197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Terry等人曾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上报道过在硅片上集成加工微型气相色谱空气分析仪,但当时这个工作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反而是基于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发展出了现在广为人知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目前,微流控芯片可以简单定义为在加工有微通道网络的微芯片上,通过对通道内的微流体进行操控,完成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功能。由此可见,微流控芯片技术起源于分析化学技术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技术的结合,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9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研究动向,并紧追国际前沿。方肇伦院士是国内第一批从事微流控技术研究的学者。早在1995年以前,方肇伦院士就开始关注微全分析系统研究方向。1996年,他在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研究组开始尝试进行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实验,同年他调入东北大学化学系组建分析科学中心,正式开展微流控芯片研究。2000年,方肇伦院士在浙江大学成立了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专注做微流控分析技术的研究。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1998年,方群教授博士毕业后,曾在东北大学分析科学中心实验室从事了半年微流控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工作。1999年,方群教授从香港浸会大学回到浙江大学加入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继续开展微流控技术的研究至今。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strong 切入:试样引入到多相微流控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外已有先行者,国内研究尚未起步。在没有底子的情况下,是去模仿国外同行,还是围绕难点自主研发?模仿只能追赶,自主研发却有可能超越。“因为当时国际上已有先行者,而做基础研究需要有原创性,所以我们放弃了模仿的想法。”方群教授回忆说。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方群教授回忆,当年在选择研究方向时,有一个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做多个样品高通量筛选或者高速分析的时候,缺乏能够不断引入不同样品的方法。彼时,这个问题并不为大多数学者所关注,但无疑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慎重考虑,方群教授最终选择以“试样引入”作为发力点切入微流控领域,并正式开始微流控技术的研究。在建所两年时,他们的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分析化学领域的权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这也是我国学者发表在该期刊上的第一篇关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文章。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初,我的预想是在几年内就全部‘吃透’试样引入这个研究方向,然后就可以换方向做点别的。但随着研究组对试样引入研究的加深,逐渐发现这个方向很重要,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我们对微流控技术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这个方向就一直做下来了,如今已经成为研究组开展各种拓展工作的基石。”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十年,方群教授主要从事多相微流控技术研究,该技术是微流控分析领域的新一代前沿技术之一。何为多相微流控?这其实是针对“单相”来说的。多相微流控学,是利用多相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尺度效应,在微通道或者微结构中进行多相微功能单元(如微液滴、微颗粒、微气泡等)的生成、操控、反应、分析、筛选等操作的技术和科学。方群教授介绍说:“简单来说,单相是指在微通道里面只有互溶的水溶液。现在大家研究比较多的‘油包水’的液滴其实就是多相体系的一种,又叫液滴微流控系统”。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strong 顿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控”是微流控技术的精髓与核心。“要让微流体听你的话,就要通过各种“控”的方法去精准地操纵它们来完成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微流控芯片研究比较注重芯片的专用化,所采用的微流体操控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如果过分强调芯片系统的专用化,一方面会使微流控芯片品类繁多,导致使用人员不便选择与使用。另一方面会造成整体微流控系统难以集成,实验操作复杂。那么,如何以相对少的硬件系统,适应更多不同的应用场景呢?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方群教授脑海中。他的研究组也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路径和方法,试图找到这么一个通用又灵活的微流控技术。方群教授终于找到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这项技术竟源自当时团队正在进行的基于微流控液滴的高通量筛选工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当时,研究组正在搭建基于毛细管探针和液滴阵列的自动化高通量筛选平台,在平台的应用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蓦然发现“没想到辛苦找寻已久的技术竟然就在自己身边。”方群教授兴致勃勃讲到:“经过一番提炼和改造,这套技术就成型了!”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方群教授给这套技术命名为序控液滴阵列技术(Sequential Operation Droplet Array),英文简称SODA。他表示,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一是为了致敬给自己确立研发目标带来灵感的顺序注射分析(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技术,二是因为这个名字谐音英文“苏打水”,好记易推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58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469e1d34-27b6-4b93-8298-40e9d7c35333.jpg" title=" 第三代SODA仪器(可分享图片).png" alt=" 第三代SODA仪器(可分享图片).png" width=" 500" height=" 58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第三代SODA仪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13, 181) " 利器:看好SODA这三大应用场景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灵活操控微量流体是SODA系统最为突出的优点。SODA系统能够通过吸-点-移三个单元操作的灵活组合,在皮升精度水平自动化地完成多步复杂的液滴操控,包括液滴生成、转移、融合、分裂、寻址、分选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极佳的系统通用性和兼容性是SODA系统的另一大优势。目前,SODA系统已应用于单分子/单细胞分析、高通量筛选、微量细胞实验、微量样品分析、现场分析等多个领域。此外,SODA系统的半开放特性使其能够方便地与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质谱设备兼容使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我们对SODA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越发觉得这套系统功能强大,能够完成很多任务,尤其适合在超微量样品和试剂消耗下开展多种类、大规模的分析和筛选,以及进行复杂、多步骤的微量样品处理和分析,因此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ODA可以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微流控技术的微流体操控技术,有望为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平台工具。”方群教授介绍说。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很想把SODA做成一套成熟的系统化的装置,然后从众多应用中选择若干突破口,真正实现SODA仪器的产品化。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重点研发方向。”方群教授表示,在众多SODA的应用中,他尤其看好单细胞分析、高通量筛选和家庭实验室这三大应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单细胞分析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微流控学是在微米级结构中操控流体的技术和科学,而细胞的粒径在数微米到数十微米之间,所以微流控系统天生适合做单细胞操纵和分析,SODA系统也不例外。单细胞研究对于目前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4年,方群教授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黄超兰研究员合作,共同进行单细胞蛋白质组的研究。“我们利用SODA系统进行超微量单细胞样品的复杂预处理和进样,在纳升级水平完成了单细胞的微液滴包裹、细胞膜破碎、细胞蛋白质释放、蛋白质还原和烷基化、两步酶解、毛细管色谱柱进样,再配合后续的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实现了在单细胞水平上的蛋白质分析和鉴定。2018年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2018, 90, 5430)上。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与现有方法相比,SODA在降低单细胞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的损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个结果也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它有可能解决单细胞样品预处理方面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有可能将多种单细胞操作集成进行,如单细胞分选、液滴包裹、培养、刺激、多组学(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分析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高通量筛选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传统的高通量筛选系统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通常在微升级。多数的微流控液滴系统适合生成大量的来自于单一样品的液滴,当需要生成大量不同样品来源的微液滴时,上述的液滴生成方式则行不通。针对这个问题,方群教授研究组基于SODA技术,研制了多款应用于分子/细胞水平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结晶筛选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在针对大规模样品的高通量筛选中,其试样/试剂消耗较文献报道的系统及商品化仪器有明显优势。此外,在已经完成了基于单根探针的SODA系统基础上,他们正在加快研发基于12根探针的超高通量SODA系统以实现超高通量筛选的目的。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家庭实验室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讲到家庭实验室(Lab at Home)想法时,方群教授以计算机的发展做了类比。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巨型化、台式机化、笔记本电脑化、网络化和智能手机化等发展阶段,如今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群教授表示,分析仪器也可以像计算机一样,最终进入寻常百姓家。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研究微流控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微流控分析产品走近老百姓,走进千家万户,就像手机一样普及到每个家庭。这个概念类似于POCT(现场检测),但又与POCT有所不同。家庭检测设备对仪器的自动化、集成化和通用性有很高的要求,此外还要求仪器和检测的成本要比较低。但对仪器的微型化和便携化要求则比POCT要低。”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果能将生物和化学分析仪器普及到每个家庭,那么每个家庭都将成为大数据的一个产生源点,将这些数据汇集,将会给大数据、物联网或者人工智能提供非常丰富的生物和化学数据支撑,而这是目前非常缺乏的。”谈到这里时方群教授非常激动,他表示:“做这个很难,但长期看这是一定要做的。总得有人做,总得有人开始去做。而SODA技术就其特点来说,很有可能为此做出贡献,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想去推进。”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吸取一滴血,就可以进行生化、核酸、免疫和细胞等多类指标的检测。”“其实这里面有许多难题,一滴血体积很小,只有30-50微升,另外血液很粘稠且成分复杂,对其进行定量量取和精准操控很有难度。”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方群教授团队已经完成一款基于SODA技术,并且适用于家庭实验室场景的自动化核酸分析原理样机。该仪器可以自动化进行样本的核酸提取、逆转录和实时PCR定量分析,完成一个样品中6个流感指标的检测,且成本较市售类似产品大幅降低。最近,他们还实现了针对一滴血样品的自动化血浆分离与定量稀释,以及后续的血糖和胆固醇分析。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目前来看,SODA技术在进行微量样品的多步复杂操作方面很有优势,我们也很有信心。”方群教授表示,希望与有情怀、有眼光和有能力的厂商合作,共同实现仪器的产业化,供大家使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后记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微流控领域已经发展了30年,最近该领域又频现新的突破。有专家评论,微流控的春天来了。方群教授深以为然,“我确实深有同感,非常同意这句话。”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方群教授团队在微流控分析仪器研制方面,成果非常丰富。已研制的仪器有单细胞分析平台、高通量筛选平台、自动化核酸分析仪、高速毛细管电泳分析仪、手持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小型流式细胞仪等,目前均已供实验室内部使用,部分还提供给相关合作单位使用。 /span /p
  • 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培训班(杭州站)圆满成功
    2019年10月25日,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培训班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浙江地区汽车、机械、电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近百位材料显微分析专家和技术人员加了本次会议,与欧波同应用技术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大家在会议现场就蔡司光镜、电镜在材料领域的显微分析应用技术展开深度讨论。会议现场首先,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小涛先生介绍了欧波同产品线及公司业务结构。历经十六年的飞速发展,欧波同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实验室解决方案服务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检测、基础科研及质量控制检测等领域,为全国各地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优质专业服务。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小涛先生作公司介绍在技术报告环节,应用专家们围绕“蔡司光学显微镜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代金相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显微分析技术在材料测试中的应用”等主题展开报告,详细介绍了在材料分析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来实现技术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盖秀颖女士作技术报告《现代金相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欧波同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应用工程师吴成先生介绍《显微分析在材料测试中的应用》北京普瑞赛司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总监贺垒作报告《蔡司光学显微镜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介绍蔡司新产品智能数字显微镜Axio Scope 5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应用经理许骏蒙先生介绍《电子显微分析新技术及应用介绍》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本次培训会议上,现场展示了光镜最新产品——智能数字显微镜Axio Scope 5,该产品在蔡司材料实验室解决方案组合中具有十分清晰的定位:1.带有位置编码、自动化功能和标尺识别,标尺自动批量添加,电脑实时显示当前物镜倍数及功能,实时直接测量,特别适合于对数据质量和可重复性要求较高的检测工作。
  •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参加2007年BCEIA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将参加2007年10月18-2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及展览会(BCEIA),展位B048/B063,并将于18日下午13:30~16:30在1号技术交流室举办技术交流会,具体内容:1、超高效电动液相色谱技术及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蒸发光散射检测技术与应用;3、中低压制备色谱系统。 欢迎界内人士莅临指导!
  • 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研讨会(青岛站)圆满成功
    2019年6月28日,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研讨会(青岛站)在青岛市黄岛区成功召开,来自山东地区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近两百位材料显微分析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与欧波同应用技术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大家在会议现场就蔡司光镜、电镜的显微分析应用技术展开热列讨论。会议现场会议伊始,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山东大区经理张夙先生介绍了欧波同产品线及公司业务结构。历经十六年的飞速发展,欧波同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实验室解决方案服务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检测、基础科研及质量控制检测等领域,为全国各地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优质专业服务。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山东大区总监张夙作公司介绍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以专家技术报告和现场答疑交流的形式呈现,主要围绕“蔡司光学显微镜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如何使用蔡司扫描电镜呈现完美的图像”及“扫描电镜在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失效分析中的应用”等主题展开,主讲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在材料分析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来实现技术突破 。北京普瑞赛司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总监贺垒技术报告《蔡司光学显微镜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材料分析实验室经理孙秀荣作技术报告《《如何使用蔡司扫描电镜呈现完美图像》欧品检测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林青女士作欧品业务介绍北京欧波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事业部销售经理吴成作第三方检测业务介绍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特聘应用专家宁玫技术报告《扫描电镜在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失效分析中的应用》欧波同特聘应用专家宁玫老师结合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向大家分享了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在钢铁材料分析测试领域的应用情况,并结合钢铁材料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宁玫老师的报告以其实用性和专业性,得到业界同仁的一致赞誉好评。客户参观体检欧波同显微分析设备作为德国蔡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国内优质实验室解决方案服务商,欧波同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让广大用户获得最专业、完善的显微分析技术服务,熟知用户所需,专注于前沿应用技术创新,提升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在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欧波同始终不忘初心,不仅持续增加科研投入,同时非常注重在技术支持、培训交流、行业互动等增值服务上的提升。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完善的一站式材料分析技术解决方案。会议合影留念2019年,欧波同将持续推出此系列技术培训会议,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客户需求,分享应用经典案例,及时答疑解难,建立一个覆盖领域广、专业技术全面的产品、技术互动平台。
  • NEWS|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研讨会(青岛站)圆满成功
    2021年5月21日,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研讨会(青岛站)在青岛市崂山区成功召开,来自山东地区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百余位材料显微分析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与欧波同应用技术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会议现场会议伊始,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鲁吉黑事业部总监张夙先生介绍了欧波同产品线及公司业务结构。作为国内领先的实验室定制化场景式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欧波同多年来产线持续升级,将一流实验仪器与创新智能分析系统推向国内市场,产品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检测、基础科研及质量控制检测等领域,为各地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了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鲁吉黑事业部总监张夙作公司介绍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以专家技术报告和现场答疑交流的形式呈现,主要围绕“电镜的最新技术进展及行业解决方案有哪些”“电镜及其相关技术的运用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带来哪些机会”“如何运用电镜相关技术解决失效分析问题”等主题展开,主讲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在材料分析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实现创新突破。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市场部总监顾群作《欧波同显微分析系统解决方案》介绍赛默飞世尔科技SEM/SDB产品专家 吴伟报告《双束电镜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应用》赛默飞世尔科技TEM产品专家 陈斌 报告《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谭金山报告《细菌的多种电镜表征方法》怡维怡橡胶研究院电镜实验室主任郑善亮报告《电子显微镜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教授级高工 欧波同特聘专家宁玫报告《扫描电镜在金属材料分析研究中的应用》2021年,欧波同将持续推出系列技术培训会议,分享应用经典案例,及时答疑解难,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解决方案服务品牌为目标,专注于前沿应用技术创新,为数以万计的国内外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完善的检测技术服务。
  • 活动报名 | 牛津仪器2024显微分析技术系列讲座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平台均配有牛津仪器先进的能谱仪、EBSD检测设备,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大家,帮助大家做出更多且高质量的科研数据,我院将邀请牛津仪器技术专家举办系列显微分析技术讲座。本次讲座分为三个专题,内容围绕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半导体材料中的多种显微表征及分析手段的使用及方法,同时针对金属材料结构及形变EBSD分析,AFM和拉曼等技术在新能源和电子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进行深入讲解,欢迎报名参加。时间地点时间:2024年08月01日-2024年08月02日地址: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青龙港路286号1号楼A座302)活动形式:现场参会及直播参会(实验室参观仅现场参会)联系人牛津仪器:库玉龙 18021075506长材院/集萃新材料 :陆建国 13951998182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提前预约观看。
  • 电池显微分析新技术网络研讨会邀请函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汽车。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大力扶持,国内外许多相关的企业和研究所加大投入,不断研究新材料提高锂电池的各方面性能。锂电材料及相关的全电池、半电池、电池组被投产应用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测。目前许多检测人员普遍面临以下问题:1、测试结果假象不会辨别,例如极片及颗粒裂纹产生的真实原因不会鉴别;2、制样方法不对导致的观测结果偏差;3、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及掺杂的表征方法不合适;4、没有完全掌握正极材料铜锌异物中显微定性定量的具体方法等等。想知道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吗?4月29日14点,电池显微分析新技术网络研讨会,我们将在线上给您解答!不见不散哦!
  • 强强联合!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宁波顺利举办!
    为促进高层次显微分析技术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新技术创新,2023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于2月21日在宁波甬江实验室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能谱等技术的原位表征和多技术联用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表征及分析的研究思路、进展和应用等主题,旨在助力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的深层次发展和培养更多热爱显微表征及技术的学者,为不同领域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次活动不仅有来自甬江实验室和牛津仪器的专家分享最新成果进展,更是宣告了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未来将服务于浙江省的材料领域技术创新。甬江实验室现场签到活动现场甬江实验室副主任 乌学东甬江实验室副主任乌学东首先代表甬江实验室欢迎到场的各位嘉宾,甬江实验室位于宁波,是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定位是前瞻创新,从0到1控制产业,造福社会,以开展材料前沿科学研究,突破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贯通材料创新全链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使命。甬江实验室致力于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平台型、开放型的重大科研平台,成为新材料领域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新材料科创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甬江实验室与牛津仪器此次共同举办显微分析技术论坛,希望促进各位专家与牛津仪器技术专家的深入交流,为科研和企业材料的表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此外,甬江实验室也非常重视仪器技术人才的培养,将与牛津仪器合作成立显微镜技术学院,争取对培养高端仪器人才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土壤。乌学东希望未来材料分析测试平台能够推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为工业界和全世界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检验测试方案,更好地服务宁波市乃至全国的材料领域技术创新。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 李霄飞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首先欢迎了到场的各位嘉宾,随后介绍了牛津仪器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历程,展示了微区分析、拉曼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台式核磁等部门的最新成果,李霄飞谈到,牛津仪器与甬江实验室的合作,今天应该仅仅是开始,双方未来将着眼于产业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工作者们的科研创新与浙江省的产业发展。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马岚介绍了微区元素的EDS定性表征、定量分析以及WDS定量定性技术。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徐宁安介绍了厘米级、微米级以及纳米级的EDS及EBSD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甬江实验室研究员邓必为以气凝胶、点阵材料、柔性金属材料等材料体系为例,介绍微纳结构材料原位测量方法以及未来在极端条件或多场作用下材料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趋势。牛津仪器高级应用科学家竺仁介绍了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快速原子力显微镜的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在工业研发中的应用。牛津仪器技术销售工程师苏虹羊介绍了牛津仪器WITec显微多功能解决方案以及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主任吴杰介绍了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的定位及使命、目标与特色、中心架构与运营模式、中心现有能力、中心服务领域及服务方案等。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主任吴杰表示,此次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的举办,既是促进专家学者与企业交流互动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也是甬江实验室与分析仪器制造商密切合作的生动展示,希望未来能与更多的分析仪器制造商展开深度的交流合作。牛津仪器MAG中国区销售总监李霄飞表示,这次不仅仅是牛津仪器和甬江实验室的强强联合,也是希望通过加深合作为科研工作者以及产业工作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为科研以及企业研发与检测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合作仅是一个开始,双方未来仍可期。至此,本次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牛津仪器-甬江实验室显微分析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圆满结束。甬江实验室参观合影留念
  • 2014年西安显微分析EBSD与EDS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2014年11月17日,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发布通知称:兹定于2014年11月21日至22日在西工大公字楼328会议室举办 &ldquo 2014年西安显微分析EBSD与EDS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rdquo 。本次会议特邀请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著名电子显微分析专家及牛津仪器公司、标乐制样公司的应用专家,欢迎相关老师与同学们参加会议。
  • 毛细管电色谱之路上的“顺理成章”——访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阎超教授
    p   日前,“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顺利通过综合验收。作为项目负责人,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阎超教授是如何走上毛细管电色谱之路的?这项技术在科研及工业领域表现如何、有何竞争优势?今后的发展前景怎样?创立十五年的上海通微现状如何?在这次的采访中,阎超教授一一为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仪器信息网)解答了这些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阎超教授.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642b9085-61ff-4899-bc2c-b2633aef305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阎超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可否请阎教授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经历?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接触到毛细管电色谱这项技术的?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对此项技术“情有独钟”?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77级),1982年初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1985年考取公费出国留学,1991年获得美国乔治城(Georgetown)大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色谱研究。同年去欧洲,在瑞士的诺华制药Friz Erni博士的分析研发部做博士后,潜心于毛细管电色谱方面的研究。1993年回美,在斯坦福(Stanford)大学Richard Zare实验室继续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p p   近40年来,色谱领域能数得出的重大突破可能只有美国WATERS公司推出的UPLC(超高压液相色谱),在柱效、柱压和分离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基本不涉及理论和产品的原始创新,而且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的空间很小。而电色谱结合了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双重优点,不仅具备了UPLC所具备的性能,而且在柱效和反压以及溶剂用量上都更具巨大的优势。属于全新的原理创新,且符合仪器未来发展的微型化趋势。因此,我所有的研究都是围绕着电色谱在开展。早在1996年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毛细管电色谱的美国专利,并在之后的岁月里,把它们带回到国内,越钻越深,越走越远,并实现产业化。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同样是缩短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与UPLC技术相比,毛细管电色谱有哪些优势?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电色谱结合了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双重优点,压力流和电渗流的双重的分离机理突破了传统一维分离技术的局限,可以解决现代复杂分离体系的高效、高分辨、高选择性和快速分离的难题。电色谱的柱效可以高达每米50万理论塔板数,峰容量和分辨度都比HPLC更显优势,而反压却远低于HPLC,电色谱系统使用的毛细管填料可以小到亚微米,柱效的提高还有更大的空间,整个电色谱系统的溶剂消耗量仅为传统液相色谱的万分之一,因此电色谱系统在功能、性能、和环境友好等方面都具备竞争优势。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主要应用于科研还是工业?目前,它在国内、国际市场的表现如何?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毛细管电色谱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结合重大专项,我们已经开发了几十套应用方案。但是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客户还是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领域,因为对于全新的理论和产品,市场和社会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和消化。到目前为止,电色谱已经落户在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累计销售额逾3千万元。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毛细管电色谱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您认为这项技术未来还有提升空间吗?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我想毛细管电色谱的填料和色谱柱应该是毛细管电色谱技术今后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UPLC 1.7um的颗粒已经很难再小,柱效也难以再有巨幅提升,但是毛细管的填料颗粒可以到亚微米,柱效还可以再有一个突破性的飞跃。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近日通过综合验收,可否请阎超教授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很感谢国家科技部给予“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应用”这个项目的大力支持,我们也不负众望地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的综合验收。这个项目比较庞大,合作单位就有6家,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科研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比如四种不同的微型检测仪(UV/Vis, LIF, ELSD, ECD)的研发,都属于国际或国内填补空白的水平,困难很大。但是团队不负众望,协力攻关,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学研用相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吸引117名高端人才进行任务研究,其中归国留学人员22人,博士学历35人,硕士学历38人 截止到项目验收日,共申请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 授权专利28项(其中PCT专利4项,发明专利18项),并提交2项美国专利申请 软件著作权5项 发表科技论文151篇,其中SCI论文82篇,出版英文论著1部,参编中文专著3部 培养硕士研究生76人,博士研究生24人,博士后7人 获得省部级奖2项。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据了解,专项中多项技术属于国际首创,您是如何评价所获得的这些成果的?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这些成果是整个项目团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毛细管电色谱和定量毛细管电泳以及微流蒸发光检测仪都属于国际首创,商品化的微流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仪和电化学检测仪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对提升国内仪器实力和形象,打破高端国外仪器垄断,乃至振兴科仪民族工业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从2001年通微创立至今已有十五年时间,您在公司运营方面有什么心得?特别是通微在产品线布局方面采取的是何种策略?您认为目前通微最大的短板在哪个方面?相应将有何应对措施?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通微一直打造的是金字塔式的产品布局,基础是大众仪器,比如通微蒸发光和液相色谱仪以及色谱柱等耗材,服务大众市场,通微蒸发光已经占据了国产蒸发光6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间是行业专用仪器,比如黄曲霉素检测仪和手性分析专用仪等,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高端产品则是我们的电动微分离产品,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公司未来得以走向国际,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产品。 /p p   公司的短板可能主要是管理水平的不足,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培训我们的中高层干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补齐这块短板。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国产色谱仪器研制,您如何看待国产色谱仪器的发展?国产仪器该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国产仪器确实在很多方面还是和进口仪器有差距,特别是在工程工艺、精细制造和自动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这些年,我们国内的厂家进步很快,估计还需要大约10到20年的磨练,相信我们会在科学仪器领域赶上世界先进的步伐。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作为当年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您的人生选择略显“与众不同”,您是如何平衡“创业”与“科研”这两个角色的? /strong /p p    strong 阎超: /strong 回国后,我曾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任客座教授,2000年入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百人计划”,在1810课题组任研究员、博导。2006年到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任药分课题组长、教授、博导,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上海市科委等50余项各类项目。在色谱领域共发表280余篇科学论文,申请和获得70余项国际和中国专利。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参编4部。研制出世界首台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定量毛细管电泳仪和中国第一台微流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能回国赶上中国历史上这次“千载难遇”的大发展机遇,觉得非常的幸运和充实。人民也给了我诸多的荣誉: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奖、中国发明创业奖、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优秀发明人奖、BCEIA金奖、上海科学仪器贡献奖、上海市科学仪器应用技术进步奖及上海实施发明成果优秀企业家称号等奖项。至于平衡,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平衡“创业”与“科研”。我崇尚自然,信奉道家,认真做好每一天的事情,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自然而然就到现在这个状态。科研和创新都是在微流电动领域,顺理成章。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采访后记 /span /strong /p p   “顺理成章”,阎教授随口而出的这四个字却给笔者很大的震撼。“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包括国家重大专项的五十多个项目、诸多的科研成果和随之而来的荣誉;同时还经营着一家企业。这些世人眼中难以同时实现的成就在阎超教授自己的评价中,不过是自然而然的“状态”。但在这种“自然”的背后,无疑是阎超教授近四十年来的不懈坚持和努力。毛细管电色谱拥有全新的原理,不仅是国际首创,而且非常符合未来分析仪器微型、便捷及“绿色”的发展趋势。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实现产业化,甚至在国外厂商近乎垄断高端仪器的环境下推出“全球新”的产品,阎超教授数十年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展,相信未来阎超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将携毛细管电色谱在更多领域大展身手。(编辑:王明煜) /p p br/ /p
  • 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质及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显微尺度下的矿物分析是地质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分析技术可以获得多维度的信息。牛津仪器的材料分析集团(Materials Analysis Group)整合了EDS、EBSD、WDS、Raman、AFM等多种显微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均可用于地矿样品的分析。2023年8月24日,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办期刊《岩矿测试》、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新一期“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将召开。期间,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陈帅将分享报告,以具体的案例详细地展示牛津仪器显微分析技术在地矿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EDS技术定量分析、鉴定未知矿物相;AZtecWave分析微量-痕量元素以及谱峰重叠严重的元素;Unity探测器对全样品进行BEX成像;EBSD技术分析矿物的相分布、取向关系和变形状态等;AZtecMineral分析矿物相比例、解离度、共生关系等参数;Raman成像技术鉴别矿物相、分析矿物相的三维分布;AFM技术分析矿物的物理性能等。欢迎大家报名参会,在线交流。附:“现代地质及矿物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网络研讨会 参会指南1、进入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oanalysis230824/)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23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10-51654077-8309 邮箱:zhangjy@instrument.com.cn)
  • 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研讨会(南京站)圆满收官
    2018年10月12日,欧波同材料显微分析技术交流研讨会(南京站)圆满落幕,来自华东地区的100余位材料显微分析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就材料分析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展开交流讨论。会议现场首先,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小涛先生进行致辞,并介绍了欧波同公司的发展现状及产品结构。欧波同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实验室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检测、基础科研及质量控制检测等方面。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小涛先生作公司介绍在接下来的技术报告环节,多位应用专家及技术经理就光学显微镜原理及应用、扫描电镜表征应用技术与方法、扫描电镜在钢铁材料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及手持荧光光谱仪在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方面作出精彩讲解,会上同时发布了最新产品—布莱特WAS5焊缝显微镜和MAS600宏观影像仪,现场交流讨论气氛热烈。北京普瑞赛司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贺垒总监作报告《光学显微镜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欧波同SEM Demo应用中心副经理汪兴隆作报告《欧波同电镜表征应用技术与方法》欧波同光镜技术部经理王守壮作《布莱特WAS5焊缝显微镜和MAS600宏观影像仪新品发布》朗铎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周阳作报告《手持荧光光谱仪合金应用解决方案》欧波同特聘专家宁玫作报告《扫描电镜在钢铁材料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用户在体验WAS5焊缝显微镜
  • TESCAN与蔚华科技达成合作:聚焦晶圆制造及封装领域显微分析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11月18日,TESCAN公司与半导体测试解决方案专业品牌蔚华科技(TWSE: 3055)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蔚华科技成为TESCAN在中国的经销商,协助在中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及封装市场全系列产品线的销售、推广、维护及支援服务。此次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入优化显微分析解决方案,快速推进TESCAN在中国市场的业务。TESCAN 中国区总经理 冯骏(左),蔚华电子科技(上海)总经理 杨向群(右)随着纳米科学、材料科学、微电子科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精细加工与微观分析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推动高端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微电子设计与先进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透射电镜(TEM)样品制备、材料微观截面截取与观察、样品微观刻蚀与沉积以及材料三维成像分析等。在市场需求的蓬勃崛起之时,对于显微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用性能等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科学仪器的全球重要供应商之一, TESCAN正为其在设计、研发和制造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面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品牌。目前TESCAN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微纳米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的地位,首创了扫描电镜与拉曼共聚焦显微镜一体化技术、双束电镜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一体化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TESCAN凭借优异的性能赢得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目前生产的各系列电镜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好评,TESCAN的产品与技术正积极服务于全球客户。TESCAN 中国区总经理冯骏表示,蔚华科技经营两岸半导体业多年来累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及客户关系,对于开发TESCAN电镜在半导体晶圆制造及封装领域中的技术应用及提升中国市场市占率产生强大助力,相信通过与蔚华科技的强强合作,能够持续为业界带来最具优势的科学仪器和高质量的服务保障。蔚华电子科技(上海)总经理杨向群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化趋势中,对中国半导体企业工艺研发及生产制造设备的更新及技术升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ESCAN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子显微仪器制造商,拥有超过70年的显微研究和制造历史,提出了“All In One综合显微分析平台”的理念并给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为开拓市场创造了极大竞争优势,更提升了蔚华制程质量保证解决方案的完整性。通过蔚华科技强大的产业资源,TESCAN的产品能够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赢得更多业内客户支持。关于TESCANTESCAN是一家专注于微观形貌、结构和成分分析的科学仪器的跨国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电子显微仪器制造商,总部位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布尔诺,且已建立起全球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在捷克、法国和美国拥有5家研发中心、2个生产基地以及7家海外子公司,已有超过7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其产品主要有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双束聚焦扫描电镜系统(FIB-SEM)、X射线显微镜系统、矿物自动综合分析系统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相关软件等解决方案, 首创了扫描电镜与拉曼共聚焦显微镜一体化技术、双束电镜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一体化技术以及氙气(Xe)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生化、农业、材料科学、冶金、化学、石油、制药、半导体和电子器件等领域中。在半导体工业领域,TESCAN专注于硅晶圆、集成电路、面板、半导体封装等器件缺陷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为包括台积电、美光、三星、海力士、IBM、苹果、西门子、意法半导体、中芯国际、华为、京东方等全球和国内知名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关于蔚华科技蔚华科技(股票代码:3055)是大中华地区半导体封测解决方案专业品牌,拥有先进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半导体各个制程与不同产品的测试、封装、检测、验证等设备销售、应用工程与客户服务需求,合作伙伴包括NI, Osai, SEMICS,AFORE, ERS, Hamamatsu, Intekplus, MesoScope, ShibaSoku, TASMIT, Toray Engineering, Turbodynamics等全球多家半导体设备领导品牌。蔚华集团以专业分工,提供半导体、电子制造、通讯及车用电子等科技产业高质量的整合解决方案。蔚华科技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台湾新竹,于上海、合肥、苏州、深圳、北京、成都皆有服务据点。
  • 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坛在厦门成功召开
    --蔡司携手超新芯发布创新原位液体电化学显微解决方案2023年4月6日,由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刊《电化学》、蔡司显微镜与超新芯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坛于厦门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探微寻真‘液’视界”为主题,聚焦电化学与新兴的高时空分辨原位显微技术的结合。中科院院士、《电化学》期刊主编、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教授,福建省化学会理事长、《电化学》期刊常务副主编、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林昌健教授,蔡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显微镜事业部负责人张育薪博士,蔡司显微镜事业部材料科研解决方案总监黄铭刚先生,超新芯(CHIPNOVA)创始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廖洪钢教授与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化学研究领域杰出青年学者共同探讨电化学显微分析研究创新成果与前沿技术。会上,蔡司显微镜携手超新芯(CHIPNOVA)发布了创新型原位液体电化学显微解决方案。此次双方合作,将定制化的原位液体电化学系统,与场发射扫描电镜集成,研发出兼具高品质成像和先进分析功能的原位液体电化学扫描电镜解决方案。该方案克服了液相密封安全性、液相对电子束的成像干扰、电学测量精准性、液相流控稳定性等方面的局限,实现了样品在液氛中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实时动态高分辨表征,填补了电子显微领域原位电化学工况表征应用的空白。孙世刚院士表示,电化学是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学科,发展新能源最快的两大方向是储能和新能源汽车,这对电化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黄金时期。廖洪钢教授团队发展的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的芯片反应池和伺服系统,引入热场、流体场、电场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还可以看到反应过程、传递过程,对发展电化学体系及力学、材料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希望大家以本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国内基础研究,与产业和仪器公司密切合作,共同发展中国原创的新技术和方法,为全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林昌健教授表示,电化学作为百年发展的学科,随着新能源、双碳目标、芯片制造等高新科技的紧迫需求和国家战略意义,电化学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对电化学过程的原位显微分析将进一步促进电化学的发展。张育薪博士表示,此次蔡司与超新芯的强强联合是蔡司中国本土化创新战略的落地,也是蔡司与国内新兴前沿技术的又一次深度合作,相信此次合作一定能促进海内外先进技术的融合,服务好国内用户的同时推向全球,惠及更多的国内外科研人员。 廖洪钢教授表示,经过10余年来不断的迭代提升,超新芯的原位显微设备已经覆盖液体、气体、力学、加热、冷冻五大系列,是一家原位显微领域全链条研究的创新科研公司。超新芯此次与蔡司合作,将充分利用双方在研发、技术、市场等各自优势领域的资源,将该技术推向全球,力争为更多电化学研究领域的用户提供专业服务,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贡献中国力量。会上,与会人员围绕科研和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谷林、廖洪钢、曾志远、王得丽、王翀、王宇、袁一斐、王贤浩等专家分别介绍了钠电、锂电相关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铂基、钯基等金属化合物在催化领域的新应用,电镀铜技术在芯片等行业的最新进展与挑战等,与会学者并对电化学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论坛为电化学领域的资深专家、青年学者与仪器开发企业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深化相关领域产学研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电化学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电化学》期刊】1995年由厦门大学田昭武院士创办,现任主编为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电化学》期刊是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化学会与厦门大学共同主办,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融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电化学专业学术期刊。【关于蔡司和蔡司显微镜】蔡司是全球光学和光电领域的先锋,致力于开发、生产和行销测量技术、显微镜、医疗技术、眼镜片、相机与摄影镜头、望远镜和半导体制造设备。蔡司显微镜作为一家全套解决方案提供者,产品涵盖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显微镜以及成像和分析软件等完整产品线。蔡司通过这些解决方案,为生命科学、医学诊断、材料研究和工业等领域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技术与服务。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蔡司共协助36位科学家站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领域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多个方面,促进了现代科学的进步。【关于超新芯(CHIPNOVA)】超新芯(CHIPNOVA)是早期原位芯片技术开发研究者、拥有MEMS芯片制造和原位电镜方面的资深团队,10余年来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在电镜中实现了液、气体微环境引入及光、电、力、热等外场控制与高时空分辨显微研究。相关系统在材料、能源、环境、化学、生物等领域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 与「欧波同」同行,见证钢铁行业显微分析技术和装备智能化共同进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镜作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窗口”,早已应用于各行各业。基于此,欧波同携手仪器信息网推出“解码微观世界”系列活动,通过丰富的镜头记录下欧波同的蜕变之路以及电镜产业的突破与变革。本期视频,将带领大家走进显微特征自动分析系统联合实验室,通过与首钢京唐公司质检监督部部长张召恩、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科学家鞠新华、欧波同副总经理张国滨等多位嘉宾对话的形式,深入了解欧波同在钢铁材料微观智能化表征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众所周知,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总趋势。钢铁行业,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据张召恩部长介绍,当前首钢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如智能物流、智能生产、智能分析,但是在微观检测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鞠新华老师也提到,目前钢铁检测行业在成分和性能分析方面实现了从取样、制样到检测的智能化,而微观组织分析的智能化还没有实现。欧波同旗下汇鸿科技,聚焦智能分析系统自主研发,通过行业领先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AI技术和工业分析技术的跨界融合,已成功将AI智能金相分析系统、钢铁夹杂物分析系统等产品推向市场。基于此,首钢与欧波同携手共建了显微特征自动分析系统研发联合实验室,以推动钢铁行业显微分析技术和装备智能化共同进步。张召恩部长讲到,欧波同提供的设备能够很好地满足钢铁行业要求,同时,欧波同的技术服务和反应时效也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这是首钢选择与欧波同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国滨副总表示,与首钢共建联合实验室,是欧波同由仪器代理商转化为技术服务商的一个成功案例;欧波同在发展历程中,汇聚了一大批行业专家和用户,再加上独特的软件研发技术,结合行业痛点,欧波同将持续为钢铁行业赋能。延伸阅读:欧波同品牌故事:二十年历程,不断蜕变
  • 第五届山东省材料显微分析技术研讨会暨欧波同用户协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欧波同5月21日讯】2017年5月19日,由欧波同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山东省材料显微分析技术研讨会暨欧波同用户协会成立大会在泉城济南拉开帷幕。来自山东省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150多名材料测试分析技术人员及专家参与了此次大会,会议始终洋溢在浓厚而热烈的学术气氛当中。“山东省材料显微分析技术研讨会”已经整整历经了5个年头,它已经成为山东地区显微分析设备用户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更值得一提的是,欧波同在本次会议上专门设立了欧波同山东用户协会,致力于团结全行业力量,助推中国工业的振兴和发展。会议首先由欧波同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晓宇先生致辞,皮晓宇概要介绍了欧波同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并宣布了欧波同山东用户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正式成立, 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欧波同有限公司的用户售后及技术支持服务从此走进了新时代,今后,协会将以“开放、合作、分享、共赢”为目的聚合优质会员,团结区域性欧波同公司各产品线的用户,为用户提供包括研讨会、培训、网上课程、应用方案推广等技术交流活动,定期发布业界最新资讯,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快捷、具有针对性的交流服务全新平台。欧波同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晓宇先生致辞随后,欧波同山东用户协会的理事长费明非先生发表了讲话,向各位会员传达了欧波同设立用户协会的目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欧波同山东用户协会理事长费明非先生致辞接下来的学术讨论时间,上午主要围绕光学显微镜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如何使用扫描电镜呈现完美的图像两个主题展开,两位报告人与大家分享了在材料分析研究中如何最有效的利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两种利器来实现材料分析测试。北京普瑞赛司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总监 贺垒报告题目:光学显微镜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欧波同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 孙秀荣报告题目:如何使用扫描电镜呈现完美的图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失效分析专家 宁玫报告题目:钢铁产品失效分析基本要求及案例与会者认真聆听报告并积极参与欧波同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 许骏蒙报告题目:欧波同材料分析研究中心第三方技术服务介绍朗铎科技技术部工程师 隗合雷报告题目:手持式荧光光谱仪合金应用解决方案最后是宁玫老师针对现场带样测试的答疑和讨论环节,宁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微纳米形貌分析以及样品二三维观察与测量的各种技巧并为携带样品到现场测试的用户解答了疑难问题,在与会者依依不舍的讨论热情中,会议接近尾声。宁玫老师进行答疑与现场讨论用户在现场的样机上进行测试演示作为中国分析市场的领军企业,欧波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让中国用户获得最专业的显微分析技术服务,从用户角度出发,切实加强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这是欧波同一直在秉持的理念。在这样的方向引导下,欧波同不断加大售后及运营管理方面的投入,欧波同用户协会的成立便是践行此种理念的集中体现,实现让客户在购买欧波同的产品之后,不仅在售后上没有后顾之忧,更有许多一流的技术支持、培训交流、行业互动等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欧波同将在促进用户间的技术交流与提升,分享推广最佳实践成果,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继续努力,为打造中国工业强国尽绵薄之力!
  • 如虎添翼!当锂电研发联手材料显微分析
    8月27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围绕“能源材料与化学”的主题,以高端学术交流为重点,强调前沿探索,针对当前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吸引了国内外千余人参会。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实验室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参加了此次会议。图1:大会会场会议涵盖的主题包括锂/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电催化、太阳能、生物质能、能源转换材料、能源材料资源及回收化学等相关材料、化学问题、材料表征等。26日,欧波同分析测试事业部总监出席能源材料表征技术论坛,并作《材料显微分析技术在锂电行业表征中的应用》的技术报告。 图2:欧波同分析测试事业部总监作技术报告材料微观结构的差异与其所经历的生产工艺息息相关,通过分析材料内部的特殊微观结构,可以预测有先进材料的生产及合成工艺。报告重点介绍了材料显微分析技术在电池研究中的应用。电池截面分析技术:粉末颗粒截面微观形貌分析、粉末颗粒截面微观成分分析,电极材料颗粒晶向分布情况分析,可应用于材料一致性评价、梯度材料工艺优化等方向。电池极片截面表征技术:通过电池极片截面观察,涂布均匀性分析,可对极片整体或单一特定添加剂的分布均匀性进行量化评估。图3:正常充放电极片表面图4:性能衰减后极片表面图5:欧波同展台欧波同一直非常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致力于促进能源与材料学科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积极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材料检测咨询建议,力求推进我国能源材料与能源化学产业的进步。
  • 直播|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携手牛津仪器!2024显微分析技术系列讲座
    8月1-2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邀请牛津仪器技术专家举办系列显微分析技术讲座。本次讲座分为三个专题,内容围绕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半导体材料中的多种显微表征及分析手段的使用及方法,同时针对金属材料结构及形变EBSD分析,AFM和拉曼等技术在新能源和电子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进行深入讲解,欢迎报名参加。会议日程:(文末扫码报名)扫码报名参会(或 长按二维码识别报名)
  • 发现科学之美——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校成立并开课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年来,显微分析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相关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新技术和新功能不断推出。电镜技术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用途也日益广泛,广泛用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品质量鉴定及生产工艺控制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a2c8690-7341-4063-a5a7-1a56186bcdde.jpg" title=" 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学员签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d46d33d-b2de-4195-a1c9-2613fccdb166.jpg" title=" 2.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校”揭牌成立 /strong /p p   为了给中国青年学者及学生提供一个针对显微分析的系统培训学习机会,开启“显微分析”之门,发现科学之美。2017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和牛津仪器共建的“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校” 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正式成立,并开启了为期6天的课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23524c1-69ab-4588-976e-54c774d8e897.jpg" title=" 3.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开课现场 /strong /p p   国科大副校长苏刚教授、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副院长胡中波教授、学院院长助理陈广超教授、学院党总支书记屈一至教授,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香庭研究员,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董事总经理Ian C Wilcock博士,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亚太区销售总监Jonathan Bryon,中国区销售经理李霄飞等,以及近40名学员共同见证了成立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9a07504-d786-4355-b7f8-286685ef4d78.jpg" title=" 4.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科大副校长苏刚教授致辞 /strong /p p   苏刚表示,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牛津仪器在材料微观结构表征设备的制造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双方合作共建的这个学校将是高水平的,前所未有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3dc73e9-8218-48c9-aa8f-4fc1051bcc36.jpg" title=" 5.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董事总经理Ian C Wilcock博士致辞 /strong /p p   为了确保学校的成功,国科大和牛津仪器作出了精心、认真的准备。关于培训课程的内容,Ian C Wilcock讲到:“课程的内容由牛津仪器首席应用专家及特邀专家提供,内容主要聚焦于先进显微分析设备的理论及应用,同时提供现场亲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从难易程度来讲,不仅涵盖基础知识,还会涉及一些有深度的技术和应用,为学员提供最先进的显微分析思路及知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9a47425-3a8d-4bea-b216-79a09d054a43.jpg" title=" 6.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科大与牛津仪器互赠纪念品留念 /strong /p p   胡中波教授也表示,学习有多种方法和途径,强化培训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国科大· 牛津显微分析学校”的课程即设计为强化培训课程。结合具体仪器培训实验技能是这门课的特点和优点。即课程除介绍相关基本原理外,将结合具体仪器的特性及用途,强化训练学员运用现代材料表征仪器解决工作中碰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850b92a-476b-44f3-bc18-5e127cd7f1d8.jpg" title=" 7.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亚太区销售总监Jonathan Bryon报告 /strong /p p   在纳米材料的研究过程中,相比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拥有更高的分辨率。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已稳固了关键分析技术的地位。据Jonathan Bryon介绍,“中国从1953年安装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至今,已经有超过5000台/套电子显微镜配置在学术研究、工业生产等广泛领域的实验室。我们也很自豪在牛津仪器纳米分析步入中国的近20年时间里,牛津仪器已为超过2100台/套运转的设备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2451b96-e943-428b-9b28-f39dbd011ce8.jpg" title=" 8.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与会专家及学员合影留念 /strong /p p    strong 附:部分课程内容 /strong /p p   SEM及EDS介绍 /p p   EDS及WDS介绍 /p p   TEM分析介绍 /p p   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 /p p   AFM基本原理 /p p   荧光显微成像分析 /p p   显微光谱应用 /p p   常见光谱技术介绍 /p p    strong · · · · · · /strong /p
  • TESCAN微分析综合解决方案—2017广州电镜学术年会
    近日,广州电镜学会2017学术年会在广州市钟潭镇五龙山庄园拉开帷幕,会议邀请了近百名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广东省电镜行业的专家学者们参加。此次电镜学术年会旨在提高广东省电镜行业从业者对显微学相关仪器技术的认识,促进电镜及显微分析仪器的应用水平,推动广东省各地区的电镜显微及仪器分析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全球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和创新者,TESCAN应邀出席了此次学术年会,并发表了大会报告。广州电镜学会2017学术年会参会人员合影作为材料微观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子显微镜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材料、化工、医学、半导体与电子器件等领域,但随着电镜技术的发展以及生命科学、原位分析、学科交叉等的应用普及和拓展,科学家对于电子显微镜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次学术年会上,TESCAN中国市场部经理顾群带来了题目为“TESCAN微分析综合解决方案—电镜-共聚焦拉曼一体化系统”的精彩报告,向参会人员介绍了TESCAN近年来在显微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以及TESCAN公司独创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SEM-RAMAN)和双束电镜-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一体化技术的最新应用。TESCAN中国市场部经理顾群作大会报告目前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高分辨能力、原位观测能力和分析能力,TESCAN在产品设计之初就综合细致地考虑了用户的应用需求,提出了“All in one综合显微分析平台”的产品设计理念,在扫描电镜上结合了EDS、EBSD等分析技术、FIB技术以及TESCAN独家Raman、TOF-SIMS集成一体化技术,可以提供给用户一个全面的微观分析解决方案。关于TESCANTESCAN发源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Brno,是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系统领域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技术、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开拓者,也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