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斯隆研究奖

仪器信息网斯隆研究奖专题为您整合斯隆研究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斯隆研究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斯隆研究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斯隆研究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斯隆研究奖话题讨论。

斯隆研究奖相关的资讯

  • 十五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近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3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126名青年学者名单,其中有15名华人。   获奖者来自美国和加拿大高等院校,分布在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物理学和海洋科学八个学科。每位获奖者将分别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   华人学者获奖情况是:   物理奖: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助理教授夏晶(Jing Xia)、哈佛大学助理教授Xi Yin、南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Jiangfeng Zhou、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助理教授Zheng Wang和耶鲁大学助理教授蒋良(Liang Jiang)   神经科学奖: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Wei We和纽约大学助理教授Dayu Lin   分子生物学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Yi Xing   数学奖: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Wei Zhang和杜克大学助理教授Jianfeng Lu   计算机奖: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Fei Sha   化学奖:辛辛那提大学副教授Hairong Guan、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助理教授Wei Zhang、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Wei Min、韦恩州立大学助理教授Wen Li。   斯隆研究奖由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奖励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年轻学者。至今,该奖获得者中已有38位获得过诺贝尔奖,14位获得菲尔兹奖。
  • 2011年美国斯隆研究奖揭晓 十位华人获奖
    日前,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1年获得斯隆研究奖的青年学者名单,118位科研人员榜上有名。   其中有10位华人科学家。他们是:   波士顿大学的Xue Han获神经科学奖   布法罗大学的Xiaoqing Li获数学奖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Jennifer Fung(冯君)获分子生物学奖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Cenke Xu(许岑科)或物理学奖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Shina Tan(檀时钠)获物理学奖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Dapeng Zhan(詹大鹏)获数学奖   纽约大学的Jinyang Li(李金扬)获计算机科学奖   西北大学的Jiaxing Huang(黄嘉兴)获化学奖   斯坦福大学的Fei-Fei Li(李飞飞)获计算机科学奖   华盛顿大学的Xiaosong Li(李晓松)获化学奖。   斯隆研究奖由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专门奖励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年轻教授,其获奖者来自美国和加拿大54所高等院校,涵盖9大科学领域: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和物理学。
  • 未来诺奖或出自他们!19位杰出华人青年科学家获2019年美国斯隆研究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日前,美国艾尔弗· 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共有126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华人学者获奖,其中大多数华人学者都曾在中国高校接受本科教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科技大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斯隆研究奖素有“诺奖风向标”的美誉,旨在奖励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本届奖项获得者分属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8个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次斯隆研究奖获奖的126名青年学者,代表目前最有前途的一批青年科学研究员。此次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他们独立研究的质量、创造力、潜力选出各研究领域的明日之星,希望通过斯隆基金会资助这些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学者成为未来的学术领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迄今为止,已有47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7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69位获奖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8位获得“约翰· 贝茨· 克拉克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美国多所名校表现出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019年斯隆研究奖结果揭晓后,美国各大顶级名校也第一时间在主页上发布了新闻,报道本校获奖教师和校友的详细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今年普林斯顿大学教师表现出色,共有10人斩获2019年斯隆奖,涵盖了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等全部学科领域。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普林斯顿大学官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麻省理工学院共有4位教师斩获这一重量级奖项,分别是Nikhil Agarwal, Daniel Harlow, Andrew Lawrie, and Yufei Zhao,涵盖了经济学、数学等领域。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麻省理工学院官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获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今年华人学者表现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9位华人学者获奖,占比达到15%。19名青年科学家中,大多数都曾在中国顶尖高校接受本科教育或硕士研究生教育,这项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顶尖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中来自北大的校友最多,共有9人,遥遥领先其他高校。特别是在化学领域,北大共有5名本科校友获奖。清华大学今年共有3名校友获奖。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各有1名校友获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9位华人青年科学家包含众多顶级大神,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王博潼,2002年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满分),2006年获北京大学学士,2012年获普渡大学博士。2016年与国际著名数学家 June Huh 教授证明了 Dowling 和 Wilson 在197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组合学猜想,该进展次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杂志 Acta Math 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任杜克大学助理教授的鬲融,曾获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年获保送清华大学,就读于堪称天才集中营的“清华姚班”。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华人学者的名单统计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e60373a-2dd8-446d-9e08-d661f414acdb.jpg" style=" width: 633px height: 711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2-26 上午6.13.55.png" width=" 633" height=" 711"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8b3cf0b7-a441-44af-b8c9-b35ab78641a5.jpg" style=" width: 631px height: 643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2-26 上午6.14.07.png" width=" 631" height=" 643"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16000ab-877c-4187-820c-31db8203dc3c.jpg" style=" width: 619px height: 378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2-26 上午6.14.18.png" width=" 619" height=" 378"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部分青年科学家的个人简历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Xiaofeng Feng—中佛罗里达大学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现任中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03-2007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7-2009年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9-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斯坦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至今,在中佛罗里达大学任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在主要从事用于能量转换的纳米材料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Yongjie Hu—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Yongjie Hu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助理教授。他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于2014年11月加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胡先生获得2019年Alfred P. Sloan研究奖学金,201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师职业发展奖,2018年NSF职业奖,2017年AFOSR青年研究员奖和2016年PR PRF博士新研究员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ong Lin(林松)——康奈尔大学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北京大学化学学士,2008;哈佛大学化学硕士,2010年;哈佛大学化学博士,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2013-2016。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催化,有机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Hailiang Wang(王海梁)—美国耶鲁大学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海梁是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他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加入耶鲁大学化学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Yan Xia(夏岩)—斯坦福大学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Yan Xia(夏岩)2002年在北京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05年在麦克马斯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教育并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培训之前在陶氏化学核心研发部门工作了1.5年。他于2013年夏天加入斯坦福大学的化学系,建立了他的研究小组,并继续对大分子合成和有机材料的长期兴趣。近年来,他获得了特曼奖学金(2014年),ARO青年研究员奖(2015年),3M非终身教职员奖(2016年),NSF职业奖(2016年), Thieme化学期刊奖(2017年)和Cottrell学者奖( 2017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陈梦洁—芝加哥大学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陈梦洁,2005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于生物技术系,2009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就读期间,成绩十分优秀,曾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同时,对科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经常泡实验室乐此不疲做实验的学习状态。2009年,陈梦洁获得国家基金委耶鲁世界奖学金项目继续深造;2014年获得耶鲁大学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同年,她获得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教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陈梦洁于2016年加入芝加哥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系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部遗传医学科助理教授。至此,她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Bioinformatic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33篇高水平论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鬲融—杜克大学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任杜克大学助理教授的鬲融,曾获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2004年获保送清华大学,就读于堪称天才其中营的“清华姚班”,获得清华大学特等教学金。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Botong Wang(王博潼)——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北京大学理学学士,2002-2006 ;普渡大学博士,2006-2012;2012-2015圣母大学客座助理教授;博士后,KU Leuven,2015年秋季;2016-2017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助理教授;2017年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一提的是,Botong Wang(王博潼)曾是2002年国际奥数金奖得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Meng Cheng—耶鲁大学 /p 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Meng Cheng现任耶鲁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2004-2008年曾就读南京大学物理系。2008-2013年,在马里兰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2016年,在微软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7月,加入耶鲁大学,任物理系助理教授。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17位华人学者获2016年斯隆研究奖 含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美国时间2月23日,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6年斯隆研究奖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共有17位华人获此殊荣。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颁发给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领域的杰出青年,以向这些“早期职业科学家和学者提供支持和认可”,后来陆续增加了神经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本届获奖者共126名,虽然奖金数额并不抢眼,但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共产出了43位诺贝尔获奖者,16位菲尔茨奖获奖者,以及众多杰出人才。 化学顾臻 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201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获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Koch癌症复合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获聘于北卡大学,建立“生物大分子诊疗工程实验室”,现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 (UNC-CH) 医学院、药学院,北卡州立大学 (NCSU) 工学院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控释,智能生物医用材料及器件,生物芯片技术,新型微纳加工技术及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效教学方法探究等。顾臻博士领导的实验室紧扣药物传递及组织工程的研究前沿,致力于癌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及诊断的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曾获“美国糖尿病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糖尿病学会Pathway加速研究奖”、“Sigma Xi协会青年教授研究奖”及“细胞/分子生物工程创新者奖”等。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评为“2015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田博之 2001年和2004年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期间师从于全美十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查里李博 (Charle Lieber),从事新型纳米线材料合成以及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2010-201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博士后工作。目前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造细胞交互、 细胞组织纳电子研究、仿生纳米材料与设备开发等。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评为 “2012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荣获Searle Scholars Award (2013),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Program Award (2015), Kavli Frontiers of Science Fellow (2015) 等奖项。Qiu Wang 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化学专业,2005年在埃默里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哈佛大学以及Broad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任杜克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类生物学与疾病中的生物活性分子探测、表观遗传学修饰酶治疗研究、生物分子标记和目标识别的新型化学方法研究等。Qiu Wang是美国化学学会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曾获Boehringer-Ingelheim Scholarship (2003),Osborne R. Quayle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2004) 等奖项。许可 200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阶段主攻方向是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学性质。在纳米线的超导电性、一维量子点阵列的制备及测量,以及纳米线的热电效应等多个科研方向均有突破。曾获美国材料协会优秀研究生奖 (MRS Graduate Student Award) 及加州理工学院纳米方向优秀毕业论文奖 (Demetriades-Tsafka-Kokkalis Prize in Nanotehnology or Related Fields) 等奖项。于贵华 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9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化学工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合理化设计与合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以及能源科学、电子学和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的大规模集成策略研究等。曾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评为2014年度“新兴青年研究员”(Emerging Young Investigator),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评为“2014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张文君 2002年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哈佛医学院任研究员。目前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分子工程在医学和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获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2016年生物无机化学保罗萨特曼纪念奖 (Paul Saltman Memorial Award in Bioinorganic Chemistry) 等奖项。 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李勁葦 (Gene-Wei Li) 2004年获国立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4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生物学专业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从量化角度理解细胞行为,重点关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控制。获Helen Hay Whitney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11),NIH Pathway to Independence Award (2013) 等奖项。翁经科 2003年获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取得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索尔克生物研究所跟随Joseph P. Noel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麻省理工 (MIT) 的白头生物研究所 (Whitehead Institute) 成员,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代谢变化、激素信号、种间化学交互、代谢工程、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草药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Tansley Medal (2013),ASPB Early Career Award (2014),Searle Scholar Award (2015) 等奖项。Chang Liu 1982年生于上海,后移居美国图森。2005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定向进化。获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Dupont Young Professor Award (2015) 等奖项。Jian Peng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2013年获芝加哥大学丰田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于麻省理工学院Berger Lab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生物学与机器学习相关领域,如基因组、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他是微软研究院2010-2012年PhD研究员,曾获CROI 2011青年学者奖。Jenny Tung 2010年获杜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杜克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野生种群基因进化。 数学马宗明 2005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自2010年至今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统计学专业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维统计学推理,非参数统计,网络数据分析等。曾获2014年美国科学基金会职业成就奖 (NSF CAREER Award)。汪璐 2006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几何分析与几何偏微分方程,特定几何流,极小曲面,调和映射和最小-最大理论等。曾获AMS-Simons Travel Grant (2012-2014);Chapman Fellowship,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2014-2016) 等奖项。 神经科学马登科 2002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心血管研究院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理性自体稳衡机制,目前重点关注动物对环境中物理化学信号变化所做的反应。曾获Charles A. King Trust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13),NIH Pathway-to-Independent Award (2014-2018) 等奖项。 物理学沈悦 2002年与2005年分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5年分别在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和卡内基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天文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天文学,重点关注活动星系核 (AGN) 和 超大质量黑洞 (SMBHs)。曾获Clay fellowship (2009) 和Hubble Fellowship (2012)。Jonathan Fan 200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006年和2010年分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于斯坦福大学任电子工程助理教授。曾获美国国防部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15) 等奖项。Yen-Jie Lee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硕士毕业,2011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2-2013年于欧洲核子中心 (CERN) 工作。2013年9月回到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曾获2015年美国能源部新进研究人员奖 (Early Career Research Award)。
  •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思想领袖奖”授予权威癌症研究人员 对生物学家 Scott Lowe 在新一代工具领域作出的贡献予以认可
    安捷伦科技公司将“思想领袖奖”授予权威癌症研究人员对生物学家 Scott Lowe 在新一代工具领域作出的贡献予以认可 2016 年 10 月 26 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今日宣布授予 Scott Lowe 博士“安捷伦思想领袖奖”,以表彰其使用新型遗传学筛查和动物模型对关键基因(包括促进或抑制癌症的基因)的鉴定以及将其作为治疗靶标的表征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Lowe 博士是斯隆凯特林研究所癌症生物学与遗传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杰弗里比尼癌症研究中心的主管,他在癌症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这一奖项将会支持 Lowe 博士开发与实施基于 CRISPR 的新一代基因筛查方法,以便对用于癌症治疗的新型靶标进行系统的鉴定和表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捷伦将会提供创建 CRISPR 文库的独特功能(包括安捷伦大规模并行寡核苷酸合成技术及其他分子生物学工具和试剂)以支持 Lowe 博士的实验室研究。 安捷伦基因组学解决方案部和临床应用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Herman Verrelst 谈道:“我们预计 Lowe 博士的研究不仅会得到基于 CRISPR 的治疗靶标鉴定新技术和资源,在构建用于其他疾病的同类工具时,还会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范本。 我们很荣幸能够为 Lowe 博士的研究提供支持,我们期待他能够开发出癌症药物靶标鉴定和验证以及有效药物研发的多种应用。” Lowe 博士说道:“我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获得安捷伦授予的‘思想领袖奖’。这个奖项代表双方建立的独特合作关系,这一合作使我们能够快速开发并实施基因组工程技术,以找到那些对传统疗法耐受的癌症的新治疗策略。” “安捷伦思想领袖奖”为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应用化学领域的权威思想领袖的研究提供科研经费、产品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无疑将推动基础科学的长足进步。 如需了解此前获奖者的信息,请访问安捷伦的思想领袖网站。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 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 在 2015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 人。 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
  • 施一公回应“诺奖级”研究:不为奖做课题
    p   清华大学23日举行施一公研究团队“剪接体的三维结构、RNA(核糖核酸)剪接的分子基础”成果发布会。有学者认为,施一公团队的这一科研成果,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58259538348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83fb68eb-ba4a-4719-9473-7d1f8df0eefd.jpg" / /p p    strong 发表两篇“里程碑式”论文 /strong /p p   8月21日,施一公作为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万蕊雪,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背靠背”论文。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教授丁绍· 帕特尔用“里程碑式”一词形容。 /p p   他们的成果之一还包括,在世界上首次捕获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 /p p   施一公分析他的团队超前于世界其他研究团队的原因时表示,除了2013年冷冻电镜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与3位“85后”弟子的成长也分不开。 /p p strong   分子生物学法则中“最后一个待解结构” /strong /p p   “我能站立、行走的大部分作用来自蛋白质,但蛋白质不会凭空产生,源头是遗传物质DNA,而描述DNA到蛋白质这一过程的规律叫做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施一公说。 /p p   多个诺贝尔奖围绕这一“法则”产生,其中,RNA聚合酶的结构解析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核糖体的结构解析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剪接体是细胞内最后一个被等待解析结构的超大复合体,而这一等待实在已经太久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 肖斯德克如此评价。 /p p   著名癌症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评价说,“我个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 /p p   对此,施一公回应,在研究一线确实不可能因为诺贝尔奖去做课题,他表示:“从来不想或想不到也不可能,但从来没认真去想什么时候会得诺贝尔奖。” /p p   他认为,目前国内媒体太关注诺贝尔奖,其实可以淡化下,“大家应该关注什么难题没有解决,什么是更重要的课题,而不去想什么奖,历史会自然做出解答。” /p p    strong 35%的遗传紊乱与剪接体直接相关 /strong /p p   成果的核心内容就是“剪接体”,清华校方提供材料显示,许多人类疾病都归咎于基因的错误剪接,或是针对剪接体的调控错误。 /p p   “35%的遗传紊乱与剪接体直接相关。”施一公介绍,其中就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丁绍· 帕特尔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们理解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发展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长期影响。 /p p   不过,施一公强调,目前只是基础研究,与治疗应用仍有相当距离,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还原整个剪接过程。 /p p   “剪接体”是什么? /p p   施一公团队的杭婧形容:遗传信息就像一个总统府,藏有许多文件需要交给下面的蛋白质去执行,但文件本身又比较冗杂,既有有用信息,又有无用信息,而剪接体的作用就是,“把没用的信息去除掉,把有用的信息拼接起来。” /p p strong   ■ 回应 /strong /p p strong   拟任副校长是否会耽误科研? /strong /p p strong   “有过承诺,教学科研都不会丢掉” /strong /p p   根据教育部相关任职公示,施一公拟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如公示通过,今后将如何平衡科研和行政工作? /p p   “我还不是副校长,但我有一个对自己的承诺,过去已经挺忙了,但教学和科研是不会丢掉的。”施一公说,自己每年在清华要教约100节课,“这是雷打不动的,无论是不是副校长,我相信我的课一节都不会减,只会增加。” /p p   他也坦言,如今投入科研的时间已不如刚回国时,不过也有约一半时间会“老老实实制作研究”。 /p p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课题中,施一公回忆,从今年3月开始有突破到如今的5个月时间内,他至少有两个半月都在参与,“文章里面的图,甚至有一半都是我自己做的。”他表示,科研过程中得到突破的喜悦感,“是很难用得奖或者中彩票来描述的,完全不同。” /p
  • 赛多利斯隆重推出新一代Flexsafe生物工艺袋家族
    2014年8月19日,由IBC主办的6th BioProcess International? China(第六届中国国际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年会)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隆重举行。 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工艺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赛多利斯斯泰迪生物技术(Sartorius Stedim Biotech)作为金牌赞助商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在会上正式发布了新一代Flexsafe生物工艺袋家族。 公司流体管理技术业务部全球市场副总裁Jean-Marc Cappia先生系统阐述了目前一次性使用技术所面临的新挑战,详细介绍了新的生物工艺膜技术的发展及特点。Flexsafe作为新一代一次性生物工艺袋的代表之作,其创新性的概念解决了制药行业对永不过时的疫苗和药品商业化的一次性生产技术的关键需求。Flexsafe 使用的多层专利聚乙烯膜 S80是基于与树脂和薄膜供应商紧密协作下共同开发的创新膜。其以细胞生长性能测试作为检测标准,优化薄膜配方,限定挤出、接合和伽马辐照的操作范围,并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与工艺控制。除了提供一致的细胞生长以及卓越的强度和优异韧性,赛多利斯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以及安全库存和树脂生产在内的全球生产能力的限定,来保证业务的可持续性计划和供应链的稳定。 最新的 Flexsafe系列能够覆盖包括从工艺开发到生产的整个制药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一次性使用工艺,从上游到下游全部使用同一种创新的聚乙烯膜。赛多利斯目前已推出了 Flexsafe RM 细胞培养袋(1L-200L)和用于验证的小生物工艺袋。 今年还将逐步推出用于一次性生物反应器 BIOSTAT STR(50-2000L)和用于存储、混合、运输、冻融等其它应用的生物工艺袋。 此外,赛多利斯发酵技术业务部全球市场副总裁Christel Fenge女士也与参会嘉宾共同分享探讨了一次性上游技术应用于2000L连续培养生产工艺规模的经验策略。 同时,赛多利斯在会议期间还设立了展位,展示了最新的台式生物反应器、无菌接管机及一次性使用产品,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驻足停留,与我们的市场、技术专家热议讨论。赛多利斯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实验室仪器如实验室天平、移液器和纯水设备、实验室耗材包括实验室过滤器和移液器吸头,以及优质的服务。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涵盖过滤、液体处理、发酵、细胞培养和纯化,并致力于生物制药行业过程控制。工业称重专注于对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称重、监控和控制。 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总共拥有5,000多名员工。 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 传真:021.68782332 邮箱:info.cn@sartorius.com 官网:www.sartorius.com.cn
  • 赛多利斯隆重出席ACHEMA 2012
    赛多利斯参加了于2012年6月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会展中心盛大开幕第30届国际化学工程、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展览暨会议(ACHEMA 2012),此次展会主题是&ldquo 能源效率、生物经济和可再生能源&rdquo ,展览会将为期五天。ACHEMA由德国德西玛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协会(DECHEMA)创办,每三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另每三年在中国北京举行一次ACHEMA亚洲展。 本次的展位不在验室与分析仪器展区,别出心裁的设立在展区外的广场上。由3个半圆形的球形组成,展区面积达600-700平米,整个展期内人流如织,非常热闹。 赛多利斯推出了专门用于制药行业的Secura天平,此系列天平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远程控制,在天平上我们看不到操作按钮和显示屏,所有的操作及数据处理都通过平板电脑来控制。 Biohit 最新的电动移液器亮相本次会议,市面上最轻的电动移液器Picus 获得2012年红点设计奖,上市以来受到了用户的喜爱和青睐,全面革新移液工作,更加的轻松和准确。  赛多利斯展馆的另一半展示的是其生物技术产品,涵盖从实验室到生产过程。
  • 赛多利斯隆重推出全新Secura系列电子天平
    日前,赛多利斯公司正式推出全新的&thinsp Secura&thinsp 系列实验室天平。该款产品,远远超越了计量的新标准。多方面的安全保障,使用户能按照最佳规范执行正确的操作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赛多利斯相关资料介绍,Secura&thinsp 系列电子天平的全新操作理念可以明显减轻工作人员在称重期间的日常工作负担;同时,该产品的&thinsp APC&thinsp 功能&thinsp (Advanced&thinsp Pharma&thinsp Compliance)&thinsp 可使用户从单调乏味,并且耗时的文档和监控任务中解脱出来。这两项优势加上赛多利斯的传奇品质,可使监管区域内的可靠称重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LevelControl功能确保仪器始终水平 Secura系列电子天平的内部配备了一个光电传感器,用于持续检查天平是否完全水平。如果检测到任何水平超差情况,传感器将立即提示用户存在待解决的风险,并提供具体的指南提示,以帮助调平天平。 此状态下,称重数据输出将暂时被中断,直至再次正确调平天平为止,确保了正确数据的传输。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室通风罩下操作有毒物质时,不必在调平仪器时靠近它,因此,Secura可以消除健康危害隐患。 符合&thinsp USP&thinsp 最小样品量测量 全新的Secura系列电子天平符合&thinsp USP&thinsp 最小样品量要求,确保了操作过程的绝对可靠性。当最小样品重量低于要求的最低极限时,Secura天平将提供明确提示。此外,天平将暂时中断至打印机或相连的其它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以避免对不合规数据的进一步处理。 消除温度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温度波动会影响称重结果的准确性。这就是每台&thinsp Secura均配备isoCAL内部校准和调整功能的原因,此功能可确保称重结果始终准确。 值得指出的是,它还可以对Secura进行配置,以提示用户在达到某个激活条件时启动这一程序,或者允许isoCAL&thinsp 自行执行这一程序。而Cal&thinsp Audit&thinsp Trail功能会记录所执行的每个&thinsp isoCAL程序,以便可以针对质量保证要求进行追溯。 易于清洁,确保获取最佳结果 高洁净度是实验室内防止污染和确保工作区域安全的主要先决条件之一。这也是赛多利斯Secura系列电子天平为什么从设计上就注重提供轻松和彻底清洁的原因。其光洁的、防滑的表面加上简洁轮廓和简单线条,有助于确保符合所有卫生要求。 此外,Secura系列电子天平具有密码保护功能,仅限授权人员可调整天平设置。如果设置了密码,则所有可能会更改计量性能规格的功能均将被禁用。
  • 匹兹堡分析化学奖:Alan G. Marshall
    匹兹堡分析化学奖获得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Alan G. Marshall   艾伦• 马歇尔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前曾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任职教员。艾伦• 马歇尔教授获得的表彰奖项包括:阿尔弗雷德• 斯隆基金会研究员,美国化学化工仪表学会奖,东部分析研讨会奖,美国化学学会现场富兰克林质谱奖,匹兹堡Maurice F. Hasler光谱奖,纽约应用光谱学学会金奖,美国质谱学会杰出贡献奖。艾伦• 马歇尔教授是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院士,也是前苏联的特聘教授。   艾伦• 马歇尔教授研究内容包括: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单一生物细胞水平上使用超高分辨率质谱和超灵敏度质谱分析法对生物大分子、混合物进行蛋白质结构分析,分析液相和气相中非共价键合的蛋白质折叠,环境质谱研究,选定质量数的离子阱-光谱法。
  • 十一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巨奖
    据《自然》网站消息,来自美国、荷兰和日本的11位科学家获得了首届生命科学大奖——“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他们分别获得该奖的五个奖项,每个奖项奖金为300万美元,该数目是诺贝尔奖奖金(2012年为120万美元)的2.5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avid Botstein和哈佛大学教授Eric S. Lander获得基因组学奖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Lewis C. Cantley、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Hubrecht研究所教授Hans Clevers、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Napoleone Ferrara、美国纪念斯隆• 凯特林癌症中心教授Charles L. Sawyers、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Bert Vogelstein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obert A. Weinberg获得癌症奖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Titia de Lange获得端粒奖 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干细胞奖 神经生物学奖则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Cornelia I. Bargmann。   “生命科学突破奖”是由俄罗斯亿万富翁Yuri Milner等企业家共同设立。去年,Milner曾设立同样奖金的“基础物理学奖”,授予了霍金等九位理论物理学家。此次,他联合的企业家有美国遗传技术公司前CEO Art Levinson、谷歌创立者之一Sergey Brin、23andMe公司创立者Anne Wojcicki,以及Facebook创立者Mark Zuckerberg及其夫人Priscilla Chan。   据悉,该奖旨在奖励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每年的获得者将加入评选委员会,参与下一届获奖者的评选。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提名获奖候选人。候选人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和个人获奖次数也没有限制。
  • 安捷伦科技公司与威尔康乃尔医学院合作推进ALS疾病研究
    2015年 9月 1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与纽约市威尔康乃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药理学系老师 Steven Gross博士合作,共同推进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也称为葛雷克氏症)的研究。安捷伦将提供最新的质谱技术支持其研究,共同努力揭示这种疾病的最常见形式在体内的发展过程。  Agilent 6230B LC TOF与 6550A LC Q-TOF质谱仪将安装在 Gross博士的实验室中,他是国际公认的使用质谱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的专家。他的专长是药理学与细胞生物学,尤其精通以一氧化氮作为信号分子的相关领域。  Gross博士与威尔康乃尔医学院药理学系研究助理教授 Qiuying Chen博士,以及该学院医学研究生院药理学博士生 Ben Schwartz正在研究 ALS的最常见形式。ALS是一种致命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疾病,能够影响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并以代谢控制受损为主要特征。  散发型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sALS)在所有ALS 病例中占 90%,且无明显遗传驱动因子。Gross博士和他的搭档威尔康乃尔 Feil家族大脑与思维研究所神经科学教授 Giovanni Manfredi博士,以及斯隆凯特林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中心主管 Lorenz Studer博士正在对 ALS的这种形式进行分子基础研究。安捷伦工具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采用以多学科为基础的方法理解这种疾病的根源所在。借助精确质量数质谱,研究人员能够对成纤维细胞表达系统性代谢标记物形成 ALS的可能性进行检验。  安捷伦科研与政府市场生命科学研究营销总监 Steven Fischer表示:“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等多生物学科结合进行转化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然而大多研究人员并不了解如何开展多组学分析,他们需要一个成功范例。安捷伦与威尔康乃尔的 Gross实验室正在共同努力推进以多组学为基础的方法用于疾病研究,他们将利用 sALS的研究成果证明这种方法的巨大前景。”  Gross博士说道:“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安捷伦联手推动散发型 ALS研究计划的进展。我们新建立的科学合作关系是获得并整合多组学数据的难得机遇,同时也有可能对这种毁灭性疾病的分子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我们期望能够与安捷伦一直保持科学合作,这样我们就能够将多组学方法应用于其他知之甚少的疾病,满足供不应求的临床需求。”  安捷伦作为质谱领域的领导者,可提供涵盖所有主要组学领域的全套解决方案。安捷伦解决方案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以及处理与分析研究数据的软件,帮助用户获得对复杂疾病的生物学认知。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安捷伦与全球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在 2014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人。今年是安捷伦进军分析仪器领域的 50周年纪念。如需了解安捷伦科技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强发射线星系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特殊星系,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类特殊天体可能起源于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的合并。这一成果有望揭示绿豌豆星系这一类特殊星系中的大质量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联合演化特征。7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绿豌豆星系,因呈现为绿色、致密的光学形态而得名,具有极强的发射线,特别是电离氧[OIII]发射线。绿豌豆星系通常是质量较小、贫金属丰度、恒星形成活动活跃的低红移星系,被认为是早期星系在近邻宇宙中的对应体。部分绿豌豆星系中显示出活动星系核的活动迹象,体现了核区超大质量黑洞活动的特征。因此,系统地搜寻研究绿豌豆星系,能够帮助天文学家更深入地探讨早期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同时,研究绿豌豆星系的AGN样本为开展早期超大质量黑洞与寄主星系的联合演化的研究带来启示。联合研究团队,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河外巡天项目的绿豌豆星系样本,对LAMOST光谱发射线轮廓进行了分析(如图)。LAMOST河外巡天项目的绿豌豆星系样本是目前最大的豌豆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囊括近1550例豌豆星系光谱,比此前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光谱证认的豌豆星系样本数目提升了一倍以上。研究发现,在近1550例豌豆星系光谱中,仅有5例具有明显双峰窄线的绿豌豆星系,根据X射线、中红外、射电等多波段测光和光谱数据,利用能谱拟合和光学谱线诊断的方法高度可信地认证了该样本中的AGN活动。结合发射线轮廓以及光学形态,研究表明,这些星系的双峰轮廓的物理来源更可能是双AGN合并而不是外流或气体盘。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林如秋表示,这五例绿豌豆星系的双峰发射线的成分非常窄,形态致密无法分辨盘结构而且没有明显倾斜角度,因此双峰源于外流或者气体盘的可能性低。郑振亚表示,这5例绿豌豆星系比一般2型AGN中的双峰发射线星系有更强的[OIII]的等值宽度(等值宽度定义为线强与连续谱的比值),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早期宇宙中星系并合相关,即将进行的LAMOST绿豌豆星系新一期巡天项目将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多此类特殊星系样本,进一步揭示大质量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联合演化情况。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智天文研究合作项目,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一期科学项目、上海天文台培育项目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左列为五个双峰窄线豌豆星系的Pan-STARR光学gri三色伪彩图。图片尺寸为10角秒×10角秒。右列为光谱发射线拟合结果。黑线为观测光谱、蓝线为拟合成分、红线为模型光谱。
  • 安捷伦科技公司与威尔康乃尔医学院合作推进 ALS 疾病研究
    安捷伦科技公司与威尔康乃尔医学院合作推进 ALS 疾病研究 2015 年 9 月 1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与纽约市威尔康乃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药理学系老师 Steven Gross 博士合作,共同推进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也称为葛雷克氏症)的研究。安捷伦将提供最新的质谱技术支持其研究,共同努力揭示这种疾病的最常见形式在体内的发展过程。 Agilent 6230B LC TOF 与 6550A LC Q-TOF 质谱仪将安装在 Gross 博士的实验室中,他是国际公认的使用质谱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的专家。他的专长是药理学与细胞生物学,尤其精通以一氧化氮作为信号分子的相关领域。 Gross 博士与威尔康乃尔医学院药理学系研究助理教授 Qiuying Chen 博士,以及该学院医学研究生院药理学博士生 Ben Schwartz 正在研究 ALS 的最常见形式。ALS 是一种致命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疾病,能够影响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并以代谢控制受损为主要特征。 散发型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sALS)在所有 ALS 病例中占 90%,且无明显遗传驱动因子。Gross 博士和他的搭档威尔康乃尔 Feil 家族大脑与思维研究所神经科学教授 Giovanni Manfredi 博士,以及斯隆凯特林研究所干细胞生物学中心主管 Lorenz Studer博士正在对 ALS 的这种形式进行分子基础研究。安捷伦工具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采用以多学科为基础的方法理解这种疾病的根源所在。借助精确质量数质谱,研究人员能够对成纤维细胞表达系统性代谢标记物形成 ALS 的可能性进行检验。 安捷伦科研与政府市场生命科学研究营销总监 Steven Fischer 表示:“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等多生物学科结合进行转化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然而大多研究人员并不了解如何开展多组学分析,他们需要一个成功范例。安捷伦与威尔康乃尔的 Gross 实验室正在共同努力推进以多组学为基础的方法用于疾病研究,他们将利用 sALS 的研究成果证明这种方法的巨大前景。” Gross 博士说道:“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安捷伦联手推动散发型 ALS 研究计划的进展。我们新建立的科学合作关系是获得并整合多组学数据的难得机遇,同时也有可能对这种毁灭性疾病的分子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我们期望能够与安捷伦一直保持科学合作,这样我们就能够将多组学方法应用于其他知之甚少的疾病,满足供不应求的临床需求。” 安捷伦作为质谱领域的领导者,可提供涵盖所有主要组学领域的全套解决方案。安捷伦解决方案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以及处理与分析研究数据的软件,帮助用户获得对复杂疾病的生物学认知。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在2014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 人。今年是安捷伦进军分析仪器领域的 50 周年纪念。如需了解安捷伦科技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cn。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瑞士普利赛斯隆重推出prepASH340全自动水分灰分仪
    一. 概述普利赛斯,瑞士仪器仪表制造商,创建于1935年,欧洲知名品牌,全球知名三大电子天平品牌之一。普利赛斯,凭借其核心称重技术及“品质至上”、“开拓创新”的理念,向全球仪器仪表客户机合作伙伴提供高精度称重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半微量天平、分析天平、精密天平、工业天平、水分测定仪等。为了更好地向食品、制药、科研院所及检验检疫等提供一种高效的水分、灰分检测仪器,普利赛斯凭借其核心称重技术,推出了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分析仪。它代表当今世界高级别的热重分析仪器,在样品的准备、分析及报告形成上有革命性的改进。水分、灰分及挥发性的确定,烘箱、干燥器及分析天平的交替使用等全流程,全部自动完成。prepASH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不仅是一台仪器,它更是一种解决方案!它高度吻合传统的马弗炉法(GB 5009.4-2010), 整体式设计替代传统方法所需的马弗炉、天平和冷却干燥器。 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分析仪,一次最多可同时测试29个样品的水分、挥发分及灰分分析,操作简单,结构准确,质量可靠,报告详实,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价值,自动分析,分析量大,优化节约劳动力,优化节约分析时间,精度及重复性的提高,流程监控及文档化等。二 传统灰分检测方法在prepASH 340全自动水分灰分仪推出前,根据GB5009.4-2010《食品中灰分的测定》,常规检测灰分的方法是,轮番利用马弗炉、冷却干燥器及电子天平等,对单一样品进行称重、烘干(碳化)、干燥器冷却、二次称重、马弗炉灼烧灰化、冷却、三次称重及计算、出具报告等。假如灰化未达到恒重,还要重复进行灼烧、取出样品、冷却、称重的循环,耗时长,效率非常低。重要试验需连轴转,安排工作人员加班。详见以下流程。三 prepASH法工作原理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依据国标水分、灰分测试要求,量身定制。其工作原理为:把国标中测试水分、挥发分及灰分的温度、时间及恒重条件等参数输到控制软件内,控制软件自动控制加热温度和测试时间,内置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依次实时连续称量各个样品的质量,并自动记录每次称量质量,控制软件依据恒重要求(2mg/分钟)自动计算是否达到恒重。达到恒重后自动计算测试结果,提供质量、温度等变化曲线,同时自动停止测试进行降温,准备下一批次的样品测试。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采用整体式设计,以替代传统方法所需的马弗炉、天平和冷却干燥器,一次最多可同时测试29个样品的水分、挥发分及灰分。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检测中无需人工干预,自动检测、自动分析并出具测试报告。检测流程如下:四、主要功能及特点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主要功能及特点如下:1、 三合一,效率高l 整体式设计替代传统方法所需的马弗炉、天平和冷却干燥器l 一次最多可同时测试29个样品的水分、挥发分和灰分l 高性能的陶瓷坩埚和样品盘可满足高达1000℃的测试要求l 多达10步的可编程温度控制,多种停止模式l 可选择通入空气、氮气或氧气,并可选配硫酸灰化排气系统,满足各种分析l 增强冷却装置,。加速物料冷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l 可无人值守自动运行,夜间和非工作日也可安全的自动测试2、 性能卓越l 瑞士卓越的制造工艺,给您带来高质量、高精度及高灵敏度的测试结果l 内置高精度分析天平可在高温下连续称量样品l 样品盘旋转式设计和独特的加热设计,确保为每个样品提供相同的温度分布l 自动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最好的重现性l 可提供多种测试报告和质量、温度变化曲线等,满足专业分析的要求l 控制软件符合FDA CFR 21第11部分的要求l 测试结果符合DIN、ASTM、ICC、AOAC及GB 5009.4-2010等国标要求 3、 实时在握l 实时掌握测试过程中各项参数,快速、轻松完成测试工作l 水分、挥发分和灰分测试过程中仪器显示屏实时显示样品实际质量变化l 通过外接 电脑查看测试数据, 实时提供质量变化曲线,自动用颜色区分每个样品l 依据选定的单位自动计算结果,自动提供数据统计结果l 自助引导式prepDATA软件,无需培训即可快速掌握l 符合GLP规范的无差错报告4、 操作简单l 彩色触摸屏显示,图形化菜单,操作更简单5、 安全可靠l 可以设定炉温、自动开启炉门,减少样品的手工操作,避免错误及对人的伤害6、 多种通讯l 多种通讯方式:以太网、USB(2个)、RS232(计算机与打印机)五、主要技术参数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分析仪,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型 号prepASH229prepASH219prepASH212最多样品数291912称重范围120g读数精度0.1mg最小样品重量0.1g温度范围(灰分测定)550~1000℃温度范围(水分测定)50~130℃硅酸盐陶瓷坩埚3525/Conradson坩埚(用于粉末应用)可选可选15氧化铝坩埚可选可选/显示屏5.7″彩色液晶触控式屏幕,目录式图形化操作界面填充气体0/3/6/9L/min(氧气、氮气、空气)最多程序步骤数10最长全部分析时间36小时连接方式USB、RS232、以太网接口电压/电流AC230V(+15/-20%)/25A净重99kg外形尺寸620(980)×590×870mm六、标准配置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共有三种型号,即prepASH229、prepASH219及prepASH212。主机标配如下:l 微电脑控制加热称量装置l 转盘(SiC材质或耐挥发物材质)l 坩埚(硅酸盐陶瓷或Conradson)l 天平标准托盘l 50g砝码l 2个样品夹l 坩埚钳子l 电源装置l 排气软管l 排气软管夹七、常用选件客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配以下配套件:1、 冷凝吸收单元洗涤器:洗模块,如硫磺酸2、 冷凝吸收连接系统:适用于prepASH229/219/2123、 三通气流控制单元:适用于氮气、氧气及空气4、 冷却系统 :新工厂、新设备选配5、 prepSTATION 称重站管理软件及天平数据连接电缆:适用于prepASH229/219/212 6、 空气压缩机:SILENT AIR COMPRESSOR 230V 50HZ八、常用配件客户还可根据实际应用及未来维修、维护的需要,选配以下配件:1、 29/19位样品转盘(适用于prepASH229/219) 2、 12位样品转盘(碳化硅,适用于prepASH229/219/212)3、 坩埚盖专用夹 4、 40mm天平托盘(计量检定专用) 5、 样品转盘托架 6、 陶瓷坩埚(5个/套) 7、 刚玉坩埚( 5个/套,煤炭分析用) 8、 带盖刚玉坩埚杯(无盖,5个/套,挥发物分析用) 9、 与带盖刚玉坩埚杯配套的坩埚盖(5个/套) 10、 12位样品转盘适配坩埚(5个/套) 九、 应用场合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一轮试验可以测试分析不同样品,增加样品量,最大化利用时间,广泛应用于商品评价、食品安全检测、科学研究及国家检验检疫等。l 食品(面粉制品) l 动物饲料l 农业肥料l 医药(硫酸盐灰分检测)l 木材、纸张l 建材(水泥) l 石油化工(石油/化学质量检测) l 环境(土壤,净化污泥) l 煤炭 l 烟草 十、结 论 通过大量的客户反馈及应用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分析仪,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高度吻合传统的马弗炉法。可在高温下自动实时称量样品质量,由控制软件自动控制测试温度和测试时间,并自动判断测试终点,与传统的马弗炉法相比可节省80%以上工作量,优化70%以上分析时间。2、 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可无人值守,可满足夜间和非工作日自动分析的要求。3、 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仪,不仅是一台仪器,更是一种解决方案。它能够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价值,包括质量保证、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及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等。
  • 百年奥豪斯在BCEIA 2015上隆重推出天平、离心机新产品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10月27日-28日,奥豪斯在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5)上隆重推出了Explorer 准微量系列天平和FrontierTM 5000系列离心机新产品。奥豪斯大中华区销售总监赵洪、区域销售主管田素信、全球产品经理吴晓清、全球产品经理章斐靖等出席了发布会。奥豪斯销售部销售主任赵晓光主持新品发布会。新产品发布会现场 专业称量 力求完美的Explorer准微量系列天平  奥豪斯公司于190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成立,迄今为止,奥豪斯已拥有100多年的称量行业经验。当年,公司成立不久奥豪斯便推出"哈佛之旅" 天平,它迅速成为衡量其他机械天平的基准。1999年,奥豪斯推出具有经久耐用和超凡性价比的Champ II系列工业台秤,标志着奥豪斯进入了工业台秤领域。2012年,奥豪斯承诺不断改进和推出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产品,从而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由此,推出了Explorer系列分析和精密天平,该系列产品连续两届荣获美国《实验室装备杂志》实验室天平大奖。奥豪斯区域销售主管田素信致辞奥豪斯区域销售主管田素信与奥豪斯全球产品经理吴晓清为Explorer 准微量系列天平揭幕Explorer 准微量系列天平  在本次展会上,奥豪斯隆重推荐展示了公司最新推出的Explorer 准微量系列天平,该产品是为实验室称量要求精确到十万分之一而设计的。奥豪斯全球产品经理吴晓清介绍说:“Explorer 准微量系列天平采用来自欧洲的精湛工艺,拥有原装进口的高速一体化传感器,样品称量的重复性误差小于等于0.015mg,线性误差小于0.0001g,天平的最大称量值由原来的81g提升到了220g。”奥豪斯全球产品经理吴晓清  另外,据介绍Explorer准微量系列天平的设计中涵盖了很多人性化的操作功能,使用更简便。例如:通过4个无线传感器,用户无需接触天平,即可实现去皮、清零、打印、打开风罩门等操作。称量基座和显示屏还可以分开,方便用户在通风橱内使用。为了使称量结果更准确,Explorer准微量天平还采用了全自动校准系统,每隔3小时或者温度变化1.5度,天平就会自动启动校准。同时Explorer准微量天平自动风罩门型号还带有除静电功能,消除静电时间不超过3秒。与Explorer准微量天平吉祥物“萌小五”合影  务实而不简单的FrontierTM 5000系列离心机  奥豪斯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传承的仪器企业,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都知道奥豪斯在称量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跟随市场的变化,依托已有的研发、生产和市场经验,近年来奥豪斯通过积极的探索,在电化学产品、移液器等新的领域里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奥豪斯大中华区销售总监赵洪表示:“此次展会上,我们推介奥豪斯最新的FrontierTM 5000系列离心机产品,这标志着奥豪斯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奥豪斯大中华区销售总监赵洪与奥豪斯全球产品经理章斐靖为FrontierTM 5000系列离心机新品揭幕  其实在推出离心机产品之前,奥豪斯已拥有移液器、吸头等产品,离心机产品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奥豪斯针对生命科学市场的实验室产品组合。奥豪斯全球产品经理章斐靖介绍道:“奥豪斯今年已上市了四款离心机,包括小型通用的基础款、高速微量型等。但是这四款产品还很难全面覆盖用户的不同需求,所以明面奥豪斯还计划推出其他类型的离心机新产品。”FrontierTM 5515R离心机  在本次展会上奥豪斯发布的FrontierTM 5000系列实验室台式离心机包括微量高速及小型台式多功能两类,奥豪斯希望借助该系列产品出色的性能及多样的配置,使之成为各类生命科学、医学实验室理想的离心工具。奥豪斯全球产品经理章斐靖  章斐靖表示:“奥豪斯FrontierTM 5000系列离心机的设计制造团队拥有近60年的丰富经验。而且全系列整机都是从德国原装进口,并严格完整的通过CE相关安规测试。所以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都是非常有保障的。”  同时章斐靖介绍说该系列离心机产品具有简便直观、功能强大、安全静音的特点。如:屏显信息丰富直观,双行信息显示,可实时显示所有状态信息;多达7种转子可选;提供10组升降速独立控制和99组用户操作参数信息存储并提供离心完毕提醒功能,超长时间范围设定,可达99小时99分钟;制冷功能强大,采用无氟环保冷却系统,-20℃-40℃的超宽温度控制,同时提供快速预冷功能;三级安全控制;采用了特别的静音设计,最高转速噪音低于57dB。与FrontierTM 5000系列离心机吉祥物合影奥豪斯销售部销售主任赵晓光主持新品发布会  奥豪斯在中国过去5年的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5%以上  奥豪斯的产品享有持久耐用、品质优良的良好声誉,那么近年来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何?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方面,奥豪斯都做了哪些工作?对于未来,奥豪斯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带着这些疑问,在本次发布会上,我们特别采访了奥豪斯大中华区销售总监赵洪。奥豪斯大中华区销售总监赵洪  据了解,奥豪斯在全球20多个国家都开设了办事处与销售服务机构,并且在世界各国拥有经销合作伙伴。在中国,2005年12月22日,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1年6月17日,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营。同时奥豪斯拥有遍布全国的经销商体系,帮助奥豪斯提升品牌和拓展市场的占有率。在奥豪斯大中华区销售总监赵洪的带领下,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受到客户的信赖,近几年来奥豪斯中国区域的销售额已经翻了三番,在过去5年的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5%以上。  赵洪表示:“在生产和创造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的同时,奥豪斯还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据介绍,奥豪斯的客服代表和技术支持都经过专业训练,可以及时为客户从物流咨询到零部件替换和技术服务的疑问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奥豪斯拥有海量的信息库可以解答关于奥豪斯产品功能、维护、应用和使用中所遇到的相关疑问。”  对于奥豪斯未来的发展,赵洪也显然成竹在胸,他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近处于稳中上升的阶段,经济增长也带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当然也对于各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仪器行业来说,竞争环境一直非常激烈。针对现在多元化复杂的商业环境,奥豪斯也将拓展产品资源,改变战略方针,从单一到多元发展。不仅仅只注重天平称重产品,不仅仅只在实验室、工业领域,同时在生命科学、教育化工、食品健康多个领域进行拓展,以取得更快的发展和成长。”奥豪斯在BCEIA 2015上的展位
  • 美国HudsonAlpha研究员:实验室硬件投入高大上对创新无助
    最近几次回国,分别在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参观了几家有执照的临床服务实验室,多是提供二代测序为主的分子诊断服务公司,精准医疗的最前线。几乎都是符合GMP标准的高档装修:标本接收,核酸提取,扩增,检测都有不同的房间,大玻璃窗可以从走道里面看进去 人流,物流分开等等等等。实验室除了装修高档以外,设备也都是一流的,嘎嘎新的。进去参观一定要更衣换鞋带帽子。   许多公司都集资上亿,用几十万雇来的人,在花几百万装修好的实验室里,用几千万买来的仪器做实验。进口试剂做一个病人标本成本上千块,收费几千看上去很高但大多数都“回馈”给了“渠道”,利润几乎没有。就是国内实验室的现状。  问起来,都说:“没办法,政府要求的。不达标,就没有证。” 就这样,还有很多公司拼命往里挤,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我在美国也参观过许多实验室,比如克利夫兰诊所,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 等一流的医院实验室,也可以看看我们自己的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Diatherix CLIA lab)。普遍感觉,国内的实验室硬件投入远远高于美国的,硬件投入至少高十倍。在美国,花在人身上的钱最多,然后依次是试剂,仪器,和房屋装修。  我以前讲过一个用500块美金建一个分子诊断实验室的故事。也有一些博客讲生物技术创新应该更注意“软”的东西,我们最近发明的一个新的多重PCR技术也是一个案例。可以很容易找到案例证明创新和硬件投入不一定成正比。  一个真正出活的实验室也很容易识别:一进门就一股实验室味道,人们都埋头做实验,钱都花在人和试剂上,实验室看上很乱,很挤,很旧。实验台的面积有限,走廊里放满了存标本的低温冰箱。讲座时满员,提问直接,讨论热烈。和科学家谈起实验结果来眼睛都能亮起来,咖啡机和PCR仪总是使用中。  分子诊断实验室的装备真的需要这么高端吗?为什么政府提出这么高的标准?这么高的硬件投入对谁有益?是为了服务病人吗?对创新有帮助吗?我觉得,每个我参观过的国内实验室都至少能在硬件上剩下30%的不必要投入。这笔钱用在哪里不好?硬件投入高大上,摆着当然好看。可是,给谁看?政府官员?投资者?能找到钱搞硬件投入的人也同样是创新高手吗?  许多海归回国后不适应还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在美国,你值钱 在中国,机器比你贵重。在美国,仪器为你服务 在中国,你给机器打工。在美国,买仪器因为创新需要,也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是发展的问题 在中国,没有拿的出手的硬件,人家压根就不把你当科学家,这可是一个生存的问题。  可是,这是一个人的生存问题?一个公司的生存问题?还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
  •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瑞沃德基础医学明德奖学金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2017年12月27日“2018年脑科学研究院元旦晚会暨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瑞沃德基础医学明德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出席颁奖仪式的院方领导有: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雄里院士、脑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陈靖民老师、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教授、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玉秋教授、脑科学研究院赵志奇教授等,共同为获得2017年度“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瑞沃德基础医学明德奖学金”的14名优秀学生颁奖。本次颁奖仪式由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玉秋教授主持。瑞沃德-“Reward”始终不忘回馈客户、回馈社会。不忘初心 方能久远!公司计划在接下来的5-10年内在全国100个科研院校成立明德奖学金。让我们共同见证瑞沃德的成长!瑞沃德营销中心副总监钱丽军与杨雄里院士合影瑞沃德营销中心副总监钱丽军发言党总支书记陈靖民老师与瑞沃德营销中心副总监钱丽军共同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赵志奇教授与瑞沃德上海大区经理鲁九铭共同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集体合影留念
  • Pittcon2013个人奖项揭晓 布鲁克创始人获奖
    据外媒消息,近日,Pittcon 2013计划委员会对外公布了12个杰出贡献个人荣誉奖项名单,这些奖项主要是奖励那些在分析化学和应用光谱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Pittcon 2013将会在2013年3月17-21日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宾夕法尼亚会展中心召开,而这些奖项将会在该展会上一一颁发。   匹兹堡光谱奖   获奖者:锡拉库扎大学 Laurence A. Nafie   供职于锡拉库扎大学的Laurence A. Nafie将获得由匹兹堡光谱学会(SSP)授予的2013匹兹堡光谱奖。创立于1957年的匹兹堡光谱奖用来表彰在光谱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Laurence A. Nafie于1973年在俄勒冈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南加州大学是博士后副研究员, 直到1975年加入锡拉库扎大学。目前,他是锡拉库扎大学的荣誉退职著名教授,也是拉曼光谱学杂志的总编。   匹兹堡分析化学奖   获奖者:美国塔夫茨大学 David R. Walt   供职于塔夫茨大学的David R. Walt将获得由匹兹堡分析化学家协会(SACP)颁发的2013匹兹堡分析化学奖。   David R. Walt是塔夫茨大学的Robinson化学教授和Howard Hughe医学院教授。 Walt博士是Illumina与Quanterix公司的科学创始人,并且是国家工程院成员。他已发表了250多篇科学论文,并拥有50多项专利。   匹兹堡会议成就奖   获奖者:韦恩州立大学 Sarah Trimpin   供职于韦恩州立大学的Sarah Trimpin将获得2013匹兹堡会议成就奖。此奖由匹兹堡会议与匹兹堡分析化学家协会(SACP)共同发起,表彰博士完成后十年内作出突出成绩的个人。   Sarah Trimpin教授在Max-Planck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在俄勒冈州与印第安纳大学曾拥有博士后职位。她获得过很多奖励,发表了50多篇论文。   Pittcon Heritage 奖   获奖者:Bruker公司创始人 Guenther Laukien   Bruker公司创始人Guenther Laukien将被授予2013Pittcon Heritage奖。此奖将由他的儿子,Bruker公司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k H. Laukien来领取。   Guenther Laukien因为在核磁共振(NMR)领域的重大贡献而引人注目。在他的领导下,布鲁克公司的产品从质谱扩展到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仪、X射线仪器,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布鲁克。   分离科学领域年轻研究者分析化学奖   获奖者: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 Kevin A. Schug   供职于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Kevin A. Schug将获得2013分离科学领域年轻研究者分析化学奖。此奖由安捷伦科技赞助,由美国化学协会分析分会管理,表彰与鼓励青年化学家或化学工程师在他们取得最高学位的十年里对分离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Kevin A. Schug是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分析化学岛津特聘教授。 Kevin在威廉玛丽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维也纳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Bomem-Michelson奖   获奖者:弗吉尼亚大学 Brooks H. Pate   供职于弗吉尼亚大学的Brooks H. Pate将获得由振动光谱学会提供2013 Pittcon Bomem-Michelson奖。Bomem-Michelson奖是为了纪念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开发者A.E. Michelson教授。该奖项由ABB赞助,表彰推动振动、分子、拉曼或电子光谱技术的科学家。   Dal Nogare奖   获奖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Irving W. Wainer   供职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Irving W. Wainer将获得2013 Dal Nogare奖,此奖由Delaware Valley色谱论坛(CFDV)授予。获奖者的挑选是基于他或她对色谱过程的基本认识的贡献。该奖的建立是为了向Stephen Dal Nogare表示敬意,他作为论坛主席任职6月后于1968年去世。   Irving W Wainer是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H临床调查高级研究员 ,已发表了350多篇科学论文,10本书,25篇专书论文,并拥有11项专利。他是手性杂志的创始编辑。他的研究包括与垂危患者体内药物代谢有关的疾病进程与老龄化研究。   Charles N. Reilley奖   获奖者: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Andrew G. Ewing   供职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与瑞典哥德堡大学的Andrew G. Ewing将获得2013 Charles N. Reilley奖,此奖由电分析化学协会(SEAC)发起并授予。   他的团队开拓了单细胞化学测量、毛细管电泳、单细胞电化学成像与新电化学方法定量纳米递质囊的含量。他是皇家瑞典科学院的成员。    Young Investigator (SEAC)   获奖者:华盛顿大学 Bo Zhang   供职于华盛顿大学的Bo Zhang将获得2013 Young Investigator (SEAC),该奖每年由电分析化学协会(SEAC)颁发。   Bo Zhang在Henry White获得博士学位,在2008年加入华盛顿大学前,他是Andy Ewing的博士后。他当前的研究专注于研究电催化与神经联系的新纳米电极。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基于荧光的方法来报告电化学动力学。他在2012被授予斯隆奖学金。   Ralph N. Adams奖   获奖者: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J. Michael Ramsey   就职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J. Michael Ramsey将获得2013 Ralph N. Adams奖,该奖由匹兹堡会议与Ralph N. Adams朋友发起,此奖是为表彰通过研究、创新和/或教育来推动生物分析化学发展的杰出科学家。   J. Michael Ramsey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Minnie N. Goldby特聘化学教授。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微型化学分析仪器,微流体学及纳米流体学,单分子DNA序列检测,单细胞测定,床旁临床诊断设备与高度微型化质谱仪。   Robert Boyle奖   获奖者:圣母大学 Norman Dovichi   供职于圣母大学的Norman Dovichi将获得2013 Robert Boyle奖。Robert Boyle奖由皇家化学协会(RSC)授给对分析科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Norman Dovichi因在超灵敏分离方法上的开创性发明被授予此奖,其发明包括在zepto和yocto摩尔浓度水平的首次分离,以及基于毛细管电泳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测定。   Williams Wright奖   获奖者:Coates 咨询有限公司 John Coates   供职于Coates 咨询有限公司的John Coates将获得2013 Williams Wright奖。此奖每年颁发给在振动光谱学作出重大贡献,同时工作在工业界的工业光谱学家。   John Coates在英国接受教育,在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4年他作为一个分析员在Castrol Oil英国公司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1974年,他加入PerkinElmer英国公司,1978年转到美国总部。从1984年起,Coates博士在其它较大仪器公司任职。1996年,他组建Coates咨询公司,专注于仪器与传感器的开发。
  • 西部中国管理实验室合作项目启动
    3月22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携手创新管理实践教学,在中国西部率先启动中国管理实验室(China Lab)合作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表示,改革开放给管理研究领域带来两个变化,首先是管理实践的本土化发展,其次是管理理论的向西方学习。依托西方理论的既有研究为管理学在中国的引进、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中国管理实践的进一步本土化发展,立足中国土壤的实践素材越来越多样,既有研究难以满足未来的实践需求,亟待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中国管理实验室(China Lab)合作项目正当其时。   据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伟教授介绍,该项目旨在为两校MBA学生提供一个在中国企业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中国的中西部企业解决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企业管理难题,通过联合双方的著名学者、MBA学员,以及中国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联合工作团队,结合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实践经验,融合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针对每个企业面临的具体难题,进行为期半年的免费服务。该项目科学地结合了传统课堂式商科教育模式以及先进的市场实践学习模式,MBA学生通过跨国访问与跨文化合作,增加其国际阅历及在商业领域的实践能力,为解决长期以来管理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尝试。此项目是在教育部985三期经费资助下管理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主管教学的苏秦副院长负责的MBA中心协助实施。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书记孙卫认为,中国文化所蕴涵的哲思、价值观、精神旨趣和道德伦理,是东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中国学员可以通过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传承,以文化的软实力,参与国外企业的实践,拓展自己的视野,融合中西管理的经验,开创企业管理的新境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打下深厚的基础。   交大China Lab负责人李刚副教授介绍说,该项目团队包括32名成员,双方6名教师,8名MBA学员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8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其中MIT MBA学生均具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经验。China Lab团队成员将合作为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和谐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升级、西咸新区建设和统筹科技资源、民营医院服务水平提高等实际问题,在两院老师的指导下为陕西汽车集团、关天西咸主权投资公司、陕西斯瑞工业公司、同济医院等企业提供业务模式创新报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市场战略分析等。   中国管理实验室(China Lab)合作项目的交流与合作是双向的。当前,在中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中国发展道路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企业活动的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不仅要有适应国外需求的过硬产品,还需要加快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管理实验室就是被国际一流商学院如MIT斯隆、哈佛商学院成功经验所验证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中国管理教育创新的尝试,在国内商学院首屈一指。   西安交通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完成了一批与西部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研究课题,特别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一体化,陕南循环经济的发展,陕北能源发布基地等方面,开展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与陕西省有关单位合作成立了中国(西部)私募基金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在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的社会责任在内容、范围、方式和目标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需要培养出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的研究成果日益成为经济领域创新的重要基础。根据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理念,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携手启动中国管理实验室(China Lab)合作项目,是为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外有影响的管理学院、国外知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及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在世界多元文化互动的过程中,继续实现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与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国际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 《自然》血液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浓度随着肠道细菌变化
    这是第一个将微生物群与人类免疫系统动态联系起来的研究。报道依旧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他们首次拿到了肠道微生物群直接塑造人类免疫系统构成的证据。这项研究采集了2000多名患者长达十年的跟踪数据。“科学界已经接受了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免疫系统健康很重要的观点,但这种假设的数据来自动物研究,”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系统生物学家Joao Xavier说。“而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了解接受血癌治疗的人群的微生物群组成变化。”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自接受异基因干细胞和骨髓移植(BMT)的人。在强烈的化疗或放疗被用来破坏癌细胞后,病人的造血系统被供体的干细胞所取代。在捐献者的血细胞(包括构成免疫系统的白血球)建立自己之前的几个星期里,病人极易受到感染。在这段时间里,为了保护他们,病人被给予抗生素。但这些抗生素中的许多都有有害的副作用,即破坏肠道内健康的微生物群,让危险的菌株占据上风。当病人的免疫系统重建后,抗生素停止使用,肠道微生物群开始慢慢恢复生长。这两个免疫系统的修复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分析这两个受损的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十多年来,MSK的BMT服务人员在整个BMT过程中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样本。MSK的Lucille Castori微生物、炎症和癌症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细菌DNA进行了处理,该中心在创建大量微生物群数据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每天都收集样本,这样我们就能真正看到每天发生的事情。微生物群的变化是迅速和戏剧性的,几乎没有其他环境可以让你看到它们,” Marcel van den Brink博士说。MSK团队创建的数据库包含了不同时期病人肠道中微生物种类的详细信息。随后,包括Jonas Schluter博士和Xavier在内的计算团队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挖掘电子健康记录中有意义的数据。健康记录中的数据包括血液中存在的免疫细胞类型、患者服用药物的信息以及患者所经历的副作用。分析这么多数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Schluter博士当时是Xavier博士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他为此开发了新的统计技术。“这项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说某些微生物对免疫系统是‘好的’还是‘坏的’,”Xavier博士解释说。“这是一段复杂的关系。我们想要增加或减少的免疫细胞的亚型每天都在变化,这取决于身体里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有了研究这个复杂生态系统的方法。”研究人员说,他们还计划将他们的数据应用于研究接受其他癌症治疗的患者的免疫系统。他们以前的研究使用了从这项工作中收集的样本,研究了在骨髓移植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患者的健康。一项发表于2020年2月的研究报告称,肠道微生物群中物种的多样性更大,与BMT后的死亡风险较低相关。研究还发现,移植前微生物群的多样性较低,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高,这是供体免疫细胞攻击健康组织的潜在致命并发症。
  • Cell:科学家首次培育出癌症类器官
    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领导的一项研究,第一次证实了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源自人类前列腺肿瘤的类器官(Organoids),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工具来测试癌症药物和个体化的癌症疗法。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称利用来自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活组织样本,他们成功地培育出了6个前列腺癌类器官,而第7个类器官来自于一名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类器官是一种由聚集在一起的细胞构成的三维结构,其空间组织结构与器官相似。这些前列腺癌类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它们起源的转移灶样本高度相似。测序转移灶样本和匹配的类器官显示,每个类器官与它们起源的患者癌症基因完全一致。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陈宇(Yu Chen,音译)博士说:“鉴别出一些分子标记物来指明一种药物是否会起作用,或是一种药物停止作用的原因,对于癌症精确治疗至为重要。但我们只有有限的能力对一些药物展开测试,尤其是在前列腺癌状况下,研究人员只能获得少数的前列腺癌细胞系。”加上这7种前列腺癌类器官,陈宇博士研究团队将现有前列腺癌细胞系的数量增加了一倍。“我们现在拥有了一个可任我们支配、来捕获前列腺癌分子多样性的新资源。这将成为我们可以用来测试药物敏感性的一个宝贵的工具,”陈宇说。尽管利用类器官来研究癌症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但其扩展非常的迅速。2009年,荷兰Hubrecht研究所的Hans Clevers博士证实肠干细胞能够形成类器官。Clevers博士是发表在今天Cell杂志上的另一篇姊妹文章的主要作者,在这篇论文中他描述了如何构建出健康的前列腺类器官(延伸阅读:同一研究组连发Nature、Science聚焦癌症干细胞)。陈宇博士的论文第一次证实了可以培育出来自前列腺癌样本的类器官。这些前列腺癌类器官可以用于同时测试多种药物,陈宇博士研究小组正在追溯比较给予每位患者的药物对类器官的效应,以找到一些线索来了解患者对治疗有或无反应的原因。未来,在给予患者真正的个体化治疗之前有可能可以先对患者的类器官进行药物测试。仅次于皮肤癌,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最常见的一种癌症,2014年大约有23.3万新确诊病例。它也是第二大男性癌症死亡原因;每36位男性中就有1人死于这一疾病。尽管其发病率高,却难于在实验室中复制前列腺癌。许多在前列腺癌生长中起作用的突变却并不出现在当前获得的细胞系中。一些细胞系与它们的原始来源也有所不同,并且由于它们是由单细胞组成,无法提供与活体器官更接近的类器官可以提供的强大信息。
  • 三位科学家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Thomas C. Sü dhof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 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ldquo 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mdash &mdash 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rdquo 。   James E. Rothman于1950年出生于美国麻省Haverhill,1976年从哈佛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MIT做过博后。1978年他进入斯坦福大学,开始了对细胞囊泡的研究。他曾任职的研究机构还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纪念斯隆-凯特灵癌症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2008年,他加入耶鲁大学,目前为该校教授和细胞生物学系主席。   Randy W. Schekman于1948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St Paul,曾就学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1974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1959年诺奖得主Arthur Kornberg,所在院系正是几年后Rothman加入的系。1976年,Schekman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为该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他同时也是霍华德&bull 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人员。   Thomas C. Sü dhof于1955年出生于德国Gö ttingen,他曾就学于哥廷根大学,1982年从该校获得MD学位并于同年获得该校神经化学博士学位。1983年,他加入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作为Michael Brown和Joseph Goldstein的博后(二人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Sü dhof于1991年成为霍华德&bull 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人员,2008年成为斯坦福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理学教授。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解开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之谜的科学家。每个细胞如同一座工厂,制造和输出着各类分子比如胰岛素产生后释放到血液中,而被称为神经传递素的化学信号则通过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外一个神经细胞。这些分子都被运输到细胞周围的被称为囊泡的小&ldquo 包裹&rdquo 中。这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解开了调控运输物在正确时间投递到细胞中正确位置的分子原理。   Randy Schekman发现了囊泡传输所需的一组基因 James Rothman阐明了囊泡是如何与目标融合并传递的蛋白质机器 Thomas Sü dhof则揭示了信号是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被运输物的。   通过研究,Rothman, Schekman和Sü dhof揭开了细胞物质运输和投递的精确控制系统的面纱。该系统的失调会带来有害影响,并可导致诸如神经学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学疾病等的发生。   物质是如何传递到细胞内   对于一个庞大且繁忙的港口,需要一套运行体制保证正确的货物在正确的时间运送到正确的地点。细胞,有着被称为细胞器的不同&ldquo 隔间&rdquo ,也面临着类似问题:细胞产生分子物质如荷尔蒙、神经传递素、细胞因子、酶等,然后将这些物质在正确的时间里传送到细胞中其他地方或者细胞外。时间和地点决定一切。囊泡体积微小、呈泡状,外面包裹着膜,或在细胞器之间来回运输物质、或与细胞外膜融合将物质释放在外。这一过程十分重要,因为该过程可在有递质的条件下触发神经活动,或在有荷尔蒙的条件下控制代谢。囊泡又如何知道何时何地&ldquo 发货&rdquo 呢?   &ldquo 交通堵塞&rdquo 揭示遗传控制   Randy Schekman醉心于研究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决定利用酵母菌作为模型系统来从遗传原理上研究该系统。通过遗传筛查,他发现酵母菌的运输机制有缺陷,其运输系统很差劲,囊泡在细胞的特定区域堆积。他发现导致这种&ldquo 堵塞&rdquo 的原因是遗传的,便继续研究,试图找到变异的基因。Schekman发现三类基因能够控制细胞运输系统的不同方面,从而为了解细胞囊泡运输的精密调控机制提供一种新认识。   精确&ldquo 停靠&rdquo   James Rothman同样着迷于研究细胞运输系统的本质。当Rothman在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时,他发现一种蛋白复合物能让囊泡进入并融合目标膜。在融合过程中,囊泡上的蛋白质与目标膜如同拉链一般相互结合。这样的蛋白质数量很多且只以特定方式结合,如此使得运输物质能够投递到精确位置。同样的原理也在细胞内运行着,当囊泡与细胞外膜结合时便释放其内容物。   后来人们发现,Schekman在酵母菌中发现的基因一部分可编码Rothman在哺乳动物中找到的那些蛋白,从而揭开了这种运输系统的古老进化起源。他们一同绘制出了这种细胞运输机制的关键部分。   时机就是一切   Thomas Sü dhof对于脑中的神经细胞如何相互交流很感兴趣。信号分子&mdash &mdash 神经递质从囊泡中释放,通过Rothman和Schekman发现的机制,与神经细胞的外膜融合。不过,只有当神经细胞向其&ldquo 邻居&rdquo 发信号时,这些囊泡才被&ldquo 允许&rdquo 释放其内容物。这种控制方式为何如此精确?已知的是,钙离子参与其中,在1990年代,Sü dhof在神经细胞中搜索钙敏感蛋白。他鉴别出这种分子机制,即响应钙离子流入,指导临近蛋白快速将囊泡绑定至神经细胞外膜。&ldquo 拉链&rdquo 开启,信号物质释放出来。Sü dhof的发现解释了短暂的精确如何实现,以及囊泡内容物如何按指令释放。   囊泡运输有助理解疾病过程   三位诺奖得主发现了细胞生理学的一个基础性过程。这些发现对于我们理解&ldquo 货物&rdquo 如何以完美的时机和精确性在细胞内外进行转运具有重大的影响。在从酵母到人类的众多有机体中,囊泡运输和融合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这一系统对于众多的生理学过程极为重要,在这些生理学过程中,囊泡融合必须被控制,包括在脑中发信号以及释放荷尔蒙和免疫因子。缺陷性囊泡运输发生于许多疾病中,包括大量神经性和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若是没有这一奇妙的精确组织,细胞将会堕入混乱的深渊。
  • 微型显微镜助医生在手术中识别癌细胞
    在切除恶性脑肿瘤时,医生既不想留下任何癌细胞,又要保护健康脑组织,将对神经的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然而一旦打开了病人颅骨,就没时间在笨重的显微镜下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据美国华盛顿大学最新消息,该校工程师与斯坦福大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巴罗神经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一种手持式微型显微镜,让医生在手术时也能看到细胞水平,帮他们决定该在哪里果断下刀,在哪里刀下留情。 新的手持显微镜比钢笔略大一点,用了一种叫做“双轴共焦显微技术”的新方法,能更清晰地“看透”不透明组织,捕获组织表层以下半毫米的细节。研究人员之一、华盛顿大学机械工程副教授乔纳森刘说:“要看到组织表面以下,就像开着灯在浓雾中驾驶,无法看得太远。但我们用的(显微镜)就像雾光灯,从不同的角度照亮并减少炫光,能在浓雾中看得更远。” 要让显微镜更小,通常要牺牲图像质量或分辨率、视域、深度、对比度、处理速度等性能。研究人员结合了快速高质量图像的处理传输技术,实现了各种图像指标的平衡。他们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快报》上的论文称,微型显微镜的分辨率足以看到亚细胞水平,其拍摄的小鼠组织图像能和在临床病理实验室经过多天处理后的图像媲美。 乔纳森刘表示,手术中要知道切除的究竟是不是肿瘤,外科医生只能用眼睛看,凭借触觉和术前脑成像,有时会相当主观。如果能在手术过程中放大组织,看到细胞水平,有助于他们精确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会让手术效果更好。 研究人员希望将微型显微镜作为一种临床癌症筛查工具,他们将在2017年对其进行测试,然后在2到4年里将其用于手术或其他临床程序。 上图为了造出手持双轴共焦显微镜,研究人员将原来的桌面显微镜原型缩小成约钢笔大小。
  • 癌症治疗:纳米粒子-药物结合物临床转化应用取得新进展
    抗体-药物结合物(ADC)在靶向给药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其不足以克服肿瘤异质性所带来的给药局限。近日,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和一家肿瘤药物公司的联合团队,采取分子工程的路径,开发了一种由超小(小于10 纳米)纳米颗粒-药物构成的缀合物(NDC),这种缀合物与ADC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在克服肿瘤异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关成果4月22日在线发表于《材料化学》上。科研团队表示,NDC开发的关键挑战包括纳米颗粒载体和细胞毒性药物之间的连接化学设计,以及满足制造控制、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的严格标准。只有解决了这些关键环节,才可成功实现NDC的临床翻译。在这项研究中,科研团队采用相关化学方法和分子工程手段,通过精确调整粒子表面化学,将化疗药物和靶向部分共价连接到聚乙二醇(PEG)涂层包覆的超小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平台上,形成缀合物。这种方法利用颗粒表面PEG链之间的间隙来装载药物,与ADC相比,这种缀合物能够显著增强药物装载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生物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了在癌症治疗中实现高血浆稳定性和有效药物释放,科研团队开展了相关测试,将环戊二烯硅烷分子插入到颗粒的PEG层中,并与硅芯表面的硅醇基团缩合。通过进一步反应,环戊二烯基团随后被官能团化,从而实现点击化学,细胞毒性有效载荷最终通过可切割连接物点击到颗粒上,实现在癌组织内释放药物。科研团队表示,该研究产生的靶向NDC药物,最近已进入一二期人体临床试验。纳米颗粒-药物构成的缀合物结构示意图
  • 2016年诺贝尔奖预测出炉 化学奖张锋、卢煜明折桂
    天凉好个秋!又到关心炸药奖的时候了~~~  虽然汤森路透今年7月宣布将旗下的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出售给Onex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但一切业务照常,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预测也如期出炉。  今年的预测中,有张锋,就是研究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那位华人科学家 还有卢煜明,就是刚刚摘得未来科学大奖的那位。最近几年获得此奖的华人科学家还有:王中林(2015)、杨培东(2014)、张首晟(2014)、邓青云(2014)、钱泽南(2014)。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2008)在当年即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当然也有之后若干年才得奖的,比如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Shuji Nakamura是2002年的引文桂冠奖得主,滞后了12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当地时间 2016 年 9 月 21 日上午 12:01(东部时间)– 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今天发布了其 2016 年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名单,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精英。  自 2002 年以来,每年发布的引文桂冠奖已成功预测了 39 位诺贝尔奖得主。该奖项通过对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平台(全球最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发现平台,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三大领域)中科研论文及其引文进行深入分析,遴选出今年或未来几年在化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以及经济学领域可能摘取诺贝尔奖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  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各领域值得关注的科学家有:物理学家 Ronald W.P.Drever、Kip S.Thorne 及Rainer Weiss,他们设立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使检测黑洞所产生之引力波成为可能。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James P.Allison、Jeffrey A.Bluestone 及 Craig B.Thompson 解释了 CD28 和 CTLA-4 如何成为 T 细胞活性的调节因子,而 Gordon J.Freeman、Tasuku Honjo 及 Arlene H.Sharpe 阐明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功能,这两个科研小组的发现促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发展。在经济学领域,Olivier J.Blanchard 被公认为对宏观经济学作出了极具价值的贡献,其中包括经济波动与雇佣的决定因素。  继2014年和2015年之后,今年的引文桂冠奖名单中连续第三年出现华人科学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科学家张锋教授、以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均入选今年引文桂冠奖化学领域的获奖名单。张锋因其在老鼠和人类细胞中应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获此殊荣 卢煜明则因其在孕妇血浆血中检测到胎儿游离 DNA,从而取得了无创产前检测的革命性成果而入榜。截至目前,共有8位华裔科学家曾摘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高被引论文是世界一流研究的最可靠指标之一,使我们能够了解哪些研究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负责政府及学术部全球业务的 Jessica Turner女士表示,“我们为 2016 年引文桂冠奖的获奖者及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喝彩,并祝愿他们在本届以及未来诺贝尔奖评选中取得佳绩。”  汤森路透连续第二年邀请全球的科学爱好者参加“People’s Choice”诺贝尔奖调查活动,在引文桂冠奖获奖者中,为自己预测的诺贝尔奖得主投票。对此活动感兴趣的人士可访问 StateOfInnovation.com 进行投票。  2016 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生理学或医学  James P.Allison  医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兼主任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  Jeffrey A.Bluestone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医学院内分泌新陈代谢学 A.W.and Mary Margaret Clausen 特聘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Craig B.Thompson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美国,纽约州,纽约  入选理由:解释 CD28 和 CTLA-4 如何成为 T 细胞活性的调节因子,调节免疫反应  Gordon J.Freeman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肿瘤内科学系教授,哈佛医学院医学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斯顿  Tasuku Honjo  京都大学医学研究生院免疫与基因组医学学系教授  日本,京都  Arlene H.Sharpe  哈佛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生物学系比较病理学 George Fabyan 教授,布莱根妇女医院病理科成员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斯顿  入选理由:阐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 及其路径,促进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发展  Michael N.Hall  巴塞尔大学教授  瑞士,巴塞尔大学  David M.Sabatini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白头研究所 (Whitehead Institut) 成员 布洛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资深成员 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 (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 成员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Stuart L.Schreiber  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 Morris Loeb 教授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布洛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化学生物科主任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入选理由:发现雷帕霉素靶蛋白 (TOR) 及雷帕霉素机能靶蛋白 (mTOR) 的生长调节因子  物理学  Marvin L.Cohe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系校聘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入选理由:固体材料的理论研究及其属性预测,尤其是经验赝势方法  Ronald W.P.Drever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名誉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  Kip S.Thorne  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 Feynman 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  Rainer Weiss  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名誉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入选理由:设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 并使检测黑洞所产生之引力波成为可能  Celso Grebogi  亚伯丁大学自然科学与计算科学院非线性及复杂系统“六世纪”(Sixth Century) 讲座教授  苏格兰,亚伯丁  Edward Ott  马里兰大学电子与应用物理研究所以及系统研究所电气工程与物理学杰出校聘教授  美国,马里兰,帕克分校  James A.Yorke  马里兰大学物理科技所数学与物理学杰出校聘教授  美国,马里兰,帕克分校  入选理由:描述了混沌系统的一种控制理论(OGY 方法)  化学  George M.Church  哈佛医学院遗传学 Robert Winthrop 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斯顿  张锋  W.M.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 Keck Career Development 教授,博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核心成员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入选理由:在老鼠和人类细胞中应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卢煜明  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医学及化学病理学教授,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香港  入选理由:在孕妇血浆血中检测到胎儿游离 DNA,是无创产前检测的革命性成果  Hiroshi Maeda  崇城大学药物输送科学研究所教授,熊本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  日本,熊本  Yasuhiro Matsumura  日本国家癌症中心 (National Cancer Center Japan) 探索性肿瘤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心 发展疗法部主任  日本,东京  入选理由:发现大分子药物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是癌症治疗学的重要发现  经济学  Olivier J.Blanchard  美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C.Fred Bergstrom 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 Robert M.Solow 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入选理由:对宏观经济学作出贡献,其中包括经济波动与雇佣的决定因素  Edward P.Lazear  胡佛研究所 Morris Arnold 及 Nona Jean Cox 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商学院管理与经济系人力资源 Jack Steele Parker 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  入选理由:对人事管理经济学独特领域的发展  Marc J.Melitz  哈佛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 David A.Wells 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入选理由:对于企业异质性及国际贸易的开创性的描述 汤森路透简介  汤森路透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我们将专业知识与创新科技相结合,为金融市场及风险管理、法律、税收与会计、知识产权与科技和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我们的产业还包括世界上最受信赖的新闻机构。汤森路透股票在多伦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TRI)。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  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长期致力于为全球学术界与企业界的研发和创新提供强大的科技与知识产权信息解决方案。我们的智能研究平台和服务将权威、准确与及时的信息和强大的分析工具相结合: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发现相关的学术文献,跟踪最新的科学成果,加强科研管理和决策 加速医药企业发现新的药物并更快地推向市场 助力企业迅速获取研发所需的关键信息,跟踪行业与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和优化企业的知识资产。
  • 重磅!中国科学家将进行世界首个人类CRISPR基因编辑临床试验
    如今,中国科学家即将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修饰后的细胞注入人体进行人类临床试验,这将是世界上首个在人类机体中进行的CRISPR试验。  进行这项研究的是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West China Hospital)的研究者Lu You(卢铀),他计划下个月在肺癌患者机体中检测利用CRISPR–Cas9修饰后的细胞的性能,这项临床试验已于7月6日获得了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审核。研究者卢铀,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长期从事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肿瘤综合治疗及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研究。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免疫疗法的研究人员Carl June表示,这或许是一项让我们很多人都非常激动的研究,同时也是一项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推向人类临床试验的巨大进步。目前科学家们利用许多基因编辑技术来进行人类临床试验,其中包括研究者June进行的一项研究,他们当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帮助患者抵御HIV,June同时也是一项临床试验的科学顾问,这项研究计划利用CRISPR–Cas9修饰的细胞来用于癌症治疗。  上个月,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相关专家组成的顾问小组已经批准了这项研究计划,但该临床试验还需要得到FDA及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美国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在今年年底开始这项研究计划。  无效的化疗  这项在中国进行的人类临床试验将会招募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化疗、放疗及其它疗法相继失败的肺癌患者,研究者Lu表示,目前针对癌症的疗法选择非常有限,而基于CRISPR的技术或将为多种疾病的患者带来光明,尤其是那些每天需要治疗的癌症患者。  研究者Lu的研究团队将从招募的患者机体提取免疫细胞-T细胞,随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细胞中的特殊基因,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PD-1可以扮演细胞检查点的角色,其可以对细胞发起的特殊免疫反应进行检查,从而抑制健康细胞被攻击。CRISPR–Cas9技术可以同分子向导配对来识别出携带特殊酶类的染色体上的特殊遗传序列。  随后研究者在实验室中扩增被基因编辑的细胞,并将这些修饰后的细胞重新注入到患者的血液中,这些工程化的细胞就可以在患者机体中进行循环并且“游入”癌症组织中 即将在美国进行的临床试验也利用了类似的方法来敲除编码PD-1的基因,同时研究者还计划敲除第二个基因,并在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之前插入第三个基因。  去年,FDA批准就已经批准了利用抵御肺癌的基于两种抗体的疗法来阻断PD-1,但研究者很难预测这些抗体疗法能够阻断PD-1以及激活机体免疫反应的程度。相比较而言,以较大的把握来剔除关键基因阻断PD-1,同时通过扩大细胞的培养来增加反应的机会,这样或许比基于抗体的疗法效果要强很多,”来自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的研究者Timothy Chan这样说道。  验证细胞  如今我们都知道,CRISPR技术可以对基因组中错误位点的基因进行编辑,但同时也会带来有害的副作用,来自华西医院的研究者Lei Deng表示,这项临床试验所使用的细胞将会由合作者之一的一家成都的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检验和鉴定,从而确保修饰后的细胞在被注入患者机体之前其纠正的基因已经被敲除了。  由于这项技术可以靶向作用T细胞,而T细胞可以以多种非特异性的方式来介导多种免疫反应,因此研究者Timothy Chan担心,这种方法或许有可能诱导过度的自体免疫反应,从而使得细胞开始攻击机体肠道组织或者肾上腺及其它正常组织。如今研究人员从肿瘤特殊位点提取出了特殊的T细胞,因为这些T细胞可以特异性地攻击癌细胞 研究者Deng说道,该临床试验中靶向作用的肺癌肿瘤组织或许并不容易接近,如今我们将再次确保FDA批准的抗体疗法的作用,以使其不会产生较高比率的自体免疫反应。  研究者指出,目前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将会检测这种方法的安全性,Deng表示,我们将检测三种不同的剂量体系对10名患者的作用效果,同时我们计划逐渐增加患者的作用剂量,并且从一名患者开始进行研究,同时监测患者是否会出现副作用,并且密切关注患者血液中的标志物的水平,以此来揭示疗法是否在患者机体中发挥作用。  快速的声誉  研究者Lu说道,进行审核的过程花费了半年时间,同时我们还需要投资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其中包括同医院内部的审查委员会密切沟通,而且NIH对其它CRISPR试验的批准同时也加强了医院内部审查委员会对这项临床试验的自信。  来自北海道大学的研究者Tetsuya Ishii说道,如今中国在CRISPR技术上发展迅速,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声誉 据研究者Lu介绍,他们也将会快速推进这项临床试验,因为他们经历过对癌症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疗法。  研究者June并不惊讶为何中国的研究队伍可以在CRISPR临床实验上走在世界前列,如今中国对生物医药研究领域高度关注。Ishii指出,如果临床试验一开始就被纳入研究计划的话,那么在CRISPR基因编辑领域中国或许会将进行一系列临床试验 ,比如对人类胚胎进行首个CRISPR基因编辑试验,以及开发出首个CRISPR编辑的猴子。  2015年我国中山大学黄军就教授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周灿权教授就在Protein&Cell发表了他们的援救成果,文章中他们利用 CRISPR/Cas9系统对人类胚胎基因组改造的研究结果,该研究一度引发了新一轮的伦理学争论。今年4月份,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对人类胚胎进行了遗传性修饰用来抵御HIV,该研究也遭到一度热议。  最后研究者Lu说道,我希望我们是第一个进行这项临床试验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项临床试验获得足够多的积极性证据。
  • 皮秒/飞秒时间尺度的变化如何研究?超快光谱可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相关报道显示,超快光谱测试技术在Nature、Science及子刊上频频出现。那什么是超快光谱(Ultrafast Spectroscopy)?超快光谱有多快?能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超快光谱成为了研究皮秒和飞秒时间尺度内的分子结构与超快动力学行为的强有力手段,它类似超快摄像机一样,一帧一帧的展现让人们能通过“慢动作”观察到处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原子与分子的转变状态。可以说,超快光谱的出现,给相关科学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医疗、能源及环境等众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在物理领域,超快光谱还可以应用于半导体磁性材料、超导体、绝缘体、复杂材料、量子结构、纳米和表面体系、太阳能电池等研究领域。2023年6月13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的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将拉开帷幕。会议期间,多位超快光谱相关专家将在云端开讲,超快光谱相关仪器技术及前沿应用不容错过。立即报名》》》 部分精彩报告提前看:大连化物所 金盛烨研究员《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及其在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6月13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金盛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10年7月于美国EMORY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3年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3年12月加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超快时间分辨光谱和动力学研究组组长。201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超快(飞秒10-15秒) 时间分辨光谱技术(荧光光谱和pump-probe瞬态吸收光谱) 和时间分辨成像法研究光电转化材料中的界面电荷分离、迁移、能量转移动力学过程。【摘要】 光电转换材料中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是决定材料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效率的核心因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光电材料领域的飞速发展,简单、宏观的动力学表征已不能满足材料的研发需求。发展多维度(时间和空间结合)、多尺度(从宏观到微观)的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是当前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本次报告中,针对光电转换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围绕钙钛矿类国际前沿材料,报告人将着重介绍几种前沿的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和相关超载流子动力学、光电流等成像方法,及其在载流子动力学机理解析和调控等方面的应用。北京邮电大学 夏安东教授《复杂分子体系的溶剂化相关的激发态过程的探测和调控》(6月14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夏安东,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固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中科院感光化学所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3 - 2006年,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日本理化所(RIKEN)、韩国国家标准科学研究院、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或访问研究。2001– 2020年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20年9月正式成为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教授。课题组主要围绕“凝聚相复杂材料体系非平衡态动力学前沿科学与应用”的主题,瞄准该领域国际重要前沿课题,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凝聚相复杂材料体系的激发态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实现激发态过程的调控。通过自行研制和发展各种稳态和瞬态时间分辨光谱的方法,研究凝聚相体系中有机共扼分子、生物大分子、纳米团簇和功能材料、离子液体、半导体量子点和二维材料等复杂体系的溶剂化、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以及材料结构变化相关的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研究成果在JACS、JPCL、JPC A/B/C和PCCP等专业期刊上发表激发态溶剂化相关论文100多篇。【摘要】 主要介绍课题组长期以来针对复杂分子激发态溶剂化动力学过程复杂且无法直接探测的相关技术和科学问题,发展的多种表征激发态溶剂化动力学的超快光谱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采用激发态受激调控(基于受激亏蚀原理)的策略实现了激发态关键中间态的溶剂化过程和关键中间“暗态”的直接探测和表征。实现了激发态溶剂化演化动力学过程中的速率常数和溶剂化相关的结构变化动力学的同时探测。南京大学 张春峰教授《快速光谱分析助力高精度超快光谱检测》(6月14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张春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02年和2007年分别获复旦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加入南京大学历任副教授和教授。曾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JILA研究所等从事博士后和访问研究。主要从事超快光谱相关技术开发,探究光电转换激发态动力学。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摘要】 瞬态吸收、二维光谱等超快光谱方法检测光激发引起的脉冲信号微弱改变。提高光谱分析的速率有助于利用高重频激光,在相同时间内大幅提升检测灵敏度。报告将介绍课题组自行开发的100kHz响应的光谱探测器,并针对超快光谱分析优化,实现高精度的超快光谱检测方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研究员《微区超快光谱与应用》(6月14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刘新风,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中科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博士学位,2011-2105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通过中科院海外人才计划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21年获中组部人才计划支持。研究方向为微纳尺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物化性质性研究。近年来在Science, Nat. Mater., Sci. Adv., J. Am. Chem. Soc., Nano Lett.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总引用17000余次。合著英文专著5章。担任Nat. Nanotech., Sci. Adv., Nano Lett., Adv. Mater.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任Journal of Physics: Photonics编委会委员,Frontiers of Physics., InfoMat, Materials Today Physics, 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青年编委。【摘要】 超快光谱是研究材料中载流子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等研究领域。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具有空间、时间和动量分辨能力的光谱测量系统,研究半导体体系中的载流子性质,为深入理解材料物性以及相关应用奠定重要基础。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利用微区超快光谱技术在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电-声耦合诱导自陷态发光,以及纳米边缘态诱导的光谱特性及载流子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北京大学 郑俊荣教授《待定》(6月14日上午开讲 点击报名)郑俊荣教授,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0年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系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先后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化学系、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10月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做访问学者,2009年8月至2015年,在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一职。自2009 年起加入美国莱斯大学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后,主要从事飞秒激光光谱的研究,建立起了一支在激光技术和超快激光光谱研发、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并组建了美国Uptek Solutions公司。2015年起回北大化学院任研究员。曾先后获得分析化学与光谱协会的汤马斯赫斯费尔德奖、诺曼赫克曼韦尔奇杰出青年奖、帕卡德科学与工程基金奖、美国空军研究院杰出青年奖、斯隆研究奖等。主持(PI)在研基金项目5项,已结题项目3项,共同主持(co-PI)基金项目1项。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由仪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将于6月13-16日举办。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点击立即报名》》》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 三英精密亮相奥地利ICT国际会议
    2020年2月4日,第十届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会议在奥地利韦尔斯隆重召开。作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CT领域专业会议之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参会,CT行业的整机、零部件和软件厂商也纷纷亮相。 三英精密仪器作为来自中国的厂商,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董事长须颖博士围绕快速CT扫描技术做大会演讲报告,介绍了快速CT解决方案在制造业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须颖博士演讲会议现场技术交流技术交流 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产品质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T技术是提升质量检测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制造工厂也对CT检测速度提出越来越快的要求。三英精密作为国产品牌,紧贴制造工厂的需求,依靠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为个性化的工业产品检测需求迅速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已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锂电池等行业为中国制造提供质量保障。
  • 科学家发现同时具备两种DNA修复功能的新蛋白靶点
    人类每天在辐射、雾霾等各种外部环境及细胞代谢产物等内源因素影响下,生命的核心DNA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ed breaks, DSBs)是损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同时,生命也无时无刻不在自我修复,而其不正确的修复会促进癌症的发展。针对如何准确修复DSBs的研究备受关注。  近日,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同时具备两种DNA修复功能的新蛋白靶点。HELQ是一种超家族2解旋酶,该蛋白的缺陷会导致小鼠体内生殖细胞的丢失,增加对卵巢和垂体肿瘤的易感性。通过生物化学分析、单分子成像和细胞试验,该研究团队证实HELQ 是利用内在易位酶和 DNA 链退火活性的辅因子依赖性调节参与DSB的修复,且该功能受RAD51蛋白和RPA蛋白的调控。相关研究结果以“HELQ is a dual-function DSB repair enzyme modulated by RPA and RAD51”为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61-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