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环境治理

仪器信息网水环境治理专题为您整合水环境治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水环境治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水环境治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水环境治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水环境治理话题讨论。

水环境治理相关的论坛

  • 【我们不一YOUNG】水环境监测技术及污染治理措施

    [align=center]水环境监测技术及污染治理措施[/align]引言水环境质量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完善性及自然环境质量。当下,受国内外环境保护理念影响和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我国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水环境监测技术及污染治理措施进行创新完善,使水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为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以推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1.水环境监测技术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而水环境监测是实现上述目的的基础与保障。目前我国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水质性缺水严重,全国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城市处于轻度缺水状态;二是水体污染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城镇存在饮用水源地的水质问题,约一半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是生态破坏严重,全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问题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及时地开展水环境监测,对全面掌握我国当前水环境总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font=宋体]水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采样器、在线分析仪表等组成。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站,由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器、配套仪表和通讯网络组成,主要完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各项污染参数的实时连续测量,为环保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水质采样器(包括:流量式、时间式),用于采集地表水中的溶解氧、[/font][font=宋体]pH值、浊度等指标,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专用软件处理后,输出到计算机上;在线分析仪表(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等),用于检测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H3)、总磷(TP)、总氮(TN)、挥发酚(V/F)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从而为评价水体中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主要的水环境监测方法为常规的物理法。利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测量水中某些参量的变化,来了解水的性质。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密度计法、电导率仪法和声速仪法等。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通过测量液体的某种特性参数的变化,判断被测液体的种类及质量。例如:用比重计或电导率仪测定水的密度,根据不同密度值可判断该液体的类型;用声速仪测量水的流速,根据不同速度下的数值可确定其大小;用水质自动分析器检测水中氨氮含量,则可根据不同的浓度范围确定其类型。此外,还可采用其它简易的方法,如:滴定管式pH计、浊度计、折射仪、分光光度计等常规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测定溶液中某些组分的含量来判断被测液体的种类及质量。常用的化学方法有:酸碱滴定(pH)法,络合滴定(EDTA)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其中,pH值与碱度和酸度有关,在碱性介质中,随着碱度的增加,pH值逐渐升高;而在酸性介质中,随着酸度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因此,当使用同一浓度的碱剂和酸剂时,如果测得的pH值较大,说明所测定的溶液为碱性;反之,则说明为酸性。又如:EDTA是一种配位剂,它在水溶液中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以维持配位平衡。[/font]2.水环境污染主要因素水环境污染主要指水环境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2.1工业废水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是当前我国许多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如印染废水和化工污水,特别是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不仅使水体产生色度、臭味,还会使水中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部分重工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投入经济发展方面,而忽视了废水等有害物质合理处置这一问题,随意排放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会对水环境造成破坏。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引发地下水污染等严重问题。2.2生活污水不仅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废水,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如果不经过严格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破坏。虽然水环境自身具备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水排放所造成的污染程度超出水环境自身净化能力,最终还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且水环境一旦受到严重破坏,其净化修复会更加困难。2.3农业面源污染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大国,水环境在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水环境对农作物质量、产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们身体健康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推行绿色农业这一理念,但仍有部分区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过量施加化肥农药,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一些化肥农药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环境有着不良影响,例如部分化肥农药中含有重金属或有毒元素,这些化肥农药施入水中,会直接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3.水环境监测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措施3.1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为进一步发挥水环境监测技术积极效用,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先进监测技术与设备,在运用过程中对技术进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区域内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国内外先进水环境监测技术,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掌握先进监测技术及设备操作使用流程,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之中。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观察先进技术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使用成效,并依据区域内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对先进技术进行完善创新,使其能够更加适合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以推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政府部门应先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有关工作人员实际技术水平、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可以采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依据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定期培训。在培训时,相关部门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邀请水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到现场为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以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水环境监测技术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增强水环境监测结果准确性。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为人才搭建沟通桥梁,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工作人员与技术水平高的人才进行沟通交流,并适当提升工作人员薪资福利待遇,吸纳更多人才参与到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之中,进而增强水环境污染治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使水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发挥积极效用。3.2加大监管力度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企业数量不断攀升,这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落在实处,相关部门应加大污水排放监督管理力度,并引导工业企业加强工业废水处理。首先,相关部门应利用水环境监测技术对管辖区域内工业区域进行重点监管。相关部门应派遣专业人员对辖区内工业区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并运用水环境监测技术对工业区域内水环境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现象应立即处理,并对乱排乱放工业企业予以处罚,责令其停业整改,在整改过后,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对其废水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常经营,使工业企业能够提升对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相关部门应鼓励工业企业引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从源头降低水环境污染程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进行指导,对于引进先进污水处理设备与技术的工业企业予以相关政策支持与资金奖励,这样不仅能够使企业熟练掌握与运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还能够鼓励更多工业企业运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开展污水处理工作。另外,环境保护部门应明确污水排放标准,并以文件形式将下发给下级部门与工业企业,要求企业严格依照这一标准进行污水处理工作,达标后方可排放,进而有效降低水环境污染程度,推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入实处。3.3加强前期准备工作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其所涉内容较多,环节较为复杂,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更好地发挥水环境监测技术优势,相关部门应增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前期准备工作。在运用水污染监测技术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前,相关政府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辖区内水环境污染实际情况、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水环境污染治理实际需求等各项因素,对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所涉及的各项因素进行衡量。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做好实地勘察采样工作,依据水环境所处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开展采样工作。在采样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水环境监测采样所需各类仪器进行检查,并依照有关标准存储摆放,以保障采样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开展。另外,在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前,相关部门应对水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充分分析,依据辖区内水环境污染实际情况及治理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方案,并对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所涉及的各部门进行职责划分,统筹规划,以确保水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发挥其积极效用。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应提升对常规监测的重视程度,常规监测是水环境监测及污染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开展水污染常规监测工作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要求工作人员严格依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监测仪器能够正常运转,进而保障水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有序开展。3.4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制度为促进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做好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工作。一方面,应不断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水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的积极意义与重要性,使其能够对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提升工作人员使命感与责任感。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不定期举办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相关会议,在会议上探讨分析现阶段区域内水环境污染治理所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汇报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进展,进而不断对现行水环境污染治理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以保障治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另一方面,还应对未来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因素及污染趋势等方面进行预测,并依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关方案,以便及时处理水环境破坏、污染等相关问题,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结语综上所述,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当下,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严格管控生活污水、加强前期准备工作等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及污染治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而有效提升我国水环境整体质量。[align=center][font=宋体]摘自《资源节约与环保》[/font][font=宋体]2023年第7期[/font][/align]

  • 关于召开“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南京服务站 关于召开“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国各级党和政府将环保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环保部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环保督查和巡视工作,强化了环保问责制。在这一背景下,全国的“三高”废水处理任务非常重,技术需求非常迫切。为更好地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作,本着“创新技术开发、强化工艺应用、展示样板工程”的理念,在南京召开本届“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内容 1、污(废)水处理 (1)城镇污水处理新理念和新技术趋势分析 (2)城镇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提标提效稳定运行技术 (3)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 (4)城镇污水能源开发、资源回收技术及应用 (5)污泥深度脱水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6)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实践 (7)高COD、高氨氮、高盐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8)工业废水零排放解决方案及实践 (9)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10)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实践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关键技术 (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优秀案例介绍 (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分享 (4)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生态清淤技术探讨 (5)河道边坡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应用 (6)城市景观水体生态治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7)河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8)河长制政策解读及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9)湖泊蓝藻水华暴发的监测、预警研发应用技术 (10)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经验及启示二、部分发言嘉宾1、河长制与水环境治理 赵敏华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2、湖荡湿地修复成套技术研究于工程示范 张毅敏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3、火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叶正芳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4、城镇污水处理新思路及主流厌氧氨氧化应用的挑战 刘国华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5、太湖藍藻爆发治理思路与措施 朱喜(原无锡市水利局 高级工程师)6、仿生修复技术在河湖水质提升方面的实践应用 许元敏 (南京天河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经理)7、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及思考 何海周(江苏力鼎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8、白洋淀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 刘存旗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三、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南京服务站 环保产业联盟网 联办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 南京天地集团四、时间地点(一)会议时间:2018年6月2日-3日(1日全天报到)(二)会议地点:江苏南京溧水区白马镇政府四、参会对象 各省市建委、水务局、环保局及有关部门的代表;各省市市政规划设计院所;各城市供排水企事业单位、咨询 公司、金融部门、投资机构、工程公司、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有关专业人 员。 五、论文征集1、请按照会议议题提交论文,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全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要求 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本届会议收录论文将印刷 作为会议资料,优秀论文可推荐发表。2、请提交论文人员将电子版论文全文发送18618171546@163.com信箱。论文截止日期:2018年5月20日。六、会议注册1.会议服务费:高校、科研院所人员2000元/人,学生代表凭学生证1500元/人,企业代表2600元/人。会议服务费 包含会务、餐饮、会议资料等费用。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吴老师 手 机:18618171546 大会投稿及报名邮 箱:18618171546@163.com

  • 【转帖】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四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会议讨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制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会议指出,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当地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虽然近些年来太湖流域各地区积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依然严重,边治理、边污染现象依然存在,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也影响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会议强调,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加强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城镇污水以及内源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努力恢复太湖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为全国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益经验。   会议原则同意《方案》提出的太湖流域治理目标,要求到2012年,太湖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湖体水质有所改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三类。实现这一目标,一要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蓝藻事故防范措施,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今年要全力防止因水质黑臭影响饮用水安全。二要严格控污减排,对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及内源污染实行全方位控制,并逐级分解到行政区域予以考核。三要努力修复生态,适当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恢复和建设重要湿地及生态林。四要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制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标准,加强重大科技问题攻关,加快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完善流域监测网络和执法体系。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区域、部门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水环境治理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把太湖治理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

  • 【资料】几篇关于水环境和水治理的文章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9660]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理念、方法、意义和展望[/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9661]金刚石薄膜电极污水处理技术[/url]

  • 【资料】六大因素加剧地表水环境污染

    监测资料表明,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仍然是普遍受到污染,全国已监测断面中, 62%的断面水质处于Ⅳ类以上,其中有近30%的断面水质处于劣Ⅴ类,水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徐晓力认为,加剧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来自六个方面。 一是废水排放量大,水环境不堪重负。全国地表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而2003年污废水排放总量近460亿吨,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1333.6万吨。特别是6个缺水相对严重的北方省份,污废水排放量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最高达38.9%,若使用全省地表水稀释,COD浓度6个省超Ⅲ类水,其中3个省超Ⅴ类水。 二是废水排放标准不够严。我国现行的废水排放标准较松,限值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例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11项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标准限值是Ⅴ类地表水标准的2.5-50倍,行业废水排放标准更高,造纸废水排放标准是Ⅴ类地表水标准的11.25倍。徐晓力认为,污废水的排放标准应该根据水资源情况及地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制订,水资源丰富、地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的地区可以将污废水排放标准定的高一些,对于贫水地区,地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脆弱,污废水排放标准则不能过高,甚至不能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三是企业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严重。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河南省就有近9%的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尚不足35%,由此估算,排放的污废水总量中有40%是超标排放的。遏制超标排放和偷排,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环境意识淡漠,地方保护主义削弱了环境执法力度。当前,仍有一些企业甚至政府领导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是矛盾的,认为环境治理花钱多,使企业不堪重负,甚至认为环境治理使得企业亏损,没钱可赚,一些企业就以此作为其超标排放或偷排污染物的理由。 另一方面,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能说不健全,对污染环境的处罚规定也相当严厉,但是,由于环境管理体制在行政上是完全地方性的,环境管理行政领导完全受地方政府制约,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在工作当中顾虑很多,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很难落实环保执法。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环境执法力度明显不够,一些企业屡罚屡犯,法律法规起不到应有的威慑力,污染事故屡屡发生。 五是环境管理被动。目前我国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管理,主要是围绕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进行的,这些制度的实质是控制并要求污染源按要求达标排放一定总量的污染物。徐晓力认为,只要允许污染源排,不管排多少,企业就有空子可钻,管理若再不到位,企业在排污上就处于主动位置,而环境管理部门却忙于督促落实、验收、检查等,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对污染源的管理不能一个政策到底,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能够做到零排放的行业,就实行零排放量管理,只要有废水排出就属于违规,予以严厉处罚。把污染物堵在企业内,企业就会自己主动想办法治理,环境管理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六是污废水治理仍处于较低水平。引起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54%,全国仍有10%的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30%,大多数的县城和近乎所有的乡镇污水未经处理,污废水的处理率较低。另外,除大型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较为先进外,大量的中小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工艺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难以保证废水长期稳定的处理效果。

  • 【“仪”起享奥运】环境检测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font=&][color=#666666]我国对于水环境安全的重视程度一直是有增无减。近几年,随着我国对水环境的重视,人们对水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有关主管机关应针对现实状况,强化整体监测与治理,并持续提高其风险预警的水平;要提高水质监测的能力与水平,科学合理地利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实现水体污染的综合治理。水环境又是衡量居住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良好的水体环境可以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更多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我国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当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color][/font]

  • 【转帖】中国将投入数百亿元构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支撑体系

    1月14日电记者近日从环保总局获悉,中国将投入数百亿元资金,用于构建中国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体系。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以下简称“水专项”)等3个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水专项”的正式启动。“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次推出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旨在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全面技术支撑的重大科技专项,是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将重点围绕“三河、三湖、一江、一库”,集中攻克一批节能减排迫切需要解决的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办公室副主任、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介绍说,“水专项”实施过程从2008年至2020年,历时13年。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湖泊、河流、饮用水、城市、监控预警、战略政策等6大方面。经国务院批准,水专项由环保总局和建设部牵头组织实施。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将抓紧组织实施,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各参与实施部门的优势与作用,协作治污,统一治污,确保重大专项顺利实施。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认为,水专项实施方案紧密结合了国家治理的重点流域,体现了流域研究和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总体目标针对当前和未来中国面临的重大水环境污染问题,体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科技需求。地方政府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好水专项的启动工作。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说,太湖治理是水专项的重点项目之一,江苏省将积极配合水专项太湖项目在江苏的组织实施工作,从机构设置、资金、人员、地方示范工程等方面落实好各项配套条件。

  • 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2022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2022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a0a0a0](简称《通知》)[/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通知》指出,近年来,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部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短板,部分断面汛期污染强度长期居高不下,城乡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各地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紧盯汛期水质明显反弹断面,切实加强水环境监管,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  《通知》提出四项工作要求。[/color][/size][/font][b]一是高度重视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风险防范,避免汛期水质明显恶化,甚至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等情形,坚决守住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color][/size][/font][b]二是切实加强汛前预防。[/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各地要参考历年汛期水质数据,确定本行政区域汛期重点关注断面,指导有关地区分析断面汇水范围内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明确断面所在行政区域和排污单位主体责任,监督落实污染整治和防范措施。[/color][/size][/font][b]三是抓好汛期分析研判及处置。[/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各地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强化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对水质异常波动断面,立即分析排查并采取必要处置措施。各流域局要针对汛期控制断面水质反弹数量较多、治理难度较大的地区开展督导帮扶,指导推动解决突出问题。[/color][/size][/font][b]四是扎实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各地要切实加强汛期应急值守工作,及时预警有关企业单位,落实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措施。凡涉及饮用水安全、重金属污染,以及可能造成跨省污染的突发水污染事件,要第一时间向生态环境部报告,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  对各地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生态环境部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宣传推广。[/color][/size][/font]

  • 【我们不一YOUNG】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font=宋体]引言[/font][font=宋体]????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产生的污染逐渐地增加,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水环境检测,不断的完善检测网络,促进检测的科学有效性,增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对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但是,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需要人们不断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力度,采用针对性的有效策略,解决相关问题,不断完善监测指标、注重检测实践,研发先进的检测技术,提升水环境检测工作开展的实际质量和效率。[/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水环境检测的发展[/font][font=宋体]????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带动各行各业在不同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我国水环境检测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逐渐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水环境保护检测在人们共同的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日益增加,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污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较强的地域性,我国根据南北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水源区域的检测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水环境检测的相关技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逐步的完善。我国目前部分水域建设和使用了自动化水环境检测系统,我国内部已经超过三百所水环境检测中心,三千多个检测站,对重点水域环境进行自动监测。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对水环境监测断面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建设更先进、高效的自动监测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抽样和探析的方式,成立应急监测和常规监测等不同等级的监测体系,提高实际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font][font=宋体]2.1[/font][font=宋体]缺乏完善的监测指标[/font][font=宋体]????水资源监测的指标对监测的实际结果有决定性的作用,相关监测部门对水环境开展监测工作时要根据监测的指标进行判定。我国对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部门比较复杂,存在不同的几个部门对一个水环境进行管理,一个相关管理部门同时对多个水环境进行管理的现象,造成实际监测过程中缺乏准确的监测指标,无法对实际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的结果。比如,我国水利和环保部门同时对地表水进行监测管理,水利部门不仅负责地表水的监测,还会负责地下水和供水系统的全面监测。我国国土资源、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都会一定程度的介入地下水质的监测管理,造成相关的权利没有进行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晰,无法制定统一、准确的监测指标和检测方案,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主要存在综合指标和重金属两项重要的问题,相关的企业在监测水环境工作中对有机物的监测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font][font=宋体]2.2[/font][font=宋体]监测力度不足、缺乏科学指导[/font][font=宋体]????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环境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同时对有机物污染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控制指标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造成人们对污染的主要原因无法进行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在的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造成水资源严重的短缺,在实际生产中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梁,影响了监测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因此,我国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监测力度,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将相关的数据信息作为参考标准,对有机物监测进行高度重视,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做好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更好的保护环境。[/font][font=宋体]????另一方面,我国水环境检测的开展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比较晚,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实践经验指导,造成水环境监测中存在许多不科学合理的情况,比如我国面对流动性的样品,怎样进行科学的取样反映了我国监测工作进行的不到位。因此,我们要对水环境监测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分析,提高监测分析结果的科学准确性,否则由于人工不规范的操作就会造成分析结果和实际的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差异。[/font][font=宋体]2.3[/font][font=宋体]缺乏完善的监测方法[/font][font=宋体]????现阶段,我国构建了水质量监测系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过于简单或者复杂繁琐,造成监测速度较慢,同时缺乏高质量的监测设备满足水质量监测手段执行的实际需求,降低了水环境检测的实际效益。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数量主要控制在98项污染物上,同时也是污水排放的标准数量,比如有机质、重金属、微生物等相关污染物。现在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对于我国重点控制的八项污染物,不能快速有效、简单地进行监测。[/font][font=宋体]????我国对具体的污染物有详细地记录,比如我国地表水的环境质量标准中具有109项污染物监测,根据实际的调查表明其中大约有68项是有机指标,能够通过一种监测方法对相关的有机指标进行全面的监测,但是在标准中仍然规定需要多种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关步骤比较复杂繁琐,没有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对相关的有机指标进行监测,对于相关标准罗列的一些项目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对水环境的监测方法根据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水环境监测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监测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水环境监测存在问题的策略[/font][font=宋体]3.1[/font][font=宋体]完善水质监测指标[/font][font=宋体]????首先,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企业要对监测水环境的指标进行明确,有效地对潜在污染问题进行消除,同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对他们工作中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保证监测人员工作行为的规范性,有助于对企业制定的相关决策进行一定的保障。[/font][font=宋体]????其次,国家环保单位要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全面地总结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环保单位要对部分水质进行抽样,了解部分监测的标准和规范。环保单位对水抽样之前,要充分结合监测的项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保证设备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在密封环节能够简单的操作,同时比较容易清洗,对采样的总量进行明确。[/font][font=宋体]????最后,企业相关的不同部门在实际的管理中需要进行不断的交流沟通,要产生的相关的污染物进行及时的处理,能够有效地将相关政策落实到水环境污染治理中。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加强管理的力度,对监测指标进行明确,根据监测的相关标准,对水资源的治理的监管规范和体系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font][font=宋体]3.2[/font][font=宋体]加强监测力度、提高监测实践[/font][font=宋体]????企业要加强对监测人员整体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不断地提升,对实际水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加强管理,保证监测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我国水污染比较严重,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就需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新型的水环境检测设备进行不断的研发,对水污染的实际情况作为主要的依据,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企业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自身专业技能,保证工作行为的规范,满足现代化环境发展的实际需求,为监测结果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提供基础的保障。另外,水样在实际保存的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对相关分析指标、水样容器、性质和保存的温度等进行一定的控制,比如清洁的水样能够储存3天,轻污染的水样储存3天、重污染的水样储存半天。[/font][font=宋体]????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对水质技术方案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检测实践。我们对技术方案的创新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消耗一定的财力和人力,但是能够为水质监测人员提供有效的经验,防止出现基本问题的错误,为技术方案的创新提供新的目标。[/font][font=宋体]3.3[/font][font=宋体]优化监测方法[/font][font=宋体]????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型的资源,对相关领域信息开创信息一体化,对部分人为和自然因素出现的情况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整合,研发出有效的方案。通过软硬件合作,实行多种信息的一体化以避免信息的重复查询,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节约检测的消耗的时间,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font][font=宋体]????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水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质量进行高度重视,进而不断加大对水环境监测方法的研究和创新。现阶段,我国出现研究了光谱、色谱、质谱、生物监测技术,同时结合自动和连续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升水环境监测的实际效果。水生生物的监测在整个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化学物质中,水生生物发生相应的反应,能够通过相关反应特性了解化学物质和水生生物的关系。相关水环境监测机构和负责部分在现实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生物监测系统,充分发挥该系统的重要优势和作用,对污染物的类型和污染程度进行全面有效的实时监测:但是,目前检测技术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水域不能充分应用水质自动监测站有效完成全方位、动态化的监测。水生生物监测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全面提升水生生物监测整体水平。现阶段,我国水生生物监测下,主要采用两种细菌指标的监测,缺乏丰富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同时没有形成统一合理的监测标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未来水生生物监测方面提供更多的关注和重视。[/font][font=宋体]结语[/font][font=宋体]????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如果发生枯竭的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我们需要对水环境保护和监测加强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环境监测的发展,对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完善水质监测指标、加强监测力度、提高监测实践、优化监测方法的几个对策,提升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font]

  •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样品的取样与保存

    1、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是指为了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而过行的监测活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样品:是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所取的监测样品。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常规监测项目目前,我们开展的地表水常规监测项目为:pH、Do(溶解氧)、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CODMn、COD、氨氮、总磷、氟化物、六价铬、硫化物、砷等项目。3、地表水的取样与现场样品的保存地表水环境监测对于取样与现场样品的保存要求十分严格,结合我们目前开展的地表水常规监测项目,应注意如下的问题:采样容器的选择:采样容器常用的为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瓶、直立式采水器、自动采水器;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采用不同的采样容器;如测DO、BOD5时,应选用溶解氧瓶、测氟化物时时,应选用聚乙烯瓶等;现场采样的样品固定:对于某些监测项目,需要在采过过程中,加入保存剂,如在测COD时,应在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控制pH值小于2;测DO和BOD5时,应现场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碱性叠氮化钠,现场固定;测量总磷时,应该场加入HCl、H2SO4,使水样的pH值小于2等,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需现场加保存剂的项目,采样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地表水和废水监测规范进行。其它应注意的问题:当在船只进行采样时,采样船的位置应该在采样点的下方,逆流采样,采样人员应尽量使采样容器远离船体;采样容器在进行采样过程中,一般都用所采水样进行润洗三次,特殊要求的项目除外;

  • 推动农村水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和有关部门印发了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这份文件中,我们去年提出的科学统筹规划、强化资金投入等建议,都有所体现。”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党支部书记胡晓玲告诉记者。“推进乡村振兴,要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胡晓玲说。当地农村地区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家庭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个难题。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出了关于有效发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功能的建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如何推动农村水环境持续改善,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非常关心的问题。仅在2023年,代表委员提出的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建议提案就达到35件。有代表提出健全标准规范,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分级分类标准的建议;来自青海省的代表提出加大对青海省农牧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支持、通过科技专项研发高原适用技术的建议;有政协委员提出加快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设施管理数字化水平等。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建议和提案反映了基层一线的情况,对解决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收到建议提案后,生态环境部组织相关司局进行专题研究,结合政策制定予以研究吸纳,与代表委员反复沟通办理情况,之后再予正式回函答复。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动全国2700余个县(市、区)编制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611个畜牧大县编制印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指导各省份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并推广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资源化、生态化的治理路径更加清晰;组织开展覆盖各省份的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现场调研评估,开展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坚持“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要求,不断巩固治理成效。据了解,[b][color=#c0504d]去年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完成,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实施了8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color][/b]为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前不久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在总结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部署提出新时代污水治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说,文件印发后,地方同志充分认可,认为符合农村实际,“特别是针对前一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基本上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此外,针对黑臭水体这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2023年底组织修订了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逐步解决农村突出的水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公布,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任务。2024年,生态环境部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实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来源:新华社][align=right]标签: [url=https://search.instrument.com.cn/w/index?keywords=%E5%86%9C%E6%9D%91%E7%94%9F%E6%B4%BB%E6%B1%A1%E6%B0%B4%E6%B2%BB%E7%90%8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url][url=https://search.instrument.com.cn/w/index?keywords=%E7%94%9F%E6%80%81%E7%8E%AF%E5%A2%83]生态环境[/url][/align]收藏| 0点赞| 0分享[back=url(&][/back][img=用户头像]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pic/c53de538-e258-45c1-9eb3-bbd5edae6280.jpg[/img]作者:isa[color=#666666]总阅读量[/color] 6w+ [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kol/wangyh.html][color=#3687d9]查看ta的文章[/color][/url]

  • 【原创大赛】小论我国水环境问题

    小论我国水环境问题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 【分享】水环境代码

    最近国家环保部新出了相关的水环境代码,包括水污染物代码、地表水功能代码、排水去向代码、排水规律代码,贴出来共享。[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affix.gif[/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download.asp?ID=197877]水环境代码.rar[/url]

  • 暴雨过后,脆弱的城市水环境应如何恢复?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针对京津冀、东北等地的暴雨洪涝灾情,8月7日上午,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等部门继续进行了视频会商调度。总的来看,全国降雨较前一阶段有所减弱,但松花江的拉林河等多条支流出现超保超警水位。[/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高强度暴雨对于城市水环境会带来哪些冲击?相关部门能够做哪些具体工作来抵御这些风险?暴雨过后的水环境恢复哪些地方仍需注意?本报记者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彬进行了专访。[/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中国环境报:根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刚刚过去的7月共有8次暴雨过程影响我国。高强度暴雨,对于城市水环境会带来哪些冲击?[/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陈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极端降雨强度、频次增加,我国洪涝灾害发生次数显著增多。水利部《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统计,自2006年起,我国每年有100个县级以上城市遭受洪涝侵袭,大中型城市出现的“暴雨频发”且“逢雨必涝”现象愈演愈烈,逐渐成为我国一种常见的城市病。[/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当城市因降雨发生洪涝灾害时,将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多方面的破坏,同时也会给城市水环境管理带来极大挑战。首先,洪水的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于城市水环境。洪灾会造成城市水土流失、河水外溢及河岸、湿地等水利设施的损毁,致使土地贫瘠,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破坏,吞噬城市水环境安全防线。[/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其次,并发的涝灾会继续侵蚀城市水环境。城市的用水和排水系统是紧密相关的,涝灾害发生时,城市排水系统会超负荷运行,导致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供排水网络的全面瘫痪。[/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另外,洪涝灾害均会引发城市水污染,造成病菌、寄生虫、工业废渣废液、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质在城市中扩散,污染城市河流、湖泊、湿地及地下水。[/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此外,城市洪涝灾害存在较强的跨系统、跨区域的外溢效应,一旦发生,冲击就不只局限于水环境,城市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城市各行业都会受到并发影响。[/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中国环境报:在降水前和降水中,相关部门可以做哪些工作来抵御这些对水环境的冲击?[/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陈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城市洪涝灾害不止会影响城市水环境,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堵、救援阻滞、地下空间淹没等多重风险。因此这项应急工作需要城市中各个部门的统筹规划、多方配合,才能全面应对。[/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其中,气象部门需要实时监测气象情况,及时更新准确的暴雨预警信息,向有关单位及公众发出警示,并针对可能的暴雨事件,提前预测降雨量、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为其他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城市建设和交通部门需要及时发布交通阻塞信息,引导车辆绕行避让易涝区域和洪水道路,并采取措施确保交通疏导和紧急救援的畅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应急管理部门和紧急救援需要提前做好暴雨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救援和应急处理能力。在暴雨期间,强化与水利、排水、市政、递路、消防等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建立抢险队伍应急调动机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协同做好防汛抢险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水务及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和运行,尽快打通“断头管”和河道阻水点,保障排水防涝通道通畅。及时清理堵塞物,防止排水设施失效。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防止暴雨时污水泄漏污染环境。[/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媒体和宣传部门需要向公众传递暴雨预警信息和应对指南,引导市民做好应对措施,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应用向公众发布实时预测、预警数据。同时,实时收集受灾区照片、地理位置、受灾人群信息等,及时更新调整应急救灾方案。[/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但从根本上,还是需要提升城市洪涝韧性,通过预防、减轻、应对和恢复等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并在灾后能够迅速回归到正常的运转状态。主要措施包括:全面厘清城市供、排、净系统问题,健全城市洪涝防御工程,提高环境生态应急管理能力;全周期地识别洪涝带来的系列风险,完善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洪涝应急预案,构建城市洪涝风险传递网络,加强洪涝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通过搭建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市场化应急救援费用补偿办法。[/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中国环境报:暴雨退去,水环境逐渐恢复。在此阶段,从城市水环境管理方面看哪些地方仍需注意?[/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陈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在暴雨后城市水环境往往处于脆弱状态,此时应该及时修复受损水利设施,开展持续的水质监测,逐步恢复城市水体、植被和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从各方面提升城市水环境,以增强城市抵御未来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韧性。[/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一,需开展供排水系统恢复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在暴雨期间,城市基础建筑可能受到破坏,城市排水系统可能面临过载。在暴雨退去后,要全方位辨识城市河道水系、排水管网等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网络在城市用、排、蓄、调等主要过程易失效节点,展开全面修复工作。[/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二,需开展水质监测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全面覆盖氨、氮、磷、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明确其在雨水、地面、排水管网、河流湖泊及地下水中的转移过程,持续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水体的污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三,需开展水体及绿地修复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针对受到暴雨冲击的水体,如湖泊、河流和水库,需要进行适时的修复工作。清理淤泥、修复岸线,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在暴雨退去后,需要积极修复城市绿地,倡导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减缓未来城市洪涝和提高城市的水文循环能力。[/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四,需开展全区位生态恢复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城市洪涝可能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为了增强城市水环境的韧性,在暴雨退去后,需要加强对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以提供更好的自然防御能力和水体净化能力。[/size][/font]

  • 治理环境污染刻不容缓

    仪征市环保局原党组书记为举报扬州化工园企业污染,连续举报8年,但如今问题依然存在。记者发现,扬州化工园邻近仪征主城,在城区能隐约嗅到化工废气味道。民众反映,“园区企业化工废气排放严重时,眼睛睁不开,喉咙作痒。(新浪微博11月19日)  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如何防治污染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把好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格局和体制,减少高排污企业进入我国。  其次,把好污染物出口“关”,对排污单位严格监管。加大对发放排污许可证单位和违法超标企业的监察力度。要加快推进地区清洁生产工作。采取强制审核和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  再次,把好污染治理“关”,保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实现。  最后,把好部门联动“关”,形成齐抓共管执法机制。环保、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依法开展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和噪声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 【分享】水环境标准

    两个一起下载:水环境标准01: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5013.shtml水环境标准02: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5017.shtml

  • 【资料】水环境化学 课件

    水环境化学 ppt课件[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2318]水环境化学[/url]

  • 环境保护部将试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据了解,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包括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国家将公布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信息。排名方法基于城市水质指数,即CWQI,包括河流水质指数、湖库水质指数和城市水质指数三方面。国家将按照城市水质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名,排名越靠前说明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越好。 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范围包括全国31 个省(区、市)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参与城市排名的断面(点位)是“ 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中规定的1940 个城市排名断面(点位)。 《规定》明确,若城市上游入境断面水质不达标,则参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中相关规定,扣除上游影响后计算该城市水质指数。对于城市所有地表水断面(点位)基准年和现状均满足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且考核达标时,不参加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来源:中国环境报社

  • 公布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有何作用?

    以前环保部系统内部会对城市环境质量考核,包括空气、水质量等进行内部排名,但不对外公布,因此对当地政府没有形成太大的直接压力。国务院近日对2017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实行环境保护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7年,还将开展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工作,每年公布水质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名单。对于重特大或敏感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结论、环境影响和损失的评估结果等信息,要依法公开。那公布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将产生哪些作用?

  • 【观察思考】欧洲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

    欧洲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11:52 《观察与思考》   徐迅雷文/摄  沭阳断水,太湖巢湖滇池蓝藻水华绿如油漆;洞庭鼠患,淮河重庆济南豫西洪水泛滥暴雨成灾……2007之夏,中国水环境问题空前暴涨。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频频降临;由于没有良好的水环境底子,“水利”变成了“水灾”、“水害”。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人类的所有文明,最初都发源于河流;没有河流没有湖泊,就没有人类;人类是不可能离得开水环境的;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一分子;人类不可能高于环境,人类只可能融入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今年5月,笔者访问欧洲,考察了莱茵河、施普雷河、美因河、阿勒河和卢塞恩湖等江河湖泊,关注到欧洲优良的水环境,以及治理、管理水环境的经验。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莱茵河。何处江水绿如蓝?只要看看今天莱茵河的片段。在我的镜头里,流经瑞士巴塞尔市的莱茵河,色彩变化多端:在情人们幽会的“情人谷”一带,河水蓝得比翡翠还彻底,中国名诗“ 春来江水绿如蓝”仿佛就是为这里的河水所写的;在巴塞尔大教堂的望河平台上俯瞰莱茵河,河水以绿色为基调,那木制渡船漂移在河中,颇有点“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韵味;车过跨河大桥,透过车窗所拍摄的,则是油画色彩的莱茵河,“晴云似絮惹低空”,河水有一种凝练的质感……这,都是欧洲水环境之美的缩影。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洲水环境之变化,应该成为我们借鉴之经验。  为河流“动刀”  莱茵河在地图上画了个“L”,拐角处是一个奇妙的城市—瑞士巴塞尔。巴塞尔是世界上惟一与三国交界的名城,左前方是法国,右前方是德国。2007年德国旅游博览会在首都柏林举行,而瑞士的旅游博览会则放在巴塞尔,作为媒体人士,我有幸参与报道了这两个盛会。巴塞尔作为瑞士北部的边境名城,它不仅是会展之城、文化之城、旅游之地,也是历史上发展起来的化工之城;莱茵河穿过巴塞尔,一座城市因此灵动起来。  美丽的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公里,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主要流经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由荷兰湾注入北海;莱茵河流域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生活着5000万人,有2000万人以莱茵河作为直接水源。莱茵河中上游莱茵河河谷尤其美妙,它在2002年被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其环境优美是不用说了,更可宝贵的是积聚了两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沿途的古堡、历史小城、葡萄园等等,“生动地描述了一段同多变的自然环境相缠绕的漫长的人类历史”;沿河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演绎了许多传奇,几个世纪以来,它给无数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提供了无限的灵感。  通常人们把处于德国的、从科隆到美因茨近200公里的河段,看成是莱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其实再上溯到法国著名文化名城斯特拉斯堡、上溯到瑞士边境名城巴塞尔,莱茵河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然而,历史上莱茵河并不都是安然无恙,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莱茵河干流河道被高度渠化,两岸密集城市排放的生活、工业污水使河道严重污染,鱼虾几近绝迹,一度被称为“欧洲最浪漫的臭水沟”。尤其是二十多年前的“莱茵河污染事件”,是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十大事件”之一,曾给莱茵河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1986年11月1日,在巴塞尔,桑多兹化工厂一间仓库爆炸起火,1250吨剧毒农药随着百余吨灭火剂排入下水道,进入莱茵河。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可是祸不单行,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一家化学公司的冷却系统也出了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污染给沿岸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损失,以致好几年莱茵河里无鱼可捕捞,有人称这次事故是“水工业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一事件,载入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的报告中。  痛定思痛,为了河流的健康,必须“动刀”了。此前成立的“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委员会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跨国组织”,主席当然要轮流转,但秘书长总是由荷兰人担任,因为荷兰是最下游的国家,最有“发言权 ”;委员会设有若干技术和专业协调组,如水质组、生态组、排放标准组、防洪组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组等;他们还把自来水矿泉水公司和食品制造企业等“水敏感企业”都组织进来,使之成为“水质污染报警员”。多年来,他们切了一刀又一刀:19 87年,委员会通过了全面整治莱茵河的“莱茵河行动计划”;1995年,起草了莱茵河地区“防洪行动计划”;1998 年,缔结了《莱茵河保护公约》。在《莱茵河保护公约》中,规定了缔约方的种种行动原则:预防原则、谨慎原则、治本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影响不扩散原则、重大技术措施补偿原则、可持续开发原则、环境污染不转嫁给其他环境介质的原则等等,都属于“组合拳”。  “动刀”就是动真格:以前为了贪图一时之利,建造了为航行、灌溉及防洪的各类不合理工程,被“动刀”拆除,两岸水泥护坡重新以草木替代;部分“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也经过“动刀”,恢复了自然河道。与此同时,各国全面“动刀 ”,控制生产与生活污染物排入莱茵河,对工业生产中危及水质的有害物质坚持进行处理,并减少河流淤泥的污染……动真格的成效十分明显:1994年,莱茵河支流中发现了洄游而来的大马哈鱼产下幼卵;2003年,排入莱茵河的水已达标,莱茵河水终于变得清澈;今天,莱茵河的生物多样性,已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拯救莱茵河”获得了成功,从此,莱茵河不再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们的眼光放得更远,整个莱茵河流域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莱茵河2020计划”。  德国人曾经羞愧地说“莱茵河是一条工业之河”,但现在对莱茵河的重新评价是“莱茵河河水如今好得令人惊讶”。今天的莱茵河,成了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是人与河流建立和谐关系最成功的一条河。

  • 盘点:2023水环境政策频发,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size=18px]回顾2[/size][size=18px]023[/size][size=18px]年,[/size][size=18px]生态环境领域发生了核废水排放、“毒土地”事件、土壤三普等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size][size=18px],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迫在眉睫[/size][size=18px]。[/size][size=18px]仪器信息网梳理了生态环境领域涉水的相关重要政策,让我们一起[/size][size=18px]盘点[/size][size=18px]下都有哪些。[/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河流水污染.jpg,500,3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b6dbd91e-391f-49ff-9781-1e5f8b112c89.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1 月[/color][/size][/b][/align][color=#c0504d][b][size=18px]《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size][/b][/color][size=18px]到 2025 年,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覆盖和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size][size=18px]合理选择污水收集处理模式,科学确定污水处理标准规范,高质量推进厂网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size][b][size=18px][color=#c0504d]《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color][/size][/b][size=18px]修改后的管理办法自2023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修改内容包括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因地制宜,按照排水行为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程度,对排水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和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确定的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排水户,应当作为重点排水户进行管理等。[/size][b][size=18px][color=#c0504d]《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color][/size][/b][size=18px]深刻认识加强排污[/size][size=18px]口监督[/size][size=18px]管理的重要意义,分阶段推进排查整治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等。[/size][size=18px]各省份要于2023年底前,完成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水体)、重点湖泊、重点海湾排[/size][size=18px]污口排查(清单见附件),完成80%溯源和30%整治任务;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上述排污口溯源,完成70%整治任务;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实施意见》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2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关于开展2023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color][/size][/b][size=18px]资金主要支持地方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性、系统性治理措施,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黑臭水体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垃圾处理等系统性一体化治理任务也可纳入支持范围,具体内容由地方结合实际自主确定。 [/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3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流域海域局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范围划分方案》[/color][/size][/b][size=18px]进一步细化明确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辽、珠江和太湖七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流域海域局)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范围和具体边界。[/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4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color][/size][/b][size=18px]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展望2035年,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目标基本实现。[/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5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color][/size][/b][size=18px]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6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color][/size][/b][size=18px]本《指南[/size][size=18px]》[/size][size=18px]自2[/size][size=18px]023[/size][size=18px]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size][size=18px]针对电子工业废水类型和特点,基于企业水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需要,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提出了[/size][size=18px]可规模[/size][size=18px]应用的废水污染预防及治理可行技术和环境安全管理措施。[/size][color=#c0504d][b][size=18px]《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size][/b][/color][size=18px]根据《细则》,长江流域 17 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生态综合评价每年开展一次,每五年考核两次。2022—2024 年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并确定考核基数,2025年开展第一次考核。[/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8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关于进一步做好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color][/size][/b][size=18px]截至2022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40%,[/size][size=18px]《[/size][size=18px]通知》要求河北、江苏、浙江、福建、[/size][size=18px]山东、广东、海南等7个东部省份,到2025年,县城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其他省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整治,并同步建立拟纳入治理的黑臭水体问题清单,到2025年,力争县城黑臭水体有较大幅度减少。[/size][b][size=18px][color=#c0504d]《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color][/size][/b][size=18px]到 2025 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1200 [/size][size=18px]万立方米[/size][size=18px]/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 2 [/size][size=18px]万公里[/size][size=18px],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 [/size][size=18px]万立方米[/size][size=18px]/ 日;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9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color][/size][/b][size=18px]到2025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6%。到2030年,节水制度体系、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size][color=#c0504d][b][size=18px]《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管理办法》[/size][/b][/color][size=18px]本办法适用于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size][size=18px];[/size][size=18px]坚持系统治理,整体规划[/size][size=18px];[/size][size=18px]坚持因地制宜,生态安全[/size][size=18px];[/size][size=18px]坚持数字赋能,智慧管理。[/size][b][size=18px][color=#c0504d]《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color][/size][/b][size=18px]本指南适用于省级行政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size][size=18px]区划定[/size][size=18px]工作。地市级、县级及其他行政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size][size=18px]区划定[/size][size=18px]可参照执行。[/size][size=18px]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行政区划等,最终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以外的区域为一般区。[/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10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color][/size][/b][size=18px]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size][size=18px]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size][size=18px],主要概括[/size][size=18px]海洋环境监督管理[/size][size=18px]、[/size][size=18px]海洋生态保护[/size][size=18px]、[/size][size=18px]陆源污染物污染防治[/size][size=18px]、[/size][size=18px]工程建设项目污染防治[/size][size=18px]、[/size][size=18px]废弃物倾倒污染防治[/size][size=18px]、[/size][size=18px]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size][size=18px]等方面。[/size][size=18px]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全面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强化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域外适用,有许多制度创新和务实管用的举措。[/size][color=#c0504d][b][size=18px]《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排污口分类》等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size][/b][/color][size=18px]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排污口分类》(HJ 1312—2023)、《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溯源总则》(HJ 1313—2023)、《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信息采集与交换》(HJ 1314—2023)三项标准,自2023年11月1日起实施。三项标准的发布对各地开展排污口分类、溯源及信息采集与交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size][size=18px]代化水平。[/size][b][size=18px][color=#c0504d]《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统计表征技术指南(试行)》[/color][/size][/b][size=18px]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规范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统计与表征,制定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统计表征的数据获取、样品采集与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统计与表征等技术要求。本指南适用于地下水超标成因判定等需开展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统计表征工作的情形。[/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11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系统数据编码及目录要求(试行)》[/color][/size][/b][size=18px]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规范和指导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系统统一数据编码和目录,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互享,制定本文件。本文件适用于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系统数据的采集、汇总及共享。[/size][align=center][b][size=18px][color=#4f81bd]12 月[/color][/size][/b][/align][b][size=18px][color=#c0504d]《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color][/size][/b][size=18px]到2025年,污水处理行业减[/size][size=18px]污降碳[/size][size=18px]协同增效取得积极进展,能效水平[/size][size=18px]和降碳能力[/size][size=18px]持续提升。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size][size=18px]该《实施意见》提到[/size][size=18px]强化源头节水增效[/size][size=18px],[/size][size=18px]加强污水处理节能降碳[/size][size=18px],[/size][size=18px]推进污泥处理节能降碳[/size][size=18px],[/size][size=18px]完善支持政策[/size][size=18px]等方面。[/size][size=18px][b][color=#c0504d]《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color][/b][/size][size=18px]《指南》明确了水体不黑不臭、完成水体治理措施、建有长效管护机制、群众满意、公示无异议等5条验收标准。[/size][size=18px]原则上将水域面积为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黑臭水体(较大面积黑臭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管理,水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纳入省监管清单管理。省监管清单中水体面积较大、治理难度复杂的黑臭水体,视情调整进入国家监管清单。[/size][b][size=18px][color=#c0504d]《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color][/size][/b][size=18px]《指导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确定治理成效评判基本标准、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技术、加强农村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强化设施建设和运维质量管理、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进展调度与激励等十个方面内容。[/size][font=楷体]以上为仪器信息网小编不完全统计,[/font][font=楷体]仅供查阅使用及参考,[/font][font=楷体]如有[/font][font=楷体]遗漏[/font][font=楷体]等需修改请联系:[/font][font=楷体]wangyh@instrument.com.cn[/font][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废水环境检测样品的取样与保存

    1、废水环境监测与废水环境监测样品废水环境监测:通常是指在对废水污染源进行监测,掌握废水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活动。废水环境监测样品:是在进行废水环境监测活动过程中所取的废水监测样品。2、废水环境监测项目废水环境监测项目的通常监测的项目为:pH、SS、色度、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COD、氨氮、磷酸盐、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汞、铬、铅砷等项目,而有针对不同的排放口和不同的污染源所加测特征污染物等;3、废水的取样与现场样品的保存废水取样与现场样品保存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的问题:取样点位的布设:对于第一类污染物的取样一律在车间排放口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的排放口取样;第一类污染物通常是指如汞、镉、铅、砷、铬、六价铬、总铅、总镍、总铍、总银等重金属污染物;对于第二类污染物的取样一律设在单位的外排污口;采样容器的选择: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应该选用不同的容器与材质,加入保存剂与其用量、水样的保存期限等具体的参照地表水和废水监测规范来进行。现场采样要求:a、用样品容器取样时,必须采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进行取样,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b、在取样过程中,应该注意水样表面漂浮物和垃圾等;C、用于测定悬浮物、BOD5、硫化物、油类、余氯等样品时,应该单独取样;废水环境监测样品的保存:污水监测样品的组成往往相当复杂,其稳定性通常比地表水更差,通常应尽快测定。保存运输期间按照地表水和废水监测规范要求进行。

  • 暴雨过后,脆弱的城市水环境应如何恢复?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针对京津冀、东北等地的暴雨洪涝灾情,8月7日上午,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等部门继续进行了视频会商调度。总的来看,全国降雨较前一阶段有所减弱,但松花江的拉林河等多条支流出现超保超警水位。[/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高强度暴雨对于城市水环境会带来哪些冲击?相关部门能够做哪些具体工作来抵御这些风险?暴雨过后的水环境恢复哪些地方仍需注意?本报记者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彬进行了专访。[/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中国环境报:根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刚刚过去的7月共有8次暴雨过程影响我国。高强度暴雨,对于城市水环境会带来哪些冲击?[/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陈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极端降雨强度、频次增加,我国洪涝灾害发生次数显著增多。水利部《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统计,自2006年起,我国每年有100个县级以上城市遭受洪涝侵袭,大中型城市出现的“暴雨频发”且“逢雨必涝”现象愈演愈烈,逐渐成为我国一种常见的城市病。[/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当城市因降雨发生洪涝灾害时,将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多方面的破坏,同时也会给城市水环境管理带来极大挑战。首先,洪水的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于城市水环境。洪灾会造成城市水土流失、河水外溢及河岸、湿地等水利设施的损毁,致使土地贫瘠,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破坏,吞噬城市水环境安全防线。[/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其次,并发的涝灾会继续侵蚀城市水环境。城市的用水和排水系统是紧密相关的,涝灾害发生时,城市排水系统会超负荷运行,导致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供排水网络的全面瘫痪。[/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另外,洪涝灾害均会引发城市水污染,造成病菌、寄生虫、工业废渣废液、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质在城市中扩散,污染城市河流、湖泊、湿地及地下水。[/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此外,城市洪涝灾害存在较强的跨系统、跨区域的外溢效应,一旦发生,冲击就不只局限于水环境,城市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城市各行业都会受到并发影响。[/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中国环境报:在降水前和降水中,相关部门可以做哪些工作来抵御这些对水环境的冲击?[/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陈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城市洪涝灾害不止会影响城市水环境,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堵、救援阻滞、地下空间淹没等多重风险。因此这项应急工作需要城市中各个部门的统筹规划、多方配合,才能全面应对。[/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其中,气象部门需要实时监测气象情况,及时更新准确的暴雨预警信息,向有关单位及公众发出警示,并针对可能的暴雨事件,提前预测降雨量、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为其他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城市建设和交通部门需要及时发布交通阻塞信息,引导车辆绕行避让易涝区域和洪水道路,并采取措施确保交通疏导和紧急救援的畅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应急管理部门和紧急救援需要提前做好暴雨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救援和应急处理能力。在暴雨期间,强化与水利、排水、市政、递路、消防等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建立抢险队伍应急调动机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协同做好防汛抢险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水务及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和运行,尽快打通“断头管”和河道阻水点,保障排水防涝通道通畅。及时清理堵塞物,防止排水设施失效。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防止暴雨时污水泄漏污染环境。[/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媒体和宣传部门需要向公众传递暴雨预警信息和应对指南,引导市民做好应对措施,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应用向公众发布实时预测、预警数据。同时,实时收集受灾区照片、地理位置、受灾人群信息等,及时更新调整应急救灾方案。[/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但从根本上,还是需要提升城市洪涝韧性,通过预防、减轻、应对和恢复等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并在灾后能够迅速回归到正常的运转状态。主要措施包括:全面厘清城市供、排、净系统问题,健全城市洪涝防御工程,提高环境生态应急管理能力;全周期地识别洪涝带来的系列风险,完善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洪涝应急预案,构建城市洪涝风险传递网络,加强洪涝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通过搭建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市场化应急救援费用补偿办法。[/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中国环境报:暴雨退去,水环境逐渐恢复。在此阶段,从城市水环境管理方面看哪些地方仍需注意?[/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陈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在暴雨后城市水环境往往处于脆弱状态,此时应该及时修复受损水利设施,开展持续的水质监测,逐步恢复城市水体、植被和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从各方面提升城市水环境,以增强城市抵御未来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韧性。[/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一,需开展供排水系统恢复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在暴雨期间,城市基础建筑可能受到破坏,城市排水系统可能面临过载。在暴雨退去后,要全方位辨识城市河道水系、排水管网等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网络在城市用、排、蓄、调等主要过程易失效节点,展开全面修复工作。[/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二,需开展水质监测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全面覆盖氨、氮、磷、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明确其在雨水、地面、排水管网、河流湖泊及地下水中的转移过程,持续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水体的污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三,需开展水体及绿地修复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针对受到暴雨冲击的水体,如湖泊、河流和水库,需要进行适时的修复工作。清理淤泥、修复岸线,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在暴雨退去后,需要积极修复城市绿地,倡导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减缓未来城市洪涝和提高城市的水文循环能力。[/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四,需开展全区位生态恢复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城市洪涝可能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为了增强城市水环境的韧性,在暴雨退去后,需要加强对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以提供更好的自然防御能力和水体净化能力。[/size][/font]

  • 【资料】水环境分析及预测

    水环境分析及预测[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9153]水环境分析及预测[/url]版主:这个资料是从网上下载的。带有网站标识,看了仪器论坛发帖准则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如果斑竹觉得不合时宜,请先告知一下。

  • 水环境在变好吗?

    环境保护部今日发布《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23.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53.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3.05%、2.62%。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 而2011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 其中:Ⅰ~Ⅲ类水的比列比2011年提高了7.9%;Ⅳ~Ⅴ类和劣Ⅴ类水比上年降低了7.9%。 透过数据看现象,各位板油感觉身边的水环境是否比上年变好。

  • 【资料】武汉新区水环境建设实践

    武汉新区水环境建设实践[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6076]武汉新区水环境建设实践[/ur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