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双一流高校

仪器信息网双一流高校专题为您整合双一流高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双一流高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双一流高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双一流高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双一流高校话题讨论。

双一流高校相关的资讯

  • 请注意,“双一流”高校并不等于已经是“一流”
    p   刚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据悉,本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 /p p   对于这份名单,舆论高度关注,有媒体这样报道:刚刚,“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看看有没有你的母校和专业!而河南的媒体则不无骄傲地突出报道的重点:河南大学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入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738b217f-3b73-4df8-b161-ec25f9313155.jpg" / /p p   也许很多关注这份名单的舆论没有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在公布这一名单时,做出重要说明,提醒公众,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p p   不要认为入选“双一流”名单,就已经成为“双一流”,更不能把“双一流”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这是关注“双一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否则,“双一流”建设就可能重蹈之前985、211工程建设的问题,导致学校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问题。 /p p   我国之所以要在985、211工程基础之上,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因为985、211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身份固化的问题。本来国家是希望通过重点投入少数学校、学科,促进其提高办学水平,结果却变为入围的学校,把入围本身作为了对学校办学的认可,将其作为学校的荣誉,进而,社会也把我国高校等级化,随之出现用人评价中的学历歧视,非985、211学校毕业的不用,以及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学生都希望能考进985高校、211院校。 /p p   国家在推出“双一流”时,就反复强调,“双一流”不搞终身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可是,社会舆论还是特别关注入围名单,而在名单一公布后,相关学校就把其作为荣誉来宣传。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继续985、211工程的思路,把入围作为学校的身份、等级 二是双一流建设,确实还存在行政主导评审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行政评审思路,学校是会把入围作为上级部门对高校办学的认可的。这和其他行政评价一样,存在重立项,把立项作为荣誉、政绩,而轻建设的问题。 /p p   为了让“双一流”建设取得实效,我国应该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进一步进行改革。首先,应该认真考虑985、211工程的存废问题。 /p p   目前看来,国家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是准备继续长期保留985、211的。国家有关部门指出: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而且明确“双一流”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48" height=" 407"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04px height: 29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18fb31b0-dbb6-4a0f-886f-9042f14b1dbf.jpg" / /p p   (兰州大学举行建校108周年“双一流”建设讲述会。图为校长王乘致辞。来源:中新网 ) /p p   可问题是,如果985、211保留终身制,双一流就是不搞终身制,怎么改变985、211身份固化问题?对于985、211高校来说,有“双一流”是锦上添花,没有“双一流”也关系不大,何况,所有的985高校,都在“双一流”之列(只有3所在B类)。只有彻底取消985、211的学校身份,才能做到高校平等竞争。否则,不管“双一流”建设怎么强调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所有学校的办学,都难以扭转社会舆论对学校的等级化评价。 /p p   其次,“双一流”建设必须明确要求不能将这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具体而言,政府部门不能把入围“双一流”的学校,用“双一流”概念加以强化,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也不能用所谓“双一流概念”进行宣传,这会在985、211基础上又给学校弄一个身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从建设一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就是后来做到不搞终身制,曾经入围的学校还是会把其作为身份。就如长江学者,就不是终身制,可过了聘期后,仍被称为长江学者,这就是在乎身份的结果。 /p p   重建设,而不要重身份,这是“双一流”建设成败的关键。如果舆论期待高校能建设成真正的一流的大学,那么,就应该关注大学的具体办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有哪些具体的突破性改革措施。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在竞争中产生,政府部门所应该做的,也是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促进所有大学平等竞争。固化学校身份,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这不利于竞争,反而会刺激大学追名逐利,欲速而不达。 /p p & nbsp /p
  • “双一流”入选名单6月公布 各高校如坐针毡
    一份新出炉的学者榜单搅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界。记者发现,近日有多所中国大学在官方渠道晒出“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宣传校内学者入选情况。  这份榜单由国际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于2月26日发布,统计了中国38个学科领域科研成果高被引的学者名单。榜单显示,中国共有1776名学者入选,涉及科研院校单位227所。  其中,中国科学院居于榜首,有279人入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紧接其后,分别有112、90、88和79名学者上榜。  在“生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清华大学有著名学者施一公入榜。而伉俪院士陈赛娟和陈竺也双双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榜单,陈竺曾以无党派人士身份担任卫生部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经济、经济计量学和金融”领域位居第四。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榜单上,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也位居其中。此外,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华中生教授(决策科学)、霍宝锋教授(商业、管理和会计)和周宏庚教授(商业、管理和会计)教授连续三年登上该榜单。  此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发展报告》,依据“优势学科数量达到15个以上”等指标,得出结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所大学有望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对于该榜单,也有多家媒体进行解读,指其反映了中国各学科领域科研人员“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指标”,并担忧其会引发高校间新一轮“精准挖人”大战。  一份榜单何以搅动“一池春水”?多位教育学者告诉财新记者,其背后或指向中国大学的“双一流”之争。  1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双一流”实施办法。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幕。  这一新轮大学重点建设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注重学科发展,“以绩效为杠杆”,并将对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中国的大学重点建设牌局或将迎来改变。  哪些高校和学校可以入选“双一流”,备受中国各大学关注。  根据三部委的“实施办法”,将由专家委员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综合高校学科水平等情况,论证确定认定标准。  何为“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分析,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或将成为重要依据。  一位熟悉相关决策制定的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自2016年5月启动,或因与“双一流”评选关涉太多,至今未公布结果。“但最迟也不应晚于今年6月”,该学者预测,根据“双一流”政策的日程安排,预计4月将组建专家委员会,6月即确定入选高校名单。  “双一流”名单公布前夕,中国各高校如坐针毡。  “双一流”评选将参照国际相关评价因素。“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或被高校认为是相关参照标准之一。  “高被引论文”“高被引学者”已成为一所大学综合科研实力的关键指标。据《文汇报》报道,这份榜单“正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可”。  名列这份榜单的学者并非都来自老牌名校。例如,作为非985高校的苏州大学有15位高被引学者上榜,相比不少传统985高校,这一数字成绩称佳。这也被解读为与“双一流”建设重视学科的导向一致。  “用什么标准评价世界一流学科,让很多学校无所适从”。周光礼告诉财新记者,原因在于中国的学科分类体系和国外不同,例如美国的ESI学科分类“逻辑是归纳式的”,依据的是“学者在哪些知识领域从事研究”。而中国110个一级学科的分类是规范性的,“是有价值判断的指导性”,依据的是教育部制定的学科目录。  周光礼认为,若按国际标准建设中国的“双一流”,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学科口径不同”“也可能导致中国大学都去追捧ESI”。中国官方最近出台的上述“实施办法”对此做了折中考虑。  此前,另一国际出版巨头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发布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作者)名单”。其以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为依据,在21个学科领域对被收入论文进行统计,排名在前1%的论文被认为是高被引论文。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告诉记者,这份名单遵循严格的科学计量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遴选引文桂冠奖获奖人选,“但缺点是人数规模很小”“没办法用于大学和学科的评价”。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则意在为中国的大学和学科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张端鸿认为,这份榜单摒弃了功利性的“行政指定”、“帽子圈定”等人为因素,“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于2015年开始发布。其由爱思唯尔和软科(即专务高校数据研究的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每年定期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榜单)合作,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采用的则是软科开发的方法和标准”。  据软科介绍,其主要采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手段的定量评价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学者发表的所有论文获得的引用次数设计指标,来测算该学者的影响力大小。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被中国高校青睐的原因还在于它比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作者)名单”在学科领域上进行了拓展。张端鸿认为,这份榜单“针对中国学术界做了更细的领域划分”“让更多工程、社科领域的人能脱颖而出”。  此外,爱思唯尔在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统计时只计入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这样的限定更“尊重中国科研评价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也表示,如此限定,“就有‘挤水分’的保证”。  张端鸿告诉记者,“双一流”评选办法中所说的参考国际相关评价因素,可以理解为各种单项评价数据,例如“国际引文索引数据”“国际专利数据”“国际出版数据”等等。  张端鸿认为,在中国未来对“双一流”的建设中,若有些单科性或多科性院校在单项国际数据上有支配性表现,同时又在本土的国际人才培养上表现出色,“就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但要注意的是,这份榜单也只能作为辅助性参考,不可能成为(双一流)主要评价依据。”
  • 争创“双一流”:高校“抢人”背后的作茧自缚
    一所大学,只顾门面和指标,只能是地基浅浅。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单靠指标、计划,挖不来真正的大师。  为争创“双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只认钱不认情的流动让许多高校头疼。12月5日,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教育厅领导和来自75所部属高校的分管校长参加研讨。部分高校呼吁,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规范人才的无序流动。  “对于我来说,特别害怕听到某某某又被评上了长江学者、某某又被评上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类消息。因为他们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人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年薪100万元+1套房子+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有的甚至更高。”这位校长的吐槽极具代表性,可是往往他们的极力挽留在不断增高的价码前轻如鸿毛。  校长们的苦恼这些年一直没有间断。最早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孔雀东南飞,中西部高校的有实力教师被吸引到东部发达地区。此后,这种流动一直存在,东部发达地区高校院所借助自己的地理、经济及其他优势,不断挖人。一些原本整体实力雄厚的高校,被抢得伤筋动骨。历史悠久、学术声名显赫的兰州大学,甚至出现过某一学科人才断档的局面。群英荟萃的兰州大学被网友评为“最委屈大学”,人才流失是重要原因。  被掠夺的高校当然奋起自我保护,比如签订合约、要求经济补偿,甚至拒不放人、不给办理人事调动等等,但这些在抢人高校给出的科研经费、安家费、一线城市住房户口、子女入学等条件面前成不了障碍,教授“裸奔”出走不是个别现象,接收学校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可以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调动手续。  对于这种无序、恶性流动,教育部2013年年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禁止“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聘期内主动提出离职或有其他违约行为的,当事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可以说,这是对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必要、合理保护。  但是,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这类问题再次突出。推动力不仅在高校,也在地方政府,很多省市列出了重点扶持一批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名单,配套大量扶持资金,高校为了确保能当“一流”,到处“挖”人。  与之相伴的是各种“人才计划”。各省市大都以当地名山大川命名,气势如虹,比如“黄河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许多高校还相应地有自己的人才计划。  有多少计划里的“人才”,成为各个高校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也是各种排名、对比的硬杠杠,甚至有地方政府给高校下指标一年要引进几个。当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一举成名之后,学校马上推荐其为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并进行了公示,可惜,评选结果刚刚出来,他榜上无名。由此可见高校对这些“计划”的孜孜以求。这些各类人才计划的背后是大笔的经费拨款、高度的经费集中,而过于集中势必会产生新的浪费。  今年11月在太原举行的中国计算机大会上,特意举行了一场名为“‘双一流’能否推动我国计算机学科进入世界前列”的论坛。嘉宾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过分强调这些标签和“帽子”,会在两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具有这些头衔的学者应该说是出类拔萃,但也不能说1分之差就是差生,没当成“一流”就不是人才。过分强调头衔,会打击一部分人的科研热情。另一方面,过度强调各类奖项和“计划”,会使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投入过多精力时间去参评,而忘了追求科学和学术真理的初心,这样会使学术界、个体浮躁、短视,不愿投身长期的、有深远影响的科学研究。在学术界,伤仲永的例子不是个别。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一流的学科,必须要包含一流的研究方向、一流的学术大师,除此之外,还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与国外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比,中国高校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我们则落后得更多,而这恰恰是当前在“双一流”建设中不受重视的。  一座城市,如果只重光鲜的地面建筑,而不顾基础设施建设,当大雨来临,势必会遭受灾害。同理,一所大学,只顾门面和指标,只能是地基浅浅。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单靠指标、计划,挖不来真正的大师。  不过,当一所高校的校长在因人才无序拼抢而头痛叫苦的时候,也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高校是不是也曾热衷于引进人才,是不是也将各类“计划”的人数、获奖者放在学校网站的首页?
  • 非”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依然卓越
    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获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实力强劲的顶尖高校间尚且竞争激烈,对于资源欠缺的非”双一流”高校更是可望不可及。但总有一部分“双非”高校,实力超绝,奋勇争先,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青塔Pro统计了目前在非”双一流”高校布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应用数字中心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统计了2017年-2020年非”双一流”高校获批国家重点计划项目数量情况,和2017-2019年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从这些角度分析各高校科研环境,科研实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建设情况。(注:统计范围为中国内地高校)/ /高校国家科技奖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情况从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数据来看,2018年,陆军工程大学的钱七虎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钱七虎院士为祖国的安全防护和现代化建设默默奉献了超过了一个甲子的时光。从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以上的数据来看,有湘潭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扬州大学,共计8所非“双一流”高校在2017年到2019年周期内各斩获一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作为“双非”院校,做出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从2017-2021年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来看,首都医科大学领跑全国“双非”,共计获批20项,陆军军医大学紧随其后,获批14项。排在第三的是浙江工业大学,共获批8项,表现亮眼。南京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均获批7项,位列第四。南京医科大学均获批6项,排在第五名。获批5项的高校有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表现不俗。/ /高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情况从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数据来看(见附件),首都医科大学拥有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最多,拥有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的表现同样不俗,拥有4个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均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其中南京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各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谁也不能空中起高楼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展示学校综合科研实力、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的一张亮丽名片,并在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重要科研项目和奖项的数量则展现了高校绝对科研实力的强弱,代表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相关学科实力的绝对认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凭借平台吸引人才,获批国家重大项目,进而做出重大突破,对于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具有重要意义。但要起高楼,必须有一个牢固的地基,学科建设也是如此,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必须有一个牢固的基础,这就是大平台。有了大平台才能申请大项目,有了大项目的研究才能出大成果,最终把整个学科水平带上去。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三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面向未来,这些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布局的高校将作为科技“国家队”,将会勇攀科技高峰,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中作出更大创新贡献。 2.jpg
  • 从“双一流”名单看高校中的三对“欢喜冤家”
    p   & nbsp 近日,为媒体炒作很久的“双一流”名单终于尘埃落定,正式公布。这也意味着“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p p   细读公布的名单,大多数人的目光可能会更多地投向北京、上海、江苏等知名高校云集的地区,不过笔者却是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弱的省份,尤其是河北、山西、河南三省。因为这三个省份可以说是均有一对“欢喜冤家”(每一对中均有一所以省份名称命名的大学),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三所以省份命名的大学均各自面临着一所同省兄弟学校的有力挑战。 /p p    strong 河北省: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e27fb04-19d4-40d9-9ef9-778640ceb47b.jpg" title=" initpintu_副本.jpg" / /p p   在本次正式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河北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进入一流学科的建设,而河北大学则未能入选。河北工业大学也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它的最前身是“北洋工艺学堂”,诞生于天津,此后就在该市发展壮大起来,这也是这所河北的大学坐落于天津的最初原因。河北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集中在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方面,而河北大学的优势学科则集中在历史、化学、生物学、光学工程等方面。 /p p    strong 山西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cf8ea66-6154-4d1f-9fe5-97fae20a2b0c.jpg" title=" 66899881.jpg" / /p p   山西省跟河北省的情况非常类似,也有两所实力非常接近的学校,山大和太原理工。作为山西省唯一的“211”学校——太原理工大学,它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这次进入一流学科的建设。太原理工大学理工科优势明显,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三个学科2016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而山西大学则较为遗憾未进入“双一流”名单。作为一所百年学府,山西大学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以文史哲、数理化等基础学科见长。 /p p    strong 河南省:河南大学—郑州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3b5f0ca-9b01-4d88-a1fb-1e580886078c.jpg" title=" 未命名_meitu_0_meitu_1.jpg" / /p p   河南省的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此次分别出现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对于河南省而言,应当是收获颇丰。郑州大学入选B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南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该校的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而以省份命名的河南大学(坐落在古都开封)可能大家更为熟悉,央视百家讲坛中的王立群教授即工作于该校。不过本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是河南大学的生物学而非历史学。据了解,河南大学的生物学学科也确实不容小觑,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河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就已经起步,且在当时取得了很大成就。 /p
  • 辽宁省22所高校65学科入选“双一流”
    日前,辽宁省《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确定22所“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65个重点建设“一流学科”。  大连理工、东北大学成“最大赢家”  通过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来看,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成为“最大赢家”。  这两所高校均入选了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一流学科数也分别达到13个和9个。  除了这两所原“985工程”高校外,其余20所省内高校入选了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而入选一流学科数方面,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5所高校各入选4个。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则入选3个。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入选2个。其余的高校入选一流学科数均为1个。  2030年两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根据辽宁省双一流方案,将分层次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国内外一流行列,支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整合省属高校资源,建设若干所全国一流大学。调整结构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特色突出,全面对接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全国一流学科。  到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为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5所省属高校进入全国高水平大学行列,5所进入行业领先研究应用型大学行列,5所成为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5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30个左右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50个左右学科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起到支撑作用的优势特色学科。到 2030年,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2所省属高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  在学科布局方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的工科优势,充分发挥省属农林医药业类、现代服务业类、社会事业类高校的主干学科特色,大力提升省属工业类高校的工科办学水平。调整学科布局,建立电力装备、石化冶金、矿山机械、生物制药等若干个支撑学科群。支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型高校、研究应用型高校要提高科研类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应用型高校要提高教学类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适度提高教学实践类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研究型高校在生源选拔和培养目标中要突出研究导向,在教学改革中要加强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和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研究应用型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探索与行业企业开展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要侧重实践技能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习实践类教学比重,探索联合培养、订单培养、校产合一的深度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名称及学科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商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力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数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软件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矿业工程  公共管理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名称及学科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  园艺学  作物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兽医学  大连海洋大学  水产  中国医科大学  生物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大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  中药学  沈阳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矿业工程  沈阳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大连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大连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沈阳建筑大学  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  土木工程  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  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  公共管理  辽宁大学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法学  工商管理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沈阳体育学院  体育学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鲁迅美术学院  美术学  设计学
  • 名单出炉!下一轮“双一流”,重点建设这些高校!
    经安徽、黑龙江等多省教育厅确认:教育部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咨询提出的建设学科建议名单,已经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动态调整结果日渐明朗,虽几家欢喜几家失落,但大多省份已经开始重新出发,将目光投向5年之后的第三轮“双一流”建设。青塔注意到,不久前,江西、河南、江苏、吉林、安徽等省份正式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支持的高校和学科,瞄准下一轮“双一流”动态调整,动辄数十亿、百亿的专项资金投入,着力扶持省内高校在新的建设周期内取得进一步突破。“十四五”期间,各省重点培育、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汇总如下:▎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下一轮“双一流”,江西省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去年“两会”期间,江西代表团曾以代表团名义向人大会议提交建议:恳请将江西省南昌大学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建议中提到,“十四五”期间,江西省财政将统筹不少于30亿元建设资金,专项支持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日前,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正式出炉。除了将南昌大学确定为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大学整体建设单位以外,还明确了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学等11个学科为一流学科高峰优势学科、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12个学科为一流学科高峰特色学科、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等19个学科为一流学科潜力发展学科。▎争创“双一流”,河南打造高校第二梯队河南高等教育,也正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去年9月召开的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除了明确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不断提升全国位次以外,还特别提出了:注重培育“第二梯队”,推动更多高校、学科跻身“双一流”行列。“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投入50亿元引导资金,支持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投入25亿元引导资金支持河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此外,还将投资55亿元支持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7所高校开展一流学科创建工作,力争“十四五”末,2~3所高校进入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名单日前,吉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公布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吉教高〔2022〕1号),将24个学科列为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建设期为4年(2022—2025年)。截至目前,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均已官宣入选学科。其中,长春理工大学有“光学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数量居吉林省属高校第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名单去年9月,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公布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名单的通知》。本次获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共17所,其中A类建设高校10所,B类建设高校7所。而在此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江苏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进入全国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达到20所,其中省属高校达到11所,省属高校中新增2-3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10%。除了“双一流”培育建设专项,多个省份同样在相关规划中,明确列出了“十四五”重点支持的高校名单——▎安徽重点支持这些高校优势学科,进入“双一流”培育学科在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工作重点中,提出“研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重点支持安理工、安农大、安医大、安师大优势学科进入‘双一流’培育学科。”1月24日,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2020—2024年,安徽省级财政将在现有高校发展专项经费中将统筹3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支持省属高校高峰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福建省重点支持这些高校《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福建省将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福州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整体办学实力跻身全国50强;支持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时,福建将实施一流学科培优工程,推动部分“高峰”“高原”学科在相关领域形成全国特色优势,力争5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15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10%。▎“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推动这些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去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支持高校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根据广东省“十四五”期间省财政“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在省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冲补强”资金262.85亿元,其中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资金103亿元,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内涵建设)资金23亿元,特色高校提升计划资金41亿元。
  • 双一流计划:985、211高校仍是被选中的大赢家
    经过数轮的重点建设和支持,“211”高校及其优势学科入选概率自然更大。非“211”高校只要坚持优化学科结构,以特色取胜,同样有机会竞争“双一流”。 政府应建立配套政策,通过综合改革机制,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估和差异化激励,避免由于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的倾斜投入而对教学型大学产生冲击,防止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生“学术漂移”。  历经十余年的波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终于盼来了新校区建设工程的动工仪式,并有望在2017年竣工。  这所偏居珠江口西岸的二本院校,早在2000年就提出规划新校区,在2013年奠基后又因资金缺位等问题未能如愿。但剧情在2015年反转,广东省和佛山市明确为其提供60亿元的扶持资金,其中的25亿元用于建设新校区。  在佛山科技学院坐上办学的“加速器”背后,是当前国内多地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码。因教育部近日宣布若干行政文件失效而引发的“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 “一流学科”)建设大讨论,事实上在国内已经迎来落地和对接方案。河南、河北等省份明确了部分入围“双一流”的名单,而江苏、广东则提出“双高水平” (“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与“双一流”衔接。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公布的“双一流”和“双高水平”院校名单,“985”、“211”高校仍是被选中的大赢家,但也有类似河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非“211”高校入围。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益明教授分析,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框架下,985和211高校因之前的资源投入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非“211”高校进入“双一流”,则显示了双一流计划的开放性与竞争性。  “211”“985”院校仍是宠儿  从各方面看,“211”院校都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支持行动中占尽先机。  河南省以往常因仅有郑州大学 一所“211”院校为人“诟病”。为改变此局面,河南省出台《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豪砸31亿打造“一流学科”。河 南省明确到2024年,5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前列,ESI排名进入前1%,或在权威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十名 或前5%。在该方案一期名单中,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普通高校有更多的机会竞争“双一流”,但郑州大学还是毫无悬念成为了大赢家。首批 入围的17所高校中,郑州大学占据了35个学科的9席,其中占据10个优势学科的4个,以及25个特色学科的5个。同样拥有一所“211”高校的内蒙古, 在建设4~6所国内一流高校的目标中,还专门提到重点支持内蒙古大学率先进入“国内一流”,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  即使在强校扎堆的上海,“985”、“211”高校也是大赢家。上海提出“高峰高原”计划,2014~2017年预计投入36亿元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在其中的I类高峰学科名单中,21个学科仅有5个学科来自非211工程院校,“211”高校仍占主要地位。  广东省2015年公布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省内四所“211”高校全部列入重点建设高校之列,而非“211”仅有华南农业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 大学入选。但是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18个学科全部来自于非“211”高校的优势学科。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高水平建设资金安排中,“211”的暨 南大学跟非“211”的南方医科大学所获资金相差603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相差3800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蓝表示,经过数轮的重点建设和支持,“211”高校与非“211”高校在教学、科研的实力上已存在明显“分化”,“211”高校及其优势学科入选概率自然更大。  朱益明教授表示,985、211工程早前的实施成效无法否认。“双一流”应当是在985、211工程等各种原先重大教育项目的综合、提炼和提升,而不可能绕开“985”、“211”高校另起炉灶。  教育部官员此前回应多份985、211工程文件失效时称,前述两大工程将统一纳入即将启动的“双一流”建设。  不过,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宗晓华表示,由于“双一流”建设政策更加重视绩效与竞争,入选高校和学科在获得倾斜投入的同时,对其学术产出的水 平和质量、资金分配与使用、目标责任和绩效的要求更高,对于缺乏竞争优势的大学或学科。获取这一机会不仅不是赢家,还会成为“负担”。不同高校应合理定 位,错位发展,应该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非“211”高校借势突围?  从“双一流”在各省落地的进展看,尽管“211”高校还占据支持对象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往落选211工程的院校已有借势上位的迹象。  前述提及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是一例。自2015年被纳入“广东高水平理工大学”行列,这所二本院校目前明确获得的扶持已有2015-2020 年省市共计投 入60亿元。除了新建校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频频砸出重金招揽海内外英才和高分考生,并破天荒地与3名院士达成柔性引进意向。该校还提出中期目标:到 2025年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理工类院校排名50位左右。  类似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广东很多二本高校的发展就得益于高水平大学的推动。上月该省召开的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布置会上, 11个有本科院校的地市将至少选择一所本科高校进行“省市共建”,并扶持所有本科高校建设1~2个重点学科,而且已有茂名、韶关等8地市政府支持本地高校 发展。中山市还计划“十三五”期间计划将投入30亿元,力争引进1~2所高水平综合大学、2~3所高质量特色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不仅提出建设“双一流”,还提出建设自己的“高水平大学”等概念。除了“双一流”,广东省还提出“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 “高水平理工大学”、“高水平理工学科”等概念。“高水平大学”的提法同样出现在江苏,其对应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 而该省“211”高校仅有11所。这也就是说,江苏“高水平大学”方案已经给该省非“211”高校预留了空间。而在网传河北教育厅“双一流”方案中,则出 现了一层次大学、二层次大学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国家一流学科的区分。而此前一举成名的科学家韩春雨领衔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学科赫然在列。  朱益明表示,在国家层面“双一流”计划之外,各地方的高等教育支持计划也徝得鼓励。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我国高校发展应该有来自各方的支持。除各级政府支持外,社会、企业也有支持我国高校争创一流的责任,也应有相应的支持行动。  李蓝表示,广东等地提出的“双高水平”,比“双一流”更容易做到,其实施的范围能汇集更多高校和学科。而广东提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高水平理工学科”又能结合当地的经济转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主任龚放也指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崛起正是在于它们在学科选择和学科方向上另辟蹊径,别具一格。而国内的 “2011”计划中,南京工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的脱颖而出也是应用性大学的突破的成功例子。现在方兴未艾的知识生产模式是问题导向和社会需求导向的,是 需要跨界行动、多方协同创新,并以方案、对策或者技术创新、产业换代为指归为成果的。高等院校管理层和学科领军者需要关注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对大学发展的影响。  宗晓华表示,非“211”高校只要坚持优化学科结构,以特色取胜,还是有机会去竞争“双一流”的。政府应建立配套政策,通过综合改革机制,在省级加强统筹, 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估和差异化激励,引导这些高校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追求卓越,避免由于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的倾斜投入而对教学型大学产生冲击,防止整个高等 教育系统的发生“学术漂移”。  “希望有更多高校进入双一流,但不限于‘985’或‘211’。”朱益明说。
  • 权威解读:“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何分为A、B类?
    p   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三部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p p   日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p p   详细名单请点击: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921/229706.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权威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42" title=" 640.webp.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4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3e4408e6-d293-49c4-b7e4-fa2d32e259f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一、“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strong /p p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p p   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 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发展,即以改革为动力,既要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化绩效激励,又要强调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 /p p   strong  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是如何遴选认定的? /strong /p p   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p p   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p p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 /p p   首先,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权威性、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论证确定采用的第三方评价结果 /p p   然后,以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为主,特别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平的评价,酌情参考国际评价,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区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论证形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 /p p   最后,根据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 /p p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p p   此后,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三部委审议确定“双一流”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名单。 /p p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 /p p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p p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详情点击:重磅!“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出炉!) /p p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p p   strong  三、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认定体现了哪些战略考虑? /strong /p p   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注意突出四个重点: /p p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p p   二是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 /p p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p p   四是扶持特殊需求。对于经过长期建设、具备鲜明特色且无可替代的学科或领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但在第三方评价中难以体现的高校予以扶持。 /p p   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p p   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同等重视,就是一视同仁,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 同等建设,就是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 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标准评估考核,一个尺子一个标准。 /p p   strong  四、遴选认定的第三方评价是如何选择的? /strong /p p   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目前国内、国际有几十种。选用第三方评价的原则: /p p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传承中国文化,引导高校把“四个服务”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简单套用国外的标准排名,不把中国特色狭义理解等同于学科特色 /p p   二是坚持综合性、多维度,利用各类评价,从各个侧面、多个维度对高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与单纯的人才指标、论文指标挂钩 /p p   三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用。 /p p   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此次遴选认定制定的标准,是在现有条件下比较科学合理、共识比较广泛、负面影响比较小、相对最可行的标准。 /p p strong   五、遴选认定是一劳永逸吗? /strong /p p   三部委在总结以往重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设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工作的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认定遴选机制的改革创新。 /p p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 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p p   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p p   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p p strong   六、“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 /strong /p p   经过专家论证、主管部门审核、“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审议咨询,最终形成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建设方案。 /p p   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 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p p   建设方案由高校另行公布。 /p
  • 助力双一流!知名高校纷纷建设国际校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最近,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的新闻引发关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2月1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有合作共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深圳市委书记、市长以及清华大学校长等重量级领导均出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同样在12月1日,另一所知名高校——天津大学也爆出将在福州建设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的新闻,福建省领导、福州市领导以及天津大学校长等出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除清华和天大外,近年来还有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已经建成或拟建设国际校区(国际联合学院)。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国际校区已成为各大名校推进国际化办学的重要选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双一流名校纷纷建设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29fa7519-3081-4b46-9b37-3262f58d5579.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8-12-05 上午9.22.14.png" alt=" 屏幕快照 2018-12-05 上午9.22.14.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至少有7所双一流名校已建成或拟建国际校区。虽然目前仅有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正在建设或已建成,但从近期多所高校密集与其他机构签约,也可以看出名校对“国际校区”的青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浙江大学于2013年2月启动筹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并于2016年9月正式招生开学。2017年10月,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校园全面启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已引进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共同成立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和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开设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电气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国际商学院(筹)已经成立,文理学院(筹)等也在加快布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在北京签署。其办学地址位于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占地面积约1700亩,预计总投入超200亿元。计划2019年9月开始正式使用,到2021年完成所有学院的筹建和招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国际化办学模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将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方式,由每个学院和全球排名前100、学科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合作,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开放办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庆大学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10月12日,在重庆大学90周年校庆年启动大会上,重庆大学就提出重点工作中就包括建设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重庆大学将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与九龙坡区合作共建重庆大学国际校区,汇聚国际教育创新资源,实现师生集中学习,资源集中调配,学科集中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到2020年,基本完成重庆大学国际校区建设,首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入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8月7号,江北新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南航江北新区国际校区建设。据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校区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区东邻滨江大道、西靠横江大道、南临长江三桥、北近长江五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00亩,规划建设面向未来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外合作办学和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为一体的非独立法人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联合学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11月10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成立暨国际化办学签约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举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按照“中方为主,一对多”的原则,聚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要,重点与英国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法国尼斯大学、法国图尔大学等国外名校开展强强合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12月1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这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将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01年建设)、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4年建设)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将大力吸纳国内外一流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业等各主体的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5月7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一期工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深圳大学城奠基。该项目建设面积15.6万平方米,预算12.6亿元,将包括教学实验室、科研用房、教学产学研用地等,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12月1日,天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厅在福州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天津大学将与各方在榕共建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暂定名),打造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一流机构和平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办学定位为天津大学下属的非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将陆续引进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设立若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以及高水平科研和成果转化机构。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是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第一个子项目,将开展光电子与柔性电子、先进制造、先进催化与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际校区”有何不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42个,其中本科及以上的机构(项目)有1090个,涵盖了除青海、宁夏和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市,作为探索之中的一种中外合作办学新形式,“国际校区”有何不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目前各大高校披露的信息来看,国际校区项目基本上可以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一对多”、“高水平”等关键词来概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方为主、国际协同”指的是国际校区的办学定位。它应该是各大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要服务于各大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一对多”指的是不限于与一所国外大学合作;“高水平”指的是这些国际校区将聚集若干所世界综合排名靠前的名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以目前已建成的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为例,其本身是浙江大学下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目前已引进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为世界一流大学,在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电气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等方面世界领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何要建国际校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有关专家分析,近几年各大知名高校大手笔建设国际校区,背后有多方面的重要原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经济全球化向前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育资源也正在快速跨国界流动。对于高校来说,顺应国际化潮流,积极推动办学体系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调整,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将会大大促进学校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同时,国家“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国际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国际校区的建设可成为高校推进国际化的重要举措。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建设国际校区也可以满足目前部分国内学生多样化的求学需求,提高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p
  • 教育部独家回复:“双一流”高校被分为五档?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于“双一流”,又有了新动静。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一篇题为《教育部批复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按实现目标分为这5档》的文章流传开来,多家网站和自媒体竞相转发。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文章称,根据教育部批复的各大高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时间,可以明显看出高校当前实力的差距和高校地位。按照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可以将它们分为五档。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第一档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第五档高校则有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2所。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似乎这是一份官方盖戳的“分级指南”。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3日,教育部研究生司独家回复科技日报,指出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各校建设方案经高校报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教育部等三部委,由高校自行择时公布,无需教育部批复。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建设高校均已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至于分五档之说,是“文章作者根据各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分的档次”。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双一流”建设高校确实有分类,但并不是分成了“五档”。根据《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高校按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两类布局。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在具体遴选中又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区分为A、B两类,以督促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2017年9月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42所,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为A类,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这6所高校为B类。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5所高校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至于各个高校要如何建设,就要从他们的建设方案中一窥端倪。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把建设学科摆在建设方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对学校学科整体建设作出长期规划安排。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在建设方案中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标”。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提出要在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要在2050年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则要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顶尖大学……这些表述,也成为上述网文划分高校档次的依据。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一流”建设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建设,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着力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办法,推动“双一流”建设健康发展。 /p
  • 教育部今年将对“双一流”高校适时启动中期评估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份名单显示,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一共有42所,其中A类36所,B类6所。而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高校一共有95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年之后,教育部今年要对“双一流”高校适时启动中期评估的消息传出,教育界及社会舆论关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消息,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10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副校长吴晓球出席。王利明主持会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传达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刘伟指出,“双一流”是滚动式的,进入名单“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教育部今年要适时启动中期评估,对建设成效不明显的高校、学科“亮黄牌”,任务重、压力大,全校上下要充分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支持率先改革,形成建设合力,推进人民大学“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表示,本次会议是上次一流学科大调研的继续,也是中期评估的动员会,各单位现在就要开始行动起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传出类似消息的还有中南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中南大学官网消息,10月1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中南大学在科教楼四会议室召开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大会。校领导易红、田红旗、陶立坚、蒋建湘、周科朝、朱学红、陈翔、黄健陵,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46个一级学科所在单位书记、院长,学科带头人及责任人参加会议。陶立坚主持会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会上,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大会精神,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指出,中南大学下一步重点工作与任务主要是:启动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大力推进优势学科军民融合;全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升级改造;加强基础和原创性研究;发展特色人文社会科学;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加强学科国际化建设,提升学校影响力;各学科凝练标志性成果、贡献和影响力,凸显立德树人成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武明花介绍了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的具体工作安排,报告了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的目的、原则、依据、范围及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此前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名单,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一共有42所,其中A类36所,B类6所。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南大学都位列A类36所“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p
  • 大动作!12所“双一流”高校党政领导密集调整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41a04f3-35a9-4c65-ab4f-c01b83184ed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近期履新“双一流”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名单(按任职时间先后排序) /strong /p p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曹雪涛任南开大学校长,张宗益任重庆大学校长,蒋传海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2018年1月份刚过去不到一周时间,已有三所“双一流”高校迎来了新校长。 /p p   在此之前不久,兰州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9所“双一流”高校迎来了新任党委书记或校长。严纯华任兰州大学校长,易红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翅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张军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李言荣任四川大学校长,邵新宇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普特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左惟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p p strong   6名党委书记或校长为本校擢升 5名为外校调任 /strong /p p   在这批履新的12名党委书记或校长中,有6人为本校晋升。他们分别是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高翅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邵新宇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普特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左惟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宗益任重庆大学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蒋传海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p p   另有5人为外校调任。他们分别是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此前担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此前担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北京理工大学张军(此前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此前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曹雪涛任南开大学校长(此前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p p   此外,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为跨界任职,她此前担任江西省鹰潭市委书记。 /p p strong   此轮履新均为“60后” 四人为“两院院士” /strong /p p   履新的12人中,有5人为新任高校党委书记,7人为高校校长。其中时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出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之后,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左惟补缺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p p   从年龄上来看,此轮履新的12人均为1960年以后出生。其中最年轻的是出生于1970年的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 /p p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四人为“两院院士”。严纯华于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军、李言荣、曹雪涛三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 首轮80亿!13所高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名单
    p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和发改委联合公布了福建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13所高校入选,其中5所高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高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p p   2017年3月,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将“双一流”建设计划列入福建省“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在第一个5年建设周期内,福建省财政每年安排16亿元用于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首轮共80亿元。 /p p   从本次福建省公布的双一流名单来看,共有13所高校入选,其中5所高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高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p p   双一流建设学科包括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两类。高峰学科共有43个,包括A类41个和B类2个。高峰学科入选数较多的高校包括厦门大学(12个)、福建师范大学(7个)、福州大学(6个)、福建农林大学(6个)等,其他高校入选数较少。 /p p   高原学科共有68个入选,入选数较多的高校包括福建师范大学(15个)、华侨大学(13个)、福建农林大学(12个)、福州大学(11个)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一、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 /span /p p   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二、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8所) /span /p p   福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高峰学科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17b2a15d-aaf7-4524-8415-03fbaf7f704d.jpg" title=" 1.jp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高原学科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0a1542be-cd91-4214-8e47-9e7bf9a7e43e.jpg" title=" 2.jpg" / /p p br/ /p
  • 首轮“双一流”收官战,哪些高校斩获最多国家奖?
    div class=" newscontent" div class=" news_path" 2020年,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迎来了收官之年。 br/ /div div class=" news_txt" data-size=" standard"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对于高校而言,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建设周期,意义非凡。从最近各大高校相继召开的“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结果来看,许多高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为下一轮建设周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作为国家级高规格科技奖励, strong 国家科学技术奖 /strong 是对科学研究水平和贡献的最佳认可,也是衡量学校建设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那么,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内,各大高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上表现如何呢?青塔团队汇总了2016年至今的有关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strong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strong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不仅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的国家级奖励,也是对高校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最权威认定。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则是桂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内,共有四所高校斩获这项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殊荣,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8d314c60-9bf7-4167-8cdd-61dfc5c37c4d.jpg" title=" 62.jpeg" alt=" 62.jpeg" / ▎国家自然科学奖 /strong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方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分别斩获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在获奖总数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并列第一,共获得1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共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位居第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样表现优异,分别为7项、6项和5项;其它各高校获奖项数都在5项以下。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表现毫不逊色。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另外,有10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上有所收获,为学校竞争“双一流”建设高校增添了重要砝码。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2e1c02d6-292b-4f02-86c2-a5d34b267386.jpg" title=" 226.jpg" alt=" 226.jpg" /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1e1b5e9d-dde0-463c-b183-890ec897bc3a.jpg" title=" 64.jpg" alt=" 64.jpg" / /p strong ▎国家技术发明奖 /strong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浙江大学以获奖总数13项的成绩,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排名第一;清华大学位居第二,共获得1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哈尔滨工业大学紧随其后,共获得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获得6项;除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获得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外,其它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获奖总数都在5项以下。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获得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个成绩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也是翘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南大学共获得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超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平均水平。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还有一些不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上的高校,同样表现优秀。燕山大学共获得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共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此外,还有16所高校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上有收获。综合来看,首批未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的学校中,仍有诸多高校保持着充足的发展势头。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58012a04-111f-420c-9e16-e51bf8f88e27.jpg" title=" 254.jpg" alt=" 254.jpg" /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0c664d1f-deee-4bc4-82ca-e96854eedbb6.jpg" title=" 268.jpg" alt=" 268.jpg" / /p div style=" text-align:center" /div strong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strong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在这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周期内,清华大学迎来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集中爆发期,新增了足足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清华大学共获得2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紧随其后,分别获得20项和19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数在10项以上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北京协和医学院共获得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夺得魁首;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苏州大学并列,共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其它非“双一流”高校同样表现不俗,首都医科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分别获得5项和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昆明理工大学、扬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共获得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418cfdb9-5065-4b57-83bd-9829bd54ee48.jpg" title=" 280.jpg" alt=" 280.jpg" / /p p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344742ee-b2ab-44f4-bff8-ece1c6e3ab20.jpg" title=" 63.jpg" / /p p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08f8c188-58bc-4fff-8ac9-0d911025f878.jpg" title=" 289.jpg" / /p p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390103a4-3228-4d0b-a9b7-09b0cdb27365.jpg" title=" 308.jpg" / /p div style=" text-align:center" /div div style=" text-align:center" /div 纵览各大高校在国家科技奖上的表现,虽然“双一流”建设高校光芒难掩,但不少未上车的高校同样表现抢眼,是“双一流”建设名单的有力竞争者。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如今,2020年已经走完四分之三,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也即将落幕。不知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上,未来会出现哪些新鲜面孔,我们拭目以待。 br/ div class=" contheight" /div /div /div p br/ /p
  • 广东省政府首次拨款6亿元建设“双一流”高校
    p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省共有5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 /p p   其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广东高校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山大学11个,华南理工大学4个,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各有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7553eef-ecd4-4cdf-b0db-4f7d8b326ff4.jpg" title=" 1.jpg" / /p p   根据公示,今年广东将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5所入选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其中,4亿元支持中山大学、1.7亿元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3000万元支持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每所大学获得1000万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7d8c9d0-07a8-49af-8134-d7b00676c097.jpg" title=" 2.png" / /p p br/ /p
  • 上海:14所高校、57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再次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日前上海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最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一流本科专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截至目前,沪上共有复旦大学等14所高校、57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而对照世界通行的标价指标工具,目前上海高校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百分之一行列的91个、前千分之一的12个、前万分之一的1个,入列“百千万”的学科数量稳步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何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上海正抓住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发展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育人为本激励教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教育教育,育人为本。今天,来自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院的闫方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贺光辉等接受上海市对青年教师的最高规格表彰。这两位代表上海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胜,在文、理、工和思政课专项4个组别中,拿下两个组别的一等奖;另两位取得国赛入场券的沪上青年教师,也分别获得两个二等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交大电院副研究员,贺光辉讲授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如VLSI数字通信原理及设计、微纳电子系统综合设计、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在“双一流”建设中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4年前,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启动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激励计划:在机制上保障高校所有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而且要上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以此作为教授任职基本条件,每位教师都须安排为学生坐班答疑时间。如今,调研问卷显示,学生认为激励计划带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教师更加注重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更注重指导课后学习活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激励计划对于个人学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80后”闫方洁就为自己设定了15字的教学理念,“融信仰于教学之中,用真情感化学生”。作为首批5个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之一,华师大马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表示,她上课的特点主要是有学术性和理论深度,能够以理服人,补上了当下思政课堂的薄弱之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多年探索,上海高校现已形成以4+1门思政课必修课为核心、60余门“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为骨干、1000余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近3000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同心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之需城市之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正系祖国经济发展日益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我深信建设一个国际化的顶级基础科学研究所,定将大幅提升祖国的科技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正好一个月前,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家,现年92岁的李政道亲笔致信,对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所表示越洋祝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那天,李政道研究所在张江科学城正式开建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室天体物理、拓扑超导量子计算三大实验平台。例如,其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平台将建设30吨级的液氙粒子探测基础设施,实现对暗物质和中微子研究的世界最灵敏探测,产生引领国际的科学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诺奖得主、所长弗朗克· 维尔切克多方联络,已邀请17位国际顶尖的物理和天文学家组成李政道研究所国际咨询委员会,谋划李所建设与发展。按计划,国家、上海市与上海交大合力将“李所”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向往的顶尖科学精英集聚地、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年才俊历练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双一流”高校积极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科创中心“四梁八柱”搭建过程中贡献大学智慧与力量。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牵头承建了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转化医学、活细胞功能成像、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如,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承担了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包括国际人类表型组、智能分子机器、拓扑量子材料、脑与类脑智能等项目;再如,由复旦大学、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并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围绕集成电路关键工艺节点和系统集成开展共性技术研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几天前刚落幕的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52所沪外高校、17所在沪高校、6所境(国)外高校带来超过750个精品项目参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按照“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优势”目标,高等教育为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以及自贸试验区建设写好奋进一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各展所长办出特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近,在德国汉堡,首届上海-汉堡中医研究生项目开学了。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中医中心、汉堡大学医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合作,开办了目前全欧第一个以西医临床医学硕士为起点的中医研究生学位课程项目。首届学生2018冬季学期入学,顺利完成三年学业后,将授予其上海中医大的中医学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学历教育标准掌握最严格,且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接国家“双一流”,上海也推进着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分类支持研究型和应用型8所地方高校争创一流,做强“双一流”地方版。根据《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按照“在高原上建高峰”的思路,上海同步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目前,全市共有30所高校的121个学科点纳入建设范围;而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上海高校均属于“高峰高原计划”高校,其中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4所高校,最高档的I类高峰学科建设数量达13个,占I类高峰学科总数的6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市教育主管部门表示,“双一流”建设中没有“主演”与“看客”之分,每一所高校都是参与者、践行者,都可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特色见长、做领头羊。在热门新兴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领域,不仅复旦布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明年将正式招生、上海交大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获批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正推动“智能科学与管理”的新型商科专业建设,同样华东政法大学也设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促进“人工智能+法律”研究,而上海理工大学也正依托新工科优势筹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基于此,上海将高校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四类,今年出台了高校分类管理指导意见,不同高校各归其类、执行相应标准,真正形成分类规划、分类投入、分类评价的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市教委等出台《上海高校分类评价指标》,并完成了首次分类评价。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进一步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通过做实分类评价‘指挥棒’,有力引导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创出一流。” /p
  • 教育部2016决算报告:追加175亿元建设“双一流”高校
    p   21日公布的教育部2016年决算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教育部2016年“花”了123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7.30%。部分项目在预算基础上获得追加资金。其中,高等教育支出追加资金约175亿元,人才引进经费追加资金近5亿元。 /p p   strong  双一流高校建设继续增资 /strong /p p   报告显示,教育部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1056亿元,支出决算为1239亿元。决算数大于预算数主要原因是中央财政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追加“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等方面的财政拨款。这两个均属于教育部支出中的“高等教育”项,年初预算812亿元,支出决算98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1.59%,追加资金约175亿元。 /p p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之后,中央财政资金陆续到位。在教育部2015年决算报告中,“高等教育”支出同样获得资金追加,“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是原因之一。从“统筹建设经费”到“引导专项资金”,“双一流”建设的资金部署日益清晰。 /p p    strong 人才引进经费获追加 /strong /p p   除“双一流”建设,还有不少项目获追加资金。例如,“科技条件专项”年初预算6000万元,支出决算7583 .6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6.39% “其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年初未申请财政拨款预算,支出决算53.71万元,主要是中央财政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追加“加强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费。 /p p   完成年初预算比例最高的是“其他科学技术支出”,年初预算7700万元,支出决算57638.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48.55%,主要原因是中央财政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追加“外专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万人计划”入选人才等经费。 /p p   不过,从近三年决算报告看,中央财政均花了大气力在人才引进上,每年追加不少经费。2014年该项目支出决算为32656.3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38.71%。2015年支出决算为62679.7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42.04%。单从决算金额来看,去年人才引进经费比2015年有所下降。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该项目自评88.78分。 /p p    strong 中央高校基础设施改造28亿元 /strong /p p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教育部组织对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其中,一级项目60个,二级项目4180个,共涉及资金572.28亿元,自评覆盖率达到100%。 /p p   教育部今年首次在中央部门决算中增加“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绩效评价结果。该专项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可分解为房屋修缮、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改造这三方面。从实际完成情况看,2016年度中央高校房屋修缮面积近541万平方米,验收通过率87%,安全事故明显减少或基本没有事故。设备购置金额30 .9亿元,验收通过率92%,设备购置后服务师生人次显著增加。基础设施改造金额28亿元,验收通过率90%,改造后节电、节水等情况明显提高,在优化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全面提升运行保障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p p   strong  三公经费减少108万元 /strong /p p   教育部2016年度三公经费预算1846.80万元,支出决算1695.63万元,完成预算的91.81%。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1211.26万元,占71.43%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135.15万元,占20.60% 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349.22万元,占7.97%。 /p p   2016年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较2015年支出决算减少108.88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0.0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4 .38万元,公务接待费减少113 .2万元。根据决算报告,三公经费减少主要原因是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 /p
  • 各地高校双一流方案陆续公布 明确3步走发展目标
    p   2017年岁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双一流”方案陆续公布。方案是各高校围绕“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旨在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新征程的具体的“路线图”与“任务书”。 /p p   几所高校的方案,对于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组织保障都予以明确。而当前我国高校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方案也给出了思考和解答。 /p p   在前沿领域不够活跃、学术大师偏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高校需要“全面体检” /p p   各高校方案中,三步走的发展目标都已清晰明确:2020年进入一流大学行列、2030年进入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p p   “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提升了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我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为学校面向世界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传统学科领域正进行大交叉大融合,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这既对学校深度参与推进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又为学校转变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性。”清华大学的方案中,对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做出解读。 /p p   但同时,“学科布局与国家战略的契合度还不够紧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的学科还不够多,在国际前沿学术领域还不够活跃 部分学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偏少 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学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价值塑造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也亟待加强 科研的引领性还不够强,成果转化率还不够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数量不够多,科研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学校制度和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还存在明显差距 办学资源日益紧张,资源配置方式有待改进优化,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对于挑战与难题,一些高校的方案也给出描述。 /p p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决不是重复人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发挥引领作用。从学习到超越、从跟踪到引领,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这不仅需要资源上的持续投入,更要求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 /p p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体系改革、学术体系改革……释放高校的活力与生产力 /p p   面对当前高校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进一步释放活力与生产力,是各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各高校方案中,多项旨在从深层次破除高校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举措被一一提及。 /p p   “紧扣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体系改革、治理机制改革、学术体系改革、资源配置体系等改革举措,形成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的体制机制,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创造潜力、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支撑学校核心使命的实现。”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介绍。 /p p   基于这样的理念,北京大学将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体系改革、治理体系改革、学术体系改革、资源配置体系改革等,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处理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同时,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师资人才队伍的整体竞争力。并对接国家“放管服”改革,实现管理的规范与决策执行的高效。 /p p   复旦大学在方案中强调,转变观念和职能,在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评价机制方面实现根本转变,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建立“预聘—长聘”制,促进人才能进能出,以“代表性成果”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业绩、贡献”导向,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同时通过科研管理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完善学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激发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p p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认为,聚焦“双一流”,要在建设上综合实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才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也持同样观点,“要以更大的决心深化综合改革,努力达成‘一流’目标。” /p p   优势学科率先突围、建跨学科综合交叉平台……突出个性和特色 /p p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被诟病较多的是,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学科完备,但对特色和个性强化不够。而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正是力求让高校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特色强化。方案中看到,处理好“全面”与“重点”之间的关系、“高峰”与“高原”之间的关系,成了各高校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 /p p   清华大学的方案强调了“4个学科领域+20个学科群+8个独立学科”。将现有11个学科门类整合为工程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和生命科学与医学4个学科领域。同时将集成学科领域内相近的学科,形成包括建筑学科群,土木水利学科群,核科学技术与安全学科群在内的20个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群,并着力建设包括电气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在内的8个自身具有很强竞争力,且学科知识体系相对独立的学科。 /p p   上海交通大学的方案中也提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围绕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安全、技术进步的重大需求,打破院系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按照学科群集中建设和配置资源,建设一批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综合交叉平台。” /p p   “现代社会出现的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与合作才能解决。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也能为学科自身的发展提供动力,保持学科的活力。学科群的建设重点在发挥群体效应,拓宽学科的服务面向,合力承担重大研究项目,支持本科生大类培养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共享学科建设资源,形成新兴学科方向,辐射带动相对薄弱学科的发展,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 /p p   中国人民大学在方案中呈现了“珠峰”—“高峰”—“高原”的清晰的学科生态规划。其中,学科“珠峰”目标为进入世界一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在内。学科“高峰”目标为冲击世界一流,如哲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学科“高原”建设,目标为引领相关学科发展。 /p p   上海交通大学的方案中明确,要“重点建设船海工程与科学等17个学科群。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按照学科、科研、人才、基地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以优势学科为主干,构建学科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p p   南开大学按照“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巩固发展学科高原”“新兴交叉学科与新增学科”三个层次进行建设,以化学、数学、统计与数据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历史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优势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 /p p   北京师范大学也制定了“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策略。以11个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构筑以基础学科群、教育学科群、文化传承创新学科群、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学科群、科技创新和未来科学发展学科群等六大学科群为根基的学科高原。通过实施高峰计划,筑就教师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p
  • 四川下达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2亿元,15所高校获支持!
    p   为促进四川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综合提升四川省高等教育实力、水平及影响力,近日,四川省财政下达2017年四川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2亿元,比2016年增加1亿元,增幅达50%。 /p p   资金按“扶优扶新扶需扶特”的原则,根据国际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与四川省重点产业发展的关联度等因素,对四川大学等4所在川部属高校、四川农业大学等11所省属高校的32个一流学科给予支持,主要用于学科平台建设、学科基础前沿研究、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重要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 /p p   目前国家双一流名单尚未公布。不过,根据8月15日四川在线的报道,四川本次入选国家双一流的高校达到8所,其中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拟建设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入选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名单。 /p p /p p /p
  • 最新消息:“双一流”高校或扩展到两三百所
    “985”“211”工程或将成历史。2016年高考招生正在进行,教育部的这一政策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不啻为一则重磅消息。7月3日下午两点,齐鲁大讲坛在山东大学如约开讲,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受邀,讲述了高校发展模式转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及去行政化等问题。论坛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主持。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做客齐鲁大讲坛,纵论高等教育前沿问题。  高校跟企业联合不是急功近利  什么是“985”“211”?通俗地说,凡入选“211”“985”工程的高校,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大都列入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重点。“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院校,“985工程”院校则是“重中之重”,全国仅有39所高校入围“985工程”。  6月28日,教育部表示,将“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称“双一流”),目前正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身为教育界有关文件参与者的张力在关注什么?张力说,985、211工程画一个句号,国务院去年发布“双一流”创建之后,今年就要逐步配套落实了,与此同时,他更关注的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件事。  “大家想想,‘双一流’的这块蛋糕能有多大?原来是100多所985、211工程学校,现在有可能扩展到200所、近300所。在全国3000所高校当中,也就是1/10。但是我们剩下的9/10能不能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张力认为,其实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产学研协同创新也有不同的模式。  张力介绍,日本、韩国、欧洲、美国,各有各的模式,有的是政府强力支持的,有的是政府在旁指导,但不管哪种模式,他们都做得风生水起,就拿咱们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来说,明年会有80个平台建设,现在已经38个了,将来整个行业、企业就认准了这条道,研发成果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联通起来、顺畅起来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有质疑的声音说,这样的发展是不是有点急功近利了?张力认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情下,在往基本实现现代化方向不断追赶的情况下,快一点无妨。  “这里我想起了欧洲的一个大学校长曾经跟我说,原来他们前辈的欧洲校长,是多么看不起美国人,觉得美国大学居然搞那些跟企业联合的玩意。结果呢,现在欧洲下行压力那么大,欧盟在组织大学校长跟企业家联手。”张力说。  高考扩招带来充足的人力资源  当下,我省考生正在准备高考志愿填报,“一本线”以上人数扩充是今年高考招生的显著特点之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18岁-22岁之间适龄人口之比。以这一比例为依据,张力给出了一组数字,201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刚刚达到30%,同期中高收入国家已经达到34%,发达国家普遍都已经达到了75%。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到2020年预计达到50%。张力说,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0%到40%了,国际上通常认为,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中国想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这个槛,是必须要过的。  扩招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一直被广为诟病。张力说,现在高等教育整个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校舍、占地,都是今非昔比,如果没有扩招,我们就不可能保证每年有六七百万新生入学,且有一半以上是农村户口的孩子,扩招至少为他们提供了受高等教育的出路,同时,嫦娥工程、神州工程中,才能有这么多的人力资源。  重点高校大部分经费也靠自筹  讲座现场,有听众问,中国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目前的985、211高校教育经费相对较多,而教育经费不足的高校崇尚教育GDP主义,如何破解这个问题?  张力说,关于经费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的问题,去年全国的高校当中,有4所大学的年度支出超过100亿。他们分别是清华、北大、浙大和上海交大,但是国家给的拨款,少则20亿,多则40亿,也就是说像清华这样的学校,需要自己向外筹资130多亿。  “有一句名言说,没有一所大学校长觉得他的钱是够用的。”张力说,“基本的生均拨款差别的确不小,最多的时候,省与省之间可以差八倍,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缩小到四到五倍,你们知道,北京市属院校的生均拨款已经接近六万元,而山东刚刚一万多,这是跟地方财政有明显关联的,慢慢缩小省级之间的差距,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张力建议,山东作为沿海地区的大省,多渠道筹资也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重要选择,现在国家给上海交通大学拨20亿,学校能够自己筹到100亿。这难道不是一个学校自身努力的结果吗?
  • 已有近半“双一流”高校通过中期评估,有进有出是否真能实现?
    p   教育部明确表示过:双一流不搞终身制。当年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发布双一流实施办法的时候,也明确过:5年一个建设周期,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p p   本文认为,下一轮双一流评选,有进有出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调整的幅度绝不会很大。入选高校总数量可能会增加,保持不变或者减少的可能性不高。 /p p   哪些大学有可能跌出双一流?哪些大学又有可能跻身双一流呢? /p p   一、为什么不会大幅度调整 /p p   不会大幅度调整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学术。 /p p   所谓文化,是我们华夏文化一向以“和”为贵,奉行中庸。我们不善于,也不愿意把事情做狠做绝,在评选上更是如此。看看以往各个领域的评选和颁奖,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吧? /p p   所谓学术,是说学术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资金来扶持,指望短短5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难度相当之高。大学整体和各个学科的建设,绝难速成,即便有巨大的资源之城,也很难短时间之内体现出很大的变化。 /p p   已经入选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相对都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撑,后发而先至的,注定不是多数! /p p   二、哪些大学容易被调整出双一流? /p p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方面,B类的六所大学要小心,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985大学,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大学,综合实力在42所大学明显偏弱,有可能成为被调整的对象。 /p p   还有一所大学,重庆大学也要小心,他的三个一流学科都是自定,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3个A类学科都是A-。 /p p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方面,仅有一个学科入选,且学科为自定的大学,比如安徽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等,要多留心。 /p p   此外一些整体学科评估水平不高的大学,也需要多小心,尤其是没有A类学科,也没有B+学科的,更要小心。 /p p   三,哪些大学可能进入双一流? /p p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方面,A类不太可能有新大学进入,除非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三所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从B类升到A类。 /p p   在B类的方面,有可能依然会以照顾偏远地区的大学为主,所以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这些偏远的211工程大学,可能会有机会。 /p p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方面,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比较好的结果的大学,自然机会比较大。比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都被评为A+。 /p p   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沈阳药科大学的药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南京艺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的美术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都被评为A。 /p p   此外还有26所拥有A-学科,并落选第一次双一流评选的大学,也是潜在的竞争者。 /p
  • 双一流之际,高校不惜百万年薪和千万经费挖人才!
    为争创双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昨天,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领导和来自75所部属高校的分管校长参加研讨。部分高校呼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规范人才的无序流动。  “我们学校以人文社科类见长,不少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但是对于我来说,特别害怕听到某某某又被评上了长江学者、某某又被评上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这类消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发言时,抖出的包袱一下子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因为他们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人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年薪100万+一套房子+2000万科研启动经费,有的甚至更高。”吴晓球继续道,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来说,科研不需要高精尖设备、不需要高大上实验室,人力资本是核心,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就行。“重金”来了,一般人很难抵得住诱惑,“我就不断地请这些老师吃饭,做工作,但是也往往没有办法留住他们。”  吴晓球的发言引起了不少高校的共鸣。“不单单是人文社科类学科,理工类学科也是一样。”一所高校的副校长介绍,尤其是最近高校纷纷启动双一流建设后,这类现象特别突出。“比如,广东省重点扶持一批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名单已经出炉,省里扶持的资金也已经下拨,高校为了确保能上,到处‘挖’人,目前开出的年薪已经超过100万。”  “不仅到外省抢人,省内高校之间,也在互相抢。”江苏一所高校的副校长透露,前不久,苏南一所高校的一个人文类的学科团队就被南京一所高校整体“挖”了过来。  吴晓球认为,国内各校间通过高薪互相挖人,是一种“恶性人才竞争”,“学校培养一个名教授不容易,花了很多精力,而这名教授通常是学科的领头人,被其他学校用高薪挖走,不仅学校的学科链会断裂,人才培养等都会受到影响。”  与会专家认为,拔尖人才对于高校学科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之所以这样不惜血本抢人,和这些人才带来的学科效应、人才集聚效应是分不开的,“很多‘大牛’一来,这个学科就起来了。”  “我并不是反对人才交流,合理的人才交流对高校的发展是有利的。只是这样用高薪挖人的做法,只会导致人才一切向钱看。”吴晓球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出来政策,规范高校之间的行为。  “集中资源打造某个学科时,看起来没有错,但是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味地、没有风险控制意识地大手笔投入,从高校学术生态来看,并不健康。”上海一所高校副校长认为,高校之间的人才交流可以引入运动员俱乐部之间的“转会制度”,“挖”人可以,对原来的高校要有 “交代”,支付一定的“转会费”,“这样高校才敢放手继续培育新的人才。”
  • 重磅!多所高校公布首轮“双一流”评价结果,川大、浙大等评为『第一档』
    酝酿已久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日前已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进入新的“施工期”。近日,多所高校在官宣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喜讯的同时,透露了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结果。据不完全整理,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展示了学校整体层面或学科层面的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结果为第一档。四川大学:学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成效显著,整体建设成效被评为第一档,具体评价为: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建设目标达成度高,多项办学指标接近或达到对标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苏州大学:教育部“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专家组对苏大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提升程度等三个维度均被评为第一档次。南京林业大学: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学校建设成效,认为完成了首轮建设阶段性任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资源条件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均有新举措,建设成效显著(位于第一档)。浙江大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期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质量水平等方面快速提升,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建设成效总体评价为第一档。中国矿业大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建设成效突出,建设成效评价结果“整体发展水平”为第一档。东北林业大学:学科水平在国内长期处于第一方阵,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首轮建设计划,圆满完成了建设目标并取得重大进展,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总体情况均位于建设成效区间第一档,建设成效显著。 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考察要点从部分高校的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可以看出,首轮“双一流”建立成效评价结果以多维多样化、按不同评价方面、以区间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现。早在2021年3月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就明确了“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要点,成效评价由大学整体建设评价和学科建设评价两部分组成,综合客观数据和主观评议,分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同视角,考察和呈现高校和学科的建设成效。 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汇总除上述几所高校明确区间档次外,还有不少高校对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做了描述性总结。内容如下:需要说明的是,评价结果不是高校或学科建成一流与否的评判。我们要对“双一流”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认识。“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久久为功,把精力聚焦到人才培养上、放在建设项目上,踏踏实实开展建设,用服务贡献的实绩体现特色、增强实力、展现水平,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挥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随着第二轮“双一流”名单的正式公布,中国高校也正式步入“学科为王”的发展新篇章。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正在为上百所一流高校提供一流学科建设动态监测服务,助力中国高校砥砺前行,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强大学科为发展愿景,取得更加辉煌的建设成就。
  • 重大利好!9所双一流高校获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2016年6月,国家国防科工局曾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名单,其中1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得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共建,25所地方高校获得国防科工局和地方政府共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继2016年后,国防科工局最近又新增了一批共建高校名单,包括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1所省属高校。在国家大力实施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这9所高校将迎来学校发展上的重大利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据悉,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目的,在于重点开展高校国防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及军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发挥共建高校专业优势,承担军工科研任务;鼓励和支持共建高校与军工企事业单位,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推进共建高校开展“双一流”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 /p p 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共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日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此次新增共建的8所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从入选名单来看,8所高校中6所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些高校在国防领域均有所涉足,部分学科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崛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p p br/ /p
  • 首批“双一流”名单尚未公布,近20所高校低调披露已入选!
    p   继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各自通过官方渠道披露本校已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列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也于近日透露该校已入选第一批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p p   此外,来自军队高校系统的国防科技大学则于9月13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表示,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已作为“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院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中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列。 /p p   而9月13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表示,近期,国务院将公布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拟建设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正以昂扬进取的姿态,向着“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目标奋斗。 /p p strong   迟迟未能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名单 /strong /p p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p p   2015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由此拉开大幕。 /p p   随后,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双一流”建设。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指出,“双一流”建设“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p p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双一流”相关问题时表示,“到此为止,‘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选标准、遴选机构、工作程序都具备了……我们最近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基础上,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上半年完成这个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p p   其实,早在今年6月,教育部回应网上传言时透露,拟在8月底左右公布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 /p p   不过,在舆论的关注声中,这一名单至9月13日尚未宣布。 /p p strong   上海交大、川大、电子科大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465"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915084145.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6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6f3ec5dc-4c28-4f82-89cd-2eb02ede1a7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网传42所一流大学名单 /strong /p p   在教育部拟公布官方名单前夕,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等“211工程”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列的消息通过云南、新疆等当地相关媒体或学校的报道进入公众视野。 /p p   据河南本地媒体大河报报道,今年7月24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润儿作了《关于河南省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公布了上半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其中明确提到郑州大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河南大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p p   进入8月份,《新疆日报》报道称,新疆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 扎克尔今年8月13日到新疆大学新校区迁址用地调研时透露,“今年6月,新疆大学已被教育部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中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列。” /p p   据云南大学法学院官网报道,8月24日,云南大学法学院举办了法学院2017级新生、家长见面会,该校法学院院长高巍在见面会上“和大家分享了一则喜讯,云南大学已经列入国家培养世界双一流大学的名单中,2017级的新生将见证云南大学开启新的篇章”。 /p p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均为“211工程”高校,而非“985工程”高校。而“985工程”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已通过官方渠道披露本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中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列的消息。 /p p   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徐晓飞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表示,“最近,经国家批准,我们又成为‘双一流’建设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p p   同样面对2017级新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9月10日晚在“开学第一课”上说:“今年,‘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这是继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上海交大已入选第一批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形成了建设方案,绘就新一轮战略发展蓝图。” /p p   另据四川新闻网9月13日报道,四川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双双入围教育部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 /p p strong   多所院校以一流学科身份进入“双一流”行列 /strong /p p   除了上述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列的高校外,还有多所高校近期发布了以一流学科身份进入到“双一流”建设之列的消息。 /p p   譬如,中国音乐学院官网在9月8日发布消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黎光在“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志愿者动员大会上表示学校以一流学科身份进入到“双一流”行列。 /p p   另据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网9月12日消息,中央财经大学校党委书记傅绍林在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通报了学校在招生、“双一流”建设、一级学科点申报的可喜成绩。他表示,编制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得到了评估专家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正等待批准。 /p p   9月12日出版的《重庆日报》报道,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介绍,西南大学将以生物学学科群为基础,建设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此外他表示教育部已将西南大学列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目前确定了重点建设生物学学科群,已先期投入3亿元建设经费。 /p p   海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9月12号发布消息,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在海南大学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宣布,海南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p p   此前,四川当地媒体四川在线8月15日曾报道,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入选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名单。 /p p   在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高校中,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系“211工程”高校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既非“985工程”高校,也非“211工程”高校。 /p p strong   国防科大成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院校 /strong /p p   作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国防科技大学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布局中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列也在意料之中。 /p p   国防科技大学官方微信9月13日发布题为“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的文章称,“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院校,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 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的院校。” /p p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p p   今年7月19日,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大会暨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京举行。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p p strong   中国人大披露:国务院近期将公布首批“双一流”拟建设名单 /strong /p p   9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17-2018学年开学典礼在世纪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发表《珍惜学缘,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人》的讲话。 /p p   靳诺书记表示,在教育部2013年公布的全国最新一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大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数量达到9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学科总数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近期,国务院将公布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拟建设名单,中国人民大学正以昂扬进取的姿态,向着“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目标奋斗。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主要来源:澎湃新闻,有修改) /p p /p p /p p /p
  •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即将公布?多所高校透露重要信息!
    新一轮“双一流”名单何时公布,成为近期高教领域的热点话题。  据澎湃新闻报道,杭州市民魏先生近日向教育部政务公开办公室提出公开申请“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于10月11日收到邮件回复称“有关名单待上级部门批准后方可公布”。  2021年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起始年。部分高校已经透露此次“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变动信息。科学网进行了梳理。  高校披露:部分新增建设学科  截至目前,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及西北大学新增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已在报道中有所显现。  而此前,关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及东北大学的新增学科信息也在网上引发关注。  部分高校新增“双一流”学科信息如下: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近日公布的《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公告》中提到,该校已有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而在2017年首轮“双一流”名单中,华中师范大学入选学科为政治学及中国语言文学。  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  据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月3日消息,在该学院“办学一百周年”庆典大会上,该院教授罗安院士在发言中提到“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得到了教育部和湖南大学的大力支持”。  西北大学:考古学  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于9月10日发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查自评报告》中提到,“西北大学考古学等3个学科纳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个,省属高校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实现‘零’的突破”。  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由清华校友总会认证的微信公众号“THU航院校友会”曾在9月初发布喜报,称“此次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清华大学共有35个学科入选,与首轮34个学科相比,唯一新增学科为我院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  在东北大学9月初召开的暑期战略研讨会和科技工作会议上,校长冯夏庭指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要奋发有为,急速行军,更高质量地建设好‘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学科”。而在首轮“双一流”名单中,东北大学入选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8月,“山大中文之声”微信公号发布了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的报告《关于“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思考》,其中提到“根据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通知,山东大学进入重点建设的学科有四个,中国语言文学是其中一个”。  除了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最新消息,还有3所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福州大学  福建省政府近日印发的《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到,“分类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厦门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福州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昆明理工大学  据昆明理工大学网站报道,9月29日,云南省科技厅厅长王学勤率队到昆明理工大学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同商议科技支持昆明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相关事宜。  河南大学  据媒体报道,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近日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中指出“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官方信号:第二轮“双一流”重点支持这些学科和高校  2021年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起始年。去年以来,官方也发布了一些针对“双一流”评选的政策,其中揭示了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医学类、师范类及农业学科和高校的重点支持。  以下为部分信息整理:  急需领域学科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5月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快“双一流”建设,大力加强急需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其中提到,“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 … 在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同时,优先考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量子科技、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医学攻关、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设施建设。  中医药院校和学科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强‘双一流’建设对中医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布局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医学及相关学科  教育部2020年9月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 。  师范院校和教育学学科  教育部在2020年12月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444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2020年是“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将进行成效评价并动态调整建设范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加紧研究相关办法,加强对师范院校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  农业学科、农业工程等相关领域  教育部在2020年10月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876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将继续坚持扶强扶优,聚焦高端农业装备的重大需求和急迫生产实践问题,加大对农业学科、农业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首轮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中包括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双一流”建设每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在即将公布的第二轮建设名单中,会有哪些高校及学科上榜?让我们拭目以待!
  • 2018南京科学仪器暨教育装备展助力江苏高校“双一流”建设
    p   近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密集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引发各方关注。在方案中,各大学制定了一流大学建设的近、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详细的改革路径、改革任务、举措、保障机制等。有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双一流”建设的工作重心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 /p p   作为教育大省的江苏有15所高校入选,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还有13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经过长达两年的酝酿讨论,终于进入实操阶段。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之路该怎么走?如何建设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科研质量,要向哪些关键方向发力?江苏不少高校也酝酿许久,近日公布了建设方案,譬如东南大学对外公布,计划到2020年,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到2030年一批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前100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整体水平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河海大学透露,学校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以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构建顶尖学科、高原学科、新兴学科、基础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开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征程,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南京大学更在不久前的会议上表示,2018年将从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立德树人计划、卓越研究计划上,发力“双一流”建设。 /p p   要想实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提升高校的整体科教装备水平是基础保障,完善科研一线重点实验室的装备条件是主要抓手。江苏省科教、财政等相关部门也已经开始部署相关举措,“十三五”期间在四大专项支持力度不减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专门经费实施重点高校建设工程,为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供有力保障。可以说,在支撑“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提升高校教育装备水平、建设一流的重点学科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还将对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量子信息产业、生物大健康产业等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p p   由江苏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会、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等多部门联合组织的“第十五届南京科仪及实验室装备暨教育装备展览会”将于2018年4月12-14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作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科教专业展,南京国际科学仪器暨教育装备展览会服务于科教技术和实验室装备建设的产业链,深耕江苏科教资源、立足华东科教产业,以现代科教技术装备与实验室仪器设备为核心,涉及分析测试仪器、化学试剂、环境与工业仪器、信息技术与设备等内容,通过展览会及论坛等形式为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领域专业人士及科研院所、高校、大中型实验室、科教信息化中心提供宣传、采购、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p p   第十五届南京科仪及实验室装备暨教育装备展览会将集聚国内外科教行业知名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组织多场学术交流会议及论坛,邀请中科院院士在内的诸多全球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技术交流,为科教企业与教育院校单位提供一个高规格的科研技术设备类综合性的交流平台,积极服务于江苏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江苏科教发展! /p p   组委会联系电话:025-86891508 QQ:1687286900 /p p   网址:www.njky-exh.com /p p   www.eduexh.com /p p /p
  • 建设“双一流” 某高校发布亿元仪器采购大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双一流”实施办法,预示着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幕。截至目前,“双一流”入选的正式名单仍未公布,可尽管如此,各大高校相关的“双一流”建设工作已如火如荼地开展。 /p p   5月23日,青岛大学连续发布多篇“双一流建设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拟以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9189.95万元 /strong /span 采购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73台/套 /strong /span 仪器设备,涉荧光光谱仪、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气质联用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大批分析仪器设备。仪器信息网编辑查阅资料发现,这是青岛大学年内首度发布如此大规模的仪器采购计划,该校“双一流”建设开展的同时,一大波仪器采购商机也重磅来袭。详情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青岛大学2016双一流大型设备采购项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0677-4zcg170523-176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679.95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d2303087-9bf2-44a4-8d61-0102ffb3bae5.jpg" title=" 1.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青岛大学2016年双一流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SDSM2017-1201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1070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08b2f23-8f96-4a72-a1fa-5e94ac46632e.jpg" title=" 2.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青岛大学2016年双一流设备采购项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QXZ1719081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1745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69f16bed-0c1f-4d6c-a04d-ab57c0bf262c.jpg" title=" 3.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青岛大学2016年双一流建设项目公开招标(1)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SHZB2017-337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1635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787b668-ebad-4811-a7af-21689248b2d2.jpg" style=" " title=" 4-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6755454-860e-4a19-86d6-5330bf27f5e1.jpg" style=" " title=" 4-2.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名称:青岛大学2016年双一流建设项目公开招标(2)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SHZB2017-336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60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045ac21-3caa-4774-a4c3-06d909959f94.jpg" title=" 5.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青岛大学2017双一流大型设备采购项目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0677-4zcg170523-175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1250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a27f6f5-4c23-43cd-84e2-4c9b751f5bae.jpg" style=" " title=" 6-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c64ecd2-dabb-4d2c-ae2e-9d909b5b8164.jpg" style=" " title=" 6-2.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青岛大学2017年双一流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SDSM2017-1202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650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14857954-eb94-4958-8166-27b16d1ea1f7.jpg" title=" 7.jp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青岛大学2017年双一流设备采购项目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QXZ1719082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1250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d3c1bfaa-4231-4382-8289-7aeb9dda0e04.jpg" style=" " title=" 8-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b81e198-9e74-48c9-9995-6312f30d0e41.jpg" style=" " title=" 8-2.jp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采购项目名称:青岛大学2017年双一流建设项目公开招标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采购项目编号:SHZB2017-338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金额:850万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44c3a08-a4a3-4ed1-8699-b6794c91e9e7.jpg" style=" " title=" 9-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908f045e-52f0-4463-918f-40bd93c90002.jpg" style=" " title=" 9-2.jpg" / /p
  • 6所高校中药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名单 其中1所被公开警示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14日公布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其中共有6所高校的中药学学科入选了本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本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药学入选高校与第一轮基本相同。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公布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对15所高校的16个“双一流”首轮建设学科做出公开警示,并未退出建设范围。教育部指出,首轮建设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建设目标,但实际建设时间还不长,有些学科因各方面原因,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其他同类建设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相对靠后,为激励督促,也是为了警示其他建设学科,需要给予这些学科公开警示的处理。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进入警示名单。给予公开警示的首轮建设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