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标准化

仪器信息网食品标准化专题为您整合食品标准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标准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标准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标准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标准化话题讨论。

食品标准化相关的资讯

  • 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关乎食品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关键。   所谓标准化生产,就是生产者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即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照农产品的国家标准来进行生产、加工,相关职能部门则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指导和监管。然而,现阶段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标准缺失。由于农产品在地域、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各个环节的差异性和产品本身的多样性,致使农产品在生产环节没有完善的标准体系,农产品生产投入品、农药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等真正具有标准意义、发挥行业标准作用的标准规定也不多。   二是社会层面标准化意识淡薄。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很多农户对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并不积极,一些规模农业生产主体虽然具有一定标准化生产能力,也未能完全将产业标准有效地融入生产环节 农产品消费环节,更多的是凭生活经验来关注超市或者经销商提供的产品保质期和包装上反映出来的信息及价格等因素,对产品本身的相关标准无法甄别,也不太关注。   三是推行标准化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力推动。然而,在主管环节的推动力度还不够。在一些产品的监测监管环节对于推动标准化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在一些产品的检测检验过程中,产品实行检测检验少,监测结果超标或者达不到标准的也少,因为检测不达标而受到处罚的案例更少。这种情况,更加弱化了产品的标准化建设要求。   笔者认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还需进一步给力。   强化农产品标准化制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投入品环节的标准制定与完善,建立健全标准监管、推行、未按照标准执行的处置办法等体制机制。   加强标准化宣传落实。要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贯彻农产品的标准,普及产品标准常识和辨别办法,确保公众对农产品标准的知情权 要加强农产品监管环节的标准落实执行,提升标准的执行力和严肃性。   培育品牌产品,推动标准化建设。要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夯实基础 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激励机制,通过补贴、奖励、以奖代补等办法,鼓励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 河北省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改造、优化、提升和发展,12月23日河北省成立了省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会将根据河北省食品行业发展和保证食品安全的需要,提出食品地方标准发展规划和标准制(修)订计划,指导食品企业制(修)订企业标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跟踪国际、国内食品标准化发展动态,指导我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洋品牌频出问题 食品安全需标准化执行
    洋快餐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已有十数年,仅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餐厅数量已经在今年4月突破2000家。此番上海福喜的被曝光,也并非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在国内的首次被曝光。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3月至今,洋快餐在国内被集中曝光的次数,至少有6次。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品牌屡出问题    据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7月20日晚间,上海市食药监部门表示,已经连夜行动查封该企业,要求上海所有肯德基、麦当劳问题产品全部下架。    最早由婴儿奶粉发端,再到其他食品,几乎实现无缝“全覆盖”,本土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屡屡犯错,一次又一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让国内消费者信心全无,一向被认为管理标准、安全标准极高的国外快餐品牌则趁乱而入,呈现爆炸式扩张。时下,百胜旗下肯德基在中国门店数目即将接近5000家。截至去年7月,麦当劳中国门店数超过1700家。再加上其他洋品牌,数量将更加可观。    无奈的事实却告诉国人,洋品牌快餐的食品安全不过也是一个传说。且不说高油脂、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本身并不健康,仅以人为故意制造食品安全事故论,不少洋品牌快餐店都曾陷入各种丑闻,频遭到国内媒体曝光。2012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拿麦当劳开刀,指其存在出售过期食品、“回收”已污染食品等问题。由此看来,麦当劳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已经不是“初犯”了。不过,今次“变质肉事件”情形尤为恶劣,表现有二:一是据资料显示,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husifood)不是国内小作坊,而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二是暗访记者获悉,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    诚然,上海福喜的确需要为其过期回炉、以次充好、阴阳账本的恶劣行为“买单”。然而,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将责任推卸给供应商后,却并未就自己有无监管失职等责任进行正面回应,正是这样的责任推卸,使得漠视市场规则、有意识规避检查的供应商竟然可以在制度完善的涉事采购企业检查中顺利“过关”。    明知肉类过期变质,仍然制成食品出售,要在法国,“一旦店内有过期食品被检查部门发现,商店就得关门”;要在美国,惩罚性赔偿和集团诉讼,足以让不法商家心惊肉跳,乃至倾家荡产。    置食品安全标准与何地    无论洋品牌快餐连锁店在母国或其他国家执行多么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信誉有多高,作为流入地,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他们一样会慢慢地“变质”,变成不守规矩的“坏孩子”。后一种情况,则涉嫌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对我国法律法规的挑衅。这些“过期变质肉”凭啥优先给中国消费者食用?是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不管吗?当然不是。现行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文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去年开始大修,并逐渐成型,表达是“重典治乱”,社会阐述是“史上最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于去年5月3日联合发布司法解释,表示要“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重典治乱”、“严打”是必须的,但是不能看“广告”,还要看“疗效”。还有一点,和过往无数次一样,这次又被记者抢了头功,率先曝光“过期变质肉”,又一次暴露出行政监管不到位、监管人员不作为,对那些失职的监管人员,又要如何处理?现在,轰动全国的食品安全就摆在这里,要怎么处置才能称得上“严”?如果只是象征性地罚点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就别提那个“严”字。    除了企业责任外,政府监管是否落实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复旦大学教授厉曙光就该事件表示,靠企业监管确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监管部门判断食品企业的所作所为是否合规以及行政监管的依据,是以企业是否具备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为标准。但目前,似乎我们的食品安全体系等标准终究只是白纸、文字。    “标准化”的“化”才是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化”落到实处?一位有过食品安全执法经历的标准化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需要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需要依法对监管者实施责任问责。当市场能够靠有效的机制良性运转起来,当“标准”从文字变成行动后,消费者的餐桌安全才会真正有保障。
  • 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08年5月28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委办综合 [2008]113号文”批复,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SAC/TC397/SC1)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我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刘文担任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长。主任委员由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中国包装联合会杨伟民副会长担任。   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术语、分类和质量管理控制技术等基础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将集中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工作,促进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并改善我国当前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分散、标准研究力量分散的局面。这对提高我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企业的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秘书处的承担单位,我院将致力于为委员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汇集国内最优秀的专家,共同推进我国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快速发展。
  • 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在即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关于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征集委员的通知 /strong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国标委办〔2009〕3号)的有关要求,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届满,开始筹备换届工作。本着广泛参与的原则,面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公开征集第二届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征集范围 /strong /p p   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以纸、金属、陶瓷、搪瓷、塑料、橡胶、玻璃等为原料生产的,直接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包括食品包装和餐饮用容器及工具(除金属餐饮用器具)等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p p   委员征集范围包括全国相关领域的政府组织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认证认可机构、检测机构、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等单位的专业人员。 /p p    strong 二、委员条件 /strong /p p   1.在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领域从事科研、生产、管理、服务、咨询等方面工作,熟悉本专业业务,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 /p p   2.具有中级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职务,或者在职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具有较好的业务水平,较好的中、英文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 /p p   3.熟悉并热爱标准化工作,遵守技术委员会章程,能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按时完成有关工作,并积极参加标准会议,认真履行委员的各项职责和义务。 /p p    strong 三、申报程序及要求 /strong /p p   1.采取单位推荐或个人申请所在单位支持的方式。 /p p   2.委员候选人须填写《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见附件),推荐单位负责审查登记表内容,确保其真实性,单位负责人在登记表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同一人员不能在3个以上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 /p p   3.请于2017年10月12日前,将委员登记表一式三份(附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二寸彩色照片三张),另提交同底照片一张,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一份,邮寄至秘书处。同时须提交《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电子word文档(以“单位名称-委员姓名”命名)至秘书处电子邮箱。 /p p   4.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将根据有关规定对委员候选人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委员名单,提出组建方案后,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p p    strong 四、联系方式 /strong /p p   秘书处承担单位: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p p   联系人:聂博 /p p   电 话:010-68396452 /p p   邮 箱:qgbz452@163.com /p p   邮 编:100833 /p p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乙22号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7年9月13日 /p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主任赵镭
    简介  赵镭,1990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年至1993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教 1995年至2001年,在北京三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从事保健食品、药品研发工作 1997年9月至2000年12月及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从事中国农业大学、浙江雨田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8月入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先后担任了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主任等职务,现任食品感官分析研究领域负责人,主要负责开展感官分析技术与标准化科研,以及食品感官分析领域和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建设工作。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食品感官分析领域工作的科研工作者,赵镭博士是为何选择这样一个独特的分析测试领域?而哪项工作是她认为最值得纪念的?对于广大女性分析测试同行,赵镭博士又有怎样的寄语。在2013年度“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采访了赵镭博士。   对于选择感官分析这一独特领域,赵镭博士说,“分析测试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技术领域,同时也是揭示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食品产品而言,健康、美味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品质。健康包括安全性和营养性,已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分析测试手段,可通过对营养成分含量、形态、吸收率的测定,重金属、农药兽药残留、菌落总数、致病菌等的检测来反应食品的安全和营养状况。但对于美味,却存在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相比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测试领域,以人为仪器,对色、香、味、形、好吃不好吃等这些消费者感知的食品质量进行测定的感官分析领域,相对比较薄弱。国内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食品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接收与偏爱为目标的产品研发、品牌特色质量控制、感官风味营销的水平,影响了我国食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质量形象。因此,我想投身于这一领域,尽一点绵薄之力,推动这一不可或缺的分析测试领域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   谈及最值得纪念的工作,赵镭博士说,“我们创建了国内唯一CNAS认可,以感官分析为核心的专业化规范化实验室,授权对外开展食品风味、质地评价、消费偏爱测试等感官分析检测服务。为此,我很自豪。”   最后,赵镭博士还为广大女性分析测试同行送上了自己的寄语:“分析测试是一项服务性工作,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他人提供数据服务,提供公正、权威的科学数据,揭示现象、阐明事实应是十分光荣和自豪的事业。坚定你所选,热爱你所干,用专业、专注成就事业,用智慧、爱心装点美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科研成绩:   独立或合作主持了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及重要标准研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食品表征属性与品质识别新技术及设备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花椒麻味感觉强度(麻度)的化学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食品感官质量的描述分析与通用控制规范研究”(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项重要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以感官分析技术为核心,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如编著出版了专业著作《感官分析应用技术指南》,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了“一种食品感官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获得了“轻松感官分析系统”和“果汁品质特征基础数据库系统V1.0”软件著作权,起草了我国大部分的感官分析国家标准,如GB/T22366-2008《感官分析 方法学 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气味、风味和滋味识别阈值通用指南》、GB/T 13868-2009《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原则》GB/T 25006-2010《感官分析 包装材料引起食品风味改变的评价方法》,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Food Science、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等发表了SCI或EI文章15篇,在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等一级学报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获得了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度,排名第一)、二等奖(2012年度,排名第一)各一次,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度,排名第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优秀论文二等奖两次(2004年度一次,排名第一 2007年度一次,排名第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专项先进个人二等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标准化活动先进个人(2007年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创新人物(2011年度)等多项科研和个人奖励。 专访:食品感官分析:传统技术焕发新的光芒——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赵镭博士
  • 以“标准化+”推动食品及包装材料检测技术创新--2018年食品及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8年10月17日,2018年食品及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曙光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150多位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中食药监管信息网协办,仪器信息网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对会议进行相关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4347da0-419f-4592-a6d4-6ca118479ce2.jpg" title=" 会议现场.jpg" alt=" 会议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大会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刘文主持并致欢迎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36db9d7-292f-4ebb-8b23-8b798678eb07.jpg" title=" 刘文1.JPG" alt=" 刘文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刘文 /p p   刘文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旨在促进技术创新驱动,提升食品及食品包装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搭建食品及食品包装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交流平台,发挥“标准化+”提升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作用。2018年10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张茅局长在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指出,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扎实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是践行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落实总局领导指示精神,提高食品和食品包装领域标准化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活动。 /p p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也为本次大会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606f6b7-d1f7-4d6e-bf3d-ce071d8cef02.jpg" title=" 周骏贵.JPG" alt=" 周骏贵.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 周骏贵 /p p   周骏贵在致辞中说到,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众多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会议内容极为丰富,涵盖食品生产消费链条各个环节,涉及标准、检测、追溯、大数据等行业关注的热点,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作为东道主,他首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莅临南京质检院交流指导。同时,他代表南京质检院表态,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强化对接交流,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共同构筑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整体的发展优势。 /p p   致辞过后,会议进入大会报告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7807f63-f526-438d-aa1b-7540975b4e31.jpg" title=" 崔伟.JPG" alt=" 崔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动物源性食品监管一处副处长 崔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现状 /strong /p p   崔伟的报告结合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对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汇报。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近年来一直坚持标准监制、产管并重的原则,不断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模式,着力构建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从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从严监管、坚持风险管理、坚持全程监管、坚持服务发展、坚持社会公示等方面来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17年以来每年对不少于一百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即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发现了问题,针对问题对企业进行深入检查,这种检查基本上由总局或省局直接组织,对产业整体能力素质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一共完成了食品监督抽检9.6万批次,不合格率仅为2.85%,查处各类案件2.6万件,涉及金额14.9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1bd3746-6f5b-486f-9e0a-90e596e861d5.jpg" title=" 杨晓明.JPG" alt=" 杨晓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秘书长 杨晓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strong /p p   2018年上半年食品工业运行平稳,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882.7亿元,同比增长6.4%。据不完全统计,食品工业已制定完成的国家强制标准1157项,推荐标准865项,行业标准项数由于商业行业标准(SB)清理调整中无法统计。根据《食品行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食品领域拟在十三五期间制修订标准380项,其中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290项。标准的重点制定方向包括打造中国绿色食品工业制造体系、标准体系;开展传统地方特色食品、方便食品标准的制定;开展营养食品标准的制定以及大力开展团体标准的制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8667b5b-c9c2-4c8b-a275-c202fc1a4327.jpg" title=" 张铎.JPG" alt=" 张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张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追溯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strong /p p   报告中从追溯编码标识技术、追溯数据链技术、追溯平台技术、食品追溯质量安全技术、食品追溯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对食品追溯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遵循GS1全球统一商品编码标准体系,统一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产品代码,有效规范食品的数字化表示,为有效快速整合线上/线下、相关领域信息资源奠定了基础。解决了产品代码不唯一,导致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难以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的难点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7d9c908-494b-41d9-ab49-a215250dde43.jpg" title=" 马强.JPG" alt=" 马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工业与消费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 马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 /strong /p p   食品接触材料门类复杂、品种繁多、功能各异、材质多样,除了自身材质的安全性应该受到高度关注以外,其安全性也随着与食品的接触程度不同、接触周期长短、周边环境差异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风险特征,因此属于一个非常复杂而系统的监管领域,也是长期以来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关注的重要领域。报告中主要采用超分子溶剂液液分散微萃取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前处理,采用原位电离小型便携式质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分别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快速检测和高通量筛查,操作简便、绿色环保、且数据可回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0a11278-7415-4b2a-819c-7d10a9554cf2.jpg" title=" 刘文2.JPG" alt=" 刘文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3)秘书长 刘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 /strong strong 告题目: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strong /p p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主要涵盖养殖、食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主要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四种技术手段。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在进行有害物质消减控制的同时更加注重减少食品品质的影响,其研究更着力于控制效率的提升,力求实现在线快速控制。新形势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多目标物的食品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包容性强的食品质量安全综合控制的标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智能化控制装备技术与适应食品质量安全智能化控制的标准、食品质量安全在线控制技术与针对在线控制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标准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b0ec0c3-740c-48eb-a1ae-d339ce858a41.jpg" title=" 大会合影.JPG" alt=" 大会合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大会合影 /p p   下午的报告环节为专题报告,分为 strong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和 strong “食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两大专题。 /p p   其中, strong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专题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室主任李强主持,报告专家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佟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协法规委员会副主席王昉、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科室主任尹华涛、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副所长胡文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33a553a-1bcf-4e00-9bbd-dbe50af19868.jpg" title=" 报告专家1.jpg" alt=" 报告专家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专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佟颖(左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协法规委员会副主席王昉(右上)、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科室主任尹华涛(左下)、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副所长胡文彦(右下) /p p    strong “食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专题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段敏主持,报告专家有: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食品相关产品检测室主任刘峻、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副院长张驰、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综合部副部长王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分析实验中心副主任王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6fccbdf-00c3-432b-8678-da3cd18869eb.jpg" title=" 未命名_meitu_1.jpg" alt=" 未命名_meitu_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专家: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食品相关产品检测室主任刘峻(左上)、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副院长张驰(右上)、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综合部副部长王蕾(左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分析实验中心副主任王军(右下) /p p   欲了解更多会议详情,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p p   相关新闻: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021/473421.shtml" target=" _blank" “食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全方位解读——2018年食品及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a /p p br/ /p
  • 食品感官分析:传统技术焕发新的光芒——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赵镭博士
    前言 与赵镭博士初识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法国阿尔法莫斯公司合作签约仪式上,彼时正值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筹建之时,时隔2年之后,笔者来到位于北京昌平科技园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昌平实验基地,此时一个功能齐备,设施完全的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呈现在眼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 赵镭博士 笔者与赵博士相坐在宽敞明亮的评价员状态调整室里,一边品茗,一边聊起了基于该实验室平台之上的相关的食品感官分析“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及我国食品感官分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 谈话源起于电视剧《大宅门》的一个片段:京城百草堂的两位老先生涂二爷、许先生带着七爷白景琦去安国置办药材,在人声鼎沸的药材市场上,二位老先生通过观察草药的品相和闻其气味就能判断药材的产地和质量的好坏。…… “以人为本”的感官分析技术 “这应该就是大家普遍认识的,也是最为传统的感官评价活动。”赵镭博士说到,“这种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经验型地评价是感官分析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而实际上,为了保证感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避免环境因素和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对感官分析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人对食品的反应和食品固有的质量特性,感官分析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简单来说,食品感官分析就是将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仪器”,结合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与分析。一方面测知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质量特性,另一方面也能获知产品所能引起的人的反应(接受、偏爱)。” 当介绍到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流程时,赵镭博士用仪器分析的实验流程做了一个类比。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流程大体上也是:方法设计——样品前处理——“仪器调试”——测量——分析——结果解释与结论,具体到每个步骤做法就有所不同了。如方法设计里包括了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人员的选用、评价程序的建立和评价环境的控制;而样品前处理既包括评价样品的制备也包括对送检样品进行去除包装、分装、分形等无损处理,保证提供给评价员的样品是一个双盲样品,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仪器”这里就是指具体的人了,通常我们做仪器分析实验需要调试基线平稳等,对于感官分析的主体——人也需要一个调试,如心理、生理调试等;之后测量就是采集评价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官知觉以及联觉对产品的反应;分析就是采用适合的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就是结果解释与结论了,这与仪器分析一样对采用的方法、实验的局限性和可靠性等进行合理的解释与判断。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分析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人又是主观的、易受外界环境以及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产品评价的主观性和评价结果的变异性。此外,人也无法一次进行大量的检测和对有害物质的检测。针对这些问题,现代感官分析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仪器分析、智能感官技术为感官分析“锦上添花” 现代感官分析技术将传统感官分析的内涵扩大,不仅仅依赖于人进行感官评价,而是把分析仪器和智能感官仪器也作为工具,辅助感官评价,使得感官分析更具确定性和精确性。赵镭博士介绍说,目前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具体来说,一方面就是以感官分析与理化分析的相关性研究为核心,将感官分析技术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相结合,多技术融合进行产品品质特征的评价与控制,为规模化和自动化工业生产提供产品感官品质精确评价与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我们知道食品的感官特性一般可归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于是,研究者们就将分析仪器测定的不同指标与这些感官特性之间的关联性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食品的色泽可以应用色差计来进行测定;而对于香气则可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来测定食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对于味觉的研究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甜味、酸味、苦味、辣味物质进行测定;对于形方面,则使用流变仪、质构仪对食品的流变学特性、拉伸、硬度、脆度等物理特性进行测定。 另一方面就是以模拟人的嗅觉和味觉的电子鼻、电子舌等智能感官分析仪器为手段,来研究食品的香、味。用气敏和味敏的传感器阵列模拟人的嗅觉和味觉细胞采集气味物质和滋味物质的传感器信号,再用类似人中枢神经的模式识别系统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判断识别,得出类似人的嗅觉和味觉感知的结论。 传统食品感官分析日渐成熟 现代食品感官分析尚待发展 当问及我国食品感官分析的现状时,赵镭博士介绍说:我国在传统的以人为核心的感官分析技术研究正日渐成熟,特别是在茶叶、白酒等嗜好性产品方面;而在分析仪器及智能感官仪器为载体的现代食品感官分析方面属于起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颁布的产品类专用感官分析标准只有15项,其中国标5项、行标8项,产品种类涉及酒类1项烟草类2项、茶叶类7项、调味料类1项、饮料/饮用水类2项、其他类2项。标准的类型主要涉及某类产品感官评价术语标准、感官品质要求标准、感官评价方法标准和感官评价环境标准。至于分析仪器及智能感官仪器介入的食品感官分析方法标准在国内外至今还是空白。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感官分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感官分析标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且传统的食品感官评价也需要向科学分析型转变。 2006年国家加大了对感官分析标准技术研究的投入,我们申请并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关键技术推进工程》项目《重要基础性技术标准研制》的子课题《食品感官分析技术与重要标准研制》。课题主要针对解决食品感官分析领域的两大重点与难点问题,即“传统感官评价的规范化”,提高依赖于人的传统感官评价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以及“传统感官评价的现代化”,将人的感官评价与现代仪器分析、智能技术相结合,解决感官评价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我们研究的重点在:1、嗜好性食品:茶叶、酒;2、工业化食品:果汁、乳品、方便食品。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一般导则》、《感官分析 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气味、风味和味觉觉察阈值的一般导则》和《感官分析 方便面感官评价》等6项国家标准的研制,其中4项已颁布,2项今年即将颁布。 赵镭博士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感官标准涉及分析仪器和智能感官仪器,但是在我们研究课题中已经把这两种技术手段加入到感官分析标准的体系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感官标准就能呈现基础感官分析标准、仪器辅助及智能感官分析标准相结合的面貌。 食品安全监测 感官分析也显威力 近几年来我国频发食品安全事件,但都是以仪器分析作为检测手段,那么食品感官分析在这方面是否可以发挥作用呢?当笔者问及此问题时,赵镭博士说:“感官分析可应用于食品的质量评价、偏好评价和安全评价,前二者应用于产品质量稳定性评估和品质控制等质量管理及新产品开发、产品配方重组和改进、消费者调查和产品定位等产品的研发与营销;而安全评价则可解决一般理化分析所不能解决的人的复杂的生理感受和综合判断问题。当然,更多时候感官分析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起到的是一个快速筛查的作用,通过感官分析可以初步判定其有问题,但是具体是什么物质引起的问题,还是要通过仪器分析来确定。” 在我国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以及企业内部的质控过程中,产品感官指标的检验通常是例行的检查项目。感官鉴别不仅可以直接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在宏观上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当食品感官性状发生微观变化时也能很敏锐地觉察到。例如,食品中混有杂质、异物,发生霉变、沉淀等不良反应时,质量监督人员和消费者能够直观地鉴别出来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而不需要再进行其他的检验分析。尤其重要的是,当食品的感官性状只发生微小变化,甚至这种变化轻微到仪器都难以准确发现时,通过人的感觉器官都能给予应有的鉴别。 后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将从关注食品安全到关注食品的感官品质,人们不仅要求吃的安全,更要求吃得可口,这就为食品感官分析技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作为国家的公益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适时建立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致力于传统食品感官分析技术的推广与规范化、科学化工作以及现代食品感官分析的食品感官评价与仪器数据相关性研究工作,将使这项在中国有悠久历史的感官品评技术焕发出新的光芒。 采访编辑:杨娟 附录:赵镭博士简介 赵镭,副研究员,博士。1990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教。1995年至2001年,任北京三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部经理。1997年9月至2000年12月及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从事中国农业大学、浙江雨田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8月至今,就职于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领域工作。 在食品领域具有最高和较高影响力的国外知名SCI原投刊物和国内学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原投科技论文6篇;编撰书籍5部;开发成功了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2个;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十一五课题、省部级项目和博士后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得鉴定成果1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负责起草或参与起草了《感官分析 方法学 排序法》、《感官分析 方法学 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嗅觉、味觉和风味觉察阈值的一般导则》和《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等感官分析国家标准10项。
  • 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四大方向 分析技术标准化位列其中
    2016年的全国两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反观过去一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情况,也可以用“稳中有好,稳中有进”来进行概括。2015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构筑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方向1  微生物控制和食品分析技术标准化  直击全球食品安全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  据悉,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172310批次食品样品,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5541批次,而监督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中,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样品的27.9%,成为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另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持续五年开展的年度食品安全热点解析的内容显示:微生物污染已连续两年位列舆情关注的热点之首,这与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相吻合,尤其在肉制品、水产品等微生物污染的高危行业,如何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已成为把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直以“分析结果、全球可信”为宗旨的AOAC国际组织,多年来通过协商一致原则,开发统一的确认分析方法和实验室质量保证程序,其官方方法已被全世界的监管机构和组织广泛接受和认可为“金标准”,许多AOAC方法也被一些国家和地方以法律方式确定或以联邦食品标准形式执行,如食品法典委员会分析方法标准中所引用的大多数为AOAC方法。那么,如何借鉴AOAC的标准化体系,加速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的国际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  方向2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科学评价及产业预测  深度解读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新趋势  粮食安全是底线,食品安全是保障,营养安全是目标。这一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深度剖析,将营养与健康列入我国食品安全的未来趋势与终极目标。中国工程院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报告组专家也提出将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纲要的建议,报告中有关“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政策建议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下,食品产业界向营养与健康的转型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国内外食品科学家多年来在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亟待寻求与产业对接的突破口,部分研究已逐渐支持其相关食品产业的发展,让人备受鼓舞 尤其是在老年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中,老年食品的研发已引起诸多知名食品企业的关注,部分科研机构对老年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前期调研与情况分析,也有力地支撑了未来老年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  方向3  进出口食品安全与互联网渠道的新风险  全方位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吸引着众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强大的消费需求和对进口食品的盲目信任,造就了一个非常可观的进口食品市场。自2004年起,中国已从食品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质检总局对进出口食品的监管亦从以出口为主,转变为对出口、进口食品同样严格的监管,并将监管的链条由企业延伸到产地 另一方面,原料来源日趋多元化,供应链复杂化,输入性风险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已从境内延伸到境外。特别是去年通过新的《食品安全法》之后,对于进口食品和进口食品原料的管理,令众多企业不知如何应对。  导致进出口食品消费快速增加的原因除了贸易开放与关税壁垒大幅降低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时代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球采购的供销平台。在全新渠道下,食品安全的监管也变得更具挑战。进出口食品出现了“海淘” 自制食品可以在网上随意开店销售 餐饮O2O模式对传统营销带来巨大冲击。食品产业在融入“互联网+”的概念后,呈现出更加复杂而多变的业态模式。面对这样全新的业态,政府层面该如何监管,电商企业需要如何把控风险,消费者怎么样才能保护自身的利益,都是需要集合多方的智慧去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方向4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以“科技界共识”回应媒体与消费者的“共需”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增加了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规定,即“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及其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闻媒体,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  食品安全是行业坚守的底线,而风险交流则是行业发展的助力。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意义重大。有效的风险交流能够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认知,而错误的风险交流则会将行业推向另一个深渊,因此必须正确地使用这把“双刃剑”。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邀您共赴“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评价技术”分会场
    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即将于8月3-4日在湖北武汉举办,本次会议将聚焦食品科学与营养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和动态,着眼于食品行业科技创新,以产业需求牵引科技供给,再以前瞻性、突破性的科技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针对食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需求,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搭建专业化、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以求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诚挚邀请尊重的各位朋友: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盈盛恒泰受“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邀请参加此次大会,并共同组织“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评价技术"分会场,欢迎大家届时参会。
  • 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关于《食品安全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的函
    各有关单位:根据《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专家评估论证,现同意《食品安全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立项。请标准起草单位按照团体标准工作要求和相关管理规定,落实任务分工,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按时完成标准制定任务。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2023年3月13日
  • 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关于《食品安全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各有关单位:根据《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专家评估论证,现同意《食品安全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立项。请标准起草单位按照团体标准工作要求和相关管理规定,落实任务分工,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按时完成标准制定任务。 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2023年3月13日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 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编制说明.pdf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24-03-16。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编制说明.pdf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24-03-16。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编制说明.pdf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 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24-03-16。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编制说明.pdf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甘草酸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甘草酸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甘草酸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甘草酸的测定》编制说明.pdf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编制说明.pdf
  • 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测定》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计划《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测定》由 TC466(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主要起草单位 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附件: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测定》征求意见稿.pdf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绿原酸的测定》编制说明.pdf
  • 赛默飞倾力支持第二届白酒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化技术培训会
    中国北京,2013年7月26日&mdash &mdash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倾力支持第二届白酒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化技术培训会的完满召开。会议围绕当前白酒行业热点事件展开,包括白酒中塑化剂、氰化物、氨基甲酸乙酯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相关标准最新动态,以及针对检测方法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此次会议由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从7月23到26日历时3天,共有来自全国知名白酒企业的60余名质检人员和领导参会。 赛默飞全力支持此次培训会,不仅介绍了现代质谱技术在白酒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提供多台ISQ GC-MS单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供培训会使用,并且指派多名工程师现场指导大家上机操作,受到了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与会人员的高度肯定。 赛默飞工程师作报告 自2012年11月媒体曝出某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以来,陆续又有氰化物、氨基甲酸乙酯和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进入人们视线。一系列的事件对白酒行业造成极大的冲击。赛默飞高度关切白酒行业,积极提供相关检测技术与方案。 赛默飞工程师现场指导 赛默飞ISQ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久经时间考验的单四极杆质谱,代表了质谱仪在创新方面近50年的积累。在检测白酒中塑化剂、氰化物、氨基甲酸乙酯和农药残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而且操作简便,系统耐用性高。 TriPlus&trade RSH自动进样器是业界最先进的自动进样装置,可提供最优的液体进样模式,支持非常宽范围的样品类型、进样口、注射器灌装和进样技术。并集成液体进样、顶空和固相微萃取于一体。在单序列分析中,能够自动在三种进样模式间来回切换。对于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可以直接通过进样口连接吹扫捕集和热解析装置,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定量得以很好保证。 赛默飞希望通过先进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助力国内白酒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帮助客户使我们的饮食环境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3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4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5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400 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具有专业资格的工程师提供售后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第32次年会召开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第32次年会于2009年10月14日至15日在苏州召开。作为国家标准委批复增补的SAC/TC 11标委会委员,我院邹明强博士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卫生部卫生监督局苏志副局长到会并做了重要发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高小蔷处长介绍了《卫生标准审查管理办法》、《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办法》等卫生管理规定。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秘书处介绍了第41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进展情况。
  • 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发布《食品安全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专家:由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牵头起草的《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范》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诚挚邀请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上述标准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您希望了解上述标准,请发邮件至联系人邮箱(248575096@QQ.com),联系人将根据您的需要为您提供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标准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10日,请您在截止日期之前将您的意见反馈至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2023年4月10日
  • 惠州市标准化协会发布《牛樟精油》、《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由惠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提出,惠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贸耕实业(惠州)有限公司,广东省惠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广东省惠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等单位负责起草的《牛樟精油》、《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项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根据《惠州市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请各有关单位及专家对本标准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于2023年4月28日前以邮件的形式将《征求意见表》反馈至指定邮箱。联系人:杜琦杰电话:0752-2780906邮箱:hz_bzhxh@163.com附件:1. 惠州市标准化协会关于《牛樟精油》、《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项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牛樟精油》(征求意见稿)3.《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4. 征求意见表惠州市标准化协会2023年3月28日
  • 惠州市标准化协会关于《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
    各有关单位:根据《惠州市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协会组织专家对《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团体标准进行立项评审,经专家评审,所申报的团体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予批准立项。同时欢迎与本标准有关的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机构及相关企业单位或个人加入本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有意参与本团体标准起草制定工作的请与协会联系。联系人:杜琦杰电话:0752-2780906邮箱:hz_bzhxh@163.com惠州市标准化协会2023年3月9日惠州市标准化协会关于《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pdf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印发《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主管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办公室),各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   现将《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 务 部   2023年5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是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成效显著,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在助推产业创新、满足消费升级、稳定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消费品标准化工作面临释放消费潜力、产品升级迭代、产业转型发展、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等紧迫需求。为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不断健全消费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消费品标准提升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构建标准供给以政府与市场并重,标准化工作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标准运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衔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新型消费品标准体系,有效推动我国消费品综合竞争力提升。   —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更为健全。消费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进一步协调配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标准基础牢固。消费品标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舒心消费、便利消费标准支撑有力。   —消费品标准水平进一步提升。满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需要的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更加高效,消费品行业智能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建设100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出口方面发挥标准引领带动作用。   —消费品领域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比重大幅提升。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有序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消费品企业标准化能力持续提升。   —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更加兼容。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保持在95%以上。加快中国标准外文版编译,推动优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   1. 夯实消费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加快推动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后续工作,出台覆盖家用电器、家具、照明电器、玩具及儿童用品、电动自行车等重点消费品领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研究制定跨行业跨领域的消费品化学安全、机械物理安全等通用消费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配套的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研制。研究制定消费品标签标识相关标准,明示产品质量安全关键信息,保障消费信息对称性。   2. 推进质量分级标准建设。在家用电器、家具、服装、箱包、鞋类产品、羽绒制品等大宗消费品领域,围绕消费者广泛关注的核心质量指标,加快制定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鼓励企业依据质量分级标准明示质量等级、开展质量承诺,助力优标优质优价的市场竞争机制建设,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   3. 加强消费体验标准研制。结合消费品使用行为、使用场景和使用群体特殊性,开展消费体验标准化研究。完善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在产品可靠性基础上,增加易清洗、防霉抗菌、抗老化、耐黄变、耐特定温度湿度等功能性要求,完善噪声、振动等产品服役性能要求。研制产品使用舒适性评价标准。开展重点消费品安全使用期限标准研究。   4. 持续推动我国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定期组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评估,动态更新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比对资源共享平台和数据库。按行业、产品逐个开展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对分析,及时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   (二)强化新消费标准供给。   5. 着力强化智能、跨行业跨领域组合组装产品标准制定。研究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生物技术与传统消费品融合发展标准化需求,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标准研制。强化智能产品标准制定,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不断健全适老宜小用品、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体系,在保障特殊消费群体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消费体验。   6. 强化绿色低碳标准研制。持续推进统一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认证和标识工作,加快制修订一批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推进过度包装治理,严格执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完善制止餐饮浪费相关标准要求,推动标准有效实施。进一步健全节能、节水、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标准,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标准制定,不断完善消费品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研制轻工、纺织、电子等消费品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重点产品碳足迹以及碳核查等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开展消费品工业企业、园区、供应链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研究。   7. 制定定制产品和服务标准。响应个性消费需求,围绕定制产品和服务标准化需求,着重突破规模化定制柔性加工、高端定制功能应用、现场快速检验检测等技术瓶颈,促进消费品定制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制定适用于高海拔、高热、高寒等特殊环境的消费品标准,满足特定区域消费需求。   8. 开展集成式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整体家装、居家养老等领域集成式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产品+产品”“产品+服务”“互联网+产品+服务”跨行业跨领域集成式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产业规范服务流程、质量评价、售后质保等质量控制关键点。   (三)健全消费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9. 强化创新研发、工业设计标准制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创新成果标准转化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应用协调发展。加强人类工效、感官分析、色彩美学等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标准研制,提升产品功效性、舒适性、便捷性。   10. 加快消费品产业基础标准制定。排查我国消费品制造业“卡脖子”断点,重点制定消费品基础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标准。推动消费品制造装备标准升级,提高轻工机械、纺织机械等制造装备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发挥链主企业主导力和行业协会组织作用,逐个产业逐个领域构建高水平供应链标准体系,以市场化机制实现全链条质量提升。   11. 加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标准研制。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消费品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细分行业应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标准研制。在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家装建材等领域,构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标准体系,研制工厂设计、工艺仿真、质量管控、仓储管理等智能工厂规范或规程标准;制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设备巡检、缺陷检测、供应链协同、设备远程运维等指南标准,以及大规模个性定制等新模式应用规范或指南标准,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   (四)拓展消费品服务链价值链标准。   12. 强化物流标准体系建设。顺应高效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结合各类消费品自身特点,明确主要消费品物流标准特殊要求。加强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消费品配送与管理中的应用与标准制定。加快1.2米×1.0米尺寸标准托盘、0.6米×0.4米尺寸标准物流周转箱(框)推广应用和循环共用,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   13. 完善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开展消费品安装、维修、维护(清洗)等售后服务相关标准制修订,提升重点领域产品售后服务水平,推广消费品远程在线技术支持,推进消费品售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助推消费品产业价值链提升。   14. 加强再生资源利用标准研制。加快制定消费品回收利用相关标准,推动再生利用产品标识标准在再生塑料、再生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标准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标准研制。   (五)推动中国消费品标准制度型开放。   15. 加大标准助推消费品贸易便利化力度。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要消费品标准化研究。鼓励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照明电器、家具、鞋等行业,围绕东盟、非洲等我国对外投资相对密集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境外标准化服务站,面向境外中国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标准宣贯、质量诊断等一站式标准化集成服务。加大消费品标准外文版翻译力度,加强对外交流。   16. 推进中国消费品标准国际化。支持我国标准化技术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相关工作,促进优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六)夯实消费品标准化发展基础。   17. 着力强化消费品标准化技术力量。动态优化消费品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加快完善食品、婴童用品、塑料制品等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培养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影响力的标准化专家,形成国际标准化对口单位、国内标准化技术组织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有利局面。全面强化消费品领域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   18. 促进消费品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鼓励各类社会团体聚焦消费品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大团体标准研制力度,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产业专精特新发展需求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开展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估和“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拓宽团体标准推广应用渠道。   19.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企业标准水平不断提升。鼓励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开展轻工、纺织、电子电器、建材等重点消费品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工作,大力实施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与“领跑者”制度有效实施,持续推进对标达标工作,提升企业执行标准能力。   20.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建设。以消费品产业集聚区、行业领军企业或标准化技术机构为创建主体,持续开展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工作。在试点一线,收集分析消费痛点、消费热点、消费增长点,促进各领域消费品标准化工作与消费需求相向而行。试点开展消费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推动后市场产品安全缺陷判定与标准制修订协同。   21. 加强国家标准样品及检测技术标准研制。在电子电器、皮革、纤维、纺织服装等领域,突出强制性标准配套、检测方法支撑、测量系统校准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大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力度。加强消费品领域高端检测仪器研发,提升检测设备智能化水平,强化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标准研制,提升检测技术的水平。   三、重点领域   (一)家用电器。适应消费市场对高端、智能、健康、节能家电的增长需求,加快完善家用电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智能家电标准体系,推动从单一智能产品向协调联动智能家居的转化。优化家用电器产品标准的健康功能指标,满足消费者关注的抗菌消毒、清洁净化、健康保鲜等消费需求。逐步完善家电清洗保养、使用年限、安装维修等标准要求,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制定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和更新换代的团体标准,开展“大家电安全使用年限提醒”活动,推动超龄大家电更新换代。   (二)消费类电子产品。结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现状和消费者使用需求,重点从技术、质量、安全、体验等方面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标准制定,强化智能终端产品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要求。加大关键创新技术标准研制力度,推动硬件接口、互联协议、编解码算法、图形图像处理等重点标准制定,拓展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应用。进一步加大消费电子产品适老宜小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力度,加快推进消费电子产品适老化标准和青少年视听健康标准制定,不断提升消费电子产品使用体验。   (三)家居装饰装修产品。完善家居装饰装修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家具、涂料染料、卫浴陶瓷、厨卫五金、壁纸、地毯等家居装饰装修产品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推动照明电器、卫生器具等重点产品节能、节水等标准制修订,健全配套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能力。围绕大家居市场发展趋势,增加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售后安装服务等标准供给。健全智能家居产品标准体系,研究智能家居产品人机交流、多媒体设备联动、网络互通共享等标准化技术,实现舒适便利、功能合理、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居住环境要求。加强废旧家具回收利用标准化研究,制定生态家具标准,支撑家具行业绿色发展。   (四)纺织服装与服饰产品。适应纺织纤维材料差异化、高性能、多功能化和服装服饰产品个性化、时尚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强棉麻丝毛绒皮等天然纺织材料及制品质量分级标准制定,加快新型纤维材料、复合材料标准研制。加快产品智能化、舒适性、功能性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强化智能纺织品、功能纺织品、绿色纺织品标准制定。开展汉服、传统首饰等标准化研究,引领国潮国货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纺织品服装标签标识标准,明示产品材质和纤维成分。开展感官分析、洗后外观等产品消费体验标准研制。加强纺织数字化标准研究,制定纺织装备信息模型、互联互通、远程运维以及智能工厂、个性定制等智能制造标准。加快建立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再利用为重点的纺织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进纺织产业全生命周期评价。积极推进纺织品标准样品研制。   (五)婴童用品和老年用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婴童用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儿童玩具、婴儿呵护用品、儿童骑行及活动用品、儿童家具、儿童眼视光产品、童鞋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和重要产品标准。建立老年用品产业标准体系,加大相关标准研制力度,引领适老化家电产品、家居产品、卫生用品以及老年休闲娱乐产品、康复辅助器具等产业发展。开展老年用品“一揽子”标准工具包建设及推广,助力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六)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结合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情况,加快补充重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完善化妆品、口腔护理用品、洗涤用品、蜡制品、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油墨标准体系,制定基础通用、重要产品和检测方法等标准。适应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多样化需求,加快美白、祛斑、除皱等产品功效、评价标准研制,规范产品宣传标识。加大浓缩产品、婴童洗护产品标准研究,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加快消杀产品、工业与公共设施清洁产品相关标准研制,支撑公共卫生安全。   (七)文教体育休闲用品。完善学生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加快文具、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用品标准建设。健全文体用品、户外休闲、运动健身产品标准体系。加大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等中华传统体育,以及足篮排球和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等专项运动用品标准建设。推进消费品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电影、动漫等文艺影视周边衍生产品标准化力度。   (八)传统文化产品。加大工艺美术、陶瓷、玻璃、文房四宝等标准制修订力度,推动传统文化产品向特色型、创意型和精品化方向发展。强化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标准化,规范产品设计、色彩、结构、特殊工艺等特征要素,提升产品文化属性和附加值。鼓励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特色的消费品标准化工作,加强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标准制定。   (九)食品及相关产品。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构建以基础通用、产品质量分级、食品加工质量控制管理和质量检测方法为主体的新型标准体系,引领食品行业做优做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完善月饼、粽子、速冻饺子和中式香肠等中国特色风味食品和传统食品产品标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支持加工、包装等智能化食品机械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我国食品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加强统筹协调,抓好贯彻落实。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沟通政府与服务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标准化技术组织要充分发挥标准化主力军作用,加强本方案落实效果跟踪,及时反映各方对消费品标准化工作的诉求,将本方案与各行业发展政策有效衔接、同步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标准宣传。加强消费品标准和质量知识宣传解读,倡导优质优价、绿色环保和适度适宜的消费理念。围绕世界标准日和重大节日、重要标准发布、重要标准实施等时间节点,开展专题宣传,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和氛围。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标准化宣传。   (三)加强社会服务。支持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技术机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标准化合作,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开展消费品标准化服务。鼓励地方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和标准化需求,因地施策、行地结合开展消费品标准化专项服务。
  • 瑞士万通助力第四届酒类食品安全检测 标准化技术培训会
    2015年6月23日第四届酒类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化技术培训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主办,共有60余位从事酒类研究检测方面的专家参与。会议上就酒类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进行了介绍。 瑞士万通参与了本次会议并进行了报告,就瑞士万通自动前处理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在酒类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瑞士万通自动电位滴定仪,离子色谱仪以及伏安极谱仪在酒类检测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及广泛应用,使得参会专家对相关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905/907 爱 智能 系列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905/907 Titrando 主要功能及特点 905/907系列是瑞士万通2009年最新推出的基于爱?智能?技术的全自动电位滴定仪,仪器的智能化技术在滴定仪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机、电缆、电极等重要部件均内置芯片和数据传输系统,是组建智能化实验室的最佳选择。主要技术参数采用瑞士万通专利的多思加液单元 获得专利设计的多思加液单元可以直接安装在试剂瓶上部,这意味着加液单元无需额外的工作台空间。基于合适的接口适配器,加液单元可直接安装在任何规格试剂瓶上。多思系统采用了最新的电子和微机械技术。加液单元的更换只需非常短的时间即可完成。透明外壳的设计可以清晰的看到可能存在于滴定管内的气泡,以便及时排除,同时还可以随时观察驱动阀的位置。加液单元的冲洗和准备是完全自动进行的,无需手工拆卸来进行清洗。 905/907均支持DET动态滴定,MET等量滴定,SET设定滴定 905型可编辑方法支持KF容量法卡氏水份滴定和STAT恒电位滴定 907型内置方法支持KF容量法卡氏水份滴定和STAT恒电位滴定 魔术触摸屏——一键式快速启动方法 仪器可通过电脑使用PC Control软件控制 智能连接电缆——可移动的测量输入电缆,传送数字信息 智能电极——可自动识别的智能电极 GLP——认证的电极测试 采用智能加液单元 电位滴定,卡氏水份滴定和STAT滴定多种功能 样品处理器控制 可通过tiamo?软件建立数据库服务器 通过tiamo?软件实现平行滴定 通过Lab link 实现局域网和互联网的连接 独特的多思(Dosino)加液单元可轻松实现灵快量化?(Liquid Handling)技术 可内置安放2个接807加液单元的800多思加液器 支持最多4个801磁力搅拌器或4个可接802杆式搅拌器的804滴定台或803KF滴定台 4个MSB(瑞士万通串行端口标准)接口 可通过USB连接1个样品处理器或多种外部设备 具有辅助测量模块连接(867pH模块或856传导模块) 具有用于存储方法,数据,密码卡(用户认证),备份的PCMCIA卡接口 具有储存大量用户方法的闪存卡 Pt1000 或NTC温度探头 差分放大器(可选) 可选实时滴定曲线显示-触摸屏(90mm x 120mm彩色液晶屏)或PC显示器 分辨率:0.001pH,0.1mV,0.1℃ 测量间隔:100ms 支持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并计算浓度 支持自动确认酸碱度计算 符合GMP/GLP以及FDA法规的认证 无线蓝牙连接打印机和天平 pH,U/mV,T/℃测量接口与第一组完全电气隔离 Ipol & Upol – 集成式程序极化器 滴定曲线评估:固定等当点,pK值(HNP),最小/最大,折点(光度/电导) 用户自由编程 方法和样品数据储存,结果储存,数据库 多语种对话界面 符合FDA 21 CFR Part 11要求 智能加液单元 智能电极 GLP认证的电极检测 具有检测限检查功能 保护进入许可的密码设置,电子签名 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实验室分析仪器_Metrohm China Limited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11/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质量检验中心谢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化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本文作者:谢刚 韩逸陶 罗菲摘要:随着食品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的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标准化的必要性,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实施策略,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一、引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高效、准确、便携等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均提出了“可采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初步筛查”,为快检产品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然而,当前市场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制约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推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标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化的必要性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化,可以提供检测结果可比性,提升研发水平,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有效支撑。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检测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达到统一要求,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标准化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标准化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化现状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标准来源、方法原理、检测对象等不同方面,搜集所有现行国内快速检测方法标准共计221篇,涉及国家标准、快检标准、粮食行业标准等7种不同标准来源,进出口、快检、地方标准位列前三,还有一些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占比相对较少;检测对象涵盖生物毒素、元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微生物等常见检测目标物,其中,微生物检测标准占比大,其次为农兽药检测标准,再次为毒素和重金属检测标准等,很多限量物质检测标准未涉及,并且八成以上单一对象测定,少数多目标测定也为大类广谱分析,难以区分结构类似物;方法原理包括免疫技术、分子生物技术、非免疫学比色法、红外光谱法等,现有快检方法标准中,涉及的免疫方法原理占33%,分子生物方法原理占27%,光谱无损测定方法占20%;80%以上为定性方法;检测时间:传统意义快检方法一般30 min内;产品依赖:90%以上方法有对应的快检产品;标准文本内容相比其他方法类标准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现有评价验证标准为规范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标准化提供了较好的前期支撑。《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使用的意见》(国市监食检规〔2023〕1号)明确了食品快速检测操作指南、信息公布要求及结果验证规范和产品符合性评价程序。粮食行业相关标准有SN/T 2775《商品化食品检测试剂盒评价方法》、LS/T 6142《粮食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性能评价》、LS/T 6402《粮油检验 设备和方法标准适用性验证及结果评价一般原则》、DB4403/T 96《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许多标准也规定了快速检测方法。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化面临的挑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化,由于技术、行业、产品质量等原因,存在一定困难。一是技术标准统一的复杂性。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包括多种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每种方法和设备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些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导致了统一标准的制定变得复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于快检技术的需求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增加了制定统一标准的难度。二是设备质量和性能的不稳定性。目前市场上的快检技术和仪器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有的设备性能不稳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制定统一标准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设备和方法不断涌现。这要求标准制定机构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完善标准。三是专业人才短缺。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快速检测仪器标准化的实施。四是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物美价廉需求制约了标准化发展。快检技术中的检测设备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型食品生产企业或农户来说,购买这样的设备几乎是不可承受的。这限制了这些企业和农户采用新的、标准化的快速检测设备。快速检测仪器市场的不成熟和竞争激烈,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推动标准化的实施。五是监管和评估技术和管理需要进一步提升。快检设备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监管部门难以对所有设备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一些不法企业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监管。对快检设备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这可能导致一些质量不过关的设备在市场上流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五、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标准化的实施策略随着新兴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的不断涌现,建议加快推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的标准化建设。一是构建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标准体系架构,具有科学、客观、全面、系统特点。二是明确快检方法内涵、定义及外延,成熟时应有量化的特征指标。三是探讨具有产品依赖属性的快检方法标准研制的原则与规范,并标准化。四是扩展修订现有快检方法标准的范围,例如新型安全指标、品质营养指标,覆盖尽量多的限量物质和食品基质。五是归类整合,对现有快检标准从技术和原理上进行整合,危害物对象化学结构、基质种类范围、技术原理(识别+信号)、行业需求及归口,归类整合。六是新型先进快速检测技术引入标准。七是开展先进快速检测方法的验证评价技术、成熟度评价技术,与经典方法的可比性,相比现行快检方法的优势,并将验证评测评价方法标准化。六、结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标准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拓展检测范围、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加强监管和评估等策略,推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标准化的实施。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一作者简介:谢刚,工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与控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了包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国家标准物质、粮食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检测仪器等在内的计20多项科研成果的研制。获得国家专利10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在核心期刊及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撰写了“Food Safety Chemistry: Toxicant Occurrence, Analysis and Mitigation“(美国CRC出版社)等专著。
  • 药品标准化: 生物医药产业困局
    药品标准被视为保护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ldquo 防护墙&rdquo ,但这堵&ldquo 墙&rdquo 却屡遭诟病&mdash &mdash 药品质量不达标甚至引发严重事故的报道频现报端。   特别是近日,反复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入选基药目录的消息再掀争议浪潮。   一方面,是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 另一方面,这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却始终难解标准化困局。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直言不讳:我国药品标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其中突出表现在中药上。   而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的信息来看,我国正在推进药品标准化战略。前不久,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向记者分享了他对实施中国药品标准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整体水平偏低   从定义来看,药品标准是针对某一目标化合物或处方工艺所作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日常检验或评价药品质量符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药品标准的完善与否也是工艺水平、分析技术、人员素质等综合实力的最终体现。   &ldquo 药品标准的发展水平也间接地代表着一个国家药品行业发展的水平。&rdquo 张伟说。   而我国药品标准却饱受诸多问题的困扰。   据介绍,受历史条件和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阶段所限,我国药品标准水平相对较低,普遍存在检测方法落后、专属性不强、不能准确测定有效成分、不能真实反映杂质含量等问题,标准老化问题也较为突出。   孙忠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上述问题在中药领域尤甚。&ldquo 中药的管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形成国家级的、统一的、科学规范的体系。&rdquo   他举例说,中药制剂质量受原材料影响很大,但对于原材料,至今没有国家级的统一标准。&ldquo 有效成分含量要有个标准,不同地区生产的原材料有效成分会相差很多倍。&rdquo   在标准老化问题的背后,还同时存在淘汰机制不健全的难题。   张伟指出,目前,药品标准执行情况缺少评估手段,监督缺乏力度,药品标准&ldquo 只生不死&rdquo ,迫切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标准淘汰机制。   据孙忠实分析,&ldquo 老化&rdquo 的药品标准难以淘汰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收集能力不足。&ldquo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够说清某种药品不良反应有多少例,&lsquo 枪毙&rsquo 该品种有依据,但我们缺乏健全的申报机制,难以掌握详尽的数据。&rdquo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企人士推测,这其中也牵扯到落后品种药企的利益。&ldquo 药企做出一个产品花费很多时间和资金,有的甚至是中国第一个此类药品,即使逐渐落后了,也不容易从药典上剔除掉。&rdquo   信息建设滞后   对于药企而言,还存在提高药品标准的能力和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   张伟表示,长期以来,我国药品标准提高工作的主导者是政府部门,而企业不愿主动参与,仅是被动执行。   &ldquo 企业缺少提高标准的经费投入和技术能力,仅满足于生产的药品符合标准。另外,政府缺乏提高药品标准的政策扶持和利益保护措施。企业主动提高标准后不仅不能获益,还有可能增加生产、检验及质量控制成本。&rdquo 张伟分析道。   他认为,长此下去,企业必然会从标准提高的参与者变成旁观者,从对个性注册标准的主动提高变成对共性国家标准的被动执行。   一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质量副总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企业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到有关药品标准研究的项目或课题中,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中来自企业的代表有限,同时,企业提高标准会增加时间和资金成本,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市场也未体现优质优价的回馈,因此,企业提高标准的动力不足。   此外,我国还存在药品标准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未建立起统一、动态、高效的药品标准信息平台。   这造成的后果便是:难以统计我国药品标准数量,标准总体底数不清 难以对现有药品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标准整体水平不明 难以查询最新标准,执行容易出错 由于未建立统一的药品标准数据词典,信息共享没有基础。   对于上述问题,这位不愿具名的质量副总监深有体会:FDA有着相对完善的已上市药品注册的数据库,而由于我国在这方面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药企有时难以查询到必要的药品注册标准建立的相关信息。&ldquo 希望国家能够建立相关的标准数据库,哪怕是付费查询,也会对企业很有帮助。&rdquo   强化企业主体   目前,药品标准难题如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咽喉。而发达国家大多把药品标准化上升到战略高度,争相使自己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张伟说:&ldquo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rdquo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ldquo 得标准者得天下&rdquo 的国际市场竞争游戏。   据他介绍,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药品标准化战略,其核心是提高药品标准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在政府引导的同时,首先要使标准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使企业成为标准化活动的主体。   张伟建议,根据企业自身定位,积极开展本企业的标准化活动,在采纳和吸收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形成既有自身技术特点又有竞争力的标准。企业也应积极从事本行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取成为主导者。   对此,多位受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认可并谈到,目前可以看到一些积极变化,政府部门会比以往更多地征询来自企业的想法。   在体制层面上,张伟指出,应改变目前标准多头管理的现状,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关系顺畅、合作密切的药品标准管理工作体制。完善药品标准制修订的启动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淘汰机制。   此外,他还建议,加快药品标准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药品标准信息平台,实现药品标准的公示发布、查询检索、分析审核乃至制定修订等工作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增强药品标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药品标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2023年《食品添加剂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林草局、国家疾控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国家药监局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为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有序推进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推动标准复审常态化和制度化,依据《标准化法》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开展2023年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复审标准范围截至2023年底,实施满5年或距上次复审满5年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纳入本次复审范围,已提出修订项目或已列入修订计划的除外,拟开展复审的标准清单见附件1。未列入附件1中的标准也可根据需要纳入复审范围。二、标准复审内容根据《标准化法》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从标准的适用性、规范性、时效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进行复审,复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标准的适用性。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已被淘汰,已被淘汰的,应给出“废止”的结论。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否详细具体,能够覆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或新服务,适用范围不够具体或不能覆盖新情况的,应给出“修订”的结论。标准规定的内容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制定范围,属于超范围制定的,应给出“修订”(修订转化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或“废止”的结论。(二)标准的规范性。标准技术内容是否可验证、可操作,若技术内容存在不可验证、不可操作的情况,或者标准中未规定证实方法,应给出“修订”的结论。标准是否为全文强制,若标准为条文强制,应给出“修订”的结论。(三)标准的时效性。与产业发展实际水平和健康、安全、环保最新需求相比,标准技术指标及要求是否需要提升,若因标准的指标缺失或要求过低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应给出“修订”的结论。与国际国外最新技术法规或标准相比,是否与国际标准或法规主要技术指标一致,若不一致,原则上应给出“修订”的结论。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现行有效,若引用的标准已废止或注日期引用的标准已更新,应给出“修订”的结论。(四)标准的协调性。如出现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其他强制性国家标准或国家产业政策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应给出“修订”的结论。三、标准复审工作安排标准复审工作分三个阶段开展:(一)第一阶段:工作组复审阶段。组织起草部门可成立复审工作组或委托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复审工作组,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复审工作组针对附件1中的具体标准,依据标准复审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开展标准复审,形成每一项标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附件2)。(二)第二阶段:专家论证阶段。组织起草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复审工作组形成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进行论证,给出最终的复审结论。(三)第三阶段:材料报送阶段。组织起草部门于2023年11月30日前,将《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结论汇总表》(附件3)和各项标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报送国家标准委。同时,在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子系统中填报各标准的复审信息和报告。四、复审结论的处理国家标准委对组织起草部门报送的复审结论审核后,按照复审结论类别进行分类处理,具体如下:1. 复审结论为“废止”的标准,将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征求该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管理部门意见。无重大分歧意见或者经协调一致的,我委将以公告形式废止该强制性国家标准。2. 复审结论为“修订”的标准,组织起草部门应在报送复审结论时同步提出修订项目。国家标准委将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程序进行办理。3. 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的标准,将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告知标准的复审时间。联系人: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 付允 陈如意联系方式:010-82262614,010-82262616邮箱:chenruyi@samr.gov.cn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叶子青联系方式:010-65007855邮箱:yezq@ncse.ac.cn附件:1. 2023年复审标准清单2. 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报告3. 强制性国家标准复审结论汇总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8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下载国标委发〔2023〕40号-2023年强标复审通知-附件.doc相关标准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主管部门1GB 13510-1992食品添加剂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国家卫生健康委2GB 14891.1-1997辐照熟畜禽肉类卫生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3GB 14891.3-1997辐照干果果脯类卫生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4GB 14891.4-1997辐照香辛料类卫生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5GB 14891.5-1997辐照新鲜水果、蔬菜类卫生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6GB 14891.7-1997辐照冷冻包装畜禽肉类卫生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7GB 14891.8-1997辐照豆类、谷类及其制品卫生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8GB 1986-2007食品添加剂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国家卫生健康委9GB 1253-2007工作基准试剂 氯化钠工业和信息化部10GB 1254-2007工作基准试剂 草酸钠工业和信息化部11GB 1257-2007工作基准试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工业和信息化部12GB 12593-2007工作基准试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工业和信息化部13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工业和信息化部14GB 15346-2012化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工业和信息化部15GB 19105-2003过氧乙酸包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16GB 19107-2003次氯酸钠溶液包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17GB 19109-2003次氯酸钙包装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18GB 21178-2007自反应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分类程序工业和信息化部19GB 28670-2012制药机械(设备)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则工业和信息化部20GB 21175-2007危险货物分类定级基本程序国家标准委21GB 28932-2012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国家疾控局22GB 15213-2016医用电子加速器 性能和试验方法国家药监局23GB 2024-2016针灸针国家药监局24GB 9706.14-1997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X射线设备附属设备安全专用要求国家药监局25GB 9706.21-2003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用于放射治疗与患者接触且具有电气连接辐射探测器的剂量计的安全专用要求国家药监局26GB 11767-2003茶树种苗农业农村部27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农业农村部28GB 18133-2012马铃薯种薯农业农村部29GB 19169-2003黑木耳菌种农业农村部30GB 19170-2003香菇菌种农业农村部31GB 19171-2003双孢蘑菇菌种农业农村部32GB 19172-2003平菇菌种农业农村部33GB 20802-2017饲料添加剂 蛋氨酸铜络(螯)合物农业农村部34GB 21034-2017饲料添加剂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农业农村部35GB 21694-2017饲料添加剂 蛋氨酸锌络(螯)合物农业农村部36GB 22489-2017饲料添加剂 蛋氨酸锰络(螯)合物农业农村部37GB 22548-2017饲料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农业农村部38GB 22549-2017饲料添加剂 磷酸氢钙农业农村部39GB 23386-2017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A棕榈酸酯(粉)农业农村部40GB 29382-2012硝磺草酮原药农业农村部41GB 29384-2012乙酰甲胺磷原药农业农村部42GB 34456-2017饲料添加剂 磷酸二氢钠农业农村部43GB 34457-2017饲料添加剂 磷酸三钙农业农村部44GB 34458-2017饲料添加剂 磷酸氢二钾农业农村部45GB 34459-2017饲料添加剂 硫酸铜农业农村部46GB 34460-2017饲料添加剂 L-抗坏血酸钠农业农村部47GB 34461-2017饲料添加剂 L-肉碱农业农村部48GB 34462-2017饲料添加剂 氯化胆碱农业农村部49GB 34463-2017饲料添加剂 L-抗坏血酸钙农业农村部50GB 34464-2017饲料添加剂 二甲基嘧啶醇亚硫酸甲萘醌农业农村部51GB 34465-2017饲料添加剂 硫酸亚铁农业农村部52GB 34466-2017饲料添加剂 L-赖氨酸盐酸盐农业农村部53GB 34467-2017饲料添加剂 柠檬酸钙农业农村部54GB 34468-2017饲料添加剂 硫酸锰农业农村部55GB 34469-2017饲料添加剂 β-胡萝卜素(化学合成)农业农村部56GB 34470-2017饲料添加剂 磷酸二氢钾农业农村部57GB 6141-2008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农业农村部58GB 7293-2017饲料添加剂 DL-α-生育酚乙酸酯(粉)农业农村部59GB 7294-2017饲料添加剂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农业农村部60GB 7298-2017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农业农村部61GB 7300-2017饲料添加剂 烟酸农业农村部62GB 7301-2017饲料添加剂 烟酰胺农业农村部63GB 9454-2017饲料添加剂 DL-α-生育酚乙酸酯农业农村部64GB 9840-2017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D3(微粒)农业农村部65GB 9847-2003苹果苗木农业农村部66GB 13458-2013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67GB 19430-2013柠檬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68GB 21523-2008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69GB 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70GB 21904-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71GB 21905-2008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72GB 21906-2008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73GB 21907-2008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74GB 21908-2008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75GB 21909-2008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76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