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实验室建设

仪器信息网实验室建设专题为您整合实验室建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实验室建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实验室建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实验室建设话题讨论。

实验室建设相关的资讯

  • 为实验室建设增添新动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成立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5月17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指导,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主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山东沃柏斯实验室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成立大会线上会议在北京、青岛两地远程召开。在北京会议现场,来自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各发起单位代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等近3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d12a192e-527c-4996-8af1-4f8043e3e001.jpg" title=" 会议现场.jpg" alt=" 会议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7bd05a1c-303d-42ab-812a-bd59836ade44.jpg" title=" 桂三刚.jpg" alt=" 桂三刚.jpg" /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秘书长 桂三刚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会议由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秘书长桂三刚主持召开。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8f30dec5-bde9-4215-b8db-74e9a23f9832.jpg" title=" 张经华1.jpg" alt=" 张经华1.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主任委员& nbsp 张经华研究员 /strong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主任委员张经华首先为参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成立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分析测试实验室是不同学科及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技术保障。虽然我国部分领域的分析测试实验室建设已接近或达到当前国际水平,但是我国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实验室建设质量和水平层次不齐。实验室建设领域整体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无法满足现代分析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也直接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求。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提高我国现代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和能力,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指导下,经过较长期的筹备组织工作,实验室建设分会筹备组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备成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申请书》,并同意向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提交申请。2019年12月6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经与会各位理事认真审议、投票表决,通过了成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的提案。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未来分会将在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理事的指导和监督下,通过努力提高分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创造实验室建设分会的长期价值,一定能得到实验室使用方、设计方、施工方以及实验室装备制造方的积极响应和认同,在政府和实验室建设领域相关单位及组织之间形成纽带和桥梁,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基础。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之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发起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朱宁涛研究员、北京北科蓝光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丰庆瑞以及国家粮食与物质储备科学研究院杨永坛研究员分别代表各发起单位发表致辞。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253ed528-edff-4c2b-9e60-4c7e05dd8b05.jpg" title=" 朱宁涛.jpg" alt=" 朱宁涛.jpg" /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朱宁涛 /strong strong 副总建筑师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朱宁涛作为发起单位代表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是建筑行业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研究、生产单位。中国建研院工作涵盖建筑工程全过程,从前期的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工程咨询、施工生产到最后的运维检测等领域。近年来建研院也编制了包括卫健委委托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等一系列实验室建设相关规范,这些规范有助于实验室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建研院也承担了众多实验室相关上下游的工程建设。朱宁涛表示,建研院非常高兴能够加入到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当中,期望未来与分会携手,共同推进中国实验室建设细分领域行业的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19a52a85-f85d-467e-93c8-8e7072f825eb.jpg" title=" 丰庆瑞.jpg" alt=" 丰庆瑞.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北科蓝光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丰庆瑞 /strong strong 总经理 /strong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北京北科蓝光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丰庆瑞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一个资深的实验室建设从业者,非常高兴能够见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的成立。一直以来,我国实验室建设行业显有旗帜,少有方向,也缺乏整体性的标准、规范,这深深地困扰着我国实验室装备、实验室建设从业者。而实验室建设分会的成立将能够很好的引领中国实验室建设规范、有序的发展。希望未来分会能够组织、起草、颁布更多实验室建设的制度、标准等,让相关单位企业在工作中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为实验室建设行业规范运行,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614d0b91-f492-48b3-bea1-ca14a645d4f9.jpg" title=" 杨永坛.jpg" alt=" 杨永坛.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杨永坛研究员 /strong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杨永坛研究员发表致辞。他表示,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主要从事粮食储备、加工、安全、品质等方面研究、国家粮食工程设计、粮食检测仪器研发以及其他品类物资储备研究等工作。作为一个实验室应用单位,深知我国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缺失,希望实验室建设分会的建立能够在实验室建设安全、绿色和标准等当面做出应有贡献。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4091047-f81c-49c3-9ad3-fc493a44000c.jpg" title=" 张经华2.jpg" alt=" 张经华2.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主任委员 张经华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主任委员张经华发表致辞。张经华表示,非常感谢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各位理事认真审议、并最终高票通过成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实验室建设分会”的提案。相信在协会的领导下,在分会各发起、参与单位支持下,实验室建设分会将成为我国分析测试界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我国实验室建设领域整体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无法满足现代分析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也直接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求。实验室建设分会的成立,必将成为我国分析测试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手。最后,他表示,一定和其他委员们团结合作,努力工作,为不断提升我国的实验室建设水平而拼搏。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ffa343d-ca56-49a1-bb55-24e121f05803.jpg" title=" 合影.jpg" alt=" 合影.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嘉宾合影 /strong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br/ /p
  • 加快推进药品重点实验室建设,明确下一步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
    日前,国家药监局召开重点实验室工作交流与推进会,分析形势,交流经验,明确任务,推进重点实验室工作迈上新台阶。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出席会议并讲话。  徐景和指出,做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是加快推进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跨越的需要,是加快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加快推进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实施的需要,是加快推进药品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深刻认识做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药品重点实验室建设。  会上,5家实验室进行代表发言。生物制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建设,是国家药监局首批重点实验室之一。一年来该实验室新建了多个疫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制剂检测技术和方法,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充足技术储备。近期,拟筹备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材料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由山东省医疗器械检验中心与四川大学生物材料联合检测中心联合申报,是首批重点实验室之一。通过承担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有关课题研究项目,实现了我国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器械监管技术体系“从无到有”的突破,解决了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器械安全性监管技术难题。  化妆品监测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建设。一年来全面参与化妆品标准制修订19项,承担化妆品风险监测任务16项,参与安全风险评估,探索建立部分原料风险物质数据库,已成为化妆品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仿制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由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组成。一年来围绕仿制药累计开展课题研究81项,助力参比制剂遴选,积极向企业提供一致性评价技术服务,形成从处方工艺开发、体内外评价到监管和产业应用相互衔接的仿制药发展合力。  中医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是第二批新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瞄准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新药审评体系,构建中药毒性研究平台,搭建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机制平台,全力提升中医药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徐景和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成效并对下一步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重点实验室要认真做好“两个服务”,持续提升自身能力。一要坚持服务医药产业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的要求,在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大力支持药品企业创新,研发出更多的创新产品;二要坚持服务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积极参与监管科学研究,创新一批监管工具、标准、方法,助力产品上市提速和监管质量提升。二是监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服务与管理,推动体系高效运转。要科学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明确发展方向和任务。要强化管理考评,积极支持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发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和动态评估。
  • 山东大学两实验室入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公布了26个实验室为2010年度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中,山东大学“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和“生殖内分泌”两个实验室入选。   “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以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为主体,整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凝聚态物理以及材料等学科中相关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基本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基本粒子物理、粒子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高能反应计算机模拟与海量数据处理、材料的粒子辐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该实验室的建设将促进物理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加快物理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发展,提升山东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以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中相关优势科研力量,围绕生殖内分泌及生殖障碍等重大疾病的病理机制、产生发展机理及疾病转归过程,开展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该实验室的建设将带动生殖医学、妇产科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 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十一五”期间,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开展的项目研究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提升广西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2年广西开始启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自2005年起,自治区科技厅先后组织认定了3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逐渐形成了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格局,重点实验室涉及化学化工、生物医药、地球科学、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及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优势领域。各重点实验室凝练和研究了100多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自治区在本级财政中设立了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集中支持和培育高层次的实验室,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国家级的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自2007年起,广西财政下达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共计9900万元。   “十一五”期间,广西有2家重点实验室获批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有1家公司获批建设“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现了广西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2011年,广西大学联合华南农业大学获批建设“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广西依托高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7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92篇 共申请专利602项,授权专利282项,其中发明专利183项,占授权专利的65% 重点实验室的专利产出效率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发挥出广西发明创造的领军作用。   依托专业研究平台,重点实验室在一批重大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多项世界级成果:世界首例单精子显微授精的转基因水牛龙凤双犊、世界首例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水牛、雄性牛犊及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水牛等 地方性高发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广西地中海贫血的防治研究》,首次在国内外开展大规模的地中海贫血流行病学诊断、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研究,首次在国内外报道12种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和异常血红蛋白,研究成果填补国内外空白。   重点实验室吸引、培养和稳定了优秀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广西依托重点实验室建立了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十一五”期间共培养出博士后54人、毕业博士451名、硕士6604名,形成了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等94支研究团队。
  • 纺织服装实验室建设论坛举办
    第三届“2011全国纺织服装企业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论坛” 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办,旭荣集团协办,于10月17-18日在江苏常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质量与品牌”。重点探讨如何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监控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交流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以期推动行业品牌建设。迪卡侬、宜家、李宁、愉悦家纺、探路者、森马、波司登、报喜鸟、劲霸、九牧王、利郎、贵人鸟、七匹狼体育、日本东丽印染、鲁丰集团等知名纺织服装品牌、面料企业、国家专业检验机构以及相关机构的质量与实验室管理专家、品管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东道主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清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工信部科技司副局长周健受邀出席,并从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发表重要观点,使与会者深受鼓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在“高度重视质量管理 大力开展品牌建设”的报告中指出:质量管理是品牌建设的基本要素和首要环节,企业实验室建设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为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品牌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制定了“‘十二五’纺织行业品牌发展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十二五”要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培育百个以上区域品牌、培养千家以上全国知名品牌企业、打造万亿以上品牌增加值,并提出在全行业开展品牌培育创优示范、质量控制和标准体系建设、设计创意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营销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品牌发展基金创建等七大品牌建设工程。”   她谈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年来在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建立了以协会检测网络为主体的辐射全国产业集群的网络实验室,为各地企业提供服务和产业创新服务 实施“中国流行面料”吊牌的产品认证 为李宁、九牧王、七匹狼、如意、旭荣等近50家企业提供了实验室建设的专业辅导 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和检测体系 持续为企业提供近百期国际标准培训,建立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逐步推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编译美国《AATCC技术手册》、《ASTM标准汇编》、《ISO国际标准汇编》、《JIS日本标准汇编》,编写《FC培训教材》等书籍,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国外标准。这些工作对逐步推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发表演讲   实验室建设与认可交流会   实验认可对于帮助企业树立内部质量管控的防线,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有效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月16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专家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质量认证部专家与代表座谈了国际实验室认可问题,解答了众多企业关于CNAS认证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女士演讲   一年一度的“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颁奖典礼也借本次活动隆重举行,共有15家企业获此殊荣,表彰他们在产品质量管理、产品检测和产品认证的突出贡献。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女士代表获奖企业发言。   此次论坛的另一亮点是组织参观旭荣集团在常州的研发中心。旭荣集团自1975年在台北创立旭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三十余年,主要产品为各类圆编针织布种。在运动休闲类除了与Adidas、Reebok、Puma、Fila、Russell、Liz Claiborne、Zara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外,更是Wal-Mart、JCPenny、英国马莎等国际大型通路的亚洲区指定供货商 内销客户层更涵盖国内知名运动休闲品牌李宁、美特斯邦威等等。旭荣集团是Adidas亚洲最佳供货商之一,他们的研发及趋势简报亦成为Wal-Mart全球供货商的标准模版。在多年累积的专业品质、快速反应与准确交期之基础下,业务规模快速成长。正是秉承此理念,旭荣集团已经功在大陆开拓10周年,并成为国内纺织行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的出色代表。   会场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充分将企业产品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理论经验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优秀质量管理经验的传播和企业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大会还得到了乌斯特技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锡莱亚太拉斯(深圳)有限公司以及宁波纺织仪器厂的大力支持。
  • 实验室智能化建设系列完结篇 | 实验室杀人事件下篇
    实验室智能化建设系列完结篇 | 实验室杀人事件下篇珀金埃尔默 珀金埃尔默 6 days ago点击“珀金埃尔默”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前沿资讯!▼点击查看更多细节▼点击查看更多细节▼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 安徽:力争3年时间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300家省重点实验室
    4月21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公布《安徽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行动实施方案(试行)》(下称《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优化任务。到2025年,面向安徽省科技创新发展“336614”重点领域,布局建设(重组)省实验室1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300家左右(其中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100家左右)。《方案》明确,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每年给予实验室不少于200万元的稳定运行经费,作为验收和评估的必要条件;省和市县依据其创新成果产出等绩效情况择优给予资金补助或定向科技项目支持;省对成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给予1000万元资金补助,完善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级创新平台政策支持衔接。《方案》全文如下:安徽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安徽省级实验室体系包含省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汇聚创新人才、推动学科发展、产出重大创新成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但与新形势下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比,还存在学科和领域布局不适应发展需求,原始创新和产学研融通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精神和重塑我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要求,拟重组优化安徽省级实验室体系,进一步明晰实验室定位,切实发挥实验室作用,更好地支撑引领我省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强省建设为牵引,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化融通发展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布局、整合集聚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系统构建以省实验室为核心、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省级实验室体系,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推进资源优化整合,避免布局交叉重复,分类别、分领域、分批次推进重组。选择部分单位先行开展重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需求导向,突出能力。围绕国家战略和我省发展重大需求,坚持任务导向,积极支持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务,强化提出和组织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和机制,实现我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从有高峰到筑高原的跃升。企校联合,科产融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扩大以企业为主体组建实验室比例,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绩效导向,完善机制。完善与省级实验室目标定位相一致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三、重组目标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优化任务。到2025年,面向我省科技创新发展“336614”重点领域(3大科创引领高地、3大战略优势领域、6大基础引领领域、6大应用倒逼领域和14个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布局建设(重组)省实验室1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300家左右(其中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100家左右),建立健全“核心平台+创新网络+任务协同+人才支撑”的实验室创新生态架构,全面提升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研究能力,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突破一批基础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领跑并跑的高水平、标志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四、重组任务(一)科学布局建设省实验室1. 明晰定位使命。省实验室是面向国家战略和安徽发展重大需求,有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融通,在省内外具有显著特色优势和影响力的综合性、交叉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省级最高层次的科学与工程研究类科技创新平台。省实验室是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战略后备力量,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有效联动。2. 优化领域布局。突出需求导向、任务导向,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统筹谋划设计,聚焦我省科技创新“336614”重点领域和科大硅谷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布局建设省实验室。3. 创新组建模式。采取省市联动、部门协同、以市和组建单位为主,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市场基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打造省实验室升级版。支持我省优势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牵头,由战略科学家领衔,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整合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优势科研力量共建省实验室;支持引进集聚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名企等共建省实验室。新布局建设的省实验室按照新型科研实体管理运行,注册为独立法人,或为依托单位二级独立机构,具有独立场地、设备和人员,实行实体化运行。(二)重组优化省重点实验室1. 明晰定位使命。省重点实验室是面向学科前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和学科前沿交叉发展细分领域,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聚集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的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创新平台骨干力量,是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的后备力量,与省实验室共同构成梯次布局的省级实验室体系。分为高校院所类、企业类、联合共建类三个类别。高校院所类:依托在皖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基础、前沿、新兴、交叉、特色学科领域布局建设,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集聚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学科。企业类:依托在皖科技领军企业、骨干企业等建设,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产业化,辐射带动我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联合共建类: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为主体,与具有应用型优势特色的在皖高校院所联合共建,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开展应用基础、前沿科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高校重点学科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领域优化发展。2. 优化领域布局。聚焦我省科技创新发展“336614”重点领域,特别是重要产业链创新链的断链、卡链和薄弱环节,依托我省高峰(培育)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加强省重点实验室规划布局。优先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等科技创新高地以及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较少或空白地区(行业)布局建设。3. 明确重组路径。按照“新建一批、整合一批、调整一批、撤销一批”的思路,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新建一批。坚持以增量带动存量结构优化,依托在皖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基础、前沿、新兴、交叉、特色学科领域布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依托科技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凝练研究方向,新组建省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手,产学研结合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整合一批。按照省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定位、科研任务、人才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新要求,指导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部门等,根据本系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内部整合。对已成功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含省部共建)和省实验室的,不再列入省重点实验室序列。对同一依托单位建设多家省重点实验室的,由依托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科研人员、仪器设备、科研场地有重叠,研究方向相近的实验室进行重组或合并。对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依托单位条件保障不力的实验室加强整合。调整一批。对研究方向前沿属性和需求属性不突出、研究方向不适应科技发展需求、体制机制固化、实验室主任超期和履职不力的省重点实验室予以调整,引导其优化研究方向、重组科研队伍和领军人才、高效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推进学科发展和交叉融合。撤销一批。对发挥作用绩效不明显、重组评估不合格或无故没有参加重组评估的省重点实验室予以撤销。五、保障措施(一)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省实验室建设实行省市联动、以市县和组建单位投入为主,灵活运用财政资金、共建单位配套、横向合作、成果转移转化收入、社会资本参与、专项基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支持运行发展,所在市县在政策、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建设期省依据建设规模、研发投入、项目进展等情况给予专项奖补经费支持,运行期省依据创新成果产出等绩效,分档给予资金补助或定向科技项目支持。以新型研发机构模式新组建的省实验室,享受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支持政策。对由省委省政府重点引进或建设的省实验室,省市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共同支持。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每年给予实验室不少于200万元的稳定运行经费,作为验收和评估的必要条件;省和市县依据其创新成果产出等绩效情况择优给予资金补助或定向科技项目支持。省对成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给予1000万元资金补助,完善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级创新平台政策支持衔接。(二)强化资源统筹配置建立省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直接委托省实验室承担机制,支持省级实验室围绕我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引领、倒逼、替代、转化“清单”中最紧急、最紧迫的科学技术问题,以“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竞争赛马”等方式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以“军令状”方式组织省内外相关领域科技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建立面向省级实验室定向征集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机制,支持其参与有关科技项目指南编制。给予省实验室省科技计划项目单列申报资格,省实验室自立30万元以上开放基金项目视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级实验室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科学数据、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机制,推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三)加强人才激励支持依规赋予省级实验室“自主荐才权”,省有关科技人才计划优先给予申报、倾斜支持;优先支持省级实验室引进的高端科技人才认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省级有关人才称号。鼓励省级实验室与省内外院士及其团队共建院士工作站,支持有条件的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强实验室人才培养引进磁场吸引力。支持省级实验室与中科大科技商学院联合培养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落实科技人才激励等政策措施,对省级实验室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进行分类激励,保障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四)鼓励开放合作共建支持我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研发。鼓励各类实验室对接利用长三角等地区创新资源,开展人才培养、联合攻关、共建共治共享等深度合作。支持省级实验室积极融入羚羊工业互联网建设运行,探索建设虚拟实验室,发展云端研发、协同创新、分布式研发等新模式、新生态。加强省级实验室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创新交流协作,探索共建实验室创新联盟,打造创新共同体。(五)支持成果转化应用支持省级实验室研制产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并纳入省和各地“三首”“三新”产品目录,在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招标采购中应率先购买。对处于中试和市场推广阶段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融资、税收、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省级实验室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化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实行单列考核和评价,重点考核成果转化绩效及贡献。(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支持省级实验室在科学研究、资产管理、人员配置、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学术交流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办法,为实验室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支持省级实验室在主任负责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目标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对外合作交流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全面落实实验室人财物独立自主权。发挥学术委员会指导作用,鼓励任用中青年骨干担任实验室主任。支持省级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学术交流合作。建立优胜劣汰的省级实验室动态管理机制,注重目标导向、任务导向、成果导向,分类开展绩效评估,加强对实验室科技成果产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等考核,定期晒成绩,对验收或定期评估不合格的实验室予以撤销。六、组织实施(一)加强统筹协调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科技厅牵头,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联合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中央驻皖单位、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市科技局等,统筹协调推进。(二)稳步推进重组1. 省实验室:采取新组建和重组并行的方式组织实施,争取2025年底完成重组布局工作。新建一批省实验室。对标省实验室新的模式、标准条件和组建原则,力争到2025年新组建10家左右省实验室。其中2023年拟在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碳中和等领域培育布局。重组一批省实验室。组织对现有15家省实验室开展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进展和省实验室体系重组要求,分门别类指导制定重组方案。对已纳入国家创新平台序列并通过验收或评估且获得支持的省实验室,不再纳入省实验室序列;对尚未获得国家级创新平台认定的,指导其按照新的省实验室标准条件进行重组优化调整,达到要求的纳入新的省实验室序列管理。省实验室重组期间原则上保持现有科研队伍和建设目标任务不变。2. 省重点实验室:采取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方式组织实施,争取2024年底完成重组布局工作。新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坚持边新建边重组,聚焦我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锻长补短,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新布局组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结合新布局组建情况,对同一依托单位、研究方向和领域存在交叉重合的省重点实验室同步整合优化。坚持重组试点先行。选择建有5家及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的单位先行开展试点。由各单位组织对已建省重点实验室在全面自评估基础上,综合我省科技和产业创新重点、本单位学科(专业)发展以及本轮省重点实验室新布局情况,研究提出重组方案报省科技厅,按程序审定后实施。全面开展重组工作。组织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本辖区(系统)尚未完成重组的已建省重点实验室全面开展自评估。在自评估基础上,结合区域科技和产业创新布局、本单位学科(专业)发展以及本轮省重点实验室新布局等情况,研究制定重组方案报省科技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按领域分批论证和现场考察,研究提出重组意见,按程序审定后实施。(三)规范管理制度按照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部署要求,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修订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明确建设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建设布局、申报认定、验收评价、考核评估等制度。省实验室由牵头组建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定建设方案,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论证和现场考察,研究提出组建意见按程序报省政府审定。省重点实验室由依托单位组织编制组建方案等,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择优研究提出认定意见,报厅会议审定。(四)加强跟踪监测省级实验室重组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单位、各实验室必须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稳步实施。重组工作中加强调研沟通,及时掌握实况。建立科研诚信和统计追责制度,对统计填报的数据,严格要求真实性准确性,不得弄虚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建立重组工作成果绩效监测跟踪机制,为顺利实施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附件:1. 安徽省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组建标准条件.docx2. 安徽省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组建(认定)流程.docx
  • 我国将助推西部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的《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mdash 2020)》公布。计划提出,围绕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稳步提升科教基础能力,支持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放科教资源,加强重大科学装置、科研仪器、文献信息、野外台站等科研基础设施共享。   计划提出,到2015年,围绕西部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将重点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40个,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000项。到2020年,在西部建成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和科技研发基地,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在行业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通知原文如下所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的通知 发改西部[2013]1280号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青海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各有关局、分院、研究所: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定了《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科技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 国 科 学 院   2013年7月2日
  • 济南将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
    3月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力深化项目 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围绕济南市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正处级领导干部李明强介绍,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基础支撑,系统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以高质量科技源头供给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努力构建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市重点实验室等梯次化布局的实验室体系。强化攻关协同,加速突破性创新。以实验室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企业等开展跨学科、大协同攻关,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2030重大专项、省实验室重大专项、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量子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体微生态与重大疾病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完善治理机制,促进自强化发展。充分保障实验室在学术和内部管理上的独立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全面提升实验室攻关效能、发展能力、引领优势。比如,3家省实验室健全“三会”治理结构,在科研管理上,实行项目负责制,实验室自主设立研究课题,在人员激励上,不设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社会化用人和市场化薪酬制度,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创新容错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绩效考核注重目标导向,只考核研究成果,不过多干预科研活动的过程。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探索构建以实际贡献评价人才的新机制,如微生态省实验室组建了院士领衔、人员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院士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5人,泰山学者等省级人才19人。李明强表示,下一步,济南市科技局将系统谋划和合理布局全市实验室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各类实验室建设质效。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组织开展第三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重点支持济南市参与重组的实验室及山东大学、山东天岳公司等有关单位,做好申报方案编写、答辩筹备等工作,争取更多国家级科研平台落地济南。同时,抢抓量子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凝聚量子领域高水平人才,形成量子产业领域先发优势。统筹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推动实验室科研设施改造,打造较为完善的科研基础条件 加快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建立由院士牵头的较为稳定的科研人才队伍,承担实施一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转化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标准筹建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引领带动全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组织符合条件的驻济高校院所、企业和已备案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参与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或新建省重点实验室。优选我市“链主”企业,推动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真正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或重大科学问题的“特长生”,成为省重点实验室的新生力量,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250万!阳春市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仪器采购
    采购计划编号:441781-2022-01039项目编号:YC14-22401G1304F项目名称:阳春市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仪器采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5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阳春市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仪器采购):合同包预算金额:2,5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货物阳春市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仪器采购1(台)详见采购文件2,500,000.0025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70天内(超出该交货期将作无效投标处理)。
  • 北京电网启动“十大实验室”建设
    8月31日,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动汽车、城市电网数字仿真、高压电缆检测与状态评价、智能配电网、六氟化硫气体分析等“十大实验室”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十大实验室”建成后,将推动北京电网在重点科技领域的技术研究,维护北京电网安全运行。   “十大实验室”建设工作由北京公司所属的北京电力科学院负责。该院现有城市电网、设备评价、新能源、环保与化学、电气设备检测5个技术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该院计划在2~3年间建成十大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建成后,将开展零闪动、配网、应急防灾、状态检测、电缆和新能源等重点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   根据建设规划,电动汽车、城市电网数字仿真、高压电缆检测与状态评价、智能配电网、六氟化硫气体分析5个专业实验室,将率先建设。其中,电动汽车实验室将主要在动力电池及充电设备领域进行入网检测和科技研发,为电动汽车换电站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电网数字仿真实验室可承担电网实时安全分析计算、自动化系统运行分析及优化调整等生产任务,以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电缆实验室建成后,可对电力电缆及附件的电气、材料性能开展入网检测、评估等研究,为电缆系统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智能配电网实验室将对智能配电网用电设备实施质量检测、安装调试和研究开发,促进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与推广 六氟化硫气体分析实验室能够进行北京全网500千伏及以下等级设备的油气化验,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与技术支持。   据北京电科院负责人介绍,目前,第一批5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相关部门正严格按照既定计划与目标,有序组织、统筹推进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将实验室建设与科研规划、研究开发有机融合。   据悉,随着“十大实验室”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北京公司将在电力技术领域逐步具备国内领先的试验研究能力,为企业业务发展和科技水平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华测实验室:致力于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访华测实验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谭杰
    仪器信息网讯 7月11-13日,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行。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深圳市华测实验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谭杰,一起听听他对公司服务内容和战略方向的介绍。据谭杰介绍,华测实验室于2003年作为工程事业部在华测检测认证集团开始内部运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于2016年正式成为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旗下子公司。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以及认证认可的工作。在公司业务方面,谭杰说,华测实验室要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建设战略体系,包括实验室前期咨询、设计、项目协作立项、实验室建设施工、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实验室认可认证等服务,脚踏实地成为真正的“一站式”实验室建设服务商。另外,参加本次展会的目的不仅仅是想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华测实验室,也想让大家知道:华测不仅检测做得好,实验室设计建设也是行业一流水准!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谭杰说,“我们会紧跟国家导向和步伐,助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实验室建设方面推波助澜,实现全新的突破!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
  • 夏芮快检食药环实验室建设方案破解安全难题
    食品、药品和环境安全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从地沟油、毒胶囊到非法疫苗等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一直层出不穷,一直在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随着科技进步,这些不法分子在食药环领域的作案手法升级,给打击食药环犯罪带来了很大难度。难点一食药环犯罪作为一个新型犯罪,它的复杂性及危险性不易察觉,且科技含量高,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长期监测才能认定。而且由于是涉及检测认证困难,也就可能造成证据的保管不当而湮灭从而影响证据的合法性,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司法漏洞,在食品、药品生产中添加国家未明令禁止的物质,而一般检测机构也无从判断检测。难点二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需要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检测设备为后盾,对现场鉴定的结果分析能够快速确定,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以上这些都要求各级公安机关食药环犯罪侦查队伍必须掌握专业的检测设备,提高现场突发情况快速响应的保障能力。夏芮解决方案为满足公安机关实战需求,在各地公安机关食药环机构内建立食药环快检科学实验室,配备适合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的快检设备及前处理提取、储存等相关设备,用于食药、环境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筛查,为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迫在眉睫。夏芮食药环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方案,可为客户设计建设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及实验人员培训、专业人员常驻等全链条服务。我们保证为客户提供正规的设计与建设团队、标准化的实验室建设及完善的建设后服务,同时,还有权威专家全程监督指导!可为全面提升公安机关依法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犯罪的能力助力。夏芮优势1、专业保障一站式服务;2、正规的实验室建设团队;3、最快最先进的技术支持服务网络;4、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为客户设计符合中国合理布置的实验室格局,硬件与软件分步实施,建设集成化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实现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的基础专业技术检测。精选项目,优化配置:依托涉案物品快速检测技术和新型技术平台,切实提高主动发现犯罪线索的能力和检测水平。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使用安全:帮助培养专业操作、技术优秀的实验人员,将实验室建设成高水平、高规格的示范中心点。
  • 2010年我国食品领域实验室建设情况一览
    站在2010年岁末回望,我们发现,过去一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出现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相应的作为保障食品安全重要环节之一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情况备受关注,从整体上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但多年来,各有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相关机构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具有食品相关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近7000家,大部分隶属于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从业总人数达15.04万。   仪器信息网“资讯”频道“实验室动态”栏目为大家汇集了最新的国内外实验室筹建、实验室科研成果、实验室检测水平等信息。2010年期间“实验室动态”栏目共发布1750多条相关新闻。仪器信息网从中整理出“2010年期间全国拟建、在建、建成食品领域实验室情况摘录”以飨读者。 2010年全国拟建、在建、建成食品领域实验室情况摘录 食品领域实验室 新闻发布日期 地点 状态 投资金额 吉林省坚果炒货产品检验中心 2010-1-5 梅河口 建成   国家矿泉水检测重点实验室 2010-1-8 拉萨 拟建   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黔西南州分中心 2010-1-13 黔西南州 建成 180万元 啤酒行业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1-21 青岛 建设中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2-22 无锡 建成   豆类制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2010-2-26 宜宾 在建   茶叶质量检测中心 2010-3-1 宁德 拟建   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0-3-2 宿迁 在建 8000万 A级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 2010-3-27 鄂尔多斯 拟建 5000万 克莉丝汀食品类国家级实验室 2010-4-6 南京 拟建   农产品检测中心 2010-4-12 温州 在建 725万 湖北省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0-4-13 黄冈 在建 8000万 国家粮油加工食品质检中心 2010-4-23 阜阳 在建 5500万 山西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2010-5-19 山西省 拟建 8000万 山东省食品有害物质监督检验中心 2010-5-27 青岛 拟建   儋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2010-5-31 儋州 建成 800多万 美赞臣中国婴幼儿营养科研中心 2010-6-1 广州 拟建 1.4亿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2010-6-2 赣州 拟建 1275万 福建省水果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0-6-8 平和县 拟建   永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实验室 2010-6-10 永安市 建成 280余万 安捷伦与厦门检疫局共建“食品安全实验室” 2010-6-22 厦门 建成 6000万 国家面粉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0-7-6 商丘 建成 3000余万 四川泡菜质量检测中心 2010-7-7 成都 拟建   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2010-7-7 长沙 拟建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7-8 上海 拟建   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仁怀分中心 2010-7-15 仁怀 拟建   肉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8-5 厦门 拟建   食品安全评估质检中心 2010-8-9 广州 建设中 3亿元 国家级乳品研发分中心 2010-8-19 长春 建成   海岸带研发中心 2010-8-19 烟台 建成 2000万 海产品质检中心 2010-9-8 北海 建成   农产品质检中心 2010-9-25 厦门 拟建 1790万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2010-9-27 合肥 建成   江苏省茶叶质检中心 2010-10-11 溧阳 拟建 1500万 农产品质量定量检测室 2010-10-26 三亚 拟建 380万元 昆山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2010-11-3 昆山 建成   齐齐哈尔国家绿色食品检验检测实验中心 2010-11-4 齐齐哈尔 建设中 2400万元 进口葡萄酒类专业检测实验室 2010-11-5 宁波 拟建   嘉兴市食品药品监督检测中心 2010-11-9 嘉兴 建设中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2010-11-11 承德 拟建 3000万元 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11-16 南京 拟建 3000万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 2010-11-17 铜梁县 拟建 300万元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实验中心 2010-11-18 云南 建设中   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 2010-11-30 青岛 建成   河南食品质量监测中心 2010-12-1 郑州 拟建   农产品区域化管理检测中心 2010-12-1 莱阳 建成 5000万元   本文根据仪器信息网“实验室动态”栏目发布新闻整理而成,可能存在统计不全面或有些不妥之处,望见谅。
  • 233万!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DNA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建设及设备采购
    项目编号:SDGP371400000202202000136 项目名称: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DNA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建设及设备采购 预算金额:233.5363万元 最高限价:233.5363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A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DNA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建设 1 详见公开招标文件 109.246300 B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设备采购 1 详见公开招标文件 124.290000 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两会建议:加快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增加到500个以上
    沈建忠“近年来,以非洲猪瘟为代表的重大动物疫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新冠,以及多种人兽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扩散。面对这些具有高度致病性及传染性的疾病,开展感染致病机制以及药物与疫苗研发等至关重要,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其中发挥的平台支撑作用不可或缺。”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呼吁,进一步加强我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安全防护等级分为四级,一级最低,四级最高。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为三级和四级的实验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国家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防范动物与人类重大、新发、突发高致病性传染病与人兽共患病中发挥关键的平台支撑作用。沈建忠告诉记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医疗、疾控、海关检疫、药物及疫苗研发等多个领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存在数量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以P3实验室为例,截至目前,美国的P3实验室超过1500个、英国有400余个,而我国不到70个,且存在地域和领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对此,沈建忠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布局,加大P3实验室建设和投入力度。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和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将P3实验室增加到500个以上,为重大疫情和外来疫病监测、病原生物学与感染致病机制研究、疫苗与药物研发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第二,进一步加强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室涉及多个领域,由多个部门监管,建议统筹安排,组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牵头部门,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与协调机制,明晰各部门在综合性交叉问题上的管理职责,完善实验室的宏观监管体系和协调机制。第三,加强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如设立生物安全专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制订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生物安全战略人才队伍;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风险意识,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际操作水平。
  • 全国政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1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第二十五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这是2015年的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全国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坐一起,就&ldquo 发挥国家实验室在原始创新中的引领作用&rdquo 议题展开热烈研讨。   &ldquo 无论从当前的国际形势还是国内科技发展现状分析,建设国家实验室都是促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时不我待,必须高度重视。把这个议题放在新年的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讨论,够分量,也够及时。&rdquo 一直关注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十分兴奋,正是他与其他几位委员在2014年的两会上提交的多份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提案引起全国政协的重视,并最终成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   提案聚焦国家实验室建设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王梅祥常委提交了一篇《关于全面深化国家实验室建设改革,提升我国科研原始创新水平的提案》,直指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与依托单位的关系不明确、财政支持机制不健全、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主导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才也在其《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提案》中提出,国家一直没有对筹建中的国家实验室进行验收,影响了国家实验室的人才引进、科研创新和国际影响力,希望国家尽快给出正式的批复和确认。   关注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等,他们联名提交的《关于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提案》提出,应重新梳理、确定国家实验室的定位、使命、任务,借鉴其他国家国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和运行体制设计不同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并同时探索管理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对已经筹建和正在筹建的10余个国家实验室进行验收。   &ldquo 据我们了解,在两会期间,民主党派、科技界、教育界等很多委员也在小组讨论中提到了国家实验室建设问题,这引起了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副主任陈小娅、常荣军(驻会)、程津培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rdquo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两会结束后,委员会办公室翻阅了大量和国家实验室相关的资料,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科技体系和科技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科技资源投入重复而分散、科技规划布局缺乏持续性、在新兴产业和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缺乏强大的国家科技主体队伍等问题,因此在国家层面上设计、规划、建设一批支撑和引领国家科技发展的国家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ldquo 我们还和提案委员做了沟通,他们都对我国国家实验室进展缓慢,远未达到建设预期目标表示出担忧,更担心因此而影响我国科技的长期战略发展。&rdquo 在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后,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经过研究,把王梅祥常委提出的涉及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提案作为备选重点提案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ldquo 没想到经过第四次主席办公会议通过,被定为了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并由我们委员会予以督办。&rdquo 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说,大家的努力有了初步的成果。   摸情况找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上掌握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数据和信息,为之后的专题调研做好准备,2014年4月15日,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召开了&ldquo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rdquo 专题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座谈会,包括王梅祥、李灿、赵进才等提案人在内的二十余位政协委员,提案主办单位科技部、会办单位财政部,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在筹国家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专家学者等聚集一堂,沟通国家实验室建设最近进展情况,汇总国家实验室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就如何加快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建言献策。   &ldquo 过去的十余年间,科技部仅对试点的1个国家实验室进行了专家验收,对2003年试点建设的第一批其他5个国家实验室迟迟未开展验收工作,且对2006年提出的第二批筹建的10个国家实验室计划再未提及。此外,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与依托单位的关系尚不明确,国家对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财政支持机制也尚未建立和健全,这些造成国家实验室在筹建之后遭遇&lsquo 愁建&rsquo 。&rdquo 王梅祥在座谈会上直言。   &ldquo 国家实验室建设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该是到反思和梳理的阶段了。国家实验室的定位是什么?使命是什么?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问题应如何解决?实验室不能只是建起来,而应该做起来,应尽快启动。就像相声里说的,第一只靴子已经掉下来半天了,第二只靴子何时落下?如果国家实验室建设一直这么拖下去,不仅会影响到科技创新,也会影响到国家的公信力。&rdquo 专门从大连赶过来开会的李灿表示。   在王梅祥看来,现在首先要做的不仅是坚定改革思路,面对国家实验室筹建中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等待,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更要协同各部门利益,理顺部门、国家实验室和依托单位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国家实验室的长效财政资助机制,创新管理模式。&ldquo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做好了,国家实验室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成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问题的主导力量。&rdquo   &ldquo 一提起国家实验室建设,大家往往都会提到体制机制问题,而体制机制问题是体现在很多细节问题上的,比如国家实验室的主管部门问题,人员的编制问题等。看似小问题,其实都是关乎实验室发展的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体制机制问题才能解决。&rdquo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林惠民的话音刚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沈保根就对其观点表达了认同。&ldquo 不错,细节问题大领导不管,小领导说了不算。久而久之,就成了绊住国家实验室发展的大问题。&rdquo   当时,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程津培一直在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他在最后发言时表示,&ldquo 虽然国家实验室建设走过了很长的路,但我相信好事多磨。我们将深入调研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和各部委一起扎实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rdquo   调研建言形成报告   2014年4月到5月间,由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娅、常荣军(驻会)、程津培带队,由重点提案人、关联提案人、提案主办单位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及部分科技界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分赴山东和辽宁两省,开展了&ldquo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rdquo 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沈阳金属材料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筹)、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室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高新区、烟台高新区、沈阳高新区等单位,详细了解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多次召开座谈会。   &ldquo 委员们都很专业,调研的兴致也很高,大家在调研过程中充分交换意见,调研报告很快就成型。&rdquo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科技处同志介绍说。   委员们认为,建设体量较大、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以破解战略性瓶颈为导向,组织重大科研问题研究,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原创能力的必要形式。当前,国家实验室的目标定位和体制机制问题虽然已基本厘清,基础研究经费总量也在持续增加,但在R●D(研究与开发)总投入中的比例以及财政科技投入中的比例过低问题仍未获解决。而且,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方式仍是以竞争为主,稳定支持的份额很低。研究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竞争资源,难以潜心研究,影响了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形成。   调研组建议,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把国家实验室建设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强基础研究稳定支持的重要手段,以国家目标和科技重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资源配置、人事和评价制度、跨领域交叉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从制度上保障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有机结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新模式、创造新经验。   同时,应优化国家实验室发展的规划布局。对已试点多年的首批国家实验室(筹),应尽快组织验收,依据验收结果予以认定或限期整改 对以部门及地方经费为主筹建、符合规划方向、在创新实力和成果上居国内绝对优势、并已参照国家实验室模式运行数年取得良好成效的实验室,应按择需、择重、择优的原则陆续验收 其他纳入规划的实验室,按程序逐步启动,到2020年完成初步布局。   调研组还建议完善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推动国家实验室健康发展。建立中央财政稳定支持国家实验室的专项经费,强化国家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对以重大基础科研为主或以重大科学装置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国家实验室,应明确中央财政为投入主体。对于聚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国家实验室,还应注重调动地方和企业支持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形成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稳定支持新格局。   &ldquo 2014年7月,我们将调研组的意见综合,形成调研报告后报送了国务院。2014年8月7日,刘延东副总理对报告作出了重要批示。这是对我们所做工作的最好肯定。&rdquo 科技处的同志说。   双周协商只为更高层面推动   按照常理来讲,调研报告形成并上报得到批示,同时也作为重点提案进行了督办,应该算是圆满结束了,但是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领导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效果,而是将这项调研课题申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议题,希望从更高层面推动提案取得更大实效。&ldquo 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全国政协真的把&lsquo 发挥国家实验室在原始创新中的引领作用&rsquo 作为了新年的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议题。&rdquo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坦言,&ldquo 我们压力不小啊!&rdquo   接下来的工作,重要却又琐碎:确定筹备工作牵头人、做好责任分工和时间安排、搜集材料、安排发言人&hellip &hellip 去年11月份开始,委员会办公室为筹备座谈会日夜奔忙。&ldquo 加班已成家常便饭,大家也都能理解,并且能全情投入,毕竟离座谈会召开一共只有2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rdquo 科技处有关同志说,那时候即使是在家里休息,也是满脑子座谈会的事情,突然想起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或者认为有纰漏的地方,会马上记下来或直接打电话给相关负责人,&ldquo 神经高度紧张。&rdquo 科技处的同志笑言。   座谈会上委员会共安排了16位委员和专家发言。程津培强调国家实验室已成为欧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创新载体、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卢柯提出,建设国家实验室,就是要打造一个科研旗舰,培育一支带领大家挖井的科技发展引领者队伍 王梅祥建议确立国家实验室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完善中央财政国家实验室的稳定支持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认为,国家实验室作为科研旗舰,要有&ldquo 中心-分中心&rdquo 的框架结构,应有持续稳定经费支持与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与升华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则呼吁建立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   &ldquo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创新基地,做的工作应该是&lsquo 顶天立地&rsquo 。顶天,即瞄准国家前沿,产出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 立地,即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凝练研究任务、打通科技创新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只有这样,国家实验室才能够真正顶天立地起来!&rdquo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在座谈会上直言。   委员和专家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坦诚而又热烈,力求全面深刻地反应国家实验室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辅相成、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意见。&ldquo 一定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中华民族的竞争优势,抢占新兴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梦想不懈奋斗!&rdquo 武汉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陈义龙的发言表达出了所有与会者的心声。   在国家实验室筹建的十余年中,已经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相信经过全国政协的一系列努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将走得更快,国家实验室会真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验收
    5月11日,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进入运行期。   验收专家组组长、西北大学翟明国院士一行9人,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崔拓、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处长周文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二处副处长杨晓秋、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副处长明媚,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等,中科院院士殷鸿福,校党委书记郝翔、副校长郝芳,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参加验收会议。   崔拓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与主要任务,并结合本次验收评审会,详细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指标体系和评审要求,希望各位专家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把好关。   郝芳致欢迎辞。他感谢科技部与教育部、湖北省科技厅长期以来对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专家们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帮助学校建设好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春白对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介绍了省科技厅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管理和投入,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   杨晓秋就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建设验收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说明。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教授的建设报告,查阅了相关资料,与实验室学术骨干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科研进展及工作氛围等建设运行情况。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经过两年的建设,实验室圆满地完成建设计划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同意通过验收。在充分肯定实验室建设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的基础上,专家组建议实验室继续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培养,加强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力争早日建设成为地球生物学国际高水平研究中心之一。   童金南表示,实验室将以此次验收作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加强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发挥实验室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和平台建设服务功能,为我国的地球生物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郝翔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对专家组以及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科技厅长期以来对实验室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对实验室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他希望,实验室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凝练方向,集中资源做出特色,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明媚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指出重点实验室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表示教育部将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周文能讲话。他对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表示祝贺,他强调,重点实验室建设要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注重科研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明确定位,凝练学科方向,大力吸引高水平领军人才,结合国家目标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致力于从地质时空尺度开展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前沿领域??地球生物学的研究,其核心是生命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重点探索地球表层系统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事件和过程,目标是构建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在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方面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并为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恶化和生物危机等重大挑战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新增973项目2项、863课题1项、111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49篇,高影响因子(IF4)论文29篇,包括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Science》论文1篇、《Scientific Reports》论文1篇、《Nature Geoscience》论文3篇、《Geology》论文3篇、《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论文3篇、《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论文2篇。作为特邀客座主编组织SCI期刊专辑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实验室主办和承办了5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推动了我国地球生物学的发展。研究成果被《Science》两次正面评述,入选“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中国地质调查局推进国土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6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召开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交流会要求,加快推进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国家目标和重大需求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重点实验室是国土资源科技基础条件的骨干平台,承载了国土资源科技中优势资源、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目前拥有25个部重点实验室,涉及基础地质与勘查技术、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三大领域。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地质调查仪器装备能力显著提升,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窗口,取得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提升了地质调查科技水平。   会议着重介绍了16个部第三批重点实验室建设一年来取得的进展,并围绕促进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提出了下一步建设计划和目标任务。总体来看,依托单位重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完成了建设计划书中设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个别实验室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基本达到了验收条件要求。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表示,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应体现高标准管理、高规格建设、高层次人才、高起点研究、高效益运行和高水平成果,国土资源部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把实验室作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骨干平台加强建设,充分发挥地调局、依托单位在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指出,在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各依托单位要把握好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整合资源,全面支持,为实验室发展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共享与人才流动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围绕国家目标和重大需求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产、学、研、用的融合 健全与完善实验室制度。
  • 2012年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实验室建设情况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年中,仪器信息网就“资讯”频道“实验室动态”栏目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并发布了“2012上半年我国生物医药实验室建设情况”资讯,值2013年年初,仪器信息网再次将2012年7-12月期间发布的相关实验室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为大家呈现最新的国内外实验室建设动态。仪器信息网从中整理、统计的信息中发现,“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的重点或投资规模依旧较大,现将有关领域的实验室建设状况分类归纳,以飨读者。   据仪器信息网资讯频道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投资建设的市级以上生物医药检测实验室十余家,药明康德和柯惠医疗等医药巨头在华纷纷设立医药研发中心,2012年下半年,东芝医疗、诺和诺德等也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医药巨头,而国内南开大学、中科院等也纷纷设立研究中心,总体上,医药及医疗领域实验室建设状况良好。下表为2012年下半年我国医药及医疗实验室建设情况汇总。 2012年下半年我国医药及医疗实验室建设情况 实验室名称 新闻发布时间 地点 状态 投资金额 生物及生命科学 光谷生物城武汉生物研究院联合实验室 2012-12-16 武汉 建设中 7000万元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 2012-12-3 北京 建设中 12.22亿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2012-12-3 天津 建成   中国西南地区EMPA微量物证检验实验室 2012-8-8 云南 建成   医药及医疗 海峡药品检测中心 2012-12-18 厦门 建设中   东芝医疗系统研发中心 2012-12-17 北京 建成   医疗器械标准研究联合实验室 2012-12-4 上海 建成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12-3 天津 建成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 2012-11-28 苏州 建成   诺和诺德研发中心 2012-10-9 北京 建设中 1亿美元 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2012-9-21 菏泽 建成   津滨海新区抗癌新药创制产业技术战略联盟 2012-9-19 天津 建成   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2-9-19 成都 建设中   国家药监局广州医疗器械检验中心(普宁) 2012-9-18 普宁 建设中   绿A检测中心 2012-9-18 云南 建成   蒙医药重点实验室 2012-9-14 内蒙古 建成 2132万元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青岛分中心 2012-9-5 青岛 建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 2012-8-30 烟台 建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仁和百奥健康研究中心 2012-8-28 北京 建设中     2012年7月份,仪器信息网对2012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及医疗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总整理,如下表。 2012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及医疗实验室建设情况 实验室名称 新闻发布时间 地点 状态 投资金额 生物工程领域 国家仓储有害生物检疫重点实验室 2012-8-1 苏州 建成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2012-7-30 广东省 建成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2012-7-23 天津 建成   潍坊华大基因检测中心 2012-7-12 潍坊市 建成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2012-6-27 天津 建成   太原诊断试剂研究中心 2012-6-1 太原 建成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4-11 上海 建成   博奥生物产业化基地 2012-3-26 成都 建设中   医药/医疗领域 药明康德武汉研发中心 2012-8-7 武汉 建设中   柯惠医疗上海研发中心 2012-8-2 上海 建成 4500万美元 默沙东亚洲研发总部 2012-8-2 北京 建成   河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 2012-6-21 河南 建成   礼来中国研发中心 2012-6-4 上海 建成   罗氏参考实验室 2012-5-10 山东 建成   海南省药物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 2012-5-9 海南 建成
  • 2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
    教育部关于2011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 教技函[2011]82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为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点学科发展,提升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布局,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在有关省(区、市)推荐的基础上,我部对2011年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遴选。经研究,我部决定批准天津师范大学“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等22个实验室为2011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详见下图)。   希望各有关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按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建设措施与投入,加强机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同时要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和地方特色,引导实验室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根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一般为1—2年。请接此通知后,抓紧组织相关实验室认真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参见http://www.dost.moe.edu.cn/下载中心),明确实验室建设期间的目标与任务,制定相应的建设措施,落实配套支撑条件,并于2012年4月底以前完成建设计划论证,启动建设。 2011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共建地方 1 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2 先进锻压成型技术与科学 燕山大学 河北省 3 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省 4 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 5 松辽流域水环境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省 6 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 7 运动健身科技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市 8 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 9 离子性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 10 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 烟台大学 山东省 11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 河南大学 河南省 12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 江汉大学 湖北省 13 经济林培育与保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省 14 环境理论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15 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16 热带动植物生态学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 17 地方病与少数民族性疾病 贵阳医学院 贵州省 18 普洱茶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 19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20 敦煌医学与转化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省 21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 青海大学 青海省 22 回医药现代化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教育部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 “临床与转化医学”等三个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
    关于&ldquo 临床与转化医学&rdquo 等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 教技函[2014]32号   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按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教技〔2014〕1号)的要求,在依托单位自主组建培育的基础上,我部按照&ldquo 成熟一个,建设一个&rdquo 原则,分别组织专家对中山大学&ldquo 临床与转化医学&rdquo 、吉林大学&ldquo 纳微构筑化学&rdquo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ldquo 气候与环境变化&rdquo 等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进行了立项建设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经研究,我部决定予以立项建设,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三年建设规划。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吸纳论证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联合实验室三年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落实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要注重与外方合作单位的战略研讨、管理协调和业务合作。   二、着力加快国际化进程。联合实验室要继续深入开展国际化科学研究,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扩大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博士后规模,广泛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到实验室长期工作。   三、探索国际化运行和管理。有关高校要支持联合实验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人事聘用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国际通行的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制度,建设高水平技术支撑队伍和专业化管理服务队伍,实行国际一流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四、广泛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应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广泛汇聚创新资源,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声誉。   有关高校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联合实验室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引擎,并为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对建设期满并达到建设目标的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可向我部申请验收认定评估。我部同时支持联合实验室积极申报&ldquo 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rdquo 。 教育部   2014年6月20日   附件: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名单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山大学 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两会观点:新型国家实验室建设雏形已显现
    “有时候出国碰到同行,他们很不理解,怎么后面这个括号里还写着‘筹’。”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冯丹代表有些苦恼。2003年,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和其他4家实验室一道,开始了筹建工作。这一筹,就是14年。  国家实验室已经从筹建变成了“愁”建。有时候,大家还开玩笑,“我们是不是要解散了?”  冯丹还在等待着迟迟不来的验收,而国家实验室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些国家实验室就不是多年前筹建的那几个,而是带有战略性的国家创新基础平台。”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表示,“国家实验室要分开来讲”。  一筹14年,国家实验室依然在等  国家实验室,是实验室中的“国家队”,在实验室序列中等级最高、数量最少。在发达国家,国家实验室已成为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主要载体。  我国也早已启动了国家实验室的筹建。2003年,科技部批准筹建第一批共计5个国家实验室 2006年,科技部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新能源等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  当时也曾慎重研究和严肃论证,但“第一只靴子掉下来半天了”,第二只靴子还不知在何处。  多位委员和代表也在呼吁,要重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2015年首届政协双周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李灿说,如果国家实验室建设一直拖下去,不仅会影响到科技创新,也会影响到国家的公信力。  “就国家实验室建设,我过去接受过多次采访。但国家实验室建设进展甚微。”今年,李灿委员婉拒了记者“谈谈国家实验室”的请求。  国家实验室要综合、可持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表示,虽然他并不知道下一步国家实验室的走向,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已将实验室的建设思路阐释得很清楚。“他举出了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罗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的例子。他们都是依托大科学装置,比如粒子物理或者核物理装置的实验室。”  在这位代表看来,能够进行多学科研究的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实验室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这样国家实验室才能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发达国家的一些国家实验室是“常青树”,可以存续几十年,持续性产出。该代表坦言,单一目标的国家实验室,寿命恐怕比较有限。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同样看重“大科学装置”。他认为,大科学装置如一艘航母,能搭载着科学技术人才在不同领域乘风破浪。“国家实验室必须要有综合性,要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分开。它不仅包含多个学科,甚至可以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王树国也强调国家实验室的持续性。“持续性”,不仅指的是国家的持续投入,也意味着国家实验室得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实力。“不能等着国家戴帽子。你要对自己有清晰的思路规划。真正想做国家实验室的,不用等着国家批,现在就该开始做。”  新国家实验室建设雏形已显现  “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模式还没有最后敲定,但科学界对此有个共识,就是要在综合性的和国家有强烈战略需求的领域组建国家实验室。”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丁洪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这样描述国家实验室: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  “虽然和之前筹建的国家实验室名字一样,但内涵已经很不一样。”丁洪表示。  具有新内涵的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雏形已经显现。  目前国家已经正式批复了在上海张江和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的怀柔科学城也正在建设中。“这些大型科学中心,可以作为综合性国家实验室的载体。”丁洪说。这些科学城,为国家批准,当地政府牵头,与中科院或者高校合作建设。它以大科学装置集群为依托,配有若干综合性交叉研究平台,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打通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渠道。  今年,上海发布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7年,上海要“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筹划国家实验室”。合肥也在今年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中写道,要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力争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和开放度。
  • 首个央企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
    2009年12月4日,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建设的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建设验收。这是中央企业承建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首批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07年经专家评审、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在两年多的建设中,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凝练形成了数字化成形、先进成形工艺、先进成形装备三个研究方向。在科研任务、条件建设、团队建设、开放交流、科技成果等方面,均达到或超过了建设任务书的指标。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依托单位负责人及实验室主任的建设验收工作报告后,进行了现场考察和相关问题质询,一致同意实验室通过验收。同时,专家组也就探索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次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标志着中央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步入正式运行期,是实验室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实验室将继续围绕国际上装备制造成形技术领域前瞻性、前沿性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国内装备制造业对各种先进的、竞争前的共性关键技术所提出的重大需求展开技术研究,建设成为装备制造行业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基地、面向产业集群和行业联盟的技术创新基地、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开发基地以及机械工业科技创新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郭哲副主任、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科技处袁雷峰处长、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处周文能处长等参加会议。专家组由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
  •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历程
    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4-200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正在进入提高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4年-1997年):建成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成一批基础研究实验研究基地。1984-1993年,国家利用科技三项经费投资9.1亿元,立项建设了8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布局 1991-1995年,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8634万美元和1.78亿元,又立项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进行了布局。两批重点实验室建成,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初步框架。   国家经费支持:1989年原国家科委设立“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专项”,补助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和对外开放。1995-1997年,原国家计委对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仪器设备更新改造。   建立评估制度:1990年开始,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分别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1994-1997年,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共同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领域统一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分别予以设备更新经费和运行补助经费资助。   二、发展阶段(1998年-2007年):规范和改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探索新的实验室建设类型。   科技部规范了“发布指南、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程序,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领域新建了88个实验室,同时淘汰了17个运行较差的实验室,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此外,根据实验室发展形势与时俱进修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管理。尤其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强调质量、定性评价、整体评价等指导思想,取消定量指标,引导实验室出重要原始性创新成果。   2000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基础上推动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2003年,为带动地方基础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展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2006年,为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截至2007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58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8个),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4个。这些研究实验基地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学科布局和结构布局基本合理。   三、提高阶段(2008年--):专项经费的设立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3月,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宣布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力度。2007年经费14亿元,2008年近20亿元,2009年预计达到25亿元。专项经费的设立,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林业局、中科院办公厅(室),总后勤部卫生部: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和工作安排,日前我部组织专家对心血管疾病等49个实验室进行了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并认真审查了修改后报送的建设计划任务书,现决定批准建设心血管疾病等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请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落实有关政策和建设经费,组织相关实验室开展建设工作。请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在建设期间,实验室应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国家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建设计划完成后,我部将组织专家验收。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请有关方面抓紧各项工作,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验收。   特此通知。   附件: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主任 建设承担单位 单位负责人 实验室代码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符习勤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 袁隆平 李晓红 2011DA770014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喻树迅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南大学 喻树迅 娄源功 2011DA125024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卢孟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东北林业大学 张守攻 杨传平 2011DA169034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夏庆友 西南大学 王小佳 2011DA105044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孙其信 2011DA105054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保善 广西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唐纪良 陈晓阳 2011DA790064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盛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2011DA131078 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香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李书章 2011DAV00088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沙家豪 南京医科大学 陈 琪 2011DA690098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庾石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蒋建东 2011DA131108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 萍 中国药科大学 吴晓明 2011DA105118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孟 伟 2011DA144123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志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侯增谦 2011DA121133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匡尚富 2011DA126143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童金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焰新 2011DA105153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义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徐义刚 2011DA17316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倪四道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孙和平 2011DA173173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亚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陈 曦 2011DA173183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志标 兰州大学 周旭红 2011DA105194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张 偲2011DA173203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韩兴国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2011DA173213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段吉安 中南大学 黄伯云 2011DA105227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郭占成 北京科技大学 徐金梧 2011DA105237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铁军 西安交通大学 郑南宁 2011DA105247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熊 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朱 荻 2011DA124257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段献忠 华中科技大学 李培根 2011DA105267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吉臻 华北电力大学 刘吉臻 2011DA105277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晓红 重庆大学 林建华 2011DA105287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凝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李国杰 2011DA173295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任晓敏 北京邮电大学 方滨兴 2011DA105305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飞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王东琳 2011DA173315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柴天佑 东北大学 丁烈云 2011DA105325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丁建东 复旦大学 杨玉良 2011DA105331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 王子镐 2011DA105346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修建 武汉理工大学 张清杰 2011DA105356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钟登华 天津大学 李家俊 2011DA105367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岳良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吴岳良 2011DA173372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薛其坤 清华大学 顾秉林 2011DA105382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申德振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宣 明 2011DA173395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曹 镛 华南理工大学 李元元 2011DA10540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贻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和生 侯建国 2011DA173412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姜宗林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樊 菁 2011DA173422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鞠熀先 南京大学 陈 骏 2011DA105431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饶子和 南开大学 龚 克 2011DA105444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学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陈晓亚 2011DA173454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韩家淮 厦门大学 朱崇实 2011DA105464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维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薛勇彪 2011DA173474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杏忠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黄 力 2011DA173484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邓子新 上海交通大学 张 杰 2011DA105494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将启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开展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改善科技创新条件”的要求,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部在编制《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3-2017年)》的同时,拟于今年在部分省区先期启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定位与目标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及专业性、区域性重大农业科技问题,我部以“学科群”为组织单元,布局命名了一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通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科研设备先进、数据处理高效、资源共享程度高的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形成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共用共享和成果信息的有序流动,为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设布局及内容   依据“十二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布局和正在编制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3-2017年)》,综合考虑学科布局、产业特点、区域特色和建设基础,2012年拟在农业环境学科群的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6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14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先期开展建设试点。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支持购置单台套2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及改造实验设备配套的用气、用水(纯净水)、动力电与通风装置等相关配套实验设施。其中土建工程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10%,主要仪器设备类型包括:气候、环境因子、农田生态监测设备 植物、土壤养分和水分检测设备 土壤性能评价和结构分析设备 碳、氮等同位素检测设备 农田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检测与监测设备 微生物检测、分离、培养与鉴定设备等。   (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支持购置单台套40-200万元的仪器设备,并改造实验设备配套的用气、用水、动力电与通风装置等相关配套实验设施,基本配置表详见附件2。   (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支持建设与其承担任务及发展方向紧密相关的农业设施,并购置单台套5-40万元的观测、分析仪器设备,基本配置表详见附件3。   三、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总投资分别按1200、800、400万元控制。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部直属单位和原部属高校承担的项目全部由中央投资解决。地方单位承担的项目中央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按照东、中、西部地区1:0.5、 1:0.2、1:0.1进行测算,项目建设内容中土建工程投资由地方配套资金解决。地方配套资金原则上由省级财政安排。   四、选项条件   (一)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实验室所需的基本科研用房条件,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实验室章程和管理办法,开放共享、学术交流等机制良好,运行管理规范。   (二)优先支持区域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基础条件好的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单位承担的项目,以及多个学科群共同迫切需求、可供多个学科群或区域共享的项目。   (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必须代表区域典型类型区、且远离大中城市,选址应是承担单位自有建设用地或农用地,不支持选址在院所本部的项目。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取得当地规划部门审批的规划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环保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书(表、登记表)。   (四)项目单位不重复申报相关农业行业专项建设规划中功能定位相同的建设内容。   五、有关要求   有关农业主管部门计划处和科教处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和指导,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地方资金落实等工作,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每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应一份申报文件),于2012年6月5日前报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5份、科教司1份。同时,通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http://ac.agri.gov.cn)填报申报项目相关信息,并将系统生成的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随纸质文件一并报送。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 泉企国家标准实验室建设提速
    “由于实验室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国外不少企业实验室纷纷转向中国,为国内很多企业实验室与国际企业合作提供了可能。”天祥集团(华东华北区)品质保证经理说。泉州企业要想争取到这种机会,必须先做好企业实验室建设。   在国家纺织行业振兴规划的指导下,泉州纺织企业建设国家标准实验室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泉州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鸿星尔克集团、九牧王(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验室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他企业如何缩短资格申请时间,形成供应链内互信机制,还需要多方面进行完善。   申请并非一蹴而就   一些企业在国家标准实验室建设时认为,只要花大价钱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更新、整改,引进相关人才,就可以通过国家实验室标准的认可,“但是实际申请过程并非企业想像得那么简单,实验室负责人不重视、技术人员不专业、申请程序不熟悉都让企业实验室无法获得认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处处长曹实说。   企业实验室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检测经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很多企业领导对实验室重视程度不够,把企业实验室建设项目交给企业新进的大学生或者实习生操作。曹实举了很典型的例子,一家企业实验室已获得多个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也通过了国家CNAS三次复评,但是有一次对其进行现场评审时,在一个项目检测中,由于是新技术员,出现连续两次检测失误,而按要求新技术人员并不允许单独操作,最后该实验室就没有通过评审。   “纸质文件写得挺好,实际操作就有很多问题。”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韦小姐告诉记者。现在有些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申请程序,找一些社会咨询机构帮忙撰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材料,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咨询机构对行业了解不够深入,就可能导致程序文件光从理论上说一些套话,分析不到位,程序文件没法通过审批。在认可委评审过程中,企业往往“一问三不知”,而在实际体系运营过程中问题就更多了。   此外,申请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可能造成无法通过国家标准实验室认可。曹实介绍,企业申请实验室并非一步到位,企业按照认可准则要求必须运行半年以后才有资格向认可委提交申请,之后认可委组织现场评审。但是很多企业在排队等待认可委专家现场考核的半年间,并没有按照认可准则要求的体系运营,所以在国家认可委进行现场考核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认可委的专家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整改时,整改工程就比较庞大,拖长了企业获得认可的时间。   运行需动态管理   上述诸多问题一直阻碍着泉州纺织企业申请实验室认可的步伐,针对这些问题,北京一家已经通过认可的纺织企业实验室负责人近日来泉现身说法,为泉州的同业们支招。   该负责人建议,申请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企业需要在不断学习了解中加深理解。他说,认可委专家对企业上交的文件并非逐字审查,他们只对会影响试验检测结果的关键部分进行审查,检查出问题以后要求企业整改,但是不会告诉企业具体该怎么改。“当时认可委给的评语中要我们‘举一反三’,我们就对这四个字琢磨了很久,后来才明白,专家指出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其他内容也会有问题,因此我们重新对文件进行检查,在不断检查、理解,同时与认可委专家沟通后,终于获得了认可。”   “通过认可之后,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高枕无忧”,曹实介绍,国家实验室认可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企业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另外,认可委每三年还进行一次复评,若复评中发现设备没达到要求或者人员变动等因素而使实验室没有达到认可标准,实验室将被暂停并整改,甚至撤销或注销其资质。此外,实验室必须保证认证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如果被投诉,且投诉属实,实验室也可能受到相关处罚。   石狮市港溢染整织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中正从中受益不少,他介绍,泉州许多企业对申请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意识不强,一些企业没有看到长远意义,也有一些对申请准则理解不透彻。刘中正坦言,申请虽不易,但一旦认可以后也能带来诸多好处,可借此得到客户的信任,同时降低检测成本,缩短供应时间。   认可可尝试互信机制   感受到企业实验室建设的高涨热情,不禁让南山纺织服饰(控股)有限公司副总厂长王俊担心起来,服装公司都忙着建设标准实验室,这让原料供应商的压力更大了,现在很多原料供应商也在企业内部建设国家标准实验室,但采购商和供应商双方都建实验室,对产品重复检测,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供应速度也没加快。为此,她提出把双方的实验室进行合并。   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研究员张荣娜,她分析,双方实验室还没有实现相互认可,确实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存在,在目前还不具备采供双方实验室合并的条件下,李宁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值得提倡。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蔡峙介绍,李宁公司为了提升李宁供应链的能力优化供应程序,李宁中心实验室会协助和指导供应商实验室建设,包括对合作伙伴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帮助核心供应商实验室达到实验室认可的水平,采购商认可供应商的实验报告,供应时间就缩短了。“品牌企业协助指导供应商实验室建设的模式可以尝试”,张荣娜说。   在了解了泉州纺织服装行业之后,曹实建议:“泉州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比较完整,可以采用这种模式。”目前泉州已经有很多品牌企业进行国家标准实验室建设,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通过了CNAS认可,泉州可以通过品牌企业指导和协助供应商实验室建设,提高供应商实验室建设水平,优化整个纺织服装行业供应链,缩短供应链互动响应时间。
  • 安徽:到2025年,培育建设联合实验室超过100家
    10月26日,安徽省科技厅、教育厅联合印发《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方案(试行)》(下称《方案》),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建设(含转建)联合实验室100家以上;通过3-4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协同攻关成果,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力争若干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服务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全文如下: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方案(试行)为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破解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够的深层次矛盾,现就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提出以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和《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等相关部署,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以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二、目标定位(一)功能定位。联合实验室是开展应用基础、前沿科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我省相关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以“企业出题—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解题—成果与资源双方共享”的开放合作建设模式,实行开放的运行管理机制。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将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院所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开展有组织、系统性的研究。(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建设(含转建)联合实验室100家以上。通过3-4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协同攻关成果,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力争若干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服务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建设任务(一)打通创新链条。聚焦企业产业创新需求,坚持市场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融通发展,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企业发展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进一步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二)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相关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优势团队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实验室产生的具有重大产业应用前景的成果有效落地,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三)促进学科发展。联合高校院所合作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稳定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汇聚平台,有效促进高校Ⅰ、Ⅱ、Ⅲ类高峰学科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领域优化发展。(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与高校院所实验室平台条件建设,促进双方资源开放共享,利用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收益进一步提升高校院所科研实验条件。四、组织实施(一)建设主体。联合实验室建设主体原则上是我省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统称“相关重点企业”)和具有应用型优势特色学科的在皖高校或具有优势专业领域方向的科研院所。一般以一家企业和一家高校院所共建为主。高校的学科团队如为教育部或安徽省认定的一流、高峰(培育)学科,给予优先支持。支持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对照联合实验室定位要求转建,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转型。(二)建设方式。联合实验室统筹利用企业自筹资金、社会资金、成果转化收益、财政资金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实现自我运营、自我发展。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鼓励探索实体化独立运行,可在共建企业和高校院所同时挂牌。探索柔性引才和人员双向流动机制,鼓励高校院所应用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成果共享与技术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基地,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和成果转化效率。(三)建设条件。联合实验室应当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凝练提出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和攻关任务,有明确的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能够集聚整合该领域内优势突出、具有紧密合作基础的在皖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具有在相关领域有效成果持续供给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能够集聚本领域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形成稳定的技术攻关、支撑服务及成果转化应用团队;共建双方签订有效的合作共建协议;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场所和条件,依托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基本保障。(四)建设程序。具备条件的企业和高校院所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成果研发转化需求,联合编写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按属地原则,由各市科技管理部门会教育部门推荐报送省科技厅。省科技厅会同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结合现场考察,择优组建挂牌。联合实验室申报认定工作与省重点实验室同步组织部署,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序列管理。五、保障措施(一)建立联动机制。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加强总体设计、统筹布局,指导相关单位凝练重大需求,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所在地市(县)科技和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指导联合实验室遴选推荐,协助解决建设和运行中有关问题。(二)强化政策支持。省市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指标、人才引进、联合培养研究生指标、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联合实验室倾斜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高校院所积极性。对新组建和绩效评估优秀的联合实验室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给予统筹支持。(三)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联合实验室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支持联合实验室在科研布局、经费使用、人员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坚持开放共建,不排斥多方合作资源。鼓励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定期发布科研成果,对接技术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等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鼓励探索知识产权共享共用机制。(四)加大人才激励。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联合实验室人员双向挂职、兼职兼薪,在高校院所试点开展技术经纪人系列职称评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人才流动合作。(五)实施考核评价。联合实验室建设期为三年。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联合实验室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学科评估等级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对验收不通过或考核评价不合格的联合实验室予以整改,直至摘牌。
  • 2012上半年环境能源及其他领域实验室建设情况
    2012年1月-2012年7月期间,仪器信息网“资讯”频道“实验室动态”栏目共发布200多条相关新闻,为大家汇集了最新的国内外实验室筹建、实验室科研成果、实验室检测水平等信息。仪器信息网从中整理、统计出“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的重点或投资规模较大的实验室建设情况,以飨读者。   据本网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投资建设的环境、能源及其他领域检测实验室40余家,并且有多家制造商厂商斥巨资设立研发中心,以下为2012年上半年我国环境、能源及其他领域的实验室建设情况: 实验室名称 新闻发布时间 地点 状态 投资金额 环境领域 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 2012-6-29 西安 建成   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 2012-6-11 广东 筹建中   洁净能源的国家实验室 2012-3-5 大连 建成   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 2012-4-19 广东 筹建中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2-4-11 合肥 建成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 2012-4-1 沈阳 建成   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吉林长白山子站 2012-3-8 吉林 建成   宁波北仑环境监测监控中心 2012-3-7 宁波 建设中 1.42亿元 能源领域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3-15 北京 建成   厦门市能源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6-19 厦门 筹建中 1.5亿元 国家天然气检验中心 2012-3-8 四川 建设中 7350万元 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2012-5-31 北京 建成   新能源应用技术检测中心 2012-5-4 山东 建成 4500万 北京建材总院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3-9 北京 建成   其他领域 深圳检验检疫局机电实验室 2012-8-6 深圳 建成   浙江电器开关有限公司 2012-7-25 温州 建成 800多万 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012-7-25 青岛 建设中 10亿 东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2012-7-19 南昌 建成   贵州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化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2-7-10 贵州 筹建中   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7-9 哈尔滨 建成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2-7-8 四川 建成   工程机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2-7-6 长沙 筹建中   中国碳水化合物动物营养研究中心 2012-7-5 四川 建成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 2012-6-25 上海 建成   航金属材料理化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2012-6-25 西安 建成 2亿 水暖行业国家级检测中心 2012-6-18 南安 建成 4千万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12-6-14 青岛 建设中   国家毛皮及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2-6-11 河北 建设中 3000万 国家精细化学品质检中心(筹)泰兴实验室 2012-5-31 泰兴 建成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2012-5-30 天津 筹建中   国际级LED检测实验室 2012-5-25 大连 筹建中   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5-24 江苏 建成   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 2012-5-11 河南 建设中 9.3亿元 国家级门窗幕墙检测中心 2012-5-11 河北 建设中 21.6亿 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5-9 北京 建成   中草药日化药理药效研究联合实验室 2012-5-4 广州 建成   国家日用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2-4-26 杭州 建成   福建名成莱茵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012-4-17 福建 建成   国家玩具检测重点实验室 2012-4-16 汕头 筹建中   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 2012-4-13 北京 建成   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 2012-3-30 山东 筹建中2.85亿 天津市金锚集团检测中心 2012-3-2 天津 建成   国家机械装备检测重点实验室 2012-3-1 台山 建设中 4800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