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实验室技术

仪器信息网实验室技术专题为您整合实验室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实验室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实验室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实验室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实验室技术话题讨论。

实验室技术相关的论坛

  • 【解读】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技术要求之人员(总汇)

    [B]实验室认可通用要求[/B]5.2.1 实验室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和/或校准、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人员的能力。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注1:某些技术领域(如无损检测)可能要求从事某些工作的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指定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可能是法定的、特殊技术领域标准包含的,或是客户要求的。注 2:对检测报告所含意见和解释负责的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资格、培训、经验以及所进行的检测方面的充分知识外,还需具有:——用于制造被检测物品、材料、产品等的相关技术知识、已使用或拟使用方法的知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法规和标准中阐明的通用要求的知识;——对物品、材料和产品等正常使用中发现的偏离所产生影响程度的了解。[B]实验室资质认定的通用要求[/B][color=#00008B]5.1.1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5.1.2 对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或校准、签发检测/校准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5.1.6 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此条为强制要求)5.1.7 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 年以上。(此条为强制要求)[/color]

  • 实验室人员技术管理

    实验室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检测报告的检测数据和结果,以及据此作出的判断和改进意见,确保出具技术上有效,即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判断,是实验室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最基本任务。影响检测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那么,如何来保证实验室人员的技术能力,怎样来对其进行考核与管理呢?需考虑这么几个方面因素 。1.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考核为确保实验室人员技能水平持续满足工作需要,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长远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充分考虑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岗位需求,以及知识更新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及应达到的技能目标。实验室对培训活动要组织相应的考核,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要纳入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工作。2.人员的监督实验室应该使用长期雇用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和额外技术人员及关键的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开展工作。3.人员技术档案的建立实验室应保存与检测有关的管理、技术和关键支持人员当前工作的描述,即为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包括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建立技术档案,以便需要时便于查阅。实验室对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例如进行特殊类型的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定类型设备的人员应进行书面授权,并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资格确认,保证其持证上岗。

  • 环境实验室招聘技术人员

    本公司招聘环境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要求:有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相关工作经验,熟练操作相关仪器。现场技术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优秀人员学历适当放宽,实验室原则上本科学历及以上。联系方式:QQ:289035449,工作地点:深圳。

  •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如何履职

    [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技术负责人顾名思义,就是对技术进行负责的人员。认可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即就是对实验室的技术负责。那么,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如何来履行岗位职责,怎么来履行岗位职责。[/align][align=left]要履行好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既要了解实验室的技术范畴,实验室的技术都包含了哪些内容。从广义角度来看,实验室的技术涵盖了检测方法、人员操作培训、不确定度确认、溯源等。从这些方面来看,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就必须对检测标准和方法有所掌握,懂操作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履行好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自身就必须业务素质要过硬,自我学习能力要强,还要培养锻炼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align][align=left]先说说检测方法,技术人员要对检测方法的科学性适宜性进行负责。如果检测室应用的检测方法是标准方法,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查询及时确认或更新方法。如果是实验室自己开发的方法,那技术负责人就应全面负责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培训推广等,最那最核心的也就是新方法的开发应用,这也是最能体现技术负责人能力的一个方面。确认了检测方法信息后,技术负责人就要组织对人员进行方法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实验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持续保持提高,技术负责人有权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align][align=left]技术负责人还应关注测量不确定和计量溯源性方面的技术问题,因为这些工作是实验室技术管理的重点和核心,不能出问题也不敢出问题,一旦长期大量出现这些方面的技术问题,对实验室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align]

  • 实验室如何建立技术体系?

    [font=宋体][color=#222222]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是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通用要求,是实验室证明自身能力并确保数据结果有效的重要保证。但在具体检验检测过程中,实验室不仅应建立管理体系,还应建立实验室运作的技术体系,形成检验检测的技术能力,为确保数据结果真实、可靠奠定坚实技术基础。[/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1)应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应建立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部门和检测分析部门三级相互链接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应是本领域学术带头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对知识点的内涵、意义、原理和方法等理解准确,能够解释、分析、判断并灵活应用解决相关问题,具备良好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管理部门,应熟悉技术运作全部内容、流程和方法,编制技术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工作。检测分析部门能够实施相关技术要求,识别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2)应建立技术知识体系。检验检测领域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包含了所属专业技术、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与控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设备工作原理与操作、检测方法原理与使用、数据结果分析与判断等知识,实验室应结合所属领域,搭建起与自身领域紧密相连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应被群体性掌握与应用,为检验检测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3)应建立人员能力体系。人员能力毫无疑问是确保数据结果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实验室应对人员能力的提升和保持创造条件。在对实验室管理方面的要求中,已经提供了多种工具,包括人员培训、人员监督和人员能力监控,实验室应整合运用这些手段,以使人员能力得到提升和保持。但从实验室整体来说,还应建立自身的人员能力体系,比如,人员培训体系,按岗位确定培训目标、分析确定能力需求、建立培训大纲、培养师资力量、有效培训考核等,使实验室能够应对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保持实验室整体能力的稳定。[/color][/font]

  • 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提升之路

    最近有同事问到我,“我们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是怎么样?”“我们的前景在哪里”,很多一部分同事都是刚刚毕业1-2年的,也有在前处理岗位工作了1-2年的,他们都有一个疑问,就是什么时候可以调到仪器岗位学习操作仪器。甚至有的人很迷茫,认为自己拥有一定的实验室经验了,就不停的在跳槽。大家讨论,技术人员的发展之道在哪里?怎么看待实验室技术经验的积累?

  • 环境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人问题

    实验报告授权签字的技术负责人长期不在实验室 对实验室的设备项目都不清楚 只来和个一两天签个字就走了 这样子处于一个什么情况 授权报告还能有效吗(备注:实验室只有一个授权签字人)

  •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和技术指标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和技术指标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和技术指标 3.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组成和生物安全标识 3.1.1 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由主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和辅助用房组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5/201205151205_367085_2019107_3.jpg3.1.2 在二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入口,应明确标示出操作所接触的病原体的名称、危害等级、预防措施负责人姓名、紧急联络方式等,同时应标示出国际通用生物危险符号,如图 3.1.2 所示。生物危险符号的颜色应为黑色,背景为黄色。

  • 【分享】纤纺实验室技术参数分类与技术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实验室技术能力评价是实验室认可管理及现场评审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纤纺实验室技术能力评价原则上是根据检验机构的主要检验内容(即技术参数),由评审人员通过现场试验、利用能力验证结果、测量审核(盲样试验)、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现场演示、现场提问、核查仪器设备等方法,对被认可实验室的技术能力给予确认。  纤纺实验室技术能力所涉及的技术参数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多。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按棉纤维、毛绒纤维、茧丝、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纤维产品类别以及纺织产品的安全(生态)卫生性能、纤维含量、染色牢度及其他理化性能等试验方法类别,对纤检、质检、检验检疫以及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纤纺实验室具备的技术能力进行统计。  参加调查的52家实验室分别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为纤纺检验业务活跃地区。这些实验室以第三方实验室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6.6%;参与调查的实验室中有76.9%为CNAS认可实验室。  调查结果显示,纤纺实验室的技术参数(检验项目)种类繁多,由于纤纺专业各实验室的主要业务内容侧重点不同,有些实验室间的技术内容差异较大,各技术参数在纤纺实验室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实施的频次也有较大差异。  为能够准确、有效地开展纤纺实验室技术能力评价活动,对纤纺实验室技术参数实行分类型、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 实验室领导应该重视技术还是业务

    兴许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领导只重视业务,从而忽视了技术的提升,特别是针对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那么大家认为实验室的发展应该如何把持?重视技术,钱就少了重视业务,技术水平就差了

  • 物理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要求

    cans对物理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有像化学检测领域那样相关专业本科5年工作经验的要求吗?本实验室只做纸张厚度 、抗张强度 、弯曲度、抗压试验这些范围。

  • 【原创大赛】如何做好实验室人员技术培训

    [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持续保持实验室技术能力,是每一个实验室准寻的管理目标,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内容。实验人员作为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影响着实验室的整体技术能力。那么,如何来提高试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呢?技术培训是一种不错的的方法措施。要做好技术培训,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align]1. 理论知识培训对实验室来说,要培训的内容很多,例如,安全培训、操作培训、分析标准培训、认可标准、体系培训等等。要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可以起到事陪功半的效果。要保持技术能力水平,专业理论知识这个基础必须打牢固。因此在选择培训时,首先,要对实验理论知识进行培训,例如,数据的修约、单位的换算、检验专业要求及特点等等这些实验室的基本知识进行培训。实难过基础培训是实验人员的基础知识功底扎实。其次,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检验培训的效果,同时改进不足。实验室可以自己设计评价方式。针对理论培训的评价,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培训现场提问,座谈讨论等形式。2. 操作培训实验室操作是一种单一固定模式的作业,长期的枯燥操作,难免会使操作人员有些思想疲劳,出现习惯性的违规操作。一些违规操作虽不会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本质影响,但长期的违规作业一旦形成习惯后很难改变。因此上,对作业人员的操作培训应坚持定期进行,通过培训及时纠正违规现象。一些违规操作,短时间看不出影响,但长期就会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误差而存在,实验室很难发现并纠正。所以针对操作培训实验室应引起足够重视才行,加强培训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价,实验人员的技术能力才会持续稳定的保持和提升。

  • 【原创大赛】有必要说说实验室的管理与技术!

    偶尔读到论坛会员的提问帖,帖子内容是这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对技术感兴趣而忽视实验室的管理呢?孰不知管理水平也关系到一个实验室的水平?”而对此贴的回复者,可以总结出来一个共同点,就是:管理是领导的事,技术才是根本! 就上面帖子所反映的现象,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与各位老师、专家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我的看法是,任何的企业、组织机构,都有它自身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多样的,因为技术,不仅仅1+1=2是技术问题,同样,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也是技术问题!我们不能片面地把技术,都理解成是1+1=2的问题,因为每个行业、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技术,如果你掌握不好,那么你就无法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无法做好你的业务!当然,我也明白,众人所说的技术,其实是实验室的操作的技术,也就是实际的操作问题,也就是1+1=2的问题,但,这不等于说,你负责的是具体的检测或检定又或者校准的操作,因此,管理就与你毫不相干!如果是这样,试问,还要管理做什么? 管理,绝对不仅仅是所谓的领导的事情,如果管理仅仅是领导的事情,那么,管理就是领导自己自娱自乐的游戏,与实验室又何干,与实验室里的成员又何干?而实际上,实验室的每一项管理制度、决定,事实上,都与实验室有关,与实验室里每一个成员有关!所以,管理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情,而是所有实验室成员的事情,哪怕你是做纯技术的、操作的工作!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管理是领导的事情,而自己仅仅是做技术的,是做具体工作的,与管理无关呢?这里,可能有个误区,既是将管理等同于决定!因为决定权,是领导的权力,这,也是领导的工作职责所在,所以,很多人对凡自己没有决定权的事情,都扔给领导去处理,但要清楚,这绝不是管理。管理,不仅仅是最终的决定,相反,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一项工作的过程当中。所以,实验室的管理怎么能说是领导的事情呢,怎么能说与做技术的无关呢?显然不能! 想必大家都知道TQM,就是全面质量管理,虽然,这通常用于制造型企业中,但,我认为,这个管理体系,无论是在制造型企业还是实验室这样的组织内,同样是适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是自我主动、积极参与的管理,我们不能因为组织没有要求怎么去做,而就放弃向正确的方向靠拢。我知道,事实上,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凡事领导说往左的,那肯定是往左,也许明知道往左是错的!这里或许有些实际的东西,靠一两人是无法改变的,而且必须服从的,但,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觉得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那就从我们能够做的地方说起吧,比如实验室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为实验室的一员,即便是做技术的,你都清楚吗?你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都有去遵守吗?如果你清楚,并去身体力行了,这本身,就已经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了,只是这些规章、制度,并不是由你制定的或最终决定的!但,你的确已经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中了,不是吗?比如,你是分管实验室仪器的,关于仪器的存放、清洁、使用登记等等,这些工作你已经按照一定的规章在做,也就是你已经从参与了管理,倘若你没有去做,势必这些仪器将无法有条理的得到管理。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些仪器的管理规章,本身就不合理,但无论它如何不合理,也不能否认你的确参与管理了,对不对? 此外,管理者,并不是所有的都不懂技术,都是在哪里乱发施令,但,他可肯能没有更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因为他有他的工作要做,他的岗位职责,也不是去研究具体的每一个技术过程!而作为职业的技术人员,也不是纯粹置管理与不顾,他也必须对自己负责范围的工作或人员进行管理,以便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质量得以保证!不排除,有很多领导,是七窍已通了六窍的人,但这样的人,也绝不是所谓的职业管理者!

  •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关系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关系一、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要求 准则中对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的描述分别为:指定一名员工作为质量主管(不论如何称谓),不论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 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实验室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 因一般实验室都使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称呼,以下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代指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 质量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实验室内部:体系运行维护、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预防的组织处理和实施、内部审核、内部监督;(2)实验室外部:外部审核前期准备接待、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处理、分包方质量审核。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主要为两个方面:(1)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检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操作指导书以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等;(2)确保实验室运行质量所需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供应和技术保证。二、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关系 1、 相互独立 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两个方面,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与着重点自然也不同,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有具体的职责和权限。技术负责人侧重于技术活动的运作,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机、料、法、环都要达到要求,例如人员的能力、设备的使用、样品和消耗品的控制管理、方法的选择、检测环境的控制等,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决策,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数据的准确。而质量负责人则侧重于对体系运行的保证和维护,包括管理规定的健全,不符合情况的监控,关注客户的要求,执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管理体系内部的定期审核评价,接受外部审核,改进跟踪。质量和技术两个方面,权责明确、岗位平等,工作相对独立,是实验室管理的统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推进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2、 相互配合 在具体的各项检测活动中,质量和技术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往往是既有技术的形貌,也有质量的影子。比如“4.4 要求、合同或标书的评审”要素,合同评审的主体,合同评审的流程,合同评审的输入、输出,合同评审的记录等都需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要求,但是合同评审过程本身却是一个技术活动的过程,需要从技术的角度确定合同是否可行,是否可以进行检测,是否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等;再比如 “4.13记录”要素,记录的及时、记录的完整、记录的清晰、记录的编号、记录的更改、记录的归档等等都是质量要求,此要素也是管理要求的一部分,但是记录的准确则必须从技术的角度给予保证,必须符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修约、极限数据的处理、临界数据的处理要求等;同样,比如“5.8 样品的处置与管理” ,样品的处置的要求就同时包括质量和技术部分,不能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和结果的判断,同时也需要满足相关的流程要求和保密要求。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生相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很多问题表现是管理问题、质量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则要靠技术手段;同样技术问题,也需要质量方法来固化,来推动。 3、 相互监督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仅相互配合,还相互监督。单从质量或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是不全面的、容易走向极端的,这就需要双方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不重视技术,结果是显然的,检测数据不准确,试验结果有误,造成无法弥补的问题。同样,不重视质量,管理混乱,技术无法固化,同样的问题可能重复发生,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只有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实验室才能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三、关于质量与技术结合的思考 1、 质量与技术互相渗透 质量与技术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每一个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质量负责人懂技术,技术负责人懂质量,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双方的配合与监督将更容易进行,双方的交流共容易达成共识,从而高质高效地解决实验室这个整体存在的问题。技术负责人懂质量,就可以用质量管理的手段为技术服务,那么,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如何控制影响检测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先进的技术固化,就更容易实现。而质量负责人懂技术,则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对内部检查审核点,对不符合的处理,对纠正措施的验证,都会更准确和有效,也更容易提高质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验室管理中,需要培养具备质量知识的技术负责人和具有良好技术背景的质量负责人,复合型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2、质量与技术互相分享 检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既涉及质量又涉及技术,因此,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共同参与、协调一致就变得更为重要。双方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更容易从不同的专业方向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和改进举措,更容易擦碰出智慧的火花,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因此,质量与技术负责人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乐学乐教,立场明确下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四、结束语 对于实验室而言,数据和报告为最终输出的“产品” ;只有质量和技术共同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制造出客户满意的“优质产品” ,才能使实验室持续改进、不断迈上新台阶。

  •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变更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变更流程怎么走?在CNAS那个申报系统没找到技术负责人在哪里变更?有谁知道吗?

  • 【建设新闻】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建设新闻】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5/201005150808_218493_1610969_3.jpg[/img]   为建设好“综合利用固废制备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5月12日,北京建材总院特邀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周文能处长就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对重点实验室政策等方面做了专项讲座。  周文能处长先对目前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情况,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政策进行了总体介绍,重点讲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尤其重述了“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定位,不能像高等院校一样做高精端的基础研究,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解决应用领域的难题,以及研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等项工作,从而推动行业进步。

  • 实验室人员技术能力的评价如何操作

    [size=16px]人员作为实验室重要的“硬实力”之一,其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体现了实验室水平的高低,而人员的能力并不是从开始就一成不变的,所以有效地评价实验室人员的技术能力,是保证实验室活动的必要条件。本期我们特整理了前辈们对于实验室人员能力评价的干货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size][size=16px][/size][size=16px][/size][size=16px][/size][color=#3771bb][b][size=16px]|[/size][/b][/color][b][size=16px] [/size][size=16px]01. 评价计划的制定及频次要求[/size][/b][color=#3771bb][b][size=16px]|[/size][/b][/color][color=#6681fc][b][size=16px] [/size][/b][/color][b][size=16px]02. 如何实施人员能力评价?[/size][/b][color=#3771bb][b][size=16px]|[/size][/b][/color][b][size=16px] [/size][size=16px]03. 评价“不合格”的处理[/size][/b][size=17px][b]一、评价计划的制定及频次要求 [/b][/size][b][size=16px]CNAS-CL01:[/size][size=16px]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ize][/b][size=16px]和[b]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b]的规定,实验室要注意对人员能力的监督,并保留人员技术能力评价资料作为人员技术能力持续满足要求的证据。[/size][b][size=16px]1. 评价计划的制定[/size][/b][size=16px]首先,[b]实验室要认命监督员,一般是让专业科室的主任来担任监督员[/b]。他们必须要了解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仪器数量、设备状态等基本情况,然后根据被监督人的资质、经验、能力和培训等条件,以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与标准物质的准备情况,合理确定监督的项目和要求,[b]制定出《能力考核与评估计划表》[/b],计划应包含检验检测实验室内所有人员、所有岗位及所有项目。[/size][b][size=16px]2. 评价的频次要求[/size][/b][size=16px]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考核与评估一般在培训之后进行。根据实验室对各级人员能力的不同要求,评估的频次与要求也不同。[/size][b][size=16px]对于新进人员定岗后[/size][/b][size=16px],要在最初的两个月内计划安排两次能力评估(间隔为30天),并按计划表安排的日期进行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与评估并记录,将这些能力评估的记录保存于其个人档案中;[b]对于工作1年以上的人员[/b]至少1年进行1次监督评价。[/size][b][size=16px]注意:[/size][/b][size=16px][color=#3771bb]当实验室人员职责变更、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启用新方法及新仪器、工作轮调时,需要重新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后1个月内进行能力评估。[/color][/size][size=17px][b]二、如何实施人员能力评价?[/b][/size][size=16px]对人员技术能力评估要符合实验室实际工作中当下的需求。通过[b]人员实验操作来评价的技术能力,通常是实验室采取的有效方法[/b],实验操作的内容包括:[/size][b][size=16px]1. 直接观察实验操作[/size][/b][size=16px]管理层[b]在能力评估前制定《项目操作能力评估表》[/b],该表中直接观察实际操作的内容至少包括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处理和检测、报告单的审核和结果解释、质控判断、仪器维护和保养等操作。[/size][size=16px]在评估时,组长[/size][size=16px][color=#3771bb]可以根据人员日常工作情况、投诉、日常监督、咨询、内审、不符合项报告等方面内容,对员工进行综合考评[/color][/size][size=16px]。[/size][b][size=16px]2. 盲样测试[/size][/b][size=16px]该方法是一个比较直接有效的确定员工能否有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方法。[/size][size=16px]该方法是通过[b]对已知结果的样品或盲样样品或PT样品进行检测来进行考核[/b],考核合格标准为盲样测试结果正确率大于90%,或偏倚小于实验室允许总误差范围。[/size][size=16px]从检测的过程中,组长可以更客观地观察被考评者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存在哪方面的问题,是否需要进行额外培训。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可以在能力评估总结中真实反馈给本人及管理层。[/size][b][size=16px]3. 检查记录[/size][size=16px]检查的记录包括:[/size][/b][size=16px]实验原始记录、质控记录、定标记录、试剂使用记录、仪器保养及维护记录、仪器维修记录等。[/size][b][size=16px]一方面,[/size][/b][size=16px]各专业组组长可以对各组的质量监督员每日及每月的监督记录、内审报告、不符合项报告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b]另一方面[/b]各专业组组长可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查实验室的各种记录。[/size][size=16px]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组长可以查出相关检测技术人员是否按要求及时进行各种记录的填写。对不按要求填写的记录,每发现一处,均要求查找原因并进行分析,必要时对组内甚至全员进行相关培训。[/size][b][size=16px]4. 疑难问答[/size][/b][size=16px]疑难问答是评估员工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手段,[b]可以通过笔试或口试方式进行。[/b][/size][size=16px]各专业组组长通过模拟日常工作中[b]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应急情况[/b][/size][size=16px][color=#3771bb](包括标准方法、样品、仪器、试剂、质控、定标等异常的分析与处理、应急预案等)[/color][/size][size=16px],检验结果解释等来考核员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b]口试或笔试的正确率大于90%才合格[/b]。[/size][size=17px][b]三、[/b][/size][size=17px][b]评价“不合格”的处理[/b][/size][b][size=16px]在完成能力评估后[/size][/b][size=16px],需将此次能力评估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各被评估人员,让其知晓评估结果,并在评估报告上双方签字确认,[/size][size=16px][color=#3771bb]若被评估人员对评估结果存在异议可提出诉求,进一步审核,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color][/size][size=16px]。[/size][b][size=16px]当人员技术能力评估不合格时,需马上停止该检测技术人员的操作,并及时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并实施培训,培训后再次进行能力的评估[/size][/b][size=16px]。[/size][size=16px]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需要分析该员工能力评估不合格的原因,[b]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b][/size][b][size=16px](1)[/size][/b][size=16px]实验室是否所有检测和校准活动,都制定了相应的程序;[/size][b][size=16px](2)[/size][/b][size=16px]制定的程序是否易于大家进行理解;[/size][b][size=16px](3)[/size][/b][size=16px]检测管理人员每年是否均对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培训;[/size][b][size=16px](4)[/size][/b][size=16px]培训后是否进行了效果追踪;[/size][b][size=16px](5)[/size][/b][size=16px]在日常工作中碰到问题时,检测管理人员是否及时进行了培训;[/size][b][size=16px](6)[/size][/b][size=16px]能力评估不合格是否只是个别现象;[/size][b][size=16px](7)[/size][/b][size=16px]在进行实际操作考核时,员工是否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结果的不正确;[/size][b][size=16px](8)[/size][/b][size=16px]是否存在超范围的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员工在再次能力评估合格后才可恢复操作,如再次能力考核与评估仍不合格,主任将根据实验室发展的指导方针和该员工的具体情况对其调配工作岗位。[/size]

  • 关于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怎样做技术考核、技术定级??

    我们是民营企业的内部实验室,关于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怎样做技术考核、技术定级?大家都参考哪些内容,从检测技术人员的哪些方面去考虑比较合情合理呢?请各位专家、版友们,各抒己见,不吝赐教,我们实验室今年有为技术人员考核定级的意向,现在正在收集意见中,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 【分享】实验室常用技术参数资料

    包括核酸及蛋白质常用数据;常用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参照物;常用DNA分子量标准参照物;常用分子克隆的缓冲液,加样,电泳缓冲液;常用酶的配制;常用贮存液的配制:感受态,40%丙烯酰胺常用凝胶的技术参数;遗传密码;常用酸碱技术参数。很全面的实验室常用的技术参数。[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14984]实验室常用技术参数资料[/url]

  • 【建设新闻】省部共建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color=#ff483f][size=3]省部共建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size][/color][size=3]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size][size=3] 记者3月8日从省科技厅获悉,继“安徽省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被国家批准立项后,依托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合肥工业大学组建的“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近日又获科技部批准。   省部共建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size][size=3]  记者3月8日从省科技厅获悉,继“安徽省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被国家批准立项后,依托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合肥工业大学组建的“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近日又获科技部批准。这标志着我省现代显示技术研究已达国内领先水平。[/size]

  • 【原创大赛】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选择思路和方法

    [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size=20px]检测技术人员是实验室技术的可靠保障,因此实验室在选择技术人员时,应仔细慎重选拔。如何来选拔呢?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size][/align][align=center]1. [size=20px]技术岗位的认识[/size][/align][size=20px]实验室的技术岗位不单单指的是检测技术,实验室的技术岗位应包括:检测技术、设备维修维护管理、认可体系、监督等等一些管理岗位。我们常常一说到技术岗位,就狭隘的认为技术负责人就是实验室唯一的技术管理人员,这是不全面的。[/size][align=center]2. [size=20px]选拔思路和方法[/size][/align][size=20px]实验室在辨识了技术岗位后,就要开展对这些技术岗位人员的选拔了。如何来选呢,从哪些方面进行选拔。选拔的思路是,优先在实验室老员工中择优进行选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选拔。一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是否是分析化验或检验专业,具体一些的,例如对于食品检测实验室,那就要要求是否是食品检验检测专业。再比如,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就必须要有仪器分析专业教育背景等,这些要求目的是为做好技术工作打下专业[/size][size=20px]基础。二是,从业经历。相同的从业经历,可以使技术管理起步更高,也可以避免技术中的风险。如果技术人员具有同业技术管理经历,那么,他就可以把先前的技术教训在实验室规避掉。比如,仪器设备维护人员,他可以把以往好的经验做法移植到现有的仪器管理上来,保证仪器设备的稳定可靠。三是,思想认识。作为技术管理岗位,对技术人员的思想认识必须予以考察。针对技术问题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管理意识等等这些都很重要求。例如,面对技术问题时,如何来组织进行技术问题分析,制定解决技术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同时还要能撰写技术问题分析报告。这些,在思想考察时就必须提出要求,也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其进行培养和锻炼,是潜在的技术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慢慢具备此种素质和能力。[/siz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