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实验室发展

仪器信息网实验室发展专题为您整合实验室发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实验室发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实验室发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实验室发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实验室发展话题讨论。

实验室发展相关的论坛

  • 简述实验室建设发展历程

    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4-201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正在进入提高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4年-1997年):建成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成一批基础研究实验研究基地。1984-1993年,国家利用科技三项经费投资9.1亿元,立项建设了8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布局;1991-1995年,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8634万美元和1.78亿元,又立项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进行了布局。两批重点实验室建成,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初步框架。  国家经费支持:1989年原国家科委设立“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专项”,补助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和对外开放。1995-1997年,原国家计委对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仪器设备更新改造。  建立评估制度:1990年开始,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分别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1994-1997年,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共同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领域统一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分别予以设备更新经费和运行补助经费资助。  二、发展阶段(1998年-2007年):规范和改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探索新的实验室建设类型。  科技部规范了“发布指南、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程序,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领域新建了88个实验室,同时淘汰了17个运行较差的实验室,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此外,根据实验室发展形势与时俱进修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管理。尤其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强调质量、定性评价、整体评价等指导思想,取消定量指标,引导实验室出重要原始性创新成果。  2000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基础上推动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2003年,为带动地方基础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展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2006年,为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截至2007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58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8个),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4个。这些研究实验基地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学科布局和结构布局基本合理。  三、提高阶段(2008年--):专项经费的设立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3月,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宣布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力度。2007年经费14亿元,2008年近20亿元,2009年预计达到25亿元。专项经费的设立,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实验室发展方向

    现在都在信息化,互联网+,实验室发展是否也能接入大数据,跟着市场趋势发展?

  • 校准实验室公益讲座:《计量发展新趋势》

    校准实验室公益讲座:《计量发展新趋势》

    正信知识商品在线 [img]https://static-cdn.xiaoeknow.com/live_h5_room/static/2022-04-07-23-05-56/next/img/search.268803d2.svg[/img] 关注 个人中心[b]校准实验室公益讲座:《计量发展新趋势》[/b]邀请中国计量协会理事长、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方迪研究员主讲。2022-04-11 14:00:00 开始详情报告背景: [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国家[/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出台目的是科学规划新时期计量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积极营造计量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解决计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创新计量管理模式,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和计量技术应用服务体系,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充分发挥计量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支撑作用,为引领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计量保障。[/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本次报告旨在[/font]解读国际国内计量发展趋势与当前计量政策,及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促进中国计量协会与各校准机构的交流,搭建计量服务平台,做好政府、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第三方校准实验室、企业校准实验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桥梁。[img=,690,3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090455258560_6868_1626275_3.png!w690x320.jpg[/img]

  • 【资料】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

    [center]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 [/center][center]中国实验室网 [/center][center]冯金辉[/center][center](北京中科科仪计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2724信箱 邮编 100080)[/center]  摘要 LIMS出现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西方迅速普及。目前国内也掀起了LIMS的热潮。LIMS从最初仅仅完成数据存储、有限的网络功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具备完善的管理职能,并且能够运行于Internet之上,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大幅度节约了实验室的运营成本。今后,LIMS将朝着数据挖掘、集成最新、最先进的专用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宽带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功能极其完备的复杂系统。在文章最后,针对LIMS用户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LIMS,实验室管理、Internet、Analysis Method, GIS, WEB一、 引言1 LIMS概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缩写为 LIMS,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它,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里提到的实验室包括各种类型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分布于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各个方面。检测是针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自然环境各要素、科学研究过程中以及涉及人身健康诸方面的测试活动;校准则是指各类计量监督、检查部门对仪器的计量进行校准的活动。2 LIMS的发展历史  LIMS的产生是随着分析测试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验室规模与处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出现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使得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大大增强,进而实验室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测试任务大大增加,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及数据吞吐量的极大提高,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自动管理实验室成为可能。早期的LIMS以大中型计算机(mainframe)为主,造价比较高,进入九十年代后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得 LIMS的造价得到极大的下降, LIMS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今天,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以管理为中心、强调对实验室总体提供管理、运行支持,达到自动化、信息化、无纸化的目标。同时采用最新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最新技术,迅速向市场推出最新、最好、最实用的 LIMS产品,先期占领国内市场,进而逐步推向国际市场。3 国内LIMS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 LIMS市场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完全打开,现在 LIMS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词汇为大家广为接受,在美国每年要召开一次 LIMS大会,讨论 LIMS的有关问题,在国内, LIMS在九十年代开始为人们所知道,并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一些初步推广,但总的来说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当然也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体制、观念、经费等等,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硬件基础条件和人们的观念,试想:如果连计算机都没见过,何谈使用软件?而市场、商品经济观念的落后也制约了 LIMS的推广,如果一个企业不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他是不会考虑 LIMS的。  可喜的是,通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大部分实验室都配备了自己的局域网系统,各种计算机设备的配置也都是很高档的。但是运行于网上的软件系统却没有!这实际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实验室花大量经费建好局域网后却不知道拿他来干什么!当然,更多的则是在考虑下一步如何上 LIMS这一问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互联网热潮的影响,网络、信息化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出现了诸如"不懂网络就是新文盲"的说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在大力提倡、资助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说,目前国内 LIMS市场处于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二 数字实验室  LIMS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内也即将普及。但总的说来,各种LIMS产品(国外、国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LIMS产品还是停留数据存储、工作任务安排的水平上,少数LIMS产品达到了管理的层次,可以为实验室的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服务。再深层次的应用可以讲都没有。  尽管如此,这些产品基本上可以让实验室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正好比较符合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的要求。这些实验室的情况是:仪器设备配备比较好,分析测试任务很繁重,迫切需要LIMS来提供辅助管理支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各类实验室的业务也在快速的发展着。这就对LIM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LIMS产品在一个实验室应用超过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失去作用。这还只是从实验室的管理角度来看。未来的实验室应当是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自动化、空间跨距大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因此,现有的以信息管理为主题思想的LIMS将不能使用实验室发展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的实验室将是数字化的!数字化的实验室除了自身专业技术的数字化,实验室的管理、运行都将是数字化的。  为顺应这种发展的潮流,我们认为数字化的LIMS首先要在专用分析方法上着手,为实验室提供更深层次、专门的、结合其专业最新科研成果的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真正把LIMS的应用提升到了技术的最前沿,满足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其次,目前比较热门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电子商务等等都可以引入到LIMS中来。仪器远程控制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1 专用分析方法  通常,大多数LIMS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某一LIMS厂商的专业技术水平。简单的数据处理   这里指的是对仪器出来的数据作诸如四则运算之类的简单计算。运算的公式等都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基本上,任何一套LIMS都有这个功能。色谱数据工作站  国内几乎所有的LIMS厂商都包含这项功能。存在的问题是数据处理功能单一,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仪器都会自带工作站。以谱库为基础的专业方法   涉及质谱、核磁、红外等。目前尚未见到都产品面市。Sisc LIMS(北京中科科仪计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图象分析系统   图象处理涉及实验室所属专业知识、计算机图象处理理论等等,典型的交叉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Sisc LIMS集成了金相图象分析仪、生物图象分析、医学图象分析。专家系统   实验室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如果在此之上建立专家系统,对实验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目前Sisc LIMS正积极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失效分析专家系统。2 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例如土地信息系统、城市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GIS是一组用来采集、存储、查询、变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工具的集合。GIS提供的用于处理地理数据的工具。GIS是这样一类数据库系统,它的数据有空间次序,并且提供一个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操作集合,用来回答对数据库中空间实体的查询[1]。  GIS应用到实验室的管理后,可以提供在空间上更加方便直观的方法。它在如下几个方面能发挥其他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大型联合实验室   这类实验室在空间上分布在广阔的地理区间。如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质监测系统;大型企业不同生产线周围的检测设备;环境监测的流动检查车等等。对它们的管理往往因为空间位置的不明确而难以开展工作。显然,引入GIS后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 【原创大赛】互联网时代实验室发展的方向探讨

    【原创大赛】互联网时代实验室发展的方向探讨

    [align=center][b]互联网+时代实验室发展的方向探讨[/b][/align][align=left]摘要:本文通过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思路,来探讨传统检测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共享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实惠。[/align][align=left]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发展,共享经济[/align][align=left]引言:[/align][align=left]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生活中互联网+时代,有人说这是很好的一个时代,因为它给我带来了便利和实惠,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有人说这是很坏的一个时代,因为它对传统发起了冲击。“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img=,573,3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101354_01_1657564_3.jpg[/img][/align][align=left]“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align][align=left]对于检测实验室来说,我个人觉得对于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其优势来发展我们的业务,通过合作平台共享仪器,节省不必要的仪器采购,大大节省费用,甚至联合仪器厂商、信息管理开发商一起来合作共赢。说不定哪一天,你评着自己的技术能力就可以当老板了,而你却不需要花一分钱。你不要觉得这不可能,只有你想不到。嘀嘀打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等就是成功的例子。那么,检测实验室在互联网+时代该如何发展呢?[/align][align=left]首先,实验室信息管理方面[/align][align=left]互联网+时代,也就是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互通,这就需要我们的实验室不再是传统的纯手工操作了,样品登记,实验室数据,结果审核,实验报告等等,我们可以借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样品从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你只需要一台电脑和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及网络,外加一个扫码仪,这样样品在实验室从前处理到仪器测试,最后出报告都时刻可以跟踪到,结果分享也很方便,甚至你都不用打印出来就可以发给客户了。论坛上有很多家LIMS厂家,你可以选择购买,租赁或者其他合作方式,就能让你的实验室轻松变成互联网时代的实验室了。[/align][align=left][img=,576,32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101357_01_1657564_3.jpg[/img][/align][align=left] 其次,仪器设备方面[/align][align=left] 现在很多高校、研究所、大型检测机构都拥有很多高端、精密的检测仪器,政府成立了共享平台,你只需要申请共享使用就好了,这样你就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检测项目或者指标而去购买一台昂贵的仪器,节省了场地、仪器维护、人员等费用。当然,这个费用你需要承担部分检测费用,政府会给这些机构一些费用补贴。要是经常使用的或者你本身就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你也可以选择和仪器厂商联合成立实验室,或者采取分期付款、租赁等方式采购到你需要的仪器设备。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是时间的问题。[/align][align=left][img=,400,3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101400_01_1657564_3.jpg[/img][/align][align=left]再次,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网络求助便利。要是你有样品需要分析,你只需在相应网站比如仪器信息网的我要测发布就行了,过补了多久,就有很多机构电话打来了。要是换以前,你估计还得询问这个人那个人,最后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才有消息。当然,检测机构也可以发布自己的检测能力供大家参考。[/align][align=left][img=,690,22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101408_01_1657564_3.jpg[/img][/align][align=left]前几天看一个报道,国外很多高危行业都开始人工智能机器人了。国内物流象京东快递都实现机器人分拣操作了,以后实验室有爆炸危险的就可以交给机器人来操作了,你也不用担心以身殉职了。当然,人手也会越来越精简,说不定哪天你就是那个实验的唯一的人(因为其他的都是机器人)。你只需要简单几个口令或者设置,你就可以回去休息了,剩下的交给机器人来完成。[img=,450,3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101407_01_1657564_3.jpg[/img][/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当然,这个时刻的到来还需要一段时间,也许几年,十几年,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color=#333333]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color]互联网+时代带给实验室发展就是信息化、便利化、创新化和智能化。[/align]

  • 发展中国家实验室安全令人担忧

    数十个实验室中近三分之一的生物安全排风罩不能正常运行;有的实验室甚至仅仅在桌子上铺一块浴帘,就对患狂犬病狗的大脑进行解剖。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传染病研究实验室所面临的生物安全危机,一位专家5月17日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在西方国家,类似实验室可能就会被关闭。如果发展中国家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泄露,对全球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条安全链的稳固程度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的情况,而这一环正是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生物安全协会前主席Teck-Mean Chua说。2001年美国发生炭疽病袭击事件后,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实验室,严格的规定并不可行,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设施。专家建议在某些地区设立生物污染箱,或者由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健康组织等机构带头建立实验室安全的全球标准。今年1月,世卫组织颁布一个实验室生物危机管理五年计划,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作用。

  • 【原创大赛】我们实验室的发展历程

    [size=16px][color=#333333][font=仿宋]我们实验室的前身是单位土壤肥料站的一个检测室,重新运转是在1998年。那一年我一参加工作就分配到了这里。由于实验室刚刚成立,人员比较少加上主任一共只有4个人,业务量也比较单纯,刚开始只做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几项土壤的常规指标。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也不多,大型的仪器设备有一台上海分析仪器厂721G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一台上海分析仪器厂的6400-A火焰光度计,一台电导率仪、一台上海伟业出的PHS型的酸度计、两台电子天平。[/font][font=仿宋]随着时间的发展,实验室的工作量逐年增多了,人员也增加到了10人,逐渐配置了一些新的仪器设备,配备了美国热电S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北京科创海光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美国安捷伦6890N[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HPLC-1100液相色谱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仪[/color][/url]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工作业务范围由土壤常规指标的检测扩大到土壤重金属、微量元素的检测,产品扩大到蔬菜、肥料、水质的检测。随着业务量的增多,业务水平的提高,发展规模的扩大,2005年实验室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室,并在这一年我们开始着手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工作。说实话,当时对于实验室的资质认证,我们是一片茫然。在主任的带领下实验室首先进行了人员的分工任命,然后大家分头准备相关的工作。实验室采用内外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尽快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外派人员主要学习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内审、管理评审,仪器设备操作等内容,同时也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讲座、培训、现场指导。内部培训主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实验室从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实验室布局,仪器设备配备,人员培训,档案的建立,表格、标签的设计等等环节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经过四个多月的充分准备,我们从“人、机、料、方、环、测”等方面建立起了完整相关的系统,但在各个方面的细节上还是存在很多不足。2006年1月实验室迎来了第一次评审,专家从符合性检查、管理体系运行效果两方面进行检查。经过2天时间,专家查阅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人员、仪器、监督、管理评审、内审等档案资料并且现场对授权签字人、盲样检测等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检查、考核。实验室最后以基本符合通过了评审。这次评审的过程也是我们检测人员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这次评审,大家认识到自已工作中的不足,然后开会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举一反三,寻找各个环节中的不足并形成整改报告。一个月后实验室顺利拿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font][font=仿宋]实验室通过资质认定后,全体人员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已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2009年2月实验室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监督评审,2011年1月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复审换证。2011年9月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及扩项工作,2012年9月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认证,2013年6月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督评审,2014年1月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复审换证,2015年4月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认证飞行检查,2016年7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认证复审换证,2018年6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飞行检查,2019年6月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认证复审换证。近十五年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飞行检查和复审换证评审过程,都是我们查找不足的过程,每一次评审专家们提出的意见,都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实验室发展到今天,仪器设备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质,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人员从四人发展到近三十人,其中有硕士4人,博士1人,本科学历10人。[/font][font=仿宋]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实验室人员自已成长的历程,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齐心协力,攻克一个个难关,在不断提高进步。如今回头看看我们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浸含着大家辛勤的汗水。我为自已是其中的一员而骄傲自豪。[/font][/color][/size]

  • 【分享】国内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初探

    [center]国内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初探[/center] 摘要:国内实验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对实验室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国内外实验室的情况,提出了实验室信息系统将采用国际标准HL7、条形码及双向通信技术、从C/S向B/S模式转换、与HIS全面的无缝接合、功能强大及高度的自定义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系统 HL7 条形码技术 B/S模式 国内检验水平和检测手段日新月异,临床检验工作日趋自动化、规范化、信息化,众多的临床实验室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LIS就是以支持实验室日常工作、为病人提供服务、管理决策为目标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播的协同工作的相关部分的集合。 如今的LIS早已不再局限于标本管理、数据采集、报告打印等简单的功能。实验技术,信息技术,医疗改革以及各种严格的行业规范(如Health Level Seven,HL7),把LIS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实验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国内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或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1.采用国际标准HL7 目前国内大多的信息数系统来自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并作为各自独立的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在编写数据格式方面,系统内根据自己的格式编写,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根据要联网软件的数据格式进行制定。特别是LIS与HIS互联时,需要根据对方系统的数据格式做专门的接口。数据格式相当混乱,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检验数据的合理利用和数据交换,也增加维护和开发的困难。一个不遵循标准设计的系统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信息系统,只能短期运行。因此LIS是否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不仅对软件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更关系着实验室的发展。国际上医疗行业推行的标准有HL7、ICD、LOINC、SNOMED、DICOM等,其中HL7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议,是目前医疗信息数据交换标准中应用最广泛的国际标准,是美国CDC规定的实验室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协议[1]。HL7涉及LIS方面定义的数据格式已经非常的详细,消息、段及字段的定义足够使用,建议国内的LIS采用HL7标准[2,3]。 HL7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标准。为了支持实现HL7,可以有两种方式即HL7 Engine 和HL7 Ready。前者适用于没有采用HL7标准的系统,通过调用函数/控件构造成符合HL7格式的文本数据,国内的系统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过渡。后者是基于HL7开发的,系统直接输出标准的内容。HL7在LIS中的应用主要在:⑴LIS的数据格式标准,⑵LIS与HIS的接口标准,⑶不同LIS间的接口标准,⑷分析仪与LIS通信接口标准[3]。这些方面数据格式标准化后,LIS的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系统或分析仪中使用,使接口软件具有可重用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修改性,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某个字段在不同系统或分析仪中所代表的不同的信息,提高了LIS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2.采用条形码技术,支持双向通信 在绝大多数的实验室里,识别标本的方法是把化验单上的联号帖在标本容器上和操作人员编标本号。限制了分析仪识别原始标本的能力,只能通过位置来识别。在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下,标本调错是实验室的最常见差错原因之一。 LIS采用条形码技术,在申请项目/收费/采集标本时生成条形码,贴在标本容器上。大多数的分析仪支持条形码技术,根据条形码来识别原始标本。可以取消标本编号、血清加样等分析前处理的工作,规范了实验室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并保证结果的可*性[4]。与分析仪通信是LIS区别于HIS中其它子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关键技术之一。因为不同的分析仪及型号通信协议不一样,要编写相应的LIS接口。数据通讯方式有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两种,基本上都采用了LIS从分析仪接收数据即单向通信。双向通信不仅仅是接收数据,还发送数据指令控制分析仪,即LIS向分析仪传送病人资料、试验请求、标本信息、其它操作指令等,分析仪向LIS传送分析仪状态、标本分析情况、分析结果、通讯状态等。 LIS采用条形码技术并支持双向通信,将彻底改变现有实验室工作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标本调错、项目做错等差错。条形码作为标本的唯一标识,应用于整个标本的分析过程,完成分送标本、传送资料、核实和处理标本、分析仪双向通讯、查询结果、打印报告、保存标本等实验室的常规操作,方便医生和病人获取相关信息[4]。LIS可以如实地记录标本在实验室各个阶段的情况,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验室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分析仪已经基本上都支持条形码和双向通信,LIS要提供这项功能成为目前最迫切的需求之一。3.从C/S向B/S 模式转换 目前国内LIS主要采用C/S模式,因为客户端上安装有应用程序,软件的升级、病毒、人为因素等造成的系统破坏都需要到现场维护,使维护工作复杂化。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LIS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有LIS采用B/S模式[5]。 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信息系统平台模式,它把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它简化了客户端。各个用户通过Http请求在权限范围内调用Web服务器上不同处理程序,从而完成对数据的查询或修改,它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无需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B/S模式具有快速的应用更新、易于维护、集成的资源共享等优点。采用B/S模式后,可以发布检验信息如:科室、人员、仪器、新项目、新技术的介绍以及各种通知。实验室及相关人员或病人可以利用Internet来访问LIS。延伸了LIS的服务范围,如病人可在网上查阅检验报告和相关解释并打印;工作人员可在家里审核检验结果、安排工作进度等[5,6]。4.与HIS全面的无缝结合 LIS与HIS全面的无缝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LIS不仅要求支持电子申请、自动实时记账、结果返回、远程护士站自动打印等功能,而且要求HIS提供治疗、护理等临床信息。如:在报告细菌药敏结果时,能查询到该病人的用药情况等。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和医生要求降低医疗费用,要求“一次检测,普遍有效”。首先要求实验室之间相互认可[2],其次实验室的LIS相互联网,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也就是说,今后的LIS不仅要求与HIS全面的无缝结合,还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如市区内的医院)LIS间的互联,就像中国工商银行的通存通兑的存款业务。5.功能强大及高度的自定义 LIS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三层,依次是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决策信息系统。最底层是业务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由于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性质不同,LIS相应分成通用(生化、临检、免疫)子系统、微生物子系统、血库子系统、骨髓子系统以及医嘱申请、标本采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等。并开发有相应的专家系统,对技术或逻辑错误、历史结果等进行自动判断。第二层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汇总,提供反映各方面运行状况的报表。第三层是分析决策系统,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和智能诊断功能等。第一层的功能现有LIS已经基本上能够完成,今后更加着重发展和完善LIS的第二、三层功能 LIS要求功能强大,不仅能满足大规模、大标本量的实验室的需求,同样能适应县/镇级实验室的实际需求。90%的技术操作要在同一个界面内完成,减小来回切换界面的操作。操作步骤少,一些功能尽量让LIS自动完成。用户自己能够定义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实验室的要求,如:像安装打印机一样地安装分析仪的通信程序。LIS开发商提供不断升级的程序版本,可以满足你的不断变化的功能需求,并保证你的实验室永远走在实验室发展的前列。随着WTO加入,仪器设备不再是国内外实验室之间的主要差距,而是实验室信息技术的落后。大力发展和建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和LIS开发商的共同责任。

  • 【原创大赛】实验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实验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 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实验室工作已经六年了,随着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验室也在快速发展,我也在不断成长。同时也参观过其他企业的实验室,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与大家共同分析下实验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实验室的现状 首先要说的是硬件,公司质保部实验室年同旧水针车一起建于02年,在满足当前固体、水针车间正常生产的需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所有品种的留样观察检验和产品的稳定性考察等重要检验任务。已经满负荷运转10几年,部分设施严重老化,经过几次检修,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强烈要求依据GLP要求,设计新建新的实验室。 其次是管理流程,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已经运行七八年了,许多原始的手工方法,现在依旧存在。每天分样员接样到样品到检验员手中最少都要半个小时,这其中要经过分样员登记纸质的分样台账,再到班组长的日报上登记,最后才可以到达检验员手中,每天的样品都要经过这三道程序,检验过程中我们要写原始记录,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查看工作环境的温湿度等。检验结束要开检验报告,将检验数据登记到纸质版的台账和电子办的台账上。时间长了容易出错,也耽误宝贵的工作时间。我们取回来的样品也是马上就能全部开始分析检测,比如稳定性考察的样品,如果存放环境改变了样品还能保证特定环境下的性质吗?这就需要一个样品的暂存间,这个房间的环境要求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的存放环境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接下来是我们最关键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的书写我们是手工记录,每天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书写记录上,耗时长,易出错,查找困难等缺点。最后是报告记录的复合审核签名,都是原始的手写还得夹几张复写纸,效果差,易模仿等缺点。还有领导检查工作,必须亲自到岗位检查才可以看到现场工作。领导的权限只能体现在记录报告的审核,不能指导检测的全过程。总之实验室整个管理流程基本上在原有基础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最后 ,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人员是最关键因素,现有人员的技能普遍较低,灌输的培训效果不理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我们的培训应该做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不用专门抽时间集中培训,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互动起来这样的培训印象才深刻,才可以达到提升的效果。我们实验室人员应当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及熟练专业技能,只有这样的优秀的人员作基础,才可以保证工作的速率和质量,满足车间的需求。我们的人员流动的太快是制约我们人员培养的要害,想留住人除了待遇外,关键是培养感情。开元的工资比我们低,但是他们老员工为什么能留得住呢?我认为感情是最关键的,他们已经把开元当做自己的家,已经把开元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这样的员工是我们需要的,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任正非的员工就乐意毫无怨言的加班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他们是对“华为”有感情的,他们甚至把对“华为”的感情上升到了亲情的高度。管理者做到了这一点,那才是真正成功的管理者。二、实验室的发展趋势未来实验室的发展必须解决上述问题,才能高效运作。LIMS的问世正好解决了我们所有的问题。LIMS(Laborar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etem)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通讯、信息管理等多学科集成的软硬件产品。应用LIMS技术后,可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分析人员通过在线仪器输入数据,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数据输入的错误率,可以使实验室的监督和技术人员更好地安排检测工作。另外,LIMS还可以加强对质量检查和数据处理的透明度,监控、跟踪和质控信息的能力可以改进实验室分析方法,其最终效果就是技术人员能在每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样品,为进一步的无纸化办公做准备。该系统还可以根据体系评审的要求对不同的岗位设立不同的权限和查看不同的内容信息,严格控制不按标准程序操作,“偷工减料”型的事情发生。系统中一般分为接样人员、检测人员、专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验室负责人(或主任) ,另外还有授权签字人。因此实验室的每个人员均能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对自己阶段性的工作进行统计或总结,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则可以随时查看该实验室的整体情况,做出实验室的发展规划,也可以通过该系统下达任务到具体的某一个人,并可以对执行情况进行查看。LIMS 系统之所以没有在国内大面积的推广,有他的弊病。投入高,运营费用高,需要专业的网络维护技术人员定期维护。需要购买或租用服务器。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国内的业内人士纷纷想出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自主研发出许多高效快捷的小软件。应用于现在的日常分析工作,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公司的ERP系统管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把每天的接样工作按照入库的方式管理。把已经审核通过的规程上传到系统当中,我们每天一上班打开电脑或打开手机等终端设备就能知道今天的样品是什么,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检验的操作规程可以通过检索立马出现在眼前,工作结束之后点击上传,领导或车间岗位就可以看到相应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程序,避免QA人员专门来取报告或电话传达,避免中间环节失误的发生。领导审核放行也可以不必看那些堆积如山的纸质版记录,只要轻点鼠标任何关键的数据都展现在您的面前。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只要下属的任何不按标准要求的操作导致的数据都能有提示,所有的精密仪器都可以放到整个系统当中,管理者随时都可以看到任何一台仪器的工作状态。做倒省事省力无纸化高效轻松工作的目的。检验人员的培训,我们也可以通过该系统组织,没有必要耽误大家宝贵上班时间集中全员灌输式的培训。我们可以组织大家在指定时间接受一些免费的网络培训,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学习全国知名研究单位的权威专家的培训。向大家推荐仪器分析网,从2010年注册仪器信息网会员开始,我参加了10[

  • 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实验室:策略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作为科研创新的核心阵地,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效率。一个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实验室,不仅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还能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本文将从规划布局、设备配置、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实验室建设的策略与实践。[img=,690,58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221524327020_1519_6646612_3.png!w690x582.jpg[/img] [b]一、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b] 1.1 需求分析:实验室建设之初,需深入调研学科特点、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与需求规模,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 1.2 空间规划: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根据实验流程合理划分区域,如准备区、实验区、分析区、存储区及办公区等,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流线顺畅,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1.3 环境控制:根据实验需求,配置适宜的温湿度控制系统、通风排风系统及洁净室等,为精密仪器和生物实验提供稳定、安全的环境条件。 [b]二、先进设备与智能化管理[/b] 2.1 设备选型:优先选用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的仪器设备,同时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维护成本,确保实验室技术水平的先进性。 2.2 智能化集成: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实验室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与数据分析,提高实验效率与管理水平。 2.3 资源共享: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设备、数据、技术等资源的开放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b]三、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b] 3.1 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基石。这包括制定详尽的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品管理制度、生物安全准则、辐射防护规定以及紧急救援预案等。每一项制度都应明确责任主体、操作流程、风险防控措施及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实验活动的每一步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 3.2 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培训内容应涵盖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应急逃生与自救技能等。同时,应设立安全考试或实操考核,确保每位实验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遵守安全规范。 3.3 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建立实验室风险评估机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实施定期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稳定。 3.4 应急响应与救援准备: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责任分工与资源调配方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与协同作战能力。同时,确保应急物资与设备的充足与完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3.5 实验室文化与安全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实验室文化,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科研活动中。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月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增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感。同时,建立安全举报与奖励机制,鼓励实验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实验室环境。 [b]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b] 4.1 人才引进: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加入,提升实验室的整体科研实力。 4.2 团队建设:注重团队协作与跨学科融合,鼓励团队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4.3 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成长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领军人才。 [b]五、可持续发展策略[/b] 5.1 绿色环保:在实验室建设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采用节能降耗的建筑材料与设备,实施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 科技创新:持续跟踪国际科技前沿,鼓励原创性研究与技术创新,推动实验室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5.3 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科普教育、公益活动等,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履行科研机构的社会责任,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实验室,需要科学规划、先进设备、严格管理、人才培养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 2018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发展与展望

    [align=left]实验室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以来,到如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七、八年来PC的普及和IT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以及生物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对LIMS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的LIMS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样品管理,人员管理,仪器管理和报告打印等简单的功能。全球化(Globalization)浪潮,知识经济,基因工程,以及各种严格的行业规范(尤其是FDA发布的关于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新规范),把LIMS的应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就当前国际上LIMS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个简要概述。 [/align]一、引言 1、LIMS概念 LIMS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它,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提到的实验室包括各种类型的检测和仪器实验室,分布于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各个方面。 2、LIMS的起源 世界是最早的LIMS用户是石油、化工、制药和冶金等型生产企业。在这些企业中,LIMS只是其整个IT架构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实验室的质量检测数据迅速准确地传送到企业的其它相关部门并指导生产过程,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如何迅速可靠地将相关样品信息传送给LIMS,以及各个系统如何在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下完美地集成已成为这些企业使用LIMS成功与否的关键。LIMS的产生是随着分析测试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验室规模与处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出现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使得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大大增强,进而实验室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测试任务大大增加,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及数据吞吐量的极大提高,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自动管理实验室成为可能。早期的LIMS以大中型计算机为主,造价比较高,进入九十年代后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得LIMS的造价得到极大的下降,LIMS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 3、国内LIMS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LIMS市场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完全打开,现在LIMS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词汇被广为接受,在美国每年要召开一次LIMS大会,讨论LIMS的有关问题,国内LIMS在九十年代为人们所知道,并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一些初步推广,但总的来说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当然也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体制、观念、经费等等,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研件基础条件和人们的观念,试想:如果连计算机都没见过,何谈使用软件?而市场、商品经济观念的落后也制约了LIMS的推广,如果一个企业不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他是不会考虑LIMS的。可喜的是,通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大部分实验室都配备了自己的局域网系统,各种计算机设备的配置也都是很高档的。但是运行于网上的软件系统却没有!这实际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实验室花大量经费建好局域网后却不知道拿他来干什么!当然,更多的则是在考虑下一步如何上LIMS这一问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互联网热潮的影响,网络、信息化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出现了诸如“不懂网络就是新文盲”的说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在大力提倡、资助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说目前国内LIMS市场处于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 二、LIMS发展的热点 1、全球化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IT业界的持续升温和各大公司并购狂潮的加剧,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保证相同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以完成“全球化”的梦想,成为每个跨国公司CIO(首席信息官)的首要任务。作为质量保证的主要系统,LIMS站在了“全球化”大潮的前沿。各大跨国公司为此投入巨资,以在全球范围内保证其产品质量和加速新产品开发的进程。在LIMS的全球化应用方面,世界上最大的感光材料制造商,伊士曼柯达(EastmanKodak)公司走在了最前面。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全部采用同一套LIMS,这样,伊士曼柯达下属的所有工厂的产品都采用完全相同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同时,公司总部也能对下属的所有工厂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可同时下发统一的质量标准。公司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可以随时访问其全球几十个实验室内的任何一个数据,以供研究之需。像柯达这样完成或正在进行LIMS全球化工作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多,如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石油公司,壳牌(Shell)石油公司和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制药公司等。在LIMS的全球化方面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LIMS界面所使用的语言。因为跨国公司的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使用不同的语言,为此,有的厂商推出了能同时支持多种语言的LIMS以满足这些跨国公司的需求。如英国实验室系统公司的Nautilus LIMS就带有一种称为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的功能,允许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独特的语言界面。Nautilus LIMS目前支持22种语言。 2、面向实验室工作人员 LIMS的出现,无疑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LIMS在安装之后都需要作大量的用户化(Customerization)工作,即编写一些程序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如映射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以及联结各种分析仪器等。而且用户的这些要求往往是需要经济改变的,也就是说需要IT专业人员为LIMS用户随时编写相关程序。由此就带来了两个问题:首先是IT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国际上IT人员)的平均年流动率起过25%),使得LIMS系统的稳定性不高。因编程人员的离职造成LIMS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在国内外都是屡见不鲜的。其次是IT出身的编程人员很难完全理解实验室运作的详细机制,为LIMS的用户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其工作性质要求LIMS的工作流程能被科研人员随时修改)。因此,大多数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希望能有一套不需要IT专业人员就能完好运行的LIMS。新的LIMS要求在安装后不需要用户化工作,只需要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简单的设置(Configuration),就可将整个系统正式投用。在设置过程中,用户不需要编写任何程序,而只需要进行鼠标的点击。任何熟悉Windows操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受简单的培训以后就可完成诸如工作流程(Workflow)的设计和仪器联结等工作,并按照实验室工作要求的变化随时更改系统的设置。 3、仪器联结与控制 20多年来,LIMS的仪器联结功能一直是广大用户所关注的焦点。如何直接采集各种分析仪器的数据是LIMS技术的关键之一。在过去,仪器联结需要由LIMS厂商的技术服务人员编写复杂的程序以达到目的(有的比较原始的LIMS甚至不切实际地要求用户提供仪器与计算机的通讯协议和文件格式等),这使得仪器联结成为LIMS实施过程中最昂贵和最艰难的一环。近几年出现的技术已经完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采用先进的电子数据俘获(Electronic Data Capture)技术,联结仪器不仅不需要编写程序,而且联结过程简单到可以和在Windows中联结打印机相比,一个完全不懂编程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可轻而易举地完成。能够远程用统一 的界面控制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分析仪器一直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梦想。随着以英国实验室系统公司为主组成的全球最大的实验室软件开发部门Thermo Informatics发布My Instrument仪器控制标准以来,这一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LIMS已可以控制多个厂家,多个型号的色谱仪和光谱仪。 4.光谱采集与处理很多的分析仪器不仅提供各种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数据,还提供更有价值的各种类型的光谱。但每个厂家,每种型号的仪器所提供的光谱文件格式各不相同,如何通过LIMS自动采集这些光谱,是20余年来LIMS行业最大的难点之一。而这一难点直到这两年才得以突破。新一代LIMS均可以自动采集来自110多个厂家的仪器的150多种格式的光谱,如紫外/可见(UV/Vis)\红外(IR)、近红外(NIR)、拉曼(Raman)、荧光(FL)、色谱(GC/LC)、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并将其自动化成工业标准的XML格式储存在LIMS数据库内,以便于网络上的用户随时进行远程查询和处理。如果需要,网络上的用户还可以对这些光谱进行谱库检索和三维图处理等操作,而完全不必回到这些仪器专用的工作站上。LIMS的光谱采集与处理功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型仪器专管共享”的内涵,方便了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完全满足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关于电子记录的要求(FDA 21 CFR Part 11)。 5.化学结构与多媒体支持随着IT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希望LIMS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包括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并能够以多媒体的方式记录相关信息等。新的研究同样也完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系统不仅能够显示化合物的结构方式,还能自动给出分子式、分子量、元素百分比等内容。如果需要,还能提供化合物的理化性质,IUPAC名称,CAS注册号,分子模型和相关光谱等,同时也能用多媒体记录分子模型或各个检验项目的标准操作过程等。 6.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有潜力的两个行业是IT和生物科学。二者的结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该行业被认为是未来IT业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将很快拥有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而我们知道,生物科学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因此,如果说LIMS在传统行业的各大企业中是在幕后运行的话,那么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则一跃到了前台。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后,LIMS的发展将从此揭开新的篇章。面向生物科学的LIMS必然将是未来LIMS发展的方向。 三.检验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简介 随着检验医学水平和检测手段日新月异,临床检验工作日趋自动化、规范化、众多的临床实验室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LIMS已成为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数据的后期处理为主要任务LIMS系统已在我国各级医院实验室广泛使用。如今的LIMS早已不再局限于标本管理、数据采集、报告打印等简单的功能。实验技术,信息技术,医疗改革以及各种严格的行业规范(如Health Level Seven,HL 7),把LIMS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 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主要由硬件部分、操作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由多个组成部分共同动作,生成了可运行的LIMS系统。 (1) 硬件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仪等外部设备。 (2) 操作软件 操作系统(OS)软件是连接硬件组织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桥梁。OS提供输入和输出信息交流,光盘存贮管理,备份和修复机械结构和其他用于应用程式的普遍计算。通常使用的操作系统有:Microsoft Windows98,ME。XP;Microsoft Windows NT,2000;UNIX;LINUX。 (3) 数据库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软件是为系统内储存设置复杂数据和文件的定义、构造及使用而提供的。这个软件可根据不同用户的特殊标准存取数据,例如:查询、管理数据分配、重组、备份和修复。目前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结构,每一个都有优点和缺点。一些普遍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包括: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Informix;Sybase;Unify。 (4) 应用软件 LIMS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它与几个主要的模块结合在一起,这些模块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功能。它们是临床化学、血液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凝学、血气分析、血库、尿液分析和质量控制,还有一些附属模块用来支持所用的主要模块,包括分析界面,标本读取,结果报告和管理报告。 2. 国内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1) 采用国际标准HL7 目前国内众多的LIMS来自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并作为各自独立的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数据格式相当混乱,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检验数据的合理利用和数据交换,也增加维护和开发的困难。一个不遵循标准设计的系统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信息系统,只能短期运行。因此LIMS是否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不仅对软件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更关系着实验室的发展。国际上医疗行业推行的标准有HL7、ICD、LOINC、SNOM ED、DICOM等,其中HL7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议,是目前医疗信息数据交换标准中应用最广泛的国际标准,是美国CDC规定的实验室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协议。HL7涉及LIMS方面定义的数据格式已经非常的详细,消息、段及字段的定义足够使用,建议国内的LIMS采用HL7标准。HL7在LIMS中的应用主要在:①LIMS的数据格式标准;②LIMS与HIMS的接口标准;③不同LIMS间的接口标准;④分析仪与LIMS通信接口标准。这些方面数据格式标准化后,LIMS的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系统或分析仪中使用,使接口软件具有可重用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修改性,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某个字段在不同系统或分析仪中所代表的不同的信息,提高了LIMS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2) 采用条形码技术,支持双向通信 在绝大多数的实验室里,识别标本的方法是把化验单上的联号帖在标本容器上和操作人员编标本号。限制了分析仪识别原始标本的能力,只能通过位置来识别。在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下,标本调错是实验室的最常见差错原因之一。采用条形码技术,在申请项目/收费/采集标本时生各科室门诊量等与挂号有关的信息,为医院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大多数的分析仪支持条形码技术,根据条形码来识别原始标本上的条形码。可以取消标本编号、血清加样等分析前处理的工作,规范了实验室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与分析仪通信是LIMS区别于HIMS中其它子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关键技术之一。因为不同的分析仪及型号通信协议不一样,要编写相应的LIMS接口。数据通讯方式有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两种,现在基本上都采用了LIMS从分析仪接收数据即单向通信。双向通信不仅仅是接收数据,还发送数据指令控制分析仪,即LIMS向分析仪传送病人资料、试验请求、标本信息、其它操作指令等,分析仪向LIMS传送分析仪状态、标本分析情况、分析结果、通讯状态等。LIMS采用条形码技术并支持双向通信,将彻底改变现有实验室工作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标本调错、项目做错等差错。条形码作为标本的唯一标识,应用于整个标本的分析过程,完成分送标本、传送资料、核实和处理标本、分析仪双向通讯、查询结果、打印报告、保存标本等实验室的常规操作,方便医生和病人获取相关信息。LIMS可以如实地记录标本在实验室各个阶段的情况,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因此,LIMS要提供这项功能成为目前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3)从C/S向B/S模式转换 目前国内LIMS主要采用C/S模式,因为客户端上安装有应用程序,软件的升级、病毒、人为因素等造成的系统破坏都需要到现场维护,使维护工作复杂化。近提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LIMS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有LIMS采用B/S模式。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信息系统平台模式,它把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它简化了客户端。各个用户通过Http请求在权限范围内调用Web服务器上不同处理程序,从而完成对数据的查询或修改,它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无需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采用WEB方式,以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已经是目前唯一的选择。B/S模式具有快速的应用更新、易于维护、集成的资源共享等特点。采用B/S模式后,可以发布检验信息如:科室、人员、仪器、新项目、新技术的介绍以及各种通知。实验室及相关人员或病人可以利用Internet来访问LIMS。延伸了LIMS的服务范围,如病人可在网上查询检验报告和相关解释并打印,工作人员可在家里审核检验结果、安排工作进度等。 (4)与HIMS全面的无缝结合 LIMS与HIMS全面的无缝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LIMS不仅要求支持电子申请、自动实时记账、结果返回、远程护士站自动打印等功能,而且要求HIMS提供治疗、护理等临床信息。如:在报告细菌药敏结果时,能查询到该病人的有药情况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和医生要求降低医疗费用,要求“一次检测,普遍有效”。首先要求实验室之间相互认可,其次实验室的LIMS相互联网,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也就是说,今后的LIMS不仅要求与HIMS全面的无缝结合,还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如市区内的医院)LIMS间的互联,就像银行的通存通兑的存款业务。 (5)功能增强及高度的自定义LIMS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三层,依次是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决策信息系统。最底层是业务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由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性质不同,LIMS相应分成通用(生化、临检、免疫)子系统、微生物子系统、血库子系统、骨髓子系统以及医嘱申请、标本采集子系统、查询子系统等。并开发有相应的专家系统,对技术或逻辑错误、历史结果等进行自动判断。第二层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汇总,提供反映各方面运行状况的报表。第三层是分析决策系统,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和智能诊断功能等。第一层的功能现有LIMS已经基本上能够完成,今后更加着重发展和完善LIMS的第二、三层功能。LIMS要求功能强大,不仅能满足大规模、大标本量的实验室的需求,同样能适应县/镇级实验室的实际需求。90%的技术操作要求同一个界面内完成,减少来回切换界面的操作。操作步骤少,一些功能尽量让LIMS自动完成。用户自己能够定义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实验室的要求,如:像安装打印机一样地安装分析仪的通信程序。LIMS开发商提供不断升级的程序版本,可以满足你的不断变化的功能需求,并保证你的实验室永远走在实验室发展的前列。 (6)中国远程室间质量评价(EQA)系统的建立 中国的EQA计划存在诈多缺陷,整个系统(邮寄、数据输入、信息交换)完全是手工进行。除了数据统计分析外,几乎未使用现代技术。整个过程是慢的,其依赖于邮政服务,只在截止日后开始结果的评价,通常是已寄出样本后的两至三周了。系统在每一数据转换阶段都会产生误差。例如,参加者必须用国际单位交流结果,但在日常工作中常用mg/dl单位。这种转换导致了抄写错误。大约已有100多家单位已加入Internet,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室间质评计划远程通讯比手工方法的优点使得大多数的参加者是信服的。这些包括极大地降低了手工操作的耗时,迅速的室间质评结果的收集,以及截止后统计报告的快速发出,消除了由于数据输入、多步骤的抄写、文档字迹不清楚等引起的错误,由于是实验室自已输入室间质评的数据,所以,显著地降低了管理人员的成本。因此,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要求最少的人员的干预,提供了快速的信息交换,以及允许室间质评结果直接融入局域信息系统中。而且,它提高了室间质评计划的效率。从定性的观点看,远程通讯方式提供用户极大的灵活性和责任感。对于室间质评组织者,使用远程通讯解决方安可获得高效率,因此对取得室间质评预期目标可提供更及时和专业化方式,也就是说,控制实验室间变异性。由于无需增加额外人力资源和评价时间,增加室间质评试验数量将不再是问题。最后,更好地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挖掘将成为可能,特别是,关于基于不同标准室间质评结果的可接受性的长期追踪。 3、新时期对LIMS系统的主要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LIMS系统极待提高,也应“与时俱进”。新一代LIMS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以病人标本为中心;显示数据传送有足够高的可靠性;实时性要求;对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拓宽LIMS系统的管理范围,进一步简化工序 现有的LIMS系统使分析后的数据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新一代的LIMS系统将把分析前的各环节纳入计算机管理。这些环节包括医生填写化验单,护士抽血,实验室对标本的重新分组编号,病人资料的录入,甚至分析仪器读取实验项目等。 (2)实验室的“无纸化” “无纸化”一方面减轻了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实验室污染分析报告的机会,对防止院内感染有意义。这种“无纸化”是通过条形码来实现的。 (3)新的技术手段-条形码的引入 在抽血室,护士根据工作站调出的内容打出条形码贴在抽血试管上,检验申请单不再随标本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通过读取条码调用病人资料和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最终的实验结果也不在实验室打印出来,而是通过网络传送回服务器供医生查询。这就是所谓实验室“无纸化”的过程。但是要认识到,“无纸化”并不是目标,我们所需要的是“无纸化”所带来的好处。除了前述防止院内感染的意外外,“无纸化”还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引起工作模式的改变。 (4)实验室工作模式的改变 a、 分析前 在原有模式下,实验室接到裹着检验申请单的标本后,将申请单与试管分开,重新分组,用记号笔在申请单和试管上分别编号。检验申请单送录入人员进行病人资料录入,再传给分析仪器操作人员输入待测项目。这个过程得以大大简化,标本只要在条形码读取装置上过一下,病人资料及待测项目已从网络上调入,分别送入检验服务器和自动分析仪器。 b、 分析后 在原有模式下,分析仪将分析数据传至服务器,实验室工作人员再将结果打印成一张张的检验报告,工人将这些报告送到临床科室。在新模式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站上审核完报告,实行电子签名,医生终端上即可查询到结果。相关人员或病人可以利用Internet来访问LIMS,如病人可在网上查阅检验报告和相关解释并打印;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外审核检验结果、安排工作等。 四、LIMS的展望 LIMS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内也即将普及。但总的说来,国内外各种LIMS产品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LIMS产品还是停留数据存储、工作任务安排水平上,少数LIMS产品达到了管理的层次,可以为实验室的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服务。北京天健通泰科技有限公司神鹰LIMS,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可以针对客户需求做出迅速调整的成熟软件系统。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满足ISO/IEC:17025体系的全部要求,对实验室的资源、样品、分析任务、实验结果、质量控制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LIMS管理系统可保证您实验室数据的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可追溯性;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室管理的人工成本,使得错综复杂的流程管理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实验室的业务在快速的发展。这就对LIM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LIMS产品在一个实验室应用超过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失去作用。这还只是从实验室的管理角度来看。未来的实验室应当是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自动化、空间跨距大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因此现有的以信息管理为主题思想的LIMS将不断使用实验室发展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的实验室将是数字化的!数字化的实验室除了自身专业技术的数字化,实验室的管理、运行都将是数字化的。为顺应这种发展的潮流,我们认为数字化的LIMS首先要在专用分析方法上着手,为实验室提供更深层次、专门的、结合其专业最新科研成果的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真正把LIMS的应用提长到了技术的最前沿,满足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数字实验室的时代即将到来,其中涉及的技术也在其相关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数字实验室的梦想肯定可以实现。希望各LIMS专业厂商、LIMS用户早日携起手来,共同构筑中国数字实验室。(来源:豆瓣)

  • 【原创大赛】碳达峰碳中和与实验室的发展机遇

    [align=left]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各国针对大气治理采取了许多措施。特备是正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治理,由于发展的差异,各国治理程度和进程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上做的比较好。[/align][align=left]我们国家也结合国情,提出了到2035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各个企业面对的课题。[/align][align=left]作为实验室,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点,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面对机遇我们应认真思考,实验室如何来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战略结合,我想不外乎这么几点。[/align][align=left]一是,检验数据支持。目前大数据的应用已日臻成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有效科学的结论,为生产决策等提供依据。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数据支持,二氧化碳气体等检验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应对检验的数据进行及时统计整理,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地方和国家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align][align=left]二是,分析方法的改进。随着环境的变化,复杂多样的测试检验增多,老旧的分析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分析需求。因此上实验室需研究开发新的分析方法。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例如几年出现的的针对二恶英的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等等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些都是值得实验室去研究和改进。[/align][align=left]三是,分析仪器的研发。针对大气治理,已出现很多新的需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同样的针对大气方面的检验仪器设备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应不断推陈出新,发明创造出更便捷更高效的气体分析仪器,为全球大气治理,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做出检验领域应有的贡献。[/align]

  • 全国通用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装备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用分析仪器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出现了无数新型的、繁多的通用分析仪器。这对分析技术提出了新的考验,因为分析方法和技术是分析仪器的导向,最终都需要转化为仪器装置。每一个应用领域都会给分析仪器提供一个发展壮大的舞台。在21世纪,科学仪器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需的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必须满足对工业以及人类行动越来越苛刻的要求,满足对工业中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而不断出现新的要求。就河北省来说,通用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装备的年需要量逐年增高。分析仪器在河北省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同时国产仪器在大气监测仪器上占有率在70%左右,水质监测仪器的占有率在60%左右。但是在污染源、污水排放等场合还满足不了需要,还有待发展。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内衍生出许多专业性的展会,如全国通用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装备订购会(简称红方块科博会)等,但多数展会办的并不理想,没有综合市场动态需求,因此多数展会无疾而终。当然,成功的展会也很多,就拿红方块科博会来说,每年的展位供不应求,以市场动态为向导,同时参加展会的行业朋友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交流研究行业里的尖端技术成果,向尖端科学技术领域渗透及提高分析仪器的水平。分析仪器应当服务于尖端科学和新技术,同时分析仪器又应当充分利用尖端技术的成果。这种相互渗透使分析仪器本身也已形成一种新技术的代表得到重视和发展。 红方块科博会给分析仪器注入了活力,让海内外的通用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装备行业里的朋友们在这里共促贸易,广交朋友,形成一定的竞争法则,制止无序竞争,在自由发展的同时促进通用分析仪器及实验室装备行业的发展。

  • 移动实验室检测技术发展论坛举办

    2012年10月18日,第六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举办期间,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及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及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协办的“移动实验室检测技术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快速、现场、无损检测是分析检测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移动实验室为卫生和质检部门的现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它如环保、农业、大气等领域,对移动实验室也有着大量的需求。此次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详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1019/084019.shtml

  • 国内外环境保护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color=#222222] 环境科研实验室能力建设备受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发达国家针对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环境问题以及新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加强实验室科研能力建设,配备先进的室内外模拟装置和先进的分析测试及观测仪器,开展环境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揭示环境问题的成因、变化趋势和演化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监控方法和环境基准、标准体系,进一步关注环境问题的驱动力,从流域和区域尺度上以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研究环境影响和控制对策,加强与社会需求的直接联系,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color] 重视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区域综合性研究。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在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 美国国家环保局高度重视[color=#0000ff][b]实验室建设[/b][/color],为国家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align=center][img=实验室建设]http://www.szznlab.com/uploadfile/2017/0626/20170626021050261.jpg[/img][/align] 主要实验室包括:美国国家暴露研究实验室,下设6个研究室:(1)人类暴露与大气科学研究室;(2)环境科学研究室;(3)生态系统研究室;(4)微生物暴露与化学暴露研究室;(5)生态暴露研究室;(6)大气模型研究室。 美国国家健康与环境影响研究实验室,主要开展污染物和不利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影响研究,下设九个研究实验室:(1)大西洋生态研究室;(2)海湾生态研究室;(3)中部陆地生态研究室;(4)西部生态研究实验室;(5)实验毒理学研究室;(6)环境致癌研究室;(7)生殖毒理学研究室;(8)神经毒理学研究室;(9)人类研究室。 美国国家风险管理研究实验室,由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室、土地修复与污染治理研究室、地下水与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室、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室和水供给与水资源研究室5个研究室组成。辐射与室内环境国家实验室,隶属于EPA的辐射与室内空气办公室,该实验室主要开展室内环境恢复、放射性**管理、放射学应急反应以及放射分析与质量保证等领域的新技术研究、开发、示范和应用服务。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关注[color=#ff0000][b]二恶英[/b][/color]、环境激素、大气细粒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流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研究所拥有一流的大型科研设备,包括大气扩散风洞、光化学反应箱、大型激光雷达、臭氧激光雷达、动物气体实验箱、植物气体实验箱、自然环境模拟系统、淡水环境模拟系统、海洋环境模拟系统、生物核磁共振仪、加速风光计等;同时还配备有三个系统的野外研究观测台站。

  • 发展重点实验室 国产检测仪器仍需加强原创

    "十一五”期间,重点实验室在增强全国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行业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也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缩短,那么作为实验室的基础要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技术发展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因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发展空间可谓是空前绝后。近年来,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位,加大了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为实验仪器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也促使了实验仪器的不断改良和技术革新,这给我国的仪器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但是,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关键部分属于高新、高价值仪器。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又是什么导致国产仪器走不出去,国内高校有依赖进口仪器呢?首先,国产的仪器设备存在部分领域还没能形成成熟的技术,也存在用国产的设备导致实验失败的事件,这并不能说明我们不会造仪器、做试剂,而是没有把好质量关。还有就是没能把核心的技术做深度的挖掘,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解有失偏颇。国内的仪器制造企业的趋利心理也导致原创的高端仪器设备“千呼万唤难出来”。而使用者也因为上述的原因逐渐失去了耐心,也就导致国产实验仪器在科研界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其次,对于创新和突破我们的确做得还不够,模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被别人落下,但要获得超越就较困难了,相信国外的每一套设备都是为适应新的研究课题而研发的,我们一味的跟进和模仿用别人已经成熟的技术和仪器去搞实验,这样实验很难具有有创新性,无非是同一领域的小修小补,而现实也是如此,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的仪器,这样的仪器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买,即使有类似的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一个国家的科研仪器研发水平,特别是能否研制出原创性的科研仪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潜力。如何使国内的实验室仪器市场状况趋向良好,使“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这需要民族企业的通力合作和对技术的“潜心修炼”,为行业展现出最热点、最领先的技术。 本文由品信仪器检测(http://www.szpxjc.com/)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品信检测中心是一家专业、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专业提供的计量检测校准、环境试验、机床检测、三坐标检测、元器件检测筛选等,报价公正,出具国家认可的检测证书和校准报告,一直以来广受客户的认可

  • 实验室检测仪器的三大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不再单单满足一种仪器只能够一处使用,尤其是实验室的各种精密检测仪器,因此精密检测仪器呈现多样化是必然的结果。那么在未来各种精密检测仪器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我们现在处在于一个“懒人”的发展世界,在多数情况下,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测,我们往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检测仪器例 FPC实验室检测仪器 ,然而科研人员不再满足功能单一的实验室检测仪器产品了。故在未来实验室检测仪器市场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下面由我来对此细解。 1、多功能化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实验室检测仪器,基本上都是按照实验室进行研究而单独设计,功能比较单一。但是,由于实验时使用场地和材料等限制,人们对于气体、水质、产品质量等检测的全面要求,以及检测品类的不断增加,决定了一般实验室很难连续购买同种品类但测量不同的实验室检测仪器。所以,国内实验室检测仪器发展的第一大趋势,必然是能够集多种检测需求于一身的多功能检测仪器,这会使得普通实验室在某一方面只需购买一种仪器便能基本满足日常多种检测需求。这类仪器会因为其本身多功能将会在实验室中广受欢迎。例如正业科技的二次元影像测量仪广泛应用于PCB、机械五金、电子、塑胶等行业。http://www.zhengyekeji.net/include/upload/ckeditor/images/%e4%ba%8c%e6%ac%a1%e5%85%83(1)(3).jpg 2、联网化 在同一区域或者在不同区域,各个实室检测仪器检测数据的联网,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分析掌握所测产品或材料的优良。但是由于一些实验室的私密性和隐私需求,这部分内容不可能完全共享出去,所以实验室检测仪器的设备联网,将必须是有所选择。这点是相关仪器生产厂商必需要引起重视的。 3、智能化 何为智能化?这里所谓的智能化,是指实验室检测设备不但能满足实验室日常检测需求,并且能够对接各种分析系统,实现对产品的全能分析,并能根据实验人员的具体要求,在产品的各种缺陷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这类仪器会将产品等详细资料录入管理系统,用于以后再次进行实验对比。 实验室所面临的问题,既是实验室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问题,也是事关世界发展的问题。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的PCB检测仪器厂家和管理部门要从高处着眼,力求使产品既能满足实验室检测需求,也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使产品性能、品质与国际接轨,从而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我们正业科技国家高新企业,20年来专注爱思达·PCB检测仪器和爱思达·FPC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方案。将会满足于时代潮流的发展,与时代共同进步。欢迎拨打服务热线:4008038918

  • 【转帖】谈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

    [table=100%][tr][td][size=5][font=黑体]谈数字实验室——LIMS未来发展趋势[/font][/size]2006年3月2日 8:13 来源:中国实验室网 作者:冯金辉 [/td][/tr][/table][table=100%][tr][td=2,1][b]摘要[/b] LIMS出现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西方迅速普及。目前国内也掀起了LIMS的热潮。LIMS从最初仅仅完成数据存储、有限的网络功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具备完善的管理职能,并且能够运行于Internet之上,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大幅度节约了实验室的运营成本。今后,LIMS将朝着数据挖掘、集成最新、最先进的专用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宽带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功能极其完备的复杂系统。在文章最后,针对LIMS用户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b]关键词[/b] LIMS,实验室管理、Internet、Analysis Method, GIS, WEB 一、 引言1 LIMS概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缩写为 LIMS,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它,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里提到的实验室包括各种类型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分布于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各个方面。检测是针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自然环境各要素、科学研究过程中以及涉及人身健康诸方面的测试活动;校准则是指各类计量监督、检查部门对仪器的计量进行校准的活动。2 LIMS的发展历史  LIMS的产生是随着分析测试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验室规模与处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出现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使得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大大增强,进而实验室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测试任务大大增加,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及数据吞吐量的极大提高,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自动管理实验室成为可能。早期的LIMS以大中型计算机(mainframe)为主,造价比较高,进入九十年代后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得 LIMS的造价得到极大的下降, LIMS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今天,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以管理为中心、强调对实验室总体提供管理、运行支持,达到自动化、信息化、无纸化的目标。同时采用最新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最新技术,迅速向市场推出最新、最好、最实用的 LIMS产品,先期占领国内市场,进而逐步推向国际市场。3 国内LIMS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 LIMS市场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完全打开,现在 LIMS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词汇为大家广为接受,在美国每年要召开一次 LIMS大会,讨论 LIMS的有关问题,在国内, LIMS在九十年代开始为人们所知道,并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一些初步推广,但总的来说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当然也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体制、观念、经费等等,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硬件基础条件和人们的观念,试想:如果连计算机都没见过,何谈使用软件?而市场、商品经济观念的落后也制约了 LIMS的推广,如果一个企业不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他是不会考虑 LIMS的。  可喜的是,通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大部分实验室都配备了自己的局域网系统,各种计算机设备的配置也都是很高档的。但是运行于网上的软件系统却没有!这实际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实验室花大量经费建好局域网后却不知道拿他来干什么!当然,更多的则是在考虑下一步如何上 LIMS这一问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互联网热潮的影响,网络、信息化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出现了诸如"不懂网络就是新文盲"的说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在大力提倡、资助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说,目前国内 LIMS市场处于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 [/td][/tr][/table]

  • 【原创大赛】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实验室体制发展的研究与探讨

    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实验室体制发展的研究与探讨摘要  针对目前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验室布局和现状,提出了建立区域性检验检疫实验室、提高实验室有效资源的利用率和竞争力、打破实验室所属界限、实行实验室重组等建议,以满足加入WTO后的管理和市场需要。关键词  检验检疫,实验室,体制,WTO,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所附属的实验室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室已经挤身于世界强林,代表着世界一流水平。但总体来讲,我们的许多实验室及其管理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筹建历史比较短、规模相对比较小、经费投入也相对不足,管理体制也有很大差别。在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中,体制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我们的首要问题,成为我们参与世界范围管理与服务竞争的拦路虎,是我们加入WTO所必须解决的紧迫课题。  2005年是加入WTO后允许外资检验机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年,与我们进行名正言顺的检验市场争夺,且来势汹汹。领导人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以科技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加剧,技术壁垒层出不穷…,我们的各级领导在管理理念、领导方式、驾驭全局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今后,我们的资金投入、基本建设、仪器和人才布局,应该实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区域的特点,二是突出产业的特点,三是突出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企事业在在国内市场上如何发挥优势、开拓市场,为检验检疫相关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作者尝试着在系统的角度上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方面,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希望对我们的检验检疫事业有益。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体制与WTO的要求存在着相异之处WTO要求其成员国对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必须按照国民待遇的要求进行,不得有歧视行为。而以前,我国的商品质量管理机关的体制恰恰为国内由“标准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标准局”)负责,对出入国境的商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检验局”)负责。虽然现在二者合并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总局”),但无论从名称上还是实际运行体制上,二者只是同戴了一顶帽子而已。标准局和检验局各自下属的分支局和其附属的实验室至今少有相互交换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实质性政策和行动,未体现出相互交融的一体化趋向。2、日益扩大的技术与服务市场化需求与旧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检验局管理体制使检验局系统的实验室依附于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地方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地方局),目前各地方检验检疫局的实验室活动是围绕它所依附的地方检验局开展的、为它所依附的地方检验局服务的。而地方检验局管理的范围是上一级检验局划定的,实验室的业务也基本是在这一范围内的,不许、也不可能到其它局的管辖范围开展工作。在这一范围内没有外界竞争,有的只是作好范围内的事,超出行政范围外的就是其它局的事,因为跨区检验是被国家局明令禁止的。3、闭关自守、缺乏竞争和资源共享的现状不符和改革的要求  对实验室目前这种管理体制造成的闭关自守、缺乏竞争和资源不共享的现状不符合改革的要求,这种现状下实验室不能也无法参与外界的平等竞争。各实验室在所属局的行政管理领导下,人员、物质、财力都靠地方检验局来解决,实验室的建设必然以地方检验局的意图为准。地方检验局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站在上级或全系统的角度去配置实验室建设,其结果必然造成检验检疫机构整体上实验室的点多、面广、重点不突出现象,遍地是芝麻,少有大西瓜。4、资源浪费严重,存在潜在的危机  在一个技术全面的实验室附近建立同类型实验室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什么这一现象会长期存在?根本原因是投入的钱是上级局的、是国家的,只要把自己局的实验室作好,就是成绩。在目前这种体制管理下,这种现象不会少见,也见怪不怪。这种现象即不能责怪地方检验局,也不能由上级局承担责任,谁都是为了我们的事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体制,是体制问题造成了我们的资金投入回报率低、人力资源分散、实验室重复建设水平不高、技术力量分散等等潜在的危机。二、区域性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资源共享1、区域性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定义本文所指的所谓的区域性的直属实验室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集散地或者进出口量大的区域建立检验业务实验室(或者叫实验室联合体、中心等)。可以是以某一项或者某些商品的业务为主的专业实验室(如秦皇岛煤炭检验中心),也可以依地缘范围(如各地方局的卫生保健中心)或者业务资源为中心的综合实验室,研究型实验室或者是跨系统、行业、跨国的联合实验室,等等,容许多种形式存在。实验室的建立以出入境业务总量和大宗商品为要点,兼顾进出口稳定性,兼顾技术储备和为地方经济服务。2、区域性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优势实行区域性实验室体制的实验室,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实验室进行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方式,可避免了各地方局都有、都建同类型实验室,避免实验室建设中低水平重复、人力资源分散技术力量薄弱、检测项目雷同等一盘散沙的局面;资金投入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进行投入,避免了各地方管理局盲目要投入的干扰,集中了资金优势资源;经费单独列入省局的预算,保证实验业务正常开展,同时避免了各实验室人员的收入差

  • 【会议信息】第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

    [b][center]时间:2010年8月26-28日 地点: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中国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7号,100105[/center]【主办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协办单位】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支持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应用技术分会[/b]为了促进我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和合作,加强第三方实验室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期望通过行业的共同进步,让检测实验室作为检验数据的提供者,起到保证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等应有的作用。作为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首个高峰论坛、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重要活动之一,第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及实验室展览会于2010年8月26-2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提升检测质量、共创行业品牌”为主题,由开幕式、论坛主题演讲、专题研讨、产品展览、实验室展示、论文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组成。本届论坛主要特点: 首次召开检测机构总裁会议,倡导成立总裁峰会,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开设专业展区。多家仪器耗材供应商和检测实验机构用直观有效的方式进行展览展示。 细分主题,分组/分议题/分会场讨论,使主题更突出、讨论更深入。 首次涉及能力验证、电子电器、Reach等演讲主题。 结合国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趋势,突出技术主题,强调管理难题,提供管理措施。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这将是一次提升检测质量、促进行业发展的盛会!

  • 随着3D立体打印技术的发展,对实验室有何影响?

    随着3D立体打印技术的科学发展,这种技术对实验室会产生何种影响呢?3D立体打印技术可打印任何一种物体,在实验室应用方面,是否可以打印烧杯、三角烧瓶、容量瓶、吸管等器皿,或者更加复杂的检测仪器?请大家在这方面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 实验室超纯水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

    实验室超纯水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

    实验室超纯水是随着实验需要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实验室普遍用到超纯水的实验,例如仪器分析(液相、质谱、测序等)和实验过程(老化、生物、清洗等),在过去几十年,这些实验对超纯水水质的需求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促进实验室超纯水行业不断迭代升级的原因。但科学研究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超纯水行业的未来。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01445_611153_3022686_3.jpg理化仪器未来对于超纯水的需求在逐步降低:例如2012年沃特世首次推出ACQUITY UPC和相色谱,该技术首次采用二氧化碳做为流动相不再用水和其他溶剂。这标志着未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仪器将向绿色、环保、低能耗发展,超纯水的用量必然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超纯水设备的销售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01448_611155_3022686_3.jpg各类生物实验室未来对超纯水需求在发生变化:生物类实验,未来会越来越朝向模块化小型化实验过程转变,主要是降低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试剂配套化将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基因测序、细胞培养、蛋白研究等已经采用配套的套装试剂解决实验过程需求。超纯水也将做以瓶装或支装的方式出现在生物实验领域。这必将改变现有超纯水获取和使用的方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01448_611156_3022686_3.jpg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将大幅提高实验效率和经济性:共享经济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教育医疗资源、设备资源、实验资源、人力资源等,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那么未来实验室外包服务将会越来越流行,不同的外包实验室解决不同实验阶段的问题,从而达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趋势将改变现有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各自独立低能效重复建设的弊端,未来顶级创新创造智力资源和高效率标准化劳动资源将完美结合。这样的协作效应和共享经济模式在实验领域推广开,也必将对实验室领域的供应商造成冲击和影响。对于实验室超纯水领域来说,是利空还是利好,暂时难以分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01450_611157_3022686_3.jpg实验室超纯水领域新技术创新发展遇到瓶颈:实验室超纯水行业发展是随着需求的发展而不断迭代升级的。a)在2000年左右这个领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新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推出,连续电流去离子技术、脱气膜技术、内置在线总有机碳检测技术、高精度电导率检测技术、低溶出新材料应用等等。这些新的技术和理念,将实验室超纯水无论是水质还是监控手段都推到了很高的高度。b)但自2000年以来的十几年间,各欧美厂家即便是M公司除了外观和人性化方面做了一些改善意外,其技术的升级创新乏善可陈,例如在线监测方面,依然无法监测颗粒、微生物、溶氧、溶二氧化碳、PH等参数;核心处理技术上面,至今无法解决超低痕量硼、硅和小于1ppb总有机碳等问题。国内厂家在技术方面更是突破胜少,其核心处理部件例如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电导率检测器等完全依赖外购,同时连续电流去离子技术、内置在线总有机碳检测等技术更是极少有突破。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01455_611159_3022686_3.png综上,对未来十年做一个不严谨的假设:1)实验室仪器行业对超纯水的需求量将会下降;2)生物领域的实验将对超纯水的需求形式发生变化;3)共享经济将会在科学研究领域成为趋势,必将会对实验室超纯水带去影响;4)实验室超纯水领域在核心技术和在线监测技术创新遇到瓶颈;如果以上四个假设成为事实,那么如下四个现象必定发生:1)欧美公司在核心技术的创新遇到瓶颈,将为国产品牌迎来黄金发展期。2)伴随国产品牌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进口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和溢价能力将会变弱;3)进口品牌价格下行同时将会迎来长时期的增长乏力期;4)技术创新的停滞将带来模式的创新,伴随而来将培养出1到2家全新的搅局者;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01544_611167_3022686_3.jpg也欢迎各专业人士发表您的看法。

  • 先睹为快:2015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日程总表已放出

    先睹为快:2015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日程总表已放出

    先睹为快:2015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日程总表已放出 “第七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以“改革、诚信、创新”为主题,将于2015年9月9日—11日在南京举行。本届论坛报名截止日期临近,请参会代表抓紧时间报名!目前参展商展位仅剩三席,欲订从速! 联系电话:010-85774723与本届论坛同期举办的”2015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将于9月9日举行,本届论坛的参展商、参会代表可免费参会。会议介绍: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是我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的探讨园地,可增进社会各方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了解和信任,展示检验检测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手段和新型服务业态,为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的积极作用,是面向社会的行业展示平台和推广平台。本届论坛主要由开幕式、行业发展专场、总裁峰会(圆桌讨论)、分论坛、产品展览、实验室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组成。已确定演讲的嘉宾名单(排名不分先后,随时更新):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总裁 申屠献忠欧陆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Eurofins Group) 董事长 秦殊涵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万峰DEKRA德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总裁 Stan Zurkiewicz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主任 杨金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研究员 张颖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博士 王璞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监管处 科长 王键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曹红岛津(中国)有限公司 泛环境行业经理 陈志凌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大中华区战略总监 何峻浙江九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仲维科杭州测盟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李聪浙江钛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创始合伙人 潘晶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 部长 张凤霞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 部长 丁罡斗日程概况: 2015国家实验室开放日暨第三方实验室发展论坛安排(初稿)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11507_561981_2648817_3.jpg 参会方式:参展企业、参会人员可在大会官网http://www.cntestlab.com点击“注册入口”进行网上注册报名,并依照参展、参会流程图提示完成参展、参会报名。联系方式:邮箱:dsf@cntestlab.com参会联系电话:010-57510420-801/802/803/805传真:010-85774723参展及赞助联系电话:010-85774723论坛背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参会人数和参展规模不断扩大,第六届论坛共计700余名专业代表出席,并有来自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食品质量报和多家网站、期刊进行新闻报导。 更多会议内容请留意官方微信通知或查看官方网站信息更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11507_561982_2648817_3.jpg

  • 【分享】浅谈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发展

    [center]浅谈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发展 [/center] LIMS自诞生之日起到如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七、八年来计算机的普及和IT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以及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对LIMS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的LIMS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样品管理、人员管理、仪器管理和报告打印等简单的功能,全球化(Globalization)浪潮、知识经济、基因工程、以及各种严格的行业规范(尤其是FDA发布的关于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新规范FDA Ruling 21 CFR Part 11),再加上目前正在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的Internet技术,把LIMS的应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 世纪70年代末,国际上出现了第一代LIMS。这些最早出现的LIMS是由各个实验室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商的帮助下,或者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自行开发的系统,即该实验室的LIMS是专门为其定做的一套软件,不能被其他的实验室所采用。由于这类系统在开发之日起就局限于经费和技术上的不足,功能较少,软件升级和维护困难,无法满足实验室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已经被商品化的LIMS所逐步取代。这类原始的LIMS在欧美国家已经很少见到,但由于中国国内 LIMS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目前这类LIMS在国内还会经常见到。国内所有的LIMS软件开发商为用户所提供的LIMS都还属于这类系统。 第二代LIMS最早出现于1982年,是基于终端/服务器(T/S)或客户/服务器(C/S)结构的商品化软件,其特点是:用户的需求基本都能考虑到,可以满足实验室随时变化的需求;软件升级、技术支持容易,使用寿命可以很长。商品化LIMS的出现,无疑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小的烦恼。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商品化LIMS在安装之后都需要作大量的用户化(Customization)工作,即编写一些程序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如映射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以及联结各种分析仪器等。而且用户的这些需求往往是需要经常改变的,也就是说需要IT专业人员作为LIMS用户的系统管理员 (System Manager)以随时编写相关程序。由此就带来了两个问题:首先是IT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国际上IT人员的平均年流动率超过25%),使得LIMS 系统管理员的稳定性不高。因系统管理员的离职而造成LIMS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在国内外都是屡见不鲜的;其次是IT出身的系统管理员很难完全理解实验室运作的详细机制,为LIMS的用户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研发实验室(其工作性质要求LIMS的工作流程能被科研人员随时修改)更是如此。因此,大多数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希望能有一套不需要IT专业人员就能完好运行的LIMS。 第三代的LIMS出现于1998年,是基于C/S结构的商品化软件而不需要用户编写任何程序。其特点是:LIMS在安装后不需要用户化工作,只需要按照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简单的设置 (Configuration),就可将整个系统正式投用。在设置过程中,用户不需要编写任何程序,而只需要进行鼠标的点击。任何熟悉Microsoft Windows操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受简单的培训以后就可完成诸如工作流程的设计和仪器联结等工作,并按照实验室需求的变化随时更改系统的设置。 这第三代的LIMS为实验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也还存在某些缺点: 1)它是单一服务器且以局域网为中心的系统,所以难以扩展至大型企业的广域网或部署在Internet上。 2)系统维护和升级复杂,要求较高。作为一套C/S结构的软件,用户必须在客户端安装客户端应用程序,因此维护和运行成本较高。 3)很多大型集团用户的实验室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甚至不同的国家,他们希望使用Internet技术整合整个集团的实验室数据,但这类C/S结构的LIMS基本无法做到。 4)很多用户希望能在家,在旅途等任何能够访问Internet的地方使用LIMS,甚至使用移动电话和掌上电脑(PDA,即个人数字助理)等无线设备访问LIMS,而C/S结构的LIMS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对LIMS的应用要求远不再局限于局域网,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够在Internet上使用LIMS。因此,在2004年,出现了第四代的LIMS,这是一种完全基于Internet技术的新产品,其特点是: 1)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很容易部署在广域网和Internet上;对这种B/S结构的系统只需要管理好服务器,客户端只采用Internet 浏览器,无需安装任何LIMS软件,自然也就无需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到Internet,就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数据共享。 2)可以容易地利用Internet联结多个地点的实验室。 3)通过Internet,用户可以在家,在旅途等任何一个有Internet连接的地方使用LIMS,无限扩展了LIMS的适用范围; 4)支持无线用户,即通过支持WAP(无线应用协议)使得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移动电话和掌上电脑等无线设备随时掌握实验室的信息,这为需要经常参加各种会议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讨论】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及实验室认可的发展,对理解管理体系,实验室认证有帮助

    1、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发展2006年2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6号)。国家认监委随后进行了新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起草。新的评审准则遵循吸纳了ISO/IEC 17025的主要精髓,新的评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认监委制定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两种形式。1987年发布的《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将检验机构的考核称之为计量认证。原国家计量局参照英国实验室认可机构(NAMAS)、欧共体实验室认可机构等国外认可机构对检验机构的考核标准,制定了考核标准,并于1987年开始对我国的检验机构实施计量认证考核。1986年原国家经委标准局颁布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管理试行办法》,对检验机构进行审查认可。1990年,国家发布《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将规划、审查工作称之为“审查认可(验收)”,即对技术监督局授权的非技术监督局系统的质检机构的授权称为审查认可,对技术监督系统内的质检机构的考核成为验收。1987年底,原国家计量局和原国家标准局合并,组成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都归到实验室评审办公室管理。2001年4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2006年国家认监委正式成立,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行政审批职能归由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于检测监管部负责。2、实验室认可的发展1994年9月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实验室(CNACL),由CNACL负责实验室认可工作。2002年7月4日,原CNACL与原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进行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2006年3月31日,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又与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组建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等同采用ISO/IEC指南25的GB/T15481引言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校准实验室和检验实验室”。在1997年关于ISO/IEC指南25的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更明确为“本指南适用于进行检测和/或校准的所有组织,包括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的实验室,以及其检验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不管其人员数量和工作范围”。也就是说实验室认可除包括质检机构审查认可、计量认证的调整范围外,还含盖校准实验室和第一方、第二方的实验室等。

  • 【会议通知】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于2010年8月25-27日在京举行

    【会议通知】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于2010年8月25-27日在京举行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7/201007121109_230162_1622715_3.jpg[/img] 为了促进我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加强第三方实验室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开始举办“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作为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首个高峰论坛、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重要活动之一,以“提升检测质量、共创行业品牌”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及实验室展览会将于[b][color=#f10b00]2010年8月25-27日[/color][/b]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b]本届论坛亮点:[/b]  开设专业展区:多家商业检测认证机构、CIQ技术中心和实验室仪器耗材公司用直观有效的方式进行展览展示。  高端学术会议:议题涉及食品、消费品、电子电器、环境等行业,邀请包括国家认监委、认可委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专家、质检系统专家、知名企业质量控制专家等20位左右嘉宾出席会议并作精彩演讲; 丰富的同期活动:高层圆桌会议、论文交流、分会场专题研讨——细分检测领域,分组/分议题/分会场讨论,使主题更突出、讨论更深入。 专业的参会观众:全国质检系统、国内外检测机构、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和企业质量控制部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资深工程师等。[b]演讲内容或方向: [/b] 中国检测实验室现状与管理体系 国内外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检测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评审、资质审核和资格认定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数据传输与管理、实验数据风险评估 实验室能力验证、设备认证、方法论证 实验室管理经验分享 食品、电子电器、消费品、环境等行业中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作用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与生产企业的合作 最新检测技术和高端仪器设备应用 环保、电子电器、REACH法规、计量知识[b]展览展示:[/b] 本届论坛特设专业展区,多家商业检测机构、CIQ技术中心和知名仪器公司集中展览展示包括实验室检测服务、分析仪器设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产品。 仪器耗材展区: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 检测机构展区:检测认证机构(食品、电子电器、消费品、环境等行业)服务、实验室展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论文征集 征文范围:围绕“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主题,包括检测行业总体状况的分析、发展状况、管理思路、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检测技术等任何有关第三方检测的内容。 具体要求:论文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篇幅一般宜控制在2000-5000字。 征集方式: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本次论坛会务组。 [b]截止日期:2010年8月9日。[/b] 诚邀您的加入!更多信息请登录[url]http://2010testing.cqiie.com/2010/[/url] 进行查看!

  • 【原创大赛】实验室仪器设备温度指示调节仪发展综述

    【原创大赛】实验室仪器设备温度指示调节仪发展综述

    实验室仪器设备温度指示调节仪发展综述一 概述 温度调节仪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农业、军工、航天等行业领域,主要是对实验室仪器仪表、试验箱、马弗炉(箱式炉)、烘烤箱、制冷设备、医疗仪器、塑料机械、恒温大棚、家用电器。作-200~18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和高精度控制。 温度调节仪从最早的传统的动圈式,经历了电子模拟式、数显式、智能型几个阶段。从发展趋势方面而言,智能型温度调节仪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无论从功能、精度、使用控制等方面看都是以上其它几种温度调节仪无法比拟的。如配相应的传感器也可拓展到压力、流量、液位、位移等物理量的测量、显示和控制。二 温度调节仪的类型与发展1. 电子管时代的机械模拟指针型:(发展年代为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纯电子管型) 此早期使用的机械模拟指针型,主要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和前东德引进的的技术,组装和吸收消化自产并行,产品以EFT系列为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010049_334440_1841897_3.jpg图一 电子管EFT-100型温度调节仪(正面图)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