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墨烯产业

仪器信息网石墨烯产业专题为您整合石墨烯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石墨烯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石墨烯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石墨烯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石墨烯产业话题讨论。

石墨烯产业相关的资讯

  • 石墨烯高端产业应用“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全球首发
    12月6日,中国最早从事石墨烯技术研发的企业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召开技术发布会,发布全球首个石墨烯高端产业应用——“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这一技术的问世将掀起全球探测技术革命。  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以sp² 杂化轨道组成的六角形呈蜂窝巢晶格状,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被称作是“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是指石墨烯表面形成的波在探测技术方面的应用。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超快的响应速度,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领域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将发挥出巨大商业与社会价值,引领全球探测技术革命。  该技术可以替代基于传统SPR技术的探测系统,远高于SPR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数据信息,能够极大地提高探测技术在科技、医疗、安防等行业中的应用效果,甚至帮助特殊人群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碳世纪CTO徐亭博士做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演示  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包含气态应用、液态应用和固态应用。  在气态应用方面,可提供超快、高灵湿度探测与气体特异性检测。可应用到非接触、无声人机交互系统 非接触、无声安防系统 聋哑人“说话”系统 重症监护系统(呼吸监测) 毒气、易爆气体监测 即时、无痛疾病诊断 工业用气体监测系统等。 例如聋哑人“说话”系统,这一技术可以探测到聋哑人口腔湿度细微的变化,将湿度频率数据转换成语言信息,借助音响设备发声,帮助聋哑人用常人的声音表达自己。在非接触、无声安防系统的应用上,可以针对每一个人不同的气场信息订制安防方案,提高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在液态应用方面,可提供超快、高灵敏分子探测和单细胞检测,应用到蛋白质工程、制药工程、癌症预防、血液检测、疫苗研发、抗癌药物筛选、抗癌药物机理研究等。运用这一技术,可以即时探测到癌症细胞的一举一动,为医生提供准确、快捷的病理信息,提高对患者用药量的准确度,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固态应用方面,可提供超快的二维材料厚度测量和二维材料品质鉴定,应用到石墨烯测量与鉴定、其他二维材料测量与鉴定和单分子层、膜材料测量与鉴定。碳世纪董事长闫立群与碳世纪科学家本色出演话剧《烯芯有声》,以话剧形式分享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  发布会上,业界人士对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在石墨烯领域是非常高端的技术,同时给探测技术带来的是颠覆性的变革,”一参会嘉宾表示。  碳世纪董事长闫立群表示,科学指发现与突破,技术是要转为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碳世纪始终坚持并践行的一份梦想就是运用石墨烯把科学发现转化为生产力,真正的实现“科学与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碳世纪董事长闫立群在发布会上讲解公司石墨烯技术与应用  碳世纪作为一家专精于石墨烯工业化生产和石墨烯下游应用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实践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极强的创新性与创新精神。目前已建成全球首条石墨烯(单层碳原子)吨级生产线,成功研制了石墨烯光致电推动技术、石墨烯发动机油节能改进剂、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改性活性炭、石墨烯改性塑料、石墨烯空气净化系列产品和技术等。
  • 石墨烯产业研发中心落户青岛
    6月11日,石墨烯产业研发中心在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表示,石墨烯产业化大潮预计将在未来1~2年内到来,中国发展石墨烯产业,应着力于民用领域,占领市场发展先机。   高额的利润推动众多企业不断涌入石墨烯行业。李义春指出,目前石墨烯原材料石墨在市场上的售价约3000元/吨,而制备成石墨烯之后市场价高达100万元/吨。&ldquo 现今的技术型企业,已经可以做到90%以上的提取纯度,提取成本比过去降低一半以上。&rdquo 不过,虽然技术已达到了成本要求,但石墨烯产业链条上的各项认证等规范出台还尚需时日。   青岛是中国三大石墨资源产地之一,石墨矿产储量占中国总储量的22%,其中莱西市、平度市的石墨矿产资源尤其丰富。青岛石墨烯科技创新园总规划面积50万平方米,以打造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为定位,青岛石墨烯科技创新园内设孵化器,重点建设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孵化场所。为在国际市场上抢占石墨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目前该创新园已吸引10余个包括&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海归博士在内的项目落户,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立了技术信息联络站和联合实验室,并与20余个项目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依靠专业的交易通道建设机构,搭建石墨烯资源现货交易中心,全面整合上下游石墨资源,为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保证。
  • 中国的石墨烯来了!我们的产业要让世界刮目相看
    石墨烯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表示,石墨烯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材料中最薄、强度最大的材料,以其极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透光性而具备极其广阔的产业应用空间和社会经济价值,未来5-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会形成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  “石墨烯,我们来了,我们要让世界刮目相看。”常州国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成新材料”)董事长、CTO董国材说。  远赴欧洲,攀登知识之巅  1998 年,一个冬日雪后的清晨,伴随上课铃声的响起,黑龙江省一所高中的教室中传出了阵阵朗诵声。在所有高三的学生都还在为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而如临大敌之时,许多人眼中的“别人家孩子”董国材已然可以随心所欲的沉浸在自己喜爱的物理世界之中。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北京大学的保送名额。  1999年夏天 ,董国材正式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高手云集的北大,也掩盖不住他身上的“学霸”气息。在别人还在为考研而苦苦复习之时,他却在因可选择的保送学校过多而烦恼。最终,立志成为一名顶尖科学家的他选择了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物理所的科研实力特别强,当时可以说是国内这个领域里最强的。”董国材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刚刚进入中科院物理所,董国材就受到了导师薛其坤院士的重用,承担了开发一套RHEED震荡观测系统设备的重任。该套设备如果研发成功,将极大的提高相关领域的科研效率。几个月之后,董国材就做出了首台原型机,经测试完全超出最初设计标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中科院物理又复制了三套相同的设备,至今还在为中科院物理所、清华大学的科研不断做出贡献。  新设备的研发成功,让董国材成功跻身中科院物理所的“学霸”行列。此后,荷兰莱顿大学的交换生名额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他的身上。  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最具声望的欧洲大学之一,成立于公元1575年2月8日,是荷兰王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十二个创立成员之一,也是Coimbra Group、Europaeum等大学联盟的一员̷̷  然而,这些都不是吸引董国材远赴欧洲的理由。“荷兰莱顿大学,在仪器研发上一直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很多产品的技术参数都是世界第一。”他说。  从黑龙江到荷兰莱顿的大学的距离有多远?在董国材的眼中可能只有四个字:不断学习!  学成归国,探索产业路径  陌生的国度,并不能掩盖董国材身上的才华。“你要不要来我们学校读博士?”短短不足一年的交换期,他再次获得了莱顿大学导师的认可。  “导师,您说我要不要在莱顿大学读博士?”董国材拿起了电话打给了远在北京的导师薛其坤院士征询他的建议。最终,在导师的支持下,他决定选择到荷兰继续深造。  2006年,董国材正式加入莱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他到来之前,莱顿大学针对高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发已经持续了八年时间,却迟迟未能研发成功。伴随董国材的加入,中西方思维的碰撞,让项目研发进入了全新阶段。两年后,设备的功能不仅达到了最初的设计指标,还在很多方面远远超出设计指标。诸如,高温下的空间分辨率小于1nm,创造了高温显微学的世界纪录。  “我们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仪器设备,那我们一定要选一个全世界最火的材料来做。”在一帮科学狂人的欢呼声中,石墨烯成为了他们的研究方向。  2010年,董国材在荷兰莱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2年,以博士后的身份正式毕业。莱顿的大学的6年学习生活,不仅提高了他的知识和科研水平,更让他对以后自己要走的路有了清晰的认识。  2012年,一个消息的传来,让董国材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到底在何方。那时,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在常州正式成立,朋友邀请他回国共同去研究石墨烯的产业化。  “回国,毕竟那里离家更近一些。”董国材告诉云投君,“我在下决定前和导师薛其坤院士聊了很久。他告诉我,现在国内不论是在学术氛围,还是在产业环境,亦或是创业环境上都已经不比欧洲差。而对家乡的思念,让我最终下定了决心。”  因为石墨烯,常州这个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城市,成为了董国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烙印。  筷子兄弟,让世界刮目相看  2012年,在董国材决定回国的时候。在中国常州,德国百尔罗赫中国研发制造中心正式开始试运营,它的掌舵者张泳用十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让德国人为之侧目的“中国速度”。那时,距离董国材与张泳这对最佳拍档的碰面还有两年时间。  张泳,199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常州化工研究所成为一名产品研发工程师。四年的科学研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丝绸精炼剂”、九五攻关项目“高效印花粘合剂” 的核心成员),两年的车间主任,后来从事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1999年担任研究所纺织印染助剂事业部总经理,2002年开始担任常州化工研究所总经理̷̷张泳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基层员工到企业掌舵者的蜕变。而这,也正是常州化工研究所蜕变的开始。  2007年,张泳被常州市授予:首届青年科技创业十大明星。“我任职期间,在依托研究所原有的两块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向国际上需求比较大的、体现高技术要求的医药的ODM的业务转型,并与先灵葆雅、默克等国际一流药厂达成合作,为研究所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这不正是我应该做的吗?”在张泳的反问中,云投君听出了一个企业掌舵者的担当。  2010年8月,经过多番思量,张泳决定加入德国百尔罗赫。“这真的很难抉择。”张泳告诉云投君,“促使我下决心得很重要一点是,我长期在国内的企业工作,特别想看看国外的企业,特别是德国的企业是如何运行的,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高的。”  在百尔罗赫呆的越久,张泳内心的感悟就越深,“我经常在想,如果有德国一样的好技术、好产品,配上我们中国接地气的市场行为、推广、规划、执行,我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好。”  2015年年初,长期从事企业运营的张泳,和一直专注石墨烯和高温隧道扫描显微镜研究的董国材有了第一次的见面。  “我们聊得很投缘,经常在一起交流石墨烯的技术,还有高端科学装备等。”张泳告诉云投君,“我们两个人从性格、专业(他是学物理的、我是学化学的),经历(他有非常强的科学功底、我也有比较好的一个产品研发和新产品推广的经验 他在欧洲留过学,我在欧洲的公司呆过)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有好的技术,有比较投缘的搭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自己出来做一些有情怀的事情,做一些很值得若干年后回味的东西,做一些很拿得出手的产品,让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事情。”  他们的相遇,将本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变为了一双“筷子”。而这双“筷子”,或将“夹起”石墨烯这个产业富矿。  中国合伙人,走出自己的产业路  世界上最稳定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在国成新材料的创业团队中,同样存在三个“中国合伙人”。除了董国材、张泳,天使投资人吴海宙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董国材与吴海宙相识于2012年,刚刚回国的他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的一次活动上见到了吴海宙。一次简单的交谈,却像是见到了许久的老友。此后,两人每次相见都有聊不完的话题。而国成新材料的创立,则让两人的关系更近一步。  “吴海宙不仅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还是我们的创始成员,是我们铁三角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三个人,因为石墨烯和创业有了第一次的头脑风暴。此后,就经常在一起聊我们的技术、潜在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经过很多次的头脑风暴,最后我们就把我们的业务方向定位为:石墨烯的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高真空的科学仪器。”张泳说。  为什么即做石墨烯,又要做科学仪器?“我一直坚信要靠做设备来做科研,要靠做设备来做产业。”董国材表示,在许多关键的领域,不在于你的生产、你的规模,而在于你的设备、你的技术。诸如,中国有无数的LED生产线,但几乎都是赚小钱的。这就是因为设备、技术不在自己手中。而石墨烯产业还有着一个非常特殊的特点,很难买到相应的生产设备。就算可以买到设备,那也是沿着别人的路径在走,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正是得益于国成新材料以一种接近半导体工艺的设备来做半导体的产业思路,国成新材料在石墨烯膜单层平均2英寸大小的环境下,做出了1.5平方米可称得上是国内最大的石墨烯单层膜。“就是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高温隧道扫描显微镜’,这个显微镜可以在1300K的温度下,清晰的观察到每一个石墨烯  原子生长的过程。因为我们有清晰的眼睛,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整个工艺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工艺,生产出优质的大面积的石墨烯膜。正是因为我们有了非常高级的科学仪器,所以我们才可能把石墨烯膜做的这么好。”张泳说。  在 “中国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国成新材料用一年多的时间初步建成石墨烯薄膜宏量生产的示范超净间生产厂区,并开展石墨烯薄膜中试设计和部分部件采购 开始石墨烯薄膜应用产品的样品开发,包括smart window,电磁屏蔽膜 完成石墨散热产品的初步设计、验证和初样,有望送手机厂商测试 取得高温下扫描隧道显微镜等高端科学仪器及其部件的销售订单,并有望持续扩大销售规模̷̷一系列成绩。
  • 关注近期国际行业形势 助力石墨烯产业发展
    p strong   一、行业动态(六月汇总) /strong /p p   (1)中国太阳能组件制造商Znshine Solar宣布,与阿联酋阿提哈德能源服务公司(Etihad Energy services)签署一份100兆瓦石墨烯增强型太阳能组件供应协议。 /p p   (2)黑龙江大学陈志敏教授团队在Energy & amp Environment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氢键组装的超分子体系灵活调控氮磷共掺杂石墨烯中杂原子配置(如比例和含量等)的方法,实现了NHDG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HER活性的新突破。 /p p   (3)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系郑震副教授带领博士生雷昆在美国化学会旗下知名期刊ACS Omega上发表关于基于氧化石墨烯与苯乙烯类树脂的有机-无机层层组装杂化膜的界面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p p   (4)由挪威科技大学(NTNU)的教授Helge Weman和Bj?rn-Ove Fimland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在石墨烯表面产生紫外线,该紫外线可以消除紫外线装置中的有毒汞。 /p p   (5)来自韩国的明知大学(Myongji University)、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 嘉泉大学(Gachon University)、韩国技术研究院(KIST) 和美国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来检测细菌的存在。 /p p   (6)山西煤化所在三维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p p   (7)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NITech)的研究团队将单层石墨烯应用于氮化镓并通过在紫外线照射下表征器件来确定石墨烯和氮化镓异质结的界面特性,该研究为了解各种二维和三维异质结构的界面,以开发具有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提供可能。 /p p   (8)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条纺丝级单层氧化石墨烯十吨生产线并试车成功,所产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其应用产品——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通过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CC)产品认证。 /p p   (9)位于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的国际伊比利亚纳米技术实验室(INL)和生命与健康科学研究所(ICVS)的研究人员将开发一种基于石墨烯的设备,该设备能够以快速、可靠的方式并以可获得的成本进行疟疾的早期诊断。 /p p   (10)Proactive investors发布新闻称GrapheneCA利用其专有技术,使用低温工艺将其高品质石墨烯与各种凝胶混合,该公司有望利用其颠覆性的石墨烯技术改变世界。 /p p   (1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ing Kong教授等人提出利用石蜡转移石墨烯的技术,解决了石墨烯转移中支撑层污染和起皱问题。 /p p   (12)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方法,通过用纳米管增强用于海水淡化项目的石墨烯基膜。 /p p   (13)First Graphene(ASX: FGR)披露其PureGRAPH石墨烯产品,该产品通过改善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性,提高了聚氨酯材料的安全性 /p p   (14)武汉大学袁荃和湖南大学/UCLA段镶锋等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厘米级纳米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望更容易实现石墨烯纳滤膜的规模化生产。 /p p   (15)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教授课题组报道了层间距可调控的富氮薄层石墨烯(N-FLG),通过石墨烯扩层实现了钠离子的高效存储。 /p p   (16)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张勇课题组前期成功实现了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本征量子片的规模制备。 /p p   (17)Verditek和Paragraf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将石墨烯应用到光伏电池上,目前正在继续工作,目标是实现超过25%的效率。 /p p   (18)加拿大石墨烯领导集团(GLC)宣布获得35万加元的拨款, 这笔资金将支持GLC“氧化石墨烯的规模化”,用于开发GLC的产品环境平台。 /p p   (19)Haydale和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共同参与一项为期12个月的关于改进石墨烯功能和应用的项目,该项目由英国创新署( Innovate UK )进行资助。 /p p   (20)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团队开发了一种垂直石墨烯纳米片作为散热器的蓝宝石衬底氮化铝紫外LED器件,有效提升了紫外LED的散热性能。 /p p   (21)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制了三维微纳共形石墨烯柔性力敏电极,并应用于高灵敏柔性压容式触觉传感,主要指标已超越人类触觉感知水平。 /p p   (22)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用来检测那些攻击胃壁的细菌,这些细菌与胃癌有关。 /p p   (23)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准确、舒适地监测心脏活动。 /p p   (24)在美国能源部埃姆斯实验室和美国东北大学的合作中,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模型,用于预测夹在石墨烯等二维或二维以下材料之间的金属纳米晶体或“岛屿”的形状。 /p p   (25)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中央处理器创新技术产业生态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新一代16nm 3.0GHz x86 CPU产品——开先KX-6000和开胜KH-30000系列处理器。 /p p   (26)XG科学近期宣布与中化集团和余姚PGS合作开发石墨烯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p p   (27)石墨烯旗舰合作伙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比萨大学和剑桥大学与欧洲航天局(ESA)和瑞典太空公司(SSC)合作,最近向太空发射材料科学实验火箭(MASER),目的是测试在零重力条件下在硅衬底上打印石墨烯图案效果。 /p p   (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课题组以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单层石墨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拉曼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红外光谱探究了单层石墨烯电极/电解质界面在电化学循环中的演变过程。 /p p   (29)宁波材料所在推进石墨烯超级防腐涂层领域取得进展。 /p p strong   二、联盟动态(六月汇总) /strong /p p   (1)6月1日,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产业质量发展分析报告》 /p p   (2)6月1日,2019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永安成功举办 /p p   (3)6月2日,2019中国福建(永安)6· 18项目成果对接会顺利召开。 /p p   (4)6月5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 p   (5)6月5日,济南圣泉集团荣获“2019年度环保社会责任企业”称号 /p p   (6)6月5日,首届西安哈工大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暨“迎哈工大百年华诞”创新创业大赛在西安高新区成功举办 /p p   (7)6月6日,石墨烯领域传出重大喜讯!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条纺丝级单层氧化石墨烯十吨生产线并试车成功,所产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其应用产品——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通过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CC)产品认证 /p p   (8)石墨烯联盟(CGIA)联合国内外多家石墨烯领域产学研单位,共同倡议将每年6月6日设立为“国际石墨烯日International Graphene Day”。 /p p   (9)6月10日,宝泰隆石墨烯公司被七台河市科学技术局授予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 /p p   (10)6月10日,5G助力“泛在电力物联网” 中兴通讯与许继电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 p   (11)6月10日,华为与马来西亚运营商TIME签署MoU,共建领先的10G PON超宽接入网实验局 /p p   (12)6月12日,圣泉集团又一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在京通过鉴定 /p p   (13)6月12日,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圆满完成普莱克斯华南区3市4厂654只安全阀现场校验服务工作。 /p p   (14)山西煤化所碳纤维表面工程课题组在表面改性方面取得新进展 /p p   (15)6月13日,菏泽市政协副主席、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黄秀玲来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p p   (16)6月13日,济南圣泉集团荣获“济南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p p   (17)6月13日,佛山市基金业协会、佛山力合创新中心和广东金睿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行赴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p p   (18)6月13日,双星集团获首批市级双创示范基地授牌 /p p   (19)6月14日,朗丰石墨烯润滑油获得中国环境标准Ⅱ型产品认证。 /p p   (20)6月20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产业新锐行动”启动仪式暨首批入选企业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东旭光电旗下子公司明朔科技作为首批入选的六家企业之一受邀参会 /p p   (21)6月20日,陕西省商业联合会组织会员代表一行20余人到访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考察交流 /p p   (22)6月20日,中兴通讯视频算法荣获IEEE CVPR超级挑战赛冠军,关键技术助力5G大视频业务发展 /p p   (23)6月21日,由西安石墨烯产业联盟主办的“2019第二期西安石墨烯项目对接沙龙”在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成功举办。 /p p   (24)6月21日,中核投资公司领导一行到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p p   (25)6月25日,超威集团连续7年上榜中国轻工百强 /p p   (26)6月25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重点领域专项调研总结汇报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李义春委员等石墨烯调研组专家参会,并汇报了石墨烯领域专项调研情况 /p p   (27)6月25日,华为与网易成立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 /p p   (28)6月26日,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演示全球首个面向5G的边缘开放硬件加速平台。 /p p   (29)6月26日,美国NANOGRAF公司嘉宾到访墨西科技 /p p   (30)6月26日,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研发的《拉伸测试设备》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p p   (31)6月28日,石墨烯在汽车领域应用发展论坛暨西安新三力石墨烯汽车应用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安高新区圆满举行 /p p   (32)6月28日,北京联通联合华为成功完成全球首个5G承载随流检测方案iFIT试点 /p p   (33)6月28日,中兴通讯“ATG空中宽带”获亚洲最佳互联生活移动应用大奖。 /p p   “2019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将于2019年10月19-21日在西安陕西宾馆召开,免费参会。详情可登录大会官网(官网:www.grapchina.cn详细了解)。 /p p   电话:400-110-3655 /p p   官网:www.grapchina.cn /p p   邮箱:meeting01@c-gia.org /p p   QQ群:296531551 397051421 /p p   微信:SMXLM2013、CGIA-2013(添加为好友,邀请入群) /p p   微信订阅号:CGIA2013(支持在线咨询) /p p br/ /p
  • 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进展、新挑战
    我国石墨烯产业已经发展了十余年,期间在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相关高校等通力合作下,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均呈现跨越式增长,并在部分领域初步实现产业化应用,产业化进程居全球前列。作为一种前沿新材料,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效实属不易。在经历了前期的萌芽期和发展期后,目前国内石墨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尚处于产业化突破前期、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力逐渐成为共识,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新挑战。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从技术驱动到应用驱动,产业发展迎来新阶段。石墨烯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前沿新材料,前期产业培育以技术驱动为主,以“从上至下”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主,需石墨烯企业自行寻找和开拓市场,不利于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成熟化和产业应用多元化,石墨烯与各领域的融合持续深化,逐步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应用驱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激发了石墨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应用,开辟了新市场。此外,终端应用企业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如华为、小米纷纷在新机应用石墨烯散热膜。从统筹发展到特色聚焦,区域格局逐步集聚化。随着石墨烯产业发展逐步趋于理性,尤其各地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更注重特色化发展,有望形成定位清晰、各具特色、协同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如江苏省重点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需求为导向的石墨烯产业链;浙江省重点发展面向电动汽车、海洋工程、功能复合材料、柔性电子、电子信息等领域应用需求的石墨烯产业链;北京市依托科研优势,重点攻克石墨烯批量化制备及应用的通用技术;广东省则着重发展石墨烯新型显示等产业集群。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相关产业发展协同化。石墨烯属于技术、人才和资金高度密集型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只有跟下游应用深度融合,完全打开应用市场才能快速发展。石墨烯不仅与纺织鞋服、功能涂料、改性橡胶等传统产业发展关系密切,同时与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紧密相关,形成“共生共融、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十四五”期间,我国石墨烯产业将进一步发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功能,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推动我国石墨烯产业化进程,催生一批高速增长的石墨烯企业。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新进展顶层设计持续完善,多层次多维度支持石墨烯产业化。在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石墨烯产业化进展迅速。国家层面,相继实施《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规划,通过创建示范园区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首批次应用示范和保险补偿等措施,推动石墨烯迈进产业化初期。地方层面,“十三五”期间,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石墨烯专项政策或将其列为规划发展重点,特别地,北京、山东、江苏、福建等地还成立省级石墨烯产业联盟或领导小组,大力扶持当地石墨烯产业发展。2021年,各地陆续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仍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石墨烯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依旧向好。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涌现出一批优势石墨烯企业。我国石墨烯企业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炒作”热度下降,石墨烯市场趋于冷静,但注册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从全国看,2021年石墨烯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3279家,同比增长79.25%。截至2022年4月,在我国工商部门注册的经营范围内有石墨烯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已达35000多家。从地区看,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五省,均属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总数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墨烯产业集群,其余地区的石墨烯企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从企业规模看,石墨烯企业以中小微初创企业为主,但也涌现出一批包括贝特瑞、方大炭素、银基烯碳、碳元科技、沃特新材料、常州二维碳素等的石墨烯上市企业,引领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上下游合作不断加强,部分领域产业化应用快速推广。随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上下游企业合作不断加强。据知网数据,2021年我国石墨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达11123件,有力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应用高效转化。工业领域,石墨烯产业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增强复合材料、储能、热管理、电子等方面,如厦门捌斗新材的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顺利通过五缘湾大桥防腐改造示范性工程验收;宁波中车新能源推出的大容量石墨烯/活性炭复合电极超级电容器和石墨烯纳米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已成功应用于城市电车。消费领域,石墨烯产业化应用主要在散热、智能可穿戴、理疗、照明等方面,如烯旺科技开发的大型石墨烯医疗设备“频谱光波治疗房”于2021年12月正式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并已进入医疗单位。高烯科技的单层石墨烯康护纤维是目前全球首个通过IGCC认证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改性功能纤维,制成的织品自带康护性能。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关键技术仍未突破,制约下游大规模应用。通过不断创新研发,我国在大面积单晶石墨烯、多层石墨烯粉体规模制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基础物性研究不透彻、绿色低成本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不成熟、“杀手锏”级应用开发不足等技术瓶颈。从生产端看,现阶段国内已建成石墨烯粉体及薄膜材料生产线并基本实现量产,但普遍存在产品尺寸及层数不均匀、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各项性能指标远低于实验室水平,难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需求。从应用端看,石墨烯粉体主要用作添加剂以增强基体材料的相关性能,与基材间的相容性和均匀分散性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一大难点;石墨烯薄膜主要用于柔性显示、电子/光电子领域,也面临大规模均匀制备技术不成熟、工艺复杂和成本高等难题。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石墨烯产业竞争力不足。我国石墨烯生产和应用的主力军是中小型企业,近半数属于小微型初创企业,技术成熟、盈利性好、发展稳定的企业微乎其微,一些上市公司虽通过控股或参股方式参与其中,但并未将石墨烯当作主营业务进行实质投入,缺乏行业龙头引领和带动导致石墨烯产业竞争力不足。一方面,小企业抵抗风险能力整体较弱,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极易消没,目前存续时间在10年以上的石墨烯企业占比仅为5%。另一方面,小企业研发能力弱、创新动力不足,大部分没有配套设施和专职研发团队,多采用合作或委托的研发模式,主要涉足研发门槛低、对石墨烯品质要求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应用领域,如复合材料、大健康、涂料等,高端前沿应用领域关注不够。高端应用需求日益增长,发展压力逐渐显现。现阶段,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进入“平台期”,产业链高端化发展迫在眉睫,企业承压不断提高。一方面,石墨烯多被用作“工业味精”,无法真正体现其作为高品质、高性能材料的价值,还没有成熟的、高端的商业化石墨烯产品问世。石墨烯巨大潜质与尚未全面打开的下游应用需求形成强烈反差,高端化才是石墨烯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对人才、科技和资金等要求也随之提高,无形中增加发展压力。另一方面,石墨烯产业迟迟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炒作热情逐渐消退,市场开始趋于理性,相关投资也变得更加谨慎;叠加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内、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多,企业生产和进出口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石墨烯企业面临资金短缺、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措施建议聚焦重点和前沿领域,突破原创型科技成果。一是统筹协调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科研力量,立足重大平台和科研团队基础,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在石墨烯规模化高质量制备和下游高端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点攻关。二是聚焦国际研发前沿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加快石墨烯核心技术、专利和产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布局,推动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突破和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石墨烯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转变。注重优质企业培育,提升石墨烯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针对不同产业链环节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开展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提高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政策在石墨烯领域的实施力度。二是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参与石墨烯产业,开展石墨烯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应用示范,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三是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做精主业,提高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石墨烯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不断增强我国石墨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可控力。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特色优势石墨烯产业示范基地。一是整合全国石墨烯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等优势资源,鼓励重点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推进设施、人才、成果等要素优化配置,针对石墨烯产业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一批石墨烯规模化生产和高端化应用示范线。二是整合各地石墨烯产业园区资源,发挥园区示范效应,继续完善园区配套,进一步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载体,针对高端化应用需求,引导建立一批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应用示范基地,提高石墨烯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区域联动,促进产业特色化、高端化、差异化发展。一是细化区域内分工,鼓励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北京等重点地区,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品牌、市场、资本、人才、研发等资源优势,推动各地石墨烯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打造石墨烯特色区域产业链。二是加强区域间合作,发挥国家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产业链和重点项目合作为牵引,推动区域间资源协同共享,构建全国“一盘棋”石墨烯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石墨烯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成立 全球设18分部
    由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主办、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等支持的2016(北京)国际石墨烯产业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也正式成立,全球设18个分部。  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宣布,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意味着这是国际石墨烯领域中,地域最广、起点最高、门类最全的集资源、科技、企业、资本、人才、信息、知识产权、产业促进等为一体的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标志着联盟将全面推进全球石墨烯产业化发展。  联盟成员由全球从事石墨烯制备和应用研究的大学、科研院所及国际范围内的石墨烯重点应用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协会等组成, 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非营利组织。目前,在全球石墨烯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应用起步阶段,联盟以促进国际范围内的石墨烯产业发展为目标,面向世界,搭建开放性的石墨烯产业、科技、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有关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推进石墨烯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高级顾问、外交部原部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在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相互尊重,在此原则上寻找共同点互利合作,国际性联盟促进行业发展、造福人民的理念是一致的。联盟应扩大开放,利用好全球资源和市场,致力于创新、创造和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链,开展国际标准与合作。把联盟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能发挥实实在在作用的石墨烯行业的国际超级联系人。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理事长张景安在致开幕词时表示,联盟将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在促进科技成果交流、推动产业化进程的同时,着重推进石墨烯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为中国乃至国际石墨烯产业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诺贝尔奖获得者、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在专利申请方面都存在共同问题,即科研机构申请的专利数量远远超过企业,但真正做成商业化的较少。目前,在商业化应用方面中国处于引领位置,这主要由于中国对石墨烯的发展非常重视和支持。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在全球共设立18个分部,名分部在合作的基础上,可独立运营,共同打造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平台,每家会员单位都可以随时得到国际石墨烯领域最新信息,科研人员可通过联盟平台寻求资本的帮助,让成果迅速进入市场,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此次研讨会上,联盟向首批9个国家和地区分部授牌,包括美国洛杉矶、纽约、澳大利亚悉尼、葡萄牙里斯本、新加坡、印度新德里、日本东京、中国台湾和香港分部。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成立后,将全面推进石墨烯制备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 重庆拟打造1000亿级石墨烯产业基地 创新驱动助推产业发展
    石墨烯电子书今年面市,石墨烯手机2018年投入市场。赵连城李义春2016中国(重庆)石墨烯应用及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   11日-13日,2016中国(重庆)石墨烯应用及产业化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重庆石墨烯产业园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近年来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并以此助推石墨烯及相关产业发展。  2014 年,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把石墨烯产业作为区内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培育壮大触控屏、晶体管等石墨烯下游产业链,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招商引资等举措助推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重庆高新区表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产值1000亿元的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自主创新核心竞争优势。  打造千亿级  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  2013年,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落户重庆高新区,该产业园作为国家级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成为石墨烯技术源发地、专业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及企业成长地。  “作为重庆高新区石墨烯产业研究发展的主阵地,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规划占地1000亩,已建成石墨烯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紧紧围绕石墨烯显示触控屏、石墨烯晶体管、石墨烯电子仪器等产业方向,依托“一院(重庆石墨烯研究院)一基金(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基金)”,构筑以应用企业为主体,研产相结合的产业链集群。  2013年,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上海南江集团合作投资3亿元的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生产线项目在重庆石墨烯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行。这标志着重庆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实现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石墨烯单层薄膜材料大规模产业化,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我们现已建成年产100万平方米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实现了石墨烯薄膜的批量生产。”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史浩飞介绍,目前该生产线已升级至第二代,正在建设第三代生产线。  据了解,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石墨烯应用研发企业20家以上,引进、培育下游应用生产企业100家,引进和培养石墨烯应用技术研发人员100人以上,形成石墨烯应用技术研发团队10支以上,建成产值1000亿元的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自主创新核心竞争优势。  可弯曲可穿戴石墨烯手机  有望2018年面市  2013年3月,上海南江集团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共同出资成立了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希科技)。2015年,墨希科技与嘉乐派科技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揭开了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序幕。  据介绍,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涂料、石墨烯导热导电材料等,目前正进一步研发柔性石墨烯手机。石墨烯材料的特性使手机可以弯曲,并可佩戴在手上。加入石墨烯材料的显示屏透光率更好,显示更清晰,触控更敏感。“公司现在已生产出样机,并在今年的十二届重庆高交会上吸引了不少人气。”史浩飞说,6.25英寸黑白屏的可弯曲石墨烯手机将在明年上半年量产,彩屏手机预计在2018年能与消费者见面。  除了石墨烯手机,墨希科技还不断探索石墨烯在其他终端产品上的运用。2015年,墨希科技开始研发面对中小学生和高端用户的石墨烯电子书。“该产品具有屏幕大、无蓝光不伤眼、功耗低、待机时间长等特点,比传统的用稀土材料制作的陶瓷屏透光率更高、也更加环保。”史浩飞说。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石墨烯电子书已经面市,市民可通过微信订购。  多项服务扶持政策  助力“筑巢引凤”  在九龙坡区、重庆高新区大力发展石墨烯产业的进程中,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企业来重庆石墨烯产业园“安营扎寨”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九龙坡区政府积极“筑巢引凤”,不仅建立重庆石墨烯产业园,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及措施。  九龙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九龙坡区建立了石墨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厂房租赁、能源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为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九龙坡区鼓励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为人才提供住房及安家补助费,实行科技人才股权激励政策。  截至2016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已招揽各类人才350余人,其中具有海外工作或学习背景人员100余名,形成了3D打印、机器人技术、微纳制造、智能多媒体等22个研究团队,并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促进高端人才引进。  纵深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  九龙坡区石墨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认识石墨烯并且发展比较好的是重庆,重庆石墨烯做得好的是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因为该研究院设在九龙坡区,也可以说九龙坡区石墨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石墨烯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科学规划,逐步提高,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是很难的。发展石墨烯产业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要做好做精。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  九龙坡区石墨烯发展要融入本地产业  对九龙坡区来说,要用好“石墨烯+”的思维,促进石墨烯产业与周边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提高竞争力,增大利润空间。重庆的电子、汽车产业在全国都是发展得较好的,石墨烯产业要利用好重庆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增加新的产业增长点。政府应牵头打造平台,引进高效益、接地气的项目。石墨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运用具有很大前景,但稳定性还需要长时间检验,在此期间,引进效益高、检验期短的项目十分重要。
  • 李琦博士——第一位叩开中国石墨烯产业大门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他主持美国能源部10亿美元的项目,研制高温超导线材两次刷新临界电流密度纪录 2007年,他创立美国新纳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居世界前列产能的纳米碳管生产线 2012年,他在中国成立鸿纳(东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具有世界级产能的少层石墨烯生产线̷̷他就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美籍华人李琦博士。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够在一个前沿领域独占鳌头已是不易,而李琦从高温超导、纳米碳管到石墨烯领域,样样做成佼佼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12月21日,因主动脉血管突发破裂,他溘然离世,享年58岁。  誓将实验室成果工业化  “当初最吸引我的,是他的勤奋好学,以及他所拥有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开创能力。”妻子方明女士回国整理李琦遗物期间,对科技日报记者回忆道。  李琦和她是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相识、相恋和结婚。随后,他们相继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求学,李琦以优异成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方明记得李琦的弟弟曾讲,李琦自幼喜爱看书,动手能力很强,在家里常把半导体收音机拆了又装,一天到晚琢磨鼓弄电子玩意儿。尽管没有上过高中,他以初中的底子自学四个月就直接考上大学。当时他的物理成绩是全校最高分,只是语文差些,在所有入学新生里总分数较低,但大学毕业时,他总成绩列全校第一,也是唯一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  细数李琦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包括《自然》上发表的科技论文,竟达60余篇。然而,他对妻子说,此生最大誓愿,不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而要把实验室的成果工业化,并达世界第一量产,惠及大众。  2015年,许多石墨烯企业还在烧钱摸石头过河。此时,李琦创立的鸿纳科技已与比亚迪合作,大批量提供石墨烯锂电池导电浆料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赢利的企业,推开了中国石墨烯产业化的大门。  志创世界级中国高科技公司  那晚,李琦身感不适,被紧急送进医院等待第二天的手术,话别前来探望的亲朋之后,他心头仍放不下近期的技术研发项目,于是打出人生最后一个电话,同公司技术总监李召平讨论下周例会涉及的技术要点,时长约半小时。  “考虑到李总的身体,就劝他别讲太长,这要在平时,他会跟我们讨论上一两个小时不止。”当时接电话的李召平向记者回忆道。  李召平说:“作为一个企业家,李总不仅在一线指导公司技术创新,还亲力亲为做基础研究。给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他的科学思维,他触类旁通,具有独特的技术敏感性,对新生事物能够快速吸收,他会留意谈话中的灵感一现,并想办法一步步实现 其次,针对客户需求开发产品,并做相关解决方案,为优化产品让客户使用方便,省去磨合环节,不怕增加工序 再有,经营企业具有前瞻性,超前布局未来5—10年的发展策略。”  鸿纳科技行政总监关宝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李总每天睡得很晚,经常抱着电脑看技术信息、专利或科技论文,琢磨如何能够进一步完善新产品。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公司下车间看研发情况。国内创业近十年,他每年回美国与家人见面不足两周。他志在创立世界级的中国高科技公司,因此他视鸿纳科技如同自己的生命,一刻都未放下过。”  敢为产业发展鞭策谏言  李琦的突然离去,让石墨烯产业界很多人痛心疾首,他们不仅失去了一位学识渊博、乐观幽默的良师益友,还缺失了一位敢为产业发展谏言的鞭策者。  李琦从做科研出身,到在美国运作高技术企业,深谙企业管理、质量管控及与市场的契合,他对企业发展有深刻的理解,超出一般科学家的见地,大量的实践让他对产业走向具有独到的洞察力。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李琦对产业的贡献,要远比对其企业的贡献多得多。他常对业内企业直言不讳,有时言辞犀利令人难以接受。然而,事后被他告诫的企业或大学教授都觉着他字字珠玉,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少走了很多弯路。”  李琦,一生为科研创新乐此不疲,把自己的率真、开拓、求索和坚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石墨烯产业,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第一位叩开石墨烯产业大门的人。
  • 重磅!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揭牌
    7月17日,北京市“十四五”计量科技创新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在京召开。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同期宣布落户北京。  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度量衡”。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计量已发展成覆盖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光学、声学、化学等十大类的独立学科,计量的定义也拓展到测量的科学及其应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总工程师韩毅表示,计量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质量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计量体系不断完善,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65份计量合作协议,推动实现“一次测试、一张证书、全球互认”,计量促进国际贸易公平便利的作用更加突出。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军表示,要抓好计量科技创新,打造北京高质量发展高地。要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项目落户北京要抓好北京国际质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北京新的“城市名片”;要围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好计量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会议宣布,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落户北京。市场监管总局和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为新成立的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揭牌。  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开发产业专用测量、测试设备,研究服务石墨烯材料产业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技术,加强计量测试能力、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和运行能力建设,为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服务。  大会还专门请与会的专家,围绕石墨烯、北斗导航、智联网汽车以及航天计量、环境计量、医疗计量等计量科技前沿话题作学术报告。  今年恰逢北京市计量院建院90周年。据悉,北京计量院成立于1931年,当时叫北平市度量衡检定所,是全国最早成立的5个度量衡所之一。与会嘉宾在现场参观了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专题展览,展览展出了北京市计量院九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十三五”以来的科技成果以及“十四五”规划等内容。
  •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10月25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于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展示中心盛大开幕,包含众多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在内的全球石墨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界人士500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石墨烯前沿技术,分享产业观点,论坛期间还进行了签约仪式。会议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主办,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会协办。大会主席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忠范,执行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张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科委主任助理魏迪主持开幕式,仪器信息网进行了全程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671f633-bcf7-48e9-9025-e29646bf4004.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2).JP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大会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34dc33a0-d4be-4ec9-bd2b-d1e93ab76f9e.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8).jp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嘉宾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是BGI主办的第二届石墨烯尖端论坛,本届论坛旨在加强石墨烯领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石墨烯前沿技术与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召集石墨烯产学研领域尖端人才,共襄石墨烯产业发展大计。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许心超、北京市经信局材料产业处处长李野川、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相继致辞,对BIG作为大型开放式研发平台,在石墨烯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石墨烯领域的技术引领和产业创新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并希望北京市石墨烯研究院能够再接再厉,继续推动中国石墨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bc97a555-e706-4700-91ff-855ad5c7b667.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8).JP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刘忠范院士介绍BGI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GI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2018年10月25日正式揭牌运行,论坛上,刘忠范院士介绍了北京市石墨烯研究院的发展情况。他表示BGI的定位就是践行工匠精神,通过引领全球的石墨烯原材料及其装备制造、原创性的石墨烯应用产品与核心技术、定制化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以及理想的创新创业平台,形成面向未来的石墨烯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引领世界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高地和创新创业基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一年以来,BGI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院现有研发队伍176人,其中杰青/长江学者5人,千人/青千12人,万人计划人才5人,并拥有6名优青、4名北京市海聚人才以及24名独立PI,以及独立的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现有研发大楼两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6个核心研究部、1个装备研发中心、1个质量检测中心、10个高校/院所协同创新中心、10个各种领域联合实验室、20个企业研发代工中心、30个产业基地/区域研发中心,并下辖孵烯资本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过去的一年,BGI在石墨烯制备装备研发和重要的石墨烯原材料批量化生产方面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了包括A3尺寸静态CVD生长系统、CO2刻蚀原理的超洁净石墨烯薄膜批量生长系统、石墨烯薄膜卷对卷动态生长系统、A3尺寸石墨烯薄膜冷壁生长系统、四英寸和六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规模化生长系统、绝缘衬底用石墨烯晶圆直接高温生长系统、超级石墨烯玻璃批量制备系统、石墨烯玻璃纤维卷对卷连续生产系统、烯铝集流体薄膜规模化制备系统、粉体石墨烯微波CVD制备系统等,并实现了相关石墨烯材料的小规模批量化生产。另外,在石墨烯基第三代半导体照明技术、LED器件、烯碳光纤、电光调制器、烯铝集流体、石墨烯玻璃纤维布等石墨烯应用研发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刘忠范院士强调,机制创新是BGI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BGI打造的“研发代工”新模式,针对特定企业的研发需求,组建专门研发团队,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定制化的技术研发,与企业开展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无缝衔接,克服了科研系统纯数字化评价体系的弊病,有效调动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另外BGI还积极融通全国产学研资源,设立各地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区域发展中心以及产业基地,打造以BGI为核心的国家石墨烯产业网络。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width: 664px height: 88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79e1c0b5-0862-42d4-9107-80980ed5bcc2.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5).jpg" width=" 664" height=" 887" border=" 0" vspace=" 0"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签约仪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4px height: 6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c22ef74-4a03-45e5-92f6-49d0f6cd7bb1.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6).jp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6).jpg" width=" 664" height=" 66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揭牌仪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随后,大会现场举行了BGI与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成立的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本次公布的BGI最新合作单位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山东济宁、科特纳米、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苏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蓝晨光、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等。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7393633-3c63-4a30-8b53-3b019bd73a9b.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pn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专家报告掠影1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3cc53a2b-be80-43a7-8631-9a22038a2b14.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6).jp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专家报告掠影2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签约和揭牌仪式后,大会进入专家报告环节,本环节由中科院院士范守善、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跃、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共同主持。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刘建影,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剑桥大学教授Andrea& nbsp Ferrari,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邱介山,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任文才,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丁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狄增峰,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围绕石墨烯的前沿应用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82c89070-1ff0-44bd-8eef-4f61beade93b.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7).jp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墙报展及部分参展企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届会议同期也举行了墙报学术展和仪器设备展览活动,吸引了众多石墨烯生产制造及检测企业参展,著名仪器设备制造商,弗尔德、HORIBA、岛津、天津中环等携最新产品及方案参展,报告环节结束后,主办方组织参会专家们进行了参观,双方进行了产学研的交流与对接。并举行了BGI周年庆典晚宴。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72e78d37-6597-4084-beda-929b63cf5c83.jpg" title="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9).JPG" alt=" 烯望前沿 共襄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盛大开幕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与会嘉宾合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了解,本届北京石墨烯论坛2019一共将持续三天(10月24日-10月26日)。此前在10月24日,已先期举办了专题讲座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参观活动,10月25日的大会结束后当晚,还举行了BGI周年庆典晚宴。而在10月26日,大会还将举行区域产业发展论坛,就我国石墨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问题与挑战、发展方向等课题,进行学术研讨,并提出思考与建议。而在论坛同期,还将举办以“放飞烯望,共筑梦想”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并进行现场答辩。比赛共设五个奖项,每个奖项1名,获奖项目将会颁发获奖证书,同时授予奖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其他参会嘉宾还有中科院院士成会明、赵宇亮,中科院上海位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谢晓明,工信部塞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浙江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刘兆平,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院研究员史浩飞,江苏省特检院党委委员孙小伟,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铭,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江苏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瞿研,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云,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士峰,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永强,Sports Republic万众之星运动联盟创始人Vanessa Folksson等。 /p
  • 深圳首个石墨烯产业园启动:破解发展难题 加快成果转化
    作为碳家族中的一员,石墨烯被预言将“彻底改变21世纪”,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石墨烯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电学性能优异等特点,优异性能决定了它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除了在半导体和光电器件行业外,在新能源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深圳市对石墨烯产业的布局高度重视。2017年,先后出台《深圳市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实施方案》、《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提出前瞻布局石墨烯等新兴领域,重点发展石墨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技术,并将石墨烯列为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进行重点布局。为加快推进和落实石墨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优化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能级,4月8日下午,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坪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坪山区科技创新局、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携手承办的“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启动仪式暨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聘任仪式”在深圳坪山举行。本次活动启动了深圳市首个石墨烯专业产业园,成立了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聘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安德烈盖姆,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刘忠范院士、俞大鹏院士、谢毅院士、郑泉水院士等1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专家委员。现场,以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首的5家机构及9家企业已经签约入驻该园区。推动前沿成果在深圳落地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表示,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石墨烯应用市场,产业链配套条件全国领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石墨烯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了“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培育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研发团队,大力支持石墨烯前沿成果在深圳转化和产业化。深圳市科创委书记王有明表示,深圳市科创委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充分考虑坪山高新区土地资源、空间情况和产业基础上,选定坪山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启动区,谋划建设高水平、高标准、配套设施完善的石墨烯产业园。深圳市坪山区区委书记陶永欣表示,坪山区将围绕石墨烯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园建设,在石墨烯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生产代工等平台引进,以及石墨烯产业应用推广、环保用电配套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表示,深圳市已经拥有石墨烯的广大应用市场和开发能力,邀请全球石墨烯领域科研界和企业界的知名专家成立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将充分发挥行业资深专家在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以及关键决策部署中的治理支撑作用,引导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健康有序、集群式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表示,石墨烯号称“新材料之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光明的应用前景。希望携手石墨烯人一道,在解决诸多科技领域的问题上有所作为,在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上有所突破,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石墨烯产业。深圳烯旺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冠平表示,石墨烯产业链应该开发出工业及民用的产品,把它用起来。园区方代表、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表示,为响应政府号召贝特瑞新材料决定将三大事业部之一的石墨烯事业部总部迁至“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内。同时,公司研发核心——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也计划进驻石墨烯产业园,并注资1亿元,预计未来3-5年,研究院研发人员将达到500余人,将助力深圳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园区运营方代表、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别力子表示,国内石墨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支持石墨烯产业的发展适逢其时。破解石墨烯产业发展痛点据介绍,投入巨资专为石墨烯及新能源材料打造的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将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努力打造集“石墨烯专业环保配套+公共检测平台+研发代工(CDMO)中心+产业孵化器”为一体的、功能齐备的专业园区,加快石墨烯上下游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石墨烯全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该产业园将充分利用贝特瑞研究院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和影响力,重点将其坪山基地作为核心启动区,以石墨烯应用产业化为目标,集中布局石墨烯研发实验、产品小试、中试放大、公共服务检测等平台,并协同专业园区运营机构,全方位开展石墨烯产业招商、管理和运营工作。同时,积极研究石墨烯产业基金配套和孵化器建设,加快园区项目的培育和发展。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位于坪山国家高新区规划一路与兰景路交汇处,由贝特瑞、百泰及周大生三个园区共同组成,总占地面积约7.4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米。园区内拥有日趋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实验中试场地、公共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报告厅、会议室、智慧食堂、宿舍、健身房、图书室等公共场地,并且提供市场拓展、政策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多项配套服务。
  • 三大石墨烯产业聚合区集聚效应凸显 多地形成新增长极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在常州举办的2018石墨烯前沿技术高峰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7—2018中国石墨烯发展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年报》认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产业聚合区集聚效应凸显,四川、重庆、福建、黑龙江等地形成新的增长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年报》指出,长三角地区是目前国内石墨烯产业发展最活跃、产业体系最完善、下游应用市场开拓最迅速的地区,已经形成了涵盖石墨烯制备设备生产、原料制备、下游应用、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江苏是国内最早进行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省份,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产业化进程全国领先。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拥有常州第六元素、二维碳素、江苏同创、新纶科技、中超电缆、南京先丰纳米等一批骨干企业。2017年,江苏石墨烯技术专利申请量为6379件,占全国总量的18%,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常州、无锡等地产业发展领先全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珠三角地区石墨烯应用领域全国领先,企业集中在深圳、广东等地,拥有烯旺科技、鸿纳(东莞)新材料、贝特瑞等先进石墨烯企业。其中,烯旺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将石墨烯科研成果产业化,先后推出石墨烯理疗保健护具、智能发热服等多款发热产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环渤海地区研发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北京是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综合研发实力全国领先。2017年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唐山石墨烯产业集群,预计2017年,唐山石墨烯产业集群产值可达20亿元,形成京津冀石墨烯产业高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年报》显示,四川、重庆、福建、广西、黑龙江等地石墨烯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政府从资源保障、政策促进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形成了新增长极。四川、重庆、广西分别在“十三五”相关规划中明确提出石墨烯产业发展目标,福建、黑龙江分别出台石墨烯专项规划,突破石墨烯前沿技术,壮大石墨烯产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年报》分析认为,未来我国石墨烯产业资源要素将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聚,石墨烯热点城市和产业园将不断涌现,各地石墨烯产业有望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常州市依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要集聚地,推动石墨烯产业化。作为专业信息运营商,中国经济信息社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共建石墨烯高端产业智库,全力助力常州石墨烯产业高地品牌建设。 /p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筹建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筹建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依托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筹建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以更好地发挥计量对石墨烯材料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引领带动石墨烯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元子构成的蜂窝状二维晶体材料,被称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目前,全球石墨烯市场稳步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材料生产和消费的国家。石墨烯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涉及国家高新技术材料的产业基础,产业关联涉及新材料、能源、环境、航空航天、国防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北京高度重视石墨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石墨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作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已经开展了包括微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产品力学性能分析等计量测试能力的建设工作,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具有充分的技术储备。深圳拥有石墨烯材料研发、转化、生产及应用“三位一体”的石墨烯技术创新及产业示范集群,涵盖了石墨烯从研发、生产到应用整个过程的全产业链,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石墨烯材料计量标准装置、标准物质、质量评价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石墨烯材料计量测试人才队伍,具有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北京和深圳,汲取各方优势资源,强强联合,将进一步发挥计量对石墨烯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有利于提高石墨烯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墨烯材料产业体系。
  • 聚焦前沿技术,共谋产业未来——北京石墨烯论坛2021成功召开
    10月23日-24日,北京石墨烯论坛2021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功召开。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以下简称“BGI”)主办。500余位国内外石墨烯领域专家学者、产业界人士、相关政府部门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石墨烯前沿技术和产业最新进展,共谋石墨烯产业未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院士、副院长张锦院士出席了会议。论坛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模式,资源共享,助力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开幕式直播观众数量超过70万人次。会议现场23日上午9时,论坛拉开帷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许心超,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宝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福建省永安市市委书记傅天宝相继致辞。开幕致辞年度盛宴,硕果累累刘忠范院士作BGI年度工作报告刘忠范院长代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进行了题为《十年筑根基,三年展雄风》的年度工作汇报。从平台建设到公司运营,从产品研发到项目合作,从人才汇聚到文化建设,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来BGI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重要突破。“军民融合迈入新天地”、“石墨烯材料销售打开新局面”、“BGI装备和材料制造基地筹备建设”、“智谷中心四号楼建设全面启动”,一系列的标志性进展充分凸显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快速发展,展现了石墨烯产业化的美好前景。刘忠范院长对北京市科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合作伙伴等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各界的支持是BGI走向成功的信心之源和有力保障。签约仪式在随后的签约和揭牌仪式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分别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现场合作签约。4家单位代表同BGI副院长彭海琳、BGI党支部书记李萌、BGI有限公司代理总裁许莉上台签约,刘忠范院长、郭万林院士、陈宝剑副校长等嘉宾共同见证签约。揭牌仪式刘忠范院士与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揭牌;随即,与朱美娜副司长一同为“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进行揭牌;张锦院士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冯强共同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京东方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新书发布会开幕式最后一个环节是精彩的新书发布仪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李锋与战略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出版工程丛书总主编、纳米碳材料书籍项目组组长刘忠范院士及部分新书的第一作者共同为《战略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出版工程丛书》、《有问必答:石墨烯的魅力》、《1小时漫画纳米世界》《纳米碳材料》等新书揭开“面纱”。新书现场签售茶歇期间,“新书发布-现场签售”现场气氛活跃,众多参会者慕名而来,签售场面异常火爆。多元主题 精彩纷呈本届论坛在历届《石墨烯前沿论坛》、《石墨烯产业发展论坛》基础上,特别设置了《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两大平行分论坛,共邀请49位嘉宾分享主题报告。论坛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石墨烯基础前沿技术、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石墨烯标准与检测技术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以及石墨烯在信息电子、能源存储、导热散热、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最新突破。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其中,在测量与标准论坛上,CSTM/FC00/TC04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来自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6位中心主任进行了专家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加快推动石墨烯测量与标准体系建设与区域合作,从而助力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论坛展区论坛同期设立了成果展示专区,BGI的最新石墨烯产品、论坛学术墙报悉数亮相。同时,20多家石墨烯企业和知名仪器厂商联合参展,包括崛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会议间隙,众多参会者纷纷驻足咨询。参会代表合影
  •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10月21日,石墨烯在纺织产业应用发展论坛在2019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成功召开,石墨烯高端纺织应用代表专家齐聚一堂,交流了石墨烯纺织新材料的最新科研及产业化发展成果,期间,“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论坛由西安市政府、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西安工程大学和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会。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1aa721e7-f944-46af-ab4b-ae8fd488a9fd.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2).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2).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2bd33252-6d34-4c25-9e7b-2779caffa905.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贺辛亥主持揭幕仪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揭牌仪式由西安工程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贺辛亥主持,出席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纺织学院院长李鹏飞,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高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丁古巧,陕西金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党波,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学院科研副院长王进美,西安工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马建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胡斌、青岛加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李东一、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丽萍、西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党支部书记张茂林,西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科研副院长苏晓磊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由西安工程大学与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旨在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并为企业培养相关领域科技人才,促进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还将构建石墨烯在纺织领域应用推广平台,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协同发展,为拓展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市场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2a19f9b1-f638-45f8-9676-c888ad499fae.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3).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义春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afa4044-84fc-4dcd-a89a-e4ae45f85c79.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4).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鹏飞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d2186bf8-0aca-4cd5-9cb6-e3ec8a019f3a.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揭牌仪式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7bcb6ca-56e8-485f-b984-d3058956205f.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8).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8).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strong 签约仪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会上,李义春秘书长和李鹏飞副校长相继致辞,并共同为“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王丽萍副主任、苏晓磊副院长代表双方单位为共建研究院签约。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上台见证了这一石墨烯在高端纺织应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时刻,并合影留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9f12475-97fb-4a74-a3df-a92623827635.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9).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9).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高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揭牌及签约仪式后,在丁古巧研究员的主持下,论坛进入专家报告环节。高超教授首先做《纯石墨烯纤维及石墨烯复合纤维》报告。我国纺织业市场容量超万亿,从业人员2000万,化纤产量占全球70%,每年生产服装高达456亿件,但是中国纺织行业却也存在缺乏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高端品种的不足。高超强调,石墨烯纤维正是促进中国从纤维大国走向纤维强国,为中国制造2025担当硬科技产业革命先导,实现国人的新时代健康小康生活的重要推手。报告中他介绍了自己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石墨烯复合纤维科研成果,2010年首次研制成功的氧化石墨烯-尼龙6原位聚合复合纤维荣获IGCC颁发的全球首个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认证证书;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具有可添加多功能、耐水洗、无重金属添加、手感纤细顺滑,无皮肤瘙痒等优势,该成果目前已经实现石墨烯与锦纶、涤纶、氨纶等的复合。纯的石墨烯碳纤维一项是美日等发达国家控制、禁运的高端产品,报告中,高超还介绍了由其团队首创的由天然石墨制备碳纤维的新途径。通过对石墨进行化学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再经过湿法纺织得到石墨烯新型碳纤维。这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具有结构功能一体化,微结构设计性强等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e518ec40-f16f-484e-98fa-39c07d0f2047.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1).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陕西金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党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身穿自研石墨烯西服的金党波总经理做了《石墨烯对未来纺织业的影响》报告。他介绍了金澧科技研发团队、产品及经营状况介绍。他表示,纺织品的可纺性是第一要素,其团队研发产品可在不改变任何行业机械、加工设备的前提现,提高纺丝的纤维强度,并且提升了20% 的弹性。他表示随着石墨烯制备的成本不断下降,石墨烯在穿着舒适性、可纺性、功能性特征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展望未来,他认为石墨烯定会取代正常面料,石墨烯服装终有一天,也将成为服装市场的主导产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3d66b9b-0e92-4e7b-8919-d2ddf3e4f4f3.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5).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学院科研副院长王进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如今,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促使了细菌的繁殖和各种传染病的增加。另一方面现代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无线技术的日益普及,也催生了第四大公共污染源——电磁辐射。因此研究开发新型抗菌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已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的热点之一,石墨烯凭借众所周知的优异性能,在相关功能纺织品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王进美教授以此为切入点,带来了《智能调温石墨烯复合功能纺织品开发与性能》报告。其团队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更彻底的氧化石墨烯,采用上浆工艺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对棉纱、涤棉纱进行处理,并织造成布,其成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并具有出色的电子屏蔽特性。报告中,王进美详细介绍了这一成果的制备加工工艺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及指标参数。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f5f7840c-3892-4688-a64e-bfe5aa0a1ab3.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4).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4).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安工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马建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马建华副教授做《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其在纺织结构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报告,《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其在纺织结构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报告,其团通过引入可电离基团、碱性体系中的离子化、机械剪切剥离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超高浓度大尺寸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最大尺寸可达128um。利用这一成果,马建华团队制备了浓度低至20ug/ml的LGO凝胶,并且通过3D打印获得了形状可设计的石墨烯三维结构体。该结构体具有极低的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极高的比强度。在此基础上,其团队继续通过3D打印,结合正弦波的网状结构设计,制备了PDMS/石墨烯柔性传感器。他们成功研制了灵敏度、拉伸应变更高达350%的石墨烯复合导电纤维,并通过针织、机织或者编织实现功能织物的制备,进而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其在应变传感以及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95c4da7-3d84-47d6-8f87-c8170e4c5a6c.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3).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3).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丁古巧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丁古巧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亚微米尺寸石墨烯定制及其在纤维领域的应用探索》。石墨烯材料的成本是桎梏其应用的敏感原因,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和能力也决定了产业的加速度。报告中,丁古巧首先介绍了其所在的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生产线情况,包括可在常温快速氧化2-4h,只用浓硫酸等3种试剂,并采用Go与浓硫酸压滤分离,提高重复利用率并减少污染排放的氧化还原石墨烯生产线;可生产亚微米尺寸、水性分散、强碱兼容、分散剂兼容的石墨烯产品的的机械剥离生产线;以及生产石墨烯单层率高、可控性高、生产污染性同比氧化还原法大幅降低的电化学生产线。在此基础上,丁古巧团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优异特性的石墨烯改性纤维。通过对亚微米石墨烯进行湿法纺丝、熔融纺丝,制备了石墨烯复合纤维,进而研制了一系列拥有抗菌、导电、抑螨、远红外、抗紫外等优良特性的石墨烯改性面料,并继续往下游延伸,成功研制了石墨烯智能点电灸膜。另一方面研制了Gr-PVDF 压电传感,通过水与石墨烯的共同诱导,得到了高压电相含量的PVDF/石墨烯涂布。进而通过结构设计,成功搭建了反应非常灵敏的Gr-PVDF-TPU应变传感装置,该成果已在跆拳道计分、心脏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8f804898-7d36-4525-9a14-f5c40d4a8df7.jpg" title="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2).jpg" alt=" 重磅里程碑!石墨烯纺织新材料及产业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 (12).jpg" width=" 600" height=" 8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研讨剪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论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期间,报告嘉宾们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卓有意义的学术研讨,并与多个石墨烯制备、加工、应用企业达成了产业合作的初步意向,论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王丽萍副主任会后表示,主题明确,贴近实际应用和产业化,正是本次论坛乃至整个2019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的创新之一,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在汇聚石墨烯最新学术成果交流碰撞的同时,促进整个石墨烯行业产学研更好的结合与发展。 /p
  • 石墨冰火两重天 非金属矿协会建议编制十三五石墨产业规划
    11月24-25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石墨产业发展研讨会暨2016年石墨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代表围绕石墨产业发展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从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寻求新“希望”,谋求新发展。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唐靖炎表示,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十三五”中国石墨产业规划,统筹行业发展,提高发展的有效性和引导性。 据了解,我国石墨矿资源丰富,产量和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石墨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天然石墨及其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医学、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核工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成为支撑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石墨烯系列新材料的研发与进入产业化,石墨受到越来越多的各方关注。但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下滑,导致石墨在传统应用领域的需求不断减少,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作为我国石墨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研讨会议,与会专家、代表围绕石墨生产技木、石墨新材料尤其是石墨烯的发展、新能源及环保领域炭石墨材料的进展等问题进行交流互动。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唐靖炎表示,石墨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素有“黑金子”之称。当前,我国石墨产业正面临热与冷下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石墨作为国防、军工等现代工业及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已成为国际国内、政府、金融和企业家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受传统产业的影响,石墨产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价格下滑,经受着寒冬的考验。他建议石墨产业要转变展展方式,加快创新步伐,围绕发展高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高市场收益产品与产业目标,推动产业由原料加工向材料深加工、产品低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高耗加工向绿色加工转型升级。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十三五”中国石墨产业规划,统筹行业发展,提高发展的有效性和引导性。
  • 四部委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聚焦石墨烯等前沿材料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通知。 《通知》从产业背景、总体思路、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材料、航空航天装备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材料、电力装备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先导工程包括: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极端环境材料等。具体通知内容见附件。 通知原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有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引导“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财政部  2016年12月30日
  • 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即 我国将参与国际石墨烯标准制定
    据悉,由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举办,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承办的“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9月2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次展会将围绕石墨烯新能源、环保、润滑剂等领域集中开展,同时我国石墨烯标准委员会将参与国际石墨烯的标准制定,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  为期3天的活动中,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家公司、2000多位石墨烯行业人士,将通过40多场分会对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及产业化推广展开交流和探讨。大会还将同期举办“2016中国国际先进碳材料应用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的石墨烯原材料供应商、制备及检测设备供应商及下游应用领头企业前来参展。  9月22日上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5307会议室,还将举办石墨烯大会青岛专场活动。活动涵盖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授牌、石墨烯创新项目落户签约仪式等,突出展示青岛地区间石墨烯产业发展创新合作成果,推动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技术领先、科研集中、产业集聚、辐射全球”的高水平石墨烯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平台。  石墨烯标准制定成亮点  在青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石墨烯发现者、2010年诺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应邀出席做了主题演讲,并受聘为 “青岛市经济顾问”和“青岛高新区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本届大会上,安德烈海姆教授将继续参会并带来更精彩的主题报告,参会代表将现场聆听顶级学者对石墨烯产业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  本届大会上,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参与国际石墨烯标准制定是一大亮点。大会期间,中外将联合举办国际石墨烯标准化论坛,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制定国际石墨烯标准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负责人将与中方共同布局全球石墨烯知识产权合作,讨论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交易等促进企业技术发展的平台建设工作。  石墨烯:“新材料之王”  据从事多年石墨烯研究的青岛华高墨烯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介绍,石墨烯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但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
  • 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暨CSTM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24日,石墨烯测量与标准论坛暨CSTM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于北京石墨烯论坛2021期间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组织,60余位全国从事石墨烯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共同就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对石墨烯产业的支撑和石墨烯NQI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彭海琳致辞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致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邱月明致辞论坛先后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周新与中国计量院新材料计量研究室主任任玲玲主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彭海琳、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邱月明相继致辞,随后进入报告环节。中国计量院新材料计量研究室主任 任玲玲报告题目:《石墨烯材料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简称NQI,是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任玲玲主任系统介绍了NQI的组成、基本概念以及在材料全生命周期中的着力点,分别从材料基础研究到生产过程、产品不同产业周期举例说明计量、标准对其质量控制和提升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NQI在石墨烯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效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的两个石墨烯NQI中心的核心任务,及其对石墨烯基础研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谢黎明报告题目:《石墨烯标准化研究的现状与挑战》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热线、力学等性能,在高频光电器件、特种光纤、电池、导热膜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支撑,石墨烯的标准制订至关重要。谢黎明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石墨烯标准研制现状及存在的技术挑战,他指出,国际上ISO、IEC、美国ASTM等机构都在研制石墨烯标准,其中IEC标准最为全面,覆盖术语、测试指南、结构检测、物性测量等,具有较大影响力;我国SAC-TC279标准化委员会也陆续发不了几项石墨烯标准,未形成良好的系统性,我国石墨烯标准研制存在立项少、研制力量不足等短板,同时还存在诸多挑战,如缺乏石墨烯晶畴无损快速检测方法、缺陷浓度定量检测方法等。因此,我国石墨烯标准研制还需要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应加强顶层设计,有计划的开展系统性石墨烯标准工作。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秘书处主任 王蓬报告题目:《CSTM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近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提出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CSTM以此为基础,致力于以标准和质量评价推动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CSTM标准体系围绕材料属性、应用领域和通用技术三个维度建立矩阵式的组织架构,真正实现“一材多用一用多选”,“一技多用一用多技”;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系统性、先进性、适用性、时效性、多元性、包容性和动态性中国材料试验标准体系。CSTM专业质量评价针对材料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域数据流开展专业性评价,以评价认证为导引,发挥质量要素(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间协调互动作用,助力材料产品质量提升,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柳絮报告题目:《石墨烯科研实验室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科研实验室认可,规范科研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地保障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提升科研实验室的创新能力。目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依据相应准则,以“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中心)”和“国家新材料石墨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基础,围绕石墨烯标准带制定与标准物质研制,石墨烯测量技术与表征方法研究,石墨烯薄膜、纤维和器件技术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组织开展石墨烯科研实验室认可工作。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席广成报告题目:《超细金属负载3D多孔石墨烯表面增加拉曼传感》由于其指纹级的高分辨率和快速、易携带等优点,无损、免标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检测、未知风险物筛查、生物组织成像、反应过程机制探查、材料结构表征等重要研究领域。对于SERS技术来说,其性能主要由基底材料决定的,目前研究最深入的SERS基底为贵金属金和银,但金使用成本较高,而银易氧化。石墨烯最近被证明是一种高灵敏的SERS基底材料,席广成团队将超细银颗粒与多孔石墨烯结合起来,利用多孔石墨烯的富集功能和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获得了极高灵敏度的SERS基底;并研制了高性能准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建立了在线高通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方法。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 周新报告题目:《太赫兹技术在石墨烯表征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范围内的电磁波,该频段是宏观经典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的过渡。研究发现,石墨烯的能带结构与其独特性质使其与太赫兹领域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来到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后,分析化学专业出身的周新主任便开始探索太赫兹技术在石墨烯表征测量领域的应用。他表示,太赫兹提供了方便、快捷、无损的石墨烯电学、磁学参数的测量方法,适用于薄膜材料的批量快速测量;且随着太赫兹技术和CVD法制备石黑烯薄膜的研究进展,该检测技术的研究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太赫兹还会在石墨烯薄膜器件在线检测中大显身手。同时,太赫兹检测石墨烯的方法标准化工作亟待同行共同研究;未来会有更多商品化的太赫兹检测石墨烯仪器上市。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高级工程师 刘峥报告题目:《石墨烯产品检测方法介绍》刘峥在报告中简单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各类石墨烯原材料及产品,认为石墨烯产品将向着水净化产品、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芯片电子器件、传感器成像设备、生物医药治疗装置、航空航天材料等应用领域发展;系统介绍了石墨烯原材料和相关产品的检测方法,包括基本物性分析、形貌表征、元素分析、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光谱分析;最后探讨了当前石墨烯产品检测标准化工作和产品认证中存在的问题。CSTM/FC00/TC04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报告介绍后,举行了CSTM/FC00/TC04石墨烯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任玲玲宣读相应批复文件。该技术委员会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发起筹建并承担秘书处单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质检中心主任周新被选为主任委员。石墨烯NQI技术中心主任对话会随即,举办国家石墨烯NQI技术中心主任对话会。对话会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雷主持,邀请了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和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参加,刘忠范院士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计量与标准技术)主任全程参与了对话。对话会围绕“发挥NQI作用支撑石墨烯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主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对NQI的需求,以及NQI支撑石墨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展开了讨论,对话嘉宾就进一步开展技术和业务协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了共鸣,通过对话,坚定了石墨烯NQI技术发展的信心,并对持续开展合作与交流达成了共识。论坛现场
  • 石墨烯前沿最新综述精选(内附石墨烯网络研讨会参会福利)
    石墨烯具备超强导热性与导电性、以及轻质高强、柔性、透明等无比伦比的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自2004 年问世以来,关于石墨烯的研究热度持续不减,新兴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本文对近期石墨烯领域的部分综述进行盘点汇总,以此总结该领域最新前沿科研成果,以飨读者。(鉴于篇幅的原因不能面面俱到,如有遗漏,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宁波材料所在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及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方面取得进展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等终端产品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需求越来越强。目前,产业界主要采取硅碳复合路线来提升硅基负极应用水平,但高比容量的硅碳负极材料嵌/脱锂过程体积膨胀巨大,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会发生结构失效导致电接触变差,表面固体电解质膜反复破裂/再生导致电解液快速消耗,锂离子电池可逆容量迅速衰减。针对硅碳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刘兆平研究团队从源头出发,创新性地构筑了高机械稳定的自机械抑制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刘兆平团队将氧化亚硅和石墨烯浆料在液相体系混合均匀,其中沥青作为添加剂,通过喷雾干燥、高温热处理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一系列工艺,制备类球形的石墨烯/沥青裂解碳封装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SiOx/Graphene/C,简称SGC),SGC复合负极材料可维持石墨烯宏观结构的完整性和机械稳定性。自机械抑制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制备研究表明,SGC复合负极材料可抑制SiOx摄锂量,降低体积膨胀,提升循环稳定性。该高性能石墨烯复合硅碳负极材料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研制出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的系列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俄罗斯借石墨烯涂层开发出新材料:用“微电厂”取代电池技术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微电子技术问题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沉积石墨烯涂层技术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硅纳米复合材料,这一研发成果将加速直接放置在电子产品印刷电路板上的“微电厂”技术的发展。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半导体与电介质材料科学系副教授叶卡捷琳娜戈斯捷娃解释说:“我们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在硅结构整个深度的孔道内壁上沉积多层石墨烯涂层。目前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生产用于高效微燃料电池的电极。这种电源不仅可以为设备提供长期备用电源,而且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取代电池。”郑大《ACS Nano》:MXene/石墨烯气凝胶实现超强电磁波吸收!郑州大学申长雨院士和刘春太教授课题组通过定向冷冻法和肼蒸汽还原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磁性Ni纳米链锚定的三维MXene/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命名为NiMR-H)。特殊的取向结构和介电/磁性组分的异质界面有利于获得优异的吸波性能,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多重极化和电/磁耦合效应。NiMR-H气凝胶制备示意图及结构形貌表征图中国科大实现二维石墨烯室温铁磁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闫文盛研究组与副研究员孙治湖合作,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策略,实现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该研究组利用两步浸渍—热解的方法,在氮原子辅助下,将钴原子掺杂在石墨烯晶格中,样品在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0.11emu/g,居里温度达到400K。通过同步辐射软、硬X射线谱学技术和多种X射线谱学解析方法,研究人员证实样品中的钴是以平面四边形四氮化钴结构单元原子级分散于石墨烯晶格中的,排除了磁性起源于钴相关第二相的可能,四氮化钴结构单元是室温铁磁性的主要来源。精确可控的钴原子掺杂激活石墨烯室温铁磁性曹原一周连发两篇《Nature》:魔角石墨烯再次突破021年4月1日,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曹原(通讯兼第一作者)&Pablo Jarillo-Herrero等研究者,通过进行热力学和输运测量,研究了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MATBG)的对称性破缺多体基态和非平凡拓扑现象。同时,也使魔角石墨烯的理论和实验都更趋近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为我们开发新型的量子材料,带来了更多可能。4月7日,曹原再发《Nature》,本文是关于魔角石墨烯中的Pomeranchuk效应的熵证据。当前相关态的杂化特性和能量尺度的大分离对于双层扭曲石墨烯中相关态的热力学和输运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利用OAT法实现超高垂直石墨烯薄膜生长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陈旭远教授团队在三维竖直石墨烯制备及储能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上。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氧辅助“修正”(OAT)工艺以消除过密的石墨烯片层,阻止片层随时间增长而聚集,克服了生长过程中竖直石墨烯厚度饱和的现象。未聚合的竖直石墨烯陈旭远团队利用这种方法合成了高达80微米的超高竖直石墨烯,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获得了241.35mF cm–2的面积比电容,展现出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及储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80微米的高度并非该合成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大值,通过氧辅助“修正”工艺可以获得任意高度的竖直石墨烯。这项工作对于高负载竖直石墨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IC兼容的制造工艺和出色的储能能力使得OAT竖直石墨烯在集成芯片、器件领域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ACS Macro Letter》3D打印明胶氧化石墨烯墨水实现自发成肌分化釜山国立大学Dong-Wook Han与韩国亚洲大学Ki Dong Park教授团队在高分子领域顶刊《ACS Macro Letters》上发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由富含酚的明胶(GHPA)和氧化石墨烯(GO)组成的3D可打印生物墨水,是诱导肌发生的材料的组成部分,可通过双重酶介导的交联反应原位形成水凝胶网络。原位可固化的GO/GHPA水凝胶可以成功地用作3D可打印的生物墨水,以提供合适的细胞微环境,并促进C2C12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成肌分化。总体而言,研究团队建议功能性生物墨水可能在肌肉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有用。GO/GHPA水凝胶基质的3D生物打印和理化特性“石墨烯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随着业界对石墨烯的高度关注,我国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产业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石墨烯的“杀手锏”级应用仍在探索中,石墨烯标准、检测体系不完善,产品鱼龙混杂,市场亟需标准化。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将于2021年5月11日举办 “石墨烯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网络会议。邀请业内专家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石墨烯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检测技术、检测方法、质量评价体系及标准化等展开探讨,推动我国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日程报告主题报告人单位绝缘衬底表面石墨烯晶圆生长研究进展王浩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待定刘峥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待定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石墨烯导热增强复合材料与热界面材料林正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二维半导体及异质结的生长与光电性能调控肖少庆江南大学石墨烯等低维纳米材料的标准化动态和展望丁荣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更多报告邀请中……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报名页面。(会议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raphene2021/) 报名参会加入会议交流群,随时掌握会议动态
  • 新政出台 石墨烯行业迎利好
    p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抓住机遇培育壮大石墨烯产业,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同时提出了“四个推进”,即推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创新 推进首批次产业化应用示范 推进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推进拓展应用领域。 /p p   石墨烯是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极具应用潜力、可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已经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产品上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 /p p   我国拥有巨大的石墨资源储备,发展石墨烯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全球天然石墨储量约为7100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77%,居世界首位。近几年,我国在石墨烯的研发上投入很多,也先后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使得我国也位列石墨烯技术强国。 /p p   有业内人士表示,批量化生产和大尺寸生产是阻碍石墨烯大规模商用的最主要因素。而我国最新的研究成果已成功突破这两大难题,制造成本已从5000元/克降至3元/克,解决了这种材料的量产难题。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造出了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并成功地将石墨烯透明电极应用于电阻触摸屏上,制备出了7英寸石墨烯触摸屏。 /p p   不过看似一切美好的石墨烯产业仍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石家庄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胡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我国在石墨烯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关键核心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有所差距。此外,我们在石墨烯的应用上也还需要扩大范围。” /p p   最近炒得火热的华为手机电池将使用石墨烯制成,最终被证明并未实现,华为和曼切斯特大学关于石墨烯技术的合作仅仅着眼于通信领域。胡伟告诉记者,虽然量产的技术已经得到实现,但石墨烯仍旧没有迎来大规模的商用。我国目前石墨烯技术仍旧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未来在技术、工艺和产业链对接方面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与研究。 /p p   虽然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前景仍旧可期。根据新政的指导意见,指明要将石墨烯产业发展成为先导产业。将在2020年完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并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强调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具体落实了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3个发展方向。 /p p   胡伟表示,三部委发布的新政指导相关部门在未来加大对石墨烯核心技术的研究,有效改善我国石墨烯行业技术薄弱的问题。此外,在产业链和应用上也指明了方向。我国的石墨烯应该走出实验室,真正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而对于一个新兴产业来讲,标准化是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石墨烯下游企业需求极大,如果发展顺利,将迎来一个千亿元的大市场。 /p
  • 划出石墨烯的“及格线”,我国独立完成石墨烯重要国际标准发布
    日前,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简称山西煤化所)独立提出并完成、历时4年修改完善的燃烧法测量石墨烯基材料灰分含量国际标准,经中国、加拿大、韩国、德国等多国科学家审核后正式发布。  该方法完善了石墨烯基材料测试标准体系,显著提高了石墨烯基材料灰分测试效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得到国内外科学家和产、学、研、检、用单位的高度认可。它是山西煤化所709课题组主持的第二项石墨烯领域国际标准。  合格石墨烯有了新标准  “我们提供了石墨烯材料生产全流程的灰分含量质量监控方法,解决了行业上下游的痛点。”山西煤化所709课题组长陈成猛、成员黄显虹介绍了该标准出台的幕后故事。  近年来,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场景逐渐增多,但杂质过多影响石墨烯产品品质乃至石墨烯复合材料性能,因此必须将材料灰分含量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石墨烯材料的灰分测量并无经验可借鉴,很多生产、使用石墨烯的企业对于灰分指标“束手无策”。这对全行业来说都是一项空白。  “经过数年研究,我们认为杂质含量需要控制在0.1%以内。高于这个标准线的石墨烯产品便不合格,会影响下游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黄显虹表示,“目前,石墨烯行业实际上缺少很多关键性的控制和测试标准,灰分含量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其测试方法标准化也仅仅开了个头。”  2017年,709课题组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了“石墨烯基材料-灰分含量:燃烧法”国际标准提案,向全世界行业专家征求意见,最终在2021年7月正式立项。该标准提案由黄显虹和陈成猛担任项目组组长。项目组利用4年时间打磨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灰分测量解决方案。2022年11月4日,国际标准IEC/TS 62607-6-22(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6-22部分:石墨烯基材料-灰分含量:燃烧法)正式发布。  “我们每年向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成员国科学家汇报两次进展。由于前期工作基础夯实,该标准提案自立项起一年半时间就正式发布,通过速度比大部分国际标准快很多。”黄显虹介绍。  陈成猛表示,石墨烯领域国际标准的出台,将给各个国家出台自己的标准提供一个重要参照,最终很有可能被采纳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这对于加快壮大新生的石墨烯产业非常重要。  实非不愿,而是不会  从天然石墨到石墨烯材料的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将石墨薄片的厚度减小为几个石墨烯片层的过程。此时,材料的很多重要性质发生了改变。同时,很多产品受到生产过程中所用化学品的污染。这种“污染”与石墨烯的生产工艺密不可分。  “无论是企业还是研究机构,无法测量石墨烯中的灰分实非不愿,而是缺少方法指导正确测试。石墨烯基材料存在的低密度、强静电、热膨胀效应让测量难以进行。”黄显虹表示。  科学家在石墨烯片层之间引入的官能团刻蚀、破坏了片层的表面和边缘,扩大了片层之间的距离,而且这些片层的表面和层中间夹杂了很多阴阳离子杂质。利用热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材料产生热膨胀效应,这是测量氧化石墨和氧化石墨烯灰分的最大难点。再加上石墨烯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本身存在强静电且堆积密度极低,四处飞溅,严重影响测量准确性。  科研机构常使用离子体质谱分析仪测试材料中的杂质,但价格昂贵、分析流程长,另外取样代表性不足。因此,709课题组推荐使用更常见且价格更低廉的马弗炉,并开发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承载更大质量的样本。燃烧法测量石墨烯基材料灰分含量具备了在全行业推广的条件。  控制石墨烯“炸裂”  为了掌控每一步生产过程,石墨烯各类中间品和最终产品都有必要随时监控杂质含量。“剥离”石墨烯片层的过程更像是“炸裂”的过程。  709课题组基于对石墨烯制备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对马弗炉热膨胀现象的观测,针对取样、容器选择、称重方法和升温程序等环节,测试了上百次,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关键就在一瞬间。我们最终把热膨胀效应变为‘延迟播放’,避开了氧化石墨烯‘炸裂’,使整个过程准确可控。”2019年夏天,黄显虹重复观察、捕捉不同氧含量的氧化石墨材料发生热膨胀效应的瞬间景象,实验总时长达到5000小时。  “经过4年打磨,我们逐渐完善了一整套检测办法。在国际标准项目立项之前独自探索,在测试方法初具雏形后,我们向10家国内产学研机构发出比对试验邀请,得到了理想的数据。灰分测量的解决方案诞生了。”黄显虹介绍道。  2020年,课题组完成了含氧官能团定量表征及Boehm滴定方法国际标准制定,2022年完成了燃烧法测量石墨烯基材料灰分含量的相关国际标准。陈成猛表示,这项国际标准完善了石墨烯基材料测试标准体系,使产学研机构有了测试分析工具,为规范和促进石墨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此同时,石墨烯领域研究还需要厘清分歧、达成共识,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任重道远。
  • 石墨烯“织就”锂离子“梦幻华服”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如果说那薄如蝉翼、六角网格纹路质地的材料是巧夺天工的织锦,那么这位八零后的女科学家就是一位新锐的时尚设计师,她以新潮的艺术思维、灵巧的双手把“织锦”幻化成“梦幻华服”。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北京圣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金平。而她和团队制作“梦幻华服”的“织锦”就是被称作“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7月16日上午,在北京科技会堂,赵金平向汇聚于此的业内专家展示、讲解自己和团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石墨烯包裹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该技术形象地说就是给锂离子电极材料“量体裁衣”,从而大幅提升电池性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①独创两套包覆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规模化试产成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现场展示的放大5万倍的扫描电镜图,赵博士娓娓讲述着石墨烯“梦幻华服”特有的科技之美:“如此图所示,石墨烯非常均匀地包覆在三元材料锂离子表面,不仅不会破坏被包覆的三元材料,而且形成了更加稳定的结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传统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极容易增大膨出,严重时会导致粉化,极大影响电池性能。石墨烯具有超高导电性、柔性,将其包覆在电极材料表面,如同为其“穿上”了量身定制的“魔法衣”,既能增强电子转移速率,提高导电性,又能约束其体积变化,大幅提高放电容量、充放电次数等性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石墨烯包覆技术的学者很多,不过大多停留在学术探讨层面,极少实现技术,更不要说实现产业化。赵金平团队正是迎着技术难题而上,通过数年持之以恒努力,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石墨烯包覆电极材料尤其是三元正极材料和碳硅负极材料等的技术突破,申请数项国家专利。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该技术投入规模化试产成功,为商业化量产奠定了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石墨烯包覆技术的秘诀,赵金平透露说,就如同给电极材料制作衣服,要“合身”“美观”,就必须量体裁衣、个性化定制,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电极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特性,制作适宜的石墨烯材料,采用相应的包覆方法。具体来说,她带领团队针对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分别开发了“两相界面包覆法”和“液氮冷萃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②性能指标大幅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推动提前实现能量密度202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就放电容量而言,经过500次循环后,石墨烯包覆的三元材料和加入了添加剂的石墨烯包覆的三元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7.3%和98.08%,其循环稳定性比传统三元材料分别提升了40%和50.56%。经过1000次循环后,加入了添加剂的石墨烯包覆的三元材料容量保持率还能达83.87%。”赵金平对石墨烯包覆后的三原材料性能指标如数家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负极材料经过石墨烯包裹后不仅循环稳定性有所提升,其容量也大幅度提高。赵金平以氧化铁材料为例介绍说,通过“液氮冷萃法”,加入添加剂后,石墨烯均匀地包裹在氧化铁表面,其容量提高67.1%,稳定性提高18.2%。最值得期待的是石墨烯包裹硅负极材料的性能表现,目前,她和团队正在做相关实验和测试,相信相关数据一定会让人特别振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认真评审后,由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翁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阮汝祥等10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认为,“石墨烯包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该技术应用到车用动力电池上,就可望实现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千克,而这正是《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提出的2020年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指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赵金平特别指出,石墨烯包裹技术和石墨烯基电池材料优异的性能已经通过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风帆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测,后者还出具了相关样品的检测报告。在技术专利方面,目前,赵金平团队基于石墨烯的包裹技术已申请2项国家专利,还有数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③突破源于3个方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领先气质诠释创新中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石墨烯作为电子迁移率超高、热传导效应性能超好的神奇二维碳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特别是其发现者因此获得2010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成为耀眼的“明星”材料,将其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研究更是不断掀起热潮。然而,教育部查新工作站发布的相关科技查新报告显示,除了赵金平团队研发成果申请的专利外,在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专利中,尚未见有利用针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两相界面包覆”工艺和针对负级材料的“液氮冷萃”工艺,制备比容量大、循环稳定性好的石墨烯改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报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赵金平团队为何能取得原创性技术突破呢?在业内专家看来,大体上在于3个方面。一是优质石墨烯供应充足。赵金平团队的研究占据了一个先天优势:所在公司北京圣盟科技是全球石墨烯制备的领先企业,可以为技术开发提供高品质石墨烯支持,而这正是取得突破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否则,以品质不高的石墨烯或者石墨粉投入科研,取得突破是难以想象的。二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赵金平和团队在石墨烯科研领域耕耘了近10年,相关包覆技术创新是长期摸索的必然。迎难而上、苦心钻研的拼搏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在实验中,由于三元材料颗粒较大,石墨烯包裹困难,她带领团队硬是攻关了近一年半,锲而不舍,不断尝试,终获成功。三是中国石墨烯科研实力居前,引领世界。据《经济日报》今年年初报道,中国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石墨烯专利中,近六成来自中国。正是国内良好的石墨烯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培养造就了赵金平团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p
  • 后摩尔时代石墨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买不到”到“买不起”,自2020年底开始的全球范围内的“缺芯荒”,有着愈演愈烈之势,芯片价格飙涨至5倍仍不见停。全球性芯片荒似乎没有经过多少时日,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冲击着全球百余行业,从汽车、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产,都或多或少受之影响,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至少要到2022年全球芯片供应链才能恢复正常化。随着5G通讯、智能汽车及线上化办公的发展,仿佛一夜之间人们对芯片的需求就提升了数个级别。芯片产业的发展,对单晶晶圆及单晶硅材料的需求也一夜暴涨。众所周知,单晶晶圆及单晶硅材料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基本材料,也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石。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晶圆材料为单晶硅晶圆,此外还有以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及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1975年,Intel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后,集成电路一直沿着“当价格不变,每18个月晶体管的密度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的路径发展。单晶硅作为芯片产业中最为关键的基础材料已发展了数十年,在晶体管尺寸接近物理极限、经济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集成电路发展遇到了挑战,产业发展进入“后摩尔时代”,如何在摩尔定律之外进行材料创新,更显得尤为重要。6月9日,世界半导体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军发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集成电路的发展有可能会绕开摩尔定律,往异质集成电路上发展。所谓异质集成电路,即是将不同工艺节点的化合物半导体高性能器件(芯片)、硅基低成本高集成器件/芯片(都含光电子器件或芯片),与无源元件或天线,通过异质键合成或外延生长等方式集成而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单晶化石墨烯无论是作为外延生长衬底材料,还是新型器件材料,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蜂窝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具有线性色散的狄拉克锥形能带结构,载流子有效质量为零,迁移率极高,拥有非常优异的物理性能。而石墨烯薄膜材料又有单晶和多晶之分。与传统的多晶石墨烯相比,单晶化石墨烯具有多种优势。多晶石墨烯晶粒畴区小且不均一,晶粒尺寸通常为5-20 µm,但单晶的晶粒最大可达厘米级。单晶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室温下约为 300000 cm2/Vs,远高于多晶石墨烯由于存在晶界限制的1000-3000 cm2/Vs。此外,多晶石墨烯层数调控性差,且存在大量的本征缺陷,这导致了其电学、力学、热学等诸多优良性质的降低。相比之下,单晶石墨烯性能优异,可构筑高性能的电子器件或光电子器件,逐渐成为硅基电子学器件的有力竞争者和补充者。石墨烯材料想要进入芯片、光电等高精尖领域,类比于基于硅晶圆的硅电子器件,基础则是单晶化石墨烯材料的批量制备。图1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单晶石墨烯晶圆(左)与多晶石墨烯(右)光镜图像对比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Graphene Flagship)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单晶石墨烯生长技术,即通过光刻技术在衬底表面打上用于石墨烯单晶晶体生长的“晶种”,随即通过调控生长技术,控制石墨烯晶体在指定位置的晶种上生长,最后形成约100 μm级的单晶石墨烯晶体。这种方法可以自由控制晶体生长位置,便于在制备光电子器件前期妥善排布材料空间,同时降低了各类生长耗材的使用。然而,这种制备方式虽然技术可控,但工艺难度较高,生长效率低,不便进行产业化放大,难以满足市场中日渐增长的产业需求。图2 a-d为欧盟旗舰计划“晶种”技术单晶石墨烯生长及转移过程;e为单晶石墨烯阵列SEM图像;f为单晶石墨烯在铜箔上的光镜图像;g为转移至SiO2/Si后的光镜图像高品质单晶石墨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对石墨烯材料性能和品质最极致的追求。市场数据表明,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目前最大单晶石墨烯尺寸在4厘米级,且仍旧处于科研研发状态,欧洲最大CVD石墨烯生产商Graphenea也仅能产业化制备晶畴为20 μm的多晶石墨烯材料,远低于集成电路产业的要求。我国虽然是石墨烯制备的产业大国,无论在企业数量还是石墨烯产能上,都傲居全球榜首,但主要集中在粉体材料或低品质多晶薄膜材料,而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技术依然是当前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据CGIA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年底,中国拥有约1.7万家石墨烯相关注册企业,但据统计,真正开展业务的仅3000余家,而粉体制备及相关应用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同时,由于缺少稳定的生长工艺和可靠的制造装备等原因,传统CVD制备方式批量生产的单层石墨烯薄膜材料多为多晶石墨烯,从事高端单晶化CVD石墨烯薄膜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毫无疑问,单晶石墨烯生长工艺更加复杂,处理技术更加困难,但单晶石墨烯没有晶界,具有更高的平整度、机械性能、均一性及光电性能,是石墨烯应用于高性能电子及光电器件集成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在异质集成、生物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及其外延材料的生长上,对单晶化石墨烯材料有着更高品质的要求。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及刘忠范院士团队深耕石墨烯产业十数年,在单晶化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生长上突破了产业化的技术壁垒,通过特殊的衬底处理工艺,可实现A3尺寸衬底上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宏量制备,年产能15000片/年,以及10x10 cm2铜基单晶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年产能90000片/年。无论在产品尺寸、晶粒畴区还是质量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单晶化石墨烯产品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表1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单晶石墨烯产品参数尺寸通过短短五个月的市场化试运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单晶石墨烯产品已收获包含军方、中车集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50余家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订单,其中超半成和异质结构、半导体材料、光电器件相关。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单晶化石墨烯产品,逐渐在异质集成领域崭露头角。基于强大的市场需求及核心基础地位,伴随疫情带给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全球都在加码发展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变化是产业‘赛道’可能会变,新材料和新架构的颠覆性技术将成为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选择。”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在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上如是表示。后摩尔时代,异质集成作为绕道摩尔定律创新的途径之一,结合石墨烯等新兴光电新材料,开辟石墨烯颠覆性应用技术,为我国早日实现“中国芯”具有重要意义。
  • 石墨烯人的奥斯卡——首届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大奖花落谁家?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20年10月17日晚,2020首届国际石墨烯颁奖典礼(IGA)隆重举行,表彰为石墨烯科研和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企业,颁发奖项包括最佳石墨烯产品奖、最佳石墨烯企业奖、石墨烯产业示范奖、石墨烯产业促进奖、终身荣誉奖。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c6f13eea-6270-4ae7-a13d-e65a3ced0e81.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典礼现场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颁奖典礼上,国家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做活动介绍并致辞,石墨烯诺贝尔奖获得者、石墨烯发现者Andre Geim教授以录制视频形式致辞,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全球石墨烯人表示衷心感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72b6726c-1f8f-497b-a2a4-df7573dd2498.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义春致辞 /strong /p p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d90a7bd1-668d-48e7-a02c-66b77bcfc9a2.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ndre Geim视频致辞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首届国际石墨烯国际主席及评审团阵容强大,由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在全球石墨烯行业内具有话语权及影响力的产学界人士组成。根据国际主席团的提名,国际评审团进行投票表决,评选出全球石墨烯行业5大顶尖翘楚。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IGA2020最佳石墨烯产品奖: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石墨烯导热膜产品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IGA国际评审主席李义春先生题颁奖词:不甘平凡,坚守寂寞。在资本炒作的热潮里,富烯科技坚持工匠精神,精心打磨产品,五年磨一剑。将石墨烯从实验室中的完美材料,变为大规模进入百姓手中的高端电子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石墨烯高导热性电子应用产业化的空白。从无到有,从劣到优,富烯走出了石墨烯高端电子产品商业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5c8c44a4-72a8-4eae-a439-62d15da0b839.jpg" title=" 9.jpg" alt="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富烯科技代表领奖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2020最佳石墨烯企业奖:西班牙Graphenea公司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国际评审主席Stephan Roche先生题颁奖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Graphenea在晶圆级高质量石墨烯领域上深耕多年,可谓一骑红尘。在定制化石墨烯器件、高性能晶片级石墨烯应用等领域也成果显著,为全球高精尖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工业开启石墨烯时代奠定了基础。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de2e3ac8-bee5-4452-8468-1c699e6d9498.jpg" title=" IMG_6477.jpg" alt=" IMG_6477.jpg" /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2020石墨烯产业示范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国际评审主席Rezal Khairi Ahmad先生题颁奖词:脚踏实地,志高存远。华为用实力开辟市场,用魄力创新科技,作为第一个大规模涉足商用石墨烯散热膜领域的大型终端企业,华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石墨烯散热技术在华为手机上的成功,为石墨烯产业发展方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497cde5a-f433-4af3-836e-7b78ede4d936.jpg" title=" IMG_6478.jpg" alt=" IMG_6478.jpg" /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2020石墨烯产业促进奖: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国际评审主席冯新亮先生题颁奖词:助力产业,创新驱动。自西安丝路成立以来,坚持以创新服务为根本,立足石墨烯企业需求,开拓石墨烯下游应用市场。两年间,先后成立了八大应用研究院,成功为西安当地引入了40余石墨烯企业及项目,帮助西安高新区完成了石墨烯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质变。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fe10ef93-3495-4785-a657-040c0f9991a4.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89, 89, 89) " 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代表领奖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margin-top: 15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终身荣誉奖 :Andre Geim教授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GA国际评审主席Dusan Losic先生题颁奖词:从三维到二维,从恶搞到诺奖,安德烈海姆教授真正意义上的开创了石墨烯的时代。不拘泥于国界,不迂腐于市场,他奔波于学术和产业的浪潮中,却只为向世人证明石墨烯对工业的意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3d199217-a682-44be-b63e-2c71c49a35db.jpg" title=" IMG_6489.JPG" alt=" IMG_6489.JPG" / /p
  • SUNANO将出席2016石墨烯高峰论坛
    为推进中国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发展,2016石墨烯高峰论坛将于4月14日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 本次论坛将继续以石墨烯基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器件、工业化应用开发等为主题,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和产业界人士,从学术和产业化视角探讨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现状,为国内外杰出科学家与企业家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巨纳集团SUNANO GROUP也将出席本次论坛,巨纳作为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和组长单位,除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之外,还会为大家介绍全球最 的多密度等离子体CVD系统-NEXTCVD。如果您正从事相关的工作,欢迎到现场与我们交流。 多密度等离子体CVD系统-NEXTCVDSUNANO多功能宽密度等离子体CVD结合了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辉光放电的优点,可在宽密度工艺范围(109-1013 cm-3)实现稳定的等离子体辅助CVD,具有优良的材料处理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全球功能最强大的等离子体CVD系统。 主要特点 l 主要用于石墨烯表面层数减薄、刻蚀、修饰、改性l 多种工作气体下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辉光放电: l 氩气、氢气、氮气、氧气、硅烷、硼烷、磷烷、锗烷、甲烷、氨气、六氟化 硫、四氟化碳、二氧化碳等等。l 等离子体密度可调,变化范围大(109-1013 cm-3)l 可与磁控溅射同时工作形成共沉积(最多可与四个磁控溅射靶材形成等离子 体辅助沉积),因而可沉积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薄膜 广泛的应用范围 l 光伏行业(氮化硅/非晶硅/微晶硅/等离子体织构与刻蚀)l 新型二维材料(石墨烯/二硫化钼等的表面改性及制备)l 半导体工艺(刻蚀工艺/氮化硅与二氧化硅工艺等)l 纳米材料的生长与纳米形貌的刻蚀构造 热烈欢迎世界各界人士莅临巨纳集团展台,沟通交流,共商合作大业!
  • 发挥联盟优势,助推中国石墨烯标准走向国际
    为加强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对国内外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引领及支撑作用,在国家标准委石墨烯标准化工作推进组的指导下,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CIGIU)近日正式成立国际标准工作委员会(CIGIU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下简称CIGIU/ISTC)。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79)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工作组(ISO/TC229/WG4)召集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葛广路研究员出任CIGIU/ISTC主任,ISO/TC229/WG4工作组专家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石墨烯标准化推进组通用基础专业组副组长梁铮博士出任CIGIU/ISTC秘书长,秘书处设在巨纳集团。CIGIU/ISTC将致力于研究石墨烯产业标准体系,提出联盟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计划,组织联盟下属纽约、伦敦、法兰克福、悉尼、香港、北京、上海、阿布扎比等18个国际分部,遵循ISO/IEC等规范,有序开展石墨烯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标准化相关工作的交流及合作。CIGIU/ISTC将按地区或行业设置标准工作委员会,以便在标准编制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专家意见和建议,提升标准的国际先进性和普适性,从而有力助推我国石墨烯标准走向国际。我国石墨烯标准化工作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13年中国首届石墨烯标准化论坛在江苏泰州举办并正式成立我国 石墨烯团体标准工作组织,讨论编制了中国石墨烯第一个标准《石墨烯材料的名词术语与定义》。目前已有多个石墨烯团体标准已完成起草并发布,由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泰州石墨烯研究检测平台等单位共同编制的我国 石墨烯国家标准《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也有望在年内通过审批,这将是全球 石墨烯国家标准,对石墨烯国际标准的制订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CIGIU)于2016年9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该联盟是国际石墨烯领域中,地域最广、起点最高、门类最全的集资源、科技、企业、资本、人才、信息、知识产权、产业促进等为一体的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标志着联盟将全面推进全球石墨烯产业化发展。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理事长,原国家科技部秘书长张景安表示,联盟将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在促进科技成果交流、推动产业化进程的同时,着重推进石墨烯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为中国乃至国际石墨烯产业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 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通知
    p   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GRAPCHINA 2018) /p p   会议名称: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p p   会议时间:2018年9月19日至21日 /p p   会议地点:西安 /p p   主办单位: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p p   支持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p p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p p   承办单位: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p p   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p p   上海际烯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p p   协办单位: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p p   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 /p p   ......(持续更新中) /p p   注:支持官网在线报名 /p p   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以及强度等性能,在新能源、大健康产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获得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已成为“十三五”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求加快新材料发展,做好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石墨烯作为21世纪“材料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必将为新时代下我国科技创新指明前行的方向,成为中国制造最有力的着力点之一。 /p p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于2014年在宁波、2015年和2016年在青岛、2017年在南京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四届大会分别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单位1000多人、23个国家600多家单位1500多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单位2000多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单位3000多人参与,向世界展示了代表中国石墨烯产业顶级发展水平的成果,学习和吸收了国际石墨烯产业优秀发展经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区域创新国际化交流平台,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石墨烯产业促进盛会,誉为“全球石墨烯秋季会议”。 /p p   “2018& #39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2018年9月19日至21日在西安举行。为了应对全球石墨烯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石墨烯应用的技术、项目交流,大会根据石墨烯产业化进展情况,拟设置三大平行论坛。石墨烯战略前沿技术平行论坛(注重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石墨烯新兴产业发展平行论坛(注重石墨烯形成的高技术增长点)、石墨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平行论坛(注重石墨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围绕这三大平行论坛,针对石墨烯在特定领域应用的议题将超过20场讨论会,与往届大会不同,本届大会“以论代讲”。不仅有各领域专家进行成果宣讲,而且增加了更多的精品专题论坛,论坛将邀请全球知名的行业协会和下游重点应用企业,让学术专家与广大企业界人士坐在一起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就石墨烯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脚沾泥土、坐而论道”。届时,与会者将有机会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石墨烯科技及市场信息,找到亟需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材料应用博览会”也将同期举行,展览面积增加到20000平米。 /p p   在此,组委会诚挚地欢迎各界人士继续支持和参加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p p   会议名称: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p p   会议时间:2018年9月19日至21日 /p p   会议地点:西安 /p p   咨询热线:400-110-3655 /p p   官方网站:http://www.grapchina.org(支持官网在线报名) /p p   官方邮箱:meeting@c-gia.org /p p   微信公众平台:CGIA2013(支持在线咨询) /p p   QQ群: 296531551 397051421 512302298 /p p /p
  • 福建出台首部省级石墨烯专项规划
    p   近日,福建省印发《福建省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据悉,这是全国第一部省级石墨烯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较为完善的石墨烯材料研发、制备、应用等产业发展体系 到2025年,全省石墨烯及其相关产品产值突破500亿元,带动形成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链体系。 br/ /p p   根据规划,福建省以材料制备、复合材料领域、电子信息领域、能源领域、热管理领域、环保健康领域及配套产业为重点方向,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搭建服务支撑体系、前瞻布局标准体系、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为重点任务,打造以福州和厦门为创新核心区,以厦门火炬高新区、泉州晋江和三明永安为产业集聚区的“两核三区”产业发展格局。 /p p   规划提出,福建省将根据石墨烯技术成熟度、产品应用市场前景,筛选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首批应用示范,建立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应用、石墨烯光电散热产品应用、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和“互联网+”石墨烯应用等示范项目,重点示范推广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石墨烯应用产品。 /p p   根据规划,到2020年,福建省实现石墨烯及相关应用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链体系。到2025年,形成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引领带动作用、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200亿元的石墨烯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p p br/ /p
  • 深度研究!2025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发展展望
    石墨烯是由一个碳原子与周围3个近碳原子结合形成蜂窝状结构的碳原子单层。理想的单层石墨烯片是由一层密集的碳六元环构成的,没有任何结构缺陷,厚度约为0.35nm,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碳材料。石墨烯是目前自然界最薄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目前石墨烯可量产的制备方法主要为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其中氧化还原法的原材料为石墨,CVD法的原材料为甲烷、乙炔等含碳气体。目前的趋势是生产缺陷极小的高品质石墨烯。因此,CVD法在大多数应用中使用频率更高。石墨烯应用领域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复合性能,虽然目前其下游应用还没有实现产业化,但是其潜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这些潜在应用领域中,应重点关注复合材料、过滤器、储能、晶体管、传感器、柔性透明电极等。表1 石墨烯潜在应用领域潜在应用领域具体应用医学组织工程、造影剂、生物医学传感器、药物输送、生物样品的过滤、DNA测序等电子晶体管、电极、量子点、自旋电子学、光电子学、光探测器、热管理、电子应用、填充的导电聚合物储能电池阳极、超级电容器、储氢电池过滤水蒸馏、分子过滤、乙醇蒸馏、生物燃料净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纳米电子机械系统、气敏传感器、分子结合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隐形眼镜、磁传感器其他领域建筑材料、润滑、电波吸收、声音传感器、冷却剂添加剂石墨烯的特性组合使其应用广泛。但需要注意,这些应用通常都需要石墨烯的导电性或机械性能。这就导致石墨烯在每个应用领域都存在竞争材料,且与之相比,石墨烯的性能表现各异。◆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交通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大部分应用都需要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以碳复合材料替代金属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可以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政府大力推动汽车能效提高也部分推动了产业的发展。而在轻量化材料的替代过程中,石墨烯将发挥重要作用。石墨烯的性能远超这些应用领域的需求。石墨烯是截至目前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物质,与单壁碳纳米管相当;韧性是碳纤维的20倍;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而且,自下而上的合成可使石墨长在铜或镍的泡沫上。利用催化金属进行蚀刻,可以产生多孔的轻质石墨烯泡沫。石墨烯在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领域应用具有2方面优点:一是多层石墨烯氧化物,可作为3D打印材料;二是可以在催化金属泡沫上合成3D石墨烯或石墨烯气凝胶,其密度仅为0.16g/cm ,是现有最轻的材料。但与其他材料对比,石墨烯作为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也存在成本高的限制。纤维、纳米线和碳纳米管更容易制成性能高且成本更低的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带性能更为优异,但目前难以制备且价格昂贵。◆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传感器是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搭配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与碳纳米管相比,石墨烯同样是一种理想的生物传感材料,它拥有碳纳米管的廉价、环境友好、生物兼容性以及活性基团均匀分布等优点,同时,由于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官能团,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这是碳纳米管所不具备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石墨烯和金属薄膜传感器。由于石墨烯可使生物分子紧密结合,从而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石墨烯结合得越紧密,传感器的电磁屏蔽效应越小。与其他材料相比,石墨烯可与现有材料相媲美或优于现有材料,但可能还不及其他无机二维材料。碳纳米管、纳米颗粒、纳米线官能化的微机电系统和半导体二维材料,如二硫化钼,也都具有直接功能性,敏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材料和介质。◆过滤器很多行业都需要过滤,包括化学品分离、生物样品提纯、海水净化等。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阻隔性、可调节纳米孔和可控层间距等性能,因此其在过滤器领域应用十分突出。石墨烯进行过滤有2种方法:一是利用石墨烯薄膜的孔隙过滤。由于水净化等过滤时会带来较高压力,过滤介质需具有较大的强度,而合成石墨烯通常缺陷较少,可视为绝佳过滤介质。石墨烯生产工艺的创新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优势。可调节孔隙利于过滤,这是因为只有小于孔隙的物质才可以过滤出去。通过控制氧化性介质添加时间,可进一步控制石墨烯孔隙的大小。二是将薄膜边缘朝上,这样物质就可以穿过石墨烯之间的层间距。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因为石墨烯的层间距小于海水中的水合离子,可利用多层石墨烯氧化物来进行过滤。与其他材料相比,石墨烯存在不足:石墨烯与沸石的孔隙大小类似,而沸石已经应用于渗透蒸发脱盐,并且最新的研究证明沸石也可通过反渗透进行海水淡化。此外,沸石的孔隙率比石墨烯可控性更高。◆DNA测序石墨烯在DNA测序领域的应用看起来很有前景,但这一市场尚不成熟,现在与其他竞争材料对比还为时过早。石墨烯DNA测序的原理是将基于石墨烯的电子传感器与纳米孔结合使用。让单个DNA分子穿过石墨烯电子传感器,就像一串珠子穿过细小的铁丝网,从而实现实时、高通量的单分子测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DNA测序方法,每种方法在成本、测序时间和准确性方面都各有利弊。相比其他几种方法,石墨烯纳米孔的缺点是吞吐量低,单层测序也不准确,而使用多层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精度。使用石墨烯进行DNA测序的优点在于可以长时间读取,而不需要将长链DNA分解成小片段。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且便携性高。目前DNA测序方法较多,很难确定哪一个将支配市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成本和准确性将是最大的驱动力。由于石墨烯传感器具有成本效益优势,因此随着DNA测序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展开,石墨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透明电极透明电极可广泛应用于显示器、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其市场规模超十亿美元。但由于铟的稀缺性,其价格一直上涨,这一行业一直在寻求可替代铟锡氧化物的材料。此外,随着人们对柔性电子技术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对于刚性易碎的铟锡氧化物,新型透明电极更为追求柔性。而单层石墨烯的透明性和导电性,使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相对广泛。石墨烯的厚度和透明度相关。如果在90%透明度时柔性能够达到15Ω/m ,这就基本可适用于所有应用。单层石墨烯可实现这种薄层电阻,而大面积石墨烯,就没有额外的结电阻。由于竞争技术的出现和铟产量的增加,石墨烯在透明电极的应用有限。但石墨烯可用于柔性电子产品,它的表现优于其他纳米技术。随着人们对铟锡氧化物替代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些替代品已经被开发和商业化。石墨烯和铟锡氧化物的主要竞争材料是金属纳米线、碳纳米管和金属网。目前已研究改进提高透明度和结电阻的技术。在过去的10年里,其他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发展,石墨烯与其相比目前表现不佳。例如,C3 Nano Inc.公司能够实现30Ω/m ,90%的透明度,不足0.6%的模糊度;Rolith, Inc.公司的亚微米金属网能够达到5Ω/m ,96%的透明度,2%的模糊度;而我国无锡石墨烯企业能够实现150Ω/m ,84%的透明度,不足1%的模糊度。石墨烯薄膜可能会减少由于均匀性造成的模糊。石墨烯纳米带性能优于其他材料,其结电阻会降低。石墨烯和纳米技术结合发展比较有前景,这是因为石墨烯可进一步提高结电阻和提高导热系数。◆储能储能可广泛应用于包括便携式电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储存等领域。由于环保的要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用于长期放电、快速放电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需要具有大表面积的材料来积聚和存储电荷。电池的电极也需要高导电性。人们已经开始研究石墨烯在电池和静电双层电容器中的应用。而这些应用中最好使用高品质石墨烯,如三维石墨烯,即石墨烯泡沫和气凝胶。高比表面积能够允许更大的能量容量;微米级孔隙允许电解液快速通过材料。石墨烯,特别是石墨烯泡沫,比现有标准电池优势更为明显。随着人们对储能应用兴趣的提升,石墨烯电极有望广泛应用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石墨烯在储能领域应用的竞争者是活性炭和石墨。活性炭是一种性价比高、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纳米级孔隙的材料,这使它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由于活性炭目前已用于高端电池,石墨烯电极的性能必须非常优异,才能成为新的储能标准。与石墨烯相比,活性炭的主要缺点是孔隙之间的有限连通性,从而限制了电子输运。由于现有活性炭生产方法的限制,基本不可能实现孔隙互联互通的可控性。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将碳源转化为相互关联的碳源,活性炭的性能可显著改善。而利用三维石墨烯改善了石墨烯电极的性能。表面积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可以储存的能量总量。◆晶体管晶体管是电子学的基础,其研发趋势是更小巧、更有效的晶体管。以石墨烯为开关材料的晶体管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晶体管控制着电子的流动,电子拥有向上的或向下的自旋量子力学性能。石墨烯的高流动性使其具有潜在的场效应。此外,石墨烯能够保持电子在微米层面的自旋能力。石墨烯是不理想的自旋电子主动元件,它具有低自旋轨道耦合性。用石墨烯来操纵电子自旋是不可能的。掺杂石墨烯在自旋—轨道耦合方面有所改进,也就是说,以石墨烯作为自旋晶体管的开关材料仍需进一步创新。由于过渡金属硫化物等竞争材料具有较高性能,石墨烯作为高性能晶体管和自旋电子学活性元素的应用有限,但作为复合强化材料还是很有前途的。石墨烯本质上不是半导体。竞争对手包括各种半导体,从砷化镓等半导体,到二硫化钼等2D半导体。在这一应用石墨烯的主要缺点是,它是一种零带隙的金属。在没有带隙的情况下,石墨烯的关断电流相对较高。引入带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2种方法可以实现:掺杂和量子尺寸效应。掺杂的稳定性和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效应都会产生影响。而过渡金属硫化物等半导体二维材料,在作为活性元素的性能方面是优于石墨烯的。而石墨烯在自旋电子学的距离内保持电子自旋的能力是非常罕见的。鉴于这种稀有性,石墨烯很可能实现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由于石墨烯不是自旋电子学理想的活性元素,因此需积极研究石墨烯与二硫化钼等复合材料,从而生产自旋电子器件,控制电子自旋。石墨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根据全球新材料研发的历史可以看出,新材料实现商业化成功的途径有2种,一是获得实时利益,二是经过多年研究寻找利基应用,最终发展成为广泛应用。但一种新材料最终会被另一种新材料所取代。石墨烯与这些新材料的不同在于,其应用领域发展快速,而这种快速的增长也会导致更多企业进入市场。石墨烯商业化过程将远快于其他新材料。石墨烯最初的商业产品是对现有产品的迭代改进,如加强头盔和增强现有产品的涂层。这种方法不需要在实验室中找到有利于市场的突破性特性。然而,石墨烯要实现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则需要其性能优于其他竞争材料。据预测,从长期来看,一旦实验室级性能石墨烯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这些领域的应用将会带来更大规模的石墨烯生产和应用。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潜在开创性应用的新型石墨烯目前正实现商业化生产。由于现有生产制备技术的创新,大规模商业化将在未来10年内发生。1. 高品质石墨烯成本过高高品质石墨烯,特别是应用定制石墨烯,供给量低,价格昂贵,将限制石墨烯在短期内的发展。此外,新型石墨烯的批量化生产还需进一步创新,如三维石墨烯、纳米纤维、石墨烯泡沫等。新型石墨烯可用于更多的应用领域,它们的生产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2. 应用市场过多缺乏聚焦石墨烯的应用领域过多,缺乏聚焦,导致石墨烯发展可能性多种多样,这将限制石墨烯产业的增长率。由于存在不同种类的石墨烯,而每种石墨烯的最理想应用并没有完全研究透,因此探索其所有的应用领域变得至关重要。用于不同应用的石墨烯研发方向多种多样,目前的研究并未聚焦到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向上。另外,对于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石墨烯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研发十分困难,这就导致了更长的研发周期。3. 制备和处理工艺的限制为实现产业化,需要利用石墨烯的独特性质,但只有单层无瑕疵石墨烯才具有石墨烯的独特特性。因此,实现高品质石墨烯的生产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实现商业化生产。石墨烯各层之间相互吸引,这使得制备石墨烯非常困难,剥离的石墨烯通常都有几层,而不是单层。与碳纳米管类似,要完全剥离出高纯度单层石墨烯,则需要超强酸。而利用CVD法制备石墨烯则更难避免多层。采用成核生长法合成石墨烯,将产生多个晶粒,从而存在晶界缺陷。限制沉积到单层膜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将石墨烯从催化表面转移到所需的衬底上会导致缺陷。因此,需要克服CVD合成石墨烯的这些挑战急需技术创新。4. 来自其他新材料的竞争石墨烯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的性能。但是,由于某些应用只是使用部分性能,因此,每种应用都有较强的竞争技术。对于每种应用来说,都有几种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技术。有些优于石墨烯,或是与石墨烯相媲美。这限制了石墨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全球石墨烯市场发展现状及预测1. 全球石墨烯市场发展现状●石墨烯市场处于萌芽状态由于石墨烯在十多年前才研发出来,目前石墨烯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包括一些生产和供应企业。据最近关于石墨烯的市场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产业呈现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近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高达60.7%。目前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研发类生产企业,而所有经营最终产品的下游应用初创企业几乎没有收入。虽然整个行业的销售有所增长,但个别石墨烯生产公司没有像先前预测的那样做得好。石墨烯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石墨烯生产商大量使用专有技术。一些石墨烯制造商却惨遭淘汰。达勒姆石墨烯科技公司拥有一个专有的自下而上合成方法,盈利400万美元,但4年后倒闭。此外,通用石墨烯公司也盈利870万美元。grafentek公司已经从生产石墨烯转型为生产透明导电氧化物/金属氢化物。●石墨烯生产企业股票表现欠佳尽管市场总体增长,但石墨烯和石墨生产商的股票一直在萎缩。这主要包括几个原因:一是许多关于石墨烯炒作和大型供应企业倒闭的新闻报道增加,人们对石墨烯发展的狂热预期幻灭;二是缺乏商业产品。与其他纳米技术公司一样,由于炒作被搁置,企业尚未实现大范围收购,股票价格从最高估值急剧下降。而一旦石墨烯开始产业化应用,预计石墨烯市场将增长。随着新加入者不断涌现,收购可能成为当前大企业保持市场地位的关键。2. 全球石墨烯细分应用领域市场增长预测预计在未来10年,随着石墨烯应用实现产业化,石墨烯行业将快速增长。石墨烯的应用推动力将从大学实验室转向大型企业。而复合材料、储能、水净化和音频等应用领域将获得最大程度增长。石墨烯产业最大的细分领域将是替代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2020年以后,随着产业化应用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兴起,研发机构对石墨烯的需求将稳定增长,并成为石墨烯产业应用中规模较小的一部分。●轻量化复合强化材料领域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复合强化轻量化材料领域将以5%~10.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将实现30亿美元产值,在汽车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将实现产值140亿美元。这一领域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高端轻量化应用市场份额,现有应用市场主要以碳纤维为主,其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领域市场份额达到73%,在汽车复合材料领域市场份额达到3%。未来石墨烯市场份额的抢占很可能取决于石墨烯气凝胶和交联氧化石墨烯膜的生产。在这2个领域,石墨烯的技术优势远超其他竞争技术。尽管复合材料产品已经开始应用,但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大幅增长预计需要3~7年;而汽车领域应用的大幅增长则需要5~10年。因此,未来需准确评估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所能带来的收益;严格控制3D石墨烯生产加工,以确保材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随着3D石墨烯或纤维复合材料不断研发,石墨烯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音响设备领域音箱的小型化使得石墨烯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增长,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D石墨烯可实现更薄、更小、更高效的音频驱动,因此3D石墨烯的可靠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其市场份额。在未来3~5年,随着小型节能部件领域对石墨烯需求的增长,预计石墨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迅速增长。●储能领域未来几年,石墨烯在电池负极市场应用将实现3亿美元产值,年均复合增长达到24%;在超级电容器市场应用将实现1.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石墨烯泡沫或其他微孔三维石墨烯将广泛应用,其性能将超越目前需要替代的能源存储电极材料。未来为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改进现有3D石墨烯的生产,降低成本。随着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对大容量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包括再生制动和太阳能输出功率等应用需求的增长,对超级电容器需求的提升,预计石墨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在未来3~5年快速增长。●水净化领域未来几年,石墨烯在水净化领域应用的市场将达到1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海水反渗透脱盐需要低成本、高通量渗透膜,而海水净化占这一领域市场的70%以上。只要全海水淡化系统的产量迅速上升,石墨烯就很有可能迅速占领市场份额。预计石墨烯将在未来3~5年内实现产业化应用,这期间需要一个较长的孵化期。随着石墨烯实现规模生产,在2020后将实现快速增长。3. 全球石墨烯市场空间预测到2025年,石墨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有望实现快速增长,2017-202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2.8%(详见图)。这预示着特定领域应用的石墨烯生产将快速增长,在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使用的石墨烯、碳纤维或其他标准材料市场占有率将迅速增加。在后几年中,石墨烯的市场应用采纳率预计会增加,因为产业发展中期推出的初始产品将大大超过竞争对手。而在3D石墨烯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任何意外的延误都会延缓这种快速增长。图 2017-2025年全球石墨烯市场空间预测石墨烯产业发展趋势展望1. 石墨烯生产趋势展望高质量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的困难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目前的生产趋势:一是努力克服高质量石墨烯批量生产加工的局限性。现有客户大部分都来自于学术或其他研究机构,由于其消费量较低,因此带来了潜在的石墨烯供给过剩。尤其是一些本已盈利数百万美元的石墨烯生产企业纷纷倒闭,这一事实更是印证了人们对此的判断。大部分石墨烯生产企业纷纷拓展业务,实现多元化生产,进行新应用产品生产,或投资应用企业。二是现有利基石墨烯的生产,如交联氧化石墨烯、3D石墨烯、纳米薄片、纳米带、量子点。所有这些石墨烯都只在研究初期,未来可用于某些应用,而基础石墨烯正逐步产业化。2. 石墨烯应用领域增长点展望由于现在已有大量企业涉足石墨烯生产领域,而且基于新的生产方法,未来还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石墨烯的生产制备还未达到预期的快速增长速度。未来还需要杀手锏级的应用来实现快速增长。●增长点一:更轻更小的储能设备石墨烯在更轻更小储能设备领域的应用将带动石墨烯生产、设备集成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电池的创新已落后于其他先进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未来将进一步研发应用具有高导电性和多孔电极的大容量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研发新型石墨烯,如3D石墨烯,能够在保持高导电性的同时,实现表面积最大化,目前研发机构正在进行3D石墨烯的潜在规模化商业化研发,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商业化应用;研发新型石墨烯在能源存储设施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高纯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在替代现有标准方面,这些能源存储设备的新性能将至关重要。●增长点二:复合强化轻量化材料石墨烯在超轻量化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将带动石墨烯生产、设备集成、商业化销售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石墨烯泡沫和石墨烯气凝胶是最轻最强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在现有应用领域替代其他诸如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其应用范围可覆盖从航空材料的轻量化到消费电子的高效播放器等领域。新型石墨烯将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因此,需要石墨烯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随着创新的加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在其他需要更强轻量化材料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展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