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施教耐院士

仪器信息网施教耐院士专题为您整合施教耐院士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施教耐院士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施教耐院士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施教耐院士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施教耐院士话题讨论。

施教耐院士相关的论坛

  • 生物制药实验与实施教程

    生物制药实验与实施教程

    生物制药实验与实施教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6/201406251322_502987_1702689_3.jpg有需要的留下邮箱吧,我已经将资料上传至资料库,不过现在还搜不着。

  • 金属涂层耐交变试验时的具体试验流程

    QJ 481-1990 金属镀覆层耐交变湿热试验方法中讲解了金属涂层进行湿热试验时的相关操作程序,具体如下: 一、试样准备 除去试样表面的灰尘及油污,检查试样是否完整有可动部位是否卡住,并进行原始性能的测试及外观检查,做好记录。 二、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准备 按低温高湿阶段的要求将试验箱的温度和湿度调试至工作状态。 三、试样温度稳定预处理 试样在放入试验箱以前,当其温度与试验箱温度有较大差异时,试样应在另一试验箱中进行温度稳定预处理。

  • 【转帖】张亚平--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张亚平--中国最年轻的院士2003年11月,年仅37岁的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亚平当选为生物学部院士。他和中科院卢柯研究员一起,成为目前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 ■人物小传 一九八六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一九九一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一九九二年五月至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他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二○○二年,张亚平获第三届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导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学者。二○○三年,年仅三十七岁的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亚平当选为生物学部院士。二○○四年,获“生物科学创新奖”。 ■少年锋芒毕露 还是很小的时候,张亚平就认为工作和生活对于一个人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是人生应该分为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实现不同的人生价值。张亚平的与众不同,使得他在同龄人还在追求生活的年龄,就在分子生物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1986年7月,张亚平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他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了昆明市郊的“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选择了从事动物遗传学研究。云南又是一个动物王国,为张亚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位于花红洞山口的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投在了细胞进化研究专家施立明的门下。 ■感念恩师 1994年,张亚平的启蒙导师施立明院士病故,当时远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的他,怀揣着对恩师的怀念之情,万里奔丧,而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接手恩师的工作,成为“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领队人。 恩师的开拓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张亚平。多年来,张亚平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从分子水平的研究出发,研究了一系列的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他们的一些发现与观点都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生物研究在国际上竞争极其激烈,我们又不比别人聪明,要想做得更好、更快,只能比别人刻苦一点、努力一点,充分利用周围的生物资源,围绕重要的科学问题,做有自己特色的研究。”爱国的情怀,恩师的栽培,能给张亚平一万个留下的理由!!

  • 【转帖】毒奶粉事件:漏洞百出的监管体系在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形同虚设

    从逻辑上讲,三聚氰胺会以隐蔽的形式在全国向任何地方渗透和扩散,因为哪儿都是市场。然而,在打击的高压态势下,这一点还是毫无疑问的:相比于城市,在农村地区或城市郊区,三聚氰胺更没有被发现的风险。  其一就是漏洞百出的监管体系在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更形同瘫痪,对市场上的任何有毒商品更不敏感;其二就是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的居民,即使吃了有毒奶粉,除非有“集体中毒”这样具有刺激性的冲击和聚焦效应,否则难以被意识和关注到,而这样,也就无法驱动监管部门的权力运作。  事实上,相比于城市市区,农村地区和城市效区对于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之类的“商品”的防范体系非常脆弱。这倒并不在于农民比市民更缺乏辨别商品有无毒害的知识(大家实际上都差不多,都无法辨别),而是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民无法选择在心理上对他们来说更有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商品(比如进口奶粉)。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差不多是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有毒商品的倾销地。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三聚氰胺更偏爱农村和城市郊区,实属必然。  这是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曲挽歌。它承担了从城市转移而来的“消费风险”。而对此,当地的监管部门似乎并不感到吃惊。  [b]媒体注意到:就从化面包坊的三聚氰胺事件,广州市卫生局法监处一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卫生厅已将卫生部的通报转发给广州市工商、市质监、市卫生局等部门。至于是哪个单位去查处,这位负责人说他也不清楚,他分析或者是工商部门或者是质监部门。但工商部门认为,他们主要监管流通领域,不可能去工厂检查,因为“生产领域主要由质监部门和食品安全办”。而卫生监督所则说他们的监管范围是广州市的餐饮单位,面包坊不归他们管。[/b]  从三聚氰胺到广东的“路线图”看,可谓一环扣一环,紧密而悄然无声地渗入市场。然而,与之相比,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各部门却奉行条块管理,相互扯皮,有利益就上,没利益就推卸责任,实在让人震惊。三聚氰胺都已经出现了还如此迟钝,更别说主动去防御和发现三聚氰胺。  这样的监管体系与其说是在负起监管责任,不如说只是给政府各部门划定“利益范围”,并给“毒奶粉”等留足空间。仅仅要这些部门承担起责任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对改善和重构这样的监管体系承担责任。

  • 行星式搅拌机助力耐火材料“加速跑”成为拉动行业搅拌的新引擎

    行星式搅拌机灵活的对耐火材料进行搅拌,在处理中可以发挥高匀质的搅拌效果,进行高性能自动化的操作,青岛迪凯行星式搅拌机在混料过程中通过变频调速装置,利用不同的转速和结合剂的作用可以生产出均匀一致的颗粒料,不仅仅是耐火材料行业,针对化工、陶瓷和混凝土等行业领域同样也是一款理想的搅拌设备。高品质耐火材料搅拌机——迪凯行星式搅拌机的技术性指标要求高,在耐火材料的处理中,其混炼源于搅拌轴的搅拌以及其他各项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物料处理中能够保证耐材质量不被破坏。[img=,690,87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30944250622_6747_5336215_3.jpg!w690x872.jpg[/img]

  • 行星式搅拌机提高混合搅拌“质量度”,助力耐火材料行业发展

    青岛迪凯行星式搅拌机独特的行星搅拌原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耐火材料各种组分均匀混合。无论是高密度的骨料,还是轻质的添加剂,行星式搅拌机都能确保各组分在混合过程中高匀质搅拌效果,避免因混合不均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行星式搅拌机这种高效的混合能力,显著提高了耐火材料的整体质量度,满足了高温环境下对搅拌物料的严苛要求。耐火材料搅拌机——行星式搅拌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易于上手。青岛迪凯特殊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耐火材料混合过程的精确控制,还能自动调整混合参数,确保每次混合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行星式搅拌机混合效率高升,搅拌周期短,经济优势明显。[img=,600,6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6/202406130917449493_1097_5336215_3.jpg!w600x600.jpg[/img]

  • 【转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黄乃正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黄乃正黄乃正 (1950——) 黄乃正,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11月出生于香港,原籍台山市三八镇六槐村委会南岭村,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妻子是一位精神科顾问医生。少年的黄乃正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中学时,他在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就读,中学会考获得相同的文、理科成绩,而学校却安排他大学预科读理科课程。但黄乃正对中国历史的爱好从未中断,他在闲暇的时候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1969年,黄乃正考入香港中文大学。1973年以一级荣誉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7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6—1978年在哈佛大学从事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1979年再次赴英国进行有机化学研究。1980—1982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职。后因母亲病重,重返香港,1982—1983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任讲师。1983年,他回到母校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致力于研究有机合成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讲座教授、新亚书院院长。 黄乃正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研究,是一位一直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专长在有机硅、有机硼及有机锡化学、杂环化学、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合成。非天然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性质研究对科学家来说,是一项富挑战性的工作,这些非天然分子并不存在于自然界。故其合成有助于解决一些物理化学问题。非天然分子更可用于探索一些特定现象或用作模型制备新型化合物。可以说,新型高分子、新型有机导电材料、新药、新催化剂或新燃料,在一定程度上都和非天然分子有关。黄乃正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重要,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都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尽管基础研究不能马上在实际上应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其应用可能性将会出现。 黄乃正早期曾参与红霉素的全合成,后从事高张力分子的合成及若干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在“高张力分子的合成化学”专题研究中作出了贡献,获得了 1997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获奖的研究课题是从1980年开始进行的。黄乃正等经过10多年的研究,在“高张力分子的合成化学”这一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许多成果,合成了多个在有机化学理论中有极其重要理论意义而难度极高的分子。 在多年的研究中,黄乃正得到了一种稳定的具有环间连接的三苯骈环辛三烯炔。这是全共轭的平面结构,从试验上证明了Hückel关于非芳香性4n的规则。他还合成了一类环番化合物,其中4个苯环处于正交,是经典意义上的共轭而分子轨道并不共轭的化合物,曾被诺贝尔奖得奖者D.J.Cram所著的化学教科书列为尚未合成的有挑战性有机分子之—。另外他合成了含有3个连续双键的五元环化合物,被认为是高张力化合物的一项世界纪录,此外他又合成了多个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黄乃正还证实了烯二快在溶液中的重排反映:烯二快结构存在于许多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中,这重排被视为这类化合物抗癌的可能机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被多家国际性科学学报所引述,而在进行上述几项长期的研究期间,他培养了4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黄乃正先后在国际化学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80多篇文章,并被邀请在国际及国内各化学研讨会上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30多次。英国伦敦大学于1994年颁予他科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有机化学方面的成就。他先后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美国化学学会会员、日本合成有机化学学会会员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乃正现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以呋喃衍生物为原料全合成天然产物;从事合成手性 Tetraphenylenols,并以之作为极块合成含Ti、Si、Zr等金属中心离子的手性分子组合;合成带手性的硼酸并以此进行不对称合成。 在黄乃正的办公室,存放着许多的证书。他目前在国内外科学界担任许多重要的职务。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和中南民族大学名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五邑大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底,黄乃正赴北京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奖。他深深感到,当代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既感到光荣,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 1998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了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黄乃正担任了管理委员会主席,并招收研究生。他现在每个月都去上海2—3天,有时是一个星期。他对上海情有独钟,早在美国读书时,向往着回香港或内地从事科研工作。1978年,他第一次到上海,就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表示,愿意去那里开展科研项目。尽管当时国内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但他对去内地从事科研工作充满信心。 此外,黄乃正还和内地多家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内地的科学家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目标而努力。他说,在基础研究方面,化学、物理、生命科学是香港比较成熟的学科。香港回归祖国后,与内地在科研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 黄乃正在有机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的3位恩师,至今他还珍藏着他和不同时期的3位老师的合影。他说,这3位恩师是他在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 第一张照片上的老师是他大学时的指导老师胡沛良。黄乃正进入大学时,胡沛良刚刚从英国深造回来。黄乃正在中文大学期间,一直跟着胡沛良搞科研。后来,又是胡沛良推荐黄乃正去英国,跟他从前的老师攻读研究生。第二张照片上的老师,就是黄乃正攻读研究生时的指导老师,也就是胡沛良的老师 Franz Sondheimer。1979年,黄乃正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这位英国教授又推荐黄乃正去美国哈佛大学,师从他从前的老师。黄乃正在哈佛大学从事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他的指导老师是国际著名的有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奖者Robert B.Woodword教授。也是Franz Sondheimer的老师。第三张照片就是黄乃正和这位美国教授的合影。 黄乃正至今仍满怀感激地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 【转帖】哭泣的奶农

    【转帖】哭泣的奶农

    哭泣的奶农 (2008/09/22) 三鹿毒奶粉引爆的风波导致中国国产牛奶与奶粉销路大挫,业者纷纷拒收生乳,重创中国各地奶农。湖北省会武汉市郊的这户奶农,因为当地奶站关闭,挤出来的生乳无法卖掉,只好全部倒掉(上图),倒完后,奶农的妻子忍不住心疼地哭了(下图)。有的奶农甚至用生乳浇菜、浇花,或直接将生乳泼在马路上。恶劣情况如果持续,有的奶农可能会因为严重亏损而开始宰杀乳牛。(路透社) (联合早报网) (编辑:陈芷慧) 新闻图片首页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221809_109741_1629847_3.jpg[/img]

  • 牛奶与香蕉同食会让人拉肚子吗?

    9月15日,德艺双馨的苍井老师发微博说早餐吃的是牛奶和香蕉。有网友担心老师的安全,问“牛奶和香蕉一起不是容易拉肚子吗?”。不过老师回复说,没听说 过香蕉牛奶同食会拉肚子的,而且这个早餐在日本是“最强组合”。那么,中国的这个香蕉与牛奶同食会拉肚子的说法是怎么回事呢?网上搜索了一下,对香蕉与牛奶不能一起食用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说:香蕉是凉性的,牛奶是热性的,同食会导致肠胃不合,并很可能腹泻。另一种说法则是从二者的成分来分析:香蕉中的果酸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变的难以消化吸收,从而导致腹泻。首先,给各种食物划分冷热属性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退一步说,如果这个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流传甚广的属凉的螃蟹要搭配属热的姜汁来食用的说法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凉性配凉性,还是凉性配热性,看来推崇这种理论的人自己也没有达成共识。说香蕉和牛奶因所谓的冷热属性不同,同食会导致腹泻其实是没有道理的。接下来,至于说香蕉中的果酸导致牛奶蛋白质沉淀从而难以消化更是无稽之谈。的确,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酸性环境下是会变性沉淀。但是,蛋白质变性之后只是因为结构改变而失去生物活性,并不影响它的营养价值,比如酸奶,其中的蛋白质就已经变性沉淀了,但这毫不影响它丰富的营养价值。何况,香蕉含的果酸很少,远不及胃酸。就算不吃香蕉,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变性。因而,这个说法同样没有道理。然而,谣言之所以能传播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一些“事实”支持的。比如隔壁王二麻子哪天早晨吃香蕉喝牛奶拉肚子了,周围街坊邻居听说后就语重心长地 说了:“老一辈早就说香蕉和牛奶不能一起吃,肯定是有道理的。你就是不听!偏要相信什么果核网!”那么,王二麻子怎么就拉肚子了呢?这很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导致的。乳糖不耐受是指一些人的肠道里缺乏一种叫乳糖酶的消化酶,无法将牛奶或是其他食物中的乳糖有效分解吸收。没能分解的乳糖会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 体,引起腹胀,严重的则会导致腹泻。人类断奶后因乳糖酶逐渐消失而导致的乳糖不耐受在白色人种以外的人群中非常常见,大部分华人都有程度不同的乳糖不耐受。 不过,这些人并不是只要一摄入乳糖就会出现症状,而是在摄入了一定量以后才会出问题。而这个“一定量”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可能只要喝一点牛奶就会出现症状,有的人可能只有喝比较多了才会出状况。对于有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空腹大量喝牛奶无疑是更容易引起腹胀乃至腹泻的。我们悲催的王二麻子,很可能就是因 为乳糖不耐受,那天或许是空腹,又恰巧多喝了几口牛奶,从而导致了腹泻。与牛奶一起食用的香蕉,只不过是“躺着也中枪”了。实际上,牛奶和香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物,牛奶可以补充钙质以及提供优质的蛋白质,而香蕉则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香蕉中的糖类还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这也是为什么苍井空老师说香蕉+牛奶在日本是最强早餐组合。除此之外,网上还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饮用牛奶的注意事项,提到了好多不能与牛奶一起食用的食物,比如不可与果汁或者酸性水果(比如桔子)一起食用,因为牛奶中的酪蛋白会变性沉淀从而难以吸收等,这在上文已经反驳过了。再比如说牛奶不能和巧克力一起食用,因为巧克力中的草酸会与牛奶中的草酸钙结合形成沉淀,影响钙的吸收,甚至会导致头发干枯,腹泻,生长缓慢。实际上,食物中的草酸的确会结合钙质,生成草酸钙沉淀从而影响钙质的吸收。不过用于生产巧克力的可可粉的草酸含量虽然很高,达到每100克可可粉含470毫克草酸,但是等到制成巧克力以后,里面的草酸含量已经大大降低,每100克黑巧克力仅含有120毫克草酸,健康的人足以正常代谢这些草酸。另外,与其单独吃巧克力,让草酸与血液中的钙结合成沉淀,然后通过肾脏随尿而出,反而不如与含钙量高的牛奶一起吃,使之沉淀在消化道里,随着粗壮的大便排出体外。这个其实与“菠菜烧豆腐,结石风险小”是一个道理。总之,牛奶和香蕉一起食用并不会引起腹泻,相反,牛奶和香蕉一起当早餐是一种很健康的搭配。如果偶尔有腹胀腹泻的情况,很可能是牛奶中的乳糖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导致的,与香蕉没有关系。网上流传的很多不能与牛奶一起食用的说法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要两者都是正常干净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并不会让人食物中毒。相反,多样化的膳食结构,均衡地获取营养才更有利于健康。

  • 大发现!行星式搅拌机强劲动力实现耐火材料混合搅拌新高度

    青岛迪凯行星式搅拌机动力强劲、高均匀度搅拌,行星式搅拌机以高优势的混合功能大大提升了耐火材料搅拌的水平,增强了物料的混合特色。行星式搅拌机结构设计紧凑,单电机驱动模式设计,耐用性强。耐火材料搅拌机——行星式搅拌机内部衬板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物料混合的高要求。青岛迪凯行星式搅拌机功能可靠,设备先进,在耐火材料搅拌生产中,行星式搅拌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耐火材料混合搅拌新高度。[img=,600,6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4/202404290950350860_120_5336215_3.jpg!w600x600.jpg[/img]

  • RO系统耐酸碱塑胶管道盐酸清洗时发生腐蚀

    各位,水处理RO系统用盐酸处理时耐酸碱塑胶管道发生腐蚀,请问是会是什么腐蚀了耐酸碱的塑胶管道。之前用的是一个厂家的盐酸,这次购买了另外一家的产品,发生了腐蚀。那么会是这次的盐酸中其他物质导致腐蚀吗?盐酸中能引起腐蚀的会是什么?大家有经验的提提。

  • 行星式搅拌机绿色搅拌低耗生产成为耐火材料生产线的“得力助手”

    在耐火材料行业搅拌中,青岛迪凯行星式搅拌机发挥着重要作用。行星式搅拌机绿色搅拌低耗生产,能够对搅拌物料提供均匀的混合效果,确保产品的搅拌质量。此外,行星式搅拌机其高效的混合速度和处理能力也使得耐火材料搅拌生产更加高效。耐火材料搅拌机——行星式搅拌机采用先进的行星运动轨迹,使得物料在混合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搅拌和均匀分布。行星式搅拌机这种独特的运行方式,不仅提高了物料的混合效率,还保证了物料的搅拌质量。同时,行星式搅拌机还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以在物料搅拌中发挥出更好的混合性能,是耐火材料生产线的“得力助手”。[img=,690,8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281515160480_4903_5336215_3.jpg!w690x800.jpg[/img]

  • 【分享】中国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全简介

    第三世界科学院 (TWAS)  第三世界科学院于1983年11月在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成立。它是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基斯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萨拉姆发起的,由第三世界国家科学家建立的一个非政治、非政府、非盈利的国际科学组织。总部(秘书处)设在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该组织宗旨是促进第三世界各国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各国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大科学项目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  主要机构有: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院士会议,每年轮流在院士所在国举行。  科学院的成员由创始院士、准创始院士、院士、准院士、通讯院士、准通讯院士组成。  1985年首次设立科学奖,授予第三世界国家在科学领域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基础科学奖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及基础医学五项。 中国于1983年参加了这一组织.中国TWAS院士名单 1984年当选者:华罗庚 夏 鼐1985年当选者:卢嘉锡 周光召 丁国瑜 朱震达 陈中伟 姜伯驹 梁栋才 谈家桢 黄 昆 曾呈奎1986年当选者:冯德培 廖山涛1987年当选者:孙鸿烈 赵忠贤1988年当选者:茅以升 谢希德1989年当选者:孙 枢 白志东 1990年当选者:路甬祥 于 渌 曲钦岳 李振声 陈创天1991年当选者:刘东生 吴文俊 杨福家 顾方舟1992年当选者:吴阶平 张存浩 陈述彭 邹承鲁 李家明1993年当选者:严东生 洪国藩 闵恩泽 汪尔康 母国光 王 选 刘光鼎 涂光炽 冯 端 干福熹1994年当选者:张恭庆 石元春 苏纪兰 惠永正1995年当选者:许智宏 郝柏林 贾兰坡 荆其诚 师昌绪 曾庆存1996年当选者:田昭武 陈学俊1997年当选者:白春礼 李大潜1998年当选者:马志明 朱作言 李方华 唐晋发1999年当选者:李依依 王志新 郭景坤 陈竺 陈运泰 董绍俊 林群2000年当选者:王佛松 严陆光 苏肇冰 范海福 安芷生 陈顒 张启发 周巢尘 刘新垣2001年当选者:徐冠华 陈佳洱 程津培 戚正武 洪德元 李德生 李国杰 闵乃本 裴 钢 汪品先 张春霆 周炳琨 朱清时 洪 涛 牛文元 张伟平2002年当选者:冼鼎昌 艾国祥 郭雷 许绍燮2003年当选者李静海 吴建屏 欧阳自远 胡和生 徐如仁 欧阳钟灿2004年当选者李家洋 饶子和 卢柯 解思深 徐至展 韩启德 杨卫 侯建国 傅廷栋 秦大河2005年当选者文兰、林毅夫、石耀霖、顾秉林、陈翰馥、贺福初、方成、李灿、王志珍、朱日祥、洪茂椿2006年当选者邓子新、张侃、涂传诒、杨雄里、王恩多、丁仲礼

  • 【分享】什么叫巴氏杀菌奶和超高温灭菌奶?

    [size=5][b]什么叫巴氏杀菌奶和超高温灭菌奶?[/b][/size]巴氏杀菌奶,是以新鲜牛奶为原料,经过离心净乳,在低于牛奶沸点(100.55℃)的温度对牛奶进行加热杀菌。一般以塑料袋、玻璃瓶或新鲜盒包装。巴氏杀菌奶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在1-7天左右,超高温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简称UHT)是通过瞬间(一般3~4秒)升高灭菌温度(135~140℃)来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这种灭菌方式能杀死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同时避免了对牛奶营养成分造成破坏。一般以利乐包包装。超高温灭菌奶可以常温保存,保质期可以达6个月,特别方便运输和储存。

  • 耐火材料搅拌机品质导向加持下,打造行业搅拌新高地

    青岛迪凯行星式搅拌机凭借其技术创新和强大的搅拌性能,现已成为耐火材料行业生产中重要的耐火材料搅拌机械。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行星式搅拌机将继续依托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和升级,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为耐火材料行业市场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行星式搅拌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耐火材料搅拌机,能够将各种粉状、颗粒状原料进行充分混合,确保被搅物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大大满足了耐火材料行业领域对耐火材料搅拌机的高标准混合要求。[img=,600,6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6/202406130920218958_6121_5336215_3.jpg!w600x600.jpg[/img]

  • 多名工程院院士拟建言国务院撤销"烟草院士"资格

    拖延14个月未果的“烟草院士”一事,终于激怒科学界。昨日,在中国“ 减害降焦 ,科学还是骗局”研讨会上,谢剑平赖以获得院士提名的“降焦减害”研究成果,被多名工程院院士、专家,直斥为“伪科学”和烟草业骗局。与会近百位院士、专家达成共识:谢剑平作为烟草业的研究人员,其所谓“降焦减害”研究成果为烟草业利益服务,刻意隐瞒低焦卷烟对公众的健康危害,其所言所行,违背了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强烈呼吁中国工程院尽快撤销谢剑平院士资格;敦请科技部再审查谢剑平既往所获的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否存在方向、伦理、学术造假问题。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和陈君石先后表示,谢剑平所谓的“降焦减害”研究成果是欺骗,已触犯科学界的道德底线,不能容忍。若工程院仍迟迟不做决断,科学界将考虑通过建言国务院、提请公益诉讼等方式,请国务院要求工程院撤销谢剑平院士资格。昨日,中国控烟协会宣传主管所超介绍,2011年底至今,中国控烟协会已连续六次致函工程院,建议尽快撤销谢剑平院士资格。然而,这些致函多数石沉大海,在几十次向工程院的致电询问中,得到的结果只有三种,“领导出差”,“领导开会”,电话无人接听。去年8月,中国工程院回复中华预防医学会等7家社会组织称“对谢剑平研究员当选院士引发的质疑,将继续进行调查。”截至目前,中国工程院尚未公布调查结果。

  • 【转帖】77岁院士的寂寞长跑----蒋锡夔院士

    77岁院士的寂寞长跑----蒋锡夔院士《新民晚报》 作者:张弘一条洒满晨光的路,蒋锡夔院士走得相当满足:穿过喧闹的早市,拐进绿草芳菲的中科院枫林园区,实验室长廊里永远一股刺鼻的化学试剂味,办公桌上总有一摞文献等着他。8点30分,准时开始工作。路过的学生说:“见到先生专注的神情,任何浮躁的心也定了下来……” 蒋先生已经77岁了,这两年颈椎疾病严重影响到他的行走,清晨的脚步,变得迟缓而 艰难。但老人思想的足音依旧清晰:如果对科学真谛的追求是一场长跑,那么生命不息,脚步不止。 一场志夺原创的科研长跑,蒋锡夔已经坚持了20多年。从上世纪的一身硬朗到今天的白发苍苍;从先后50多人参与,到目前只他与弟子计国桢教授两人坚守;从白手起家,直至今日世界公认,并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接受共和国的表彰! “我的研究可能很长时间都没用” 沿着年轮的跑道,随光阴倒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早晨,响应周总理的号召,蒋锡夔创立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有机物理实验室,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基础研究。 题目是他自己挑的:物理有机化学的两个“高峰”——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当时国际上也没有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无从探路。何时能到终点?“科学的动能永远是人的好奇心。一个问号没有打开,就永远要跑下去,没完没了。” 驱使蒋锡夔的是怎样一种好奇心?一杯水中注入了油,油与水会自动分离,各居一层。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往深里想,只觉得这和“苹果落地”一样自然。但蒋锡夔“追”到分子层面探究,发现在水或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体系中,带有碳氢长链的有机分子间存在着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叫“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它是导致宇宙间生命现象形成的奥秘之一,细胞的形成,蛋白质构象的稳定,生物体内酶功能的体现等都和它有关。 蒋锡夔说,一个方程,一个公式,一个细胞的剖析,一个神经信号的发现,可能在很长时间内毫无“用处”。但他坚信,所有最有用的发明发现,至少九成源自基础研究。由一杯水开始的好奇心,最终引向的是对生命现象的追问。比如20多年中,他们摸索出至少六大创新,并首次运用物理有机的概念和方法,“捉”住了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罪魁”,为设计药物,最终攻克疾病寻到了“源”。他兴奋地形容这长跑路上苦探得的一幅“风景”:“你知道吗?原来胆固醇硬脂酸脂的‘饱和链’可如同小姑娘的头发一样鬈曲!” “穷的时候,要去北京借光做实验” 国家自然科学奖,共和国给予基础科研领域最高的褒奖。有人预言,中国能问鼎诺贝尔奖的基础研究,很可能就从此出。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已连续4年空缺,重视基础科研“耐力跑”的呼声不断见诸报端。 今日金榜,位居榜首的竟然只是一个20多年统共投入286万的“小制作”,它带给人们的震动早已不囿于学术本身。 20年286万是怎样一个概念?不妨走进课题组的实验室看一看:水门汀地,漏风的窗。没有空调,橱顶丢着两个蒙灰的老式台扇,桌上瓶瓶罐罐中还有一对铁壳热水瓶和三两只袖套。莫说比之国际同类实验室相差甚远,就是同一个中科院里也有不少实验室可以把它甩出几个年代。由于仪器老化,其中一间实验室曾遭遇无情大火,一屋子的设备付之一炬。最窘迫的时候,课题组添不起荧光设备,只好派遣学生远上北京蒋锡夔老友佟振合院士的实验室去“借光”,如此每年往返,竟延续了10多个春秋。 可是科学的探索永远不会因陋就简。蒋锡夔告诉他的弟子:“检验我们实验结果的,将是时间。”所以一般动力学的自由基反应转化率只进行到约10%,在蒋先生的课题组却要做到5%~95%。多年研究的32个反应完全符合等动动力学关系,如此漂亮的实验,是国际自由基化学界瞄准的“里程碑”,却让一支装备最不起眼的团队最先跑到了!

  • 牛奶与香蕉同食会拉肚子吗?

    牛奶与香蕉同食会拉肚子吗?

    苍井老师的一顿早餐——牛奶+香蕉引来关注,网友担心会因为同食香蕉和牛奶而拉肚子的。老话虽然这么说,不过性凉性热可没道理,蛋白质变性更不是问题,“最强组合”hold住。腹泻?是乳糖不耐受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161949_317220_1609805_3.jpg

  • 【分享】新式橡胶材料功能独特 拥有记忆功能并能耐低温

    【分享】新式橡胶材料功能独特 拥有记忆功能并能耐低温

    日本科学家近日用碳纳米管合成了一种特殊的“钢筋铁骨橡胶”材料,这种材料有着独特的性能,即它不仅能在极端高低温的条件下仍然保持弹性,而且无论将它折成什么形状,它都会自动恢复原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150836_267084_2193245_3.jpg 日本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一种在任何极端温度下都不会损坏的特殊的“钢筋铁骨橡胶”材料  据悉,这种新型碳纳米管“橡胶”其实是一种名为粘弹性物质传统材料,它的外表看起来很像泡沫耳塞,又像普通的橡皮擦。这种材料无论被怎样扭曲、拉伸,弯曲,甚至被穿透,到最后都会恢复到原始状态。这种“橡胶”材料有着令人惊讶的“钢筋铁骨”,它能抗低温,例如木星最大卫星“泰坦”上的低温;耐高温,例如在宇宙中近距离接近太阳时的高温,如果将它作为宇宙飞船的制作材料,那么人类的宇宙飞船将会“所向披靡”。总之,这种“钢筋铁骨橡胶”材料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都会保持原有的弹性。  由于这种“钢筋铁骨橡胶”具有这些特殊功能,所以它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例如,如果将它做成泡沫耳塞,它就会起到很好的抗噪音作用;如果将它做成汽车的轮胎或者人们的鞋底时,它又能起到很好的防磨损作用;当将它作为汽车减震器的材料时,它“体内”的碳纳米管材料还能发挥独特的导电作用,可以为车辆节约燃料并再造一定量的电量。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材料还能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它可以被用来制作衣服,有了这种材料的衣服,人们就不用担心衣服会出褶皱,因为无论怎么卷,它都会恢复成原样。  科学家表示,尽管这种材料很独特,但它昂贵的价格不适合大众使用。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大规模使用这种材料的案例。但是科学家表示,他们会在未来大规模的适用这种物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方便。

  • 香蕉牛奶好不好?

    周末去超市发现里面香蕉牛奶促销活动很火热。促销员说这东西既喝起来味道可口,也可以涂在脸上做美容。回来在百度上查了一下: 第一种是放香蕉原汁放香蕉原汁的牛奶需要对香蕉原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加入到牛奶中,那么会有果肉,牛奶也比较浓,但制作和保鲜比较复杂,但更具营养和保健,当然价格也会比较高。 第二种是放食用香蕉香精放香精的牛奶,制作比较简单,一般企业会直接购买食品级的香精,与牛奶就行融合,制作过程要简单快捷,但其味道的浓度和鲜度都不及原汁。

  • 【转帖】新型超级细菌蔓延全球 耐药性或致人无药可治

    我不悲观,但是太多的巧合了,这是转自广州日报的一则报道~ 广东尚未发现超级细菌 全省耐药监测网今年覆盖珠三角粤东北西  据新华社电 世界卫生组织将“控制抗菌素耐药性”作为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抗菌素耐药性这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发现的“超级细菌”更说明这一问题已日趋严重。英国研究人员指出,这敲响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警钟。据介绍,这类“超级细菌”仍在进一步蔓延。  耐药性或致“无药可治”  统计显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确认感染这类“超级细菌”的病例已达150例,英国也有70例,此外欧洲的奥地利、比利时、德国、荷兰、挪威、瑞典、法国,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都有数量不等的确认病例。  与以前曾被冠以“超级细菌”称号的一些细菌相比,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它们能抵御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其他所有抗菌素的药效,而其中一些细菌甚至对现在所有抗菌素都有耐药性,简单地说就是“无药可治”。  门诊治感冒用抗生素  成细菌耐药主要源头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黎蘅 通讯员粤卫信、戴丽娟) 昨天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抵御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记者从广东省耐药菌监测与质量控制中心获悉,广东未发现广泛耐药的“超级细菌”,但门诊治感冒滥用抗生素成为诱导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广东耐药菌对药物仍敏感  省耐药菌监测与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荣昌教授表示,去年全省耐药监测机构对6万多名住院感染病人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广东耐药菌主要分为阴性杆菌、阳性球菌,这两种所占的比例约为七三开。值得庆幸的是,广东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药物仍保持高度敏感性,情况好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陈荣昌表示,导致细菌耐药的源头有三个,其中,门诊治疗感冒滥用抗生素约占五至六成,医生对手术病人进行不必要的预防用药约占两成,非感染性疾病导致发热的病人使用抗生素约占一成。  “由病毒引发的感冒、发热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他说,如果三天之后仍然高烧,则存在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才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钟南山领衔全省耐药监测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黎蘅 通讯员粤卫信、戴丽娟) 记者昨天从省卫生厅获悉,今年,广东将扩大耐药菌监测范围,建立覆盖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等地的耐药菌监测网络。今年,还成立了广东省耐药菌监测与质量控制中心,钟南山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卫生部将开展专项行动  据新华社电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7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上表示,卫生部将采取系列措施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并将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钟南山没接诊过恐艾患者  又讯 近日有媒体报道引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助手黄医生”的说法,称他们已接诊个别所谓的“阴性艾滋病”病友。昨天,钟南山院士的助手孙医生证实,钟院士并没接诊过上述病人,助手中也没人姓黄。 印度巴基斯坦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及欧洲多国均确认病例

  • 中科院院士朱作言:转基因争论20年后看会是一场笑话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60711/pBpl-fxtwuff5299873.jpg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专访朱作言①|转基因名字让人恐慌,准确应叫分子杂交育种  “转基因这个名字,我不太喜欢。因为别人听了,什么是转基因啊,转个什么基因啊,老百姓听了就恐慌。”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就转基因问题,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准确地说,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他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两个物种、品种进行杂交,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或叫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唯一的不同是用一个基因去和另一物种或品种杂交,引入的是唯一一条基因,更精准高效。  7月初,全球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联合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这一活动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朱作言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也是2016年最新一届委员会的成员。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农业部履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职能的技术咨询机构,由领域内专家出任,主要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咨询意见。  “转基因争论20年后再看会是一场笑话”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100多位诺奖得主联合署名支持转基因技术和黄金大米这件事?中国科学家在转基因话题上有无一致声音?  朱作言:你谈到中国科学家群体,显然中国科学家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是不理解的,甚至持怀疑态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科学家没有一致起来。  实际上,中国科学家有一部分人,比较知道转基因科学背景的人,比如说分子生物学界的人,是毫无疑问会支持的。  我们中国好像没有发声,不是没有发声,中国科学院发布过关于支持转基因的声明,专门发布过,院士们发表的,可以查得到,但是这个声明在社会上无声无息,就没什么影响。  澎湃新闻:您意思是说,很缺少那种引起大家关注、掀起大讨论的,知晓度很高的科学家?  朱作言:对。说出来好像看不起自己,但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社会上的影响,真正发挥的作用还是很有限。当然,国外科学家发挥的作用有多大,我也不太清楚,但10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签名,权威显然在。  澎湃新闻:我们在媒体上也能看到一些专家学者说转基因是安全的,但是老百姓好像不买账。  朱作言:专家越说,他越不买账。我看过相关的研究文章,一种社会人的心理,对主流的声音听不进去,越是非主流的声音,越是听得进去。  澎湃新闻:很少在媒体上看到公众表达自己对转基因食品、农作物的担忧,是不是老百姓表达出来,会更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朱作言:现在的问题是越做科普,疑虑越多。  澎湃新闻:那应该怎么做呢?  朱作言:就是这个问题,科学对话需要再深刻地考虑一下了。  澎湃新闻:是不是科普的方式需要改变一下,带人到实验室亲自看一下?  朱作言:看也不行,看不懂。  澎湃新闻:是不是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公众的态度会慢慢改变?  朱作言: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管政府态度怎么样,反转的态度怎么样,我们不看现在,过2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是一场笑话。  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当时他们有人受到宗教的迫害,有人被烧死,现在看来,他们是被冤枉的,当时的愚昧造成的。  我们看近代一点的例子,四十年以前,那时候试管婴儿,第一个试管婴儿出来的时候,全世界舆论口诛笔伐。现在呢,试管婴儿有多少,据说通过试管婴儿出生的人口接近上千万。这也就几十年的事情。  转基因这个问题用不着这么久,我想,再过二十年回头来看这场争论,一场笑话!这就是科学和科学的进步,最后是不可阻挡的。  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它会受很多委屈,被暂时封杀。  美国90%以上大豆的种植是转基因,这封杀得了吗?让他们回过头种传统大豆?根本不可能。  “转基因这个名字我不太喜欢”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60711/kInO-fxtwuff5299891.jpg转基因黄金大米。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转基因这种技术?  朱作言:转基因这个名字,我不太喜欢。因为别人听了,什么是转基因啊,转个什么基因啊,莫名其妙,说不清楚。  准确地说,人们理解的转基因、常说的转基因,应该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什么是分子杂交育种呢?  原来培育作物品种过程中,杂交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如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如同驴和马杂交后生出来的骡子。  一个物种和一个物种的杂交,是二者各自全套的基因的杂交、混合。转基因呢,也是杂交,但它不是全套基因的杂交,它只是一个物种的一个基因,和另一个物种的全套基因进行的杂交。  我把马的一个基因拿出来,放到驴子里边去,或者把驴子的一个基因,放到马里边去。这种杂交,是很精准地杂交,是目的性很明确的杂交,而且是在高技术基础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下。  因为以前杂交糊里糊涂嘛,把精子和卵子放在一起,让不同的物种交配一下就行了。(澎湃新闻注:随后还要从大量产物中筛选,筛选出需要的品种)  现在我们不用做这种,因为这种传统的杂交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每个物种,它有它相对的优点,也有缺点。这个优点和缺点的基因都放在一起,就一起洗牌了,将来长成什么样,听天由命了。然后再去选好的(产物)。袁隆平不是一天到晚在那儿选择嘛,选择好的(产物)。

  • 浅析:耐火材料搅拌机节省设备支出成本的关键是什么

    你可能不知道从运行成本考虑,青岛迪凯耐火材料搅拌机——立轴行星式搅拌机的搅拌叶片采用平行四边形的设计结构,当搅拌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旋转180度,继续重复使用,耐火材料搅拌机——立轴行星式搅拌机大大降低了客户的配件成本,搅拌臂采用夹块式结构设计,尽可能提高叶片的使用率。立轴行星式搅拌机流线型设计搅拌臂,降低了物料报臂的几率,并且设计的耐磨护套,更是大大延长了搅拌臂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耐火材料搅拌机的使用寿命,正是这些小细节上的改进才是节省耐火材料搅拌机设备支出成本的关键。[img=,600,6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4/202404170955395778_2996_5336215_3.jpg!w600x600.jpg[/img]

  • 【转帖】从牛奶及人奶成分比较谈起

    [size=2]蛋白质: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高,为人奶的三倍。牛奶的蛋白质,主要以酪蛋白为主,人奶以白蛋白为主。人奶味道较甜,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含量较牛奶高。在矿物质方面,牛奶缺乏碘、铁、磷、镁,人奶含量丰富。人奶则含有两种物质成分,此乃牛奶所缺乏者,一者卵磷脂,属于磷脂脂,一者牛黄酸,属于一种氨基酸,这两种物质参与婴儿脑部发育,哺乳人奶攸关婴儿智能发展,又岂是牛奶可以取代?人奶中另有两种氨基酸,其含量为众奶之上,其成分为胱氨酸及色氨酸,他们提供婴儿极佳的营养成分。从人奶与牛奶成分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人奶、牛奶都是提供给小牛或婴幼儿饮用。仔细观察小牛与小婴儿成长的差异,可以发现牛奶原是发育中小牛的食物,小牛出生后饮用牛奶,促使其骨骼及身体重量的急速发育,每个月增加一倍(出生后前三个月均如此),但脑部发育少且慢;相对地,人类小婴儿却需要六个月时间,体重才会增加为出生时的一倍大。婴儿的发育,身体成长成熟度缓慢,但脑部却以最快速发育,超越所有的动物。小牛肢体骨骼的快速成长,故需要大量蛋白质;相对地,婴儿脑部成长胜过肢干,故需要卵磷脂及牛黄酸等特别物质的辅助。 [/size]

  • 橡胶耐磨试验-阿克隆法介绍

    试验机:阿克隆耐磨试验机:产品性能:本机配合天平使用,专门试验鞋底、轮胎、战车履带等橡胶制品之耐磨耗力;计数器采用电子自动式,可设定磨耗转数,到达设定转数并自动停机。· 规格参数:· 试 片:外径60.5mm,内径11.5mm,厚13mm,周长220mm,硬度60~70· 砂 轮:外径 150mm(W)25mm,粒度36#,结合度 P ,中心孔32mm, 磨料为氧为铝· 试料倾斜范围:0~45°(试验角度15°)· 试料轴转速:(BS)250±5r/min (GB)胶轮轴76±2r/min 砂轮轴34±1r/min· 荷 重:2lb 6lb· 平衡锤:2.5kg· 计数器:LCD,0~999,999· 体 积:57×52×45cm· 重 量:57kg· 电 源:1∮,AC220V, 3A用AKRON磨耗试验机,其构造要点如下:AKRON磨耗试验机配合天平使用,专门试验鞋底,轮胎,单车履带等橡製品之耐磨耗力,计数器采用电子自动式,可设定磨耗转数,到达设定转数並自动停机。AKRON磨耗试验机之主要部分为-砂轮外径150cm,厚38cm,砂粒暂用岛津40号。试料呈圆盘状,置于一藉电动机转动之转轴上,圆盘与砂轮之边缘以一定角度互相接触,此角度可以调整砂轮,加于试料圆盘之压力可藉置于一托盘上之荷重,予以调节。试验时,试料与砂轮依规定角度,在规定压力下转磨,经规定之转数后,橡胶之磨耗量即为磨耗值。试验步骤1、将试料置于AKRON耐磨试验机上,条状试料贴着于蕊子上者,应注意其方向,使转磨时不致松脱,在试验条件下使试料转磨5分钟,取下试料,用清洁刷子去粉屑,在精细天秤上,称出其准确重量。2、在试验条件下转磨完毕后,再称出其准确重量。3、所称试验条件指下列三项:角度、荷重、砂轮转动次数。注意事项1、试验前须校正AKRON耐磨试验机平衡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正机上之调整重锤以平衡之。2、试验时,须用清洁毛刷轻轻刷去附着于砂轮上之粉屑。3、按计算所得之磨耗值应符合各该橡胶制品标准所规定之值。更多关于 阿克隆耐磨试验机:http://www.mohaoyi.com/productlist/list-5-1.html

  • 施一公院士:归来8年

    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身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的归来被看作是中国新一代海归科学家的杰出典范。回国后,他为改善中国学术风气与科研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与此同时,他的科学探索之路继续硕果累累。2015年,他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被业界称为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做出的最大贡献。https://mmbiz.qlogo.cn/mmbiz/9oILewCGzqryJUJIzfibgl7RC5CE8kIGMoNgoZHMOY2HGFlylZQ2zEljhQJ7zrFhvW9mIKCY9ZcuB445WUhjFnw/0?wx_fmt=jpeg施一公:归来8年   2015年9月19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一场科技奖的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在场的有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不少科技界的大腕。当天,施一公作为嘉宾应邀到场,他一直坐在观众席上,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角。然而活动一结束,他瞬间被潮水般的人群包围,年轻的学子们一脸兴奋地排队等待与他照相、索要签名。施一公无意中在那次活动中“抢戏”了。  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的春天”之后,对科学家如明星一样的追捧,在国内并不那么常见。然而,归国8年以来,施一公的确一直是中国科技界的明星人物。他何以能够拥有这样的待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的话或许能解释部分原因:“施一公在中国的土地上,做出了比在国外更好的、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但不仅止于此。”  自回国以来,施一公经历了在《科学》杂志发表社论、落选院士、挂职北京市卫计委、出任清华副校长等一系列事件。每一次,他都引起外界的关注,也不时夹杂着质疑和争论。但无论怎样,施一公只按照自己的步调,朝着他当初立下的目标前进——犹如他每天的时间表一样稳定:夜里1点睡,早晨6点半起。“融入既是我适应国内,也是我参与改良国内学术生态的过程”  2015年12月11日,施一公当选《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5年度科技人物,并出席了当天的颁奖典礼。很少公开发表谈话的他说:“我觉得从海外回来水土不服是正常现象,这也是融入的过程,既是我适应国内,也是我参与改良国内学术生态的过程。回国8年了,我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  在两年前的一场座谈会上,施一公同样谈到过关于适应中国国情的问题:一方面,我希望适应清华的小环境、中国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我不希望完全改变自己,希望自己坚持原则。任何事情,只有大多数人支持的时候,我才会去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推动一些实质性的改革。从在生科院推行改革的实践中,我总结经验就是:既要融入,又要发展,同时要保持自己的core values(核心价值)。  然而,施一公回国以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效应,并非像他今天说的这样云淡风轻。2011年,施一公与同为海归的北大教授饶毅一起进入到了中科院院士有效增选名单中,但在随后公布的第一轮初步候选人里,饶毅被拿下,而最终的新晋院士名单上,也没有出现施一公的名字。当年在各方瞩目下高调回国的施、饶二人,在院士评选中的遭遇令许多人感到意外,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2008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施一公拒绝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全职回到中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纽约时报》曾在名为《逆势而上——中国吸引海外科学家归国》的报道中开篇就用施一公作为例子。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则表示:“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  落选院士的消息传来以后,饶毅随即发表了一篇博客,声明今后将永不参加院士评选,并接受了许多媒体的采访。后来,饶毅还撰写了一篇博客为施一公鸣不平。而施一公则拒绝了蜂拥而来的记者。时隔许久,他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在我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一条。我觉得一个学者如果把当院士作为终极目标,未免太狭隘了。”  虽然没有把当院士作为目标,但施一公一直在努力适应国内的体制。在2013年12月低调当选中科院院士后他表示,在众多头衔中,他最看重的是“清华教授”这一身份,最喜欢别人喊他“老师”,而不是什么院士、什么“长”。  “影响中国”2015年年度科技人物授予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颁奖嘉宾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物理学家王志珍(左)与施一公合影。“做事情,需要水到渠成。渠不到,水就到不了。”  “现在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最佳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国际环境,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地利,就是国家的财力;人和,就是老百姓和领导人对发展科技的期盼与呼声。”对于自己回来的目的,施一公在5年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如果只是做学问的话,我肯定不会回来。我回来,就是要改变大环境。”  果然,施一公甫一回国就进入了公众视野,而不是仅仅作为一名科学家。2008年5月4日,他参加了在中南海召开的关于创新创业人才问题研讨会并发言,习近平、李源潮出席了那次会议。会后,经过4周酝酿,他与北大的饶毅、陈十一向中组部提交了一个关于引进高水平人才、实施新时期人才布局的建议。随后,中国正式开始实施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大规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施一公是以“千人计划”第一批入选者的身份被引进回来的,实际上他也是这项计划的倡议者。  然而,“千人计划”出台后,也引发了不少争论。一个常见的非议就是:与那些早年回国的老海归相比,“千人计划”引进的新海归为国家少服务了很多年,却得到了比前者多得多的利益,这是一种不公平。尽管施一公本人一直否认新老海归存在矛盾,但作为“千人计划”的“代言人”,他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不满情绪的靶子。  就在这种形势下,2010年9月3日,《科学》杂志发表了由施一公与饶毅联合署名的社论《中国的科研文化》。文章痛陈中国科研文化的弊端: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的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的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文章在国内各大媒体被转载后,网上民调显示:95%以上的网民都认为科技体制亟待改革。施一公回忆说:“我收到了几十、上百个电话、短信和邮件,从大学校长到普通研究员,甚至还有在沙漠里勘探石油的地质人员,他们都支持我们的观点。”当年10月3日,科技部部长万钢邀请施一公和一批科学界人士,就科研体制问题举行座谈,“会上气氛很热烈、融洽”,施一公对此也感到欣慰。  然而一个月后,风向却突转急变,科技部向媒体发表了一份正式回应,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那篇文章“与事实不符”。科技部的回应还指出,施、饶二人“承担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家通过多个渠道对他们在科研经费和条件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施一公当时解释说:“我回国近三年,亲眼目睹、经历了科技界的众多于科技创新不利的潜规则,从心里深处感到焦急。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唯一出发点就是希望中国科技界居安思危,改进体制和机制。”他们本意特别不希望将矛头指向某一个政府部门,因为这是整个科研大环境的问题,不单单是哪一个部委或官员的问题。  谈及在《科学》发表的那篇社论,今天的施一公有更多感悟:“刚回来的时候比较着急,但原则性的想法至今没有改变。作为海归,如果我全盘接受国内现行的科技教育体制机制,那就等于放弃了我在海外长期学习和工作中获得的一些先进的理念,放弃了出国留学的一大目的,也愧对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我的使命感。但是,任何一位海归,如果不能够尊重历史的话,融入就出了问题,就很难有大的作为。我的确对现在的科技和教育体制有一些看法,但我从未说过它全是不对的,我认为其中的一些元素是不适合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的。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中医中药、也很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但这一点不代表中医药的现状没有问题,祖国的传统医学和药学需要进一步融入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但如果你否定了中医,就等于否定了老祖宗的医学,还怎么发展?你全盘否定了过去,就是否定了过去所有人的努力。任何一个科研体制,一定是在过去某个阶段是合理的,只是随着时代变化,它的某些方面不能适应今天的发展了。做事情,需要水到渠成。渠不成,水就到不了。”  这段话的最好注脚,是施一公近年来的改变——不再在公共场合显露自己的锋芒。他减少了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也极少发博客,此后公众再在新闻报道里见到“施一公”这三个字,皆是他又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论文或者在国内外领大奖的时候。偶尔接受媒体访问,他谈的也都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家庭生活。伴随着这种低调的,是他职位的提升:2014年12月12日,同一天的新闻先后曝出他出任清华校长助理与挂职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的消息。8个月后,他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分管国际合作。  对于出任副校长一职,施一公表示,他当然愿意接手这个职务,可以发挥他比较了解国际一流大学的特点,服务于清华,让母校变得更好。对于他同时兼任的数个角色,记者问:“你究竟是更愿意做一个体制的改革者,还是只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施一公沉吟了片刻,才回答说:“为了科研能做好,有必要做一点前者。”  “很多人如果按照我的强度来工作,恐怕估计三天也坚持不下来。”  在清华,施一公被封为“风一样的男神”——说话快,走路快,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这不仅因为他是个急性子,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