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涉水攻坚战

仪器信息网涉水攻坚战专题为您整合涉水攻坚战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涉水攻坚战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涉水攻坚战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涉水攻坚战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涉水攻坚战话题讨论。

涉水攻坚战相关的论坛

  •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209/t20220919_994278.html]《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url](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color=#0000ff][b]问:《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b][/color]   [b][color=#0000ff]答:[/color][/b]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江省(市)调研,3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始终把长江保护修复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标志性战役来抓。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协同联动,着力解决长江大保护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力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任务,取得显著成效。经过3年攻坚,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6.7%,较2016年提高14.4个百分点,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明确需消灭的劣Ⅴ类国控断面已实现动态清零,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遏制或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尽管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部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黑臭水体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污染物减排成效仍需巩固提升;面源污染在一些地方正在由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城乡面源污染防治亟待加强;一些地方湿地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亟须突破。总体看,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任务依然艰巨。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把长江保护修复列入八大标志性战役,要求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此,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充分衔接《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提出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要求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color=#0000ff][b]问:《行动方案》与哪些法规文件进行了衔接?[/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针对目标、任务措施等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等进行了充分衔接。  在目标设定时,《行动方案》衔接了《“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在总结“十三五”期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突出问题与短板,明确了长江水质、饮用水安全、重要河湖生态用水、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化肥农药利用、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目标指标的具体要求。  在范围选定时,《行动方案》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区域范围为包括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省(市),以及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所涉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考虑到广东、福建两省只有部分乡(镇)属于长江流域,水量和流域面积占比较小,暂不纳入《行动方案》区域范围。  在任务措施落实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了进一步加强长江保护法等法律宣贯实施,推动形成以长江保护法为统领、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法治体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切实追究生态环境修复和赔偿责任,把法律规定的责任体系落到实处。  [b][color=#0000ff]问:与“十三五”期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相比,《行动方案》有哪些特点?[/color][/b]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汇聚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30家单位多方力量,形成长江大保护工作合力。各部门立足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合力攻坚,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各项任务。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持续开展重点专项行动,巩固“十三五”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成效。《行动方案》秉承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思路,总结“十三五”时期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巩固攻坚成效,提出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以及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污染治理;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及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等,深化长江“三磷”排查整治工作,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监管,对磷矿、磷肥生产集中的省份,制定更加严格的总磷排放管控要求;进一步巩固深化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效,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回头看”,推动限期退出类电站按要求完成退出。  二是聚焦重点问题深入攻坚,力争在若干难点和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行动方案》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力争在水生态环境保护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提出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选择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泊和水库等具有代表性的水体,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制定评分细则。加强重要湖泊蓝藻水华防控,开展太湖、丹江口、洞庭湖、鄱阳湖、洱海、洪湖等重要湖库综合治理。开展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氮磷通量监测等试点,分清行政区域责任,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  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行动方案》围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防范化解沿江环境风险、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科技支撑、强化法治与标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完善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支持长江流域上下游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专项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引导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b][color=#0000ff]问:请介绍下《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color][/b]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攻坚范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基本可控;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行动方案》提出四大攻坚任务及六项保障措施,共计34项具体工作。  四大攻坚任务:一是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污染治理,强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涉镉涉铊涉锑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二是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扎实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实施林地、草地及湿地保护修复,深入实施自然岸线生态修复,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重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三是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切实保障基本生态流量(水位)。四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推动全流域精细化分区管控,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防范化解沿江环境风险及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六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督促各地各相关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二是强化法治与标准保障。加强长江保护法宣传,鼓励指导有关地方制定差别化的流域性环境标准和行业污染排放管控要求。三是健全资金与补偿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保障攻坚战的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开展科技专项攻关,重点突破技术难点,强化科研成果转化。五是严格监督执法。继续拍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犯罪活动,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六是促进全民行动。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构建全民行动格局,让全社会参与到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来。  [color=#0000ff][b]问:落实《行动方案》应遵循哪些工作原则?[/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不动摇。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二是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以河湖为统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推动长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保护,加强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三是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夯实科学治污的基础、增强依法治污的保障。遵循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落实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加强全过程监管,提高长江保护修复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四是坚持多元共治、落实责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地方人民政府行动方案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供稿丨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 专家解读丨加强新污染物治理 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重视新污染物治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新污染物治理做出明确部署,要求制定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对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ur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5/24/content_5692059.htm]《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办发〔2022〕15号[/url],简称《行动方案》),针对新污染物环境风险隐蔽、种类繁多、常规管控效率不足以管控其环境风险等特点,制定以环境风险预防为主的治理策略,构建以“筛、评、控”为主线的环境风险防控思路,提出覆盖源头、过程、末端环节的全过程治理举措,在打基础、建体系、防风险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对有效管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延伸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b]一、新污染物治理有利于延伸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度广度,提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水平[/b]  国际国内尚无新污染物的权威定义,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新污染物是指排放到环境中的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新污染物种类繁多,目前全球关注的新污染物超过20大类,每一类又包含数十或上百种化学物质。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污染物的类型和数量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行动方案》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遵循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的要求,从源头出发,充分发挥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发动机”的“牵引驱动”作用,科学筛查评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精准识别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为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新的目标靶向,打通源和汇的通路,依法实施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形成全生命周期、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防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我国是化工生产大国,调查显示,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的高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达600余种。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和消费等各环节都可能进入环境,带来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危害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正逐步成为当前制约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改善的新难点,也是继雾霾、黑臭水体之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啃的“硬骨头”。我国新污染物治理起步较晚,与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短板,突出体现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调查监测基础薄弱、环境风险底数不清、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等方面。《行动方案》以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为根本目的,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基于问题导向,提出精准施策、系统推进要求,为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是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新污染物治理主要涉及化工行业及其下游产业链,近年我国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整体大幅提升,但大量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部分行业存在落后产能过剩、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行动方案》通过“源头防范+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管控措施组合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作用,推动化工及相关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和绿色制造水平,加快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标准,增强行业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b]二、《行动方案》从顶层谋划设计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出“筛、评、控”全生命周期治理思路[/b]  构建以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为抓手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框架。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新污染物治理相关要求进行了系统设计,是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的“施工图”和“路线图”。把握标本兼治的原则,一方面建体系、搭机制、强基础、提能力,在治理体系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等顶层设计要求,在能力建设方面提出加快提升国家和地方新污染物治理能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科学技术支撑等要求。另一方面,提出覆盖全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  提出以“筛、评、控”为主线的行动举措。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具有危害严重、环境风险隐蔽、不易降解、来源广泛、减排替代难度大、涉及领域多范围广等特点,治理也存在诸多难点,仅靠达标排放等常规手段,无法实现有效防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的目标。因此,《行动方案》从顶层设计了“三步走”治理工作路径。第一步是“筛”,以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环境与健康危害测试和风险筛查,筛选出潜在环境风险较大的污染物,纳入优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的范围;第二步是“评”,针对筛选出的优先评估化学物质,对其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和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环境风险评估,精准锚定其中对环境与健康具有较大风险的新污染物作为重点管控对象;第三步是“控”,对于经“筛、评”确定的重点管控对象,实施以源头淘汰限制为主、兼顾过程减排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管控措施。  明确了2025年的工作目标。“十四五”期间,工作重点是打通管控路径,构建管理体系,形成协调机制,做好重点示范。《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逐步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增强新污染物治理能力,为实现新污染物长效治理起好步。  [b]三、《行动方案》立足稳中求进,以科学手段摸清底数、评估风险、精准施策、系统推进,高效能治理新污染物[/b]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充分体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系统推进。2025年工作目标以“打基础、建体系”为主,以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以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为目标实施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三个治污”,避免“一刀切”。对于环境风险大、应当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充分研判其管控措施可能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在具备管控条件、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可行的前提下,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按照“一品一策”原则,制定国际通行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针对主要产生环境风险的关键行业、关键工艺或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避免对所有污染物、所有行业都实施排放标准的“一刀切”管理,防止对工业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额外成本。  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行动,是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体现。新污染物治理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需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更需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聚焦目标任务,加强组织保障和科技支撑,为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也为全球环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209/t20220905_993227.html]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url]》(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b]问:请介绍一下《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  答:[/b]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黄河大保护大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部署。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确定为标志性战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行动方案》,聚焦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统筹补短板、防风险、强生态、提能力、抓示范,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b]问:请介绍下《行动方案》的具体目标。  答:[/b]《行动方案》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了到2025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退化天然林修复面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等目标要求。  [b]问:请简要介绍下《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答:[/b]《行动方案》共三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攻坚范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休养生息、还水于河,问题导向、重点攻坚,源头管控、防范风险,多元共治、协同推进的原则,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有序实施重点攻坚任务,到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包括五部分内容。一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染水体消劣达标,保障生态流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环境风险防控。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与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四是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五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下游及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严格监督管理等要求,形成攻坚行动保障体系,确保各项攻坚任务措施落实见效。  [b]问:《行动方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哪些考虑?  答:[/b]《行动方案》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保护和发展,既打好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又积极服务"六稳""六保",聚焦重大工程、政策创新和试点示范,促进流域经济平稳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是注重重大工程。与"十四五"规划衔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黄河源、祁连山、若尔盖—甘南、黄土高原、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设一批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工程。推动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沿黄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支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补齐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大力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建设流域及地方环境应急物资库。  二是注重政策创新。在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过程中,更多采用经济、市场、法治、科技等手段。加快推进黄河保护立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依法建立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推动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健全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减污降碳的绿色金融产品,加快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行动,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攻关。  三是注重试点示范。通过试点带动、示范引领,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相关领域建立新机制新模式。多层次开展区域、城市、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选择一批"无废城市"开展协同增效试点。在缺水地区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支持沿黄城市参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和碳监测评估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在黄河流域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b]问:《行动方案》发布后,后续有哪些工作安排?  答:[/b]为落实《行动方案》,完成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任务,切实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流域生态系统安全。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生态环境部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与相关部委和单位、沿黄9省区加强协同联动,健全协同管理机制,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  二是强化调度评估。压实责任,明确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任务分工,建立调度通报机制,加强重点攻坚任务实施情况调度,及时开展评估,确保按期完成攻坚战目标任务。  三是做好宣贯指导。加强宣传、解读、技术指导等工作,确保相关部门、地方、企业等理解好、把握好、落实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相关要求,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 黄河攻坚战行动方案 ? 专家解读①丨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沿黄9省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两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作出系列部署,为新时期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科学指引,明确了行动纲领。  近日,《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印发实施,聚焦当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短板和弱项,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提出了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5大重点攻坚行动和23项具体任务,是“十四五”时期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b]一、深入领会把握《行动方案》任务要求[/b]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和尾矿库污染,加之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强度高,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使得部分地区污染问题突出,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水环境质量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行动方案》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难点痛点深入攻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开展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方案》立足黄河不同水体问题,要求实施干流、主要支流和重要湖库水生态调查评估与保护修复,严格生态缓冲带监管,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美丽河湖。编制实施消劣行动方案(达标规划),加快劣V类水体和不达标水体等的消劣达标。制定实施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加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调度计划执行监管,着力提高冬春季枯水期生态流量。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控钢铁、煤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规模。推动钢铁、焦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严格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沿黄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加快推进工业污废水全收集、全处理。选择缺水地区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创建一批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持续推进流域“清废行动”,全面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堆存,强化重点区域尾矿库污染治理。  补齐城镇环境治理设施短板。《行动方案》要求着重提升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地区污水处理能力,推进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沿线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城镇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破损修复改造,对进水BOD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因地制宜实施流域省会城市、干流沿线城市及主要支流沿线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差别化精准提标。全面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  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国控断面氮磷污染物超标的地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负荷评估和氮磷来源解析。开展大中型重点灌区农田灌溉用水和出水水质监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建设。推动畜禽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装备提档升级,规范养殖户粪污贮存和还田利用。以紧邻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等为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要求加强三江源、甘南、若尔盖等主要湿地保护修复,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以小流域为单元,大力推进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打造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开展下游滩区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在黄河三角洲符合条件的区域实施退耕还湿,统筹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工程。开展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保障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  [b]二、全面做好《行动方案》实施的技术支撑[/b]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复杂,生态保护治理目标要求高,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区域协作、科技攻关、市场体系等研究与支撑保障,确保攻坚任务顺利推进实施。  一是加强区域协作模式研究。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和协同立法研究,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模式,推动解决重大共性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保护治理机制建立。  二是强化重大问题联合攻关。聚焦黄河流域难点、重点,联合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综合治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性、前瞻性技术攻关研究,支撑解决流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推动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开展流域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研究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支撑,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环境市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推动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

  • 北京市印发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月24日,北京市印发实施《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3〕4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了2023年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目标: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家要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力巩固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改善成效;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力争稳中向好;并同步分解了各区年度指标重点任务计划。[b]  纵深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  突出系统观念,“行动计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延续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水、土壤、生态保护五个版块,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推进首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突出统筹谋划,“行动计划”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贯彻落实本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工作要求,统筹五年总体要求安排年度目标和任务。  突出问题导向,“行动计划”进一步量化任务措施、细化责任单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强化区级各有侧重的精细化治理示范任务,扎实推进全市上下合力攻坚,努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b]  真抓实干,百余项措施深入攻坚[/b]  “行动计划”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水、土壤、生态保护五部分行动共百余项具体措施,在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基础上,对标对表对准核心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各项要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快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文件出台实施,明确重点领域减碳目标任务。强化碳排放“双控”制度,研究推进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逐步推进在建设项目影响评价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聚焦能源、产业、建筑、供热、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适应气候变化顶层设计,编制本市适应气候变化任务举措。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科技支撑、标准体系、统计核算、资金支持政策等。  强化PM2.5和O3协同控制,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加强源头替代、全流程管控、重点集群治理,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氮氧化物(NOx)减排专项行动,实施1.5万户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工程,推进重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水平,同时加强餐饮油烟等污染防治。开展“一微克”行动区级示范,因“区”制宜、找准治理发力点和改善突破点,各区结合实际开展VOCs精细治理、“油换电”“油换氢”等项目示范。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空气重污染应对。  深化“三水统筹”,系统提升水生态环境品质。保护水资源,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实施新一轮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与上游地区共同保护好密云水库。建设节水型社会,全市万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1.5%左右。治理水环境,全面加强城镇、农村、工业等领域水污染治理并巩固治理成效,将河流消劣治理、防止黑臭水体反弹、农村小微水体管护等任务纳入年度总河长令,实施本市水生态区域补偿办法,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突出水生态修复,完善水生态状况监测及综合评价体系。保障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继续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强化“三地”管控,加强土壤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强化土壤污染工业源头防控,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优化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制度。持续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加强种植业、养殖业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进一步细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强化未利用地保护,因地制宜探索整治复耕与生态修复方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容量提升。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的配套政策标准,提升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加强监测监管。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物种栖息地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护重点生物遗传资源等。维护生态空间格局稳定性,深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应用,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统筹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完成区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进园林绿化“增绿提质”。促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探索开展2022年全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并深入开展创建后评估,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创建。[b]  压实责任,确保攻坚取得实效[/b]  “行动计划”还强调组织落实、督察考核、宣传引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将环境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align=center][/align]

  • 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的战略部署

    明确一个主题。就是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进一步推动工作既要看到挑战、勇于担当,也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在挑战方面,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环境质量改善工作艰巨复杂,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三是区域城乡统筹不均衡,产业转移带来环境压力加大。四是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地还不够,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压力传导机制还不顺畅。五是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社会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渗透的压力不断上升。在机遇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根本保障。二是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为推进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生态环保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为推进工作释放了改革红利,增添了强大动力。四是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许多环保历史欠账的存在,辩证地看,也为加快推进工作提供了空间和余地。五是改革开放后经济

  • 《浙江省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2022—2025年)》政策解读

    [b]一、 制定背景[/b]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人海和谐是海洋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加强海陆协同治理,深化分区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近岸海域水质,省生态环境厅等8部门联合制定了《浙江省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b]二、 主要内容[/b]《实施方案》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3个部分。(一)总体要求。主要明确了指导思想、实施范围、主要目标。(二)重点任务。聚焦陆源和海源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美丽海湾建设、海洋风险防范等攻坚重点,同时深化数字化治理,形成了11项行动。在陆源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4项行动。一是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要求到2023年,完成全省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基本实现入海排污口分类监管全覆盖;二是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提出完善钱塘江、京杭运河和瓯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开展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推进总氮通量监测,实施总氮削减工程,开展入海河流(溪闸)氮磷控制试点。三是城市污染治理行动,推动总氮指标纳入污染物排放省级标准,并将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等特色工作纳入方案;四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行动,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等工作的有关任务和目标。在海源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3项行动。一是海水养殖环境整治行动,对工厂化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提出要求,并计划2023年出台《浙江省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二是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行动,提出沿海主要港口和中心渔港“一港一策”相关工作,要求到2025年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置率达100%,推广应用“海洋云仓”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平台;三是岸滩环境整治行动,要求各沿海设区市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开展入海河流、港湾和海滩清洁行动,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方面开展了2项行动。一是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中对岸线和滨海湿地修复、渔业增殖放流、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任务目标;二是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行动中,衔接《浙江省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在国家要求的梅山湾和舟山南部诸湾的基础上,细化了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方面开展了2项行动。一是重大环境风险防范行动中进一步提出健全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提升赤潮等生态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在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行动中提出迭代升级“浙里蓝海”应用场景和完善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的要求。(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逐级分解细化落实各项目标和任务,定期调度、会商,依托“五水共治”“美丽浙江”考核,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形成陆海统筹、流域共治、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重点海域现代化环境治理机制。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和科技支撑。加强经费保障,统筹科技支撑力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快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集成应用。四是加强经验总结和宣传引导。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深入挖掘、宣传报道攻坚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强化引领示范,打造特色样板,做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b]三、 解读机关及联系方式[/b]解读机关: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系电话:0571-28992125

  • 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 意见建议的函

    为贯彻国家《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对照我省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部署要求,我厅组织起草了《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由于《行动计划》编制时间紧迫,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9日。联系电话:51798078、51798070传 ???真:51798084电子邮箱:zhykjc@shandong.cn附件:[url=http://sthj.shandong.gov.cn/zwgk/gsgg/202211/P020221124709297497523.doc]1.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doc[/url][url=http://sthj.shandong.gov.cn/zwgk/gsgg/202211/P020221124709297541518.docx]2.关于《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有关情况的说明.docx[/url][align=right]山东省生态环境厅[/align][align=right]2022年11月24日[/align]

  • 政策解读 | 《山东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等22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聚焦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坚,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标志性战役,推动全省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持续改善。一、制定背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省先后印发《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及一期、二期行动计划、“四减四增”行动方案和“蓝天保卫战”三期行动计划,以7个传输通道城市为重点,优化结构调整,强化污染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蓝天保卫战最终圆满收官。进入“十四五”时期,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我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印发了《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山东省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纲领性文件,统筹部署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各项精准减排措施落实落地,全省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实现大幅改善。但是,当前我省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很脆弱,秋冬季期间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今年元旦和春节期间,不利气象过程叠加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社会活动增加等因素影响,全省出现了反复、持续的重污染过程。另外,夏季臭氧污染问题正逐渐凸显,臭氧浓度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全省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优良率的重要因素。2022年11月底,生态环境部等15部委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环大气〔2022〕68号),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以此为契机,结合国家方案任务要求和我省工作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印发了我省的《行动方案》。二、决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三、出台目的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改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核心,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推动“十四五”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改善目标顺利实现,服务“强、富、高、优、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四、重要举措《行动方案》总体框架与国家方案基本一致,包括1个总文件,附《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3个行动方案。总文件明确了开展攻坚战的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保障措施;3个行动方案对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场标志性战役的攻坚目标和具体任务措施作出部署。(一)具体内容《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9%以内的明确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我省及各市考核指标也已确定。为确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必须坚持源头减排,优化调整结构。方案中坚持以减煤低碳、严控“两高”等源头减排为抓手,同时部署工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监管等末端防治措施,辅以重污染过程应对和监管执法等手段,确保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5%,NOX、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15.07万吨和9.52万吨。降低臭氧生成的前体物VOCs浓度是防治臭氧污染的最有效手段,VOCs治理包含了源头替代、过程监管、末端治理全链条,结合我省率先印发实施的《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企业豁免挥发性有机物末端治理实施细则(试行)》方案,逐步推进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工作。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对16市全覆盖帮扶指导,确保VOCs污染治理稳定达标。《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了移动源管理目标,要求到2025年,全省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铁路货运量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速超过2%。“十四五”期间,移动源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逐步凸显,在持续实施“公转铁”“公转水”、推进柴油货车清洁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基础上,更加注重精准、科学治污,充分发挥远程监控等大数据作用,同时,监管重点逐步由单纯“管车”向“管车和用车企业”转变,压实用车大户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能。(二)特色亮点《行动方案》在系统梳理国家《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任务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细化相关任务措施,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任务措施全覆盖。《行动方案》的16个攻坚行动,除不涉及我省和国家事权的任务措施外,全部落实国家任务要求,并结合当前实际,将“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措施细化、实化、具体化。二是深度挖潜“走在前”。重点结合我省结构性污染问题实际,针对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中排放大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其中,完成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钢铁企业全面创A、建立农业源生活源排放清单、实施工业源VOCs精细化管理、淘汰国三柴油货车和国一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三是监督管理“开新局”。持续实施高值区管理和远程监督帮扶两项工作机制,实施NOx和VOCs差异化分区管控措施,推进渣土车混凝土车新能源化,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出场(厂)登记管理制度、试行绿色施工和绩效分级与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挂钩机制、强化重型柴油车远程监控,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监管。[url=http://xxgk.sdein.gov.cn/zfwj/lhf/202307/t20230704_4364737.html][size=24px]有关文件: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size][/url]

  • 关于印发《四川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科技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牧)农村局、应急管理局、林业和草原局:为深入贯彻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和《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四川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align=right]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 ? ? ?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align][align=right]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 ? ?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公安厅? ? ? ? ? ? ? 四川省财政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水利厅? ? ? ? ?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 ? ?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align][align=right]2023年3月23日[/align]附件:[img]http://sthjt.sc.gov.cn/app-editor/ewebeditor/sysimage/icon16/pdf.gif[/img][url=http://sthjt.sc.gov.cn/sthjt/wjtzth/2023/4/7/b7472f5e46794facab37a5085d2acb2d/files/%E3%80%8A%E5%9B%9B%E5%B7%9D%E7%9C%81%E6%89%93%E5%A5%BD%E9%95%BF%E6%B1%9F%E4%BF%9D%E6%8A%A4%E4%BF%AE%E5%A4%8D%E6%94%BB%E5%9D%9A%E6%88%98%E5%AE%9E%E6%96%BD%E6%96%B9%E6%A1%88%E3%80%8B-20230407102213102.pdf]《四川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url]

  •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b]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b]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为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21〕4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font=?¥?ˉ?°??a€&]一、总体要求[/font](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主线,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九大战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美丽四川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幅度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控制在29.5ug/m3以内,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7.5%,重污染天气、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环境质量根本好转,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基本实现。[font=?¥?ˉ?°??a€&]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font](三)有序开展碳达峰行动。落实中央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加快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重点领域碳排放配额和核证减排量交易。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低碳试点建设。(四)聚集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绿色低碳高质量生活圈。坚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岸线保护,优化沿江地区产业结构,推动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绿色、红色、特色”深度融合。(五)加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大力推进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高质量打造沿江清洁能源走廊和产业集群。推动电网提档升级,优化电力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清洁能源储存和本地消纳能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煤炭减量和可再生能源替代,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原则上不再新增燃煤机组,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2%。(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判定标准、管理台账和正面清单,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等硬约束,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推动钢铁、白酒、建材等传统产业向清洁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壮大锂电、晶硅、现代清洁能源装备及钒钛、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产业。(七)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推进“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到2025年,全省铁路和水运承担货物周转量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推进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航道整治和提升工程,开展绿色生态航道示范建设,不断提高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推进机场设施“油改电”建设,全面实现机场岸电替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全覆盖。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八)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全面实施“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引导群众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制定绿色消费财政鼓励政策。探索实行绿色消费积分制度,鼓励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引导公众养成资源回收利用习惯,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推进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建设,国有企业率先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分类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建设活动。[font=?¥?ˉ?°??a€&]三、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font](九)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突出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强化成都平原、川南和川东北地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综合整治。严格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加强省市县三级重污染天气联动应对,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依法严厉打击应急减排措施不落实行为。科学调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加大烟花爆竹管控力度。到2025年,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1%以内。(十)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系统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提高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比例,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收集率、去除率和治理设施运行率。推动园区和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共享治理设施建设。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砖瓦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到2025年,全省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十一)打好移动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鼓励淘汰国四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加强柴油车排放路检路查、集中停放地和维修地尾气排放监督抽检,全面落实汽车排放检验和维护制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电动化,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清洁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使用率,推动设区的市城市公交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以上。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管控,推进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严查超标排放和“冒黑烟”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清洁油品行动。(十二)着力解决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问题。全面加强各类施工工地、道路、工业企业料场堆场等扬尘标准化管控,将绿色施工纳入企业信用管理。加强脏车入城和城市道路行驶管理。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完善餐饮油烟监管体系,加强城市建成区餐饮油烟排放监管。深化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声环境功能区评估与调整,加强声环境功能区划管理。到2025年,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全省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font=?¥?ˉ?°??a€&]四、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font](十三)打好重点流域限期达标攻坚战。对国考、省考断面尚未达标的河流实施限期整治,因河施策制定达标方案,逐步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存在反弹风险的重点河流和枯水期重点时段水质管控,保障枯水期生态流量。深化“测管协同”,加强水质异常区域预警预报、应急管控。巩固提升沱江、岷江水环境整治成效,深化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共建共享。到2025年,力争全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劣Ⅴ类、Ⅴ类断面清零。(十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持续实施“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制定实施重点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分类推进整改工作,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切实推进船舶污染治理,在邛海、泸沽湖、汉源湖、仙海湖等重要湖库封闭水域率先实行船舶污水零排放。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有效恢复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国家部署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十五)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强化生态环境约束,严格黄河流域各类开发活动强度控制和全过程监管,补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短板,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实施天然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修复、沙化退化草原治理,推动以草定畜、定牧和超载过牧草原减畜,加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湿力度。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实施黄河干流和重点支流生态堤防建设工程。到2025年,全省黄河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基本得到规范处理,黄河干流出川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十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加强控源截污,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到2025年,全省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提升基础设施效能,强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抓好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强河湖自净功能。巩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到2025年,全省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十七)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严格落实河湖岸线管控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实施环湖截污、还湖还湿、生态保育、水土资源调控等重点工程,提升雅砻江、大渡河、泸沽湖、邛海、黑龙滩等水环境质量。到2025年,全省达到Ⅱ类水质及以上的国控断面数量比例占70%以上。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开展城市公园景观水体专项整治,充分挖掘水文化,打造惠民亲水生态景观,助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到2025年,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示范意义的美丽河湖。(十八)巩固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平。全面优化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布局和供水格局,加快推进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能力,实施县级及以上城市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并开展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到2025年,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font=?¥?ˉ?°??a€&]五、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font](十九)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到2025年,全省7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绿色农业,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农膜回收行动,完善化肥农药使用量调查监测机制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到2025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二十)打好土壤污染整治攻坚战。制定全省土壤风险分区管控方案,形成土壤风险源“一张图”,推进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在什邡、汉源、筠连等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市、区)开展污染溯源和成因分析。严格落实粮食收购和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和追溯制度。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准入管理,在成都市、德阳市、凉山州等地区实施区域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程。完成自贡市、内江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推进腾退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二十一)强化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深入推进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并动态更新固体废物重点监管点位清单。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控,加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收集与处置。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升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与利用能力。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补齐地区医疗废物处置短板。到2022年年底,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以上。推进工业减废行动,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钒钛磁铁矿冶炼废渣等的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力争建成5个“无废城市”。(二十二)深入推进地下水协同防治。健全地下水“双源”(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基础数据库,持续推进全省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建设四川省地下水环境信息管理平台,突出抓好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强化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管控,编制达标或保持方案。健全分级分类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划定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并强化保护措施,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及污染风险管控。[font=?¥?ˉ?°??a€&]六、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font](二十三)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有序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和营造林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推进高原牧区减畜计划和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若尔盖、泸沽湖等湿地保护。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二十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横断山南段、岷山—横断山北段、羌塘—三江源、大巴山、武陵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开展重点生物物种专项调查和评估。以岷江、赤水河、嘉陵江等为重点,开展水生生物调查和评估。完善野外生态观测监测与科研站点建设。全面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灾害防控应急预案。(二十五)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推进黄河上游、岷江上游等重点流域生态评估,对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邛海、泸沽湖等开展遥感监测评估。开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平评价考核。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对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的县(市、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二十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大邑、米易、宣汉、洪雅、邛崃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基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美丽中国地方实践。到2025年,累计建成60个以上省级生态县。(二十七)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开展涉危险废物涉重金属企业、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调查评估,统筹推进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全覆盖。制定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积极争取新污染物治理全国试点。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开展涉铊、涉锰等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强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推进国家环境应急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风险联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废旧(退役)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font=?¥?ˉ?°??a€&]七、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font](二十八)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快推进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等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完善全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制定陶瓷、玻璃等重点行业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等技术规范。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大力推进环境信息依法强制性披露。实施生态环境部门与司法机关重大案件双向咨询、联合调查、挂牌督办等机制。(二十九)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及差别化管理政策。推动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差别化电价政策。深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全面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引导作用。推广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规范环境治理市场。深化生态环境价格改革,逐步调整优化污水、垃圾处理费用征收标准。(三十)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严格落实支出责任,把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调整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和支持方式,进一步促进有关转移支付分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相衔接。充分发挥土地、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领域。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快健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多样化补偿方式,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三十一)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效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机制,全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预审服务,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指导、开辟绿色通道、开展并联审批,严肃查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加强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生态环境统计、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执法等管理制度衔接。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加强移动源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三十二)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布局,补齐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等监测短板,加快建设要素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强化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基础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升环境质量预警预报、风险评估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三十三)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推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体系、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采取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化机构等方式,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font=?¥?ˉ?°??a€&]八、加强组织实施[/font](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研究推动解决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日常工作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完善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关措施。(三十五)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省直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细化实化污染防治攻坚政策措施,分工协作、共同发力。生态环境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任务分解,加强调度评估,重大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三十六)强化监督考核。完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落实情况作为重点,深化例行督察,强化专项督察,优化派驻监察。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常态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暗查暗访。落实《四川省环境质量改善不力约谈办法》,对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力的市(州)、县(市、区)进行约谈。继续统筹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三十七)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讲好生态文明建设“四川故事”。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宣传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机制。(三十八)强化队伍建设。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机构序列,选优配强一线执法力量,统一保障执法用车和装备。以政治建设引领业务能力建设,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县(市、区)、乡镇等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队伍能力。注重选拔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表彰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align=right]????????????[/align][align=right][font=?¥?ˉ?°??a€&]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font][/align][align=right][font=?¥?ˉ?°??a€&]2022年9月23日[/font][/align]

  • 长江攻坚战行动方案 ? 专家解读? | 牢记使命 不负嘱托 奋力书写长江大保护湖北答卷长江攻坚战行动方案 ? 专家解读? | 牢记使命 不负嘱托 奋力书写长江大保护湖北答卷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新时期长江保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b]一、坚决扛起湖北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b]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以恢宏视野提出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先后三次亲自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两次莅临湖北长江沿线考察,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湖北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库区所在地,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特殊使命,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湖北坚定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明显变化。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3年稳定在Ⅱ类;长江总磷浓度整体大幅下降,2021年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2015年下降18.9%,19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7%。  湖北省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保护领导小组,先后组建长江大保护省指挥部和专项战役指挥部,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和“新双十行动”。  一是壮士断腕“关”。破解“化工围江”,“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沿江1公里内实现“清零”;取缔各类非法码头1810座。  二是坚决果断“禁”。依法实施禁采、禁捕、禁养,坚决落实“十年禁渔”,3.2万名渔民全部转产安置;“三无”采砂船基本清除,238艘在册采砂船有效监管;禁养区1.28万家养殖场全部关停搬迁。  三是不留空白“查”。清查长江入河排污口12480个,累计完成整治8037个;排查整治“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问题950个。   四是痛下决心“治”。城市建成区214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完成;污水处理厂实现乡镇全覆盖;4016艘运输船舶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装置改造,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覆盖所有港口码头。  五是竭尽全力“复”。岸线生态复绿面积856万平方米,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84.2万亩;整治修复废弃矿山327个,洪湖等五大湖泊退垸还湖245平方公里。今年11月,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湖北举行。  六是加快协同“转”。切实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力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占GDP比重由13%增至21%,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全省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30%、40%;建成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湖北已成为全国碳资产大数据中枢。  [b]二、全面、准确把握行动方案“四个更加”新要求[/b]  《行动方案》作为“十三五”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升级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进一步突出了“四个更加”的新要求。  一是更加注重三水统筹。《行动方案》进一步突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 “三水统筹”,系统推进水源地保护和生活、农业、工业、交通、排污口等污染整治;科学构建水生态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长江生物完整性持续提升;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到2025年年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湖泊生态水位得到有效维持。  二是更加注重系统保护修复。长江大保护的核心是流域生态环境修复,《行动方案》把生态修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深入实施自然岸线生态修复、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重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三是更加注重提质增效。《行动方案》针对化工园区、污水直排、农业面源等难点、重点问题,进一步强调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弱项。到2025年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开展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试点示范,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污染治理。  四是更加注重长效管控。《行动方案》从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推动全流域精细化分区管控、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防范化解沿江环境风险、引导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突出治管结合,建立健全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b] 三、做到四个坚持,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b]  保护长江是国之大者、千年大计,湖北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全力筑牢国家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生态屏障。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守护清洁长江。全力推进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一口一策,分类治理,组织开展全流域排污口排查,摸清“家底”。加强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排查整治和雨污分流改造,切实解决建成区污水直排、雨季溢流等突出问题。加强小微水体治理与管护,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形成布局合理、监管有力的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格局。  二是坚持生态修复,着力建设绿色长江。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运用。推进长江、汉江、丹江口库区、三峡库区、洪湖等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深化推进湖北省碳交易试点。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实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实施好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推进落实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目标。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力打造安全长江。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推动水安全、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同步发展。以府澴河、四湖总干渠、汉北河等为重点,“一河一策”推动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加强重点湖库水华风险防控,开展丹江口水库、洪湖等重点湖库综合治理。健全完善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编制省内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  四是坚持一盘棋思想,合力构建美丽长江。加强长江、汉江、清江流域的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加快推动建立长江干流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省内跨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作者: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何开文  供稿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等10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土壤污染整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财政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农业(农牧)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认真做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土壤污染整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我省编制了《深入打好土壤污染整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6/15/170157761562029.pdf]附件:深入打好土壤污染整治攻坚战实施方案.pdf[/url][align=right]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align][align=right]2023年6月9日[/align]

  •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font=宋体][size=24px]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环海洋〔2022〕11号),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浙江海事局、省治水办联合制定《浙江省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size][/font][align=right]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align][align=right]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align][align=right]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海事局 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五水共治”办公室[/align][align=right]2022年8月29日[/align](此件公开发布)[hr/][b]相关附件:[/b][url=http://sthjt.zj.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1&filename=2302231727125045774.pdf]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pdf[/url]

  •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

    [align=center]编辑时间:2023-01-30 来源: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align][table][tr][td=1,1,18%][align=center]索 引 号:[/align][/td][td=3,1,42%] 000014349/2023-01700[/td][/tr][tr][td=1,1,15%][align=center]主题分类:[/align][/td][td=3,1,20%] 厅发文件/ 晋环发[/td][/tr][tr][td][align=center]来 源:[/align][/td][td]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td][td][align=center]成文日期:[/align][/td][td] 2022-11-04[/td][/tr][tr][td]标 题:[/td][td=3,1]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td][/tr][tr][td=1,1,15%][align=center]发文字号:[/align][/td][td=1,1,20%] 晋污防办发〔2022〕1号[/td][td][align=center]发布日期:[/align][/td][td] 2023-01-30[/td][/tr][/table][url=http://sthjt.shanxi.gov.cn/tfwj2/jhf/202301/P020230130549803685466.pdf]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url]

  • 关于印发《贵州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气象局、能源局,各隶属海关:现将《贵州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align=right]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align][align=right]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财政厅[/align][align=right]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align][align=right]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商务厅[/align][align=right]中华人民共和国贵阳海关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align][align=right]贵州省气象局贵州省能源局[/align][align=right]中国民用航空贵州安全监督管理局[/align][align=right]2022年12月14日[/align](此件公开发布)[align=center][b]贵州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b][/align]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贵州省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改善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打好城市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关心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持续巩固改善全省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目标,以巩固改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为核心,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推动“十四五”全省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改善目标顺利实现,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攻坚。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攻坚行动方案,冬春季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污染天气、夏季聚焦臭氧(O3)、全年紧抓柴油货车开展攻坚;依法监管,严格执法,禁止“一刀切”“运动式”攻坚。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冬春季节和春节、元宵节、中元节等特殊时段为重点管控时段,以PM2.5、O3为重点管控污染物,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管控区域,以建筑施工工地、城区主干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主要排放源为重点管控对象,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坚持完善机制、强化督导。健全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机制,充分压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责任。加强污染防控技术帮扶和督促指导,严格监督考核,完善闭环管理,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细。(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2 ug/m3以内,县级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NOx和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17万吨和0.45万吨,柴油货车NOx排放量下降12%,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有效控制轻度污染天气。二、实施重大专项行动(一)城市污染天气防控专项行动健全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机制,强化污染天气预测预报,实施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精准管控,推进重点区域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工业粉尘污染管控,开展燃煤散烧、秸秆焚烧等低空散烧污染整治。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帮扶指导,完善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强化重点污染物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控,逐步提升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二)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有力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VOCs原辅材料替代和排放治理,实施低效脱硝设施排查整治,推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NOx污染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工业锅炉和炉窑提标改造。加强O3监测和污染研判分析,开展VOCs和NOx协同管控和区域联防联控。(三)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和车船清洁化推进力度,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逐步提高“公转铁”“公转水”货运量。强化机动车排放大数据应用,加强柴油货车生产、使用、检验等全流程管控,积极开展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推进传统汽车清洁化,加快推动机动车新能源化发展。开展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逐步提升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水平。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深入打好城市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作为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举措,结合本地大气环境管理目标和工作实际,科学精准制定具体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门定期下达各中心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目标。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担当、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方案实施。(二)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机理研究,开展颗粒物和臭氧源解析,提升气象变化和污染物输送分析能力,构建污染成因分析、监测预报、精准溯源、科学评估、深度治理、智慧监管、应急处置的全过程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监测体系,中心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强化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提升管控效能,建设秸秆焚烧高空监控设施,完善抑尘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逐步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等设备。(三)从严压实责任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工程质量低劣、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低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加强自行监测和执法监测监督抽查,严厉查处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旁路偷排、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行为,持续开展环保信用评价。生态环境部门定期调度目标任务推进情况,通报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状况,将大气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年度和终期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考核,将有关落实情况纳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在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和应急处置中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附件:1.贵州省城市污染天气防控专项行动方案2.贵州省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3.贵州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附件1贵州省城市污染天气防控专项行动方案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2 ug/m3以内,不发生重污染天气,基本不发生中度污染天气,有效控制轻度污染天气;县级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全部达到二级标准;降尘排放量不高于6吨/(月平方公里)。二、攻坚思路根据不同季节、城市、行业等大气污染特点,开展污染天气防控攻坚战。冬春季节重点加强PM2.5污染防控,夏秋季节重点加强臭氧污染防控。六盘水市、铜仁市、都匀市、凯里市等中心城市重点加强PM2.5污染防控,兴义市重点加强臭氧污染防控,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统筹加强PM2.5和O3污染防控。针对扬尘、秸秆焚烧等突出污染问题,着力开展重点管控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整治、工业粉尘污染整治、低空散烧污染整治和强化精准管控五大行动。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警、督导、考核和问责机制,强化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精准管控。三、攻坚行动(一)着力开展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精准管控行动1.加强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强化污染天气预测预报,及时发送预警信息。集中组织修订中心城市轻、中度污染天气管控方案,统一标准和要求,完善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和应急处置高位推动机制,建立健全中心城市和区县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工业源应急减排措施应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企业应制定“一厂一策”操作方案,将特殊时段禁止或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实施“一证式”管理。(省生态环境厅、省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帮扶督导。组织专家开展污染趋势研判,针对性提出管控建议。强化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日常管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明察暗访及督促指导,及时通报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典型问题纳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内容。(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二)着力开展重点区域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整治行动3.加强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开展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环境空气重点管控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排查,重点排查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污染、喷涂污染等,梳理问题清单,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着力开展扬尘污染整治行动4.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监督建筑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发布实施《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降尘》《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加大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执法监管力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5.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各地定期开展住建、生态环境、城市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参与的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冬春季节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加大城区道路清扫和保洁力度,开展城市环境空气重点管控区域道路积尘率监测和考核。(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着力开展工业粉尘污染整治行动6.加强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监管。虽达标排放但对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有较大影响的工业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根据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理需要,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停产、检修时间。(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7.加强工业企业污染堆场集中整治。推进工业企业物料堆场实行规范化管理,采取封闭式仓库、设置防风抑尘围挡和覆盖、喷淋抑尘等措施,有效控制无组织扬尘污染。加强砂石场扬尘防治执法监管,严格新建砂石场审批,全面依法关停违法违规的砂石场。(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五)着力开展低空散烧污染整治行动8.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散烧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已划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限燃区有关要求,加强散煤燃烧管控。严格烟花爆竹销售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疏堵结合、一市一策的原则,制定春节、中元节等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和烧纸祭祀管控方案,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强化冬季烟熏腊制品、路边焚烧取暖等污染行为管控。各地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秸秆禁烧管控机制,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秸秆、杂草等焚烧管控,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六)着力开展防控能力提升行动9.加强技术支撑。强化预测预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预测预警准确度,扩大预测预警城市范围。鼓励购买第三方服务,强化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和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10.加强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抑尘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秸秆焚烧高空监控设施,购置主要污染物走航监测设施,开展PM2.5、颗粒物(PM10)、臭氧走航监测和源解析。各地将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管控和应急处置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附件2贵州省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PM2.5和O3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NOx和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17万吨和0.45万吨,全省O3浓度、O3污染天数相比“十三五”时期基本稳定。二、攻坚思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5月~10月重点时段,以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凯里市、都匀市、兴义市建成区及贵安新区建成区、仁怀市等重点区域,协同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聚焦煤化工、焦化、农药、制药、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加大低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力度,全面提升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加大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以及锅炉、炉窑、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持续降低VOCs和NOx排放量。坚持提升能力、补齐短板,有效解决污染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加强夏秋季臭氧污染区域联防联控。三、攻坚任务(一)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行动1.加快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加快制定辖区内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企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计划,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推动现有高VOCs含量产品生产企业升级转型,提高水性、高固体分、无溶剂、粉末等低VOCs含量产品的比重。旧城改造等涉及建筑墙体涂刷、建筑装饰以及市政道路划线、栏杆喷涂、沥青铺装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严格选用低、无VOCs的涂料、稀释剂及胶粘剂。鼓励在房屋建筑中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全面推进汽车整车制造底漆、中途、色漆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在木质家具制造、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钢结构、船舶制造技术成熟的环节,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2.开展含VOCs原辅材料达标情况联合检查。严格执行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VOCs含量限值标准,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生产企业、销售场所进行抽检抽查,增加使用环节检测监管,每年5月~10月开展一次检测,曝光不合格产品并追溯其生产、销售、进口、使用企业,依法追究责任。(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贵阳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二)VOCs排放治理达标行动3.建设高效适宜VOCs治理设施。全面梳理VOCs治理设施台账,分析治理技术、处理能力与VOCs废气排放的匹配性,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加快推进单一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VOCs单一喷淋吸收不能稳定达标设施升级改造。加大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3千克/小时的车间或生产设施管控力度。(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4.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全面排查含VOCs储存、转移和运输、设备与管线组件、敞开液面以及工艺过程等环节无组织排放情况,开展不达标排放整治。推动现代煤化工、制药、农药等行业开展储罐配件失效、装载和污水处理密闭收集效果差、装置区废水预处理池及废水储罐废气未收集、无组织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不符合标准规范等问题治理。推动焦化行业开展酚氰废水处理无密闭、煤气管线及焦炉等装置泄露问题治理;推动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重点治理集气罩收集效果差、含VOCs原辅材料和废料储存不密闭等问题。依法依规整治汽修行业废气排放“散乱污”现象,责令汽修行业企业限期整改未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喷涂作业、喷涂废气处理设施缺乏、简陋低效问题。鼓励装载高挥发性化工产品的汽车罐车使用自封式快速接头。鼓励企业单独收集处理含VOCs有机废水系统中的高浓度废气。督促企业规范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在臭氧污染高发季节前对LDAR开展情况进行抽测和检查。鼓励企业使用低泄漏的储罐呼吸阀、紧急泄压阀,定期开展储罐部件密封性检测。(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5.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控。督促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落实开停车、检维修计划提前报告制度,制定非正常工况VOCs管控规程,实施台账管理。推进火炬、煤气放散管按要求安装引燃设施,配套建设燃烧温度监控、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设备,及时补充助燃气体。(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6.推进涉VOCs产业集群整治提升。加大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排查产业集群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情况和涉有机化工生产情况,研究制定整治提升计划,统一整治标准和时限。同一类别工业涂装企业聚集的园区和集群,推进建设集中涂装中心;吸附剂使用量大的地区,建设吸附剂集中再生中心,同步完善吸附剂规范采购、统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管理体系;同类型有机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园区和集群,建设有机溶剂集中回收中心。加快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推进钣喷共享中心建设。鼓励贵阳孟关汽车城等汽修行业集中的区域建立汽修集中喷涂中心,配套建设高效VOCs治理设施。(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7.推进油品VOCs综合管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开展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定期检测,严厉查处在卸油、发油、运输、停泊过程中破坏汽车罐车密闭性等行为,探索将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年度检测纳入排放定期检验范围。探索实施分区域分时段精准调控汽油(含乙醇汽油)夏季蒸气压指标。积极推动万吨及以上原油成品码头、现役8000总吨及以上油船开展油气回收治理。(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行动8.实施低效脱硝设施排查整治。开展采用脱硫脱硝一体化、湿法脱硝、微生物法脱硝等治理工艺的锅炉和炉窑排查抽测,督促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及时整改,推动达标无望或治理难度大的企业改用电锅炉或电炉窑。鼓励采用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成熟技术。探索推广新型脱硝技术。(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9.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钢铁、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独立烧结、球团、高炉、轧钢等行业企业参照钢铁超低排放要求实施改造。鼓励其他行业探索开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实现超低排放,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10.实施工业锅炉和炉窑提标改造。推进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使用煤气发生炉的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或者采取园区(集,群)集中供气、分散使用的方式。实施玻璃、铸造、石灰等行业炉窑提标改造。督促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无法稳定达标的生物质锅炉加装高效脱硝设施。县级城市建成区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到2025年,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11.推动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要求。严格落实淘汰关停、搬迁入园、就地改造、做优做强“四个一批”要求。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推动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持续推动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严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以外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禁止将燃煤自备电厂放在工业项目中备案或以各种名义在国家规划外核准。鼓励关停规模小、煤耗高、服役时间长、排放强度大的煤电机组,等容量替代建设支撑性煤电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12.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优化煤电项目建设布局,推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遵义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合理规模煤电作为基础性安全保障电源。全面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鼓励实施灵活性改造,推动能耗和排放不达标煤电机组升级改造、“上大压小”或淘汰退出。优先建设大容量、高参数、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积极推进66万千瓦高硫无烟煤示范机组建设,鼓励建设100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机组,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合理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积极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逐步减少直至取缔煤炭散烧。(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3.大力发展新能源。按照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依托大型水电站、现有火电厂、投运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四个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以及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推进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光伏与农业种养殖结合、光伏治理石漠化等。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城镇集中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应用。逐步提高新能源发电能力。(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林业局、省机关事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臭氧精准防控体系构建行动14.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研发推广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低浓度、大风量废气的VOCs高效治理技术。推动低温脱硝、氨逃逸精准调控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开展分类型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末端治理路径研究。在典型城市实施“一事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15.完善监测体系。开展中心城市非甲烷总烃监测,在铜仁市等臭氧防控重点城市开展VOCs组分监测。加强光化学产物和衍生物观测能力建设。加强涉VOCs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企业环境VOCs监测。(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16.开展夏季臭氧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着力提升臭氧污染预报水平。探索开展生产季节性调控,鼓励引导企业污染天气妥善安排生产计划,在夏秋季减少开停车、放空、开釜等操作,加强设备维护,鼓励增加泄露检测与修复频次。鼓励企业和市政工程中涉VOCs排放施工实施精细化管理,防腐、防水、防锈等涂装作业及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划线、沥青铺设等环节避开臭氧污染易发时段。(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污染源监管能力提升行动17.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推动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督促企业按要求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18.强化治理设施运维监管。全面落实VOCs收集治理设施较生产设备“先启后停”要求。督促企业定期更换并安全处置治理设施吸附剂、吸收剂、催化剂。坚决查处脱硝设施擅自停喷氨水、尿素等还原剂行为;禁止过度喷氨,脱硝设施氨逃逸浓度原则上控制在8毫克/立方米以下。加强旁路监管,取缔非必要旁路;督促企业按要求报备确需保留的应急旁路,在非紧急情况下保持关闭并加强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19.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精准监督帮扶。围绕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指导夏秋季精准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指导企业优化VOCs、氮氧化物治理方案,推动各项任务措施取得实效。针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技术困难和政策问题,组织开展技术帮扶和政策解读,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附件3贵州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运输结构、车船结构清洁低碳程度明显提高,燃油质量持续改善,机动车船和工程机械超标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全省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超过90%,全省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铁路货运量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二、攻坚思路以9个中心城市为重点区域,以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为重点监管对象,聚焦煤炭、焦炭、矿石运输通道,持续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源头防控,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和车船清洁化推进力度;坚持过程防控,完善柴油货车设计、生产、销售、使用、检验、维修和报废等全流程管控,突出重点用车企业清洁运输主体责任;坚持协同防控,加强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三、攻坚行动(一)交通运输轨道化行动1.持续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推进煤炭、钢铁、焦炭、沙石骨料、水泥、电解铝、磷矿、化工等重点行业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有效降低公路货运比例。加快贵阳国际物流枢纽城市、贵安国际物流港建设,加快实现与相邻省会高铁互联互通和“市市通高铁”。(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驻贵阳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精准补齐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短板,提升“门到门”服务质量。新建及迁建煤炭、矿石、焦炭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原则上要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新建或改扩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原则上同步建设进港铁路。推动现有港口作业区扩大铁路运输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成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驻贵阳办事处、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3.提高“公转铁”“公转水”货运量。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运在大宗货物中远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推进铁路进港、进厂、进园区,提高煤炭、钢铁、电力、焦化、水泥、建材等企业大宗货物铁路运输量。提升水运能力,加快推进乌江航道提等扩能、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工程等高等级航道建设,加速打通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出省水运通道,加快内河港口建设,提高水路货运量。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提高到7.04%。(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成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驻贵阳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柴油货车清洁化行动4.加强新生产货车环保达标监管。开展生产货车环保抽检,核查车载诊断系统(OBD)、污染控制装置、环保信息随车清单、在线监控等,抽测部分车型的道路实际排放情况,基本实现系族全覆盖。严厉查处生产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控制装置造假、屏蔽OBD功能、不依法公开环保信息等行为,按规定上报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撤销相关企业车辆产品公告、油耗公告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督促生产(进口)企业及时实施排放召回。2023年7月1日,按要求执行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贵阳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5.强化在用车排放监督检查。加大道路行驶的重型货车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生态环境部门对检测超标且未及时改正的车辆移交公安交管和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管部门对排放不达标并上路行驶的车辆依法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对超标排放的营运车辆督促限期进行维护(维修)治理。(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6.严格排放检验和维护制度。严格执行贵州省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经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抽测或定期排放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及时开展维修治理,经维修合格后方可复检。督促指导排放检验机构依法落实汽车排放检验主体责任,严厉查处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不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篡改破坏OBD系统、采用临时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方式通过排放检验的行为。(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7.推进柴油车远程监控。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全程监控模式,推进重型柴油车安装远程在线监控。推行汽车环保免检,安装OBD远程排放监控并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网且稳定达标排放的车辆免于环保上线检验。(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8.推进传统汽车清洁化。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符合强制报废情形的交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按规定回收拆解。发展机动车超低排放和近零排放技术体系,集成发动机后处理控制、智能监管等共性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9.加快推动机动车新能源化发展。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城市配送车辆中的推广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鼓励中重型货车电动化、氢燃料等示范和商业化运营。以公共领域用车为重点推进新能源化,全省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行动10.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发展。因地制宜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以及火电、钢铁、煤炭、焦化、建材、矿山等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鼓励各地制定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淘汰计划,推进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具备条件的可更换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探索研究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民航贵州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1.加强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监督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每年对本省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发动机生产企业进行排放检查,重点核验信息公开、污染控制装置等,基本实现系族全覆盖。进口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发动机应达到我国现行新生产设备排放标准。(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贵阳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12.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排放管控。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管控,严格执行《贵州省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排放检测实施细则》,禁止国二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入“禁高区”,中心城市制定年度抽检抽测计划,重点核验编码登记、在线监控联网等,对部分机械进行排放测试,比例不得低于20%,基本消除工程机械冒黑烟现象。2025年,各地使用“贵州省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完成城区工程机械环保编码登记并落实三级联网,做到应登尽登。(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3.推动港口船舶绿色发展。监督实施船舶发动机第二阶段排放标准。鼓励新建及改建液化天然气(LNG)单燃料动力船舶,积极探索发展纯电力、油电混合、氢燃料、氨燃料、甲醇等动力船舶,推动湖泊、水库等旅游景区游船加快换新为纯电动船舶。开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改造和推广试点工作,通过申报成为示范单位等路径多方面争取船舶“油改清洁能源”资金投入。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鼓励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对发动机升级改造(更换)或加装船舶尾气处理装置等方式进行深度治理。加快推进现有码头根据需要有序建设岸电设施,新建码头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引导现有船舶加快配备受电设施。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提高岸电使用率。(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重点用车企业强化监管行动14.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鼓励大型工矿企业开展零排放货物运输车队试点。鼓励工矿企业等用车单位与运输企业(个人)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清洁运输。企业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要求,加强运输车辆管控,完善车辆使用记录,实现动态更新。鼓励未列入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控的企业参照开展车辆管理,加大企业自我保障能力。试点开展重点用车企业安装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达到国家要求。(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15.强化排放大数据应用。建立健全用车大户清单,充分运用省级排放大数据分析结果,将一年内超标排放车辆占其总车辆数10%以上的运输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对象。督促用车企业暂停使用排放不合格车辆。鼓励企业优先使用已安装远程在线监控的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省交通运输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16.强化重点工矿企业移动源应急管控。加大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部门联合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等专项检查,依法严格处罚超标排放行为。根据轻、中度污染天气管控方案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对重点区域、路段实施限行、禁行、择时施工等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期间运输车辆、厂内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应急管控,原则上不允许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货车进出厂(场)区。(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柴油货车联合执法行动17.开展移动源联合执法。开展中心城市柴油货车通行主要路段常态化路检路查,不定期在柴油货车集中使用地和停放地开展入户检查。加强对排放检验机构检测数据的监督抽查,利用“天地车人”监控系统以及机动车监管执法工作形成的数据,通过大数据追溯超标排放车辆定期排放检验现场,通过对比分析过程数据、调阅视频图像和检测报告,核实核清有无数据造假情况,实现全链条环境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8.完善部门协同监管模式。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形成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路检路查工作机制。对柴油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等全环节开展部门联合监管,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非标油品。燃料生产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生产合格的车船燃料。推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依法披露环境信息。研究实施降低企业和司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防治负担的政策措施。(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贵阳海关、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9.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应用。严格实施汽车排放定期检验信息采集传输技术规范,检验信息实时上传至省平台,由省平台按日上传国家平台。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信息核查,实现一机一档,避免多地重复登记。健全完善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体系,探索超标识别、定位、取证和执法的数字化监管模式。研究构建移动源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质控体系,提高执法装备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执法效能。(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align=right][font=微软雅黑, &][size=16px]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微软雅黑, &][size=16px]2022年12月14日印发[/size][/font][/align]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b]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水务局、水利局,海南省水务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水利局:  现将[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0/202207/W020220717804650388908.pdf]《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url]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align=right]住房和城乡建设部[/align][align=right]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水利部[/align][align=right]  2022年3月28日[/align]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林草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附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及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重庆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align=right]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align][align=right]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align][align=right]重庆市公安局 重庆市财政局[/align][align=right]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align][align=right]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align][align=right]重庆市交通局 重庆市水利局[/align][align=right]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align][align=right]重庆市林业局[/align][align=right]2023年6月28日[/align](此件公开发布)[align=center]重庆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align]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及生态环境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增强历史担当、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目标,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工作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系统防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多元共治,落实责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落实地方人民政府行动方案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年底,全市水质总体保持优良,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7.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2%;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基本可控;长江、嘉陵江、乌江(以下简称“三江”)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长江生物完整性持续改善。二、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查、测、溯、治”,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要求,系统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2023年年底,完成我市境内“三江”干流70%排污口整治工作;2024年年底,完成我市境内长江流域范围内所有排污口排查;2025年年底,基本完成我市境内“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整治,并建立排污口长效管理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交通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配合。以下均需各区县政府相关部门落实,不再列出)(二)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强化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新建或改造升级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5座,推进污水管网老旧破损、混接错接等问题排查整治,到2025年年底,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完善园区事故废水控制系统,做好事故废水的收集、暂存和处理。(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深化锰污染综合整治。巩固锰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成效,严防淘汰落后产能死灰复燃。推进秀山县、城口县、酉阳县锰矿开采企业(含选矿企业)、电解锰生产企业、锰渣场污染问题整治,落实“一矿一策”“一企一策”“一场一策”整治方案,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涉铅涉镉涉铊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石柱县铅锌矿区遗留废渣整治,开展其他地区涉铅涉镉涉铊等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排查整治。依法依规将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或者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实施以切断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耕地途径为目标的整治措施,指导督促涉铊企业建立铊污染风险问题台账并实施整改。(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三)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和改造,到2025年年底,新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20万吨/天以上,完成268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改造和84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建设改造城镇污水管网5500公里以上,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按照规定对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 mg/L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一厂一策”管网建设改造。实施主城排水系统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配合)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发挥河湖长制统领作用,完善联动机制,强化巡查检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强化工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河道垃圾清理,对已完成治理的城市黑臭水体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到2025年年底,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配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持续推进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6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3座、专业无害化污泥处置点15座,加强现有垃圾填埋场监管,不断完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到2025年年底,全市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0400吨/日、污泥处理能力2000吨/日。(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配合)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开展江河湖泊垃圾清理行动,加快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排查整治工作,深入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全面开展江河湖泊、码头塑料污染垃圾清理行动。(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因地制宜推广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重点技术和抗病品种、绿色防控等农药减量重点技术。加强畜禽污染防治,严格禁养区管理,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行畜禽粪肥经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强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落实30亩以上专用池塘养殖场尾水治理措施,鼓励30亩以下水产养殖场采取种养结合方式消纳利用废弃物。开展濑溪河、黄金河等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试点,在璧山区开展国家农业面源监测试点和农业面源智慧监测。到2025年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市农业农村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50座、农村生活污水管网900公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改120座,基本实现农村常住人口200户(或500人)聚居点设施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到2025年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市生态环境局、市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五)强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完善船舶码头基础设施。加快完善400总吨以下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置装置改造。加快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同步推进码头岸电设施改造,提高港船岸电设施匹配度,进一步降低岸电使用成本,稳步提高船舶靠港岸电使用量。(市交通局、重庆海事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牵头,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国家电网等部门配合)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有效衔接机制。完善船舶污染物“船—港—岸”全过程衔接和协作,加强船舶“收集—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实现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电子联单闭环管理。持续推进船舶污染物“船上存储,交岸接收”的零排放模式。(市交通局、重庆海事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编制重庆市总磷污染控制方案,明确控制目标,实施重点工程。巩固“三磷”专项整治成果,强化重点行业监管,推动涉磷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推进涉磷企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探索磷石膏综合利用机制。统筹城镇生活、工业企业、城市和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磷污染削减力度。(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配合)(七)推进尾矿库综合整治。对全市不符合运行条件的尾矿库实施闭库治理并销号,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尾矿库开展整治。编制“一库一策”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建立完善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强化应急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到2025年年底,建立健全尾矿库污染防治和安全长效机制,尾矿库环境和安全风险基本可控。(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重庆市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长江流域重庆段水生生物监测体系,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科学评估长江禁渔和物种保护成效,科学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强涉渔工程水生生物专题影响评价,督促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减缓涉渔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生境影响。推动重要江河湖库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恢复,增强河流连通性。到2025年年底,长江生物完整性持续改善。(市农业农村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牵头)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十年禁渔”政策。落实落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措施,实施好长江退捕渔民“十省百县千户”跟踪帮扶方案,开展安置保障情况跟踪回访,健全就业帮扶台账,推动“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继续实施“亮江工程”,到2025年年底,禁渔水域管理秩序良好,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性增长。(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实施林地、草地及湿地保护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到2025年年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200万亩。(市林业局牵头,市水利局等部门配合)开展湿地、草原保护修复。实施梁平双桂湖、开州汉丰湖、丰都龙河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天然草场、高山草甸等草原资源,促进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市林业局牵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等部门配合)(三)加强自然岸线生态修复。划定河道管理范围,严格岸线功能分区管控,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制度,严禁非法侵占河道水域岸线。合理安排沿江工业和港口岸线、过江通道岸线、取排水口岸线,提高岸线利用效率。保护自然岸线,结合河道整治等工程推进实施河湖岸线修复,恢复河湖岸线生态功能,深化美丽岸线建设。深入推进河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长江崩岸治理。加快“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促进“两江四岸”核心区岸线及滨江区域环境整体提升。(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委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等部门配合)(四)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重点地区生态修复。推进大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娄山区等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其重要支流水土流失区、坡耕(园)地集中区域、石漠化区域、疏幼林地等为重点,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提升林地水土保持效应。到2025年年底,全市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2%。(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林业局等部门配合)(五)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推进神农架国家公园(重庆片区)创建工作。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和勘界立标,确保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不低于13.8%。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配合)四、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一)强化用水管控。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红线管理,建立和完善用水强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到2025年年底,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0亿立方米以内。(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配合)(二)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结合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系统规划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到2025年年底,全市新增污水再生利用生产能力约89万吨/日,全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15%。(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有效保障河流生态水量。健全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制定并落实河流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实施方案,明确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目标,加强生态流量(水位)监管,建设完善生态流量监测设施。优化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到2025年年底,生态流量(水位)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长江干流重庆段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力保障,生态流量管理措施基本健全,龙溪河等17条河流生态流量得到有力保障。(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配合)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效。按照国家要求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回头看;加强生态流量监督管理,逐站落实生态流量。(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配合)(四)强化地下水资源保护。开展“一企一库”(化学品生产企业、尾矿库)、“两场两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地下水环境风险。划定市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明确重点区域环境准入、隐患排查、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等环境管理要求。督促“一企一库”“两场两区”落实防渗措施,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配合)五、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一)保障饮用水安全。巩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成果,加大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基本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与勘界立标,同步完善标志标牌和隔离防护设施,加强交通穿越活动管理,依法清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企业,深化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年底,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分别达到100%、93%。(市生态环境局牵头,重庆海事局、市交通局等部门配合)(二)加强化工风险防范。加强源头管控,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加强沿江1公里化工监管,鼓励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搬改关。推进化工行业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加大园区外化工企业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落实沿江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安全防护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实施化工企业废水“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控”。完成全市所有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到2025年年底,沿江化工产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和全面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应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督促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完善工业园区风险防范措施。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部门联动,健全与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跨省流域以及市内跨区县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落实“企业主体、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支撑、社会救援”的年度应急演练制度。落实区域风险防控措施,推广以“空间换时间”的“南阳实践”经验做法。到2025年年底,累计在300条河流推广“南阳实践”经验做法。(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应急局等部门配合)(四)防范水上运输环境风险。强化水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环境风险防范,严厉打击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及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非法排放行为。加强长寿川维、涪陵泽胜洗舱基地的运维监管。到2025年年底,载运化学品船舶洗舱作业基本实现应洗尽洗。(市交通局、重庆海事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配合)六、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印发实施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功能空间控制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严格用途管控,完善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和生态保护红线台账数据库,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协同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等部门配合)(二)引导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推行“生态+”“+生态”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推动重庆经开区等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面推进广阳岛片区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能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推动全流域精细化分区管控。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加强“三线一单”实施成效评估。研究构建水陆统筹的水功能区划体系,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优化调整具体水域功能定位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等部门配合)(四)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推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专项检查,强化固定污染源“一证式”执法监管,加强自行监测、执行报告等监督管理。积极推进落实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主体责任,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强化有毒有害水污染物排放管控。(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七、强化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根据职责分工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建立“市级抓统筹、区县抓落实”的攻坚工作机制,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调度和统筹协调,加快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二)强化工作保障。加强长江保护法宣传教育,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切实追究生态环境修复和赔偿责任。加快推进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修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协调统一。落实国家水生态考核机制,推动构建系统治理的新格局,实现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市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三)健全资金与补偿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各级财政积极支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加大项目融资模式创新力度,完善污水处理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对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支持力度。(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开发银行市分行、农发行市分行等部门配合)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与周边省在长江干流等重点流域磋商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部门配合)(四)加大科技支撑。加强应用基础技术研究,鼓励水生态产品研发和产品价值实现协同创新。按照“边治理、边总结、边推广、边提升”思路,因地制宜,推广典型优秀案例。完善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优势,组织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领域重点研发项目。鼓励企业等创新主体先行投入并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引导有关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严格监督执法。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常态化推进“三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暗查暗访,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动问题系统整改,严肃查处表面整改、虚假整改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应急局、市人民检察院等部门配合)积极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对污染治理不力、保护修复进展缓慢、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达不到整改进度要求甚至恶化的,视情采取通报、约谈、考核和专项督察等措施严肃处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持续深化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活动。加强相关部门执法协作,提升跨部门、跨地区执法能力。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和协助巡护队伍建设,提升渔政执法监管能力。建立健全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的长效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暗访检查。(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委按职责分工牵头,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等部门配合)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犯罪活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严格查处非法取水、侵占河道岸线等破坏水生态水环境的违法行为。维护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秩序,深化推进打击长江非法采砂犯罪专项行动和打击整治“沙霸”“矿霸”等自然资源领域黑恶犯罪专项行动。(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检察院按职责分工牵头,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配合)依法审理各类涉长江流域环境资源案件。完善审判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法院、检察院、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长江流域检察办案跨区域协作,积极运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促进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追究违法主体生态损害修复、赔偿责任。(市高法院、市检察院按职责分工负责)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水质监测数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加强重要江河湖库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积极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监测成果共享。(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水利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配合)(六)促进全民行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教育推广力度,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和规范生态环保非政府公益组织发展。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公众在水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污染源排放监督等方面积极参与。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依法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健全水生态环境信息发布机制,让全社会参与到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来。(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本方案自2023年8月1日起实施。主送: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经济信息委、公安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规划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委、城市管理局、交通局、水行政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委、应急局、 林业局,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科创局、财政局、社保局、规划自然资源局、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应急管理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改革发展局、科技创新局、财政局、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规划自然资源局、 建设局、城市建设事务中心、综合执法局,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经济信息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规划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应急局,各公安分局,各中基层人民法院,各检察院分院、区县(自治县)检察院、两江地区检察院。抄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盛经开区管委会,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重庆海事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开发银行市分行、农发行市分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3年6月30日印发

  • 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b]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b][align=righ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川[/font][/font][font=?¥?ˉ?°??a€&]污防攻坚办[/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font][font=?¥?ˉ?°??a€&]2022[/font][font=?¥?ˉ?°??a€&]〕[/font][font=?¥?ˉ?°??a€&]61[/font][font=?¥?ˉ?°??a€&]号[/font][/font][/align][font=?¥?ˉ?°??a€&]各市(州)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公安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应急[/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color=#000000][font=?¥?ˉ?°??a€&]现将[/font][/color][/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四川省[/font][font=?¥?ˉ?°??a€&]“十四五”重金[/font][/font][font=?¥?ˉ?°??a€&]属污染防[/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控[/font][/font][font=?¥?ˉ?°??a€&]工作方案[/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印发你们,请[/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color=#000000][font=?¥?ˉ?°??a€&]认真抓好[/font][/color][/font][color=#000000][font=?¥?ˉ?°??a€&]贯彻[/font][/color][font=仿宋_GB2312][color=#000000][font=?¥?ˉ?°??a€&]落实[/font][/color][/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font][/font][align=right][font=?¥?ˉ?°??a€&]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font][/align][align=righ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202[/font][/font]2[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年[/font][/font]7[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月[/font][/font]7[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日[/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font=?¥?ˉ?°??a€&]四川省[/font][font=?¥?ˉ?°??a€&]“十四五”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font][/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十三五”时期,我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圆满完成国家下达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重金属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不断完善。但部分地区重金属排放量居高不下,局部地区重金属污染相对较重,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环固体〔[/font][font=?¥?ˉ?°??a€&]2022[/font][font=?¥?ˉ?°??a€&]〕[/font][font=?¥?ˉ?°??a€&]17[/font][font=?¥?ˉ?°??a€&]号),制定本方案。[/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一、指导思想[/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font][font=?¥?ˉ?°??a€&]“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控重金属环境风险为目标,以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为抓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有效管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二、防控重点[/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重点重金属污染物。[/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铅([/font][font=?¥?ˉ?°??a€&]Pb[/font][font=?¥?ˉ?°??a€&])、汞([/font][font=?¥?ˉ?°??a€&]Hg[/font][font=?¥?ˉ?°??a€&])、镉([/font][font=?¥?ˉ?°??a€&]Cd[/font][font=?¥?ˉ?°??a€&])、铬([/font][font=?¥?ˉ?°??a€&]Cr[/font][font=?¥?ˉ?°??a€&])、砷([/font][font=?¥?ˉ?°??a€&]As[/font][font=?¥?ˉ?°??a€&])、铊([/font][font=?¥?ˉ?°??a€&]Tl[/font][font=?¥?ˉ?°??a€&])和锑([/font][font=?¥?ˉ?°??a€&]Sb[/font][font=?¥?ˉ?°??a€&]),并对铅、汞、镉、铬和砷五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施总量控制。[/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重点行业。[/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矿采选)、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冶炼)、铅蓄电池制造业、电镀行业(包含专业电镀和有电镀工序的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石法(聚)氯乙烯制造、铬盐制造、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皮革鞣制加工业等[/font][font=?¥?ˉ?°??a€&]6[/font][font=?¥?ˉ?°??a€&]个行业。[/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重点区域。[/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和凉山州甘洛县。[/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三、主要目标[/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到[/font][font=?¥?ˉ?°??a€&]2025[/font][font=?¥?ˉ?°??a€&]年,全省涉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font][font=?¥?ˉ?°??a€&]2020[/font][font=?¥?ˉ?°??a€&]年下降[/font][font=?¥?ˉ?°??a€&]5%[/font][font=?¥?ˉ?°??a€&]。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较快提升,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治理一批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具体指标见附件。[/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到[/font][font=?¥?ˉ?°??a€&]2035[/font][font=?¥?ˉ?°??a€&]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四、分类管理,完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完善全口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开展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企业排查,[/font][font=?¥?ˉ?°??a€&]2022[/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底前完成全口径清单的增补和行业类别调整。及时增补新、改、扩建企业信息和漏报企业信息,动态更新全口径清单企业信息及生产状态,生态环境厅定期在网上公布。梳理排查涉及重点行业企业的工业园区,建立涉重金属工业园区清单,依法将重点行业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州)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州)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落实,不再列出)[/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加强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分类管理。[/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依据各地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重点行业企业数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基数、前期减排量、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等,分档确定各市(州)减排目标。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基数按照生态环境部《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估细则》中明确的核算原则及时更新。各市(州)进一步摸排企业情况,挖掘减排潜力,以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为主要手段,将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推动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持续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推进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依法将重点行业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对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应当按照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明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种类、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量等。探索将重点行业减排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求落实到排污许可证,减排企业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重点行业企业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污许可证进行变更的,审批部门可以依法对排污许可证相应事项进行变更,并载明削减措施、减排量,作为总量替代来源的还应载明出让量和出让去向。到[/font][font=?¥?ˉ?°??a€&]2025[/font][font=?¥?ˉ?°??a€&]年,企业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台账、自行监测和执行报告数据基本实现完整、可信,有效支撑重点行业企业排放量管理。(生态环境厅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探索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在统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水平、高标准落实重金属污染治理要求并严格审批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直接相关的重点项目,可在环评审批程序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对利用涉重金属固体废物的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特别是以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固体废物为原料的,在满足利用固体废物种类、原料来源、建设地点、工艺设备和污染治理水平等国家确定的必要条件并严格审批前提下,可在环评审批程序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生态环境厅负责)[/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五、严格环境准入,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和布局[/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严格重点行业企业准入管理。[/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应符合[/font][font=?¥?ˉ?°??a€&]“三线一单”、产业政策、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行业环境准入管控要求,同时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和凉山州甘洛县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应遵循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原则,减量替代比例不低于[/font][font=?¥?ˉ?°??a€&]1.2 : 1[/font][font=?¥?ˉ?°??a€&],其他区域遵循“等量替代”原则。按国家规定,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明确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来源,无明确具体总量来源的,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得批准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总量指标来源原则上应是同一重点行业内企业削减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当同一重点行业内企业削减量无法满足时可从其他重点行业调剂。严格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不得以改革试点为名降低审批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依法推动落后产能退出。[/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等要求,推动依法淘汰涉重金属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标准,推动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产能依法依规关闭退出。(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优化重点行业企业布局。[/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积极推动涉重金属产业集中优化发展,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布局,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和城市建成区环境风险高的大中型重点行业企业搬迁改造。按国家规定,禁止新建用汞的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新建、扩建的重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企业优先选择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持续推动电镀企业入园。(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六、突出重点,深化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和应用。重点行业企业[/font][font=?¥?ˉ?°??a€&]“十四五”期间依法至少开展一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到[/font][font=?¥?ˉ?°??a€&]2025[/font][font=?¥?ˉ?°??a€&]年底,重点行业企业基本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电镀行业大力推广无氰、无氟、无磷、低毒、低浓度、低能耗和少用络合剂的清洁生产工艺,鼓励采用三价铬和无铬钝化工艺。鼓励制革行业开展铬鞣剂替代技术改造。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减少使用高镉、高砷或高铊的矿石原料。积极推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企业竖罐炼锌设备替代改造和铜冶炼转炉吹炼工艺提升改造。按国家规定,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生产每吨聚氯乙烯用汞量不得超过[/font][font=?¥?ˉ?°??a€&]49.14[/font][font=?¥?ˉ?°??a€&]克,并确保持续稳中有降。(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推动重金属污染深度治理。[/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情况[/font][font=?¥?ˉ?°??a€&]“回头看”。按国家规定,自[/font][font=?¥?ˉ?°??a€&]2023[/font][font=?¥?ˉ?°??a€&]年起,汉源县、石棉县、甘洛县铅锌冶炼和铜冶炼企业执行颗粒物特别排放限值。督促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强生产车间低空逸散烟气收集处理,有效减少无组织排放。督促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按照规定完善废石堆场、排土场周边雨污分流设施,完善废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采用洒水、旋风等简易除尘治理工艺的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应加强废气收集,实施过滤除尘等颗粒物治理升级改造工程。相关市(州)开展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调查,编制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推进专业电镀园区、专业电镀企业重金属污染深度治理。排放汞及汞化合物的企业应当采用最佳可得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控制并减少汞及汞化合物的排放和释放。(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安厅、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开展涉镉企业排查整治。[/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和铅锌等重有色金属冶炼区域为重点,聚焦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持续推进建设用地污染详查和治理修复。支持涉镉等重金属企业绿色提标改造。继续实施涉镉企业综合治理,[/font][font=?¥?ˉ?°??a€&]2023[/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底前,对[/font][font=?¥?ˉ?°??a€&]2020[/font][font=?¥?ˉ?°??a€&]年前已列入涉镉整治清单的污染源完成整治。(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开展涉铊企业排查整治。[/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在[/font][font=?¥?ˉ?°??a€&]“十三五”工作基础上,聚焦重有色金属冶炼、钢铁、涉及硫铁矿制硫酸的硫酸制造和磷肥制造等行业,全面排查涉铊企业,[/font][font=?¥?ˉ?°??a€&]2022[/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底前完成企业排查并形成问题清单。指导督促涉铊企业建立铊污染风险问题台账,制定问题整改方案,[/font][font=?¥?ˉ?°??a€&]2023[/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底前完成整改销号。督促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涉铊行业企业严格执行行业铊污染物排放标准,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铊污染物未达标的企业,开展废水治理设施除铊升级改造。构建涉铊企业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对矿石原料、主副产品和生产废物中铊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实现铊元素可核算可追踪。(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开展涉锰行业排查整治。[/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对锰矿开采、电解锰生产、锰渣堆存场所地下水、外排废水达标情况及污染防治设施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整治。对长期停用或库容已满的渣场,按相关标准规范封场。相关市(州)于[/font][font=?¥?ˉ?°??a€&]2022[/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底前完成全面排查并形成问题清单报送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则上[/font][font=?¥?ˉ?°??a€&]2024[/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底前完成问题整治,并将整治结果报送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加强涉重金属固体废物环境管理。[/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废渣场环境管理,完善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等措施。推动锌湿法冶炼工艺按有关规定配套建设浸出渣无害化处理系统及硫渣处理设施。加强尾矿污染防控,制定四川省[/font][font=?¥?ˉ?°??a€&]“十四五”尾矿库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尾矿库污染治理。严格废铅蓄电池、冶炼灰渣、钢厂烟灰等含重金属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过程的环境管理,防止二次污染。支持并引导含重金属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应急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推进涉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治理。[/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持续开展铅锌采选、冶炼及硫铁矿等废渣堆场和矿井涌水历史遗留问题治理。凉山州、雅安市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及涉镉、涉锰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清废行动等专项工作,重点开展废渣等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排查,宜宾、泸州、广元等地重点排查硫铁矿废渣及矿井涌水遗留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手段开展排查。[/font][font=?¥?ˉ?°??a€&]2023[/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底前,完成排查任务并形成问题清单。优先治理一批涉及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问题复杂、短期难以彻底解决的,要以保障人体健康为优先目标做好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措施。(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开展涉重金属污染治理及修复试点。[/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结合区域实际,选取典型行业开展土壤、地下水、固体废物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及修复技术研究和试点。鼓励有色金属矿区及冶炼企业开展涉重金属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试点一批有色金属冶炼废渣、锰渣、有色金属尾矿等综合利用项目。鼓励铅锌冶炼企业实施深度治理项目。积极争取《水俣公约》履约项目试点。(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七、提升能力,强化重金属污染监管执法[/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强化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在现有监测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气、地表水监测网络,健全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体系,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在涉铊、涉锑行业企业分布密集区域下游,依托水质自动监测站加装铊、锑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重点区域及周边水、气、土壤、农产品等开展重金属长期跟踪监测。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在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应用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视频监控和用电(能)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严格重金属污染执法监管。[/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将重点行业企业及相关堆场、尾矿库等设施纳入[/font][font=?¥?ˉ?°??a€&]“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对象范围,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力度,定期核查企业重金属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对超出许可排放量的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将涉重金属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监督检查考核内容,依法严厉打击超标排放、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强化涉重金属污染环境应急管理。[/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应依法依规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结合[/font][font=?¥?ˉ?°??a€&]“一河一策一图”将涉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纳入本地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黑体][font=?¥?ˉ?°??a€&]八、落实责任,促进信息公开和社会共治[/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分解工作任务。[/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各市(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据省上下达的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减排目标,逐级细化任务分工,将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行业企业。重点区域和会理有色产业园区、甘洛铅酸蓄电池集中发展区、汉源万里工业园区、石棉工业园区等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园区要按照[/font][font=?¥?ˉ?°??a€&]“一区一策”原则,编制“十四五”重金属污染防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污染防控、质量改善、风险防控等工作要求,实现在产业布局、装备技术、政策机制、监督执法等方面全面提升。各市(州)实施方案和重点区域实施方案分别于[/font][font=?¥?ˉ?°??a€&]2022[/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10[/font][font=?¥?ˉ?°??a€&]月[/font][font=?¥?ˉ?°??a€&]30[/font][font=?¥?ˉ?°??a€&]日、[/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font][font=?¥?ˉ?°??a€&]31[/font][font=?¥?ˉ?°??a€&]日前报送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园区实施方案于[/font][font=?¥?ˉ?°??a€&]2023[/font][font=?¥?ˉ?°??a€&]年[/font][font=?¥?ˉ?°??a€&]3[/font][font=?¥?ˉ?°??a€&]月[/font][font=?¥?ˉ?°??a€&]31[/font][font=?¥?ˉ?°??a€&]日前报送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生态环境厅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定期调度进展。[/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各市(州)要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调度和成效评估,每年[/font][font=?¥?ˉ?°??a€&]6[/font][font=?¥?ˉ?°??a€&]月[/font][font=?¥?ˉ?°??a€&]15[/font][font=?¥?ˉ?°??a€&]日前将上半年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总量替代清单、减排工程实施清单,每年[/font][font=?¥?ˉ?°??a€&]12[/font][font=?¥?ˉ?°??a€&]月[/font][font=?¥?ˉ?°??a€&]20[/font][font=?¥?ˉ?°??a€&]日前将本年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进展、减排评估结果和动态更新后的全口径企业清单报送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根据各市(州)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和技术帮扶。按年度对各市(州)落实省级工作方案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地区要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未执行总量替代政策的进行通报,对未完成国家确定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的市(州)、县(市、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对[/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因工作不力或履职不到位导致发生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的地区,约谈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生态环境厅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加强政策支持。[/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各市(州)要将重金属污染防控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在产达标排放企业为减少重金属等土壤有害物质排放进行的生产工艺、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绿色化改造等;支持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废渣调查及治理项目。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重金属污染防控领域,加大重金属生产工艺、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等重金属减排工程和涉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治理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鼓励各地探索开展重金属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工作。(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鼓励公众参与。[/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重点行业企业应依法公开重金属相关环境信息,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置企业公众开放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各地建立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将举报重点行业企业非法生产、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超标排放、倾倒转移含重金属废物等列入重点奖励范围。(生态环境厅负责)[/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附件:[/font][font=仿宋_GB2312]“十四五”重金属污染防控主要指标[/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ˉ?°??a€&][/font][/font][img]http://sthjt.sc.gov.cn/default/images/icon16/doc.gif[/img][url=http://sthjt.sc.gov.cn/sthjt/qta/2022/7/8/4272240bea4f428483b39b81a48ecdba/files/f2cd05415f844decaac50aa1863369f0.doc]“十四五”重金属污染防控主要指标[/url]?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本市生态环境质量,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五个牢牢把握”“五个坚持不懈”,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二是要全面落实责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准确把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将环境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统筹抓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要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行业部门、属地政府严格履行污染防治责任。  三是要推进共治共享。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及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要严格督察考核。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全面加强任务统筹落实,每月第三个工作日前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上月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将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并作为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对因工作不力、行政效率低下、不严格履职等导致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严格依规依纪追究责任。  本文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22〕6号)同时废止。[align=right]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align][align=right]  2024年2月7日   [/align]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szfgfxwj/436356490/2024020913442553399.pdf]蓝天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url]  附件2:[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szfgfxwj/436356490/2024020913442530902.pdf]碧水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url]  附件3:[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szfgfxwj/436356490/2024020913442599878.pdf]净土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url]  附件4:[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szfgfxwj/436356490/2024020913442579342.pdf]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行动计划[/url]  附件5:[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szfgfxwj/436356490/2024020913442588565.pdf]生态保护2024年行动计划[/url]  附件6:[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szfgfxwj/436356490/2024020913442577218.pdf]2024年各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指标和重点任务计划[/url]

  • 涉水材料的检测

    大家好,我单位是一家自来水公司,最近准备开展涉水材料的检测,有知道开展这个领域的检测需要哪些标准啊!

  • 【转帖】政策“组合”"强力推进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姚润丰、顾瑞珍、邹兰 2008-02-22   加征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政府补贴推广节能灯具,淘汰超薄塑料袋……2007年国家出台的这些措施都围绕着节能减排这一重点。  面对这场艰巨的攻坚战,全国掀起了新一轮“节能减排”热潮,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到普通百姓,纷纷开始了从身边点滴节能小事做起的行动。  政策“组合拳”强力推进  永续发展、造福子孙,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近三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  然而,2006年全国没能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总体目标的难度陡然增大,使得节能减排成为2007年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这是个没有退路的任务。2007年,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和产品能效标准紧锣密鼓出台,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4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  ——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此后,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5条具体工作安排。节能减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  ——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11月23日,国务院批转《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有了硬杠杠;  重要行业的节能减排举措相继推开: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启动实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向纵深发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布;煤炭、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在狠抓节能减排不放松的坚强决心下,各地纷纷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山西省对400多家高耗能企业执行高电价,从原来的每千瓦时0.05元调高到0.20元;浙江省要求各银行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信贷要限制,对淘汰类项目,不仅不提供信贷支持,而且要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上海市淘汰600种落后工艺,对重点用能大户实行能源审计,开展千家企业能耗“对标”管理……  与此相应,中央各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是节能减排政策组合出台的关键之年,中央财政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站在“拐点”看严峻形势   重力政策推动,成效初显:截至去年12月27日,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共计553台,超额完成年初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500多家造纸企业停产整治,近400家造纸企业被责令限期完善治污设施……  尽管2007年全年的节能减排指标还没公布,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去年11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81%、0.28%。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对此表示,两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首次双双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拐点”,意味着中国环境保护由“被动应对”进入了“主动防治”新阶段。  重要“拐点”的出现令人欣喜,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表示,要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在剩下的3年时间,经济在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最近一段时期,我国不少地区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非常强劲,钢铁、电力等6大行业去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0%;一些地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  特别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偏低,资源环境成本没有充分体现、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内在动力仍然强烈,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也指出,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虽然通过加大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使能源直接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形成的节能量被结构重型化所抵消。从工作层面看,还存在着认识尚未完全到位、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点工程建设滞后、政策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

  • 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委)、交通运输局、农业(农牧)农村局、商务主管部门、应急局、市场监管局、林草局、气象局、能源局,各隶属海关: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22〕68号)要求,我省组织编制了《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附件:[img]http://sthjt.sc.gov.cn/app-editor/ewebeditor/sysimage/icon16/doc.gif[/img][url=http://sthjt.sc.gov.cn/sthjt/wjtztw/2023/3/29/62bdba6cd5824d71af202a2ba7eb40e7/files/%E5%9B%9B%E5%B7%9D%E7%9C%81%E6%B7%B1%E5%85%A5%E6%89%93%E5%A5%BD%E9%87%8D%E6%B1%A1%E6%9F%93%E5%A4%A9%E6%B0%94%E6%B6%88%E9%99%A4%E3%80%81%E8%87%AD%E6%B0%A7%E6%B1%A1%E6%9F%93%E9%98%B2%E6%B2%BB%E5%92%8C%E6%9F%B4%E6%B2%B9%E8%B4%A7%E8%BD%A6%E6%B1%A1%E6%9F%93%E6%B2%BB%E7%90%86%E6%94%BB%E5%9D%9A%E6%88%98%E5%AE%9E%E6%96%BD%E6%96%B9%E6%A1%88.doc]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url][align=right]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财政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商务厅[/align][align=right]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align][align=right]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气象局[/align][align=right]四川省能源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align][align=right]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align][align=right]2023年3月27日[/align]

  • 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 解读② | 上下协同 测管联动 硬核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固定污染源监测是了解和掌握排污状况和排污趋势的主要手段,是实施污染源精准治理、依法监管的重要支撑,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柱石”。当前,我国进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环境管理要求固定污染源监测提供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硬核服务支撑。  [b]一、直面问题,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b]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监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污染治理措施不断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目前排污企业和管理部门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有的排污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通过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备、虚假标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方式逃避监管,不规范开展自行监测,不如实公开监测结果,超排偷排,影响恶劣。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滞后,监测监管机制不健全、监测与执法职责定位不清、违法违规行为判定依据不足、部门联动机制不畅、基层监测能力与职能不匹配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固定污染源监测支撑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也造成了管理工作的被动。因此,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办监测〔2023〕5号)(以下简称《通知》)可谓恰逢其时。  [b]二、顶层设计,构建监测监管新格局[/b]  《通知》的印发,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围绕排污许可制构建监测监管新格局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为理顺固定污染源自行监测监管体制机制、解决执法监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促进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通知》用四大部分八个条款围绕自行监测监督管理职责划分和执法监测联动机制建立完善进行了明确。生态环境部利用“一图读懂”模式对《通知》进行了解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通知》的印发,确定了2023年、2025年阶段性目标,理顺了国家、省、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明确了许可、监测、执法各部门具体工作任务,压实了执法监测责任,健全了联动监管机制,提出了“未保证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两种违法违规情形认定方式。  《通知》的印发,解决了执法检查中判定自动监测违法违规行为依据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因许可、监测、执法各部门在监管中职责模糊而联动机制不顺畅的问题,解决了因省、市、县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职责不清而造成的管理被动问题。  《通知》的印发,有利于落实自行监测数据质量责任和监管责任,推动固定污染源监测与排污许可、行政执法等环境管理工作紧密融合;有利于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优化执法监测管理机制;有利于加快推进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实现对生态环境精准管理、科学决策、高效服务的强力支撑。  [b]三、探索创新,建立固定污染源监测山东模式[/b]  山东省立足产业结构偏重、排污企业数量多的特点,在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力推动固定污染源监测工作,积累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经验做法,创造了一些“关键词”。“一上一下”即环境质量上收一级管理,污染源下放一级管理,清晰界定了省、市关于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管理事权;“谁考核、谁监测”,明确了“裁判员”应该做的工作不能由“运动员”做,有效防止对环境质量考核数据的不当干预;“考核准确率、不考核达标率”,让管理部门上下同心“真治数”,倒逼排污单位“真治污”;“三同时动态管控”,即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工作参数“三同时”上传,取消工控机,直联数采仪,从监测设备源头切断主要造假途径;“三个一律”,即对污染源自动监测造假者,一律顶格罚款、一律移交公安、一律媒体公开;“一码监管”,通过建设社会化检测机构和运维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人员资质、行为活动、原始记录等信息数字化,形成“扫码-核查-追溯”监管机制。另外,2022年7月山东省制定了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和相关问题处理操作规程,明确了数据标记和监测违法违规行为示例,建立了基于污染源异常数据分析的远程监督帮扶机制。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改革创新措施在污染源监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四、多措并举,确保《通知》落地落实[/b]  下一步,山东省将紧紧围绕《通知》精神落地实施,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继续深入推进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监测服务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基础支撑作用,重点在健全完善联动机制、注重质控检查、强化非现场监管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构建自动监测运维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力施策,强化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和通报反馈各环节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执法监测,重点加大对存在生态环境违法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风险高、运行管理粗放排污单位的抽测力度;组织开展比对监测,采取线上和线下、手工和自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质控检查;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偷排偷放、弄虚作假等恶意违法行为;对在辖区内开展服务的运维机构进行赋分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通过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倒逼企业依法排污、达标排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坚实支撑。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京政办发〔2023〕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本市生态环境质量,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二是要全面落实责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准确把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将环境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强化宣传引导。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及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要严格督察考核。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全面加强任务统筹落实,每月第三个工作日前向市生态环境局报送上月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将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并作为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对因工作不力、行政效率低下、履职缺位等导致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严格依规依纪追究责任。本文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20〕8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21〕3号)同时废止。附件:[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3/03/102352971562029.pdf]1.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行动计划.pdf[/url][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3/03/102402591562029.pdf]2.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2023年行动计划.pdf[/url][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3/03/102412301562029.pdf]3.北京市水污染防治2023年行动计划.pdf[/url][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3/03/102430301562029.pdf]4.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2023年行动计划.pdf[/url][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font=&][color=#333333] [/color][/font][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3/03/102438211562029.pdf]5.北京市生态保护2023年行动计划.pdf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url][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303/03/102448341562029.pdf]6.2023年各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指标及重点任务计划.pdf[/url][font=&][color=#333333][/color][/font][align=right]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align][align=right]2023年2月23日[/align](此件公开发布)

  • 【求助】水机中涉水材料的消毒问题

    向各位请教一个问题。关于水机中涉水材料的消毒处理方法。我们公司是做水机的,水机中的涉水材料需要消毒。但是考虑到消毒以后生产出来的水会不会对人体有害的问题。在此向大家请教一下,用什么方法进行消毒生产出来的水不会对人体有害。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 解读① |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是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是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障法律、法规贯彻施行的重要手段。近日,生态环境部修订印发《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处罚办法》),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责任,为落实好生态环境基本制度,执行好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b]一、修订实施《处罚办法》,更好适应生态环境执法新形势[/b]  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实施10余年来,对生态环境领域实施行政处罚,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了具体部署,2021年7月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出了明确规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后,原办法已不能充分满足新时期对生态环境执法的新要求,不能体现新形势和基层执法实际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部研究修订《处罚办法》,对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实体和程序规则进行调整,并对近年来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予以回应,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更好适应生态环境执法新形势。  [b]二、创新完善制度设计,更好规范生态环境执法行为[/b]  《处罚办法》紧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依法行政的部署要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需要,新增制度内容。  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在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基础上,将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行政许可、责令停产整治、禁止从业、责令限期拆除等作为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的行政处罚种类。规范调查取证行为,对处罚案件证据的效力和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具体记载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细化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要求,突出标记规则的重要作用。细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内容,明确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范围、内容、审核意见等,对处罚决定公开的主体、公开的期限、公开的内容等作出细化规定。  二是进一步优化处罚办案程序。规范行政处罚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查、处罚告知、法制审核、集体讨论、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的流程。新增调查中止、调查终止的规定,列明具体情形。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处罚办法》明确处罚案件办理期限以及延长办案期限的特殊情形;调整纳入听证的案件范围,细化听证程序;细化纳入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的案件范围,保障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三是进一步强化保障当事人权益。注重保障行政相对人申请回避、陈述、申辩和听证等法定权利,细化回避案件的审批要求,统一陈述、申辩以及听证申请的期限。新增监测报告的告知义务,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新增从旧兼从轻的法律适用规则。细化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相关规定,新增从轻减轻处罚、应当不予处罚和可以不予处罚等情形,体现过罚相当、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强调执法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处罚决定涉及的个人隐私等均应当予以保密。  [b]三、严格落实《处罚办法》,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b]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以实施《处罚办法》作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契机和主要抓手,坚持依法治污,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坚持过罚相当。全面落实重大处罚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规范案件移送标准。坚持严格执法,对重大、恶意违法行为严惩重罚,解决违法成本低、惩处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轻微不罚以及首违不罚制度,实行无错不罚、小错轻罚,避免处罚的随意性和畸轻畸重。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健全程序规范。制定修改完善立案、告知、听证、送达、执行等行政处罚配套制度和程序规范,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申请听证等权利,确保《处罚办法》的有关程序要求落到实处。统一执法案卷、文书格式标准,完善处罚办案信息系统,提高案卷、文书规范化水平。  三是强化执法说理,降低履职风险。推行说理式执法,处罚决定书应讲明违法事实认定的事理,论清法律适用的法理,说明处罚裁量基准运用和陈述申辩、听证意见采纳理由的情理,做到处罚有理有据、法理相融,有效防范和化解行政争议。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要求,深入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送法入企”和“以案释法”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执法守法环境。

  • 治污攻坚迎来新的KPI,有何变化?如何考核?

    [font=arial][size=18px]2023[/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今后[/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为推动美丽中国目标逐步变为现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size][/font][font=arial][color=#7f7f7f]以下简称《意见》[/color][/font][font=arial][size=18px])在大会召开后不到半年时间印发。[/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意见》就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本着可行可达的原则,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及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领域提出了新目标。[/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如果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1[/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11[/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对[/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四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规划中污染防治行动的落实,那《意见》无疑是进一步推进。[/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其中,就定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今后[/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的重要时间节点:[/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持续深入[/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有量化更具体[/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离不开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无论是[/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还是[/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的主要目标,都列举了很多数据。[/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看“战场”。[/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2027年的任务聚焦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定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并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而2025年的任务是相较于2020年([/size][/font][font=arial][color=#7f7f7f]33微克/立方米[/color][/font][font=arial][size=18px])下降10%。可以说,治理大气污染就是剑指“每一微克”,越来越需要“精治”。[/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意见》首次提出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的建成率,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达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40%[/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左右,符合碧水保卫战要促进[/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人水和谐[/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的定位。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意见》明确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94%[/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以上,这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的目标提高了至少[/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1%[/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四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时期,全国要推进[/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100[/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无废城市[/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建设,而到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全国[/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无废城市[/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建设比例将达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60%[/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看成效。[/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除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意见》也锚定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3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的关键时间点。不同于此前的定性描述,首次出现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3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的定量描述,如[/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微克[/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立方米以下[/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地下水国控点位[/size][/font][font=宋体][size=18px]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宋体][size=18px]Ⅳ[/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类水比例达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80%[/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以上[/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美丽河湖、美丽海湾、[/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无废城市[/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是美丽中国在水、海洋、固体废物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3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这三项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将会[/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基本建成[/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或[/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实现全覆盖[/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看亮点。[/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除了前述的新提法,在《意见》中,依然能发现不少新任务。如[/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适时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要知道首次普查自[/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0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4[/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月至[/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13[/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12[/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月,历时[/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8[/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之久,基本摸清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家底[/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此外,还要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逐步从[/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雾霾[/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黑臭[/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等感官指标治理,向隐藏在[/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天蓝水清[/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背后、具有更加长期、隐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阶段发展。[/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显然,目标定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方向也就明晰了。[/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不获全胜决不收兵[/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如何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意见》吹响了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冲锋号[/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纵观从[/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的时间线,污染攻坚战不光要求更高,任务也更新,充分体现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一步一个台阶,[/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不获全胜决不收兵[/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高标准来自好基础。[/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巩固拓展[/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三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成果,[/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四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时期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稳扎稳打,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在继续下降。[/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类似案例比比皆是[/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前几天,媒体报道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市的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从[/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13[/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至[/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3[/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北京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整体保持改善趋势,实属不易。面对迈入[/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字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的硬骨头,真正实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北京奇迹[/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也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高标准离不开好措施。[/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针对[/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四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的出台,都是指导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依据。为什么会这么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在《意见》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大部分任务都有上述文件的影子,正是[/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一[/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以贯之的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逐一完成,才能验证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并制定更高的标准和目标。[/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目标除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7[/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还有[/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3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的[/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3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此为参照,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也要总体与之相适应,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的重要参照。[/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中等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历史同期,细颗粒物浓度大多在[/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微克[/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立方米。[/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王金南认为,这也是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3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5[/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微克[/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立方米以下的原因。[/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从[/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四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到[/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六五[/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十年任务不寻常。如何完成?就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谁考核[/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建设成效?[/size][/font][/b][font=arial][size=18px]不难发现,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中之重,也是抓手机制。美丽中国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愿景,也是形象表达。[/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美丽中国建设不论如何[/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丰满[/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都离不开考核评价这一最[/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骨感[/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的设计。《意见》也明确,将[/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研究建立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具体的考核工作,则继续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记者此前在地方调研时,一些党政领导干部表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上,从上到下都不敢懈怠和马虎。一旦考核结果不合格,则面临被约谈风险。[/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考核所依据的,正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0[/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出台的《省([/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自治区、直辖市[/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就在[/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2023[/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12[/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月,河南省便对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排名连续两个月排在后十五名的[/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8[/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县([/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区[/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开展约谈,要求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迅速扭转被动落后局面。[/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关系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高质量完成。站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考核也面临新调整,[/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一些受访专家认为,在减[/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污降碳[/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协同增效的大背景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特别是[/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降碳已[/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考核过渡势在必行。[/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如何实现制度机制有效衔接,便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size][/font][font=arial][size=18px]可以预见,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基础上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政治保障。[/size][/font][来源:中国环境网][align=right][/align]

  •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打好重污染 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 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地级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宁东基地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宁夏气象局?????????????????2023年4月7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22〕9号)和生态环境部等15部委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环大气〔2022〕68号)有关要求,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协同控制,扎实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补齐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减排短板,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推动“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目标顺利实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二)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源头控制。紧盯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煤炭集中清洁利用。提升工业、运输等领域清洁低碳水平。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颗粒物污染控制为主,推动PM2.5和O3浓度双降,VOCs和NOx双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区域协同治理、联防联控。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冬春季聚焦PM2.5污染和重污染天气,夏季聚焦O3污染,持续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科学确定攻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应对措施;严格依法治理、依法监管,反对“一刀切”“运动式”攻坚。坚持联动共治,压实责任。明确各地、各部门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治污合力。加强帮扶指导,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责任落实落地。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比率控制在0.3%以内;全区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5%,PM2.5和O3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O3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平有效提高,移动源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二、推进重点任务协调推进大气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进“公转铁”,提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绿色低碳水平。强化VOCs、NOx协同减排,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原料药制造、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为重点,加强VOCs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治理;持续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出台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案;开展工业炉窑低效治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工程。统筹做好工业企业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回收、RTO焚烧炉等环保设施安全生产工作。三、强化联防联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求,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自治区重点推动银川都市圈(银川市全域,石嘴山市全域,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和宁东基地)联防联控工作,深化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工作的协调、指导。各地级市及宁东基地根据需求加强行政区域内城市间、地区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鼓励交界地区相关市县积极开展联防联控。构建“自治区—市—县”重污染天气应对三级预案体系,规范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响应、解除工作流程,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加强应急减排清单标准化管理。四、夯实基础能力加强科技支撑,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与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双达”试点攻关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潜势中长期趋势预测、沙尘天气精细化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研究,逐步构建区域复合污染成因机理、监测预报、精准溯源、深度治理、智慧监管、科学评估的全过程科技支撑体系。推进地级城市排放清单编制业务化,2023年以前,所有地级城市完成新一轮清单编制。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空气质量监测网。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扩大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范围,地级城市将涉VOCs和NOx的重点行业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联网稳定运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在锅炉炉窑综合治理、煤炭质量、柴油车(机)、油品质量、扬尘管控等领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人员参与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责任。持续开展环保信用评价,对环保信用等级较低的依法实施失信联合惩戒。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打好蓝天保卫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各地级市和宁东基地要根据本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和标志性战役目标任务,制定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每年下达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各地级市和宁东基地制定本地年度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各部门加强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定期调度各地重点任务进展情况,通报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推动将标志性战役年度和终期有关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依法依规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有关落实情况纳入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附件:1.宁夏回族自治区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宁夏回族自治区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3.宁夏回族自治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附件1宁夏回族自治区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3%以内。(二)攻坚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银川都市圈为重点区域,聚焦细颗粒物(PM2.5)污染,紧盯冬春季重点时段(10月-次年3月),围绕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和居民取暖、柴油货车、扬尘防控、秸秆焚烧等重点领域,分区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加强环境空气质量分析研判,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全过程科技支撑水平,有效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健全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规范管理,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二、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攻坚行动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产能置换、区域污染物削减和能效、污染物排放水平等相关要求,坚决叫停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建设项目要按照区域污染物削减要求,实施等量或减量替代,替代方案和落实情况向社会公开。依法依规推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逐步淘汰半封闭式镍铁、铬铁、锰铁电炉和烧结砖瓦行业落后产能,对污染严重、稳定达标排放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依法予以关闭。持续推动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宁东基地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宁东基地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多措并举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合理提升煤炭供应能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煤炭消费增长。积极争取增加天然气供应量,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和盐池至银川等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提升供应侧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消费侧电力比重,推动风能、光能、水能、氢能和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配套发展。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拓宽新能源的使用覆盖面。建设国家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区新能源电力装机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加快推进青铜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储能设施、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发电、生物天然气、生物燃料、乙醇、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发展。到2025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降低15%,全区天然气消费量达到42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30%以上,力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比重分别达到55%以上、30%以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将确保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放在首位,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因地制宜稳妥推进银川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着力整合供热资源,加快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充分释放燃煤电厂、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要扩大清洁取暖范围,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和农业散煤替代,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依法将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并稳定运行的地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电能替代煤炭,在不影响民生用气稳定、已落实合同气源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引导以气代煤。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强化商品煤质量监督与管理,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传统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以钢铁、焦化、建材、有色、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支持重点领域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园区绿色化、循环化和生态化改造。各县区制定涉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产业集群定位、规模、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制定涉气产业集群专项整治方案,按照“疏堵结合、分类施治”的原则,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试点建立绿色企业评价、考核机制,推进创建绿色示范企业。到2025年,培育认定国家和自治区级绿色园区12个、绿色工厂100个。加大绿色环保企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发展。(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实施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攻坚行动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宁东基地要加快推进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全区钢铁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指标限值。对全区范围内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层燃炉、抛煤机炉除外)开展排查,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限值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全区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层燃炉、抛煤机炉除外)全面实现超低排放。现有燃气锅炉要逐步开展低氮燃烧改造。(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深化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各地要对玻璃、煤化工、无机化工、化肥、有色、铸造、石灰等行业工业炉窑脱硫、脱硝、除尘等治理设施达标情况开展排查。对热效率低下、敞开未封闭,装备简易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无组织排放突出,以及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工艺落后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炉窑,依法责令停业关闭。对炼焦、铁合金、石墨碳素、活性炭等行业应逐步完善尾气综合利用路径和措施,已经实现综合利用的企业或集聚区,应完善尾气环保治理措施。铸造、玻璃、石灰、电石、矿物棉等行业根据新制修订的排放标准组织实施提标改造,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特别是银川都市圈要加快推进工业炉窑低效治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工业基地、石嘴山市平罗县精细化工基地和吴忠市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铁合金企业应按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推进铁合金企业规范化治理工作的通知》(宁环发〔2022〕47号)要求,加快推进铁合金行业规范化治理工作。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对启动超低排放改造以外的重点涉工业炉窑行业,制定有组织排放全面达标、无组织排放有效管控治理措施。(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从源头减少产生量、过程减少泄露量、末端减少排放量,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产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实施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以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宁东基地为重点,持续推进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原料药制造、农药制造、合成纤维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包装印刷、纺织印染、家具制造、涂料使用及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VOCs“一企一策”综合治理行动,做到“夏病冬治”,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三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去除率)。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装卸、敞开液面、泄漏检测与修复、废气收集、废气旁路、治理设施、加油站、非正常工况、产品VOCs含量等10个关键环节排查整治。控制服务业和生活源涉挥发性有机物溶剂使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参与)四、实施柴油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强化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新注册的柴油车按照规定100%进行检验。实现超标排放信息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和执法联动。加大对柴油车集中使用和停放地的入户检查,重点核查随车清单、车载诊断系统(OBD)、污染控制装置、排放情况等。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及维护(I/M)制度。持续推进“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管系统建设,进一步在主要路口增设遥感监测点位,提升监测监管效率,实现在用车可溯源,坚决整治市区“冒黑烟”车辆。加大重型车辆抽查力度,确保全区在用柴油货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力争达到90%。开展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实施低速载货车、重型柴油车尾气排放达标情况“黑名单”制度。严格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监管,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加快老旧工程机械淘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安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油品市场监管。建立常态化油品监督检查机制,公安、税务、市场监管、交通、商务等部门每年组织开展非标油专项联合执法行动,打击劣质油品存储销售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完成全区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区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设施安装与联网工作。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开展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检查,确保油气回收设施正常运行。各地以物流基地、货运车辆停车场和休息区、施工工地、国省道等为重点,持续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流动加油车,对使用非标油品的运输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严厉处罚。(自治区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生态环境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开展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行动深化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区域—自治区级—市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加强自治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实现自治区和各地市数据资源共享。完善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提高全区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水平。自治区具备以城市为单位的10天空气质量级别预报、7天PM2.5浓度预报与15天空气污染潜势预报能力,级别预报准确率达到70%以上。到2025年,建成全区大气细颗粒物组分与VOCs组分协同监测网,具备VOCs组分自动监测和PM2.5在线源解析能力。进一步深化银川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来源成因研究。及时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效果评估,结合重污染成因分析,系统总结监测预报、预警响应、措施落实等各环节执行情况和成效,梳理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科学技术厅、宁夏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构建“自治区—市—县”重污染天气应对三级预案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的启动、响应、解除机制。各地要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修订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确保出现区域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按照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应急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健全环保、气象部门联合会商预报机制,实现环保、气象信息共享,在重污染天气时增加会商预报频次,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时效性。适时开展钢铁、水泥、铁合金、电石、焦化等重点行业错峰生产。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结合宁夏实际,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进一步拓宽重点行业覆盖面。规范企业绩效分级申报、审核、调整流程,加强应急减排清单标准化管理,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工业源应急减排措施应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应制定“一厂一策”操作方案并落实到位。对工业余热供暖和协同处置企业,应严格执行按需定产。将特殊时段禁止或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依法纳入排污许可证。(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气象局参与)加强污染天气提前应对。2023年6月底前,各市、县(区)制定中、轻度污染天气响应方案。未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要根据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和自治区发布的10天空气质量预报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研判,提前预防、提前介入、提级管控。针对工业企业、燃煤、扬尘、机动车等污染采取有效积极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空气污染等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宁夏气象局参与)强化区域污染控制协作机制。以银川都市圈为重点,深化全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污染防治措施。完善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定期研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目标、重大措施,部署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工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六、开展执法监管攻坚行动加强联合执法监管。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工作规程(试行)》,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实现环境执法联动,形成有部署、有行动、有标准,共同配合的环境监察执法局面。健全区域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在锅炉炉窑综合治理、煤炭质量、柴油车(机)、油品质量、扬尘管控等领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执法监测联动,重点查处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旁路偷排、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行为。督促相关问题整改到位,并举一反三加强监管;违法情节严重的,依法严厉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严格重污染天气应对执法监管。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执法APP、自动监控、雷达走航、便携式监测、无人机、电力数据等手段,强化数据分析技术应用,提升监管效能。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督促重污染应急减排责任落实。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力度,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异地执法督查检查。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对相关企业依法处罚,并按规定下调绩效分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公安厅参与)附件2宁夏回族自治区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全区臭氧浓度稳中有降,全区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5%,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比例完成国家要求任务。(二)攻坚思路。坚持协同减排、源头防控,聚焦臭氧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加快推进含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强化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焦化(含半焦)、现代煤化工、原料药制造、农药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及油品储运销VOCs深度治理,加大锅炉、炉窑、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施策,以5-9月为重点时段,以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宁东基地为重点区域,建立区域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坚持科学监管、提升能力,强化臭氧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完善臭氧和VOCs监测体系,提高治理设施运维管理水平,精准有效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提升执法监管能力。二、实施含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行动深入推进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企业制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计划。汽车整车制造底漆、中涂、色漆及室外构筑物防护和道路交通标志全部使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木质家具制造、钢结构制造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推广使用水性、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油墨,塑料软包装印刷、印铁制罐、平板纸包装印刷的使用比例分别达到30%、80%、90%以上。推广使用水基、本体型等低VOCs含量胶粘剂,塑料软包装印刷使用比例达到75%,家具制造全面使用水性胶粘剂。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全面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督管理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宁东基地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宁东基地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开展含VOCs原辅材料达标情况联合检查。严格执行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VOCs含量限值标准,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VOCs含量限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臭氧高发季节加大检测频次,曝光不合格产品并追溯其生产、销售、进口、使用企业,依法追究责任。(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实施VOCs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提升VOCs综合治理成效。按照重点行业VOCs治理任务对照表,持续推进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原料药制造、农药制造、合成纤维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包装印刷、纺织印染、家具制造、涂料使用及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VOCs“一企一策”综合治理行动。全面梳理VOCs治理设施台账,分析治理技术、处理能力与VOCs废气排放特征、组分等匹配性,开展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清理整治,尤其是对采用单一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VOCs废气采用单一喷淋吸收等治理技术且无法稳定达标的,加快推进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对于采用单一活性炭吸附工艺的应强化活性炭品质及更换频次管理要求,避免二次污染,全面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治理设施去除率,确保在2023年底前完成既定整治目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对标《宁夏重点行业VOCs治理任务对照表》,各地进一步排查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敞开液面以及工艺过程等环节无组织排放情况,对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开展整治。石化、现代煤化工、制药、农药行业重点治理储罐配件失效、装载和污水处理密闭收集效果差、装置区废水预处理池和废水储罐废气未收集、LDAR不符合标准规范等问题;焦化行业重点治理酚氰废水处理未密闭、煤气管线及焦炉等装置泄漏等问题;碳素、活性炭等行业重点治理有机液体储罐废气未有效收集、生产工艺过程的无组织有机废气收集效率低下甚至无收集措施等问题;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重点治理集气罩收集效果差、含VOCs原辅材料和废料储存环节无组织排放等问题。无法实现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的工序,宜在密闭设备、密闭空间作业或安装二次密闭设施。(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实施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有效管控。石化、化工企业应提前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开停车、检维修计划;制定非正常工况VOCs管控规程,严格按规程操作。火炬、煤气放散管须安装引燃设施,配套建设燃烧温度监控、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排放废气热值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补充助燃气体。引导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合理安排停检修计划,臭氧污染高发季节尽量不安排开停车、装置停工检修、储罐清洗和防腐防水防锈涂装作业等操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因地制宜开展涉VOCs产业集群治理。全面排查使用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以及涉及有机化工生产的产业集群,研究制定治理提升计划,统一治理标准和时限。因地制宜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同一类别工业涂装企业聚集的园区和集群,推进建设集中涂装中心;吸附剂使用量大的地区,建设吸附剂集中再生中心,同步完善吸附剂规范采购、统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管理体系;同类型有机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园区和集群,建设有机溶剂集中回收中心。推进各地建设钣喷共享中心,配套建设适宜高效VOCs治理设施,钣喷共享中心辐射服务范围内逐步取消使用溶剂型涂料的钣喷车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加强油品VOCs管控力度。合理降低夏季汽油(包括含醇汽油)蒸汽压。建立常态化油品监督检查机制,公安、税务、市场监管、交通、商务等部门每年组织开展非标油专项联合执法行动,以物流基地、货运车辆停车场和休息区、施工工地、国省道等为重点,持续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流动加油车,对使用非标油品的运输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严厉处罚。各地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达标排放;对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定期检测,严厉查处在卸油、发油、运输、停泊过程中破坏汽车罐车密闭性的行为,探索将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年度检测纳入排放定期检验范围。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检查指南(试行)》,推动全区所有在营加油站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并纳入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化管控平台,开展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检查,确保油气回收设施正常运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四、实施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行动实施低效脱硝设施排查整治。各地对采用脱硫脱硝一体化、湿法脱硝、微生物法脱硝等治理工艺的锅炉和炉窑进行排查抽测,督促不能稳定达标的整改,推动达标无望或治理难度大的改用电锅炉或电炉窑。鼓励采用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活性焦等成熟技术。(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参与)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全区钢铁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指标限值。对全区范围内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层燃炉、抛煤机炉除外)开展排查,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限值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全区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层燃炉、抛煤机炉除外)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在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改造周期较长的,优先推动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鼓励其他行业探索开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参与)实施工业锅炉和炉窑提标改造。对热效率低下、敞开未封闭,装备简易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无组织排放突出,以及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工艺落后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炉窑,依法责令停业关闭。对炼焦、铁合金、石墨碳素、活性炭等行业应逐步完善尾气综合利用路径和措施,已经实现综合利用的企业或集聚区,应完善尾气环保治理措施。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工业基地、石嘴山市平罗县精细化工基地和吴忠市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铁合金企业应按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推进铁合金企业规范化治理工作的通知》(宁环发〔2022〕47号)要求,开展铁合金企业规范化治理。生物质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无法稳定达标的,加装高效脱硝设施。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对低氮燃烧器、烟气再循环系统、分级燃烧系统、燃料及风量调配系统等关键部件要严把质量关,确保低氮燃烧系统稳定运行,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推动燃气锅炉取消烟气再循环系统开关阀,确有必要保留的,可通过设置电动阀、气动阀或铅封等方式加强监管。铸造、轧钢、石灰、矿棉等行业根据新制修订的排放标准组织实施提标改造,确保稳定达标排放。(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强化移动源氮氧化物管理减排。深入开展重型载货车排放道路抽检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排放抽测,保障移动源达标排放。强化遥感监测、OBD远程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运用,提升精准管控水平。对营运柴油车用车大户实施达标监管,加强对带SCR装置柴油货车车用尿素添加情况的检查,增加对柴油货车油箱内油品、尿素罐内车用尿素质量的抽查。深化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形成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路检路查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合理制定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淘汰计划,推进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参与)五、开展臭氧精准防控体系构建行动强化科技及基础能力支撑。各市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开展臭氧来源解析、生成机理、主要来源等问题研究,组织开展城市间短距离臭氧污染传输影响研究,有效提高区域协同攻坚效果。积极引导清洁生产工艺与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加快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低浓度、大风量废气的高效VOCs治理技术,以及低温脱硝、氨逃逸精准调控等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快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生产和应用。鼓励工业聚集区开展分类型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末端治理路径研究、试点。适时在臭氧问题突出城市实施“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生态环境厅牵头,宁夏气象局等参与)完善臭氧前体物监测体系。开展非甲烷总烃(NMHC)自动监测,覆盖每个城市人口密集区内的臭氧高值区域。重点在石嘴山市、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及宁东基地开展VOCs组分自动监测,布设VOCs组分自动监测点位,覆盖城市建成区、不同季节城市主导风向、臭氧高值区及重点工业园区。加强光化学产物和衍生物的观测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增设背景观测站点,推动城市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优化传输通道站点设置;综合应用车载走航、激光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强涉VOCs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企业环境VOCs监测。采用固定监测和移动监测相结合方式,在主要交通要道逐步建设固定式机动车尾气监测装置。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监控平台,并实现联网。(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开展夏季臭氧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落实银川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深化全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着力提升臭氧污染预报水平,自治区具备以城市为单位的10天空气质量级别预报与15天空气污染潜势预报能力,级别预报准确率达到70%以上。研究制定区域统一的臭氧污染预警标准和应对措施,开展生产季节性调控,鼓励引导企业结合季节变化、市场需求、设备状态等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安排设备检修频次,减少夏季非必要开停车、放空、开釜等操作。鼓励企业和市政工程中涉VOCs排放施工实施精细化管理,防腐、防水、防锈等涂装作业及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划线、沥青铺设等避开易发臭氧污染时段。开展夏季臭氧攻坚环境执法联动,健全区域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监管数据互联互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宁夏气象局等参与)六、实施污染源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督促企业按要求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自动监测设备数采仪采集现场监测仪器的原始数据包不得经过任何软件或中间件转发,应直接到达核心软件配发的通讯服务器。加强基础管控能力建设,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尽快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及风速仪等必要设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强化治理设施运维监管。VOCs收集治理设施应较生产设备“先启后停”。治理设施吸附剂、吸收剂、催化剂等应按设计规范要求定期更换和利用处置。坚决查处脱硝设施擅自停喷氨水、尿素等还原剂的行为;禁止过度喷氨,除了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的以外,废气排放口氨逃逸浓度原则上控制在8毫克/立方米以下,推进相关行业尽快落实氨逃逸在线监测,加强旁路监管,非必要旁路应取缔;确需保留的应急类旁路,企业应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报备,在非紧急情况下保持关闭并加强监管。(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精准监督帮扶。根据各地市实际情况,聚焦臭氧污染治理的短板弱项,合理指导各地在夏季围绕石化、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精准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指导企业优化VOCs、氮氧化物治理方案。针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技术困难和政策问题,组织开展技术帮扶和政策解读,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既帮助地方发现问题,拉条挂账、一盯到底,传导监督压力,切实解决问题;同时,也组织开展有温度的帮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难题,充分发挥帮扶效能。通过筛选标杆企业进行深度帮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行业企业整体向好发展。切实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申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附件3宁夏回族自治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全区运输结构、车船结构清洁低碳程度明显提高,燃油质量持续改善,机动车、工程机械、铁路内燃机超标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全区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力争达到90%,全区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明显提升,铁路货运量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二)攻坚思路。坚持“油、路、车、企”统筹,在保障物流运输通畅前提下,以区内货车通行量大的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跨省际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工矿企业为重点,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聚焦煤炭、焦炭、矿石运输通道,持续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源头防控,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和机动车清洁化推进力度;坚持过程防控,完善销售(进口)、使用、检验、维修和报废等全流程管控,突出重点用车企业清洁运输主体责任;坚持协同防控,加强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建立完善相关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强化跨地市和区域协同防控。二、实施“公转铁”推进行动持续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全线贯通包头至银川高速铁路,充分释放现有铁路货运运输能力;加快推进中卫至平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推进既有普速铁路通道能力紧张路段扩能提质,适时启动包兰铁路银川至黄羊湾段增建二线工程、太中银铁路定边至中卫增建二线工程,满足重点城市、产业集聚区大能力货运的需求。强化专业运输通道,提升集装箱运输网络能力,有序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推进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完善北煤南运、西煤东运铁路煤炭运输体系。有序实施宁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铁路办事处牵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宁东基地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宁东基地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加快铁路专用线网络建设。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进厂进园,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密铁路专用线布局,促进“公转铁”提速。精准补齐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短板、提升“门到门”服务质量。新建及迁建煤炭、矿石、焦炭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原则上要接入铁路专用线。建设宁夏钢铁集团中卫热电、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等铁路专用线,发挥铁路专用线集疏运功能,提高园区竞争力。推进黄公铁路至石嘴山市惠农区、灵武临港等铁路专用线建设,有效衔接铁路干线网络,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解决外煤入宁问题。建设宁夏宝瑞隆石化有限公司等铁路专用线,保障我区能源供应、企业原材料及产品运输,解决煤炭、矿石、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运输问题,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铁路办事处牵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参与)提高铁路货运量。“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中长距离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从公路转向铁路。全区铁路货运量增长15%。推进多式联运、大宗货物“散改集”,铁路集装箱货运量年平均增长15%以上。充分挖掘城市铁路站场和线路资源,创新“外集内配”等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模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铁路办事处负责)三、实施柴油货车清洁化行动推动车辆全面达标排放。研究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加强销售环节的环保监管,贯彻实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保证相关企业所销售机动车合规达标排放。加强对销售、改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督检查,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深入开展机动车环保一致性核查工作,严格注册登记环节环保检验,严厉打击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等尾气排放不达标等行为,督促生产(进口)企业及时实施排放召回,切实强化源头管控新车排放达标。深入实施汽车排放检验和维护(I/M)制度。推进自治区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功能完善,结合互联网实时监控,以远程监控排查,现场随机抽检、排放检测比对等方式,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I站)的监督管理,落实排放检验主体责任,严厉打击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行为。加强对机动车维修企业(M站)的监督检查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和处罚。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加强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工作的技术支持。强化在用机动车执法监管。建立完善用车大户清单,重点开展重型货车路检路查,以及重点企业、用车大户集中使用地和停放地的入户检查。对燃气货车污染控制装置安装、尾气排放达标情况等开展执法行动。对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按照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在用机动车排放超过标准的责令其维修,达标后方可使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传统汽车清洁化。2023年7月1日,全面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2025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符合强制报废情形的交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按规定回收拆解。严格车用油品质量控制。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加强在用车用油品溯源联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仓储不合格油品等违法行为,净化规范成品油市场,确保油品生产销售合法合规。依托自治区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信息化管控平台,推进对加油站、储油库油气挥发泄露污染的全覆盖监管。(自治区公安厅、交通运输厅、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推动机动车新能源化发展。以公共领域用车为重点推进新能源化,新增或更新的公交、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推进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电动化进程。鼓励重点工业园区、企业用车大户采取合作、租赁等形式,推广使用零排放重型货车,有序开展中重型货车电动化、氢燃料等示范和商业化运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实施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行动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发展。2022年12月1日,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机场,以及火电、钢铁、煤炭、焦化、建材、矿山等工矿企业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鼓励各地市依据排放标准制定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淘汰计划,推进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工程机械(含按非道路排放标准生产的非道路用车),具备条件的可更换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发动机。(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西部机场集团宁夏机场有限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各地每年对本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发动机销售企业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所销售设备符合国家环境标准。进口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发动机应达到我国现行新生产设备排放标准。2025年,各市、县区完成城区工程机械环保编码登记三级联网,做到应登尽登。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管控,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机械禁止在控制区内使用,各地市制定年度抽查计划,重点核验信息公开、污染控制装置、编码登记、在线监控联网等,对部分机械进行排放测试,基本消除工程机械冒黑烟现象。(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农业农村厅、银川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航运绿色发展。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实施船舶发动机笫二阶段排放标准,加强黄河干流短途旅游船舶、作业船舶、摆渡船和沙湖等旅游景区柴油动力船舶的污染防控。根据航道适航条件,推广船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的比例。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引导具备条件的船舶采用对发动机升级改造(包括更换)或加装船舶污染处理装置等方式进行深度治理。完善自治区船舶管理相关环境监管内容,推进全区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化。(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牵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文化旅游厅、宁夏农垦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实施重点用车企业强化监管行动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达到70%左右。鼓励大型工矿企业开展零排放货物运输车队试点。鼓励工矿企业等用车单位与运输企业(个人)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清洁运输。企业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要求,加强运输车辆管控,完善车辆排放检验以及维护、燃料和尿素添加使用记录台账,实现动态更新。鼓励未列入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控的企业参照开展车辆管理,加大企业自我保障能力。(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强化重点工矿企业移动源应急管控。银川都市圈地级城市(包括宁东)制定移动源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建立用车大户清单和货车白名单,实现动态管理。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加大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等专项检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强运输车辆、厂内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应急管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公安厅、交通运输厅等参与)六、开展柴油货车联合执法行动健全部门协同监管模式。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形成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路检路查工作机制。对柴油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等全环节开展部门联合监管,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非标油品。燃料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生产合格的车用燃料。推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制定自治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条例,研究实施国家降低企业和司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防治负担的政策措施。(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和应用。严格实施汽车排放定期检验信息采集传输技术规范,各地检验信息实现按日上传至自治区、国家平台。推动自治区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信息与全国联网共享,实现一机一档,避免多地重复登记。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探索超标识别、定位、取证和执法的数字化监管模式。研究构建移动源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质控体系,提高执法装备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执法效能。(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牵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等参与)咨询方式: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电话:0951-5160985?????传真:0951-5160988?????邮箱:nxsthjtbgs@163.com

  • 生态环保攻坚这一年

    生态环保攻坚这一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b]大气污染防治[/b],公众感受最明显的还是大气污染防治。经过持续努力,“大气十条”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17年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年、非同寻常的一年、令人难忘的一年。滚石上山,迎难而上;逆水行舟,奋力向前。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运筹帷幄、深远经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决心严明责任、狠抓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奋力前行,积厚成势。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处处可见;从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中央环保督察,从保护长江饮用水水源地到禁止洋垃圾入境,生态环保攻坚的捷报频传。新年伊始,瞻望未来。2018,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已经取得的成就、正在推进的改革、待要实施的蓝图,赋予我们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澎湃的力量。尽管前方仍有困难和挑战,但对于把好生态环保关、走好生态文明路、实现美丽中国梦,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充满干劲。新思想引领新实践——这一年的生态环保攻坚,寄托了人民的殷殷期待,体现了中央的战略擘画,决心更大,站位更高,思路更广2017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号召响彻寰宇,振奋人心。敏锐的人很快察觉到,与过去相比,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限定词——“美丽”。看似普通的两个字,意味着我国将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建设相比,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逊色,对执政能力的考验和挑战也丝毫不逊色。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规律,以破釜沉舟的坚定决心,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不断深化、拓展。我们还记得,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我们还记得,6月21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还记得,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要求,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还记得,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我们还记得,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表示,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这是基于历史的战略考量,这是基于现实的战略决策,这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擘画。有外媒曾如此评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的生动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解决环境与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认识彰显新高度,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我们注意到,各类重大会议,各种重要规划,各个关键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及改革相关要求均纳入其中。从全国两会到党的十九大,环保屡成热点;从三大发展战略到各类发展规划,环保屡成重点;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行动计划,环保都是焦点。我们注意到,从党中央到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立法机关、最高司法机关,中央层面连续发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音。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发布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文件,全国人大加快环境法律制修订工作,严肃开展相关执法检查,全国政协多次就加强环保工作开展专题协商,“两高”多次出台司法解释、意见和规定等。我们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这是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这是对前进方向的历史定位,这是对实践道路的战略布局。有了这一认知,生态环保攻坚决心更大;有了这一定位,生态环保攻坚站位更高;有了这一布局,生态环保攻坚思路更广。面向未来,我们再次扬帆起航。新探索开创新局面——这一年的生态环保攻坚,改革一如既往成为主基调,创新始终如一成为主旋律,攻坚的动力越发强劲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国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生态环保工作,需要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需要巨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生态文明改革方案,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b]四梁八柱[/b]”日益完善。2017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7月,国办印发《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8月,中央深改组第38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9月,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11月,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12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这些顶层设计,都是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活环境治理的原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要大胆突破。在一系列制度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还属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所说的,中央环保督察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既推进具体环境问题整改,也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b]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累计向地方交办群众举报10.4万件,地方已办结10.2万件,直接推动解决8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查处了一大批问题企业,问责了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b]有的省份被指对部分环保工作放松要求、降低标准;有的省份被指一些地方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省份被指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不够到位;有的省份被指“鼓了钱袋、毁了生态”;有的省份被指环保工作说一套,做一套……中央环保督察直指问题,动真格,重履责,促整改,找准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症结所在,挖出了环境问题的病根,刺痛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敏感神经。在中央环保督察带动下,被督察地方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把强化督察整改作为重要机遇和有力抓手,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深层次问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除了中央环保督察,其他领域的环保体制改革也在快速推进。[b]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陕西、青海等省市垂改提速,环境监测体系更完善,环境监察运转更高效,执法力量大大加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共15个省份已经形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并通过了省(区、市)人民政府审议。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致力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内蒙古、湖南、陕西、湖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等省份继续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吉林、江苏、山东、湖南、重庆、贵州、云南等省份稳步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2017年,环境保护部选择连云港、鄂尔多斯、承德、济南四地试点“三线一单”。一年来,连云港通过“三线一单”把国土空间划分成200多个管控区;鄂尔多斯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强度和煤化工行业排放总量做出规定,承德、济南也各自出台相应措施。[/b]……所有这些探索创新,让中央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各地发展积势蓄力。不拘泥于眼前、不受制于现实、不畏惧于挑战。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探索前行,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的全新局面。新时代迸发新力量——这一年的生态环保攻坚,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的激励与鞭策、指引与号召。2017年,我们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环保攻坚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各类专项攻坚行动有声有色。长江经济带发展,保护优先。“大保护”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开发”被明令禁止。截至2017年底,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涉及的490个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我们财政并不富裕,资金负担不小,但一定不折不扣落实整改任务。”贵安新区完成贵州省花溪水库上游污染整治工作后,新区环保局局长翁敬在专项执法行动微信工作群中感慨。禁止洋垃圾入境,刻不容缓。[b]2017年7月以来,全国1792家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接受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异地执法检查。同时,环境保护部出台《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等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守护自然保护区,坚定不移。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随之展开,截至目前,10个巡查组已全面完成对31个省(区、市)130个自然保护区的实地巡查任务。排污许可制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4月,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领到了全国首张具有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一年来,排污许可制在各地逐步推开。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排污许可信息公开系统显示,截至12月25日,全国有1.1万余家企业拿到了最新的排污许可证,火电、造纸、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5个行业核发工作基本完成。[/b]——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渐显。大气污染防治,阶段性收官。[b]5600人,为期一年,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102个巡查组,2000余人次,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巡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应运而生,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迅速上马,28个专家团队点对点进驻28城。[/b]……一年来,环境保护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环境治理攻坚的重中之重。在2017年初大气状况因气象等因素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全国环保系统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大气十条”实施取得明显成效。12月初,北京颐和园,随处可见笑容满面的游人。来自云南的大学生李诗,如今出门已很少戴口罩了:“今年北京的空气确实好转了许多,我去年买的口罩现在还没用完呢。”李诗的感受和绝大多数公众一样,和监测数据结果也高度吻合。数据显示,2017年1月~11月,全国PM10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1.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分别下降38.2%、31.7%、25.6%。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2017年10月,环境保护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七大重点流域,第一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环境保护部会同多部门赴辽宁、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宁夏等9个省(区)开展“水十条”专项督导。共计抽查了35个水质断面、102个黑臭水体、37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及其他水环境重点项目共计695个点位。土壤污染防治,加快部署。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部牵头成立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制定了工作规则和工作要点,同时强化“土十条”目标考核,与各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书。8月,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联合编制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各地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在地方陆续启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过头来看,我们才更能深切理解成绩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实打实的措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新进展,生态环保工作才能出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有新改善。——执法攻坚持续加压形成震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年来,环保法治建设再结硕果。[b]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出台,加上此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三部法律都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b]2017年1~11月,全国实施五类案件总数35667件,同比增长102.4%。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046件,同比增长31.1%;查封、扣押案件16429件,同比增长121.6%;限产、停产案件7842件,同比增长77.8%;移送行政拘留7827起,同比增长139.1%;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23件,同比增长46.3%。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安徽、山东、福建案件排名前五,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均有运用新环保法配套办法的案件。环境立法趋严,改变了违法成本低的历史;环境司法改革,缓解了司法不畅的阻碍;环境执法强化,扭转了执法偏弱偏软局面;环境守法强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题中之义。……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处处彰显生态文明之路所蕴藏的强大生命力,让人们看到了生态文明之路在新时代迸发出的强大力量。大潮涌动,战鼓催人。长风万里,乘势启航。2018,我们仍将面对诸多挑战。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携手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亿万中国人民必将凝聚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环境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