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固态电池

仪器信息网全固态电池专题为您整合全固态电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固态电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固态电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固态电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固态电池话题讨论。

全固态电池相关的论坛

  •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试制

    [font=&]【题名】: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试制 [/font][font=&]【全文链接】: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TB197505011.htm[/font]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介绍

    SOFC与第一代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简称PAFC)、第二代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简称MCFC)相比它有如下优点:  (1)较高的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  (2)阳、阴极极化可忽略,极化损失集中在电解质内阻降;  (3)可直接使用氢气、烃类(甲烷)、甲醇等作燃料,而不必使用贵金属作催化剂;  (4)避免了中、低温燃料电池的酸碱电解质或熔盐电解质的腐蚀及封接问题;  (5)能提供高质余热,实现热电联产,燃料利用率高,能量利用率高达80%左右,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系统;  (6)广泛采用陶瓷材料作电解质、阴极和阳极,具有全固态结构;  (7)陶瓷电解质要求中、高温运行(600~1000℃),加快了电池的反应进行,还可以实现多种碳氢燃料气体的内部还原,简化了设备。  除了燃料电池的一般优点外,SOFC还具有以下特点:对燃料的适应性强,能在多种燃料包括碳基燃料的情况下运行;不需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使用全固态组件,不存在对漏液、腐蚀的管理问题;积木性强,规模和安装地点灵活等。这些特点使总的燃料发电效率在单循环时有潜力超过60%,而对总的来说体系效率可高达85%,SOFC的功率密度达到1MW/M3,对块状设计来说有可能高达3MW/M3。事实上,SOFC可用于发电、热电回用、交通、空间宇航和其他许多领域,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燃料适应性广、能量转换效率高、全固态、模块化组装、零污染等优点,可以直接使用氢气、一氧化碳、天然气、液化气、煤气及生物质气等多种碳氢燃料。在大型集中供电、中型分电和小型家用热电联供等民用领域作为固定电站,以及作为船舶动力电源、交通车辆动力电源等移动电源,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汽车电池材料革命

    丰田汽车公司发表,计划于2027年向市场投放 “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EV)。这种全固态电池充电不到10分钟,即可行驶约1200公里,而且电池耐用年限可达10年左右(目前锂电池一般为3年)。EV车发展到今天,电池材料与技术一直是关键,目前的锂电池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约为600-700公里,如果快速充电30分钟,也只能充到80%,按照设计里程,一般的锂电池汽车的实际行驶里程,最多也只能跑500公里(不开空调的前提下)

  • 《Nano Letters》北工大等:首次实现工况条件下对固态电池锂枝晶生长行为的原位观察

    [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e9d0dc08-4838-4e1c-976e-959440a553bf.jpg[/img][color=#000000]第一作者:曹天赐,许荣,程晓鹏[/color][color=#000000]通讯作者:程晓鹏*,刘显强*,张跃飞*[/color][color=#000000]论文完成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color][align=center][size=18px][b][color=#000000]【研究背景】[/color][/b][/size][color=#000000][/color][/align][color=#000000]固态锂金属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枝晶的形成,是目前电池安全性关注的重点,然而目前关于锂在实际电池运行状态下是如何在固态电解质中形核,以及对体相内部锂枝晶的具体生长行为的认知仍然不清晰,影响到针对性改进措施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新的基于工况条件的原位方法来分析固态电池运行过程中内部锂的动态生长机制。[/color][align=center][size=18px][b][color=#000000]【成果简介】[/color][/b][/size][/align][color=#000000]近日,北工大程晓鹏等科研人员采用原位电化学扫描电镜,实现在工况条件下实时观察固态电池电解质内锂枝晶的生长与扩展,并一步建立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输运的电化学-机械应力耦合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以《Chemomechanical Origin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Isolated Li Filaments in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为题,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在线发表,此项关于锂枝晶生长机理的基础研究,对合理设计和安全生产固态电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北京工业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曹天赐、西安交通大学许荣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程晓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工业大学程晓鹏、刘显强,浙江大学教授张跃飞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等项目资助。[/color][align=center][size=18px][b][color=#000000]【图文导读】[/color][/b][/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28a38061-4220-4c72-b775-928009a088c4.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7f7f7f]图1 (a) 原位观测SSE内锂枝晶生长的实验装置,(b-c) 电化学曲线中电流-电压变化和所对应的原位SEM中观测到的无机固态电解质锂镧锆钽氧(LLZTO)截面形貌演变过程。(d) 原位实验过程中SSE内部锂“细丝”演化具体过程的示意图。[/color][/size][/align][color=#ff6428][/color][align=center][img]https://5-img.bokecc.com/comimage/D9180EE599D5BD46/2024-02-26/768916AECE27419AFC9558351D509E7C-1.jpg[/img][/align][back=url(&][/back][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00:00[/color][/size][/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color][/size][/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00:30[/color][/size][/font][back=url(&]B[/back][font=web][size=24px][color=#ffffff]T[/color][/size][/font][size=12px][color=#dddddd][back=rgba(51, 51, 51, 0.5)]高清[/back][/color][/size][size=12px][color=#dddddd][back=rgba(51, 51, 51, 0.5)]正常[/back][/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8px][color=#000000][b]【总结和展望】[/b][/color][/size][/align][color=#000000]锂枝晶问题仍然是影响固态电池性能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原位电化学扫描电镜,构建了Li|LLZTO|Au“面对面”型电池结构,对锂枝晶生长行为在真实循环条件下进行了实时观察分析。实验发现锂在LLZTO中的生长呈现出一种动态特征,该特征受到电化学和机械应力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建立了电化学-力学耦合模型以理解在锂“细丝”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机械应力和电化学循环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定量的数值结果可以为高性能锂金属固态电池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color][color=#000000]本文所提供的方法为在工况条件下原位表征不同体系固态电解质界面演化行为提供了新思路,助力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进程。[/color][b][color=#000000]论文链接:[/color][/b][color=#000000]Tianci Cao?, Rong Xu?, Xiaopeng Cheng*?, Mingming Wang, Tao Sun, Junxia Lu, Xianqiang Liu*, Yuefei Zhang*, Ze Zhang,Chemomechanical Origin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Isolated Li Filaments in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Nano Lett. 2024, 24, 6, 1843–1850.[/color][url=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3321][b][color=#0070c0]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3321[/color][/b][/url][color=#000000]本文研究团队采用的是[b]浙江祺跃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原位电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系统[/b]。祺跃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原位扫描电镜科学仪器,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力、热、电、电化学以及多场耦合环境下材料结构演化过程纳米尺度原位观测手段。[/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b1630a50-85a9-4ed4-a4df-685359cce83a.jpg[/img][/align][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我国自主研制科研装备获重大突破 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唯我独有

    2013年09月07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大庆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907/011378496864671_change_hzp3951_b.jpg9月4日,中科院工作人员在检查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光透度。新华社记者 马宁摄 科技日报北京9月6日电(记者李大庆)由中国科学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今天在北京通过验收。这个系列科研装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制造实用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方面实现突破,在国际上首先生长出大尺寸氟硼铍酸钾晶体,并发现该晶体是第一种可用直接倍频法产生深紫外波段激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又发明了棱镜耦合技术(已获中、美、日三国专利),率先发展出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的先进技术,并全面开展新型深紫外激光科研装备的研制和学科应用研究。 2007年,财政部设立专项,对中科院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予以支持。经过5年多的持续攻关,利用大尺寸氟硼铍酸钾晶体和棱镜耦合专利技术,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物理所、大连化物所和半导体所的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8类8台集实用化、精密化于一体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指标的突破。利用这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了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深紫外激光光致发光光谱仪、深紫外激光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光子能量可调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深紫外激光原位时空分辨隧道电子谱仪、基于飞行时间能量分析器的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等8台科学仪器。 据了解,目前这8台仪器已经在石墨烯、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宽禁带半导体和催化剂等一系列重大研究领域中获得了重要结果:证实了Pb、O等原子可通过单层石墨烯岛的开放边界进行插层反应,实现石墨烯与衬底之间去耦合;首次发现拓扑绝缘体Bi2Se3的自旋结构和轨道结构是固定在一起;首次观测到Bi2212能量/动量谱与不同激发光子能量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上。 今天通过验收的包括两个平台——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与器件平台和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平台,以及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等8台科学仪器。验收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这些仪器设备的研制成功及在石墨烯、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宽禁带半导体和催化剂等研究中获得的重要成果,“使我国深紫外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在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等领域开创了一些新的多学科交叉前沿。”“该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原始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继续开拓深紫外激光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的实施,初步打造了我国“晶体-光源-装备-科研-产业化”的自主创新链。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科院新启动了深紫外仪器设备的产业化开发工作;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中科院也启动了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的二期研制项目。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验收会上说,科研装备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的进步越来越依靠科学仪器的创新和发展,科研仪器装备的突破,往往催生新的科研领域,产出重大创新成果。迄今为止,至少有1/3的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授予了那些在测试仪器和实验方法方面有重要创新的科学家。所以,我国要实现重大科学突破,不仅要有创新自信,要善于提出原创科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要发展出新的试验手段,研制出新的仪器装备。

  • 【每周新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如氢气、甲烷、甲醇、煤气等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根据所使用的电解质种类的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低温燃料电池,诸如固态高聚物电解质燃料电池〔PEMFC)及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盐酸性燃料电池(PAFC);熔盐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  SOFC是继PAFC、MCFC之后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被认为为最有效率的和万能的发电系统、特别是作为分散的电站,目前正在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兴趣。它是将燃料和氧化剂气体,通过一种离子传导陶瓷并产生电能的全固态能量转换装置,所以又被称为陶瓷燃料电池。  SOFC主要包括电解质和两个电极。在阴极,空气中的氧转换成氧离子,通过两个电极间的固体电解质膜迁移,与阳极/电解质界面上的燃料反应。在外电路、从阳极到阴极的电子流产生直流电。固体电解质是SOFC的最核心的部件。它的性能不但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温度及电能转换效率,还决定了所需的相匹配的电极材料及其相应制备技术的选择。 总的燃料发电效率在单循环时有潜力超过60%,而对总的来说体系效率可高达85%。SOFC可用于发电、交通、空间宇航和其他许多领域,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研究并开发可以用净化煤气及天然气为直接燃料的MCFC及SOFC,对中国是一种适合国情的选择。

  • 软包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技术进展

    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比容量高、安全性能好、内阻小、设计灵活等特点,数码消费产品轻薄化、多样化设计使得软包电池发展迅速,软包电池占中国锂电池市场的比例已经突破30%。但目前生产的软包电池绝大部分仍使用液态电解液,并不是真正的“聚合物电池”。采用聚合物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可以有效提高极端情况下电池的安全性。聚合物电解质主要包括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和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全固态型聚合物电解质是以聚合物基质作为电解质的溶剂,不含任何液态成分。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常温离子电导率较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并且成本过高,国内领先的电芯厂如东莞新能源(ATL)也仍在研发阶段,市场尚未有商业化产品面世。目前取得商业化应用的主要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分两种:PVDF-HFP热压聚合工艺路线以及现场聚合工艺路线,目前国内电芯厂普遍采用PVDF-HFP热压聚合工艺(俗称“涂胶隔膜”)。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既有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良好的安全性,又与有机溶剂电解液有相近的离子电导率,并且具有与电极材料间的反应活性低、质量轻、易成薄膜、黏弹性好等特点。采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可制成各种形状,并具有耐压、耐冲击、生产成本低和易于加工使用等优势。相对国内,日韩企业对凝胶聚合物及固态电解质研发及技术储备更早,索尼、三井化学、三星SDI、LG化学等公司拥有相关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技术及专利群。国内领先的电解液供应商—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适用于正极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软包电池的TC-E505#系列电解液和适用于正极为磷酸铁锂的TC-E506#系列电解液。本系列电解液为传统电解液和聚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粘度的聚合物电解液,将电解液注入到电池中后,通过一定的化成工艺,可以将电池的极片与隔膜粘结在一起,电池中不存在液体电解液,全面提升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 固态电容和电解电容有何区别?如何看固态电容正负极?

    一、固体电容和电解电容的区别   固态电容器的全称是固态铝电解电容器,与普通电容器(即液态铝电解电容器)最大的区别是不同的介电材料,液态铝电容器介电材料是电解质,固态电容器的介电材料是导电高分子。一些更好的高端点板使用固态电容。众所周知的板爆浆是电解电容器的杰作。这是因为主板长期使用期间,由于过热,电解质受热膨胀,编解码器过热超过沸点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爆炸性纸浆,电解质和氧化铝在主机通电时会产生爆炸性纸浆。固态电容器可以完全放弃这些缺陷,具有环境保护、低电阻、长寿命的特点。   关于如何区分固态电容和电解电容的提示,如果电解电容顶部有“K”或“10”和“T”等形状的压痕槽,则表示是电解电容。否则是实体电容,但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识别大多数实体电容。如果是重要的应用程序,请仔细检查。固态电容和电解电容没有好坏之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大家只要合理应用就行了。   固体电容器使用导电高分子产品作为介电材料,所以这种材料不与氧化铝起作用,I/O扩展器通电后不会发生爆炸现象。同时,由于是固体产品,当然没有因热膨胀而爆裂的情况。固态电容器具有环保、低阻抗、高低温稳定性、高模式和高可靠性等优良功能,是目前电解电容器产品中最高的产品。由于固态电容特性远优于液态铝电容,固态电容达到260度,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频率特性和寿命,适用于低压、大电流应用。主要应用于薄DVD、投影仪和工业计算机等数码产品,最近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主板产品。   在电气性能方面,固态电容和普通电解电容各有优点。电子最大的优点是不使用液体电解质。这样,受热时不容易发生“膨胀”、“破裂”等现象,寿命长,热稳定性好,适合高频工作环境。后者价格便宜,容量大,内压高。区分固态电容和电解电容的简单方法是检查电容顶部是否有“K”或“”形凹槽。固态电容器没有凹槽,电解电容器在顶部有一个开口槽,防止加热后因膨胀而爆炸。与目前常用的普通液体铝电容相比,固体铝电解电容器的物理区别在于使用的导电高分子电介质材料是固体而不是液体,串行器/解串器如果长期不通电,这种材料不会与氧化铝起作用。开机后,不会像普通液体铝电容器那样容易开机或开机时发生爆炸或爆炸的现象。二、固体电容如何看待正极和负极。   固体电容器形成阳极内部表面非常薄的氧化铝层,在电解电容器中充当电介质。具有优良的介电常数E和单向特性。与电解质接触时,该氧化膜具有良好的单向绝缘特性。电介质这一特性决定了一般电解量的单向极性应用。   固体电容器可以用脚判断,长的是阳极,短的是阴极。电容器身上有半色漆的是阴极。固体电解或液体电容器一词是指该阴极的材料。使用电解质作为阴极的优点是电容很大。但是电解质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挥发和泄漏,对寿命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固态电容器使用功能性导电高分子作为介电材料,如果长期不使用,不会产生电爆炸的现象。此外,低温下电解质离子移动缓慢,因此无法获得适当的特性和功能,而固体电容器与液体电解质相比,具有环境保护、低阻抗、高温稳定、耐橡胶尼波及、高可靠性等优良特性。 [b]创芯为电子[/b]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电子元器件采购的平台。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处理器及微控制器、接口芯片、放大器、存储器 、逻辑器件、数据转换芯片、[url=https://www.szcxwdz.com][b]电容[/b][/url]、[url=https://www.szcxwdz.com][b]二极管[/b][/url]、三极管 、电阻、电感、晶振等,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在售商品超60万种,原?或代理货源直供,绝对保证原装正品,并满?客??站式采购要求,当天订单,当天发货,还可免费供样!

  • 固态发酵的分类知识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cnfjgc.blogbus.com/logs/68539628.html 一、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 虽然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传统固态发酵是发酵工业中古老而又落后工艺的代名词。甚至,在发酵工程或生化工程的教科书中,也很少提到固态发酵。现代发酵技术的关键条件是纯种大规模集约化培养.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国内外逐步重视对固态发酵的研究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此,依据固态发酵过程中是否能实现限定微生物纯种培养,分为传统固态发酵与现代固态发酵。现代固态发酵是为了充分发挥固态发酵的优势,针对传统固态发酵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的,可以实现限定微生物的纯种大规模培养。 二、固态发酵的形式 1.按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分类 固态发酵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进行,按照使用的微生物的情况和形成的产品条件不同,固态发酵可分为自然富集固态发酵、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和单菌固态纯种发酵。 自然富集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由不断演替的微生物进行的富集混合发酵过程。典型的例子是传统酒曲和酱油、腌莱、烟草发酵、茶叶发酵、青贮、堆肥等。它不需要人工接种微生物,其所需发酵的微生物主要依赖于当地空气和物料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多种微生物演替成最适于生长代谢或共生协作的小生态环境。其微生物富集区系不仅与当地空气和物料中的自然微生物区系有关,而且与小生态环境自然变化密切相关。 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是指在自然富集固态发酵的基础上,根据人们部分掌握的微生物代谢机制,人为强化接种微生物茵系不明确的富集培养物或特定微生物培养物所进行的混合发酵过程。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除应用于沼气发酵、白酒发酵作用外,在石油采收、湿法冶金、食品发酵等领域同样显示其优势。人们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却不断发现,不少生命活动及其效应是借助于两种以上的生物在同一环境中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甚至是单独不能或只能微弱进行的。例如废物的处理,纤维索和本质素的降解,甲烷的产生和利用等。自然界的微生物没有一种是单独存在的,单靠纯培养很难反映它们的真实活动情况。因此,强化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微生物资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限定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是在对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群落认识的基础上,接种混合培养的微生物是已知和确定的,通常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经过分离纯化的微生物纯种,同时或先后接种同一灭过茵的培养基中,在无污染条件下进行的固态发酵过程。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经历过天然混合培养到纯种培养两个阶段,纯培养技术使得研究者摆脱了多种微生物共存的复杂局面,能够不受干扰地对单一目的菌株进行研究,从而丰富了人们对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特性的认识。但是,在长期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地发现很多重要生化过程是单株微生物不能完成或只能微弱地进行的,必须依靠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培养完成。虽然微生物混合培养在很多领域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部分成果己成功应用于实践,但对大多混合菌体系中菌间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此,目前对于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菌株筛选和组合还是一个随机过程的,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对于已经应用的混合培养体系也不能有效地协调菌间的关系,使其达最佳生态水平,发挥最大效应。这严重地阻碍了混合菌培养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如果从生理、代谢和遗传角度对混合茵间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混合菌培养的理论和应用都将有巨大的突破。随着混合菌培养在各方面应用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反应模式,已开始引人一些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具活力。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混合菌可使反应系统多次使用,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很有意义。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由具有互生或共生关系的微生物构建工程菌,可使工程菌既具有混合培养的功能,又拥有纯培养菌株营养要求单一、生理代谢稳定、易于调控等优点,也是极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单菌固态纯种发酵是在纯培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选育良种、保持生理活性和代谢过程中的稳定起很大作用。它对于扩大固态发酵的应用范围和潜力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固态发酵一个重要方向。 2.按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分类 根据固态发酵固相的性质,可以把固态发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作物(如麸皮、豆饼等)为底物的固态发酵方式。这些底物既是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固相组成部分,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在这里可以称这种发酵为传统固态发酵方式(或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另一种固态发酵方式是以惰性固态载体为固态发酵过程令的固相,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是吸附在载体上的培养液,称这种发酵方式为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 同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利用的培养基是既充当固相,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的初级农作物产物,如麸皮、马铃薯、谷子、豆饼以及其他含淀粉和纤维素的农作物产品。第二种固态发酵采用的固体是惰性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分成的。这些载体材料有珍珠岩、聚氨酯泡沫体、蔗糖渣和聚苯乙烯等。 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的一个主要的不足之处就是碳源是它们的结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发酵生长过程中,培养基被分解了,底物容易结块,孔隙率也降低,结果底物的外形和物理特性都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发酵过程中的传质和传热。例如,麦片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淀粉的降解和水的挥发,会导致固体底物变形结块,结果使传质和传热受到影响。而具有稳定结构的固态载体充当固态发酵的固相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从而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产量的增加。例如,采用聚氨酯泡沫体为载体吸附固态发酵核酸酶P1时,产量和活力分别比采用麸皮固态发酵提高9倍和4倍。 另外,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与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相比,还具有产物提取简便的优点。可以很容易地从惰性载体中提取到胞外产物,而且所得到的产物含有较少的杂质,载体还可以重复使用。例如,利用聚苯乙烯作为载体,以肋生弧茵产生L-谷氨酰胺酶时,产物比采用麦麸粉固态发酵时得到的产物黏性要低。另外,前者的产物不含蛋白质污染物,而后者含有多余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 与固体底物基质固态发酵相比,惰性载体吸附固态发酵还具有其他很多优点,如:能够对培养基营养成分进行合适的调节;容易了解产物中的各成分并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发酵过程的控制以及动力学研究与模型建立等。

  • 固态核磁技术

    固态核磁技术,将来能够有好的发展么?他比液态核磁复杂好多...

  • 做固态酒时为什么要加入辅料

    做固态酒时为什么要加入辅料?1、稀释淀粉含量,冲淡淀粉。粮食中淀粉含量在65%左右,发酵入池淀粉控制在17~22%之间。加入辅料起到冲淡淀粉作用。[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051709474883_7289_1642069_3.png[/img]

  • 【分享】物质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外,还有其他形态吗

    物质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外,还有其他形态吗  我们周围的物质真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如果你把这些物质来分一分,你会毫不困难地指出,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   物质除了这3种以外,究竟还有没有别的形态呢?  我们用水做例子:将冰加热到一定的程度,它就由固体变成为液体的水;温度再升高,又蒸发成气体。但要是将气体的温度继续升高,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当气体的温度升高到几千度以上的时候,气体的原子就开始抛掉身上的电子,于是带负电的电子开始自由自在地游逛,而原子也成为带正电的离子。温度愈高,气体原子脱落的电子就愈多,这种现象叫做气体的电离化。科学家把电离化的气体,叫做“等离子态”。  除了高温以外,用强大的紫外线、X射线和丙种射线来照射气体,也可以使气体转变成等离子态。  这种等离子态也许你感到很稀罕吧!其实,在广漠无边的宇宙中,它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形态。因为宇宙中大部分的发光的星球,它们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高极了,这些星球内部的物质几乎都处在等离子态。只有在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际物质里,才能找到固体、液体和气体。   就是在我们的周围,也经常能够碰到等离子态的物质。像在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管里,眩目的白炽电弧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再有,在地球周围的电离层里,在美丽的极光、大气中的闪光放电和流星的尾巴里面,也能找到这种奇妙的等离子态。   科学家发现天空中的白矮星,个子不大,可是它的密度却大得吓人。它们的密度大约是水的3600万到几亿倍。这是什么缘故呢?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普通的物质,原子和原子之间有着很大的空隙。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外面是围绕着它旋转的电子层;原子核很重,它的重量占整个原子的99%,但是它的体积却很小,如果拿原子比做一座高大的楼房,原子核就像是一颗放在大楼中央的玻璃弹子,因此原子内部的空隙也是很大的。  在白矮星里面,压力和温度都大极度了。大几百万大气压的压力下,不但原子之间的空隙被压得消失了,就是原子外围的电子层也都被压碎了,所有的原子核和电子都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时候物质里面就不再有什么空隙,因些物质也就特别的重了。这样的物质,科学家把它叫做“超固态”。白矮星的内部就是充满这样的超固态物质。在我们居住着的地球的中心,那里的压力达到35.5亿百帕左右(1个大气压=1013百帕),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超固态物质。  假如在超固态物质上再加上巨大的压力,那么原来已经挤得紧紧的原子核和电子,就不可能再紧了,这时候原子核只好被迫解散,从里面放出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里放出的质子,在极度大的压力下会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心。这样一来,物质的构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现在却都变成了中子,这样的状态,叫做“中子态”。  中子态物质的密度更是吓人,它比超固态物质还要大10多万倍呢!一个火柴盒那么大的中子态物质,可以有30亿吨重,要有96000多台重型火车头才能拉动它。在宇宙中,估计只有少数的恒星,才具有这种形态的物质。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物质的形态不止固态、液态和气态这3种。

  • 【讨论】你对固态发生器知道多少?

    固态发生器是ICP很关键的一部分,现在除了个别厂家外,大部分都采用.固态发生器也是现在ICP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而且维修成本相当的高.大家对固态发生器的了解有多少?比如原理啦,厂家啦等等...还有就是一般你们的发生器能用多长时间我起个头,欢迎大家来聊聊

  • 关于固态核磁共振

    我们想通过固态核磁研究多组分聚合物相界面的形态,不知有没有已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高人,做出的试验结果是否理想呢

  • 固态蜡成分分析及配方还原

    大家好,我有一种固态的蜡需要进行分析其中的成分,而且想进行配方还原需要找什么实验室进行分析啊?或者论坛里是否有能够进行分析的朋友帮忙介绍一下,谢谢!十分感谢!!!!!!!!!!!!!!!!!!!!!!!!!

  • 【求助】请教:测定某固态样品问题?

    要测定某固态(或液态)材料中的水分含量,失败记录包括:1、热失重:有其他有机物烘出,数据无效2、卡氏滴定(包括通过卡式炉滴定气体水分):数据显示矛盾,可能有其他成分同样和卡氏试剂发生反应大虾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给我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