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培养做贡献

仪器信息网培养做贡献专题为您整合培养做贡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培养做贡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培养做贡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培养做贡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培养做贡献话题讨论。

培养做贡献相关的资讯

  • 政产学研各方贡献集体智慧 为仪器研发人才培养加速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在北京怀柔召开。由仪器信息网举办的“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同期活动,从科学仪器行业出发,全面探讨:人才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才能成长为人才?本次论坛特别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曾艳处长出席、致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全程主持。论坛吸引了来自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70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的行业专家汇聚一堂,深度交流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之道。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处长曾艳 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尤其是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的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的基础研究问题。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仪器攻坚战,人才是关键。曾艳在致辞中说到,目前国产仪器技术门槛特别高,投入大,人才紧缺。国产仪器的研发是科学工程和生产制造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企业、高校,还是科研院所,都面临高端仪器研发人才紧缺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当前人才评价机制不匹配,学科设置不合理,同时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解决人才问题,必须有产学研用多方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会议现场为促进行业各方广泛联合共谋严重制约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紧缺问题,本论坛广邀各方代表,搭建平台,促进与会代表能够从企业、高校、院所、政府的不同视角,对仪器的科研人员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人才的发展献计献策。论坛设置3个报告环节,分别从政、产、学、研等角度分析人才培养现状及需求。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青云报告:《从粒度仪器技术发展看人才需求和培养方法》董青云认为科学仪器其实是一个交叉学科属性,它是科学家,工程师,工匠,管理者,劳动融合的结果,所以它有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粒度仪行业要归结到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超级销售员和市场专家、应用人才、工匠型的人才和技术工人。每一种人才的造就都不是单纯的一方培养,同时需要高校、社会等多方培养。让懂管理的人管理企业,要懂仪器的人设计仪器,让懂工艺的人制造仪器,这样我们才能出来一个好仪器。对于企业来说产学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仪器企业需要在用开放态度去做产学研用,接受技术的合作以及人才的合作。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报告:《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探索》关亚风以目标倒推人才需求,我们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来做研发,每一种专业的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倒推如何去培养人才。仪器设计需要的几个模块:第一仪器的主要应用功能及整机设计;第二关键器件和部件的设计开发;第三弱信号放大;第四是运算电控和电磁兼容的设计开发;第五是仪器的机械功能。每一个模块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同,培养要素也不相同,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及后天引导培养才能胜任。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课通项目主管 魏京华报告:《打造科学仪器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魏京华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难的现状及仪课通所作出的努力及宝贵经验进行了分享,并且用大数据分析了科学仪器研发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介绍展翅计划项目聚焦专业培训,解决人才需求。链接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建立,仪器研发人才、仪器应用人才、仪器市场营销人才等体系化培训课程,打造业内高含金量认证证书、各方互认,并且打通培训、招聘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需求。并邀请企业、检测机构、协会学会及名师专家联合合作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此外,把本次论坛的核心讨论环节,产学研三方代表分别就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了深入讨论。三方代表踊跃发言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平、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自动智能分析检测事业部总经理谢新刚、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加才、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岳、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荣继武、 广州贝拓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世健、河北子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龙等分别从自身或企业角度进行分享讨论。在任何领域,超级人才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针对普通人才的培训才是提升企业实力的关键。当前企业人才高度依赖自自我培养,为此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公司内部需要专门设立内部培训为导向的部门,或借助外部力量协助企业内训,助力企业内部知识萃取。例如北分瑞利就与仪课通合作,在原理讲解的层面上添加了实操相关的演练,证明系统性学习确实更加有效。同时企业也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不仅能为企业内训提供弹药,同时还能提前让高校内的学生了解企业业务。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实际上仪器研发行业更加需要的是领域内的人才,而不是仪器专业的人才,不同领域的交叉更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产学研三方代表踊跃发言作为仪器研发相关人才重点培养高校专家, 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清华大学精仪系周晓煜副教授、天津大学赵友全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北京化工大学谭晶教授、李浚主任等揭露精密仪器学院的学生很多,行业因素、企业因素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真正走向仪器企业的学生的比例是相对比较小的这一现状。并呼吁国家、行业、企业环境吸引行业人才,另一方面仪器行业需要各层次人才协作,高校学生的学习要有目的性,达到行业认可才能更好的投入行业,所以职业培训很有必要。产学研三方代表踊跃发言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陈江韩所长、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杨啸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周蕾等从科研角度分析当前人才培养并非由国家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的,在培养方向上存在错配。同时由于仪器研发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交叉领域,门槛较高。需要人才不能把目光聚焦在原理层面,而是能将光机电领域串起来,整个仪器研发流程中,对仪器各个部分都了解的人才极度紧缺,像这样能够熟悉整个领域高级人才的培养周期极长,需要加深产学研用的一体化进程。同时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李全表示无论是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业,人才培训、认证认可上岗要求非常有必要。在场用户纷纷上前与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多方人士积极就科学仪器行业研发人才问题进行讨论,收获颇丰。本论坛对于高校、科研、企业几方资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对接机会,也是剖析仪器研发人才培养困境、解决培养难、招聘难等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基于现场专家提到的人才短缺、人才培养难、评价难的现实问题,仪器信息网-仪课通作为高校以及科学家和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将立足行业需求,共同举办科学仪器高技能人才培训班,聚焦仪器研发人才、仪器应用人才、仪器市场营销人才等体系化培训,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解决仪器研发人才短缺问题、打好科学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夯实基础。仪课通是信立方旗下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在线学习平台。让行业从业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科学及检测行业的在线学习,提升仪器用户及检测人的专业技能。课程领域涵盖实验室管理到食品,医学,环境,材料等多个领域课程,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仪课通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咨询电话:15011302316
  • 培养“双碳”人才,他们这样做
    每年暑假,200余支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南林大”)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田间地头和厂房车间,进行生态政策宣讲、生态科技服务等,为当地百姓传播生态知识,带来生态理念。这个名为“美丽中国行”的常规活动,8年来共有近5000名研究生的足迹踏上了全国20多个省市。  自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南林大积极推动对接国家“双碳”战略的“南林实践”。作为一所以林为特色和优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南林大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绿色基因植入学子心田  “将绿色基因植入学子的心田,给他们打上厚重的绿色生态底色,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人才,是我们人才培养一直以来的特色和优势。”据南林大教务处处长王立彬介绍,近年来,南林大完善课程设置,不断增加生态类选修课数量,目前绿色文明类通识选修课程由2016年的12门增加至59门,学生选修学分由原来2个学分,增加到4-6个学分。  南林大还鼓励并要求各学院开设本院专业与生态环境学科交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所有学院都开设了生态环境类必修或选修课程。浸染绿色的交叉课程吸收林科优势专业的营养,促进“非林”专业与林科专业间的深度融合,为所有学生带来生态绿色的丰厚滋养。  扎实有效的绿色主战场培养了一批批绿色学子。在每年的毕业设计展上,“零污染”“零甲醛”、巧用废弃物等作品琳琅满目,生态环保是每一届毕业生创作关注的重要主题。据了解,艺术院研究生毕业作品中,环保类设计占80%以上。  “科技护林、生物质负碳能源利用技术、无醛高性能胶粘剂研发… …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南京林业大学学子捧回5个金奖。而这5个桂冠无不打上“双碳”元素。  绿色成果进入千万家  2019年5月,南林大成立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 2021年11月,南林大携手上海瓶行宇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双碳”研究项目组并设立“双碳”研究项目基金,将进一步打造南林低碳品牌,创建全国低碳校园示范。  这是南林大对接国家“双碳”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为该校“双碳”成果培育和绿色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上寻找课题,研发绿色科技成果,创造生态科技产业,为国家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南林智慧… … 这是南林大教师自觉的价值追求。  2021年,围绕“双碳”热点,该校组织申报“沿海滩涂农林复合系统能源作物和林木培育及与碳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立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该校专家在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农林废弃物利用、林产化工、生态与环境、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创造了大量绿色科技成果和产业,直接推动了我国生态科技事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统计,近年来,南林大教师申报的生态环保类科研项目占学校科研总项目数的70%以上。  科研反哺教学,教师聚焦绿色生态项目,必然给学生带来绿色的思维和知识,满怀生态情怀的老师也必然会培养出绿色学子。  不仅如此,南林大专家、学者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把生态科技成果和理论向社会推广、传播。  该校师生深入企业,钻进树林,来到田间地头,指导企业和农民创造生态科技产业,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学校连续8年获“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突出单位”。  挂靠在南林大的“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以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为研究方向,作为江苏省“科技思想库基地”,为江苏省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该校专家、学者每年深入地方开展生态科技服务活动达400人次以上。  绿色文化传播校内外  “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 在南林大校园各主干道,这种绿色标语一字排开;“树人树木”的景观石刻点缀于绿草红花之间。校训“诚朴雄伟,树木树人”,校歌“为了碧水青山”。  打造低碳校园,离不开低碳文化。作为一所林业高校,南林大努力打造生态化低碳文化,力争让每一栋建筑都说话,让每一个空间都传情,让一草一木都育人。  每年南林大校园樱花盛开,灿若云霞,以“生态文明责任与使命”为主题的“生态文化节”便会如期举行,目前已连续举办5届,共组织开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南林幸运树评选、大学生绿色科技创新作品展、生态书画摄影作品展等130余项活动,让生态文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涵养学子心田。  在南林大,形式多样的生态主题活动不胜枚举,学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自觉悄然形成。  该校林学院教师把课堂搬到田野、公园和农家小院,引导学子通过改造废旧物品来实现循环利用,将图纸上的设计方案转化为一个个精致的庭院意境。这项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活动如今已连续举办14届,已成为该校一项传统品牌生态文化活动。  此外,学校利用春季樱花开放时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节点,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植树、节能和节水教育、绿色出行等环保宣传和生态文明实践行动。
  • 赛默飞世尔鼎力支持中国教育业,为高等人才培养做贡献---Thermo Fisher奖学金在复旦大学颁发
    5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Thermo Fisher奖学金颁奖典礼,暨赛默飞世尔科技2008年暑期实习项目校园宣讲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经过院系推荐,学校严格评审,共计有6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喜获该项奖学金。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金力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总裁Syed Jafry(蒋文康先生)、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计凌云女士、赛默飞世尔科技全球企业营销高级经理Chris Woodward先生及Mary Meegan女士等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Thermo Fisher奖学金”是由世界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在2006年出资设立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其在中国第一个设立奖学金的院校。颁奖仪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金力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不仅表达了对赛默飞世尔的感谢,同时也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希望。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总裁蒋文康先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公司目前的运营情况,并强调了赛默飞世尔科技投资中国教育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在亚洲的整体发展计划是分不开的,其目的在于奖励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学生投身于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工作。“赛默飞世尔科技一直十分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并致力于通过发展教育来促进社会进步。我们很高兴能和中国顶尖的高校开展长期的合作;同时,我们也热烈欢迎年轻的优秀人才将来能够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成为我们的一分子!” 蒋文康先生补充。 随后,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计凌云女士介绍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学生最感兴趣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宣布公司已经与复旦大学达成协议,从今年开始向复旦的优秀学生提供暑期实习机会,并开展具体的校园招聘项目。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总裁Syed Jafry(蒋文康先生)与获奖学生合影 关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原热电公司)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0,000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0,000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从常规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的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施一公与50余位校长学者探讨大学如何培养未来领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在西湖大学成立当天的西湖高等教育论坛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收到了一件礼物——望远镜。这件礼物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马克· 莱顿,他希望西湖大学能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前行航程中的瞭望者。现场,施一公与50余位海内外知名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一道,聚焦大学在科技进步前沿的作用,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当今世界,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剧烈,怎样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敢担当、有作为的未来领袖?这是现场每一位嘉宾都在思考的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施一公看来,大学通过教育和研究为世界打开新的视野,开创新的文化,培养有批判性思维而又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人才,推动人类进步。“前沿的科学探索将在西湖大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是西湖大学最根本的任务。”他说,科学家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负有重大责任,今后十年,西湖大学将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质推动跨学科交叉,深度创新,为世界和人类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无独有偶,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眼里,瞬息万变的环境正为西湖大学和南科大这样的新型大学提供了机遇。“未来可能不在我们掌握之中,但大学仍需要培养全球公民和未来的领导者,发掘新知识,作出贡献和影响。”他说,南科大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作为支撑,华为、腾讯等企业为学校发展带来大量机会。2015年,陈十一与施一公等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联名向国家申请,希望申办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机制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今,这所大学已经扬帆起航,期待杭州因西湖大学而变得更加精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在利兹大学副校长余海岁看来,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不可或缺。他说,高校、研究所与企业之间可以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科技创新的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结合应用开展研发,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将有市场前景的研究成果培育成长为能产业化的产品,这样才能有利于科技成果好、快、多、省地转化为产品,形成良性互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科技文化交流不断进步的今天,高校在已没有了“围墙”,跨越了国际边界,无论是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合作,还是日趋频繁的国际学生交流,都让大学在解决全球问题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没有任何一个独立的机构,实际上没有一个独立的国家,可以独自解决气候变化、全球人口老龄化和传染病带来的问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马克· 莱顿说,学校的McDonnell国际学者学院计划开发了与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合作的基础设施,目前McDonnell学院已有34所合作大学,研究合作涉及能源、环境,以及清洁水源和营养食品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下一波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应该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校长班迪· 厄阿鹏说,大学必须适应一个更快的发展节奏,比以往更具有创新精神,与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有着更多的联系并占据更多的份额。现场,他与嘉宾分享朱拉隆功大学在暹罗科技新区的探索经验,希望通过朱拉隆功大学与西湖大学一起,始终保有创新精神,在全球化的市场体系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另外,在西湖高等教育论坛上,西湖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澳门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美国莱斯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在内的多所学校达成了发布联合宣言的意向,宣言内容包括鼓励学生交流、促进教职员工定期互访、在各国法律框架内鼓励学术自由等。 /p
  • 岛津推出《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培养基组分分析应用文集》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细胞工程中更是离不细胞培养,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正在倍受重视的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也要经过细胞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总之,细胞培养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核心作用。开发合适的培养基配方与优化细胞培养条件是保证产品质量、产量以及批次之间一致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抗体药物偶联物、双靶点/特异抗体类药物、抗体片段融合蛋白等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抗体类药物,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质量控制来说,尽可能通过优化工艺缩小差异,更有利于生物类似药与原研参比品的质量对比研究,提高生物类似药的质量研究结果与参比品之间的相似性,从而使各项质量属性达到预先设置的可接受范围。目前生物制品公司的生物过程工艺开发与优化偏重于监测常规的温度、搅拌、溶解气体、OD值等理化条件和少数培养基成分与代谢物等的变化,缺乏对于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分直接、全面且快速的客观动态数据分析,因此无法精准优化细胞培养工艺条件,甚至影响抗体类药物等的产品品质;而培养基生产商为了开发高效低成本培养基配方,并且要保证批次间一致性,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备不同检测功能的仪器来实现培养基成分的全方位检测。 为满足快速全面分析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分和培养基组分,将基础碳源、氮源、核酸、维生素和其他主要代谢物同时检测分析的需求,我们开发出“细胞培养上清液方法包”。该技术平台采用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仅需17分钟,即可同时监测95种细胞培养上清液营养成份和代谢物等的相对丰度变化 。无需用户自行开发方法,即装即用。所有目标化合物信息与实验方法全内置,且根据需要可增加,可拓展。为增进用户对“细胞培养上清液方法包”的深入了解和方便使用,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中心整理编写了本册《细胞培养上清液及培养基组分分析应用文集》。本册文集介绍了“细胞培养上清液方法包”在不同培养基组分分析以及细胞培养过程监控中的应用,共收录应用文章 10 篇,为相关领域的客户使用该系统提供参考。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Kirkstall Quasi Vivo仿生动态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用于建立血脑屏障
    (一)文献解析英国利兹大学医学和健康学院,利兹心血管和代谢医学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的动态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用于研究脑疾病中的个体血脑屏障细胞类型和细胞毒性测试。作者详细讨论了血脑屏障(BBB)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的开发和优化过程,以及其在研究BBB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1. 研究背景:血脑屏障(BBB)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BBB功能障碍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联。1. BBB的组成:BBB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包围内皮的周细胞以及向其延伸的星形胶质细胞组成。1. 研究目的:开发一种体外多细胞共培养模型,用于研究BBB中各个细胞类型在神经毒性中的具体作用,特别是在没有形成屏障的情况下评估每种细胞类型对整体反应的贡献。1. 实验仪器设备:研究者使用了英国Kirkstall Quasi Vivo培养系统,并成功开发了一种体外多细胞共培养模型,该系统允许在流动条件下培养不同类型的细胞,同时共享相同的培养基。1. 实验设计:研究者优化了人类大脑内皮细胞、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条件,包括改进的培养基、适当的支架系统和最佳流速。1. 细胞表型鉴定: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确认了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型。1. 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研究者建立了一个多细胞共培养系统,通过不同组合的细胞培养来确定共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改进的培养基和流动对细胞活性的影响。1. Aβ25-35的影响:作为概念验证,研究者探索了Aβ25-35(AD的一个标志物)对BBB各个细胞类型的影响。1. 实验结果:发现Aβ25-35对周细胞有负面影响,降低了其活性,而对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早期毒性阶段没有显著影响。1. 结论:这种多细胞共培养系统可以成为未来研究CNS疾病中特定BBB细胞类型角色以及细胞毒性测试的有价值的工具。(二)成功开展多细胞共培养实验的心得1. 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基于研究目的,选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代表性的细胞类型。1. 优化培养基:开发或选择适合所有共培养细胞类型的培养基,可能需要结合不同细胞类型的条件培养基。1. 控制培养条件:使用恒温培养箱和CO2控制系统来维持最佳的生长环境。1. 优化接种技术:使用适当的技术(如滴涂或悬浮接种)来确保细胞均匀分布。1. 定期更换培养基:定期更换新鲜培养基,以提供必要的营养并去除代谢废物。1. 使用支架材料: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来支持细胞附着和生长。1. 动态培养系统:使用如英国Kirkstall Quasi Vivo System这样的动态培养系统来模拟体内流动条件。1. 监测细胞间通讯:使用分子标记和示踪技术来评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1. 标准化实验操作:确保所有实验步骤的一致性,包括细胞培养、操作和数据处理。1. 使用先进的成像和分析技术: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来收集数据,并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上述解决方案,研究者可以克服多细胞共培养实验中的技术挑战,从而更有效地模拟和研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参考文献:Patricia Miranda-Azpiazu, Stavros Panagiotou, Gin Jose & Sikha Saha. A novel dynamic multicellular co-culture system for studying individual blood-brain barrier cell types in brain diseases and cytotoxicity testing附: Kirkstall Quasi Vivo® 仿生动态多细胞共培养系统——产品介绍01仪器设备的功能用途 又称为微流体“芯片上器官”系统,具有相互连接的细胞培养单元,为类器官生长提供更具生理相关性的体内微环境。通过提供一种近生理的体外模型,模拟细胞微环境,具有更完整的结构和功能,解决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种属差异,且可在体外模拟多种器官特异性疾病状态,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人体器官对药物刺激的真实响应,捕捉复杂的生理学反应,并满足高通量的要求。它是一个多室流动系统,为类器官培养提供了一个紧凑、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包括2D、3D、屏障,或多器官。在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发育生物学研究,感染与免疫研究,个性化医学,癌症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兼容多种细胞来源,包括原代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类器官和细胞系等,也可以引入健康细胞、患病细胞、肿瘤细胞。02性能特点Quasi Vivo® 作为一种先进的类器官芯片培养系统,专门设计用于解决学术和工业研究人员在开展体外和体内研究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具有下列性能优势:1.功能延展性强可选择气液界面、液液界面、支架和流动方案的多样化培养方式;允许独立、可控的空气、气体或液体层流流向顶端和基底外侧;满足多器官/多细胞共培养,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等实验要求。加速类器官细胞分化和成熟,提高细胞活力,适合长期培养。2.成像友好配备了光学窗口在顶部或底部表面,便于理想的实时高分辨率成像。3.易于获取样本直接收集样本和获取组织或液体样本。4.模拟生物力学和浓度梯度 严格控制多个变量,可以模拟生理特征,如血液循环,组织间液流动态等,为细胞提供生物力学信号;可以实现免疫细胞共培养以及血管化等复杂疾病模型构建;用于研究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迁移、分化、免疫反应以及癌症的转移等。5.便携和易于操作紧凑型模块化腔室结构,具有更高人体生理相关性;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可兼容标准实验室的孵化器。03品牌制造商简介Kirkstall Ltd.成立于2006年,是Braveheart Investment Group plc 的子公司,总部位于英国约克。Kirkstall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微生理系统的器官芯片模型Quasi Vivo® 。作为器官芯片技术的领导者,Kirkstall已经建立了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著名的大学实验室的庞大用户群,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北京基尔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Kirkstall ltd.授权在中国的唯一和独家总代理商,全面负责Kirkstall公司旗下所有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推广和技术支持等事宜。
  • 冷杉精密仪器,愿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一到冬天就肆虐的雾霾、松花江污染、太湖水污染、夏天臭氧超标.....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尽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民众的迫切需求。如何改善环境呢?要从源头抓起,要靠提高公众意识,要靠政策法律,要靠引导治理,要靠行政执法!而检测设备是为政策法规的制定、生产及排放源头治理等提供量化标准的很好方式。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检测设备大量依賴进口,设备和人才都不足,严重阻碍了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 所以,有些人就想搞点事情!义无反顾,追逐环保梦宋新 36岁非典型性的IT男。可以三天不睡写代码,也可以人来疯。30岁前一直追逐着自已的那份梦想,没停下过脚步,从长沙工作,到深圳,到大连,到东京,最后定居在上海。有人说是放荡不羁的躯壳内隐藏着一颗不停探索的心。余超 36岁标准的清华才子,从小学习优异,一路过关斩将考进高等学府。在清华精密仪器系从本科读到到博士,参加工作后又一直做到顶级外资仪器公司中国研发部的首席科学家。两个截然不同经历的人,却成为了朋友,其实是因为骨子里有着一些共性:认真和执着,甚至是认真到偏执。曾经有朋友评价他们,一个敢搞,一个能搞。他们经常一起讨论人生、理想、事业......2012年,他们决定创业,成立了冷杉精密仪器,立足环保事业,专注于科学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冷杉上海研发中心宋新:“我和余超都工作于检测仪器行业多年,工作经历中也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我们认为:研制高性能、高价比的环保检测设备,并用之来改善我环境保护问题,是我们的能力,更加是我们的职责!”余超:“我想我们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卖房卖车来创业的创业者之一,为此我把手头的准备买房的资金投入到了公司,宋新也卖掉了在上海唯一的一套住房。因为我们坚信,这份事业是值得我们破斧沉舟来做的,是有价值的。当然,除了情怀,更有着对技术、市场的信心。关于项目可行性我们创业前就持续的讨论了6个月的时间,无论是技术难点、物料清单、成本核算以及市场营销,我们都逐一细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计划,而不能够被清晰执行的计划,不是好计划,这是我们做事情的态度。”△ 冷杉标准化生产车间脚踏实地,打好产品根基他们最初的工作场地租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别墅,地下室工作,楼上睡觉。说是别墅,其实是清水房,没电、没水、没马桶、房间门也没有。他们买80块钱一张的二手门,用5块钱一根的水管来接水,连马桶都是自已装的。三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很简陋,甚至有小区的物业和保安都认为他们是职业装修队。做研发要耐得住寂寞,那段时间,宋新有过3个月没出门的记录。平时能省就省,但项目上该花的钱一分不能少。不同于一些互联网类的创业项目讲究商业模式的创新,做仪器设备就是为测试测量做尺子,量得准不准那得靠尺子精度高不高,所以性能指标是第一要素。他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公司的核心价值,就是专注于产品,站在用户的角度解决问题,解决市场痛点,严格的把控产品的性能指标、质量、服务等环节。为了做出世界一流的检测设备,他们用昂贵的高精度传感器,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对于产品,他们从不含糊,尽全力从每个细节来提高仪器的性能和质量,甚至到每一颗螺丝,都通过选用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高强度螺丝来保证使用寿命。△ 冷杉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创业者一往无前的气概、对技术科学性的执着、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理念,使得一批满怀理想、勤于钻研、精于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冷杉团队,一起为振兴民族产业和环保事业,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在团队共同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积淀,冷杉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与软件著作权,完全自主研发了GC、GC-MS、TD-GC-MS等产品。并获得了“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江苏优秀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等荣誉。△ 冷杉荣誉证书冷杉的实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与霍尼韦尔、赛默飞、同阳科技等多家知名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于2016年获得软银中国5000万投资。未来冷杉将一如既往的在产品、技术、服务、应用上不断创新,希望像它的名字一样,植根绿水青山的环保事业,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冷杉精密仪器https://www.abiespi.com/sy
  • 岛津应用:利用LC-MS/MS 考察不同培养基对 CHO 细胞株培养的影响
    细胞培养基是人工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营养环境,为促进细胞生长增殖提供物质基础,是培养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合成细胞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明确的试剂配制的培养基,是目前常用的一类培养基,其组分稳定,主要包括糖类、必需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类等。培养基组分的变化,对细胞生长会产生一定影响,如细胞生长形态、分裂速度等。同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与优选的细胞培养工艺对于提高蛋白类药物的产率,保证细胞培养批次之间的一致性、稳定关键质量属性等因素至关重要。因此,寻求一类合适的培养基组成,对细胞培养具有重大意义。细胞生长状态的分析,除形态学观察外,还可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考察细胞上清液中营养物和代谢物的变化,判断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状态的优劣。鉴于此,我们开发了“细胞培养上清液方法包”,该技术可在 17 分钟内同时分析 95 种细胞培养上清液营养成份和代谢物的相对丰度变化。本文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LC-30A 和三重四极杆质谱 LCMS-8060 联用,结合“细胞培养上清液方法包”建立了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营养物质和细胞代谢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同时分析方法,为相关研究人员评估细胞生长状态、改进培养基组分提供参考。岛津三重四极杆质谱 LCMS-8060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利用LC-MS/MS 考察不同培养基对 CHO 细胞株培养的影响》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全温度恒温培养振荡器在监测的科研方面有哪些帮助
    全温度恒温培养振荡器是微生物培养的主要设备之一,选用特种电机,温度控制,速度测量主要元器件均采用进口,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制药、食品、环保及农业科学研究,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里面,在我们的各大的中院校他都是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的,并且不仅仅是在这些方面,在我们的医疗的方面上也是有着很好地帮助的。   具有不锈钢夹具、数显控温、无级调速和良好的热循环功能,是一种多用途的生化仪器,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环保、医学等科研,教育和生产部门作精密培养制备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   在很多监测的科研方面都是能起到很好的帮助的,这个机器对很多方面都是有着很多的帮助的,对于生物生化的研究更是有着非常的贡献。采用空气加热,数显测温,数显测速,主要适合用于各大中专院校、医疗、石油化工、卫生防疫、环境监测等科研部门作生物、生化、细胞、菌种等各种液态、固态化合物的振荡培养。本机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显示直观、稳定性能高等特点,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得心应手的理想设备。   全温度恒温培养振荡器使用说明:   1、装入试验瓶,并保持平衡,如是双功能机型,设定振荡方式。   2、接通电源,根据机器表面刻度设定定时时间,如需长时间工作,将定时器调至“常开”位置。   3、打开电源开关,设定恒温温度:   (1)将控制小开关置于“设定”段,此时显示屏显示的温度为设定的温度,调节旋钮,设置到您工作所需温度即可。(您设定的工作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此时机器开始加热,黄色指示灯亮,否则机器不工作)   (2)将控制部分小开关置于“测量”端,此时显示屏显示的温度为试验箱内空气的实际温度,随着箱内气温的变化,显示的数字也会相应变化。   (3)当加热到您所需的温度时,加热会自动停止,绿色指示灯亮;当试验箱内的热量散发,低于您所设定的温度时,新的一轮加热又会开始。   4、开启振荡装置:   (1)打开控制面板上的振荡开关,指示灯亮。   (2)调节振荡速度旋钮至所需的振荡频率。   5、工作完毕切断电源,置调速旋钮与控温旋钮至低点。   6、清洁机器,保持干净。
  • 赛默飞世尔再获“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
    ——立足中国,做优秀企业公民   2010年1月20日,上海 由中国企业报社和中国企业CSR研究中心主办的“与中国共成长第二届跨国公司高层论坛”上周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09跨国公司中国贡献排行榜”,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因为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和09年的杰出表现,连续第二年进入榜单获得“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   赛默飞世尔科技作为分析科学领域的唯一代表,和包括沃尔玛、大众、戴尔、可口可乐、阿斯利康等100家行业领头企业,获颁“09年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会上包括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内的九家在华跨国公司发起成立“跨国公司优秀公民俱乐部”, 并向在华跨国公司发出倡议:立足中国,做优秀企业公民,号召跨国公司做低碳企业,自觉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引领企业、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2009年刚经历过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中国和跨国公司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中国区市场总监毛君玲在领奖时表示:“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是对赛默飞世尔科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肯定。赛默飞世尔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扩大投资稳定发展,帮助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做中国优秀企业公民。”   赛默飞世尔科技因在全球分析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而闻名业界,专注于提供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方案,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赛默飞世尔自进入中国起,就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入了中国,中国员工也积极参与研发,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迄今为止,赛默飞世尔科技在中国已拥有1000余名员工和5家工厂,成为中国分析科学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公司十分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今年成立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大学旨在对员工的培训和长期职业发展指导。赛默飞世尔把中国列为重要的全球发展战略之一,不断增加在华投资。   分析科学是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行业和产品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服务的领域极其广阔,涉及食品、医药、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方面。赛默飞世尔立足中国,协助北京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及食品检测,快速响应三聚氰氨、H1N1突发事件,支持环境部门对大气、水质、辐射的监测,和国内检测人员分享全球的技术和经验,建立起了与中国政府部门的长期合作,帮助中国政府部门开发或者研究新的检测标准。赛默飞世尔不仅致力于协助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同时也帮助行业企业提高和增强检测方法,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履行着作为一个行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社会民生,利用技术优势为人类安全、健康保驾护航,是赛默飞世尔的企业社会责任也是核心竞争力。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迈世福说,“赛默飞世尔的目标是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业绩增长和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是成正比的”。   “跨国公司中国贡献榜”是由中国企业报社联合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和媒体共同举办的年度评选活动,自2008年创办以来凭借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9月1日起在新浪网、新华网、中国企业报、和讯网、东方财富网、中国经济网等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公布1500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名单,广泛接受公众投票。组委会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中国科技进步、良好的公众形象等十个方面,最终评选出100家对中国贡献最大的跨国公司入围榜单。 图一: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毛君玲女士(右)代表公司领奖 图二:包括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在内的9家跨国公司代表获颁优秀企业公民俱乐部奖项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5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万4千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万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所遇到的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研发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英文)或www.thermo.com.cn(中文)。
  • 赛默飞世尔再获“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
    ——立足中国,做优秀企业公民   2010年1月20日,上海 由中国企业报社和中国企业CSR研究中心主办的“与中国共成长第二届跨国公司高层论坛”上周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09跨国公司中国贡献排行榜”,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因为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和09年的杰出表现,连续第二年进入榜单获得“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   赛默飞世尔科技作为分析科学领域的唯一代表,和包括沃尔玛、大众、戴尔、可口可乐、阿斯利康等100家行业领头企业,获颁“09年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会上包括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内的九家在华跨国公司发起成立“跨国公司优秀公民俱乐部”, 并向在华跨国公司发出倡议:立足中国,做优秀企业公民,号召跨国公司做低碳企业,自觉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引领企业、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2009年刚经历过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中国和跨国公司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中国区市场总监毛君玲在领奖时表示:“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是对赛默飞世尔科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肯定。赛默飞世尔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扩大投资稳定发展,帮助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做中国优秀企业公民。”   赛默飞世尔科技因在全球分析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而闻名业界,专注于提供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方案,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赛默飞世尔自进入中国起,就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入了中国,中国员工也积极参与研发,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迄今为止,赛默飞世尔科技在中国已拥有1000余名员工和5家工厂,成为中国分析科学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公司十分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今年成立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大学旨在对员工的培训和长期职业发展指导。赛默飞世尔把中国列为重要的全球发展战略之一,不断增加在华投资。   分析科学是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行业和产品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服务的领域极其广阔,涉及食品、医药、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方面。赛默飞世尔立足中国,协助北京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及食品检测,快速响应三聚氰氨、H1N1突发事件,支持环境部门对大气、水质、辐射的监测,和国内检测人员分享全球的技术和经验,建立起了与中国政府部门的长期合作,帮助中国政府部门开发或者研究新的检测标准。赛默飞世尔不仅致力于协助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同时也帮助行业企业提高和增强检测方法,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履行着作为一个行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社会民生,利用技术优势为人类安全、健康保驾护航,是赛默飞世尔的企业社会责任也是核心竞争力。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迈世福说,“赛默飞世尔的目标是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业绩增长和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是成正比的”。   “跨国公司中国贡献榜”是由中国企业报社联合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和媒体共同举办的年度评选活动,自2008年创办以来凭借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9月1日起在新浪网、新华网、中国企业报、和讯网、东方财富网、中国经济网等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公布1500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名单,广泛接受公众投票。组委会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中国科技进步、良好的公众形象等十个方面,最终评选出100家对中国贡献最大的跨国公司入围榜单。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毛君玲女士(右)代表公司领奖 包括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在内的9家跨国公司代表获颁优秀企业公民俱乐部奖项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5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万4千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万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所遇到的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研发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英文)或www.thermo.com.cn(中文)。
  • 同为培养箱,生化培养箱与恒温培养箱"各怀鬼胎",你品,细品!
    一说到培养箱,自然而然会浮现生化培养箱、恒温培养箱系列产品,它具有制冷和加热双向调温系统,温度可控的功能,是植物、微生物、遗传、病毒、医学、环保等科研,教研`教育部门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广泛应用于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等。??生化培养箱和恒温培养箱是常使用的两种,同是培养箱,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产品特点不同??(一)生化培养箱的产品特点:??适用于环境保护、卫生防疫、药检、农畜、水产等科研、院校和生产部门。是水体分析和BOD测定,细菌、霉菌、微的培养、保存、植物栽培、育种试验的专用恒温设备。??1、带定时功能键的数显微电脑温度控制器,控温可靠;??2、采用镜面不锈钢内胆,半圆弧四角易清洁,箱内搁板间距可调;??3、采用玻璃观察窗,观察方便明了;??4、设有限温报警系统,超过限制温度即自动中断,保证实验安全运行,不发生意外; (二)恒温培养箱的产品特点:??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适用于医疗卫生、医药工业、化学和农业科学等科研和工业生产部门做细菌培养、发酵及恒温试验用。??1、外壳采用冷轧钢板制作,表面使用静电喷塑工艺。??2、工作室采用不锈钢板或冷轧钢板加工成型,并经防锈防腐处理。??3、可选装指针式控温仪或微电脑智能控温仪,智能控温仪采用PID控制程序、大屏幕数码显示屏,轻触型操作按键,具有超温报警功能。??4、门中间设有双层钢化玻璃观察窗,便于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变化。??5、磁性胶条密封,启闭方便、密封良好。二、控温精度不同:??1、生化培养箱主要用于生化反应的孵化,所以它们的门主要由玻璃组成,用于在特定温度孵化反应,操作者可在不破坏反应条件的前提下在外观察反应的变化;亦可用于细菌霉菌与控制菌的培养。??2、恒温恒湿培养箱主要用于培养细菌和控制菌,正如其名,其密封性好,温度和湿度都是可控恒定的,但不便于在外观察。 上海沪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净化设备行业中的公司之一,其凭借雄厚的实力,综合科技,完善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开发了一系列净化设备产品。我们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众多技术人才,良好的售后服务。可按ISO14644-1标准、GB50073-2001国家标准及国家GMP规范要求为微电子、生物医药、医院手术室、光纤光缆、食品饮料、精密仪器、半导体及新材料应用等行业的空气净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技术服务。本公司可根据客户的现实要求和实际需要设计,定做安装洁净室系统及专用设备。 公司生产的净化工作台系列、风淋室系列、通风柜系列,生物安全柜系列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的青睐和厚爱,沪净净化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电子、制药、生物、食品、农林、畜牧兽医、检验检疫、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仪器、大专院校和各科研机构,在和东南亚市场享有的声誉。 经营理念:重诚信、重质量、重售后。企业精神:质量为先,信誉为重,管理为本,服务为诚。
  • 哈希参与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十周年暨环境教育国际化高端论坛
    2021年6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十周年暨环境教育国际化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承办,哈希公司受邀参会。论坛围绕环境教育国际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凝聚了共识,26所高校联合发出“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呼吁国内高校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合作,共同担负起培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时代新人的责任,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输送具备全球环境领导力的优秀人才。刘毅院长主持论坛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周国梅,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邹骥,哈希总经理秦晓培,来自全国25所高校环境学科相关院系的领导,威立雅集团、老牛基金会以及其他环境领域企事业单位代表100余人出席了论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刘毅教授主持论坛。彭刚副校长致辞 彭刚在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历来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的对外开放与合作,设立了包括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GEP)在内的多个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动教学科研、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优秀经验,希望环境学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更多的有益探索。他期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大家充分交流培养经验,加强高校和社会各界在环境教育领域的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贺克斌院士致辞 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跨国界、跨文化合作交流频繁,诸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议题需要全球协作共同应对。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和挑战,大学,特别是环境领域的大学,应该加强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对国家有更多的担当,对世界有更多的贡献。涂瑞和先生致辞 涂瑞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联合国机构任职的中国籍职员人数偏少,需培养和鼓励青年人才去竞聘。他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在国内、国际组织中实践历练,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事务实践,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他建议各高校打破专业界限,培养知识体系全面、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余刚教授介绍清华环境教育国际化成果 GEP责任教授余刚对GEP十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分享了清华环境教育国际化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指出,GEP是响应时代需求,对全球环境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十年来,依托GEP等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环境学院逐步建立了通专融合、文理兼修的课程体系,多层次、国际化的实习实践体系,以及以全球胜任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培养的学生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崭露头角。未来,环境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全球环境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扩展服务全球环境机构的渠道,培养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环境领军人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南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徐琳瑜教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展思辉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卢金锁教授分别分享了各高校在国际化环境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国内高校在环境教育国际化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论坛为各高校交流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提供了平台。刘书明书记宣读“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 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教授宣读了“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倡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高层次全球环境人才,为国家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积极搭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青年学生在不断寻求与自然共生、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毕业生进入相关国际组织、以各种途径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实践中成长为优秀的全球环境人才;加强国内高校间深度合作,总结与交流全球环境人才培养经验,共同构建高层次全球环境人才培养体系,把全球视野和胜任力培养融入培养全过程;主动拓展办学视野,坚持开放合作,大力实施全球战略,打造有效的全球大学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环境问题是新千年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哈希公司将积极响应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倡议,时刻关注国际环境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动向,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视野拓展计划。自2002年以来,哈希公司与清华大学一直保持着战略合作关系,设立“清华-哈希水质奖学金”、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诸多项目。今年除了继续支持与耶鲁大学、法国教育部等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合作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还将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与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的合作研究学习,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资源研究所等;鼓励赴相关国际组织实习实践,如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鼓励学子积极参与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坛,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水大会、国际水协会相关会议等。哈希希望以此促进中国环保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升环境治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郝吉明院士作总结发言 最后,郝吉明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GEP实施的十年是一个良好的探索和开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当时刻牢记使命担当,牢记习近平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中的要求,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又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他表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是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这项事业仍需国内各高校持续共同努力,为国际舞台输送更多的中国声音。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于2011年,旨在面向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大需求,培养既有扎实的环境专业知识,又有国际关系、法学、经济学、管理、人文等跨学科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拔尖人才。十年来,GEP在优秀的教学团队和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进一步完善了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
  • 新品 | 上市尝鲜,IKA 培养箱和振荡培养箱
    IKA控温箱产品线新增两个新成员:培养箱 INC 125 F digital 和振荡培养箱 INC 125 FS digital。培养箱主要应用于生科领域,如微生物培养,稳定性研究或细胞培养。INC 125 FS digital 是一款具有可拆卸摇板的振荡培养箱。移除摇板,INC 125 FS digital 可用作普通培养箱。精确控温培养箱 INC 125 F digital 在 RT+8℃-100℃、振荡培养箱 INC 125 FS digital 在RT+8℃-80℃ 都有很高的温度稳定性。优良的箱体绝热性能和强制空气对流保证快速加热和精确、均匀控温。打开门后可迅速再次达到初始温度。快速清洗和去污 耐腐蚀材质的内腔易于清洁。使用去污模式,可有效降低培养箱中的交叉污染风险。用户友好的操作 通过清晰的数显显示屏,可以方便地使用计时器、定时器和定时器自动模式。培养箱的外门都可以打开 180°。振荡培养箱配有内部照明。节省空间 培养箱选配合适配件可进行堆叠放置。大大节省实验室空间。振荡培养箱 INC 125 FS digital 规格可选摇板具有通用设计,可配套容器固定夹或 STICKMAX 粘垫使用。摇板上有标记可安全放置样品。振荡培养箱 INC 125 FS digital 有两个机型可选,周转直径20 mm 或 25 mm 周转直径的摇板包含在交货清单中。 关于 IKA 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分析技术、 工业混合分散技术的市场领导者。电化学合成仪、磁力搅拌器、顶置式搅拌器、分散均质机、混匀器、恒温摇床、移液器、研磨机、旋转蒸发仪、加热板、恒温循环器、粘度计、量热仪、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 实验室前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产品线;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分散乳化设备、捏合设备、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IKA 还与全球知名大学和科学家进行着密切的合作, 支持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 帮助客户获得成功。IKA 成立于1910年,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在美国、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巴西、韩国、英国、波兰等国家都设有分公司。
  • 北京领军人才工程“潜台词”:培养准院士
    被推荐的领军人才须在50岁以下,仍然工作在科研一线,并主持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项目,而检验培养成效的一条不成文的标准是:使之具备“冲击”院士的实力。   北京市将通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国际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未来10年培养百名科技领军人才。这项名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人才计划日前启动实施。   具备科研水平一流、管理能力突出、成果国际前沿、专业贡献重大等特征,并能够引领和促进新兴学科形成与产业关键技术发展的人才,在未来将成为首都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   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将以培育壮大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同时实现人才的跨越发展。记者了解到,被推荐的领军人才须在50岁以下,仍然工作在科研一线,并主持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项目,而检验培养成效的一条不成文的标准是:使之具备“冲击”院士的实力。   人才+团队+领域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扬、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林程、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宋延林等27名人员入选首批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首批入选人员来自生物制药、医疗卫生、现代农业、工业设计、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建设13个领域,平均年龄44.2岁,最年轻的仅38岁。其中,来自高校1人,医院3人,科研院所6人,企业17人。   据悉,北京市将对入选人员及时给予科研项目配套,推荐入选人员及其团队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入选人员在研项目和申报项目优先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科技计划对领军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作用 同时,结合入选人员及其团队实际情况和需要给予一定数额培养经费,支持和引导所在单位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探索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入选人员及其团队可优先使用首都科技条件的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工作 优先推荐入选人员领衔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申报认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为领军人才提供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交易政策指导和中介服务,加强对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该项工程还要求,依托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立足首都发展需求,构建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成熟、稳定、高效的科技创新团队,并推动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创新成果在首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和带动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领军“创业创效”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是《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确定的12项重点人才工程之一。区别于国家“千人计划”、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人才计划,该工程重点在于对首都发展急需人才及团队的培养,并寄望于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起到支撑和引领的作用。   此外,科技领军人才不仅被要求在学术道德、科研能力、组织协调、项目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还要具备出众的个人魅力和团队凝聚力,能带出一支优秀团队。   领军人才是在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突出贡献引领性人才,北京希望通过一系列人才措施,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创业创效中领军、产业发展中领航的科技英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首批入选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人员中,不乏同时入选“千人计划”、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人才计划的杰出人才。   据悉,“十二五”期间,北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千人计划”、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和中关村高端人才聚集工程等人才战略举措,在全球范围内招纳和吸引高端领军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并在关键技术、高新产业、新兴学科、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获得新突破,取得一批新成果。
  • 加利福尼亚大学Peipei Ping教授获US HUPO 2021组织颁发的蛋白质组学杰出贡献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3月8日-11日,第17届美国人类蛋白质组学会议(US HUPO 2021)于线上盛大召开。自2005年以来,美国HUPO每年举行一次年度会议,除US HUPO外,该组织还联合多方举办过3届HUPO国际会议。本年度的US HUPO会议期间公布了该组织的多个奖项结果,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eiPei Ping获2021年的蛋白质组学杰出贡献奖。  US HUPO颁发的蛋白质组学杰出贡献奖全称为“Donald F. Hunt蛋白质组学杰出贡献奖”,该奖项由《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JPR)支持,旨在表彰Donald F. Hunt教授在蛋白组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Hunt教授为该奖项的第一位获奖者,现在该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获奖者均为美国HUPO会员。  第四届获奖者(2021年) 加利福利亚大学 Peipei Ping  Ping教授任职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主教生理学、医学和生物医学信息学。她在心血管疾病的线粒体生物学和蛋白质组重构、数据科学在分子表型和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计算分析平台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国际认可。Ping教授目前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血管医学综合数据科学培训NHLBI T32项目主任,也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amueli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可扩展分析研究所(ScAI)副主任。从2014年到2019年,Ping博士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NIH BD2K卓越中心(HeartBD2K)的项目主任。  往届获奖者一览:  第一届获奖者(2018年) 弗吉尼亚大学 Donald F.Hunt  Donald F.Hunt是弗吉尼亚大学化学和病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他以在质谱领域的研究而闻名,开发了电子捕获负电子质谱(ETD),在FT-MS方面做出许多贡献。在将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Donald F. Hunt一直是质谱领域的先驱。Hunt 发表了3000多篇文章,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进入学术领域,并在质谱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还教授了4,000 多名医学预科学生。  Hunt教授的杰出贡献是:开发质谱仪器和方法来分析蛋白质,对蛋白质组学和质谱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Hunt教授于1968年加入到弗吉尼亚大学,成为开发利用质谱研究生物有机分子技术的先驱。质谱学起源于物理化学,但Hunt教授和其他一些先驱者表明,这些工具也可以应用于生物,并最终用于生物医学用途。Hunt教授更是超过 25 项专利和专利申请的共同发明者,曾共同撰写了超过 300多篇学术出版物,并跻身全球 130 位引用最高的化学家之列。  第二届获奖者(2019年) 雪松西奈医疗中心 Jennifer Van Eyk  第三届获奖者(2020年) 哈佛大学医学院 Steven Gygi
  • 作为一家中国企业为中国科技发展做贡献
    岛津公司2011年展望:作为一家中国企业为中国科技发展做贡献 岛津(上海)分析仪器事业部 吴彤彬部长   回首2010年,我欣喜地看到岛津继续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我们岛津通用分析仪器事业部的业绩同比增长136%,由此上溯到2008年—2010年,我们事业部取得了3年超越100%的业绩增长,超额完成了公司三年计划业绩增长任务。   回首2010年,岛津进一步从日本的岛津向中国的岛津转变,逐渐成为一个根植于中国并和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中国企业。在2010年,我们成立了“中国品证中心”,这一举措旨在为广大的中国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现已初见成效。在2010年,岛津苏州工厂的产能大幅提高,苏州产品代理制稳步走过了十年,已形成了强大的销售体系。截止2010年年底,岛津已在全国建立了42个合作试验室,通过岛津和中国科研人员的合作,紧贴中国用户的需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在2010年,针对不同的应用需要,我们推出了全新的NexeraTM UHPLC LC-30A和Essentia LC-15C两款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岛津液相色谱产品线,还推出了具备世界领先的灵敏度指标的新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 Ultra和三重四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8030。这一系列新产品的推出再次表明岛津始终坚持着130 多年前创业之初所倡导的『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理念。去年,岛津携手中国青基会共同举办了保护母亲河的社会活动,岛津公司历来关注环保,关注绿色生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牢记心间。   展望2011年,可以看到中国的环境法规、食品安全、大学、医药等领域对于分析仪器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且,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已有很多的中国高端用户倾向于追求分析的高性能,高通量、高速应对,其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岛津作为具有百余年历史的综合仪器生产厂家,在技术上始终保持着领先业界的优势,具有成熟的『分析高速化』、『低样品量使用』,试样前处理『自动化』,复合系统『分析效率化』的技术。在2011年中,我们将发挥岛津优势,从多方位满足并引领高端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上通用性强的低端设备的需求急剧扩大,岛津为了应对如今中国市场独具个性和特色的快速发展局面、以及向中国市场提供更相适应的产品,已构筑起中国独立的产品研发、生产体制,通过最为熟悉中国市场的本地员工来推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为了进一步强健这一体制,我们已于今年年初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这必将使我们在2011年里向着一直坚持的“作为一家中国的企业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的目标大踏步地迈进。
  • 金钦汉:第一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奖感言
    第一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浙江大学金钦汉教授   主席,各位同行:   我是在临来北京开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获奖这件事的,真的非常意外,当然也就非常感动。谢谢同行和网友们的厚爱!真的非常感谢!   我能够走到今天,是许许多多亲人和朋友帮助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一定要在这里表示对他们最由衷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我自己的小家庭!大家可能知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学,我们兄弟姐妹9人,为了让我能够一路上学到底,我大妹妹一天书都没有读过,我哥哥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我大弟弟在我考上大学的同时考上了我们家乡最好的中学之一&mdash &mdash 金华一中,但是他也不得不为让我继续念书而辍学了。全家仅我一人念了大学,当了教授,其他8位兄弟妹妹迄今都还是地道的农民。作为&ldquo 草根教授&rdquo ,我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我只有&ldquo 夹起尾巴做人&rdquo ,不断奋斗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家庭亲人的一片深情。   其次,我要感谢我先后所在的吉林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两个团队的同事和学生们,正是与他们一起几十年的共同奋斗才有了我们迄今为止的一切成果。   第三,我要感谢咱们的国家。从中学起,我实际上是靠国家助学金完成所有学业的。上大学时我口袋里只带有父母向亲友借来的8元钱就出发了,一出来就是4年,完成了从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全部学业,靠的就是国家的助学金和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后来出国留学,靠的也是国家的全额资助。&ldquo 九五&rdquo 以后还得到了科技部攻关项目等多项经费支持。没有国家的支持和培养,没有我的今天。   第四,我要感谢培养了我的几所母校(浙江省东阳中学、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及其老师们,特别是唐敖庆、孙家钟院士和孙亦樑教授,是他们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并学会了为国家出力的种种能力。   第五,我要感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和曼切斯特大学理工学院仪器装置和分析科学系的G. F. Kirkbright教授,是他把我领进了仪器科学领域。还要感谢美国Indiana大学化学系G. M. Hieftje教授为我创造了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合作共事的机会,坚定了我团队&ldquo 做前人之未做,至少中国人未做&rdquo 的信念。   第六,我还要感谢仪器科学界的前辈们,特别是王大珩、金国藩和方肇伦三位院士,他们都曾多次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当面教育和帮助过我,鼓励我为祖国的科学仪器事业多做有益的事情。   最后,我还要感谢曾经严厉批评过我,甚至反对过我的学术界朋友们,你们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学会谨慎,知道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 使我更加振奋精神、充满激情地继续学习、研究、去追求卓越!   再次谢谢在场的每一位朋友!   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金钦汉   2014年4月18日
  • 中科院“组合拳”培养青年人才 经费达2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5月16日下午在该院青年人才座谈会上透露,通过设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这一创新培养模式,主要针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以“组合拳”方式给予综合培养。目前,已遴选会员近1000名,累计投入支持经费达2亿元人民币,一批会员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崭露头角,取得突出成就。   白春礼介绍说,除青年创新促进会外,中科院通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一批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其中,通过“青年千人计划”已引进203人,占全国总数的28.2% 通过“百人计划”引进2000多人,并已举办两届“中国科学院人才发展主题日暨海外人才走进科学院活动周”,共邀请近百位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海外青年人才来中科院进行学术交流。   与此同时,在对青年人才关爱上,中科院还于2011年启动实施“3H”工程,帮助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解决住房(Housing)、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Home)、健康就医(Health)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白春礼要求中科院广大青年把“我的梦”融入到共同的“中国梦”之中,为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希望青年人才自觉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不为浮名所累,不为虚利所扰,甘于寂寞,潜心研究。   他指出,青年人要敢为人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创新,不断创造出能够服务祖国需要、跻身国际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学会在团队中成长,相互尊重,善于包容,取长补短,协同攻关,并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研活动,加强与国际一流科学机构、科研团队和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在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查找差距,提高水平,努力在科研工作上不断进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座谈会上,2013年度菲涅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李学龙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物理研究所戴希研究员等,分别结合个人经历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体会,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部分会员代表也作交流发言。
  • 两会关注:传好“高中-高校”人才培养接力棒,国仪量子在行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凭借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中的精彩发言成功出圈,被媒体誉为“网红校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唐江澎校长获颁“2021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提出的“高中—高校”贯通人才培养再一次引发广泛关注。“网红校长”建议:贯通“高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上支撑大学人才培养,对下引领义务教育发展。但目前高中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脱节的问题,很多高中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重刷题,轻视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图片来源:央视网)近年来,高校新工科建设成为热门话题,但基础教育领域的工程教育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安排。唐江澎校长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导致普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在发展倾向上更偏好选择机关文案、金融经济、室内研究类工作,工程类专业不受学生青睐。为此,唐江澎校长建议,探索建立高中工程教育课程的基本体系,研制出科学的课程标准,开发配套教材,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课程资源包。推动工程教育课程实验,研制工程教育学习环境建设标准。并且高校也应前置到基础教育中来,把“兜售式”的招生变成“孵化式”的培养。国仪量子助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在唐江澎校长任职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高校”人才贯通培养的尝试正在进行。2020年12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量子计算理论与实验”正式开课,这是量子计算首次进入中国中小学课堂,为培养量子信息人才起到积极示范作用。该实验课程由国仪量子基于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的中小学量子计算实验课程进行研发,并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展教育研究。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量子计算理论与实验”课堂在“量子计算原理与实验”的课堂里,学生们与老师一同动手做实验,产生了对量子世界的浓厚兴趣,也树立了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的担当精神。2021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又与国仪量子共建了“微观探究创新实验室”。基于国仪量子自主研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端科研级仪器设备,学生们将进行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好奇心、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高中是认识自我、定义自我的关键时期,这样的课程体系,能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到大学的课程学习,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实现由‘因分而学’向‘因爱而学’的动机转变,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唐江澎说。国仪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解决方案唐江澎校长认为,对量子科技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研究所的责任,基础教育领域也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与国仪量子推进国内量子科技教育的理念一致。目前,国仪量子专为中小学开发了科技创新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微观探究创新实验室和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国仪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解决方案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以建立和开设量子科技相关课程为核心,以量子前沿科技实验仪器为主要载体,面向中学生传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体验、感知、探究量子技术在通信、计算和精密测量三个主要领域的应用为目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对物理和量子科技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争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助力量子科技后备人才培育。微观探究创新实验室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端科研级仪器设备为主要载体,以建立和开设创新课题为核心,通过项目式教学,实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融合。该实验室建设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其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同时也为中学优秀科学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参考资料:https://mp.weixin.qq.com/s/4qiovmWxBfaq3-cAKwp7fQ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999061
  • 安捷伦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设立奖学金,支持中国前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近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举办了安捷伦奖学金颁奖仪式,安捷伦代表受邀参加。研究院邢华斌院长(左一)与安捷伦代表凌伫怡(右一)同获奖学生合照自1897年建校以来,浙江大学一直秉承着“求是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量在文理、工业、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杰出的学子。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作为新时代浙江大学与杭州市合作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培养满足未来需求的杰出青年人才。而其下属的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更是在这一使命的驱动下,积极为培养卓越人才贡献着自身的力量。此次,安捷伦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设立奖学金,旨在支持学院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安捷伦期望借助中国大学奖学金项目长期支持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在新兴领域注入更多的人才和创新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繁荣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奖学金颁发仪式上,安捷伦代表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为其颁发了奖状。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大楼(图片来源于官网)邢华斌院长代表研究院向安捷伦公司一直以来对教育领域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通过共同设立的这一奖学金计划,期望能够激励更多优秀学子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充分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为未来科学难题的解决做出贡献。该奖学金计划的设立,将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提供平台和机会,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科研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获奖学生张培鑫表示:“对我们学生来说,获得这份奖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肯定与激励。此次获得安捷伦奖学金更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不忘初心,努力科研,不断磨练和提升自我,在科学领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亮。”多年来,安捷伦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中国教育和基础研究的发展。除先后在多所大学设立奖学金,安捷伦还长期捐资支持大学研究项目,并设立“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支持领先科学家们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学术、产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安捷伦也将继续支持中国高等院校,助力培养更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提升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 谁能担起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的重担?——ACCSI 2012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圆桌会议纪实
    2011年,科技部、财政部首次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总投入达几十亿元。伴随着国家相关“十二五”规划的相继出台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目前行业内存在“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量毕业生又找不着工作”的错位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ACCSI 2012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圆桌会议”于3月22日下午14:00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正式召开,50余位教育部及协会学会领导,仪器公司、企业实验室、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0326/075981.shtml)。参会代表以“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为主题,就所在单位招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展开讨论。仪器信息网编辑汇总了与会代表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会议现场 行业人才供需现状 与会嘉宾 (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刘长宽先生、陈理女士、李娟女士 第二排从左至右分别是:王宜宏先生、蒋士强先生、吕小兵先生 第三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曲广云女士、高树林先生、李谦先生 第四排从左至右分别是:古燕玲女士、袁永健先生、万薇女士)   人才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第一要素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人才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第一个要素,也是当前科学仪器的瓶颈之一。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一定程度上,一个公司人才战略目标制约着整个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那么,科学仪器行业要谋求更深远的发展,在人才招聘、培养和储备方面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理念?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资深人力资源代表 陈理女士(主管分析化学、生命科学事业部招聘工作):安捷伦认为一流的公司要招聘一流的人才,虽然不同的职位所要求的具体专业及技能会有差异,但核心要求是一致的:首先,招聘来的人一定要有胜任岗位的能力;其次,公司重视员工价值观的体现,因为思维决定行为,一个员工在公司的行为及处事态度会影响整个公司的文化氛围;最后,公司看重员工的潜力和学习能力,对有经验的人员,我们会看重其之前的工作业绩,包括硬性和软性两个方面的技能。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 李娟女士:北分瑞利是有五十多年历史沉淀的国企,用人理念有以下三点:用感情凝聚人,通过公司党委、团委、工会组织各种活动来“笼络”感情;用事业去激励人,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不怕做事情,就怕没有事情做;用待遇吸引人,2009年之后,改进了薪酬体系,新进员工的薪资水平得到不小的提高。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宜宏先生:岛津在招聘过程中就讲两个字,同时也是公司的出发点——“稳定”。岛津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包括学历其实不是很重要,人的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岛津在意的是员工能不能在一家企业做的长久,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坚持,岛津每年员工的离职率很低,平均每年维持在3%-5%。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教授 蒋士强先生:当前,国家在分析测试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效果却不好,很大程度上是人员的问题。国家级检测系统培训机制比较好,从业人员水平也比较高。但是不少省级及以下的实验室,虽有很好的实验设备,有些根本就没有开箱,或者是开箱之后没有用好,这就是人员的问题。目前,相关测试行业从业人员13.4万,从业人员的实验操作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来看,有时候技术问题远超过硬件问题,建议“产学研用”相结合。希望各单位可以利用并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为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企业用人遭遇“招聘难”现状   当前,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这场人才的“争夺战”中,各仪器厂商及检测机构的招聘现状怎样?他们急需什么样的人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小兵先生:我们在校园招聘中做了很多工作,当前华测员工90%都是以应届毕业生招聘进来的。公司每年12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都会举行全国性的校园招聘巡展。对有经验的人,我们也会在不违背他之前单位的情况下去约谈,也会给一定的物质承诺和发展平台。   尽管如此,华测现在在人才方面总是感觉“捉襟见肘”,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很愿意来挖华测培养出来的员工。目前公司需要一线实际操作人员,需要可以静下心来做事情的人,因为在仪器行业若没有两到三年的沉淀是不可能做精的。我们感谢那些陪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员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宜宏先生:销售是最需要的人才,但是没有经验的毕业生做仪器销售的成功案例不多,可是仪器的销售又必须要懂得专业,这是一个矛盾。   虽然岛津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校园招聘,而且也不参加招聘会,但是,公司更名之后有一个战略变化,纯粹的通过贸易往来赚取利润可能不再是岛津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了,所以在人才方面也要提前做准备。今年我们准备开展校园招聘,在分析中心、市场部等会给应届毕业生一些机会。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 李娟女士:我们公司可以从3月份就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一直到毕业,我们现在的困扰是实习学生招不来。我们特别希望院校能培养出一批拿来能用的人。另外,我们也愿意招外地生,当然我们在解决户口方面有优势。   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曲广云女士:我们的招聘方式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相结合,偏重于校园招聘。远东正大处于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特别是公司去年开拓了食品方面的检测之后,实验室基层的仪器分析人员、市场的拓展人员、实验室高管等需求量都比较大。   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树林先生:现在要想招高学历的人比较难,最大的问题是专业不对口。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让学生来公司实习,实习结束之后就可以留下来工作,公司的HR也和几个大学沟通过,但是有些学校不允许学生出去。   奥地利马杜电子(武汉)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谦先生:马杜电子目前刚刚完成注册,急需各类人才:售前、售后、工程师及行政人员等。我们希望不管是有经验的还是没经验的,专业一定要过硬,而且要懂外语,因为我们要把员工送到欧洲去培训以了解我们的仪器和技术。   应届毕业生遭遇“求职难”,“喜忧参半”   应届毕业生是当前就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国家教育体制及社会现状等种种原因,面临着艰难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来说,应届毕业生很难入各企业的“法眼”,普遍反应动手能力比较弱,当然也有公司看重应届生的价值,欢迎应届生到公司工作。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古燕玲女士:公司从起家就开始招聘刚从校门出来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由于没有老师傅教,效果不是特别好。应届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差,如果让他们直接参与公司的一些生产工作,特别是技术研发工作会很“棘手”。这是企业用人的一个瓶颈问题,我们公司现在都不大敢招应届毕业生了。   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小兵先生:招聘应届生有喜有忧,喜的是现在的大学生总体趋势比较好,聪明、悟性高 忧的是很多大学生有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特别是在公司遇到挫折时,思想就会动摇。但是当一个毕业生真的沉下心来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的时候,学习能力很强,这就需要我们引导。   远东正大商品检验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曲广云女士:学生是一张白纸,公司描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思想不稳定。如果应届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培养之后能胜任工作,我们会优先考虑应届毕业生。不过,若是高管的职位,就需要有工作经验,会更多的考虑社会招聘的途径。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宜宏先生:虽然之前一直认为培养应届毕业生成本太高,而且学生也确实会存在一些缺点,但这是前两年的看法,现在必须要做这件事情了,因为如果依然像之前一样各企业花费很多的招聘费用互相“挖人”,最后各企业互相都会很受伤,还不如自己去培养。我们也特别想给学生们一个工作机会,虽然,一个企业招聘和培训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是要承受风险的。   北京毛麻丝织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主任 袁永健先生: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到检测机构工作,动手能力比较弱。建议在招聘的过程中,不要把目光聚焦在学习成绩上,有一些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希望校方能够关注一下。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 万薇女士:学生或者社会人员加入赛默飞之后,他们距我们的要求还差很多,即使是一个博士生我们也需要培养四年,这也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   我们一年的招聘指标的90%都属于销售和服务,这就要求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你要知道你的客户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而你又能做什么?即使你不能做到的时候你也要告诉他我们一定能做到,只要给我们一点时间。这些能力是这些博士生和硕士生根本不具备的,因为他们一直呆在实验室里,对的是仪器,不是人,我们需要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学校、企业、社会共担人才培养重任 与会嘉宾 (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李曙光先生、谭峭峰先生、赵友全先生 第二排从左至右分别是:李成平女士、陈志伟先生、龚䶮 先生 第三排从左至右分别是:董建节女士、张海蓉女士、郭静女士)   学校人才培养重基础,需企业及社会携手助力   为了培养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呢?有什么样的成效?同时希望社会和企业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系主任 李曙光先生: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2006年开始分析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刚开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后来在市财政的支持下,购置了一批仪器设备并且近两年开始做企业的一些课题。课程变化之后,学生的分配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   我们现在培养的主要是分析测试方面的人员,下一步计划进行维修人员的培养。去年我们从北京市申请了一笔资金,买了一批仪器供学生拆卸和组装,现在学生实际操作的实验量能达到60%,但是同时资金的损耗也非常大。   清华大学精仪系光电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谭峭峰先生:高校的思路和企业的需求不一致,我们主要培养研发能力,而企业往往对研发人才需求不多。在学校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可能让学生去接触所有的仪器,也不知道他以后会去做什么工作,没办法去培养专一的具体的能力,主要还是基于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原理方面的培养。现在很多企业需要我们培养有动手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去生产实习,但是我们现在的难处是,学生实习找企业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实习时间只有3个礼拜。此外,学校也希望面向应用来培养一些人才和企业进行对接,如工程硕士的培养等。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赵友全先生:人才建议分成两种,一种是技能型人才,一种是技术型人才。生产线需要技能型的人才,但技能型的人才缺乏原理知识,没法去优化实验过程 但是技术型的人才不一样,在他们的培养方案里会明确工作中对所涉及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会告诉他们去补充哪些知识,去提高哪些能力等,这样就会有很多基础知识的储备,也会提高相关的能力。也许博士做制样分析不行,但是博士生有自己的价值,关键的时候还是博士能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生产、销售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我们要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有一部分人不是说要不要留下来,是一定要留下来。很多企业到一个瓶颈的时候就会发现,有时候往往不是缺钱,也不是缺物质,而是缺人。比如说十二五专项,需要用ICP-MS,买一台很容易,但是没人操作,这就是缺关键性的人才,这种人才不是一个,而是要一个梯队。   浙江树人大学教授 李成平女士:学校特别重视人才培养,聘请了一千名左右的企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授课、公开讲座 并邀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与专业技能的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职教师参与授课 建设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及横向研究课题。目前学校正在申请第三方检测资质论证以及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承认的分析检测能力培训机构,主要从事分析检测能力的培训。   山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陈志伟先生: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应该让高校的决策者和培养类似专业的人知道企业的这些需求信息,这是各位HR要努力做的事情;其次,高校的老师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老师负不负责任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学校里即使仪器操作很熟练的学生到企业也要重新学习,因为很多企业的仪器比学校中的好很多。我个人的理解,需要教给学生的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适应新环境,然后再就是原理知识,包括机械、电子、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   企业培训是人才培养的第二个阶段   对公司员工,特别是新招聘的员工,企业都进行了哪些技能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学校人才培养有怎么样的期许?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 李娟女士:应届毕业生一年到三年之间不可能承担太多的任务,导师制是我们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给应届生一对一的配师傅,一个师傅最多带两个徒弟。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古燕玲女士:有些电学、机械学方面的常识性的知识,比如插座的接线等细节问题,学校课程也许讲不到,但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就可以注意到,老师也有责任提醒学生去学习这些知识。建议为仪器行业培养人才,就要在动手能力及思维方面加强教育。   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小兵先生:应届毕业生对一个企业或者商业机构来说就是一张白纸,需要公司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我们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一年之后再决定适合哪个岗位,这其中会有考核,最终双向选择。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事业部,直接受总裁分管,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 万薇女士:人才培养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的基础培养主要了解整个仪器的基本原理 第二阶段的培养应该由企业来承担。   我们的招聘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校园部分,比如赛默飞每个季度会请一位专家或者某一类专家到复旦生命科学院去给学生做一些研究方向的讲座,这是一个互利的活动,不仅是对品牌的一个宣传,同时也会让学生了解一些前沿的技术;另一方面,我们会给招聘来的员工制定一个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培养计划,其中会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并且在内部也引入双向选择的机制。比如,刚毕业的学生从学校的实验室,到我们的DEMO实验室、售前的岗位、销售的岗位,最后到商务领导,领导一个团队,这是我们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我们认为只有既懂得产品,又懂得怎么去推销的员工才会是最优秀的销售。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资深人力资源代表 陈理女士(主管分析化学、生命科学事业部招聘工作):之前安捷伦用钱买人才,现在开始自己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安捷伦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两大事业部已经连续六年成功举办小火炬计划,招收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毕业18个月内的学生,经过集中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之后转正,目前转正机率几乎100%。近几年校招名额也越来越多,去年有40个。销售会考虑本科生,其余的都要求是硕士以上,生命科学中的一些核磁产品必须招博士生。   校企合作或许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等应共同协商探讨新的培养模式。怎样才能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得利,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副教授 龚䶮 先生:对于整个中国的教育行业来说是“学而优则仕”,学生上大学之前,没有人告诉他以后要做什么事情。另外,在大学里仪器教育本身也是有缺失的。即使是很好的学校,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高档仪器的机会也不多。在我的实验室,我允许仪器公司将他们的DEMO实验室放进来,并鼓励学生去用,用坏了还能帮助厂家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厂商也可以把不成熟的仪器给我。   既然学生缺少动手能力,为什么不能拿出你们的仪器供学生拆卸呢?即使报废的仪器也行。我们希望能与相关的研究院所或者检测机构等共同设计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方向,可能这也是将来的一种模式。   安捷伦科技大学项目经理 董建节女士:安捷伦科技大学是安捷伦下属的培训机构,为整个社会培养分析测试行业人才。目前,我们基地上拥有仪器200余台,我们鼓励参训人员动手拆卸,直到不能拆卸为止。   安捷伦春晖人才储备计划就是专门为化学分析行业人才培养而策划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人才。目前,一些学校已经与我们签署了校企联合基地、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另外我们也可以将人才库里的资源直接推荐给用人单位。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场总监 张海蓉女士:德国的职业教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耶拿大学的学生后两年基本都在耶拿公司上课,但是耶拿公司并不承诺毕业后到公司来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会有教育经费的投入,其实是由企业来承担培训责任。另外,在工作当中,也会有专门的行业协会来承担很多的职业培训任务。   耶拿公司也有这样的技术传承,学生在进入公司之后必须要有一个衔接和后续的培训,比如,销售人员进到公司之后在专业知识方面会有很系统的培训。行业人才培养应该是学校和企业衔接起来的一个过程。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赵友全先生:人才培养工作只是学校和企业来做的话,效果不见得有多好。但如果有政府参与的话,我们就可以真正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这其中如果没有好的机制是很难实现的。   浙江树人大学教授 李成平女士:树人大学希望与大家多接触、多联系,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订单式培养、提供培训、建立实习基地等。另外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合作共建课程、修订教学大纲等。   教育部职教司教产合作处 郭静女士:这两年,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特别强调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对校企合作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的回应,而且也为我们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为了健全职业教育国家办学机制、落实校企合作的国家办学模式,去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在推进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和本校实际,大胆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并指出校企合作的有益形式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后记   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的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并提出了很多“校企合作”的模式供大家探讨: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员工培训、技能培训,教学设备捐助,建立教学改革实验校,参与教材的编撰,建立校企信息交流桥,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实验室,勤工俭学等。   仪器信息网也希望能够更多的倾听大家的声音,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向前迈进一个新的台阶。 撰稿编辑:叶建
  • 岛津助力中国优秀中青年分析化学人才培养
    2014年11月22日, 时隔11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重回广州,在美丽的天鹿湖畔揭开帷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本届大会吸引到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分析化学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及著名业界专家与会。此次以中青年分析化学家为主体的学术盛会可谓盛况空前,学术水平之高令人欣喜。 “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会场外景 长期以来,岛津公司持续助力中国优秀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合作实验室、开展共同研究、提供奖学金、举办学术竞赛、主办或赞助各类论坛或研讨会等各种方式,鼓励青年分析工作者努力向上,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此次,岛津公司为“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提供了独家赞助,并举办“岛津之夜”,为与会的青年才俊与业界专家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平台。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亲赴交流现场,为青年才俊送上了亲切的祝福与期待。 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致辞 古泽宏二总经理在致辞中首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然后他谈到:“在社会对食品与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问题高度关注下,分析化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有了飞跃性地提升,在众多领域,已开始发挥引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的作用。”在致辞中他还特别强调:“岛津公司将继续构建可提供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与应用的事业体制,强化在中国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体制,开发各类应用技术,支持中国人才培养,共同研究尖端分析技术,以此,努力加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岛津今后将继续支持旨在培育分析化学人才的各类学术活动,加强与青年才俊的交流,为他们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在22日上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梁文平主任、中山大学科研院刘梅副院长、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工程学院毛宗万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此次大会所起到的传承作用,并对青年才俊的未来发展寄予了高度期待。 大会现场传真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主持开幕式 梁文平主任、刘梅副院长、毛宗万院长发表致辞 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首先做了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分析化学十余年来的发展状况,他谈到,近年来中国分析化学学者在国际相关权威杂志上发表是论文数量猛增、覆盖面广、质量大幅提高。在报告中,他展望了今后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之路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战略,并预测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趋势,还谈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类项目的重点资助计划。他在报告中强烈呼吁青年才俊们以创新精神,发挥分析化学优势,创造出跨领域、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科研学术成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打破欧美等少数国家的垄断,让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领先世界。 庄乾坤教授做大会报告 随后,大会进入青年千人报告和优青报告。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青年才俊们思想活跃,以“激发模式”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他们披露了对色谱、质谱、核磁、成像、光电传感、纳米等最新尖端技术的创新成果,以及这些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新材料、环境分析化学等众多前沿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从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光明未来。 青年才俊在发表之中 会场内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 业内著名专家指导青年才俊的发展规划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荣获“环境化学特别贡献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1月18日,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武汉开幕。大会首日的开幕式上特别举行了颁奖仪式,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荣获“环境化学特别贡献奖”!颁奖现场 获奖者简介:陈洪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三门,1961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家。他致力于分析化学的科研和教学,率先提出"生命分析化学"新理念,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达40余年,在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陈先生先后担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质谱学报与分析科学学报主编。2015年,国际著名的《 NATURE 》杂志公布杰出导师奖,陈洪渊院士荣获终身成就奖。陈洪渊院士长期关注环境化学学科发展,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对环境化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张玉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出生于河北保定,1965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长、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973前沿交叉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张玉奎院士建立了系统的色谱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方法,为液相色谱专家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完成国家任务与仪器的应用开发。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应用领域的需求,放眼于分析学科与生命学科的交叉发展,侧重开展蛋白质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并将其用于环境毒理、精准医学等领域。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际 HPLC 科学委员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张玉奎院士长期关注环境化学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活跃在环境化学及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为环境化学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CPDQA将举办公益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应用培训
    p   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科技产业,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也进入了快速上升期,而单克隆抗体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整个产业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而我国高等专业教育尚不能满足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该产业急需知识和技能而面临就业难。在职职工专业教育是生物医药产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保障,更是各国药政机构监管的重点。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将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国际产业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各国药政监管要求,推出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系列职业培训。本期设为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应用培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应用培训 /span /strong /p p   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出现是生物制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培养基一般是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引入成分完全明确的或部分明确的血清替代成分,使培养基能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要求,又可有效的克服因使用血清所引发的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细胞培养成本,对推动细胞生物学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无血清培养是生物制药产业和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无血清培养技术也将成为生物制药产业和细胞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 /p p   strong  一、主办单位 /strong /p p   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 /p p    strong 二、培训时间 /strong /p p   时 间:2017年09月15日 PM 1:30-5:00 /p p   地 点:北京兴基伯尔曼饭店,北京亦庄荣华南路12号(三楼巴黎厅 ) /p p   (晚餐:下午5:00-8:00 北京兴基伯尔曼饭店 四楼明熙餐厅) /p p    strong 三、培训目标人群 /strong /p p   本次培训旨为生物医药产业和精准医疗/细胞免疫治疗的技术研发负责人、细胞培养业务骨干温故知新 为职场新人、在校大学生以及对细胞培养感兴趣的相关人员夯实基础。 /p p    strong 四、培训内容 /strong /p p   李荣皓博士从1984年开始使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曾涉足CHO细胞培养及重组蛋白生产工艺优化、多种原代细胞及干细胞等无血清细胞培养,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 /p p   此次培训班李博士将重点介绍其在美国Genentech等公司工作期间所积累的CHO细胞培养液开发以及其它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应用经验,并与听众互动,共同探讨听众有关重组蛋白表达细胞、干细胞、T细胞、疫苗生产细胞以及原代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技术问题。和大家一起分析和讨论技术细节。 /p p    strong 五、嘉宾简介 /strong /p p   主讲嘉宾:李荣皓博士,上世纪80年代师从于中国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鼻祖庄临之研究员,其间利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建立了国际首例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株以及国际首个无血清细胞培养麝香蛋白表达细胞株。1992年李博士加入美国Genentech公司Jennie Mather博士研究组,先后从事过细胞培养工艺开发以及蛋白新药研发工作。1996年李博士加入 Signal Pharmaceutical, Inc. (现Celgene公司),成为该公司资深新药研发科学家,利用其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为公司建立了数个高难度原代细胞药物筛选实验模型。数年之后李博士应Mather博士邀请,加盟Mather博士创建的Raven Biotechnologies公司,全面负责公司新药研发包括从早期的实验研究到临床试验抗体药生产的各个重要技术环节,并发明了国际首个细胞蛋白标记物高通量筛选(cell array)技术专利,为公司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p p   2006年李博士与另外两位旅美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共同创办了Autekbio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从事抗体药生产的服务公司。李博士作为公司的技术主管,负责为公司客户开发抗体生产细胞株,并为客户设计国产化的高密度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使得抗体生产成本大为降低。2010年李博士应邀加入恒瑞,在短暂担任公司首任抗体部技术负责人职务之后离职回美,随后与Jennie Mather博士及武军先生共同创建了珠海恺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 p   主持人:杭海英博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流式平台首席科学家、抗体药研发专家,1994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2000年任中心助理教授(tenure track),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quot 百人计划& quot 。多年来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流式开发与应用研究。2008-2009年到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国际著名抗体专家、美国三院院士George Georgiou实验室做访问教授,从事抗体研究。多年来一直从事肿瘤发生机理、抗体和流式技术研究。 /p p   1.建立了生物物理所流式平台,一直任该平台首席科学家至今。开发了多种流式技术及应用。 /p p   2.发展抗体/蛋白质设计、人工进化技术,开发了多个抗肿瘤融合蛋白和人源化抗体和试剂抗体。 /p p   3.发现Rad9参与多个途径的DNA损伤修复。 /p p   4.与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梁伟研究员开发成功纳米胶束输送肿瘤药物,该工作发表在JNCI,被科学和工程院士会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p p   5.参加航天返回式卫星 “实践十号”项目,担任其中“微重力对基因组遗传效应的研究”课题组长,直接指挥空间细胞培养器研发、实验设计、空间飞行 /p p   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China Protein Drug Quality Alliance /p p   调控和回收样本分析。2016年圆满完成“实践十号”卫星升空、飞行实验操作和样本回收分析。 /p p    strong 六、会议议程: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9dcb1a3-cdc6-4082-b7f7-7e1f9a998c1f.jpg" title=" 无标题_副本.jpg" / /p p    strong 七、注册事宜 /strong /p p   培训说明:本次培训免费,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证书(自愿)500元/人。获取更多资讯,敬请联系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秘书处: /p p   联系人:蔡老师 /p p   手 机:+86-18702257197 邮 箱:18702257197@163.com /p p br/ /p
  • 金国藩: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金国藩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也是大珩先生自认为一生所做过的几件大事之一。2007年11月11日王大珩先生身体不好住在301医院时,我去看他,他说躺在床上没事,想了想一生所做的几件大事;1.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2.参与了我国第一支激光器的研制。3.与杨嘉墀、陈芳允、王淦昌建议设立863项目。4.参与航天测试的研制工作。5.关注计量研究工作,担任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6.关注我国的遥感工作。7.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者之一。8.建议我国自制大飞机。9.建议我国设立光学工程专业。10.建议成立中国光学学会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11.建议科学院与工程院作国家的咨询工作。12.建议重视我国的人才培养。13.对我国仪器仪表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我想我就讲讲王老对仪器仪表方面的贡献吧。提到仪器科学和产业的发展,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想起一位老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那就是王大珩先生。大珩先生从事科技事业,尤其是光学和仪器仪表事业已经整整73年。过去人们常说“人生70古来稀”,可王老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已经辛勤耕耘了73年,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精力和智慧都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大珩先生对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战略性的。他是“863计划”的倡导人,两弹一星的功臣,他多次参与过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他就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次向国家提出建议,他亲手建造了一批知名的科研院所,他亲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他是一位卓越的战略科学家。在庆祝大珩先生95岁华诞的时候,我想以我个人学习和实践的切身体会,谈谈大珩先生对仪器仪表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一)重要的思想大珩先生对仪器仪表事业的贡献,首先要谈到他在关于仪器科学创新发展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王老非常强调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此他具有深刻的、科学的认识。王老指出:“仪器不是机器,仪器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工具,而机器只能改造却不能认识物质世界。”王老又说“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源头。”并指出“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生活中的‘物化法官’。”还说“仪器仪表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卡脖子’的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现代仪器设备则是第一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王老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那就是“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等等。王老是一位使命感和责任心极强的科学家,他把仪器仪表重要性的这些思想和认识无数次地发出呼吁和广泛宣传,终于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成为我国发展仪器仪表的科学依据,经常反映在政府文件、大学教材、学术论文和会议发言之中,是我国仪器仪表发展历程中值得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王老一再强调,“仪器仪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还关系到国家和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仪器仪表产业的自身特点是规模和市场不大,但吸收和应用新技术成果最快,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就是搞产业化也有别于其他产业,国家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大珩先生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利用各种不同的场合,多次向国家和政府提出支持加快发展仪器仪表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建议有三次。一次是1979年4月,他联合汪德昭等科学家共同发起,以出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立大会全体代表的名义提出了“关于加快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建议中提出了希望国家成立仪器仪表工业总局,统一管理和支持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这份建议受到邓小平、方毅和余秋里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当年10月就批准成立了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1995年和2000年他又两次联合一批院士向国家提出了关于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建议,同样受到了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等领导人的重视,许多意见被政府采纳,对推动和加快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老对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有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他认为仪器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发展极快,而且同不少学科交叉,保持创新和发展,加强学术交流至关重要。从建国初期到2003年最后一次主持以“激光制造与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由王老建议召开或亲自主持和参加的有关仪器科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达数十次之多。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学术交流会议的神圣殿堂,在王老的建议和亲自安排下,科学仪器的学术会议几次步入了香山科学会议的殿堂,成为香山科学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1983年在上海由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四国仪器仪表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发起举办的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大珩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仪器仪表发展及未来趋势”的学术报告,受到中外几百位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这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对我国仪器科学学术会议的举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王老对举办学术会议一贯是高标准要求。他明确提出,学术会议要吸收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参加,选题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展开讨论,要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在王老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国仪器科学的学术交流步入正轨,蓬勃开展,对促进我国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年来王老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并常常告诫我们,那就是要保持仪器科学与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必须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有一批领军人物。王老说,优秀的科技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基础培养都在大学,因此他特别重视和关心大学教育。早在1949年,王老留学回国不久,便建议在大连大学工学院设立应用物理系,并担任系主任主持创建工作。1952年,王老又和龚祖同院士等共同建议并促成教育部在浙江大学设立了光学仪器系。为了争取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列入高等教育的一级学科,王老多次亲自到教育部商议。王老身体力行地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他不顾工作繁忙,亲手创建了长春光机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和哈尔滨科技大学(现哈尔滨理工大学)并担任校长。几十年来,从这几所大学走出来的几万名光学和仪器科学的科技人才,为我国仪器科学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老在我系也担任了兼职教授,除指导了我们的工作,并亲自指导了一位博士生。王老在百忙之中还抽身亲自主持编写了几百万字的《现代仪器仪表技术与设计》一书,送给了100多所大学的图书馆,他对培养人才倾注了无限的关怀和爱心。王老在实际工作中十分注意对人才的大胆使用和培养,与王老共过事,从王老身边成长起来的优秀科技人才不计其数。其中一些人已成为院士和知名的科学家。王老还一直期待着领军人物的涌现,这也是王老创新发展仪器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王老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而且强调研究方向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研究成果要注意向产业化转化,仪器科学也必须这样。王老担任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期间,在他的指导下,该实验室从事原子光谱的研究,结合建设实际的需要,在重金属找矿等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王老关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许多重要思想,不仅对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事业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并发扬光大。(二)光辉的实践王老从事科技事业70年。70年间王老始终没有离开过仪器仪表战线。他为仪器仪表事业奋斗了70年,实践了70年。王老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光辉照人。1952年中国科学院在长春正式成立仪器馆,王老被派任副馆长,主持创建工作。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仪器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1976年再次改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就是我们常称的长春光机所,王老一直担任所长。到1981年,王老调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赴京工作,王老在长春光机所工作了近30年。在这30年间,大珩先生把长春光机所建设成为科学院规模最大、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光学和科学仪器的研究所和生产基地,为国家研制和生产出一大批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光学精密仪器。其间,大珩院士还亲自主持和参与了“大型电影经纬仪”、“红宝石激光器”、“3000次/秒高速摄影机”、“高精度陀螺仪”、“KM4太阳模拟器”等项目的研制工作,这些项目的成功都获得了国家奖励。在长春光机所工作的30年间,大珩先生的实践活动触及的领域非常广阔,创造的业绩令人惊叹。1956年他参加制定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主持编写了仪器仪表和计量技术的专业项目规划;从1962年开始他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并作出重要贡献;1964年他参与组建上海光机所并兼任所长;1972年他参与组建成都光电所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并被选举担任理事长和副理事长;他参与创建并担任校长的长春光机学院和哈尔滨科技大学也是在此期间成立的;30年间他还多次率团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利演讲以及作了其他许许多多事情。王老常说,长春的30年是难忘的。是他事业起步和为他后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30年。在我们看来,这30年的实践是一位卓越的战略科学家人生经历中所走过的塑造英雄的平坦而又崎岖、平凡却又伟大的铺满光辉的历程。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大珩先生非常关心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多次从战略的高度向国家和政府提出重大的建议,这也是王老一生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王老提出每一项建议,总要先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且非常注意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是王老一贯的严谨的科学作风。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件事,这是我亲身经历和感受极深的一件事,那就是2000年王老联合了11位院士,其中也包括我本人,向吴邦国、温家宝和李岚清三位副总经理提出了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一份建议。三位副总理很快做出了批示,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科技部商议提出支持仪器仪表发展的具体办法。得知这一消息,为了尽快落实副总理的批示精神,早日商议出支持仪器仪表加快发展的有效办法,在王老的带动下,杨嘉墀院士和我一起走访拜会了两委一部的领导同志。最后研究确定,由两委一部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一个专家调研组在全国开展一次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提出报告和支持仪器仪表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王老,为了使这次的建议贯彻落实,为了仪器科学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欣然参加了调研组开展调查研究。这次调研历时3个月,走访了7个省市,王老调查了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几十个企事业单位,会见了几百名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王老在这次调研中,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感人至深。在上海,他几次听取反映意见到深夜;在重庆,他一天调查5个企业直累得需要人架才能行走,我们很遗憾的是王老在这次调研结束回到北京便住进了医院。调研组一份两万多字的《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对策和建议》调研报告,也是在王老亲自主持和参与下完成的。王老关于仪器科学创新发展的许多重要思想,在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次调研和这份调研报告,对促进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老为这次建议,这次调研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他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他的崇高的人格和作风,在仪器仪表界被广为传颂。王老非常关心同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生命科学医疗仪器的发展。他亲自参加了苏州六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的评价和鉴定,提出了产业化的重要建议。特别是,当王老得知一项反映生命代谢具有重要意义的红外TTM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成果,他立即亲自去考察,并在“非典”期间安排这项技术成果同国外产品作对比实验,为这项成果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贡献付出了大量心血,事后还亲自安排TTM技术在香山科技会议上进行讨论,为此王老还专门作了技术报告。王老为推进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真是生命不息实践不止。(三)杰出的贡献王老的贡献是战略性的、全方位的,在推动仪器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方面王老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这里,我想着重谈谈以下四个重大贡献。第一,王老关于创新发展仪器科学的许多重要思想,已经被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同,成为发展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的思想武器和政策依据。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仪器仪表被看作是机器,放在机械制造部门管理。由于它的生产规模、产值和市场不大,往往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影响和阻碍了仪器仪表的快速发展。王老关于“仪器仪表不是机器”,“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仪器仪表产业属于信息产业”,“仪器仪表对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仪器仪表的发展正了名,指了路,鼓了气。现在,再也听不到仪器仪表不重要的声音,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对发展仪器仪表高度重视,在政策上、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国仪器仪表产业10年来每年产值超过20%的增长率迅速增长,仪器科学与产业面临大好形势,王大珩院士重要思想的影响功不可没。第二,几十年来,大珩院士不仅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事业上做出了许多重大的业绩,更为重要的是他亲手为我国创建成功了一批光学和仪器科学的研究、制造和教学基地,其中长春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安徽光机所、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和一批国家实验室就是突出的代表。这些基地几十年来为我国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如果让王老回忆一下他一生创建各种基地和培养人才的经历,他会如数家珍一般讲出说不完的故事。第三,王老为了加快仪器仪表发展多次提出重大建议对我国仪器科学与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我只列举一个例子说明。2000年王大珩院士联合11位院士提出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出后,受两委一部委托在全国开展了调查研究,王老又主持撰写了《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对策和建议》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又赶在2001年2月送到国家计委。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四次大会上,计委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发展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提到仪器仪表,而且要把“发展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就把“发展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列入了国策。当时仪器仪表战线一片欢腾,倍受鼓舞,一致表示要加倍努力迎接仪器仪表发展春天的到来。接着,王老又约同杨嘉墀院士和我向当时计委主任曾培炎同志提出建议,希望计委立专项支持仪器仪表的发展。几年来,国家发改委对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医疗仪器立了若干专项,拨出了很大一笔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科技部对科学仪器的发展非常重视,年年都立专项给予支持。第四,王老多次参与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特别是对仪器科学与产业的发展给与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规划,这对我国仪器仪表的发展贡献很大。王老一生中多次参与了国家和学科以及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参与了制定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由他主持编写了仪器仪表和计量技术的专业项目规划,另一次是参与了在2003~2005年期间制定我国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工作。这里,我重点谈谈后面一次王老所作的杰出的工作。2003年5月,王老得知要准备制定我国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当时还是“SARS”在北京肆虐横行的时候,王老便告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要立即组织专家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关于仪器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在提出建议书的过程中,王老几次参与讨论提出意见。王老还建议向农业、环境、交通等10个专题提出相关领域发展仪器仪表的建设。为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专家为我国制定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10份建议书。这份热情,这份心意和所作的如此大量的工作,受到了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等许多部门和组织的肯定和赞扬。不仅如此,王老担任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顾问,还亲自撰写了一份发展科学仪器的建议。在我国制定出的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环境科学、农业、交通、安全等许多学科和产业领域中都对发展相关的仪器仪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国仪器科学与产业未来的发展处在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下,前景非常美好。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衷心地感谢他,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金国藩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进击的类器官技术|瑞孚迪携手嘉士腾医药共推类器官培养全自动化技术普及
    2024年1月6日瑞孚迪(Revvity)与重庆嘉士腾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士腾医药”)宣布将在类器官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基于各自在生命科学自动化工作流程平台和类器官领域领先技术的优势,携手打造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开发和推动类器官培养全自动化技术普及,更好地服务中国及全球类器官临床和科研客户。图: 嘉士腾医药创始人、董事长黄璘先生(左) 瑞孚迪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总经理刘疆先生(右)类器官已成为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精准医疗、临床科研、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多学科前沿生命科学领域。类器官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先进生物模型,广大临床及科研用户期待获得更为成熟的类器官技术体系和更为标准的培养及应用方案。在此背景下,瑞孚迪与嘉士腾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将瑞孚迪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生命科学自动化仪器装备优势和嘉士腾医药创新的类器官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互融互通,携手开发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致力于将类器官技术发展推向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图: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瑞孚迪与嘉士腾医药将共享资源和信息,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嘉士腾医药以其在类器官、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经验,联合瑞孚迪仪器平台为类器官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瑞孚迪(Revvity)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总经理刘疆先生表示:作为全面的生命科学方案提供者,瑞孚迪持续专注于类器官这一前沿研究领域。此次能与嘉士腾医药达成战略合作,也代表着瑞孚迪与业内领先的类器官企业共同深耕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决心,共同助力类器官自动化培养工作站的广泛应用。嘉士腾医药创始人、董事长黄璘先生表示:嘉士腾医药已拥有深厚的类器官技术储备,专注于为类器官客户提供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嘉必利®全系列类器官试剂耗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嘉士腾医药依靠自身特有的类器官技术与先进的AI技术,与仪器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瑞孚迪强强联合,共同推动类器官技术走向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类器官技术的普及应用贡献力量。双方期待嘉睿腾全智能自动化类器官工作站在未来类器官的研究和应用中得到广泛普及,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探索类器官技术的更多可能性,为类器官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关于瑞孚迪(Revvity)在瑞孚迪(Revvity),我们将“ 不可能 ” 视为灵感,将“ 做不到 ” 视为原动力。瑞孚迪提供健康科学解决方案、前沿技术和专业服务,业务涵盖科研探索、开发、诊断、治疗的端到端全流程。依托在转化多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鉴定、成像、疾病的预测、筛查、检测与诊断、信息学等领域的多年深耕,瑞孚迪正以科技之能,突破人类潜能的边界。2022年瑞孚迪的营业额超过30亿美元,全球拥有11,000多名员工,为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诊断实验室、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等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公司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员,客户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嘉士腾医药嘉士腾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类器官平台。嘉士腾医药通过将前沿的类器官生物技术与精准医学、药学、生物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整合,把先进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肿瘤类器官(PDO)与iPSC/ESC来源类器官双管线类器官技术,持续向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再生医学等应用场景输出多元化产品。同时,公司将芯片与人工智能技术与类器官相结合,开发出多款不同设计理念的类器官芯片产品以及基于AI的全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使类器官实现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更加贴近人体的微生理系统。嘉士腾医药致力于将先进的技术转化符合应用场景需要的高品质产品,通过不断升级的类器官多元化产品与精准治疗配套药物,服务大众,给社会和产业带来价值。
  • 我国将加快新能源认证检测人才培养
    2012年6月19日,新能源认证检测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的“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和“中认南信实验室”同时揭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史和平,江苏省有关部门和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国内外相关认证检测机构、专业研究机构、新能源行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仪式上孙大伟副局长、史和平副省长做主旨讲话并为“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及“中认南信实验室”揭牌。   孙大伟副局长首先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对研讨会的召开和“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及“中认南信实验室”的建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间的合作模式。他指出,为新能源认证检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是新能源领域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强强联合、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重要事件,体现了认证认可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孙大伟副局长希望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和相互支持,坚持产学研结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根本,积极探索特色化、产业化、社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史和平副省长指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的“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和“中认南信实验室”,实现了双方人才、资源、技术和资金优势的有机结合,搭建了相关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将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对江苏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也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相信“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和“中认南信实验室”一定能办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教育基地,成为新能源企业技术人员培养的摇篮和产学研合作的纽带,为全省和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王克娇主任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旭翔院长也先后致辞,一致表示将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师培养、科技研发、社会培训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开拓创新,探索认证机构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高水平的新能源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厚望。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和中认南信实验室,是中央单位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全面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的具体行动。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战略问题、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认证、检测等技术支撑,更离不开人才智力的支撑。江苏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先进地区,该省“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和“中认南信实验室”作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设在江苏的新能源技术服务窗口,为新能源认证和检测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面向社会开展市场化全方位的检测服务。   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车文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陈伟参加了会议。
  • 2016沃特世联合实验室优秀青年贡献奖颁奖活动隆重举行
    沃特世公司(Waters® )于近日在上海隆重举办了“2016沃特世联合实验室优秀青年贡献奖”颁奖活动。此次颁奖活动旨在表彰在沃特世联合实验室取得突出科研成果或对实验室建设作出突入贡献的青年学者。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侯晋军博士、姚长良博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刘畅博士、周小航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韩红园硕士,张志新博士分别获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交流中心首席王喜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沃特世-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林瑞超教授、由果德安教授带领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沃特世创新中心研究员(Centers of Innovation)吴婉莹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院长李文兰教授、沃特世公司中国市场发展总监黄静等出席了此次活动,回顾了2016年联合实验室取得的成果,并就2017年的合作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林瑞超教授、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婉莹博士、沃特世公司中国市场发展总监黄静、沃特世公司中药天然产物市场发展经理乔立瑞博士出席颁奖仪式 2016沃特世联合实验室优秀青年贡献奖获得者与参会专家合影 沃特世公司中国市场发展总监黄静为活动作开场致辞,分别介绍了沃特世公司的运营理念、发展历程、未来战略目标,以及目前三个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进展。黄静表示:“我们十分荣幸能够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建立联合实验室并开展合作。回首过去一年,沃特世联合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突破,不仅在中药复杂组分的分离鉴定、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中药质量控制及特征标志物的确定、中药脂质组学、中药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分析等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就,还在最新分析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方面展开了系列合作项目。除此之外,通过举办多场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大会、高峰论坛和海内外交流会议,我们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着中药行业的前进与发展”。 沃特世公司市场发展总监黄静为活动作开场致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沃特世-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林瑞超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研究者也是未来科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沃特世此次举办‘联合实验室优秀青年贡献奖’评选活动推动了中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希望今天的优秀青年获奖者不骄不躁,争取在未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林瑞超教授致颁奖活动总结辞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水质监测、消费品和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4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9.9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 周振博士入选第二批“南粤百杰培养工程”
    近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社厅联合发文,公布第二批 14 名 “ 南粤百名培养工程 ” 培养对象人选,我司董事长、首席科学 家周振 博士名列其中。   周振 博士是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先后研制国内首台大气压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全球首台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金属残余气体检测仪、国内现阶段最复杂的高端商品化大型仪器 —— 在线气溶胶质谱仪,入选 “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 。 2011 年入选广州市创业领军杰出人才, 2012 年广州市劳动模范,受国务院邀请参加 2009 建国 60 周年北戴河休假活动。主持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国家“ 863 计划”、广东省重大项目等,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中国华侨贡献奖(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 5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 30 余项,已培 养 博士硕士研究生 10 余名。   广东省 “ 南粤百杰培养工程 ” 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和《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精神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人才工程。 据介绍,该工程从 2011 年至 2015 年,每年遴选不超过 15 名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 5 年为一个培养周期,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后备人才。广东省财政将向每名培养对象一次性提供 100 万元的专项培养资金,用于支持培养对象及其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