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欧洲理事会

仪器信息网欧洲理事会专题为您整合欧洲理事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欧洲理事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欧洲理事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欧洲理事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欧洲理事会话题讨论。

欧洲理事会相关的资讯

  • 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修订WEEE指令
    据悉,欧洲理事会已于2012年6月7日正式批准修订版废弃电子电气设备(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2002/96/EC指令。因此,中国贸易商应意识到,WEEE旨在提高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再利用和回收,减少电子电气废物。   WEEE根据“生产者责任制”的原则进行操作,要求欧盟制造商和进口商负责收集、处理、复原和环保方式处理废旧电子电气设备。该指令也旨在激励生产商改进产品设计方式,减少废弃,允许再利用和回收。   新版的指令在一些部分做出了修改。WEEE的范围将最终覆盖所有电子电气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小型IT和电信设备、光伏面板以及含有消耗臭氧物质的设备等。同时指令含有一项小范围的豁免列表,包括大型固定工业工具和大型固定装置。   中国贸易商应了解到,指令范围扩展到所有电子电气设备尚有六年的过渡期 过渡期内涵盖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独立列表也包括在指令内。欧洲委员会同时计划在指令生效后的三年内再次审查指令范围,可能会在分析WEEE范围对商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后提出拟议的修改。   另一处修订是关于成员国的收集目标。修订版指令生效四年后,成员国每年收集的电子电气设备的平均重量必须达到国内市场投放的45%。三年后,该收集率将增加至65%,或达到成员国国内产生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85%。包括保加利亚、捷克、波兰和匈牙利在内的十个成员国因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对较低的电子电气设备消费水平,将采纳更为灵活的标准。   在复原方面,成员国必须确保生产商符合WEEE每类产品的最低目标,并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例如,对某些IT设备,在指令生效后的最初三年,复原率应达到75%,再利用率为65% 再过三年,复原率和再利用率分别应达到80%和70% 此后,应分别达到85%和80%。   指令生效六个月后,欧洲标准化组织将开发WEEE处理标准,包括复原、回收和再利用的准备。   新指令也要求具有400平方米以上电子电气设备销售面积的零售商应从终端用户处免费回收小型电子电气设备(不超过25厘米)。   中国贸易商也应该有兴趣知道,运输电子电气设备至非欧盟国家的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特别是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区分EEE和WEEE的法规。成员国要求货主必须持有一份声明电子电器设备功能完好,可直接再使用的发票副本, 每种产品都携有评估或检测证明 承诺没有设备是废弃的声明 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保护以防损坏产品。   重新修订指令最初由欧洲委员会于2008年提议,以作为对成员国未完成环保目标,同时也是对各成员国之间对WEEE的阐释有所差异的回应。欧洲议会于2012年1月通过修订案(委员会、理事会和议会于2011年12月达成妥协)。   中国企业可能还记得指令下的其它的生产者责任。例如,当制造商投放产品于市场时必须承诺将会履行WEEE义务。只要符合指令目标,制造商允许设立和运行单独的或统一的体系来实现WEEE义务。   成员国也可要求制造商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包括:收集、处理和处置的费用 从其他废弃物中独立处理WEEE的必要 消费者可用的回收和收集系统 电子电气设备中有害物质的潜在环境和健康影响 在电子电气设备上标识禁止将电子电气产品丢弃到移动垃圾桶的标志的意义。   若制造商在该国没有法人实体,必须在该成员国内指定授权代表。   成员国应对违反指令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合适的、有劝阻性的”的制裁。   修订后的指令预计在未来几周公布于欧盟官方公报后生效。各成员国将有18个月的时间将其转化并落实为自己国家的法律。
  • 欧盟理事会代表会议放弃RoHS优先清单
    MEPs、部长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举行的三方会议时就放弃RoHS指令禁止物质优先评估清单(即附件III,这些物质基于RoHS的限制物质)达成协议之后,该协议被2010年11月中旬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常驻欧盟理事会代表会议(COREPER)通过,随后将提交欧洲议会表决。其实在10月初举行的COREPER就已讨论过放弃具有法律效益的优先评估清单,而改为政治声明或类似的形式。   非政府组织ChemSec批评这是一种倒退,但是绿色组织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做法。其顾问称:该政治声明不具有与附件同样的法律效应,但是它将确定应进行调查的物质。但是,它也只是提到了之前由委员会提出的四个优先物质:DEHP,DBP,BBP和HBCDD,而未加入由议会的环境委员会建议加入的物质(包括其他的溴化阻燃剂和聚氯乙烯)。   附件III被弃用的原因之一是溴化阻燃剂的制造商强烈的游说。绿色组织也放弃了禁止使用纳米银的要求,而接受了文本中的在未来对其“进行优先审查”。英国也没能获得委员会的支持以通过一项新的标准,即对指令豁免条款的“合理的时间的可用替代品”。虽然欧盟轮值主席国比利时已在第二轮的三方会谈上弃用了这项提议,但是英国又再次重拾。有消息称,英国已离力排阻难非常近了,但是MEPs坚持认为该标准主观性太强而可能被滥用。   最终的结果将在议会的全体会议上进行表决。
  • 李灿院士当选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
    李灿院士当选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 是当选该学会主席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在7月13—18日韩国首尔举行的第14届国际催化大会上,李灿院士当选为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任期4年)。国际催化理事会历任主席主要由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著名科学家担任。李灿是国际催化理事会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当选该学会主席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也是出任该学会主席的第一位发展中国家科学家。 国际催化理事会创立于1956年美国费城,创立以来为促进国际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际催化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组织。目前由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60多位理事组成。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每四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催化大会,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该大会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最广泛的催化大会,也是化学和化工领域涉及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 李灿院士从1998年开始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理事, 200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上当选为副主席,并获得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催化奖(每四年一次、每次一人,主要奖励在国际催化领域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在第14届会议上李灿升任为主席,这标志着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催化研究逐渐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附:李灿院士简介 李 灿,男,1960年1月生,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的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工作。利用红外光谱和同位素技术表征了稀土氧化铈等催化剂表面的超氧和过氧等分子离子氧物种以及这些物种之间的转化和催化反应活性,观测到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及其结构畸变现象。研制了用于催化研究的紫外拉曼光谱仪,解决了拉曼光谱用于催化研究所面临的荧光干扰和灵敏度低的难题,建立了鉴定分子筛骨架过渡金属杂原子的紫外共振拉曼方法。合成了含高度隔离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材料。将Sharpless和Mn(Salen)等均相催化剂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合成引入纳米孔材料,获得具有与均相不对称催化相媲美的多相手性催化剂。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20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140余篇, 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1100次。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系列中主编文集1卷。作为第一作者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明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8)、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和全国优秀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等。 任国际催化理事会(IACS)理事、国际刊物"Applied Catalysis A"、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和"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的编委和多个国际系列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作为大会主席主持了第三届亚太催化大会。任国内"中国科学"、"化学进展"和"催化学报"等9种刊物编委、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8所大学兼职教授。培养(包括与他人合作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出站博士后30余名。 更多阅读 中国化学家李灿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欧洲两大科学机构计划合并
    因两大泛欧洲科学机构计划合并,有着37年历史的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可能会在2011年消失,或者说,将以新的形式重生。据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欧洲国家研究理事会(EUROHORCS)首脑提出与ESF合并,以便为欧洲国家科学资助机构发出统一、强大的声音。   合并后的新机构的暂时名称为欧洲研究组织(European Research Organization)。尽管有关机构合作的细节还在制订之中,但部分观察家却痛惜欧洲科学基金会的这种变化,特别是部分科学研究院将排除在新机构之外。   1973年,为了支持特定科学项目的合作,欧洲国家的几个基金机构创建了ESF。如今,该基金会包括79个组织,包括研究资助机构和实施研究的机构,以及西方风格的科学院。   基金会的主要功能是资助欧洲的研究人员和机构合作,组织会议。基金会的年度预算大约为5000万欧元,占欧洲科学总经费的5%,而且绝大部分经费来自欧洲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成员国。然而,《科学》的文章指出,基金会从未发挥过杰出欧洲基金组织的作用,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 Helga Nowotny说:“它一直靠其成员的紧密约束在维持。”   另一方面,EUROHORCS的成员国控制着290亿欧元,也即85%的欧洲公共研究经费,但这个机构却没有一个总部或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信息渠道。   瑞士研究理事会负责人P?覿r Omling说:“我们意识到来自欧洲国家研究理事会和欧洲科学基金会的声音非常不清楚。”欧盟研究理事会要求关注超越国家的科学政策,创立了欧洲科学园和创新联盟,而EUROHORCS的成员国则希望对地方科学战略产生更多的影响。ESF的大多数成员国也是EUROHORCS的成员国。   大机构的合并计划于2010年提出,目的是为欧洲国家的研究机构提供更为一致的声音,同时ESF将从一个基金组织改变为一个致力于研究战略和游说的机构。EUROHORCS现任主席Dieter Imboden说,合并后,我们将努力把两个机构过去最优的特质加以合并,并勇敢地舍弃一些东西。   机构合并的迹象已经出现。ESF已经不再主动邀请经费申请报告,基金会首席执行官Marja Makarow强调,绝大部分现有的项目将会兑现经费。   ESF主要资助实验室之间大型、复杂的跨学科合作。欧盟也资助了长期的科学和技术合作项目,它的“重大挑战”项目如神经退化性疾病项目,联合了各国的力量而不是重复投入。因此,即使ESF的项目消失了,也不会留下一片空白。   然而,ESF的消失让部分人感到遗憾,比如,ESF前首席执行官、地球物理学家、欧洲科学主席Enric Banda认为,欧洲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得到加强的科学基金会,在经费的支持下更加关注合作。   EUROHORCS希望将新机构的成员限制为研究资助机构或研究实施机构,这意味着国家科学院将被排除在外,比如瑞典皇家科学院。Marja Makarow 说,通过新型年度联合会议,新机构将努力维持与这些学术机构的联系。   Makarow表示,EUROHORCS的成员机构均是非常有实力的机构,但在过去却是分散的,现在是将它们联合起来,直接指导欧洲的科学政策。她说,新机构将请科学专家为政策制定者们预测趋势、推动跨国际合作,最紧迫的则是帮助欧盟制订它的下一个7年研究项目。
  • 我国首获国际橄榄理事会认证实验室
    4月25日,中国首个国际橄榄理事会(IOC)认证实验正式落户上海,该实验室是由国内橄榄油领导者品牌——欧丽薇兰(Olivoila)引入,是亚洲唯一获得IOC认证的橄榄油实验室。标志着中国在世界高端食用油——橄榄油领域的品质技术研究和分析检测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在橄榄油的科研技术能力将跃升至欧洲发达国家水平。   国际橄榄理事会(IOC)专家评审组教授、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领事、国家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所等国内外领导、行业代表均到场祝贺,共同见证了中国橄榄油科技进步的里程碑时刻。   在欧洲有上千家橄榄油生产商实验室,但能通过IOC认证的也不到50家,认证标准及其严苛。据AC尼尔森连续3年来对橄榄油销售市场的数据发布,欧丽薇兰以42%(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发布数据)的销售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是国内第一销量品牌。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将与欧丽薇兰橄榄油实验室合作,并联合多个国际组织,就中国橄榄油的消费状况、橄榄油的营养价值、以及橄榄油对于中式烹饪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联合调研。
  • 欧洲议会通过纺织品标签新规定
    2011年6月3日,据香港贸发网的消息,欧洲议会在2011年5月11日通过新例,规定在欧盟销售的服装如有采用源自动物的物料,必须在标签上说明。这项规定旨在确保消费者能区别真正或人造毛皮及皮革产品。   此外,欧洲议会要求欧盟委员会在2013年前完成研究,探讨纺织品中可能有害的化学物质对健康有何影响。   今年较早时,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就规例内容达成非正式协议,这项协议现在获得议会正式通过。协议的文本仍须得到成员国审批。   根据建议规例,纺织品标签必须清楚显示,产品是否含有源自动物的非纺织品部分,例如毛皮和皮革。此举有助消费者辨别含有人造毛皮或皮革的产品,以及含有源自动物物料的产品,对有过敏症的消费者来说特别重要。   最初,欧洲议会还建议从第三国进口的产品,应强制规定须附有原产地标签。这份提案因遭到部分成员国大力反对而遭否决。   理事会同意要求欧盟委员会就原产地标签计划的可行性提交报告。该计划旨在向消费者提供关于原产地的准确资料,以确保纺织品的来源能被追溯。   此外,欧洲议会并要求欧洲委员会就下列各项展开可行性研究:   协调护理标签规定,目前这类规定在欧盟属自愿性质   设立服装统一尺寸标签制度,在全欧盟实施   标示纺织品里的致敏物质。   欧委会还应评估,过敏反应和纺织品里的化学物质如着色剂、杀生物剂和纳米粒子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以及新科技如微晶片、无线射频识别(RFID)将来能否代替传统标签。欧委会须于2013年9月前完成报告,届时可能会一并提交立法议案。   上述关于纺织品标签的建议规例,预计于理事会下次会议中通过,并有机会于今年下半年在欧盟官方公报刊登,而20天后则会生效。
  • 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简称“欧洲科学院”)官网公布2023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其中,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入选。  欧洲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欧洲科学院每年举行一次院士选举,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等,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批准产生。  蔡宗苇教授简介(https://chem.hkbu.edu.hk/cai)蔡宗苇教授,1982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在德国University of Marburg获得博士学位,1991-1994在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质谱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1996在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水质中心任教授,2001年受聘于香港浸会大学,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二噁英分析实验室主任,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教授是质谱分析领域的专家,从事质谱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特别擅长于高分辨质谱、GC-MS、LC-MS、CE-MS及其在环境、生物、药物和痕量有机污染物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21)等多个重要奖项。
  • 欧洲批准"地平线2020 "科研计划 投资1000亿元
    欧洲议会于上周正式批准了&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这是欧盟为2014年至2020年的研究与创新实施的一项计划。欲用1000亿欧元推动未来7年欧洲研究与创新。   这使得该计划在正式上线之前只剩下了最后的一步要走。欧盟委员会在投票后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预计于 12 月 11 日正式对外发布&ldquo 地平线 2020&rdquo 计划,届时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将就该计划达成正式协议。   投票于 11 月 21 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进行,出席会议的大部分成员都认可了&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的具体细节。据悉,该计划由5个法律草案构成。此次表决确认了欧洲议会和部长会议的谈判者通过斡旋于今年早些时候初步达成的协议。   研究专员 Má ire Geoghegan-Quinn在这份声明中表示:&ldquo 这是对欧盟研究和创新资金投出的一张信任票。&rdquo Geoghegan-Quinn认为:&ldquo 欧洲议会的支持与投入对于&lsquo 地平线2 020&rsquo 计划而言是至关重要的。&rdquo   早在2011年,欧洲委员会便提出,&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应当与过去告别,减少繁文缛节,更加注重于创新和&ldquo 贴近市场&rdquo 的研究工作,以及为欧洲研究理事会的基础科学资金而强化预算。   欧洲议会将支持&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的实施,同时试图在欧洲委员会提议的800亿欧元的基础上,将其预算增加至1000亿欧元。但欧洲议会却面临着&ldquo 对经费敏感&rdquo 的各成员国的阻力&mdash &mdash 后者曾提议将&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的预算缩减至约700亿欧元。各国认为,即使这样也比目前实施的第七个欧盟科研框架计划提供的550亿欧元的资金增加了约150亿欧元。于2007年开始的第七个欧盟科研框架计划将于今年结束。   来自欧盟各成员国的部长们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就&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Horizon 2020)计划达成一个类似的协议,从而最终敲定该计划。   作为欧盟的执行机构,欧洲委员会一直在试图不让该地区的金融困境阻碍其对于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承诺。   据了解,由欧盟27个成员国参与的&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涵盖了从基础科学到准市场产品研发的诸多领域。Geoghegan-Quinn表示:&ldquo &lsquo 地平线 2020 &rsquo 计划第一次在整个欧洲的水平上,为从构思到市场、从完美创意到人们想买的商品的一系列层面,提供了一个无缝的连贯包装加以支持。&rdquo   根据欧洲委员会的计划,&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的某些部分,包括欧洲研究理事会以及较具争议的欧洲创新和技术研究所将得到戏剧性的经费增加。   据悉,欧洲委员会已经为&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设立了3个战略目标&mdash &mdash 卓越的科学、工业的领袖以及社会的挑战,并将按照这3条线路分配经费。   &ldquo 卓越的科学&rdquo 部分主要包含欧洲研究理事会,以及为新兴技术和&ldquo 居里夫人行动&rdquo 提供资金。   而第二个战略目标&ldquo 工业的领袖&rdquo 将包括欧盟的主要投资领域,例如信息通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欧盟还将提供种子基金以帮助公司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者。   &ldquo 社会的挑战&rdquo 将在影响欧洲人生活的诸多领域展开研究,其中包括医疗健康、食物安全、清洁能源、绿色运输、气候变化等。   &ldquo 地平线 2020 &rdquo 计划是第七个欧盟科研框架计划之后欧盟的主要科研规划。&ldquo 欧盟科研框架计划&rdquo 始于1984年,以研究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是欧盟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中期重大科研计划。
  • 国际氢能理事会CEO年会在柏林举行
    6月10日至12日,国际氢能理事会CEO年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德国总理朔尔茨出席闭幕式并致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喻宝才参加会议,并会见蒂森克虏伯新纪元绿氢业务负责人克里斯多夫尼奥雷斯、法液空集团首席执行官傅朗华、林德集团首席执行官蓝胜杰,就氢能长距离运输、加氢站、液氢发展等话题交换意见。在欧洲期间,喻宝才6月13日在德国慕尼黑访问林德工程总部,会见林德工程首席执行官尤尔根诺维奇,双方就电加热裂解炉、绿氢、电解槽、氢气管道等领域交流,并就未来合作机会交换意见。6月14日,喻宝才在瑞士访问林德低温技术有限公司,调研林德液氢技术和应用情况。6月17日,喻宝才在比利时会见考克利尔氢能公司首席执行官缇洛特,双方回顾现有氢能领域合作情况,并就未来合作交换意见。
  • 香港浸会大学吕海涛教授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近日,香港浸会大学吕海涛教授(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ship)收到欧洲科学与人文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院长克劳斯美因泽(Klaus Mainzer)教授发来的贺信,经学部院士提名,学部评选和理事会投票,吕海涛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Class II 医学学部)。关于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是(IAP,国际科学院组织成员(https://www.interacademies.org/),由149个科学、工程和医学领域国家科学院组成的伙伴关系。学院于1990年成立,是跨国与跨学科的机构,旨在推动跨学科合作,并致力于推动欧洲国家内部以及欧洲与全球的学术提升与交流,尤其鼓励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跨学科融合,在科学和与人文领域享有崇高学术声誉,现已汇集了超过2,000名成员。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是全球科学院中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例最高的科学院之一,院士包括32位诺贝尔奖得主, 如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的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因基因编辑获奖)、20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的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202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的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以及202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之一的费伦茨克劳斯 (Ferenc Krausz)等。中国部分当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爵士、香港科技大学劳敏慈教授、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香港城市大学孙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清华大学李梢教授、重庆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教授、同济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西林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谢旻教授、香港大学胡师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赵晓林教授、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唐克轩教授、北京大学包燕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朱依谆教授等。吕海涛课题组率先提出多模态分子科学交叉融合驱动的功能代谢组学的科学理念,以此推动生命健康交叉科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的原创研究,如胰腺癌精准诊断和转移代谢标志物的发现、胰腺癌治疗新靶点发现、微生物生物膜形成机理研究和功能天然产物防治成药性研究等,获得国际学界广泛认可。吕海涛教授简介吕海涛博士,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PI,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PI,疾病与组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PI,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MEASA, 2024),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2021), 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FRSB, 2021),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上海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级)首席专家(2021),Faculty Opinions (F1000)特聘专家(2021), 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2022), 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客座教授(2024)。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长聘教授,重庆大学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助理院长,美国华盛顿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健康交叉科学应用驱动的下一代功能代谢组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5项课题;权威杂志发表SCI检索论文60篇,ESI高被引4篇,共同主编中英文专业书籍各一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著名大学邀请报告50余场次。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和广东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任Pharmacological Research-Section主编,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副主编,Chinese Medicine编辑部副主任,Proteomics和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编委和青年编委等;安捷伦科技全球竞争性ACT-UR Award获得者;2022年度APSB优秀青年编委奖获得者;2022年度Faculty Opinions Member of The Year Award获得者;2023年度Chinese Medicine杰出年度编委奖,QUT Vice Chancellor Research Fellowship (2013-2016), 2012 MIT-SMART Research Fellowship (2016)等,中国教育部科技成果奖等。国家自然基金会,澳大利亚NHMRC基金会, 中国香港HMRF等基金会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部重大人才计划终审专家。
  • 欧洲议会议员通过立法推动欧盟芯片产业发展
    上周二,欧洲议会议员支持通过促进生产和创新以及制定应对短缺的紧急措施来确保欧盟芯片供应的计划。工业和能源委员会通过了两项法案草案:一项是关于“芯片法案”的法案,旨在加强欧盟芯片生态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另一项是关于芯片联合承诺,以增加对开发此类欧洲生态系统的投资。在对“芯片法案”的修正案中,欧洲议会议员更多地关注下一代半导体和量子芯片。将建立一个能力中心网络,以解决技能短缺问题,并吸引研究、设计和生产方面的新人才。该立法还将支持旨在通过吸引投资和建立生产能力来提高欧盟供应安全的项目。“欧洲芯片”倡议在另一次投票中,欧洲议会议员以68票赞成,0票反对和4票弃权通过了Chips联合承诺提案,实施了“欧洲芯片”倡议下预见的措施。该计划旨在通过投资欧盟范围内开放可访问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基础设施来支持大规模能力建设。它还将促进尖端和下一代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欧洲议会议员强调,为了促进创新,将需要新的资金,以及重新分配来自地平线欧洲的资金。《芯片法案》报告员Dan Nica(S&D,RO)表示:“我们希望《欧盟芯片法案》能够将欧洲确立为全球半导体领域的重要参与者。预算不仅需要与挑战相称,并通过新资金提供资金,而且我们希望确保欧盟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友好的商业环境,快速的许可流程,并为半导体行业投资熟练的劳动力。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欧洲的增长,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并为未来的危机建立正确的机制。芯片联合事业报告员Eva Maydell(EPP,BG)表示:“微芯片是欧盟数字和绿色转型以及我们的地缘政治议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呼吁新的资金,以反映欧洲芯片行业的战略重要性。欧洲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也在大力投资他们的半导体设施、技能和创新。我们可能没有美国那样巨大的财政火力,但委员会和理事会提供的预算需要反映挑战的严重性。背景议会的一项研究强调,欧洲在全球半导体产能中的份额低于10%。立法提案旨在将其提高到20%。2022年议会分析强调,疫情揭示了全球供应链长期存在的脆弱性,前所未有的半导体短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显示了未来几年可能发生的事情。除其他问题外,这些短缺导致工业成本上升和消费者价格上涨,并减缓了欧洲的复苏步伐。
  • 欧洲食品安全局更新食品接触材料文件法规
    2011年6月7日消息,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于近日对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进行了更新。   EFSA对欧盟现有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进行了审核,内容包括用于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临时添加剂列表 有效申请减少回收塑料材料程序的授权登记以及有关用于生产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和制品的欧盟和国家相关法规等。   具体法规还包括:EC_1935-2004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拟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及废物指令80/590/EEC和89/109/EEC、欧盟(EC)2023/2006食品接触材料和物料制造操作、欧盟(EU) No 10/2011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塑料物料和制品指令等。
  • 欧洲议会通过欧盟现代化海关法典
    2013年9月11日,欧洲议会采纳了现代化海关法典。这套法典一生效,即会改名为欧盟海关法典,并会简化欧盟海关程序及扩大集中清关范围,令营商成本减少。   现代化海关法典将是欧盟各国海关规则及程序的架构法规,将会把现时按个别情况而实行的多种措施订为法例,能为在欧盟营商的香港公司厘清法例条文。此外,海关规则及程序也会简化,令商贸交易更有效率。   欧盟理事会预计未来数周采纳这项海关法典,因此法典可于2013年11月1日生效。建议法规在欧洲议会采纳30个月后实施,换言之,现代化海关法典将于2016年5月1日实施。   现代化海关法典规定经济营运商与海关之间所有数据、文件、决议及通告的互换,必须采用电子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实现无纸化及全面电子化,目标是到2020年底全面使用资讯科技。   新的海关法典原拟于2013年6月24日实施,但由于所需的电子系统尚未准备就绪,因此推迟实施日期。事实上,所有人手操作系统到2013年甚至新海关法典实施后(2016年5月)会继续存在,期间可能会使用非电子数据处理技术。   新海关法典令实施海关决议的规则更加统一,这些现代化的规则将规管贸易商的权利和责任,并列明违反海关规则而须缴付海关收费的解决方案。   法典内的其他条款,将加快认可经济营运商(AEOs)的清关程序。当局会根据下列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认可经济营运商”地位:   a. 遵守海关及税务规定的纪录   b. 良好的商业及运输记录管理系统   c. 偿付能力证明   d. 与所从事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能力标准或专业资格   e. 适当的保安及安全标准   简化海关程序令认可经济营运商受惠(维持现行简化程序或订立新的简化程序)。其中一项好处是实施“集中清关”措施,让认可经济营运商以电子方式报关,并于所在地的海关进出口办事处缴付关税。   认可经济营运商在提交报关单后,其货物便获得放行,可直接在欧盟市场自由流通。不过,即使货物已经放行,海关部门仍有权检查文件或货物。检查可能在货物管有人、涉及经营人士或文件管有人的处所进行。   另一项重要改变与港商息息相关,是把入境加工、海关监管加工以及货物销毁合而为一。授权管有人在货物进口后,可以决定转口进口货品、加工货品、销毁货品或让货品自由流通的数量。   临时储存仍是一种特别制度,并继续实施保证金措施。不过,储存时间则延长至90日。货物也可被同一人或其他人由临时储存设施转移至另一个临时储存设施,但当中须不涉过境程序。此外,授权管有人必须取得认可经济营运商地位,才可把货物转移至其他成员国。   简化海关法例料可降低营商成本,而通过订立更完善的法规也可为企业和民众厘清法律条文。现代化海关法典让贸易商可以全面受惠于欧盟海关使用最新资讯及通讯技术带来的好处,有助推广贸易及节省成本,同时改善海关的管制效能。   详情参见:http://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resources/documents/common/legislation/proposals/customs/com(2012)64_en.pdf
  • 付费期刊将遭欧洲多国科研资助机构抵制
    p   2018 年 9 月 4 日,来自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 11 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联合签署了一项令传统学术出版商极为不满的论文开放获取计划 Plan S。该计划表示:“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由上述 11 国以及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或出版平台上。” /p p   这意味着只要科学家接受了来自这些机构的研究资助,从 2020 年起他们就必须放弃把论文发表在 Nature,Science,Cell 和 The Lancet 等需要付费订阅的顶级期刊上的机会——除非这些期刊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8eb4b5c-4ada-4a17-8ada-534dc055890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907134943.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0907134943.jpg"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图片来源:Opensource.com /span /p p & nbsp & nbsp 如果一个研究者想要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那么 TA 十有八九会在下面这四种类型的期刊中做出选择:以 Nature, Science,Cell 等老牌名刊为代表的传统付费订阅期刊、半开放半付费订阅的混合型期刊、延迟开放获取期刊和完全开放获取期刊(例如著名的 Scientific Report 和 PLos One 等刊)。根据爱思唯尔 Scopus 数据库 2016 年的统计,传统付费订阅期刊数量占所有科学期刊数量的 37.7%,只有部分论文可以免费获取的混合型期刊占 45%,延迟开放获取期刊占 2.2%,而符合 Plan S 要求的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只占所有期刊数量的 15.2%。Plan S 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改变一部分研究者的投稿选择。 /p p   当然,开放获取期刊的增长势头越来越猛是近年来科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考虑到欧盟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论文发表数量,Plan S极有可能会改写各国在知名学术期刊上的“发表版图”。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年初发布的《2018 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 & amp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报告,2016 年欧盟国家发表的论文数已达 61.4 万篇,占比 26.7%,远高于中国的 42.6 万篇和美国的 40.9 万篇。如果在 1 年半以后 Plan S 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那么 Nature,Science,Cell 和 The Lancet 等顶级付费订阅期刊将会失去很多来自欧洲科学家的投稿 而那些非欧盟资助的研究者则会获得更多的机会,登上这些老牌刊物的舞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2045217-cf8a-43ea-b348-edd74203500f.jpg" title=" 01 2016各国论文发表数量统计.jpg" alt=" 01 2016各国论文发表数量统计.jpg" / & nbsp & nbsp b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016 年各个国家和地区论文发表数量统计。图片来源:《2018 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 /span & nbsp /p p   目前,已有 11 国的研究资助机构签署了 Plan S,并获得了来自欧盟委员会的支持。Plan S 由欧盟委员会开放获取特使 Robert-Jan Smits 率先发起。他说,Plan S 中的“S”代表“科学(science),速度(speed),解决(solution)和打击(shock)”。“论文付费阅读不仅阻碍了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广大公众了解研究成果的一个障碍,”这次计划的组织者、代表欧洲各国科学机构的 Science Europe 组织主席 Marc Schiltz 在接受《自然· 新闻》(Nature News)的采访时这样表示。 /p p   签署 Plan S 的各国科研资助机构名单: /p p   奥地利科学基金会(Austrian Science Fund),FWF /p p & nbsp & nbsp & nbsp 法国国家科研署(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Agency),ANR /p p   爱尔兰科学基金会(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 ),SFI /p p   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clear Physics), INFN /p p   卢森堡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und),FNR /p p   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NWO /p p   挪威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RCN /p p   波兰国家科学中心(National Science Centre Poland),NCN /p p   斯洛文尼亚科研署(Slovenian Research Agency),ARRS /p p   瑞典环境、农业和空间规划研究理事会(Swedish Research Council for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Spatial Planning),FORMAS /p p   英国研究与创新中心(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KRI /p p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瑞士等一些科研力量较强、经费供应充足的国家并未加入这项颇为激进的论文开放获取计划。但是考虑到签署了 Plan S 的 11 国联盟每年能够为欧洲科学家提供 76 亿欧元(约合 604 亿人民币)的研究经费——这几乎占据了欧洲整个科学资助体系的半壁江山,加上欧盟的明确支持态度,Schiltz 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欧洲国家加入这项推动科研成果开源的行动中来。 /p p   与此相对,各大学术期刊出版商则对这一计划表示了明确不满和严重担忧。根据《自然· 新闻》的报道,英国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STM)的发言人表示,STM 欢迎研究资助方努力扩大同行评审论文的访问权限,但是 Plan S 仍然“需要经过深思熟虑,避免对学术自由造成意料之外的限制(require furth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avoid any unintended limitations on academic freedoms)”。另一家科学出版巨头 Elsevier 表示支持 STM 的评论。 /p p   Science 的出版者——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也表示,Plan S“无法支持高质量的同行评审,研究出版和传播(will not support high-quality peer-review, research pub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p p   拥有 3000 多种期刊的 Springer Nature 的发言人则在写给 ScienceInsider 的邮件中表示:“这可能会破坏整个科学出版系统(potentially undermines the whole research publishing system)。” /p p   然而,欧盟委员会开放获取特使 Smits 表示,Plan S 不会放弃高质量的同行评审——这仍然是他们科学出版体系中的一部分。“出版商不是敌人。我希望他们成为变革的一部分,”他这样表示。 /p p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Plan S 的启动或许能为那些开放获取期刊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2016 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SCIE 收录的 OA 期刊影响因子TOP 20 中,仅有 9 家期刊在 10 分以上,与传统老牌顶刊动辄三四十甚至上百的 IF 不可同日而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4de0b9d-693d-4d72-bcb2-4631ab957233.jpg" title=" 2-1.png" alt=" 2-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016年SCIE中Top20的OA期刊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如果 Plan S 在未来能够得到欧洲学术界的支持并且被贯彻执行,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一批能够超越 “CNS 们”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现,改写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版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b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pan /p
  •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院士当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
    5月23日,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uropean MolecularBiologyOrganization,EMBO)公布了新入选的优秀生命科学家成员名单。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作为中国科学家当选EMBO外籍院士(会士, Associate Member)。  高福理事长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近年聚焦于新发、突发传染性病原的跨物种传播以及与宿主互作机制,关注全球公关卫生政策与策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Lancet、NEJM、PNAS等国际最高水平的生物和医学期刊。高福理事长因其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2015)、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2016)。  EMBO为国际生物医学界著名的非官方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64年,旨在推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分子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和发展,每年推举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学家为其成员,会员遴选程序非常严格。此前,当选EMBO外籍成员的中国科学家仅有六位:2006年入选的杨焕明院士,2013入选的李家洋院士和施一公院士,2014年入选的王晓东院士,以及2015年入选的曹雪涛院士和邵峰院士。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姜彤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简称“欧洲科学院”)官网公布2023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姜彤教授入选。  欧洲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欧洲科学院每年举行一次院士选举,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等,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批准产生。姜彤教授简介(https://geography.nuist.edu.cn/2019/0305/c4307a128401/page.htm)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二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气象科技领军人才。IPCC AR5 和 AR6 “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第二、三、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极端事件和风险管理与适应评估报告”、“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首席作者。主编出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方法”和8部“区域/流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先后担任Atmospheric Research, Climate Services、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和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等4本国际杂志的副主编。  长期从事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热带气旋等极端气候事件的识别与影响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及适应对策研究。组织建立中国气象灾害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业务体系。2010-2014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中的“季风区陆地水循环要素演变规律分析与成因辨识”研究,通过对中国陆地水文循环的检测研究更新了中国东部季风区与主要流域陆-气系统的水量平衡及其年代际演变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出了季风区陆地水循环格局和水资源情势演变的完整框架,揭示了温室气体排放、自然强迫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对中国水资源变化的相对贡献。2012-2016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区域适应性研究”,基于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预估数据,创立极端事件强度-面积-持续时间三维识别模型,结合敏感性地域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自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和重大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考虑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和财富积累等因素对直接经济损失的作用,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特征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逐年变化,评估了承灾体对各种灾害的暴露度、脆弱性,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社会经济脆弱性时空变异规律。2016-2019主持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台风灾害社会经济影响与潜在损失风险评估”。该项目依据不同排放情景(RCPs)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估台风气象要素(频数、大风和强降水的强度、范围),结合SSPs人口和经济变化,开展台风影响和损失风险评估,估算中国未来台风(大风、强降水)的潜在损失。  近5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PNAS,ESSD,BAMS,Eatrh’s Future,中国科学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成果被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多次引用,共计他引近600次。出版专著20余部(篇) 获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12项 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
  • 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在德国汉堡正式启用
    p   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于2017年9月1日在德国汉堡大都市区正式投入使用,德国教研部(BMBF)部长万卡与参与研发和建设的其他11国代表共同按下首次试验的启动按钮。 br/ /p p   欧洲XFEL装置建设项目2003年由德国科学理事会(WR)提议设立,于2009年启动,造价约为12亿欧元,并拥有延伸至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3.4千米隧道系统,是全球最大的X射线激光设施。每秒可发射多达2.7万个脉冲,较世界上其他五个同类装置的效率增加200倍。该装置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人类开辟全新研究领域、突破当前的知识界限。例如,借助该装置能更准确观察物质材料的内部结构、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记录化学反应过程、在纳米粒子中制作三维图像、解开处于非结晶状态的病原单分子结构之谜以及推动新药和新材料的研发。 /p p   除了德国,参与XFEL装置项目建设的其他11个欧洲国家分别是丹麦、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瑞典、瑞士、斯洛伐克、西班牙和匈牙利。德国提供了全部造价的58%,是出资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俄罗斯和法国。BMBF已投入约7.6亿欧元用于与此相关的研究项目。目前利用该装置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来自46个国家,还有一些全球顶尖科学家正在申请。 /p p br/ /p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简称“欧洲科学院”)官网公布2023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其中,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入选。  欧洲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是由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共同倡导创立,由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立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科学组织。欧洲科学院每年举行一次院士选举,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严格的学术审查、学组与学部多轮投票等,最后由欧洲科学院的理事会批准产生。  江雷院士简历  1987年江雷从吉林大学固体物理专业毕业后留在本校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就读硕士 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在校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公派去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师从国际光化学科学家藤岛昭 1994年获得吉林大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6年进入日本科技厅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 199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颁发的青年特别奖励基金,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兼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2008年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获第三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奖 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社会任职:  现兼任《Small》国际顾问编委会主席、《Science China Materials》副主编、《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Chemistry of Materials》、《Materials Horizons》、《Smal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等杂志的编委。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与化学方面的研究:  (1)仿生超浸润材料与界面化学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限域空间内分子/离子/界面的作用规律、离子定向输运的调控规律等。  (2)动态超浸润界面研究:主要包括量子限域超流化学反应、量子限域超流能量转化、量子限域超流生物信息转换等。  (3)仿生超浸润材料与界面化学应用研究:主要是开发面向环境、能源、健康、资源、信息等涉及国家发展战略急需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器件。
  • 欧盟修订关于化妆品的理事会指令
    欧盟委员会2010年5月18日发布了G/TBT/N/EEC/331号通报,标题为:委员会指令草案,修订关于化妆品的理事会指令76/768/EEC,使其附件III适应技术进步。   拟议的指令草案旨在管理过氧化氢,以及其他释放过氧化氢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的使用,包括化妆品中的过氧化脲和氧化锌。该指令拟批准日期为2010年下半年。拟生效日期为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后20天 规定应当在本指令公布后12个月起开始实施。提意见截止日期为自通报日期起60天。
  • ITER理事会第六届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
    6月16日,正值中国的端午节,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不仅迎来了传统的龙舟赛,同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理事会成员——ITER理事会第六届会议在这里举行。   “这是一次破例的会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说。   按相关协议规定,ITER理事会会议只在欧盟或日本举行,但这次通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理事会同意将会议在中国举行。会议主要讨论ITER建设中的2000多个相关技术标准,若各方达成共识,将发布一项公告。   有望将核聚变时间   提升到500秒   “建造于法国的ITER装置,仍为一个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实验性装置。”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罗德隆介绍。   他说,ITER计划实施共需35年。其中,建设期为10年,运行期为20年,还有5年为退役期。   ITER组织总干事Kaname Ikeda介绍,这一计划主要是对核聚变技术进行实验验证,虽然理论上实现它已没有问题,但要进入工业化,必须进行技术认证。   据悉,在已有关于核聚变的所有实验中,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子所研制的EAST装置,是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其主要技术特点和指标:大型超导纵场磁体和大型极向场超导磁体,能产生大于100万安培的等离子体电流,持续时间达1000秒,在高功率加热下,温度将超过1亿摄氏度。   然而,曹健林特别强调,尽管中国的实验在某些指标上领先国际,但这并不能代表中国的整体技术都比其他国家先进。   Kaname Ikeda说,这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第一步。作为聚变能实验堆,ITER要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磁笼”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为500秒。这个50万千瓦的热功率,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将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上获得持续、有大量核聚变反应的高温等离子体,产生接近电站规模的受控聚变能。   ITER的建设、运行和实验研究是人类发展聚变能的必要一步,有可能直接决定真正聚变示范电站(DEMO)的设计和建设,并从而促进商用聚变电站的更快实现。   知识产权:中国的收获   众所周知,ITER计划目前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7方实施。在总预算为1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中,除欧盟出资45%以外,中国投资其中的10%。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是ITER计划实施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成员方参加ITER项目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结果之一。   罗德隆说,目前,中国已全面参与ITER计划所有管理与建设,在400多人的队伍中,20人持有中国护照,涉及每一个环节。   当记者问及ITER建成后中国的收获时,Kaname Ikeda说,中国享有全部知识产权,而7方之外的其他国家则没有这样的权利。这是谈判协议中,早已制定的“游戏规则”。他希望,未来中国能够完全独立建造自己的“太阳”。   据悉,ITER项目的核心知识产权规则,是《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的知识产权附件,总体的原则是尊重各成员方及国内实体的原有知识产权,共享ITER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增的知识产权。ITER计划履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各项国际协议和国内法律法规。   其中,国际协议主要包括ITER框架下各成员方达成的协议、协定,即《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和《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这是ITER计划的法律性文件,规定了各成员方和ITER组织的基本权利义务。在中国,这是唯一一个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的国际合作协定。   ITER是中国长远能源发展战略   在会议开幕式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表讲话表示,ITER计划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合作计划之一,参与的7方有33个国家,占全球60%的人口和80%的GDP,其成功实施是未来核聚变能源发展和应用的关键。   他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ITER计划是目前我国以全权、平等伙伴身份参加的最大规模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和研究合作项目 参加ITER计划是中国对世界核聚变能源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实现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参加ITER计划,彰显了中国对全球重大发展问题负责任的态度,表明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促进自主创新的决心。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支持ITER组织的工作,履行中方在ITER计划中的各项承诺和义务,与ITER组织和ITER计划其他各方一道,推动ITER计划的顺利发展。   据介绍,ITER计划第六届理事会将审核ITER计划的核心文件——ITER计划基准,并可能达成一致意见,作出相关决定。该基准作为ITER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体系,囊括了计划总进度、总费用、技术规格书和项目管理在内的几千个文件,是今后ITER计划执行的基础。参与ITER的7方都派出了高级代表团出席本届会议。各方理事会成员、政府代表、专家共约90人与会。   为配合ITER组织第六届理事会的召开,“ITER计划与核聚变科普展”于6月16~25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
  • 科技部增补中国与欧洲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备选项目
    为落实近期签订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纪要、启动新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并为加强我对欧洲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备选库的建设,现对有关国别和领域增补一批备选合作项目建议,经审核研究、与外方政府协商一致后,择优列为相应机制下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并纳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进行管理。   一、合作国别及领域   (一)德国   1、电动汽车:落实《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展电动汽车合作,具体包括新技术研发(面向未来的新型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与零部件回收利用技术)、电动汽车示范(中德城市间对接示范、我自主研发的电动小汽车及公交车赴德国示范)、支撑环境体系研究(电动汽车能耗及安全性、下一代智能电网充电技术),推动成立中德电动汽车产学研联盟。   2、生命科学:落实《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关于建立生命科学创新平台的联合声明》,开展生命科学合作,具体包括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及应用、生物信息和系统生物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及创新性医疗技术综合临床价值的评价和评估、组织工程支架及再生医学材料等生物材料的研发、非感染性慢性疾病疫苗技术研发,推动成立中德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3、清洁水:落实《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关于开展清洁水创新研究项目的联合声明》,结合我国重大水专项的实施,在水供应、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优先考虑已与德方合作伙伴向德国联邦教研部提交项目申请的项目单位。   (二)法国   1、产学研创新合作:落实即将签署的《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法国奥塞欧集团关于创新合作的实施协议》,开展由两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导,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研发合作项目。参与合作项目的企业须按1比1以上比例匹配资金。   2、先进材料:落实《中法第十三届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开展在先进材料,具体包括复合材料(特别是面向新兴产业应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成立中法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   3、绿色化学和技术:落实《中法第十三届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开展在绿色化学和技术,具体包括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污染物风险评价与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成立中法绿色化学和技术联合实验室。   (三)英国   1、成果转化创新合作:落实《中英第六次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推动中国国家高新技术园区与英国技术创新中心等英方合作伙伴在先进制造、可再生能源、健康等领域的技术转移、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   2、优先领域合作:落实《中英第六次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推动两国在可再生能源、人口健康和食品粮食安全等优先领域的重大科研合作,推动建立中英联合实验室。   (四)意大利   1、创新合作:落实《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创新部关于经济合作的备忘录》,推进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电子政务中心三大中心框架下的合作项目。   2、重大科研合作:为落实《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关于重大科研合作的备忘录》,在纳米和智能电网等方面推动建立联合实验室,实施重大科研合作项目 在空间科学领域,具体开展面向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的月球相关研究。   (五)丹麦   风能:在中国科技部与丹麦战略研究理事会合作框架下,开展风能领域的合作,重点是风力发电部件和并网部件及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参与合作。   二、申报办法   本次申报采取离线方式。请从“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网”(http://www.istcp.org.cn)的“文件下载”栏下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建议书.pdf”文件,用Adobe Acrobat Reader 8.0及以上版本打开,按照建议书的格式及字数要求直接填写,请勿更改原始文件的格式或另行制作文件填写。   填写完毕后,打印纸质版,向项目推荐部门说明为政府间项目建议书,经其审核盖章(一式一份)后,由项目推荐部门在2011年9月22日前统一报送至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   推荐部门指申请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科技厅(委、局),或申请单位所隶属的国务院各部委主管国际科技合作的有关司局。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静 瞿建英   电话:(010)58881352 58881351   传真:010-58881354 电子邮件:hzs_ozc@most.gov.cn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311室)   邮编:100862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公布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已历经了六届理事会。六届理事会在科技部和民政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以发展分析测试科学技术为宗旨,以分析测试报告会与展览会为平台,开展一系列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培训、咨询、科普等活动,积极为国内分析测试仪器企业服务,参与制定、修订与分析测试相关的标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20多年来,在国内外分析测试领域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着较大影响。   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到2011年12月任期届满,按照《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章程》的规定,协会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5月进行了相关换届工作,召开了会员大会,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章程》修改的内容,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理事105名,常务理事28人 选举产生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人。   第七届理事会将遵照协会章程,团结一致,组织广大会员,进一步开拓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分析测试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人   理事长:   张 泽 男,1953年1月出生,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   副理事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辉 男,1961年2月出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研究员,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吴波尔 女,1948年5月出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副主任、高级会计师,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张玉奎 男,1942年9月出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张渝英 女,1949年5月出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第六届理事会秘书长   戴国庆 男,1968年8月出生,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高级会计师   秘书长:   张渝英(兼)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辉 马振珠 方 向 王 健 王海舟 邓玉林 田 禾 冯建跃 再帕尔• 阿不力孜 刘成雁 刘明钟 孙泽明 江桂斌 汤志东 吴波尔 张 泽 张玉奎 张渝英 张新祥 李红梅 杨杰斌 汪正范 苏晓欧 陆福敏 陈江韩 赵晓光 高志贤 戴国庆
  • 2013全体理事会暨环境与安全研讨会日程公布
    关于召开&ldquo 2013年全体理事成员会议暨环境与安全学术研讨会&rdquo 的通知(第二轮)  环境与安全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环境保护、人民健康安全保障等民生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分会内部交流,把握国家&ldquo 十二五规划&rdquo 为环境与安全检测领域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尽快把分会发展壮大起来,扩大分会影响力,并为推动我国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分会理事会决定于2013年11月28日在杭州召开&ldquo 2013年全体理事成员会议暨环境与安全学术研讨会&rdquo ,共同讨论理事会工作事宜,制定分会下一步发展方向与规划,同期举办以&ldquo 环境与安全&rdquo 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  欢迎从事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及仪器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用户参加本次会议,也希望国内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领域中优秀的单位及个人申请加入分会。  一、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  协办单位: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学技术协会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市仪器仪表学会  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  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会议主席:魏复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 会议内容  1. &ldquo 环境与安全&rdquo 专题报告  2. 2013年分会工作总结,及制定分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3. 讨论理事会调整事宜(新增理事和理事单位等事项)  4. 考察参观  三、 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13年11月28日  会议地点:杭州滨江会展中心(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3900号)  报到地点:杭州龙禧大酒店(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3788号)  四、 住宿安排  会议召开期间,住宿酒店安排在杭州龙禧大酒店(距离杭州滨江会展中心约2分钟步行路程)。  五、 会议安排11月27日全天报到龙禧大酒店11月28日8:30-9:00签到滨江会展中心9:00-9:30领导致辞9:30-10:30我国有害化学物质监测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mdash &mdash 魏复盛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0:30-11:00化学品安全风险管理&mdash &mdash 王子健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1:00-11:05茶歇11:05-11:20企业报告(待定)11:20-11:50进出口检验检疫对化学品检测需求探讨  &mdash &mdash 陈会明 研究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1:50-12:20有机污染物的结构多样性与环境安全&mdash &mdash 刘维屏 教授/院长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12:20-14:00午餐龙禧大酒店14:00-15:30理事会议滨江会展中心15:30-17:00参观低碳馆低碳科技馆17:30-19:00晚宴龙禧大酒店11月29日全天杭州西湖生态考察杭州  六、 参会人员  1.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全体理事成员  2. 候选理事及理事单位代表  3. 报名参会人员  七、 参会说明  1. 参会人员请填写《参会回执》,于2013年11月9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秘书处  2. 普通参会人员缴纳会务费800元/位,学生缴纳会务费500元/位(包含会议期间餐费、茶歇、场地费及会议资料费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住宿费及交通费自理。参加生态考察需另交费用200元/位。  3. 汇款方式  户名: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行滨江支行  账号: 3857 5832 6851  八、 会务联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秘书处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760号 邮编:310052  联系人:郭功剑  手机:15868452110  电话:0571- 85012019  邮箱:esmic2013@126.com  九、 附件 附件1:参会回执 附件2:新会员申请表
  • 苏州市环科会第五届第三次理事会议在天瑞仪器召开
    11月12日下午苏州市环科会学第五届第三次理事会在天瑞仪器召开。出席会议的理事18人。学会理事长袁鸿柏主持了会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积德对2010年度环科会工作做了汇报,并提出2011年度工作计划。 图为袁鸿柏理事长主持会议 图为会议现场 随后,各理事就学会工作展开了交流,气氛活跃,对学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肯定了调研平台,信息传递和技术交流平台的作用性。 图为天瑞技术人员为理事们介绍公司仪器 图为环保事业部总监黄海带领理事们参观天瑞展厅 图为杨积德秘书长演示使用手持式X荧光光谱分析仪 会议之后,理事们在天瑞仪器业务部销售总监黄海的引领下参观了天瑞产业园。在一楼展厅,杨积德秘书长作为手持式X荧光光谱分析仪的用户,积极地向学会理事们作介绍,并高度赞扬手持式的精准度和便携方便的特点。 图为学会理事合影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国家质检总局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理事会成员
    据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消息,国家质检总局已正式增补为中国-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理事单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勇出席此次会议。此举将为国家质检总局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新一轮开发营造更为宽松、更好的政策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开发建设十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我国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和体制机制的先行区,为中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和探索。为更好地服务园区经济、促进园区发展,2009年5月中旬,在园区开发建设十五周年之际,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创新、简政放权等10个方面进一步助推苏州工业园区新一轮的发展。   此次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加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将进一步推动质检部门更多地了解园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亲商服务等方面对质检工作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检验检疫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步伐,对促进园区发展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和加快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生物纳米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力合科技获中国环境报理事会环保突出贡献奖
    &ldquo 贯彻环保&lsquo 十二五&rsquo 规划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论坛&rdquo 暨&ldquo 中国环境报理事会成立十周年庆典&rdquo 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力合科技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获得了由中国环境报理事会颁发的&ldquo 2011-2012年度理事会年度理事会环保突出贡献奖&rdquo 。 中国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出席了此次活动并作了主旨演讲,发言指出中共十八大报告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专门阐述和指示,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他强调,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保新目标,未来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摒弃高耗能粗放型发展方式,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应将生态友好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清洁生产,着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知识经济,争取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浓度&ldquo 双达标&rdquo 。另一方面,万本太希望媒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及时报道企业先进环保经验、反映公众诉求、监督全社会生态不文明行为,为环保文化和制度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理事会理事长杨明森在此次活动中呼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媒体合作,共同推进&ldquo 美丽中国&rdquo 建设。杨明森进一步介绍了《中国环境报》&ldquo 合作-互动-共赢&rdquo 的运营模式。他介绍,宣传推广企业的先进环保经验是环境媒体的责任和强项,企业与媒体&ldquo 真实、务实&rdquo 的合作,既传递了企业的绿色形象,又推动了环保经验及理念的普及。   据了解,中国环境报理事会成立于2002年5月,旨在充分发挥环保媒体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加强各单位在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各类企业及基层环保部门服务。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六届五次理事会通知
    关于召开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六届五次理事会及第七次会员大会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及各位理事:   根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章程的规定,定于2011年12月7-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六届五次理事会及第七次会员大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六届五次理事会   参会人员:六届理事会理事、顾问、名誉理事   时间及地点:2011年12月7日晚7:30,北京中苑宾馆。   内 容:1、通过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六届理事会向第七次会员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现将报告讨论稿一并寄送参会人员。请各参会人员将修改意见先行于2011年11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返回协会。   2、推荐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   七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推荐表同时寄送各理事单位理事,请各理事单位于2011年11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或快递方式返回协会。   二、关于第七次会员大会   参会人员:每个会员单位1人 六届理事会理事、顾问、名誉理事 邀请省、市、自治区协会各派1名代表参加大会。   时间及地点:2011年12月7-8日,北京中苑宾馆。   请于2011年12月7日到中苑宾馆报到   内 容: 1、审议批准协会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修改协会《章程》   3、选举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七届理事会理事   4、召开七届一次理事会   三、会议食宿费用自理。   请各单位务于2011年11月15日前将回执传真至协会。 七次会员大会回执表.doc   大会联系人:万月星、宋扬   电话:010-68512283/68512289   传真:010-68537684   手机:13263360174/13301029657   E-mail:info@caia.org.cn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1月29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理事约六十人出席了本次会议。科技部人事司杨素荣处长、以及协会张泽理事长、张玉奎副理事长、陈洪渊副理事长、王顺昌副理事长、吴波尔副理事长等出席会议。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会议现场   会议由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女士主持,会议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六届四次理事会2010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2011年的工作重点;介绍201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评选情况,并颁发了2010年“CAIA奖”。首先,协会主管部门科技部人事司处长杨素荣女士介绍了科技部主管的社团情况及社团近期的重点工作。 张渝英秘书长主持会议 科技部人事司杨素荣处长 张泽理事长   随后,协会张泽理事长作协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其在工作报告中主要谈到:   (1)第十四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展览会定于201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展览面积17724平方米,设9个展馆,目前为止692个展台已有90%以上被预定。同期举办学术报告会,主题确定为“Analytical Sciences for Innovated Society”(分析测试引领创新社会),大会主席为贺福初院士,副主席为张玉奎院士和江桂斌院士,报告会设电子显微镜学和材料科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波谱学、电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分析八个分会报告会,及食品安全专题报告会。   (2)分析测试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全面展开。NTC今年完成八项技术考核大纲的编写、审定,组织编写14项NTC技术的培训教材,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三项分析技术培训教材编写完成;组织两期NTC师资考核培训班,发布两批《NTC教师资质认定证书》,累计289人,560项。   (3)2010年“CAIA奖”评审工作完成。本年度“CAIA奖”经过函评、初评和“CAIA奖”评审委员会的综合评定后,从申报的33项项目中评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获奖项目涉及领域广泛。   (4)在分析测试标准化工作方面,2010年,协会完善了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工作体系,成功协办“2010北京国际标准物质研讨会”,并且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项目。在标准立项方面,2项项目获得批准立项,本标委归口制定的标准GB/T22400-2008《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获“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5)协会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例如开展仪器评议工作;出版分析测试仪器评议文集 组织编写《从“CAIA奖”看分析测试技术进展》;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应用于示范实验室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创新产品进行成果鉴定。   (6)协会加强桥梁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如,充分利用网络,改善协会工作方式;大力支持地方协会和会员单位的发展;举办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为青年工作者打造能力提升舞台;设专人协调管理期刊,完成《分析测试学报》编委会换届。   展望2011年,协会将重点进行如下工作:办好BCEIA2011 召开第七次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会员大会,选举成立新的理事会和领导班子 推进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启动协会推荐标准工作 全面开展全国分析检测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等。    接着,协会组织部姜国栋向参会理事介绍了2010年申请入会单位的情况。 2010年“CAIA奖”部分获奖者与领导合影   随后,协会咨询部的张经华博士介绍了CAIA奖的历史及2010年评选情况。张玉奎副理事长和陈洪渊副理事长分别宣读了2010年“CAIA奖”获奖名单,同时大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中国科学院闫成德研究员 国家药物分析中心再帕尔主任 中国计量院李红梅研究员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测试中心崔育新教授 中科院过程所许光文研究员 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 理事发言   在会议的讨论环节,各理事踊跃发言,纷纷为协会的工作献言献策。参会理事特别关注国产仪器的发展与推广应用问题,提出呼吁国家成立“国产仪器创新”重大专项,以补贴方式鼓励购买国产仪器等建议,并希望协会能在行业内倡导使用国产仪器的理念 对进口仪器的售后服务问题,理事们建议协会成立投诉机构,或组建企业化运作的维修团队,以协调和解决问题日益突出的进口仪器售后服务问题。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附录: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国家民政部批准登记的专业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协会主要开展:承担分析测试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举办“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主办和出版分析测试科技期刊、设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和技术开发基金、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任务等方面的工作。   相关链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BCEIA2011   “201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名单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议在宁波召开
    10月19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简称“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参会,协会监事会监事列席会议。会议由协会理事长吴朋主持。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吴朋理事长主持并发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程红副秘书长汇报2021年协会工作情况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阎晓冬副秘书长介绍说明2021年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峰会筹备情况 与会代表听取了协会副秘书长程红关于2021年协会工作情况汇报、副秘书长阎晓冬关于2021年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峰会筹备情况说明,审议了关于副理事长变更的议案、关于增补理事单位的议案和关于吸收新会员的议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议现场 协会工作情况汇报指出,2021年协会充分利用行业平台综合优势,深入分析行业面临的各种政策机遇和市场机会,行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工作,为行业争取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发挥好行业支撑作用,提升了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协会提出的观点、建议得到了工信部及中央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体现了协会价值。协会积极认真做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工作,与工信部相关部门沟通并联合举办了“关于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政策宣贯的专项培训”,参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限定性条件论证和最终的专家评审工作。在国防科工局的指导下,与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共同组织了2021年国产仪器替代进口产品专家评审会。协会委派行业专家常态化参与军工行业国产化论证,将行业内的优势产品推荐给军工企业,为会员单位争取现实的订单,让更多仪器仪表企业进入军工单位的视线,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国产仪器仪表推荐目录》的编制加深了军工用户对国产仪器仪表的了解。参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市场竞争情况的调查工作,提出的行业意见建议受到重视。根据工信部要求,组织行业主要企业就高端仪器装备的发展和国产替代问题专题座谈。参与《关于推动机械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起草工作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作为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仪器仪表组秘书处单位,组织完成了仪器仪表组的奖项评审工作。  协会扎实做好常态化服务工作,努力开辟创新服务项目。系统组织及策划多种形式的行业培训系列课程,重点围绕研发管理、可靠性提升、供应链等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聘请业内经验丰富的讲师,针对性的举办了6期专题培训,并在企业中开展了专场定制培训、现场咨询服务,受到企业欢迎。尝试行业宣传工作的新路径,组织了行业新产品发布的云直播、多场“走进名企”的行业特色企业宣传活动,收到较好反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和成果评价等科技服务工作稳步推进。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21)在疫情影响以及与上届展览时间相隔不久的情况下,虽然参展企业比上年有所减少,但展会的品牌效应依然吸引了行业内主要企业参展,保持了一定规模,完成了预期目标。在提升展会自主创新奖项申报的数量和质量、第三届中国实验室发展大会(CLC2021)的影响力上有了新的举措。与行业宣传平台合作,首次尝试了现场直播,特别是对特色参展企业进行专访、对实验室发展大会、协会与爱斯佩克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及自主创新奖颁奖仪式的现场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直播平台观众超过10万人次。协会加大了对与世环会和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世环会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水展智慧水务及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展览会的宣传力度,参展企业超过上届,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  协会积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工作机构和分支机构在协会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协会秘书处党支部组织干部、党员参加了党史学习教育与协会发展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活动,增强了自身守正创新的信念和决心,确保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业务工作驱动力。组织召开了八届四次理事(通讯)会议、八届三次常务理事(通讯)会议、2021年第一次监事(视频)会议、2021年上半年理事长联席会议。根据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要求,对协会秘书处和各分支机构涉及的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清理检查工作,向社会公开发出了收费自律承诺书并严格执行各项承诺。  会议表决通过了各项议案,同意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方磊接替邵柏庆任协会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意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李琳接替欧阳劲松任协会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意增补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朱新强和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宁为协会八届理事会理事;同意浙江至控科技有限公司等132个单位加入协会。  本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圆满成功。
  • 中仪协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召开
    4月1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浙江杭州顺利举行。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晓波当选第六届理事会轮值理事长,李跃光当选专职副理事长。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得到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审核批准,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办武爱河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赵驰会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于越峰副会长、装备工业司韩行处长等其他重要领导出席会议。华立、京仪集团、聚光科技等企业代表两百余位会员热情参会。会议由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一次理事会、全体代表大会三部分组成,分别由向晓波、汪力成、李跃光主持。     本次会议就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审议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的组成人员及领导成员。讨论通过协会新章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等议案,研究、确定协会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上届理事会在协会主管单位国资委、代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争取并得到了会员单位的支持,在自身建设规范运作和服务领域的开辟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协会以服务于会员、服务于政府、服务于行业为工作重心,服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第六届理事会将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协会的服务意思和发展意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步伐,进行服务工作创新的尝试和探索,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协会各成员和行业组织的联系交流,为促进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韩行处长向大会代表介绍了“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规划的发展和仪器仪表行业的机遇。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讲述了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任务及有关要求。协会特别顾问、专家委主任奚家成在会上做了关于2010年仪器仪表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展望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仪器仪表行产销利进入历史高位区,年产销首超5000亿。十二五将有力推动行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将长期提升对先进自控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兴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的需求,国内企业要提高高端产品 市场的占有率,凭借政策及经济结构东风加速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